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7 10:45: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会计专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摘要]真实性是会计的灵魂,会计职业道德是保证真实性的根本。本文从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入手,探讨了当前在校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之于会计职业如同社会道德之于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涉及到的是一个根本性的职业生态环境问题。会计首先是一种技术(信息技术),但同时又具有经济后果和政治后果。它在起到引导资源分配的同时,能产生不同的经济利益分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决策,国家需要出面干预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可以没有技术,可以只拥有最基本、简单的甚至是落后的技术,但会计却不能没有诚信,不能没有真实性、客观性,不能没有道德。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胜过会计职业技术本身。美国拉尔森教授在其第十二版《会计学原理》中特意以“道德是最基本的会计学原理”为开场白,专门讨论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会计造假将否定会计存在的价值,真实的会计信息产生的关键在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技术建设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从启蒙抓起,从在校学生抓起。
一、正确认识会计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
当今,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制度建设。面对我国迅速发展和日益更新的经济,面对我国落后的会计处理方法,面对日趋紧密的国际交流,的确很有必要不断加强我国会计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自从“两则”、“两制”颁布后,我国的会计制度几乎每年都处于更新中。会计制度不断趋于合理,与国际惯例协调、趋同。同时会计制度的更新也被当作堵塞漏洞、防止会计造假的措施。会计毕竟是一个人造经济信息系统,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无论是主观的差错、造假还是客观的处理技术的缺陷或落后,都会使会计信息不能反映客观实际,提供真实的财务图景而失去其有用性。而且错误、歪曲的信息还会产生危害性,损害社会及公众的利益。对于会计处理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不断的改进加以克服,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提供技术保障。在会计技术相当成熟的今天,关键是要保证这些技术规范能够得到有效执行而不被滥用。在会计技术不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作为附属于会计主体的会计人员和作为具有个人利益动机、进行操作实施的会计人员是否恪守职业操守就成为关键的关键。再完备的会计处理技术,都会存在与其“契合”的财务操纵可能性。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因此,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正确运用会计技术,客观反映经济现实,充分发挥会计信息作用的前提。没有会计职业道德,就没有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会计的作用、地位就会动摇。
其实,职业道德对于任何行业、任何从业人员都是非常重要的。既然存在社会分工,形成不同的职业,就必然存在相互协作、相互提供服务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每个人摆正自己的位置,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只不过是在整个社会工作链中的一部分,就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为他人提供服务,就像自己需要享受他人提供的服务,而需要他人能尽心尽力地为自己着想一样。这样就能建立融洽的行业、职业、岗位、个人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的发展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就是职业道德。相反,如果在本职工作中有私心杂念,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待个人的岗位,没有意识到岗位的不同不过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它不是个人的权利和谋取私利的工具,则会在工作中,不负责任,以岗谋私、以岗欺人,损害他人利益,破坏相互关系,破坏分工协作。造成人人求我,我求人人的局面,导致社会文明和社会生产力的退化。因此,职业道德就是要形成良好的社会协作关系,就是要使个人的利益和其他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更好的满足。
不仅如此,在经济活动中,职业道德还能产生经济效益,形成生产力,是企业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动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提高企业的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巩固现有客户,吸引潜在客户,不断扩大市场。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举不胜举。只有牢固树立为客户服务的思想,处处替客户着想,力所能及的为客户解决一些难处,而不要惟利是图,贪图蝇头小利,则一个小小的付出,往往可能因感动客户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因此,讲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一种付出,一种奉献,它同样能带来经济效益。
在所有的职业中,目前只有会计行业制定有全国性的较为规范的职业道德。究其原因,应该说是会计工作具有公共性,会计信息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公众,引起的后果将涉及到众多人的利益,而非少数人的利益,影响更大,更有必要强调。这也说明了国家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视。
二、当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误区
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要从学习会计开始抓起,就高校来说,就是要在大学生中灌输会计职业道德,正确认识职业道德,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初步具备会计职业道德品质,为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奠定道德基础。但是,就像我国正处于一个会计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时期而对会计制度建设非常重视一样,各高校虽开设会计专业者众,但同样是十分重视会计学科的建设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显然重视不够,认为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在学校并不重要,或者认为那是学生自己或毕业后的事情,从而忽视这方面的教育而单纯侧重于会计专业知识的教育。美国会计学会(AAA)认为“会计教育不仅传授必需的技巧与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日本在道德建设中推行“日行一善”、“感恩心理”、“心灵进入岗位”等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会计专业知识与会计职业道德应是相辅相成的,单纯抓会计专业教育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起到相互促进、培养高素质合格会计人才的目的。
当前,在校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一)在专业教育中,基本上只开设专业技能课程,并且以社会会计考试为导向,几乎没有实习、实践,只有模拟,没有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门课程或必修课程开设,属于一种“有专业,无道德”的培养模式,将职业道德培养丢给社会,使学生片面追求实用和自我专业价值,使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培养失去先天基础,难以造就高素质的合格会计人才,难以培养出为会计职业作出奉献的有影响力的人才,更多的可能是平庸甚至走向犯罪道路的人。一个缺乏道德的会计人员难说能在职业道路上能走多远。
(二)在学生管理中,没有将学生活动的开展与专业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感受到专业的氛围,进行专业的触觉,提升对专业的认识,从而在这些“触摸”中体味到会计的真谛,从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专业认识,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为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工作、学生活动与专业学习、专业素质培养两张皮。典型的体现如学生课外活动的纯文娱性、做学生工作的老师缺乏会计专业背景、专业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不相融合等,从而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体现和贯彻以专业为中心、为专业教育服务、造就专业人才的管理理念,失去专业的灵魂和特点,使学生管理效益、专业教育效益、学校培养效益大打折扣。
三、创建会计文化氛围,在环境中熏陶和培养在校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
在校会计专业大学生是未来会计工作的后备军和主力军,既打好专业基础,又塑造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新时期对合格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提出的要求。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不能只通过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办法,干瘪的说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严格的规章和处罚更与道德相去甚远。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才能取得坚实的成果。在校启蒙式的职业道德培养,需要创建会计文化氛围,进行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在近似的环境中体味会计的真谛,在感触中觉悟,在感触中培养,在感触中提高,成为既有会计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会计素养的新型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
(一)用教师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步积淀会计文化底蕴。会计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会计文化底蕴却带有根本性,它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需要逐步积累,需要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的会计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来形成。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用自己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学生,引导和激发学生热爱本专业、积淀会计文化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会计这门枯燥的学科,课堂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空洞的说教往往听之无味,需要老师以自身丰富、深邃的专业知识和游刃有余的表现手法在课堂上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产生一种强烈的热爱会计专业的欲望,对会计产生一种神圣感,愿意为它努力,愿意为它付出。奉献和热爱是紧密相连的。因此,需要专业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学生做出榜样。除了课堂这个主要场所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会计专业的激情,还可举办一些学术名家和专家的讲座,对当前会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感触到会计的时代脉搏,跟上时代的大潮。
(二)在会计模拟环节中渗入职业道德内容,使学生近距离地感触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模拟不应只是会计技能的演练,应使其更有仿真性,成为会计综合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方式和场所。要改进传统的纯作业式模拟方法,设计市场环境下的会计模拟环境,使会计的模拟不仅仅针对本企业,还要面临更多的主体、更复杂的社会关系等外部环境,由学生自己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方法,既要遵守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会计制度,又要努力实现企业的会计目标,达到加强企业管理、维护市场秩序的目的。因此,可以分阶段进行会计模拟,首先是初级阶段,要求学生进行传统的作业式会计模拟,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实践技能。这还不够,接下来还要进入实战提高阶段,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给出不同的企业资料(由抽签确定),并各代表一个企业,它们同属于一个地方政府,另设审计组和税务组,负责审计和征税(可合一)。在现行会计制度范围内,允许各个企业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对于核算出来的业绩,效益好的,政府将给以奖励,领导人还可以升迁,效益差的,则会受到处罚,如扣减领导人年薪,直至撤职等。其中特意安排某一组同学做假账,使本来不好的效益变成了很好的效益。但是通过审计终于查出假账,该企业受到处罚,其他企业也表态今后要谨慎同其开展经济往来。而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小组,则在会计检查中受到表彰,增强了企业信誉。这样,在仿真的模拟环境里,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提高了趣味性,培养了学生会计综合能力,还使学生在市场环境下感受了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感受了利益与道德发生冲突时的考验。这样,一举多得,也大大改善和丰富了会计模拟课的作用。超级秘书网
(三)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在学生课外活动中营造会计氛围,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能以会计人的面貌出现,体现会计人的特色。会计人的基本特点包括效率和效益的思想、对数字的敏感、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等。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大量的,要通过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的专业引导,使学生的课外活动尽可能紧扣专业来进行,体现专业特点,从而既开展了学生活动,又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使他们看问题、做事情能以专业的眼光和专业的思维进行,体现会计人特有的方式和方法。这样,会计人的特点将逐步成为学生的个人习惯。专业的技能加专业的素质、习惯无疑将成为会计毕业生市场上只有技能而无专业习惯与素质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在校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不是靠讲解和说教形成的,需要各个环节潜移默化的统筹配合。要切实转变观念,变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会计人才的培养,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与实际工作接轨。可以想见,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将在未来高校会计人才的激烈竞争中显现其强大优势。
