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2 03:20: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企业现场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船舶企业如何加强现场管理
1领导重视是加强现场管理的重要抓手
(1)加强领导
高层领导是现场管理的关键。高层领导要做好现场管理的顶层设计:一是厂容厂貌、厂房设施以及工艺布局的调整和优化;二是工艺装备的更新和改造;三是生产和办公环境的整治和改善;四是库区现场的升级改造。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各种整治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现场管理。
(2)健全体系
企业要构建“一把手”挂帅的现场管理体系,将现场管理列入企业高层领导的决策范围,使现场管理的战略高度大大提高,推行方向更加明确,各种需求和资源得到保证,各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渠道更为清晰和畅顺。特别要将协作单位和顾客纳入现场管理体系,企业有义务帮助相关方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2企业文化是加强现场管理的重要基础
(1)文化引领
文化是企业的基石。企业的奋斗和成果、员工的努力和进步,最终将形成企业文化,推动现场管理持续改进。现场管理体现了企业内在文化,加强现场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要构建具有船舶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确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以文化引领战略,以战略确定发展。
(2)全员参与
员工是企业之本。一方面,现场管理离不开全体员工全过程广泛参与,集众人的智慧不断积累升华;另一方面,现场管理的最终成果也将为企业员工所享有,使员工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下工作。企业要积极组织开展包括QC活动、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各类现场管理活动,使员工真正融入到现场管理工作中来,实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的根本性转变。
(3)培训学习
培训是企业发展的战略举措。一方面,企业要邀请现场管理专家和内部培训师对全体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国家新颁布的GB∕T29590-2013《企业现场管理准则》的宣贯培训;另一方面,企业要结合船舶行业自身案例,编制《现场管理手册》、《企业6S管理》等教材,使广大员工掌握现场管理技能,营造一个人人讲现场管理、个个懂现场管理的氛围。
3、创新方法是加强现场管理的重要手段
(1)建章立制
一是要健全现场管理体系方面的规章制度,包括推进组织机构(现场管理领导小组、岗位职责等)和推进管理制度(现场管理总体要求、现场管理检查验收标准等);二是要完善现场基础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包括作业人员管理、现场文件管理、现场生产管理、现场设备管理、现场原材料管理、现场质量管理、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环境管理等制度;三是要建立现场管理绩效指标体系,并将具体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现场管理的各个环节,定期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工资挂钩。
(2)树立标杆
榜样的作用是无限的。企业要开展内部树标活动,对现场管理工作扎实、效果明显的最佳实践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企业还要开展外部对标活动,组织员工到全国五星级现场标杆单位观摩学习,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典型引路,带动全局,通过不断的6S循环,迅速提升整个企业现场管理水平。
(3)技术创新
企业要通过新产品开发,拓展技术含量高的修造船产品,缩短生产周期。通过改进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质量,保护环境;通过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增收节支;通过合理使用海水、江水,节约自来水消耗。如:试验试漏废水、火工钢板冷却水,可以用简易过滤技术进行循环使用。
(4)精益求精
企业要对当前世界先进企业现场管理方法进行梳理,科学灵活地运用目视化管理、6S管理、防错法、全员生产维护、精益生产、因果图、QC小组活动等适合船舶企业的方法,推进船舶企业现场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例如:可以运用精益生产的理念,合理调配人、财、物等资源,消除典型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可以运用目视化管理,对厂区、码头船台、车间、库区、办公现场的所有物品统一进行定置和标识,利用看板、流程图、区域线、警示线等各种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视觉感知信号来规范管理行为;可以运用因果图,从“人、机、料、法、环、测”中找出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加以改进。
4企业责任是加强现场管理的重要推手
(1)保护环境
企业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按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配备足够的防污设备和器材,抓好各项环保工作落实,减少生产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如:铺设雨污分流管路系统;建设油污水处理站;整治打磨、喷漆等作业现场;有毒有害、危险固体废弃物合法转移等。
(2)关注健康
开展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对尘、毒、噪以及工频电场、电焊弧光、高温等影响员工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彻底整治、管理和防护,按《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员工体检,保证员工身体健康。
(3)安全生产企业要积极开展“广东省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排查治理火灾、坠落、触电、击伤等隐患和重大危险源,达到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装备、安全作业标准化及持续发展的目的,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5持续改进是加强现场管理的重要保证
(1)完善机制
现场管理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如果一个企业的现场平时脏、乱、差,员工工作散漫,违章作业,各类安全、质量事故频繁,即使偶尔几次为了应付各方面检查的一时之需临时作秀,但给人的总体印象始终还是没有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企业一是要建立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让员工知道为什么要做?怎么做?自觉抓反复、反复抓;二是要建立现场管理激励机制,奖罚分明,激励到位,措施有力,考核严格。例如:提出合理化建议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现场管理标杆以员工姓名给予命名,如“张航操作法”、“李海模范班”等,用机制激励员工主动参与现场管理。
(2)评价改进
完善评价改进体系。定期召开经济活动、质量、安全等形势分析会,定期组织现场各项管理工作内部审核及外部监督审核,查找管理短板并及时整改,不断形成滚动式PDCA的管理闭环,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稳步提高的效果。
二、结语
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和员工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企业的管理职能主要作用于现场,企业的员工主要集中在现场,企业的质量主要产生于现场,企业的成本主要取决于现场。现场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广东船舶企业要加强现场管理,创造整洁、有序的环境,优化生产和管理流程,减少作业现场的浪费,培养高素质的员工,提升广东船舶品牌形象,实现国务院《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战略目标。
作者:肖万龙 单位:广州华南船舶修造厂
一、我国服装市场需求、产业结构及产品库存状况
1.服装产品需求情况
我国是世界的服装加工厂,服装的需求来自国内外两个市场。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服装需求增势不明显,价格上升幅度较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7月,国内服装类商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与上年相比涨幅略有下滑,总体呈现出服装产品供给大于需求的趋势;从国外市场来看,服装需求增长不明显。2014年1-9月,我国服装累计出口额1388亿美元,同比增长6.5%,增速较2013年同期下滑5.8个百分点。根据相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前7月我国纺织服装对欧盟、美国、日本的出口增速不敌东盟,尤其是对日本的出口增速回落明显。销售增速继续下滑,品牌竞争更加激烈,销售渠道竞争融合,在当前商品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的零售时代,服装企业已经进入了变革时期。
2.服装产业结构水平
一般来说,服装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制造业而言,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工业化阶段、自然品牌阶段、品牌阶段和多元化阶段,目前我国服装产业主要徘徊在相对比较初级的第二阶段———自然品牌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服装企业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服装品牌的重要性和由服装美学意义延伸出的文化价值,服装品牌之间无显著区别。我国虽然是服装生产大国,但是优势主要来源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而近几年来,以印度、巴基斯坦为代表的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崛起,与我国同质化竞争逐渐加剧,如果我国服装产业结构长期处于较低的阶段,将会逐步失去传统优势地位。
3.服装企业生产库存情况
我国服装企业一直饱受高库存的困扰,截至2014年上半年末,A股、H股62家上市服装企业存货达到597.24亿元,比上年末的536.89亿元上升了60.35亿元,库存一直居高不下,从而产生了“服装库存够卖三年”的说法。在完整的服装生产供应链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库存积压现象。目前我国服装企业库存一般集中在生产和销售这两个环节,产销合一的大型服装公司高库存现象尤为突出。高库存意味着产品大量积压,不仅占用公司运作资金,而且耗费人力、物力,使得公司的管理成本增加,拉长产品的周转周期,降低企业的营业利润。
二、我国服装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当今世界上比较成熟的服装生产管理模式有:以欧美企业为代表的开放自由式管理、以韩国企业为代表的军营式现场管理、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日式现场管理。我国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创立发展起来的,与上述三种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相比,我国企业的生产管理理念、生产管理方式都相对比较落后,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生产设备比较陈旧
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快交货”的现代模式要求服装企业有较高的生产效率,服装生产从设计、裁剪、缝制、后整理要经过几百道工序。但我国大多数服装企业的生产设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仍是以人力为主体,操作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容易造成产品质量和生产速度的差异,严重影响到服装企业的生产效率。即使有些企业意识到设备的重要性,但仍使用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设备,高科技生产设备只成了摆设和对外宣传的工具。
3.专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
服装企业生产现场管理需要的是既懂生产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目前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专科毕业的很少,大部分是在参加工作之后在实践中自行积累经验。随着服装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迫切需要一批有高学历背景,集技术与管理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大多数服装院校开设的课程中涉及到生产现场管理的不是很多,造成了目前我国专业学习服装生产管理的学生人数不多,服装企业专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
4.企业生产进度滞后
服装企业生产进度滞后不仅容易造成高库存,还影响企业的交货日期。生产进度控制的目的在于依据生产作业计划,检查零部件的投入和出产数量、出产时间和配套性,保证产品能准时装配出厂。我国很多中小型服装企业生产进度弹性较差,不能够按时交货。以某服装公司为例,按照订单要求在10月15号出货,但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能够按时交货,导致服装企业面临着数十万的罚款。
三、提高服装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
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服装产品的质量。服装企业应该及时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例如,为了克服传统服装设计中手工操作效率低、重复量大等问题,可以利用服装CAD软件,它具有高速计算和存储量大的优点;通过使用服装CAM软件,可以简化初裁、缝制到精裁的过程,从而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CAD与CAM、拉布机等组装成整体后,能够提高西装企业20%-30%的生产效率,提高针织服装企业至少10%的生产效率。总之,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工人的操作强度,减少对熟练工的依赖,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采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
在精益生产方式中,5S管理、目视管理、定置管理受到了制造企业的追捧。服装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这些先进生产理论,提高生产效率。5S管理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信息等生产要素展开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项活动,使生产现场达到最佳的状态;目视管理是指通过视觉导致人的意识变化的一种管理方法,也就是说通过人的眼睛观察情况,及时调整行动、方式、方法来进行现场管理。例如,在服装企业中,可以将生产计划指标用图标形式展开,并按照日期用醒目的颜色、语句显示指标完成等情况;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在服装企业生产中,定置管理主要应用于机器设备、工作场所和人员的定置设计等。
3.实施人性化管理
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离不开对生产工人的管理,泰勒提出“生产管理权限应不断下放”,说明生产工人的能动性越来越重要,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为了提高生产工人的劳动积极性,需要生产管理人员真正站在工人的角度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提高服装生产工人的生产能力、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此外,企业可以通过赈灾捐款等公益活动提高企业的形象和社会知名度,培养工人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4.强化生产进度管理
目前,我国服装企业高库存主要来自生产和销售环节,因此加强对服装企业生产进度的管理,有利于缓解高库存这一现象。加强服装企业生产进度管理主要是指在保证发货日期的前提下,控制生产速度与日程计划相吻合,使生产有条不紊。特别是像服装这种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方式,生产进度管理尤为重要,可以从全体员工、生产部门(或班组)、个人(或小组)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如管理企业全体员工可以利用“日程计划表”控制整个服装生产日期;管理企业生产部门要点是利用“部门计划表”分批控制服装生产件数,并掌握好日期;管理个人(或小组)要点是利用“生产日报”或“缝制管理板”控制个人及小组的生产节奏和服装生产数量。
作者:毕田田 秦法明 单位: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
1修船企业如何开展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层领导是开展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的关键。高层领导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做好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的顶层设计,以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推进企业全面建设。企业一是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现场管理星级评价工作。二是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各种会议,层层动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
2)学习标准,融会贯通。宣贯GB/T29590《企业现场管理准则》是开展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的基础。一方面,企业要邀请现场管理专家对全体人员进行导入培训,从标准的条款和评价要点等内容进行逐一讲解。另一方面,企业要结合自身案例,编制《现场管理手册》等教材,购买《企业现场管理》等书籍,利用会议、广播、厂报、网络等渠道以及内部培训师授课等形式,对广大员工进行宣贯,并组织考试,考试与晋级挂钩,掀起一个人人讲现场管理、个个懂现场管理的热潮。
3)现场诊断,目标明确。企业按照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标准要求,结合修船企业作业特点,对现场管理状况进行必要的诊断工作。一是高层领导深入一线,对厂容厂貌、码头船排、车间班组、库区现场、办公现场等现场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最终确定现场管理的整改方向、目标和具体要求。二是邀请现场管理专家对现场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借助他们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为企业现场管理把脉诊断,并提出整体的改进方案,实施全面的整改。
