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论文

时间:2022-03-15 05:16: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临床护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临床护理论文

临床护理论文:临床路径中手足口病的优质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72例手足口病患儿,患儿均符合卫生部(现卫计委)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版)》诊断标准,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其中皮疹多出现于手掌、足底、臀部。随机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其中研究组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2.4±0.5)岁。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龄(2.8±0.6)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优质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采用临床路径管理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2.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

科室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科室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任组员,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组长负责临床路径方案的制订、质控、督察及科室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负责实际护理过程中各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督导,有经验的护士负责具体落实与记录,及时了解患儿的每天病情变化,及时与患儿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疾病防治知识掌握程度。

1.2.2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案

在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案前,要求护理人员查阅大量的国内外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的文献,并与院内外的临床专家保持密切的合作,咨询有效的护理方法,提供合理化的建议。科室内应组织人员共同学习讨论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并发症以及病情变化特点,遵循循证医学及相关指南,按照主要诊疗工作、医嘱、护理病情变异等制定临床路径表,严格按照计划实施。

1.2.3人员培训

在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制定后,应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首先应让每位护理人员了解临床路径在小儿手足口病优质护理工作中的意义,让每位护理人员详细了解临床路径表的相关内容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每位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表的相关内容按计划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以保证临床路径的严格落实,提高护理质量。

1.3疗效评价标准

患儿出院后详细记录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制定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表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其中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表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几个方面,满分为100分,≥90分则为达标。护理满意度调查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操作技巧、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等几个方面,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儿,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儿的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临床路径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是按照某一疾病的预计住院天数,制订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将医疗护理行为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管理,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临床路径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为每例患儿制定最全面的个体化服务流程图,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因此能够改善患儿的身心状态,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此外,临床路径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可增进护患沟通,使护理过程公开化、具体化,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晓雪 单位:广东省东莞仁康医院有限公司

临床护理论文:风险管理中临床骨外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的骨创伤病例共159例(2012年8月~2013年11月期间病例),根据数字随机法经所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79例。观察组男49例,女31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40.3±6.1)岁。骨折部位分布情况: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分别为31例、32例和17例。对照组男46例,女33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39.4±4.7)岁。骨折部位分布情况: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分别为33例、30例和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骨创伤治疗过程中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干预:①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风险管理小组组长,在其带领下,对本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制定相应制定并实施,护理人员要按照制定的制度进行实施。②制定相应的风险事件应急预案:根据骨外科风险管理评估情况,在风险管理小组带领下对骨外科可能出现的疾病及并发症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以便风险管理中出现对紧急事件能够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干预,避免导致不良后果发生。③对本科护理人员进行技术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水平,同时强化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护理风险。让护理人员学习国家颁布的卫生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在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也要维护护理人员自身安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住院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通过自设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的满意程度分为4个级别(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计算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患者所得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发生风险事件共1例(1.3%);对照组患者中发生风险事件共9例(11.3%);观察组患者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共2例(2.5%);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并发症共10例(12.6%),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非常满意和满意例数为76例;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非常满意和满意例数为54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和满意所占比例)为95.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和满意所占比例)为68.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和满意)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P<0.05)。

3讨论

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可术可出现相关并发症,导致护理效果下降。为了提高骨外科护理质量,可以对此类患者实施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医疗护理人员、患者、医疗规章制度等存在的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目的是提高护理质量。风险管理可贯穿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在风险管理下,通过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能够减少此类患者并发症。在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对护理工作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这对风险管理来说至关重要,能够找出护理干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为下一步风险管理实施提供前提;其次要根据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或计划,为的是风险出现后或在即将发生时能够做到预防和有效处理,提高护理效果和质量。除了上述措施外,还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技术等操作方面的培训,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能够更好为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医疗事件发生。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骨外科护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风险管理下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干预后的并发症、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所以,风险管理在临床骨外科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效果显著。

作者:钟永香 邓春英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

临床护理论文:临床护理路径下外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校统招2010级护理专科两个班级的131名学生,将其分为实验组(63人)和对照组(68人)。两组均已完成基础医学课程(护用解剖、生理、药理、病理、基础护理技术及健康评估等)的学习,年龄、前期课程授课教师以及学生考核成绩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按照教材顺序,精讲与略讲相结合的方法从疾病概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以及健康教育等全程讲解疾病的医疗、护理知识,辅助于挂图、投影仪等教学手段。实验组采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教学,主要实施步骤如下。

(1)学案编制。

深入研究外科护士的职业标准、《外科护理课程标准》教材,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结合护理职业特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结构,确定学习目标、要求、重点、难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依据临床护理路径表编制学案。内容主要包括案例导入、学习任务描述、课前准备、课前实践、工作任务、能力拓展以及自我评价等环节。其中“学习任务描述”参考临床护理路径,以时间为轴线提出工作任务;“课前准备”以回忆、复习学习任务所需的基础知识为主,加入图片、文字资料,采用简述、填空、连线、选择及绘图等形式考查知识准备情况;“工作任务”是学案的“重头戏”,以临床护理路径表为依据将时间变为纵轴,编制护理工作任务流程图,向学生提出护理工作任务;“能力拓展”主要提高工作任务难度,拓展学习空间;“自我评价”包括个人对完成任务情况的描述性评价及护士资格考试的客观评价。

(2)学习过程。

教师提前1周发放学案及相关疾病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同时提供教学录像、PPT课件,如有条件最好提供临床和(或)社区见习机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讨论、查阅资料及临床见习等填写学案的有关内容,在外科模拟病房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完成工作任务;在课堂上,展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展开充分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指导;将学生工作任务展示质量、表现,学案完成情况列入考核内容。

1.3评价方法

(1)学生学习态度评价。

课程进行过程中,通过对授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学习态度。

(2)理论测试评价。

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主要参考课程标准和护士资格考试,包括客观题(占60%)和主观题(占40%)两部分,客观题主要为护士资格考试题型,主观题以描述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为主,如你如何指导胃大部切除患者恢复饮食?

(3)学生评价。

教学效果采用自制的《教学方法效果评价调查表》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内容共6项。选择“达到”“基本达到”或“未达到”的唯一答案。发放问卷63份,收回63份,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分析。

2结果

2.1学习态度的比较

对照组学生课堂气氛平静,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依赖教材才能解决,无主动讨论、争论问题的情况,课下预习复习完成情况较差,难以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联系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环节。而实验组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团队合作能力强,自学能力显著调高,能够提出有针对性问题,并有一定的见解,初步具备临床思维。

2.2理论测试成绩比较与教学效果评价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P<0.05)。

3讨论

该教学以临床护理路径为依据,以学案为载体,学生通过完成学案,进入护理路径完成若干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从做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这种将融入临床护理路径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护理工作的方法、程序,践行“以患者为本”的医护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以学生自学、教师导学为手段,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师生交流的机会增加、反馈及时,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为以后较快地胜任护理工作奠定基础。实践证明,并非所有学习任务都适合学案导学,其原因为:①受到学时、学生课余时间、学生的适应性与积极性等多方面的影响;②临床路径是一种新的医疗模式,目前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病种。因此,在每个学习情境中选择2~3个有代表性的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组织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教师编制具有适当的难度和可拓展性的学案并试行该种教学。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较高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外科护理教学中融入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学案导学,获得了明显优于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效果,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深受学生欢迎。然而,该研究和探索还停留在初探阶段,有些环节还不能进行有效、严格控制,故在以后的教学和教学研究中还需对该教学法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使之日臻完善并发挥最大效能。

作者:张海燕 王慧玲 李铁军 单位: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沧州中心医院教学处

临床护理论文:基于临床路径的神经外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6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9~85岁,平均(51.4±1.5)岁。这些患者均符合神经外科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患者来我院后,为了进一步对患者确诊,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于不能确诊的患者可以进行辅助检查,如心肺功能、体温等。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热情接待,并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情况、患者患病情况以及即将采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并希望得到患者同意和支持。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③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神经外科相关疾病知识,让他们对这些疾病有所了解,并向他们分发卡通小卡片,从而有利于与患者以及家长拉近距离。④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还要加强患者家属指导,方便患者出院后得到更好的护理。

1.3统计学方法:

护理时,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全部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t检验,实验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疗效比较:

