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2 03:39: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企业管理相关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企业“瘦身”,提高企业管理质量
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必须对企业进行“瘦身”行动。企业的瘦身包括清理低效无效资产、清理亏损单位等,以此来提高企业资产管理质量。与此同时要裁剪闲杂人员、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来提高企业管理效益。
1提高企业资金管理质量
(1)清理亏损单位
清理亏损单位是提高资金管理质量的方法之一。企业往往会成立清理小组,专门负责清理影响企业发展的各项因素。在清理亏损单位方面上,首先要对亏损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是否继续能够运营进行合理的评估分析。对于那些经营过程中,经济亏损严重的、没有发展潜力的、没有发展前景的、与主要业务失去关联性的、优势不突出的项目或企业,在确定没有运营价值的情况下,及时进行转让处理。
(2)清理低效或无效资产
清理低效或无效资产对提高企业资金管理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业清理小组要定期对企业资产进行综合排查,采用修复利用、转让出售、租赁经营、清理报废等方式处理那些低效的或无效的资产。如此一来,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行风险,使企业资产更有弹性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便于企业的管理。
2提高企业管理效益
(1)清理闲杂人员
裁剪工作人员环节是企业“瘦身”的重要环节,与人力资源挂钩。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一旦闲杂工作人员较多,就会导致企业开销增大,运营效益低等情况发生,甚至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对于那些无所事事,白领薪水的工作人员及时解雇。与此同时,还要在人员招聘环节严格把关,所聘用的员工必是要经过层层筛选且得到公司认可的。如此一来,经过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后缩减了企业的日常开销,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在工作效益方面也有显著的提升。
(2)优化管理流程
通常来说,企业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管理,所以企业的管理效益与管理流程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挂钩。故而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益中的关键。在其优化过程中,要本着最大程度上减少投入、最大范围解决生产矛盾问题、全面提高管理效益等原则。综合分析企业生产投入,及时清理无效或低效投入,进而减少总支出。全面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合理应用相关科学技术最大范围的解决。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
(3)加强信息化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发展要不断的适应现代化脚步,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时刻关注产品在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动态变化,掌握其第一手信息,并将其应用在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工作中。
二、提高企业管理效益的具体措施
1全面调动员工积极性,建立完备的绩效管理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员工的工作效益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效益,所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展绩效评价对企业的管理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首先要设立一套完备的绩效评价体系,且与薪水、人员调动挂钩。将企业的发展指标分解落实在不同的管理阶层与各个岗位上,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评定其对企业发展贡献多少,应当支付多少薪水、应当胜任什么职位等。如此一来,指标落实在个人身上,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为完成指标都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益,如此一来,企业的管理效益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2实行对标管理,提高紧张意识
所谓的对标管理是指对标管理是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式的一种方法。是企业常用的提高管理效益的方法。其主要包括内部对标、竞争性对标、行业或功能对标、类属程序对标等。这里所说的对标是指内部对标。其对标的目的在于时刻保持紧张状态,通过对比内部工作人员,进行自我分析,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后及时改正。如此一来,人人都从个人方面自我完善,整个企业就会易于管理。
3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在项目实施之前,要充分做好预算工作,其主要包括经营预算、资金预算、各类项目的支出预算与项目利润预算等。预算过后,在实际运行操作过程中就会以预算为参考,实行具体方案。
4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风险评估小组,从风险的成因、风险发生后对企业的影响等因素,评估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除此之外,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投资方面、财务方面、市场方面、法律方面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而以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判断可行性的大小,做到有效防范和处理各类风险,确保风险控制与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确保企业改革发展合法合规,避免因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结语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效益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面临的问题。在提高企业管理方面上,需要从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信息化三个角度入手,逐步完善各个方面的具体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
作者:张怀志王苓单位:渤船集团动力分厂渤船集团外事处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企业存在安全隐患
企业是承载着一定风险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时代的变迁、市场需求的瞬变等都使得企业面临着不同的风险,要是没有做好一定的防范准备,就极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的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没有具备防范风险意识的企业是无法做好风险的应对措施和补救方法的,这也就使得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没有树立成本观念,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当前很多企业都呈现出一种粗放型的经济管理模式,这使得企业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所以企业应该树立成本观念,成本控制离不开企业全员的参与,企业应该做到投入较少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这样就使得成本管理在企业中得到了有效的贯彻。
(3)缺乏核心竞争力,影响企业的绩效
对企业直接起到影响作用的就是企业的绩效成绩,确定着企业是否能走向成熟。要想在无数企业中占领优势,就必须具备核心的竞争能力。例如:创新、品牌、人才等。这些能力得到完善和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就会进一步的上升,留住企业人才,能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控制好成本和压缩能使得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创新作为企业生存能力的体现,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打好了一定的基础。品牌代表企业的巨额资产,给企业提升了极高的影响力。留住企业人才,能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
二、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对策
(1)以人为本
企业的主要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来提升竞争能力,可以利用人才优势来提升和创造更好的企业优秀文化。对于人才的培养,要做到对人才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培养,为了方便员工进行更好的相互交流,应给员工配备比较舒适安逸的工作环境。要求更好的对员工的素质进行培养,这样能全面的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也能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人力资源优势。
(2)增强创新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企业要想立足于社会就必须更上时代的步伐,需要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时,也能增强适应能力。企业要想增加新鲜活力,就需要建设新的经济框架,要想企业能够得到持续发展,就需要对企业进行创新。
(3)加强风险管理
企业要想顺利发展,就需要对企业风险进行加强管理财务部门掌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重视。还要对市场信息、政府信息、国际信息等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才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可靠证据。也要对企业的整体风险意识进行强调,给普通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使员工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感,这样才能使得员工提高为企业拼搏的意识。
(4)重视人力资源建设
企业的良好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合理建设和发展分不开,所以要想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够更好的制定和实现,就应该在人才资源建设方面更加重视和创新,要想保住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能够更好的运行,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从企业的大局出发进行考虑,和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三、结束语
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就需要重视企业管理经济体系的创新,企业需要紧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运用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来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需要对经历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使得企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作者:赵霞单位:黑龙江七台河血站
一、矩阵管理的优劣
(一)矩阵管理优势
矩阵管理方法具有非常优秀的扩展及前瞻性,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市场导向,并且针对实际运行状态进行区域市场开拓。通过矩阵管理,可以使业务线条更加清晰,制定出科学的经营计划,并且实现全过程的执行情况控制,在进行人员考核时较为方便。矩阵管理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共享与合作,维持企业平稳的发展步调,并且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完成了整体合力。通过矩阵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高,根据研究表明,采取该方法的企业,员工数量要比传统企业减少25%。矩阵管理是一项非常灵活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使企业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也可以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在短时间内综合人才,并且组成团队,集中不同职能的工作人员。
(二)矩阵管理劣势
矩阵管理作为优势非常明显的现代管理方法,在我国许多大型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所有管理方法均有一定劣势,虽然矩阵管理属于现代新型管理方法,也无法避免劣势的出现。矩阵管理可以增强企业项目推广及市场渗透的能力,但是在提高控制效果及管理透明度的同时,也会因为便利的信息交流平台导致企业扯皮现象出现。由于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不同,所以在进行决策商讨时,就会出现反复纠结的情况,而且通过矩阵管理,分公司利润定位也会出现变化,导致员工管理环境复杂,使沟通成本上升。产品线存在共享资源压力,而且对产品的要求较高,不仅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较高,还需要产品线可以随时进行变化。
二、矩阵管理应用类别
矩阵管理过程中,根据项目与职能两位经理的具体责权,可以将矩阵结构划分为轻度、平衡、重度三种结构类型。通过实践证明,可以看出绩效最佳的企业举行管理结构就是重度结构,尤其是集团企业之中,由于经常进行跨部门复杂项目,所以需要的协作量非常巨大。但是与传统企业结构不同,重度结构对经理的思想观念转变是一次挑战,必须及时进行观念转变,才能更好的适应矩阵管理结构。重度矩阵可以实现项目横向管理效果的加强,并且对纵向资源建设水平也可以起到加强的作用,从公司整体水平而言,项目与职能部门的经理工作非常重要。
(一)矩阵结构
矩阵结构可以从多个部门挑选负责的专家队伍,并且安排专家到负责领导的项目经理手下,之后由企业专家队伍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矩阵组织的每位员工都有两位直属上司,其所属部门与经理,就是该项目与产品的小组经理,经理的职权相同。在一般情况下,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小组人员工作相关的各项职权,而职能经理则是负责员工晋升、评价、薪资待遇等方面的调整。为了确保矩阵结构运行效果,职能与项目经理需要定期进行沟通,了解员工遇到的具体问题及工作条件,并且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项目结构
虽然矩阵结构的运行效果优秀,也是许多企业应用的管理结构设计方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大型企业开始研究更加先进的矩阵管理方法,也就是项目结构方法。通过项目结构,员工可以快速变换工作项目,与矩阵结构不同,项目结构无需设置正式职能部门,而是直接到另一个项目之中,发挥出自己本身的技巧与能力。而且,项目结构所有工作均有员工队伍负责,员工了解自己是团队中不可取代的一员。例如丹麦助听器生产商奥蒂肯公司,就采取了不设置职能部门的结构,员工并没有明确的职衔,而是通过项目团队方式进行项目活动。团队的组建、解散、重组,均根据项目要求制定。员工根据个人能力加入团队,为团队提供自身拥有的技巧与能力,在项目完成后,员工就可参加到其它项目之中。
三、结束语
矩阵管理方法作为新型企业管理方法,在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决策水平的职能部门,可以快速克服这些缺点,而水平较低的职能部门,则会导致内部交易成本上升。企业在使用矩阵管理时,需要从企业改变开始,重点改良组织结构,夯实管理基础,以文化驱动为核心,利益驱动为辅助。
