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16 04:19: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信息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信息教育论文

信息教育论文:现代信息技术农村成人教育论文

1.实行“三联合”教育

(1)与政府机构联合

主动与政府各部门联系,积极承担各类培训任务及活动,如扫盲教育、阳光工程培训、协辅警(保安)培训等,使政府部门愿意投资到农村成校的微机房、校园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实现学校与政府双赢。

(2)与远程教育联合

如今远程教育已较成熟,使学校教育成为可超出校园向更广泛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因此,可与湖州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合作,组织学员参加浙江师范大学“教育专家教你玩转课堂信息技术”培训项目等。既弥补农村成人教育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又改变了教学方式、学习模式,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

(3)与农民学院联合

可与湖州农民学院联合,成为其教学点,共享农民大讲堂讲师团,VOD视频及其官方网站等教学资源。同时学校借此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研究生班学习,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开展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为骨干教师制作信息技术课件和开发教学资源打好基础。

2.采用“递进式”培训

根据教育对象掌握信息技术的不同程度,以终身教育为理念,对其采用“递进式”培训策略。首先利用各种培训,渗透信息技术技能,让教育对象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如招收计算机初级操作工免费培训班和预备劳动力计算机培训班,将计算机基本操作作为各种培训的必修课,尽力减少不懂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人员。然后要求学员初步学会利用网络,使用农民信箱、QQ和手机微信等现代信息交流手段与学校、同学联系等。在初步掌握电脑和网络的基础上,要求学员能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讨论,在网上听课、自学课程、上交作业,通过上机水平考试。

3.逐步实施课程整合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创建教学专业QQ群、论坛等,在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使课程教学内容经过信息化处理,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用信息化工具重构知识,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数字化工具,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

4.多方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能以声、形、视、听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生动形象地进行模拟,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为此,我们通过组织信息化教学比赛、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撰写相关论文等活动,引导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积极推广网络

为在更广的领域发展农村远程教育,我们建立开通了各类招生、培训网上报名平台,在一定范围逐步实现网络管理、网络教学、网络办公,开展QQ多人视频班会,博文周记等,努力改变教育管理模式。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进行班主任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探究等。在在线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对每个学员的个人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实现完整的跟踪记录;另一方面,依据教学系统的记录,针对不同学员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从而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实现途径。

作者:饶俊峰 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双林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信息教育论文:油田钻井信息化远程教育论文

一、油田钻井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油田钻井企业属于综合性的大型国有企业,这种企业具有庞大的组织结构、多层面的人员队伍、以及复杂的业务种类、流程和关系。围绕企业的主营业务开发和部署各类专业应用软件系统是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包括经营管理系统、财物管理系统、OA协同工作系统、各类生产监控与决策系统、各种数据研究与分析系统等。这些软件系统在培训、实施、运维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增加了软件系统建设与使用的经济、人力成本,降低了软件系统应有的使用效果及效率。主要问题如下:

(1)资源投入较大:

信息系统在培训、实施、运维、使用过程中需要得到建设单位及外协软件单位的大力支持,这包括人员投入、资金投入,如培训讲师、参与培训人员、培训场地、培训费用、误工费用等。这些投入给建设单位和外协软件单位都造成了巨大人员开销和经济负担。

(2)用户群体庞大:

信息系统覆盖的业务越多、对应的业务人员也就越多,建设单位及外协软件单位组织进行群体式教学培训的难度也就越大,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就越大。

(3)岗位变动频繁:

油田钻井企业存在人员频繁调岗变动的情况,如井队技术员会有频繁的调岗,此时需要给新入职人员进行培训,由于时间、地点等工作生产环境及经济因素的限制,外协软件单位及油田钻井公司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培训。

(4)传统培训效率低:

以往采用的基层单位老技术员培训新技术员的方式达不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而且可能存在由于该基层单位没有老技术员,新人得不到有效的系统培训的情况。培训缺失问题:企业中存在着许多的未经过系统化培训的软件操作人员,由于对系统及操作规范的不熟悉造成诸多的不会操作、误操作、输入数据错误等问题,既延误了工作,又给外协软件单位带来了大量的维护工作,给建设单位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5)后期投入较少:

国有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建设缺乏认识和资金投入,系统上线后的运维投入比较少或没有,致使外协软件单位在系统上线后的运维工作中投入也比较少,存在运维滞后、运维断档或无运维的情况,造成软件系统运行不畅,建设初衷无法实现的情况。

(6)维护成本增加:

对软件的不合理使用及部分软件升级后的培训不及时增加了软件的维护成本。其维护成本比大型软件平均成本(是开发成本的4倍左右)还高1倍。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进程,形成信息化建设的高级投入、初级使用、低级效率的非正常状况。就好比高铁的装备,汽车的驾驶水平,电动三轮车的效率。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模式。

二、油田钻井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模式

通过对多种教育模式的探究,如:自主学习模式、自学为主辅以辅导的模式、面授教学与自学结合的模式、脱产面授学习模式、自导学习模式、个性化远程教育模式、卫星电视远程教育模式、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模式、有线电视网络远程教育模式、一对一数字化教育模式、多元学习模式。综合各教育模式的优点,针对企业待培训人员为在职成人,具有大、中、专、高中以上学历等特点。本文提出了“群体面授为辅,个性自导远程学习为主”的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模式。该模式的基本理念为:以人为本;实践、务实和创新;自导、自主、终身学习。

(一)群体式面授教育培训模式

1.抽样研究与培训内容

软件项目在正式上线前要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进行小范围的试运行测试阶段,在该阶段中,我们一般会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基层生产单位若干个跟踪运行的全过程,这样对教育培训的益处有:一是通过实际真实的用户了解其对新投入的应用软件系统的使用感受、需要学习的操作难点、要点、技巧、方式和注意事项等;二是通过观察、询问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用户的疑问、操作习惯;三是利用小范围的试运行,实现教育培训问题的抽样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合、聚类分析,为面授培训的内容及方式提供依据。

2.312讲练一体、重实践、视差异、激励型面授模式

人类是在不断的学习中进化和发展的,人们喜欢向别人学习,这种渴望从婴儿时期直至成年,面授是一种传统的向学习者提供向他人学习的方式。在信息数字化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TV、In-ternet、手机等提供的各种数字媒体学习,但是面授以其具有人情味、适合人类本性的学习方式仍有独特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面授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动态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即在面授的过程中有经验的培训师能够通过观察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偏好、人格特质和学习特征,来调整培训方式以迎合学员的需求,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充分挖掘出学习者对所学领域的渴望,更大程度上保证培训质量。因此,群体面授培训是众多培训模式中的首选。企业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在职成人,他们有学习时间不连续、遗忘速度快、目的性强、趣味性强等特点。据此,本文提出大、中型综合性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中的群体面授为312讲练一体、重实践、视差异加激励式。其内容为:

(1)培训每3小时为一单元。

培训师讲解1小时,学员上机练习2小时。学员70%的时间依据培训师设计的具体题目练习,30%为自主学习时间,学员练习,包括自拟题目练习时培训师全程解答学员的提问。

(2)培训内容注重实际性、可操作性。

主要是帮助学员梳理软件系统的架构、功能模块、程序流程、主要操作等。其余相关具体细节问题,放在远程教育培训运维服务平台中去讲解,达到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让学员在实践和比较中去学习。

(3)正视差异,采用适当的方法教学。

培训中要适当地考虑受训员工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和教育层次、不同职位等级、不同岗位类别员工,其喜欢的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培训师可采用多种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如讲练式、研讨式、案例式等组织面授导学,充分发挥面授过程中师生的交互功能,及时解答学员问题并告知学员在日常软件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问题需从哪几个方向入手自导解决。激发和促进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以提高面授效率。

(4)激励式。

培训过程中经常表扬和鼓励学员,课题由浅入深,设法消除学员的为难和挫折情绪,增强其自信和成功感。

(二)个性自导远程学习培训模式

群体式面授培训模式为学员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指引了路线,但并不是终结。试图通过若干个面授培训单元掌握所需系统的所有功能是不现实的,对于企业更是如此。主要原因有三:群体面授覆盖小于等于30%;群体式面授培训时间短、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进度不一致现象严重;群体式面授培训组织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和精力。

1.个性自导远程学习

“个性自导远程学习”是一种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导,自身探索和同伴交流、讨论进行的交互式的主动学习。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灌输式的学习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利用网络课程及其他网络资源进行按需学习的过程。远程教育开放式学习平台直接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服务的模式,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推进学生实现个性化自导学习。

2.个性自导学习网络教学体系

本文提出的个性化自导网络教学体系以学习者为本,构建利于个性化学习的环境,提供了自导、自主化的学习活动,具有交互学习的功能。

(1)个性特征采集与分析。

每个学习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时都是以自身特征和学习特征为基础。这些特征影响着资源的选择,学习的计划及进度等。对这些特征的采集分析有益于整个教育培训活动的开展。

