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8 09:32: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工业制造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论文关键词]绿色制造机械制造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在节约环保的发展趋势下,推行绿色制造技术给机械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分析绿色制造技术的特点入手,阐述了企业在实施绿色制造技术时应遵循的原则,并指出企业推广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主要途径。
一、绿色制造技术的特点
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融产品的质量、功能、寿命和环境于一体的系统设计方法。在设计之初就应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如: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绿色设计方法具有绿色性、集成性和并行性:它首先是在绿色(节能、环保)设计的原则指导下,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周期全过程的所有因素,包括产品质量、成本、进度计划、用户要求等。在设计过程中使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包装运输设计、使用维护设计、拆卸回收设计、报废处置设计等多个设计阶段同时进行、相互协调,各阶段和整体设计方案、分析评价结果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从而在其设计研发过程中及时改进,使产品设计达到最优化。
2.绿色材料。绿色材料是指在选材时尽量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易回收的材料。为此,一是要多开发绿色材料,并建立绿色材料库;二是设计选材时要注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
3.绿色工艺。绿色工艺是指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尽量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绿色工艺与洁清生产密不可分。绿色工艺主要还应从技术入手,尽量研究和采用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如现在的精确成形、干式切削、准干式切削、生产废物再利用、快速原型制造等都是绿色工艺的新技术。
4.绿色处理。绿色处理是指上一个生命周期报废的产品通过有效的回收又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中。为了便于产品的绿色处理,一是设计之初就要考虑产品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如采用面向拆卸的设计方法、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二是发展绿色再制造技术,如再制造加工、过时产品的性能升级等。
二、企业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原则
实施绿色制造技术过程中,企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依据ISO14001的要求事项,建立、实施并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定期对体系进行评审,确保体系有效实施;(2)在企业的全部活动中自主地制定环境目标,进行环境保护;(3)控制或减少设备开发和制造阶段使用和排放对环境负效应大的物质,推进污染预防。在设备开发、制造和废弃过程中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生利用,降低损耗。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管理,减少污水、烟气、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合理利用能源资源。
三、我国机械工业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主要途径
1.建立并遵守环境保护体系,重视绿色意识教育。我国机械工业应加快建立ISO14001环保体系,并且致力于同ISO9001质量体系一体化,便于在开展各项活动中兼顾评价环境影响。通过建立环保体系,使企业员工能够针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伴随的环境问题进行正确识别,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有效处理,使环境控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制度化、惯性化。通过建立“善待环境”的工厂,谋求与地球环境、需求者、地域社会的共生,从而实现工厂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节约意识、效率意识、环保意识等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对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正确理解,充分认识到绿色生产的社会责任。
2.注重绿色设计,实施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技术的核心,设计阶段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源头,从源头控制环境要素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机械工业在绿色设计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绿色设计的原则是选择绿色材料和绿色零部件进行设计,选择绿色工艺和设备进行加工,用节能、节水、省料等最优化设计规定产品的实现方式,对材料进行标识,优化可装配和可拆卸性设计;(2)确定绿色的设计评价指标是节能、节水认证和再商品化率;(3)产品绿色排序是一种表示产品绿色程度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第三方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由顾客对同行业同类产品的能耗、美感、安全、健康、警示、适用的性能、可接受的性价比、企业再商品化率、自我申明等内容进行定量评分。第三方将抽查结果结合公共环境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将排序结论向社会公告。其权威性虽往往受到质疑,但可作为顾客选购产品时的参考,因此也是顾客对企业产品满意度的一种体现,成为企业进行绿色改进的信息来源。
3.创新技术工艺,发挥环保效益。绿色制造技术应从理念落实到具体生产技术工艺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环保效益。比如在磨削加工时,采用油基磨削液会产生油气、烟雾,使生产环境恶劣,而且磨削液的后期处理成本太高,要改善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干磨削或准干式切削方式来加工。这样不仅有效地减少了资源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还有利于降低对环境污染,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
四、结束语
在大力倡导环保主题的今天,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点的绿色制造技术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资源优化为目标的现代制造模式。我国从事机械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加强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重视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机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机械加工企业的国际化成长。
一、课程分析
1.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学生自主学习材料缺乏。
“制造工程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传统知识的讲授,一些学生认为该课程缺乏先进性,课程内容在现代制造环境中用处不大,进而在学习的时候产生排斥甚至抵触的思想。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制造工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集成制造系统、虚拟制造、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出现,对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该课程课时有限,内容较多,各章节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而且理论性强,与实际紧密结合,仅仅凭借课堂讲授难以保证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材料又比较缺乏。因此,如何结合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将该课程内容全面、系统地讲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思维就变得非常关键。
