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论文

时间:2022-04-14 09:39: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统计分析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统计分析论文

统计分析论文:用线性模型统计分析论文

本文主要分析线性-对数模型(2),分别从随机误差项u、参数1b及x的样本范围三方面,利用Eviews软件及D-W检验,分析误用线性模型处理之后的自相关性,从而判断线性-对数模型有无误用线性模型.

1随机误差项大小对误用线性模型的影响

1.1数值模拟具体步骤

1.2数值模拟结果具体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表1.由表1可知,线性-对数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对于误用线性模型后,DW检验是否存在显著自相关有明显影响.当随机误差项服从的正态分布的标准差为0.01时,残差序列存在显著自相关或DW检验失效的比例较高,达到94.2%,说明线性-对数规律性明显,随机干扰较弱,容易发现线性模型有问题,如果用线性模型处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从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当标准差由0.01逐渐变大时,残差序列存在显著自相关或DW检验失效的比例会逐渐降低,当标准差达到0.05时,存在显著自相关或DW检验失效的比例仅为18.8%,这反映出干扰较大时,样本观察值的线性-对数规律性不太明显,这时,难以通过DW检验发现是否误用了线性模型,这时要注意从经济规律本身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模型函数形式,或用其它检验方法进行进一步检验.当然,如果仅以预测为目标,这时用线性模型也是可以考虑的.

2样本范围大小对误用线性模型的影响

2.1数值模拟具体步骤第一步:取定参数0b1和1b2;第二步:选定解释变量的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在一个实数范围内选择30个实数作为ix的模拟观测值:12330x,x,x,x(首先选实数范围为0.01–0.3,之后将实数范围分别改为0.01–0.6,0.01–0.9,0.01–1.2,再分别进行数值模拟);第三步:利用软件在实数范围内产生一组随机误差项:12330u,u,uu,iu服从N(0,0.12);第四步:将得到的随机数和已知的变量代入lny12xu模型中,从而得到30个ilny的模拟观测值.将得到的随机数和已知的变量代入yexp(lny),从而得到30个iy的模拟观测值;第五步:利用产生的30个lniy值,对所选的30个x值进行回归,得线性-对数模型(2)的估计,并利用如此产生的iy值,对所选的30个x值进行回归,得线性模型的估计;第六步:提取线性模型的DW统计量,并查表得n30,k2,显著性水平0.05时,1.35ld,1.49ud;第七步:循环10000次,统计检验结果存在显著一阶自相关性或DW检验失效的百分比.

2.2数值模拟结果具体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统计分析得到表2.样本范围大小不同时,残差序列存在显著自相关的分布图见图1.由表2和图1可以看出,在随机误差项u和b1取值确定的情况下,x的取值范围也会影响线性-对数模型误用线性模型后DW检验的结果.当样本范围逐渐扩大时,残差序列的自相关性逐渐显著.在样本范围为(0.01–0.3)的情况下,线性-对数模型用线性模型处理后,DW检验残差序列显著自相关或DW检验失效的比例为17.2%,随着样本范围变大为(0.01–0.6),可以看到显著自相关或DW检验失效的比例有所提高,为36.9%,在图1中看到模型的非线性还不明显,如果DW检验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性,误将线性-对数模型用线性模型处理,得到的线性模型误差不太大,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当x范围变为(0.01–0.9)的时候,D-W检验出的显著自相关或DW检验失效的比例很大,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线性-对数模型不宜用线性模型处理,否则误差会比较大.当样本范围再次扩大的时候,可以发现线性-对数模型的非线性更加明显了,而且D-W检验的残差序列的显著自相关或DW检验失效的比例接近100%,此时线性-对数模型完全不能用线性模型处理.因此,对线性-对数问题,用线性模型处理的时候,如果x的解释取值范围较小,即使DW检验显示不存在显著一阶自相关,也应该注意检验是否存在误用函数形式的问题,否则就可能出现误用函数形式的错误.当然,这时即使犯了误用函数形式的错误,因为非线性规律不明显,单纯从误差的角度来看,与用非线性模型处理相差也不会很多.

3参数取值的大小对误用线性模型的影响

3.1数值模拟具体步骤第一步:取定参数0b1和1b6(之后将参数1b改为5,2,1,分别进行数值模拟);第二步:选定解释变量的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数值分别为: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3;第三步:利用软件在实数范围内产生一组随机误差项:12330u,u,uu,iu服从N(0,0.12);第四步:将得到的随机数和已知的变量代入lny16xu模型中,从而得到30个ilny的模拟观测值.将得到的随机数和已知的变量代入yexp(lny),从而得到30个iy的模拟观测值;第五步:利用产生的30个ilny值,对所选的30个x值进行回归,得线性-对数模型(2)的估计,并且利用如此产生的iy值,对所选的30个x值进行回归,得线性模型的估计;第六步:提取得线性模型的DW统计量,并查表得n30,k2,在显著性水平0.05时,1.35ld,1.49ud;第七步:循环10000次,统计检验结果有自相关性或DW检验失效的百分比.

3.2数值模拟结果具体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表3.由表3可以看出,在随机误差项方差和样本范围大小确定的情况下,线性-对数模型中的b1的不同取值,对误用线性模型后DW检验显著自相关或检验失效的比例有明显影响.当b1为6的时候可以看到线性-对数模型线性化后,残差序列显著自相关或DW检验失效的比例为100%,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发现线性模型存在问题,不容易犯误用线性模型的错误.当改变b1的取值时,显著自相关或DW检验失效的比例也随之改变,当取值逐渐变小的时候,显著自相关或DW检验失效的比例会逐渐降低.当b1取值达到2的时候,显著自相关或DW检验失效的比例为17.2%,当b1取值为1的时候,显著自相关或DW检验失效的比例为16.2%,虽有所降低,但是幅度有所减慢,如果以为不存在一阶自相关就应用线性模型处理,则会出现误用线性模型的问题.不过当b1为2和比2小的时候,线性-对数模型的曲率较小,用线性模型作为线性-对数模型的近似,误差是较小的,对预测结果影响不大.由此可以得出,在半对数模型用线性模型处理的过程中,b1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需要根据线性-对数模型的实际情况,通过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和DW检验,查看半对数模型线性化后残差序列的自相关性程度.如果显著自相关,则线性-对数模型用线性模型处理带来的误差就较大,应进一步探索自相关的原因,当不存在显著自相关时,可能会出现误用线性模型问题,如果仅研究变量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将线性-对数模型用线性模型近似.

4结语

本文分析了线性-对数模型误用线性模型的三种情况。运用Eviews进行蒙特卡洛实验,以及D-W检验,直观地说明了线性-对数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u、参数b1取值大小和x的取值范围影响误用线性模型的可能性.当总体非线性规律明显时,常常能检验出残差序列自相关或出现DW检验失效的情况,因此出现残差序列自相关或出现DW检验失效的情况,要注意检验是否因为总体规律非线性所致.当DW检验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时,容易忽略总体规律非线性检验,会造成误用线性模型的失误.但幸运的是,这时非线性规律实际是不太明显的,如果仅考虑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话,线性模型也是可以接受的.

作者:吴梦婷王义闹单位: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统计分析论文:农村收入统计分析论文

1农业收入

1.1第二产业收入由图3可知,工业收入在2011年最高,为2404285元;其次是2010年,收入为2338300元;两个年度相差65985元。同时1987年收入最低,为131497元;其次是1988年的184838元;两个年度相差53341元。分别低于2011年的2272788元和2010年的2153462元;处于中间地位的是1992年的687745元和1996年的756666元,分别低于2011年的1716540元和2010年的1581634元,高于1987年的556248元和1988年的571828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工业收入变化趋势符合y=68693x+71873;建筑业收入在2002年最高,为134964元;其次是2010年,收入为419500元;两个年度相差284536元。同时2008年收入最低,为12800元;其次是1987年的13280元;两个年度相差480元。分别低于2002年的122164元和2010年的406220元;处于中间地位的是2001年的32280元和1996年的34850元,分别低于2002年的102684元和2010年的384650元,高于2008年的19480元和1987年的21570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建筑行业收入变化趋势符合y=9659.8x-28049。

1.2第三产业收入

1.2.1流通部门收入由图4可知,运输行业收入在2011年最高,为2113150元;其次是2012年,收入为2029700元;两个年度相差83450元。同时1988年收入最低,为123320元;其次是1987年的133435元;两个年度相差59103元。分别低于2011年的499535元和2012年的548523元。处于中间地位的是2007年的633855元和1996年的681950元,分别低于2011年的1490295元和2012年的1347742元,高于1988年的499535元和1987年的548523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运输行业收入变化趋势符合y=47758x-49923;商业收入在2002年最高,为1227762元;其次是1996年,收入为691958元;两个年度相差545804元。同时2010年收入最低,为72000元;其次是2012年的81000元;两个年度相差9000元。分别低于2002年的1155762元和1996年的600958元;处于中间地位的是2006年的427600元和1997年的459335元,分别低于2002年的800162元和1996年的222623元,高于2010年的355600元和2012年的378335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商业行业收入变化趋势符合y=8699.0x+2.8E+5;娱乐服务业收入在2008年最高,为123000元;其次是2009年,收入为81000元;两个年度相差42000元。同时2001年收入最低,为46200元;其次是2002年的50310元;两个年度相差4110元。分别低于2008年的76800元和2009年的30690元;处于中间地位的是2006年的55600元和1997年的64000元,分别低于2008年的67400元和2009年的17000元,高于2001年的15200元和2002年的14400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娱乐行业收入变化趋势符合y=-62004x+1.5E+6。

1.2.2文教卫生和其他行业收入由图5可知,文教卫生业收入在2012年最高,为78500元;其次是2011年,收入为59500元;两个年度相差19000元。同时2007年收入最低,为12000元;其次是2006年的16000元;两个年度相差4000元。分别低于2012年的66500元和2011年的43500元;处于中间地位的是2004年的27200元和2003年的30400元,分别低于2012年的51300元和2011年的29100元,高于2007年的15200元和2006年的43500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文教卫生行业收入变化趋势符合y=5147.0x-75945;其他行业收入在2011年最高,为734600元;其次是2009年,收入为745930元;两个年度相差11330元。同时1988年收入最低,为20365元;其次是1987年的27374元;两个年度相差9元。分别低于2011年的734600元和2009年的745930元;处于中间地位的是1998年的129750元和2003年的141300元,分别低于2011年的604820元和2009年的604630元,高于1988年的109385元和1987年的120926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建筑行业收入变化趋势符合y=28931x-1.2E+5。

2结论

山西省农业主要收入来源有9个方面,本文经过对30余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山西省农业各行业收入状况进行了线性变化统计,结果表明,除娱乐业收入呈现出线性降低之外,其余收入组成均表现出线性升高的变化趋势。林业收入变化相对比较稳定,收入曲线升高角度较小;工业收入与林业相比提高幅度较大,特别是2007年之后升高幅度显著升高;农业加工收入在2001年~2007年之间稳定性较好,近3年又呈现出降低的变化;建筑业收入在2001年之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是2010年开始迅猛升高;运输业2003年之前发展比较缓慢,而从2004年开始发展迅速,线性变化关系显著;商业收入稳定性较差,尽在2001年~2010年间较为稳定,2011年后快速降低;娱乐业收入线性降低,表明该行业已经进入萎缩期;文教卫生收入只在2003年之后才呈现升高的变化,证明农村生活状况仅在2003年之后才发生显著变化;其他行业收入中,2003年~2010年直线上升,而到了近两年,收入相对比较稳定。综合分析认为,山西省农村农业收入变化线性关系比较显著,具备预测基础。

作者:郭芳芳单位:山西省农村调查办公室

统计分析论文:世界杯统计分析论文

1结果与分析

1.1哥伦比亚与科特迪瓦比赛的技术分析首场取胜的哥伦比亚在次战遇到了“非洲大象”科特迪瓦,上半场双方都比较谨慎,事关出线的战役两队在上半场战成0-0,但是下半场开始20分钟左右,哥伦比亚开始突然发力。90分钟比赛结束,哥伦比亚2-1击败对手,由于日本和希腊0-0战平,哥伦比亚提前一轮从这个小组出线。由表2可知,整场比赛的技术统计,哥伦比亚除了在越位这个尴尬的数据和射正数领先之外,他们无论是射门数、控球率、传球成功率、抢断以及传球数都落后科特迪瓦队。虽然整场比赛控制力不如“非洲大象”,但是哥伦比亚队的进攻效率实在太高,6次射正2次转化为进球。