论文关键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结合当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提出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整个会计行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但是,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会计人员素质也在不断下降。有调查显示,目前会计犯罪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会计学历教育中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有直接关系,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校会计专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一个人的知识和才能能否造福人类,往往取决于他的人格定位和道德水平。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特殊的要求,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专业学生是未来会计事业的建设者,是会计法规未来的贯彻执行者,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德才兼备,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所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是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必须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战略的高度去培养既具娴熟专业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要。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每年高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学生已是会计队伍的最主要来源。所以,在高校会计专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最容易获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会计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著名会计大师杨纪琬说过:做人是做会计的根本,所以会计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决定了更应强调对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有完善的人格与深厚的道德修养,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理念,为他们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加强会计学生毕业后的自我保护意识。我国现阶段大量企业肆意造假,多数经济案件都有会计人员牵涉其中,从而使会计成为“高风险”的职业。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是我国会计人员最主要的来源,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学生时期就使他们熟练掌握相关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意识,实现自我监督和自律,是会计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实现自我保护的最佳途径。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产生热爱会计事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尽职尽责、忠于职守,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这样,当经济利益与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时,才能够抵制住外在物质利益的引诱。总之,高校学习时期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最合适的启蒙教育阶段,这一时期最容易使这种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从而使会计学生在工作中面临职业道德挑战时,能够对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作用。
(四)有利于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大量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具有强烈的需求,所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决策,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秩序。由于会计人员承担了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在会计教学中必须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专业会计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得到培养,在毕业后能够以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从事会计工作,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会计专业缺乏职业道德培养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要素知识化,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能力,更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国家教委提出,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全国会计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具体培养计划都将会计理论及实务能力作为重点,而忽略了道德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针对学生的智力培养,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而涉及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伦理等却很少有学校开设,即使开设也列为学时很少的选修课。总体上看,我国会计教育仍侧重于专业技术素质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培养,忽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各种能力的培养。
(二)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够。虽然绝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是兢兢业业的,他们爱岗敬业,努力钻研,给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会计优秀人才。但我国会计专业教师主要是基础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而很少有专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由于高校会计专业教师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为那是政治课老师的事情,与自身无关。所以,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主要从事理论的研究,缺少实际业务的经验,很难从深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会计职业道德在实物操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各种考试,如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等都主要是考查学生所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而较少涉及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以致会计专业课教师自然把授课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内容缺乏、教学方法单一。从现有的会计教学体系来看,高校会计学教材很少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现有的政治思想品德教材又存在内容空洞、形式单一、脱离专业等问题,而专门的配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理论依据。另外,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从业道德规范》等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靠教师在会计课的讲授中或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职业道德要求,讲多讲少完全由老师决定,并没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种简单的授课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产生了学生不愿意学、甚至厌学的情况。
三、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重塑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学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应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可见,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更注重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所以现阶段高校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教育,而更应注重人文素质、品德等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仍侧重于基础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新问题需要解决,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在为社会培养会计人才时,应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学习。高校会计专业应把《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列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在向学生讲授会计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由于职业道德的要求需要内化为职业理念,所以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就能达到效果。基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只有通过平时细微的量的积累,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于各门课程之中,才能培养出综合的职业道德水平。另外,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内在职业素质,在讲授时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起到内化的作用。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修订教学计划或调整课程设置等,如在讲授审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中,结合现场需要可适当增加职业道德内容。也可将案例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违规会计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在原因,通过讨论分析职业道德冲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准。超级秘书网
(三)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由于会计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教育。由于现有教学内容的缺乏,需要会计教师及时地将杂志、报纸、网站等所报道的各种案例和新闻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实践知识的不足,增强学生识别虚假会计信息的能力,从而起到强化职业道德理念的作用。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实际案例感受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精髓的理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不断地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不至于被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所淘汰,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人格和理念。
(四)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在当前的会计教学中,我们的专业教师长期从事专业理论教育,对实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知之甚少,基本上是从大学毕业直接走上讲台,实践知识比较欠缺,从而在职业道德教学中显得说服力不够。基于这种不足,高校可以通过聘请法律界、财税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主管等学识丰富的人员以讲座、班会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这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行业名家对会计业界的动态了解的非常清楚,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工作实践或经验教训向学生讲述会计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宣传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间接了解我国会计道德现状,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达到在校期间培养自己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从而使自己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职业道德对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会计基础》课程常见的考核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采取期末闭卷考试的单一方式,这种方式不注重过程管理,缺乏对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的考核,难以全面反映学习效果;二是采用平时、实践、期末三部分来考核,较上一种方式来说已经有所改进,将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纳入考核之中。非会计专业在评价学习效果时也沿用上述方法,无法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专业服务的,对他们而言,不是要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才,而是通过了解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般程序,熟悉会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在将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成为符合当代经济、社会会计发展的时代对人才需求的通用性、综合性人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知识目标看,应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工作主要的原理和流程;从能力目标看,应使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从素质目标看,应培养学生应用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明确了教学目标,各专业的学生也能够理解本专业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和作用,比如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庞大而先进的ERP管理系统在企业的运用,其覆盖了企业所有的部门,需要各部门联合处理信息。作为销售部门来说,这时就不仅仅只负责业务联系,更要负责销售结算手续等,所以要求各部门人员都要熟悉业务流程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当营销专业学生认识到学习会计课程与他们将来的就业密切相关时,自然就会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二)整合教学内容,强调综合性和针对性
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取和整合教学内容,应摒弃原有的传统观点,不再追求会计体系的完整性,而是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针对性。总体设计思路是一要删除会计核算的内容,以适用为原则简化教学内容;二要调整教学内容顺序,从报表结构框架开始引入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本原理;三要增加适合各专业的财经知识和财务知识,利用专题讲解来体现各专业的针对性。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应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授课内容,比如财务专题就需要授课教师根据各专业特点来选择相应专题或者补充。并且各专业的特点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市场营销专业应侧重编排销售、仓库、物流、税费计算等内容。在举例和讲授凭证等内容时,可以选择相应的销售业务结合供应链知识讲解业务流程以及票据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开具销售发票的实践操作等。