作者:冯优达单位: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无为”的辩证内涵和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老子的辩证法观念的一个集中体现。这解释了矛盾内部双方的统一性,“有为”和“无为”存在于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当中,相互依赖。老子随后又提出“物壮则老”的学说,这体现出了“无为”和“有为”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方向转化的基本理论。对于企业而言,“无为”和“有为”的选择也应当遵循一种辩证的规律。遵循企业发展规律,顺应环境的要求,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加以转型,事实上就是一种用“有为”体现“无为”的基本思想。在我国的企业管理活动当中,这种“有为”和“无为”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很多企业现在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困难局面,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价格下滑乃至于企业亏损的现象,在重化工行业当中普遍存在。钢铁、机械、化工、能源乃至于有色金属也面对产品大量积压的问题,生产陷于停顿的困境当中。回顾这种现象的产生过程,大量的企业面对由于国家的投资而产生的市场短暂繁荣时无所作为,没有很清楚地了解到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单一的产品结构之下必然出现盛极而衰的经济规律。这种“无为”事实上由于没有体现老子“无为”观念顺应规律的总体思想,而最终让企业走向了困境当中。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当中,如果产品间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和替代性,市场的进入门槛随之不断降低,产品供给不断增加的必然趋势定将导致市场平均利润的大幅下降。最终厂商会在平均成本上实现均衡,企业的利润最终会消失。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企业才会根据市场势力的形成规律,提高产品自身的差别化水平,最终控制市场当中的固定市场份额,提高自己的利润和抵抗恶性竞争的能力。这种“有为”正体现出了“无为”的根本内涵,尊重规律,适应形势,助推企业的发展。老子“有为”和“无为”的辩证法思想事实上提出了一种发展的观点,这和熊彼特等人提出的商业周期的观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过程当中应当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企业管理者应当始终用一种清醒的头脑面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前景。时刻明确企业应当不断根据自己的内部要素配比条件和外部的市场结构,乃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开展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实现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和进步,用居安思危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生产生活实践。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平均生存时间往往较短,抓住某一市场实际,用一种投机的心态进入市场而缺乏长远的眼光是这种现象出现的现实背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地对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过程施以科学化的管理和控制,实现“无为”的目的在于减少对企业内部既有的技术管理模式的错误干扰,但当企业内部出现大量的官僚化机构、扩张自身的内在冲动已经成为这些部门的内在要求、企业管理的效率因此出现降低的趋势、企业管理趋近混乱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通过“有为”方式调整相应部门的利益关系。应当明确的是,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实是大量的企业依旧单纯依赖元素的大量追加,而不是通过改变生产函数的表现形式来实现产出的增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很多企业必将面临继续进行这种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以规模经济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获得竞争优势的问题。这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明确自身技术条件下企业最优要素使用规模,并根据成本和技术的长期变动形态和变化路径对企业的产量、投入量和技术组合进行优化控制。动态的生产函数和成本变动的规律就是厂商需要遵循的“道”,企业不违背这种规律就能够产生巨大的现实利益。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体现出了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的相关范畴。企业的管理人员事实上并不具有剩余索取权,企业的产权关系对于这些员工而言并不能发挥真正意义上的激励作用。通过扩张自己的部门获得利益是这些管理者的理性选择。这同行政管理学理论当中对政府组织不断扩张的分析具有一致性。为了解决这种由于委托链条的不断延长而产生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应当以“有为”的姿态扩大员工的持股份额,通过物质利益的原则和方针,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使员工能够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企业管理当中来,将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引导一致。明确“物壮则老”的“有为”和“无为”的辩证关系,用“有无相生”的思想树立起辩证的发展观,把企业的管理定力在一种长期的、创新的视角之下,老子的辩证思想对企业发展和转型提出了重要现实借鉴。在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和治理活动当中,用有为的姿态尊重员工的个人利益和组织行为模式变化的规律,也应当成为企业管理人员“有为”的一个体现,这涉及到了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利益关系的调整。
二、以“无为之道”树“无为之德”
老子的管理思想和权力观当中明确地对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和道德品质提出了要求。老子的“无为观”当中隐含着“不自生,故能长生”的哲学命题。老子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作为论据,提出了实现“无为”的过程中,领导者应当具有谦虚的个人品质,并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他还提出了“大邦者下流”的政治观点,“大邦下流”这一命题的含义在于,强大的国家往往处于地势低平的河流中下游地区,这种规律要求领导者应当以一种谦虚的心态面对各种形式的变化,用包容的态度囊括各种资源为己所用。这种观念包含着政治学和心理学的内容,在企业管理活动和管理者个人道德品质的锤炼当中依旧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活动当中,老子的理念可以被应用于领导团队的管理权威的建立过程当中。在政治学的视角之下,管理能力可以被分解为权力和权威两个有机结合的部分。权力依赖带有强制性的各种硬实力,是外在资源的集中体现,迫使人们改变行为是这种权力的表现形式、权威则来源于人们主观上对管理者和管理行为的一种支持和认可,这属于一种管理合法性的范畴当中,在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当中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适用性。伴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企业内部存在着大量无法用价格机制衡量其作用的官僚化组织,等级化、制度化和机构的非人格化是这些组织的总体特征。这事实上为企业内部的管理机构按照行政管理的相关理论调整内部的关系奠定了现实基础。领导者谦虚的个人品质和包容的情怀能够使企业内部可以调动的各种资源更为丰富和广泛。由于企业不同于政府,不能够如同政府一般使用合法的强制力去规范自己的被管理者的行为,企业应当具有一种更为清醒的认识及更加注重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软实力的构建。老子的权力观和领导方法同样也为权威的形成提供了相应的借鉴经验。用一种谦虚的、包容的心态对管理团队当中的每个个体提供引导,是其要求。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而言,人往往倾向于保证自身的利益,满足自身的主观需要。但是这种利益是依赖于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当企业的领导者们以一种谦虚的心态向员工进行领导及影响时,员工将会倾向于感受到一种自我价值被认同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一种对领导者信赖的心态,这会有利于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形成。伴随着企业运营模式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逐渐高于管理人员的现象也正在逐步显现出来。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员工往往更加倾向于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希望能够在企业管理的活动当中获得尊重和个人的归属感。这些员工往往并不对工资的变化作出过度的反应,而能够被上级和同事认可,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正是其内在特质。管理人员如果能够顺应这些员工的内在心理需求,为这些员工提供一种礼贤下士的氛围,将更进一步的引导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由于目前我国大量企业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和个人的知识修养方面同新进入企业的员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企业管理人员就更加需要体现出自己的谦虚态度,包容各种人才,这也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所形成的。由此可见,老子对领导者提出的以谦卑之心应对自己的团队和员工,从而实现一种团队合作的目标的要求。提供一种对领导水平的合法性的塑造是这一理念的内涵和营造企业高效率运作模式的基本目标。领导团队的工作作风问题不仅仅能够影响企业的运作氛围,更加能够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我国企业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正在日渐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员工尊重所产生的激励作用也在逐步扩大。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企业管理者应当更加重视通过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整,用礼贤下士的心态延揽人才,努力实现企业人才的内在价值,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三、总结
老子的“无为”观念作为我国传统管理思想当中的优秀部分,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无为”要求管理者顺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求企业领导者能够用辩证的眼光,在“无为”当中实现“有为”,不断引导企业的升级换代。“无为”的存在条件是管理者本身谦虚和包容的个人品质,以道德品质的力量影响员工,提升企业工作效率也应当成为企业管理者所着重考虑的问题。
作者:朱伯伦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
民营企业在管理上主要采用家族化的管理模式,主要理念表现在对企业物质财富的占有上。在管理过程中,主要依靠亲戚关系而建立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安排企业老板的亲属担任管理岗位。这种血缘关系的安排不利于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
2.道德制度存在危机
由于民营企业采用的家族管理模式,控制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混在一起。企业没有形成董事、监事和股东三会监督机制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诚信缺失的道德危机。这样会对投资者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影响他们对企业的信任程度,进而造成信任危机。
3.财富占有观念强烈
民营企业的财富在法律形式上是属于企业老板的。但作为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是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主需要有更加开阔的财富观念才能支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梯队建设不够阻碍
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一个最基本的障碍就是人才梯队建设不够。企业主在创业前期过程中过高的看待了自己,过分的相信自己的观念,形成了思维定势,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也是制约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重要因素。
二、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对策
民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影响,就必须对其管理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具体对策可以从几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1.转变观念社会经济的进步
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的运行和外部社会因素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的时候首先要转变观念,摆脱在创业初期所依赖的过分依靠投机行为所带来的发展,让企业的发展完全市场化和实力化。同时,社会技术的进步为管理进行创新带来观念上的转变,这种转变反过来又可以促进管理的创新,转变和创新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老板对企业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总经理的授权为前提,进而主导董事会的决策,让企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这种管理观念的转变需要民营企业主有大度的胸怀和勇气。同时管理观念转变的具体实施方案需要迅速反馈到企业主那里,让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能够扁平化,有利于减少管理跨度。
2.加强制度的建设
制度是进行管理的桥梁和纽带,制度的建设是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基石。民营企业在目前的环境下进行管理创新,首先要注重内部制度的建设,引导企业内部的创新。企业内部制度的有效实施对推动管理的创新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从企业老板到员工都可以做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进而推动了整个公司的观念转变。同时还要加强制度的维护,规范好企业的正常运营。这些都会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3.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虽然不能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但是它是进行管理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打造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首先要使组织内部的沟通成本降低,凝聚力增强,再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信任氛围,帮助企业员工制定好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减少员工的流动率,从而巩固好团队的战斗力。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得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减少阻力,为企业的管理创新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
作者:宁甲列单位:辽宁辽河油田恺拓实业有限公司
一、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
1.难以掌控企业投资风险
我国企业在当前的管理方式主要是纵向管理方式,企业管理方式随着不断完善的经济体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当前状态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合企业继续沿用纵向管理方式了。企业在纵向管理模式中想要正常的运行,一般情况下不是通过自己投资就是合作控股。无形中就使企业的成本与投入都增加了,更有甚者会导致资金紧缺并难以控制,其原因就在于纵向管理方式致使企业在对销售过程和相关原料的控制过程中,分散了关注生产产品的注意力,使得在某种程度上,产品正在逐渐失去市场竞争的优势与竞争力。
2.延长产品生产周期
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产品市场竞争下产品的生产周期占据着重要位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需要通过缩短生产周期并提高劳动效率来保持核心的竞争力,使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得以进一步地提升。企业对原材料与半成品已经采用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因此分散了生产产品的精力,进而就使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周期延长了,疏忽了企业关键性的任务,企业会因隐患的发生而导致经营不善。
二、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1.提升市场竞争力
现今时代,全球经济化的步伐逐渐提升,企业之间的社会竞争也不断增强,使得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形成日益严峻的形式。此种形式下,现在企业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接受与学习科技创新,这样才能屹立于社会不断变动的浪潮中。企业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对新的科学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争取将第一生产力放在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上,提供企业的发展以牢靠的支撑。在产品市场中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占据优势地位,进而使市场占有率得以提升、增加利润、提高价值。
