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教育论文

时间:2022-03-20 11:43: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网络安全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探讨

摘要:高校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力军。网络以其快捷、信息量大等优势,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对外交流的主要工具,但也引发了很多网络安全问题。本文试图从网络安全隐患入手,着力分析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并探讨网络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危害;安全;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主要工具,网络在影响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安全地运用网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安全的危害性

1.网络诈骗。互联网自问世以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大学生可以在网上购物、交友、浏览信息,但网络的隐蔽性和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负面消息屡见不鲜,网络诈骗成为危害社会安定和谐的因素之一。

2.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心理障碍,其发病率在大学生中不断攀升。网络成瘾带来的危害很大,在大一新生中尤为突出。网络成瘾使学生荒废学业,造成留级或者退学。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网络成瘾在学生中所占比例极大。

3.网络失范。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为广大网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少数法律、道德意识薄弱的大学生提供了进行不良甚至非法行为的土壤。污言谩骂、肆意攻击,使互联网成为发泄不良情绪的场所,而对不实信息的传播也危害了他人生活的空间。不仅如此,由于大学生的受教育水平较高,其网络失范行为体现出技术性强的特点,如窃取他人信息、创建淫秽网站等。

二、网络安全教育的意义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从目前高校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来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已刻不容缓。在网络安全教育过程中,可大力宣传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大学生文明使用网络,不在网络上肆意攻击他人,不传播流言蜚语;同时,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不健康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素养。

2.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合法利用网络技术。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必须知法守法。通过网络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从而避免大学生在网络上恣意妄为,使大学生合法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知法守法教育,帮助大学生文明上网,让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有利工具。

3.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减少网络侵害。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有的学生喜欢网上购物,因网络安全意识的缺乏造成个人信息泄漏,网络诈骗屡见不鲜。另外,大学生对网络虚幻世界的错误认识也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通过网络安全教育,学生能学会如何在网络社会中保护自己,预防网络诈骗,自觉抵制网络成瘾的危害。

三、网络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

1.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增加网络安全教育内容。高校在新生入校后会开展入学教育,来帮助他们适应高校的学习和生活。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增加网络安全教育内容是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教育方式。首先,能确保对新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及时性;其次,能确保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最后,确保了网络安全教育在新生中的覆盖性。

2.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教会学生预防网络诈骗。利用网络这一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无疑能增加学生的接受度。网络实时、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也使网络安全教育更能深入人心。如通过网络平台,可深度剖析网络诈骗案例、宣传网络法制法规等,另外,网络平台还能进行视频播放。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能使宣传教育方式多样化,开展宣传教育的时间更灵活。通过网络教育,教会学生预防网络诈骗。

3.开展主题教育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是提高网络安全教育在学生中影响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网络安全教育画展、征文等活动,让广大学生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4.班级设立网络安全员,常态化宣传网络安全常识。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班级管理是最基层的管理单位,可以在班级中设立网络安全员。网络安全员可按照学校网络安全宣传的要求,在班级中定期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同时,可将班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及问题及时反馈到学校职能部门。

5.建立网络安全预警机制,规范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已离不开网络。虽然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了网络安全教育,但是做不到完全杜绝网络犯罪,因此,高校必须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预警机制,同时规范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总之,对网络安全的保护是复杂的。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帮助学生远离网络危害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者:徐艳 单位:常州工学院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一、我校在网络安全教育上,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个人隐私。针对此,我们通过主题活动,向学生展示如何保护自己的生活和隐私免于公众的关注,建议学生尽量避免在微博和空间上个人信息,尤其是个人的住址、行踪、电话等信息,在参加某些网络社交活动时保持敏感,确保自己的信息只能被那些得到自己允许的人看见。另一方面,随着学生的手机使用率的提升,在没有相关法律严禁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下,学校只能建议学生安全使用手机,尽量不要把手机借给他人,不要把手机密码告诉别人,要保护个人数据、抵御有害信息等。

(2)与网友在现实中会面。随着QQ和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在中学生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通过网络结交朋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用虚假身份与学生恶意交往,甚至在与网友见面时,设下各种陷阱,进行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学校为了避免学生遭受这方面的伤害,通过主题教育、展板宣传、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与网友见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对此有个直观的了解。另一方面,我们建议学生不要随便与在网络上结识的人见面,如果确实有必要见面,应该事先告知家长并选择在公共场所见面,最大限度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3)信息传播。网络在快速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常常伴随着人肉搜索、不全面甚至虚假的消息,网民通过邮箱、社交网站、网络论坛、QQ空间、微博、微信等网络介质上传播涉及他人隐私或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造成公众的错信、误判乃至恐慌。学校在该主题中要求学生在享受国家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应学会区分言论自由与侵犯他人隐私的界限,鉴别言论自由与造谣中伤的界限。

二、在对学生进行以上方面的网络安全教育上,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我校依托校园网开放网上图书馆、博客、资源库等校内资源供学生学习和交流。学校还组建学科主页,设置各种栏目,如心理驿站、网上阅读、专题讨论等,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使校园网在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中发挥德育的功效。学校充分利用BBS(莆田二中贴吧),开展平等互动的在线教育。在这里,师生可以毫无拘束地针对文明上网、网络犯罪、人肉搜索、网络谣言、网络水军泛滥等问题展开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今,莆田二中贴吧已然成为舆论强力场,成为学生对社会焦点或学校焦点问题的意见集中发散地。但面对来自不同声音的言论,学校没有放任自流,学校安排科技信息辅导员时刻关注校园网和贴吧的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对BBS的舆论引导,确保正面舆论的主导地位,使BBS发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正能量。学生在BBS的讨论中对网络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充分地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

2.构建绿色网络教室我校与莆田电信部门合作,设有5间“绿色网络教室”,配有350余台电脑,每台学生机都装有蓝眼睛过滤软件,用于过滤一些色情、暴力和反动信息等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在绿色网室的启用上,学校采用亲情卡上网认证体系,这种智能卡具有身份标识及认证功能,学生一人一卡,刷卡上机,上网记录实时生成。同时本系统与莆田市教育主管部门及公安局网络安全科实现联网,数据实时同步,相关部门能及时监管到学生上网的信息及学生过度上网的情况。

3.呼吁多方教育合力开展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因此我们还寻求电信等企业研发网络安全技术,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教育使学生不断增强自控和自护能力;向社会团体求助,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公益活动,向学生普及网络安全常识,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完全也是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不断更新的富有挑战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为学生开辟健康安全的网络净土的同时,更需要教会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防患于未然,使中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安全、健康地成长。

作者:张彩云 单位:莆田市第二中学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欧盟网络安全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欧盟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措施

(一)将网络安全教育主题加入到学校课程中,并且制订灵活的时间表

2010年,欧盟公布了一份青少年网络安全调查报告,在被调查的30个欧盟成员国中,有24个国家将网络安全主题列入到学校课程中。在很多教育体系中,网络的使用是教学目标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是信息和通讯课程(ICT)的考查内容,同时,其他学科也有所涉及,共同配合,以提高学生在个性、社会性、健康方面的竞争力。在一些国家,采用常见的方法是补充网络安全的定义,例如,在比利时,“E-Safety”是为更新后的信息和通讯课程(ICT)特别设计的专业术语,涉及更广泛的能力和态度。这些态度包括严格仔细地操作计算机,爱护设备和软件,警惕有害的或歧视性的内容;能力包括认识网络病毒、垃圾邮件和不安全的弹出窗口,并认识不寻常和不可靠的信息。在捷克共和国,网络安全措施包括在更广泛的教育计划框架范围内,旨在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以防止排外情绪和种族主义。[4]

(二)网络安全的多种问题包含在教学内容中

在欧盟,网络安全课程的内容广泛,贴近实际生活,多种多样,主要涉及三大类问题。首先,个人隐私安全问题得到普遍的重视,“隐私问题”列入课程,教导学生不泄露任何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地址、学校名称、电话号码等。其次,网络行为安全问题也是重要的教学主题,这一主题又被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如何与陌生人交流,教导学生在和陌生人交流的过程中懂得保护自己;第二类是网络文明问题,教导学生不要偷用别人的用户名,不要散布谣言,不要对他人进行网络欺凌等。最后,下载及版权问题和如何安全使用手机也是欧盟各国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负责校园网络安全

在所有的欧洲国家中,负责操作校园网络系统的教师,必须有特定的教师资格,并经过特定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知识的培训。在希腊,国家教育部通过国家教育程序直接向计算机学科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课程。在法国,培训分两个步骤进行:先由专家对学校校长进行培训,然后再由校长对本学校负责教学的团队进行培训。在其他许多国家,例如西班牙、卢森堡、瑞典和英国,负责培训的部门会为教师提供特定的自学材料和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在线课程。

二、对我国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的启示

(一)将网络安全教育的主题灵活地渗入到学校课程中

欧盟将网络安全教育的主题列入学校课程中,并采用了许多灵活的教学形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欧盟的经验可以加强我国的网络安全教育。首先,我们要将网络安全的主题列入到学校课程中,并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目的性和系统性。接下来,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当前网络安全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融入到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中,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全面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将网络安全教育与实际相结合,强调教育内容的实用性。除此之外,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将网络安全教育的主题渗入到不同的学科中,并配合灵活的时间表,这对提高我国网络安全教育的质量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对教师进行专门化的培训

欧盟国家负责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大都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反观我国目前现状,负责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只是普通的计算机科任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目前,我国的学校也没有对网络安全教育教师的专业化进行要求。所以,加强网络安全教师的专业化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5]各地区教育部门可以向欧盟学习,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对负责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让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更具有计划性和专业性。