4)文化引领,战略导向。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文化进行重新梳理,构建具有修船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确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确立总体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各部门在企业总体战略的统领下,制定符合实际的部门文化、车间和班组文化。如:4801工厂,构建了“秉承优秀、勤奋创新、持续改进、勇攀高峰”的卓越文化体系,确立了“拓展新型舰船装备修造,立志做精做强做大企业”的总体战略,并延伸到部门。修船一分厂提炼了以“团队优秀、勇猛无畏、互助敢拼、战果卓越”为内涵的“狼”文化,部门战略与工厂战略实现无缝对接。
5)全员参与,齐抓共管。企业要积极组织开展包括QC活动、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各类现场管理活动,使员工真正融入到现场管理工作中来,营造全员参与现场管理改进的氛围,实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的根本性转变。如:4801工厂,通过全员参与,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的分厂率先设计了脚手架、木墩等堆放区域标识;有的车间率先在每个零部件上悬挂了绿色(合格)、橙色(待修理)、红色(不合格)状态标识;有的生产线率先制作了机床多功能工作架;有的班组率先改进了拖把等清洁用具悬挂架;有的员工率先在工具箱采用形迹管理等,合理化建议一项项完成、管理格言一条条提出、QC小组一个个出现、技术能手一批批涌现。
6)建章立制,树立标杆。一是要制定和完善现场管理规章制度,而且要量化检查验收标准,如:4801工厂,制定办公室现场检查验收标准59项、车间班组现场检查验收标准110项、船排码头现场检查验收标准29项、铲吊车现场检查验收标准45项、库区现场验收标准48项等,使现场管理有章可循。二是指定一些车间、处室、班组作为企业标杆率先进行全面专项整治,专项整治结束后,企业组织全体员工到标杆单位进行内部对标学习,查找差距并举一反三加以改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了整个企业现场管理水平。三是到全国星级现场标杆单位进行外部对标学习,有针对性地对现场管理工作提出整改要求,使现场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7)保护环境,安全生产。企业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建立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如:4801工厂,投入了巨资,改造雨污分流管路系统;新建油污水处理站,中央电视台对工厂油污水处理站进行了专题报道;新建喷砂涂装车间,零部件打磨、喷漆等统一送喷砂涂装车间处理;与广州绿由公司签订合同,将有毒有害、危险固体废弃物合法转移。企业要积极开展“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达到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装备、安全作业标准化及持续发展的目的,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8)创新方法,精益求精。企业要对当前世界先进企业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进行梳理,科学灵活地运用定置管理、目视化管理、6S管理、标杆管理、防错法、全员生产维护、精益生产、因果图、合理化建议、QC小组活动等适合修船企业的方法和工具。例如:可以运用精益生产的理念,合理调配人、财、物等资源,消除7种典型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实现船舶修理按时或提前完工;可以运用目视化管理,对厂区、车间、库区、办公现场的所有物品统一进行定置和标识,利用看板、流程图、区域线、警示线等各种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视觉感知信号来规范管理行为;可以运用形迹管理方法,彻底整治班组工具箱,使用凹模放置工具,减少寻找工具时间;可以运用因果图,从“人、机、料、法、环、测”中找出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加以改进。方法和工具的运用,推进修船企业现场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9)绩效考核,稳步提高。绩效管理是现场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建立战略绩效指标体系,并将具体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现场管理的各个环节,定期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工作。如:4801工厂,每年制定《4801工厂战略绩效目标》,共制定了108项指标。每月组成8个检查组,按照职能分工对生产现场、办公现场、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安全、保密、绩效改进等8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工资挂钩。通过多年的检查考核,确保现场管理“定置准确,标识清楚,流程优化,管理规范,责任到人,检查到位”。
10)完善机制,持续改进。修船行业现场管理的特点是动态管理,今天整洁不代表明天整洁,上午安全不代表下午安全,难度很大,必须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企业一是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不断培养一专多能、素质全面的员工。二是要建立现场管理激励机制。例如:提出合理化建议给予一定的奖励;班组劳动竞赛第一名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现场管理标杆以员工姓名给予命名,如“张红工作法”“李旗先锋班”等,充分体现员工参与现场管理的价值。三是要完善检查考核体系,定期召开战略目标、绩效管理、质量、安全等形势分析会,定期组织内部审核及外部监督审核,及时查找管理短板,形成“事事有考核,考核有改进、改进有措施,措施有落实”的管理闭环,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稳步提高的效果。
2结束语
企业看管理,管理看现场,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和员工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现场管理搞不好的企业决不是现代化的企业。修船企业工作面广、工种复杂、专业性强、责任重大。GB/T29590《企业现场管理准则》是我国第一部原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标准,修船企业宣贯GB/T29590《企业现场管理准则》,开展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创建诚信和谐的企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是中国修船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走向中国特色卓越之路的有效途径。
作者:肖万龙单位:4801工厂
摘要: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追求企业利润又要确保满足质量、安全、进度的要求,只有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达到目标的实现。分析了当前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现场管理;问题;原则;对策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对施工企业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即要追求企业利润又要确保满足质量、安全、进度的要求,只有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达到目标的实现。
1当前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人的因素难以实现全面有效控制
现场施工的操作型工序产品一般均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多,故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怎样实现对操作人员全面有效控制对于监理单位及承包商均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
1.2质量控制过程中产品难以全面检查,部分质量隐患易遗漏
事实上,由于现场施工操作型工序产品面广量大,采取全面检查是难以实现的,但采取抽检的方法,往往又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的遗漏。怎样实现对于操作型工序产品成果的全面控制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难点。
1.3安全意识不高,责任不明确
安全意识是做好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关键,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是关系到整个工程进程的工作。但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文件等没有深入学习,而且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施工现场,导致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淡薄。
1.4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
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过程中,投入物料的面广量大,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实践工作中,监理工程师经常感到工业化的设备及批量产品质量离散性小,往往通过产品书面检验及试验测试产品质量即可得到评判及控制。但多数操作型工序所用地方材料,如砂、石、砖等的质量离散性较大,加之材料往往随时进场,如何实现对于材料的实时、全面、有效的控制也是一个困难的课题。
1.5对于现场施工工序产品检测出现的偏差不可避免
由于工作量巨大,纠偏的难度及损失相当大,纠偏措施的决策也较为困难。在实践中,操作型工序出了偏差若不及时发现往往造成大面积返工。问题虽然得到解决,但对于工期造成的损失已较难弥补,同时承包商也易受到较大的损失。事实上,纠偏措施的难度及损失较大,解决问题的关键应放在事前控制上。
2加强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2)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设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3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3.1搞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是决定因素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主人翁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为的失误,以人为本。在这方面主要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对人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参加施工管理的员工懂得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即管理产生精品,管理产生效益;其次,当前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拥有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能搞好施工管理,整个工程施工中公司集中主要技术骨干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专门的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并由公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整体管理水平加强,从而保证各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第三,根据各个工程的特点,在使用人方面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管理水平素质等方面考虑,实行全面控制,根据人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的心理行为控制人的使用,量人所用,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
3.2规范生产施工,严格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项目质量控制好能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加强质量管理,就是要在符合项目功能、工期和费用要求的情况下,通过质量管理避免或减少损失和错误。加强质量管理必须明确该工程的质量要求,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方案,使每项工序落实到人,责任到人,从而有效的组织好质量管理,使工程项目达到优良工程、精品工程。此外,必须向实施者落实质量责任,灌输质量意识,根据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经常进行考核、奖惩,防止追求施工高速度和低成本而牺牲质量。
3.3保护现场工作人员,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加强安全管理必须对每个人做好三级安全教育,使之对安全生产有个清楚的认识。要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意识和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施工安全无小事,始终把现场施工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中,作为最主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安全施工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对现场施工安全工作的管理,切实做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切实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同时,制定好安全管理细则,严格执行有关制度,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使工程项目达到达标工地、样板工地。
3.4合理使用材料和设备,做好保护工作
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低材料储备。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认真计量验收,同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此外,由于施工现场的劳动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受施工现场材料流动情况的影响,因此应将材料储存场地选在对施工现场影响最小并靠近安装地点的地方,选择好交货路线,以避免对施工作业造成影响。同样地,材料在安装前应进行适当保护。
在设备管理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进行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机械利用率在机械配套选型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
>3.5抓好进度计划的实施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益追求
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该保证项目及各个工程活动按计划及时开始,并在实施过程中监督项目以及各个工程活动的进展状况,在工程过程中记录各工程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及完成进度。在各控制期末将活动的完成度与计划对比,确定各工程活动、里程碑计划以及整个项目的完成程度,并结合工期,生产结果的数量和产量,劳动效率,资源消耗,预算等指标,综合评价项目进度状况,并对重大偏差做出解释,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原因,找出需要纠正措施的地方,评价偏差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同时,应结合后续工作,分析项目进度趋势,预测后期进度状况、风险及机会,提出调整进度措施。项目正式开始后,必须监控项目的进度,以确保每项活动按计划进行,掌握各工作包所达到的实际状态,即完成程度和已消耗的资源,在项目每个控制期末对各工作包的实施状况,完成程度,资源消耗量进行统计。
4结语
作为施工企业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获得理想的、满足适用要求的工程项目,才能在预定时间发挥效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到做一项工程创一项名牌树一块丰碑,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创造更大的效益。
一、构建核心价值观,实施正确的价值导向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以及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它支配着人们去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自我奋斗。将“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摆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阐述,足见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但在现实生活中,“讲理想的少了、讲享乐的多了”,“讲责任的少了、讲权利的多了”,“得过且过的多了、精益求精的少了”,保险公司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公司党组织)要深入开展价值观教育,构建起具有强大感召力的公司核心价值观体系,用以感召员工情志,引导个人愿景,唤发工作激情,规范员工行为,自觉将个人愿景融入到公司愿景中去,把实现党的远大理想落实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行动中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当员工为个人愿景工作时,才能在远离监管的条件下,善始善终的坚守,自动自发地工作,将共产党最讲认真的精神转化为行为准则,将公司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业务发展全过程和经营流程各环节,把发展的触角伸向社会的各个旮旯,把专业技能练到极致,把管理效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个人愿景与公司愿景的共振和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
二、弘扬先进模范,推动业务竞赛争先创优
