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会计论文

时间:2022-04-04 08:09: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经济会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经济会计论文

经济会计论文:市场经济下预算会计论文

1预算会计的概述

1.1预算会计的概念

预算会计,或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大要素,是适用于各级(中央、省、市、县、乡)政府、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经济信息系统。对政府财政总预算和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起到监督和核算的作用。

1.2预算会计的特点

1.2.1经济职能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因为预算会计主要是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各个经济活动的记录,所以预算会计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政策的影响。政府通过预算会计的核算信息,参与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促进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最终目的。

1.2.2不追求结余

由于预算会计的主体是非营利组织,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不以追求本身的结余为目的,从而并不把结余作为单独的一个要素,而是以其反映有效的会计信息。

1.2.3原则性较强

由于预算会计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所以对其有更高的要求,必须做到核算方法一致、核算时间及时、专款专用等。

1.2.4以现金实付制作为主要的核算基础

由于现金实付制过程简单,基本可以满足我国政府对财政监督的状况,所以以现金实付制为核算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正在逐步尝试权责发生制。

1.3预算会计的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行政单位职能的增加,预算会计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预算会计以监督、核算及反映为主要职能。而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经济秩序的规范对预算会计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预算会计的职能有所拓宽。为满足事前预警,事中控制监督,事后正确反映的需求,预算会计的职能发展为核算、反映、监督、预测、监控、参与决策。

2企业会计的概述

2.1企业会计的概念

企业会计是主要记录财务信息的经济系统,以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企业为主体。企业通过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以为企业获取利润为最终目的,是与政府与非营利性组织会计不同的经济管理活动。

2.2企业会计的特点

2.2.1灵活性强

由于企业会计为某个企业服务,在不违反法律和准则的前提下,各企业或公司可根据自己需要,灵活反映实际情况。

2.2.2核算基础以权责发生制为主

把权责制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企业能够清晰明确地了解某一时期本企业的盈亏状况和主要的经济活动,便于企业做好计划及策略,降低风险,增加利润。

2.2.3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企业会计为某一个企业生产服务,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获取最大的利润。

3会计核算

3.1.1预算会计核算的简述

(1)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财政总预算的指导下进行核算。由于财政总预算居于主导地位,有将各类财政收入、支出和结余清楚反映的必要性,因此在财政总预算的核算中,有不同的体系,如财政预算收支系统、基金运作收支系统等,并且各个体系不可混淆。(2)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是为省、市等经济活动提供预算,接受省、市的预算草案,并向上级申请拨款,再分配给省市各级单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很强的计划性。

3.1.2预算会计核算的原则

(1)保证核算的真实性。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使用拨款和监督的职能时,必须根据真实的经济业务。(2)保证核算的时效性。由于预算会计有着宏观调控的经济职能,因此在核算时既不能提前,也不能延后,必须准时、及时地进行核算。(3)保证核算的准确性。与企业会计不同,预算会计重在财政预算,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做到预算误差最小,保证核算准确性。

3.2企业会计核算

3.2.1企业会计核算简述

企业会计记录企业从事经济活动过程的状况,为企业运营提供有效数据,准确反映企业盈亏,也是企业缴税的凭证。

3.2.2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

(1)依法进行会计核算。由于企业的盈亏决定着缴纳的税额,所以部分企业在核算会计时进行伪造,以期利用不正当的手段使利益最大化,这种行为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要坚决进行强有力的打击、制止。根据现行的《会计法》,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任何手段变造会计凭证,都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2)在进行企业会计核算时,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需求:国家方面,企业会计信息准确、可靠,满足国家维护经济秩序的需要,满足国家依法进行税收的需要;合作方方面,合作方根据会计核算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决定合作方向;本企业方面,根据会计核算信息,企业内部制定发展计划、战略部署。

4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核算上的差异

4.1核算目的

预算会计核算政府部门及各级非营利性组织收入、支出等,以优化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发展经济为最终目的;企业会计核算为企业提供信息,记录企业运营盈亏,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2核算基础

由于预算会计核算的目的不是反映组织的盈亏,所以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清晰、简单,易于处理;相反,企业通过会计核算来确定某一时期内企业的经济状况,所以权责发生制更能实际地反映。

4.3核算内容

预算会计核算内容是整个国家经济事业,内容复杂,涉及各个方面;然而企业会计核算仅以本企业为核算内容,不涉及其它信息,相对较为简单。

4.4核算过程

预算会计主要核算经济行为未发生前,对其进行预测和计划;而企业会计的核算过程包括行为前的预测、行为中的记录和监督、行为后的计划及策略。

5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会计具有更加重要的社会地位,会计核算向着现代化发展,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职能将更加优化。虽然二者在核算上存在差异,但无疑,必须保证其秩序,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更良好的环境,我国的国民经济才能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作者:李灵娟 单位:公安边防部队士官学校军需卫生系财务教研室

经济会计论文:虚拟经济条件下网络会计论文

一、会计信息提供更及时

以往会计信息反馈能力不强,公司的收入、成本、利润等情况一般要到本月会计业务结束之后才能在账上反映出来,网络会计实现了数据共享、跟踪等功能,可以动态的跟踪企业的每一项活动,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实时的掌握企业最新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更急全面,更加有针对性

网络会计的在线数据库包括了企业所有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并采用网上报告的方式,有效的增加了会计资料的信息容量,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企业在网络中公布的数据进行筛选,随时的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计算机网路一改以往会计信息使用者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通过人机对话等形式,通过网络为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及时交流创造了条件,通过在线访问、建立索引(按照报表项目、工程项目、部门、时间等条件)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为正确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资源信息的共享,会计业务办理更加方便、迅捷

网络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单机操作的缺陷,建立了基于INTERNET网为基础的远程连接,建立了基于公司内部服务器为基础的内部网络都能实现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这样既节约了资源,又能够提供工作效率。网络办公不仅在企业内部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通过网络实现上传下达,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网络又为企业与外部的关联企业提供了一个接口。例如:网上银行,企业足不出户将付款信息通过网络传到银行,办理付款业务,既快速又便捷,在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又保证了资金的安全。

四、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及时

提供各类财务报表的最终目的是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真实的、可靠的、及时的财务数据。对于以往的会计理论中,财务报表是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编制的,所以无论是动态报表还是静态报表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用网络会计的电子财务报表是即时生成的,反应了企业当前时点的生产经营状况,是最真实的财务信息。这种即时处理随时提供信息的特点是以往传统的会计报表所无法比拟的。经营管理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生成自己需要的财务数据,从而为生产经营做出正确的决策。

五、强化了会计监督、管理

局域网将公司中所有的利益相关的部门通过网络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于组合方各自利益不同,在网络核算中既能体现相互配合的关系,又能够体现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关系。网络又能使各个利益部门的职责更加细化,监督管理更加严格。会计核算的主要功能已经从核算型过度到管理型,从而对会计管理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网络会计的不足和缺点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会计逐渐取代了原有的手工会计,也动摇了传统的会计理论的框架,改变了会计的时空观,同时,做为一个新兴事物一样,它也存在卓一些不足和缺点。

1.内部因素

技术风险,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硬件和相应的软件组成,计算机的硬件配置不当等硬件故障,软件安装使用不当都会影响网络信息的流通,严重时会导致网络瘫痪,威胁传输的信息的完整新,导致数据信息丢失,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外部因素

在网络上传输的跨级信息都是使用一定的传输协议以密文的形式进行传输,这些技术的采用保证了信息的可靠和有效,但是安全是相对的,这些协议的使用的安全缺陷反过来会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潜在风险。现在的计算及网络依据是INTERNET使用了TCP/IP开放式协议,网络信息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计算机黑客利用网络的漏洞,利用自设的木马病毒程序进行网络信息的监听、截获,在取得对方的传输信息后进行仿冒,篡改电子票据、电子凭证和电子账册,造成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在网络环境中,网络会计的信息采用分布式输入,从不同的会计信息平台采集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更加突出,更加隐蔽且不容易识别。

网络会计做为网络经济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网络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信息在网络环境中实现共享和流通,对财务信息实施远程操作,动态的为内部和外部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实时的、真实的、准确的信息。这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建立在网络开放的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的保真在网络条件下变的更加复杂。对网络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进行研究,合理配置企业网络硬件、软件,对网络传输的技术方案、各种信息的使用权限进行合理的计划安排,降低网络传输风险,让企业的财务信息最终以人们需要的形式表现出来。

作者:张迪 单位:山东省邮电工程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经济会计论文:完善经济环境成本会计论文

1.低碳经济与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概述

1.1低碳经济概述

随着2003年“低碳经济”一词的提出,现在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理论被相关学者研究,它作为一种在后工业化时代出现的经济形态,既能够满足能源、环境的挑战,又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比如:当前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低碳经济理念就是“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低污染”,以技术创新、发展创新为核心,旨在降低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以能源效率、创新清洁能源为目标,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选择。

1.2企业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通过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一系列成本费用,也就是说企业的环境成本就是对环境的恢复、预防、补偿过程中所产生的企业资产的流出以及价值的消耗,其形式不仅表现为企业会计账面上的现金的流入、流出,还包含一系列非现金的支出。环境成本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当前企业应该普遍重视的问题。

1.3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环境成本控制主要是指通过运用一系列的先进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一系列对环境有影响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是基于一种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将环境成本的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保证将环境成本降到最低限度的一种管理活动。

2.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2.1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

环境成本的确认主要指的是通过结合企业自身的成本发展目标,从低碳经济的理念出发,对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对环境有影响的支出进行确认,并根据实际情况分为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两项,在考虑企业自身损失的前提下,第一,资本性支出主要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年度中的各项支出,应该由各个期间收益的营业收入分担,如果企业的环境指出符合资本化的标准,就将部分支出转化为企业的环境资产,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期摊销;第二,收益性支出是将涉及一个会计年度的支出与当期收入项配比,并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营业支出形式,比如:企业的环境绿化支出、环保人员的工资支出等就是收益性支出的范围。对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进行确认要认准一定的条件,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

2.2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

企业的环境成本计量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部分,第一,内部环境成本计量是在完全目的成本、非完全目的成本的基础上,选取不同的计量方式,在一定时期内针对某一环境而做出的资金投入,主要有差额计量与完全计量两种,不管哪种计量方式都应该以保护环境为主要的投资原则;第二,外部环境成本计量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并没有实际支付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成本费用,它不同于内部环境成本计量以消耗资源为代价,而是取决于对温室中气体排放量的估算,通过从量定价方法对有害气体的排放进行计量,在观测实际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测算公式推衍而来,是对资源消耗量的一种计量。