试验组护理有效率(93.33%)吉林医学2014年12月第35卷第34期•7749•)高于对照组(80.00%)(P<0.05)。

2.2两组患者复发率、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为(23.5±1.2)d,经治疗后,有4例患者病情复发,复发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我院护理满意度达到96.67%,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神经外科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如颅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等,这些疾病诱因比较多,且临床上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但是患者手术后往往会引发其他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因此,为了使患者更好的康复,对患者治疗时应该加强护理,提高临床治愈率。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的护理方法,它以人本理论、循环理论等为宗旨。对患者治疗时进行评估、实施、评价,这种护理方法更加科学、人性化,并且还能够发挥医护人员的主动性、自觉性,避免了盲目执行医嘱现象,大大提高临床治愈率。具体护理方法如下: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提供美好的环境,拉近护患距离,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尽量给患者以微笑、热情、耐心护理,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一份爱,从而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此外,医护人员可以使用个性化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如音乐疗法、分心法等转移患者注意力。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饮食和运动指导。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0%);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23.5±1.2)d]少于对照组[(36.5±1.5)d],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由此看出这种护理模式的优势。

4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护理在外科疾病患者中效果值得肯定,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痛苦也有所减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董保英 单位:河南省渑池县人民医院外科

临床护理论文:临床工作过程中外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校护理专业60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对照组。以上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9~21岁不等,两组学生的进校录取成绩和专业基础课成绩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采用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实施外科护理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1.2方法

1.2.1教学设计理念

工作过程不仅仅是指工作的目标和一系列流程,还应包括工作实施的环境、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其他相关条件等。基于此,外科护理专业的教学设计应以临床外科患者护理工作为导向,改学习过程为工作过程,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实质上是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获取,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学到相关的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水平。

1.2.2教学方法

以临床工作过程为教学主线的教学方法首先应以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立足点,重新构建以产业需求、就业需求和岗位需求为依据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外科护理的课程内容模块化,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基础知识模块、疾病护理模块以及技能操作模块。由于基础知识的固定性,所以我们只在疾病护理模块和技能操作模块中实施了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方法。疾病护理模块的教学主要在模拟病房内进行,教师通过工作情景的设置、组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实现,这里以手术前后对患者的护理为例。手术前的护理是指从决定治疗方案到进手术室之前的一个患者的整体护理,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决定能否手术,若能,则对患者实施手术前的常规护理。而手术后的护理是指患者从手术台上下来直至康复出院的整体护理,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患者下手术台——搬运患者——安置体位——观察病情——饮食和补液——活动与起床——增进患者的舒适度——切口护理——引流管护理。这些具体步骤的实施都由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医护人员来完成,过程中教师会设置一些突发情况以测试学生的应变能力,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以临床工作的具体过程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重组,以临床见习或床边教学来引领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规范他们的护理行为,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1.2.3教学评价

一学期的试验教学结束后,笔者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了简单的教学满意度调查,分别包括了是否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教学是否贴近岗位四个方面的满意程度,由学生匿名独立填写。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率100%。

2结果

此问卷虽然调查的项目不多,但从调查结果我们还是不难看出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不管是在培养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上,还是在对临床的问题反应和问题处理上都优于对照组的传统教学,尤其是在团队协作上。学生厌倦了机械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此教学法的接受度普遍很高,可进一步大范围实施。

3讨论

一是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二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三是提高合作沟通的能力;四是贴近临床和岗位教学;五是重视对职业情感的培养。

作者:魏酉龙 单位:成都大学医护学院

临床护理论文:肾内科肾病综合征临床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到2010年1月间,肾内科收治的3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在14到66岁之间,平均年龄36.5岁。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9例,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3例。32例患者均符合第十二版《使用内科学》中关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2一般临床护理

2.1合理安排休息

肾病综合征患者不宜劳累,应该安排患者卧床休息,卧床时间的长短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一般至少为2至3周。此外,患者卧床期间,要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病房的舒适度,要保持温暖的室温,清新的空气,尽量减少探视和陪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出现特殊情况的患者,要严格控制其行动,避免其过度劳累,例如:出现严重水肿的患者,必须要等水肿和体腔积液消失后,才可以下床活动;出现感染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其活动,感染控制后,才可以下床活动。

2.2饮食护理

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必须严格控制其饮食,提醒并指导患者家属注意饮食中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注重饮食多样化的同时,也要减少对过甚营养的摄取。例如:对于出现水肿、高血压、尿少的患者,要严格将其的钠盐摄入量控制在3g/d以内;尿少、血钾含量高的患者,要限制其使用含钾量高的水果、蔬菜。对于血脂高的患者,要尽量减少食用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的食用量。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依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规定进食。对于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方面,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于肾功能不正常的患者需要区别对待: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每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在0.8-1.0g/(kg*d)之间,热能摄入量在126-147KJ之间;肾功能不正常者,每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在0.6-0.8g/(kg*d)之间;此外,对于重度水肿且尿少的患者,要严格控制其每天的进水量。

2.3感染护理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水肿,长期服用、注射大量的含激素药品,造成其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导致各种感染并发症。因此,在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中,首先要将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病房隔开;其次要保持患者病房的空气清新,最好每天消毒;再次要保障患者自身的卫生清洁,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最后,在对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此外,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加强营养,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并叮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不与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等。

2.4心理护理

大多数肾病综合征患者其心理上,都存在恐惧、烦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这些负面心理会严重影响病情的治疗。对于存在负面心理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让患者及其家属及时的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特点、过程等,鼓励患者讲出自己承受疾病的感受;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解答,并且注意言行举止。因为此时的患者最需要关心和尊重,和蔼的态度、热情服务,能使患者的心理得到安慰。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然后,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结合客观实际,向患者疏导正确的思想;确保患者在院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

2.5药物治疗护理

在药物治疗护理中,医护人员首先要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所用药物的治疗作用、用药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让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对药物治疗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有知情权,更重要的是,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了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后,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就可以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争取到急救的宝贵时间。

2.6出院前指导

肾病综合征的基本注意事项是合理饮食、防止疲劳,因此,在患者即将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指导,让患者回家后,根据医嘱服药,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注意合理饮食,注意防风寒,注意在不造成过度疲劳的前提下,加强体格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3肾活检术护理

肾活检是一项有一定技术难度、易出现并发症的检查,肾活检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判断愈后有重要的作用。

3.1术前护理

①做好心理护理:采用鼓励性语言,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态,使患者明确治疗的意义,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和依赖,主动配合治疗。②做好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准确送检肝、肾功能、凝血时间、血型、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等各种标本并做双肾B超检查,取得客观的检查结果。③准确的按医嘱执行术前常规用药:术前3d肌注维生素K10mg/次,每天2次。停用一切抗凝血药和扩张血管药物。术前30min给予肌注安定10mg,安洛血10mg。测量血压,血压高者给予心痛定舌下含服。④患者术前必须重视对呼吸配合的训练:模拟穿刺体位作呼吸及屏气训练。穿刺多数发生在患者呼气末,故呼气末有效屏气应作为重点训练项目。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保证足够睡眠,加强营养。

3.2术后护理

①术后常规仰卧6h,卧硬板床24h,每小时测血压1次,共4次,血压平稳后停止。②嘱患者多饮水,以便冲洗尿路,防止血块形成阻塞尿路。术后3h内每小时饮水不少于300mL,保证1次/h有尿标本,每次留尿标本于试管内,动态对照观察尿颜色变化,将前3次尿送检尿常规。如有血尿,及时报告医生,应卧硬板床至肉眼血尿消失。如血尿严重,密切观察血压、尿色、血红蛋白变化及红细胞比积的变化。如有排尿困难,可用热敷、温水冲洗会阴部等条件反射方法帮助患者自行排尿,必要时可行导尿术导尿。③了解患者穿刺部位的感觉,注意观察伤口及敷料;术后3d内不能淋浴或盆浴,1周内避免激烈活动。④穿刺24h后可用频谱仪照射手术部位30min,每天1次。⑤常规当天应用止血药,如无血尿次日可停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d。⑥做好生活护理。术后患者卧床期间,应主动协助做好进食、饮水、大小便等生活护理。

4结果

我院2007年1月到2010年1月间,肾内科收治的3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22例患者得到治愈、7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3例患者未治愈。

5护理体会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的疾病,在临床用药中喊激素成分的药物较多,在加上此类病症的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较为低下,长期服药容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的心理多比较脆弱,因此,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的护理是相当重要的,护理人员要坚持临床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出院前指导等护理相结合,尽量激发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让患者理解病理,懂得出院后的各种自治和护理方法,是减少患者病情复发的重要因素。

临床护理论文:无痛人流临床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门诊部收治自愿要求尽心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92例,患者的年龄在18~42岁,妊娠的一般时间为5~9周之内,怀孕的次数为1~4次;本组的患者无一例心、肺、肾的疾病以及静脉麻醉禁忌的健康孕妇,然后随机将他们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为麻醉组:使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深深麻醉之下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46例;第二组为对照组:宫术安栓手术术之前的20min给予患者的肛门给药46例。手术以及麻醉均是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1.2方法

