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4 11:07: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体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体育交往在高职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一)能使体育教学体制的改革更加完善
由于受到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目前的体育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若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交往,就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师生良好的交往过程中,能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师生双方在相互学习与尊重中创造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使其更加完善,也更利于促进师生双方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在没有违背基本的道德准则和学校规则的前提下,要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相互欣赏。师生双方要谦虚对待彼此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交流学习体验,创造全新的体育教学环境,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同时,通过师生双方良好的交流,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潜力,学生在愉悦、融合的气氛中学习,也能具有极大的热情和参与积极性,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能促进师生更好的交流,相互理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很少交流,仅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相对单调、枯燥无味。良好的教学交流并非单单是师生双方语言的交流,而是致力于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双方能够敞开心扉,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及感受,通过彼此良好的交流能实现师生之间更好的接纳与包容。可以说良好的教学交往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有效的交往能够学会分享、理解与包容,这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原因
(一)学校方面
就高职院校而言,很多领导认为学院的主要认为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体育课程仅仅属于辅助性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对于体育教学缺乏相应的重视。在领导的这种观点下,体育教学很难进行有效的改革,教师也没有很高的积极性,进而导致教学过程中交往的缺失。
(二)教师方面
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改革的观念,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并未真正意识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参与课堂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愿意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进而导致教学过程中交往的缺失。
(三)学生方面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那只是专业课学习的一种调节,与自己所学专业没什么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缺乏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再加上教师教学模式的单调枯燥,时间长了就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这也是造成体育教学过程交往缺失的重要原因。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交往的构建策略
(一)学校方面与学生方面
相关主管部门要进行多方宣传,使学生和学校意识到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及未来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要使学生和领导从思想上重视体育课程。领导一旦重视体育教学,必然会大力支持体育教学的改革,在资金投入、精神支持等方面给与教师极大的鼓励,教师也会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学生一旦重视体育教学,就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能以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参与进来,这对于师生教学交往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方面
1.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体育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需求,因此体育教师在构建交往的过程中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目前,在构建教学交往方面最有效,最常用的教学法是互动式教学法,经过近些年的实践证明,该方法对于教学交往的构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鼓励学生发言,推进沟通交流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进教学过程教学交往的重构。
3.注重教学总结,实施多元化评价
教学评价是高职院校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主要环节,为了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不仅仅考虑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重视学习对体育的态度、言行、学习方法及经过体育课学习后所取得的进步等,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的考核机制,进而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推动教学交往的建构。
作者:周智韬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非均衡发展成因分析
1.政治因素。
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但是身体健康才是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这既为高校体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我国高校经历了1978年高考制度的重生,国家选拔优秀的学生免费上大学,这为国家正待恢复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亟需的高等人才。那时高校体育基本是苏式体育教育模式,基本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跳箱、单双杠等一些对于现今都属于高、险、难动作的体育项目,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造就了那时人高、大、瘦,却一副“铁骨刚筋”的体格。但是体育一直是教育的附属品,当大力发展教育被国家一直作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在不断吹响时,体育一直在寻找“真身”中游离,始终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地带。虽然也有学者为之努力,但在高考指挥棒的阴影下挥之殆尽。
(2)1999年,在国家大手笔的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等因素影响下,教育部宣布将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并且在今后几年将继续扩大,自此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空前发展时期。高校通过扩大招生,把“精英教育”普及成“大众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全民素质,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撑。寻求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追赶国际领先水平,为解决“举国体制”下的国家体育科学研究、社会体育发展重大问题,创新发展思路。
2.经济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教育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需要重点建设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事业,需要国家和政府进行大力的经济支持。“经济是社会科学中一切事物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谈竞技体育的发展,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
(1)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这个时期,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采用中央集中调控,为了一定的目标和需要,统一、集中力量对扶持高校进行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这种模式就是现在“举国体制”———国家可以按国家意志和国情需要,统一调配社会稀缺资源,使高校体育适度超前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社会资源采取以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配置方式,高校体育也逐渐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依靠市场资源来求得发展,求生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非均衡发展是源于经济学中非均衡发展理论的。该理论认为“由于人类生存的社会、自然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统一的资源配置模式显然难以获得有效的资源利用率,为了实现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采取适度的‘偏好’发展策略,将资源优先配置到社会、自然禀赋较好的区域或部门,使之形成良性的合力区,通过这些有条件的区域或部门优先发展所发挥出的辐射效应与扩散效用,带动落后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国家实施高校211工程,究其本义就是想对优势高校进行有限资金的集中投入,优化体育教学资源配置,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得到所要求的效果和效益。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选择的必然结果。
二、实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非均衡发展利弊剖析
1.积极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非均衡发展的实施主要带来了三个效应:①示范带动效应。我国高校的“211”工程计划的实施,就是要通过示范区的作用,以点带面,局部带动整体,先进高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教学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发挥教学特色,起到其他学校借鉴、学习的榜样力量。②融合凝聚效应。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殷切的希望。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高校间体育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已成为当前各界发展的共识。以清华跳水队、北工大足球队等为代表高校体育教学在融合各方面的优势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③辐射、扩张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势高校优先发展起来,必然会对相关地区其他的高校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对其他地区的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发展和结构配置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势高校还会产生巨大的扩散效应,与相关地区高校体育产业形成有效的联动,从而拉动相关高校间产业的快速发展。
2.消极作用。
这种集中投入,优先产出,短时间内解决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收益,使局部高校体育教学成绩出现了闪光点,但是就教育整体来说弊大于利。这种集中力量,发挥作用的弊端导致国家、政府对高校体育教学资源资金投入不均衡,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出现了“马太效应”———强势者愈强,弱势者愈弱。当“马太效应”使社会资源向少数人高度集中时,就会降低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中国的教育机构拿着人民的资源,却把教育办得越来越马太效应化,中国的教育机构应该深刻反省!孔子说“有教无类”,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国家经济对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投入的不均衡导致了学生教育不公平,就业不公平,最终形成社会有失公平正义的困厄局面。
三、结语
我国是个人口、地域基数很大的国家,只有整体的发展,才能是真正的发展,我们不能只关注象牙塔尖,更要关注塔基,塔基不稳,何来塔尖?现今国家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非均衡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均衡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发展与改革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公共服务系统工程。
作者:安丽娜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
1体育游戏在选择上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无论学习什么,首先必须对所做的事产生浓厚的兴趣,生如很多高校体育老师对于现在的体育授课方式的变化。一提起体育课,给很多学生的感觉就是一上课学生们在操场上集合,体育老师点名,点完名之后就是围绕着操场跑步。很多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缺乏锻炼,以至于在体育课上少量的运动就会体力不支,只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就体育老师喜欢让学生围着操场跑步而言,很多学生开始厌恶上体育课,有的甚至选择逃课,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作为新世纪的体育老师,应该深刻的思考日常的授课方式,选择什么样的课程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们在快乐的做游戏之余也能更好的锻炼身体呢?
