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5 04:21: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社区护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社区护理;卫生宣教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亦有年轻化趋势,好发年龄为20~50岁。我们在社区门诊接诊的初诊患者中,大多数患者对此病不了解,认为腰腿疼贴点膏药、打点止疼针就好了。所以在社区卫生工作中有必要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卫生宣教,让患者彻底、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法。因本病病程长、疼痛剧烈、机体活动受限,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导致患者背负沉重的精神压力,容易产生烦躁、忧伤等不良情绪。因此要做好患者的思想疏导工作,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和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腰椎间盘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为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社区护理内容及方法总结如下。
一、心理护理
(1)用高度的同情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关心患者,给其讲清楚有关知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因病程长,患者易产生焦虑情绪,应时刻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思想疏通,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在门诊部的示教室组织社区居民观看有关该疾病的录像,讲解该疾病的症状、体征、检查、预防及护理措施。必要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3)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应该早发现、早治疗。病程长则炎症反应持续,局部黏连或增厚,进而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反复发作,治疗效果差。要让患者知道锻炼的重要性及锻炼方法、锻炼时间的长短与疾病的复发成正比。
(4)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该从多方面着手,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目前可以作为治疗这种疾病的长期手段,以期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的复发,多方面减轻患者的痛苦。
二、急性期及发作期的护理
(1)指导患者要平卧硬板床,这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方法。卧于加垫子的木板床上,具体讲就是在木板床上铺薄褥子或垫子,这样能使腰部软组织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明显减轻疼痛,减轻局部炎性反应,恢复腰椎间盘的功能。
(2)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卧床休息中最难坚持的是在床上大小便,要跟患者讲清楚利害关系,如患者因不便而不能坚持卧床休息,则会影响疗效。患者应严格坚持卧床休息至少2~3周,即使在症状缓解一段时间后也要佩戴腰围下床,不能做任何弯腰动作,以减少病变部位的活动。
(3)卧床期间,要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定时为患者翻身,翻身时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椎扭转或屈曲;对受压部位轻轻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褥疮的发生。
(4)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饮食、睡眠、大小便的情况。
三、牵引的护理
(1)说明牵引治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因对治疗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牵引前嘱咐患者不宜饱食,牵引后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家庭牵引一般选用较轻的重量,大体控制在患者体重的1/10~1/8左右,牵引一段时间后(约1周左右),患者症状如明显改善,则可适当增加重量。牵引一般每日1~2次,每次持续半小时。
(3)牵引时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家庭牵引简便易行、较为安全,但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牵引的姿势、重量、时间等应遵医嘱进行。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牵引治疗时,原则上都需卧床。家中需准备硬板床,以便保持拉力。若卧于席梦思等软床上,则起不到牵引的作用,甚至会加重症状。③牵引所用的牵引带必须合身。骨盆牵引带的拉力必须作用在髂骨翼上,并保护骨突部以防压疮。
(4)在患者卧床休息期间可指导患者行直腿抬高、屈膝屈髋的主动、被动活动,定时为患者翻身(注意事项同上),加强皮肤护理,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2周后方可带腰围下床活动。
四、运动疗法的指导
(1)社区护士应教会患者运动锻炼的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普遍存在腰腹肌无力,这影响腰椎稳定性,使症状迁延或易于复发,这一说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因此躯干肌肉练习的防治作用和巩固疗效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在急性期不宜锻炼,症状初步减轻后宜尽早开始卧位腰腹肌锻炼,避免腰椎明显屈曲或过伸的动作。症状好转时可先进行腰背肌锻炼,以后适当进行巩固性锻炼,神经根症状消失后应开始恢复脊柱活动的练习。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少量活动,以后逐渐增加运动量,以锻炼后不感到疲劳为宜,锻炼1~2周后逐渐增加次数。
(3)恢复期指导患者倒走、前后踢腿等,这种练习每日进行,至少持续3个月。
(4)有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治疗以后,认为突出的椎间盘已摘除,身体已恢复健康,从此可以一劳永逸了,也有一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认为再也不能从事工作和进行体育运动了。其实这2种观念都是错误的。手术完毕后,并不意味着整个治疗的结束,也不意味着从此丧失了工作和体育运动的能力。因为手术只不过是将突出的椎间盘摘除了,还需患者进一步用其他康复手段如功能锻炼等来巩固和增强疗效,避免复发。
五、用药指导
急性发作疼痛剧烈时,给予止痛药物减轻疼痛。条件许可可在家中输入25%甘露醇250毫升每日2次以尽快消除水肿,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执行。
六、饮食护理
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易根治,易复发。通过社区护理可让患者得到更多防病治病的知识,如卧硬板床,腰背部保暖,坚持功能锻炼,避免重体力劳动、腰部过度负重,不长时间内保持某种体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坐姿、站姿,保持正常的脊椎生理曲度,避免腰部的急性扭伤,尽量避免弯腰取重物,取物时避免大幅度弯腰和旋转,减少复发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41~72岁,平均(52±12)岁;病程6个月~12年;无急慢性并发症。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强化教育组和常规教育组,每组39例。强化教育组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龄(50±13)岁,病程7个月~11年。常规教育组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51±14)岁;病程6个月~12年。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病程间具有均衡性。
1.2方法
1.2.1强化教育组采用社区护理与健康教育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包括:(1)健康教育,每天早餐后对患者进行40min的健康知识教育,内容有: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运动、监测、治疗、心理健康及并发症的预防;(2)饮食干预,利用食物模型教会患者计算每天所需的主副食摄入量,让每位患者动手操作,并发放“Ⅱ型糖尿病食物交换份法”参考表,确保出院后正确实施;(3)运动干预,带领患者每天餐后0.5h进行快步行走20min,并简单教会患者用运动时的脉率来判断运动量,即运动脉率(次/分)=170-年龄。(4)指导患者记生活日记,粗测能量摄入与消耗值;运动前后血糖值及心率变化;记录体重指数的变化。让患者意识到生活日记实质上是“实际行动的修正疗法”,是自我控制最基本的方法[2]。出院后第1周电话随访1次,以后每2周电话随访1次,共随访半年。
1.2.2常规教育组采用一般健康宣教方式,内容包括饮食、运动、监测及治疗措施、心理健康及并发症的预防等,由责任护士完成。发放相同内容的健康教育资料及参考表。出院随访同强化组。
1.2.3观察项目2组按入院时、出院时、6个月的餐后2h血糖,采用罗氏快速血糖仪测量,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用罗氏生化分析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伯乐D-10检测。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强化教育组出院时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与常规教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单纯依赖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不能长期控制血糖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所以,指导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饮食、运动、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定期检测血糖等非常必要。
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常规教育方法多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对理论的理解强化,尤其是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更难掌握。因缺乏具体化、个性化指导和有效监督而起不到相应作用。而生活综合干预强化教育结果表明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为患者在家庭进行自我管理,提高尊医行为,控制血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强化教育在控制血糖方面的效果较常规教育效果明显而持久[3]。电话回访是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家中的有效手段。通过电话咨询回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态、康复情况等,实施指导与监控,能及时有效地建立起医患相关信息的沟通渠道[4]。由于医护人员和糖尿病患者的良好沟通,病人出院后的总体治疗有了有效的监督,有利于长期有效的控制病情。
【摘要】随着全民医保实施和社区卫生的不断完善,社区医疗将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和慢性疾病患者就医的主要场所。糖尿病为一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综合性自主治疗,多数患者通过医院门诊在社区治疗为主,社区治疗具有减少患者因疾病的治疗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降低医疗费用等优势,故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将成为该疾病护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通过社区护士对患者实施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社区护理中重视对患者进行血糖水平的维持指导、教会防止低血糖、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糖尿病的合理饮食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指导督促运动治疗、实施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指导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使糖尿病患者在社区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是坚持治疗的关键,定期的社区访视是保证正确用药的措施,定期复诊是并发症得以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对促进其正确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致使机体血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正不断增多,其并发症日趋严重,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1]。目前,只有出现并发症的或因其他原因需要住院治疗外,大部分患者在社区通过门诊长期治疗,缺乏持续专业性的指导,社区的护理尤其重要。护士在社区采取灵活多样的卫生宣传、定期访视、持续性的专业指导方式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的有效控制、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1糖尿病的社区护理措施
1.1指导患者血糖水平的维持无论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还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都必须把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减缓糖尿病的发展,延迟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控制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非常重要,定期到患者家里探望、询问病情,了解病情进展。
1.2教会患者低血糖的防止糖尿病患者应归纳出定量按时进餐、按时用药和定时监测的规律性,不要过于饥饿,也不要过饱,不能盲目地限制食物和水分的摄入,外出时必须随身携带面包、饼干、糖块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1.3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糖尿病的合理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饮食的控制中家属的支持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5%、蛋白质占总热量20%、脂肪占总热量25%,胆固醇摄入限制在300mg以下,因为脂肪摄入多易引起酮症酸中毒,10岁以下儿童蛋白质可以稍多,每日需要的总热量可按劳动强度分为轻、中、重,同时应注意饮食应清淡,低钠盐、高纤维素,做到不吸烟、不喝酒。
1.4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糖尿病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不易坚持用药,并且为终身性疾病的特点,给患者造成了许多心理障碍,如:紧张、焦虑、孤独、抑郁、绝望等,这些心理因素可使病情加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因此社区护士应对社区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如门球比赛、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鼓励患者短期旅游,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练习书法、绘画、养鸟等来增添生活乐趣,以宣泄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患者积极的情感体验,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稳定、愉悦的心理,有利于糖尿病的康复和控制。
1.5指导并督促进行运动治疗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运动疗法的原则是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相对定时、定量、适可而止,教会患者运动量的简易计算方法:运动中脉率次数达到170-年龄、进餐后1h运动、最好不要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能增强脂肪细胞中酶的活性,加速脂肪的分解,促进多余脂肪的分解,控制肥胖,使血脂降低。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利用使血糖下降。运动疗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属的理解支持显得很重要。
1.6实施有效的药物治疗指导社区患者合理用药,强调患者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不是机械地遵医服药,鼓励患者对自己的行为做记录。对1型糖尿病患者,教会其胰岛素的注射技术,对口服降糖药的患者要严格掌握用药时间与进餐配合,了解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出现异常及时去医院诊治。
1.7教会患者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平时应穿柔软透气的袜子,鞋要宽松软底,不要穿紧身的衣裤和鞋子,不要光脚走路,指甲不要修剪过短,不要自行刮鸡眼,每晚用温水洗脚,用柔软和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的擦干脚部。冬天用热水代和电热器取暖是不宜直接接触皮肤,避免烫伤。一旦发现局部出现伤口、水疱、皮裂、疥疮要及时到医院处理。
1.8其他护理措施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检查和高危人群的筛查,防患于未然。注重个人卫生和皮肤的护理,避免接触坚、硬、烫的物体,以减少皮肤受伤和感染的机会。
2讨论
2.1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是坚持治疗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在社区治疗时,缺乏专业医护理人员的监督和指导,对疾病的治疗和监测均有较大的随意性,规律治疗过程易受个人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知、性格及生活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初次诊断治疗的患者,缺乏对疾病治疗和不良预后的认识,增加治疗的随意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有报道[3]2型糖尿病患者有记忆力降低,早期的认知功能减退的现象,健康教育的效果与患者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密切相关。社区护士对其进行连续的疾病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使患者及其家人对疾病治疗的要求、监测的要点、不良药物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的防治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通过不断的学习,强化正确的方法,干预其建立健康的行为,促使患者能坚持正确的治疗方法,获取有效的治疗效果。
2.2定期的社区访视是保证正确用药的措施该疾病需终身治疗,随时监控,长期的综合治疗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是否遵医嘱治疗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由于治疗环境由医院改变为社区的生活场所,患者的治疗将受到不同时期、不同情境的生活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进入社区后患者的遵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社区护士坚持定期的家访,除做好疾病知识教育外,还对患者的正确用药和监测有及时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患者保持有效用药有警示作用,加强患者参与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提高患者的遵医率,保证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家访避免了电话等信息随访中患者回访信息的不真实性和不准确性。
