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2 10:01: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高三化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高三学生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专用术语运用的不规范
在高考试题中,教育部明确规定,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要采用规范性术语来解答相应的题目,特别是解答探究实验试题,学生要运用专业的学科术语来作答.
2.没有掌握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
尽管高三化学实验中运用到的相关仪器设备,都是操作起来比较简单的,但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往往将这些最基础的仪器设备忽略,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容器试剂份量的掌握比较欠缺,很难熟练地运用一些仪器设备,操作整个实验过程.教师对仪器使用方式的讲解上,还不够细致.
3.实验的创新意识不够
在高三化学人教版教材考试大纲中,要求学生学会基本的实验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步骤及过程,可以独立地设计相关化学实验,并且对部分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高三化学实验复习的教学策略
1.对基础知识加以巩固
化学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流程和相关原理.现阶段,高考中的化学实验部分,从出题的动向上来看大致趋于稳定.比较注重化学实验操作步骤这一方面,例如过滤、保存药物、除去杂质等.化学教师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上,可以将零散的实验知识进行整合,加强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化学实验中的细节问题,如果仅仅依靠背实验流程,是很难将化学实验知识彻底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并对每一个实验中的细节都认真实践.
2.对典型例题反复讲解
在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中,切忌用题海战术、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并不在于做题的数量多少,而是要对重点知识和典型例题熟练地掌握.化学任课教师应该将典型精题认真挑选出来,典型例题可以将重要的化学知识点,包括原理和操作方法都体现出来,而且还能够做出变化,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并通过典型例题的研究,尝试着去做不同类型的实验.例如在对仪器玻璃棒的用途进行分析时,可以变化为玻璃棒对于粗盐提纯的化学实验的作用,在引流等步骤中,都会运用到这一仪器设备,会让学生学习到很多相关知识,并可以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
3.关注教材中的实验案例
历年来,我国的高考试题的出题意向,都源于教材中的一些内容.高三化学任课教师要将教材中的精华部分找出来,给同学仔细讲解这部分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教材中的相关实验,要熟记教材中涉及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按照教材中的操作流程进行实践练习,对实验完成后出现的现象也要掌握.要理解教材中实验的步骤操作,要理解操作的原理,例如在研究气体压强时,为什么要防倒吸装置等.要让学生在对教材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扎实巩固教材知识点,可以牢牢地把握高考的脉搏.
4.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在进行实验复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一些经典的实验案例做出创新,让学生自主思考在原本实验的基础上,怎样能更具创新意识地完善实验,要让学生积极探索.例如在做关于喷泉实验时,还可以研究关于定性与定量的问题.要让学生尝试做关于化学实验的评价和设计,化学任课教师要进行讲评,要归纳出有关题目的创新之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对化学实验自主进行复习,在巩固基础实验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还会自主创新研究新的试验,并受到新的启发,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的具有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的设计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任课教师要努力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化学实验的高考复习制定出有效的方案.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复习时,要立足于化学教材,扎实基础知识,要重视历年的高考化学出题意向.教师要让学生要在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上,多进行思考和研究,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可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者:彭伟单位: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摘要:高三化学复习课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在复习各环节是否做到有针对性。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针对性;化学复习;关键
作者简介:温荣贵,任教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高三化学总复习怎样做,自从高考考化学开始就有人在研究,虽是老生常谈,但笔者在理科综合考试背景下通过多年高三教学中体会到复习应在全面中讲求重点,在重点中突破难点,其中最关键就在于做有针对性地复习,归纳出以下几点是笔者个人的体会供同行参考:
针对性一:研究试题、提取信息、找准方向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的稳定性确定复习的重点:回顾近十年高考试题,不难看出它的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但稳定是主体,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依然重点考察,把握其连续性、稳定性,从中不难看出试卷结构、试题类型、考查方式、考察重心、能力要求的稳定,虽然2009年全国一卷试题由原来31题改为34题,实际上仅仅增加试卷长度、增加试题数目、降低分值,其本质未改变。若在复习中运用高考题,或与其相似试题为例题、为练习使学生适应了高考考察方式、考点、命题角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的变化性把握复习的前瞻:回顾近五年各省市命题的变化,复习中重点研究上海卷、江苏卷,不难看出考察角度越来越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复习中不是单一讲这些试题而是找出它与课本知识结合点,感受考察的新动向,研究以课本知识为载体、为落脚点,还会怎样考察,挖掘课本知识与能力结合点这样使学生在处理高考新题时会胸有成竹。
3.研究高考化学试题趋向寻找命题走向:从各省市多年试题不难看出有总的规律,多年考察重要知识点、考察方式、考察角度的空白下几年考察几率越来越大,比如说:化学计算在2007以及2007年以前陕西理科综合科考察一直是轻描淡写,但2008年全国一卷却描上重重的一笔,而2009年的全国一卷化学计算也未少考,有两个选择型计算题、第二卷27题和29题都考查了计算,这说明化学计算的考察在近几年有所增加。我们不提倡对试题具体猜压,但命题方向可以做大胆猜想,这对做针对性复习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应对高考有四两拨千斤之效果。
针对性二:依托大纲、抓好课本、把握复习深广度
1.题在课外,根在课本: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源于课本,是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知识要求体现课本内容,大凡化学成绩不好的,肯定是课本知识不熟、不准,必须引导学生精读教材、字斟句酌。另外全国许多省市今年高考恰是新课标与旧教材接替年,新课标在内容上的调整是由充分理由的,笔者认为这也是近几年高考一个方向所在,如实验比重大、知识传授重科学方法、增加了新科技、化学史,在近几年复习中注意新教材这些变化是有利于把握复习方向、复习深广度,增强了复习针对性。
2.两个大纲、命题依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是高考的指挥棒,特别是《考试说明》传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认真研究“两纲”就把握了高考命脉,但是有人说考试说明每年出来的迟,这样不是太晚了你如何去把握。我们想想考试说明是依据教学大纲而编写,它没变考试说明理所当然是稳定的,因而下一年可以依据上一年考试说明(如2009年是可以依据2008年考试说明)进行复习,当然等待新的考试说明出炉后再对复习方向作以调整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复习效率。
针对性三:摆正关系、用好资料、寻求实效
1.处理好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在复习中不以资料代替教材,但也不仅是课本复习简单的重复,应精选一本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在复习中把握复习资料为课本复习做好服务的目标,把资料中问题在课本中找落实点,多年来高考质量分析表明学生答卷失误其根本原因恰是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缺失或偏差,复习从试题中找出课本知识支撑点、延伸点,驾驭教材和资料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和消化。
2.重视基础与能力的关系:能力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基础不牢能力成为海市蜃楼。所以,复习中尤其不能对优秀学生只讲难题只练难题,况且不仅仅只有难题才能体现能力,复习中应全面系统梳理五大块基础知识,规范语言、规范表达适当讲练点综合性强试题,使基础、能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正确对待学科内与学科外的关系:化学科的考察主要是以理科综合形式命题,虽然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物理、生物等领域考察有体现,但学科内拼盘依然是高考命题的主流、主干知识考察是主体,即便考察这些领域它依然是这些领域最常识性知识,虽然材料在课外但落脚点依然在课本内,在复习中以化学学科为主干向其他领域略有延伸和扩展,切不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即便是新教材也是如此。。
4.注意习题量与效果的关系:复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问题中学在学中发现问题,练习是提高能力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适当的练习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但跳入“题海”只能事倍功半。在复习中把握知识重点、难点,找针对性的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在测试后反思,特别是单元测试、月考、统考,试后回头看一看、想一想,自己哪些地方知识不熟练哪些地方能力不到位,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总结,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顽疾”还未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教师在复习中这样不断指导学生消除复习中难点、疑点,从而使弥补有针对性、实效性,决不可让学生一做了之,应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针对性四:重视实验复习、融会贯通、提升学科能力
实验复习是各地化学复习难点、疏忽点,尤其是在普通中学更是这样,仅仅是将实验内容依照资料讲述一遍,然后做一做练习、讲一讲练习就草草收场,这仅仅只是停留在复习的表面,没挖掘实验内涵,很难适应高考考察要求。实验考察实质是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知识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在复习中应明确大纲对实验考察的要求、明确高考实验试题的特点是装置基于课本又不同于课本,也就是原理在课内、形式在课外,考察问题情景新、看似容易得分难,考察内容上为方程式书写、实验步骤、说明原因、方案评价、方案设计、现象描述、数据记录处理,所以要对课本每一个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原理、步骤、操作、装置做以归纳、延伸、拓展、改造、综合,重视异常现象解释和探究,同时重视不同实验类型的不同考察侧重点,如中和热测定重装置要点、气体气密性检原理要点、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重步骤要点、物质性质实验重现象要点、制备实验重方案设计、平衡速率实验重理论研究等,在常见教材实验的原理剖析、步骤的规范性、操作的准确性、结论的科学性等方面下功夫。指导学生在复习所有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时多问为什么?是否用其他可以代替,把动脑与动手相结合,把按原理设计与安全操作结合,掌握一套多用、一仪多用,同时学会正确简练表述现象、过程、结论,重视探究性、开放性试验的训练。
针对性五:搜集新信息、把握新动向、敏锐洞察、集众人智慧
在进行完第一二论复习之后各地模拟试题铺天盖地而来,我们应该在此时开始随时有步骤地看看各地模拟题是怎样命的,有多少值得自己借鉴、又有多少新命题角度,取众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尤其在最后来依据获取的信息从组几套模拟题进行查漏补缺似的考查学生,这样借他人之力移它山之石定有事半功倍之效。因为全国各地都在不惜余力研究每年高考会怎样考、可能不会怎样考、估计会从哪个角度考察这些知识点,都有一些新构思、新猜想、新观点。中国论文联盟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精神、知识两方面的准备,复习要结合实际、明确目标、科学计划、讲求方法、突出重点、覆盖全面、突破难点、解决关键、注重落实就一定能取得满意效果。
摘要:高三化学复习课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在复习各环节是否做到有针对性。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针对性;化学复习;关键
作者简介:温荣贵,任教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高三化学总复习怎样做,自从高考考化学开始就有人在研究,虽是老生常谈,但笔者在理科综合考试背景下通过多年高三教学中体会到复习应在全面中讲求重点,在重点中突破难点,其中最关键就在于做有针对性地复习,归纳出以下几点是笔者个人的体会供同行参考:
针对性一:研究试题、提取信息、找准方向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的稳定性确定复习的重点:回顾近十年高考试题,不难看出它的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但稳定是主体,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依然重点考察,把握其连续性、稳定性,从中不难看出试卷结构、试题类型、考查方式、考察重心、能力要求的稳定,虽然2009年全国一卷试题由原来31题改为34题,实际上仅仅增加试卷长度、增加试题数目、降低分值,其本质未改变。若在复习中运用高考题,或与其相似试题为例题、为练习使学生适应了高考考察方式、考点、命题角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的变化性把握复习的前瞻:回顾近五年各省市命题的变化,复习中重点研究上海卷、江苏卷,不难看出考察角度越来越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复习中不是单一讲这些试题而是找出它与课本知识结合点,感受考察的新动向,研究以课本知识为载体、为落脚点,还会怎样考察,挖掘课本知识与能力结合点这样使学生在处理高考新题时会胸有成竹。
