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4 10:29: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资料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博物馆的主要职能就是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通过各种载体保存下来,图书资料就是其中之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是通过这些文献资料来实现的。辽阳有着2300多年的悠久历史,遗留有较多的图书文献资料,大多保存在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特别是比较珍贵的文献资料,都被常年收藏在橱柜之中,一般读者或观众很难见到。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大家都习惯利用互联网搜索平台来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但对于博物馆工作人员来说,网上查找的信息内容相对重复、零散、单一,很难满足历史和考古研究的需要。因此,博物馆应该在重视馆藏图书资料收集和保存的同时,更加注重利用这些资料为自身专业研究提供服务。
1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的特点
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与公共图书馆以及其他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图书资料工作相比具有其不同的特点。
1.1所藏图书资料具有专业性
博物馆的图书资料收集、整理、典藏和利用都是围绕馆藏文物、陈列展览和考古科研工作展开的,其类型大部分是纸质文献,包括图书、杂志、报纸等,电子文献资料很少。历史类博物馆一般都藏有古籍类文献资料,其不仅具有文献研究价值,还具有文物价值。博物馆所藏的图书资料先要保存好,然后才是合理利用。管理这些文献资料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手段。辽阳博物馆图书资料室隶属于文物保管部,所藏的图书资料主要为历史、文物、考古、美术史以及博物馆学等专业图书和文献资料,其专业特色非常鲜明。
1.2服务对象具有单一性
博物馆所藏的图书资料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本馆职工,为完成本单位的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而提供服务。本馆为完成收藏、陈列和宣教工作服务,也收藏有大量的图书资料,建立了专门的图书资料室。目前,本馆图书资料室仅对本馆工作人员开放,如外单位人员需要查找本馆的图书资料,需要事先沟通,经允许后方可查阅。而一些比较珍贵的图书资料与馆藏文物一样,执行严格的保管与使用制度,即使是馆内人员使用也必须严格履行入库查阅手续,外单位人员不允许入库,也就无法查阅。这种管理方式虽然有利于图书资料的保护,但也限制了外单位人员对这些图书资料的查阅与利用。
1.3服务方式具有直接性
博物馆图书资料与其他图书馆承担的功能相同点在于,都是为读者提供知识信息的检索、查询和阅读,这种服务的表现形式为知识信息的传递,属于间接性服务。而不同点在于,博物馆的图书资料还能提供一种直接性服务,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为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和陈列展览提供服务。举例来说,博物馆收藏的很多文物需要经常进行考证和研究,研究人员除了需要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借助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经过系统的研究考证后,才能确定文物的年代、真伪和历史价值等。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工作中有很多文物、展品和文字图片资料,通过设计、整合达到展示主题内容的目的。在筹备一个陈列展览的过程中,文字图片资料是在已有的文物、展品之后提供的,这就需要查阅详尽的文物史料,以及相关的报刊资料,博物馆所收藏的图书资料就成为该项工作必不可少的信息源。此外,博物馆的讲解宣传工作,需要编写本地区的历史和文物保护方面的资料,以及馆藏文物简介、讲解稿等,其资料来源首选是本馆的图书资料。
2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发展对策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与博物馆最基本的业务工作密切相关,是反映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宣传教育和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仅不能忽视,而且要作为重点工作抓好抓实。要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准确把握其工作特点是关键,是基础。
2.1提高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认识
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到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博物馆领导认识提高了,就能确立明确的工作目标,调动人力、物力建设好图书资料室。图书资料部门的工作人员认识提高了,就能够树立在服务中谋地位、做贡献的思想,注重把握机会,在博物馆的业务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从上到下思想统一了,就能够形成合力,进而推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层次。博物馆长期把图书资料的收藏作为主要的指标,而对所收藏的图书资料如何利用的问题却常常被忽视。在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元素,博物馆的图书资料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自然也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因此,必须提高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管理水平。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的职能要实现由重“藏”到重“用”的转变,以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以辽阳博物馆为例,虽然本馆图书资料室的藏书数量和规模不能与本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相比,但自身优势也十分明显,即具有专业性的特质。公共图书馆藏书遵循的是大众化、多样化的原则,与博物馆专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相关的文献类型和数量不及本馆系统、丰富和全面。另外,辽阳博物馆还收藏有一些孤本善本,这更是普通读者难得一见的资料,其学术和研究价值是一般资料不可替代的。为了不让这些重要文献资料沉睡库中,充分实现其价值,本馆图书资料室在固定的时间对外开放,方便了专业研究者的利用。
2.2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的规范化
要实现博物馆所收藏的图书资料的价值,必须强化管理的规范化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要把图书资料室的管理计划、文献征集和采购、保管等工作与图书资料的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图书资料借阅制度,避免因为工作人员变化,交接手续不全,或者没有规范的借阅手续而造成图书资料的流失或不完整。二是要创造图书资料保管的良好环境,这是保障图书资料有效利用的基础。要防止因保管条件不达标准,或温度、温度、光线、污染、灰尘等因素造成资料的损害。三是做好图书资料的清点、核对和编目工作,对于馆藏的文献资料都要逐一清点造册,并按照图书馆学专业的要求对图书资料进行整理、统计、排列、编目、上架,以实现规范化管理。
2.3利用多种途径丰富馆藏图书资料
博物馆图书资料的来源主要有采购、征集和接受捐赠等方式。在以往的征集和接受捐赠工作中,博物馆往往仅重视那些具有文物价值的物品,其中文献资料多为有手稿、家谱、契约等,图书资料都是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的,还有一些古籍资料。对于够不上文物价值的图书资料,或是短期内人们还没完全认识到其真正价值的,都没有列入到博物馆的征集和接受捐赠范围之内,这对于博物馆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损失。为此,博物馆应该改变工作思路,扩大征集和接受捐赠文献资料的范围,丰富馆藏图书资料。博物馆用于图书资料采购的经费非常有限,采购图书资料必须要有针对性,不能追求多而全,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藏书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费的作用,把最需要、最有使用价值的图书资料纳入馆藏体系。为此,笔者认为,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把文献征集和搜集工作经常化,保证藏书建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根据博物馆业务和馆藏的特点,有计划地发函征集或组织人员外出定向征集,也可与书店、出版社和古玩店建立联系,委托代购。二是掌握与博物馆业务有关的书籍出版信息,及时进行预订或采购。三是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通过各种途径,掌握与文博事业发展和业务研究有关的信息,如各地报导的考古新发现,各种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术、陈列、展览等方面的工作动态,进行搜集汇总,及时提供给本馆的有关人员,为业务建设提供参考。
2.4加强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网络化管理
目前,博物馆的网站服务基本上提供的都是馆藏文物信息,博物馆的图书资料信息很难在网上查询。实际上,博物馆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丰富博物馆网络资源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如果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只局限于图书、报刊、杂志等纸质形式,又不能实行开放式的对外借阅服务,那么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室体现更多的是储藏室的功能。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成果,着重做好博物馆图书资料资源的网络化开发与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利用通用性和兼容性好的图书管理软件,对已有馆藏图书资料进行数据加工,并在网站上提供检索入口,使博物馆的图书资料能够让公众共享。另一方面,要整合加工网络资源,将与博物馆专业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本地化、馆藏化。网络资源具有无序性、动态性的特点,这给用户选择与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从深层次开发文献信息入手,对馆藏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资源进行科学而实用的组织管理,经过分析、比较、识别、研究,将无序分散的信息形成有序的网上二次信息或三次信息,为网络用户有效检索利用博物馆专业信息资源搭建平台,提供路径。
2.5建设适应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
从事博物馆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文博专业或历史学专业的专门人才,图书馆学专业的人才很少。图书馆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图书的分类编目、整理加工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特别是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深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类型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涉及图书馆学的新技术、新观念层出不穷。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工作也需要借鉴新理念、新技术,也需要培养专门的图书资料管理人才。博物馆的图书资料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博物馆学专业知识和文史知识,还应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的相关知识。针对当前博物馆图书资料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各博物馆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或是引进复合型人才,或是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人才。博物馆图书资料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专门的人才。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事业建设都离不开文献信息的支撑。图书资料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博物馆特色的图书资料服务体系是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事业建设实践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建设一支适应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则可以为博物馆学研究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综上所述,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工作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是博物馆学研究和博物馆事业繁荣的智力保障。各级各类博物馆需要高度重视图书资料工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加强图书资料的科学管理,努力挖掘博物馆图书资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突出专业服务功能,形成自身特色,为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作者:李若鹏 单位:辽阳博物馆
学习型组织成长对于机构的管理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构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图书资料室承担着平台与中介的作用,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知识管理提供条件。但是,由于很多单位不重视图书资料室建设工作,导致图书资料室工作目标不明、管理无序、建设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等情况,图书资料室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本文针对这些情况,提出几点改善提升图书资料管理服务水平的建议。
1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特点
与正规的社会图书馆相比,单位的图书资料室无论在功能上、规模上还是服务目标与对象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它一方面存在着自身的弱势,如收藏资料较少、规模较小、服务功能单一、服务对象较少等;但是另一方面,它具有管理使用方便、借阅方式灵活、内容针对性较强、维护简便灵活的优点。
图书资料室在管理制度上,需要一套常规的管理制度即可,关键是做好常规的管理服务工作;在图书采购与收集上,方式灵活简单,不需要大规模的招标采购等制度的约束,图书资料内容专业性强,结构不复杂;在管理上,不需要过于专业系统的管理检索工具,可以实现全面上架翻阅与简单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在阅读形式上,融合了图书馆与阅览室的功能,阅读简单方便。但是,正是因为图书资料室这种简单灵活的管理特点,导致当前的很多单位图书资料管理服务处于“懈怠、随意”状态,加上领导不重视资料室的建设投入等,反而逐步减低了服务的质量。
2图书资料管理的客观困难
通过对大部分单位图书资料管理员的交流调查发现,目前图书资料室在管理工作中,大家普遍反映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观与客观困难。
