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4 11:11: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体育课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体育师资队伍现状
从表2可看出,大理学院体育学院教师在公共体育健美操课中,只有8名健美操的专项教师,在公共健美操课中大多数是非健美操专项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这可能影响健美操的教学质量。健美操专项教师比例很低,9.0%是国家级健美操指导员,所学健美操专项的教师人数是14.5%,非健美操专项教师的人数是85.4%。这反映出大理学院健美操专项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力和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健美操课在大理学院还需要进一步普及和开设。
2、大理学院健美操课的组织形式
在健美操的教学中,组织教法是重要的一部分。吴燕丹在《新时期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管理发展趋势研究》中谈到:通过全国43所高校体育部主任问卷调查,了解现阶段影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因素,以课程相关指标很高,教学组织灵活性低占93%,教学组织上提出不少问题。从表3可看出,大理学院健美操课的组织形式主要以班级、男女分班授课制为主。结合沈兴珠“健美操教学是艺术,而且是一门特殊的艺术”,的观点健美操课程应多样化。
3、大理学院健美操场地设施的情况
场地和设施条件是实施教学内容的物质基础,大理学院目前只有两个室内体育馆(两校区),大部分公共体育课都在体育馆外完成。在公共健美操的教学器材方面,有录音机、CD机、VCD机、把杆、地毯、镜子等,还缺乏多媒体教学设施,要加强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使之与整个学校的发展相适应。
4、大理学院学生对健美操运动喜爱程度
从表3中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健美操课表示非常喜欢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9.7%,喜欢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6.4%,一般的占调查总人数的32.9%,不喜欢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有66.1%的学生喜欢和非常喜欢。这反映了大学生有意愿和渴望参与健美操课,同时也体现了大理学院开设健美操课的潜力很大,有充足的生源。隋晓斌在《健美操教学在高校中的独特作用》说:健美操运动动作舒展大方、轻快活波、姿态优美、富有表现力的特点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练习的情绪。
5、结论与建议
大理学院所有下属学院公共体育中都开设健美操课,健美操课主要以自愿选修课为主。然而大理学院健美操教师匮乏,大理学院应加大对体育专业教师的培养,提高体育教师健美操教学能力及素质,进而全面的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大理学院大学生喜欢健美操课的学生很多,渴望参与健美操运动的愿望比较强烈,开设健美操课的潜力很大,有充足的生源。进一步完备健美操教学设施,根据各个学院的条件,大力开展健美操课教学,逐步完善体育场馆建设和健美操场地设备,满足教学要求。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与监察和监督,采用激励的方式,如开展健美操比赛表演等,促使健美操教学与大学体育教学很快的接轨。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丰富健美操的教学内容,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健美操课的教学目标体系。
作者:李佳 刘凤钦 单位:大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1调查结果分析
1.1通过调查问卷
将问卷具体问题进行了整理整合,大项结果统计如下:(专科学生调查问卷发放116份,收回问卷103份,有效问卷100份。)从问卷大项结果中可见,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学生,样本选取的对象从年龄和性别比例上大致相似,爱好比例上也无大区别,对体育课的认识和体育和德育的关系中也得出了几乎一样的结论,那就是体育课是有用的,但是对学生个人的品德和性格的影响上看基本处于无伤大雅状态,没有发挥体育课德育作用,体育教师在授课中也基本上着手于实践动手方面,对德育并没有加以应有重视。
1.2对访谈结果的分析
访谈记录1:对象为特别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访谈对象是一位女生,每每到体育课参加运动的态度不甚积极,总以各种身体不适的理由缺席,身体瘦弱,眼神迷离。对问题往往回避,觉得体育课对她而言可有可无,没有什么作用,对品德更加没什么影响。访谈记录2:对象为对体育课无特别兴趣的学生。访谈对象为一位女生,体育课参加程度一般,偶尔以身体问题缺席上课。体育课对她而言是一门必须要拿到学分的课,但是课程分数高低无所谓,及格就行,不影响毕业拿学位就够了。体育课不会影响道德形成,只是身体健康的问题。访谈记录3:对象为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访谈对象为一位男生,体育课程参加积极,从未缺课,而且在课余和闲暇时间大多会进行多样的体育活动,体育成绩突出,专业课成绩一般。访谈过程中眉飞色舞,围绕体育内容的话题多样,能够看出对体育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认为体育课程不仅有利身体健康,而且能够让人培养进取、坚持的生活态度,更能注重团体协作。从选取访谈记录中可见,这些学生能够基本代表一部分学生态度,其中访谈记录1和3的特征学生数量都不多,大部分学生是访谈记录2中的表现。说明在大部分学生心中,体育课和其他课程一样,都是为了拿到学历学位的必经途径而已,具体说到能不能够影响到性格形成,道德品质的影响,就更谈不上了。
1.3对教育实验结果的分析
笔者在拿到调查结果后,经过研究,选取了两个不同专项体育班级,进行了德育渗透的教育实验,在此以羽毛球专项课程为例。笔者在羽毛球专项体育课程中选取了两个班,实验班着重渗透了机智、灵活、拼搏、协作、团队、守法等意识。在授课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交流,采用多媒体的授课手段,不仅介绍具体的羽毛球的运动知识,而且让大家观摩著名比赛、分析比赛背景和运动员的积极品质,讲解违规违纪行为,让学生们全面地了解运动的本质和目的。在实际动手过程中摒弃了单纯的模仿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单个辅导,尽量地深入他们的性格内心,找出需要改变或提高的弱点,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鼓励。课后还让学生们写一写、说一说上课的感受、克服的困难和取得的进步,这样可以直接地把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在一段实验时间后,试验班级与对照班级进行比较后发现,试验班级的学生上课态度更加积极,能够按时上下课,请假人数大大减少,完成基本项目的各项技能更加熟练,分析态势和问题的果断性灵活性大大提高,并且乐于与人分享、乐于协助他人,试验可以说是成功的。
2结论与建议
在高校的环境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容易为客观不特定的因素所影响。相较于那些在课堂上主要依靠听、读、写的课程,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各种各样的观点、信念、情感、意志和态度容易表现出来,如果体育老师能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接近学生,就更容易了解学生思想状况,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反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在体育拼搏竞争的过程中产生荣誉感、责任感;在体育锻炼提高过程中培养积极进取、轻易不言败的意志;在了解运动规则制度的过程中了解规范的公正、诚实的意义;在集体配合过程中体会团体的力量、协作的功效等等。做好高校体育教育德育渗透,对学生而言,无论是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都会得到巨大提高。所以在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当中,不能仅仅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获得优良比赛成绩,还要将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品质融入其中,让学生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升华。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制定全面而有重点的科学教学计划
为了获得最满意的体育教学效果,就需要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按照一定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对体育过程中的德育进行规划。首先,要明确德育目标,这种目标不是大而空的,而是具体可操作的。比如,将集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拼搏进取精神、遵纪守法等等教育目标列出,一堂课的哪些方面可以涉及哪些品质的培养,要用一些特别方式让学生向着这些方向发展。其次,制定教学计划不能依照传统,只将时间和授课内容排列,还要讲训练、项目、时间和德育目标融为一体。在有这样科学全面的目标前提下,来设计和制定行动方案,保证在课堂教学顺利完成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道德教育,培养了积极正确的品格。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采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完成或者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就应该积极寻求其他教学方式,用什么样的方法加强什么样的德育效果,在进行教学安排的时候都应该有所考虑。要采取那些针对性强、效果优良的方式,全面地完成体育教学。
2.2注重课堂的教学
首先要有良好的授课环境,寓情于教,形成良好的课风;其次要挖掘出每次课的德育侧重点,结合体育知识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的德育;再次,一定要组织好教学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注重仪表和言行。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庄重严肃,同时也要体现出健康和朝气蓬勃。其次,在组织教学中应该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这些准备出了认真备课外,还需要有序布置场地和器材,指导学生收拾和整理器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遵守纪律的集体观以及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2.3结合比赛及各种活动
除了课堂体育教学,学校往往还会开展一些与体育相关的活动和比赛,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对学生进行全面德育渗透。比如张家口学院传统的冬季长跑活动,学生往往认为长跑枯燥而且费力,缺乏技术性和趣味性,抵触心理较高。教师要在进行长跑之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渗透教育,告知学生长跑目的不仅是训练耐久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坚韧品质,手段上可以用一些真实实例,也可以以亲身感受来对学生进行鼓励。该校学生男女比例上,女生要多一些,针对女生,要更加细致地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将长跑困难视为对自己的挑战,不要过多地强调成绩好坏、名次取得,只要坚持完成,就是胜利。比赛中,利用机会进行挫折教育,正确面对胜利和失败,培养学生心态调节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失败是为了成功,失败只是一次比赛,而不是精神和人生失败。帮助学生培养豁达的心理素质和永不服输进取精神。另一方面,比赛可以加深学生对规范规则的认识。竞争是在合理规则下竞争,成败是在公平竞争下的成绩表现,所有人的机会和风险都是均等的。用不道德手段取得胜利是“胜之不武”,违背了公平竞争体育竞赛宗旨,也违背了社会道德纪律。另外,体育比赛还可以在运动员之间频繁合作中培养集体协作意识,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人与人之间紧密合作,才能够取得成功。
