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系统论文

时间:2022-04-11 08:59: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图书馆系统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图书馆系统论文

图书馆系统论文:图书馆著作权管理系统论文

1高校图书馆光盘的管理方式

为了保护光盘和充分利用光盘数据,现今许多图书馆自行开发随书光盘管理系统,将光盘内容拷贝、压缩存入计算机中,架设Web服务器,供网上浏览和下载,或者架设FTP服务器,在校园网内供读者浏览或者下载使用,然而这种做法有可能面临侵犯著作权的风险。

2图书馆光盘管理系统中面临的著作权问题

图书馆光盘管理系统为读者在电子资源检索室及图书馆网站上浏览和下载光盘文献资料提供服务,这样将大大促进作品的传播和使用。因此,作品的版权人不可能不关心这样的问题:将光盘内容存储到服务器中是否属于版权人的专有权利?是否应该事先获得该作品版权人的许可?是否违反了著作权法?

2.1复制权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图书馆开发的光盘管理系统,将随书光盘资源上传到图书馆专用服务器,改变的只是作品的载体,其作品内容本身的完整性并没有改变,是一种从数字到数字的复制,所以此时的数字化可以不经过版权人的许可,也不必付费。但是高校图书馆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条例,保证随书光盘的开发和利用控制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内。

2.2信息网络传播权

随书光盘管理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必然涉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各图书馆应认真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本馆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数字作品和依法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获得经济利益。”图书馆要全面监控读者使用各种资源情况,有效规避读者在信息使用过程中侵犯权利人的知识产权。

2.3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光盘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主要涉及著作权人的人身权,虽然不必取得著作权人许可,但要尊重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在对光盘的编辑中应指明作者姓名、不得擅自改变;也不能擅自对作品进行修改、更正补充、篡改,防止作者的名誉、声望受到损害,维护作品的纯洁性。

3防范图书馆光盘管理系统中的著作权问题

3.1对馆员进行知识产权知识培训,严防盗版光盘的入藏

在各种盗版活动猖獗的今天,图书馆必须开展知识产权法宣传与培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律素质,对工作中容易侵权的问题要特别注意:选择正规出版社的出版物,保护著者版权,不购买低价盗版光盘,加强随书光盘订购、入藏、验收等环节的管理,严防盗版光盘的入藏与流通,一经发现应坚决剔除。真正做到从行动上去保护知识产权,避免图书馆侵权行为的发生,首先要具备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2正确利用“合理使用”制度

图书馆是一个为教育服务、非营利性信息服务机构,为促进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世界各国的现行著作权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允许社会公众的合理使用。图书馆光盘管理系统是将本馆的馆藏光盘进行数字化处理,是基于服务的并且无任何营利目的,在本馆内、在原读者范围内使用,可以事先不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无须支付任何费用,但如果著作权人声明其作品不允许复制,就不能将其作品拷贝并在网上传播。图书馆应当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充分利用“合理使用”这一权力,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从而进一步扩大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但同时也应把握好尺度,严格遵循合理使用的范围、权限。

3.3提高读者知识产权意识

图书馆要对读者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宣讲活动,在数据库主页中版权公告,提醒读者合理、合法使用数据库资源,对读者进行有效的引导。图书馆还应尽到注意义务,对有可能发生的读者侵权行为进行警示,提醒读者使用资源时尊重知识产权,不得将从图书馆获得的资源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同时一旦发现侵权内容,立即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移除。只有图书馆广大读者确确实实地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使用中侵权行为的发生,有效地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3.4做好技术防范

首先,图书馆要严格控制传播范围,设置用户账号和密码,确保光盘管理系统仅校内读者在馆域网或校园网内登录访问;还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的方法来有效地将互联网与内部网隔离,防止不在授权范围内的网上读者使用这些信息。其次,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限制读者下载,只允许读者在线浏览,保护著作权所有人的利益。

3.5以教学为目的的非营利性复制

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机构,图书馆光盘管理系统的开发运行是为了使馆内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图书馆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内对象提供服务,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获得经济利益。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和知识中心,必须提高图书馆人员知识产权意识,杜绝侵权行为的发生,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才能保证图书馆稳定发展。

作者:巩黎娟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系统论文: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

[论文关键词]藏书剔除馆藏结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

[论文摘要]通过对常用藏书剔除的方法的分析,阐明依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藏书剔除的组织、计划、实施,及其方法和步骤,提出进行以3~5年为周期的藏书剔除,有利于馆藏结构的持续改善。

藏书剔除即“将某些图书从基本藏书区中撤出,转人某种辅助藏书区、储存中心,或加以注销”的一个过程,将一部分失去使用价值或利用率很低的书刊撤离一线书库[1],可使留下来的藏书更加符合图书馆的任务和读者需要。

一、常用方法的藏书剔除

常用的藏书剔除办法主要有主观判断法、书龄判断法、使用年限法等,其中主观判断法是藏书剔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馆员按照事先拟订的一系列相关的剔除标准(或准则),凭借自己的经验,直接在书架上剔除文献资料。面对的是知识内容千差万别、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藏书,运用主观判断法进行藏书剔除的尺度很难把握。

书龄判断法是根据图书年代进行藏书剔除的一种方法。可是相同书龄图书的利用率会相差甚远,单纯以年代决定藏书的去留,就有可能把一些有价值的、使用率高的旧书剔除出去,或者留下许多书龄较短、不符合读者需求的图书。

文献寿命“半衰期”体现的是知识情报的老化与更新的基本规律,可以作为一线书库藏书剔除的一个参考依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量化某一馆藏是否超出其有效使用年限,或着超出了多少,都是很困难的。

调查研究法是开展特定范围(读者、专家)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藏书剔除的一种方法。它过分注重代表范围内的即时需求,忽视馆藏体系整体的、长远的建设和发展。

滞架时间是反映图书使用情况的一个客观标准,如果大量利用率很低的馆藏文献继续留在一线书库,会增加馆藏的承载负担和经济支出,增加读者查找和获取的时间。但如果图书没有放到规定位置,或者读者没有发现它,那么它自然没有被利用的记录,很可能就被选为剔除对象。

目标比对法是根据资源建设目标进行藏书剔除的一种方法。然而,藏书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这种方法有时会加大滞后的周期。

上述方法从不同角度为藏书剔除提供依据,总体上说是各有千秋。有些时候,单独使用上述方法在时间、人力、质量等方面难以满足藏书剔除的需要,需要结合目标、摸索更先进、更科学、更合适的藏书剔除方法。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概况

图书馆管理系统,又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自国内图书馆开始运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到目前已经将传统的图书馆业务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管理,从简单的单个模块管理提升到功能齐全和强大的集成系统,使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包括采访、编目、流通、连续出版物管理、公共检索等,在一个书目数据库中得以实现。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管理系统全面普及,传统的人工工作逐项逐项地被计算机代替。图书馆管理系统本身从图书馆内部提供信息资源朝着馆际之间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的多媒体化[2-3]方向发展。图书馆管理系统实时显示图书的库存数量、种类,以及图书的借阅情况,有助于动态的分析和决策,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基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藏书剔除

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当前,依托各集成管理系统的功能,跟踪特定读者群,核实电子文献、各种数据库、虚拟馆藏的覆盖面、特色和利用情况。与对口院系、各专业尤其重点学科、基地建立长期的联系,掌握对口院系学科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学生和教师用书需求。根据入藏、流通、阅览统计,确定反映本馆利用状况的藏书周转基点,研究剔除一部分非本馆特色学科的文献、剔除一部分少人问津的文献,对藏书结构、满足率、利用率造成的影响。传统的藏书剔除工作也可以根据计划进度、一个库一个库、一类一类、持续不断地开展,形成一个经常性、制度化、规范化、以3~5年为周期的、按主题(或按类别)的藏书剔除制度。

利用计算机很容易列出长期滞架文献的清单,但是要从这几十万条数据中判断出哪些图书应该在这一批剔除的确有困难。况且,判断馆藏图书是否有使用价值,使用频率的高低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使用频率的高低并不一定与使用价值的大小同步,滞架书刊中不乏一些内容质量、及其时效性都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书刊,不应属于剔除之列。因此必须启用专用的系统,把具体的量化指标限定条件输入计算机,如历年利用率要求、出版时间要求、复本数量要求、外观状态要求、修补次数要求等,其中连续利用率、出版时间、复本数量可以从数据库获得,外观状态和修补次数如果有记录以记录为准,没有记录则认定外观状态正常、修补次数为零。在计算机分类分类平台完成检索之后,记录符合条件的分类结果,生成一个符合量化指标的表单。面对学科知识千差万别、书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具体藏书,不是用几条原则标准就能决定取舍的,随时都可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须对藏书进行逐类审查、逐种鉴别的,任何僵化的、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需要对拟剔除文献进行必要的复审。

对于通过复核的拟剔文献,才可以分门别类交付工作人员把对应的文献逐一从架位上按顺序抽取出来,按顺序集中存放。下架后应设一道复核工序,即由复核人员对下架的剔除文献进行认真核对,以防止误剔、漏剔。同时,对获批下架文献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把剔除文献的去向反映到相应的数据库,调整库位,生成新的排架号。

藏书剔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藏书质量,让使用率高的藏书留在一线书库的开架书位上,方便读者取用,提高流通书位的利用率,控制开馆成本。斯坦利J斯洛特的相关研究表明:“当一个图书馆的核心藏书占该馆现有图书的72~84%时,可以保证满足99%的读者使用需求”,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图书馆将其现有藏书的16~28%图书予以剔除,会对1%的读者需求产生影响。所以储藏剔除不能将剔除文献轻率地抛弃,对尚有一定参考、利用价值的书刊,优先移至贮藏书库,密集排架,以为读者可能产生的特殊文献需求提供保障。通过对藏书剔除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和解决,可从藏书是否符合读者群的需求、藏书分类是否恰当、藏书著录是否准确、藏书排架是否符合读者习惯等一个个侧面为馆员改进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反馈信息,进而有利于修正和调整资源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藏书剔除是藏书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前提下,依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功能,可为藏书剔除工作提供更客观、更准确的依据,并有效地保障藏书剔除的进度和质量。

图书馆系统论文:基于SNA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论文合著研究

摘 要:本文选取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相关文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网络成分、凝聚子集等的分析发现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领域存在小团体较多,科研合作规模还比较小,还没有实现跨领域、跨学科的大型科研合作,缺乏能够推动该领域深入发展的、在不同学科都具有影响力的学者等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社会网络分析法;合著

1 引言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带动下,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图书馆从业人员高效服务的得力助手。不管是图书订购、电子资源管理,还是图书流通、参考咨询、借阅等日常常规工作,图书馆员都可以利用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本身就是发展迅速并且前景广阔的学科,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更是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专业、软件开发专业、图书馆专业、图书情报、行为学等多个领域,该领域具有合著网络的可研究性。

2 数据选择与预处理

2.1 数据的获取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样本主要源自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时间为2016年8月10日,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为主题词进行主题检索。筛选去除重复性、会议性和非相关文献后检索到有效文献322篇,文献发表时间从1985到2016年,检索到的322片文献,涉及作者531人。

2.2 构建合著网络

建立作者合著关系的二值矩阵表是构建合著网络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本文笔者研究合著关系时,主要以174位合著作者为网络节点(本文数据的处理和矩阵构建前提是一篇论文中无论排名先后,作者关系都是平等的),节点与节点间的连边为作者之间的合著关系,些节点与边形成的系统即构成了科研合作网络。

3 研究结果分析

图书馆MIS领域的社会网络中有许多相互独立的小团体,说明目前为止,图书馆MIS领域的科研合作规模还比较小,还没有实现跨领域、跨学科的大型科研合作。

3.1 中心性分析

中心性是SNA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每个节点(个人或者团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中心地位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其权利以及影响力的大小,因此中心性是社SNA最早研究的内容之一。由于计算方法不同,中心性分析可以将分为点度中心性分析、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分析等。由于“图书馆MIS”领域的合著网络中存在这很多孤点,并且在计算接近中心性时要求必须存在连通着的网络,所以本次SNA无法对接近中心性分析进行分析[1]。

3.1.1点度中心性

从整体的点度中心度分析结果来看,图书馆MIS领域作者合著网络的整体点出度及点入度都比较低,说明该领域作者之间合著论文较少,科研合作活动也并不频繁。虽然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到计算机、图书馆、软件设计等多个学科和领域,但各个领域之间以及每个学科内部合著文献都比较少,科研合作活动严重不足,该的者们并没有重视领域内部及与不同学科的科研合作。

