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1 09:02: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图书馆工作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摘要]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文章认为,树立新观念、开展特色资源建设和特色咨询服务、加强人员培训是网络环境下套共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必须思考的几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
参考咨询工作是公共图书馆由传统服务向现代化服务转变中的一项服务工作。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内容、范围、方式和手段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顺势而为,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树立新观念、开展特色资源建设、开展特色参考咨询服务和加强人员培训是必须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了顺应时展的新观念,才能促进参考咨询工作的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中央提出的这一新的发展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人和社会的协调与和谐发展结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对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需求,为读者(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公共图书馆提倡的“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就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读者(用户)需要的服务理念。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对象是人,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必须牢固地、鲜明地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急人所难,为读者(用户)排忧解难,真正起到知识、信息中介作用,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精神文明的提升不遗余力地推介文化知识,准确地快速敏捷地传播有效信息。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的信息机构积极介入参考咨询工作并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的势头,参考咨询工作再也不是图书馆独有的一项传统业务。用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这样一种被动的图书馆咨询服务面临网络发展的严重挑战。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必须从读者的需求出发,充分认识参考咨询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咨询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主动融入网络环境,不断丰富和发展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内涵,使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向更广阔的前景发展,使图书馆不仅仅作为参考咨询的发源地,也理所当然成为网络环境下整个参考咨询体系的中坚,不仅成为参考咨询的服务中心,也成为参考咨询的研究中心和技术发展中心。
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应该根据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特点及用户特定的需求,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为读者服务时,要确立读者需求是咨询服务工作的出发点,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咨询馆员应改变以往的被动地位,主动研究本馆主体读者的信息需求,关注社会、企业热点问题,积极与社会团体或个人联系,采取上门服务、合作、跟踪服务等方式,提供贴心的个性化服务。
二、积极建设特色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进行参考咨询服务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实体馆藏是指存在于图书馆的印刷体文献和电子文献等资源,虚拟馆藏是指图书馆本馆读者借助于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等可以广泛利用(检索、传输)的本馆以外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总和。网络信息资源已成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采集的新渠道、新来源。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传统文献信息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有机地整合为一体,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网上信息资源急剧膨胀,但这些信息是无序的、庞杂的,有大量的冗余,只有对其进行科学的筛选、整合,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加以利用,才能成为参考咨询工作的有效工具。印刷型文献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被完全取代,因此对它的整理仍然是工作的重点之一。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既要将一部分的印刷型文献或缩微资料转换成数字形式,也要整合各种电子资源,建立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资源保障体系,同时还要以已有的信息资源为本,开发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建立专业化、特色化的信息数据库,建立学科专业信息资源指引库,构建富有特色的馆藏信息资源体系。
馆藏信息资源建设应以读者、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特色为表现形式。图书馆参考咨询用户对象的类型不同,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就不同,任何图书馆都只能选择适合本馆用户需求和利用能力的信息,公共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服务任务和用户的实际使用需要,准确定位,集中优势,重点建设特色资源。特色资源的建设应体现在学科重点与信息类型的选择上,在开展网络信息资料建设时,重点要做好在海量网络资源中的选择和开发利用工作。以笔者所在的广西玉林市图书馆为例,近年来,一直以特色资源建设为突破口,以农村种养殖技术、服装加工、陶瓷、中小企业管理等学科文献及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为重点,基本构建了适合本地用户需要的馆藏信息资源体系,为参考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参考咨询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三、主动开展特色参考咨询服务
公共图书馆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主要包括一般性的书目辅导及专门的事实性问题解答、指导和技术性的辅导等内容,参考咨询的服务对象主要局限于图书馆读者,参考咨询也主要以口头解答为主。而网络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无论在服务平台、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一般的导读服务到主动推介服务,从文献实体服务到数字内容服务,从馆内读者扩大到整个社会乃至全球各地,从口头解答到利用联机式光盘检索帮助读者找到文献线索,通过E-mail和BBS等与用户实时沟通等等。
尽管网络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在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的特色服务。特色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灵魂和生命力。公共图书馆只有开展具有独特个性的特色服务,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使参考咨询工作向更广阔的前景发展。各公共图书馆应该坚持从地方实际出发,明确服务方向,确立服务重点,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信息资源优势,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许多公共图书馆在主动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企业科研生产活动服务、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等特色服务上作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尝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广西玉林市图书馆坚持以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为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咨询服务工作。2003年以来,玉林市决定进一步加大农村经济建设的力度,大力建设特色农业。该馆捕捉到这一信息后,马上组织专门人员从馆藏文献和网络信息中收集整理有关特色农业的信息,并主动掌握当地农业种植大户的资料,及时建立用户档案,深入了解用户的意向,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农业产业资源背景、主方向以及新的发展动态等信息。目前,已相继建立了大蒜生产和产品深加工产业、草莓、果品、无公害蔬菜等生产基地和销售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服务体系,为地方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四、加强人员培训
网络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需要一支具有广博知识背景,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同时又接受信息专业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化的咨询人员不仅应具备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还要了解馆藏,能熟练从事二、三次文献的开发,熟练计算机情报检索方法,具备从现代信息网络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的能力。目前,绝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缺乏参考咨询工作的专门人才,参考咨询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现代化技术缺乏,服务意识差等弊病,整体综合素质与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人员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在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力度,抓好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整体素质,增强服务能力。
加强人员培训,可以通过支持、鼓励职工开展在职学历教育、自学,组织举办学术讲座或业务培训,组织参观考察,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进行。通过加强培训,使参考咨询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使用和数据库的管理技术,并能运用网络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检索和加工利用;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实现自我知识结构的完善,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复合型信息官员转变;通过培训,进一步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不断适应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工作的需要。
[摘要]当前,由于图书馆内部设施和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因而对为读者服务的工作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图书馆服务必须做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内容创新。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创新机制
目前,图书馆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图书馆正由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向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化图书馆转变。整个社会网络环境的形成以及大学教学方式的变革引发了读者对信息需求的变化、信息环境和读者检索信息方式的改变,这决定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方式必须有所改变。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那么如何为读者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跟上时代的要求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不断创新。
(一)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图书馆以藏书为中心的读者服务活动主要围绕“本馆”这个特定的场所内,而且满足于进行借借还还、看门守摊、取书归架等事务性服务,满足于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简单、被动的读者咨询服务,也使相当一部分人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严重影响了为读者服务的质量。这种文献收藏与服务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网络环境下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在这种形式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点必须向提供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的方式转移,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摆脱以往那种被动接受读者咨询的模式,要积极主动开展现代化的参考咨询服务。在图书馆外部信息环境和内部业务机制的变化中,除了硬件上要有所提高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工作方式要有所发展和创新。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工作的发展与创新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机构挑战的需要。图书馆只有创新服务机制,并在激励和竞争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努力为读者提供全方位、高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实现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
(二)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容
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容是由新形势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变化决定的,它主要包括服务观念的创新、服务内容的创新、服务模式以及管理的创新,这些方面的创新将有力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观念的创新。观念的改变是图书馆工作不断发展的动力,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决定了图书馆工作主要是收藏保管书刊文献和被动为读者服务即重藏轻用。而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以用定藏,共建共享,呈现出开放性、主动性、针对性、多样性等服务特色。图书馆读者服务从过去的满足书刊借阅为主,变成了现代的以知识开发服务和满足信息需求为主,从“以书为主体”的服务转变为“以人为主体”的服务。图书馆原有的工作观念早已不适应了现代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既要树立网络化的服务观念又要树立特色服务的观念,形成特色优势,开展特色服务,在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
2.服务内容的创新。随着信息网络的日趋普及,人们对文献信息的要求向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和纵深化方向发展。图书馆作为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社会组织,必须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进行以用户为目标的变革与创新。
(1)在服务内容上将逐渐从提供传统印刷型馆藏向电子化、信息化以及广领域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发展。可以开展网上信息服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作用,对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将广泛、无序、分散的信息转变为有序的可以直接使用的资料,以方便用户的查阅和利用。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的同时,向开放式分工合作与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要充分利用馆际互借、网上信息传递和信息获取来扩大馆藏信息。要在同一规范、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发挥各馆的优势。集中力量尽快建立一批市场急需的具有较强竞争的大型数据库,为图书馆参与竞争,开展服务创新提供保障。
(2)在服务方式上要创新,即服务方式由被动为主动,由原来的以馆藏为中心变为以读者为中心。开展包括文献信息咨询服务、情报检索服务、情报调研服务、重点课题服务、网上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主动指导用户利用馆藏文献和网络资源,编制网上导读、引索,指导用户熟悉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增强图书馆的主动性。
3.服务模式的创新。
(1)流通模式从实体阅读到信息传递,即流通方式不再局限于文献实体的借借还还,而是更多地通过网络来传输读者和用户所需的文献信息,这样文献信息流通就变得十分快捷(2)阅览模式从馆内阅览发展为图书馆、办公室、家庭等相结合,打破了服务对象范围的局限,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在办公室和家里进行检索,使阅览不再受某个图书馆藏书的限制,广泛利用众多图书馆的收藏资源。
4.管理创新。
树立人性化管理的观念。人性化管理是图书馆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管理理念的创新,它的理念中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一方面指图书馆服务中心以“读者为本”,另一方面指图书馆内部管理中心的以“馆员为本”。图书馆管理的核心为读者服务,服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到馆的读者为根本,以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人性化管理给图书馆各项工作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因素,拉近了文献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为读者获取文献信息创造了一个亲切、便利的空间,形成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在图书馆管理中,只有充分重视图书馆活动的“人”,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不断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才能促使图书馆事业得以快速、持久的发展。图书馆管理创新不是全盘否定原有的图书馆管理基础和管理模式,而是在保留原有管理方式的精华部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管理的改变和创新就是图书馆充分发挥其作用并不断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变化为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跟上形势的发展,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也应该不断更新,不能因为有了固定的用户群,就抱着传统的服务观念不放,在提升服务理念的同时,工作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技能等。作为信息搜集、传递者的图书馆馆员则必须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应主动加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积极开拓业务信息服务市场,提升主动竞争的能力,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图书馆员还应加强信息意识教育,要特别注重信息能力的提高,包括信息获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的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一个现代的数字图书馆要拥有现代信息与技能的馆员素质来体现。它所要求的馆员是适合数字图书馆发展需求的网络管理员、信息导航员,它不仅要求馆员要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外语知识、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等的综合型人才,而且还必须是能够熟练操作。
图书馆是一个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融合系统,在知识经济时代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因此,图书馆必须树立一种创新的理念,建立一套有力的创新制度。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灵魂,只有把创新转化为每一个馆员的内在需要,使馆员由依赖变为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集体创造力,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而和谐发展。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阐述了传统服务方式面临的挑战、数字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征,以及在数字时代图书馆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网络读者服务