1.1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游戏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
首先在体育课上选择游戏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锻炼。例如立定跳远有利于学生们的双腿锻炼,然而很多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缺乏双腿的锻炼,剧烈的运动会拉上学生们的双腿韧带,这是,作为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可以举行踢毽子比赛,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比赛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之间的友谊。
1.2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游戏的选择上要具有目的性
体育游戏种类繁多,作为教师,不能盲目的安排学生们的体育游戏,必要的体育游戏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减轻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所以,体育教师在体育游戏的选择上一定注意具有目的性。我们所做的体育游戏针对的是高等院校的学生,所以体育教师在考虑问题时与中学教师考虑的问题应有所不同。高等院校的学生几乎都已经是成年人,对待问题的看法也趋近于成熟,所以在选择体育游戏的种类时要更加的具有目的性。
2运用体育游戏在高校教学中的效率
作为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体育游戏在实际的课堂中一定要灵活运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什么样的体育游戏至关重要。大学生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已经达到成年人阶段,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接受能力还是训练能力,都能很迅速的参与到游戏当中。
2.1体育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体育游戏,通常情况下都是提前设计好的,都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学生们按照规则进行游戏活动,很具有约束性。游戏也不是以个体为单位,多数的体育游戏也都是需要在集体中进行,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或者是帮助才能完成。大学时期,学生们的交流远远没有高中时的密切,如果不在一个宿舍住的话,很少有在一起做事情的机会,这样的集体体育游戏活动也能很好的促进学生们的交流,提高学生们之间的团结意识。
2.2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所做的游戏,一般采用分组竞争的方式,以提高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游戏中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才能完成,特别是有些耗体力的体育游戏,需要学生们有超长的智力,足够的勇气和耗力的体能才能完成。这样,在激烈而有趣的体育游戏中不仅形成了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也磨练了自身的意志,战胜了自己。现在的社会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竞争的本质和体育游戏的本质相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游戏当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本能,为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3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学阶段也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成长的至观重要阶段,大学时期,很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也都趋近于社会化,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必要的体育游戏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调节学生们积极的心理状态。例如一些诱导性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新的知识,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可以快速的激发学生的大脑皮层,在已接受的运动条件反射中,作为新的环节恰当的运用到实际的技能之间,另外也可以纠正之前的不良动作。关于诱导性的游戏我们最常见的就是“空中”立定跳远,可以激发学生的大脑皮层中枢神经。
4高校体育教育游戏化所面临的问题
高等院校的体育游戏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体育教育游戏化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虽然有着较大的优越性,但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形式,运用体育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和挑战。
4.1高等院校授课方式的局限性
很多高等院校并非给学生们安排充足的体育课程,有的甚至一周只安排一节的体育课程,而做一项体育游戏则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安排。多数高等院校的体育老师在思想上还是认为学生应该掌握更多的基本理论知识。
4.2游戏化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极高
体育游戏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体育教育的极大创新,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极高的课堂组织能力及教学素养。
5结语
综上所述,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世纪,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体育游戏化教育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应努力把实际的体育游戏与教学大纲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不仅要重视新世纪新时代高等院校对学生科研成果方面的重视,也要更加注重高等院校的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只有身体强壮了,才能潜心力行的为我们的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作者:陈丽品 单位:新乡学院
1.衡水学院师范生心理健康及体育教学的现状
1.1观念上亟待更新
衡水学院的体育教学虽然也经历了一些变革,但更多地仍然受到既成体制及教学习惯的约束。许多教师仍然认为体育教学应该注重体操、田径、踢毽子以及跳远等项目的锻炼,至于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学课程之中,不少体育教师仍然表示不认可,认为这只是“瞎折腾”,“难以起到什么实际作用”。很多体育教师在受访中表示,体育教学的目的首先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一些特殊的体育项目还担负着竞技、表演的功能。因而,无论如何都不会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相结合的可能性。因此,要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首先从体育教学工作中开始,更新其教育理念,从而为后续教学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改进提供观念基础。
1.2教学评价体系科学性有待提升
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结果有着较强的引导作用。衡水学院尽管将“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作为根本性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评价中仍然偏向学生的成绩。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则缺乏明文考核,也缺乏配套的评估方法。事实上,学生的素质不仅仅包括身体素质、学习成绩,而且还应该包括心理素质。因此,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尝试建立一个更为科学的、融合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标准在内的教学评价体系。
1.3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经验不足
国际国内较高层次的体育教学中十分关注学生或者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注重通过“缓解焦虑情绪”来促进运动员更好地训练。但是,我国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中仍然较少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方法,衡水学院在这方面也严重缺乏经验。因此,这也成为衡水学院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硬性障碍。
2.衡水学院体育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转变教学观念,从更高层次上理解教学的目标
作为为衡水市乃至河北省培养人才的机构,衡水学院领导层应首先重视对师范生的素质教育,其中就应该包括心理素质。另外,领导层还应该多和一线的体育教师、心理咨询者多交流,多和他们沟通关于各自教学经验的体会。这样可以便于为教学改革决策提供充分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教学观念,才可以从领导层到一线教师中贯彻“融合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思想,也才可以展开和落实相关教学方案。
2.2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引导师生对健康的全面关注
正如第2部分所分析的那样,教学考核体系对教学方案的制定以及教学活动的展开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如果在衡水学院推行融合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新型教学方案,就必须由教案组制定一科学的考核体系,并由学校领导层审核,然后尝试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由学院牵头对教师展开关于学生健康问题的讨论,引导教师群体对学生全面健康的关注,让他们意识到一个健康的学生“不仅仅应该是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应该是心理健康的”。同时,应该通过讲座、课堂讨论、校园媒体宣传以及专项比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健康话题的关注,让学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让学生思考自身是否在心理和身体这两个层面都是合格的。在构建起一个融合了生理和心理这两个方面的考核指标后,如何落实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此,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实施心理教学,也可以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实施体育方法,而考核方法则应该做好现场记录以及课后分析,以便教师找出其中的问题、总结其中的进步,以便不断改善。
2.3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衡水学院并没有较多的融合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学的经验,因此为了长期地、更好地推行该教学模式,应该特别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一线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和学生沟通,真正了解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及其变化,并做好有序记录,以便查询。同时,教师之间应该建立长期的、频繁的交流和沟通,尤其是体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应该相互分享教学经验,从而便于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好融合。
作者:吴瑞红 朱峰 汪柯羽 单位:衡水学院体育系
一、柔性管理在体育教学管理的应用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是相对的。刚性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强调规范化,以一系列制度和准则对被管理者的具体行为和思想进行约束,不讲情面,制度高于一切,注重效率和成果。刚性管理下,实现的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创造性和情感性。柔性管理视角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无论是在地位还是情感上都是相互尊重和信任,相互关心和激励的。从学生角度,柔性管理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管理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对不同的学生会采取不同的沟通办法和教育方式,对变化的班级环境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管理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的动态变化,关注其变化的需求,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文化素质特点、道德水平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特点等。此外,柔性管理注重学校、教师的情感投入,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怀,学生把学校、把班级当成家,形成有爱的家庭式组织。这样的管理环境下,学生主动接受老师和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主动学习和参与各种活动。
(二)柔性管理在体育教学的应用
柔性管理可以应用体育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即体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体育教学管理主要针对学生体育课的纪律、教学要求的管理。在刚性管理下,一般会制定制度要求学生体育课的行为规定,比如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这些制度和规定是硬性的,学生必须尊崇的。而柔性管理下,学生知道为了保护学校设备、为了让所有学生更好地学习,自主地去维护学校的设备,主动地学习和参与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柔化管理是潜移默化的管理方式,是学校和老师通过潜移默化的情感交流来影响学生,例如把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上进心以及荣誉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因素提高到一定高度,让学生自发地去配合老师、班级和同学去完成一些事情,自发地去学习和探索。因此,柔性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机。应用于体育中的柔性管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通过学生的内在因素来实现体育教学的管理。比如学生开始不愿意参加长跑,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战胜自己、把长跑的路程和时间当成挑战自己、实现自己的成就,那么学生跑步的动力就会长久,变被动为主动。第二,柔性管理注重团队。班级是一个团队,班级管理必须要让团队这个概念深入学生心中,要重在培养班级的团队意识,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要从团队荣誉的视角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三,柔性管理尊重个性。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爱好等存在差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和引导方式会存在差别,因此柔性管理下教师的教育为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尽力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起学习内容和时间,最大限度地促进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提高。柔性管理并不是毫无要求的、自由引导式的管理。对于教师来说,柔性管理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其在教学的管理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并且事先要做好规划。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需要根据体育课程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制定柔性管理的内容。每个学校环境不一样,柔性管理的内容不一样。对一般学校来说,柔性管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的基本纪律;二是学校器材的维护和管理;三是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四是体育学习的团队意识和个性保持;五是师生关系的发展。第二,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分析柔性管理的难题,制定柔性管理的目标。当确定柔性管理的内容时,需要针对具体内容设定一个目标。在柔性管理实行之处,学生的配合性肯定不高,从刚性管理转为柔性管理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目标应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实现柔性管理的逐步深入。第三,需要根据目标以及学生体育教学时间的安排,制定柔性管理的计划。为了实现柔性管理的目标,应该制定为实现目标完成的计划。计划应该详尽,不仅包含班级的管理计划,应该涉及学生个体,因为柔性管理注重团队,也尊重个体。同时,计划也应该包含团队和个体的引导和管理方法,即如果通过情感沟通来激发学生内在因素的作用。第四,实施计划,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任何计划都不是完美的,老师也不可能完全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等,需要在不断沟通和交流中深入了解,一旦发现方法不合适,选择的内容不合适,应该及时调整。例如一个学生弹跳力很好,原本以为适合跳高,但是在练习中发现这方面的素质不是很好,双腿的协作性不行,很难纠正,那么教师应该与学生沟通,换一个练习项目,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的乐趣。第五,不断完善柔性管理的内容、目标和计划。教师在实施柔性管理过程中会发现问题,积累经验,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根据问题和经验不断完善柔性管理的各个方面。
二、我国体育教学的柔性管理困境