3.研究高考化学试题趋向寻找命题走向:从各省市多年试题不难看出有总的规律,多年考察重要知识点、考察方式、考察角度的空白下几年考察几率越来越大,比如说:化学计算在2007以及2007年以前陕西理科综合科考察一直是轻描淡写,但2008年全国一卷却描上重重的一笔,而2009年的全国一卷化学计算也未少考,有两个选择型计算题、第二卷27题和29题都考查了计算,这说明化学计算的考察在近几年有所增加。我们不提倡对试题具体猜压,但命题方向可以做大胆猜想,这对做针对性复习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应对高考有四两拨千斤之效果。
针对性二:依托大纲、抓好课本、把握复习深广度
1.题在课外,根在课本: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源于课本,是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知识要求体现课本内容,大凡化学成绩不好的,肯定是课本知识不熟、不准,必须引导学生精读教材、字斟句酌。另外全国许多省市今年高考恰是新课标与旧教材接替年,新课标在内容上的调整是由充分理由的,笔者认为这也是近几年高考一个方向所在,如实验比重大、知识传授重科学方法、增加了新科技、化学史,在近几年复习中注意新教材这些变化是有利于把握复习方向、复习深广度,增强了复习针对性。
2.两个大纲、命题依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是高考的指挥棒,特别是《考试说明》传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认真研究“两纲”就把握了高考命脉,但是有人说考试说明每年出来的迟,这样不是太晚了你如何去把握。我们想想考试说明是依据教学大纲而编写,它没变考试说明理所当然是稳定的,因而下一年可以依据上一年考试说明(如2009年是可以依据2008年考试说明)进行复习,当然等待新的考试说明出炉后再对复习方向作以调整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复习效率。
针对性三:摆正关系、用好资料、寻求实效
1.处理好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在复习中不以资料代替教材,但也不仅是课本复习简单的重复,应精选一本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在复习中把握复习资料为课本复习做好服务的目标,把资料中问题在课本中找落实点,多年来高考质量分析表明学生答卷失误其根本原因恰是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缺失或偏差,复习从试题中找出课本知识支撑点、延伸点,驾驭教材和资料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和消化。
2.重视基础与能力的关系:能力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基础不牢能力成为海市蜃楼。所以,复习中尤其不能对优秀学生只讲难题只练难题,况且不仅仅只有难题才能体现能力,复习中应全面系统梳理五大块基础知识,规范语言、规范表达适当讲练点综合性强试题,使基础、能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正确对待学科内与学科外的关系:化学科的考察主要是以理科综合形式命题,虽然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物理、生物等领域考察有体现,但学科内拼盘依然是高考命题的主流、主干知识考察是主体,即便考察这些领域它依然是这些领域最常识性知识,虽然材料在课外但落脚点依然在课本内,在复习中以化学学科为主干向其他领域略有延伸和扩展,切不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即便是新教材也是如此。。
4.注意习题量与效果的关系:复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问题中学在学中发现问题,练习是提高能力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适当的练习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但跳入“题海”只能事倍功半。在复习中把握知识重点、难点,找针对性的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在测试后反思,特别是单元测试、月考、统考,试后回头看一看、想一想,自己哪些地方知识不熟练哪些地方能力不到位,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总结,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顽疾”还未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教师在复习中这样不断指导学生消除复习中难点、疑点,从而使弥补有针对性、实效性,决不可让学生一做了之,应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针对性四:重视实验复习、融会贯通、提升学科能力
实验复习是各地化学复习难点、疏忽点,尤其是在普通中学更是这样,仅仅是将实验内容依照资料讲述一遍,然后做一做练习、讲一讲练习就草草收场,这仅仅只是停留在复习的表面,没挖掘实验内涵,很难适应高考考察要求。实验考察实质是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知识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在复习中应明确大纲对实验考察的要求、明确高考实验试题的特点是装置基于课本又不同于课本,也就是原理在课内、形式在课外,考察问题情景新、看似容易得分难,考察内容上为方程式书写、实验步骤、说明原因、方案评价、方案设计、现象描述、数据记录处理,所以要对课本每一个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原理、步骤、操作、装置做以归纳、延伸、拓展、改造、综合,重视异常现象解释和探究,同时重视不同实验类型的不同考察侧重点,如中和热测定重装置要点、气体气密性检原理要点、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重步骤要点、物质性质实验重现象要点、制备实验重方案设计、平衡速率实验重理论研究等,在常见教材实验的原理剖析、步骤的规范性、操作的准确性、结论的科学性等方面下功夫。指导学生在复习所有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时多问为什么?是否用其他可以代替,把动脑与动手相结合,把按原理设计与安全操作结合,掌握一套多用、一仪多用,同时学会正确简练表述现象、过程、结论,重视探究性、开放性试验的训练。
针对性五:搜集新信息、把握新动向、敏锐洞察、集众人智慧
在进行完第一二论复习之后各地模拟试题铺天盖地而来,我们应该在此时开始随时有步骤地看看各地模拟题是怎样命的,有多少值得自己借鉴、又有多少新命题角度,取众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尤其在最后来依据获取的信息从组几套模拟题进行查漏补缺似的考查学生,这样借他人之力移它山之石定有事半功倍之效。因为全国各地都在不惜余力研究每年高考会怎样考、可能不会怎样考、估计会从哪个角度考察这些知识点,都有一些新构思、新猜想、新观点。中国论文联盟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精神、知识两方面的准备,复习要结合实际、明确目标、科学计划、讲求方法、突出重点、覆盖全面、突破难点、解决关键、注重落实就一定能取得满意效果。
1加强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方法
1.1看准方向研究信息
1.1.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高考化学试题可发现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连续和稳定性,一直保持稳中有变原则。即便高考形式有多种版本(如3+2、3+理综、3+文理综合+1等),但只要根据自己所在地高考形式重点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就可发现它们具有共同特征,如试卷构成、试题类别、考查方法和能力要求等,进而理清复习思路,制定合适复习计划。
1.1.2注重新教材和新大纲转变
和以往教材和大纲相比,目前运用新版教材和大纲已发生巨变,如内容变化,实验比重加多,知识传授过程加入科学思想和方法,加大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资料。这些变化显然是体现在高考命题里,熟悉新教材和新大纲转变会有助于掌握复习方向和深广度,有助于加强复习目标性。
1.1.3合理运用其他材料
除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大纲外,获取信息途径、方法也有许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这些材料运用必须合理,除老师规定材料外,其他都能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标,避免复习被打扰并浪费时间。
1.2优化教学模式,搞好课堂教学,坚实基础
1.2.1运用学案式复习模式
每个学案涵盖五方面内容:复习要点;双基回顾;经典例题;课堂例题;课后练习。将教材内容涉及知识点设计成填空、图表形式,学生根据课本可自行回顾和整理。教师通过与学生谈心、检查作业、课堂提问、测试等形式掌握学生实际了解和落实状况。课堂上教师指出要点,答疑解惑,开拓知识点深度和广度,既保障课堂含量,又提升课堂效益,对坚实基础起到优良功能。
1.2.2坚实基础切忌单一反复旧知识
有些教师误以为抓基础就是对已学过知识的回忆、再现,通常把复习做成单一反复,温故有余,知新不足。例如:在复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考点时,通过按教材顺序复习,要求学生回想什么叫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有几个主族、副族,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性质怎样递变规律。其结果虽然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重新认识并加深记忆,但还是没有新发现和理解,灵活运用更谈不上。而有经验教师通过给旧知识创设新情景,例如:让学生不看书就能画出元素周期表,并在表中填上主族元素符号;请写出10e-构型和18e-构型所有微粒化学式和符号。要回答这一问题凭单一回想旧知识远不够。要对元素周期表特别是原子序数18号以前元素原子结构非常熟悉才可回答。对18e-微粒要引入学生推导从分子角度较容易写出:Ar,HCl,H2S,PH3,SiH4等,从离子角度可写出:K+、Ca2+、Cl-、S2-、HS-、P3-等。更关键是推出“9+9”e-微粒。例如:9个电子基团有-F,-OH、-NH2、-CH3等,相同基团结合形成F2、H2O2、N2H4、C2H6;不同基团结合可形成HOF、NH2F、CH3F、NH2OH、CH3OH等。这样在复习进程中,通过串联、整合、归纳找出当中规律,运用这些知识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1.3规范训练,精选习题,优化评价,提升潜力
纵观近几年高考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改变,“题海战术”不再是应对高考最有效手段。高三学生负担重,压力大,怎样在保障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同时,又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就要求教师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题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某些改编,力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同时注重审题指导,思维分析,方法归纳,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效果。高考化学试题题量少、分值高,每道题在考试中都有举足轻重作用。学生必须做到少失误或不失误,力争万无一失。有些问题学生认为自己学会了,但做题常练常错。主要原因是学生眼高手低产生的。克服这点必须在准确率上下功夫。把审题和规范参题上升到科学态度培育高度来认识。审题要看清关键字词,例如:“可能”不可能“正确”“不正确”;要看清要求,例如:是“分子式”还是“电子式”,是“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要字斟句酌。
2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策略
2.1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复习有效性
新课程展现知识点不象旧课程那样有体系,有条理;所涉及知识面广,给高三复习备考工作加大难度。要提升复习有效性就定要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找准知识结合点,理清知识脉络,创建学科知识系统和主干知识。由于高考范围大而多,考试时间、试题数量有限,每年试题内容选择和侧重点不可能一成不变。从考试命题本身看,需要有稳定命题要求,也需要有一定变化,才有利于提高测试公平性、客观性。复致思路是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非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实验专题微观结构和物质多样性化学反应原理(按专题顺序)有机化学(必修+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按专题顺序)。重点解决基本概念、原理、技能、知识理解和掌握。重点解决审题、解题技巧和速度、答题规范等关键问题。临近高考是再回归课本,梳理知识,总结拔高。
2.2精编习题提升复习针对性
新课程考纲要求:“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过程中,运用科学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解释”;同时重视思维开放性,突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考查,体现对学习过程与结果关注,实现学科内知识综合考查,注重从微观到宏观,从定性到定量,从单一到综合等方面体现化学科学特点。新课程实行刚开始,所涉及知识点面广,情境素材新,注重和STS联系。能与其相配套教辅材料基本没有,最近市面上出售多种高三复习资料,都挂名新课程,但实际还是很多旧课程内容,题型老旧。如果不进行精选定会增加学生负担,缺少复习针对性。建议高三复习资料最好由备课组教师按照学生状况独创精编习题,提升复习效率。编写时要注意下面事项:符合《课标》和《新考纲》要求;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重视学生能力发展;关注新增知识点和科技发展,注重和STS的关联。[例题]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
新课程增加学生自主度和开放度,许多互动交流空间也加大,大量实验探究活动增多,全在培育学生科学研究方法。课改省份高考均加大对化学实验考查力度,特别是加大实验探究能力考查。用教材实验派生、发展出来内容命题直接考查学生对教材实验和基本操作掌握情况、完成实验能力将是高考实验试题命题改革方向,应引起足够重视。所以,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要重点处理好几个环节:一是将常用仪器实物重新向学生介绍,让其明确常用仪器用途特点和使用方法、原理。例如:广东08年理综一卷第21题,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形式,强化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理解,突出新课程对实验探究考核。本题同时考察实验步骤中具体事项,体现新课程倡导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要求。在填写“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与结论”中,体现开放性和探究性考查;二是加强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有条件学校要对中学阶段重要、有代表性实验重做一次,用新视角去审视已做过实验,挖掘拓展创新空间。例如:07年广东第14题,通过中和滴定实验考察学生图表处理与分析能力,同时通过纸笔测试形式考查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新要求;第22题通过碘钟实验采用研究性学习形式研究化学反应速率规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科学实验能力进行考查;三是创设情境,挖掘实验内涵,分专题训练,突出实验探究能力培育。例如:08年的试题中同样有不少综合试题设计巧妙,题目情景并不繁杂,却能达到综合测试考生能力作用。宁夏理综测试卷题27,设计测试某铁片中铁元素含量两种定量分析反应实验方案,提供实验得到数据,考查实验涉及的KMnO4溶液滴定FeSO4反应化学方程式配平、滴定仪器选用、测定结果计算、测定结果准确性判断和分析。
总之,我们在面对新高考时,既要学会“变”,又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复习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同时,又要坚信严格按新课程标准教学,按高考大纲复习备考,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就定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1.回归教材,浓缩提炼化学知识
