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12 05:01: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教师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师教学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论文

一、我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现状

(一)教学认知理论有待改进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品低下,不能够针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来组织安排教学,有的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研究教学环节设计、课后反思等活动。缺乏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教法的研究和学习,总体来看教学认知理论乏善可陈。

(二)缺乏深造学习机会和科研能力提升

很多教师忙于课程工作量的完成及各类教学、教案的检查,不去对教学进行反思,不去参加深造学习,不去撰写科研论文,更不用说去通过教学科研来提升完善自己。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专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掌握转化知识的能力素质。在以下论述中,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即普通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

(一)教师普通能力培养

笔者将英语老师必备的教学能力素质称为普通能力素质,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1、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用语的的使用要有一贯性,要简单明了、规范准确,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观摩示范课教学、英语教研讨论和教师素质竞赛等多途径和手段来进行。教研组要有固定时间集体备课,“统一口径”,规范课堂用语,互相听课,互相指正、互相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外教来指导。

2、教学科研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对的策略和解决的方法。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用理论进行思维并将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专业能力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两个方面。

1、专业技能素质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口语和听力,这些都是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以语音教学为例: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根本,是学生以后的词汇、听力及口语的基础。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英语教师的发音带有浓重的地方特点,例如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大部分县和邯郸的魏县人分不清,四川、湖南、湖北和云贵地区以及江苏南京部分地区的大部分人不能够区别,大多数中国人不能够发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发音和学生的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词汇教学需要教师掌握词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词汇的来源,掌握音、形、意之间的关系;语法学习要系统全面,口语听力要多加练习。

2、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英语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具备表演、演唱、跳舞、书写以及绘画的能力。具备这些教学技能将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学管理部门要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深造、学习机会,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素质,促进小学英语教学。

作者:张强 梅芳 郭胜斌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张家口学院

教师教学论文:新课程教师教学论文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充当“帮助和引导”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输出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只能是被动地进行学习,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新课程的教学则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充当“帮助和引导”的角色,即充当传道者的角色、智能开发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朋友角色和探究者的角色。

教师只有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出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搞好“教学反思”

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善于探索,一个是善于反思。换句话说,反思可以促进一个人的成长。注意培养学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这点是教师尤为要注意的,重中之重是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积极养成“教学反思”的职业习惯。“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特别需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在教学后进行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总之,重视并搞好“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这也是提高自己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与其他教师的合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重点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共同辅助,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师要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和教育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对于其他教师的教学也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在工作中,主动寻求与其他教师的合作十分重要。记住:我们的工作紧密相连,互为一体,相互促进,不可缺一,这样才能取得共同的进步,让教学任务取得更加完美的胜利。尊重和互帮互助历来就是中华民族千年留下来的传统美德,而在教育这份使命中,具有更加神圣的作用,只有将上述的观点做到位,才能将教学任务不辱使命地完成。

作者:刘衍勇 单位:贵州省晴隆县职教中心

教师教学论文:教师情绪与教师教学论文

一、影响教师教学情绪的主要因素

人际偏好状态:这是指在师生交流中会产生个性化的情感因素,进而出现不同倾向的情感偏好,客观上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同的教学地位,这会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交往状态。学者阿伦森观点如下所述,每个人都喜爱对自己产生信仰或益处的同类人,以及具有才干、能力、技术的卓越品质。如果上述的条件不符合要求,人际关系便建立在疏远的基础上,教学环境中也是体现出如此的状态,教师一般都喜欢成绩好或者利于教学的学生,学生一般都喜欢有才干或者吸引力强的教师。如果将这些要素引入到教学领域中,将会对教师的课堂情绪产生相应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的个性等其他因素也会对教师情绪产生重要影响,很可能体现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对其产生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二、教师情绪自我调控方略

这是体现在教师自我情绪管理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情境内容的差异化,适度有计划地调节和控制教师课堂教学的情绪,使其能够适合教学的需求,并有利于教师情绪的运用和意向选择。教师教学情绪自我调控可以运用如下策略。

1.认知调节情绪方法

当处于同样的时代社会大背景下或者类似的生活环境中,有些人会产生情绪上的困惑,有些人则能够很好地控制。这就表明产生情绪困惑的原因是来自于自身,更是个体对世界的主观看法。通过科学研究论证,情感和行为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人们产生的情绪或行为问题源自于对相关事件的分析,这其中负面认知情绪和行为阻滞间会产生共鸣效果,进而导致恶性循环,让当事人困惑于其中无法自拔。有效地改善现有的认知行为和不理性的思考模式,用正确的观念去理解世界,这会有效解决人们产生的情绪困惑。教师会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素养,有利于实施认知调节策略。

2.提升个体精神境界

主导情绪是某个人常态下的情绪表现,这一认知反应更多层面上是体现在个体性格因素的潜在影响,若从教师群体作为参照物,这是和他们的工作态度以及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着积极人生态度的人,会更加深刻地了解生活的意义和工作的动力,教师正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会愿意为其奋斗一生,学生的成长又让他们充分看到自身的价值,具有上述精神境界的教师会有效的克服不良情绪,也会在出现相应问题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调整,否则,人生态度消极的群体,会在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出现很多的问题。所以,有效提升个体精神境界,这是树立起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有效媒介,更是成为自我调控情绪的根本途径。

3.暗示

暗示可以发挥调节情绪的功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调节情绪,采用的方法多是自我暗示。这是指教师对自己提出暗示,它存在着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两种状态。前者具有着积极的倾向,能有效战胜自卑、懦弱和冲动等不良情绪,这也成为提升个人心理素养的重要方式;后者具有着消极的倾向,常会出现否定自己的状态,难以在现有环境中继续行动等等,会对课堂教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4.有效交流沟通

这包含着信息、意见、情绪等多方面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其是属于间接教学情绪调节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具有着贯通的特点,意见沟通主要集中在批评性的沟通,其涵盖着冲突、分歧、调停和互动等几个环节,情绪沟通主要是在教学中,教师善于观察学生,并采取防患于未然的沟通方式。

三、总结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沟通的宗旨是要强化师生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为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同时也会有效消除不良教师情绪。当教师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教育界、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时,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消极情绪,当教师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能轻易地克服不良情绪、能时刻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的时候,教师就成了情绪的主人而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教学,我希望那一天早日到来。

作者:高会端 单位: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采一小学

教师教学论文:教师实施案例教学论文

1教学内容选择

翻阅“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教科书即可发现,几乎所有章节都不乏教学案例,证明编写者的确是按照“应用导向”、“案例教学”的编导要求编写该部教材的。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在所有章节教学中都安排案例教学,对教材中的案例往往只能做“例案教学”或教学例子加以运用。教师挑选什么样的案例作为案例教学内容或者说挑选案例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教师在挑选案例前应该做什么功课等?是案例教学内容选择时首先考虑解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清楚自己在选择案例教学内容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演好角色应该做的事情。此时教师如同影视剧导演挑选剧本。影视剧导演选择剧本考虑更多的可能是时代背景与要求、观众口味与需求、剧本感染力与艺术效果等,而教师作为“导演”选择案例教学内容的依据是:本门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提高课程教学成效的实际需要等。以“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教学为例。该课程是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注重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专业课程。教师在挑选教学案例前,需钻研财经新闻专业教学计划,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明了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课程在财经新闻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阅读分析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教科书,确定教科书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针对所教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确定选择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围绕重点与难点问题的攻克与解决,选择方便学生学习、便于学生理解、能够激发兴趣、容易组织讨论的案例等,成为教师当好“导演”角色、选择案例教学内容要做的主要功课。“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均在于教会学生写出较高质量的财经新闻报道。对教科书各章节比较分析后,笔者认为,调查性财经报道章节排在整本教材倒数第二章,选用调查性财经报道案例作为案例教学内容最符合学生接触财经新闻时间不长、实践机会不多的情况。调查性财经报道的内容,“扒粪者”深入基层、应对各种挑战的经历,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实生活中,各媒体有关调查性财经报道资料来源充足,方便学生查阅。对同一事件,各媒体不同形式、角度、深度的报道,方便学生进行比较、总结,引发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可以为后续的讨论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打下基础。

2教学案例选编

案例教学内容确定后,接下来就是案例选编工作。由于调查性财经报道案例众多,如果选编的案例文本不规范、不典型、不精准,案例教学实施就会功亏一篑,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成效。教师在案例选编的过程中,担当的是“编剧”角色。编剧是从事影视剧本创作的人。编剧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改编。教师在案例选编中的“编剧”工作是改编。所谓改编,即将准备作为案例教学使用的案例,改编成适合教学需要的文本格式,让案例中蕴含的理论问题与课程教学目标紧密相连,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顺利突破铺路架桥,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直接挂钩。改编后的“案例文本不仅教师自己能把握,而且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在“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教学案例选编过程中,教师作为“编剧”应注意:第一,按教学日历安排,教学此时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学生通过前阶段学习,已经初步掌握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方面基本理论知识,选择调查性财经报道实施案例教学,可以统筹前面所学理论,融入案例教学内容。第二,查阅与案例相关的所有资料,去粗取精,改编成符合案例教学需要、始终围绕教学主题的文本材料。第三,讨论题目设计为统筹学生已学内容服务,不能仅仅局限于案例。要求题目设计能激发学生积极查阅资料,认真回答问题的兴趣。第四,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做好讨论过程预判,撰写讨论中发生各种情况的应对文字材料,为正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做准备。

3组织课堂讨论

教师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阶段承担的角色应该是“导演”和“配角”,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角。教师作为课堂讨论的“导演”,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主动性,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有深度的讨论。作为“导演”,要避免冷场、避免偏离主题、避免无休止的争论发生,有效掌控讨论过程,控制讨论结果按正确方向发展。教师作为课堂讨论的“配角”,需要向相声捧哏演员那样,用支持、赞扬的体态和语言对学生的精彩发言予以鼓励。用打岔、逗趣的体态及语言对学生讨论冷场、跑偏、斗气、无序状况实施铺垫、转折、撤火、理顺工作。在调查性财经报道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中,笔者认为采用“学生对学生———辩论与合作型”讨论方式比较符合当前大班教学现状。在现实教学中,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在课堂讨论前,要求各组在阅读教师提供案例文本基础上,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自行组织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基础上挑选代表本组在课堂讨论上发言的同学,要求做好在课堂讨论发言PPT,在规定的发言时间里阐述本组的观点。各组代表发言后,进入自由发言辩论,教师在此阶段则适时进入“导演”或“配角演员”角色。