1.2哥伦比亚与日本比赛的技术分析由于前两轮小组赛哥伦比亚已经两连胜提前从小组出线,为了蓄力备战淘汰赛,此役佩克尔曼派出的首发阵容和前2场小组赛相比有了8处改变,阵型也由此前两场的“4-2-3-1”变成“4-1-4-1”。日本队前2场比赛1平负,他们只有在最后一场比赛击败哥伦比亚才会有出线机会,日本在最后一场小组赛的阵型是“4-2-3-1”。比赛开始后,由于是替补出战,哥伦比亚采用防守反击的打法,但是该队还是4-1击败日本勇夺3连胜小组头名出线。由表3可知,哥伦比亚在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仍然在大部分数据中落后,但是哥伦比亚仍然以4-1的比分击败日本,“南美雄鹰”90分钟比赛4脚射正全部转化为进球,这种100%的命中率与日本7次射正仅仅获得1个进球形成强烈的反差。

1.3哥伦比亚与乌拉圭比赛的技术分析进入八分之一决赛,哥伦比亚的阵型再度更换,从小组赛第三场的“4-1-4-1”变成熟悉的“4-2-3-1”,和小组赛前2场首发阵容相比,佩克尔曼拿下了14号伊巴尔博,用21号马丁内斯顶替。乌拉圭在从死亡之组突围后损失一大将,苏亚雷斯因为“咬人事件”无缘淘汰赛,乌拉圭主教练塔瓦雷斯使用“5-3-2”的防守阵型。经过90分钟的激烈比赛,哥伦比亚2-0完胜乌拉圭闯入世界杯8强,这是该国历史上首次闯入世界杯8强。由表4可知,哥伦比亚在本届世界杯首次在控球率和传球成功率方面超过对手,控球率,他们以51%力压乌拉圭2个百分点,传球成功率,他们超过乌拉圭4个百分点。传球数,哥伦比亚也开赛至今第二次超过对手。能够历史首次跻身世界杯8强,哥伦比亚还是依靠高效的进攻,他们在本场比赛和乌拉圭都是一样射正4次,但是哥伦比亚却将这4次射正转换成2个进球,乌拉圭则在缺少苏亚雷斯的情况下不得不被哥伦比亚零封。

1.4哥伦比亚与巴西比赛的技术分析历史首次闯入世界杯8强后,佩克尔曼在四分之一决赛和东道主巴西的比赛仍然采用“4-2-3-1”的阵型,但是首发11人中又和八分之一决赛和乌拉圭有一处变化,13号瓜林在本届世界杯获得首次首发机会,他顶替了8号阿吉拉尔出任后腰。此役,面对东道主,哥伦比亚最终1-2不敌东道主巴西遗憾止步8强,没能继续创造历史的脚步。由表5可知,哥伦比亚本场比赛只有在传中、角球、犯规以及越位领先巴西队,但是这次“南美雄鹰“没能将定位球的优势展现出来,相反巴西却利用一次角球和任意球的机会完成2粒进球。这场半决赛,哥伦比亚11次射门虽然仅仅落后巴西队2次,但是射正数只有2次,失去准星之后,哥伦比亚也失去了创造历史的最后机会。最终,本届世界杯,哥伦比亚5战4胜1负止步8强。

2结论与启示

哥伦比亚队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闯入8强,创造了本国在世界杯历史的最佳战绩,其流畅的进攻、合理的年龄结构、整体组织和攻防转换的能力以及耐心渗透进攻的打法,给国际足坛带来了几丝清凉之风。哥伦比亚5场比赛共计射门57次;进球12个,这项数据排名所有32支参赛球队第3;失球3个是巴西世界杯8强丢球数最少的队伍之一。

第一,整个球队的稳定性。哥伦比亚大牌不是很多,球队能保持精诚团结、协同作战;而在佩克尔曼的率领下,球队的足球理念、战术思路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长期的延续性。

第二,球队卓有成效的防守。哥伦比亚防守时全员参与,注重快速阻截和抢断,以区域防守为重点并结合对核心球员盯防的整体防御体系。

第三,良好的中场控制力。中场是足球竞赛的关键区域,进攻时便于组织和射门,防守时利于拦截和抢断,当前世界足球强队都具备强大的中场控制能力。本届世界杯,哥伦比亚最大的发现,就是罗德里格斯,在佩克尔曼的体系中,中场的5名球员都在世界杯中发挥了自己应有的水平,两名后腰,中场左右飞翼以及中场都是哥伦比亚世界杯创造佳绩的保证。

作者:陈伟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统计分析论文:混凝土冲击寿命的统计分析论文

1威布尔分布模型、秩和顺序统计量简介

威布尔分布模型是瑞典科学家WaloddiWeibull于1939年提出的一种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类型,它包含有3个参数,分别为位置参数、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威布尔分布的优点在于它适用于小样本抽样及它对各种类型实验数据极强的适应能力。若随机变量T服从3参数威布尔分布,则其概率密度函数为。式中,β>0为形状参数,η>0为尺度参数,γ≥0为位置参数,记作T~W(β,η,γ)。当β=1时,为指数分布;当β=2时,为瑞利分布;当β在3~4之间取值时,接近于正态分布,可见威布尔分布适应能力强、覆盖性强。当γ取值为零时,即为双参数威布尔分布模型。顺序(或次序)统计量是数理统计学中具有广泛应用的一类统计量。设X为一总体,将一容量为n的样本观察值x1、x2、…、xn按自小到大的次序编号排列成:x(1)≤x(2)≤…≤x(n),称x(1)、x(2)、…、x(n)为顺序统计量;称x(i)的足标i(i=1,2,…,n)为x(i)的秩或秩序数,当出现某些观察值相等时,将足标i的平均值作为这些观察值的秩。

2实验概况及结果

2.1原材料、配合比水泥为天津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骆驼牌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实验所用砂为天然河砂,细度模数为2.6的中砂;石子选用连续级配的碎石,粒径5~20mm;水为普通自来水。水灰比为0.49,砂率为36%,实验配合比见表1。

2.2实验方法和结果试件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U型混凝土试件,(采用U型试件能够预先确定试件开裂的位置,利于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提高可预知性[10]。)其尺寸为:两个矩形长脚其长×宽为85mm×50mm,厚度为65mm;半圆形拱的内外半径分别为85和135mm。U型试件的成型采用自制的钢制模具,同时为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采用质量控制的方法严格控制U型混凝土试件间的差异性。试件成型后24h脱模,并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28d。并在进行抗冲击实验前4h从养护室把试件取出,并将外表面擦拭干净、晾干。根据目前已有落锤冲击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思路,实验采用本课题组自制的、带有滑轨和钢制底座的自由落锤抗冲击装置,如图1所示。落锤采用高强钢材制作而成,取其4个质量水平分别为0.875,0.8,0.675和0.5kg,实验时,落锤的冲击高度为400mm。应变片的粘结参照文献[12-13],将应变片粘贴在混凝土U型试件几何中心底部受拉区的中部,以及侧表面的上边缘处,粘贴应变片时先用砂纸将试件贴片处的表面打磨平整,并用酒精将其擦拭干净,然后粘贴应变片。实验时将该侧表面面对观测者,并将应变片与动态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接。冲击实验的过程、裂缝的观测及冲击次数的判断,参照文献[13]和[14]中附录D的方法进行:将试件放在落锤的正下方,并将自制的落锤从一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冲击试件,至冲击后落锤完全静止;每完成一次冲击即为一个循环,如此反复多次,仔细观察试件表面,当试件从无裂缝到产生第一条微裂缝时,即试件底部受拉区的应变值发生突变时,记录下此时的冲击寿命,即为初裂冲击寿命N1;当试件底部裂缝向上发展并将贯穿整个截面时,记录下此时的冲击寿命,即为破坏冲击寿命N2。每组12个试件,共48个试件,其冲击实验结果如表2。

3冲击寿命的Weibull分布分析

3.1冲击寿命的威布尔描述鉴于冲击实验破坏机理与疲劳实验破坏机理的相似性,参照文献[9]中威布尔分布关于疲劳寿命的描述,将威布尔分布理论用于冲击寿命N的概率统计分析。若冲击寿命N服从3参数威布尔分布。在上述式(3)和(4)中,N0、Na、b3个参数分别对应着γ、η、β,即分别代表最小冲击寿命参数、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并注意到,当冲击寿命N的随机取值为Na时,利用上述式(4),可求得F(Na)=1-1/e=0.632,为固定值,与其它参数值的大小无关,此时冲击寿命Na也被重新标度为特征冲击寿命参数。并且当最小冲击寿命参数N0的取值为0时,3参数威布尔分布变为双参数威布尔分布。

3.2威布尔分布检验累积失效概率函数为F(N),则生存概率函数(或可靠性函数)的表达式为。可见,若X和Y之间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即相关系数R2较大时,则可以证明双参数威布尔分布可以合理的描述U型混凝土试件的抗冲击寿命参数。并可以由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参数b、bln(Na)和相关系数R2的值。验证过程分成两步来实现,首先,将冲击实验中每一组试件的抗冲击寿命参数(N1,N2)按顺序统计量的形式从小到大排列,并给出未排列前原始实验数据所对应的秩序数i;然后用F(N)和R(N)的期望估计来原始3参数威布尔分布公式(1)中的参数(β、η、γ)进行重新标度,并考虑到混凝土材料在冲击实验中存在最小冲击寿命的问题,令b=β,Na-N0=η,N0=γ,即T~W(β,η,γ)变为N~W(b,Na,N0)。则在同一落锤质量水平作用下,各U型混凝土试件冲击寿命N的分布规律可以由以下概率密度函数表示。对于冲击实验结果表2中的冲击寿命(N1,N2),按照上述方法及公式(7),以Y=ln{ln[1/R(N)]}为纵坐标,X=ln(N)为横坐标,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在4种落锤质量水平下的回归直线图及对应的回归参数b、bln(Na)和相关系数R2的值分别如图2和表3所示,其拟合所得直线斜率即为双参数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b。由上述分析及图2和表3可见,其相关系数R2的值均大于0.9,所以X=ln(N)和Y=ln{ln[1/R(N)]}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即上述公式(7)成立,从而证明双参数威布尔(Weibull)分布可以合理地描述混凝土的初裂冲击寿命(N1)和破坏冲击寿命(N2)。

4结论

(1)鉴于混凝土抗冲击实验数据的离散性,将混凝土的抗冲击寿命N看作一个随机变量,利用概率统计的原理对其进行分析描述,可以更加合理、准确科学的评价其抗冲击性能。(2)U型试件混凝土的初裂冲击寿命和破坏冲击寿命的概率分布,可以很好地用双参数威布尔分布理论进行描述和分析。得到的实验数据及分布规律能够为进一步研究混凝土的断裂、冲击等破坏过程提供参考。

作者:朱学超朱涵李浩然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大学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统计分析论文:甲亢周麻统计分析论文

1辅助检查

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发现,2例FT3、TSH正常,FT4轻度升高;4例FT3正常,FT4轻度升高,TSH下降;2例FT3、FT4轻度升高,TSH正常;余患者均表现为FT3、FT4明显升高,TSH明显下降,符合典型甲亢的甲功情况。发作时血钾均低于正常范围,根据发作时血钾下降程度分为3组,轻度低钾组6例:血钾3.0~3.5mmol/L、中度低钾组8例:2.5~2.9mmol/L、重度低钾组16例:<2.5mmol/L。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弥漫性回声改变者75例,甲状腺体积增大者53例,甲状腺血流丰富者56例,同时具有甲状腺弥漫性回声改变、体积增大伴血流丰富者42例。

2统计分析

2.1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是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同的一种统计方法。其中,MSA为组间均方,MSE为组内均方,r为因素水平数,n为全部观测值的个数。

2.2Kruskal-Wallis检验在方差分析中,如果不假定总体的分布,而仅假定各总体具有类似的分布(除了未知参数可能不同),即可用非参数单因素方差分析的Kruskal-Wallis检验来解决多样本位置参数的检验问题。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如下。

2.3甲亢周麻的统计分析本文中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显著性水平均为0.05。利用SPSS17.0软件,经检验知甲亢周麻发作时轻、中、重度低钾组间的心率和发作间期血钾浓度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故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而首次发病年龄、总发作次数、甲状腺功能(FT3、FT4、TSH浓度)经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K-W)。具体检验结果见表1。根据以上检验结果知所有假设检验均接受原假设,即首次发病年龄、总发作次数、心率、发作间期血钾浓、甲状腺功能(FT3、FT4、TSH)在甲亢周麻发作时不同血钾浓度组间无明显差异。

3讨论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约90%来自亚洲,尤以我国和日本更为多见,占甲亢病人的2%,西方少见。在性别构成上,青壮年男性多见,本组81例患者,男性62例,女性19例,发病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1.1±9.4)岁。

