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论文

时间:2022-03-27 09:29: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校外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校外教育论文

校外教育论文:儿童校外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存的教学理论也在不断更新,为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校外教育理论被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校外教育关系着儿童的身心成长,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该文就儿童校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探索。

关键词:校外教育;儿童;实践

为促进我国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套适合儿童成长的教学方案,其中就包括校外教育。校外教育的开展为儿童提供了一种能够培养综合素质、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的新型人才,更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但从校外教育的发展史来看,我国的校外教育还处于初期阶段,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为了祖国未来的希望,我国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校外教育,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校外教育理论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学一般都是在室内进行。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只有课本和教师,渠道较为狭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始变宽。校外教育就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其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把课堂搬到了学校之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亲身的经历中获取知识,学习课堂内接触不到的知识内容。校外教育的发展扩大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改变了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校外教育的开始是从建国时期第一个少年宫的建立开始的,现如今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且校外教育的实践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校外教育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正在飞速的发展。

二、校外教育实践

实践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基础,实践教学一直都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校外教育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践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儿童在非课堂中感受知识、学习知识,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习经验,在亲自体验中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儿童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跟社会接触得不多,学习能力与集中能力也不够强,所以在儿童教学中加入校外实践教学,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生存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校外教育体系包含了校外教育理论与校外教育实践两部分内容,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成就了校外教育的发展。随着校外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校外教育的实践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为儿童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儿童的校外教育实践部分通常都是结合实际生活为儿童量身定做的,基本上都是从文艺、体育、美术、科技几个方面入手的。文艺方面有乐器、舞蹈等,即带领儿童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感受音乐的跳动,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舞蹈中让学生体会节奏的变化,感受舞动的乐趣。体育方面的实践内容比较丰富,有足球、篮球、击剑等各种体育项目,可让学生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团结意识。美术方面的实践内容主要有绘画、手工,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动手能力,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在科技方面,由于儿童智力与理解能力的限制,校外教育内容主要是参观科技馆、读书,可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三、校外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型的人才是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原来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课本为知识来源,现如今只从课本中获取知识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校外教育已经成为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为社会培养新型的人才,校外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校外教育的发展对儿童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外教育的发展为儿童获取知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途径,打破了原来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为儿童获取知识提供了有效途径。儿童可以通过校外教育的亲身体验,总结出超出课本之外的知识,增强自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提高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的记忆力。

2.校外教育的发展对儿童适应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外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初期,这正是他们正式踏入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在这个关键时期要帮助儿童适应社会。校外教育的应用为儿童提供了一种途径,要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培养团队精神以及良好的性格等,以使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

3.校外教育的发展对儿童教育空间的拓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成长环境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家庭、学校和社会,所以在成长中儿童也最容易受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但是儿童自上学以后起最主要的教育环境就是学校,其次才是家庭,而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多数家庭的家长工作忙碌,缺乏对儿童进行教育,导致儿童主要的教育环境就只有学校,所以校外教育的发展可以很好地弥补儿童在成长中缺失的那部分教育,满足儿童在其他方面的需求,维护儿童的成长。

四、总结

校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对儿童的成长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校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儿童的差异化成长,能够培养儿童的个性,增强儿童的实践能力与个人能力,所以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儿童的校外教育,因为重视儿童的校外教育就是重视儿童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校外教育论文:校外教育的社会化和资源整合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我国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校内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应大力开展校外教育,加强学校与各个机构的合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外教育资源整合成为热点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校外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索促进校外教育社会化和资源整合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校外教育;社会化;资源整合;措施

校外教育是与学校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学形式,不需要将场地局限在教师中,也没用明确的规范和制度,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爱好灵活选择教学的形式和地点,主要分布在青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场所中。在我国校外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对其进行关注,有效实现资源整合,促进校外教育的社会化发展。

一、当前我国校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1.利用效率低下

当前,我国具有很多校外教育的场所,如少年宫可以供幼儿园至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书法、舞蹈、绘画等方面的兴趣爱好培养,青年活动中心为青少年提供各种教学服务,社区大学可以帮助成年人进行学历上的提升。同时,为了能够在城市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人们能够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各个城市中都兴建了博物馆、图书馆等设施,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但是,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虽然知道的人很多,但是主动参与到其中的人非常少,而且参与对象大部分是在校学生。

2.将校外教育当做学校教育的补充

校外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和发掘,使他们能够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增加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但是,很多家长为了让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获得成绩上提升,将校外教育当做学校教育的补充,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参加英语补习班、数学补习班等,违背了校外教育的核心思想,并使学生背上了更加沉重的枷锁。

二、对校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促进校外教育的社会化发展

1.学校为学生提供校外教育资源平台

为了能够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校外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承担起推广和指导的职责,为学生搭建校外教育资源平台,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性,并引导家长带领学生主动走出校门,走上社会,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中。同时,学校应利用年会、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在校外教育中获得的收获和感悟进行分享,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到校外教育对个人兴趣爱好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主动加入到校外教育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增加自己的课外活动。为了能够保障校外教育机构的可靠性,学校应对机构的性质、规模、收费标准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帮助学生和家长筛选资质较好的校外教育机构,防止家长和学生面临不必要的风险。

2.校外教育机构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为了能够使校外教育获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校外教育机构应主动走到学生和家长中间,走进学校当中,为学生提供贴心服务,消除学生在选择校外教育机构时面临的苦恼,积极地参与到校外教育中来。例如,校外教育机构可以结合中小学课程标准,为不同年级学生开发针对性的课程和项目。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首先应体现在教育内容的整合上。这一整合并非指校外教育需要机械地模仿学校课堂的教学内容,而是提倡通过校外教育机构和学校的教育者共同研究课程标准,找到校外教育与课程标准的交叉点,由此提出可供开发的教育主题,最终形成相应的校外教育课程和项目。基于中小学课程标准的校外教育课程和项目能够提高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内容的连续性,但同时又能保持两者教育风格的差异性,有助于学生整合校内和校外的学习,形成知识的有效迁移利用。

3.校外教育机构与学校建立良性合作机制

为了能够使校外教育实现进一步推广与发展,实现社会化,就应将学校、家庭、校外教育机构三者进行联系,形成密切互动、相互支持的关系,使校外教育获得家长的理解、学校的支持。同时,校外教育机构与学校应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两者的资源经常进行交流,不能够出现单方面资源整合的情况,使学校能够对校外资源进行利用,也能够使校外教育机构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和进步情况,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因此,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的关键点,这种合作关系能够加深双方了解,降低沟通和磨合成本,促进双方有计划、分阶段、持续性地完成一定的教育目标。

三、结语

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校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行业的其中一分子,虽然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但是如果能够进行良好的资源整合,与学校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就能够实现社会化发展,从而使校外教育在学生的个人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外教育论文:福建省校外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探讨

摘要:校外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福建校外教育资源丰富,也存在值得思考的方面。提高校外教育质量,破解校内外有效衔接的困境,关键在于如何挖掘与整合省内校外教育资源。

关键词:校外教育;资源;挖掘与整合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特别强调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不仅需要学校教育的参与,同时学校应该加强与校外机构、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全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体制。2015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依托青少年宫、乡村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阵地,为城乡不同年龄段孩子及其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由以上可以看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赋予校外教育活动场连接学校和校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任。

一、福建省校外教育现状

1.优势。①组织架构逐步健全。福建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强对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成立了以福建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十几家职能单位为核心的福建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各设区市按照以上组织架构,成立了市级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为全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将各设区市开展校外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评,大大提高了各设区市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②场所建设有力推进。“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共成功申报获批了5个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年均建设1个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省份,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助资金1.5亿元。截止2014年底,福建省现有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活动基地5个、国家级示范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4个、国家彩票公益金建设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10个、省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67个、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37个、青少年宫46个、儿童活动中心47个,基本达到每个县(区、市)至少有一个校外活动场所的目标。③品牌活动初步树立。福建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依托优势、找准节点、紧扣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重点抓好社会实践助成长、乡村学生看县城等“蒲公英行动计划”系列活动,突出知行结合,把良好习惯养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如漳州东南花都实践基地利用“花都”的特色品牌,成功协办了全国青少年“圆梦蒲公英”暑期夏令营主题活动福建项目;三明市沙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着力打造“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品牌,该活动培育孵化出福建省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等项目。

2.不足。①政出多门,合力不足。目前,在全省各地分布着不同主管单位校外教育活动场所,有省文体局主管的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有省妇联主管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有团省委主管的青少年宫,有省文明办主管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有省教育厅主管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还有大量的非政府组织的教育培训机构。这些活动场所受各自的主管部门的影响,在体制上、政策上以及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不尽相同,导致政出多门,存在校外教育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但校外教育资源又无法有效整合的矛盾。②校内校外,无法衔接。在“应试教育”当道的时代,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都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家长和一些校外教育机构盯住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打着提升学生能力、智力的幌子大张旗鼓开办辅导班、学习班,这导致校外教育场所成为青少年学生的“第二课堂”或课堂的延伸,偏离了青少年活动场所应有之义。同时,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的调配上等都无法实现校内外的有效衔接。

二、挖掘与整合校外教育资源的意义

1.有利于校外教育资源整体优势的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校外活动场所都不能“闭门造车”,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的功能就必须挖掘与整合校外教育资源,在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之间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通力合作形成区域优势的前提下,实现走出去的战略。

2.有利于校外教育活动品牌的塑造。一个活动品牌的形成需要经过一段长时间反复的实践、总结和提升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对本场所、本区域的校外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地挖掘与整合。通过挖掘与整合本场所、本区域的校外教育资源,对校外教育资源进行重新的梳理归纳,从最优质的资源当中,提炼塑造品牌活动的支撑点,逐步形成活动品牌。