2.3定期复诊是使并发症得以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方法糖尿病的治疗时间较长,长期的治疗会让患者产生懈怠情绪。血糖的有效控制易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出现不同的病理表现和不同脏器功能的损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机体对不良反应的应激能力降低,出现不同的并发症。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其反应差,不能早期发现而延误病情,致较多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在社区的治疗中,应在社区护士的正确指导下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确定治疗的有效性,及时进行相关治疗方案的调整。通过专科复诊查体可使并发症得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本社区8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分析,干预后乙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社区护理;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
高血压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症状,属于心血管疾病,当前对该病没有明确的治疗方式,以辅助治疗为主,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如果病症恶化,得不到有效的护理指导和干预,不仅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也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针对其特殊性,在实践中需要做好患者病症分析工作,按照用药基本要求进行。由于该病存在并发症多和患病率高的特点,无法彻底治愈,在治疗阶段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指导,避免病症恶化。为了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选择本社区8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本社区8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详细资料如下:甲组和乙组分别都是41例患者。甲组中男和女分别是20例和21例,年龄在46-75岁,平均年龄(60.6±0.8)岁。乙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在46-73岁,平均年龄(61.5±0.3)岁。根据上述数据可知,两组患者的常规性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组间数据可以进行研究和分析。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甲组患者给予基础药物治疗,结合患者病情进行。乙组给予社区护理方式,具体护理模式如下:
1.2.1 健康指导 在社区护理中可以开展有效的社区讲座的方式,发放宣传手册,告知患者高血压的并发症,提升其认识度。部分患者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需要进行随访,不定期对患者进行指导和教育,使其掌握高血压病症的具体情况,注重和患者进行互动和交流,提升治疗依从性[1]。
1.2.2 心理指导 由于高血压无明显治疗方式,患者血压起伏不定,患者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因此在护理中需要及时和患者进行互动和交流,告知患者日常控制血压的方式,只要积极应对,会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同时血压控制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更多的耐心,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病情,配合治疗[2]。
1.2.3 行为干预 社区护理人员需要适当进行行为干预,通过一对一指导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病症的普及。在干预过程中让患者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方式,提醒患者出门要携带降压药物。如果血压波动比^大,需要随时就诊。
1.2.4 运动指导 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比较大,在护理指导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式,包括:慢跑、健身操和太极拳等,提醒患者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产生消极影响。适量的运动能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1.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当P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分析,实践证明,干预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乙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对患者日常生活有严重的影响,针对其特殊性,在实践中需要做好基础干预指导工作,按照具体要求进行,避免病症恶化,或者产生其他炎症[3]。
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比较大,为了提升用药依从性,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患者病症分析工作,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干预。强化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能最大程度解决高血压问题,在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和生活行为指导等,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实践证明有效的护理指导能提升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为了避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病症恶化,要按照社区护理要点进行落实,让患者主动接受治疗,进而提升生活质[4]。
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分析,干预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乙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说明对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形式,其优势明显,能提高治疗依从性[5]。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形式起到重要的作用,患者比较满意,能保证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为内,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社区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66例糖尿病患者视为分析对象,且通过随机编号的方式纳入参照组与分析组(n=33)。参照组应用一般护理干预方式,分析组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方式,比较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分析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各项数据资料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患者;人性化护理;临床护理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习惯的转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是当前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式,而护理干预的方式,将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治疗配合程度。文章将本社区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66例糖尿病患者视为分析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现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社区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66例糖尿病患者视为分析对象,且通过随机编号的方式纳入参照组与分析组(n=33)。两组患者年龄均在39岁到71岁之间,中位数为(55.61±6.41)岁。男女比例为18:15,组间各项数据资料比较无明显区别,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应用一般护理干预方式,介绍按时、按量用药的方式以及用药的必要性。分析组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方式,具体方式如下。
1.2.1 心理干预 糖尿病具有病情时间较长的特点,患者易于出现悲观、焦躁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要耐心为患者介绍糖尿病发生的原因,治疗的价值等,讲解成功的治疗案例,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治疗状态。交流中,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态度,态度温和[1]。
1.2.2 饮食控制 护理人员需要基于患者的血糖水平、体重等,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以蔬菜为主,控制鱼肉、鸡蛋等摄入量,低盐饮食[2]。
1.2.3 生活指导 需要保持个人卫生,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清洁护理管理,指导患者注重口腔卫生、足部卫生,每日检查双足是否存在裂口,选择适宜的鞋袜[3]。卧床患者需要每日间隔2h翻身1次。同时,可以指导患者适度参与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走等等。
1.3 评价标准 比较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具体包含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含满意、一般与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率=满意率+一般率)[4]。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分析软件,以百分数和例数表达计数资料,应用检验;应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 参照组与分析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对比
分析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各项数据资料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参照组与分析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对比
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4.85%,分析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97%,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
3.讨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即为将患者视为主体,基于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状态、护理需求以及治疗方案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式,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并且积极帮助患者[5]。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以从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方面展开,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多关心患者,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与健康指导。
基于本次临床护理研究结果而言,分析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各项数据资料比较证实了人性化护理干预方式的应用价值,其血糖控制效果更加理想。同时,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4.85%,分析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97%,数据对比的结果证明人性化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期间的应用,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提升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存|量与生命健康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建议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具体作用,为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社区治疗的X梗塞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并依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共17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案上应用康复训练,共13例,对两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于干预前,两组的症状得到明显好转,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改善更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康复训练;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具体作用
脑梗塞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治疗与护理不合理或不及时,会导致患者的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形成功能障碍,值得关注[1]。本文对比常规护理与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讨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社区治疗的脑梗塞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并依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共17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案上应用康复训练,共1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为(55.21±1.26)岁;观察组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为(56.24±1.2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基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案上应用康复训练,措施为[2]:①心理指导:定期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一旦发现负面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同时,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心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②肢体功能恢复指导:在患者身体能够承受的条件下,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实施运动锻炼,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恢复。③康复指导: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加快康复速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5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症状越严重,反之,表示患者的症状改善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程度越好,反之,表示改善程度越差[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各项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42.51±1.54)分和(63.24±3.24)分,对照组为(43.02±1.04)分和(64.04±3.05)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20.14±2.14)分和(91.21±1.24)分,对照组为(32.11±1.85)分和(80.14±2.45)分,相比于干预前,两组的症状得到明显好转,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改善更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梗塞又称为“脑中风”,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病症,其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的脑部动脉粥样硬化,使得组织形成缺血、缺氧的状况,极易引发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形成偏瘫症状,对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影响[4]。
临床上,针对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质量非常的重要,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各项体征的恢复能力,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心理状况,进行合理、科学的运动恢复性锻炼,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同时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愈率,因此,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非常高[5]。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在社区中的糖尿病病人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并分析其依从性。方法:选取某社区糖尿病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干预组于2016.10 -2017.03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措施。分别测定两组病人干预前后餐后及餐后2h血糖、HbA1c、BMI等指标,并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较治疗前得到改善(P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干预;社区;依从性
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需进行长期治疗,而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对于疾病的控制起到重要影响,因此糖尿病病人掌握一定的疾病相关知识及疾病自我管理方法是实现病情有效控制的关键[1]。而糖尿病病人以家庭治疗时间居多,住院治疗时间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某社区100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运动、饮食、心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血糖、体重控制及用药、血糖监测、饮食、运动、定期复查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社区糖尿病病人100例(男性病人64例,女性病人36例)。病人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6.1±8.8)岁;患病时间在3-17年之间,平均(8±5.8)年。所有纳入患者按照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筛选,并且均具有进行正常贤交流能力,无严重并发症。按照随机化分组方式将纳入的10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50),将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餐后及餐后2h血糖、HbA1c、体重指数及患病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