(三)以学生为主体,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建立起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更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2011年,萨尔曼•汗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使翻转课堂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和改善目前学生课后不会主动学习的现象,更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翻转课堂与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的运用都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所以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已成为教改的必然趋势。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拓展为课堂上的教学和课堂下的教学,由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化为先学后教。首先在课堂下,学生需要提前学习教师录制或者网上下载的教学微视频,对视频讲解做出笔记,在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遇到的难点,这些难点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群、QQ群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就学生没有学懂的知识点、完成任务时遇到的困惑,师生共同探究和解决,最后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试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优化教学评价,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法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需求,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精神。本课程评价思路是:第一,在学生能力评价中,尽可能引入过程评价机制、自评与互评机制。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及时改进提高。第二,教学评价应“以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差异。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财务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程度,即注重显性教学效果和隐性教学效果评价的结合。根据上述评价思路,笔者对考核方式进行了重新安排。新的考核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学生课堂下的学习情况。考核依据主要是学生的网络学习记录,包括视频的在线学习时间、QQ、微信等在线工具的互动时间、以及练习完成情况。第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考核依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记录,包括学生课上提问情况、与教师交流情况、案例讨论情况,以及会计实务操作情况等。第三,每个项目的理论考试成绩。项目完成后都要进行小测验,并且记录成绩。第四,学生完成专项实训任务的情况。针对会计基础课程的特点及各专业的教学目标,设计一部分专项的实训任务,每次任务成绩都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第五,分组教学形成的教师评价成绩和学生互评成绩。实施分组教学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解答、习题练习、实训操作、成绩考评等均以该教学小组为单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沟通能力、相互协助能力,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团队意识。
作者:朱丽洁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校企深入合作较难开展
校企合作可以概括为请进来,走出去。就走出去来说,无论是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还是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财务部门的会计岗位是相对稳定的,一般实行一人一岗或是一人多岗,职员要对处理的业务负责,一般不会轻易让别人接触其所经办的业务。学校安排教师或学生到企业实践时间较短,且企业很少安排真正的顶岗,一般都是让学生以跟岗的形式学习,但并没有使其独立承担工作任务,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请进来更不容易,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希望聘请来自企业的专家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和部分理论教学工作,但是企业专家本身的工作就很繁忙,很难抽出时间独立承担教学任务。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需要相应的经费投入,学校投入经费的不足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开展。
2.课程体系与就业岗位尚未有效对接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课程与岗位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针对企业的出纳、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岗位,会计专业均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也只是把章节换成项目和任务,教学内容还是原来的知识体系框架。实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讲理论、学生做练习。学生到工作单位,接到一堆单据后还是不知道如何做账。课程标准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初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对接。但考试大纲不能等同于职业标准,职业标准除了对从业人员有知识的要求和能力的要求外,还应该包括对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3.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及行业要求不相适应
正在实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旨在实现课堂的教学一体化。由于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会计课程基本上还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部分学校虽然实施了账证表进课堂的措施,但由于缺乏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教师备课要比之前花费更多的精力,但如果学生在经济业务的处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给予学习指导的话,将会影响学习的效果。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得到提高,但却忽视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能由于职业意识观念淡薄违反职业道德,甚至触犯法律。4.实践教学条件需进一步完善专业认知、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单项实训、会计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等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逐层递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是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校主要是在手工做账,通过实训教学平台进行会计仿真实训的学校比较少。
二、信息化背景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标志,我们已经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国家已经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信息化必将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
1.进行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课堂上,移动互联网正在与教师争抢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不能够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就很难避免学生低头看手机的现象。通过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建设,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变成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手机观看教学案例的视频或动画,教师提出问题引入本次的教学内容;学生观看某个动画或视频,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智能终端完成实训或者作业等方式,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在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直是薄弱环节。很多学校为了学生能考取会计从业证书,开设了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并没有意识到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仅将其作为考证课程。这门课程的案例仅停留在文字上,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不好理解,授课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以教育信息化和教学资源建设为契机,将案例拍摄成情境剧或者制作成动画,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学习过程中也应该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等教学方法,在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的训练和养成。
3.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加强数字校园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在互联网时代,网上学习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应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下一步实施翻转课堂做准备,学生课余时间到网上看教学视频,在课上做作业并由教师进行辅导,这样可能实现比传统的课上教师讲授学生课下完成作业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由来自企业的专业与教师共同选取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并录制成微课或视频课,实现课岗对接。特别是实践课程,企业专家很难抽出大量时间来学校承担教学任务,但可以将其工作的过程录成视频或者在其指导下制作成动画,学生可以在实训时反复观看以掌握实践技能,也能很好地提高实践教学。在校企共建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来自学校的教师提高了实践技能,来自企业的专家理论水平也得到提高。另外,建设的教学资源应向社会开放,为企业进行职工培训和社会人员学习会计技能提供便利。
4.建设虚拟实训平台
建设虚拟实训平台,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通过建立虚拟实训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各项实训任务,实训平台能够对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并作出评价,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保障,也方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实训的完成情况。
作者:姜利强 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1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1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分别立足不同的角度,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各不相同,但目标却是相同的,两者间的关系是相互统一,互为互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是讲理论知识,而不讲案例,但只会让学生认为理论知识过于生硬和空洞,这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有任何区别。与之相反,如果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了案例而说案例,而不是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理论知识作为案例的切入点,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像无水之源,缺乏基本的理论支持。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二者间能够紧密结合,互相配合,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在今后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会计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快速提高实务操作技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下面笔者以“存货岗位核算”项目中的“存货的确认”为例来说明如何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第一步:案例准备。教师根据案例提问:李强考察后,下列哪些项目是家具厂的存货?为什么?案例分析李强在红星家具厂实习,他想知道家具厂的存货情况,在经过实地考察后,总结出家具厂材料、产品等存放情况如下:第二步:组织分析和辩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案例中哪些项目构成家具厂的存货?同时,教师要营造出宽松、自由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第三步:进行案例总结。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并不是一味强调案例的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了解答案背后的理论依据。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总结出企业存货有哪些特征,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过程中,明确存货确认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1.2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紧密结合
案例教学法适合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但依然存在一些弊端,因此,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自始至终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既不能整堂课都采用填鸭式的讲授法,也不能整个课程全部采用案例教学法。简而言之,会计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都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会计专业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扬长避短,灵活运用,避免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否则,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投入再多的精力,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3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会计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角,教师只是整个案例教学法的组织者或主持人。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出意见和建议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路,能够认真思考和积极发言。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主动参与课堂辩论。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好主持人的角色,掌握好案例讨论的主流方向,确保学生的讨论不会偏离主题。特别是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讨论的时间和节奏,能够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可以各抒己见,阐明自己的观点,尽量避免随意打断或反驳学生的观点。即使学生的讨论或者观点已经脱离主题,也要在其发言后给予适当的肯定。