(三)加强手机上网安全教育

根据2011年4月的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手机应用较为活跃。有72%的青少年手机网民使用手机在线聊天服务,使用手机搜索和手机音乐的青少年手机网民也达到了62%和58.2%。由数据可见,手机上网已然成为青少年上网的一个主要渠道。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学校对青少年手机上网持强硬的反对态度,强制要求中小学生禁止使用手机,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习欧盟对青少年上网的开放包容和正确引导的态度。与其强制反对,不如将手机上网安全的各种各样问题加入到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中,引导青少年正确安全地使用手机进行上网,让青少年学会安全便捷地利用网络。

(四)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单靠学校、社会、家庭任何一方都是不够的,欧盟的经验表明,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对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起到最好的效果。国家教育部门应与网络安全中心进行合作,根据最前沿的资料,制定出最具时效性的教育政策。教育部门还应和网络相关的企业以及社会团体合作,开展各种活动,向公众普及网络安全常识。最后,学校和家长的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可通过主题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青少年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介绍给家长一些如何监督孩子安全使用网络的科学方法,让家长成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合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卢春宇 刘磊 曹仁朋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中职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思考

一、网络成瘾的危害

(一)摧残身体,影响健康。据有关报告称,约四分之三的学生出现与网络依赖有关的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症状。网络依赖患者还会出现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生物钟紊乱,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能下降,免疫功能减退,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易激动等情况,注意力、稳定性、反应能力均明显下降。甚至会出现大量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体能衰落和自杀意念及行为。

(二)心理受损,人格异化。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会导致社会孤独和焦虑感。社交面变窄,人际关系冷漠,与真实的人际关系隔绝,非正当交往机会增多。

(三)影响学业,贻误终生。据某报道称,在某中学退学、试读和留级的47名学生中,约有80%是因各种类型的网络依赖而延误了正常的学习,荒废了学业。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差,因此发生网络成瘾的机会就非常大。以上种种情况都表明,教会学生如何避免网络的危害亟须提上中学安全教育的日程。

二、网络成瘾的对策

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学生告别网吧,远离“网毒”,倡导健康上网观念,珍惜光阴,勤奋学习,共创美好明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正确认识网络作用,坚定戒除网络成瘾信心。一是帮助中学生正确了解网络,指出网络的益处和缺点,让学生学会去分辨什么是对自己有益的,利用网络扩展知识作为偶尔的放松和娱乐。二是帮助学生进行自己我认知。学校教育者应该与学生一起制定人生规划,帮助其找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增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三是正确识别自身遇到的问题:学会一些有效的处理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认真审视自身的现实生活,认清自身需要和应解决的真正问题。培养正面人生的态度,致力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求需要的满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制定具体措施,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在取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参加如绘画、航模、音乐等第二课堂的学习,让孩子劳逸结合地学习。满足青少年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需要,可以在学习之余根据孩子自己的喜好安排如游泳、打球等一些户外运动。还需要有意地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与同伴建立友谊,多与同学老师沟通,学习之余,去看一场电影,或是体育比赛,组织郊游等。同时让孩子学会勇于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困境、挫折,学习积极解决问题、调整情绪的多种方法。这样,让学生能感受到除了网络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转移分散对网络过分的注意力。让网络和其他学习工具、日用品一样成为生活中一件普通的事物。

(三)改进家庭教育观念与方式。当前中职学生多数出自城市周边、农村等弱势群体,这些孩子的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多数在外打工,对孩子缺乏关爱和教育,在无人管教下孩子们为寻找精神寄托或者为了消磨时间开始上网,逐渐沉迷于与网络。当前家庭教育观念改变的根本点是不要让中小学生养成上网玩的习惯。如果孩子已经是网络成瘾,就要采取系统脱敏的方法,使网络成瘾者逐步戒除网瘾。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戒除网络成瘾的计划,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具体内容如下:一是上网时间计划。在一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二是启动奖励机制给予适当刺激。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建议家长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兑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三是建议家长安装一些学习软件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与孩子一起制作一些软件,引导孩子登陆一些好的教育网站,鼓励孩子通过收发电子邮件的形式与同学老师、亲戚朋友沟通交流。

作者:杨广斌 单位: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中专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表现,分析其原因,并以践行文明修身为视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相关政策,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在网络世界中运用网络技术,实现自我的发展,促进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职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文明修身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的一项必要工具。为了能够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然而,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诈骗与传销频发

现阶段,随着QQ、微信、陌陌等聊天交友软件的发展与普及,一些不法分子开始通过运用这些软件跟学生聊天,或者通过建群的方式,来骗取学生的信任,通过“交朋识友”的名义,来编造各种各样的谎言对大学生进行诱骗,然后将其引如到传销组织当中。此外,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不能很好的辨析网络诈骗事件。据相关调查得出,我国有30.0%的高职大学生就曾经受过网络诈骗的危害,并且,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曾经被引诱参与到诈骗过程中。

(二)沉溺于网络影响学习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高职院校中,有70%以上的学生玩网络游戏,而且,就针对于通宵上网的学生来说,有90%的都是为了玩网络游戏。此外,据相关调查得出,在高职期间,有72.5%的学生,因为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使得自己不能好好学习而申请退学的。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沉溺于网络游戏,而导致经常逃课,最后考试时出现多门功课不及格的现象,从而只能退学,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游戏堪称是“电子海洛因”。此外,有85%的学生认为,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玩网络游戏。

(三)网络购物成瘾负担重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物流行业的发展,人们的购物也变得更加轻松便捷。据相关调查得出,在高职院校中,有98.0%的学生都曾经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并且,100.0%的女生都使用过网络购物。而在这当中,有部分学生甚至存在通宵达旦购物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APP也逐渐流行起来,学生们网上购物也变得更加便捷,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不少学生过度依赖手机网上购物,不仅对身体与学习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金钱的浪费,为家庭带来较重的负担。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充分重视网络安全教育

为了能够更好的强化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就要求院校应当对其加以重视,并将安全教育工作贯穿到入学至毕业的全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军训与入学教育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全面普及,让学生能够对网络的正确使用方法有一个科学的掌握。其次,要求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开展相应的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课程,将这两项内容融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当中,让学生们对于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等有一个更加充分的了解。

(二)全面强化网络监管力度

首先,要求院校应当加强对网络开发商与运营商的监管工作,严格坚持不能直接或间接伤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基本原则。其次,要求院校应当加强对周边网吧的管理与监督,对于不能服从管理的网吧应当加以取缔。第三,要求各个网站应当加强对内部的管理与审查,避免在网站当中存在反动言论,也不能够进行色情等不良信息的传播,对于存在监管不力的网站,应当加强对其所进行的处罚力度,严管严罚。

(三)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首先,要求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一个很好的运用,同时也要求其能够对学生的上网特点与兴趣爱好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其次,要求院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网络道德教育,强化对教师的网络安全管理培训,确保其能够针对学生所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此外,要想从根本上做好网络安全工作,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确保学生能够随时受到网络安全教育,提高自我的网络安全意识。

(四)对网瘾学生要对症下药

从根本上来讲,现阶段,导致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安全气氛与师生安全意识较低。因此,在日后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求学校应当加强对网瘾学生的关注与重视,强化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确保双方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有效的打开师生之间所存在的心结,并以此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网瘾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之所以要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主要就是为了能够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并满足社会对于高职人才的需要。现阶段,大学生是网民化程度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学生们不仅能够通过运用网络来获取相应的信息与知识,同时,网络也已经成为了学生们进行情感与思想表达的一个重要场所。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就要求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全面强化网络监管力度,并建立起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通过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学生不合理的网瘾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提升。

作者:陈志尧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中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当前,网络已成为中小学生求知、娱乐、交往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由于中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自我约束力还不够强,因而很容易受到网络上各种信息的诱惑,这就需要对中小学生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教育,提高中小学生保护隐私信息的意识。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现状,选取南京市小学和初中各两所学校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为99.3%,其中小学发放150份,初中发放150份。

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现状调查的数据分析

1.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现状主要影响因素(1)网络环境本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本身就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壮大,网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也日益增多,如图1、图2所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共同点:其一,中小学生都遇到过网络诈骗且有多种形式;其二,中小学生在网络上看到的不良信息以色情信息为主。由此可见,网络环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影响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2)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小学生对于网络已经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然而,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也只局限于某些方面,对于日益多样复杂的网络,中小学生缺乏多样的网络安全意识,如图3所示。(3)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网络进入中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中,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传播。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是影响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学校和家长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情况如图4所示。2.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现状和主要问题(1)网络不良信息的泛滥。通过对上面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网络上的色情信息和暴力信息所占的比重非常大,这些不良的信息对中小学生的身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网络暴力游戏带来的快感,满足了中小学生情感宣泄的需要,同时也会让心智还不完整的中小学生模糊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距。也正是因此,网络所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同时,在上网过程中,一些学生学会了谩骂,还有一些学生则由于好奇,经不起诱惑前去赴网上约会,结果导致人身伤害的事例时有发生。(2)家长的教育方法不恰当。首先,家长没有意识到网络安全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现在许多家长自己沉浸在网络世界中,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在上网时会遇到什么事情。其次,家长的教育行为太过极端,会导致孩子的抗拒与反感。(3)学校信息化教育的不全面,信息技术课程中网络安全教育缺乏,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

