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11 04:48: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一、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一)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文化环境缺失

大学虽为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实践过程中更重教育、研究专业知识,而对“道德”“素质”教育较为淡化,忽略职业道德、诚信程度的教育与培养。受就业压力大及社会风气等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在高利润、高回报、高压力的“三高”社会环境下,只有通过提高专业能力水平,才能证明自己有价值,故而当前大学生教育亦重于培养掌握具体岗位技能的工作人员,鲜少提及诚信道德、职业道德。而大学生缺失职业道德与诚信又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带来更大就业压力,导致恶性循环。校方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并不合理,没有将大学生有关职业道德与诚实守信的教育很好地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

(二)会计专业大学生教育创新性的缺失

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还是以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审计、税法为主要课程。本身较为严谨,严肃。有关职业道德与诚信的课程内容上课形式较为枯燥,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一本书,一枝笔,临到期末交论文。这种枯燥的“填鸭”教育较易引起学生反感,没有更好地引起学生对会计专业诚信道德问题的关注,使学生明确诚信道德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

二、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一)历史遗留影响

长期以来,在我国文明发展过程中,虽然形成了“曾子杀猪”、“范仲淹封金不贪”等的诚信典故,但在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下,人们仍存在着一些扭曲的诚信意识。“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等古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缺乏诚信意识。诚信的基本要素是“诚实”“信任”,即取信于人,同时给予他人信任。而这些格言古训恰好违背了这些诚信的最基本要素。这也说明,历史残余观念还在持续影响着当代年青人,当代大学生。

(二)家长、老师的教育因素

家庭与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父母、老师应该是诚信的模范。“言传不如身教”,更充分说明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老师的言行是否诚实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养成诚实的品行。未及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批评教育或在承认错误时利用契机奖赏的各种做法,都容易导致孩子(学生)的诚信缺失。只有当父母与老师把孩子(学生)当成朋友,主动与孩子沟通,少进行大道理灌输、说教,耐心倾听,重视情感教育实践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一个良好的诚信的氛围。

(三)社会大环境诚信缺失的因素

社会诚信缺失,存在多方面原因。不仅有历史层面的原因,也包含现实层面的原因;既有体制层面的原因,也不能忽略管理教育层面的原因;除去外部环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个人自身的原因。会计从业人员做实账、替企业纳足税,却可能面临失业、被穿小鞋风险。选择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反而可能好处多多。久而久之,社会诚信就自然被破坏了。会计虽自产生之初就把诚信问题看得非常重要,但却是一直局限在道德层面上,强调了要注重个人、企业地自觉、自省,却并没有投入相匹配的资源给不上市的公司,进行严格审查。同时对实践层面、社会约束层面的要求与设计的不足,导致了诚信教育苍白、无力,长期缺乏生命力。包括诚信教育在内的道德教育,很多时候也还是不甚深入的泛泛空谈,流于形式,并且没有实质内容,没有针对性,更谈不上有力、有效的措施。一些会计从业者出于或为企业胁迫,或拜金以及自我膨胀等方面的原因,为追求一己私利投向了弄虚作假的泥沼,并因此产生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与选择违背伦理道德观念的选择,大大冲击了社会诚信制度。

(四)学生自身因素

生活经历地简单,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偏于感性,使大学生被自己所关注的社会现象所局限与牵制是责任感弱化的主要原因。独立意识,自我膨胀主义的泛滥又使部分大学生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少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他人、社会考虑,没有做好本该拥有的担当社会责任的准备。

三、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如何做诚信教育

(一)良好社会诚信体系地构建

想要构建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仅把问题纳入道德领域,突出诚信问题需要进行专项教育及整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将其归入政府保障和提高民生质量的社会管理问题中去。同理,社会诚信的确立,也不单是社会诚信教育与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的问题,我们更应注重政府权威和实效性等问题。如果制度本身不管用,缺乏权威,那么制定再多制度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当政府有公信力,人们有坚定地信念、信仰,诚信的社会才会出现,人与人才没有芥蒂。“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有当社会风气转正,假账、漏税行为减少,才能让学生踏入有良好秩序的会计行业,才能更好地遵守会计从业基本道德准则。

(二)诚信教育实践环境地优化

传道授业,是教师工作之本。一般说来,“授业”是指,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开发学生的智能;“传道”则是指,通过课内课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以自己的行为对学生进行一系列或显性或隐性的德育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的是:要为社会挑选、培养不仅具备优良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心理品质,而且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与会计技能的“德才兼备”的会计类人才。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良好榜样,不做学术造假,不为领导检查突击准备等,事事时时讲诚信;其次,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做好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主要场所,一定要充分发挥课堂效果,增强其传道的强大能力,落实诚信教育;最后,学生课外活动亦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特别是辅导员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想要将书本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实战能力,必须让大学生走出课堂,在接触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与提高技能。典型的实践环境优化包括对典型场景参观、对典型人物进行访谈和教育的过程。在一系列的实践中,将感性认识抽象为理性认识。依靠各种学生自治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潜移默化使学生建立诚信思维。有益的文化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诚信道德修养,也促使教育者加强自身诚信教育。同时不妨考虑增加一些到对口单位实习、组织参加课堂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环境优化,以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重视程度,在实践中更好地认识诚信的重要性。

(三)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约束、激励机制

学生引导上,应该走出“绩点”中心,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管理,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增加德育评价比重,建立学生相关信息档案,让诚信档案中的各项记录参与到学生专业前途的决策中去。将组织专业档案、诚信档案中显示出来的存在一定诚信道德问题,综合条件不够格会计类相关工作的学生,进行再教育。同时,应敦促当前会计行业相关人员的人事管理制度出台,建立一个由政府部门牵头,采取统一方式管理的会计人员信息档案及与之相应相关的评价体系,以便于管理。借此给予用人单位较为全面的参考信息,更好地聘用会计。其次,要在管理体制中强化对于诚信的教育。我们知道,诚信是一种优良品质,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因此建立学生相关信息档案应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根据诚信的这一特点,在学生诚信档案管理中,管理干部和教师与学生一样,也应纳入诚信管理信息系统中去。管理干部与教师首先、率先垂范,传递诚信理念,并同时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如果学生违背诚信原则,不仅要受到口头批评、舆论谴责,而且要受到处分等惩罚;另一方面,评价体系建立后,学校亦应该对学生的诚信行为及时予以表彰。这样让全校师生都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学校加强诚信教育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诚信教育制度之后。既不让投机钻营者得逞,也决不让老实人吃亏。非诚信的行为被记入档案,使非校方的各机构能真实了解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客观评价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能力、诚信状况。让利益问题更好地约束学生行为。

作者:顾双浙 单位:下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论文

一、通过基层的党校进行大学生党员进行轮训

轮训指的是各级的党组织通过党校或者其他尝试对党员进行集中的系统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各级党校与短训班两种形式。要实现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开展形式的多样化与灵活化,通过富有教育意义的时间活动实现诚信教育效果的提高。轮训内容需要依据党的中心任务与大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通过每一次的轮训都力求解决一到两个实际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

二、通过定期的党课教育强化大学生党员的诚信教育

党课指的是通过授课的形式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是党组织生活中的常规制度之一。一般情况下,党支部组织复杂党课的实施工作,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定期接受党课教育。此外,要注重对党课授课人员的培训、试讲等环境,确保党课的教学质量。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相结合,通过讲座、讨论、典型等方式对大学生的诚信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切实促进大学生党员党课的有效性。

三、通过座谈、讨论及谈话形式强化诚信教育效果

座谈与讨论指的是党员围绕当前的热点问题与难点问题进行交谈与谈论,从而实现相互启发与共同提高的目标。通过座谈与讨论能够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的进行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谈话指的是党支部针对党员个人的思想、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单独对其进行教育的方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正确思想的宣传与错误思想的批判,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诚信素质。

四、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实现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

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知识竞赛、演讲、义务劳动等,可以通过这些有益的活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通过多样化活动能够赋予各种活动以教育意义,让大学生党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的增长与品德的陶冶。在多样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活动政治性与思想性的相互集合,实现寓教于乐。

五、通过党性分析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诚信教育

党性分析指的是对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工作作风、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地反映,能够对党员的灵魂进行触动。党员在党性分析的过程中,通过自我的剖析与教育等方式实现自身诚信素质的提高。在党性分析的过程中,要重点对待查找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对这些问题中具备了整改条件的立刻进行整改,尤其是这对一些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要进行优先解决;对这些问题中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要实事求是的向大学生党员进行讲解与分析,并积极创造问题的整改条件,实现问题的境尽快解决。

六、通过现代传播进行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

各种大众媒体提供了非常方法对教学资源,实现了党员诚信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在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大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实现学校党员电化教育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通过闭路电视、局域网等方式进行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同时要实现党员诚信教育网站的建立,促进党员诚信素质的提高。

七、促进党员诚信教育理论学习质量的提高

在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精要管用的原则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学习中进行突出。党委中心组织应该注重领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复杂对理论集训的领导与组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大学生党员诚信素质的提高。各级党组织要通过考试、评价等方法确保诚信教育效果的落实。要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论学习成果考核,从而对党员的素质进行衡量。

八、总结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当前,高校学生党建肩负着非常艰巨而严峻的人文,通过各种方式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诚信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诚信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党员教育工作能够真正地体现时代性、规律性与创造性。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强化对大学生党员的诚信教育,首先,要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其次,激发大学生党员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最后,通过形式的创新实现诚信教育的现代化。

作者:刘宜林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大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教育论文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1经济生活方面