麻醉组的患者在手术之前的6h需要禁食禁水,待膀胱内容物排空之后取膀胱截石位后,将患者手背的静脉通道开发,并给予吸氧的面罩,通过手术医生的常规消毒的同时,给予静脉注射1μg/kg的芬太尼,接着缓慢的推注1.5~2.0mg/kg的异丙酚,等到患者的意识消失之后再进行手术,手术中需要根据患者度手术的刺激反应情况酌情的添加20~30mg的异丙酚,以便于适当的维持患者在术中的麻醉深度。对照组:在患者的肛门内2cm处置入一枚宫术安栓,等待20min之后再进行人工流产术。最后对两组的临床效果、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有无出现人流的综合症进行详细的观察。

1.3统计学的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的是X2进行检验,主要是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镇痛的效果

麻醉组的患者通过静脉给药之后显效的有42例,有效的为4例,总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患者给药之后有效的有35例,无效的有11例,总的有效率为76.1%,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是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麻醉组开始手术之后具有3例患者的下腹部出现了轻微的腹痛,经追加了药物治疗后有所好转。

2.2生命体征以及手术过程中的情况

麻醉组在静脉给药之后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的频率都有所降低,但是均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值内。对照组因为患者的恐惧手术、紧张的情绪、疼痛的刺激或者是人流综合症的发生导致了血压、脉搏等的明显变化,使异常的下降或者增高的例数增加,这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患者呼吸频率的变化中仅有3例患者因过度的紧张导致呼吸的变快,经暂停手术以及深呼吸之后迅速好转。

3护理体会

3.1手术前的护理

患者在手术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首先要培养患者良好的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并且给予患者耐心、细心、真诚的关注与关怀,并且还要仔细的向患者进行手术方式方法、作用、优点、安全性、影响等的解释,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内心变化,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隐私权,做到向患者的正面回答或者是解释相关的问题,从而增强培养患者的良好心态以及为患者树立信心。护理人员还要向患者讲述麻醉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状况,使患者了解到麻药不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大脑,无痛手术还能减轻患者的心理承受压力,从而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并且还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在手术之前护士要检查相关仪器的功能,通常使用多参数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以便于及时的发现患者咋手术过程中呼吸、脉搏、血压等的变化。在术前还要观察患者的心电图示心肺功能有无出现异常,有无甚至器官急性炎症以及有无患全身性的疾病,检测患者的体温、尿HCG以及盆腔B超检查证实为早孕,无人工流产禁忌症[3]。患者在术前要禁食禁水3~6h,并且还要做好自己的清洁卫生,准备好卫生护垫。还要询问其患者有无药物的过敏史,备齐各种强求药物以及设备;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身心要放轻松,待患者的心态稳定、平静之后再给予麻药注射。通常情况下静脉针穿刺的最佳部位是两个手背上粗直的静脉,便于固定;其次,桡腕关节侧面较粗的静脉,在手术中有患者出现了无意识的动手动脚,最好是固定好手脚,避免发生静脉针漏不利于麻醉药的加量,对镇痛的效果没有直接的关系。

3.2手术中的护理

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的进行、完成,护士需要密切的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对患者的脸色、腹部的起伏情况,并且做好记录(意识的消失时间、麻醉时间、麻药剂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有无出现不良反应等)。文中所使用的异丙酚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但同时还能扩张外周血管、抑制呼吸,在用药之后的2min,出现呼吸的抑制,尤其是循环较为明显,通产的临床表现为频率减慢、心率减缓、呼吸变浅、血压降低、胸廓的起伏幅度变小、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因此要特别的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在手术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安全,给药之后患者的肢体乏力,下肢易滑落,应要注意扶持。当患者处于全麻的状态之下,容易发生舌根后坠从而引起喘憋、呼吸困难,同时患者停经7周左右就是是早孕的反应期,大部分患者容易发生恶心、呕吐,同时还存在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的危险等。因此,在手术的过程中要保持呼吸发道的畅通,护士在配合医生的前提下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

3.3手术后的护理

待手术完毕之后即可叫醒患者,在患者完全清醒之后还需要继续的观察35min,等到患者乏力、嗜睡、头晕等症状消失之后,才能拔出特提,停止给氧,并帮助其穿好裤子,取舒适的体位休息。此时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等,尤其是关注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脸色、意识;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下腹疼痛、阴道流血、出冷汗等状况。在手术要给予患者常规的饮食、饮水以及健康的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叮嘱患者要加强营养的的调整,尤其是要避免生、冷、辣等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入口。在手术后要禁止2周的盆浴,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以防出现细菌性的感染疾病。尽量每天使用温水清洗外阴部1-2次,勤于换洗内裤和卫生护垫;手术后要禁止1个月性生活,避免发生交叉的感染。若是咋手术后出现了腹部的剧烈的疼痛、阴道出血量的增加或者是伴发炎症、发热,需要及时的回院进行检查,必要的时候接受治疗,以便于促进子宫的恢复,降低出血量,同时还能降低人流术后子宫收缩出现疼痛感,还能降低人流术综合症的症状。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的避孕的方法,对于不想生育以及已经结婚的人要说明人流术的危害性,对未婚先孕的患者要鼓励其正视自己的错误,避免再才发生妊娠再次人流而损伤子宫和身体的危害性,从而增加痛苦。

临床护理论文:妇产科学生临床实习护理论文

1护理带教工作的重要性

护理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而护理实习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护理专业课程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护理带教是实习学生在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活动。护理带教可以使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实践相结合,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同时也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临床带教中发现妇产科护理学生在实习中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2.1“独生子女问题”

随着独生子女毕业,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进入到护士的行业。独生子女护士的增多使护士队伍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独生子女问题”,如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自我意识强,缺乏同情性;固执任性,自制力较差;动手操作能力差和缺乏沟通交流技巧,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等,具体在实习工作中表现为工作适应性差,临床护理工作独立性差;不懂得如何关心患者,缺乏与患者交流;在工作中出现错误而受到批评时,固执任性,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动手操作能力差,实习期间该掌握的基本操作不能很好地完成;在工作中表现为当遇到患者突发情况时或危重患者时,往往不知所措,同时不能根据病人的职业、教育和疾病,进行有效地交流和开展健康心理教育。

2.2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无菌观念不强

部分实习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不足,将护理工作简单地等同于发药、打针,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护士只要正确执行医生医嘱就可以了。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区域和无菌物品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妇产科很多护理操作都需要无菌操作,但相当多的实习护士对无菌技术在理论上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但在具体妇产科临床操作上无菌观念不强。[2]如在阴道灌洗上药时存在跨约和污染无菌区、未按规定消毒、洗手不规范等问题。同时妇产科各种器械材料应用比较多,而实习护士不能按照不同器械的要求严格消毒灭菌,对于一次性的不能严格管理,这样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2.3保护病人的隐私的意识不强

妇产科因为专业的问题,涉及到病人的隐私比较多,如不孕不育、未婚先孕、性病等,而实习护士没有体会到病人的感受,保护病人隐私的意识不强。如在询问病人病史时声音比较大,没能注意周围的环境是否适合。妇产科的很多护理操作,都涉及到病人的隐私部位,而实习护士在操作时,态度欠严肃认真,具体在处理伤口时不注意遮挡,暴露病人太多。

3实习学生在护理带教中现的问题,让我们感到重视及加强护理带教的重要性

具体在护理带教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3.1加强护理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

新的护理理念是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一切以病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具体在工作中要多关心病人和照顾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注重病人躯体和精神心理方面的整体健康。所以要教育实习学生关怀病人的意识和能力,满足病人的需要,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职业道德要求是从事护理工作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管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多么专业,也是不合格的。[3]所以在护理实习的带教工作中,不但要传授妇产科临床护理技能,更应加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她们爱岗敬业精神,对工作尽职尽责,对患者热情负责的品德。

3.2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妇产科实习护理学生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不是简单地打针、发药,认真执行医生的遗嘱,护理工作还体现在对病人的心理支持、生活护理与病人加强沟通,指导康复等工作中,同时在对医疗风险控制和医疗安全保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3.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妇产科实习的学生,在加强护理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妇产科专科相关护理知识的学习。加强无菌观念的灌输,注意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熟知妇产科相关药物、器械的用途与性能。要求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多沟通、多思考、多观察、多分析。刚进临床的实习学生不知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因此在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贯穿起来教学。在进行操作示范前,先让学生熟悉操作过程,强调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师在操作时边讲边做,并选择合适病人,让护生进行第一次操作,使基础理论与工作实践充分结合。

