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论文

时间:2022-03-30 08:57: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小学德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渗透小学德育论文

一、在班会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校和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这个家庭中的主要单位就是班级,班级在老师的带领下负责全班学生的德育塑造、知识传递,所以很多的班主任都实施一种形式管理班级,那就是班会。班会是全体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德育反思的机会,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途径之一。因此,班会应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收到德育教育的效果。目前我国社会上由于实施市场经济,社会风气趋于金钱化,很多学生的家长受着社会风气的影响,缺乏信仰、思想颓废。学生是来自家庭中的成员,父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思想、思维、心理素质等都和家庭息息相关,所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摒弃空洞的说教方式,开展扎实有效的班会,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渗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针对小学生对电子游戏成瘾的现象,开展“走出虚拟世界”的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给学生播放玩网络游戏导致儿童受伤害的案例影音资料,让学生分析和讨论玩电子游戏的害处,组织班级学生进行“远离网吧、远离网络”承诺签名的活动。目前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暴力化的倾向。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学校规章制度,邀请法律工作者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观看图片展及听取少年犯的报告录音,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犯罪。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其中的人文性教育中就包含着德育教育的内容。教材文本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性和道德性,就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佳途径和内容。新时期人才培养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学生素质的提高,那么思想道德教育的提高才是关键也是前提。文以载道说明了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统一的道理。“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说的也是文中有道的意思,这说明语文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具有一定的和重要的本质联系。教师应该利用语文教学的实践发挥语文教学在德育渗透教育方面具有的得天独厚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该把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的德育渗透作为关键内容进行实施,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入于学生之耳,根于学生之心,导于学生之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作用,所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教书育人是关键一环。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内容是经过教材编委们严密筛选而确定的。因此文本内容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连带着也要学习文本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和做人的道理,感悟和学习文本作者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想行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做到文道结合、文道统一,实时、有效、高效地进行德育教育和德育渗透,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地同时进行,并能有机的结合、巧妙地渗透德育观点和行为观点。比如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通过对一些边塞诗词的学习,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通过对自然风光描写的诗词学习,感染学生热爱自然,提高生活品质,陶冶学生灵魂和性情;通过那些励志性的诗词的学习,感悟生活带给人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健康成长。

三、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

数学是算理的学习,而且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进行德育渗透。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就是进行德育渗透点。数学美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比如,图形美,各种数学符号美,那些在知识中体现出来的对称美、和谐美,数字、图形、算式,都具有一定的美学欣赏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数学中的美育内容,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感悟美、欣赏美。还比如,在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中,可以引用热爱家乡和热爱自然的内容,由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热爱自然的情怀。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应用,通过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目标等方面全面提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实践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自信心,培养和形成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逐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和意识,并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这些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复杂的、多方位的工程,新课改实施后,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对学生进行这种心灵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实践,而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逐渐的过程。因此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强行教育,而只能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和各个细节中。实施德育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塑造能力,从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开始,最终达到滴水穿石之教育目标。小学老师的工作是面对一群尚且待塑的少年儿童进行和开展的,作为学校教育我们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教会学生正确地做人。要让学生在德育和智育及体育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作者:杜伟 赵兴存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看庄镇王楼小学 山东省邹城市看庄镇中心小学

小学德育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德育论文

一、我国小学德育中的现存问题

1.德育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德育通用的方法为课堂讲授法,利用黑板板书对其简单说教,虽然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育,但其课件上的内容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承载德育内容的媒介形式变得新颖化。固有的课堂讲授法只是把抽象的道德内容具体化,死板生硬地把德育知识塞到学生大脑里。这种硬性教育模式,教师稍有偏差就会导致不同的德育效果。

2.德育形式上存在的问题

真正的德育是对道德的追求,将道德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将教育与教学统一化的有利条件。我国小学德育的形式主要采用的是将其设为独立课程(品德与生活)进行教育,使得德育缺乏合理性,致使德育本身特有色彩丢失。

二、小学德育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优点

1.丰富教学信息内容

学生是加工信息的主体,构建知识意义的能动者,教师是推动学生构建的辅助者,将小学德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能够为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丰富且重要的知识信息,学科课本上未有的内容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进行搜集。

2.创新知识表现形式

我国小学德育内容的知识结构相对分散,不够系统,内容呈现形式以文本、文字为主,较为单一。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德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加以创新,增加动态化与专题化的表现形式,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并且深刻记忆。

3.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利用外界事物的新奇性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的。教师有效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途径

1.开设德育网站

小学德育的网络化,必须依靠强大与丰富的网络德育资源。网络只是一个学习平台,功能再多再强,没有丰富的德育资源作为根基也只是徒劳。因此,开设德育网站,丰富网站的德育信息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可以通过特定的德育教学题材开展德育教学网站活动,围绕学生的道德规范标准和社会时事来开展活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

2.建立学校网站

建立学校网站能够为学校树立更加直观、具有时代特色的网络形象。学校网站的建立整合了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特色与德育目标,同时兼容了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学校进行德育的网络平台。学生利用学校网站,能够了解学校的历史与现在发展状况,同时激起自身的爱校情怀。学校网站具备传播快捷、信息完整等优点,传递学生在校生活的各类信息,充分体现网络德育的功能,使其作用能够得到深入且延伸。校园网的建立,展现了学校教学风采,体现了学生学习风貌,加上网站内容活泼生动、互动性强,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上传“安全教育”与“生命安全”等影像节目,结合安全教育设置和模拟逼真场景,让学生可以通过图文影像学习到火灾、交通、台风、地震等紧急灾害下的应对办法、急救措施、自救方式等知识。同时,还要结合实际的演练操作来对其进行强化;学校还可以上传“危害”“模拟法庭”等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对人类的危害和相关法律知识;组织学生利用校园网开展“网上祭奠活动”,为各种灾害的遇难者寄托哀思。校园网的德育活动把实际生活中难以做到的事情,通过网络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把社会实践和德育工作完美结合,加强了学生的德育。

3.创建班级博客与论坛

班级博客的内容包含了学生的个人想法与心理以及学生对时事新闻的看法等内容。它将学生在学习心得和生活体会上存在的共性与个性进行了有效整合,可以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帮助,记录班级发生的琐事,并实现精神共享价值。班级论坛是根据班集体开设的班级内部论坛,其内容结构的组合依据是班级具体发生的事务。它能够体现班级特色、展示学生特长,同时也是讨论班级各类事件的平台。通过班级博客与论坛,将德育生活化和细节化,适合教师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学生之间要团结友爱、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和集体主义思想等。班级可以围绕某一话题在网上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学生也可以依据不同主题的班会来动手搜集资料,制作各种主题网页或者班会所需课件,还可以辅助或者取代传统的主题班会模式,丰富班会内容,增加学生对于德育活动的实践性。

4.利用网络通讯工具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通讯工具。即时通讯工具与网站、班级论坛相比,有其即时性和隐秘性。网站与论坛等有其固定结构、明确的主题,利用丰富的文字与图像等进行公开教育,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而即时通讯是利用即时的语言同教师进行隐秘的沟通与指导,更具其个性,有利于消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平等沟通,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达内心真实的自己。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第一时间掌握班级动向,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作者:王忠宏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君山路小学