学校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资助,奖助学金发放人员的界定有一定要求,有的学生没有如实反映家庭状况,也拿到了奖助学金,平时的生活并不是简朴,却也是追求名牌电子产品、服饰等;学校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拖欠学费,将学费挪作他用,使得一学期的学习付之东流,得不到学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毕业。

1.2就业方面

学生在书写简历时,为了夺人眼球,有意夸大自己优点;在找到条件更好的单位就不辞而别,缺乏应有的诚信和合同意识,对于学校的名誉及今后毕业学生就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2大学生诚信缺失主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复杂,有社会、学校、家庭因素及自身原因。学生虽然生活在校园里,但通过各种渠道可获得大量的信息,同样会受到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市场经济发展中由于运行机制不完善,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规范不完善,大量的经济活动不规范,也会蔓延到学校,必然会影响到学生;政治生活中一些贪官,一些党政干部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学校对于德育教育也是流于形式,简单的教学方法,大大影响了德育的实际效果,一些学校和教师的不适当的行为,也影响着学生坚守诚信的决心;我国的学生从小就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长大的,学校、家庭、自身注重的就是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的水平相对发达国家相差较多,这也是造成目前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3加强诚信教育的方法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延续传统的教育方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探索新方法,重视、加强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每个高校教师的责任。

3.1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就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是纠正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纠正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教育。素质的内涵具有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素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可塑性比较强。因此,加强大学生不断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身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培养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确保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确立。当代著名人文学家汤一介在《中西文化比较》中讲道:“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越是需要人文精神来加以引导。”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观念不断更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的综合、学科的交叉、文理的交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这就要求大学生成为专才,更要成为全才、通才,要情趣高雅,免受当前社会流行的功利主义、浮躁之风的影响,提高文化素质,培养人文精神,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3.2教书育人,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行为,要加强教师自身的诚信建设。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相伴终生的,教师的道德修养不仅决定着自身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败。学校的管理者、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率先遵守诚信规范。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敢探索未发明的真理”,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自己成为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进者。教师要爱岗敬业,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用人格力量鼓舞他人,用才华和热情授业解惑,不辱使命,为大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

3.3健全考核体系,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

据学者归纳,发展中国家的大学里诚信情况不好,发达国家如美国、北欧等国家的大学中诚信情况较好,这与制度的不足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可借鉴美国现代大学体系中的诚信教育体系,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学校应组建专属机构来运作,以诚实、诚信、公平、尊重和负责为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具体的制度,在学校师生中广泛宣传,对于新生入学时,要求签署学术诚信保证书,让学生知道关于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不诚信行为从定义、标准、处罚规定到申辩程序,若发现不诚信行为由组织机构按照规定给予处罚。将大学生诚信档案纳入网络化管理,作为学生在申请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岗位、奖学金、评优、入党、研究生保送及就业推荐等的依据,可为用人单位提供学生的信用记录,引导就业单位挑选信用好的学生,形成守信获益、失信受损氛围,使诚实守信成为大学生言行的伦理导向与共同遵从的价值标准。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的重视,更需要社会、家庭各方面密切配合,通过制度约束,少喊口号,不断探索、创新,培育出诚实守信的优秀人才。

作者:周玉凤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德育生活化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困境与经验借鉴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堪忧,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经常发生,大学生道德素质不断受到社会质疑。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基础》课程,但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难以保证。例如,在去年曝光的河南大学生高考代考事件就折射出整个社会的考试诚信问题;多所高校表示困难学生获得助学贷款并顺利毕业后存在拖欠还款等不诚信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1.社会中的不诚信风气

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出现困境的宏观环境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满足着人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各种需求,但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的错误思想,这种错误思想造就了市场混乱,制假造假、违法经营行为时有出现。近年来相继发生“瘦肉精”、“毒奶粉”、“彩色馒头”、“地沟油”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事件表明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和道德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些丑陋的现象对国家,对社会,对全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客观上也助长了个别大学生唯利是图的思想和急功近利的心理,给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诚信教育脱离实际

诚信教育脱离实际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出现困境的本质原因。道德教育有三个来源,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显性的,具有直接性和显著性,但当前的学校和家庭的道德教育具有超现实性,道德目标设置过高,与社会现实存在巨大差距,脱离生活的诚信教育使学生不能从内心形成道德认同,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学生从小接受道德高于金钱教育,但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就会接触到一些错误的世界观和道德观,使之感到困惑、焦虑和彷徨。同时,教育者的教育与教育者本身行为的矛盾也会导致这种冲突,例如扮演教育者角色的老师和家长常常在生活中出现不诚信行为,这种不诚信行为和近乎神圣的道德教育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学生从小建立的道德观如巨厦崩溃。

3.制度性监督机制缺失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社会监管的不足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制度性原因。在中国,诚信道德是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也就是在一种封闭的生产关系、人员流动很少的社会条件下形成起来的,在这种历史大环境下,诚信问题不会成为突出普遍的社会性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人际关系开始变得紧密、广泛、复杂、频繁,在这种变化的环境和关系里,传统的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约束是有限的,当维系诚信的传统手段渐渐失去了效力,而社会尚未建立或健全与市场经济所匹配的各项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诚信缺失现象便会出现在各个领域中。大学生诚信教育终究是从道德到道德的教育形式,道德行为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诚实守信者的利益也得不到有效的维护,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

(二)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经验借鉴

在美国,大学生诚信教育不是纯粹的道德教育,而接近一种规范教育,诚信教育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教育,而越发关注生活中的各种诚信行为,对学术研究、考试、还贷等具体行为规定了具体细致的标准,使学校的总体要求能够落实到具体生活中。在日本人看来,道德行为可以直接地归结为“诚”的行为。日本学校的道德教育不单纯依靠道德课进行,而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使道德思想渗透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梅原猛就曾提出应该进行心灵的教育、独立尊重的人格培养,把不撒谎作为最起码的道德原点。在瑞士,诚信作为现代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例如《瑞士民法典》规定,诚信是社会活动的重要原则。在德国,国家建立完善的信用监管体系,每个公民拥有一套信用信息档案库,用以记录个人信用行为,个人信息档案库伴随公民一生,使得诚信教育脱离了宣传感化的空洞,成为一种实在有效的制度育人形式。从上可以看出,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十分重视生活实践,其德育生活化为我国诚信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一是重视渗透。重视通过隐性教育、学校环境、宗教活动来渗透诚信教育,注意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渗透诚信内容,通过环境渗透使学生在诚信环境中受到熏陶,并使其内化为学生品质;在专业教育中进行诚信渗透使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诚信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诚信水平。渗透教育体现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整个学校和全体员工共同的责任,渗透是一种自然融入的过程,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二是重视志愿者服务。培养服务意识是德育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且对于学生提高诚信意识意义重大。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加强对社会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社会责任和道德意识,让同学们了解人与人相处中诚信的重要性,了解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这样就为更好地开展德育提供一个大环境。三是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在美国的学校内,随处可见校训、校旗、历任校长的照片等等。同时学校经常带领学生参观与诚信教育相关的纪念堂、图书馆、博物馆,以正面的社会和历史环境教育学生。

二、德育生活化在诚信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一)诚信教育的目标贴近生活

诚信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二是使学生掌握诚信行为规范,三是使诚信德性内化为一种生活习惯。一是增强诚信意识。诚信意识是主体通过自觉、主动地参与诚信道德实践活动,经过一系列的内化而逐步形成的,这种意识从根本上说,来自于社会生活实践。因此,在大学生诚信教育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并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分析、自省与反思,增强自身诚信意识。二是掌握诚信规范。诚信规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以诚信为行为标准的规则范式。个体的行为规范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因此,大学生诚信规范的培养应当放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完成,脱离社会生活的诚信规范是一座空中楼阁,毫无现实意义可言。三是养成诚信习惯。诚信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时间的诚信行为后养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诚信习惯行为已经脱离了意志的约束和限制,表现为一种不经意的自然行为,实际上诚信习惯是一种行为惯性,这种行为惯性依靠大量诚信行为累积而成。这些诚信行为只能来自于社会生活实践。当代大学生崇尚务实,目标越贴近其生活,就越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也容易达到所期望的状态和水平。因此,诚信教育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我与社会等关系,选择能为普通学生接受,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目标。道德目标既要体现崇高性、超然性,又要体现可行性、现实性;既关注国家利益,又考虑人的现实生活需求,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二)诚信教育的方法突出实践

诚信教育需要理论指导,但更需要实践体悟。一方面,“诚信教育课需要思想理论指导”,这要求我们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加强诚信道德理论指导,例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或职业生涯指导课中应当将诚信教育作为专题教育内容。这些专门的理论课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诚信道德的基本内涵和意义,将诚信作为自己立身立命的基础,使诚信道德内化为行为习惯,坚持将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事的首要原则。学校在开展诚信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应更多地运用谈心式、感染式的方法,强调学生主动、积极、互动地学习,使学生将诚信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用心体悟诚信在生活实践中的意义。另一方面,诚信教育需要生活实践。一是要将校园作为重要实践课堂。学校应当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广泛地开展主题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主题活动是大学生实现诚信道德品质实践外化的重要场所。主题社会活动形式可以是诚信承诺书、诚信榜样宣传、诚信征文活动、与诚信相关的党团日活动、诚信事迹展览等。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文化资源和传播优势,在校内营造良好的诚信道德氛围。二是要将社会作为重要的实践课堂。学校要组织大学生广泛地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和行业进行参观学习和调查研究,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诚信的内涵,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提高诚信觉悟。