2.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可是通过科技的创新与进步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国家提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实现绿色经济,对社会环境起到保护作用。近几年来,我国雾霾天气增多,经常有沙尘暴发生,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形势。企业能够通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造成的环境伤害加以弥补,比如处理污水与过滤烟尘等。不仅使大自然的优化得到了促进,还使企业的形象得到了提升,促进了企业绿色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性发展。
3.提升企业经济实力
企业在其经济活动中想要提升经济效益,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使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得到提升。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科技知识,促进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生产力;另外,它还促进了生产者与管理者认识新知识的程度,进而更加方便了新技术对合适产业的进入与生效。在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加以运用,就能很好的缩短生产劳动时间,并且提高产品质量。在生产设备应用科技技术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序上使产品质量得到保障,并且有效控制残品率。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具有完善作用,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劳动效率。
三、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科技进步与创新中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中应用较为成功的两个方面就是电子商务与远程办公。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下,使新的经济发展体催生了出来,比如网店等。通常在消费者与企业之间进行联系时会应用电子商务,而对企业进行内部管理时,会用到远程办公。企业在发展时应当以社会发展的形式为客观规律,对那些能够满足消费者与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技术手段要及时的采用。
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属于一种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是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手段,“网上购物”这种人们熟悉的购物方式,就是一种电子商务表现形式。从通信的角度考虑企业中应用的电子商务,就是将企业的产品、信息与服务通过电脑、电话以及其他媒介传递给消费者的过程;从企业流程的层面来理解,就是使商业交易通过网络技术自动完成的过程;从服务的层面来看,它是加快传递企业对消费者服务速度的一种工具。例如,阿里巴巴就属于电子商务中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网络交易平台,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
2.远程办公
另一种信息时展出的产物就是远程办公,它在企业管理中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这种办公模式能够使人们在家里或者在旅途中就能实现办公,不仅使办公空间得以节省,更是在一定程度使员工的工作压力得以减轻,令家庭氛围得到了有效的调节,进而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远程办公还能实现跨国际公司直接管理国外子公司,便于及时传达并贯彻总公司的决策。
四、结束语
综上,随着经济的发展,走向国际化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企业之间逐渐展开了在雄厚的经济实力竞争。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并脱颖而出,只能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上入手,优化与完善现代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作者:熊家国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
一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问题
1理念问题
现阶段,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工作均处于过度时期,也就是从传统管理方式逐步转变至科学化管理模式,在这种状态下总会存在企业员工及领导都没从传统模式中过渡出来,也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管理模式,所以在相对的工作环境中也不能依据规定的要求展开工作。该理念问题所促使的结果就是尽管有着较好的管理模式,但还是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这样也不能得到应有的良好效果。
2素质问题
很多的员工或者是领导的个人素质对企业精细化管理也存在极大的影响,关键是由于员工或领导若是有着良好的素质,其接受新的理念及方式也较为容易,这就促使企业的传统管理方式转变更为容易。要是员工或者是领导个人素质偏低,就会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不能将精细化管理合理有效地引进企业中,员工对精细化管理各方面的理解偏差或者在转变时出现的各类问题,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并且在基层中展开的工作总是复杂烦琐,所以也会有应付了事的情况出现,这样也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极大的影响。
3效率问题
很多企业在展开精细化管理时总是希望获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却不愿意在精细化管理中投进足够的成本,这就使企业总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中选择较为关键的步骤来进行,而不注重其余步骤。这样的管理模式,虽然最终企业经营的效率会有所提升,但也只是表面现象,减少了精细化管理的中间缓冲步骤,导致员工对新管理模式更加难以理解与适应,这样会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不能真正的提升,从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极大的损失。
二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用
1强化精细化
管理团队的人才培养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专业化人才团队,因此,强化精细化管理团队人才的培养是最主要的。合理地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企业的人才团队添入新血液;开展内部员工培养,加大教育培训的投资,这样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健全企业干部激励约束体制以及考核评价体制。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人才团队过硬,企业才能无所顾忌的往前冲。
2强化体制构建精细化
管理的进行是基于完善的企业体制的,健全的企业管理体制是精细化管理的最根本。强化体制构建首先应编制健全的企业管理基本体制,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依据步骤一步步展开。应尽快制定企业所对应的战略规划,并健全员工福利体制以及绩效考核体制、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并将其进行对外宣传,构建企业文化及品牌建设,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控制流程亦是非常必要的。
3强化资源归整想要开拓企业的精细化
管理空间,则应强化企业各类资源的归整。构建产品联合开发体制,并推动其良好发展,合理有效地运用企业原有的产业链,将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对企业来讲强化各类业务就是做精做细,促使企业可以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面对客户,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客户满意度,并很好地巩固及拓展客户资源。各个部门之间应紧密合作,强化各相关业务的协作,做到以客户为核心,以客户的满意度为最终目标,不断地提升企业自身,满足客户多种多样的需求。
4管理方法精细化
务必要落实管理方法精细化,企业要以人为本,确保各个生产流程精细化,提升精细化安全管理、精细化企业经营管理,合理有效地细化企业的市场管理,以便于合理有效地促进经营决策的精细化、安全化、科学化。企业的良好发展与企业经营决策有着密切联系,所以科学化以及精细化的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领导人员提供决策时需要的非常精确的依据。总体来讲这是很好的良性循环,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决策之前应充分收集必要的信息及调查分析,完全掌握诸多精确的信息,这也是决策的基础。企业的领导人员可以在企业内部听取员工的各类建议和想法,对决策人员来讲这是经营决策的要点。
三结语
企业想要不断的发展并提高,必定要进行管理模式的革新,精细化管理非常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且最科学有效。精细化管理对现代化企业管理来讲,是非常实用且有意义的管理模式,能够很好地促进现代化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是企业无所顾忌往前走的主要条件,也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展开精细化管理,对企业来讲就是深层理解精细化管理的要点核心,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掌握好重要步骤。企业展开精细化管理能够促使企业管理工作更好、更细化,并得到一定的管理效益,促进企业稳固发展。
作者:庞书单位:葛洲坝第五工程公司
一、当前工商企业管理理念的实施现状
(1)社会环境影响企业管理理念的实施
我国该开放虽然取得了强劲迅猛的发展,但与国际上经济发达市场健全的国家相比,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从建国以来体制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但是依然存在许多不透明和不健全的地方,官本位思想严重,法律法规依然存在盲区与漏洞,这使得某些企业为达到利益铤而走险不择手段,行贿官员、钻法律空子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早先的厦门远华走私案、当前山西煤企的大肆行贿案等等,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公平发展的原则为能够充分的发挥,这都严重的阻碍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科学观理念的实施开展,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以人为本,崇尚科学法制和民主,面对社会的环境因素,企业自身应当充分重视,克服经营中的困难,尊法守法的同时,应当重视自身科学观理念的建设实施,不走歪门邪道,真正的做到与国家科学发展的一致;
(2)企业管理理念的落后性
目前许多企业在管理理念上依然就为传统落后,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也都存在较大的误区,企业领导认为员工是为其工作的雇佣人员,员工只是为了得到企业薪水而工作,员工认为我只是来赚钱的,没有与企业真正的融入一家,这样的认知都是极为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企业只单纯重视利益及业绩的增长,忽视员工的的自身发展,便不利于留住有用的人才,从而影响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企业人才的流失从长远角度看,要远比眼前所取得的利益损失的多,只有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建立起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方能得到最大发挥,才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简而言之,管理理念的落后性,使得管理中德以人为本还停留在一个侠义的概念上,并未普及到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的管理理念的以人为本;
(3)管理理念实施不到位
管理理念的实施需要人来完成,企业工商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构建以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当下企业要转变的管理方式,在对待管理中人的问题,其应该是相对全面的,而非单单是企业的精英,全体人员的全面发展才可以促进企业长远的发展,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然而根据员工价值的贡献分配利益本质上是与以人为本并不矛盾的。这里讲的以人为本本质上是对每一位员工自身价值发展以及尊重理解来说的,这和员工的能力无关,应当是每一位员工都平等享受的。企业的发展不只是需要人才更需要每一位员工的辛苦努力,可以说员工的发展就是企业的发展,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二、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德理念运用策略
(1)科技创新理念的实施运用
在当前企业经营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在增强企业的实力方面是有着无可匹敌的作用的,科技也是帮助和促进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前进的主要动力。这一点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为带来的巨大利益的比例是非常之高的,比如我们所熟悉的谷歌公司、苹果公司等,其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的贡献占比非常高,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发展科技创新呢,首先要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或引进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是企业实施科技创新理念的第一步,科技的可续发展是由人来完成的,这是一些发明创造的源头;第二便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在企业追利益的同时,要储备相应的发展研发基金,为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投产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此外,企业该应该不断鼓励员工创新,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提供奖励,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动力,在经营生产上,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划,即使淘汰旧产品及生产线,投入新产品或生产线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永葆科技的前沿,方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优势;
(2)资本经营的管理理念运用
在工商企业的经营发展中,资本运营的有效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资本的最重要的属性便是流通,只有处在流通中的资本才能体现出最大的真实价值,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资本增值的过程,流通中的资产包括增量资产、存量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企业将这些资产进行动态整合从而达到资本的增值,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创新以及改善经营管理模式才促进资本增值,进而利用产生的利益扩大企业的规模,可以说资本的有效运营是实现工商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除此以外,企业还应该善于利用可支配的社会资源进行发展,比如融资,可以为企业获得更大的资本保障,近期我国企业阿里巴巴集团的上市融资便是一个例子,资本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不但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的坚实的物质保障,更为企业长远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
(3)深入理性的认识工商管理理念
企业先进管理理念的实施,必然会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这对企业内部机构和员工形成的以往管理习惯也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因而企业和员工应当将眼光放得长远些,运用新的视角参与到企业的新型管理中,这个适应的过程是漫长的,其中也不乏会出现一些对新理念反对或是抵触的情绪产生,对此企业务必要将以往的管理理念与新型的管理理念有效结合过渡,加强企业上下的有效沟通,消除影响,逐步转变管理模式,重视人力资源,以人为本,将人力资源看作企业宝贵的财富。所以在企业实施新型的管理理念的时候,务必要对工商管理理念有个较深和理性的认识,要有敏锐的洞察人才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珍惜人才和严谨踏实的管理理念。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这也是当下新型管理理念实施一个重要体现,要让每一位员工切身感受到自身价值,让员工得到充分的尊重,这样也有利于建立员工的责任感与忠诚感,从而使工作更加有效,才能使管理理念更快更好的贯彻实施,所以说奖励机制也是不可缺少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应当彻底的运用实施好符合当下企业发展的工商管理理念,认清工商管理理念的本质,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保证企业的健康可续发展。
