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3 05:03: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机械设备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显著问题
1.机械设备陈旧,功能落后、老化。在建筑行业内,竞争异常激烈,为了保持较好的市场占有率,在竞争中立足,建筑企业必须下大力度保证工程的品质和进度。而决定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设备和人才之间产生的竞争。但是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所拥有的设备十分陈旧和落后,没有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更新,甚至有些企业没有更新的经济实力,使得整体的机械技术价值处于落后的老化时期,阻碍了企业进行某些高端项目的投标,限制了企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同时,根据当前的建筑市场的行情看,建筑企业也亟需进行先进设备的引进来节省人力和物力,加快工程进度,提升工程品质。所以,企业应该及时更换陈旧的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设备水平。
2.设备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人员变动比较频繁,流动性较大,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实现交接。很多时候,在交接的过程中出现疏忽和漏洞,导致此时期的设备故障等问题无人了解,给后续的使用造成不利的影响;设备管理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层次高低不同,没有树立端正的设备管理理念,整体观念不强,缺乏对其重要性的理解;很多企业盲目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投入资金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在管理人员方面的投入也微乎其微。在缺少先进设备和高素质管理团队的情况下,企业也就很难实现机电一体化和机械自动化的目标。
二、提高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举措
1.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控制。对于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主要是针对设备选购时进行的,降低资金流失的几率。对于施工设备的选购,要充分考虑项目的需求,考察自身现有设备的拥有情况,制定合理的设备添置方案。鉴于机器设备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对于设备的使用,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达到充分发挥机器结构和功能的效果,实现较高的设备利用率。在建筑过程中,一旦出现添置设备需求的时候,要以实际项目需求为依据,将租赁和购买进行成本和效率上的对比,选择最佳方案。在确定购买计划以后,要及时将方案进行上报,获批后方可实行。在购置过程中,要充分对比质量、价格等因素,选择质量上乘、价格合理的产品。
2.加强对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对于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设备选择和使用的合理性。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机械性能,必须做好设备的选用工作,以项目的施工背景、工期及成本为依据,选择能耗低、功能全的设备。在选择的过程中,倾向于选择功能全面的设备。如果工程属于规模较大的,那么就要选择专业性强的机械与之相适应;在进行设备应用时,操作人员要全权负责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为了充分调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要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实现激励机制的健全;重视环境对设备使用的影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机械保护举措,降低环境对设备使用的负面影响。
3.强化对设备在生产中的管理。每种设备都有其各自的使用条件和操作方式,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要实行每台机器都有专人管理,有人对其负责,且实施对此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机器设备使用周期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对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为此,要不断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避免人为原因造成对机械设备的损伤,降低机器损耗。不断强化相关管理人员对于设备维护的责任感。为了较好地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必须增加对于培训的资金投入,选拔专业技能高、责任感强的机械管理人才,适应未来企业发展的需求。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4.重视对设备状态的监管。设备的良好运行、较长的使用周期与其合理的保养和维修息息相关。只有较早地发现设备的问题,才能做好预防工作,增强维修的观念。同时,减少事后维修,防止出现零配件更换不及时的情况,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以实际设备数量为依据,组建规模合适的设备维护团队,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制定合理的设备养护举措,加强对设备的日常巡检,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5.不断增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恰当的设备维修和保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长使用周期,提升使用价值,提高工作效率。为此,建筑施工方要重视保养方案的制定,加大贯彻的力度。防止出现因任务重而忽视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尤其在进行大型项目施工的时候,更应该注重对机械的保养,保证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降低故障发生的频率。选派专门人员制定定期维修计划,做好检修记录,保证维修效果。
6.不断规范对设备的淘汰和更新。在进行设备选择的时候,要以实际施工状况为主要依据,及时淘汰效率低下、无法满足项目施工的设备。根据设备技术档案的相关登记和保养计划了解机械的使用状况和维修费用,将无法投入使用的、维修费用昂贵的设备进行坚决的淘汰和更换;有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在提高,为了较好满足生产的需要,要合理进行设备的更新。
7.加强对现场设备的合理运用。对于现场设备,要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技术要求和规律进行操作,实现对机械的合理和有效的运用,发挥较好的使用率。
三、结语
当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是否可以得到合理、科学、规范的管理和应用不仅事关设备使用价值的实现,也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密不可分。为此,要不断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建立专门的设备管理制度,重视机械设备的选择和应用,减少设备方面的成本支出。同时,注重设备管理方面专业把技术人员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机械身设备的良好运行,保安全施工,为建筑施工项目的品质和顺利竣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姚斯炜 单位:陕西秦方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一相应对策分析
1做好农业机械的推广
工作大力推广农业机械设备,能够显著提升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效果。首先需要构建农业机械推广机构,完善农业机械推广模式,并将其作为农业发展建设的重要部分。该类机构的人员需要将机械推广作为工作的核心,要全面掌握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包括主要农作物、农作物的分布、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经济实力等,山区或者偏远地区还需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制定合理的工作规划,以实际情况为立足点,选择适当的机械设备及技术进行推广。另外,国内外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及技术,如果条件适宜,可以积极引进,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
2强化农业机械管理意识
农业机械的管理不仅是机械设备正常使用,发挥出基本功能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也直接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因此需要深刻的认识到农业机械管理工作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促进作用,强化农业机械管理意识,积极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农业部门需要积极引导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从农业发展资金中专门拨款作为专项资金,用于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保养、管理等工作,保障设备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基层开展相应的宣传工作,使得农民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机械管理的重要性,强化管理意识,积极参与到设备的管理中。
3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维修机制
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是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其对于设备的正常使用、生产效率、生产安全性等,均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维修机制。农业部门可以将企业引进到农业机械维修机制中,引导企业合理的设置维修站点,保障分布的全面性、均匀性及合理性。由于农业机械的使用量极大,劳动强度大,且运行时间长,容易出现各类故障,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进行维修,而现代教育体制中对于该类人才的培养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不仅人才数量不足,技术实力不佳,且缺乏实践的经验,需要联合教育部门即相关的技术学校,强化农业机械维修人员的培养,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进先进的维修技术,提高技术水平。
二结语
机械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其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产效率,也是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生产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各项设备的使用技术,还需要树立创新观念,适应机械化农业的发展。在农业机械的应用中,设备的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效果不佳,使得机械的使用效果受到较大的限制。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管理建议,实践管理中还需要管理人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将其落实到位,使之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优化农业的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施廷斌陈诺单位:姚安县栋川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
1机械加工易产生安全事故的因素
1.1劳动防护管理
工作不完善劳动防护是保护所有机械加工操作者的重要手段,如果劳动防护管理工作不完善,劳动防护用品不能及时发放到操作者手中或操作者不按要求穿戴防护物件,极易产生划伤、烫伤、砸伤等事故。
1.2操作者技能不足
很多企业现在招聘的是技术学院刚毕业的学生,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开始上岗,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过类似的机械设备,但由于经验及技能不足,对设备的性能掌握不够,对刀具的使用不太精通,如果单独操作时易产生撞车、刀具刃磨不正确断屑不利伤人、装夹方式不对工件飞出伤人等事故。
2加强机械加工的安全防范措施
2.1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
工作包括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保障机械加工参与者参与生产安全的必要手段,通过制度来约束行为人的行动,使其行为符合安全生产管理要求。通过制定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制度将管理组及操作者的工作具体化,使实际操作过程实现可控制化。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就是明确每一个机械加工参与者的安全责任,单位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安全工作,然后将安全责任层层落实,班组长负责本班组的安全责任,同时配备一名安全员负责安全工作,班组全体成员对自己的安全负责,确保参与者人人有责,才能有效控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手断和形式有多种多样,对不同工种的培训内容和方法也须有区别。安全教育可通过讲、看、谈的方法进行,讲就是聘请有经验、专业安全知识丰富的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讲座、授课;看就是观看一些有代表性的安全教育影片或书籍,通过安全生产事故的实例给机械操作者以警示;谈就是班组成员互相之间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交流的过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是对上述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安全责任的落实情况、安全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的检查考核,如发现有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到人、教育培训无效果的情况可按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处置。
2.2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工作机械设备就是机械加工创造效益的工具,维护好设备是每个机械加工者应尽的义务,同时有利于安全生产。建立设备管理台账,对每一台设备的运行情况、维修情况一定要记录在案,操作者必须充分了解设备的基本结构及使用要求,维护与保养知识,相关部门要制定每台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者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如果设备出现故障或有异常,不得强行继续工作,要停机检查,操作者可以自行解决的及时处理,否则必须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检修后要详细填写维修记录,以备参考。设备管理部门应配专人对设备的运行及维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避免产生安全事故及设备的损坏。
