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

时间:2022-04-11 10:08: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视觉传达专业网页设计论文

一、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我国,视觉传达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其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倍受社会关注。目前很多高校在艺术类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上存在两种主要现象:一是重设计、轻制作;二是重软件、轻艺术。第一种培养出的学生一般只注重静态页面的视觉效果,对网站的动态更新关注较少,不利于网页后期维护;第二种培养出的学生侧重于Dreamweaver、Flash等软件的操作,对网页的版式、VI形象等关注较少,制作出的网页往往缺乏个性、艺术表现力不强。因此,对视觉传达专业的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确定

我们都知道,一门学科的课程目标通常决定了该学科的最终导向,它不仅能为教师传授正确的学科理念提供依据,同时也给学生指明正确的课程学习方向。因此,视觉传达专业网页设计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就是对该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确立。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要服务于社会,社会的需求决定了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不同时期对网页设计人员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通过市场调研,我发现目前社会上网站分工越来越细,招聘的相关岗位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前台美工,以视觉传达专业为主,以网站的形象塑造和界面美化为岗位内容;第二类为网站后台服务,多以h7V5数据库等做交互型网站的,以计算机专业为主;第三类就是两者都要具备的全才网页设计师,是具有技术背景和多年实战经验的创意人才。由此我们可以确定视觉传达专业培养出来的网页设计人才的岗位定位应是网页美工师,他应该具有两种专业素质:一是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美学知识相结合的方法与技巧;二是懂得简单机算计软件(PS、Dreamweaver、Flash)的操作,便于在制作网页界面时考虑到后台维护的便利。而“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创造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所以该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以上两种专业综合素质的、创造能力强的高级网络应用型设计人才。新的培养目标确定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

三、课程内容的调整

视觉传达专业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知识结构要合理,应注意知识点之间的交叉及有机结合,同时也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新的教学内容调整为两大板块:理论课程内容和实践课程内容。

1.理论课程内容

理论课程内容在课程编排中为最先讲授内容,以教师PPT演示传授为主,学生讨论互动为辅,课时安排为总学时的四分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环节来实现:(1)第一次课的设计把第一次课设置为课程概述,主要对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加以通篇介绍,对学生说明课程安排和考核要求,并通过简单上机实例操作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入网页基本理论教学环节。(2)网页基本理论学习网页基本理论学习包含三个知识板块:网页设计的基本要素、网页界面的版式设计、网页VI形象的美学塑造。我们知道每个设计门类都有自己独特的构成元素,这些不同的构成元素形成了该门类不同于别的门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和掌握这些构成元素的特点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设计工作。网页构成元素按功能和形式划分为两大类型,按功能划分为页眉和页脚、背景与底纹、按钮与控件、导航器和目录、功能板块和广告位;按形式分为文字、图片、色彩、多媒体和超级链接。网页设计中的构成语言不同于传统平面设计,它们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例如网页设计中的颜色是光色,是标准的RGB色彩,而传统平面设计中的颜色在输出过程中是以印刷色CMYK形式出现的;传统的平面设计不用考虑网络传输的因素,而网页设计中的构成元素应考虑在不影响显示效果的前题下,尽量压缩文件大小,便于网页文件的上传与下载;又如动画、音频等多媒体语言在传统平面设计中不用考虑,而在网页设计中它们是给网页增加活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此板块教学中要选择大量实例进行比较,不但要指出网页设计各构成元素的特点和作用,而且还应指出与平面设计中相对应元素的异同之处,便于学生区别学习。网页界面的版式设计不同于传统平面设计的版式设计。平面印刷品有着各自固定的纸张大小或裁切规格,而网页界面则不然,它的显示尺寸受到电脑显示器的限制,不同尺寸的显示器显示的网页界面是有区别的。除此以外,它的最终显示控制权其实掌握在浏览者手中。如果过分注重网页界面版式设计的视觉完整性,就不能顾及网页设计元素的灵活性。所以,教师在此板块教学中应该强调网页界面版式的变化性,同时也要强调首页与内页版式的连贯性,要求学生在设计中注意网页界面版式完整性与灵活性的关系。网页设计是VI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视觉形象执行标准的延续和拓展。和所有的线下公司一样,一个好的网站也需要依助于VI设计。准确的、有创意的VI设计,有利于树立网站形象,使其在众多同类网站中脱颖而出,增加浏览者的浏览欲望和浏览记忆,对该企业的推广和宣传也能起到促进作用。网页设计课程上引入VI设计概念,教师应该保持教学的延续性,要求学生在进行网页设计的同时,将VI理念应用到网页界面中。网页设计应主题突出、富有创意,色彩搭配应协调统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网页LOGO到色彩运用均要突出企业视觉形象。

2.实践课程内容

视觉传达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创造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里实践性课程比例要大,网页设计课程也是这样,理论是基础,实践是灵魂。所以实践课程内容在课程编排中为比重最大的内容,课时安排为总学时的四分之三。实践课程包含软件操作板块、简单代码学习板块和实际案例制作板块三个知识点。此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环节来实现:

(1)软件操作和简单代码学习板块的教学

此部分教学为计算机软件学习阶段,Fireworks、Dreamweaver、Flash是传统的网页设计软件学习内容,根据当今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和视觉传达学生对现有软件知识掌握的情况(PS是基本功,是学生都已掌握的软件),把传统软件教学内容更改为“网页新三剑客”(PS+Dreamweaver+Flash)的学习。简单地说,就是用PS制作静态网页界面和切图,并处理图片,用Dreamweaver布局和超级链接,用Flash做特效。而这三个软件知识板块里面教学重点依次为Dreamweaver、Flash、PS。在软件教学环节,教师可借助类似“红蜘蛛”一样的网络教学平台和学生互动教学。学生可根据老师在线传送的素材临摹教师的操作,教师也可以在线观察学生执行情况个别辅导。同时根据艺术学生英语和数学水平普遍较低的特点,在教学中应该增加一些简单代码知识,介绍一些常用的代码语言及Html标签和CSS规则的使用方法,便于优化网页样式,使整个网站风格统一,也便于对已有的网页模板进行更改,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2)实际案例制作教学

此板块教学采用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引入实际项目或者虚拟项目,提出项目名称和项目要求,辅导学生进行实际案例设计。实际案例制作教学应充分强调实用性和自主性,教学环节可分三步进行。首先是教师示范环节:教师要根据实例要求演示创作过程,从网站创意草图到制作静态界面;从创建站点到Dreamweaver网页布局,创建超级链接;从美化网页样式,到制作网页特效,利用简单的代码语言和Flash动画实现动态、实时、交互的页面效果教师应将每个创作环节一一展示,并将知识点设计应用到整个案例实际操作中去,做到知识点与案例有效融合,案例之间能承上启下,有机衔接。其次为学生设计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思路对经典案例进行学习和分析,依据实际任务的要求,进行网页设计实际操作。其间遇到问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或求助教师解决难题。在整个讲课过程中,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对案例进行学习和分析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意性思维,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进行多渠道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缩短和实际岗位间的操作差距,进而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最后为展示评价环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公开演示汇报,并鼓励别的学生对其作品评价,找出优劣点,好的保留,差的改正。教师根据作品质量和学生评价对作品打分,以此作为该生整门课程成绩的一个依据。

四、结语

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3年以来,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网页设计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的网页设计作品获河南之星、中南之星、河南省高校优秀设计作品展等省级以上设计类奖励共十余项,有部分学生毕业后已经从事专业网站建设工作,教改带来了喜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应紧跟时代、求实创新,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深化,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必须适应互联网对视觉传达专业网页设计人才的培养与需求,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更新、变化。高校专业教师应及时将最新案例和相关知识点引入课堂,不断探索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这将是网页设计课程改革的永恒话题。

作者:洪涛 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一、视传毕设概念性与商业设计适用性的关系

视传设计实质上是服务社会与消费者的一种社会化行为,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这种实践性和它服务的对象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也意味着其创作要受制于客户的要求,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商业化是设计实践的特性,一件设计作品往往要通过设计者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协调来完成,同时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市场的需求往往左右着设计的方向,商业的逐利本质使商业设计更强调设计的适用性。视传毕设作为在校生的终极作品带有明显的学院派气息,概念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文化性、思辨性。设计类院校的课程设置以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培养重点,使得最能体现学生学业水平的毕设作品往往缺乏对真实市场的关注、对商业设计规则的遵守。在毕设指导过程中。教、学双方常会为作品概念性的适用可行和适用性的保守平庸而争论不休。实际上商业设计需要毕设作品的开拓勇气和创新思维,而毕设作品同样需要遵守一定的适用性规则来为设计工作作准备。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成为设计教育者和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概念设计与视传毕设的概念性体现

现代传媒与心理学认为:概念是人对能代表某种事物或发展过程的特点及意义所形成的思维结论。它也可以被简单理解为人们认识事物的符号集合。概念设计即以概念贯穿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具有思辨价值,利用创新思维平衡着人、生活、环境的关系(绿色设计即是人们在深刻思考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系统性设计概念)。它存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不断纠正甚至颠覆着既有设计理念、形态,推动设计不断变革。视传设计的概念性体现在图形、图像、符号语义的前瞻性和深刻性,表现方式和传达语义途径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传播应用媒介、材质的多感官化、多元化、跨界化等几个方面,以此不断提升视传专业对设计本质的观照。在毕设作品中,以上诸方面体现在选题的关注方向、创意构思的原创程度、载体表现的感知度和效果等。视传毕设作品的概念性应以对人-生活-环境关系的关注度作为判定标尺,以原创度作为衡量标准。这里的原创有内容和层次的区别。内容方面分语义、形式、载体等角度的创新思考和实施:独有的表现主题即为语义原创,这要求学生在选题时充分考虑研究课题的排他性,别人未涉足的领域往往意味着独特和困难,如毕设作品《饕餮脸谱纹饰设计》(图1);形式的原创即表现的元素样式风格新颖,夺人眼球,这需要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如毕设作品《“90后低度酒”包装设计》(图2);载体的原创即媒介的选择对于语义、形式的传播和解读具有独创性。层次方面分理念原创、表达原创。前者指设计思维指导下的创作理念,如鲁宾之壶的正负形效果正是基于视知觉心理与创作意图的融合进行构思;后者指表现理念的技巧,如靳埭强先生使用真实图像与水墨晕染效果融合的方式来表达东方的人文气息。在视传毕设创作中应当引导学生慎选主题、深化理念、巧思形式、善用技巧、精择载体,将视传毕设概念性的价值充分体现。

三、商业设计与视传毕设的适用性体现

商业设计也称商业视觉设计,是以商业信息传播和商品宣传推销为目的,具有明确的功利性,也体现着设计的服务本质。它促进着商业的发展,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加速了商业文化的推广。笔者认为,商业设计区别于学院派设计最明显的特征即为适用性。适,切合、相合;用,使用,使人、物发挥其功能;适用即能够符合要求,充分发挥作用和价值。商业设计中的适用性表现为:明确设计对象的目的、应用范畴、相关法规及其功能性要求;应用形式、材料、制作实现的可行性,并以此指导设计行为;符合受众接受能力、审美意识、社会心理及禁忌;表意深刻、巧妙、新颖、准确;形式独特、简洁、醒目等。例如设计一款企业标识,要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品牌理念、产品特点、应用范围、受众特征,用充分功能化、强烈排他化、明确识别化、形式艺术化、实现简易化的图形、色彩进行创意制作,而绝不单纯是表达设计者的艺术风格(如图3笔者作品《徐州香祖SPA会所标识设计》)。

