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5 03:05: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护理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理论教学方法研究进展
1.1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首创。该模式以临床问题为切入点,以探究自学为主要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PBL教学法分两种:一种是纯PBL教学法,也叫经典PBL教学法,即整个课程只设置一种教学方法;另一种是混合型PBL教学法,也叫非经典PBL教学法,课程设置以PBL教学策略为主的两种以上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满足学生需求。PBL教学法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近些年一些护理教育者将该法引入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普招专科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后,学生期末成绩、病例分析题成绩均明显高于接受传统教学法的学生,对PBL教学满意度也高于传统教学法。护理本科生同样也对PBL教学法评价较高,认为该教学法使他们查阅资料、分析和口头表达等能力得到提高,对学习内容更容易理解及掌握。赵莉萍对高职护理专科班两个组的内科护理学教学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结果显示,PBL教学组在提高学习兴趣、沟通技能、分析推理能力及师生交流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但学习节奏及学习系统性的认可度低于传统教学组。因此,PBL教学法虽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但也存在耗时、节奏慢等不足。熊良圣等也指出,接受PBL与LBL结合教学的学生在考试成绩及对教学法的评价方面高于单纯接受LBL或PBL教学的学生。PBL教学法最近几年得到众多研究,普遍的结论是有益于教学,起到教学相长作用,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西方发达国家的部分院校已逐步放弃了单纯的PBL教学法,而采用在PBL教学基础上增加理论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我国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倾向于非经典PBL教学法,认为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的PBL教学,能够互补增益,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中职生年龄较小、自学能力和自律性较差,机械套用PBL教学法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同时PBL教学法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领导和组织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并有充足的课前备课时间;要求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与查阅文献及归纳总结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学习计划有效地实施和完成。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PBL教学法,可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1.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案例都来自真实情境或事件,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该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案例教学法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TaskForce)在《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ANationPrepared:Teachersforthe21stCentury》)一书中,特别提出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中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栾娈在中专生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与传统教学法比较,发现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参与程度,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在护理本科生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也取得显著成果,案例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应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但案例选择要经典和难易适度。李健芝等指出案例编写要具有真实性、客观性,有利于启发学生临床思维;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案例要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要紧扣内科护理学重点和难点,以保证内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效果。教师在选择案例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精心设计案例讨论的每一个问题,保证问题间的联系性;教师要经常到临床收集病例,斟酌选取适合的教学案例,避免随意性和不完善性,且表述清楚,保证学生听得明白,以达到互动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仅仅起引导和鼓励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思维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病例讨论,调整讨论内容和深度,争取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已经在以“准护士”身份参与真实病案的护理讨论,有助于其工作后的角色转换。
1.3情景教学法情境学习理论是1990年前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Jean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EtienneWenger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情景教学法是由教师组织、学生配合,以护理某一情景患者为内容的教学方法。在该教学过程中,师生间有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从而实现交流和相互促进。情景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模拟医院的护理场景,力争做到学习与临床实践零距离。李云丽对情景教学法在中专生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显示,学生对情景教学法满意度较高,基础知识成绩及综合素质均得到显著提高。情景教学法符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的要求,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该教学法应用于专科内科护理学教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部分学生认为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其学习兴趣,促进知识掌握,提升临床应变能力,因而支持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引入该教学法,并积极参与演示。王思婷等的研究表明在本科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经历了由生疏到熟练的进步,能够记忆所学技能的要点,学生均反映,亲身体会和实践如何在模拟人和患者家属身上收集资料、进行系统评估和护理技能操作,比在课堂上单纯学习理论知识收获更大。情景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是情景设立和角色扮演。现代高科技电子产业为高端模拟技术提供了保障,学生轮流扮演患者和护士,模拟临床场景进行护理评估,总结护理诊断,拟定护理措施。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表演能力,所以课前教师应让表演能力强的学生指导其他学生扮演患者。教师既要熟悉患者习惯的表达方式,也要熟悉护士护理患者的程序和沟通技巧。情景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因此,应注意调控课堂节奏,学生会因认知能力不足而导致课堂纪律散乱。
2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研究进展
2.1临床路径教学法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而制订的一个有时间限定的诊疗计划。20世纪80年代美国第一次将其应用于健康照顾系统,1995年哈佛医学院首次将临床路径理念与临床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医疗护理。2005年引入我国,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以临床路径为平台对医院实习生进行教学,该教学法称为临床路径教学法。张园园等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管理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临床护理路径规范了临床带教模式,更新了教学思路与方法,调动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护生护理工作的法律意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目前固定在112个病种,临床路径带教模式的应用没有规范化,缺少成熟的标准,一些临床路径带教只是根据本医院情况自行拟定的,特别是缺乏对不同学历护生临床路径带教的研究。笔者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带教模式,统一标准,规划不同学历护生临床路径带教模式。
2.2循证护理教学法20世纪90年代初Albadicenso教授在循证医学基础上提出循证护理的观点。循证护理教学可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帮助护生转变护理观念,在护理实践中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现存的实践模式寻求实证,展现更多的理性思考,用科学证据而非经验和直觉决定护理行为。国内循证护理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这方面正规的师资培训,也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材。目前都是小范围开展,研究时间和研究对象都有很大局限性,应用效果可行性评价和反馈依据不够充足,这都给本研究带来很大困难。笔者认为应该扩大研究范围,探索出可行的循证护理教学方案。
3小结
以上各种教学方法在我国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都有所涉猎,程度不一,但总体上都有积极方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但这些教学方法都起源于欧美等国家,运用到我国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缺乏具体操作方案和监测评价标准。应从我国国情和学生思维方式出发,借鉴这些教育理论,探索出适合我国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方法。此外,目前对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仍停留在经验总结方面,缺乏实验性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作者:张凤媛单位:锦州市卫生学校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3年3~6月,我校护理学院2011级护理本科(1)、(2)班学生200名,其中,男生14名,女生186名,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31±0.52)岁。
1.2方法
1.2.1教材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朱丹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护理社会学》,教材共17章,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社会学基本原理、方法等;下篇针对特定人群,如青少年、精神疾病、艾滋病人及护理人员等讨论其社会问题。共20学时,每周2学时,共10次。
1.2.2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本课程的评价方式由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70%)和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30%)组成。形成性评价分四部分:考勤10%,课前分享20%,讨论20%,小论文20%。第1次上课时随机将所有学生分成10个小组,并要求以后上课时按小组坐。
(1)考勤:由学生每次上课前签到,在每次下课后收回。满分10分,缺勤一次扣1分;
(2)课前分享:从第2次课起,每次上课前给学生20min分享其查阅的有关护理社会学的内容,包括相关的新闻报道、自己身边的事情或者评论家的观点等。可以直接口述或制作PPT汇报,同学分享结束后由教师做简短的评价,并鼓励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言的次数纳入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发言4次记小组12分,之后发言每增加一次增加1分,发言的个人在小组得分的基础上每发言一次加1分,满分20分。使用PPT或者英文分享每次计2分;
(3)讨论:讨论的主题和时间提前告知学生,教师根据学生小组讨论时的参与度、积极性、发言情况打分。满分20分;
(4)小论文: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搜索一篇有关护理社会学的文献,并描述其研究类型、研究方法,并对其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满分20分;(5)论文:课程结束前,要求学生根据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社会学问题,设计问卷或者访谈提纲,进行研究、分析,描述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撰写调研报告。满分30分。
1.2.3评价课程结束后,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满意程度,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有效回收率为96.67%。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8名学生进行访谈,听取学生对该评价方法的看法和意见。
2结果
2.1学生成绩(表1)其中仅1人(0.5%)考勤得9分,分享得分为满分20分的有98人(49.00%),总分70分以下1人,70~79分53人(26.50%),80~89分137人(68.50%),90分以上9人(4.50%)
2.2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满意情况(表2)82.76%的学生对《护理社会学》课程的开设及其评价方式实施的情况总体上满意,95.69%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转变为师生合作、学生合作和学生自主学习。80.2%的学生认为这种评价方式是合理的,19.8%的学生认为评价方式无所谓。
2.3学生访谈结果8名同学均对在《护理社会学》课程中实施的形成性评价持肯定意见,认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题氛围活跃;7人认为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展示自己的观点和PPT,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心;6人认为通过课堂分享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3人认为小组人数多,个人可以分享的次数有限;1人认为作业太多。
3讨论
3.1形成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护理社会学》是一门人文社科类课程,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上述结果中显示的绝大部分学生能准时到课,以及近一半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分享,可能与通过形成性评价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前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积极思考,总结并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根据分享和讨论的内容调整教学内容,或者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自愿将时间放在学习上,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效率,这可能也是70%以上的学生的课程得分在80分以上的重要原因。绝大部分学生非常满意这种“展示性”强的学习方式。
3.2形成性评价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素养既往的终结性评价让大部分教师以期末成绩高低来衡量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课程及相关知识的程度把握并不了解;而形成性评价让教师根据学生互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兴趣,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主动思考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的改革。为了掌控课堂节奏,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对教师的知识视野、临场应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另一方面也调动了教师教学的成就感,对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3.3注意评价内容和次数的科学性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形成性评价一定要适时适度,评价的方式、次数和内容都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护理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可能是因为在大学之前的各阶段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我国学生习惯于教师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愿发言或提问,因此为了鼓励学生能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应设计合理的评价内容和次数。例如本课程第1次讨论的主题为“风俗习惯”,教师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经历积极主动分享,让学生增强“展示”的自信心,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第2次和第3次讨论的主题以授课内容为中心,分别是“如果你是患者,你认为如何提高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你认为如何解决护理人员的社会问题”,讨论内容由浅入深,学生讨论热烈,分享积极。
3.4存在的问题本次形成性评价中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如何将学生自评和互评纳入评价手段中,以及如何让评价的各个部分构成比重合理化还需要进一度的研究和探讨。此外,班级规模大势必难以保证评价过程中人人参与,如果增加评价次数,容易造成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工作量增大而难以坚持。所以,进行大班教学的护理院校还需对评价的时间和频次进一步求证。
