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时间:2022-04-03 05:31: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论文

一、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在森林资源的总量方面非常欠缺,森林质量有所降低。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当前全球森林面积约为3454亿m3。我国的森林面积占全球面积的3.9%,森林的蓄积量不足全球总蓄积量的3%,森林覆盖率是13.92%,人平均森林面积以及人平均蓄积量比全球平均水平低很多,平均计算分别位于全球的第120位以及121位,森林覆盖率位于142位。并且因为我国长期来对森林超负荷砍伐,令木材的比率严重降低,中幼林的比例很大,并且进行人工砍伐时,因为树种相对单一,抗逆性较差,较易出现灾害性病虫害,林木质量较低,因此,我国森林资源整体上十分不足,并且呈现出低产、低效益的情况。

二、提高推进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考

(一)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宣传想要开展林业,符合建设要求,就要让农民们从本质上改变观念,意识到林业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建立尊重多样性以及将生态视为核心的价值观。首先,与时俱进。提升农民总体素养。当前时期的农民正在积极学习农林专业的相关技术知识,懂得经营管理。初级栽培抚育知识、生态体系功能科普知识以及专业化的拓展知识,都要普及到农民当中。林业的生物技术、生态体系功能知识只有让广大农民真正了解才可以承担起开展现代林业的重担,让知识由书本中走进新农村建设当中。其次,向农民推广专业技能以及成果。这也成为了广大媒体、农林院校乃至政府设立的种子站、林业站、果树站的技术推广部门必须承担的责任。

(二)优化产业结构因为以往的资源、资金乃至管理的模式都呈现出依赖型和粗放型,使得忽略了资源环境以及长期利益。只有向资源节约型、管理集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渐靠拢,才能从整体上进行开放带动的方针,带动经营管理以及制度安排的创新理念。(三)提高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一定要提高基层林业站机构建设,引领林农综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林业产业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升森林经济效益,激发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逐渐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四)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想要让林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提高对林业的资金投放,提升林业的科技水准。依靠科技进行林业经济的发展,转变过去的用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依托的粗放型经济带动方式。所以,林业经济的发展,进行科技兴林,持续提升林业经济建设都是林业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重点。

三、完善林业发展法律机制

(一)法律在林业发展中的体现林业的发展需要具备相关的法律机制进行束缚和保护,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里,就有很多有关林业发展的思想体现。此项法律的建立是因为要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合理利用以及合理培育,提升土地绿化面积,将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提升环境乃至提供林产品的作用发挥出来。在这个法规当中,十分明确的提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体现了我国对林业发展的思想体现,以及林业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作用,因此,一定要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重视。

(二)完善林业法律制度

1.执法方面一定要提高对森林林地的管理以及防范。针对损毁林地较为严重的执法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处。针对经营木材的单位、企业,应当进行严格监管,通过相关手续、制度,依法执行林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林业管理的规范化。

2.监测方面要不断提高监测综合体系的建设。让森林以及林业的现状得到有效的监测,通过科技方式,创建森林的管理信息,提升监测的技术含量,而对造成森林严重破坏的大型事件,要立刻报警并执行相应的应急预案,让损坏森林资源的事情可以得到遏制以及必要的防范。

3.在诉讼上,要创建独立的林业诉讼法院。当前,我国已具备了土地法院等专业的法院,这对资源的诉讼有着非常积极的效果,因此,对于林业诉讼法院的设立,也可以参考一些经验,进而保障林业资源能够获得更加有效的保护。

4.在法律责任方面,要创建完善的法律制度。法律责任制度对于我国当前来讲还不算健全,因此,对于林业的相应法律制度而言,也要通过它的特殊性来创建相应的法律责任制,让法律制度在林业的发展过程里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进而让我国的林业发展以及管理可以更加完善、更加专业。只有林业以及相关部门积极提高政策方面的宣传,提高林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给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氛围,拓宽领域,扩大林业经济建设力量,加快林业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从本质上更加积极的保护森林资源,才能维持和保护国土的生态安全。

作者:朱全营赵宝林单位:内蒙古乌尔旗汉林业局佰拉图森林管护所旗汉林业局乌尔旗汉森林管护所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论文

1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内涵

现代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的农业发展的模式主要是可以更好的建立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而且同时是以人工干预的方法来使得一定范围内的农业生态系统有了一定程度的良性循环的发展,从而实现了农业资源方面的高效的利用,这样可以有效的使得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得到完善。现代可持续、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是更好的成立相对而言比较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而且同时凭借人工干预的方法更好的保持小范围内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化利用,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业规模化以及产业经济化的发展模式,而且同时其最大的目的是现行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下出现了耕地的资源有很多的荒漠化以及贫瘠化的问题,这样就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转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环境的需要以及占用后代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型模式”,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高效化,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农民的收入和经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慢慢的实现资源的节约型、环境的友好相处,这样更好的促进农业可持续化发展模式的良性发展,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2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2.1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对环境的污染进行降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是现代化科技技术成功和传统的农业精华进行有效的结合。它可以充分的重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共生,将间作套中就似乎恶化立体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效的利用,并且将空间进行多次多层的利用,降低系资源的有效投入;同时,还必须要将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的使用原料,并且有效的变废为宝,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转化率和农业废弃的再生循环,有效的对资源的有效性和农业生产发展之间的需求的增加之间的矛盾有效的环节;对于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还必须要重视对新技术的改进,通过使用生物肥料和化学、物理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技术的使用,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农业的发展。

2.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就是对生态农业进行发展国家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对自然资源条件的依赖性,一个地区的农业资源的量直接决定了当地的农业的发展速度,即使在科技技术较高的过程中也很难以改变这一事实。近年来,随着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的资源不断的对农业用地的减少,使得我国人均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而且人均的土地面积却相对于较少,和世界的水平相比起来较少了很多。生态经济两者的不协调。矛盾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农业的自然资源相对于较少。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对于农业生产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是需要绿色安全无公害的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必须要不断的推动绿色发展和无公害产品的发展,并且不断的走出一条公害相对于较少、效益较好,并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3建设和发展和谐的社会就是发展生态农业当前情况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仅仅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也可以使得我国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别的存在和扩大,一方面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度,同时对农村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制约的影响,如果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一旦出现矛盾那么就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注重的是科学发展观,并且坚持以人为本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减少因为废弃物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的现象,建设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促进农业的高效利用,实现农业产品的清洁化和无公害化,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3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倡导绿色有机农业经济绿色的有机农业是建立在循环生态环境系统且保持自身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的,据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显示,要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的种植基地,且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肥料、生长调节剂、农药以及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采用任何基因工程的方法产生的生物,通过实施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经过第三方严格的认证的农业生产体系。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绿色有机农业是其高水平的发展阶段。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能够降低目前你农业中的生产压力,还能够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低因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绿色有机农业是一项劳动性密集的产业,为农村的的劳动力长夜就业带来了新的希望;绿色有机农业生产的农副产品,更能满足现在的国际化市场需求,能够提高农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2用科技引领生态农业建设要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依赖科学技术,而且生态农业是由一定的系统研究工程的研究方法以及生态原理等方面的元素最终形成了一种比较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因此,必须在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的对以前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使得技术之间有了一定的优化、组合,并且从而使得农业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就像对农业技术进行大力的推广使用,就像更好的开发清洁能源、农业废水分散治理及循环利用、绿色食品开发、废弃地生态恢复、生态复合肥料等,生态农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促进我们现代科技的推动。而且同时,加强生态农业的发展,应加强对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生态农业人员的提高和发展,并且同时加强其文化素质。对于那些高水平的、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能够更好的对其培养,形成优秀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3加强政府对于循环经济的引导性作用在循环经济过程中,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在发展过程中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农业循环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对于以点带面形式的利用,从而使得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经济循环模式的作用。以使得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出发点,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更好的促进。应该根据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在发展过程中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性有更好的意识。农业生产环境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来促进农业健康的发展,由此保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质量满足实际中的需要。

