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1 09:08: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图书馆建筑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图书馆综合功能的集成
1.设置学术交流场所
图书馆不仅是保存以及借阅文献的场地,更是兼有学术交流的功能。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报告厅、交流厅等,并配以先进的设备,以促进学术交流研讨。
2.图书馆现代化设备建设
应在每间馆室进门处设置信息检索站,其功能在于更加便利的为读者查询书籍。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应配有网络接口和计算机,方便读者上网查询。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的工作效果。因此,在建筑设计时,还应考虑综合布线,预埋照明、网络、消防等接口,为以后的设备安装预留可能性。2.4合理规划馆内交通流图书馆中最常见的三种交通流分别为:读者流、图书流以及工作人员流。馆内布局交通组织合理通畅,做到读者、工作人员与卸运书籍互不干涉,平面交通尽量避免台阶。
二、图书馆人性化建设的需要
图书馆是工作学习的场所,许多读者和工作人员在这里度过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因此,对于图书馆不仅是典藏书籍文献的场所,更应该在设计时考虑人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1.书柜桌椅的布置选择
图书馆中书柜以及桌椅的配置直接影响读者的使用舒适性和便利性。如书架的最高排和最低排应考虑人体行为的特征。桌椅的布置类型有成排布置、单个布置等,在材质上也分木质、金属、塑料、皮革等。许多读者反映金属座椅在移动时会有刺耳的声音,冬天入座太冷,人体感觉不舒服。对于报刊休闲类书籍,读者更倾向于倚靠沙发阅读。所以,在布置时如果能够注意这些细节将很大程度上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2.阅览室的隔音及采光
图书馆中阅览室的隔音及采光也十分重要,适当的噪音值是必要的,否则,读者容易在缺少刺激的环境中产生厌烦心理和睡意。另外,在采光方面,应着重考虑自然采光,平面布置中应争取阅览室有良好的朝向,为了防止阳光直射入室,需再设置窗帘,或采用可调式百页光帘,兼作通风。
3.阅览室颜色的选择
研究表明:不同的色彩对人的生理影响效果是不同的。暖色调能赋予人活力、使人产生激情。冷色调使人安静,减轻眼睛的疲劳。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的人处于冷色环境中,能使人放松心情。普遍的图书馆都会采用白色墙壁为主基调,这样的设计少了些许用心,在专业性较强的阅览室可偏用暖色调,在较为轻松的休闲阅览室可以偏用冷色调。
三、图书馆的建筑节能
随着人们对节约能源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节能需求在设计中被考虑。对于图书馆而言,在设计时应避免过分追求超高层建筑,前期设计时减少采用玻璃幕墙,减少全空调设备以及全人工照明的布置。这些设计要素不仅会造成前期投资巨大,对于后续的运营成本也是负担。所以,对于图书馆的建筑节能如果在设计时能够从以下几点考虑会对能耗下降大有益处。
1.建筑布局合理
在规划选址时,应充分考虑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考虑建筑南北朝向的同时,并需结合考虑日照、风向等因素,以便在设计时能运用好建筑的自然通风、采光。
2.建筑材料的运用
建筑保温性能的良好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传热以及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首先,对于建筑外墙应该选择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其次,选择节能效果良好的窗框如断热型铝合金、PVC等型材,玻璃选择中空、热反射等,都有助于保温,减少热量的损失。
3.设备能耗的有效控制
图书馆的供暖和制冷消耗图书馆近一半的能源,而不同空调机组的供暖和制冷功率相差悬殊,因此,空调系统的有效控制对于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的设计方案以及精心的运行管理对空调的系统节能十分重要。空调制冷时,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6℃以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依靠自然通风。合理布置照明,也是节能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应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的基础上,辅助以人工照明,照明灯具应采用高效节能灯具。
4.窗墙比的合理设计
自然采光依赖于窗户,因此窗户也是建筑能耗的主要考虑因素,大面积的采用玻璃幕墙虽然能提高图书馆建筑的美观度和现代化程度,但是由于玻璃的传热系数大,不利于采暖和防热。而且在阅览空间,大面积的使用玻璃幕墙会使室内照度均匀度极差,易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在满足自然光的前提下,应可能减少玻璃幕墙的使用,通过控制窗户面积能够降低能耗。
5.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
太阳能具有清洁,安全可靠,取之不竭的优点。可以在图书馆顶层或者图书馆的停车场安装光伏板,既可以作为停车场的遮阳棚,而且光伏板还能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供给图书馆。我国南方夏季较长,因此在南方实用性较强,这一方案也能缓解资源消耗的压力。
四、总结
图书馆建筑设计根据各个时代对于需求的不同而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取决于规模建设、人文需求、馆藏数量等。因此,对于图书馆的设计和规划需要越来越精益,其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不再仅仅是考量图书馆建筑的唯一指标,与此同时,对于设计中“对人的尊重”和建筑节能将会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
作者:张晓珏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
1江苏大学新图书馆选址
江苏大学新校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总占地80hm2,东侧紧邻老校区。江苏大学新图书馆处于整个校区中心区域的核心位置,它坐北朝南,南面与新校区西大门遥遥相对,北面与起伏的山丘园林景区对接,东面是小湖群,西面为校园主干道。江苏大学新图书馆的选址是基于江苏大学新校区规划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的。江苏大学新校区规划思路是:东西向形成教学轴、南北向形成生态轴,教学建筑群、生活建筑群沿着两条轴线展开,由此形成“轴线—组群—节点”的空间结构,而新图书馆的基地位置就在教学建筑群的最中心位置和南北生态轴的最前端,该建筑的规划设计理念是通过自然景观与建筑空间的穿插融合、地形高差的灵活处理,形成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规则与自由交替的图书馆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体系,并通过“多中心”的景观设计手法,带给读者步移景异、难以忘怀的空间体验与感受。建筑总平面采用矩形布局,形式简练。入口朝南,整个建筑以“巨著”体块寓意图书馆为知识的殿堂。
2建筑设计原则
对于建筑师来讲,怎样用科学的、先进的方法进行图书馆的设计,以及设计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适应时展的需求,是建筑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江苏大学新图书馆在设计时遵循了以下设计原则:
1)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原则。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是由政府颁布的对新建图书馆建筑物最低限度技术要求的规定,也是建筑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遵守相关标准规范是建筑师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2)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场地规划阶段,江苏大学新图书馆总平面设计考虑地形特点,建筑布局与湖岸、道路有机结合。紧密融合了具体的地形地貌,灵活布局,并使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组织自由开放的环境空间,从而使读者能够在安静、优美的环境中读书和思考;在建筑室内设计方面,在家居的材质选择、布置方式以及建筑色彩运用上都充分考虑人的舒适性因素,以提高实体空间品质;另外在各楼层休息区设立了一些交往空间和讨论室,同时为这些空间预留了网线接口等。
3)尊重自然,环境优先原则。建筑所处的良好外部环境和内部空间可以通过感官在感知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在这种良好的环境里学习,能使人产生一种愉悦感。江苏大学新图书馆总平面设计能结合地形条件合理确定主要出入口,建筑主入口处景观小品尺度感把握准确。建筑与东侧小湖群结合紧密,东侧的室外空间伸向湖水中央构成亲水平台来暗示与“水”的内在联系,使得建筑的亲水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建筑前面的喷泉更增添了环境的趣味性。
4)考虑发展的原则。在近几年,随着高校生源的增加,高校规模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新区建设潮流的涌现,而图书馆建筑作为新区建设的核心建筑,其规模也要考虑发展的需要。江苏大学也不例外,江苏大学新图书馆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贯彻了这项设计原则,江苏大学新图书馆于2010年初建成,建筑面积达43969m2,阅览座位为4000个,学习环境优美、舒适,设施完备先进,是集“藏、借、阅、查、咨、育”六种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图书馆。如此规模的高校图书馆刚好能满足在校6万师生的读书需求。但随着该校新学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学科数量的增加,图书馆建筑势必要扩建,而在目前新建的图书馆北面和南面都留有大面积草坪和小游园等景观,这些外部集中景观就可以作为后扩建用地之需。
3建筑造型设计
3.1高校图书馆造型设计手法高校图书馆建筑作为展示一座高校风采,联系读者与图书的“桥梁”,其造型设计的优劣对在校师生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不同的。赋予时代感的、突出校园历史特色的造型能使读者愿意到图书馆接受知识的洗礼。高校图书馆的建筑造型手法有以下几种:
1)虚实结合,凹凸有序。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师沙里文曾经讲过“形式追随功能”一句话。意思是什么样的建筑功能决定什么样的建筑形式。同样,由于图书馆建筑功能包括大量大开间的需要采光的阅览室,这就决定了其建筑形式一定是在建筑立面连续开窗以满足采光需要,而大面积的玻璃窗就构成立面“虚”的部分;建筑中的“墙、垛、柱”反映在立面上就构成“实”的部分。这样的虚实结合、相互陪衬,使得建筑外观既轻巧通透又坚实有力。由于图书馆建筑对光线要求特殊,立面处理时,常用凹凸的处理手法。凹凸的处理手法能够避免阳光直射对眼睛的刺激,又能丰富立面效果。
2)比例适中。体量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反映,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长、宽、高三者的比例关系,和谐的比例关系对形成良好的建筑造型起着重要的作用。
3)色彩与质感处理。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色彩一般与校园文化的主色调相关联。所谓校园文化主色调是指尊重学校历史与地域特色,重视色彩协调统一和色彩分区,突出校园特色的原则,根据校园的具体功能与历史特征,选择一种或一个系列的主色调取得协调。
4)象征与隐喻。图书馆是颇具精神性的场所,所以建筑造型多用象征与隐喻的手法使其富有某种含义。
3.2江苏大学新图书馆造型设计江苏大学新图书馆是一所现代化综合型图书馆,是整个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大楼呈长方形,地上共7层,主入口设在2层,门厅为5层高的贯通空间,门厅的拔高体量处理,给该建筑增添了一份知识殿堂的庄严感。两侧为展览空间,整个大厅空间通透。建筑立面虚实结合:南立面东侧为灰色干挂花岗岩实体墙,凸显高校图书馆的内敛、沉稳;西侧为灰色玻璃幕墙,凸显图书馆明亮通透;而东侧的实体墙面内部的书库部分与西侧玻璃幕墙内部的阅览部分能让读者在步入图书馆之前,便能初步了解馆内图书的大致分布;东、西立面上根据内部功能开竖向连窗,从而使读者可以在阅读之余眺望馆外的优美景色。整座建筑以新颖的玻璃、金属材料作表皮,又表现出建筑的时代感。各种类型的建筑都有适应它的建筑色彩。灰色系建筑能够体现文化积淀和学术氛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江苏大学新校区的规划主色调是偏重素雅的灰色系,因此作为核心建筑的图书馆主立面的色彩也采用浅灰色,图书馆大楼主立面的灰色调配合金属玻璃条框使建筑看上去很雅致。而为了使整个建筑不枯燥,在建筑的北立面采用的是偏暗的山红色彩来装饰混凝土墙面,以显示该建筑的朴素、大气。
4结语
江苏大学新图书馆是国内高校新区图书馆建设中较为典型的案例。这类图书馆往往位于新校区的中心位置,用地宽裕,环境优越,并且在创作方面有条件融入以人为本、建筑与环境结合等新的理念,能给建筑师以充分的空间去创作,这类成功案例对于国内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翟晓婷单位:江苏科技大学土建学院
一、从图书馆功能的多元化角度出发进行选址
1.以读者服务作为选址的出发点
虽然电子文献的出现对物理图书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图书馆提供的知识服务是无法被取代的,其在学校信息中心的地位依然无法动摇。同时,图书馆还是全校师生进行读书自习,学术交流,甚至是休闲的重要场所。以上条件要求图书馆要建在周围环境安静、优美,方便师生到馆的学校核心位置,最好兼顾靠近教学楼、学生公寓和餐厅,以方便教师、学生在课余时间高效利用图书馆。图书馆要求光线充足,因此周围不要有影响采光的高大、茂密的植物。
2.充分考虑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是知识殿堂的象征,是全校的文化中心,是学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学校各部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来受到外来参观人员的重视。新馆建成后,宏伟气派的馆舍必将成为学校的新标志,也将成为外来客人参观的重点场所,因此图书馆需要建在整个校区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视野开阔。
3.四象城图书馆的选址方法
长春中医药大学四象城图书馆在筹建初期,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将图书馆建设在校园中轴线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馆舍背靠青龙湾水域,环境优美;与学生公寓区、餐厅紧邻,距离教学楼不足百米,极大方便了读者高效地利用馆资源。图书馆周围为学校最大的四象城广场,视野开阔,庄严、宏伟,能够最大范围地欣赏馆舍,让每一位到访客人有震撼之感。
二、视觉美与文化内涵相结合的外观形象
图书馆的馆舍建筑,不仅要追求外观的视觉美,让读者和参观者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时还要在设计中融入相应的文化内涵,以体现学校的传统和文化底蕴。长春中医药大学四象城图书馆主体5层,整体外观为稳重的正方形,正门前有直通2楼大厅的宽阔、高大的花岗岩台阶步道,恢弘大气、庄严宏伟,建筑内部中心为高大的直通式天井。图书馆以“四象城”命名,喻指独具特色的“四象医学”(四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体现了中医取类比象、思外揣内的学术思想。与建筑名称相呼应,图书馆正面的四象城广场东西两侧分别以“河图”与“洛书”两组排列成阵的黑白圆石图案进行点缀,融入了较强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馆舍的侧面为层层外展的书页造型玻璃幕墙,不仅美观,而且象征着“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深刻寓意。宏伟的建筑、宽阔的四象城广场、深刻的文化内涵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彰显了中医药文化理念,增强了人文气息,成为学校的新地标。
三、服务理念转变对内部结构的影响
1.多层建筑方便读者利用馆藏资源
为方便图书馆资源利用,增强读者学习效率,四象城图书馆未采取建设高层建筑的思路,而是采用相对方便读者上下楼的主体5层的多层建筑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出现电梯拥堵、读者无法及时利用资源的现象。
2.优化藏书布局,提供高效借阅
四象城图书馆的流通布局设计将方便读者作为首要目标,藏书量最大、读者最常用的医学书籍被单独分离出来,分别设置中医图书借阅室和西医图书借阅室,并设置在楼层较高的4楼,以方便学习专业课的同学有一个安静学习的良好环境。除医学以外的图书,均收藏在综合图书借阅室,由于该类图书流通率较高,因此综合图书借阅室设置在方便读者利用的2楼。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特色古籍藏书,均收藏在古籍阅览室,由于限定了读者类型(教师与研究生可以阅读),因此读者的阅读量相对较少,同时出于保护的目的,该阅览室设置在最上面的5层。“一站式”借阅模式的实行,保证了读者高效快捷地进行图书借阅,目前四象城图书馆实行“借、阅、藏一体”的流通服务模式,因此各阅览室均设计为敞开式的大开间格局,用隔离带将藏书区与阅览区分隔开,地面采用高强度静音地板,有效保证了读者的便利和图书馆安静的文化氛围。
3.内部结构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的主动服务模式使图书馆的内部设计理念发生了变革,四象城图书馆内部布局从多方面入手,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安静、高效、便捷、舒适的读书氛围。图书馆处处体现出大气的主题,宽大的正门,进门后的2楼大厅为宽阔、高大的2、3楼贯通式,正面上楼台阶宽阔、舒适,馆舍内饰典雅、庄重,给读者一种置身于知识宫殿的感觉,可以有效增强其读书、学习的欲望,保持愉悦、兴奋的心情。各层楼的走廊宽阔,采光良好,可放置自习阅览座位,有效扩展了阅览室自习座位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自习需求。图书馆大门前、大厅、走廊以及各阅览室均摆放有众多大型绿色植物,不仅可以净化室内空气,而且使读者有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境。为方便读者还书、办卡、现场咨询,图书馆在2楼大厅设立“一站式”服务区,集成了读者需求较大的“自助还书处”、“卡证处”、“总咨询台”等服务功能。图书馆在2楼东西两侧大厅还为读者设置了安静、温馨的文化交流休闲区,是集研究、学习和社交于一体的公共场所。分别设有十多组环绕式单人圆椅,以供读者在静谧、温馨的环境中交流学习心得。在中心还设有咖啡吧,为读者提供舒适惬意的休闲空间。