2.该课程理论性强,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制造工程基础”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诸如材料的性能、机械结构、制造加工过程、制造工艺等理论知识,学生只听讲述很难理解,必须结合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很多内容学生只要到现场一看就很容易明白。但是目前的金工实习等实践内容与课程教学相分离,学生先将理论课程学完才会实践,这种缺少制造工程实际的课堂理论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就变得很重要。
二、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探索,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过去两年的授课经验,以及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总结得出如下心得:
1.明确课程引导的重要性。
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由于学生对于教学计划的设置往往并没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因此在课程初始,应就课程的内容做一个全面的介绍与引导,给学生讲明本课程的作用,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关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金工实习以及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首先,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制作课件,做到生动易懂。如:将复杂的图形、结构进行分解,在讲授过程中逐层出现,循序渐进,使学生容易理解;制作动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主观理解,例如在讲解刀具角度和坐标系的时候,可以通过三维影像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插入图像和视频资源,反映生产实际,呈现新技术新趋势;穿插实例和习题,以启发式方法带动学生学习等等。其次,在讲授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图像资源与视频资源。过去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仅仅通过课堂讲授难以满足与工业实际紧密结合的要求,另外学校实验条件有限,学生少有机会深入接触实际制造过程。而图像、视频资源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实践中,结合视频教学改变了枯燥的课堂讲授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视频更能把学生吸引到生产实践中来,为学生更好地提供虚拟生产的体验。另外,视频教学也很好地解决了实习机会少、学生多、效率也低的问题。目前在网络资源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图像资料与视频资料,如Discovery频道的节目Howit'smade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制造技术,其中不乏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也包括很多工业产品,如汽车、飞机等,节目对各行各业产品的整个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拍摄和解说,会让学生有亲临现场和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课堂中我们可以有选择地穿插讲解,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更好地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3.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工程实训中心的教学成果,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相互联系,前后贯通。金工实习是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制造工程基础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具有很大的意义。为了使学生能够将课程学习内容与金工实习内容更好地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金工实习视频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解,将工程实践与理论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融合前沿内容。
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对于“制造工程基础”课程的设置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现代制造工业专业人才要求具有很强的先进制造知识,因此,在传统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应通过研究教学现状与现代制造的发展,融入前沿知识,加入制造前沿的内容,做到课程与时俱进,让学生及时了解到先进的加工方法,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增加制造工程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实际制造过程有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增加先进制造技术(如3D打印)的介绍,使学生在对制造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了解制造前沿和最新发展方向。
5.实现管工结合。
现代制造工业要求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很强的制造知识,同时也要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因此探索将工程制造与工业管理相结合,才能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及专业教育的要求。学生对于制造与管理的最初印象是分离的,在课堂中,应结合具体的制造过程将管理知识贯穿始终。现代制造过程产品涉及到各行各业,网络可参考资源也十分丰富,如NationalGeographic:UltimateFactories视频资料,详细地展现了众多世界级产品包括法拉利、宝马、阿帕奇飞机,超级大卡车、超级房车等制造工厂的流水线,通过这些视频不仅可以详细了解产品的制造过程,充分领略制造业的魅力,而且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同时,现代工厂不仅展示了车间和流水线,其中也包含了诸多工业工程的理念,如5S、标准作业、看板、精益等。通过这些视频资料的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同时可以与管理知识相结合起来,还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安全、质量、环保意识的目的。
6.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方面,改革教学资源获得模式,通过建立网络教学案例库及习题库,解决目前教学内容陈旧、学生自主学习材料缺乏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制造工艺、材料、技术方面的最新科技文献,使学生密切关注制造工程发展的前沿动态,拓宽教学内容,增加信息量。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以课堂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尝试运用分组讨论、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就感兴趣的物品制造过程或行业制造过程开展讨论学习,增加课堂答辩及讨论的环节,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学生阅读文献、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制造工程基础”课程内容较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探讨了面向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讲授该课程的经验,强调了“制造工程基础”教学中应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图像、视频资源辅助教学,力求实现管工结合,并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刘亚芬 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1工业制造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迫切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的逐渐加剧,工业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1成本管理面临的困境