3.4加强对病人隐私的保护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推进,隐私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成为当代公民保护自身人格的一项重要权利。所以要加强实习学生注意对病人隐私的保护。[4]如在询问病人病史时要注意周围的环境是否合适,同时在进行隐私部位护理操作时,态度要严肃认真,注意对隐私部位进行遮挡。

3.5加强护理实习学生的考核

护理学生在妇产科实习期间,要加强对护理基础知识、妇产科护理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考评考核。内容包括:(1)口试:实习护生口述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2)妇产科操作技能:选择一项妇产科专科护理操作让实习学生实际操作。(3)沟通与健康教育:设定一项健康教育内容,让实习学生对患者进行教育,同时观察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情况。(4)实习学生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服务态度。(5)有关护理病例的书写。

4小结

在护理带教过程中应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进行规范化带教,规范学生的各种实习行为及操作,按照妇产科护理实习要求,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临床护理论文:基于临床护理的儿科护理论文

1CNP的概述

CNP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一种标准化护理工作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它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各理想护理措施为纵轴的日程计划表,是有预见性地进行工作的依据。现今,我国许多医院已将其运用到疾病护理、健康宣教、临床教学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2.1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

随机抽取本校统一招收的2011级护理专科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组(65人)与对照组(65人)。两组均已完成基础医学课程(护用解剖、生理病理学、护用药理、基础护理技术、健康评估、护理心理学等)的学习,学生的年龄、授课教师以及以往各科成绩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教学内容选择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专科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中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2.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复习、期末考核。实验组采用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具体方案如下。(1)教师通过集中授课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相关理论知识;(2)教师和临床护理专家集体备课,选择临床典型案例,提炼护士的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为学习任务,形成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模式;(3)在理实一体教室,让学生按照临床路径表完成学习任务。以“早产儿的护理”为例介绍具体实施情况。

3教学效果评价

3.1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评价3教学效果评价

3.1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评价

两组学生在本单元(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学习结束后,由儿科护理教研室主任组织学生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理论考核选取2013年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护考急救包”中有关本单元的内容,共选用50道题,每题2分,共100分;操作考核采用场景设置的方法进行新生儿护理操作(如保温箱、蓝光灯的使用及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等)考核,考核标准相同。理论、操作考核各占总评成绩的50%。

3.2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

单元学习结束后,采用自制的“教学方法及效果评价调查表”对两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及时了解两组学生对本组教学方法的评价。评价内容共7项,包括教学方法6项、教学内容1项。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46%。

3.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4讨论

4.1开展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必要性

儿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系统地掌握好儿科的护理知识,还应对临床实际护理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对临床护理的特点和制度要有深刻认识。近年来,CNP在护理领域广泛开展,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我国护理教育教材中却几乎没有提及CNP理论,也没有有关如何将CNP在临床实施的教学内容,这显然有悖于职业教育的理念。作为护理教育者,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认识这种新的护理理论与方法,使学生进入临床时具备运用CNP的能力,缩短教学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学生步入临床护理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实验组阶段考核总评成绩优秀率(38.46%)明显高于对照组(10.7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任务引领教学法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围绕教学目标这个大任务与学生一起提出并分析小任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使学生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新知识和技能。学生的知识框架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CNP是针对某一疾病制作护理日程计划表,对病人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护理,何时出院等进行详细描述、说明与记录。在授课前,将此表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学习有计划性、预见性、目的性、系统性,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临床知识。

4.3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实验组学生对本组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在理论联系实际、锻炼临床护理能力、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这表明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能将学生引入临床,体会不同阶段临床护理工作的动态变化,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会贯通临床技能、形成职业意识均有重要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通过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模式,实验组学生对CNP的认识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能够缩短学生的临床准入时间,使其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

5结语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医疗费用、节省卫生资源、提高病人满意度、促进医护间的相互协作。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CNP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卫生部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组织各试点医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随着医疗体制和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作为一种先进的质量效益型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模式,CNP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掌握疾病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护理实践能力、临床护理能力等多种职业核心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秀芝 王慧玲 于彩霞 赵秀丽 单位: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临床护理论文:蓝光治疗黄疸的临床护理论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94例新生儿黄疸,均采用了蓝光治疗并配合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男的51例,女的43例;患儿的日龄为2d~36d;黄疸现象均出现在24h之内,或者是黄疸的时间比较长,或者是血清淡红素的浓度超过了205μmol/L,均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1.2蓝光治疗的原理

由于胆红素能够吸收光线,因此,在光的作用下,未结合的胆红素经过异构化的作用形成了集合型以及结构型两种水溶性的异构体,通常两者会通过胆汁排泄到肠腔或者是从尿液排泄出去,以降低胆红素的浓度[2]。该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方便、疗效甚佳。

1.3治疗效果的观察

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皮肤和巩膜的颜色。同时还要协助医生了解其黄疸消退的时间并及时的调整治疗的方法。通常蓝光照射要持续24h,除了被遮盖的部位之外黄疸现象明显的消退;如若黄疸部位消退的不明显,可以适当的延长照射的时间,一般延长至72h,并且还要观察患儿是否出现水肿得现象,以便于防止因为长时间的照射使红细胞被大量的破坏而导致患儿出现低蛋白血症。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定期的为患儿测定血清胆红素,判定其效果,若出现间接性的胆红素升高、肝功能出现异常、蓝光治疗之后胆红素在体内蓄积、皮肤呈现青铜色,那么就要及时的停止治疗,症状通常在2周之后会自行的消退。

1.4治疗的结果

本组的94例患儿经过蓝光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的之后,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无一例患儿出现相关的并发症。

2临床护理

2.1治疗前蓝光箱的准备

首先治疗室内要保持通风、清洁、干净,再将治疗箱放置在有空调的房间内,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3~28℃之间,在开灯之前要擦净灯管上面的灰尘,避免影响其光线的穿透力。一般治疗箱内的温度要调控在28~32℃之间,再将患儿放入其中,箱内的温度要维持在45%~55%左右。

2.2患儿在入箱之前的准备

患儿在入箱之前,护理人员首先要剪掉患儿的指甲,避免因温度过高患儿出现骚动而划破皮肤;其次,患儿要裸体入箱,采取卧姿,使用不透光的黑眼罩将双眼遮盖,并使用胶布固定,避免蓝光损伤患儿的视网膜;同时还要遮住患儿的会阴部以及男婴的阴囊部,对于输液的患儿要使用纱布将手捆束以固定。

2.3蓝光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2.3.1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

新生儿的体温是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要恒定箱内的温度。通常护理人员要在1~2h测定一次体温,患儿的体温通常控制在36.0~37.5℃为最佳,一般冬季箱内的温度要恒定在30~32℃之间,夏季箱内的温度不能超过30℃,针对体温出现异常现象的患儿需要及时的处理。

2.3.2护理患儿的皮肤

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黄染现象,同时还要保持箱内的整洁,要做到无污染、无碎屑,避免刺激患儿的皮肤。同时还要及时的更换患儿的尿布,当患儿排便之后要擦净臀部并在上面涂以肉酸软膏。蓝光治疗的过程中部分患儿会出现暂时性的充血性皮疹,护理人员可以适当的给予B族维生素[3]。

2.3.3密切关注患儿的大小便以及呕吐的情况

患儿在接受蓝光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轻度的腹泻,使胆红素从粪便中排出。此时,护理人员要观察粪便的性状;患儿在呕吐时要侧卧位,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和量,另外给患儿喂奶的时候不能喂得太饱,每次不超过10ml,避免出现呕吐。

2.3.4注意给患儿补充充足的水分

患儿在光照的过程中水分的丢失比较多,因此要给予患儿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一般补液量要比正常新生儿多25mL/k,其滴数控制在6~8滴/min,尤其是要注意输液通道的畅通。同时在两次的喂奶之间要勤喂温开水,尽可能的降低患儿的水分消失。

2.3.5保护患儿的眼部

护理人员要定时的摘下患儿的眼罩,同时观察患儿的眼部是否出现分泌物以及眼脸的状态,观察眼角膜是否出现充血现象,如若出现异常现象要及时的告知医生并处理。

2.3.6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并加强巡视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儿得生命体征变化、黄疸的部位、范围以及程度、有无出现腹胀、皮肤是否出现干燥皮疹等,同时还要关注患儿的喉咙是否出现痉挛、手足抽动等低钙想象等[4]。如若患儿出现该现象要及时的监测血钙浓度。同时还要观察患儿是否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拒乳等高胆红素脑病的早期症状等,若出现异常要及时的告知医生并处理。