首先,图书资料室的硬件与软件建设过于落后。目前几乎所有的单位图书资料室在图书借阅、上架、入库、登录和编目等工作上都是依靠管理员手工操作,与单位其他科室相比,图书资料室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没有数字化管理平台,没有网络服务通道。
其次,资料数量不全面、藏量过少。由于领导不重视对图书资料室资金的投入,资料室没有自我预算、购买资料的权力,需要依靠单位领导临时布置或者管理员上门要求才能够实现资金投入,而很多领导对于资料室需要什么资料,需要购买什么并不了解,导致预算过低,资料购买因陋就简,长期以往导致资料严重不全面,资料室的功能难以发挥。
再次,管理服务的形象亟待提升。由于图书资料室没有任何经费,购买一个杯子或者提供服务的茶水等都无法到位。所以,服务的环境较差,难以吸引职工。部分职工进入图书资料室仅仅是阅读两份报纸而已。同时,客观说讲由于单位对图书资料室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够,导致大家上班不到位,管理随意松散,图书出借与收回等均不够规范,资料流失严重、收集整理工作严重滞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图书资料室服务质量的提升。
从这些主客观问题可以总结出:图书资料室目前的问题既存在着投入不足、领导不重视等客观问题,但是也存在着我们管理人员自身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不强,角色定位不高,自身学习研究不够,方法简单落后等问题。如果我们能够从图书资料室自身管理服务角度出发,创新工作方法,我们还有非常大的质量提升空间。
3提升图书资料服务质量的对策
3.1规范管理,制定基本管理制度
单位图书资料室的管理工作不需要归于复杂的制度管理体系,但是一定要建立起几个基本的规范制度,把这些借阅程序、定期催还、丢失赔偿和过期罚款等几项主要内容集中到一起,让单位职工明确图书资料室的“规矩”,有利于大家配合管理工作,防止因为人情关系导致资料的流失,给管理造成困难。
同时,对于图书室自身的管理人员,必须要用规范的制度约束,这是提高服务水平的起码要求。例如:图书资料的上架、登录、编目、登记、催缴等,都必须有一个严格的程序,只有按照程序操作才能够不至于工作混乱。目前,很多单位的资料室只有一个人管理,很容易养成工作的随意性,极其容易造成借阅管理的混乱,很多管理员到最后都不知道图书什么时候、什么人借去、图书室还有多少图书等。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制度,单位要给管理员一个制度并适当检查,对于图书资料的保管落实责任制,保证工作的基本秩序。
3.2主动争取,赢得单位领导支持
图书资料室的硬件需要投入、需要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需要投入一定图书或者资料、需要购买一定的服务工具等等。在很多单位,图书资料室是没有自主经费的,这些问题需要去协调、去请示。所以,图书资料室工作质量的提升需要管理人员有主动意识,能够积极寻求领导的帮助,不能“破罐子破摔”,领导给什么就什么,不给就没有。
管理员要积极分析图书室提升服务工作需要的基本条件与提升条件需要的投入,将这些加强建设的要求形成书面的方案,让单位领导了解,让他们对图书资料室的投入需求有一个预算上的准备,这是非常必要的。
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对单位职工的调查问卷,让单位的职工对图书资料室的工作提出各种意见与要求,这样不仅能够完善管理制度,促进管理人员提高工作质量,而且能够把职工对硬件的要求汇总出来,督促领导重视对图书资料室的投入与建设。
3.3创新方法,提升图书室的魅力
图书资料室如果只是固定地看管图书,只管图书借与还,这样的图书资料室就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职能,而且对职工没有吸引力,最终成为单位中可有可无的摆设。只有加强工作方法的创新,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够成为单位知识管理的平台,提升单位的文化内涵与职工的学习素养。
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打造更加便捷、开放、高效的图书资料管理平台。传统的图书资料室缺乏信息化管理思维,被动借阅管理,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图书资料室要充分利用微机管理能力,将书目等进行信息录入管理,将借还过程电子化备案。同时,利用局域网资源或者单位网站页面,打造一个图书资料管理的网上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列出资料目录与编号,甚至可以互动反馈,了解借还情况,可以网上预订等,让借阅更加便捷。
创新工作方法还体现在服务的方法上,图书资料室可以通过打造人文化的阅读环境,如购置沙发茶几,对阅览区进行分区管理;通过名画与花卉等布置空间;提供开水与茶叶、咖啡、茶点等,这些服务内容实际上花不了单位多少钱,但是能够让图书资料室成为单位员工学习休闲的好地方。
3.4丰富内涵,加快图书室的成长
图书资料室要提高服务质量,还要在知识管理上下功夫,发掘资源潜力,为职工的学习与资料查阅提高最优服务。
首先,可以开展各种书籍推荐活动,将适合单位员工阅读的休闲、专业书籍或者杂志进行分类推荐,如果一些报纸杂志上有什么好的内容,可以选择性地推荐到墙上的推荐栏中,吸引与引导员工有方向进行阅读。如果取得领导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可以合作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如阅读比赛、反思心得展示等,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大家读书的好习惯。
其次,活动书籍资料的上架、更新,过刊或旧资料的保管收存工作,并且把这些不上架的资料整理出目录,为单位员工差异各种资料提供帮助,服务于单位的业务工作。同时,要积极做好单位各个部门资料的定期收集整理,让各种成果与资料得到很好的保存与维护,党图书资料室真正成为单位知识管理的一个中介、平台。
再次,发掘单位图书资料室的社会共享功能,图书资料室一方面要与其他同行单位进行联合,实现资料的共享或者复印交流等,扩大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积极想其他同类单位或者社会适当开放,发挥资源的辐射效应。
总之,图书资料室不要被动消极,要立足现有条件,创新工作,才能够找到自己价值的一面与闪光的机会,为单位与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
1研究背景
线路运行工作既需要足够的在现场时间,又需要及时处理很多的资料,比如新投入设备的台账资料、缺陷记录等。时间的合理分配对工作成效有很大的影响。目前线路运行人员的结构基本分为两类。两类中,有较多运行经验的人员不擅长使用计算机,新进的年轻人不能将时间更有效地用来提高实际经验。资料处理已通过工程生产管理系统(PMS)电子化,但这样并没有有效化解以上矛盾。为提高运行人员工作效率,对一些相关的工作进行计算机辅助,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自动化,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以上矛盾。
2在现场巡视信息收集环节的可自动化尝试
2.1现场巡视信息收集环节的可自动化对象的选择
目前,运维台账系统都要求对现场的电力设施进行拍照。因为包含了一些重要但在台账系统中体现不明显的信息,设备照片可以用来核对配电设备台账资料的正确性,比如线路相位。确保相位准确一直是线路运维资料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因为线路间割接或者历史遗留问题,线路会存在非标准相位的情况。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正确的线路走向的配合下,可以通过结合杆塔照片对配电设备的线路相位进行核对。此外,设备照片可以反映一定的现场环境情况,用于运维分析。基于此,定时更新配电设备的照片,特别是杆塔的照片是有益的。但是,由于杆塔数量比较大,相机里的照片名只是数字加字母,并不能有效和杆塔进行关联,所以需要大量的重命名工作。台账系统也只支持手动更新方式,工作量十分巨大。因此,可以将照片的重命名和输入台账系统作为自动化的对象。
2.2自动化的实现
目前,可以用来照片重命名自动化的开源工具很多,但是切合线路特点的并没有。比如杆塔照片的重命名,正序、倒序、插杆都有可能,需要在保证照片拍摄齐全的前提下,服从巡视便利的原则,所以有必要自行编制。这样的编制实际上也并不复杂,工作中尝试使用批处理程序进行编制即可满足需要,而且,批处理程序在微软视窗操作系统下不需要额外安装软件,使用非常方便。同时,为了满足之前预定的原则,在编制中还需要有预设部分和对结果的确认部分。图1所示为照片重命名程序的程序框架,由交互界面模块、备份模块、执行模块、确认模块组成。(1)交互界面模块。基本功能为由运行人员提供与照片相关的基本信息,如所属线路(主线或支接)、杆塔的杆号、是否有插杆以及插杆的杆号等,此外,还包括拍照的顺序与杆塔的顺序是否一致(顺杆号、逆杆号、混合情况)等信息。(2)备份模块。基本功能为备份原始照片,以备进行核对和出错后的调用。(3)执行模块。基本功能为具体实施自动化的重命名工作。如图2所示,该模块针对可能出现的照片重命名情况,分别进行程序的编制,以便于维护。(4)确认模块。通过察看处于关键节点的设备照片,由运行人员确认是否重命名正确。关键节点,指可以通过自身可靠地确认其他杆塔照片命名是否正确,或者是要确保自身正确的节点,如主线及支接的起止处、支接引出处、插杆处、终端、有设备杆等。
2.3效果说明
重命名工具的使用,使运维人员只需要在照片信息和更改后的确认上进行把关,余下工作都由计算机完成。这样,可有效减少运维人员的重复工作,并且可有效提高运维人员及时更新设备照片的积极性,有利于运维人员能尽可能及时地掌握设备现场情况。
3在台账录入环节的可自动化尝试
3.1可自动化的目标选择
在台账录入环节,同样存在信息重复的情况。如设备照片的录入,在确保准确性的情况下,自动录入优点明显。再如线路资料的录入,一个工程中使用到的杆塔型式有限,杆塔附件相对固定,使用的导线制造厂家一般相同并且线型也相对固定,这样就给自动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因此,以上提到的几种资料录入,十分适合自动化。需要注意的是,缺陷系统由于自身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不适合进行自动化处理。
3.2自动化的实现
对于台账录入自动化的实现,可以考虑利用的方式有模拟鼠标点击和模拟键盘输入。目前诸如AUTOIT等软件的功能已非常丰富,可以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模拟鼠标点击实现的依据是根据PMS页面上各项目之间相对固定的位置来进行定位,通过点击模拟鼠标可以进行自动模拟输入。模拟键盘输入实现的依据是可以通过键盘Tab键以及方向键进行PMS台账系统中控件间和控件内的操作,同时通过模拟键盘可以进行自动输入。两种模拟输入都会面临的问题是,杆塔数量巨大,存在滚动条控件,不易控制。基于此,综合考虑决定优先采用模拟键盘输入的方式。编制程序的基本思路是,各模块之间通过程序的调用功能减少编程量和程序复杂度,即模块化设计。模块分为杆塔间定位模块、杆塔页输入模块、照片粘贴模块、更改记录、用户交互模块、用来记录杆塔信息的数据档、用来记录位移数据的杆塔资料等。AUTOIT可在视窗操作系统用户界面中进行操作,适合用于完成重复性任务的脚本,具有BASIC语言风格。AUTOIT中可以用于帮助简化录入操作的功能包括:运行视窗及DOS操作系统下的可执行文件、模拟键击动作(支持大多数的键盘布局)、模拟鼠标移动和点击动作、对窗口进行移动和调整大小等操作、直接与窗口控件交互、配合剪贴板进行复制和粘贴文本操作。在这一系统中,根据杆塔的各信息内容建立对应数据存储空间;杆塔页输入模块通过用户界面的交互功能调用其中内容,并进行杆塔页的数据录入;照片粘贴模块独立于杆塔页输入模块,方便进行单独的照片更换作业;杆塔间的位置变换通过定位模块进行;每个模块操作完成后,系统将输出杆号到额外的记录文档;此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追溯工作进度。
3.3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设计的关键在于杆塔间定位模块的可靠性,而杆塔间定位可靠性的关键在于偏移量的准确性,因为资料的更新,会使得杆塔的偏移量发生变化。解决的方法就是利用PMS系统的查询功能,在每次更新完新杆塔的资料后,进行一次新杆塔所在线路的查询,使系统生成新文档替换旧文档。关于杆塔页上控件位置定位的问题,实践证明,AUTOIT查找控件的功能是足以满足要求的。同时,这一软件的读写文档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对各类文档的操作。
3.4效果保障措施
考虑到设备资料输入的准确性要求,设计程序时,每完成一基杆塔的资料输入后,随即将该基杆塔的杆号输入到指定的记录文档中,待完成后只需查看记录文档中的数据,就可以知道完成进度,也可以通过PMS系统逐项查看。这样,原来的工作强度将大大减轻。为了防止自动化后核查管理的缺失,对于最终修改任务完成后的提交审核环节,不进行自动化设计,流程上仍保留运行人员自主提交,从而对修改内容的正确性负责。
4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实际工作环节中存在的简单重复又具有一定重要性的工作,将可行的计算机自动化技术运用到运行资料录入和现场管理工作中,建立设备照片自动化处理系统,提出对于设备资料录入自动化的尝试。这些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将会有效减小运行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运维工作的管理水平。
作者:周昊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1建设工程项目的组成建设
工程项目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工程所组成,按照一个总体工程设计进行施工,具有独立的经济核算体系,并能够组建独立的管理组织体系进行工程项目的建设。总分关系为:建设项目单项工程(一个或多个)单位工程。在建设项目形成过程中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决策阶段: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实施阶段:编制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形成、施工过程、竣工阶段、运行阶段。项目管理的范围就是从工程建设项目开始至其完成结束,通过项目的策划和项目的控制,以使项目的进度目标、费用目标、安全及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2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的形成
2.1施工资料的形成过程及相关资料
施工资料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工程项目逐步成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离不开各方主体的相互协作和配合,而各方主体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将相关的内容以书面的形式体现出来,形成了建筑工程资料。由于各方主体的工作内容有所不同,故形成的工程资料也具有相异性。施工方资料体现工程项目实体形成过程中的质量资料;监理方资料体现监督项目实体形成过程中的监控资料;而建筑单位资料体现过程的监督检查。各方主体形成的资料都应保证其真实、清晰、完整。
2.2施工资料形成的内容
施工单位文件资料:施工方案的形成、向单位相关部门报审并修改、方案通过形成技术交底。施工物资进场资料包括:相关质量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质量认定证书、产品生产许可证、安装、使用、维修说明书、有关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进口物资检验证、中文版质量证明、有关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材料及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物资进场试验报告、设备开箱检验记录、施工物资进场报验表。检验批质量验收及资料形成过程: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施工单位过程质量控制、检验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审核检验批资料形成。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资料形成过程:检验批按要求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施工单位自检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资料形成。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形成过程:分项工程施工完成并通过验收施工单位进行资料自检相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分部(子分部)质量验收资料。单位(子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及资料形成过程:分部工程施工完成所含项目均验收合格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形成自检资料监理单位预验收形成预验收资料预验收及预验资料合格进行正式竣工验收形成单位(子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2.3竣工图归档