4.发挥学术功能,扩展学术场所
人们在渴望大量知识的同时,对高质量、高品位和高回报性的知识汲取度日益增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高速发展,伴随高校图书馆功能的不断扩展,图书馆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学术性服务,发挥学术交流中心的作用日趋显著,多功能报告厅也成为图书馆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场所,以利于不同层次学术活动的开展,因此四象城图书馆在建设规划中前瞻性地融入了具有专业水准的“多功能千人报告厅”设计。该报告厅于2012年初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坐落于“四象城”的东侧部分,内饰宽大宏伟,设备齐全,功能完备,使用面积1500m2。多功能报告厅设计功能主要面向为全校师生提供多层次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兼顾开展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文艺演出,成为学校重要的学术交流场所,保证学术传播业务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凝聚图书馆的人气,打响图书馆的文化品牌。
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开设了“图书馆学术空间服务体系”,引进高学历的复合型人才培训成为专业学科馆员,同时开设“学术空间”,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全校、附属医院各专业、各科室教授的职业生涯、奋斗历程、研究心得、学术成果、研究方向等制成影集向全校师生推介。师生们根据自己所需,填写“教授预约登记单”,由专业学科馆员负责向指定教授确定交流时间和谈话主题,然后反馈给欲预约用户,生成一次用户与教授面对面的学术交谈。对该服务站的室内设计,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选择以简单、明亮、安静为主题,以具有人文关怀和学术氛围为设计宗旨。室内向阳,配以植物、花卉为点缀,陈设除沙发、交流椅、电脑、纸笔、饮水机等交谈必备工具之外,还有中医药学的相关陈设和图书馆各项服务、资源介绍等放置宣传架。在“学术空间服务体系”实施了一段时间以后,师生的认可度与日渐高,图书馆的科、教、医、研承接地位已深具影响力。
四、结束语
现已落成的长春中医药大学四象城图书馆是2010年年底正式开放使用的,总建筑面积3万m2,整体建筑风格与内饰格局受到校内外人员的一致好评,在校园里展示着时尚、现代、简洁、大方的形象,为全校师生提供着日趋多元化的文献信息服务。目前,馆日接待读者达4000多人次,2013年到馆参观团体超过80批,参观人数1600余人次,已经成为学校的学术文化中心和对外教交流中心及标志性建筑。此次设计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藏书楼”形式,需要根据功能和服务的变革与时俱进,相应进行设计理念的变革,将建筑本身融入于整个和谐校园的一部分。使图书馆能够充分发挥本馆新增的服务功能,将读者快捷、方便、舒适地享受信息服务作为根本原则,为读者提供一个自由、宽松、便捷、温馨的学习、科研、交流的空间,切实贯彻“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为学校教学、科研、医疗提供最大限度的文献信息保障。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还应将本校所特有的文化理念融入其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让人文精神嵌入图书馆建筑中,不断激发读者的学习与研究热情。
作者:刘明昕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1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特点
1.1开放性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对其所在地区的公民免费开放服务。为了强化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往往都较为开阔且极具灵活性,在空间功能方面也较为连贯。有一些大型的公共图书馆建筑内部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及图书阅览室,且会应用灵活隔断的方法对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以此带给阅览者一种相对开放性的体验。
1.2生态性回归自然、亲和自然、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的
绿色生态建筑,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题。公共图书馆建筑应体现出生态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阅读空间,使图书馆建筑与自然共生。应尽可能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调温,节能、节水、节材,同时营造优雅的馆外环境和配置足够的植物和人文景观,使之与周围建筑群之间自然联系。如在一些公共图书馆建筑中,其屋顶位置安装大块玻璃进行良好的采光,并运用百叶窗对建筑内部的光线进行合理调试。我国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标准,在规范标准中,对于公共图书馆建筑的生态方面问题较为重视,如对防尘、防潮及防污染等制定了明确的规范标准。
2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要求
2.1应充分体现开放性
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也是其设计的基本要求。现代图书馆是集学习、交流、培训、研究、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中心,其开放程度直接影响这一功能的发挥。首先,公共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的开放性能够带给读者一种亲切的感觉,有效缩短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楼层不宜太多,且给人的整体感知不可过于突兀,便于读者对图书馆的观察使用。其次,公共图书馆建筑可以适当地设立一些景观式的广场,打破其整体的封闭状态,实现开放性。对于公共图书馆建筑中的出入通道进行合理增加,进一步加强其开放性。在公共图书馆建筑中将其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开放式的管理相互结合,增强其自身的灵活便利性,充分体现开放化的理念。较为合理的方式是把图书馆按不同职能的空间进行分区,然后按不同的功能块进行分区模数化设计,分区确定荷载、分区设计柱网、分区确定层高。这些分区都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既保证了使用上的灵活性,又降低了建造成本。模块式的建筑设计是对公共图书馆整体功能的科学划分,能够将有限的空间灵活运用,促使公共图书馆的整体适用功能得到有效加强。公共图书馆建筑要合理利用自然性的通风和采光,以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2应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进行完美结合
公共图书馆建筑的传统建筑工艺与现代工艺相互融合主要是指,在图书馆内的图书放置以及其流动方面,应确保其加工工艺的连贯流通性、图书馆建筑服务的灵活简便性以及读者流线的快捷性。公共图书馆建筑优良性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指其整体建筑工艺的科学合理性。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基本要求,应始终确保其功能的重要及关键性作用,而不是将外观形式放置在第一位,避免本末倒置。
2.3应将自然采光及人工照明相结合
公共图书馆建筑中最重要的使用功能主要是指内部的通风及采光情况。在设计公共图书馆建筑时,应坚持自然采光、通风的基本性原则不动摇,在自然采光的基础上辅助运用人工照明。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内部开架式阅览室中,应将自然性采光作为主要部分,适当地运用人工照明方式。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区域空间,便可使用人工照明与空调设备相结合。在公共图书馆建筑中,还应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日照、方位方面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公共图书馆建筑在每个区域都具有较为优良的通风及采光。
2.4应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建筑整体环境的创造
公共图书馆是不断发展的一个有机体,而不是停滞不前的。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还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在未来将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因此,对于公共图书馆建筑而言,应确保其既能满足现阶段时期的相应需要,同时又能够对未来的发展有良好的适应性。在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中,不应将其内部中各部分分割开来,而是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量。公共图书馆相关的建筑工艺,也不能因为社会前进发展的缘由而遭到不必要的破坏。
3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注重的问题
3.1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选址
在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着重关注图书馆建筑选址方面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需将其建筑的目标任务作为重点,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选址则会对其使用目的及任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应着重关注其地址的选择问题。公共图书馆往往肩负着双重任务:服务于生产科研以及服务于人民群众。公共图书馆的自身性质、特点及其任务使得其选址方面的考量对于其所在区域而言也尤为重要。公共图书馆应选址在人口集中、公交便利、环境良好、相对安静的地区,同时满足各类公共图书馆合理服务半径的要求。另外,还要符合当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公共文化事业专项规划,布局合理;具备良好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市政配套设施条件良好。如有可能的话,公共图书馆可以将地址放置在各大院校或科研单位等机构数量较多的地段,使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整个区域。
3.2公共图书馆建筑造型设计
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中,其整体造型的设计可以方便人们对公共图书馆建筑的直观性了解,因此其建筑造型在整体设计理念中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是一个地区现代文明与社会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图书馆的外型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外部设计的优良性通常由两方面所决定:第一,公共图书馆建筑是否将其标志性进行了有效的突出,其外表建筑是否蕴涵着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在建筑设计中又是否将公共图书馆的特征进行了表现。第二,公共图书馆建筑应注重其整体的功能适用性,应确保其外观形态与内部的各类设置维持在同步及统一的状态下,使得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特点。公共图书馆的建筑外形设计应将其功能适用性作为首要的关注点、前提及基础,在此基础上使得其充分体现出建筑物的独特美感,体现其文化底蕴。
3.3公共图书馆建筑结构及其布局
3.3.1公共图书馆建筑结构
公共图书馆建筑结构主要是指其设计理念中的结构部分,结构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应从其自身的具体作用方面出发,保持一个相对开放性。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整体结构及其布局应充分地将图书馆的服务型功能进行体现以及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相对开放性以及多功能性。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中,应确保其全面开放性,尽可能减少隔断墙面的设置。如遇到必要情况时,在材料的选择上应尽量选取一些轻体材料或是玻璃,甚至采用可移动拉链做分隔的方法,形成分区,实现一室多能,使建筑结构形成大空间、大容量的以阅为主、藏阅结合、借中有阅、阅中有借的格局。此外,所设计的结构还应满足不同载体、不同文献类型存放要求的不同和不同读者对象、不同服务功能、服务手段对服务方式要求的不同。
3.3.2公共图书馆建筑布局
公共图书馆建筑布局的设计对于其整体设计理念而言是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公共图书馆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对于其今后的使用会起到重要的影响。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中,应注意关注其布局的设计理念,保持开放性。公共图书馆的首要任务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其建筑的整体布局方面应注重将其内部的行政性管理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对于读者的活动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合理布局办公区域,方便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整体布局中,应注重拉近读者与藏书之间的距离,方便读者对图书的阅览和查找。总的来说,公共图书馆布局应按模数式进行设计,以框架式作为整体的建筑结构,楼板负荷全部符合书库的承重标准,图书馆内的隔断墙不承重,室内一些相关设备可拆卸并能移动。在对整体布局的考量方面,应将其侧重点放置在主要楼层的设置方面。对于主要楼层的设置则应对其人流量及所服务的对象等相关因素进行着重考量。为一些特殊的有研究需要的读者设立专门的阅览室或是一些具有多重功能的报告厅,以此确保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整体开放性能。
作者:冯军 单位:云南省图书馆
1影响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因素
1.1坚持“三统一”原则与可行性难以统一结构问题
图书馆建设要遵循“藏”“借”“阅”这三个宗旨,而“藏”、“借”、“阅”就是所谓的“三统一”原则,在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中不仅要遵循“三统一”原则,还要保证图书馆建设的可行性。一般来说,图书馆在建设之后,就会形成固定的结构、格式以及建筑风格,但是图书馆一旦建成,就要经过多年的沿用,用时非常大,所以,图书馆的建设一定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就是说,图书馆在建成之后,一定会有或大或小的扩建、改建甚至翻修,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建筑设计时就充分体现其可行性。图书馆在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藏”“借”“阅”“三统一”原则和可行性之间的结合,以便于通过这两者的结合来确定图书馆的结构,以达到图书馆既可以“藏”、“借”、“阅”目的,又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图书馆的可行性。
1.2建筑师的设计与图书馆专家的意见需要进一步统一
建筑师说白了就是一位艺术家,他们眼里,图书馆和其他建筑物一样,是他们所创作的一项艺术品,他们修筑图书馆的意义就在于怎样去完成一件优雅独特的艺术品。而图书馆专家不一样,他们作为一名文化人,他们眼中的图书馆不管是从质量上还是功能上,都能够沿用到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之后。所以,在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中,不管是外在的美观或内在的功能,他们的意见都会有一定的偏差,这在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建筑设计中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2实现图书馆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节能降耗
为了符合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耗,降低运营成本是非常有效的措施。虽然,国家及相关政府给图书馆建设的经费都在逐年增多,但是,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我们还是要做好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在图书馆建筑的初期,就应该做好建设过程中的一切预算,所有的成本资金都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最大限度地降低图书馆修筑以及运营的成本。而且在修筑图书馆时,要利用一切新能源、新技术来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说,图书馆的灯一定要用最节能的灯来照明,而且取暖降温也要用到最新节能的能源来实现,图书馆修建负责人要做好图书馆的人群分布设计,争取尽可能地实现用最小的空间容置最大数量的人群,最好利用无害的施工材料来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2讲究环境效益