当今社会,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动下,人们正迈向有序的信息空间,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的新领域---数字化图书馆时代。这时图书馆的外部信息环境及内部机制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这一转变中,如何认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有效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是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的读者服务方式在数字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众所周知,读者,是构成图书馆的要素之一,是图书馆的价值所在,可以认为,图书馆工作的实质就是为读者服务。但目前绝大多数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服务仍以传统的借阅服务为主,信息资源也多以印刷型出版物为主,文献加工处理的周期较长,容易老化。另外,图书馆传统的内向型服务与封闭式管理模式也造成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单一,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仍然较为严重,致使图书馆的信息传递服务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这种传统体制下的运作方式与现代网络信息的简便、快捷显然不相适应。
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已不再限于单纯利用书目信息获取所需文献的线索和原文,而是要求图书馆能够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且时效性要高。而且,随着知识信息产业的发展,涌现出了各种各样信息服务机构,如各种网络公司、电脑中心等,这些都成为图书馆的有力竞争者。可见,在数字时代,传统的读者服务工作已远远不能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数字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征
1、服务层次不断提高,形势多样化。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传统单一的借还、阅览、简单的咨询服务已满足不了读者需求。随着大批联机数据库的问世,电子出版物的不断增加和图书馆传统印刷本馆藏的数字转换,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也将逐步由传统印刷本馆藏的提供向电子信息资源存取方向拓展,通过馆内电子出版物、数字化馆藏的利用,图书馆可以更加便捷地为读者提供高层次的、形式多样的各种服务。
2、服务方式不断转变,手段自动化。
传统的读者服务方式主要是被动地等待读者,服务的重点建立在馆藏基础上的借借还还,服务时间和服务空间有限。数字化图书馆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条件下,读者服务工作的重点将在继续保持一般借阅和咨询工作的同时,向以电子信息资源为依托的电子信息咨询服务方向转移,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点击图书馆网页得到所需服务。馆藏文献信息逐步实现电子化、数字化,检索方式也由传统手工检索发展为更加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
3、高度重视读者需求,服务主动化。
传统图书馆带有很强的“藏书楼”特征,进入数字时代,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读者需求,把为读者服务放到首要位置,认真开展读者需求调查,各项工作的开展以读者需求为依托,重心放到“需与用”上,充分体现图书馆的目的性、能动性。在网络资源利用和信息整合、检索等方面向读者提供咨询服务、导引服务和定题跟踪服务,帮助读者了解数据库的结构、检索界面,帮助读者掌握复杂书目的检索方法,帮助读者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复杂主题查询等,为读者提供积极主动的服务。
三、数字时代图书馆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措施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快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步伐。
数字化图书馆是一项整体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无法仅凭自己的力量去解决经费匮乏的问题,必须依靠政府支持或其他渠道筹集资金。我国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除了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外,还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激发起产业界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投入热情。做为图书馆领导及工作人员要增强对数字图书馆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数字图书馆的宣传,争取走多方合作的路子,加大资金投入。
2、加强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开发特色数据库。
丰富的数字化文献信息是现代化图书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因此,建设现代化图书馆首先要加快文献信息的数字化进程。一方面,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特点、设备基础,有计划、有重点地实现馆藏文献数字化,实现网上存储、读取。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应加大对电子文献的收藏,以满足读者对电子文献越来越大的需求量。
首先,可以划分读者类型、分析读者需求,然后定期将各种信息分门别类地编制成精细、有序的信息产品,编制成各种类型数据库,如书目数据库、文献索引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从而逐步开发出具有自己馆藏特色的数据库,以最快、最新的方式传递给读者。
3、加强网络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开发和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综合能力。数字时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网络条件,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牢固树立资源共享的观念,把自己置身于全球信息网络之中,同时发挥图书馆界的整体优势,建立资源共享体系。并可根据读者的信息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网上信息资源,进行网上信息跟踪、调研、论证、收集,加工成专业性强、服务层次高的专题数据信息,更好地为读者提供阅读及科研等服务。
4、全面提高馆员素质及能力,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一名素质优良的图书馆工作者,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应以自身的素质吸引读者,缩短与读者的心理差距,赢得读者的敬重和信赖。在数字时代,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图书馆理论在不断创新,许多新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工作中,服务手段日益先进,图书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甚至制约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
所以,数字时代的图书馆员,首先要尽快提高文献信息管理能力。其次,熟练掌握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应用技能。包括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主要硬件构造和操作方法,成为管理、检索、分析、组织和提供读者服务的合格技术人员。再次,要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更好地为读者检索外文资料及提供外文信息服务。
综上所述,进入数字时代,网络环境日新月异,科技的进步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读者服务工作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读者需求,及时转变传统观念,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能真正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保证数字时代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摘 要:通过归纳、总结分析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在进行职称论文认定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最终能找到解决这些题的方法以期能为其他单位提供借鉴。通过总结2013―2016年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针对新疆医科大学教师系列及卫生系列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的论文认定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发现:读者缺乏对核心期刊和非法期刊的鉴别能力、教师及职工科研人员在填写论文认定表时不认真等主要问题。发现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提高读者信息素养、与其他社科类院校加强合作、建立规范化存档等措施。
关键词:职称 论文认定 对策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称评审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职称评审时,将发表的职称论文作为重要的评定指标[1],尤其是核心期刊论文更是衡量学术水平及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职称论文认定工作的主要工作和难点也是针对发表的核心期刊进行甄别。普通期刊也占很大的一部分,普通刊的认定主要针对期刊的合法性和是否是正规期刊进行甄别。该校从2013年起开始承接职称论文认定工作至今,主要服务对象为大学在职的教师及新疆医科大学六所附属医院的医生群体。
1 职称论文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读者缺乏对核心期刊和非法期刊的鉴别能力
目前在高校的职称论文中,评审的形式主要还是以科研论文为主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被普遍认为是高水平的论文,并作为衡量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晋升高级职称、取得硕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2]。
在接待读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职工为了能快速的,将自己的在一些非法期刊上,非法出版物以营利为首要目的,只要支付版面费很快就会发表。由于非法期刊的制作和发行技巧在逐步提高,很多教师和科研人员缺乏对非法期刊的鉴别能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常常将文章寄给非法刊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核心期刊,近几年随着对晋升职称的要求越来越高和竞争越来越激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成了必要条件。很多教职工不是通过正规途径而是通过中介或者直接用百度搜索,往往搜索到的都是“黑中介”,这些中介会仿造核心期刊制造一个假的期刊即套刊,在套刊上的,主要表现为期刊封皮、封面以及年、卷、期都与正版期刊一致,目录和正文不一致。
1.2 教师及职工科研人员填写论文认定表不认真
每年的9~10月份是评审职称的高峰期,在评审前图书馆都会发一份如何填写论文认定的通知到每个单位的人事机构,而且在每个认定表的下面都会有个填写说明,但是准备晋升职称的教职人员,很多都不认真阅读填写说明,在填写认定表时发生一些低级的错误如论文题目经常有错别字,或者是少一字,或者是发表的刊物的名称也写错。上述错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使得做论文认定的老师必须再次帮助重新填写表格,或者退回表格让读者重新填写,在这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无形中又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更延迟了认定报告完成的时间,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1.3 医学类院校在社科类论文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该校是非综合类大学主要以医学类专业为主,在订购数据库资源时首先需要考虑到以医学类数据库和纸质期刊为主。但是除与医学相关的学院,该校还有一些是非医学类的学院,如:社会科学类、语言类、工程技术类和体育类等专业,在认证这些社会科学类专业老师的时候遇到社科类的资源不足。在订购数据库时首先得考虑医学类数据库,比如万方数据库,由于从2008年起,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建立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据库”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万方收录了自1998年至今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全文。在获取高质量的医学期刊文献全文时,万方(期刊)数据库有很大优势[3]。而社科类的期刊大部分集中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而且该数据库每年的订购费用涨幅比其他数据库高,因每年订购数据库的经费有限不能全部订购,不能满足全学院老师的需求。还有对社科类的核心期刊不熟悉、不了解,无法认定或者认定时没有把握,必须跟社科类的院校如,新疆师范大学等联系沟通后才能确定是否为核心期刊,还有一些教职工的的是民族语言,没有专门的民族语言的数据库可以认定。
1.4 委托单位与认定机构之间缺乏沟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每年的职称论文认定工作当中发现很多委托单位的人事部门与认定机构缺乏沟通,甚至不沟通。在每年的认定工作开始阶段,认定机构首先要发通知到每个单位的管理职称的部门,大部分都是学校或者医院的人事部门在负责晋升职称的工作,然后再由各个人事部门把文件传达到拟进职称教职工。在这过程中往往有一个环节沟通不清楚,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在某个附属医院通知晋升职称的人事部门因不清楚哪些条件的职工要做论文相似性检测,导致该附属医院的很多拟进职称的职工误以为都要做论文相似性检测,最终和该认定机构和医院的人事部门沟通后解决了问题。
1.5 对往年做的论文认定报告缺乏规范的存档及整理
该校自2013年开始开展论文认定这项工作至今,已完成了千余人次的论文认定报告,完成的报告也共计千份,缺乏规范化的存档,一般都是存在自己的电脑里而没有进行集中和系统的存档管理。比如一个读者今年晋升职称,今年给他做论文认定的是一个人,因各自原因未能晋升通过,明年还要继续评职称那么就不能保证还是去年的老师给他再次做论文认定。或者因老师进修休假等其他原因,还得再次重复去年的工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是不同部门的老师做的论文,可能今天刚好调休不在,使得读者不能按时拿到报告。再次就是由于电脑存在感染病毒的隐患不得不重做系统,存档的报告就可能存在丢失的情况。
2 职称论文认定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和对策
2.1 加强宣传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2.1.1 开展专题讲座
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主体,是实施学科服务的核心基础,担负着学科信息资源服务、学科信息素质教育、学科资源建设、参考咨询服务、院系联络人等职[3]。在开展论文认定工作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学科馆员对口的单位积极开展专题讲座,专门针对学校及各所附属医院进行专题的讲座,在工作开展前即做好计划和准备工作。
2.1.2 利用现代化手段宣传图书馆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图书馆通过微博、微信、移动图书馆等通信手段推广论文认定工作的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扩大宣传,推广多元化服务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2.2 与其他社科类院校加强合作
在解决社科类资源不足的问题上可以加强与其他社科类院校合作如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大学,实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委托其他社科类院校完成论文认定的工作。再次可通过维普数据库和超星Medalink数据库中的文献传递功能弥补社会科学类期刊资源不足。
2.3 加强认定机构与委托单位的沟通
在每年的论文认定工作开展前积极与委托单位联系,找到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l布和通知消息。做好这些负责人的通讯录,积极与他们联系,有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2.4 建立新疆医科大学职称论文文档管理系统
在每年职称评审工作结束后,督促每位老师做好论文认定报告的存档工作,进行规范化的存档并建立新疆医科大学职称论文文档管理系统,建立该系统可以实现提交论文认定报告、检索、存储、统计分析的功能。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在3年的论文认定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有的问题比较简单,有的问题比较复杂。该文主要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出最常见的问题以期能够给从事该工作的其他单位提供借鉴,通过问题的提出最终提出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能更好地为新疆医科大学教职工及附属医院的职工服务。
[摘要] 利用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统计我国图书馆读者工作方面的高被引期刊论文,分析高被引论文的发表年度分布、发表期刊分布、引证文献类型、多产作者及主题内容,藉此认识我国图书馆读者工作研究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关键词] 高被引论文 图书馆 读者工作 文献分析
1 引言
图书馆读者工作即用户服务工作,是图书馆根据读者的文献和信息需求,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向读者提供文献和信息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广义上讲,读者工作包括馆藏资源建设、读者研究、服务研究三个方面。从狭义上看,包括文献借阅、文献宣传、阅读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网络信息导航、用户发展、用户研究、用户培训工作。此外,还包括各类信息工作,如科技查新、定题信息服务等。读者工作是图书馆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联系读者和图书馆的桥梁,也是检验图书馆社会职能是否充分发挥的标尺。对读者工作进行研究是图书馆有效开展用户服务的前提,也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本文从论述读者工作的高被引期刊论文入手,运用引文分析法探讨我国图书馆读者工作研究的发展状况和特征。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对我国图书馆读者工作方面的期刊论文进行统计。检索字段设为中图分类号:G252。经检索,截至2012年6月5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共收录图书馆读者工作方向期刊论文27 790篇。按照被引频次对论文进行排序,并依据题目排除非学术研究论文后,确定被引频次≥50次的95篇论文为读者工作方面的高被引论文。下载这95篇高被引论文的题目、作者、刊名、发表年(期)、总被引次数、引证文献类型及对应频次,必要时点击查看并下载原文进行研究。
将获得的95篇高被引论文按照引证频次由高到低排序,见表1。经统计,95篇高被引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共计8 068次,篇均被引84.9次。其中,27篇论文的被引频次达到或超过了平均数,68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低于平均数。
3 高被引论文的年度分布
由表1可见,95篇高被引的时间跨度为1998年—2009年。1998年有2篇论文,分别是《大学图书馆学报》发表的初景利的“应用SERVQUAL评价图书馆服务质量”(42#)和《图书情报工作》发表的张晓林的“走以能力为基础、服务驱动的发展之路”(86#);2009年的高被引论文是孙坦发表在《图书馆建设》上的“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策略”(57#)。
图1是95篇高被引论文的年度分布概况,高峰期间为2002年—2003年,共发文35篇;其次为2004年—2006年,有论文34篇。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2年开始到2006年的5年中,国内图书馆界对读者工作的研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
4 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
我国共有图书情报类期刊50余种,95篇读者工作方面的高被引论文刊载在20种期刊上,但每种期刊刊载的高被引论文篇数存在明显差异(见表2)。这20种期刊中,除了8#、11#、12#、14#和19#期刊外,其余的15种期刊均是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大学图书馆学报》各刊载高被引论文18篇,并列第一位;《图书情报工作》和《图书馆论坛》分别以13篇和12篇位列第三和第四;紧随其后的是《图书馆》和《图书馆建设》。其余的21篇高被引论文分布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等14种期刊上。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大学图书馆学报》不仅刊载的高被引论文篇数较多,平均高被引频次也居较高水平。这两种期刊的五年影响因子、被引率分别以2.19、0.649和2.361、0.683远高于其他刊物[2]。表明《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大学图书馆学报》这两种期刊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力。
5 高被引论文的引证文献类型分析
引证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从表1可以看出,4类引证文献中学位论文引用频次较低。总体来说,95篇高被引论文的8 068次被引中有6 808次是由期刊论文引证的,占84.4%;博士学位论文引证61次,仅占0.8%;硕士学位论文引证567次,占7%;会议论文引证155次,占2%。
值得注意的是,被学位论文引证最高的前两篇是表1中的19#、65#论文,分别达到32、25次。而这两篇论文均是关于知识服务的论述,由此可见,知识服务是图书情报专业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6 高被引多产作者分析
按第一作者计算,95篇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共有81人。其中被引3篇的第一作者有3人,被引两篇的第一作者有8人,见表3。其余70名第一作者各被引一篇。这11名高被引多产作者中有8人来自图书馆,另外3人来自高校的图情院系。高被引多产作者均是图书馆读者工作研究领域的带头人或具有丰富经验的读者工作服务馆员;这些作者所在机构是我国图书馆读者工作开展得较好的示范性机构,同时也是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发源地。
7 高被引论文的主题分析
被引次数较多的论文一般是本领域内研究得比较早或具有相当深度的研究成果,这些论文的主题是本领域内普遍关心的问题,对于解决本领域的发展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指导和示范作用。将表1中论述读者工作的95篇高被引论文按照主题内容划分,可以分成基本理论研究、技术与环境研究、服务个性化与服务创新研究、服务内容研究、服务对象研究、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等方面。
7.1 基础理论研究
在95篇高被引论文中,有20余篇是对读者工作的基础理论进行论述,其中涉及服务理念、服务原则、服务文化、发展趋势等方面。这些论文的被引频次较高。程亚男(2#、3#)提出图书馆服务是一种品牌,也是一种文化,要建立“关爱、无限、完美、超值”八字服务理念,奠定品牌化服务基础[3-4];王海泉(7#)、蒋润秋(16#)、秦剑(29#)、张思辉(33#)等分别论述了图书馆人性化服务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初景利(43#)论述了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提出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模式[5];邹忠民(4#)认为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呈现出社会化、个人化、精品化、集成化、立体化、高优化等特点,图书馆应从服务思想、服务设施、服务资源、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和信息服务角色等方面制定发展策略[6];蒋永福(6#)提出图书馆服务应遵循开放、方便、平等、创新和满意五大原则[7];肖希明(13#)探讨了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服务文化的目标、意义、作用及若干建议[8];张利(5#)从读者服务的模式、对象、内容、重点、手段等方面概述了21世纪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趋势[9]。