作者:李少聪 崔佳 单位:张家口学院
一、体育课中的安全教育
1.体育课不能承受之重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体育课的设计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虽然我国中学阶段的体育课已经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但事实上体育课并不能承担所有健康教育的内容。体育与健康课,在很大程度来说,还是体育为健康的课。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课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学生体质的下降是多因素的合力,仅仅是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并重新设定一系列的教学内容,也并不能扭转这个局势。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有很多相交相融的领域,根据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及安全教育的内容,在“健康”指导思想下设计的体育课成为进行安全教育的一种最佳选择,这是无可厚非的。关于这一点,应清楚地认识到,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是体育的责任和义务,但体育课并不能承担所有的安全教育内容。因此在体育课中实施的安全教育,不是体育与安全教育,不能偏离体育课的主旨,应是体育为安全的教育、安全为健康的教育。
2.体育课程自身的安全问题
在体育课中实施安全教育,首先关注的应是体育课过程中自身的安全问题。学校体育安全是学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论述较多,绝大部分论述是从法学角度切入的,主要关注了伤害事故发生后各方的权责问题。少部分研究关注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的建议。从法理角度分析体育课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不是我们考察的主要对象。体育课自身带给学生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才是我们剖析的重点。体育课中带给学生的伤害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难以预见的伤害,一类是可预见的伤害。难以预见类的伤害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性质有关,即对身体的要求以及它的对抗性、竞争性,由此产生的伤害事故多属于偶发性事件,难以预防。可预见类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学校和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够、教师工作的程序不够规范、责任心不强等导致的,因此其事故责任应由学校和教师负责,而这种事故通常是可以避免的(表2、表3)。
3.以体育课为载体的安全教育
除了体育课自身所蕴含的安全教育,体育课能否提供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答案是肯定的。其原因有:①“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体育课内容与安全教育内容有很多交融的地方,可以就此方面深入挖掘,合理设计。②体育课学科特征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与安全教育在规避危险时对人的要求有很多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基本体能要求、技能要求、应急救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承受力(对恐惧的抑制,理性的分析危机)(表4)。
二、体育课程中实施安全教育的注意事项
1.不能破坏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
正如上文所述,体育课程不能承受之重——体育课不能承担所有的安全教育内容,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安全教育。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首要的就是不能破坏体育实践类课程自身的学科特征。体育实践类课程其中最重要的是从事身体练习。从事身体练习,它是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其一是学习并掌握运动技能;其二是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前者反映的是课程的‘技艺性’,后者反映的是课程的‘自然性’”[2]。根据体育实践类课程的特征,要求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的时候,不能将安全教育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开设,不能将体育课完全替换为安全知识讲座,而只能是也必须是将安全教育知识融入到体育课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理解经过设计的安全教育知识。
2.教材内容的选择
既要不违背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又要将安全教育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给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设计、开发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一精神完全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理念,即要求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开发创造出有特色的学校体育课。教材内容合理开发的首要步骤,是应当找出与体育课有相当密切关系的安全教育内容。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安全教育内容的分类,“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联系体育课教材,进行初步的研究发现适合在体育课中实施的安全教育内容集中在社会安全、意外伤害、自然灾害、应急救护四个方面(表5)。表5中的内容只是与体育课联系较为紧密,但要真正在体育实践课中教学,还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将上述内容教材化。结合各项体育运动的特点,将上述内容通过设计、改造、整合等办法,在教学中采用,这就是素材的教材化,是从教材内容选择到教材内容实施的阶段。
3.科学的设计
除了体育课自身的安全工作通过引导、规范等措施努力解决外,其余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应通过科学的设计,以体育课为载体来完成。根据安全教育内容,结合体育课的特点,进行内容选择后,再经过教材化处理,方能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但事实上,不同学龄阶段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不同,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教材内容必须经过科学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小学阶段以情境教学设计为主。将大量有关的安全知识通过游戏情境化处理,培养学生防范危险的意识,懂得遵守公共安全的一些基本要求。如以课题单元为主设计的体育课“小小消防员”“森林动物过马路”等。中学阶段在巩固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逃避灾害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和求助逃生知识。初中的体育教学项目应经过适应性改造,提升太过简化的内容,使竞技项目降低难度而具有亚竞技性质。如同样是消防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体育课,课题名称“消防英雄大比拼”、组合短距离跑、攀爬楼梯、运水(运沙)灭火、救护等科目,计算个人和小组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在学生体能、技能和心理要求更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对危及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而更为主动地规避危险,提高生存生活质量。为达到这一目标,高中阶段较多采用模块式教学,一个模块是相关内容的若干个单元。如野外生存模块,可以设置攀爬单元、泅渡单元、紧急救护单元、定向运动单元等。
三、结束语
当前学校体育课已经从单纯地增强体质转向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全面发展,从体能发展、技能学习转向体能、技能的拓展运用,从个体保存到个体生存质量的提高,这所有的转型背后,都牵扯着一个焦点,即安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全面发展是为了提高个体的安全,体能、技能的拓展运用是为了提高个体的安全,生命质量的提高更是为了提高个体的安全。当然,每个个体安全提高,也就相应地促进了公共安全的提高,也就提高了全民安全。学校体育课承担、承载安全教育,是它的历史使命。在学校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需要提高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需要对安全教育内容与体育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及科学的设计。
作者:覃兴耀 符传嘉
1、认真组织教学,防患于未然
生命何其宝贵,安全重于泰山。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课上落实安全措施,引导学生树立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1)开学之际,学校应当对体育器材进行严格的细致检测,排除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以生命安全第一的宗旨去开展体育教学。预先考虑安全措施,做好体育课安全预案,消除一切对学生生命健康不利的外部因素,避免体育课堂事故的发生。(2)要把生命安全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去,要写好具体的教案,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备器材等诸多方面。要合理的安排体育强度、体育课密度,减少不安全因素。“身教重于言教”,体育教师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以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为宗旨和准绳,使学生真正领悟体育教学的意义。(3)在平时的体育课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的基本规则十分必要,一些对抗性强和游戏性活动中,如果出现违反规则的现象,就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我们体育教师要在课前加大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基本规则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进而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包括一些专项的准备活动和身体大关节部位活动。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教法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动作技能、技巧,由易到难。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上提高纪律性,使学生有更好的自我约束意识,消除不利于学生的安全因素,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地位。(5)活动后的安全非但不可忽视,更要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因为一节体育课上完后,只有及时的做好放松活动,使学生心率平缓下来,身体肌肉松弛下来,学生的亢奋状态才能得到及时的调节。同时还要安排好器材收回,保证学生安全离开活动场地。