3.有利于调动校外活动场所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校外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最直接的影响会促使校外教育市场的重新洗牌,在“物竞天择”和市场规律的影响下,迫使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活动场所根据自身的实际,展开有效的改革与创新,这有利于进一步调动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挖掘与整合校外教育资源的建议

1.协同合作,构建开发校外教育资源的良好生态。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功能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校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又受校外教育资源整体环境的影响,建立一个政府投资、社会和家庭参与、场所管理的校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长效机制,是构建开发和利用校外教育资源良好生态的必要保障。①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中央彩票公益金的下拨有效地决解了地方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特别是每年下拨的活动保障和能力提升的项目资金,又有效地保证了校外活动场所的正常运转。但这些资金仅用于启动项目建设、维持一般性的日常活动,对整个活动场所的建设资金是杯水车薪,对于提升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的内涵建设经费远远不足。因此,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的投入,明确各级政府的投入比例,列入每年政府财政预算,同时配齐配足各个活动场所的师资。②广泛发动社会家庭参与。社会上不乏有热心参与校外教育事业的成功人士,许多国营、民营企业也有资助教育事业、开展公益活动的需求。这些因素都是挖掘和整合校外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关键是要广泛地宣传,并最终建立一个社会参与的机制体制,让社会与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互动双赢。校内外教育的有效结合需要家庭、学校、校外教育机构这三大主体的紧密联系、相互支持,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学生家长的理解、学校管理者的认可、教师和学生的配合以及机构内部各部门工作的协调。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校内外教育有效结合的关键点,这种合作关系能够加深双方了解,降低沟通和磨合成本,促进双方有计划、分阶段、持续性地完成一定的教育目标。③提高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管理水平。政府的投入、社会的参与,营造的是一种良好的校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外部氛围,最终要转化为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的战斗力,同时要靠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管理水平的提高,靠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力度的加强,靠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管理体制机制的健全。

2.主动作为,着力打通校内外教育衔接瓶颈。①开发课程和项目资源。以中小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发不同学年段的课程和项目资源。校内外教育衔接首先应体现在教育内容的整合上,打破学校机械的常规教学模式,提倡通过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和学校的教育者共同研究课程标准,找到校外教育与课程标准的交叉点,由此提出可供开发的教育主题,最终形成相应的校外教育课程和项目。基于中小学课程标准的校外教育课程和项目能够提高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内容的连续性,但同时又能保持两者教育风格的差异性。②壮大校外教育师资队伍。积极开发以学校师生群体为对象的志愿者项目,扩充校外教育机构的人力资源,也为学校环境中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了解校外教育内容的直接平台。例如,科技场馆招募学校教师和学生从事开发、实施科学教育项目等工作,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对科学的了解,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③配送校外教育资源包,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做好教育项目推广工作。对设区市、县(区、市)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等校外活动场所进行排查,建立本地校外活动场所资源清单,在设计开发出丰富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校外教育机构还需要做好教育项目的推广工作,主动将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介绍给学校,为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的合作提供切入点。

3.培育扶持,打造区域校外教育文化活动品牌。福建“依山傍海”,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伊斯兰教等重要文化发源地和商贸集散地,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又具有显著的港澳台区位优势,为提炼校外教育品牌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有有闽都船政文化、闽北朱子文化、茶学文化、客家文化、闽南闽派特色文化、泉州海丝文化、莆田妈祖文化、宁德畲族文化等文化品牌遍布福建省,因此可以依托这些区域特色打造活动品牌,如在泉州市构建“海丝文化交流试验区”,在武夷山市构建“朱子文化传承试验区”,在龙岩市构建“红土地闽台客家文化交融试验区”,等等。

校外教育论文:利用校外教育基地深化三爱教育的研究

为深入学习贯彻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了《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把“三爱”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各地各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工厂和田间地头,积极参加劳动体验活动,并在制度化上下功夫。城市中小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和工业体验实习,让学生获得劳动的切身体验。要深入研究建立和完善党委部署、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学校主导的社会实践机制,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学工、学农、学军等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

我校作为面向广州市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基地,教育资源丰富,有劳动与技术教育、科技教育等。教育辐射面广,每年接待学生前来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数保持在7-8万人。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通过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劳动热情等多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本课题旨在立足于学校取得的现有成果基础上,根据当代学生的时代特点,在目前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充分调研,完善符合学生需要的课程设计,不断渗透、深化“三爱”教育。为此,本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访谈,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以及根据实操过程中的经验提出深化“三爱”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一、调查概况

本研究采用自编《利用校外教育基地深化三爱教育的研究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9个单选题,5个多选题以及6个开放式问答题,内容涉及学生对学农各课程的感想与收获、“三爱”教育的了解程度和了解途径、学农对“三爱”教育促进程度以及对学农基地开展“三爱”教育的建议等方面。调查对象是前来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学农综合实践活动的广州市中学生,为了兼顾调查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我们选取了市直属学校、越秀区学校、天河区学校、荔湾区学校、白云区学校以及民办学校的学生参与本次调查活动,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86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学生进行学农综合实践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的相关调查发现,真正听说过,很熟悉“三爱”教育的学生仅占调查总数的6.5%,只听过,具体不清楚“三爱”教育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46.4%,而没听过的占调查总数的47.1%。这一调查说明在普通中小学校“三爱”教育的推广与普及做得并不是非常好。

在学生了解“三爱”教育的途径方面的调查显示,通过本学校和教师了解“三爱”教育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13.2%,通过学农基地了解“三爱”教育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66.9%,通过电视报刊,家人和朋友交流,以及网络新媒体了解“三爱”教育的学生各占调查总数的7%左右。约7成的学生通过学农基地了解“三爱”教育的数据说明学农基地已经成为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的主要阵地,而我校的育人环境和各种课程成为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的主要载体。

在学生基地与自己学校开展的“三爱”教育的区别方面,63.1%的学生认为是形式上的区别,33.5%的学生认为是内容上的区别,3.6%的学生认为是效果上的区别。这一调查数据说明学农基地在上课的形式上、内容上与普通学校有很大的区别。这导致在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的渗透方面,学农基地有一些独到的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调查问卷哪里的“三爱”教育对学生触动更大、感受更深、效果更好的调查中:70.8%的学生选择了学农基地,1.2%的学生选择了自己学校,而28%的学生认为两者的效果差不多。这说明学生更喜欢在学农基地的优美环境中,在各项生动有趣,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中去接受,深化“三爱”教育。

“三爱”教育有三个方面,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具体到每一个方面,调查显示在学农对促进学生“爱祖国”是否有帮助方面,76.4%的学生认为有帮助或者有很大帮助,23.6%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或者有很少帮助,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学农促进自己“爱祖国”的认知方面是有较大的提升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具体能促进学生“爱祖国”的课程主要有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防震减灾教育。

调查显示在学农对促进学生“爱学习”是否有帮助方面,79.8%的学生认为有帮助或者很有帮助,20.2%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或者很少帮助,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学农促进自己“爱学习”的认知方面是有较大的提升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具体能促进学生“爱学习”的课程主要有药用植物、花卉栽培、现代农业、消防安全教育、树林生态教育等。

调查显示在学农对促进学生“爱劳动”是否有帮助方面,90.6%的学生认为有帮助或者很有帮助,9.4%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或者很少帮助,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学农促进自己“爱劳动”的认知方面是非常大的提升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具体能促进学生“爱劳动”的课程主要有锄地(草)劳动、施肥劳动、砍柴劳动、野炊劳动。

三、校外教育基地深化“三爱”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三爱”教育属于德育工作的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开展“三爱”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德育方法、德育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今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必将引起德育工作的重大变革。可以说德育工作也已经处于新常态时期,这要求我们开展“三爱”教育,要与时俱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多途径、多策略,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出发,设计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课程,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以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为切入点,丰富青少年的知识视野、实践经验,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反思、总结,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增进对学习、劳动和祖国的认识,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对劳动的热情、对祖国的感情。

(二)营造氛围,润物细无声

当代中国,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对学生、青少年一代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但当代中国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时期,市场经济秩序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整个社会可以说是物欲横行,价值失调,教育没有承担起其应有的职责――重塑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加强对“三爱”教育的宣传并营造相应的氛围。在学生接触频率较高的地方,比如接饮用水处、饭堂、宿舍等地张贴海报和宣传标语,号召人人争做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有为青年。因地制宜,利用学校新建设的风雨走廊,向学校提出建设爱国主义长廊的建议,经过学校的研究决定后开工建设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长廊采用图文并茂的灯箱详细介绍了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风景保护区,通过深厚文化以及大好河山的美好呈现,大大提升学生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在中草药种植园地入口处设李时珍的半身像和个人简介,园地命名“百草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祖国中医药文化的了解,通过学习中草药的识别和利用的知识,学习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总结和积累的经验,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劳动的价值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意识,让“三爱”教育真正的入眼、入脑、入心。

(三)少说多做,量变引起质变

学农综合实践活动杜绝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简单空洞的说教,而应对学生上课、学生生活的情况进行恰当的反馈,以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我们一般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实践动手去实操,去感受,去体会。在小组讨论中碰撞、生发,在实践体验中体会、思考,在探索劳动方法、完成劳动任务、反思劳动感悟的过程中,收获对自我成长的肯定、对劳动意义的认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发现理论知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而是能够引起改变发生,能为我们生活的社会和环境带来变革的能量,能够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从而激发起学生想要通过学习、实践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些什么的内在驱动力,这也正是“三爱”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四)兴趣引导,树立责任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学农基地进行学农的过程中除了设计丰富多样的课程,还穿插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文艺晚会、手抄报评比、黑板报评比、内务评比、包干区卫生评比等等。各种趣味活动与比赛激发和促进学生的班级的集体感和荣誉感。同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我们也通过传统体力劳动和现代农业之间的强烈反差对比,让同学们认识到“爱劳动”对人类生存繁衍的必要性、理解到“爱学习”对提升生产力的重要性、感受到“爱祖国”对实现全国人民“中国梦”的使命性。