图书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还要讲究环境效益,要打造一个优美、雅致的阅览环境。首先,图书馆要利用一切自然环境,让图书馆尽可能的与自然环境接轨,还要充分利用阳光,让图书馆有足够好的采光效果以及良好的视觉效果,让人们在眼睛疲劳的时候能够远眺舒适呢自然环境,或者给人们提供坐在盎然的草坪上能够惬意的读书。图书馆要有广阔的空间,其交通要道也要足够好,让读者能够有一个畅通的读书环境。还有就是图书馆的电子管理设备以及系统都应该达到一流的水平,让人们不管是要查找资料、书籍,还是复印书籍都能够畅通无阻,不用浪费无谓的时间和精力。
2.3实现图书馆结构功能的灵活使用
图书馆的使用时期非常之久,有时要达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所以图书馆里面的扩建、改建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图书馆的修筑设计有足够灵活的结构功能,尽可能地为以后的扩建、改建提供最有利的条件。但是还有一点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图书馆的建设一定要遵循“三统一”原则,这两者在建设上很难统一。首先,我们应该采取自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的原则对图书馆进行照明,其次,图书馆内部业务的用房应该相对固定,荷载的取值可以较轻,这样,我们就可以适当的把图书馆的“三统一”原则以及灵活使用的原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4对设计进行科学的论证和监管
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它需要实现图书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将图书馆中的各种原则理念都科学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还需要充分将图书馆的文化、思想以及理念都体现出来。所以,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是一项非常高难度的工作,这需要许多建筑设计专家以及图书馆专家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及时地沟通交流,并且经过科学合理的论证,最后得出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确定了设计方案之后,还需要对图书馆的修建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保证图书馆的修建是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严格符合设计理念,只有这样修建的图书馆,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总之,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及相关政府目前大力推动的发展政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观念,因此,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建设中都要不断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促进不同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建筑设计是时展的趋势所致,也是图书馆应对严峻挑战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一定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建筑设计,将可行的设计策略尽快地落实到实际的建筑中,并就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建筑设计做进一步的探究,让我国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更加满足当代读者的需求,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为更多人提供更加便捷、舒心的阅读空间,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图书馆的建筑发展,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高,也能为推动全民素质的提供做贡献。
作者:赵江阳吴佳玲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1图书馆建筑节能设计措施及具体方法
1.1降低体型系数
体型系数是衡量建筑节能效果的重要指标。体型系数越小,建筑能耗量越少,节能效果就越好,因此,图书馆的外形不宜太复杂,应避免或减少平面的凸凹变化。通常图书馆建筑体形系数<0.3时,有利于节能。当底面积一定时,图书馆层数越高,体形系数越小,越有利于节能。
1.2保持合理的窗墙比
窗墙比是指图书馆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据统计,通过窗户流失的热量占建筑能耗的46%,因此,控制窗墙比是个有效的节能手段。而在寒冷地区采用单层窗、严寒地区采用双层窗或双玻窗条件下,一旦加大窗墙面积比,对建筑节能极其不利。
1.3采用高性能的节能门窗
型节能门窗,提高外窗气密性,如窗框选用断热型铝合金、玻璃钢、PVC等,玻璃选用中空、热反射、低辐射玻璃等,并处理好与墙柱的交结,在热桥部位加设保温体。
1.4降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图书馆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在图书馆建筑轮廓尺寸和窗墙面积比不变的条件下,耗热量指标随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的降低而降低。在计算图书馆建筑结构传热系数时,使各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尽量小于规定的相应传热系数限值。如果个别达不到要求,则应采取其他措施调整,使总的建筑耗热量指标达到节能要求。资料显示,建筑物向外散失的总热量中,约有70%~80%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向外散失的。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因此,外墙体的保温隔热是外围护结构建筑节能的重要部分。外墙保温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中保温,即在空心墙空气层中填充保温材料;外保温,即在外墙铺设保温材料及饰面层。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1.5采取必要的遮阳措施
如采用着色玻璃、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和Low-E玻璃降低玻璃的遮阳系数;在图书馆外墙和屋顶栽种植被,在外窗设置可调节的活动遮阳,如窗帘、百叶、热反射帘或自动卷帘等。
2工程概述
天津图书馆是天津文化中心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文化中心工程是天津市委、市政府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体现城市发展定位,完善城市文化功能,整合现有文化资源而建的一项民心工程,她赋予了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创造力,提升了城市形象。天津图书馆,建筑面积5.5万m2,地上5层,地下1层,高30m,藏书600万册,日读者流量5000~8000人次。结构类型为地下框架剪力墙,地上钢框架支撑结构。功能包括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学术研究、教育培训等,是承载智慧的建筑,是市民学习知识的乐园。阶梯状的露台,如同悬浮在空中的书架等要素,组成了内部空间结构。外墙石材百叶有效切断阳光的直接射入,消除了100m×30m巨大立面的压迫感,营造石材的宁静氛围,塑造出透明感十足的新颖的石材立面效果。斜坡状的裙房,铺满草坪,为原本方正的建筑物增添了几分温柔恬静。
3天津图书馆节能设计概述
3.1外墙节能设计
本工程采用外墙外保温体系。节能设计达到了《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标准,节能率为50%。3.2围护结构主要部位保温做法简要说明
(1)外墙外保温采用90mm厚玻璃棉,传热系数Kp=0.553(0.56)W/(m2•K)。
(2)屋面保温层采用60mm厚挤塑聚苯板,传热系数K=0.503(0.533)W/(m2•K)。
(3)露台处上人屋面采用75mm厚超细无机纤维喷涂(密度≥120),传热系数K=0.537W/(m2•K)。
(4)非采暖楼梯间、走道及非采暖房间的隔墙为2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外均抹20mm厚白灰砂浆,传热系数K=0.899W/(m2•K);300mm厚钢筋混凝土墙,内抹25mm厚膨胀玻化微珠轻质保温砂浆,传热系数K=1.37W/(m2•K);双层石膏板,板内侧粘贴50mm厚玻璃棉保温层,传热系数K=0.862W/(m2•K)。100mm厚加气混凝土条板,两侧均抹20mm厚白灰砂浆,传热系数K=1.447W/(m2•K)。
(5)非采暖空间的顶板板底喷涂25mm厚超细无机纤维保温,表面喷刷顶棚涂料。传热系数K=1.33W/(m2•K)。
(6)变形缝处屋面、外墙的缝隙采用通长岩棉填塞加以封闭。缝内两侧墙体分别为钢筋混凝土墙内抹35mm厚膨胀玻化微珠轻质保温砂浆,铝板幕墙内填90mm厚玻璃棉保温层。传热系数K≤1.5W/(m2•K)。
(7)采暖房间的地下室外墙外贴50mm厚聚苯板,内砌筑2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或内抹25mm厚膨胀玻化微珠轻质砂浆保温,热阻R≥1.50m2•K/W。
(8)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外挑楼板粘贴90mm厚玻璃棉,传热系数K=0.53W/(m2•K)。
(9)屋顶女儿墙及外墙挑出构件采用周圈外抹20mm厚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热阻R≥0.57m2•K/W。
(10)建筑外檐门窗框靠墙体部位的缝隙,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塞及嵌缝密封膏密封。
(11)对伸出外墙预埋件、支架和其他设备穿墙孔洞缝隙,采用中性耐候防水密封胶填实。
(12)首层外檐门选用断桥铝合金门、中空玻璃,传热系数K≤2.0W/(m2•K)。西北向出入口加设软门帘。
(13)屋顶与外墙交界处,屋顶开口部位四周,采用不小于500mm宽的岩棉保温材料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
3.2本工程各主要围护结构选用保温材料和墙体材料的热工性能指标
(1)选用各围护结构保温材料和墙体材料热工性能指标。
(2)选用外保温门窗性能指标。建筑外檐窗的玻璃及空气层厚度需根据规范,由幕墙和门窗制作生产厂家计算确定,气密性能不应低于GB/T7106—2008《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中规定的6级,1.5≥q1>1.0,4.5≥q2>3.0m3/(m•h);透明幕墙气密性能不应低于GB/T2086《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中规定的3级,1.5≥ql>0.5m3/(m•h),1.2≥qA>0.5m3/(m•h),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0.4。
4结论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天津图书馆的体形系数满足规范中建筑物体形设计应尽量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且建筑的体形系数小于或等于0.40的规定。窗墙面积比满足规范中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0。当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小于0.40时,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建筑各部位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亦满足《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2005第3.2.2的规定。因此,判定天津图书馆建筑为节能设计。图书馆建筑节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建筑各个领域,但是作为建筑师设计之初如果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选用绿色的建筑材料,考虑到地域气候等客观因素,那必将会减少后期的能源消耗。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环境保护方面,主动节能的理念远比用高科技的被动技术手段来减少建筑能耗的更具意义。
作者:杨艳红 陆伟伟 杨航 张于峰 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确立图书馆知识管理目标
根据我馆业务流程图,再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构建了我馆实行知识管理之后的业务流程(见图2)。整个机构设置三大部门,资源服务部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流程所在。资源服务部采用一种纵横交错的网络化模式,以学科专业为标准划分为若干小组。结合目前图书馆资源配置的现状,尤其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学科专业分布的实际情况,可采取重点(特色)学科先行,兼顾一般,逐步展开的原则。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目标有以下3个,第一,为师生提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第二,新的业务流程为馆员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创造了空间,人员的配置有效刺激了馆员积极努力地工作和自我充电,有利于馆员自身素质和知识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第三,整合了我馆的知识资源,实现了知识增值。
2开展馆员个人知识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提高馆员的个人知识水平才能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克服知识的无序状态,有效地组织知识、控制知识以及传递知识,提高知识的利用率,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已是广大馆员面临的当务之急。馆员个人知识管理包括馆员知识和个人知识管理两个方面。其中馆员知识包括馆员掌握的原理知识、事实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等4种。以上4种知识可以区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原理知识、事实知识和人力知识以及一部分技能知识称为显性知识,而难以规范化、系统化和直观表达的那部分知识称为隐性知识。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个人知识整理的方法,是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协助馆员整合随手可得的各种资源,在信息工具的协助下,让原本简单的资料,变成具备更多价值的信息或知识的过程,实质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个人知识管理包含3层意思:第一,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第二,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吸收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和优点以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的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第三,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激发创造出新的知识。总之,就是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随着馆员个人拥有的知识的增多,迫切需要进行有计划、系统的知识管理,图书馆员可以从以下途径来进行个人的知识管理。
2.1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创建
图书馆员可以根据自身拥有知识的类目,选择一个个人知识管理的软件,将自身的隐性知识以及掌握的各类显性知识,按类存于知识管理软件中,形成个人知识管理体系并持之以恒。
2.1.1个人数字图书馆
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采用免费或基本免费的全文数据库软件,将有关的网上信息和自创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存储,使之成为有组织的信息集合。个人数字图书馆相当于个人的信息仓库,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控制功能。通过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馆员可以轻松实现对自身知识资源的管理,是个人自主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例如我馆很多馆员都在利用中国知网创建个人数字图书馆。
2.1.2网络日志Blog
网络日志已经成为馆员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一个Blog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一般都是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作为馆员的网络个人日记给馆员提供了个人展示自己某个方面才能的空间,通过网络任何人可以访问,是学习交流的重要方式,有利于知识共享。
2.1.3专门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