4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作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得到发展,农业和其他的产业相比对自然的依赖性是很强的,而且是相当严肃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人们像爱护自己一样去关注环境,关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在当下,随着世界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在农业发展中生态环境是相当的的重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发展生态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优劣,而且同时可以更好的促进国家农业发展。

作者:王树峰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一肯中乡人民政府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论文

1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近年来,很多国内经济学者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看做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唯一方式,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仍旧是靠投入获得的,是不可持续的。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第一产业实现了增加值56957亿元,同比增幅达到4%,而增幅的回落则是在0.5%,而与2011年同期相比,下滑0.3%。虽然增长势头有所放缓,但总体增幅还是喜人。

2制约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因素

1)体制性约。首先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体制性缺陷。其次是经济体制对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约束。

2)资本约束。首先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资金短缺。其次人力资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其一人力资源的素质低下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回到农村。其二是人数上的短缺在现实情况下,农民更愿意去打工而不是务农。

3)技术约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转变到依靠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式上来。

3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条路径

3.1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没有产业化规模化的农业,技术与新农业工具的应用将受到种种限制。只有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农业才能实现现代化。除此之外产业化经营可以突破市场对农业经济约束。目前,我国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应从以下几点来做:第一,农业结构的调整。重点是将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特色做专做精;第二,抓好市场主体建设。培育带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园区三大市场主体;第三,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统一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农产品质量控制,实现农产品标准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第四,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3.2实现农业信息化信息化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农业信息化也应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农业信息化是德天应人之举。要实现农业信息化就必须经由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与领导作用。农业信息化的服务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并相应的构建起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管理。其次通过制度建设加决农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步伐,要建立“政府花钱买培训、学校负责实施培训、农民自主选择培训”的机制,大力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使他们具有信息收集、应用和反馈能力,培养起农业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信息意识,使他们成为有技能的人。最后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基础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投入力度。我国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以文献、数值、事实为主,大多属于单媒体产品,信息化发展所需软硬件设施都缺乏甚至没有。这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以建设农业科技资源数据库。

3.3实现创新型农业发展创新型农业主要有以下三点途径:首先是科技创新,创新型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与附加值。比如北京丰台的南果北种。就是利用科学技术创新,使北方人们能够在当地吃到南方水果。现在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无土栽培、人工繁育、气候调控等科技农业。除此之外有科技创意也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其次是文化创新,文化生产力这一重要引擎.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新型农业完全可以通过运用文化创意,让文化在产品生产中充分发挥,满足人们多样的需求。浙江省天台通过文化创新,大力发展创意意葫芦,将葫芦种成弥勒佛、济公、圣诞老人等形态的艺术品,并建立“天台山艺术葫芦网”实现了葫芦的升华。最后服务创新,服务创意农业是通过提供创意性的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农业。服务创意农业可以将生产、运输和销售结合起来,使农业同时具有一、二、三产业的服务特征,依据市场导向,提供多样的服务。

4结语

农业的生产周期性,与对自然条件依赖性较高,是高风险、低效益的产业。因此,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实现能循环的集约型和内涵型增长转变,实现产业化,信息化,创新型农业道路才能保证农业经济更好的发展。

作者:赵晓红单位: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政府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煤炭经济论文

一、限制我国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原因

(一)煤炭的回采率低,导致能源浪费,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煤炭作为一种大众性燃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和影响非常巨大,但是目前来看,它又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且目前很难被完全替代,这就标志着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想实施,其利用率就显得格外重要。从产量上看,我国是煤炭能源大国,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人均煤炭占有量仅有不到150吨,平均水平和世界范围比没有优势可言。因此煤炭是否能够高效利用煤炭资源,决定着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败。目前,我国煤炭平均回采率大约数字是30%,相当于采2000斤扔4000斤。由于开采方法的脱轨落伍、机械化水平滞后导致了煤炭回采率低下。目前,很多小型的煤矿企业仍然为了追逐自身的效益,不遗余力地采用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在开采的过程中盲目而自私自利,以消耗大量的资源换来企业效益的暴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客观地造成了能源资源的浪费。

(二)“老一套”的管理方式与体制缺不科学

不可否认,煤炭企业大多都拥有自身的管理方法和技巧,在具体管理实施过程中,都会地把本身以往的成功经验作为主要参考原因,并将其体制化。但社会状况经济形势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激烈,这要求企业管理要有不断的老一套的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模式,尤其是在没有正确的基本理论支持下,许多企业管理都具有片面性和短视行为。现在很多煤炭企业仍然我行我素,控制成本,其管理体制没有体现出数字化、量化的考核模式,而是为所欲为,利益第一。这样的话,使得一些企业缺乏统一的、科学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前进道路,这样下来,企业一定会出现管理混乱,业绩下滑,市场低迷。

(三)煤炭价格持续下滑

煤炭价格时影响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国前些年出现产能过剩现象,煤炭企业盲目扩张,肆意大面积地开发,导致大量煤炭积压,价格严重下跌,不可控制,库存量也相应地是大幅度增加。由于市场疲软,导致资金链断裂,很多企业出现了亏损,当然,这和煤矿企业对市场的预判不足也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很多企业也逐渐走下神坛,直至消亡。

二、对煤炭发展必须要采取的一些举措和策略

(一)政府和地区加大执法力度

对于有煤炭资源分布的地区政府,首先要必须遵照国家方面关于煤炭资源方面的总体部署,要把起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根植于内心深处,要清晰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因此当地政府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国家颁布的法令进行一定的完善和配合,当然,这需要相关人员对政策的解读要深刻。所以我们常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就是这样的简单道理。之后这些相关的政策加之和企业自身的融合才会更适合当地煤炭资源的发展。同时还要推行一些比较合理的扶持方案,给当地的煤炭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甚至是财政方面的支持,在管理方面也要帮助煤炭企业提升组织管理协调方面的能力。当然,政府部门应该对煤炭企业进行一个非常严肃的管控,要赏罚分明,有原则。一旦发现企业存在存在违法行为一定要进行严厉惩处,不能纵容。其次要保证企业在开采资源时必须要按照规章制度合法合理地去作业,这样就可以从宏观层面上降低了煤炭资源的浪费程度,也从侧面能提高煤炭资源的最大利用率。这些工作做好之后,我国的煤炭资源就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将一发不可收拾,前途一片光明。

(二)加大煤炭的再加工和研发,循环经济建设必须要提升

提速建设洗煤行业,生产能力和选择能力也要有提高,要在延伸煤炭品种的基础之上,把经济效益搞上去,必须要盘活。同时要大力发展煤炭清洗、火电、建材循环产业链,煤炭的洗选加工,煤泥混合处理等工作,并把煤矸石用于发电的细节做好落实、努力适当拓展资源利用,把煤炭循环经济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三)推动煤矿资源重组,加快大型煤炭企业、煤炭基地建设