总而言之,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的治疗过程中,科学的护理至关重要。为了要更好的观察患儿的病情,护理人员要提升了解患儿的黄疸现象,同时还要关注病情的发展情况,以便于为医生提供及时的治疗资料。

临床护理论文: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儿科护理论文

1CNP的概述

CNP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一种标准化护理工作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它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各理想护理措施为纵轴的日程计划表,是有预见性地进行工作的依据。现今,我国许多医院已将其运用到疾病护理、健康宣教、临床教学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2.1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

随机抽取本校统一招收的2011级护理专科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组(65人)与对照组(65人)。两组均已完成基础医学课程(护用解剖、生理病理学、护用药理、基础护理技术、健康评估、护理心理学等)的学习,学生的年龄、授课教师以及以往各科成绩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教学内容选择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专科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中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2.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复习、期末考核。实验组采用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具体方案如下。(1)教师通过集中授课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相关理论知识;(2)教师和临床护理专家集体备课,选择临床典型案例,提炼护士的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为学习任务,形成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模式;(3)在理实一体教室,让学生按照临床路径表完成学习任务。以“早产儿的护理”为例介绍具体实施情况。

3教学效果评价

3.1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评价

两组学生在本单元(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学习结束后,由儿科护理教研室主任组织学生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理论考核选取2013年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护考急救包”中有关本单元的内容,共选用50道题,每题2分,共100分;操作考核采用场景设置的方法进行新生儿护理操作(如保温箱、蓝光灯的使用及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等)考核,考核标准相同。理论、操作考核各占总评成绩的50%。

3.2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

单元学习结束后,采用自制的“教学方法及效果评价调查表”对两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及时了解两组学生对本组教学方法的评价。评价内容共7项,包括教学方法6项、教学内容1项。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46%。

3.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4讨论

4.1开展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必要性

儿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系统地掌握好儿科的护理知识,还应对临床实际护理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对临床护理的特点和制度要有深刻认识。近年来,CNP在护理领域广泛开展,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我国护理教育教材中却几乎没有提及CNP理论,也没有有关如何将CNP在临床实施的教学内容,这显然有悖于职业教育的理念。作为护理教育者,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认识这种新的护理理论与方法,使学生进入临床时具备运用CNP的能力,缩短教学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学生步入临床护理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实验组阶段考核总评成绩优秀率(38.46%)明显高于对照组(10.7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任务引领教学法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围绕教学目标这个大任务与学生一起提出并分析小任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使学生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新知识和技能。学生的知识框架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CNP是针对某一疾病制作护理日程计划表,对病人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护理,何时出院等进行详细描述、说明与记录。在授课前,将此表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学习有计划性、预见性、目的性、系统性,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临床知识。

4.3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实验组学生对本组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在理论联系实际、锻炼临床护理能力、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这表明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能将学生引入临床,体会不同阶段临床护理工作的动态变化,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会贯通临床技能、形成职业意识均有重要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通过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模式,实验组学生对CNP的认识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能够缩短学生的临床准入时间,使其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医疗费用、节省卫生资源、提高病人满意度、促进医护间的相互协作。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CNP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卫生部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组织各试点医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随着医疗体制和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作为一种先进的质量效益型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模式,CNP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掌握疾病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护理实践能力、临床护理能力等多种职业核心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秀芝 王慧玲 于彩霞 赵秀丽 单位: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临床护理论文:口腔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护理论文

1、护理带教工作的重要性

护理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而护理实习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护理专业课程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带教是实习学生在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活动。门诊口腔科的小手术及操作比较多,如何使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实践相结合,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只有在临床上加强护理带教工作。

2、从2005年我科有口腔专业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以来,结合本人自2008年带口腔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在临床带教中发现口腔护理学生在实习中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2.1对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及重视程度不够

对口腔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不足,将口腔护理工作简单地等同于消毒清洗器械,协助老师准备器械等,把护士工作简单定位为执行医嘱。

2.2无菌观念不强

口腔科门诊的手术及操作比较多,所以无菌观念很重要。但相当多的实习学生对无菌技术在理论上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但具体在临床操作上无菌观念不强[1]。如存在跨约和污染无菌区、洗手不规范等问题。因为口腔公用材料品种多,应用比较频繁,所以很容易被带菌的唾液、血液所污染,如果消毒灭菌不规范就很容易引起感染。

2.3物品的取放和医疗卫生防护不到位

带教中学生存在取拿物品不规范,用完之后不能放到指定的位置。同时医疗卫生防护不到位。如不带口罩、手套等。

2.4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不严格

口腔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临床上的操作都要在病人的口腔内完成,而口腔本身就存在很多病原微生物,同时在操作中产生的气雾、飞沫等被吸入后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但这些没有引起实习学生的重视。同时口腔科各种器械材料应用比较多,不能按照不同器械的要求严格消毒灭菌,对于一次性的不能严格管理,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不到位,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2.5口腔材料、药物、器械使用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口腔科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口腔材料、药物、器械的了解不够。不能熟悉了解口腔材料的性能及用途;对专科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了解;对口腔器械的性能及用途不了解。如对磷酸锌粘固粉性能没有掌握好,可能会影响到补牙的质量和脱落率。

3、实习学生在护理带教中现的问题,让我们感到重视及加强护理带教的重要性。具体在护理带教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护理带教工作中最重要的,应该把它摆在首要的位置。它是从事护理工作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一个人不管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多么专业,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不合格的。所以带教教师在给实习学生传授护理专业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她们对工作尽职尽责、对患者热情负责的品德,培养她们爱岗敬业精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2加强对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口腔护理工作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消毒清洗器械,协助老师准备器械,执行医嘱等,口腔护理工作在口腔门诊医疗安全保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应该让实习学生认识到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3.3加强口腔专业知识的学习,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实习的学生,应加强口腔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无菌观念的灌输,完善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熟知口腔材料、药物、器械的用途与性能。要求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动口。在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贯穿起来教学。在进行操作示范前,先让学生熟悉操作过程,强调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师在操作时边讲边做,并选择合适病患,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基础理论与工作实践充分结合。

3.4加强口腔护理实习学生的考核

在带教期间,要对实习学生进行护理基础知识、护理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考评考核。内容包括:(1)口试:护生汇报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2)技能:实施实际护理操作。(3)沟通与健康教育:设定一项健康教育内容,让护生对患者进行教育,同时观察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情况。(4)护生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服务态度。(5)有关护理记录的书写。

3.5加强医疗法律法规学习,增强及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管理规定》的学习,熟知《护理应急预案》,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与法律的关联,体会到在法律中自己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

4、小结

随着近几年护理实习学生的增加,学生素质差别不一,针对此情况,应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进行规范化带教,规范学生的各种实习行为及操作,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

临床护理论文:头位难产临床诊断及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年**月--****年**月我院共收治头位分娩的产妇850例,发生头位难产120例,发生率为14.1%,比文献1略低。其中年龄最大43岁,最小20岁;其中头位难产120例中,头位分娩占14.12%。

1.2头位难产发生原因

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是阻力增加,骨盆异常、胎儿过大是阻力增加的不变因素,而胎头位置及产力是影响阻力增加的可变因素[1]。官缩乏力,则使阻力增加,而胎头定位异常又可继发宫缩乏力,本资料中,胎儿异常包括胎头位置异常和巨大胎儿,胎头位置异常共70例,占58.33%,其中持续性枕横位35例,占29.12%,持续性枕后位32例,占26.66%,2例严重胎头位置异常,巨大胎儿5例,占4.16%。产力异常主要是宫缩乏力,共19例,占15.83%。

1.3头位难产的临床特点

①胎膜早破:可能是头位难产的信号,常提示头盆不称,胎位不正。在头位难产中,胎膜早破多伴有胎头与骨盆入口平面不相适应。本组有46例发生胎膜早破,占38.33%;②产程延长:可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滞产,本组潜伏期延长16例,占13.33%,活跃期延长或停滞61例,占50.83%,第二产程延长20例,占16.67%,滞产6例,占5%;③宫颈水肿:本组发生宫颈水肿32例,占26.67%;④胎头位置异常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首要原因,有胎方位衔接异常如高直位,有内旋转受阻如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胎头姿势异常如胎头仰伸呈前顶先露、额先露及面先露,胎头侧屈呈前不均倾。胎头位置异常使胎头下降受阻,宫颈扩张延缓、停滞,继发性宫缩乏力。本组胎头不衔接19例,占15.83%,胎头下降延缓或阻滞共76例,占63.33%;⑤宫缩乏力:可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宫缩乏力。精神心理因素、药物和严重头盆不称等可出现原发性宫缩乏力,胎头受阻于骨盆入口平面。由于头盆不称和胎头位置异常等造成的产程停滞或延缓多表现为继发性宫缩乏力,胎头受阻于中骨盆或出口平面。本组原发性宫缩乏力7例,占5.83%,继发性宫缩乏力13例,占10.83%。