2、掌握一定的保健知识,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加强自身学习,掌握一定的体育事故处理知识与技能,对课堂事故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到课堂事故发生时临场不乱。如:篮球活动中,一同学手指受伤,要先询问事情的经过,检查具体情况,是挫伤还是钝伤,是否是关节错位还是骨折等,考虑是否去医院检查治疗。要及时地采取措施,同时或事后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急救教育,使学生学会、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学会提高关心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的能力。
3、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关爱学生
事故发生时,我们要及时的通知医务室到场进行紧急救治,向学校领导汇报,并通知家长,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用一颗爱心去关爱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对受伤的同学进行周密的救治安排,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渗透生命安全教育,学生会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体育教师应事必躬亲,正确引导,把学生掌握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加大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力度,预防课堂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比例,使体育教学在渗透生命安全教学时更具多样性、持续性、实效性,真正实现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刘宝树 单位:山东省无棣县车王镇中学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违纪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出现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这些现象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思想不集中。当教师在进行讲解、示范教学时,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的讲解漫不经心,甚至谈论一些与授课内容无关的话题。二是学生穿戴不符合体育课的要求,不方便学生体育活动。如有的学生赶时髦,穿牛仔裤、高跟鞋、挂钥匙(异物)等。三是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如有的学生练习动作放不开、不标准,不按要求完成任务等。四是我行我素。如有的学生好表现,以引起同学和教师的注意,表现另类,甚至有意或无意地用对抗心态来与教师或同学作对。
二、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违纪现象的原因分析
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违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教材安排问题。当今的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简单、枯燥,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引起学生反感;有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欠妥,有的教学动作偏难,学生通过努力无法完成;有的教学动作偏易,学生觉得无趣,不刺激。2.教师行为问题。一些教师的仪态学生不能接受,讲解内容不合理、不生动;示范动作不规范,不成功;教师责任心差,教学情绪低落,也影响到教学效果。3.对学生在课中发生的问题处理不当,不公正。4.场地条件问题。教学的场地不平整,风沙大,场地布局不规范;学生分组活动相互干扰,有时外界环境也会干扰体育教学活动。5.学生心态问题。学生学习体育的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端正,认为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只要学好文化课就足够了;有的学生害怕吃苦,怕脏,怕累,不愿意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等,消极、被动对待体育教学活动;还因为学生体能差,不敢或不想参加练习。
三、维持体育课堂纪律与课堂教学管理的要求
(一)必须重视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训练
为使得体育课堂教学达到优质高效的要求,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告诉学生一些重要的教学指标和要求:(1)准确的集合时间、集合地点;(2)落实体育课代表的工作任务;(3)落实体育课规定的教学常规要求。
(二)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生活动范围大,要维持课堂纪律并非易事,教师要有掌控全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活动,一旦有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出现时,教师要作出正确分析,并进行研判,这时教师要采取相应的、合适的整改措施,及时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做到冷静、公正,不能武断办事。尊重学生主体是第一位的。
(三)及时公正、公平地处理违纪行为
教师发现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违纪现象时,要进行正确的研判,并对具体事情进行具体分析,作出相应的处理。一般来讲,发现学生只是消极地对待教学活动时,教师可进行私下处理,如可采用近身暗示、强调任务等方法,以警醒学生注意。但如果学生的课堂教学行为严重地干扰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采取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提醒、制止等方法。要让有明显违纪的学生明白违纪干扰整体行动是不好的行为,并让他(她)心服口服地接受处理。如果个别学生是为了表现自己另类,教师可以采用冷处理的办法,不予理睬,让学生知道教师不赞成自己的行为。当然,在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违纪现象时,尽可能不要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更不要为了处理个别事件而停止整个教学活动。
(四)恰如其分地运用奖惩办法
奖惩办法对维持课堂教学纪律,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有效进行课堂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行为进行及时恰当的奖励,正气可以得到肯定。当然体育课中的奖励方式多是精神方面的,如口头赞扬,口头表扬,“你成功了”“真不简单”“大家看,他的动作真漂亮”“我们请他(她)来为大家做一个示范”等,教师善意的表扬,期待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精神的力量,让学生感到善意和亲切。维持课堂纪律,恰当、及时的惩罚是必须有的。惩罚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暂时中断违纪学生参加课堂体育活动的权利,让学生承担自己违纪行为的后果;(2)批评和教育,让全体学生受到教育,知道什么是违纪的行为,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并且承担相应的处罚,课后留下来,罚做俯卧撑、跑步等。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要有鲜明的德育观,让学生明白惩罚是课堂纪律的要求,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情况下不准搞集体惩罚,鼓励表彰还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流,惩罚一定是在公开、公正的前提下执行的,且执行力一定要到位,这样才有教育意义。
(五)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
体育课中学生的违纪行为大多出现在教学组织工作出现了无序,而在无序状态下什么样的问题都有可能发生。教师要十分注意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如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合理利用现有的场地,正确分配器材,合理安排分组练习和运动密度,增加学生实际从事练习的时间。这样,一堂课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始终掌控着课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学习中,可以减少诸多违纪现象的发生。
(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纪律好坏,往往与教师的素质、威信,以及把控课堂教学的能力等相联系。体育教师的教态严肃与和蔼、执行力的宽泛与严格、说服教育的公平与公正等等是一个合格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体育教师不断地通过各项学习,提高个人在教育思想,课堂教学能力等水平,才能在教学中真正维持好纪律和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热爱自身的教学工作,信心满满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又要热爱学生,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多站在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大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同时多运用表扬的正面影响,让学生明白对与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要有敢于处理违纪行为和妥善进行课堂管理的能力。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了,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体育课的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作者:李福贵 单位:江西省奉新县教育局
1大学生体育课与美育教育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1.1大学体育课的教学目的
体育课教学的目的任务,不仅是有效地锻炼身体,促进大学生正常发育,完善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技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运动中的美,使他们形成强壮的身体,健美、大方的仪态和风度。
1.2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教授学生如何欣赏、判断运动中的美的动作,纠正学生的错误。例如,艺术体操、舞蹈、武术、健美操均是需要艺术素养才可以练好的运动,能培养学生对运动中美的欣赏能力。
1.3大学体育课的组织
教学过程的安排和组织,要尽量连接严密、紧凑,引人入胜,给学生带来浓厚兴趣。选择运动项目和器材,要在安全整洁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的,努力渲染一种美的环境。
1.4大学体育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示范动作要准确到位、舒展大方,讲解要生动、流畅、不晦涩、贴近学生的生活。
1.5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世界高水平体育竞赛的美和人体动作的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在一些课程上,教师通过音乐做背景,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让整堂课更加富有生趣,让学生不知不觉间提高了审美能力。