视传设计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毕设作品是学生结束学业走向设计一线的汇报成果,所以适用性应是其重要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以充分的调研来掌握设计对象的相关信息,以此指导设计方向;利用设计技巧结合传播原理准确、合适、完善地执行表现;在深入理解材质、制作工艺、载体特点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制作。设计教育从重艺轻商逐步认识到商业项目实践对于在校生的重要性,也举办了一些诸如“校企联盟”的活动,但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甚至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公司少之又少,学生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创作,所以毕设作品中体现出的适用性普遍具有一定的主观特征,如毕设作品《济南“大明湖雨荷茶”系列包装设计》(图4)。

四、如何寻找视传毕设中概念性与适用性的平衡

如何处理概念性和适用性的关系,既是视传毕设这种特殊作品(学业汇报与工作演练)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衡量毕业生专业能力的综合指标。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在教与学中寻找两者的平衡:

1.通过日常基本功训练提升概念设计思维和独立创作的能力,包括思维、记录、执行三方面。思维是先导,通过反复训练辐散、辐合、抽象、形象、意象等设计思维,并确定设计构思步骤、路径,塑造和完善创作的思维状态。同时通过优秀设计师经验分享、公司案例实践、真实项目的征集比赛来了解商业设计创作中的适用性细节,并不断加入到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去。记录是构思和执行的过渡。手绘作为记录和表现创意、磨练造型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最能捕捉思维火花的方式,也是创意执行的脚本。电脑软件的不断进化往往使学生急功近利,追求特效的冲击,却忽视了手绘这种最基本但最有效的创作手段。设计的概念性需要强烈的原创冲动,如果离开手绘,设计师要创作出风格独特的作品会变得困难,这在以视觉元素为核心的视传专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手绘代表着思辨的创作状态,用笔自由地表现思考的轨迹,记录思考瞬间获得的点滴灵感,再在反复修改中完善想法。同时注意学习商业设计中始终围绕适用原则修正方案草图的过程,这种习惯可以有效地平衡设计中的概念性与适用性。执行决定着传播的最终效果:对设计软件工具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构思的实现;对不同媒介、材质、制作工艺的熟悉程度关系着与受众直接接触的展示载体的取舍。以商业案例的形式学习软件制作,多接触设计成品的材质和媒介,强化对真实项目载体传播价值的感性认知,可以事半功倍地提升学生的执行能力。

2.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文艺素养。理论是从设计实践中获取的理性总结,包括设计史论、设计美学、设计师访谈等,此外还应涵盖与视传专业相关的传播学、心理学、市场学等学科知识。理论对于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协调实践与理论间的关系,可以有效提升对设计表现的认知水平。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扩充,可以从更加宏观或微观的角度去认识文化、解读文化符号,从而拓宽设计概念性与适用性的思考角度。譬如加强对传统图形纹样的研习,并强化对形式美感的训练,同时关注审美潮流,可以创作出具有传统意味的时尚图形,兼具概念性与适用性特征。人文与艺术是提升设计层次的重要支撑,也间接影响着视传设计中概念性的关注角度与适用性的品质水准。通过对古典、现代文学的积累,对后现代多元文化、艺术样式的去伪存真,可以有效地促进设计思考的维度和深度。

3.注意多专业方向的交融学习。设计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每个专业方向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同时与其他方向有着复杂的联系,跨界设计逐渐成为大设计时代的主流。以视觉元素作为核心传播途径的视传设计如果与工造专业融合,可以使产品更能满足当前消费者求变求异的心理需求,营造多彩的物质生活;与舞美专业融合,可使舞台的视觉效果更具形式美感和时代气息(可参照2010年春晚美轮美奂的舞美背景设计);与景观专业融合,可使城市的众多街景更富看点(如苏州相门桥的中国结主题景观雕塑);与服装专业融合,可使其在不改变款式的前提下极大地彰显个性(如文化衫)等。在深入学习和实践视传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发掘与其他专业方向交叉融合的可能性,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提升概念设计的意识,也会对设计的适用性有更深刻的认知。视传毕设是专业课程的终极整合和日常积累的集中展现。作为教师应在课程教学和毕设指导中从以上三个方面循循善诱,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设计、执行习惯;作为学生应结合课上专业学习和课下自觉训练,系统而有序地培养自己对设计概念性和适用性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五、结语

视传毕设应该是绚烂多彩、让人玩味的艺术展还是琳琅满目、商业气息浓郁的案例展?这取决于对概念性与适用性在视传设计中如何体现、平衡的认知,需要在日常教与学中进行点滴的关注与积累。通过毕设作品可以让学生整合在整个专业系统学习中形成的思维习惯、创作技巧、执行水平,并结合一定的实践经验完整地进行演练,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为毕业后设计工作做好业务准备和心理调整。

作者:姜川单位: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一、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以广东地区为限,除美术专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之外,共40多所综合性艺术院校。在传统的毕业设计展览中,专业美术院校因人数、专业众多,多以统一时间在专业性展厅,各系科分楼层同时进行,展览时间较长。综合性艺术院校因资源和场地有限,多在校内展出,系科展览分布繁杂,场次多,各系科展览时限短。从以上的现状分析可了解艺术院校的毕业设计展览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首先,院校对毕业设计展览存在管理、策划缺失,调研了解多数院校毕业设计与展览,一般在毕业生最后学年第一个学期安排毕业教学任务,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或系科负责人安排教学任务,导师负责设计方向、进度和作品质量;第二个学期院校统一安排各系科展览场次与时间。因缺少前期院校展览意向整体规划和后期效果考量、系科体现各自专业特征,加之教师的差异性指导,使得各系科毕业作品整体感差,展览呈现“摆地摊”的凌乱效果。其次,综合性艺术院校展览模式存在局限之二是展览资源缺乏。

综合性大学一般以学校重点学科为培养对象,艺术类专业常为综合性院校补充性学科,艺术院系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提供给学生的展览场地有限、布展资源不足、展览环境局限,无法使教师和学生有更大空间发挥,这种局限使得设计成果得不到最大的社会释放,导致他们对毕业设计的热忱不高。再次,展览形式的单一性是艺术院校毕业设计展的最大诟病,以视传专业毕业作品展为例,以海报招贴、包装设计等为主导的传统形式依然存在各艺术院校。但随着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趋向多元化,引入了信息设计、交互设计、导向设计、网络媒体设计、实验性海报和动态广告等。新的形式促使展示形式多元化。如何更好地表现作品,首先要考虑展览形式的展现。但由于前期进行的策划不足,大部分的同学对创新缺乏勇气尝试,最终又回到传统单一的展览形式中。最后,综合性艺术院校展览形式的单一还存在于毕业设计与展览没有利用好综合性院校的学科优势,更多是模仿专业性艺术学院的展览形式,缺乏自身特色。如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点的综合性大学,该大学艺术学院的视觉传达毕业设计展可以发扬学校学科优势,突出特点,使学生的设计服务于农业与生命科学等特色学科,做出自己专业的特色,从而使设计作品真正达到产、学、研结合。除此之外,设计与展览还缺乏学院、系科、专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视觉传达专业本身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跨界性较强的学科。合作性设计可以有更多形式的尝试,优势互补,发挥各自长处,包括跨界型的设计,多学科语言设计,用不同载体来体现作品的延伸性。上述提及的艺术院校专业特色与展览合作方式都需在毕业设计方向及展览策划的最初拟定。

二、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的特征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艺术展览越来越多,交流越频繁,艺术院校的毕业展览存在的问题愈发显现,有些艺术院校已开始重视毕业设计展览及毕业设计展览模式的探讨与完善,力求显示出现代展览的包容性、多元性和创新性优势,同时对展览主题、展地安排、有效资源整合进行更周全的考虑。有的院校甚至将毕业设计展览作为自身鲜明的品牌效应。而这些与传统毕业设计展览相比,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资源整合显示优势。院校的资源有限,毕业设计费用基本由学生自筹,由于经费的局限,学生较保守地使用传统设计方法,对耗费资金较高的创新性、研究性的实验性设计望而却步,因此与社会机构合作,或是社会力量主办、院校协办,高校间相互合作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学生资金与技术上的不足。其次是展览场地的多元变化。不同的合作方式使得院校在展览场地的选择也做了规划与调整,艺术院校和系科更多地选择开放性更大的美术馆、艺术馆等可以面向公众的场所。

三、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的探讨与实践

进一步探讨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的发展方向,本人于2013年开始毕业设计与策展模式的实践教学,2013年联合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动画专业和服装专业的部分教师与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跨专业整合,以“广府传统视觉元素再造”的设计方向、“又及”为毕业展览主题,申请广州公益展览场馆展览的教学探索。由于经费短缺、展览资源严重不足,最终回到传统的毕业展中,但其中部分跨专业的毕业作品更显优势,如反映广府特殊群体的“自梳女”作品是视觉传达专业和动画专业整合后的优秀毕业作品,资源更丰富,表达形式更多元化,展览效果更完整。该作品在2013年获得了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的优秀奖。通过2013年毕业设计展览模式的探索,确定了毕业设计从策展开始的教学模式的深入。2014年毕业设计开题以“设计行者”作为策展主题,展览的主旨为“设计路上,行者不息”,寄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未来的期许,通过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示自己的专业态度和专业追求,学生也可借助此平台向社会推广自己以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展览模式不断探索,“设计行者”展览尝试与社会媒体力量合作机制,即与城市画报和IMARK创意市集合力逐渐形成展览的集资、推广与策办的“设计行者”邀请展。“设计行者”邀请展有别于以往的展览形式。社会资源的引入,展览形成系列化宣传与相关主题活动的推广。首先,展览宣传前期通过追梦网资金筹集,豆瓣网平台展览活动的推介;展览期间更借助羊城晚报、羊城地铁报等纸媒与新浪网、腾讯网、21cn手机网等网络媒体的传播,展览信息量的扩容和传播速度的提升,展览受到更多社会群体的关注。其次,展览活动不再是单一学生毕业作品展览,更多是扩展性的展览周边活动的增加,“设计行者”邀请展包括了学生作品的主题展览、歌莉娅225服装毕业设计专场、设计夜行者夜跑活动、设计行者采访、24H-Onlin系列展览。