小学德育论文:教师教育小学德育论文

一、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教师与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时候,应该注重创设民主课堂气氛,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接触思想品德教育,让教师与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吐露自己的心声和真实的心理状态,使品德教学工作更顺利地实施和开展。因此,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信任老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和前提。

二、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头的教育,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要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感受德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另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让学生真正设身处地地感受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布置一项让学生课后给父母洗脚的作业,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一定会感受到父母的爱,更能体会到尊师敬长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三、充分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快乐

作为教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积极地鼓励学生,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愿意收到表扬和肯定的,这样才能激发他们不断向前努力的信心和决心,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当学生表现优异的时候,应该适当地予以表扬,并适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学生一定会更加接受教师的意见,并能感受到德育教育给自己带来的无限快乐。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我们不应该停留于形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重要意义,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要荣 单位:石家庄市鹿泉区石井乡联合小学

小学德育论文:生活化教学与小学德育论文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为了更好地进行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德育的效率,老师应该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老师在德育的课堂上,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生活化教学。故此,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老师首先就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

二、进行相应的主题教学

为了提高小学德育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进行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学,老师可以开展多种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德育,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识。比如,学校规定每周一都要进行升旗仪式,所以,老师就可以借此来导入关于爱国主义的情感教学,增强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在“十一”国庆节前夕,老师可以举行爱国主义班会,在爱国主义班会中导入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还有在我国传统的其他节日中,老师也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导入关于屈原的故事来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将教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的行为规范中

小学德育的内容都是一条一条地罗列出来的,比如,在规范学生的举止文明的教学中,就是通过列举九个规范来提高学生的举止文明。虽说罗列出明确的行为规范,但是如果没有很好地将这些规范实践到日常的行为中,也是无法很好地提高小学品德教学的教学效率。故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文明程度,老师应该将教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的行为规范中,比如,老师在讲解相关的行为规范时,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例如,在教育学生不能给同学起绰号,不能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老师就可以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由于后天的问题,小明的左腿运动不太方便,可是有些学生就会嘲笑小明,甚至还会给小明起绰号“残疾明”,因为每天都要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所以,小明就变得越来越自卑,不再愿意上学。老师就可以通过这样的事例来教导学生不能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学生,也不能给同学起绰号,因为这样会伤害到同学的心灵。所以,在小学德育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生活实例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规范学生的举止动作,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

四、结合家庭教育

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仅是学校老师要作出相应的努力,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学来作出相应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比如,母亲节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要爱戴自己的母亲,要为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学生回家后可以帮助妈妈干家务活。所以,为了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家长在课后也可以要求学生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让学生了解到妈妈的辛苦,从而更加地爱戴自己的母亲。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家长都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受苦,非常地溺爱自己的小孩,然而这样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的,所以,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学校可能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极力配合老师,让自己的小孩去进行一些生活体验,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这个社会的认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五、加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为了加强小学德育的效果,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加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比如,在进行思想道德教学的时候,老师每讲一个内容就应该将其体现在实际的生活经验中。比如,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肚子痛或是不舒服的情况,那么老师就应该立刻普及一些卫生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通过这样的教育后,学生就对卫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会留意自己的日常动作,提高自己的卫生意识,从而减少自己出现不舒服的情况。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与我们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老师应该加强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德育中的运用,并结合教学内容来探讨相应的运用技巧,从而更好地发挥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德育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作者:朱成发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水泉小学

小学德育论文:实效性小学德育论文

一、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管理模式不合理。

目前,学校在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为切实达到使学生遵从学校的相关管理要求,或知悉国家有关规定的目的,多是依靠学校或教师自身在学生面前的权威性,通过“教条式”命令来告诫学生,哪些是自己不能够做的行为,哪些行为又是违反学校相关规定的。从学生的外在表现上看,似乎已达到所预期的目的,学生在学校期间,表现出对学校相关规定的彻底服从,学校明确要求不允许的行为,坚决不做,而且对学校公布的学生管理等相关条例也背的滚瓜烂熟。殊不知,学生做出如此完全“遵从”的表现,很大程度是出于学校现行管理规定的压力下,从内心上真正将这些规定内化成自身自觉行为的比例很少。以学校外“我行我素”的行为表现最为突出。

(二)德育教育内容和方式缺乏系统性。

当前,各学校针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内容方面与学生的个人发展实际情况联系不够紧密,无论是以政治教育课的形式还是以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形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更多的是出于贯彻落实某些政治要求,而非切身源自于学生本身的需求。而且,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乃至高中、大学阶段施行的德育教育内容,存在着严重的交叉或是重复现象,导致学生经常会产生一种非常困惑的感受,即自己在小学时期就已经接受过的德育知识,到了初中阶段,仿佛又要重新学习一次,两次之间如果说有不同,也仅是教育形式的差异。德育教育内容的这种无系统性,使得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佳。与之同时,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德育工作方式的系统性也比较差。采用“教条式”说教的德育教育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的比较多,且这种课程往往使学生感到乏味,偶尔会穿插一些展现实际案例的宣传片或活动,但这种活动开展的连续性、系统性较差,还未被完全提上教育议程。所以,在举办这种活动的时候,学生经常会感到异常兴奋,完全没有将其视为是德育教育,严重影响了德育知识框架的完整性。

二、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是关键。

如今,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正逐渐向着家庭和社会倾斜。因此,要着实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工作的主战场就不能停留在学校,而是要团结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着力搭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促进德育工作的不间断和全方位性。对于学校,要切实转变传统的课堂“说教式”德育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校园广播等德育宣传阵地,在楼道、图书馆、操场等场所开展德育工作,不断拓宽德育教育的场所和方式。对于家庭,主要是配合学校德育工作,以身作则的向学生展现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具有道德的形象。对于社会,即多向学生免费提高参观道德模范纪念馆、科技馆等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理解德育教育的目的和标准。

(二)将德育教育融入各科教学的全过程是实质。

德育教育虽然是作为一门独立的教学课程来教授,但它实质针对的是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而非纯知识性教育。因此,无关是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德育教育应该被融入到其他各个教学科目中。通过开展其他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性的夹杂着德育教育,或在其他科目教学中,遇到有关德育方面知识时,顺势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领悟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要针对学校各个科目的教师,而不单单针对于专门的德育教育教师,树立德育教育的责任理念,使他们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只与德育教育教师有关,与自己也密不可分。

(三)构建科学的德育水平评价机制是根本。

德育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德育水平的评价机制也要随着新问题的发生和新现象的出现而不断更新。因为只有随着社会变化不断更新的德育水平评价机制,才能更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德育情况。因此,学校要加大对学生德育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力度和深度,全面分析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并将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补充到现行的德育评价标准中,不断完善德育评价的标准。

三、结语

德育工作作为提高学生德育水平主要手段,其实效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德育水平的高低。要着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于一体的三位教育模式是关键,将德育教育融入各科教学的全过程是实质,构建科学的德育水平评价机制是根本。