3.1.2中间中心性

中间中心性能够体现行动者(个人或团体)对资源的控制实力和程度。如果一个节点所处的位置是通向许多其他点对的捷径( 最短的途径) 上,该点便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该作者在整个合著网络中拥有较高地位和影响力,能够掌握该领域的相关学术资源。因此也可以认为位于中间中心的点的作者能够起在整个领域中起到到沟的桥梁作用。[2]鉴于此,为获取图书馆MIS的中间中心度,判断哪些作者处于核心位置,以及作者的影响力等。

3.2 凝聚子群分析

对于凝聚子群的分析是比较常见、典型SNA分析方法。凝聚子群分析的优势是可以对整个复杂社会网络结构进行简化,使研究人员可以便捷的找网络中内在的子结构和他们的相互关系,使表征网络结构特征能够更加的显而易见、整洁明了 [3]。

3.2.1成分分析

如果一个图中的某个部分与其他部分都不相连,就可以把这个部分看成一个成分[4]。通过UCINET成分分析路径(Network― Regions― Components― Simple graphs),并且在“强弱关系”选择中选择强关系(相互关系),可以得到该群体网络中含有的成分。

3.2.2派系分析

在凝聚子群具有可达性的基础上,由出现了“n-派系分析” 的概念。设定一个临界值n作为凝聚子群中的成员之间距离的最大值,这意味着网络中任何对点间的最大距离不能超过n。n值越大,派系包容性就越强,反之,则越弱[5]。在本研究中,将n设为3,分析得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领域出现38个派系。

目前为止,图书馆MIS领域的科研合作规模还比较小,还没有实现跨领域、跨学科的大型科研合作。这一结论也可以验证前面成分分析的结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①研究人员由于学科背景和工作背景都不同,致使他们在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研究不同方向的问题; ②研究经费的限制,大多数研究人员为了节约成本,选择单位内、短距离的合作。

4.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图书馆MIS领域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该领域中小团体的科研合作活动较多,合作比较稳定。第二,目前为止图书馆MIS领域的科研合作规模还比较小,还没有实现跨领域、跨学科的大型科研合作。第三,缺少在不同学科都具有影响力的学者,推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该领域科合著文献量之所以较少,也是因为还没有“主心骨”能够带动起整个领域的科研合作。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图书馆MIS本身特点就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不同背景的学者要想在其他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却是有一定难度,因此也很难出F“沟通桥梁”。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本身就涉及到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知识,需要各个相关领域加强合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图书馆MIS的发展。计算机科学、软件开发、图书馆学、图书情报、行为学等多个领域的学者应该重视“跨学科”合作、加强“跨领域”交流,推动图书馆MIS的深入发展。

作者简介

李雪(1989-),山东临沂,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系统论文:信息负熵在图书馆系统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熵是指体系的混乱程度,信息是一种负熵,信息越高,熵值越低。图书馆是信息交换的场所,也是一种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性系统,负熵流的持续输入是保障图书馆系统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论述了信息负熵在图书馆系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有效输入信息负熵的途径。

[关键词] 图书馆;系统管理;信息负熵;信息输入

1信息是一种负熵

熵(entropy)指的是体系的混乱程度,它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中引申出的更为具体的定义,是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参量。熵由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提出,并应用在热力学中。后来,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第一次将熵的概念引入到信息论中来[1]。我们知道,在科学中有三个基本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质量、能量守恒定律在微观领域又被推广为质、能相关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质能相关定律在数学上表示为等式。而熵增定律则是不等式,即在孤立系中,熵增总是大于或等于零 ( s ≥ 0) 。在这种等式与不等式的差别中,隐含着深刻的意义。从系统三象性的基点来看,任何系统状态 ( 点 ) 上物质性、能量性、信息性不可分离地共存着,但物质 ( 质量 ) 和能量是守恒的,而信息却 ( 信息是负熵 ) 不守恒。 因此说信息是一种负熵,信息越高,熵值越低。正是由于信息的作用,才使系统的熵减小。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获取、加工、组织、传播和应用能力的竞争,信息越来越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图书馆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性系统

系统(system):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系统具有有机性(即:系统是有层次的)、整体性(即:在一个系统内部不追求个体完美,而追求整体目标最优),结构性(即:对要素和系统本身来说,不要求要素最优,而是要求要素的组合最优)。系统具有三种状态:(1)平衡态——即系统内部无差别(这种系统是一个死系统,没有活力,我们不提倡,应尽力避免);(2)衡态——即系统内部有差别,并且差别越来越小,接衡态;(3)远离平衡态——即系统内部有差别,但是差别越来越大(这种系统最有活力,我们要提倡的就是实现一个系统的远离平衡态)。而如何实现这个系统的远离平衡态,并如何使这个系统稳定,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态,正是我们在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熵值总是增加或不变,系统内的微观粒子由有序向无序运动,直至达到这种无规则运动最混乱、最无序时,系统内的温度、密度达到均匀一致,从而趋向与平衡态。由此可见,封闭系统由非平衡态向平衡态转换的过程,正是系统熵增加的过程,也是系统内微观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由不太乱变得更加乱的过程。而“熵”这一概念的物理意义在微观上正是表明粒子无规则运动的混乱或(无序)程度的度量。熵增加也就意味着微观粒子从有序到无序发展。这就是封闭系统的“熵增原理”[2]。

70年代普里高津(i. prigogine)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3,4]。普里高津认为熵增原理只适用于密闭系统,而开放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系统内部与外界环境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引起一个熵流des(des>0,des<0,或des?0),假定系统内部由于不可逆产生的熵为dis(只能dis?0),那么,系统总熵变为ds?des?dis,由上式可见,如果从外界引入足够的负熵流(即:des < 0且︱des︳>dis,则系统的总熵值,系统的总熵值就减小、甚至为负值即ds ?des?dis<0。因此可以通过引入负熵流使系统从无序态变为新的有序态,即耗散结构[5-7]。开放系统不会单方向的朝着熵增加(即越变越无序),相反,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会由无序转为有序。平衡态是指孤立系统不随时间变化,与外界没有联系的一种死的混乱无序的状态。系统平衡态或衡态只能使系统自身熵值增加,不会形成有序结构,只有把系统推向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使系统处于一个十分不稳定的状态,才能使熵值减少,才有可能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结构:即非平衡是有序之源。

图书馆是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种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性系统。其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图书馆作为提供知识和信息的场所,拥有很大数量的读者群,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则读者成分更为复杂,图书馆联盟的建立以及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等更加扩大了读者的范围,使之联系更加广泛和密切;其二是“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图书馆信息的来源、加工、流通等方面与外界联系非常紧密,特别是随着图书馆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购入,买入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的不断增加,人员的外出培训、进修等使得开放性更加突出和明显。可见,图书馆是一个具有很强开放性的系统。其次,图书馆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系统,从图书馆内部任何一个角度看,都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中;另外,图书馆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8]。因此,图书馆系统就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系统,是系统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出现的有序结构。图书馆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有序性和稳定性,以及系统内部的活力和持续、快速发展正是靠连续不断的来自外界的负熵流来实现的。

3 信息负熵的输入使图书馆系统远离平衡态

信息是一种负熵,信息越高,熵值越低。正是由于信息这一负熵流的输入,才使得图书馆这个开放性系统熵值减小,系统内的各元素活力增加,从无序态变为新的有序态,即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结构,最终实现图书馆系统有一个质的飞跃。由于不断地有负熵流输入,图书馆这一开放性系统内部各元素差别增大,无规则运动加强,使图书馆系统又达到远离平衡态,最终又达到一个新的有序状态。如此反复,图书馆系统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状态。

信息又是图书馆与外界环境(主要是读者)进行交流的主要内容,也即纸质文献及数字资源的传递与共享。图书馆作为以学校所设专业为馆藏设置原则,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共存、实际拥有资源和远程可利用资源并举的综合性文献资源服务体系,它的工作内容就是围绕信息的管理、加工展开。可见,信息的有效输入和合理管理,是图书馆正常运作的基础,信息就是图书馆生态系统有序发展的主要负熵。正是由于不断更新和日益完善的信息的输入,才使得图书馆在同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可以说信息是图书馆生态系统从外界获得负熵的主要来源。

4 实现信息负熵有效输入的途径

(1)在信息本身的提供方面,首先要借助网络技术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平台,读者不仅可以在这里阅读、借阅,还可以进行网络交流。利用网络,读者可以获得每本书和即将出版的新书的书目信息,没有正式出版的报告、技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的信息,为图书馆情报信息来源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其次图书馆应该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层次加工,拓宽服务渠道,为读者提供价值增值型的服务,可以增加科技查新的服务、专利文献服务以及为高层次人才重大课题的跟踪服务等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使图书馆的发展更加有序化。

(2)在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联盟方面,建立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实现信息集群。多加图书馆的资源按照一定的信息联系集中在一起,构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信息群落,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强劲持续的信息竞争优势。集群内的图书馆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彼此间形成一种互动性的关联,由这种互动形成的竞争压力和潜在压力有利于构成集群内图书馆持续的创新动力,促进情报信息升级的加快,提高流通效率,大大提高信息的有效输入。  例如,为提高洛阳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水平,实现资源共享,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和洛阳理工学院决定组建洛阳地区图书馆联盟,进行馆际合作。三校馆际互借的服务对象为三所高校的在职教师、科研人员和普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服务内容主要是为三所高校持有“洛阳高校馆际合作证”的读者提供各高校纸质图书的互阅和外借、文献复制及传递服务。确定在河南科技大学成立三校图书馆馆际合作服务中心,明确联系人,配备联系电话,建立专用电子信箱,全面负责三校馆际合作的管理与协调工作。各成员馆也应建立相应的“馆际合作服务部”,负责本馆的馆际合作事宜。还规定了馆际合作证的办理、使用办法以及馆际互借工作的管理与协调等内容。洛阳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工作的启动有效地整合了三所高校的图书信息资源,提高了联盟成员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率,实现了洛阳高校图书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大大提高了洛阳各高校图书馆信息的有效输入。

通过地方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联合共建、资源共享,拓宽服务渠道,增加有效纸质馆藏和数字信息资源,通过这种校地共建模式,通过信息的有效输入。比如正在施工的洛阳市标志性建筑——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图书馆就是洛阳市政府与河科大共建的图书馆。该馆将于2011年6月投入使用。

(3)在提高管理水平方面,首先要积极引入先进的图书、读者管理系统,从而提高管理信息服务的效率。比如河南科技大学正是引入了重庆出的图腾管理系统(mis系统),才使的借阅、归还、典藏、剔旧、查询等图书管理和读者的挂失、违规、毕业证的注销等手续简单易行。此外,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馆员队伍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有效地信息服务,以便更快、更好实现图书馆信息负熵的有效输入。

(4)在图书馆规章制度方面,一要以资源服务为中心,大力深化办馆体制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构建现代图书馆制度,使图书馆更具竞争性、开放性和适应性,更好地实现信息的输入。其次,以知识文化服务为核心,坚持以爱治馆、以德治馆、依法治馆、民主治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努力朝着以文化资源信息化来带动服务现代化、以服务现代化来促进文化资源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优良的服务吸引更多的读者进入图书馆获取信息。

(5)在图书馆的内外环境方面,首先应注重图书馆环境建设,改善服务环境。努力创造一个整洁明亮、宽敞舒适、功能完善的借阅环境,使图书馆真正成为读者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高雅殿堂。其次通过文化展示,营造浓郁的社区文化氛围,激发不同层次读者的求知欲,使读者能够接受多方面、深层次文化知识的熏陶,能够获取最新、最宽、最前沿的信息。

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信息这种资源比物质和能量更为重要,因此我们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输入有利于图书馆发展的负熵流——信息,促使图书馆系统内部熵值减小,活力增加。在文献信息的购置、典藏、分配、流通等环节以及电子资源的建设上紧跟时代的脉搏,调整发展方向。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我们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素质,拓展服务途径,避免内部的矛盾和不团结,不断加强和完善信息负熵的有效输入。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系统充满活力,不断地远离平衡态趋向新的有序性,实现图书馆系统的快速、高效、可持续性发展和图书馆系统的跃迁(突变)。

图书馆系统论文:浅谈面向业务决策的图书馆信息集成系统模型研究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决策 信息集成 本体 多agent

论文摘 要:本文从决策者、决策信息、决策过程三维度建立决策分析模型,分析了图书馆业务的决策需求,提出采用本体和多agent技术集成信息,建立一个面向图书馆业务的支持决策的系统整合模型,以期望改善图书馆决策支持效果,提高决策效率。