3低碳经济下改进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建议

3.1完善环境会计计量法规

完善环境会计计量规范是低碳经济条件下控制环境成本的前提和基础,实际来说,应该在拓宽环境会计法规覆盖面的前提下,明确保护环境、控制会计成本的要求,将环境保护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标准,确定环境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地位,以此来知道环境成本控制的实践活动,实现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2提升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观念

低碳经济下,企业不能再按照传统的环境成本计量形式发展,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企业的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来保证正确的经营决策,站在低碳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到环境成本的应用价值,对关系到环境保护的一系列经营活动进行全程的控制,以一种主动性的环境成本控制为手段,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来实现企业更高的经济利益。

3.3制定适合环境成本控制的准则

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准则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历史成本法、行业成本法、实际过程分析法,无论哪种方法都应该以控制企业环境成本为前提,参考行业环境成本。企业外部环境成本等因素,从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成本准则,以此来达成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目标。

作者:高谊 单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经济会计论文:经济学理论管理会计论文

一、论证来源与基本事实

国外管理会计学者在研究中大量引入经济学理论。1986年,Watts和Zimmerman在《实证会计理论》中指出:“本书旨在介绍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的经验性会计文献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论。”该书介绍了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市场失灵、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企业理论、公共选择、管制理论及契约理论等在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应用。齐默尔曼(2000)以机会成本概念和组织理论作为管理会计研究的基本框架,写出《决策与控制会计》。

在管理会计研究中,经济学相关概念的使用比例非常高(50%),经济学成为解释会计现象的一种工具,或是用会计数据来验证经济理论的一种手段。同时,许多经济学家也认识到会计学的重要作用。科斯(1990)认为,会计理论是企业理论的一部分,在经济研究中,应很好地利用会计数据,因为会计数据能够让经济理论定量化,所以经济学家应学习会计学,理解会计数字的含义。国内管理会计学者除了对纯会计理论进行探讨外,也做了很多基于经济学理论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会计理论研究中所应用的经济学理论几乎都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尤为著名的是“过程的控制与观念的总结”。这一时期,会计学界也引入了西方的一些会计理论,但侧重于从会计角度进行规范论述,并没有涉及过多的经济理论。此时对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等却引入较多,如“会计管理”的创立以及会计行为学的研究。笔者认为,《会计研究》1992年第6期发表的《科斯定理与会计准则》(刘峰、黄少安,1992),标志着我国会计学者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开始。此后,有会计学者介绍了实证研究方法,瓦茨、齐默尔曼的《实证会计理论》有了中文译本。《经济研究》刊载的相当一部分会计论文也是实证会计研究的文章,主要是利用国外成熟的模型对中国市场进行检验,其中所用的经济学理论大都来自于国外实证会计文献。会计学者对企业理论、产权理论、理论和管制理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一些富有创见的成果。

近年来,公司治理理论成为会计学者应用的主要理论,在会计论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我国的《会计研究》杂志是一本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刊物,该刊自1981年以来,已刊载一定数量的管理会计方面的论文。我们选取1981~2000年《会计研究》上中与管理会计(包括成本会计、成本管理和业绩评价等)有关的363篇论文,进行有关涉及基础理论研究的描述性统计,剔除管理会计与其他理论结合的199个样本,表2表明,经济学在国内管理会计研究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应用频率最高。

二、借鉴经济学的精度、广度与深度

(一)借鉴经济学的精度———以研究方法为例

会计的研究方法根源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规范与实证会计研究像经济学研究一样,把规范法和实证法引入会计研究中。下面我们将对经济学研究方法以及规范会计研究在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与实证会计研究的逻辑推演进行简单的回顾。最早区分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的是西尼尔,而对实证经济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做出更严格区分的是大卫•休谟,他提出所谓的“休谟判别法”:从事实性、陈述性的说明不能推导出规范性、伦理性的说明,亦即不能从“是”中推导出“应当”。休谟提出了实证经济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的判别标准,即实证经济分析研究“是”与“不是”的问题,规范经济分析研究“应当”与“不应当”的问题。同样,规范会计研究着重于说明会计“应当是什么”,而不限于说明会计“是什么”,因而规范会计研究不满足于现有的会计惯例,而是从逻辑性方面概括说明怎样才是良好的会计实务。规范会计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演绎推理法和归纳推理法两种。

(1)演绎推理法

它是从一定的会计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出研究对象的逻辑性结构。演绎法的推导程序为:大前提—推导结论—验证—具体问题。其主要步骤为:确定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目标;说明会计基本假设或目标对财务会计的指导作用;根据既定会计假设和目标,推导相关的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基本概念;以会计基本原则或会计基本概念来指导会计实务,规定会计的具体处理程序。演绎法的优点是,可以保持相关会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会计理论的构建具有逻辑严密性。其缺点是,推理的正确性取决于假设前提,如果假设前提错误,则整个推理得出的理论结构将是错误的。

(2)归纳推理法

其特点是,通过对大量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加以分类,从中概括出有关概念的内在联系,再把它们组织或表述为理论。归纳法的推导程序为:观察—分类—概括—验证。归纳法的优点在于,它不受预定的模式束缚,把理论概念或结论建立在大量现象的基础之上。但是,该方法的正确性取决于观察对象的代表性。由于选择观察对象的范围和代表性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准确。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会计理论研究主要是以会计假设为前提,推导出会计原则、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处理程序。70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决策理论及行为科学等新兴学科向会计领域的渗透,会计理论研究主要以会计为前提,推导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与会计报告的标准。实证会计研究作为一个与传统规范会计研究特点迥异的研究学派,其目的不在于提出会计“应当做什么”,而在于解释会计“是什么”、“为何是这样”,并据以预测未来的会计行为及其影响(罗勇、贾鸿,1998),它是根据实际效用或现实因果关系来选择会计概念、原则、准则和各种程序。实证会计研究的基本步骤为:(1)提出理论假说和有关假设条件;(2)建立理论模型并得出主要结论;(3)对理论假设模型进行经验验证;(4)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提倡在会计理论中引入实证研究的是美国会计学家M.C.Jensen,他在1976年发表的《关于会计研究和会计管制现状的反映》中指出:“由于规范的理论占优势,会计研究是不科学的。”实证会计研究能解释已存在的会计现实“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为什么会计人员要从事这样的工作。自1968年鲍尔和布朗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发表之后,实证研究成为西方会计研究的主流,也使得管理会计的实证研究成为可能。管理会计的实证研究可以表述为:实证研究认为会计理论的目标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而这也是经济学大部分以经验研究为依据的研究的基础;以对假设的实证检验代替研究人员的价值判断,对预先提出的理论性假设不是进行一般性的推演,而是采用可观察、可检验的实际证据来进行检验和说明;实证会计研究以定量分析为主,广泛采用精准的计量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实际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这使管理会计研究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二)借鉴经济学的广度———以理论为例

人是行为人,而委托人是行为影响的一方。人根据契约为委托人做事,委托人依据契约对人给予奖励。企业的股票持有者与企业经理的角色是不同的,后者是经营(run)企业并做出决策,而前者是在契约签订生效后拥有(own)企业,对企业有剩余拥有权(residualclaimant)。剩余拥有权会产生剩余控制权(residualcontrol),这是一种可以后发制人的机动权(Berle&Means,1932)。理论说明,委托人和人有不同偏好,并且都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人具有机会主义行为,这将导致道德风险(Moralhazard)、成本(包括签约成本、监督成本、保证成本和剩余损失)的产生。1976年,Jensen和Meckling首次提出成本概念,认为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缘于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这一事实。标准的委托—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的假设之上:一是委托人对随机的产出没有直接的贡献(即在一个参数化模型中,对产生的分布函数不起作用);二是人的行为不易直接被委托人观察到(虽然有一些间接的信号可以利用)。在这两个假设下,有两个基本命题:(1)在任何满足人参与约束及激励相容约束而使委托人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合约中,人都必须承担部分风险;(2)如果人是一个风险中性者,那么就可以通过使人承担完全风险(即使他成为惟一的剩余权益者)的办法来达到最优结果。委托问题的产生有四个原因,即授权和控制权分离、不确定性和分散投资风险、科层组织结构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有限理性和个人能力的约束(向荣、贾生化,2001)。委托人需要一种控制系统来使人按委托人的目标来行事,这种控制系统包括三个部分:决策权的分配(谁负责做决策)、业绩计量与评价(向谁报告何种信息)、奖励与惩罚(收集到的信息与人报酬之间的关系)。契约和决策的形成需要以信息为基础,而会计和审计正是与这种信息的收集和传播有关,因此,理论可以用于会计和审计研究中,以分析不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和审计程序的效率特点(ChatfieldM、RVangermerch,1996)。对会计领域问题的研究最有影响的学者有:Holmstrom(1979,1982)、Jensen和Meckling(1976)、Watts和Zimmerman(1978,1983)等。理论可以深入到会计学研究的各个领域(JensenMC,1986),其对管理会计的贡献在业绩评价方面更为显著。例如,在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中,用理论来解释会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会计基础与市场基础、财务基础与非财务基础、相对基础与绝对基础等矛盾。

需要说明的是,股东虽然可以通过审计者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内部审计、民间审计都对审查会计信息、降低信息风险承担重要责任,但在现实中,由于内部审计组织不够健全,地位尚不独立,民间审计会受到审计委托、审计费用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或不愿审查虚假会计信息,甚至出现审计师与企业合谋的问题(陈关亭,2001)。