7.2 技术与环境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图书馆服务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便捷的环境。2005年,孙茜(81#)发表“Web 2.0对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简介了Web 2.0的含义与应用,并提出数字图书馆可以引入Web2.0应用来创新用户服务,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10]。次年,《大学图书馆学报》刊出了范并思的“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1#),将图书馆2.0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国[11]。此文进入了中国科技信息情报研究所2010版高被引文章前100名排行,名列第29位,也是唯一一篇排入高被引前100名的图书情报领域论文[12]。2008年,龙朝阳发表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基于3G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初探”(82#),指出3G技术在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使用将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形式和内容带来新的变化。文中分析了几种现有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及其不足,探讨了基于3G网络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及实现策略[13]。2009年,孙坦发表了“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策略”(57#),将中国图书馆研究引进了云时代。文章基于国外现有的云服务研究成果与实践,认为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提供可以从基础设施云服务、云计算的SaaS服务、云存储服务、云计算平台服务和云安全服务等角度进行深入剖析[14]。
7.3 服务个性化与创新研究
根据不同的用户提供主动的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图书馆研究的重要问题。在95篇高被引论文中,有10余篇围绕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和创新进行了阐述。卢共平(12#)描述了未来数字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模式应是以用户为中心的集成化、多元化服务模式,其中包含两层意思:①按用户需求提供信息服务 ,即“用户驱动”的信息;②按照用户的特点来组织信息资源 ,创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15];曹树金(17#)讨论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涵义,论述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必然性和渐进性、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主要方式以及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主要模式——My library系统[16]; 王翠萍(72#)则选取了若干个国内外Mylibrary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从系统结构与开发技术、提供的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发展个性化服务系统提出建议[17];赖晓云(25#)从理论上阐述了服务创新的特点、目标、障碍及创新的思路,通过服务创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18];吴晓明(52#)探讨了图书馆创新服务的途径。
7.4 服务内容研究
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开展读者工作永远是图书馆最为关注的主题。从高被引文献的篇数看,受关注的读者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服务、参考咨询、学科服务,还有阅读、信息素养教育及文献传递、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建设、资源建设及业务外包等内容。
7.4.1 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是从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资源中,针对人们的需要将知识提炼出来的过程。知识服务高被引论文中,四川大学信息管理系的李桂华在2001年发表的“知识服务之运营方式探索”(14#),立足于知识服务的价值定位,对图书情报机构运营方式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方向进行了分析,并重点介绍了知识服务运营的几种操作模式[19]。随之而来,2003年有4篇高被引:戚建林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49#)、《论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65#);张宇萌的《信息服务与知识导航》(80#);李慧敏的《面向21世纪的图书馆知识服务》(89#)。2004年,靳红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进行了综述(19#);李家清也撰文简述了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的关系,论述了知识服务的特征及服务方式,提出了知识服务模式(53#)[20]。2007年,任树怀(44#)在介绍图书馆2.0及其实现途径的基础上,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为例,论述了构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目标、总体架构、实现技术和实现方法[21]。
7.4.2 参考咨询 参考咨询服务是计算机网络普及后图书馆开展得较早的信息化服务形式。在高被引论文中,相关论述主要有黄敏的《网上咨询服务的主要形式与发展趋势——兼谈上海交通大学VRS实时解答系统》(9#);韩志萍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质量标准》(15#);苗凌的《数字图书馆中信息咨询服务的新方法》(41#);邵敏的《合作虚拟参考咨询服务——QuestionPoint系统剖析》(59#);赵乃瑄的《国内图书馆实行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探讨》(92#)等。
7.4.3 学科服务 开展学科化服务是提高图书馆对科研活动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此方面的高被引论文共有5篇。最早的一篇是李春旺在2006年发表的《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21#),该文在分析学科化服务的内涵、信息传递模式、组织模式以及学科馆员服务机制之后,重点讨论学科化服务的工作模式,包括基于电子邮件、基于网络、式、伙伴式、团队式等工作模式,并对学科化服务特点、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探讨[22]。其他4篇集中发表在2008年。初景利在《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8#)一文中提出第二代学科馆员的概念,阐释了两代学科馆员在服务地点、服务的逻辑起点、服务深度、服务内容、服务的责任、角色定位和服务手段等方面的区别,从实践中总结国家科学图书馆在建立基于第二代学科馆员的学科化服务方面的探索,包括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措施、服务要求、管理保障和服务效果[23]。范广兵和初景利论述了《泛在图书馆与学科化服务》(55#),从泛在图书馆的角度认识今天的图书馆服务,提出必须从基于物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转变为基于用户的学科化服务[24]。邵敏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架构与学科馆员队伍建设(36#),重点描述在构建一套“为教学科研提供全程配套服务”的完整学科服务架构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对于完善学科馆员的队伍建设进行研究与探讨,包括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团队意识、综合素质培养;最后,对学科馆员工作给图书馆带来的变化进行总结[25]。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图书馆的王晓力描述了国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46#),包括学科馆员的职责和个人能力素质要求,介绍了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工作的经验[26]。值得注意的是,学科馆员方面的高被引论文有3篇出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及其合作机构,该机构在学科服务领域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7.5 服务对象研究
关于读者研究的高被引论文共5篇,发表在2002年至2004年间。有黄俊贵的《图书馆与读者的再认识》(28#),提出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时要处理好主体与客体、收藏与利用、提供与需求、环境与服务的关系[27]。温国强的《图书馆提高读者忠诚度的策略》(84#),认为影响读者忠诚度的因素有读者满意度、信任度、情感因素、便捷因素、成本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培育读者忠诚的策略有:挖掘读者需求,推行个性化服务,争创服务品牌,保护读者权益,倾听读者抱怨,奖励忠诚读者,支持读者活动,开展自我宣传等等[28]。其他3篇是关于读者权利的研究,分别是程亚男的《读者权利:图书馆服务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61#);李国新的《图书馆服务与利用者权益保护》(75#);周广学的《读者权利保护的进展与问题》(85#)。
7.6 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关于服务质量评价的高被引论文有8篇。谭祥金在《图书馆服务评价标准初探》(11#)中提出评估图书馆服务的标准是读者满意度、吸引读者率、文献利用率和主观努力度[29]。韩志萍提出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质量标准(15#)包括方便性、及时性、政策明确性、交互性和指导性。关于咨询服务管理方面的一些标准包括权威性、在职培训、保护读者隐私权、对服务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宣传推广等[30]。金更达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实现探讨》(34#)中提出了基于用户“期望—感知”的评价模型,该模型由服务因子、象限分析和计算模型组成。运用象限分析法来动态评价和跟踪服务质量,运用计算模型中计算公式可获得体现服务质量优劣的数值,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实现方法及动态评价服务质量的软件功能[31]。论文22#、54#和67# 是关于LibQUAL+TM及其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调查、广东省3所高校图书馆服务用户调查中的应用[32-34]。论文39#和42#讲述了商业领域的质量评估工具SERVQUAL应用于图书馆服务方面的研究及在国外某大学图书馆的应用情况。
[作者简介] 王晓丽,女,1974年生,馆员,10余篇。
王 瑜,女,1966年生,副研究馆员,20余篇。
张丽英,女,1964年生,副教授,20余篇。
季淑娟,女,1963年生,研究馆员,30余篇。
一、赠书工作的意义
赠书对于图书馆来说是图书采访的途径之一,不论捐赠者对图书馆的赠予是属于金钱或书籍资料,均能增加图书馆资源。这种非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不仅是大众对图书馆友好公共关系的具体表现,也隐含了捐赠者反馈社会的实质意义。赠书是图书馆充实馆藏的重要途径,除了可以免费搜集资料,节省购书经费外,对于未公开发售及有价值的非卖品著作,也必须通过“索赠”向研究单位或作者个人索取。因此,在图书馆的采访计划中,赠书工作是不应该受到忽视的。图书馆不论是主动要求索赠或被动接受赠与,通常基于以下几个要素来进行赠书工作:
(1)增加馆藏量:图书馆藏量的多少是图书馆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购书经费有限下,图书馆考虑多采取这一免费途径,以增加藏书绝对数量。
(2)经费被大幅删减:由于出版品价格逐年上涨,图书馆购买能力相对降低,经费限制使得赠书在采访工作上显得更加重要。
(3)历史性馆藏建立:基于研究及学术上需要,对于已绝版的资料,通常经由“索赠”渠道获得。
(4)搜集未公开发行资料:某些学术团体或研究机构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或发表的会议论文,并不对外公开发售,必须向该研究单位或作者本人要求赠书。而一些不通过营利性出版渠道发行的灰色文献,也要通过“索赠”方式取得。
(5)有价值的私人收藏:有些学者教授拥有非常丰富的私人藏书,尤其是文史方面的资料,由于年代久远,往往不易搜集。在一些大学校园,教授在退休之际,常常会将私人藏书捐赠图书馆。因此私人收藏也是图书馆发展特色馆藏的重要来源。
二、赠书工作的类型及遭遇问题
就赠书的类型来分,主要可分成:请求赠书、主动赠书及捐款等三类。
(1)请求赠书:图书馆基于节省经费或是无法购得的书和某些特殊主题的书籍,向出版者或出版机关或收藏者“索赠”。
(2)主动赠书:由出版者或出版机关主动赠送,大部份来源为出版社、书商、政府机构、学校单位、基金会居多。
(3)捐款:由个人或团体捐款给图书馆作为购书经费。
赠书虽然能为图书馆增加许多有价值的资料,而且与采购图书相较,赠书的取得成本也较为低廉,但是“没有一本赠书是完全免费的”。
赠书工作是图书馆充实馆藏的来源之一,但因赠书来源难以掌握,以及赠书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致使赠书工作经常会衍生某些问题,以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
(1)所赠资料陈旧破损、期刊残缺不全。
(2)赠书是否列入馆藏,难以取舍。(3)赠书信息渠道不易掌握。
(4)赠书的品质无法掌握。(5)缺乏明确的赠书制度。
(6)赠书工作的文件记录不易维护。(7)赠书工作不易推动。
图书馆应提出相关处理要点或办法,以解决上述问题。归纳国外一些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中有关对赠书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要点:
(1)拥有赠书完全处理权:对于陈旧破损、不具典藏价值的资料,可以全权处理、丢弃不用,以节省处理成本。
(2)赠书选择标准同一般采购图书:可作为赠书是否列入馆藏的取舍标准。
(3)不另架存贮:统一典藏方式,减少额外处理成本。
(4)备谢函予捐书者:表示图书馆乐于接受赠书并对捐书者表示感激之意。
(5)鼓励赠书:建立奖励办法,不仅有利于赠书工作的推动,更有利于赠书品质的提升
总而言之,图书馆应把握赠书处理的原则,才能使赠书资料具有应有的意义。避免整理或典藏需求性不高的赠书,以节省作业成本及处理空间。而馆员也应了解图书馆的馆藏发展目标,主动寻求可利用资源,搜集各种赠书信息,适时举办活动以招徕捐赠者的兴趣,同时要与捐赠者或捐赠机构保持联系和维持良好关系,寄送图书馆宣传资料等,提高图书馆与捐助方公共关系的质量。
三、赠书制度的制定
由于图书馆多半无法预估赠书的范围或品质,赠书工作很难事先规划。因为可以免费获得资料,有些图书馆对于赠书往往照单全收,未加选择。赠书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但另一方面赠书也可能不符图书馆馆藏要求,加上赠书工作牵涉公共关系,因此图书馆应有具体明确的赠书制度,从而使图书馆在推动赠书工作时于有章可循,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困扰。赠书的书籍(尤其是主动赠书),图书馆常需照单全收,不仅耗费人力时间,对馆藏质量的提高也未必有帮助。因此,图书馆在业务上上应注意四项原则:(1)必须保留对赠书的处理权;(2)必须按图书馆繁荣馆藏发展选书;(3)考虑馆内人力、空间、设备等,若无法处理,应予婉拒;(4)随时注意赠书消息,以便索赠鉴于赠书工作遭遇的困难,建议图书馆应建立合理的赠书制度,以便馆员在进行赠书工作时有所依据。另外一个合理的赠书制度也可让捐赠者对图书馆的赠书处理方式有所了解,从而有助赠书工作的推动。一个良好的赠书制度应包括项目如下:
(1)图书馆将接受赠书的一般叙述。
(2)叙述哪些项目图书馆可接受,哪些不接受。
(3)对于赠书图书收藏入馆后的处理方式。
(4)叙述不接受赠书图书处理的方式。
(5)有关可以减税的信息。
基于赠书制度的必要性,不论是小型或大型的图书馆,一个完整的馆藏发展政策,皆应将“赠书”的政策列为重要的项目。以下摘录美国国会图书馆赠书制度的一些重要原则:
(1)图书馆没有义务保留不符图书馆选书标准的任何赠书资料。
(2)图书馆有权丢弃任何外观上不良的赠书资料。
(3)图书馆有权将复本资料提供其他机构或拍卖。
(4)未被标准参考书索引或只有极少数读者利用的赠书期刊,图书馆没有义务保留过期卷期。
(5)图书馆有权决定那些赠书系属参考资料或可提供外借。
(6)图书馆乐于接受赠书并表示感激之意。
(7)所有赠书,在收到时均应给予谢函。
(8)图书馆不为读者评估赠书价值作为减税之用。
(9)赠书是否纳入馆藏应与采购的资料采用相同标准。
四、结论
根据以上叙述,提供以下数点作为图书馆推动赠书工作的参考:
(1)建立明确的赠书制度,并在图书馆网页及时发表公告
由于赠书工作具有不确定性,在执行上也常常会产生问题,为了避免照单全收,耗费作业成本,并拥有对赠书的全权处理权,图书馆应提出相关的政策或办法,以解决问题并避免争议。其中包括对于赠书的接受方式、图书馆对赠书的处理原则、奖励方式,以及购书捐款的收受方式及收据免税用途等信息。
(2)图书馆应积极发展赠书工作
赠书系增加馆藏量、解决经费不足以及搜集灰色文献及特色馆藏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可通过请求赠书或捐款等方式来进行馆藏的搜集。经由制定赠书奖励办法,建立鼓励民间及私人赠书的机制,可大幅度提高赠书的质量和数量。
(3)进行赠书馆藏使用评估,作为赠书制度的参考
由于现在的图书馆基本上采用自动化系统,通过图书管理系统的辅助,文献流通量统计的分析数据的获得变得更加的方便。文献流通量的统计分析,可以用来评估赠书馆藏,使图书馆得以从赠书的使用状况判断馆藏的质量,并以此为依据来修订赠书的选择和募集原则。
[摘要]当前,由于图书馆内部设施和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因而对为读者服务的工作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图书馆服务必须做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内容创新。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创新机制
目前,图书馆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图书馆正由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向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化图书馆转变。整个社会网络环境的形成以及大学教学方式的变革引发了读者对信息需求的变化、信息环境和读者检索信息方式的改变,这决定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方式必须有所改变。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那么如何为读者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跟上时代的要求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不断创新。
(一)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图书馆以藏书为中心的读者服务活动主要围绕“本馆”这个特定的场所内,而且满足于进行借借还还、看门守摊、取书归架等事务性服务,满足于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简单、被动的读者咨询服务,也使相当一部分人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严重影响了为读者服务的质量。这种文献收藏与服务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网络环境下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在这种形式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点必须向提供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的方式转移,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摆脱以往那种被动接受读者咨询的模式,要积极主动开展现代化的参考咨询服务。在图书馆外部信息环境和内部业务机制的变化中,除了硬件上要有所提高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工作方式要有所发展和创新。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工作的发展与创新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机构挑战的需要。图书馆只有创新服务机制,并在激励和竞争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努力为读者提供全方位、高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实现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
(二)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容
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容是由新形势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变化决定的,它主要包括服务观念的创新、服务内容的创新、服务模式以及管理的创新,这些方面的创新将有力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观念的创新。观念的改变是图书馆工作不断发展的动力,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决定了图书馆工作主要是收藏保管书刊文献和被动为读者服务即重藏轻用。而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以用定藏,共建共享,呈现出开放性、主动性、针对性、多样性等服务特色。图书馆读者服务从过去的满足书刊借阅为主,变成了现代的以知识开发服务和满足信息需求为主,从“以书为主体”的服务转变为“以人为主体”的服务。图书馆原有的工作观念早已不适应了现代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既要树立网络化的服务观念又要树立特色服务的观念,形成特色优势,开展特色服务,在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
2.服务内容的创新。随着信息网络的日趋普及,人们对文献信息的要求向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和纵深化方向发展。图书馆作为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社会组织,必须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进行以用户为目标的变革与创新。
(1)在服务内容上将逐渐从提供传统印刷型馆藏向电子化、信息化以及广领域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发展。可以开展网上信息服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作用,对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将广泛、无序、分散的信息转变为有序的可以直接使用的资料,以方便用户的查阅和利用。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的同时,向开放式分工合作与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要充分利用馆际互借、网上信息传递和信息获取来扩大馆藏信息。要在同一规范、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发挥各馆的优势。集中力量尽快建立一批市场急需的具有较强竞争的大型数据库,为图书馆参与竞争,开展服务创新提供保障。
(2)在服务方式上要创新,即服务方式由被动为主动,由原来的以馆藏为中心变为以读者为中心。开展包括文献信息咨询服务、情报检索服务、情报调研服务、重点课题服务、网上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主动指导用户利用馆藏文献和网络资源,编制网上导读、引索,指导用户熟悉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增强图书馆的主动性。