1、引言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1]。创办一流的大学,不能没有一流的图书馆。[2]可见,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发展水平。进入21世纪,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革命带来了人类生活工作方式的大进步,对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当代决策学派的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的重心不再是效率原则,效率原则“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获得最大成就,只是说取得最大成就乃是管理活动的目的。管理理论必须揭示导致最大成就的条件。”[3]在西蒙看来,管理过程是决策的过程。管理的重心开始由效率管理向决策科学化方向发展。图书馆的发展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市场和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将管理的重点转向决策管理。面对需要处理和提供的信息更多、更复杂,读者信息水平和信息要求的提高,图书馆系统产生的大量统计数据和表单,图书馆必须对自身的角色和服务方式作出调整。但调整不能是盲目的,需要有科学的决策过程。信息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决策的正确性,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者从采购、流通、书目、电子资源等各类数据中,找到图书馆资料和服务的利用模式以及模式的变化规律,从而正确制定图书馆决策。

本文以图书馆工作决策为突破点,分析图书馆工作决策需求,建立业务决策分析模型。针对图书馆业务决策对信息的需求的特点,确定图书馆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目标,提出了基于本体和多agent的支持图书馆决策的系统模型。

2、图书馆业务决策模型

图书馆决策指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决策者依据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为一定的图书馆行为确定目标,指定并选择行为方案的过程[4]。科学的决策离不开信息,按决策需求提供信息应作为解决决策问题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决策信息、决策过程、决策者三个维度,构建一个三维立体的图书馆决策模型,有三个维度,即i决策信息(decision-information)、p决策过程(decision-progress)、m决策者(decision-maker)。在组织管理中,由于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问题,根据不同决策对信息的不同要求,可以把决策信息分为日常管理活动中的决策信息、战术性决策信息、战略性决策信息,即决策信息维i。另外,从决策过程维p来分析,通常把决策过程分为发现和确定问题、拟定决策方案、选择评价方案和决策方案执行四阶段,其中,发现和确定问题是决策活动的起点和前提[5]。研究组织决策问题的目的是为了给组织管理者提供正确、有效的决策支持。通常把组织决策者m分为决策高层、管理层、基层。

3、图书馆决策需求分析

3.1 决策者分类

从决策者m维分析,图书馆决策者主要分为图书馆馆长、部门主任及普通馆员。普通馆员需要常规性工作所需的信息,所做出的决策基本都是程序化决策。而馆长、部门主任进行的是战略管理,需要进行决策的问题除了程序化决策,更多更难的是非程序化决策,如扩大服务范围,延长开放时间,增加现代化设施,开展阅读指导和书评,等等[6]。他们通过分析图书馆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充分利用图书馆人才、文献、网络等资源,制定图书馆发展战略,改进服务方法和手段,强化和发挥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以达到图书馆的发展和管理的创新。

3.2 决策过程。

(1)发现和确定问题。这是决策过程的起点。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和部门,由于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的差异,表现出目标存在差别。例如,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企业图书馆,图书馆内部的采编部门、流通部门和技术服务部门,其职能和任务目标表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由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目标的确定和实现就越难控制。像日常工作的目标,它的内容比较详细和具体,确定和实现就易于控制。越是上层的目标和长期的目标,如战略目标,就越难控制。目标的确定的关键就是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一般方法:1)总结和评估此阶段的工作,提出下阶段工作研,建立满足决策需求的模型库,建立相应的方法库和规则库。

4. 系统模型

采用本体技术、多agent技术构建一个面向业务决策的图书馆信息集成系统。整个系统分成四层:网络通信层、知识管理层、问题处理层和用户接口层。网络通信层支持tcp/ip、http等协议;知识管理层负责知识的存储和使用,由知识融合主体、领域本体库、本体管理主体,若干知识库和知识管理主体组成[7];问题处理层负责决策任务的分析和求解,由任务分析主体、功能控制主体和几个我问题求解主体组成;用户接口层负责与用户的交互。

4.1核心技术

(1)采用本体技术,将已有的本体根据具体决策问题进行细化,生成新的更加具体的本体,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工程师从原始信息中抽取领域本体,通过本体管理agent将领域本体加入到本体库中。然后完成决策知识建立,即数据、模型、规则、注释等决策知识的建立。(2)采用多agent技术,实现复杂决策问题的协作求解。系统能够主动地向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观察用户行为,推断用户的任务,给出恰当的建议。用户通过用户接口agent向知识融合agent提交一个知识查询任务,他与多个相关的知识管理agent进行交互完成复杂的知识查询任务。

4.2 支持决策的过程

实际的决策过程问题中信息分析层需要不断向信息管理层请求各种决策知识,信息管理层需要不断利用信息管理功能提供相应的知识。具体过程是:任务分析agent将用户提交的问题分解成子任务,交给功能控制agent。功能控制agent与相应的问题求解agent交互,返回对相应决策问题解决模型的请求。功能控制agent将决策模型的请求发往知识融合agent,通过知识管理agent的协作,在各个知识库中找到相应决策模型的注释。问题求解agent通过模型注释提供的模型调用方法调用此模型,并向知识融合agent提交查询任务,请求此模型需要的数据。知识融合agent在各个知识库中找到合适数据。问题求解agent利用模型和数据完成问题求解,将结果返回功能控制agent,子任务求解完成。决策agent将各个子任务结果汇总得到最终结果,并通过用户接口agent返回给用户。这样,一个决策问题的求解过程就完成了。

5、结语

本文通过建立决策分析模型,系统的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了目前图书馆决策的特点,及其对图书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化、个性化、专业化。为了向着要求靠近,本文提出采用本体技术实现数据交换的统一格式,多agent优化异构分布式信息资源检索和发现机制,构建一个支持决策的图书馆信息集成系统,提高决策效率,更好为图书馆决策服务。

图书馆系统论文:浅论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维护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计算机网络 系统维护 技术措施

论文摘要:该文通过对于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的分析,详细的阐述了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安全维护的必要性,并且提供了一部分能够实现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维护的相关技术措施,其中包括图书馆中心机房的物理环境维护、计算机系统软件的防护、图书馆网络资源的管理、计算机网络数据的安全维护等几个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渗透到各个领域中来。计算机网络不仅使得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变化。计算机网络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文献信息数字化,给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新鲜的活力,向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成为当今图书馆发展方向的主流。

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扩大,各种导致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出现问题的部分也不断出现:如调制调解器、交换机以及通信线路等各种网络硬件的故障问题;网络管理软件和服务软件的设置与优化问题;同时,网络病毒使得网络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等。对于如何有效地建设、维护好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并保持其健康稳定的发展,是一座现代化图书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对于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给出几点论述。

1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的物理环境的维护

1)机房是图书馆的数据中心,是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心脏。建立良好的空调系统以及良好的防静电系统,从而使得机房之中的温度、湿度等指标得到保证,从而保证系统能够长时间运行。所以机房内必须使温度控制在(20±2)℃,而至于相对湿度也应该控制在(50±5)%。空调系统与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要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还得采取除尘、防尘、降噪等措施。对于如何高效率地避免静电的影响,机房地面应该铺设静电地板。

2)为了保证中心机房的供电系统能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使用配套的稳定电源,配备大功率、长使用时间并且具有防雷击功能的ups系统。

3)对于机房的防盗措施管理,应该要采取比其他部门更严格的体系设施,在加固门窗同时还要科学地安装视频监视系统。而在防火方面得措施主要包括:装备专用的灭火工具灯、灭火器,安全隔离通道和火灾报警体系等。

2 软件系统的维护

软件系统的维护是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维护的重中之重包括对于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访问控制等几个方面的维护。

1)图书馆应该选择技术比较成熟、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如果图书馆对于系统和数据的安全要求较高的话的,应该最好采用unix或者由其衍生的操作系统作为服务器的平台,因为它的抗病毒攻击、防黑客等性能要比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更出色。

2)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安装后,必须先安装所有的系统补丁并安装病毒监控软件还要将其升级到最新版本后才能将服务器连入网络。

3)关闭系统那些不必要的服务器端口,将安装系统的默认开启的不必要服务端口统一关闭。

4)以系统安全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需要,分别设定不同的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5)制定软件巡检维护报告,建立软件信息档案,同时对软件进行定期的性能评价,选择更具性价比和使用性的软件进行使用。

3 做好针对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维护

服务器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其主要功能是能有效地在网络服务中为各个终端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同时,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它将与其相连的打印机、硬盘等专用终端设备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站点并实现资源共享,还能为网络用户提供集中计算、数据管理和信息发表等服务。作为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运作的核心服务器,承担着所有图书书目数据和读者的信息,包括借阅记录,押金金额,罚款等等。一旦出现问题,那就意味着可能全馆工作瘫痪。所以一定要保证它的稳定运行。除了硬件的稳定之外,数据的安全性也很重要。网关和入侵检测系统无疑是很好的应对措施,同时,对于系统权限的管理也必须要制定一个严格的守则。

4 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

1)计算机网络的维护,首先是要全面的了解图书馆各部分的网络组成。制定详细的网络交换设备和线路的检查制度。并能对客户端进行定期的日常维护操作,利用路由器或防火墙等能更有效地管理该计算机网络。此外,配置路由器设备来分别制定图书馆内部各个部门对internet的不同使用权限等。

2)提高对计算机病毒防范效率。计算机病毒是由人编译制造的并对用户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进而窃取信息影响计算机运行的程序。目前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一般都是使用较好的杀毒软件。

一般使用的杀毒软件应具备以下一些要求:强大的杀毒功能。目前较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约有4万多种,然而计算机各种操作系统一般都包含大量能够造成危害的计算机病毒,这就需要杀毒软件能够具有杀毒范围广、杀毒能力强的特点;完善的软件升级功能。需要对杀毒软件不断地进行升级,主要是为了查杀不断更新的各种计算机病毒;完好的实时监控能力。在运行计算机系统时,使其能够得

到杀毒软件的全方位保护。图书馆安装的防病毒软件可以与网络防火墙相结合,使病毒与内部网络隔离。所有的计算机都应该安装能够实时监测和查杀病毒的杀毒软件,同时不断更新最新的版本。图书馆内部使用的计算机一旦发现病毒,必须立即清除,以防止扩散。

5 图书馆网络的数据安全措施

对计算机网络数据进行备份:因为在硬软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故障或者遭到病毒的恶意攻击甚至火灾、地震等自然灾难都会使得原有的数据丢失。为了使得各种因素所造成的数据丢失损失最小以及能够重新恢复丢失的数据,我们必须要定期地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数据备份不仅能够确保数据库的安全,还能够对数据实现并行操作,来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性能。并且在用户没有关闭计算机的情况下还可以替换发生故障的部分。

计算机网络数据加密:网络数据加密是几乎所有数据通信安全的基础。加密过程必须由众多的加密算法来实现,主要包括公共密钥算法和对称密钥算法两种。数据加密主要有数据存储、传输和完整性鉴别等几个方面。

1)数据传输过程中加密。也就是对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加密,一般采用的加密方法有端口加密和线路加密。前者侧重于在信息发送端自动进行数据包的回封,进行加密,最终形成不可识别的数据传送或者不可阅读部分,当到达用户目的地后,系统自动重组和解密,成为可读的数据;而后者则对加密信息对于不同线路使用不一样的加密密钥。

2)数据完整性鉴别。通过对介入信息的传输、处理者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验证关卡。通常包括密钥、口令、身份等鉴别途径,通过对比验证对象输入的特征值与预先设定的数值是否相一致,验证其合法性。

3)数据存储加密。同时,为了避免用户数据存储的失密,需要进行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前者通常经过附加密码和加密算法转换等方面实现;但后者则是通过对用户访问权限进行审查或者限制,来防止非法用户存取甚至可以阻止合法用户越权。

4)密钥管理。如今密钥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数据加密系统,包括密匙的分发、生成、更换、存储和销毁等几个主要环节。

6 计算机网络资源管理

网络中的资源种类繁多,例如域名资源、ip地址资源、磁盘资源等方面。在客观上,一方面要做好网上资源的规划,如 windows nt网的域管理,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要管理和控制网络上的各种资源,进行共享目录、共享文件、共享打印机的管理。这里还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现在互联网上危害特别巨大的蠕虫病毒,木马病毒,一旦局域网当中的某个用户感染上了这些病毒,它就有可能通过网络传播到整个局域网当中的任何一台工作用机,甚至是服务器,虽然可以采用防病毒软件和划分不同的ip断和工作组,通过限制访问来减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但是防病毒软件通常需要及时的更新病毒库和引擎,在限制访问权限的同时,也限制了这些工作用机无法通过互联网络来更新病毒库,这就要求做好更新工作,然后在这些不能登陆到互联网的用户作好病毒库更新的设置,通过下载病毒库,在局域网内实现病毒库的更新工作。