(2)个性化学习环境构建。

对于个性化自导学习我们要建立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根据学习者个性特征的不同,我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及个性化的教学资源。通过对每个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分析,结合自适应性学习系统,将学习者归为不同的分类,系统自动给出学习建议及学习策略。

(3)自导自主学习活动。

以个性特征、个性化学习环境为基础,自导、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4)交互学习平台。

在自导、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交互的重要性,多沟通、多交流才能有效地保证学习的进度及正确性。

3.“个性自导远程学习”教学平台设计理念

(1)学生的自导、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导学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远程教育的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必须调动和依靠学生个性化自导学习,才能保证远程教育质量。一方面远程教育要求教师要变“教为导”,通过进行教学一体化设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要变“受教为自导学习”,要从被灌输知识,转向注重自导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师生双方都需要转变教育理念,纠正和处理好这种关系,才能确保远程教育培训的教学质量,并最终实现远程教学目标。

(2)网上教学资源应突出重点、难点、精炼,避免多而杂

要适当增加自学用的素材,增加实际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启发式—探究式学习,增强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能充分体现学生自导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能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具有交互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要根据教学进度及需要,及时更新,修正网络教学资源。

(3)为达到“所用即所现”的学习效果。

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不同,提供给学习者所需的学习资源。例如,针对学习者的岗位角色,所在的业务部门,个性化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过程,跟踪采集详细、精确的学习行为数据,包括统计适合该岗位的资料、视频分类、看视频的时长及看视频的时间段、哪些教育资源属于特定的业务部门,还可以统计学习者在测验中的通过率和准确率、学习者在互动专区的发帖数量和质量等,传统实体课堂中是很难精确采集到这样的数据,还可以包括学习速度、领悟能力、与其他学习者的互动与合作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出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结合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更加全面地评估学习者。教师可以通过对以上过程性数据的分析,总结学习者特征,对学习者进行分类,预测学习者接下来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达到以往实体课堂很难达到的教学效果。平台采用个性化适应性学习系统,在对学习行为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基础上,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并向学习者推荐下一步的学习策略。第一步,学习者对预先设计好的教学顺序、内容和形式进行学习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系统会记录、检测和评估学习者的表现,并产生大量过程数据。第二步,系统会根据采集到的过程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和统计,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模型预测和归类,根据归类结果通过自动提出相应的教学顺序、形式和课程内容的调整方案。第三步,教师基于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对遇到困难的学习者进行帮助。可以说,这是一个基于教学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以数据分析、挖掘为依据的个性化适应性学习系统。

三、应用效果

本文提出的“群体面授为辅、个性自导远程学习为主”教育培训模式及体系结构应用于油田钻井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中,再加之对学员的学习效果的评估、奖惩制度,培训成效显著。我们对信息建设中的多个应用软件的使用采用“群体面授为辅、个性自导远程学习为主”的模式进行培训,“群体面授”方面,抽样试运行20多个单位,群体面授累计培训5800多人次,有效问卷调查回收5680余张,反应良好。根据“个性自导远程学习”教育模式的体系结构建立开放式的远程教育培训运维服务平台,平台建设1年多以来取得显著效果。在未运行平台之前日均接打电话80余次。运行平台之后培训资料、软件更新、数据文件传送、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都在平台上,软件用户不再需要电话询问运维人员,直接在平台上即可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平均降低接打电话次数75%,生产资料数据上交时间缩短31%。由于远程教育培训运维服务平台的培训功能的作用,根据用户回访,无需再次进行大规模群体面授培训。这就给软件外协人员及油田钻井公司相关业务人员节省了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运维成本。平台日均访问780余人次,累计用户交互信息72000余条。通过数据统计功能已为奖励制度提供可行依据。初步统计,应用该培训模式进行的培训,覆盖所需培训人员97%以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群体面授为辅、个性自导远程学习为主”教育培训模式对培训员工使用企业相关信息系统的作用不可估量,为软件的实施、培训、运维、使用提供了良性的支持,达到了软件预期的建设目的。

作者:冯亚丽 孙龙安 伊三泉 田枫 张萍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信息教育论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法制教育论文

一、信息技术教育课堂开展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开展法制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从国家和政治角度来说,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是响应我国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重要做法,是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我国现代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其次,从社会发展问题角度来说,近年来,科技和物质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诱惑和挑战,各种社会不文明行为频发,多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激发等,纷繁复杂的社会对初中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信息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增加了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的负面新闻、不正确的信息导向直接呈现在中学生面前,对判断力十分薄弱的中学生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

2.现代中学生的发展令人担忧。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面对复杂的信息网络资源和爆炸式信息,会出现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不文明行为,如随地吐痰、不遵守交通规则等在初中生群体中日益盛行,并且很多的初中生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其次,中学生的暴力犯罪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新闻经常报道的“中学生群殴“”暴力威胁女生”等犯罪现象层出不穷,这种低龄化的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另外,青少年很容易受到网络上负面信息的影响,如“古惑仔”式的义气、帮派的“江湖气息”等,都对中学生产生较大影响,很多的中学生通过某种方式结合成为一个小团体,并且与社会青年有着紧密的联系。最后,中学生很容易被人利用,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分辨事实的能力,中学生成为很多居心叵测的人利用的对象,尤其是在信息网络时代下,利用谣言、假信息等鼓吹、欺骗学生不自觉地做出违法犯罪行为。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1.培养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意识。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培养和树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意识,对过去单纯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做出积极的改变,要对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挖掘和整合,并且结合当前信息网络时展的特点,多收集资料,将法制教育案例或者是相关的法律问题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法制教育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培养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还要培养遵纪守法的学生。

2.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法制教育进行渗透,只是单纯地宣读相关法律条文,或者是告诉学生在网上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完全不能满足法制教育的要求,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效果,案例教学法能够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思路。通过强大的信息网络,教师可以讲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报刊、网站、身边发生的事例,甚至是将电视节目带到课堂上,用真实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加深相关法律条文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取得较好的效果。

3.完善信息技术教育细节。

完善信息技术教育细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法制教育相关内容的渗透。其次,要对学校的机房进行网络环境肃清,安装网络过滤软件,将一些暴力、色情等不良网站隔绝在学生的网络视野范围之外,并且加强人工监控力度,加强对不健康信息的控制,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大力推进以及国家肃清互联网行动的大力开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效减少信息网络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而且能够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汤小庆 单位:石阡县坪地场中学

信息教育论文:初中兴趣教学下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1兴趣是前进的动力,要重视信息技术兴趣教学

不可否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也是一个人探索问题的最强大的动力。要有高效的课堂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学习兴趣。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那么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才会印象深刻,才能说是达到了学习效果和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讲授的基本上全是理论知识,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其他的途径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有趣的东西。比如在讲授flash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下载一些flash视频,让学生观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或者组成几个小组依据一些基本的flash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flash,在课堂上或者是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中,让学生上台演示他们制作的flash作品,老师和其他同学就可以充当评委,对flash作品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看到自己的成绩,找到学习的乐趣,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成为有乐趣的课堂。同时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结合其自身优势,适当改变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举例:在讲授键盘指法时,学生大都表现出不太专注或是心不在焉。因为这部分内容易讲,主要靠实践操作来巩固,但是真正实践操作起来却很枯燥。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规范的键盘指法和必要的信息技术素养,我就大胆尝试利用一个DOS系统下训练键盘操作小游戏来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原本枯燥、单调、乏味的键盘指法训练,在此相对轻松的游戏过程中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当然笔者并不是鼓励和要求信息技术课堂都去玩游戏,这必须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一定的多媒体设施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来感受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使之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新时期,我们必须要把学生兴趣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优质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是高效课堂成型的关键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又显得格外重要。如何科学、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引导。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如何使学生以苦为乐,变苦学为乐学,这就要靠老师的积极引导。当然也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课堂教学中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使得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基础差距,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习欲望,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角色转换、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任务驱动等等。拿任务驱动模式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一个知识点提出一个学习任务,然后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再让每个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后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各学习小组上台讲解和演示。学生讲解通过任务驱动学习到的认识点,还可以与老师互动,而老师和台下的学生也可以提问台上的小老师。结果是不仅能使课堂知识得到更好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正视实践的重要性

计算机的教学归根到底是要求学生学会操作,因此,对于新时期的课堂,作为教师要加大操作的投入,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应用能力。实践是检验理论知识学习好坏的最佳途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学习中的不足,才能检验对于知识点是否真正的掌握。笔者的课堂中一般每节课45分钟至多只讲15分钟至20分钟,其余的时间大都是留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实践的。例如:在授课时遇到一些相对简单或是掌握程度较好的知识点,笔者往往采取集体观摩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学习。如word中如何运用查找功能,笔者总会选一位操作较好的学生利用广播软件当众演示,相信大部分人都已掌握,少部分没有掌握的也可以通过这次演示来学习。但是接着笔者会顺势引出来讲解替换,这个功能一般学生用的不多,掌握情况也一般。通过讲解学生会了解实际上查找和替换很类似但功能大不一样,操作也不难掌握。课堂上通过这样的安排可以合理地节约一定的讲课时间,以更好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操作才是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关键,希望广大教师要重视。