4课堂讨论点评

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点评阶段教师的角色相当于影视作品的“影评人”。敢于说真话不说假话才是好影评人,不能因为有学生评价教师的评教环节存在,对学生学习讨论环节中的不足不敢提批评意见。教师作为调查性财经报道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的“影评人”,需要点评的是:第一,点评发言者发言中的独到见解,有创意的思路或者想法,并就其存在缺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二,点评发言者的发言思路、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否正确,在评判是否正确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新的或者是更好的真知灼见。第三,点评发言者针对案例发言中所学专业知识、理论运用情况,指出存在内容缺失、表述不严谨甚至思想观点错误等问题。

5案例教学总结

根据案例教学各阶段实施情况,研读学生各小组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回归自己的原本角色,对本次案例教学进行书面总结。在总结中需做到:第一,回顾分析学生讨论发言及学生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判定教学案例选定,教学案例选编,讨论题目设计中的成功与失误所在,分析案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是否解决。第二,回顾分析教师自己在课堂讨论中的言行,罗列出教师个人在讨论中的“导演”(“配角表演”)时机把握、“导演”(“配角表演”)位置把握、语言语气及声调运用等方面的成功与失误所在。第三,回顾分析课堂讨论过程中,全班学生的神情表现和关注度程度,判定学生对本次案例教学的积极参与度,总结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的主客观因素,为下一次案例教学实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作者:冯嘉 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教师教学论文:教师体态语言中健美操教学论文

1、体态语言的分类

1.1、通用性体态语言

通用性体态语言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共识性,不受语言、空间限制,不必通过双方预先约定和沟通、在特定的环境中表达即可以相互意绘的体态语言,如眼神、表情、手势动作等体态语言都属于通用性的体态语言。通用性的体态语言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健美操教学中,因其所传递的信息简约明确、表达的情感充分到位,所以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通用性体态语言的运用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健美操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这一类语言向学生发出使学生能准确捕捉的体态信息,当学生较好的完成老师教的动作时,教师用流露出的满脸笑意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当学生听课不认真,动作不规范时,教师用严厉的目光注视表达对学生的提醒和警告。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通用性的体态语言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目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专用性体态语言

专用性体态语言不具有日常的通用性,是指专门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应用的一整套体态语言,一般具有固定的模式。健美操教学专用性体态语言包括示范性体态语言和示意性体态语言,如对教师健美操特定动作的示范即为示范性体态语言,而教师在健美操教学中与学生共同约定并遵守执行的某个代表特定含义的动作即为示意性体态语言,例如在健美操课上当教师想结束学生自行练习,集合整理队伍时,会将双臂上举过头顶,双手击掌其中一只手握拳举过头顶,以此来示意学生结束练习,列队集合听从教师的下一步安排。

2、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

2.1、直观传递教学信息

体态语言作为在健美操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手段,其在健美操教学中直观着传达着教师发出的教学信息,体态语言在特定的情景条件下,可以不依赖于语言表述而独立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这种传递往往比语言教学传递信息的速度更快更直观。在健美操课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程,其实践部分的课程就需要教师充分展示体态语言,以动作示范为主、以讲解为辅,形成边讲解边示范的直观教育展示。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做出的准确的示范性体态语言,可以成为学生的活标杆,以直观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对健美操分节动作展示一目了然,快速的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及不同的特定情境要选择恰当的体态语言,准确选择体态语言是准确传递教学信息的前提,特别是通用性体态语言,更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合理运用,以避免引起歧义和误读,造成信息传递障碍。

2.2、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体态语言是人内在情感的一种外在表达形式,因此人们在运用体态语言的同时,能够从体态语言中解读出彼此所抒发的真实情感,当人的内在情感、愿望转化为外在行为表达时,这种情感信息才更容易被对方所接收到。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通过体态语言的表达形式向学生所传达的情感信息,能够有效的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间融洽交流的前提是教师必需管理好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情绪,只有当教师将内心的美好情感和积极情绪与外在动作结合表达时,学生才会真正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接收到积极正面的交流信息,反之如果教师内心情感虚伪消极,通过其体态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就会引起学生对教师体态语言的负面解读,甚至会引起负面效应,对学生的情感造成严重的伤害,不利于师生间情感交流,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教师恰到好处的运用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不仅能起到促进师生间情感交流的作用,还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人通过体态语言输出的情感信号强弱不同,教师要想在健美操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应用体态语言,一方面要管理好自己内心的情绪,另一方面要注重体态语言的准确表达,平时加强练习,扎实功底,才能在健美操教学中游刃有余的运用体态语言。

3、健美操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的应用

3.1、通用性体态语言的运用

(1)表情语。

表情语言是通用性体态语言中较为直接和简单的,最简单的表情通常最能准确表达教师的思想,表情语最能充分反映教师的心理状态,学生们往往可以通过教师的表情语言观察教师的思想活动及心理活动。如学生能在教师的微笑和点头这类表情语言中读出赞许和满意,在皱眉和摇头中读出失望和不满等。

(2)手势语。

手势语是能过手势动作表达教师的思想,手势语在健美操教学中既可以传递教师的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手势语有助于教师表情达意。例如:当学生在完成教师规定的动作练习时,教师会以手势表示OK;当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有难度的动作时,教师会竖起大拇指以示赞扬和鼓励。

(3)眼神语。

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通过眼神来传递信息,健美操教学也不例外,眼神语言是教师常用的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例如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当讲解或示范到难度较大的动作时,教师会边讲解边用眼神征询学生是否听懂,等待学生的表情语言或眼神语言反馈。有时教师也用眼神来提醒溜号或搞小动作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制止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

3.2、专用性体态语言的运用

(1)示范性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

健美操是将大量独立的形体动作串连成为成套的动形体动作,示范性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满足了健美操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教师亲自进行动作示范就是最直接的示范性体态语言的运用。首先由教师对单个独立形体动作进行逐一的直观展示,辅助用语言讲解动作要领,教师的动作示范就是运用示范性的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学,通过体态语言的直观展示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加深了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示范性体态语言对难度较大、较为复杂的形体动作展示更加直观,对于复杂动作的讲解,这种体态语言形式表达的直观效果是任何语言讲解都无法达到的,清晰、连贯、恰到好处的示范动作可以将复杂动作分解展示,同时又不失动作的连贯性和统一协调性,同时还会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趣。例如,当教师在示范原地连续跳转动作时,除了示范跳转动作外,还示范了如何将第一个跳转与第二个跳转动作相连结,并且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别进行了示范,以便使学生能够看清楚身体在空中转动过程中不同角度的姿态,同时引发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2)示意性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

示意性体态语言是表达特定含义的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使用示意性的体态语言能够保证健美操动作练习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保证练习意境不被语言所破坏。示意性的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的应用极为普遍和广泛,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组合或成套动作的领做练习过程中,通常会跟着音乐不止一次的反复对某套动作进行循环练习,教师为了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练习气氛不至于被破坏,教师多采用示意性的体态语言来发出指令,例如教师会在第一组练习结束前,陪随音乐做出“两臂上举,两手指尖靠拢,同时两掌心向下,双手指尖碰触头顶”的动作,这个体态语言所表达的就是重复前一套动作的意思,学生收到信息后会在整套动作结束后继续重复做一遍整套动作。教师在健美操课堂上恰当的运用示意性体态语言,使学生对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心神领会,对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4、结语

健美操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体态语言的运用也是一门艺术,健美操教师恰好将这两种艺术融合,使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教师通过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高健美操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健美操学科的艺术魅力;学生通过健美操课堂解读教师所输出的体态语言信号,可以更快速的掌握知识、理解情感。师生双方通过体态语言培养出一种默契,有利于促进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邱婷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教师教学论文:教师课堂讨论下案例教学论文

1明确责任,角色扮演恰当

(1)主持人的角色

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讨论内容,把握教学进程,维持好课堂讨论秩序,充当好主持人的角色.在讨论开始阶段,教师要像主持人那样,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程序,明确学习要求及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尽早进入讨论的状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发言顺序和学习进度,引导和鼓励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使讨论总是围绕一个题目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形成热烈而有序的讨论氛围.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的全过程进行总结,使案例教学有头有尾,为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要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发言人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控制作用是通过发言人的角色体现出来的,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充当好发言人的角色.发言人是一个代表性的人物,教师的发言不能仅代表自己,而是要反映学生的整体意见.发言人发言,不能原样照搬学生的发言,也不能任意取舍,而是要对学生的发言作简要的总结和整理,以求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观点和思想.发言人的角色是教师扮演的关键性角色之一.要扮演好这个角色,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思想整合能力.

(3)导演的角色

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虽然以学生为主,但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它实际上一直处于教师的严密监控与指导之下,教师要像舞台上的导演一样,发挥潜在的影响力.教师通过导演的角色使学生知道什么时候陈述个人的见解,什么时候评论他人的观点;通过导演的角色规定哪些学生发言,哪些学生不发言,哪些学生多说,哪些学生少说.导演角色的灵活度很大,难度也很大,扮演好这个角色,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群体互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2循循善诱,启发引入开局

引入开局是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的引入环节.案例教学引入是学生讨论兴趣与热情启动的基点,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好的开局有利于调动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态势,自然地进入课堂讨论环节;有利于学生围绕主题思考.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讨论兴趣,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案例、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案例讨论的开局.

(1)情景创设法

即将案例的特殊环境、主要任务、关键场景等,通过语言、实物、课堂布置等,融入讨论现场,形成案例的情景氛围,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身临其境之感.以此开启案例讨论的序幕,可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激情和兴趣.

(2)案例回顾法

即由教师对案例的故事梗概进行介绍,还原案例的矛盾点、疑难点、关键点,引导案例课堂讨论环节的启动.通过案例回顾,可将学生引入讨论的氛围之中,引导学生跟随案例介绍,逐渐进入角色,进行案例讨论.

(3)演示导入法

即通过与案例相关的报道、图片、录像等媒体资料或专门制作的动画、影片等,将学生引入案例讨论环节.

3聚焦矛盾,推动讨论深入开展

围绕问题,聚焦矛盾,逐步把讨论推向深入,是教师组织案例讨论应该运用好的一个主要方法.虽然案例讨论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教师要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按照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把握内在要求,采用恰当的方法组织实施,推动案例讨论深入开展.

(1)明确目标

组织课堂讨论的基本目标是,激起学生兴趣,营造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发挥学生内在潜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能力.因此,课堂讨论时,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案例的主题和基本目标,使之明确研究、讨论活动对于提高素质、能力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主动发表见解.

