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论文

时间:2022-04-11 10:55: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园林专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园林专业论文

园林专业论文:景观雕塑园林专业论文

一风景园林与景观雕塑的理论教学与应用关系

景观雕塑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具体作用如下:

(1)用以表现园林主题

很强的表现力和生动的形态语言是雕塑的特征,因此,园林表达主题往往是通过景观雕塑来表现。

(2)组织园林景观

由于景观雕塑三维空间的艺术特性,可供人们全方位观赏,是景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景观设计手法之一。现代园林中,优美的环境被许多具有艺术魅力的雕塑艺术品注入人文因素,往往多数景观乃至全园的主景便是雕塑本身。环境的组织景观、美化环境、烘托气氛方面主要是靠这些雕塑来支撑的。

(3)点缀装饰环境

一些具有幽默风趣、或夸张、或颜色鲜艳、或抽象的雕塑小品常在园林景观中用来点缀环境。

(4)其它作用

园林中常设一些服务性设施,运用雕塑的表现手法,不仅拥有优美的造型,同时也满足其使用功能。景观雕塑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整个专业设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风景园林专业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一批能具有审美能力和实际设计能力相结合的设计师。一个专业的设计师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而通过研习绘画、雕塑等代表性的造型艺术形式来提高一个设计师的艺术修养无疑是一个好途径。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营造具有艺术氛围的宜人环境空间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景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空间中的设计要素,又在城市景观中占有画龙点睛的地位,所以面向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开设景观雕塑设计课程,使学生了解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并且能够建立从雕塑本身的设计制作与雕塑外环境的设计2个方面来考虑问题的设计意识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作为年轻的、应用型专业的景观雕塑,其教学体系的建构既要符合艺术教学的基本规律,又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因而景观雕塑的教学内容首先应该是重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交叉性特色浓厚的专业,它们还需要吸取建筑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园林设计、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掌握设计艺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主要涉及绘画、雕塑、设计基础、设计表达、形式美法则、赏析、制图、创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相关内容。专业实践层面的学习是指教学与市场应用相对接部分的教学内容。该部分的内容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协调工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主要途径。主要涉及环境艺术和景观雕塑设计考察调研、景观艺术设计实践课题以及到专业设计公司实践实习等内容。

二景观雕塑在风景园林的应用

1人文主题的雕塑

园林景观在主题选择上,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定文化、信仰、精神、概念为主题的雕塑艺术现代园林景观,不包含特定历史与地域因素,属于人文主题雕塑现代园林景观。

2历史主题的雕塑

园林景观很多城市的象征代表,往往是这个地方曾经的伟人,以及一些历史事件,会以个体形式的主题雕塑来表现。景观雕塑现代园林的策划主旨带有纪念性、历史性,并由多件纪念重大事件、英雄人物的雕塑艺术组成时,雕塑艺术现代园林就可以被称为历史主题雕塑艺术现代园林。肖像雕塑艺术和抽象雕塑艺术是历史主题雕塑2种情况。根据现代园林的特色特征,通过良好的策划,在某种特殊的安排形式下,集中不具备相同主体性的抽象雕塑艺术可以在一个现代园林里表现出某种主题性的观念与意义。

3地域主题的雕塑

园林景观地域主题雕塑艺术现代园林是为了反映自然特色、地域文化。此类艺术现代园林内雕塑要求,是为了反映该地区的总体规划与旅游策划发展结合,为了能展示出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从而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由于大的区域、大城市,其人口数量多、文化特色呈现多元化趋势,所以当地雕塑艺术现代园林景观表现主题的要求与大自然和谐相融,而小的地区则需要准确地定位和更为鲜明地反映人文内涵。

三结论

在雕塑艺术的影响下风景园林环境也不断地呈现了一种崭新的艺术面貌。风景园林和景观雕塑之间不同层面的融合、碰撞,使得新时代人文艺术背景下人类景观环境具备了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吴巍王浩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园林专业论文:人才培养模式下园林专业论文

1培养目标

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拓宽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体系,在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园林专业教学机制过程中,应坚持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一是要加强学校内部的园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现代园林科技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园林专业教学、科研、生产、实习基地,引进现代园林生产科研的设施设备;二是要加强与地方园林花卉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联合开展园林生产科研活动,建立和完善校企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搭建广阔的平台;三是利用校内外的绿化养护工作和绿化工程,为培养学生的现代园林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等综合应用能力提供实践条件。通过依托实训基地,实现园林专业教学的“产—教—学—研”的有机融合,不断拓宽培养渠道,逐步探索出“教学实训—生产科研—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培养措施

2.1以教学改革为基础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课程在教学改革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园林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在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过程中,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及实训条件,发展基于生产流程的生产式教学模式;划分实训土地,责任到人,形成“责任田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融入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发展“创业式”教学模式。

2.2优化教学资源分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设置上,我校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严谨的论证研究,在教学课程设计上,根据专业特点,重新调配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增设了实训项目,逐步形成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引进高新技术人才,聘请园林专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为专、兼职教师,构建学校与社会双向的专家技能型人才流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对现有的专业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鼓励专业教师从事园林生产经营活动和承担园林科研课题,把园林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技术推广和产业示范作用来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强化技能训练,通过在岗培训、高校深造、企业实训等途径来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

2.3加强实训项目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2.3.1校内实训基地及实训室配置

按照课程改革及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以现有实验实训条件和师资力量为基础,学校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改造和扩建,改善现有实验实训条件。根据校内实训实习的需要,建立了品种园、苗圃园、组织培养研究中心与园艺植物标本室、园艺植物保护实训室、花艺设计实训室、植物生理实训室、栽培技术实训室和制图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满足学校每年招收园林绿化专业学生实验、实训的需求,能够支持本专业技能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及生产性实训等实践教学需要。

2.3.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场所,学校积极与园林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签订合作协议,按学生人数,确定了学生与企业比不低于10∶1的签约实习企业,满足了学生的校外实训要求。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遵循以下原则:专业基本对口,能够满足园林绿化专业学生教学实习的需求;按就近就地、相对稳定、节约开支的原则选址,至少要在3年内保持相对稳定;应能满足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教学实习所必需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较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兼职指导老师。

2.4坚持能力本位

德育先行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生活和学习行为的现实特点,以及学生毕业后面对的就业竞争形势,陕西省榆林林业学校在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始终坚持“能力本位,德育先行”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实习和实训中进行热爱生活、崇尚劳动的实践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品格和言行养成教育,使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

作者:马晓梅单位:陕西省榆林林业学校

园林专业论文:英语单词园林专业论文

一、零散时间记忆法

由于园林专业学生课业负担重于其他专业,且经常需要熬夜画图,缺乏大量时间,于是零散时间记忆法无疑为适合园林专业学生最佳的单词记忆方法。关于零散时间记忆,主要是指借助于适合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手机应用,如知米背单词和百词斩等。该类英语单词记忆软件有较强的时间规划性,可督促大学生按时完成既定计划,切勿拖延。可以在画图间隙抽出十五分钟背几个英语单词,由画图时的抽象思维转化为背单词时的具象思维,既放松了大脑,又充分利用了零碎时间。每天的零碎时间总计1小时之余,如果充分利用好这1小时的零碎时间,学习效果则非常明显。

二、读音记忆法

英语单词和汉字在音与形上各有不同特点。在说英语或用英语写作时,如果想用某一个英语单词来表达特定的意思却一时想不起该单词的拼写,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想不起单词的读音。而在说汉语时情况恰恰相反,当试图用一个中文词语来表达某种意思时,多数情况是因为想出了词语的读音而想不起汉字的字形,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提笔忘字。这一对比恰恰说明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语言首先是听和说的问题。对母语操练者来说,语音比文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能够较容易地通过语感在大脑中将语音信息调动出来。二是英语是表音的文字。单词的读音与拼写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就叫读音规则。中文是表意的文字,读音和字形之间不存在系统的对应关系,所以在英语单词的记忆过程中,相对于表意的中文来说,读音是更加重要的记忆线索。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很多园林专业大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存在误区,即简单地将汉语意思与字母组合机械地联系在一起,用此方法记忆的单词在脑海中多是抽象的一串串字母而非单词整体的概念,因而更易遗忘。由于园林专业英语多为具象单词,例如:imperialgarden(皇家园林)。因此,读音记忆法将读音、汉语意思和该单词的具体画面相结合,在记忆单词时,与汉语意思结合的不是抽象无规律的字母组合,而是一个读音和一幅园林风景图,显然读音和图画这些具象的东西更容易被记住。记住读音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读音拼写单词,这对于从初中开始接触音标的大学生来讲是小菜一碟。就像学习舞蹈一样,要先把动作分解开,然后连贯起来,这样才容易记住每一个动作,才能把每一个动作做到位。读准了一个单词内各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后,也就基本完成了对该单词词形的记忆。值得提出的是,读音记忆法记单词的另一优点体现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听力填空题上,有些空可以听清发音但不知是哪些单词,因此可以利用单词的发音规律将单词拼写出来。笔者正是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六级考试613分的成绩。