竣工图是归档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施工过程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建成后进行追溯的最直观文件。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变更、设计变更等变化均会在竣工图上体现出来,故成为竣工后建设项目维修、保养、改建、扩建的重要依据。正因如此,应该重视竣工图的归档,并审核竣工图的有效性,使其为后续工作服务。竣工图分三种类型:综合竣工图、室外专业竣工图、专业竣工图。凡是不改变原设计结构、工艺等的一般性变更可直接在图纸上标注。凡涉及结构、工艺、管线等重要部位的变更应由设计单位另出相应的图纸并标明图名、图号。
3施工资料存在弊端及解决方案
3.1存在的弊端
1)归档施工资料不详尽、内容涵盖不全面、表格使用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必然影响到档案资料的参考价值。2)施工资料形成过程不严密,缺项、漏项。如材料合格依据模糊、缺乏追溯性,以至于没有参考价值。3)在影响建筑工程的因素发生变化时,会产生一系列特定文件,如设计变更、技术核定、现场签证等。不及时的确认不仅影响工程顺利进行,还可能造成发包方、承包方各方的利益损失。4)不重视分包方资料的及时归档,竣工后由于分包资料而致使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移交受阻,给后续工作带来损失。5)竣工后施工资料不能有效的对工程实施监督管理,为后期的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3.2解决方案及时、准确、完整、有序以及全方位的进行
施工资料的管理是一项需要迫切解决和逐步深化完善的过程,提高意识、规范管理、奖惩严明相结合,有效解决施工资料的弊端。1)加强施工管理人员及资料管理人员对于《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及相关规范文件的培训、交流、学习,从提高资料员自身素质起步,逐步从源头对施工档案进行全面梳理、整合。2)对以往交回的归档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对查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汇总、分类、整理,拾遗补缺,并形成文件,一方面完善了施工资料,另一方面也为施工档案的整理提供借签。3)对技术复杂、含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的施工资料应特别重视,以保证其的有效作用。4)加强与参建各方的联系,尤其是对于分包方的资料管理应规范、有序地进行,不能事中不管理,事后满后抓。5)将奖惩机制与施工管理资料挂钩,既起到约束作用又起到督促作用,从而纠正资料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
4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网络平台的普及,使得项目的各方主体在施工过程中随时随地进行监控成为可能。在施工现场安置相应数量的摄像头,并同网络平台相连接,各方主体很容易通过影像资料来掌握工程实际情况,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行管理,避免事后补救的问题。同时影像资料可以同施工资料同时归档保存,相较于书面资料,影像资料更具有真实性、直观性、可追溯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施工资料的管理越来越趋于施工过程资料的管理,充分利用微机管理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进行施工资料信息的收集工作,以达到施工进度与现场资料同步,文字资料与影像资料同步,归档资料文字资料与影像资料双重保证,为城市未来的改造建设提供保障。
作者:王丽 单位:山西宝联建筑有限公司
一、教学资料管理与教学资料管理系统
1.教学运行资料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的正常运行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高校教学工作能够正常运行是教学运行管理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对教学过程的管理主要包括: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对课堂环节进行组织、维护教学秩序等,应当发挥教学管理团队的作用,加强对院系教学管理的监控,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课程安排。教师应当将教学运行的进程及时录入资料管理系统,便于管理人员维护检查。
2.教学评估与反馈资料管理系统
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监督管理、定期检查、科学评估等手段进行的,其能够有效地保证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且与时俱进地钻研创新课题,强化对教学规律的研究。教师之间应该加强教学经验的沟通,定期参加专业知识培训以及教学研讨会。每个学期结束后,教师应当对教学大纲、教案进行分析与总结,尤其对阶段性测验后的试卷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将其完整地录入在教学资料管理系统中,方便查询使用。
3.教学辅助资料管理系统
教学辅助管理系统是教务行政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也是对教学资料进行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主要管理的资料内容有:学生的学籍、教师教学的各类文件以及教务工作的系统资料统计等。教学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地、具有一定针对性地搜集教学相关资料。与此同时,系统管理人员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管理水平,定期参加研讨活动,强化沟通。
二、高校院系教学资料管理系统的意义
教学资料管理系统的出现是当前高校院系教学资料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满足了高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我国各大高校的持续大量招生加大了高校教学资料管理的难度。由于各大高校已经逐渐呈现教学资料管理困难的局面,所以构建教学资料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高校院系教学资料管理能够准确地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材料、课程大纲、教学进度等相关信息,是教学完整性的体现。同时,教学资料管理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建立在教学资料管理之上的。教学场所、设施、人员、班级等教学活动的安排、协调、组织都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教学资料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协调教师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设备,通过教学资料管理系统的合理、优化安排能够将教学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利用,进一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高校院系教学资料管理系统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院系教学资料管理在管理制度方面仍然处于不健全的状态,院系教学资料质量不佳,教学档案的编研工作滞后,教学系统不完善、不合理。有一部分院校仍然处于纸质资料管理状态,大部分档案管理仍然依靠人工处理,大大影响了教学资料管理的质量。在缺乏计算机管理软件的情况下,师生检索资料的难度也大为增加。一部分院校虽然实现了教学资料的电子化管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院系教学资料来源分散,资料收集与分类很难实现电子化。与此同时,普遍存在着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低下的问题,这些人群对教学资料管理系统不熟悉,亦没有意识到教学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四、高校院系教学资料管理系统的应用
(一)教学资料管理系统的信息要求
目前,部分高校教学资料管理不单有电子档案管理,更多的是使用纸质文档进行记载。在资料来源方面,包括了高校院系管理部分的各类文件与信息。在管理对象方面,包括了教师、工作人员以及学生的资料。高校院系管理系统可以对各类资料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分为院校学生资料管理、毕业学生毕业论文与设计管理、实习档案管理、专业课程考试试卷管理、学生考试成绩管理、任课教师资料管理等。对教学资料进行系统的管理不单单能够简化资料搜索应用过程,还能够增加教学资料的使用价值。
(二)教学资料管理系统的实现
高校院系教学资料管理系统的实现主要有两种途径———高校独立自主开发以及购买已有的管理软件。独立自主开发的管理系统能够充分满足院校的特殊要求,能够充分地实现维护工作,但是其在开发时所受限制较大,系统优化部分不足,系统开发程度较低;购买已有软件的成本较低,技术相对较为成熟,但是现有软件难以满足院系教学工作的个性化需要。所以二者各有利弊,每个高校院系的选择不尽相同。教学资料管理软件可以分为网络版与单机版,也存在一种同时可以在联网与不联网的情况下工作的软件。教学资料管理软件对教学资料进行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资料信息的录入。其中最重要的是“基本信息”,例如用户信息,其中包括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人员的操作权限、密码等;其他资料信息的内容还包括:目录、保管期限、保密级别、存放位置、系统升级的设置等。二是教学资料的分类录入。其中包括卷内的信息、档案存放位置等。三是卷内文件管理。教学资料管理人员可以在系统内建立新建文件夹,并且对其进行命名。
例如新建“考勤文件”,在“考勤文件”中可以存放单个文件夹或者多个文件夹。如果在软件内收入的是使用电脑中的文件,“考勤文件”夹中就会自动填写本地文件路径以及网络环境的文件路径。在联网的情况下,在每台电脑上都可以打开“考勤文件”夹进行使用。另外,教学资料管理软件还能够实现文件夹共享,例如将某个文件放入文件夹中,在重命名文件夹中避免出现空格,就可以将此文件夹设置为一般共享模式。在一般共享模式下,是不能对文件夹进行修改的,如需对文件夹进行修改可以将其设置为完全共享模式。四是文件外借记录。在使用系统时只需要选择需要外借的资料名称,在回收时同样选择即可。
五、高校院系教学资料管理系统发展的思考
(一)重视教学资料管理工作
要充分利用高校院系教学资料管理系统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就应该充分肯定教学工作的合理安排在高校运行管理中的重要性,重视对教学资料的管理。教学资料的合理管理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与重要前提,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应该对其给予一定的政策保护与资金投入,使得教学资料管理系统能够进一步完善。
(二)构建科学管理模式
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资料管理模式是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关键,强化教学资料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与教学水平。以高校教学的现状为基础,我们应当构建合理的教学制度,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与安排,充分落实教师、教材、教学设备的使用,利用教学资料管理系统将教学资源最优化利用。
(三)制定电子教学资料管理制度
基于规范管理电子教学资料的目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电子教学资料管理规范与电子数据格式标准。院系教学资料在使用时就应该实行电子化并归档于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中的电子教学资料管理功能需要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与标准,予以统一格式存贮,并编写电子检索方式以便于数据库检索,进一步保证教学资料能够在教学资料管理系统中真实、完整、有效、安全的体现与贮存。在对电子教学资料进行检查时,可以根据不同格式与指标要求对资料进行调用,形成电子载体的档案。
六、总结
总之,高校院系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是高校运行的基础,各个院系的教学工作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稳定与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高校院系教学资料的管理与高校整体教学水平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视当前高校院系教学资料管理系统的问题是提高高校院系教学资料管理水平的首要步骤,我们要引进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改革旧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加大对教学资料系统的资金投入,使该资料管理系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日常教学以及教学管理的需要,强化教学资料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进而提高高校院系教学资料的管理水平。
作者:陈晶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一、管理系统在档案资料管理模式中应用的作用分析
管理系统在企事业单位中档案资料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有着较强的积极作用。无论是企事业单位内部使用还是以产品形式来进行开发使用,管理系统的需求都呈增加的发展趋势。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档案资料管理所面临的情况呈复杂化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企事业单位对档案资料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多,所面临的程序也日趋繁琐,传统的档案资料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困难与挑战。在信息资料不断膨胀的背景下,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如何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档案资料利用效率,是企事业单位发展必须要面临的问题。设计与开发出能够推动企事业单位在档案资料管理水平发展的管理系统,对于企业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信息化技术作为基础,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管理,预防由于人为的错误而产生的档案资料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系统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事业单位作为组织建立基于管理系统的档案资料管理模式,能够使档案资料的增、删、查以及改等处理更为快捷便利。通过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档案资料管理操作全程在计算机上进行,进而降低了纸张方面所耗费的成本。通过对基于管理系统的档案资料管理模式中系统功能的提升,实现上万条数据的存储,数据库的应用能够提高档案资料管理的保密性与可靠性。综上所述,管理系统在档案资料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对提高档案所具有的功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管理系统的档案资料管理模式优化建议
不同的企事业单位,在档案资料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在基于管理系统的档案资料管理模式的应用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差别。本文仅对通常存在的管理模式优化建议进行论述。
1.加强管理者的重视力度。
加强管理者对基于管理系统的档案资料管理模式优化的重视力度。对于任何企事业单位来说,管理者的重视是管理系统在档案资料管理模式中作用发挥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管理者的重视力度,才能促使企事业单位在管理系统的应用方面进行投资,制定相关的规定对管理系统在档案资源管理模式中的应用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除此以外,还应不断提高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为基于管理系统的档案资料管理模式作用的发挥奠定人力资源方面的基础。