1.2.2 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为期6个月的运动、饮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实施方案为[2]:(1)心理护理:根据病人自身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2)健康教育:开展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定期举行健康教育讲座,并发放相关资料;(3)治疗依从性指导:①用药指导:向病人及其家属交代病人服用药物的服用方法及剂量,并介绍药物疗效、注意事项及副作用;②饮食指导:向病人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根据病人的血糖水平及自身饮食口味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嘱病人严格执行;③运动指导: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锻炼(如慢跑、快步走、打太极拳等),强度以病人不敢疲劳为宜,时间一般为20-30min,若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④血糖监测指导:指导病人及家属学会测血糖的方法,嘱其定期进行监测并记录;⑤电话随访:每周一次电话随访,提醒和督促患者,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
1.3 评价指标
1.3.1 护理干预效果评价:测定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餐后及餐后2h血糖、HbA1c及体重指数等指标。
1.3.2 治疗依从性 自制糖尿病治疗依从性量表,包括用药、血糖监测、饮食、运动及定期复查5个维度,每个维度4个条目,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3级评分,即“经常”、“偶尔”、“从不”依次计0-2分,总分为40分,得分高低与病人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经测定量表信效度较好。用此量表测定治疗前后分别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治疗前后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治疗前后的差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较治疗前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治疗依从性量表得分的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后依从性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得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后依从性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得分均明显高于6个月前,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3.讨论
从本文可以看出在常规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情况,并能增强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研究表明治疗依从性对于糖尿病病人病情的控制至关重要[3]。在社区糖尿病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病人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医生开具的医嘱做不到严格执行,因而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还有一部分病人因缺乏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导致用药或血糖监测不及时、不规律,不能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不愿意参加适当活动,同样不能有效的控制血糖。通过对社区糖尿病病人进行运动、饮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使其自觉改变不健康的生活状态,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可以在社区糖尿病病人中推过应用,并且可以尝试应用社区其它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如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疾病等。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式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社区医院保留疾病档案的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和宣传教育,试验组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遵医行为。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试验组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压测量、定期复诊和按时服药等方面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可行性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高血压的患病人数也在逐年增长。高血压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已成为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主要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社区医院保留疾病档案的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式及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社区医院保留疾病档案的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试验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在61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68.9±5.6)岁;病程2-25年,平均病程(12.2±3.6)年。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在62岁-78岁之间,平均年g(69.9±4.8)岁;病程3-26年,平均病程(13.9±4.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和宣传教育,试验组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
1.2.1 健康教育 发放有关高血压的健康知识手册,便于患者及其家属在家中能够自主学习。向患者讲解关于高血压的健康知识和相关并发症症状,告知患者如何控制血压等相关事项,便于患者准确了解自身病情,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1.2.2 药物护理 高血压患者需要通过长期服用药物来保证血压正常,所以要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病情按时按量服药,告知其服药的必要性和停药对健康的危害[2]。提醒患者将药物放在醒目的位置,并嘱咐患者家属监督患者服药。
1.2.3 运动护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个人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户外运动方案。运动内容以散步、慢跑、太极拳为主。运动时间应以半小时为宜,不能使患者的体能消耗过大。另外,患者在进行户外运动时,最好是在有家属陪同的情况下进行,以免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意外而得不到及时治疗[3]。
1.2.4 饮食护理 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在家合理地规划日常饮食,注意控制高盐、高脂的摄取,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补充日常所需维生素。同时,患者要注意戒烟限酒,烟酒易造成血压升高,导致病情复发[4]。
1.2.5 自我管理 患者要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学会使用血压计对血压进行测量,坚持每天早晚各一次,并且进行书面记录,一旦测量的结果出现较大波动应及时就医。
1.3 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遵医行为。
2.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试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上此病的老年患者常常伴随着胸闷、乏力和头痛等症状,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血压控制不理想,病情反复[5]。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过饮食护理与运动护理相结合,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均衡饮食,少食高脂食物,多摄取水果,蔬菜等维生素高的食物,并且配合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使血压保持在正常的水平。
本文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资料,发现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试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摘 要:本文分析并归纳了国内现阶段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生活现状,并对其生活质量现状态、经济状况、年龄结构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从日常生活需求、个体化需求上对老年人护理需求进行综述。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质量;护理需求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老年人口持续增长的高峰阶段,我国在人口老龄化方面,严重程度逐渐增加,这也增加了养老需求,由于家庭规模不断减少,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作用。同时因社会保障以及经济实力等限制,机构养老模式仍存在不完善现象,所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为现阶段老龄化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1]。社区居家养老指的是社区通过利用正式社会服务系统或非正式社会服务系统对精神和身体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实行援助性支持和服务,此种养老模式不仅包含了家庭和机构两种养老模式各自优点,同时有效避免了那两种养老模式的缺点,属于新型养老模式,详情如下。
1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现状
1.1 国外现状
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同时还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体制。以美国和英国为例,美国的PACE全方位养老服务项目就是通过多科合作模式,让老年人享受到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英国重视人本精神,通过多种形成的养老服务以及完善的监督体系,开展个案管理式养老服务,同时采取分级的方式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这些对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有重要借鉴作用,同时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更好的开展、体系更加的完善提供经验支持。
1.2 国内现状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养老模式历经20多年的进步和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在上海、大连、广州、宁波等多个城市分别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试点,且取得良好效果。尽管我国在新型养老模式建设方面有一定成绩,但因制度、资源等因素影响,制约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与老年人对养老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距离[2]。
2 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2.1 健康状况
有研究显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其健康状况有直接的联系,在老年人群中通常存在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出现行动、肾功能、视力等方面的障碍,对老年人各方面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伴随老年人疾病情况和疾病种类的加重和增多,使得其健康状况处于下滑状态,这也会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降低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参与度,加重经济负担,从而降低了生活质量[3]。
2.2 经济状况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容易受到经济状况影响。有研究指出,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比月收入不足1000月的老年人高。据相关调查显示,生活质量与财务满意度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老年人经济状况越好,其社会经济形象越佳,这可以提升其生活质量[4]。
2.3 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作为一种生活因素,不仅可以降低风险,同时对疾病发生有延缓作用,另外还可以使老化程度得以减缓。有国外学者指出,身体活动与自我效能、自我价值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进而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4 文化程度
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则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越高,两者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的文化水平高,其健康观念则更加积极,对精神生活质量较为重视,可以使自己心理状态得到良好调节,以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生活质量比较高。
2.5 社会支持
据国外报道指出,生活满意度与社交网络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对于老年人而言,社会网络的建立与保持可使其负性情绪减轻,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在国内报道中,社区支持变量影响较小,说明我国现阶段社区对老年人养老支持存在一定限制[5]。
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护理需求
3.1 日常生活护理需求
有学者对某省1018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照料方面,老年人的需求度最高,尤其是需要长时间卧床的老年人,对社区的日常生活护理需求极高,如洗漱护理、进食护理、饮水护理等。也有研究指出,老年人对日常生活护理的需求度随年龄增长也不断升高。对于此,社区应对社会资源进行积极整合,为社区老年人,尤其是高龄、体弱老年人提供多种优质护理服务。从政府角度来说,应基于社区服务强化建设外部资源,如老年食堂、老年活动室等。另外,还应不断强化照顾护理团队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以及志愿者服务的持续化和多样化,增加社区宣传力度,使照护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使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3.2 个体化护理需求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过程中,应以服务对象特点为依据,为老年人提供个体化服务,如针对空巢老人、离退休老人、丧偶老人等,应强化心理干预,给予其心理支持,为这部分老年人建立社会支持体系,使其消极情绪得以缓解。同时针对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如高血压、痴呆等,应制定个体化评估方案,并形成照护计划,深入发展临终关怀护理,使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4 结语
在建设健康老龄化工作中,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实现了实效性服务,而且保证了服务的多样化,使养老保障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同时也应通过日常生活服务以及个体化服务使老年人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的社区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社区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对象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未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后观察统计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口腔健康情况。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口腔健康知识掌握优秀51例、优秀率9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优秀38例、优秀率63.3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健康教育;口腔护理;社区;应用价值
目前S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自身健康意识较前明显提高。其中口腔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但是由于人们对于口腔健康的保健以及护理了解较少,在日常生活中忽略针对口腔健康护理的学习导致口腔健康情况较差[1-2]。在近年的相关实践报道中可以发现,积极有效的开展社区口腔健康护理教育对于改善社区群众口腔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帮助意义。在收集资料中可以发现,通过开展口腔健康社区教育对于提高社区群众的口腔保健意识具有较好的效果[3-4]。因此,本文研究中将针对我们在社区内开展的口腔护理健康教育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在社区内的应用价值,现文章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社区内选取的研究对象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5]:①既往无严重口腔健康问题;②可以认真履行本次研究;③研究期间定期复查观察口腔健康问题的未失访者。排除标准:①研究前合并严重口腔健康问题;②未能完成研究,期间失访;③未签署伦理委员会通过的临床试验研究同意书。全部参与研究的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未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的60例为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6.6±2.1)岁。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的60例为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37.1±2.0)岁。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研究对象研究期间未给予口腔健康教育,本组研究对象均按照日常的行为习惯,每日刷牙等处理。