作者:程利李艳袁杰单位: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本校2012级中职护理专业4个班248人,两个班为实验组(124人),两个班为对照组(124人)。两组学生均为当年中考统招学生,全部为女生,年龄、入学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学生所用教材、授课教师、考试内容均相同,教学内容为18项护理技能操作。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按教材顺序讲授护理技能操作有关概念、目的、用物,以操作程序为重点,边讲授边演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教学。到期末结束时,对两组学生在相同时间、相同监考教师的条件下进行考试,记录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PBL教学实施步骤按照PBL教学5个环节(确定教学方案精选情景病例设疑导学目标组织反馈讨论汇报总结提高)设计并实施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设计病例,提前一周将病例及需要思考讨论的问题发给学生,便于学生课前自学,自学是PBL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以氧气吸入疗法为例,教师课前尽量选择一份能全面覆盖教学内容的病例,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病例自学、讨论、综合分析。如:张某,肺心病患者,入院时表现为鼻翼扇动,喘息,口唇、指甲发绀,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脉搏每分钟100次,神志清。血气分析:PaO2:6.5千帕,PaCO2:10.0千帕。指导学生讨论分析引起上述症状的原因、护理诊断、采取何种措施等(不占课时),上课时让学生回答。然后引出一系列问题:氧气吸入疗法的概念、吸氧浓度、如何完成该项操作。将学生分成10个教学小组,每小组12~13人,各小组设置一个情景模拟现场,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即“小教师”)操作,从用物准备到整个操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其他组员随时参与并及时补充和纠正。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随时讨论,出现不同观点时可以辩论,以营造学习气氛,引发多角度思维,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固和深化,不理解的方面暴露得更充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完成PBL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监督小组活动,确保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要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进行评价,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下一步要求。学期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2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及格率及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大多数实验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对提高各项能力的效果显著。另有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中赞同使用PBL教学法的有99人,占79.8%,反映了PBL教学法新颖灵活,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经过课堂讨论后,克服了羞涩、恐惧心理,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展示自我,使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PBL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3讨论
(1)PBL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学习时以临床问题为起点,通过具体的病例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经过讨论及合理分析后做出正确的诊断及必要的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PBL教学法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实验组99名学生(79.8%)表示赞同使用PBL教学法。这一结果反映了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期盼,又包含着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教师的作用已不再局限于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两组学生护理学基础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及格率及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能显著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能力。
(3)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实验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能够加强理解和记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增强学习兴趣,这一结果显示了PBL教学法的优势。
(4)PBL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产生兴趣的基础,正是有了这种心理需要,学生才能产生学习动机,进行学习活动,注意力和兴趣才能被长时间吸引到寻找答案的学习活动上。PBL教学法通过典型病例促使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提出最佳解决方案。
(5)PBL教学法培养并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PBL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把讲解、讨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综合的学习训练方式,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
(6)提高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PBL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师生间的合作,发扬了团队精神。
(7)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PBL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得到提高。PBL教学以小组为单位,人数少,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复操作和护理技能培训,同时还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纠正错误的手法,有利于基本功的训练和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作者:陈建新单位:江门中医药学校
1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必要性
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Teaching)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A.L.Brown&A.S.Palincsar)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阅读理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在我国当前的研究中,对于交互式教学的定义与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交互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病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真实的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法相比,采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以及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在知识、思维和情感方面进行综合交流,使教与学相互呼应、相互启发,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2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
2.1遵从临床实践规律,重组教学内容,实现教师与教材的交互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内科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上。由于学生很少接触临床,只具备相应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不容易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以致理论知识与护理技术操作脱节。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树立整体护理理念,有必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典型病例导入新课,围绕病例,以发现患者健康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评价为主线,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把内科护理学知识、护理人文、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等有机融合,按照护理程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传授科学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沟通能力,使其尽快进入护士角色,同时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2.2打破“师传生受”、“师问生答”的传统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实现了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良性互动,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形式,学生不仅需要听课或是简单回答一些问题,还必须作为主体参与到病例讨论中来,在眼、耳、手、口多种感觉器官的密切配合下,积极参与教学。而教师通过PBL和任务驱动教学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指导。
2.3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实现学生与教材的交互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课前发放学案,预设问题,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获取大量知识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和思维空间。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案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取舍、挑选、重组,从而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与教材的有效交互,使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4运用多种教法学法,实现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内科护理学开设于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化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临床专业课程有着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对护理操作技能较为感兴趣。因此,他们较重视专业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可塑性强,对未来的职业无限憧憬。故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分析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共同探究来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实施整体护理,实现了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3讨论
全球医学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职业态度、科学基础、临床技能和群体保健、沟通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因此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1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依据学案,通过预习,针对预设的问题、任务,主动查询相关资料,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实现了与教材的交互,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学生带着疑问参与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3.2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所谓临床思维能力,实际上指的是合理分析、处理临床所见的各种症状,以便有效地实施治疗的能力。针对护理专业,临床思维能力是指临床护士根据护理程序,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健康资料,包括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等,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订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及进行效果评价的能力。内科护理学因其实践性很强,临床应用广泛,故受到师生的重视。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一些原因,内科护理学教学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也是以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但学生总有一天要从教室走入临床,从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践,因此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通过问题设置、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评判总结等方式,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将重心转移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培养了学生求疑、实证、严谨和理性的临床思维。
3.3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护理人际沟通能力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与人相处的学问在人类所有的学问中应该是排在前面的,沟通能够带来其他知识不能带来的力量,它是成就一个人的“顺风船”。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患者,现代护理理念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良好的护患沟通技能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通过设置情景,学生扮演护士、患者,体验不同角色内心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同时也使学生体会了不同的言行在患者心理上引起的不同感受,体会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学会了换位思考,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3.4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下学习,并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发表观点,便会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材的交互、与教师的交互、与同学的交互,课前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课中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下,通过自我探索、小组学习、相互讨论,分析病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从而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活跃了思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5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素质是群体或社会对扮演教师这一特定角色必须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医护知识和技能的主要传播者———临床护理教师,其素质状况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不但要求教师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还要求其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学知识、临床护理学知识,且熟悉并掌握目前临床新进展、新技术及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向精深的方向发展。这就促使内科护理学教师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扩充知识容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课堂教学,控制教学节奏,以渊博的知识、高深的理论、独到的见解指导和帮助学生,并通过师生良性互动产生新知、巩固旧知,从而掌握技能。
4结语
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赖于教师本着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摸索、总结和改进,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以期达到教学成功的最终目标。
作者:吴蓓单位: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1双语教学的含义
从本质上说,双语教学源于沉浸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于20世纪60年代于加拿大兴起,之后在美国受到重视并迅猛发展。英国著名的《朗曼现代英语词典》中双语教学的定义是: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对双语教学内涵的理解因国家、地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我国,双语教学一般是指使用除汉语以外的一门外语作为主要语言进行教学活动,语言的具体定位主要是汉语和英语。在我国现行的双语教学中,英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通过英语教材、多媒体课件等在传递本学科知识的同时间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不是通过双语教学来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