2.优化技术方面的应用。
基于管理系统的档案资料管理模式在应用中还应不断进行技术方面的完善。管理系统从组成来看,主要包括前台系统与后台管理系统两个不同的部分,这两个部分共同组成档案资料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使用java语言的同时结合JavaScript、HTML以及JSP等技术进行系统开发,以Tomcat应用服务器为基础建立运行环境,除此以外,还结合MySQL来建立数据连接关系。此类系统由于是JSP技术开发的,使得其有着较强的可移植性,也就是说,只要对配置文件进行修改就可以在不同服务器上进行运行。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技术方面不断的优化实现其应具有的功能。常见的功能包括实现档案资料的展示;完成档案资料的录入上传以及备份存储;优化档案资料的搜索功能,管理系统用户在查询中可以通过文件编号,名称与密级等相应的属性实现对档案资料的查询;通过人机交互模式的应用满足了档案资料用户在咨询与利用等方面的需求;一体化管理推动档案资源管理规范化与程序化的应用等等。
3.提高利用效率。
企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源对于促进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基于管理系统的档案资料管理模式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利用效率。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封闭或者半封闭传统模式,以网络信息平台为基础,提高对档案资料的开发效率与利用效力,避免企事业单位档案资源出现闲置的情况。将档案资料管理与企事业单位的业务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相关管理软件进行档案资料的归档,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建立企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从而提高企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管理水平。通过基于管理系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应用,让企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料管理能够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同时,提高自身在档案工作方面的形象。如,通过互动性的档案资料上传,用户留言,使得网站更具人性化等等。基于管理系统的档案资料管理模式在企事业单位积极作用的发挥受多方因素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企事业单位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开发档案资料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所需要档案资源的有效收集与整理,在系统平台上实现档案资料信息共享以及重复利用,发挥管理系统在档案资料管理模式中所具有的强大作用。
作者:申振锋 单位:河北邯郸市政府办公厅
一、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涉密地质资料借阅管理制度不规范,存在盲目管理现象。
对涉密地质资料的借阅应该有严格、规范的借阅管理制度,但是,本单位却存在着盲目管理现象:全单位所有借用资料者,仅有一个小册登记本作为依据,没有任何备份,而且已经沿用了二~三十年,有些已严重破旧,没有更换、没有创新。这些登记本一旦丢失,借出去的资料就无法追回,也无据可查;没有建立电子文档,管理不科学,涉密资料只有进帐数量,到底有多少涉密图件在借用者手中不清楚,管理工作比较盲目或混乱。例如:有的职工借涉密图件一直未归还,归还时在借阅登记本上却找不到该职工的借阅记录;对借阅出去的涉密资料没有及时进行清理、核查,致使部分职工在退休或者工作调离时不能按时归还资料,因此有可能造成涉密资料的丢失。
2.管理环境欠佳,硬件设施不完备。
涉密地质资料库房位于一楼,并且地处人员来往过道上,人员(包括外籍人员)出入频繁,随时都有条件和机会接近涉密成果资料存放的库房。另外,一楼位置低阴暗,由于南方气候多雨潮湿,虽然配有除湿机、空调机,但是库房室内霉味依然很重,图纸有不干燥、潮湿等现象。特别是到雨水多发的春季,严重潮湿情况下,涉密地质资料就更加容易潮湿、发霉。
二、解决办法
1.加大宣传力度,使保密观念深入人心。
涉密地质资料的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任何时候均不容忽视。然而,在平时的工作中,部份涉密人员、甚至极少数领导干部保密意识有所淡化,保密麻痹思想滋长,认为保密工作与我无关,因此,要加大保密宣传教育力度,经常组织单位人员学习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利用各种时机敲“警钟”,使全体职工意识到保守国家秘密不仅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的大事。同时,要经常利用失泄密的典型案例,进行保密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忧患意识,绷紧有密必保这根“弦。
2.加强涉密地质资料库房基础建设。
涉密地质资料的库房管理是档案保密的重点。档案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实践证明,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做好档案保密、维护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针对以上提出的库房管理环境欠佳,硬件设施不完备的问题,建议:(1)建议在有条件情况下,将涉密成果资料设在高层楼房,不在一楼阴暗、潮湿的地方设立涉密资料库房。尽量避开南方每年春季长时间的霉雨天气所带来的潮水、潮气对涉密成果资料的腐蚀。并且配备防盗门、报警器、铁栏窗、电子监控设备等防盗措施,并随时做好各项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2)涉密地质资料实行单独保管,专门配备保险柜、密集档案架,从硬件设施上确保涉密地质资料的安全管理,同时,坚持不懈做好日常工作,不定期组织安全保密检查和抽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档案库房的安全隐患,保密委员会要常过问、常督促本单位的保密事务,及时通报保密情况,以确保涉密地质资料的安全。
3.强化各项管理制度,保证涉密地质资料安全使用。
(1)制定细致完善的涉密地质资料借阅管理制度,确保既便于档案人员安全管理,又方便技术人员借阅利用。首先在个人借用资料的登记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建立科学化管理,确保每份涉密资料都有明确的借出和归还记录,避免张冠李戴,并且定时检查涉密资料的借阅情况,对于超过借阅期限的,督促及时归还,需要办理续借的,及时办理续借手续;对在本单位学习的实习生、研究生、博士生等,需要借用涉密成果资料时,首先由项目或课题组负责人、导师提出申请,报科技处及资料管理部门的分管领导审批;国际合作项目,来访的专家、学者,项目或课题组不准把未经过处理的涉密成果资料直接与对方交流使用,外国专家、学者需要借阅涉密地质资料时,必须由负责接待的项目或课题组来办理借用手,资料管理部门不能直接接待办理;因工作调离、离退休和长期病休人员,都必须全部清还借阅的档案,属借调工作人员借阅涉密地质资料档案时,必须由项目负责人代借,当其离开单位时由代借人清还档案。(2)对所有涉密地质资料,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其数量、质量等保管情况,若发现被盗、丢失、去向不明或泄密、失密事件,必须及时报告单位主管领导和国家保密管理部门,及时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责任,要将事件调查处理到位。(3)对涉密计算机要做到:不得与互联网、外部网络相联,严禁使用红外设备、无线网卡、无线鼠标键盘等无线设备和摄像头、麦克风等音像输入设备;未经批准,不得带出保密档案室(或具有安全保障的专用办公室);使用和维修涉密计算机系统,须有涉密成果资料专管人员监督;安装防病毒、防木马等软件,确保机器无病毒、无木马、无安全漏洞;使用安全方法进行病毒库等软件升级,通过光盘刻录进行;设置开机口令、系统登陆口令和屏幕保护密码,并确保每周期更换一次。(4)非涉密计算机不得存储、处理或传输国家秘密信息;非涉密计算机不得使用涉密介质;非涉密计算机与涉密计算机或涉密网络必须实行物理隔离。(5)对涉密存储介质要做到:分发使用应有编号、登记,统一管理,责任到人;按照涉密、非涉密进行分类管理,按其所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进行标示;移动存储介质不得在涉密机和非涉密机之间交叉使用,非涉密存储介质(含个人介质、手机、数码相机、MP3等)不得存储涉密信息;涉密存储介质使用后应立即清理其内容,确保涉密信息不被非授权人知悉。(6)销毁涉密测绘成果须经专人清点、核对、登记、造册,由本单位主管领导和成果资料档案负责部门派员销毁。对销毁的时间、地点、方式及销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与销毁清册、领导批示一并存档。(7)按照国家保密工作有关规定,购买涉密资料应派专人(二人以上)共同办理。各项目或课题组,在购买工作区的地形图或有密级的成果资料时,按有关规定办理好相关手续后,必须由资料室派人配合,组成两人以上一同前往办理。不允许一人单独承办。(8)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复制、转让或转借涉密成果资料。确需复制的,应报原提供成果测绘行政部门批准,并向原测绘成果提供部门登记备案。各项目或课题组需要复制涉密成果资料时,必须申报原提供成果资料的部门批准后才能复制。无“复制批文”,复印室不许擅自复制。复制、扫描后的涉密资料与原本涉密成果资料具有同等密级,必须经过资料室登记后才能办理借用。
4.培养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涉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优劣。因此,培养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对确保涉密地质资料的安全至关重要。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其次,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所保管的资料内容,熟悉档案法规,不断学习档案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能够熟练从容应对涉密地质资料管理和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要时常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成为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是地质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肩负重大历史使命,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观念,扎实工作,勇于创新,进一步提高涉密地质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作者:秦凤蕊 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一、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1)改革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选任工作
高校图书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然而由于经费、场地的限制,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我国高等院校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以及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使得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选拨门槛比较低,多为学校家属或从其他行业转入的人员。要选拔能够深入了解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管理人员。要熟悉学科建设的基础、经典、权威的论著、并且要及时了解学科专业最新最前沿的学科动态。
(2)加强对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为他们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使其掌握各种业务技能,学会科学管理,逐步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正规化、专业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要熟知图书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图书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图书馆学基础、图书馆学研究、目录学、分类学、情报学、社会文献学、文献计量学、图书馆经济学、、图书史和图书馆事业史。同时必须掌握好图书工作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图书分类学、图书论目、藏书建设与藏书组织、文献复制与保护、咨询与读者服务,以及图书自动化系统、图书评价技术等。熟悉掌握工作服务程序,增强电脑操作技术。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完善目录查询工作。不能有开架借阅就让师生自动去查而没必要设置目录的思想。各种目录如分类目录、题目目录、专题文献目录等都要设置,为师生从不同途径和角度找到图书提供方便。大力加强引读工作,应针对当前师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做好引读工作,引导他们看与专业相关的图书。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对各种图书信息加以综述与分类,采购各种最新图书。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电脑操作技术必须不断加强。走出校门,参与学会和学术交流活动。
(3)树立新的服务意识,培养适合信息时代的职业道德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图书馆专业的广大职工在其工作岗位上,以一定的思想与感情、态度与作风去待人接物与处事,进而完成本职工作它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定,是图书馆为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文明用语”、“态度热情”、“服务周到”,并注重仪表服饰,力求在服务过程中寻求自身价值,体现自身价值。(5)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终身教育通过终身教育改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终身教育的方式包括参加集中脱产基本技能,假期函授培训,高等学院深造,自学考试等。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快,知识更新周期短,要想防止知识老化,形成良好的竞争能力关键在于学习与创新。终身教育可以培养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自我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继续教育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结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增加了社会对信息服务行业的需求,人们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利用和开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转变管理理念和模式,增加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满足现代社会对图书资料管理的要求。总之,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需求、时展的需求、是科技发展的要求。高校管理人员及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自身都必须给与足够的重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只有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强化服务意识,才能满足时代、社会、学校以及自身发展。
作者:吴洁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1当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资料管理中数据记录和内容整理不够完整和统一