在当今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这包括了直接冲击产品销售链的国内工业制造厂家和国外的老牌知名企业。由于国内通货膨胀、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国内的材料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也在迅速的增长,再加上人民币处于长期的升值通道,这对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基础设施、制造服务业的逐渐完善,产业供应链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东西部、沿海与内地的差别,成本控制手段受制于地域性的影响较大,一般是通过降低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等进行成本管控,在技术创新和科技引进方面,并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这就导致了当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成本上升时,导致生产的产品远远高于别的企业成本,这些企业将会直接受到巨大的冲击。
1.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在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实务中,企业的管理观念存在成本管理范围、参入人员范围层级的问题,缺乏管理手段,管理目标不明确等,正是因为这一系列问题,国内工业制造企业的管理观念较为落后。对于很多企业而言,他们把成本管理范围局限在生产过程中,而并没有涉及市场的作用范围,因为一个是可见的范围,一个是虚拟抽象的浮动范围,企业无法准确地评估成本,改善管理体制,这导致单件产品的成本也居高不下,工业制造企业无法在行业内具有竞争优势。在成本管理手段方面,大部分的企业手段都很单一,都是依靠在各个环节设置成本管理专员进行统计,然后,汇总所有环节的数据计算出总的成本,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效率很低,无法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企业。在成本管理目标方面,企业管理层只是认为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企业最大的利润,并没有全面的考虑,例如,很多产品的价格都是在大幅度的降低,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这样才能稳定快速的发展工业制造企业。因此,为了改变工业制造企业的这种成本管理的困境,需要提出一种既高效又准确的成本管理方式,分析出成本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合理的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本会计正是符合工业制造企业需求的成本管理模式。
2成本会计的含义和内容
2.1成本会计的含义
在企业中,传统的成本会计,是指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会计人员通过对公司生产消耗的总额进行统计数据,网络信息化储存数据,总结数据规律,汇总各部门结果,最后计算出公司生产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因此,成本会计是一个流程,包括了预算、统计、跟踪、控制和服务等。然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成本会计扩大了原本的设计领域,逐渐向外延伸到工业制造类、金融类、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当今世界公认的成本会计,包括了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决策、成本考核等多方面的内容。目前,大多数企业所需要的内容是,通过获得传统的成本会计的信息,制定一系列的对策和方案,有机的改善企业的会计环境,系统化的完善成本会计的准确性,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降低资源平均成本,提高产量。但是现代的成本会计的内容,并没落实到工业制造企业的会计实务中,会计的实务工作成为了当今我国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内容。
2.2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
2.2.1计算成本
原材料的成本对于企业而言,十分的重要,但是盲目的计算成本值却可能成为企业的隐患,因此,在成本会计中,成本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地,能够充分的反应部门中材料费用和加工运输费用,有效地给企业带来指导意义。如果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数据是错误的,那么企业的评估和审核结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生产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改善成本管理的方案,成本会计会及时根据市场中的价格波动评估运输费用和原材料费用,科学地给工业制造提供指导作用,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2.2.2确定目标成本
为了优化成本的决策,企业需要根据成本统计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并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降低所需要的成本,在优化选择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案控制变量,使成本最低化作为制定目标产品成本对比,择优出最合理的方案。同时,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使每个环节的成本都得到有效地控制,最终确定目标成本,通过完美执行设计方案而获得目标成本的有效性。
2.2.3防止挤占成本
在企业的成本会计内容中,加强成本控制,防止挤占成本是重要的一步。企业中加强成本控制的原理是:通过管理者执行成本控制策略,以身作则,进行节约,严于律己,严以律人,从高层到底层改善、节约各项成本的使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培训和奖惩措施,有效提高各个部门的成本意识,让成本会计在这方面起到有效地促进作用,
2.2.4加强成本责任
成本责任,是企业对所有人员在成本方面的职责所作的规定,通过这种责任制的建立,可以提高员工的自我责任感
、自我监督意识,把事情的责任分摊到各个职工和管理人身上,并把这种成本责任规定在员工合同中,让员工合同有效地制约员工的成本意识的养成,各个部门和责任人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的竞争力。
3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落实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制造企业需要通过成本会计的管理理念,改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通过加强成本预测体系建设,确定成本目标,优化成本计划方案设计,制定成本方案,完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加强成本管理,完善成本核算程序,强化成本分析,完善会计审核机制,强化会计报表管理,落实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会计实务工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确定成本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会计必不可少的阶段,会计部门应当落实工业制造产品的成本预测体系,改进预测值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针对市场中的原材料的价格、运输价格、制造设备折旧价格、时间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估算出同一时期水平的预测成本值,并总结归纳出成本目标。
3.2制定成本方案
成本方案,是成本会计中重要的一步,通过成本方案的制定,可以有效地为工业制造公司的成本管理部门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改善成本方案的设计,并根据市场的价格的变化,实施有效地和准确的会计原则,科学的提高成本的可预测性,通过成本会计的作用,促进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发展和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3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对于成本目标和成本方案的确定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好坏决定了成本目标和成本方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成本管理和企业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与企业管理类似,成本会计中的成本管理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手段,在管理中包括了原材料的采购管理、运输成本管理、制造成本管理、销售成本管理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成本管理。通过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可以有效落实成本会计在工业制造企业中的实施,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改善企业的管理面貌,带动企业的产品销售,形成成本管理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4强化成本分析