2.3加强劳动防护管理
工作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时每个机械加工操作者的基本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安全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国家规定为每一个员工按时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并有权利监督每一个员工的安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如发现没有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具或未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具的人员,必须及时停止其工作,经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2.4加强操作者技能培训技能培训
包括组织专业的操作机理论培训、以老带新、以高带低等方法,通过培训可学习到如何合理使用设备、维护设备、装夹工件、刃磨刀具、安全防护等知识。同时需要学习各种材料的性能及特点,比如在加工镁、锆等金属或含有镁、锆成份的合金是注意防止燃烧,避免烧伤。
3结论
由于机械加工工种较多,加工工艺繁杂,操作者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事故,所以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针对不同工种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加强劳动防护,发现任何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解决,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李海豹刘泽林战中学单位: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二研究所
1我国铁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1.1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随着新的设备和机械被引进,铁路机械设备的老式管理方法已经被淘汰掉了,新型机械设备的引入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加强对专业的管理人才的培训,铁路发展的脚步已经越来越快,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很多的大型设备我们都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对于这些机械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就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因为机械设备的更新是很快速,所以我们对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要相应的提高,基本水平已经不足以满足我们了,管理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设备管理也要涉及很多的领域,因此我们要组织员工对铁路机械设备操作管理进行专业的培训。只有全面的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才能使得铁路机械设备管理更有保障、更规范。
1.2铁路机械设备的技术寿命与经济寿命间的矛盾问题我国铁路机械设备的技术寿命与经济寿命间存在着矛盾,铁路建设中使用的设备都是比较大型的,在生产和制造的过程中都是很繁琐复杂的,国家也要投入很大的科研经费,我们在大型设备购买的过程当中也会大批量的投入资金,这样一来,我们对机械的使用寿命就会有很大的提升,大部分的大型设备可以运转使用几十年,在表面上看我们的设备性价比是非常高的,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设备在使用的初期跟生产力能够很好的保持一个平衡,但是随着科技不断的更新进步,渐渐的原有机械设备的能力已经跟不上施工的要求了,这样就使得铁路工程的整体质量跟不上,不利于我国铁路的长期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机械寿命和实际的经济效益紧密的结合,才能使我国铁路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1.3铁路项目目标管理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间的矛盾问题铁路的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目标,它的管理方向更具全面性,它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施工的效率,它所要强调的是项目施工的进度,所以在设备的使用中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机械设备。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质量、是进度、是效益,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带来的工作负担从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角度来看是行不通的,当前现状普遍的存在机械设备超额负载,使用的次数太多了,这样的现象使机械设备产生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我们从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所处的地位来分析,它处在项目管理的最边沿,不受施工单位的重视,不抓全面的铁路施工一定会导致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从而影响铁路施工的进度,所以要把铁路项目目标管理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紧密的结合,两者都是很重要的,不要小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1.4我国现有的铁路施工当中所存在的机械设备安全问题我国现如今的铁路施工当中所存在一些机械设备安全的问题,一方面,操作人员工作意识不强烈,大型机械设备的管理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在管理的基础环节没引起一定的重视,因为不受重视,所以对大型机械设备的管理就很容易出现纰漏,这样的纰漏就变相成为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尤其铁路施工的环境是相对有特殊性的,这就为机械设备的管理加大了难度,铁路建设的地点选择都不是很好,大多数都是选择在山间,很少有在平坦马路上建设的,建设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好,就对设备的保养和管理产生了很多的不利因素。
2我国铁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的管理对策
想要增强铁路工程的设备管理需要从多方面来入手,从多方面考虑我国当下的铁路施工建设的具体情况,分析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对我国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意识。具体来说,可以利用下面的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我国当下铁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中所存在的问题。
2.1协调统一铁路项目管理与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机械设备的管理在铁路施工中,根本得不到管理人员的重视,两者之间得不到一个完美的共存,所以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去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体制,与此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更加的规范和科学化。要在铁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负责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尽力去协调机械设备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使它们之间不再有矛盾生成。而且要对安全施工过程当中的机械设备做好管理计划工作,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正确安全并且稳定的使用,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接卸设备管理在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协调统一铁路项目管理和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2.2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大的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对大型的机械设备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因为机械设备的陈旧和老化都会在施工当中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这样的问题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铁路工程的进度都有很大的影响,管理人员绝对不能够疏忽大意,要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这些机械设备负责,责任下发到个人,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错误,如果在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就要停止使用,尽快的排除安全隐患。铁路机械设备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先熟悉它的安装和使用说明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要对设备的质量安全做细致的检查,在检验合格之后才能投入到施工当中进行使用。对铁路机械设备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查,发现问题要马上维修,一定要排除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3结语
铁路建设在我国的经济改革开放中是很突出的建设事业,铁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国家发展和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随着国家不断的发展,对铁路建设的要求也在逐渐增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从技术领域来提升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作为铁路项目施工的生产主力的机械设备,是施工过程中的主体,所以一定要做好对铁路施工中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把它作为一个施工重点来看,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施工质量,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作者:陈钰斌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一、非标准机械设备的设计应当科学合理
非标准机械设备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加工和组装的质量,因此客户应当尽量提供详细参数条件,比如精细度、粗糙度、制造材质、部件强度等。非标准机械设备的设计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的设计、组装方案的设计等,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非标准机械设计是依据客户的要求,充分结合生产商家的实际条件,确保产品的实用性和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同时确保设备组装方便快捷。非标准机械设备的设计首先应当考虑实用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从多角度设计多个生产方案,并对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选择最佳的生产方案,必要时对设计方案实施模拟试验,寻求设备最佳的运行状态,并记录相关运行参数作为设备按照调试的参考。此外,设计人员应当积极与使用单位(顾客)的技术人员联系,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确保设计符合使用单位的技术要求。
二、机械设备的零部件尽量采用标准成品件
标准零部件的规格尺寸、材质质量、技术参数等均符合国家统一标准,在各种设备制造中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可以有效的避免因尺寸误差、材质硬度不足等一些非标准的因素影响设备的质量。在设计和生产非标准设备时,应当尽量使用外购的标准成品件,比如固定使用的零部件、检验使用的仪器设备、生产用的刀具磨具等,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提高制造产品的质量。标准成品零部件的使用对提高非标准机械设备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提高非标准设备操作的可靠性。企业外购市场的标准零部件一般是经反复多次的试验和实践才投入市场,其各种条件均符合国家标准,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可以有效的提高非标准设备制造质量。而初次制造且未经过实践使用的非标准零部件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缺陷,缺乏使用可靠性。
其次,可以降低非标准机械设备的制造成本。对于生产厂家而言,单件非标准零部件的制造成本比批量标准零部件的制造成本高,十分不利于生产商的成本控制。比如非标准件制造产生的管理费、设计成本、劳动生产均比标准零部件的制造成本高;或者非标准零部件的加工比较繁杂琐碎,制造过程中因为手工问题导致产品损坏,造成材料的浪费等。最后,可以提高非标准设备制造效率。利用现有的标准成品,可以省却设计的麻烦,同时可以避免后续制造过程中因非标准件的不合理影响制造的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设备加工制造和组装过程中质量的控制
3.1设备设计过程的质量监督在设备厂家进行设备设计的过程中,使用单位技术人员应经常与其设计人员联系,了解设计的进展情况。设计结束、图纸绘制完成后,由使用单位技术人员和设备厂家设计人员共同对图纸进行会审,从整体上查看设计是否实现了工艺技术要求,设备关键部位的技术要求是否合适。另外,对于以前制作过的同类设备,在保证工艺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对使用中需要经常更换备件的零部件,尽量做到尺寸一致,以方便备品配件的准备。
3.2设备制造过程的质量监督在非标准机械设备制造初期,应当对关键零件的机械加工进度进行监督和控制,特别是大型铸造件、锻造件、焊接件等,严格按照进度计划实施,重点监督高技术要求的设备,确保设备或部件按质按量进行。同时针对外购基础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检验其精度、密度、材质、光洁度等,确保基础件各方面符合使用标准。此外,特别注重关键零件加工质量的检验,确保零部件的高效利用。比如,在行列式滚筒设备的加工中,应当严格检验上下导轨和齿轮的加工精度,并在淬火处理后进行确认其等级硬度,以及相关的焊接部位的检查。
3.3设备整体组装的质量控制在完成所有零部件加工后,将各分散的部件进行组装,形成完整的台套设备。但在组装过程中,组装的精度是影响设备质量的主要因素,甚至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因此,在组装设备零部件时,特别注意清洁零部件的外部杂质,包括铁屑、焊渣、粉尘、油渍等。此外,设备组装完毕后,应当对组装质量进行检验,确认设备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比如空载试机、负载试机、联动试机,并根据实际生产进行调节运行参数,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
四、总结