虽然很多学校和教师意识到柔性管理的好处,但是在我国实施效果却不佳,这是因为我国体育教学环境中存在各种阻碍柔性管理实施、妨碍柔性管理实施效果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育教师的柔性管理能力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师都习惯发命令,习惯学生被动地执行命令。如果调整管理方式,除了适应问题外,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对这种管理方式的掌控能力。相对刚性管理,柔性管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即教师要能够很好地与每个学生沟通,这样才能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因素;教师要能够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根据学生想法进行适当的管理;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管理;要求掌握多样化的体育项目技能和教育方式,以满足学生要求,真正实现柔性管理理念。教师是柔性管理的执行者,其是否具有掌握相关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第二,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问题。柔性管理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如果没有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没有积极性来实现柔性管理。长期以来,我国对体育课程较为忽视,导致有人认为体育教师可有可无、体育课程可有可无,甚至有时体育课程被其他课程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当然会非常忽视体育课程。即使学校要实现体育课程的柔性管理,教师也会力不从心,学生也不会重视。因为柔性管理必须是在一种氛围下进行,只有在被重视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成就感等才能获得。在我国,体育虽然是必考课程,却得不到足够重视,很多教师只是形式化地给学生打个分数,让学生通过。学校方面,缺乏对体育课程学习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工作重心主要落在抓专业课和应试科目上。第三,学校体育器材和场地不足。柔性管理讲究追求个性,个性总是多种多样。学校是一个大环境,但是如果其设施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学生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那么柔性管理很难进行。这是因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存在多个方面。如果学生喜欢足球,就要求学校有足球场才能进行学习和练习。如果学生喜欢网球,就要求学校有网球场和网球设备才能进行学习和练习。如果学生喜欢健美,那么学校就需要有健美设备。因此,如果学校器材设施不是足够多,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那么柔性管理,根据学生能力和爱好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就无从谈起。场地不够也是较为严重的问题,许多体育老师带领很多班级在有限的地方开展体育教学,其活动空间有限,即使有器材也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第四,学校的管理环境。柔性管理是从上至下的管理方式。如果学校施行的是刚性管理,那么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去看制度,去遵循硬性的制度,这时教师和学生想通过感情沟通来实现柔化管理,由于学校大于教师,学校的管理规定大于教师的情感连接,所以很难实现柔性管理。例如学校制定了场地管理和体育器材的使用规定,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教师与学生沟通时,学生提出请求,希望出借以在日常进行联系,教师如果不能处理好,就可能影响其积极性。很多学校对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也作出规定,比如不能离校开展课程学习,防止不安全事情发生。如果教师希望带领学生出去爬山或者观看本区域一些体育项目比赛,但是因为学校的规定不能实现。因此,可以看出,学校的管理环境会影响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选择性,影响课程柔性管理的实现。第五,班级设置的方式。我国学校班级设置基本根据学生主要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随机分配。这时,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体育兴趣项目,而一个班级也不可能配备多个体育教师进行授课,这样非常浪费资源。一般来说都是一个班级一个教师。教师不是全能的,一般只专于一个项目或者几个项目,因此无法满足任教班级所有学生的教学需求。这时,如果有学生选择专长之外的科目,那么教师就无法很好地提供教学。这是一个束缚柔性化管理中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管理的重要限制因素。
三、促进柔性管理应用的对策
第一,改善学校的管理机制,从学校到各个课程逐步实现柔性管理理念。只针对一门课程的柔性管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在大的氛围下才能实现预期效果。柔性管理的应用,不只是针对一门课程,而应该是一个学校。柔性管理中,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凸显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第二,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能力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沟通能力。即使教师只教授一门或者几门体育项目,其在柔性管理下也必须不断加强其他技能。首先是对学生的心理分析能力,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然后是与各类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够妥善的处理与各类学生的沟通问题,同时也要掌握并不断创新各种引导和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此外,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学生制定柔性管理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能力。第三,改善学校体育设施水平,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如果学校只有三两个体育项目,学生的选择单一,柔性管理基本无法实现,因为大部分学生的兴趣无法满足,因此若要实现柔性管理就必须要从学校的基础设施入手,丰富体育学习项目。第四,活化体育课程的安排,以兴趣为单位,灵活建立体育课程班集体。体育教师为专业教师,不可能是体育全能型人才,其专业一般为一门或者少数基本体育项目,但是由于班级的划分不是根据体育项目进行的,而班级中的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的爱好。因此,为了尊重学生的选择,同时适应教师的专业性,应该在体育课程上进行班级的重新划分。
作者:钱锋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一、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内涵
一般来说这种环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专业人士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组织发展起来的。教学活动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展开的教育活动,而教学环境在这一环节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就是对教学主体———师生的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学环境制约着教学主体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学主体又对教学环境的产生与变化有一定的调节能力。高校体育教学的环境主要指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的环境因素,也可以理解成在将教学活动中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环境因素。
二、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结构
体育教学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想要有效发挥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必须对教学环境的结构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大的方面来看,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环境大致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从物质环境的概念上来看,物质环境主要指高校体育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因素,主要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等客观存在的物质因素。从物质环境的组成来看,物质环境可以分为时空环境、设施环境和自然环境。时空环境主要指体育教学活动展开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学所有的课程时间安排、班级规模、队形编排等;设施环境指体育教学活动主要是指体育教学的场所和教学器材,也就是我们说的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等内容;自然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如该地区的气候、地形等。从社会心理环境的概念上看,社会心理环境主要指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各种社会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因素的综合。与物质环境的有形性相比,社会心理环境比较抽象,控制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从社会心理环境的组成来看,社会心理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信息环境、组织环境以及情感环境和舆论环境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人际环境主要指学校的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和,分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管理层与教师、管理层与学生这几个方面的关系;信息环境指各种信息总和而来的环境因素,学校对各种信息的处理方式,信息传播的速度等内容;组织环境指学校在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级组织形态的总和;情感环境具体地指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体验、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课堂气氛等内容;舆论环境是指学校的主流评价,内部集体舆论以及个别人的个别意见等内容。
三、高校体育教学结构的优化
在上一个部分中我们已经具体地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结构方面的内容,当然这种探讨集中在客观地描述方面,接下来就是要针对教学环境的结构方面的问题和影响来探讨教学环境的优化的问题。从时空环境的优化来看,高校体育环境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体育课程的实践安排和班级规模的问题。一方面要将体育课程尽量安排在下午,以适应师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班级规模,照顾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设施环境上来看主要需要进行优化的方面是丰富学校的体育场馆所能够提供的体育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另外需要购置尽可能高质量、大数量的体育用品。从自然环境方面来看,高校主要需要做的就是顺应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合理安排体育教学活动,灵活调节教学活动的时间。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社会心理环境因素相对而言比较复杂,结构的优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比较多,接下来本部分就选取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信息环境来看,学校是信息交换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要保证师生间传递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尽可能通过信息交流为体育教学创造一个积极的影响。从组织环境上来说,教师和管理者需要承担绝大部分的责任。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个人人格魅力等方面的内容调节学生的心理、缓和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另一反面管理者要尽可能地化解体育教学活动中可预见的矛盾内容,降低教师的组织管理活动的难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属于高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拥有高校教学的许多共性,而作为体育教学这一特殊教学活动来说,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又要兼顾自身特点。高校体育教学环境问题属于教学环境的大内容方面,因此包含集体舆论、自然环境等共同的教学环境方面的问题,另外由于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高校的体育教学环境还包括了体育器材、体育设施等方面的内容。想要优化高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也必须从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个性和共性两个方面的内容出发来进行具体地论述,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指导高校体育教学活动。
作者:杨芬 单位:铜仁学院
一、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个体社会化信心
在集体比赛项目中,学生不仅仅面对的是比赛和强大的责任,他们必须要对赛场上的行为负责,对集体负责,因此,他们需要强大的信任程度和协作能力,这就培养了学生对大局意识和责任与担当。同时,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规则,有规则就需要遵守,否则,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规则的存在使得学生有着遵守纪律,尊重裁判与对手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能力。
(二)培养学生勇于协作和乐于奉献精神
体育教学中难免存在着竞争与合作,为了比赛的胜利,团队中的个体需要拥有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以获得全局的胜利,这就是团结协作的最高境界。因此,学生需要做到相互信任与相互协作的良好配合,以便更好的增强整个团队实力,获得最后的胜利。勇于奉献和牺牲精神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品质要求,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提高培养学生的勇于协助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强大的作用,而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鲜活素材,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中华民族体育精神与文化生生不息的光辉写照。为纪念屈原的赛龙舟,唐代的蹴鞠的兴盛,赵武灵王与胡服骑射,这些都是我国古代灿烂的体育文化,用这些文化去教育学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近代,“东亚病夫”的耻辱,鸦片战争中国民体质的残弱不堪的屈辱,更加使得学生以史为鉴,激发学生的知耻后勇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们为了民族崛起、为了祖国昌盛的决心进而奋发图强,树立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新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乒乓外交获得了世界的认同。改革开放,许海峰获得奥运第一枚金牌,奥运会成功的在中国北京举办。教师可将新中国竞技体育项目快速高效的成长并获得良好成绩的原因分析给学生,让学生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程中获得切实感受,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意识。通过体育文化的学习,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承担和历史使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教”的主体,因此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体育教师更加注重对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并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拓宽知识层面,健化知识结构,为适应现代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教育基础。教师首先需要进行不断学习和实践,并将教学实际与之相结合,顺应教学规律,更新教育理念,在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情景等方面着手,为学生量身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形成课堂的民主社会。这不仅对于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还可有效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拥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我及他人的责任心,明确了解自己的任务和责任,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集体责任和社会责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为学生创造和体验社会的特殊场景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存在着差异的,而最大的差异就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特殊方面。而在体育教学当中集体项目、单人项目、对抗合作等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频繁与人进行接触,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人,学生都要学会团结协作和共同进退。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助人的乐趣,体验到技能的进步,领悟到有所取舍才能更好地战胜对手的真谛。同时,在比赛中学生与他人会在和谐相处和顽强拼搏中产生深厚的队友情和战友情,增强彼此的关系,使彼此更加亲密,更加和睦。特殊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和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提升学生公平竞争的良好品质,也可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因此,为学生创造和体验社会的特殊场景是有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良好途径。
