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考古》杂志(CN:32-1839/K)2013年创刊至今一如既如地沿着原初确立的方针在前行,在与时代相融和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它的风骨与气度,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知识。
《大众考古》主编说:考古确实常常给我们带来撼人心魄的感动,但你有没有好奇过,考古工作者是怎么开展,工作的?他们怎么寻找古人留下来的痕迹,又怎么发现一件东西背后的历史意义呢?那就要看这本《大众考古》了,这里有很多关于考古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知人类文化及文明。
《大众考古》主要栏目:卷首语、考古资讯、考古快照、考古百议、特别策划等。
作为一本文学文摘类文化杂志,编发的文章,不仅注重思想性,更注重可读性、感染力和渗透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文章,以其丰富性及多样性的形式呈现。将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崇高的理想、生活的哲理,巧妙地融入精美的文章当中,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北朝时期邺城造像服饰与僧衣,邺下佛教兴起于十六国,天竺高僧佛图澄在石勒时期宣扬佛教,于是中州胡晋略皆奉佛,石虎时期迁都至邺城。佛图澄在邺弘法期间,弟子众多,天竺、康居、汉地名僧皆有。后赵祸起萧墙且冉魏、前燕先后占领邺城,道安率同门子弟迁移并分张徒众。5世纪中叶以后,平城、洛阳先后成为佛教文化、艺术中心,北魏佛学大盛。
十六国时期的金铜佛造像,十六国时期自公元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前赵及成汉政权起,至公元439年拓跋焘灭北凉为止,一百多年间入主中原的匈奴、羯、鲜卑、羌级氏等相继建立过很多国家,相互混战,夺与屠杀不断,严重影响了当时中国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发展了300年后,正是在.这一动荡时代,始在黄河流域真正流行并兴盛起来,金铜佛造像开始大量涌现。
东晋南朝男性的日常冠饰,发并遮住发髻,詁华夏民族成年男子重要的礼仪习俗,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在满清入主中原之前,成年男子披头散发或者把发髻裸露在外都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因此举行冠礼、束发遮髻,是华夏男子成年后的第一件大事,如《礼记》所云“冠者,礼之始也”(这里的"冠”是广义的,是指一切成年男子头上的冠饰),以及东汉刘熙《释名释首饰》记载“二十成人,士冠,麻人巾”(这里的冠是狭义的,特指贵族男子的冠饰)。
炉烟袅袅,魂兮梦兮东晋南朝博山炉,东晋南朝时期的博山炉主要发现于江苏湖北、安徽、浙江、江酒、福建等地,多为陶瓷制品,既有继承汉代传统的“豆’形,也有在“博山”形炉盖上融入新元素的变体,这一时期的博山炉除了作丧葬明器外,还逐渐转变成佛教礼佛的供养物。蔽野干种树,出没万重山。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下刻蟠龙势,矫首半衔莲。傍为伊水丽,芝盖出岩间。
《木兰辞》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北朝长篇叙事诗,它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征战沙场多年后立功而回,却谢绝恩赏、荣归乡里的传奇故事。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其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木兰辞》在南北朝长期的战争环境中形成和流传的,反映了北朝时期鲜卑民族在政治、军事、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生动记,录了北朝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