作者:吕继东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实验小学

小学德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及小学德育论文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本质区别,又有着密切联系。两者关注的分别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教育。要想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提高二者融合的共同作用力,提高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关键。究其原因,教师是教学的施行者和参与者,教师自身素质对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影响深远。试想,一个素质低下的老师,如何能高效教学,如何能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学生呢?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有效开展学生教育的前提条件。为了确保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教师思想政治学会、教师民主生活会、思想主题活动等途径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强化教师育人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知识传播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也必须围绕课堂教学而进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发展。如在小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从交通规则、学习规则、游戏规则等方面来阐述规则的重要性,并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总结家庭、学校、社会生活规则内容,教育学生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师长,爱护公共设施,遵纪守法。接下来,教师可以《小学生守则》、课堂规则、学习规则内容为切入点,探讨规则的约束力和规范作用,如课堂上大声喧哗会影响教学秩序,没有课堂规则的约束,则教学难以进行;见到老师不问好,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进而影响师生关系。总之,小学教师应从教材中挖掘积极向上的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有目的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活动和德育实践是检验德育教学效果的试金石。素质教育提高了人们对教学实践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促使许多学校在关注思想品德教学的同时,也加大了教学实践力度。一般来说,小学德育实践形式有德育主题会议、共青团团队活动等。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德育的常用手法。如某教师借学校“做文明、自信校园小主人”德育创建活动之际,在班级范围内开展了“微笑进校园”“礼仪伴我行”“榜样在身边”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该教师先通过活动动员会吸引学生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然后通过文明礼仪歌谣创编、活动宣传页编印对活动进行广泛宣传,进而立足活动文明公约,开展文明礼仪培训和指导,对小学生进行意识力、人格、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态,注意礼仪,弘扬正气。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也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弘扬校园主旋律,优化思想道德教学效果。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强调的就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就目前来说,通过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开展德育教学的途径有:在校门口、餐厅、厕所、花坛、草地、道路、课堂等学生视线所及之处,设置宣传画、警示语等具有教育意义的物质设施,激发学生求知、求美、求乐的热情;完善校园基础设施,优化物质设置的布局,优化校园环境,激发广大师生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样,在小学精神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借助校训、校歌、升旗仪式、先进人物表彰大会、办学理念、教学目标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综上所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对小学生成长以及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小学品德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使两者完全融合在一起,以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作者:高霞 单位:石家庄鹿泉区上庄镇上庄小学

小学德育论文:德育管理思想下小学德育论文

一、转变意识,关注学生的需要

在以往的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作为学校管理层更多的是从学校管理目标出发来要求学生怎样做,而不是从学生“我该怎样做”的角度来考虑。这样的管理更多是满足管理者的需要,忽视被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动性。于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管理制度和学生的行为的矛盾化。以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为例,学校制度中明确要求男同学不能留长发、穿奇装异服,而很多学生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觉得学校的管理和我的需要之间存在矛盾。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学校必须满足学生的全部需要呢?答案是否定的。转变意识,关注学生的需要,就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管理,而不是从学校要求角度来思考管理。传统德育管理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做什么,而以人为本的管理则提倡从学生“需要”角度来实施管理。以“集体主义教育”为例,传统管理中要求学生团结同学、关心集体,有责任感和荣誉感,但很多学生对为什么要这样做较为模糊。而以人为本的管理则提倡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去要求自己。这就实现了从“要求”向“需要”的转变。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层要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方式而实现这一转变,如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了解我国历史、展开讨论、交流、演讲活动等而内化爱国主义教育。又如在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中,通过班级间的对比、小组间的对比等来激活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体,激发起参与兴趣,从而促进德育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降低身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德育管理活动实质上并不是强制行为,而是一个引导与感染的过程。在以往小学德育管理中,学校管理层更多是通过要求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结果常常出现“说”和“做”不统一的现象,甚至学校管理者认为学生和管理者之间在年龄、知识、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故而只要求学生而不要求自己,德育内化更多成为一种形式。同时,因传统教育中教师更多是站在统治者角度来进行管理,服务意识不强,德育管理只是作为学校管理日常活动展开,没有立足学生发展角度展开。从学校德育管理的实质来看,在管理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而非统治者,在德育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要去引导学生怎么做,而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怎么做。以“卫生管理”为例,无论是学校的公共卫生还是班级卫生,学校管理层更多的是向学生提出要求,如公共卫生要做到清扫干净、没有死角、注意保持等,要求提出后就让学生实施,然后看结果。忽视了过程在德育管理中的重要性。降低身份,就是要让学校管理者从统治者的角色转变为服务者、引导者,在德育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好学校管理者的榜样示范作用,关注过程去内涵德育管理。以“卫生管理”为例,学校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首先就要要求教师做到这一点,在实施过程中,可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采用举报方式来监督教师,通过教师的行为规范来给予学生榜样示范。又如学校要求学生保持环境卫生,在实践中以“弯腰行动”(凡教师或学生,只要见到地上有垃圾就应弯腰捡起并扔垃圾桶)方式来进行,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学生被带动起来,然后辅以卫生评比、卫生标兵等奖励,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德育教育目的得到实现。

三、关注差异,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德育管理所面对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个体。在以往小学德育管理过程中,学校所提出的要求常常是“大”而“统一”,如学校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书写习惯,展开了“晨读午写”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学生早八点开始晨读,对超过该时间段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常常因为诸多原因而受到惩罚,不仅其习惯未能得到培养,反而对活动失去了兴趣。从这一实践来看,目的是较好的,但因忽视了学生的差异而未受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在德育管理中能以奖励优秀、鼓励后进、减少批评的方式进行,其效果会更好。关注差异,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构建德育管理机制,从而让学生在德育管理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以“热爱劳动”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为例,在实践中展开了“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主题班会活动,以“我劳动我光荣”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所带来的快乐,然后以“劳动小标兵”的评选活动来对学生实施鼓励。从活动效果来看,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更多得到了是奖励,其兴趣更加浓厚,参与度更高。又如在个人卫生管理活动中,学校制定要求后,班级根据学校要求再制定班级要求,学生在班级中根据班级目标、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个人卫生计划,然后再展开实践活动,这种从上到下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要求让学生从自己需要出发去实践,让德育教育具有了丰富内涵,能更好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四、结语

总之,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让被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管理过程中。在小学德育管理过程中,通过转变意识而关注学生的需要,树立学生的管理者意识,发挥学校管理层的榜样示范作用而感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这样才能让德育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让德育管理推动学校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谢桂荣 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建昌小学

小学德育论文:多媒体与小学德育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对小学德育的影响

1.运用多媒体为德育课程实施增添活性元素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仅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同样适用于德育课程的实施,为德育课程实施增添活性元素。我们知道,对小学生讲党、社会主义的知识是抽象的,抽象的知识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也给小学德育工作者带来较多的困难,而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讲解可使这些困难顺利解决。例如,2012年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为了向学生宣传和讲解党的十八大的内涵和意义,我们用视频出示“十八大的动漫教育片”。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在“时光穿梭一号”飞船的带领下,领略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和秀美风景,更深刻地感受国家十年来在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学生们目光炯炯、聚精会神,这说明以图像、声音、动画等组成的多媒体手段充分感染了现场的所有学生,彻底改变了以往单纯说教、理论灌输效果欠缺的无奈状态。