(三)借鉴经济学的深度———以产权理论为例

我们首先对产权、交易等概念的历史演进及重要性做一个简要回顾,然后阐述管理会计借鉴制度经济学的必要性。完全竞争模型被构建出来,该模型的基本前提假设,如理性行为、公司的规模不经济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其假定还有一个与产权相关的隐含假定是支撑完全竞争模型的基础: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是决定价格的市场条件,对它们的利用反映了私人产权的制度安排;要实现完全竞争,所有的稀缺资源必须是私有的、明确的,并被有保障地拥有。这是从完全竞争模型或者近似完全竞争的模型中推导出的结果,也是由私人分散控制资源而引起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产权制度隐含在完美的假定中,在对与价格具有同样作用的因素的研究中,对产权安排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1934年,康芒斯在《制度经济学》中提出交易的范畴。他认为,“使法律、经济学和伦理学有相互联系的单位必须本身含有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三项原则”,“这个相互的单位便是交易”,“一次交易,是制度经济学的最小单位”,交易“不是实际交货那种意义的物品交易,它们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质的未来所有权的让渡与取得,一切决定于社会集体的业务规则”,“交易是所有权的转移”。1937年,罗纳德•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第一次提出交易成本。之后,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著名的“科斯定理”,即“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将等于社会成本”。后来有学者将其扩展、引申为: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将使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如果交易费用不为零,不同的产权安排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可以通过明确的产权之间的自愿交换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率。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制度对产权的初始安排和重新安排是必要的。科斯定理说明,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和企业产权制度,可以不断地降低企业内外部交易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然而,交易、契约、产权的关系如何?哪些类型的交易适合于企业合约安排?哪些类型的交易适合于市场合约安排?威廉姆森(1985)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方面区分了交易类型,认为涉及高度专用性资产且经常重复发生的交易,适合于在企业内部进行。显然,资产专用性对于为何通过企业配置资源给予了很好的解释,但它不能解释威廉姆森提到的作为“卖者”的企业为何存在。

借鉴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与逻辑演进,管理会计的现代应用必须渗透到制度经济学提及的众多理论(如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安排等),否则,“如果没有产权的界定、划分、保护、监督等规则,没有产权制度,产权的交易就难以进行,产权制度的供给是人们进行交易、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

三、经济学对管理会计的启示

(一)实证研究(计量经济学)的精度———对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启示

无论管理会计(作业成本会计与作业成本管理、综合记分卡、KAIZEN成本计算、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行为会计、环境和战略管理会计、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等)的发展趋势如何(余绪缨,2001),无论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由内深化与向外扩展如何并举,无论管理会计的选择指标从滞后性向前导性怎样转变,无论管理会计的货币性与非货币性分析怎样结合,现代管理会计的特点、重点及难点研究,都需要计量经济学的背景支持与后台支撑。计量是会计的一种属性,也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二)理论(信息经济学)的广度———对现代管理会计的诠释

传统的管理会计都假定信息是无成本的,或者至少不存在因信息而导致的成本差异。但是,信息经济学理论表明,任何信息都有其特定的成本,信息成本因具体情况而异,信息系统只能根据具体情况来加以选择。理论在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上,从委托人与人获取信息的角度,结合人的行为因素,在管理会计中得到应用。

1.有助于管理会计人员在备选决策方案中做出正确选择

在理论体系中,管理会计信息可以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目标服务:(1)用于优化委托人或人将采用的决策的环境进行事前评估,即修正信息;(2)用于评价决策执行的结果,以便在委托人或人之间按照契约的规定来分享上述成果,即业绩评价。决策前信息和决策后信息的作用以及对委托人和人利益的影响,有助于管理会计人员在备选决策方案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业绩评价与激励人的最优努力相关,而人的努力不能被直接监督,如果没有建立业绩与报酬相联系的、能够反映绩效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就不能激励人为委托人而努力工作。

2.对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出现偏差的原因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管理会计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应用都面临现代企业存在的一系列委托关系: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关系、企业经营者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委托关系、股东与审计者之间的委托关系等。从委托的机制来看,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决定着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与原因。

(1)委托人与人的目标、利益、风险不同

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彼此分离,现代企业存在着一系列关系。委托人和人因各自利益、目标不同,所承担的风险也各异,在某些情况下,一方追求效用最大化时,会损害另一方的效用最大化。

(2)契约的不完备与信息的不对称

会计实务的变化难以预料,这不可避免地使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制定存在滞后性。这些法规、准则不可能把会计实务中所有的情况都包括在内,只能对会计的总体目标、总体原则以及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做出规定,而对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规定则相对灵活,这使人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有很大的变通余地。契约的不完备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人可以利用占有会计信息的优势和契约的缺口,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程序及会计处理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对自身的业绩进行夸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产权理论(制度经济学)的深度———对现代管理会计的提示

1.从交易费用的定性到定量分析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深度已经渗透到管理会计研究层面能够涉及的深度,如产权理论涉及的交易成本概念就属于制度经济学的内容。在交易成本理论中,交易成本包括外部交易成本与内部交易成本,涵盖了监督成本、信息取得成本、组织制度成本以及不确定性原因引起的成本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机会成本,即选择不同制度形式的生产或消费所损失的机会成本。在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机会成本理论,这里的机会成本是指选择最优方案而舍弃次优方案所丧失的收入,其实质是选择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生产要素配置与管理方式的问题,它贯穿于投资决策、生产组织和产品销售等过程,是既定制度约束条件下的机会成本。对企业交易费用、机会成本在定性基础之上进行定量研究,已成为管理会计的核算分析内容。制度经济学研究正在更为深入地展开,将会为管理会计的领域开辟新的研究空间。

2.以资产的流动性划分资产到从专用性角度划分资产

资产的分类一般都遵循一个原则:以资产的流动性为标准,对资产进行分类和管理。按流动性划分资产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是,信息使用者既不能获得关于无形资产的准确价值计量信息,也不能获得有价值的评估信息。其原因是:(1)存在不能独立存在的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与企业的有形资产相结合无法分离,而能够分离的无形资产价值又往往是在企业经营有形资产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所以人们难以清晰地界定其范围;(2)流动性划分与无形资产的相关程度很低,按照流动性进行划分的资产虽有利于描述有形资产的特性,但不能有效地描述无形资产的特征,也就是说,流动性与无形资产的相关程度很低,信息使用者如果仅利用现有的财务报告信息,是很难评价无形资产价值的。资产专用性并不是为描述无形资产而提出的,但从会计的角度看,专用性对资产进行另一种分类,能够从财务报表中挖掘更多信息。我们可以对资产的专用性进行一下回顾。

1985年,威廉姆森将描述交易的主要维度分为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次数。资产专用性,是指为支持某项特殊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资。专用性资产一旦被用于某种交易,它就无法在不发生巨大损失的前提下转移到其他交易中。由此可见,资产专用性表明资产有专门用途,其收益依赖于它所支持的专门交易。资产专用性包括地点专用性、实物资产专用性、人力资产专用性、完全为特定协议服务的资产专用性以及名牌商标资产的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是指由于交易双方的协议不可能完全,在交易过程中就可能因为一方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在双方进行了专用性投资的情况下,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双方的交易关系更加复杂化,进而出了对契约关系进行调整的要求,并因此对组织与交易的匹配关系产生影响。交易发生频率,是指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经常性或重复程度。采用垂直一体化方式,能够提高契约关系的稳定性和调整性能,但垂直一体化会增加组织管理费用。因此,只有对较高频率的交易实行纵向一体化,在经济上才是合理的。需要补充的是,考量交易的另一主要维度应涉及交易效率,交易效率对分工水平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随合约自主权、合约结构的优化、产权保护程度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四、结语

得出如下结论:(1)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来源于经济学的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2)现代管理会计的应用依据来源于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对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是重要的和必要的;(3)经济学的研究为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出现差距的原因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4)现代管理会计应站在经济学的高度,借鉴经济学的广度和深度,拓展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领域。

作者:杨阳 单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会计论文:基于经济发展的管理会计论文

一、信息时代的管理会计。

20世纪初,经济发展的趋势已经迈向经济现代化,是经济信息化和经济知识化的有效结合。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经济一直呈上升趋势,资源的有效使用率也呈上升趋势,资源的有效利用从工业化到非工业化,整体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为了适应这种行业的转变,全球的社会竞争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管理会计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创新。大部分企业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但是目前阶段,管理会计的应用与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还存在着很大差异,管理会计还不受人们重视。制造业的管理手段相比以前有了新的特点,即在要求管理会计在过去的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创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几点建议

1.建立我国特有的管理会计理论。

建立管理会计体系,其主要作用在于推动会计学的研究,指导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构建管理会计的管理理论模式。与此同时,将企业的成功案例运用到管理会计体系中。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务必加强管理会计的发展进程,以实际研究作为指导,解决管理会计在战略方面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帮助企业的管理层建立管理会计体系。还可以效仿欧美等西方国家在企业管理会计方面的培养手段,推进管理会计的职业化技能,逐渐成立一批管理会计师职业团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在实际操作上,可以在学校召开企业座谈会,将企业需要的理论知识与管理会计理论相结合,鼓励教师将成功的实际案例引进教学中,了解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的运用重点,并对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科学研究领域的坚强后盾。

2.提高经营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创造效益。在整个过程中,从谋划经济战略、规划经营目标、到最后的控制经营过程,一切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管理会计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内部,符合企业管理的总体要求,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又是整个企业的重要组成,其价值理念处于核心地位,有着其他会计系统无法比拟的作用[6]。所以提高经营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有效保证。提高经营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强化经营者的管理会计意识,对经营者进行管理会计培训,培养经营者主动向会计人员学习有关方面的知识,促使经营者提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除了在会计专业中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外,各高校也应让其他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管理会计的知识,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灵活的运用管理会计,掌握管理会计的技能与方法,可以为企业进行有效的决策分析。

3.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新形势下,要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战胜竞争对手,就离不开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然而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其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所以在21世纪的新时期,世界经济的新形势对管理会计人员作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不能只会简单的登帐记账,账务核算,还必须是懂得科学管理的新型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主要是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因为我国现有的很多会计人员都是没有经过专业教育,专业性知识还只是处在简单的记账报账上,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时展的需求。为了让企业谋得更好的发展,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管理会计理念,摆脱陈旧的教学内容及重复的教材内容,还有一些专业术语不规范、与现实的实际应用严重脱节的状况。培养一支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队伍,制定统一的管理会计理论,为会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这是我国目前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在管理会计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中,从企业的发展到管理会计理念的不断革新,这一过程中两者是相互促进的。管理会计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根本要求,也是一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学科。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以及成本会计都是在总会计师的领导下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工作。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提供经营管理战略信息。在管理复杂的大规模企业中,管理会计在决策经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企业战略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企业内部,管理会计人员不只是一名会计,更是企业的谋划师,为企业的决策提出参考意见[8]。一个合格的财务管理者在企业先进的财务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组织规划经营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结语

管理会计是为了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的一门科目,它一方面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收集有关资料,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迎合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其他管理方式相结合,从而自成体系,形成一个自己独有的管理方法。管理会计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标志着现代经济市场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作者:吴丹峰 单位:四川大学

经济会计论文:网络经济下的财务会计论文

1.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

1.1会计网络化

网络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生产关系中要用到网络技术,造就网络模式的优势,网络化模式是财务核算工作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业务范围的扩大,企业的财务信息需求网络技术来实现,轻松地方便企业财务经理到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了解财务信息,可以快速构建企业各部门之间财务信息通过网络汇总,以方便企业远程控制。