现代成本会计中,会计计量和会计核算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物价的不稳定性,相关部门根据成本会计的方法,设计严格的会计计算体系,结合企业的各项参数,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成本分析方法,强化风险意识,优化企业对于原材料的选择方式,并结合计算机网络数据技术改进现代的成本会计,提高企业的核算能力,改善各个部门的综合能力。
3.5强化会计报表管理
会计报表是管理的数据,行业内有一定的企业会计标准,工业制造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实施特定的会计报表标准,通过对制造市场进行调查,有效地制定标准,提高成本会计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为了在企业建立合理的标准,国内的工业制造企业需要把企业自身的标准和其他企业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为国内的新标准的形成起到基础建设的作用,促进国内的工业制造行业的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工业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成本会计能够适时地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合理的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将成本落实到工业制造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企业需要加强成本预测体系建设,确定成本目标,优化成本计划方案设计,完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加强成本管理,完善成本核算计算程序,强化成本分析,完善成本会计审核机制,强化会计报表管理,以达到提高国内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会计的实务工作。
作者:李振华 单位:株洲联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工业制造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迫切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的逐渐加剧,工业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1成本管理面临的困境
在当今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这包括了直接冲击产品销售链的国内工业制造厂家和国外的老牌知名企业。由于国内通货膨胀、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国内的材料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也在迅速的增长,再加上人民币处于长期的升值通道,这对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基础设施、制造服务业的逐渐完善,产业供应链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东西部、沿海与内地的差别,成本控制手段受制于地域性的影响较大,一般是通过降低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等进行成本管控,在技术创新和科技引进方面,并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这就导致了当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成本上升时,导致生产的产品远远高于别的企业成本,这些企业将会直接受到巨大的冲击。
1.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在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实务中,企业的管理观念存在成本管理范围、参入人员范围层级的问题,缺乏管理手段,管理目标不明确等,正是因为这一系列问题,国内工业制造企业的管理观念较为落后。对于很多企业而言,他们把成本管理范围局限在生产过程中,而并没有涉及市场的作用范围,因为一个是可见的范围,一个是虚拟抽象的浮动范围,企业无法准确地评估成本,改善管理体制,这导致单件产品的成本也居高不下,工业制造企业无法在行业内具有竞争优势。在成本管理手段方面,大部分的企业手段都很单一,都是依靠在各个环节设置成本管理专员进行统计,然后,汇总所有环节的数据计算出总的成本,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效率很低,无法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企业。在成本管理目标方面,企业管理层只是认为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企业最大的利润,并没有全面的考虑,例如,很多产品的价格都是在大幅度的降低,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这样才能稳定快速的发展工业制造企业。因此,为了改变工业制造企业的这种成本管理的困境,需要提出一种既高效又准确的成本管理方式,分析出成本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合理的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本会计正是符合工业制造企业需求的成本管理模式。
2成本会计的含义和内容
2.1成本会计的含义
在企业中,传统的成本会计,是指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会计人员通过对公司生产消耗的总额进行统计数据,网络信息化储存数据,总结数据规律,汇总各部门结果,最后计算出公司生产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因此,成本会计是一个流程,包括了预算、统计、跟踪、控制和服务等。然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成本会计扩大了原本的设计领域,逐渐向外延伸到工业制造类、金融类、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当今世界公认的成本会计,包括了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决策、成本考核等多方面的内容。目前,大多数企业所需要的内容是,通过获得传统的成本会计的信息,制定一系列的对策和方案,有机的改善企业的会计环境,系统化的完善成本会计的准确性,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降低资源平均成本,提高产量。但是现代的成本会计的内容,并没落实到工业制造企业的会计实务中,会计的实务工作成为了当今我国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内容。
2.2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
2.2.1计算成本
原材料的成本对于企业而言,十分的重要,但是盲目的计算成本值却可能成为企业的隐患,因此,在成本会计中,成本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地,能够充分的反应部门中材料费用和加工运输费用,有效地给企业带来指导意义。如果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数据是错误的,那么企业的评估和审核结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生产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改善成本管理的方案,成本会计会及时根据市场中的价格波动评估运输费用和原材料费用,科学地给工业制造提供指导作用,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2.2.2确定目标成本
为了优化成本的决策,企业需要根据成本统计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并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降低所需要的成本,在优化选择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案控制变量,使成本最低化作为制定目标产品成本对比,择优出最合理的方案。同时,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使每个环节的成本都得到有效地控制,最终确定目标成本,通过完美执行设计方案而获得目标成本的有效性。
2.2.3防止挤占成本
在企业的成本会计内容中,加强成本控制,防止挤占成本是重要的一步。企业中加强成本控制的原理是:通过管理者执行成本控制策略,以身作则,进行节约,严于律己,严以律人,从高层到底层改善、节约各项成本的使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培训和奖惩措施,有效提高各个部门的成本意识,让成本会计在这方面起到有效地促进作用,
2.2.4加强成本责任
成本责任,是企业对所有人员在成本方面的职责所作的规定,通过这种责任制的建立,可以提高员工的自我责任感、自我监督意识,把事情的责任分摊到各个职工和管理人身上,并把这种成本责任规定在员工合同中,让员工合同有效地制约员工的成本意识的养成,各个部门和责任人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的竞争力。