校外教育论文:校外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摘 要:青少年校外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全面、健康发展。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领域。

关键词:心理健康;校外教育;方法

一、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校外教育指的是校外教育机构在学校教育以外,利用青少年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青少年校外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全面、健康发展。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领域。在校外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之需要,也是丰富校外教育功能的一条途径,更可以对学校教育形成有益的补充。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不断尝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和新内容。在青少年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家长亲职教育及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辅导室建设指导和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作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

二、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内容及方法

1.面向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在欧美及台湾地区早有发展,近几年在我国大陆地区不少学校开展了研究和实践。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就是基于人的生命规律,以生命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确认生命的整体性和人发展的主体作用;按照人生命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社会需求实施教育,为受教育者提高生命质量和实现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肖川认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所以,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而展开的教育。

在实践中,生命教育可以分以下三个层面进行:首先是生存教育。生存教育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如:让儿童远离意外伤害的教育;教会儿童熟悉安全防护标志的教育;教会儿童有效逃离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技巧;使儿童能够具有救护和自我救护的能力等。其次是发展生命的教育。发展生命的教育具体可以包括信仰教育、感恩教育等。信仰就是我们相信并仰望的、生命赖以充实的终极关怀。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意义。感恩教育要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培育学生的生命情怀。再次是死亡教育。死亡教育就是以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逐步了解、认识和接纳死亡,让学生认识到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感,并通过认识死亡来感悟生命的可贵,从而使学生能够珍惜自己的人生,珍惜生命。

实施生命教育,我们最成功的实践是开展“生命如花绽放”青少年心智成长团体辅导。辅导依托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及技术,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目标,借助体验式游戏、拓展训练等辅导形式,实现青少年团体意识和团体价值感培养、接纳和欣赏自己、珍爱生命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及感恩教育等目标。为此,我们通过培训教师、推广教材等方式积极引荐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目前,已有几所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心理活动课中实践该课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面向家长,开展亲职教育。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因此,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转变家庭教育的行为,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的内容。

为此我们面向家长,通过公益讲座形式,积极传授亲职教育的理念和技术。“绘本阅读,悦读阅美”讲座基于生命教育的理念,借助绘本故事,教授家长亲子阅读的理念和技巧,提升家长和孩子的阅读品味,同时帮助家长找到与孩子沟通的一条好途径;“亲子沟通的态度与技巧”则教授家长亲子沟通的技巧,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等。同时,我们还通过家长联谊会、家长成长工作坊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先进理念和技术,满足家长自我发展的需求。

3.面向教师,开展心育培训。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逐渐变得不容忽视。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育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

为此,我们首先组建了“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长沙龙”,沙龙吸收各校心理健康教师及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参加,通过系统学习,帮助教师们持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目前我们已开展了“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学校心理辅导的理念与技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等专题培训。

4.面向学校,开展活动和调查。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分析中小学生教育和成长问题中的心理方面的因素,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整体德育工作提供依据,提出建议。”

校外教育论文:浅谈农村社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开展

摘要:青少年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开展公益活动、家庭教育、良好的媒体教育以及多种形式的校外教育,让青少年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懂技能的社会创造者,需要社会、家长以及众多为青少年教育无私奉献的社区教育工作者们做出巨大的努力。

关键词:青少年;校外教育;农村社区教育

青少年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今天,青少年校外教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下一代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优质均衡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村社区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我对农村社区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谈点粗浅的看法。

1.开展公益活动,让青少年参与和谐社区

开展农村社区校外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素质提升。一方面,社会发展表明一个人仅仅拥有学校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培养多方面的技能,参加多方面的实践,才能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另一方面,农村大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而且一部分是农村留守儿童,很多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大多显得不合群,不能正常与社会接触,而农村社区校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从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得到更多锻炼,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为了让青少年感受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社区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工队的义务劳动、爱心奉献活动,争当“绿色小卫士”“文明小市民”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益精神,可以开阔视野、强化信念,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让青少年们在这些公益性的活动中找到帮助别人、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的乐趣,从而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2.开展家庭教育,让青少年融入美满生活

农村社区校外教育本身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集中社会优势教育资源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也能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家庭教育计划得以满足和科学实现,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

所以,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在抓好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多和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教育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家长的行动影响孩子,用谈心、聊天的方式教育孩子,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双管齐下,让孩子有一个美满的、愉快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

3.开展良好的媒体教育,让青少年接近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传媒非常发达,电视、网络、书刊充斥着我们的社会的每个角落,这其中有许多不良信息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孩子们。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教育孩子们正确识别与接收这些优劣相间的校外信息,另一方面,还要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派出所举报、查缴、整治书刊市场上的不良刊物和网络、传媒中的不良内容。同时,协助家长把好孩子们的心理关、感情关,让孩子们远离不良场所和媒体,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

4.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教育,让青少年健康茁壮地成长

社区教育中心经常利用假期开展内容深刻、形式丰富的社区活动,在丰富青少年业余生活的同时,可以转移青少年的注意力,增强对青少年的管理力度,便于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在社区,可利用寒、暑假开展一些书本外的学习活动,以科技、环保、法律常识、自我保护等为主题,培养孩子们应对生活中各种侵害的技能,教会学生如何应对勒索及简易防身术、火灾求生、意外受伤处理等。所有活动都应体现出较强的参与性、实践性、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参与,在参与中领悟,在领悟中学习,让孩子受益多多。还可以举办法律、法规、道德教育讲座,提醒青少年自觉地纠正不文明行为,争做社区好少年。

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要让青少年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懂得判断是非,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懂技能的社会创造者,需要社会、家长以及众多为青少年教育无私奉献的社区教育工作者们做出巨大的努力。

校外教育论文:校外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对青少年的校外思想道德建设应在发挥少年宫、校外活动中心的主场作用外,还应紧密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让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场地、理论、学校、家庭与社会等全方面的支持,为培养“四有”新人贡献力量。对校外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简单分析,希望和大家共勉。

校外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用分析作为校外教育的主场,少年宫、校外活动中心有着场地、师资、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在校外教育中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意义深远。所以,少年宫、校外活动中心应利用自己各方面的优势,采取开放的形式,在活动中主动融入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青少年自身的主动参与和实践,在激发青少年兴趣的同时,将道德准则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思想道德的提升,从而在良好道德素质的影响下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己。

一、校外教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相关法规明确指出,公益性的未成年人校外场所,应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主场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有效落实,从而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这不但体现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我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而且充分说明了校外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校外教育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因素对青少年道德品质方面的影响也日益加剧,特别是在新的社会形势和社会大背景下,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在与时俱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产生不利的影响。结合上述情况,这时候的校外德育便更加显得重要和必要,因为它可以充分利用其自主性和趣味性,将学生从网吧、迪厅、酒吧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地方中自觉自愿的吸引出来,让其可以远离那些场所,而主动地投入到有一定教育性、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中来,并且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使青少年的课余文化生活得到充实,从而在满足青少年玩乐的同时,为其创造良好、健康的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2.校外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养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不管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校外教育,对青少年的人格塑造一直都被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核心和关键部分。大量实践证明,在校外教育中注重对青少年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是相当必要的。这就要求校外教育应积极的创新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模式,并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成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更新,以此来使素质教育得到更好的落实,使课外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成为世界共识。需要指出的是在此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和理念,坚定不移地把对青少年的人格培养放在核心和首要位置,改变传统的教育者为中心的模式,充分体现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其在课外活动中通过交流、探讨、合作、沟通、实践等达到自我发展、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目的;其次,还应本着“寓教于乐”的原则和理念,发挥课外教育的群文作用,让青少年在课外教育良好的艺术熏陶下,直面自己的内心,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发展和完善;其次,根据青少年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和特点,与时俱进的改善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培养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的做好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引导作用,让他们在接受德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关爱。最后,不断的创新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模式,在富有乐趣的活动中,完成对青少年的引导,使他们在抵挡住诱惑的同时,还能养成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为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建立奠定基础。

3.校外教育能够优化德育资源配置,使得德育资源得以整合和应用,充分发挥其作用

要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外思想道德教育,首先就得对校外德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构建大型的校外德育区域,让校外德育活动在浓郁的德育氛围里得到更深入的开展。作为青少年思想品德社会教育的主力军,校外教育应发挥其主力军作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同时,结合社会中坚力量,充分体现校外教育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补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不足,充分发挥其穿针引线的作用,使得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建设能够很好的进行,确保组织性、有序性、发展性。

二、校外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建设的实效性

1.校外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养成健康的心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青少年思想品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纷繁的社会,以良好的心态去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实践证明,以丰富多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外活动场所能够让青少年在“玩”中提高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校外教育通常采用的形式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在其中可以充分放松身心,主动的融入,从而身临其境的感受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和自由,摆脱以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呆板和单一的模式,有效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负面情绪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改善,在开放的环境中帮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人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缓解身心压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和升华。

2.校外教育能够调动青少年的好奇心,发散青少年的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而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往往使其感觉新鲜,有“试一试”的冲动,这就使得他们的好奇心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青少年自然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一般情况下,在青少年的心里少年宫、校外活动中心与学校或家庭的氛围和环境是完全不同的,他们会更多的把之看作是“娱乐场”。在少年宫、校外活动中心,学生往往不是以“受育者”的身份出现的,而是其“主人”、校外活动的承办者或组织者也不是“老师”,更像是亲切的“邻居”或“阿姨”、其他青少年也不是“同学”而是“玩伴”,这就有利于青少年全身心的融入到课外活动之中,并且在活动中积极的去探索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以此来满足自身强烈的好奇心。另外,青少年在少年宫、校外活动场所中始终是独立的,这就有利于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进行,主动的思考,从而有效的发散了思维,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在此过程中,青少年会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有时会展现出任性、固执、倔强的一面,甚至还会独断专行、固执己见。这就要求校外教育者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尊重青少年的共性和个性,使青少年能够对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有一个全面和清醒的认识,发挥校外教育的作用,体现校外教育的实效性。