3.服务模式的创新。
(1)流通模式从实体阅读到信息传递,即流通方式不再局限于文献实体的借借还还,而是更多地通过网络来传输读者和用户所需的文献信息,这样文献信息流通就变得十分快捷。(2)阅览模式从馆内阅览发展为图书馆、办公室、家庭等相结合,打破了服务对象范围的局限,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在办公室和家里进行检索,使阅览不再受某个图书馆藏书的限制,广泛利用众多图书馆的收藏资源。
4.管理创新。
树立人性化管理的观念。人性化管理是图书馆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管理理念的创新,它的理念中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一方面指图书馆服务中心以“读者为本”,另一方面指图书馆内部管理中心的以“馆员为本”。图书馆管理的核心为读者服务,服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到馆的读者为根本,以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人性化管理给图书馆各项工作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因素,拉近了文献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为读者获取文献信息创造了一个亲切、便利的空间,形成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在图书馆管理中,只有充分重视图书馆活动的“人”,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不断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才能促使图书馆事业得以快速、持久的发展。图书馆管理创新不是全盘否定原有的图书馆管理基础和管理模式,而是在保留原有管理方式的精华部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管理的改变和创新就是图书馆充分发挥其作用并不断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变化为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跟上形势的发展,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也应该不断更新,不能因为有了固定的用户群,就抱着传统的服务观念不放,在提升服务理念的同时,工作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技能等。作为信息搜集、传递者的图书馆馆员则必须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应主动加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积极开拓业务信息服务市场,提升主动竞争的能力,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图书馆员还应加强信息意识教育,要特别注重信息能力的提高,包括信息获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的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一个现代的数字图书馆要拥有现代信息与技能的馆员素质来体现。它所要求的馆员是适合数字图书馆发展需求的网络管理员、信息导航员,它不仅要求馆员要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外语知识、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等的综合型人才,而且还必须是能够熟练操作。
图书馆是一个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融合系统,在知识经济时代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因此,图书馆必须树立一种创新的理念,建立一套有力的创新制度。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灵魂,只有把创新转化为每一个馆员的内在需要,使馆员由依赖变为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集体创造力,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而和谐发展。
【摘要】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第一线工作,是全馆工作的中心、重心,是联系图书馆与社会的桥梁,是图书馆性质和作用的直接体现。文章概述了网络时代读者服务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做好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特点策略
网络时代,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保存职能已经不再是评价其质量高低的首要条件,而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献网络的传递职能,即如何通过有效的服务方式充分利用本馆及网上网络资源,为读者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本
所谓读者服务工作,就是通过组织读者和组织服务使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获得知识,掌握情报的各项活动。读者服务工作的实质就是传播知识、交流情报、进行教育。这些性质只有通过组织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才能直接体现出来。因此,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第一线工作,是全馆工作的中心、重心,是联系图书馆与社会的桥梁,是图书馆性质和作用的直接体现。
一、网络时代读者服务工作的特点
1.印刷文献向多载体文献转化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载体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过去单一的纸质载体发展到今天的纸质与光盘、磁带、缩微胶卷、网络、电脑储存设备等载体并存的局面,这就直接导致了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类型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文献网络资源、电子网络资源和网上网络资源。
2.阵地服务向网络服务拓展
网络以及电子网络资源和网上网络资源的出现,打破了图书馆固有的格局,守着图书馆为到馆读者提供传统的服务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的发展和满足读者的需求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广大图书馆正在从阵地服务向网络服务拓展。
3.凭证服务向免证服务过渡
现代图书馆的精神就是平等、自由、免费,可是长久以来因为政治、经济等各种原因,这只能当成一个美好的愿望,人们想要走进图书馆,还要受到诸多限制,凭证进入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的发展和改变,图书馆凭证服务这一落后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因此免证服务将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4.一般服务与个性化服务并存
应该说图书馆提供的一般性服务还是服务内容的主体,但是因为考虑到读者对网络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读者个性化服务也已经出现,并且还将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个发展趋势。
以上4个特点是当代读者服务的主要特点,当然还包括公众服务延伸弱势服务、单一服务、综合服务等特点,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揭示了读者服务的基础——馆藏网络资源结构的类型发生的改变,展现了读者服务的手段、方式、内容的变化。我们可以根据当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这些特点,对读者服务做出相应的改变和提高,以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收集整理。二、做好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策略
1.树立主动服务的观念,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图书馆的服务并不仅仅表现在服务态度上的热情和主动,思想上更应该有一种主动服务的意识。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是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打破传统的“重藏轻用”的思想,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真正做到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要积极主动地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尽快地建立图书馆读者交流系统,了解读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把握采购的方向,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保证图书馆馆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馆内设置宣传栏,开展新书通报,及时向读者介绍新购置的文献资源,以便读者借阅;介绍最新学术动态,宣传各种专业知识以及利用图书馆和文献检索知识,介绍读书方法等。定期对流通部门借阅的各项数据加以分析来获得读者的阅读倾向和阅读心理。对于一些确实需要使用图书馆,但是因为客观原因不能到馆的特殊读者,比如确实没有时间,或者行动不便等,图书馆能提供上门服务的,就主动上门,从而提升我们的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
2.逐步实行免证服务
图书馆发展到今天,工作重心已经从收藏转移到读者服务上来,凭证服务这种有悖于图书馆的精神的服务方式,已经凸显其弊端,越来越不适应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与凭证服务相对应的是免证服务,免证服务就是广大读者不用出示任何证件,就可以自由地、平等地、免费地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无论读者的身份高低贵贱、种族性别。因为免证服务的优越性,广受读者欢迎,因此图书馆读者服务要上新台阶,图书馆要发展,实行免证服务是大势所趋。
3.开展个性化服务
所谓个性化服务是充分考虑读者的个人特点和独特的网络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网络环境。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尊重读者,以读者为本。为读者人性化服务是指服务要符合人性,即服务者在服务过程中要认识人性,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包容人性的弱点,同时以满足人对资源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来开展服务。具体来说就是开展这样一些工作:站在读者的立场思考处理问题;拓展开馆运行时间;设置人性化的图书馆用语和宣传卡片;利用资源实施快捷和便利的关怀;推出代为读者购书服务;提供细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等。
4.参与读者的决策过程
在当代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不应仅仅满足于停留在以往“需求——供给”的简单静态服务的层次上、游离于用户之外,而是应当积极参与读者的决策过程,实现从检索到获取网络资源全过程一体化的动态服务。由于网上网络资源内容庞杂、无序,难以满足读者特定需求。图书馆还应担负起网络甄别、筛选、整理、传播的责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积极开展读者需求研究、跟踪服务、定题报道等一体化的动态读者服务,建立智能网络检索系统,专业网络资源导航、开发网络服务系统的个人化处理功能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网络需求。
三、结语
总之,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有相应的调整,应进一步加强读者的需求研究,完善网络服务手段,不断提高读者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
1.满足个性化需求。“服务第一,读者至上”是多年不变的服务宗旨,但是因为受到馆藏文献数量及购书经费的限制,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仅停留在满足大多数读者的一般需求的目标上。随着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网络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为满足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根本保证。只要我们深入读者,做好信息调查研究,组织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做好网络导航,不断地把过滤整理好的信息按读者需求方式传递给读者,就能够改变过去以满足大多数读者一般要求的现状,从而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目前图书馆界普遍存在着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知识需求与图书馆的信息知识提供能力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而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因素就是图书馆员整体素质相对较差,业务水平低,即使有很好的服务态度,也无法为读者解难释疑。这与多年来图书馆存在的实际情况分不开,传统的观念认为书库管理、阅览管理什么人都可以做,安排大学生、图书馆业务骨干去做这样的工作是大材小用。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了我们的管理工作徘徊在趋于定量管理,而对质的要求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随着图书馆业务工作的社会化,图书馆事务性处理业务逐渐减少,为图书馆业务骨干从事第一线读者工作提供了条件,有针对性地解决读者提出的个别性问题也成为可能。
2.读者公平获得文献信息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人们通常认为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有别于大中专院校图书馆,但随着技术的进展,相同的服务和产品正成功地适应原来并不相似的读者需求,从而使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在信息服务类型方面的差别逐渐消失,新技术正在并将继续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思想。高校图书馆应改变过去按读者群(教师、学生)划分阅览室与规划藏书布局的管理办法,让读者在一种和谐公平的秩序中感受运用文献信息带来的利益。图书馆向每一种思维方式大开方便之门,这样既有利于人类的科技创新,也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作为一个开放信息服务系统,在提供文献和信息服务方面,正在出现从“藏”到“用”这一观念上的转变,收藏不再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心,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按读者群划分利用文献管理方法是以“藏”为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巨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最大的图书馆相匹敌,为图书馆提供公平服务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读者公平获得文献信息的权利将得以充分体现。二、创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树立人才第一观
Internet的到来,网络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数字化、网络化数据库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使有限资金得到很好地利用,经费不再是困扰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图书馆的竞争由馆藏与建筑转向管理与服务,图书馆员在服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图书馆员的素质成为图书馆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营造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组织环境。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作为一个开放信息服务系统,在提供文献和信息服务方面,正在出现从“藏”到“用”这一观念上的转变,这就需要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再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内,他们和一般工作人员一样要在一线做读者服务工作,在为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服务中找到灵感,了解读者的研究方向。结合业务机构的设置与调整,实施优化组合和人员合理流动制,人员通过双向选择应聘竞争上岗,形成机会均等,择优上岗,人尽其才的竞争机制,以克服多年来一个部门、一个岗位干终身的封闭、自我满足型的人事管理办法。为了使业务部门开拓创新以及发展新的业务增长点具有更大潜力,对于业务部门要不定编,只定岗、定员。业绩考评制度和相关的激励政策随着新业务的不断拓展和管理结构的不断演进应适时调整,因为荣誉对于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工来说,既是必要的酬劳,更是有效的激励,可以使他们以及他们同事做得更好更出色。
2.创建全员创新机制。一个图书馆要达到协调持续发展的境界,就要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断推陈出新,在全馆大力提倡创新意识,在馆员中积极培育创新精神。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无论干部考核、职称评审、评优评先、业务规划、工作总结,都应把有无创新作为重要内容,使创新的馆员有一种成就感、荣誉感,促使每一位馆员在实际工作中处处时时留意创新的问题。如我在采编加工工作中,发现加工图书时,样本书与复本书合并的工作量很大,既费时又费力,仔细观察研究一番后,创新地提出分类人员在提出样本书时,在每种书的上端标记该书在本批中的序号,经分类、编目后,该批书的排列次序虽被打乱,但有次序号的标记,与复本书的整合变得轻而易举,同时图书编目后校对工作中的找书难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3.培养图书馆员一专多能,加强系统馆员的培养。首先,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组织、加工、整理、保存、开发和传递的机构,决定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比其它行业人员更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其次,许多网上信息有时会毫无规律地出现和消失,甚至被随意地重组。图书馆员应清楚网络信息分布和查找方式,向读者提供体现自己创造性劳动的商品——知识产品。再次,面对形形色色的读者和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员应能从容地同各种读者打交道,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图书馆的采访、编目、流通、阅览、咨询等项工作互相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在图书馆中提倡一专多能并将其作为考核的内容,恰当地实施轮岗制,有利于图书馆员了解图书馆的全貌,扩大视野,从而树立全局的意识,有利于形成上下左右一致的读者观和服务观。因特网时代,系统馆员的职责范围不仅在扩大,而且服务层次也在提高。它要求系统馆员要懂得电子通讯标准、协议及布线技术等多种相关知识,时刻跟踪国际、国内水平,掌握新的网络技术,关心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关心网络安全和维护,熟悉大型数据库建立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还要履行全馆自动化的规划与实施、选购配置设备等一些职责,负责对各部门工作用机及读者检索用机的安全管理,负责本馆集成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还要能够解答读者检索电子信息时遇到的问题,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技术帮助和咨询服务,根据读者需求编写文献信息检索使用手册等。系统馆员的工作不仅在间接地为读者提供服务,而且越来越直接参与到读者一线服务当中。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系统管理工作在网络化建设中越来越重要,大量复杂的工作让他们对新知识、新问题的关注力不从心。定期对系统馆员进行专门进修培训,势在必行,这关系到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建设的优劣,并且还将影响到图书馆在信息服务领域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地位和性质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管理方法和工作模式将转移到重视人的服务和人的价值上来。不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还要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借阅环境。
[关健词]互联网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机制
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原有的工作模式必须重新调整,工作重心向服务方面转移。一方面,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使读者公平获得文献信息,应主动传递信息给读者,改变图书馆被动服务的状态。另一方面应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帮助优秀人才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馆员,提高馆员的法律意识,加强系统馆员的培养。
一、高校图书馆报刊阅览工作的现状
(一)对读者信息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
早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就提出信息素质一词,而在我国从1984年以后才逐渐引起重视。信息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诸多方面,是人们认识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信息素质对人们充分利用图书馆吸收新知识,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能力,乃至促进人类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图书馆是一座储藏丰富的宝库,它要培养的是这座宝库的“淘宝人”,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对读者信息素质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二)报刊采访订购工作观念陈旧
信息资源是吸引读者的宝贵财富,也是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依据。如果读者无法在此找到急需的信息,或者得到的是陈旧失效的文献信息,其合理愿望得不到满足,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就是失职的,也是与“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背道而驰的。订购的报刊质量如何,是报刊阅览工作的关键环节。目前,有些高校图书馆在订购中偏重中文报刊、忽视外文报刊,偏重纸质文献、忽视光盘型和网络型文献,并且采访工作不细致、不到位,没有形成与读者的有效沟通,订购的报刊质量无法保障。
(三)深层次多元化服务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报刊管理与阅览服务,仅停留在日常的登账、分类、给号、上架、装订上,虽然有些手工操作已被计算机替代,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浅层次服务状况,深层次的定题服务、个性服务、专题检索、咨询与导读服务,以及读者喜闻乐见的多种服务活动还没有蓬勃开展。
(四)阅览室设置和陈列布局墨守成规
报刊阅览部的阅览室设置和陈列布局,都应该为读者着想、为读者考虑,方便读者是搞好报刊阅览服务的第一步。但是,有的馆小到架位安置、桌椅摆放,大到业务区域划分、阅览室设置,数十年如一日,毫无新意。只要是便利读者,方便工作,我们又何必墨守成规呢?