(2)关注重点问题

重点问题是案例讨论的重点,也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因此,教师要把握处置该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通过引导、讨论、启发,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难点问题.

(3)聚焦难点问题

越是难点,教育价值越大,越需要聚焦.教师要认真关注学生对于难点问题的认识,在和学生分析研讨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找到突破口,引导他们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和看法,实现对难点的突破.

(4)鼓励学生讨论

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及行为中的积极因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和不同意见,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4掌控节奏,灵活解决问题

讨论节奏是指讨论进程的快慢、缓急、强弱、张驰等.课堂讨论应该有高潮、有平缓,要张弛有度、井然有序,既有使人激动不已之处,又有使人平静之时,体现出讨论过程的节奏感.但课堂讨论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冷场、偏离主题、发言不均衡的情况.如果教师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课堂讨论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

(1)出现冷场的情况

冷场指的是当需要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时,课堂保持较长时间的沉默.冷场主要出现在讨论的开始阶段,此时学生往往慎于开口.处理此种情况教师要把握三点:第一,讲清问题,指明方向,再做开场白式的引导动员;第二,发现冷场时,立即对开局引入中涉及的问题和观点进行分析,简化问题,引导学生发言,起到点醒、催化的作用;第三,教师可以采取“点名”或者“顺序发言”的办法让学生发言,引导善长发言的学生继续发言,同时“肋迫”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或对前面的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逐步让缺乏自信和有羞怯心理的学生适应讨论和交流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需要研究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尽量避免提过空、过大和过于抽象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

(2)出现纠缠不休、游离主题的情况

这种情况会严重干扰讨论的主题,直接影响课堂讨论的效果.处理此种情况教师要把握三点:第一,沿着分析案例中的基本事实、基本问题、基本理论,引导学生逐步回到主题;第二,沿着学生认识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回到主题;第三,以委婉的方式扭转局面,走向正题,如可指点一下事先写在黑板上的主题.

(3)出现发言不均衡的情况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出现发言过多或发言过少时,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对于发言过少的学生,要多引导、多鼓励,促使他们积极发言;对于发言过多的学生,教师则要有意识地限制他们发言,或者以诙谐的方法打断他们的长篇大论,或者规定他们的发言次数和时间等.总之,教师应从教学目标、课堂讨论的整体进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采取多种方法灵活而有效地引导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环节.

5总结讲评,归纳梳理观点

总结讲评是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是归纳梳理学生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讲评是教师根据案例教学所达到的目标,结合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的情况,对课堂讨论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对课堂讨论中形成的共识与结论进行概括、总结和归纳的过程.总结讲评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根据讨论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应把握两个方面:

(1)对讨论组织情况的总结

教师应从整个课堂讨论的情况出发,回顾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好的予以表扬,差的予以批评,为以后的课堂讨论奠定基础.

(2)对讨论主题的总结

教师应通过归纳学生发言的基本观点,梳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科学、清晰地掌握讨论的全貌;对课堂讨论中反映出的观点进行评析,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学生忽视、遗漏和挖掘不深的问题,逐一指明,并让学生继续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总结讲评应当从讨论的总体情况出发,对事不对人,避免对发表某一观点的学生进行分析,不要把学生的表现和其所发表的观点混为一谈.

作者:王伟 袁书杰 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信息指挥教研室

教师教学论文:教师语言艺术舞蹈教学论文

一、教师应具有的口头语言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具有专业的口语表达。口语表达表现在说话的内容、态度、语气以及语调等多个方面。舞蹈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会运用特定的专用名词和术语以及概念。舞蹈教师通过口语表达让学生明白舞蹈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明白应该掌握的动作是什么,舞蹈的感情基调如何,并且通过教师的阐述使学生清楚舞蹈动作应该达到的效果。由于口头语言贯穿于每节课的始终,在舞蹈教学中要求教师的口头语言要准确。在讲授舞蹈动作时,教师的语言必须严谨、准确,比如动作如何做、动作要领及舞蹈的风格特点,必须清楚地讲授给学生。在教授一个新的舞蹈动作时,应该清楚地讲解这一动作的做法及其表现的特定内容以及感情基调。口头语言还要生动形象,语言的生动性在舞蹈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舞蹈教师应尽可能用形象的语言,将动作描绘得尽可能生动些,使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感染学生。当然,教师在授课前还应该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做好进行口头语言阐述的准备。在教授舞蹈动作和技巧的时候,教师要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授课,力求做到条理更加清晰、逻辑更加合理。

二、教师应具有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也可以叫做身体语言,是指由身体完成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口头语言而达到表达感情的沟通目的。在这里肢体语言只包括运用身体和四肢所表达的意义,不包括面部感情方面。学习舞蹈和学习文化课知识有比较大区别,必须亲自实践也就是需要亲自做动作。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用口头语言来表达意思,要求学生做怎样的动作以及动作达到的某种程度,却没有任何示范,学生常常不能比较好地领悟动作要领。舞蹈教学必须通过教师的肢体示范,让学生亲眼观察并感受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之间如何衔接。肢体语言能够提供给学生最直观的舞蹈的感觉,只有找到了舞蹈的感觉,一支舞才会可能演绎的精彩。舞蹈是肢体语言,它能直接地、强烈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肢体示范,不仅仅要求学生动作如何做到位,还要求学生把舞蹈的情感通过动作的衔接进而流畅的展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要教授新的动作,还是要复习老的动作,舞蹈教师都必须要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协调运作,将规范的、科学的动作用肢体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这样就完成部分授课环节。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肢体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载体,任何教学内容和环节都必须通过教师的肢体动作实施完成。”舞蹈教学是一个具有动态特征的传输知识和技能等信息的过程,而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肢体语言,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很好的运用肢体语言,对提高舞蹈教学水平有非常大地帮助。准确的肢体语言是舞蹈教师首要必备的条件,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审美性。只有准确的肢体语言学生才能理解到正确的动作,才能进行正确的舞蹈,可以说准确的肢体语言是舞蹈教学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其次,舞蹈教师优美的肢体语言还应该达到启发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让学生顿悟的目的。当然,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其极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它是对现实生活中美的集中体现,向人们传递各种美的信息,还能够使人们的认识提升,提升理解和感悟美的品位。因此,舞蹈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应具有审美性。

三、教师应具有的表情语言

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表情语言的运用。舞蹈演员的形体是舞蹈这门艺术的物质载体,舞蹈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身体的动作,因此舞蹈艺术的独特性就是通过舞蹈演员的舞蹈技巧和身体动作来展现出的。但只有身体方面的舞蹈动作远远不是舞蹈艺术,还必须要和富于感情流露的表情相结合,这样才能产生艺术的效果。舞蹈的动作、肢体表达再到位,舞蹈技巧再高超,可如果表情呆板,那观众将会感觉非常乏味,观众也更是无法理解和领会舞蹈的感情。然而在舞蹈教学中,表情语言容易被学生忽视,但是在具体的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却更容易让观众领会感受舞蹈所要表达的感情。可见充分运用面部表情,才能够提高舞蹈的舞台表现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表情语言的重要性,动作示范之前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表情,并且在动作示范过程中注意表情语言的运用,从内心而发使其面部表情也在变化。“教师在舞蹈示范时还要注意到舞蹈表演中的眼神等表情要比生活中更夸张、更具戏剧性,表演者与观众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这些都决定着作品的美及观众的审美。”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表情对于舞蹈表演效果的好坏非常重要,但也一定要注意不能太过夸张,也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整体欣赏。相比于口头表达和肢体语言外,表情语言的感情色彩更加丰富。教师除了在示范动作时要表情丰富,在教学的其他方面也应该具有较丰富的表情。因为面部表情往往能表达一个人的情绪,教师的面部表情能够向学生传递非常多的信息,通过面部表情也可以完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另外,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使老师的面部成为学生的视觉最容易集中的目标,教师要善于用表情语言给学生一些提示、暗示或是赞许、鼓励,因此舞蹈教师在教学时合理使用表情语言并注意适时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具有重要意义。在舞蹈教学中,口头语言让学生明白舞蹈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明白应该掌握的动作是什么,舞蹈的感情基调如何,并且通过教师的阐述清楚舞蹈动作应该达到的效果。可以说,口头语言贯穿于舞蹈教学的始终,是必不可少的。而肢体语言作为舞蹈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载体,占有基础地位,准确的运用肢体语言非常重要。面部表情在舞蹈表演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表情语言的运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结语

总之,在舞蹈教学中三种教学语言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蹈教师应该将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等三种教学语言有机结合,最大程度的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作者:萨日娜 单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

教师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论文

1课堂教学中的伦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我国教师课堂教学的专业伦理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复杂原因的影响,暴露出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出的伦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1.1教师缺乏敬业精神

教师是教育问题的关键,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教师的专业伦理方面呈现出缺位现象,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均发生了深刻变化[1]。虽然绝大多数教师都能顺应改革大潮的形势,严于律己,但也有个别教师不能抵御经济利益的诱惑,被利益意识驱动了良知,从而使教育教学发生了某些偏离。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严谨治学方面有62%的学生和76%的教师均认为:能够认真上课、备课、及时批改学生作业。20%的学生反映,教师不能及时批改作业,更有甚者让学生帮着改作业。还的有的教师认为备不备课都无所谓,这样工作上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体现出相当数量的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仅当作生存的手段而已[2]。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中,这篇文章重在情景教学;而有的老师松散的治学方式,既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动笔画画秋天的图画’,也没有给学生准备展示秋天情景的图片等;而是跟其它课课程的一样教学模式:泛读---学生读---学生悟---学生学(生字词),这样一节课就匆匆了事,接着又进行下一课的教学。由于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这就极力需要教师言传身教吗,以丰富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出语文的有效教学。对于教师这种敷衍了事的教学态度,根本无法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同时,教师的形象也受到影响,最终降低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1.2教师只‘教’不‘爱’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基本道德素质。“尊重学生,就是要求教师将学生看成并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主动性、发展性的个体。”但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教育教学中有6%的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有34%的人认为“这是难免出现的,但可以原谅”;有40%的人认为“这是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应坚决避免”。不过,在这其中有24%的教师经常讽刺、讽刺、挖苦、歧视学生。除此之外,还有48%的学生和32%的家长认为教师不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弱或者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就对其失去信心,不抱任何希望,甚至无视他们的存在,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忽视、被轻视,甚至被歧视的地位,逐渐失去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结果造成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还有部分教师依法施教观念淡薄,打骂或罚惩学生现象严重,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有21%小语文学教师在课堂上存在“打骂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行为;除此之外,还存在其它的惩罚方式:罚做作业、罚劳动、罚请家长来校、甚至罚款等不一而足[3]。