1.4正确处理不同层次学生的关系
案例教学中学生间的协作关系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首先要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合理分组,使得每一个小组都能够顺利开展案例讨论,从而保证学生可以配合案例进行讨论和学习。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和解答,将案例讨论作为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方法。
2结语
总之,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想引导下,我们要不断变革教学方法,准确把握案例教学方法的宗旨,更加切实有效的实施案例教学,从而更好的服务教学、服务社会。
作者:张永力 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
1.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在相关理论研究的指导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开发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1课程目标的开发忽视培训需求,表述模糊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它既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也对课程编制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中,课程目标是以培训目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以某某培训基地会计专业教师国培课程方案为例。其培训目标为:“拓展视野,活跃思维,熟悉国内外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进一步增强其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责任感;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政策和法规;了解现代教育的有关思想、理论和流派;拓展本学科知识领域,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本目标针对的对象是会计专业骨干教师,使其能独立承担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成为专业带头人与教育教学专家,进而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专家。但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国培项目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办学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这些定位过高,理性太强的培训目标一般难以实现。参与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的对象从层次上看,有新入职的教师,也有能力提升教师和骨干教师,不同层次的教师在需求上是不同的。而当前的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确立目标过份依据社会需求,忽视了中职教师所处的工作环境和教学对象;二是目标的确立主观性太强,培训需求分析缺乏梯度和层次;三是培训需求分析有许多属于无效的需求、同质的需求,造成培训目标中存在不必要的培训与重复交叉的培训。
1.2课程结构的开发单一,缺乏内部的逻辑性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中各组成部分的组织、排列、配合的形式。课程结构有形式结构与实质结构之分。课程的实质结构决定着课程的价值取向和性质,形式结构影响课程的外部存在形式。”当前中职会计专业培训基本上是国家培训课程—统天下(教育部指导性课程异化为指令性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不够;必修理论课程过多,选修课程、实践性课程开展不够;综合课程、跨学科课程不足;同时,对隐性课程的开发也不够重视。国培课程方案基本都是分为四大板块: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企业实践活动和分组研讨与教学演练。形式上课程设置兼顾了教育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十分丰富,但其中大量的课程是关于教师通识方面的内容。再观察课时分布: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为80学时、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为160学时、企业实践活动为160学时左右、分组研讨为与教学演练为80学时,这体现了职业教育技术性技能型特色,还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具体看小的课程安排,如“企业实践活动”在160课时里大部分都是以观摩为主,真正动手实践的少之又少,对于这么重要的模块是极不合理的,而“新会计准则解读”虽然很重要,但是单独占40课时,就未免太多了。并且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受到培训方、受训方以及实践单位工作日程的影响,实践课程各模块之间机动性大,缺乏内在的逻辑关联,这些都是今后教师培训课程设置中应该加以关注的。
1.3课程内容的开发过于理论化,缺乏针对性
过于理论化的教学,虽然具备一定指导意义,有助于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但是受训教师觉得与他们的教学实际距离太远,学习的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模块也基本都停留在专业的理论之上,技能操作训练培训很少能达到熟练的级别。企业的实践课本来是非常具有实践锻炼的一个模块,但因时间的限制,以及企业本身的机密性,教师很难真正参与到真实的岗位中,所以实践课也基本流于形式。
1.4课程实施方法传统,模式单一
职业教育主要传授技术知识。技术知识实际上就是岗位操作技能,需要用实践的方式教授,而且许多默会知识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感悟的[3]。所以职业教育有很多特色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可是在中职师资培训中基本还是以讲授法为主。虽然安排了分组研讨与教学演练这个模块,包含有座谈、分组讨论、演练、观摩和比赛五种形式外,其他基本上都是“动嘴不动手”。课程实施方式过于强调学员对预设课程的适应,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对个体之间的差异关注不够,忽视了学员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当前中职教师在教学能力、学历层次和专业发展能力上的先天不足,因此他们更需要直观、形象与实用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多样的课程。
2.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的策略
通过对上述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和研究,有必要采取以下一些策略来加以应对。
2.1转变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的观念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中职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重视通过教师的在职培训,加大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发力度,引导教师做好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树立教师职业的信心。其次,专业教师要把在职教育作为提升自己的手段,增强在职教育的意识。并积极参与到在职培训的课程开发中来,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质量观、教师价值观、师生观等得以更新,帮助教师建立专业化的知识结构,以提升其专业能力,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2根据教师培训需求确立课程目标
专业教师的培训目标是工作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应达到的能力标准。包含:了解职业教育本质特点、能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能把握教学节奏能独立完成指定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一个详尽的课程目标,很可能导致培训不符合教师的实质需求,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培养目标既取决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又取决于会计工作岗位对会计人员所需知识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时,首先要进行市场分析。近年来就业市场发展表明,中小企业是中职会计人才的需求的主体,行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就是中职教育的具体目标。其次,必须进行会计职业岗位群及其职业能力分析。进行会计专业职业岗位群分析,在职培训课程内容的就更具针对性。通过调研可知,用人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除了具备会计专业能力以外,还包括相应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课程开发中应根据这些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来确定教师在职培训的课程目标。
2.3加强在职教育与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首先,培训的内容应具备实用性、实践性、研究性和差异性的特质。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是指针对教师受训前的实际教学能力状况,根据其能力的差距来设计培训内容,使受训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的实践性是指坚持以应用技术为重点,突出培训教学的实践性环节,让教师获得熟练的实践能力;培训内容的研究性是指在培训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探讨式教学,通过理论课程的研讨和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学,使受训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高效的传授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的差异性是指要考虑到因区域性发展差异对教学的影响,应预先了解受训教师的实际情况,掌握教师的需求,针对教师的不同情况,适当调整培训计划或组织形式。在选择培训内容时应结合社会经济和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重点加强实践技能方面的课程,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同时,企业和行业协会也应该参与培训内容的设定,根据本行业当前的热点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基准设计课程,让教师的实践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实现培训的有效性。
2.4采取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模式
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方案付诸实际教学行动的过程,是整个课程开发工作的中心环节。职教师资培训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是以受训者的教学能力为基础而构建的,而如何达到这种预期课程目标,实现预期的教学内容,只有按照培训教学规律和会计专业的内在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培训教学,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完成教师在职教育的课程目标。培训课程的实施应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模式。“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培训模式要求在课程实施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目标,每个任务又可能包含若干项目,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将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让受训教师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思考和启发将问题加以解决。采用这种培训课程的实施模式,培训单位教师的教学与受训教师的培训都是围绕着一个个任务来完成的,因而受训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即可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并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将理论教学实践化,从而做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会计专业教师的在职培训要紧紧围绕能力培养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其实践能力。
3.总结
为了满足中职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需求,应立足学校现实条件,发挥中职学校自身的作用,创造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学习机会,鼓励教师之间的相互研讨和交流,发挥教师团队合作学习的作用,共享信息和资源。与此同时,应组织有效的校本培训,建立以校本培训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教师在职培训的机制,让培训工作既有走出去,也有引进来。教师的校本培训应加强实用性,灵活性,选用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如小组讨论、教学经验交流、师徒结对子、知名专家学者讲学、课题研究、校际交流与合作等。
作者:张先进 单位:安徽理工学校
一、高职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现状
(一)非会计专业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
缺乏学习兴趣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基础会计课程并不是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且会计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较多,非会计专业学生对课程知识难以把握,使得对课程的重视程度降低,加之大多数非会计专业学生并没有在毕业后从事会计的打算。这些原因使得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对待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方面,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进而表现出慵懒散漫的态度。
(二)非会计专业学生思维过于发散
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会有不同的思维认知特点,当前高职院校的非会计专业,包括文秘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以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等专业,这些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十分发散,即处理相同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解决。而会计知识十分严谨,任何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违法行为,在解决会计问题时,只有唯一一种必须遵守与执行的途径,这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发散思维相冲突。
二、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将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高职院校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不能完全按照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必须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为会计基础知识、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方法、财务分析、会计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四大模块。