三、小结

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应充分发挥课外教育的主力军作用,利用校外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团结起来,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建设,促进青少年良好发展,为素质教育贡献力量。

校外教育论文:多元文化价值观的社会影响与校外教育机构社会责任的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3G通讯等技术的突飞猛进,文化领域正在上演一场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大戏,这种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在新形势下,校外教育机构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专注于培养学生各项特长之余承担起正确文化价值观引导的社会责任,自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一种对多元文化“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理性判断,是新时代赋予校外教育机构的新课题。

多元文化交融文化价值观校外教育机构社会责任新时代新使命一、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伴随着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浪潮展开的,对于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滥觞我们可以追溯到哥伦布1492年和达伽马1497~1498年的全球航海这一事件,从此以后,欧洲人开始对世界的其他地方施加影响并将其文化输出到世界各地。历史虽然已经非常悠久,但对于中国,由于封建时期实力雄厚,并未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强烈冲击,直至封建末期,闭关锁国的“天朝上国”被英国大炮轰开了国门,开放通商口岸后,西方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进来,西学东渐的潮流也慢慢展开,但由于中华文化的根深蒂固,这次被迫的文化传输并未产生撼动根基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才真正开启了人们接受外来文化的心门。

保留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地球村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不想今后无论在北京、伦敦还是纽约都吃同一种饭菜、听同一种音乐、体会同样的民俗,由此可见,对于纷繁复杂、各式各样外来文化的输入,我们不该继续不管不顾、任其肆意妄为,教育我们的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对外来文化保持一种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已经迫在眉睫。

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何谓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我国古代先哲留下了卓越的思想启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奉献给人类的重要精神资源是“和”与“恕”的文化价值观,“和而不同”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的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对“和”的内涵的主要表述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对“恕”的内涵的主要表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和”与“恕”是中国人处世、中国文化发展的居核心地位的人生观、文化观和方法论。

发展至今日,先哲们的文化价值观我们依然能够借鉴,面对开放的世界,丰富的资源,我们既不能置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于不顾而一味崇洋媚外,应当积极地带着辩证的眼光去吸收外来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摒弃糟粕,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创造更加洁净并富有养分的空间。

简而言之,即“兼收并蓄,和而不同”,在保护多样性基础上的“和”才能真正促成维持和发展人类文化百花齐放的“多样共生”的局面,如同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价值一样,文化多样性的“共生”同样具有重大价值。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的普及和传播最适宜的途径唯有教育,通过更加灵活和富于成效的教育方式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使大众既能明确中华传统文化独具一格的特色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同时也能更多的了解不同的外来文化,使得“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得以更好地传承。

三、校外教育机构在多元文化教育中的社会责任

多元文化的冲击在青少年儿童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因为好奇、求新、求异之心的驱使而对新鲜刺激的外来文化趋之若鹜,再加之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抛之脑后,造成了当前青少年儿童对于自己国家文化的认识不足而过度崇洋媚外的局面。

面对这样的局面,此时,校外教育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校外教育是指在学校正规教育之外,由校外教育机构和社会教育团体,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以外的广阔时空里,有目的、有计划组织青少年儿童开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生活情趣,旨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它具有活动参与的自主性、内容形式的开放性、活动过程的体验性等特点。

正是由于校外教育的独特个性,才更加适合在对青少年儿童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培养上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首先,校外教育应当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上,让孩子们懂得用正确的途径去接触和了解更多的文化类型和种类。其次,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迫在眉睫,校外教育机构应当开拓更多的方式去进行更加饶有兴致的趣味教学,让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再毫无兴趣。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祖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这三点应当是校外教育机构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过程中加以灌输和引导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多元文化价值观培养的重大责任。

四、新时代下如何完成新使命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教育水准

1.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没有可依据的教学大纲,必须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自身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开发相关文化价值观教育课程。

2.教师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这与普通学校教师有相同之处,但是校外教育活动面对的空间更广阔、人员更复杂、活动更灵活,所以对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引导协调能力要求更高。而校外教育机构的学生的学习参与及成果的展示往往带有自觉自主性,因此,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以及在评价阶段中的激励是否得当尤为重要。

3.教师是自身必须是一个技能不断学习者。校外教育的教师在经过短暂的培训掌握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应当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以及面对多元文化的清醒态度,必须在教学中渗透进相关内容,同时坚持补充学习,不断与时俱进。

(二)开设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课程

除了在特长培训的课程中渗透文化价值观培养的相关内容,校外教育机构还应当开设专门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培养课程。考虑到受众多为青少年儿童,所以在课程内容上可以更多的辅助以动画动漫等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

除了理论上的传输,校外教育机构应当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交流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以及国外优秀文化的独特之处,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一种“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正确文化价值观。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我们带来的更加方便快捷的生活体验,享受好莱坞大片带来的刺激之余,我们也应当对文化渗透保持清醒和警惕,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群体。因此,校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起自身的那份社会责任,更加重视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培养和灌输,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什么是真正优秀的外国文化,同时,什么又是我们自己的传统文明,这样不但有利于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自己素质的提高,对校外教育机构自身的转型与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校外教育论文:青少年宫促进校外教育和谐发展初探

和谐教育就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优化教育教学结构中的诸要素,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的协调的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要实施和谐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摸索促进校外教育和谐发展的可行性方法,把和谐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校外教育和谐发展教育公平近年来,校外教育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专业化趋向日渐显现。在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必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校外教育也应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解决实现中小学生校外社会活动和谐发展的认识和实践问题。山东省枣庄市青少年宫作为枣庄市校外教育的重要阵地,科学规划,全面统筹,积极探寻促进校外教育发展的前瞻性的方向和可行性的方法,在工作中提升作为,坚持更加有为地服务大局、更加有效地服务社会、更加有力地服务青少年,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校外教育机制,以实现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快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深化体制改革,丰富教育载体,促进校外教育立体化发展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校外教育工作的内涵与社会影响正在发生着质的飞跃。单一的、传统的艺术、文化、体育培训项目已逐渐显现出自身的局限性。按照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需求,逐步调整校外教育活动结构,使校外教育更加科学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校外教育工作者应及时了解教育形势,正确把握校外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不断调整工作结构,完善教育内容。2012年,华东地区校外教育年会明确以“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创新研究与均衡发展”为主题加以探讨,彰显了校外教育领域在不断扩展,内涵在不断延伸。枣庄市青少年宫以专业培训为基点,大力发展体验性、参与性、实践性的教育活动,积极拓展活动内容、创新教育载体、改进服务方式,以培养未成年人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和增强人格素养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参与,实现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扩大校外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加强青少年社团建设,开展创新型少年儿童群体性活动,提高服务未成年人的覆盖面。枣庄市青少年宫以各类艺术团体、文学院、书画院、兴趣小组、少年军校、夏令营等为活动载体,通过举办艺术交流、社会实践、室外写生、野外素质拓展训练等十余项主题活动,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模式,为青少年提供更宽广的校外知识领域和活动空间,使之学到有益的知识,接受正确的引导,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和生活能力。同时,开办了“红色之旅”夏令营、龅牙兔情商教育夏令营等活动阵地,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公民教育、健康教育、生存教育等,活动参与人数每年达8000余人,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丰富的校外教育,使青少年的素质得以提升,使教育整体水平得以提升,实现了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校外教育均衡性发展

目前,我国的教育明显存在群体差异、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而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本是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把公益性放在首要位置的校外教育主阵地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机构无论是在教育设施、师资力量,还是在教育形式、活动规划等方面都有着学校教育不可企及的优势,在一定形式上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短板。枣庄市青少年宫充分灵活地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开辟青少年校外教育新天地。通过“流动青少年宫”“网络流动青少年宫”“七彩课堂”青年志愿者山村支教、城乡小伙伴手拉手、冬夏令营,送图书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教师下乡等等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活动120余次,达成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学有所教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扩大青少年宫辐射效应,把城市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带到农村、社区,给更多的青少年提供参与和体验的机会,共享优质社会教育资源和成果,从而既能让孩子们更多地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又推动了校外教育机构更好地向公益性方向发展。面向社会贫困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枣庄市青少年宫制定年度公益培训计划,对1500名学生免费开放和培训,让社会弱势群体也享受到相同的社会教育资源;枣庄市青少年宫还利用自身优势举办共青团周末剧场,每年为3000多农民工以及进城务工者的子女提供免费的优秀文化服务。多种举措,全面实施,实现教育的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三、拓展活动广度,提升教育力度,确立校外教育一体化发展

目前,学校是“封闭式管理”,校外教育机构是“散漫式发展”,自成一体,互不干涉,枣庄市青少年宫尝试改变现在的运行模式,拓展活动的广度与宽度,确立校外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首先,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在活动、培训的开展上,争取到教育部门的官方支持与认定,以便把活动以更顺畅的渠道推广到每一个学生身边。其次,充分利用自己的优质的教师资源,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到学校进行课堂辅导,把各类专业的知识技能直接输送到每个孩子身边;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及活动专业人员到青少年宫设计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活动项目,并组织青少年到青少年宫来举办各类活动;青少年宫招募各类志愿者参与到青少年的校外活动,丰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激发青少年参加活动的兴趣与好奇心。现在,枣庄市青少年宫已成功与市中区文化路小学联合办学,书法、舞蹈专业也基本实现了宫校一体化的培训模式。再次,青少年宫充分利用场所与设施的优势功能,为学校教育提供科技、信息、馆藏、生物等多方面的帮助。以青少年宫为媒介,邀请大学教授、各领域专家,与青少年一起研究,一起学习,探讨问题,让青少年能接触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目前枣庄市青少年宫已邀请了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建、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国家运载火箭专家黄春平院长、枣庄市营养学会、峄城聚好人俱乐部及枣庄市国学研究会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来青少年宫讲学指导,累计举办活动30余次,已有35000余名青少年从中受益。