甲亢周麻病程长短不一,多以双下肢或四肢对称性肌无力为首发症状入院,严重者可累及呼吸肌,多于夜间或清晨发作,劳累、饮酒、饱食、感染、受凉等因素为常见诱因,研究表明钾离子在细胞内外的转移具有昼夜节律性,夜晚睡眠时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相对多于白天,正常人不会引起血钾的明显波动,甲亢病人却可能因此而于夜晚出现周期性麻痹。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持续数小时,发病时血钾下降,可于休息或补钾后缓解,甲亢症状轻重不一,甲亢控制后周期性麻痹症状可明显减轻,但周期性麻痹也可于甲亢发生前及治疗后发生,本组资料根据发作时血钾降低程度分为三组,各组间的心率、甲状腺功能(FT3、FT4、TSH浓度)未见明显差异,说明发作时血钾降低程度不受甲亢症状的影响,与文献报道一致。在对三组间总发作次数、首次发病年龄、发作间期血钾进行比较后观察发现虽然发作时血钾下降程度不一,但其总发作次数、首次发病年龄、发作间期的血钾情况却无明显差别。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认为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可直接刺激骨骼肌细胞钠-钾-ATP酶的活性增高,钾离子进入细胞内增多,血清钾离子下降,肌膜电位过度极化,进一步加重低钾对神经肌肉的作用,并对甲亢患者细胞膜上该酶活性进行测定,证实其活性增高,且甲亢周麻患者高于单纯甲亢者,酶活性治疗前高于治疗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β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促进由儿茶酚胺介导的细胞钾摄取。

甲亢可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刺激骨骼肌细胞内钠-钾-ATP酶的活性,促细胞外钾离子转移入细胞内。另外甲状腺素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反馈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而盐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血钾降低,冉兴无等研究发现甲亢周麻患者的立位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甲亢组,且血清钾与立位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水平呈负相关。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以青年男性多见,病程长短不一,多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表现。甲亢周麻患者首次发病年龄、总发作次数、未发作时血钾浓度及甲状腺功能情况与发作时血钾下降程度无明显关联,但甲亢症状控制后周期性麻痹也可得到控制,一旦确诊应在补钾的同时积极治疗甲亢。周期性麻痹可发生在甲亢症状不典型时或于甲亢前发生,故对于周期性麻痹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甲状腺相关检查,寻找甲亢的蛛丝马迹,对于暂无甲亢表现的患者也应进行甲状腺功能的动态随访观察。

作者:姜榴茗栗夏莲尹盼盼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统计分析论文:白血病医疗费用统计分析论文

1结果

1.1CML患者例数及就医次数的基本情况640名CML患者在2006年~2012年间共计就医6365次。记录中的业务类型主要有门诊、住院、门特三类。其中有128例患者在门诊就医过,就医总次数为430次;有231例患者进行过住院治疗,住院总次数为508次;411例患者通过城镇职工门特途径报销共计5114次,39例患者通过城镇居民门特途径报销共计313次。该640名患者均选择二级甲等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就医。

1.1.1不同属性的CML患者例数及就医次数情况分析如表1所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女比例为1.40:1;CML多发生于18岁以上人群,且多为退休或在职人员,记录中CML患者大多为本地城镇户口。不同属性类别的CML患者人均就医次数相差不大。

1.1.22006年~2012年各年间CML患者人数变化情况分析患者人数及就医次数总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例数及就医次数情况,见图1。如图1(a)所示,2006年、2007年、2008年患者例数分别为15例、18例、33例;CML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化疗、放疗等属于门诊特定项目范畴,因此从2009年开始,患者逐渐通过门诊特定项目进行付费,患者例数从2009年的104例增加至2012年的185例,就医总次数从2009年的651次增加至2012年的2907次,就诊人数及就医次数递增趋势明显。

1.2CML患者医疗费用增长趋势分析结果对CML患者各年的总医疗费用及药费支出进行分析的结果,见图2。CML患者的总药费用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特别是2009年及以后(此部分含门特数据),逐年增长趋势更为明显,与此同时,总医疗费也伴随着总药费的增长而逐年增加。2009年及以后CML患者的药费比例均在90%以上且逐年增大,而2008年及以前CML患者的药费比例均在50%~60%的范围内波动。说明门诊特定项目的实施使CML患者真正能得到更好、更多的院外长期药物支持治疗。CML患者的年人均医疗费用及年人均药费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特别是2009年及以后的年人均医疗费用及人均药费的递增趋势更为明显,各年人均药费逐渐接近人均医疗费用,药费比例成了影响CML患者医疗费用的决定性因素。

1.3CML患者医疗费用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对总医疗费及药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CML患者的总医疗费(偏度系数1.42,P=0.000;峰度系数5.13,P=0.000)、药费(偏度系数1.47,P=0.000;峰度系数5.38,P=0.000)数据呈明显偏态分布,经对数转换后依然为偏态分布(转换后的总医疗费的偏度系数为-1.62,P=0.000,峰度系数为5.37,P=0.000;药费的偏度系数为-1.61,P=0.000,峰度系数为5.38,P=0.000),无法利用方差分析等参数检验法进行统计推断,因此利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P25~P75)等指标及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CML患者费用数据进行分析。

1.3.1CML患者医疗费用总体情况分析通过对2006年-2012年期间广州市640例CML患者7年间的总医疗费进行分析,共计产生医疗费用1个亿之多,人均费用支出约为12万元,其中药费所占比例为94.42%,可见药费是总医疗费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1.3.2不同属性的CML患者的医疗总费用情况分析不同性别的CML患者的总医疗费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994,P=0.046),可以认为男性CML患者的总医疗费是高于女性CML患者的。不同年龄段的CML患者总医疗费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2.959,P=0.005),其中46~60岁的中年CML患者的人均医疗费用最高,户口性质不同的CML患者人均医疗费用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9.551,P=0.049),外地城镇的CML患者人均费用相对最高。

1.2.3不同属性的CML患者医疗总药费情况分析由于表2中表明药费在CML患者医疗总费用中占有决定性的比例,因此有必要对药费进行分析。与医疗总费用分析结果相似,不同性别的CML患者药费支出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969,P=0.049),可以认为男性患者的药费是高于女性患者的。不同年龄段的CML患者药费支出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4.052,P=0.003),其中46~60岁的中年CML患者的人均药费最高。

2讨论

慢性髓系白血病作为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虽发病隐匿,进展缓慢,慢性期CML患者预后较好,但一旦进入进展期,预后极差。目前国内外CML患者多服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并辅助以院内的对症治疗。羟基脲等化疗药物治疗效果差,无法控制疾病进展;伊马替尼等靶向药物治疗CML效果虽佳,但价格使患者难以承受且需长期服用,导致患者面临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本次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患者的药费占总医疗费的90%以上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说明药费是医疗费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2009年及之后CML患者的药费支出逐年增加且药费比例逐年增大,究其原因主要是血液系统疾病主要应用药物治疗及抗肿瘤药物多为进口且价格十分昂贵,结果必然会导致CML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增加。在目前尚未能合理实现相关肿瘤药物国产化之时,对患者药费进行有效的医保基金补偿才是降低CML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关键。

首先,增加药费特别是靶向药物费用的报销比例,使靶向药物成为CML患者真正能够用得起的药物。相关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表明,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成本效果明显优于羟基脲等一般化疗药物及其它姑息疗法。虽然CML已进入门诊特定项目且伊马替尼已进入医保报销范畴,但实际应用时仍面临诸多限制;特别是疗效更好的第二代靶向药物达沙替尼等尚未进入医保报销范畴,因此建议要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高效、合理的使用卫生资源。

其次,进一步完善相关大病医保及重大疾病单病种付费方案的实施,增加重大疾病医保基金的投入比例。本研究中年龄不同的患者其医疗费用平均水平有所差异,平均医疗费用水平较高者多为19岁~60岁之间的中青年人,该部分患者例数较多且多为在职人员,可考虑适当增加该部分人群医疗资金投入力度。

最后,完善医疗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在追求卫生资源合理使用最大化的前提下,严防医疗过度现象,杜绝不必要的诊疗手段及药物的使用,尽可能的降低治疗成本。

作者:李鹤夏苏建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医学统计学教研室

统计分析论文:翻译硕士教育的统计分析论文

一、结果与讨论

(一)翻译硕士教育研究整体情况本研究共检索出国内2005-2013年翻译硕士教育研究的学术期刊论文196篇。经描述性统计分析,翻译硕士教育研究的发展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翻译硕士教育经历了萌芽期(2005-2006年)、探索期(2007-2009年)和发展期(2010-2013年)三个时期,产出文献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由图1可知,萌芽期始于2005年,翻译教育研究主题开始进入研究者视野,但数量有限。在探索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7年审议通过《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2009年,《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发展期产出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2010-2012年的文献数量持续上升,激增为106篇,占总篇数的54.1%。2013年的期刊文献仅涉及前半年,共31篇相关文献,占总篇数的15.8%。

(二)翻译硕士教育研究主题描述与分析本研究将文献内容分为学习者、教师、教学体系、教育管理、课程以及其他等主题,研究主题的统计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翻译硕士教育研究主题具有分布广、多元化的特性,内容涉及翻译硕士教育的各个方面。其中,“教学体系”主体文献所占比例最大,占总篇数的49.5%;其次为“课程”,占总篇数的32.7%;而“学习者”“教师”和“教育管理”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涉及翻译学习者的相关文献仅有6篇,主要探究学习者信念与素养问题。有研究者通过翻译教学课程BBS对学习者的学习信念、态度进行考察,发现翻译教学课程BBS的开设能够培育学习者自我效能信念、翻译学习信念及自主学习信念。此外,学习者的理论素养也倍受关注。有研究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有必要对翻译硕士的理论素养培养进行分析。遵循技能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理论性原则与阶段性原则,提升高级翻译人才的理论素养。另有研究者指出,译者素养是译者素质与能力的综合,译者可根据不同的翻译情境与目的,对翻译自主性、灵活性及创造性进行建构,促进译者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本研究关于翻译教师主题的文献仅9篇,主要探讨翻译教师的发展、培训、角色及素养等问题。

有研究者指出,翻译师资是翻译教学的瓶颈,当下翻译教师角色的转换应该是诸多研究关注的重点,研究者应以翻译过程为导向,以翻译产品为中心,重视翻译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其实现的主客观条件。翻译教师应扮演“设计者”“诱导者”“研究者”“管理者”等角色,只有及时调整角色定位,才能适应翻译硕士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挑战。与此同时,国内高校翻译师资在年龄、学位及职称结构方面较有所改善,但学术型和应用型师资的配备不够合理,需做进一步调整;研究者探究的另一重点是,在翻译专业创建伊始就应注重培养高素质的翻译专业教师。此外,翻译教师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自身信息素质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作为翻译硕士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教学体系是由多个教学因素组成的统一整体,包括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评价等。根据统计,发现设计教学体系相关文献共计97篇。通过深入分析该主题研究内容和所选文献的具体内容,将教学体系细化为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等主题。教学资源主要指翻译教材。

首先,随着国内翻译硕士的培养兴起,翻译教材的编写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翻译硕士教育需要向社会输送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为此,翻译硕士教材的编写至关重要。其次,教学模式也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论题,教学模式由长期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主要针对教学过程的结构、程序及阶段等。有学者研究翻译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应用,指出教学模式由五部分构成: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教学内容在教学体系中所占比例不多,但也不容忽视。研究者在教学内容方面更注重对职业伦理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文化类课程、术语课程、本地化课程等的探究。第三个方面是教学方法的研究,它是翻译教学体系中的关键主题。研究教学方法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包括:交互式、项目式、协作式、工作坊、基于任务式、基于问题式等。关于教学评价的研究较少。翻译硕士教育仍处于初创阶段,还存在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翻译硕士的教学评估研究也至关重要。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而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翻译人才的重要手段。翻译硕士教育研究在翻译教学方面成效显著,但无论是对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是对应用理论的探索,翻译课程的发展速度缓慢,始终未达到理想效果。本研究对课程的探索主要涵盖课程理念、课程体系/方案、课程设置/内容、课程发展及经验介绍等,检索文献共计64篇。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研究者对课程理念的探索聚焦于对翻译教学或翻译硕士教育等问题的思考,在构建翻译硕士教育特色课程时,注重强调技术写作理念对翻译教学乃至整个翻译行业的重要意义。有学者指出,我国翻译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够重视学生专业双语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翻译教学专业化的前提下,双语课程体系应与传统双语教学有所区别,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双语转换能力为目标。此外,研究者也注重翻译硕士课程方案的调整与更新,强调区分学术型翻译人才与专业性或职业化翻译人才培养的差别。研究者发现,不同区域的翻译市场对翻译人才需求也不尽相同。

近年来,翻译硕士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区分不明显、结构不合理及专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因此,有学者认为翻译硕士的课程设置应立足于当地市场需求,发展自身特色专业。课程发展研究的主题较少,研究者基于国内翻译学科发展现状,提出翻译硕士培养方案的试行计划及课程发展等问题。另有学者强调翻译课程不同于其他外语课程,我国翻译硕士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者在引进国外独特翻译教学方式的同时,还需结合翻译市场需求及翻译特色,探索适合我国翻译硕士教育发展的道路。教育管理要求管理者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积极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翻译教育管理的相关文献主要分析毕业论文与学制管理的问题。对于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的探讨,研究者主要集中于毕业论文的撰写、方案及评价形式等方面,指出翻译硕士学位论文要逐步趋于实践型学位报告的模式,注重“翻译述评”的写作模式。有研究者将学位论文方案调整为四种,即重要岗位的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和翻译调研报告。