可以在网上基本免费甚至免费下载使用这类软件。常见的专门个人知识管理软件有个人知识王(IspaceDesktop)、超级文档管理器、文档资源管理软件(Mybase)等。这样馆员在为用户提高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可以进行自我服务。
2.2个人知识学习网的构建
馆员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前提是拥有很多知识,所以馆员要进行知识的学习,构建馆员的个人知识学习网。
2.2.1人际网络
人际网络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关系网。馆员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同时也是馆员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2.2.2学习与培训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时期馆员的知识构成主要是以图书馆学知识为主,如分类、编目、图书排架等。而在网络时代,馆员的知识构成将要求多元化,包括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外语知识以及先进的管理知识等新型的知识。
2.2.3网络
图书馆员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图书馆学的网站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建立内部知识库
图书馆内部的知识共享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建立知识库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库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库,既存储信息也存储与信息相关的语境。它是在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用于知识管理系统的工具,将物质世界相互独立的简单的平面性数据和信息及知识转化为电子世界立体性的知识网络体系结构。知识库是一个动态的有机体,其价值在于不断更新。知识库的作用主要是使信息和知识有序化,同时使大量的显性知识及隐性知识编码化和数字化。图书馆要有计划地建立图书馆整体以及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专业知识体系,将现有知识分门别类地提炼加工,同时及时搜集所需的新知识,以形成有本馆特色并不断发展的系统性知识库。结合本馆实际,本馆内部知识库是对图书馆所获取的读者、馆员的知识评价、选择和有效组织后的知识的存储中心,具体包括馆员的个人资料、馆员的论文等学术成果、为师生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知识、对师生的知识需求进行分析的结果以及学科专家的资料。
4创建学习型图书馆
学习型图书馆是指图书馆能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与具体措施,促使其成员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个人生命潜能,提高人生价值以充分实现自我,形成良好的图书馆气候和文化,进而带动图书馆的创新与进步,实现顺应变迁和持续发展的目标。学习型图书馆的建设,就是要结合图书馆的发展以及馆员个人的愿望,通过全馆学习的形式,创造一种良好的全馆学习的图书馆文化,使全体馆员为共同的愿景而努力。
4.1建立共同的愿景和发展目标
学习型图书馆的建立要求图书馆全体馆员建立共同的愿景和发展目标。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来了解馆员的愿景和目标,图书馆领导者再来整合这些馆员个人的愿景和目标,从而提出一个全体人员都能接受的务实的共同愿景和目标。
4.2发挥馆长的作用
学习型馆长是学习型图书馆构建的灵魂,首先馆长要能够整合一个务实的全体馆员认可的共同愿景和发展目标。其次要有杰出的战略规划能力,能够明确规划出未来本馆如何构建学习型图书馆,再次要懂得授权,适度赋予馆员和读者更多的权利,让他们能够参与一些决策的制定和服务质量的控制。另外,馆长要以身作则,以此来带动全体馆员。
4.3建设学习团队
只有当整个图书馆都处于不断学习追求进步的状态时,图书馆能产生良好的效果,馆员个人的成长速度也比其他的方式更快更有效。图书馆所有的成员都要共同努力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习惯,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学习团队。
4.4实行激励约束机制
在图书馆实行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激发馆员的内在的动力和要求,迸发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约束机制包括奖励机制、用人机制和约束机制等。我馆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活动的具体实践活动有以下一些形式:一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发展图书馆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各种形式的学习团队是图书馆进行学习的基本组成单位。我馆先后组建了文献资源建设小组、参考咨询小组以及网络技术小组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团队,促进了全馆信息的沟通、知识的共享,有利于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和馆员个人能力的提高。二是开展全馆学习。我馆除组织正常的政治和业务学习,还坚持每月举办业务讲座,一般是由各部门的主任或业务骨干根据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向全馆介绍自己工作方面的业务知识,这样可以加强全馆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了解,有利于提高馆员服务水平、拓宽馆员的知识面。我馆每周五下午停止对外开放,作为全体馆员的学习探讨时间。通过全馆馆员共同学习,掀起了全馆学习热潮,形成了全馆学习的图书馆文化。三是开展培训与交流。根据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最近几年我馆先后邀请了一些图书馆界的专家举办了一些专题讲座,通过馆员和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开阔了馆员的眼界,提升了馆员的素质。另外,我馆结合本馆实际和工作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业务骨干到兄弟馆进行学习与调研,并且积极组织馆员参加全国性的专业学术会议,把新知识、新文化带到图书馆工作中来。四是重点培养业务骨干。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的中间力量是业务骨干。通过业务骨干的带头作用,带动其他馆员的发展。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实行绩效管理,通过物质奖励以及其他形式的奖励,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馆员的创造能力,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5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
在介绍了我馆的各种资源、技术的条件下,笔者构建了一个本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
5.1第一层第一层是用户层。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用户主要是全学院的教职工、学生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以及部分授权过的外部人员。
5.2第二层
第二层是界面层。主要有业务界面和图书馆界面。业务界面供图书馆工作人员使用。目前,我馆的自动化系统是深圳大学自行开发的系统。该系统具有开放性,可实现采访、编目、借阅、检索等业务功能。同时可直接从CALIS联合目录中心下载数据。图书馆界面主要指图书馆网站。读者在图书馆网站可浏览、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5.3第三层
第三层是数据库层。知识获取主要从知识资源来采集,知识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的传统的纸质文献、数字化的电子文献以及各种数据库等。而知识组织则利用图书馆内部知识库来进行。知识服务主要通过参考咨询、信息推送等方式。而馆员知识学习这一块则图书馆有相应的培训与学习以及知识社区等途径。
6结语
总之,21世纪只有依靠知识创新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高校图书馆的整体管理和具体工作必须运用知识管理的模式,才能迎接挑战。虽然当前我馆知识管理处于尝试性阶段,但是这项工程意义深远,希望馆领导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管理观念,积极实现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知识管理模式的转变,致力于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实现高校图书馆的价值,获得可持续发展。
对图书馆建筑的发展历程梳理后,笔者认真思考如何对原有传统的图书馆建筑进行有效的改造设计,使其在当代仍然发挥重要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笔者首先对原有图书馆建筑进行深入的剖析。该图书馆建筑位于城市重要街区,面向政府办公大楼,曾经是城市重要的文教中心。但由于建造年代早,建筑立面风格与周边后期新建的商业街建筑风格不协调,原有建筑内部空间、管理模式等不符合现代图书馆的使用要求。因此建筑的设计改造以当地规划部门要求为依据,首先将图书馆内部空间进行改造、扩容,使之符合现代化的文献信息中心和教育中心的使用要求,其次考虑建筑外立面如何与周围整体环境协调,同时具有典型的文化建筑标志性特征。
1设计理念
百年的历史、百年的变迁,该图书馆位于该市文苑小区商业一条街附近,周围的建筑带着历史的痕迹,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本次改造设计充分遵循“尊重历史、尊重环境”的原则,将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建筑,以其建筑体量、形态起到统一全局的作用,在建筑文脉延续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立面设计采用砖灰色整体色调,延续了当地传统建筑代表色,朴实深沉、宁静致远,与周边明清商业街的灰墙、青瓦相互呼应。整体立面划分为三段式,屋顶采用传统歇山顶与平顶结合,体现了历史文脉的延续。建筑一二层墙体使用灰白色蘑菇石贴面,中间墙面使用同色调石材饰面。为了凸显建筑高耸挺拔的造型,利用窗间壁柱强调竖向划分。建筑主入口前加设直跑大楼梯直通二层门厅,气势恢宏,丰富了室外空间的节奏感,有利于人流疏散,同时增强了空间导向性,导引人们进入知识的殿堂。图3是图书馆立面改造设计前后对比。
2平面功能改造
建筑平面改造设计考虑现代图书馆大容量、多功能的要求,在建筑层数上采用局部加层的处理,切实增加图书馆建筑的使用面积。平面布局设计打破原有严格划分的借、阅、藏三大空间模式,采用较灵活、紧凑而多样化设计。管理模式上改变原有图书馆“以藏为主”的闭架式管理模式,实现每个阅览室“借、阅、藏”一体化的开放式管理模式,让图书馆的馆藏尽可能地接近读者,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意图。平面布局设计遵循高效率、节约读者和工作人员的时间为改造设计原则。合理设计读者、书籍和馆员的三条流线,使之相互联系,但避免流线互相冲突和交叉。建筑功能以文献信息、试听教育、科技档案、学术报告为主。改造后建筑首层主要为办公、管理部门、编目、采编等主要办公用房。考虑儿童阅览方便,将综合儿童阅览区域也放在首层。二层到六层平面内部布局将实用性与智能型相结合,分别设计为电子阅览室、期刊室、地方资料、学习室、多功能大厅等,局部采用通透开放的格局,将空间灵活划分,使各个单元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不仅适应时代开放性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消防疏散及设备管线的布置。
3网络化综合设计
设计同时考虑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在普通阅览室设计中考虑网络综合布线的有关要求,统一考虑照明电源线、动力电源线、网络线、通讯线和闭路电视线等,图书馆内设有电子阅览区的信息点、公共检索区的信息点、藏书区数据的信息点、各个阅览区的检索信息点、内部业务工作区的信息点等,使整个图书馆形成高度整合的网络,该系统功能的发挥和正常运转是图书馆工作的关键。
4室内设计
室内环境设计力求强化图书馆建筑的文化内涵,为读者创造简洁明快、典雅大方的助读环境。设计利用室内家具、灯饰、字画、雕塑、绿化等的色彩、造型丰富了建筑内部空间环境,营建空气清新、环境明朗、良好的学习氛围。
5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对图书馆建筑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不论是图书馆的修缮还是新建,均是建筑师应长期重视的课题。图书馆作为文化建筑,承担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设计者应以科学的观点、综合评价的方法探索图书馆建筑的特质,使图书馆建筑成为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标志性建筑。
作者:郝峻弘 周凡 王丽华 单位:北京城市学院城市建设学部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
高校图书馆馆内布局和设施对读者的心理影响
(一)馆内布局原则以读者要求为出发点,树立读者第一的观点,布局是否合理以读者利用率来检验,图书馆布局要充分考虑实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并且要保护藏书,方便管理。(二)馆内布局与读者心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联系,一方面人在空间环境中起主导作用,环境能满足人的行为需求;另一方面环境又制约着人的活动范围及行为。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是有广泛性、开放性、流动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创造出科学的,符合人性的设计,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是对读者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3]1.模数设计模数设计是现代图书馆建筑的主流,采用大开间、无间隔设计,统一层高、统一柱网、统一荷载,表现为通透、扩展的大平面,实现藏、阅、借一体化,读者可以真正体会到遨游知识海洋的乐趣。“现代许多高校图书馆建筑都是门庭开阔、空间开敞、资料开架、网络开通、管理开明、全方位全天候地开放,建筑设计着意于亲切愉悦,展现欢迎读者的环境氛围。”[4]2.空间组织———中庭或内院在布局空间组织中,一般将中庭或内院组织到模数设计理念中,围绕有顶或者无顶院落布置子系统。中庭外形方正简洁,内设开井,四周空间敞开,使图书馆空间功能通透,各层的布局面对中庭开放,可在中庭空间的墙壁和柱子上进行壁画、题字、雕塑等艺术处理,为读者带来艺术美感和享受,使读者阅读欲望增强,如深圳大学图书馆中庭设计上空是金字塔玻璃顶,韵味十足,既能充分沐浴阳光和新鲜空气,又为全校师生创造了宜人的学习、休闲场所。如苏州大学图书馆,馆内设有庭院,读者区围绕共享区,每层均设回廊,拱形大门,门厅是吊灯,二楼回廊挂屏为老子《道德经》,四周饰以汉代四灵瓦当图案,用竹篱、盆景、花窗点缀,既体现悠久历史,又有江南风韵。在现代提倡节能环保的环境下,中庭与内院相结合既增加艺术氛围,又解决采光、接近自然,体现人本,人与自然和谐统一。3.无障碍设计根据2002年2月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19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保护读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应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高校图书馆读者群体包括全校教工和学生,其弱势群体泛指读者群中的老者、弱者、病者、伤残者、孕妇等,因此,要在室内高差、垂直交通、卫生间等处做无障碍设计,如坡道、盲道设计,专用卫生间、专用标识等,高校图书馆的无障碍设计是必然趋势。4.功能划分图书馆馆藏布局的原则是利用率越高的图书资料应分布在越低的楼层,这样可以为读者节省时间,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办公区与阅览区、书库区、服务区分开,互不干扰。各层应该设读者休闲区,读者可以在学习之余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交流,在获取知识、信息和进行研究的同时,进行人际交流与休息,这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图书馆的布局对读者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直接影响读者阅读兴趣和效果,通过环境给读者心理暗示,使得读者走进图书馆就感受学习求知氛围,营造健康向上环境,陶冶读者心灵。
高校图书馆色彩布置对读者的心理影响
色彩对人们心理产生影响是心理学普遍认同的真理,人们欣赏色彩带来的美,享受给予人们的愉快和幸福。专家研究证明色彩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治疗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病症,用色彩调节工作和生活,使工作热情和生活乐趣统一起来。高校图书馆作为全校师生及馆内工作人员学习、工作的公共场所,其色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读者的学习情绪和馆员的工作情绪。图书馆“色彩的选择应以柔和和冷色为主,烘托出平和、雅静、清新读书氛围和环境。”[5]图书馆建筑应充分考虑读者的心理需要,在色彩的运用和处理及室内装饰上,增加读者对图书馆的亲切感,缩短人与文献资料之间的距离,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从色彩的搭配和细节处理来加强图书馆的人文色彩,色彩设计上要考虑读者的心理效应,在室内装修设计时,为读者营造一种宁静的色彩气氛,墙体和地板以中性色调或偏冷的浅色为主;门窗以浅暖色调给人以轻巧、洁净、愉快之感;书架及阅览桌的主色调适宜以偏暖色调和中性色调为主。要注意色彩的协调性,色彩杂乱会缺乏美感,使读者产生消极和烦躁。在社会高度文明发展的今天,努力做到生活和工作环境与大自然的协调,既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又使人们对生活、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总之,高校图书馆在建筑设计上在体现时代精神,满足现代教育需要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对读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营造一个明快、恬静、幽雅、具有人文气息的图书馆学习、阅读环境。这样的环境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于无形之中遏制不文明行为。因此,我院图书馆在建设的同时要秉承图书馆优良的建筑传统,大胆创新,也要摒弃传统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不足,尽量减少缺憾,利用先进建筑理念,真正把我校图书馆建成现代化、智能化、人文化、绿色环保的现代图书馆。