2在护理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我国大部分学生的英语仍然停留在“哑巴英语”的状态,即拥有较大的词汇量,阅读能力尚可,但口语、听力以及写作能力较差。这些短板在学生时代体现为阻碍对最新医学信息的接受和学习,而若延续至今后的工作中,则可能由于语言障碍,不能及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从而得不到国际同行的认可。为促进我国与世界接轨,提高我国护理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护理专业学生能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在中职卫校实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3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3.1适用教材缺乏在双语教学中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可直接研究和吸取国外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和内容,但国外原版教材的编写思想和内容与中文教材差别较大,教师备课的时间、精力投入大,学生理解掌握存在困难,且国外原版教材价格昂贵,难以推广使用。
3.2师资力量薄弱我校高水平的英语专业教师(通过CET-6、TEM-8)不多,大部分教师是相关专业科班出身,只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而听说交流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将护理专业知识用英语传达。
3.3学生外语基础差学生普遍感觉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授课时只是照本宣科,简单地将英文内容翻译成中文,大部分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认为双语教学只是一种变相的翻译课,因而产生了抵触情绪。同时,学生的英语基础差,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普遍不高,再加上学生接受能力有别、个人兴趣存在差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做不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4实施双语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4.1转变观念,加强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很多人对双语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双语教学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好,但护理学科的无国界性使双语教学的开展显得十分必要。因此,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双语教学,真正下功夫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培养使用英语进行临床思维的良好习惯。教师也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重大意义,以更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
4.2选择适宜教材学校可多购置国外原版教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在充分比较各种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组织教师改编或自主编写包含各学科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双语校本教材,并配套讲义和专业词汇表。教师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教材,可以吸收先进国家最新的护理教育理念,优化和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双语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师资,专业素质与外语素质“双高”是对双语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这就要求护理专业授课教师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还能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比较理想的双语教学人员是曾在国外学习、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归国学者,当然也可以从现有师资队伍中选拔听、说、读、写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定期去外语学院或者国外进修培训。我校护理学专业现任教师大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部分教师有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外语教学能力总体有了极大提高,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4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当前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有以下3种:
(1)沉浸式双语教学:要求用外语进行教学,使学生完全沉浸于弱势语言(外语)的教学氛围中;
(2)过渡式双语教学:要求在前一阶段部分或全部科目使用母语教学,但一段时间过后,则全部科目使用外语教学,最终目的仍然是向沉浸式双语教学过渡;
(3)保留式双语教学:针对当前护理专业学生的现实情况以及护理专业英语词汇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在一开始应采用保留式双语教学模式,再逐渐由过渡式向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转变,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从讲授专业术语、定义、小结到部分用英文授课并辅以英文解释,逐步过渡到全英文教学。在具体教学方法上,可以做到以下几点:教师整理出相关课程的专业词汇,并配以音标及英文释义,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教师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在直观画面上配以英文标注,辅以英文发音,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后让学生查阅英文参考文献、浏览相关外文网站、翻译一些药物或医疗器械说明书等;在平时创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可以组织学生聆听国外访问学者的演讲,鼓励学生与国外交流学生多进行沟通等。
作者:丁伟伟单位:濮阳市卫生学校
1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中医医院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发展相对较弱,学科建设迟缓,较临床其他学科在理论体系、临床实践、标准规范、科学研究及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和定位不准确,使得护理学科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此,明确学科定位,确定研究方向,构建学科平台,是中医医院护理建设和发展策略的重要课题。
1.1国内护理学科的日益成熟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直重视护理学科,其设置均为一级学科。根据现代国内外“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2月重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护理学”定为国家一级学科,“护理学”学科作为成熟学科得到了认可,并已具备现代护理专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护理作为医疗机构主体工作之一,开展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对加速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及医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明确护理学科定位随着学科内容和体系的不断丰富,学科定位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护理学科的性质有别于医院其它临床学科,其专业内涵决定了本学科的学科定位,护理学科定位应结合所在医院的优势和特色,并随着本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学科定位没有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甚至不能反映学科专业发展的性质和特点,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或阻碍学科专业发展。
1.3护理学科人才培养和护理人才专科化的发展趋势医院护理学科定位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于护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护理人员占医院人员比例近1/3,和临床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护理与医疗实践的着重点不同,形成了护士与医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因此护理学科具有其特有属性。二是随着医学科学分支细化、纵深的不断发展,护理专科化也逐步形成,临床护理人员如何进行专科培养成了当务之急。在我国,护理学科分化也日趋成熟,如重症监护、手术室护理、各学科专科护理人才需求越加强烈,因此,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也有专科化护理方向倾斜的趋势。
1.4强化医院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强势、精品品牌中医医院中较强的学科品牌优势是患者潜意识中的信赖趋向,是向患者提供信息收集与评估成本最小化的途径,它可以减少患者选择医院的周折。因此,面对时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以差异化产品突出学科特色来站稳市场就会成为中医医院发展战略的首选。护理学科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是体现医院特色与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学科建设要根据医院特色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集优创新、适应需求,抓住根本性的东西,才能达到品牌效果,同时,医院的品牌是医院间差异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2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不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增加,逐渐成为严重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健康需求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保健服务作为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都不同程度推动护理工作向更专业、更全面、更广泛转化。为此,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重要组成,是临床发展着重点的取向。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可能存在初步的学科体系,但在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严重不足,缺乏明确定位和目标,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中没有中医护理特色;缺乏中医护理规范和标准,中医护理研究缺乏,没有继承与创新,水平低下;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困难重重,学科的落后也阻碍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2.1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一方面,中医医院护理学一直沿用西医护理学体系的理论与技术;另一方面,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学术渊源与发展历程,传统中医医疗存在医护不分现象,学科界限模糊。大多数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尚未开展,护理学没有明显的特色,导致学科缺乏创新与发展,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晰,没有明确研究方向,不能形成完整和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
2.2临床护理实践缺乏中医护理特色、自身规范和标准在现代护理实践中,中医医院护理学科一直借鉴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模式,其中少有介入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逐步独立。但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的高度发展,使得中医医院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和护理问题凸显。单纯采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科室甚少。临床实践中,护理学继承和挖掘中医护理技术不够,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多以现代护理体系、方法和技术为主,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缺乏专业自信,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因而,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应该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一方面,注重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保持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解决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学协调共存问题,形成中医医院护理学科的特色。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实践中,中医护理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还很不明确,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大多表现出随意性,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和规范的护理操作程序、护理常规,简单的护理路径不能在临床推行,护理研究也多数是借鉴现代研究方法研究出的规范化过程,未能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并对护理效果缺乏较科学的效果评价及标准,导致中医护理技术在低水平中恶性循环。因此,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必须在平台建设期准确定位,突出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特色,合理借鉴现代护理学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科学护理程序和标准,建立中医医院护理的标准工作模式。
2.3中医医院护理研究发展滞后,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水平低下中医护理科研与现代护理科研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医护理人员多数学历层次较低,缺乏学科带头人,科研力量薄弱,没有较强的科研骨干队伍,科研水平低下,多为低水平重复;不能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科研经费少,争取到中医医院政策上的重视和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很难,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医护理研究的开展及专业水平、学术水平的提高。
3重视护理学科建设,提升中医医院整体水平
针对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立足于学习国内外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验和思路,结合中医医院的优势与特色,从护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确定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策略,搭建护理学科平台,从条件建设、人才梯队、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为打造中医医院“品牌效果”夯实基础。
3.1注重顶层设计,准确定位,做好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要充分梳理和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编制可行的建设规划。界定内涵与外延,围绕护理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运用;要根据中医医院发展特色,结合护理学科自身特点,准确定位。一是加强学术交流,重视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二是开展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学术定位提供支撑。现代护理学是相对于临床其它学科而独立的、有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科学,其独立的研究内容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和临床技术、教育体系也基本完整,而目前中医医院的护理学科建设仍处于初期,学科没有平台,应尽快梳理中医医院护理学科自身存在问题,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尽快解决自身发展的基本问题。
3.2突出建设重点,发挥自身特色,构建合理体系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基础上,对学科理论、方法、技术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从而形成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以该研究方向为重点,借鉴现代护理学的研究思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充实和创新中医护理学科的内涵,逐步构筑完整的学科体系,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在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医医院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在护理学科平台上分层次、分类别加强建设,争取政策、资金、人力的倾斜支持,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医院的核心竞争实力。
3.3树立科研意识,加强学术交流,整体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由于中国历史发展原因,护理人员的培养大多数还处于较低水平,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阻碍,整体素质、科研意识、思路和能力的提升空间很大,护理学科建设需要科学研究支撑,要坚持不断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和思维,掌握科研技巧,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同时,中医护理学科要创新、提升,除了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还必须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研究先进经验,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及时调整学科理论和体系结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医护理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学科。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人才梯队素质和学术水平,创新护理技术,形成护理学科特色和优势,是促进护理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