在解决煤炭发展困境的问题时,我们不能因小失大,小问题更要细心解决。因为小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产生大问题。要充分利用好政府下达的指令与政策思路。通过政企结合,来走出一条新路子。可以通过重组或控股或收购等方式对小煤矿进行“手术”。通过有效管理,让企业回归到一个正常的轨迹当中来。也进而提升媒体行业整个大环境。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煤炭资源一方面很重要,形式很紧张,另一个方面,我们也看到,媒体企业要想突破目前的举步维艰的状态,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我们目前已经面临困境,因此,我们要全身心去理智地进行思考。一是为了我们现有的环境,长远一点说,更是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作为公民,我个人意见是一定要节约资源,不能浪费,同时也要有环保意识。其次,我个人觉得煤炭资源一定要深度利用,对其“价值”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对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因此,我们现在就应该从自己做起,用可持续发展眼光来看待煤炭资源。

作者:武有平 单位:西山煤电镇城底矿选煤厂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论文

1经济发展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以及意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潮流的发展时间其实有很长的时间,可以追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兴起其实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非常重大的伤害,经济衰退的较为严重,很多在二战时期都受到了法西斯国家的压迫,在二战取得胜利之后,获的独立的国家迫切希望能够尽快的复苏本国经济,使得人民能够快速的摆脱贫困,但是就西方资本国家而言,他们的学者竭尽全力的将国家工业化与发展之间划等号,希望通过此来对落后贫穷的国家构成吸引力,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进而变相减低社会主义对他们的影响。但是发展并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许多国家沿着资本主义道路努力发展几十年,虽然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并没有有效的缩小。就发达国家而言,经历二战后,爆发了新技术革命,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作用下,虽然在经济上有了暂时繁荣,不过也爆发了比较严重的生化环境问题,社会一时处于一段阴影之中。正是由于出现的重大生化环境问题,西方社会出现技术悲观以及乐观两种对立的思想。技术悲观思想的观点在于技术虽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带来了生化环境危机;而技术悲观思想认为虽然目前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危机,但是在未来,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能够对现在的危机有有效的解决方法,危机就会迎刃而解。在这种对立的思想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就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了出来,他们认为人类最根本的需求才是发展的目标,而在当时,人民的最根本问题就是贫困,因此,应当首先发展经济使得人民尽快的摆脱贫困。贫穷、环境恶化以及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不可能单一的只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只有找到能够合理的解决上述全部问题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作为第一个制定国家级“21世纪议程”的国家,在《中国21世纪议程》里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科教兴国”战略。

2世界先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经验

循环经济模式在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以德国为例,他们采用明确严格立法制度对经济发展,工业生产废弃物的管理以及循环利用进行明确法律制度规定,对类似玻璃、塑料等等的可用资源的回收效率必须高达80%以上,正是由于德国的影响,欧美国家相继制定相关废品回收以及二手产品利用的相关法律,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再生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世界先进国家发展经验,加快对循环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可以先进行试点操作,一步一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政府的推动作用比较关键,应当加强政府推动作用;对消费环境的要求必须是绿色环保;多元化机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3结语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节约型社会的实现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政府应当对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扶持政策,吸引广大民众参与到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节能环保这一指标,在循环经济发展全过程中都必须坚持这一指标,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作者:魏雅彬 单位:迁安市环境保护局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水利经济论文

1落实各项法规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规制的建立是各项水利经济工作得以落实的前提,用足用好现有经济政策,是保障水利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相关政策有水利国有资产监管、水利投融资、水利风景区等,这些方面的政策倾向十分大,只要我们有效把握和真切落实,就会对水利经济发展有巨大推力,当然也要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2拓宽可持续水利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渠道

水利经济投融资范围不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利经济的发展,对此一定要进行有效的改革。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对水利经济的投入,如国家对水电、渔业、水土保持等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水利主管部门要增加水利贷款贴息额度,争取每年增加水利经济项目的投资。水利厅要不断增加水利补足费、岁修费等水利事业费。市、县水利主管部门要尽量争取本级财政安排的水利项目费用,列支适当比例用以扶持水利经济项目。三是水利行政部门在收取的水资源费和水利建设基金中,要提取一部分用作项目建设,滚动开发。四是建设融资平台,大力吸纳外来企业、个人的资金。

3加强水利国有资产管理

目前,我国水利国有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为此应建立和明确水利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水利监管部门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对水利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以前,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主要是实物和数字,对国有资产的运营情况关心较少,所以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集资产运行、管理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形成“权责明确、监管有力、有效配置”的责、权、利统一局面。在内部实行全成本核算,将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实现降本增效,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做到奖罚有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加快水利风景区建设

水利旅游业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点产业。资料显示,我国水利旅游对国民经济增长有着巨大作用。目前,我国水利旅游在整个水利经济中的比重仅1%左右,这说明水利旅游的发展空间还是十分大的。首先,水利部景区办要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对景区做好规划建设,并对规划要求、建设进度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工作的切实落实。其次,依据国家级、省级水利景区建设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分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不断提高水利风景区的档次,建立适合不同社会群体的水利旅游品牌。再次,建立水利风景区项目审批制度,同时加强管理。依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要对各级水利旅游项目进行认真清理,重新履行审批手续。凡是利用水利系统风景资源开展旅游观光、娱乐、文化、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等活动内容的,必须经县级以上的水利主管部门批准,同时持有批准的相关文件或凭证。要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积极与旅游部门、其他企业合作,争取把水利系统风景资源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经济支柱性产业。最后,还要建设诸如水库游、山色游为特色的观光旅游线路,联合水利系统风景区周围的特色资源,如电站、山色、民俗风情、人文历史、城郊休闲、湿地、水库、自然保护区等,将这些资源贯穿起来,形成特色旅游线路,不仅符合绿色生态的旅游概念,也能使水利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水利旅游要与社会大旅游统筹规划、同步发展,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水利旅游知名度,同时丰富水文化内涵,形成水利旅游品牌。

5形成广纳贤才的用人机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是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关于人才的培养,一是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实行继续教育、培训轮训等方式,在为人员补充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他们的观念和学习意识;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新培养模式,把水利经济方面的人才请进来,将员工送出去培养,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加强信息人才的培养,水利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培养和造就信息化人才势在必行;四是培养一批专业素质扎实、有理想、有道德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的管理层和领导层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

6加强企业与高校及研究所之间的技术交流

高校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水利单位应与高校联合,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越强,水利行业的发展就越快。各个水利单位应该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使之充当好水利行业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科技源”和“智囊团”。应联系农林方面的专家对水上资源进行统筹科学规划,从而提高产出效能。以水利风景区为依托,大力开发水资源生态工程,既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又可以宣传爱护水、保护水、节约水的绿色环保理念;利用专家对开源节流进行评估,争取实现项目效果的最大化。8结论总之,水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为依托,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作者:李荣瑞 单位:鹤庆县金墩乡水利管理站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农场农业经济论文