总之,非标准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由于缺乏国家统一的制造标准,导致非标准机械设备的制造质量难以控制[4]。文章通过分析了非标准机械设备制造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认为应当从设备的设计阶段、制造阶段、组装阶段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大量采用标准零部件、严格控制设备制造和组装质量,到达非标准机械设备制造质量有效控制。
作者:刘英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安全管理是公路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重要工作,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搞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使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保证公路建设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公路建、管、养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的种类、数量在不断增加,设备安全管理力度也应相应地增大,特别是工程施工中,机械伤人事故时有发生,机械事故也屡见不鲜。导致机械设备事故和机械设备伤人事故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是人、物和环境这三大因素。
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它包括设备操作手以及生产组织、指挥管理等人员。据统计,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机械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占事故的80%以上,因此操作人员是关键。然而,有些操作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缺乏设备相关专业知识,对操作方式不甚了解,对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盲目进行操作或者经验不足,或者抱着侥幸心理违章作业;缺乏应付异常情况的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后果完全无知等因素;另外操作人员纪律松懈责任心不强,检查员不细致等,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其次,设备的技术状况以及安全装置、设施、使用的配件、材料质量等,也会对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一些大厂生产的品牌设备基本上都符合安全设计要求,但有的单位自制的简易设备。由于受到主观认识、技术水平、经济能力所限,很容易存在安全隐患;一些设备配件质量不合格也容易存在安全隐患,1台设备由许多零配件组成,在众多的零部件中.难免有个别质量不合格的零部件装配到设备上去,如l根质量不合格的刹车线、制动皮都会导致一场重大事故,1个有缺陷的气门弹簧会在发动机运转中突然断裂,使气门落人气缸,就会引起重大设备事故;同时机械使用的材料不合格也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再次,由于公路施工机械都是在高温严寒、软地基坡道等野外环境施工,阴雨天气里,场地泥泞,晴朗的天气里,也是到处充斥灰尘与施工产生的粉尘。作业场地机器布局互相影响操作,机器之间、机器与固定建筑物之间不能保持安全距离。有时作业场地过于狭小,地面不够平整,有坑凹、油垢水污,废屑等;室外作业场地缺少必要的防雨雪遮盖;有障碍物或悬挂突出物,以及机械可移动的范围内缺少防护醒目标志。夜间作业照明度不够,隧道施工过程通风、温度、湿度均超出机械设备本身的工作环境要求等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恶劣。因此,要加强重点防范。第一,正确选择机型,合理调配。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因此,在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就要使工程项目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切勿大机小用,还要防止“精机粗作”,“小马拉大车”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根据工程施工任务的环境与作业量的大小在现有的公司机械设备中合理的选择符合当前需要的设备。对于各项目部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公司物资设备科建成了物资设备网站,加强各个设备物资部门的信息交流,使各个施工项目与设备材料管理站及时掌握机械设备各方面的信息,协调好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养护,合理调配机械设备。第二,正确使用,及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机械危险是指由于机械设备及其附属设施的构件、零件、工具、工件或飞溅的固体论文格式和流体物质等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作用,可能产生伤害的各种物理因素以及与机械设备有关的滑绊、倾倒和跌落危险。为此,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该设备。在机械保养工作方面,施工单位应严格要求机械操作人员按标准、规范要求做好设备每天开机前、作业中和停机后的“一日三查”的例行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予以排除,这样既确保了设备在完好状态下安全运行,又有效地控制了设备的维护成本。针对设备运转周期,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控制设备一、二级维护,落实专业机修人员到施工现场按工艺流程规范维护,施工单位应要求现场机械操作人员做好配合、督促、监督,并由专业检验人员验收质量,保证设备现场维护质量。从以上两方面的保证,有效避免了设备故障的出现,减少了因机械设备而出现的怠工,没有了工作任务的拖延积压,从而也就避免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长时间运转与带病作业。第三,积极做好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组织工作。各单位应建立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做好用机械项目大小组织计划确定机械种类、数量和主导机械,编排所在进出场计划和机械总量控制,及时上报组织计划,组织机械到位,并深入了解机械技术状态,撤换低劣机械事故隐患机械,培养安全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安全专业技术和机械安全操作知识,提高自身技术,掌握各种数据,在机械安全操作提高水平。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加强对安全生产法规学习,提高安全意识为公路工程机械安全顺利施工做好准备。超级秘书网
第四,建立健全安全领导小组,使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有章程。作为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应结合工作实际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学习制度,及时贯彻落实、掌握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系列指示精神,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当前安全形势,吸取外省、市、县有关单位事故教育总结经验,堵塞漏洞,学习本系统本部门安全管理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坚持会议制度,通过会议,及时研究部署总结工作和交流经验,并深入开展“反三违月”“安全生产活动月”活动;同时建立健全检查制度,机械设备安检小组应对所管辖单位有关贯彻、执行上级安全工作指示,计划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全面或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存在的问题整改意见反馈给受检单位;凡发生事故,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要求及时上报;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奖罚制度,全员风险抵押金对事故当事人及主管领导进行追究责任,并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以提高警觉性,对公路工程机械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综上所述,安全问题是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事业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要素的优化配置,需要各级领导部门层层落实,层层把关,发挥自己的职能,把安全问题提上主管领导的议事日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本职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确保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
摘要:由于工程机械现代化的实现,为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高效的工作效率。但是,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着企业的高速发展。本文作者就现代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提高管理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问题;对策
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设备管理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科学使用、及时保养、适时维修,降低设备故障发生,提高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是对工程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要求,下面我就当前矿山企业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工程机械管理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不能明确工程机械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
2、舍不得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的需要。
3、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4、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二、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
1、在使用方面,设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任何设备都有规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及操作程序,只有正确的使用设备,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而设备使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
所以在使用中,一是教育操作人员正确的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不能在超过机械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进行工作,尽量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加减,使机械处于较为平缓的负荷变动,具体地说,就是要较为均匀地加减油门,防止发动机、工作装置动作的大起大落。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操作人员做到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人为失误引起的机械故障。三是坚持实行包机责任制,责任到人,将个人经济利益与责任机械的维修费、燃油费相结合进行考核,奖罚并举,加强管理设备的责任心,调动爱护设备的积极性。
2、在保养方面,对设备实行定期保养是保持机械良好技术状况的基础。对于工程机械,保养工作中的重中之中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润滑。零件工作面的磨损、零件表面的腐蚀和材料的老化是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机械零部件的3种主要失效形式,而零件工作面的磨损所引起的失效所占的比例最大。也就是说,机械的磨损是使其各种零部件走向极限技术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解决机械零部件的磨损问题,除了采用优良的材料、选择先进的制造工艺、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外,在使用过程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润滑。
据统计,工程机械的故障有一半以上是由润滑不良引起的。由于工程机械各零部件配合的精密性,良好的润滑可以使其保持正常的工作间隙和合适的工作温度,从而降低零件的磨损程度,减少机械故障。正常合理的润滑是减少机械故障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一是要合理选用润滑剂,要根据机械的种类和应用结构的不同选用正常的润滑剂类别,根据机械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量等级,根据机械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润滑剂牌号。二是经常检查润滑剂的数量和质量。数量不足要及时补充,质量不佳要及时更换。三是根据保养周期、设备技术状况、工作环境等因素,制定强制保养计划,到时间必须停机保养润滑。超级秘书网
3、维修方面
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在这些故障中,有些故障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可能是很微小的,有些是比较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机毁人亡的大事故。经验表明,严重机械故障往往是由一些较小的故障引发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对小故障的及时处置。因此,在维修方面,一是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不但延误工期,影响正常使用,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就是减少和防止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
二是采取“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两种制度的相结合的维修制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计划维修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在使用中,根据机械损坏和零件磨损规律,按照工作时间,定期对设备实施强制保修项目;预防性维修坚持“定期检查,按需修理”,它是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计划状况,而不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来控制的维修方式,避免了强制维修造成的浪费,同时通过定期检查,避免了漏拆漏检导致的失保失修。
总之,任何设备投入使用后都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故障,但在工作中,只要我们加强设备管理,合理科学的使用、及时到位的保养、适时准确的维修,就能抓住设备寿命期内各种故障的发生规律,有效的降低故障发生,提高有效利用率,保持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的使用价值。
摘要:由于工程机械现代化的实现,为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高效的工作效率。但是,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着企业的高速发展。本文作者就现代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提高管理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问题;对策