三、结语
总之,作为教师,需要努力研究教学方式方法,找出适合的途径,加强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培养与教育。
作者:陈艳 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
1军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1)教学内容充实,有严格的执行量化标准,不得随意增减。军队体育教学内容是依照相关大纲严格制定的,对内容、课时、实施方式均有严格的要求。在3~4年的时间内,要求学员通过近几百个课时掌握十种以上的普通体育技能和20种以上的军事体育技能,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大纲也对实施方式等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标准,非特殊条件不得随意改变教学内容和量化标准。(2)目的性强,重复性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从教学内容和执行标准方面可以看出,军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熟练掌握所学技能并且达到规定的标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针对个别科目很可能长时间反复练习,不断改进,并保持一种标准的状态。这种教学过程体现出了一种强制性,学员以服从命令为形式,将教学内容作为基本素质和任务来看待,因此在军事体育技能方面也体现出一定的淘汰率。(3)考核标准较高,对教学对象的达标率有较高的要求。具有过硬的军事素质是对军人的基本要求,因此对各种教学科目均有相应的考核标准。而这些标准设置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与地方高校体育教学相比均有大幅的提升,学员必须在熟练掌握和反复练习的条件下才能达标;另一方面,100%的通过率是军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对于不达标的学员将启动相应的淘汰机制。
2实验设计
(1)人员:随机抽取新学员150人分为三个教学班。(2)课时:总共10个课时,平均分为两个阶段,每阶段5个课时。(3)授课内容:穿越障碍的学习和考核。(4)场地:理论教学场地(教室)和实践教学场地(操场)。(5)教学方式:①传统的讲解示范方式:教员讲解技能要点后现场示范,然后由学员自由领会练习;②情景教学方式:采用视听情景、实践情景、问题情景、探究情景等方式展开教学。具体表现为采用多媒体播放示范视频,教员讲解技能要点,然后进行实地练习,并将练习的优缺点以视频的方式采集下来;挑选接受能力强的学员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然后结合学员自己的练习视频,教员总结经验,提出问题,深入剖析要点,最后学员进行再练习。(6)实施过程:①第一组在第一、二阶段均按照讲解示范方式进行,每阶段结束后进行考核;②第二组在第一阶段按照讲解示范方式进行,在第二阶段按照情景教学方式进行,每阶段结束后进行考核;③第三组在第一、二阶段均按照情景教学方式进行,每阶段结束后进行考核;④授课教员记录每组每次课的学习和训练情况;⑤每次考核结束后,所有学员撰写该阶段的学习、练习和考核心得。
3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设计,我们在合肥电子工程学院2014年入学新生军事体育教学中进行实验,取得以下结果。(1)第一组首次考核合格29人,合格率58%;第二次考核合格35人,合格率70%;授课教员的记录表明:首次教学中学员对学习内容表现出良好的兴趣和积极性;随着逐渐认识到障碍学习的困难性和练习的枯燥性,兴趣和积极性迅速下降。学员的心得表明:大多数学员提到障碍学习的困难性,将学习、练习以及通过考核提高到完成任务的理性高度;尤其是第一次考核未通过的学员均制定了一些课余练习计划,表现出了一定的压力。(2)第二组首次考核合格30人,合格率60%;第二次考核合格41人,合格率82%;授课教员的记录表明:第一阶段的教学中,该组学员表现出了与第一组相同的状态,刚开始的兴趣和积极性迅速被障碍学习的困难性和练习的枯燥性降低下来;然而,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却有所回升,课堂活跃程度明显得到提高。学员的心得表明:少数学员仍然提高了障碍学习的困难性,大多数学员从第二阶段的学习中找到了自己在障碍学习中的不足,也从他人和教员处得到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第一次未通过的学员中仅有个别情况提到了课余练习计划。(3)第二组首次考核合格33人,合格率66%;第二次考核合格45人,合格率90%;授课教员的记录表明:两个阶段的学习中,该组学员的兴趣和积极性始终稳定地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课堂氛围活跃,部分学员甚至提出了帮助大家迅速提高障碍练习水平的新方法和建议。学员的心得表明:无人提到障碍学习的困难性,所有人都将注意了放在了改进自身的不足上;大多数人在考核通过上表现出了足够的信心,几乎所有学员均表现出了对教学方法的认同或喜爱。分析和对比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再次验证情景教学法在提高军校体育教学效果上的作用。(4)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和积极性。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地探索、去攀登,向着目标前进的欲望。第二、三组学员在兴趣和积极性方面的表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使用多媒体的情景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有趣中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给教学带来了良好的效果。(2)情景教学可以增强学员的自信心。第二、三组学员在第二次考核中的合格率得到大幅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即使在认识到困难的情况下,情景教学可以让学习和练习的紧张氛围迅速得到缓解,并易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以及获得克服不足所需的经验和帮助。(3)情景教学可以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视听情景下,教员适时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这两种能力将成为学员认知的内驱力,使之为了解决问题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4结语
该文在分析军校体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应用实验法探讨了体育情景教学在军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重点验证了情景教学在激发学员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员的自信心、以及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为军校开展情景体育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者:李爽 单位:合肥电子工程学院104教研室
1慕课引入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的意义
1.1为当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大众化提供了重要路径
21世纪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高等教育不可避免地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步向国际化和大众化这一趋势发展。在以往的高等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到地域、国籍、语言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使得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仅限于各种出国留学、各国学者之间相互讲学等方式,其信息的时效性大打折扣,知识的传播速度也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慕课的出现使得这一难题迎刃而解,慕课以其独特的开放性、透明性和易获性,为世界各国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通道和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各国之间的学习交流变得轻松而又方便,实现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认为,慕课意味着校园围墙正在被打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职能将会发生颠覆性变化”。
1.2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存能力,促进其个人发展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途径依然是高考这一唯一途径,每年进入高等学府进行继续深造的寒门学子不足全国高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尽管我国众多的高校年年扩招,当仍然不能满足所有人都可以享受高等教育的现实,众多的高考落榜生面临着走向社会的无奈之举。进入高等学府的天之骄子继续享受着大学提供的各种教育资源,而无缘大学的众多考生将缺失高等教育资源的滋润。慕课这一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不仅冲击高考这一大学入门途径,更对当代大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慕课这一课程教学模式将促进教育资源的充分分配组合,实行优胜劣汰,为更多的人提供学习的资源,并非只有在校大学生拥有享受高等教育资源的权利,非在校学生仍然可以享受这一待遇;慕课除提供基础的课程之外,还将提供更多地适合当前社会和市场需求的课程,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对于在校大学生这一课程更有利于社会人员的自身发展,为当代大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压力,在机遇和压力的双重负担下,能够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生存能力,促进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1.3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高校教育改革一直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如何有效提升高等院校教育质量也一直是高校科研工作者研究的课题。2014年5月,国家教育部改革方向确定,全国600多所本科院校将转向职业教育,这一政策的颁布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改革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职业教育将是今后众多高校发展的方向,而慕课这一教学模式正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大量的实用性的课程能为学生提供最实用的技术技巧,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社会所需求的专业技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良好规划和发展。
2当前高职院校篮球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高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在学校学习体育知识的最后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关键时期。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大众化的体育运动,一直深受高职院校学生们的喜爱,学生在参与篮球运动的时候,不仅可以提高篮球技能,增强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但由于深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直影响着高职院校篮球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2.1教学指导思想单一,教学目标参差不齐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它对篮球教学活动起方向性的指导作用"篮球教学指导思想是引领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发展的灵魂,是影响篮球教学质量保障的潜在因素”。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学指导思想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指导思想;以提高运动技能为目的的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指导思想等等。单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会导致篮球教学的单一化,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篮球教学的革新和发展。“篮球课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终点,它调节整个高职院校篮球课教学过程,并决定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学目标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有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也有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目标的不统一会影响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实施,不能有效保证日常篮球教学的顺利开展。
2.2实践教学内容远远高于理论教学内容,体育课时总体偏少
目前,众多的高职院校篮球体育课程只开设实践课程,没有理论课程的讲述,一个学期的篮球课程基本上全为体育实践课,毫无理论课程涉及。哲学理论中明确指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理论对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篮球理论课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篮球这项体育运动,包括规则、运动特点与规律、锻炼方法等等。因此,高职院校篮球体育运动课程非常有必要开设一定课时的篮球理论课,从而促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学习。高职院校体育课时多数集中在30-34个学时之间,平均每周2个学时,如此之少的体育课时不能保证篮球运动的基本教学,学生在仅仅能掌握基本的运球、投篮等基本技术动作,简单的篮球技战术学习和运动都不能保证。
2.3教学场地器材短缺,教学评价缺乏合理性
场地器材匮乏一直是困扰高职院校篮球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问题,各大高职院校一直存在着篮球场地少、上课不能保证每人一球等问题,一节课下来众多的学生只能触摸两三次篮球,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和运动热情。目前,篮球课程的评价为平时出勤表现考核、技术考核(运球、定点投篮)两部分,这种评价方式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结果性的评价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该多注重过程性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
3慕课视野下构建高职篮球体育运动教学改革的路径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要紧跟时展的步伐,确保高等教育的发展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也应该在时展的背景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笔者结合慕课和当前高职篮球体育教学现状,提出一些革新高职篮球体育教学的建设性意见,以期为促进当前高职院校篮球课程的教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3.1编撰篮球慕课学习内容,构建篮球理论慕课学习教程
篮球理论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篮球运动技术动作的演示、篮球裁判法则、篮球竞赛规则以及篮球比赛的欣赏等内容。高职篮球体育课程改革应该积极编撰相关的篮球慕课理论课程,将篮球理论课程以慕课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的篮球理论知识,从而促进实践课中运动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学会欣赏篮球比赛,提高学生的赛事欣赏能力。高职院校体育部门还应积极构建篮球慕课学习教程,把每个学期篮球课程的中的技术动作教学视频编撰成集,建立专门的篮球慕课学习网站,让学生自己注册学习,从而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3.2创建慕课师资学习平台,服务当前高职院校篮球师资培训
慕课这一新时代的学习模式适用于任何对象的学习,既能为学生的篮球学习提供帮助,也能为教师的继续深造提供平台。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师进入工作岗位之后面临着继续深造的问题,以往多为外出学习或者培训班进行学习,时间较为短暂,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充分利用慕课这一网络学习模式的优势,将最新的篮球师资培训内容和视频集中起来,建立专门的师资培训网站,教师注册账号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不会影响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篮球教师的师资培训等问题。
3.3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运动热情和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多为讲解示范等教学方式方法,长期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难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热情。将慕课的播放引入到日常的篮球体育实践课堂教学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教师的讲解,教学重难点一目了然,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篮球运动的某项技术动作,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快速提升。
4结语
慕课进入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学已然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因势利导,将慕课与高职院校的篮球体育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提升高职篮球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热情,促进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林曼颐 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1.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1.1启发学生智力快速发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置于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创造性设计、创编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1.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强调引导、启迪等能力,使得体育教学充满趣味性、竞技性,丰富了体育教学模式的内容,使其变得更加生动,提高了学生体育教学的娱乐性、形式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3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帮助学生适应自身环境,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弱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顽强的意志。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自身问题,鼓励学生发展自身,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潜移默化提高学生整体思想素质。