展览周期延长,展览活动范围扩大,展览社会影响力也不断增强。最后,“设计行者”展览在展览空间变得更多元,设计行者的展览场地由原来的院校展厅转为商业展览空间,将展览和创意市集的模式结合。展览前期为观赏交流阶段,视觉展览结束后,展地转变成创意市集,以展览吸引专业群体,以市集回归大众,进行设计分享的同时将设计商业化。设计者可以在自己的展位推销设计、每一个展位成为毕业生优秀设计作品独立展示推广的舞台。除了实体空间的设计作品展示之外,展览形式还涵盖了网络虚拟空间形式,通过“设计行者”邀请展的主题网站邀请广州其他艺术院校的院校毕业生的优秀设计作品发表与大众评选,优秀作品可参加实体空间的展示。两种不同形式的展览空间因其联动效应,打破艺术院校毕业生学术交流的壁垒。设计行者邀请展的改革模式相对以往展览,以设计毕业生为服务人群,学生可在此平台获得更多机会,通过展览分享设计理念,提高作品关注度;可与其他院校优秀设计者交流学习;可将设计作品商业化,虚拟作品获可持续经营机会。而展览本身构建了应届毕业设计师与社会接触的交流平台;给予原创设计及新生群体发挥的空间,提高优秀毕设作品关注度,同时也给往后的毕业设计展览提供新的模式。一年一度的毕业展既是设计作品走向社会的关键,也记录这个时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它是毕业设计师展示的最初舞台,也反映了设计师创作、大众审美等内在的艺术设计发展水平。展览形式的创新都需要足够优秀的学生作品来支撑,开放的毕业设计展最直接地面对公众对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检阅。展览模式要创新、设计要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更需要创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找到需要改变的关键。

作者:唐铄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视觉传达专业版式设计课程解析

摘要:

版式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对版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项目实战”的教学改革思路。通过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系统这三个方面的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

视觉传达;版式设计;课程改革

版式设计是通往专业设计的桥梁,也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随着近年来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为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挑战,课程的创新性研究越来越受到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了解版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好地适用于就业市场需求和提高人才质量。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艺术设计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生活中小到标签招贴大到公共艺术无处不体现着图与文字的关系,这种应用视觉元素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组合排列的设计行为与过程称为版式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设计课程,其核心地位不容忽视。目前在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着专业发展和专业性人才培养。

(一)课程目标不明确

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要为社会服务,社会的需求决定了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时期对于版式设计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也不同,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不明确,造成学生一味对优秀版式进行模仿,忽视了学生发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要想在版式设计教学上取得突破,还要充分发掘其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创意。

(二)课程教学与实践缺乏联系

在进行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时,教师大多采用先理论后作业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导致教师对教学内容难以深入理解,学生只是简单地掌握了版式设计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对版式设计无深入研究,无法做到对文字、图形、色彩等视觉因素在版面编排中的合理应用,更无法在创作时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创造性思维方式。从课程的教学内容上来看,版式设计课程主要对视觉要素、构成元素、形式美法则、设计原理和类型进行研究,对文字编排、图形编排进行练习,教材编写同质化现象严重。教学中过度重视理论性的知识点学习,没能很好地进行实践,“教学做”三者无法统一,这样的教学已不适用当今视觉传达专业发展需求。

(三)课程教学评价单一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测量,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目前版式设计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总结性评价为主,一般以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考核成绩来评定,仅通过出勤率和最终作品来打分,很显然考查不出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中我们要培养复合人才,这样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首先,要解决目前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好教学改革思路,课程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每位学设计学生必备的技能,在以往的版式设计教学中,为了追求版式的编排效果,忽视了学生对于作品个性化的表达。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软件的广泛应用,版式设计出现了重技术而轻艺术的情况,这对于版式设计学习很不利。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版式设计中追求创新性和个性化表达是版式设计的本质,教学过程中重点对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独有的设计表现方式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其次,采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项目实战”的教学思路,增加课程教学的整体性,版式设计教学将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紧密结合。课堂中引入实际项目,平时的练习以实际项目为主,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版式设计的原理。以往成功的项目可作为新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让身边同学成为大家的学习对象,而不是遥不可及的设计师,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笔者在讲授版式在海报招贴中应用时正是第八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征集时间,首先让学生对上一届优秀作品和本专业获奖作品进行学习,并挑选出一部分作品对其创意和版式设计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参赛。这样的教学方式取得很大的成功,学生在比赛中屡屡获奖,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更能使学生的作品与实际相结合。

三、课程教学实践视觉传达专业的教育目标

以培养创造性和应用型设计人才为主,在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相互合作,教师要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情景化教学,再加以合理的作业评价制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去开拓,才能更好地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一)要重新确立版式设计

课程教学目标版式设计课程具有非常高的综合性,在视觉传达专业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各专业课程设计创意都必须通过版式设计来最终体现。视觉传达专业的版式设计常用于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标志VI设计、包装设计和网页设计当中,满足平面设计功能前提下,要注意各个要素之间的编排与表达,设计原理要始终贯穿于每幅作品中。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

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应该以学生实践为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意思维为主,以职业发展为向导,让学生直面设计项目和岗位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版式设计课程要适用设计岗位需求学以致用就要把教学内容做一定的调整。在教学思路上,依据专业设计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以真实或者虚拟项目为载体,课堂、工作室、校外实习基地三者结合为一体,而不是以往学生只在教室进行学习。教学理念上要紧扣岗位要求围绕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情境,在课程目标设定上以培养设计创意表达能力为主,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法,以项目为驱动力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讲解部分为版式设计中最先教授的内容,贯穿整个课程。在实践部分以项目为载体安排教学,每个章节的训练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意向选取项目内容,可自由组队进入创作阶段。第一,准备阶段,此阶段可进行与项目相关资料的收集。第二,策划阶段,分析案例,做出决策。第三,设计阶段,制定出初步的设计方案。第四,实施阶段,进行印刷、制作。第五,检查阶段,根据项目要求对作品进行对应的检查。教师在项目实训阶段,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制定考核评估方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

(三)建立完善的教学考评制度

教学评价不能单一的以版式设计作品作为课程的最终成绩,教师应建立开放的评价方式,实行多元、动态发展的评价策略。教师和学生可共同建立学习档案袋,档案袋中包括平时表现、团队合作过程资料、项目完成情况、优秀作品集合,以解决在学习中的问题和情况。学生可通过档案袋的建立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课程结束时可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让学生阐述创作思路和展示课程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课堂互动性。教学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四、结语

传统的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需求,对视觉传达专业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势在必行。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应紧跟时展,求实创新,以职业发展为向导,让学生直面设计项目,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版式设计课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推动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

作者:伍长莎 单位:阳光学院艺术系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

摘要:

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是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学科领域教学质量的重要专业,本文深入的分析了当下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的现状,并对视觉传达专业的具体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高职院校;视觉传达;发展趋势

高职院校在培养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也更需要使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如何能有效的进行社会实践,因此,对职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进行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够很大程度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将视觉传达专业纳入了教学活动的范畴,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视觉传达教育的过程中,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教育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使得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却不能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获得高水平的应用能力,也无法理解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知识中的深层次内涵。还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学授课的过程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视觉传达课程的设计,并没有将实践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主体,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与机器设备的使用能力,得课程的进行的过程中缺乏实践性因素的支持。另外,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方案商合计的过程中,依然根据传统理论性课程的考核依据进行学生考核机制的构建,使得学生依然沿用专业课程的学习思维进行视觉传达课程的学习,造成视觉传达课程的理论知识虽然能够充分的掌握,但是概念知识陈旧,无法将视觉传达工作更好的作为提升基本素质的学习内容。

二、高职院校视觉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虽然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纳入的教学工作当中,但在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效果考核方面,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一些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教学课程不能在科学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2]。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在课程设计方面缺乏足够的自主权,只能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去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实施了设计,造成了课程的实际实施效果不能得到准确科学的判断,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的改良机制也很难在后续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必要的提高。一些教师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特点,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相比于传统专业学科,在高职院校的所有学科当中并没有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相关教学体制也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使得一些教师在设计课程细节的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

(二)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国外之间的对比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方面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使得一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理念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贯彻。而同时期的外国高职院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体系方面已经相对完善,很多外国的高职院校根据视觉传达课程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完善,使得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完善的教学模式推行视觉传达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视觉传达课程的学习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也能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对理论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提升对视觉传达课程的喜爱程度。

(三)本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国情与特色我国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关联,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实施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都参考了市场经济社会的实际特点,对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很多知名设计专业院校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完全按照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案的设置,使得一些学生能够认识到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对日后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认同感和后续学习活动的主动性[3]。还有些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同一些当地社会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重要社会意义,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习。另外,一些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开始开设专业实训工作室,使一些学生能够加强与老师在设计上的沟通,老师与学生都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学生发现自己设计中的优缺点,对实践活动更加重视,使老师也不仅仅“纸上谈兵”,老师和学生共同提升,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此外,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传统工艺,有些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抓住这一点,将其融入到设计中去,使院校专业建设更具有特点与优势,并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

三、结论

在深入分析我国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的同时,对在当下如何建设与发展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给予我们更加深刻的思考,对于如何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虹澄 单位: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探索

摘要:

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能力(如软件教学和手绘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两方面缺一不可。而目前的教学状况是低年级开展理论教学,高年级开展实践能力教学,检验的方法仍停留在论文或作业上。探讨“模块式”教学法在应用型学科中的实际作用,能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进而提高就业能力。

关键词:

“模块式”教学法;应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探索;实践

1“模块式”教学法应用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必要性

“模块式”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探索。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CBE,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执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

“模块式”教学模式更强调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多用于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而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和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的问题,高校培养出的学术型人才与社会发展需求、工作岗位需要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学术型人才同样需要实践磨炼和技术能力培养才能投入到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中。因此,将“模块式”教学法引入高校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教育中,能够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减少学生到公司进行工作技能再学习需要的时间,更好地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原为艺术设计中的平面设计专业,专业内容包括书籍装帧、广告招贴、包装设计、版式设计等,是一门应用性较广的学科,其专业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该专业的专业特点较为适合“模块式”教学法的引入和应用。其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需在理论学习之余,培养实践能力,进而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当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虽然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课程的设计与传统学科无异,并未充分考虑专业特点,进行培养方案的设计,仍然以基础理论和软件学习为重,缺少系统化的实战训练。

2“模块式”教学法运用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设计

“模块式”教学法以培养专业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中心目标,将理论教学与具体工程任务相结合,构成一个“模块”,增强教育的目标性,进而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中只重教学而无任务目标的模式。通过具体的任务进行特定能力的培养,既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可以检验教学的结果。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能力(如软件教学和手绘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两方面缺一不可。“模块式”教学法应用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中,可以将整个专业涵盖知识及专业知识应用设计为基础知识模块、实践应用模块、专业设计强化模块等几个模块,同时还要设计若干个子模块完善各个模块的教学效果。

2.1基础知识学习模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包含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基础理论知识,还包括PS、AI等基础软件技能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基础技能知识设计为一个子模块,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设计中色彩及构图方面所应了解的理论知识,同时伴随软件知识的学习,可以直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作业或作品中。一方面完成理论的教学,达到审美素质的养成,同时操作中有理论的指导,让实践更体现艺术素养,最终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2.2实践应用模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美化人们的生活,将设计应用于实践。通过基础知识模块训练达到的专业素养直接应用于广告等相关设计领域,形成“理论———技能———产品”的学习实践链条。