作者:刘若男单位:四川兴蜀公路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ERP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在现代企业中,应用ERP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现代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最大限度地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ERP系统中,可以实现对人力、物力、设备、资金等资源的协调运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其次,有利于促进学习型企业的形成。ERP系统的应用,能够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类信息进行相应的整理,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输,为学习型企业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在扁平化、网络化的企业中,更容易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增强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员工个人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实施平台。然后,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相对较差,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是资源的运作效率差,成本控制力差。对此,ERP系统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一体化、多层化的财务管理支撑,实现了不同业务部门信息的交汇,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统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改善。最后,有利于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和客户是管理的中心。ERP系统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一套新的商业运营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而ERP的核心思想之一“敏捷制造”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ERP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ERP系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采购、生产、库存、销售以及财务等方面,这里主要针对其在企业会计和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1.ERP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而言,会计核算的作用,主要是对资金在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包括了总账、应收帐、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等。因此,从物理层面分析,ERP系统中的会计核算模块,涉及上述各种功能模块,对于企业会计核算整体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同忽视的作用。
2.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数据信息的分析,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其主要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在ERP系统中,财务管理模块实现了从事后财会信息反映到财务管理信息处理,再到多层次、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支持,吸收并嵌入了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对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改善。不仅如此,ERP系统为企业各地的分支机构提供了一个相对统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平台,同时也可以支持世界各国当地的财务法规及报表要求。
3.ERP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能够对企业各种成本发生进行计划、监控和管理的全面集成化系统的支撑,协助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运作,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典型的ERP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都能够共用相应的数据源及标准化的报告系统,同时,相同的用户界面使得系统的操作非常简单,使得对于成本的收入和监控能够有效贯穿企业所有的职能部门。具体来讲,在成本管理中,ERP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和利润实现两个环节。
(1)成本控制
ERP系统的应用,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及管理成本等进行控制,降低采购费用和库存成本。对于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应用ERP系统,可以对采购材料的价格、名称、质量等进行查询,为后续采购的采购提供指导和参考,对物资采购人员可能存在的腐败行为进行监督,也可以对各种型号的物资和供应商进行对应,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物资,可以追究采购人员和供应商的责任。在生产环境,通过全面质量管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行控制,将成本核算细化到每一天,提升成本核算的精确度。不仅如此,结合ERP系统的相关记录,能够减少盘点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库存水平过早带来的资金占用,减少将库存成本。
(2)利润实现
通常来讲,在ERP财务系统中,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即报表分析子模块、预算管理子模块以及资金管理子模块。系统中的总账系统实现了其他子系统的无缝集成,不仅能够减少数据的重复录入,还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收集,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会计相关模块则实现了上级部门列账处理,能够有效加快资金审批和拨付的速度,减少其中存在的往来误差,同时实现了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在ERP系统中,能够自动生成相关凭证,保证会计信息的规范性和可靠性,系统自带的实时跟踪功能,可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及时性,确保企业利润的有效实现。
三、ERP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企业应用ERP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向,一是量的扩张,二是质的提升。量的扩张是指ERP在企业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制造业,也逐渐向着服务业及其他领域扩展,尤其是最近几年,流通领域的企业应用ERP的比例显著增加;质的提升是指在我国,企业数量庞大,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阶段、技术水平以及市场结构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应用ERP系统时,一般都是遵循“量身定制”的原则。从整体方面分析,企业在对ERP的应用方面,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企业之间的差距非常巨大,能够真正保证ERP成功实施的企业并不多。而且,ERP管理系统的应用多集中在财务和供应链方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许多企业缺乏对于ERP的全面认识,片面重视信息流而忽视物流,对于物流的控制不足;二是企业领导参与程度不足,ERP的应用缺乏有力支持;三是对于资讯服务缺乏科学认识,在软件选型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企业在应用ERP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总而言之,ERP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企业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对于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确保ERP系统的合理应用,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王艺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一、老子的思想对当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一)对管理者的要求
1、“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管理者如何进行管理提出了要求。“无为”作为一个宏观的管理原则,意味着对私人活动束缚、干预的减少或放松,从而有利于私人活力和积极性的提高。“无为而治”要求管理者在原则和规章的指导下,充分尊重个人的人格和尊严,给每一级部下与其职责相应的充分的自主权,使每一层次的人在规定的权利范围内能自主决策、自主经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管理者遵循模糊管理和例外原则的管理形式。
(1)模糊管理
模糊管理是指管理者对员工提出不具体、不稳定、不精确、不分明、不清晰的模糊要求,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员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益,使得员工有充分的空间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思考,促进全体员工的全面发展。模糊管理要求有限的规范、不十分清晰的界限以及人际关系。
(2)例外原则
例外原则认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该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负责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管理者在决策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随着现代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活动多涉及的层面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管理者无法面面俱到、样样有为。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够辨别轻重,分清主次,在有关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上有所为,而在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上则有所不为。
2、“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
(1)注重人才的培养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老子十分讲究合理使用人才的策略,主张成功的管理者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使员工得到工作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要求管理者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发展战略,通过形式多样的培养方式与方法,提高员工的素质,满足员工学习的需求。
(2)倾听员工的声音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就要求管理者多倾听员工的声音。员工的声音一方面意味着顾客的声音,是企业了解顾客需求,做出市场反应的必要信息来源,另一方面则代表着员工对于组织的评价和其自身的需求。
(3)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子。”“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管理者对待员工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满足他们物质和心理方面的各种需要,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和工作效率,使员工有一种家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二)对员工的要求
1、“始于足下”的工作态度。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要想实现组织的高效运作和有效管理,员工必须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目标,保持自身的发展与组织目标的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员工应该怀抱一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思想,秉持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不骄不躁,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不好高骛远,通过完成一些基础的工作来不断地积累经验,持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修养,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不为己”的奉献精神
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有益于组织,但在组织正式的薪酬体系中尚未得到明确或直接确认的行为,是个人无条件的行为。它至少包含七个维度:助人行为,运动家道德,组织忠诚,组织遵从,个人首创性,公民道德和自我发展。组织公民行为是“不为己”的奉献精神的体现,是一种完全出于个人意愿,既与正式奖励制度无任何联系,又非角色内所要求的行为。这种行为有助于提高组织功能的有效性,是组织对员工行为的一种期许,同时,它也更是员工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该努力奋斗的方向。
二、结语
老子的管理思想体现了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去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但由于时代的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老子的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断加强和深化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指导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也必须提高对老子管理思想的重视,积极响应,严格要求自身,让老子的思想绽放光彩,也让自身在发展的大“道”上不断前行。
作者:杨世杰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创新意识纸上谈兵,没有付诸行动企业每天都会遇到无数问题,面对的客户也是不计其数,所以要求企业每天都必须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意味着需要创新意识,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好,便离不开创新思想,没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必定不能长远发展。有很多企业对发展创新意识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付诸行动,这也就导致了企业文化的匮乏,缺乏自身的特色,管理模式相对较传统,谈不上有什么发展。
(2)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企业存在安全隐患企业是承载着一定风险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时代的变迁、市场需求的瞬变等都使得企业面临着不同的风险,要是没有做好一定的防范准备,就极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的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没有具备防范风险意识的企业是无法做好风险的应对措施和补救方法的,这也就使得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没有树立成本观念,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当前很多企业都呈现出一种粗放型的经济管理模式,这使得企业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所以企业应该树立成本观念,成本控制离不开企业全员的参与,企业应该做到投入较少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这样就使得成本管理在企业中得到了有效的贯彻。
(4)缺乏核心竞争力,影响企业的绩效对企业直接起到影响作用的就是企业的绩效成绩,确定着企业是否能走向成熟。要想在无数企业中占领优势,就必须具备核心的竞争能力。例如:创新、品牌、人才等。这些能力得到完善和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就会进一步的上升,留住企业人才,能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控制好成本和压缩能使得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创新作为企业生存能力的体现,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打好了一定的基础。品牌代表企业的巨额资产,给企业提升了极高的影响力。留住企业人才,能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