2大学体育教师是美育教育的楷模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4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年兴趣爱好十分多元化,对艺术、体育都十分热衷,同时他们摆脱了对老师单纯的依赖,形成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对有能力而亲和的老师表露憧憬,对敷衍的老师表示不信服。根据大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体育课上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2.1体育教师要仪表整洁、动作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有直接的交流,教师的仪表、语言、举止、教学状态都对学生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教师教授的动作不规范、态度敷衍,学生上课就大打折扣,不可能欣赏运动中的美;如果教师能保持充沛的教学精力、举止言谈文明礼貌、衣着整齐合体、教态自然、和蔼可亲,那么此时,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为了审美的对象,教师所教授的运动的美则能完全正确地深入学生心中,让体育的美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2.2体育教师要用文化语言去教育学生
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紧扣学生的情感,教学艺术对学生情绪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闻者塞耳,这会降低学生从事体育的情绪,而且会给学生带来粗庸俗的不良影响。语言美是文化教育的结果,若是只顾运动不注意修练语言,这就很难做到语言美。体育教师需要广泛地学习,加强修练自己的语言。因为,体育教师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成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成为一个会用文化语言讲话的人,然后才能当体育教师。
2.3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以心灵美和行为美的要求去教育学生
体育要追求美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中应该讲究体育的美。体育教师只有遵循体育美学的规范去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既明了体育中的规范,又能欣赏更高层次的竞技的美。
3大学体育课各教学环节中的美育教育
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人的道德行为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美感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具有愉快的体验,总是伴随着某种快感;二是带有倾向性的体验。但美感不等于快感,美感比快感所具有的内容丰富得多、深刻得多、高超得多。在大学体育课各教学环节中应按美育要求去准备、落实。
3.1课前场地的布置要讲究美
体育教学多在室外的运动场上进行,场地和器材是体育教学必备因素。因此,上课前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准备教学器材,布局场地,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这样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课上积极练习,减少失误,达到教学效果。
3.2在教学方法上讲究美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要在科学的基础上注意更新,尽量多样化、趣味化。例如,准备活动中自编的徒手操动作可以经常变化,这样学生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不会生厌,并能够在运动中感受到体育独特的美。体育课一方面是练习,另一方面是竞技,在课堂上也要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让学生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遵守规则,这也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一种美育。
3.3在教学内容上渗透美的意识
大学生体育课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会学生观赏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现代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运动,日益向高、精、尖发展,处处表现高超的技术、和谐的韵律、巧妙的配合、优美的艺术造型,体现出健与美的高度统一。观赏体育比赛和表演,犹如欣赏优美的艺术作品,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大学体育课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和擅长的运动项目分班教学,每学期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使他们在完成各种练习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默契配合中、在与对方斗智斗勇的对抗中体验到体育的美。
4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大学生体育课对大学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非常丰富。因为体育竞技充分蕴含着美的元素,所以体育课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十分必要。为了更好地在大学体育课上进行美育教育,大学体育教师不仅要在文化素养上不断地完善自己,在体育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上也要不断提高,只有牢固地树立起爱岗敬业精神,才能成为大学生美育的传播者。
作者:吴国亮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体育学院
一、高度重视体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自身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理,重视体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学生的安全为主体,时刻以安全第一的教育思想来指导学生,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体育运动中包含剧烈运动、器械运动、角力运动、极限运动等,这些运动都属于挑战与风险共存的运动,并且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自控能力差、平衡协调能力差、掌握力度能力差,更容易因疏忽造成意外伤害而引发安全事故。教师要加大向学生灌输体育安全教育知识的力度,时刻提醒学生随意运动而引发的严重后果,对于不恰当的运动行为要给予及时的制止和纠正,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促使学生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避免危险、伤害的发生。
二、注重体育课程内容安排,做好提前预防措施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安排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和原则进行教学,要规范体育课堂纪律,要求学生统一运动着装,统一服从指挥,遵守体育课堂纪律,严禁各类违规现象的出现。在实际运动训练中,教师要做好课前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安排适宜学生的运动项目,并时刻注重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带领学生做足放松运动,做好安全预防准备,避免意外拉伤等。
三、合理选择运动器械和场地,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
体育运动离不开运动器械和场地。在小学体育课上,教师首先要认真检查教学中所用的体育器械和场地,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证运动场地和器械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选择适宜小学生的运动器械,减少运动中的危险系数,保证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安全。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异常,要注重观察学生身体、心理的变化情况,及时引导和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要建立与学生的沟通机制,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宣传活动,做好学生心理、情绪的教育工作,排除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总之,针对小学体育安全教育问题,教师要以客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通过各种科学的、合理的方法来预防和避免意外伤害,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让学生在安全保护下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作者:崔李丹 单位:重庆市梁平县西苑小学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培养中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首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
一、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应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和积极练习。这样,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合理安排教材,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以学习材料作为刺激的“诱因”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如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长,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与耐力跑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的技术,克服了“厌跑”心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奔跑兴趣。这样不仅发展了素质,也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有易到难的规律。因此,在给他们教的过程中,应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他们就会要求学习教难的技术。同时,教师的教学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
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勇于突破新教材,提高教学效果。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同学之间的自由组合,同一个教材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为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根据学生需要合理运用各种练习手段,既可以严密教学组织,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情况,灵活运用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证
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永远是平等的朋友。比较而言,学生更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1、多用激励的语言