4结语

总之,新时期,高效课堂使我们教师随追寻的。高效课堂既是一种理念的课堂,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想要得到高效的课堂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性地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模式,更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实践和总结,才能真正地使信息技术课堂达到高效果和高效率。

作者:黄志英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兴洪中学

信息教育论文:信息素养心理健康通识教育论文

1通识教育呼唤高等教育改革

基于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国际或国内;综合性或应用型本科大学都积极推行通识教育。一般从两方面入手:宏观方面,立足于学制、课程设置改革。采用弹性学制群,突破各学科、专业之间的藩篱,为学生提供宽广的综合化知识;突破课程以课堂、教师、学科为中心的框架,追求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发展。微观方面,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着眼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重视和践行学生的精神心理建设、人格的塑造。宏观方面在我国高校已广泛开展。但微观方面还鲜有所见,大有用武之地。信息素养课堂教育的功能开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2信息素养课堂教育中的心理建设功能开发

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借助信息检索课的平台,利用信息素养教育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适。助人自助,是本文的宗旨。

2.1必要性

其一,这是一个带有本土特色的、较新的课题。有学者在2008年以“信息素养”、“心理”在CNKI和重庆维普中进行题名检索,获得了3条结果,无一与此题直接相符。相关文献仅1篇。2010年以后,相关文献也不多。可见此课题的开发意义。其二,该学者的调查研究还表明:大学生的自我调节渠道,首选信任的社会关系,如找朋友、师长谈心。这部分人约占37.1%。其次也很重视独自解决,如查找资料,彻底弄明白。或玩游戏、运动、深呼吸。这部分人约占60.9%。表明多数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的自我调适倾向。但要把这种倾向转化为信息检索动机的比例却很低。该学者又作了大学生的信息检索动机调查。发现他们的信息检索意识主要针对学习任务,比例高达81.5%。为有风险而需要行动去检索的只有2,2%,比如用药、消费、旅游等。这说明大学生依靠信息检索来降低心理困惑的比例很小。由此可见,引导大学生利用信息检索来解除心理困惑,增进心理健康之必要。

2.2可行性

将信息素养课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节相结合的可行性大,适合性强。第一,从信息素养的构成看,包含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它渗透在人们学习、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心理调适方面,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与能力。第二,再从信息素养的教育角度看,它的进行通常都是从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通过寻求、分析、比较、评价、整合,最后找出解答方案或应对措施。心理自我调适,无论是通过信息检索的途径,还是其他途径,大致也是这个步骤。所以,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过程,完全可以结合进行。第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助人自助。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检索进行自我解惑、自我心理调节是助人自助最集中地表现。反求诸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利用信息检索课来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色。

3心理调适的机理及其在信息检索课中的开发流程

信息素养教育如何有效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自我调适,必须依据自我调适的机理。

3.1心理自我调适的机理

心理咨询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们采用什么样的自我调适方式,其调适的原理和功能,往往又和他们心理困惑的性质有密切关系。如属于神经症的强迫症行为。适宜采用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冲突模式”。但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属于神经症的极个别。大多属于成长发展中的困惑。如人生价值的迷惘、职业选择的困惑、学习和人际关系的不顺心、爱情的不得志、自我的满意度低,例如他们在心理咨询中提出:“人生的真谛是什么?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理想的阳光和朦胧的现实似乎不可调和而又无能为力时,惆怅迷惘,奈何为之。”但是与之相反的,确立了“永恒追求”为人生价值观的青年却说:“有人认为,只有结果才是追求,才是满足。结果总会有成功和失败,也就有欢乐和痛苦。而追求的过程永远是期待的、振奋的、欢乐的。”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困惑是由于缺乏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作指导的,正确的认知评价而引起的;是缺乏社会经验所导致的;是成长过程中呼唤帮助的必然现象。为此,我认为新皮亚杰认知学派提出的心理咨询模式:“构造———发展”模式最适合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即通过改变旧的,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来求得心理平衡,达到健康的发展。此模式的机理是:(1)如果人们在认知平衡的时候,就体验到轻松愉快,即心理健康。一旦遇到挫折而引起的非理性认知的时候,便可能紧张、困惑,甚至适应困难(不想学习、工作)。此模式强调心理问题的根源虽在客观,但直接诱因在主观,是非理性认识的渗入,是认知失调的祸害。如果能正确认识与应对,心理和行为就会是另一番景象。(2)解惑的真谛是引入新的正确认知评价,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分化/整合,使之达到新的平衡。(3)重新整合认知结构是个艰难,甚至痛苦的过程。需要动员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所有成分参加:观点、信仰、能力(一般能力和信息能力)、意志力等。这当中的个别差异极大。有的坚强,有的懦弱。无论坚强的或懦弱的都需要引导、帮助。借鉴这一模式的机理,在信息检索课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自我调适,应紧扣大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构建。

3.2心理自我调适的开发

在检索课中引导学生自我调适的过程,实践性很强。活动中除了借鉴针对性较强的认知学派关于“认知———发展”的模式外,人本主义的“自我中心”咨询模式,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冲突”模式等也可适当引进。

3.2.1明确心理困惑之所在

用笔或电脑写出自己的困惑,也就是把自己的怀疑、不满、痛楚等尽情倾诉、发泄。人本主义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咨询模式认为,尽情地倾诉和暴露,可以体验到现有认识、自我观念及情感的不协调。从而明确困惑之所在,以及非理性的性质,并将它作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也就是自我激发信息检索的动机。“心理冲突”的咨询模式则认为,在倾诉中自由联想、自由展露,可以起到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冲突的作用。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没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可给予其他求询者的个案(隐去姓名)。让他们从个案中明确别人的困惑所在,及其非理性的性质,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3.2.2广泛寻求信息源

大学生要自我解决以上的心理困惑,必须广泛寻求信息帮助。这就要通过运用各类信息源来获取相关信息,并理解、综合所获得的信息,再说服自己接受其中的某些观点和方案,按照接受的方案采取行动。目前可利用的信息源有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CNKI与超星等数据库资源、相关的心理咨询网、论坛和博客以及图书馆馆藏资源等。从中可检索出相关的文章、图书、讲座与视频资料。在信息检索课的学生作业或在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只用到平时熟悉的百度,因而,获取的相关信息有限。即使有部分学生使用了数据库等检索工具,但是,由于他们对工具的检索策略、技巧的运用不够熟练,例如:在取词方面,学生仅用“心理困惑”进行检索,其实还有许多近义词、相关词如“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心理调适”或“自我调适”等不同的检索词可用。此外,学生使用的检索途径较单一,如:用全文字段检索的同时,还可使用题名、关键词的字段检索。由于使用不同的检索词与检索字段,检索的结果是不完全相同的,并根据检索结果随时调整检索式与检索策略,才能完整的获取相关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方案、心理调适的途径,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信息。以上的因素会影响到学生搜集信息的完整性。重新确定检索策略也是信息能力强的表现。实践证明:随着信息素养的提高,学生心理调适意识得以增加,自我解决心理困惑的能力得到提升,更愿意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或找朋友师长聊天、向咨询机构救助、运动宣泄等途径解决。在信息检索过程中,获取的信息量是巨大的,需要进行信息整理,分析。既要分析、评价信息源的权威性、科学性、前沿性,又要判断其针对性、适合性、简洁性、快捷性。信息素养在这里大显身手。因此,必须对搜集的众多信息作进一步地鉴别、归类、总结。同时,还要学会使用信息管理软件、RSS进行新信息追踪,形成自己的资料库,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获取一两篇文献。除了查阅资料外,还可到图书馆来找名人传记、小说戏剧、诗歌艺术等书籍阅读,慰藉你的心灵、解除你的抑郁、帮你走出苦闷。通过阅读疗法进行自助心理治疗。由此可见,利用各类信息源来获取相关信息,是开展自我心理调适的基础。

3.2.3重组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认知平衡

将寻求到的信息(知识、经验或方案)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反复对接、碰撞、磨合。使原有认知结构中积极的人生价值观、知识经验、良好情绪体验参与进来。其目的是:第一,找到新旧对接的磨合点或生长点,新旧对接,使之产生领会、理解。有学者说过,理解就是用旧经验认识新事物。通过理解、批判,扬弃非理性认识,构建新的正确的认识和态度。第二,为了有效地建立新的认知评价系统,应保留原有结构中的优良成分,不要认为原有的、过去的什么都不好。因为认识是螺旋式上升的,每一个层面的上升都会旋转、对接,返回原来的点或面。也就是每一个上升面都有原有成分的痕迹。重建认知结构和寻求信息源相比,更能体现及塑造大学生的的,包括信息素养在内的综合素养。

3.2.4说服自己接受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案

有的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中,包含怀疑一切的不良情绪。这是建立新的认知平衡的障碍。为此,要引导学生接受人本主义的观点,相信自我的潜力、人类的潜力。对客观事物的把握,总是从不可控到可控,再从新的不可控到可控。一个人在自我调适中,要有乐观自信的情绪,不要把收集的有用信息当作“别人”,而是自己帮助自己。是“理想自我”在帮助“现实自我”,在轻松愉快中事半功倍。