1.2网络会计

网络会计是在互联网的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活动,它是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之上的。发展网络,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提高会计核算的方法,需要依靠网络来实现监督会计工作。

2.网络经济给财务会计带来的变革

2.1财务会计理论的变化

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是基于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的基础上的。然而,随着传统会计假设的推广和应用都是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提出了新的会计理论挑战了这些假设。如:电子货币、电子银行的出现,使得无纸化,非货币性交易的计量成为现实;网上并购、破产质疑着持续经营假设;企业之间的虚拟联合、战略联盟等,似乎打破了会计主体假设原来的范围;而会计实时报告系统又可以随时生成财务报告。

2.2会计信息传播的变革

手工记账式会计信息传播的过程,十分繁琐,处理信息的成本高,处理工具落后,导致数据处理和信息形成数量,被成本效益原则毫不留情的约束着。现在,利用网络技术,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来管理一定范围的会计信息成为可能。企业可以直接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会计信息传递到网站。用户使用该网站的搜索引擎和链接技术,直接得到会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披露。这将使会计人员摆脱传统的业务过程,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注重信息的分析,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信息,以支持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

2.3推进会计集中化和自动化的管理

通过计算机对会计信息实现企业部门之间的集中管理,通过网络化建立一个企业内部网络管理中心,集中管理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实现自动汇总结算,并利用强大的计算机自动计算出企业的财务报表及其他自动生成的动态的财务信息,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集中管理。

2.4有利于财务信息的动态化、开发性管理

网络技术通过过程监控,能够实现对会计核算的管理,改变会计的传统核算的弱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以用企业财务动态网络远程控制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适时和动态管理,做到网上监督。不仅如此,网络条件下会计信息做到信息披露公开化,避免了信息披露失真。

3.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发展的主要对策

为了改善网络条件下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现对网络条件下会计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3.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配套措施

网络的发展得益于网络经济时展的坚实的基础,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立法,规范网上交易的购销、支付和核算行为;又由于其对财务会计深远的影响,相关部门应当向国外的研究成果学习,积极制定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法规,如,网络会计信息管理、财务披露标准等,明确企业网上信息公开的义务和责任,网络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要求,监管机构及其职责等等,以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给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为了给网络经济下的财务会计提供健康、宽松的社会发展环境,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会计信息披露网络管理、财务报告及其他法律制度的规定、规则。

3.2着力营造网络环境的安全措施

网络经济的发展,使财务会计网络流程加速,传统的手工会计流程不再适应网络会计,我们必须重视加强这些技术的管理和控制,以便更好地监督财务会计和内部控制。这里的技术方面,包括数据输入、过程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输出等。具体的主要内容是:由专门人员录入数据,不要让数据可以自由修改、复制或其他操作,数据录入、更改传输、输出必须由负责人审核批准,建立数据传输加密系统进行数据验证,建立输出记录和报告输出文件的签章规范,提高数据输入真实、合法、完整,确保系统输入数据前经过严格的测试,输入数据和代码后,要验证其合法性和真实性。具体应注意:

(1)加强数据处理的管理。

集中分散式和授权式两种控制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以确保数据处理的及时性。集中分散式指的是一个集中的网络管理服务器对数据的统一管理,网络服务器将数据发送给一个工作站,该工作站自身处理操作业务,并且每个站通过数据传输定时将新的数据传输到网络服务器,统一进行处理,与此同时链接到相应的数据库。授权式是当每个工作站需要访问网络服务器查询业务数据时,是否允许访问批准的权限在服务器。

(2)入侵防御和控制系统。

在网络经济下,使用端口和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防止非法用户入侵会计系统。设置信息单向流动的路由器,来保护本地网络,禁止注册到本地网络的外部用户。因此,即使有非法用户入侵,闯入文件服务器,无法通过这个单向配置的路由器,无法进入受保护的本地网络。

(3)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在网络经济下,安全管理体系的重点就在访问控制。编写或修改信息的功能要经过严格授权,用户权限必须在一定级别范围内进行控制。

3.3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对信息系统的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它可以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证有关财务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在此类工作中,及时发现排除和杜绝会计系统的安全隐患极为重要。负责内部监督机制的,应当是单位最高领导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可靠和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价。

作者:王登芳 单位: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经济会计论文:丝路经济带背景下的财务会计论文

1丝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财务会计发展的环境分析

(1)国际环境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与投资多元化的发展

和平与发展乃世界主题,财税、金融、投资的改革深化,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加强合作,政府注资,刺激经济和抗衡危机的努力下,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并呈弱增长态势。这些都有利于新疆会计发展与改革。但也要意识到,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仍很脆弱,这使新疆会计发展与改革既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也面临巨大压力。

(2)从周边环境来看,对新疆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诸多利好政策

尤其是丝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所指出,在跨欧亚、南亚和西亚的拥有30亿人口的广袤地区建立起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区域合作空间,将是一个既具有远大前瞻意义、又不乏现实可行效益的宏大构想。在这样一个能够使相关各国的政策、道路、贸易、货币流通顺畅的广大区域里,技术、资本和人员的流通成本将大大下降,地区整体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力大大提高,当然建成丝路经济带,联通东西方和造福30亿人,首先受益的自然是地处丝路中心的中亚各国。由于新疆与中亚的地缘优势,建成丝路经济带对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全面推进开放有着重要意义(张春贤,2013),由此会对新疆会计发展与改革产生重大影响。因为,经济全球化既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促进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推进器;国际贸易的内容、规模和速度,有赖于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也是会计制度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栾甫贵,2004)。

(3)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会计改革从1993年至今,改革进程的发展更加适应全球化经济。

1993-1997年是统一会计准则期间(Uniformperiod),1992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个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1998-2006年是会计协调阶段(Harmonisationperiod)包括财政部在1998年颁布的《股份公司会计制度》和2000年12月29日颁布了综合的主要适用于大中型工商企业的《企业会计制度》,这一阶段会计改革对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统一分行业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国际协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7-2010年是会计趋同阶段(Convergenceperiod),2006年2月15日,我国正式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2007年1月1日起,新会计准则体系在上市公司执行。在中欧财经对话框架下,经过3年来的努力,中国会计准则得到了欧盟的认同。以国际趋同为基本战略思路制定颁布的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些改革和变化都要求会计工作者具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和扎实的会计基本功底,对新疆会计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于基础较差的新疆财务会计也是巨大挑战和艰巨任务,而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财务会计如何更好地服务贸易和对外投资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丝路经济带背景下的新疆财务会计发展战略选择

(1)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会计革新。

丝路经济带加快建设后,新疆企业加速进入中亚市场和国际市场循环,中国与中亚各国贸易往来和跨国的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财务会计工作涉及许多的思维、理念和方法,已远远超越会计基本核算职能,它已经涵盖经济、财政、金融、法律、道德等领域的知识和实践背景。随着资本流动更加国际化,筹资渠道和投资方向更加多样化,国际市场更趋激烈,而会计准则的地区性可能引出不同地区的规范和秩序之间的冲突,并往往成为人们跨地区和跨国界经济交流的障碍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融入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二十国(G20)峰会、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导制定的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不仅会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产生影响,甚至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新疆财会人员熟悉中亚会计准则,依照会计准则、符合国际惯例,创新会计信息处理和财务管理模式,提高综合素质,适应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走出去战略”的需要。还有根据我国国情、新疆区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创新的思路考虑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研判企业的风险和收益,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

(2)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应用。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包括保护资产安全、保证账目和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因素有方法、程序和组织规划。它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挥、调节、控制,以保证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丝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新疆进入大发展和大开放时期,要加快新疆—中亚国家边境口岸和贸易区的建设,还有中亚已经成为中国在境外投资比较集中的区域之一,比如在5个中亚国家都有中国大量的投资项目,涵盖了许多领域,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直接投资已经超过200亿美元,如果加上金融信贷已超过300亿美元。所以内部会计控制中合理控制融资规模,考虑多元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作用,促进和完善新疆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

(3)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对外会计服务能力。

企业在加强对海外资产的审计监督方面对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具有强烈的服务需求。除了传统的审计服务外,还包括对海外资产和企业运营情况实施风险控制的需求、对投资项目进行前期可行性研究、税务筹划、成本支出控制等财务管理咨询方面的需求。通过对中亚5国的财政政策、税务政策、银行的金融政策、利率和汇率、金融产品的掌握和应用,全面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所以是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在规模上还要扩大,以便与被审计的企业资产规模相适应;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能力、人员素质、服务能力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出资人的管理要求;三是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要熟悉中亚5国的情况,适应当地的环境。

(4)人才是会计发展的战略资源。

国以才治,业以才兴,培养造就一大批道德优良、素质过硬、视野开阔、能力卓越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我国会计永葆生机活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长远之举(刘玉廷,2009)。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与社会变幻莫测以及新疆经济快速发展,新疆需要一批批年富力强的优秀的高级会计人才完成国际准则“趋同”和中国会计“繁荣”的历史重任,把新疆会计事业推向前进。新疆高级会计培训计划力争通过5~10年时间,培养和造就一批(300人左右)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国家财经法规、具有广阔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6年来,新疆共选拔培养高级会计人才2期64人,已结业32人,正在开展第三期选拔(截至2012年)。7名学员通过努力入选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入选人数在西部省区市名列首位。培训同时要发挥高级会计人才在强化会计职能、宣传会计政策、研究学术理论与实务问题等方面的组织推动和辐射作用,促进本单位、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工作的发展,带动新疆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李晓春 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经济会计论文: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一、如何确定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会计计算方法

(一)如何确定人力资源会计一般来说,企业的人力资源主要表示企业所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体情况。然而人力资源会计是确认人力资源数据的主要方法,和进行人力资源会计的主要流程。人力资源会计无论是从主体还是内容还有相关的计算方法上斗鱼公司财务会计不同,人力资源会计可以是工资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点,企业可以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控。这种管控主要指与只愿建立劳动合同,支付工资等。其次,人力资源是可以进行计算的,它可以为公司的发展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计算方法目前,对人力资源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就是采用成本法,指的是对人力资源应该根据它取得、开发、使用过程中的全部使用的花销计入账目中,这些花销就是很朴实、平常的,根据这个来人账,不但是分得公平,而且非常的合理;还有一种方法,使用的是对人的价值进行计算的方法。区别于上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人的本身价值进行计算。以上两种方法,在现如今不断的发展变化,运用于公司的发展建设中。1、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成本计算的范围为取得成本、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主要计算方法主要有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以上两种。开发成本中包括定向成本、在职培训成本和脱产培训成本。使用成本中包括维持成本、奖励成本、调剂成本。2、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是根据人力资源所产生的价值对其进行计算的,公司的人力资源的价值一般都是职工的技能掌握情况。在计算员工的价值的时候比较复杂。所以,采用货币性价值计量为主,非货币性价值计量为辅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这样能够更全面的反映人力资源价值。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会计的新特点