7 由于计算机数据资源安全和网络系统的各项要求,建立和健全成熟的安全管理制度

其中包括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用户日常数据备份以及恢复制度;各类口令制度;计算机主机房日常管理制度;计算机病毒的监控和防范体系等。只有建立并完善这些制度,才能够更有效地规范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体系,并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制,从而保证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他们能更高效地完成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因此,只有通过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才能真正做到规范行为,标准进行。除此以外,安全的网络需要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保障 。只有规范相应的操作规程,才使得各类技术保障人员能够各司其职,最终使得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可以融为一个整体。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工作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将会面临更多的威胁。如果一旦图书馆网络系统受到威胁 ,感染病毒,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的馆藏书目信息,流通信息,图书馆内部数据库等数据丢失或者被破坏,其带来的损失将会是灾难性的。因此,采取较为完好的维护手段,将系统到应用 、设备到服务等各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保证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进而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图书馆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图书馆系统论文:IP网络存储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系统中应用分析

摘要:在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化的今天,数字图书馆在采用新技术高效利用大规模信息仓储方面提供了典范。数字图书馆拥有数字化资源、网络化存取、分布式管理三个基本要素。存储基础设施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储技术和存储设备是构造存储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图书馆存储系统的特点是:实现了与网络及各种通讯系统的完美联结,存储具有数据安全性、响应速度及扩充性,并满足了数据的可访问性需求。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系统;ip网络;存储技术

高校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的存储技术

根据其出现时间的先后,大致可将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直接附属存储(das),网络附属存储(nas),存储区域网(san),ip存储(ips)。

1.das

20世纪90年代以前,存储产品大多作为服务器的附属设备通过电缆直接连接到各种服务器,这种形式即是das。das完全以服务器为中心,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das方式是长期以来大多数服务器采取的方式。主机通过专用接口与存储设备相连接,透过raid技术将这些单个硬盘,按raid level组合成更大的硬盘。当主机需要访问存储设备时,主机发出指令给存储设备,存储设备根据指令进行相应操作,将数据返回给主机,或者将主机传输过来的数据写入到磁盘。das中存储设备可以是磁盘驱动器,也可以是raid子系统,或是其他存储设备。

das技术的数据安全性差,难以备份/恢复;性能一般,可扩充性差,容量有限;数据被存放在多台不同的服务器上,难于访问,不支持不同操作系统访问。das技术成本低廉,易于安装,但需停止用户现有系统,且难以维护,存储利用率低。

2.nas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nas技术。nas包括存储部件和集成在一起的简易服务器管理软件。nas是一种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数据中心。nas通常在一个lan上占有自己的节点。在这种配置中,一台nas服务器处理网络上的所有数据,将负载从应用或企业服务器上卸载下来。集成在nas设备中的定制服务器系统可以将有关存储的功能与应用服务器执行的其他功能分隔开。nas设备的物理位置灵活,通过物理链路与网络连接。nas无需应用服务器的干预,允许用户在网络上存取数据。

其特点是,易于备份/恢复;性能高,可扩充性强,即插即用,容量无极限;数据被整合并存放在相同的存储器上,易于访问,支持不同操作系统访问。nas技术成本低廉,易于安装和维护,存储利用率较高。

3.san

san是允许在存储设备和处理器(服务器)之间建立直接的高速网络连接,通过这种连接实现只受光纤线路长度限制的集中式存储。san可以被看作是存储总路线概念的一个扩展,它使用局域网和广域网中类似的单元,实现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互联。san具有高传输速度、远传输距离和支持数量众多的设备等优点。采用了专用的拓朴结构,不能直接使用通用的ip网络连接各个san存储网络。目前,多数供应商的san解决方案大多采用光纤通道技术,即fc—san。

san技术的特点是,易于备份/恢复;性能极高,可扩充性强,即插即用,容量无极限;数据被整合并存放在相同或不同的存储器上,提供统一的用户访问视图,易于访问,但不支持不同操作系统访问。san技术成本昂贵,需要长时间的设计和安装,且难以维护,存储利用率很高。

4.ip存储

ip存储技术就是以高速以太网连接为基础,通过ip协议进行数据交换的存储技术,它将scsi协议映射到tcp/ip协议上,使得scsi的命令、数据和状态可以在传统的ip网上传输,其支持数据块形式的i/o访问和共享存储。它采用ifcp和iscsi协议,由于光纤通道已经包含了scsi协议,这种方法无需重大技术改造,就能满足scsi协议的要求。

ip技术的特点是,易于备份/恢复;性能高,可扩充性强,即插即用,容量无极限;数据被整合并存放在相同或不同的存储器上,提供统一的用户访问视图,易于访问,支持不同操作系统访问。ip技术成本低廉,易于安装和维护,存储利用率最高。 基于ip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存储建设

在网络存储中,fc—san在某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性能极高,可扩充性强等,使其能够满足数字图书馆大规模数据存储的需要,但光纤通道存在着成本昂贵和互操作性问题,这是一般高校图书馆所不能承受的。而nas技术虽然成本低廉,但却受到带宽消耗的限制,无法完成大容量存储的应用,而且系统难以满足开放性的要求。针对以上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根据国际上基于ip的存储设备已逐步上市和日渐成熟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既有ans和san技术的优点,又能克服两者缺点的存储网方案,即基于ip的san。它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利用ip互连设备构成存储区域网san,第二部分是通过san中的交换机多路接入lan回路,形成一种广义的附网存储nas,存储设备都是商用的nas设备以及iscsi设备,或通过转换桥将scsi和fc设备转换为ip接口,接入基于ip协议san中。它采用最广泛的tcp/ip作为网络协议,既具有nas易于访问的特点,又有专用的存储网络架构。因此,基于ip的存储网络可以利用以太网技术和设备来构建专用的存储网络,由于使用了以太网设备,其成本大大低于使用光纤交换机的san网络,而且保持了san的传输速率高且稳定的优点。用户在这一技术中,面对的是非常熟悉的技术内容,即ip协议和以太网,而且各种ip通用设备保证了用户可以具有非常广泛的选择空间。事实上,由于ip存储技术的设计目标,就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使传统的scsi存储设备和光纤存储设备都可以在ip—san中利用起来。随着带有ip标准接口的存储设备的出现,我们可以单纯使用本地ip存储技术,来扩展已有的存储网络,或构建新的存储网络。以千兆甚至万兆以太网为骨干的网络连接,保证了本地ip存储网络。由于采用的是ip协议,与lan和intemet的连接是无缝的,远程备份十分方便,效率工作很高。基于ip的san在性能及功能上都具有突出的优势,是目前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储区域方案设计的首选方案。

图书馆系统论文:试析油图书馆知识资源管理系统构建研究

[ 论文 关键词]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知识管理;数据库管理

[论文摘要]基于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分布状况,了解油田图书馆所处的 网络 环境,针对油田图书馆科研读者的需求,设计知识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阐释各功能模块的运行模式。

石油勘探开发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随着知识成为 企业 资本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石油企业在战略中重视并研究自己的知识管理已成为必然。目前国际上许多油气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寻求实施知识管理的办法,试图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以提高勘探开发决策水平,减小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 发展 。

江汉油田勘探开发业务的开展基于现有的图书馆 文献 信息资源。搭建一个网络环境下开放的分布式知识共享平台,整合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构建知识资源的管理系统,促进相同区域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知识交叉共享,引进外部的知识,对提高整个油田的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分布状态

油田图书馆现有的知识资源由两部分组成:即纸本文献资料和数字信息资源。

1.1 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资料

截至2007年底,油田图书馆馆藏图书158,890册;各类期刊现、过刊53,000多册,以石油地质类图书和期刊为主馆藏。日常业务由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ii)运行。

ilasii系统不包含了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业务,而且设计了征订订购系统、联机编目系统、专项服务系统、 电子 阅览室系统、预约/预借/闭架借书系统、联合目录管理系统、期刊目次管理系统、网上流通系统、我的图书馆等等,形成了一个大的系统家族。

1.2 图书馆数字资源

采用先进的 计算 机技术,让数字化文献在网络上传播、安全共享,对油田图书馆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主要数字资源包括自建电子期刊、自建数据库、引进数据库和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

1.2.1 自建电子期刊

三新科技信息网于2001年9月25日正式开通。从2002年3月开始每周都有新信息上网。现已累计报道文献量达到900篇、330万字。其主要栏目有:①腾飞进军号:刊登有关领导的讲话和指示;②科技新视野:主要登载当今世界“三新”技术的最新动向和原始研究论文:③神州嘹望塔:主要登载国内油田、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及动向;④江汉科技城:报道江汉油田在勘探、开发和科研攻关等方面的进展情况;⑤网上读书城:登载《江汉石油科技》和《国外油气地质信息》的摘要供读者查阅;⑥创新金点子:选择性地刊登一些有关“三新”技术方面的读者来信或论文。

1.2.2 自建数据库

《江汉油田科技成果数据库》是由研究院开发建没的二次文献型数据库,是江汉油田图书馆文献、技术档案等信息部门以及各二级厂处、科研单位了解我局科技成果、开展科研工作、成果查新、信息检索的必用工具。

《江汉油田科技成果数据库》收录了1973年至2005年江汉油田的科技成果,专业范围包括石油地质与勘探、石油物探、测井、钻井、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油气田建设工程、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油气田环保与综合利用等专业。约220万字。

该数据库的检索路径有分类检索:主要按石油地质、石油物探、钻井工程、测录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地面建设、计算机应用、油盐化工等类别;关键词检索、课题完成人姓名检索以及综合性检索等检索方式。

该数据库目前链接于江汉油田局域网可供8000多个用户直接查询。

1.2.3 引进数据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引进了《

通过调研,方正德赛(desi)特色资源库建设系统解决方案将各式各样的 文献 资源数字化,统一成符合国际标准格式的 电子 资源,再进行深度数据加工和加密处理后在局域网上安全,或者以光盘介质出版,供特定范围内的读者进行使用。

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如下:

2.4 跨库检索系统

跨库检索系统是借助单一的检索接口,利用统一的检索方法,实现对分布式、异构信息资源检索的系统。用户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接el,向系统提交检索请求,跨库检索系统在接收到用户的检索式后利用并发机制将其转化为各个数据源能够识别的模式,同步发送到目标资源获取相关检索结果,系统对来自不同数据源的结果进行整合,将结果记录转化为统一的标准格式,并进行排序、去重等操作,最终,形成格式统一的结果集,显示给用户。

近年来,随着电子资源建设的 发展 ,油田图书馆购买了大量的数字资源,由于不同厂家系统结构的差异,用户要进入不同的资源系统,按不同检索规定进行查询,才能找到所需的信息,手续繁杂,费时费力。电子资源的种类越多,用户的检索负担越重。通过跨库检索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跨库检索系统是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进行资源整合及一站式服务的重要手段。方正caii.s统一检索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calls统一检索系统能够提供以下三类检索服务

1)对多种异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的联邦检索服务。

2)对各种数字资源元数据联合仓库的跨库检索服务。

3)对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检索服务。

2.5 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系统

目前,资源共享已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馆际互借已经不再局限于纸质文献的共享,而是可以通过扫描原文,利用 网络 进行原文传递,用户不必返还,而且文献可以一次扫描,多次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简化了资源共享的过程。对于油田图书馆而言,馆际互借不仅有助于提高本馆的文献资源使用率,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合法用户,他们在本馆所在的局域网之外(例如出差或在家里)也能通过原文传递系统获取所需资源的全文。

图书馆系统论文:试论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在流通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论文联盟摘 要:本文从图书馆流通工作的实践出发,阐述了图书馆自动化流通子系统的优越功能,提出了在流通借阅过程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 流通子系统 读者 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图书馆自动化的普及与应用,各种集成系统软件的功能不断地完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以下简称为ilas)是使用c语言编程,依据《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准则,将以往手工使用采购目录、馆藏目录和流通借阅等信息存入计算机,由计算机管理的一套图书馆应用系统。该系统具有先进可靠、实用灵活、简便易检及标准完善等特点。系统从图书的订购、编目、入藏、检索、流通的基本流程流变为在计算机控制下有序的书目信息流。我馆早在十年前引进了深圳图书馆研发的ilsa,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改善了业务工作手段和服务水平,使读者服务工作更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尤其为读者外借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准确提供了可行性条件。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对ilsa流通子系统在我馆实际应用谈几点看法以与同仁商榷。

一、 ilas在流通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采用ilsa应用系统使馆藏书目数据建设更加完善

对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书目数据库建设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也是应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最基础的条件。书目数据建库是将本馆以往藏书根据馆藏特点和服务对象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我馆在2000年引进ilas系统后,基于当时的资金和人力缺少的情况下,全馆工作人员排除困难,齐心协力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先后粘贴条形码,再根据题名、责任者、分类号等检索点查询标准书目数据源进行著录,生成条码库进入流通,完成了标准化的书目数据建库工作。通过书目数据库在我馆实际应用,我们感觉ilas流通子系统功能比较完善、性能稳定可靠、应用灵活、可操作性强、易于掌握,而且书目数据库在内容上丰富,检索点多,便于检索,读者借阅图书更加方便、快捷、准确,使外借工作更趋向科学化、规范化。为更深层次读者服务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对传统文献的检索起到突破性作用

ilas流通子系统中的检索功能,是它的显著功能之一,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往的手工检索既慢又费力,转换为计算机检索书目,既能检索文献的借阅史又能检索文献的当前借阅情况,提高了检索的速度,又实现了多途径检索功能。对于读者数据信息,可用读者条码进行检索,也可用读者姓名或单位进行检索。从而简化了相应手段,使检索结果更准确更简捷,降低了差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服务工作效益