三、分解法

对于一些结构较长的英语单词,我们可以利用分解法,弄清其内涵,便于记忆。例如:autobiography一词乍看很长,记忆起来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个词的结构,就可以发现其是由auto-,bio-,-graphy三个词素构成的。auto-是希腊语,表“自己”之意,bio-是希腊语,表“生命”之意,-graphy是希腊语,表“写”之意,三个词素合在一起就是“写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自传”。对于这些比较长的词,不要有畏惧心理,只要能分清其内部结构,了解构成语素的意义,记忆起来则非常简单容易。很多园林专业学生抱怨英语单词易学难记,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结合园林专业特点,将园林专业学生擅长的具象思维与单词记忆相结合,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定会有所收获。

作者:范诸平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园林专业论文:园林工程园林专业论文

一、三个基础

1综合基础综合基础

包括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的实验环节,用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和发展潜力。

2学科基础

学科基础是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中的实验实践环节所构成,使学生获得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绘画及表现技法、制图方法、规划设计方法、插花技法、园林植物认知方法、栽培养护技术、育种技术,具备进行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表达、城市园林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及园林植物的繁殖、栽培、养护、管理与应用的基本能力。

3职业基础

职业基础是由综合实践、社会实践、园林综合实习2(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构成,着重培养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园林行业各岗位能力的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组织大一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全国园林及相关专业的开设情况,每年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专科生招生和毕业的人数;全国园林相关就业单位的情况;园林行业不同岗位对园林人才知识结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情况。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对园林行业有一个较直观的认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社会实践: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会安排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低年级学生主要围绕当年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达到“未进社会门,先做社会人”的目的,促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将自己的才能服务于社会,体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高年级学生主要进行就业创业见习实习,根据专业特征、自身定位,提前进入行业,了解行业特征和需求,为将来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社会打好基础。综合实习:大三下学期进行的园林综合实习2直接安排学生进入到园林设计公司、园林工程公司、设计院、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学生直接接触公司的实际岗位,了解园林行业每个岗位运行的具体情况、园林行业对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具体需求,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进行很好地转换,发现自己的不足,给自己将来的职业进行更准确的定位,并在大四最后一年的在校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锻炼职业所需的各项能力。毕业设计(论文):大四下学期为毕业设计环节,时间为16周。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在校外进行,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鼓励根据就业意向单位/实习单位的实际项目制订毕业设计题目,使研究项目与具体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设计成果能被企业直接采用。这些与职业相关的训练,促进学生对园林行业的了解,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进行角色转变,更好地融入行业。

二、四个模块应对园林行业多样化的职业能力需求

突出实践教学理念中的“综合专业知识、重视职业训练”两个理念,将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践课按照园林要素类型和课程性质归纳为绘画与制图技法模块、园林植物与生态模块、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园林工程与管理模块4个模块,以模块为单位,系统研究这些课程实践大纲的内容、训练方式以及前后的衔接,做到必须训练的内容不重复、不遗漏。除了课程包含的课内实验实践训练外,还安排综合实习环节融合模块内所有课程实践的核心内容集中进行训练,促进学生综合理解相关课程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1绘画与制图技法模块

绘画与制图技法模块包括园林美术(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形态构成、表现技法等)、方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效果图制作等课程的实践内容。通过此模块的实践训练,学生能具备基本的艺术素养,掌握绘画技法、风景园林表现技法及电脑制图方法,具备手绘和电脑制图能力,能将设计思想和设计思路通过图纸完美地表达出来。除了课内实践训练外,园林美术实习和园林综合实习3也对此模块内容进行重点训练,主要包括园林景观写生、手绘制图和电脑辅助制图等内容。

2园林植物与生态模块

园林植物与生态模块包括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草坪与地被、园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园林苗圃与树木养护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盆景学等课程的实验实践内容。通过此模块的实践训练,学生能掌握园林植物的认知方法、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栽培养护技术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知识,具备园林植物的繁殖、栽培、养护、管理、造型与应用的基本能力。除了课内实践训练外,园林综合实习1和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实习重点训练此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园林植物认知、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园林植物应用、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等方面内容。

3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

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包括园林设计初步、园林植物造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园林建筑设计、生态景观设计、图案设计、室内绿化装饰、遥感与GIS概论、园林史等课程的实验实践内容。通过此模块的实践训练,学生能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室内绿化设计的方法,能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除了课内实践训练外,园林综合实习3重点训练此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典型园林案例实测、园林综合设计等内容。

4园林工程与管理模块

园林工程与管理模块包括园林工程测量、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预算与决算、园林施工图设计与制图、园林工程管理等课程的实验实践内容。通过此模块的实践训练,学生能掌握园林工程的测量、设计与施工、预算与决算及管理的方法,能从事园林工程制图、预算、施工、管理等工作。除了课内实践训练外,园林综合实习2重点训练此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园林工程材料认知、园林工程设计、制图、预算、园林工程施工及管理等内容。

三、结语

虽然实践教学体系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但想要培养出专业技能强、职业技能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园林人才,还需要优秀的实践教学团队、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优质的实践教学平台和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为载体。本校园林系除了认真研究有效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外,还在不断地引进和培训实践教师团队,积极地进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逐渐完善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作者:刘敏厉悦徐洪国邵淑丽张志郭彦萃熊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园林专业论文:师资队伍建设园林专业论文

一、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首先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道德建设。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成为一个卓越工程师的前提条件,而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学教师,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须有理想、有抱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持立德树人,从而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基本功是从事教学实践的基础,了解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掌握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对于培养卓越工程师都是必要的。第三,教师要注意与培养对象加强协调沟通,同时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四,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工程教育经验。工程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先进的技术,解决现实中面临的工程问题。这就需要在培养时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专业外语水平。目前的工程建设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展开合作和交流,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具备很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双语教学,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果,将教学实践与国际接轨,充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园林专业最初成立于农林院校,改革开放后,一些综合类院校和建筑院校也相继开设园林专业或类似专业,如景观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变化,教学和科研工作成效显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园林专业人才。但是,与国际著名高校的园林专业相比,师资队伍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建设

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从平时一点一滴的生活习惯,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另外,个别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工作上,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责任感。

2.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或科研院所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尽管学历较高,但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他们的知识结构很大程度是来自书本,是间接的。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实践经验少,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

需要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由于受到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条件的影响,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轻实践活动的问题。教师基本坐在办公室里,在电脑前写论文,忽视了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导致教学质量没有提高,甚至下滑。

4.缺乏国际化教育理念

教学中,教师视野不够开阔,多强调本地化的专业知识,不重视国内外其他区域相关知识的介绍,不能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性。

5.专职教师职称评聘和教师评价考核机制

亟须完善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较低的劳动报酬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风以及教学质量;领导意志表现突出的教师评聘机制不能制度化,导致不能公平公正地对教师进行评判考核;落实各项人才待遇的时效性较差,使得部分教师的晋升空间受到挤压。这些现象都严重挫伤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部分教师不再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谈不上去研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结果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深受其害。

6.专业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待改善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师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园林专业教师的收入与劳动付出并不成比例。例如高校教师与同等学历、相同工作年限的其他行业人员相比,工资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也导致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园林专业人才选择了薪金待遇更高的企业单位。

三、对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开放胸怀,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中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国内大部分农林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都开设有园林专业,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深造。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园林专业中也有不少中国学子。因此,应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优秀园林专业博士、硕士来校工作,积极投身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中。

2.立足现实,培养已有的教师队伍

第一,应该创造更多的条件,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去国内外知名园林企业挂职,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加入行业协会,贴近生产一线,经常参加行业会议,了解园林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第二,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例如,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师通过积极开设开放实验室项目,吸引感兴趣的同学进行科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课题得以完成,又使学生体会了科学思想,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开展,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学生的创新、创业联系起来。第三,增强教师国际化教学的能力。目前,东北农业大学70%的园林专业教师均有国外留学经历,但是仅仅开设了一门校级双语课程和一个省级双语教学项目,双语教学的潜力有待挖掘。应该通过邀请国外优秀的园林企业家、工程师、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交流,招收国际留学生,以提高专业的国际化层次。第四,通过制定一课多师、一师多课以及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将教师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可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五,建立研究生助教制度。高校教师既有科研任务,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有时难以兼顾。可以借鉴国外研究生助教制度和助研制度,使优秀研究生能够更早地参与教学实践,为培养后备教师奠定基础。第六,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满意度。适当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和提高生活和工作水平,来鼓励青年教师更专注地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