2.结合多媒体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主题教育的学习兴趣和行动欲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特点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品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宝贵营养,它的最佳落脚点就是德形于行,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就得抓住过程性的时效,寻求良好途径,唤起学生的道德意识,激发学生的行动欲望。多媒体技术手段的渗入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它可以将抽象的文字教材变为图像、视频和动画等,从而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愉悦的、可以多向交流的虚拟学习情境。例如,每年三月学校在开展诚信教育时,许多班级传统的导入方式多以教师谈话为主。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兴致平淡,效果甚微。当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后,学生们精神饱满、兴致勃勃,变换的画面、多彩的视频和富有感染力的声响等整体化结合,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一个个平凡岗位上的诚信模范人物,不仅让学生们方便快捷地了解诚信的内涵与作用,更在真实具体的视频中看到社会各行各业优秀人物的诚信典范,感受到诚信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向榜样人物看齐,将诚信的品质扎根于心底,并产生将诚信落实于行动的欲望。

3.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对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有着助推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育和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重要阶段形成,因此需要各方面的积极教育和引导。多媒体的运用能让“长而慢”的德性培养提速,对德育课程的实施起着助推的作用。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用多媒体引入的励志故事、生动漫画、灵动配音等,都能引发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行为习惯。在人文精神方面,多媒体的介入往往让单一的人格教育变得有形象感、有意境感。如进行“小季布”班级故事会时,在津津有味地聆听完教师对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介绍后,学生们其实很想知道季布的真实模样和生活背景状况。教师相机而动,用多媒体出示了具有诚信品质的季布的线描画与油画的高大形象,画面完整地勾勒了他的生活模样及威武风范,学生们的崇敬之情越发明显。在环境教育方面,校门口的LED屏,滚动播放当天或当周的德育宣传语,让学生在日常活动时,见屏便能警醒自身言行。可见,多媒体运用对德育课程的实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在主题实践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前,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多媒体手段尽管是那么先进、那么独特,也只是快速有效地完成教育目标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永远都是活动的控制者和操作者,学生永远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1.把握最佳时机,避免顾此失彼

在“告别陋习,美化校园”的活动中,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了两场活动的比较。一场是让学生观看一段时长40分钟的视频,再回头来让学生评判视频中行为习惯的对错。另一场则是看一段视频暂停一下,教师就刚才的视频让学生谈谈感受,引出其中蕴涵的道理。一番探讨过后,再继续播放下一段视频。结果发现,第一场起初的十分钟,学生个个聚精会神,融入其中。但当一个片段放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松散无效形容了,大多数学生出现了观看疲惫、思维不积极的状态。而第二场采用片段式播放,每个片段的间隙,教师及时抓住教育目标的最佳点拨时机,引导学生一起探讨每个片段所折射出的育人道理。学生参与积极,现场气氛热烈,还不时掀起进一步观看的热潮。因此,多媒体技术在实际操作中要把握一个正确的运用目标,避免视频播放的时间过长而导致学生失去兴致,更失去教育的最佳良机。

2.把握一个最佳的切入点,避免泛泛而谈

多媒体技术在实际运用时,要使学生过目不忘,就要有预先的一些特殊策划,那就是把握一个最佳的切入点,使这个亮点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在举行六年级毕业典礼活动时,大屏幕上出现了六年前这批学生入队时的一个个场景。学生们很惊讶地看到儿时稚嫩的同伴与自己,一会儿嘴角抿笑,一会儿又闪着泪光,更有许多学生与身旁同学拥抱抹泪。这一环节的视频再现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童年的真切回忆;过往青涩的美好时光,更激起大家对母校的深情留恋。全体六年级师生及家长们无不热泪盈眶,心潮澎湃。这里,童年入队时珍藏的视频再现,就是学生精神成长、道德提升的最佳切入点,是多媒体合理运用的关键所在。

3.把握一个恰当的度,避免滥用失色

当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晨会、班队会等德育阵地时,教师就要正确处理好新旧教学媒体的关系。首先要知道,在积极倡导新媒体运用的当下,并不是否定与排斥传统教学媒体的功能和运用,而是应怀有“拿来主义”的精神和方法,使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促进、合理补充与有效辅助,力求达到1+1>2的实际效果。其次,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切不可将传统的课堂讲授演变成现代多媒体的“另类灌输”,要注重有效性和科学性,把握好一个恰当的“度”。比如,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考虑重难点的内容,更要兼顾学生实际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得德育效果达到最优化。

三、结语

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应用是一个常说常新的发展性课题,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德育中的有效渗透更是一个深远而富有意义的课题。教育者要认真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善于总结,用至善的情怀去润泽学生的心田。

作者:陈海娟 单位:江苏南通市竹行小学

小学德育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论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一)层次分明

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层次分明,课本内容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划分与编排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有层次之分。像低年级课文中的《刘胡兰》,就是非常直接地学习主人公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在中年级的课文中,《》则要让学生学习热爱人民,憎恨敌人的思想;而在高年级的课文中,《舍身炸碉堡》进一步学习了同志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甘愿献出宝贵生命的崇高品质,强调树立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思想。这样的教学不仅全面,而且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认识生字的同时,也接受了精神品质的影响。

(二)渗透性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讲解、课外阅读、作文教学等各个方面的教学,都可以对道德教育进行很好的渗透。其中,阅读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其中的教育要点。例如,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道德品质;坚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扩展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作文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途径,在写作教学和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还能使学生养成认真、诚实、善思、笃行等优良品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情感。

(三)共鸣性高

在语文课文中,好的文章都饱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深度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对词语的意思进行讲解,还要充分挖掘出渗透在词语中的真实感情,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利用语言解析进行道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进行讲解是一项基本内容,而这也正是开展德育的良好时机。需要强调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时,不能过于注重德育渗透,而忽略了基本的语文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通过分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句子,使学生在学会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充分理解其中的思想内容、深刻含义以及深厚情感,从而达到基础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二)利用教材内容进行道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德育内容,但是有些德育内容并不明显,具有一定的隐含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教材内容,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字词和语句,理解字词的深刻含义、句式的变换、修辞的运用等,使学生认识并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以及魅力和妙处。

(三)利用情境感染进行道德教育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多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尽力模拟出真实的情境,制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和深刻地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四)利用课外阅读进行道德教育

课外阅读是进行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许多课外文章都包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课外阅读来渗透德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向学生推荐适合实际的课外读物,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读书。教师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尽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注重运用评价与欣赏的方法,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得到更多的收获。

(五)利用课外活动开展道德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也是实现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的语文教师可以举办讲故事比赛、辩论比赛、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在真实的感受中提升道德品质。并且这些活动还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六)教师自身的榜样影响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和身边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态度、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好的榜样和各种方法,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做好。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还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特点,很好地把语文基本教学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善于挖掘并利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贯穿于教学之中,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德育渗透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王少卿 单位:河北省沙河市第二中学附属小学