(五)管理模式重藏轻用
过去,高校图书馆一直把文献的收集、储藏当做工作的重心,订购了多少种报刊,收藏了多少年的资料,破损了多少,丢失了多少,还剩多少库存,一直是工作中的重要数据。报刊是用来看的,“不求我有,但求为我所用”,这是应树立的一种新理念。工作人员常常因为怕丢怕坏而拒绝读者渴求的目光,最后报刊随着时间的推移发黄变旧,不是因为读者众多而显得宝贵,而是因为年代久远而显得“憔悴”。
二、对高校图书馆报刊阅览工作创新的思考
(一)报刊阅览室在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培养中,应发挥前沿阵地的作用,工作人员应成为信息利用的导航员
首先,对读者信息素质的培养应融合图书馆利用、信息学基础、国内外文献查找、计算机检索等多方面知识,工作人员要随时随地对读者进行基本的文献检索知识教育和方法传授,使他们掌握手工方法和计算机方法查找信息的实际操作技能。还要定期举办信息检索知识培训班及有关专题讲座。其次,要向读者介绍本馆报刊的订阅目录、分类、排架情况,介绍本馆最新期刊数据库及使用方法。再次,要定期对特色报刊进行宣传推荐,举办报刊评展。最后,要围绕社会热点、焦点信息及时编制专题索引,增强读者对新信息的敏感度,为读者搜集信息开辟捷径。
(二)加强报刊资源建设,工作人员应成为合格的采访员
首先,有些高校图书馆外文报刊订购量,随价格上涨而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除应增加外文报刊资金投入外,用价格较低的外文电子期刊补充期刊馆藏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其次,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应加大订购光盘型、网络型文献的投资力度,注重各种电子出版物、网络数据库建设,多方面、多渠道汇集数字化信息资源,还要注重学术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等非正式出版物的收集。再次,订阅报刊不仅要听取工作人员的建议,还要广泛征求读者意见,准确把握不同品种报刊的特色,精确统计各类报刊的订阅比例,既不顾此失彼又能发挥馆藏特色,既节约成本又满足需要。图书馆每年订阅报刊都要根据学院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以及学院的地方特色,印发大量读者推荐表、系部推荐表,广泛征求意见,并请工作人员座谈评刊,最后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订阅。最后,过去往往过多考虑报刊的连续性,而忽视科学调整增删报刊品种。一方面,新的报刊品种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和金钱至上影响,有些报刊的质量明显下降,不再受读者青睐。既然读者不喜欢,订阅收藏就无任何意义,应订阅新的报刊品种,使读者耳目一新。
(三)报刊阅览服务不断向便捷化、个性化、深层化、多元化发展,工作人员应成为优质的服务员
首先,提供快速、高质、标准、规范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永恒不变的追求。时间就是金钱,节约读者的时间就是高效率工作的体现。过去,读者进馆阅览要办阅览证,用证换代书板,用代书板换书,还书时再把这套程序倒过来,很浪费时间。现在实行全馆“一卡通”,读者直接划卡进入,缩短等待时间,手续简便,很受读者欢迎。其次,个性化服务逐渐成为图书馆追求的新理念。读者是分层次的,年龄上分老、中、青,知识结构上分为普通型、学者型和研究型。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服务,对不同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满足,应视每位读者都为上帝,让读者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尊重与张扬。最后,发挥馆内优势,开展深层次服务,深入开发文献资源。以高等学校图书馆为例,首先应与院系部重点学科及重点科研项目取得联系,了解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并要建立信息档案,围绕主题搜集国内外相关信息,及时掌握有关科研动态与发展方向。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尽快做出专题索引,还要对一系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整理和综述,及时向科研人员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跟踪服务(四)阅览区域依需要合理布局,工作人员应成为出色的规划员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依旧按照老传统,在报刊阅览部下设阅报室、现刊室、过刊室、电子文献室、资料室等,各成体系,分室管理。读者有时为了寻找信息进出各室甚至楼上楼下奔波。这种布局显然不利于读者快速、准确、方便地获取信息。可以尝试把“条”状管理变成“块”状管理,把同类的现刊、过刊、电子期刊汇集一室,按类分室摆放。这样既可避免因阅览面积狭小而给读者查找造成的麻烦,又可分流读者,而且报刊信息连续完整,系统流畅,读者查找方便有序,简单快捷。
(五)改变重藏轻用思想,实行全面开架、自主阅览,工作人员应成为称职的管理员
首先,“藏”与“用”一直是管理中的焦点,特别是过刊的开放。要提高过刊的利用率,使其由半封闭走向全面开放,读者自由阅览,也可以尝试过刊的灵活外借。其次,应尽量延长报刊室的开馆时间,节假日也应保证一定的开放时间。再次,要打破“小而全”的观念,应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本馆实际,搞好特色馆藏。最后,加强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报刊管理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三、高校图书馆阅览工作创新的对策和措施
高校图书馆要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创新中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提供形式多样的网络信息服务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可以为用户提供以下服务:(1)为信息用户提供各种帮助信息。例如,可在本馆主页上设置帮助性信息,指导网络用户更加有效地开发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还可为到检索室的读者提供现场指导,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信息获取途径。(2)为读者编制导航系统。即把常用数据库的地址或相关资源预先汇集起来,帮助用户从尽可能“广”的空间和尽可能“短”的时间范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信息。(3)参与到科研课题中去。即主动跟踪课题的需要,定期把某一领域的资料抓取下来,做成索引,方便读者查询,使专业人员可以不断获得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资料,直到课题结束为止。(4)开展参考咨询电子化服务。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不应局限在口头的、书面的服务方式上,还应增加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等新的参考咨询服务方式。(5)依托已建立的一些国内外网上协作关系,提供用户自身无法获取的、有价值的网络信息数据查询服务。(6)提供网上科技查新等项目,为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科研立项参考。
(二)重视培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宣传和培训工作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通过板报、校内刊物以及校园网等途径,广泛宣传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介绍上网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推荐优秀的网络搜索引擎。开办网上信息检索培训班,讲授各种网络信息检索的技术与技巧,如可以开展如何利用Yahoo进行信息检索,结合文献检索课程,让学生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特点和开发与利用方法,还可以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组织一些网友,交流网上漫游的心得和经验等。
(三)理顺管理体制,拓展馆际合作的广度、深度
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大力度,完善馆际合作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工作,把各成员馆组织起来,打破各馆自我封闭、各自为政的旧模式,根据横向联合、互惠互利的原则,制定有关章程、协议以及收费标准,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各成员馆应根据上级部门所制定的章程、协议,丰富本馆主页的信息资源,结合本校或本地区实际,建设特色数据库。
(四)坚持引进人才和在职培训并重
要改变以往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冗余人员安置场所的错误做法,对于新调入人员,要择优录用,尽量引进图书馆学、信息科学理论基础扎实、运用计算机能力强、服务思想牢固的人才。对于本馆原有人员,应采取业务指导,组织进修培训,鼓励利用节假日参加培训班等方法,逐步改变他们对计算机系统、互联网工程等先进装备“敬而远之”的态度,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应用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的能力和素质。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业务外包的产生及其背景;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类型;图书馆业务外包评价;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的策略;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前景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业务外包(Outsourcing)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策略、业务外包因能促进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业务外包这一现代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在最近十年已被西方图书馆界吸收和采用、图书馆采访人员通过验收将适合的书留下,不需要的图书退回给书商、编目外包是国外图书馆业务外包中应用最广且最具成效的一种、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提供商直接向图书馆提供整套的应用方案、大学图书馆的行政和后勤虽然没有公共图书馆复杂,但事务性工作很多、图书馆实行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选择合适的外包商,签定合作协议、加强对外包商的控制和管理、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无论是与本馆职工还是外包商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业务外包这一现代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在最近十年已被西方图书馆界吸收和采用,图书馆将非核心功能工作通过合约外包给社会机构来完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竟争优势的目的。业务外包在图书馆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事务性工作和采编工作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变化,业务外包在图书馆的应用将日益扩展,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健词]图书馆业务外包策略
一、业务外包的产生及其背景
业务外包(Outsourcing)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策略。即企业把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其实质是企业重新定位,重新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将资源集中于最能反映企业相对优势的领域,塑造和发挥企业自已独特的、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或替代的核心业务,构筑自已竟争优势,获得使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业务外包因能促进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创建和保持长期竟争优势,并能达到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目的,所以在市场经济竟争中日益受到企业瞩目。事实上,许多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正是通过这种经营策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如世界最大的运动品牌耐克的核心竟争力是运动鞋的设计、应用与研发气垫(NikeAir)技术,而所有的制造工业外包给世界各地。微软公司的核心竟争力是创造他的软件产品及其他公司发展策略性合作,提供顾客服务和支持,而其他的工作都是外包。据邓百氏公司《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营业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当年在业务外包上的开支上升了27%,达到了3250亿美元。
业务外包这一现代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在最近十年已被西方图书馆界吸收和采用,受到普遍的欢迎。图书馆将非核心功能通过合同外包给社会机构来完成,以便集中自身的力量搞好改变基础结构,提高核心功能的工作。业务外包这一经营管理方法日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是正在形成的一个趋势。
1977年日本东京都一份报告称,93所图书馆中有47所将分编工作部分外包。1981年5月15日日本《自治日报》报道,在被调查的542所公共图书馆中,警卫外包的占37.7%,清洁外包的占58.5%。1997年在被调查的全美授学士学位以上的117所高校图书馆中,33个正在进行或已进行编目外包,16所正在考虑。1998年秋美国美国图书馆学会(ALA)特别成立了一个“外包工作组”来研究业务外包相关的课题,并在ALA的冬季会议上设立了公开论坛来讨论业务外包对图书馆的影响等相关问题。在我国,从九十年代以来,业务外包逐渐为图书馆所重视和采用,但业务主要集中在事务性工作和编目工作方面。
二、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类型
业务外包在图书馆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较成功和成效最好的外包业务有下面几种:
1、采访业务外包。采访业务外包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纲目订购,它实际上是一种图书馆与书商之间的采书合约,书商根据图书馆采访人员圈订的纲目控制范围(如:专业范围、主题控制、出版社控制、阅读水平控制等)和图书馆的经费预算,将选出的图书送到图书馆,图书馆采访人员通过验收将适合的书留下,不需要的图书退回给书商。这种方式可以节约采访人员选书的时间,也能保证所购图书具有针对性。另一种方法是由图书馆采访人员根据征订书目进行圈选,交由书商订购。近几年,地区采编中心和图书公司不断涌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图书供应商要能发展下去,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竟争给图书馆带来了更多的优惠和附加服务,其中包括书目数据的配送以及装防盗条、盖馆藏章、贴条形码和书标等手工处理过程,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人员,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目的。
2、编目外包。编目外包是国外图书馆业务外包中应用最广且最具成效的一种。早在七、八十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图书馆已开始将编目业务部分外包,1967年OCLC成立之后,由于它费用低,质量高,OCLC更是成了世界各地图书馆编目外包的服务商。在中国,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全国联合编目中心、CALLS、地区采编中心的建立,从九十年代开始,各图书馆普遍采用了编目外包方式。编目外包,一方面可以减少编目人员的负担,加快文献处理的速度,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开支,解决诸如待编积压图书、工作负荷不均、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统一编目,图书馆书目数据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3、书目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在自动化建设进程中最繁重的一项业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于它耗时耗力,很多图书馆都将此业务外包给建库承包商。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外包,包括依据卡片上的信息进行业务外包和到现场依据文献实体上的信息进行业务外包两种形式。前一种方法简便、经济,但卡片信息不全,依此制作出来的书目数据不能达到准确、全面的效果。后一种方法是较为彻底的做法,双方通过签订合约,由承包方派员进驻图书馆,按馆藏文献建库,同时还按照现在的标准全面重新加工。
4、自动化业务外包。自动化业务外包是指在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移植或委托专业厂商设计和开发,服务提供商直接向图书馆提供整套的应用方案,包括咨询、软件系统、实施、运行中的维护、软件的升级、高质量的技术支持等。由于大多数图书馆缺乏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加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硬件和软件在不断升级,如果相关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由图书馆自行开发,则图书馆要投入大量的开发费用和人员培训费用,通过服务外包,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支出,还可以直接享受服务提供商提供强径的在线支持、网上维护和更新升级的优质服务。
5、后勤物业管理。大学图书馆的行政和后勤虽然没有公共图书馆复杂,但事务性工作很多。近几年来,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各地政府都投入巨资建设新图书馆,新建的图书馆面积都较大,如华南师范大学新馆面积为23500平方米,湛江海洋大学图书馆为23000平方米,新馆的各种设施,包括公共卫生、消防、绿化、空调、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任务很重。通过后勤外包可以使管理层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精力用于业务建设中。后勤外包可以采用部分外包和全部外包两种,全部外包可以向社会邀请专业物业公司进行招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对图书馆所有物业及设施、设备实施统一一体化管理,图书馆只设一名物业管理人员,负责物业的宏观管理及与管理处的联络,深圳南山图书馆即是采用此种形式。较为普遍的是采用部分外包的方式。部分外包主要用于:
清洁卫生:对于几万平方米馆舍来说,清洁卫生是一项较繁重又不可忽视的业务,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外包给保洁公司来完成,图书馆办公室可以建立明确的检查制度进行监督。
绿化保养:图书馆要营造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绿化是不可缺少的摆饰品,而图书馆没有专业的人员来对这些植物进行保养,因此可以委托给学校的绿委会进行托管,以保证图书馆的花木常青常开。
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是图书馆领导最为头痛的问题,图书馆是一个公共活动场所,人流量大,人员复杂,图书馆内书籍是易燃物品,同时还保留着大量的文物和古籍,因此图书馆消防安全在后勤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图书馆可以将此项业务交由消防公司来完成,消防公司派专人进驻图书馆,定期检查和更新消防器材,并可以和图书馆合作,开展消防演习,进行消防宣传,提高全体职工的消防意识。
设备维护:除计算机设备外,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还包括空调、电梯、影印设备、视听设备等,这些也可以通过合约形式进行委外服务。
三、图书馆业务外包评价
业务外包之所以能被图书馆所用并得以发展,是由于这种模式确实能给图书馆带来很大的利益,有着明显的优势:
1、图书馆实行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专业机构(团体)往往具有规模经济,有着专业程度高和高度效率化,经营成本较低的特点,通过他们来提供服务,可以取得较大的价格优惠,并能节省庞大的人事费用。以采编业务为例,将采编业务委托给地区采编中心完成,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采购取得价格优惠,另一方面,采编中心是一个以采、编、配送一条龙服务为特色的服务机构,在完成购书的同时,实现了随书配送书目数据,有些采编中心甚至帮助图书馆将所购图书贴条形码、书标、盖馆藏章等图书加工工作,而且这些工作是完全免费的。在美国,图书馆成为OCLC成员馆后,套录一条书目记录费用是1.5美元(OCLC成立之前,美国国会图书馆一条书目记录成本是75美元,Ohio大学图书馆是30美元),委托编目,平均才2-12美元。我国的情况也差不多,据统计,图书馆单独编目,每种图书约10-15元,而套录每种图书是0.3元,委托地区采编中心或书商,编目是免费。
2、节约人力资源,克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的困难。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一方面,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的不足。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图书馆很难引进和留住高技术人员,因而也使图书馆难以进行技术的研制和开发。在业务外包的情况下,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保证自已的先进性。如选购成熟先进的图书馆管理软件,既可以降低开发软件的风险,也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又如南海学院图书馆,由于是新建图书馆,专业人员少,因此将采编业务全部交由广东高校信息服务中心完成,该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生产制作出标准的书目数据,使南海学院图书馆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较高的起点上,从而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可以节约人员。以联合编目为例,美国Ohio大学图书馆1967年共有编目人员15名,每年处理约2.5万种图书,成为OCLC成员馆后,编目人员减至5人,每年可处理5万种书,以每名工作人员年薪5万美元计,每年节约工资约50万美元,而全部套录OCLC数据也只需花7.5万美元。
3、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可以专注于自已的核心业务,提高竟争优势。图书馆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完成,将使图书馆的管理层可以集中精力实现对业务流程,人员配置进行整合,加强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图书馆的竟争优势,保持图书馆的持续、稳定发展。