(1)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而某些有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
(3)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再次,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体育的竞技性特征,使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经常要承受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
2、爱护、尊重和信任学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尊重学生就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及对三基掌握的有利;课中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课中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课后要冷静反思。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
3、参与到学生中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当他们打篮球比赛兴趣下降时,就参与到他们的比赛中。当学生长跑体力下降时,就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距离。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练习中,学生掌握动作有快慢之别、优劣之分,这种差别就形成了同伴间的相互影响,鼓励差生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并提倡技术好的学生都和技术差的学生共同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学生,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学生的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而动作好的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的技术必须要提高。在动作练习一定时间后,要有意识地让动作较好的学生来做示范,这样不仅能增强本人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动作较差的其他同学的练习,带动其完成动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必要前提。教学的艺术就在于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们喜欢上体育课。
摘要:课堂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主渠道。学生在体育课中怎样才能发挥主体性呢?我们在“自主参与”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取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条件,合理的“导”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关键,教师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健康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体育主体性激励评价
新课程标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里,有的是为了掌握技能,有的是为了发展体能,有的则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展示自我。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为每个学生创造、提供成功的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课改教学理念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在课的各个部分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热身活动自己编。
一堂体育课的热身活动开展得如何,对课堂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往常规的热身活动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的,这样的热身活动有目的、有组织,可以使学生充分活动,达到热身的目的。但经常这样做会使学生对其产生厌倦,也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在此时提出热身的要求(时间、安全、活动关节的顺序)、目的,然后由学生选定热身的组织形式和练习内容,由各小组自行组织实施,学生可以创编热身操,也可组织游戏。教师这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愉快的热身,并及时指导学生。使学生在热身时便发挥出主体作用。
2、练习器械自己制。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为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可以让学生自制辅助学具,这样做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练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投掷教学中,根据投掷动作让学生摸索,自己动手制作“响炮”、“纸球”、“纸飞机”、“沙包”等,在接力跑中让学生用废旧报纸自制“接力棒”、以及硬纸板做飞碟、用易拉罐做哑铃。
3、游戏活动自己编。
在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中,游戏是不可少的,练习效果好,而且学生都喜欢。学生各自都有自己喜欢的游戏项目,由于规则的不同,一个游戏就有好几种玩法,如:网鱼、电子碰撞,负重搬运等。教师只要提出一些练习的基本要求,学生就会积极的讨论,充分发挥想象,认真的实践。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既掌握了技能和游戏方法,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4、练习方法相互学。
体育教师在运动方面不是万能的,在多数项目上,学生要强于老师,比如说跳绳,跳绳是发展下肢力量的练习,但跳绳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正向跳、反向跳、有体前交叉、双人面向跳、双人或三人同向跳,更有胜者用俯卧撑跳。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教会学生,教师跟着大家一起学习。这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浓了。我想这样的课堂学生们一定很喜欢。
二、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的设计要合理,新《标准》要求:“合理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采用适宜的评价手段,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据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编制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只有充分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和技术能力水平,才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满足兴趣,实现目标,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创造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空前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迪生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确定上,都需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兴趣与个性的发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添运动愉快的心理感受及体验。及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每一次努力行动,哪怕是获得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以肯定、鼓励,并加以表扬、赞美,激励他们做出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人由衷的关怀,就是教育的血与肉。”教师从各方面体贴、理解学生,对学生的爱心,能感染全体学生。他们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诚挚的爱,就会从内心得到鼓舞和欣慰,使他们做出意志的努力,并且很容易取得成功,并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在抓结果评价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内容包括:学生每学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学生对自己“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评价,教师、家长、同学对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评价,学生每学期的“体育与健康”成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展示、比赛等方面的成绩、奖励等,学生参加的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体育表演及比赛活动情况,其他能反映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情趣、进步的资料。指导学生做好评价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成为评价的主体。既有教师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同时也有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形式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的随时反馈和有学生参加的评教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wWw.gWyoO
四、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淡化教师的主导性。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会成为放羊式的教学。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教师指导学生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正确的“导”、学生主动的“学”,体育课便成为有效而充满乐趣的教学活动。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象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我们学校是寄宿学校,学生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每逢星期一上课,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甚至连队伍都排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三、“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几个“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耳边风。l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曾有一段时间经常逃课。班主任到处找他,但一见到班主任就躲,真拿他没办法。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我有意的接近他,“l同学,你的协调性很好,欢迎你加入健美操队。”一听这话,他来劲了,开心了。然后我话锋一转,“l同学,叶老师可以跟你聊聊吗?我们到那边草地上坐坐好吗?”他点了点头,跟着我来到草地上。“某某,叶老师很孤独,很想跟你交个朋友,你能答应我吗?”说完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叶老师,其实我也很孤单,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不愿意跟我玩,而且妈妈又出差了,我很想念他,恨不得跑到她身边去,可是学校又不让,所以我天天逃课。”“你觉得逃课这种行为对吗?还有,同学们为什么不跟你玩?”“不是的,上次我的手受伤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都很关心我,对我很好的,可是我的手好了以后,他们就……”就这样不知不觉我们在草地上坐了差不多一个钟头。经过这次的交谈,l同学愿意上体育课了。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突然后面有一个人大声的喊:“叶老师,我最喜欢你,也最喜欢上体育课。”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是l同学。听了这话,我心里甜滋滋的,突然间使我更进一步的体会到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自豪,更加强了我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