2解决教师伦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小学生由于入学未深,未形成具体的价值观。因而,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均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小学低端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重点,以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为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2.1强化继续教育,提升教书育人意识

在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教师要不断的学习、理解并掌握各种新的知识、理论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技术,不断的获取并更新自身的信息,用当代最新的科学成果来武装自己,从而具有创造性的传播文化科学知识、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等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为此,学校要注重和强化教师的在职教育,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现代化的要求及终身教育思想,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构建具有时代要求的教师教育体系,从多方面为教师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促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持之以恒地学与教。作为一名专业的小学语文教师,其发展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4]。学校是教师成长、发展、走向成功的基地,促进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5]。因而,21世纪加强学校师德建设,要从学校发展目标出发,立足于我国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现实,把握世界教育属性的趋势,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2.2学会自我迁移,客观公平对待学生

小学生正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中: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师:“面对高山,此时的老爷爷会怎么想呢?”学生:“这么高的山,我爬不上去,老爷爷也一定爬不上去。”这时,如果教师只是希望学生按传统的思维说:“老爷爷会想我怎么能输给一个孩子?”而批评学生不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这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讲会是一种严重的打击,无形之间就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在以后的课堂中就不会有学生精彩的发言。因此,作为教师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扬其长而避其短,树立“人人都能成材,人人都是人才”的信念。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而且能体现出教师良好的师德。除此之外,我们的还要学会自我迁移。每当遇到困境时,要有意识地转换目标,冷静分析事态,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期望值,不要一味与别人攀比,最主要看自己是否进步就行了。总之,“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小学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重视和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纳入学校和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始终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常抓不懈。可以相信,只要勤于拂拭,擦净尘埃,必将再现教师崇高的人格光辉,基础教育事业也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教师教学论文:综合仿真实习教师教学论文

一、综合仿真实习指导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

综合仿真实习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参加综合仿真实习的学生来自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因此需要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指导教师形成教学团队,相互取长补短来完成教学工作。然而,在教学指导工作中,指导教师职责不明确,互推责任,不能及时解决学习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2.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

综合仿真实习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价主体等。而目前对综合仿真实习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看是否按时到位,是否参与了实习指导,完成教学任务,至于任务完成质量如何,并没有进行相应的评价。即使有相关的评价制度,也因各种主观或是客观原因导致难以真正落实。对于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定性评价,就算是某些实习指导教师能认真地完成教学任务,按时到位,受到学生的好评,对其教学效果评价也难以真正体现出来,更谈不上评价标准、内容、方法等。

3.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影响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综合仿真实习由学校、教务处、教学单位等部门共同管理。在管理中,对综合仿真实习的指导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而难以全面而正确地评价综合仿真实习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另外,综合仿真实习由许多不同专业的指导教师共同完成指导任务,在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时,各指导教师又有明确的分工,如果采用学校常规的评价方法对指导教师作出评价,不能公平合理的作出客观评价,难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从而影响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综合仿真实习指导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综合仿真实习的教学质量

通过建立科学的综合仿真实习指导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可为综合仿真实习教师指导效果提供统一的可操作的依据,推动指导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同时可以调动指导教师提高指导效果的积极性,从而增加指导教师工作压力,使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综合仿真实习的教学质量。

2.有利于推进综合仿真实习教学改革

综合仿真实习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术实践的能力、跨专业知识复合运用能力、市场竞争意识与决策能力、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能科学地评价综合仿真实习批导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指导水平,促进应用科技大学实验教学特色的形成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

3.有利于促进综合仿真实习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通过建立科学的指导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综合仿真实习的基本情况,获得综合仿真实习的具体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与研究,明确必须采取的相应措施,从而实现综合仿真实习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三、评价原则

1.多方位原则

综合仿真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效果,应该从不同角度多方面作出客观评价。综合仿真实习是参与实习的学生、指导教师之间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评价主体也是评价的客体,通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评,就可以形成教与学的评价效果互动。评价主体与客体互换互动。

2.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原则

为了保障综合仿真实习全过程的各个实习环节都能得到及时的评价与反映,就需要参与教学评价的主管部门的评价,参与指导的同行教师的互评,还需要实习学生的评价。对于同行教师和实习学生的评价,可以采取定期评价的方式,对于教学主管部门,可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

3.量化与质化

评价相结合原则为了能对综合仿真实习指导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用出科学公正的评价,对指导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充分肯定,对指导教师的评价应采取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方式,即通过分数加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

四、综合仿真实习指导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构建

1.构建原理

对于综合仿真实习指导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来设计评价指标。具体指标包括:工作态度、教育引导、指导答疑、指导效果、作业批改、实习纪律及课堂管理等方面。确定评价指标后,然后针对每个指标制订评价标准。再根据每个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确定各指标的比重。在评价标准的制订中,尽量将评价指标量化,客观化。

2.评价标准

(1)工作态度: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实习指导工作,态度认真,保证在现场巡回指导。(2)教育引导:教师在指导实习的过程中,教育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提升专业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3)指导答疑:在指导实习的过程中,指导答疑耐心细致;妥善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4)指导效果:深入公司主动提供专业指导和业务指导:掌握各公司(机构)业务活动进度;主动参与学生的各种讨论,以帮助学生寻求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指导学生各种比赛活动。(5)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实习学生的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督促学生按时填写实习日记;指导教师每周批改实习日记一次,并作好批改记录;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各种问题;认真批改实习过程中提交的资料成果,对成果评价客观、合理。(6)实习纪律:遵守各项实习纪律。在指导实习期间无擅自离岗行为,无故迟到早退或缺课。(7)课堂管理:加强课堂考勤管理,严格实习纪律,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学生日常秩序中存在的问题。

五、综合仿真实习指导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实施

1.教师自我评价

组织综合仿真实习指导教师每学期对自己的指导效果作出评价,及时发现自身实习指导中的不足之处,客观地评价自己。通过填写《综合仿真实习实验教学质量评价表》(教师用)。其评分占综合评分的10%。

2.实习指导部评价

为了发挥实习指导部的监督作用,实习指导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综合仿真实习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工作态度、指导效果等评价指标体系的项目。其评分占综合评分的比重为20%。

3.学生评价

学生是综合仿真实习参与的主体,学生的评价在指导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中起到主要作用。因此,在评价中学生的评价占主要部分,其比重可为70%。学生评价由综合指导部组织学生进行,对评价项目的各内容进行打分并作出总体评价。根据教师自我评价、实习指导部评价及学生评价,即可计算出指导教师的综合评分,其综合评分=教师自我评价总分×10%+实习指导部评分×20%+学生评分×70%。实习指导部以为评分作为考核教师绩效的重要依据。

六、结语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仿真实习指导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需要从学校、综合指导部、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在评价中,需从不同角度搜集相关信息,对指导教师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合理,从而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激励与改善作用。通过构建综合仿真实习指导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一方面有利提高综合仿真实习教学质量,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挥综合仿真实习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及时发现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同时为教师的绩效考核提供直接依据。该体系的实施与完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将来的实习过程中不断实践与探索,修改与完善,推动综合仿真实习教学方式的改革,加大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力度。

作者:贺雪荣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教师教学论文:意识转变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下语文教师教学意识问题

(一)教学动机方面

语文教师教学观念问题的出现,首先体现在教学动机问题。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许多语文教师背离语文教学的本质,为了成绩和分数而教学,完全以学科教学、应试知识内容为主,使语文教学成为应试教育下成绩和评分的牺牲品。另一方面,在名誉和利益的驱使下,许多语文老师存在互相攀比的问题。班级分数变成了教师之间互相比较和评定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观念和动机下,教育中心和方向势必会偏离教育的本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教什么,怎样教,牵扯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是“为什么教”反映的则是教师教学动机的问题,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教师并实施教学活动的内在灵魂和本质原因。仅仅掌握了教学方法,传授了教学内容,而没有正确的教学动机和观念,估计很难成为一位成功的语文教师。这种问题观念的出现,往往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内心感受和需要,并且本身也有悖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端正教学动机在这一层面下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生观方面

心理学家阿瑟•柯伯斯在研究教师观念时说,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也许莫过于教师自己相信的是什么。容许学生犯错,其实质是一个教师的学生观问题,正是这种学生观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而安全的氛围。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也反应出不少教师存在的学生观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语文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能理性看待。学生犯错误不可避免,但是往往有的语文老师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产生偏见性评价,认为这些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很少,不但给予言语行为上的批评厌恶、冷漠等否定情绪,更从心理上降低了对学生的关注和期望。甚至有些语文老师对待学生的错误直接归于智力原因,并给予学生语言、行为上的消极暗示,更促使了学生的自卑心理。“在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期,一般为0~20岁,如果有过严重的被人欺辱或者欺辱别人的经历,或者经常受到羞辱、嘲弄、讥讽、刁难,那么就不太容易形成正直、光明、和健康的人格。只有在充满温情与仁爱的氛围中,才能生长出和煦、细腻、体贴的心灵”。其二,语文老师的学生观问题也体现在对于学生的缺点方面。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更是存在教师对于学生缺点不能正确引导纠正,反而嗤之以鼻,颐指气使的现象。一个人没有优点也没有缺点,只有特点,优点是特点的善用,缺点是特点的错用。有些语文教师无法正确看待学生的缺点,更无法谈得上爱学生。学生毕竟也是孩子,有时候做得没那么好,但他们在本质上都是至善至美而纯真的。其三,有些教师给予学生的则是有条件的关爱。此种对待学生的观念也是不对的,比如“你按我说的去做,我就对你好一点……”,这样的观念不仅使学生被束缚在教师的条框和规矩之下,无法自由地发挥和成长,缺少创新力和想象力,也容易对教师的“说教”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所以,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对每一个生命成长的坚定信念是爱,爱不是执着,而是无条件的接纳,是尊重,是低下身来和孩子在一起。语文教育之道,首先在一个爱字“,对学生发自肺腑,真挚朴实,专注如一,不求回报的爱,这是构筑语文教师教育高地的根基所在。”北大程郁缀教授反复强调“我以为最大的教学法,就是爱,对学生、对教育发自灵魂深处的爱!”钱理群教授也呼吁“教师的心里必须装满学生,教师的职业魅力与价值在于对学生的生命负责。”我们不难想象,一个将教师职业仅仅视为“谋生手段”、对学生漠然视之的教师,能有什么样的策略、技法让他创造人生的奇迹呢?由此,语文教师的学生观是否端正,不仅是教师职业价值大小的体现,更关系到对学生生命的负责程度。当今教育之下,语文教师必须有着良好的学生观,端正教学观念。