回归教材的目的是使基础知识和内容网络化、系统化、立体化;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实验的理解,建立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关于化学基本理论知识,要在理解后寻找共性。例如学习了化学平衡、水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后,知道它们都会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虽然都有各自的平衡常数,但都可以从化学平衡常数的角度来理解;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平衡都可以发生移动,虽说条件变化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都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来定性解释,都可以用Qc和K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和解释一些化学反应规律。
2.融合知识,活学巧用发展能力
专题复习要通过一定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训练,发展学生对知识整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氨“的复习可做如下整合:从氮原子结构到氨分子结构(包括选修内容);从电子式、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中心原子杂化方式、分子的空间构型、氢键到氨气的物理性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从氨水中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到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简易快速制法)及铵根离子的检验;用速率平衡知识选择合成氨适宜条件;从电负性角度分析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得出氨的还原性,到氨还原氧化铜的定性和定量实验及氮氧化合物污染物的治理;从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到配位键及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如硫酸铜和氨水反应、银氨溶液的配制和使用环境),加深理解氨气及氨基显碱性的原因。
3.精选习题,提高审题解题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提取题中的具体条件或要求,挖掘题中隐含信息,并与原有知识、题型建立联系的过程。在审题时切忌粗心大意,一目十行,更要防止思维定式、思维僵化。审题和解题能力是通过培养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例】某溶液中可能含有I-、NH4+、Na+、SO32-,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无色,则下列关于溶液组成判断正确的是()①肯定不含I-;②肯定不含Na+;③肯定含SO32-;④可能含有I-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评析】此题在审题时首先要注意到加入少量溴水,然后要将溴水的氧化性与I-、SO32-的还原性建立联系,溶液仍无色,能否说明肯定不含I-?则需注意溴水的量和I-、SO32-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如何判断I-、SO32-的还原性强弱?应与教材中卤素的氧化性和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建立联系,依据二氧化硫可使卤素水溶液褪色的事实,依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少量溴水应先氧化SO32-,此时I-可能未被氧化,即溶液仍无色,所以不能说明肯定不含I-,选D。可以组织学生对此试题改造,如将SO32-换成Fe2+,加入少量溴水和淀粉,溶液不变蓝色,溶液中含I-吗?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与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间的反应顺序的关系,进一步练习氯气与溴化亚铁溶液反应,氯气少量、过量和氧化溶液中一部分(如1\2、1\3)溴离子反应时的离子方程式。
4.规范训练,强化化学术语的书写和化学
语言的表达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和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书写;简答题要突出答题要点,简明扼要,不要出现错别字。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力度,通过作业批改和讲评,不断强化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
5.实战模拟,寻找适合自己的答题策略
在进行理综答题时,如何总揽全局、处理好整套试题的答题策略,需通过实战模拟来摸索、积累有关答题节奏、答题策略等经验;帮助学生树立沉着冷静、不畏陌生试题的良好心态;通过分析每次模拟考试失分的主要原因,调整下一步复习时的努力方向,以便在高考中达到最佳状态。
作者:翁志清 张英锋
高三化学复习中运用比较思维方法进行复习,能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化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可以将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相联系,有利于进行现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加深对新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产生新的规律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一、在化学概念复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概念多而杂,掌握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前提条件,也是高三化学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比较思维方法是化学概念复习中一种基本的最有效的复习方法。通过将相关的化学概念整合在一起来,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能使学生在掌握化学概念各自内涵的基础上,更深入的认识各相关概念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更准确地运用化学概念去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在复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这四个概念时,单个概念复习学生很容易混淆,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进行比较复习,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这四个概念。
这样相关的化学概念还很多,都可以建议学生运用比较思维方法进行复习,既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及其它的一些思维能力。
二、在元素化合物复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化学物质的复习,首先是分类,分类以后,可根据《考纲》要求选取同类物质中的几种代表物进行比较复习,先从不同角度分析各物质的性质,然后归纳出这类物质的共性,这样就既掌握了各类物质的共性,也掌握了各物质的特有性质,对物质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如:在复习金属的性质时,可选取钠、铝、铁三种金属进行对比复习通过这样的对比复习,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确:金属的共有化学性质就是都具有还原性,活泼金属能与水、酸、活泼非金属单质、一些盐反应等共性知识;非常活泼的金属如钠、钾与盐溶液反应时首先是与水反应,铝还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等事实。这样的比较复习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
三、在化学原理复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化学原理是化学知识的核心内容,掌握化学原理是高三化学复习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比较思维方法也是进行化学原理复习中一种常用方法。在教学中经常运用比较思维方法对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进行复习。主要从内涵,特征,判断依据,适用对象,平衡移动规律和平衡常数表达式来进行比较分析。经过这样的比较复习,学生能深入地对三大平衡理论知识有一个深入而准确的认识,并能将化学平衡中的有关规律应用到电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中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在实验复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实验复习中运用对比思维的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又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在进行“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复习时,可以通过对 H2、Cl2、NH3的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除杂方法,干燥方法和检验方法进行比较,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只有善于比较的人才善于学习,比较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能力。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条件来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使运用比较思维方法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种思维习惯,使学生在比较学习中学到更多知识,增进更多思维能力,提升复习效率。
高三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历次市统考,我校的化学成绩都名列前茅,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二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三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二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老师每次都能提出很多积极的建义,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作为高三教师,我们在工作中,已经做到了正确指导学生们在各个不同时段的复习方向和复习方法,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循序渐进,能做到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能做到学而后能用,用而后不忘;在学法指导的同时,高三化学老师也善于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特别是对某阶段的成绩出现波动的学生,如等老师经常找学生谈心,施以关注和关爱,使之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常规工作回顾
1、精诚团结,形成合力。我们这个备课组年轻老师多一点,同事之间是团结和睦的。每周二次的备课组活动,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来研究教材、教参的重点、难点,探讨高考命题的方向,探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处理学生中的疑难问题等等,虽然班与班之间有竞争,但是教师之间亳无保留,统一资料、统一作业、统一考试、资源共享。不管是我从外地学习带回来的信息还是其他老师从其他途径找来的各种信息我们都会聚集到一起共同分享。
2、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们知道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我们除了一起学习参考资料以外,我们之间更主要的是互相学习,组内每周推出一堂组内公开课,其它时间根据学校的要求还相互听课,其主要目的就是相互学习,通过评课,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甚至缺陷和漏洞,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业务水平。等老师听课的节数都超过了学校的要求。
3、试卷批改,认真及时。进入高三以来,最头痛的事情就是批改试卷和作业,而我们的老师都在每单元一次的小考后,当天晚上,在没有任何人要求的前提下,每位老师都将试卷看出来了,第二天及时的讲评,这样做的话,学生记忆深刻,效果明显。
4、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我们每次的考试都认真对待,并对题目要反复讨论,几个人复查审批,最后定稿。通过检测使我们及时掌握前一段时间的复习效果,查漏补缺,使考试既是检测又能提高。马庆龙、许乃祥、周卉华等老师每次练习后都能认真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做到教学有目标,有重点。新晨
5、把握好教材的深度与难度和作业布置。高三的学生时间安排比较紧凑,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我们的教学时间又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向每天四十分钟的课堂要质量,教师广泛浏览,仔细筛选,凡是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先做一遍,尽可能的删除陈题、错题、重复题目,提高题目的针对性,这也是这个高三做的最好的工作之一。
6、加强对高考信息的研究。
近几年高考制度变动比较频繁,每一年对教材的体现也都不一样,我们认真研究高考说明,制定了有效的措施,不漫天补充,也不无限挖深,立足课本最基础的知识,熟练和贯通也是我们今年最深刻的感觉。
总之,高三的春学期,我们组每个人都以认真努力的态度工作着,教师与学生同学习、共进步,我们也获得了明显成绩和进步。当然,因为工作经验不足和人手紧张,我们这学期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摘要:使用化学用语不规范、描述实验现象不准确、不单单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障碍,也是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影响学生规范能力的因素是多种的,本文主要从教师层面分析,并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规范化学复习细节
无论高考还是平时测验,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使考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如将硫酸铝钾的化学式写成“KAlSO4”;如何检查某溶液中含有Fe3+?很多学生是这样表达:加KSCN溶液;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等,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却会而答不全,会而答不对,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高考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
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规范能力的养成关键是在新授课中,高三学生已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对错误也是根深蒂固,再谈规范已为时过晚。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若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细节,规范教育将为时不晚。
一、搞统计,作诊断,明重点——符合目的性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而且高三复习时间紧张,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复习课才会更有效。
例如有机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1、错别字方面: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