(三)诚信教育的环境形成系统

一是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实践诚信的表率。教师作为教育者,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担负着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要想使大学生诚信教育取得效果,教师首先要做到诚信为人,起到诚信表率作用。首先,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在大学生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辅导员的行为时刻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辅导员的行为举止和教育导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其次,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因此专业课教师的行为是否诚信对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真正做到“德艺双馨”,身教重于言教,良好的身教对大学生道德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夯实诚信教育的基础。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的过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成功需要依托中、小学诚信道德教育。因此,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否则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就会基础不牢,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未成年人处在人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诚信道德养成的重要阶段。对未成年人诚信道德教育要在充分研究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将未成年人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利用各类资源、环境进行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高校应当将大学生诚信教育放在制度框架中进行,建立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记录内容应包含学习行为诚信、经济行为诚信、生活行为诚信、择业行为诚信等,这些行为评价应当与大学生素质测评及奖学金评比、研究生推荐、学生干部选拔、入党考察及各类评优工作挂钩。诚信档案建设是一种重要的制度教育,通过建立目标、设定方案、制度内化、评价教育等方法进行教育,不断地提醒着学生在学习、生活、择业等各方面坚持诚信做人。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上升空间很大,相信在德育生活化的视角下,在诚信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化、内容更加具体化、环境更加优化的条件下,我国高校学生的诚信水平可以更上一个台阶,诚信教育取得长足进步。

作者:吴荣军 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

1.从学校德育缺失角度看

当前,高校在德育上虽然给予了必要的重视和投入,但在德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教育模式陈旧、教育手段落后等问题,德育不仅过于简单,而且缺少实效性,同社会发展相脱节。首先,在教育观念上,即使开展了德育类的课程,但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发自内心地认真对待德育,仍是将精力主要放在专业学习上,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其次,在教育内容上,将德育和政治教育画等号,德育内容过于重视政治素质的培养,以致政治化和抽象化,缺乏实际应用效果,并且忽视了诚信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再次,在教育方法上,当前高校仍然存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这种侧重观念性、理论性的灌输,使一些诚信的案例仍然停留在“过去时”,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不相符合,不能引起共鸣,进而也就不能获得大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

2.从现行教育体制弊端角度看

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影响因素中,教育体制起着直接的作用。由于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中过于重视应试教育,以分数来论英雄,导致德育评价一直被低估,进而造成诚信教育的效果被弱化。尤其是在高考制度没有全面改革的前提下,现行的教育体制仍然会造成学校道德素质的培养目标不高等问题,进而导致德育和教学相分离。同时,德育考核标准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评语时,仍然侧重于校规校纪、尊敬师长、乐于助人之类,这些套话根本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道德素质。此外,当前高校在学生考试作弊等问题上也没有严格的规范措施,存在学生认错就放一马的态度;或即使有作弊等违纪处理相关规定,执行力度也不强不硬,治标不治本,致使诚信教育得不到充分重视,造成大学生诚信意识普遍不高。

3.从大学生自身素质缺陷角度看

受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过分溺爱的环境中成长,整体上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心理脆弱,责任意识淡薄。在具体行为上,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奉献少、索取多,严以律人,宽于待己,特别是在利益和诚信之间,当二者出现矛盾时,不少大学生宁愿放弃诚信也要获取利益。此外,不少大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缺乏理性思考,不能对具体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容易受到不正确价值观的影响,进而动摇自己长期养成的诚信观念,甚至放弃诚信原则。

二、加强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诚信”作为传统的道德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构建法治国家的精神基石,是现代民商法律的“王法条款”,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诚信不仅是道德的基石、社会的法则,也应当是每个人最基本的人格力量,职业精神。在中华传统美德中,诚信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有关诚信的典故不胜枚举。随着时代的发展,诚信的内涵也相应地扩充,其基本内涵除了诚实、真诚外,还包括了诚恳、诚笃等,并且没有丝毫功利倾向。“诚信”二字,“诚”体现了向善的心灵追求,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道德境界;而“信”则是一种具体的行为规范,体现了向真的心灵追求,主要表现为讲信用等。“诚”和“信”的本质是相同的,都体现出言行一致的价值倾向,所谓言必行、行必果。诚信教育是以掌握诚信的内涵,认知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勇于担当培育的过程。感受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诚信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必然途径,通过培养学生观察、思辨能力,为人处世与社会生活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践约守信,诚实做人。诚信教育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高校而言,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基石,切实有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能净化高校教学环境,助力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对社会而言,可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于我国传统道德来说,诚信的意义比较广泛,大致可以归为两个方面:第一,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说,诚信不仅是天道,亦是人道,是国家治理中的最基本原则之一;第二,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说,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规范。对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来说,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这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就有明确的要求,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同时,诚信教育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信用体系的建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诚实信用是市场秩序维持的保障,更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诚信教育,对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促进现代化建设必将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此外,诚信教育也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相一致。为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诚信教育必须被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范畴内,以此实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标。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原因可以看出,造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因素的复杂性和提升大学生诚信素质的紧迫性。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背景下,结合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目标,本文从让诚信教育成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的“牛鼻子”;让诚信教育走进教学主阵地,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让诚信档案发挥应有作用,健全诚信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1.让诚信教育成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的“牛鼻子”

目前,高校在诚信教育中偏重道德层面、轻法律范畴,造成大学生不能全面、科学地理解诚信的含义。而相对道德范畴,法律范畴内的诚信教育更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因此,高校应在诚信教育中有机融合道德含义和法律含义,促使学生可以深入全面地掌握诚信的内涵,使他们认识到诚信不单单是一种道德义务,更是一项神圣的法律义务。诚信是法治的本质。法治不仅具有保障、促进和维护诚信的要求,而且只有诚信才能建立起法治。如果只从道德角度看来阐明诚信含义,很可能导致诚信教育和传统德育趋同,也就是绝对地看待利和义之间的关系,甚至在部分学生心中形成讲诚信就不能追求利益的观念。这种将利和义对立起来的教学思想,不仅会让诚信教育陷入到死胡同,更会导致高校的诚信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冲突,不利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这就需要发挥法律范畴教学的作用,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对于合法权益的追求是正当,只要不违背法律原则,就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高校必须结合诚信在法律角度上的含义,促使学生明白诚信和合法利益是不相冲突的,讲究诚信也是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最后,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来达到法律的他律和道德的自律相结合的目的,二者一内一外,共同提升大学生的诚信素质。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法律旁听、案例教学、课堂辩论等多种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诚信者的保障,哪些失信行为会触犯法律,法律后果是什么等。

2.让诚信教育走进教学主阵地,塑造大学生的健全

人格首先,应当在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将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点,增强学生对诚信的全面深刻理解,鼓励学生建立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为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奠定基础。其次,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个重要平台,充分体现诚信理念。处理好道德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促进理论学习和道德实践之间的融合,如充分利用高校中的学生社团,开展诚信为主题的诚信活动,促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新的道德认识,在寓教于乐中感悟诚信的重要价值。最后,不断更新诚信教育内容和方法,既要保留传统道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精华,又要吸收现代诚信内涵中的法理内容,并且重视课堂教育中知、行、情、意的协调统一,塑造大学生诚信人格,让诚信贯穿课内外、室内外、校内外。

3.让诚信档案发挥应有的作用,健全诚信评价体系

2014年,教育部党组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使广大师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第一,高校应当建立完善以诚信承诺书、家庭状况、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说明、信用记录、学术诚信、生活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等内容的大学生诚信档案。从而有效地约束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学校应当和每年新入学的学生签订《诚信承诺书》,并将其长期保存,以监督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是否有失信行为。信用记录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关键部分,高校应当进行准确、全面的记录,其主要考查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考试作弊等违纪情况、费用缴纳情况、借阅图书归还情况、就业择业情况等内容。第二,在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础上,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考评体系,选取学术诚信、生活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等作为该考评体系的四大指标,并对具体行为实行量化考核和测评跟踪。第三,高校还需要对大学生诚信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公开、公正的管理模式,保证大学生诚信考评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警示、自我教育的作用,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校园环境。第四,健全学校诚信管理机制,合理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信息,利用诚信档案为就业单位和学生提供有效的双向选择,坚持动态跟踪、补充与管理,保障诚信档案的价值性与时效性。第五,进一步探索管理制度,尤其针对诚信档案中的不良记录,使诚信档案既起到正面激励、教育警示作用,又体现人文关怀、不妨碍大学生成长;遵守档案管理、使用和保密规则,使诚信档案能得到合理利用,传递正能量,杜绝非法利用诚信档案的现象,保障学生自律自警、进取向上、健康成长、良性发展。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事关道德,事关法治,事关未来,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积极行动起来,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应率先垂范,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提升诚信道德的素养,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诚实守信的人、道德高尚的人、律人律己增添正能量的人,为社会和他人所信赖的人。

作者:李伟玲 马汝伟 单位: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 盐城工学院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大学生缺失诚信教育论文

1政治信仰缺失

受西方思想的入侵,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渐盛行,好多高校大学生只向“钱”看,政治被视为实现利益的跳板。不少大学生在校参加政治或文体活动仅是为了考核及不影响评奖评优。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各种迷信和伪科学逐渐盛行,部分高校大学生遇到困难失去理性判断。各种宗教思想的侵袭,玷污了大学生的思想,使得青年大学生未能形成正确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2人际交往不诚信

以诚相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只有真诚待人,对彼此保有一种诚信的动机和态度,才能得到相互信任,人际关系才能得以发展和加深,使得人际关系得到发展和巩固。但是不少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各种失信的行为。