以往传统的文献借阅系统中,读者从把借书证和索书单交到工作人员手中,到拿到所借的图书也要几分钟时间,每逢借阅高峰时就要出现排队等侯的现象,自从实现了利用ilas流通子系统后,这种情形几乎少见。同时图书借阅实行全开架形式,读者可以自由选择,所需文献自选的范围大,更能满足读者所求,最重要的是简便读者借阅手续,也使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工作人员程序化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工作人员更有精力投入到深层次的读者服务工作中。

二、ilas在流通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1、书目数据输入性错误

在对图书进行外借或图书当前借阅查询过程屏幕上提示出错误信息“无相应条码记录”,最常见的是书目数据录入中条形码号的错误录入或遗漏。导致时常出现同书异条形码号、异书同条形码号及书名不对,张冠李戴的情况。也有部分新书在流通环节中因输入数据有误,计算机不识别而无法流通等现象。要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ilas系统在书目数据录入过程中应设计能及时纠正失误的程序,即在出现错误时,能及时中止输入,并给出改正的提示,以保证馆藏数据的正确性,从而使错误信息的输入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在出现这些情况无法借阅时,工作人员应及时将此书送回采编部门修改之后再办理借阅,以确保读者需求,达到读者满意,真正体现“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

2、在借还过程中图书条形码易损、有误

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数据库内给图书定位,即每本图书都有自己特定的条形码号,我馆图书条形码号一般由八位数字组成,每个条形码号都代表特定的某本图书。条形码有误一般有几种情况:电脑显示条形码所标图书书名与读者实际所借阅的图书书名不符,当输入所借图书的条形码号时屏幕上出现的是另一本图书;图书实行开架借阅,图书流通频率高,条形码易破损、皱折、脱落,尤其是部分热门图书由于借阅率高,在借还过程中扫描仪器经常摩擦条形码,使之模糊不清;扫描仪器使用不当,失去了作用,导致扫描仪器无法正常读码或误读码现象,不能及时办理借阅手续,影响正常的借阅工作,降低了服务质量。为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应采取以下相应措施:一是图书条形码上粘贴一张透明胶带,胶带的面积要大于条形码的面积,以防条形码脱落、磨损,从而有效地延长条形码的使用寿命。二是正确使用扫描仪器。在借还过程中要将图书条形码铺平,无皱折,将扫描仪器由条形码上方向下方略悬空后一扫而过,不能抖动,更不能上下移动,仅用光点扫描条文,这样既不磨损条形码又不会误码。三是发现条形码破损或模糊不清及时更换条形码,特别是对出过错的条形码重新确认校正打印后更换,以免再出错。四是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责任意识,熟练业务技能,在借还图书时要认真、细致、严格把好每本图书所借还的质量关,以减少工作失误。

3、检索书目数据条件比较单一

在ilas流通子系统查询功能中,只能从题名、责任者、索取号等检索项中选一项进行检索,这样检索经常查不出所需文献,特别是在输入内容与书目数据库的内容相差一个汉字、空格及标点符号时都检索不到所文献。因此建议ilas系统在升级时,增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书目检索条件,这是完全必要的。再者还应设立模糊查寻系统,例如:查询《蚂蚁扳倒大象》,只需输入“蚂蚁”一词就可以把有关蚂蚁的所有书目数据全部出现在屏幕中。这不仅增加了检索的宽泛程度,同时也减少读者在所查找的信息中再进一步筛选有价值信息的时间,即节省了检索时间,又简化了检索程度,有利于提高检索效率,达到检索专指化。

4、ilas系统操作权限的设置引起技术蔽障

图书经过采购分编加工后进入不同的借阅室进行外借流通。我馆设有社会科学借阅室、自然科学借阅室及文史借阅室等三个不同外借地点。当借还过程中出现文献馆藏地点有误时计算机拒借,这是由于给予各借阅室工作人员借还权限不同,使借阅室之间不能相互协作借还工作,尤其是给读者还书带来极大的不便,读者由于借出图书时间长了忘记所借地点,有时需跑几个借阅室才能还上,给读者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有些读者将图书还到不该还回的借阅室,当工作人员发现后应及时送到所藏的借阅室。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借还过程中发现读者还错地点的书及时解决处理。提示读者所借图书在哪里借就在哪里还,以免造成读者还错地点。其次建议结合本馆的实际设立公共还书处,真正解决错还书,还错书的问题。设置工作人员各种不同权限,本意是对ilas系统的一种有益保护,也是对书目数据库的一种保护措施。但这种权限使读者服务工作受到一定限制,也给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划上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于各自工作性质不同再加之工作权限的限制,使图书馆知识与技术而被分割,在某种意义上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分工,而没有协作可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建立一个ilas系统的虚拟操作系统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相互学习掌握图书馆知识和技能。让所有图书馆工作人员来熟悉和掌握整个ilas系统工作流程和各子系统的操作办法,使图书馆计算机操作知识与ilas流通子系统知识得到普及,有利于图书馆计算机管理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总之,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流通子系统为流通工作和读者服务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服务设施和手段,简化了工作程序,但流通工作主要还是要靠我们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认认真真、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正视前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步改善流通管理工作。让我们为把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利用得更好而努力。

图书馆系统论文:ASP图书馆管理系统

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断充实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比如个人可以方便的在网上查询一些信息,一些公司企业可以构建自己的局域网管理公司内部的事情,学校有校园网连接学校的每个部门。

校园网——是学校范围内,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教育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比如办公自动化系统、crp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一个好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使图书馆各项工作更加明确,学生借书、还书、检索图书更加方便。

本网站模拟图书馆管理系统,主要有简介、借书、还书、我的图书馆、秦职图书馆、资源下载、留言等七个前台模块,此网站还有个强大的后台管理可以随时更改网站的一些数据。此主要开发语言asp,全方面运用dreamwerver、fireworks更有强大的sql-server数据库支持,更有多处js特效,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全部应用。

前 言

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比如用于通信的通信网、用于看电视的有线电视网、以及强大的互联网,再者就是以后所要发展的物联网。

我们生活在铺有各种网的时代,学校的校园网也不例外,再就是我们所要说的重点了校园图书管管理系统,一个好的图书馆不但要有丰富的书籍更应有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一个好的管理系统可以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更加有利于管理,图书信息系统急待有一个面向日常工作的信息服务功能,如图书数据资料、管理人员资料、图书信息文档等信息的存储、管理、共享、使用与交流,图书资料的存储与使用以及文献检索、电子阅览等。这在每个图书馆都有各自不同的管理方式,其共有的特点多数仍处在手工阶段。存在信息资料管理分散、安全性差、利用率低等缺陷,再者,这类信息本身存在着它的不规范性,单纯使用特定的软件进行管理也有一定难度,而且很难适应此类信息管理模式的变化比计划还快的特点。对此,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管理模式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有人誉为是将改变用户网络管理方式的革命性网络管理解决方案。

通过我对我们学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大概了解所以开发了本系统,可以实现简单的图书搜索、借阅、续借、归还等功能。

第一章 系统介绍和功能分析

第一节 系统介绍

1.1.1 系统介绍

本系统是一个基于asp的图书馆系统,采用asp作为编程语言,采用强大的sql-server作为数据库,管理员可以对网站进行管理和维护,读者可以查阅书籍、借阅、续借、还书、修改个人资料、网站留言等。系统之后,管理员或读者就可以通过web管理和访问数据库,这样设计既有利于读者方便地操作,也有利于管理员有效的管理。

1.1.2主要功能介绍

本站有九大模块:中包括首页、简介、借书、还书、我的图书馆、秦职图书馆、下载、留言、后台。

表1-1主要功能介绍

第二节 需求分析

当决定要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学使用结构化分析技术,完成分析用户需求工作。需求分析要了解用户的情况,接下来通过与用户交流,对用户的基本要求反复细化,以得出对目标系统的完整、准确和具体的需求。需求分析是为了发现用户的真正需求,首先应从宏观角度调查、分析用户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是说,需求分析的第一步是尽可能准确地了解用户当前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基于本系统的需求分析为:

首先,从网站注册用户方面考虑(即借书者),他们的需求是怎么能快速的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或资源,然后能不能方便而简单的借阅图书,能不能方便的管理所借的图书(还书、续借等),再就是从网站管理员方面考虑(即管理图书者),能不能简单而方便的管理本系统,比如添加图书,管理用户,修改各方面功能的数值等。

基于以上需求分析再加上对本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大概了解所以开放了本系统。

第二节 借书功能

此功能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首先,查找想要借的图书查到后然后点击我要借书转到另一个界面,通过上个页面隐藏域的提交过来的信息可以判断是哪本书,通过登录成功后设置的session变量可以确定是哪个用户。

提交表单之前首先判断次用户当前借阅量是否超过后台所设置的最大借阅量如果超过则显示借书超限的提示信息否则,往借书表user_bw_book中添加下列数据:用户名、书名、借书日期(即当前服务器时间)、还书日期(即当前服务器时间加30后的日期,注:默认借书期限为一个月即30天)、zhuangtai列填入“借”(证明此书状态为借区分当前借阅还是历史借阅),更新book表中zgzt列为“借出”,更新条件为书名等于当前表单提交过来的数据,更新book表中的jy_js列加1,(即借阅次数加1,实现记录借阅次数的功能),往站内信息表news中添加站内提示信息内容,主要为所借图书名,借书日期,应还日期,发信日期等,如图3-2所示。

第三节 还书、续借

此功能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首先还书的前提是你必须是本站注册用户而且已经登录(判断是否登录就是通过登录时产生的session值如果为空则没登录如果不为空则已经正常登录)。

还书功能:是点击管理后通过隐藏域提交的数据可以判断哪本书要还,再就是点击还书实现的功能是更新借书表book_bw_user中zhuangtai列的值为“还”(区分当前借阅还是历史借阅)条件为书名和用户名必须同时满足条件、更新book表中zgzt列的值为“在馆”(更新后这本书其他的人就可以借了)条件为书名、往站内信息表news中添加用户名、还书的书名、还书时间、发信时间等信息。

续借功能:是点击管理后通过隐藏域提交的数据可以判断哪本数要续借而且知道借书时间,首先判断此书是不是第一次续借(因为本系统只支持续借一次)如是不是则显示续借失败等信息如果是第一次续借,则更新借书表book_bw_user中re_time列的值为在此值的基础上加30即续借一个月条件为书名和用户名必须同时满足、往站内信息表news中添加用户名、续借书名、发信时间等信息,如图3-3所示

图书馆系统论文:SNS架构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探究

关键词:社会性网络服务;数字图书馆;系统架构

摘 要:sns架构的数字图书馆系统以web操作系统作为基础,将所需的功能封装在模块内,作为sns架构的基础;实现数字图书馆与读者的交互、内容聚合、数据协同、信息服务等诸多功能的集成;进而实现sns架构的数字图书馆系统为读者提供多种功能一站式服务的目标。

作者简介:崔廷馨(1972-),山东省广饶县图书馆。1 引言

sn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它以现实人际关系的延伸为基础,是一种虚拟的社区服务。国外很早就有此类研究,例如:在1993年就把虚拟社区定义为“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有足够多的网络使用者、足够丰富的人际关系、有足够长的网络聚集的时间情况下,在网际网络上出现的一种社会集合体”。后来我国的一些学者以六度分隔理论为指导思想,创建为网络用户提供的一个彼此交流的平台,它能够帮助我们结交一些新的朋友,将一个网络社会的朋友圈建立了起来,这也是国内学者对sns的定义。由此可见,sns以其社会和服务属性为主要内容,采用以自我为主的交流方式,也就是说用户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兴趣自主的把要交流的对象和内容选择出来。

2 数字图书馆引入sns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

从理论研究方面来讲,一些知名的学者提倡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构建sns网络,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群组学习空间,并能够将图书馆资源提供出来或者是直接链接到参考书目,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获得最新数据。而国内的一些学者则指出图书馆和sns结合是必然的,结合的产物——图书馆社交网络对促进信息的组织和增长是有益的,并能够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得以提升,但在功能扩展、身份限制、组织协调等一些方面还存在着障碍。