1.2.2观察组 本组研究对象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干预:①向纳入研究的研究对象讲解口腔护理的重要性,使其充分了解口腔健康问题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其主动地口腔健康护理习惯;②向观察组研究对象发放口腔健康护理相关的宣传册以及相关资料,用科学的事实以及有力的文字依据使口腔健康问题可以深入研究对象内心;③告知参与的研究对象口腔护理健康的自我检测维护措施,使其自身可以有效、准确的行口腔健康情况估测,对于维持自身口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④知道正确的刷牙方式,每次刷牙时间,早晚刷牙1次,餐后漱口等日常准确的口腔保健常识性习惯。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6个月后两组研究对象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龋齿、牙周炎、刷牙正确率等比较资料之间的差异情况。根据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进行统计比较,其中优秀:>90分;一般:70~90分;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软件对两组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研究对象口腔健康知识掌握优秀51例、优秀率9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优秀38例、优秀率63.3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研究对象统计资料比较情况
观察组研究对象在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后,其龋齿发生率1.70%、牙周炎发生率3.30%、刷牙正确率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龋齿发生率11.70%、牙周炎发生率25.00%、刷牙正确率65.0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口腔健康作为目前体现全民大众健康状况的常用指标之一,而且随着目前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改善。对于口腔卫生情况也逐渐的更加重视起来[6-7]。社区作为人群最为密集的生活区域,在其特殊的环境下给予相应的口腔护理健康知识指导,可以有效的促进口腔护理健康的推广。目前,健康教育多为推广健康卫生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特殊手段使人们充分的认识口腔健康知识以及口腔保健意识。而且通过在社区内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群众的口腔健康问题[8-9]。在近年的多项研究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采用健康教育方式在健康知识的推广中具有一定的促进推广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口腔疾病的流行与发展。因此,通过e极开展有效地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增加社区群众的口腔保健意识[10-11]。
本文研究中,我们通过在观察组60例纳入研究的研究对象中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指导干预措施,使其可以充分的了解口腔健康教育在社区内的应用意义,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意义,而且可以更好的使其自身学习到相关的口腔保健措施。通过研究结果的比较中我们发现,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其经过培训后,其口腔健康知识的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而且在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龋齿发生率、牙周炎发生率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中可以发现,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口腔健康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收集既往的类似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在社区中的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与本文的研究相似[12-14]。
综上所述,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在社区群众的应用中具有较好效果,可以有效地改善社区群众的口腔健康情况,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社区护理指导措施,探讨社区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日照市人民医院管辖范围内的、在医疗社区登记注册的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社区对其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指导6个月,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对比社区护理指导前后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治疗有效率的变化。结果社区护理指导6个月后,患者的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结论社区护理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可以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及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社区;护理指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大多在医院门诊就医,而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社区医疗服务应运而生,其中社区护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逐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本研究选取了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社区护理指导,旨在探讨社区护理指导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区域内在社区登记注册的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7例,女5例;年龄52-83岁,平均(66.1±12.6)岁;糖尿病史:15年以下3例、l5-30年6例,30年以上3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3例,大专及以上3例。研究对象思维正常,具有听、说、应答能力,本着自愿的原则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社区护理指导前对入选对象的病情及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社区综合护理指导后与指导前各项指标比对分析。干预的形式为定期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办健康教育宣传栏、多媒体授课,采用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等形式。干预内容包括认知指导、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行为指导等。指导时间为每周期6个月。
2社区护理指导内容
2.1认知指导详细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起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发生发展的过程,让患者充分认识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性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做到积极预防和科学治疗。据报道,健康教育与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2.2心理指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由于疾病致使患者不能清楚地看到外面斑斓的世界,这对患者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担心从此失明,患者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这样更容易导致血糖控制不良。社区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只要积极控制血糖,遵医嘱科学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完全可防可控的,以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同时让治疗好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现身说教,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做好自我保健、自我护理。定期到家里寻访,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帮助患者积极寻求社会、家庭的支持,让患者从消极、自卑、无望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早日回归到正常生活工作轨道上。
2.3饮食指导长期的高血糖是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根本原因,而饮食疗法是控制高血糖的基本疗法之一。指导患者建立科学合理的膳食模式,反复向患者宣传饮食疗法的重要性,要求患者选择优质蛋白,注意主食、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同时要尽可能定时定量进餐,不能随意加减食物。协助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整,可多选用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和新鲜蔬菜,因为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和新鲜蔬菜能增加胃肠蠕动,预防便秘,防止视网膜剥离;可食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胡萝卜,对眼睛的保健大有好处。
2.4行为指导合理安排工作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做到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指导患者用眼卫生,不能长时间用眼,不要参加剧烈活动,谨防视网膜剥离。当出现明显视物模糊时,警惕眼底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的发生,需立即就医。加强自我调护及适当锻炼,防止感冒,预防皮肤感染。定期门诊复查,术后半年内每2-4周复查视力和视野,至少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1次,半年后改为3-6个月1次,1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如眼部出现不适、红肿、闪光感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对于口服降糖药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注射胰岛素治疗,指导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注意消毒卫生,不能共用针头,胰岛素剂量要准确。
3结果
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社区护理指导6个月后患者的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临床疗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在社区患者可以获得持续的健康教育,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治疗的要求、监测的要点、不良药物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的防治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患者通过不断的学习,建立健康的行为,促使患者能坚持正确的治疗方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我们通过对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了社区护理指导6个月,深受患者好评。患者遵医依从性明显提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了科学正确的认识;饮食习惯更加合理;用药更加规范;血糖得到了明显控制。社区护理指导6个月后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1.67%,与指导前的50%比较有了显著提高(P
总之,社区护理是护理专业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它是社会发展、科技腾飞及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产物,是促进健康、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和恢复健康的重要途径。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健康护理对改善老年人运动机能,提高老年人身体素质的意义,探讨合理的有效的老年人健康护理的干预模式。方法在调查和试验研究之后,对老人健康护理预后的各项运动技能进行评比。结果社区健康护理干预对老年人人健康指标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实施之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干预效果,对社会老年人健康有着巨大的作用。结论社区健康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人的运动机能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社区健康;运动技能;干预效果;老年人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现今我国60%-70%的老年人群都有慢性病史,人均患病数为2-3中,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中,有超过60%的带病生存患者,相关报道指出,近年来带病生存的老年患者人数一直都在持续增加,一些老年慢性病患病较高的地区,患病率已经高达90.0%。本文主要以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老年人实施护理干预,希望能为老年人健康干预今后的发展起到帮助,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市社区进行抽样选择,主要选择年龄大于65岁而生活不能治理的老年人,将选择的老年人神火社区组成小组,安排文化程度较高,健康知识较为丰富的老年人担任社区健康干预群体的组长,小组设置数目一共15个,将本市的主要生活社区已进行基本覆盖。设置专门的干预组,成员人数根据干预的工作强度进行设置,一般5-15名,并将社区居委会作为护理干预的中心,首先设置其科学、合理的健康干预方案。共选取老人200例,其中男性112例,女性88例,选取老人年龄为64-90岁,平均年龄(71.2±2.1)岁,200名老年人中,46例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初中文化程度老人32名,123名老年人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
1.2方法干预组成员在对老年群体干预前、干预中以及干预后都需要对老年人进行全方位身体检查,并在检查之后将体检报告分发到各个老年人手中。由社区组建其的社区医疗服务站负责为老年人解答各种健康问题。
1.2.1检测所有患者老人的活动情况从实施干预开始,老人在每周起床之后即开始进行几步测量,直到老人晚上睡觉。对老人日常活动量进行仔细记录。
1.2.2为每位老人分发健康手册手册中主要包含运动量、心里舒畅以及合理的膳食等,并对干预对象适时进行随访,安排更多的时间和老人进行健康交流,老人的主诉要仔细倾听。
1.2.3组织老人在一起进行健康新的交流在此过程中老人自身也能够相互交流养生经验,社区健康交流可以在一个社区内进行举办,也可以联合多个社区举办。
通过对200名老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体重、肺活量以及身高和日常行走时间以及身体各项指标等。
2结果
在对社区老人实施护理干预后,接受干预后老人地运动技能指标相对于干预前,老人行走10米所用的时间比较无改善,表明干预之后老人日常行走时间无明显变化,而干预后老人行走10米心率指标相对于干预前更加健康,充分说明社区干预护理对老人健康改善作用较为显著。
3讨论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女性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心态等方面,整体健康程度都高于男性,从治疗依从性上来看,女性老人无论接受药物还是非药物治疗,所体现的依从性均高于男性老人。所以,在健康护理之前以及护理过程中,不同社会角色所导致的行为差异应该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使整个健康干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要将老人保健意识充分调动起来,使男性老年人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自我管理中,这也是今后社区干预的重点。
通过上述分析,健康干预对老人行走10米的时间无明显改善,而护理干预后,老人行走10米心率情况明显优于接受干预前。但静止心率和行走后心率无论是任何年龄段的人,在行走之后都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变化,虽然不存在较为显著的变化,但老年人在接受干预后,无论是慢走后还是快走后,其心率指标都明显低于接受健康干预之前,充分说明,对老人实施健康干预后,其心功能交干预前更好,起到了组织老年人健康机能退化的重要目的,充分说明健康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现今运动量减少、营养过剩是老年人健康面临的主要威胁,往往很多老年人的体重都超出了健康范围,据相关统计显示,体重超标的患者占了25.0%,虽然男性老人和女性老人之间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女性老年人肥胖的总体人数稍高于男性老年人。健康干预护理对老年人的体重控制、运动量控制以及饮食控制都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在社区中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摘要】综合大众健康时间和护理实践,就诞生了社区护理,通过整体途径和健康教育整体途径,维护和促进大众健康,对社区中的人群、家庭、个人实行健康管理就是社区护理的宗旨。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护理的计划、协调和实施具有非常意义。基于多年工作经验及体会,对社区卫生服务中护理工作的特点与任务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社区;护理工作;任务;特点
为打破传统医学模式,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它是以社区群众为对象,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方针,集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康复、医疗、保健、预防等服务为一身的,以健康为核心的综合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下,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理念取代了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想法,以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代替了针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社区健康教育状况的检测者、社区卫生工作的协调者和组织者、健康教育宣传者、健康问题的咨询者、医护人员等等这些身份都是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所应称职的。
1社区卫生服务中护理工作的特点
1.1个体化护理服务人格化、个体化是社区护理所强调的服务宗旨,以全面评估服务对象为基础,要求护士人员针对个人特点,帮助病患积极面对与解决社会、心理、生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1.2综合的健康服务不仅仅包括了对疾病的护理,社区护理服务更关键的是发挥出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对此,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心理因素等对社区中个人、家庭、群众健康所产生的影响就需要社区护士人员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在心理咨询、社会支持、家庭保健、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等诸多方面,整体综合护理服务于大众。
1.3连续性护理社区护理工作在服务关系建立后连续性地、对服务对象提供健康服务,而不会因人群、家庭、个人的某一健康问题得以解决而将服务停止。保持连续性护理的前提就是护士进行的出院计划和出院评估。这也是患者从医院到社区的连续性护理。
1.4根本目标的定位社区护理工作并非局限于某一疾病或某一年龄组,而应将个体保健需求和健康问题提升至群体层面。人群健康不局限于个人健康。社区、个人、家庭应担负起对人群健康负起责任,护士人员应做更复杂、更多的工作。