除此之外,研究者结合翻译硕士教育特点及学位论文书写要求,提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评价方式,即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还有研究主要探究翻译硕士教育学制管理问题。在诸多培养单位中,学制两年的居多,学生虽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硕士学位,但也导致很多学生基本功不扎实、专业实习成效低及翻译实践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为此,研究认为翻译硕士的学制应延长至三年,以保证翻译硕士的培养质量,达到社会对高层次翻译人才的期望和要求。文献分析显示,其他主题的相关文献共计9篇,占期刊文献总量的4.6%。

二、翻译硕士教育研究的思考

翻译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专业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教学体系与课程主题的探讨是国内翻译硕士教育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翻译硕士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主题与方法研究中仍存在不足。基于当前的研究现状,翻译教学对学习者本身关注较少,更多地侧重于翻译能力的提升。教师研究领域仍有待延伸,如在相关文献中,关于翻译教师的研究仅涉及翻译教师角色、翻译教师培训及翻译教师素养等方面,而对翻译教师学习、翻译教师信念、翻译教师认知等方面的探索尚未开启。由此可见,多数研究者趋向于对教师主题的客观思考,而对教师知识建构、教师理想信念的树立等方面关注较少。此外,从以上研究分析可知,翻译专业课程的类型、内容、分配比例等因素与翻译专业的功能取向、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紧密联系,因此,课程的合理性对整个翻译专业建设至关重要。而多数研究者只关注课程体系的某一单一方面,如课程目标、课程设置等内容,而对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研究较少,主要问题为:其一,相关特色课程设置不突出。翻译硕士课程设置不仅要在翻译种类、内容上有所延伸,更要体现实用型内容,同时,也要兼顾发展性与多元性原则。各高校的翻译硕士教育应在课程设置上突显其地方特色。根据翻译硕士教指委拟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翻译硕士教育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种,其中必修课的内容相差无几,高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的设置体现其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从相关院校的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院校并未充分利用选修课的设置体现其地方特色。其二,课程设置忽略了必要的科学原则。目前国内院校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对科学原则不够重视,诸如翻译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强;板块划分模糊;课程体系不完整;课程结构不合理等。因此,高校培养的翻译硕士应避免以上不足之处,结合地方特色,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

作者:周亚莉何东敏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统计分析论文:柔性装配偏差统计分析论文

1柔性零件铆接过程分析

参照文献[3]的方法,两个柔性零件的铆接过程可以分为如图1所示的4个步骤:①定位。将柔性零件在铆接夹具上进行定位夹紧;②压紧。铆枪将两个零件压紧到理论连接位置;③连接。铆钉在铆接点把零件连接在一起形成装配体;④释放回弹。铆枪和部分夹具装夹点释放,装配体回弹变形。在步骤①中,柔性零件在夹具上分别定位,由于零件制造误差和夹具的定位误差,零件在装夹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导致两个零件在夹具上产生对齐误差。步骤②中,铆接工具(铆机、铆枪)将存在几何偏差的两个零件的连接部分压紧到名义连接位置,消除铆接点处的对齐误差。基于线弹性小变形假设,铆接工具的压紧力FV和零件几何偏差的关系可以通过有限元基本方程得到。步骤③中,零件在理论装配位置铆接,忽略铆接位置的局部形变,铆接后铆接位置的自由度保持一致,零件铆接成整体的装配件,然后在步骤④中铆枪和部分夹具夹头释放,装配体从名义位置回弹,回弹力FS大小等于装配压紧力FV,装配回弹偏差向量δasm和回弹力FS的关系可以通过有限元方法得到。

2耦合几何和材料误差的装配偏差分析方法

针对零件几何误差与材料误差对装配尺寸偏差的耦合作用,本文结合摄动理论[1]和有限元方法,分析零件几何、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误差对装配尺寸偏差的影响,推导装配偏差的均值和协方差方程,进而提出一种面向零件几何和材料误差耦合作用的柔性装配偏差统计分析方法。

2.1考虑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误差的敏感度矩阵计算模型基于一阶摄动思想,考察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误差对敏感度矩阵S1和S2的影响,根据式(6)中敏感度矩阵的定义,求敏感度矩阵在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均值处的一阶泰勒级数展开式。

2.2装配偏差的均值和协方差方程零件的几何误差和材料误差具有以下随机相关特性:①受几何变形连续性的限制,柔性零件各位置点的几何误差相互关联;②不同零件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的随机变化相互独立;③零件的弹性模量、泊松比误差与几何误差间相互独立。明确零件几何和材料误差的协方差关系是分析装配偏差的协方差的基础。可参照Tonks的方法,根据测量典型制造工艺样件的几何形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StatisticalAnalysis,SA),结合柔性零件表面连续性模型可建立零件的几何协方差(Covariance,COV)模型。

2.3装配偏差统计分析算法流程根据装配偏差的均值和协方差方程,提出了耦合几何和材料误差的柔性零件装配偏差统计分析(SVA_G&M)方法,其一般流程如图2所示。

3实例验证与分析

设计了简单薄板的装配和某型飞机平尾前缘装配两项实验来验证本文提出的耦合零件几何误差和材料属性误差的柔性装配偏差统计分析(SVA_G&M)方法。在实验中,利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零件铆接装配过程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零件的弹性模量、泊松比材料参数和零件几何的误差,并计算装配回弹偏差的均值和方差统计量,然后与SVA_G&M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3.1实验一:简单薄板装配的偏差分析两块铝合金薄板通过搭接方式进行铆接装配。两块薄板的平面尺寸都是80mm50mm,厚度都是2mm。薄板1的名义弹性模量1E70GPa,名义泊松比0.31;薄板2的名义弹性模量75GPa2E,名义泊松比0.32υ。薄板1处于名义装配位置,薄板2与薄板1间装配间隙的名义值为1mm,标准差σδ为0.05mm,服从正态分布。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薄板装配的有限元模型,单元类型选用SHELL181三角形单元,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边界条件见表1。如图4所示,薄板之间的装配用沿着Z方向搭接边上均匀分布的3对铆接点来模拟。通过ANSYS有限元初步分析,可知M点的回弹偏差最大,为了简化分析模型,只对观测点M的法向(Mn)的装配回弹偏差进行分析。为了考察材料误差对装配偏差的影响程度,对薄板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按标准差的误差率划分为0%、10%、20%和30%共4个等级,各误差率等级下材料参数的取值如表2所示,零件的材料参数误差服从独立正态分布。按照表2的材料误差等级划分设计了如表3所示的几组薄板装配实验,分别采用本文的柔性装配偏差统计分析方法(SVA_G&M)和基于有限元模型的蒙特卡罗仿真法(MonteCarloSimulation,MCS)计算每组实验的装配偏差。观测点偏差的均值和标准差列于表中,第1、2、3组实验的观测点M的标准差对比如图5所示,第4、5组实验的观测点M的标准差对比如图6所示,图5和图6中,纵坐标表示观测点法向偏差Mn的标准差。由表3可知,本文提出的柔性装配偏差统计分析方法与基于有限元模型的蒙特卡罗法相比,其均值和标准差的最大误差率分别为1.50%、17.4%,精度上可满足装配偏差预测的实际需求。但是,本例中有限元的蒙特卡罗法进行了1000次完整的有限元分析,而柔性装配偏差统计分析方法只需进行10次有限元分析提取零件的超元刚度矩阵K1、K2和装配体的超元刚度矩阵Kasm,以及刚度矩阵在弹性模量、泊松比均值处的一阶偏导值,即可由式(10)和式(11)直接计算装配偏差的均值和方差。因此,本文的方法在计算效率上具有极大优势。而且,通过图6的结果对比可以看出,随着材料属性误差率的增大,装配观测点的标准差也随之增加,本文方法相比于只考虑几何误差的装配偏差分析方法精度更高,更符合实际情况。从图5还可以看出,材料误差因素中,弹性模量比泊松比对装配回弹偏差的影响大得多。根据表3得出,当同时存在尺寸和材料误差时,尺寸误差对装配回弹偏差的影响较明显,起着主导作用。

3.2实验二:飞机平尾前缘的装配偏差分析图7所示为某型飞机平尾固定前缘组件的CAD模型。该前缘组件主要由蒙皮和肋板铆接装配而成,作为飞机操纵面上的气动外形部件,装配后的外形准确度具有严格的要求。由于蒙皮和肋板都为钣金件,成形精度较低,存在装配时的装夹变形和下架后的回弹变形,导致蒙皮外形的装配偏差。根据前缘组件的装配工艺,运用ANSYS软件建立蒙皮局部和两件肋板装配的有限元模型,如图8所示。设肋板和蒙皮在夹具上定位后,蒙皮与肋板上下凸缘沿表面法向存在初始间隙δ,其名义值为2mm,标准差为0.05mm,服从正态分布,装配间隙在施加装配夹紧力后闭合。蒙皮和肋板装配的边界条件见表4,零件的单元类型和参数名义值见表5。施加装配压紧力后,如图9所示,沿着蒙皮法向用12对连接点来模拟蒙皮与肋板的铆接装配,释放所有压紧力和装配约束点后,每个肋板中部用3个完全约束点固定,装配体回弹。由于MP点没有肋板支撑,通过ANSYS有限元初步分析,可知MP点的回弹偏差值最大,为了简化分析模型,只对观测点MP的法向(MPn)进行装配回弹偏差分析。根据实验一分析结果可知,材料泊松比的误差对装配回弹偏差的影响很小,本例中材料误差只考虑蒙皮和肋板的弹性模量的随机变化。实验中,弹性模量采用了表6所示的3组不同程度的标准差,每组实验中不同零件的弹性模量相互独立,并服从正态分布。分别用本文提出的柔性装配偏差统计分析方法(SVA_G&M)和基于有限元模型的蒙特卡罗仿真法(MCS)对平尾前缘的装配偏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蒙特卡罗法进行了1000次分析,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采用SVA_G&M方法时,蒙皮和肋板的网格划分、零件和装配体的超元刚度矩阵提取、刚度矩阵在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均值处的一阶偏导值在ANSYS中借助有限元分析实现,装配回弹偏差统计分析算法在Matlab中编程实现。采用MCS方法时,装配过程的有限元建模和蒙特卡罗仿真在ANSYS中完成。从表7可以看出,本文的SVA_G&M方法与基于ANSYS有限元模型的MCS方法在装配偏差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结果上吻合性很好。在计算效率方面,前缘组件装配偏差的标准差计算过程中,基于ANSYS有限元模型的MCS方法计算平均用时超过250min,而本文的SVA_G&M方法平均用时仅为30s,效率优势非常突出。

4结论

柔性零件的铆接装配变形的分析与控制是飞机装配尺寸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从材料参数与零件刚度矩阵的关系入手,在用影响系数法建立的装配偏差模型基础上,本文运用一阶摄动理论和有限元方法,以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为自变量对装配偏差模型中敏感度矩阵进行一阶泰勒级数展开,进而提出了耦合零件几何误差和材料误差的装配偏差统计分析方法(SVA_G&M)。简单薄板装配和飞机平尾前缘组件装配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SVA_G&M方法在计算结果上与基于ANSYS有限元模型的MCS方法具有高度的吻合性,比只考虑几何误差的传统装配偏差分析方法结果更准确和符合实际,而且SVA_G&M方法与基于ANSYS有限元模型的MCS方法相比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本文的研究为飞机柔性零件的铆接装配中偏差分析与预测提供了可靠高效的技术手段。

作者:陈晖谭昌柏王志国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统计分析论文:企业配电系统事故统计分析论文

1引起各类事故的因素分析

1)设备事故的主要原因有:①设备由于污秽、受潮等原因使得绝缘强度下降而造成接地短路,该类事故占设备事故的55.2%;②设备本身性能下降或故障造成事故,该类事故占设备事故的比例为28.5%。如高压保险断流能力不够,造成弧光短路引发扩大事故;PT、CT的本身绝缘强度下降造成接地;断路器机构出现合闸线圈、跳闸线圈烧坏。③安装质量不高造成的事故占设备事故的16.4%。其主要表现为电缆头老式制作工艺造成使用年限不到就发生电缆头故障;还有就是线路接头压接不良造成长期运行后过热烧断。2)小动物事故的主要原因有:该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是10kV配电柜进老鼠,占85%;还有在其他裸露设备(变压器、电容器)上进老鼠。其根本原因是开关柜的五防措施不到位,有相当多的10kV开关柜为老式开关柜改造而成的;加之开关柜、变压器、电容器所处的变配电室的门窗防小动物不到位,使得小动物进入酿成事故。3)操作事故的主要原因有:①操作时“三核对”执行不到位,发生断路器实际没有被断开时拉隔离开关、合环时不看电流使得联络开关实际没有合上而拉开原进线电源开关等况。该类事故占操作事故的45.5%。②保护定值没有随运行方式变化及时调整,该类事故占操作事故的27.3%。③在一次设备不停电时处理辅助设备的故障时,没有解除相关连锁而造成一次设备停电。这种没有解除连锁造成的事故占操作事故的27.2%。