2.启发式教学常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非常科学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2.1直观启发
直观启发可以引导学生基于感性认识出发,给学生操作、演示本身熟悉的知识和体育技巧,以便帮助学生能够直接感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够正常发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挂图、定向和分解示范、播放幻灯片和录像等高等的教学手段,能够全过程的分析体育动作,帮助学生掌握关键技巧,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
2.2提问启发
体育教学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提问启发式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层次、接受能力等设计问题,并且要善于质疑和解疑,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开动大脑和实践动手能力。比如体育老师讲解弯道技术时,可以结合物理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将向心力、离心力等基本原理应用于弯道跑体育教学过程中,讲解身体内倾的原因,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能力。
2.3形象比喻启发
形象比喻启发可以采用类比、推理等逻辑方法,积极的引导学生掌握新的体育理论和技能,并且能够借助联想等思维模式理解新的体育知识和技术原理,教授学生时可以使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使得问题更加的形象化和具体化,激发学生的联想功能,使得体育教学过程更加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想像铅球和不规则石块,哪个滚动的快?再联想到前滚翻身体该团成什么形状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动作?那么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都会去注意自己身体是否团身够圆,很快解决了教学难点。
2.4对比启发
对比启发模式使用关联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用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启发技术,并且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等方法实施深入的分析,以便能够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层次的深度理解,使用观察对比、概念对比、视觉和动觉对比等加强体育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观察注意体育教育的动作技能,实施分析比较,了解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本质。例如在篮球运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作按拍球运球动作与拍打球运球动作,让学生进行观察、运用、对比、分析,这两种动作那种动作能够更好的控制球?那种动作更好看?那种动作才是正确的运球方法?学生通过对比两种练习方法,再通过教师对动作要领的提示,很快能掌握正确的运球方法。
2.5练习启发
体育练习具有很强的启发性,采用启发性练习可以提高练习效果,练习存在多种多样化,其具有很强的新异刺激能力,可以通过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体育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开展诱导练习、辅助练习、组织竞赛等,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练习启发最为关键和有效的手段包括很多种,通常使用体育拓展游戏模式进行。体育拓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学生可以创造性的设计游戏,制定新的游戏规则,传授游戏经验,并且不断的持续性创造出更多的新的体育拓展游戏,适应新的学生体育教学需求。体育拓展游戏可以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拓展新的教学方法,以实践锻炼为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的智力、体力同时发展。
2.6方法上的启发
体育教学采用方法层次的启发模式,需要体育教师拥有极其渊博的教学知识,并且具有较高的体育技能和技术,以便带给学生极大的鼓动能力和教学感染能力,同时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步骤,恰当的把体育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教授学生掌握单杠前上动作要领时,教师只需要把相关的动作讲解清楚,学生即可从两臂进行用力,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教学方法,并且可以将其应用于同类的体育训练过程中,较快的掌握新的技术和动作。
3.启发式教学实践注意事项
笔者在开展启发教学过程中,实践探索多个方法和途径,取得了良好的经验,根据自身体会,发现开展启发式教学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启发式教学执行方案,因此实施启发式体育教学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3.1启发式体育教学要具有针对性
启发式体育教学设计和开展过程中,其需要遵循针对性原则。首先,启发式体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教学服务,因此设计启发教学内容时要注意时间分配;其次,启发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体育专业教材,具有积极向上的重要作用;再次,教师要根据教学规划合理安排启发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突出教育效果。
3.2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基础组织启发式体育教学
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身体素质和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差异,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教育原则,并且在运动过程中适当安排学生的运动量和强度。
3.3启发式体育教学要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在启发式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要交代学生掌握相关启发教学规则和要求,保持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让学生能够按照规则和学习计划,开展启发式体育教学模式。
4.结束语
启发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能够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将复杂的体育动作分解为简单的技术要领,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启发教学模式可以更新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够把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并且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结构出发,采用有效的手段,激发他们对新的体育教学内容产生认知需要,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黄河 单位:缙云县实中学
1传统中学体育教学的局限性
这种传统的强调体育知识,忽视学生实际素质技能的体育教学方式,极大的限制了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独立活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降低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及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导致许多中学生的心理、身体素质比较低,最终对学生学习的效率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其次,教学过程单调乏味。中学体育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借助相应的教学环境来发挥体育课堂教学优势,以多样、灵活、实用的体育教学手段让所有存在个体差异的中学生都可以通过相关手段实现其学习目标。要较好的保证中学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就要尽可能的避免盲目扩大以及过度强求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以及步调一致现象的出现,以免出现体育教学目的错位的情况。而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普遍选择按部就班、机械的操练模式,使得中学体育教学的时效性大大降低,教学形式也较为单调、呆板、机械及乏味,大大降低了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再次,体育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竞技体育过度强调体育活动对人体具有的各种改造作用,且强调身体活动各项能力的超越,这与人类自然生长规律及实际状况背道而驰,偏离了强身健体的实际目的。此外,竞技体育中技术要求较高、规则较为严密运动项目尽管增强了中学体育教学的严肃性,但是却不符合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乏味、枯燥等感受,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降低。
2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特征
2.1教学方法出现较大转变。
新课标重点强调运动兴趣的培养、激发,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这说明不管是体育教学内容,还是体育教学方法,中学体育教学都以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及体育素质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因为只有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给予重点关注及培养,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课堂当中,从而达到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2教学主体发生转变。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动性作用,强调体育教学课程要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及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为只有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潜能给予重点关注,才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采取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
2.3指导思想更加具体化。
学校体育是体育教育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是保证学生获得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因此,在实际的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有效的贯彻落实相关体育指导思想,并坚持健康为主的指导原则。尽管体育指导思想并未专门针对学校的体育教学,但健康为主的指导体育思想却是面向全部学校教育而提出的。体育教师只有转变过去唯体质论的落后思想,才能逐步向现今科学的健康唯上论靠拢,充分发挥出体育教学的作用。
3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分析
3.1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及信息化比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强。
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适当、合理的室内体育教学课程是必须的,但是在上课时,体育老师要比室外体育更加用心,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中学生较为活泼、好动,对于已经习惯室外体育的学生来说,突然进行室内体育教育,必定会出现坐不住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借助教室中的多媒体来播放一些精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赛事视频,并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趣闻、体育资讯进行交流,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但在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之中,室内体育的课程虽然比较多,但是教师却并未对室内体育的相关课堂计划进行积极、有效的改进及执行,从而使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呈现出死板、单调及不懂变通的现象。而在新课标之下,中学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氛围更加和谐,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3.2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中学体育授课模式。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尽管教师将体育形容的淋漓尽致,但是学生仍然难以亲身感受体育的魅力。在新课标下,要求教师将课堂让给学生,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及互动,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计划,以便促使学生更快的融入课堂,而这正是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所不具备的。
3.3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比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更为活泼灵动。
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呆板、灵动性较差,难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体育的欲望,导致许多学生不愿真正参与到体育课堂当中,从而难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但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不严格按照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脱离了传统中学体育教学的死板模式,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这时教师在加以相应的辅导、训练就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总体教学水平,就要从教学方法、教学主体、教学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对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以更好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为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最终提高中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
作者:李学双 单位: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一方面,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普遍不足,无法保证体育课时总量达到教学规定的最低课时要求。另一方面,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到农村小学任教的,很多都选择教授其他学科而非体育本身。由此不难看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毫无质量可言,体育学科及体育教师的地位低下则成为必然。
(二)基础建设严重落后
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的合格率极低,很多中小学只有一片空地,甚至无法称之为操场,更不用提配套的单双杠、篮球架、跳绳等体育器材。有些学校有一些体育器材,但也是比较破旧或者缺乏保养和维护的状态。这种情况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制约,表现略有差异,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三)政策得不到落实
当前,农村中小学中“一切为中考、高考让路”等思想仍旧十分普遍,应试教育模式致使供体育教学的课时往往被其他科目挤占。尽管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均有明确的体育相关政策,但令人担忧的是各级体育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甚至部分相关政策被截留。基层教师无法学习基本的教改理念,教师没有受到相应的业务培训,素质教育、全民健身等目标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实施,体育教学改革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对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工作有认识上的偏差
广大农村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有一定的偏见,大部分人不认同或认为体育教育需求程度很低。这一现象是受到了社会现实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在体育被纳入中考科目之后,中学体育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提升,大家的体育意识也有所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观念较差,许多学生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农村学生经常从事生产劳动,没有必要再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也十分低下,与体育教育相关的设施和器具都极度落后。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这种落后更加明显。