2、结果

在120例头位难产中,剖宫产55例,占45.83%,比国内报道73.8%低[1]。胎吸术19例,占15.83%,产钳术18例,占15%,自然分娩28例,占23.33%。其中35例持续性枕横位者,行剖宫产14例,胎吸术12例,产钳术4例,自然分娩9例;32例持续性枕后位中,行剖宫产21例,胎吸术3例(已转至枕横位),产钳术7例,自然分娩7例;19例宫缩乏力者,行剖宫产4例,胎吸术3例,产钳术2例,自然分娩12例。2例严重胎头位置异常、6例骨盆异常、1例软产道异常、4例巨大胎儿及2例脐带绕颈者均以剖宫产结束分娩。

3、讨论

3.1头位难产的判断

在判断头位难产产程中,如出现如下情况,均应考虑头位难产的可能。①产程异常;②胎膜早破;④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及滞产;⑤宫颈水肿、产妇过早出现排便感;⑥胎儿窘迫、胎头颅骨过度重叠或严重胎头水肿。其中产程异常是头位难产的重要信号。头位难产在产前即能明确识别者仅占小部分,除非有明显的头位不称,明显骨盆畸形、胎儿畸形,不然须在产程中由分娩的三大因素相互作用后才能表现出它们彼此之间是否能适应[2]。当产程发生延缓或停滞时才引起注意,因此,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异常是诊断头位难产的一个主要方法,产程图对指导产程进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3.2应用头位分娩评分法协助处理

头位分娩评分法4项指标中,骨盆大小及胎儿体重是无法改变的,为不可变因素,只有产力和胎头位置通过积极处理可以改变,是可变因素,可促使分娩向顺产方向转化[3]。假如产妇头位分娩评分为10分,其中骨盆4分(临界狭窄),胎儿体重1分(巨大儿),胎头位置3分(枕前位),产力2分(正常),由于导致评分下降的原因是2个不可变因素,因此应当考虑行剖宫产术;同样一个产妇头位分娩评分为10分,其中骨盆5分(正常),胎儿体重3分(3000g),胎头位置1分(枕后位),产力1分(弱),导致该产妇评分下降的原因是2个可变因素,因此通过改善产力及胎方位,提高总分数,则阴道分娩的机会显著增加

3.3应用产程图协助处理

潜伏期异常有潜伏期延长倾向时即应处理。首先除外假临产,如确已临产可予哌替啶100mg或地西泮10mg肌肉注射,纠正不协调性子宫收缩,当宫缩协调后常可以进入活跃期。如用镇静剂后宫缩无改善,可给予缩宫素静滴,观察2~4h仍无进展,则应重新评估头盆关系,如有头盆不称,则行剖宫产术。

活跃期延缓或停滞的处理首先应做阴道检查详细了解骨盆情况及胎方位,如无明显头盆不称,可行人工破膜加强产力,促进产程进展。严重的胎位异常如高直后位、前不均倾位、额位及颏后位,应当立即行剖宫产术。

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的处理首先应行阴道检查,了解中骨盆平面或出口平面的情况,胎方位、胎头位置高低、胎头水肿或颅骨重叠情况,如无头盆不称或严重胎头位置异常,可用缩宫素加强产力,如胎头为枕横位或枕后位,可徒手旋转胎头为枕前位,待胎头下降至S≥+3水平,可行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助产术。如徒手旋转胎头失败,胎头位置在S=+2水平以上,应及时行剖宫产术。

4、头位难产术后护理

4.1实施产妇特殊体位护理

在产程中实施产妇特殊体位护理对矫正胎位是有效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取侧俯卧位,可减轻妊娠子宫对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压迫。胎盘循环良好,胎儿得到足够的氧气来承受子宫收缩时短暂缺氧,减少新生儿窘息的发生。另一方面,能及时纠正异常胎位。因为胎儿的重心在胎儿背侧,在羊水浮力和胎儿重力形成的偶力作用下,胎儿背部会向产妇腹部前方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胎头枕部向前旋转。产程中胎头随着间歇的宫缩不断下降,胎头方位会朝着最有利的枕前方旋转至枕前位而经阴道分娩。

4.2加强临产妇心理护理

加强临产产妇的心理护理,为临产产妇创造良好的分娩环境,指导产妇正确的分娩体位及宫口开全后屏气用腹压的方法,鼓励产妇进食及注意休息,以保持充足的体力及精力。对精神特别紧张的产妇,主张助产人员全程陪护或允许其丈夫陪伴分娩。近年来国内陆续开展为产妇提供一对一的持续心理、生理护理、情感支持等全程助产服务,对促进产程进展及分娩过程的顺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3发挥护士长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护士长应该主动向产妇及其家属介绍包括工作人员、产房常规、待产室、临产室及产房的设备,并说明自然分娩的过程及好处,使产妇有初步的理性认识,同时也让患者家属放心。同时,护士长也应以语言及非语言沟通为产妇提供支持者、照顾者、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告之产妇护士们会时刻观察产程的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化以解决问题。对产妇家属有需要询问的地方给予讲解;对焦虑急躁的产妇家属更要及时沟通,并要告知产妇随时情况,让他们相信主治医师,相信各方面有利产妇的因素,使其心理压力降低,及时安慰。

临床护理论文:临床泌尿外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共124例,均为在本院治疗的泌尿外科患者。随机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2例。其中男79例,女45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为(51.5±5.5)岁;病程8~22年,其中泌尿系结石5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48例,肾结核2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1.2.1培养优质的护理观念

通过组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让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各种相关文件精神及内容。建立宣传栏,建立健全的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标准,并督促护理人员将观念落到实处,给患者带去全新的护理理念。

1.2.2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重新调整原有的人力资源配置,根据泌尿科手术的特点及当日的手术量来安排人力,弹性排班。成立护理责任小组,实行责任制护理,由一名责任组长带两名责任护士,分管一定量的床位,确保每个组的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合理搭配,分工明确,及时满足患者需要。

1.2.3完善管理模式

根据基础护理的情况,重新安排合理的护理时间表。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医院的服务项目、时间及目的,以获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如患者对服务质量不满意,一定要调查清楚并给患者一个满意的交代。实行流动护士站,将护理操作所需的器械及用品备好放于流动护士站的治疗车上,可节省护士往来护士站与病房的次数,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2.4加强常规护理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治疗期间,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患者需重点观察导尿管情况,确保通畅,如有异常,立即报告主治医生。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护患纠纷率、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护患纠纷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缺陷、对护士满意程度的情况。

3讨论

当前,优质护理服务已成为护理模式转变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是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关键,而认真落实基础护理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医院泌尿外科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除了需要护理人员的全力配合之外,还需要国家、政府、医院及各临床总务后勤部门的支持、理解与配合。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患纠纷及护理缺陷明显降低。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时,一方面可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高度满意提高,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也不断在提升,对护理理念的理解也逐渐深入,使其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小结

在泌尿外科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恢复情况,直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艳芬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

临床护理论文:脑出血临床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评价标准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划分为4个等级,满分100分。①满意:90~100分;②基本满意70~89分;③不满意:50~69分;④很不满意:0~49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

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出血主要是指高血压小动脉硬化血管破裂导致的神经内科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情发展快、突发性强。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模式的转变,脑出血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仍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

近几年,脑出血的致病原因多种多样,患者及家属对护理需求也越来越高,加大了护理难度。临床护理路径是目前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不仅要求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还要制定完整的护理方案,形成从患者入院直至出院的一体化护理体系。此外,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实施效果进行适当的规范和调整,有效增加护理方案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由此可见,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应用中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花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赵文霞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临床护理论文:剖宫产临床护理论文