二、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对策
(1)以人为本企业的主要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来提升竞争能力,可以利用人才优势来提升和创造更好的企业优秀文化。对于人才的培养,要做到对人才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培养,为了方便员工进行更好的相互交流,应给员工配备比较舒适安逸的工作环境。要求更好的对员工的素质进行培养,这样能全面的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也能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人力资源优势。
(2)增强创新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企业要想立足于社会就必须更上时代的步伐,需要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时,也能增强适应能力。企业要想增加新鲜活力,就需要建设新的经济框架,要想企业能够得到持续发展,就需要对企业进行创新。
(3)加强风险管理企业要想顺利发展,就需要对企业风险进行加强管理财务部门掌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重视。还要对市场信息、政府信息、国际信息等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才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可靠证据。也要对企业的整体风险意识进行强调,给普通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使员工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感,这样才能使得员工提高为企业拼搏的意识。
(4)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企业的良好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合理建设和发展分不开,所以要想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够更好的制定和实现,就应该在人才资源建设方面更加重视和创新,要想保住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能够更好的运行,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从企业的大局出发进行考虑,和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三、结束语
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就需要重视企业管理经济体系的创新,企业需要紧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运用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来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需要对经历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使得企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作者:赵霞单位:黑龙江七台河血站
一、企业管理中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不健全
由于目前我国政府对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的法规和相应标准还不完善,而且相关收入分配的准则和体制也不建全,这就使得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没有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加以规范和界定,这也导致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监管力度上不足,这也使得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渐渐脱离了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约束,进而使得国家对于一些地区企业的收入分配的管理鞭长莫及,进而使得国家和政府在管理上的难度不断增大,因此国家要想使得企业的收入分配体制在合理的范围下运行,就必须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加以健全。
(二)企业和行业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
首先是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由于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千差万别,而且经营的规模和财力的状况也各有不同,另一方面他们对于收入分配的重视程度也各有不同,这就使得企业的收入分配不均衡,而且管理机制也相对松散,还由于企业制度的制定者只重视对于自己经济利益的增长,却忽视了企业员工收入的保障,因此企业员工对于涨工资的话题一直是个不敢公开的秘密;其次,行业主管部门也没有建立企业和行业对于工资和收入的协商模式,这就使得行业对于企业的收入分配无法干预和纠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的收入分配脱离了行业的监管,利于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提升,进而也不利于企业员工收入的保障。
(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导致收入分配的问题
由于会计信息与会计人员存在利害关系,因此就使得企业的收入分配产生了不平衡的情况,从而造成了企业员工的收入无法得到保证,但是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获得高额的经济利润和社会价值。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者制定和编写的过程中主要是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进行考虑的,这就使得企业财务报表的制定和编写的时候尽量满足自己的利益;从另一个方面看企业的会计人员主要是受到企业上层的经营者所决定,因此他们必须按照企业领导的指示来骗取债权人和投资方的信任,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员工的收入得不到有力的保证。
(四)财税部门对于企业收入分配监管不足
由于国家的财税部门对于企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不到位以及审计和管理的模式也不到位,这就导致企业收入分配得不到很好的监督和管理,这就使得企业的收入分配的一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由于国家财税部门的人员分配较少,这就使得不能长期和全面的对于企业的收入分配进行监管,所以使得整体对于企业的监管力度不足,进而使得企业整体的收入失衡的状态得不到根本意义上的解决,所以财税部门就必须意识到对于企业收入分配监管的重要性。
二、优化企业管理中收入分配制度的对策
(一)政府应健全相关的收入分配法规和政策
政府应该积极健全和完善与收入分配方面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出台一些法律和政策对企业的收入分配进行监督和规范,使企业的收入分配得以真实的反映企业现在的真实的情况,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收入分配中造假现象的出现,进而使得企业的收入分配走上健全发展的道路。所以政府要想使得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真实可靠,就必须出台切实有效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这样企业的收入分配才能更加全面的保障员工的收入,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目前经营和管理状况,这样才能使得相关部门掌握企业的真实的收入分配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家相关领域更加健全发展,进而企业也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才不会在发展中破坏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二)建立行业和企业的收入分配协调机制
行业要想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使得企业的收入制度更好的满足员工真实需要,这样对于企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行业应该建立和健全对于企业收入分配的协调机制,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收入分配不平衡的现象得以尽快的解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另外,企业要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收入分配机制就应该积极配合行业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收入分配制度,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员工的收入得以切实的保证。
(三)优化企业的财务和会计管理体制和人员
首先,应该提高管理层的收入分配相关法律和法规方面的意识,明确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加大对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惩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以基本的会计规范为根本,要严格把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与资质,让专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和有关的人员从事财务的管理工作。其次,规范行业内部监督,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和专业会计师队伍的风险意识防控,形成行业内部管控机制与外部监管控制的体制,可以高效的发挥监管的职能,从而进一步提高监管上的力度。这种的监督和管理的体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使得企业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行业内部的监督三者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四)加强财税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力度
财税主管部门要想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就必须加大对于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监督和管理的力度,积极增加对于企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的人员配比,采取定期抽查的模式对于企业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惩罚,这样还可以使得监管的力度和范围进一步扩大,也使得企业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收入分配模式,另外,财税部门进一步优化自身的监督管理体制,进而使得企业的收入分配机制得以进一步的规范化,从而使得企业员工的收入得以一定意义上的保证,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和快速的发展,以及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健康和稳定,就必须完善自己的收入分配机制,因此企业首先国家应健全相关的收入分配法规和政策,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收入分配得以制度层面的规范;其次,行业应该起主导作用,建立行业和企业的收入分配协调机制,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得以进一步的优化;再次,优化企业的财务和会计管理体制和人员,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进而使得员工的收入得以有效的保证;最后,加强财税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力度,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规范和优化,进而才能促进员工的收入得以较好的保证。
作者:刘博张忠慧单位:佳木斯大学
一、儒学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以人为本
在儒家文化中,“仁”是最核心的思想理念。孔子对仁的许多定义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就是“仁者爱人”,突出了“人”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在儒学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观点体现了极强的人道主义色彩,目的就在于力求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获得和谐。在此基础之上,更着重强调了人才选拔任用的重要性,而不是单一的个人主义。由“爱人”外延至“得人”和“用人”,再引申到现代企业管理之中,也是同样适用的。“爱人”并非指要对“爱”所有人,而是灵活而不冲突地通过人性化的手段进行企业管理。管理活动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并非是敌对阵营的角色,而是管理活动的参与者和协作者。许多企业通过人性化的措施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得到缓解,也使管理更加轻松,企业内部和谐,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得人”和“用人”则是指管理者慷慨选拔任用可以满足企业要求,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并能够有效利用他们的能力,做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再者,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都会有体会,企业不可能以一人之力运作,但得到的人的品质往往良莠不齐,并且除了稀缺型人才,辅助型人员也十分重要,“犁牛之子新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便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什么管理者对每一职务的人员安排并不是统一高标准,而是需要对不同种类的人员采取不同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集体的的行动力拥有1+1>2的效果。
2.礼
儒学范畴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礼”。“礼”指一种规章制度,也可以理解成道一种德规范。孔子认为“礼”是修养的标准,也是治民的标志、治国的依据。从今天的视角看,“礼”可以是法律、社会道德。但是作为一种规范,“礼”在现代企业管理里拓展出了更为广阔和丰富的内涵。作为市场经济的有机体,每个企业都必须适合自身情况的公共准则,才可以作为企业对外行为的依据。对内部,用来规范员工行为的准则,也是“礼”的具体体现。不过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孔子在提倡礼的前提下,更提倡遵循“礼”的精神,而非形式。所以很多企业并不是缺少各种繁琐的条条框框,而是缺少适合企业情况的管理条例,更重要的是,企业员工缺少自觉遵守管理条例的意识,才会使得许多企业的规章制度知识“纸上谈兵”。
3.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论语•子路》之中有一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句就提醒了管理者自己的角色在企业管理中起到多么重要作用。儒家有“百姓有过,在予一人”的话,也是表明了管理者,也是领导者是管理的关键。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是个人独有,管理者自身的品行、作风会对被管理者有重要影响,这也是很多企业管理者早早就认识到的一点。管理者,也可以称领导者的一些特质是天生的,但是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个人魅力、遵守诚信都是必须要做的功课。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中树立威信,得到员工、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的信任,做到真正“取信于民”。这样一来,儒学之中的“信”的思想,也得到了延伸。然而把视线放在生活中,可以发现这“一人”有时候并不仅仅指职权最高的人,而是可以拓展为一批人。由企业领导者所挑选的骨干精英,也可以充当这“一人”的角色。这些人才不仅在才能贡献上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更是同企业领导者一起,对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都起到了表率作用。
二、儒学管理思想的对现代管理的重要启发
1.开放兼容
站在历史、政治等多种角度来说,儒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样的开放性也是儒家文化能够有如此浩瀚内涵的原因。在对传统文化有强烈认同感的基础上,一些经营者发现,即便着智慧结晶的时代背景是千年以前,却仍可以与现代行为理论接轨。所以企业的管理,必须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管理者经可以有针对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也可以借鉴中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也可以通过对骨干人才的培养,协同提高管理能力。中国的企业只有找到能够承受住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共同考验的管理理念和体系,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2.可发展持续发展