3.广开渠道,吸引优秀工程人才来校兼职

聘任兼职教师是建立多层次卓越型教师队伍最有效的措施,通过改革人事制度、财务制度,聘请企业界、工程界知名的专家、工程师到学校兼职。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制定、教学方法以及人才培养评价等方面听取企业界、工程界专家学者的建议。通过开设专家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另外,可以安排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合作指导毕业实习,使学生尽早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以上措施,相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水平会有较大的提升,能够保障“卓越园林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实现。

作者:张璐刘威陈雅君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园林专业论文:毕业设计园林专业论文

1.选题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选题脱离实际的情况,如数百亩地的某园区的规划,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有的难度偏小,如几十平方米的别墅庭院景观设计,甚至还不如课程设计深度,学生得不到应有锻炼,达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导师工作室制度,在第七学期经由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学生进入由特定教师组织的工作室,在工作室制度下,注重少数精英学生的毕业设计成为可能。这一制度强化了各个工作室之间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对于艺术教学来说是一个培养精英的最佳土壤。工作室教学,学生与教师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因而其师生关系演变为带有师徒制这种传统教学的影子,关系一般比较融洽,所以学生的思想工作比较容易做。一个有特色的毕业设计工作室,应该在选题、教学方法和成果展示三方面有明确的计划和要求,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整体效果。

1.1题目类型个性化

首先由导师提出一个相对明确的整体方向,例如提出某一个园林景观学中正在探讨的理论方向或者设计风格趋势,作为引导学生探讨的方向。教师在开始时讲一个在这个方向上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讲座,提供一个需要的知识结构。学生经过自己的研究收集资料,思考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提出选题倾向,与工作室导师讨论,逐步确定自己的选题,使同学之间在相互比较和激发的基础上,基本构成整个工作室教学方向。

1.2题目内容真实化

毕业设计题目内容应选择真实的题目,地形图、规划意见书、任务书等基础材料齐全,多为指导教师参与或熟悉的实际工程项目或设计院的一个真实项目,以“实战”的氛围感染学生,或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参加项目踏勘、汇报、图纸会审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熟悉实际工程的操作程序,获得较全面的“实战”经验。

2.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

2.1方法引导

传统的看图改图,就事论事的教学方法无法在毕业设计阶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国际上盛行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提供改变这种现象的理论基础。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以选题方向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核心驱动力,导师只是作为一种广义的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诱发学习者的问题并利用它们刺激学习活动。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更易于形成个体的学习风格。

2.2进度控制

毕业设计课程和以往设计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较分散。一些学生趁毕业设计阶段外出求职择业,或者参加研究生、公务员等各类考试,这样就会占用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使得学生用于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和投入减少,造成设计质量下降。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有效投入,可以在前期召集毕业生开动员大会,告知其毕业设计的目标、任务及毕业设计中应遵守的相关纪律,与学生沟通,对其毕业设计任务在时间上做好合理安排,避免冲突。除了这些常规做法之外,通过准工作室制、分工分组、模拟实战、商业伙伴对话、Outcome等方式,实施“拼合座位”、“准工作制”等手法,突出设计过程的重要性,完成课程的进度,达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成效性。这样既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3质量控制

有效的过程控制是保证毕业设计良好效果的有力手段。针对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结合以往的工作实践和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毕业设计指导的方式、内容、时间等多方面着手,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和提高应用型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2.3.1小组指导制

毕业设计的指导,通常采用一个指导教师负责一个学生小组的方式。这种单一指导教师制有其容易组织的一面,但可能受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经验多寡等局限。所以应打破这种“单一导师制”,而改行“小组指导制”,即由方案设计、植配、结构、水电等专业教师或工程师组成一个指导小组,参照实际工程设计中的操作方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当然,每个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的学生人数可数倍于常规小组,相关工种的指导教师不必全程参与,只在相应的设计阶段加入即可。

2.3.2指导时间切实可行

在指导时间上,保证每周至少一次的固定指导时间,其他时间可通过网络等方式在特定的时间接受学生的咨询或接收学生传过来的设计图,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回复。同时,做好详细的指导记录,记录每个学生的进度情况、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便对下次指导内容做大致安排。

2.3.3阶段性成果质量控制

工作室制的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建设过程的多项内容,因此,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设计本身,每一个过程的评价均应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如寻求设计工程项目、协助甲方编制设计任务书、各个设计阶段的建筑设计、与甲方的沟通协调、与其他工种的配合、方案汇报等。评审过程由导师和其他教师,以及从社会上聘请的专家们组成,进行互评。最后模拟甲方的评价,根据实际情况、按院(系)拟定的格式填写相应评价书,折成对应的分值计入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

3.展示模式

3.1展示定位

对于毕业设计的展示,不是所有的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在答辩的同时进行集中的作品展示,而展示多数时候是为评审的方便而做的按照一定规格的陈列,构不成一个具有特色的展览。成果展示在不同的院校形式不一,没有十分明确的模式。而将毕业创作展览提高到与毕业答辩一样的地位,鼓励学生通过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览自己的毕业创作作品,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理解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使得在师生教与学的关系中,逐步变换成用户—设计管理者—设计师的角色。

3.2展示手段

作为一个值得推广的教学总结形式,各个工作室可以以此为契机展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同时与其他兄弟院系进行联合毕业设计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交流学习有关毕业设计教学的经验,牢固树立对于毕业设计成果展示的重视和对于学生个性的鼓励姿态。

作者:路培刘贺明单位:衡水学院

园林专业论文:高职园林专业论文

1改革的迫切性

《花卉学》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以往的教改活动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但在学生兴趣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仍需进一步改革,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高职学生学制3年,学生真正学习这门专业课只有1年时间,由于时间的不足和有些高职院校实验设备的短缺,导致理论课课时比例偏高,而实践课课时比例偏低。同时,理论课与实验课时间安排上脱节,往往上两节理论课需要过2~3…d才能上相关内容的实践操作课,这样严重影响教学内容的衔接和学生的兴趣;(2)实验课的教学地点要么在实验室,要么在校花圃基地,这样的教学仍然没有脱离课堂形式教学,没有为学生创造机会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3)以往实践操作课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遵循着准备实验课-讲解操作内容-操作-清理现场-操作总结的课堂模式,学生如果想要重复和熟练操作,就必须到书本上去寻求相关内容,导致学生没有自主操作的空间和缺乏培养学生独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的主要措施

2.1保证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机结合

课时比例分配适度(1)保证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至少达到1∶1,提高实践课时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2)理论课与实践课时间安排在同一时段,不相对孤立,如:把上午4节课或下午4节课都安排成《花卉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其中课程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可进行1节理论课和相关内容3节实践操作课的讲授,或者2节理论课和2节实验课相继进行,达到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紧密有机结合和知识点教授的流畅性。

2.2实践课中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盆花的生产规模有大有小,小则几十盆,大则上万盆,甚至百万盆。在温室花卉栽培养护中,由于空气流动性差,湿度偏高或偏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盆花生长不良或生病,这就需要栽培养护者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及时挽救损失。我们为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竭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比如在上花卉的分株、扦插繁殖实验课时,待实验课结束后,我们将剩下的花卉材料(如广东万年青、一叶兰、朱顶红等)和用旧的花盆发给学生,并安排学生2~3人1组,然后各组将剩余花材或插穗搬回寝室,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操作和后期的养护管理,并做好操作流程及养护记录,特别是对出现的问题(如病害问题)记录其发生的时间、表现症状,初步拟定解决方案,然后到理论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

2.3实践课摆脱“课堂”形式的束缚

让学生真正融入花卉市场《花卉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这门课程与生产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其生产第一线的教学就尤为重要。我们经常让学生参与学校会场的摆花图案设计及摆花操作、节日校园的摆花图案设计及摆花操作、校园花坛的花卉种植及养护管理,以及参与衡阳市的摆花业务、衡阳市花鸟市场花卉价格调查等。同时,教研室有很多教师在校外花卉企业兼技术顾问,经常带领学生到花卉生产企业现场,对花卉栽培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然后结合书本理论知识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向他人学习的能力

所谓“千人千品,万人万象”。比如在1次草坪修剪实验课中,当笔者把草坪修剪机的发动规范动作示范3次后,其中有部分学生很快就能熟练操作,而有部分学生却始终不能掌握规范动作,未能启动草坪修剪机,无论怎么鼓励他们重试,他们却红着脸不想再试。于是,笔者让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没有信心的学生,最终他们都能按规范动作启动草坪修剪机。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互相学习的能力,苗圃基地为学生全天开放,课余时间,都会有3~5人去基地进行嫁接、扦插和换盆等技术方面的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熟练掌握了操作手法,又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弥补自己操作方面的不足。

2.5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正确处理

实际问题的能力温室草花生产少则几万盆,多则上百万盆,当全部草花感病以后,就需喷药治病,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在初步确定病害后盲目地大面积施用药,其结果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浪费药物,甚至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着重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比如在初步确定病害后,可先进行点实验,效果表现好后再进行面治理。先选几十盆草花作点实验,然后再逐渐扩大面积喷药,做到心里有数。