(一)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作用日渐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在现在的社会中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计算提供一些简单的数据是不能够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的,现在的人力资源信息趋于多元化的趋势。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空间范围有了拓展在现代的经济发展飞速的时候,每个企业都开始逐渐的重视起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系统逐渐成为了企业重要的因素,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效的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人力资源的空间范围。

(三)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内容将偏重于其所掌握的知识的价值的计量由于受到了传统的会计计算方法的限制,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方法依然是占据主流信息,主要通过未来工资报酬折现、企业未来收益折现以及非购入商誉的计算和弗兰霍尔茨的随机报偿价值的计算等方法来反映人力资源单个或整体的价值。

(四)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构成具有特殊性企业的组织方式与管理手段,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在其构成与发挥上会产生某些影响作用:第一,企业管理手段与组织形式上,对于广大员工的价值认同感、技能培训水平与合理的人员岗位调配,对于充分挖掘职工人力资源价值,必定具有深远影响;第二,宏观角度上,社会上的政治形势、经济形态与文化意识等综合因素,均对人力资源的价值形成、成本计量产生一定的作用,以上因素均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工作,有着区别于其他的会计计算的原则。

(五)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式的转变在当今新经济时代前提下,企业管理的核心应放在运营,运营的核心为决策,决策的科学与否在于会计核算信息的优劣与信息的剖析,因此若仅按照传统货币计量方式,衡量个人与资源间的隶属范畴,用工资来计量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显然是片面的、不合理的;在人力资源核算时,不但采用传统货币核算,也要引入非货币化方式,表述人力资源价值信息,为企业决策与管理者递交科学的数据分析。

(六)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学术界对于人力资产的认识,具有两种观点:一类观点是判断其隶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原因在于它区别于劳动对象的货币表现(即流动资产),并且还不同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另外的一种说法认为,人力资源并不属于企业的虚拟资产,是因为人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个体可被多家企业在同一时刻共同占有、创造价值。笔者认为,人力资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它具有自己的特点。人力资源可以给企业长期带来利润,在这一点上与企业的无形资产类似。人力资源的会计核算,作为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致力于对人力资源的计算和考核。其经济价值的核算可按照他所能够制造的价值为条件,并且可以分为多种模式。我国的成本法长期以来受到企业的青睐,这主要是由于成本法与公司财务计算的方法和原则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笔者在文章中注重把人力资源同实物资源对比,存在完全迥异的特性,人员的劳动力成本与价值情况,并非由其所接受的教育成本与管理成本所决定与反映的。企业内部对于员工资源的投入同人力资源在价值的增长量方面的关联程度不显著。同时,人力资源特性上还有再生与进行超额收益的性质,在实际工作之中,人力资源不但未向设备那样消耗递减,却积累了生产经验迅速增值,带来超额的价值收益,当然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的价值量也应技术的革命与发展,而逐渐的退步,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所以并不能准确的计算出企业的真实的水平和情况。关于人力资源的成本与价值核算计量上,成本法侧重于基于历史成本方面的投入核算,而价值法却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对于企业产出与创新价值的计量与核算,以企业内职工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当做企业掌握的具备相当价值的配置资源,依托职工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培训技能,形成关于企业创新价值能力的考察计量内容,明晰从业人员综合资源价值评定的主要途径。此类价值的核算与计量以估算方式为主,无法绝对契合的进行预测,因此在估算其贡献率时,数学模型与参考因子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严谨,否则若主观因素过强,容易导致数据分析失真,丧失核算计量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三、施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一)需施行人力资源会计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下,世界经济以知识为前提,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构建在生产,使用与分配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而客观的经济环境状况则决定了会计,会计不能脱离经济环境而独立存在。当今时代,知识经济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它所反映出的一定有知识拥有人的价值与成本,所以,人资会计的施行便不在话下了。

(二)施行人力资源会计是我国宏观调控的客观需求根据人资会计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政府部门能够对所有的人资开发和维护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国家也可借此来进行宏观调控,科学指引人力资源良性发展,让人力资源产生更多有力作用。此外,因为人资的使用和维护通常与国家大计密切相关,政府能够凭这些会计信息,奖励那些先进单位和指导那些人资管理做的差的企业,充分发挥出每个人才的才能。

(三)施行人力资源会计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求人资会计提供的各种信息,包括工资薪酬,协调分配,人员培训,员工招募等相关决策,能够让决策者从长远出发,综合考虑,更加注重人资投入和人资管理,进而让人力资源的效能更加理想,让企业获得更多竞争机会。由此可见,实行人力资源的必要性,主要有6种。由此可以得出,人力资源的主要意义。首先,在我国实行人力资源会计管理是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情况,满足不断发展的经济需求。并且,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我国的公司人员的管理还有开发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进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中合理的规划相关的资源配置和资源使用的大体情况。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人力资源的相应情况。可以有效的减轻我国相关部门的主要负担,并且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结束语

施行一个新理论,必须有一个很长远的过程,因此,努力的实行人力资源会计,改变传统的公司内部的管理模式,由只重视有形资产转变为重视人才,将人力资源当做一种高价值的经济资源,并将人当做一种最为特殊的企业资产,对其进行控制和价值核算。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依然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可总体来讲,人力资源会计的确为一种崭新的会计创新,若全面实施,势必给全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

作者:张欣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会计论文:经济管理会计论文

一、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其关键还是人才的使用,需要一批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现在,很多的企业领导并不具备系统地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甚至根本不懂什么是管理会计。同时,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中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年龄一般偏大、知识不断老化,很难把新的财会管理理念应用于实践。高素质综合性管理会计人才的缺乏,是企业不能有效应用管理会计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对策和方法

1.全面构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管理会计要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学科,一定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构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首先,构建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是立足于我国社会生活实际和企业自身的特点,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和现代企业特点,通过对企业财会管理中遇到的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套既能指导实践,又能为管理会计提供指导和应用的理论知识。其次,完善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管理会计人员一定要理顺与其他会计的关系和区别,在理论上解决管理会计体系的界定,确立管理会计的管理体系。同时管理会计现在呈现出与多种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进而不断拓宽管理领域,逐步完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管理会计必将以新的理念和方法来适应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改革和完善原有技术和方法,摒弃目前陈旧落后的管理理念。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实地研究”和“案例探究”,进而有效地总结实践中的管理经验,并有效的归纳,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反过来又有效指导于我们企业管理,进而形成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2.积极创建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企业应用和推广管理会计制度的前提。通过不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使我国企业有效建立了现代管理制度,改变了原先企业只追求盲目扩张的粗效性管理模式,建立了管理效益性管理模式,使企业明白了只有依靠先进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使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成为其良好自律行为,进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有效推动管理会计的应用和推广。

3.不断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我们要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和设置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这是实行和应用管理会计的重要保证。管理会计机构要独立于财务会计,充分发挥它的综合管理职能。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是培养现代管理会计的有效保证。

管理会计就是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我们要突出管理会计的“管理”职责,弱化管理会计的“会计”身份。因此我们要加大整合力度,对管理会计内容进行彻底剖析,使它回归到成本管理应有范畴之内。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管理会计也有了较大发展,管理会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我们管理会计要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功效,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企业管理体制,进而使企业通过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

作者:方甜甜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经济会计论文:低碳经济绿色会计论文

一、绿色会计的含义

绿色会计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又称为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最主要的计量单位,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开发、防治等支出成本进行计量和记录,同时对维护环境和进行开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化、合理化地计量和评估,进而实现对环境绩效以及相关活动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的新兴学科和方法。绿色会计在发展过程中综合运用经济学和会计学的相关知识,以科学有效的价值管理为手段,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相统一的最终目的。作为会计学的延伸与发展,绿色会计是会计理论与环保问题相结合而催生出的,其与现代意义上的会计学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由于环境和资源利用等问题,致使绿色会计具有差异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绿色会计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二、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的发展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绿色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其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其不同于传统的企业会计,这对我国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绿色会计因其实施的效果需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才能显现,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的,其不惜以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实施绿色会计的计量与评估,这给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带来了困难;最后,低碳经济下的经济总量仍然是目前衡量我国各级政府绩效的重要标准,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往往忽视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的作用,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动力很小。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我国绿色会计在发展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二)绿色会计重视程度不够。

绿色会计以宏观经济作为发展理念,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其本质是以环境保护为视角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主要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其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目前对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主要来自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我国经济在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的同时是以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长期以来,政府和企业并没有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味追求经济的高效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绿色会计更加注重环境效益,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必须要使得政府和企业支出额外的资金,这是企业和政府不愿看到的,两者并没有真正地将绿色会计运用到经济发展上,对其没有真正的重视。

(三)绿色会计的实施缺乏规范与完善。

我国目前对绿色会计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在相关制度设计与实施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这使得在日常的会计实务中没有完全对绿色会计的要素进行规范,相关的制度与准则很不到位,其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企业的会计行为具有信息不完全性,没有对外披露所有的会计实务,这就很难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其次,目前相关性的法律法规还处在酝酿期,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绿色会计的实施,保障力度不够也是其难以全面实施的重要原因;最后,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很多企业往往忽视环境效益而只追求经济利润,其在一定程度上漠视与绿色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也给绿色会计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缺乏监督。

对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严格的监督是保证其顺利实施的重要方法,但是目前我国相关的监督机制很不健全,企业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在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真实性与公允性。由于信息不完全性,社会大众与政府部门很难对其披露的信息进行深入地有效监督,使得很多企业能够隐瞒会计信息,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操作空间,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监管的失效,导致绿色会计的发展受阻。

三、推行绿色会计的措施

(一)完善绿色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保证绿色会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全面推行绿色会计的同时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部门要通力合作,将绿色会计的核算与监督机制纳入《会计法》当中,以法律的形式来确定和巩固绿色会计的作用和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要进一步制定和实施绿色会计准则和相关的法律制度,将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环境相关的因素全部列入会计要素中。设立专门的相关性的绿色会计制度,对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一定的拓展,确保绿色会计在实施过程中有强有力地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二)加大绿色会计的宣传、执法力度。