先进性是以高尚的思想境界为前提,以科学技术和操作技能为载体,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标志的行为特征。一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想觉悟高于群众;二是具有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业务技能高于群众;三是具有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工作业绩高于群众。在对企业员工进行非现场管理中,各级公司要以弘扬先进模范为契机,制订并执行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公司员工需要的发展方略。要坚决摒弃视员工为被动者、进而将其推向与组织对立一面的管理模式。要在政治上信任员工,增强其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在生活上与员工同甘共苦,关心员工疾苦,倾听员工呼声,维护员工利益,真正做到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在工作上要紧密依靠员工,坚持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集中员工智慧,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争先创优活动贯穿到业务工作全过程,把优化服务质量细化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去,在加快发展中弘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断创新发展目标,不断创新发展手段,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推进业务规模与经营效益的良性循环。
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加强权力运行管理
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总和的根本看法,权力是影响和控制他人活动的能力。一般认为权力只存在于高层经导之中,其实并非如此。高中低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权力,职场内外也有不同权力。对权力的约束要特别注重职场外的非现场管理。权力既有规范性和指导性,又有扩张性和腐蚀性。现实情况是,权利配置失当,权力集中于上层,基层缺乏办事的权力。一方面基层难办事,更难成事;另一方面,上层贪腐大案时有发生。我们要运用权力治理国家、管理公司,造福社会。把权力锁进制度的笼子,抑制其负面作用。为此,一要彰显权力的指导性和规范性。要推进权责利的相互匹配,要前移至业务前端,运用其指导功能,指导下属拓展业务,优化险种结构。要努力打造“领导为员工服务、上级为下级服务、管理为展业服务、全员为客户服务”的大服务理念,在弘扬区域经济优势中加快保险业的发展。要运用权力的规范性功能,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突出前瞻性,注重可行性,细化“权力执引与监督”的规范性文件。要深入调查研究,剖析现行规定对实际工作的不适应性,在广泛征集各层面意见的基础上充实完善,用以指导经营全过程。二要抑制权力的扩张性和腐蚀性。权力的扩张性和腐蚀性既损害公司的利益,又会腐蚀干部队伍。权力的官僚化、商品化和私有化表现为,由过去的“政治决策一言堂”转变为追求对公共资源自由裁量权的最大化,将公共权力转化为谋取小集团利益和一已私利的工具。抑制权力扩张性和腐蚀性的有效途径就是将权力锁进制度的笼子。
四、加强利益观教育,合理分配利益蛋糕
保险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有自己合理的利益权利,这是公司应予关心和保障的。但正当权利之外,则要加以限制。上文提到,每个职场员工都有自己的职责权力,这权力就容易滋生利益,必须加以限制,特别是非现场的职场,管理不善则权力滥用,利益失范。所以要加强对非现场员工的利益观教育。一是要帮助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要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真正明白“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自觉摒弃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想,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增强员工以司为家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司兴我荣、司衰我耻”的荣辱观,自觉为振兴公司献计献策,为发展业务添砖加瓦。努力提升员工个人在公司发展中的贡献度和公司扩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度。二是要关心员工利益,兼顾“公平与效益”的分配体系。保险业分散展业的特点决定了管理者与展业者处在不同的空间,加大了管理的难度。我们的各级管理者一定要适应行业特点,从根本上构建起兼顾公平和效益的分配机制。一是在宏观上构建股东回报、公司价值和员工收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效益共振机制,在实现公司股东回报和公司价值目标时,确保员工收入适度增长,激励员工通过关注和增加个人收入推动公司效益的进一步上扬;二是员工薪酬水平和薪酬增幅要与行业、公司业务增幅相匹配。三是员工薪酬要在抵减全社会物价上涨后保持适度的正增长;四是员工薪酬水平与员工贡献度挂钩,体现“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确保员工按本人在公司发展中的贡献度分享公司发展成果,加大内力驱动。三是要加大绩效考核成效。要丰富绩效考核内涵,摒弃简单地考核“是否到岗”等传统方式,着力于考核员工履责及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情况。要制订客观明了、有先进性的考评标准,考评标准要切合实际,使被考评者感到有奔头,进而为达标而努力工作。要建立绩效考评公开披露制度,提高绩效考评的公开性,自觉接受广大员工对绩效考评工作的监督,扼制绩效考评中的营私舞弊行为。
五、运用内部客户理论,多源头培育利润
传统管理学强调,利润单一地源于客户。服务利润链理论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利润来源,创造性地将“客户”区分为“内部客户”与“外部客户”,并共同创造公司利润。该理论首创“内部客户”(即员工)和“内部服务质量”概念,强调“内部客户(员工)”工作态度在挽留外部客户中的决定作用,阐述“内部服务质量”在服务质量中的基础作用和传递效果,内部客户满意度对客户满意和社会满意的传导机制。每一个内部客户都是管理链条中的一环,既要紧扣上环,又要对接下环;既要监管上一道环节的工作质量,又要将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传递到下一道环节。通过公司愿景与员工愿景互补、提高薪酬福利、加强技能培训、拓展上升通道、优化工作环境等措施逐步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提升内部客户满意度;通过人的思维沟通、情绪引导、亲情感染、社会传导和利益关联等方式,将内部客户满意度升华为外部客户满意度。为此,一要提倡差异服务。公司在对非现场员工的管理中,要针对人们的社会地位差异、行业风险度差异、收入差异、财产类别风险差异、区域性灾害差异、对风险的偏好及承受力差异,为外部客户推出不同的保险服务项目和不同梯级保险金额的选择。科学地审视内部客户(员工)性格、学识、专长和技能差异,针对业务发展、理赔管理、客户服务、财务管理、文秘综合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通过差异化的人才发展战略和人尽其用的员工优化配置,为“内部客户”提供合适的平台和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每其专长和创造力,提高管理的整体效应。二要推进非现场员工管理的服务标准。如今很多保险企业对非现场员工的管理既有管理松散的问题,也有管理服务低下的问题。服务滞后、服务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是缺失统一的标准和直观可行的标准化流程。要系统地开展服务质量专项调查,既要广泛查找服务差异,又要深入剖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服务指标和标准化作业流程,消除服务的随意性;要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要适应社会发展水平和客户需求水平的高涨,不断推进服务标准的升级换代,推动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作者:刘兰方 曾力杰 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娄底市分公司
一、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人员管理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都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多,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首要任务。然而,从目前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看,建筑工人文化素质偏低,流动性大,技能不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淡薄,违章作业现象严重,成为制约建筑施工科学管理的的巨大障碍。据调查,建筑施工工人主要是农民工,他们来自农村,大部分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而且90%以上的农民工从未参加过技能岗位培训,拥有有关岗位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更是寥寥无几,用广泛流传的话说,就是“放下镰刀拿起瓦刀,放下锄头砌起砖头”。加之有些建筑企业管理不严格,缺乏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民工培训学校形同虚设,技术交底工作落实不力,势必造成施工无计划,操作无标准,纪律松散,效率低下,材料乱放,工具乱丢,施工现场环境脏、乱、差等一系列管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成为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巨大隐患。
(二)材料管理问题
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现场投入材料的种类多,数量大。对建筑材料的管理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又一重要因素。实践工作中,也许工厂化的设备及批量产品质量合格,可以达到产品检验标准,也可以顺利通过试验产品质量测试,但也不排除许多材料,如砂、石、砖等质量较差,加之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疏漏,运进进场时不再严格检查检测,往往因此而造成施工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
(三)机械设备操作及成品、半成品管理问题
建筑施工过程中除了建筑材料以外,还有大量建筑设备以及运输工具、各种配件、成品、半成品等等,这些材料、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人员的任何懈怠和疏忽,都可能酿成重大安全事故。特别是在租赁机械和设备使用中,由于很多建筑企业机械操作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岗前培训,不能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因此而酿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事例屡见不鲜。
(四)安全意识模糊,责任不明确问题
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是整个工程进程的关键,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此认识不到位,导致他们在管理工作中,不能把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首要位置。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只是停留在口头,没有根植于心。平时不能深入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及相关文件,上级领导也不能将文件精神及时传达和贯彻落实到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贫乏。有的企业没有建立安全责任制,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安全责任制,但落实上从上到下逐级减弱,有的企业责任不明确,不能按项目特点制定,不考虑时间、项目、人员变动等因素制定安全责任制,使得责任非常模糊。例如,不少施工企业这个工地的责任制和另一个工地的责任制一个样,几年前制定现场施工制度和现场施工责任制一个样,使得贯彻制度和落实责任制的时候,走过场,流于形势,对违反有关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无法按照责任制处罚。
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管理。研究和探讨如何加强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是管理人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紧紧抓住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人的决定性因素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增强建筑施工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责任感,培养主人翁的意识,提高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素质,避免人为的失误,是最根本的任务。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全员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强的基建队伍
要充分认识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努力实现“管理出精品,管理出效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高瞻远瞩,将安全生产制度化、常态化;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勇于实践,开拓进取,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乐于接受新事物,努力掌握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施工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施工经验,熟悉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服从指挥,安全意识强。
2.坚持目标管理,有效落实生产责任制
要对施工中的人的管理和对物及环境因素状的管理结合起来,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事故隐患,实现保护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的目标。
3.坚持全员管理
在施工现场中的安全控制,不仅要突出一个“严”字,狠抓一个“细”字,更要强调一个“全”字。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安全机构的事情,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共同的事情,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任何一个人的失误,都可能酿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成效。
4.实行全面控制
结合每一个工程的特点,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管理水平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人的使用,根据人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及心理行为习惯掌控人的使用。特别是对农民工的管理,要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摆在突出位置。由于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较差,流动性较大,工种更换频繁,安全意识淡薄,客观上给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必须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培训促使农民工掌握各工种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规范标准。
(二)抓好材料管理,是实现施工现场管理安全目标和效益目标的重要任务
严格把好材料关,在材料采购时不能仅仅考虑价格高低因素,更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原则,严格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做到不符要求的材料坚决不购买,已经购买的不合格材料坚决清除出场。首先要加强采购人员和验收人员配备,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检测程序、方法和手段,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质保书、合格证、材料复试报告等资料齐全,未经检验的材料坚决避免在工程中使用,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请退出场。把对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重点,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再随机抽取焊接件检测。另外,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在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需要量较大,这些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一定要满足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严格按照进度计划组织施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实现安全目标和效益目标。
(三)建立健全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管理要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就必须建立健全切合建筑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包括施工现场考勤制度、施工现场例会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施工现场仓库管理制度、施工现场档案管理制度、机械操作制度、材料采购验收制度、文明卫生制度、消防制度等。贯彻落实这些制度必须做到定人、定位、定操作、定质量、定劳动定额,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并通过定期召开施工现场工作例会,收集各工种监管人员现场发现和反馈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的理方法。
(四)搞好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程序管理和成品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安全是保障,质量是根本,科学的进度计划和材料管理是效益的直接体现。要把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形成有机的生产系统,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文明的生产目的,就必须加强劳动管理,合理配置劳动力,精心维护和使用机械设备,改善施工技术,严格材料和成品管理制度,充分调动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首先,要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工程的质量要求,完善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方案,组织好质量管理,使每项工作责任到人,努力实现优良工程、精品工程。其次,要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施工单位的每一个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及有关工程施工人员要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意识,严格执行“三检”制,在经过质监部门质检员签字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再次,严把隐蔽工程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立即整改。严防施工单位质检员验收签字流于形式,监理方发现问题应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成后,还要再进行复检。