2.3专业设计强化模块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学习模块和实践应用模块,学生们已经了解“理论———技能———产品”这一学习实践过程,接下来需要使学生提高专业设计能力,以应对人们不断演变的审美趋势和不同人群的审美差异。而专业设计能力的提高必须在大量作品设计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质的改变,因此要通过专业设计强化模块的教学设计达到提高专业设计能力的目标。这也是目前很多就业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式,我们同样可以将这样的方式引入校园的教学中。

3“模块式”课程教学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本科专业教学中属于应用型专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崛起,决定了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模块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即将成熟的理论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也就是说“模块式”教学法与实用性强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二者可以有效结合,达到教学培养与专业应用的完美统一。

将“模块式”教学法引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中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本是以实践为主,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第二,“模块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学习结合得更为紧密,将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第三,通过“模块式”教学法,引入培训机构的培训模式,在大量的实践训练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让学生更早拥有就业竞争力。

作者:罗忆南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职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

摘要:

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是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学科领域教学质量的重要专业,本文深入的分析了当下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的现状,并对视觉传达专业的具体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高职院校;视觉传达;发展趋势

高职院校在培养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也更需要使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如何能有效的进行社会实践,因此,对职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进行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够很大程度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将视觉传达专业纳入了教学活动的范畴,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视觉传达教育的过程中,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教育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使得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却不能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获得高水平的应用能力,也无法理解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知识中的深层次内涵。还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学授课的过程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视觉传达课程的设计,并没有将实践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主体,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与机器设备的使用能力,得课程的进行的过程中缺乏实践性因素的支持。另外,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方案商合计的过程中,依然根据传统理论性课程的考核依据进行学生考核机制的构建,使得学生依然沿用专业课程的学习思维进行视觉传达课程的学习,造成视觉传达课程的理论知识虽然能够充分的掌握,但是概念知识陈旧,无法将视觉传达工作更好的作为提升基本素质的学习内容。

二、高职院校视觉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虽然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纳入的教学工作当中,但在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效果考核方面,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一些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教学课程不能在科学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2]。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在课程设计方面缺乏足够的自主权,只能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去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实施了设计,造成了课程的实际实施效果不能得到准确科学的判断,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的改良机制也很难在后续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必要的提高。一些教师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特点,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相比于传统专业学科,在高职院校的所有学科当中并没有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相关教学体制也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使得一些教师在设计课程细节的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

(二)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国外之间的对比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方面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使得一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理念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贯彻。而同时期的外国高职院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体系方面已经相对完善,很多外国的高职院校根据视觉传达课程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完善,使得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完善的教学模式推行视觉传达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视觉传达课程的学习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也能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对理论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提升对视觉传达课程的喜爱程度。

(三)本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国情与特色我国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关联,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实施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都参考了市场经济社会的实际特点,对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很多知名设计专业院校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完全按照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案的设置,使得一些学生能够认识到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对日后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认同感和后续学习活动的主动性[3]。还有些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同一些当地社会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重要社会意义,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习。另外,一些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开始开设专业实训工作室,使一些学生能够加强与老师在设计上的沟通,老师与学生都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学生发现自己设计中的优缺点,对实践活动更加重视,使老师也不仅仅“纸上谈兵”,老师和学生共同提升,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此外,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传统工艺,有些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抓住这一点,将其融入到设计中去,使院校专业建设更具有特点与优势,并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

三、结论

在深入分析我国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的同时,对在当下如何建设与发展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给予我们更加深刻的思考,对于如何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虹澄 单位: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视觉传达专业中包装设计的教学改革

摘要:

就当前社会形势而言,视觉传达专业中的包装设计对学生毕业就业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在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东西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应用于日常工作中。所以,这就要求视觉传达专业教师对包装设计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探索。

关键词:

视觉传达;包装设计;教学改革

引言

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视觉传达专业作为高校老牌艺术类专业,改革发展势在必行。包装设计作为视觉传达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与相关产品以及推广营销都有着一定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对产品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包装以及造型设计上,要能够通过对产品的包装来实现对产品的营销推广。因此,要加强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要求我们提高对包装设计课程的重视,加快对包装设计课程改革创新的步伐。

1对当下包装设计人才需求分析

在我国,主要的包装设计人才都是出自各大高校,视觉传达专业人才相较于专业的包装装潢专业、包装工程专业,还比较欠缺。在市场需求大于人才培养速度的情况下,视觉传达专业的毕业生还有进入包装设计行业的可能,但是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生需要增强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提升自己在包装设计行业的竞争力。随着市场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增大,我们要对包装设计课程进行创新改革,同时还要明确包装设计最终的服务目标——市场,以避免学生脱离实际,对包装设计理解得过于艺术化。

2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师要知道自己教出的学生是要步入社会独自生存的,因此我们的教学理念要紧随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让毕业生在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在明确这一点的基础上,对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要针对社会对包装设计人才的需要而进行。在日常教学中,要脱离原有的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只为了教学而教学,要让学生充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3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必须要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步伐。传统的教学内容单纯地重视视觉而忽视了传达的目的,这很显然达不到时代进步的要求。因此,在结合社会进步的基础上,我们要充分结合包装设计产业,顺应产业需求,将包装设计的课程内容与产业的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多角度、跨学科的教材内容创新。同时,包装设计课程应该服务于企业,包装设计教学内容的创新要与创意策划、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等多种知识内容相串联,避免单一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引入歧途。为适应社会潮流,包装设计教学内容应该充分联系实际,避免单一的理论教学,在教学内容中应该重点强调之间的作用,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同时,还要教导学生学会将产品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充分突出产品与包装的地域文化特征,让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在包装设计行业中拥有一份竞争力。

4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一般情况下,一门课程被学生接受的程度主要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可以说,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知识的传授变得更有效率。由此看来,在视觉传达专业中包装设计的教学改革,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尤为重要。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创新改革方法:

4.1增加课堂中的实践项目,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日常的包装设计课堂中,教师可以引进更多的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接触到包装设计的全过程。同时,在接触包装设计实践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对包装设计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这样做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最直观地了解包装设计过程,还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对包装设计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

4.2将教、学、做有机结合,提升教学的整体性

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学生首先应该重视的是设计感,其次才是包装外形。但是,一般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在这里都是先注重产品的外形包装,而没有核心的设计理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住设计的核心思想,同时教师也能更好地向学生讲解设计的理念。使用这种整体性教学方式还有着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因为教师的教导、学生的学习以及实践动手的环节都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大大加强了教学过程的连续性,从而避免了学生因为走神而对知识掌握的不全面。

4.3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传统的包装设计课程中,主要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单纯的知识性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都不是很完善,同时还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思维。因此,在创新性包装设计课程中,我们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课堂的主导,让学生充分加入到课堂中来。这样不仅仅能让单调的课堂充满活力,更有利于学生的灵感迸发。例如,在对实体产品进行设计包装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任意分组来进行创意性包装。在学生设计包装结束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别谈谈他们的设计包装理念,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包装中来体现他们的设计理念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实际操作时,没能表达出自己的设计理念的学生进行辅导,教导他们如何用实物来展示自己的理念。而对表现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新一轮的创新设计,让学生的包装设计更加富有创意,更能够贴近当下社会潮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与包装设计关联比较大的整体策划、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避免学生的设计理念脱离实际,过分理想化和艺术化。

4.4对学生进行分阶段考核,让教学更具有持续性

由于现阶段高校都是采取学分制的结业方式,一般专业都只有一次结业考试,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并不用心,只是在考试之前临时抱一抱佛脚。因此,为了让包装设计课程更具有持续性,我们可以在每个知识点之后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这样不仅仅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创意和知识点掌握情况并重,因为现今社会对包装设计师的要求并不仅仅是专业水平过硬,更要求设计师有着天马行空的创新力。

4.5让艺术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在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仅仅通过对课本的讲解和一般的实践,是不能够达到企业对包装设计的要求的。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能够完全掌握包装设计过程,更要将他们的艺术思想加入其中。因此,在这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平衡艺术与设计,从而培养出更多能够经得住企业考验的优秀设计师。

5总结

在视觉传达专业包装设计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住时代的变化带来的机遇,及时掌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力争让毕业生有着更强的就业优势。包装设计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要对其要有足够的重视,这对加强视觉传达专业的竞争力,以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在对包装设计课程的创新改革中,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利益为最根本目标,为学生的未来负起责任。

作者:宋夏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指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习型团队,确定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体系的调整和变革,强化了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的重要性与方法学习。符号语言研究、视觉传达设计感受理论、设计心理学远离以及视觉传播过程中的学生团队的培养,完善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视觉传达;创新

近年来,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研究受到艺术设计教育理论界的较大关注,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强调通过视觉符号、传达媒介达到促进销售、展示和认知等目的,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其人才培养能为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时代对视觉传达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觉传达设计新形态、新领域的拓展,预示着巨大的社会发展动能和需求。以传统视觉表现艺术为主导的设计学科内涵与特征已经改变,学科交叉与融合态势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专业人才培养涉及众多学科知识与领域。面对如此大量的学习内容,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指导,以及单个学生的个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更需要进一步将任何个人的学习尽量扩散提升到团队学习层次,提高学习的效用。本课题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适合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构建“学习型团队”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保持学生强盛的学习能力,使其不断突破极限。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对象都要参与和解决学习问题,使组织进行不断的尝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面对问题的能力,其基本核心在于解决问题。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共享能力以及面对问题的能力都要进行综合考虑。设计教学目标,从学生自身出发,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课程安排,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设计思维,在课堂互动中完成设计理念的教与学。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法、教学调配,用以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施过程中,要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实践目标的明确,将教学进行统筹和分化。在教学中要对教学时间、教学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有效的确立。教学时间是在特定课程中进行的理论实践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对其高效高质的利用,是时效性的体现。教学实践是在教学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实践成绩。设定目标才能利用有效的方法去完成,有效地在课堂中引领学生学习。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完成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有效性的表现。教学成果不仅仅要体现在每一次的习作中,更是要真正的掌握创意思维的过程和设计变化的学习方法,理解设计的精髓并表现在自身的设计案例中。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安排课上课下的学习指导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了解和尊重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目的性的训练。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个体不同,思维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比如思维差异,学习能力差异要客观分析,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对自己进行定位,找到目标任务和自身能力的最佳契合点,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设计之路。比如,在课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基础给予目标的设定,作业的数量,参考素材等问题,有效地进行课堂的教学活动,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和意愿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设计,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了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有方法有目的的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安排,进行人才培养的方案优化,贯穿学生大学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实效性、灵活性、整合性的特征。实效性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训练实践性,通过参与具体项目的策划和设计案例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学校期间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工作能力,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灵活性不仅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也体现在学生共同学习的进程中。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专业教学上的灵活性,可以灵活地设置课程任务,贴近实际操作,结合实际应用,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整合性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模式是横向贯穿的,而不是简单的课程叠加,教与学的过程都是统一完整的互动过程。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教学方法重点是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实践过程,核心问题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实训项目的设计达到“以学为本,学中实践”。教师作为辅助引导力量,要以学生作为主体,共同完成课业要求:设计理论设计课题设计草图与方案设计问题讨论作品验证分析市场反馈分析。通过这样的一系列过程,建立分阶段的学习方法,以此作为设计信息传递的方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真正的进行交流和探讨,力求把工作做到最好。这种交流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和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利用协调的方法完成工作任务,让每一个同学都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协作,使每个学生都有知识的积累转换过程,真正让学习型组织理论贯穿进教学体系中,成为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艺术理论基础,提升审美意识。在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培养,设计理论是设计创意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加强设计理论的学习。比如美学、艺术概率、设计史论课程,对于提升文化素养,改善审美能力,培养鉴赏力都有重要意义。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积累艺术设计的创作素材。比如脸谱、皮影、剪纸等民间艺术形式,可以引入到教学中进行讨论研究,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后期课程提供设计素材,扩大加深学生的设计知识,也弘扬了传统的艺术设计。