2、化学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应是用“=”、“”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有机化学反应用“”;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反应漏写无机“小分子”,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
3、有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结方式易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官能团不要简化,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2(少双键);缺氢少氢现象严重等。
4、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如怎样鉴别分子中有醛基?大多同学回答是,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少了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二、精语言,求规范,给方法——讲究示范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为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能起到感化学生的作用,学生尊敬老师,常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操作进行实验,学生就按怎样的操作来做实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例如“1摩尔水是18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18克”。又如有的教师在说有机分子式时,将“碳”元素读成英文字母“C”,这种不科学的语言表明,化学教师注意严格的化学标准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而且同时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清水”。另外教师必须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目的,如“取少许溶液于洁净试管中”,焰色反应操作“取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物”。
2、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
①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而不要以为高三学生是无所谓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模仿性是与生俱来的,其模仿能力也是很强的,高三学生也不例外。如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教师为了快速只写碳链: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C-C-C-C、C-C-C,而学生则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这种“示范”的影响,在考C试中就只写碳链而不配上氢。
②规范、完整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
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重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的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结果可想而知:在板演过班级的学生基本能运用电荷守恒来解决这类问题,而没有板演的班级,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所以,教师“多讲”不如“多写”,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
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句法结构,根据语法启动理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突破典型的问题。
例如:怎样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答案:用试管分别取样,向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
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是:
如不这样强调,学生往往说成: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没现象;或就回答加氯化钡。
又如,描述出稀HNO3与Cu片在烧瓶中反应的现象?
答案:Cu片逐渐溶解(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气体),溶液变为蓝色(液体),烧瓶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学生往往只写了其中一方面,教师要强调回答实验现象通常应从固体、液体、气体各方面观察,做到全面规范地表达。
实验现象描述的表达模式:
溶液:1、颜色由…变成…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3、溶液变混浊4、生成(产生)…沉淀5、溶液发生倒吸
全6、产生大量气泡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8、有液体溢出
固体: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2、固体逐渐溶解
面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4、颜色由…变成…
气体:1、生成…色气体2、气体由…色变成…色
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4、色味
语言表达的模式,经过强化以后,被学生掌握,根据语法启动理论,今后如学生要表达类似的问题,他们会自动生成语法,产生相应的句法结构,组织出合理的句子。
三、创情景,激动机,唤欲望——增强情趣性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技巧熟练化学用语。
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
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过多遍不如教上一遍,其主要原因是“说”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讲是通过“说”对知识做了“精制”,所以记得牢。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转译、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新制氯水为什么要用棕色瓶保存?
正确的回答是:“防止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而有学生却这样回答:“见光分解”。这样的回答很不具体,很不准确。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
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
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有语文、外语等文科知识需要“读”,像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只要看懂、理解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知识的载体--教科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又是学习化学语言很好的范本,通过读化学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学术语、化学习惯用语,积累“化学词汇”,还可以学习化学语言的表达习惯、表达模式。比如,怎样描述物质的性质、怎样叙述实验操作步骤等。化学用语的知识点、考点几乎全部出自课本,“年年题不同,岁岁题相似”。
在学生不会、争议、困惑时,教师引导学生要回归课本。如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怎么办?先用“毛巾”还是直接“水冲”?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30页倒数第二段,明确指出“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多种渠道,给学生“写”的机会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好多教师认为上课时间紧张,练不如讲,教师认为讲清楚了,学生肯定会了。其实学生只知意思,而不会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教师从严要求,营造各种环境,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不但在课堂上要求“写”,课后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究错,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头进行反思,确保在考试中做到“错过的不再错,会做的不失分”。
4、巧用“错本”,给学生“练”的机会
错本,是教师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摘录出来的范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可改编成选择题等形式,作为例题或练习给学生练习,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错误。
例在讲PH试纸的使用时,教师结合学生以前练习的错误,编了这道题:
测定白醋的PH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B.用玻璃棒蘸取滴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
D.先将PH试纸湿润,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
E.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读数
四、抓本质,提能力,培规范——突出实效性
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以丰富联想为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对图3学生的回答:用酒精灯加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撤掉酒精灯有水柱产生;或到入水,形成液面差则气密性良好。图4、5他们无从下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本质,只是强化记忆,易混淆,新情景就不会运用。
于是笔者改变教学方法,即“给出两种方法——对比分析——总结——应用”。但用同样的习题,在对比分析上化了较多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气体体积有哪些因素?两种方法有何共同点?何时检查?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得出:首先形成密封体系(通过关塞或加水实现,所有的出气口均要关闭,但只有一头是“软”关)然后改变条件(温度或体积),使定量气体在前后有压强的改变,在“软”关一头产生明显现象,以达到检查气密性的目的;且检查气密性均在装药品前。这样学生明白其本质就是利用压强差,不管是何种装置,都是这样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图3、4、5都能轻松回答,在以后的练习、考试中,学生都能规范表达,因为他们理解了实质。
细节决定成败,在倡导“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要求普遍降低,但对解题的规范、实际的动手规范等细节方面的要求却逐步提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规范的教学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应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教学各环节的规范性,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摘要]高三复习难免枯燥,尤其二轮复习,很容易给学生“炒冷饭”的感觉。为了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实现提升和突破,二轮复习时找到新的生长点尤为重要。二轮复习可从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角度出发,这样既给复习带来了新意和生气,又有助于学生发展对其终身有用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二轮复习;核心素养;高三化学
高三一轮复习时间长、覆盖面广,且一轮复习意在夯实学科基础知识,所以学生能力并没有在一轮复习中得到显著提高。面对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江苏高考,
如何
在二轮复习中提高学生能力是教师应重点研究的课题。
根据对学生高三下学期化学期初考的分析和反思,现将学生经过一轮复习后在化学学习上依然存在的问题罗列在表1中。由表可见,学生遇到有机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辨别、无机化工流程分析这类高层次题目时,往往会“溃不成军”。因此,二轮复了要查漏补缺,更要提高学生的能力。
吴星教授在《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构建视角》一文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涉及文化学习领域、个体自我发展领域和社会参与互动领域,反映了个体与自我、社会和文化的关系。[1]化学学科以其特有的学科特色,如宏微结合、平衡思想、实验探究等,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为了在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中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追求方向
化学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然而,化学知识和技术如果掌握在别有用心的人的手里,带给人类的将是各种灾难。引导学生把自己掌握的化学技术和原理用于提高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质量,这是一种心怀大善的人文情怀,也是文化价值追求的方向。
“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是高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这类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学真实的、有用的化学,指引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的简单化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的价值。
二、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方式的覆盖,地铁、充电桩在中小城市的普及,电子导航、探头摄像的星罗棋布,提示人们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已经来临。面对雨后春笋般的新生事物,人们需要接受新事物的意愿和能力。在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让学生爱上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可使学生一生受用。
有机合成和流程综合题一直是学生得分率较低的题目。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有机化学部分学得不够好,而是有机物种类繁多,有机反应繁杂,实际工业生产中的有机合成无论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结构式,还是反应所需要的催化剂和条件,都比书本上介绍的最基本的有机反应要复杂。更关键的是,题目中的有机合成流程从头至尾都以化学式呈现,几乎没有中文解释,这对于习惯用母语思考的高中生来说,几近于失去了思考的载体。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给每一个步骤配以简洁明了的“中文说明书”,学生就有了思考的载体,并以此建构连贯的思维流程。“中文说明书”的信息主要包括断键、成键的位置,基团或官能团的转变,反应的类型或反应的目的。