1.5预防为主疾病护理向疾病预防和人群健康保健的转变是社区护理的主要工作任务,具体如大众健康教育、意外事故防范、围产期护理等等。咨询服务和健康教育逐渐增多,而直接疾病护理活动则在减少。社区护理不仅仅是对生病的患者进行护理,二是在于促进、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通过措施的有效采取,使人群少患病,或者不患病。预防为主、主动、积极是社区护理服务性质。
2社区卫生服务中护理工作的任务
2.1物质依赖护理物质依赖会对健康产生关键影响,社区护士应充分理解这一点。物质依赖包括了大麻、幻觉剂、麻醉药、巴比妥类药物、尼古丁、咖啡因、可卡因、化学刺激品、酒精等。例如:酗酒除了酗酒者以外,也会影响到他人;而和化学药品对社会健康和人体健康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社区护士人员与其他相关医务人员一起,通过护理程序,帮助患者解决物质依赖等健康问题。
2.2体育锻炼与营养护理促进身体健康的有效首都阿金之一就是体育锻炼,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个体需要,社区护士人员应对人群、个人指导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例如:慢性病人、青少年、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不同,锻炼的轻度和内容也各异。通过对人群特点进行评估,护士人员方可开展指导咨询等服务。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之一就是营养,良好的膳食对预防慢性病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估人群、家庭、个体营养状态,护士人员才能对潜在或存在的相关营养健康问题作出确认和分析,并且通过咨询和健康教育等,对人群、家庭、个人的改善方案的制定起到指导和帮助的作用。为确保社区人群健康、促使其保持合理的膳食习惯,随访、评估检查应定期开展。
2.3特殊人群的护理在社区中,残疾人、老人、妇女、儿童由于生理或年龄特点,存在健康方面问题,属于特殊人群,因此,特殊的护理和健康保健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残疾人功能护肤的问题、防治和护理老年人慢性病和健康问题、孕期妇女的保健问题、处于不同阶段的儿童发育、健康问题等,针对以上问题,护士肩负重任。除此之外,特殊人群还包括如未接种麻疹疫苗有可能患麻疹危险的患者、有患前列腺癌倾向的老年男性、吸烟有可能患有肺癌倾向的个体等等,护理和健康保健特殊人群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2.4控制传染性疾病目前、社区护理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预防社区人群感染及传染疾病,尤其是特殊的地区和人群,如传染病高发或流行地区、特殊种族、儿童等。健康教育、传播途径的切断、传染源的隔离、保护环境卫生、预防接种等都是社区护理的主要任务。对于逐年上升的艾滋病而言,社区的重要任务就是疾病预防和有关艾滋病知识教育的普及。
2.5健康自理社区护理的重要职责就在于增强家庭、个人健康自理能力,树立人群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帮助人们建立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通过调查和研究社区人群不良生活方式,分析问题原因,并对护理干预内容进行确认,最终制定并有效实施措施。例如:健康自理能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的培训等。
3总结
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就是家庭,而社区的健康依靠家庭健康的构筑。因此,社区在制定健康计划时,应获得家庭的积极参与。以社区群众为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护理工作改革了传统医学模式,只有正确认识社区卫生服务护理工作的特点和任务、落实计划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积极做好社区健康教育状况的检测者、社区卫生工作的协调者和组织者、健康教育宣传者、健康问题的咨询者、医护人员等等工作,才能真正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促使社区群众认识到健康自理的重要性,确保大众的健康。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治疗及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某社区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2例,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社区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不进行任何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研究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78%;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治疗;护理干预;效果
临床中糖尿病较为常见,该病的病程较长,且需终生接受治疗,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以及工作方式等的逐渐转变,使得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多。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糖尿病的社区治疗和护理干预效果。本文主要就糖尿病患者社区治疗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某社区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2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将92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7:18;患者年龄在36-71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6±2.36)岁;患者病程在2-13年,平均病程为(6±1.97)年;给予对照组患者社区治疗;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6:21,患者年龄在3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02)岁;患者病程在2-12年,平均病程为(6±1.31)年;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及排除标准本次所选糖尿病患者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相关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确诊;且所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以及认知障碍等,本次所选患者均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1.3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降糖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不进行任何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采用社区护理干预,①建立档案;帮助患者建立起与之相应的档案,登记患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以及联系的方式等;同时,社区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相关糖尿病的知识;②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在进入社区后,应及时安排社区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进而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③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干预:同时,社区护理人员还应及时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嘱患者多食富含维生素、低糖的食物,尽量少食多餐;④给予患者运动护理干预:社区护理人员还应给予患者相应的运动指导,并告知患者适当运动对提升机体免疫力以及抵抗力的重要性;⑤给予患者药物护理:社区护理人员还应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并向其讲解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时间以及方式,告知患者随意中止药物治疗对疾病康复的影响。
1.4评定标准治疗及护理期间,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以及餐后2h血糖(2hPBG)进行监测并记录,并根据血糖变化情况对其治疗及护理的疗效进行评定,其中,显效: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FBG下降30%及其以上或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78%,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多因机体胰岛素的缺失或抵抗导致机体内胰岛素不足,致使血糖上升,是一种慢性疾病。据调查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居于世界第二,我国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约占9.3%。随着社会经济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以及多元化的护理服务,社区医疗因此应运而生。
糖尿病属于慢性且终身性的疾病,其血糖控制效果欠佳,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且由于长期服药,极易加重患者经济以及心理等负担,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疗效。因此,针对糖尿病的病情以及患者机体、心理以及生理等问题,给予其相应的社区治疗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的程度,提升患者药物的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进而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表明,采用社区治疗及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78%,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给予糖尿病患者社区治疗及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社区广泛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对其认识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00例,其中2010――2011年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2012年患者为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护理。对比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服药依从性变化。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水平明显要高很多,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糖尿病;认识水平;依从性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富贵病”呈现出了多发的趋势,其中糖尿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威胁最为严重,属于慢性的终身性疾病。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人群,出现糖尿病的概率达到5.5%,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其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都对疗效产生负面影响。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提高其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生活方面的自我管理,确保其治疗依从性。本院自2010年始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健康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2010――2011年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2012年患者为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最大的为82岁,年龄最小的为60岁;病程时间最短为3年,时间最长为11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每天进行早餐还有晚餐之前,进行胰岛素的注射,停止服用二甲双弧,如果餐后血糖指数表现出升高迹象,则口服阿卡波糖达到降血糖的效果,每天剂量为150mg。
1.3健康护理方法
1.3.1问卷设计和调查使用本院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关于糖尿病日常保健认识:饮食控制、运动方式等对糖尿病的影响、家属是否有参与到患者的日常自我管理当中;糖尿病的治疗还有在家监测方法:血糖监测、血糖控制指标以及用药需注意事项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之后,所有患者均采用本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3.2合适的健康教育形式观察组患者成立社区糖尿病患者协会,患者每间隔一段时间便进行交流活动,患者之间互相学习与鼓励;社区护士对患者展示示范教育,让其了解和掌握血糖仪的使用方法与步骤,讲解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指导患者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构建合适科学的饮食结构还有恰当的锻炼方式,通过这些方法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避免出现集体讲座中缺少沟通交流,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等问题,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其糖尿病的知识普及程度。
1.3.3优化组合培训糖尿病患者中有一定比例为老年人,其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较低,记忆力差,因此需要其家属参加到健康教育的活动当中,通过较为直观的教育方式诸如:视频、图片以及示范性教育等,在讲解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太多专业术语,尽量通俗易懂,要有耐心,进行反复多次的讲解,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接受程度。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定期展开专题讲座、制作宣传栏或者通过语言教育、网络教育等方式,让这部分患者了解到糖尿病对于身体、家庭的危害程度,培养强烈的健康责任感,养成自觉健康生活的行为。
1.3.4电话和门诊咨询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健康教育的结构进行灵活调整,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知识指导。展开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电话还有门诊咨询,保持医院和患者之间良好的双向沟通,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引导患者从被动的接受健康教育变为主动,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1.3.5共同参与管理对于患者而言,家庭是其精神还有生活的主要支柱,能够协助还有监督患者改变本身的不良习惯,让患者的生活环境还有情感方面都得到支持。因此患者家属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十分必要,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还有帮助,监督其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更具有显著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健康教育能够让患者自觉的遵守健康的日常生活行为还有方式,让对健康有影响的高危因素得到抑制甚至是消除,有效的控制血糖并使得相关并发症减少。做好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是保障患者提高对疾病认识水平还有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前提。在观察组患者中,接受健康教育后没有明显改善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这和其背景、文化以及对健康教育接受程度等因素有关,且这一类群的患者接受能力不高,错误观点一旦形成则难以进行纠正。提示了需要将此类患者归入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提高其健康教育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接受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相对于仅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社区健康教育和患者的生活更加贴近,且患者对这种方式的健康教育接受程度也较高,对疾病认识加深,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这些都有助于患者更好的保障自身的身体健康。
摘 要:分析我国老年人的面对的问题、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用,以便今后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水平与质量。展望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老年保健、社区护理、老年社区护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人口比例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老年人主要生活在社区,对老年人进行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这类从卫生角度提供的照顾只能在社区中展开,也只能依靠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才能具体实现。
1 我国老年人健康问题及社区护理老年保健中的作用
(1)老年人所面临的健康问题:①生理特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退行性变化越发明显,从而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有资料显示,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达82.2%,有64.0%患有多种慢性病,其中患1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右影响疾病者占66.7%。老年人中有21.5%生活轻度不能自理;5.0%―7.0%生活中度不能自理;2.0%――5.0%完全不能自理。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子女数减少,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将会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老的生活照顾和疾病护理依赖于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而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村养老问题困难突出。③老年人身心疾病多发:由于身体器官老化,功能减退,以及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老年人的心理,情绪变化十分复杂。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无用感,加上丧偶、退休、经济收入减少、子女下岗、缺乏照顾和交流等社会支持,使得老人身心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甚至导致死亡。
1.1 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用
(1)慢性病管理及预防: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危害大、慢性病管理是社区护理的重点。许多研究表明,慢性病重要而共同的危险因素实际上是个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健康的行为方式。社区护士经过慢性病知识的培训,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慢性病病人的生活、饮食、再配合健康教育和适宜的干预管理,降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提高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自我保健意识,以病人自我管理的模式实施慢性病病人管理,提高慢性病的管理效果,降低患病率。