作者:刘丽萍 单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作者:张文勇 单位:湖南图书馆
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工作人员的工作需要,实现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建筑环境是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新理念的核心要素。现代化、智能化、可扩性、开放性、实用性等已成为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要求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统一协调、有典雅的造型和具有艺术文化品位,结合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统一柱网的“三统一”模数式图书馆建筑设计思想,灵活进行功能模块设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要具有前瞻性,能满足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需求。以人为本理念关注人是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宗旨。人性化的设计是当今建筑界所关注的焦点,图书馆建筑一切要为人着想,既要给读者营造一个安全、方便、舒适、温馨的环境,也要给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一方面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图书馆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都要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建筑的布局设计要以满足读者利用文献信息和进行交流活动为出发点,努力为读者营造舒适、优美的环境,如在家具、采光、色彩、绿化、休闲等各个方面的设计、布置等都要以方便和利于读者为要。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需求,如对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应建设好相关设施设备,比如轮椅过道、盲人通道、电梯低位操纵开关、低位洗手池及带扶手的座式便器等。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直接影响服务质量的好坏和读者的满意度。在适当的条件下,应尽量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创建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环境,对一些特殊工种的工作间比如机房、监控室等因辐射、噪音、采光等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环境,要尽可能从设计时就考虑到如何减少或降低这种人身伤害,给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有关人员的身体健康。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要在声、光、空气、色彩、家具、温湿度和环境布置等方面下功夫,尽量使人在视觉、听觉、触角和心理上感到舒适。使读者及员工都能从视觉、听觉、触觉上产生和谐舒适的感觉,从而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愿意把自己融入图书馆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如杭州图书馆新馆阅览室装修风格十分家居化,采光良好,阅读席位宽敞舒适,所有的书架都采取开架形式,读者不需办理任何手续即可随时取用书籍报刊。馆内还开通了无线上网,读者可在馆内任意地方免费无线上网。
杭州图书馆优美、舒适的阅读环境让读者感觉就像在家看书一样惬意、自然,使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了“市民大书房、百姓图书馆”。多元思维理念信息时代的文化是多元的,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公共图书馆,其发展趋势也是多功能与多元化的。首先现代读者是多类型的,包括老年、中年、少年读者等,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是多样的;其次表现在文献资源上,不只是需要纸质文献,而是需要多载体的馆藏体系,包括光盘、缩微文献及网上数字资源等。因此,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就不只是借书还书,要以社会为舞台,开展多种多样的科学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展示和文化交流的作用。读者到图书馆来,除了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以外,更主要的是要追求一种和平、舒适、友好、亲切的文化氛围,追求能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建筑除具备文化典藏、学术研究等基本功能外,还应具备社会教育培训、展览、文化交流、音乐欣赏、影视观摩、文化娱乐、综合服务等功能,馆内应设有学术活动室、会议厅、演讲厅、展览厅、音乐厅、多功能中心甚至是书店、商店、咖啡屋、读者餐厅等,从而将公共图书馆成为生动活泼的文化传播场所,成为国家、地区、城市的标志和文化中心。如杭州图书馆新馆各阅览区纸质、电子、数字、光盘、多媒体等多种载体文献共存,文献阅读、信息咨询及文化交流等服务功能一体化,实现一站式便捷服务,设立了视听室、音乐馆、低幼室、交流室、咖啡吧等空间,充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开放灵活理念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形态创新集中体现在阅览空间、交通空间、公共活动空间等的限定、组合和氛围营造等多方面,并表现出空间的灵活性、融通性、动势、人情化等形态特征。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建筑,应有空间布局上的合理性、有效性,结构上的灵活性、可变性,能适应现代技术的运用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实施。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大开间开放性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小面积分割封闭的模式,主要目的一是让读者直接接触文献,二是实现建筑资源的共享;除特定的珍贵文献外,其他文献应一律开架,实行藏、借、阅合一的服务模式,让读者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如南京图书馆摒弃了过去藏、借、阅分开的空间设计,使用世界通行的“模数化”设计,大空间、无间隔,读者借阅区和藏书区尽可能地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统一柱网,使其可以灵活应对未来的发展变化。各主要功能区既保持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静区、较静区和闹区分隔明晰,互不干扰,较为科学合理。先进智能理念智能图书馆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中心、综合布线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图书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5个部分。通过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与各种机电设备的有机结合建设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系统,有利于提高建筑物运行、管理、安保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自动化程度,从而为读者和工作人员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工作环境,并实现降低能耗和人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如首都图书馆新馆建设中通过建设楼宇自控系统、安防监控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卫星电视及共用天线系统、音乐喷泉系统、门禁系统等,将图书馆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智能大厦,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服务。上海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通过采用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技术(RFID),建立了图书自动借还系统,实现了图书的自动分架,将图书自动分发到所要到达的位置,既方便了读者查阅,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生态环保理念绿色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尊重自然、关注环境、创造健康的生活正在成为时代的强音,面对绿色思潮的冲击,图书馆建筑也应注重建筑的生态环保。
图书馆要创造一种健康的、富有生气的学习、思考、交流的空间,图书馆文化应该是绿色文化,无污染的文化,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应该是人类理性的环境。首先图书馆建筑本身宜绿色环保,可充分利用地域和地理优势,把建筑营造为绿色环境中的一部分,做到馆中有园,园中有馆,在建筑中尽情享受自然风光;其次应选择绿色环保、无公害、无污染、无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再次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尽可能利用自然能源,充分利用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如采用自然光线、太阳能、节能新材料、新技术。另外,图书馆建筑设计还应周密考虑隔声、降噪措施,在建筑物内设置足够的吸声材料。比如采用地毯或装饰用织物、吸收性地面涂层、玻璃棉板材及由石膏板和玻璃棉组成的隔音分隔墙体、隔声多孔砖等吸声结构材料,都能够显著降低噪声污染,营造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要顺应信息时代赋予建筑的功能需求,结合高新技术的应用,反映以文化内涵为主体的城市环境建筑设计。同时在建筑设计时从整体入手,重视智能化和生态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充分体现“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的设计准则。
作者:张春宇 单位:琼州学院
随着大学扩招,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很多学生选择回归校园用功读书,高校学生依然会选择利用图书馆作为自修的主要场所,同学们普遍反映在图书馆里占座位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高校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翻倍增长,但还是存在开馆时间不够长,座位不够多的现象,如何解决图书馆人满为患,一位难求的现象,又要对长期占位,或抢占多个座位的现象进行治理,这是我们图书馆人要思考的问题。这几年新建的大型高校图书馆大多采用模数式图书馆的设计,进深较大,广泛地使用了中央空调系统,能耗一般占到图书馆总能耗的40%~60%,为了管理方便,图书馆的窗户大多设计较小或只能开启一小部分,大部分是密封的,即使这样常常也会出现这边开着中央空调,那边读者开窗透气的现象,易造成管理疏漏。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不用空调的时候通过小窗户来自然通风透气效果很差。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脑的使用已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程度要求愈来愈高。在图书馆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同学抱着电脑找插座,或同学们自带一个插线板,几个同学共用的现象,高校图书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
针对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引起思考日本图书馆界和建筑界的专家认为:建筑是人造的,反过来建筑也在造人。高校图书馆应吸取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解决好传统与创新的问题,图书馆的建筑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既可以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的舒适空间,又可创造一个幽雅、安静的学习环境。图书馆应以自己无声的语言,使读者自然受到知识和文化的熏陶。高校图书馆应自始至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既要考虑最大面积的使用效果,也要考虑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要将实用性摆在首位,不能脱离实用性,片面追求华丽的外观,要充分考虑使用后的管理成本,注意开源节流,避免华而不实的玻璃幕墙,采用自然通风采光。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设计初期,应尽早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及读者的意见,让图书馆员实际参与规划设计全过程。台湾建筑学会理事长、台大教授黄世孟非常强调:“有好业主才可能有好建筑。”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学生使用方便等综合因素选址。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目标。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设计大多缺乏人文关怀,传统图书馆从卫生、防虫的角度不允许带吃的东西入馆,现代图书馆设计初期应考虑在每个楼层设有开水间,同时开辟一小间作临时集中的简餐处,或图书馆设有读者餐厅。这样会大大方便读者,也便于卫生的管理。如何解决读者长期占有某个座位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借鉴银行的自动取号排队系统,杜绝学生长期占位现象的发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资源的广泛使用,新建的高校图书馆建筑内应配备充足的电源插座和网络接口,以满足自带设备读者的需求,使其查资料、阅全文、编辑、撰写一气呵成。这是一个多元和丰富多彩的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高校师生,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大学生、研究生与教师的从事教学科研的需要,为读者设立研讨室,私密的个人研休间,学术报告厅,语音学习室,观摩厅,艺术展览厅等,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除满足图书借、阅、藏等多种服务功能外,也应该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节能减排,总之如何更好的设计出让读者满意的图书馆,还值得所有建筑及图书馆人的共同努力。
摘要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图书馆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建筑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以保存、收藏书籍资料为核心的观念正在向以为人服务为宗旨的观念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载体的图书馆建筑也应顺应这一变化,以人的行为特征和模式为出发点,正确处理好人与知识载体、人与人、人与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人们知识的获取、思想的交流、公共生活的丰富提供便利和物质保障。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行为;空间;互动关系
人类行为发生的模式是由需求到动机再到行为本身如此循环往复。人类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因此人类行为方式本身的发展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可分割的。现代主义建筑中的功能主义是抽象于需求的,是机械性满足的体现,其功能的产生是对于空间需求的正面回应,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在具体空间中行为发生的好坏和人的直观感受,而这种感受恰恰是下一次进阶行为发生的刺激物。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行为空间论是对功能主义的升华,它在包含功能主义空间需求的同时对人类行为的特征和模式做出正面回应。
1.以行为主体和行为类型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空间构成
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时间段内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这种角色本身一部分可能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而另一部分则可能是基于我们的行为本身。在城市公共图书馆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行为主体及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类型与空间。