4、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回溯建库为例,如果要完成30多万种中文图书,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自已建库,估计要用1-2年时间,而委托建库商,可能只需要2个月时间。
业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促进图书馆的重心转移,发挥图书馆的竟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直接购买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最大缺馅是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产生对外部技术的严重依赖。一般情况下,技术外包可以产生良好的短期回报,但不知不觉中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只停留在使用上,而不对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包括人才),从而损害图书馆的技术能力,特别是某些技术决窍必须通过开发的过程中才能学会。采购业务外包方面,随着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招生人数增加和学校评估要求,广东高校这几年购书经费增加很快,常常一次拔数百万元,校方限期完成,图书馆将数百万的采购委托给供货商,有的馆甚至要求供货商每种书配5——10册,积压的旧书也配上,从而造成藏书质量的下降。
四、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的策略
业务外包主要是透过与外包商合作及关系之调整,以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图书馆仍要承担规划、目标制定、监督标准制定及执行、评估及修正等工作,换言之,业务外包服务质量的好坏,图书馆应负责任,因此在制定外包策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决定业务外包考虑因素。实施业务外包之前,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任务、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评估成本效益,听取各方意见,明确自已的核心业务,从而确定哪些业务与核心业务关联性不大,或是本馆难以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或是自已完成成本高、效率低,这些因素都是图书馆考虑进行业务外包的原因。
2、选择合适的外包商,签定合作协议。外包商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外包业务成功与否。图书馆应全面考虑外包商的财务、人力资源、信誉、管理控制及效率、服务质量,以及是否熟悉业务、价格水平等条件,在审慎外包商各方面因素后,认真签订外包合约,作为双方共同遵守及管理的依据。合约的内容应包含:工作目标及预期效益、合作范畴、运作方式、责任划分、所有权归属、合约修改与终止、付款方式、培偿问题等。
3、加强对外包商的控制和管理。图书馆把业务外包出去后并非万事大吉,相反,应密切注意并配合外包商进行各项活动。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图书馆还必须对外包商进行有效的监督,重视业务外包的过程管理,尤其是技术业务工作,同时应建立一套可以将服务对象的问题直接反馈给馆方的机制,如提供意见箱、电子公告栏、留言板等。
4、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无论是与本馆职工还是外包商。图书馆与外包商的关系是互相依靠,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双方在充分的沟通与相互理解基础上,加强合作与协调,使业务流程顺利进行。在图书馆内部,外包势必会影响到一些工作人员的利益,如编目外包,从前图书馆内部往往以编目人员为核心人物,知识层次最高的当是编目人员,由于编目外包,他们可能要转变角色,由台后服务走向台前服务。因此,要做好员工的沟通工作,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五、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前景
虽然图书馆业务外包模式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图书馆也存在一些顾虑。但是它体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图书馆职能社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虚拟馆藏比例的上升及联机编目的普及,图书馆内从事信息贮藏与处理的人员将减少,从事读者信息服务人员,尤其参考咨询人员将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人员,图书馆的整个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人力资源应用等都应加以重视与重新分配。人力删减、经费紧缩、以及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迅速变化,业务外包在图书馆业务的应用层面日益扩展。委外服务不仅促进图书馆从节省成本及提升效率等方面进行创意思考,同时也是图书馆思考改造其组织作业流程、实施机构重组的一项良方。可以预料,随着图书馆管理的改进,业务外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高校图书馆有能力为函授教育服务,函授教育需要图书馆;把握函授教育的规律,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服务的任务、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普通高等学校是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从函授教育自身的特点来看,函授教育也非常需要图书馆、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图书馆不但要为函授学员服务,而且要向社会开放、函授教育有其特点,存在着许多客观不利的因素、高校的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图书馆为函授教育服务的重大意义、准确及时地采购那些函授学员急需的、适用性强的图书、根据高等函授学员的学习特点,实施与普通在校生不同的图书馆开放形式、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加强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函授教育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文章联系实际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怎样做好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工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高等函授教育服务领域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服务的任务,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在函授教育的领域里,人们对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为高等函授教育的服务作用重视不够,高校图书馆的潜在功能和教育职能尚未很好地体现出来。如何重视并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转变机制,不断拓宽自己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全面提高函授教育的质量,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高校图书馆有能力为函授教育服务,函授教育需要图书馆
1.1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普通高等学校是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把举办函授教育当作高等学校的办学内容之一。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暂行工作条例》中指出:举办函授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内容之一。高等学校在办好全日制教育的同时,要创造条件举办函授教育”。“函授生按照教学计划要求,至校集中学习期间,学校应统筹安排其使用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图书馆、学生宿舍以及其它教学、生活设施”。管理科学、规范的图书馆是办好函授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最近,国家教委又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这又一次明确强调举办函授教育不只是注重数量,而是要注重质量的提高。高等函授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离不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高校图书馆为函授教育服务义不容辞,高校图书馆要努力成为函授教育的强有力的后盾。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全心全意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这是办好函授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高校良好的图书馆环境,丰富的馆藏为举办函授教育创造了相对优越的条件,特别是那些建校历史较长的高等院校,人平经费高,馆藏丰富、门类齐全,就我校而言,建校时间不长(1984年),图书馆资源建设有待加强,现在图书馆馆舍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采编室、流通、阅览、期刊、信息等部门,全部馆藏实行计算机管理,近两年由于校领导的重视,每年下拨资金45万元,全部用于购书经费,充实馆藏,这些基本条件保证了图书馆有能力直接为函授教育服务。
1.2从函授教育自身的特点来看,函授教育也非常需要图书馆。函授学员绝大多数为社会在职人员,他们年龄偏大,学习目的明确,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他们能从本职工作或者将要从事的职业出发,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水平,加强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的素质修养,参与市场激烈的竞争。函授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它是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教育形式,学员听课时间少,在校时间短,这就要求函授学员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让学员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进图书馆,多学习,多阅览,多钻研,开阔眼界,这样,图书馆的重要作用越发突出。
1.3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图书馆不但要为函授学员服务,而且要向社会开放。在美国所有的大学图书馆几乎都向校外人员开放,他们不分地区、年龄、种族,所有来馆者,只要出示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就可以办理有关手续,进入馆内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日本的部分大学也正分层次的向社会开放。1965年,美国联邦法中的高等教育法第二章规定:凡美国的大学图书馆都有权享受联邦政府的补助。美国的大学图书馆界由此产生了一种共识,既然接受了来自国家税金的补助,那么就理应向全体国民开放。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高校图书馆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针对函授教育的特点,积极开发馆藏资源,把知识信息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函授学员的深处,这对于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把握函授教育的规律,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函授教育有其特点,存在着许多客观不利的因素,这就决定了高校图书馆为函授教育的服务工作要比普通高等教育困难得多,复杂得多,具体表现为函授学员在校时间短,离校距离远,不能随时按需要进入图书馆,不能及时地借还有关图书,从图书馆方面来说,又不能正常有秩序地开展服务工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难度。高校图书馆面对这些问题,应主动根据函授教育的特殊规律,本着真正从提高高等函授教育质量出发,充分挖掘工作潜力,做好服务工作。
2.1高校的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图书馆为函授教育服务的重大意义,把为函授教育服务当成图书馆的份内工作,图书馆经费要保证专项拨款,并根据函授教育的发展而适当增加经费。
2.2图书馆管理部门应根据函授各专业的设置情况,准确及时地采购那些函授学员急需的、适用性强的图书,以利函授学员在面授环节中提高学习效率,图书馆可根据工作的需要配备针对函授教育的专职工作人员,并要求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对函授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弄懂弄通函授教育教学的规律,开展专题服务和定题服务。
2.3根据高等函授学员的学习特点,实施与普通在校生不同的图书馆开放形式。图书馆可采取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让学员自由地直接接触图书馆的各种馆藏,从事学习、研究工作,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采取机动灵活的方式为学员服务。一种方式是,在非面授的时间里,学员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查找各种资料才能解决的,可来函与图书馆主管领导及图书馆主要部门的负责人联系,采取预约或邮寄的方式借书解决。这样做一方面让学员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内心增加一份热爱学校、热爱图书馆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保持了他们与图书馆的联系,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增长了他们的知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2.4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加强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函授教育。函授学员流动量大,专业分散,层次多样,在校时间短,而且两次面授之间间隔时间较长,为稳定函授教育的教学秩序,使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能正常运转,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会同高校函授教育主管部门,对函授学员进行必要的图书馆规章制度教育,并制定相应的新制度来完善管理工作,引导和约束函授学员用好图书,爱护好图书,对于损坏图书的按照图书馆规章制度进行赔偿。
2.5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支持和帮助高校开设《文献检索》、网络培训及利用图书馆等课程、讲座、咨询活动,认真办好新书介绍栏目,宣传橱窗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员提高自学能力。
全面提高高等函授教育的质量,涉及到许多方面,但我们只要始终把握函授教育的规律,积极推进图书馆工作的改革,转变机制,适应形势的发展进程,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就一定能使函授教育在利用图书馆方面收到实效,图书馆也一定会发挥其巨大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吸纳函授学员为自己的基本读者,必将大有可为。
论文摘要:分析了大学图书馆体系的逻辑起点和终点;提出了大学图书馆科学管理的设想;尤其对大学图书馆服务育人应包含管理育人、交往育人等提出了新的见解。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服务体系;科学管理;服务育人
一切以“读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一直以来是高校图书馆的指导思想,然而高校办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图书馆提作为大学育人体系中的一环,通过提供优质资源和服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因此,改进图书馆工作,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是提高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图书馆体系的“逻辑起点与终点”
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逻辑起点是“读者需求”,而逻辑终点则是“服务育人”。读者既是图书馆服务的直接对象,又是图书馆的主体和服务效果的感受者,对图书馆工作的优点和缺点感受最深。因而大多数读者意见的汇集,一般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图书馆工作的水平。如果图书馆读者量少,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效率不高,我们就有必要自查原因了。是文献资源品种、数量不能达到读者要求,还是宣传力度不够,或是借阅检索查找不方便?是基础工作没做好,还是图书馆入口设限太多不方便读者?管理者必须站到读者的立场上去想问题,才能找到问题所在和行之有效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将以读者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到图书馆工作流程的各环节;才能将涉及图书馆各个部门,包括消解采访编目、流通阅览、网络信息参考咨询等文献资源加工、制作、建设、宣传、解释等流程中人为划分带来的局限,实现图书馆高效运营。
以我校图书馆机构组织为例,图书馆服务体系可用下图表示
可以看出:图书馆服务体系是一个由办公室、采访编目、流通阅览、信息情报等部门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供优质服务的组织体系。该体系工作方式为:分析研究读者服务体系的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标准,合理计划,统筹安排,有效地利用人财物等资源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这也就是实现图书馆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
(一)采访编目文献建设
在文献资料加工整序和图书馆服务体系中,采访编目处于第一个环节,主要工作是了解学校学科发展动态,了解读者需要,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首先,了解需求、收集多方意见和建议。收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方面文献需求,采纳学术权威意见,形成既有学术价值,代表国际、国内学术水平的资源,同时又兼顾读者多层面的、丰富多彩的综合阅读需求的采购计划。计划形成后,可以多方征求读者意见和建议,对采购计划进行调整,尽可能使之与读者需求相契合。
其次,增订、购买。更丰富、实用的资源是图书馆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基础。随着知识的增长、出版业的发展,每年新出版的各类图书呈指数增长。任何一家图书馆都不可能收藏全部图书。在浩瀚的图书中,如何选择自己的读者群更需要的图书,成为图书馆采编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
其三,加工制作。随着图书量的增长,图书馆编目制作查询数据,加磁条和粘贴索书号等工作成为提高服务效率的关键。
其四,在图书馆服务链条中,流通阅览处于为读者服务的第一线,直接与读者接触,因此服务理念更应深入人心。
(二)流通阅览服务
通过规范化服务,给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造就更加宽松、绿色的阅读查询环境,努力找寻健康、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争取更大的稳定读者群,以切实提高图书、文献的利用率,真正实现——“图书是为人用”,打破人为划分图书馆部门带来的局限和人们对图书馆工作的种种误解,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到图书馆看书,查资料,使尽可能多的广大师生员工能从读书中受益,进而对图书馆有更高程度上的认同,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校园中最为神圣的读书、学术研究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能为大学图书馆事业发展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环境。图书、期刊、报纸、光盘的排架、整理、倒架,既要合符规范的中国图书分类法,又要考虑到方便读者使用,还要考虑到图书馆快速发展态势,留有余地,避免重复劳动。出纳台借还书、办证及相关工作中,对读者充分尊重、理解,并与读者有效沟通,始终贯穿“服务育人”理念。
(三)网络信息参考咨询服务
信息时代,参考咨询工作正在发生着深刻的重大变化,多功能、网络化、智能化手段为深化此项工作提供可能。具体说来参考咨询服务主要有以下工作:A.信息资源的多元化整合,各类信息源从载体到内容都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电子图书、光盘数据库、书目数据库等需要不断更新。B.服务手段多样化,通过门户网络、电子邮件、数字资源咨询服务和馆际互借等多种形式为读者提供全面快捷的服务互动,克服了时间与地区的设限。C.大力开展用户培训,培养读者的信息检索能力是深化高校图书馆情报咨询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
(四)图书馆办公室工作
随着信息业的迅猛发展,办公室的工作也由过去单一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转向多元化方向,具有任务繁重、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综合服务性等特征。对于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更细化的要求,不仅要求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还要懂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能够从读者、文献资源建设及服务育人为出发点,围绕教学、科研这一中心提供上情下达、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物资设施保障等项职能服务,做好全面基础性服务。工作中从大处着眼,细微处人手,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信息耳目作用,为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体系
(一)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
首先,加强管理。各子系统应改变以部门为条块分割、各部门间各自为政的现状,形成统一协调、条块结合、布局合理的管理体系。
其次,参照国外公立图书馆的做法,将投资营销理念引进图书馆中来,将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等,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与员工或部门的经济利益挂钩。
其三,加强图书馆制度建设,建立《图书馆标准》,对图书馆职工数量、信息资料数量、外借工作量等做出具体规定,对各块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标准,形成制度性文件,不得因人更改。