1.学校对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的教育(1)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意识和加强信息化教育。在我国,虽然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一直被广泛强调,但大多着眼于学生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校园安全和食品安全,而对网络安全关注不够。因此,在学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顺应时代的变迁。(2)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网络道德教育。网络世界存在虚拟性、游戏性和危险性,中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容易受到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影响。这就需要学校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要让学生们懂得虚拟的网络世界是不能替代现实生活的,网络世界只能给予我们一时的欢愉,不能成为永久的“避难所”。(3)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现在网络上有各种论坛和聊天软件供我们使用,这就需要学校更好地规范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行。要让学生知道,虽然网络上发表言论是匿名的,但是随意发送有害的信息或者进行一些不良的宣传活动是违法的。同时学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免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习和正常的生活。2.家长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要做到以身作则。网络让家长们有了新的娱乐空间,但是长时间沉溺在网络世界中,会让孩子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家长在上网时,如果孩子在一旁观看,这时家长就可以抓住机会,恰当引导孩子在上网时所要避免的一些行为,教会孩子选择有效的网络信息。此外,家长要及时和学校教师沟通交流,配合学校教育。家长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这样也有助于在家里开展教育。在学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同时,家长也可以适当参与,孩子在家里上网时,就可以了解他们对网络安全的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3.社会对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的对策首先,加强技术管理,有效过滤不良信息。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网络上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相关的技术部门加强技术管理能力,对上传至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防止不良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其次,努力净化网络环境。门户网站要有效地选择能正面影响中小学生的网站信息,致力于建立一些适合中小学生长期访问、获得学习资料的网站,为中小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网络安全氛围。同时,网络门户应该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加强引导行业自律,努力为学生提供洁净的网络环境。

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大致了解了中小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认识以及学校、家长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的一些相关的研究,给出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为中小学生构建网络安全“防火墙”,是一项艰巨而且长远的任务,不仅需要教育者发挥主动权,更需要社会、家长的共同努力。

作者:刘锡婷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网络安全教育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在分析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了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对策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安全教育也由此逐渐变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网络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高校的网络安全体制不健全,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网络安全教育意识不强,以及网络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都给大学生造成了不小影响。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就成了目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网络化的发展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

(一)网络安全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分析

网络安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网络化的大环境中,网络已经对大学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势在必行。网络安全教育,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安全防范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使用网络的效率[1]。网络安全教育也对大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网络上的思想和言论比较开放,容易对大学生产生干扰,因此,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效率,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二)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正面影响,也引发不少网络安全事故。一些网络攻击手段不断地出现,给人们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而且网络环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很多思想和言论在网络上进行传播,都容易对人们思想和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进行网络购物、娱乐和社交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是,目前对网络安全教育问题却很少涉足,而且大学生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在网络使用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网络安全问题[2]。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网络购物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辨别能力比较差,购物后往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安全教育载体建设滞后

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硬件和载体来支持,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也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支持。目前高校教学中,对网络安全教育不重视,相关的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存在问题,特别是校园网络系统的相关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对网络安全问题不能很好的保证。例如TCP/IP协议、域名系统、以及防火墙等建设不足,对危害性的信息和病毒不能进行有效拦截,导致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许多安全问题[3]。

(二)教师的网络安全教育意识不强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主体,其网络安全意识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及其效果有重要影响。而目前教师的网络安全意识普遍不高,接触网络比较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没有大学生强,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发展和应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增强网络安全教育意识。

(三)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随着网络在社会中广泛延伸,一些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一些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中过程容易上当受骗[4]。大学生网络活动比较频繁,特别像网上购物、网上社交和娱乐等,给很多不法分子创造了机会,他们通过各种手段骗取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和资料。另外,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对一些虚假信息不容易分辨,在网上购物和消费中容易上当受骗,不仅会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还影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未制定健全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致使大学的计算机课程中,对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涉及得比较少,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和内容也有限。教学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相关技能掌握的考察,却忽视网络安全问题,没有将网络安全知识的考核纳入到具体的教学质量评估[5]。因此,面对当前网络化发展的大环境,必须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进行评估,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三、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对策

(一)利用社团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大学生的自由时间比较多,学校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可以成立学校的安全教育社团。在安全教育社团开展的工作和活动中,可以增加对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定期对学生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并展开相关的活动,帮助大学生增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网络安全教育的活动中。

(二)开展安全通识教育

面对当前复杂的网络环境,高校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教育课程的调整,增加网络安全通识教育课程,对学生的网络应用进行正确引导。学校应该提高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6]。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的培训,教师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的锻炼和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三)在课堂上渗透网络安全教育

全面实施网络安全教育,加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网络安全知识。一方面,要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安全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总结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去熟悉网络安全知识以及相关的技能。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行为和网络法制知识的教育。

(四)营造良好校园网络安全环境

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环境建设,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首先,学校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建设,增加资金的投入,完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涉及到网络安全方面的设施和设备,要进行及时更新。同时,加强校园网络的安全检查和监督,对一些不良信息进行及时处理,保障学生上网安全[7]。其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阅读的专栏和标语,宣传网络安全知识以及网络安全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辨别意识。

(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评估

随着网络的发展,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还要加大对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考核和评价,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一方面,提高学校的重视程度,增加网络安全通识教育;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增强对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掌握,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作者:赖启财 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中职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近几年,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下,各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校的学生不断增多,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更广泛,日常运用更是生活化,因此通过互联网而引起的安全问题普遍存在。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小,明辨是非能力低,往往会成为网络安全问题的直接受害者。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强。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比大学生普遍较小,知识结构不够完善,法律意识淡薄,再加上中等学校学生容易受到所处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干扰。他们在校期间容易受到网络上传播的种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其次,片面的认为网络安全教育光靠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开设的网络安全内容就能解决中等职业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是完全不够的。2、网络安全教育的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对青少年免受网络信息的侵害,也在努力去采取一些措施。但由于是初步阶段,机制体制不够完善,因此还是需要做很多事情。作为中职院校更是存在这方面的漏洞。不光在基础课程里或者在学校安全教育里参透一点网络安全知识,更是需要建立专门的机制,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系统的教育。3、网络安全教育更不上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速,而职业教育本身就存在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整体现象。现在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运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比较重视基础知识和操作运用。对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少之又少。再加上学校安全教育涉及的方面较多,因此网络安全教育的宣传也不够到位。

二、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看法

网络安全问题自因特网诞生之日起就普遍存在,人们也不断的对其想办法解决好此类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不会因为发展而消失,而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怎样去针对性的解决,预防这些网络安全问题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侵害,是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大挑战。2.1建立学校网络安全运行制度管理制度是做好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保障,完善的网络安全制度不仅是网络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是规范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网络行为的一个重要保障,通过完善制度不仅能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网络行为,还能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通过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理论知识、宣传阵地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就能使他们具备使用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的法律意识、明辨是非的分辨能力,以及网络道德素质。从而能让他们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害,从而培养了能合理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2.2做好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比大学生较小、知识结构不够完善,法律意识不够强的特点下,容易受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为了初步缓解这些问题带来的直接侵害,学生入学开始就应该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学生进入学校开始职业生涯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规划好,把网络安全教育融入到学校各各层面,如:除了在计算机教学当中必须有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的同时,其他课程的德育目标也要参透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定期举行专题讲座,观看警示片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网路安全教育意识。还可以利用宣传栏、板墙报等宣传阵地做好网络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

三、结束语

中等职业院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是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为了维护校园稳定,保证中等事业学校学生健康成长,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回看多次发生的校园网络安全事件,都是因为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不够重视网络安全教育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抓住任何能抓住的宣传途径,针对性的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

作者:热汗古力·依米提江 单位:巴州卫生学校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安全面临挑战,高校现行的安全教育工作不能全面、系统、有效地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问题,导致网络安全教育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高校应当发挥新媒体教育引领作用,占领网络安全教育舆论话语权,将传统安全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加以融合,通过完善高校安全教育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营造校园安全环境等措施,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安全;安全教育

网络新媒体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网络新媒体的开放性、便捷性、隐匿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既给在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高校安全教育应根据新形势,创造性地将新媒体转化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载体,从安全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大学生心理需求、发展特点出发,加强引导,拓宽高校安全教育范围,积极探索和研究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实现路径,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

一、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向终端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数字化媒体。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是指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受众的思想观念、人身、财产、隐私、信息安全等方面带来的冲击。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大众化、碎片化、即时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网民的参与和互动信息的拓展更加宽泛,也使信息的二次传播更具有隐蔽性和诱惑性,加之青年学生价值观尚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偏听偏信等原因,进而导致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

(一)大学生自制力不强,容易偏听偏信走极端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追求自主独立的意识逐渐强烈,交往能力不断提高,但毕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不成熟阶段,自制力较弱,较浅的社会阅历造成其是非辨别能力不强,存在对网络意识形态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对主流意识把握不准确的现象。即时性和开放性的传播方式易使他们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冲击,容易偏听偏信,造成一些网络言论不当和处理极端化的行为,影响青年群体健康价值观念的形成。

(二)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上当受骗

大学生进行高频率、大规模、多平台的网络行为,对于获取信息、开拓个人视野和提高见识、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社会经验不足、思想单纯,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抵抗诱惑的能力较弱,处理安全隐患的能力也不高。由于他们使用网络的频率高,网络依赖性强,盲目相信他人,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使自身容易陷入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校园裸贷等危险境地。

(三)大学生普遍经济拮据,赚钱欲望强烈

大学生在追求独立意识的同时,也积极追求经济独立。有些学生通过校内外兼职等方式,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部分满足自身对经济独立的需求。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由于消费欲望强烈,又缺乏正确的金钱观,陷入网络中奖、校园裸贷等“圈套”,给个人、家庭、学校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四)网络安全环境不稳定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人、财、物高度集中,群体关系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形态,具有小型社会的特质,其安全也具有社会公共性。一方面,校园开放给大学生生活空间的扩大提供条件,尤其是新媒体技术便捷的当今。但同时诈骗和虚假信息等不安全因素向校园渗透,使安全监管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数字化网络媒体的信息量爆炸式增长,信息内容鱼龙混杂,真伪难辨。尤其是大学生使用率较高的QQ、微信、论坛等载体,由于网络监督机制和技术滞后,以及大学生甄别能力和安全意识存在参差不齐现象等原因,造成一些虚假、影响安全的信息被迅速阅读、传播,给校园网络安全埋下隐患。