从服务实践方面来讲,美国一些大学的图书馆为用户提供自由的空间,并为用户在线开发了自己的标签系统,也就是说当用户使用图书资源和信息时可以加标签,并还增添了一系列的服务。如图书馆工具栏、在线研究辅导,在线聊天咨询等。当然,我国很多图书馆也开始引入了sns,例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开发的adlib2.0系统“我的书斋”是我国图书馆自主开发sns的先例。除此之外,很多图书馆将现有的sns提供的服务充分地利用了起来,如利用sns的功能很容易就能找到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等。

3 sns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基本结构与框架

随着网络的普及及网络服务的日益完善,网络图书馆开始使用sns数字技术,同时免费的sns软件开始应用。现行的网络图书馆是通过提供完善的基础应用和完整的产品构架来实现网络图书服务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服务不仅支持自建平台,甚至可以直接为手机客户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技术为sns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纵观我国图书馆的sns网站,多数存在国际上同有的问题,如许多现行的sns网站依然停留在图书馆网站的分支和附属的水平,根本无法突出sns数字图书馆的自身特色,更无法实现sns网站对客户及潜在客户的维护和开发,也无法实现与图书馆的融合,直接影响了图书馆发挥其应有作用和社会效益的发挥。鉴于目前在sns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并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发挥sns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真正实现读者和资源的一站式服务,为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1 sns系统的架构设计

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是现阶段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对该系统的构架和设计需要有整体的了解才能确保在使用中完全发挥各环节的功能。根据实例分析得出sns构架的数字图书馆构架图,该结构主要包括用户属性信息层、内容与应用层、关系链信息层以及表现层。具体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sns的数字图书馆构架组成及分布图3.1.1 关系链信息层

关系链信息层是sns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与网络交互的重要内容,系统关系链的发掘方向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人与群关系、人际关系、群体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发掘,通常可以通过朋友、同城等各种关系进行开展。在关系链的开展过程中要根据读者在系统中设置相区别的权重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

制定对客户资料的开放程度以及客户对自己权限控制的决定权。通过用户与网站之间的沟通使系统逐步完善,提高关系链的连接程度和紧密程度。

3.1.2 用户属性信息层

用户属性信息层是系统中用来记录和储存用户基本资料和个人兴趣爱好的数据库,也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依据,对图书馆网络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要完成sns架构的数字化系统发展就必须做好所需资料的收集。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服务需要对读者的个人资料及网络社区资料进行收集。根据读者提供的资料将读者之间的同城、校友、朋友等关系形成完整的链条;网络社区资料是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相互沟通程度的重要数据,网站可以通过设立登陆及活动积分等形式来激励和掌握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程度,为给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奠定基础。

用户属性信息的数据库的建立和收集,需要由专业人员对数据的收录、存储、索引等进行处理。通过对数据的分区处理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尽量将数据存储在多台计算机中,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数据迁移,尽量确保数据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3.1.3 内容与应用层

sns架构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内容主要由图书馆内外部资源和用户生成内容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主要包含的内容如下:(1)图书馆内外部资源。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的馆藏、网络资源、商业数据库和读者资料,还包括图书馆提供的相关服务和宣传资料。(2)用户生成内容。用户在使用数字图书馆时根据自己的需要采集的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等资料,可以充分反映客户的需求。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为网络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使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更具有针对性、可塑性和更广阔的扩展性。 3.1.4 表现层

交互服务和资源整合是sns数字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就是sns构架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表现层。他的主要作用是为客户提供体验服务,提供多客户端共同访问服务。用户可以创建账户,通过系统赋予的权限根据读者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所需的信息资源,以提高用户的诚信程度,赋予其更高的权限。

表现层是网络图书馆系统的主要操作方法,通过网站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以及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吸引大量的用户,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基础进行相关功能及服务的改进,以此确保网站的持续发展。同时,通过与新技术的不断融合提供多客户端的访问,支持手机服务等,扩展服务的领域和人群,使数字化图书馆得到充分的发展。

3.2 系统架构实施效果

3.2.1 用户生成内容及个性化服务

sns架构的数字图书馆系统主要通过邀请用户与网站之间的沟通,对网站的建设和开发提供建议,将网络图书馆的管理、组织、创建和资源应用与用户交互使用,将图书馆的书目服务和信息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通过技术的整合实现图书的管理数量进行元数据控制。将数据的管理从模块化的数据规则和表达进行分离,将内容增值服务和工程化管理应用于信息内容的服务,建立一个公共的检索平台,将用户资源、图书资源、数据库及网络搜索引擎的检索实现统一的检索。

3.2.2 服务以用户为中心,功能以服务为中心

系统以sns为基础架构,把用户生成内容和各种内外部资源,以服务为中心封装在可以分散独立使用的系统功能内,作为模块化的应用插件,构建在sns平台上提供跨库实现。模块化设计使系统服务更柔性化,通过组合服务的强化满足用户不同层面的需求和体验。系统以sns的开放关系链为数据关联基础,实现应用间数据的交互和关联,使数字图书馆具备多用户实时在线和社会化交流的能力。

4 结语

sns架构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从sns的组成及在整个系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现阶段我国sns数字图书馆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sns出现特色不鲜明、融合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未来进行展望,并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方向。

图书馆系统论文:高校图书馆大楼综合布线系统分析及设计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况,然后针对图书馆大楼综合布线系统,从需求分析、系统功能、系统设计依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介绍了各子系统设计方案。

[关键词]综合布线 需求 设计 子系统

一、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况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的定义: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pds),又称开放式布线系统(ocs),也称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按照功能则可称为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智能系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智能系统成为一项重要的工程项目和工作技术。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兼容特性、开放特性、灵活性、可靠特性、经济特性、先进特性等几个方面。

二、高校图书馆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的需求分析

图书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对其建筑技术或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建筑的综合布线仅是其中一例。

图书馆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的目标是:为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图像及控制信号提供统一的传输线路、设备接口和高质量的传输性能。全面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智能化、集成化,把图书馆计算机通信网络建成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功能设施一流、且具有高开放性和平滑升级性的网络平台。

作为图书馆大楼智能化系统的基础平台——综合布线系统将为整个图书馆的语音通信、宽带数据、图像联网、图书馆管理系统及网站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传输通道。图书馆大楼内的各个功能区通过高性能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连接起来,组成一套具备高传输带宽的、结构化的信息高速公路。

三、系统功能

本设计提出的综合布线系统实现了图书馆设备的网络物理层上的相互联系,满足系统间信息共享的要求,为图书馆集中管理以及与internet的连接建立了基础设施。具体来说,本方案设计的布线系统可以支持以下各类应用及设备。话音:程控交换机、电话、传真等。数据: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1.2gatm、tcp/ip、internet、intranet等。视频:闭路电视监控、电视会议、可视图文、自动控制等音、视频和控制信号。

四、系统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1.设计原则。(1)先进性。布线系统的设计目标决定了系统必须采用先进的方法和设备,即要反映当今的水平,又应具有发展的潜力。由于布线系统是一项在规定时间内投入运行的工程,因此系统所涉及的技术必须是成熟和先进的。(2)开放性。布线系统应具有开放性。一方面布线系统能适应不同功能的要求,同时又能支持不同厂家相应的设备。(3)实用性。布线系统在现在和将来能适应技术的发展,实现资料和语音通信。(4)灵活性。布线系统应能满足灵活通用的要求。(5)模块化。布线系统中,除固定于建筑物中的线缆外,其余所有接插件均是模块化的标准件。(6)扩充性。布线系统是要能扩充的,以便将来要扩展时,可以方便地将设备扩充进去。

2.设计依据。 eia/tia-568民用建筑线缆标准、eia/tia-569民用建筑通信信道和空间标准、eia/tia-607民用建筑中通信接地标准、gb/t 7427-87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ieee 802.3总线局域网国际标准、tpddi铜线分布式资料接口局域网标准、atm异步传输网标准、rs232,x.21,rs422 rs485等异步和同步标准等。

五、各子系统设计方案

1.连接方式。e:设备 c:连接点 t:终端设备

2.设计等级。综合布线系统为了满足高质量的高频宽带信号,所以在设计时,参照综合型设计标准,综合型设计标准适用于建筑物配置标准较高的场所,采用有线非屏蔽双绞线的组网方式。

3.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结构。根据需求,结构化布线系统分解成以下五个模块进行设计: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主干子系统、设备子系统。

4.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联机(或软线)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适配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

j45暗装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距地板水平面30cm。

5.水平布线子系统的设计。这是一个主要由水平非屏蔽双绞线组成的系统,水平非屏蔽双绞线由管理区的配线架出发,通过金属线槽、管道、桥架从地面或天花板延伸到指定位置上,然后与插座模块端接,每一个插口均为rj45制式。设计中保证单条水平双绞线的最长距离不超过90米。水平布线子系统考虑数据采用超五类utp信息模块、语音采用rj11信息模块。语音部分水平布线采用三类四芯电缆设计。

6.水平线缆路由设计。走廊的墙角顶上应安装有金属桥架或pvc电线管,进入房间时,从桥架或pvc电线管引出以pvc电线管暗装方式由墙壁而下到各个信息点。

7.管理子系统的设计。管理子系统由每层弱电井内的壁挂式机柜、配线架与跳线组成。通过跳线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楼层的不同部位。其中水平线缆端接数据和语音均采用24/48口rj45型模块式配线架,保留5%的余量用于今后的扩展。采用110式卡接式配线架连接语音主干,采用机架式光纤端接箱连接数据主干,配置相应的数据点的数据跳线和110-rj45语音跳线,并设置标准电源插座,以便安装相关网络交换设备。

8.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设备间子系统由分配线间和主配线间组成。语音主干采用110式卡接式配线架,数据主干采用机架式光纤端接箱,所有设备均安装在19英寸标准机柜内,交接区应具有良好的标记系统,交接间的配线设备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并设置标准电源插座,以便安装相关网络交换设备。

9.主干子系统。干线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神经中枢,一端始接于计算中心的总配线间,另一端则终接于各个idf分配线间。主干线缆到各个idf完成主干的接续。将工作站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主干子系统五个子系统集成在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主干子系统使用大对数双绞线电缆、光缆实现设备室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其中语音主干采用三类大对数非屏蔽utp双绞线铜缆,数据主干采用室内多模光纤。

图书馆系统论文:大学图书馆阅览室管理系统

【摘要】

影响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因素有很多,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根据阅览室共享数据系统的需要,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一项重要内容。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增强图书馆服务的科学性、合理性,设计阅览室共享数据管理系统对大学图书馆阅览室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检索;阅览室

大学图书馆阅览室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根据目前大这图书馆阅览室的资源利用率不尽如人意情况,对其图书馆资源利用进行了定量分析,为了方便师生文献资料的阅读,应采用科学的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技术,实现阅览室共享数据管理,为师生创造舒适的阅读条件,使阅览室具有了更好的服务,提供更富的图书资料。

1充分大学图书馆阅览室资源利用的意义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图书馆阅览室书刊是否容易查找、馆舍环境等都会影响到大学师生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大学图书馆阅览室应改变传统式藏书模式,实现高效图书馆设备的现代化,全方位实行开放式布局。我们应该拥有开放式设计理念,必须提高设施建设经费投入,扩充借阅空间,要考虑图书馆的文化色彩,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借阅环境,使读者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到愉阅,馆内整体布局、书刊分布和结构便于读者感受和谐、高雅的良好文化氛围,体现出人性化理念,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阅读喜好,各种指引和标识设置应清晰明了。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最根本的追求,因此,大学图书馆阅览室要能使读者方便、直观、灵活地查找、阅览,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阅读喜好,这样有利于书刊利用率的提高。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种类繁多,要加强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检索途径和期刊数据库的使用,考虑方便快捷的检索方法,并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培训。要求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专业、文献检索课程、高级检索使用需要图书馆员提供检索,图书馆应实现开放式读者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通过阅览室数据共享实现更好的服务,可以丰富本校的电子阅览室图书量,把硬件和信息资源整合,合理利用兄弟院校的资源,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为师生提供更加优秀的网络文献,因此,电子阅览室共享数据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2大学图书馆阅览室共享数据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设计阅览室共享数据管理系统能更方便地为大学师生提供更有效的阅读环境,方便师生学习和利用多样文献资料,提供及时而准确的数字信息资源,能够浏览各种大型信息网站。因此,根据详细的需求分析,我们设计了大学图书馆阅览室共享数据管理系统,方便学生和老师更好获取文献资料。在阅览室共享数据管理系统中可以进行数据交换、数据管理、共享数据服等。功能需求描述是设计系统很重要的部分,根据阅览室共享的数据需求,准确获取需求,将负责的功能分割成模块,用例建模是获取需求的常用技术,根据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直接反应出系统的需求功能。为了实现本系统数据共享的主要功能,数据交换平台数据同步工具考虑实际阅览室的应用,采用DXP系统,建立起分层次处理功能结构。这是一款专业化数据库转换工具,将数据交换功能设计成为综合服务平台,在多种数据库之间进行相互数据转换,实现数据交换与服务的跨越异构,进而实现高效和负责的工作。共享数据服务可提供自主查询和通用查询,采用灵活查询、统计报表、综合分析工具,可提供自主查询和通用查询,用户可基于这些工具方便地共享数据库,根据阅览室的需求,多角度维护和展示阅览室共享数据特色。在阅览室共享数据管理系统中,以公共数据服务平台是综合报表管理基础,系统中需要建设统计分析的模型,实现基础层和综合层统计报表的自动生成,用户能在平台上直接报表管理和浏览,实现阅览室共享数据统计报表自动生成。

