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论文

时间:2022-03-13 05:25: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农业机械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业机械化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论文

一、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设备落后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舟山市大棚仍以简易大棚和钢架大棚为主,这些大棚绝大多数只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对光、温、水、气等的调控能力十分有限。同时在仅有的钢架大棚中,单体大棚多,连栋大棚少;6m宽大棚多,8m宽体大棚少。由于单体6m大棚起架低、跨度小,采光和保温性能都不太好,而且室内空气湿度大,不利于病虫害防治,也不利于在棚室内开展机械化作业。另外,全市设施农业配套设备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各级农机部门引进和示范推广了棚内耕作、电动卷帘、节水灌溉、增温补光等机具设备,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全市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相匹配和适用机械少

总体来说,目前舟山市与设施生产条件要求相配套的适用机械还不多,已使用的机械一般存在外型尺寸及结构质量大,操作不灵便,生产效率低,可靠性、耐久性、适应性差,边角地带无法工作,漏耕严重等问题,很多环节还需人工处理,不能很好地发挥基础设施的效能。另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配套农机具的层次低、性能单一,主要以基础作业的田园管理机和植保机械为主,棚内环境调控设备、自动控制设备配套严重不足,机械化育苗、移栽、收获和产后加工等机械设备几乎是空白。

3.先进农艺技术应用不足

目前,全市设施大棚栽培种类过于单一,连作现象严重,导致棚内病菌大量繁殖。据农业部门反馈,全市设施大棚农业发病率比露天栽培高出20%以上,全市常年发生的设施病虫害有90多种,造成严重危害的有30多种,许多病虫害在药剂选择压力下已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加之无节制的使用农药化肥,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品质和效益。

4.政府投入不足,补贴力度不大

舟山市启动“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以来,对设施大棚建设和配套设备购买都有一定额度的补贴。但是对于设施大棚这种一次性投入较大的行业,补贴力度还是不足。同时,与设施农业配套的设备进入补贴目录的太少,即使在补贴目录的,购买价格也较高,不少农业急需、农民急用的小型、适用、高效、环保的农机具,大多未列入政府补贴扶持范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设施农业的发展。

二、发展趋势及展望

随着舟山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区建设的深入,舟山市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趋势必将从对硬件设施的大量需求和建设转向对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的迫切需求,生产经营也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系统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对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环境条件的调控,必将成为今后设施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主要表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设施大棚大型化。简易大棚因成本小、投资少,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但拥有量会越来越少。单栋钢架大棚因其安装拆卸简便,通风透光效果好,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小,经济效益较为可观,在今后仍将占据主导地位。连栋大棚因其使用空间大、室内调控设备配置齐全越来越受重视,必将成为今后设施大棚的发展方向。二是大棚调控设备自动化。通过湿帘风机、外电动遮阳网、二氧化碳发生器、电除雾防病发生器等自动环境调控设备来调控棚内环境,可以极大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预见自动化将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三是配套管理机械外观小型化、功能多样化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包括耕作、育苗、栽植、灌溉、植保、管理、采收、产后加工等众多作业环节。同时,因为大棚内的操作空间有限,机械化操作就需要作业机型体积要小、性能要好。由此可见,研发推广外观小型化、功能多样化的配套农业机械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

三、对策与建议

1.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

在现有农业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地方财政应加大配套补助,建立市级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现有设施大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施配套的资助。同时各农机、农技部门应扶持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带动能力强、增收效果好的设施农业项目,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多渠道增加投入。

2.抓好项目示范推广

量身制定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项目,通过项目引导,达到设施农业设备更加系统化、规模化、智能化,来不断拓展和深化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领域。同时也可以依托现有的“两区”规划和“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进行试验、配套和示范,通过有效地组织好设施农业设备的选型、试验、熟化技术体系,使其在先进设施、先进机具、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3.加强技术融合,加强队伍建设

设施农业机械化需要多技术、多部门全力配合。市各级农机农技部门应就设施农业种苗生产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与装备,设施农业精细化生产管理技术与装备,设施农业技术与装备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与协作,形成合力。同时,市各级政府部门要紧紧围绕设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全市农机农艺推广人员和设施农业生产者进行知识更新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推动舟山市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屠定玉 陈洁 谢先华 严中琪 单位:江省舟山市农机管理中心站

农业机械化论文:专业教学农业机械化论文

1农业机械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教学实践

由于受教学条件限制,有些学校没有实验场所或缺少必要的实验设备,教学中的实验内容、仪器和设备也得不到及时更新,有些学校甚至连基本的实验模型都没有。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实践性较强,但学校却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较少,即使进行实验课也是以验证理论知识为目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1.2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

一些县级职业学校缺少专业对口的教师,为了应对日常教学,便让非对口专业教师任课,这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较差。为了弥补教学能力的欠缺,一些教师便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虽然多媒体教学方式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但过多应用不利于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不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反而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农业机械化教学的改进措施

2.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地变化,而传统的农业机械化专业知识较为落后,因此有必要对课程进行改革。要结合科技发展水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合理删除教材中不再适合农业实际的相关知识,适当增加与现在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内容,同时把农业产业领域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融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有较好的针对性,更加符合社会实际,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2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创新发展

开展农业机械化专业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实验、实践增强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以理论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际生产中进行实践活动,以改变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的现状。

2.3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招收专业对口的大学生担任教师以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教师通过自学、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到大学进修、参加远程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通过实地考察和锻炼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设备的科技含量日益增加,因此农业机械化专业的教学工作要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与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农业发展实际的合格人才。

农业机械化论文:节约型农业机械化论文

一、构建节约型农业机械化体系

(一)构建节能型农业机械化作业体系

建立机械化节能耕作体系,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发展固定的作业模式,减少农机使用的功率损失,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发展精少量播种可比传统播种节省50%—70%种子;化肥深施技术可以充分利用肥效,且节肥增产;农田植保机械可节约用药,减少残留污染,降低生产成本。

(二)系统提高农业机械利用效率

针对我国农业机械利用率偏低的问题,要紧密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结构,加快发展性能齐全与先进适用的大中型农业机械,提高不同品类农机动力与机具配备效益比。加快淘汰高耗与低效的落后机具,研发多功能与联合作业机组,安装智能型节能装置,转变增加农机数量的发展方式为提高农机利用率的发展方式。