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群体的主力军,规模和比例日益壮大。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以职业结构来看,学生作为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为25.1%。20—29岁年龄段网民比例为30.4%[2]。90后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熟悉程度要远远超过其他年龄层次的人群。此外,新媒体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传播速度的即时性和传播载体的多样性,使大学生接收信息的主题覆盖面更广、内容更加宽泛,信息真假难以辨别,极易引发网络安全问题。同时,网络安全教育机制还不够完善,网络安全教育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并没有明显改善和提升,教育内容和形式也没有跟上形势。因此,现行的安全教育工作不能全面、系统、有效地应对新媒体环境的要求,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效面临挑战。

(一)大学生自我安全教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大学生处于生理基本成熟但心理成熟滞后的阶段,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成型时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课堂上所学的法律知识难以提升为法律意识并指导自身行为。对新媒体信息辨别能力不强,防范意识有待提高,单纯的心理和浅薄的社会经验难以筑起牢固的网络安全防线。课外网络安全教育实践针对性不强,与课堂网络安全教育衔接不足,大学生难以掌握应对新形势下各种不安全因素的技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法及时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体系缺失

由于社会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对网络安全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认识,大学生易受到互联网上的不良现象和畸形价值观诱导。从以往大学生网络安全事件来看,大学生易成为网络、电话诈骗等网络犯罪活动的被侵害者。加之大学生容易在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冒险精神驱使下进行社会活动,又缺乏必要的网络安全常识储备,使危险系数增加。同时,由于个体在学习、人际关系、感情、就业方面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也可能以某种过激方式通过网络平台爆发出来,造成突发性意外事件,所以,大学生也可能成为网络安全事件施害的当事人。另外,社会中集体性事件易通过网络进行汇集从而产生舆情强势,引发舆论热潮,部分学生由于价值观不成熟,容易参与到网络舆论中,发表不当言论。

(三)学校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难以适应新环境

纵观当前网络安全教育,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都是从关注个体的角度出发,被动地实现或维护整体的安全。这种教育方式是传统网络安全教育模式的延伸。传统网络安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并没有充分利用新技术将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落到实处,这一现状在客观上决定了传统网络安全教育观念的功利性,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易发,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被网络迅速传播后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扩散,对于此类事件的教育形式,学校多以班会、座谈会等开展,重“教育”轻“实践”。另外,校园内网络安全演习、情景模拟培训流于形式,学生参与程度不高,网络安全教育实效性不强。同时,专家学者型的“舆论领袖”没有充分把握网络领导权和话语权,不能及时提供智力和理论支持。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实现路径

(一)完善安全教育机制,加大对网络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新的形势要求

高校校园要构建“安全教育+技能演练+文化营造”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模式,增强新媒体在安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安全教育架构,使安全教育立体化。加强与学校保卫处、公安、消防、交通、医疗等部门的合作,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共建“学校—社会—家庭”安全教育网络,逐步建立部门联动、运转协调、反应快捷、程序规范、优质高效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积极推进高校网络安全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提升校园内突发性网络安全事件信息的通报和处置调度能力,运用校园新闻媒体,整合校园广播、校报、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充分挖掘和发挥网络对在校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功能。同时,建立和完善校园规章制度,主动排查并消除网络安全隐患。加强依法治校制度建设,推进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和分析体系,坚持正确舆论引导与消除有害信息相结合,及时发现、封堵、删除有害信息并切断信息源头。

(二)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专兼职队伍建设,完善高校安全教育体系

网络安全教育载体主要分为工作载体、制度载体和实践载体。从目前工作载体现状来看,多数高校并未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也没有规范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及相关的网络教育实践,网络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班会说教和讲座交流等手段向学生灌输网络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没有达到“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分”的层面,更谈不上专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网络安全教育专兼职队伍缺失,造成网络安全教育主要靠辅导员进行“叮嘱”,学生实践体验少,参与积极性不高。专门的教育队伍建设是构建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有了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全方位、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舆论引导和协调监管,教育效果才能进一步提高。

(三)丰富安全教育形式,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效的网络安全教育专题网站、专业网页的建立,具有舆论导向作用,搭建校园网络立体平台,做好思想宣传、法律普及、意识防范和舆论引导。使用新媒介进行网络安全等方面教育,让学生全面了解当前国家网络安全形势、社会主流思想。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坚持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学校党团组织的宣传、组织作用,增强与学生网络互动交流,使教育“入脑入心”,切实提高学生防范意识,提升教育效果。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适应网络安全教育的环境,与时俱进,提高媒介素养,熟悉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与学生建立真诚的互动交流,切实提升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网络安全教育有目标,有效果。

(四)营造文明有序的校园网络安全环境,提升学生网络安全素质

文明有序的校园网络安全环境是由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安全稳定的指导思想、民主法治的运行机制,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等要素构成。推进校园网络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在校学生的共同参与,并最大化地尊重大学生的权利、价值和尊严,重视和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利用新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自觉抵制不良价值观的影响。通过校园新媒体安全宣传阵地,积极倡导网络安全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利用知识讲座、知识竞赛、课外演练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需求的网络安全防范等方面知识进行传授。利用新媒体公众网络平台如微信、微博公众号网络安全教育知识,播放突发性网络安全知识宣传视频,利用校园LED屏幕滚动校园网络安全信息,针对校园教学、生活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提醒等,营造文明有序的校园网络安全文化环境。对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积极引导,使网络安全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展现网络安全教育效果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把维护网络安全稳定作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重大活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等工作。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者应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安全教育相结合,丰富校园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加强学生网络安全预防,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新媒体视域下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精神,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高校校园文明、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孙绪曙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学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论述

一、网络传播安全教育

想要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保护大学生的信息安全,主要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该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观念,让他们在思想上对网络信息安全重视起来;其次,各大院校应该承担起网络安全教育的责任,在学生中间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做到让学生们知法、守法;培养学生信息辨别能力,能够识别网络上基本的真假信息,意识到在不能辨别信息真假的情况下,不要盲目传播。最终让学生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法律知识和辨别能力,从而能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使有害信息失去滋生的土壤。

高校还应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课程,据统计,目前绝大多数的院校都有计算机课程,但是课程的学习重点一般都放在了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上,而对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却涉及较少。高校在开设计算机公共课程时,应该详细介绍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保证学生可以了解并且较为熟练地运用一定的网络安全技术,了解防火墙特点,会使用一些主流的防病毒软件,在使用网络时能提高防范,抵御病毒,自我保护。

二、应对网络攻击教育

有研究资料表明,大学生通过网络攫取他人隐私、盗取他人聊天账号、破坏他人电子文件等事件经常发生。大部分大学生认为“黑客现象”是正常现象,更有部分大学生对“黑客”非常崇拜,很羡慕他们高人一筹的技术,只有少部分大学生认为“黑客”的行为是犯法的,是不道德的。而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黑客恶意攻击现象也日益猖獗,很大程度上威胁了网络安全。但是,由于黑客攻击行为所具有的隐秘性、随时性,并且很多黑客行为达不到犯罪的界定值,所以,控制网络攻击行为仅仅从技术和法律上进行控制,力量十分有限。我们要从预防做起,从源头杜绝黑客恶意攻击行为。根据黑客自身的特点来分析,拥有大量丰富知识,掌握了较为高超的计算机技巧的高校大学生,有可能成为黑客的生力军。因此,各高校也必将成为网络安全教育和防范、治理黑客行为的主阵地。在生理发育逐渐成熟后,大学生逐渐注重自我展现,平等的网络平台为他们展示自我提供了可能。有部分学生在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次的黑客攻击行为后,觉得利用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可以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这样可以体现自身价值,使周围的人对自己刮目相看,充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一般进行网络攻击的学生,本身非常爱好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但是他们大多缺乏网络法律知识,网络法律概念模糊不清,他们认为网络就是自由发挥的天地,网络攻击只是网络世界的一些游戏手段,所以那些自认为技术高超的大学生不断地从事黑客活动,却不知道网络黑客行为已经触犯了国家相关法律。各高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增设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让大学生了解国家的网络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防止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学校要开展各种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创造文明安全的上网环境,利用播音、展示墙、校园论坛、校园网等各种渠道,加大网络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谴责不良网络行为,使整个高校处于文明合法上网的氛围之中。在德育课程教育中,教师应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荣誉意识,提高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判断力和自制力。培养学生辨别网络资源优劣的意识,不断约束自己,摈弃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充分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有利资源,使网络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所用,为学习服务,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网络,合理运用网络。

三、网络求职安全教育

目前高校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除通过传统的招聘会、职介等方式找工作外,大学生越来越热衷于网络求职,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宽的求职范围,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查看各地企业的招聘信息,也可以将自己的简历直接投放给有意向的企业,网络求职成为了大学生重要的求职方式之一。不过由于网络门槛低的特点,网络上充斥着虚假的招聘信息和陷阱,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些都让社会阅历尚浅的学生难以辨别。另外,由于网络的安全性较差,可能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更有甚者,网络求职隐藏着诈骗钱财、骗色陷阱等犯罪行为。因此,高校学生在进行网络求职的同时,还应注重提高自身网络求职安全意识,以应对时代的挑战。

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高校应该重视网络求职安全问题,在学生就业之前,对学生进行网络求职培训,引导他们辨别网络求职的真伪,遵守网络求职的规范和法则,引导他们思考网络求职中的法律问题。同时,通过学校宣传及培训活动,增强学生的网络求职安全意识,让他们不但要了解网络求职安全的内容,更要在实际的操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所以,学校可以在校内播音、展示厅、学校网络等媒介上展示网络求职安全的相关知识;还可以进行以“网络求职安全”为主题的主题教育或者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校园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网络求职安全意识。最终能够让学生自觉地认识网络求职安全,努力消除网络求职中的安全隐患。

高校还应开展网络求职安全案例教学,网络求职安全案例教学对高校学生的网络求职有很强的指导性。因此,学生接触同龄人网络求职的典型案例,能够激发他们将案例和自己联系在一起,积极分析和探究真实案例形成的原因,使他们换位思考,加深他们对网络求职安全的认识。最终树立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充分调动其独立思考能力,建立网络求职安全意识和自觉重视网络求职安全的习惯。