二、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重点工作
在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寻找相应的对策,提高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教研水平,以便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具体来说,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重点实施。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等困难,应当同时以解决师资短缺和加强体育教师素质建设为重点。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下大力度培养和增加体育师资的力量,适当扩大各体育师范高校的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应根据农村体育教师普遍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的实际,在一般师范院校中提倡选修、兼修体育,同时加强对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使之能够胜任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
(二)强化管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提升其重要性
提高对农村中小学体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教学水平,需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学生家长深入理解体育教育的作用,摒弃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偏见,深刻意识到发展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意义。我们要建立健全体育教育工作的管理机制,要使依法治体的观念深入人心,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各级教育和中小学体育职能部门行政工作力度。要在体育教育的工作中,提倡和呼吁“推出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加快农村中小学体育法制的建设
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需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执行有关教育与体育的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中,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具有法律意义的检查、执法制度。此外,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充实和完善有关发展学校体育与农村学校体育的条款,并应尽快制定和完善规范中小学体育师资、场地器材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
三、结束语
提升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是每个体育教师心中真诚的希望。提升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不仅需要体育教育者站在城乡体育统筹的高度,提倡将人文因素融汇到农村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使广大师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身心体验得到质的提升,还需要使农村广大群众提高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认识,摒弃长期应试教育留下的各种错误思想,为真正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实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作者:刘轶男 单位:河北省滦南县第一试验小学
一、高校体育教学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个性化教学可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这一点主要体现为个性化教学对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个性化教学要求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在体育教师的指导和感染下,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逐渐提高,并且有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发挥自身的特长,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确保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有助于培养个性化的体育人才
进入大学阶段,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这使得部分学生的运动天赋得以展示,而体育教学则应辅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其个性化技能。传统的体育教学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而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可自主的选择其所喜欢的运动,并能够获得教师专业的指导和大量的练习机会,从而将兴趣转化为特长。因此体育教学的个性化是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也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全能人才的必要途径。
(三)个性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信心
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具有个体差异性。体能、技术等原因往往会造成一些学生信心不足。传统的体育教学采取相同难度的项目进行教学,制约了一些学生的发展。而个性化教学则不同,他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体能需求为辅助手段,在进行教师时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项目选择,从而提高学生的信心。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一)丰富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形式
素质教育前提下,高校传统体育教学必须进行适当改革。个性化教学是其主要策略,因此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应不断的丰富个性化教学形式,抓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结合个性化教学这一主流趋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构建丰富的教学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包括心理上的和身体上的需求。基于此,高校还应对授课方式进行改革,使授课对象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只有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并确保个体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
(二)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
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要求高校和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弱化体育竞技结果的作用,制定个性化的体育教学计划。并且要突出对体育深度的应用,弱化对学生体能的培养,而应转向对其终生体育观念和体育精神的培养。
(三)将个性化教学内容作为教学对象
个性化教学重视学生个体能力发挥,但并不代表其盲目的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正确的指导,设计或者收集具有个性化教学特征并且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基于此,高校可将体育教学内容微分个性化与大众化两个层次,通也就是体育基础教学依然重要,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渐挖掘并促进学生个体兴趣的培养。使体育教学与其内涵相符。
(四)构建新型个性化师生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应在创造和谐教学氛围的同时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其课堂角色的转变。当然,这一多样化包括其对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正确合理的评价将成为推进体育教学的动力,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从而督促其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和体育学习方式。
三、总结
高校体育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和自主意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具有个体差异,而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尊重这种差异,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确保其个性得以发挥。终生体育观无疑是现代体育教学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校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作者:刘宗瑜 单位:新余学院体育学院
一、体育课堂中不和谐的学生表现
1.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引发个别学生对教材的藐视。
初中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小学,他们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有不同的认识。如在篮球教学中,稍微会打篮球的学生就会不屑一顾,不听讲,有的甚至影响其他学生的听课。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要求,不需要再听教师的讲解,自以为是,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
2.长期缺乏关注引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
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是身体素质的练习,有的学生天生就不喜欢运动,课堂上教师不顾及所有学生。这类学生在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他们的行为是破坏课堂纪律的“慢性毒药”,慢慢影响周围学生。这类学生往往长期受到冷落,形成对周围环境淡漠的行为,练就一身刀枪不入的“本领”,对于教师的要求、指责,学生的嘲笑视而不见,习以为常。
二、针对体育课堂中不和谐学生的维护技巧
1.加强组织纪律教育,留给学生表达的空间。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常都是无意间违反了课堂纪律。教师只需要稍微点出,给个手势或眼神,大部分学生就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做。然而,仅仅约束学生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表现欲望得不到满足与释放,便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兴趣转移的现象,这样不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教师在约束学生行为的同时,还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表达见解和展现自我的空间。这样既有利于正常教学的进行,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加强深入学习。
学生的个别差异,导致某些学生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教师应加强集体、团队意识的培养。学生个体是在一个大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这个集体。教师要培养、利用学生骨干,营造好带差、强带弱的团队学习氛围。学生在相互带领、相互帮助下学习不仅发挥个别学生的优势,而且带动整个集体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与教学质量。
3.关注“特殊”学生,使其尽快融入集体。
对于长期受到冷漠的学生,最直接的办法是重视关注他们,让他们了解很多人都是理解、重视他们的,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因此,温暖和谐的课堂是治疗冷漠最好的良药。对于这类学生,他们的适应能力、运动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是比较差的,教师应多关心鼓励他们,并教会其他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并制止部分学生非善意的言谈。
三、体育教学中和谐课堂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
1.教师积极参与,师生课堂互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学习,是构建和谐课堂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转变角色,“蹲”下来看学生,贴近学生,真正成为“孩子王”,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进而在与学生共同参与中构建和谐。
(1)师生互动,共同进步。
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讲,青少年都是最喜欢体育活动的人群。在体育教学中,青少年总是能够很快全身心投入练习。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加入游戏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教师应该有和学生共同上体育课的想法和做法。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当教师和学生共同练习时,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知识,比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效果好。
(2)正确示范,优化表象。
正确的示范是学生获取正确的运动技术、技能最直观的方法。正确的示范可以达到缩短教学时间,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每当教师做完示范后,学生都会被教师的完美动作所感染。这是学生学习练习的最佳时间。根据动作、时间、地点的不同,教师应该做不同的示范,如背面、镜面和侧面示范,使学生更直观、深刻地认识学习动作。
2.积极创设机会,拓展教学形式,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点,教师应拓展多种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积极参与的课堂环境,搭建开放的舞台,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1)体育干部轮流做。
发展能力指向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推行“体育干部轮班制”和“小组长轮流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担任体育干部。教师可以根据学号或前几节课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体委或小组长,负责本节课的课堂管理,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管理的苦与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并且多协调,多合作。采用“体育干部轮班制”后,学生都体会到管理的苦与乐,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沟通,同时有助于和谐课堂的构建。
(2)人人都来露一手。
发展能力指向学生的示范能力,表达能力。以往体育教学中,都是教师示范的单一教法,每次都做的学习和游戏都是教师事先规定的,学生的示范讲解能力得不到锻炼。教师可以发挥个别学生的强项,让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关注,多理解各项运动的方法和动作,可以请这些学生做示范,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平时对体育知识的关注程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一问多解的拓展。
发展能力指向学生的参与能力、表达能力。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学生拓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会相互讨论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如,体育教学中,针对一种游戏,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么玩,学生往往会说出很多种新方法。以“长江黄河”游戏为例,学生会提出用特殊起动姿势起跑;跑前要做附加动作;经过简单运算的“结果”作为追逃信号,等等。再如,“喊数抱团”游戏,以往教学中都是喊几就是几个学生在一起结合。笔者在教学中,把规则稍微改了一下,效果不一样。以往抱团后数的是人的个数,笔者改成抱团后数落地脚的个数,这样学生就不是简单地死板地听数字结合,而是需要动脑筋思考。一开始,学生比较茫然,但经过几次尝试后,学生就能总结出相应的结论:喊数字“5”时,这时学生的人数只要不小于3都是可以的,3个人的时候,其中一个人抬起一只脚,4个人的时候其中两个人各抬起一只脚……但人数超过5个人时,学生又有了新办法:把多余的人背起来;把脚踩在别人脚上;坐在地上把脚抬起等解决办法。同一种游戏突然多了几种方法,或者增加了游戏的强度难度,效果就会有所强化:一是调节了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和谐度,二是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合作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体育课程改革,对一线体育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要承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担,更要树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作者:胡东波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参与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所在,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要着手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以激起并不断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参与激情,让学生自觉而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增强学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为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1.热爱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人由衷的关怀,就是教育的血与肉。”他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心,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让教师走近学生,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尊重与信任,这样学生自然也会对体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2.灵活教学,形成教师特色。