绿色会计作为新兴科学,还没有在社会中被广泛地运用,人们对其的认识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执行力度较一般的企业会计较小。在推行绿色会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加强对绿色会计的宣传与执法力度。一方面,要通过对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进行绿色会计知识的普及,使其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绿色会计实施之后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效益,使得全社会增强对绿色会计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在既有的相关法律制度的前提下,要加大绿色会计实施的执法力度,要以严格的法律保障其顺利实施,对于没有实施绿色会计核算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行严格的处罚,使其充分认识到实施绿色会计的重要性。只有从宣传和执法两个角度共同出发,才能使绿色会计得以快速的推行。

(三)逐渐统一绿色会计的实施规范。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指数也具有很大的不同性,这使得我国在实施绿色会计核算时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其实施规范的制定具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必须要在综合经济发展与环境效益的基础上逐渐统一绿色会计的实施规范,在全国各地区各企业实行统一的绿色会计实施规范,比如在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进行对比分析时要参考统一的标准,依据统一的原则,在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指引与保障下逐步全面开展绿色会计,以保证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四)加强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

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其对外界披露的会计信息经常不全面或不真实,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但是对社会大众来说,他们要求企业必须对其所披露的信息保证真实性、科学性和合法性。要通过国家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企业的专项环境进行严格的审计与计量,强化绿色会计监督的职能,保证企业的发展全面考虑环境效益,进而保证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断趋于完善,满足社会公众对绿色会计的要求,强化企业的发展意识,促使企业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方式实现长期发展。虽然绿色会计制度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但是绿色会计作为新兴科学其知名度不高,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在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的当前,必须要重视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因此推行绿色会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推行绿色会计必须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出发,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保证绿色会计的顺利实施,将绿色会计全面运用到企业和政府的经济行为中,加强其会计监管职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政府和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效益。

作者:任慧慧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会计论文:新经济形势下绿色会计论文

1新经济形式下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已经进入低碳经济时代,而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如何合理协调企业与资源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经济发展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绿色会计是以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为目的的,因此在新经济形势下实施绿色会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建立绿色会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满足当前经济发展又不损害未来利益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因此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结构要以低碳环保为核心,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大多是以高能源消耗为基础的,因此必须要建立绿色会计,通过绿色会计体系督促经济结构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1.2建立绿色会计是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快计模式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我国会计由单纯的传统会计、管理会计到人力资源会计再到现在的绿色会计都是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而发展的,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要以低碳环保为核心,因此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用到环境会计,这种经济发展趋势对绿色会计的发展是一种有利的支持。

1.3建立绿色会计是强化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

基于当前企业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现状,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实施绿色会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绿色会计可以帮助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将环境成本也纳入到企业的成本支出体系中,这样有利于企业改变以往的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了经济的整体效益。

2新经济形势下绿色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绿色会计的论述比较多,但是针对我国新经济形势下发展绿色会计中存在问题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则以我国新经济形式环境为背景,分析我国绿色会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绿色会计理念还不成熟

绿色会计的发展理念主要是从我国宏观经济角度出发,从社会环境利益方面考虑企业的经济发展,而不能从企业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衡量,但是就目前绿色会计的实效运行情况看,绿色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还非常的少,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几乎没有绿色会计的概念,甚至一些会计人员连基本的绿色会计概念都没有。

2.2缺乏完善的绿色会计体系

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要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绿色会计体系的案例非常少,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对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会计实务中还是不能准确系统的对绿色会计的要素、计量以及记录行为进行规范,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不全面。比如现在我国相关会计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在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中,只会在上市公司的照顾投标书中披露环保因素信息,而对于环保问题而产生的债务等信息却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

2.3政府及社会对于绿色会计发展的监督力度不足

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实利益,因此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每个人履行其职责,依靠社会群体的力量治理环境污染,但是目前我国的环境治理主要是依靠环保部门的监督与控制,而社会群众以及媒体等对环境污染问题实施监督,而没有一定的处罚权等,这样就会导致许多社会环境污染问题依靠环保部门的单一监督与管理很难实现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这样一来因为监督力度的缺失,再加上实施绿色会计对企业没有产生直接的效益,因此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动力不大。

3新经济形式绿色会计发展的对策

3.1提高社会对绿色会计的认识

为改变绿色会计在会计实务中的缺失问题,应该从提高人们对绿色会计的认识方面入手,通过宣传绿色会计,提高绿色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一是政府部门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加强对绿色会计理念的宣传与指导,引导人们对绿色会计实施的意义以及重要性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是加强对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丰富与创新绿色会计的内含,将绿色会计理论与企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实现绿色会计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发展和环保的要求;三是实现绿色会计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挂钩,让企业明白实施绿色会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进而通过企业实施绿色会计提升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

3.2建立健全完善的绿色会计体系

基于我国经济结构的现状,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为实现我国低碳经济,需要各级政府部门要将绿色会计纳入到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绿色会计的环保功能。①国家立法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虽然我国出台了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而且现有的会计体系多数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因此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确定绿色会计的地位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②加强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我国要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与研究成果,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同步发展。

3.3强化环境审计力度

基于绿色会计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具体的会计实务中,企业选择绿色会计的动力不足,它们不会主动披露对环境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也不会主动披露因为环境污染成造成的负债信息,因此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要强化对企业的环境审计力度,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审计,实现绿色会计在社会中的发展。同时我国也要建立科学奖罚机制,对于破坏环境的经济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制裁,而对于实施绿色会计的企业以及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3.4大力培养绿色会计人才

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不长,我国专门的绿色会计人才还比较缺乏,为扩大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应用范围,需要国家大力培养专门的绿色会计人才:一是我国高校要侧重培养具有绿色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尤其是关于企业应用的绿色会计实务专业人才;二是企业要加强对现有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对绿色会计的认识,增强会计人员对绿色会计的操作技能,满足企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绿色会计发展虽然存在着一些困难,但是其对经济结构转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要强化绿色会计发展理念,提高绿色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将绿色会计充分的应用到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的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问题,促进我国环保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作者:魏宁孟艳华单位:莱芜市医疗保险事业处莱芜市财政局

经济会计论文:经济转型视域下中小企业管理会计论文

1强化对企业会计管理职能的认识

会计是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产生与发展,既与生产力有关,又与生产关系有关。会计工作的性质,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科学管理的最新知识和方法,要求他们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传统的会计基本职能只是核算,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管理职能需重新认识。企业转型带来了企业管理结构的调整,会计工作内容和方式也随之变化,会计工作重心发生转移。企业外部环境的日新月异要求企业会计人员科学地运用相关技术方法,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评估,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向企业的部门领导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管理者做出决策,提升会计管理职能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服务效能。

2提升会计管理职能的对策

2.1强化会计预算管理,细化成本核算会计预算管理是确保工作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只有切实加强会计预算管理,才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力的财务保障。为保障企业战略能够有效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企业会计人员要通过制定预算,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变传统的事后核算为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的新型财务管理,全面安排,并协调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业务关系,对企业未来时期的供、产、销进行综合平衡。①以资金预算和成本预算为核心,抓好收支两条线管理。企业所有收支全部纳入会计核算,杜绝账外资金循环。通过资金收支预算,盘活资金,加快资金投入和资金周转。②在成本核算方面,推行目标成本与标准成本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注重数字化管理,设立相应的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特别应当注重成本控制目标与相关绩效目标的博弈。③加强预算管理,将资本预算与业务预算动态结合,各职能部门要根据企业的销售逐级编制预算报表,预算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政策和规则,优化预算编制程序,注重预算的跟踪,将差异分析及时形成管理建议,促进会计管理职能提升。

2.2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细化核算体系信息不对称在企业微观管理方面的负效应也不容忽视,信息化管理也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记账、算账、报账,而且要能够将获得的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至相关业务部门,形成有效决策,改善管理环境,提高运营效率。①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拓宽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必须重视会计的基础工作,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会计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和协作,构建制约机制,完善内部检查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内部核查,全面提升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强化会计人才的培养,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强化整体风险控制能力,适应企业转型发展要求。②实施综合管理,突出事前成本与成本过程控制。综合考虑机会成本与质量成本;控制好成本费用的开支,实行限额管理;运用战略成本管理理念,优化成本控制的顶层设计,强化跟踪和监控力度。③开展清产核资,规范资产明晰管理。建立健全核算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使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有章可循,做到了各个岗位和操作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各项业务自始至终处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之下,做好项目资金的核算管理工作,有效节约建设成本。④清理债权债务,加强往来款项管理。对往来资金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控制,做好往来款项的追踪分析、账龄分析和收现率分析,针对结算账户管理混乱、不规范的现象,开展结算账户的清理工作,减少坏账损失。

2.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会计人员素质企业管理层要转变观念,以正确的理念指导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内部控制不仅要从制度层面对企业运营的流程进行全面的规划,而且要从组织层面和战略层面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由哪些部门制定,修改与实施的程序,同时也要对内部控制本身进行监督和管理。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还应当提升财务团队的整体素质,包括加强业务培训,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制度意识和新的管理意识。

推进企业转型,实现会计信息化,加速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过程,就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首先,我们不能仅仅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会计的职能,要明确会计人员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合理的设置财务机构和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会计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在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学会税务筹划、资本运作、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再次良好有效的沟通技巧也是会计人员所必需的。会计人员要善于交流和沟通,能适应不同人的人际交往风格,较好的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灵活处理工作事务,做到工作的真正有效。会计人员在具有专业技术水平、高尚职业道德的同时,还要有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

作者:董杰单位:青岛航天信息有限公司莱西分公司

经济会计论文: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论文

【摘要】本文从知识经济特征出发;在此基础上提出无形资产计量的成本特征;最后建议按照充分、公开、真实、科学原则披露无形资产各种相关信息。

【关键词】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计量;特征;信息披露

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是一个经济时代的标志,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是工业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拥有无形资产就掌握了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21世纪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无形资产作为最活跃的因子,在企业资产中的比例在快速地增长。从会计学角度来看,知识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会计所处的环境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无形资产会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会计核算以有形资产为核心,不确认无形资产或虽确认但低估无形资产,而在无形资产占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若仍以有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去套用无形资产,将会导致决策失误。如何能够在适应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对日渐增多的无形资产作出准确的确认、计量、报告对确定企业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一、知识经济特点与无形资产概念的拓展