(二)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
由于会计学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诸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以及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等术语,学习这些专业术语是进一步学习会计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如何让学生理解会计专业术语是教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只有细致耐心的向学生深入解读,才能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入手,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会计知识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权责发生制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家庭水电费缴纳、公交IC卡的使用等生活事件带入知识点的教学,以此向学生说明费用的发生与实际支付的不同,进而解释权责发生制的定义。
(三)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
会计基础课程教材理论性较强,书中多以文字为主,非会计专业学生在牢记知识点时,容易将会计基础理论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学生通过图形能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并且能在复习的过程中快速的巩固知识。例如,在学习会计核算流程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账务处理的四个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借助财务处理流程向学生讲解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之间的关系,“商业语言”代表原始凭证,通常只需要一般的经办人便能完成,而“会计语言”代表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和相关的记账方向,通常必须由专业的会计人员完成。在“商业语言”向“会计语言”过渡时,会计人员扮演着语言“翻译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方面,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时缺乏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非会计专业学生思维过于发散,与会计严谨思维有所冲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时,应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在激发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从根本上提升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刘艳玲 单位:常德技师学院
一、增值税在税收体系中的地位:基于增值税与营业税对比
营业税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最古老的税种之一,在没有增值税之前,对所有企业经营行为都征收营业税(或营业税性质的税,惟未名营业税)。增值税于1954年最早在法国开征,由于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营业税的重复征税问题,迅速被世界其他国家采用,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增值税,征税范围大多覆盖所有货物和劳务。我国实行增值税与营业税并行的制度。增值税征税范围包括销售或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货物是指有形动产,而加工、修理修配的对象也为货物。因此,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可以理解为货物的销售、进口、加工和修理修配。营业税的征税范围为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及提供应税劳务。应税劳务是指属于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实际上就是除了加工、修理修配之外的其他劳务,而不动产、无形资产与有形动产(即货物)是对应的。因此,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是互逆或互补的,两者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的整体,一种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行为不可能既交增值税也交营业税,又不可能既不交增值税也不交营业税,而是要么交增值税,要么交营业税。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不完全的增值税制度,货物生产需要消耗劳务和其他货物,劳务提供也需要消耗货物和其他劳务,因此,货物销售和劳务提供实际都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营转增”已在部分地区的部分行业开始试行,以后将有更多的行业由征收营业税转为征收增值税。本文根据征税环节的不同将我国现行18个税种分为三类,在交易环节征收的税种多达11种。增值税和营业税是在交易环节征收的两个最基本的税种,其他由卖方或买方缴纳的税种都是属于特定征收,也就是在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的基础上对特定的商品或劳务再加征一道调节税,以体现对特定行业或商品的调控作用。因此,通过对我国税种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增值税在整个税收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不仅在税收收入中占的比重最大,而且是其他一些税种征收的基础。随着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扩大,其重要性会更加显著。
二、增值税重新解读:基于经济、法律、会计及理财维度
在会计专业增值税法教学中,要从经济、法律、会计、理财四个维度深入把握。
(1)经济维度。税收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经济问题,体现了社会财富在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增值税在我国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最大,同时又具有税收中性的特点,征税不影响企业生产组织的形式,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因此是一个良税。增值税转型解决了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有利于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提高其整体竞争力。随着“营转增”试点地区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增值税不重复征税的优点将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
(2)法律维度。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学习增值税,一般都是从相关法律法规学起,这些法律法规是对税收征纳的规范,体现了国家的立法意图。增值税学习中有些法律言语需要特别注意,比如“货物”特指有形动产,“非正常损失”仅指因管理不善引起的丢失、毁损等,而不包括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如果理解不到位,就会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多交或少交税款,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
(3)会计维度。涉税业务的处理及纳税申报是会计人员的重要工作。税收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到纳税人的利益,需要会计人员准确核算,并能给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4)理财维度。会计人员不仅需要“会计算”应纳税款,还需要“会算计”,懂得如何运用税法知识,规避税收风险,合理减低税负。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一定要考虑税收的因素,避免不了解税法而遭受损失。增值税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免税陷阱”,由于增值税税款抵扣制度的特殊性,对某环节产品免税,相关企业不一定真正受益,反而还可能利益受到损害;同时税收收入不一定减少,反而还可能增加。如果对增值税制度理解不够深入,贸然享受免税优惠的话,很可能会使企业受损。
三、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例析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行税款抵扣制度,既要计算销项税额,又要计算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各自涉及很多因素,并且各个因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相关教材包括CPA教材大多都是对增值税相关政策的简单罗列,其逻辑体系并不清晰,更没有对各个因素间内在的联系进行阐述。学生在学习时由于脉络不清晰,很难理解和把握。笔者将增值税销项税额分解为增值税征税范围、销售额、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及税率等四个因素;进项税额分解为准予抵扣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及抵扣时间等四个因素。在会计专业教学中采用八步法,把这八个因素一一讲解,并探讨其各个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笔者以中秋节发月饼是否应该征收个人所得税为例,探讨增值税八步法。若某企业中秋节前将一批月饼送给员工和客户,如果月饼是外购的,那么增值税如何处理?如果月饼是自产的,增值税又如何处理?
(1)征税范围。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包括货物的销售、进口、加工及修理修配,这是其一般规定,一些特殊项目和特殊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将月饼送给员工和客户,涉及到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属于视同销售货物。本例中,将外购的月饼送给员工,不属于视同销售;将自产的月饼送给员工,将外购、自产的月饼送给客户,属于视同销售行为,应该计算其销项税额。
(2)税率。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我国增值税采用比例税率,根据行业或产品不同分别实行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和零税率。本例中的月饼税率为17%。
(3)销售额。增值税销售额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价外费用一般是含税的销售额,计算时需要还原为不含税的销售额。对视同销售征税而无销售额的,按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一是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二是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三是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本例中,如果是自产的月饼,其销售额应该按照上述第一种或第三种方法确定;如果是外购的月饼,应该按照上述第二种方法确定销售额,一般来说买价应视为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
(4)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就是增值税销项税额确认的时间,本例中应为月饼移送的当天。应当特别注意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会计上收入确认时间的区别,如采取赊销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且有书面合同约定收款日期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当天,而会计上收入确认的时间一般为销售的当期。若发生赊销业务,合同约定6个月后收款,则在销售当期确认会计上的销售收入实现,但不确认纳税义务发生,会计分录为: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6个月后收款时,不论是否收到货款,均应确认纳税义务的发生。如果收到货款,则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如果没有收到货款,则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增值税实行“以票控税”法,要想抵扣进项税额,必须取得合法合规的发票等扣税凭证,具体包括四种情况: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农产品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运输费用结算单据或运输发票。本例中,如外购月饼,应当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如自产月饼,则应取得生产月饼购入的原材料相关的发票。
(6)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合法合规的增值税扣税凭证是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能否抵扣,还要看购入货物的用途,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本例中,外购送给员工的月饼,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而外购月饼送给员工,恰恰不属于视同销售行为。从公平税负的角度,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是对应的,原则上不应该出现能够抵扣进项税额,却不计算销售税额的情况,也不应该出现需要计算销项税额,却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纳税人自身的原因除外)。本例中的几种情况,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是一一对应的,将外购的月饼送给员工,不属于视同销售,同时其进项税额也不得抵扣;将外购、自产的月饼送给客户,将自产的月饼送给员工,属于视同销售行为,应该计算其销项税额,同时进项税额也可以抵扣。
(7)进项税额转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发生《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情形(即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购进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在产品或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等)的,应当将该项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从当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无法确定该项进项税额的,按当期实际成本计算应扣减的进项税额。本例中,如果购入月饼时是准备赠送给客户的,抵扣了进项税额。后来又把部分月饼送给了员工,这时原来抵扣过的进项税额,就应该转出。
(8)抵扣时间限定。为了防止人为调节各期的税负水平,增值税暂行条例对进项税额抵扣的时间做出了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2010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应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到税务机关办理认证,并在认证通过的次月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额。
作者:李宝锋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一、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同样的内容中职阶段学完后高职阶段老师还在强调的现象,造成中职和高职教育资源与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通常是按照普通高中学生的标准开设的,中等职业的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后,普遍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感到非常困难,比如像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基础性课程。这与当前较多中等职业学校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理念有关,映射出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想与原则的不一致,致使中职和高职基础课程缺乏应有效的衔接。中职学生报考高职后想要在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然而在现实情况中,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实训训水平与中职相差无几,升到高职院校的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升甚微,使中职学生失去提升的机会。
二、推进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对策