(2)心理疾病的护理: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年龄、环境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参与度不高,他们的感情需求和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现代医学研究证明,70%―80%的老年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随着社会焦色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的心理疾病尤其是孤独感和抑郁症的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识别率低,心理健康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护理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应鼓励老年人多参加社会活动,多接触社会改善心境摆脱孤独,同时对社区护士做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对老年人心理疾病的支持性干预,以群体健康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促进老人的心理健康。
(3)健康管理 社区服务要求医护人员将社区老人健康状况的变化及时输入电脑做好记录,及时与社区医生联系沟通,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是医生了解患者个体及家庭问题,做出正确临床决策的重要基础。使社区老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能够得到连续性关照,充分发挥社区健康“六位一体”功能。
(4)社区康复 我国绝大多数老龄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更多患者带着残疾回家接受康复治疗。而患者及家属又普遍不能具备完善的康复知识和技能,社区护士在康复团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培训后的社区护士可成为康复医生的助手,协助康复医生做好老人家庭康复治疗、指导和护理等工作。这就需社区护士掌握牢固的康复知识。
2 我国老年社区护理模式展望
(1)健康老龄化:随着老年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我国提出了健康老龄化观点,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后,老年人能无疾而终,至少也会把需要照料的时间缩短。社区护理工作者,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区老人,使老人健康生存,快乐生活,不断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2)老年临终关怀:老年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为老年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卫生服务,社区护理是家庭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通过老年社区护理,能够为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临终病人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对维护人的尊严起到积极作用。
(3)开设老年社区健康教育:为填补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的空白,可通过继续教育,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老年社区护理中心经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既成为具有老年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老年社区护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同时,应有计划地在数年内培养出一批较高水平,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老年社区护理专门人才,使我国的老年社区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
(4)建立老年社区护理体系:①政府将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虽然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是很高,国家能够投入的卫生保健资源还相当有限。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制定适应老年化社会的预防保健措施,将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纳入政府的卫生事业发展规划。②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将老年社区护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或初级卫生保健中,可依情况设立一些老年社区护理中心作为试点,实施老年社区护理。在试点的基础上制订老年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规划,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中心的建立既可为老年社区护士提供实习基础,又可通过中心普及老年社区护理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制订出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老年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推动我国老年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3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生活自理障碍,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相当部分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和自尊底下,社会支持下降,所以,健康的老龄化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而我国的社区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不完善,社区护理人才短缺,学历低。因此,为了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培养护理专业人才,适合我国国情,还需要通过政府、社、和个人,特别是从事医疗护理事业的人员做出更多的努力,尽快建立起健全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老年社区护理服务体系,以便使社区护理工作在老年保健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目的:探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研究组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社区教学中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护理专业;社区护理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
课堂教学是一般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质量。护理专业社区护理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教育的课程。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下,教师过分强调接受性而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束缚了学生个性,学生创造空间及自主意识被限制[1]。而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增加学生理论知识容量,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可全面发展[2]。由此可见,在护理专业社区护理课程采用多媒体结合应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尤其对于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均有显著提升。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校女生64名为研究对象,均实习四周。以8名学生为一小组,分为8组。其中对照组4组共有32名学生,年龄(23.4±2.4)岁,入科前成绩(80.4±4.2)分;研究组4组共有32名学生,年龄(24.1±2.2)岁,入科前成绩(79.4±4.1)分。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二)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主要以灌注知识点为主,教师讲课学生听,不过分强调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不涉及案例剖析,教师讲完知识点即可。研究组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方案如下所示。
1.病案讨论模式
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程度制定合理完整的病案,设计可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提前备好,通过微信、QQ、邮箱等方式发送给学生,每8人组成学习小组,积极查找资料和自学。每组均应积极讨论,发表各自看法,选出学生代表发表观点,其他学生可另行补充观点。每个小组根据不同意见进行辩论,说明自己观点,质疑他组观点,并提出相应问题。教师注意听取学生意见,并及时整理和记录,点拨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还应倾听他人观点,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氛围,学习吸收和借鉴他人观点,巩固及完善自我想法,最后由教师综合,归纳及点评。
2.课堂即时讨论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为“提出问题-课堂交流-归纳总结”。教师首先介绍案例情景,简单介绍病患临床特点,随即提问学生,引导学生逐步进行讨论。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提问,总结讨论焦点,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看法,并进行深入讨论及评价,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对于不同观点,归纳总结,抓住讨论重点,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归纳,点评和总结。教师注意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3.模拟教学模式
教师、学生模拟病患和医务人员,设计虚拟教学情景,将学生带至虚拟的情景中,制造复杂难题,让学生主动面对冲突、矛盾、困难,独立或者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此类教学模式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性、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
(三)评价指标
1.教学效果评价
实习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分为理论考试及操作考试,主要从分析及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评分。理论考试满分100分,大于等于80分为合格;护理技术操作考试满分100分,大于等于85分为合格。
2.教学满意度评价
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教学满意度,从教学安排、教学方法、讲课模式、教师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以P
二、结果
(一)教学效果评价
研究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为(88.9±0.8)分、(94.3±0.6)分,对照组为(83.4±1.0)分、(90.3±0.8)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教学满意度评价
研究组教学满意度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65.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从细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可使用问题本,培养学生及时记录问题及思考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教师和学生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堂上,学生可自选课题进行总结,培养自己归纳问题、整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优先点评教师,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评价问题,点评效率显著提升。
互动式教学就是发现问题,设计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践中将理论和问题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通过反复思考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4]。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组织小组进行讨论,适时进行评价,正确地给予肯定并表扬,有独特见解的应鼓励,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展学生知识面。
互动教学模式可巩固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互动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考核评价环节,学生是被考者,同时也是考核者,互换角色会督促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核对,促使学生改进操作细节[5]。操作重点是学习态度和实践,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评估他人,整体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互动性,增加了学生独立思考及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会主动总结操作技巧,提高操作效率及准确率,进而提高技术操作水平。除此之外,操作积极性增强,也会进一步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学习,形成实践学习和理论学习的良性循环[6]。
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互动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补充学科知识,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控制教学局面,拓展课堂知识,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产生新知识。此外,互动教学模式也实现了传统角色转换,摆正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教师变成知识探究者,而不再是知识权威或者拥有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而非专职管理者,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共同探讨问题。由此可见,互动教学模式不仅不会削弱教师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督促教师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为(88.9±0.8)分、(94.3±0.6)分,φ兆槲(83.4±1.0)分、(90.3±0.8)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摘 要: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高职业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收取2012级护理专业的学生200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名,对照组100名,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对社区护理的学习态度,社区护理学理念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意识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翻转课堂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自学能力的提高,学习态度的改善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提高都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 社区护理学 应用
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被用于教学中。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取为以学生课前预习、观看视频,课堂上与老师讨论的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点。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社区护理学的教学发展陷入了瓶颈,翻转课堂的兴起,为社区护理学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活力。为了探讨翻转课堂在高职社区护理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我们在本校学生的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引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收取2012级护理专业的学生200名,男生58名,女生142名,平均年龄(19.52+3.24)岁,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名,男生25名,女生75名,平均年龄(19.48+2.84)岁,对照组100名,男生23名,女生77名,平均年龄(19.81+3.57)岁。两组的平时学习成绩、地域分布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1.2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为一学期,实验组学生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授课,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讲授法授课。
1.2.1 教材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统一使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社区护理学》(第二版)。
1.2.2 过程
实验组进行翻转课堂之前,先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学生加深对翻转课堂流程的理解,然后,教师通过网络提供《社区护理学》教学自学资源,比如慢性病病人的居家护理、家庭访视、社区健康教育等视频、文字、习题,安排学生进行自学,同时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记录问题。在课堂中,学生根据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组讨论,教则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答疑。同时,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整个课堂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引导者。课后第二天,学生使用QQ群或者微信群记录学习记录及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在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里针对学生未解决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同时引导复习,总结指导。
1.3 评价方法
1.3.1 考核
采用统一的题目,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测试。采用统一的标准,对两组学生的实践能力进程考核。
1.3.2 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的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兴趣的培养、自学能力,学习态度的改善、社区护理理念的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增强、对教学方法的认可。调查共发出200份问卷,收回200份问卷。回收率100%.