一、基本情况

以公示制度为主要监督手段。农场实行土地发包公示制度,增强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严禁各级干部、管理人员和有工资性收入的干部配偶、子女以及场直单位的从业人员承包土地,严格禁止与民争利;无工资性收入的干部配偶、子女承包土地需严格按照农场规定执行,不得随意或变相扩大承包面积,基本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

1.科学规划生态立城

按照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的要求,坚持“生态城镇、绿色家园”的规划建设理念,确立了“东兴园、西拓城、南强工、北商贸、中兴文化”的小城镇发展思路,精心打造场部中心城和第二、十一、十二管理区卫星城,将农场的建筑风格与北大荒文化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小城镇化道路。2008年以来,农场共搬迁居民点27个,搬迁居民3672户,转移安置8078人,城镇化率达到87%。

2.城镇功能完善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场加强社区管理,注重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城镇功能,设置了街道办和居委会,配备了卫生管理员和专用卫生清扫车,加强道路、环境卫生、垃圾、草坪、公园、城镇6个方面管理,做到场区网格化管理全方位覆盖。逐年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将乡村住宅的功用性与都市住宅区服务的完善性相结合,力求体现乡村住宅的舒适和都市住宅区服务的完善。关注城镇建设发展中的弱势群体,新建廉租房小区户均面积44平方米。

3.产业兴城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

近年来,农场在城镇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物流仓储等规划建设中预留发展空间,注重工业园区的建设。先后投资4525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完成172万平方米的园区建设,逐步构建了以稻米加工、生物肥生产、生物质能源开发、粮食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现已入驻企业达19家,粮食安全储存能力达到15.2万吨,解决就业1200人。通过与中铁集装箱、中海集团、信风海运集团、锦州港务局、营口港务局合作,实施陆港多式联运项目建设,2013年新建的第三条铁路专用线即将投入使用,为农场获得国家级粮食物流示范单位、省级稻米加工园区荣誉称号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境外农业开发

1.政策与资金扶持职工境外开发

对境外农业开发的职工,农场给予相应政策和资金扶持,并帮助种植户解决在国外的粮食仓储和销售难题。2013年,选派了2户优秀种植户赴朝鲜罗先市耕种水田980亩,投入农业机械及生产资料近百万元,建造了标准化育秧大棚和高标准农田,取得了较好的收益。2014年,农场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租种水田24300亩,遴选10户共45名种植经验丰富的科技示范户,委派4个管理团队负责服务协调和技术指导。

2.项目合作加大境外农业开发力度

2011年,农场与北大荒丰缘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澳洲建立示范农牧场及控股港口建设项目,建立示范农牧场52万亩,控股港口年货物进出量300万吨,已完成产权交割,当年完成播种面积22.6万亩;2013年,农场与北大荒丰缘麦业集团合作,在澳大利亚西澳洲购买耕地52万亩,并租种耕地70万亩,种植的油菜、小麦、大麦等作物均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三)产业发展

1.牢牢抓住农业立场根本

10年来农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达1076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6375万元,农场自筹资金4386万元,开发改造中低产田10.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投资近400万元实施了农业信息化项目,完成建设标准化奶牛小区2座和蔬菜大棚基地1处,建设了云山南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目前,全场实现统一标准化统供芽种率100%,建立了标准化集中育秧基地39处,标准大棚5942栋,航化作业面积约43万亩,旱田综合防病健身促早熟10万亩;水利设施、农机更新投资达9624万元;落实完善规模展示田及新优特品种展示田20处。

2.稳步调优结构推进产业升级

近年来,农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注重以产业拉动的方式促进农场经济健康发展,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了近6年的最高水平(如图1、2所示),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年增高,第三产业相对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2013年,农场实现生产总值170081.6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81211.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387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996.9万元,人均纯收入2.6万元,全年实现粮食总产29.46万吨。

二、主要经验

(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双层经营体制机制

农场重点扶持中型家庭农场、种植联合体和合作社,稳步推动土地流转,控制土地流转规模,避免土地过度集中,以多占有资源者多承担地租的方式,平衡职工利益,并进一步规范旱田种植联合体、种植合作社的运作,鼓励以多户联合方式经营土地,避免和减少少数人种多数田所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巩固和完善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形成了“以国有农场为核心、以家庭农场为主体、以种植联合体和合作社为辅助”的新型双层经营体制机制,为垦区全面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范例。

(二)“产业城镇化”助推农场“四化融合”发展

农场适度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注重把握好资金保障与建设速度、城镇发展与产业升级、城镇规模与人口就业、城镇建设与城镇经营管理等4个方面的“平衡点”,依托管理局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区域性工业园区和仓储物流中心,大力招商引资和引导入驻企业开展粮食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培育了多个绿色食品标识产品,积极开展多式联运商务推介活动,增强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提升了二、三产业比重,推动了小城镇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富余劳动人员就业,2008年以来农场实现年平均净利润4353万元,年平均净资产增长率251.88%,整体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逐步形成“以城养城”和“以业兴城”的良性循环,探索出一条垦区“产业城镇化”助推“四化融合”的发展路径。

(三)境外农业开发“两翼多元”发展

农场按照总局和管理局战略部署,以国际视野谋划对俄、对朝、对澳开发。特别是提出“一路一带”战略以来,农场进一步抢抓历史发展机遇,超前抢占国外农业资源,与北大荒丰缘麦业集团在澳大利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与新友谊农场联手进行俄罗斯农业开发,在扩大境外农场耕种规模、完善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拓展农场经济发展空间,实现了“两翼多元”发展,为垦区各农场积极推进境外农业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问题挑战

(一)土地承包企业所得税征收亟待规范

2013年,鸡西国税局按照省局的统一布置,对农场的非职工土地承包费收入自2009年起要征缴25%企业所得税,农场及时与当地国税局进行沟通协调,截止到目前仅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并未征缴企业所得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2009年和2010年的非职工土地承包费收入免税没有政策支撑,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国税局口头上认可农场从2011年1月1日开始可享受国家税务总局第48号公告第八十六条委托经营方式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农场的承包经营方式实际上并不属于委托经营方式,如不规范处理,将会为日后的企业所得税缴纳问题留下极大的隐患。

(二)境外农业开发急需国家扶持政策

目前,农场在俄罗斯租种的土地,都是从二包、三包等渠道获得,租金高、土地条件差,相关服务没有保障,一定程度上缺乏总局和管理局层面的统一协调和沟通机制,在生产资料筹备、技术服务、产品处理、加工、销售以及信息、法律等方面与境外合作方的合作存在一定困难;域外开发的农户资金能力有限,仍需农场垫付资金维系生产和购置机械,存在资金运行风险。因此,亟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垦区境外农业开发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土地、农机购置等方面亟需相关政策和项目支持。

(三)资金流动性问题制约农场经济发展

近年来,农场在危房改造及整体搬迁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城镇后续管理维护成本上升、物业管理、城镇环境和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加上职工工资、“五险一金”和办社会支出的叠加效应,农场资金周转较为困难,目前农场资金的流动性及偿债能力达到了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如图3所示)。而农场收入来源中40%来自于土地承包费收入,由于土地地租不能上调,作为农场重要经济来源的农业承包收入长期保持同一水平,难以满足逐年递增的“五险一金”、城镇维护费用、工资正常增长等方面支出,资金紧张的局面难以缓解。如何实现保证农场经济发展与职工减负的利益平衡是当前农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四、对策建议