3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落实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制造企业需要通过成本会计的管理理念,改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通过加强成本预测体系建设,确定成本目标,优化成本计划方案设计,制定成本方案,完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加强成本管理,完善成本核算程序,强化成本分析,完善会计审核机制,强化会计报表管理,落实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会计实务工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确定成本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会计必不可少的阶段,会计部门应当落实工业制造产品的成本预测体系,改进预测值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针对市场中的原材料的价格、运输价格、制造设备折旧价格、时间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估算出同一时期水平的预测成本值,并总结归纳出成本目标。
3.2制定成本方案
成本方案,是成本会计中重要的一步,通过成本方案的制定,可以有效地为工业制造公司的成本管理部门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改善成本方案的设计,并根据市场的价格的变化,实施有效地和准确的会计原则,科学的提高成本的可预测性,通过成本会计的作用,促进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发展和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3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对于成本目标和成本方案的确定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好坏决定了成本目标和成本方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成本管理和企业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与企业管理类似,成本会计中的成本管理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手段,在管理中包括了原材料的采购管理、运输成本管理、制造成本管理、销售成本管理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成本管理。通过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可以有效落实成本会计在工业制造企业中的实施,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改善企业的管理面貌,带动企业的产品销售,形成成本管理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4强化成本分析
现代成本会计中,会计计量和会计核算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物价的不稳定性,相关部门根据成本会计的方法,设计严格的会计计算体系,结合企业的各项参数,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成本分析方法,强化风险意识,优化企业对于原材料的选择方式,并结合计算机网络数据技术改进现代的成本会计,提高企业的核算能力,改善各个部门的综合能力。
3.5强化会计报表管理
会计报表是管理的数据,行业内有一定的企业会计标准,工业制造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实施特定的会计报表标准,通过对制造市场进行调查,有效地制定标准,提高成本会计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为了在企业建立合理的标准,国内的工业制造企业需要把企业自身的标准和其他企业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为国内的新标准的形成起到基础建设的作用,促进国内的工业制造行业的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工业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成本会计能够适时地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合理的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将成本落实到工业制造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企业需要加强成本预测体系建设,确定成本目标,优化成本计划方案设计,完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加强成本管理,完善成本核算计算程序,强化成本分析,完善成本会计审核机制,强化会计报表管理,以达到提高国内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会计的实务工作。
作者:李振华 单位:株洲联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概述
作为机械工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机械的性能,它包括产品设计、加工制造、产品销售、维修和保护以及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企业通过综合运用现当代的各种计算机技术、数学规划知识、虚拟和仿真技术及纳米及智能制造技术等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还将环保理念运用到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各个环节。然而,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自我研发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上很薄弱,多以在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或者直接的使用。虽然,我国的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占据着世界机械制造业的绝大部分,然而,事实是我国依托丰富且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优势进行各种机械设计和制造生产,这些项目大都属于技术层次很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真正可以归为自主研发的高技术、精工艺类的产品很少,这就使得我国机械设计和制造的产品在质量、设计外观、使用性能及可替代性等方面无法与国外先进技术作比较。另外,我国多数的机械设计制造企业对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在实际经营和成产过程中没有将大量的资金及精力用在设计的改善和技术的提高上。
二、工业设计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分析
1.工业设计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应用中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分析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虽然属于不同的范围,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紧密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对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技术产生相应的影响和作用,具体来说:一方面,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和影响。工业设计作为一门复杂的、综合性的技术和学科,在实际的研发和运用过程中离不开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支持。首先,工业设计的产品需要以严谨、科学和合理的机械技术作为指导,否则就无法实现其现实意义,这就表明,在工业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守更要利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相关规律和成果,这样才能使得设计出来的产品在结构、力学、生产、外形、性能等方面得到有效的保障,进而更加适应人们的要求,促进其产品价值及企业效益的实现。另一方面,工业设计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应用中的作用和影响。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会涉及到大量的人和机器等问题,这就需要借助工业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指导,只有综合利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才能帮助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生产出符合人们需求、具有市场价值、协调好消费者、市场、机械产品等多种因素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成果。