压疮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风险不能通过单一因素明确解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其发病风险[4]。有学者[5]研究发现III-IV期压疮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显著低于急性外伤创面,认为胶原纤维合成减少或消失可能是形成压疮的重要因素。通常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角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会自分泌或旁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进一步刺激新生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构成细胞外基质以填补组织缺失,为表皮细胞覆盖创造条件[6]。胶原纤维是肉芽组织中细胞间质的主要成分,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形成基质。正常皮肤组织中存在大量胶原纤维且排列整齐;急性创面虽有一定量的胶原纤维但出现部分融合;在压疮创面其含量较少甚至消失,提示胶原纤维是影响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7]。并且张等[8]进一步研究观察发现压疮边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明显高于压疮中心组织,但两者都显著低于急性创面,提示压疮边缘相对于中心部位具有较强的组织修复能力,但仍不能满足创面愈合所需。在临床工作中重点是发现有发生压疮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其护理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发生风险。Coleman等[4]的一项包括54个研究34,449例患者的荟萃分析认为,发生压疮的三大主要危险因素是患者自主活动度减小、血流灌注异常和皮肤状态异常;与此同时,皮肤湿度、年龄、血液成分、营养状态、基础健康状态对压疮的发生及发展依然重要;而皮肤温度、免疫力对于压疮的发生发展是否重要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压疮的发生率已被列为衡量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2011年卫生部《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第七章第二部分中,对住院患者安全指标如何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进行具体规定。2011年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第三章患者安全中,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进行具体指导。发生压疮给患者带来痛苦,给家庭带来压力,并增加经济开支。虽然产科压疮的发生率较低,但是其发生与产妇特殊的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值得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产科压疮产生的原因

1.1卧床时间与压疮关系:4例压疮患者手术时间3h-8h,其中病例1出现产后DIC紧急抢救,病例2、病例4术中出现膀胱损伤进行膀胱修补,病例3术中进行子宫肌瘤剔除,因此手术用时较长,加之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常规去枕平卧6h,患者腰骶部持续受压达9-14h。国外有关学者提出,在69.75mmHg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2h以上就能引起不可逆损伤[8]。另有报道提出患者处于被动体位,局部受压6h以上可能发生压疮[9],可能是长时间的被动体位使患者变得躁动,体位耐受性降低,患者臀部和骶尾部的扭动增多,增加了扭动过程中皮肤与床单不断的摩擦,增加了皮肤的外界受力。正常情况下,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术约需1h,如需要进行其他妇科手术或因发生产后并发症如胎盘残留、子宫收缩乏力、DIC等需要紧急处理时必然要增加产妇平卧位的时间,因此术后出现压疮的风险加大。

1.2BMI与压疮关系:BMI与压疮间的关系尚未被明确阐明。Kottner等[10]的一项包括50,446例住院病人的研究发现较瘦的患者(BMI17.00-18.49)发生II、III、IV期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肩部位置压疮的概率高于体重正常(BMI18.50-24.99)、超重(BMI25.00-29.99)和肥胖(BMI≥30.00)的患者,提示了BMI是预测身体躯干部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而足部压疮与患者BMI无关,提示了BMI不是预测足部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Shahin等[11]的一项横断面研究认为BMI<18.5kg/m2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Balzer等[12]同样认为BMI较低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同时亦认为高龄、合并其他疾病、自主活动能力受限及自理能力受限均是预测发生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相反有研究认为肥胖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高于体重正常患者[13]。可能是由于肥胖患者较大的体重给骨性凸起处皮肤施加了机械压力,从而造成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本研究中4例压疮患者的体重指数1例偏小(BMI=17.50),1例超重(BMI=28.44)(分娩时BMI≥27为体重过重)[14]。另2例虽然分娩时BMI处于正常范围,但随着孕期营养摄入增加,孕妇体重平均会增加12.5kg左右,持续性垂直性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主要原因,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越大,组织发生坏死所需时间越短。

1.3营养状态与压疮关系:已有较多研究证实营养不良、体重降低、营养物质摄入过少与压疮具有明确相关性,是预测压疮的风险因素。亦有学者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贫血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4]。本研究中4例产妇均在术中发生产后出血(出血量≥500mL),致使血红蛋白下降41-48g/L,血浆白蛋白下降4.5-15.2g/L。由于产后大量出血造成丢失过多红细胞和血浆白蛋白,又因摄入不足,使产妇术后形成负氮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随之萎缩。一旦局部组织受压,肌肉和脂肪的保护作用减弱,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其中1例BMI过低,说明已经存在营养不良,肌肉和脂肪对骨隆突处的保护作用减弱,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压迫时间过长也容易产生压疮。

1.4麻醉药物及镇痛泵的使用与压疮关系:此4例压疮患者均为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后都使用了镇痛泵。术后镇痛泵在缓解产妇疼痛的同时使产妇因畏惧疼痛或担心导管脱出或受压而影响了产妇的主动活动,从而增加了骶尾部持续受压的时间。麻醉及镇静药物的使用可使受阻滞部位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变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而易发生压疮;术后使用镇痛泵比未使用镇痛泵患者的压疮发生率要高3倍。

2预防剖宫产术后压疮的对策

近年来,压疮现患率被用作评价护理质量和压疮预防措施是否有效的指标,并且也被用来评估预防资源的需求量,作为制定预防计划和分配预防资源的依据。一旦发生压疮,将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强化压疮的预防知识。

2.1加强术前访视:对有压疮高危因素的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责任护士做好健康指导,包括术后翻身活动重要性、饮食的选择等。对孕期体重过高、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患者要重点交班,填写压疮评估表。

2.2加强手术管理:手术室护士术前要访视患者,评估压疮的高危因素,对手术时间长者需要提前准备预防压疮: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因素中手术时间与压疮的发生率有关。故术中患者身下要放置预防压疮的气垫,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进行保护。手术床单平整,不可牵拉患者增加皮肤摩擦。剖宫产手术麻醉时待消毒液干燥后再让患者取平卧位,医生消毒手术范围时,消毒液不要使用过多,避免流入骶尾部。

2.3加强回室后管理:对于高危患者术后出室前护士再次检查患者皮肤情况。回室后与病房护士进行交班。病房护士要对手术过程进行了解,对于手术时间超过2h,产后大出血、体重过重、低蛋白血症、妊娠合并糖尿病等高危产妇,回室后病房护士必须协助产妇每2h翻身一次,严密观察受压皮肤情况。对于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产妇术后建议采取抬高床头,床头抬高角度控制在30度以下,既可以缓解腰骶部受压又可以降低剪切力对皮肤造成的伤害。

2.4加强出院后的家庭访视:出院后加强访视,电话指导与家庭随访相结合。评估病人的疮面愈合情况、营养状况,监测相关疾病及指征如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血色素等。给予产后康复及相应的健康指导。

2.5低蛋白血症患者压疮预防:对于体质较差如贫血妇女在孕期需注意加强营养,食用优质蛋白饮食,如鸡蛋、瘦肉等。从而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增加体内蛋白含量和提高免疫能力;因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过多造成血红蛋白与血浆白蛋白丢失者除加强术后营养外需要口服补血药物或及时输入白蛋白及全血和血浆,护士应遵医嘱按时准确给予药物治疗,并注意相关化验结果。临床工作中,预防压疮方面可能存在以下误区[8]:①使用气垫圈:使局部血循环受阻,造成静脉充血与水肿,同时妨碍汗液蒸发而刺激皮肤,特别是水肿和肥胖者更不宜使用;②局部按摩:使骨突出组织血流量下降,应避免以按摩作为各期压疮的治疗措施;③使用烤灯:使皮肤干燥,组织细胞代谢及需氧量增加进而造成细胞缺血、甚至坏死;④频繁、过度清洁皮肤:进一步损伤皮肤表层等。综上所述,4例患者出现压疮的不良事件值得借鉴,做好压疮的评估、防范、护理很重要。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改变了体内的胶体渗透压,造成皮下水肿,机体的营养不良、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并发水泡的影响,加之术中时间、麻醉等诸多因素,术后的认识不足等,均造成压疮的发生。

作者:张红卫邹丽颖邓寒羽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

临床护理论文:胸腔积液临床护理论文

1结果

1.1两组患者引流情况比较观察组平均日引流量为(529.8±334.7)ml,对照组平均日引流量为(987.4±468.5)ml,观察平均日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引流是临床治疗胸腔积液的常用手段,由于中心静脉导管本身具有柔软光滑的特点,在使用中对机体刺激较小,并且较为密闭的管道引流降低了感染率;另外可直接通过导管进行注药冲洗,安全性与重复性较高,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2]。为了提高引流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感,医院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在加强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护理(引流管护理、体位护理、感染护理、饮食护理、拔管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

2.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在插管前易产生焦虑、恐怖、不安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根据其心理特征,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插管前护理人员应积极向患者详细介绍具体的治疗过程、目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相应预防措施等,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治愈信心与治疗依从性。