(一)以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

建立与农场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制度,继续推行土地适度规模、集约化经营,合理确定承包条件、年限、金额等事项,禁止变相增加职工负担;继续巩固和完善家庭农场这一农场基本经营主体,着力培育专业种(养)大户、种植联合体、农工合作社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积极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和扶持各类金融性合作组织参与产业分工和产业升级,最大化激发职工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带动产业化、市场化,带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物流,努力创建农场自有农产品品牌,努力提高电子营销水平,切实提升市场竞争力,为农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涵养后劲。

(二)以区域性仓储、加工、物流中心为载体

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农场以“国家级粮食物流中心”为平台,整合产业发展要素,积极引导现有稻米加工企业,通过组建稻米加工协会或联合体,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资源、信息、市场共享,不断完善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积极建设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质量追溯,持续推进粮食仓储、烘干和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做好内陆港业务的拓展开发,提高货场和港口发运量,有效降低产品运输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大域外开发力度,继续扩大在澳合作种植面积,积极组织落实种植户赴俄开发种植耕地,为农场可持续发展涵养后劲,努力打造以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农业物联网。

(三)以处理好各方利益链接为切入点

掌握好境外农业开发速度与质量的平衡点。在符合国家域外开发大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农场实际情况,应积极与国家农业部、农垦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商,争取给予垦区农场在对俄、对澳等国家农业项目开发方面的政策扶持,建立总局、管理局、农场三级统一协调机制,畅通政策落实渠道,把握好境外农业开发的速度和质量的平衡点,注意保护境外农业开发家庭农场利益,处理好国有农场、境外合作伙伴和境外家庭农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五、结论

(一)探索出一条以农业现代化带动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对于垦区各农(牧)场推进“四化同步”具有引领作用。多年来,八五〇农场科学准确把握总局统筹发展方针,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城镇经营管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域外农业开发等方面秉持了“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富民强场”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区域性加工物流中心带动农牧业发展”的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化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以农业现代化带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四化同步”发展路径,初步实现了“四化同步”融合发展。

(二)农场除了积极发展农业以外

积极涵养出粮食加工和仓储、物流营销及境外农业综合开发2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垦区各农(牧)场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八五〇农场通过打造区域性粮食加工物流中心和推进境外农业综合开发涵养了2个经济增长点,涵养和增加了农场农业收益以外的新财源,农场整体资产负债率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在当前垦区农场整体资金链趋紧的环境下,为其他农场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降低资产负债率启发了思路,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作者:王大庆 王晶 郭明明 唐哲卿 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所 黑龙江职业学院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论文

1、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在林业中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同时还可以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与森林景观,推进保护森林文化遗产工作的进行。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绿化造林工程的步伐加大,促使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情况趋向好转,但是我国的森林资源仍然比较匮乏,而且发展严重失衡,林区通常是位于山区,同时这也是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区。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其生态环境资源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自然资源逐渐无法支撑经济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们身心的健康。因此,对林业实行科学经营,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林业经济发展的观念不符合时代要求

忽视生态效益目前,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观念陈旧落后,依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林业经济采取的管理措施全部以增加利润为前提。对于当前社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没有深入贯彻落实,忽视林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没有考虑到林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完全割裂,没有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2.2森林资源呈下降趋势

林业经济结构缺乏多样性林业经济以森林资源作为发展基础,需要充足的森林资源作为支撑。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不到位,影响了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导致森林资源呈下降趋势,并且质量和数量都得不到保障,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林业经济缺乏管理,经济结构单一,初级产品所占经济发展比重较大,技术含量较低,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林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3林业经济的生产技术水平不高

管理体制不健全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生产技术起着关键作用,在林业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目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技术落后的现状,与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存在很大差距,并且我国在林业方面的研究较为滞后,科研成果缺失,导致林业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不高。与此同时,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管理制度的制约,缺乏科学指导,使林业经济的市场运作混乱,管理制度陈旧,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提高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意识

在林业经济的发展中,要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林业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从整体上转变林业发展的观念意识,将可持续理念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林业工作当中。同时,改变单纯重视林业经济效益的落后观念,转变经营目标设定,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有机结合,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重视林业生态效益的实现,使二者和谐统一。

3.2加强推进林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

实现林业经济的全面发展推进林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首先要转变林业的单一经济结构模式,实现林业经济的多种经营,充分利用林业资源进行多种产品经营,加强林业市场的竞争优势,将林业经营与森林保护相结合,发展家庭经营模式。其次要依托国家的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产成品生产,形成产成品规模化。第三要将林业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员工的经济利益进行有机结合,调动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推行现代企业的发展观念,使林业经济做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3.3加强林业的管理

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对林业的管理,要根据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推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林业经营的知识储备,加强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林业经济的顺利发展。同时要加强对林业经济的科学管理,研制出优良的造林品种,能够在恶劣的环境造林,能够防治林业的病虫害,保障林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并且要加强林业企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管理,扩大林业发展市场,形成产业链,建立科研示范基地,开展科研承包和技术咨询服务等,丰富 林业 发展 渠道,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

4.结语

总之,我国林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生态环保的研究重点。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要转变思维方式,用科学发展观念对林业经济进行指导,使林业经济的发展更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作者:陈晓红 单位:国营彰武县四合城林场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中的林业经济论文

1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林业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木材还能为人类所使用,带来经济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林业是一种经济行为,只有从功能上才能区分林业产业建设和生态建设间的界限,实现林业经济化才能使林业摆脱困境,但是从目前来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林权制度对林业经济影响的分析由于我国现行的林业政策法律、法规存在诸多完善之处,缺乏完善的林业产权制度,相关权利人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权利,权利在遭到侵害时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更谈不上赔偿问题,由于法律在很多林业方面的领域都没有涉及到,导致我国林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各界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1.2对林业的投资不足迟滞了林业经济的发展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林业仅仅看作是一个产业部门,往往忽略了它在生态公益方面的作用,导致对林业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林业基础设施薄弱,一旦森林出现火灾等事故将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对森林保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不到位,在林业保护方面的经费严重不足,就吸引不了各种有利的因素来发展林业建设。

1.3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现有的采伐限额制度与最近实施的森林禁伐政策不适应,采伐限额制度考虑不到森林的所有制形式,私有林和集体林所有者的权益不断遭到侵害,林业在采伐森林林木前提下维持着生计和发展,这就使林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1.4林业部门管理模式对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林业部门的改革却相当落后,所以,政府需要慎重考虑它在林业部门中发展的作用,划分好林业主管部门的管辖范围,对私有经营森林和集体森林做好监督激励工作。

2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加强对林业经济的认识林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大家明确林业的经济属性,规范林业的经济行为。对于林业经营者的主体地位加以承认,充分肯定林业的增值作用。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使林业经营着在经济上得到应有的补偿。只有这样,我国的林业经济才会按照市场经济的轨道良性运行,促进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面发展[2]。