2.工业设计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综合运用分析鉴于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只有将两者在相互的应用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融会和贯通才能促进各自双方的设计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在进行工业设计时,相关负责企业或人员应当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结束相关的基本知识,并利用该知识具体的指导和规范工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工业设计思路和理念、产品结构、外观形式及色彩等方面,使得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符合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的要求,增强其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还可以更加的适应人们各种需求,增强对其的接受容易程度;在进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实践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利用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知识,保障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各个方面做到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不对环境产生破坏,进而实现在对人、环境、制造技术和机械、市场等相关因素的综合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最合理、科学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的运用决策的作出。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相结合的运用还需要广大的相关企业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具体来说,各相关企业应当不断的改变传统的仅仅依靠劳动力资源进行生产呃经营理念,应当将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为主要的手段来增强企业竞争力,不断的增加相关设计和技术研发的人才、资金及物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并制定和实施各种鼓励措施激发员工进行研发和改进技术的各项活动;同时,我国的政府部门应当积极的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不断地指导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不断的朝着高技术、高水平、节能环保等发现发展;另外,国家应当更加重视对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并鼓励和扶持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各项科研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促进工业设计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增强。
作者:王思硕单位: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一园区的选址分析
园区位于县城东北方向,周边有大运路、晋侯高速、大运高速及太长高速,同时园区内周边有南同蒲铁路及月侯铁路,交通完善。园区内进驻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而且实际考察中得知企业均存在用地紧张的问题。在上版总体规划中,马庄工业园区选址于县城的东北方向,园区的规划应遵循总体规划的整体布局。整个曲沃是一城两区的整体布局,主城区和高显冶金循环工业园区;道路方面是将大运路改线至曲绛线以及北延线上;发展方向是近期往东南方向发展,远景往北发展。总规中马庄工业园区用地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县城工业企业发展需求和规模效应,需对总规进行一定调整。对于园区建设选址而言存在的相对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周边村庄,这是相关村庄的人口及耕地情况;2)汉代古墓群,目前还没定保护级别;3)一个潜在崩塌低易发区,地质问题不大,但后期建设时需注意进行地质勘探;4)两条高压走廊,分别是220kV和110kV,对园区的用地切割比较严重,需要在规划中巧妙布局,趋利避害。
二园区规划方案切入点解析
规划初期委托方对于这个园区仅有一个雏形的想法,对于用地范围、用地规模、产业意向等等均不明朗。规划中从以下切入点入手进行比较:1)大运路是否改线以及改线的位置在哪里;2)县城的远景方向与园区的发展方向如何复合互动;3)坪曲线的线型整治问题;4)园区规模的确定问题。方案一是整体遵循县城总体规划的道路及发展布局,主城区近期向东南方向发展,远期往北发展,大运路改线至曲绛线北延线路上。则园区位于改线后大运路的东侧发展,东到司马庄西侧、南到府东街东延道路、北到小吉村北侧的北外环道路,其中综合服务区是结合马庄村布置。方案一总用地为4.6km2;优点是符合县城总体规划、用地规整、规避了苏村附近的古墓群保护问题;缺点是大运路又夹在两大组团中间,若管理不善,将再次出现城市与过境交通互相干扰的问题。方案二基于大运路不进行改线的前提下而进行,同时将坪曲线进行了一定的取直,相对迎合了总体规划。最终的用地是4.8km2,生活区与苏村结合布置,巧妙将古墓群作为遗址保护公园布置。方案优点是园区的综合服务区与城市的发展方向结合了起来,工业用地集中规整,为城市再往东留有余地,但是与总体规划相背,且园区用地范围不规整。最后一个方案是基于所有的对外交通道路都保持现状这个特点作的,同时用地选取了相对集中的村庄包围起来的中间的区域,综合服务区是结合马庄布置,用地规模较大,是5.2km2,但缺点是阻隔了城市往北发展的余地。初期园区选址探讨应尽可能的发散式思维,考虑各种可能性的情况下而作,同时尽可能多的与委托方进行沟通探讨。本园区最终确定了一个延伸综合方案。最终方案形成以下相对完善的思路:首先,大运路遵循总体规划,改线至曲绛线及北延的线路上来,往北与现状大运路相交。改线后的大运路两侧布置至少15m的绿化隔离带,同时后期管理避免两侧公共服务建筑的建设;第二,坪曲线改线至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北外环路,位置与苏村、小吉村北侧平齐,往西与国际陆港物流保税园区相连通。外围的道路是贡院大街东延、府东街东延、大杨村西边界道路。内部道路基本是在现有水泥路和土路的基础上布置,最终形成“三横四纵”的路网格局。用地布局上,生活区与位于马庄村北侧布置与转盘东南角的150亩的村民回迁安置结合布置,工业组团沿现状坪曲线两侧布置,其中园区的中心广场及投资服务中心等综合服务区是面向东西向的主路布置。县城主城区可向北、向东发展,方案中均留有发展通道。
三园区规模确定
最终园区的范围确定为东西约2800m,南北2500m,总占地5.85km2,折合8800亩,其中工业用地5800亩,其他用地3000亩。园区占地面积符合县城发展需求,同时又实现了县城内中小企业的集聚化建设,同时为园区的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四结语
在新型综合型工业园区规划中,需遵循共建共享、协调发展、循环经济、低碳节能的原则。集约利用、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实现设施的共建共享;以保护工业园区及周边村庄的环境为重点,加强绿化防护与污染物的处理,促进产业园区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在理想的工业系统中,主要行为者之间的物流达到高效循环,投入系统的各种物质流入和流出系统的各种废弃物的流量远远低于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流,循环经济项目园区规划中体现这种循环思想不仅局限在一个企业内部,更重要的是工业园区整体的优化;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作者:崔洪彦单位: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工业制造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迫切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的逐渐加剧,工业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1成本管理面临的困境在当今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这包括了直接冲击产品销售链的国内工业制造厂家和国外的老牌知名企业。由于国内通货膨胀、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国内的材料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也在迅速的增长,再加上人民币处于长期的升值通道,这对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基础设施、制造服务业的逐渐完善,产业供应链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东西部、沿海与内地的差别,成本控制手段受制于地域性的影响较大,一般是通过降低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等进行成本管控,在技术创新和科技引进方面,并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这就导致了当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成本上升时,导致生产的产品远远高于别的企业成本,这些企业将会直接受到巨大的冲击。