(一)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做出了清晰的界定:“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由以上可以看出中职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都为“技术技能人才”,这为中职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基础。中高职业院校要树立统一的教育发展理念,将中高职教育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改革和规划。中职和高职分别定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的需求,以中职和高职的内在联系为准绳,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深化,认识到两者的共同之处和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制定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优化中高职课程体系
根据中高职培养目标要求,系统的设置课程体系,加强中高职院校有效的通,课程体系由浅入深:中职的课程应多注重基础,强化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理念;高职的课程应多注重实践,强调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根据中职学生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动手能力普遍较高的实际情况,首先在中职学习的基础上首先巩固和强化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同时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高职课程的重复设置,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其次根据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后文化基础课薄弱的条件下,在制定课程标准时需注意文化基础课程中高职层次的有效衔接,以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在课程的内容上,中职与高职院校应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和实施方案。中职阶段应注重基础素质的教育,高职阶段应注重学生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全面培养,同时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中高等职业院校对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中,各院校根据本身的办学特色与发展入手,不断创新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加强中高职教的有效统衔接,以培养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作者:刘庆娜 石帆 单位: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影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1.1课程体系设置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1.1重理论轻实践。由于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所以,各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为了增加就业率,几乎均把会计考证课程作为重中之重的课程来对待。但三门会计考证的核心课程—《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情况比较严重,而且考试难度呈逐年加大的趋势,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造成较大困扰。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中职会计专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但由于教师及实训条件的限制,在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体系的设计为主,加上传统惯性思维的作用,在实际执行教学计划过程中形成一种“理论偏好”,教学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
1.1.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虽然很多中职学校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大了实践教学的课时,但是实践教学多数是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如进行整周集中实训,毕业前进行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即专业课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学习是分开的,学理论的时候没有联系实践,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学生所学理论忘记了很多,再加上时间有限,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实践效果。
1.2传统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我国传统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的禁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现在,虽然很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进行了开发,但尚停留在研究试点阶段,在教学中主要沿袭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单向传输式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以学生为主的、不做太多教师预设的互动、自我展示的教学模式几乎没有。这种以教师为主或者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不能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参与意识淡薄,缺乏进取精神,抑制了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湮灭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2培养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2.1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教育环境
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人们在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实施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观念的转变,确立起相应的新理念。要树立创新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及学校观。
2.1.1建设创新性师资队伍。作为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和开放教育的新型教育理念。不管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要取决于教师的工作、教师的态度。教师素质在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创新思想的启迪和熏陶,以调动学生的主动行为,更好地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与实践,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是难以开展创造性教学的。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倡导教师教学应以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行创新教学,要善于启迪、诱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
2.1.2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精神。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以教师应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具有丰富个性、具有生命色彩的主体,而不是消极的被管理的对象。也不把学生当做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学生真正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任务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2.1.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职学校应该把建设重点从硬件建设逐渐转移到软件建设上来,更新教育理念,努力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把创新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加强创新意识宣传,在校园里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支持和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2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职学生的好奇心大,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动手操作,所以教师应该珍惜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创造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激起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诱发创新意识。在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提纲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图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会计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经济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也可以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并巧妙地把问题楔入课堂,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新。而《基础会计》等专业课程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边学边做,在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3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创新能力会计专业由于其本身具有实践性强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所以实践教学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教学是在学生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在实践中强化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2.3.1构建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校内与校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手工操作与电算化操作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除了基本技能训练(珠算、点钞、书写规范等)、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模拟实训)、综合应用技能训练毕业顶岗实习外等,应将ERP沙盘实训、SYB创业课、社会调查纳入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2.3.2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引导和开展第二课堂,为学生培养专业兴趣、拓展专业知识、开阔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思辨评判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搭建广泛的活动平台。
①成立专业性社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沙盘社团,ERP沙盘是通过直观的企业经营沙盘,来模拟企业运行状况,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一个企业经营者直面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综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②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开展会计基本技能比赛(点钞、珠算、会计字书写、小键盘录入等)、会计专业知识竞赛、沙盘比赛和参加各类社会调查等活动,有利于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和创新技能的拓展。
③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第二课堂。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还可以走出校门,深入企业。
作者:王永莉 单位:山西省物流技术学校
一、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专业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不断进步,会计专业想要获得机遇,会计专业学生想要获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做到对会计专业教育和教学的不断地创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会计专业的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和创新的大潮下也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样才能适应会计专业的建设需要。而当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经常被传统而单一的知识学习和陈旧的教学所取代,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没有必要的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和市场需要做出内容、方式和核心上的调整,出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创新不足,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成果不明显的实际问题。
二、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新模式
(一)加强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占据中心的地位,要根据市场需要有针对地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为中心,辅助思政课程和专业教学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做到对学生爱岗敬业精神、遵纪守法思想、严谨诚信态度、文明礼貌礼仪的全面教育和培养,以规范的职业观、价值观来保障会计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此来适应会计市场和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应该通过挖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最终实现会计专业学生的全面的完善和发展。
(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的核心能力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需要针对学生职业的特点,形成最根本、最重要的职能能力,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应该将交流、合作、学习、应用、创新等能力作为中心,以教学、实习为途径提升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有效性。职业核心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是确保学生职业成长的重要基础,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过程中要突出会计信息处理能力提升,会计实际问题解决,会计工作国际视野培养等内容,通过课堂渗透、日常规范、全面考评等措施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能力发展,达到对学生职业内心能力的提升作用。
(三)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身心素质建设