(五)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目的就是通过采取生产要素的科学管理手段和措施,针对生产活动的特点,有效防止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中相关要求,实行安全教育登记制度和考核制度,做好每一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每一位工人建立安全教育培训资料卡,一人一卡,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一般来说,培训内容主要实行三级安全教育,第一级是公司安全培训教育,主要是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规范、规程、标准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第二级是项目安全培训教育,主要是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工地安全制度、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第三级是班组安全培训教育,主要是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劳动纪律、事故案例剖析等。安全技术交底主要是施工项目的作业特点和危险点、具体的预防措施、安全事项、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发生事故后的应急措施等。要特别强调的是:不同的施工阶段具有不同的不安全因素,如钢筋工,在围护结构施工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安全隐患大不相同;围护结构施工阶段主要在施工现场专用钢筋加工及安装,但在主体施工阶段,重点安全隐患集中在支架、模板、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方面;因季节或气温变化而产生的不安全因素,例如,雨季施工安全隐患危害程度要远远大于平时,高温天气施工安全隐患危害程度要远远大于常温条件下的施工;不同工种之间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要教育施工人员做到“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被物体伤害;消防、施工用电也要作为日常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时刻提醒作业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安全生产教育要制度化。例如:班前班后安全会、安全会议、安全活动日、事故现场会、安全技术交流、安全知识考核、安全教育陈列室、安全教育电影、宣传栏、宣传画、警示牌、横幅标语、安全操作规程牌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好安全管理细则并严格执行,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努力使工程项目施工成为达标工地、样板工地。
三、结语
总之,进行科学的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努力实现工程的高质量,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引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只有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生存发展下去。
作者:孙武 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科
1前言
现阶段,在建筑行业中,我国的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不断的加剧,所以要想保证建筑企业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处于优胜的位置,这样作为建筑企业一定要建设出高质量的建筑工程。与此同时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一定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并且还要针对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与其相应的技术措施对其进行管理,从而才能够企业各个方面的效益。
2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工作比较复杂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同其它类型的管理工作相比有着更为复杂的制约性因素,它会受到许多不同的潜在因素影响。譬如施工现场的天气环境、地质环境、气候环境、地貌环境以及噪音、粉尘、有害气体的污染都会使施工现场管理的可控性大大降低。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具有多变性,也就导致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2.2现场安全管理执行起来难度较大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包含着工程建设、工程监理、项目外包等几个方面,它们之间都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关系,这就无形地使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在本工程中,建筑招标投标当中过分压价,建筑施工只重视进度而忽视质量,施工现场人浮于事和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素养等问题都给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工作执行制造了不小的阻力。
2.3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无法得到保障
建筑材料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好坏的先决条件,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中有着很大的比重影响。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大的工程利润,在选择建筑施工材料时往往会使用品次较差的施工材料,甚至部分施工单位内部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牺牲工程质量来满足自身的私利都会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很容易发生建筑安全性问题。
2.4施工人员的专业性不足
决定建筑工程质量好坏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施工人员。作为工程建筑的实际操作者,必须拥有专业的职业技能素质,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努力提升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而当前大部分的建筑工程当中的施工人员都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其综合素质水平还有待增强,致使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过于松散,缺乏应有的凝聚力,降低了工程施工效率。
3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的技术措施
3.1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拥有很强的综合性,所以在本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不但要加强对施工文明的检查,同时还要加强对建筑安全性的检查。虽然对工程建筑而言,努力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是重点,但是前提必须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一旦施工过程当中出现安全问题,就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也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应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做好施工前的安全预防工作,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
3.2加强技术管理工作
技术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工作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在本工程的建筑施工过程当中,要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就必须对建筑施工的设计图纸进行充分了解,不断优化施工技术管理,推动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得以认真落实。同时,要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作的细节管理,确保管理工作可以在实际施工当中开展实施,努力提升对施工单位建设队伍的技术管理,不断强化建筑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益。
3.3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
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施工材料的好坏是保证工程建筑质量的基础。在企业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当中,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要想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可以从材料的采购和选择两个方面入手。在开始采购建筑施工材料之前,要预先对采购人员进行严格甄选和培训,不仅仅要确保采购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还要求他们能够具备材料采购的鉴别水平。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所采购的施工材料质量低下的情况,危害到整个工程建筑的施工建设和质量安全。在选择建筑施工材料之时,应充分考虑到市场上施工材料质量的层次多样性,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监测,否则就容易出现欺骗误导的现象,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要想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的材料的质量,就必须有相应的材料检测制度和程序,使用科学的检测手段,严格按照要求对材料进行分析、检测、鉴别,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材料,要坚决放弃使用,万不可因材料质量而毁了工程建筑的根本基础。
3.4合理控制施工进度
对施工期限进行预先合理计划并根据所制定的进度计划表来控制每一阶段的施工量、工程质量、和费用等等,使项目控制可以最大程度地优化。在本工程施工当中要实时将计划施工进度和实际施工进度进行比较,找出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从而完善施工进度计划的管理。除了要充分协调控制好施工时间,施工当中所需要的人员、材料、施工工具和设备的安排也一定要考虑在内,尽量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整个施工进度控制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和调整等一系列手段来对施工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调控,调动施工活动中的所有相关的积极性因素,针对每个阶段不同的情况来确定阶段性施工目标并加以实施完成,从而确保整个施工过程总体目标的实现。另外,在每一施工阶段当中都会一些潜在的主客观影响性因素,譬如施工当中所遇到的技术性难题,进度组织协调不够合理,气候条件恶劣、政治环境较差等都会对施工进度形成制约,此时,就必须要能够马上调整施工进度计划,以符合工程施工实际需求。
3.5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管理效益
施工企业有其特殊的市场形态,承担公益项目时,所以在本工程中,不但要按市场条约、合同条款进行作业,要通过科学的成本预算,减少浪费,获取最大经济效益。那么在进行施工时,就要合理划分资源,科学进行人力、机械配置,按进度要求把工程预算控制到合理范围,通过保障成本控制,实现现场管理目标。
3.6提高施工人员队伍的素质
当前工程建筑施工人员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企业施工建设现场管理的水平。所以,在本工程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当中,必须要巩固对施工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在选用施工人员时,要尽可能地选择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人员,要全面考虑到应聘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相应的岗位资格文件等因素。施工单位需不断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危险性较高的施工作业任务,要高度重视,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拥有强大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操作技能,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进一步推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完善。
4结语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的时候,施工现场的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环节,所以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补救,并且还要加强其应用,这样才能够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就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志刚 单位:中国河南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
1施工现场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1基础性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属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性管理,想要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就必须将基础工作落实,比如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成本核算、材料采购以及会计工作等,这些工作是开展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所以施工现场管理必须遵循基础性原则。
1.2群众性原则
施工现场施工步骤复杂,施工工序繁多,存在大量不同工种的施工人员,涉及方面较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施工现场管理要坚持“以人文本”的群众性原则,要调动现场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工作人员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进行自我控制。施工现场管理需要靠每个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要重视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只有万众一心,才能不断创造精品工程。
1.3动态原则
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可控因素很多,比如天气、温度以及意外事故等,在施工现场管理中要坚持动态控制原则,不能严格按照计划一成不变的进行管理,这样往往会导致施工质量和进度难以控制。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调整,以应对各种不可控因素,要优化各种生产要素,不断适应施工现场的变化,这就要求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注重加强各个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排除施工中遇到的干扰,按照计划完成施工任务。
1.4经济效益原则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一切活动的最终目标,然而施工现场管理关系着施工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以及进度管理,所以,在施工现场管理中要坚持经济效益原则,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现场管理要对施工材料、设备以及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出现材料的丢失、浪费以及施工出错而造成返工等情况,并在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成本以及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进行探索,杜绝不合理开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5规范化原则
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工作人员的施工水平决定着建筑工程的综合质量,所以现场施工管理必须遵循规范化原则,对工作人员的施工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要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改变工作人员的主观随意性,严格按照规范化施工流程、施工技术、安全操作等进行管理,形成科学、规范、有序的施工秩序。
2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措施
2.1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要采取措施不断健全施工现场管理机构,将管理职责明确分配给项目经理、技术经理、承包队长、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人员,要不断完善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善个人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避免出现问题无人负责,还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所有工种的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防止出现越权越岗、违规操作。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将综合检查和随机抽查结合,按照专业标准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项目施工质量。还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为其他工作人员树立楷模,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对出现错误的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惩罚。还要对施工现场的消防、材料、卫生以及安保等建立完善的制度,要涵盖施工现场的所有细节。