创意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现状的前提下,教与学的思维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局限固化。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可以结合专业的创造性特点,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发,逐步解放思想,突破限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活跃思维的训练,加强创意练习。比如,在传统的写生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写生的基本教学前提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针对写生内容进行创造性绘制,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表现,创造出不同的设计素材,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针对学习型理论,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提升自身的学习活动,定期进行设计理论知识的交流和学习,探讨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进行教学成果的展览与评价,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者:萧冰 单位:沈阳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的问题及变革

摘要:

伴随中国普通高校设计专业的有序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体系逐渐成熟。但随着一些社会、市场及学校教学中残存的不良观念产生的影响,使视觉传达的教育工作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苦苦挣扎。怎样消除这些阻碍设计教学与市场并轨的不良影响,将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做成真正实用的设计学科,这是目前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思考并完善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学;实践;变革

目前的中国正处在科技、工业与市场等社会形态高度发展的新时代,设计类学科因其与市场经济、个体审美发展的紧密性,已成为现代社会市场中一个热门的行业。目前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教学体系已渐完善,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较为合理,学生进入大学就可以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但是理论知识再丰富,不与实际的市场运作相联系,对未来的设计应用来说就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要联系,如何联系?学校与市场的需求切入点在哪里?如何建立起具有社会实用价值的设计教育模式?设计市场的需要就是设计教育的需要,设计教育的发展要符合设计实践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种与社会、市场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中国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促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直处在极速成长的过程中,视觉传达教育体系在全国各类高校中已逐步被建立起来。最初的视觉传达专业对于许多学校来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办学方法,只是因为生源多、学费贵的一些好处就盲目地上了这个专业。虽然不了解这个专业,但只是大致地考察了同类的几个学校后,无视自己学校的特点就随意地制定出了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全然不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前期需要的大量教学设施投入。有的学校在只有桌椅板凳与屋子的前提下就开始招生授课了,再加上由于师生比例过大而疲于应付庞大教学任务的一些教师,和一群只会死读书也只能无奈死读书的学生,这一切就构成了最初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教出来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的设计型能力型人才!于是,当时的市场中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方面设计行业急需大量有用的人员投入,另一方面许多高校新近毕业的设计类学生却“滞销”。一些设计单位不得不将这些设计类的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再培训后才允许其上岗。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育市场就是这样的混乱无序。当然,这种混乱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设计类的教育形式也不可能一直这样任性肆意地发展。面对设计教育的众多问题,中国的教育界一直有人在不断地寻找改善问题的方法,竭力调整、完善设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这种探索的成果是显著的。近年来中国的一些艺术专业类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逐渐地向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着,被完善了的设计教学模式不但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在与设计实践的同步方面也多有加强。但在完善设计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改革者们因为多借鉴的是欧美设计教育体系中的方法与步骤,这些方法与步骤本身对应的是欧美设计在当地的社会效应与市场效应,它们的教学模式与这些国家地区的大学整体模式相一致,与当地生源模式相一致,而这些内容无论在形式还是功能上都与中国的社会、市场、大学、生源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再者,艺术类专业院校因其专业的单一性,在学校办学方针、办学方法等方面的决策上都可以直接使用欧美设计体系中现成的因素,但对于那些综合类普通高校来说,设计类的一些具有专业特殊性的要求,会与学校中的其它专业不一致甚至相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设计教学形式在中国普通高校的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无一例外地产生出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和漏洞。例如,从生源上讲,欧美地区的设计类大学生源与教师基本上均保持在25∶1的比例上,按照这种比例,在设计类的课堂教学及课下辅导形式上,灵活性较强,辅导的侧重点明确而深入,对于学生的个性与共性的把握较容易。而中国的设计类大学生源与教师的比例大约是50∶1,这个比例在很多综合类普通高校的设计专业都是存在的。对于设计专业必须1对1辅导的这个特点来说,面对这么多学生的一个班级一堂课下来,教师就是一刻不停地讲,也有可能连半数的学生都辅导不到,更不要谈教学质量了。所以,按照欧美地区或中国艺术专业院校的设计教育模式,进行1对1的深入分析探讨设计主题与设计形式,在中国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环节中是无法实现的。这也造成了普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一部分学生学似未学的现象,甚至有个别学生毕业时,本专业的设计能力与技巧还十分薄弱的现象。那么,什么样的教育体系才适合中国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呢?

二、出现的问题与尝试解决的方法

(一)普通高校学生学习的要求与侧重点

对于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许多人在入校时是不知所措的,这种不知所措是这些学生对未来毕业的方向茫然的真实反映。毕竟普通高校中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无论在师资的配备上,还是教学硬件的支持上,或是接触新信息新资源的频率和层次上,又或是参与专业实践的机会上,都没有艺术专业院校强。也就是说,将来普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毕业后,如果与那些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竞争,在设计能力的角逐中是相当吃亏的。怎么办?是死路一条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作为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是不需要与艺术专业院校的学生相比的。因为,两者在学校中学习的侧重点是可以不同的,将来就业的侧重点也是可以不同的。也许有人会问这可能吗?我认为是可能的。因为在中国现有的视觉传达设计类市场中,所需要岗位的分工已经明确化、精细化了,其种类多种多样,且每种岗位对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有偏重设计策划的、有偏重设计表现的、有偏重设计材料的,还有偏重于手工或技巧的、偏重于设计后期加工的,甚至还有偏重于设计市场联络与处理的。这么多的岗位对于艺术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无法全部满足的。更何况,就目前中国艺术专业院校的办学侧重点来看,他们的学生主要培养的是在设计思维与设计表现这两大方面的能力,而对于沟通策划、材料应用、工艺制作、市场营销等设计的辅助方面涉及相对较少。因此,作为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如能在这些设计辅助领域加强学习的话,对于将来的就业是不需要有太多担忧的。几年前,在与一些中小型设计及印刷企业的负责人沟通时,他们就很无奈地提到企业急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但接收专业院校的学生根本就是奢望,而普通高校的学生在业务方面又不够深入。所以,对于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我认为在教学大纲的设置上、课程讲授的重点上、实践环节的安排上,都应该在设计的沟通策划、材料应用、工艺制作、市场营销等设计类的辅助方面加以侧重,突出强调应用环节的比重,使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不止可以搞设计,在设计前期或后期的各个应用、工艺、技术等方面更为精通。这样的教学改革,既可以调节各个设计类高校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时的残酷竞争,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类设计单位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设计人才的需求,还避免了不同类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反复开设的资源浪费,进而促使中国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办学体系朝向良性循环发展。

(二)普通高校教学的理想主义与实际应用

相较于艺术类专业院校更方便接触到许多高端的、甚至是国际性的设计项目而言,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日常的设计作业,多数还处在理想化与商业化的两极分化中。这些综合类院校中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学校里,通常都隐藏在系部规模较小的教学单位中,学校对于这个专业的支持、倾斜力度一般都不大。什么国内外的最新专业展览、知名专家的专题讲座、专业兄弟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等等,但凡需要投入大量经费的都不可能有,如果再加上所处城市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话,那么专业信息的滞后就是一定的了。这个问题所带来的一方面是视觉传达专业教师获取专业的最前沿信息滞后,通常国际设计界已经推陈出新两三年了,国内设计界也已经完全掌握了新信息、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了,这些专业教师才如获至宝地开始去研究这些新了解到的信息。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网络如此发达,信息传播如此快捷,你出不去也可以上网查资料呀!可是网络上有关视觉传达专业新动向、新发展的一小部分的只言片语,怎么能使这些教师完全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的全部呢?另一方面,教师的信息滞后带来的就是在专业授课中对学生讲解、指导内容的滞后,是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知识掌握与应用的滞后。这在一些大型的国内专业竞赛中反映得尤为明显。对于国内一线的艺术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平时看得多、听得多,其作品的整体设计水平普遍偏高;而内地较偏远地区的普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作品,从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设计手法、设计风格、设计表现、设计材料应用等多方面与之相比都有不少的差距,不是说这些学生在学习上不努力或是本身就比较笨,而是和他们日常所接触到的专业信息的滞后是有很大关系的。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学校、系部重视起来,加大专业硬件、软件的投入,投入相当量的资金支持专业信息的畅通途径,这些问题才能得以解决。除了专业知识的信息滞后外,在设计实践的应用中,普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受到了地域与市场的限制。比如说,在北京的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在平时做作业时,与导师接触到的大多是高技术含量的大项目,其中甚至有一些是与国际前沿接轨的,设计思维的拓展且不必说,只从设计规格、设计深度上讲,就可以使这些专业学生受益匪浅。另外,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中,设计材料可以寻觅到最理想的,制作工艺可以选择最先进的……诸如此类的市场便捷化,使得设计变得轻松而有趣;反观那些身处内地二三线城市的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当地的市场经济对视觉传达专业的要求本身就比较低,技术含量也只是拼图修图的优劣,只要电脑软件玩儿得纯熟,就可以满足市场的纯商业需求。再或者,有教师要求的作业标准比较高,于是学生们就只能意想其主题,过于理想化的表现许多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或许其中有个别较优秀的设计形式出现,老师与学生都很得意地看着设计稿新鲜出炉,制作材料与工艺的市场限制又摆在眼前,跑市场,没有;网上搜,无果,作业最终无改动、无差别地做出来。因此,在这类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教师们对他们专业水平的评判标准是否可以改变一下。当然,高标准、严要求也还是可以有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要考虑到其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和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为此,我们能否降低一下对他们的专业要求,结合当地现有的可用资源,走具有地方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之路。不需要去和那些艺术专业院校比较,不需要去和资源丰富地区的院校比较,视觉传达专业的覆盖面那么的宽阔,设计应用元素那么的广泛,取其部分发展成为特色,这是有可能实现的。

三、结语

有人说:作为鸡肋般的普通高校中的视觉传达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由于不适应学校与市场的要求,会渐渐地消亡。我个人认为,这种言论是无稽之谈。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目前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困难,但如果我们找到困难的所在,深挖问题的根本,从源头进行改革,从小处着眼,摆正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正确位置,这些问题与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我们期待着普通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过严冬,迎来春天的那一刻!