3改革后的成效

《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后,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对花卉专业知识的掌握运用灵活,同时明确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高效性。学生在没有辅导员做思想工作的情况下,到课率达100%,且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花卉技能竞赛和花协活动。5年来国家农业部花卉园艺师考证通过率99.5%,省高职院校技能抽查等级为优秀,全国高职院校插花竞赛获二等奖、三等奖。且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独挡一面,98%以上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大多数毕业生2年后就当上部门技术主管,一部分毕业生在广东、湖南、云南等地成立园艺园林公司。

4今后《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稳定专职教师队伍,适当增加兼职教师队伍。从花卉生产第一线的园艺园林公司聘请有生产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时刻接触专业前沿知识,又可以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就业提供机会。

(2)邀请园艺园林公司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学校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改革,做到《花卉学》课程符合专业发展需要。

(3)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花卉学》课程方面的专业劳动,如配制营养土、组花、摆花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精神。

(4)学校花圃基地能尽量多提供供学生课余时间自由独立操作的花材和场地。

作者:刘飞渡谢树云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专业论文:农垦区城镇化人才培养园林专业论文

1黑龙江农垦城镇化建设发展状况

黑龙江农垦辖区总面积5.76万km2,占黑龙江全省土地面积的12.6%。其下辖宝泉岭分局、红兴隆分局、建三江分局、牡丹江分局、九三分局、北安分局、齐齐哈尔分局、绥化分局和哈尔滨分局9个分局,114个农牧场。根据垦区实情和农垦区域布局特点,提出构建“四五”城镇化体系,以5个分局规划建设5个中心城,并确定城市发展产业定位。如宝泉岭分局打造成食品工业产业城;建三江分局打造成中国绿色米都;红兴隆分局打造成现代农业示范窗口;牡丹江分局打造成生态旅游城;九三分局打造成北方生态园林城。以农场级别并结合农场发展规模,建设50个重点镇、50个一般镇,以农场生产作业区建设500个规范化管理区,个级别定位贯穿于农垦城镇化发展,分别承担起大、中、小城镇职能。小城镇建立完善基础设施和人居必要生活设施;中等城镇发展商贸服务业,为垦区小城镇的物资流通提供中转站;大城镇集聚人才与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区域发展。这一发展定位已经初见成效,农垦城镇初具规模,形成独具特色、宜居、宜业、生活幸福的农垦城镇,逐步实现“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中”的梦想。黑龙江垦区是我国现代化农业的代表,是我国农业开发形成的以农为主多种行业组成的经济社会系统。近年来,垦区采取“撤并生产队,建设管理区,发展小城镇”发展思路,快速推进了垦区城镇化建设,也增加了垦区的耕地面积。由于体制、机制的优越性和农垦的经济实力做保障,黑龙江农垦城镇化走在全省前列,引领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农垦小城镇景观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城镇建设的靓丽风景,吸引各界人士参观学习,也为推进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黑龙江农垦区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

2.1黑龙江农垦城镇化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黑龙江农垦小城镇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各个农场都需要建设城镇绿化养护的专业队伍。根据黑龙江省垦区2011—2014年人才需求计划,2011—2014年垦区的园林相关人才有所增加。从园林专业相关需求方向看,主要需求园林绿化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城镇规划、林业、旅游、园区规划管理等专业人才,其中园林绿化和养护需要的人数和旅游方向需要的人数增加较大。

2.2农垦农场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

2012年暑期,园林专业教师组成调研小组行程6000km,对黑龙江农垦部分农场的小城镇建设情况、园林绿化队伍建设及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的农场小城镇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如嫩江农场、鹤山农场、云山农场、八五七农场、七星农场、前进农场、洪河农场、红旗岭农场、八五二农场,这些农场园林绿化已经完成,急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绿化养护队伍;一些农场小城镇建设正在进行中,如尖山农场、大西江农场、海林农场、八五三农场、浓江农场、创新农场,一些住宅小区和农场公园、广场及主干道附属绿地都需要建设,他们也急需园林专业人才。未来几年,海林农场将利用周边旅游资源开发农业休闲旅游,七星农场拟建三江绿色米业和现代化大农业开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八五三农场利用燕窝岛景观开展农垦文化旅游资源,这些农垦产业发展的新亮点都需要引进园林相关人才。另外,农场很重视农业园区建设,农业园区具有现代农业展示、科技示范、休闲观光的功能,如尖山农场农业园区、鹤山农场的万亩大豆田、七星农场的国家级农业园区、洪河农场的农机展示区等,这些平台也需要园林专业相关人才。

3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由上文分析可知,黑龙江农垦城镇化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园林专业人才。通过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7级园林专业学生座谈发现,基本没有学生打算去农场就业,都希望留在城市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农场不了解———园林专业课程中没有与垦区建设和发展相关的内容,园林专业实践中没有到垦区调研实践,导致学生对垦区的了解少,有的学生想去垦区又有所犹豫,导致农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二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与垦区发展不对接———垦区城镇化进程中以小城镇建设为主,要兼顾考虑农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的功能。同时垦区近年来建设各种科技园区、示范区及观光农业区,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得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还要懂得一些农业栽培、宏观管理的相关知识。一方面企业需要园林人才,一方面毕业生工作难找。为了推动学生到垦区就业,逐步实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与垦区园林专业人才需求的良性对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们在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改革,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为黑龙江农垦城镇化提供合格的园林专业人才。第一,进行课程体系调整,增加有关垦区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与规划、农垦科技园区规划与管理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垦区的绿化建设。第二,调整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到垦区进行实践锻炼,了解垦区的城镇化进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已与垦区100多个农场建立联系,先了解农场每年的人才需求计划,然后根据农场需求情况,从园林2008级、2009级、2010级的学生中选派2~名学生到农场实习。这种做法既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又使农场根据需要选留到合适的人才。截至目前,到农场就业的大学生2007级有1人、2008级有4人、2009级和2010级各有6人。第三,培养学生到垦区、到基层就业的意识和情感。以走下去(学生主动到垦区实践锻炼)、请进来(垦区的专家领导到学校报告、交流)的模式,培养学生到垦区、到基层发展的意识。第四,建立垦区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发展、人才需求与农垦大学园林专业教学实践信息互动平台。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垦区的城镇化建设、园林施工养护的方案,锻炼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扩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园林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农场园区规划项目、居住区景观规划等社会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增加了相互了解,学生得到了锻炼。

4结语

城镇化给园林行业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为园林专业学生的就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尤其在类似黑龙江垦区小城镇化建设中,通过教育实践,为大学生就业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作者:杨凤军王洪义何晓蕾景艳莉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园林专业论文:基础教学园林专业论文

1设计与艺术

设计之初是为人类生存的需要去优化环境的一种创造方式,是为人类生活而服务的一项有价值的创造性劳动,并通过设计活动达到人、自然、社会三者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目的。设计为人类创造丰富而多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具有鲜明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特征。可以说,人类所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都是经由人类的预先设想和计划得以实现。艺术则是人类用来理解、表达、记录、认识事物的方式,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逐渐成为艺术家运用形象思维模式来表现世界、表达情感,它带有更多创作者自身的主观认识。纵观艺术与设计的发展史,两者虽相对独立,但对彼此的作用却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随着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精神层次、审美、自我风格、地域特色等内容的需要使得当下的设计与艺术的关系更加密切。一方面,当代艺术在表达了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关注着社会矛盾和人的精神问题,从而使得艺术更具时代的特征,而不再是个人私密情绪的宣泄;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实现价值是当代艺术的另一个特征,从而使得艺术变得越来越接近大众,接近生活。设计借助当代艺术的无限幻想突破理性的束缚,把艺术的激情与设计的理念相结合,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而创造新的物质形象,同时纯粹的设计也是艺术的另一种表达。当下的艺术需要设计因素,有了设计就会有新的表达可能;当下的设计更需要艺术,艺术会使设计不再枯燥和循规蹈矩,变得更灵活和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而造型艺术是视觉艺术系统的核心,设计过程是艺术概念的加工程序到制成品的过程,并且设计创造的这些“新型”的组合和构成形态总是来源于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视觉元素符号,遵循着对形体、尺度、空间、色彩、质地、均衡、韵律、变化、衔接和再现等一系列“形式美”法则,给我们的创作和设计带来了永无止境的幻想。同理,艺术家和风景园林设计师从根本上说都是对已知的基本元素提炼、加工、利用、改造或创新的行为,是把自然的已知元素变成新的视觉元素。而这些规律性的内容就是我们造型基础课学习的基本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都是相对的,每个时代对设计的定义和分析都具有局限性,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需要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3项基本条件。现阶段我们应该意识到,风景园林专业中艺术造型课程作为基础课的重要性,在大力加强的同时不断改进其教学弊端,要从艺术和设计关系的角度出发,改良教学方法和创建新课程结构,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在21世纪的今天,设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在多元文化并存中相互渗透,慰藉人类情感的需要成为它们共同的属性。