(三)提升机械化系统节水抗旱能力

针对水资源日益紧张、干旱日益加剧的实际情况,采用机械化措施,实现膜下滴灌、坐水播种、定位节水补灌和覆盖节水等节水技术,建设贮水工程、集雨工程等节水工程措施,提高水资源和降水利用率,减少灌溉用水,增强抗旱能力。

(四)实现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

我国地域广阔,种植作物、耕作制度、环境条件和经济基础等差异很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适应技术,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实现玉米、薯类、棉花和花生等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集中力量突破制约它们发展的瓶颈环节。

(五)加强农机与农艺重大问题的协调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制定主要农业机械的技术规格及性能指标,形成配套的机器系统,以降低机械的使用成本;加大农艺与农机协同攻关的力度,逐步形成先进合理的技术体系,以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

(六)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许多农户拥有土地地块小,农机作业田间转弯和转移时间多,作业规模小,效率低,使高效与高性能的大中型机械没有市场。为此,应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农机大户规模化集中,以解决小地块和大农机之间的矛盾,提高农机作业的效率。

二、加快发展节约型农业机械化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设节约型农业机械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国家要制定总体规划,加强引导与调控;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政府资金投放力度,扩大补贴的范围和品种,在金融、信贷与税收等方面给予农业机械化倾斜和扶持;注重农机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制定淘汰老产品标准,强制执行报废期限,加快产业化进程;注重区域统筹,积极推进区域型重大农机技术的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

(二)加大科研力度,加强完善科研创新体系

集成研发、生产与推广三方技术力量,建立以农机企业为主体的完整产业链;加大自主研发农业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机具的力度,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成立各级农机合作组织,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经营服务实体,通过农机大户的示范带动,积极组织开展好“农机共用”的运行机制,进一步促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和社会化。

作者:靳贺全

农业机械化论文:垦区农业机械化论文

一、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由于垦区农业机械装备的技术水平进步速度非常快,因此,对相关操作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合格的人才队伍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政治素养。目前,黑龙江垦区的农业技术装备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应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人才队伍的建设之中。

二、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未来走向

(一)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调整的步伐

黑龙江垦区应结合自身的农业生产特点,引进更多的现代化农垦装备,提高生产效率。大型农机具非常适用于平原地区,因此,黑龙江垦区可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大型农机具,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与专业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由单一作业向规模化作业的转变。

(二)提高农机管理水平

黑龙江垦区应不断提高农机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农机具的效能,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垦区应完善农机管理制度体系,标准化农机管理流程,集中化农机维修保养等管理。此外,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垦区还应定期组织农机操作与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让他们更加系统的掌握农机管理知识。

(三)加速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

目前,黑龙江垦区的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花生以及大豆,这些农作物的生产全过程都适用于机械化管理。基于此,垦区应加速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进程,引进大型的育苗、栽种、收割以及脱粒等农机具,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机械化管理农作物生产的全过程。

(四)示范应用高新技术

精准农业是目前广受世界各国关注的全新概念,其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农业技术体系,囊括了GPS以及RS等顶尖的高新技术。这些高新技术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的模式,对于实现现代化农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前所述,黑龙江垦区无论在农田结构方面,还是主要农作物方面都非常适合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高新技术,因此,可以发展为农业生产高新技术示范区,在垦区范围内打造精准农业生产新模式,这样不但能够为其他地区提供创新农业生产的样板,还能降低农业生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谓一举两得。

(五)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模式

发达国家的农业几乎都秉承着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农业集体根据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针对性的培养人才,由这些专业的人才负责进行农业新技术的研发以及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工作。黑龙江垦区可以借鉴这种发展模式,结合自身的生产需求培养所需的人才,再借助这些优秀人才的智慧研发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并将其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从而最终实现农业的机械化、集约化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马福明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农业机械化论文: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论文

1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六个方面起到的推动作用

在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就是要转变农业发展的方式,由原有的数量上的增长转变为质量的提升,在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促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第一,提高我国农机质量水平,提高农机质量。不仅仅要实现我国农机的数量的增长,更要提高质量,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质量同数量之间的关系。第二,要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要和谐发展粮食油料作物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其他农副产品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关系,要做到综合全面的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第三,要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能力,要学会用科学技术推动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一些难以突破的的技术瓶颈以及农机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要不断地钻研,能够使得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层次。第四,要实现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协调共同发展。要对我国的大部分农场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行扶持,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于重点与难点要加大开发力度进行突破工作。努力缩小不同地区之间农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差距。第五,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对社会的服务能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作为发展的最基本的导向,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服务质量与服务全社会的水平。第六,要确保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安全生产,质量上要有一定的保证。加大对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完善监督机制,要做到农机的使用要进行一定的安全培训工作,使得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的使用农机促进农业生产,农机的质量也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总之,只有从这六个方面发展才能够促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能够走科学发展观的道路,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发展的道路,立足于我国的社会实践,促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2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一,要贯彻与落实我国新颁布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推动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贯彻与发展。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对于农机购置的补贴与优惠政策,利用好国家与政府手中的宏观调控的作用。此外,要抓住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遇,能够使得各个方面都能够促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农民提供进行农机购置上的各种保障措施,建设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服务水平。第二,要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提高农机的科技创新能力,要全面突破我国农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同的难题,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科技人才投入到农机生产的过程中去,以保证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与不断的提高。第三,要展开多种形式的农机技术的使用与培训工作,大力推广农机技术,充分利用好农机企业的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机使用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农业生产人员对于农机使用的认识程度,提高农业生产人员对于农机的熟练操作程度,提高生产质量。第四,加强我国对于农机生产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提高农机生产队伍的素质,加强生产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保障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3结语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农业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从六个方面着手促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早日实现我国的综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早日实现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新农村的工作。

作者:段爱国 单位:新疆阿克苏市阿瓦提县农牧业机械管理局

农业机械化论文: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化论文

一、信息技术对农业机械化管理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灾害的预防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农产品在生长时所出现的各种状况,这样可以提前的预防、控制到灾害带来的威胁。对于农作物灾害的预防能够降低经济损失。还可以建设一个信息化系统,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作出详细的记录,这样能够了解灾害出现的原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信息技术帮助生产技术和经营