2.2健全各项管理资料
施工资料是质量管理、施工进度以及成本控制的重要参考依据,资料管理要包括施工标准和各项法律法规,并将关于消防、卫生、安全等资料进行记录和保存。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好施工日志,将施工步骤和各个细节进行文字、照片以及视频记录,为后期的质量检查奠定基础。此外,还要将施工现场的施工记录、培训记录、考核记录、会议记录以及检查记录等进行妥善的保存,为成本核算、质量控制以及施工细节提供可靠的依据。
2.3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现代化管理方法
施工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而引进施工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及现代化管理方法就是提高企业施工效率的有效措施。要广泛应用工厂化生产的建筑型材,采用新型的防腐材料,改革施工工艺,大力开展机械化作业,还要应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督,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降低施工人员工作强度,提高管理效率。
2.4施工现场成本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是控制施工成本的重要环节,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责任,并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将施工环节与成本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各个部门要认真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执行成本管理制度,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高质量的完成施工任务。还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加强成本控制培训工作,使施工人员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2.5加强现场监督管理水平
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主要通过目视方法,目视就是管理人员用眼睛去观察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通过获得的信息来加强和完善施工现场管理。管理者要深入作业现场,对材料、施工、质检以及安防等环节都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深化管理效果。还可以将监督管理制度生动形象的进行直接展示,将质量提醒标志牌、安全警示牌以及施工进度管理牌直接展示在施工人员面前,通过这些警示牌来时刻提醒工作人员遵守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
3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企业要在遵循施工现场管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不断采取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项目施工的质量、进度、安全等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这样才能不断创造精品工程,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作者:路立安 单位:陕西建工第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设备现场管理特点
设备现场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设备利用率不高,资源利用率不高,能耗高,设备故障频率增加,现场秩序不严谨,人员工作效率不高,工作状态不积极,管理理念不明确等。化工市场竞争逐渐激烈,面对更严酷的市场环境,化工企业需要修炼好“内功”,紧抓设备现场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2设备现场待解决问题的原因
设备现场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工艺配置和管理不利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不合理的工艺配置会造成设备利用率低下而能耗较高,这和企业自身的工艺设计、装置选型等有关。管理不利则主要体现在制度、体制、文化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
3化工企业设备现场管理问题优化措施
(1)优化设备配置
设备配置优化是按照工艺技术要求,进行各种设备类型的匹配。想要提高现场管理效果,就需要通过对设备配置的调整,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设备闲置,降低功耗。化工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现在企业设备的配置优化主要集中在设备装置之间的协调配套和节能高效,节能减排、安全卫生成为了化工企业设备优化配置的全新目标。
(2)完善、细化管理规程和管理标准
设备管理工作是设备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费用,需要对设备的操作规程、维修制度、检修规程、安全技术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定,建立科学的定期检查标准、状态监测标准,对设备故障代码、润滑、油液监测、维修标准等关键制度进行认真的审核,实现设备维修和故障监测的全面规范化。
(3)明确管理思想,实行定置管理
高效生产需要通过高效科学的管理实现,化工企业更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安全生产,减少安全隐患,在现场管理工作中可以引入精益生产、TQC、RCM、TPM等先进的管理体系,并借助ERP、EAM等先进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设备现场的在线管理,这是现代生产的一大趋势,也是设备现场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的有效措施。采用有效科学的管理方法同样是提高设备现场管理水平的必要措施,定置管理作为5S活动中的一个方法,是一种重点研究生产过程中人、物和场所之间的关系,并借此实现现场管理的一项技术。定制管理是针对生产现场物品的定量管理,对物品和设备进行组织设计、实施调整,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现场管理。定置管理主张将“物”放置在一个最适合的位置,但是这个位置,并非是一个空间位置,而是经过安全、质量、自身特征、能耗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之后确定的一个存放位置、方式、姿态、现货表示等因素,使用定置管理,能够实现生产现场、仓库料场、办公现场的全程诊断、设计、实施、调整、消除,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并进一步提高设备现场管理的标准化水平。
(4)建立完善的工作质量控制机制
对A类设备、车间、生产线和企业关键绩效指标编制绩效指标和分析管理体系,方便企业进行设备资产的绩效管理。根据确定KPI指标,企业能够编制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整体目标,并进行目标分解,分解成分厂、车间的KPI年度计划,并进一步细分成月度计划和重点工作计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的管理数据,计算企业、分厂、车间、生产线实际KPI,将其与KPI的计划值进行比较,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由部门或者KPI管理的负责人拟KPI绩效评估报告,分析并解决影响KPI绩效的原因和欠缺的工作环节。
(5)采用灵活的现场管理措施
①目视管理。利用视觉引导人意识变化的管理方法。目视管理能够对设备和装置的工作状态,对“好“”坏”能够准确迅速的判断,且有效排除了人为因素。②管理看板。一种可视化的管理表现形式,准确直观的表现数据、情报状况,实现对项目管理、情报管理的透明化。管理看板可以分级为公司管理、车间管理、班组管理三类,设备状态看板是一项计算机技术,能够通过各级管理设备将工作状态迅速、准确的呈现给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管理看板效果非常直观,管理难度低,是现场管理非常优秀的方法,通过标语、图标、电子屏等表现方法,将文件、脑中或者现场隐藏情报表达出来,提高了解决措施的制定效率。
4结语
化工企业设备现场管理工作是保证化工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维持生产设备长期稳定工作状态的保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化工企业需要重视起设备的现场管理,优化设备配置,才能够降低设备能耗,减少维修次数,节省生产成本和能耗,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发展。
作者:张鼎 单位: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1供电企业大修技改工程的现状分析
1.1缺乏统一的现场管理标准
现场安全监管经常出现漏洞,即使是上级主管部门有时也不知该从哪个单位了解整个工程的总体进展,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从以上的阐述来看,现阶段的供电企业在进行大修技改工程的时候,现场管理并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标准。另一方面,在施工的过程中,各个部门所负责的事情也不明确,一旦发生矛盾和分歧,即使是相对应的部门主管也没有办法良好的处理,从而导致工期延长。不仅如此,由于现场管理不标准,很多的工作也因为管理上的问题没有达到要求,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1.2现场项目指挥系统不健全
对于大修技改工程来说,技术和设备是一个方面,现场项目的指挥系统又是另一方面。从现有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供电公司的大修技改工程在现场项目指挥系统方面,都展现出了不健全的问题。第一,现场项目指挥系统的不健全在人员配备上最为明显。部分工程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存在兼职现象,导致技术实施和管理工作都达不到要求。第二,现场项目指挥系统的不健全还体现在相关设备上,例如一些监测设备和记录设备,并没有将所有的资料和数据有效的搜集,一旦发生问题,势必会耽误较多的时间来处理。第三,现场项目指挥系统的不健全还体现在整体的框架上面,部分指挥人员并不了解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往往的情况就是想到哪方面的工作,就去指挥。导致整体的工作既混乱,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3缺乏标准的信息流转渠道
由于没有统一的现场管理标准,工程施工中许多信息缺乏标准的正规渠道。施工单位之间、施工单位与运行单位之间,甚至是施工单位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都存在着严重信息不对称问题。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供电企业的大修技改工程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拓宽信息流转渠道,帮助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工作。另一方面,所有的部门都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来建立相应的信息流转渠道,要保证既方便自己的工作,同时又不能影响其他部门的工作。信息流转渠道对于整个工程来说,是一个核心枢纽,如果在这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工程质量、进度、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2供电企业大修技改的改进模式
2.1建立供电企业大修技改工程现场管理标准,明确管理职责
在供电企业大修技改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工作交接不清的情况发生,运行方在改造施工期间应指定经验丰富的专人进行全过程监督协调,并且规范化的设定协调人员的日常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另一方面,还要从侧面加强现场运行管理,增设运行总协调人应该成为大修技改工程安全实施的必要保证。相对来说,目前的供电企业在大修技改工程方面,基本上都是按照国家所要求的标准来进行的,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总是找不到良好的处理方式。为了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拥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技术设备和工作方式,必须通过明确管理职责,加强工程现场管理标准来解决问题,避免恶性问题一再发生。
2.2完善主体施工单位项目部
以我国目前的管理工作来看,部分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在供电企业大修技改工程当中,有些问题已经成为了工程当中百分之百会发生的情况,这对工程和日后的工作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完善主体施工单位项目部是一个较为可取的措施。在此项工作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做好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安全交底的表面化。在大修技改工程当中,任何一项表面化的工作,都有可能导致出现较大的安全隐患,不仅仅会影响工程在日后工作当中的应用,同时还会对相关的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人身安全威胁。其次,建立有效的单一信息渠道,防止出现多头指挥。目前的很多工程为了在实际的施工当中,得到一个良好的指挥效果,因此建立了很多的信息渠道,导致工作人员受到多个部门的指挥,产生了混乱的工作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建立一条合理的单一信息通道,达到指挥的有效性和高效率。第三,必须加强现场的车辆管理,防治出现安全漏洞。以上三点作为重点工作,必须在工程施工当中有效落实。(本文来自于《民营科技》杂志。《民营科技》杂志简介详见。)
3总结
现对供电企业大修技改工程现场管理标准化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很多的地方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部分工作在现场管理标准化以后,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固有的问题和隐患得到了彻底的清除。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实际的诉求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将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提高工程质量和进度。
作者:袁婉 单位:邕宁供电公司
一、10S现场作业管理法基本组织构成与实施策略
物流行业10S现场作业管理法是基于5S现场管理法创新延伸而来,5S现场管理法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5S即日文的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这五个单词,又被称为“五常法则”或“五常法”。初期日本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只推行了前两个S,后因生产和品质控制的需要而又逐步提出了3S,也就是清扫、清洁、素养,从而使应用空间及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了1986年,日本5S的著作逐渐问世,从而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并由此掀起了5S的热潮。
日本式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品品质得以迅速地提升,奠定了经济大国的地位,而在丰田公司的倡导推行下,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根据物流企业的行业特征和物流现场管理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原来5S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系统(System)、安全(Safety)、服务(Service)、节约(Save)、满意度(Satisfaction)从而形成物流行业现场管理(主要是物流中心、配送分拣中心)10S现场工作法。
(1)系统(System)。是以整体的观点对物流现场复杂系统业务流程之间的连接进行研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视,是解决物流现场复杂问题的工具、技术和方法的集合和相关性的工具包,从而建立起基于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工作的行动框架。
(2)安全(Safety)。通过在物流作业现场彻底推行安全活动,使员工对安全作业的要点养成习惯,建立有规律的物流作业现场,能很好地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所有物流设备都进行清洁、检修,能预先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员工生命安全有保障。
(3)服务(Service)。服务是物流企业要经常站在供应链角度(外部客户、内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并努力满足客户要求,在日常的行为准则里潜移默化地体现出“为客户,为他人”的自我服务意识,许多企业都非常重视外部客户的服务意识,却忽视对内部客户(后道工序)的服务,甚至认为都是同事,谈什么服务。而在10S活动中的服务,尤其是供应链条件下管理中,须注意内部客户(后道工序)的服务。
(4)节约(Save)。就是对物流资源的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节约是对整理工作的补充和指导,物流行业作业频繁,由于行业利润率低,资源相对不足,更应该秉持勤俭节约的原则。
(5)满意度(Satisfaction)。满意度是指客户(外部客户、内部客户)接受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后感到需求得到满足的状态。通过满意度的提升,表现为高质量、低成本、交货期准、技术水平高、生产弹性高等特点,使物流企业达到更高的生产及管理境界,投资者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和回报。在针对物流行业新增的5S里,都是与原来的5S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5S中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10S中的“节约”、“安全”都是侧重于务“实”,讲的是实际的日常行为规范,而10S中的“系统”、“服务”、“满意度”侧重于务“虚”,强调的是整体战略思想和方法、策略。