以水利工程中的水库枢纽工程竣工资料整理为例,由于所记录的数据前后资料不统一,这就造成在技术管理和归档时影响到了最终的实施结果。可见,当前资料管理中数据与内容整理不够完整也是当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工程施工报告和竣工报告中,经常会出现数据不统一的问题,甚至在同一个技术管理环节也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数据信息,这无疑是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失误,若是在必要的防汛资料或是水位数值记录方面出现错误,那么势必对工程施工的质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此外,针对数据内容的归档审核环节也没有落实到位,相关的水利工程技术文件资料经常会存在不完整甚至是缺少技术总结的现象,这显然是技术资料管理工作亟需强化的重要环节。
1.2资料搜集与归档工作欠缺规范性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在施工规模以及周期方面相对较长,这对于技术条件本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施工技术勘测以及工程技术运用等环节的技术资料整理是体现工程施工环节相互融合的有效手段,这对实现水利工程技术施工管理极为重要。然而由于工程设计变更或是技术革新等问题的出现,针对技术资料整理工作的开展是极其必要的。当前水利工程在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方面无论是技术资料的搜集还是资料归档都缺少了必要的规范化指导,档案工作本身显得极不合理。
2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2.1从思想上重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
作为水利部门技术管理实施的重要依据,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将作为水利施工建设的凭证,同时对于工程建设本身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与促进意义。现阶段,水利建设部门需要从思想意识中提高对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视,切实将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落实到具体的档案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促进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规范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角度来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实施将成为现阶段水利建设部门面对的首要问题,这对于工程档案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技术资源管理从前期的项目立项、技术设计以及正式施工到后期的竣工技术管理都应当做好必要的技术整理与记录工作,完善技术资料补充与配置。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可采取一次性资料整理的方式,而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就需要将技术资料管理落实到工程施工的不同环节,实现施工技术与资料管理的同步开展。
2.2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与工程建设同期执行
从根本上体现水利工程建设与技术资料管理的一致性,其最终目的旨在更好地保证工程技术资料整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从这一目标出发,首先,在合同协议签订环节就可对工程建设档案资料管理提出相关要求,就其中的资料质量以及完整度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其次,在对水利工程施工进度进行监督与管理的过程中,对技术资料管理内容展开必要的检查,若是在检查或是验收过程中出现资料不完整或是不真实等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整改。最后,针对施工技术及资料管理之间的同步执行问题还可在工程实际竣工之前建立资料管理小组,就档案资源验收及检查等问题展开实施,确保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2.3从人员培训方面突出技术资料管理的规划化
通常水利工程施工过程技术人员配备较为充足,而针对其中资料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却相对较为稀缺,因此从技术资料管理的规范化角度研究,针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课程讲授是不可缺少的,甚至可以通过专家现场指导的方式来提升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促进档案整理与归档工作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专业化的学习过程也至关重要,这是管理人员自我素质提升的重要过程,同时对于后期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实施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技术资料管理的细节方面,一般文件应尽量保存原件,或是复印件附加公章,文件字迹应当尽可能清晰,保证图表图样的整洁,无论是任何形式的技术资料都应当与规范化的存档要求相符合。
3结语
综上所述,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基本过程分析,无论是其中的项目可行性研究还是设计决策与施工技术监理等环节,都需要对其中相关的文字、声像、图表以及设计图纸进行有效的整理与保存,通过各种载体实现对历史记录的及时整理与归档。这一技术资料管理过程对于水利工程技术管理及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甚至对于类似工程项目的实施也有着宝贵的借鉴作用。从当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必要的整改措施除了需要在技术资料整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方面得到体现之外,更应当将技术资料整理工作落实到人员配备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切实促进工程建设与资料管理开展的一致性,优化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实施效果。
作者:罗志刚 单位:湖南和庆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针对当下社会的发展,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必要性分析
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我国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要想更好的进行下去,更加符合我国知识经济对于社会的要求,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的队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战略的发展提供保证。由从前传统的印刷,收藏文献等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式向数字化图书资料管理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知识经济高速发展态势之下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图书资料管理员的要求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管理人员已经不能够紧紧具备传统的图书管理能力,还要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做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为我国的图书资料管理做出努力和贡献。
2、提高我国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具体举措
2.1强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形象意识。
可能有许多的人都觉得形象意识并没有那么重要,其实不然。当读者走进图书馆或者阅览室,最先接触到的人就是图书管理员。也可以说他们就代表了整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形象和气质,甚至一些省级的图书管理员,代表的是我国整体图书管理行业工作人员的风貌。因此,培养和强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形象意识是提升他们综合素质的最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平时不仅仅要注意自己的服饰打扮的大方得体,更要注意与人交流的说话语气和态度,文明得体,大方严谨,注意自身的文化素养,专业水平,外在形象以及服务态度等等,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职业是信息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具备他人不具备的文化素养,时刻代表着我国图书资料管理行业全体工作者的风貌。只有意识到了自身的形象,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而为读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为读者传递更加广博的知识。因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形象是图书馆形象的一个窗口,读者最先接触的是为其提供服务的管理人员,提高读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图书馆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职业道德并非仅仅表现在文明用语上,确切的说,素质是一种实力,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内在品质,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是素质的充分体现,每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都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甘心的默默奉献,在服务过程中寻求自身价值,体现自身价值。
2.2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
近些年来伴随着信息服务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图书馆等场所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他们的职责已经不仅仅是帮助读者借书和还书,他们还有义务为读者解决知识性的问题。图书管理员每天要面对不同的读者,每个人对于信息的获取和服务的接受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读者比较习惯图书管理人员的帮助,例如在进行文献查找的时候,需要图书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位置,书籍以及页码等等;可是还有一些人则喜欢自己阅读和查找文献,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自己找不到的问题,这时这类读者就会显得比较窘迫。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的图书管理人员热情的咨询以提供帮助。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对图书资料管理者进行良好的心理训练,使得他们可以像心理咨询师一样准确的为读者提供最为优质的咨询服务,进而保证读者可以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获取。那么这时的工作人员就应该主动与读者联系,了解他们对信息资料变化要求的规律,工作人员是信息资料和用户的桥梁,资料的价值因人而异。
2.3对管理人员贯彻终身教育的理念。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图书资料管理行业作为我国的信息服务行业,与其他服务业相比,还具有一些新的特点。这一行业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它们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比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所以图书管理人员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更好的为自己“充电”,将这种终身学习的理念带到平时的工作当中,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信息化的社会和数字化要求之下图书管理行业的新要求和新变化。的确,图书资料管理上的信息化,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管理人员素质和修养的一个严峻挑战,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修养的人,才能有计划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宽个人的专业面,学习计算机技术,成为综合性的人才。强调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修养,是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搞好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树立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与时代与时俱进,与知识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大胆的实践,一切从读者出发,充分利用有形的和无形的产品,如,各种检索工具,情报库,数据库,光盘,声像等高科技信息产品,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与深化,可发挥图书管理人员的潜能,使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
3、结语
书籍作为人类进步的阶梯和精神的食粮,在日新月异的快节奏发展中体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一问题也提上了日程。本文着重分析了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科学的提高,并详尽的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与方案,在强化工作技能,提升心理素质,贯彻终身的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希望这一举措会给读者带来良好舒适的环境,放松的身心,进而推动读书产业的发展。
作者:陈建新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图书馆
摘要:建筑工程作为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项目,不但施工周期长,且施工过程复杂,尤其涉及到的施工技术较多。而建筑工程的资料则是对建筑工程的真实记录,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施工技术资料。本文分析了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作用,并对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措施,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作用