作者:张强 单位: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色课程建设

摘要:

工科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发展建设上,应紧密结合工科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力争做到文理渗透,走文理结合、综合创新的专业建设道路。专业的特色最终是要靠课程体系的特色来体现,工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学科优势,在课程体系中合理安排艺术、技术与管理三大类课程的比例关系,以艺术设计贯穿始终,使课程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实现知识体系、素质体系、能力体系的综合培养。

关键词:

工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特色;课程体系

工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壮大和社会需求增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高校扩招的大趋势下,各校全面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由于工科院校开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思想体系,大部分院校是将艺术类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套用,在办学经验和专业影响力方面无法和美术类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相比,使得工科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因此,套用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不适合工科院校的特点,不能充分体现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不能合理利用工科院校的教育资源,不利于工科院校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

面对办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以带动专业的快速发展,是工科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工科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紧密结合工科院校的情况和特点,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挖掘自己的办学特色,而不能沿袭艺术类院校的专业老路。一方面,工科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与艺术类院校同类学科相比,无论是办学经验,还是教师队伍建设都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在设计管理和技术手段的引入、在设计材料与工艺的应用等方面,工科院校又具备一定的优势。由此可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劣势是工科院校,优势也是工科院校,必须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创办特色鲜明的专业,力争做到文理渗透,走文理结合、综合创新的专业建设道路。在办学过程中,影响和制约专业特色形成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学校外部因素包括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制度、管理体制、教育评估办法,以及学校所在地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区位优势等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包括学校办学思路、学校发展建设基础、学科专业结构和优势、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学校教学设施、学校学风教风等等。

按教育部主管部门的说法,特色专业“应该是在专业建设的观念上有独特性,人才培养的手段上有新颖性,课程设置、知识和技能的结构上有科学性,产教结合架构上有适用性”。我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建设之初,便从专业的边缘性与交叉性着手挖掘专业特色,以使其具有前瞻性、具有生命力强、前景广阔的良好发展空间。围绕这个思路,通过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社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结合我院本科人才的培养思路和办学优势,最终明确了我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定位是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具有较强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设计技术应用能力和设计项目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创意设计人才。具体培养目标为:立足工科院校培养具有设计与管理能力的复合人才;面向服务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培养设计人才;面向电子商务用户培养技能型人才。

专业的特色最终是要靠课程体系的特色来体现,所以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专业特色的形成。课程体系制订要以国家规定的大纲、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职业岗位任职需求为主要依据,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用人需求,同时要体现人才素质和专业技能综合培养的特点。工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学科优势,有别于传统艺术类院校,在课程体系中合理安排艺术、技术与管理三大类课程的比例关系。以艺术设计贯穿始终,使课程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实现知识体系、素质体系、能力体系的综合培养。我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除公共通识教育外,学科专业教育课程设置中主要包括三个模块的知识群。一是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群,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二是计算机技术知识群,以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艺术设计表现的能力。三是工程结构及功能技术知识群,以培养学生对设计材料、设计工艺的熟练应用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综合以上三个知识群结构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我们制定了具有工科院校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一、立足工科院校培养具有设计与管理能力的复合人才

在培养定位中依托工科院校工程、科学和管理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在艺术表现、技术实践与设计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围绕这个目标,在课程体系中设置的相应支撑课程有:广告学原理、广告营销策划、广告制作与、印刷工艺实践、广告公司顶岗实习、市场营销、品牌分析策划、品牌管理与实践、品牌设计与推广、品牌公司顶岗实习等。

二、面向服务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培养设计人才

随着我省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对艺术设计产生出巨大的社会需求,我们确立了艺术设计要服务小城镇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特色和目标。围绕面向小城镇、面向基层培养设计人才,加强设计软件课程的教学,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课程体系中相应的支撑课程有同时,加强技术管理等方向的课程,以培养学生走向基层,自主创业的能力。相应的课程有:广告营销策划、广告制作与、品牌管理与实践、品牌设计与推广、顶岗实习等。另外,为了使艺术设计更好地服务基层,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设计,我们把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广泛群众基础的山东民间艺术,融入课程建设,形成具有人文性、地域性的特色课程。开设的相关课程:装饰与传统图案、工艺美术发展史、书法、中国画、木板年画、民间泥塑、民间版画、民间剪纸、民间陶艺、民间艺术采风等。

三、面向电子商务用户培养技能型人才

随着信息互联网媒体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站设计人才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几乎所有企事业单位和电子商务用户都需要网站的设计和维护。因此,既精通传统的平面媒体设计,又熟练掌握网站设计的技能型复合人才,就业范围非常宽泛。围绕面向电子商务用户,培养具有网站设计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我们设置的相应课程有:Photoshop、Illustrated、Audition、Premiere、Dreamweaver、界面设计、交互媒体设计、网页设计实践等。

工科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单一,是目前各院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彰显特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把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至关重要。教学中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视课堂教学、忽视现场实践的观念,在实践过程中把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作为教学目的。应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开拓学生视野,运用现代材料和工艺形式,不断深化和拓展课程的领域,发掘新的课题进行探讨研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采用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扩大实践教学的内容与领域,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能直接从企业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工科院校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开展教学改革,创建办学特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工科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改革发展问题上,无论是对学科课程的构建,还是对跨学科培养方向,或对交叉学科的专业拓展研究,我们应该以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将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方法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作为一个有序的系统加以设计和建设。

总之,工科院校要大胆打破艺术院校的惯性体制,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课程设置中结合工科背景的特色,依托其科学、工程和管理的思维,注重结合市场,把握新趋势,培养学生在设计与整体项目的管理方面的能力,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工程类院校的发展找到新的方向,以更好地促进和推动我国艺术设计教学。

作者:韩璐 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造与发展

摘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快速扩张,设计教育也呈爆炸式增长。各地高校纷纷开设与经济发展、市场需求较大的应用性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也不例外,不仅那些地处发达地区和信息前沿地区如北上广等大城市的高校、专业学院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办学条件较为艰苦的内陆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地方高校也开设了视觉传达专业。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师资力量不强、教学模式陈旧等原因,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对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改造,使其成为专业特色鲜明、教学水平和社会美誉度较高的品牌专业,则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视觉传达专业发展现状

尽管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师资队伍不强、生源质量较差、信息获取滞后、教学模式陈旧、设计氛围不够、专业实践弱化等。这些就是当下地方综合性大学视觉传达专业所面临的十分突出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强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设计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方面,由于这些地方高校大多处于经济相对落后或欠发达的偏远城市,其办学实力、生活条件和环境氛围相对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的高校。因而,很多知名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地方高校任教,地方高校在人才引进上也有很大困难。普遍存在的现状是骨干专业中年教师偏少,老年教师和刚进入学校的青年教师居多,形成了“头大脚大,中间小”的师资年龄构成。另一方面,由于地方高校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发展机会等方面的问题,其专业教师流失情况十分突出。一些好不容易成长起来,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骨干老师,要么遭遇其它高校“挖角”,要么主动“出逃”,使得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资人才极度欠缺。特别是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更是少之又少,这严重制约了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育办学水平的提升。

(二)生源质量较差受制于办学实力和区域弱势,艺术设计专业生源质量普遍较差。进校学生无论是在专业成绩上还是在文化水平上都存在一定欠缺。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加之办学水平的束缚,使得该专业在地方高校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很难被社会认可。仅以作者所在高校为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排名处于倒数十名之内。如何积极拓宽招生渠道,积极提高生源质量,也是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谋求专业教学水平提升所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信息获取滞后尽管说随着当下信息化建设的高速推进以及交通网络的全方位构建,使地方高校在同外界的联系上不再像从前那么困难重重。地方高校同外界的沟通交流也变得方便快捷。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视觉传达专业“关门办学”的传统格局。但是,受地域和距离的限制,在对信息的获取和对外交流方面,地方高校仍然受到很多限制。距离成为地方高校快速获取前沿资讯以及同其它高校联系的重要障碍。然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个对前沿资讯、最新流行趋势和潮流反应十分敏感的一个专业。如果不对最新前沿资讯有充分的把握,对最新流行风格、潮流有高度的接受和分析能力,视觉传达专业就很难紧随市场步伐,制定相应教学方案,进行课程设置,从而培养出适合市场所需要的设计人才。

(四)教学模式陈旧地方高校由于信息获取滞后,对于最新的教学改革成果吸收及办学走向把握较弱,教学模式陈旧。一方面,大多数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往往简单移植传统美术教育或设计院校的相关课程设置,缺乏对其进行变革创新,往往比较落后。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由于受到视野局限,往往不符合视觉传达专业最新发展要求,甚至不符合视觉传达专业自身发展规律,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比如,一些高校弱化设计理论和文化创意类课程教学,单纯注重学生软件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创新创意能力严重不足,成为专门的“技术操作员”或“美编人员”,而不是真正的视觉传达设计师。

(五)设计氛围不浓厚地方高校设计类专业设计氛围不浓厚。由于地方高校身处三四线城市,要么为综合性大学,要么为传统专科性高校,大多数视觉传达专业都不是各个高校的主要专业和强势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在地方高校中往往被视作“偏门”或者“冷门”,是比较弱势和边缘的专业。而地方高校所处的城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也导致社会和企业对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氛围不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设计氛围不强,往往导致对专业发展前景悲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以至难以形成专业特色。

(六)专业实践弱化专业实践弱化也是影响和制约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视觉传达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从第一所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专业设计院校包豪斯开始,设计教育都非常重视专业实践教学。这对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快速提升设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地方高校,学生专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则相应缺乏。一方面,由于处于边缘地位,该专业很难建立应用性、操作性强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另一方面,学校也很难联系到专业性强、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空间的知名设计公司和广告传媒企业。此外,由于地域的限制,学生也缺少学习、参与大型设计展览和学术论坛以及受教于杰出国内外设计大师的机会。总之,方方面面的原因都导致了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甚至在有些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由于生源减少,办学水平不高,学生就业率低下等现象,面临取消或停办的局面。如何改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地方高校中的地位,提高办学质量已成为亟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地方综合性大学视觉传达专业创新思路

当下,我们已进入数字化和全球化时代,各种视觉传媒以视觉性、多样性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传媒业、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重要行业,而且前景较好。由此出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大有可为。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应当积极把握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以及高等教育未来走势,顺势而为,积极进行专业改造,促进专业发展。新形势下,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人才。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乃是视觉传达专业改造与发展的首要工作。没有好的师资,包括杰出的大师甚至领军人物的存在,视觉传达专业很难上层次,出水平。为此,要求贤若渴,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提供良好教学工作环境以及快速晋升的发展机会来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甚至可以创造条件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或知名设计人士作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地处湖北荆门的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为了积极推动该校设计专业发展,从设计教育走在前列的武汉理工大学引进了朱明健团队,并聘其为该校艺术学院院长。此举极大地促进了该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此外,还有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做法就是团队引进。将国内外著名高校的领军人物及其研究成员以团队形式整体引进。

第二,拓宽招生渠道,积极提高生源质量。招生问题也是制约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发展的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地方高校要积极思考在现行招生体制和政策前提下如何拓宽招生渠道,争取更多优质生源,从而为教学层次提升打下较好的基础。比如,可考虑争取特招政策抑或自主招生等形式,破格招录一些具有一定创意天赋和艺术才华特长的好学生。生源质量提高从某种程度上会成为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比如,好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会更强,也有利于优良学风教风的形成。