二、10S现场作业管理法对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10S是5S现场管理法在物流行业的升级应用,10S水平的高低,代表着物流管理者对物流现场管理认识的高低,这又决定了物流行业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10S管理活动,从现场管理着手改进物流企业“体质”,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规范管理,着重解决物流现场:脏、乱、差,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从而做到管理重心下移,促进各专业管理的现场到位,优化现场管理的实质是改善,改善的内容就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利用PDCA循环,使其合理有效地运行,可以使现场实行“定置管理”,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现场环境整洁,文明生产,提高工作工艺水平,严格按流程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质量,实现生产现场组织体系的合理化、高效化,不断优化生产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可以建立和完善管理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来自于《中国市场》杂志。《中国市场》杂志简介详见。)
三、总结
总之,10S现场管理法与物流企业的作业质量、进度、安全、效益等诸多方面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会极大促进10S管理活动向纵深发展,使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也培养了所有员工的系统思考、节约、服务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团队精神,有效协调地进行现场作业管理生产,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
作者:段沛佑 董冲 马晓宁 单位:山东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发展中心 山东怡之航集装箱物流有限公司 青岛纺联物流有限公司
一、生产现场管理的任务及内容
生产现场管理的主要任务实际上既是要求又是内容。具体应用上,强调工序管理、物流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包括以下10个方面:
1、形成一支目标明确、团结向上、精神面貌好、技术素质高、遵章守纪、战斗力强、职责分明的职工队伍。
2、班组长是班组的核心,他们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班组长队伍建设是实施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环节。
3、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即文明、清新、整洁的工作现场。
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明工艺纪律,认真做好生产控制和检验,保证产品生产合格,并使质量不断上新台阶。
5、合理组织生产,科学地设置生产岗位,掌握生产节奏,减少生产波动性,使生产均衡地进行。
6、研究物流规律,对各个环节任务明确,环环相扣,不脱节,以使物流顺畅地运动,保证生产的需要。
7、使设备正常运转,大力做好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工作,决不让设备问题拖生产后腿。
8、做好生产过程中原始记录、台帐、报表的记录、整理、传输工作,发挥它们的作用,同时要使现场各种信息传输通畅,渠道不堵不塞。
9、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搞好员工安全教育,认真进行安全检查并对查出隐患和问题落实整改。做到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和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10、推行“三现”管理(管理人员要到现场去;认真地看现状;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对策)。减少管理环节,狠抓各项管理制度在生产现场的落实;加强现场指导。随时掌握情况变化,加强调度,及时解决问题,确保生产更合理有效的进行;加强对现场按章操作、按质量标准操作和“7S”管理的指导,确保按章生产、文明生产;完善监督,强化现场查纠。完善监督过程,从强化查纠主体、改进查纠方式、细分查纠内容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强化现场查纠力度。
二、生产现场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班组是生产现场作业的基本单位,是企业完成各项经营目标的主要承担者和直接实现者。班组的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班组能否长期保持稳定生产的局面决定着企业整体的生产形势。而科学性,规律性、指导性的管理原理与原则,是生产现场管理的关键。
1、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要立足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原则。
2、要追求经济效益的原则。即以最少投入换取最大产出,改善企业条件,增加职工收入和福利。
3、要不断讲求创新的原则。既体现在思想上,又要落实在组织、制度、法规、行动上,在创新中寻求发展。
4、要贯彻规范化的原则。讲求思考问题规范,行动规范,照章办事,严格规范,要体现一个“严”字。
5、要突出强调服务的原则。为生产现场服务。
6、要强调人身安全、生产安全、设备安全、生物安全,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
三、生产现场管理的方法
近年来,“7S”活动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现场管理中,对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7S”活动是现场管理的“基石”。
“7S”活动源于日本,最早是“3S”,即“整理、整顿、清扫”,后来逐渐推广为5S、6S、7S、8S,目前企业推行较多的是“7S”,所谓“7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
1、整理:指区分要用与不要用的物品,不用的清理出现场,只保留要用的。
整理活动的核心是对生产现场的物品加以区分,是要还是不要。经过整理后应达到的要求是:a.不用的东西不放在生产现场,出现了就坚决清除掉。b.不常用的东西也不放在现场,可在库房中存放,用时来取,用完放回。c.偶尔用的东西可放在生产现场的一个指定地点。d.经常用的东西放在生产现场,且都应处于马上就能用上的状态。
2、整顿:指把物品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识别管理,以便于取拿。
整顿活动的核心是使物品的摆放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经过整顿后应达到的要求是:a.物品在现场有固定
位置,不乱丢乱放,b.物品要按一定规则进行定量化摆放。c.物品摆放要有顺序,做到先进先出。
3、清扫:指扫除现场中设备、材料、环境等生产要素的脏污部位,保持整体干净。
清扫活动的核心是在清扫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经过清扫后应达到的要求是:a.在清扫和对设备进行擦拭的同时,检查有无异常和故障,加强维护和保养工作。b.定期组织清扫活动,处处干净整齐。
4、清洁:指作业过程中,仍维持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良好局面。
清洁活动的核心是绝不搞突击,始终坚持如一。经过清洁后应达到的要求是:a.生产现场环境、设备、工具、物品整洁整齐。b.生产现场各工种人员着装、仪容整齐大方、朝气蓬勃。
5、素养:指全体员工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素养活动的核心是培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条件反射。素养要求做到:a.工作自觉主动。b.不做表面工作,搞检查应付。c.工作形成条件反射。
6、安全:指作业过程中要安全操作,注意人身与财产安全,树立“安全第一”的良好思想。
安全活动的核心是在思想上时刻绷紧“预防为主”这根弦。安全活动要求做到:a.积极推行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制度。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c.抓好岗位安全教育和培训。d.认真进行安全检查,做好整改落实。
7、节约:节约各种原材料、设备、办公用品及水电、人力等资源。
节约活动的核心是“滴水成河”,“向成本要效益”。节约活动要求做到:a.不应加班的工作,避免加班。b.要求员工准时开始工作,不浪费工作时间。c.鼓励员工多提建议。d.避免材料与供应品的浪费。e.勤于检查机器,使其保持良好状态及避免故障而造成生产的延误。f.了解意外事故的间接成本。
四、生产现场管理的意义
加强生产现场管理,推行“7S”活动。协助企业落实目标管理,使员工充满活力,充分发挥潜力,达成预定目标,提升经营绩效。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手段,使员工和部门有效完成设定的工作目标,从而全面完成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充分起到:提高效率、提升产量、降低成本、保证质量、预防为主的作用。
摘要:生产现场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对生产过程诸要素,包括人(操作者、管理者),机(机器设备、工艺装备),料(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能(水、电气、煤、汽),法(操作方法、工艺制度、规章),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将它们有机结合,达到一体化,通过
生产过程的转换,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质量合格的、成本低的、交货期及时的产品的一种综合性管理。
关键词:生产现场管理的原则、内容、方法、意义
企业成长要靠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如果员工觉得工作目标无法掌握,工作成果不被认同、本身工作能力无法发挥时,工作效率就会大幅度降低。因此,实施和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在企业的管理环节中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摘要: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追求企业利润又要确保满足质量、安全、进度的要求,只有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达到目标的实现。分析了当前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现场管理;问题;原则;对策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对施工企业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即要追求企业利润又要确保满足质量、安全、进度的要求,只有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达到目标的实现。
1当前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人的因素难以实现全面有效控制
现场施工的操作型工序产品一般均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多,故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怎样实现对操作人员全面有效控制对于监理单位及承包商均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
1.2质量控制过程中产品难以全面检查,部分质量隐患易遗漏
事实上,由于现场施工操作型工序产品面广量大,采取全面检查是难以实现的,但采取抽检的方法,往往又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的遗漏。怎样实现对于操作型工序产品成果的全面控制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难点。
1.3安全意识不高,责任不明确
安全意识是做好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关键,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是关系到整个工程进程的工作。但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文件等没有深入学习,而且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施工现场,导致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淡薄。
1.4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
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过程中,投入物料的面广量大,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实践工作中,监理工程师经常感到工业化的设备及批量产品质量离散性小,往往通过产品书面检验及试验测试产品质量即可得到评判及控制。但多数操作型工序所用地方材料,如砂、石、砖等的质量离散性较大,加之材料往往随时进场,如何实现对于材料的实时、全面、有效的控制也是一个困难的课题。
1.5对于现场施工工序产品检测出现的偏差不可避免
由于工作量巨大,纠偏的难度及损失相当大,纠偏措施的决策也较为困难。在实践中,操作型工序出了偏差若不及时发现往往造成大面积返工。问题虽然得到解决,但对于工期造成的损失已较难弥补,同时承包商也易受到较大的损失。事实上,纠偏措施的难度及损失较大,解决问题的关键应放在事前控制上。
2加强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2)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设置安全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3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3.1搞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是决定因素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主人翁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为的失误,以人为本。在这方面主要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对人的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参加施工管理的员工懂得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即管理产生精品,管理产生效益;其次,当前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拥有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能搞好施工管理,整个工程施工中公司集中主要技术骨干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专门的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并由公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整体管理水平加强,从而保证各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第三,根据各个工程的特点,在使用人方面从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素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管理水平素质等方面考虑,实行全面控制,根据人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的心理行为控制人的使用,量人所用,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
3.2规范生产施工,严格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项目质量控制好能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加强质量管理,就是要在符合项目功能、工期和费用要求的情况下,通过质量管理避免或减少损失和错误。加强质量管理必须明确该工程的质量要求,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方案,使每项工序落实到人,责任到人,从而有效的组织好质量管理,使工程项目达到优良工程、精品工程。此外,必须向实施者落实质量责任,灌输质量意识,根据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经常进行考核、奖惩,防止追求施工高速度和低成本而牺牲质量。
3.3保护现场工作人员,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管理是施工
现场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加强安全管理必须对每个人做好三级安全教育,使之对安全生产有个清楚的认识。要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意识和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施工安全无小事,始终把现场施工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中,作为最主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安全施工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对现场施工安全工作的管理,切实做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切实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同时,制定好安全管理细则,严格执行有关制度,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使工程项目达到达标工地、样板工地。
3.4合理使用材料和设备,做好保护工作
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低材料储备。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认真计量验收,同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此外,由于施工现场的劳动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受施工现场材料流动情况的影响,因此应将材料储存场地选在对施工现场影响最小并靠近安装地点的地方,选择好交货路线,以避免对施工作业造成影响。同样地,材料在安装前应进行适当保护。
在设备管理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进行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机械利用率在机械配套选型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3.5抓好进度计划的实施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益追求
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该保证项目及各个工程活动按计划及时开始,并在实施过程中监督项目以及各个工程活动的进展状况,在工程过程中记录各工程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及完成进度。在各控制期末将活动的完成度与计划对比,确定各工程活动、里程碑计划以及整个项目的完成程度,并结合工期,生产结果的数量和产量,劳动效率,资源消耗,预算等指标,综合评价项目进度状况,并对重大偏差做出解释,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原因,找出需要纠正措施的地方,评价偏差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同时,应结合后续工作,分析项目进度趋势,预测后期进度状况、风险及机会,提出调整进度措施。项目正式开始后,必须监控项目的进度,以确保每项活动按计划进行,掌握各工作包所达到的实际状态,即完成程度和已消耗的资源,在项目每个控制期末对各工作包的实施状况,完成程度,资源消耗量进行统计。
4结语