信息技术对于现在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形式有很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对于农业机械化管理有一定的帮助,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帮助农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来帮助传递一些农作物的信息,这样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农民真正的需求,可以将先进的技术迅速地传递给各地。因为很多地方的交通不是多么的便利,这样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获得。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建立一个专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这样能够降低成本,帮助农民及时地生产。

二、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实际应用

1.电子设备体系

电子信息技术是现在的新技术,可以监控机械设备内部出现的实时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机械的情况,但是我国现在的机械设备还不够完善,因此不断完善机械设备极为重要。而我国现在对于收割机这些小型设备的发展,还是非常顺利的。这些小型设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在不断的提高。智能化也在不断的发展,网络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当然还有就是散布式管理在不断的发展。计算机的智能化控制也是一项,这是一个具有独立接口的信息解决和掌控能力、规范设计。

2.整体通讯技术

由于现在智能化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对于电子控制单元的发展也在不断提高。电子控制的规范化、适用化都在不断地加强电子机械的发展。就像是各种机械的驾驶室是一个操作空间,但是驾驶室的电子控制设备的规范化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驾驶室通过和室内电子设备终端的联系,能够显示各种机型之间的联系。还有就是这两种对接物套用的是光纤电缆或者是双绞线。另外就是机械相互间的通信联系,可以完成各种不同的机械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分享。还有就是能够准时地接收系统的多种指示,从而进行准确的操作。

3.信息技术对机械的支持

现在很多的农业设备中会装有电子设备,这可以说是一个单独的电脑智能终端,对于不同的地理进行计算和规划新的方案来进行运作。现在国外的很多大型农业机械在操作、监视、控制上都会运用电子设备。每个不同的小部件都会独立处理一些信息的能力,这样能够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农作物带来帮助,当然还能和外部进行联系,对于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麻烦进行分析、跟进。总之,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科技不断的进步,我国现在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各行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不论是什么样的行业,要想快速发展都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自身的实力。尤其是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农业,信息技术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现如今很多大型的农场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很成熟,但是小型的农场还是使用传统的方式在劳动,因此要不断地加强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提高人们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

作者:袁博 张连超 单位:辽中县职业教育中心

农业机械化论文: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论文

1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

据统计,2009年辽宁省完成机耕面积2778khm2,机播面积1778khm2,机收面积335khm2。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3.8%、51.2%、9.7%,其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然而,2011年辽宁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就已经达到了66.8%,两年的时间综合机械化水平增长了21.8个百分点。吉林省在农机化生产薄弱环节也取得了显著进步,2010年水稻机插、水稻机收和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到了50%、65%和15%,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24.4个、48.5个和14.2个百分点,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5年的33%提高到2010年的61%。而2011年吉林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较2010年又提高了4个百分点,比全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黑龙江省耕地机械化程度已达到98.8%、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94.1%、收获机械化程度达到70.1%,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跃上90%台阶,达到91.67%,位居全国第一。农业田间作业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虽然近年来东北地区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农机化生产薄弱环节如水稻机插、水稻机收和玉米机收等实现了突破,但是这些环节的机械化程度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而,今后一段时间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薄弱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从而提高东北地区整体机械化水平,已成为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1.2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如吉林省2011年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发展到3174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158个,6个列为农业部示范点,100个列为省级示范点,拥有农机原值10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超过5000户。这些农机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在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农机作业效率等方面都要明显优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其中参加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户主要农机装备使用时间要比未参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户高出10个百分点。总的来说,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的成员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

2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发展迅速

农机制造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意义重大。东北地区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机械生产基地,尤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过辉煌,大型企业包括全国知名的拖拉机制造厂—哈尔滨拖拉机厂,全国最大的播种机厂—哈尔滨农机厂,全国最大的联合收割机厂—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等等。东北地区的农机制造业产品、农机科研院校人才、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源源不断地支持了南方新兴农机制造业的发展。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等诸多原因,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逐渐衰弱,与其他一些省份相比,已处于明显落后状态。幸运的是,近年来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发展迅猛。跨国农业机械巨头如凯斯纽荷兰公司、约翰迪尔公司和中国本土农机企业如中国一拖、福田雷沃重工等纷纷进入东北地区进行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也不遗余力的给予推动,谋划和建立东北地区的农机制造产业基地,并将振兴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列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方面之一。仔细分析近年来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的发展形式,不能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府与企业配合,产业集群效应显现。东北地区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正在起步,十二五期间将迎来农业大发展的时期,发展本地化农机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东北三省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农机制造业的发展,纷纷出台各自的农机产业发展计划。如黑龙江推出了大庆高新区农机产业园、哈南工业新城、哈尔滨松北农机产业园、佳木斯农机产业园、七台河市农机产业园、齐齐哈尔一拖农机产业园、农垦北大荒农机产业园七大农机装备制造园区规划。同时,多项优惠政策的推出也吸引了包括凯斯纽、迪尔、福田雷沃重工等国内外农机巨头在内的多家农机企业来黑龙江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在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和企业的积极配合下,各地的农机产业项目进展顺利,逐步形成集整机、配套部件、相关服务于一体的农机装备产业链。二是选择高端路线,主推大型机械装备。目前,我国大型高端农用机械的普及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东北平原地区对于大型农用机械装备的需求巨大。另外,大型高端农用机械行业的技术门槛高、利润丰厚。因而,目前选择在东北地区进行投资的企业都选择了高端路线,主推大型机械装备。如一拖齐齐哈尔工业园定位在生产132.3~282.975kW大型拖拉机、高端中轮拖、大型复式作业农机具产品,爱科在大庆的生产基地主要生产139.65kW以上的大型拖拉机和大型联合收获机,约翰迪尔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建立了大功率拖拉机、大型联合收获机制造基地。这些投资计划的顺利实施使得东北地区的农机制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三是吸引内地农机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机制造业形成了山东地区、洛阳及周边地区、京津唐地区为中心的三大产业集群。然而,随着近几年来,国家农机政策向东北地区倾向和东北地区政府积极地推动,越来越多的内地农机企业将投资和产业升级重心放在东北地区。这必然影响内地三大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换代。东北地区新建产业基地的大型高端农用机械大量销售到内地,抢占国内的农机市场,而内地三大产业集群的市场地位将遭受严峻的挑战。