2企业电气事故的重点防范措施

2.1防范的重点对象根据对该企业的事故统计与分析,防止电气事故发生的重点为电气设备以及设备所处的环境。

2.2防范的重点措施1)加强设备管理采取定期清扫设备瓷瓶、母线、电缆头等方式,避免设备绝缘下降;加强设备预防性试验,及时发现设备本身的绝缘缺陷,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淘汰老式不合格设备和电气产品,提高装置的技术水平。2)提高电气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培训,提高安装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避免因安装质量和检修水平引发的电气事故;强化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严格操作票制度,加强模拟操作的训练。3)针对运行方式的调整编写操作规程,把运行方式相对应的联锁投退、保护定值等相关内容编入操作规程。组织学习规程,按规程进行操作。

3对建立企业电气事故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的建议

1)在企业配电网发展的各个阶段,电网事故的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建立专门针对企业配电网络的事故管理体系,从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事故防范措施、事故档案的建立等多方面配备组织架构和人员,定期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开展反事故演习,提高消除事故隐患的能力以及事故处理的能力。2)随着企业电网容量的增大,现代企业配电网的运行和管理面临与此相适应的挑战。现有的事故分析手段和所能达到效果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配电网的要求,那种按专业划分的、孤立的事故记录和分析手段必须抛弃,而应建立实时性强、分析功能完善、资源配置合理的电网事故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3)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采用和推广使现代企业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高新技术的成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拓宽,为运行和管理日益庞大复杂的企业电力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其中,电网事故分析的技术手段及达到的深度是企业配电网的事故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关键因素。现有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自动化监控系统已不能完全满足配电网发展的要求。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SCADA)采集的是系统稳态信息,能量管理系统(EnergyManagementSystem,EMS)只是将SCADA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监控处理,缺乏对调度的决策支持。目前,电力系统的智能电网逐步采用了相量测量单元(PhaseMeasurementUnit,PMU)、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MeasurementSystem,WAMS)和广域监视分析保护控制系统等,为在线监测电网动态信息、进行预警型调度运行决策、使电力系统调度由分析型向智能型转变创造了条件。企业自身为了加强电网运行管理工作,应借鉴电力系统中的相关经验,着手发展配电网信息收集和安全监视系统等与配电网发展相适应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手段。

4结论

通过对企业多年的电气事故案例统计与分析发现,企业配电系统的电气事故主要发生在电气设备上,操作事故也是多发事故。只要加强设备管理、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按照规范规程操作;建立企业配电网的事故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可大大降低事故机率,提高安全供电水平,确保企业生产连续平稳。

作者:吴沁园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统计分析论文:金融风险度量的统计分析论文

一、金融风险度量的统计分析方法

金融风险度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很多,分析方法都是从不同维度进行筛选。现对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金融风险方差度量的分析方法及其改进此方法是最早采用的分析方法,它主要采用方差的方法对金融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方差,通过方差的大小进行评价。此方法容易让人理解,也好操作,由于其的适用性广,简便性强,在各个金融机构都是很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其计算的复杂,人们正在对其计算进行摸索研究,后来对方差方法进行了改进,发现了下侧风险的分析方法,通过计算下半方差来对风险进行评价,但因为计算设计的不合理的问题,也会对金融风险度量的分析带来不便,此方法也需要进行改进。

(二)金融风险度量的灵敏度分析方法灵敏度分析方法是对金融风险度量的线性度量,它测定的是市场因子的变化与证券组合价值变化的关系。常在固定资产市场、股票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中使用,“凸性”代表了衡量利率变动时长期的变动,“伽玛”是在反应衡量标的资产变动的情况下“德尔塔”的变动。“凸性”和“伽玛”两个指标都是只度量一个金融变量中二阶金融风险的大小。此分析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局部的分析变化、对产品类型太过依赖,不能在所有产品中使用、分析出的数据不稳定大,也会出现风险等对此分析方法的推广使用上不可靠,也限制它的广泛使用。

(三)金融风险度量的VaR分析方法及其改进VaR的分析方法是现在一种新发现的金融风险度量的分析方法,相比以前的分析方法,具有更广泛的用途,可在不同金融市场中进行评价;容易让人接受,可以短时间内进行操作,但此分析方法也有一定的不足,此分析方法适合在没发生危险的市场中,当极端危机出现时就不能正确评估,对数据的分析不能全局分析等,这些分析的缺陷促使对其进行改进,出现了极值分析方法、半参数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都是利用观察到的尾部分布的指数特性来估计。这些分析方法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摸索研究而得到的,但每种分析方法都不是最先进,随着金融问题的越来越复杂,也会有更新的方法出现。

二、多维度金融风险度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实例分析

金融风险度量的统计分析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的改进,每种金融风险评价模型都是通过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的,采用VaR的分析方法对我国金融机构中2004-2012年间5个维度金融风险度量进行分析。对金融风险度量进行5个维度进行评价,如宏观经济维度、银行与货币维度、泡沫维度、外部冲击维度和债务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后进行VaR方法的计算,得到的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发现:宏观经济维度的金融风险的VaR值在[0,2]之间,说明其不同年份中波动性相对于其他几个维度的变化是最小的;银行与货币维度风险的VaR值在[0,5]之间,说明其不同年份中波动性是比较大的;泡沫维度风险的VaR值在[0,6]之间,说明其不同年份中波动性也是较大的;外部冲击维度风险的VaR值在[0,8]之间,说明其不同年份中波动是最大的;债务维度风险的VaR值在[0,3]之间,说明其波动性也是比较小的。

三、结语

金融的发展也是和风险相伴,在风险度量面前我们在研究改进现存的分析方法,风险在不断的变化,我们也在不断的跟进,没有挑战就不会有胜利,现在我国的金融变化莫测,我们也需要寻找更合理的方法进行多维度对金融风险进行度量分析,从而得到更好的结果。

作者:蔡友兰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统计分析论文:质押贷款数据统计分析论文

一、商标专用权质押全国分布规律分析

从图2-1全国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分布可以看出,2009年—2013年五年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安徽省、北京市、广东省、福建省、江苏省;并列第六位的有浙江省、山东省、四川省、辽宁省,比例为4%;其他22个省市仅占23%的比例,从0.1%到2%不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排在第一位的安徽省占32%,领先排名第二的北京市(9%)23个百分点,呈独领风骚之势。分开看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全国分布情况,安徽、北京、广东、福建、江苏一直稳居前五位,占全国比例超过60%;其中安徽省始终是一枝独秀,2012年所占比例高达38%,三年平均为34%。单独看安徽省近三年的发展情况,2010年和2011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17%和103%;2012年和2013年增长趋于平稳,同比增幅为28%和22%。究其原因,安徽省为规范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管理,支持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于2009年3月1日出台《安徽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条例》;7月,安徽省工商局联合省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省银监局制定了《安徽省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指导意见》,并经省政府同意正式出台;8月,安徽省工商局又了《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实施意见》。安徽省工商局确定了“一个推动,三个突破”的工作思路,即“积极寻求地方党委、政府的推动,在地方银行中突破,在驰(著)名商标企业中突破,在地方重点规划和发展的行业和产业中突破”,针对企业不了解、银行顾虑多等难题推行“核验服务、资信服务、基础服务、上门服务、全程服务”五项服务举措,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推行“贷前、贷中、贷后”全程监管机制,确保贷款质量,降低金融风险。此外,为搭建起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这座“金桥”,实现银企合作双赢,安徽省工商部门一是当好“宣传员”,召开专题培训会,在各工商服务窗口设立质权登记咨询台,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二是当好“指导员”,针对驰、著名商标企业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讲解和行政指导;三是当好“联络员”,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协调,鼓励企业提高商标品牌价值,建立银企对接平台。作为首批试点,安徽省桐城市于2009年9月率先启动,安徽省工商局、安庆市工商局和桐城市人民政府联合在桐城主办了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银企对接会;随后滁州、亳州、蚌埠、马鞍山、池州、安庆、蚌埠市、巢湖市等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做好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商标专用权贷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专门文件,提出目标任务、具体要求,并将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纳入市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考核体系。安徽省在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中取得显著成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中好的做法值得其他省市借鉴、学习和发扬。

二、商标专用权质押质权人单位性质统计分析

从图3-1所示的商标专用权质押质权人单位性质比例图可以明显看到,接近一半的贷款来自于地方中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地方一般担保、贷款公司所占比例为24%;而被寄予厚望的国有商业银行反而落后,仅占21%;其他9%出质人包括自然人、一般法人等。国有商业银行对商标专用权作为质押标的始终心存疑虑,对此类新型业务不够积极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市级国有银行一般没有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的审批权,需要报送省级银行,而省行没有统一的操作细则和指导意见,且省行缺乏有评估资质的部门和专业人员,商标价值评估缺乏统一准则和技术规范标准,价值确定难度较大;二是商标价值与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价值波动较大,银行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对质押标的的价值变化很难把握和控制。地方中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成为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的主力军有其必然性。从安徽省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取得显著成绩的案例可以看出,我国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处于政府政策导向型的新型业务阶段,市场还不成熟,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地方政府牵线搭桥的“媒婆”作用显得尤为突出,甚至是决定性的;而这些地方中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正是扎根于地方、发展在地方,与地方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更贴近当地企业,对企业有较深入的了解。此外,由于质押贷款成功的企业一般都是当地龙头企业、著名商标或是属于政府重点扶持行业,商标品牌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再加上政府的“担保”作用,更是双重保险,有的地方政府甚至还会出台贴息、补偿等优惠措施。所以在政府的推动下,此类金融机构一般会积极的响应,质押贷款成功案例多也就成为必然。

三、各类质押商标所占比例统计分析

从质押商标分类情况来看,出质人质押的商标为驰名商标的仅占贷款件数的3%,省著名商标占贷款件数的54%,市知名商标占贷款件数的30%,普通注册商标占贷款件数的13%。省著名和市知名商标占贷款总件数的比例竟高达84%,这可以从资金供、需方两方面进行解读:一是从质权人(供方)角度,地方中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的主流军,而地方政府牵线搭桥地方中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地方企业(政府会优先选择成长型优质的省著名、市知名商标企业,而这类企业一般还没有发展到中国驰名商标企业的标准),加上政策性扶持,造就了拥有该类商标企业的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的高成功率。二是考虑到省著名、市知名商标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公司,一般都处于公司发展初期,在不断消耗完前期的创业成本后,公司进入高速发展期必然会产生融资的刚性需求,加之拥有的优质商标资源优势,在没有大额固定资产可以抵押贷款的困境下,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自然成为首选。

四、商标专用权质押企业所属产业统计分析

图5-1表明,三个产业中,商标权质押贷款的比例最高的为第二产业,占91%;第三产业占6%;第一产业仅占3%,这主要是由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所决定的。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当前的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并非仅是一种私营主体的企业与银行等融资机构之间的市场担保融资交易活动,而是以促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与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宏观与微观目标相结合的政策手段和金融工具。各地方政府应借鉴安徽省的做法,因地制宜地采用政策性融资为主的思路,建立长期稳健的企业商标专用权融资政策支持机制;国有商业银行应积极地响应和参与,尽快建立一套严密科学的操作程序和具有操作性的商标专用权质押管理办法,适时放权各分行、支行的审批权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公司,在追逐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注重企业商标的培育、宣传和利用,让商标权知识产权真正资本化,借助商标品牌的影响力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作者:丁坚范建永单位:北京中金浩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

统计分析论文:质量检测统计分析论文

1检测流程

参考注射泵的检测标准和出厂标准,确定微量注射泵的质量检测流程。在Hydrograph软件中登记微量注射泵的设备编号和所属科室信息,将流速和测试时间分别设为10mL/h和30min,同时设置微量注射泵的流速为10mL/h,记录流速为10mL/h的平均流速和累积流量。测试完成后分别设置Hydrograph软件和微量注射泵的流速为60mL/h,测试10min,记录流速为60mL/h的平均流速和累积流量。图1所示为Hydrograph软件记录的60mL/h流量检测曲线示意图,图中双纵坐标分别为实时流速和累积流量,横坐标为测试时间,可读得平均流速和总的累积流量分别为60.31mL/h和9.82mL,测试时间共9min46s。流速相对设定值误差在±5%内合格。流速测试完成后,分别设置Hydrograph软件和微量注射泵的流速为99.9mL/h进行阻塞压力报警测试,记录报警时间、报警压力和停止压力。阻塞压力分为高低两档,高档阻塞压力设定值为800mmHg,偏差值在±200mmHg内合格;低档阻塞压力设定值为300mmHg,偏差值在±100mmHg内合格。图2所示为Hydrograph软件记录的阻塞压力报警曲线示意图,可见报警压力为294mmHg,报警时间为37s,停止压力约为120mmHg。