1.体现了施工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资料是记录工程整个施工过程的,能够将施工的具体过程客观的反映出来,是施工单位的直接成果体现。与建筑工程主体的重要性一样,施工技术资料对于工程的整体构建以及工程质量的评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将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充分反映出来。2.真实记录工程施工过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以及收集到的各类信息都属于施工技术资料,其中包括了声音图像、文字以及图纸等多种形式。这些资料信息,能够将建筑工程施工全部过程真实的反映出来。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以及验收等方面,施工技术资料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最原始以及最基础的资料。3.工程后续管理的依据。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毕之后,工程后续管理中是以施工技术资料为基础和依据的。在施工工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工程设计与质量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必须要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与完善。在这过程中,施工技术资料就是后续工作的基础与依据,只有通过施工技术资料才能将工程整体构建以及具体施工方案进行充分了解,从而为后续工程完善打下良好基础。4.建筑企业的内部财富。施工技术资料是记录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资料,是建筑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能够将建筑企业的管理、技术以及水平集中的反映出来,并且为员工提供施工技术与经验方面的交流与参考,同时对于其他建筑工程能够起到指导以及借鉴的作用,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宝贵财富。
二、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应用
1.施工前期准备阶段。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在前期准备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图纸设计中,经常会出现设计与流程的变更,施工图纸作为工程施工的基础,同样属于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好施工技术资料,需要根据相关规定来对图纸设计以及施工流程进行变更。一方面,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与类型,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需要对施工图纸样本进行完善。另一方面,施工图纸的变更,需要由专业的设计单位来进行,同时需要相关的工程与技术部门根据图纸再进行检查,并对此进行修改与完善。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是后续施工的基础与保证。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还表现在图纸变更的现场管理。在施工图纸进行更改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确保施工图纸的准确性。一方面需要检查施工图纸,同时技术部门做好施工图纸的备份,工程部门则需要查看完整的图纸。另一方面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监管,从而避免图纸之间的混淆,同时要避免将图纸给技术部以外的人员使用。在施工现场中应用图纸必须是修改之后的,从而确保能够及时对施工进行调整。2.施工技术资料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其施工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等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对施工进程的详细记录。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不但有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后续工程施工的文献参考资料。在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的时候,通过对施工技术资料的应用,有利于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更好的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发展与进步。
三、改善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方法
1.增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意识。要想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管理,首先要提高人们对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视程度。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与业主单位、管理人员以及施工单位等息息相关,因此,要想提高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意识,也需要从上述方面来加强。施工单位要完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并重视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除此之外,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人员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以及专业素质,能够全面科学的管理施工技术资料。同时,监理部门与业主单位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资料的监督,同时配合施工单位整理与完成施工技术资料。
2.完善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制度。要想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必须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对于施工过程的不同环节都需要对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作出明确的要求,同时要需要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并全面的规定与执行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内容、流程以及存档办法等。除此之外,监督管理单位也要对相应的制度进行执行,并定期检查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做好及时归档,并派遣专业的人员来整编施工技术资料,从而确保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全面性与安全性。
3.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在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需要确保其真实性与及时性。如果施工技术资料缺乏真实性,会造成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方面一定要及时真实的进行记录,避免出现对工程原始记录造假的问题。同时,在施工技术资料的记录过程中,必须要确保与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度保持一致,并全面收集与整理工程的进程状态。除此之外,在建筑工程中所有到的材料与配件的厂家不同,因此在对此进行记录的时候,需要更加对此进行深入与调查,同时也要真实记录材料与配件的质量以及运送过程,从而确保施工技术资料的全面性与连贯性。
4.提高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管理人员在经过学习培训之后,能够大大提高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对施工技术资料进行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使得在对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能够认真尽责,同时还需要遵守与执行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制度与规范。
5.加强各方的联系和沟通。要想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还需要加强各方的沟通与联系,尤其是业主与监理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业主与监理单位都需要对很多资料进行验收以及签字,因此,要想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必须要加强业主与监理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在填写各种表的时候,都需要各方的沟通确定无误之后再进行填写,从而有效减少了由于沟通交流不当而导致的资料填写与记录错误。除此之外,对于施工技术资料的具体内容,也需要加强各方的沟通与研究,从而用最好的形式将施工技术资料进行记录与保存。
四、结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得出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贯穿工程施工始末,是建筑工程重要的信息资料,不但记录工程真实施工进程,同时也是日后工程管理维护的重要文献资料,因此,必须要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从增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意识、完善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制度、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提高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各方的联系和沟通等方面入手,从而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更好的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进步。
作者:王金金 单位:中铁建工集团青岛工程有限公司
一、企业加强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与发展,参保职工对社会保险关注度的不断增强,参保资料的日益增多和企业标准化管理要求,企业肩负重要的社会责任,身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义务,企业不仅负责社会保险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直接面对参保职工开展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甚至对于参保职工日益增加的保险诉求负有维稳、协调责任,发挥着上下贯通的重要纽带作用。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些工作的开展,与社会保险基础资料息息相关,企业社会保险基础资料成为至关重要的载体与基石,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愈发凸显重要意义。
二、我公司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模式
1.以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前各企业的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方式各异,甚至该归档的资料没有归档,档案随意保存、丢失的情况以及多头管理的现象也比较常见。我公司在经办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也出现过因基础资料缺失导致参保人质疑个人保险待遇,最终诉诸法律多年奔波的事例,虽为个例,但是单位和参保职工个人都浪费了很大的精力、财力,给双方都造成了极其被动的影响。在2013年全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工作中,我公司由于部分参保职工原始社会保险资料的缺失,导致增加了补缴人员基础信息查档、反复确认等环节,工作量大大增加,补缴工作持续一年多才完成。而其他一些同行业企业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基础资料的缺失,至今还未能开展补缴工作,严重影响了职工的养老待遇。诸如此类事例还有一二。
2.参保职工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参保职工维权意识和保险意识日益增强,特别是开放的网络等信息资源增多,参保职工对于自身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缴费情况、待遇支付等内容的关注程度日益迫切,参保职工保险需求日益增强。
3.实际工作需要。按照地方有关部门社会保险工作要求,以及公司强化“三基”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管理目标,便于对公司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提高,提高企业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势必对下一步工作开展发挥良好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4.客观环境推动。由于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各基层单位分布较散、相互距离较远,资料传递存在丢失、责任划分不明等安全风险,原来公司集中管理的一级管理模式已不便于为参保职工提供及时、有效的查询,也不再适应规范管理、提高管理、安全管理的需要,这些客观因素迫切需要一种适合本企业实际的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方式。
5.我公司社会保险基础资料具体管理模式。通过各层面研讨,外出调研,认真比对周边企业做法,听取基层单位意见和建议,结合地方社会保险主管部门业务要求和我公司实际,最终确定了具有我公司特点的“321”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模式:“3”即三个统一:内容统一、形式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即统一档案内容,对公司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的归档范围、管理要求、管理制度、保管期限等做了统一规定,确保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的齐全、完整和安全“;形式统一”即统一档案外观,统一档案盒、背脊标签、归档封皮、目录记录及档案的专门存放场所等,使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统一美观,也保证了职工内部调转时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的一致性,利于管理“;标准统一”即按照一个标准对社会保险基础资料进行检查、考核,按照《公司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考核标准》,对资料收集、整理、编目、归档、移交到利用等每一个环节按一个标准进行检查、考核,推进了社会保险基础资料标准化建设进程。“2”即两级管理:公司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由公司和基层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进行两级管理。公司层面的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由公司社会保险中心进行管理,具体包括公司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社会保险缴费及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准的保险费、待遇申报等资料;各基层单位层面的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由各单位保险部门进行管理,具体包括本单位职工个人资料、本单位社会保险相关申报资料及公司核准的材料。公司和基层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明确、责任清晰。“1”即一人一档:个人档案按人建立,一人一档,基本养老、基本医疗、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等账户手册统一归入职工档案,实现“四险合一”,与其他待遇资料一并按照年度进行归档,资料齐全、一目了然,方便职工查询,也大大减轻了基层单位的工作量。公司社会保险中心作为上面实施管理职责的“一根针”,通过定期、不定期地对基层单位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管,将各基层单位实施具体管理的“千条线”紧紧地串了起来。这种管理模式利于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保证了基础资料的齐全完整、便于有效便捷利用资料信息。实施两年多来,再未出现资料缺失、丢失等问题,特别是满足了生产一线参保职工的查询、咨询等需求,基层单位和参保职工反响较好。