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设备管理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科学使用、及时保养、适时维修,降低设备故障发生,提高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是对工程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要求,下面我就当前矿山企业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工程机械管理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不能明确工程机械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
2、舍不得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的需要。
3、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4、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二、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
1、在使用方面,设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任何设备都有规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及操作程序,只有正确的使用设备,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而设备使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
所以在使用中,一是教育操作人员正确的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不能在超过机械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进行工作,尽量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加减,使机械处于较为平缓的负荷变动,具体地说,就是要较为均匀地加减油门,防止发动机、工作装置动作的大起大落。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操作人员做到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人为失误引起的机械故障。三是坚持实行包机责任制,责任到人,将个人经济利益与责任机械的维修费、燃油费相结合进行考核,奖罚并举,加强管理设备的责任心,调动爱护设备的积极性。超级秘书网
2、在保养方面,对设备实行定期保养是保持机械良好技术状况的基础。对于工程机械,保养工作中的重中之中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润滑。零件工作面的磨损、零件表面的腐蚀和材料的老化是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机械零部件的3种主要失效形式,而零件工作面的磨损所引起的失效所占的比例最大。也就是说,机械的磨损是使其各种零部件走向极限技术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解决机械零部件的磨损问题,除了采用优良的材料、选择先进的制造工艺、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外,在使用过程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润滑。
据统计,工程机械的故障有一半以上是由润滑不良引起的。由于工程机械各零部件配合的精密性,良好的润滑可以使其保持正常的工作间隙和合适的工作温度,从而降低零件的磨损程度,减少机械故障。正常合理的润滑是减少机械故障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一是要合理选用润滑剂,要根据机械的种类和应用结构的不同选用正常的润滑剂类别,根据机械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量等级,根据机械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润滑剂牌号。二是经常检查润滑剂的数量和质量。数量不足要及时补充,质量不佳要及时更换。三是根据保养周期、设备技术状况、工作环境等因素,制定强制保养计划,到时间必须停机保养润滑。
3、维修方面
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在这些故障中,有些故障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可能是很微小的,有些是比较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机毁人亡的大事故。经验表明,严重机械故障往往是由一些较小的故障引发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对小故障的及时处置。因此,在维修方面,一是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不但延误工期,影响正常使用,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就是减少和防止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二是采取“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两种制度的相结合的维修制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计划维修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在使用中,根据机械损坏和零件磨损规律,按照工作时间,定期对设备实施强制保修项目;预防性维修坚持“定期检查,按需修理”,它是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计划状况,而不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来控制的维修方式,避免了强制维修造成的浪费,同时通过定期检查,避免了漏拆漏检导致的失保失修。
总之,任何设备投入使用后都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故障,但在工作中,只要我们加强设备管理,合理科学的使用、及时到位的保养、适时准确的维修,就能抓住设备寿命期内各种故障的发生规律,有效的降低故障发生,提高有效利用率,保持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的使用价值。
摘要:近年来,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了起来。公路施工企业在机械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工程机械管理水平还远远落后于现代施工的要求,影响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公路施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0引言
近年来,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了起来。公路施工企业在机械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工程机械管理水平还远远落后于现代施工的要求,影响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公路施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1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配置不经济,没有科学规划公路工程复杂多变,随着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的改变,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是不同的,需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品种、数量,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适时的购置相应的设备。在购置中由于施工企业缺乏对设备配置的长期规划,致使机械设备的购置存在盲目性,不切合实际,有些是重复购置,有些设备机型不符合要求,使机械难以发挥低成本,高效益的功能,有时反而造成设备完好率低,利用率不高。更有甚者,有些设备从购进调入仅使用过一两次,就成了闲置的“死机”。在管理中也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缺乏合理规划,科学配置,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管理理念。
1.2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办法不健全在施工企业中,人员和机械设备“大锅饭”的意识仍然存在,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机械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完全实行车辆机械单车核算,机械效益单机考核的制度,仅仅管理了车辆机械的油料和安全。
1.3管理人员专业不强,操作人员素质不高一方面受重生产,轻管理思想的影响,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大多企业由非专业人员管理设备。有的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机械管理员,但又不专职管理,出现管理上一团糟的现象。另外受养护作业整体机械化程度低,养护方式陈旧落后和养护经费影响,养护单位宁可用人力,也不用机械,淡化了机械管理人员的参与意识,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与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是施工企业注重眼前效益,忽视长远利益,缺乏对特种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有的操作人员文化水平低,说明书都看不懂。有的一人多机,既操作压路机,又操作装载机,还操作摊铺机,结果一样也不专。
2加强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2.1配置经济化
2.1.1施工方案优选化。公路施工方案的经济性可以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优化选择,依据工程量大小、工期决定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以及进出场时间,以达到工程进度与设备使用的协调一致与有效控制。如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时应采用大型机械和先进设备,而工程量小时则应采用中小型机械和现有设备。但这不是绝对的,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公路土方工程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挖掘机和运输车辆、推土机等关键设备的优化选择。在路面工程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摊铺机和运输车辆等关键设备的优化选择,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同时避免浪费,降低施工成本。
2.1.2配套设备效率化施工企业应解决好机械设备组列内部的合理配套关系:①以设备组列中主要设备为基准,其它配套设备以确保主要设备充分发挥效率为选配标准;②设备组列数量最小化原则,即尽可能选用一些综合型设备,以减少配套环节,提高组列运行的可靠性;③次要设备并列化原则,即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注意组列中的薄弱(运行可靠性低)环节,实现局部施工设备的并列化。
2.2管理专业化
2.2.1管理人员专业化。施工企业应明确分管设备的领导,明确施工所需的设备管理和操作岗位,同时配备相应管理工作人员和设备操作专业技术人员,这不仅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技术使用寿用,还直接关系到施工工程质量,所以,一定要加强管理人员和操作手的专业会培训,在施工间隙采取多种形式学习,不但要为眼前的生产需要服务,还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教育职工树立终身学习、多能服务观念;既培养专才,也培养通才;理论与实践并重,形式与效果齐抓,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2.2日常管理数量化。机械设备的使用和运作实质上是资金的运作。施工企业应进行单机成本核算,如油料使用,维修换件,月完好率,日工作量,台班成本与利润的核算等等。核算出每台机械设备的投入和产出,并对投入产出比率进行统计分析,对机械设备的施工经济效益进行量化,使现有机械更好的发挥效益,提高对设备的经济控制力。
2.2.3项目目标责任化。管理人员应对机械设备管理目标责任制定相应的经济技术指标和考核制度,做到分层管理、责任到人、成本核算、项目细化,以确保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
2.3作业规范化
2.3.1施工作业操作规范化。机械设备的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及使用说明操作使用设备,要求技术性与纪律性并重,必须严格遵守项目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实行“三定”制度,主要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制;每台机械的专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获得“操作合格证”之后才能操作相关的设备;坚持持证上岗,严禁未经培训的非岗位人员操作设备。
2.3.2安全教育经常化。工程施工安全出了问题,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处理安全事故,造成施工项目的大量经济损失,同时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消除一切对机械设备安全的不利因素,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施工企业要以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核,每一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后,严格执行考核、持证上岗制度,根据工种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提高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到规范化施工、标准化作业,确保最终实现安全生产。
2.4维护科学化
2.4.1预防检查日常化。实践证明,设备的大多数故障如能在日常检查中早期发现并采取措施,就能及时有效地防止突发故障的发生。为此要做好设备的预防检查,可由日常维护和巡检两个环节组成,日常维护由机械操作手来完成,主要内容就是“十字作业法”贯彻机械设备的整个进行过程,直到停机下班。巡检的工作由修理人员来做。项目部根据每个工地的实际情况,把所运行的设备具体责任到人,设立机械综检日志,并把每台设备的巡检情况与当月该设备的运行及维修情况对照,对维修人员进行经济上的奖励或惩罚。超级秘书网
2.4.2设备维护科学化。机械设备的科学合理维护是完好率、利用率、工作效率的根本保证。设备维护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科学的进行,避免盲目维护带来的危害。比如公路施工现场出现的润滑用油更换时不讲牌号、更换的周期不按时等不科学的作法,虽然其后果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却严重影响设备的有效使用寿命,也给突发性故障埋下了隐患。
2.4.3专业检修定期化。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是制定维修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施工机械设备故障检修大多是维修工靠经验来判断,进行解体——更换配件——再组装的工艺流程,这种作业方法及时、方便、但也造成故障判断失误率高,返修率高等缺点。应通过必要的仪器设备来测定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劣化程度,确定机器的性能,决定其修理的内容和时间。特别是目前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配套化、设备来源多元化、设备结构复杂化等情况越来越多,专业化的定期检查和定项修理就愈发显得重要。