2.2完善林业投入机制当前,我国对于对林业投入严重不足。从而致使林业发展呈现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缺口大、发展速度慢的现状。造成这一现状主要原因是我国林业建设的资金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资金筹集渠道、途径单一。面对这种单一化的投入现状,建立一种有效的投入机制是必然需求,也是解决好森林问题的重要条件。通过建立和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森林生态补偿基金制度,促进森林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2.3加强林业的立法工作,维护各个利益主体的权益目前,我国对于林业部门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调动务林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出发,还是从林业的生态建设、保障国土的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都应对当前的林业法律法规进行理性的思考。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林业政策法规,运用经济手段特别是经济杠杆来疏导、调节林业经济利益关系,并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行动准则。通过制定关于森林资源利用及森林资源价格的政策,以及对于生态投资者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林权所有者从传统的单靠采伐林木实现经济收益模式转变为通过对森林景观开发利用、森林生态补偿基金、森林生态食品等多种方式来实现林权人的经济利益。

2.4促进林业产权和税费制度的改革在进行林业产权改革的同时,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力度;通过政策的形式,给予经营者更多的自主权,保证林业主产权的完整性。此外应逐步改革采伐限额管理、限制性运输等管理制度。积极调整林业赋税政策,减轻林业企业和林农的税费负担。使务林者得其利,使植树者受益,从而促进林业经济的良性发展[3]。

3结语

总而言之,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林业经济环境之下。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林业工作者,只有对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助推林业经济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作者:黄智珍 单位: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碧城林业站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农业节水经济社会环境论文

1农业节水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尽管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地加快,但是我国的农业人口依然是占有很大的比例,为此发展农业依然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此外,我国也属于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而水资源却是发展农业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尤其是一些水田,更是不能没有水资源,所以实现农业节水是当务之急,其不仅影响着经济社会环境,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节水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农业节水是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涵盖的内容有很多,而农业节水无疑是最重要的方面,因为我国的农业种植面积很大,如贯彻落实农业节水技术,水资源的利用率将会显著提高,同时水资源也能够得到合理配置,这为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农业节水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传统的农业节水意识并不高,人们并不认为农业节水会带来哪些益处,尤其是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节水意识更差,但是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来之后,人们逐渐的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不仅关系自身,更关乎后代人,只有做到了农业节水,农业才能够进入到现代化,而社会环境也才能够有所改善。最后,国家鼓励政策,使得农业节水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现实,国家采取各种手段,鼓励人们农业创新,发展节水灌溉等技术,因为农业节水的意识越来越高,参与其中的人们也就越来越多,随着农业节水初见成效,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也逐渐的实现,而且国家在制定各项制度时,将农业节水与经济社会环境已经密切结合起来,所以当人们投入到农业节水事业中时,实际上就是在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2发展农业节水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因为现阶段我国的水资源十分匮乏,因此农业节水有其必要性,在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下,农业节水更显重要。其重要举措如下:首先,提高人们农业节水的意识,农业节水效果与农户的节水意识息息相关,如果农户没有这种意识,农业节水效果很难显现,甚至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为此,提高农户的节水意识是关键。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大众媒体进行传播,在传播期间,应该站在农民自身的角度去考虑宣传,让农户感受到,农业节水对自身有着极大的益处,这样农业用户就会潜意识里接受,从而将其付诸实践。另外,农业技术工作人员,可以定期与农户进行交流,指导其学习,利用先进的节水技术等。其次,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发展农业,有些地区水资源并不丰富,却种植的是水田,而有些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种植的却是旱田,针对此种情况,当地农业部门应该要求农业按照实际情况来种植农作物,并且合理的调整灌溉方式等。有些地区比较适合种植树木等,当地政府可以鼓励农户种植果树,并且宣传种植方法以及灌溉方法等。有些地区,水资源十分匮乏,当地政府可以向农户推广抗旱作物,同时引进抗旱栽培技术等,同时这些地区,一定要注重降水的利用程度,帮助农户建立蓄水库等。再次,大力推广使用旱作农业,我国目前已经研发和引进了很多旱作农业技术,但是其真正的利用程度却不高,有些技术因为宣传力度不足,人们对此知之甚少,而在农业节水的号召下,大力推广使用旱作农业技术已成为必然。比如推广使用补水技术或者是微节水工程,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天然降水分配更加合理,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能够进行优化配置,另外,如果是梯田,可以将雨水都聚集在梯田坡面的下面,之后进行农田灌溉;有关部门还需要大力推广使用耐旱性比较强的农作物品种,同时使用高校的栽培技术,按照农作物自身对水的不同需求来选择适应的种植结构,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作物品种,同时还需要新品种的使用。第四,增强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不同种类、品种的农作物的抗旱性能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我国目前现有的常规育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发展节水农业的需求,因此对农作物种类、品种的改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努力发展生物技术,培育出具有多抗基因的农作物,使得农作物能够抗旱、抗病虫害、高产等。第五,建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建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要依据当地的农业发展现状和农业技术的基础,将水利和农艺、工程管理、现代灌溉方式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够改善农田的灌溉方式,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

3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农业节水,是因为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或者种植作物品种不够先进,或者是灌溉方式不够合理,所以存在着严重浪费的现象,我国的水资源原本就十分的缺乏,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整个农业种植将会陷入到缺水的状态中,所以农业节水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且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来将,农业节水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所以需要必须引起重视。

作者:高春伟 单位:黑龙江省海伦农场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经济论文

1、绿色建筑经济的内涵

当前社会发展中,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低能耗的活动场所及居住环境,即为绿色建筑,旨在实现建筑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最低层次影响,完成对相应建筑资源的充分利用,从此层面的意思来看,又可将绿色建筑视为可持续建筑、低碳建筑等,这也是未来建筑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方面,相比于日本、美国等,在国际分工中更具优势,加之市场经济、技术创新及全球化等的助推,将有助于我国绿色建筑经济从理论走向实践,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和谐高效发展。

2、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

首先,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理念,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在起初发展阶段并未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基于对其理念认识不到位等原因,管理方面并不完善,扶持力度不够,缺乏一套良好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保护机制,且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支撑,限制了其发展,影响了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应作用的发挥;其次,人们对绿色建筑经济的认识不够,在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之中并没有全面的树立绿色建筑经济的观念,并且很多人也并未充分重视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最后,仅有单纯的技术理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综合来看,建筑企业才是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主体,在具体的实践中,绿色建筑经济并不是先进技术的堆砌,转而应当结合实地发展的具体情况,借助科学合理的设计,让建筑的节能减排指标达到相关的要求,这样才能真真正意义上促进其发展。

3、促进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为了真正意义上促进绿色建筑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有效地宣传工作是前提,应当确保宣传工作具有针对性,对绿色建筑经济进行有力宣传,进而促进大众绿色意识的提高。

3.2完善政府的资金补贴政策。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政府始终扮演着指导宏观经济发展的作用,基于此,为了更有效促进新时期绿色建筑经济的高速发展,应当有效地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通过这种措施,让绿色建筑经济经济的发展更趋于稳定,此外,为助推其发展,政府应当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加强对绿色经济的资金补贴水平,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高效促进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