小学德育论文:布置家庭生活作业中小学德育论文

一、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创设德育教育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生活的智慧,锻炼和培养学生道德生成的自觉性、习惯性,构建德育教育的有效环境,我校始终把“崇德尚学,有声人生”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墙壁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爱科学”的四有新人,引导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互助合作、尊老爱幼、团结友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使学生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挖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走廊文化设置《弟子规》《三字经》便于学生诵读;名人故事时刻感染和熏陶着幼小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先贤憧憬未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的智慧设置文化园地、生活园地、图书角、展示台等活动板块。留给学生自由发展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像小鸟一样在环境优美、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活中,汲取营养,自由飞翔、快乐成长。

二、小学德育教育方法的探讨

2010年开始,我校就开始探究小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教育优先,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采取布置“家庭生活作业”为基本内容的探求方法。家庭生活作业不同于家庭作业,重在生活与实践。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教育。它的基本特征具有导向性、针对性、教育性、长期性、实践性和可操控性。各年龄段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水平不同,所以我们要求“家庭生活作业”一定要适合每个学龄段分层布置。我们为学生设置了《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卡中内容体现在六个方面:1.生活作业的内容;2.完成时段;3.生活作业完成的过程;4.我的收获;5.家长评价;6.教师评价。一、二年级教师布置,学生完成,通过定期召开班级生活会,邀请家长参加的方式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实践中收获的快乐。三至六年级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生活作业内容自己填写记录卡。另外,学校给教师配发《家庭生活作业记录本》,让教师记录填写每次布置作业的时间、内容、目标、学生完成的时限,教师检查跟踪记录,阶段性总结。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归档整理,载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再在总结反思过程撰写德育教育论文。学校对“家庭生活作业”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期中、期末进行总结,并对教师学生事迹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学生奖设金卡、银卡、铜卡三个奖项。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的学生收获了很多。在完成“家庭生活作业”的过程中,通过给爸爸妈妈洗脚,给爷爷奶奶端饭、倒水,学生学会了感恩;通过洗手绢、叠被子、洗碗活动,学会了生活自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动手完成;通过捡纸屑、清理街头小广告活动,树立了保护环境意识;通过洗脸、刷牙,学生知道了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唤起了人与人的友善;学种花、学种菜、饲养一种小动物活动,学生学到了种植和养殖的知识;通过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学生主动为灾区的小朋友捐出纸和笔,礼物虽小可彰显了学生的爱心;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电影,给同学讲一个故事和童话,培养学生渴求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参观革命圣地、祭扫革命烈士陵墓,点燃了学生爱国的激情,诸多事例证明了我们布置“家庭生活作业”的有效性。

三、结语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我们开展布置“家庭生活作业”的探索,来唤起社会家庭、家庭对儿童养成教育的责任,改变过去“育在家庭,教在学校”的观念。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探索适合儿童道德品质生成的方法,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勇于担当,不断探索。

作者:张会恩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钟家庄小学

小学德育论文:体育活动农村小学德育论文

一、农村小学“阳光呼啦圈”的由来

呼啦圈是一项器械简单、练习活动占地不大、轻便美观的身体运动项目,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活动,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经过反复的呼啦圈练习,能获得腰腹肌肉、臀部肌肉、腿部肌肉较好的运动与发展,能有效提高人体腰、髋、膝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增强心肺功能,还可常用于比赛、娱乐表演等。在呼啦圈活动时,依据活动对象的特点,通过音乐引导,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入境生情,融情入境,让他们带着情感去观察、体验和感受进行呼啦圈练习带给自己的快乐,从中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并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而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中,由于学校和家长对阳光体育活动的意义理解不够全面,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轻体育锻炼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农村小学中尤为突出。由于农村小学的条件有限,为贯彻上级部门落实“阳光体育”的要求,在对其内涵理解不透彻的前提下,开展一些体育活动,看上去轰轰烈烈,可离目标“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却渐行渐远。对此,针对农村小学的具体条件,以简单易行的呼啦圈运动项目为活动载体,以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为推手,结合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形成农村小学“阳光呼啦圈”活动特色。为探寻农村小学德育与体育工作的有效结合提供新的途径。

二、实施“阳光呼啦圈”活动的策略

为能有效地实施“阳光呼啦圈”活动,通过查询、学习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形成以“阳光呼啦圈”体育运动促进德育创新的新思维。在此基础之上,统一学校行政领导、教师的思想认识,把探索德育与体育结合的德育创新途径作为本研究目的,通过“阳光呼啦圈”特色活动,来强化学生的体质锻炼,陶冶学生情操、磨练个人意志,使广大学生在具体的身体练习活动中,养成讲纪律、讲规则、讲成效的良好风尚;进一步提高班级凝聚力,展示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并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全面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从而探索出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在整个活动中,我们采取了如下策略。

(一)以“阳光呼啦圈”体育活动作为德育创新的有效载体

以“阳光呼啦圈”体育活动为载体,以体育活动与德育工作的结合为突破口,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课堂内外多种形式结合”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渗透智育,促进德育,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开足上好体育课,完善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足上好体育课。确保了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3-6年级每周3课时;每天上午9:10—9:40统一安排全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的项目内容设置方面,主要以“阳光呼啦圈”体育活动为主,并以传统课间操、集体舞、跑操、游戏等项目为辅,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学龄段学生的锻炼需要,而且能充分利用校园场地,保证大课间活动秩序和锻炼效果。在组织形式上,形成了由少先队辅导员牵头、班主任落实、任课教师辅助,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学生主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由学校对各班出勤活动进行监督考核,确保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各班班主任全程跟班,督促学生按时到场、认真活动。体育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和考评记录。同时,我们还注意发挥其他老师,特别是体育运动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教师的积极性,让更多教师也融入到大课间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强身健体,与学生加强交流,不仅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也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同学们在做操的同时,强身健体,放松心情,从运动中体会活动的快乐,培养起集体意识,校园活力明显增强。

2.利用农村小学自身条件,形成“阳光呼啦圈”体育活动校园文化

学校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取得更好的实效,十分重视对包括校园文化、宣传教育、还有体育场地及器材、各功能室及设施的建设。根据学校的布局特点,我们在进行校园的绿化和美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这一方面的建设投入,及时添置各项教学训练设施、器材,保障阳光呼啦圈体育活动顺利进行。现在,只要人们行走在校园,就会深刻感受到这所干净整洁、美观漂亮、富有活力的“阳光学校”文化。

(二)以“阳光呼啦圈”体育活动为推手形成良好班风校风

通过“阳光呼啦圈”特色活动,我校的班级形成勤奋、民主、团结、活泼、积极向上的班风。良好的班风也可以在集体活动中形成和发展。每一个同学都有树立集体观念,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促进校风建设,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学生们脸上洋溢着高度的自信和快乐,他们在学校已不仅仅是普通意义的学习了,他们每个人是在这样一个追求创新、突破的团队中体验着成长的快乐!他们以校为家,以校为荣,在学校学习就是他们最快乐的事!阳光呼啦圈体育活动架起了德育与体育之间的桥梁。我校在此工作中的探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随着阳光呼啦圈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深入,吸引了广大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满足身体和精神的高品质的生活需求。所以,我校愈发高度重视阳光呼啦圈体育运动,因为这为我校带来阳光的精神面貌,阳光灿烂般的育人思想,也带给学生阳光健康的身体。