3东北地区农机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农用机械结构性不均衡

整体上,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很多地方耕种收全部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但农用机械结构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小型农机具数量多,大中型农机具数量还有待提高。虽然近几年东北地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保有量增长迅速,但不得不看到这些大型农机具大多都属于国有农场、示范农机户等,广大农村地区大型农机具的普及还远没有完成。二是机耕机械化水平显著高于机播和机收。如东北地区玉米的机耕整地水平已经达到了90%以上,但玉米的机收水平才只有30%左右。水稻的机插水平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机插水平也刚刚突破50%。三是主要粮食作物农用机械多,经济作物农用机械少,很多蔬菜、果树相关的农机具还没有成型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2农机教育培训不足

虽然农机合作社近年来发展形式良好,但还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效应;农机社会化服务还不够规范;农机教育和培训机构缺乏专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农机培训条件落后、培训能力不能满足广大农机户的要求,造成很多大型农用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故障率高的局面。

3.3农机补贴标准混乱,作业收费标准不一

虽然国家在农机补贴上投入巨大,但很多地区的农机补贴各异,补贴标准没有做到公开透明,影响农户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机作业的收费没有统一的规范,有的以工作量计费,有的以耗油量计费,还有的以作业面积或者作业时间收费,出现故障、转换地块多收费等等。一些地区农机大户垄断作业,存在乱收费现象,严重影响无农机化使用机械作业的热情。

3.4农机科研、开发能力不足

农机科研单位经费短缺,吸引人才的能力弱,科研单位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创新意识不足,农机具产品更新换代慢,缺乏农机关键零部件加工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农机产业链。企业只是把东北作为农用机械的组装厂,影响东北地区农用机械制造业的长远发展。

4政策措施建议

4.1完善农机补贴政策,推动重点农机具普及,提高薄弱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完善农机补贴政策,切断农机企业、农机经销商和农机主管部门的利益联系,减少农机补贴的漏洞,使得补贴资金真正补贴到了农民身上;努力做到农机购置政策的公开透明,提高农民对于农机补贴政策的认知度,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农机补贴的好处。应尽快总结近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创新试点的问题和经验,尽快推出适应东北地区的农机购置补贴操作办法。鉴于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均衡性,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减少其他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将资金集中于重点农机具的推广上,凸显补贴效果。对于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如水稻机插、玉米机收、深松整地等要给予重点关注,加大补贴力度,尽快提升其机械化水平。

4.2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打造高素质的农机服务队伍,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机合作社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应继续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财政扶持,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为符合条件的农户提供购置农机的银行贷款。同时也要培养专业的农机服务队伍,吸引人才加入农机服务行业,从农机的购置、作业、保养维护全过程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服务,保证农机户尽快掌握新型农业机械。同时,要不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农机作业的收费标准,保证非农机户使用农机作业的积极性。

4.3推动农机制造业产业链发展,提高农机科研、开发能力农机制造业的发展

对于促进农业机械化有着重要意义。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目前正处于振兴复苏时期,农机制造业相关环节还比较薄弱。因而,东北地区应该着力推动农机制造业生态链的发展,特别是实现农机设计本土化和关键零部件生产的本土化,为农机制造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要为农机科研单位提供更多的资金扶持,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吸纳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农机研发队伍中来,提高东北地区农机开发能力。从农机的研发、加工和组织各个环节实现本土化,形成完整的农机制造业生态链,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郭兵 方锡顺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农业机械化论文:设施农业机械化论文

1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先进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发展后劲不足如超低量喷药、大棚温度、湿度控制、声波助长、空间电场防病等先进设备在技术应用上很不成熟,有待于今后加大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实践证明,先进的设施农业农艺技术,只有以机械为载体,才能有效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产率低、费工费时、农民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低下等问题,实现高效率、规范化、低成本生产,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设施农业生产急需试验、示范和推广配套的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为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提供装备保证。

2设施农业配套的主要机械设备

目前,石嘴山市设施农业配套的主要机械设备主要有:淤棚、室内环境控制设备。包括各种机械加温设备、补光设备、通风设备、灌溉设备、二氧化碳气体施肥设备等。于棚、室内作物栽培(育苗)机械设备和各种作业机械。主要包括小型土壤耕作机具、地膜覆盖机具、种植机具、植保机具、育苗机械设备、支撑架系统设备等。盂附属机械装置。如卷帘机等。

3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主要技术内容

目前,石嘴山市的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处于低层次阶段。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有机械耕地、机械整地、机械卷帘、机械增温、二氧化碳发生器增施气肥、机械植保、机械灌溉以及物理农业等技术。在实际生产中,有的机械化技术已较为成熟,适合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3.1机械耕地、整地技术选择购置适于温棚蔬菜、瓜果种植需要的小型田园多用微耕机,重点开展耕地、整地、中耕除草、灭茬等室内作业,从而充分发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积蓄养分与水分、消除杂草等作用,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和筛选,确定了山西省运城市昌兴农机有限公司制造的关圣牌1WG-6型多用微耕机适合本地区使用。

3.2机械卷帘技术购置和使用大棚卷帘机,提高放帘、收帘工作效率,延长大棚采光时间,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节省大量人力,提高设施农业产品产量和品质。研究表明,山东寿光中昌卷帘机有限公司制造的天成中昌ZC-QS-150型等系列卷帘机较为适用。

3.3机械增温技术利用热风炉、地热等设备,主要用于冬季室内增温,保证蔬菜育苗和生产达到合理温度以上,同时在抗寒、抗冰雪中发挥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宁夏银川华仁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LRFL0.03型热风(暖风)炉和宁夏平罗县陶乐农业机械厂制造的NFL-500型热风(暖风)炉较为适用。

3.4二氧化碳发生器增施气肥技术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日出后随着作物光合作用消耗,使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下降,影响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因此,采购二氧化碳发生器,利用其在日光温室内增施二氧化碳,以提高日光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提高定植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是山东淄博制造的二氧化碳发生器。

3.5机械灌溉技术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滴灌技术,利用滴灌设备将水增压、过滤,均匀地灌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同时可将肥料随水一同施入土壤,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北京双冀牌软管微喷灌设备效果较好,喷头堵塞率明显下降,是取代以色列进口设备的最佳选择。今后的设施农业生产,就是要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力度,通过机械化带动,进一步增强农机服务功能,促进石嘴山市设施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建议

4.1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投资扶持力度要设立专用资金,扶持农户用于设施农业发展配套,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4.2加强政府引导要根据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建立特色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基地,以项目为支撑,加大管理力度,打造强势设施农产品品牌。