(二)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人员数量多,员工素质良莠不齐、收入偏少、继续学习深造动力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从三个方面努力:A.建立健全人员培训机制,让有基础、有能力的工作人员通过培训找到上升空间和机会。B.实行灵活的岗位流动,建立科学的岗位绩效评价机制,保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C.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三)人本管理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员工积极性、创造力和增值潜力是组织发展的力量源泉,因此对人的管理也成为组织管理中决定性的因素。而对人的管理的核心问题始终都是对人性问题的研究。当代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由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向复杂人转变,同时也促使管理从科学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由此,探讨和研究人性化管理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即体现在对内部员工的管理上,又表达出对读者的服务管理上,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改变过去“等客上门”的封闭服务模式,充分发掘馆藏精品,开展特色服务,变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开展调研,研究师生真实需求,进行图书馆服务合理定位,满足科研、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等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
三、图书馆的服务育人体系
谈到图书馆的服务育人,很多人停留在做好服务工作上,以为做好服务工作就能实现服务育人目标。这一认识是不完整的。大学图书馆的服务育人应当包含三个方面:
(一)传统意义的服务育人
传统意义的服务育人主要是指为读者做好服务工作。主要包括:更有效地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能更好满足读者需要的资源采编;更方便查阅的检索系统;更周到的流通服务;更亲切周到的态度等。毫无疑问,这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需要不断改进,更贴近读者的需求。
(二)管理育人
讲到图书馆的管理往往主要指图书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其实,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很重要的管理应包含对读者的管理。如借阅制度的建立与严格执行,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制度的意识与习惯。防治偷窃、污损,有利于培养学生诚信意识。阅览场所秩序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尊重他人的公德意识。图书杂志阅读后按规范要求归位,有助于培养学生更有效率的文书管理习惯。凡此种种,通过加强管理十分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形成。
(三)交往育人
在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过程中,图书馆人员与读者之间不可避免地不断发生交往行为。在交往过程中,图书馆人员的行为特征对成长中的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发生着影响。如果图书馆人员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交往中更好地展示着尊重、友好、信任、责任等优秀品质,那么就能给学生正向的示范。反之,就容易给学生负面的影响。
总之,在整个大学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科学的管理和良好的人员素质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尤其是在服务工作中,由于面对的成长中的学生,图书馆人员专业水平和修养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
摘要:开架阅览就是方便读者,是现代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一种方式,也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一种趋势,它充分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宗旨。其目的在弘扬图书馆精神,倡导以人为本,消除“数字鸿沟”关心弱者、走民、创新服务。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期刊;开架;阅览;服务
在数字图书馆推动服务模式创新的今天,图书馆正在经历创新办馆模式,图书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变时期。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提高了图书馆信息组织和管理组织,以及向读者提供信息的效率。但是,我馆还是离不开传统的服务方式,如现刊开架阅览、过刊开架借阅都存在着乱架、错架、撕页、丢失、破损严重等。
一.认真做好期刊征订和筛选工作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广泛,如科研、农民工、学生、军人等。首先要满足大众化读者的需求,再对科研读者需求的核心期刊进行比较筛选,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生产实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各种因素中,提高科技人员的研究创新水平是至关重要的,科技人员也只有掌握最新科技动态,才能了解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发展的新动向、新思路、避免重复劳动,走弯路等,所以我馆在期刊的征订和筛选上做的很细。
1.广泛收集和征订读者喜爱的期刊。期刊征订是阅览室工作开展的基础,是搞好读者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阅览室要做好期刊征订、收集、整理、加工、典藏等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科研,经济等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借阅率高和读者反映好的期刊,作为重点收藏和保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每年都根据读者的需求做一些调整增加新刊。
2.做好期刊的管理工作。我馆在有计划、有步骤的做好期刊征订工作,还要结合市场的需要,在有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今天,期刊的来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馆征订的期刊主要是通过邮局征订,加之图书馆的经费有限和科学技术的讯猛发展,学科之间日趋交叉渗透,新刊品种繁多,而且不断的增加,出版情况变化多端,工作也日趋复杂,科研人员检索不方便,因此,农业、医学、旅游等期刊的精选也就成了我们的首要工作,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征订期刊时,根据读者的需求和科研人员、教学、专业课题等,期刊增减都征求领导的意见,认真做好征订工作,使期刊不重复、不交叉、不过时,而且有连续性。
3.充分发挥期刊的效能作用。做好期刊的征订工作,就是满足读者需求,为了使期刊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期刊的利用率。必须在期刊的整理工作上下工夫,力图将期刊整理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我馆将各种类型的期刊按分类法排架,新期刊到馆及时拆包、登记、分类、盖章、上架,期刊排架的目的,就是方便快捷提供给读者。
二.期刊目录组织
期刊的目录组织工作是过刊装订后典藏的关键,是读者和工作人员检索期刊入藏的重要途径。期刊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著录和目录组织上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著录上注意刊名与刊号的变化情况,如科技期刊大部分刊载发达国家最新的科技成果,研究领域或尖端学科的发展方向、学术论文等。这对科研工作具有及其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反映新技术、新学科、新动态的连续出版物,其报道内容与范围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刊名、内容、单价的变化非常普遍,如:世界妇女博览改为“悦己”1995年一期3.5元、2008年一期15元,可想而知,一种刊物甚至几经变化,给读者和工作人员检索带来不便,而且,由于一些改名的信息比较难掌握,容易推荐错,以致给读者造成损失,所以现在开架阅览,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给读者带来方便、快捷、随意的阅读方式。
1.过刊的管理。我馆过刊是按分类法与年代相结合的排架方法,过刊排架目的就是提高期刊的利用率,方便读。因此,选择一种简单合理的排架方法是非常重要,我馆的过刊从2000年——2008年都是按分类、刊名、年代排架,读者非常适应这种方法,以便迅速准确地提取和归架,工作人员上架方便、快捷。合理的排架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律性,我馆的整体布局反映了各类期刊的相互联系,使期刊管理的全部工作系统化,从检索上和读者利用上都很方便、简单、类目和年代明确,如:D6/85记实、I25/65传记文学等,满足读者按类索刊的要求。开架缩小了读者查找目录的范围,使读者浏览、选阅、归放容易。而且,读者在这个空间里可以自由出入,随心所欲地在书架上选择自己需要的文献,然后信步走到阅览区阅读,如选好喜爱的图书就可以到总台办理借阅手续。根据我馆期刊剔除规律和读者利用情况,每年都对期刊进行剔除,节省馆藏空间,优化馆藏布局,充分体现了排架过程的条理化、有序化、人性化。
2.现刊的管理。我馆每年征订期刊600种,现刊的陈列很重要,期刊的陈列方法,应做到有利于期刊的合理布局,排检迅速、管理方便、读者使用方便。我馆阅览室现刊按分类法加顺序号陈列的方式,对开架阅览非常适合,因为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合并,从管理上不同,学校的学生是一卡通,而公共图书馆读者有4种证件,如:老年优待证、过刊证、借书证等。学校图书馆学生和老师多,而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多,一个好动,一个好静,所以期刊的陈列不能太复杂,一证一刊,就像我们去超市购物一样,粗略的分类即可,如;食品区、烟酒区、百货区等。现刊到馆后立即分类、登记、盖章、给顺序号、快上架、快阅读,所以现刊加工、整理过程比较简单,以阅读为主。
三.阅览室的服务与管理
1、职责到位
因为我馆是公共图书馆与农业学校图书馆合并,必须有学科馆员,为科研人员和专业对口的学生服务。
(1)联系沟通:作为学科专业文献资源的代表,承担着与对口专业的联系和沟通、宣传、服务的宗旨,特别是对口学科专业领域的文献特色,要征求科研人员和对口专业学生的意见。
(2)学科馆员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对文献资源的熟悉,使其提供文献更有专业特点,除了原始文献,“学科馆员”还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文献开发,如编制目录索引,在网上对该学科网络资源进行搜集、整理、连接,制作网络资源指南等二、三次文献的新产品。
(3)是利用指导,传递信息给对口学科读者是重要的,可是学科馆员:更重要的责任,还在于指导有关专业师生,怎样利用这些信息和对这些信息的评价,所以“学科馆员”有必要对专业师生进行有关专业的文献检索知识培训。指导师生通过各种检索途径,快捷有效的获得学科资源,提高师生利用资源的功能。
“学科馆员”是今后图书馆的馆员发展方向,既把资源服务与学科资源建设和教学研究、科研研究紧密的结合起来,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又为馆员的成长学习和图书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一条馆员的成才之路。在今天创新的评估和新型读者的出现,服务项目的增多,可以开展专题文献述评服务、定题服务、查新服务、市场信息服务、调研服务、信息的产品开发服务。
2、制度到位
我馆阅览室开架阅览遇到的实际问题是:乱架、勾画、撕页、特别是丢失严重,工作人员做丢失处理后,过几天丢失的期刊又归还书架,这样给工作人员造成误失,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在一起,读者多,难免要存在一些弊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目前还不具备防盗装置的条件下,共同制定了读者阅览制度。
总之用制度来管理,不但可以避免乱架和丢失现象,而且给阅览室读者人次统计工作,读者分析工作提供了依据。读者进入阅览室必须先登记,一证一刊对号入座,这样就会乱架、丢失、撕毁现象减少,即使有个别放错也容易调整和及时纠正,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要多巡视、多引导、多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丢失、不撕毁、不乱架等现象,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
【论文关键词】高师院校图书馆大学生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考验,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和高校前途命运乃至社会稳定的大事。本文分析了当前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阐述了图书馆应该紧密配合学校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
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面临的一个日益突出的大问题。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o7年,高校毕业生总数为496万人,较20o6年增加82万人,据估计20o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532万人,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O万的速度增长。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如果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高师院校教育的健康发展。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但高师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高师范院校图书馆,应该紧密配合学校工作,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当前高校的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地区供求不平衡,大学生就业以东部沿海大城市等发达地区良好,并呈现出竞争激烈的现象,而西部偏远地区由于条件艰苦,虽然需求量大,但很少有人愿去,呈现出“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二是学历层次不平衡,在就业市场上,博士、硕士、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三是专业不平衡,通讯、电子、自动化、生物、医药等专业需求旺盛,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而像历史、公共事业管理、政治、法律等专业却需求量少;五是需求不平衡,用人单位更倾向于要名牌高校的大学生,教育部直属院校就业情况最好,初次就业率就达到85%,其他部委院校次之,地方院校最差。
1高师院校大学生的择业心理
1.1高师院校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具有波动性、复杂性大部分师范院校大学生来自农村地区,很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有强烈的“出人头地”心理,在城市生活以后,让他们厌弃农村的生活,在心态上,就想到大城市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好的单位就业。
1.2回所在地的毕业生没有做好到基层工作的心理准备这部分毕业生也希望在当地的繁华地区任教,愿意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即使是来自人才缺乏的贫困地区的毕业生,大多也不愿意回去建设家乡。
相当多的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高等师范教育由于受多年应试教育和计划经济体制包分配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较差,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特别是自主创业所需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等更显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师院校毕业生参与就业的竞争力。
这些择业心理表现了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较为陈旧,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发展,这就需要图书馆人运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让他们了解严峻的就业形势,纠正择业的功利思想,帮助他们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指导师范院校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
2高师院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内容
李岚清同志说:“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调整就业期望值,以国家社
会利益为重,自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还要探索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和相应措施。”因此,就业指导工作不单是指导大学生如何找到工作,而更要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创造、创新能力。就业指导工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政策答疑、面试应聘指导,而是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就业素质,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对未来人生的综合设计。
2.1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只有通过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最大程度上实现人尽其才。北师大首先提出来的全程就业指导理念已得到了广泛认可。他们针对大一和大四的年级特点和需求不同举办了不同内容的讲座和活动来进行职业生涯规范教育,面向大二、大三的学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从学生的反馈看,课程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和教师均表示受益匪浅。
2.2加强大学生就业意识
这项工作要从新生一入学就实施,开展成才教育。指导他们认识到成才与就业,创业的道路必须从现在开始,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指导学生依据自身的才干和能力、动机和需要、态度和价值观,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选择和定位。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确定自己的兴趣,三年级有目的自我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客观的看待自己,要有勇于放下“身份”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工作的心理。要到祖国最需要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去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意识和习惯。
2.3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师范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师范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而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教育的引导相对薄弱。具体表现在部分学生缺乏对社会需求的分析,职业定位不明确,职业理想不合理、不现实。因此,要加强对师范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的职业理想。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工作重点是指导大学生设计一份适合自己而有效的职业规划。有专家在调查研究后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在读大学时也在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3对大学生进行求职能力培训
3.1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利用自身优势,采取推荐与择业和就业指导有关的图书资料,如《大学生求职手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国大学生就业》等,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求职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时向大学生介绍中国大学生就业网、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网等,对大学生就业有指导作用的网站,帮助他们搜集并掌握最新的就业政策信息,了解人才市场的供需形势、公务员考试及其他职业招聘的信息等,减少大学生择业的盲目性。
3.2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站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完成了日常工作的自动化和部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开始步人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时期,图书馆可根据师范院校的特点,建立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就业管理系统,把学校的整体情况、国家的就业政策、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毕业生信息库、企业单位信息等栏目添加到图书馆网页中,建立起较为醒目的信息导航系统。
3.2.1就业管理信息。把学生的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学历、兴趣爱好等)和用人单位身份审核、管理,并及时更新。
3.2.2企业单位信息。编辑企业单位的专题信息,就业广告可在此公布。
3.2.3学生信息。包括每个毕业生的自我介绍、个人特长等。
3.3.4就业指导信息。开设网上就业心理辅导、就业政策、就业发展动态等。
通过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站,加大向社会和学生宣传的力度,为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创业信息,建立完整、公开、透明和使用便捷的师范大学毕业生网络信息库,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和大众传媒毕业生求职广告,吸引用人单位上门挑选合适的毕业生。同时要注意高师院校图书馆的网络就业信息的开发利用功能只是高校图书馆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成功运行离不开图书馆其它部门、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就业信息完善的服务网络。