三、实施“阳光呼啦圈”活动的反思

(一)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

结合我校实际,开设了以“阳光呼啦圈”为主题的特色体育活动,其口号为:“阳光呼啦圈,快乐转转转”。我校紧紧抓住这条特色主线,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呼啦圈系列活动。发动师生全员参与,腰转、小腿转、大腿转、颈转等,还有的学生一人转几个呼啦圈……花样百出,精彩极了;同时学校还在每个学期专门设置了特色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二)作为体育课程的延续和扩展

“阳光呼啦圈”特色活动是阳光体育活动中的一项,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开展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基本形式。为又好又快地实现“中央7号”文件精神,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把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作为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来抓。坚持“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的原则,做到五个落实,即时间落实、场地落实、项目落实、辅导教师落实、人员落实。同时加强督导、检查和宣传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结合我校的实际,把“阳光呼拉圈”特色活动延伸为德育创新的有效途径,让“阳光呼拉圈”特色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开发活动项目立足乡土特色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形式多元化,学校不能因为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器材场地不足等原因就消极等待,应该克服困难,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运动项目。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阳光呼拉圈”特色活动,这样既解决了学校体育器材短缺的问题,又可以提高学生对阳光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通过转变传统学习方式、方法、手段,让学生尝试对“阳光呼啦圈”特色活动的故事情节、游戏的场地、器材和整个游戏规则进行创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阳光呼拉圈”特色活动应注重体育与德育的互相结合、互相渗透,学校可以采用板报、网络、讲座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学生自愿、主动地投入到“阳光呼拉圈”特色活动的热潮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提高身体素质,通过同伴间的团结协作形式,培养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

(六)突显学校创新德育特色

强化师生体育意识,深化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学校体育活动。通过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健康发展的水平、团结合作的意识、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得以全面增强,使学生身心得到调节,提高学习效率,振奋师生精神,共同提高审美能力,展示学校精神面貌,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还学生一个美好,快乐的中学时代和—个健康的体魄。为此,阳光体育活动项目融入德育特色的实践研究应继续深化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德育创新的有效途径,以便于在其他学校推广应用。

作者:王志文 张远游 单位:广东增城市正果水围小学

小学德育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德育论文

一、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的前期准备

(一)需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中庸》中有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渗透德育之前,我们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标要求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要让学生能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并能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改转变教学观念,积极的利用各种先进的教育技术来树立起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和发展观,并对传统的师生关系与教学观念进行思考。为了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来为数学教学服务,我们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努力的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及各种教育教学新理念,不断的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并将这些新的教学理念付诸实践,带进课堂;(2)积极的学习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并考虑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为数学教学服务;(3)明确自身的责任与所应该担任的角色,并思考如何才能够更好的胜任自身的角色,促进学生发展;(4)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和改进。

(二)积极的转变师生角色,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十分重要。我们必须要改变以往的那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出题学生做题”的被动学习状态,让教师从传道、授业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进行转变,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认同教师的教学,使得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在教材中有一些内容蕴含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目的,对于这些内容容我们教师必须要仔细的进行挖掘。信息技术拥有的动态性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这些内容,将更加有助于达到德育的效果,让学生有更多的体会。例如在《两位数减两位数》这一节内容中有这样的一个例题“申奥投票中,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与多伦多相比北京多出多少票?”这个例题蕴含有较为明显的德育因素。我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扩大这种德育效果。例如可以播放当时申奥成功宣布结果那一瞬间的画面,让孩子们可以从画面中感觉到当时人们的激动心情,进而让他们感觉到祖国的强大,促进他们的爱国情感的发展。又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中为学生们介绍了《九章算术》中所记载的计算方法,而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做一个小flash来引出《九章算术》中古人所描述的计算方法,并为孩子们呈现出《九章算术》的一些相关资料,让孩子们能够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古人们通过生活的实践总结出了丰富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而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又例如在学习圆周率π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呈现出π值发现的历史过程。在多媒体课件上可以先为学生们展示《周髀算经》,介绍《周髀算经》的历史,然后接着引出《周髀算经》中的“周三经一”这对圆周率作出估算的古老记载。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呈现出一位古人在演算圆周率,这位古人就是祖冲之。并告诉学生们祖冲之所计算出的圆周率π值比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利用课件上的绚丽的画面可以让学生感觉又回到了过去,亲眼见证了古人演算π值的一刻,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出学科学、爱科学的决心,并进一步的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上面所讲的都是一些教材中所明确蕴含有德育因素的素材,在数学教材中还有一些在德育方面是属于隐性的教材。我们必须去仔细的发掘,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出来,让学生们能够从多方面接受德育教育。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常令小学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就是小学生很多都好动,不能够长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件事上,这是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密切相关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家曼思也说过:“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因此,我们必须要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终生受益。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听课习惯十分重要,我们可以通过训练他们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他们的听课习惯。但是如何才能够让他们长时间的将注意力放在同一件事上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多种信息呈现的方式来激发出小学生们产生出强烈的好奇心,并逐渐的将好奇心转化为认知兴趣,最后成为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使得他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并且能够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通过这种长期的训练,能够让学生们自觉的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在前面一节课的基础上,笔者准备了这样的一个课件:“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个新朋友。”然后利用多媒体呈现出长方体、正方形体、球和圆柱体等,并告诉学生们这些立体图形的名字。接着打出一句话“图形王国里啊,发生了一件抢劫案,警察叔叔马上去寻找线索,结果他们找到了一串脚印,你们知道他们分别是谁的脚印吗?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帮警察叔叔破案?”并利用多媒体呈现各种平面图形。如果学生抓到可疑的图形,就全班一起验证,一起破案,教师印上印泥,通过投影来和学生一起辨别凶手。若学生说错,教师也印到纸上,加以验证。通过信息技术来呈现出这样的教学情景,很容易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且还能够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破案”的活动中来,让他们能够长期的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们感到教师所讲的内容都十分的有趣,进而逐渐的养成认真听课的良好习惯。

(三)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数学美,涤荡学生心灵

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数学的美无处不再,如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等等,这些美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出来,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获得积极的体验。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展示美的画面,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数学中的各种美。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各种各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创设出一个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让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可以这样进行教学:““同学们,现在正是春暖花开,外出活动的好时节,让我们一起到轴对称图形王国去走一走吧!”然后利用动画为学生们呈现出各种轴对称图形,例如漂亮的蝴蝶、可爱的小蜜蜂、逗人的青蛙等各种小动物,0、3、8、B、E、D、Y、H、K等数字与字母以及雄伟壮丽的天安门、美丽迷人的艾菲尔铁塔,庄严肃穆的天坛、历史悠久的故宫等中外名胜古迹等等。在这些漂亮的画面中,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蕴含着对称美的事物,进而能够激发出他们去主动认识美、发现美的心态,并在他们的心中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又例如在讲圆的时候,笔者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圆,让学生们认识到圆的美丽。然后再打出一个圆,并告诉学生们这个圆就代表我们的班级,然后再依次将学生们的名字标识上去,并告诉他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班级“圆”上的一个点,然后学生们:“如果我们的名字没有在上面,那么我们的这个‘圆’还完整、美丽吗?”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圆是一个集体,断掉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完整,都不能够体现出圆的美丽,进而增强学生们的集体主义感。