1.3.3 统计方法
数据由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考核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测试和实践考核成绩比对照组学生的成绩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问卷调查结果
对两组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学能力的提高,学习态度的改善、社区护理理念的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增强、对教学方法的认可方面进行x2检验,实验组学生高于对照组学生,p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翻转课堂能提高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与有关研究相似[1]。许多同学认为《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造成学生上课不愿意学,教师不愿意教的局面。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思考视频中提出的问题,为此,他们会主动去收集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中,学生分组主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知识的内化,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问题。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了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学生对社区护理的学习态度有明显的改善,培养了社区护理学的理念,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更认可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这些研究效果与包龙梅[2]的研究相似。翻转课堂通过课前的自学,课堂中学生分组讨论,分工协助,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学生跟认可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在教学中要避免把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法绝对化。因为传统的讲授法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把两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灵活应用,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的护理工作对社区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才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新局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保健的基本要求。通过对金汇镇社区护理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加强社区护理队伍的建设,推进社区护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区;护理队伍;现状;对策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慢性患者的增多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改变,我国政府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越来越重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关注[1]。
1 金汇镇社区护理队伍的现状
1.1社区护理人员的一般现状 金汇镇包括金汇、齐贤、泰日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76名护士。其中年龄构成:35~49岁组人数最多,占51.3%,绝大多数为中青年人;学历构成:中专学历所占比例最高,为67.10%,其次是为大专占21.05%,本科学历占1.31%;职称构成:初级职称所占比例最多,为40.79%,其次是高级职称占31.58%,中级职称占19.74%。
1.2社区护理人员从事的护理内容 目前,虽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很多护理服务项目,但是护士还是以注射、输液为主,占96.7%,慢性病规范管理、健康教育、社区康复、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服务项目,主要还是由医生承担。
1.3培训、进修和学术水平现状 在76名社区护理人员中,虽然大多数护理人员工作年限较长,但是60%以上未参加过培训和进修学习。90%以上未参加过学术会议与参观考察。95%以上未在各级杂志刊物发表过论文。护理人员的培训、进修,在各医学专业中所占的比例是最低的。护理人员缺乏培训,对于加强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水平十分不利。
2 金汇镇社区护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2.1社区护理人员学历水平偏低,以中专或大专为主,全日制学历偏少 随着我国护理教育不断地提高和发展,护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不断地扩大。但是,由于我国的护理教育事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社区医院护士普遍学历比较低,以中专或大专为主,缺乏高学历人才,加之社区护士基本都是由临床护士转型而来,缺乏社区护士应有的知识、技能,对社区护理的特点及工作方法掌握不足[2]。林环等[3]调查发现社区护士的学历较低,中专占44.9%,大专占47.4%,本科仅占7.7%;护士的职称也偏低,50%以上的护士为初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仅2.6%(与穆江兵等[4]调查结果一致)。现在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专业技术低,虽然能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但要使社区护理真正承担"六位一体"(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的任务是远远不够的[5]。
2.2社区护理人员的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 尽管近年来主管部门已颁布相关社区护理发展的文件,但缺乏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与规章制度。在社区内部,社区护士工作岗位设置不具体;缺乏质量管理考核指标;社区护理人员岗位培训不规范,医护比例不协调,配置不合理等[6]。所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和社区护理质量的提高。
2.3护士岗位职责不明确 政府缺乏培养社区护士的相关规定和指导,社区护士发展意向不清,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岗位定位不清,有些社区护士身兼数职,如财务管理、家庭病床访视、饮食指导、社区康复、保健、健康教育等,社区护士的非专业性工作量大。同时社区护理工作主要内容为各种注射、输液以及病情观察等,这一状况对完善社区护理功能和促进社区护士的发展极为不利。
3 对策与建议
S着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推广,社区护理逐渐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速度。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社区护理队伍的现状。提高社区护理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是我国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7]。
3.1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完善知识结构 为适应新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要相应转变,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区需要的护士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主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完善护理教育体系,中专层次已显得不适应,应加大大专、大学层次比例;②开展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尽快实施对从医院转岗到社区的护理人员的培训,使之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③让社区护理人员多参加各种相关学术会议,并组织护理人员参加论文写作培训,提高学术水平。
3.2开展社区综合护理,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社区护理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医院内的临床护理,不只是包括打针、静脉注射等简单的临床护理工作,包括参与社区诊断工作,参与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参与社区康复、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与管理、营养指导工作,承担诊断明确的居家患者的访视、护理工作,提供基础或专科护理服务,配合全科医生进行病情观察与治疗,为患者与家属提供健康教育、护理指导与咨询服务,承担就诊患者的护理工作,根据护理对象的客观情况及个体要求提供与健康相关的日常生活护理服务,与全科医生及其他社会服务团体保持合作,社区护士的评估资料对全科医生的诊断提供资料。
3.3加强对社区护理岗位的培训 由于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社区护理人才培养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尽管已经启动社区护士的上岗培训,高等院校也开设社区护理课程,但是大部分岗位培训为短期培训,且学校设置的社区护理课程也比较单一[8]。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人才队伍远远满足不了社区人群的需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对符合条件准备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人员和由其他医疗机构转入社区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符合社区护理服务要求的岗位培训。根据社区护理的岗位要求,有针对性的确定培训内容,加强全科知识与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社区护士的技能和服务水平[9],并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大力开展具有符合社区护理特点、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活动。
3.4勇于实践,探索社区整体护理模式 整体护理是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护理模式。这一护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发挥了护士的潜能,是当前较为理想的护理模式,但这一护理模式,目前仅在医院内实施。
综上,我国的社区护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可以多学习国外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案。虽然社区护理目前仍存在护理人员资源短缺,学历、职称较低。但是通过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主管部门给予高度的重视、明确社区护士工作职责等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对提高医疗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协调性、整体性,面向社会提供长期、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以及促进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国家医疗服务的改革,全民医疗保健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站像雨后的春笋茁壮成长起来。它分布广,服务对象相对集中。方便了社区居民,拓宽了医疗服务市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百姓的医疗保健需要。但是管理上也存在诸多缺陷。文章通过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社区医疗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医疗改革;社区护理
一 社区医疗护理存在的问题
1人力配置未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需求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制度不规范。
医务人员多是低学历,低职称,或不能胜任医院本部的工作。工作能力强、职称学历高的基本都在医院本部,因为本部需要他们来提升医院的技术力量和知名度,他们也需要医院这个平台来历练和展示自己技术才能。
2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目前没有一套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质量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是随着医疗改革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科目,规章制度在逐步规范过程中。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管理用的是与医院本部相同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严重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个性发展,没有反应出它的特殊性。
3社区护士知识结构存在不足社区护理是一种对社区人员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医疗保健服务,它需要护理人员既熟练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应掌握预防医学,社会医学、老年、康复医学、心理学及一些人文科学等知识。
目前社区护理人员学历偏低,大多为中专及聘用的临时人员,这些虽然暂时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的功能制护理工作,但要为社区人群提供生理、心理、社区全方位和连续性的服务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4社区的护理队伍不稳定,临聘人员多,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和应急知识政府购买服务还没有落实到位,社区医疗服务补贴不到位,药品零加价,检查治疗项目少,自身缺乏创收能力。
工资待遇比较低,她们多是把社区护理工作当做跳板,一旦有更好的去处便会离开,导致护理工作没有连续性,更缺乏主动性。社区护理的价值未得到充分显现。虽然我院社区护理工作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尚未显现出来。
5急救知识和法律意识欠缺没有工作经验,缺乏处理问题的应急能力。法律意识淡漠,说话、做事随意不懂得保护自己。
二 改善当前社区状况建议
1制定适合社区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