第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拓宽外联渠道。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地方高校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加快本校信息化建设步伐。因为,信息建设是地方高校改变封闭落后环境,积极与沿海发达高校、企业和市场联系的重要引擎。通过快速的网络交建设,使本专业与其他发达地区高校的互通变得便利快捷。虽然身处三四线城市,但是本专业学生仍然能够与发达地区该专业学生进行联系互动交流学习。专业教师也可以克服地域的限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了解最新设计发展动向。学院也要给专业教师提供对外交流的学习机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经费,推动教师走出去,通过访问学者、参加学术会议、观摩作品展览等形式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第四,改进教学模式,促成教学特色形成。教学模式是整个专业教学的骨架。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特色的形成。凡是视觉传达专业办得较好,具有知名度的院校都十分注重在教学模式上下功夫,一般都具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地方高校要花大力气搞好教学模式研究。一方面,充分调查研究,把先进教学模式吃精吃透,同时积极分析自身的不足和特殊性,探索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又要反对盲目改革,对于经过深入研究制定并经实践检验的教学模式,一旦实行就要避免大尺度的随意更改,否则不利于课程特色与专业特色的形成,也很难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注重软实力,加强设计氛围营造。软实力的提升和设计氛围的形成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难题。因为,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办学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以及设计欠缺发达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地方高校要精心培育设计软实力。通过视觉传达设计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力争获得话语权进而改善专业办学环境。同时,在专业内部也可以通过设计空间塑造、设计沙龙、作品展览以及学术讲座等形式,积极营造爱专业、爱设计的氛围,推动专业教学改革。

第六,强化实践教学,建立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为解决实践教学偏弱的问题,一方面,地方高校可以探索与知名院校或设计公司联合建立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把学生送出去,与其他高校本专业学生“同台争艳”,快速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建立专业性强、操作性强的实验中心。甚至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可成立自己的设计公司或者研究所,不仅参与教学,同时参与社会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平台,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作者:邹凤波 孙小娜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类必修课程之一,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设计后,为了增加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开阔其视野、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而设立的。文章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设计考察;教学方法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创意无限、瞬息万变的行业。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之前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源自教师的传授,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比较片面。设计考察课程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专业设计、开阔视野、提高自身设计素养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意义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为学生日后的设计积累大量素材。

一、课程目的和考察点的选择

设计考察是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过教学改革新增设的一门课程,时间为两周,一般安排在大三,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开课。该课程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开阔其视野,使其积累人生阅历,对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一个理性认识,同时与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更紧密地衔接起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性比较强,学生上大学前接触到的行业信息一般比较少。通过设计考察,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设计行业信息和设计资源,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很大帮助。广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着“千年商都”的美誉。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的经济、文化得到巨大发展,中国第一家成功为企业导入CI设计的广告公司就诞生于此。近年来,广州聚集了数十家4A广告公司,广告设计行业发达,从设计、制作到有着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此外,广州市区还有多家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设计院校。深厚的设计产业背景和众多的文化机构,使广州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察的理想目的地。

二、根据课程定位安排考察内容、明确考察目的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延展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主张多元化的设计教学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让课程成为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设计师之间的桥梁,为学生后继的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考察课程总学时只有两周,学时少,考察内容多、范围广。课程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介绍行业特点、专业特色、企业的运转流程和行业运作规律等知识,引导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深化所学知识、拓展思维,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信息变化大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对时展需求有准确的领悟,既要关心商家的诉求,又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该行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设计、制作和应用等三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为了让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课程由行业概况、参观交流、视觉观察和资料收集等四部分教学内容构成,其中参观交流和视觉观察是本课程的重点。

1.行业概况教师通过PPT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特别是行业的特点、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重点介绍在大时代背景下广州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分布情况。

2.参观交流第一,参观广告公司。教师选择一到两家实力较强的4A广告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通过观摩和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对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公司与客户的交流方式以及如何设计策划方案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参观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是艺术文化交流机构、国际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设计公司、创意产品商店的聚集地。学生可以自由参观体验,观摩最新的国际创意设计、展示设计和创意产品,了解最前沿的设计资讯。第三,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分别陈列着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和视觉艺术品,是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研究、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理想场所。教师可以选择几家广州市区的大型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参观,了解广东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重点思考艺术的发展和变迁,并收集相关设计元素为以后的设计创作积累素材,如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美术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第四,美术院校交流。选择广州的一家美术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包括参观实训室、设计工作室,听学术讲座,与本专业师生交流互动等,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设计思想。

3.视觉观察第一,观察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城市交通视觉导向系统、商业视觉导向系统以及文化视觉导向系统等城市视觉导向系统,能有效地将复杂的城市空间层次化、条理化,极大地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同的城市、地域和文化影响了城市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对城市视觉导向的观察,主要是对广州市不同类型的导向系统及其关系进行观察研究。第二,观察城市公共空间广告。城市建筑物、道路、广场、市政公共设施等的公共空间广告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出行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广州市公共空间中的户外广告、灯箱广告、多媒体的电子LED广告等进行观察,重点分析广告的创意、诉求点、受众及其影响力。第三,观察商业卖场视觉营销设计。城市大型商业卖场中的展示空间设计、照明设计、道具设计、商品陈列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视觉营销设计,有利于建立品牌形象,促进销售,是现代商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可选择广州市的一到两家大型商业卖场,让学生针对其视觉营销设计进行观察,思考卖场是如何通过合理地展示和营造视觉冲击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资料收集第一,宣传册、广告单。博物馆、美术馆、商业卖场等场所免费发放的宣传册和广告单是很好的视觉设计研究资料。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要有意识地收集设计宣传资料,为以后的设计创作提供实物参考。第二,照片。设计考察内容多,时间紧。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新颖的设计或者有启发的设计,可以用相机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创作的参考素材。

三、合理安排,科学组织考察

设计考察课程有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信息量大、考察点分布广、实践性强、学生人数多等特点。怎样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开展考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鉴于此,可以根据考察点和考察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1.集中考察,统一行动对于学生获得信息量是相同的考察点,可以通过集体组织的形式统一考察。如,企业参观以座谈会和观摩为主,采取统一行动,比较方便开展考察;院校交流主要是学术讲座、参观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强调团体间的沟通和互动,也适合集体行动。

2.分组考察,先集中后分散部分公共场所的场地空间有限,考察信息点分布广,采用统一行动的形式显然难以组织开展,有时还会因为考察点同时涌入大量人员造成拥堵,人为地制造障碍,导致考察效率低下。这样的考察点比较适合分组考察,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形式,由教师统一带队到考察点,明确当天的考察重点,然后分组进行考察。分组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5~6人一组为宜,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如,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总占地16万平方米,园区内的私人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创意产品商店等空间容量有限且分布广泛,教师可将学生统一带队到园区,然后根据园区地图,拟定多条考察路线,让学生按小组分路线进行考察。此外,每天外出考察前,教师要让学生制订当天的考察计划、明确考察内容和目标,拟定交通线路和考察时间,锻炼学生计划和组织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和行业从业者沟通交流,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树立自信心,增强社会活动能力。每天考察结束后,教师可在晚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考察方法、考察心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整理资料,举办考察汇报展

设计考察实践课程结束后,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教师应及时整理与总结考察成果,方便以后的学习与研究使用,这是设计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工作,也是考察成果的体现。

1.整理考察资料和存档教师应对考察、参观过程中收集的图片、实物、影像等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方便以后研究和调用。可以根据资料类型进行分类,如地域文化素材、现代设计元素、商业广告、橱窗设计、创意产品等分类归档。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找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作品的创意、表现、制作以及优缺点等,然后整理出一份文件材料存档,锻炼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2.撰写考察报告撰写考察报告是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任务,学生应在整理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对考察的总项目或者子项目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形成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可以从考察概况、考察内容、考察分析和考察收获等四个方面进行撰写,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客观、语言平实、叙述合理。

3.举办考察汇报展将整理后的考察资料、报告以及主题设计作品以汇报展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这是检验学生考察成果的良好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在组织展览的过程中回顾考察活动的过程,加深对设计的感悟,锻炼学生的设计、组织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扩大设计考察成果的受益范围,让更多人通过展览享受考察成果,激励学生在设计道路上不断前进。为了从多方面检验学生的考察成果,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汇报展分成若干个主题板块进行展示,如分成主题海报设计、设计分析、考察报告、实物资料、照片素材等五个主题板块。主题海报设计板块以考察的城市为主题,用收集的素材进行城市形象海报创作,检验学生考察后的创作水平,如,以“印象广州”为主题,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广州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分析板块,则将前面整理的作品分析文档以图文并茂的展板展出;考察报告板块,把考察报告设计成可展示的折页;实物资料板块,将收集的宣传册、宣传单、海报等实物资料精选部分展示;照片素材板块,精选一部分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说明进行展示,检验学生的设计审美水平,如,以“设计新发现”为主题,要求学生精选十张新颖的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解说,以照片墙的形式展出。总之,通过多元化主题的汇报展,可以多角度地检验学生设计考察的收获,同时让未参与考察的师生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魅力。

五、结语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出校门、接触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但它对拓展学生的视野、转变设计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自身设计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于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明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还要多关注行业新动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满瑜琳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摘要:

视觉是人类获取外部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视觉传达原理与方法在商业化进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与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所实现的是各种视觉元素的整合、沟通,在这一过程中,传递的不仅仅是符号,还有创作者的思想。文章主要针对目前视觉传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

视觉传达;教学现状;革新

一、我国视觉传达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认识存在偏差由于视觉传达在行业领域的运用十分广泛并形成了相应的商业宣传文化,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中引入的商业文化符号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视觉传达的实用价值,但也在另一方面造成一些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出发点存在偏差,往往造成学生对视觉传达相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过度倾向于商业因素,从而造成对视觉传达整体的把握不够。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轨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但社会需要的是兼具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应当成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需求面前,实践教学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并不多,在已经开设实践教学内容的高校中,实践教学项目也大多围绕着比赛、虚拟项目进行,真正结合社会需求的实践项目少之又少。只有将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实际项目引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才能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专业型人才。

3.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还面临着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建立历史不长,其教师大多较为年轻。年轻化的教师队伍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足够的活力,但是也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第二,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这是与教师队伍年轻化相对应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师社会工作时间不长,实际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时间也不长,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缺乏足够的敏锐性。

二、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改进方法

1.专业实验室建设专业的视觉传达实验室应该将从图像捕获到宣传性输出的整个流程都囊括进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更有助于学生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认识与动手能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学校要改变教育观念,更加注重学生实践素养的培养,从制度和财务上对实验室建设进行有力保障,严格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从而使实验室硬件设备得到良好维护,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以固定的设计比赛来加强实战训练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决定一门课程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创造力方面,参与竞赛评比无疑是一项很好的举措。设计比赛可以开阔师生的视野,在比赛中学习,在学习中比赛,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不断自学,提高设计能力。因此,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在这方面给予政策、经费的支持和鼓励,建立持久有效的激励机制,组建一支水平过硬的专业教师团队。