(三)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状态方面

教学体现的是“教”和“学”的关系,而现实语文教学活动中,往往存在教师“痛苦地教”和学生“痛苦地学”的现状问题。在当今教育体制下,教师似乎永远摆脱不了平均分的枷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才能让学生的分数更高一点,这些无形中已成为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有时候即使运用了大量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成绩也依然提高甚微;有时候即使有了不错的教学质量,却没有带给学生多少快乐。这样的现状毫无疑问是让人惋惜和遗憾的,没有爱,没有希望和快乐,只有形式和分数,学生的内心感受和灵魂成长变成了空谈。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引路人和导航标,是传道者,管理者,更是示范者和研究者,在多重身份的扮演下,语文教师保持正确教学观念和自身高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师教学的“相”与“质”的方面

今天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着“相”和“质”即“教学方法”和“教学本质”的问题。相从本质而生,能透过表相触摸到事物内核能力非常关键,否则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只会迷惑。有的语文教师仅仅学到了这个“相”,于是被表面所束缚,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和内在灵魂。一切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都是为学生而服务的,了解并接受当下教育活动中学生的状态和情形,才抓住了教学的核心即“质”。学生所需要的是期待温暖爱心的渴求,是对生命美好、快乐、智慧和喜悦的向往,所以教育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开启人性内在本质的智慧。教育从爱出发,从生命出发,传播智慧、真理和人性中美好的东西,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生命,吃苦耐劳等优良传统美德,健全诚实守信、勤劳朴实、尊老爱幼等高尚人格,才是最本质最真实的需要。我们所从事的一切教育活动,要透过表象看本质,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这样才不会在教育的路上偏离方向导致迷茫。

二、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观念转变策略

(一)身教重于言传

语文教师要实现观念转变,必须认识到身教重于言传。教育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以自身的示范力量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身教观念符合“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用自己的行动去爱学生,让学生去感受,在体验中悟道、学习,也让学生在教师的身教中感悟,获得生命的成长。当然,这种身教也必须要建立在爱的前提下。爱学生是基础,是必要条件。如果被问起当一名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著名学者李镇西会不假思索地告诉我们“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在“爱生”的首要条件下,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更要有无限的爱心和耐心,用爱,去获得学生的爱,用信任交换信任,用真心去培育学生生命的成长。此外,教师注意身教重于言传的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发挥好示范作用。叶圣陶说过“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卢梭也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可见,教师要用自己身教的力量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使学生在这种教育引导和感悟之下悟道学习,有所收获,并实现心灵的熏陶和生命的成长。

(二)学会倾听,播种梦想

在新课改之下,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从爱出发,执守教育真善美的崇高理想,使教育沐浴于人性的光辉之中,还要学会倾听,在学生在心灵深处播种美好、无私、伟大的梦想。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的本质、对教学资源提出了全新的看法。它认为“教学是一种对话的过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鲜活的学情,包括他们的兴趣、学习方法、发表的意见、提出的看法、产生的疑问、引发的争论以及作出的错误回答,都应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这样看来,教师的倾听,不仅仅是能力、技巧与意愿的问题,更是一项特殊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责任,是现代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因此,学会倾听应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反之,教师倾听意识和倾听能力的弱化,从本质上说也是对学生主体的忽略,造成教学过程中学生生命的“缺席”。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特别不能忽视的就是梦想的力量。一粒种子可以产生爆破石块的威力,尽管它起初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提供成长的动力。梦想就像是一只牵牛的鼻环,是引领孩子的最佳方式。李彦宏说:“成功者一定是用自己的梦想去点燃别人的梦想,是时刻播种梦想的人。”所以教师也应该是首先建立起自己的梦想,再去点燃自己学生的梦想。

(三)抓住教育本位,注重人格养成

语文教师只有时刻抓住教育本质,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才不至于偏离轨迹,一味的知识教育,研究教学方法,而不以教育的“质”为中心,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教育专家杨东平在成都金沙讲坛上再提教育的本质———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打开,一种点燃,绝不功利,而且知识教育只是它较小的一部分。换种形象的比喻,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其不带半点功利性,非常人文性地去启蒙、唤醒、打开、点燃并培育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提高他们的精神高度,对学生进行人格养成的教育。而知识教育只是它较小的一部分,或者是达到教育本质的一种方法途径。抓住教育本位,注重人格的养成,才更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考试机器。知识是一种工具,一种载体,并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用知识的工具性帮助学生体验生命,让学生们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感受真实生命的喜悦,才是知识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通过教授知识,传授文化的方法和途径,去实现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去实现学生生命成长的目的。教育本身就是心灵的事业,也更应该是幸福的事业,如果束缚于成绩和分数的应试形式,教师痛苦地教,学生痛苦地学,教育的意义何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意义何在。真正的教育是发自教育者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工作乐趣和幸福的,更应该是受教育者在快乐中收获、在生命和精神成长中全面发展的。教师职业使命的真谛乃是精神成人,即引导未成年人生命个体精神世界的生长生成,启迪他们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美好情怀,诸如爱、希望、信心,善良、诚实、阳光和美好等。肖川在论及教育方向时也说过“教育应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抓住教育的本位和核心,从爱出发,实现学生生命成长,给予他们阳光、希望、快乐和一切美好的精神引领,养成他们优秀的性格、情感、气质、有梦想、开朗、乐观、勇气、毅力、坚韧等人格素养,是教师生命个体的需要,更是教育事业的必需。教师在这种理念下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在快乐的氛围共同收获,实现生命和精神的成长和提高,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目标。

作者:薛珊珊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教师教学论文:教学智慧化学教师教学论文

一、提高演示实验能力生成实践智慧

演示实验是目前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教学形式,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实践智慧表现在实验操作技能的高低和与之配套的文字表达能力,它要求化学教师不仅要掌握正确、规范、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要科学、完整、规范地表达整个实验。因此,提高演示实验能力是形成实践智慧的关键。如在氨气喷泉的演示实验中,较多的化学教师由于操作不规范,不熟练,而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失败。有的化学教师因担忧学生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打乱自己的教学,干脆自己包办实验的观察、描述现象和得出结论,这样的化学教师永远都生成不了实践智慧。在这个实验中,实践智慧表现在收集氨气的圆底烧瓶必须干燥;双孔胶塞进入三分之二以防漏气;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动作要迅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践智慧还表现在提醒学生观察现象的同时,配上适当的问题情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总结、概括能力。高层次的实践智慧表现在实验前设计的问题情景:当安装装置时提出问题:为什么用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为什么要在水中加入酚酞试剂?当形成喷泉时提出:形成喷泉的原理是什么?当实验要结束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水喷入烧瓶后会变成红色?如能进一步提出总结性的问题:还可以用什么气体进行喷泉实验?那更高层次的实践智慧也就生成了。所以,教师在演示实验时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老师那里得到结论变为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老师恰到好处地起到了主导作用的同时,实践智慧也生成了。

二、应用化学四重表征生成理性智慧

化学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以实验为基础,化学用语为工具,宏观、微观、符号、图表四重表征的有机结合,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和教学手段的相互作用,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应用化学“四重表征”是化学课堂教学中建立秩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有些教师由于缺乏有效的应用化学“四重表征”技能,往往只在处理学生不当行为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而忽视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是化学教师形成理性智慧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所以,提高应用化学四重表征能力是生成理性智慧的关键。如“物质的量—摩尔”教学中,由于本节内容理论性强,宏观、微观、符号、图表四重表征同时出现,课堂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课堂互动少,表现在老师把自己当成演员,把学生当成观众,老师整堂的讲,学生整堂的听;二是学生缺乏兴趣,任意妄为,表现在打闹嬉笑、玩手机等。究其根源主要是教师没有形成理性智慧:在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对教材进行合理处理,没有按教材中提供的物质的量材料,运用化学四重表征创设问题情景,只是按照教材提供的陈述性方式直接呈现物质的量的概念,造成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结构不严谨,详略不得当,从而导致知识点、德育点、情感点、学法点不明确、不到位。而理性智慧形成的教师不仅能使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而且能运用化学四重表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具体表现:教师能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恰到好处地起到主导作用,并能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有效措施,推进教学过程的发展,给学生创造探索、发现的机会,使学生合作、探究、交流、主动发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大的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有效教学。这样,在运用化学四重表征同时,化学教师的理性智慧也生成了。

三、提高自我反思能力生成经验智慧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一种自我评价,是一个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是提升教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反思能力主要包括自我监控能力与教学监控能力,反思能力的提高要以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为切入口,进而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实现对教学过程的修正和控制,使自己自如的应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反思切入口:①反思自己在知识探究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是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探究,探究程度如何,是不是每节课从头到尾都探究。②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和分析,如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可以改进,教学的得失等。这样,在反思的同时生成了经验智慧。如“氯”的教学过程:①展示氯气,学生总结物理性质;②演示氯气和水反应实验;③启发学生探究氯气氧化性和还原性,写有关方程式;④演示氯水漂白作用实验;⑤小结后练习。在反思这一节课之前如果能分析:教学中师生互动已经达成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视觉感官等也充分地被调动和活跃起来了,学生掌握知识点也到位。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探究能力、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到位的,主要是教师在备课时的理念发生了偏差。这样就很容易得出反思视点。反思一:本课只是让学生落实了课本的知识点,而没有在培养学生化学思维、探究能力上真正下功夫。反思二:演示实验是教师领着学生学,而不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学,学生没有探究的机会。反思三:从培养探究能力角度看,如果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动手和观察来产生疑问,老师适当提炼几个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引导和点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这样,从知识的生成角度看,教会了学生发现问题、动手实验,从根本上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潜在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探究中创新,在创新中进一步升华和巩固知识,实现有效教学。所以,反思是化学教师发展的催化剂,它可以使不足或失败转化为成功,使成功的经验转化为理论,生成经验智慧。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现在教师认知、评价、决策和担任的各种活动中,当教师的教学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生成教学智慧,成为教坛名师。