总之,通过又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外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的成长。
【摘要】:体育理论教学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常常被忽视,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落实素质教育的角度,阐述加强体育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重点论述了搞好体育理论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体育理论教学方法
体育理论,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奠定基础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进行体育理论的传授,也是大纲和教材所要求的。可是实际操作中体育理论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许多体育教师只是象征性的上一、二节理论课,甚至有的根本就不进行理论的传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纠正这一错误观点,认真对待体育理论,搞好体育理论的教学,对于体育素质教育的开展尤为重要。要搞好体育理论的教学,可以从几点着手: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理论被许多体育教师忽视或马虎对待。因为检查体育教学工作的好坏,一般只是以达标率的高低来衡量,体育教师的能力强弱是以中、高考以及带队成绩为标准,而这一切似乎都与理论牵扯不上。这样就造成了体育教师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提高,甚至出现了考什么就练什么的教学现家,致于体育理论则抛之不顾,即使下雨天就在教室里玩游戏,进行素质练习,或者干脆就上学生上自习。殊不知,抛开理论,只讲实践,将在很大程度的限制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实际是通过理论的传授可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因而促进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进教学的效果,有利于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完成。同时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有效地增强学生自我锻炼,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搞好理论的教学,首先转变错误的观念,认识到理论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合理进行体育理论的传授。
二、精心备课,避免照本宣科
备课是整个教学的开始与基础,是上好课的前提。无论是实践课还是理论课都应认真备好课,特别是上理论课,还更应精心准备,避免照本宣科。因为大多学生对体育理论兴趣不大,加上教材的内容一般都是理论知识性较强,缺乏趣味性。照本宣科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理论教学的效果。只有在课前通过精心的准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但讲解时却辅以大量的与中心有关的知识性、趣味性的课本之外的内容,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也就使教学效果得到质的飞跃。
三、改革理论教学的方法
体育理论教学的方法,长期以来,基本上是靠单一的注入式的“讲授法”,即从开始上课至下课都是老师讲、学生;老师写、学生抄。实际上这种教学法,只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一节课下来,只是机械地听了一下,抄了一点,根本没有进行思考和理解,是违背教育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法。况且,在这种|“讲授法”下所获得的知识,来的快,去的也快,用不了多长时间,学生可能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进行理论的教学,必须改变这种“讲授法”,应该采取那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如导读法和问题讨论法,即布置导读或思考题课堂或课前阅读个人思考准备讨论、发言小组或全班集中研讨教师小结、讲解。这样才能彻底改变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不致于学生边学边忘,从而有利于理论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单独进行理论教学的时间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但是我们可以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体育理论教学与实践课及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加强传授理论的时间、范围及力度。如:每节实践课时抽出2-3分钟的时间专门讲授本课学习项目的特点、价值与作用、发展史、竞赛规则等;在学生出现运动损伤及时传授损伤的预防及出现损伤后的处理方法;在开展某项体育活动时讲解该活动的组织方法、裁判法等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的传授,比起单调的理论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更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的记忆、理解以及运用。
五、落实理论的考核
理论成绩一直都是大纲所要求的,在体育成绩中理论成绩所占的比例应为20%左右。可是由于对理论的认识不足,同时为了简单了事,避免麻烦,许多教师对理论成绩敷衍了事,对理论成绩感觉给分或干脆就置之于不顾,从来不进行考核,其实理论考核的落实并不复杂,平时的考核,可利用上课时来落实,即上课时抽出2分钟左右对已学过的理论进行提问,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为学生打分。在期终考试时,选择好内容,出一份题量适中的试卷,进行一次正规考试,将成绩计入学期结束的总分中。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培养中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首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
一、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应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和积极练习。这样,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合理安排教材,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以学习材料作为刺激的“诱因”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如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长,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与耐力跑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的技术,克服了“厌跑”心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奔跑兴趣。这样不仅发展了素质,也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有易到难的规律。因此,在给他们教的过程中,应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他们就会要求学习教难的技术。同时,教师的教学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
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勇于突破新教材,提高教学效果。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同学之间的自由组合,同一个教材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为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根据学生需要合理运用各种练习手段,既可以严密教学组织,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情况,灵活运用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证
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永远是平等的朋友。比较而言,学生更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1、多用激励的语言
(1)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而某些有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
(3)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再次,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体育的竞技性特征,使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经常要承受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
2、爱护、尊重和信任学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尊重学生就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及对三基掌握的有利;课中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课中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课后要冷静反思。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