三、发展学生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和“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这两类题型,是高中化学的难点,也是区分度很大的题型。学生审题之后,往往会因为没有正确的思维模式,或缺乏分析能力,或条理性不强,导致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即使尝试着用掌握的化学原理去分析,但缺少理性分析,导致花了时间,却没能正确解题,进而渐渐对这类题型敬而远之。
学生的这种状态是值得研究和亟待改变的。教师应加强解题训练,帮助学生厘清解题思路,建立思维模型,提高学生成功解题的成就感,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又如,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如果没有清晰的思路和思维模型,会导致很多错误的发生,可能是写少或者写多碳原子,也可能是不饱和度不一致(氢原子数偏多或偏少),或者官能团不符合题意,还可能是基团位置不正确。为了降低错误率,师生共同总结思维模型并加以试验,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领悟到“有条理的思维可以使思路清晰”,体会到“抓住关键点可以简化题目”。当学生成功写出同分异构体时会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在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中,我和学生的沟通内容不再局限于化学知识本身,而是延伸到审美、思维、批判、价值取向、创新等多个领域。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设计二轮复习,不H可以提升学生复习的兴趣与热情,而且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发展对其终身有用的核心素养,体现了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摘 要: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是让学生对学过的零碎、分散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从而解决新问题的关键时期。本文从试题组合提高复习效率的角度,对相似试题的对比组合,体验思维方式;拆解试题的局部组合,提升结构化能力;改写试题的变式组合,内化提升知识;递进实验试题组合,掌握研究方法四个组合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试题组合 高三化学 策略探究
根据高考的目标和要求,化学二轮复习应该在一轮系统复习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学过的零碎、分散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要求学生具备联想、模仿、类比和推理的能力,从而解决化学新问题。通常的做法是通过试题训练学生的化学思维和方法,但是如果只是全部照搬整套的模拟试卷,单纯使用题海战术,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降低复习效率,而且在江苏现行的高考模式下也不允许化学占据学生额外时间。按这样的节奏,显然是没法让学生达到高考要求的。所以我们的做法是教师结合考试说明,精心对试题进行有效的组合,着力发掘独特的教学视角,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1 相似试题的对比组合,体验思维方式
教师首先对历届高考试题进行横向与纵向类比,对比试题的异同,揭示题与题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发现很多试题存在相似或相近的规律,体验试题中的思维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2014年江苏高考第15题,甲醇和二甲醚转化的表格题。表格作为实验测量和计算数据表述主要形式之一,因具有鲜明的定量表达量化信息功能而被命题者青睐,同时也是学生心理上比较畏惧的题目。在完成该试题的评讲后,让学生明确这种题型主要考查的是反应速率、平衡常数计算、平衡移动、等效平衡等。随后我们分别又采用了相似度很高的2009四川第13题,2013重庆第7题进行试题组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题组内在的规律性,洞察考查目的。
2 拆解试题的局部组合,提升结构化能力
化学知识通过抽象,概括,归类等加工过程,形成知识层次结构即知识的结构化。结构化知识有三点作用,一是提高知识的检索效率,二是增强思维的跨度跳跃,三是有助于提高思维灵活性。知识的结构化对零散的化学知识,尤其是元素化合物部分的知识点有很好的归纳总结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此类试题的解决能力。
3 改写试题的变式组合,内化提升知识
和学生通过试题的分析,有效复习了知识和方法后,可以将知识和方法放在新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刚刚复习知识和方法的内化,这种短时间隔的方法迁移,容易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使得解决试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高考试题中的离子方程式书写。这类试题体现了高考基础性和前沿性两大特点,涉及到考查知识点是“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先归纳出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思维流程,实现知识和方法的沉淀。
变式试题1:FeCl2溶液中滴加NaClO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变式试题2: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让学生写出变式试题1中的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方程式。
变式试题3:结合化工生产的背景,让学生写出较复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例如H2O2将碱性工业废水中的CN-氧化为碳酸盐和氨气等等。
通过变式试题的组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反应原理的理解,熟悉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找到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陷阱、快速判断离子共存、准确书写陌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等一系列相关知识点,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4 递进实验试题组合,掌握研究方法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所以可以先简后繁,先易后难,逐步递进实验试题组合,从研究方法入手,使设问逐渐加深,引导思维逐渐深化。
例如,高考工业流程题中出现的分离提纯试题。从学生熟悉的Fe3+、Fe2+、Cu2+混合溶液中除铁元素留铜元素。递进到Fe3+、Fe2+、Zn2+混合溶液中由给定试剂除去铁元素:先用双氧水氧化亚铁离子,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去除铁元素,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沉淀锌元素。再递进为硫铁矿烧渣制备铁红工艺中因为还原焙烧时,大部分Fe2O3、Fe3O4转化为FeO,所以调节溶液pH用铁粉,而不是氧化亚铁,不仅可以使pH上升除杂,还可以将溶液中少量Fe3+还原为Fe2+。这样的递进实验试题组合,能达到解决一个问题,学会解决一类问题的目的。
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二轮复习时对试题的有效组合是让课堂从苦练到精练,从见多识广到举一反三,从低能走向高效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学会“品味”,实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是对化学知识进行巩固、强化、整合和提高的阶段,是学生高考成败的关键阶段。面对“时间少、任务重、压力大”的教学现状,高三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备课上,精心编制二轮复习教学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组织能力。下面,以高三二轮复习教学案《解密“联氨”》为例,浅析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的设计要点。
1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设计的起承转合
一个优秀的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设计,不是简单的试题堆积、知识点罗列,而是需要做好起承转合。起承转合,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事件结果的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借鉴其概念到高三化学教学案编写中,“起”是主题,寻求合适的载体创设教学情境;“承”是巩固,通过问题组教学形成更全面的知识网络;“转”是发展,通过类比迁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合”是目标,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起――情境创设,载体新颖
二轮专题复习的目的是:强化重要考点、清除弱点盲点、提高统摄能力。具体来说,二轮复习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从而将一轮复习的成果提升为现实的考试能力。一轮复习完成后,教师已经对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归纳。二轮复习若是简单的“炒冷饭”,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因此就需要教师寻求新的教学载体来创设新的、真实的教学情境。这个新载体的选择,既要新颖,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又要务实,能够发散承载众多的高考考点。
联氨又称肼,是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种物质。说其“熟悉”,是因为其在考试中经常以信息的形式出现,学生对其“眼熟”;说其“陌生”,是因为这种物质并未在教材中出现,学生缺少相关的知识基础。教师以联氨为载体,提供联氨的结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等相关信息,学生必须通过阅读信息来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新鲜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承――问题驱动,模块融合
1.2.1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知联氨结构。
素材一:联氨又称肼,它可看成是氨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衍生物。
1.2.2思考问题
(1)联氨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
(2)联氨分子是分子(极性/非极性),分子中N原子采取杂化。
(3)配合物[Co(N2H4)6]Cl3的中心离子是,配位原子是,1 mol[Co(N2H4)6]Cl3中所含σ键的数目为。
1.2.3分析问题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他们的思维。
氨气的结构与性质是必考内容之一,属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通过阅读素材一,学生完成由已有知识NH3分子结构到N2H4分子结构的推导,并以此为基础,完成相关3个问题组的思考,从而完成相关物质结构知识点的复习。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由于问题组的难度不大,教师采用学生板演、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有效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
考试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不是独立、单一的,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二轮复习,要在综合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做到知识模块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形成更完善、更优化的知识网络。在《解密“联氨”》这个教学案中,教师巧妙地通过3个学生活动整合,复习了一系列的知识点,完成了4个知识模块的融合,见表1。
1.3转――类比迁移,发展思维
1.3.1探究活动
活动二:探秘联氨性质、用途。
素材二:纯净的联氨是无色高吸湿性的液体,熔点为275 K,沸点为387 K,能与水、甲醇、乙醇等液体混溶。
活动三:揭秘联氨制备。
素材三:联氨的水溶液呈碱性,其机理与氨水相似,其强度比氨水弱。水合肼(N2H4・H2O)是二元弱碱(25 ℃,K1=5×10-7,K2=5×10-15)。
1.3.2思考问题
(1)氨沸点较高的原因是。
(2)联氨能与水、甲醇、乙醇等液体混溶的原因是。
(3)联氨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4)常温下,某浓度N2H6Cl2溶液的pH为4,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为。
(5)若0.2 mol/L N2H4・H2O溶液与01 mol/L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c(N2H5+)c(Cl-)(填“>”、“
1.3.3分析
类比迁移是用熟悉问题的解决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的一种解题策略,是根据不同的对象之间在某些地方可能相似或相同的推理方法提出新问题和获得新发现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解密“联氨”》这一课中,处处可以见到运用类比迁移的影子。
(1)素材一:由NH3分子结构到N2H4分子结构;
(2)素材二:由NH3的性质到解释N2H4的物理性质;
(3)素材三:由NH3・H2O的电离到N2H4・H2O的电离;
(4)由0.2 mol/L NH3・H2O溶液与0.1 mol/L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到0.2 mol/L N2H4・H2O溶液与0.1 mol/L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任何一个陌生的情境,其知识的落脚点必定在教材上。本学案3个教学环节中涉及的问题都需要学生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来解决。通过上述这一系列的思维训练,提高了学生运用类比迁移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复习教学的意义也在于此。
1.4合――活动探究,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普通高考和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命题思想已经从“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并向“素养立意”的方向靠拢。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和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5个要素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简称化学核心素养)。高考越来越强调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核,复习教学也必须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尽管教学时间宝贵,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仍然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力图通过表2中的学生活动,“润物细无声”的达到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1)信息阅读:强调审题过程中信息的阅读与提取。
(2)符号表达:学生板演物质电子式、结构式、化学(离子)方程式,展现学生典型错误。
(3)同伴交流: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评价,激活学生思维。
(4)语言表达:强调文字题规范表达方式的再现。
(5)化学计算:课堂上拿出时间让学生算一算,练一练,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2关于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编制的三点思考