作者:董瑞锋 单位: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

教师教学论文:教师钢琴教学论文

一、具备良好的师德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这种影响可能是一时的,也可能是一世的。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曾说过:老师一句话能改变孩子一辈子的命运。老师要给孩子梦想,不管碰到怎样落后的孩子,都应该鼓励他。老师可以用纪律约束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能侮辱他,把他看得一无是处。

二、具备必要的理论和专业技能

社会钢琴教学人员相对高校和艺术团体的专业教师和演员来讲,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专业技能上都是不能比的。但相对专业高校和艺术团体,其社会教学面更广,面对的群体大多不需要特别深入的理论和技能。所以,社会师资可以选择具备基础理论和技能的人才,当然,需正规。

(一)基础乐理知识

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它的学习可以在学习乐器之前,也可以在器乐学习的过程中。但有些社会钢琴教师在教学生弹琴时对乐理知识不加以说明,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无法自己解决。比如,在教授学生调号的时候,遇到F大调的乐曲,老师只是在学生弹奏时不断强调要降si,但并不跟学生讲为什么要降。学生下次再遇到此类情况时还是没能注意升降号。如果老师能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那么,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肯定会比较深刻。

(二)技能知识

钢琴的弹奏是一项技能,钢琴学习的好坏也是要通过实际的弹奏才能呈现给其他人。所以,对技能知识的掌握也是必须的。现在市面上针对如何弹奏好钢琴的资料是很多的,其中不乏名师之作。所谓的弹奏技术,并没有谁对谁错,只有是否适合。

(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人与人之间打交道,势必要了解对方的心理。老师教学生,要知道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调节自己的授课方式、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沟通和交流目的。当然,既然是教学,就少不了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它能让老师的教学更加规范。

三、具备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它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只要能让学生进步的理念,都是可以使用的,不必拘泥于所谓的专家提出的理论。

四、善于学习和总结

老师这个职业的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在此之前,老师们也是由学生成长起来的。这个学习的过程要不断延续,不能因为职业和身份的改变而停滞不前。当然,孩子的家长,也是孩子教育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就是因为家长的一句话从一个“坏孩子”转变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可见家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琴的孩子会因为家长说的某句话而改变学习态度,而学习态度的改变正是学琴最关键的一步!比如,笔者曾经遇到过的一位学生家长,在第一次约见钢琴老师时,当着孩子的面就说“我们就是学着玩,不想搞专业”。不可否认,有这样思想的家长不在少数,但我们在孩子面前应该怎么来表达我们的想法?有经验的家长要怎么来做呢?现在大部分小孩的家长都是70后和80后,可以说很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那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将所学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社会钢琴教学是个广阔而长远的领域,在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其实琴童的比例并不算太多,它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钢琴教学领域的尺度,让其在规范的秩序下有序地前进,钢琴教学的质量和规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国民素质高低的影响因素之一,所以,我们要重视钢琴教育,更要重视社会钢琴教育。

作者:韦高罡 单位:襄阳市艺术剧院

教师教学论文:大专院校音乐教师教学论文

一、大专院校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随着国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重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首先要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就目前发展来看,音乐教师的教学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不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运用的比较多的教学方法,但是有的老师不会用多媒体设备。

2.科班出身的专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学习太多,不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3.教师大多关注科研,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过于陈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少部分教师教学能力较差,离当前国家对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相差甚远。教师教学的各方面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想要达到当前国家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需要探索出立体方法全方位的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

二、提高青年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手段和途径

(一)职前重视青年音乐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中,加强音乐教法课的授课力度,扩展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将其与基础教育改革及学生个体发展联系起来;在教学方式上多样化,采用微格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强调理论结合实践,重视教学技能训练,从而培养出合格的音乐教师。

(二)职后拓宽教师培训途径,培训形式多元化,使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

良好的职后音乐技能培训可以促使音乐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完善教育观,加快教师的成熟。职后培训是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前教育改革质量的必要保证。依据参加培训的教师现有的教学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幼儿教师职后音乐技能培训,确定培训内容内容。因材施教。根据年龄差异、教龄差异、学历差异的音乐教师制定以能力为核心的培训方案,使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青年音乐教师自身扎实的专业素质,有助于提高教学能力

以声乐教学为例,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学生演唱歌曲好坏的指导能力,要求教师自身能用准确的演唱方法完成作品。在学生的演唱过程中,能从情绪、速度、音色、吐字、咬字等方面作出正确的指导,才能完整的表现音乐作品。二是提高钢琴的弹唱能力。在大专院校的音乐课堂教学当中,自弹自唱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音乐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要边弹边唱,还要把演唱和视唱教学方面等内容,进行即兴编配。恰当的旋律伴奏能更好的推动学生有感情的完成声乐作品的演唱。

三、音乐教师要有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

好的教学方法是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的。以钢琴教学《瑶族长鼓舞》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用“填鸭式”教学,教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逐句分析谱子中的重点、难点节奏,就让学生自己去练习。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同学往往会被满页的音符而吓倒,从而不能仔细的练习作品。如果老师用“启发式教学”与“情境引入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法,效果则大不相同。在课堂导入部分,一边欣赏管弦乐曲《瑶族长鼓舞》的旋律,一边播放瑶族青年男女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场景的幻灯片。通过对乐曲的感知,不仅很容易就能引起学生对这首乐曲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掌握瑶族音乐的旋律特点,有利于钢琴曲的学习。对比管弦乐与钢琴的音色,弹奏右手的钢琴旋律,有利于把握音乐的情绪对比。在整个施教过程中,要突出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为目的,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思考、对比、试奏,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乐曲的弹奏,分解学习乐曲的重难点节奏。创新教学方法,能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化,引导学生在学习、表演、反思中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取得成绩。

四、健全教师考核机制,激励教师

研究教学的兴趣,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科研的比重在大多数大专院校中越来越重要,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出现明显偏向科研的现状,考核成绩与职称、工资挂钩,导致出现青年教师过分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考核计划,突出教学方面的重要性,增强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在考核中的分量,正确引导青年教师合理地分配教学、科研的时间和精力,不能用科研成果的多少来衡量老师的水平。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探索出新的解决手段;也能将科研中总结的新成果,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检验新成果的实用性。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方法,应该是教学效果好坏的检验,而不是科研成果的纸上谈兵。奖励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能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新形势下,提高大专院校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工程,由于我国教师培养机构的多元化而导致目前音乐教师质量参差不齐、良莠并存,给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带来很大的挑战。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了解教师的自身业务水平、提高创新教学手段等方面内容。根据国家和社会对教师培养要求、科学的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培养规划和设置研修内容和方式,将会给音乐教师队伍的质量的整体提高带来希望,才能使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作者:高蓓蓓 单位:山东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师教学论文: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论文

一、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工作在第一线的高校思政老师必须要加强专业知识,只是提升老师课堂魅力的第一步。具体步骤如下:

1.高校思政老师首先要做到提升自己知识,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政治大环境处于风云变幻,因此课堂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时政加强紧密联系,老师随时要看国内外新闻,上网查询相关的期刊和阅读相关的书籍,通过这些方式来了解最新国内外的政治动态。老师在课堂上善于把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作为教学案例提出来,这样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思政课老师还需要博学,要善于运用其他专业学科知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思政课与其他多门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老师要旁征博引丰富教学内容。例如把古代文学里面政治诗歌和结合现代思政课里有联系的内容一起讲,让同学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感。

二、变换多种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之路,刺激学生智力发展,不断挖掘学生的无限潜能,能够培养学生无限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能使得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传统的思政课教学都是教授法,根据讲义和教材内容方面进行学生直接灌输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是传递信息过于简单,不容易形成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教学过程中大量的时间是被老师占据,不能引导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性和学习性,不能培养同学们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现有专家总结出大量思政老师在实际教学中经验和大学生对思政课上课兴趣性的调查结果总结出以下几点:

1.要展现出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思政老师在课堂上教授,要体先出学生的主角的地位,老师是配角地位。老师的教授的内容是把本堂课的教学任务设计好,营造好的教学氛围和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同学们学习知识从灌输性学习到主动研究性学习。

2.让课堂的教学活动呈现一定的活跃性。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处于新鲜感兴趣、兴奋的状态,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提高自身思想醒悟。

3.能让学生讲解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目前各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是大班教学,有时候甚至是一个专业一起上,这种情况给实际教学来带不少的麻烦,如何调动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这样更为增强课程需要解决问题。综合目前已有的教学方法研究。当前高校的思想课里面运用有:案例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引导式启发教学法、真情体验法、分组讨论法、直接教学法等。这么多的教学法运用到现实的教学里面各有优缺点,老师要根据实际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中综合能力的使用,切记讲授的方法灵活,不要盲目乱套用方法。例如讲概论的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这章时大多数内容都已经学过,老师要打破中学政治教学方法。不能从国体、政体等枯燥的概念讲起。老师可以采用综合领悟法以及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对同学们对这个单元的知识在了解的基础之上,引导他们结合现实问题进行思索。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不能用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个问题上,仅靠案例分析法不能准确得出结论。我们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这样表现出的教学效果很好。根据当前《概论》课教学情况来看,进行分组讨论,选举一个同学作为代表,到了期末负责对该组学生平时表现打成绩。

4.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强化教学内容。合理选用教材,强化教学内容是目前思政课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要紧跟时代变迁、反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反应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思政老师做到吸收最前沿的知识,弥补统一高等学府教材的落后性,使得政治理论富符合当代社会实际的需求。要把传统政治教学讲授的富有现代感。其实思政课的理论部分涉及当代很多问题,只是很多老师缺乏创新的思考,止步于前。因此老师们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传统的课本,面向社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政课。特别是老师要讲授和当代大学生联系紧密的内容。例如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联系到目前自身就业问题。如何指导自己就业,老师们可以举例,要平衡度量自身的实际情况,知道自己就业长处、现在社会需求什么,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就业问题,都需要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因为这时现代最新的政治理论,它贴合人民的实际。

5.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是开启学生学习知识的钥匙。思政课主要学习政治经济方面理论,因此思政课就要贴合当代大学生的所需。例如可以采用调研报告法。老师提出一个社会经济问题,老师将学生分成几组,每一组进行分配任务,去调研社会问题。最后根据自己的调查,写出调研报告或者做成调查表的形式。这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实践。还可以进行换位教学法。老师们拿出一个单元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教学。当然这个教学内容的难度适中,并且可以灵活把握的。把这个教学单元,分成几个部分,根据随机抽查,挑选出几个同学让他们上台进行教学。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老师要对学生准备讲课的部分进行指导,如何把握。让学生讲课的最大的优点在于,锻炼学生收集材料能力和进行自我探究性学习,还能锻炼学生们胆量和口才。学生讲课会从自身定位出发,讲出对这个单元的理解,以及对当下时政的看法,可以激发与同年龄的人的共鸣。因此这种教学法还可以让老师与学生最大限度进行交流。当然讲完之后,老师要对学生教学过程进行点评,让学生吸取更多的进步。