(一)知识经济特点

知识经济是以智能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技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创新和使用的一种经济。知识经济的繁荣是直接取决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与利用。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主要有:(1)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2)投资方向由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3)生产方式由集中化、大型化转变为分散化和类性化。(4)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5)经济文明的标志发生根本性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高速、互动、传递信息、共享知识的网络化。

(二)无形资产概念的拓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概念呈现日渐拓展之势。虽然有关无形资产,世界上目前尚无统一定义,各国众说纷纭,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形资产的概念也将沿着无形的固定资产――无形的长期资产――非货币性固定资产――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经济资源等这样的一个轨迹向前发展,不断拓展。无形资产概念包含“权”“、密”、“名”、“誉”四部分,具有无形性、长期性、非货币性、独占性、超额收益性、不确定性和可转让性。

二、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地位及其确认条件

(一)无形资产的地位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在企业的收益实现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无形资产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生产经营除了必须依托有形资产外,也离不开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积累被看作是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以美国为例,很多企业中的无形资产的比例已经高达50%-60%。微软公司对应用软件作出的重大贡献使其获得巨额收入。由此可见,无形资产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生产力要素。无形资产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和增强企业技术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如何确认并记入有关账户呢?这里就产生一个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问题,即满足什么条件的无形资产项目才能作为企业无形资产人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无形资产原则公告”(草案)认为,只有满足与该资产项目相联系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且已被证实有充足的资源,并能够可靠地计量该资产项目的成本。

1.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项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而言,如果某一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如果某一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同时满足无形资产确认的其他条件,企业应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例如,企业外购一项专利权,从面拥有法定所有权,使得企业的相关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此时,表明企业能够控制该项无形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在实际工作中,无形资产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应当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作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证据支持。在进行这种判断时,需要考虑相关的因素。比如,企业是否有足够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相关硬件设备等来配合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最为重要的是应关注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是否存在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技术或利用其生产的产品的市场等。

2.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是资产确认的一项基本条件。对于无形资产而言,这个条件显得十分重要。比如,一些高科技领域的高科技人才,假定其与企业签订了服务合同,且合同规定其在一定期限内不能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这些高科技人才的知识在规定的期限内预期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但由于这些高科技人才的知识难以准确或合理辨认,加之为形成这些知识所发生的支出难以计量,从而不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加以确认。

三、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计量范围的扩展及成本特征

(一)无形资产计量范围的扩展

知识经济条件下资源投人的无形化特征决定了无形资源的计量问题在未来会计计量中日益重要的地位,这种无形化特征也必将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的计量纳入到无形资产的计量问题中来,而不管确认结果如何。对于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来说,其计量问题正如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一样,是会计计量的难点,同时也是争论的焦点。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计量的困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企业为获取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尤其是自创的或经营中逐步形成的)所发生的耗费难以辨认和计量。这主要表现在:(1)企业给予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劳动报酬及奖励数额常常不能真实反映这些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智力的价值,也不能反映这些人在培养和成长过程中的成本;(2)列入确认范围的人员界限划分无明确的标准;(3)智力产品创造中发生的耗费常常很难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耗费相区分,人为的分配又往往缺乏客观的依据从而带有主观随意性;(4)智力产品形成过程中智力资源的使用具有非消耗性。因而不存在智力资源消耗的计量问题。退一步讲,即使可以计量其消耗,又该如何把握计量尺度以保证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呢?现行会计实务中,将研究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不是予以资本化、对企业的专有技术不予确认和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等做法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也不能忽视对其入帐价值确定困难这一特殊因素。其二,智力资源和智力资产的未来收益能力和期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成本确定的困难并不意味着对其无法计量,在会计的发展历史上,人们创造并使用了包括历史成本、现时成本、可变现价值和现值在内的多种计量属性,以便对会计要素依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计量。资产的重要特性在于其未来的收益性,所以可根据其提供未来收益的能力确定其价值。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的价值不在于其成本的高低,而在于其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大小。因而,根据其未来提供收益或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入帐价值,应为理想的选择。但如何对其产生的未来收益或现金流量的数额及期限进行确定,实在是包含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这又大大地增加了计量的难度和计量结果的不可靠性。其三,对于企业会计期末拥有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的再计价困难。知识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发明和新技术层出不穷,智力产品的种类不仅繁多,而且其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导致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价值易变性极大,今天对企业非常有用的生产技术可能会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在后天变得一文不值。这种情况下,如何及时地反映企业拥有的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的价值及其变动也将是会计工作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同时,由于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的差异性大,计价时往往缺乏必要的参考依据,这又增大了其计量的难度。鉴于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成本或价值计量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对现行的计量方式和计量手段可能需要作革命性的变革,方能适应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计量的需要。

(二)无形资产计量的成本特征

无形资产计量,在理论上应包括其开发研究、取得和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况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但在实际计量操作过程中形成了与有形资产不同的几个特征:首先,无形资产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识性无形资产的取得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存在复杂的智力支付过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带有随机性、偶然性和关联性。由其成果负担全部研究开发试验等费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别归类分配,也是十分困难的,故而其成果价值与其对应的成本缺乏配比性。其次,无形资产成本的缺项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无形资产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只有予以资本化后,方能计入无形资产,因而在一些知识性无形资产取得的前期开发、培训、试验等费用因无法资本化,无法进行成本计量,不能计入无形资产,使得无形资产反映支离破碎,不少的无形资产被排除在外。再次,无形资产成本的象征性。由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项性所决定,无形资产成本的外在形式只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商标权,其成本占含有其注册登记等相关费用,并非其全部费用。这样就使得无形资产价值缺位,企业遭受重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无形资产计量基础逐渐由会计学家的投入价值转变为经济学家的产出价值。

四、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地位急剧上升,生产经营以消耗知识资本为主,无形资产计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对于所有者、经营者以及其他有利害相关者无疑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应该充分、公开、真实与科学,应该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摊销价值和净值三种价值的增减变化形态以及新创造价值的情况。但是目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只规定对无形资产摊销等用直接冲减原始价值的处理方法,既不能完整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的增减变化,也不能真正反映成本费用中的无形资产摊销的份额。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信息应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各种有关的附表及附注等形式披露。

(一)无形资产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

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设置“无形资产”项目,以价值形式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存量。但这只是其净值,从中看不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和在成本费用中所占的份额,其披露是残缺不全的,不充分的,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及外界有关部门与人士对无形资产信息的要求,应该进行改进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能全面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累计摊销价值和净值。这可以通过增设“无形资产摊销”科目并改革现行资产负债表有关无形资产的编制方法来实现。

(二)无形资产信息在损益表中披露

目前通过损益表来反映无形资产新创造的效益,并不是直接而是间接反映的,故而不能从我国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损益表中直接取得无形资产损益情况,例如,对无形资产转让损益,只能通过其转让收入、支出,分别汇集到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通过损益表的其他业务利润项目来反映;又如,对于某些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等,因知识经济的高新尖技术急剧变化革新而提前报废,冲销其净值时,同时增加营业外支出,通过损益表中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再如,对应分摊的无形资产摊销额,则通过损益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反映等等。这种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情况的做法,显然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其改革的出路有两条,要么改革现有损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的情况;要么通过设计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来进行直接披露。

(三)无形资产信息在有关附表中披露

为了详尽反映无形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可以设计编制“无形资产增减明细表”,主要项目应为按类别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按项目反映全部无形资产增减变化的动态,即年初余额、本年增加额、本年减少减、年末余额等。企业根据内部管理与外部需要,也可以编制“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开发研究成本明细表”等等,作为正式报表的附表,与报表同时报送。

(四)无形资产信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尽管以上正式报表与其附表已基本上能够比较详细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各类信息,但企业无形资产相关业务千差万别,数量繁多、交易频繁,变化无常,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如此;加上正式报表及其附表等都只能提供定量信息,不少有关无形资产定性及其他信息无法得到详尽反映,因此必须在相关的会计报表中以附注的形式加以披露。

作者:雷超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经济会计论文:市场经济下法务会计论文

一、西方发达国家法务会计的行业发展情况

在大的行业框架之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国情和特殊的行业情况、特殊的市场情况。因此,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法务会计的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在这里就介绍西方发达国家法务会计行业的发展情况时,不需要把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一一说清楚,只选取有代表性、对我国现今情况有借鉴意义的几个国家,简单把这些国家和我们现有的情况进行比较。在综合考虑这些发达国家的国情、政治情况、经济情况、文化背景以及行业发展水平之后我们选取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进行详细介绍。法务会计的理论基础研究。在法务会计的理论方面,现在西方各国做得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理论著作成果丰富,刊物众多,成果林立。这些成果中不乏有识之士共同探索得出共同的结论。例如,美国的HowardSilverstone与MichaelSheetz就曾经合著过一本《面向非专家的法务会计与欺诈调查》。除此之外,美国的G.JackBologna与RobertJ.Lindquist也合著过一本书,名为《欺诈审计与法务会计:新工具与技术》。除了合著的成果之外,一些个人作品也受到了行业内部的一致好评。例如ZabihollahRezaee的《财务报表欺诈:预防与侦查》。以及出版之后引起巨大轰动,一时间引得行业上洛阳纸贵人们争先阅读的GeorgeAManning《财务调查与法务会计》一书。这些著作极大地丰富了西方法务会计的理论基础,使得人们对法务会计这一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说,这些著作巩固、发展了西方发达国家法务会计的理论基础,同时也给我国法务会计行业提供了借鉴。法务会计教育。

由于法务会计是一项涉及到会计学、法律学、哲学、社会学、计算机学、犯罪学等一系列学科的交叉学科,因此,在美国,相对于在校生数量来说,开设并接受这些课程训练的学生大多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在这样的条件下,课程的实用性、对课堂效率的要求是极高的。在加拿大,学习法务会计的学生大多是已经取得会计资格的毕业生。这样的话对于法务会计的要求无形间从本科学生提升到了研究生。针对学生大多有工作的情况,上课形式也大多是网络授课或短期培训。相关职业组织。在美国,法务会计组织主要包括北美法务会计师协会(FASNA)、注册欺诈检查师学会(ACFE)等。而加拿大的相关组织则是在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组织下成立的。2000年时,加拿大“专门化委员会”的成立大大推进了加拿大相关职业团体的产生速度。在这个委员会的监管之下产生了以调查与法务会计杰出专家联盟(CAIFA)为udaibiao的六大组织,为加拿大的行业规范提供了有效的监管。