四、拓宽筹资渠道,丰富主题活动,促进校外教育公益性发展

面对公益活动后续资金或资源投入不足的新形势,枣庄市青少年宫积极拓宽活动经费的筹措渠道,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青少年公益性主题教育活动,加快校外教育的公益性发展步伐。首先,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响应党的号召,引领广大青少年积极投入到描绘“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举办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取得政府职能部门的认可和财政支持。近年来,枣庄市青少年宫围绕市党代会建设“幸福新枣庄”的宏伟蓝图,围绕党政中心工作,体现为创建国家、省市文明城建设献计出力的宗旨,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如连续举办5届枣庄市少儿春节晚会、“创建文明城,青年在行动”志愿者服务活等。其次,加强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采取“借船出海,借米下锅”的方式,争取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的捐助,获得企事业单位的冠名、协办、赞助,形成社会教育效果和提供经费支持的企事业单位公众品牌形象的“双赢”。组织策划了“枣庄电信”杯青少年文化广场活动、枣庄市“金吉利”杯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连续五届“祖国在我心中”枣庄市“金吉利”杯青少年声乐大赛等具有影响力的大型赛事活动110余场次。再次,有效激发广大青少年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管理创新,为广大青少年社会实践创造广阔的舞台。成功组织了“童心系雅安共绘中国梦”迎“六一”少儿现场绘画赈灾义卖活动、图书义卖、回收废品、报纸义卖等青少年实践活动180余次,不仅为

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筹集了活动经费,还激发、锻炼了广大青少年的实践能力,使青少年公益主题教育活动向深层次、全面化发展。

五、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校外教育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关键就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教育质量的优劣。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总体目标的根本保障。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而师德是从教之基,是提高师能的动力源泉。作为从事校外教育的教师,由于受到市场经济思维方式的影响,有的会将教育当做一种产业去做,经济效益重于人才效益、社会效益,再加上校外教育缺乏校内教育体系数字化的具体评价标准,对教育质量的评判较为模糊,这就给校外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道德层面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醒教师要坚守师德,自我反省,修身养性,正身为范,做一位有民族精神、有育人良心的优秀教师,要把实现人才效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枣庄市青少年宫通过开展“为了明天的太阳”主题演讲比赛,教师基本功演练,说课比赛,课堂观摩,“走千家,听民声”家访等一系列活动,对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质,使之真正意识到作为教师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体会到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既是职业道德,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办好家长满意的教育,社会满意的教育,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全面成长作为根本目标和共同追求,得到家长的认可,社会的肯定,就会加快校外教育的蓬勃发展进程,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校外教育可持续发展。

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应该是一个给少年儿童提供自由发展空间、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长快乐的教育乐土。山东省枣庄市青少年宫积极顺应时展的趋势,加深对和谐校外教育理念的理解,抓住时代机遇,明确校外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方向,激发促进校外教育科学发展的新动力,努力实现“最终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目标!

校外教育论文:怎样做好校外教育论文

[摘要]校外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现阶段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造成了“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孩子中出现了崇拜金钱、浪费钱物、流行享乐、唯我独尊等影响学习的情况,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针对以上现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提出了几点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现状;策略

一、校外教育和社会教育概念的涵义

(一)校外教育的涵义

在我国,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它与正规教育中的学校拥有共同的教育对象,但二者在办学方式、招生方式,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及教育对象的稳定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对校外教育概念目前存在几种理解和认识。一种认识可以称之为是狭义的校外教育,把校外教育看作是由专门的成建制的校外教育机构进行的教育,如有的学者认为“校外教育是指少年宫、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少年之家等校外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另外一种认识可以称之为广义的校外教育,如有的学者认为“校外教育是指在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通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政治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文化娱乐活动、体育活动,以及个人的课外阅读、栽培花草树木、自我服务等等所接受的教育。”上述关于校外教育概念的表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发现上述概念有以下共同点。首先,校外教育是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在各类校外教育机构在课余时间开展的教育活动;其次,校外教育的对象普遍认为主要是青少年,兼顾成人教育;最后,校外教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二)社会教育的涵义

对什么是社会教育,到目前为止对其内涵和外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是:“广义指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行的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教育活动;狭义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开展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知识的教育活动。”有研究者从社会教育内容的角度进行界定,提出“社会教育是以社会各界人士为教育对象,以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为内容的多种形式的教育。”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并使人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

二、校外教育和社会教育实施的主体、对象和内容

(一)校外教育的实施主体、对象和内容

中国的校外教育机构可分为综合性与专门性两类。综合性的校外教育机构目前主要指政府主办的校外教育机构(如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宫、少年之家、儿童活动站等),这些机构属于教育厅(教委或教育局)、共青团、妇联、文化局或者科技局管理,其中以前三者为主。专门性的校外教育机构是专门为开展某项活动而设立的。如儿童图书馆、儿童阅览室、儿童影剧院、少年科技站、儿童铁路、少年农科站、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少年儿童广播站等。校外教育实施的主体也即上述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少年之家等校外教育机构。校外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们平时在学校中接受教育,在课余时间,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专业和活动,在校外教育机构接受各种培训和指导。1995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文化部,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女联合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校外教育的内容应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体育运动、文化艺术教育、游戏娱乐、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

(二)社会教育的实施主体、对象和内容

社会教育实施的主体很广泛,无论它的创办者是政府、团体或私人,只要它是对社会成员实施了影响的教育活动,就是社会教育的实施者。广义地理解,一切社会活动和所有人都可以成为社会教育的实施主体,狭义的实施主体是指由政府、公共团体或私人所设立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社会教育的对象是对社会全体成员,而不是针对其中的某个特殊群体。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施教于全体国民,这决定了只要是对社会全体成员施以影响的各种活动的主体,都可以看作是社会教育实施的主体。社会教育的内容包括了社会生活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与广义教育无大异。

三、校外教育和社会教育概念间的关系

校外教育可以看作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从教育对象来看,校外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国民,很明显,校外教育的对象包含在社会教育之中。从教育的内容和范围来看,校外教育的内容和范围都可以包括在社会教育之内。从实施的主体看,校外教育的实施主体包含在社会教育所实施主体之内,可以理解为校外教育和社会教育使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社会单位教育开始蓬勃发展,成为校外教育的主要力量。社会教育不一定以某一区域为限,是全社会进行的,具有广泛的区域和对象。社区教育则侧重区域性。社区教育使社会教育在特定的地域和范围即人们所居住的社区所进行的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实际上包括在社会教育之内,但不等于社会教育的全部。

四、问题与建议

(一)校外教育概念有待拓展

一直以来,我国校外教育沿袭的是50年代由苏联移植过来的社会主义模式,完全由国家包办一切,教育部门完全依靠国家投入来开办校外教育。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进行,这种单一结构、单一渠道的校外教育办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校外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视校外教育的发展历程,反思校外教育界定的历史局限性,应该给校外教育下一个更加明确的定义。当前校外教育的内涵没有说清校外教育是什么,也没有明确校外教育要做什么。

(二)社会教育概念不甚明确

目前,社会教育的概念众说不一,其内涵、外延不是很明确。要具体地对社会教育的起源、概念、作用、目的、功能、内容、原则、途径和方式等进行全面、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建构起社会教育概念的范畴。研究社会教育的行政和法规,参考和借鉴国外社会教育制度建设的经验,结合国情探讨适合我国特点的社会教育行政制度及方针政策,使社会教育的发展有基本的制度保证和政策依据。建议尽早颁布社会教育法,把社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确立起社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改变现有的社会教育边缘化的状况。综上所述,应该统整考虑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和校外教育,建立运行机制进行各种教育体系之间的沟通与交融,实现“社会的教育化”和“教育的社会化”,真正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校外教育论文:信息技术时代的青少年校外教育

当前我国对青少年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校内教育,对校外教育更是不断重视与强化。

一、校外教育的含义及信息化技术下校外教育的意义

校外教育是指青少年在学校正规教育以外,接受由校外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等组织提供的有目的、有序的、计划性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活动,以此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校外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很好补充和扩展,是整个教育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世纪以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性也在逐渐的加深。除了校内教育得到普及和重视,校外教育也得到更多人的青睐。

在信息技术时代下,青少年学生的兴趣与要求也变得日益广泛和多样化,呈现出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和偏好。青少年获得信息与知识的途径也出现多样化与复杂化,且青少年活动的空间和形态多元化和差异性,导致了个性发展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校外教育在各地都有相应教育机构,对艺术、科技等方面进行培养,但因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等诸多因素影响,无法满足学生校外学习活动的需求。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校外教育可基于网络平台进行网络教学,青少年除了在网络上进行基本教学活动,及时在线沟通与解答困惑,其它艺术形式也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为青少年校外教育开启一个崭新的模式,培养青少年发展成某一方面的专才,同时也可以有针对性的针对孩子某一方面的弱势进行教育与补充,使其全面发展的学习途径更多样化。

二、当前校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时代校外教育进一步拉开城市和农村教育的差距

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在经济发展,教育事业进步的条件下农村校外教育虽有所进步,但仍然远落后于城市。城市青少年在包括义务教育、教育基础设施等各方面都要优胜于农村青少年,在信息技术时代下,农村的青少年受到现代化条件的限制,无法享受到校外教育所带来进步。农村的义务教育和教育资源、教育基础设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话题,而校外教育作为对青少年校内教育的补充和个性优势发展更迫切需要得到关注。