总之,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必须重视施工机械管理。切实执行相关的机械设备使用和维修管理规定,同时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优化管理制度,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保障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摘要:很久以来,公路养护单位在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上习惯于把维修工作看作简单的技术管理工作,对机械维修的经济性较少涉足,这使得机械维修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这种落后的管理理念,无法适应公路高速发展对机械化施工单位的管理需要。因此,有必须要对公路养护机械的维修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不断提升公路养护机械维修的效果和效益。
关键词:养护机械故障产生机理维修管理
0引言
科学技术进步和交通基本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机械化大生产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模式。高效、低耗、优质是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体现,是实现高等级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为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充分发挥效能,对机械进行正确合理的维修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管好、用好、维修好工程机械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职责。尤其应在如何抓好机械维修这一重要环节上下功夫,以确保机械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
1公路养护工程机械设备故障产生的机理
机械设备在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内部和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特别是受到各种能量的作用,其各个零部件、元器件、机构、装置和整台设备的各种参数都会发生变化。这些能量来自周围的介质(包括操作工人和维修工人的作用)、设备内部(设备及其组成部分在运转中经过变换、传递所获得的能量)和潜伏应力(设备零件在铸造、锻造、加工过程中残留的内应力和装配应力等)。能量包括机械能(设备所产生或获得的机械能除消耗于工作的部分外,有一部分还会以内应力形式保留在零件内部而使零件发生变形)、热能(周围介质温度的变化和运转中产生的热能都会对设备及其零部件产生影响)、化学能(设备在含有水分和侵蚀成分的空气中或在侵蚀介质下工作,化学作用会直接破坏设备的部分零部件)、核能(原子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核能不仅会对设备的材料产生作用,甚至会改变材料的性质)、电磁能(电磁振荡对电子设备的干扰会使其元器件失效)、生物能(如热带地区有一种微生物能使某些塑料和金属受到破坏)。这些能量对设备作用的结果会使设备的零件发生变形、磨损、断裂、腐蚀等,引起设备参数发生变化,技术特性逐渐劣化,工作能力逐渐下降,最后导致故障的发生。
2我国公路养护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维修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人员多又相互联系的系统性工作,如运行情况的记录,维修间隔的控制,项目的实施,这其中包含了人、作业程序、检查落实、经济性分析控制等问题,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影响到最终实施结果。事实上,目前的管理现状很难适应客观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维修管理模式不合时宜传统的计划预期检修制,不太顾及维修的经济性要求和经济管理。因而这种管理模式是生产型的,而生产经营型的维修管理不仅要考虑设备生产的需要,更要追求维修的经济型和维修的经济管理。
2.2维修管理系统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些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管理机构没有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或有制度而不能按制度执行,造成维修管理水平低下。
2.3重使用、轻管理:例如,在日常管理考核、评比中,对设备管理的考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维修管理的投入不足等等。
2.4维修计划兑现率低:施工单位对下属机械使用部门的制约不够,使得修理计划兑现率低、施修工期难保证、修理不彻底、忽视施修质量等现象时有发生。
2.5管理技术相对落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对于制造精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和控制技术越来越先进的现代设备,很难凭经验及时发现故障隐患。
2.6安全管理不足:一些施工单位,忽视对机械设备的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技术档案不健全,安全装置管理不当,造成一些人为的安全事故,增大了企业的负担。
2.7维修管理基础设施跟不上有些较先进的设备,对配件的质量以及燃料、润滑油、液压油的质量要求较高,一些采购人员业务知识欠缺,责任心不强,购置了一些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使一些较先进的机械设备,由于使用了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造成机械设备的早期损坏,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3针对现代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维修、维护策略选择
从长远来看,今后维修方式的发展方向是:以状态监测(检测)和诊断为基础的多种维修方式的“有机”结合体。现代“维修”的概念再也不是原来的简单修理,而是建立在状态监测(检测)和诊断基础上的维护和修理的总和。它的目标是: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减少修理次数,使用恢复手段将故障排除或抑制3.1维护这里的维护包括以清洁、紧固、调整、润滑和防腐等为主要内容的维护保养以及检查与检测工作。通过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测定机械的性能,掌握机械状况及故障隐患,为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理手段提供科学依据。这种维护是高层次的预防性维护。经验表明,机械的异常磨损、故障率高,其中75%是由于操作、维护不当造成的。为此,用强制手段来执行好维护不可少。
3.1.1把维护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以便有章可循根据工程机械具体机型的结构特点,将维护的过程、内容程序化、规范化、表格化和标准化,可为评定维护质量和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手段打下基础。
3.1.2把维护纳入企业的制度化、强制化管理企业应在行政管理上对维护采用相应配套的强制手段,亦即把维护工作的好坏与工资收入、纪律处分和用工合同等一系列经济的、行政的奖罚强制措施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
3.1.3把维护纳入行业的强制管理对事关安全生产的关键设备或系统,单位应该定期检查、强制维护,政府或行业有关部门应制定监督单位定期审验,对维护差,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部门按规定给以停止施工等有关惩罚。
3.2修理应坚持状态修理为主、多种修理方式相结合的原则随着机械机电液一体化的出现,传统的“浴盆曲线”已经不能代替所有的故障情况了。多种故障率(失效率)曲线的出现,使机械和零部件按照其不同的故障结构安排修理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例如,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底盘传动装置、液压系统、电子操作及监控系统等,都按照其各自的故障结构模式,在运转期间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检测和诊断,初步掌握了磨损和劣化程度,因而使得将状态修理作为维修方式的主流完全成为可能。状态修理的采用,有效地防止了修理过剩或是修理不足的情况发生。超级秘书网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状态修理在修理中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但是不会完全取代基于时间周期结构的计划修理。对于那些大型固定设备,与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的部位,以及有些不便于采用状态监测(检测)的总成部件,仍然要适当安排周期计划性的修理与状态修理相结合。
这里“状态修理”的“状态”不仅仅指的是机械的实际技术状况,还包括施工企业整个工程的实际状况。事实上,除了不可预测的突发性故障和事故修理外,有些通过状态监测(检测)已经发现的故障隐患,但是不至于引起连锁性的损坏故障,也不影响施工质量,可适当让其“带病作业”,有计划地安排在某项工程告一段落后,利用工闲或现场转移之机进行修理;或者待到故障造成停机之后,采取事后修理。
4结语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飞跃式发展,我国公路施工、养护工程机械的保有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工程机械的技术含量、性能、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因此,我国的工程机械维修必须与基本建设事业和机械发展相适应。因此,我们只有根据我国的机械维修现状,并结合单位自身的机械维修需求,才能真正找到满足现阶段施工、养护工程机械维修需求的维修策略与模式。
1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及原因分析
比较常见的安全事故有:设备损害、人身伤亡、引发火灾等,要从根本上防治这些事故,就要分析原因,从根本抓起。
(1)设备原因
设备方面的原因有很多,如:机械设备本身存在不安全因素,没有采用安全设计或忽视设备质量;零件有缺陷,又因检查不到位而使其蒙混过关,最终安装到机器上成为安全隐患;安全设施性能老化或不良;使用的相关材料不合格,如油料不合格就会损坏机器。很多企业在机械设备出了故障之后,只求“恢复原样”、“能将就用”就行,对落后设备、故障设备进行反复维修,而不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致使工程机械严重落后。不仅耗油多、效率低,而且极易出现故障,最终增加维修费用、耽误工期,即使修理好了也很难恢复性能和精度,无法满足机场建设施工的要求,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主要如下:操作人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事故发生的概率低,故而对旧的设备不淘汰,对该检修的设备不检修;缺乏安全技术知识,不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不能应付紧急情况,对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缺乏预见能力;工作精神状况不佳,导致操作出现疏漏。事实证明,人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内保持高度集中,尤其是在机场建设这样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中,稍有疏忽,便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对队伍的管理纪律松弛,缺乏责任心,不认真检查,导致队伍间缺乏协调合作的能力。
(3)环境原因
在机场施工中,设备大多不是固定安装,因此为其保持一个好的作业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噪音过大、照明不足、温度不适宜、地面松软、坡度过高等环境下,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例如在夜间工作时,由于光线不好,很容易使操作人员误判。此外,一些不可抗因素,如自然灾害等也会引发安全事故。
2机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1)严格挑选机械设备,完善机械设备进场质量检测
。部分企业为节省投资,不重视先进设备的引进与更换,对于旧设备也是抱着凑合用的态度,使得大量报废机械、落后机械充斥在施工现场,造成施工现场隐患重重。机场建设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予以重视。首先,对机械设备应进行严格的进场检测和认真挑选,对于旧设备、已经淘汰的设备、状况差的设备一律禁止入场。其次,所有的设备都要进行登记,建好台账,退场时也要按照进场时的登记严格排查,以防设备遗漏在现场。最后,机场机械设备具有严格的技术使用要求,因此必须严格选择型号,并合理调配,按照规定使用设备,以减少磨损,延长设备寿命。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放在指定的区域,每台机器都要配备专门的安全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要采用安全防护装备,如自动显示、自动报警、自动停车等。
(2)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并要求其持证上岗。培训工作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严把人员准入关。相关人员对设备要勤检查、多注意。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除非有必要情况,否则不能离开驾驶室,还要严禁酒后施工,对乱扔杂物等现象也要严肃处理。在施工过程中,重施工、轻管理的问题尤为明显,这是因为在建设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只关注项目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工。而管理工作从表面看来并不能给施工进度带来明显的作用,也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这使得部分企业认为在工程机械管理上投入过多精力是一种浪费。为此,要制定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同时制定合理、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这是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也是分析事故起因的根据。此外,应制定科学的紧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总结经验。
(3)加强设备的安全检测
首先要加强自检,在上班的前、中、后期都要开展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并且要定期组织检查。其次,对车辆安全检查也要提高警惕,在施工现场,机动性较强的车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必须对其进行强制检查。
作者:王佳荣 单位:珠海市珠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
1机械设备使用费的成本控制分析
1.1合理配备和正确使用机械设备,提高机械效率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机械设备的选择。工程的施工内容发生变化,其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类型和数量也将随之改变,因此所确定的机械设备应满足施工生产的要求,如果施工机械设备使用不当将可能对工程的施工造成影响,同时机械效率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造成成本的浪费。在进行机械设备的选择时,不仅应满足经济原则,也应满足适用原则。机械设备选择完成之后,应做好工序、工种间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为了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不仅应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同时还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两方面同时兼顾。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将施工成果与操作人员的工资分配挂钩在一起,奖惩分明,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1.2加强机械的平衡调度,提高机械利用率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调拨能够把机械及设备使用费有效降低。要控制好调拨机械设备的数量,调拨数量过多会使机械设备使用率降低,但是如果调拨数量比较少,又会导致不能满足施工需求,从而延误施工进度。同时,对于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应严格要求其操作技能,禁止操作人员在机械设备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不规范和不熟练的问题,从而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所以,工程机械设备调拨的同时,也要满足施工生产需求,科学合理的进行机械设备的组织调拨,从而降低机械设备使用费,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由于工程中所购置的大型机械一般都比较昂贵,定额台班使用费也比较高,所以为有效降低使用费,应严格做好大型机械的调度,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率。