3.4加强护理骨干培养,加快人才梯队建设,打造稳定和优秀的团队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是打造优秀人才团队的前提和保证。实现人才核心内容的优化,要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两方面着手,中医医院护理管理部门与各院校联合进行教材、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以培养更好的实用型的护理学科人才,并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关键,学科骨干培养为重点,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这将是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5加强护理学科条件建设,建立完整管理体系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护理学科更要注重服务对象的整体性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护理学现代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大量先进科技和仪器的使用,提高了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帮助护士查阅资料、统计分析、沟通信息、及远程教育。因此,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积极创造学科建设的有利环境,使学科骨干自觉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或服务于本学科建设,以不断增加学科建设活力。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新时期,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在未来中医医院在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医院重视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开展护理学科的建设工作,是医院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的真正源泉和增长点,从而促进医院的和谐健康发展。
作者:蔡静怡董永丽高云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一课程整合的方法
1.1教学目标的整合《成人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课程中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以系统和功能为主线,讲述了18岁以上成人主要健康问题的护理,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7]。通过对《成人护理学》课程的学习,使护生对护理学主干课程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另外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之实践教学,培养护生的综合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培养应用、创新、实用型护理人才。
1.2教学内容的整合根据社会和国家对护士的执业准入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将疾病以器官、系统分类,把《外科护理学》和《内科护理学》整合成《成人护理学》,主要特点为:一是以系统和功能为主线,包含成人常见疾病及健康问题;二是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体现整体护理思想,突出护理专业特点;三是能力与知识并重,注重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的培养;四是既强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注意体现知识的更新,反映学科和专业的发展。避免各学科讲授相同知识点时出现重复,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
1.3教学资源的整合建设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以精品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方式促进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断更新和补充网络教学资源,积极推进网络学习训练体系,逐步实现教师护生交互式的在线提问和答疑,并力争通过2年~3年的建设将《成人护理学》建设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4教学形式的整合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切入点,改革教学形式,加强案例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在《成人护理学》教学中开展以体验为主导的案例教学、循证护理教学、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教学法,使护生在体验中强化专业学习情感和技术水平,提高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逐步改变当前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结合护生实际情况,实施“早接触护理、早接触社会、早接触临床”的“三早”教学组织模式,从而实现学校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的接轨,把护生培养成符合临床、社区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1.5教学评价体系的整合根据护理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把握护理教学特点,树立全面动态的教师评学、护生评教、教学管理督导组评教评学的三维教学管理评价方式。同时加强学习性听课、指导性听课、同行听课、检查性听课及校外教学质量监督机制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形成信息收集、评价、干预和调控的教学管理循环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环节中的问题与不足,达到教学质量管理外部调控和自主调节的统一,确保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控与持续质量改进,从而使培养出的护生既能达到学历教育的要求,又能在毕业后具有充足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顺利通过考试,为就业创造竞争条件,提高就业率。
二课程整合的优势
2.1避免了学科之间的重复,缩短教学时间摆脱传统的“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通过将《内科护理学》与《外科护理学》进行整合,删除其中的重复内容,按机体功能系统进行内容的重组,将有相同健康问题和护理措施的病种组合在一起,克服了将一种疾病分割为内、外科护理的缺点,有利于护生连续动态地观察病情变化,力求教材内容结构化,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节约了教学实践,留给护生更多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2.2激发了护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推行“体验式为主体”的多形式教学,加强案例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开展循证教学、角色扮演、课间见习等多种形式教学法。以护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景,让护生在参与过程中自己去积极地观察、探求、思考和体会,从而把新的理论、知识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使护生从读死书、死读书中转到我要学习,在体验中完成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应用、创新、实用型护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3顺应护士资格考试需求,有利于考试通过率的提高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对护生的新要求,制订相应的学科规划,及时修订实施性教学计划,要求教师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从培养合格护士的角度出发,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考试模式,使毕业生能在毕业后具有充足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通过师生的不断努力,2012年和2013年我校护生职业考试通过率分别为98.38%和98.00%。
三小结
随着新的护理模式的形成,现代护理观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应急能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课程是人才培养蓝图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培养21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之路上,更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卢美玲张咏梅宋凌霞黄桥单位:遵义医学院护理学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1级大专护理8、9、10班18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8~2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91名和对照组90名,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采用同一版教材,由同一授课教师根据统一教案授课。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教师精心备课,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讲解。
1.2.2试验组
采用PBL教学法,具体步骤:(1)课前提出问题。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通过典型病例提出问题。如讲授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时,给出典型病例,提出如何正确测量及判断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界定标准,高血压病的护理分析,高血压病的应注意的生活习惯以及如何用药等问题。(2)学生课外解决问题。根据平时学习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将学生分组,每组包括不同层次学生。学生课外以组为单位通过教材、教师推荐的参考文献、互联网、各类医学数据库等各种途径寻求答案,组内同学将资料汇总、分析、讨论,制定答案。(3)课堂辩论分析问题。各组论述自己答案并为自己答案辩护,组间可相互质疑、辩论。(4)教师总结分析。教师根据各组答案选出最佳答案,并给出参考答案;对各组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一起回顾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1.3观察指标
(1)根据考教分离原则,期末由教务科统一命题对两组进行理论考核以及临床护理病历书写考核。(2)制定统一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不记名填写,评价分析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发出181份,收回181份,全部有效回收。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3.1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内科护理学是研究患有内科疾病患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诊断和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以达到促进和保持患者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同时也是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其涉及广泛、内容丰富、知识整体性强,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大专护理学习中的主干课程、重点课程。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广大内科护理学教学者常常研究的课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授,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但容易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步入临床后不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3.1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PBL教学法通过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课后自主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寻,同时通过讨论等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使得对知识点的记忆变得更加深刻,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护理病历书写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表明PBL教学法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付雪连等通过对国内护理专业PBL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认为PBL教学法在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病历书写考核成绩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3.2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搜寻、查找知识来解决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组研究中,试验组学生对于PBL教学法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从课外参考书籍、网上专业数据库等寻找答案及对策,在完成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检索查阅文献的能力无形中得到提升,同时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大,其知识面不断得到拓宽,这在本研究中得到很好的证实,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答案汇总、组内以及组间讨论答案的这一环节,需要学生书写护理文书、组内同学间沟通、陈述小组答案以及为其辩护,这就对学生的护理文书书写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有一个很好的培养作用。
3、总结
P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护理文书的书写,同时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值的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推广运用。但PBL教学法未涉及临床护理操作,所以学生在临床护理操作方面仍需提高,同时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考核标准仅以学生的主观表达为依据,尚缺乏量化的考核标准,这需要我们深化对PBL的研究,逐步建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科学评估体系。
作者:张娟单位:湖南省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护理教研室
1.明确学习目标
每一轮外科护理学教学开始时,先明确介绍外科护理学的知识框架和主要内容,本课程现状及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令学生明白学习外科护理学有什么用途。引导学生在日常见闻中印证外科护理学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机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学习的时候能够有目标、有动力。
2.改良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PBL教学方法在医学职业教育中颇受推崇,不少的研究者都曾在各门课程中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但比较成熟的模式和方法主要面向临床医疗专业学生。笔者也曾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过尝试。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念、经济文化背景、培养目标、教育环境与资源、改革时机、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接受度、招生数、生师比等因素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对这一新事物的理解和实施效果。但由于护理学生在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方面与临床医疗专业学生是有一些差异的,所以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照搬这种模式就很难顺利实施。
2.1传统PBL教学应用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困难
目前虽然不断在进行教学改革,但由于存在研究时限较短,改革幅度较小的问题,而PBL教学对于教学师资、环境、时数以及教学设计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PBL教学改革所需的大环境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具体到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师资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数量不够和业务素质欠缺两方面。传统的PBL教学要求的师生比大约在1∶8[1,2],而现今高校各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令师生比例难以达到这个比例。虽然目前的师资参加过一些PBL教学的学习和培训,但离熟练的组织和驾驭PBL课堂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并不能满足PBL教学的需求。另外,PBL教学还要求教师的临床业务素质较高,而目前年轻的教师也需一些时日才能完成PBL教学专用教案的编写和过程的管理,以担此重任。笔者尝试开展PBL教学选择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学生和涉外护理方向的学生。虽然这些学生平时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相对较高,但是多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仍没有设想过在将来的工作中独立思考,而且目前的医疗体制也并没有对护理人员提出这种要求,所以在课程繁多、课外活动丰富的现状下,同学们给自己的定位大多就是各科目考试成绩优秀或者合格,能帮助自己拿到奖学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实施PBL教学就难以较高质量地完成了,甚至有学生会考虑课外活动中的出色表现也能帮助自己拿到奖学金而放弃参与PBL教学。另外,学生课程在深度方面的要求有限,学生更多的精力放在完成课程广度方面的要求。所以在某一门课程中开展传统的PBL教学较难把握学习深度的要求以及找准教学中心问题,常常给学生以浅尝辄止、难以尽兴的感觉。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摸索着在传统的PBL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良,尝试实施一种新的方式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目前暂把这种方式称为“小讲课”。发现小讲课基本上也能实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自学方法”这个重要目标,但是这种方法更灵活,更容易实施。
2.2改良PBL教学的实施方法
2.2.1提前给出主题、确定人选
学期初在对外科护理学进行总论部分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外科的学习内容和主要方法后,老师挑出难度适中的章节和主题,在全班进行公布;征集小讲课志愿者,以自愿为主,鼓励为辅。然后由志愿者自选讲课主题,告知讲课时间,并对他们的准备做出初步指导。