3学业、求职造假

学生以学习为主,但是部分高校大学生并不专注学习科学知识,有的沉溺于网络游戏,有的盲目于爱情,没有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并且缺少学习兴趣,或者学习的文化知识不能很好应用。由于平时缺少知识的积累导致考试不能顺利通过,于是开始有侥幸心理寄希望于作弊、打小抄上。久而久之,习以为常,甚至购买作弊工具。导致原来那些学习努力的同学产生不平衡心理,进一步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严重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整体水平,缺乏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这就进一步影响了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4经济诚信缺失严重

当今大学生恶意拖欠助学贷款成为受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他们或是不按合同还款或是不按时还利息,更有甚者毕业后拒绝还贷,很多同学恶意拖欠学费,这些诚信缺失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形象及声誉。大学生经济缺失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随处可见,有的不只局限在道德层面,甚至触犯到法律,,对人民、社会以及国家构成威胁、造成损失。

5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5.1建立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档案

为规范和制约高校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引领大学生自觉诚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是我国目前高校应展开的一项迫切任务。诚信档案的建立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环节。这样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理念,推动国家助学贷款项目的发展,更有利于国家社会信用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助力。

5.2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监督体制

为了孕育健康和谐的诚信环境,有力地促使高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高校不仅要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还要制定科学的监督机制。应有效发挥学生主体的监督和舆论作用,加强信用行为的管理和教育,对失信者的行为通过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及时曝光,对守信用者给予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青年学子引起对诚信教育的重视,并主动信守承诺,同时也能引起整个社会对高校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关注。

5.3构建大学生诚信自律示范机制

诚信教育机制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生诚信缺失重要原因怕受到家长的斥责,因为害怕所以选择撒谎。有的甚至遭到父母的打骂,这样反而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身心更是受到损害,使得诚信问题也出现裂口。因此,建议家长与学生多沟通交流,达到诚信教育的效果。

5.4建立大学生诚信危机制度

诚信危机制度是大学生经济诚信体制不可缺少的部分,大学生诚信危机制度可以保证高校诚信教育的顺利推进。各层次相关部门制定奖惩相结合的诚信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避免单一的惩罚制度不合理。还需把握奖惩的力度,避免标准过低或过高失去合理性或者带来负面影响。高校还应完善大学生就业诚信体制,就业诚信制度能够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意识的有效措施。

5.5吸取国外经验,建立科学诚信体制

从全球角度看,解决诚信问题的方法较多,其中当数发达国家的“联合征信制度”。此项制度内容如下:公司或个人的诚信状况由一家信用度高的资信公司存有,本人或本公司以及其他公司或个人采用付费方式进行查询。公司或个人如果存在信用不良,如恶意拖欠学费、拒绝按期偿还助学贷款、偷税、漏税等,这些不良信用记录就会在诚信资信公司留有诚信记录,这样信用记录会在日常或以后在商业活动和个人社会活动中作为参考评价。当今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既是广大青年学子成长过程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和时展的要求。高校为国家发展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学子诚信的缺失将会给祖国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所以诚信教育势在必行,以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环境作为研究背景,关注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广大青年学子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全面培育诚信这一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才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的不断前进,诚信教育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所以耐心细致地分析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由,并根据高校大学生诚信失衡采取相关措施,对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永明 马俊红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哈尔滨华德学院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虚拟社会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网络时代所引起的网络诚信问题就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作为当今社会新鲜事物的主要接受者,大学生与网络之间有着更多的契合点,这种契合点使二者之间更容易“一见钟情”,为此有些大学生在网络状态下出色的表现让社会变得徇丽多彩,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因网络的出现而迷失方向,违背社会道德。事实上,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鲜血液,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更需要这种诚信的品质在心中,把它作为进入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接入点,使做任何事情都要以诚实守信为准则,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增添正能量。

二、网络对大学生诚信行为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诚信缺失导致大学生道德感与责任感的缺失

道德感与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和社会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道德感作为一种高级情感,是人们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内心体验。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国家、利社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客观而言,网络是个隐匿又开放的环境,其自由、开放、隐匿的特点使人们的约束力与克制力大大弱化,甚至出现一种“规范真空”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下人的自制力往往变得不堪一击,再加上大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因而,面对虚拟的网络环境,大学生往往会抛弃现实社会的限制与约束,在交往与做事过程中出现道德感与责任感的缺失,任意放纵自己的行为,不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承担任何责任和后果,道德感与责任感在他们心中早已趋近为零。这种现象足以说明,大学生缺乏网络诚信意识、网络道德水平下降、自我调控能力的不强。对这些敏感大学生来说,网络道德感与责任感的缺失很容易造成扰乱社会行为的产生,这不仅扰乱社会正常的社会秩序,还有损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

(二)网络诚信缺失导致大学生社会角色冲突

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开放性、隐匿性,使得身心还在发育阶段的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能够自由进行角色扮演,甚至还能在网络上刻意掩饰自己真实身份而进行相互攻击、谩骂,污染网络环境,破坏社会的行为准则,抛弃在现实社会中约束自身行为的法律和道德约束,在网络社会中“游戏人生”。由于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差异,促使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中来回切换自己的生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部分大学生逐渐分不清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区别,形成多重人格,难以以诚信为准绳约束自己的行为,更难使自己在现实角色与网络角色之间取得平衡。这种角色的冲突与互换长久下去自然会破坏角色规范的实现,还会阻碍现实社会中正常的角色规范。这样的不良循环长久下去必然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不仅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也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阻碍,更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网络诚信缺失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

网络世界虽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和发展,但却不能等同或高于现实世界,大学生在虚拟社会中的行为举止还应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然而,现在的部分大学生似乎已经忘却了现实社会的存在整天沉溺于网络,在网络世界里渐渐失去了在现实社会中与人交往的本领和技能,甚至对现实社会持有抱怨、悲愤、失望的态度,不愿意与外界沟通交流,但却觉得虚拟世界是他们的理想世界,那里面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于是他们越来越多的宅在网络里,成为现实社会里的“宅男宅女”。可以说,一个“宅”字映射出网络交往给大学生带来的弊端,一是它使人们之间原本面对面的交流变为以各种动画表情、字母符号等虚拟元素进行情感交流,看似热烈生动的沟通交流,但是与面对面的谈心相比,在交流中少了眼神的凝视、肢体的互动以及真情实感的流露;二是长期沉溺于网络中会让大学生产生自闭心理,这种心理使大学生对现实情感逐渐感到麻木进而产生交往的冷漠化,久而久之使整个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变得冷漠化。

三、影响大学生网络诚信行为的原因

(一)网络诚信日益弱化,网络社会公德缺位

网络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具有很多明显的不确定性,导致网络失信行为极易在互联网中产生与存在,且很难受到道德的约束与法律的制裁。因此,一些大学生并不认可“网络中聊天撒谎是件不道德的行为”,反而认可“网络聊天或者交往中可以有不诚信行为的存在”,并且持这种赞成观点的人大有人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有31.3%的人认为“网络聊天交往出现撒谎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还有37.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网络中可以毫无顾虑的从事任何行为”,网络社会真正变成了“隐身人”的乐土,网络诚信日趋弱化。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知识,这也使一些不善钻研的大学生可以巧走捷径,不脚踏实地、投机取巧,养成弄虚作假、浮躁的不良学风,导致网络社会公德的缺位,如明目张胆的在网络上找人替考、买卖答案或者剽窃论文等情况略见不鲜。这不仅败坏了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的良好学风,还践踏了学术尊严,加促了学术腐败,更导致了大学生思想品德与学术水平的急剧下降。

(二)网络违法现象日益猖獗

虚拟性和隐蔽性是网络社会特有的功能,这种功能使人们在从事道德行为时在自由度和随意度上大幅增加,但这也进一步为社会生活中逃避道德责任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络违法事件,但因网络犯罪在手段上显得高明不易被人察觉和查处等原因,一些大学生网民也抓住了这样的心理通常在不考虑后果、不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带着虚假面具在网络上与他人进行各种网上活动,甚至采用欺骗的方式赢得对方的信任,从中获取不合法利益。但是,这些大学生并没有觉得网络中这样的行为是不道德或者违法的,反而将这样的行为视作一种本领,并争相效仿,情况十分堪忧。

(三)学校诚信教育不足

在传统应试教育之下,一个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评价一个学生好与不好的标准多还从分数方面考虑,很少去考虑一个学生的德育是否良好。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人才观,这种只重“分”不重“德”的传统教育体制忽略了学生更为重要的品格和才能,将教育彻底引入到一个很大的误区。客观而言,如今我国高校在诚信理论教育方面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意识基本停留在空白阶段,这显然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并没有很好的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也就成为了导致大学生诚信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四)学校管理制度方面的不足

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就可能使学生有空子可钻。例如,学校在日常考勤、成绩考核、论文审查、考试监督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监督不严等漏洞就很容易让一些爱钻空子的大学生有机可乘,他们这样的心理长久下去就很容易养成诚信缺失的恶习。同时,在诚信教育管理方面,我国的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进行管理、规范与约束,由于制度管理的不完善,在其约束力上自然也就显得疲乏无力。这不仅是对高校诚信制度管理的一个严厉责问,同时这些不诚信行为也从另一个侧面加剧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造成了诚信缺失行为的不断泛滥,泛滥的诚信缺失行为蔓延至网络中就造就了大学生网络失信行为的产生。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精准定位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理念