3.3实施政策税收。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谓的政策税收可分为优惠政策税收和强制性政策税收两种,其中优惠政策税收的实施对于将外部效益的内部化具有积极意义,综合看来,补贴绿色建筑产品生产者与优惠政策税收在实施方面的目的是一样的,仅仅需要减少一部分地方或中奖的收入即可,所以,相比于补贴,这一政策形式更具执行性;除此之外,强制性政策税收在收费方面表现出高强度和高标准的特点,从长远的社会发展角度看来,非绿色建筑产品存在不经济性,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及减低产量方面来看,这种税收方式的实施具有前瞻性和必要性,具体实施方面,借助于政府的调控干预,有效强化对建筑工程的节能监管,加之合理的资源配置,贯彻执行强制性标准,使得相应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得到完善,降低绿色建筑的外部成本,全面促进其向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3.4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任何新事物的崛起都是受到一定抵制或排挤的,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亦是如此,针对此,应当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依次为基础,有效发挥其标杆作用,具体实施中,结合所在地经济的发展现状,来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借助其代表的榜样理论来引导市场建筑发展潮流,最大化发挥其标杆作用,明确政策导向,有效消除市场风险,以此来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投资及建设者进行吸引,有助于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为对其的有效推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结合市场化发展的支持,全面促进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5加快培训步伐。凭借政府的支持及有效地宣传,远不足于真正意义上促进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还应增加相应的培训,将绿色建筑经济的思想落到的实处,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中,纳入绿色建筑经济方面的内容,提高社会对其的重视度,着力培养绿色建筑经济方面的人才,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使其能将绿色建筑经济所包含的理论能应用到实际发展中。

作者:王江 单位:重庆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论文

一、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科学技术以及成果转化的限制。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这时的农业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很快便出现了自身存在的弊端,传统的依靠劳动力和资源投入获得产出的方法,并没有使得农业经济呈现稳定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需要不断的转变生产模式,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再次,体制和意识形态上存在约束。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体制支持,但是,到现在为止,我国的现行的经济体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一定的制约,其主要表现在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推进,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的缺陷显露出来,这种小规模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资源优化配置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

1.保证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开展生态农业工作过程中需要对生态学规律,自然规律保持充分的认识,保证生态农业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保证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开展生态农业的各项工作。对农业生态系统以及机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管理,促进资源和能力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的循环和流动,并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保证农业生产和环境承载能力之间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关系之中,以科学的态度和原理组织安排各项农业经济活动,保证生态农业的发展处于较高的位置之上。

2.大力发展和优化农村地区的环保产业

在农村地区建设和发展环保产业具有很大的优势。通过发展环保产业,可以有效的带动农村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在发展环保产业过程中,还能够与外部的生态系统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将资源节约同农村的环境保护优惠政策结合起来,只有得到了政策的支持,才能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经济方面的支持。

3.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使农业经济处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之下,需要我们加强对生态农业相关制度和法规的建设,要尽快出台与农业投资和贷款相关的优惠政策,保护生态农业市场。鼓励生态农产品外销和出口,加快土地的流转,必要时还可以开展规模化经济点,扩大集约型农业的范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加快生态农产品的认证和市场的准入制度,建设生态农业的保险机制,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补助。

三、结语

当前我国还处于并将在一定时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我国国情的对农业发展提出的要求。农业属于我国的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农业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不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做到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保证资源的可持续性。

作者:谢梅 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论文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开拓适宜森工经济发展之路

以产业发展带动收入提高是实现林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从木材采伐为主业转变到发展林业副产业上来,构建以生态环境为主导的现代林业产业结构。

1.因地制宜,突出主业要因地制宜,发挥特色,突出优势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逐步形成各林业局的产业化集群,推动一方经济持续向前发展。

2.统筹就业办产业基于林区产业基础薄弱,闲置劳动力多等特点,首先发展一批水平不高、劳动较密集的产业,经过发展,逐渐增大附加值,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

3.多途径多方式办产业发展林区产业,要利用好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基于这些优势招商引资,并给予政策扶持;除引资外,还可融资,实行银行企业合作,共建融资平台等。只有多途径办产业,才能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

4.走新兴、绿色产业之路林区在禁伐之后,要探寻新兴产业,引入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项目,杜绝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和污染重的产业立项生产。森林食品类产业要走绿色、有机之路,打出地方特色牌,振兴林业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5.重视税收在经济中的作用转型后的森工可以通过创办产业园区,结合林业局、林场实际,整合当地优势资源,与当地乡镇联合开发。合理布局产业开发区,向上争取园区税收政策,为当地园区发展提供环境基础。还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在资源、人力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实行税收合理分配。

6.将林地资源折合资金,进行股份化经营各级管理与生产部门在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合作洽谈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出让林地、土地与产业园等硬件条件,要尽最大可能将林地、土地资源折合资金进行股份化,进而产生合作经营的态势。建立长期、稳定和有效的机制,充分利用除木材外的各种资源进行入股经营,对促进林区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二、推进森工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后,经济转型要跟得上,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为目标,以产业、经济结构转型为载体,森工经济进入关键的转型期。此发展阶段应改变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产业,将工作重心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转移。要在经济转型中谋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促进产业、经济转型。

1.转移工作重心改变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转向以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现代经营模式。合理利用除木材以外的森林资源,从单纯地向森林索取改为利用土地资源、林下空间资源、林副特产资源。要加大科研投入,培育林下药材、林下蔬菜、林下食用菌等生产模式。充分利用树木特性,合理利用林业副产品,提取香料、松树油脂等。

2.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要通过改革,逐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培育各类企业发展。减少计划列支,减少行政干涉,给予企业宽松的发展环境,让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取代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

3.调整经济结构使林业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林区在水电、风电和生物质能源、旅游、畜牧业生产、林业副产品等方面有良好的优势。应摆脱传统木材输出的依赖,使以上产业在林区经济建设中发展壮大。

4.改变所有制形式改变国有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形式,使多种所有制形式齐头并进,共同参与发展竞争,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制度,逐步淘汰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加强林权民有工作的进一步实施,使企业乃至民营各形式的经济体在不违背生态建设的要求下有更多的自主经营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地资金为我所用。提高科技含量高项目的立项和实施,进一步促进林区经济发展。

5.改变社会发展方式社会发展方式决定着社会制度的优劣,改变只注重生产的发展方式,抓住民生建设,使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有较大提高,也就抓住了民心。抓住了民心,生态建设才能成为全社会的行动,发展改革的步伐就会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

作者:杜人杰 曲跃军 孙强 金虎 邹威 陶双勇 王庆斌 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科学研究所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下林业经济论文

1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1林业经济发展的观念不符合时代要求,忽视生态效益

目前,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观念陈旧落后,依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林业经济采取的管理措施全部以增加利润为前提。对于当前社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没有深入贯彻落实,忽视林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没有考虑到林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完全割裂,没有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1.2森林资源呈下降趋势,林业经济结构缺乏多样性

林业经济以森林资源作为发展基础,需要充足的森林资源作为支撑。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不到位,影响了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导致森林资源呈下降趋势,并且质量和数量都得不到保障,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林业经济缺乏管理,经济结构单一,初级产品所占经济发展比重较大,技术含量较低,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林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

1.3林业经济的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生产技术起着关键作用,在林业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目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技术落后的现状,与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存在很大差距,并且我国在林业方面的研究较为滞后,科研成果缺失,导致林业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不高。[3]与此同时,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管理制度的制约,缺乏科学指导,使林业经济的市场运作混乱,管理制度陈旧,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提高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意识