2.2.2师生沟通、准备讲课内容在教师正常授课、全班学习外科护理学的过程中,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准备讲课内容,自主安排进度,教师进行督促和指导。在这一阶段志愿者首先要预习所选章节的内容,找出其中的重点、难点并逐个解决。师生保持联系,不定时沟通。完成这一阶段的内容准备,志愿者基本熟悉了讲课内容,同时也掌握了自学的方法,能够利用各种渠道查阅资料并初步学会甄别资料的质量。
2.2.3小讲课预演
因为小讲课的内容是大纲内要求的学习内容,志愿者的讲课之后老师仅作点评和补充,所以志愿者的讲课质量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否则不能站上讲台面向全班同学进行。在熟悉讲课内容后志愿者还须自己安排小讲课预演,主要面向老师讲,还可小范围邀请同学参加。这一阶段重点完成讲课技巧的把握和语言的组织。志愿者反映在这一阶段中的获益更大,能学到很多对日后实习、求职及工作十分有用的技能。预演完毕,志愿者收集听课者的建议和意见,对自己的讲课内容和方式进行整改,准备好教学媒体和手段,随时准备面向全班进行讲课。
2.2.4实施小讲课
小讲课正式实施,教师先向全班同学解释说明,然后志愿者开始讲课,教师在学生席中听完全部讲课。在志愿者讲课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内容的补充,志愿者课后自行收集同学们的反馈意见进行总结。
2.3针对改良PBL教学的思考
改良的PBL教学方法与传统的PBL教学方法相比,对人力物力及大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容易在现有条件下实施;而且强调了自愿的原则,所以参加者能保证实施过程顺利进行。另外从成效来看,护生通过小讲课获得的技能如查阅文献,甄别资料和实施教育的能力对于日后的护理工作尤其是健康教育环节是十分有利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讲课存在惠及范围有限的缺点,目前尚控制在选取一门课程20%左右的内容供给志愿者选择,所以一门课程中能参加的人数不多。但笔者认为这样反而有利于避免强迫学生参加带来的勉为其难情绪影响活动质量的弊端。另外,从近年来实施的经验来看,小讲课活动应该联合各门课程共同开展,尽量控制每位志愿者只选择一门课程进行,达到满足掌握学习技能和方法的需要,同时又避免个别志愿者因同时承担多个主题的讲课,精力不足而疲于应付的弊端。这种活动若能长期坚持下去,带来的效益也将毋庸置疑,必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3.改革考试方法
高等教育要适应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必须确立以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自学研究能力为衡量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探索适应“以培养能力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教学宗旨的新考试方式和内容,逐步建立健全一套既适应创新要求又切实可行的考试制度模式。传统的一次性闭卷考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足,学生对付传统考试已经形成“平时不学、考前猛背,考完就丢”的三部曲,其弊端显而易见。为更好地发挥考试促进学生平时学习、坚持学习的功能,对考试的改革迫在眉睫。笔者在外科护理学的考试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传统的一次性闭卷考试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技能考核和平时考核,其中平时考核涵盖了上课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答问情况及主动学习奖励等多个方面。最后的总评由70%的闭卷考试成绩和30%的实践技能考核和平时考核构成。近几年笔者还在护理专科班开展了学生命题的尝试,即学期开始就要求学生在每一章节学习完毕后,结合老师的要求和自己的理解拟出一定数量的各型考题,并作出参考答案,学期结束前老师将挑选其中质量较高的考题纳入期末考试题库中。这种形式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因为它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减轻了考前复习忙碌的压力。另外这种“自己考自己、自己考同学”的方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4.小结
高等医学教学工作责任重大,医护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更是关系着生命的嘱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关键。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是值得高度关注的研究课题。
作者:郑桃云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摘要】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实践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突与困惑。由于妇产科服务对象是女性,并且在护理中存在许多不安全隐患。现就妇产科护理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型;妇产科护理;安全意识;手段
1.简介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病人的投诉,新闻媒体的曝光,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困扰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现对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对策及手段。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因此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的安全意识与手段是医疗管理的战略目标。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的安全意识要求我们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队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医学护理队伍和高水平的护理专业学术创新的团队,乃是决定临床实践中妇产科护理创新能力的关键。
2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
2.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观念转变缓慢,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忽视危机因素和潜在的隐患,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患者权益尊重,引发护患之间冲突和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
2.2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常规不严。在护理诊疗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不严谨,药品管理混乱,违反护理操作常规和不严于职守,观察病情不周到、不细致,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拒收危重病人等而引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
2.3医院领导、护理管理职能部门对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不力。医院领导检查流于形式,执行部门监管疲软,只是应付主管部门的指示,这是隐藏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缺陷。
2.4专业技术素质及其影响。许多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源于护理技术上的分歧,或者说是病人及其家属认为的护理治疗技术上的失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从而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同时,更要重视的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影响。
3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手段
3.1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接受”四五“普法教育及医疗行政法规专题讲座,建立学法制度,使全院护理人员能自觉知法、守法,自觉规范护理行为,强化依法行医观念。我院制订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成立了院安全管理委员会、科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安全检查,针对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3.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岗位职责。组织护士观看护士行为规范录像,举办护士职业礼仪示范表演,从而规范护士行为举止,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高尚职业道德的养成,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为加强工作责任心,护理部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并统一全院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在工作中,保证护理工作质量。超级秘书网
3.3加强敬业精神的教育,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教育护理人员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护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护安全和医护质量。同时,护理部在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方面常抓不懈,从基础质量到终末质量,从关键部门到薄弱环节,从基本功训练到重点人才的培养,从新技术应用到新设备的引进,从质量考核到制度落实等,都有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机制。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立足目标,着眼环节,逐级考核,层层把关。将医疗安全作为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科室质量考评指标中,如个人出现差错事故时,除经济处罚外,还要记入个人档案并在全院曝光,影响评模晋升,从而培养了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从单纯被动受检变主动参与检查管理,使护理人员认识到”病人在心中,质量在手中“,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4小结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关键是怎样理论联系实际,怎样落到实处。十七大报告把医疗卫生,人民健康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报告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里面,第五点很大篇幅专门讲到“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专门谈医疗卫生。第一句话是“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把对健康的关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体现到党对民生,对人民健康的关注,高度重视。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以优质的服务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为病人提供全程服务,以适应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安全。
一、PBL概述
(一)PBL的定义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病人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PBL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学习外科护理临床科学知识,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PBL教学能够实现将问题提升为一个新的学习议题的目的,以使学生获得参与议题自主讨论的机会,并能依据同学及老师的协助,获取更好的学习成果及更佳的回馈效果。
(二)PBL的特点
PBL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的,同时学习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在进行生物医学训练的同时,学生还必须要熟练掌握技能,并鼓励自己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进而再树立自己终身学习的理念。PBL教学在传授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并不是依据综合信息的提供,而是依据一个更自由、更真实的空间提供出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
在对PBL的众多解释中,梁继权认为PBL是一种反推式学习法(backward learning),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先获得一个真实(或模拟真实)的临床问题,接着必须要对问题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并确认出问题,然后针对所确认的问题提出假设、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找寻及整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解答问题、评估结果等步骤[2]。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及时转用在对临床问题的解决上,还能够训练学生批判的思考能力,是与临床问题的处理最为接近的。在外科护理学中,PBL能够满足护士终生学习的需要,能够培养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弥补传统学习法中存在的不足。
(三)PBL的应用现状
目前,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的主要形式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5步教育。这种形式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本科、大专以及中专的外科护理课程教学活动中。另外,根据对相应的文献的分析、报道,还能发现PBL教学模式在个案护理、护理查房、临床护理教学、在职护士培训以及护理程序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二、PBL应用于外科护理教学的劣势
(一)耗时较多,只适合部分学生
PBL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但并不适合所有的外科护理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较差、理解能力不高、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再应用PBL的效果就欠佳。PBL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师生互动,整个教学过程耗时较多,师生需要充分的教学时间去实现。然而,由于外科护理的临床护理人力紧缺,护理的工作量很大,怎样落实PBL教学模式有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二)教学资源要求丰富
参考书籍相对较少、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校园网不够健全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PBL教学模式的广泛开展。
(三)护理师资要求水平高
PBL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教学水平以及渊博的综合知识。然而,目前很多的外科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年龄普遍偏大,学历也不高,多是中专、大专,虽然他们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但是缺乏良好的知识系统,在对知识及教学水平的更新上还没有与目前的专、本科教育的要求接轨,因此,目前的外科临床护理师资也制约着PBL教学模式的发展。
三、PBL应用于外科护理教学的优势、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双向交流
PBL是属于一种学生作为主体,将问题作为基础,并且在教师的全称指导、把握之下,通过现代如教材、图书馆、多媒体、电脑技术等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形成的护生自学的模式;在教学的课堂之上,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长期学习记忆的形成。而从教学的方面入手,教师与护生的有效解除,充分的了解护生之所想、护生之所趣,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能够做到在教学当中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并且逐渐促成教师与护生的双向交流。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模式能够让护生再一个现实的场景当中,面对实际的临床问题。而PBL教学模式的使用,也能将护理各个学科以及临床知识联系到实际例子当中,教学知识、实际知识的相互渗透,从而有利于以护生以及对病人的护理整体作为中心,培养出学生发散性、聚敛性的思维模式的形成,从而大大提高护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重视传授学生实用性强的知识
PBL模式的目的很明显,以优秀护生的培养为目标,教导护生在面对不同的病患的时候,能够根据病患各种各样的需求给予病患最优质、最恰当的专业护理;面对危重症患者,要能及时的发现其病情的变化,能够配合医生进行及时的、快速的抢救。所以PBL模式是从实用性知识的传授出发,让学生掌握面对各种病患必要的护理知识、相关医学知识以及沟通、医护协作等等人文知识。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PBL小组教学模式主要教学中最主要的成分,让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当老师讲授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能之后,通过护生之间的不断讨论与探索,之后再选出一位护生来逐个发言并演练出小组探讨的成果,然后再由其他的护生以及老师来分析讲解过程。
通过教学师生、护生之间的互动,能够逐渐形成护生的团队学习的精神、有效的培养出协作能力,这对于一个合格的护生是尤为重要的。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之间的相互协作,才能够给予患者最优质护理。
(五)能够促进教学绩效的准确评估
PBL教学的考核,是一种全方面的考查,它包括了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会的发言情况、准备,从最基本的护理概念到问题的解决的方法、能力以及整体思路等等。当一个学习环节结束,需要将分散的考试与最后的综合型考试相结合,主观和客观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体系,科学的、合理的判断出PBL教学绩效,这样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积极的投入到下一个教学环境中去,从而达到学习强化的效果。PBL教学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为了学生的自我展现、表达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逐渐的客服恐惧和羞怯,提高护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结语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PBL教学模式具备很多优点,能促进学生们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够扩展学生学习知识的空间,帮助学生培养其外科护理临床思维能力,在外科护理学临床实习教学中已深受学生们欢迎。但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PBL教学在我国外科护理临床教学的应用中还需要我们进行持续的探索,以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更加高效的方式方法。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整群随机抽样H省四所医学类高校护理学专业大一、大二学生,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60份。其中,男生2人,女生558人,大一279人,大二281人,汉族463人,少数民族97人。