一般化的事物对学生来说并没多大的吸引力,而富有特色与个性化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参与动机。教学也是如此。教师的教学趋于一般化,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淹没。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不断地武装自己,灵活教学,创个性化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这样更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换来学生对教师的敬重和对体育学科的热爱。
3.现代教学,增强教学趣味。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动态感与趣味性。将其运用于体育学科中,更能展现体育学科原本的活力,将那些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寓于直观的动作之中,并配以动听的背景音乐,辅以逼真的画面效果,这样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眼球,将学生的思维集中于特定的教学内容之上,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
二、创造宽广的参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创造
初中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精神,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参与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来展现这种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
1.自主创编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是体育训练或比赛前的前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热身活动可以打破人体静止状态下的生理惰性,调动人体各系统活力,让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起来,既可以避免在体育训练中受伤,同时又可以活跃身体器官,为更好地参与打下基础。但是在以往,热身活动内容单一,学生只是机械而被动地完成,这必然会影响到训练效果,学生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而通过学生自主创编热身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去创造,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潜能,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正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手段。
2.自制体育练习器械。
体育主要以室外身体训练为主,需要用到许多的体育器材。而大多学校所配备的器材有限,实用性不强,且不能做到人手一件。为了增强体育训练的趣味性与实效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性,我们可以让学生来自制体育器材,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激励学生创新。如用硬纸片做飞碟、用易拉罐装上沙子做哑铃、用旧报纸等做接力棒等。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更加努力
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并不是体现在某一次活动或是某一节课中,而是需要体现在体育活动的全过程中,体现在整个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这就需要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学生才能以主体身份进行主动训练,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这就是评价的功效。为此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做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以评价来增强学生的信心,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更充分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1.加强过程性评价。
不只是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的积极性、团队的合作性,以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与各项比赛的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针,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客观看待自我,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实施赏识教育,体验成功。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微不足道,也要给予学生必要的表扬与鼓励,这尤其对于一些自信心不强的学生来说更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强化学生的荣誉感,增强学生的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对自己产生更大的期待,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充分地发挥主动性与主体性。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不要用过多的条框来约束学生,而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参与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展开富有兴趣的创造性活动,这样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个性与创造潜能,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作者:张彦辉 单位:河北省元氏县第五中学
一、中职体育教学的优化策略
1.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1)注重体育课的导入环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新课的导入环节,使体育课的导入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新鲜感。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进而产生好奇心和掌握技术技能的心理需求。例如教学“单手肩上投篮”,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乔丹魔术般的投篮场景,以及约翰逊精彩的传球实况。这些画面可以直观的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产生尝试的欲望。如果不用多媒体设备,教师也可以通过具有专业水平的示范动作,给学生带来现场的情绪感染,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2)按兴趣进行分组,开展师生友情互动。在体育训练活动中,教师可以按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组长由组员轮换担当。教师可以在各小组间进行巡回指导,并根据小组活动情况适时地参与到小组内与学生进行互动。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建议、做示范、指导小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不是唯一的组织者,学生也参与了活动的组织。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的,教师在活动中的言谈举止必然对学生的思想与创造力产生积极影响。
(3)融入游戏互动。中职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在体育活动中穿插一些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是游戏的组织者,可以根据体育教学内容随时组织穿插游戏活动。
2.改革教学方法
(1)实施分层教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习成绩优秀但体能较差的学生,找出他们不喜欢体育活动的思想根源,并耐心做好疏导工作,真正使学生认识到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为长期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活动项目,并且鼓励体育暂时落后的学生树立信心,循序渐进。对于体育有特长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与其体能相适应的体育项目,并对其严格要求、跟踪观察、强化训练、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特长,争取在体育方面有所成就。总之,要调动各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2)对学生多启发引导。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参与面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做到对学生多提问,促使学生多思考,在此基础上,多进行练习与训练,发现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对学生实施科学的评价
传统中职体育教学忽视了过程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要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一是要对学生分层评价。因为学生存在着个体性的差异,对学生分层评价可以使各类学生看到自身的成绩,激发学习的信心。二是要采取过程评价。要将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及小组评价结合起来,注意学生的成长过程,以保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
二、体育教师要注重协调与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关系
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必须与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协调好,才能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体育教师要多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协助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体育教师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合作,形成团队协作力量,携手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只有更新观念,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才能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科学设计教学程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科学的指导与训练,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与方法,为其成为素质全面、品德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韦晓琳 单位:桂林市交通技工学校
1研究设计
采用教学实验法,在湖州师范学院普通大学生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跆拳道选项课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各40人,将其分成对照和实验2个组别,由同一个教师对2组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其中,对实验组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入以“改善羞怯”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和身体活动形式,对照组学生不作任何实验,正常进行体育教学.实验前后用SHS羞怯量表(ShynessScale)对2组学生进行集体的课堂测试,剔除因请事病假退出者5人和实验前后出现无效问卷的2人,最后实验组有效样本数据为36份,对照组有效样本数据为37份.然后对2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寻体育教学中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羞怯感不同维度的具体影响.在为期一学期的实验组教学组织实施中,去掉课程介绍导入和复习考试的课时,加入团体心理辅导的课时总数为14周次×2=28学时(每周1次,1次90min);实验组的教学目标设计上,除了正常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外,还分别围绕影响大学生羞怯感的3个维度(寻求赞成与自责、对拒绝的恐惧、表达的自我限制)增加设计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和目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个别主题,通常采用体育课和团体心理辅导同时进行的办法.体育课热身活动的同时,引入团体辅导的主题;体育课的基本部分,完成正常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内容;在体育课的结束部分,同学们放松身体的同时,做好体育教学和团体辅导内容的总结.任课教师同时担任体育教师和团体心理辅导指导老师的双重角色,既要通过讲解、示范、纠错等体育教学方法教给学生相应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引导、启发、鼓励、共情等手段帮助学生积极观察、学习和体验,完成学生积极的“改善羞怯”的自我探索和领悟.实验尽量控制额外变量,在保证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外部效度.例如,为了避免实验者有意识地参与实验研究,影响实验结果,实验以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自然选项班级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且在实验前后采用自然测量的方法避免实验的霍桑效应.实验前后的测量均在学校对全校大一新生的心理普查和部分学生的心理复查基础上进行,避免给学生造成实验测量的感觉.整个课程实验中,心理团体辅导的内容也是较隐蔽和巧妙地安排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测量工具的选择上,采用有13个条目的修订量表(Cheek,1983),量表Cronbachα值为0.90,条目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39.实验结束45d后,用相同工具进行重测,重测信度为0.92.
2数据分析及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羞怯感(SHS)的基本情况
参加测试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学生在实验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羞怯心理体验,说明目前女大学生羞怯感普遍存在,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羞怯感的平均值都不低(34%左右),与相关研究对国内其它地区的女大学生羞怯研究结果十分相近,没有表现出国内女大学生的羞怯水平的地区性差异;此外,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羞怯感整体上相近,从t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实验前的羞怯感(SHS)没有显著性差异,t=-0.23,p=0.792>0.05,说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实验前具有高度相似的同质性此外,将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羞怯感(SHS)进行整体上的对比分析发现,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羞怯感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t=5.23,p=0.000<0.01,实验组学生的羞怯感水平非常明显地低于对照组.
2.2实验前后对照组的羞怯感(SHS)对比分析
对照组学生的羞怯感在实验前后没有显著性的差异,t=-1.28,p=0.323>0.05,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的羞怯感并没有发生显著性的变化.在对个案样本进行实验前后对比分析时,部分学生在部分维度上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但这可能只是偶发事件,也有可能受生活上其它事件的影响.说明一般意义上,体育教学从整体上对女大学生改善羞怯状况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2.3实验前后实验组的羞怯感(SHS)对比分析
实验组实验前后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实验组实验后学生羞怯感比实验前有了非常显著的降低,t=-6.47,p=0.000<0.01.这一结果与研究设计的假设高度吻合,实验数据说明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将“改善羞怯”的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其中,可以帮助女大学生克服羞怯感,有效降低其羞怯感水平.此外,研究还发现,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并没有遇到“学生反感”之类的阻力,反而激发了学生参与该课程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丰富了课程的内容.评教中学生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性上给予了高分.
2.4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后羞怯感(SHS)差异的两组间对比分析
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后羞怯感(SHS)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表3),整体上来看,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实验前后羞怯感(SHS)差异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t=5.70,p=0.000<0.01,实验组实验后羞怯感比实验前降低12.79,而对照组实验后羞怯感比实验前只降低0.16.同一位老师执教的2个组,在其它条件基本保持相同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学生实验前后羞怯感(SHS)差异的显著性特征,可以认为这是实验组教学加入“改善羞怯”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果.