3设计大学图书馆阅览室共享数据管理系统

在系统的需求分析基础上知道需要什么样的数据,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理解原始数据表结构中源数据表结构,设计维度表和事实表。在数据交换模块的设计中,管理员可以将主机上的数据库数据下载到本地,阅览室管理人员也有一定的管理权限,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到系统中,根据具体情况向电子阅览室导入新的资料数据,方便地进行功能扩展和维护,广大师生也可以下载自己感兴趣的文献资料。在电子阅览室中数据库设计中也进行了一些分类,包括有管理员、电子图书、音像制品等。设计完成后,要对大学图书馆阅览室进行共享数据系统的测试,要体现测试中的方案和技术,针对不同的功能或者是不同的软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试。要求数据管理能够从调研、管理、服务方面,进行图书文献阅览测试,对数据标准进行全面的管理。

作者:李春爱 单位:延边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图书馆系统论文:图书馆座位系统人性化管理探微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图书馆座位系统的开发日趋完善。本文基于图书馆座位系统应用的人性化管理,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座位管理优化措施,以期能够实现人性化服务和达到读者期望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人性化;图书馆;座位系统;应用管理

图书馆座位公共资源,为读者提供了舒适和便利,而当图书馆中的人数增多时,座位便出现了供不应求,占座、抢座现象便成了常态,甚至还影响到图书馆的正常秩序,这一问题俨然成为了让图书馆管理工作者苦恼的问题。在现代科技的指导下,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便应运而生,这些管理系统功能各异,如何进行人性化管理也是值得探索的一项课题。

一、图书馆座位系统中基本功能的服务人性化

(一)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可以有效地避免有些读者借卡占座的现象,有效地确保一人一座。在读者进入图书馆时,工作人员一定要对读者的身份证进行验证,确保读者信息与图书借阅系统中的信息保持一致,待身份验证成功后方可以选择座位,以保证借阅卡不被盗用。这不仅是对读者的一种尊重,还是对其它读者的一种保护,使得其它读者可以及时得到座位。

(二)座位选择

图书管的座位系统在应用中可以实现双向选择———自由分配和自由选座。系统不仅可以给读者选择座位,还可以将图书馆中的座位情况展示出来,供读者自己选择。例如,在人流高峰阶段,系统就可以实行座位分配的方式,以避免选座终端人流拥堵,确保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在人流稳定时段,系统可以实行自由选座的方式,读者根据空余座位的情况,来选择自己需要的座位,以充分尊重读者。另外,座位选择还可以根据硬件设施分为两种,一种是刷卡选座,将图书馆中的所有座位储存在一个数据库中,读者一旦在其中一个座位上刷卡,就不能再选择其它座位,以避免占座现象的发生,能够为其它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种为门禁系统,在走廊、大厅设置系统管理,读者可以通过一个终端进行不同楼层座位的切换,以确保读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书目的楼层来调节自己的座位。

(三)适时刷离

图书馆的座位有限,有进有出才能保证座位的流动性、充足性。在读者离开图书馆时,需要让读者进行刷离,即通过刷卡的方式可以选择暂时离开或永久离开,以为后续的读者提供服务。在设置了暂时离开后,读者只要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座位就可以继续使用,如果读者长期未归,则就有占座的可能,系统将自动关闭读者对该座的使用权,以提供给其它读者使用;在设置了永久离开后,座位则可以提供给其它读者使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离馆占座的现象。在管理过程中,管理员还可以根据人流情况做适当调整,比如,在人流平稳阶段实行自动延时的功能,在中饭和晚饭时间段内为读者多提供30分钟,以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四)后台管理

管理员通过系统后台,可以对每个座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管理。通过统计各时段座位的使用情况,一方面可以布局读者的阅读情况,在阅读人群多的区域增加座位,在阅读人群少的区域适当减少座位,以保证读者不会集中在某一区域而没有座位;另一方面可以统计高峰时段,适时将座位情况在电子屏上公布,以提供读者自我调节时间,有效避开座位高峰期,避免等候座位而造成的时间浪费。另外,后台还可以提供预设服务,对读者的预定时间、暂离时间进行统计,以确保服务工作更科学、高效。

二、图书馆座位系统中拓展功能的服务人性化

(一)预约服务

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不得不有序地排列自己的时间,过了阅读时间之后,可能就有其它事情要做,图书馆的座位等待无疑浪费了读者的时间,打乱了读者的时间安排。在网络技术和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图书馆座位系统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在网络上对图书馆的座位情况适时更新,以让读者可以随时查阅,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来完成网络预约,以更为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为了更为人性化的管理,预约服务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供读者选择,一种是有空余座位,读者不需要排队,只要提前预约自己的使用时间段就可以;第二种是没有空余座位,读者需要排队才可以等到座位,读者也可以进行预约,在等待的时间内做别的事情,适时调整自己的作息表;第三种情况是读者中途有事或者出馆,则需要读者主动进行取消,图书馆也可以在30分钟内实行自动取消的方式,以便服务于其它读者。在预约方式中,图书馆座位系统可以开发手机通讯端口,利用短信的形式通知读者预约的情况,提醒读者预约时间,以保证读者能够按时达到。这样的服务方式,深受当前青年一代的喜爱,帮助其减少了不少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学习、工作效率。

(二)座位管理系统的完善

随着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的使用,设计中的不足就会日渐显露。在管理过程中,系统管理员要适时对系统进行修改、更新或完善。比如,随着B/S服务模式应用越来越广泛,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也可以借鉴,将原来的C/S向B/S模式转变,以扩展图书馆座位管理的服务功能。比如,原来的系统没有提示确认信息;没有自由选座的功能;没有暂离或离开的区别。这都影响了座位的使用情况,在系统进行了完善和升级之后,系统就具备了这些功能,有效调节了读者与座位之间的矛盾,更好地位读者服务。

总之,为了提高图书馆座位的有效利用,好的图书馆座位系统不断产生,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读者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状态,这就需要广大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及时地发现并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矛盾,简化操作步骤,将更人性化、更高效的服务送给读者,共同打造图书馆这片蓝天。

作者:董鑫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图书馆系统论文: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浅论

〔摘要〕

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形下,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图书馆管理系统作为图书馆管理图书资源、储存相关信息的重要工具与载体,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未来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发展;图书馆管理;发展趋势;探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引进了自动化的管理系统,而相关设备的引进不仅方便了人们日常借阅书籍,更是使得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加快捷高效。然而,相比于国外图书馆管理系统而言,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出现时间短、系统较为不成熟,而这一方面使得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另一方也预示着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1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

在调查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使用范围较小。近年来虽然我国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引进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然而相比于国外而言,目前我国引进相关系统的图书馆的比例仍旧较低,也就是说,我国仍旧有很多图书馆在使用传统的人工手动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这样不仅使得管理的速率大大降低,更可能给人们查阅相关书籍带来极大的不便,除此之外,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还可能会导致重要书籍、文献或是资料遗失等问题。其次,图书馆管理系统在整个图书馆中的涉及范围较小。在调查中可以发现,部分图书馆正在逐步引进相关的管理系统,然而由于时间等原因,整个图书馆中只有部分业务或是板块可以通过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个问题不仅使得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能力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它会大大增加图书馆的管理成本,使得管理的效率不升反降。

1.2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以及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虽然几年来随着我国各项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最初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相比,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所使用的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和国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相比,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仍旧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其主要表现在图书信息自动更新不及时、各管理版块之间信息的交接不连续等等。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服务水平相对来说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人们许多的服务需求无法从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得到满足。比如说,图书馆数字资源相对较少、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之间的转化有延迟等等,这些问题都会使得人们在使用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服务时得不到更好的感受。

1.3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整合能力以及共享能力相对较差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共享”一词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在调查中可以发现,我国许多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相对较为封闭、孤立,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跨馆查询或是借阅时往往会受到阻拦。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图书馆的管理意识较为落后,他们认为将馆中的资源共享会影响到图书馆自身的管理与运营;另一方面则是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整合能力与共享能力的限制,部分图书馆管理系统在开发时未考虑到人们对跨馆查询与借阅的需求,所以并未将共享与整合的功能纳入管理系统之中。

2未来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的探讨与研究

2.1图书馆管理系统与大数据的结合与应用

根据对国内外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必将和大数据与云技术联系在一起。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它的主要功能是对相关书籍、资料进行储存于保管,以便人们进行查询与借阅,而这一功能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中,每一个图书馆都会建立自己的大数据库,在大数据库中,不仅会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以及纸质资源的相关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等的支持实现及时的更新与补充。与此同时,在管理系统的支持下,这些功能可能得到更为高效的管理,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不用再通过手动等方式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与调控。

2.2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服务更加人性化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升级其最终的目的就是给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体验,在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中,这一点将会得到更好的完善。通过相关技术的支撑与帮助,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中,管理系统将会增加在线沟通等部分,这个部分不仅可以实现和借阅者的沟通,更可以实现和书籍供应商的实时沟通。在和借阅者的沟通中,管理系统可以及时的获取人们的最新需求(如馆内设施维修、书籍破损维护等等),并将其转化成数据向管理人员反馈。管理人员在获得这些信息后可以及时的做出反应与调整。其次,在和书籍供应商的沟通中,可以获取最新的书籍信息(如价格、数量、版本等等),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在进行购买工作时更加快捷方便。当然,这两点还可以融合在一起,即人们的需求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统计与整合,直接发送到供应商与管理人员的手中,使得供应商和图书馆能合作共赢]。

2.3整合能力与共享能力有大跨步的提升

在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中,共享能力的提升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这个开放性的时代,只有馆与馆之间的信息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实现共享,才可能在更高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扩大我国图书馆的书籍储存量。

结语:

图书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而良好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还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当然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道路仍旧长久,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必须就此做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赵春荣 单位:习水县图书馆

图书馆系统论文:图书馆管理系统展望

〔摘要〕

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形下,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图书馆管理系统作为图书馆管理图书资源、储存相关信息的重要工具与载体,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未来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发展;图书馆管理;发展趋势;探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引进了自动化的管理系统,而相关设备的引进不仅方便了人们日常借阅书籍,更是使得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加快捷高效。然而,相比于国外图书馆管理系统而言,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出现时间短、系统较为不成熟,而这一方面使得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另一方也预示着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1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

在调查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使用范围较小。近年来虽然我国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引进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然而相比于国外而言,目前我国引进相关系统的图书馆的比例仍旧较低,也就是说,我国仍旧有很多图书馆在使用传统的人工手动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这样不仅使得管理的速率大大降低,更可能给人们查阅相关书籍带来极大的不便,除此之外,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还可能会导致重要书籍、文献或是资料遗失等问题。其次,图书馆管理系统在整个图书馆中的涉及范围较小。在调查中可以发现,部分图书馆正在逐步引进相关的管理系统,然而由于时间等原因,整个图书馆中只有部分业务或是板块可以通过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个问题不仅使得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能力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它会大大增加图书馆的管理成本,使得管理的效率不升反降。

1.2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以及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虽然几年来随着我国各项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最初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相比,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所使用的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和国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相比,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仍旧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其主要表现在图书信息自动更新不及时、各管理版块之间信息的交接不连续等等。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服务水平相对来说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人们许多的服务需求无法从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得到满足。比如说,图书馆数字资源相对较少、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之间的转化有延迟等等,这些问题都会使得人们在使用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服务时得不到更好的感受。

1.3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整合能力以及共享能力相对较差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共享”一词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在调查中可以发现,我国许多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相对较为封闭、孤立,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跨馆查询或是借阅时往往会受到阻拦。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图书馆的管理意识较为落后,他们认为将馆中的资源共享会影响到图书馆自身的管理与运营;另一方面则是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整合能力与共享能力的限制,部分图书馆管理系统在开发时未考虑到人们对跨馆查询与借阅的需求,所以并未将共享与整合的功能纳入管理系统之中。