(二)研究工具与统计方法
(1)研究工具。《心理健康认知问卷》为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情况,参考以往相关研究,自编心理健康认知问卷,共11个题目,如学校是否应开始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心理教育课程是否合理等。心理健康测量采用1966年由日本大学的心理咨询专家与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UPI)》。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住址,兴趣爱好和入学动机等;第二部分为UPI问卷本身,采用是非式选择,60个项目,4个为测伪题,肯定选择的题记1分,否定选择的题记0分;第三部分是附加题,主要是了解被试的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及心理咨询与治疗史等。
(2)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分析数据。
二、结果
(一)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情况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情况如表1所示。研究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的占92.0%,有79.6%的护生认为本校的心理教育课程开设合理,82.1%的护生认可他们的心理教育课程老师,并且有87.5%的护生愿意接受心理咨询,73.9%的护生认为心理咨询有效。对于“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否更多”这一问题,有45.2%的被调查护生同意这一观点,54.8%的被调查护生并不这么认为。对于造成现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560名被调查对象中,有48.9%的护生认为是大学生自身问题,33.0%的护生认为是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8.8%的护生认为是家长的溺爱造成的,还有9.3%的护生认为是有其他因素造成的,见图1。针对这一现象,有57.7%的护生认为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个人,20.0%的护生认为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学校,认为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国家的占17.5%,还有4.8%的护生认为应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
(二)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计算调查对象的UPI总分,最高分为52分,最低分为0分,平均得分为14.85分,见表2,基本分布情况如图3,其中大于等于25分的即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8.6%,在20分至25分之间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1%,小于20分占调查人数的70.4%,
三、讨论
(一)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师认可度、心理咨询的求助意愿和心理咨询效果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认同度。这说明,被调查对象对心理健康教育持积极和认可的态度,总体来看,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水平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等认识不足,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研究指出,心理健康意识水平是心理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心理健康意识相对较高的大学生,往往心理健康水平也高[8]。对于研究中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不足,综合反映了一个问题——心理健康意义。也就是说,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还不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加上目前社会本身对心理咨询与教育的认可度低,心理或是精神疾病患者在社会中存在很大的歧视,如“被精神病”等现象时常发生,导致了教师、学生和家长容易谈“心”色变。
(二)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按照UPI的评价细则,总分大于等25分的被划定为A类学生,这类学生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持续的进行心理咨询,本次调查中这类学生比例接近20%。这一比例显著高于一般类高校大学生UPI测试的比例。如刘雪珍等人对桂西北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A类学生比例仅为9.6%。总分在20-25分的被划定为B类学生,这类学生没有严重心理问题,可作为咨询机构今后关注的对象。换而言之,这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潜在的心理风险,本研究中约占11%。总分小于20分的被划定为C类学生,这部分学生被认为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中约占70%。总体结果来看,在本研究中护理专业大学生中,可能或本身存在心理问题接近30%,这说明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确实不容乐观,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如一项对护理专业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4.62%。
(三)对护理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随着社会对护理行业要求的不断提高,医患矛盾等现实问题给护理教育改革的带来了新的挑战,护理专业学生在学校教育和未来职业环境中的特殊性,如面临高强度的学习、就业和工作压力,面临复杂的医患关系,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掌握情绪调节等基本心理健康常识与技能已显得尤为重要。总体来看,护理专业与其他医学专业学生相比,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并且在某些方面也低于医学专业学生。这些研究结果给目前护理高等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心理健康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决定着出现心理问题后心理求助的可能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广泛通过心理健康课程、讲座、网络等平台,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澄清心理健康的误区,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其次,在护理专业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护理工作本身也承担着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而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目前多数高校仅有医学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两门课程,显然不能满足护理学生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此建议未来护理课程设置中,应增加健康心理学、临床心理评估与咨询等课程,使护理专业学生心理自我保健能力有显著提升的同时,心理健康护理能力也有提升。再次,也可以在以下方面增强对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如根据不同家庭背景、性别和地域等,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行导师心理健康负责制,开辟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等。
作者:柯玉叶 陈飞 单位:湖北医药学院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60名2012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名,女58名,年龄为23至25岁。所有学生均参加实验考核。
2.方法
(1)分组。将学生随机分为两个团队,每队30名,学生自行选出一名总指挥来负责整个实验的组织。再将每个团队分成4组,分别是现场、院前、院内急救,以及重症监护,每组7-8名,并选出一名小组长来负责,小组成员共同查阅、收集资料。每个团队的总指挥及组长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病例进行编写,并制定处理方案。完成病例编写后,组员进行讨论,并交由老师进行角色分配、练习、实施、总结汇报。同时,选派4-5名教师对每个团队进行临床指导。(2)安排时间。体验式课程安排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一个月,学生此时已完成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所有课程。教师在第三年开学时,将体验式教学的设计及相关要求详细告知学生,并让学生自行到医院对整个的急救流程进行观察,再查阅文献,设计出病例。学生在设计病例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知识与急救技术,并通过设置情境、角色扮演等完成此项探究性实验。(3)体验式教学的内容。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危急重症、内科、外科等护理学科及基础护理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方面,会使用简易呼吸器与心电监护仪,会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熟练掌握外伤止血、包扎、搬运,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静脉输液、吸氧等操作。(4)总结汇报。结束实验后,以团队为单位写一份实验报告,并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发展绘制相应的概念图。
3.效果评价
采用学校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对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调查。调查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巩固,急救意识增强、急救技能提升等项目,且每个项目均设有帮助很大、较大帮助、不确定及极少帮助4个选项。共发放6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二、结果
超过92%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方式在理论知识巩固,急救技能、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方面,具有比较大或非常大的帮助。
三、结论
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掌握和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意义。
1.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急救的综合能力。体验式教学主要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并通过合理的优化和演练,学生的急救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同时,增加了对ENSS知识,对急危重症救护技术的训练。通过本研究的实践表明,学生的急救意识和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有了很大提高。
2.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素质。体验式教学整个流程需要将EMSS进行完整的演练,其中需要涉及到较多的内容,其操作比较复杂,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人员比较多,其教学场所比较广,学生在整个实验的设计、准备、演练以及反思的环节中,需要进行反复的讨论和修改,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以便更好的完成实验任务。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扮演到不同的角色,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体验式教学主要是以团队式的方式进行的,考核的形式也是采用团队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共同的努力,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团结合作素质的提高。
3.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亲自试验为主,在学生试验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查找资料了解试验步骤、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等内容,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时,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观察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学习的过程,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得学生将注意力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综上所述,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可将学生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在培养其自主学习、综合急救、交流沟通、人文关怀团结协作等能力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姣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5例哮喘患儿,其中240例为男性,185例为女性。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小于三岁的哮喘患者有130例,大于三岁的哮喘患者有295例,年龄在1~13岁之间。且全部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均于接受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前一星期停止使用激素类药物、白三烯调节剂等药物,且哮喘及变态反应性皮炎发作时严禁执行此实验。
1.2操作方法
1.2.1试剂
实验进行检测时运用22种变应原试剂,包括香烟、粉尘螨、酵母菌、户尘螨、青霉菌、法国梧桐、羽毛、猫毛、草莓、狗毛、芒果、玉米花粉、牛奶、艾蒿花粉、花生、萑草花粉、带鱼、蛋黄、海虾、蛋清、棉絮、蟑螂等。阴性对照为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为二盐酸组胺。
1.2.2方法
1.2.2.1评估
试验前对病人配合情况、理解能力进行认真评估,全面了解患儿目前的健康情况、过敏史等。
1.2.2.2告知
试验前与病人及家属认真沟通,使他们对于试验目的和操作具体过程有所了解,详细讲解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以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1.2.2.3操作
操作时提前准备好抢救工具与药品。病人处于坐位,放松手臂平放于桌面,选取病人前臂屈侧的健康皮肤,试验前使用圆珠笔对抗原编号进行标记,编号间隔为2.5cm。对皮肤消毒时选用75%酒精,对酒精过敏的患儿可用生理盐水清洁皮肤,待干后取上述标准化变应原试剂,滴一滴变应原,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拿一次性点刺针,将针尖垂直点于液滴中,穿过皮肤表面的变应原试液,快速且准确地刺破皮肤,令变异原试液浸润皮肤。阴性对照为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为二盐酸组胺。十五分钟后观察试验结果。
1.2.3结果判断
判断阳性结果标准:使用直尺测量变应原导致的红晕及风团的大小。若变应原风团的大小与阴性对照相一致为(一);若组胺风团半径为变应原风团半径的4倍及以上为(+):若组胺风团半径是变应原半径的2倍为(++):组胺风团半径与组胺风团半径相等为(+++):若组胺团半径小于变应原风团半径一倍多为(++++)。
1.2.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l3.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运用校正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儿童哮喘皮肤点刺试验结果:425例支气管哮喘病人经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据统计268例为总阳性,总阳性率63.06%。
3护理体会
3.1主动向患者解释变异原检测试验的特点,告知其检查方法、意义等相关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3.2点刺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近期用药情况,受试前4~8h停扑尔敏、5~14h停非那根、7~10h停西替利嗪、8h氯雷他定、28h地氯雷他定、22h酮替芬、19天息斯敏、18天西比灵等,哮喘发作或荨麻疹发作时期不可进行试验。
3.3点刺时应严格遵照操作流程,避开瘢痕、皮炎、丘疹、破损等部位,避免影响结果,点刺时用力应均衡,使局部受力深度均一。
3.4点刺结束后告知患者在休息室观察30min,休息室内准备肾上腺素、氧气等抢救物品,密切观察皮肤的局部反应,是否出现皮肤瘙痒、红肿、荨麻疹等,密切注意是否出现全身反应,如全身荨麻疹、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等临床症状,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结果证明,本组无一例出现全身反应。
4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为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当特异性抗原侵犯机体后,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球E(IgE)抗体,并附着于介质表面,此时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此抗原与介质细胞的IgE“桥联”,并刺激细胞膜引发一系列变态变化,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缓激肽等,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及腺体分泌物增多等变化,从而表现为相应的临床症状。因此,准确找出变应原,阻断其与个体的特异性结合,对于变应性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尤为重要。皮肤点刺试验作为目前诊断I型变态反应最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迅速、安全可靠、痛苦较小、灵敏度高等诸多优点,因此可作为目前小儿支气管哮喘寻找变应原的首选方法。综上所述,小儿支气管哮喘因变应原作用于特异性个体出现的过敏反应,变应原经吸入、食入途径进入机体,因此,明确变应原,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变应原侵犯机体,必要时应针对变应原对患者行脱敏治疗。针对食入性变应原导致的儿支气管哮喘者,可通过避免食入,以取得不治而愈的效果,但对不可避免的接触性或吸入性过敏原,如粉尘满、花粉等,可行特异性脱敏治疗,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兰鸽 武小青 单位: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5级大专护理A班为实验组,共148人;B班为对照组,共145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传染病护理学理论考试,比较2组的学习成绩。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理论考试的优良情况、平均成绩、成绩构成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成绩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应该推广应用[1]。
【关键词】PBL;传染病护理学