1.1读者读者是城市公共图书馆最为主要的使用主体,它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最主要的对象。大多数的城市公共图书馆都是以读者流线为主要流线进行设计的,当然这里的读者按年龄分可分为老年读者、成年读者、儿童读者。按健康状况分,又可分为正常读者和残疾人读者。按目的性强弱分可分为学习型、研究型读者与休闲读者。因此,作为服务于读者的阅览空间即为图书馆建筑的主导空间,这里是人与书籍等知识信息载体直接接触的区域,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空间。读者行为类型按年龄划分有:儿童的阅读、玩耍、集体学习行为、同龄之间的交往行为等(多数成年人陪伴)。成年人的休闲阅读、学习研究型阅读、自主学习、学术研讨与交流、影印资料、休息等。老年人的休闲阅读、交往行为、休息等。通过分析以上行为类型可以看出,适当的交流交往空间、研讨空间、自习教室空间、休息空间、影印资料空间等存续空间是图书馆主导空间的必要补充。
1.2.服务者这里的服务者与公共图书馆内的行政人员有严格的区分,他们直接与图书馆使用者接触,监管图书馆的运行,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便利的指引与帮助。服务者是图书馆使用者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纽带,他们是图书馆高效运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服务者的空间应与主要使用者空间重合,嵌入其中。其主要行为包括问询服务、指引服务、书籍整理、影印服务等。
1.3.非读者型市民他们的行为主要包括:休闲交往、停留休憩、陪护行为、参展观展、参加学术活动如学术讲座、成人教育等。主要利用图书馆的非核心功能,包括室外的绿地、公共空间(包括可能的灰空间)、咖啡厅、报告厅、展览厅等图书馆作为公共建筑的衍生空间。
2.以行为主体意愿和行为强度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空间设置与配比
通过以上基于行为主体和行为类型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服务于图书馆使用者的三种空间类型,即,图书馆阅览学习空间(主导空间)、图书馆交往与服务空间(存续空间)以及图书馆作为公共建筑承载社会生活的空间(衍生空间)。但对于具体的图书馆设计,因其所处地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这几种主要的空间类型和对应的使用功能如何选择和配比呢?面积指标如何确定?容量如何确定?一方面,它与行为主体(使用者)的主观需求相关;另一方面它与不同行为主体的不同行为事件发生的次数(频率)、时长即行为强度有关。合理的图书馆功能选择与空间配比,不仅可以提高图书馆建筑空间的利用率,满足服务人群的不同使用要求,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并且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因此,这样的意见和数据从何而来就成为了问题解决的关键。在功能定义与空间设置方面,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先生的“仙台媒质机构”选择了市民座谈会的方式,他将设计方案的内容与由来向广大市民公开,成立了审查委员会与市民进行积极的沟通。在空间配比方面,伊东事务所积极听取相关使用团体的意见与建议,并结合相关的统计数据和方案本身,为各项行为活动的展开做出合理的空间配比与调整。
3.以行为逻辑和行为需求满足程度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空间组织与设计
基于行为逻辑和行为需求满足程度为基础的空间组织与设计应以行为主体的差异性为主线,尊重不同行为主体的主观需求,既应适应目的性强的行为事件如查找直接参考资料、自主学习或自习,也应适应一定主观随意性的休闲阅读,及时研讨、思想交流等行为的发生。现代公共图书馆设计不管是国内和国外都以开架阅览空间为主体,这是图书馆“以藏为本”到“以阅为本”适应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下面我们就以图书馆的主导空间即阅览空间为例进行讨论。在公共图书馆阅览空间内发生的不同行为主体的不同行为逻辑关系中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关系,即人与书籍等知识信息载体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空间的关系。
1).在人与书籍等知识信息载体的关系中,因行为主体自身的认知能力与认知方式不同,大部分的现代图书馆阅览空间都会进行一定的空间划分,即适应儿童学习需求的儿童阅览区,适应成年人和老年人的阅览区(部分图书馆对于成年人和老年人也进行了区分,但笔者认为二者认知能力与认知方式并无太大不同,因此这种区分并没有实际意义),适应残障人士的特殊阅览区等。在知识信息载体方面其主要包括书籍、影音、视听、网络等载体,但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仍以书籍资料为核心,书本杂志等仍是普通民众在公共图书馆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正确处理好人与书的关系便是阅览空间组织与设计的核心,而人与人和人与空间的关系作为辅助支持而存在。在阅览空间的构成上因阅览行为主要包括:找书-看书-展开工作三方面内容,因此,阅览空间主要以开放式书架空间、阅览空间、工作台空间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基于读者行为类型的分析我们得出,人与书的关系包括学习研究型阅读、影印资料、休闲性阅读。学习研究型阅读需要读者能够高效便捷地找到相应书籍资料并展开工作;对于必要的图书资料要进行影印复制;而休闲性阅读需要读者能够自由穿梭流动于各种不同种类的图书阅览区并就近阅读。因此,在空间组织上首先开放式书架空间与工作台空间应有直接联系,便于读者开展阅读、学习等行为,影印资料空间应嵌入其中便于读者复制影印;其次开放式书架的排放应具有简明逻辑性便于书籍的寻找;最后开放式书架空间应自由连续、渗透流动形成整体形象,营造阅读氛围便于休闲性读者的随取随阅。对于工作台、开放式书架及影音资料空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上,GMP事务所承接的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采用了圈层的设置方式,即工作台空间邻近外窗或邻近中庭空间充分利用了领域性与防卫性的“边界效应”理论符合人的行为心理需求,这些位置拥有良好的采光通风环境且相对较为安静,开放式书架空间位于内部,部分与隔墙相结合,影印资料空间分别设置在二者之间,符合读者的行为逻辑需求。
在开放式书架空间的组织方面,库哈斯的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在6、7、8、9层采用了螺旋状的楼层形式,楼层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依靠倾斜的坡道来连接各个楼层。图书馆内的书籍并没有像传统图书馆那样按类别和楼层分隔,而是将所有图书完全统一在五层连续整体的空间内,只在五层连续楼层斜坡道的地面上有着各种书籍的标号。读者只需根据这些编号就能够很快找到所需的书籍。在开放式书架空间的艺术处理上,山本理显先生设计的天津市公共图书馆将开放式书架与墙体空间相结合,穿插交错,开放包容,流动渗透,营造了良好的图书阅览氛围,丰富了空间体验的同时更具灵活适应性。
2).在人与人的行为关系中主要包括交流交往行为、研讨行为、休息等,这些行为与阅览行为直接相关,但这些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对于阅览学习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空间组织上既要与阅览空间并置相近,而且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予以分隔,做到联系方便且互不影响。如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中,交流休息空间与公共交通空间毗邻设置,而与其他阅览区以玻璃隔断的形式予以分隔。又如日本世田谷区的成城大学图书馆内,在安静阅览空间中用玻璃隔断封闭而成的隔音效果极好的讨论自主学习区等。
3).在人与空间的行为关系中,图书馆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满足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公共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合理性,而空间满足人心理特性的属性是刺进与引导行为发生的直接源动力。空间的物理特性包括空间的尺度与形状、空间的光环境、风环境、热环境等,空间的心理特性包括空间的私密性与公共性、空间的矢量性(运动与静止)、空间的声环境(安静与喧闹)、空间氛围(空间的装饰与装修,包括色彩、家具等)。那么具体到公共图书馆建筑,不同的行为事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空间设计来支持和引导,如不同的阅览区应以不同的色彩予以区分便于使用者识别,同时不同的色彩组合还能活跃图书馆的空间氛围。工作台、阅览座椅应处于采光通风较好、温度适宜且安静的空间内。休闲座椅还应有较好的景观视野,并且这样的座椅家具也应得到较好的设计,以符合人体工学及心理需求。如伊东先生的“仙台媒质机构”每层的家具都请不同的设计师予以设计,有的可坐可卧适宜休息,有的三五成组促进交往,有的又相互独立便于学习研究和自主学习。
4.结语
城市公共图书馆从“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揭示了图书馆作为公共建筑的人性价值取向。以人的行为需求、模式和特点为出发点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必定是高效、适宜的。也必定是顺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不断向前推进,走在时代前列的。
作者:刘浩源 胡雪松 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关于图书馆建筑
图书馆建筑是构成图书馆的重要物质条件。尽管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全面应用,虚拟图书馆、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新概念层出不穷,20多年前就有学者曾预言作为建筑实体的图书馆将消失,人们获得信息依赖于进入家庭和办公室的网络终端,但事实情况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图书馆建筑越来越多,越建越大。据统计全国有80%以上的高校新建和扩建了图书馆,如北大图书馆由24000平方米扩建到51000平方米,清华大学图书馆经过两次扩建由不足3000平方米扩大到27000平方米,普通高校图书馆的面积也多达上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方面,上海图书馆新馆83000平方米,深圳图书馆新馆35000平方米,首都图书馆新馆37000平方米,东南沿海发达省市的中小型图书馆也多达上万平方米,国际上也出现了法国国家图书馆这样的巨无霸工程,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85405平方米。虽然计算机和宽带网已进入办公室和家庭,但漂亮的图书馆建筑及图书馆里的书卷味、艺术氛围、舒适的阅读环境、亲切的人文关怀只有到图书馆的读者才会亲身感受到。一座实用而又具有艺术魅力的图书馆建筑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它使人感到亲切、舒适,进而身心向往之,愿意到图书馆这个知识的殿堂里畅游,淘金挖宝,获取信息,娱乐休闲,这也正是图书馆的功用所在。
2图书馆建筑艺术的美的本质
从美学的角度说,美的本质是真和善的统一,真是规律性,善是功利性、目的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并通过具体而又有光辉的形象表现出来,这个形象就是美的了。所谓“美是人的求真向善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正是指客观对象的感性形象上面体现了真与善相统一的审美价值而言。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对象上来说,要满足物质功能要求,也就是要“善”,这时可用“建筑物(building)”来表示,从学科上来说,要满足精神(美学)功能要求,这时可用“建筑艺术(architecture本意为巨大的艺术)”来表示,当人类的建筑摆脱单纯的功利性目的而含有审美目的后就成为“建筑艺术”。建筑艺术的美的本质即是满足人们的实用功能的需求和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统一。
建筑作为一门艺术有别于雕塑、绘画、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建筑以实用和技术为基础,就其工程技术属性而言,它涉及结构与力学、材料与构造、建筑物理和设备、施工和管理等诸多问题。受技术和功能的制约,使得建筑作为艺术远不如其它艺术形式自由、灵活。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将艺术分为三类,首先是象征型,以建筑为代表,其特点是物质压倒精神;其次是古典型,以雕塑为代表,其特点是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第三是浪漫型,以绘画、音乐和诗为代表,其特点是精神超溢于物质〔1〕。无独有偶,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构造了一种体系庞大的艺术哲学,这种哲学把各种艺术按等级加以排列,建筑艺术处在最底层,它展现了各种基本的自然力形式,即空间和地心吸力领域中的物质的各种应力和应变。古典派风格的建筑最出色地使这一自然力形式和谐一致,而哥特式建筑则是紊乱的,由位于底层的建筑艺术逐级往上是雕塑、绘画、诗歌和音乐。按照这种等级,这些艺术越来越表现出人类在终极的非理性的现实中的困境,艺术的目的就在于摆脱和解除这种困境〔2〕。这两位哲学大师探讨了建筑作为艺术在整个艺术哲学中所处地位,即建筑受功能和物质技术因素制约其艺术表达形式远不如雕塑、绘画、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自由。
2.1功能制约建筑:在构成建筑的功能要求、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这三大基本要素中,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要求的必要手段,建筑形象则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内容的综合表现,而建筑功能则是建筑要素中的最基本要素。古代图书馆的以藏为主的功能产生了天一阁这样的藏书楼,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建筑艺术的代表;近代图书馆的以藏为主、藏用并重的功能产生了阅览在前、书库在后、中间置以目录厅、出纳台的藏、借、阅分离的建筑形式,一般呈“山”、“工”、“T”等字形;现代图书馆多功能化,文献收藏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等多种功能集于图书馆,产生了荷载、柱网、层高三统一的现代化图书馆建筑形式,正如图书馆的多功能一样,建筑形式也异彩纷呈,纷纷成为大学或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2.2技术制约建筑:建筑之美,依技术而成,猿人寻穴而居,攀枝筑巢,古代石砌木构,现代摩天大楼,均透出建筑对技术的依赖。每次工程技术的进步,都推动了建筑的革命,古罗马的火山灰水泥,使得巨大的斗兽场成为可能;飞券结构,让古哥特建筑高耸向上;榫卯结构,形成了东方神韵的木结构体系;钢和玻璃的应用,产生了现代建筑的审美意向和观念;信息社会的发展孕育了现代智能建筑〔3〕。现代成功的图书馆建筑如北大新馆、清华新馆、中科院图书馆、及即将建造的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国外的法国国家图书馆、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无不在艺术化的造型里渗透着建筑技术的影响。因此,图书馆建筑艺术的美的本质就是合乎现代图书馆功能要求与给人以崇高审美享受的统一。与“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于美的追求的结晶”相呼应,图书馆建筑艺术的进步,就是人类对于建筑技术与图书馆功能相统一的不断追求的结晶。
3图书馆建筑的美的表现
图书馆建筑的美表现在环境美、造型美和装饰美三个方面。
3.1环境美:图书馆与环境必须和谐,才能显示作为文化建筑的特点,正如我们常说的“美是和谐”。环境是建筑实体的延伸,它包括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馆内环境与馆外环境。生态环境指图书馆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美是在保持环境自然美的基础上协调生态主体(图书馆)与自然环境,使之自然融洽而不是显得生硬。建于北京北海公园旁的北京图书馆老馆和建于紫竹院公园旁的北图新馆无不注意周围的生态环境,通过取景、借景,为读者创造一个温馨和谐读书环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北京大学图书馆位于未名湖畔,宁波天一阁位于宁波月湖西侧,都旨在为读者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人文环境就是考虑到图书馆建筑选址要便利读者使用,而且与周围建筑相协调。因为图书馆建筑所特有的文化内涵,许多城市和大学都将其作为标志性建筑置于城市或大学的中心地带,既便利读者使用又能充分感受其建筑的审美功能。这是人文主义思想在图书馆建筑上的体现。例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地处北京市中关村科学城,这里是中国高科技研发中心,中科院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图书馆等都集中在这一地区,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文献收藏中心、信息开发中心、学术研究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的职能有重要作用。再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位于广州市区中心与鲁迅纪念馆和广东省博物馆一起围成一个小型文化广场,在市内形成一个安静的文化区,人文和文化底蕴深厚,便利图书馆职能的发挥〔4〕。