4结束语

美国学者认为:信息素养教育属于通识教育,而通识教育在国内尚属新的课题,至于开发信息素养教育新功能,更是较新的课题。本文企盼在信息素养课堂教育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是新的尝试,还有许多问题尚待探索。

作者:黄楠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

信息教育论文:云计算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一、云计算及其特征

1.云计算。

云计算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深受其影响,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云计算认识和了解,对较为专业核心的技术还没掌握,尽管如此,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云计算的强大功能和贡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料和种类丰富的课件以文档的形式存储在网盘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可以随时从网盘下载和播放所需的视频、音频资料,初中学生在课余以外用电脑上网浏览图片、信息,下载资料、视频,用聊天工具与同学沟通交流,等等,这些都离不开云计算提供的“云服务”。可以说,现代信息社会的每个人都在感受和接触着云计算,通过云计算,每个用户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电脑将数据信息上传至网络上,只要用户有网络条件和设备就能访问自己所需的数据信息。用户需要和处理数据没有存放在本地,而是放在互联网数据中心,这就是云计算最基本的原理,为保证数据中心的安全正常运行,有专门提供云计算的企业对数据中心进行维护和管理,以保证用户有足够大的数据存储空间和强大的数据运算处理能力。用户只需通过互联网终端设备,就能方便快捷地访问需要的数据信息,享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用户没有必要关心所需的数据信息存放在哪个云端之上。

2.云计算的特征。

将用户所需的数据信息存放至云端,这是云计算最显著的特征。云端提供众多的软件和服务,云计算构筑于各种协议和标准之上,这是云计算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云计算能够通过多种设备获得和使用。首先,为保证云计算的数据存储中心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该存储中心配备有专人管理和维护,数据中心的先进水平和高超技术使得用户的数据有安全保障,数据遭受外界病毒侵犯或数据丢失这样的状况很少出现。其次,用户更为方便快捷地访问云端数据信息,只要拥有联网条件和终端设备就行,云计算能够为用户提供多种程序软件和各类服务,用户使用起来更为人性化和快捷。然后,云计算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相同的数据信息可以让多人共享,只要用户终端可以与互联网相连。最后,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是云计算的重要特征,云端有数万台甚至更多的服务器,这些服务器组成一个集群,使其有超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数据计算的空间相当大。

二、云计算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

1.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即时性和共享性。

云计算实现了收藏夹的随身携带,通过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可以有效实现个人收藏夹的随身携带,保证每个人可以在任何电脑上使用自己的网络收藏夹,同时还可以将网络收藏夹与本地收藏夹合并,使初中生能够随时随地地查看自己收藏的资料。云计算也实现了输入法的随时、随地、随系统使用,搜狗云输入法不仅将我们身边的典型应用放到了云中,而且是世界首个基于云计算的输入法服务,哪里有网络,哪里就有输入法,使用者使用方便,给新时期的初中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同时远程调用词库也能保证用户在任何地方得到的服务体验是相同的。云计算提供的服务能够实现演示文稿的随身携带与信息的在线编辑,例如基于云计算的WPSOffice就具备了在线编辑功能,可对文档进行编辑和保存,有效地实现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即时和共享。

2.有效拓展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制作作品的素材,如果教师提供的素材不够,那么学生的选择性就相对比较小,进而致使学生制作的作品个性化程度不高。而云计算以其强大的资源能够极大地丰富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课程的要求去寻找更多的网络资源,进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提高作品的个性化程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授课,完成课堂教学的网络化,动态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改变了传统死板抽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我国现阶段的教育资源地区差异显著,教学资源共享的程度偏低,通过云计算,可以实现跨平台跨设备的分享数据信息和教育资源,这极大地解决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无法共享的难题,打开了教育发展的空间。

3.构建数字化图书馆,节约教育成本。

图书馆的服务器一般情况下,会限制最大的接入终端数量和相应数量,这是为了保障图书馆数据资源的安全。云计算的“云”端有很大的服务器群,这是强大的带宽、计算能力和容错性的有利保障,因为有如此强大的服务器群,使得用户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访问所需的资源,用户的请求得到最快速度的相应。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定制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建立属于自己的图书馆,在手机终端设备上下载移动数据图书馆,实现移动化的学习,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等。学校的网络和信息中心需要不断进行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更新换代需要较高的成本,运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设备更新换代的成本。

4.实现了病毒库随身携带。

初中新信息技术教师除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之外,还要进行一定工作量的电脑系统维护,电脑系统维护的时间大大占用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学校为保证系统的安全,需要给每台电脑安装保护系统,同时也要安装杀毒软件,当教师在更新病毒库的时候,要先解除保护系统,然后才能升级病毒库,进行系统保护。此种工作重复量大且复杂,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大大缩短教师电脑系统维护的时间,升级病毒库更为简单便捷,不需要在个人电脑上升级病毒库就能达成最佳的杀毒效果。除此之外,云计算还实现了演示稿、输入法和收藏夹的随身携带,建立网络收藏夹,可以随身携带网址,初中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初中生将云输入法的链接加入浏览器的收藏夹就能进行输入,为初中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方便。

三、云计算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云计算这种新兴技术在备受瞩目和关注的同时也面临不可小觑的困难与挑战。

1.安全性问题。

云计算条件下,用户的所有数据资料存放在提供云服务的云服务商的数据中心里,联通、电信等数据托管中心曾经多次出现过数据被盗和数据丢失的情况,造成用户信息泄露,安全性让人质疑,其云服务的后期推广工作也深受影响。在对云服务商一项调查中表明,大部分云提供商都是公共云提供商,这些云提供商在云安全方面所做的投资较少,几乎不到总投资额的10%,这让云服务商不能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用户数据信息很有可能面临被盗或丢失的风险。如何保护用户个人隐私材料的不外泄和确保数据保存的机密持久性,制约着云计算的发展。

2.云计算规范性问题。

云计算技术的规范应用需要严格的技术标准,但是我国的云计算技术在标准制定和规范方面还不完善,国家对云计算产业的技术支持和各种扶持政策也没有及时出台,这严重影响着云计算的规范使用。国家政策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严重制约着云计算技术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当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候,云计算为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极大地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同时,远程教育的发展也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更加科学便捷,远程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和性能问题。

解决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和性能问题是应用云计算最基础的一步。云计算的所有操作都是基于网络传输和服务的,学校要掌握每天传输的数据量,全校师生每天访问和产生的数据量是学校进行带宽选择的依据。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带宽建设和各种应用软件的性能是云计算得以顺利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基础。

四、结语

云计算是信息时展的产物,改变了人们存储数据的方式和共享资源的方法,推动了教育的信息化,通过云计算建立共享教育云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学校致力于打造“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离不开云服务平台的支持,其中继承和发展了众多云计算的优势,该平台有助于解决我国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助于信息技术教育中学习资源的共享,缓解教学资源紧张,运用云计算技术不断突破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种种瓶颈,为信息技术教育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推动信息技术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黄祖苗 单位:浙江省诸暨市璜山镇中学

信息教育论文:学生信息管理中职教育论文

1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1对学生信息进行归档的意义

学生的学籍是学生整个学生生涯的一个资料,能看到学生自入校以来的全部信息,中职院校在进行相关的资料审理的过程中,要把特定的信息进行归档,也可以在规定的周期内进行归档。当文件进行归档以后可以快速的把文件传输给信息管理部门,信息管理部门就可以进行定期的接收,来进行资料的详细记录,对电子档案做出正确的分类。这样学生或者老师来进行查阅的时候就会便捷和方便,还有效的保证的文件的完整度,提升信息的安全性。当我们把学生的学籍档案进行归档以后,就形成了电子档案,这样开展的有效管理模式和传统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在进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来要把学籍档案进行单独的分类,可以根据上下级之间来进行密切的联系,通过关键词来进行索引,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查找效率。

1.2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当我们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实现档案的高效率管理,我们可以运用互联网让信息技术更加的多元化,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来进行信息资料的完善,在企业来学校进行人才筛选到时候,就会通过档案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因为,招聘单位都是要和学生进行合作的,这样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共享的,如果能够最全面的把所有信息进行呈现,就会发现企业如果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就可以有效的缩短考核时间,让学生用最快速的方式融入到工作中来。我们通过详细的信息管理过程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1.3合理的进行资源利用

我们可以把进行处理过的信息转变为电子文件,这样才能够在进行文件归档的时候进行有序的排列,我们在进行中职计算机资源调配的时候,可以把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对电子信息进行整合以及加工,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信息整合加工的时间,对档案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所以当学生的学籍被建立成电子档案以后,对于档案的传递会更加的快速和简单,这样可以让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应用,让信息价值进行实现,信息资料存在的价值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2中职学生信息管理的措施