4.3搞好科技培训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质量和科学应用水平。

4.4发挥好农机购置补贴的作用要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与设施农业发展有机结合,重点在设施农业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中加大机械设备补助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4.5提高农机服务水平要鼓励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参与设施农业的建设、生产和销售,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为设施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作者:陈铁军

农业机械化论文:农业机械化科研人才培养论文

1农业机械化科研对教学条件的影响

教师要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广泛参与科研实践,特别是农机化学科,必须深入到科研生产一线,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经验积累。农机化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知识,还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因此,农机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不能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教师通过广泛地参加科研活动,亲自进行实践,可以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增加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养,从而使业务知识更全面、教学经验更丰富和教学方法更独特,使教学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5-6]。根据笔者的询问,农机化工科学生对教材上最感兴趣的知识往往是一些实用性知识。许多教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不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如果教师能够多参加农机科研实践,在长期的农机科研实践中所获得的许多实例和感悟,可以藉由课堂传达至学生,为教学工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农机化科研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

2.1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前沿知识

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一般都是反映农机领域科学前沿动态的课题,这些科研项目所涉及的研究内容,很多是从书本上难以找到的。学生通过参与课题,能够初步地掌握所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对于今后的工作、科研都大有裨益。对于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来说,有利于缩短毕业后的就业培训期,从而尽快投入工作,提高学生在工作中的竞争力。在社会服务过程中,也有利于农机化前沿技术的推广。对于进入科研院所或读研的学生来说,受到早期科研训练后,可以更快地投入研究团队的科研项目,缩短与团队人员之间专业知识的差距,增强研究生教育期间的科研能力和科研信心。东北农业大学多年来为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农机科技和管理人才,各单位反馈意见良好,这与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科研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约翰迪尔等著名农机企业主动将其先进农机具捐赠给学校,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另外,一些企业还专门设立了奖学金,在宣传企业品牌和先进技术的同时,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双赢的效果。

2.2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科技创新是提高高等农业院校综合实力的战略支撑,东北农业大学农机化专业教师科研工作热情较高,几乎全部具有科研工作经验。目前学院承担国家攻关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课题70余项,每年在国内外重要科技期刊上100余篇,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多项。教师对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正确处理,可以加速推动科技和本科生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工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与指导教师相互讨论,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提问,使学生了解科研成果的获得过程,进而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另外,学院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各界专家开办学术讲座,带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听讲的学生随时质疑辩论,从而养成良好的科研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达到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的目的,通过与导师的交流信息,明确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自身创新思维的热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讨论与建议

3.1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偏低,服务社会功能发挥不充分,农机化科技成果亦是如此。众所周知,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率受到资金、管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风险性事业,即使是一项成熟的成果,还要有必要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和推广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强大的后盾和资助才能完成,在短期内难以实现。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等单位,通过对接会、论坛等多种形式,搭建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平台,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2教学与农业机械化科研的时间分配问题

农业院校的农机化教学既要符合农业院校的教学特点,又要体现出农机化教学的特色。面对农机化教学与科研任务均很繁重的局面,只有正确处理农机化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才能实现培养农机化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教师可以选择拔尖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科研工作,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缓解了科研压力。而如何挖掘农机化教学与科研的深层次关系,使其相互促进,是当前农机化教学与科研的一个课题。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能提高大学教学的效果和大学生的素质,又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3.3科研经费的投入支持问题

对于高等农业院校来说,增加农业机械化科研投入会带来规模效率和规模收益的增加,显著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因此,应当努力获取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对比世界发达国家,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科学研究投入应达到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平均水平,提供能够满足研究需求的科研基地和基础设施。各职能部门,应当立足长远,加大对高等农业院校的资金支持力度。另外,科研承担者需要做好预算,调整科技活动的投入比例,把有限的科研经费合理地分配使用。

4结论

农业机械化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反哺科研。农机化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农业高校的使命,而农机化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领域,学生只有经过深入的科研实践,不断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挖掘农机化知识蕴藏在深处的东西,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大量的科研案例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科研的主动性相结合,处理好科研活动与专业学习的关系,鼓励学生参与农机化科研活动,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伟 冯江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

农业机械化论文: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机械化论文

1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土地及生态环境是农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想要保障有效的农业生产,就必须做好对土地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机械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农业机械化能够在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实现科学化农业发展。保护性耕种对土地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节水型灌溉对干旱年份的收获保障以及秸秆还田等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增加,更实现了对土地及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这对于依赖土地和生态环境生活的农村来说意义非凡。

2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广策略

2.1开展农机化生产合作模式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这对提升农民农机化作业的信心,实现全面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现行的经营模式将土地分割成小块给农民进行耕作,这使得很多大、中型农机具无法有效展开耕作,农业机械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尽早实现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机化生产合作模式,实现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农机化生产合作模式是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实现共同经营,这样不仅能够方便农业机械作业,还能够将分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所以说,开展农机化生产合作模式不仅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2.2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水平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于百姓的生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而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则是新农村建设的必施之法。新农村建设是为了让农民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实现农业增收、增产,还必须要拓宽农业发展类型,实现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机械化农业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完成农业生产任务,还能有效把控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标准,比如,实现种坑深浅一致,苗秧间距一致,施肥用量一致等,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以将更多的人力从繁重的农业生产工作当中解放出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

2.3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

农机化人才队伍是帮助农村实现农业机械化目标的重要团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仍有一段距离,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与农村机械化队伍建设与培养落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想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就必须要加强农业机械化队伍建设,因为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农业机械化队伍才能够帮助农机具更好的发挥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在这一方面,各级政府应重视对农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将农机“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的3支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首要大事来做,尽快组建起高水平农业机械化队伍,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新农村的有效建设提供保障。

3总结

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来说意义重大。为了能够将农业机械化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除了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外,还必须要提升农民的机械化操作水平,让农民能够在提升自身生产效益的同时,成为建设新农村最有效的动力,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支持,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能够尽早实现。

作者:乔娅琼 单位:昆明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

农业机械化论文: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论文

1、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的作用和功能

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人,当时的人们就已经学会了栽培水稻。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都在使用传统的手工作业,这种生产方式的效率和产量都很低,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发展。而农业现代化就是通过使用科学技术和机械来进行农业和生产,这种机械化生产方式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极大的降低生产成本,并能解放大量农业生产力。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且农业机械化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的过程,而且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对于首先农业现代化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问题