2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在《美国教育的中心目的》一文中声明:“强化并贯穿于所有各种教育目的的中心目的,即基础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培养思维能力。”同样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说明我们的教育也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因为知识是很有可能会过时,而好的思维方式却是让人受用终身,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研究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艺术基础课程中,主要对事物的观察、认知以及对事物的创造、表达这两个方面对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实践中,强调的是“体验”“、感受”和艺术观察事物的方法。在创意思维的练习中,重视的是“造型”而不是“工艺与技巧”。在面对当下愈来愈复杂的综合性设计问题时,我们需要的是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艺术家的审美素养,掌握一定的工艺技术和文化艺术修养的人才。而各类设计之间能够贯穿其中的就是创造性思维和基础造型手段。要养成艺术设计思维方式,必须具备足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与众不同且的设计概念、独特的视觉呈现角度、发现美的能力才是当代设计的灵魂,结合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创造出既有形式又有内容,既有历史又有时代感的,不仅满足当下人的需求,还要创造出具有前瞻性的设计。

3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基础教学需要围绕着艺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经,加强造型课程的课时量,把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能力和提高造型能力作为风景园林基础教学的目标,而不是去训练浅层设计原理的实践。除了对传统客观再现的技能训练,教学更多地是把“感知”、“体验”、“思考”作为教学重点。现代造型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延续性是呈现整体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的关键,在这个系统中,造型教学是艺术基础课的重点部分,因为现代造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激活学生“感性素质”,最终培养他们在风景园林设计上的创造能力。

作者:关宇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园林专业论文:城镇化建设园林专业论文

1城镇化建设对园林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总理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新四化”,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总理强调,统筹“新四化”发展,需要平衡多方面关系。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截至2013年末,我国的城市化率为53.37%左右,与发达国家平均80%的城市化率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999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数每年以超过4%的速度增长,2012年底达到7.12亿人。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增加的城镇人口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管理者来说,不断发展提升城市园林的绿化水平,是维持城市化进程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另外,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住房环境也不断改善。据统计,2011年末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达30m2。按国家发展要求,2020年人均住房面积要达到40m2。城镇居民对住房需求的提升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也将提升园林绿化行业的市场空间。从这两方面来说,都大大需求园林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作为高校,必须研究城镇化给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结合城镇化建设中的人才需求,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真正实现与市场、行业人才需求接轨。

2黑龙江农垦城镇化建设发展状况

黑龙江农垦辖区总面积5.76万km2,占黑龙江全省土地面积的12.6%。其下辖宝泉岭分局、红兴隆分局、建三江分局、牡丹江分局、九三分局、北安分局、齐齐哈尔分局、绥化分局和哈尔滨分局9个分局,114个农牧场。根据垦区实情和农垦区域布局特点,提出构建“四五”城镇化体系,以5个分局规划建设5个中心城,并确定城市发展产业定位。如宝泉岭分局打造成食品工业产业城;建三江分局打造成中国绿色米都;红兴隆分局打造成现代农业示范窗口;牡丹江分局打造成生态旅游城;九三分局打造成北方生态园林城。以农场级别并结合农场发展规模,建设50个重点镇、50个一般镇,以农场生产作业区建设500个规范化管理区,3个级别定位贯穿于农垦城镇化发展,分别承担起大、中、小城镇职能。小城镇建立完善基础设施和人居必要生活设施;中等城镇发展商贸服务业,为垦区小城镇的物资流通提供中转站;大城镇集聚人才与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区域发展。这一发展定位已经初见成效,农垦城镇初具规模,形成独具特色、宜居、宜业、生活幸福的农垦城镇,逐步实现“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中”的梦想。黑龙江垦区是我国现代化农业的代表,是我国农业开发形成的以农为主多种行业组成的经济社会系统。近年来,垦区采取“撤并生产队,建设管理区,发展小城镇”发展思路,快速推进了垦区城镇化建设,也增加了垦区的耕地面积。由于体制、机制的优越性和农垦的经济实力做保障,黑龙江农垦城镇化走在全省前列,引领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农垦小城镇景观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城镇建设的靓丽风景,吸引各界人士参观学习,也为推进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黑龙江农垦区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

3.1黑龙江农垦城镇化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黑龙江农垦小城镇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各个农场都需要建设城镇绿化养护的专业队伍。根据黑龙江省垦区2011—2014年人才需求计划(见表1),2011—2014年垦区的园林相关人才有所增加。从园林专业相关需求方向看,主要需求园林绿化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城镇规划、林业、旅游、园区规划管理等专业人才,其中园林绿化和养护需要的人数和旅游方向需要的人数增加较大。

3.2农垦农场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

2012年暑期,园林专业教师组成调研小组行程6000km,对黑龙江农垦部分农场的小城镇建设情况、园林绿化队伍建设及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的农场小城镇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如嫩江农场、鹤山农场、云山农场、八五七农场、七星农场、前进农场、洪河农场、红旗岭农场、八五二农场,这些农场园林绿化已经完成,急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绿化养护队伍;一些农场小城镇建设正在进行中,如尖山农场、大西江农场、海林农场、八五三农场、浓江农场、创新农场,一些住宅小区和农场公园、广场及主干道附属绿地都需要建设,他们也急需园林专业人才。未来几年,海林农场将利用周边旅游资源开发农业休闲旅游,七星农场拟建三江绿色米业和现代化大农业开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八五三农场利用燕窝岛景观开展农垦文化旅游资源,这些农垦产业发展的新亮点都需要引进园林相关人才。另外,农场很重视农业园区建设,农业园区具有现代农业展示、科技示范、休闲观光的功能,如尖山农场农业园区、鹤山农场的万亩大豆田、七星农场的国家级农业园区、洪河农场的农机展示区等,这些平台也需要园林专业相关人才。

4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由上文分析可知,黑龙江农垦城镇化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园林专业人才。通过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7级园林专业学生座谈发现,基本没有学生打算去农场就业,都希望留在城市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农场不了解———园林专业课程中没有与垦区建设和发展相关的内容,园林专业实践中没有到垦区调研实践,导致学生对垦区的了解少,有的学生想去垦区又有所犹豫,导致农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二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与垦区发展不对接———垦区城镇化进程中以小城镇建设为主,要兼顾考虑农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的功能。同时垦区近年来建设各种科技园区、示范区及观光农业区,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得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还要懂得一些农业栽培、宏观管理的相关知识。一方面企业需要园林人才,一方面毕业生工作难找。为了推动学生到垦区就业,逐步实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与垦区园林专业人才需求的良性对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们在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改革,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为黑龙江农垦城镇化提供合格的园林专业人才。第一,进行课程体系调整,增加有关垦区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与规划、农垦科技园区规划与管理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垦区的绿化建设。第二,调整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到垦区进行实践锻炼,了解垦区的城镇化进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已与垦区100多个农场建立联系,先了解农场每年的人才需求计划,然后根据农场需求情况,从园林2008级、2009级、2010级的学生中选派2~3名学生到农场实习。这种做法既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又使农场根据需要选留到合适的人才。截至目前,到农场就业的大学生2007级有1人、2008级有4人、2009级和2010级各有6人。第三,培养学生到垦区、到基层就业的意识和情感。以走下去(学生主动到垦区实践锻炼)、请进来(垦区的专家领导到学校报告、交流)的模式,培养学生到垦区、到基层发展的意识。第四,建立垦区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发展、人才需求与农垦大学园林专业教学实践信息互动平台。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垦区的城镇化建设、园林施工养护的方案,锻炼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扩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园林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农场园区规划项目、居住区景观规划等社会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增加了相互了解,学生得到了锻炼。

5结语

城镇化给园林行业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为园林专业学生的就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尤其在类似黑龙江垦区小城镇化建设中,通过教育实践,为大学生就业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作者:杨凤军王洪义何晓蕾景艳莉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园林专业论文:教学体系园林专业论文

一原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学完后缺乏后续实践训练原教学体系中,安排的理论课程完成后,大多没有后续的课程继续跟进,就无法保证学生对于整个专业课程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有的理论课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比较多且关键。学生的学习不同于工人的短期或长期培训,整个教学体系中从认知实践到综合实践能力的养成,需要一个符合教学认知规律的完整过程,一定的理论学习完成后要有后续的实践来加强巩固,如果没有与企业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无法掌握市场最新需求,也就无法制定更好的贴近学生就业的实践训练,前面的知识与后续的实践就会脱节。