1.3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机械的完好率
应加强机械设备平时的维修保养,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除了花钱购置的设备,大部分机械设备为项目外部租赁的机械设备,因此在进行机械设备租赁时,在所签订的合同中应对完好率有详细约定。必须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专项负责工程项目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使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
2结语
研究分析表明,在施工中对原材料成本进行控制的可行性较差,而机械设备使用费是影响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成本控制的可行性较高。通过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笔者总结出机械设备施工成本控制的措施,旨在达到真正节约工程机械设备费用的目的。
作者:李小光 单位: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1、基于动作分析的维修操作优化设计
动作分析是对作业动作进行细致的分解研究,分析每一个动作要素与其他动作要素的关系,以排除多余动作,使动作更为简化,更为合理。虚拟环境中对维修作业的模拟必须要有一个对维修过程合理的描述来指导。针对一个维修操作的流程,首先将维修过程进行分解,一个维修任务包含若干个维修作业,一个维修作业包含若干个维修动作,每一个维修动作由基本维修动作组合而成,基本维修动作包括走一步、抓取工具、放置、移动、搬运等等,这些基本维修动作可以由数据库中相对应的动作函数调用。按照维修过程分解的逆过程,可以实现机械设备维修的动态仿真。通过对维修过程动态仿真的动作要素分析、瞬时动作分析以及微动作分析,改进操作,排除冗余,达到对维修操作的优化。
2、基于人机工程的维修性定性指标的设计与验证
人机工程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分析研究人、机械、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人的安全、健康、舒适为目的,为设计人——机械——环境配合达到良好乃至最佳状态的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3、基于维修动作标准化的维修性定量指标的验证
定量评价是对机械设备的维修性指标进行验证。要求在自然故障或模拟故障条件下,根据调研和试验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定和评估,以确定其维修性是否达到设计的指标要求。对于机械设备维修性指标来说,人们更注重定量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平均修复时间(MTTR)是维修性验证中最常用的定量参数。在虚拟环境中,依据维修动素标准数据库,进行维修操作的动态仿真,可以生成机械设备维修的客观时间。而维修动素的时间要考虑维修环境、维修人员技术熟练程度等因素制定成标准条件下的时间。这个时间要依据当前的修理水平经过评定转化为规定条件下的标准时间。对机械设备各个维修部位维修时间的仿真结果可以得出机械设备维修时间的仿真数据,为定量指标的验证提供可靠样本。
4、基于价值工程的机械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
价值工程就是以最低的总成本、为切实可靠的达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所进行的致力于功能分析的、有组织的活动。对于机械设备维修来说,离不开技术和经济的组合。因此,利用价值工程,可以在“价值”最优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维修级别。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主要有事后维修、定期维修、视情维修、改善维修等,作为维修方式的“价值”目标,主要有维修方式的实用性(可接受)、附加价值(质量高、可预测)、费用(平均维修时间短、备件库存充足)、安全等因素。在机械设备设计阶段开展维修性定性因素的设计与验证,其难处有两个。一是无法将人的因素纳入维修性分析的范围,虚拟人技术的运用解决了这一难题;二是缺乏可信度较高的样机模型,虚拟样机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基于人机工程对维修性进行定性分析,主要考虑的是机械设备的维修性设计是否符合可达性、可视性、维修姿势的受力分析、疲劳度分析、安全分析等,其思路是:将虚拟人、虚拟样机导入虚拟场景中进行维修操作,通过与虚拟样机的交互进行动态测试,以判断分析诸如维修部位是否具有足够空间、是否可达、可视,在任何需要工具进行安装的区域是否可以进行操作等等,给出机械设备在维修时的可达、可视、维修人员的受力、疲劳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价。给出了基于工效学的维修可达性指标验证的流程,半圆环反映的是当前姿势下操作人员的可大范围。
5、结语
将工业工程技术运用于机械设备维修性设计,体现出传统的维修性设计在维修工作流程设计、维修动作优化、维修性定性因素和定量因素的验证、以及修理方式决策等方面存在改进的空间。而工业工程技术可以提供良好的帮助。使得机械设备维修性设计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因此在机械设备维修性设计领域大力推广工业工程技术具有光明的前途。与此同时,应注重引入工业工程方法的整体性,避免只在局部细枝末节的改造。
作者:寸现才 赵继勋 谢兴文
1.加强对机械操作人员的管理
1.1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对提高水利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影响重大。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首先施工企业要做到以人为本,关心职工,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奖罚分明,才能提高机械操作人员主人翁意识,变被动工作为主动、积极工作。通过对机械操作人员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使操作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职业荣誉意识,爱岗敬业,遵守并认真执行各项机械操作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使机械操作人员在使用机械过程中自觉做到对机械保管好,使用好,保养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机械的使用性能,降低施工企业的总体成本,提高企业的施工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利益。
1.2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四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广泛应用,要求工程机械的专业化水平更高,机械结构组成更加严密,对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机械操作人员既要精确操作,又要熟悉施工机械的内在结构、施工性能、工作原理,认真学习和掌握施工机械的操作规程。二是要求机械操作人员认真学习维护保养制度并按规定对施工机械进行清扫、擦洗,使施工机械及其周围环境经常保持清洁。三是要求机械操作人员对施工机械的结构、性能了熟于心,能够对施工机械各部位技术状况进行检查判断,对施工机械的异常现象及发生部位能够快速鉴别并找出原因。四是要求机械操作人员在施工机械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对简单的故障进行排除或减轻。为了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施工企业就要采取多种形式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如新员工施工机械操作培训、机械操作安全培训、养护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等。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资格认定,未参加培训或资格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上岗,机械设备使用要严格执行“三定”制度(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
2.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
水利施工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机械的零部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磨损,造成机械设备的各项使用性能降低,甚至造成机械设备报废,为了维持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降低机械设备的总成本,必须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应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建立严格的施工机械保养制度
为确保水利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的合理使用,促进水利施工机械维修保养的正常开展,维持水利施工机械良好的使用性能,提高水利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必须建立严格的施工机械保养制度,针对不同的施工机械制定维修保养计划,指定专人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2.2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执行施工机械保养制度
为了将保养制度落到实处,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建立奖罚机制,提升保养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保养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保养工作真正做好,保证施工机械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时指定专人对保养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抽查,保养记录应齐全、准确,消除故障隐患措施要及时。采取措施对机械设备统计数据进行完善,对所有故障建档备查,对维修保养人员严格管理,对零配件数量质量加大管理力度。
3.加强对环境的管理和维护
一些规模较大的施工机械如搅拌站、塔吊等由于体积相对较小,重量大多在几吨到几十吨,对工作场所要求较高,使用性能受场地平整度、河流流向、风向、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机械设备安装和使用前,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如场地平整、夯实、遮挡、温控等对周围环境进行管理和维护,避免水利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重量、振动、风力等原因引起设备倾斜、基础不均匀沉降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结语
总之,影响水利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性能的因素很多,以上主要从3个方面浅述了影响水利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以上要求全面进行管理,把各项措施严格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水利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降低成本、保证进度。
作者:周聪爽 单位:衡水市水务局
1制约路桥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发展的瓶颈
1.1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一个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需要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同时对各部门人员职责有着清晰的定位。通常容易出现的情况是,施工过程因为项目性质存在叠加性,施工队伍编制存在不合理情况,管理结构过于模糊,人员的随意调动给施工带来众多困难。同时,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管工作,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不应该只因为单个业务而存在联系等概念模糊情况导致管理结构的过于散乱,甚至出现一人担任多职的情况,更严重的是,管理层与工作层间部门的不协调容易引起工作暂停的局面,使得设备管理工作难以开展。还有,某些施工企业因为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使得机械设备的相关工作处于空白状态,这有可能引发企业危机。
1.2设备管理工作不全面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行业,建设单位越加重视人才与设备的储备以保证跟上社会提出的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要求。施工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不重视,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比如某些施工企业的设备过于陈旧,且为节省施工成本而不予以更换,这就容易导致施工技术面临瓶颈,使其严重落后于市场平均水平,成为企业在与其它企业竞争时的阻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建议对于此类设备,应及时更换。还有,极个别施工企业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不顾企业自身财政实力而高价买进先进的机械设备,这是不可取的。机械设备的购买应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过于盲从不仅可能使新购置设备闲置,亦有可能浪费企业财政资源,而使企业财务处于负增长状态。同时,设备的维修工作应该有待加强。就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施工企业不重视机械设备的保养防修工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保养措施使得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处于“事后维修”的状态。“先保养后维修”意识的不强使得不能在早期发现机械设备故障并及时进行维护,以致引起公司财务损失。
1.3人才培养工作不到位
我国的建筑行业是一个较为年轻的行业,多数施工企业员工的知识结构不是很高,职业素养等方面有待加强。虽然目前很多施工企业都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关的部门,形成相对完整的工作结构,但是由于各部门间接受教育的水平不一,职业素养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在进行有效的管理时会发生困难,不能正常进行管理工作。但是,大多数企业过于注重短期投资,而忽视了长期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要知道,企业优秀人才的培养是有利于未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然而,市场上常有的情况是企业因为看重综合实力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利用大笔资金购买先进的机械设备以增强施工队伍实力,但是花费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的投资却显得过少。这样做会带来一个问题,人员知识水平的低层次不能适应机械设备的高层次,从而难以实现机械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最终难以实现企业的最初目标。