社区护理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专业性,这由它的工作特点所决定。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慎独能力,责任到人,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健全社区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服务人群的满意度纳入月底的绩效考核,奖惩分明,对社区护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强化在职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社区护理所需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结构具有其特殊性,决定了社区护士教育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对社区护士的教育不同于医院,特别是社会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教育、常见病、多发病预防知识的学习,使社区护士充分认识到社区护理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加强护理技能及独立工作能力和急救基本知识的培训,强化人际沟通技巧的培训。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强化法律意识,依法执业,严格操作程序,严谨工作作风,成为合格的社区护理人员。
3加大检查与考核的力度
护理部派遣护士长分社区包保,每月两次不定时对社区的护理工作全面进行指导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调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与指正或限期整改,并跟踪验证效果,在月护士长例会上通报。社区护理组长每月要组织社区护士护理“三基”业务学习及社区护理学知识的学习,院内组织的护理技能考核与“三基”理论考试社区护士必须参加,并纳入年底的综合考评等级,包保护士长的工作业绩同样纳入年底的综合考评。
4加强院内感染知识与传染病知识的学习与考试,做好双向防护,开展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五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以满足不同患者和辖区居民的健康需求,
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站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5每月组织开展两次健康知识及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社区宣传,让社区居民在自家门口就能了解如何做好自我预防保健。随时都能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6与医院内护士要求一样,着装整齐、文明用语 如需家庭输液治疗,医患之间必须签订协议书,使患者及家属做到三清,即清楚病情、清楚用药的不良反应及输液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简单的应对措施、清楚与社区服务站的联系方式。在家庭病床管理方面,护士上门送医送药每次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根据病情确定巡诊次数、护理级别,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好取得合作并签字同意,做好病历的管理与归档,以备查询。
7完善相关政策,探索适合本社区的护理模式 在政府购买社区医疗服务,补贴没有到位前,向医院寻求政策,保证社区卫生人员的基本工资及福利待遇。鼓励技术人员到基层开展医疗服务,在技术职称晋升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并给予一定的倾斜,缩短晋升年限,让社区卫生人员安心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要有配套的政策来保证,使社区医疗、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在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为各自发展找到契合点,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得到快捷、便利、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三 结论
通过对社区护理服务现状分析,找出目前社区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地履行好老百姓健康守门人的责任和使命,新世纪的医学重心下降,社区为主;眼光前移,关注预防。经过不断改进,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管理制度和体系,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及居民满意度。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性便秘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中心就诊的老年性便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针灸、饮食调节等中医护理技术,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及复发情况。 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2%,总满意度为38%,复发率为86%;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总满意度为96%,复发率为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老年性便秘;中医护理干预;常规护理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与周期延长、排便不畅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状。目前,全球每年约有300万新发便秘患者,其中老年人便秘占50%~60%[1]。便秘会导致腹部胀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相关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针对便秘的治疗,西药多采用渗透性泻药,如甘露醇、聚乙二醇等,虽然导泻作用较迅速,但是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多,还会产生依赖性,效果不理想[3]。我中心护理人员积极分析引起老年性便秘的原因,采取中医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治疗老年性便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中心就诊的老年性便秘患者100例,其中男3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9.2±8.9)岁;病程2~15年;其中伴各类慢性疾病患者57例,单纯便秘患者4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肛肠外科学》《中国大肠肛门病学》制订的诊断标准:每周排便少于2次;大便干燥硬结,排便困难;排便费时(>15 min);排便后有残留感;依赖药物或手法帮助排便。
1.3 排除标准
①有其他肠道疾病者;②精神异常者;③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护理方法 给予生活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生活护理:鼓励老年人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散步等有助于促进肠蠕动的运动,指导老年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有利于防止便秘的发生。②饮食护理:便秘患者的饮食调节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量,如黑面包、燕麦片、菠菜、木耳等,这些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多食用蜂蜜、核桃仁、牛奶、香蕉等食物,这些食物有润燥通便的功效;不食或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忌烈酒、浓茶、咖啡等饮品,多喝水,每日饮水量>1500 ml;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减退,宜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且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粗细搭配,保证足够的膳食纤维及水分摄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反射。③情志护理:老年性便秘属气虚、阴虚,紧张、恐惧、心情不佳等心理精神因素易引起情志不畅、气机郁滞,使大肠转化功能失调形成便秘。情志护理通过五志相胜法、发泄悲郁法、清心静养法、移情易性等方法调畅情志,了解评估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及生活状况,通过交谈、放松练习,消除其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指导其参加有益健康的娱乐活动,劳逸结合,保持轻松、愉悦、积极的心态,使情志舒畅,气机宣达,通降有常,从而达到腑气通、秘结行的效果。
1.4.2 实验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推拿按摩、针刺等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推拿按摩:此法具有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简便易学、老年人易于接受的特点,是一种绿色护理方法[4]。根据经络俞穴理论,选取中脘、天枢、支沟、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手法采用指揉法和指按法。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其旁,双手掌自上而下沿两侧膀胱经推背腰部10余次,然后拨揉腰背部的骶脊肌数次,再点脾俞、肾俞、三焦俞、大肠俞,先轻后重至麻、酸、胀感为度,每穴按揉1~2 min。腹部按摩选取气海穴、关元穴。操作:患者仰卧位,医者立其旁,以脐为中心,以直径20 cm的圆周为范围,用双手掌缓缓按摩整个腹部,约2 min,然后取气海穴、关元穴,每穴用一指禅手法顺、逆各揉20周,约2 min,再用右手小鱼际掌侧顺大肠腑气运行走向,揉推20~30周,约2 min。以上手法,1次/d,2周为1个疗程。②针灸:此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见效快,且可起到疏通脏腑气机、健脾益气、倒便通秘的功效。主穴:大肠俞、三阴交、脾俞、太溪、足三里、天枢俞、气海穴。配穴:腹部胀痛明显患者加曲泽、鱼际,口渴患者加胆俞、阳陵泉、太冲。局部消毒后,选择直径0.38、50 mm毫针直刺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 min,留针期间每隔5 min行针1次,1次/d。③耳穴贴压:采用耳穴贴压法。主穴为脾、大肠、三焦、直肠下段;配穴为交感、肺、肾。把胶布剪成0.6 cm2的正方形,将中药王不留行贴敷于最敏感耳穴上,按压,3~5次/d,2~3 min/次。④中医饮食:中医崇尚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而食物的质和量对胃肠蠕动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的科学饮食可有效改善便秘。早餐可用郁李仁粥代替,粥方由郁李仁(10~15 g)、粳米(50~100 g)组成,具有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的功效,对大便干燥秘结的老年人颇有效验。两组干预3个月后开始随访。
1.5 疗效评定
痊愈:大便至少1次/d,无相关便秘症状;显效:大便1次/d,腹胀明显减轻,半年内无复发;有效:大便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便秘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痊愈+有效+好转。
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评价表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包括排便次数、便秘症状、腹胀、复发等项目,每项评分0~10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项,并从内部一致性、分半相关和重测相关3个方面检验满意度问卷的信度[3],此项目采用一对一询问患者的方式,当场填写调查表,当场收回。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复发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失访案例。实验组的总满意度为96%,高于对照组的38%;实验组的复发率为12%,低于对照组的86%。
3 讨论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之一[5-6]。我国约有25%的老年人深受便秘的困扰,老年人便秘不仅导致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诱发多种并发症以及心、脑血管相关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多采用泻药、手术等方法治疗便秘,其短期内有一定效果,但患者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肠蠕动、吸收功能失调,药物依赖性便秘等不良反应,效果不够理想。
中医认为便秘属“后不利”“大便难”“脾约”的范畴,病机多与肠胃积热、气机郁滞、阴寒凝滞、气血阴津亏虚等因素有关。特别是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大肠传导功能失调,更易引起便秘。报道[7-9]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便秘的发病率高达11.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便秘的发病率越高。中医学认为,便秘的发病部位在大肠,而大肠与肺、脾、肾三脏功能息息相关,因此,采用针灸和按摩的方法刺激发病部位的穴位,有助于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大肠传导功能正常。
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改善人体脏腑的功能,按摩时可辅助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摩腹、振腹等手法又可促进胃肠蠕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还可加强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机体的动态平衡,有利于提高机体对各种信息刺激的接受敏感性,提高针灸时的针感,加强针灸的效果[10-11]。针刺大肠俞、三阴交、脾俞、足三里、气海穴等穴位,可健脾益气,培元通络,与按摩、耳穴贴压合用,可使气机条达,促进大便通畅[12-13]。本研究中,通过对社区老年性便秘患者实施3个月的护理干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2%,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中医护理方法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的原则,选择非侵入性、非药物性的措施,运用推拿按摩、针灸、耳穴贴压、中医饮食等中医护理技术,从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方面给予支持,具有简便、安全、廉价等优势,有效解除老年人的便秘问题,且可预防远期便秘的发生。从祖国医学“已病防变,未病先防”的原则出发[14-15],还有利于降低心绞痛、脑卒中、心肌梗死、大肠癌等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老年便秘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满意度,且远期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