2实践课程的考核机制仍然不完善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刚从初中上来的低年级的学生,大都还处在传统教育体制的阴影下,实践课程不单独考试,学生就不重视本门课程的情况还是很严重的。由于整个专业课程内容不同,性质也有一定差别,实践课没有系统的、完备的考核标准,绝大多数的课程都是实践报告来考核的,而实践报告这种考核方式的随机性很大,有很多同学会因为图方便,而将其他同学已经写好的实践报告借鉴过来只是稍加改动就交上去,而最后得到的成绩就差不多。这样学生自然就没有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如此恶性循环,实践课程的作用就收效甚微。

3“双师型”师资力量的不完备现有的实践课程教师大多是由校内的理论课专业教师或实习老师协助来完成,有的教师教学是从课本上学习来的,他们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能与实际工作过程接轨,进而出现理论与实践二者不能有效结合的问题。有时学校会启用校企合作中聘任的企业人员,他们的教学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现在大多数的中职学校都存在这种问题,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在新的教育教学体系下,这种问题不应再发生。

二多层次教学体系的建立

1协调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要建立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就要协调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在不影响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实践类课程的上课频率,使学生可以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融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消化理论知识,进而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这样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讲,无疑是一个提升他们动手能力的好机会。

2必要的理论课程完成后安排更多更加完善的后续训练要建立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就要为学生安排更加完善的后续训练。要给学生安排更多的校内外实际岗位实习。必要设置一个综合性实践内容贯穿课程始终,注意与先修课程的呼应,增强课程之间的关联度。可以使用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结合各章的知识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既可有效覆盖课程的重难点,又接近园林专业的实际需要,使学生了解园林设计的各阶段任务与工作,掌握各个阶段的设计方法,充分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3制定专业的系统的考核机制要建立多层次的教育体制,就要制定更加专业的系统的考核机制。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应是“以就业为导向”去培养学生。那么考试的考核机制也要向这方面倾斜,所以考试应重视对实践能力的考核。由纸质试卷考试方式向真正的实际操作进行转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有更加好的未来发展。考核过程中设计综合素质考评方案,强调过程考核,发挥评价体系应有的指导作用。这种更加新颖的考试机制并不拘泥于考试卷,多样的考试形式也更加能被学生所接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多样的考试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更加真实、更有效果。进而达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的全面了解,更加能够知道学生还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以至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些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4增加更多的师资力量投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去要建立多层次的教育体制,就要增加更多的师资力量投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去。对于学生教学,师资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教好学生,就要投入相应师资力量,只有把相应的师资和相应的教学力度提高上去,学生才会对这门课程足够的重视,进而对该门课程进行努力的学习。也许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强制学习也许会让学生暂时反感,但是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是有利的,教师就应该去这样做。那么学校就要招聘更多更好的老师,特别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工作经历的“双师型”省、市教师,更好投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去。

三结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和人才创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园林专业的更是如此。它直接决定学校培养的人才是不是能够成功地和现有的经济市场接轨。这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赢得了学生的欢迎,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作者:盛学文杜金霞冯鑫单位:长春市农业学校

园林专业论文:卓越工程师园林专业论文

一、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首先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道德建设。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成为一个卓越工程师的前提条件,而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学教师,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须有理想、有抱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持立德树人,从而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基本功是从事教学实践的基础,了解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掌握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对于培养卓越工程师都是必要的。第三,教师要注意与培养对象加强协调沟通,同时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四,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工程教育经验。工程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先进的技术,解决现实中面临的工程问题。这就需要在培养时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专业外语水平。目前的工程建设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展开合作和交流,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具备很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双语教学,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果,将教学实践与国际接轨,充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园林专业最初成立于农林院校,改革开放后,一些综合类院校和建筑院校也相继开设园林专业或类似专业,如景观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变化,教学和科研工作成效显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园林专业人才。但是,与国际著名高校的园林专业相比,师资队伍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从平时一点一滴的生活习惯,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另外,个别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工作上,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责任感。

2.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或科研院所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尽管学历较高,但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他们的知识结构很大程度是来自书本,是间接的。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实践经验少,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实践操作能力不强。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由于受到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条件的影响,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轻实践活动的问题。教师基本坐在办公室里,在电脑前写论文,忽视了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导致教学质量没有提高,甚至下滑。

4.缺乏国际化教育理念教学中,教师视野不够开阔,多强调本地化的专业知识,不重视国内外其他区域相关知识的介绍,不能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性。

5.专职教师职称评聘和教师评价考核机制亟须完善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较低的劳动报酬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风以及教学质量;领导意志表现突出的教师评聘机制不能制度化,导致不能公平公正地对教师进行评判考核;落实各项人才待遇的时效性较差,使得部分教师的晋升空间受到挤压。这些现象都严重挫伤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部分教师不再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谈不上去研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结果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深受其害。

6.专业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待改善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师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园林专业教师的收入与劳动付出并不成比例。例如高校教师与同等学历、相同工作年限的其他行业人员相比,工资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也导致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园林专业人才选择了薪金待遇更高的企业单位。

三、对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开放胸怀,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中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国内大部分农林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都开设有园林专业,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深造。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园林专业中也有不少中国学子。因此,应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优秀园林专业博士、硕士来校工作,积极投身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中。

2.立足现实,培养已有的教师队伍第一,应该创造更多的条件,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去国内外知名园林企业挂职,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加入行业协会,贴近生产一线,经常参加行业会议,了解园林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第二,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例如,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师通过积极开设开放实验室项目,吸引感兴趣的同学进行科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课题得以完成,又使学生体会了科学思想,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开展,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学生的创新、创业联系起来。第三,增强教师国际化教学的能力。目前,东北农业大学70%的园林专业教师均有国外留学经历,但是仅仅开设了一门校级双语课程和一个省级双语教学项目,双语教学的潜力有待挖掘。应该通过邀请国外优秀的园林企业家、工程师、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交流,招收国际留学生,以提高专业的国际化层次。第四,通过制定一课多师、一师多课以及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将教师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可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五,建立研究生助教制度。高校教师既有科研任务,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有时难以兼顾。可以借鉴国外研究生助教制度和助研制度,使优秀研究生能够更早地参与教学实践,为培养后备教师奠定基础。第六,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满意度。适当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和提高生活和工作水平,来鼓励青年教师更专注地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

3.广开渠道,吸引优秀工程人才来校兼职聘任兼职教师是建立多层次卓越型教师队伍最有效的措施,通过改革人事制度、财务制度,聘请企业界、工程界知名的专家、工程师到学校兼职。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制定、教学方法以及人才培养评价等方面听取企业界、工程界专家学者的建议。通过开设专家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另外,可以安排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合作指导毕业实习,使学生尽早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作者:张璐刘威陈雅君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园林专业论文:草坪修剪园林专业论文

1改革的主要措施

1.1保证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机结合

课时比例分配适度(1)保证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至少达到1∶1,提高实践课时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2)理论课与实践课时间安排在同一时段,不相对孤立,如:把上午4节课或下午4节课都安排成《花卉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其中课程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可进行1节理论课和相关内容3节实践操作课的讲授,或者2节理论课和2节实验课相继进行,达到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紧密有机结合和知识点教授的流畅性。

1.2实践课中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盆花的生产规模有大有小,小则几十盆,大则上万盆,甚至百万盆。在温室花卉栽培养护中,由于空气流动性差,湿度偏高或偏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盆花生长不良或生病,这就需要栽培养护者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及时挽救损失。我们为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竭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比如在上花卉的分株、扦插繁殖实验课时,待实验课结束后,我们将剩下的花卉材料(如广东万年青、一叶兰、朱顶红等)和用旧的花盆发给学生,并安排学生2~3人1组,然后各组将剩余花材或插穗搬回寝室,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操作和后期的养护管理,并做好操作流程及养护记录,特别是对出现的问题(如病害问题)记录其发生的时间、表现症状,初步拟定解决方案,然后到理论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

1.3实践课摆脱“课堂”形式的束缚

让学生真正融入花卉市场《花卉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这门课程与生产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其生产第一线的教学就尤为重要。我们经常让学生参与学校会场的摆花图案设计及摆花操作、节日校园的摆花图案设计及摆花操作、校园花坛的花卉种植及养护管理,以及参与衡阳市的摆花业务、衡阳市花鸟市场花卉价格调查等。同时,教研室有很多教师在校外花卉企业兼技术顾问,经常带领学生到花卉生产企业现场,对花卉栽培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然后结合书本理论知识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1.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向他人学习的能力