2结果

剔除由于数据缺失影响统计分析的检测个案后,有效检测个案共251例(通道)。10mL/h和60mL/h的流速测试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可见流速为10mL/h的合格率为64.9%,60mL/h的合格率为93.2%。表3所示为平均流速接近或大于流速设定值两倍的流速测试原始记录。图3和图4所示分别为低阻塞压力和高阻塞压力报警统计分布图,结果表明低阻塞压力分布的合格率为38.4%,低于和高于合格范围的占比分别为50%和11.6%。高阻塞压力分布的合格率为13.4%,低于和高于合格范围的占比分别为84.3%和2.3%。高低阻塞压力均合格的仪器仅有29台。

3讨论

由表1可见10mL/h流速相对误差小于-5%的微量注射泵占30.3%,由表2可见60mL/h流速相对误差小于-5%的微量注射泵占4.8%。由于10mL/h和60mL/h流速测试的累积流量分别为5mL和10mL,可见增加测试的累积流量可以显著改善流速测试结果。推头和滑杆中存在粘稠液体或金属滑杆生锈,或者推头松动造成推头和滑道之间摩擦力增大,均会导致测量流速偏低。喷除锈清洁剂清洗后微量注射泵流速精度合格。

表3中序号1和2的60mL/h流速误差在±5%内,而10mL/h流速明显大于流速设定值的两倍,且10mL/h流速测试的累积流量大于设定值5mL的两倍,这里的测试误差主要是由10mL/h测试中测试人员人为推动推头造成的,重新测试发现流速测试合格。序号3-6流速均接近设定值的两倍,且有部分数据缺失(表3中用“0”表示),这里的数据缺失是由于完成一项流速测试发现流速误差过大因而未对另一项流速进行测试,属于测试人员的主观行为。虽然10mL/h和60mL/h测试结果中各有一组数据缺失,不会影响10mL/h和60mL/h的流速测试结果中相对误差的一致性,但会影响两组流速的合格率。考虑这两组缺失数据的影响,流速为10mL/h和60mL/h的合格率分别应该修正为64.5%和92.8%。如表3序号3-6所示,共有四台(占比1.59%)微量注射泵流速接近设定值的两倍,检查发现内部芯片引脚短路,更换芯片后微量注射泵工作正常。

由图3和图4可见,注射泵的阻塞压力合格率较低,且低于合格范围的占比远大于高于合格范围的占比。注射泵集中检测时反复使用,造成注射器活塞与管壁摩擦力变大,导致在较低的管路阻塞压力下产生压力报警,这一报警压力并不能精确地反映注射泵正常工作时的报警功能。建议使用与注射泵匹配的全新注射器进行注射泵的质量检测,并及时进行注射泵质量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在压力报警明显偏低时考虑更换注射器。微量注射泵的质量受到动力泵性能、检测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输液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输液管路的精度,使用非注射泵专用注射器和泵管会使得流速相对误差显著增加。微量注射泵的外观检查和性能测试中任意一项不符合要求即为不合格,本次统计结果显示注射泵的总体合格率为13.4%。不合格因素主要是性能测试不达标,主要来源是阻塞压力偏低,且高阻塞压力相对低阻塞压力合格率更低。

从Hydrograph软件中集中提取数据发现存在部分检测个案的数据缺失,如设备编号,60mL/h平均流速及累积流量,10mL/h平均流速及累积流量,阻塞报警时间、报警压力和停止压力等。为便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质量控制,建议在进行质量检测的同时将检测结果及时用纸质报表或电子表单记录,避免漏掉PM项目或检测数据缺失的情况。为了确保注射泵安全、准确、有效,并随时可以投入使用;降低注射泵故障率,提高注射泵的使用率,应该根据微泵的使用年限,制定不同的质控周期,进一步完善PM计划从而加强微量注射泵的科学化管理。

作者:张鞠成罗成黄天海张华青娄海芳王志康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医学工程部

统计分析论文:拱桥荷载偏载系数统计分析论文

1试验桥梁概况及测试方法

1.1试验桥梁概况

一般来说,桥梁结构的偏载系数与桥梁行车道布置关系最为密切。目前国内建成的桁式组合拱桥行车道宽度有3种类型:用于县道以下行车道宽7.0m的桥梁及用于2、3级公路行车道宽9.0m和12.0m的桥梁。为此,本次研究选择了5座代表这3种行车道宽度的桥梁进行结构静载试验。5座试验桥梁概况见表1。

1.2测试方法及测点布置

1.2.1测试方法及偏载系数计算静载试验在特定工况下(根据有限元模型确定)进行,采用BX120-80AA、BX120-3AA应变片,ZSY-16B3智能应变仪,YJ-26静态电阻应变仪,量程0~30mm机电百分表,WILDNI002精密水准仪,JC-10读数显微镜等试验设备,对控制截面(上弦杆跨中截面,虎口处上弦、下弦,实腹段截面,双竖杆中间截面)进行应变检测,静载试验按荷载等效原则进行布载。本文将桁式组合拱桥活载偏载系数定义为:平面分析中,当活载偏载下箱梁畸变产生的正应力不能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增大系数,其大小为偏载正应力与正载正应力的比值。桁式组合拱桥的偏载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1.2.2试验控制截面为充分掌握主拱、上弦桁架在偏载作用下的横向受力状况,通过偏载试验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桁式组合拱桥的偏载系数分布规律。文献[4-8]根据结构特点并结合荷载试验应力测试要求,就试验控制截面选择提出了建议,具体为:主跨实腹段跨中设1个控制截面,主跨空实腹交界处附近上下弦设1个控制截面,主跨上弦杆设2个控制截面,主跨下弦杆设2个控制截面作为试验控制截面。以贵阳至黄果树汽车专用公路花鱼洞大桥为例,结合该桥桥跨、上下弦箱体横断面,介绍试验测试控制截面的纵桥向位置选择及其横桥向应变粘贴位置。纵桥向试验控制截面布置见图1,截面横向应变测点布置位置见图2。

2加载试验及其结果分析

2.1静力试验内容及加载工况本文静力试验内容主要包括控制截面应变(应力)检测。试验检测主要包括相应控制截面的正载、偏载工况测试,具体见表2。

2.2检测结果分析采用应变片和应变检测仪进行检测。根据材料弹性模量理论值换算主要控制测点的应力,并将其与理论计算应力进行比较。限于篇幅,本文未列出5座桥梁检测截面的测试数值,仅列出了其实测偏载系数,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车行道宽度为7.0m时,两河口大桥、斯拉河大桥、剑河大桥以及西溪干沟桥(小偏心加载时)偏载系数范围为1.04~1.32,均值为1.08~1.20;车行道宽度为9.0m时,花渔洞大桥偏载系数范围为1.07~1.29,均值为1.21;车行道宽度为12.0m时,西溪干沟桥(大偏心加载偏载)系数范围为1.20~1.61,均值为1.41。由此可知,桥梁的偏载系数是存在的,且与桥梁的行车道宽度存在着明显的关系。既有桥梁在设计时,前期设计的桥梁未考虑其影响,后期设计的桥梁虽然考虑了其影响并采用1.15的偏载系数,但未充分考虑到桥梁宽度不同的情况,与设计建设的预期是不一致的。

3结论

本文根据5座桁式组合拱桥的静力荷载试验,利用有关偏载加载工况测试数据,对桁式组合拱桥的荷载偏载系数规律、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得出如下结论。1)役桁式组合拱桥中,先期建设的桥梁未考虑活载偏载效应,后期建设的部分桥梁参照箱型截面梁桥考虑了活载偏载效应影响。试验检测证明:桁式组合拱桥的偏载效应是存在的,且与设计、建设之初的预期不一致。2)荷载试验表明:桁式组合拱桥偏载效应与桥梁宽度关系明显。大致规律是:车行道宽度7.0m时,偏载系数范围为1.04~1.32,均值为1.08~1.20;车行道宽度9.0m时,偏载系数范围为1.07~1.29,均值为1.21;车行道宽度12.0m时,偏载系数范围为1.20~1.61,均值为1.41。3)该类桥梁结构在进行新桥设计或旧桥加固设计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采用三维模型进行结构计算,从而可考虑空间影响。如果采用平面杆系模型进行主桥的纵桥向内应力及变形计算,则应考虑桥梁偏载效应影响并计入偏载系数。基于实测结果,当行车道宽度为7.0m时,可取偏载系数为1.2;当行车道宽度为9.0m时,可取偏载系数为1.3;当行车道宽度为12.0m时,可取偏载系数为1.4。

作者:杜镔唐志单位: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山地交通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统计分析论文:煤矿安全事故统计分析论文

1南方四省市煤矿事故数据统计及分析

1.1按事故发生地区统计及分析据资料显示,自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止,重庆市在这五年内共发生煤矿事故886起,在所统计四省市煤矿事故总起数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7.2%;湖南省内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总计达1253人,在所统计的四省市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42.2%。这些差异与不同省份不同地域煤层性质有关。湖南、重庆两省市煤层瓦斯含量相对丰富,煤层倾角大,开采过程中容易发生瓦斯突出甚至瓦斯爆炸,以及顶板冒落等事故。具体数据,如下图。

1.2按事故发生类型统计及分析在所统计的南方四省市各类煤矿灾害中,无论从事故起数还是从事故死亡人数来分析,顶板事故在湖南、重庆、广西、江西四省市中都居于首位,其次是瓦斯事故。发生起数最少的是火灾事故,死亡人数最少的是机电事故。根据近年来事故分析报告,南方煤矿顶板事故多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矿井支护设施简陋,支护技术落后。很多地方矿井开采工作面至今使用木支护支护为主,控顶距离不达标,支护强度不到位,极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2)采煤方法和技术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乡镇煤矿和部分国有煤矿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以掘代采,工作面无两个安全出口,安全状况堪忧。多数煤矿采用爆破采煤法,以放炮的方式让煤层松动,之后工作人员用铁锹、镐头手动采煤。放炮过程对巷道岩层有一定影响,处置不当可能引发冒顶事故。(3)众多地方小煤矿技术力量薄弱,职工劳动技能和技术管理水平较差;安保人员和技术人员缺乏,很多凭借经验管理,作业规程和有关设计均不规范,对工作现场的监管力度、对违章行为和违规操作的查处不到位,安全风险整改不力。

2南方煤矿事故防治的对策探讨

2.1加快小煤矿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受我国煤矿资源赋存规律和条件限制,南方煤矿普遍规模较小,且地质构造复杂开采条件较差,很多小煤矿地质资料缺失严重,对煤矿安全开采造成了严重威胁。然而本地民用煤、工业动力用煤等都较大程度依赖于分布广泛的地方煤矿,矿井关闭难度大。国家政策出于对南方省市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考虑,较长时间内地方小煤矿仍将继续存在,但应当通过对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和加强技术改造来防范煤矿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法规,对生产工艺严重落后、隐患多、布局不合理的小煤窑予以整顿,坚决落实煤矿“四关闭、五停产”措施,杜绝事故的一再发生。同时鼓励技术力量和财力雄厚的大、中型煤矿企业通过技术合作、投资等方式扩大与小型煤矿企业的合作,促进资源整合和矿井技术改造,加快南方地区煤炭行业稳定、全面、健康地发展。

2.2重视高频事故,积极采取整治措施顶板事故和瓦斯事故发生频率相对最高且后果严重,是南方煤矿事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应结合具体开采方式,尽可能采用先进可靠的支护方式,对于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顶板事故频发的工作区域,应该杜绝使用木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或者提供针对性强的安全保护措施。为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煤矿企业应全力做到应抽尽抽、多措并举、抽掘采平衡,矿井瓦斯抽采率、抽采区域煤层瓦斯压力及含量等指标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瓦斯抽采达标评判合格,职工防突培训、区域防突措施到位,突出矿井还应当根据矿井的实际状况和条件,制定并落实防突管理机构体系以及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在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情况下安全生产,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有效消除生产区域的突出危险性。

2.3规范煤矿用工制度,监管矿工安全培训认真分析吸取诸多煤矿事故所暴露出的深刻教训,与相关部门研究完善农民工、外来工、外包工的用工制度,加强安全培训,提高矿工技能素质,严禁新招工人不培训或虽经培训但未掌握基本防范技能就下井。加大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和安保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鼓励相关院校举办各类技能比拼、开办培训班,确保培训质量。同时,国家也应出台相关政策,强制煤矿企业规范职工培训制度,并保证政府相关部门监督实在,从而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氛围和谐,发展健全。