做好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主要的任务是要精准定位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理念。在这方面需要坚守两个原则:一是知行合一原则,它是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首要遵守的原则。在现代社会培养和塑造符合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目的与宗旨,所以在高校的教育实践中应该切实将诚信教育和网络实操统筹起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不断扩充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完成学、思、知、行四个方面的完整统一。同时,在知行合一当中需要任课教师熟练掌握网络教学,认真学习和钻研网络教学技能,使自身的网络技能与学生的网络知识结构保持一致。因为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是思想与行为的统一,是在长期的、持续的、稳定的言行一致中形成的,是值得社会与众人信赖与认可的,所以一时的、不长久的作秀之风是不能被认可与信赖的。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原则。首先,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要求教育管理者在进行学生网络诚信教育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网络诚信教育的开展,把持学生的自治化教育,培养大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立的积极人生观,增强大学生自身对网络真假信息的辨别意识。其次,以人为本管理原则要求学生作为网络诚信教育管理的主体而非客体参与到其中,积极进行网络诚信教育的管理工作,使其在整个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开创网络诚信教育的师生互动模式

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应该从网络时代的特点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教师应当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通过参与教学的管理了解教师管理的不易及自身需要遵从的规范要求,从而更好的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所谓的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从实质上就是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内心出发挖掘出内心当中善的一面,并将其大力发扬使其思想进步的一种行为。那么在开展师生互动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开展师生互动教学评价模式。任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教师教学内容,同时也更好的使任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二是开展师生互动教学内容模式。任课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搜集整理一些学生愿意接受并与网络诚信教育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学生。其次,学生也可以亲自查询或借助网络整理一些与诚信教育相关的内容与任课教师一起开展讨论。三是开展师生互动交流模式。网络给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在这里各自不因身份的限制而有所规避,学生和老师可以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状态下聊天、讨论,敞开心扉,这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三)完善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评审机制

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评审机制这种教学效能的硬约束力来实现。一是要建立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评价机制。教育评价机制是建立在开放、公平的环境下,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与学生互评、学校评价、社会及家庭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切实做到评价全面,不可疏漏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可以通过激励的形式促使大学生养成诚信的意识。二是要建立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惩戒机制。针对大学生网络社会中的不诚信行为,特别是针对一些情形恶劣的行为,校方要做出严厉的惩戒措施以此警示学生。三是要将高校的网络诚信评价系统与社会网络诚信评价系统进行联网。通过联网的方式使社会用人单位更容易了解到大学生在学校的诚信行为,能更好的选择企业所需人才,但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从另一个侧面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四)优化网络环境,营造文明上网的文化氛围

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其环境的和谐,将诚实守信作为大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基准点,使诚信教育长存于大学生心中。同时,还要加大诚实守信在校园的宣传力度,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诚信氛围,或不定期开展一些讲座、学术报告、文体活动等更加生动形象地对诚信教育进行宣传,使大学生主动接受,自觉养成诚信意识,或者通过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大力弘扬,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大学生,使大学生意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作者:王晨 夏从亚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大学生社会信用诚信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诚信调查的主要结论

(一)绝大部分大学生对诚信的现状持乐观态度

当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被问到“你认为你们学校学生的总体诚信状况如何”时,认为“很好,不需要过多担忧的”的占27.59%;一半以上认为“一般,只是个别行为”;仅1.15%的人认为“很差,值得思考”。这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对诚信的现状持乐观态度。由此可见,目前我省学生的诚信水平总体上较高,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仍有部分学生的诚信水平需要改进和提高。

(二)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参与学校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

通过调查,相关数据表明,大多数学校会定期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但提到参与活动,41.38%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参加,“觉得没意思”;只有40.8%的人“会积极参加”。既然各高校都有开展关于诚信教育的活动,那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参加?除了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之外,学校是否应该反思下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形式以及其开展的真正意义呢?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多样

调查题目中所涉及的考试作弊、贫困生身份造假、论文剽窃、求职失信、上课帮点到、撒谎请假等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现在的大学生均有不同程度涉及。其中有高达81.61%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现象频繁;还有76.44%的同学认为“上课帮其他同学点到”很常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形式日益多样化,这已向我们昭示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完善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刻不容缓。

(四)大学生的学业诚信状况令人担忧

调查时,当被问及“据你了解,周围同学考试作弊是否会被发现”时,七成以上同学表示“偶尔会被发现”;仅有3.45%的人认为“一定会被发现”。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总体是好的,态度也是积极向上的。然而大学生不诚信现象却屡屡发生,面对这些问题,加强其诚信教育,完善其道德人格,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系统化工程。

二、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高校诚信教育的力度

首先,加强高校诚信校园文化建设,改变高校目前“重知识技能传授,轻道德素质教育”的局面,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在学生中树立诚信意识,这是促进师生身心和谐以及人际关系和谐的有效途径。其次,要把诚信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校广播台、校报、校内网等媒介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同学恪守道德要求。而加大高校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宣传力度也是重要举措之一。高校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行为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的负面效果往往比普通失信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巨大影响。对于那些损害学术道德的失信行为应予以曝光和严惩,用诚信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

(二)建立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诚信信息反馈与沟通机制

构建学校与家庭积极互动的诚信网络。首先,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的教育内容之中应努力给学生营造诚信的家庭氛围。其次,应通过信息交流等方式,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监护与引导,共同营造诚信的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所以说,学校诚信教育是重点和主导,家庭诚信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三)建立大学生诚信约束机制

1.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从老师、同学和大学生自身三个角度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作出定期书面化评价。

2.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规范信用考评体系:针对大学生诚信状况,形成书面化、系统化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并基于诚信档案进一步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信用考评体系。

3.建立和完善惩戒机制:针对大学生不诚信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督与惩戒机制,让诚信之人一路畅通,让失信之人寸步难行。

(四)重视社会诚信教育的导向作用

1.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加强社会保障制度

3.加大社会诚信宣传力度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整体素质水平的高低。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同推进机制的实施路径研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作者:王丽旦 薛烨南 李旋 单位:江苏大学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1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的困境

第一,需要接受诚信教育的人群数量大,层次多。高校是一个集约化集合,而这个集合又由不同家庭影响,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年级的群体组成,这就使得高校诚信教育面临着数量大、层次多的困难。

第二,诚信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甚至是缺失。虽说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是人社会生活的基本修养,但是在社会不良风气日益向高校渗透的今天,大学生诚信缺失是社会影响的间接结果,但却又是高校诚信教育迷茫的具体表现。

第三,网络等新媒体不良信息在高校的渗透。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不良信息的传播导致大学生信念动摇,立场不坚定。网络等新媒体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一种集群化影响。

2高校诚信教育困境的解决办法

第一,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的同步发展,简言之就是既要使学生端正思想态度,在思想上认识诚信教育,了解诚信的本质意义,又要让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切实做到诚信。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同时诚信,不偏废。思想诚信和行为诚信共同发展,相互影响,达到互补目的。最终使得诚信能深入人心,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良性基因。

第二,鉴于当前诚信教育方式主要是集中在社会道德约束的层面上,集中在喊口号的阶段,针对当前高校诚信教育模式不成熟,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的局面,为了充分发挥诚信教育的社会功能,使诚信成为大学生日后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就应该自上而下建立健全高校诚信教育模式,提升高校诚信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提高诚信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施力度。切实使高校诚信教育在横向和纵向功能上都有延续。

第三,积极关注社会不良风气对校园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控制不诚信向校园的渗透,最大限度的扩大校园诚信对外环境的积极影响。扩充高校环境对诚信教育的内涵解释维度。

第四,扩充诚信教育的范围,优化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确立诚信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强调诚信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明确诚信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功能。使学业诚信、资助诚信、就业诚信等诚信教育活动成为诚信教育的支撑手段。不断夯实、扩大诚信教育成果,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第五,分类引导、层次化教育、个别针对是高校诚信教育的工作方针,根据大学生的年级特点、家庭背景、个性特征等存在的差异,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可以接受或应当接受的诚信教育内容。继续深入优化诚信教育的积极作用,扩大诚信教育的接受范围。

第六,坚持对不诚信行为的零容忍。把诚信教育扩展到上课、作业、实验、实践等大学生学习生涯中。做好高校诚信教育的引导工作,坚持适宜的高校诚信教育原则:不容忍不诚信,鼓励诚信。努力使诚信成为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第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网络等新媒体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把握正确价值取向,建立大学生网络诚信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档案详细记录大学生的诚信轨迹。将新媒体平台作为诚信教育的前沿阵地。

3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相辅相成,诚信对于正逐步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诚信教育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必然过程,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对社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和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能把自己尽快地融入到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去,有助于他们准确地设计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作者:钟奎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一、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教育,以人文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加强如今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诚信教育,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教育综合改革领域的重要方向与基本导向。诚信是一个人的诚实性和信用度,体现出了其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会计专业大学生由于其将来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加强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至关重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立德树人也是如今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导向。对于高校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其不仅仅应该熟悉、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更应该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树立较高的道德品质,强化职业素养,增强诚信度。加强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适应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规律的职业道德。

二、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1、会计专业大学生缺乏诚信教育的文化环境

大学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基地,实践中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与研究,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职业道德、诚信程度的教育与培养。由于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长期培养的是专业性人才,只注重掌握具体岗位技能的工作人员。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会计专业大学生培养目标的缺乏息息相关。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大学课程的设置基本都是专业课程,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了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没有把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任务中来。