3讨论
选取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以“改善羞怯”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最初的研究设计只是为了在保证样本符合研究条件的同时,使实验更方便和有效(课程的强约束力、稳定的时间和场地,确保了实验样本预定实验的顺利完成),但实验发现,这种实验教学丰富了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体育运动成绩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不断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将主题团体心理辅导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有三大天然的优势,具有全面推广的价值.
①团体心理辅导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它们都属于健康范畴,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密性,这种亲密性使其结合不易出现排异性反应;
②两者都是一个教育、引导、帮助的过程,但区别于个体心理咨询和私教、训练等,它们都是一个小集体、小团队;
③身体活动、游戏等本身就是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手段,而诸如“勇敢”、“坚强”、“合作”等心理素质一直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内容之一.心理健康不仅是校园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和不容忽视的问题.除了思想上重视、构建完善的体制机制、建设心理健康中心、开设心理必修课等措施之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实现还必须依靠更广泛的平台,这些平台包括课堂教学、课外辅导、服务育人等多个方面.体育教学具有天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优势,将主题团体心理辅导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能够整合有限的校园教育资源,达到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优化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体育教学中团体心理辅导主题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结合体育课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任课教师的特长,而信任与合作能力培养、自信心训练、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都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团体心理辅导较适合的主题.为了避免霍桑效应,保持体育选项课程的自然性,课程计划在体育教师同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共同商讨下完成,每一次课程结束后双方进行总结和调整.但体育教师毕竟不是具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缺少心理辅导的临场判断、分析和专业手段,后期研究我们拟通过由心理健康教师与体育教师共同开设小班公选课,在选课说明中公布课程性质和形式,选取现实中存有“改善羞怯”需求或者困境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后续研究.此外,作为心理干预实践,本研究在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与不同体育项目之间搭配和协同等方面还存在局限,这也是课题组未来的研究方向.
4结论
1)体育教学中团体心理辅导与改善女大学生羞怯呈正相关,可以降低女大学生的羞怯感水平,而正常的体育教学从整体上来说,对女大学生改善羞怯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2)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不仅能丰富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还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程教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体育运动成绩的提高.
3)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可以借助体育教学等实践互动平台.
4)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体育教学,使其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并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加以大力推广,从而真正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文旭平 文善恬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锻炼
1、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结合每个儿童的身心特点
每个儿童生而具有创造力,只是对它的开发程度不同罢了。每个人在受到家庭氛围、教育背景、社会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个性特征。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往往会扼杀那些不同个性儿童的创造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在尊重儿童不同个性的基础上结合其不同的身心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应当多鼓励儿童针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鼓励他们大胆想、大胆做,不要害怕犯错误。
2、多开展趣味性游戏,注重学与玩的有效结合
喜欢玩耍是每个儿童的天性使然,我们不能人为地去改变它,相反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儿童的这一特征来加强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因此,广大体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探索和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比如:三人小组足球对抗赛,让儿童在玩耍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配合能力,即便是简单的报数游戏也有利于锻炼儿童的反应能力等,这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儿童在玩耍之余也逐渐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好的习惯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小学时期是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性格特征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候,儿童的身心尚处于发育的阶段,缺乏辨别的能力,因此极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从小学时期就开始灌输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对一个人创造性思维的最终养成是十分关键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小学阶段养成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和习惯呢?
1、创设激励、奖励的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探索欲
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强烈的探索欲望。儿童时期由于身心还未发育成熟,对社会上的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这个时候就会激发起他们的探索欲望。而保护幼儿的探索欲最为关键的是要采取激励的教学方法。对于儿童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一项给定的任务时,我们要给予奖励,比如,可以说:“你好棒,下次继续努力”,“老师看好你”,等等。而对于儿童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虽然最终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要给予安慰和激励,比如,可以说:“没关系的,失败乃成功之母”。
2、开展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结合体育教学的优势,体育老师利用情境教学方法,借助老师极具感染力的表述激发起儿童的想象力。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把眼前的这片操场想像成大海,想象自己正在足球场上不停地奔跑着,想象进球之后的庆祝场景,等等。这些虚拟的情境不仅把死的教材变得活灵活现,而且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和养成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是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所在。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小学阶段抓起,从源头抓起,逐步实现。
作者:周穗平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1.农牧区体育教学在文化地位的厘清
顾名思义,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是指从体育教师的角度,度量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与相关体育新课程标准内涵相吻合的程度。这种度量与评价需要选择或设计合适的评价模型,从而对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给出合理、客观的度量与评价。
2.农牧区体育教学所涉及的研究细节
2.1体育教学的社会地位的尴尬
从文化上来讲,在村落这一区域现实文本从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的再生产为主题,从稻田、河流、桑树位置分布,到具体资料与数据的累现,从村民职业到对土地的占有与利用。而在农牧区这一区域内,体育教学所涉及到学校管理机构、教学机构、学生课外活动协调机构,这是微观层面。宏观层面上,它涉及到国家政策,国家体育与教学相关协会指导意见。综合上来看,农牧区体育教学一个综合的管理客体,它的实施与走向,并非是一个单一的体育教学问题,而是各种因素所集中场所。从家、邻里、保甲制度描述村落行为组织的网络或者说是权力实施微组织,依靠道德、舆论、伦理甚至风俗对个体实施有效的管控。然而,土地的条块式负责制使得大面积操作带来难度,这也是中国农牧民落后的原因。不过,家族土地面积小,生育孩子也自然变少,从而,调整了人口和土地之间的关系。而体育教学在这一区域内,原本未能受到群体个体所关注。体育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群体对体育的理解等价于“玩”的课程,甚至不把它称之为一个课程,而是一个学生的空余时间。体育被置于一个空当的位置,事实上,体育在个体成长与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2文化消费的视角下体育教学在群体中的整体形象
“体育教学与实践”在文化消费视角下,体育将成为一种无形的资本收入,对个体而言,是人自身资本提高的重要表现。变革因素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所体现出来的“景观”,产业方式改变促进亲属关系变革亲属关系以新的方式进行组合,也使得传统农民有了新的经济身份——挣工资的人。改革虽未能完成,但农村阶层在有限的范围内进入“商品领域”开启了资本的意识。对传统“贩卖”的抵制,对积极投入,对实物的关注,进而关注“资金”。在学校教学的资本领域中,体育教学与农牧区群体的教育投入意识也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资本意识到消费自身价值的转向,个体对体育课程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是,对于大多数农牧区的群体来说,教育与体育的关注和关系,还需要给以更多的介绍与实践。由于土地为部分人所有,资金不能有效流入农村经济,则农村经济则呈现恶性循环,改革“土地问题”是中国农民问题的关键,对于教育来说,尤其是体育学科来说,更需要长期的深入的思考和介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与教学相关的介绍给学生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应不断完善相关的实验设施及教师力量,从而为体育教学与教育相关的关系起到相应的指志性作用,社会群体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这一点是无法回避的。
作者:阿拉坦花 单位:赤峰学院体育学院
一、体育教学中个性发展的必要性
(一)体育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呈现出一个趋势,那就是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体育老师们都为此伤透脑筋。由于学生们各自的身体素质都有所不同,体育教学的始终对学生们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几套不同的教育方法,帮助体质弱的学生逐步提升身体素质,从而实现学生们的身体素质逐步增强。此外,个性也可以实现学生练习动力的增长。对每位学生予以照顾但又保证学生的自由,这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
体育教学实际上不单单指大中学的体育特长生们,更多的还是指学校中各个年级的普通的体育课。目前我国处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大量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人们的创造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学课是形成健康个性的重要途径,过于严肃、沉闷的课堂实际上并不利于学生们的个性健康发展,而中国的教育中大部分为课堂内部教学,学生们很难得到个性发展的空间。体育教学正好给学生们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可能。
二、体育教学与个性发展间的相互作用
体育教学摆脱了课堂上的束缚,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了学生们一个可以自由发散的空间,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某些方面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健康的个性化差异又可以推动体育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的作用
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是一个培养的过程。不同的运动项目,适合不同的人去参与,而参加者(主要指学生)通过进行不同的项目的活动,来发展自身良好的性格,改造性格上的弱点,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比如篮球与足球,参与的学生可以在运动中形成沉着、冷静的思维,并且可以锻炼机智灵活、敢打敢拼、协同配合等良好的作风和心理品质,对于学生们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帮助。另外,对学生意志是一个锻炼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参加者必须在困难面前进行自我约束、动员、命令和体验,想方设法克服一个个困难与障碍,对学生“坚持”意志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生的健康个性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健康个性,对于体育教学又有着良好的反作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心情就会非常愉快,老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与培养方面就会十分顺手。同时对学生之间的差异予以重视,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可按学生兴趣选择分组教学。分组的学生都是喜爱某一项运动而自愿参与学习的,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自然不必担心。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锻炼方法,对体育教学的成效提升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虽然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目前中国各级学校都以文字考试为主,众多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逐年下降,但素质教育要求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学生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体育课也是当前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身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促进体育教学合理有序开展的前提,也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提升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完善体育课程中的个性化教学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完善体育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
作者:富明 单位:甘肃省临潭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