2.4管理者守规尽责,强化安全基础建设通过分析近些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煤矿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013年1月2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实施《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旨在促进矿长更好地履行煤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矿长作为煤矿管理者,对煤矿各个生产系统和环节最为了解,应当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关键,抓住现场安全管理、排查治理隐患、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关键。为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实现长治久安、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煤矿管理者须认真落实《七条规定》:必须证照齐全,严禁无证或证照失效非法生产;必须在批准区域正规开采,严禁超层越界或者巷道式采煤、空顶作业;必须确保通风系统可靠,严禁无风、微风、循环风冒险作业;必须做到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监控系统有效,瓦斯超限立即撤人,严禁违规作业;必须落实井下探放水规定,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必须保证井下机电和所有提升设备完好,严禁非阻燃、非防爆设备违规入井;必须坚持矿领导下井带班,确保员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严禁违章指挥。为更好落实《七条规定》,煤矿管理者还需做好以下几点:(1)强化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推动《七条规定》各项工作的展开。(2)大力开展“保护矿工生命,矿长守规尽责”主题实践活动,使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深入人心。(3)及时总结典型,全面推进落实。及时发现和表彰在贯彻执行《七条规定》方面的一些优秀典型,以点带面,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严厉查处反面典型。

3结束语

对我国南方四省市近年来的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可发现事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这五年的夏秋两季是事故的高发时期,煤矿管理者需高度重视,并加强安全管理,严抓各项生产设施的排查,改善矿工工作环境;强化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推行日常性的监督检查,督促煤矿依法依规生产建设,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强化“打非治违”的重要举措;矿工作为煤矿安全政策法规和相关举措的保护对象,也是重要参与者和监督者,更是煤矿事故防治成效的直接受益人,应当树立牢固的安防理念,全体动员,全员参与。要实现南方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目标,还要将煤矿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与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七条规定》紧密结合,强化责任意识,以保护矿工生命安全健康为根本目的,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作者:王海真谭玉林皮燕朱祎君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统计分析论文:剖宫产率统计分析论文

1剖宫产率是衡量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

剖宫产率在一定范围内升高,确实降低了孕产妇及围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但在上升至一定程度后,围生儿死亡率不再随之下降。同时由于剖宫产是违背生理规律的分娩方式,破坏了妇女身体的完整性,给产妇带来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5]。全面评价剖宫产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我们产科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社会因素的剖宫产,即产妇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de-liveryonmaternalrequest,CDMR),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定义为:无任何医学及产科手术指征,仅因产妇要求而进行的剖宫产[6]。这是世界性难题,有文献报导我国无指征的剖宫产占11.7%,成为世界之最。本资料统计的结果证实了近几年社会因素的剖宫产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且逐年上升。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各个:(1)孕妇及家属对妊娠和分娩的过程缺乏充分的了解,对阴道分娩过于恐惧,或者盲目认为阴道分娩及哺乳等正常的生理过程会影响术后体型的恢复,片面扩大了剖宫产的好处,忽略了手术的风险;(2)由于目前严酷的医疗环境,造成医患关系逐年紧张,在患者随意置疑医生,不愿和医生共担医疗风险时,为避免事后受到埋怨或报复,医生只能将各种可能一一告之,任其选择,后果自负,致使剖宫产医学指征名存实亡;(3)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更多的高龄初产、巨大儿,而性生活糜烂、不良孕产史造就了更多的试管儿、珍贵儿,生育指标的逐步放开又增加了瘢痕子宫生育的机会;(4)有一小部分受封建迷信的影响,为了自家的兴旺发达、升官发财,选择“良辰吉日”分娩。近年来由于医疗保健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孕妇开始接受详细而全面的产前检查,脐带绕颈是产检的副产品,有报告说B超检查发现超过1/3的胎儿存在脐带绕颈,无论B超医生如何告之孕妇,产科医生都认为脐带绕颈是否能顺产,是由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决定的。另外产科界也不再坚持“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的理论,除非前次剖宫产的指征持续存在,再次妊娠时可在产程中加强监护,争取阴道分娩的成功,为此2004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制定了剖宫产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建议

2.1健康教育从备孕开始针对妊娠前、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新生儿期各时期的特点,对夫妻双方进行生理知识的普及教育。我国很多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和私立机构都有设立孕妇学校,但大多数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效果不很理想。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课堂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鼓励夫妻双方甚至是老人一同参与,如妊娠前的生理及心理准备,妊娠期的母胎变化,孕期营养、卫生及用药,孕期的各种自我监测方法,分娩前的准备,正常的分娩过程,阴道分娩的好处,如何能阴道分娩成功,产褥期的康复,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等等。掌握了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可以学会孕期的自我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早期发现和处理异常胎位、发育异常,减少了巨大儿的发生,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相对指征的发生率。通过健康教育的普及,可以增强孕妇及家属阴道分娩的信心,使无指征的手术比率降低,而且在产程中这部分人更容易理解与沟通,有利于产科医生迅速、正确的选择。尤其重要的是健康教育的长期性,经过几代人的持续性宣教,相信人们的孕产保健知识可以得到全面的提高。

2.2增强医务人员素质现今的医疗体制造就了严酷的医疗环境,医疗行业成为高风险职业,而产科则是其中之最。妊娠与分娩虽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发生异常时却往往迅速而凶险,一旦结局不好则可能造成家毁人亡。分娩方式的选择就是利弊关系的比较,除了绝对指征,大多数的医学指征都是相对的,都是风险的比较和选择的过程,而且手术指征有时段性,具有相对指征者也可能成功阴道分娩,但正常孕妇却可能出现难产的结果。所以剖宫产指征的掌握和判断异常复杂,需要产科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加上耐心细致的病情观察,充分全面的医患沟通,才能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由于手术技巧的提高,麻醉的进步,术后抗感染的加强,剖宫产的风险已降至极低,所以一旦在产检或产程中稍有异常,为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更多的医生选择手术分娩。本资料中属于相对指征的瘢痕子宫、臀位、双胎、羊水过少、巨大儿、相对头盆不称等,都可以在严密观察下进行阴道试产,而且只有在异常产程的历练中,产科医生才能提高技术和能力,否则就只会做剖宫产,臀位接生、双胎接生、阴道助产技术逐渐没有人掌握了,这是产科医生的遗憾,又是全社会的损失。对每一位产科医务人员来说只能先改变自己,增强专业素质,善于沟通交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降低剖宫产率,作出有利于母胎的医学判断,这至关重要。

除了要增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要增强职业道德教育与监督,不排除有部分机构和人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或者减少观察产程的烦杂而盲目手术,这既增加了患者家庭和社会医保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母婴的风险,后患无穷。当然最根本的还是期待能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恢复医患的互信互助关系,只有产科工作者得到生存与发展,全社会才能实现人口素质的提高这一终极目标。

作者:李靖单位:江阴市妇幼保健所

统计分析论文:地方税收统计分析论文

发展壮大税源强化征收管理确保地税收入稳步增长----*县地税收入统计分析为了建立起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确保地税收入稳步增长,现对我局2002年以来的收入完成情况分析如下:一、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及主要特点我局现管理各类企业271户,其中:国有企业66户,集体企业43户,股份合作企业8户,国有独资企业2户,其他有限责任有限公司91户,股份有限公司24户,私营独资企业10户,私营合伙企业5户,私营责任有限公司8户,私营股份有限公司2户,其他企业12户。个体工商户1115户。近年来,我们*县地方税务局在市地税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组织收入工作为中心,以依法治税为灵魂,以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为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地税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严格税收执法,强化税源控管,组织收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连年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年度税收收入计划。2002年至2008年,我局共组织回地方税收收入5212万元。分年度看,2002年完成1585万元,2008年完成1760万元,2008年完成1867万元,均占年计划的100%,同比分别增长28.14%、11.05%和6.08%。分税收级次看,中央级税收累计入库1102万元,其中2002年入库314万元(因同上年口径不一致,不具可比性,下同),2008年入库391万元,同比增长24.53%,2008年入库397万元,同比增长1.54%;省级税收入累计入库1026万元,其中2002年入库329万元,2008年入库340万元,同比增长3.35%,2008年入库357万元,同比增长5%;市级税收收入累计入库837万元,其中2002年入库265万元,2008年入库278万元,同比增长4.91%,2008年入库294万元,同比增长5.76%;县级税收收入累计入库2247万元,其中2002年入库677万元,2008年入库751万元,同比增长10.93%,2008年入库819万元,同比增长9.06%。分税种看,营业税共完成1949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580万元,同比增长49.49%,2008年完成663万元,同比增长14.31%,2008年完成706万元,同比增长6.49%;个人所得税共完成1526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497万元,同比增长24.25%,2008年完成511万元,同比增长2.82%,2008年完成518万元,同比增长1.37%;企业所得税共完成415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130万元,同比增长16.08%,2008年完成140万元,同比增长7.7%,2008年完成145万元,同比增长3.58%;土地使用税共完成104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31万元,同比下降6.06%,2008年完成40万元,同比增长29.04%,2008年完成33万元,同比下降17.5%;印花税共完成180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48万元,同比增长71.43%,2008年完成60万元,同比增长25%,2008年完成72万元,同比增长20%;资源税共完成35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14万元,与上年持平,2008年完成6万元,同比下降57.15%,2008年完成15万元,同比增长150%;城建税共完成519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155万元,同比增长21.1%,2008年完成179万元,同比增长15.49%,2008年完成185万元,同比增长3.36%;车船使用税共完成34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12万元,同比下降47.83%,2008年完成11万元,同比下降8.34%,2008年完成11万元,与上年持平;房产税共完成443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117万元,同比下降10%,2008年完成146万元,同比增长24.79%,2008年完成180万元,同比增长23.29%。从以上收入完成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经济增长带来税收收入的增长。2002年以来,我县GDP以年均22.64%的高速增长,2008年完成14.79亿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可靠稳定的税源,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二)、级次收入完成不平衡。县级收入的增长幅度高于中央和省、市级收入的增长。(三)、主体税种基本完成年度计划,为我局超额完成税收收入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等税种占据着地方税收前三位,三税种收入占到同期地方税收的77%。其中个人所得税2008年收入达518万元,占当年全县地方税收的27.75。营业税达706万元,占37.82。(五)一些小税种增收增幅也不逊色,部分税种增幅高于主税种,例如印花税年均增幅高达38.81%,成为地税收入增收的一个“新”的亮点。二、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县地税收入连年增长,这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息息相关,同时还与税收征管等因素息息相关。现就地税收入的增长因素分析如下:1、经济总量增长带来税收增长。2002——2008年在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我县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2008年,我县国民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30.5%。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支撑下,2008年我县地税收入完成1867万元,净增107万元,净增长6.08%。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动的结果。2008----2008年地税收入及经济总量增长情况表单位:万元类别地税收入经济总量年度收入额增长率(%)收入额增长率(%)20021585975842008176011.0411330416.11200818676.0814786530.502、征管因素。主要取决于两种情况:一种是一次性增收因素,如清理以前年度欠税和查补以前年度收入。一方面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作用,以“严稽查,促征管,保收入”为指导思想,加大稽查力度,着重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和建筑、冶炼、金融、运输等行业的专项稽查,两年来,共查补入库税款50余万元,有力的促进了税收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按照总局的要求,加强欠税的清理工作。两年来,我们运用各种手段累计清理欠税180余万元,同时防止新欠的发生。另一种是持续性增收因素,是指征管手段、办法和制度的完善与改进,使一些潜在的税源形成现实的税收。首先加强了交通运输发票的管理,严格代开发票制度,加强运输户的征收管理,使交通运输营业税增长了12%。其次采取了“一窗式”服务,美化办税环境,优化文明服务等一系列文明服务措施,提高了办税效率。正是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我局的征管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为税收增长营造了一个好的环境。三、组织收入中面临的问题从近三年我局局收入情况看,总体形势呈良好态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税收与经济未能达到同步增长。从全市、全省、全国来看,税收总体增长的趋势与经济增长的趋势是相同的,增幅高于经济总量的增幅。但在我县地方税收的增长趋势同经济增长趋势并不一致。从“2008——2008年地税收入及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分析图”可看出,2008年我县GDP比上年增长16.11%,地方税收只比上年增长11.04%,两者之比为1:0.69,2008年我县GDP增长率比上年提高了14.39个百分点,而同期税收的的增长率下降了4.96个百分点,两者之比扩大为1:0.36。从今年一季度我县经济与地方税收增长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趋势仍然存在。我县地税收入的增长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并不协调,地税收入增长趋势并没有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成同方向增长,而是成反向趋势。我们认为,产生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从我县“2002——2008年经济总量的结构分布表”可以看出,我县第二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占到经济总量的60—70%,且呈增长的趋势。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达不到经济总量的19%。2008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却比上年降低了2.3个百分点。而地税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是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以及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因此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是我县地税收入发展不均衡、增幅趋势与经济发展趋势成反向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主导产业前景堪忧,地方税收税源后劲乏力。从我县工业结构及发展情况来看,我县的工业体系是以煤焦油化工、电力、冶炼业和其他制造业为主,食品加工、采掘业为辅的工业体系。煤焦油化工行业是我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其生产的煤焦油产品约占全国该类产品的五分之一以上。每年的产值达25000万元以上,占到经济总量的20%左右,其每年缴纳的各类税收占我县税收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但这并掩盖不了我县产业结构的严重不合理,煤焦油化工企业主要以周边县市的煤焦油为原料进行初步加工,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该行业在发展初期,煤焦油作为焦化厂的废料在无偿排放,我县化工行业作为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十分低廉,一度使我县化工行业产生了较好的效益,同时也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收。但近几年我县化工厂数量在不断增多,规模也在不断加大,对煤焦油的用量在大幅增加,同时周边县市以煤焦油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也在增多,造成了煤焦油供应严重不足,价格一路攀升,直接影响了我县化工行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县化工行业相继连年亏损,相应的地方税收也在连年递减,形成我县煤焦油化工行业在经营上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再加之高污染、高能耗等因素,此行业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另一个较大的行业金属镁加工行业是我县的新兴产业,主要是以我县丰富的镁资源为原料进行初加工,技术含量低,工业附加值低,且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行业,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受国际市场影响,我县镁厂也相继停产关闭或者艰难度日,提供的税收十分有限。企业经营利润率低,是我县地税收入增幅缓慢的又一重要原因。三是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增幅缓慢。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地方税收的两大主要税种,其增幅对整个地方税收的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县情况看,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增幅明显小于其它税种的增长幅度。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县地理位置偏远,再加上消费水平不高,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难以产生新的税源,另一方面是征管中尚有漏洞,特别是对房屋租赁等行业的征管不到位,造成了部分新增税款的流失。四、保持地税收入稳步增长的对策和建议保持地税收入稳步增长,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认为应从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税收总量。经济决定税收。要想增加税收总量,必须增加税源、扩大税基。而增加税源、扩大税基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所以加快经济发展是进一步开拓地方税收收入的前提。我们要抓住时机,用好政策,创造条件,发挥优势,积极快速地发展经济。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步伐,实施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发展战略。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社会的净增加值,因此提高经济效益是开拓地方税收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转变思想观念,尽快使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企业经营利润率,这样才能使经济和税收共同增长。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决定税收结构,加快我县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是优化税源、增加地方税收的有效途径。第三产业是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税收收入的比重虽有所上升,但发展水平却存在明显差距,且总体水平不高,与相邻县市差距在逐年增大。因此,加快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是促进经济和税收增长的关键。同时,还应调整好行业结构,重点发展那些发展潜力大、联带性强以及高增长的行业,特别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旅游和社会服务等行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县增加地方税收的重要途径。但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一定要同第二产业发展同步进行,合理布局,统一协调。因为我们还不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国有企业改革给第二产业及其税收规模带来一定影响,但绝不能忽视第二产业的发展。只有调整好产业结构,使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我县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地方税收的持续增长。3、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税收征管,保证收入增长。全县地税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目标管理机制,领导包片、股、(室)包点收入责任机制,税收稳定增长、均衡入库机制,收入报送、分析、反馈、预测机制和收入激励机制,各级从年初伊始,就以提高收入质量,实现均衡入库为目标,扎扎实实组织收入,从机制上保证了税收增收。在抓好重点税源的同时,加强零散税源和地方税收的管理,促进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地方小税的高幅增长。全县地税部门进一步增强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绷紧组织收入这根弦,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努力向加强征管要收入,严格把关,缜密稽核,切实做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加强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漏洞,大力清理欠税,做到应收尽收。