2.1加强人员素质

我们在开展管理的时候要对人员素质进行加强,现阶段很多信息化技术管理的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各个院校还是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设备,这些先进的设备是需要人进行操控的,如果人员是素质不是很高,就不能够让这些高科技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还有就是要强化档案人员的管理理念,让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技术更加了解,这样可以进一步的熟悉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对学生信息化管理的重任进行落实,让人员掌握开展信息管理的方法,保证电子档案信息化的标准化作业。我们要加强人员素质,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高效率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让工作系统科学化。

2.2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对待

在整个电子文件的生存和技术革新的过程中,对于电子档案的归档和储存也有一些自身的特征,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进行相互比较,可以说是有将近5到15年的时间差距,电子文件可以在计算机、网络和载体之间进行比较紧密的联系,如果信息比较过时,我们在纸质载体上的信息是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在一般的情况下,技术过时可以说是有两个方面,在进行技术更新的时候我们可以换摒弃过去的存储技术,还有就是一些商业化原因,因为我们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生产的电子文件载体是没有办法找到配套产品的,所以说在载体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我们最好要有纸质的备份,这样才能够在信息技术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与纸质档案进行对比,方便在今后的利用的过程中进行相互的参照。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我们也可以进行及时的对应处理。还有在进行信息检索的时候要对关键词设置准确,这样在整个设置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会有很大的便利。我们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查缺补漏,了解工作中的不足,通过寻找不足来进一步的完善工作,这样才能够让整个工作处于一个科学的运行体系。

2.3把电子文件的相关技术落实到位

当学生在进行电子档案信息资料管理的时候,可以在学籍档案的整个环节里面进行思考,我们先要进行考虑的就是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最原始资料的完整和正确。还有就是要有保密意识,重点就是要进行计算机加密,有些信息可以说是涉及到个人隐私方面,我们要对信息技术进行加密,让学生的个人隐私受到保护,这样可以最有效的保证电子文件内容的真实性以及保密性。还有就是要有辨别文件内容信息的真伪性,让电子文件有很原始的依据性,另外,对于一些加密文件要严加保护是不能够随意的进行泄露,当相关人员进行查询的时候,要有完善的证件,并在查阅的时候进行记录,防止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中职学校的学生学籍档案进入到网络以后,更加要加大信息安全的保密隐患,所以,我们在进行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这样可以有效的让整个管理工作规范,让电子信息技术更加的安全。

3结语

在信息技术进行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学生的信息管理工作可以说是新的挑战,学生的信息不仅仅是学生的学籍,更多的是要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给用人单位呈现一个更加全面的信息。管理模式也由过去的纸质变成了现在的信息管理模式,但是在进行实现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要进行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实践和掌握。我们可以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通过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以及把电子文件的相关技术落到实处等措施,来提高中职教育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

作者:王哲 单位: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

信息教育论文: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论文

一、高校信息安全现状

(一)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缺乏

高校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和通讯手段较为频繁的一个群体,但对信息安全的界定和措施认识模糊。多数学生认为信息安全就是网络病毒,忽略了对个人网络信息资料的保护。大学生忽略信息安全习惯的养成,在各类密码设置时用个人电话或生日设置,在网上过度公开个人基本信息,给黑客提供了破解的机会。

(二)信息安全管理不够完善

一方面,从管理制度上缺乏重视,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安全防护机制,即使有制度但执行不严,造成旧的管理体制和方法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从技术上缺乏支撑,一些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技术,不能安全地配制和管理网络,不重视经费投入,造成设备陈旧引发安全隐患。

(三)信息安全教育缺乏创新

许多高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只停留在口头宣传或讲座,学生听过之后只能引起暂时的重视,并不能引导形成长期的意识和习惯。一些高校尝试将信息安全教育纳入教学,但课程开设、教材充实和教学效果缺乏研讨与完善,造成教学流于理论灌输,达不到启发实践的目的。

(四)犯罪分子手法不断翻新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被骗金额巨大。此类犯罪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手段翻新,作案者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电话等技术,对受害人进行恫吓威胁,或以网购、亲属遭绑架等理由骗取受害人钱财。

二、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内容

(一)信息安全法律教育

加强大学生对信息安全法律和学校相关管理规定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清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相关犯罪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从而自觉规范思想和行为,以免违犯或自身利益受到侵害。

(二)信息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开设课程和案例教育,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和黑客可能对其进行的攻击与破坏,提高防范意识,培养良好的日常操作习惯,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加以识别和解决,避免因认知匮乏或行为失范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三)信息安全技能教育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教育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防范技能,如安全工具和软件的使用等,以及一旦遭受侵害应及时采取的措施,提高学生自身的应对能力,抵御和防范信息安全事故发生。

三、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加大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投入,选拔和聘用既有技术又懂管理的网络信息安全专职人员,落实信息安全责任,明确信息资源安全等级,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硬件建设及日常维护升级。在学生中发展和建立一支专门的信息安全员队伍加以监控,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从各方面完善信息安全防范体系,为教育教学创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二)加强信息安全的宣传与培训

通过安全知识讲座、研讨会、安全周活动等形式,会同公安部门向大学生广泛普及信息安全知识,以案例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大学生自觉抵制信息诈骗与犯罪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校园微博、微信的新媒体作用,加强日常安全提示和安全常识的宣传,在新生开学、毕业生就业等重要节点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信息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将信息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

开设信息安全教育课程,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实际特点,融入不同侧重和有针对性的授课内容,如单设课程或将其纳入形势政策课等。加强信息安全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既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又了解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授课水平和效果。

(四)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防范实践

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从网络实验室建设到实践基地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实践机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安全教育活动,如知识竞赛、征文、漫画创作比赛等活动形式,寓教于乐地传授和宣传安全知识,让大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和思考信息安全,提升自身的信息安全道德修养、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作者:于磊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信息教育论文:中小学英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一、印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概述

(一)印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目标

在2000年11月颁布的《指南和大纲》中,规定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要达到的期望技能与学习目标。《指南和大纲》主要有六个个层面的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层面、社会和道德问题层面、使用IT工具层面、通讯工具层面、技术搜索层面、问题解决工具层面

(二)印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内容

在印度《指南和大纲》的当中,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说明,也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主要是对以上教学目标的内容进行一个详细的描述。

二、印度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印度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相关人才的增多,其关键在于印度政府和学校的职业化IT教育模式的构建:“产业化的IT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学员在完成基础教育后,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可以直接进行职业教育,从而实现培养相关信息技术人才的目标”。印度的信息技术的教材体系很规范。IT行业的职业技术教材,也有一套规范的求职课程教材。这些都可称之为是现代科学技术教材编写的范例。

三、印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优势

(一)政府立法

早在1985年,印度的总理拉吉尔甘地就喊出了“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口号,这一口号引起了印度各部门对信息技术的重视。通过印度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信息技术超级大国”的108条政策)可以看出他们对信息产业及其教育培训的重视。这些政策法规都对信息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与流动提供了便利,为落实“新世纪跨越性发展战略”有了一定法律的保证。

(二)语言优势

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这也使印度人的英语水平上较其他非官方英语国家来说多出一些优势。英语是全球软件、因特网的通用语言,它为印度人学习信息技术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印度人在软件的开发研制上紧跟信息时代的潮流,提高了他们的研发速度。

(三)企业院校与政府的相互合作

印度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及其国内外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大企业。政府还提倡与国外一些知名院校、企业联合办学,并聘请很多外籍教师和企业家参与教学。构成了知识的超前化、教学途径的多样化和行业发展现状的具象化,这样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够与国际接轨、与实际研发接轨,从而更好地使学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了帮助。

四、启示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它从一个农业国一跃成为亚洲信息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有很多值得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借鉴和效仿之处。印度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是我国政府所没有做到的,全国各个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对培训大量的信息技术人员提供了便利。印度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并将培训人员直接输入到企业,这种做法也是我国并未做到的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王海宁 单位: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信息教育论文:高校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一、基础设施完善

在全球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加坡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可谓独树一帜。新加坡高校不但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学科研硬件设施,而且拥有一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度融合,能够为师生员工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样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深刻变革,有些课程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课堂教学,教师将授课内容全部挂在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学习,而不必像以往一样必须参加课堂学习。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高校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高校也积极致力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从而形成了信息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融入课程教学体系

新加坡高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的有机融合。通过校园信息网络和教室多媒体环境,结合电脑等信息化工具以及网络设施,实现了在线教学、视频教学、模拟教学等,营造了一个跨越时空、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知识。以虚拟教室教学系统为例,教师和学生通过虚拟教室进行教学和学习,教师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包括内容演示、答疑解惑、布置作业、考试评分等,而且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平板电脑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电脑与学生开展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学习课程内容,参加课程测试,提出有关问题,参与课程讨论。学生的作业情况和任何疑问,可以随时被转发到其他学生的电脑上,课堂互动十分方便,与在教室面对面交流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在实验室,教师也不用亲临现场指导,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启动视频会议系统,教师就出现在屏幕上,解答学生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在新加坡高校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师资力量强大