作为施工企业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获得理想的、满足适用要求的工程项目,才能在预定时间发挥效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到做一项工程创一项名牌树一块丰碑,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创造更大的效益。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一场全球性的产业转移正在悄然进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强大的加工制造能力、广阔而富有吸引力的市场、日益开放的产业政策,吸引大批跨国企业抢滩登陆我国,中国正在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世界制造业的转移趋势显示了国际经济界将中国变成“世界工厂”的战略倾向。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想在此战略背景下得到更快发展,就必须抢占先机做好营建“世界工厂”的一切准备.然而我国现阶段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离世界工厂的要求相差甚远,现场管理在世界总格局中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截止目前,在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现场的重要地位,他们更多地关注市场而忽略了现场。即使是意识到了现场的重要性,但缺乏现场管理执行力。在我们最近调查的136家企业中,有制度、有标准,但执行难以到位的现象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探究提升我国企业现场管理执行力的保证体系已迫在眉睫。
一、企业现场管理执行力概念的界定
在管理理论界,对于企业现场的理解往往局限于企业车间现场,对于现场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是从车间现场展开的。然而现今社会环境的动态变化使我们不得不扩大现场管理的范围,它应既包含作业现场又包含管理现场。在对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动态环境下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概念进行界定是极为必要的。因为,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的构建是围绕这一概念展开的。
从管理流程的角度出发,执行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企业决策和经营的过程都是一个循环的圆,而现场管理执行力又是这个圆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关于执行及执行力的定义,理论界莫衷一是,执行战略论、执行完成任务论、变革执行力论等,每一个观点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论述执行力的内涵。对于执行力目前较权威的说法是三种能力,即企业执行战略的能力、不折不扣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部门之间良好协调的能力;影响执行力的三大流程(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似乎也已经成为理论界普遍认同的观点,然而无论国内外理论或企业界对现场管理的执行力的研究却属空白。因此,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内涵界定仍然需要进行充分的检验和论证。在我们对不同企业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管理者、员工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对于执行力的理解各有差异。现场管理者更多地把现场管理的执行力理解为现场员工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的能力;现场员工则将企业的现场管理执行力理解为管理者本身的执行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则更注重对现场各个方面的系统考虑,较为关注管理的规范化与人性化的结合,并试图找寻这两者的最佳结合点。结合理论界对执行力的理解,动态环境条件下企业现场管理的执行力应定义为:通过现场管理者发挥现场人员和组织的功效、调配各种有效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执行组织战略、完成组织任务和创造企业收益的能力。企业的成功与否与现场管理的执行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企业是否有着强大的现场管理执行力并不能决定企业的成败。按照本文所给的定义,企业能否成功来源于企业内部各阶层的正确决策与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完美结合。
二、企业现场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分析
对影响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是有效地构建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的前提。我们针对动态市场环境下,影响执行力及现场管理执行力的相关因素进行了两次企业问卷调查,即引导开放式和封闭式问卷。第一次收回问卷106份、二次收回问卷78份。通过第一次问卷调查,共收集到影响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因素达47种,按照影响程度的高低排序,将前14个重要因素列出(如图1所示),即考评体制的合理度、组织结构的清晰度、现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现场环境的好坏、管理作业流程的顺畅度、现场管理及企业管理的沟通机制是否完善、现场管理对外部的反应能力、现场员工队伍的稳定性、现场员工对信息的知情度、企业战略及生产运作战略的清晰度及可执行度、执行反馈机制的完善度、生产作业的控制能力、培训机制的完善以及量化管理程度。在开放式问卷中,被调查者还对其他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了补充,大致在企业文化、领导风格、人性化管理方式等方面作了阐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考评机制的公正合理、组织结构的清晰度、现场环境的好坏,以及现场人员的综合素质四大因素对于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影响认同率均接近100%,除量化管理这一因素外,其他各类影响因素都占到了被调查者的70%—80%.通过对78家企业的二次封闭式问卷调查资料整理,将影响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因素归纳为七大因素,即战略、人员、现场环境、现场运营、管理机制、信息化技术与文化。
(一)战略与现场管理执行力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大约70%以上的现场管理者认为企业的整体战略并不能够直接影响到现场作业层,对现场管理层的影响也是不太显见的,而普遍认为企业如果制定了明晰的生产运作战略,将真正地对现场作业及管理层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它是提升现场管理执行力的重要环节。因为,生产运作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指导下而制定的职能性战略,它通过对生产运作系统的战略决策,改善产品生产的成本、质量、创新度、柔性、交货期等等,以获取长期的竞争优势。生产运作战略确定了产品市场及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的匹配关系,直接着眼于内部现场和外部市场的对接。因此,明晰的生产运作战略对于提升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人员与现场管理执行力如果企业不具备一种科学和完善的人员流动体系,将永远不可能发挥其潜力。人与执行力的密切程度无可厚非,人是执行的载体。90%以上的调查者认为,对于现场管理层面,与执行力最为密切的人员应包括战略制定者、战略传导者、战略执行反馈者以及他们与现场管理人员、现场作业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同时这些人员本身的素质、能力、专业技术等都是影响现场管理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三)现场环境与现场管理执行力现场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两部分,软环境指的是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及现场工作气氛。在生产现场,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将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的高低,因为一个满腹牢骚、心情郁闷的员工是难以生产出符合用户要求的合格产品的,相应他的战略执行力自然难以到位。硬环境包括机器设备、物料、现场布置、温湿度等等。在调查中发现,赞同硬环境对现场管理执行力造成直接影响的比率较低,仅占到被调查者的27%,持反对观点者占到51%,保持中立者占到22%,显然硬件的配备水平对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影响值得商榷。大部分人认为现场定置管理、目视管理、5s管理、现场环境优化、机器设备及物流管理的完善是提升现场管理水平的最重要的环节,但对于现场管理的执行力来说,体现不明显,相对来说它们是属于间接的影响因素,是现场管理执行力提升的源头工程。
(四)现场运营与现场管理执行力调查中得出,82%的调查者赞同企业现场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必然会对现场管理执行力造成影响,其中非常赞同的占到了19%,显然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考虑因素;另外4%的人对此持反对观点,认为现场中的非正式组织不会影响到现场管理的执行力。该统计数据表明,有必要对现场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如何有效地利用工作团队来实现现场管理执行力水平的提升。扁平化组织被自然地认为是执行力提升的有效组织,然而在我们对现场管理执行力影响力的调查中还发现,有45%的被调查者对此观点保持中立,同时持反对观点的达到了19%,扁平化组织结构是否有利于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提升有待商榷。国内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多是依靠各级领导的推动来完成工作的,如果上下级之间出现执行理解偏差,各部门之间缺乏顺畅的沟通渠道等,很自然地执行力将无法到位。在我们进行的调查访谈中发现,几乎100%的被调查者认为,繁琐和不合理的业务流程也会给执行带来障碍。因此,对于现场环节的业务流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提高现场管理执行力水平是尤为重要的突破口。
(五)管理机制与现场管理执行力1.绩效考核及监督机制在被调查者的回答中,100%的人认为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是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核心,显然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必然能够给现场的执行提供动力。因为,企业的执行力是由员工的执行力决定的。只有员工积极提高自己的执行力,企业的执行力才会提高,而要想激励员工提高执行力,企业必须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执行力为重点的薪酬和奖惩制度。因此,如何针对现场管理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提升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助推器。
2.沟通和反馈机制在制定战略的会议上坦诚地沟通只是沟通的开始,要想保证最终决策能够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还必须保证每一个人都了解整个战略并明确自己所应担负的职责,只有沟通才能使最基层的员工明确战略目标,明确执行工作的起止时间,明确自己在行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的新任务和职责;再通过由下往上的反馈机制——第一线员工向基层领导作出承诺和反馈,只有通过这种双向的沟通,执行工作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3.培训机制在一个执行型企业里,不仅要求领导人有很高的执行能力,同时也要求每一个员工具有有效执行的能力。因为员工是最终完成工作任务的执行者。当今社会日益复杂多变,要想提高应变能力,就要求每个人不断地学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教育和培训员工是提升员工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有效提升执行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4.能岗的匹配度认为能岗匹配对执行力具有重要影响的占到了被调查者的91%.因人设岗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似乎显得很不科学,其中似乎还存在计划经济人情性的考虑,对于现场管理的执行力来说,有时候在现场人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设岗似乎成为必需,不同的岗位需要的是不同的人。因此能岗的匹配程度自然成为现场管理执行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六)信息化程度与现场管理执行力信息能否顺畅地沟通,能否透明到现场,显然也是影响现场管理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问卷调查来看,其赞成比例占到了71%.信息与生产的同步化,实现生产过程的适时动态控制是生产管理人员期望达到的最佳状态,但在企业实际操作中,这一状态很难达到。无论是管理过程控制还是现场作业控制,信息化程度越高,执行越便利,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与企业成本的高低成直接的负相关性。信息化程度的增加无疑加大成本开支,如何在信息化程度与成本利润之间寻求平衡点,以求得现场管理执行力最大程度的提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七)执行力文化与现场管理执行力在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中,我们没有将文化因素作为必然因素而将其剔除在调查的范围之外,被调查者中34.7%的人在我们调查范围之外又加上了这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动态环境中,文化应该成为企业最为稳定的元素,文化的刚性是保证企业现场执行从强制走向自发的重要途径,保证体系的研究中显然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企业文化在现场管理中的反应就是现场员工行动的一致性,这种现场执行力来源于企业的价值观思想和长期形成的规范,文化是现场执行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催化剂。现场管理的最终结果应该是形成拥有强大现场管理执行力的现场执行文化。如何从根基上培育执行力文化并将这种文化影响延伸到现场管理中是现场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的最终落脚点。
综合以上因素的考虑,显然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的构建并非通过简单的现场管理能够得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把企业现场和动态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考虑,通过企业现场各个部分整体配合形成合力,现场管理的执行力才能得到保证。
三、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的构建
通过现场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动态环境下的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囊括了理论界已经形成的执行力的三大构成要素,即人员、战略和运营的内容。同时,拟创建的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还兼容了一系列基于现场管理的组织功能强化、管理方法系统化、各种流程改进和文化塑造等内容,使执行力在现场管理的作用得以放大,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动态环境下的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构建如图2所示。
现场管理执行力的保证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体系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将影响到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提升,就像木桶原理中的“短板原则”。在我国的企业现场管理实践中,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某些国外的先进现场管理理论或方法,不同的土壤环境造就的生存原则必然不同。在我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现场管理执行力问题,必须结合国内企业实际,从保证体系的根基着手,在打牢根基的基础上逐步将国际先进的现场管理理论应用于企业实际,实现现场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代表着企业的整体形象,不仅对工程质量好坏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对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影响。为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认真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本文首先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进行了介绍,然后对现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现场管理加强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现场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监督
引言
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建筑行业发展迅猛,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为了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减少施工资金的投入,需要重点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作为管理的基础部分,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均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只有充分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才可以真正的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1强化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