统计分析论文:脑血管病住院统计分析论文

【摘要】调查统计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首发脑血管病例。结果脑梗死跃居首位,其次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脑梗死住院占82%,高血压只占4%。作为脑血管病的基础疾病,高血压病住院治疗数极少。所以要降低脑血管发病率,首先应重视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的诊治。

【关键词】脑血管病;基础疾病;高血压

作为第一位致残因素脑卒中,近几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据我们统计,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康复科、老年病科首发脑血管病,脑梗死为2221例,占总数的82%。脑血管病,作为庞大的疾病群体,在诊疗与预防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现报告如下。

1调查资料

调查统计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神经内科、康复科、老年病科住院,以脑血管病为主的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等首发住院病人。详见表1。表12001~2006年首发脑血管病住院统计

2结果

2.1发病分布及趋势上述表1中可以看出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病明显上升趋势。如:2001年首发脑梗死入院234例,2004年49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首发病人数2001年84例,2004年150例。脑出血首发病人2001年32例,2004年65例。高血压首发病人2001年9例,2004年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2001年4例,2004年为15例。通过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2003年以来的2004年显著增加,达最高峰。考虑是否当时人们对突如其来的非典感到恐惧、紧张、害怕等精神因素有关。以高血压为基础的脑梗死、脑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也同时增高。

2.2特点以高血压为基础的脑血管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脑梗死首发病人为234例,2006年为405例。2001年脑出血首发病人32例,2006年为6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首发病人2001年84例,2006年为102例,其余也均增高。据6年的脑血管病首发病例统计,脑梗死居首位。2001~2004年脑血管病每年都有100多例增长趋势。2004年以后,脑梗死每年都有400多例首发病例需要住院治疗。2001~2006年脑梗死首发病例数为2221例,占脑血管病患者总数的82%。其次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占总数的4%。

讨论

经过多年来的临床观察,除了腔隙性脑梗死无肢体功能障碍外,大部分脑梗死患者经医院住院治疗及针灸、理疗、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等症状得到好转。但有3/4患者遗留各种不同的残疾,还有1/4的脑血管病患者在1~5年内病情复发。据有关文献报道,脑中风抢救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6h之内,对缺血性中风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尽早实施溶栓治疗,及时开通闭塞血管或减少梗灶的体积,能够得到病情缓解及治疗。据统计,2005年我国只有500多例接受了溶栓治疗,大约10%左右。原因是部分患者自身未认识发生了脑中风,未能及时到医院治疗,或来医院就医时已经过了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还有大部分医师也不重视溶栓治疗。

我院2001~2006年的统计,作为脑血管病的基础病高血压,住院比例只占4%。国内调查显示,真正的危重病人住进医院的只占高血压人群的5%以下,而95%的高血压病人在社区[1]。大部分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压期在基层、社区未能得到正规及足够疗程的治疗。而一部分患者本身没有症状察觉到,一般头痛、头晕时口服止痛药而了之。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高血压病的治疗,并引发脑血管病。因此要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首先要从基础疾病高血压抓起,要加强基层、社区医师的业务素质,要掌握熟悉各种各类减压药物的性质、用法、副作用等,药物用量与疗程要足够。其次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服药依从性,同时做好联合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某些老年顽固性高血压采用2药、3药的联合应用。

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者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达50%左右。高血压作为一个重要的发病危险因素参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对老年高血压的控制一直面临着挑战,对控制老年高血压的关注,逐年从舒张压治疗的重视变为收缩压差的控制。有研究显示,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生相对危险增加49%[2]。因此高血压病的预防与治疗直接影响到脑卒中发病率。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各不相同,各种降压药的功能也各异,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而应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

总之,为防止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血压患者应长期应用药物治疗,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定期进行中风预报测定,血粘度过高者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突然发生的头痛、头昏、眩晕、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应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治。

统计分析论文:新时期水利统计分析论文

笔者多年负责水利统计和报表日常性工作,重点完成了水利综合年报、水利经济年报、水库经营管理年报、小水电年报、万里清水河道建设进度报表、千库保安进度报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报表、水利工程数据库等水利报表和统计工作,接触了许多水利统计专家,查阅了一些资料,对新时期水利统计工作的要求与任务有了初步认识。

一、新时期水利统计工作的要求

水利统计是水利规划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判水利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建设管理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搞好水利规划、计划等工作的基础。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水利综合统计的领导,要建立和健全统计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培养和激励统计人员,树立中心意识、质量意识、时效意识、发展意识,从人员、制度及工作环境等方面为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2、坚持依法统计,严格统计报表制度。各单位要及时、全面、准确地报送各类统计报表。工程建设完成投资、实物工作量和有关统计信息资料,要客观反映水利建设运行态势、建设成果及存在问题。

3、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逐步实现水利统计信息化和现代化。统计工作信息化、现代化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部门掌握着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要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科学管理,以优化各类信息资源为中心,不断调整统计工作流程和信息传输渠道,让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水利建设的最新动态,为我省经济建设和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4、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当前,一些单位统计队伍力量薄弱,存在任务与人员矛盾,基础工作薄弱已成为制约整个水利统计工作的瓶颈,迟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要加强统计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统计基层建设,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培训重点应是水利统计软件、水利统计方法制和制度、统计工作规范及统计基础知识等,以不断提高水利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5、加强统计资料的开发运用,发挥统计成果的社会效益。一是要树立正确的统计数据质量观,要全面提高统计数据产品质量。二是要改善统计质量管理,建立更新统计数据产品质量观念,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三是要及时向领导提供最佳统计数据产品。四是要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意识,加强统计分析和统计资料的应用开发,拓宽统计服务领域,解决统计服务意识不强,统计产品形式单一问题。五是要树立统计文化新理念,树立统计成果意识,认真整合统计资料,着力从历史的、现实的、横向的、纵向的及边缘科学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二、新时期水利统计工作对广大统计人员的要求

1、广大统计人员要增强服务于新时期水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增强五种意识:一是中心意识。要紧紧围绕水利建设中心工作开展水利统计工作,突出工作重点,为本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水利投资计划管理等重点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时效意识。要增强统计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加统计频度和缩短报送时间,准确反映水利各个领域的新变化,为水利发展政策的制定、水利规划计划管理决策及水利形势分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三是质量意识。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人员必须强化质量意识,讲究职业道德,不得随意编造、篡改、瞒报、迟报统计数据,坚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四是发展意识。统计工作要广泛收集信息,跳出传统的统计模式,不断调整工作定位,扩大水利各专业统计之间的交流,加强统计工作与水利各业务领域的融合,拓展统计信息领域和统计服务的形式。五是成果意识。水利统计成果要有针对性,提高使用价值,能够满足水利工作的实际需求。要不断推出高质量的统计成果,加大统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统计成果的科技含量。

2、广大统计人员要坚决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

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四方面的思想转变:一是从单一的数字信息向数字信息、文字信息、图像信息等多样化信息转变。统计成果要直观简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不断改进数据的表现形式。二是从单一的事后统计信息向预测信息、事中监督信息和事后统计信息相结合转变。要通过指标体系、统计方法的改革,加大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为及时掌握重大水利工作进展和制定水利规划政策等提供必要的统计信息。三是从传统统计向现代统计转变。要构建新的指标体系,包括统计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和核算指标体系;采用先进的统计调查方法和统计手段;为水利工作提供良好的统计服务和支撑。四是从简单应付统计任务向主动服务、超前服务转变。统计人员要以提供优质统计服务为目标,主动了解水利中心工作对统计信息的需要,结合调查研究,开展有价值的统计分析。

3、广大统计人员要强化统计工作的工作职能。

为了做好水利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统计作用,确立统计的地位,要强化统计的四个职能。一是强化参谋助手职能。从水利基础统计工作入手,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二是强化综合协调职能。综合协调是统计系统运转的重要环节,是做好统计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的基础。三是强化督促检查职能。运用统计手段及时监督检查各项水利工作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对中心工作、大事、重点、难点要及时跟踪统计。四是强化信息反馈职能。重大决策需要及时反馈实施进度和效果。

4、广大统计人员要努力提高工作业务水平。

加强统计人员在岗培训,努力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了规范水利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要进一步落实统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的要求,提高和更新水利统计队伍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一支德才兼备高素质专业化水利统计队伍。

三、新时期水利统计工作的任务重点

围绕水利建设和规划计划中心工作,水利统计工作要突出五方面的重点:

1、要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过去统计工作侧重于基础信息统计,如统计月、年报资料。根据新时期工作要求,今后要加强为领导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包括水利规划、项目前期、投资计划下达和计划完成情况等动态信息,以及时反映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进展的最新信息。

2、准确及时报送月报、年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要扎实做好这项工作,把握水利统计数据的规律性,尤其要注意基建月报的报送,工程形象进度等均要有文字说明,对每一个季度和全年水利基本建设要写工程形象进度工作总结。

3、规范水利服务业统计制度。为全面、及时、准确反映水利系统服务业规模、结构和效益发展变化情况,为各级政府和各单位实施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基础信息。

4、努力做好水利统计公报工作。自2000年以来,水利部已连续四年编制《水利统计公报》,这对统一数据渠道、反映水利事业发展总体情况、宣传水利建设成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1年浙江省水利厅决定开展编辑《浙江省水利统计公报》,以全面反映我省水利基本建设、防汛抗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科研教育、项目前期、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5、加强水利统计队伍建设。水利统计工作的关键是人才,如何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做到稳定队伍、爱岗敬业,是水利统计工作一大挑战。当前,一些单位统计力量薄弱,存在任务重与人员不足的矛盾。造成一些地方水利统计迟报、错报现象时有发生。为保证水利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各单位要加大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重视水利综合统计基层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水利统计资料是领导正确决策的基本依据,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我们要结合水利统计工作实际,进一步树立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完成各项水利统计工作,开创水利综合统计工作的新局面。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水利建设事业、为水利统计工作,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