1.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在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实务中,企业的管理观念存在成本管理范围、参入人员范围层级的问题,缺乏管理手段,管理目标不明确等,正是因为这一系列问题,国内工业制造企业的管理观念较为落后。对于很多企业而言,他们把成本管理范围局限在生产过程中,而并没有涉及市场的作用范围,因为一个是可见的范围,一个是虚拟抽象的浮动范围,企业无法准确地评估成本,改善管理体制,这导致单件产品的成本也居高不下,工业制造企业无法在行业内具有竞争优势。在成本管理手段方面,大部分的企业手段都很单一,都是依靠在各个环节设置成本管理专员进行统计,然后,汇总所有环节的数据计算出总的成本,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效率很低,无法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企业。在成本管理目标方面,企业管理层只是认为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企业最大的利润,并没有全面的考虑,例如,很多产品的价格都是在大幅度的降低,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这样才能稳定快速的发展工业制造企业。因此,为了改变工业制造企业的这种成本管理的困境,需要提出一种既高效又准确的成本管理方式,分析出成本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合理的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本会计正是符合工业制造企业需求的成本管理模式。
2成本会计的含义和内容
2.1成本会计的含义在企业中,传统的成本会计,是指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会计人员通过对公司生产消耗的总额进行统计数据,网络信息化储存数据,总结数据规律,汇总各部门结果,最后计算出公司生产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因此,成本会计是一个流程,包括了预算、统计、跟踪、控制和服务等。然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成本会计扩大了原本的设计领域,逐渐向外延伸到工业制造类、金融类、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当今世界公认的成本会计,包括了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决策、成本考核等多方面的内容。目前,大多数企业所需要的内容是,通过获得传统的成本会计的信息,制定一系列的对策和方案,有机的改善企业的会计环境,系统化的完善成本会计的准确性,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降低资源平均成本,提高产量。但是现代的成本会计的内容,并没落实到工业制造企业的会计实务中,会计的实务工作成为了当今我国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内容。
2.2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
2.2.1计算成本原材料的成本对于企业而言,十分的重要,但是盲目的计算成本值却可能成为企业的隐患,因此,在成本会计中,成本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地,能够充分的反应部门中材料费用和加工运输费用,有效地给企业带来指导意义。如果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数据是错误的,那么企业的评估和审核结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生产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改善成本管理的方案,成本会计会及时根据市场中的价格波动评估运输费用和原材料费用,科学地给工业制造提供指导作用,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2.2.2确定目标成本为了优化成本的决策,企业需要根据成本统计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并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降低所需要的成本,在优化选择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案控制变量,使成本最低化作为制定目标产品成本对比,择优出最合理的方案。同时,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使每个环节的成本都得到有效地控制,最终确定目标成本,通过完美执行设计方案而获得目标成本的有效性。
2.2.3防止挤占成本在企业的成本会计内容中,加强成本控制,防止挤占成本是重要的一步。企业中加强成本控制的原理是:通过管理者执行成本控制策略,以身作则,进行节约,严于律己,严以律人,从高层到底层改善、节约各项成本的使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培训和奖惩措施,有效提高各个部门的成本意识,让成本会计在这方面起到有效地促进作用,
2.2.4加强成本责任成本责任,是企业对所有人员在成本方面的职责所作的规定,通过这种责任制的建立,可以提高员工的自我责任感、自我监督意识,把事情的责任分摊到各个职工和管理人身上,并把这种成本责任规定在员工合同中,让员工合同有效地制约员工的成本意识的养成,各个部门和责任人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的竞争力。
3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落实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制造企业需要通过成本会计的管理理念,改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通过加强成本预测体系建设,确定成本目标,优化成本计划方案设计,制定成本方案,完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加强成本管理,完善成本核算程序,强化成本分析,完善会计审核机制,强化会计报表管理,落实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会计实务工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确定成本目标成本预测,是成本会计必不可少的阶段,会计部门应当落实工业制造产品的成本预测体系,改进预测值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针对市场中的原材料的价格、运输价格、制造设备折旧价格、时间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估算出同一时期水平的预测成本值,并总结归纳出成本目标。
3.2制定成本方案成本方案,是成本会计中重要的一步,通过成本方案的制定,可以有效地为工业制造公司的成本管理部门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改善成本方案的设计,并根据市场的价格的变化,实施有效地和准确的会计原则,科学的提高成本的可预测性,通过成本会计的作用,促进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发展和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3加强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对于成本目标和成本方案的确定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好坏决定了成本目标和成本方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成本管理和企业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与企业管理类似,成本会计中的成本管理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手段,在管理中包括了原材料的采购管理、运输成本管理、制造成本管理、销售成本管理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成本管理。通过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可以有效落实成本会计在工业制造企业中的实施,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改善企业的管理面貌,带动企业的产品销售,形成成本管理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4强化成本分析现代成本会计中,会计计量和会计核算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物价的不稳定性,相关部门根据成本会计的方法,设计严格的会计计算体系,结合企业的各项参数,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成本分析方法,强化风险意识,优化企业对于原材料的选择方式,并结合计算机网络数据技术改进现代的成本会计,提高企业的核算能力,改善各个部门的综合能力。