新加坡政府和高校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的培养,这也是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教育信息化规划实施的同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同步落实,所有在岗教师都要接受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政府对高校教师信息技能有严格要求,教师每年都要接受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合格才能开展相应的教学科研活动。高校也为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各种免费的信息技术培训,教职工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信息技能,掌握最新的软件操作方法。同时,信息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和信息专业技术人员也为高校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相关培训。在新加坡,几乎所有的高校教师都具有很高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够熟练掌握最新的软件功能,并将它们熟练地运用到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中,推动了高校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

四、新加坡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高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入融合,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典范。新加坡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对于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走适合我国实际的高等教育信息化道路,具有积极意义。各级政府统筹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深刻领会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特别是高校信息化的重大意义,以规划为导向,结合地方实际,加强统筹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规划落实。高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将信息化建设纳入高校改革发展总体布局,健全完善信息化领导管理体制,整合信息化资源,建立由学校统一领导、各级分工负责、共同参与的信息化工作机制。要不断加大投入,加快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教学环境信息化,全面提升教学、科研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要加强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紧盯信息技术发展前沿,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中广泛应用。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高校信息技术建设,共同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

五、提升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我国高校要学习新加坡高校做法,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让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要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培训平台,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要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切实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要逐步将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纳入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使教师队伍信息素养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提高,使教师能够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不断改善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积极吸引既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信息化资源研发能力的专业人才加盟教师队伍,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信息网络平台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推进高校教学信息化。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我国高校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力度,增加信息技术研究的选题立项,深入研究解决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技术问题,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和政策参考。积极推广信息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要紧密联系高校教学和科研实际,充分合理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和教学资源,加快资源相关整合,优化信息技术资源配置,发挥综合优势,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建立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全方位高校信息技术服务模式。加快推广信息技术研究成果的运用,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展知识资源,促进教学活动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高校信息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加强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评估,努力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

作者:徐亮

信息教育论文:高职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一、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新专业的开设,轻旧专业的改造

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的波动和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种类和层次变化很大,很多高职院校忙于追逐热点,总是急于发展市场需求大的专业,对于市场需求较小的专业往往采取简单保持的状态,固然这是由于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但是基于长久的发展目标,我们不应该只抓热门专业,而应当把每一个专业做细做精。做好一个专业不是搞几门精品课程,而是顺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趋势,不断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变革和改进。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忽视信息技术,因为每一个专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每一个专业都存在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本专业进行改造,应当从寻求这些结合点入手。

(二)重计算机教育,轻信息素养的培养

当前,各职业院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比较普遍的对策是简单对待,统一处理。很多时候,在一个职业技术学院的好几个专业里面,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是一样的,一般在初中、高中就应该掌握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Word重新被开设,随之就是Internet的应用。这种简单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没有让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生的本能,而恰恰是这种本能,会使他们主动地在Internet的信息海洋中不断吸取信息,不断交流经验。这应该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应该掌握的一种信息社会下的必备技能,也应该是他们传授给学生的技能。

(三)重简单教育,轻深入引导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大都极为喜欢,但是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普遍消极。于是,往往形成教师在上面讲授课程,学生在下面聊QQ、看视频的局面。很多学生对专业和自己的未来充满期望但都很迷惘,不知从什么地方入手而缺乏行动。归咎原因,我们不能仅仅责怪学生,很多时候他们缺乏的是一种引导,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学缺乏对学生的这种引导。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逐步成为现代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日后还会被智能移动设备大量替代,这是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移动着办公,移动着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这种较为先进的应用方式已经在高知识层群体逐渐普及,而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新兴信息媒体工具方面比较迟缓。相反,学生使用这些工具的热情从来不变,移动智能设备伴随着漫天的广告快速普及,微信、QQ等信息传递和交流工具很大程度上被他们用于娱乐和游戏。但是,在娱乐和游戏之外,这些设备还可以用于搜集学习资料、交流学习心得等。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早先一步认识,早先一步进行引导教育。

(四)重传统式教育,轻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除了计算机操作技能教学之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能被忽视。很多著名的网络应用,如QQ、Facebook等,最初都是由于一个简单的设想,但最终形成的却几乎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高职院校,学生并不缺乏创新能力,学校教育除了要教会他们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进行创造发明。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课程设计要符合高职课改的新理念,要面向应用,有所创新,在应用设计实现的过程中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其次,学生的课程作业设计和成绩评价也要体现这一思路。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和开发,进而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活力。

二、新形势下高职信息技术教育的应对策略

面对社会和技术发展的新形势,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基础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不是单一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本身指的是有关信息的搜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利用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称,计算机和网络只是现代信息搜集、加工、存储、检索和传递的强有力的工具而已。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只是简单地对这一工具的使用进行教育,而没有先从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观念培养教育入手。信息技术教育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信息意识和观念的培养教育,二是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搜集和处理工具使用的教育。对于前者,早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就已经提出了“InformationLiteracy”这一概念,翻译成中文即为“信息素养”。此后,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给出了它的简单定义: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现在,信息素养已经被认为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显然,我们的教育大多时候注重了后者,却没有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正确理解和观念,从而造成了学生缺乏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动力。

(二)在旧专业与信息技术结合点上下功夫改造旧专业

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对学习者至关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首先是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专业态度,告诉他们只有学好了专业知识,才能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那就要努力学习这个专业的相关知识。这不是单一信息技术课程解决的问题,是应该在每一个专业设置之初就要解决的问题。激发每一位学生的专业兴趣,让学生保持对专业的积极态度,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基础。信息技术课还应该向学生传达宏观的信息技术观念,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计算机和网络,它还包括电视和广播以及新兴的智能移动通讯设备。只有这样,才解决了学生“为什么我们需要信息,我们需要哪些信息,我们怎样获取信息”的问题。因而,信息技术教育不单纯是信息媒体的简单操作和应用技能,更是结合每一个专业的系统的方法教育。最后,在对本专业的业务应用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后,那些宜于使用信息技术去改造的环节便会很快被发现,进而专业本身的信息化改造才能得以开展。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寻求专业发展新模式

信息技术不仅仅可以与某一个专业进行融合,有时往往会随着这种融合的深入,而改变某一行业的运行模式。这在电子零售业表现比较突出,由最初的简单财务进销存软件局部应用,进一步形成了火热的网络宏观零售业,彻底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经营模式。这是信息技术从两个不同角度介入传统零售业所致,一个角度是针对固定实体店面、企业日常财物账单业务流程进行了信息化改造,而另一个角度则是直接在新兴网络平台从事商业零售和交易,不仅仅针对日常财务账单,而是一个更进一步的宏观改造。与之相近,对于传统的医疗卫生行业和旅游行业,利用这一思路去思考,信息技术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天地。随着信息技术介入的角度和深度不断变化,新的就医形式和旅游服务形式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四)关注新技术、新应用,提早引导教育学生

在实际教学当中,作为高职教师,必须注意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早一步认识,早一步介绍。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极快,能够很明显地感到早几年前介绍的新应用现在已经变成现实。在缩小改进版的Linux操作系统支持下,智能手机在普通大众的大多数应用领域几乎代替了电脑,同样的多核处理器,同样的高分辨率触控屏幕和几乎同样的应用软件。这使得微软的Windows也深受影响,也使得AMD和Intel两大处理器厂商的发展前景变得扑朔迷离。其实除了一些办公室应用和家庭娱乐用之外,这种智能移动设备在实际生活当中已经迅速地替代了桌面电脑和有线网络。对于高职学生,很难分辨这种发展趋势,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去用好这些科技发展的产物。举例说明,在没有教师提前引导的情况下,用智能手机聊QQ、开微信和在线听音乐的学生居多,而使用安卓下WPSoffice编辑文档表格的则很少,虽然主要是由于其屏幕较小,操作还不是太方便造成的,但关键的是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这种应用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所以,高职教师的授课内容应该灵活变化,加强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导向性。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育在我们社会变革进化中的重要性。本文正是受其启发,对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简要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看法和观点,以求引起共鸣,促进高职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发展。

作者:罗昱开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凤翔师范分院

信息教育论文: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1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240所学校,其中中学24所,小学及教学点216所,教师2476人;计算机专职教师16人,兼职教师159人,能熟练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各为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中青年教师,老年教师懂信息技术教育的聊聊无几。全县共有计算机教室35个,有计算机1721台,多媒体教室53个,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学校有156所,占学校总数的63.4%,设备较为齐全的学校为中心小学以上学校。

2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宕昌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水平不平衡,部分中小学领导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

2.1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

学校规模和办学水平的不同,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标准也不同。中心小学、九年制学校及中学由于办学规模大、师资多、人才多、管理制度比较严密、健全,再加上模式二以上学校的电教设备比较齐全,学校容易形成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的风气。良好的风气使原来信息技术教育意识薄弱和技能较差的教师得到熏陶,他们积极去适应这种风气,从而促进电教意识和电教水平的提高。二类完小、民办小学和教学点,由于设备较差,再加上到这类学校任教的教师,大多数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相对低的代课教师,他们习惯用传统教学方式去进行口传身授,从而影响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