2强化路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
2.1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第一,建立科学的、系统的机械设备管理体系,统筹兼顾,综合管理公司的各项事务。适当调节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的比例,各司其职,强调和重视职员工作积极性的培养。第二,设置企业基本管理制度,即“三定”制度(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以便于每台机械的保管、检修等工作有人负责和管理。由于“三定”制度为良好开展机械化施工和管理工作提供前提条件,制度运行的效果对企业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应派遣专业人士负责每一个岗位,形成完整的管理结构同时需要保证其管理结构的完整,不轻易进行人事调整。
2.2加强设备管理工作
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是密切关联的。任何设备会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故障,从而导致故障率、设备使用寿命有所下降,因此,管理人员应根据机械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部门工作,定期做好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工作。同时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针对设备的工作情况针对设备作出添减,及时清理老旧设备,按需增添新设备,不仅要保证企业的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要考虑企业额的经济效益等实质问题。对于某些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仅仅凭借传统的修理模式已经不能达到修理的效果,因此,必须采用现代的修理方式,考虑其经济效益等情况开展维修工作,采用“视情修理法”,即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规格参数、故障因素、故障位点等),在熟悉其故障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状各项维修工作,此举不但保证了设备结构功能的完整,同时在设备正常投入使用的同时,发挥其良好的工作效益。企业可以为加强各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可通过不定期评比活动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同时依照奖惩分明的原则对优秀个人进行奖励工作,此举不但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也有效促进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一般而言,良好的企业人才结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大更广的空间,因此,企业应将人才培养事业作为本企业的一项长期服务事业,致力于企业的终身发展。首先,现代科技在高速运行的同时加快了机械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每一款新产品的推出,都意味着其自动化程度与技术含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便需要管理者的综合管理能力,能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因此,施工企业要想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就必须从根本途径出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案,以增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为目标,为企业发展提供一批综合型人才,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其次,施工企业可以定期开展以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共同探索企业的发展之路。并依照施工的详细内容,通过参观学习、外出调研等形式,同时将经验交流等工作落实到位,以便于企业人员在掌握理论的同时结合社会生产实际,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3结语
总体而言,加强路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机械设备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其涵盖的内容比较多,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加大力度完善管理体系,重视人才培养以及关注设备管理相关工作以增强企业的路桥建设水平,与此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高岩 单位:黑龙江省合江林业勘察设计院
摘要:近年来,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了起来。公路施工企业在机械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工程机械管理水平还远远落后于现代施工的要求,影响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公路施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引言
近年来,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了起来。公路施工企业在机械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工程机械管理水平还远远落后于现代施工的要求,影响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公路施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配置不经济,没有科学规划公路工程复杂多变,随着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的改变,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是不同的,需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品种、数量,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适时的购置相应的设备。在购置中由于施工企业缺乏对设备配置的长期规划,致使机械设备的购置存在盲目性,不切合实际,有些是重复购置,有些设备机型不符合要求,使机械难以发挥低成本,高效益的功能,有时反而造成设备完好率低,利用率不高。更有甚者,有些设备从购进调入仅使用过一两次,就成了闲置的“死机”。在管理中也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缺乏合理规划,科学配置,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管理理念。
1.2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办法不健全在施工企业中,人员和机械设备“大锅饭”的意识仍然存在,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机械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完全实行车辆机械单车核算,机械效益单机考核的制度,仅仅管理了车辆机械的油料和安全。
1.3管理人员专业不强,操作人员素质不高一方面受重生产,轻管理思想的影响,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大多企业由非专业人员管理设备。有的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机械管理员,但又不专职管理,出现管理上一团糟的现象。另外受养护作业整体机械化程度低,养护方式陈旧落后和养护经费影响,养护单位宁可用人力,也不用机械,淡化了机械管理人员的参与意识,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与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是施工企业注重眼前效益,忽视长远利益,缺乏对特种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有的操作人员文化水平低,说明书都看不懂。有的一人多机,既操作压路机,又操作装载机,还操作摊铺机,结果一样也不专。
二、加强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2.1配置经济化
2.1.1施工方案优选化。公路施工方案的经济性可以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优化选择,依据工程量大小、工期决定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以及进出场时间,以达到工程进度与设备使用的协调一致与有效控制。如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时应采用大型机械和先进设备,而工程量小时则应采用中小型机械和现有设备。但这不是绝对的,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公路土方工程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挖掘机和运输车辆、推土机等关键设备的优化选择。在路面工程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摊铺机和运输车辆等关键设备的优化选择,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同时避免浪费,降低施工成本。
2.1.2配套设备效率化施工企业应解决好机械设备组列内部的合理配套关系:①以设备组列中主要设备为基准,其它配套设备以确保主要设备充分发挥效率为选配标准;②设备组列数量最小化原则,即尽可能选用一些综合型设备,以减少配套环节,提高组列运行的可靠性;③次要设备并列化原则,即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注意组列中的薄弱(运行可靠性低)环节,实现局部施工设备的并列化。
2.2管理专业化
2.2.1管理人员专业化。施工企业应明确分管设备的领导,明确施工所需的设备管理和操作岗位,同时配备相应管理工作人员和设备操作专业技术人员,这不仅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技术使用寿用,还直接关系到施工工程质量,所以,一定要加强管理人员和操作手的专业会培训,在施工间隙采取多种形式学习,不但要为眼前的生产需要服务,还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教育职工树立终身学习、多能服务观念;既培养专才,也培养通才;理论与实践并重,形式与效果齐抓,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2.2.2日常管理数量化。机械设备的使用和运作实质上是资金的运作。施工企业应进行单机成本核算,如油料使用,维修换件,月完好率,日工作量,台班成本与利润的核算等等。核算出每台机械设备的投入和产出,并对投入产出比率进行统计分析,对机械设备的施工经济效益进行量化,使现有机械更好的发挥效益,提高对设备的经济控制力。
2.2.3项目目标责任化。管理人员应对机械设备管理目标责任制定相应的经济技术指标和考核制度,做到分层管理、责任到人、成本核算、项目细化,以确保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
2.3作业规范化
2.3.1施工作业操作规范化。机械设备的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及使用说明操作使用设备,要求技术性与纪律性并重,必须严格遵守项目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实行“三定”制度,主要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制;每台机械的专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获得“操作合格证”之后才能操作相关的设备;坚持持证上岗,严禁未经培训的非岗位人员操作设备。
2.3.2安全教育经常化。工程施工安全出了问题,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处理安全事故,造成施工项目的大量经济损失,同时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消除一切对机械设备安全的不利因素,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施工企业要以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核,每一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后,严格执行考核、持证上岗制度,根据工种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提高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到规范化施工、标准化作业,确保最终实现安全生产。
2.4维护科学化
2.4.1预防检查日常化。实践证明,设备的大多数故障如能在日常检查中早期发现并采取措施,就能及时有效地防止突发故障的发生。为此要做好设备的预防检查,可由日常维护和巡检两个环节组成,日常维护由机械操作手来完成,主要内容就是“十字作业法”贯彻机械设备的整个进行过程,直到停机下班。巡检的工作由修理人员来做。项目部根据每个工地的实际情况,把所运行的设备具体责任到人,设立机械综检日志,并把每台设备的巡检情况与当月该设备的运行及维修情况对照,对维修人员进行经济上的奖励或惩罚。
2.4.2设备维护科学化。机械设备的科学合理维护是完好率、利用率、工作效率的根本保证。设备维护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科学的进行,避免盲目维护带来的危害。比如公路施工现场出现的润滑用油更换时不讲牌号、更换的周期不按时等不科学的作法,虽然其后果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却严重影响设备的有效使用寿命,也给突发性故障埋下了隐患。
2.4.3专业检修定期化。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是制定维修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施工机械设备故障检修大多是维修工靠经验来判断,进行解体——更换配件——再组装的工艺流程,这种作业方法及时、方便、但也造成故障判断失误率高,返修率高等缺点。应通过必要的仪器设备来测定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劣化程度,确定机器的性能,决定其修理的内容和时间。特别是目前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配套化、设备来源多元化、设备结构复杂化等情况越来越多,专业化的定期检查和定项修理就愈发显得重要。
总之,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必须重视施工机械管理。切实执行相关的机械设备使用和维修管理规定,同时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优化管理制度,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保障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纺织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问题
(一)管理机构及制度不够完善
机械设备管理是公司维护员的事,管理部门与车间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工作很难实施。
一些现有的纺织企业为了便于管理,往往减少管理环节,甚至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二)新旧机械装备使用存在脱节
随着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纺织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当前形势,纺织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纺织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入“冷宫”。
(三)机械设备的保养不够科学