2.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

工程发展程度较低在最近几年,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新型农业装备犹如雨后村笋层出不穷,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中,都出现了很多新型农业生产机械,这些农业生产机械对于当地的农业作业、收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当前我国发展农业机械结构依然有很大的不合理,例如大型农业机械相对不足,小型农业机械却非常多;动力机械相对较多,但配套机械就较少;种植机械多,养殖、加工机械就相对较少;农业生产机械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相对较少。而且,很多农工业机械工业由于规模较小,因此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以及可靠性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大部分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因此产品的设计要求往往达不到实际生产要求。

2.2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生产机械化规模较小

虽然近些年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加大,但是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很大的距离。我国除了小麦播种、收获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其他作物的农业机械化程度都偏低,这就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升。此外,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慢,社会化组织程度较低,农民的收入增长也不高,而且很多地区也没有很好的机械购买扶持政策,这些因素就导致了很多农民没有能力购买大型农业机具,从而就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推进。此外,由于柴油、机械配件的价格持续上涨,农机作业成本不断加大,也成为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负面因素。

3、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3.1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很多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这就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帮助农民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例如通过提供无息贷款来解决这一问题。此外,还需要注意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问题。农业机械能够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同时还有应用效应和自身再生产的属性。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就决定了我国只能走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道路。我国很多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目的不仅仅是用于农业生产,而是将农机作为致富的手段之一,在进行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收获回报。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能有效促进农机的使用效率,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满足农民对机械化作业的需求,最终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

3.2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制

针对当前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建议要创新农机服务形式,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建立一套一体化的新型农机服务体制,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机械化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鼓励农业机械由若干人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花、市场化,并引导各种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

3.3注重农业机械化区域化发展

由于我地域辽阔,农作物生产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农业作物对于机械化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要想农业机械化发展,就需要注意这种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因此就要根据实际地区需要和发展要求,因地制宜,紧密围绕各地区区域优势的农产品布局来发展。同时注重各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的比较优势,建立合理的发展布局,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想结合,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发展地区,最终促进农业机械化在各地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3.4推进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业栽培技术

为了能保证机械化作业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将各个地区的农业作业标准化,例如栽培方式的统一化。推进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并进行相关方面的科研。农机和农艺相结合不仅是农业发展要求,同时也是今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大,未来农机和农艺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

4、结语

我国农业机械化在我国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只能客观、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健全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制、加强农业机械和农艺的结合以及提高农机工业水平等方面多下工夫,才能保证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者:刘文有 单位:吉林柳河县驼腰岭镇农机管理服务站

农业机械化论文:卓越工程师教学农业机械化论文

1农业机械化的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更要偏重于实用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仅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也要与企业保持密切沟能,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简单说,是应用型人才,不是学术性人才。

2构建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2.1教研活动从单一、被动转变为自主、合作和分享

教研研究往往以活动为中心,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是教研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教师必须始终关注的问题。以往的教研活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缺乏专题研究,满足于茶馆式的泛泛而谈;缺乏整体规划,基本是每门学科进行自己的教学研究,缺乏整个专业的群体意识。为此开展教研活动就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力求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使教研活动课题化和系列化。教学研究重在“研究”两字,应确立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思路,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每一阶段研究的主题,针对学科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力求通过专题研究加以突破,并围绕这些专题,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加以深化,把小型的研讨活动与大规模的汇报、交流、推广活动结合起来。

2)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而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教师成长最直接的资源之一。教研活动就应该为教师间的合作、研讨搭桥铺路,所以教研活动就可以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资源库中,教师随时可以浏览、调用,从而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让教师能主动、自觉地提升教学实践中合理的成分。

3)开展专题报告。学院每年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举行专题报告,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最新知识,发展趋势等。使用学生对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兴趣,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

2.2加强实践教学

根据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特点,以主干课程为重点,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范围和具体内容,合理设置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课程结构,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确定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具体安排。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然而,实践环节并不是零散的教学单元集合,只有将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等各环节进行系统设计,构成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在课程设置中,理论学习时间占1/3,生产实践占2/3,理论实践交替进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课程实验、基本工程能力实习、基本专业设计能力实习等实践内容。结合课程学习需要完成的实验内容包括:物理实验、机械原理实验、电路测试实验、电子线路设计测试实验、微机原理实验、机械设计实验、汽车拖拉机测试实验、机电一体化实验、农业机械学实验等。基本工程能力的实习内容包括: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等。基本专业设计能力的实习内容包括: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等。

2)企业联合培养环节。在企业联合培养环节,学生需要完成专业实习、企业实习与专题设计、工程实践、学位论文等实践内容。所有内容以企业联合中的真实科研项目需求为背景,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通过在企业的不同部门(如售后服务部门、测试部门、研发部门等)分别安排一定的实习时间并定期轮换部门完成实习。专题课程设计题目来自于企业技改项目,学生完成项目设计与试制,并测试技术指标,撰写专题设计报告。

2.3教学评价

在农业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实行淘汰制培养,这就要求有恰当的培养效果评价体系。目前高校的评价体系中,形式过于单一,基本上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注重应试指标,注重定量检测,忽视定性评价或分析,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对拔尖创新人才尤为不利。因此必须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建立灵活的、综合的评价方式,以保证学生有更宽松的自我发展空间。

1)课程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由平时考核成绩和课终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应提高平时考核成绩所占的比重,如核心骨干课程的平时考核成绩可占60%以上。

2)理论课程平时考核成绩由课程习题、课程论文、课程心得、课程讨论、读书报告、课外实践等综合考核成绩组成,课带实验课程的平时考核成绩还包括每次实验的成绩;单列实验课的平时成绩由每一次实验的考核成绩组成。

3)理论课程的课终考核包括闭卷、开卷、抽题答辩、案例分析、上机考核、口试、课程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单列实验课程的课终考核包括闭卷考核、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原则上,课终考核的理论部分以闭卷笔试或上机考核为主。

4)教学实习考核成绩由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结、实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实习单位鉴定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成绩组成。