三、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渗透存在的不足之处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着有利的一面,也有着它自身所无法避免的弊端。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可能会阻碍到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从而弱化了教师榜样作用,使得德育效果大打折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的手需要去操作各种设备,而学生也会眼不离屏幕,此时教师很难从学生们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到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反应,而学生也很难从教师的表情和手势中获得鼓励。这样将会消弱德育的效果。信息技术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尽管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但对很多一线教师来说,信息技术还是相当稚嫩的,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不是很熟练,更谈不上利用信息技术来渗透德育了。虽然现在网路技术非常发达,教师需要教学资源可以在网上下载,但是下载的东西也许就不蕴含有德育因素,如果教师本身又缺乏修改或整合所得到的教学资源的能力,那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渗透就只能够是空谈。同时信息技术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有很多德育内容信息技术都无法直接体现出来,这些内容往往都需要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对学生进行感染,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受到启发。因此,不能够将德育完全寄托在信息技术使用之上,而应该是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德育论文:基于生活形态的小学德育论文

一、小小目标起航,为成长奠定基石

1.德育体验课程,形成学校活动品牌。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将学校生活课程分为创意、体验、体艺、人文四大类,并细化德育体验活动,以积分形式核定各项活动各个岗位的分值,各年级班级设施配备清单中的学习用品、卫生洁具、办公设施都统一核定成基础分值。并以学校校园形象“小叮咚”为形象代表,设立“小叮咚生活超市”,超市提供各班需要的卫生、办公、学习等用品,每周二中午对各班开放,班级可凭积分换取相应物品。

2.细化活动管理,在参与中提升能力。

学生参与德育体验课程赚取积分的途径有很多,班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参加集体活动表现突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为美化校园、创新活动献计献策等等,都能为班集体争得分数。礼仪执勤岗、文明监督岗、叮咚督查岗等6项德育常规检查,小叮咚快递、公益志愿者、小叮咚园艺、小叮咚环保公司等特色活动项目,金话筒主持、小叮咚广播、叮咚创意坊、小叮咚电视台等德育阵地都设置成岗位并核定积分,有的能够长期包干,有的能够短期竞争,让各班在你争我抢的状态中提高活动的效率,锻炼各自的能力。

二、小小课题引领,为精彩打好底色

德育课题研究能让每位德育工作者将学习、工作和教研集于一体开展活动和教育,能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目标设置活动目标和内容,能让每位教师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性的行为实践研究,重在通过学习、讨论、总结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指导教师开展有创造性的德育活动。

1.营造诗书雅韵的活动氛围。

校园中,除了朴实庄重的校训卷轴、融合天文元素的24节气地雕、凝聚浓郁国学气息的劝学园地和中国特色的室外象棋大棋盘,教师与学生还结合近阶段学习的国学内容进行经典分享,用绘画、书法、诗配画等形式一起布置教室版面与墙面,班级与班级之间竞争、学生与学生之间比拼,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态势;专用教室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将书法室、对弈室、国学室等专用室场布置得温馨诗意,精神廊大厅、普通教室、专用场馆等充满了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特色,让学生沐浴在浓浓的国学经典气氛中。

2.追寻魅力无限的传统游戏。

游戏是学生生命历程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游戏能让学生充满想象和对生活的热情,能让学生在自觉接受游戏规则、责任的同时学会与人相处,能从思维到行动养成有序、乐观的游戏精神。学校鼓励学生向家长请教传统游戏道具的制作方法与使用方法,与家长、同学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在校园中学生将跳皮筋、跳房子、扔沙包、套圈、车铁环等传统游戏带入校园,利用大课间和课余时间开展游戏,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课间体育活动的效率,提高了学生传承经典与传统的意识。

三、小小力量汇聚,家校社形成合力

教师和父母都是学生最重要的教育者,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更是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成功的学校教育就必须将三者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1.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活跃德育课程内容。

泛美教育机构的义工老师们来了,与学生一起探索科学奥秘的精彩;“阳光e驾”的姐姐们来了,学生们有板有眼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校园小交警指挥训练课登上了报纸;市文化馆的舞蹈老师们来了,每周给学生训练形体造型排练舞蹈,舞蹈队在全市比赛中荣获佳绩;航模爱好者来了,科技节与学生一起放飞模型,探梦航天等等。这些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参与活动更有了底气与实力,在德育体验课程的各项竞赛、评比中佳绩连连。

2.发挥家委会作用,提高德育课程实效。

家长们来了,最初的愿望是看看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现状,而学校的大扫除、运动会等重大活动,他们积极申请,主动参与。于是,学校家委会成立了,班级家委会也成立了,家长义工们与孩子、老师一起搞卫生、布置环境、参与活动。班队课展示、远足活动、过新年活动、成长节、六一节等节日,我们的家长和学生一样,成了班级的主人,一起策划活动,参与活动,家校成了团结、融洽的一家人。

四、小小活动历练,为梦想插上羽翼

只要给学生一个足够大的舞台,只要我们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是无穷的。德育处将每周升旗仪式等常规活动承包到班级,将重大活动的策划在班级中征集金点子,将每个活动都与德育体验课程的积分挂钩,学生参与乐此不疲。

1.爱心无限,志愿服务回报。

学校向市文明办申报了短期与专项志愿者服务项目,学雷锋日,“小叮咚园艺”的学生以“鸟语花香”为宗旨,在教师志愿者的带领下,在校园中种下棵棵果树,铺上块块整齐漂亮的草坪,栽下株株鲜艳的小花,让校园春天有花,秋天有果;“小叮咚啄木鸟”的孩子走上街道寻找不规范用字并给店家发放友情提醒单;“小叮咚环保卫士”走上街头,清扫卫生死角。

2.多彩活动,烙刻成长年轮。

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成长节、外语节等校园节日,中秋节、迎新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有学生出色的表现;全国国学展示活动的课堂上,学生投入地吟诵;防爆反恐演练中,学生默契配合;踏青远足中,学生欢乐的笑声;艺术节中,学生精彩的表演和出色的书画作品,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成长的快乐,通过自己出色的表现为班级加分,为集体争得荣誉,这让所有的学生在德育体验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成就感。德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自主管理,师生共同管理拉近了相互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环保低碳、有责任意识的良好习惯。更让学生在德育体验的舞台上体现了自己的劳动价值,体验到成功的不易。