3.探究设计性课题的开展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又要重视实践技能,可以采取设计课题的方式进行实践,即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行业发展和典型案例设计课题作业。要完成这个课题作业,学生必须完成相关的社会考察、调研、讨论、实验室操作、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步骤,锻炼分析、创造、设计能力,还包括与人沟通、团队合作等能力,探索出一条从问题的提出、展开,到方案的寻找、优化,再到最终解决的有效途径,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三、结语

视觉传达是现代传媒与商业推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尤其在自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传播手段。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增加实践演练的教学内容,在硬件设备与资金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之路。

作者:孙燕侠 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视觉传达专业设计史教学

一、设计理论与专业设计实践课程脱节

在很多高校的艺术类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设计实践教学,轻设计理论研究”的思想,使得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们对理论课程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心理,而是对操作性比较强的设计实践课程具有浓厚的兴趣,对设计史的课程所采取的的态度也就是听听就过去了。由于在各高校中设计史的课程不被重视,也造成了设计史课程的教师资源严重缺失,很多老师不愿意上史论类这种纯理论的课程,甚至有些课程都是找一些文科非设计专业老师兼任,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趣味性,从而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设计史的教学目的不单单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外艺术设计是如何发展的,最重要的是认识和了解各个时期的设计风格、设计理念以及设计作品的时代特色,培养学生对设计理念系统的思考与认知,并且把这门枯燥的理论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和实践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将理论升华,在理论学习中将实践得以实现。

二、设计史教学的改革探索

1、授课内容与时俱进,重点突出纵观设计史,所包含的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时间跨度比较大,文化、地域差异比较大,在有限的课时里,授课教师需要精炼教学内容,删繁就简,重点突出,留下对未来设计实践有帮助的、应用价值高的设计理念与应用实例。视觉传达专业的设计史课程重点在于从分析设计的发展过程,研究和分析各个不同时期的设计观念。设计史的授课内容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由于科技、文化、经济、艺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创新,设计也在发展和进步。设计史的教学不应该仅仅从设计的发展史上简单的将词汇进行解释、将理论进行阐述,要求授课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国内外最新的设计动态和设计的发展趋势,合具有时代特色和借鉴意义的设计实例,通过分析和讲解,启发学生学习历史和设计作品背后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想法,使得设计史可以鲜活的得以传承。

2、发挥专业特色,构建实践教学设计史课程一般来说都是考查课,授课方式也就是纯理论教学为主,结课方式一般以论文为主,所以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授课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构建视觉传达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发挥视觉传达专业专业特色,结合设计内容展开对具体设计风格和方式演变的历史的学习。其次,改变过去“满堂灌,一讲到底”的授课方式,建立老师跟学生之间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见解,发挥他们的潜能。最后,加强课堂的实践教学。

可以将设计史中的设计理论提炼出来,让学生完成一个类似风格和理念的作品,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作品,表达对设计作品的理解和自己作品所要传递的理念,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设计史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作者:孙爽 单位:中原工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展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毕业设计展览改革实施的必要性,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并论述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展的改革策略,包括:调整展览时间,完善评价机制;专业统一指导与多样化展示相结合;开发毕业设计展示渠道以及拓展毕业设计展示地域与方式等。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设计展;改革;发展

毕业设计展是学生整个毕业设计成果和精华的浓缩体现,它集中展示了艺术类学生大学四年的知识功底和艺术积累,也是各大艺术院校自身教学特色和教学成果展示交流的良好平台。然而,现今我国一些高校的毕业设计展已渐渐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发挥其蕴含的重要作用,自身价值并没有得以体现。

1毕业设计展的现状与问题

1.1学生对毕业设计展重视不足

每年各大高校的毕业设计展都是在五到七月份之间举办,而这个时间段正好是毕业生们忙于就业,外出找工作面试的紧张时期,对于毕业设计展往往力不从心。许多院校的毕业设计展览是放在毕业设计答辩结束、答辩成绩确定之后的,而且毕业设计展的作品打印制作费和布展费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己承担。考虑到时间、费用等因素,许多学生抱着“事不关己”,“反正都能毕业”的态度,对毕业设计展严重缺乏重视。

1.2毕业设计展缺乏专业指导且形式单一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表现性、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其毕业设计展示形式也呈现出专业化和多样化的展示效果。然而由于许多高校院系在布展期间,缺少对展览的整体规划和统一的专业指导,只是任由学生们在自己的划分空间中各自为政;再加上学生在布展过程中对展示设计知识的欠缺,以至于毕业设计的成果在展览方式和展示空间上都没有专业的统筹规划,展厅凌乱而形式单一。

1.3毕业设计展时空受限

由于受到资源和场地的限制,许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展览时间极为有限,通常也就两三天。若展览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毕业展的举办连校内师生都不清楚,有的闻声前去观展却发现已经结束。此外,大部分院校毕业展仅仅设立在校园内部,仅仅面向本专业师生或校内师生,导致对外开放交流受阻,观展受众人群单一。1.4毕业设计展脱离市场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展只是封闭式进行,没有与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没有与设计市场进行及时的信息互换。导致了企业不清楚高校的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而师生不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和设计导向。优秀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广告公司招不到满意的人员。事实上,毕业设计展一个是学生与企业、学校与市场进行合作与交流的良好平台,而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发现其价值或进行合理地利用。

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展的改革策略

2.1调整展览时间,完善评价机制

为了提高毕业生对毕业设计展的重视度,学校应实行毕业设计“先展示,再答辩”——即毕业设计展作为毕业设计的实践环节,提前至毕业答辩之前。同时,每一位毕业生的作品展览效果也应以分数的形式进行客观评价,展览成绩最终汇总到答辩成绩之中,成为答辩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院校毕业设计成绩共分为三部分,即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毕业答辩,却没有衡量毕业设计展。将毕业设计展纳入到毕业考核势在必行。此外,还应适当延长毕业设计展览的时间,避免“刚布展,就撤展”的情形出现。通常合理的展览时间是5到7天左右。

2.2专业统一指导与多样化展示相结合

毕业设计布展之前,首先需要对作品的陈列形式、色彩搭配、空间布局、展示风格等进行合理的规划,这就需要专业的设计团队对展览进行统一的指导。指导教师既充分了解毕业设计创作,又掌握专业展示设计技能,他们的统一指导是毕业设计展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同时,还应在布展之前对学生开展展示设计的培训。在专业性的统一指导下,毕业设计展应尝试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展示方式可通过展板设计、实物模型、多媒体放映等多种手段来综合呈现。展示形式除了常用的立方体造型展台、展板和几何体展台组合等之外,还可以尝试展板二维空间的三维、多维拓展,即造成“平面不平”的设计感。此外,创意灯光、音响、水幕等声光电科技的运用,也可为多样化的毕业设计展示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3开发毕业设计展示渠道

尽管毕业设计实体展示直观生动,但它毕竟是一个短期行为,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得观展受众数量有限。因而应积极拓展毕业设计作品展示的渠道,帮助毕业设计作品展进行辅助性延伸与宣传。网络毕业设计展就是行之有效的展示渠道之一。将毕业设计展的相关文字图片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发表在网络平台之上,建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虚拟作品展。此外,还可以每年制作毕业设计作品集,将毕业设计展的内容融入其中,如现场效果展示、观展者的采访与感受、指导教师和毕业生简介与联系方式等。学校可以合理的利用作品集,将其邮寄到优秀的设计企业中。

2.4拓展毕业设计展示地域与方式

毕业设计展示地域不应仅仅局限于校园内部,而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变化的。学校可选择面向社会大众的更为开放性的美术馆、艺术馆等地作为毕业设计作品展厅。这种开放式展厅选择可以吸引更多受众,从而扩大影响力,激发师生创作热情和积极性。此外,通过拓展不同的合作方式可以帮助学校解决经费和技术上的不足。高校间区域联展合作方式就很实用。这种方式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的高校联合起来共同举办毕业设计展。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宣传力度、资源共享,还可以促进各个高校师生间良性的竞争和学习交流。毕业展还可与社会机构合作、与企业合作,让毕业设计展成为通向市场的平台,从而提高专业竞争力和就业竞争力。

3结束语

毕业设计展是毕业生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份答卷,是设计作品面向市场、走向社会的关键。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展也需要进行改革与发展。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展览模式,拓展毕业设计展示渠道和合作方式,构建开放性、多元化的毕业设计展,从而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

作者:黄婷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论文: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摘要:如何培养和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当前设计创新发展趋势对设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我国当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现状出发,结合所在高校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专业优势,就当前高校培养和提高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视觉传达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我国高校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步伐和发展。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信息数字化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通过动态的、交互性的方式来传播图文信息,各种创新性的信息传播理念、技术和手段正不断日新月异,而在传统信息传播背景下建立起来的高校设计专业还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其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难以适应社会信息传播的需要,因此也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学科和专业体系,不同专业之间根据一定的知识体系划分为不同的院系,形成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和教学单位,不同的院系和专业之间的学科合作和学术交流较少[1]。通常情况下,大多数高校只有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影视动画或视觉传达等专业才会开设艺术设计的课程,很少开设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反过来,大多数工学领域专业则主要开设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很少开设艺术设计课程,这样一来,无论是艺术设计的学生,还是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其专业训练基本上都是单学科性质的,学生的视域狭隘,由于学科之间知识联系被割裂,因此也就常常缺乏创造性。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些高校也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如有的高校将社会实践引入教学之中,突破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培养模式,让学生成立艺术设计工作室,并为企业开展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艺术设计运用能力,取得了积极有益的进展,但总体来看,我国当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培养和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将科学和艺术相融合的能力。

二、培养和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

1)构建融合科学和艺术的交叉性、开放性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交叉性、开放性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必然要求[2]。这就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艺科融合”的教学理念,搞好专业课程建设,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开设形式多样的实践项目管理课程和案例课程。

2)以学生为主体,变学生“我被教”为“我要学”。高校大学生具备更强的自学能力,因此高校的教学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变教案为学案,让学生主动、选择式学习,在其学习过程中和学生就具体问题进行谈论、启发、探究等,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从“我被教”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实现素质教学的目的[3]。

3)重视专业的学科交叉和渗透,建设一支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的教师队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科交叉和渗透,并非简单的科学课程和艺术课程的比例和模块的结构搭配,更体现在内容的深度交叉融合上,即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在教学和实践中运用于某一具体设计任务和项目中,而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就在于学习过程中融合科学技术和艺术素养于一身[4]。

4)开展以“产学研一体化”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让高等教学围绕“产学研一体化”开展,即“以产促学、以学促研、以研促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当前一些高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时,在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过程中引入工作室,通过具体任务或项目搭建教学实践平台,学生一般前两年时间用来学习艺术设计相关的基础课程,后两年则通过工作室的项目设计来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要完善这种以“产学研”结合为中心的开放、互动教学模式,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实现“学工交替”,即要求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用理论在指导实践设计,同时通过实践设计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的过程[5];其次在教学中注重理论创新思考。

三、结论

培养和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高校应该顺应时展要求,构建交叉性、开放性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坚持在教学中产学研相结合,打造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从而搭建起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的实践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推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作者:刘一峰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