3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3.1综合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信息,当对其有用的信息转换为知识的时候,教师的作用就是教会学生获取、加工、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途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调动学生的创造性的想象力,鼓励学生以灵活多样的、独特的活动方式进行探究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既没有规定的教材,也没有规定活动场所。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创造空间。例如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14年)的主题为“幻梦课堂”;内容为“教室用设备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整个比赛的题目贴近生活,都是同学们上课时要用到的工具。所以我们在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时,要求学生对日常课堂进行观察,同时对未来课堂的教学环境和状态进行想象,设计出使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和实用的机械装置。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因为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要求提供完整的设计说明书和主要设计图纸以及作品的实物样机或放缩的实物样机;这要求学生需要把平时学习到的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及制造工艺等多门课程知识进行理解,运用,最后转换为实际加工的实物。整个过程强调学生通过观察、调查、选题、学习、制作、反思等一系列的活动,得到体验,使学生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开发出课题,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探求出问题的结论。

3.2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科技创新活必须有相应的场地、设备等物质条件,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否则,学生科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我校每年开展“科研兴趣小组”和“创新实训项目”两项活动。通过学生的组队,基于自身兴趣,选择和研究问题进行调研,完成申报书,学校组织相关专家教师的答辩,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实际性的项目,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指导下,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学生在项目完成科研任务的过程中,撰写论文,申请专利等,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了自信心。

4结束语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提供了目标和方案,围绕该计划与时俱进的进行相关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到实践环节全方位的改革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农业机械化的主流方向和问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实际工作能力。

作者:陈霖 漆向军 谭雪松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信息与工程技术学院

农业机械化论文:广东省农业机械化论文

1广东省农业机械的地区特征及发展现状

广东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km2,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其中耕地面积312万hm2,林业用地面积1025万hm2,荒草地面积57万hm2。山地占全省面积31.7%,丘陵占28.5%,台地占16.1%,平原占23.7%。目前的机械化作业情况为:机耕面积3264.63km2,机播面积117.39km2,机电灌溉面积1745.08km2,机械植保面积1264.61km2,机收面积1310.92km2。农业机械化方向主要以水稻生产、园艺作物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牧水产生产为主,特色优势现代农业机械也已初具规模。截至201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414.2万kw,农业机械化投入经费为245944.98万元,经营效益1321730.28万元。表1为2011年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分类统计信息。广东省农业机械主要以水稻种植与收获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水产与园艺作业机械为主。

2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广东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条件和农业结构,其中地形条件决定种植结构的组成,广东地区的农业结构主要由种植业(水稻、蔬菜、水果、花卉等)、水产养殖业、禽畜养殖业等组成。因此统计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区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结论

(1)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珠海以种植水稻、蔬菜、水果、园艺花卉等为主,建有相当规模的农业现代化园区,农业生产技术手段与经营方式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今后要利用国内外市场的有利条件重点推进园艺产业、池塘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高效运作区域。

(2)汕尾、揭阳、汕头、潮州农业较发达,近年来在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推动下,农业机械推广已由平原地区向边远山区推进。进一步的发展重点应以促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

(3)湛江、茂名、阳江属于季节性干旱地区,水稻耕种面积较大,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有一定的规模,水产养殖、畜牧以及农产品加工等环节的农机化技术水平也逐步推进。另外应重视发展水果、蔬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

(4)韶关、清远农业生产实现了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农机的消费从以前单一的拖拉机逐渐向丰富、先进、适用的新型农业机械转向。加工粮食的分离成套设备及油料作物成套设备,薯类加工与茶叶加工等设备的使用量陆续增加。此外该地区有的特色产品如茶叶、竹笋、菇菌、果品、药材等机械设备也都有新的发展。

(5)梅州、河源以水稻、蔬菜、水果和茶叶的种植为主,地形上主要以山地、丘陵和台地为主,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较大空间。另外要以发展名优、特农产品和畜牧业为重点,推进农产品加工和畜牧业养殖机械化,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

(6)肇庆、云浮逐渐成为全省最大的柑桔种植基地、主要的淡水养殖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林业产业基地,在这些领域的农业机械化水平都有相对较好的基础。

作者:张日红 施俊侠 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农业机械化论文:综合增产农业机械化论文

1玉米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

根据玉米产量目标和地力水平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使用经测土推荐的配方和配方专用肥。机械收获根据地块大小和种植行距及作业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机具,制定好具体的收获作业路线,同时根据机具特点,做好人工开割道等准备工作。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利用饲草捡拾打捆机将秸秆打捆做饲料,或利用秸秆还田机粉碎秸秆。

2水稻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

水稻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是在总结吉林省多年来水稻生产各环节机械化作业增产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无论是在水田开发区还是在老水田区,都能够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一项农机与农艺密切结合的实用拄术。这项技术内容包括水田机械耕整地技术、水稻大棚盘育苗机械插秧技术、田间管理技术、收获机械化技术。技术措施和目的是建立标准化方条田和排灌渠道。便于机械化作业,减少池埂面积,增加水田有效种植面积,以提高产量和节省用水量。采用盘育苗、棚管理、机插秧,用大、中塑料棚来增加育苗期的积温,使积温达到200℃左右。选用安全成熟的早熟品种,以防低温冷害,确保高产。

在苗盘上用机械均匀播种,以利于育壮苗和保证插秧穴株数的均匀性。机械稀插以发挥水稻个体的优势,靠分蘖增产。机械栽,及时消灭病虫害。化学除草,及时灭草,以保证稻苗生长旺盛。机械收获,提高效率,减少收获损失,秧根系发达,增强吸收肥水的能力,防止倒伏。机械插秧大体分为机械式和手动式两种。机械式可选择连杆式机动水稻插秧机,其由发动机、动力架、行走传动箱、行走轮、操向盘、牵引架、万向节轴、工作传动总成、秧箱分插机构、秧船、尾船等部分组成。发动机采用风冷柴油机。产生的一部分动力通过皮带轮、皮带、行走传动箱、将动力传递给地轮、驱动插秧机行走,另一部分动力,通过传动箱传递给万向节轴,由万向节轴又分别传给螺旋轴滑套,驱动秧箱,同时传递给分插机构,驱动分离针工作。