随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流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的出现,传染病防治工作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传染病防治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往的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即:理论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改善这种学习及教学现状,笔者开展了PBL教学法应用于传染病护理学教学的研究,以探索其具体应用及观察其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校2015级大专护理专业学生293人为研究对象,其中A班共148人为实验组,B班共145人为对照组。1.2方法:2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由同一位教师任教。在入校分班时已将其基础成绩分成若干个分数段,由电脑随机抽取,故排除了基础成绩的影响。2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传染病护理学教学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讲授法+多媒体教学,通过理论考试,比较2种教学法的效果。实验组传染病护理学教学采用PBL教学法: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教学效果评价:2个班级的学生在理论考试时,使用统一命题的试卷,统一考试时间,统一阅卷,统计2个班级的得分作对比分析。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考试成绩对比见表1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2]。3.2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PBL教学法应用于传染病护理学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综合素质人才。但该教学方法需花费较多的时间,故在学习任务较紧张的专科教学中只能选择性地使用。本研究显示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大英 郑晓妮 单位: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基础护理学》护理实验操作教学水平。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012级本科护理专业2个班学生做实验,实验组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参与品管圈活动组学生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环节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操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过程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包括护理理论和护理实验两个部分。护理实验教学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基础护理学》实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其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护理专业学生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品管圈活动(QualityControlCircle,QCC),也称持续质量改善小组,简称QC小组。作为全面品质管理的一环,是同一工作场所内,工作性质相似的人员,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活用各种质量控制手法、全员参与,对自己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1]品管圈起源于的60年代日本,在1963年由日本石川博士开始倡导。在中国,品管圈活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开展品管圈活动的项目,一方面,为了使护理专业学生更好地熟悉和掌握这种管理方法;另一方面,也探寻这种管理模式在护理实验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我们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延安大学医学院2012级护理本科生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环节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实验教学活动如下: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延安大学医学院2012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46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小班,其中一个小班为实验组,另外一个小班为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男女生比例、所学其他课程的学习成绩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方法。由同一名教师对《基础护理学》理论课和实验示教(利用护理示教室装有护理示教与返示教系统)统一讲授。对照组:按传统教学过程进行,即按“教师示教—学生训练—回示—教师总结”的流程来进行。实验组:按每6名同学组成的QC小组进行分组,其中民主选举一名圈长,负责直接应用品管圈活动原理和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因果分析等方法,按其基本操作步骤逐一实施;辅导员由教师承担,对整个品管圈活动加以把控和指导。每一个圈组的品管圈活动过程是完整、统一和连续的过程。实验组教学效果需要每个QC小组质量的保障,实验组中各QC小组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采取了①学生自测评价法:学生利用手中的延安大学医学院自编的评分标准进行自测。②圈组内互检评价法:组内互测是提高技能训练的关键。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对一个操作,大家找出操作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共同探讨,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较好办法,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两组学生的操作成绩总分为100分,由两部分构成,即平时考核评价法:以教师组织学生在护理操作回示中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按20%记入总成绩;终期考核评价法:操作考试成绩占80%记入总成绩,操作考试采用延大自编教材《基础护理学实验操作评分标准》作为考核标准。4、问卷调查。期末考试结束后,根据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共设计9个条目,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6份,收回4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效果评价。
二、结果
两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成绩来(x±s)表示,两组间用t检验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同学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三、讨论
1、品管圈活动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计较落后,采用灌注式方法,即预习(学生按教师要求提前复习,但教师不检查效果)——示教(教师边讲授概念、方法、注意事项,同时,演示操作过程)——学生自由练习(学生模拟教师的操作过程)——回示(教师点评学生的操作效果)——总结(教师强调操作要点),主要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生缺乏思考和对操作应用的灵活性,滋生了《基础护理学》操作是较枯燥的体力劳动这种念头。有的学生甚至对《基础护理学》的专业技术含量产生了怀疑的态度,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品管圈活动的运用,促进学生对所做的操作积极改进,多思考、加深了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这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表2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2、品管圈活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进行示范,学生模仿学习,[2]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所看到操作过程而不深思为什么这样做,缺乏批判性思维,进而不能发挥创造力。而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运用品管圈活动,通过多思考、多质疑,使他们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0%),从而培养了临床思维和评判性思维能力。3、品管圈活动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操作能力得以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示教后,每个学生按照自己对教师讲授操作理解和记忆,各自进行练习,缺乏同学间协作,帮助,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品管圈活动使学生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学习的团队,只有圈内所有学生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整个圈组才会取得好的成绩。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地发挥了团队的作用;同时,促进同学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相互理解,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操作能力得以提高。4、品管圈活动培养了带教老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带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整个教学过程加以把控和指导,还要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考核、督促,分析失误因素。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个同学的主动性和团队学习的热情,鼓励小组成员共同进步。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和老师双方互相评价和反馈,找出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将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对不足的方面进行改进和调整,增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有利于提高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3-4]在带教过程中,通过检索文献、多思考、多总结,提高了教学科研能力。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运用到《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护理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本次实验教学环节改革中,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运用品管圈活动管理模式都是一个新挑战,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比如整个护理实验都运用其方法,不能凸显重点实验操作项目,在这些操作上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如何更好地将品管圈运用教学活动中,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苗梅静 臧小娟 苏鹏飞 单位:延安大学医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 延安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改变以及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护理基础教学的质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求其必须符合时代的变革。据调查显示: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综合教学法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均有了显著提高[1]。故,随机抽取我校2015届中专护理专业3班和4班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总结研究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线资料。随机抽取我校2015届中专护理专业3班为X组(n=40),4班为Y组(n=40)。X组男女比例1颐39,年龄范围是:20~24岁,平均年龄范围是(22依1.7)岁。Y组男女比例2颐38,年龄范围是:21~23岁,平均年龄范围是(22依0.9)岁。本组研究中,两组学生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良好。(二)方法。两组均以护理教学为教学主题,4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演示、显示模仿”的教学模式。3班采用综合教学法。(1)自学讨论:教师告知学生实验课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和讨论,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很好的结合起来。(2)纠正问题:上课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讨论结果,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对于实验课的整个授课过程进行认真辅导。(3)轮流模仿练习:分组让学生对实验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模仿练习,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对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纠正[2]。(4)多次练习:课堂中,学生要对实训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并进行角色互换。练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施前的评估、物品准备、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5)评价总结:实验课结束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点评,对于优秀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对于存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强调。(6)技能考核:课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纠正存在的主要问题,促使学生尽快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三)评价指标。教学效果:主要从理论与操作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操作积极性、自学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四)统计学方法利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5.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计量资料(教学效果)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的数据有明显差异,即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X组的教学效果远比Y组的优,差异显著(P<0.01),详情见下表。
三、讨论
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变化,人文护理以及整体护理模式已经广泛开展,增强了护生与患者间的沟通能力,促进了护生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为了适应当前医疗模式的新变化,对护理教学方法以及护理模式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进,有助于学生学习护理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情境中学习相关知识,显著提升了学习效率。综合教学法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3]。综合教学法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具体场景形象生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本组研究数据表明:X组的护理效果远比Y组的优,差异显著(P<0.01)。综上所述,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进行综合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晓雯 单位:南宁市卫生学校
对护理学基础实验室进行风险评估的意义重大,由于护理学属于一门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践课程占据总课时的比重较大,护理实践课程应与临床相接轨,包括真人注射、仿真病房的开展等[1],对于尚未真正接触临床实践的护理学专业学生来说,可能会面临某些意外事故,包括针刺伤、接触污染血液等,不利于护理学教学的顺利开展[2]。为了有效确保学生进行安全实践学习,应及时对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管理。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实验室管理措施不是十分完善,缺乏系统的风险评估管理工具,因此,本次研究将风险矩阵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风险评估方案应用于护理基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探究其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地区4所学校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170名,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均占据85名。常规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23岁,平均(21.0±1.2)岁;平均文化可基础成绩为(75.26±3.85)分;实验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一般实验室管理措施,定时对实验组进行开放,并严格依照实验课本的内容进行授课,每组学生为2~3人进行小组实验。实验组:采取风险矩阵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风险评估方案进行安全管理。构建风险矩阵后,依据不同处理原则进行分类干预,例如:对于红色高风险条目的处理原则在于即刻展开行动,对于条目B4水银泄漏引发的危害来说,教学老师可在示教的过程中、发放体温计前嘱咐学生应轻拿轻放,可由口温互测改为测量腋温,可向学校申购密闭式的汞槽血压计。另外,橙色高风险与黄色中风险项目的处理原则在于6个月内与1年之内尽可能采取行动,利于将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对于绿色低风险区域中的条目而言(例如:地滑引起摔伤等),可在实验室放置较为醒目的标识牌,放置防滑垫等。
1.3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实验组管理模式的效果,包括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学生毕业后工作单位的反馈情况等。
1.4判定标准
1.4.1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
依据学生日常表现情况、期中、期末考虑成绩等对管理能力与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评分。