三、老师口头表达方面

口头表达就是语言艺术的展示,从古至今课堂就是通过老师的口耳相传。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们的语言艺术是教学中一门必不可少技巧。思政课理论较强,老师首先要能说会道,好的逻辑表达能力。就是要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讲得活灵活现,用明白畅晓的语言去感染同学们。当然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参次不齐的,讲课的气氛缺乏艺术魅力。从调查得知,大多数学生反映出思政课老师上课的教学状态是,教学时面无表情,声调平一,语教学语言啰嗦繁复,缺乏教师的魅力,更别提老师能够用表达的幽默了。因此老师的教学语言要做到简洁、明了、清晰、积极向上。老师上课要注意多用普通话讲课,音调高低起伏,让学生听课后觉得身心愉快。由于思政课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因此老师上课必须具有严密思维能力,做到讲课清晰。语言表达上尽量采用简练通俗的词汇,切记不要重复啰嗦,不燃思政课就如和尚念经,让学生听完头疼欲裂。

四、提升自身修养,加强人格魅力

学生与老师接触频,老师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言行。可也看出,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大学的思政课教学过程里占据着多么重要位置。老师人格魅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老师的思想和自身工作品行。所谓“学高身正”,这一个词可以概括出老师职业品行。由于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是文化文明传递者,老师必须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品行。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得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和哲学。一个人可以没有才能,但是不能没有品格。有德无才是憾,有才无德是的老师是无益处。

2.良师需习性。好的习性可以是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向上思想品性,它照耀着人性的光辉,包含着无穷智慧。人的习性都要自身独特个性,我们这里主要论述的是教师良好的教学习性。良好的教学习性包括了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例如按时上课、不旷课不缺课、保持自身的整洁。老师的还需要保持微笑,微笑能给同学们带来一种愉快的心情。教师的微笑是害羞学生的激发剂,能让他们得到鼓励,敢于表达自己。

作者:贺然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教师教学论文:农村英语教师创新教学论文

一、努力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个合格的农村英语教师,不仅应掌握英语专业知识,懂得教育教学活动规律,具备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在教学中,才能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才能培养出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1.积极更新观念

善于用科学的世界观看问题这要求我们每位参与新课改的教师都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不再是“灌输者”,而是课程的体验者、开发者、建设者、执行者和评价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行家里手”,不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一起走向知识的海洋,因材施教,自由翱翔。

2.必须改变角色

新课改不但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努力改变思想,而且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角色。这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实施课改以后,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也有所改变,已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创新的培养。课堂上,英语教师要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真诚、宽松和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教态要和蔼可亲,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切莫死板着脸,摆出一副威严相,那会拒学生于千里之外,教学效果也会事倍功半。要知道,笑容是心灵绽放的花朵,是源自灵魂深处的真诚。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教授詹姆士说:笑容比皱眉头所传达的讯息要丰富得多,我们应当把微笑当做金科玉律每天奉行不悖,让人生笑容之花期延伸到人生之春夏秋冬的每一天。”学生只有真正体验到了来自教师的温暖与关爱,才能对老师产生由衷的尊敬与爱戴,才会乐于参与、接受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正如《学记》中所说“,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道理。

二、积极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素质

面对新课改,教师们有了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感和使命感。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内存”,努力培养自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掌握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再通过琢磨、归纳、总结,结合别人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勇于创造属于自己风格特点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努力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鼓励学生习惯老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首先口语必须说得流利、清晰。这是组织英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其次,教师教态要有亲和力,要自然、亲切、热情、真诚。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戒备心理,多表扬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认可,让他们充满自信。鼓励学生多开口,冲破自我封闭防线。因为口语的发展也会促进听力的发展,它们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再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每节课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创”,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2.教师平时多读书,读好书

形成读书的习惯,对于教师非常重要。可能好多教师也不曾细想读书读什么,读书读多少的问题,只知道要读,必须读。在师范时,老师就给我们说过,如果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现代人要求更高,一桶水还远远不够,更需要有源头活水,不然,这桶水最多也只是死水。这活水就依赖我们不断的去读书。有人说:阅读不只是一种悠然闲适、趣味盎然的生活情趣,它更是一种严肃的灵魂的考验和思想的洗礼,这观点促使我思考教师的读书。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教师的读书的确不同于一般怡情悦性等极具个性、极私人化的阅读,作为教师,不仅需要读书陶冶性情,更需要教师读书了解国内外的教学改革动态,学习名家的教学思想,优秀的教学设计。只有这样,你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你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你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让学生喜爱的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实践是永无止境的,创新也是永无止境的。时代呼唤着创新精神,时代需要创新精神。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们都能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作者:吴旭 单位: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四井子学校

教师教学论文:幼儿水粉画教师教学论文

一、提升教师理念指导教学行为的能力

我们从原来的只考虑教师的感受到现在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活动,走出以“教”为主的误区。例如,在幼儿园水粉画教学活动最初,我园也存在着教师重视知识和技能传授、采用教师教、幼儿学的问题,幼儿一切行动听指挥,被动服从教师,缺乏对幼儿的尊重、理解;教学方法主要是示范、讲解,幼儿依葫芦画瓢,作品千人一面以及活动中哪位幼儿跟老师的范画越象即判定为画得越好的现象。通过课题实践,我们从《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理念的学习到是否给孩子提供范画等具体问题的讨论,从每一次水粉画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材料工具的提供及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始终将幼儿的需要、兴趣和发展放在首位,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充分保护和发挥幼儿天真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性。再例如,大班的水粉画写生活动“葡萄架下的维吾尔族小姑娘”,教师设计具有维吾尔族风格的场景,让幼儿观看新疆风情的短片,丰富幼儿的经验,再由教师穿着维族服装在葡萄架下摆一个舞蹈造型让幼儿进行写生。幼儿在维吾尔族音乐轻松的伴奏下,有的幼儿边跳边画,蘸着水粉颜料,大笔一挥,无拘无束;有的幼儿很认真的盯着老师数她头上的辫子;更有意思的是有一个幼儿由于不会画老师跳舞的手,把自己的小手放在纸上用笔画出轮廓,竟也有模有样。幼儿通过画笔大胆表现,因人而异,体现了“我的绘画我做主”的自主创新意识,也感受到了水粉画创作的快乐。

二、培养教师观察、提问和反思能力

教师的观察能力就是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带有一种主观目的对幼儿绘画发展能力的客观信息资料进行收集的一种能力。我们意识到教师只有及时准确地观察幼儿的绘画表现和能力,才能帮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例如,在幼儿的自主绘画过程中,教师应客观记录幼儿的问题和表现,及时捕捉幼儿各种行为和反应,充分了解幼儿的需要,才能准确的判断出幼儿当时的情况和心理变化,进行恰当的帮助和处理。同时注意追问每一次提问的教育价值,用恰当的语言并结合幼儿已有经验提出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努力避免太容易的问题没有教学意义,太难的问题幼儿又不理解回答不上来,力争把问题问得恰到好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我们通过观摩教学、课题研讨、专家辅导、教育笔记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教师反思教学的能力,从而发现问题,交流困惑、总结经验,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进一步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三、提升教师绘画中随机指导能力

教师的随机指导能力是指教师对幼儿独立进行自主绘画的组织、引导和促进能力。要改变当前教师随机指导几乎只是协助幼儿进行绘画或者直接告诉幼儿应该怎样画的情况,改变用教师的思考代替幼儿思考,用自己的描绘代替幼儿的创作的情况,就必须提高教师运用合适的方式去启发、帮助幼儿思考,根据现场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指导的能力。例如,在小班的手指点画教学中,多数幼儿在画面上点出了无数彩色的圆点,而没有围成一圈凑成花瓣,这时教师不应该责备孩子,更不应该直接帮助幼儿点成花朵,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告诉幼儿花瓣是围着花蕾的,应该点成一个圈……再例如,当发现幼儿停笔不动或左顾右盼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了解幼儿遇到的问题以及创作的意图、心态,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找出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语言上的提示、问题的启发,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找到创作的方向继续画下去。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对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忌使用打击幼儿的语言,更要杜绝讽刺、诋毁的话,鼓励幼儿敢于想象、敢于画。

四、提高教师多元评价绘画的能力

评价方法的多元性主要是指多种评价类型相结合。幼儿美术作品的珍贵之处恰恰在于它不受任何条框和规则的限制,不用考虑逻辑和比例,凭他们自己的想象和主观感觉来表达自身的情感。通过学习和课题实践,我们将引导性评价与解释性评价相结合,一方面倾听幼儿的心声,另一方面对相应的内容进行提升。教师在看待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既要有发现幼儿创造的眼光,又要有积极的鼓励行为,用欣赏和发现的眼光来评价,这样既尊重幼儿,又有利于幼儿绘画能力的提升。幼儿美术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一些成人意想不到的表现,散发出本真的、感性的、独特的绚丽光芒。通过课题教研,教师们的绘画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更能关注幼儿的发展与兴趣,尊重幼儿在游戏及其他各种活动中的自主性,重视发现并肯定幼儿的优点,让每个幼儿都有自信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作者:罗卫星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68070部队机关幼儿园

教师教学论文: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论文

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经验欠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英语教师大多都接受了良好的英语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其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他们接触教学工作的时间较短,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课程教学进度把握及教学重点难点的展开等诸多方面的经验还是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这一教学经验上的不足还有待他们在未来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去摸索和积累。

2.跨学科领域知识欠缺。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使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而当前我国许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却是:很大一部分青年英语教师只着眼于英语语言知识的讲授,认为只要自己专业知识过硬,就能讲好大学英语课。青年英语教师在跨学科领域知识方面的欠缺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也就更谈不上国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了。

3.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欠缺。

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欠缺是当前许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英语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青年英语教师创新意识能力的欠缺在他们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多年来我国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占主导地位,英语教学法更是以翻译教学法为主,而这样的教学模式一直贯穿于大部分青年英语教师的学习生涯中,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了他们中大部分人在教学过程中仍沿用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秉承着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就能上好一节课的理念,将大学英语课变成了一门将书本知识转移到黑板再转移到学生笔记上的抄写活动,学生的语言知识没能在实践中得到练习和应用,学习也自然失去了其自身的价值。