2.1责任为先,精准定位
在高考政策的影响下,学生能够用于化学学习的时间有限,这就意味着高三化学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主动求变。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要谋定而后动,由“面面俱到”变为“精准定位”,精简复习内容,突出化学主干知识的复习。
2.2分析学情,建构问题
教师要通过作业批改、课堂反馈、平时测试后的成绩分析等途径对学生知识的薄弱点做到心中有数,而后才能组织有针对性的复习教学。高三二轮复习教学案的设计,要围绕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困惑点设计出一系列问题组,以问题驱动教学,追求更全面的知识网络的构建,激发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
2.3融合信息,节奏紧凑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炒冷饭式”的教学是学生最为排斥的一种教学方法。高三复习是枯燥的,学生日复一日的挣扎在}海中,新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密“联氨”》这节课中,教师从各地高考卷和模拟卷中收集了“联氨”的相关信息,将之重组后形成了一条串起整节课的教学主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胆拿出时间让学生去想、去做,师生共同探讨归纳,环节紧凑,教学效果好。
高三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本着为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让学生以最少的时间投入获得最大的复习效率,是每一位教师不变的追求。高三化学复习教学案的精心设计是通往成功的阶梯,教师要根据自编教学案精心创设情境,有效整合实验、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学生练习交流、结果呈现、问题解决、补救措施等环节,让学生经历“过程体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知识与能力同重,进度与质量并举,这样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 要:高三一轮化学复习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强化,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在复习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内容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反复进行讲授,重难点逐一突破,还配合各种大量习题巩固加强,部分学生最后还是掌握的比较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当前高中化学第一轮的复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及合理化建议,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切实提高第一轮复习的效果。
关键词: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有效性
综观近几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总的讲试题难度不大,知识覆盖面大,源于课本,注重化学本身的学科特点,体现了对学生化学学习基础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考察。因此,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必须抓好基础知识的梳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扎实、轻松、有效,又让学生在考试中取胜?怎样给学生留下一个精彩的一轮复习课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这就要在平常的复习中着重抓好化学规范的教学,规范化学用语和化学表述,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抓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寻找化学规律,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针对学生实际,组织课堂教学,把握基础教学,努力提升能力。
1.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高三的第一轮化学复习,就是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比较详细的复习,进行有目标的精讲,时间比较长内容比较多,如果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再进行精讲,学生很容易不耐烦产生厌倦情绪;还有教师一味盲目的追赶教学进度,对试题的讲评没有深挖细琢,对学生在习题中暴露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就可能会保留这些错误记忆,形成负面效果;一轮复习由于时间紧,课堂上仍然是教师一味的讲解,缺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师生的情感交流。纵观近几年高考中学生在实验方面的文字叙述管理丢分严重,这与平时教师讲得多,学生表达的少有直接关系。因此在一轮复习不是简单的对教材进行复制,应该是重难点有别、系统性强,针对性较强的课。充分了解学生存在的知识点的盲点,注意对优等生能力的培养,中差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找准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2.提高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有效性的对策
2.1结合考试大纲,明确教学目标
作为高三教师,我们要认真研究近3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化学各知识点的分布及所占比例,试题的难易程度,以及《考试大纲》所考查的能力要求,及时关注高考信息,深抓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把握复习的大方向。通过研究发现,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很少出现偏题,怪题和难题,主要是注重基础知识
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离子方程式,离子浓度大小的关系,盐类的水解,有机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的合成与邮寄推断是高考的热点,因此在复习时要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这些知识点完整有序的记忆在学生的大脑里,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刀刃上,来提高复习效果。
2.2深挖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实现能力的飞跃
课本是知识与方法的重要载体,是产生高考试题的主要依据。高考试题就是课本知识点、技能考点的衍生物。在高考中有部分学生总是在答题中出现失误,并不是这些学生缺乏灵活的思维、敏锐的感觉,而是因和为对化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还存在某些欠缺所致。因此在一轮复习时必须重温知识点,弄懂课本中提供的知识和方法,弄明白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遇到习题的障碍,尽可能把问题回归到课本。另外高考的化学实验题几乎都是来源于课本上的实验,因此一轮复习时一定要将几十个典型的实验原理弄清楚,反复拆开重组,一定会有质的突破。
2.3设置问题情境,提高例题和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一轮复习的知识点多繁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经常设置有意义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设置问题要注意分析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设置的疑问不能太难,太直接,要让学生在解答时有一定的切入点。其次在课堂上必须选择典型的例题和训练题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例题有代表性又不能太难,类比同一类的题目,寻找解题规律。课堂练习主要是考察刚学过的知识点,要紧密联系课堂内容,适当的穿插难度不大的习题来巩固知识。
2.4精心备课,及时反馈,加强针对性的训练
高考的复习与平时教学不同,教师再教学中要注意:首先,对于知识点的复习,要做到有目标的精讲,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对知识点、考点和热点进行思考总结,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系统,在考试中才能灵活运用。其次,教师对于习题的讲评要做到有针对性,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冷静的分析出错的原因,找出根源所在,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审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一题多解。精讲解题思路和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转变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多用文字来表达化学实验,提高文字叙述的流畅和完整性。
3.结论与建议
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考查学生队长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应以专题为主,着重抓基础知识,夯实双基落实考点,做到不赶进度,不留知识死角。平常多余学生交流,随时掌握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找到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切入点,认真备课,力争使每一堂课都有效。
【摘 要】本文基于学案导学法提出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思想,阐述导学案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的教学功能、呈现模式、应遵循的原则,并对此进行反思,以期通过它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来更好地进行复习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三化学 复习课 导学案 教学功能 实践与反思
近年来,学校的高考备考策略执行的是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这一复习教学模式,要求各学科在高三上学期必须完成单元过关、章节过关的一轮复习任务。在时间短、任务重、目标多元的前提下,如果还是按常规法进行复习,那么很难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此繁重的复习任务。而学案导学法为我们高效完成复习任务提供了可能。在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采用学案导学法来组织学生进行一轮复习,取得满意的效果。下面笔者浅谈学案导学法在高三一轮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体会。
一、导学案在复习课中的教学功能
学案导学法能否构筑起高效课堂,关键在于能否编制出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一份好的导学案,至少应具有五个方面的作用:
(一)使学生明确该堂课的学习目标与层次
它能够把课程的三维目标依附在具体的课堂学习目标上,使学生把目标变成具体的任务,分化行动,认真落实。
(二)引导学生根据认知发展规律
它按树形结构,梳理知识,纵横联系,搭建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有序储存,这是复习课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时,感觉最难的就是不能将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迅速地建立起联系,这是知识无序性及不熟练的体现。
(三)学生学习的信息库
它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使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更加明显,体现一定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是老师多年的教学反思与总结。课堂学习当然要帮助学生把知识与能力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形成,这里面应包含有规律的总结,学法的指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使知识与能力不断地成L。其影响应是潜移默化、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的,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师生合力完成的新教材
它是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的信息卡,是学生学习的笔记本,是灵感的集散地,是教师在下一轮教学时编写新学案的宝贵参考资料。
(五)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激赏作用
学习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导学案把学习目标细化为许多有层次性、阶梯性的小目标,设计成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解决下一个问题增强动力,并主动地去迎接新的挑战。
二、复习课导学案的呈现模式
经过两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比较好的学案呈现方式是:
体验感悟(一道涉及该单元重要知识与技能的高考真题,使学生初步了解复习该单元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目标导学(呈现考试说明、考纲解读和命题预测)――知识梳理(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把重要的知识变成目标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巩固提升(每个重要的知识点及常考点配以一定数目的练习,通过练习达成知识与能力的不断生长)。
三、编写复习课导学案应遵循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有被遗忘的角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按知识的逻辑关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多视角、多方位地把信息呈现出来,力争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各取所需,用得其所,学有所成。
(二)整合性原则
首先要抢占制高点,站在整个高中化学的角度,按知识点、能力点、发散点、常考点对教材进行改编,对知识重新包装,赋予生产、生活、社会方面的意义,使知识变得有用,符合认知规律,满足认知心理。比如在复习氮氧化物的知识时,要把氮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制法、检验及环保方面的问题整合在一起,以实验为平台,适当延伸到特殊仪器气密性的检验,物质检验时关于干扰性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同时以它为核心构建出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三)问题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堂课如果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有效问题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欲望的最好的资源。因此,要尽可能地把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探究化。例如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一轮复习时,根据考纲要求及常考点、能力点,提炼出以下有层次性的问题供学生课堂讨论。
1.就教材知识本身提出问题
(1)镁比铝活泼,而熔点却比铝的低,如何解释?