1.4.2工作单位反馈情况
依照优、良、中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优表示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中可独立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对护理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并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做到准确无误;良表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日常护理工作基本独立完成,较好掌握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操作能力较好;中表示实际工作中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护理操作能力基本上能够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但是需要在独立完成护理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困难[3-5]。
1.5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实验组学生实验室管理能力成绩评分与护理技能操作成绩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表1两组学生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比较(x±s,分)组别n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常规组8575.42±6.5373.04±6.74实验组8585.47±6.2386.25±6.22t10.266413.2792P0.00000.00002.2工作单位反馈情况实验组学生日常工作情况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的宗旨在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将学生护理学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应变能力等有效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养成优良的专业技能,为国家输送优质的护理人才[6-7]。在日常护理教学中,护理学基础实验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该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专业理论素养,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护理操作的相关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8-9]。但是护理实验教学应在专业的实验室进行,并配置专业的相关器械物品,所以说,如何对护理学基础实验室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意义重大,是提高护理实践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10]。为了有效确保学生进行安全实践学习,应及时对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管理[11]。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实验室管理措施不是十分完善,缺乏系统的风险评估管理工具[12]。本次研究对实验组学生采取实验室安全管理教学,并加入风险矩阵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风险评估方案,包括依据不同处理原则进行分类干预,例如:对于红色高风险条目的处理原则在于即刻展开行动,对于条目B4水银泄漏引发的危害来说,教学老师可在示教的过程中、发放体温计前嘱咐学生应轻拿轻放等,有利于更加直观的对实验室风险发生严重程度与发生率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方案,利于实验室风险发生率的降低,提升教学效果,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13]。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风险干预模式切实可行,但是由于风险等级是既定的,许多风险条目仍然集中在容忍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其中可接受线以下的条目很少,这就表示该类风险评估工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采用风险矩阵定量分析中风险值与等风险线上数值进行计算分析,可在之后的临床研究中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探讨[14-15]。另外,为了进一步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增强全员安全观念,健全安全体制,笔者还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建议: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有利于使得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并将全员安全观念增强,校园安全文化有利于教师接受安全教育,便于更好指导学生,同时也可让学生在校园安全文化的氛围中接受安全教育与熏陶,利于安全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可在师生员工中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与自觉的安全行为中心,提出人人需要安全、事事要求安全的理念,做到以人为本且预防在先的安全思想与安全规程、需要遵守的准则,并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组成部分。对校园安全文化进行营造的重点为全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学员领导、普通教职工、学生等人群,并定期出实验室安全方面的课题,督促教师给学生开设好安全知识方面的班级讨论会,并经常进行教育,举办全院安全知识讲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实验室管理能力成绩评分与护理技能操作成绩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对两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随访,显示实验组学生日常工作情况优良率为95.29%,明显高于常规组,这就进一步证明了实验组管理模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综上情况可知,对护理学基础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是有效的风险评估措施,可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管理效果,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实践推广。
作者:刘秋英 单位:韶关学院医学院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主干课程,鉴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其实验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在国内高校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实验教学中心普遍面临着授课面学时有限、学生人数多、师资不足、仪器设备场地紧张等难题【1】;另一方面,实验课程方面的学习资源在数量上也大大少于理论课,分布不集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为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我院依托校园网络,构建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并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究人员
我院妇产科护理教研室、实训中心、信息中心合作组成研发团队,共同研发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研发团队骨干成员7名,高级职称3名,中级3名,初级1名,其中医学信息专业2名,妇产科护理专业3名,实训中心2名。
二、开发内容
实验教学网络平台设置6个模块教学信息(图1)目的是让护生了解妇产科护理学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熟悉本课程实验教学基本内容和技能要求,并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针对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临床实践需要对妇产科护理常用各项技能进行媒体形式的演示,便于护生模拟学习,开通互动平台在线答疑解惑,并通过在线测试检查效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效果评价
对我院2014级护理专科学生采用自设问卷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的评价。按照目的抽样法选取对本项目感兴趣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于课后在开放的实验室自助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后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见表1。
四、讨论
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全新学习环境,通过传递数字化教育信息与学习者开展交互式同步和异步的教学活动。与传统教育相比,网络教学平台具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时空不受限、学习交流方便易行的优势【3】。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的建立与应用促进了护生实践技能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护生更合理地安排实验操作训练和自学实验课内容,可以在普通机房甚至家中进行各种妇产科护理实验技能练习,大大节约了实验教学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可通过网络平台回放、慢放及分解上课的整个过程,把操作过程微化、细化,有利于护生牢固掌握关键步骤,复习以前没完全掌握的操作技能,达到巩固知识、熟练操作的目的。通过互动平台还可以进行师生间的即时沟通,便于教师及时掌握护生的情况,予以及时在线辅导。以信息化的在线测试考查护生技能的掌握情况,不仅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还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学练”一体。同时,在平台开发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困难和不足,比如网络教学平台虽然有上述优点,但学生若要完全掌握操作技巧,最终还是需要实体教学来完成。不能完全替代实体实践教学[4]。而网络视频资料、图片等资源存在涉及版权、隐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妥善解决。另外,为进一步完善该平台我们打算增加高仿真动态虚拟模块,对技术、经费等要求更高。总之,我们将继续努力、积极探索,和同道一起不断推进《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数字校园、智慧校园。
作者:周良锋 单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摘要】内科护理学做为护理专业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效果是为医院培养新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保障,而如何能够发挥基础护理教学最佳效果,是值得深究的问题。既往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虽能够起到传授知识作用,但总体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固需要一种新模式,强化教学质量及效果,提高学生参与学习及相关获得的积极性。我们发现,混合式学习能够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获得了教育界广泛认可。本文就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混合式学习的意义与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混合式学习;实践内科
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日后从事工作、照护患者时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及护理技巧,其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是为医院培养新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保障。以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多是老师按照教学大纲施教、示范,教学效果中规中矩,学生的积极性也并不高,甚至缺乏对学生沟通能力、创新思维、求知欲、探索能力均受到影响。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BL)通常指将学习风格、学习环境、学习理论、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等进行综合应用并在教学工作中有效落实,旨在将数字化教学与课堂面对面学习这两种较为典型的施教形式有机整合,适应新形势下教学应用主要的发展趋势[1]。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混合式学习,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还可促进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并有效强化学生之间协作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混合式学习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我院混合式学习法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提高。
1混合式学习发展趋势
混合式学习最早兴起与上世纪80年代,具有即可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启发、引导、监控等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也能将学生在学习过程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体现。施教原则在于根据不同教学要求、问题,采取相应方式将问题解决,在教学方面的体现是利用不同信息、媒体传递方式将问题解决,根本目的是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利益。国际教育界认为,混合式学习这种施教模式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知识、技能,也利于对其价值观及向上情感的培养。我们将混合式学习做为关键词进行文件检索,发现混合式学习已被一些高校应用,如2007年解文明等学者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施教过程中依据混合式学习设计了相关内容并进行实践;同年扈志洪等学者探讨了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策略的构建;2008年何一茹在教师培训中采用了混合式学习。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整合正在广泛开展,在如此大环境下,构建具有特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学,对促进教育教学向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混合式学习的开展意义
内科护理学属护理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临床护理方面关键学科。既往国内学者在此项学科教学中运用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但仍是教师做主体的形式,相关的教学活动均围绕教师来进行,基础目的只是注重传授知识。但结合教学实践的经验来看,在教学中过分的强调以学生或者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均会存在一些弊端,进而影响教学效果[2]。而采用学、教并重的混合式学习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指导、改革对护理教学意义重点,主要可体现在下面几点:①促进教学改革将混合式学习所设计的内容有效运用至施教过程,能够提升护理教学的整体质量及水平,加快教学改革的脚步。②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学习,所涉及到更为先进的施教理念与新型信息技术,给施教人员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也要求施教人员必须从提高自身能力及知识储备做起,以能够将混合式学习有效贯彻。③促进施教目标实现,混合式学习有利于师生沟通,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护理教学根本目的达成[3]。
3混合式学习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我院近年设立实验班,将混合式学习贯彻至护理教学,取得了满意效果,结合我校开展混合式学习的经验,我们将实践方法总结如下:①教学方法:内科护理学教学时间是1年,开展混合式教学班级的教学小组成员包括主讲教师1名,助教2名及技术支持人员1名。②课程导入:我们对内科护理学相关的学习内容、特征进行分析,制定施教内容与学习目标,并利用合适的教学资源及模式施教;同时,教学小组成员需要明确各自职责,如主讲教师主要负责为学生介绍内科护理学学习方法及目标、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及评价方法,助教主要将课程学习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任务、成果一一明确,技术支持则在教学全程给予信息技术方面支持。③活动组织:混合式学习并不局限于传统课上听讲与课后读书,而是将协作学习及课堂讲授相结合,利于多种形式积累学生的学习经验。我们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分析案例、小组协作、解决问题等四种活动形式,而组织形式则包括个体化、小组及集体学习三类。④学习支持:利用学校所开发的网络平台给予学生学习环境支持,具体包括及时将课程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在平台,并将一些课程相关重要资料发送至学生电子信箱,开通微信群、QQ群、微博,利用先进的通讯手段提供给学生查询资料、咨询问题的平台,要求学生咨询的问题在48h内予以答复。针对具体案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设计见习内容,以促进施教目标达成。登记疏忽造成错漏以及计算错误的问题,有利于实现护理的无纸化办公模式,节约日常办公开支。②Excel表格极便于存储,可分月度、季度和年度建立备份文件在电脑中长期保存,避免纸质登记簿保管难以查找、占用空间的弊端。3应用Excel制作护士绩效考核表存在的不足缺勤考核未使用公式计算由于请假的种类和天数不同,所扣除的费用也不同,而且每人每月的休假也会有变动,如果使用Excel公式计算,每月都要重新制作公式,反而事倍功半。因此,缺勤考核项为手工计算后填报到表格中。二次分配未使用公式计算二次分配是将每月缺勤是按照岗位系数、担任组长天数、考勤天数来计算,很难使用Excel公式计算。因此,二次分配项为手工计算后填报到表格中。
4体会
合理的绩效分配制度,客观公平地实施护理人员的绩效分配,可以提高其工作中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3-5]。我院使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绩效分配,取得良好的效果。Excel软件操作简单方便,在财务预算、账务核算、报表、计划统计等数据统计处理时,极为方便,其界面清爽,简单易用,在护理部能迅速推广应用[6]。Excel是由电脑编写和运行的一款电子表格软件,可用来更方便地处理数据,一般用于会计核算、财务预算、账单和销售、报表、计划统计等。其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易学易用特点,能够让护士、护士长在接受指导后很快掌握并熟练运用[6]。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纸质登记簿而言,Excel电子表格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明显改善了护理人员的管理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冰 孙广翠 单位:1.扎兰屯职业学院 2.扎兰屯人民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