2.2个别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不够

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教育正以一种崭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然而一部分教师看不到这一正面效应,应试教育意识仍然充斥着他们的头脑,认为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只要在全学区、全县或全市统考中能名列前茅就行。从这一观点出发,不想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技术制度名存实亡,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率低,有些设施因长期不用往往落上厚厚的尘土,上面检查工作时临时整顿多媒体设施卫生。教师这样做,学校相关负责人却不闻不问,这类校长和教师没有长远眼光,多媒体设备在他们眼中只是摆设而己。

2.3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人才缺乏

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太少,到2012年底,全县计算机专兼职教师175人,全县240所学校平均拥有专兼职计算机教师0.77个,而这些专兼职教师又大多数在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二类完小以下学校几乎很少有计算机教师。部分学校在派专、兼职计算机教师参加省、市、县培训时,往往是应付性的,随意性强,没有长期的规划。由于培训时间短,往往只学会了简单的操作,专业素质不高。计算机维修人员就更少了。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缺少,影响了全县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步伐和教学质量。

3存在的问题

宕昌县信息技术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教育技术装备保障机制不健全,相关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差别悬殊太大,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人员分布不平衡,影响和制约了全县教育的均衡发展。

(2)检查督查不到位。学校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的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如使用率低等问题。

(3)电教馆人员太少,整个教育网络的功能开发受阻。

(4)中小学校长教师对电教工作的认识尚待进一步提高,电教人员培训随意性强,电教技能培训未能达到渐进性提高的效果。

4结论及建议

鉴于目前信息技术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教育方针及政策,提高相关领导及教师对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认识,从根本上扭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态度。

(2)继续开展县级电教馆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为宕昌教育发展服务。继续做好对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的培训。

(3)积极推进全县中小学使用数字校园网基础教育应用平台工作,发挥数字校园资源平台优势,使广大教师做到能用、会用、用好,使数字校园资源真正走入课堂,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4)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电化教育管理制度,依据制度对全县中小学电教设备、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

作者:张文俊 单位:宕昌县教育局电教馆

信息教育论文: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一、信息技术代替演示实验,弥补了课堂的不足

教师的工作说大点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说实惠点就是天天面对学生,授新课、复习、考试、讲习题,翻来覆去的重复,直到学生会了为止,老生常谈,淡化无味,学生没有新鲜感,你还没去他就烦心了,反正就是按部就班,就像吃冷粥一样。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就像学生看电视剧,看了这集还想看下集。怎样做到让学生天天盼着自己去上课,那就是一个教师自己的艺术了。所以,教师这个神圣的名称,应该有他独到的特色,信息技术的出现,给了我们恰到好处的机会。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恰恰抓住了这个高科技,熟练地应用到了我的课堂,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化学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化学教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节课时,我就搜索了大量有关化学物质的图片,有生活中常用的铁锅,有身边的高楼大厦,有路上跑的汽车,有吃的方便面、饼干、瓜子等,有穿的衣服、鞋子等,依次展示给学生,立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个个渴望的眼光,想知道这些化学物质的用途,好多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地提问,课堂气氛充满了色彩,一股浓浓的学习气氛闪电般产生。我就想:“这样的课堂还愁学生不学吗?”

二、信息技术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实现了资源共享

我的教书生涯转眼过了20年。回忆过去,我感慨万分。我数了数自己用过的备课本,足足有几大摞。社会在进步,信息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教师办公也不例外。现在我们学校人人有电脑,我们上完课,可以随时编辑自己的学教案,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过程不如意的地方,回来立马改进,因为电脑就在身边,等再给下个班上课时,已经是改好了的教案,优化了教学过程,学生享受了更好的教学资源。其次,电脑的联网,给了我们集体备课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QQ聊天的形式,商讨学教案的编写。我们还和兄弟学校手拉手备课,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升华。

信息技术在我们的化学教学中真是无处不在,例如,化学教学中的复习课,容量大内容多,上课时又要给学生讲,又要写出复习内容,又要观察学生的神态,看他们是否听懂了,每个学生的心里如何等,往往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忙个不亦乐乎,没有效果。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一切都迎刃而解,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CAI课件,既增大了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达到了较好的化学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强化课前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课前研究是化学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研究,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来说,课前预习是学习的准备,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本节课的学习效果。现在的农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就我们这的学生来说,家家有电脑举不胜举,这就给教师的课前备课带来很大的便利。在我们的学案中,就有预习导航这一项,教师把这个内容通过电脑网络发给每个学生,比发给学生一大摞卷子好多了,因为电脑对他们有着无与伦比的诱惑力,很快作业就做完了。有时,还可以在其中讲个小故事,或放一段自己的讲课的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对你的作业有所期待,激发了兴趣,培养了好学的精神。

三、总结

信息技术给化学教学带来的好处说不完道不尽,我们应正确、辩证地对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服务。

作者:赵景凤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程庄镇程庄初级中学

信息教育论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1.1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不合理

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不只是高喊的一个口号,需要将其落到实处。在现在教育发展中,有很多教师,更确切的说应该是有很多的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重视的不在是让学生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很多教师仅仅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讲给学生听,并没有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且学生缺乏自己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教育方式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更是没有转变,这严重扭曲了我国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质意义。很多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成类似于选修课,这也是影响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心理选择,客观上降低了信息技术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我们要跟随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不能在一味走传统的道路。

1.2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中小学并没有较多的专业人才熟悉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内容,很多教师没有充分了解现代教育意识以及现代教育观念,普遍觉得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授,甚至错误地将信息技术教育当作打字课程进行教授。中小学教师没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不能熟悉操作以及使用计算机,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只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的授课,没有结合一些实际状况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并没有很高的积极性,这是如今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点问题。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工作

2.1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

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已不再是处于选修的阶段,大部分已经列入必修的行列,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已经逐渐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教育发展我们一定要严格把关,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工作。信息技术教学已不再成为一种被动的状态,而更多的是学校加强教育,学生主动学习。

2.2整合信息技术及其他课程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发展不是单独存在的,加强信息教育的发展其本质就是要促进多方面发展,这就需要适当的整合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学习信息技术就是要学习和发展,单独的高速发展不是发展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共同进步,要根据其他教学课程发展的具体情况,将信息技术课程加入并实现辅助作用,加快其他课程的科学、现代化发展,争取发挥更大的作用。

2.3建设信息化的中小学校园

作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者,还可以参与到建设信息化的中小学校园的工作之中。我们要向建设信息化中小学校园发展,保证校园内信息化发展,建设校园内的信息化教学设备,营造信息化学习氛围。

2.4中小学网络教育应用方面

在中小学网络教育应用中,信息技术教育有三方面的体现: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更多有益的知识,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二是切实实行网络信息课程教育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设备开放使用,使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预习和复习,充分体现信息时代的教育特色;三是青少年学生没有较强的自制力,容易在网络中迷失自我,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做好德育工作。

2.5教育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教育会与技术发展有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尤其是互联网等一些信息技术,多媒体以及虚拟现实等可视化的技术,对于形成未来先进的学校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在一线岗位之中工作的信息技术人才,肩负着研究以及发展教育技术的重任。

3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基础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3.1积极提升信息素养

在深入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师教育能力评估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和目标。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一线执行方,中小学信息技术要求的素养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是更高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发展,主要依靠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⑴加强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意识指的是信息技术教师正确的认识信息在具体的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明确信息技术在我们具体实践和生活发展中的重要影响。更为主要的是,要能够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获取以及分析,并将其准确应用到教育教学中。⑵加强学习信息知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我们也不能停滞观望,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充实信息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推动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3.2整合信息技术课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积极拓展自身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在具体的教学工作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沟通,并积极开展整合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的有关工作。⑴深入认识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明确课程以及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也就是在学习其他学科中,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完成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应当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不只是一种形式。⑵要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资源。要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资源和其他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预防教学信息资源中出现不当问题。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的修养,要了解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质性意义。教育的发展是为了让学生更科学地了解世界,寻求更多知识信息,而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增加学生的负担。

3.3信息伦理道德能力

技术都是有两面性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提供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道德发展,出现信息滥用或者信息安全等问题。这种信息伦理道德指的是在创造信息、获取信息以及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些规范。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传播以及利用信息技术的人,应当促进学生形成相应的信息伦理道德品质。在教师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信息技术进行有益的选择,对于不良信息严格抵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模范效果。中小学信息技术应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宣传正确的观念,使学生对网络的警觉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能够有自觉对不良信息进行抵制的意识。⑴促进中小学生形成相应的信息道德认知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对学生判别是非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其能够自主评判在网络信息中出现的一些是非善恶,并树立正确的观念,遵守与道德要求相符合的行为准则。⑵提高中小学生在信息交流中的道德自制能力。这种能力指的是道德主体对于个人行为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约束指的是将道德伦理以及社会规范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而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觉行为,使中小学生能够自行约束自身的信息道德伦理。