作者:陈晓芳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福前实验小学

小学德育论文:农村小学德育论文

1建立适应农村环境的德育工作的管理体制

我校是一个偏远农村小学,这里教室简陋,设备陈旧,但是却有一群天真聪明可佳的孩子。为了学生,为了适应新环境新时期的需要、保证德育工作内容的落实,我校重新组建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建设,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以校长为核心的督导指挥系统,以德育校长为核心的具体实施落实系统。以全校教师为核心的评议反馈系统。从而构建了严密科学的管理系统。

2探索适应农村环境的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1树立老师良好的师德风范影响学生

单独的德育工作不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更不只是说服教育,德育工作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老师尤其是每一位班主任的仪表形象,更应是德育工作者,古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亲其师,信其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古代教育名言,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正如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我们应用这种完美的偶像力量启开学生的那向往美好的心灵。每一位教师都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种习惯,以自己的良好的师德风范,循序渐进地影响学生,反过来再让孩子去影响家长,这样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进行,更有利于改变同代素质。

2.2抓住班级这块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以班级的德育工作推进全校的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不是学校某个人的工作,而是每一位教职工的工作,从校长到教师每一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应是一个好的德育工作人员。在学校里班主任和学生走得最近,学生的每一个缺点,最先知晓者那就是班主任,每一位教师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品德的差生。那么就看班主任的工作,只要班主任耐心、细致的做好每一位同学的工作,善于把握他们向好的方向上引路,才能以班级的德育工作推动全校的德育工作。

2.3发挥课堂教学这块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

小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是投入在教学活动中的,所以无论哪个学科都应理所当然地成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所有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渠道,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语文课《桂林山水》、《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河,从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而《小音乐家杨科》、《凡卡》则能培养学生辨别美与丑,善与恶的人和同情心。思想品德课: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世界文明古国之国。

3摸索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新规律

3.1根据年级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渗透不同的德育教育

近几年来,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进行各项活动的同时,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安排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小学一年级进行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一系列活动,向小学生进行基本的道德教育。二、三年级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观察乡村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五年级为毕业班,进行“我为学校添光彩。”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校园的思想感情,这样在不同的层次上受到不同的教育。

3.2根据不同的月份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

开展系列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如三月份“我为妈妈唱首歌”的孝心献给父母的教育;四月份“消防知多少”的防炎安全教育;五月份“勤劳小帮手”的热爱劳动教育;六月份“做一名合格的少年队员”的组织观念教育;七月份“党的光辉传万化”的爱党教育;八月份“写给解放军叔叔的一封信”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教育;九月份“献上一份祝福”的尊师教育;十月份“祖国好儿女”的爱国主义教育,每月都以演讲、征文、文艺汇演等形式开展不同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以有声的说服教育转化成一种轻松活沷的无声教育,这种教育更容易在学生心中激起波澜,更容易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不断的争取进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3.3德育工作要善于观察,根据学校的情况

而改变德育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德育教育不能关门造车,那样只能把脚下的教育之路越走越窄,要脚踏实地的去细心观察,观察学校学生的问题,多年来,我很少坐在办公室里,我要么和教师聊天、谈心。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想法,要么在走廊、楼梯、班级间行走,去发现德育教育的问题,记得在上学期,我在走廊行走时,有几次听到学生说脏话,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好习惯,我连续一年在班级“文明在我心中”系列主题队会活动。一年后,学生讲脏话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了。学校的德育活动不是想搞什么就搞什么,为检查而设计,而是要细心的观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德育工作做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观察。

4德育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德育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如果把德育教育和别的教育相割断,德育教育就不可能尽善尽美,例如:有的家庭因父母离婚,孩子无人管教,或家庭成员的唆使,熏染孩子犯错误,有的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有偷偷摸摸、打架、耍流氓等行为,这些问题都不是谈一两次话能解决的,这些病因已超出了学校的范围,那么就需要家庭的配合、社会的支持,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要经过长期教育、反复培养和逐步提高的过程才能形成。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新规律、新途径和新方法,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

作者:于佳园 单位:黑龙江省鸡东县鸡东镇中心学校

小学德育论文:新课改农村小学德育论文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导致农村小学德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以下两点:

1.教师对德育教学理念认识模糊,对课程目标定位偏差。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理念在农村小学的老师心中还没有完全被理解,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并不能真正全面准确地认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把握课程目标。

2.教师课程意识淡薄,课程能力缺失。

由于农村小学教师不能对课程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因此也就无法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症下药。从农村学生目前的反映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课程进入实施阶段后,并未能在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等多个方面的目标要求。

二、开展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若要真正获得收效,实现新课改改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德育工作目标,就必须从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五个结合”的德育实践工作理念

根据笔者多年来对德育内容、方法及形式的探讨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应坚持“五个结合”的教学理念。

1.道理与榜样结合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理解能力,对不同年龄提出不同的教育重点和要求。低年级主要通过故事和生动具体事例说明浅显的道理,对其提出行为习惯要求;中年级主要进行典型的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高年级适当进行整治常规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道德认识问题,使学生懂得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应那样做的道理。同时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重视榜样教育的作用。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首先,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次,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帮助他们培育健康的兴趣爱好,开发智力,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从实际出发,建立各种课外活动阵地,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班会以及各种竞赛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3.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对小学生的教育要立足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分散教育,又要利用机会采取适当的集中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坚持每学期开学初、节日、考试前后的时间进行集中的校风校纪教育,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集中抓好班风建设,开展尊师爱生、互帮互学、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使学生有个良好开端、过程和结束。

4.身教与言教相结合

要求全体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还要在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言行举止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把有声的教育和无声的教育结合起来。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贯彻教育方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及职业道德,教书育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做到“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情动情,以行导行”。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导,必须把家庭、社会教育协调起来,应采用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等形式,宣传新课改德育方针、政策、法规及有关德育知识,要求家长对子女要在管理其思想、学习、生活得同时,又要尊重子女,与学校相互沟通,协调一致,可以推广介绍家庭教育的好的经验方法,特别是要做好后进生的家长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此外,学校还应主动与村委会等联系,利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教育工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防止消极因素的产生和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二)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开展“五争当”活动

创新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方法是确保新课改理念能够有效落实的最直接途径,为此笔者提出积极开展“五争当”活动的工作方法作为尝试。“五争当”活动内容包括:比思想,看谁语言行为美,争当行为高尚好少年;比学习,看谁掌握知识多,争当勤奋学习好少年;比身体,看谁体育锻炼好,争当身体健康好少年;比纪律,看谁遵纪守法好,争当模范守纪好少年;比俭朴,看谁艰苦朴素好,争当节俭爱劳好少年。学校要以该活动内容作为考核学生思品素质的标准,成立领导小组,做好“四有”工作:

1.班级每周一小结,逐条对照,互讲互评、互帮互助,克服不足;

2.队部每月一评,按月评比,荣册记载,树立典型,发送喜报,大力宣传;

3.学校每学期末一总结奖励,表彰先进,经验介绍。从而利用“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总之,只要学校、教师能够正确树立德育目标,创新工作方法,加之配合家庭、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那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必将会拨开“遮目之叶”,见到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