3、参与到学生中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当他们打篮球比赛兴趣下降时,就参与到他们的比赛中。当学生长跑体力下降时,就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距离。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练习中,学生掌握动作有快慢之别、优劣之分,这种差别就形成了同伴间的相互影响,鼓励差生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并提倡技术好的学生都和技术差的学生共同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学生,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学生的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而动作好的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的技术必须要提高。在动作练习一定时间后,要有意识地让动作较好的学生来做示范,这样不仅能增强本人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动作较差的其他同学的练习,带动其完成动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必要前提。教学的艺术就在于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们喜欢上体育课。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培养中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首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
一、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应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和积极练习。论文百事通这样,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合理安排教材,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以学习材料作为刺激的“诱因”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如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长,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与耐力跑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的技术,克服了“厌跑”心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奔跑兴趣。这样不仅发展了素质,也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有易到难的规律。因此,在给他们教的过程中,应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他们就会要求学习教难的技术。同时,教师的教学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
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勇于突破新教材,提高教学效果。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同学之间的自由组合,同一个教材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为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根据学生需要合理运用各种练习手段,既可以严密教学组织,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情况,灵活运用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证
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永远是平等的朋友。比较而言,学生更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1、多用激励的语言
(1)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而某些有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
(3)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再次,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体育的竞技性特征,使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经常要承受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
2、爱护、尊重和信任学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尊重学生就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及对三基掌握的有利;课中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课中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课后要冷静反思。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
3、参与到学生中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当他们打篮球比赛兴趣下降时,就参与到他们的比赛中。当学生长跑体力下降时,就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距离。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练习中,学生掌握动作有快慢之别、优劣之分,这种差别就形成了同伴间的相互影响,鼓励差生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并提倡技术好的学生都和技术差的学生共同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学生,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学生的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而动作好的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的技术必须要提高。在动作练习一定时间后,要有意识地让动作较好的学生来做示范,这样不仅能增强本人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动作较差的其他同学的练习,带动其完成动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必要前提。教学的艺术就在于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们喜欢上体育课。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针对山西师范大学校园场地、师资状况、学生参与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在我校公共体育课开展定向越野课的理论依据,希望能为定向越野进入公共体育课程提供帮助,这对缓解连年扩大招生所引起的体育场地及设施相对不足等情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定向越野;公共体育;可行性
0前言
定向运动是一项充满探险和刺激的智慧性体育项目,起源于瑞典,1983年引入我国,是我国2002—2003年重点推广项目.为顺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潮流,更新教学思想拓展体育教学课程,全国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了定向越野课.如今的定向越野已成为2004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定向运动的组织方法简便、科学,使用的器材轻巧,在大自然中进行,既有健身价值,又能增长地理学方面的知识,而且定向运动同时集健身性、大众性、竞技性、娱乐性为一体形式简单,实效性强,所以受到广大师生欢迎.
随着山西师大学生人数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人均活动面积不足,无形中给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多不便.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运动场地,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成为山西师大体育教学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定向越野在公共体育课开设的可行性分析,希望能为山西师大的公共体育课程开展提供帮助,这对缓解连年扩大招生所引起的体育场地及设施相对不足等情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需要,查阅了2004—2008年全国有关专业刊物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对定向运动研究情况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利用.
1.2问卷调查法
对山西师大在校学生随机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3份,回收率95.3%
1.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定向运动的特点
2.1.1参加人员的广泛性
定向越野是一项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只有脑力与体力协调配合才能去的期望的理想的成绩.它集健身性、知识性、趣闻性与一体,易于推广和普及.它不仅仅是一项专业精英运动的体育项目,他还是任何喜欢运动的人都可以参加的一项大众体育项目.据有关资料记载,参加过定向越野比赛的运动员最小8岁,最长者80岁,因而这是一项男女适用老少皆宜的群众体育运动,其他的竞技项目都是看的人多,参加的人少,而定向越野运动却是参加的人多只有参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其规则简单易懂,便于参与和观看参与者不论年龄大小水平高低都能进行比赛,只要参与者拥有一张定向地图和一个指北针就能参加比赛.
2.1.2智力与体重并重的运动
定向运动需要运动者穿越树林、草地、建筑群等不同的地形地貌才能达到终点,这一特点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准确的识图能力,熟练使用指北针的能力,以及在起点各检查点终点之间选择最佳路线和快速判断力,还要求运动员有持久耐力和良好体能.在比赛中运动员要在体能和智力收到双重压力下的情况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让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完美结合来尽快达到目的.
2.1.3定向运动具有趣闻性和游戏性
在进行比赛时,运动员根据定向地图上标明的运动方向与实地对照,选择最佳的运动路线,寻找到检查点,完成比赛.定向运动的场地可设在校园、公园、森林或田野,在路线选择时,就要考虑他是一条安全性最高以及体能消耗最少的路线口.但运动员从一点到达另一点时,他会感到很兴奋,继续寻找下一点,直到完成比赛.这就比在单纯的赛道上跑有兴趣,运动员可以在跑进中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参与者可以从这项运动中得到无限乐趣.
2.1.4定向运动具有竞争性
定向运动跟其他体育比赛一样,具有激烈的竞争性,定向越野比赛不仅是体力方面的竞争,还是智力和技巧方面的竞争,在一点到达另一点时,需要奔跑,选择奔跑的方向,路线.奔跑的速度靠体力,运动员需要以全速跑,体力9O的氧需最大限度地参与运动;选择奔跑方向路线靠智力,认图和利用图能力,靠智力从起点到终点要求体力与智力并重.
2.1.5定向运动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社会意义定向运动最早只是一项军事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定向运动在群众中广泛推广和普及,他需要运动员有读图能力,利用指北针辨别图上方向与实地相符的方向.普及全民识图和利用图知识对加强国民素质,提高全民的自我生存能力,启发智力有好处.
2.2在我校开展定向越野的可行性
2.2.1定向运动的锻炼价值
定向运动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都给参与者一最大限度的锻炼和开发.学生在参加定向越野的时候,要求运动员尽可能快的到达检查点,这就需要运动员进行快速的奔跑,还有跳跃沟坎,翻越障碍,快速通过空旷地及建筑物等.要求有良好的体能作为基础,参加定向越野对学生的耐力素质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_c].由于定向越野场地错综复杂,线路变化多端.参与者要在不断的快速奔跑中动脑子来识别图上的信息并考虑和实地对照,选择最佳路线,独立做出判断,培养了学生沉着冷静积极思考的心理素质,对用来提高个人素质是可行的.