伴随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教学中又增添了新的课题,那就是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是高校教学不可忽视的,学校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树立学生的网络法律观念,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其正确、合理、安全地利用好网络,也使得网络成为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家园。

作者:王海峰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探微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危害

1.网络上瘾症近年来,出现了描述沉迷于网络的医学新名词———“网络上瘾症”,可见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它主要表现为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和游戏成瘾。患有“网络上瘾症”的大学生,其共有特征是与现实人存在沟通困难、人情淡薄、缺乏意识以及心情压抑等。游戏成瘾更是大学生,特别是男生的普遍现象。首先,网络游戏作为大学生的一种娱乐方式,对调节大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是可取的,但由于一些网络游戏本身有持续性和无限性就使得学生们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学则容易陷进去,最终靠游戏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游戏成为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

2.网络犯罪网络是虚拟的,网络的隐蔽性和不真实性让网络犯罪成为可能。大学生是高智商团体,对新事物接受快、思维敏捷、创造欲望强烈,但心理发育不健全、社会责任感还不强、受刺激时容易随心所欲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也许初衷并不坏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不负责的言论可能在不正确的引导下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

二、影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主客观原因

在充分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各种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也存在着各种不利的影响,使我们大学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影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因素有以下主要原因:

1.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大学生自身心理弱点是大学生网络安全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由于安全意识薄弱,有些大学生使用网络容易受到影响,成为网络受害者。大学时期属于人生观念形成重要时期,由于大学生们缺乏生活经验,容易陷入主观境地,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规范指导,并让其形成自觉的安全意识。

2.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成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网络安全教育也应该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但目前高校的教学计划主要集中于网络的使用上,在网络安全教育上没有教材和教学规划,教学制度也不健全,在高校中没有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法律、道德和安全防范等方面缺乏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

3.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教学缺失虽然目前各高校都有对网络基础知识的教育,但主要集中在网络使用、信息获取、资源共享等方面,教育主管部门没用意识到网络安全遭到破坏所造成的后果,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还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据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感觉缺乏网络安全知识,也有较强的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愿望,但由于各方对于安全教育重视不够,活动开展少,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4.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据调查,网络危险行为与学生的自身状况及学校环境有关,所以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中必须具有针对性,但目前的高校网络教育强调的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需要,缺乏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在调查中,62.7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网络安全教育,81.0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安全教育是有必要的,但高校现在并没有系统的网络安全教育,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也做得不到位,只是抽象地介绍网络病毒的相关知识,没有介绍病毒的防治和处理,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没有介绍网络安全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并进而形成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

作者:肖亚龙刘新春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小议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

网络交往不必面对面地直接进行,无论相隔多远,都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联系,比传统的联络方式更快捷和便利。在网络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发表观点。

过度依赖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网络交往的平等自主、快捷开放,弥补了现实人际交往的不足之处,有力地推动了现实交往的发展,在现代社会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网络上信息良莠不齐,其虚拟性和身份匿名性等特征又能极大地助长了人们的侥幸心理与放纵心理,导致行为偏差。

(一)行为虚拟性导致大学生在现实世界里情感冷漠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任何信息的真实性都应该受到质疑。网络交往缺少面对面的接触,仅通过文字、图片等信息符号来传递表情、语调语气和肢体动作等,这样容易隐藏或者放大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网络中行为往往缺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进而造成大学生对自己的现实生活也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懒得与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人进行情感交流。此外,个别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交往,将虚拟网络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在网络世界里迷失了自己,造成现实生活中情感冷漠,行为出现偏差。

(二)身份匿名性导致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的行为容易过激

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与力推网络实名制,但是事实上禁止网上匿名是非常不现实的,在法律上和技术上都行不通。对于网络的管理相对滞后,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所有人都可以出于任何目的来扮演各种角色,在现实世界被压抑的诸多情绪往往在网络世界中恣意发泄。大学生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尽情发挥自我想象,展示自我个性,追求自我超越,体验自我成功。这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自我表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独立的个性,但是网络对上网者身份的隐蔽性缺乏有效监管从而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2012年底,南京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发表了一篇名为《如何通过入侵老师邮箱拿到期末考卷和修改成绩》的日志,在人人网上疯狂转发,差点就触犯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个别大学生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或者希望能一鸣惊人,于是利用互联网随意制造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为了得到世界瞩目而不惜做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探讨

(一)建设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一是构建有特色的校园网络平台,以“大学生最感兴趣的”和“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这两点为前提,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内容,充实校园网络平台中的各个板块,通过营造宽松、便捷、平等、规范的网络平台,给予大学生自由健康发展的最大空间,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二是利用微博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截至2012年底,我国微博用户约为3.09亿,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高校的各职能部门、专业教师和辅导员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现在微博的巨大影响力,妥善利用微博传递正确、准确的信息,在充分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利用微博与大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与交流,了解学生所想,重视并及时解决大学生在微博上暴露的各种问题。三是清理校园周边违规网吧,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网吧是社会、学校和家长监管最难触及到的地方,也是学生最容易接触到有害信息的地方。个别网吧经营者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为学生们浏览色情、暴力等网站大开便利之门,纵容他们沉溺于网络世界,致使一些意志力不坚定的大学生走上了犯罪道路。因此学校应该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协作,加大对违规经营网吧的整治清理力度,净化大学校园及周边的网络环境。高校还应该为大学生在校内上网创造便利条件,尽量减少他们到校外违规网吧的频次,尽可能地减少周边违规网吧中的有害信息侵蚀大学生身心的机会。

(二)通过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

1、丰富网络安全教育内容,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是通过教育,规范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应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只有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全面、理性地看待虚拟的网络世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因此,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尤其是侧重于对待网络的正确认识和对具体网络行为的引导,提高大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二是通过教育增强大学生在网络世界的责任感。网络世界虽然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接收新资讯,与世界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是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成型的重要时期,对复杂的网络信息缺乏真伪良莠的识别能力,也很容易冲动和偏激。因此,很有必要增强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责任感,使其意识到自己在网上的一言一行对他人有着不可规避的责任,一方面要对网上流传的信息进行甄别,防止虚假信息对自身带来伤害或损失;另一方面要抵制虚假信息,不能制造虚假信息或者不负责任的言论。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健康的心理有利于身体的发育,有利于人格的健全,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大多数学生沉溺网络世界是由于惧怕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或者在现实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遭遇挫折。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会出现种种障碍,例如害羞、自卑、恐惧的心理变化或者口吃等等语言障碍。因此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心理教育和咨询辅导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和能力。

2、创新网络安全教育形式,落实育人的目的

一是高校应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进行全方位地培养,即要求学校在安全教育课程中要给予网络安全固定的课时专章讲授;计算机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也要适时地融合网络安全知识;非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网络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及时地告知学生;辅导员老师要利用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或者以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网络安全教育;高校的学生处、保卫处等职能部门更要切实做好网络安全教育与宣传的领导、组织、督促等工作,以达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大学生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得到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才会在上网时自觉尊重网络行为规范,有效保护自己的身心财产安全。

二是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创新网络安全教育形式,对个别“问题学生”,要根据其具体的成因与严重程度,分别建立个人档案,与个别学生保持密切联系,时时了解学生心理情况,解决学生心理上的某些问题,加深他们对网络虚拟性的认识,引导他们以平常心对待网络世界,把注意力转移到丰富生动的课堂学习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来。并且高校教师要善于运用网络通讯工具,创造方便快捷的心理咨询环境,例如运用微博、飞信、微信等等快速时新的通讯工具,非常及时地与大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他们遇到的各种困扰,消除心理问题的不良后果。(本文作者:肖燕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交流沟通桥梁和休闲娱乐平台。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频频发生,2016年的“徐玉玉”事件拉开了国家对于大学生网络安全高度重视的帷幕。2016年4月19日主席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回顾近年来国内关于网络安全教育的研究,大多是从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的研究,学者们认为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主要存在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3-5]、教育内容陈旧[5]、教育形式单一[5]、网络安全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6]等问题,认为高校必须健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机制,[4]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7]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机制。[8]相对于国内的研究,从主客观需求出发的实证性研究极少。因此,本研究将以南京地区的高校为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对象与方法

调查于2016年10-11月进行,采用匿名、自填、送发式问卷的调查方法。研究对象为南京在读大学生,来自6所综合性院校,每个学校调查200人,抽样方法为定额抽样,要求各校样本男女学生数、各年级人数相近。调查问卷为自制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网络系统安全情况、网络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事件、网络安全教育。研究根据被调查对象所存在的网络安全行为与意识的相关问题而判断的网络安全教育必要性定义为客观需求,将被调查对象自我觉察到的需求定义为主观需求。研究中以被调查者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正确率来判断客观需求,以被调查者目前获取网络安全信息的途径、网络安全专题教育的必要性、对于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评价和期待的网络安全教育形式反映主观需求程度。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主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卡方(X2)检验,检验水准α定为0.05。