职业身心素质是会计专业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工作的基本条件,全面的会计职业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学生在会计事业中取得成功和成绩的必要前提。当前,市场对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求具备强健的体魄之外,还需要会计专业学生具备健康、可控、全面的职业心理,因此会计专业建设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要以加强学生职业身心素质建设为重点,应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选用心理类课程、沟通类课程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会计专业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主阵地、以各类心理社团活动为补充、以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学生工作人员为主力军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网络体系,针对学生特点、会计行业实际和企业的基本心理素质要求,发展和完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在确保会计专业学生人格健全和心理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有效发展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敢于吃苦的精神和敢于竞争的勇气,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学会健康快乐地生活。同时,也应该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应该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际需要,站在专业长远发展和学生职业成长的高度,组织和规划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与提升工作,挖掘会计专业工作中有利于发展身体素质部分的潜在价值,实现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保证与支撑作用。
(四)加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的职业发展素质
职业发展素质是会计从业者在择业、就业、创业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区别和鉴定会计专业人员发展潜力的重要能力。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过程中应该指导会计专业学生具备如下一些主要能力,一是,正确认识会计职业,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会计工作的精神和文化,这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会计专业的思想,以达到对会计专业学习良好的心理定向。二是,指导学生科学规划自我的会计职业生涯,应该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使学生了解自我职业性格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能对自我职业进行科学探索及定位,培养人生规划意识。三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各种求职技巧,在顺利实现就业的基础上,实现会计专业的教育和培养目标。四是,提高会计专业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应该结合学生自身发展和实际情况,科学而全面地指导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在有效发展自身职业优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出职业发展能力。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会计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大幅度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基本教育途径,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会计专业的专业建设,要高度重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应该从会计专业和学生特点出发,对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进行进一步地认知,以当前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展开对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深入研讨,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体系、日常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式,全面地健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以更为有效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来确保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而做到对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保证作用。
作者:尚红岩 单位:哈尔滨剑桥学院
1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非会计专业会计类课程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财务素质,让他们“懂会计”而不是“做会计”,能看懂会计信息、并使用会计信息。这样他们就需要熟悉国家相关财经税收法规及政策,银行结算方式,会计报表的分析,理财与投资的知识。会计老师要会同各专业老师进行认真研究讨论,确定好符合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有重点结合专业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授课老师做到因教学对象不同、专业不同而对授课内容有所增减,进行因材施教,因专业施教,相关学校与相关专业还可以经常搞一些教研与调研活动,主动联系企业,从而达到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目的和要求。
2整合教学内容,重视教材的选择
为满足非会计类专业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必须调整“基础会计”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内容。鼓励编写结合各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减少会计理论教学,增加会计业务知识的教学。具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会计基础知识
1)会计核算原则
此部分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是学习会计的基础,是会计的语言一定要掌握,才能理解和学会使用会计的思维去理解会计。
2)会计基本等式
会计有两个基本等式,由其根据权责发生制引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编制原理,区别在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表的理解。
3)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就是科目、帐户和帐簿。在此不需要介绍很详细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只是介绍其基本使用方法就可以了。第二:银行支付结算方法重点介绍同城的支票、银行本票的结算方式。一般介绍异地的银行汇票、托收承付、汇兑的结算方法,以及票据的认知和使用。任何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都会与银行打交道,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各种票据在企业与银行间的流动和使用方法。第三:税收筹划着重介绍三大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筹划与交纳。特别要介绍营改增的内容。一般介绍所得税和其他的常用税种。第四:会计报表分析
1)会计报表结构
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大主要报表的结构和侧重点。强调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下如何理解这三大报表。
2)会计报表常用分析方法
那就是比较分析方法和主要比率法。从而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变现能力等指标。
3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如果教师对会计知识与非会计专业的内在联系认识不清,不同的专业采用同一个教案,放一放同一个PPT,对教学对象所学专业内容,如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英语、等不同专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就难以把握会计对于各种专业的作用,只能就会计论会计,直接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性。除了必要的课堂讲授外,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培养途径开放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性教学。本文以银行支付结算方法为例,谈谈这个章节的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
了解银行七种支付方法的使用和异同
2)同城使用的支付方法
支票、银行本票异地使用的支付方法:银行汇票、托收承付、汇兑同城异地均可使用的方法:商业汇票、委托收款通过演示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生动活泼,直观的教学课件,讲述银行支付结算方法,注意事项。
3)分组实训
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种银行结算票据,对学习中的问题随时展开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交流总结
每组成员将每个结算票据的结算方法进行演示和介绍,教师需要点评学生的实训情况,指出各组讨论分析结论中的优缺点,最后总结归纳正确的结论。以组为单位进行评分,由小组成员分享,计入平时考核成绩。
4优化教学评价,全面反映学习效果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教学课时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会计专业存在很大的区别,那就必须采用适合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考评方式。第一,考核内容应着重“懂会计”而不是“做会计”。准备几张报表,让学生作出分析,能否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水平、偿债能力等等。第二,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主要按照课程所设计的每个项目以及项目对应的每个任务,予以及时考核,及时评价,并给出每个项目的得分。终结性考核就是对学生对财税知识的应用及能力表达,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给予加分鼓励。切忌一张卷一个分。表面上学生成绩合格了,却什么也没学到。
作者:吴湘 单位:江苏南贸职业学院管理系
1法务会计的需求分析
当前,法务会计在国际会计市场上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发展趋势,业务领域随着经济和法制的发展一直在不断扩展。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完善,现有的司法会计活动已经出现供不用求现象,法务会计在解决我国会计与法律实践问题、完善我国法制建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弥补我国司法会计不足和完善我国会计学科体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渐显现,因此我国有必要大力发展法务会计职业。我国经济领域纠纷案件越来越多,也有越來越多的经济案件被诉至法庭,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还缺乏规范性,法制化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整个经济案件中,经常是经济主体的会计信息成为整个案件的关键,因此,案件双方关注的焦点也就是会计信息。而法务会计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当前社会形势的需求。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法务会计人才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欢迎。
2目前法务会计的教育现状
自2001年以来,中国开始在国内高校试办法务会计专业,河北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学法务会计方向、云南财经大学的司法会计专业方向,这是我国法务会计发展的先驱。此后,国内的一些高等院校陆续展起法务会计教育专业,有政法院校、有财经类院校,也包括一些综合性大学;既有在本科生阶段设的,也有作为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具体的开设方式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将法务会计课程作为财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开设,仅在本科生阶段开设。例如,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这样的课程设置可能会略显单薄。
第二,在本科生阶段设立法务会计方向,如南京审计学院、浙江财经学院等。第三,将法务会计作为一个学科专业在硕士学历教育阶段开设。21世纪初,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开始开设法务会计专业,对外招收硕士研究生,此后,国内其他知名高校也开始法务会计的硕士学历教育,这一举动推动了我国法务会计理论制度的研究与业务拓展。第四,招收法务会计方向的专业硕士研究生。
复旦大学在2005年开了招收法务会计专业硕士的先河。在招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时,复旦大学首次开设了“舞弊审计与法务会计”专业,此后,法务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始在国内其他院校开设,包括政法类和综合类大学。因此,法务会计在我国高校教育中虽有所发展,但是后续提升完善的空间很大,需要教育界、会计界、法律界以及相关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另外,非学历教育是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学历教育尚未成熟的情况下,非学历教育以其灵活的培养方式为行业实务输送所需人才;在学历教育发展成熟后,非学历教育则作为一种补充,弥补不足之处。2005年,中国政法大学开始面向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评估师、会计师、审计师、内部审计人员,以及各类商务调查事务所从业人员、在校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方向的大学生与研究生提供法务会计培训。
3高职院校法务会计的培养模式
3.1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充分体现该专业的职业方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是就业。就业目标主要是就业范围、就业方向以及就业岗位群或者就业岗位的基本定位。也就是要与社会的基本需要相吻合,反映社会对于法务会计的各种要求。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应该是各种企事业单位,达到就业目标,就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法务会计工作基本技能,能实现“零距离上岗”,掌握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取得法务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并且要加强法务会计的道德建设。另外在侧重就业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会计能力目标的培养。会计能力目标是指毕业生从事会计工作应具有公共能力或通用能力的职业能力。能力目标就是必须会法务会计基本理论,精通法务会计业务,熟知国际法务会计惯例,具有高尚的道德、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广博的知识技能、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能力目标强调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融知识与能力为一体,培养具备会计基本知识与各项技能的通才。总的来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面向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悉法务会计的基本业务,并且具备法务会计的一些证件。
3.2人才培养的内容
3.2.1目标与社会需求一致