目前大多数纺织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往往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一)依据机械管理需要,健全管理的体制和制度
企业应根据设备的运用状况,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我们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二)重视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纳入考核奖惩条例
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机械维护完全靠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来实施。对此,将机械设备的管理纳入企业考核条例,有利于明细工作责任,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三)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因此,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细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企业也可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纺织机械设备管理的注意点
1.注意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纺织机械设备维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势在必行。
2.注意设备的长期运行维护。设备维护时应根据使用说明和运行期限进行合理的操作运用,切不可“带病”工作。
3.注意设备的前期检测维修修。技术人员应在设备保养期,详细的了解每个要件的运行情况,以做到“未雨绸缪”。
总之,我们应体会到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机械设备管理应该抓住搞好设备现场管理、强化维修保养这项中心工作,以发挥其最大功效。
一、纺织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问题
(一)管理机构及制度不够完善
机械设备管理是公司维护员的事,管理部门与车间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工作很难实施。
一些现有的纺织企业为了便于管理,往往减少管理环节,甚至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二)新旧机械装备使用存在脱节
随着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纺织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当前形势,纺织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纺织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入“冷宫”。
(三)机械设备的保养不够科学
目前大多数纺织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往往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一)依据机械管理需要,健全管理的体制和制度
企业应根据设备的运用状况,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我们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二)重视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纳入考核奖惩条例
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机械维护完全靠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来实施。对此,将机械设备的管理纳入企业考核条例,有利于明细工作责任,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三)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因此,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细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企业也可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纺织机械设备管理的注意点
1.注意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纺织机械设备维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势在必行。
2.注意设备的长期运行维护。设备维护时应根据使用说明和运行期限进行合理的操作运用,切不可“带病”工作。
3.注意设备的前期检测维修修。技术人员应在设备保养期,详细的了解每个要件的运行情况,以做到“未雨绸缪”。
总之,我们应体会到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机械设备管理应该抓住搞好设备现场管理、强化维修保养这项中心工作,以发挥其最大功效。
[论文关键词]纺织企业机械管理策略
[论文摘要]试对纺织机械设备的管理问题作探析,旨在阐述机械设备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纺织企业的机械管理具有“机械设备精良、专业技术配套、机械操作精确”的特点,也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不可忽视的关键。工作中注意上述管理问题能够为纺织企业的机器正常运转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纺织企业中的机械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随着纺织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机械设备在现代化纺织中的作用已尤为突出,机械设备管理在纺织企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纺织企业中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纺织机械,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纺织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问题
(一)管理机构及制度不够完善
机械设备管理是公司维护员的事,管理部门与车间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工作很难实施。
一些现有的纺织企业为了便于管理,往往减少管理环节,甚至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二)新旧机械装备使用存在脱节
随着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纺织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当前形势,纺织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纺织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入“冷宫”。
(三)机械设备的保养不够科学
目前大多数纺织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往往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一)依据机械管理需要,健全管理的体制和制度
企业应根据设备的运用状况,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我们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二)重视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纳入考核奖惩条例
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机械维护完全靠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来实施。对此,将机械设备的管理纳入企业考核条例,有利于明细工作责任,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三)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因此,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细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企业也可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纺织机械设备管理的注意点
1.注意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纺织机械设备维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势在必行。
2.注意设备的长期运行维护。设备维护时应根据使用说明和运行期限进行合理的操作运用,切不可“带病”工作。
3.注意设备的前期检测维修修。技术人员应在设备保养期,详细的了解每个要件的运行情况,以做到“未雨绸缪”。
总之,我们应体会到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机械设备管理应该抓住搞好设备现场管理、强化维修保养这项中心工作,以发挥其最大功效。
1.机械设备的选型、配套
随着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日益提高,各种机械设备层出不穷,满足了施工企业的需求。由于机械设备生产厂家的不同,其适用于各类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的型号、规格。性能、价格亦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工程项目施工前,都要对其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即优化配置。在进行机械设备的配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经济性原则
配置机械设备时,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即要确定需要哪些机械,每种机械设备需要的数量、进场时间,同时还要考虑本单位现有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维修费用的高低,本公司人员的维修水平。新购设备的价格等等,通过比较选择最经济的机械配置,既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同时产生的责任成本又低。
⑵实际操作可行的原则
选择机械设备,还需要根据施工场地的情况,选择那些利于在现有施工场地安放的机械类型。
⑶合理性原则
配置机械设备的数量时,要根据施工生产的需要来安排,既不能因配置过多造成成本上的浪费,也不能因配置过少而致使制约了施工生产的进度。
2.现场管理
⑴设备数量的确定
同一种设备有时可能需要两台或多台,具体数量的确定应以保障工程施工需要为前提,
⑵进场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的确认、维护
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对施工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使用一台故障较多的机械,不仅会影响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还会增加机械设备的责任成本。进场后的设备在对其技术状况确认后,应在开工前对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保养,以保证开工后能正常使用。
⑶配件合理库存量的核定及进货质量把关、价格核定
配件的库存量要根据机械设备的多少来核定,同一种设备配件的库存宜以一台设备的库存量来定,且库存配件应为易损件,非易损件的库存应根据机况进行确定。配件的价格因地区不同而会有所不同,但配件管理人员应掌握常用配件的基本价格,以保证所购配件的价格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⑷日常配件消耗的管理
①建立健全完整的配件申请、批准、领用制度,建立并认真执行单机核算制度,以便于及时查找出配件消耗不正常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管理提供借鉴。
②配件管理需要领导的重视
领导的重视程度对配件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公司领导对配件的管理比较重视,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高,能为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管理人员当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把握好配件的进货质量及数量关,做好配件的库房存放管理工作,严格按以旧换新制度进行发料,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施工生产快速、顺利地进行提供可靠的后勤服务。
③重视修旧利废工作
修旧利废,就是将原来从设备上换下来的可以修复的零件,经过研磨、修整或更换一部分易损件后,使其恢复使用性能。对于进口件或价值较高的零配件,如能进行修旧利废,则可以为企业节约资金,降低机械设备的责任成本。
④抓好配件的库房管理
配件的库房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配件入库后,要按照规定分门别类地进行摆放,保证库房内的空气流通、干湿度适当,库房内应无酸碱类物品,同时做到防盗、防火、防鼠、防水、防虫等。总之,要保证配件在使用之前必须完好无损,才能保证其使用性能,否则会造成损失,增加设备的责任成本。⑤完善机械配件的调拨制度
由于集团公司内子公司和分公司较多,不可能每个子公司每个项目都配备足够的机械设备,因此机械设备需要在各个子公司中进行协调,设备在调转过程中就必然存在着配件的调转问题。在调转设备时,调转该设备配件应采用"独机全调,多机择多而调"的原则进行调转,既可为原子公司减轻成本压力,也为调转该设备的子公司减少因新调设备而需购买易损件的麻烦。
⑸机械的日常维修管理
机械设备的责任成本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设备的日常维修管理,日常维修管理工作搬了,可以减少因维修机械而消耗的配件费、材料费、人工费等。
机械的日常管理,应建立台帐,每台机械不仅要有运转记录本,还应有维修保养记录,以便于对机械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确保机械的正常运行。机械维修保养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维修保养知识,对设备的结构、原理应熟悉了解,机械操作人员应了解本人所操作的机械的性能、结构、原理,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准予操作机械,否则会对机械的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6)退场设备的修复与调转
当工程进展到一定时期时,某些前期使用的设备就有可能在后期的施工中不会再使用,为保证设备的机械状况良好,随时可以调转到新的工程中去使用,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设备及时进行修复。清洁、润滑,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当全部工程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整修,恢复其性能,以便于在下一工程中再次使用。
⑺电力设施的配套工作
机械设备的责任成本也包括自发电费用和地方电费以及架设线路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在责任成本中占有的比重也较大。因此,及时合理地架设线路、减少不必要的线路都可为施工企业节约资金,降低设备责任成本。
建筑施工离不开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管册坏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进度、质量及成本。作为责任成本管理一部分的机械设备责任成本管理,贯穿了整个项目施工的始末,在责任成本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结束语
机械设备的责任成本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培养出一批技术好、操作熟练、爱岗敬业的技术工人,降低机械设备的责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