儒学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能够推陈出新、海纳百川,不断发展至今,足以体现了其强大的可发展性,然而对企业来说,可持续发展也是长远的目标。企业的管理者在学习管理理念、进行管理实践的时候,必须以发展为目标,并以此为标准作出决定。在企业中,管理者个人的精神品质,以及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条例所体现的企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企业诚信、企业态度,坚持以仁爱为核心的企业精神、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职业使命感等,都是企业管理可发展性的具体行为。西方管理思想集大成者彼得•德鲁克曾提出企业使命理论,也是与此不谋而合。
3.和而不同
对于“和而不同”这个启发,个人认为有两种不同角度的启发。首先,是企业对于内部的管理。前面也提到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需要有的和谐性,这页是一个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和谐相处能够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拥有更多沟通,方便管理活动的进行,同时也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企业归属感。但和谐并不意味着言听计从,只有不拘泥于职位限制,用于说出自己的“不同”才能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其次,从大的方面入手,商海茫茫,但企业管理的基础理念却是相差不远。儒学中“和而不同”的观点在此也可为经营管理者点一盏明灯。虽然基础理念相差不远,但是万千企业各自情况却不同。所以企业管理者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从平庸的“和”中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之路,找到自己的“不同”才能使企业不失生命力。
三、结语
儒学中的管理思想和现代科学理性管理思维看似关联不大,其实殊途同归。实际上,儒学中的一些管理理念,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也是可以相通的。儒学管理思想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股新的活力,不仅可以转化为职工的精神财富和道德警钟;也可以完善企业的管理规范;又可以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从而形成仁爱为先的人文精神的管理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和匹夫有责的奉献观。越来越多的管理者从儒家的思想中获得启发,这对我国搞活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柯廷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工商1202班
一不做忠臣做良臣的历史典故
1历史典故魏征
不同于唐朝大多数开国元勋的战功彪炳,甚至曾经是当年唐太宗皇位争夺者李建成的拥趸,因此在其辅佐李世民的过程中,少不了会受到一些朝臣的诟病。据史料记载,曾经有朝臣向李世民进言,称当时身为尚书左丞的魏征“举贤不避亲”,李世民虽然已经调查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却依然对魏征进行了一番敲打。耿直的魏征对皇帝说“臣闻君臣同心,是谓一体,岂有置至公,事形迹?若上下共由兹路,邦之兴丧未可知也”,指出了君臣之间理应相互协助、相互信任,在面对国家大事的时候需要秉公处理的必要性。紧接着,魏征便提出“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的请求,以及“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2的解释,翻译成现代汉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历史上的稷、契、咎陶就是良臣,历史上的龙逢、比干就是忠臣。良臣使自己受人称赞,使皇帝受人敬仰,使帝业永昌、万世太平。而忠臣只能使江山和家业败落,身家性命不保,皇帝成为罪首。因此,良臣和忠臣之间有很大的差别”,这样精辟的见解可以说从根本上对忠臣与良臣进行了区别。这番话不仅说的唐太宗心悦诚服,也为后世的为官为臣者指明了道路。为臣之道,不是愚忠,不是盲从;而是为了黎明百姓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鞠躬尽瘁。
2典故意义终其一生
魏征都在用实际行动响应着自己的这一良臣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魏征视作倡导“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的第一人。魏征本人秉公执法,公正严明,同时也利用当时的相关礼法纲纪对上至皇帝、下至各级官员的权力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尽自己所能的将个人权力关进法制的笼子。
3魏征的良臣之道
是一心为公,绝无私利之道;是勇于担当,绝不推诿之道;是为民谋福祉,不畏强权之道;是直言进谏,绝不阿谀奉承之道;是有原则、有立场,绝不左右摇摆之道。这样的为臣之道,不仅仅适用于魏征,适用于唐朝,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当代企业管理同样具备非常珍贵的启迪意义。
二、魏征“不做忠臣做良臣”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1古代君臣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共通处
在古代,国家的治理依赖于君王与一班文武大臣的协同配合,通过相关政策及决策的制定,对国家运转的秩序及方向进行管理与规划,实现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富足。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管理依赖于管理层与基层的共同努力,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结合市场形势制定企业经营方针,共同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长久发展。
2魏征良臣理论对
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一心为公、绝无私利之道,告诉现代企业管理者将企业利益摆在第一位,跳出个人利益的狭隘,作出客观明智的企业经营决策。勇于担当、绝不推诿之道,告诉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勇敢的对自己的行为决策负责,不能“有功是自己的,有错是别人的”。为民谋福祉、不畏强权之道,告诉现代企业管理者要为企业中的全体职工谋求更多的福利,而不是媚上欺下,这样企业才有凝聚力。直言进谏、绝不阿谀奉承之道,告诉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对企业的经营负责,不能为了讨好领导或者上级而盲从,损害企业利益。有原则、有立场,绝不左右摇摆之道,告诉现代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发展路线和经营方向上应该立足长远,一旦认定目标便要持之以恒。而不是稍遇挫折就发生动摇,使得企业的经营方针朝令夕改。
三、结论
从古至今,上到国家的治理,下到企业的管理,在其原理上都有诸多相通之处。所谓“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对古人行事治国之道的观察与体悟,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得失,更能够从中折射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启迪。
作者:鲁梦璇单位:湖北大学附属中学
一、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创造出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使管理活动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以便更有效地达成组织的目标与责任,管理创新的目的就是降低各种成本,发现和创造新的利润机会来增加企业利润,但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时往往出现以下问题:
1.员工对创新的抵制
员工之所以抵制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人的惰性和思维、行为的惯性。管理创新意味着变革企业中现有、固有的制度和习惯行为,因此员工对于变革有一种天然的防御心理。但并非所有的抵制都一样,有的人能够以远期利益克服短期利益的心理抵制,积极看待变化;有的人则抱残守缺,认为变革会带来坏处,所以比较消极。一般而言,员工的抵制往往会增加企业管理创新的成本。
2.利益失衡
利益的满足是员工的根本需要,因为管理创新的目的就是创造更多的利润,管理创新就意味着一种新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分配关系,一旦变革有可能威胁或损害到既得利益,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员工就会对变革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如变革有可能导致一些员工权力缩小,在企业中的地位降低,或劳动强度增大,工作自由度减弱,或对一些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甚至有可能导致下岗或失业等,这一切都会导致员工积极反对变革。
3.企业文化不能跟进
企业文化虽然无形但对人的精神支配力量很大,一般而言,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等四项基本功能。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成功的变革必须考虑到组织文化因素的影响。如果变革与企业原有文化相抵触,那么企业变革将很难成功。管理创新必然伴随着管理理念、管理价值观等的转变,因此企业文化的变革与管理创新相伴随。任何一次管理创新措施的推行,必须要考虑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员工适应性,先进的管理理念必须在与员工有了心理沟通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推行。如果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目标不能够让员工在精神上心理上认同和接受,管理创新的最终结果不堪设想。有些企业借用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但却忽视其存在价值观和管理理念的背景和环境,造成员工心理抵制,从而导致管理创新活动半途而废。
4.非正式组织的抵制
非正式组织是一种由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非正式组织在企业之中有利于发挥成员的协助精神,并维持组织的稳定,但是非正式组织却常常建立起一种强有力的防御系统而抵御并妨碍企业的各项变革。管理创新无疑会使企业现有的安稳格局和秩序面临风险与挑战,有些非正式组织的共同利益因此而遭到损伤,他们将以效率下降的结果阻碍变革的步伐,因此企业在推行管理创新举措时,必须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合理需求。
5.激励约束机制不相配套
激励是指企业通过适当的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员工行为,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系统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激励。管理创新的许多举措都与激励机制创新有关,任何一次管理创新举措如果没有根据企业目标设计出一套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充分把握员工的情绪,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那么创新目标最终将难以实现,因此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对管理创新十分重要。管理创新的一切活动由员工来实现,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的发挥是管理创新目标实现的根本前提。只有员工受到合理而充分的激励,其潜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目标才能顺利实现,否则将严重阻碍管理创新的推广和实现。
6.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的制度和结构等不契合
无论管理创新改变的是什么,都只是企业整个系统的一部分,因此管理创新必须与企业整个运行系统相契合。对于创新而言,这种契合程度越高,企业创新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在失败的案例中,都可以找到不契合的地方,比如强调增强企业产品的高科技含量的同时却仍实行资历工资制度,进行组织结构扁平化调整的同时却没有相应调整各部门间的协调方式等。
二、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
1.精心调研,设计出可行的创新方案
管理创新能否成功,成效如何,首先取决于创新方案的可行性。因此,在正式实施管理创新之前要经过深入调查,仔细研究、充分论证各种可行方案,一定要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看准摸透,然后才对症下药,同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照抄照搬,大搞一刀切。管理创新一旦决策失误,程序错乱或是控制不当、时机不准,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带来负面结果。因此,管理创新的各项方案一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充分调研基础之上。
2.尊重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重视创新成果
企业管理创新的综合性、复杂性、持续性和长期性往往使管理创新成果更多的是由“群体”经过长期的实践来完成,而不像其它创新那样清晰、明确,管理创新成果所体现的价值也是间接的。企业管理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的“模糊”性,往往造成对管理创新的特点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这样势必影响企业的管理创新。要搞好管理创新,必须尊重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重视创新成果。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适应性
管理创新同员工的素质密切相关,人的素质是根本,离开了员工素质的提高,不论什么样的管理创新举措都是没有创造力的、最终也不可能实现。因此,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其适应性,通过自上而下的培训教育,使员工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掌握新技术,学会用新的观念和方法来看待和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新问题,从而增强对企业管理创新的适应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员工对管理创新的理性认识,使员工自觉成为管理创新的其中一员。
4.正确引导非正式组织
首先采取积极措施,创建民主团结的氛围。在企业管理创新实施之前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动员,注意倾听员工的意见,让员工明确创新的意义,对创新增强理性认识,要全员参与,不能出现“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的局面;其次在管理创新活动中,要注意做好思想工作,善于转化矛盾,减少冲突和清除阻力,确保新的措施顺利实施;最后对于非正式组织的领袖式的人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其可以适当地信任、依靠、并授予相应权力和利用其威望高、作用力大的特点把非正式组织纳入正式组织以减少非正式组织的阻力。
5.完善激励机制
企业在做大以后,将会遭遇创新动力减弱的情形,因此企业必须要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使企业拥有强劲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通过持续努力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掌握和发展核心技术,维护和运用知识产权,建立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多方面拓展技术创新融资渠道。
6.企业要发挥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扶持作用
为建立名牌企业,建立地方的经济企业优势,各地政府会对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给予政策的相关扶持,如政府部门经常组织企业人员外出考察,上门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洽谈,帮助一些企业与他们结对挂钩,建立技术协作关系;或者通过交易会、展示会的形式让更多的企业有更多的机会与技术源泉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直接见面洽谈,沟通需求,寻找合作的机会,因此加强与政府间的衔接关系是企业开展创新工作的途径之一。总之,管理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企业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它是企业管理研究的永恒课题。企业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优势之地,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和环境状况,把握好前进的节奏,制定自己长远的创新计划、发展目标,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管理创新策略,全面重新审视自己的创新能力,采取正确的创新方式,保证企业创新活动真正走向成功。
作者:施伟民单位:宁波市鄞州区电力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1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1.1企业文化是对企业内外形象的展示在企业的管理中,一个企业的文化能够得到媒体传播必定是优秀的文化,在进行优秀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展示了企业的服务以及企业的产品。媒体传播可以增加企业在社会上的好感度,一个企业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向社会展示了自身责任感,还对企业的良好经营状态以及优秀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宣传,从而对企业的社会地位以及知名度都有进一步的提高。另外,企业文化的传播还有利于企业内外部信息的交流,使企业能够对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