除了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外,图书馆建筑的环境还可分为馆内环境与馆外环境。馆内外环境建设的最高原则就是人文关怀,使人远离各种有害因素,一切从关心人出发,营造馆内外优美、舒适、健康的环境。馆外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噪声、水火灾、有害气体、烟尘等,因此从图书馆建筑的选址到基地都应注意避开污染源,选择闹中取静的地方,馆区要通过绿化进一步减少不可避免的污染。例如唐山市图书馆位于唐山市中心,西邻市委市政府,东面与凤凰山公园隔路相望,南面和北面是住宅区和商业中心,图书馆有庭院与主干道隔开,院内花草树木繁盛,其建筑格式布局高雅,既区别于市政府大楼的庄重,又别于商业中心的繁华,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实为读书治学的好地方。馆内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光源不足和空气污浊。因为经济条件的允许,许多新建馆都采用人工照明和中央空调通风换气,从本质上说这是与人文相违背的,既浪费了能源,又造成了污染,2003年春季蔓延全国的非典疫情使我们不寒而栗,专家指出自然通风排除室内污染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因此,在图书馆建设中要立足于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这是最人文的选择。
3.2造型美:建筑是空间的艺术,它以其形体所构成的空间等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建筑造型给人以最直接的信息和最强烈的印象,它包含客观形象和审美的双重含义,其构成手法多样,对人的感染力也多种多样,而存在于图书馆建筑本身的美是客观的,不会因个性的审美差异而改变。成功的例子如建造于1996年的上海图书馆是上海十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建筑由107米和59米两座塔楼组成,门前有几十级宽阔的台阶,代表人类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人们攀拿知识高峰的路程。2001年建成的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埃及政府共同负责规划建造,新馆建筑呈圆形,倾斜面向大海,既是古代埃及太阳神和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同时又令人联想到宇宙天体,预示图书馆的发展和未来。
大学图书馆是校园的文化信息中心,是支持教育、提供学习和研究资源、应用和展示最新信息技术的场所,同时也在校园生活中起到一种凝聚作用,使大学生们交流信息并得到审美愉悦。大学图书馆纷纷将这些意义融入其建筑造型之中。如德国哥廷根大学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享有国际声誉,建筑由5栋相连的楼房构成,像一只巨大的手,将全校师生聚拢在一起。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图书馆则以具有未来派艺术特征的造型,表现这个大学的科学技术领先地位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屋顶矗立着一个高达40米的圆锥体,入夜后像一座灯塔放射光芒,召唤学生们前来寻求知识,进行新的探索和追求〔5〕。因此,建筑造型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图书馆要吸引读者并给读者以审美享受就必须在建筑造型上下功夫。
3.3装饰美:图书馆建筑不但要在造型上表现其文化特征和审美特征,而且要在装饰装修上表现图书馆的功能和审美特征。装饰装修是一个图书馆建筑的重要环节,它属于细部处理的范畴,主要运用在重点的地方,以加强建筑的表现力。谭祥金教授将图书馆装饰装修的总要求概括为4条〔6〕:
(1)显示知识殿堂的氛围,既体现图书馆所处地区的文化底蕴,又要有时代的特点,符合国际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趋势。
(2)坚持适用原则,设计服从于功能,受制于适用,动静清晰,流线顺畅,注意安全和环保。
(3)以人为本,坚持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体现对读者的尊重和关怀。
(4)适应现代化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满足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需要。
每一座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这个多元化社会里图书馆建筑要通过装饰装修表现自己的文化和审美特点。如上海图书馆目录大厅墙上装饰着两个浮雕石块,刻满着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字,象征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则在其圆弧形外墙上刻着字母或象形字,这些字形来自全球500多种语言,代表上下一万年的世界文化。美国纽约皇后区图书馆法拉盛分馆门前的台阶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台阶上用不同的文字刻着各个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文字作品题名,以此象征人们对知识的追求,而图书馆则恰好是满足这种愿望的地方〔7〕。
图书馆的标识系统是装饰审美不应忽视的问题。在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中,标识系统成为疏导读者人流和识别空间的核心。由于现代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内容不断增加,但管理人员的数量却在减少,读者自主活动的范围和空间在拓展,这些问题,只有运用醒目易懂的现代标识系统,才能使读者准确、迅速、便捷地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标识系统主要有宣传规范性标识、警示预见性标识、无障碍标识、导向性标识。标识牌要巧妙地运用色彩和灵巧造型,既达到标识的目的,又给读者以审美感受,例如中科院新馆标识系统具有很深的审美意蕴,新馆标识以抽象的几何形为主题,由“L”为基本组合双向复制而成,在视觉上表现了富于变幻运动、无限伸展的空间,具有“科学、逻辑、理性”和信息(知识)聚散、科学交流的意义,“L”不仅表达了“Librar-y”这一词义,更体现着“Live”“Life”的主题,表达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馆标和标准字符的中、英文馆名组合为标志,设计开发了办公用品(名片、信封、信纸等)、员工识别(胸卡、工作证等)、馆卡、指示、广告、公关、宣传以及馆旗、馆徽、员工服装等形象识别应用系统,这些识别手段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内涵丰富的有机整体,不仅由内而外强化了图书馆的文化凝聚力〔8〕,达到了标识的目的,又给读者以无限的审美享受。
总之,图书馆建筑既要符合实用的原则,又要体现美的本质,在环境、造型、装饰等方面给人以崇高的审美享受。
[摘要]本文通过高校图书馆物化形态所体现的建筑环境氛围,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从高校图书馆的选址要求、主体建筑、外部环境设施、内部环境布局,以及室内装饰、标识设计、陈设艺术氛围的营造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建设的理念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建设乐山师范学院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信息、知识的集散地。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广大师生知识殿堂和精神家园的高校图书馆,对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保持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服务手段现代化、馆藏资源特色化、服务形式多样化,必须以全新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模式,营造知识管理环境,而建筑环境建设是进行知识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一、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建设的意义和内涵
良好的环境建设有利于树立图书馆美好的形象,是提升图书馆功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物质保障。现代的高校图书馆应是一座环境和谐优美、充满生机活力的建筑,建设时必须改变传统图书馆以书为本的观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满足现代化信息服务的需求,营造一个功能与造型的完美结合,自然环境与人类相融合的绿色生态群落,既提供给使用者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又较好地表现出图书馆的品格与文化底蕴。
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建设是指通过图书馆建筑人文精神理念的设计、选址,主体建筑、外部环境设施、内部环境布局和美化,以及标识设计、厅堂装饰、人文精神体现等各种物化形态所体现的健康、环保,人性化的环境氛围。
二、图书馆建筑是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建设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给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要营造一个提升读者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的氛围,就必须为读者创建优雅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从而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1.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理念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既体现学校风貌,又引领时代潮流;既追求新颖美观,又不显现商业气息;既吸收高科技成果,又不脱离现实的追求。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不仅要典雅、庄重,具有文化特色,更应充分考虑校园的整体性,在选材、造型、风格以及细部各个方面,要使建筑设计融于校园的整体环境中。通过人文精神理念的建筑设计,达到总体和谐,色彩协调,内秀外美,端庄大方,以建筑所具有的高雅品位和现代文化艺术神韵,给读者以艺术感染力和美好的启迪。
高校图书馆的建筑造型要具有时代感,与周围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校园建筑的整体美;主体结构要突出时代特征,融入地方特色,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力求特色鲜明、简洁明快,表现出浓厚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图书馆的周围环境是建筑实体的延伸,应与主体建筑相得益彰,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2.高校图书馆的选址要求
选址对图书馆的环境质量往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应靠近教学区,一般宜建在校园主干道旁,与教学楼、实验楼等相毗邻。馆舍的环境营造要充分考虑空气质量、绿化率,周围应视野开阔,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获得良好的感官效果。选址时还可借助周边环境,使图书馆周围风景资源成为图书馆环境的一部分,让风景穿窗而入,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里阅读,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馆中有园,园中有馆”的理想建筑环境格局。3.高校图书馆的主体建筑
高校图书馆的主体建筑除了要重视其实用性之外,还应具有地方特色浓郁的建筑风格,充分反映图书馆的典雅性格特征和创作构思的统一性,体现富有个性的文化意识,不仅为读者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使图书馆的文化底蕴得到进一步彰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树立和提升图书馆乃至整个学校的良好形象和知名度,应是学校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校进行知识交流、信息交流和学术交流的中心,除了读者在这里进行学习研究外,还经常举办各种讲座、报告、演出等文化交流活动,所以,图书馆的主体建筑,既要充分考虑功能用房设置的全面性,同时还要顾及到周边环境的美化和内部结构的布局,营造出优美的内外部环境,体现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书香气息。
4.高校图书馆建筑应是多种功能组合的综合性建筑
现时代变化速度非常快,社会和读者的需求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必须跟着转变,服务项目、服务方式、服务功能、服务手段、管理模式、空间用途和技术装备都会变化,一方面要求在规划设计时有所预见,适当超前,而更重要的应在建筑结构、布局、管线接口等方面都为未来发展作出考虑和适当安排,使建筑能适应变化,提供灵活调整的可能。现代的高校图书馆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藏书、借阅的功能,图书馆工作者已从纯粹的手工操作逐渐发展到计算机采购、编目,还开展了借阅咨询、文献复印、书刊供应、声像影视、技术交流、信息等多种多样的读者服务项目: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功能应具有时代性、灵活性和多元化性,从而成为多功能的综合性建筑。
5.高校图书馆建筑应是长期使用而布局又不断变化的“可塑性”建筑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有机体,实现图书馆建筑可持续发展,以建筑结构功能的灵活使用、可拓展性为基本准则,与现实可行性实现最大限度的统一。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更新,以及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进步,图书馆设备的改进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图书馆建筑的内部布局随功能需要及使用要求而重新研究,这就要求图书馆建筑要表现出很大的“可塑性”,即内部空间能适当变换其使用功能,或加以适当地改建、扩建,以适应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乐山师范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所在地——乐山市。学院坐落于乐山城西,濒临大渡河,东与乐山大佛隔江相望,西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遥遥相接。以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名字命名的沫若图书馆,位于校园的北侧,与城市森林公园、行知楼、运动场相毗邻,完美地将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和环保节能相结合,很好地体现了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特点,突出鲜明的知识品位和时代特征:圆形的建筑主体平面布局,意味隽永,淡乳黄色弧形的外墙,清新流畅,局部的玻璃幕墙映照校园美丽的风景,整体造型既庄重典雅又不失动感,体现了建筑艺术与美的和谐统一。整个图书馆建筑环境组成了乐山师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已成为反映学校学术氛围和校园主体风格的标志性建筑。新晨
三、外部环境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建设的物质保障
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能起到诱导作用,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
1.外部环境建设的意义
环境的熏陶对人才的成长有深刻的影响,良好的环境建设有利于树立图书馆美好的形象,是提升图书馆功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物质保障。高校图书馆的室外环境只有与建筑本身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才能处于一种既安静又亲切,既与自然相通又与人情相交的自然、和谐、宽心、舒心地环境中。美好而富有特色的馆舍建筑环境,不仅能激发读者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能使他们在安全舒适、整洁、充满绿色、生态型的环境里,宁静、幽雅的学习氛围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调节和消除视觉疲劳,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进而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对信息的利用。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使用最频繁的校园场所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图书馆新馆建设中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中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新建图书馆普通缺乏特色,有些新建高职高专院校因建校时间短、重视程度不够、资金短缺等原因,图书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与教学楼、行政楼等在外观上差别不大,不熟悉校园环境的人进入校园很难找到图书馆,图书馆的文化底蕴不够;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建筑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图书馆盲目追求建筑设计“新潮”,设计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图书馆造型,诸如圆形、半圆形、齿轮状、蘑菇云状等。图书馆被建成十几层的高度,美其名曰校园地标建筑,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流行趋势,流行是很容易过时的,在建设图书馆的过程中不能不考虑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图书馆的人流高峰期有其规律性,图书馆建筑设计,一味追风求大求全,没有为学生入馆学习、查找资料的方便考虑,一旦电梯出现故障,过高的楼层会给学生、工作人员等带来不便。电梯的运载能力毕竟有限,我国高校图书馆经这些年的扩招,已人满为患,过高的楼层,大家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等电梯,得不偿失,遇到突发事件也不利于人员的疏散。目前大学图书馆资料全开架,而且各种非书资料也大多开架。读者可带书包自由进入图书馆不受限制。不少读者把早餐、中餐等带进图书馆,由于图书馆中大部分为纸制印刷品,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吃东西很容易造成图书的污损。随着大学扩招,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很多学生选择回归校园用功读书,高校学生依然会选择利用图书馆作为自修的主要场所,同学们普遍反映在图书馆里占座位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高校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翻倍增长,但还是存在开馆时间不够长,座位不够多的现象,如何解决图书馆人满为患,一位难求的现象,又要对长期占位,或抢占多个座位的现象进行治理,这是我们图书馆人要思考的问题。这几年新建的大型高校图书馆大多采用模数式图书馆的设计,进深较大,广泛地使用了中央空调系统,能耗一般占到图书馆总能耗的40%~60%,为了管理方便,图书馆的窗户大多设计较小或只能开启一小部分,大部分是密封的,即使这样常常也会出现这边开着中央空调,那边读者开窗透气的现象,易造成管理疏漏。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不用空调的时候通过小窗户来自然通风透气效果很差。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脑的使用已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程度要求愈来愈高。在图书馆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同学抱着电脑找插座,或同学们自带一个插线板,几个同学共用的现象,高校图书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