二、提高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1.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沟通。

鉴于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缺乏,要提升其的教学能力,首先要为他们提供和创造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沟通的机会。一方面,在本校教师间开展听评课活动,通过本校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动,让青年教师借鉴有效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走出校门,为他们提供进入其他本科院校交流学习的机会,以此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阅历,让他们在交流与沟通中总结和积累有效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效其提升教学能力。

2.推动青年英语教师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知识结构也由极度分化向高度综合转变,各学科间的知识都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因此,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青年英语教师也不应只局限在自己狭小的专业领域,为了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知识。鉴于此,学校在鼓励青年英语教师强化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鼓励并积极促进他们了解和学习其他领域和学科的知识,为他们创造跨学科间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样教师授课时才能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使大学英语成为一门颇具特色、知识涵盖丰富的多元化的课程。

3.激励青年英语教师勇于探索创新。

青年英语教师创新能力欠缺的根源在于其缺乏创新意识。思想上的怠惰导致了其行为上的被动。因此想要激发青年英语教师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从增强他们的主观意识入手,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接触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其次,创新能力的欠缺还与教师本身科研动力的缺乏有关。因此,为青年英语教师提供一个科研的平台、创造一个科研的大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要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阅读并撰写科研教研相关论文或参与科研立项,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以科研手段促进教学能力;最后,还要为青年英语教师提供深造学习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研讨会的机会,帮助他们了解国际英语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促进其知识的快速更新,为他们在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创新方面加以指引,最终实现提高其教学能力的目的。

三、结语

青年英语教师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的生力军,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一所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因此,提高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但顺应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更有助于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辛丽虹 单位:辽东学院外语学院

教师教学论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论文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思政课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思政课课程任课教师布局。根据“05”方案的思政课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科,3学分,简称《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科6学分,专科4学分,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科2学分,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简称《基础》)《形势与政策》(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以上为公共必修课程;另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学分)为选修课程。调查中,专职教授《原理》的16人,占总人数19.5%,教授《概论》的27人,占总人数32.9%,教授《基础》的24人,占总人数29.3%,另外15人教授其他课程,占总人数18.3%,这说明每门课程都配备有专职教师,且在布局上与课程学时和学分能正常对应,为思政课有效开展教学和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2.思政课教师职称结构。接受调查的教师中,15人是讲师,占总人数22.4%,42人是副教授,占总人数51.2%,4人是教授,占总人数4.9%;而教师们的教龄调查结果:33人选择“10-20年”,占总人数40.2%,25人选择“20年以上”,占总人数30.5%。这一方面说明思政课教师职称情况基本合理,大多数思政课教师教龄时间长,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功底;另一方面,根据教师职称晋升基本规律看,高校从教20年以上具备教授职称较为合理,调查结果却显示教授职称的教师数量偏少,这同建设高素质高职称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求还有较大距离,部分教师应该加强学习和提升科研能力,相关部门也应为此多做工作。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优势与特点

1.思政课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把握较为充分。尽管近年来思政课新课程改革,新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出现和增加,教学的时代性和难度性日益明显,但是大多数思政课教师能够做到适应“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调查数据显示,有56.1%的教师“能准确掌握,认真研读”所授教材;48.8%的教师“非常关注”教材内容的新观点和新提法,61.6%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能很好地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有70.7%的教师在针对讲授内容娴熟的自我评价中,得5分,做得很好。有79.1%的学生评价教师对教授内容“很熟悉”。

2.思政课教师传统教学基本功较为扎实。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教学基本功包括备、教、讲、写等方面,是思政课教师基本功最为基础的内容。根据调查,大多数教师对备课工作的评价是优良。备课“条理清晰”和“认真构思教学方案”,超过50.0%的教师能做到优秀;43.9%的教师在“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面做得很好,人数比例略高于做得较好的;“教案工整、规范”的数据分析,是22%的教师做得较好和45.1%的教师做得很好。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表现突出、特征明显。关于教师讲课时的语言运用的评价,学生和教师一致认定为较好。40.2%的教师能讲“标准的普通话”,71.6%的教师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讲课堂术语”,40.2%和41.5%的教师能较好地和很好地用语表述“生动,通俗易懂”。有关教师板书的评价标准中,少数教师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做得很好的教师所占总人数比例最大。

3.思政课教师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较强。被问及教师“能否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有24人选择“非常熟悉”,占总人数29.3%,有43人选择“比较熟练”,占总人数52.4%;在“你的老师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吗?”这一问题中,学生们认为非常熟练的有36名,占总人数41.9%,认为比较熟练的有37人,占总人数43.0%。由此可见,多数教师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在调查“老师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项中,36人选择“一直在用”,占总人数43.9%,18人选择“经常用”,占总人数22.0%。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教师传统教学基本功包括备、教、讲、写等方面功底扎实,能够深刻吃透和领会新教材体系和新教学内容,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技术,较好地适应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但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缺陷。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问题与不足

1.思政课教师学科知识素养有待增强。从两类数据样本统计中,得出结论:“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准确把握”、“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宽广的知识面”这三者是思政课教师区别于其他专业老师的最重要素养。但多数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并不拥有“宽广的知识面”,只有52人选择“宽广的知识面”,占调查学生总数20.2%。少数教师则认为自身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在教师类样卷中,33人选择“宽广的知识面”,占总人数16.7%。由此说明,大多数教师并不具备深厚丰富的思政课知识素养,同思政课教师应有的知识和素质有一定差距,也与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有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政课功能和实效性的发挥。

2.思政课教师学科专项技能较为欠缺在思政课教师学科专项能力运用上,调查显示,40.2%的教师在“及时宣传并解读中央最新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评价”一项上得5分,46.5%的学生选择老师在此方面“做得很好”;在“及时领会,解读并宣传中央领导讲话精神实质”一项上,37.8%的教师得4分,50.0%的学生认为老师“做得很好”;在“及时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的评价中,22%的教师得5分,53.5%的学生认同老师“做得很好”;在“及时对当前国内外形势有清晰、正确把握”的评价中,25.6%的教师得5分,40.5%的学生认同老师“做得很好”;在“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社会观和价值观的评价”中,54.9%的教师得5分,57.0%的学生评价老师“做得很好”。由此可见,大多数思政课教师在学科专项能力的获得和表现上有欠缺。

3.思政课教师的学科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当前有关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和讨论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讨论法、互动式教学法、专题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开放性教学法和研究性教学法等各类创新性教学方法进入思政课教学场域。但根据问卷考察,发现多数一线思政课教师并未真正实践新教学方法,而是沿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显得单一和陈旧。56.1%的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只有1种,25.6%的人采取2种,而使用3种及以上的只有18.3%的(见表6,教师卷)。问到“教师是否经常以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54.7%的学生选择“否”,40.7%的学生选择“是”,4.7%的学生“说不清楚”。调查“老师是否每堂课都会与学生互动”,48人选择“不会”,38人选择“会”,各占学生总数的55.8%和44.2%。问及“老师每学期会拿出多少课时专门与学生进行讨论”,56.9%的学生选“0—1课时”和“1—2课时”。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路径指导

总结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现状中的优势与成绩,审视问题与缺陷,为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要积极寻找和探索有效路径指导:建立培养制度和构建培养渠道。建立培养制度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构建培养渠道必须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施行。

(一)建立制度,是深化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根本保障

1.建立学习制度,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知识素养。夯实和深化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必须以丰富、完善、升华和巩固思政课教师专业理论和学科知识为前提和基础。拥有高深的专业理论和全面的学科知识,是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中的关键内容,也是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发挥的重要条件。高校思政课是由《原理》《概论》《纲要》《基础》等课程组成的大课群,担负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的任务,具有极强的政治性、理论性、专业性和科学性。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和学科性质特点,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精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制思想、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就,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以及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应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因为思政课各门课程涉及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只有如此,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才能内容博大、精深、生动、富有生命力和张力,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理论兴趣、撞击学生理论思维、提升学生理论境界的目的,尤其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学会用科学的观点的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树立新时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需要建立起一套普遍可行的科学学习制度,包含有短期学习制度、长期学习制度、个人学习制度、集体学习制度、进修学习制度、培训学习制度、在职和脱产学习制度。各级机构如教育部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师个人,都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规定,真正促使广大思政课教师认真学习和牢固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各学科知识;还要建立起相关的配套措施体系,如筹集资金办法、保障机制、考核方式、奖惩机制等,切实把各种学习制度落到实处。

2.建立创新制度,合理改革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努力改变思政课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和思政课教学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的现状,力使思政课教学的功能、作用和实效性最大化发挥。必须建筑起创新制度,大胆改革,及时探索适合新形势和学生新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方法,要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新情况和最新实际,根据本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从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和思想特点出发,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结合的基础上,采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专题讨论教学法、辩论法、演讲法,讲究教育的策略和教学艺术。特别要关注近期兴起的优课(UOOC)和慕课(MOOC)对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作用。反对在教学中搞一刀切,搞机械、死板的同一教学法,抹杀不同类型学生的活性、差异、特殊性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张力;反对空洞、抽象、毫无生气的灌输式、填充式教学方法。更为现实的是,要建立起一套关于思政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切实进行评价实践活动,有效指导教师基本功夯实和提高。

(二)建构渠道,是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实践措施

要建构多方渠道,通过切实有效的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地训练和加强高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

1.注重团队建设,提供思政课学科教学良好环境。建设教学团队,凝练学科方向,为思政课教师搭建发展平台、拓宽发展空间,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和跃升提供合理的学科环境。

2.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业务水平。建立健全覆盖全员的培训体制,骨干教师培训和普通教师培训相结合,确保一线思政课教师培训人数和次数;创造条件让更多思政课教师参加高水平高层级业务学习,特别是关于“形势与政策”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将了解到的新形势新要求及时传达,将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有效运用到思政课教学实践;在培训中加入实地考察和评估考核环节,注重思政课教师培训的质量,提高思政课教师整体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艺。

3.强化教研活动,提高思政课教师教研实力。开展思政课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学术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对思政课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争鸣,组织教学示范课、教学观摩课,促进教师之间共同学习和进步,做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4.重视考察调研,增强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也是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重要内容。高校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应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投入社会、城市、社区、企业、工厂考察实践,来补充和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渠道和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渠道,思政课教师在理论学养和知识结构上得到扩充,教学内容升华、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技术提升,真正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邓春晖 丁秋玲 彭华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