1.2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促进企业制度的完善,而且是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具体能力的反映,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企业文化核心是企业的关键部门,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成长的主要动力。只有通过企业文化的提升才能激励企业进一步地创新与发展,从而提高竞争能力。
1.3企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人们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企业中度过的,所以企业文化环境的优劣对人与社会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而言,企业员工在企业中的社会化就是能够顺应企业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员工从进入企业开始,其价值观、行为习惯以及人际交往的方式与企业的文化就逐渐相适应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员工的社会化是企业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人作为劳动与文化的载体,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运用不同的方法与途径,使企业的员工成为一个能够融入企业文化氛围中的个体。一个优秀企业的文化能够影响员工,促使员工团结一心、互助互爱、敬业奉献,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现代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的管理者对文化的重视度不够目前,大部分的企业进行企业管理时,尤其是中小企业只顾追求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进行日常的企业管理时,常常只关注企业本身经济盈利的信息,却对企业的文化信息相当漠视。知识经济时代里,文化建设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企业家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导致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企业文化系统。所以企业管理者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充分利用文化建设带动企业经济的发展。
2.2注重企业文化形式却忽略企业文化内涵现阶段,许多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思想上往往只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只是表面工作,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只是滞留在对外宣传企业的形象上。因此,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往往会偏重文化建设中标志、口号,以及员工服饰等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却对文化建设的内涵忽略不计。从实际上讲,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把企业在创业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念传达给全体职员,通过培训、教育整合形成一套独特的企业价值体系。但是如果只是在形式上进行文化建设,对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观念没有进行建设,那么形式化的文化建设根本就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2.3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精神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一种管理模式。每个企业应该依据自身企业的历史与发展特点,建设多样的并符合时代文化发展趋势的文化体系。然而就目前来看,现在的企业大多数都雷同,没有企业自身的特点,并且还缺乏创新精神,这种现状导致了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针对上文企业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企业管理者对文化的重视度不够、注重企业文化形式却忽略企业文化内涵、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企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企业的文化进行重点的建设,本文根据自身对企业文化市场的调查研究,就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以供所需者采纳运用。
3.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管理者不仅仅是领导企业社会活动的实施者与组织者,而且还是先进文化的引领者。所以,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在思想方面对企业的文化建设重视起来,通过对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企业的各部门领导以及全体员工认识到发展企业的文化建设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是企业不断前进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上提高企业人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企业文化的建设涉及企业战略布局是否可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工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在全面了解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把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管理制度结合起来,确切地加强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明确分工,使文化建设做到有理可遵。与此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党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以确保企业的文化建设向正确、健康的道路上发展,促进企业文化体系的完善。
3.2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人是现代企业的主体,现代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人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广大员工的支持,企业只是一个空壳。因此,员工既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同样也是企业文化的实践者。企业要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进而调动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团结一致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全面提高企业的效率进而追求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简而言之,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就是强调人的道德、理想、行为规范、价值观等“本体素质”对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强调在企业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通过企业文化的渲染,激发人的自豪感以及使命感。所以,企业必须为企业职员提供一种放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营造出一个对员工充分发挥其才能有积极作用的文化环境,使高层管理人员真正地成为企业文化的领导先锋。
3.3丰富企业文化内容,体现企业特色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首先应该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以核心目标为准则,企业才能顺利地展开文化建设的工作。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企业要紧跟形势的变化,依据自身企业的特点进行不断的创新,通过科学的方式不断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调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工作关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经营活动有序的开展。除此之外,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企业的文化特色是由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关部门在对企业文化进行制定时,必须事先对企业的基层进行深入的了解,深入基层群众,并且依据自身企业所具有的经营特点,建立起企业自身的文化价值体系。只有这样,企业的文化建设才具有活力以及凝聚力,企业的改革与创新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全球化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市场经济竞争是残酷而激烈的,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顺应现代化市场的变化,从而使企业得到生存与发展。现代化企业要想做好文化建设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体系。在进行文化体系建设时,文化建设人员不仅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企业文化内容,体现企业特色等工作,而且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地对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改革与创新,形成企业自身独一无二的文化体系,促进企业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社会影响力的增强,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作者:陈永青单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一、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企业认识不足目前仍然有很多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缺乏了解,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没有主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意识。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在决策时习惯于依据自身经验,没有科学地以数据信息为依据。有的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但其建立过程非常草率,并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和专业的分析,甚至对MRP(财务管理软件或制造资源计)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的原理不甚了解,这样的管理信息系统显然不能将企业的信息充分利用,不仅无法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反而浪费了资源和经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革不仅是开发相关管理软件和建立计算机网络,更要随着信息化管理重组业务流程、改变组织结构,可以说是企业管理思想的变革,因此部分员工会担心损伤自身利益,并对此采取抵触态度。这种现象阻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推进。
(二)管理基础薄弱目前我国大量的企业尚未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内部管理系统存在诸多不足。有些企业近年来高速发展,经济效益上去了,但是管理并没有跟上,采购、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环节没有固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急于建设信息化系统,实施ERP,结果会适得其反。ERP系统的实施复杂度大,其理论基础是供应链管理,涉及面相当广,其中包括供应、财务、生产、销售等。原本随意的管理方式一下子受到约束,很可能造成员工和客户的不适应,影响企业间的有效合作,从而对企业的供应、销售等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客户流失。此外,企业管理的随意性大,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通畅,这就可能造成执行力度不到位,企业管理信息化流于形式,最后不得不放弃信息化管理。
(三)投入资金不足目前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的资金投入占总资产的百分比远低于西方国家。资金投入不足在中小型企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信息化管理需要购买相应设施,引进先进技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后期仍然需要软件的二次开发、系统维护和设备更新。部分企业将信息化建设当成一次性建设,省去了后期维护,随着软硬件资源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系统必然落后,从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
(四)专业人才欠缺调查显示,80%企业认为信息化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高水平管理队伍的支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信息化企业管理的观念,丰富的管理经验,还需要具备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和维护的能力。信息化管理系统涉及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包括各种单项管理子系统,各系统之间又需要相应接口实现数据和资源的共享和各部分的交流,技术人员如果缺乏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很难将信息系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充分利用。
(五)信息安全问题传统的管理体制下,企业的经营信息以纸质文件的方式存放于各部门,即使发生信息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也不会非常大,易于恢复数据。但是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各种信息依存于内部网络系统,虽然提高了传递信息的效率,但是一旦信息被窃取或者破坏,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破坏者可能通过病毒入侵、黑客攻击或者利用内部管理的安全漏洞窃取和破坏信息。
二、推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针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种种问题,必须制定相应的策略。
(一)首先可以发挥政府的强大影响力技术方面,政府可以投入部分资金和人力,用于管理软件的开发及硬件的研究,同时鼓励信息化方面的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在国企方面,政府可以将国企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列入业绩考核的范围,从而增加企业管理层的动力。对于私企,政府也可以采取相应的鼓励机制,引导私企管理的信息化。此外,政府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力宣传也会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二)培养和引进信息化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期间需要不断完善和维护,因此需要同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企业可以采取培训的方式强化员工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的技能,用交流机制和激励竞争机制增加员工积极性,同时引进高水平的信息管理人才。企业内部要为信息化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包括提高待遇,改善福利等,吸引信息化人才。同时,应加强信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企业整体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建立企业信息文化,减少信息化建设在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三)避免盲目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开始之前,应该先明确企业自身的状况及对信息化的需求,对企业信息化的长期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及合理安排,购买企业适合的信息化设备,采用切合自身实际的信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顾玲(中外运现代物流有限公司)摘要:传统的人为管理存在很多弊端和风险,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制度的信息化也显露出其强大息化软件。例如,大型企业的规模庞大,其业务规模、信息量也很大,因此需要更加复杂的信息化管理结构。而中小型规模较小,企业业务灵活,信息量小,容易实现信息同步,宜采用更加简洁实用的信息化结构。信息化建设不可急于求成。首先要打好基础,做好原始信息资料录入的工作,完善的信息资料是信息处理的基础。建立企业内部网络,根据企业内部结构建立子网,加强各部分网络的联系。在企业内网建设达到一定成效之后,可以着手企业内外一体化网的建设,包括与合作伙伴、客户的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渗透到生产、采购、销售等各个方面。同时,要定期研究分析企业现状,以及当前信息化系统产生的效益,不断改进信息化系统。