在建筑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中,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很重要,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开展得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工程的质量高低以及工程能否得以顺利竣工。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应健全与完善现有的管理细则,对各个阶段的管理任务进行细化,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成效性[1]。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建筑施工项目的类型越来越多,而且项目也更加复杂化,由于工种分散再加之施工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施工现场中事故现象层出不穷,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确保各个阶段得以有序实施,是建筑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2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安全管理工作繁杂,管理难度较大
与其他行业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管理,而且在管理中受到一些潜在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如施工现场的环境、自然因素等都会对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2.2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质量不能保证
衡量工程施工质量高低除了与施工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外,建筑材料也是其内在影响因素,在施工成本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获取到更高的利益,在施工中所选择的材料质量不合格,从一些价格较低的厂家处购买材料,致使工程质量问题频繁出现。另外,有的施工单位不重视材料进场前的检查工作,所购买的材料直接运到施工现场,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甚至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3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下
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质量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支专业的、基本功扎实、高素质的施工团队在施工中每个人员都会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按照一定的流程合理施工。而纵观我国的很多建筑施工单位,不难发现有的单位为了节省成本,不愿意高价聘请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而是选择一些专业能力欠缺的民工,这些民工在施工时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完全是凭靠自己已有的经验施工,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往往无从应对,从而造成施工质量问题频出[2]。此外,有的建筑单位对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管理过于松散,使得工作人员懈怠心理严重,工作中忙于应付也会大大降低施工效率。
3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措施
3.1材料的管理
按照国家材料监管的相关规定,凡是购买的材料在进场前都应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与测验,由监理工程师提取材料的样品,将其送至检验机构,这样做一方面可避免厂家在材料中弄虚作假,另一方面也能杜绝不合格、劣质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待材料检查合格后将其放置在固定的区域,按照不同材料的保存方式及类型对其分类存放,指派专人对材料进行全权管理。库存材料必须登记造册并对材料的使用进行记录,以防止浪费材料等现象的发生。
3.2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操作
在施工中应该严格根据相关施工流程及操作方式科学作业,尤其是一些关键施工工序更应提高认识,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强化:1)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人员根据工程特征及设计图纸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特别是对一些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应做出明确的提示以及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施工的效率。此外还应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前相关事项的提醒,让他们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作业,保持高度的责任心,确保工程的顺利竣工。2)设备选择的有效与否也对工程质量的高低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施工单位在设备的选择中应挑选一些性价比高的设备,在日常使用中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对存在的一些小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提高其使用年限。3)合理的施工工艺以及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也是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施工方案,组织所有施工人员对施工内容进行全面的学习与了解,尤其是对施工中的技术难点等应进行详细的讲解,尽可能的避免施工中不安全因素的发生[3]。技术人员应将施工现场情况与施工标准进行比对分析,一旦发现大的差异应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3.3做好质量监督管理
1)健全与完善企业内部质保体系。纵观很多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制订了相关质量标准制度,但大都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对其的落实程度不高,这使得工程质量问题不断出现。因此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原有的质保体系进行完善与改进,在施工中能真正落到实处,为工程的顺利竣工提供可靠的保障。2)明确社会监理工作的重要性。社会监理尽管存在了多年,但其有效性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有的监理公司形同虚设,人员责任意识淡薄,对待工作不思进取,听之任之,工程质量问题的监管令人堪忧,因此应提高监理人员的认知程度,使监管的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4强化施工人员现场管理力度
3.4.1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众多,既有项目主要负责人、技术员,还包括班组长等。作为管理人员,为了促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管理人员应履行各自的职责,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及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凝聚人心,构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员工的责任使命感被激发出来,这样他们在工作中才能全身心投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4]。此外还要严格按照人员管理流程开展管理工作,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质量都可以达到要求,管理流程见图1。3.4.2明确从施工企业到项目部整个项目组织的目标通过将总目标按照不同类别进行逐一分解,构建层次分明的目标责任机制,这样人人可各司其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增强。
3.5对施工作业工人进行施工技术培训
1)重视培训力度。建筑单位应重视人员的继续培训工作,对不同工种的员工应给予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让他们的技能得到提升,在工作中也才如预期设计,从而产生返工或者资金重新投入等不必要的矛盾。综上实验和综合分析,我们对建筑物的外窗及其隔声性能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平开窗的隔声性能普遍优于推拉窗,在计入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后仍能大于30dB,这就满足了绝大多数靠近交通干线和繁华商圈临街建筑的选型要求。2)中空玻璃的铝合金窗隔音性能普遍要好于单层玻璃铝合金窗,工程应用中可首先选用中空玻璃窗。3)位于高噪声区域或低噪声区域的建筑,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建筑外窗。4)无论是推拉窗还是平开窗,如果能做好密封处理,五金配件和型材的连接处的缝隙做好防漏音处理,隔音效果都能得到显著提高。门窗的技术历经百余年的发展,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一些厂家没有拘泥于现有技术,敢于创新,研发出了隔声性能比较好的产品,但由于研发成本和材料成本较高,这些新产品可能无法大规模在市场推广,但是研发气密性更好、材料更坚固、造价更节省的外窗产品始终是门窗行业永恒的主题。
作者:张长来 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6S”管理旨在完善“5S”管理方法,为日本企业目前应用的最广泛的现场管理方法,该方法有利于改善企业生产现场环境及施工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6S”方法为其它现场管理活动有效展开的基本思路。建筑企业现场施工管理采用该方法,可为施工企业创造安全、舒适的现场工作环境,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的提高及整体竞争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6S;现场管理;施工企业;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基础,6S管理方法对塑造建筑企业形象、降低成本、安全高效生产、提高施工质量及现场环境改善方面产生重要作用,建筑企业在现场管理过程中推行6S管理理念,可有效提高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对企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建筑企业中推行6S质量管理方法[1]。可提高施工企业工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朔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现代企业提高现场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各施工企业纷纷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方法为宗旨,力求控制项目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增加建筑企业的利润率。现场管理是指企业在施工现场对人力、材料、机械设备、清洁、整顿、保修及保养,主要指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理念方式,对施工企业生产现场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匹配,并达到优化的动态管理过程,是现代建筑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2]。确保工程项目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机械装备维持正常有序的进行,必须促使所用涉及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处于良好优化状态。生产现场呈现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影子,贯穿于企业所有过程,不重视现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企业,终究结果是以失败而告终。而“6S”管理是最基本的、最有效的现场管理方法。采用该方法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建筑企业文明及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然而,处于当前社会建筑行业竞争加剧,企业进入微利时代的情况下,充分认识到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2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现场生产要素为对象进行现场问题分析,笔者主要从施工现场的管理角度,从管理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2.1管理制度的问题。某公司道路工程施工现场制定了八大员管理制度与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施工质量管理等现场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某单一目标值制定的制度,在现场管理内容角度方面,缺少最基础管理,例如,对施工环境管理的具体约束,具体有:设备的布局、物料的选择、放置,工具箱、通道堵塞,作业面积,环境等规定标准的要求。这些因素处理不当严重影响施工企业形象。现场管理除了各项相关专业管理制度外,更需要更多的基础性管理手段,使各个管理制度有机整合成系统,并形成高效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更值得一提得的是:大多施工企业缺少一个系统的管理评价标准,由于施工现场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管理评价标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能详细地了解施工现场管理的效果,很难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规范各项施工活动及现场管理工作。目前,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显得随意,遇到瓶颈问题时,常采取临时想办法并突击解决,这直接导致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形同虚设。2.2管理手段的问题。有效的沟通方法是提高现场管理的有效方法。目前对讲机是施工现场实地调查,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主要沟通工具,使用对讲机会受到距离的影响,且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设备多,进而影响对讲机的正常使用[3]。另外,对讲机主要限于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对基层工人的各项传输不及时,导致施工管理效率低下。2.3缺少专门的现场管理监督组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人力构成情况基本是由项目部和各个施工队组成,项目经理和工程师对现场施工活动全权负责,包括技术型和事务型工作的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常缺少相关专门负责监督进行现场管理组织,现场管理的计划、执行、检查、巩固阶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及检查。施工现场往往是各部门(班组)管理自己的事情,对一般施工活动的管理标准不一,不能良好地协调和组织现场的管理工作。
3“6S”的基本内容
6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机器、材料、方法等进行有效的管理,6S管理方法是在5S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3.1整理(Seiri):区分用与不用的物品,现场只允许保留必需的物品。3.2整顿(Selton):必需品依标准规定定位、摆放整齐有序,并明确标示。3.3清扫(Seiso):清除现场废物、清除作业区域的物料垃圾。3.4清沽(Seiketsu):将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要求制度化、规范化,并维持其成果。3.5素养(Shitsuke):每个人按要求操作、依规矩行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每个人成为有教养的人。3.6安全(Security):创造对人、工程施工没有威胁的环境将突发事故引起的损失降至最低。6S管理方法在每个工作阶段,其赋予的内容与目的并不不同,在整理阶段为区分并整理出重要与不重要的材料、工具、资料等,分别放置指定位置;在整顿阶段将所用物品定点、定量、定容放置,并贴上相关标签,方便获取;清扫阶段主要指不需要的物品及污染源清扫撤离施工现场;在素养阶段主要表现为培养员工的良好工作习惯;安全阶段排除施工现场各种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要素,确保工作区域安全状况[4]。6S管理各推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协调6S管理之间核心关系,有利于促进施工企业现场工作管理水平。
4在建筑企业中推进6S管理的步骤
推行“6S”主要为建立一个舒适整洁良好的工作场地,这不仅给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又可避免减少相关的工伤意外事故,可加快企业施工进度。对提高施工企业现场管理水平,树立企业施工质量品牌形像,加强竞争力。4.1遵循PDCA环。6S活动遵循质量持续改进的原则,实施过程应符合PDCA循环,在计划、执行、检查阶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主要分为前期准备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总结四个阶段。6S活动主要从高层领导管理开始,前期成立6S管理委员会,并进行相应的管理方法理念宣传、策划、检查;在执行阶段,选定样板区,再扩展到其它部门或施工现场;检查阶段主要由6S专业委员会制定相应的符合实际的考评规则,进行施工现场作业考核工作;然后通过考核结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馈并提出改善意见。4.2施工现场管理。大多数安全事故来源于忽略施工现场清理工作,例如:工人踩踏硬物、被物体碰撞、物体坠落、存放易燃物品不当引起的火灾及爆炸事故等。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并确保施工现场环境整洁,显得尤为重要。4.3制定检查方法。6S活动为企业持续改进提高,检查为优质质量管理实施的基础,只有6S推进小组及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不断改进,才能确保推进效果。在某公司推进6S管理时,需要将现场检查对象分为员工及施工单位,该员工的检查主要是由6S推进小组负责,施工单位的检查由工程项目部进行检查。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结合现场实际的方案。企业在推行过程中,要加强重视试点的作用,由于试点的管理方法能增强员工对6S的信心,并为其他部门提供经验,试点最好选那些脏乱且容易取得效果的部门。
结束语
将“6S”管理方法用于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可增强施工现场各个要素直接协调统一,进行有效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有效地促进施工安全,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最终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目标。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行“6S”质量管理方法,为实现建筑企业施工品质的飞跃,助一臂之力。
作者:曾海权 单位:兰州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