所谓“千人千品,万人万象”。比如在1次草坪修剪实验课中,当笔者把草坪修剪机的发动规范动作示范3次后,其中有部分学生很快就能熟练操作,而有部分学生却始终不能掌握规范动作,未能启动草坪修剪机,无论怎么鼓励他们重试,他们却红着脸不想再试。于是,笔者让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没有信心的学生,最终他们都能按规范动作启动草坪修剪机。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互相学习的能力,苗圃基地为学生全天开放,课余时间,都会有3~5人去基地进行嫁接、扦插和换盆等技术方面的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熟练掌握了操作手法,又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弥补自己操作方面的不足。2.5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正确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温室草花生产少则几万盆,多则上百万盆,当全部草花感病以后,就需喷药治病,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在初步确定病害后盲目地大面积施用药,其结果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浪费药物,甚至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着重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比如在初步确定病害后,可先进行点实验,效果表现好后再进行面治理。先选几十盆草花作点实验,然后再逐渐扩大面积喷药,做到心里有数。

2改革后的成效《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后

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对花卉专业知识的掌握运用灵活,同时明确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高效性。学生在没有辅导员做思想工作的情况下,到课率达100%,且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花卉技能竞赛和花协活动。5年来国家农业部花卉园艺师考证通过率99.5%,省高职院校技能抽查等级为优秀,全国高职院校插花竞赛获二等奖、三等奖。且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独挡一面,98%以上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大多数毕业生2年后就当上部门技术主管,一部分毕业生在广东、湖南、云南等地成立园艺园林公司。

3今后《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稳定专职教师队伍,适当增加兼职教师队伍。从花卉生产第一线的园艺园林公司聘请有生产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时刻接触专业前沿知识,又可以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就业提供机会。(2)邀请园艺园林公司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学校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改革,做到《花卉学》课程符合专业发展需要。(3)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花卉学》课程方面的专业劳动,如配制营养土、组花、摆花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精神。(4)学校花圃基地能尽量多提供供学生课余时间自由独立操作的花材和场地。

作者:刘飞渡谢树云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专业论文:风景园林学园林专业论文

一、风景园林学的学科内涵

风景园林学(LandscapeArchitecture)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根本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居学科群支柱性学科之一。风景园林学主要涉及两类问题:如何有效保护和恢复人类生存所需的户外自然境域?如何规划设计人类生活所需的户外人工境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学科需要融合工、理、农、文、管理学等不同门类的知识,交替使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综合应用各种科学和艺术手段。因此,也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的特征。

二、国内风景园林专业办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办学现状据统计,2009年我国共有38个风景园林类学科博士培养点、88个学科硕士培养点,25个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培养点和184个本科专业培养点,覆盖全国175个学位授予单位,其中高校为172个。1998—2009年间,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和专业培养点高速增长,学科博士点年平均增长约20%、学科硕士点年平均增长约20%、本科专业培养点年平均增长约14%。在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之前,这些专业培养点分设在工、农、理3个学科门类多个一级学科内,名称混杂重叠,即使是业内人士都很难说清楚。2012年,教育部对风景园林学进行了学科评估,参评高校共计38所,其中建筑背景类19所,农林背景类18所,艺术背景类1所,从评估结果来看,排在前5名的高校中(含并列),建筑背景类有7所: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农林背景类有7所: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专业特色而言,建筑背景类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侧重于空间形态塑造,农林背景类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的优势在于植物材料的应用。就应对中国当前日益复杂的户外环境问题而言,无论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还是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各校均需要继续发展完善。从发展规模来看,参评的学校有些是一个学院,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现有教职工约10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21人,副教授30人,现有学生3145人,其中本科生2014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66人,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205人,博士研究生142人,在职研究生418人。有些则是一个系,如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9人,博导13人,每年招收本科生60人、硕士生100人(其中普研40人、专硕60人)、博士15人、博士后1~2人。人数虽少,但无论是科研水平、教学质量,还是毕业生质量,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存在问题多年来,针对风景园林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风景园林学的科学性问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点,一方面说明了本学科发展的强劲势头,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任何学校都可以办风景园林专业?办学是否有专业门槛?风景园林的科学性如何考量?

2.专业教育的规范性与各高校办学的独特性问题强调规范办学,最直接的就是要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而发挥高校各自的优势,则可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随着《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的出台,专业教育的规范性问题已经得到了根本的解决,然而各高校办学的独特性问题仍然悬而未决。3.高校与用人单位在培养目标上的错位问题设计单位希望学生毕业后便能独立工作,是成熟的专业人员,而不是设计院的实习生;希望学生在学校内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全过程的设计知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方案阶段。设计单位不希望学校通过设计院实习来弥补设计教学中的不足。高校则认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存在急功近利的要求,认为学生在校读书是为了发展智力、学习理论、提高创造力和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就业和职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方法问题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风景园林具有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属性,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不止一个,因此,培养风景园林师应注重创造性,注重与实践对接。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风景园林教育宪章》指出,在学习阶段,教师指导、师生互动及讨论式教学应占各课程体系的实质性内容的一半左右。目前,很多高校受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另外,教学环节上还存在不完整的现象。以法国国立凡尔赛高等风景园林学院为例,其非常注重对场地的观察分析,每个课程设计对场地的考查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国内高校对这一环节一般不太重视,有时甚至不会到现场去,很多课程设计所选的题目本身就是假题。

5.教学资源问题国外风景园林教育非常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资源的整合。以美国佐治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其所在的环境设计学院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学团队,全院37名教师多数既是学者,又是注册风景园林师。学院注重与校内众多学院(如人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物理学院、艺术学院等)的交流、合作教学与科研。风景园林五年制本科教育要求学生每年必须选修2~3门其他院系的专业课程,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院还不定期从校外、国外以各种形式聘请著名教授、设计师及社会成功人士来系里参加教学、评图和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美国哈佛大学是全球第一个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大学,至今仍在美国处于领先地位。该学科的领军人物全都有在事务所从事规划设计的工作经历,高级选修规划设计课主讲教师全是风景园林大师级的教授。除了建设自己精干的师资队伍外,哈佛大学还从校外、国外以各种形式聘请著名教授、设计师来系里参加教学、讲座和评图工作,从而使师生时刻能接触到最新和最先进的知识。法国国立凡尔赛高等风景园林学院有广泛的社会资源,众多法国一线风景园林师都在此任教,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学院实行项目轮换制,根据不同的项目来安排导师。几乎所有的导师都拥有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学生四年学习期间可以直接接触到不少于20位活跃在风景园林界的设计师。相比之下,国内很少有高校能做到这一点。

三、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概况及办学特点

(一)风景园林专业发展概况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设在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里,起始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后更名为公共艺术设计)方向和旅游管理专业,2012年新增景观学本科专业,2013年统一更名为风景园林专业,同年增设景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至此,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格局。

(二)风景园林专业办学特点1.原公共艺术设计方向植根于艺术学门类设计学一级学科之下,课程设置偏重于形态训练、设计中的创意构思、艺术处理,在工程技术方面较为欠缺,把握宏观尺度规划设计能力一般。再者,课程设置兼顾风景园林和室内设计两个方向。学生精力分散,受课时限制,两个方向授课内容都有待于深化。尽管如此,师生经过共同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在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组织的2013年城市袖珍广场大学生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优秀奖3项,在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组织的2013年现代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佳作奖2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2.风景园林专业教师由原旅游管理系的教师和公共艺术设计方向的教师整合构成,现有教授3名,客座教授3名,副教授8名,讲师及助教5名,个别教师专业上不对口,特别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植物学、景观工程师资存在缺口。景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为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相交叉后产生,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发展方向

基于办学基础、国内外风景园林专业发展背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我们对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发展方向探讨如下。

(一)学科交流与融合面对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环境恶化现实,我们加强与校内其他学院如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相关学科的交流融合,发挥风景园林专业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优势。加强量化研究,提高风景园林专业的科学技术含量。风景园林专业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专业,那么科学与艺术各自比重是多少呢?有专家认为,科学技术应占到90%,当今的风景园林虽有艺术成分,但主要的理论实践都基于科学、工程、技术。1999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百年庆典上对该专业的定义也再次体现了风景园林的科学性远大于艺术性,甚至其中都未提及“艺术”(Art)一词。对于当今风景园林专业人士,“需要一个全面的科学方面的培养,但同时也必须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我们的设计才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同时保护人类的生活质量,保存地球上丰富的文化遗产”。华东理工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应该依托相关优势学科,大力提升科学技术含量,以理性为基础,再谈感性浪漫,这是今后立足于国内风景园林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落实。

(二)重点教学方向面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应走出城市。近期可以以新兴旅游游憩地为对象,探索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力求在专业教育及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华理风景园林专业以旅游管理系为主体申办,在旅游游憩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二是在中国,优秀的自然风景资源基本都已经被开发,针对人们闲暇生活的需求,大量新建的或改造的旅游游憩地规划设计建设方兴未艾,亟需要理论与方法进行指导;三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擅长于小尺度的园林设计,对宏观、中观层面的规划设计,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还处于探索之中,这是重塑中国作为世界园林之母形象、形成风景园林教育中国学派的重要契机,值得我们努力奋斗。另外,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部分教师也有较深厚的研究积累,这也成为另一个可以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