人力水稻插秧机采用连杆铰链控制分插机构。插秧时一手把握牵引拉杆往前范动,另一手把握插秧操纵杆作推拉动作。当插秧机操纵手柄往上提时,分秧针通过控制杆、受控制器的控制,沿着回位轨迹达到最高位置,当插秧操纵手柄往下推时,分秧针通过控制杆、受控制器的控制,进入秧箱内进行取秧、分秧。同时在脱秧器的作用下,将秧苗脱离分秧针插入泥土中。当分秧针分秧一次时棘齿拨动一个齿,使秧箱移动一个齿距。当秧箱移到左右两端位置后(极限位置)秧箱停移一次,于此同时送秧器在送秧碰铁的作用下,把秧苗整体往秧门方向推送两次,使秧苗处于取秧位置。这样完成取秧、分秧、横向送秧、纵向进秧、插秧等整个工作过程。

作者:张迎军 单位:通榆县乌兰花镇农业机械推广中心站

农业机械化论文: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启示

论文摘要阐述了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从中找出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启示:一是农业产业化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三是坚持“技术创新、完善法制、推进社会化服务”的道路。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目的在于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推进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方式实现农业机械化,是由其客观的资源条件和历史背景决定的。美国人均耕地多,走的是大规模机械化的模式;欧洲土地规模适中,走的是中等规模集约机械化的模式;日本走的是小规模精细机械化的模式。下文对3种方式分别如下阐述。

1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

1.1大规模机械化模式

美国是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地多人少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美国政府对农业一直采取支持和保护政策,使农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肉类等产品产量都居世界第1位。目前,农场的各个环节,已全面进入机械化、自动化、社会化的阶段。与此同时,美国农机的生产、科研部门正在研究推广把高尖技术应用到拖拉机等农机具上,实现拖拉机等农机的无人驾驶、自动操作、自动监控等,使各种农业机械能更准确、迅速地实施各类作业,农业出现了向精准方向发展的趋势。

1.2中等规模集约机械化模式

以荷兰为例,荷兰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来看是一个小国,但却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园艺产业的强国。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大多数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荷兰的出口农产品主要是园艺和畜牧产品,从1989年起,其农业净出口保持在世界第2的地位,仅次于美国。这主要是因为荷兰在农业领域推行集约机械化的道路。

1.3小规模精细机械化模式

日本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农业规模虽小,但机械化程度很高。由于人多地少,日本十分重视集约化生产和机械化耕作,积极开展品种引进和改良,大力发展堆肥和高效农药,科学防治病虫害。目前,日本有90%以上农业作业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栽插和收获的机械化分别达到98%和99%。日本有着健全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完善的社会化服务。

2国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2.1必须紧密结合国情,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

我国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处理好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农机跨区作业开辟了一条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道路。要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就必须把农民作为主体,同时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想方设法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

2.2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农业生产条件各异,因此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找准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重点地区、重点作物和重点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上进行突破,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东部地区应将农业机械化生产范围拓展到外向型农业、城郊型农业和观光农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中部粮食主产区,应重点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提供农业机械化支持;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草原建设和草场改良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2.3坚持“技术创新、完善法制、推进社会化服务”的道路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是世界各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有益经验。要坚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普及应用,采取技术攻关、试验、示范等措施,促进基础性、关键性和公益性农业机械的科学研究和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通过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产学研结合,鼓励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安全高效的农业机械。坚持依法推进、依法监管。在全面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的燃油补贴、税收信贷优惠、建设农机化示范基地和建设机耕道等扶持措施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配套法规,构建促进农业机械化的保障机制。坚持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按照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和完善适应家庭承包经营和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支持农机大户发展;积极引导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实现规范化运作。

农业机械化论文:农业机械化发展管理论文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这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农机化;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点是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题中应有之意,在现阶段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一、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1、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2、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均小于8%,而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46.9%。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日益扩大,通过发展农机化可以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培育一大批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派生出来而尚未脱离农民范畴的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服务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在提供蕴藏巨大商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发家致富,经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3、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是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二是可以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新型农民。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要求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修养,才能较好地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维修等农机化技术。目前,农业机械已进入我国农村的千家万户,而且主要为农民个人所有和经营,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和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必将相应地提高农民机手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使他们率先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和致富带头人。三是可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和投入。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但氮肥和磷肥使用量却分别为世界的30%和26%,农业污染量已占全国总污染量的1/3-1/2。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有力地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推广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畜粪无害化处理等新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农业生态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综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二、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技术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它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可以进行复合作业和联合作业,从而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2、有利于防灾减灾,把因灾害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3、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5、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因此,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现阶段农业机械机型发展趋势

我国在户均只有7.8亩土地的小规模生产实行了农户承包经营的情况下,小型农机主要是以“手扶”、“小四轮”为主的小型低性能农机,它得以发展的条件和优点是适合大多数农户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经营规模的需要。但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小型农机只是起到了代替人畜力的作用,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因此,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外,利用农业机械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最重要的途径。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推广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技术如深松、免耕、秸秆还田等;先进栽培技术如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植保等复合作业;旱作节水技术如覆膜保水和灌溉、秸秆覆盖等;高效收获技术如割晒、收割、脱粒、烘干等联合作业。

从对农机的要求看,第一,这些技术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第二,必须使用大中型农机具。第三,高性能农机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农机化节本增效的基本属性和农业技术进步的要求,使人们对高性能、高可靠性机械有了新的认识。以往因高性能农机价格较高而很少考虑它的推广应用,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它能有效实现农业技术的高性能,它的性价比、综合效益大大优于性能较差的小农机,今后将有越来越广阔的用武之地。

当前发展大中型农机的要求和趋势十分明显,但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是与亿万小规模农户的矛盾如何解决?在这个似乎无解的难题面前,中国农民的创造力又一次显现出来,农机跨区作业为解决这个难题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首先是小麦产区的农民创造了小麦收获机具跨区作业的方式,在经过农户自发探索之后,1996年农业部等五部委首次在北方11个小麦生产省组织开展了跨区机收大会战,之后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小麦产区。

联合收割机跨县、跨省转场数百公里,平均单台单季作业面积由在本地作业的400~500亩增加到1000~1500亩,作业时间由5~7天增加到30~40天,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的有效作业时间甚至能长达50天以上,作业面积达3000~4000亩。我国农户平均拥有耕地面积不及欧盟国家的1/40、美国的1/400的小规模农业的情况下,实现了小麦收获的全部机械化以及超过发达国家的农机作业高效率和高利用率。它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开辟了我国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道路,它的历史意义不可估量。

我国未来的农机机型的发展方向应以大型机械为主,兼顾小型机械的发展。

四、结束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这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