《城市建筑》杂志(CN:23-1528/TU)2001年创刊至今一如既如地沿着原初确立的方针在前行,在与时代相融和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它的风骨与气度,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知识。建筑类学术期刊,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和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
《城市建筑》主要栏目:题专栏、案例课题、学院巡礼、动态链接、城市聚焦等。
作为一本文化杂志,编发的文章,不仅注重思想性,更注重可读性、感染力和渗透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文章,以其丰富性及多样性的形式呈现。将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崇高的理想、生活的哲理,巧妙地融入精美的文章当中,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现阶段有关早期武汉大学的研究较多出现在建筑学领域,而有关其规划建设的筹备过程、规划思想来源、规划发展的历史成因等研究尚十分缺乏。因此,本文试图以历史文献和情境分析等方法,溯源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建设的人员筹备、选址和规划原则的确定等前期工作。
通过探究当时西方校园规划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规划实践,结合开尔斯的教育背景,发现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同样受到"鲍扎"思想的影响。研究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可促进对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与建设的进一步认识,还为校园早期建筑和空间营造等方面的保护提供充分的依据。
我国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中村,它的边界不断被侵蚀,但是内部却急剧生长扩张,以自组织的方式构成城市中的"巨尺度街区"。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强调物质空间背后社会关系的碰撞、激变、演化,从而创造出新的社会关系组织,最后形成新的物质空间,与城中村不断变化的社会结构和物质空间形态不谋而合。
城中村看似复杂混乱的内部结构与主流城市秩序井然的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却表现出开放的街区、活力的商业空间、共享的社区服务、迅速的功能迭代等空间特质。城中村的空间结构和背后隐含的社会关系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当代中国城市存量发展和城市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这样说,城中村是城市未来的种子。
《城市建筑》杂志(CN:23-1528/TU)2001年创刊至今一如既如地沿着原初确立的方针在前行,在与时代相融和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它的风骨与气度,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知识。建筑类学术期刊,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和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