(四)增强管理基础,健全企业制度信息化系统的成功应用离不开管理基础的支持。中小型企业不能一味加快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管理机制也要相应跟上,不能以一种毫无章法的方式管理企业。企业管理随意度过高,一些信息化系统就难以合理地应用于管理中。应使员工、合作方、供应方等都能够遵守相应的规则,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做好铺垫。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考虑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系统。
(五)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国内并不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他们往往具有广泛的业务范围,有的甚至跨国发展,信息化管理在这些企业中是不可或缺的。海尔集团是在我国制造业之中实现信息化较早的企业,也是信息化建设比较成功的例子。其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从而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每个订单在网上的同时,所有部门都可以看到与这一订单有关的数据,每个部门可以及时针对该订单做好相应的工作。其成功的信息化管理降低了供应链成本、闲置物资,减少了仓库面积和库存资金,物流中心的吞吐量大大增加,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一些相似的制造业可以研究海尔管理信息化成功的经验,从中吸取适合自身企业的部分进行学习和借鉴,并不能照搬照抄。对于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我们也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借鉴。其原因有三:其一,国内外经济体制不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其二,国内外文化差异巨大,文化在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三,企业的类型、形式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三、结语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我国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传统的人为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凭借个人经验进行决策,而信息化系统通过资源整合,信息的数据化,使决策具有更大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使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有着更为科学和稳定的依据。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企业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充分,部分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高水平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匮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经验总结;不能光靠先进的设备和软件,需要改变管理思想和完善企业制度。通过发挥政府的强大影响力,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信息化技术人才,从战略角度按部就班地建立信息化系统,充分借鉴国内外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经验,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将得到改善。
作者:顾玲单位:中外运现代物流有限公司
一、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一)会计环境这里的会计环境主要指经济大环境,由于市场经济转型还没有全部完成,相应的政策法规也不够全面完善,导致我国的会计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一个新的经济情况出现,紧接着就会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必然会对既有的会计环境造成影响。即使是一个成熟稳定的经济市场,其会计环境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如美国证监会针对安然公司会计信息造假案就出台文件,为“特殊目的主体”制定专门的会计准则。发展中国家的会计环境就更是多变无常了,我国的会计准则常常是前脚制定后脚改变,使得会计信息质量无法保证,也为一些非法分子提供了会计信息造假的契机。在会计环境千变万化的同时,会计方法却是止步不前,必然导致会计信息所反应的企业运营情况与实际情况有所误差,会计环境变动的越快,这种失真就越厉害。此外,中国的监管机制、审计标准、高质量管理人员、注册会计师等人员的培养也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没有一个硬件的支撑系统,也没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得我国的会计信息常常不按照规范运作。
(二)科技因素的影响如果说会计环境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间接的,那么科技因素对其影响就是直接的。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审核都需要技术的支撑,尤其是外部资料其精确性受科技因素的影响很大。我国的电算化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还无法精确解决。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会计方法现代会计信息都是通过可计量的数据来表现的,都是在严密的数学规则性进行的,而其中的很多数据不是来源于客观事实,而是来源于我们的主观判断。如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固定资产摊销的方式等,都融入了大量的主观因素,其准确性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不仅是货币的确认融入了主观因素,很多时间的界定也融入了主观因素,融入的主观因素越多,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失真的程度就越高。此外,会计信息都是以货币的形式来计算的,那么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的前提就是币值的稳定。一旦发生币值的大幅变动,会计信息所提供的数据就会扭曲企业的经营状况。最后,很多会计信息反映的都是汇总、合计以后的数据,这也使得企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被总体的数据所掩盖。
(四)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是由人来制定的,这就导致会计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广泛适用性等得不到保障。人制定的东西多多少少都会融入主观判断的因素,制定的质量也受人的知识水平的限制。如果制定的成员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那么制定出来的准则制度也会出现代表性过窄的现象。如果某项准则阐释的不够清晰,那么在实践中也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分歧。最后,我国对于无形资产、社会责任等比较抽象的财务信息制度规范还比较缺乏。以上的因素都会影响会计制度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企业管理的作用
(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多项研究都显示,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企业治理结构之间有高度相关性,公司的治理离不开信息,必须在既有信息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治理结构,同时公司的经营成果也需要通过会计信息传递出去。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检验企业过去活动的成效,了解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的决策,根据执行的效果来决定修改决策还是继续执行旧有的决策。同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还能减少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强化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员工通过会计信息的披露也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与职责所在,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执行决策。会计信息能够正确反应产品在市场上的流动情况、产品的生产周期、成本比例,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判断市场需求。此外财务数据的分析还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确定资金流向,正确判断企业的融资能力、资金流动能力等,从而制定最佳的投资方案。会计信息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传递信息、信息反馈、调整纠错、传递信息的循环过程,使得企业的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前进。
(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降低企业筹资成本,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会计信息不仅是企业决策者在使用,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外部投资人员作为一个参考依据。通过会计信息的披露的减少投资人、债权人与企业管理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让他们对于企业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都有一个了解,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来寻找最佳投资机会,将资金投入到经济效益最高的地方去。这样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还能够达成资源的最大效率分配。反言之,如果会计信息质量低下,3投资者就无法正确判断企业信息,错失最佳投资机会,不能获利,企业也失去了低成本融资的机会。当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有一个高效的传播机制。
(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彰显企业价值从企业内部来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减少委托人与管理者、管理层之间的信息冲突,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高效的治理效率对于企业价值的提升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从外部来说,高质量、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让投资人、社会对于企业都有一个真实、全面、及时的了解,可以降低投资者投资的风险,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选择。在长期中积累口碑,赢得投资者对于企业的信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价值。同时,企业通投资人之间达成信任和默契还能够降低企业的系统性风险,对于股价的提升和长期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提高企业绩效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正如上文所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绩效。从资本的角度来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从而改善企业的绩效。无论是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增加还是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升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都有着正面的推动作用。
(五)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保证企业盈余的可靠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其反应的企业盈余更加可靠,可靠的信息披露又能够提升企业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就会有更多优质、成本低的资金注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如果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反应的盈余也不真实,为了不影响以后的企业形象,就会进一步用错误信息来掩盖现实。不真实的信息进一步影响企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影响企业的发展决策,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盈余的可靠性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都至关重要。
三、如何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一)构建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系统信息质量控制系统包括对会计环境、会计目标、监督人员、会计工作人员、会计方法等多角度全方位的控制。根据《会计法》确定有效的施控人员,包括员工、企业管理层等,明确受控人员的责任义务。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确定会计活动的目标,采取合适的控制程序。明确每个人在控制系统中所承担的角色,保证互相之间沟通交流的顺畅。
(二)实施会计信息质量的事前控制事前控制包括控制目标的设立、会计制度会计原则的制定、核算处理方法的选择、会计责任制的落实等。会计制度会计原则的制定不仅要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还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业务需求,符合信息质量的基本特征,具有前瞻性,如果没有前瞻性必然造成规则的变动性大。对于会计核算制度、报表的种类、信息披露方法、报告指标等都是事前控制的重点内容。制定和落实会计信息质量控制责任制,从单位负责人到总会计师到各分公司的会计主管人员、会计工作人员都要明确工作职责,承担相应的责任,鉴定会计报表责任书。
(三)实施会计信息质量的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主要包括建立会计委派制度和会计稽查制度,虽然会计委派制度是针对国有企业制定的方案,但是对于其他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由投资人或者独立董事对财务总监或会计主管人员进行委派。或者,投资人可以不进行会计人员的委派,但是对重大的财务事项实行联签制度。总之,通过各种方式让资产所有者参与到会计信息编制的监督中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中的稽查指的是内部稽查,稽查的主要内容有货币资金、筹资、担保情况、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实物资产、投资、工程项目、成本费用等,是对会计信息的一个全面的监督管理。
(四)实施会计信息质量的事后控制事后控制主要指会计报表的审计,分为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社会审计主要是会计报表公开之后由社会相关人员对其公允性、合法性以及会计方法的使用进行审计。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企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主要有财务部门的审计和审计部门的审计,由于公司对于其自身以及子公司的运营情况最了解,因此,内部审计也最容易找出会计信息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信息传递、信息保存、治理结构优化、价值提升、效益增长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管理者与外部的投资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依据。为了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要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保证其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可理解性,让会计信息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作者:吴琦单位:沈阳金杯车辆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