2.针对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引起思考
日本图书馆界和建筑界的专家认为:建筑是人造的,反过来建筑也在造人。高校图书馆应吸取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解决好传统与创新的问题,图书馆的建筑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既可以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的舒适空间,又可创造一个幽雅、安静的学习环境。图书馆应以自己无声的语言,使读者自然受到知识和文化的熏陶。高校图书馆应自始至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既要考虑最大面积的使用效果,也要考虑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要将实用性摆在首位,不能脱离实用性,片面追求华丽的外观,要充分考虑使用后的管理成本,注意开源节流,避免华而不实的玻璃幕墙,采用自然通风采光。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设计初期,应尽早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及读者的意见,让图书馆员实际参与规划设计全过程。台湾建筑学会理事长、台大教授黄世孟非常强调:“有好业主才可能有好建筑。”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学生使用方便等综合因素选址。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目标。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设计大多缺乏人文关怀,传统图书馆从卫生、防虫的角度不允许带吃的东西入馆,现代图书馆设计初期应考虑在每个楼层设有开水间,同时开辟一小间作临时集中的简餐处,或图书馆设有读者餐厅。这样会大大方便读者,也便于卫生的管理。如何解决读者长期占有某个座位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借鉴银行的自动取号排队系统,杜绝学生长期占位现象的发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资源的广泛使用,新建的高校图书馆建筑内应配备充足的电源插座和网络接口,以满足自带设备读者的需求,使其查资料、阅全文、编辑、撰写一气呵成。这是一个多元和丰富多彩的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高校师生,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大学生、研究生与教师的从事教学科研的需要,为读者设立研讨室,私密的个人研休间,学术报告厅,语音学习室,观摩厅,艺术展览厅等,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3.结语
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除满足图书借、阅、藏等多种服务功能外,也应该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节能减排,总之如何更好的设计出让读者满意的图书馆,还值得所有建筑及图书馆人的共同努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程度愈来愈高,师生对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是否满足读者的要求,建筑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实用性。
一、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这里的“以人为本”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以读者为本”;另一层含义是:“以管理员为本”。“以读者为本”的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是为作者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空间、讨论空间、研究空间。在“以图书馆管理员为本”的方面,主要是强调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能够为馆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便于做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能享受环境的优雅、舒适。
二、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人文性
1、选址恰当
高校图书馆建筑选址一定要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宜,要根据校园的总体布局、读者活动范围、教职工的方便程度等综合因素考虑。图书馆的选址最好是在整个校园的中心位置,这样既能方便读者、也能使整个校园布局合理。除考虑到学生与教职工的因素外,还要考虑到图书馆所在位置的外部环境,图书馆适宜建在四周绿化较好的安静地带。
2、规模合理
图书馆的建筑规模要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而定,考虑到校园面积大小、藏书数量的大小、读者人数多少、本校所能承担的成本额、未来的发展空间等诸多因素,把资金用在合理的地方,充分发挥图书馆该有的作用就是最高的追求,不能一味追求大规模,这种盲目追求会带来不必要的投资和麻烦,因学校、因人而异,规模合理即可。
3、通风与采光
图书馆室内应该采取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的采光方式,这种光线结合既不会让读者在灰暗的光线下阅读,也不会刺到读者的眼睛,保证书架过道的正上方就是照明灯光,便于读者查阅书籍、即使计算数据也不会觉得累眼。适宜的开窗通风和合理的采光才能让人轻松阅读,产生更浓厚的阅读兴趣。
4、导航标志设置
为让读者一进到图书馆内就能很快了解图书馆内的设置、藏书规则、便于读者快速查阅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和合适使用室内的设施,建议在图书馆的大厅内设置一些导航标志,如:图书馆人工咨询台、图书馆室内布局图、图书馆使用宣传手册、电子查阅设备等标志。导航标志能增强读者的目的性,以最快的速到进入到阅读、查阅、或放松休闲的状态。
5、“自助式”服务
现代的大学生都喜欢自由,喜欢随性地看书、阅读,不习惯于别人的“跟踪式”服务,采用“自助式”的服务方式,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增进学习速度,有效达到学习目的的同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前瞻性
1、现代性
高校图书馆在建筑设计要运用先进的设计建筑技术及理念打破传统图书馆的外部造型,为使图书馆建筑达到经济性、节约性和实用性的最大统一,满足图书馆的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环保又节能的建筑材料;在内部布局的设计上适应现代图书馆藏借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我们对高校图书馆建筑的追求是不仅要求其能成为一座知识的殿堂,还能成为一个时代建筑的代表,成为集知识与艺术于一体的不朽的文化性建筑。
2、文化性
图书馆如果能在内外建筑设计上注入文化因素,将更容易符合现实乃至未来的需要。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文化性体现在图书馆内、外两大部分。图书馆的外部设计除美观外就要求有浓浓的文化气息,从外形上吸引人,让读者对图书馆本身产生兴趣,更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图书馆的内部设计上,可以在图书馆的大厅或过道内挂一些名人名言、名人画像、艺术字或者优秀书文简介等。
3、开放性
图书馆内部设计时可采取无间隔的大开间模式,将所有图书或者文献资料全开架式摆放,这样既便于管理员做管理图书工作,同时也便于读者借阅、查找。这种无间隔格局可以满足不同时期对图书馆的动态调整,可以灵活划分各个功能区,使其满足图书馆近期及长远发展的需要。
4、智能性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为满足现代图书馆的基本要求,在建筑设计师满足建筑的智能性,现代图书馆的智能化,主要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对图书馆进行自动监控,对图书资料进行全自动的管理,可以通过安装电话布线系统、广播或背景音乐布线系统等方式感染读者阅读。
四、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绿色性
1、周边环境
图书馆的周边可以多设计一些林荫小路,放一些便于学生阅读的座椅或是长椅,树下多种一些花草,这样不仅可以改善读书环境,还可以从视觉上不至于让读者觉得累眼。给读者带来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2、内置绿化
图书馆内部设置在遵循了文化气息的传承之外,还要注意绿化在图书馆内部所起到的作用。可以设置一些形态不一的小花坛,种一些颜色不一的花草,花坛四周设置座椅,这样学生在室内就可以享受到清新怡人的空气,轻松愉悦地阅读,让大家在图书馆的学习过程中释放心灵压力,放飞理想的翅膀。
3、节能环保
高校图书馆本身在用电、用水、能源消耗方面都是高消耗地带区,为此,要大力提倡多利用自然采光,少用人工采光;多用自然通风,少用空调、风扇;多用可再生资源。减少校园开销的同时,更有利于师生和管理员的身体健康。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l展,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行业的建筑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方案设计对于建筑业来说即是基础又是核心,对整个行业来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鉴于方案设计的重要性,在进行工程建设前,有关部门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建筑方案,从根本上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科学性、合理性。本文以某图书馆建筑设计为例,讨论了功能设计过程,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设计;分析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城的日益加快,房地产业迎来了春天,进而来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建筑设计方案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建筑设计方案缺乏合理性或者科学性,不仅会给建筑施工带来困难,而且会给建筑的安全性带来巨大的隐患。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设计原则及要点,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设计方案。本文以某图书馆设计为例,系统阐述了功能设计的基本要点,重点分析了屋面、楼面、墙体等重要部件的构造做法,探讨了散水构造措施,可为公共建筑的设计提供指导和帮助。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占地面积为1080m2,共四层,总建筑面积为5400m2,位于青岛某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环境优雅,适宜建造图书馆。为二类建筑,结构体系采用框架结构,耐久等级、耐火等级均为Ⅱ级,抗震设防为7度。
2 功能分区
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内部则包含了诸多功能。因此对设计方案进行制定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对建筑的方方面面进行考虑。例如建筑物形状、内部结构、各个部分的功能分区、电梯的位置、公共部分的位置等,这些都是需要设计人员仔细考虑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总体的设计尤为重要,只有从整体上对建筑物进行详细的把握,才能对建筑物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
建筑拥有其特殊的使用用途,因此对其内部的各项功能都有详细的分区,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价值。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详细了解建筑的用途及客户的需要,从而在设计方案上对建筑的相关功能进行合理的分区,从而实现建筑的总体功能和价值。本工程平面为矩形,考虑采光通风因素,建造正南正北朝向,北方有较大空地,出口在东西两侧,场地四周进行了绿化处理,绿化带和停车场布置合理。
2.1 人流疏散与防火设计
根据建筑设防要求,本建造楼梯设为双跑楼梯,宽度为1800mm。符合规范要求,楼梯扶手高920mm,坡度为300,根据防火要求,楼梯是封闭的,在走廊两次布置双跑楼梯,发生火灾后,可以用作安全通道。同时,设置了货物电梯,根据《建筑设计资料集》进行布置。每层疏散楼梯采用防火墙和防火门,单独进行防火设计。
2.2 采光设计
该建筑物主要采用自然采光,正面朝南,玻璃窗户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如表1所示。
2.3 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
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包括行政管理用的各种办公室和后期总务用的各种库房,维修间等,建筑设计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的有关规定执行。本工程采编室设置在四层楼梯口附近,符合规范要求。典藏室为56.25m2远远大于规范要求。
3 重要部件构造做法
3.1 屋面设计
该屋面为卷水防水屋面,用胶节料将防水卷材或防水片材粘贴在屋面上做成具有密封功能和延伸性的防水覆盖层,其延伸性对直接暴露在气层的屋面和结构的温度变形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合铺贴在一级、二级和三级防水要求的屋面。
严格按技术要求施作泛水、雨水口等细部结构,同时在防水层上按照15~25m2的面积、3~5m的间距设置出分仓缝,缝宽20mm,用沥青麻丝等弹性材料填缝,上口覆毡条或嵌油膏。泛水口的高度不宜低于250mm,采用女儿墙外排水的雨水口,排水坡度宜设置为3%。图1为屋面做法。
3.2 楼面做法
楼面采用质地坚硬、耐磨、易清洁、耐酸耐腐的陶瓷板块地面。楼面的做法:在基层上做1:3水泥砂浆结合层,层厚控制在20mm左右。面积较大的板材先在其背面涂抹速水泥浆再粘贴拍实,然后水泥砂浆填缝。整体铺贴好的陶瓷锦砖必须再用滚筒压平,以确保水泥砂浆挤入缝隙。水泥砂浆硬化后,用草酸将牛皮纸洗去,再用白水泥浆填缝。该工法为现浇钢筋砼楼板,不必施作找平层,工前先清表,适量洒水湿润表面,在水泥浆里掺108胶,添加比例为108胶:水泥浆=1:5,拌和均匀后涂刷在板面上,涂刷厚度控制在1~2mm之间,最后再用掺5%~10%108胶的水泥砂浆直接粘帖。楼面的做法详见图2。
另外,卫生间表面应该进行防水处理。用1:3水泥砂浆抹平压光,表面要坚实、无空鼓,无起砂掉灰现象。在抹找平层时,管道根部的周围应该比地面稍高,地漏的周围应该比地面略低。找平拥钠露扔Ω每刂圃1%~2%,坡向地漏,凡遇到阴阳角处,摸成半径不小于10mm的小圆弧,与找平层相连接的管件,卫生洁具,排水口等,必须安装牢固,收头圆滑,按设计要求用密封膏嵌固。
4 特殊构造处理
墙角所处的位置,常受到地表水和土壤中水的侵蚀,致使墙身受潮饰面层发霉脱落,影响室内卫生环境和人体健康。所以一般需要设置了防潮层,散水一般采用不透水的材料作面层,如混凝土、砂浆等,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或临时建筑也可采用砖、块石做散水的面层。本方案采用素土、碎砖、混凝土以及水泥砂浆制作面层。
散水的构造图如图3所示。
5 小结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升,进而推动了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其中建筑行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工程,其发展颇为迅速。在建筑行业中,建筑方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建设设计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系统分析某图书馆的功能设计要点,重点分析了屋面、楼面、墙体等重要部件的构造做法,探讨了散水构造措施,以期为同类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