(二)校外教育加重了青少年的学习负担

各式校外教育在丰富着青少年生活的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信息设备的改造与完善在为青少年带来诸多选择的同时,也给青少年造成了学习的压力。青少年在对某一校外教育排斥而在家长要求下不得不进行学习时,将成为一个学习的机器。社会和家长的重心多半是利用校外教育来补充促进校内教育的优化,但过重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根本无法真正的做到根据自身优势来有效的提升和锻炼,最终导致他们不仅不能有效的促进其学习成长,反而会因为校外教育造成学习效率低、心理负担重、压力大,最终导致逆反心理产生,害怕学习和成长。

三、针对校外教育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农村信息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农村信息教育基础比较薄弱,政府机关部门要加强农村校外教育意识的学习,大力建设教育基础设施;对农村进行招商引资,引导更多的投资者对农村进行教育投资;通过现代信息化设备的引进,召集社会特长人士关注农村校外教育,对绘画、书法、音乐等特长的青少年进行兴趣培养和训练辅导,促进其优势个性发展。

(二)合理安排校外教育学习,教育者不断提升信息素养

加强家长和青少年学习观念的转变,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校内成绩单分数的提高,更在于适应社会文化的特色个性发展,针对青少年校内学习的情况对其学习任务进行总体规划,并有效结合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和喜好有效的设计学习方案,合理安排校外学习时间、减轻学生负担,并适时安排青少年假期、外出活动游玩等。通过信息技术下的校外教育,为师生提供了更便捷的学习工具,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教育理念,校外教育者应不断学习与运用信息技能,以培养校外信息化教育水平作为关注重点。

(三)加强信息技术下校外教育的管理与协调

信息技术很容易对青少年产生吸引力,青少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网络媒体所展现出来的虚幻空间下,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真实感想,但同时也容易产生如沉迷网络等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校外教育时,对信息化教育应进行专业人管理与协调,对校外教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进行评估与监督。其次,对校外教育网络平台进行合理利用,如开办各种话题讨论区,让青少年在其中展现自己真实想法,通过对信息技术下校外教育的管理与协调,使青少年的学习过程更精彩。

四、总结

校外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校内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不少家庭的关注重点,校外教育机构也得到快速发展。校外教育无处不在,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校外教育,应作为辅助校外教育事业的重要载体,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使校外教育成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另一大支柱力量。

(作者单位:吉林大安市校外教育办公室)

校外教育论文:青少年宫在校外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 要:青少年校外教育,在培养我国合格的未来接班人,乃至提高全民素质方面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青少年宫,作为校外教育最重要的组织和场所,将担负起塑人兴邦的责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青少年宫 校外教育 重要性

所谓校外教育,即是由校外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组织实施的,在学校教育教学范围之外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回顾校外教育的发展过程,校外教育是从青少年宫或青少年之家发起,即以配合学校教育为主要职责,其基本任务是补充校内教育的不足。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今天校外教育的发展在教育理念的思想解放中产生了突破性的变革,各地青少年宫积极主动地组织创新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思想道德教育、合作精神活动等。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们更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个体需求和发展规律,学生在青少年宫组织中的活动表现,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因此,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不容置疑地成为国家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整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一、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是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力推手

思想品德教育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基础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通过校内的各科目教学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通过政治科目、道德科目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和思想教学教育。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固然重要,但是学校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枯燥、呆板,青少年接受的程度、理解的深度,仍不能达到实际的效果。所以,应当同时利用更多、更丰富的校外教育活动来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青少年宫作为校外活动的重要载体,以其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形象化、生动化的特点,通过更多的互动,把思想道德教育寓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青少年往往能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个人思想道德分析辨别能力,磨练自我的意志品格,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另外,青少年精力充沛,热爱课外活动,青少年宫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更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和感染,接受的教育和得到的收获远远超于校内课堂。青少年宫组织的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形象化的教育活动,往往会在青少年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产生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总之,青少年宫的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环境,在此环境下,他们情感思维的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二、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和习惯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同样适用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青少年要求多层次的需求满足,需要多样化的精神层面的生活支撑,他们有学习求知的需要、独立自由活动的需要、从事创新创造的需要、对美的享受和娱乐的需要,等等。这一系列的需要单靠校内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完全满足的。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恰好弥补了校内课堂教学的不足,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赛、表演、联谊、游艺、科技创新、生存训练等项目,让更多的青少年儿童在知识的海洋里驰骋和翱翔,有效地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均衡发展。总之,青少年宫校外教育活动是丰富青少年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通过情感的陶冶、习惯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三、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教学的重要主题。目前,学校教育虽将素质教育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但目前学校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整个教学以应试为主题,就注定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效果会大打折扣。而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就成了满足青少年素质能力提升的主战场,有着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在青少年宫组织的各类校外教育活动中,青少年通过动手、动脑、听、看、写、画、玩、做等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自己动手实践,从中不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加深了他们与社会、自然以及生活的联系,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四、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青少年的个性和特长

素质教育提倡青少年培养自身能力、发展自我个性。而强调个性发展是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的多样性,就决定了青少年可接触各类活动,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等等。通过对青少年学生的合理引导,使其自我发现兴趣、爱好,自由灵活地选择其所喜爱的各种活动和兴趣小组,有效扩大和深化青少年的知识领域、活动空间,把从课本上获得的知识,在具体的实践中加以深刻理解和运用,培养各种技巧、技能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良好个性的塑造、特长的获得,将最终使青少年们受益终生。

校外教育论文:对校外教育机构少儿美术教学的几点想法

孩子都是从线条开始涂鸦。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都从这里出发,没有文化先进与落后的差别。但从幼儿教育开始大幅拉开我们与世界先进国家“美感教育”的差距。这个分水岭也显示出我们人文素养、美学素养与世界文明深远国家的落差。个人认为,作为一名校外教育机构的美术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改进我们的教学。

一、视觉能力的提升

在完全现代化、科技化的都市环境中生长,小朋友每天所看见的“颜色”已经跟他们的父母们大不相同。现代的都市处处都是商业性的招牌、广告看板,每天上学路过或生活中来来去去的视觉印象,都是花花绿绿,五花八门的颜色,于是我们的环境就变成一个万花筒。小朋友的眼睛从小就看花了,以为用颜色就非得这么多、这么强烈不可,从小就会失去分辨视觉好坏的能力。

居住在城市的我们视觉环境污染,作为校外教育机构的美术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的引导和帮助,让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靠自己的努力,从美术的接触练习中,提升自己的视觉品味。

二、“中间色”的体验

颜色互相调和所可能创造的变化,真可以说是无边无际,这宇宙是一个超大号的调色盘,大自然就是色彩魔术师,宇宙间各种色和光是取之不尽的颜料,各种色光交错在宇宙间变幻无穷,不管人类的眼睛看不看得见,这个大调色盘都在忙碌著,无时无刻都在调制多彩缤纷的色彩。即使单纯的两个色之间,中间还有无数的色彩层次,这个“中间色”我们虽然不能像自然色光那么淋漓尽致,但是绝对可以在自己小小调色盘上,经过训练学习获得很好的色彩能力。

虽然美术课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混色经验,但是色彩的学问太庞大、太复杂,如果没有一个设定目标的有系统的练习就很难了解色彩的奥秘。常看到小朋友明明使用可以混出千变万化的水彩,可是却像彩色笔著色一样只填色,虽然美其名用水彩画画,却不知道混色产生新的颜色,可惜了水彩美妙的色彩功能。所以想要提高色彩的知觉能力,唯一的途径,就是亲自经过混色的实际体验。

三、对“基础”的认识

凡是学习都应该从基础开始,学跳舞从基本舞步开始,音乐从五线谱开始,书法就从临帖开始。一定的课程标准模式操作,这是过去根深蒂固的学习观念,毕竟这是我们传统习惯的学习方式。

在高科技、高效率的现代,美术一定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潮,如果要说从基础学起,到底现代这个时间点上,校外教育机构美术教育的“基础”在哪里?

中国人的国画书法学习从古到今都是反覆临摹范稿,老师是主角,由老师单向传授,直接说明传述内容,学生很快从别人的经验中撷取精华,省下自我经验过程,避免错误摸索的时间浪费,以最快速最直接的方法获得成效。所以现代父母是希望老师从头开始,让孩子很快抓到图像,最好提早教素描,让孩子学会画出完整具体的精彩作品。家长要求成品并且依此衡量学习成果。

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的情况:西方的基础放在内在经验的过程。西方国家利用每一次美术创作机会,让孩子探索实验,重在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用实际体验来超越抽象的、现成的知识。画面是什么不重要,只希望艺术创作中训练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甚至自己问问题。他们造就独立的人格。

这是东西方家长对儿童美术教学“基础“最大的观念分别。我们要求超龄超速的描绘技巧,获得学校美术成绩高分,造就熟练的技术工匠。西方人要求的是养成训练实验的精神,以创造更新的生命气质。个人认为,作为一名校外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对“基础”的认识。

四、少儿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教与学

何谓创造力呢?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指点,发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启发想象力并创造性地完成一系列有独特见解的作业的体现,叫创造力。

1、少儿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教”

不知道或不觉得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天分,这是现在儿童美术教育问题中最大的问题。很多父母带三、四岁的幼儿来上图画课,百分之九十九在报名时都不知道自己的小孩有否具有天份。

正因为不知道孩子有天份,使我们错过童年很多与生俱来的天赋本能,涂鸦开始的幼儿期绘画就是最大、最好的例子。大人以为凡事要认真教,小孩要认真学。在这个过度用力教与学的过程中,人天生的、直觉的、想像的创造才能,不仅没有被开发,甚至被压制了。

在整个美术课程中我们只努力做一件事,就是让小孩子相信自己有天份,但却花更大的力气,去说服家长相信他的孩子有天份。站在原创的出发点上,“教”反而是一件危险的事,因为,根本没有这个东西可以教,也没有这个东西可以学,就像爱迪生贝尔之前没有电话,瓦特之前没有蒸汽机一样。