2、会计专业大学生教育缺乏科学的体系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都是以会计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审计等为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这种教育教学的环境中培养出的大学生难以适应如今社会的发展。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实践中,大多数老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这种方式难以使学生重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如何充分利用实务演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与主动性,提高大学生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相应措施

1、优化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的文化环境

高校是人才输出的摇篮,同时是职业道德教育、诚实教育的主要课堂。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优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信度至关重要。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思维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育人功能。优秀、高雅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侧面反映,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科学体系,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思想的指导,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快速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通过高校文化建设来促进会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诚实守信的优秀道德品质。增强高校会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与道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校风学分建设、治学、创造精神的培养,可以反映出高校的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在促进学风与校风建设的同时,要发展先进文化的思想的建设,坚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建设和谐、正确的高校校园舆论氛围。其次,加强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文化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方向与信念的体现,培养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勇于创新的精神就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科学完善的制度,形成压力,增加动力。只有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营造一种开拓创新的氛围,保持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在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中逐渐培育会计专业大学生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优化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典型实践环境

实践性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实际中逐渐培育大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优化典型实践环境是优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走出课堂接触实际操作,亲自体验,不断感悟与提高技能。典型实践环境包括通过对典型场景的参观、典型人物的访问调查和教育过程、内容融合所酿成显示的特殊氛围。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真正的技能,将感性认识深华到理性认识。可以考虑设置一些到相关单位实习、聘请专家到课堂讲座形式的专门课堂,提高会计专业大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对诚信的重要性。

四、结语

提高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程度,增强其职业道德水平,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有利于增强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职场竞争力,有利于会计行业的廉洁自律建设。

作者:陈晶龙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国内外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一、国内外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

(一)关于国外对大学生在诚信教育方面的现状分析

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诚信不仅仅是个人素质的表现,而且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日本诚信教育陪伴人的一生,通过家庭诚信教育,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诚信的观念,而且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将诚信列为经营和用人标准,整个社会对不诚信的行为,都很鄙视,并且有相关的法律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日本还调整了学校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其后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将“道德时间”设为必修课。美国则应用诚信准则作为美国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基本准则,美国教育更在诚信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学生诚信制度。根据所制定的诚信制度,美国大学都会让新入学的大学生签订诚信准则,并且由各大学中德高望重的教师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进行学前诚信教育,使这些大学生重视诚信,遵守诚信准则。而在德国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很多的课程中都有所体现,如德国的伦理学、神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不论是政府、学校还是其他职业都制定了严格而缜密的考试规章制度,所有教育计划中的必修课程考试不能“挂科”,否则不能顺利毕业。国外的一些教育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其共同点包括政府、教育主管单位和各个高校在内的全社会都重视诚信教育,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都会使大学生意识到诚信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健全了诚信体系。国外还利用宗教信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例如,有宗教信仰的西方发达国家会利用学校开设一些有关宗教信仰的课程,这样可以通过宗教势力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灌输宗教信条,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待商榷。

(二)我国对现代大学生在诚信教育方面的现状分析

我国需要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我国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所以我们连续三年对黑龙江省某高校的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结合深入分析了这几年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采用了分类抽样的调查方法和随机抽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访谈,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对黑龙江省某高校在校生发放问卷7000份,有效回收问卷分别为6800份、6540份和6760份。并根据牡丹江医学院教务处所提供的信息统计2011-2013年本校所组织的一切考试包括学期期末考试、大学生CET4、6级考试、考研考试等考试中违背考试准则的学生人数,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调查发现,针对“你认为自身诚信和就业有关系吗”,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问卷调查中,分别有36.5%、45.7%和54.4%的人认为有“很大关系”;而对“你认为现有的诚信教育有效吗”这个问题上,这三年都不足40%的人认为“有效”;在回答“你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不讲诚信,例如欺骗同学、家长或者教师,在考试中作弊等”时,2011年和2012年的比例为45.5%和46%,仅2013年降低到39%;在对“你认为自己对诚信的看法是否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电视、网络和家庭等”时,这三年超过55%以上的人认为“有影响”。

二、制约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对诚信缺乏理性认识。一些不良思潮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观,甚至一些本应该努力学习、报效社会的贫困生也受到了影响,表现出如拖欠银行的助学贷款等行为。还有就是社会不良因素降低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不仅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而且还使社会正能量同步削弱。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人们对奢侈消费的向往程度日益增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现在网络高速发展,大学生上网的时间很长,加之有效的网络监管缺乏,一些大学生存在不讲事实,恶意制造一些谣言等失信行为。对更严重的是,个别教师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进行学术造假。综上所述,如果不加大教师自身诚信管理力度,且伴有大学生诚信意识的不完善,这些大学生很容易被周围环境所淹没。

三、国外大学生在诚信教育方面对完善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启发

(一)完善高校大学生诚信方面发展和培养的问题

在当今发展愈加猛烈的社会中,新一代大学生的价值不但表现在自身文化及专业水平的程度,而且还体现在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水平上。高校应加大对其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在考试中,严格管理,正视学风和考风,不允许不守规则的学生有机可乘,在诚信考试中,不应有漏网之鱼。在互相了解中共同进步,严格按照民主评比及其教师和社会的推荐,在学生评奖、入党及就业中体现民主的力量,进一步体现诚信的可实践性。加强大学生诚信培养及管理,充实诚信教育观念,提高大学生诚信的积极性和可塑性。从黑龙江省某高校制定“大学生考试诚信承诺书”和“大学生考试诚信”制度以来,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作弊的学生比例同比下降了30%。同时加大学风和考风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对考试作弊的学生严肃处理,形成对不诚信行为的高压态势。

(二)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体责任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主动学习最新的诚信理论成果,将这些好的成果因地制宜地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要采用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包括运用心理学认识,对一些“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帮助,这点在牡丹江医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得到了验证,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已经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为高校的大学生素质及文化的提升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工作中要熟练且有效地运用自己的相关知识,结合自己学生诚信教育的实际,处处以身作则,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和“诚信为人,诚信施教”。

(三)加强全社会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投入

我们应该重视全社会的诚信水平,通过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来制约失信行为,通过立法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观念;正确运用社会传播媒介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着重发扬“以诚实守信为荣”的品质,传播社会正能量,让人们在集体的大环境中能够感受到温暖及和谐;应该从小就重视孩子道德素质的培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将诚信问题放在心中;加大对诚信教育的投入,开设专门的高校诚信体系建设项目基金,帮助高校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发展和规划。

(四)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提升大学生自我诚信的准则

中国式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大学生,帮助大学生。为了大学生们实现自己的“中国梦”,需要大学生们认识自我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大学生的诚信水平体现着大学生的自身社会经济水平,但并不代表只追求物质基础,而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要知道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帮助大学生实现物质财富的基石。

作者:韩丹凤 夏祥慧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浅析关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校园风气

论文摘要: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在新的历史时期,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和修养,形成诚实守信的风气,对建设和谐校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高校诚信缺失的现状,探讨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提出全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校园基础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教育的大环境相结合,应和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相结合,应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应和建立合理的整体评价体系相结合。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 ,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一、高校诚信缺失的现状

1、言行缺乏诚信。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有些人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诚信随之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

2、信贷缺乏诚信。1999年,国家推行助学贷款,但是此项活动却遭遇了“诚信危机”的重棒。有媒体报道,各高校在5~10 年内的贷款平均归还率不超过80 %。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有29. 71 %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听说过“个人资信制度”,近两成的学生甚至没有考虑过还款的问题,7 %的学生表示“是否还款还很难说”。

3、考试缺乏诚信。各高校为严肃考场纪律,制定了严格的考场纪律。许多学校要求学生考试时必须凭三证:身份证、学生证、考试证参加考试。对监考老师学校也明确规定监考时严禁看书、玩手机。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笔者经过调查还发现,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一系列考试中存在严重的答案买卖和聘请“”等现象。

4、就业缺乏诚信。近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在就业中脱颖而出,部分学生利用各种手段“修饰”求职简历上,如修改成绩、制造虚假荣誉证书、虚构社会实践经历等。有用人单位很无奈的说,一场招聘会下来可以同时接触到同一学校几名校学生会主席。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

1、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现实要求。我国于2002年1月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必须成为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经济,即"法制经济"或"诚信经济"。经过多年的经贸合作,我们发现"诚信"便是赢得合作伙伴,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条件。对即将入世的大学生来说,肩负着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制度的重任,他们的诚信品质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推进。

2、诚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更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缺乏针对性的诚信教育,就可能导致人格缺陷或偏离,甚至可能使其误入歧途。近年来,犯罪的年轻化、高学历化从其根本上来探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接受良好系统的诚信教育。

3、诚信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人才是有德之人,而高校培养人才必须以诚信这个做人的基本行为要求为准则。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校园基础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教育的大环境相结合。把“诚”和“信”作为学校行为的基本准则,通过开展校园基础文明建设,逐渐培养大学生文明意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例如开展“说实话、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在校园内形成讲诚信的气氛,让大学生感觉任何事都可以也应该依赖诚信来办。另一方面,大学生应该走出校门,积极宣传和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使助人者受到表扬,受助者受到感染和鼓舞,形成一种明礼诚信、友爱互助的良好气氛,为形成一个守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而服务。