(三)专业教育特色华理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不仅要依托学校理工科学科群优势,不断加强该专业的科学性、理性特色,而且面向日益提升的大众审美水平,我们也需要依托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在风景园林细部设计、景点设计上不断提升艺术设计水平。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交叉点,可以实现多个专业的交融共生,如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等,充分发挥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科群优势。

(四)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架构风景园林具有的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风景园林教育在知识结构上将向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组成的跨学科领域多元化发展。在学生培养目标上,本专业可以以KAQP为基础框架,进行制订。K指知识(Knowledge),A指能力(Ability),Q指素质(Quality),P指人格(Personality),Q与P内涵基本一致,二者可以结合,形成由知识、能力、素质/人格构成的KAQP人才培养模式。风景园林本科阶段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一般会经历认知、理解、应用、综合4个学习阶段。将4阶段与KAQP相对应,可以建立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培养的目标结构,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五)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面向风景园林专业的应用性特点,我们需要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一方面,在优化完善校内师资队伍的同时,通过双导师制、讲座教授等灵活的机制,并给予一定的正式身份,吸引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一定理论研究水平的大师级设计师,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需要多渠道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利用短学期、寒暑假等相对集中的时间段,为学生参与专业实践创造机会。教学方法上,应加强师生互动及讨论式教学,特别是在研究生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多种形式,如Studio、Workshop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针对实际问题开展研究的能力。

作者:温全平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园林专业论文: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园林专业论文

一、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新要求

1.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和证明。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为核心,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不同表现,开展即时、动态、灵活、多样化评价,以获得大量有价值的判定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真实资料,从而不断改进学生学习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就园林专业而言,需要克服当前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目标单一、主体单一、形式单一等问题,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2.突出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全面评价。第一,教学设计能力。在以任务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设计好必需的教学项目、教学情境和有效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学组织能力。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下,常采用学生分组学习方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维护教学安全,使教学活动张弛有度,这需要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第三,教学引导能力。“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操作习惯,发挥教师的主导性,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给予积极有效的引导。第四,实践示范能力。项目教学内容要符合工作岗位要求,教师必须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和生产流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技能训练方面,需要教师具备较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和实践能力才能对学生示范准确、指导到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进行深入全面的评价,也要求遵循客观标准和要求,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改进。

二、我校园林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我校园林专业的办学思路是围绕区域城镇景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实际需求,面向农林业生产一线,树立“需求导向、学生中心、能力本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能胜任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和园林植物管护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以园林行业的三大岗位标准为基准,构建“课程模块化、实践实战化、校企合作化、人才标准化”的基础模块,围绕单项岗位技能开设专业课程,植入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完成园林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借鉴CDIO工程教育思想,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在1~3学期进行基础技能训练;将4~6学期的在校学期变成校企共同学习,每学期围绕一项技能项目开展实验实训,其中10周校内学习,6周企业学习,具体时间以企业需求调整,提高学生的单项技能实践能力;第7~8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强化岗位职业技能训练。理实一体课程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以及现场教学法等结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基于工作过程,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把课堂向社会延伸,让课堂与社会融合,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园林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主体(授课教师及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结果,其主要内容是评价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见,课堂教学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发展,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教学生涯的成长经历。以前在园林专业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存在一些偏差,认为评价就是期末量化考试,把评价和考试等同起来,忽视对学生平时学习全过程及全面发展的评价。因此,园林专业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必须根据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新要求,综合学生、教师、教材、教法、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改变课堂教学评价的视角,树立园林课堂教学评价新理念:

1.形成性全面评价。教学的评价不仅需要对课堂教学的结果即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还需要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即教学实施和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全方位评价。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时空中,以促进学生学习成长为基本目的,主要在教师施加教学干预之下,师生共同作用于教学内容,相互创建交互影响的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因此,教学评价指向不仅要关注“教”的过程和要素,还要关注“学”的过程和要素,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3.多元化评价。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应从只关注知识意义构建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终身学习能力评价。注重预设评价指标与生成性指标的评价结合。采取评价主体多元化,积极吸纳园林行业企业和协会的参与,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将相关课程的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评价目标多元化,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方法、学习态度及职业素养结合的考核,形成理论+能力+过程的全方位考核评价。

4.多样化手法评价。遵循能力本位、形式多样、过程为主的评价原则,注重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在课程总成绩中加大形成性考核所占比重,改变学习中存在的平时学习不努力,期末考试前死记硬背搞突击的不良风气,使学习重心转向平时的学习过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理论知识考试推行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可采用论文、撰写调研报告或答辩等形式;能力模块以过程考核为主,随堂评价与期末评价结合,采用笔试、口试、设计、制作或技能操作等形式,做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5.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价。根据高等教育改革的有关政策性文件,参照国家精品课评审指标和内涵,广泛查阅国内教学改革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园林课堂教学实际,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从总体到单项、从过程到结果顺序建构,力求指标体系的整体优化,使评价能全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按照课堂教学环节的主次关系,分别确定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各指标权重(赋予分值)和具体的评价内容,力求客观全面,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易于操作的可量化的教学因素与动态的、难以量化的教学因素相结合。指标定性内容描述不仅能反映园林专业课堂教学共性,而且突出园林教学改革的新特点,从而增强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四、园林理实一体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方案

1.教学目标(10分):①目标定位(5分)。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目标符合园林岗位标准、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和认知发展规律。②目标设置(5分)。明确具体,层次分明,便于掌握。

2.教学内容(10分):①内容处理(5分)。理论知识以有用、可用、管用为原则,突出实用价值;能力训练的任务或项目围绕园林岗位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和开展;教学内容选择体现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整合课程资源和开发生活资源灵活、恰当、有效。②内容组织(5分)。以园林行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优选适合能力培养的训练项目(案例),将有效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编排合理,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3.方法与手段(10分):①教学方法(5分)。精讲精练,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模式;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师实际,积极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注重知、能转换,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②教学手段(5分)。专业术语和图文表达准确,板书清晰;能科学、合理、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媒体优化教学,提高视、听、思、练、记效果和表达的艺术性;以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为基础,综合利用和开发实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和教学设施),讲练结合。

4.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25分):①教学准备(5分)。对教材及学情研究透彻、把握准确;教学设备与场地、教学软件和教具等选择合理;教学文件准备充分。②过程设计(5分)。以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基础,以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为准则,设置适合能力培养的工作项目;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同步交替进行;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对某一项目的方案策划、任务实施以及效果评价;注重德育和职业素质的渗透和培养;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③教师主导性(5分)。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规范,教与学有机结合,师生有效互动,课堂气氛融洽,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讨论、善于引导学生归纳梳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安排紧凑,张弛有度,顺序与秩序合理,时间分配合理,教学环节完整;理论部分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概念准确,表达清楚;动手实践示范熟练、规范;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④实践示范(5分)。熟悉园林企业、行业的工作流程,示范指导正确;操作熟练规范、注意安全;及时纠正和辅导学生出现的问题;注意职业意识和技能的培养。⑤教学评价(5分)。“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有完整的考核方案;有明确的考核标准,操作性强。

5.学生学习活动(30分):①课前准备(5分)。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学习准备到位;学习重点明确,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②参与状态(5分)。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及时记录;学生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兴趣浓厚,精神饱满,参与积极性高。③自主状态(5分)。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敢于表达;能总结提炼学习所得,提出个人观点独到、有价值;乐于实践,勤于动手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④合作状态(5分)。小组学习,组织有序,相互协作,讨论热烈;乐于合作,按时完成小组分配的学习任务。⑤展示状态(5分)。精神饱满,仪态得体,表达简洁,大胆自信;解惑答疑正确,训练操作规范认真,巩固自觉及时;根据课程内容,综合运用读、听、看、说、思、练、记等方法,参与课堂活动。⑥交往状态(5分)。尊重同学和老师,表达自己观点清晰,听取别人意见虚心;公正评价,诚恳质疑,与老师、同学积极互动,善于交流。

6.教学效果或学习效果(15分):①学生态度(5分)。学生有适度的紧张感,学习过程愉悦快乐;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思想情感积极向上,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②课堂氛围(5分)。学生会学,学习生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交流充分有效。③学生收获(5分)。认知、技能、职业素养等目标的达成度比较高;学生熟悉园林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掌握了技能和学法,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新问题;学习兴趣增强,思维得到拓展。根据上述标准,可采取师生自评或老师间互评等多主体评价,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监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得分85~100可为特色课;得分75~85可为优秀课;得分60~75为达标课;得分59以下为不达标课。学校可以把多主体评价的意见呈现在一张表上,通过一定形式在特定范围内公布,使不同主体可以看到他人的评价意见,让师生真切地感受到主观的努力与客观的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达到自我提高,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与保障作用。

作者:熊运海王大平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园林专业论文:园林专业教学管理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我国风景园林事业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问题;解决办法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三)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四)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