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要注重教育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让学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学生在校接受的实践教学课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与理论相结合,这样法务会计专业毕业生才能达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最明显和直接的就是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会很简单,让用人单位招到适合本单位的会计法务人员,还能让毕业生能够轻易的找到工作,实现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强,理论基础丰富。
3.2.2重视法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目前在法务会计专业教育中,虽然职业道德教育比较薄弱,但是学校不仅会在加强注重学生的智育以及会计专业技能培训的时候还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德育教育和人格培养的重视,对法务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以及违背职业道德照成的后果加倍宣传,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让其学生法务在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社会责任感方面都变强。能很好的处理个人利益以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不会照成法务会计信息失真,职务犯罪的现象。
3.3人才培养的师资保障
3.3.1建立“双师型”教育队伍是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最关键的一点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人员精干,即会实践操作技能又懂理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是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是形成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素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前进的基础。
3.3.2聘请退休的教师
因为在教师中,有很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离退在家,有一部分完全可以有精力继续工作,这样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挖掘其潜力,这样可以解决师资缺少的问题,而且也可利用其威望以及影响扩大学校知名度保证学校师资力量的稳步提高,并且可以建立一些网络教室,可以培训年轻老师,在教学、科研上监督和培养,加强优化老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3.3建立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
在确定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还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教师队伍。利用资源加快建设专职教师队伍,建立健全以岗位聘任为主要内容、以岗位津贴为主要分配形式的人事分配制度,强化竞争机制,吸引充满生机的、高层次的新生力量加盟。通过培训、科研、教研活动和以老带新等形式,加大对现有在职教师的培养力度,扶持中青年教学、科研拔尖人才。在引进、稳定、培养人才上,做到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并注重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的合理配置。
3.4实践教学的方法
3.4.1完善实训条件
在课程实施的基础上要是加强学生的实训条件。在课程设置时要使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学习同事进行,这样就可以实施“教学工厂”。让缺少实际经验的毕业生,有充足的实训经验,不会在成为制约其高职院校合作的瓶颈。
3.4.2实行校企结合制度
增强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力,因为企业的主题是市场,是一种营利组织,所以他们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只要对他们的产生足够大的利益,就能把告知教育培养法务会计的人才计划纳入企业范涛之内。
作者:严娟 单位: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是按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教材进行理论教学,同时安排部分实训。这存在如下问题:
1、偏重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很多学校“会计专业”开设了十几门会计课程,理论课程完成了,实际操作课课时数很少。
2、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学校教学与社会上的岗位工作差别较大,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3、传统的会计教育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
4、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够,课程结束时学生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当前,中职会计学生的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随着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中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将面临着失去市场的危险。同时,在知识经济年代,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会计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法进行更新的研究创新。
(二)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新途径,创新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本课题拟对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探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教学。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质量。其次,探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新方法。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本研究寻求新的实验与实践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再次,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贯彻终身教育思想,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并根据变化的环境发挥其自身的潜力。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对于教学效益的研究
当前,教学效益的研究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激起的反响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教学“新思维”、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方向的作用。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面广量大,从最初集中于理论层的探讨,向教学实践层面的具体策略或微观策略的探讨发散,在学校教学中产生了较为广泛影响。但是目前研究内容的分布不很平衡,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影响因素、实施的具体方法和内在机制、评价的主要标准和有效方法等难度较大的问题,研究成果还较为贫乏。研究过程中的质疑、审视与反思不断出现,其对调整研究方式、深化研究进程、消除研究“泡沫”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对于职业高中专业课的研究
中国职业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期刊网的搜索结果显示,关于职业高中教育的文章20多年来共有55104条,输入“高职”关键词,有相关文章及硕士博士论文198069条。可见研究非常火热。这一时期还有不少关于高职的比较研究及中、高职衔接的研究。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海外经验的介绍上,如中国台湾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严雪怡,1994年),美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夏明,1994年)。日本的高等教育政策与高等职业教育(韩民,1995年)等。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高职教育的静态剖析,其目的是希望从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中找到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要关注点在高职的定位和与中职的衔接上,如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及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研究等。当前的研究经验性、工作性研究成果偏多,许多成果理论水准有待提升,尤其缺乏对理论系统建构的成果。对规律把握得也不够。
(三)对于会计专业教学的研究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学的论文主要集中的教学实践层面的研究者,关于高职会计专业的研究多余对中职的研究。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研究从主流来讲不属于会计专业知识的研究,而是属于在当前中小学教学中盛行的教学法的研究。教师研究的内容与思路也是围绕“学生主体、时间活动”等。从特色上讲主要是与社会、市场、就业结合得多一点。专业性研究不强也不多。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有利于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是市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理念,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改革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的面貌,提高了教学的效益。使得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真实的发展。
3、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力图把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提升。
一、网络课程平台建设
校企合作,积极开发课程网站,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突破教学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使教学过程多样化,实现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会计岗位群工作任务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的会计职业岗位课程群。围绕岗位能力支撑核心课程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2011年《财务会计》、《制造业成本核算》、《会计电算化实务》、《会计分岗实训》四门课程被立项为山东省精品课程群。《出纳税务》等其他核心课程被立项为院级优质课程建设,核心课程网络资源丰富,选编了大量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案例、习题与试题和其他教学资料,以及课程录像,并注意保持网站内容的经常更新。
二“、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2007年商务实训中心投入使用后,先后建设了15个现代化的会计校内实训室,购买了用友ERP、网中网实训教学平台等软件,按照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培养的要求,通过实训室建设,形成仿真的会计工作环境。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烟台、潍坊、青岛、威海等地区建立了30多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用于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和接收就业。实践类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构建成“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层次实训:课堂单项实训,以专业课程为主,形成单项技能(一体化教室)。第二层次实训:在课堂单项实训的基础上,配合专业核心课程,组织校内集中实训,形成岗位基本技能(校内仿真实训室)。第三层次实训:在专业核心课程集中实训的基础上,组织专业综合实训,以专业为主,形成综合技能(校内仿真实训室)。第四层次实训:在专业综合实训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顶岗实习,以专业为主,综合技能与岗位零距离对接(校外实习基地)。课堂单项实训是基础,课程集中实训是重点,专业综合实训培养综合技能,顶岗实习磨练岗位技能。
三、网络实训教学平台建设
学院非常重视技能训练平台的建设,购置了厦门网中网的多个实训教学平台,学生可以登录校园网进行自主实训。具体包括出纳实务实训教学平台、电子增值税开票模拟教学平台、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教学平台等。实训平台涵盖了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提高和综合技能训练,培养了学生出纳、会计和会计主管岗位所需要的资金收付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纳税申报能力、资金管理能力、审计查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专业判断能力。
四、素质教育平台建设
加强诚信教育,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会计职业道德等教学内容进一步整合,通过职业道德教学和法制教育案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把诚信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班主任养成教育,形成系统的养成教育课体系。在现有的各种文体社团的基础上,根据会计职业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会计学会、沙盘社团、理财社团、点钞社团等,积极引导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以生为本,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在教学楼、实训楼、教室、宿舍楼和系部网站进行企业文化宣传,实现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相互融合,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系部环境文化,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系风。
五、教学团队建设平台
教师在学校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的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保障。通过外引、内培相结合,不断扩大专业教师队伍;采取国培、省培、实践进修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素质;建立企业与学校“双向互动”培养机制,逐步打造一支理论教学水平高、实践技能强,教研能力突出、社会服务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在会计专业团队整体建设的基础上,以“师德建设、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课程开发、业务实践、梯队建设、教科研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加强核心课程团队建设,提高团队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加强“双师”素质培养,所有专任教师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实践至少2个月。每年安排专任教师到粮食企业或其他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财务相关工作;鼓励教师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资格考试,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水平。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六个平台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13年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再创历史新高,毕业生正式就业率稳步提高,校内外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作者:迟丹凤陈玉峰吕秀娥单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