3.4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当前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对信息教育的运用引起重视。信息技术已经是当前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各个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认清局势,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积极主动地了解、学习更多的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并教给同学们。在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强化各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让同学们意识到在未来发展中,信息技术发展对我们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又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减轻了同学的学习压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信息化基础教育的目的。

4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对策

4.1改变传统教育思想

要加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我们要发展现代教育,不能在受传统教育的束缚。信息教育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并且,积极有效的信息教育有利于教学的发展。我们要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去传授知识,让学生们乐于接受教育,主动学习,而不再一味地增加学生的压力。学校要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营造一种正确的学习氛围,不断完善在教学中出现的纰漏。

4.2加强校园信息设备建设

资金薄弱是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导致了信息技术设备的不完善。信息技术课程在现展中至关重要,无论是对现在还是未来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不能在起步落于发展,要尽量跟进脚步,加强校园内的信息技术设备建设。设备的建设是发展的基础,良好基础设备建设是发展的前提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教师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

4.3提升教师的教育素质

在现代信息化教育过程中,没有强大的高素质教师团队是寸步难行的。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高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在有了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我们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不仅是教育素质、教学素质,还有生活素质,教师有了良好的素质,学生才有可能学得更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适当的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对教师团队的管理,学习更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以提升教育的发展。在教育方式、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上,加以改革、不断完善。

5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信息化的科学教育不容忽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受用,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要跟随时展的步伐,不能落后,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且相应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在与其他教学科目共同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在发展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不断完善。

作者:黄斌 曾路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信息教育论文:信息化时代远程教育论文

一、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党员干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种新技术被不断应用于党员干部的培训中。由政府主导,公司积极参与建设,使得全国范围的党员干部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已颇具规模:全国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平台、中央党校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广东省干部教育卫星远程教学网、各省市在线学习平台等纷纷建立。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主要经历了以下几种模式:

1、卫星模式。

它是主要利用卫星实现远程教育资源共享,俗称“天网”。这种模式基于卫星网络技术并辅以计算机等交互设备,用于传输、存储和播放相关教育资源。它的优点是:因信息覆盖面广,通信距离远,适合进行大范围的远程培训;因一般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地形复杂、山大沟深、村镇分散的偏远山区。但由于必须租用卫星,存在建设投入的费用较高,交互性差等缺陷,因此较适合应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集体远程培训。比如:中央党校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广东省干部教育卫星远程教学网等。

2、电信模式。

它是利用电信等运营商提供的互联网络实现远程教育。它的优点是:首先,采用“宽带互联网+机顶盒+电视机”的技术模式,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实现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地点的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点播式、交互式和现场直播式教育;其次,设备简易,成本低。网络有电信等运营商投入,终端设备只需要有电视机和机顶盒便可以。比起采用个人计算机的模式,成本节约了很多。因此较适合应用于省、市范围内的集体远程培训。比如:广东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广州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不足之处在于终端设备是电视机,虽然能点播,但主要的信息是视频类信息,因此,与用电脑终端的相比,交互性较弱,不太适合个性化学习。

3、在线学习平台模式。

它是通过干部在线教育平台实现远程教育。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学和管理手段搭建的高质量、大容量、系统化的学习平台为各级各类党员干部提供网上学习和服务。它的优点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界面简洁友好,交互性强,不仅易于操控,而且覆盖面广、共享性好和灵活性强。丰富的教学资源在网络上储存或传送,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可以在任何时间,在配有远程教育硬件设施的地方,查找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学矛盾,还可以满足干部教育“终身化”需要和地点分散化的要求,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培训要求,给学员极大的选择空间,实现个性化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运行维护的成本也很高,因此目前暂时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建设较多。比如:北京、上海在线学习城、广州市公务员培训网络大学堂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随着各地党委对党员干部继续教育的重视,很多地区都纷纷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建设自己的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加大了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力度,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发展也遇到了以下问题:第一,资金问题。各地为满足本地区的远程教育发展,竞相投入资金进行建设,然而从全局的视角来看,很多地方的建设都存在缺少总体规划,重复性建设多的问题。同时,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目前,许多在线学习平台已进入管理和全面开展并深入推进的阶段,而持续的经费支持是在线学习平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各级财政投入和部门、企业帮扶等,投入量很有限,难以满足教学资源购买和制作、实施网络运行、硬件设施更新等日常支出,虽然各地都已经制订了相关管理与实施经费保障等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保障措施可能得不到落实。第二,人才问题,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现代远程教育中的硬件设施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要求系统的管理人员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但据有关数据统计,终端站点管理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经过培训虽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但因缺乏比较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和设备维护经验,在设备出现故障或技术问题时往往很难解决,就更不用说进行软件资源的开发。第三,网络带宽和服务器资源不足。在线学习平台是基于互联网建设的,用的是公共网络,不像卫星模式采用的是卫星专用网络。而党员干部学习时间的不确定性又造成了访问网络和服务的不确定性。当大家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学习时,容易造成不约而同地访问网络,给服务器的压力太大,容易造成网络阻塞;当加大资源投入,租用更大的带宽和更好的服务器以满足远程教育的需求时,又有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因为党员干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工作,只有相对少的时间可用于学习。

二、云计算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源泉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脚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一系列的新技术浪潮向我们涌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云计算的应用,使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契机。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用户不再需要了解云中基础设施的细节,不必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无需直接进行控制。”云计算的目标是把一切都拿到网络上,云就是网络,网络就是计算机。就像用电不需要每家投资装发电机,用水不用每家建净水池,只需要从电厂和水厂购买一样,而且用多少买多少,既省钱有省事。即云计算是可扩展的信息技术能力向外部客户作为服务来提供的一种计算模式和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信息服务。通过云计算的定义不难看出,云计算能解决当前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大大减少在硬件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还能为远程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持。“软件即服务”是云计算提供的一种服务类型,它将软件作为一种在线服务来提供。接入这类云计算服务后,无需再花费大量资金购买教学硬件设备,只需根据培训的规模购买相应的服务;终端管理人员无需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只需会简单的上网操作知识。同时,云计算服务的带宽与服务可随用户的变化自动调节,就像用水和电一样。因此,如果将远程教育系统部署在云服务环境上,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远程教育系统的并发性和交互性,使得师生之间的交互更加实时,流媒体播放更加流畅,访问速度更加快捷。

三、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模式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应用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技术的逐渐成熟,近年来包括亚马逊(Amazon)、谷歌(Google)、IBM、思科等国际公司都非常重视开发云平台产品,国内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著名的企业也都在积极推进云计算的研究和应用,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云计算方案,涌现了不少能提供商用的开放的云计算服务平台。这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提供了可用的云计算服务平台。目前云计算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的服务,从基础层开始由低向高递进:基础设施服务(IaaS)——把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云端”基础设施,作为计量服务提供给客户,也就是用户租用硬件服务;平台即服务(PaaS)——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用户;软件即服务(SaaS)——是用户通过互联网来订购自己需要的应用软件,服务提供商会根据所定软件的时间长短和数量来收费。显然,软件即服务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应用在党员干部的远程教育上。各级党校或党员干部培训机构不需要新购买教学硬件设备,只需要根据自己培训的党员干部的数量向服务提供商购买相应的云计算服务,就可以非常便捷地建立一个基于云计算的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习平台。教学管理者在这种模式下只需要将主要工作放在教学组织管理、精选教学资源上,而不需要考虑技术方面的问题。就像现实社会中的党员干部的集中现场培训,教学管理者只需租用课室,进行教学组织管理,不需要考虑现场的基础设施环境,比如照明、空调、桌椅等等。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模式,可实现的教学方式包括:

1、直播。

与传统的远程教育模式需要复杂的设备不同,现在只需要一台能连接互联网的电脑和摄像头就可以实现课程的现场直播,非常简单方便。同时,收看的党员干部还可以同步收看到老师的课件、与授课老师进行教学互动。

2、点播。

根据党员干部的特点,随时可登录云服务平台进行自主选学。能够让分布在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选择任何课程、从任何章节开始登录,都成为可能。而且,除了电脑,党员干部还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WIFI)或3G、4G网络登录远程教育云平台进行碎片化的学习。

3、在线实时讨论交流。

云服务平台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以及简单友好的界面,党员干部只需要打开电脑的浏览器登录相应的讨论组,就可以和许多分散在各个地方的人同聚一堂,进行充分的交流。党员干部学习与学历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除了向老师学习以外,更关键是学员与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因此,信息化时代的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要求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网络沟通平台。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学习平台的功能非常全面,语音、视频、文件展示以及其他的一些辅助功能使得教学非常轻松有效,而且系统比较稳定,语音质量,视频质量都非常好。传统的远程教育系统,在过去的党员干部培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的条件下培养了一大批党员干部。但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传统的模式存在着资源重复建设、系统扩充能力弱、可配置性差、成本昂贵的缺陷。而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模式,对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建立统一高效的远程教育云平台,使得党员干部时时、处处学习成为可能,必将推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黄嵩 单位: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