幼儿不需要学,天生就能画,从几个月大,手能握笔开始就能涂鸦了。绘画是本能,创造是天生,由于大人的不了解,以为幼儿期就该开始“教”他们画画,不然孩子就不会画,真是可笑。

2、少儿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学”

每一个人到了一定年纪,都有画“像”的能力,重点不是画图,是让孩子利用每一次的作画体验自我创造,训练自我创造,就像需要时间去经历跌倒,早晚都能学会走路一样。既然早晚每个人都能画得像,早点像和晚点像,后来都会很像,成人应该放下急切要求成果的心情,让孩子实验练习熟悉使用自己的创造力,更何况画得像绝对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

问题在孩子们的父母都是过去升学主义教育下的牺牲者,不太不懂美术,也不太懂美术教育,对技巧性过度要求,只要像,错过了美术教育最重要的“创造力”阶段。

学生作品中表现出的观点上的差异是宝贵的,这些差异丰富了我们的心智并使我们洞见其他人的思维方式和内心世界,这些差异丰富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而受到欣赏,教育者表达对差异的欣赏又会对学生的自我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良性循环,使学生勇敢地尝试各种活动,在尝试或使创造思维不断升华,从而为儿童美术创作带来一种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的局面。

校外教育论文:新疆多民族背景下家庭校外教育支出差异分析

[提要] 通过对新疆四个民族329名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本科阶段学生的校园调查,分析样本地区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支出情况以及家庭校外教育支出影响因素和各家庭教育支出的差异。试图通过对家庭校外教育支出情况的分析,促进新疆多民族家庭校外教育发展。

关键词:家庭校外支出;新疆多民族地区;差异分析

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主要的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和回族,本文就此通过对新疆这四个民族的学生做了个问卷调查,利用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对新疆四个民族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民族家庭校外支出的差异进行一些相关探讨。

一、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前新疆一些地区孩子上不起学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如今家长希望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意识逐渐增强,孩子在学校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更加希望孩子能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因此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就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或者是各种辅导班,让孩子成绩提高、拓展课外知识的同时,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费用也在逐年增长。家庭校外支出包括辅导训练费用、教育用品花费、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支出的择校费。这些支出的费用一般是在义务阶段和高中阶段。在大学本科阶段,一般学生要考各种证书而报名参加的辅导班,都归于家庭校外教育支出这一类。在不同民族之间家庭校外教育的支出费用有差异以及在同一民族之间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家庭校外教育的支出费用也存在差异。

二、各民族之间家庭校外支出现状

据调查统计新疆全区维吾尔族占45.21%,汉族占40.57%,哈萨克族占6.74%,回族占4.55%。本文从新疆多个民族抽样了32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维吾尔族151名(义务教育阶段50名,高中阶段56名和大学本科阶段45名),汉族75名(义务教育阶段25名,高中阶段25名和大学本科阶段25名),哈萨克族56名(义务教育阶段20名,高中阶段18名和大学本科阶段18名),回族47名(义务教育阶段17名,高中阶段15名和大学本科阶段15名)。从调查问卷的数据中得知,在年收入不同的情况,四个民族对孩子在教育的不同阶段的家庭校外支出情况。其中,年收入在8~10万元的家庭占整个问卷调查家庭总数的19.7%,年收入在5~8万元的家庭占整个问卷调查家庭总数的35%,年收入在3~5万元的家庭占整个问卷调查家庭总数的27%,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家庭占整个问卷家庭总数的18.3%。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校外支出主要是指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以及学习用品的花费,在高中阶段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主要是指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而投入的择校费以及各门功课的辅导费用,在大学本科阶段家庭校外教育支出主要是孩子在大学期间学习而带来的生活费以及考证及考研的辅导费用。(表1~表4)

从表中可以看出,影响家庭校外教育支出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收入,年收入越高的家庭相对来说储蓄水平也较高,同时也就越有投资教育的能力,而年收入较低的家庭,储蓄水平较低,恩格尔系数相对较高,对教育投资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年收入较高的家庭要比年收入较低的家庭对于孩子的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花费要高。

在同一收入条件下,各民族对孩子的家庭校外教育的支出也有一些差异,在义务教育阶段,汉族家庭要比其他民族家庭对孩子投入的校外教育支出相对高一些,在高中阶段维吾尔族家庭要比其他民族的家庭对孩子投入的校外教育支出相对高一些,在大学本科阶段维吾尔族和汉族要比其他两个民族对孩子的校外教育支出相对高一些。在同一收入条件下导致新疆各民族家庭在同一教育阶段家庭校外教育支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的地区不同,在新疆城市生活的民族家庭一般更注重对孩子课外知识的培养以及教育质量高低,而生活在新疆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民族家庭一般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文化程度普遍低于城市生活的家庭,从而在对培养孩子特长以及对孩子接受教育环境好坏的意识也相对薄弱一些。

三、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各民族家庭之间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差距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得出,在高中阶段和大学本科阶段代表学校出席演出的学生大部分都在义务教育阶段参加过如书法、绘画、钢琴以及舞蹈等兴趣特长班。随着素质教育的思想越来越受到学校及家长的重视,很多学校在招生表中表明学生有特长的话可以给予相应的加分,这也使得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校外教育培养。同时,很多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质量好的教学条件下,考好大学才更有希望,因此在高中阶段择校费也是家庭校外教育的一笔主要支出。家庭校外教育支出对于孩子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但这些支出也是建立在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上表已经说明了年收入高的家庭对孩子的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相对较高而年收入较低的家庭对孩子的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相对较低,那我们如何去缩小各民族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差距呢?

1、政府以现金方式补贴低收入家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里的费用也在逐年增长,一些低收入家庭只能负担起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教育费用,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以及开阔孩子课外视野的能力是需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府以一定的现金方式补贴低收入家庭是缩小家庭校外支出的一种有效途径。

2、提高农村及偏远地区家长对孩子校外教育培养的意识,以及改善周边辅助教学条件。在新疆农村及偏远地区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由于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意识不高。以及地理位置的原因,周边各种特长班以及辅导班也相对较少,能给孩子提供书籍和学习用品的店面也比较少,从而使得在同一收入水平下,城市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相对要比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校外教育支出高。缩小在同一水平下各民族家庭之间的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差距就是需提高农村及偏远地区家长对孩子校外培养的意识以及政府可以投资建一些大的图书馆以及各种特长班和辅导培训班。

校外教育论文:校外教育中开展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思考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校外开展儿童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音乐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开发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现根据多年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校外教育中开展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提出了以下思考。

关键词:校外教育;儿童音乐;教育活动;问题探究

校外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领域。校外音乐教育与校内教育相比同样重要,校外音乐教育主要包括声乐、器乐、舞蹈三个方面,是一种通过多媒体等丰富的教学工具以达到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方面的潜能的一种系统的教育学生的方法。目前,以我们活动中心为主要代表形式的校外教育机构,正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

现根据个人的观点,对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教育学生在校外教育中开展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提出了以下新的思考:

一、校外音乐教育要有其独特的魅力

教育的独特魅力能更好地吸引儿童,提高儿童的热情和主动性,优美的音乐,应该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陶冶情操。实践对于儿童音乐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每一位孩子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对于我们的音乐课外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帮助。儿童只有在自己亲自的动手实践中才能对音乐有着更为深刻、具体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校外音乐教育中将学生的动手实践列为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内容。可以利用一些节日,在节日气氛的影响下,组织一些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它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头脑,亲自实践,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音乐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校外音乐教育以发掘学生的想象力为主

校外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内音乐教学略有不同。因为校外音乐教育以发掘学生的想象力为主,让学生对于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感悟。毕竟音乐与其他抽象的、难懂的学科来说有所不同,音乐主要强调的是灵感。正所谓,每一个孩子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作为教师,要学会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拨动学生这根独特的琴弦,让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同时,构建民主、和谐的气氛对于发掘学生的想象力来说同样重要,这样可以使学生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更自由地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有效的解决。由此可见,积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更多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对于校外音乐教育来讲至关重要。

三、校外音乐教育以学生的素质教育为主要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学生的要求也在提高,社会需要的是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素质教育是摆在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面前的必修课程,也是我们必须要努力的方向。学生的素质教育不是漫无目的的,更不是无迹可寻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竞赛、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等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在校外音乐教育过程中,积极思考,动手实践,使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

校外音乐教育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它的组织方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在校外活动中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在校外音乐教育中,例如,我们活动中心等新颖的、以系统的方式教授学生音乐方面的技能技巧的一些教育活动场所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也是积极有效地贯彻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方向。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校外教育论文:浅谈校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校外教育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青少年思想品质的形成,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全方位的共同努力。校外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培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扩展,是整个教育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外教育在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校外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品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行。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不同在于教育对象参与的主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更能通过各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青少年儿童优良品德的形成。校外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任何一种境况都会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外阵地的作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刻苦钻研的品质等等,克服“自私”、“唯我独尊”的“独生子女症”,使他们从娇弱、依赖状态走向成熟。

2.校外教育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素质教育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校外教育为广大青少年的业余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们根据个人的业余爱好、自由灵活地选择其喜爱的各种活动兴趣小组。作为校外教育的青少年宫开展活动条件得天独厚。在青少年的心目中,青少年宫开展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专项教育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地方。一个人的业余爱好不是天生的,有的可能开始具有某种业余爱好特长,虽然这种特长处于一种萌芽状态,但这种幼芽往往就是人才的希望,校外教育就是这些人才成长的沃土,充分地发挥校外教育的作用,能使一个人的个性得以更大的发展。从中也可为国家不拘一格地培养输送各类精端的人才。

3.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在校外教育中,孩子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按照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地开展各项活动,让青少年犹如生活在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和大胆创建的天地之中。在这里,他们可以动手、动脑、有听、有看、有实践、有写、有画、有玩、有做,从而增长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校外教育能让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能够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校外教育要从小抓起,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另外,校外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已经责无旁贷地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外教育机构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教育的重要阵地,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我坚信,它的前景会越来越美好。