二、我国法务会计的行业发展情况

(一)我国法务会计的理论基础研究

我国的法务会计行业尽管起步较晚但是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张苏彤先生编写的《法务会计高级教程》就体现了行业里的一定的研究水平。此外,王卫国先生也编写了一步《法务会计基础教程》。这两本书以教材的形式面世,但是却充分反映了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获得了业界很高的评价。我国会计环境中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资本市场的壮大经济全球化、企业规模扩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众多经济因素,我国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严重滞后于经济、会计环境发展的法律环境,社会公众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等文化、社会因素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微观问题,相互影响,最终都对我国法务会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二)我国的法务会计教育

自2004年以来,以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等一系列国内顶尖高校为中心的大学纷纷开始开设法务会计的相关专业。除此之外,一系列涉及法务会计方向的专业硕士点、博士点也在逐步建立。在市场需求下,我国各高校对法务会计的学科建设也在逐步完善、不断加强。

(三)我国的相关职业组织

2006年我国建立了首个法务会计相关组织:国际注册法务会计师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从此我国法务会计的相关从业人员可以通过修一定的课程并参加相关资格考试,最后得到行业承认的资格证书,取得国际层次上的业务认可。

三、我国法务会计行业中的不足之处

通过上一节的对比介绍,可以看出当下我国法务会计行业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无论是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教育规模上,或者是在专业组织规模上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当然不能过于追求发展速度,不能用在国内新兴的法务会计专业与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在国外产生的学科做比较。但是也必须借鉴国外法务会计行业迅速发展的经验,把优秀的经验和教训内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以促进自身的健康、迅速发展。首先,在理论基础方面。我国会计方向的基本理论还比较少,尽管已经有部分成型的著作面世,但是这些著作还只是停留在教材的层面上,深入研究型著作还是比较少的。这对于行业发展来说是不健康的一种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理论和实践是脱节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一种没有头绪的实践。在法务会计行业中则表现为只盲目地沿着国外一些成功经验的路线,用国外的理论解释国内产生的现象。但是由于法律标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条件不同,利用国外优秀的案例作为借鉴,利用国外的基本理论解释国内当前存在的现象是不合适的。在这种条件下出现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此外,国内对于法务会计行业研究方面不够全面。现有的研究只集中在几个点上,而并没有从一点出发涉及全专业。这对行业发展来说也是不健康的。

第二,从法务会计教育开展方面来看。国内法务会计的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和国外相比,我国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自身的社会特点和时代背景。在生源的选择上,也不是像国外那样大量接受社会在职人员,更多的是在会计专业下分出一部分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来学习相关知识。这样的做法有益处却也有一定的弊端。益处是保证了学生经过一定的、系统的学习,在会计基础和基本功上比较扎实。但是弊端也很明显,即学生的积极性不够,缺乏实践技能。相比之下,国外的教学模式和生源选择则会使得整个班级基本素质更高,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而且学生的会计基础经过实践的磨合可能会更优于我们的学生的基础。但是这样大量吸收在职人员作为学生的弊端也显现了出来———学生培训课时不够,学生基础并不统一,使得教学效果稂莠不齐。在这方面上,我们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时也要再三权衡,取其精华部分吸收而避免全盘照搬的情况。

最后,在职业组织方面。国外职业组织健全而成熟,且数量众多。某一个组织的不足之处可以由其他组织来弥补。但是在国内,这方面的成果还很少,尽管国际注册法务会计师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已经成立了一段时间,但是无论是在职能功用上还是在法务会计相关人员的职业培训上较之其他发达国家都还有一定的不足。这就要求职业组织建设方面多下功夫,丰富自己的经验,扩大管理范围,适当增加相关组织数量,弥补现有的缺陷和不足。除此之外,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的不同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务会计行业究竟应该如何发展,还应该再三权衡。

四、我国法务会计行业发展方向

(一)法务会计理论建设方面

首先要推进理论的建设,就要先清楚自己现有的理论基础,先清楚自己和西方国家之间到底有怎样的不同之处。在深入了解这些区别之后,要把握哪些理论是适合我国市场经济的,那些理论是不适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推行的。了解了这些之后,将适合我国市场经济的理论部分进一步本土化,使之更好地为我们所使用。另一方面,加强自身的理论研究。从我国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实践中抽象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使行业内部的成功更具有重复性和可操作性。

(二)法务会计人才输送方面

根据上一章的分析,我国现有的法务会计教育模式是有着一定的弊端的。从市场需求的角度上看,这些弊端则更加明显。但针对现有的时代条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又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应该吸收西方发达国家优秀的办学经验,同时也保留自身的一定优势,这样兼收双方优势开展办学。这其中要强调的是继续发展现有的本科教育模式。强调本科教育的重要性,是在为行业提供能够在岗位上通过实践迅速提升自己技能的人才。同时也为在职专业硕士教育提供一定基础。以有会计理论基础的生源作为进修对象,在职教育中面临的一系列例如基础不扎实、学习时间都用来补理论基础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在在职教育方面,要扩大这方面的招生,让学生更多地在实践中体会理论,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样就大大弥补了国内外教育模式的不足,为法务会计行业提供了人才输送方面的保障。

(三)法务会计组织发展方面

在法务会计组织方面的发展也要结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一方面要加强与国际接轨的能力和频率,考察人才的标准要向国际接轨,保证考察出的人才是有国际水平的职业人员。另一方面也要提升自己组织的数量和水平。在实践中弥补当下现有组织的不足之处。考虑到我国法律、社会环境方面与国外有诸多差距,法务会计组织也应该最大限度得发挥自己的作用,呼吁严格立法、建立健全的相关制度,为法务会计行业规范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结语

纵观我国法务会计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我国法务会计的产生发展与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是密不可分休戚相关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该最大限度地借鉴西方已有的优秀经验,用这样的优秀经验来丰富自己的内涵,推动国内法务会计行业的繁荣发展。同时也要注意自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特色,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行业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中西结合才是行业正确有效的发展方向,才能够将我国的的法务会计行业推向真正的繁荣。

作者:王春景单位:渤海大学

经济会计论文:网络经济下的会计论文

1引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如果会计工作还是利用传统的手工的技术,那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随着网络的出现与普及,也新兴起了很多行业,电子商务就是在网络发展起来后出现的,现如今电子商务正风靡全世界,而这些新的事物的出现影响着很多传统的经济方式。现在网络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的生产结构与劳动结构,也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组成,而会计行业是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在企业中,网络经济的发展也冲击着会计的发展,改变了会计核算的模式,使传统的会计理论也发生了变化,在现在企业的发展中会计行业正在慢慢的发生变化,企业的会计一定要紧跟网络经济的发展,这样会计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反之,如果没有适应网路经济的发展,那网络经济就会对会计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本文就是针对网络经济的出现对会计基础理论存在的影响进行探讨。

2网络经济的特点

在对网络经济及其与传统会计基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之前,应该对网络经济的特点进行研究。网络经济的本质是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之下,随着网络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产生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同时,以网络信息产业为主体而产生的一种经济形式。它以知识的信息化为中心,在网络信息发展的基础上,是服务的生产者和客户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节省服务交易过程中其他环节所花费的时间与成本,从而更快速更高效地完成资金与服务的商业价值进行转变。它具有以下特点: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网络产业硬件基础的微电子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功能日益强大,软件技术迅猛发展,网上信息流量成倍增长,网络产品不断涌现;网络已成为全球最热门的投资;网络产业将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广阔。

3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已经对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改变着很多人的观念,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从传统的意识层面得到改变,同时也对传统的工作生活方式产生的冲击和挑战,其中就包括对传统会计的影响。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是会计行业中一个质的飞跃。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3.1网络经济对传统的会计模式提出挑战

传统的会计模式虽然是建立在借贷记账法、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它以企业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为核心,没有考虑网络经济的新特点。在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以后,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物质资产的作用减弱而知识资产的作用增强,企业资产的增值和财富增加的主要作用不是物质资产,而是取决于知识资产。这时,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重点,也不再是企业的“现金流转”,而是转向“知识增进”。知识资产作为企业财富增加的主要直接力量,由于其资本和所有者属于同一主体。企业所有者地位的变迁,必然要求会计的目标进行变革,形成以计量企业主体资源、权益的变动情况、收益的形成过程和有效控制企业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为主的企业主体性会计目标模式。

3.2网络经济中对传统会计假设的冲击

会计主体的外延不断变化,“网络公司”、“虚拟公司”使得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不仅仅是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下的实实在在的企业,而使会计丰体对应于“虚”和“实”两个之间。网络经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经济的出现及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运用国际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进行生产和交易,企业的经济活动由此产生巨大的变化,使传统的会计假设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会计假设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网络经济条件下,传统会计假设理论受到冲击的主要表现:(1)关于会计主体的假设。网络经济条件下母子公司企业集团的会计主体具有双重性。网络经济条件下,母公司下设若干个表现为独立会计主体的分支机构、若干个负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事业部和若干子公司,使得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难以把握,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其外延不断变化,结构和功能都有极强的不稳定性。这种由于控股而形成的母子公司的企业集团,会计主体具有双重性,对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是一个冲击;企业有关会计信息,需要突破传统会计实体延伸到企业外部。网络经济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会计报表在提供会计信息时的不完整性、局限性。(2)关于持续经营假设。兼并浪潮的进一步兴起,增加了单个会计主体失去持续经营的可能性。并购能使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聚集发展所需资金、规模,而不必通过漫长的积累之路,因此并购成为趋势不可避免,兼并浪潮迭起,持续经营假设受到挑战;现代经济中,竞争愈演愈烈,风险日益增大,企业面临破产、清算的可能性加大。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再次受到冲击;虚拟公司的兴起及迅速发展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最直接的挑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企业中的各个环节都长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会计行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会计行业中一个质的飞跃。新技术的出现就会冲击旧的技术,如果不对旧的技术进行改革就可能因为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而被社会的发展所淘汰。网络经济的出现就对会计信息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在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促进了会计行业的发展,是会计行业跟时代的脚步而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网络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会计行业进行冲击,新型会计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同时,要确保新型会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决不能因为要求发展而导致会计行业发展畸形。以此,在面对网络经济对会计行业进行影响和推动作用的同时,应保证对其改变之后优势的培养,以及对其弊端的摒弃。更重要的一点是,新型会计行业的发展是在摸索中进行的,因此,必定会花费一段时间来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利用网络经济的发展来改变传统会计行业时,应遵循科学发展的理念,这样才能是会计行业的发展走得更稳健,起到良好效果。

作者:邹单位:双鸭山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