二、结果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被调查者中男生略多,占50.7%,大一、大二年级的偏多,分别占27.9%和28.4%;工科生和文科生偏多,分别占38.3%和27.8%,如表1所示。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平均使用网路的时间超过3小时,被调查大学生的上网目的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学习67.2%、观看网络视频62.1%、网游戏等娱乐活动51.3%、购物50.2%、新闻浏览49.8%、交友40.3%、生活信息浏览35.4%、工作17.0%。2.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客观需求。(1)网络系统软件安全维护行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分别有37.8%和27.6%的学生“偶尔”或“从不”在网上下载文件或软件时杀毒后再使用,卡方检验提示:性别和专业性质在网络系统软件使用的行为选择上有较大差异,男生和公安类学生在网络系统软件的使用中更偏向选择安全维护行为,如表2所示。表2被调查者在从网上下载文件或软件后是否杀毒再使用的情况(%)(2)网上支付安全行为几乎所有对象(95.3%)近一年有过网上支付行为,其中分别有26.3%、22.3%和21.8%的对象使用公共场所无密码WIFI进行网络支付、没有仔细辨认支付页面的网址和使用公共计算机网络支付后没有及时消除上网痕迹等行为,卡方检验提示:年级和专业性质在网络支付信息的行为选择上存在偏差,大四和工科学生更注重网络支付的信息安全,具体如表3所示。(3)邮件接受安全行为对于垃圾邮件的处理,过半数的被调查大学生会选择“设置垃圾邮件过滤”(56.3%)或者“看过发件人和主题后,判断是垃圾邮件的话,手动删除”(54.8%),只有少部分人会选择“拒收不明来源的邮件”(30.9%)、“为防止收到垃圾邮件,不轻易公开自己的私人邮箱”(26.3%)、“将发现的垃圾邮件标志为广告邮件”(19.2%)、“向邮箱的运营商举报垃圾邮件”(16.8%)或者“专门准备一个专门邮箱用于各类网络会员注册用”(13.4%),还有3.9%的被调查者没有采取过以上任一措施。卡方检验显示:性别和年纪对被调查者的邮件接收行为没有明显差别,专业性质对其有明显差别,公安类学生的邮件接收行为安全性更高,如表4所示。3.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主观需求。(1)目前网络安全信息获取及评价大部分的被调查大学生从网络(85.5%)、同学/朋友/家人(48.1%)、电视(45.6%)获取网络安全信息,只有少部分的人从报刊(28.1%)、手机短信(27.9%)、专题讲座(26.1%)或专业培训(8.7%)。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做得“非常到位”和“比较到位”,分别为11.4%和54.1%,但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所在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做得“不太到位”和“很不到位”,分别占31.8%和2.8%。(2)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绝大多数(90.2%)被调查对象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教育,分别有40.0%和50.2%的对象选择“非常有必要”和“比较有必要”,而选择“不太有必要”和“完全没有必要”的比例仅分别为8.5%和1.3%。卡方检验提示:性别、年级和专业性质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需求有明显差别,女生、大二和工科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教育需求更大,具体如表5所示。调查还显示,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有必要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形式由高到低依次为:专题讲座61.3%、课堂教育42.3%、座谈会41.6%、宣传折页发放39.3%和主题班会39.2%。卡方检验提示:性别、年级和专业性质的差异性较小,大多没有统计学显著性。

三、结论与建议

1.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主客观需求度均较高,高校需更加重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从客观需求看,半数以上的被调查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超过三小时,上网的目的多集中在学习、观看网络视频、网游戏等娱乐活动、购物、新闻浏览,有37.8%和27.6%的学生在网上下载文件或软件时“偶尔”或“从不”杀毒后再使用。几乎所有对象(95.3%)近一年间有过网上支付行为,其中26.3%的对象使用公共场所无密码WIFI进行网络支付,大学生在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上仍然存在较高的不安全行为选择,这意味着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有着非常迫切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从主观需求看,绝大多数(90.2%)被调查对象认为高校“非常有必要”(40.0%)或“比较有必要”(50.2%)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而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被调查大学生反映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做得“不太到位”(31.8%)或“很不到位”(2.8%)。这说明,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大量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高校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及时、多样的网络安全教育服务。2.多种形式并举,全方位满足高校学生的健康教育需求。在网络安全教育形式的必要性调查中,选择比例都接近或超过4成,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不同的网络安全教育形式都有一定的主观需求,高校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时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例如充分利用行政手段,通过各种会议进行安全教育;利用教育手段,通过安全学术研讨会、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讲座等进行安全教育;利用学校传播媒介、舆论工具等手段,通过校刊、校报、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栏等进行安全教育,[9]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种类的教育体系。3.丰富网络安全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和能力。随着网络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互联网充斥着虚假、诈骗信息,但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缺乏获取网络安全信息的正规途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网络系统安全知识和网络权益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开设网络安全教育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知识培训,培养大学生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拓宽大学生获取网络安全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培养大学生辨别网络虚假信息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网络权益防范和维护意识,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规范大学生网络安全行为。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与行为研究———以南京高校为例”(SZDG2016037)的部分成果。

作者:张春柳 张艺璇 周建芳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独立学院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摘要:网络为人们提供资讯、获取知识和娱乐益智的同时,也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有着深刻的影响,由此引发了许多的网络安全问题。本文基于对独立学院学生网络安全的调查,从主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成因,探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下网络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安全;独立学院;对策研究

一、独立学院学生网络安全现状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创造,可塑性大,喜欢表现自我,追求个性的张扬和自由。但自律性较差、自我和主观、缺乏刻苦努力的精神和逆反心理较为普遍。为更加准确的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网络安全状况,以便进行详细分析,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为例开展了调查研究。调查时从各专业随机抽取学生,取样时兼顾学生的性别、年级、学科等方面的分布,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6份,有效问卷179份,有效率为89.5%。

1.网络安全意识有待加强。经调查发现仅有12.2%的学生表示会经常有意识的去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知识,较少了解网络安全意识占69.1%,偶尔去了解的占到了12.3%,还有从未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占6.4%。

2.网络安全防护知识缺乏。绝大多数同学都知道网络病毒的危害性,但对于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隔离、邮件过滤等病毒防治了解的学生仅占6.4%。遭受病毒入侵的占91.3%,各类账号被盗占27%,造成经济损失的占2.6%。

3.网络失德行为与犯罪偶有发生。学生使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使用比例为100%,经常浏览论坛等占86.2%。但对信息的甄别意识不强,仅有11.3%的同学表示会对转发或阅读的内容进行筛选过滤。宣泄个人情绪、发表过不当言论的占83.46%、曾访问过色情等低俗网站或流量过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破坏国家和平与统一等有害信息的占13.7%。

二、独立学院网络安全问题特征表现及成因分析

1.独立学院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特征表现为网络成瘾与网络失德失范。网络成瘾主要是由于重复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赖。上网成瘾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等,长期处于自我封闭、游离于集体之外,现实的人际关系淡漠,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由于我国网络法律尚未健全,网络道德尚需建构,以致在网络虚拟社会道德、规范缺失,污言秽语、谩骂攻击甚至于发动言论的行为时有发生,也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和不良信息的传播,进而产生道德危机。

2.独立学院学生网络安全问题主客观成因分析(1)主观成因分析:首先,独立学院社会认可度不高,许多学生因为高考时的发挥等原因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导致许多学生自卑感强,思想压力大。因而在网络世界中缓解压力,最终导致网络成瘾;其次,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较弱,表现为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在使用网络上更是缺乏自我管理意识。最后,独立学院大学生经济上大多比较宽裕。这也使得独立学院学生在购买电脑或支付网络费用有更多经济支持。(2)客观成因分析: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管理机制及学风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还尚未形成深厚的校园文化与学术氛围。由于缺乏财政拨款,仅靠收取学生学费来维持办学,因此在网络安全方面的经费保障及投入略显不足,造成网络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缺乏、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必要设施短缺,防护水平有待提高。国家及地方网络相关法律尚不健全,网络的管理与监控不规范,尤其是对网络犯罪或危害信息传播的打击力度显得极为不足。

三、独立学院学生网络安全问题对策研究

如何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环境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

1.加强教育引导与健全制度与相结合。通过多渠道,采用多形式开展思网络安全、网络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方面的教育,以帮助学生们建立一道思想防线,普及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同时,制定如《学生网络违纪处理条例》等行为规范,使对学生的网络不良行为的处理有章可循。

2.发挥自我管理与组建网络安全与舆情管理队伍相结合。通过签订“健康上网承诺书”等自我教育管理手段,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教育观念,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组建两支队伍,一是组建网络安全教育队伍。在教师、辅导员中发现和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既具有宣传思想工作业务能力又懂得信息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组建学生网络安全舆情管理队伍。由学生骨干和从网络游戏中挣脱出来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组成,以现身说法、多对一结对帮扶等形式,以论坛、BBS,QQ参与者的身份推动安全教育的有效进行。

3.开展心理教育与发挥正能量相结合。沉迷网络并致成瘾的学术大多在心理方面有困扰或问题。对此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应首先应防患于未然,做好新生入校教育及心理调适等相应工作。其次,针对已有网络成瘾的同学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干预,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进而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弘扬社会正能量。同志多次强调,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高校要充分通过网络弘扬正能量,借助网络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学生爱学、乐学。

4.提升网络安全防护与净化网络环境相结合。通过加大网络安全防护设备的经费投入,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等手段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为学生提供绿色上网环境。积极开展计算机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等方面的了解,提高抵御网络侵害的能力。同时,各高校应积极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邀请有关职能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的“净网”行动,加大对违规经营网吧的整治力度,不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网络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教育工作者充分提高网络安全的认识,不断寻求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与办法,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培养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文明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弘扬社会正能量、获取知识、有益身心的重要途径与载体,为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环境。

作者:方新 荣金金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体校计算机教学中网络安全教育的渗透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实践教学法及观察法,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及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各体校对青少年的计算机教学存在重技能操作而忽视网络安全教育的问题,建议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提升计算机教学的综合功能。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计算机教学;网络安全教育

体校,是体育运动学校的简称,目的是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是专业运动员培养的摇篮。根据所在地不同,有县级体校、市属体校及省属体校,有的体校是独立办学,有的体校与普通中学合办,分别负责体育训练及文化课教学的工作,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基础课,不但要重视基本操作知识的学习,也应该包括上网安全意识的渗透、上网安全技能的培训,但经调查发现,在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能操作而忽视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计算机教学的功能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掘。2016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10月10日至11日在南昌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孟建柱发表讲话指出,在我国,网络犯罪已占犯罪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而且每年还在大量增加。[1]