2未来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的探讨与研究

2.1图书馆管理系统与大数据的结合与应用

根据对国内外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必将和大数据与云技术联系在一起。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它的主要功能是对相关书籍、资料进行储存于保管,以便人们进行查询与借阅,而这一功能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中,每一个图书馆都会建立自己的大数据库,在大数据库中,不仅会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以及纸质资源的相关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等的支持实现及时的更新与补充。与此同时,在管理系统的支持下,这些功能可能得到更为高效的管理,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不用再通过手动等方式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与调控。

2.2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服务更加人性化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升级其最终的目的就是给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体验,在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中,这一点将会得到更好的完善。通过相关技术的支撑与帮助,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中,管理系统将会增加在线沟通等部分,这个部分不仅可以实现和借阅者的沟通,更可以实现和书籍供应商的实时沟通。在和借阅者的沟通中,管理系统可以及时的获取人们的最新需求(如馆内设施维修、书籍破损维护等等),并将其转化成数据向管理人员反馈。管理人员在获得这些信息后可以及时的做出反应与调整。其次,在和书籍供应商的沟通中,可以获取最新的书籍信息(如价格、数量、版本等等),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在进行购买工作时更加快捷方便。当然,这两点还可以融合在一起,即人们的需求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统计与整合,直接发送到供应商与管理人员的手中,使得供应商和图书馆能合作共赢]。

2.3整合能力与共享能力有大跨步的提升

在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中,共享能力的提升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这个开放性的时代,只有馆与馆之间的信息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实现共享,才可能在更高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扩大我国图书馆的书籍储存量。

结语:

图书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而良好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还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当然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道路仍旧长久,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必须就此做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赵春荣 单位:习水县图书馆

图书馆系统论文:图书馆管理系统应用分析

摘要:

RFID技术是一种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这一系统目前在图书馆中还没有普遍化的使用,但是相信将会在图书馆中得到全面的推广应用。本文对这一技术系统做了详细的分析,该系统的概念,在国内的运行情况及在推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针对问题应该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RFID;管理系统

1RFID技术综述

RFID是从Auto-ID(自动识别)技术发展而来的。自动射频识别技术是靠读取系统的工作的频率来进行分辨的,通过不同的频率来检测不同的物体。工作频率分为超高频、高频、低频三个波段。RFID是RadioFrequencyIdelltificatioll的缩写。又叫射频识别技术。该技术是一种不用接触即能自动识别的技术,通过射频频率的高低来进行目标的识别。其具有存储容量大、存储信息可以更改等优点。下面来对条形码与RFID进行对比分析。条形码在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①条形码只有用扫码器对准条形码进行扫描,要全部用手工的方式进行。图书管理人员要一本一本的进行扫描,造成工作量大、效率低。②图书的摆放容易混乱,不容易找到同类图书,在图书的盘点过程中较慢,查找起来也很困难,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工作量特别大。③条形码的磁条很容易被撕去,当没有条形码时,图书很容易造成失窃的局面,很难找回。④在借阅图书时,图书管理人员只能一次扫描一本图书,只能一本一本的进行扫描,工作效率低,对于借阅者也是一种负担。⑤一个条形码,加工的程序非常的复杂,对于一个大型的图书馆来说,条形码的加工也是一个问题。⑥条码器也是很容易被损坏的,并且成本高。⑦条形码在书上面由于摩擦等原因,很容易造成磨损,由于是用胶粘在书面上的,很容易被撕掉,在胶风化的条件下,也很容易自己脱落。⑧条形码是一次性的,里面的内容是不可改变的,当要改变条形码信息时,必须使用新的条形码重新替换。而RFID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的读取的,通过电波对信息进行读取,这样的话,可以不用人工自动的读取大量的信息,并且是在短时间内。RFID产品是电子产品的一个种类,不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是可以使用的,不受环境的限制和影响。RFID标签的存储量大,其内部有专门的存储设备,能够大量的进行信息存储。并且RFID标签可以随意的改变里面的内容,修改方便且没有重新换标签而产生新的成本。

2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状况分析

在国外,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在中国RFID技术使用还未进入普及的阶段,不过现在已经是在迅速的扩展阶段,使用的图书馆和使用的人员不断的增加,发展势头迅猛。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能大大的提高工作的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成本。RFID技术的运用,需要在图书上安装RFID电子标签,在进行图书借还的过程中,系统能对图书进行一次性的识别,不需要进行一本一本的扫描。同时在进行借还的过程中,也不是必须有图书管理人员来进行操作,读者可以自行操作,实现自动完成。再者,FID技术能够为图书馆提供一种特殊的保护。由于其系统是由无线电射频技术和电子标签组成,这样的话,能够形成一个防盗窃系统,能够为图书馆提供一种保护措施。

3RFID发展中的问题

3.1RFID技术的高成本问题

高成本问题成为了RFID技术推广的首要制约因素。电子标签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相当贵的,并且在图书馆中要大量的使用,成千上万的数量,对于一个图书馆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开支,价格还是非常昂贵的。从射频阅读器的角度来说,射频阅读器的价格也是相当昂贵的,也是制约此技术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一个阅读器的价格大概在1000美元,也有可能会更高。这些问题都成为制约此技术推广的重要制约因素。

3.2电子标签统一标准的制定

电子标签技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制定中。在我国,电子标签技术的应用还是在刚刚开始的阶段,对于标准来说,也是尚未形成的。在目前电子标签技术只有一些行业的标准,国际标准还尚未形成。没有统一的标准,会使不同的产品类型在传递信息时出现断档,无法实现不同类型产品的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对于用户和图书管理系统来说都是一种遗憾与损失。3.3与现有平台的融合问题图书馆原来的系统是以条形码技术为基础的,各种配套的设施都是围绕条形码技术来进行配置的,但是RFID标签技术与原来的条形码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技术,这就导致了大量的配套设施要重新去进行购置。还有在两者的通信接口等方面都需要去进行融合,这是一个技术量非常大且难度也非常大的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和人力来进行完成。

3.4个人隐私问题

当读者借阅到一本图书后,图书中的RFID芯片一直存在于图书中,会跟随着人的移动进行位置的变换,这样会使读者的位置信息暴露,读者有可能会遭到潜在威胁。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个人隐私权的问题,个人的隐私会遭到一定的侵害。

3.5信号有泄密的可能

在RFID标签内,可能会存在读者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关系到读者的借阅状态和借阅者的个人信息,如果被窃取,对借阅者个人会有较大的损害,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为了防止发生,RFID技术要设定一个有限的读取范围,保证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读取信息,而超过此范围的读者信息是不会被读取到的。这样可有效的防止泄露。

4RFID系统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

4.1对图书管理的影响

RFID技术的使用能够大大的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能都自动的进行数据的读取和数据的汇总,实现自动化的管理。同时书中设有的电子标签能够起到防盗的作用,当图书失窃时,图书馆能够根据电子标签定位到持有人的信息,快速准确的找回失窃物品。

4.2对馆藏管理的影响

原有的磁条技术需要将磁条贴在图书上,同时当读者借阅室,还需要进行消磁的工作,RFID技术在进行借还书是不用进行加消磁工作,可以直接进行扫描借阅,简化了借阅程序。

4.3制约RFID发展的因素

成本价格高成为了制约RFID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要大量使用的图书馆来说,使用RFID技术的成本是相当昂贵的,这对于图书馆来说是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因素。

4.4图书流通和安全处理方式

RFID技术的使用程度不同,图书流通和安全处理的方式也不相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条码和磁条,即流通用条码,安全用磁条;二是RFID+磁条,流通用RFID,安全用磁条;三是流通和安全都用RFID。

5应用RFID技术的原则和策略

虽然RFID技术广泛应用成本比较高,但是考虑到目前的其他新技术的发展的迅速程度,和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发展速度,我们也应该看到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做到和时展向接轨,与时俱进。在现代的图书馆发展中,图书馆不仅肩负着借还图书的功能,还承载者研究的使命,图书馆应该借助其独有的优势,进行RFID技术等相关的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RFID技术的应用不是能够一步到位的,要逐步的进行,分阶段分步骤。根据图书馆中的不同产品的管理,分批次的进行使用。进行逐步探索,星火燎原。进行图书馆和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合作,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6结语

RFID技术是一项智能化的图书馆管理技术,能够实现图书的一键式管理,使图书的管理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效率化,同时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使用也提高了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图书馆的开支,对于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国栋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系统论文: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讨论

摘要: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发生了新的变化,自动化管理逐步开展。本文在分析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系统;云计算;发展趋势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当前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及为读者提供服务的重要基础,是当前图书馆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并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及读者服务的质量。现阶段广泛应用的管理系统主要基于图书馆业务流程建立的,仅仅是一线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未能建立基于图书为中心的管理系统[1]。伴随Web2.0等技术的引入,广大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及要求日益提高,这就需要图书馆管理系统不断创新和改进。基于此,本文在阐述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发展方向。

一、当前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状况

(一)研发现状。

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主要有汇文、金盘等,国外产品则主要是Aleph500。近几年来,伴随Web2.0及和Library2.0的发展及应用,为图书馆管理系统给予新的发展理念及思路,特别是两者被融合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促进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已逐步应用这两项技术,充实了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同时,也有诸多高校图书馆推出个人图书馆系统,融合个人借阅、文档管理、群组等功能。总体而言,我国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处于不断提升中。

(二)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具体表现为:(1)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相隔离。伴随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得以迅速增加,诸多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采购费用已超出了纸本资源,数字资源已然成为当前图书馆贯彻资源的重要组成。此外,以数字资源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服务已然成为当前图书馆信息服务一个创新点和亮点。但现阶段在大部分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数字资源与纸本资源、传统文献服务和现代信息服务均相互隔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有效整合及一体化服务的建设。(2)无法集成图书馆各项工作及服务。目前,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只是基于传统图书馆业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仍以传统纸本资源及文献为管理重点,无法对数字资源开展全面有效的管理,很难实现网络集成化服务,无法实现图书馆的全面管理,比如:电子文档、经费管理、固有资产管理等方面。(3)信息孤岛化严重。在数字图书馆逐步建立及新业务开展的当下,既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很难开展全面化管理,独立子系统日益增加,使得信息孤岛问题日益加剧。独立子系统增加不但给广大读者带来不便,而且影响到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一)融合现代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组织管理系统的核心,如无管理理念,那么管理系统仅仅可以达成业务系统的自动化,很难表现出管理的思路[2]。现阶段,大多数图书馆管理系统未能有效体现正确、合适的管理理念,仍围绕图书期刊管理建立。应建立基于读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要围绕广大读者实际需要进行[3]。把图书馆的管理重点从以往单一图书转变到资源、服务及管理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及影响的,其中资源是服务工作的基础,服务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是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必然路径。

(二)开展数据驱动化管理。

信息时代,数据驱动管理将会成为图书馆管理系统创新和发展的新方向,通过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管理质量。图书馆在日常运行中会产生大量数据,对此类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可获得诸多有价值的规律及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的重要依据,推进图书馆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对读者日常借阅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可深入、全面地了解不同读者的借阅习惯、阅读偏好及兴趣等,以此作为图书采购的指导,进而提升图书馆资源构建水平,并可按照读者阅读偏好和兴趣提供个性化、及时性的图书信息推送服务。此外,对数字图书资源点击、下载数据,结合IP进行深入分析,可了解各类数据库使用情况,掌握读者阅读需求,并对其开展针对性培训。同时,分析读者所浏览过的图书馆网站日志,可及时了解各项信息服务,掌握患者看中的服务内容[4]。

(三)推进开放合作。

针对当前图书馆信息孤岛的解决,其管理系统应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和元数据供应商、系统开发商开展全面合作。比如:重庆高校图书馆ADLIB2.0系统,就是和系统开发公司一同进行研发和探索的,开发出了图书馆知识搜索系统,系统开发公司主要提供元数据的检索入口,该系统不但可准确有效地检索到重庆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可实时全面地展示电子图书信息,还可检索到期刊数据库各种元数据。如此给予广大读者进行资源检索的最大便利,使图书馆各类资源得到充分整合,读者服务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四)云计算的应用。

云计算是伴随网络信息发展而来的新概念,它的出现为当前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高端化管理系统因价格较高,使得一些中小型图书馆难以应用到这些管理系统,而云计算则提供了更多合作机会,基于SAAS模式,中小型图书馆可在缴纳较少费用后就能享受图书馆管理系统各个专项服务。通过云计算建立的管理系统将为我国中小型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健全和完善给予希望。

(五)整合服务评价系统。

现阶段,图书馆主要通过评价体系对图书馆各项读者服务进行评价,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融合当前先进的服务评价系统,密切监控各项信息服务开展情况。及时向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给予服务质量评估报告,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及流程及时进行优化和整合,全面推进图书馆管理发展。

三、结语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为广大读者提供阅读服务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因此,要充分重视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并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满足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

作者:曹有仓 单位:湟源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