2、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相结合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形成具有很好的熏陶作用。华中理工大学的涂又光先生提出“泡菜理论”,他认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所浸泡的萝卜、白菜的味道。学校的文化氛围也影响熏陶着学生的品质。学校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重要场所,利用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最后高校还应建设具有本校特点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建立合理的整体评价体系相结合。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包括曾获得荣誉和处分、学习成绩、助学贷款以及各类素质表现。部分学校也可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增加诚信教育的透明度和实效性。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大学生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将其纳入奖学金评定、升学考试、年度评优、助学贷款等相关评优推荐活动的重要指标,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暂缓贷款等措施,对诚信的先进典型进行通报表扬,真正起到制约作用,帮助大学生建立诚信意识。

总之,高校的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繁荣发展的大事。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运用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积极探索适合各大高校的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为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浅析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诚信学习 诚信待人 诚信立身 诚信处事 大学生

论文摘要:诚信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高校应该认识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诚信是一种普遍的道德规范,是生活对人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可的前提条件。当代大学生应做到诚信学习、诚信待人、诚信立身和诚信处事。

中国人自古重信守诺,如古有管鲍之交,商鞅立木,还有尾生抱柱。诚实守信作为中国传统体系中重要的道德规范,在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承诺,不虚伪、不欺诈。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到做到,这些贯穿古今的诗词,经过千锤百炼,幻化为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传统美德。

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诚实守信显得尤为重要。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标准,也是做事的原则。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也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辐射源,当代大学生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在当代大学生活中,各种不诚信的事比比皆是,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都有极其不良的影响。高校教育如何培养既有知识,又诚实守信的学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当代大学生就应该从学生时代开始树立诚信观念,增强诚信意识,开展诚信实践活动,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做到诚信学习,诚信待人,诚信立身和诚信处事。

一、诚信学习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是一件快乐的事。有人曾说在学习的道路上是不容撒谎的,可是自从有了考试制度,作弊也就应运而生了。古人为了能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当代学生为了能博得家人和其他人的认可,都在不同程度上和诚信抵触过。据报道,美国曾有61%的学生承认在考试中作弊,或许有人是无意中偷看到别人的试卷,但这种无意却真切地反映出他们不自信、不诚实的考试作风。更惊骇的是校园里还出现了一些以盈利为目的、有组织、有联系的“”队伍,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在平时的专业考试以及国家四、六级这些与学位关系密切的考试中,发人深思。

知识是财富,诚信也是财富,拥有诚信能够使自己变得充实,拥有诚信能够使社会变的和谐。诚信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高度的自信和高尚的情操。对于跻身高等学府的大学生来说,更应该谨记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诚信考试,创建一个更美、更清静、更文明的校园考试氛围,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空。

二、诚信待人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家形象。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衣,是人心灵最圣洁的花朵。为人以诚,待人以信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须恪守的原则。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个集政策、福利、教育和金融的复杂混合体,其政策性和社会公益性明显大于盈利性。我国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仅让贫困的学生有学上,更让一般贫困的学生与家长在经济上松了一口气。然而,随着助学贷款的逐年发放,国家发现恶意拖欠学费的事件逐年增加,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将贷款用于一些商业行为和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中去,从而使这一公益性的福利活动的根基越来越动摇。因此,大学生的诚信重建也就成为当代高校素质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国家帮助贫困大学生,大学生就应该知恩图报,重守承诺,以诚待人。

古人云: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意思就是说,不要把金玉当成宝贝,忠诚与信誉才是真正的宝贝。一个人若不具备诚信,就像一个无证驾驶的出租车司机,随时都有失业的可能。所以,处于风华正茂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视诚信为人生航船的浆,正确引航。

三、诚信立身

诚信立身是对每个大学生的要求,她是一股潺潺的清泉,时刻滋润大学生蹉跎的心灵;她如一个人的人生航标,时刻指引大学生走上光辉的世纪大道。

孟子云:车无辕则不行,人无信则不立。从战国时期楚人季步一诺千金开始,诚信已融入历史长河,沉淀为民族的精髓,也成为后人立身处世的标准。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还要解决以诚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问题。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要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首先,应该要求教育者讲求诚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所以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诚实守信,率先垂范,职责范围内应该做到的事情必须不折不扣的办到,让学生在具体管理和学习中真切感受到诚信的可贵,通过自己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去感化和指导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修其道”。通过教育教学者自身的表现,在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中强化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一个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拥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去开展扎扎实实的工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花必将结出丰硕的现代主义文明果实。

四、诚信处事

大学生步入社会,就是从一个相对稳定、单一的环境进入了另一个多变的、复杂的环境进行人际交流,而诚信是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自强立业的最高原则。它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它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它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它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每个毕业的大学生都怀揣着一颗热情的工作心态奔向社会。天津某大学学生王力红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她凭借着勤劳和诚实,用心经营自己的小擦鞋店,几年后不但赢得了顾客和市场,而且开办了三家擦鞋连锁店。所以一切有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诚信为先决条件的。诚信者付出诚信,诚信者收获诚信。诚信者收获的信任,是诚信者拥有的社会资源,它足以使诚信者安生立命。

总之,诚信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概念,是社会各层次、各方面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则。它是一个人一生都应该恪守的准则,是任何一个个体融入社会所要签订的生存契约。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把科学认识上的求真精神和做人方面的求实精神结合统一起来,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人生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也只有坚守诚信学习,诚信待人,诚信立身和诚信处事,襟怀坦白,热爱真理,才能为追求真理拼搏、献身,才能使我们的传统美德——诚信像胡杨一般千年不倒;才能使当代大学生自觉地建立道德防线,把诚信作为自己道德良知的警戒线,从而刻苦努力地学习,真正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试论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诚信;信用;建设

论文摘要:本文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大意义及作用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大学生诚信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工作思路。

什么是诚信?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个新论断,既是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认识,又是对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

例:重庆缙云山绍龙观住持李一,如今正被广泛质疑。他曾被宣传成养生专家、学问大师,号称有三万名弟子,现在却被曝光其履历和“神通”多有虚假,且还是多年不执行法院赔付判决的被执行人,颇像是又一个在养生“造神”的高潮中被吹爆的气泡,更似又一张被掩盖了诸多真相的“画皮”。目前,李一已谢绝访客。其弟子称,李一要“闭关”修炼,期间手机关机,不能会客,不能说话,“出关”时间不好说,几个月或更久都有可能。

人为什么要诚信

某年的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是:一个年轻人,跋涉在人生旅途上,身负七个背囊,分别装的是美貌、健康、金钱、名誉、才气、机遇与诚信。他来到一个渡口,要乘船到彼岸。老梢公说,你背的东西太重了,必须丢掉其中一样,否则船会下沉。年轻人几经考虑,把诚信丢了。要求考生就这个故事写篇文章,发表看法。许多考生在文章中批评了年轻人丢掉诚信的做法。我认为,一个人立身于世诚信比健康、美貌、机遇、才学、荣誉、金钱更重要,因为诚信决定着人的品德,是人之所以成为人、是人有别于动物的根本区别。她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她的唯一作用就是鉴别“人”之“真伪”。诚信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拿企业来说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除了合作,更多的是竞争。竞争靠的是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而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有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也就是诚信具体体现。前段时期,市场上出现诸如9元店、5元店的小型日常用品商店,在当时确实火了一把,可是没过多久,人们便发现其商品的质量太低,逐渐的这一类的商店失去了人们对它们的信任,渐渐的人们也不再在这类商店消费。终于,产生没多久的它们消失在茫茫商海之中。这就是由于经营者不讲诚信所致。诚信不仅仅是在经济方面,在做人方面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象在《三国演义》中的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美誉的吕布,他不仅英俊潇洒,而且武艺超群,天下无敌,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那为什么以爱材而著称的曹操,刘备都不用他呢?就是因为他是一个经常不守信用的人,为了眼前一点利益就轻易放弃承诺的人。先是海誓山盟地认丁原为义父,后又豪情满怀的给董卓做义子。为了自己一点私利,便违背誓约,先后亲手杀掉两个义父。所以加强诚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诚信教育跟道德教育是分不开的。

翻开课本,我们多么地大物博,我们多么幸福,我们多么完美……然而,当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爱祖国,爱生命,爱世界的同时,潜在的阿q精神正在逐步蔓延开来,面对书本的知识,学生不敢质疑,对于一篇课本的观点,更是不敢挑战,因为那是权威。只能跟着老师的引导墨守成规,而忽略了学生潜在的思维激发和个性张扬。也因为如此,学生作文,不敢写出真实,不敢于用文字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心理活动。因为他们害怕被人误解,被人另类,被人嘲讽。更为甚者,还会被家长挨揍。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诚信经济。市场经济发展越快,诚信就越显重要。在世界范围内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7.3%的高速增长;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如果社会上诚信普遍缺失,必将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严重受损,使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受到影响。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不久前,中央又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可谓高瞻远瞩。”:“公民道德建设千头万绪,诚信应该成为整个公民道德建设的突破口。一个人只有诚信做人,诚信地对待工作、家人和社会公众,才可能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才能得到继承,道德社会才能真正建立。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同志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同志强调,“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新阶段,又专门下发了这个《意见》,这还是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广大干部教师必须从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当作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抓住机遇,求真务实,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国外的诚信教育

德国:主观教育结合客观监督

在德国,家长们普遍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作出榜样。在德国,你如果随地乱扔垃圾或者在没有停车标志的地方停车,马上就会有人过来阻止你,并给你灌输一套遵守社会公德、为下一代作好榜样的理论。德国用以监督社会成员是否遵守社会秩序的最好途径就是社会信用记录。德国中央银行设有专门掌管社会成员包括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服务机构,从事信用评级、信用管理等业务。这一任务由德国的信贷信用保护协会承担。德国的各金融机构均是该协会的成员,一旦客户出现信用问题,如恶意透支信用卡或不及时还款,都会被记入资料库。而有过不良信贷信用记录的客户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碰到很多困难,如申请贷款时会被拒绝或者支付高利率,要想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一些大件商品时也会被商家拒绝。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监督也无处不在。就拿乘车买票来说,如果逃票被查到,就会写入个人信用记录,成为终生污点。