1青少年运动员网络安全教育现状

体校青少年运动员年龄在12至18岁之间,所属年级为初中三个年级及高中三个年级,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无处不在的网络对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教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提升网络素养,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形成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青少年运动员计算机教学现状,过分强调操作技能的提高,忽视青少年运动员网络心理健康的培育。网络的发展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时,没有对青少年使用网络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是通过父母或师长的“告诫”进行教育,教育形式不正规、教育内容不系统,青少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在网络世界里,寻求精神刺激,浏览不良网站,甚至沉溺网络,难戒“网瘾”,近几年,网瘾少年不断出现,对家庭造成了极大的负担。青少年群体中不断出现因上网荒废学业、心理出现疾病乃至违法犯罪的事件。

2网络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影响

有利影响:青少年运动员利用网络,观看比赛录像,开拓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能够了解世界上各运动项目发展的尖端水平,有益于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为自己的运动梦想而奋斗。经调查,体校的足球队、篮球队,充分利用晚自习7点至8点的时间,观看国家队乃至世界杯等各大赛事的比赛直播或录像,然后进行讨论、教练总结,队员间交流,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训练比赛中用到学到的技能,对运动队成绩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不利影响:开放的网络空间就像一个人人可以进入参观的大超市,有着纷繁庞杂的信息量,对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些事件爆出后,在媒体的跟进报道下,被无限放大,通过电脑网页、微博、手机微信等方式迅速传播,人们争相观看,很多青少年通过留言等形式参与其中,甚至出现一些过激报复性语言,这充分反映了部分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认为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不受道德约束,违法却仍不知情。一些青少年运动员的手机成为了“手铐”,花费大量的时间看电视剧、打网络游戏和QQ聊天等,离开手机就无所适从,对网络有着严重的依赖性。例如,各省的省级体校,运动员来自本省的各个地市,为了联系方便,父母都给孩子配备了手机,虽然有些运动队实行“周一至周五上交手机,周末发回”的措施,但是有的队员却私藏手机,在熄灯后,偷偷上网,损坏了眼睛,出现睡眠不足,造成监管上的困难。又由于利润的驱动,电脑游戏的开发商不断争夺青少年消费群体,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游戏层出不穷,社会暴力、电信诈骗等信息常见诸各媒体,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深受网络的影响。[2]

3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网络安全教育

3.1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体校办学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后备人才,运动员不但要有很高的专业竞技能力,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修养。因此,运动员要洁身自好,要懂得:在大数据时代,任何不良行为都可能被传到网上,要珍惜自己的运动荣誉,一定记住运动员不但代表自己,还代表我们这个民族,代表着我们国家。

3.2具体案例警示教育

在计算机软件学习的过程中,普及有关安全上网的法律知识,通过引进网络犯罪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法律的权威,从而达到“敬畏法律、约束自己”的目的。通过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安全上网的重要性,联网的个人手机、主机要定期查毒杀毒,不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不相信虚假的广告,密码口令要设置保存妥当,不向陌生人透露网银的验证码,提高防盗防骗的警惕性,不熬夜上网和贪图小便宜,不浏览具有暴力、赌博等不良信息的网站,也不要登录非正规途径获得的境外网址,自觉提高网络安全素养,把好安全上网的第一道关口。

4结语

各级体校为奥运会培养重要的体育后备人才,青少年运动员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础,因此,不但要重视运动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更要在计算机教学等课堂中,融入网络安全素养、提升人文素质的教育,为国家培养体育和素质修养都合格的高水平运动员。

作者:尤新芬 单位:河北体育学院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探析

摘 要:互联网极大地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丰富了人们生活,拓宽了人们视野,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同时,网络也不可避免的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危害,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人数最多的群体,加强其网络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教育探析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人们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意识也日渐提高,但是很多不法分子从来没有停止过不法行为。大学生作为网络最大的用户群体,加强其网络安全教育意义非凡。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危害

网络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文化信息源,它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和影响范围广的显著特点。大学生如果不好好区分利用好这些信息,便会产生各种不利影响。

1.网络道德缺失

在网络世界里,个人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与现实社会的直接接触和对话,这给人们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存在方式——“虚拟存在”。这种“虚拟存在”,使得“自律道德”弱化,因此,人们有了逾越现实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约束的机会。

2.网络信息冲击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特征,人类借此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共享。但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外来低俗文化、极端思想观念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等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和冲击也是极大的。

3.网络受害

由于目前网络管理还不成熟,以及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某些大学生在这个“虚拟存在”的世界里无奈地成了网络的受害者。根据调查,大学生网络受害主要有:①网络交易受害。出于网购的便利和对时尚的追求,绝大多数大学生喜欢通过互联网购物。但由于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和网购经验,多数大学生很难识别网上虚假信息,上当受骗。②网络交友受害。随着网络交流软件的丰富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增多,网络交流逐渐变得平常、随意。加之网络交流具有隐蔽性,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交友的过程中受到严重的伤害。③遭受网络“高手”攻击。作为近几十年才兴起的新事物,互联网系统还处在逐步完善之中。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遭受网络病毒的攻击,导致系统崩溃及重要资料丢失屡见不鲜。

4.网络上瘾症

近年来,出现了描述沉迷于网络的医学新名词——“网络上瘾症”,可见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它主要表现为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和游戏成瘾。患有“网络上瘾症”的大学生,其共有特征是与现实人存在沟通困难、人情淡薄、缺乏意识以及心情压抑等。

游戏成瘾更是大学生,特别是男生的普遍现象。首先,网络游戏作为大学生的一种娱乐方式,对调节大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是可取的,但由于一些网络游戏本身有持续性和无限性就使得学生们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学则容易陷进去,最终靠游戏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游戏成为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

5.网络犯罪

网络是虚拟的,网络的隐蔽性和不真实性让网络犯罪成为可能。大学生是高智商团体,对新事物接受快、思维敏捷、创造欲望强烈,但心理发育不健全、社会责任感还不强、受刺激时容易随心所欲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也许初衷并不坏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不负责的言论可能在不正确的引导下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

二、影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主客观原因

在充分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各种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也存在着各种不利的影响,使我们大学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影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因素有以下主要原因:

1.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大学生自身心理弱点是大学生网络安全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由于安全意识薄弱,有些大学生使用网络容易受到影响,成为网络受害者。大学时期属于人生观念形成重要时期,由于大学生们缺乏生活经验,容易陷入主观境地,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规范指导,并让其形成自觉的安全意识。

2.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成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网络安全教育也应该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但目前高校的教学计划主要集中于网络的使用上,在网络安全教育上没有教材和教学规划,教学制度也不健全,在高校中没有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法律、道德和安全防范等方面缺乏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

3.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教学缺失

虽然目前各高校都有对网络基础知识的教育,但主要集中在网络使用、信息获取、资源共享等方面,教育主管部门没用意识到网络安全遭到破坏所造成的后果,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还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据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感觉缺乏网络安全知识,也有较强的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愿望,但由于各方对于安全教育重视不够,活动开展少,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4.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据调查,网络危险行为与学生的自身状况及学校环境有关,所以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中必须具有针对性,但目前的高校网络教育强调的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需要,缺乏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在调查中,62.7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网络安全教育,81.0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安全教育是有必要的,但高校现在并没有系统的网络安全教育,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也做得不到位,只是抽象地介绍网络病毒的相关知识,没有介绍病毒的防治和处理,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没有介绍网络安全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并进而形成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浅析中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现状及措施

摘要:网络进入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但是网络在带来便捷性同时,也带来了良莠不齐的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电脑接触者越来越低龄化,中小学在受益于网络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安全问题。通过对实际经验总结,认清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难点,提出建设性的措施,以缓解网络这把双刃剑带来的危害,趋利避害。

关键词:网络;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措施

安全问题历来受教育机构重视,保证学生身心安全,是诸多学校进行教育时重点考虑的问题。中小学生具较强可塑性,对新知识和信息充满好奇。同时,该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和身体上都不成熟,自控力、甄别能力低,这就更需要学校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安全上网,趋利避害。

近几年大容量的信息方便受众学习的同时,也常混杂着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信息,如暴力语言、低俗图片、视频等。要解决网络带来的安全问题,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教师则在网络安全教育中承担着主要角色。当下,我国的网络安全教育面临学校不重视、教育方式错误等问题,怎样正确引导学生面对网络,考量教师的水平,也是学校教育观念转变的体现。

一、中小学生网络接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普及,无孔不入的网络闯入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论是手机还是电脑,只要联上网,世界各地的信息皆在“屏幕之中”。中小学生的网络接触现状和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增多,年龄也越来越小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普遍提升,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这在20年前是不可想的。如今,电脑也不再是什么稀有品了,农村里许多家庭都已经安装,学生们放学回家就可以玩电脑,看视频。一旦开通手机的上网功能,中小学生便可畅通无阻的网上冲浪。

(二)上网多是休闲娱乐,学习不是主要目的

现在的学生,所谓的上网,大多就是聊一聊QQ,认识几个网友,收发邮件,或者弄弄空间、微薄,发发心情什么的。比较痴迷的一些学生就是打网游,可以不吃不喝打通宵,这种情况比较严重,往往既耽误学习,又伤身体。通过上网来主动学习是很少的。

同学们对网络充满了好奇,网络知识也多半是从同学那里得来的,从学校获得的网络知识很少。大部分情况下,老师和家长是不太愿意让同学们进网吧,在他们的眼里,上网多是无益于学习的。这就是“堵”多过于“疏”。

(三)个人信息容易泄漏,隐私得不到有效保护

在学生上网过程中,很多网站需要注册登陆,个人的手机号码,姓名,年龄、家里电话经常因此被泄漏,骚扰电话和短信便接踵而来了。有些同学的QQ被盗,里面许多照片再也找不回来了。更有甚者,在网购时,没有安装一定的安全软件,自己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被他人所知,后果严重。