2.2.2我校开展定向运动的有利条件
2.2.2.1我校定向越野空间资源潜力巨大.这些年来,随着我笑不断扩招,学生人数的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学生的人均活动面积不足场地器材,师资力量也不足,
表1的调查表明46.9%的学生认为在校场地不能满足正常使用,48.2%的学生学生认为体育器材短缺.有效合理的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使学生从操场中走出来成为我校首要考虑的问题,而定向越野是一项可设在校园、公园、森林、和田野的活动,他对体育场地设施的要求不高,直接利用校园、公园和野外一块地域就可以开展.开展定向越野可以使学校的体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把传统的体育课程搬到大自然中,解决了我校体育场地紧张,运动器材不足的矛盾.我校校园占地面积2143m,建筑面积5O万m2,地形地貌复杂而不险峻,校区北边有分布广阔的公园和湖泊,所以我校有非常符合开展定向越野的场地条件.
2.2.2.2定向越野运动符合学生体育兴趣需要.从表2看出,学生对传统的体育课并不感兴趣,而对一些趣味性游戏及运动项目感兴趣的占32.1%定向越野是一项趣闻性运动项目,他的运动场地、地图、指北针都具有趣味性.在进行定向运动时,运动员可以根据地图标明的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选择最佳路线,寻找个检查点,点与点之间的地物和地貌也不一样.这就比单纯的赛跑更有意思,学生在操场上跑步,觉得很枯燥,跑步的兴趣不大,积极性也不高.而定向越野正好符合学生体育兴趣的需要.
从表3中可以看出只有28.7%的学生参加过定向运动,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参加过,但通过表4可以看出他们对该运动的价值有着比较全面的认识,学生认为定向运动有利于培养和激发体育运动的兴趣增长专业体育知识;有利于锻炼身体、发展体能、促进健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独立性及野外生存能力;还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整体意识.从表2得知有32.1%的学生愿意参加定向运动.这对在我校开展定向越野提供了依据.
2.2.2.3国家政策.1999年,在国家做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以后定向运动开始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2001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把定向运动、野外生存等课程列为6所重点大学的教学课程;2002年9月教育部发表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22条规定各地方院校要充分利课外和节假日,开展家庭教育社区体育、体育夏令营郊游等各种体育活动,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2004年8月上海市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把定向运动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这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为我校开展定向越野运动提供了政策保障.
2.3制约我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因素
定向运动在我国还属于新型体育项目,他的推广与普及面还不大,其教学理论体系还不完善,课堂教学安全因素的制约.由于学校管理者担心定向运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一些领导不予支持;另外,学校教师对定向运动的教学训练工作缺乏经验,大多从简短的培训班获得专业知识没有系统的研究,不能独立完成不仅成图时间长、而且成本高.这些都制约着定向运动在我校的开展,但是这些都不是制约我校开展定向运动的主要因素.在师资方面:我校体育教师具有较强的体育理论学习和实践的能力,通过专业培训很快就可以掌握定向运动的技能和教学方法.在制图方面可以用素图代替正规的比赛图,也可以用校园图、校园平面图或建筑规划图进行定向运动.
3结论与建议
(1)我校校园和周边环境非常适合定向越野开展.可以在体育课上开设定向越野可以拓宽体育课程的内容和空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实现学生健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通过课外训练组建定向越野队伍,通过参加定性越野比赛提高定向越野的水平,推进我校定向越野的普及和提高.
(2)目前我校只有51%的学生了解定向越野.可以通过校报、广播等形式介绍定向越野运动的相关知识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此运动的方法和规则,培养学生的兴趣.
(3)定向越野运动在校园和野外开展,对定向运动开展的组织形式,教学设计及安全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4)定向越野作为一门新兴的体育课程,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团结精神,并使学生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论文摘要】文章运用问卷法对石家庄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石家庄学院公共体育课整体质量较高,学生比较认可;(2)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与教师性别不存在关系;(3)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纪律上差异存在显著性,老教师明显强于青年教师;(4)教学质量评价前六名与后六名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上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在教学方法上差异存在显著性。
【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教师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应当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身体健康方面的保证。如何搞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是摆在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石家庄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师目前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实证的角度出发,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及建议,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担任石家庄学院公共体育课的教师28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12人。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法。经专家讨论设计了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纪律五大项的调查问卷。向担任公共体育课教师的不同授课班级发放,每位教师问卷总数不低于30份,共发放问卷858份,回收问卷858份,有效问卷847份,有效率98.72%
2.数理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石家庄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从表1可看出石家庄学院公共体育课整体教学质量较高,五项指标均达到90分以上,学生对教学质量比较认可。这与教师良好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纪律是分不开的,从表中可看到学生对于教师教学态度、教学纪律分别打出了平均分94.74、94.36的高分,远高于其他三项指标的得分,这也就需要教师们在保持良好教学态度、教学纪律的同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更高的教学质量。
(二)男、女教师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注:*表示P<O.05,具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O.O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下同)
经检验,从表2可看出在教学质量上男、女教师各项指标差异均不存在显著性。由此可见,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与性别不存在关系。
(三)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此对比是把具有教学经验8年以上的教师作为老教师,8年以下的作为青年教师。经检验,从表3可看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上老教师均高于青年教师,但差异并不存在显著性;主要在教学态度、教学纪律上差异存在显著性,老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纪律上明显强于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态度、教学纪律是上好课的重要基础,是教师敬业精神的重要体现,在这一点青年教师需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加以改进。
(四)教学效果评价前六名与后六名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表4是教学质量评价前六名与后六名教师的各项指标,经检验在教学态度、教学纪律上前六名与后六名上差异均不存在显著性,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上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在教学方法上差异存在显著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这就需要教学质量评价较差的教师在保持良好教学态度、教学纪律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向先进教师学习,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探讨
体育教学是对学生传授知识的一个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交融的过程。一个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单纯地教会学生技术方法,而是要在同时使学生获得运用技术的能力,特别注意去激发学生强烈的动机,取胜的欲望,良好的情绪,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提高学习效果。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教法上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在体育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结论与建议
(1)石家庄学院公共体育课整体教学质量较高,学生比较认可。(2)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与教师性别不存在关系。(3)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纪律上存在显著差异,老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纪律上明显强于青年教师。(4)教学质量评价前六名与后六名在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上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在教学方法上存在显著性差异。(5)建议青年教师端正教学态度,培养敬业精神。(6)建议教学效果评价较差的教师加强学习,提高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