(1)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基层是一个企业的基本构成和灵魂,是企业政策、制度的具体执行者。各基层单位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社会保险政策、制度的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标准统一、内容统一、形式统一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标准,规范了日常社会保险经办操作,大大提高了基层单位社会保险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自下而上推动了公司社会保险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2)确保了资料的安全完整性。按照档案形成途径进行具体保存归档,哪家单位形成的资料哪家单位负责及时、全面归档。由于社会保险具有动态性,经常出现人员工作变动,在职、退休、死亡等身份变更等变化,基层单位作为直接管理部门,及时对社会保险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归档,确保资料的完整,也减少了往公司档案部门来回传递资料的环节,降低了资料丢失、责任不明确等潜在的安全风险。
(3)便于有效便捷利用。随着社会保险的发展、资料数据的日益增多和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与参保人的联系日益密切,各基层单位作为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部门和业务档案第一管理部门,不仅能及时为参保职工及时提供查询等服务,做到“以人为本”“、亲情服务”,还能从专业角度对社会保险数据、信息、趋势等进行分析,为下一步优化管理、领导科学决策准确提供了准确、合理依据。
三、企业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方式改进探究
随着社会保险基础资料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趋势,以及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基础性地位和服务性功能的日显重要,按照档案实用性、科学性、标准性、前瞻性管理原则,结合我公司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现状,我们积极探索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的长效机制。其中包括探索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发展规律,吸取实际操作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在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提供利用等具体实践中的不明确、不协调之处,结合实际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交接流转形式等;持续推进企业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逐渐建立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多种介质相互转换和备份的有效途径,逐步将纸质档案过渡到数字档案或二者共存等模式,提高资料、数据安全系数和利用效率;同时进一步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档案资料,科学评价企业社会保险制度运行情况和未来趋势,把单位和个人社会保险基础资料上的“死信息”变成“活数据”,为企业科学、有效制定社会保险政策、制度提供科学、合理依据,真正落实好社会保险这项惠民工程。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工作向法制化、社会化、规范化、广泛化方向发展,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工作必然需要不断创新、改进。企业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为维护参保职工合法权益,为企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李建学 白露 单位:冀东油田社会保险中心
[论文关键词]企业标准资料管理和服务
[论文摘要]简述了标准资料在企业科研、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企业应如何做好标准的收集、整理、传递和服务工作。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标准化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使同类事物达到统一,并获得最佳秩序和综合经济技术及社会效益。从这里可看出,标准是组织产品生产、工程施工的依据。随着标准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标准在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因此标准资料的管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人们普遍认为:标准化工作是三分技术,七分资料,可见标准资料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它人们可以观察和了解到整个标准化领域的信息和知识,为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提供必备条件;另一方面各级标准每隔3~5年就要修订或复审确认一次,若不及时掌握这些动态,或随时注意新的标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企业标准化工作就会处于被动局面。因此,为了更好地为产品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等各种技术工作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必备依据,企业必须重视标准资料的收集、整理、传递和服务工作。现就上述工作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1做好标准资料的收集
标准资料是一个统称。它一般包括:标准正文、标准的制(修)定说明、标准贯彻的宣讲材料、标准的出版发行和更改信息、标准化期刊、标准化的论文等。标准资料的收集主要是对以上这些文献的收集。但重点是收集标准的正文和与其相关的配套标准。收集的方法主要有外购、与有关单位进行交换、复制或向对方索取,以及通过标准化信息网络进行收集。收集的前提条件是:要及时掌握标准的和更改等信息;经常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发行部门、各地新华书店和各级标准情报机构取得联系;确保收集、采购的标准是最新有效版本。
标准资料的收集要从行业和企业的实际出发,并保证重点,既要收集国内外先进的标准资料,也要收集历史资料,同时还要收集标准发展的信息资料。在收集标准资料的同时,要注意捕捉信息,利用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要把信息摆到企业发展的大局中来。从标准化的角度来说,就是使信息能确保企业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并能随时作出正确的决策。这就要求我们勤于与各方面沟通,善于捕捉信息的源头,然后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信息。
1.1信息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所掌握的大量标准信息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整理,汲取其中对本企业有用的信息,以此来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扩大营销市场,使信息变为财富,为企业增加效益。
1.2信息是标准化活动的基础
企业标准化工作主要是结合企业实际,贯彻实施各级各类标准,制(修)定本企业标准,在这些活动中,标准信息始终是其工作的基础。企业应侧重那些与产品标准化密切相关的信息,并确保其及时性、真实性、典型性和连续的规律性。
2标准资料的管理
2.1分类
根据行业特点和科研生产的需要,将标准资料按级别、类别或专业分类管理,并建卡、建账、编目、上架,以利检索查询。随着办公设备的现代化,目前已有很多企业利用计算机辅助资料管理工作。当企业采用计算机辅助资料管理时,应尽量多输入一些信息,比如标准历代替换的情况,标准在企业贯彻的情况,标准底图状况,标准的归口管理部门,标准分发情况等等。这样做不仅便于检索和查询,而且可以指导设计、制造、检验等部门正确贯彻和运用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标准在科研生产中的作用。
2.2汇编
将同一专业、同一部门、同一场合使用的标准或主体标准与配套标准汇编成册,以方便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使用。
2.3动态管理
对已被更改、代替与作废的标准,及时地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以防止“废止”标准在生产现场使用,保证生产现场所使用标准的有效性。
3标准资料的传递和服务标准只有通过贯彻实施,才能使企业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应把收集整理过的标准资料按类别及时传递给不同的使用对象,使他们尽快地了解和掌握标准的内容,以促进标准早日地贯彻实施。为达此目的,标准资料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有关标准资料管理的规章制度,确保资料传递规范化、制度化,做到资料管理、借阅、查询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2)定期或不定期地资料信息通报,及时地将标准资料收集整理的情况通报给有关部门和人员。
(3)定期印发标准有效目录,确保生产现场使用的标准资料的现行有效性。
(4)大力宣传标准资料信息的作用和重要性,以提高全员的标准化信息意识。大家知道,标准资料信息的技术范畴很广,只靠资料员去收集、整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动员设计、工艺、质量、管理等方面的领导及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做好标准资料信息的收集工作,这样收集到的标准信息,能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达到服务于企业的目的。
总之,通过上述工作,标准资料管理部门才能为企业的科研、设计、生产及时提供先进实用的标准资料,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使企业获得明显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
摘要: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大对基本建设的投入。建筑施工单位为获取高质量的施工技术资料,很有必要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的搜集与管理制度,明确施工技术资料的归档范围。对施工技术资料的作用、基本要求、存在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1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作用
(1)施工技术资料是城市建设及管理的依据之一。建筑施工单位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一定时期后,由于施工中存在着质量隐患或养护措施不得力等原因,工程相继出现各种质量缺陷,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必须进行维修和补强。这就必须通过查阅该工程的技术资料档案,以便采取合适、有效的措施。工程技术规划和设计人员必须详细地了解工程下面的各种工程管线的布局和走向,以便做出正确的规划和设计,这些资料可以通过查阅该工程的技术资料档案。
(2)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的客观见证。质量就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就建筑工程而讲,一项工程、一栋房屋、一条排水管道应满足建筑或者排放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工程的建设过程,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工程质量在形成过程中应有相应的技术资料作为见证。
(3)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建筑单位施工技术管理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它与完成工程主体有着同样的重要性,是工程承包合同的一部分。它是全面反映、记载建筑单位主体及施工过程的重要文件,是建筑单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对施工起着指导和依据的作用。它代表着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2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基本要求
根据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特点,施工技术资料也应有其基本的要求,现归纳如下:
(1)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真实性。施工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就是真实地反映工程实体的质量状况。真实性是施工技术资料的生命,否则施工技术资料的存档就毫无意义。我们知道,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备案的依据之一,也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尤其是建筑单位进行维修、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依据。一旦这些依据丧失了真实性,就毫无使用价值。相反,虚假的技术依据不仅给建筑施工单位质量的评价带来错误的结论,而且也给工程的改建和扩建带来麻烦,甚至会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
(2)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规范性。施工技术资料的规范性就是在填写、整理施工技术资料时,应遵照有关的工程标准、规范和法规要求,文件成果应达到规定的广度和深度。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尤其是技术资料负责人、资料员应认真学习和实施国家、行业的技术法规,认真、全面地整理、填写施工技术资料,及时归档,使施工技术资料标准化、规范化。
(3)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信息化要求。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经整理组卷后,应及时送交城市建设档案部门存档。它是在城市基本建设和基本设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建筑单位建设的真实记录和实际反映,是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规划的可靠依据,是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信息帮手,是具有实际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信息源。
3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的问题
1、整理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表经常出现的质量缺陷。工序质量评定表中,主要工程数量和检查项目栏内常见填写的缺陷是:①检验频率不准,应检点数确定错误。在查阅的竣工资料中常出现应检点数确定的不准,或多或少。应检点数是根据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检测频率范围和点数的规定与主要工程数量进行计算而得来,应该是准确无误的。②检验频率不够,实检点数少于规定。为数不少的竣工资料中,工序质量评定表中均存在实检点数少于应检点数。另外砂浆、砼强度试验方面,也存在着试块组数不够,没有按规定的取样范围和取样数量进行试件的取样。③检验频率不够,按实测点偏差值计数合格点不准确,应检点数正确,但计数实测点偏差值是否超过允许标准有误,而导致合格点不正确,直接影响了合格率的正确和评定质量的结果。另外,也包括检查项目栏填写的检查内容不正规、不规范、不妥当。例如检查项目栏规定填写市政道路、桥梁、排水工程外观质量的检查结果情况,是依据行标中各有关章节文字说明部分逐条进行检查。但有的现场质检员执行贯彻标准时,不求甚解,只是照搬条款,照条抄录以致导致错误。
(2)(工地)施工试验记录单上的缺陷。路基土密实度超过最大干密度。即压实度超过了100%,这是不合理的。现场质检员不应该采用超过100%的压实度数据记录在工序质量评定表上。当在工地做环刀法或灌砂法试验时,计算试验结果如果超过100%应放弃重做试验。查清原因消除超标准的干扰因素。一般来说,根本原因是超尺寸的颗粒造成的。一方面:试验室应对超尺寸颗粒进行校正,提供校正后的最大干密度。另一方面工地上做试验后,应检查所采的土样是否有超尺寸颗粒。必要时放弃第一次试验结果,重新采样作试验。