(四)网友见面多半是个坑,小女生上当几率大

中小学生的好奇心重,甄别能力弱,当遇到网友约见时,很少人会考虑会是骗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网友见面,多半是个坑。特别是一些单纯的女学生,经常被“劫财劫色”,身心遭受创伤,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二、中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现状

(一)观念滞后,网络安全教育缺乏重视

在网络新时代,威胁安全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也能威胁安全,如充斥屏幕的犯罪信息。当中小学生以单纯的想法去度量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诈骗、犯罪信息时候,对学生的身心危害及其巨大。所以,安全教育的外延已经大大发生改变。除了外延的拓展,安全教育的内涵也有所改变:即保证学生的安全不再只是保证身体上的安全,还包括心理安全。心理安全在当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怎样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原因。

网络安全教育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所产生,是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认清网络,教会学生分辨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不在网络上受到危害。但是,目前学校对网络的危害认识还不充分,对网络安全教育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网络安全教育的落后,学生不能得到网络中丰富而有用的信息。

(二)缺少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者和教育组织

网络安全教育属于安全教育的一个分支,在组织机构方面可以沿用传统的机构。但是,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它是对虚拟空间内看不见的信息进行甄别。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有熟悉网络特点的人担任教育者,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

就目前中小学安全管理处的人员设置看,都是一些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代为管理的。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总结了很多安全教育方面的经验。没错,这些老师在传统安全教育中的确能发挥青年教师难以有的作用。但是,年长也意味着思想的保守,对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存在某种程度的排斥。他们不了解网络,不知道网络会怎样危害学生的安全。因此,这种缺少专门网络安全教育者的现象也是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一个现状,制约着网络安全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方式错误,收效甚微

中小学生处于人生的青少年阶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当他们知道网络渠道可以方便快捷地帮助他们实现愿望后,便“沉迷”于其中。而此时,家长和学校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认为上网是不务正业,对其行为加以禁止。这就让正处身心成长关键期的学生,容易出现反叛等行为,如逃课上网,手机看网络小说、打游戏等,这样的例子在中小学中不胜枚举。

目前,网络安全教育家长和老师往往是采取限制乃至禁止使用网络等方法。这源于家长和社会对网络功能认识的不全面。大多数人认为,网络是用来玩乐和游戏的,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与学校严肃教育和学习相悖。因此,上网总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干涉。以教师为代表的学校在遇到这样

的情况时,往往是收走学生的网络终端工具,然后告诉家长,学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常常是屡禁不止。更有中小学的教育者在提到网络安全问题时,或者危言耸听,夸大网络犯罪、网络诈骗等信息,又或者小看网络安全问题,对出现的网络犯罪现象讳莫如深,觉得告诉学生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恐惧感。

三、中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我国,虽然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一直被广泛强调,但社会、学校和家长大多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校园安全和食品安全,而对网络安全关注不够。尽管有的家长也关注学生的上网情况,但更多是害怕孩子“上网成瘾”,影响学习和健康,但对网络的潜在危险估计不足。因此,在中小学开展网络安全教育,首先需要提高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摆正其在学校安全教育中的位置。国外对于网络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已经有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这些内容也适用于中国的中小学,主要包括:在线安全行为问题、个人隐私的保护、下载和版权问题、和网友见面问题、网络欺侮、正确使用手机上网问题等。在许多国家,网络安全教育还包括其他内容,比如计算机游戏成瘾、网络购物安全等。

因此,我国中小学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时应该尽可能全面地囊括这些内容,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当然,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网络安全问题可能随之产生。因此,我们学校需要及时关注和更新网络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变堵为疏,发挥主体作用

中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学校便利的教育条件和师资,使得它应该成为网络安全教育的主体。当然,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形式可以灵活一些,可通过综合课程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等形式展开。但网络安全教育应该有一个整体规划,保证连续性和系统性。

此外,中小学也可以通过主题班队会、团活动等形式,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广泛开展网络科普展览,利用网络世界增加校园生活的多样性;老师要加强对电脑和网络知识的了解,,能给学生讲解有关的电脑知识, 解决一些网络疑难问题,演示一些常规软件的应用,教授网页的制作与简单的编程等。并且也可以借助板报、长廊、宣传画或校园广播等媒体,多途径、多方式展开网络安全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关于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使中小学的网络安全教育具有更强的计划性、系统性和持续性。

(三)培训网络安全教育者

网络安全教育针对性较强,需要有专门的人来负责,特别需要那些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人来担当。作为教育者,首先自身要有过硬的素质,才能教育他人。对我们后一代人来说,他们的社会环境已经有了网络这样一个媒介,网络安全教育应该立足于怎样最大程度发挥网络的作用,疏导学生有序出入,而不是堵住门口不让进。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应重视初中生的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作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加之其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随意性等特点,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成长来说如同一把双刃剑,因此加强初中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势在必行。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学校要重点抓好初中生的网络安全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教育,使学生能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避免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具有哪些特点?如何有效开展实施?

一、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点

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期,有其特殊性;同时由于初中生安全关系整个社会千家万户,具有复杂性;因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所以安全教育具有长期性[2]。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殊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初中生的年龄段大约是12~15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此时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他们具有强烈的“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渴望受到尊重,是初中生在个性发展中独立性增长的突出表现。其次是教育内容的特殊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初中生大多已经熟练掌握上网冲浪的技能,由于其心智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沉迷于网络,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真假,因此,培育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形成文明的上网行为习惯更是成为了教育的重中之重。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增加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需要自觉遵守文明上网的规范,充分利用网络开放的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素质,主动抵制和屏蔽不良信息,学会辨别是与非的能力。学校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教师应通过级会、班会、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文明上网。家庭需要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上网行为的榜样,理解和配合学校对孩子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增加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社会应该承担网络安全教育应有的责任,校园周边严禁网吧的经营,网吧严禁未成年人入内,互联网形成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长期性

由于网络已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网络信息,危险时刻都会发生,因此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网络安全教育必须贯穿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是教育者长期的教育内容,需要预防性和补救性教育相结合,其中预防性教育更需要大力提倡和加强,而不总是等出现网络消极事件后再紧急补救进行教育,应多以正面的积极事例作为教育的样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发展,对网络上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还不是十分完善,作为教育者应该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融入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当中强化文明上网的意识和行为。

二、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常规化

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把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化教育当中。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把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排上课表,并确保授课时数。把防网吧危害作为安全教育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根据不同年级确定安全教育的内容[3]。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和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教师在教学当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多样化

学校在实施网络安全教育时,需要考虑到初中生热爱新奇、喜好体验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途径从不同角度开展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增强效果。在学生教育方面,除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广播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之外,还可以采用电影放映、网络安全讲座、图片文字宣传、现场模拟体验、安全情景剧、安全知识问答、正面事迹报告和现身说法等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组合,大力推进初中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和社会教育方面,改变以往教师在校内教育的单一形式,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请家长和社会共建单位代表参加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工作座谈会[3]。讨论研究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集大家智慧,取众人之长,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化

开展安全教学活动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要采用能收到实效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3]。学校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主题相应地设计出网络安全的主题活动,如情景剧扮演、班级板报宣传、知识讲座、网络安全征文比赛、“安全小卫士”评比等,把网络安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初中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式活动中去,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建设符合网络安全教育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促进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提高抵御不良网络诱惑的能力。

4.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社会化

网络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教育责任。学校应充分利用日常学校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的意识,同时还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向家长传授各种事故发生的特点和预防、逃生的知识,使家长能够根据子女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给子女传授各种安全知识。家长要注意对子女开展情境化训练,在生活中指导子女科学使用网络[4]。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公安、治安、信息安全等部门的合作,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最好能聘请有关人员担任网络安全的校外辅导员,共同承担网络安全教育的责任,协助学校制定出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及相关纪律规范。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健康发展

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可以说信息技术已深入到了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网络也随之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但对学校教育而言,网络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给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甚至失衡,直接危害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网络的积极影响

1、开阔视野。网络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取自己需求的任何知识和信息。学生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这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乐趣。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毕竟有限,而且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网络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教育。

3、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网络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多样的发展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所需的资源和动力。

二、网络的消极影响

1、有害身心健康。一部分中学生迷恋上网,有些学生甚至呆在网吧里几天几夜不回家,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此外,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而中学生的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相对较弱,很难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2、严重影响学业。中学生的自制能力相对较弱,有些学生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网络游戏和网络环境中不能自拔,无休无止地沉迷于网络之中,这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会使学生荒废学业。

3、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学生的道德意识。由于网上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学生丧失道德良知。

三、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工作

从网络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就能看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那么,教师如何教育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就变得至关重要。

学生接触网络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第一,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第二,在营业性的网吧里通过游戏、聊天等方式接触、认识网络;第三,家长由于工作、生活的需要在家里开通了网络,孩子也有机会接触网络。

要让学生健康、文明地使用网络,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监督、教育和引导。

1、学校方面应加强关于网络安全的思想教育,如,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互联网管理条例》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把教育学生文明上网、远离经营性网吧作为安全、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教给学生掌握辨别真假信息的标准和方法,使他们能自觉抵制庸俗、低级、劣质、反动信息的侵蚀和诱惑。学校同时还应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引导,给学生推荐一些绿色网站,让学生在网上学习的同时,身心也得到健康发展。

2、网吧往往是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源头,有些经营商受利益的驱使,包庇、纵容、支持中学生浏览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一些中学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盗、抢劫、杀人的犯罪道路。因此,学校和家长应积极协助、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净网”行动,加大对违规经营网吧的整治力度,不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3、家长在家上网时,要注意对孩子的引导。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因此,家长在家里使用网络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要使中学生健康、文明地使用网络,不是学校、家长、社会中任意一方可以解决的问题,三方面应该加强合作,在趋利避害、疏堵结合、重在引导的原则下。完善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网络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学校、家长、社会的沟通联系,共同完成对中学生使用网络的监督、管理、教育和引导工作,为中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