(2)为什么在常温下 Mg 和 Al 均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如何除去 Mg 和 Al 表面的氧化膜?铝能溶于浓硝酸、浓硫酸吗?
(3)若将 1 mol Mg 分别在 O2 、N2 、CO2 中完全燃烧后,固体质量的增加量最大的是在哪一种之中?
(4)把 Ba(OH)2 溶液逐滴加入到明矾溶液中,使 SO42- 恰好全部转化为BaSO4 沉淀,此时铝元素以何种微粒的形式存在?
(5)有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 AlCl3 溶液和 NaOH 溶液,不用其他的仪器和试剂,仅用胶头滴管和试管能否鉴别它们?能否用图像表示沉淀量与所滴加试剂的体积的关系?用此法还能鉴别哪些溶液?
2.从化学与技术、生活、生产方面提出问题
(1)胃溃疡(胃壁溃烂或穿孔)病人的胃酸过多,医生给病人服用 Al(OH)3 胶乳,既不用苏打也不用小苏打,这是为什么?
(2)泡沫灭火器的钢瓶内盛有饱和NaHCO3 溶液,塑料筒内盛有 Al2(SO4)3溶液,使用时把泡沫灭火器倒立,两种溶液混和即喷出大量的泡沫,试分析反应原理。Al2(SO4)3 溶液可否装在钢瓶里?能否用 Na2CO3 溶液代替饱和NaHCO3 溶液?为什么?
(3)明矾可作净水剂,绿矾(FeSO4・7H2O)与氯气结合也能净水,试分析反应原理并比较二者哪个效果更好?
(4)现有 a 吨铝屑及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选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制得的氢氧化铝最多,而成本又最低?(需联系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环保、可行性、简洁性、经济性)
3.联系其他知识点提出问题
(1)把 Mg 投入 NH4Cl 溶液中,现象及反应原理如何?若足量的 Mg 与饱和 NH4Cl 溶液作用呢?(联系水解原理)
(2)把 Mg 与 Al 用导线连接,一并浸入 NaOH 溶液中,有何现象?哪一种金属作负极?(联系原电池原理)
(3)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AlCl3 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工业上用电解 Al2O3 而不是 AlCl3 的方法制取金属 Al;而制备金属 Mg 却是用电解 MgCl2 而不是 MgO,为什么?(联系电解质概念、电离理论、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4)为何不用湿法制备 Al2S3?把AlCl3 溶液、CuSO4 溶液、NH4Cl 溶液分别加热蒸干,最后得到什么物质?(联系化学平衡理论)
显然,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的相关知识,都依附在以上问题里,学生只有先把基本知识梳理好,建立起知识网络结构,才能比较顺利地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建构性原则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获得的,而是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知识立于旧情境,应用于新情境;协作――借助别人的知识、经验,应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在良好的人际间互助学习;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反驳与被反驳,激辩释疑;进行“同化”与“顺应”,实现认知主体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高三学生撑握了^多的知识,收获了较丰富的学习经验,有较强的提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有较强的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因此,只要引导得当,做好辅垫,就能让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四、对学案导学法实施过程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经过两年的实践,学案导学法充分彰显了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特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普遍得到提高,对新信息的加工及迁移应用能力得以增强,消除了学生在高考中对陌生情景试题的恐惧感,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二)不足之处
1.导学案的预设性太强。课堂是动态变化的,在推进过程中经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因此教师在编写出学案之后,还需要对学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做必要的预测,多想想在课堂中学生还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案编写中遗漏了什么没有?只有做足预测,才能在课堂中做到游刃有余,灵活应对各种偶发事件。
2.不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导学案导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另外课堂中给予学生交流讨论时间多,归纳总结及巩固提升的时间就明显变少,计划要完成的复习任务往往被动推延。怎样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3.教师课前编写导学案,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尽管存在着不足,但瑕不掩瑜,学案导学法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涵盖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等各种教学要素。只要发挥好学案导学的强大功能,必将开创出高效一轮复习课的一片新天地。
【作者简介】覃海英,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横县中学,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责编 卢建龙)
(重庆市实验中学校)
摘 要:新课程以及新课改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理论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高考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但近几年化学高考题型发生的较大变化,学生备考难度加大,仅靠题海战术收效甚微。所以对高三化学复习,怎样提高复习效率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题海战术;高三化学;复习效率
所谓的题海战术就是每天刷大量的题,只追求数量,不管质量,简单地重复,如果不加以归纳和总结,收效甚微。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不到一百天,怎样才能从大量的题海中跳出来,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效率,改进复习备考的方法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复习要有个性化特点,用好“两条腿”中自己的那条“腿”
高一和高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高三一轮复习主要是打下扎实的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形成宽广的解题思路。教与学中,比较多的是解决共性的问题,即教材中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的理论思想。比如高中化学主要是由元素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热化学反应、电化学理论、化学平衡理论、电解质溶液、化学实验及其探究和有机化学等基础知识和理论构成。通过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多数学生用好了跟着老师走这条“腿”,掌握和构建了以上基础知识体系,但每个学生理解、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这就需要在高三二轮复习中有个性化特点,用好自己的那一条“腿”。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考试检测,暴露出问题,而这些问题对每个学生来说不尽相同,具有个性化特点,这些问题不一定能够在共同学习时间里,如老师的课堂教学或者做同类型的习题等时间得到解决。那么,在后阶段的复习中,你就需要把做过的大量习题中所犯的错误,即自己暴露出来的问题做一个再认识、再思考、再认识,而这一个“再认识”不能只满足于只知道答案“会做了”,而是要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真正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多问为什么。长时间这样做,能使你进一步发掘知识的内涵与本质,挖掘知识的核心思想,提炼知识要点,归纳解题方法。在以后出现或者遇到类似问题时少犯甚至不犯错误。也就是说在二轮复习中,重点解决自己的薄弱环节是后阶段复习的主攻方向,真正用好自己的那一条“腿”。
二、总结归纳解题的规律性和规范性
学以致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最终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高三考生,就是想取得好的成绩。解化学试题,总有它的客观规律和思维方法,从高一到高三我们做过大量的试题,应该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寻找规律,这种规律包括解题常规的切入口,读好题,审好题,勾出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基本理论,注意设计陷阱,是否以前犯过错误等,譬如在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时,无非是从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的水解、溶液中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等方面来考虑,写出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表达式,通过表达式的变形和已知条件综合判断,得出结论。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与否,除了从基本事实,拆分是否正确,电荷是否守恒,是否配平,是否打沉淀和气体符合等方面考虑,最应该注意的是是否给出反应物的量,“少量”“过量”“等物质的量”等等,给出的量不一样,反应的生成物就可能不一样,离子方程式也就不一样,这是最容易犯错的地方。对于有机反应信息推断题,首先要读懂、理解所给予的信息,尤其是信息中的反应过程,由什么变成什么,在什么地方发生变化,是什么变化类型,在推导有机物时除了把我们所学的有机化学的主干知识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给予的信息,特别是根据反应条件,找到所在流程中的位置,多数是依样画葫芦,结合官能团性质或反应中分子式的差异来解决。
三、重视化学实验基础理论学习,提高解答实验题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综合理科能力测试试题中,有关化学实验的考核内容,考试说明中有明确的要求,具体考试要求有: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及使用方法。
近年来,化学实验的命题都是在真实的实验背景、流程以及实验数据下探究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基本应用等问题的。而且分数逐年有上升的趋势,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历年化学高考中,得分率总是较低。所以在扎实地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应该注意考纲中对化学实验要求的变化,对探究实验,实验设计,实验的合理性、正确性的分析等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出题人在O计实验时一般是从“原理成立、操作简捷、现象明显、结果正确、安全环保”等几方面考虑,所以,在备考中要夯实基础,分析原理,找出规律,提高解题的能力。
(山东省临沂市苍山一中)
摘 要: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有:查漏补缺;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要完成这些任务,最重要的是讲究复习效率。
关键词:一轮复习;巩固基础;提高能力;知识网络化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切实掌握基本的解题能力和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的一轮复习过程中,要通过具体的学习摆脱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初步学会归纳问题,能初步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有:研究课本、查漏补缺;构建化学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要完成这些任务,最重要的是提高复习效率。怎样进行一轮复习才是高效的呢?