(3)砼强度评定中存在的问题。砼强度评定应按国标《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统计法和非统计法评定。所以,在进行的砼工程中,其强度的试验结果都应该按规定进行砼统计法或非统计法评定。在评定砼强度工作中存在下列缺陷:①不作任何评定;②将试验报告一齐装订在质量保证资料中;③只用一个试验数据进行非统计评定。这里着重说明一点:9九组以内砼试件(不包括一组)是用非统计法进行砼强度评定,而10组以上的砼试件可用统计法评定。
(4)关于填写“单位工程名称”的缺陷。单位工程名称即设计图上所具的单位工程名称。所以施工单位提出的任何一项施工资料,包括施工合同、开竣工报告等所有质量保证资料和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资料,凡涉及单位工程名称都应和设计图所具的工程名称一致。其中,常见错误有:设计图与施工合同等文件的单位工程名称不一致;工序质量评定表中单位工程名称填写不规范、不正确。
4做好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建议
(1)必须及时做好工程技术资料记录和收集。工程技术资料是对建筑物质量情况的真实反映,因此要求各种资料必须按照建筑物施工的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建筑工程所用钢材、水泥、机砖、防水材料、铝合金等一些重要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一般是从检查出厂合格证以及材料取样试验情况加以认可,但由于当前市场机制不完善,许多材料需要经过好几手转售,使得合格证和试验报告不能与原材料同步到位,以往在其他工程上有发现,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及时收集资料,待工程竣工时,才发现缺少某种材料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因此,本人在承建工程开工之时,就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工程技术资料,负责对质保资料逐项跟踪收集,并及时做好分项分部质量评定等各种原始记录,使资料的整理与工程形象进度同步,做到内容连贯、交圈对口。
(2)确保各种技术资料的真实性。真实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灵魂。不真实的资料会把我们引入误区。必须坚决杜绝对原始记录采用“后补”造假的做法,尤其是混凝土、砂浆强度是以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取试块检验评定的。取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绝对不允许对制作试块的样料“专门加工”,否则,一旦工程出了质量问题,不仅不能作为技术资料使用,反而造成工程技术资料混乱,以致误判。同时,也不能为了取得较高的工程质量等级而歪曲事实。资料的整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3)准确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核心。①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的填写应规范化。保证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不能以“符合要求”、“满足规范要求”来概而论之。基本项目的每个子项的等级应按优良百分率确定,并且要用文字说明,不可随心所欲地以符号代替。基本项目中不允许出现不合格的点和处,在资料上不应出现“×”符号;现场发现不合格点或处应及时返工。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应在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前提下,再根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的百分率确定。②应正确区分分项工程属于哪个分部工程。容易混淆的分项有:钢结构的油漆分项应属于主体分部,不属于装饰分部;水磨石打蜡分项应属于装饰分部,不属于楼地面分部;玻璃分项应属于装饰分部,不属于门窗分部;水落管分项属于屋面分部,不属于水卫分部。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应包括设计标高±0.00以下结构及防水分项工程,模板分项工程不参与基础分部和主体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③混凝土强度评定应明确验收批的概念,区分不同的分部和施工段,正确运用统计和非统计评定方法。同时,在具体计算时,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取一位有效数字,标准差取二位有效数字。
(4)技术内业资料必须完整。不完整的技术内业资料将会导致片面性,不能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单位工程的质量状况。技术资料中容易忽略的有:刚性防水屋面细石混凝土强度试块、楼地面基层混凝土强度试块、抗渗用混凝土试块、楼地面面层水泥砂浆试块。如果缺少这部分混凝土、砂浆试块强度,不但使工程技术资料不完整,而且给准确核定工程质量等级增加了难度。如果一个单位工程有几个分包单位分别负责施工几个分项或分部工程时,总包单位应对单位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各分包单位应按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第4.0.4条规定“检验评定各自承建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和整理资料,将评定结果及资料交总包单位,参加单位工程的评定”。个别工程水、电分部工程及装饰工程中的高级装饰,由建设单位分包出去,出现这种情况,应由建设单位向各分包单位收集工程技术资料,使整个单位工程技术资料完整,参加该单位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
(5)完善质量记录、做好资料整理。工程项目有很大部分的内在质量和功能质量是不能系统测试和显示出来的,这就要靠用一些质量记录材料来证明。所以,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证明一些工程部位的质量状况,证明各项质量保证措施的有效运行,必须做到有完善的质量记录,做好资料整理和保管工作。使用户通过工程技术资料,对工程的质量面貌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同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又能体现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工程技术资料是给用户看的,也是给后人看的,是供今后工程管理、维修、改建、扩建时查阅的。资料的整理要系统,装订要整齐,保管要加强,使后人能方便查阅。
[摘要]随着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彻底转变,工程施工单位越来越重视工程索赔工作,本文根据"济德高速公路七合同、济南绕城高速公路A标段"工程索赔运作过程,简单介绍了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索赔及管理程序
1.工程概况:济德路七合同段地处济南市西北部,北接黄河二桥,西接济泰路,东接绕城路通向济青路,合同段内设有互通式立交l处,分离立交桥1处,中桥3座,小桥3座,箱通1道,涵洞19道;工程于1997年1月18日开工,1999年7月6日竣工。济南绕城高速公路A合同设计有互通式立交l处,小桥l座,分离立交桥6处,箱通2道,圆管涵2道;工程于1998年1月28日开工,1999年9月30竣工,七合同、A标段全长10.78公里,共有路基填方l64.7万立方米,沥青路面l393.8千平方米,砌石防护78838立方米,总造价为22980万元。两合同段路基为高填土路段,多数跨越渔塘、稻田,地形条件复杂,设计中地基已采取砂桩、粉喷桩及抛石挤淤处理,但部分地段仍不能满足要求,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地实际情况,积极的向上级有关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且多数被采用,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工程进度明显加快,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引起工程造价增加。为做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能维护业主和承包商双方利益,我部实事求是地分别向业主和保险公司提出各项索赔,经过大量的索赔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2.工程索赔原则:
2.1根据招标文件及合同要求中有关规定提出索赔意向书,意向书中应包含索赔桩号(结构物名称)、索赔事由及依据、事件发生起算日期和估算损失,无须附有详细的计算资料和证明。这样,使监理工程师通过意向书就可以把整个事件的起因、地点及索赔方向有大致了解。
2.2索赔意向书递交监理工程师后应经主管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必要时施工单位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及现场监理工程师、主管监理工程师要一起到现场核对。
2.3索赔意向书送交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要及时收集证据,收集的证据要确凿,理由要充分;所有工程费用和工期索赔应附有现场工程监理工程师认可的记录和计算资料及相关的证明材料。
3.索赔的具体操作步骤:
3.1当索赔事件发生后,及时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济德路、绕城路规定的时限为2l天)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索赔意向书,意向书应根据合同要求抄送、抄报相关单位。
3.1.1索赔项目种类及起止日期计算方法:
a.延期发出图纸引起的索赔:当接到中标通知书后28天之内,施工单位有权得到免费由业主或其委托的设计单位提供的全部图纸、技术规范和其他技术资料,并且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如果在28天之内未收到监理工程师送达的图纸及其相关资料,作为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如果在28天之内未收到监理工程师送达的图纸及其相关资料,作为施工单位应依照合同提出索赔申请,接中标通知书后的第29天为索赔起算日,收到图纸及相关资料的日期为索赔结束日。由于为施工前准备阶段,该类项目一般只进行工期索赔,相应施工机械进场,达到施工程度因未有详细图纸不能进行施工时应进行机械停滞费[机械台班停滞费=(机械折旧费+经常维修费)×50%]用索赔。
b.恶劣的气候条件导致的索赔:分为工程损失索赔及工期索赔;业主一般对在建项目进行投保,故由恶劣天气影响造成的工程损失可向保险机构申请损失费用,在建项目未投保时,应根据合同条款及时进行索赔;该类索赔计算方法:在恶劣气候条件开始影响的第一天为起算日,恶劣气候条件终止日为索赔结束日。例七合同97年5月l3日-18日济南市骤降大到暴雨,使便道、A匝道桥承台基坑、部分涵洞及砂垫层受灾,我部立即向保险公司申请损失费用。
c.工程变更导致的索赔:分为工程施工项目已进行施工又进行变更、工程施工项目增加或局部尺寸、数量变化等;计算方法:施工单位收到监理工程师书面工程变更指令或业主下达的变更图纸日期为起算日,变更工程完成日为索赔结束日。
d.以承包商之能力不可预见引起的索赔:由于在工程投标时图纸不全,有些项目承包商无法作正确计算,如地质情况,软基处理等,该类项目一般索赔工程数量增加或需重新投入新工艺、新设备等。计算方法:在承包商未预见的情况开始出现的第一天为起算日,终止日为索赔结束日。
e.由外部环境而引起的索赔:属业主原因,由于外部环境影响(如征地拆迁、施工条件、用地的出入权和使用权等)而引起的索赔。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计划影响的第一天为起算日。经业主协调或外部环境影响自行消失日为索赔事件结束日。该类项目一般进行工期及工程机械停滞费用索赔.
f.监理工程师指令导致的索赔:以收到监理工程师书面指令时为起算日,按其指令完成某项工作的日期为索赔事件结束日。
g.其他原因导致的施工单位的索赔,视具体情况确定起算和结束日期。
3.2同期记录:
a.索赔意向书提交后,就应从索赔事件起算日起至索赔事件结束日止,要认真做好同期记录,每天均应有记录,又有现场监理工程人员的签字;索赔事件造成现场损失时,还应做好现场照片、录象资料的完整性,且粘贴打印说明后请监理工程师签字。否则在理赔时难以成为有利证据。
b.同期记录的内容有:事件发生时及过程中现场实际状况、导致现场人员、设备的闲置清单;对工期的延误;对工程的损害程度;导致费用增加的项目及所用的人员、机械、材料数量、有效票据等。
3.3详细情况报告:在索赔事件的进行过程中(每隔一星期,或更长时间,或视具体情况由监理工程师而定),承包人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索赔事件的阶段性详细情况报告,说明索赔事件目前的损失款额影响程度及费用索赔的依据。同时将详细情况报告抄送、抄报相关单位。
3.4最终索赔报告:
3.4.1当索赔事件所造成的影响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最终索赔详细报告,并同时抄送、抄报相关单位。
3.4.2最终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施工单位的正规性文件。
b.索赔申请表:填写索赔项目、依据、证明文件、索赔金额和日期。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索赔项目一般包括工程变更引起费用、工期增加,由于地方关系影响造成局部或部分地段停工等引起的机械、人员停滞,相应工期及费用增加等。索赔依据一般包括在建工程技术规范、施工图纸、业主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工程承包协议、业主对施工单位施工进度计划的批复、业主下达的变更图纸、变更令及大型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的修改等。索赔证明文件包括业主下达的各项往来文件及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到的各项有利证据,施工单位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只对存在的问题向上级主管单位进行口头汇报或只填写索赔意向书而不注重证据的收集,故业主使很多本来对施工单位有利的索赔项目不进行最终批复。索赔金额及工期的计算一般参照承包单位与业主签订合同中包含的工程量清单、交通部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定额编制办法、机械台班单价,地方下达的定额补充编制办法及业主、总监下达的有关文件。
c.批复的索赔意向书。
d.编制说明:索赔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束的详细描述。
e.附件:与本项费用或工期索赔有关的各种往来文件,包括施工单位发出的与工期和费用索赔有关的证明材料及详细计算资料。
4.索赔的管理:
4.1由于索赔引起费用或工期增加,故往往为上级主管单位复查对象,为真实、准确反映索赔情况,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工程索赔台帐或档案。
4.2索赔台帐应反映索赔发生的原因、索赔发生的时间,索赔意向提交时间,索赔结束时间,索赔申请工期和金额,监理工程师审核结果,业主审批结果等内容。
4.3对合同工期内发生的每笔索赔均应及时登记。工程完工时应形成一册完整的台帐,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
5.索赔存在的误区:可以说索赔是对施工单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故很多施工单位在索赔工作上大做文章,然在索赔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少误区,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以下几点:
5.1当索赔事件发生时,有些施工单位考虑与业主、监理单位的下一步合作,而不敢提出。
5.2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对索赔工作意识不到位,对可提可不提的索赔往往不提出。
5.3主管人员对技术规范文件及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往来文件理解不深刻,对实际存在的索赔项目无充分理由。
5.4只注重索赔意向的提出,不重视索赔过程中的证据收集和及时作最终索赔报告。
6结语:随着公路工程招、投标制度的不断完善及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管理章程进一步健全,索赔工作也逐步步入正常轨道,只要我们充分理解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及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签订约合同协议和各项往来性文件,在索赔工作中做到有理、有据,将会有更多的索赔项目被受理或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