校外教育论文:创造适合未成年人的校外教育活动

[摘要]校外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与本质。校外教育强调面向全体未成年人,面向未成年人素质的各个方面,可以创造人人可为、事事能成的教育活动。校外教育强调差异性教育,有利于发展孩子的个性,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外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可以让孩子们丰富多方面的知识、提高多样技能,为以后步入多元化社会生活获得有益体验。

[关键词]适合;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动

现代教育不是要选择适应教育的少数未成年人,而是要创造适合广大未成年人的教育。校外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中的非正规教育,它既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力量。校外教育的这一属性,决定了它比学校教育拥有更广泛的教育对象,且没有固定的教育模式和组织形式,没有应试教育的知识传授体系,更没有考试的重压,因此它能够创造人人能参加、个个有收益的教育活动,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与本质。多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校外教育机构的功能优势,以体验教育和实践育人为基础途径,努力创造适合未成年人的校外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1.把握全面性一创造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活动

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强调面向全体未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素质的各个方面。我们每年都要举办十多项大型校外教育活动和数十项中小型活动,参与活动的未成年人近十万人次,而且从不挑选对象,无论是特长生、普通生,还是残疾儿童、贫困学生,都可自主报名,免费参加,有力地促进了机会均等。

“我的暑假我做主”大型儿童嘉年华系列活动是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开展的一项大型活动。活动中,我们没有将这一庞大工程和盘托给学生,更没有以考试的方法压学生去背诵记忆什么知识词语,而是将活动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行动,每项行动设一个达标奖项,基础好的可冲击“创意奖”、“发明奖”等;基础薄弱的可以力所能及的一点一滴做起,争取“爱心奖”、“清洁奖”等,然后再确立新的目标,争取新的进步。这样,每取得一点进步,或每解决一个问题,都可以得到一次激励,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这种面向全体、人人可为、事事能成的实践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创设了情景,实实在在地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用心喊出“我能行”,增强了自信心,体验了收获的快乐。只有面向全体,才有人人成功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成果才会更加厚重。

2.尊重差异性一创造发展个性的教育活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未成年人的禀赋品性也各不相同。特别是校外教育活动,用完全统一的标准去雕塑,既不可能,也不可取。活动中,我们摒弃那种由教师将主题内容和知识技能强硬灌输,统一传授的方法,而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创造性地把学做的内容,以恰当的方式转变成他们各自的实践所需。

今天的未成年人生活在异彩纷呈的大千世界里,在他们的眼中和心底,有许多与成年人不同的意愿和期盼。如果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取代它们是注定不会成功的。据此,我们开展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比如,“雏鹰竞奋飞”技能技巧大赛活动,学生们分别在“小小设计师”、“我是小主人”等6个系列15个比赛项目中动脑动手,各显神通。别看他们年龄小,创造之门一经开启,真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很少模仿,更不克隆,人人有创意,人人有绝活。其中“小小设计师”们用各种色彩的废旧纸张设计了各种样式的时尚服装,充满了稚气并蕴意各异的作品,令人回味无穷,赞不绝口。接着由一些小模特穿上这些服装进行模特表演,充分展示了他们充满个性的创造潜质。这项具有浓郁现代气息和明显创造价值的活动,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开拓了他们的智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思维,使他们在寓教于乐中自身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得到升华。个性不仅属于少数有特长的儿童,也属于千百万千差万别的未成年人。青少年宫是未成年人自己的宫殿,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实践锻炼的阵地,张扬个性的舞台。

3.体现多样性一创造富有吸引力的教育活动

时代在向多元化发展,社会发展需要多种类型的人才,当代未成年人自身的天资和发展需求是多样的。我们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孩子的兴趣、个性、能力的差异,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灵活、丰富、多样的校外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走出校园,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小试身手,获取丰富的人生体验。为此,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吸引力的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涉足不同领域,不同环境去实践,用实践和事实来教育和感化他们。比如,“我与劳模面对面”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领孩子们分赴小交警、小护士、小服务员、小售货员、小清洁工等数十种岗位实地锻炼,体味本次活动的主旨“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创造”的深刻内涵;少年军校活动,则给未成年人提供了走进军营实地锻炼的机会,强化他们自立、自理、自护的能力,增进了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了纪律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城乡少年手拉手”夏令营活动,引领未成年人走进乡村体察地理风貌、风土人情和参与收获式的劳动,如摘草莓、捡鸡蛋等,不仅让他们了解了现代农业知识,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增强了自立自强精神,更使城乡孩子在互动中加深了了解和友谊。正如一名学生所说:“虽然很苦,但很快乐,因为学到了很多知识,学会了本领,增强了我们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斗争,争取胜利的信心。”

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使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能潜力……,使教育在每个人身上得到最大的成功。”未成年人的潜能参差不齐却都有各自的特征、特点和特长,社会发展需求和价值取向也有它的多样性。开展多元的校外教育活动,犹如走进了千变万化的社会万花筒。学生受兴趣驱动,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在众多小伙伴的共同参与中,潜质得到挖掘,思维更敏锐。许多原本默默无闻的孩子亮出了闪光点,较有才智的孩子更加如鱼得水。通过活动,丰富了多方面的知识,锻炼了多种多样的技能。在一次次成功中受到激励,找到了成功的发展方向,也为以后面对多元化的社会生活,得到有益体验。校外教育活动轻松的环境,和谐的气氛,多元的激励措施,适应他们成长的需要。

总之,校外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有文化,有修养,有知识的一代新人的重任,我们每个校外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和发展未成年人创造力,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好环境,不断创造适合未成年人的、有效的校外教育实践活动,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发挥青少年宫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外教育论文:校外教育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教育优势

【摘 要】从目前教育发展来看,除了要积极开展学校教育之外,校外教育也是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校外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对校内教育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对校外教育的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立足教育实际积极开展校外教育。基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成为了校外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校外教育要想取得积极的发展效果,就要学会正确利用网络教育的优势,提升校外教育水平。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校外教育的特点以及网络教育的优势,做到正确利用网络教育优势促进校外教育发展。

【关键词】校外教育;网络教育;优势;促进作用

1 前言

从现有的教育体制发展来看,单纯的学校教育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为了更好的满足知识教育需求,校外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教育成为了校外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校外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校外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我们应对网络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从网络教育实际出发,正确分析网络教育的特点及优势,并在校外教育中积极采用网络教育手段,使网络教育成为促进校外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满足校外教育的发展需要。为此,我们应认真研究网络教育优势,在校外教育中正确利用网络教育优势。

2 校外教育应正确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最大化的特点

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的现代化表现,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结合院校优秀教育资源,将院校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传播到四面八方,学生无论是在近处还是远方只要拥有网络及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均可学习知识。

在校外教育中,要想提高整体效果,就要对网络教育资源最大化的特点有正确认识。目前来看,校外教育应对网络教育资源最大化的特点加以利用,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2.1 校外教育应利用网络教育优势拓展知识面

由于网络教育具有资源最大化的优势,因此校外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这一优势,有效拓展知识面,满足校外教育的实际需求,促进校外教育发展。

2.2 校外教育应利用网络教育优势增加教育资源

网络教育具有资源最大化的优势,能够给校外教育带来足够丰富的教育资源,使校外教育能够获得有力的支撑,从而使校外教育的开展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2.3 校外教育应利用网络教育优势创新教学手段

网络教育的诞生,使校外教育在手段上得到了创新,能够为校外教育带来有力的手段支持,保证校外教育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提高,达到促进校外教育的目的。

3 校外教育应正确利用网络教育学习方式灵活的优势

网络教育一般以在线辅导和面授相结合,在线辅导,通过学生与老师在线授课与学习,同时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流、解答疑问、完成作业、考试等,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注重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教育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了师生的交流机会和范围。从这一点来看,网络教育的出现为校外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手段支持。目前来看,要想提高校外教育质量,就要对网络教育手段加以正确利用,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3.1 校外教育要利用网络教育学习方式灵活的优势增加教育时间

由于网络教育学习方式灵活,因此校外教育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达到有效增加教育时间的目的。

3.2 校外教育要利用网络教育学习方式灵活的优势合理开展教育活动

网络教育的特点在于教育方式多样,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进行文字学习或者视频学习,因此校外教育应有效增加教育种类。

3.3 校外教育要利用网络教育学习方式灵活的优势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

校外教育的出现正是为了弥补校园教育的不足,对于一些时间方面相对紧张的特殊人群,网络教育由于学习方式灵活能顾有效满足这一人群的客观需求。

4 校外教育应正确利用网络教育教学形式个性化的优势

网络教育运用计算机网络特有的数据库管理和双向交互功能,让系统对每个学生的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资料提出不同的个性化学习建议或计划,更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这一点来看,网络教育手段更容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基于这一优势,校外教育应正确利用网络教育的形式个性化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校外教育应利用网络教育手段建立学生校外学习档案

由于网络教育能够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记录,进而可以形成完整的学生档案,因此校外教育应正确利用网络教育的这一功能,建立完善的学员档案,满足校外教育需求。

4.2 校外教育应利用网络教育手段制定个性化的校外学习计划

由于网络教育采取的是一对一的教学,因此网络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基于这一特点,校外教育应利用网络教育的优势制定个性化的校外学习计划,保证整体学习质量达到预期指标。

4.3 校外教育应利用网络教育手段实现因材施教

从网络教育的优势出发,网络教育手段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最佳途径。为此,校外教育应正确利用网络教育这一有效手段,提高整体教育效果。

5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校外教育过程中,应对网络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从校外教育实际出发,积极应用网络教育手段,提高校外教育的整体效果,满足校外教育需求,使网络教育成为促进校外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