3.3定期举办就业指导专题讲座
图书馆可以安排专人或有经验的教师讲授就业形势与择业观点、就业政策与择业程序,或邀请就业有成的往届校友,有计划地举办有关就业市场求职向导、择业方法与求职技巧等专题讲座。这样不仅宣传了图书馆,扩大图书馆在学生中的影响。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为他们指点迷津,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少走弯路。让学生能更好根据市场的需要找到适合自己才能的工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有人认为,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只是学校学生部门的事情,与图书馆无关,这种陈旧的思想观念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需求。图书馆应该站在学校发展的高度,积极、主动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苛求的条件,决定了图书馆必须参与到这项困难的工作中来,而且要认真对待这一项工作。这就需要图书馆人一定要统一思想,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树立起“服务至上,读者第一”的精神,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加强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和引导,把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使其学会生存,学会关心社会和他人,学会怎样去工作。通过有效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念,拓展大学生的职业知识,培养其职业精神,使其顺利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同时,对大学生就业进行的指导工作也打开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新局面,从而实现了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导读工作是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向学生推荐好书,抵制和批评坏书,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和识别能力。导读人员要迅速、准确地帮助每一个学生查找所需的资料,这就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图书馆;导读工作;学生
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如何根据学生的专业推荐书籍是令人值得关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他们推荐好书,抵制和批评坏书,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和识别能力。导读人员要迅速、准确地帮助每一个学生查找所需的资料,这就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导读工作的含义
对图书馆读者导读工作的含义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认识,尽管各家之言不尽相同,但其基本要旨大致相同。即图书馆读者导读工作是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馆舍设施为基础,以引导和影响读者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提高选择和阅读文献的能力,提高利用文献的水平等为目的,以图书馆特定的工作方法为手段的一种行为过程。在这种行为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导读方法与技术手段、物质条件(文献、馆舍、相应的设施等)是其行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根据一定的联系方式有机组合起来,并按照特定的运行规律活动,导读工作才能得以实现并产生相应的效果。
导读可以分为告诉读者读什么和告诉读者怎样读。读什么是方向问题;怎样读是方法问题。
2导读工作的内容
导读工作源远流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单一的导读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高校图书馆实际情况的需要,其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1让学生了解图书馆
帮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任务以及发展的状况,介绍馆藏图书资源的分布情况、使用方法和藏书范围,向学生介绍本馆的服务方式、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及基础设施,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图书馆,乐意到图书馆来并从中受益。
2.2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必备功课,并非每一个到图书馆的学生都有明确的目的。有的在图书馆里随意闲逛,东挑西拣,毫无目的;有的专看琼瑶、金庸等人的小说以及军事、烹饪之类的书籍,而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书,几乎不看;更有甚者,大学学习期间没进过图书馆的门,以上种种,显然不利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健康发展。对于学生,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对待、慎重从事,开诚布公的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读书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开座谈会、填写调查表、建立学生读书档案等方式进行,最终让学生把你当成他们的良师益友。
2.3指导学生利用图书目录和电子检索工具
图书馆目录的主要功能是全面的揭示了本馆的馆藏资源,要想充分合理地利用图书馆,就必须学会使用各种目录。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目录的作用,说明索取号是如何组成的,说明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者目录的分类体系,以及大类类目表、标识符号等,让学生在利用图书目录中增长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现代高校图书馆几乎都实现电子系统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还不会使用电子检索工具。每当学生向工作人员咨询图书时,工作人员应主动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来进行检索,告诉学生如何检索、怎样在网上预约和续借等等,学生利用电子检索工具不但简单实用,而且快捷方便,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2.4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
工具书是学生读书治学的一把金钥匙。图书馆里有各种各样的工具书,汇集了古今中外各学科各文种的基础知识和文献资料,可以为学生提供资料、排忧解难,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地使用工具书,掌握查阅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3导读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
现代高校图书馆大多实行开架借阅,学生可以自由出入书库,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阅读需要,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基本业务素质。
3.1熟悉和掌握图书分类法
熟悉和掌握图书分类法是每一个图书工作者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分类法的结构体系以及本馆的具体规定,才有利于图书的归类管理,有利于向学生推荐各类图书,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各种要求,充分体现图书馆的情报职能。
3.2了解图书
向学生推荐图书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工作人员可以把一部图书的文献价值、行文特点以及该图书在文献史上的特殊地位或将要引起的社会反应做逐一讲评。从理论上讲,工作人员对本馆所收藏的图书都应该比较了解,而事实上,由于工作人员的兴趣爱好、文化素质、精神状况等方面的影响,一个工作人员不可能全面了解本馆所收藏的一切图书,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了解图书,满足学生的需求。能够博览群书当然是好事,但问题的关键是你是否有此能力,倒不如集中精力有针对性地了解一类或几类图书来的有效。
3.3了解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学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作为复合型人才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仅拥有图书馆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工作人员的知识面越广,回答学生的提问也就越容易,包括一些特别的提问,也就更容易做好导读工作。比如,学生要借《红楼梦》,你可以告诉他,红楼梦是小说,一般放在I文学类,但也有英汉对照版,放在H语言文字类,并建议学生阅读后一种。很难想象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对专业知识不甚了解的工作人员是如何把导读工作做好的。
3.4了解文献检索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中图法,以及中图法以外的其他检索语言,熟悉检索语言的功能和编排体系,掌握文献的基础知识和各专题的检索途径和步骤,帮助学生掌握查阅图书的技巧,工作人员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掌握各种检索语言,并能熟练运用,这样才能迅速准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才能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
4关于做好导读工作的几点建议
导读工作是图书馆“一切为读者”服务的直接体现,不仅为高校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而且为高校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本人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导读工作:
4.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层次
工作人员要热爱图书馆,立志于图书馆事业的宏伟目标,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心,拥有丰富的图书馆知识和工作技能,爱岗敬业,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学生的借阅情况,以文明、热情、优质的服务去赢得学生的好评,这是做好导读工作的前提。
4.2举办读书评书活动
读书评书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所读著作的作者写书的历史背景,领会该书所表达的深刻含意,提高识别能力,从而科学地选择图书。图书馆可以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经常性地举办读书评书活动,为使该活动具有广泛性以及长期地开展下去,图书馆应主动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并联合教务处、学生处、学生会等部门共同主办。读书评书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4.3充分发挥宣传栏、橱窗、读者导报等宣传工具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出墙报、剪裁和编辑各种资料来指导学生读书,开辟“新书目”、“读者园地”、“名人名家”、“世界名著介绍”等栏目来向学生介绍和宣传图书,也可以出版读者导报之类的内部刊物,邀请教师和校外的专家能人在内部刊物上发表他们的读书方法、读书心得以及名著解读和学术辨认,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
导读工作的政治性和业务性都很强,指导学生读书来不得半点马虎,工作人员要有高度政治思想觉悟和责任心,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工作技能,才能把导读工作做好。
图书馆要生存、发展和繁荣,面临着服务观念和管理理念的转变。读者的愿望和满意度是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标准。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也不仅仅是看图书馆所用的服务手段如何先进或者图书馆所能提供的信息量有多少,而应把用户的需求作为最高目标,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以及提供增值信息服务。
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
1.1高职高专院校录取的学生综合素质较低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务工,由此出现了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缺失、辍学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从全国范围来看,本科院校录取了成绩优良、素质较好的学生,而高职高专院校生源则显得极度匮乏。为了完成招生计划,于是不断降分录取了分数很低的学生。与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相比,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不良行为习惯表现尤为突出;还有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为扩大办学规模,同时招收部分上大学无望而走捷径的3+2中职生。所以,由于生源的匮乏,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这就给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人才培养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1.2独生子女的“独特性”
随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效应的凸显,开始进入独生子女高校学习的高潮时期,独生子女自身的“独特性”也悄然来到大学校园。从总体上来看:他们具有较强的革新意识,较强的“优胜劣汰”的竞争观念和较强的自主自立精神。这些都是他们进步的一面,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而应清楚地看到,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甚至溺爱,他们生活在富裕的年代,生活上无忧无虑;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遇到过困难,没有经历过坎坷,因而价值取向迷乱,将人生价值定位于自我,处处展现“以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化,责任意识淡薄;重权利而轻义务,重索取而轻奉献;社会公德失范,在他们身上时常出现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
1.3“电子海洛因”的侵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尖端科学技术以及网络的发展,各种不良因素开始侵蚀纯洁的校园,尤其是“电子海洛因”对青少年的侵蚀在不断加剧。个别大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疏忽,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一度迷恋网吧上网、打游戏、网络聊天、早恋等,导致学习时思想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最后勉强被录取到高职高专院校。当他们刚进入大学时期,网络的毒瘾会时常发作,有个别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导致对学习乏味,精神不振,素质下降。
2如何发挥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在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
2.1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指引大学生前进的方向和指路明灯。高职高专图书馆要结合其藏有大量思想品德、修养高尚的好书的优势,定期举办“我爱读书”等活动。因为“好书可以育人,催人奋进”“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只有把好采集和藏书建设这一关,多购置内容丰富而思想健康、观点正确而格调清闲的书刊,培养学生“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以实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的高尚思想品德,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结合近年来的上岗考试,多购置一些有利于学生招考复习的书籍。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并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2.2把图书馆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体现的是一所高校的精神面貌、文化品位和办学层次;也是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潜在课堂。它能使学生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心理因素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对素质较差、能力较低,而且带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其影响更大,有利于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和发展。校园文化与图书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全方位体现德育教育,加强两者之间的宣传导向教育力度,增强图书馆与学生读者之间的凝聚力。同时,高职高专学校图书馆应和学生社团积极配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大型纪念活动,利用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有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2.3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
图书馆作为文明的殿堂,德育的阵地,必须进行规范管理。高职高专学校图书馆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专业化程度不够,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制定馆员的道德规范和工作准则,定期培训管理人员,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情感育人”的管理理念,共同塑造一个良好的图书馆精神文明的氛围,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馆员素质的提高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学校和图书馆要为馆员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要形式多样地激励馆员提高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培养馆员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的崇高敬业精神,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适应新形势下对图书馆馆员的新要求,才能有效地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
2.4对违纪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不同,在借阅图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读者。如在自习室、阅览室高声喧哗、搞恶作剧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卫生间抽烟的、电子阅览室玩游戏的;有撕坏或偷盗书刊的等等。当发现有这些行为时,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及时找读者谈话,耐心进行批评教育,有针对性地从具体事情入手,仔细分析读者犯错误的心理,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使其勇于改正错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争做文明读者。
2.5以人为本提高育人氛围
图书馆作为传授知识和文明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这个神圣的场所要做到安静、文明、高雅,不能有不文明、不文雅的行为发生。但是,由于个别学生,特别是刚入校的新生,还是把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带进校园,带进图书馆。这就要求,以学校图书馆所制定的《学生报刊阅览室规则》《图书借阅规则》《电子阅览室规则》为准绳,来约束不文明的行为发生,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文明环境教育,做到有章可循,循章办事,违章必究;对有“网瘾”的学生,要正面引导,以人为本,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戒掉“网瘾”;对独生子女的“独特性”,要举办专题讲座,不能把价值定位于“自我”;要为他们多创造机会,使其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集体观念,增强责任性;引导他们改掉不文明的行为,达到教育目的,有力提升育人环境。
3结束语
学校图书馆既是一个教辅部门,又是一个服务性职能部门。我们要以学校德育工作为指针,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德育教育功能和服务师生功能,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情感育人”的管理理念,针对学生在图书馆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认清与摆正自己在德育教育中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潜能,充分挖掘与利用自身独特的德育教育资源,有效地发挥其德育功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改掉不良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校德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高建平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