在林业经济的发展中,要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林业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从整体上转变林业发展的观念意识,将可持续理念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林业工作当中。同时,改变单纯重视林业经济效益的落后观念,转变经营目标设定,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有机结合,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重视林业生态效益的实现,使二者和谐统一。

2.2加强推进林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实现林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推进林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首先要转变林业的单一经济结构模式,实现林业经济的多种经营,充分利用林业资源进行多种产品经营,加强林业市场的竞争优势,将林业经营与森林保护相结合,发展家庭经营模式。其次要依托国家的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产成品生产,形成产成品规模化。第三要将林业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员工的经济利益进行有机结合,调动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推行现代企业的发展观念,使林业经济做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4]

2.3加强林业的管理,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对林业的管理,要根据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推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林业经营的知识储备,加强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林业经济的顺利发展。同时要加强对林业经济的科学管理,研制出优良的造林品种,能够在恶劣的环境造林,能够防治林业的病虫害,保障林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并且要加强林业企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管理,扩大林业发展市场,形成产业链,建立科研示范基地,开展科研承包和技术咨询服务等,丰富林业发展渠道,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5]总之,我国林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生态环保的研究重点。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要转变思维方式,用科学发展观念对林业经济进行指导,使林业经济的发展更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作者:陈晓红 单位:国营彰武县四合城林场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论文

一、唐山市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唐山市生态农业的特点唐山市生态农业的特点是:综合性、多样性和高效性。

1.综合性。

生态系统的综合性,主要是坚持以农业整体为中心,协调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效益,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再生,以达到调节整个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

2.多样性。

生态农业的核心是科学技术,通过生态模型的技术方式来实现特定经济作物的增值生产,以生态工程的技术手段来平衡各地区的区域优势,将技术与社会需要、当地实际协调,形成区域农业多样性发展。

3.高效性。

生态农业凭借其循环、再生的综合性,通过对物质的深加工和能量的循环再利用,提高了农民的增值收益,加快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改变了局部农业产业结构。

(二)唐山市生态农业的作用

唐山市生态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实现唐山市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综合作用。

唐山市自身耕地面积少但农业资源丰富,生态农业利用其综合性的特点,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地区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济作物交叉经营和交替管理的模式,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有效转换。

第二,多样性作用。

生态农业利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在唐山市不同区域设立不同生态模式和生态工程,按照地区经济的增长需要,发展多样性的区域农业经济。

第三,高效作用。

生态农业继承发扬了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优点,摒弃了传统农业效率低产量少的弊端。同时弥补了现代农业高污染、高投入、低回报的缺陷,将现代农业提升至生产密集化、资源循环化、技术科学化、发展持续化的高效率高收益生产经营模式。

二、唐山市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唐山市在生态农业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中,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让人诟病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唐山市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理论、技术不足

生态农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农业学科,它还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学等多门交叉学科。对这样复杂的农业学科,要从系统综合角度,分析设计生态农业的结构,科学划分各种学科的类别体系,将经济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合理交叉,综合运用。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对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往往是单学科深研究,或者多学科浅研究,这些片面的研究对于生态农业理论系统的构建和完善,远远不够。理论是技术发展的前提,因此理论体系不够健全,导致生态农业的技术发展不成熟。

(二)政府支持力度有限

发展生态农业与政府的支持力度分不开。首先,在技术研发上,需要政府联合各大院校和科研部门联合研发,这就需要巨额研发经费;其次,在技术推广上,政府要花巨资和派遣相关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优质幼苗、肥料和技术支持;最后,在生态农业长期发展上,政府要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金融信息机制,为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信贷服务支持和信息服务支持。唐山市政府为了满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在资源配置、政府财政和人员培训上,下足了工夫。政府对生态农业做出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同时因自身财务和人手的不足,支持力度仍旧有限。

(三)推广普及难度大

造成生态农业推广普及难度大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农村人口科技素质低,需要大量科研人员下乡进行现场培训,而政府机构内的科研人员却严重匮乏。

二是生态农业配套的农业技术设备不足,或者部分设备价格昂贵,农民负担不起。

三是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均,有的地方经济作物发展好,农民收益高,另外一些部分,因为地域、气候的限制,经济作物发展困难,造成整体产业化结构发展不均衡。

四是市场结构不完善,土地市场、技术市场、批发市场、区域经济市场等各部分市场都只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还远远不够完善。

五是信息传递不通畅。唐山市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各项信息设施不完善,导致农民无法更快、更好、更全面地接收生态农业的第一手信息。

三、唐山市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虽然生态农业有很多问题,但唐山市政府经过多年的经验摸索和实践总结,制定了一套生态农业问题解决方案。

(一)理论讲合作,技术求创新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以强大的科学技术为动力的,科学技术的基础是理论研究,理论基础的厚度决定了生态农业的高度。因此,必须把理论研究放在发展生态农业工作的首位。生态农业在理论研究上要以合作为原则,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农、教、科为标准,以产、学、研为动力,以少投资、高收益为指标。在理论研究层次上,政府要加大对科研部门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奖励,鼓励部门间通力合作,攻克难关。在技术层面上,要继承传统农业的技术优点,同时结合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形成最优化的农业技术配套体系。技术的推广与创新,一定要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导向,通过技术将农业的生态发展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连接在一起。唐山市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生态农业技术研究,大致有以下六个方向:(1)节肥式高产农业技术;(2)节水高能式农业技术;(3)无药低耗式农业技术;(4)中低产良田改良式农业技术;(5)资源循环利用式农业技术;(6)生物生态式农业技术。

(二)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政策体系

生态农业的发展与政府政策的支持息息相关,政府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态农业政策体系,可以使生态农业最快速度走上正规化、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从农业的角度来看,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政策体系:

一是农业环境、资源保护方面。

建立自上而下的环境、资源网络监测系统,进行定位监测,对监测到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行为,将以法律和经济的手段进行双重制裁。

二是农业科技方面。

科技研发经费上,政府设立生态农业发展基金和专项筹款小组,保证研发上的经费支持;技术推广上,设立技术推广基金,帮助农民解决技术方面的资金难题,同时提高下乡技术人员薪资待遇,用高薪的方式鼓励他们深入农村,发展农村。

三是农业市场方面。

政府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市场体制,规范市场价格。同时,设立市场危机保障体系,保证农民在减产时,收益损失降至最低。此外,政府要为农民提供良好的信贷服务体制和信息服务支持,最大限度的解决农民的资金难题和农村信息不对称、不及时的弊端。

(三)政府、企业共同推广

生态农业的推广,一方面要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靠当地企业的积极推动。政府方面:(1)增加对农民生态农业的教育和培训,在村里定期办理培训班和讲座;(2)提高科研人员薪资待遇,鼓励他们下乡进行科研指导;(3)对农业技术设备进行政府资金补贴,让农民用得起设备;(4)建立健全市场结构体系,最大限度保障农民权益;(5)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让农民在家里就能接收到生态农业的第一手信息。政企联合方面:一是培养龙头企业,让龙头企业在生态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起到示范极带头的作用;二是鼓励公司多种经营模式,如订单农业、定制农业、公司农业、工厂农业等。唐山市通过近几年的艰辛努力,在生态农业上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不少成就。不过现在的成就还只是阶段性的,未来唐山市的生态农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困难要解决。因此,把握好沉稳心态,稳扎稳打,循环推进,才是实现唐山市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作者:刘振军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