2.2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健康教育,术前帮助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讲解具体的治疗内容、效果、目的、适应证等相关知识,缓解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并严密观察患者术前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凝血功能等;术中叮嘱患者避免剧烈咳嗽,保持均匀呼吸,积极配合;可适当与患者进行交流,为其讲解治疗进度,消除恐惧心理,并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与面部表情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反映给医生[3];术后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气胸、管道阻塞、管道脱落、脓胸、感染等,并告知相应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措施,并告知患若出现持续性胸闷、胸痛、气促等不适反应,需立即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2.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主要包括引流管护理、体位护理、感染护理、饮食护理与拔管护理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①引流管护理。定期检查引流管装置是否存在脱落现象,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管的引流量、颜色、形状等,术后引流量超过100ml/h需及时向医生报告;放液后将药经导管注入,避免黏膜粘连,并提高胸水吸收;药物注入后闭管2h,之后可根据胸水量开放引流管,3次/d,并详细检查导管有无扭曲、阻塞、滑脱现象,定期更换引流管;②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可进行适当活动,活动时需将引流管夹闭,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胸腔给药后需闭管2h,在此期间需叮嘱并帮助患者经常变化体位,将药充分分布在胸腔积液内;③感染护理。定期进行局部消毒,可适量使用抗生素,避免穿刺部位发生感染;保持周围皮肤的干燥与清洁,使用透明敷贴将导管固定,并定期更换;④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戒烟酒,少食用刺激性食物;⑤拔管护理。引流管内无液体流出并经B超检查,结果显示无胸水后可进行拔管[4]。

2.4出院指导患者在出院时叮嘱其加强营养与休息,适量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定期复诊,如发生呼吸困难、胸闷等现象及时到医院就诊。综上所述,给予胸腔积液患者精心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广云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临床护理论文:糖尿病临床护理论文

1方法

1.1心理疏导护理措施由于骨结核和糖尿病都属于慢性疾病,患者很容易在患病期间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致使病情的康复、身体的免疫机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作为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患者的康复治疗,即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病情的病因和病况的主要治疗过程和手段,鼓励患者积极正面的面对病情,树立抗击病魔的自信心,同时对有的患者来说,他们往往担心的是结核会不会传染给自己的家属,针对这一点来说,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整个病因的产生,并以康复出院的人为例子,现身说法,使患者摆脱自卑、失落情绪的困扰,并且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谈时,要一直观察患者的一举一动,根据患者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来找到患者的失落点,随后对症下药,与患者交流沟通,使患者心情开朗。

1.2饮食护理措施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时,要考虑到患者虽然患有骨结核合并糖尿病,但不能只注意一种疾病的饮食护理,要兼顾两种疾病的病情,合理搭配饮食,适当增加糖类的摄入量,不要过于严苛,同时三餐的饮食搭配要合理,每餐尽量保证有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出现,以此来增加患者对葡萄糖的慢吸收,增大胰岛素的释放量,同时要在饮食中增添牛奶、大虾等高蛋白食物,以此促进身体机能的新陈代谢,由于结核病有一定的中毒症状,故要鼓励患者每天保持一定的饮水量,促进毒素的排出,通过对患者在饮食方面的护理控制,来保证疾病的快速康复是有效的护理手段之一。

1.3用药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后遗症或药物不良反应等现象,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和主治医生取得联系,尽量避免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产生的负面情况影响治疗的整个进程,但骨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用药较为繁杂,同时服药后反应较为复杂,如患者在使用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时,会由于药物的影响,而产生尿糖呈现假阳性的问题,而当患者服用利福平后,排出尿液会出现桔红色,使患者产生焦躁情绪,因此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向患者讲解服药之后可能会出现的症状,尽量避免患者产生不良的思想负担。

1.4消毒护理措施由于结核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者在打喷嚏、咳嗽的时候,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使用双层纸巾,同时对于患者使用的餐具,要做到定期消毒或者使用一次性餐具,但一次性餐具在使用过后,要进行集中销毁,防止病菌的传播,同时患者居住的病房,也要定期进行消毒清扫,保持通风,减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1.5康复治疗护理措施患者在康复出院后,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等药物,并要叮嘱患者定期来医院进行复查,检测尿糖、肝功能、血糖等指标是否在标准值范围内,同时患者若发现任何异常,要及时与主治医生取得联系,最好做到每天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提高肺活量,且要保证每天饮水量的合理摄入,提高免疫力。

2结果

在通过对本院收治的44例骨结核合并糖尿病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治理,患者的病情已基本维持稳定,同时患者也基本掌握了病情的主要缘由,能够自行检测血糖、血压,并能够坚持服药,定期来医院进行复查,护理治疗效果明显。

3小结

骨结核合并糖尿病是一种病程时间长的慢性疾病,要想兼顾治疗结核病和糖尿病,就需要在各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来保证治疗过程的稳定,对骨结核合并糖尿病进行护理治疗,能够有效地从心理、身体等方面进行疏导治疗,提高患者康复情况。因此,骨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治疗为药物治疗提供了支持与帮助,值得临床上推广与使用。

作者:孙秀单位:吉林省结核病医院

临床护理论文:基于学生视角的临床护理论文

1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学生对临床见习各维度的评分学生对临床见习评价的总均分为3.51分±0.24分,为中等水平,各维度评分见表1。各维度中得分最高的3个条目和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见表2。

2.2临床见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临床见习效果评分与老师维度、学生维度评分及组织维度评分均具有中度正相关(P<0.01)。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临床见习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的学生临床见习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设立明确、具体、可衡量的见习目标为关键环节之一设立科学合理的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与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教老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进行临床带教,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因教学内容不符合大纲要求或带教内容的随意性而影响见习质量。在目标教学指导下,一方面通过学生直接的体验和亲身的实践活动及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目标测评具有双向的评价功能,既可以检验学生的达标程度,又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任务落实情况[3],有助于实现临床见习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另外,有研究建议组织编写《见习指导手册》,使临床见习课更加规范、更加具有可操作和可衡量性,使临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习的目标趋于最大程度的一致。

3.2选择合适的带教老师为关键环节之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好的老师不仅在于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责,具有良好的带教水平和能力,同时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老师发挥的是引导作用而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因此,有学者提出学生进入临床时第一位带教老师的选择很关键。充分考虑各科室的特点和护理特色,选择具备稳定专业思想、扎实理论基础、娴熟技术操作、丰富临床经验等条件[5]的临床护士,做好带教老师的选拔工作。通过竞争或护士长推荐选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师带教,定期组织带教老师培训、召开带教总结交流会议,不断提高临床带教的师资水平,使临床见习带教工作更科学化、合理化。

3.3使用合理的见习教学方法或模式为关键环节之三根据见习内容和临床科室特点,可借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见习重点,提高临床见习质量,达成见习目标。如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能提高护生学习效率和主观能动性,发挥自主学习精神和培养创新能力,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主动性的培养方面具有突出的优越性[7];启发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实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微格教学模式训练学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自评、互评,不断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真正实现学、教、做三者有机结合,加速学生见习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培养[9]。抛锚式教学使学生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成目标的全过程。

3.4做好见习的组织管理为关键环节之四组织维度是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以外的因素,包括见习课时、人数安排、学习过程与方式、学院老师是否同时参与带教、病人配合情况以及典型案例的准备等。它包括构建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境因素,提示在当前见习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大环境下,学校和见习医院对见习课的组织安排、质量监控很重要。带教老师应及时观察和反馈护生见习情况及其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引导,更好地完成本科护生见习的教学目标。临床带教老师往往同时肩负大量临床工作,时间和精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见习带教质量。建议在科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协调好带教老师的临床工作与带教工作,相对固定带教老师,确保带教工作的顺利进行。

3.5使学生正确定位、提升学习兴趣为关键环节之五护理见习以看为主,通过观摩带教老师对病人进行的整体护理,护生可了解护理工作的内容和重点,深化对护理职业的认识。但长期的观摩而没有实际的操作常使得部分本科生产生失落感。学生不再满足于观摩,而是迫切希望进行护理操作。在内心渴望与实现结果的较大落差下,部分学生会产生消极感,从而不能很好地完成临床见习。应引导学生明确见习的任务和目标,正确对待操作与观摩之间的关系,合理定位。此外,学生的主动性是影响见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老师的引导作用还是学校、医院及老师的科学、严谨的组织安排,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使之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是学生获得知识意义构建的关键环节。

临床见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见习,学生真正与病人接触,通过与病人交流、评估病情、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印证并丰富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护理基本技能,培养护理工作思维,形成职业认同感。应针对临床见习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不断提升临床见习质量。

作者:肖倩陈向韵李淑兰王艳玲吴瑛单位: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