英国:曝光欺诈行为强化惩罚措施

面对社会上的种种有失诚信的现象,英国政府和有关机构采取的对策是,加强对欺诈事件的调查和曝光,试图以经济和刑事等惩罚方式来改善社会环境。2010年8月,一名曾在英国医院工作的印度医生被取消一年行医资格,原因是他谎称妹妹和叔叔在“9·11”事件中遇难,以此为由向其工作的医院请求休假。公众和有关机构认为,这件事反映出的不诚实问题,必须进行严惩。

不合资格的人冒领养老金、救济金,是英国社会福利事业的一大问题。为此,英国劳动和保障部发起了“打击欺诈运动”,一旦发现冒领者,政府、救济金发放机构、警察和法院都会采取相应的严厉措施。

日本:教育孩子“不许撒谎”

日本的诚信教育几乎贯穿人的一生,在家庭中,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许撒谎”;到学校里耳濡目染的是“诚实”二字;在公司里“诚信”是普遍的经营理念。

日本很多学校的校训都有“诚实”二字。日本中小学生每人都有一本道德手册,名为“心的笔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记载着各种道德规范,诚实是重要内容之一。

日本企业弄虚作假一旦曝光,即使不倒闭也要大伤元气。2002年1月曾被日本人视为“白雪公主”的雪印公司,以进口牛肉冒充国产牛肉卖给国家,引起轩然大波。经媒体曝光后雪印公司于当年4月倒闭,公司主要责任人被追究法律责任。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打造和谐校园,不仅是高校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古语有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甚大,为人师者的榜样作用不容低估。高校学术造价、学术腐败等投机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丑恶现象的负面效果往往比普通失信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严重破坏。而推行教师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对大学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同时,对损害学术道德的失信行为予以曝光和惩治,用诚信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浅析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急迫性和践行性

论文关键词:需求理论 大学生 诚信 践行机制

论文摘要:从社会对诚信的迫切需要角度来分析大学生诚信现状,论述了在大学校园开展树立大学生诚信的必要性,并在如何更好树立大学生诚信践行机制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当社会各界对当代人们的道德水平是提高或是滑坡了,争论不休时,大家却在一个方面达成共识,这就是当今社会诚信道德严重缺失和滑坡。而作为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阵地,重要窗口的高等学校,也不再是一片净土,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科研浮躁,大学生诚信危机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为此,现在很多社会人士悲叹,“国家培养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素质却越来越差”。特别是由于网络这种虚拟和数字信息的出现和不正确的市场经济道德观的流行,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越来越模糊不清。这不仅对大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而且影响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大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更应是社会的需要。

1树立诚信—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个体需要满足和社会需要满足是人文素质教育目的表现的两个方面,其中个体需要满足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起点和关键,社会需要的满足更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终极任务。人文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正是在于追求以整个社会需要满足为表现的社会的发展。而根据大量国外和国内的经验,诚信对现代信息社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作为社会发展的育人基地——高校,诚信教育更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1.1树立诚信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点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实守信被看做“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甚至认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无信。当代中国更需要如此诚信的精神,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他人服务的高尚品德。一个在平时不讲诚信的人,在关键时刻不可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作出牺牲。大学生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于国家和社会事业。因此,《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概括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又有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其基本内容之一,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因此,从社会需要方面讲,树立诚信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点之重。

1.2树立诚信是培育良好学风、校风的关键

如今大学生考试作弊频繁发生,校园“职业”发展迅猛,研究中数据造假,论文抄袭,在网上下载一些资料,东拼西凑,几个小时就完成了一篇“大作”,求职提供虚假覆历,就业违约,已经习以为常了。这些不诚信、不讲信用的行为都破坏了校园公平竞争的学习秩序、破坏了学生间的友谊与信任、挫伤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破坏了学校的学风和校风,损坏了学校的声誉。从长远看,这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这也会对中国的百年人才培养造成严重的危机。为了不让这种不良的学风和校风继续下去,树立大学生诚信迫在眉睫。

1.3 树立诚信是国家政策在大学健康开展的基础

比如,国家对大学生的助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助学贷款,一种是奖学金。本来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可以说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民心工程。而结果让国家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的是,好多大学生造假骗贷,更有些大学生毕业后逃避还贷。这些不诚信的情况如果继续下去,不知道国家这一民心工程到底还能撑多久。另一奖学金制度,本来国家是要用物质奖励的办法来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的,让人失望的是,最后获得奖学金的很多是些弄虚作假“品学兼优”的学生,而真正讲诚信、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只能望奖兴叹、扪心自问—为什么自己这么老实! 如此下去大学生又怎能诚信?国家的助学政策又怎能有效推行?因此,树立诚信是刻不能缓。

1.4树立诚信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

现在的时代是信息、网络的时代,网络以其快捷性、方便性、卡通性、娱乐性给大学生带来丰富的信息、知识和娱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消极的影响和道德的问题。上网聊天结识一些或虚或实的朋友,知道一些或实或假的事情,由于网络交往使人们行为的虚拟化、符号化,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撒谎、盗窃、诈骗等丑恶行为是在鼠标的点击中发生的,因此,若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盲目信任对方,则有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甚至导致电脑犯罪。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最多的群体之一,能否正确使用网络,不出现互相谩骂、攻击,不发表一些不负责的言论,从一定意义上讲,取决于大学生个人的诚信。

1.5树立大学生诚信是我国公民诚信教育的切入和突破点

大学生是社会中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较强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率先推行信用体系相对于社会其他群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在全社会逐步开展并推广这一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因为,首先,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主要建设者和管理者,他们以后到社会中身体力行,对全社会树立诚信道德能起到很大引领作用。其次,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仍在塑造和形成阶段,内在道德并未牢固成形,树立诚信道德会相对较易。最后,大学生素质较高,社会责任感强,在好的环境氛围下,容易形成牢固的诚信道德观。

2建立健全树立大学生诚信的践行机制。

要想使大学生树立诚信,重在践行,重在把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外化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是说,要让大学生树立诚信,就必须用更大的力量加强大学生诚信践行机制的建设。

2.1建立健全树立大学生诚信的教育机制

教育是树立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外部机制的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认知教育的基本方法。古人说:“德教为先”。这里德教指的就是道德认知灌输教育。西方德育大师涂尔干曾强调:“强迫学生去接受道德实事、道德价值和行为确实不好,但是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要成为的那种是未来社会所要求的人,而由社会所需要的这种人与我们与生俱来的那些潜能之间存在的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不按社会的要求去限制、规范我们行为、欲望,我们就不能形成一种社会人格,甚至不能成为真正的人。所以,这一过程虽然痛苦,却是必要的,如果说这就是灌输,那么灌输就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诚信认知教育中,我们应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给大学生灌输诚信的思想,使他们深深懂得诚信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道德、经济、社会等价值。从而使大学生对诚信有全面地认识。这是建立健全树立大学生诚信践行机制的前提。

2.2建立健全树立大学生诚信的修养机制

诚信形成的内因在于修养机制。古人云:“君子养心莫于诚”,从《礼记》的“忠信以为宝”,到《周易》的“人之所助者,信也”,从孔子传诵千古的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到孟子的“诚着,天之道也”,到墨子的“诚信者,天下之结也”都表明我国先贤们格外注重诚信修养。诚信道德的修养主要是大学生的“自教”,这与诚信认知教育主要采用“他教”的灌输式方法不同,学校和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起主导作用的在于大学生自己。涂尔干在《道德教育》一书中指出:“道德有三要素,即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赖、自主或自觉。由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转化为行为习惯就是从纪律发展到自主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道德内化的基本过程,这一内化的进行是以学生的主体性为依据的。”所以在诚信修养过程中,我们要改变原来以教师为中心,漠视学生主体的灌输模式,充分尊重并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要多和实践、实例相结合,从而促使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内化,提高诚信德育效果。

2.3建立健全树立大学生诚信的示范机制

首先,学校要规范自身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诚信环境。(1)学校的活动,特别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一切活动,必须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学校必须为学生树立一面诚信的旗帜。(2)学校要完善舆论监督机制,要善于借助舆论力量,弘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抨击和处罚各种弄虚作假、、不守信用的行为,并将不诚实的行为公开化,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得益,不讲诚信不得益”的校园氛围。这会在无形中使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得到提高。其次,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广大教师在诚信教育中,要做表率和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用良好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带动广大学生树立起“诚信”的形象,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言必行,行必果”,不搞双重道德标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4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激励机制和信用档案机制

鉴于我国大学生和社会的诚信现状,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1)诚信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无人监考”等制度,激发大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企业赞助等形式,设立大学生诚信基金会,每年组织大学生的评比,对优秀者及时表彰。(2)诚信档案机制。我们应该借助专业资信机构对大学生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加强对大学生信用的科学管理,既由第三中介机构把分散在金融部门和学校有关方面的大学生个人信用和信誉汇集起来,进行加工和储存,形成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为金融部门和学校及社会有关方面系统了解学生的信用和信誉状况提供服务。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信用评价体系更加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好的约束机制,走出校门时有更为直观其信用水平的载体,进而为有效地培养巩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同时也为推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立作示范窗口。无疑这种做法应该成为高校积极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