一、狠抓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能力,研究课本教材,吃透化学原理
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对课本教材的分析研究,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查漏补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复习。研究教材,就是要紧紧抓住教材中的关键知识要点,特别是化学知识的核心环节(如物质结构与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电化学原理、实验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和原理及设计、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等),让复习重点突出,让知识更加精炼。把学得透彻、掌握牢固的知识,少用时间,把尚未完全弄清楚、一知半解的内容,当作训练的重点。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找到关键的元素或物质,根据知识规律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要仔细研究课本,研究教材中的问题,遇到疑问要到教材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这样做就可以起到强化思维过程、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就可以让学生明白所有的考点都无法脱离教材,都可以通过教材的处理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要善于归纳总结,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化学的学习,最应该注重的是对规律的总结。化学知识非常琐碎,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要找到合理的线索,通过线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通过对思路的认识对化学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将化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具体的知识网络。具体做法如下:在学习卤族元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根据氟、氯、溴、碘元素的性质研究单质的性质,再根据单质的性质分析学习氢化物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置换反应。在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内容时,要把握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分析元素性质之间的联系,明确解题的线索和解题的思路,同时结合这部分内容的联系和元素周期律,将这部分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获得非常好的复习效果。在复习有机化学的内容时,把握有机物之间的规律,把握官能团的性质和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通过有机物之间的衍变找到解题方法和思路,通过以上方法和步骤将琐碎的化学知识串联成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要灵活应用掌握的知识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要针对高考的要求和考试大纲将高中化学分成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电解质溶液、有机化学基础等几个部分,然后再根据具体的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从而达到对化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对化学知识规律的理解和使用要灵活,能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形成属于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四、把握知识要点,做好纠错工作。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高考的要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也就是对高考内容的疑点和盲点。高考要考出好成绩,就是要走出“越容易的东西越易出问题”的怪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具体的做法是:(1)对纠错问题思想上要给予重视。(2)要对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认真纠正;对容易出错的内容和知识点要反复强化。(3)对出错的题目要对出错的原因做认真的分析,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基础不扎实还是对化学原理、概念的掌握不到位。(4)下一次考试中要规避这些问题,通过不断地对比和总结,找到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痼疾还依然存在,通过不断总结可以消除一轮复习中的难点和疑点,切实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水平。
五、狠抓限时训练,强化应试能力
1.限时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限时训练可以提高做题速度,也能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题目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模拟题中去挑选,难度不宜过大,以中档题为主,少用难题拔高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得分率,同时也会让学生从考试中体验到快乐,增强自信心。
2.规范化学用语
在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审题不严:看清楚关键字、词,看清楚关键条件。(2)对化学用语的书写要规范,注重元素符号书写的规范和对化学术语的规范使用。(3)拒绝所答非所问: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要求写元素名称却写元素符号,要求写物质化学式却写物质名称,要求写反应现象却写出发应产物等等。(4)拒绝出现低级错误:不要出现心中所想与笔下所写不同等错误。
3.提高答题技巧
做题时要根据题目要求,要注意分析试题的命题意图,发现解题的规律,采用猜、想、换、带入等方法来解题,提高做题的成
功率。
六、分析教材实验,把握实验重点
教材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的核心,通过对教材实验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一轮复习中化学实验复习的针对性。教材实验都是典型的化学实验,历年高考中不少实验题的设计原理都改编自教材内容。为提高化学实验复习的有效性,应注意如下问题。
1.狠抓实验基础
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是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实验原理要明确,对实验的流程要熟悉,这些都是化学实验复习中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内容。
2.积极拓展教材中的化学实验
对教材实验的内容要深入研究,通过研究教材实验的内容去拓展新的实验,不仅要拓展新的实验情境,还要拓展仪器的新的应用,更要拓展重要知识点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3.增强对化学知识的实验应用
化学实验的设计和评价能力是高考中的必考点和热点,在处理该类型的试题时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可通过题目所给的信息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点来处理。只有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实验应用,才能化一轮复习中化学实验的复习效果,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之,做到以上这些,可以使一轮复习更扎实、知识体系更完整,促进高考化学成绩的迅速提升!
【摘 要】在高三化学习题教学中,合理的选题策略,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在简要讨论化学习题选题“四大忌”的基础上,给出一些选题策略,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习题教学;选题策略;习题教学
0 前言
在高三的化学复习教学中习题教学占的比重是最大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通过讲解、练习和总结习题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化学复习教学的质量,上好习题课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习题要精选,挑选的每一道习题都具有代表性,都能给学生启示,使得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成绩也跟着上升,教师的习题教学更有效[1]。然而,我国教师在选题时普遍按照教学辅导资料的例题或者是沿袭以往的复习资料,忽视了各省的考试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考试大纲》的要求,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生的复习是有影响的,为了提高高三化学复习习题课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精选有效题和高效题,从而提高习题教学的效率[2]。
1 教师在选择习题的时候,为了避免选择无效题和低效题要做到四忌
1.1 忌选取超出《考试大纲》的习题
在高考中,教育部会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或各省教育招生考试部门颁发的《考试说明》它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教师在复习教学中最高标准。一旦教学选择的习题超越了《考试大纲》,就会加重学生不必要的复习负担,浪费教师和学生的复习时间,也使得复习教学没有效率。而普遍教师都喜欢照着照着教学辅导资料的例题或者是沿袭以往的复习资料进行选题,缺乏对《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的研究,一旦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改编,那么考试大纲就会有所改编,如果教师还是一味沿袭旧资料和习题进行复习,就会出现“超提纲”的现象[3]。
1.2 忌选取“杜撰题”习题
随着祖国经济的发展,教辅市场也是不断的在壮大,五花八门的教课辅导资料层出不穷。一方面这些教材辅导资料给教师和学生选择复习资料和习题的时候提供了更多机会。另外一方面由于市场鱼目混杂,很多教辅资料都存在着胡编乱造。很多试题是以讹传讹的存在市场多年,要避免教师将这些“杜撰题”应用到复习教学中去,影响学生的复习效率,那么教师就要对复习习题进行仔细的甄选,选择真正能够提高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代表性习题。
1.3 忌选偏题、怪题作为习题讲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忽视考试大纲的要求,依赖自己多年的教学复习经验,忽视考试大纲的变化,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选取一些不符合考试大纲,也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偏题、怪题,以为这样的偏怪题能吊学生的胃口,引起学习的兴趣,事实上,这类偏怪题,要么是难度系数过大,计算也过于复杂,而且题目的立意也过偏,这类习题的复习,对学生的复习是没有帮助,使得学生的复习低效,还可能导致学生一味的追求难题和怪题的复习,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这样对学生的复习是不利的,所以在化学习题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研究实际考情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把握高考的方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选择一些注重基础、适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的试题,从而使教师的习题复习更加有效,学生也都更加主动的去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1.4 忌选“争议题”作为教学习题
在很多教辅资料中会出现一些考察目标不明确、考察的内容存在一定争议,有分歧的争议题,这类争议题目一旦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对学生的复习没有好处,还会固化学生的思维方式,甚至会引起学生的思维混乱,使学生感觉学习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去把握这类习题。所以教师在选择习题讲解的时候要注意避免选择这样的争习题。
2 化学习题选题策略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习题教学中想要精选到有效题和高效题,应从以下3方面入手:
2.1 在习题讲解的时候要选择“经典题”
在历年的化学考试中都会有一些经典题目,这类题目通常是包含了化学的主要知识和核心知识,通过这些题目可以考察学生的化学学科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命题技术成熟,具有代表性,这类题考查点宽广,容易贯穿到整个学科内容,而且在考试中出现的时候一般都是具有高区分度的,并且在大型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这类考题的内容上如阿伏加德罗常数、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水解与电离、电化学等;一般都会工艺(或实验)流程题、有机推断题、科学探究题等题型出现在考试中。教师在选择习题复习的时候要经常选用这样类型的习题讲解,在习题讲解的时候要注重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不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复习的效率。
[评述]通过这样一道经典例题的选取,学生能够很好地需掌握有关原子的组成及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与微粒所带电荷数的相互关系。
2.2 在习题讲解的时候要选择“变式题”
在化学复习中最常见的是题海战术,其实这样的战术不但复习效率低效,而且很容易对习题产生厌倦,从而讨厌化学复习,对学生的复习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教师注重对习题进行变式训练,就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避免题海战,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习题变式训练不但能使学生轻松的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在变式习题训练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对变式习题教学有一个目标,要通过对变式题情景、条件和结论等多层次,多角度的编制变式问题。再就是要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的变式教学,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效的参与到变式教学中去[4]。
例如:向含有AgI的饱和溶液中加入AgBr固体,Ag+的浓度变化?
[解析]AgBr的溶度积比AgI的大,所以AgBr溶于AgI的饱和溶液中并使AgI的平衡左移,故I-浓度减少,但Ag+浓度增加。此外,用勒沙特列的平衡移动只可以减弱,不可以抵消也能解释。
变式(1):往AgI饱和溶液里面加入AgI固体,Ag+的浓度变化?
[解析]新加入的固体会溶解,但是也有已溶解的固体析出,所以整体上浓度不会变化。
变式(2):往AgBr的饱和溶液里面加入AgI固体,Ag+的浓度变化?
[解析]新加入的AgI会溶解,同时有AgBr析出,故溶液中Ag浓度增大,Br浓度减小。
总之,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关于溶解度和电离平衡的知识。
2.3 在习题讲解的时候要选“能力题”
考察学生化学学科的能力主要是考察学生接收、吸收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吗,考查学生分析化学问题和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能力,所以教师在化学复习教学中,要想办法帮助学生理清化学的基本概念,在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进行一些能力习题的训练,同时通过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训,使得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的探究,调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对学习化学方法的改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精神。
3 结束语
教师在化学教学的习题选择上,一定要关注《考试大纲》的要求和高考改革的方向,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选习题,开展灵活多样的习题训练和讲评,分层次的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及时反馈反思,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使得高三复习中习题教学的有效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