3.5强化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报表是管理的数据,行业内有一定的企业会计标准,工业制造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实施特定的会计报表标准,通过对制造市场进行调查,有效地制定标准,提高成本会计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为了在企业建立合理的标准,国内的工业制造企业需要把企业自身的标准和其他企业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为国内的新标准的形成起到基础建设的作用,促进国内的工业制造行业的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工业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成本会计能够适时地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合理的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将成本落实到工业制造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企业需要加强成本预测体系建设,确定成本目标,优化成本计划方案设计,完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加强成本管理,完善成本核算计算程序,强化成本分析,完善成本会计审核机制,强化会计报表管理,以达到提高国内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会计的实务工作。
作者:李振华单位:株洲联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目标的对象不清晰
机械制造加工业进行成本核算,主要针对的是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固定费用,而企业所需的成本核算要为未来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管理层需要借助对市场变化情况的具体分析对机械制造加工成本进行决策,所以,必须对成本核算的目标及对象进行明确。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机械制造加工业并未严格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进行核算管理。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多元化经营和生产,但通过对成本核算的简化,对不同产品进行统一的成本核算,导致其核算目标不够清晰,没有突出重点问题。细节上看,企业的成本差异暴露无遗,如不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和控制,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此,机械制造加工行业应重视核算目标不清晰这一重要漏洞,否则加工成本的准确性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二)成本核算管理标准不科学
核算标准的科学合理是促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经济效益有效提升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必须对成本预算标准及执行标准进行明确划分与合理分配,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管理标准,才能促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我国尚且缺乏统一的成本核算标准,多数企业笼统分类核算对象并进行成本核算,未形成统一的核算标准,且无法分出制造费用中的明晰项,最终导致成本核算出现差异。另外,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严谨性与程序性很强,但部分工作人员为了谋取私利使成本核算职能逐渐弱化,造成了核算管理的漏洞与误差,最终的成本核算也缺乏准确性,对企业发展规划及策略决定产生严重影响。
(三)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成本核算方法直接决定了成本核算的最终结果,大多数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所运用的核算方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影响成本核算结果出现偏差。例如对产品的生产费用进行计算时,将其分配到直接与间接费用当中,而成本分工的明细化及专业化日益突出,在生产组织管理过程中,多数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共同对零件进行购买,受生产模式的影响,简单的对生产成本费用进行计算是不可行的,同时产品成本分摊也不能简单化。所以,计算分摊核算时,需要依据原始票据进行成本核算。而企业生产过程中,与其他企业合作购买的原材料所需的原始依据并不完备,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产品完工前的真空期。在没有完整发票的情况下,企业对材料的采购及加工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就变得十分困难。同时虚高利润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二、机械制造加工业成本核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ERP系进行建立,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提供管理平台,便于企业决策层及员工对决策运行手段的运用。对ERP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建立,进一步整合企业采购、经营、生产、物流等系统数据,对信息交流进行加强,以促使决策力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如变更合同时,采购部门获知变更信息及时,对采购计划进行更改,使库存积压物资的利用更为合理;生产部门对生产工艺进行变更,使排产工序得以进一步优化;财务部门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避免了资金占用等严重问题的发生。此外,及时进行成本管控,对实际成本与预算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解决不合理现象与管理漏洞。如下发排产工序后,车间对生产人员的工作量进行安排,一些简单产品安排在大设备上进行生产,就会出现工时成本偏离预算的漏洞和问题。此时管理人员依据ERP系统及时发现这一问题,并积极作出制止行为可有效促使生产及管理成本的降低。
(二)进一步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
机械制造加工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比较复杂,由于核算方法的不合理,机械制造加工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往往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工作管理,忽略了不同核算对象的固有差异,这就影响了成本核算的精确行,机械制造加工业的成本水平也就得不到准确衡量,容易出现成本核算偏低、偏高的问题,严重影响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必须对不同核算对象之间的固有差异进行明确,如明确制造成本与人工成本产生的不同差异,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对具体的对象进行成本核算,以符合对象的原则对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制定,并进一步促使核算管理的加强,针对不同的核算对象运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管理。这样一来,特定核算对象都匹配有对应的成本核算方法,且每一种核算方法都能对特定的核算对象进行准确衡量。从而有利于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发展更为稳定。
(三)成本核算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在生产和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成本的性质各异、种类繁多,针对不同性质和类别的成本核算项目,必须确保运用统一的核算标准或依据进行成本核算,这样各项成本的核算依据标准才能准确衡量不同项目的成本费用。对此,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对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及标准进行建立,同时确保核算标准的简便性与合理性。其中,核算标准的合理性是指每项成本核算的标准能够充当核算标尺成为相应成本对象的核算依据,其标准对相应成本对象的度量必须科学及合理;如每小时支付的平均工资可以被当作为人工成本的核算标准。核算标准的简便性是指所制定及运用的成本核算标准必须简单易懂;如成本核算标准比较繁杂,就会给成本核算工作带来许多麻烦,不利于核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成本核算标准的建立过程中,必须确保标准的简便与合理,这样核算人员在才容易理解和执行。
(四)合理运用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核算通过成本计算进行工作处理,其计算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与科学。所以,企业应当对科学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选择,实事求是的开展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如将企业外包成本分摊成产品的人工费用是不合理的,运用这种计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容易影响机械制造加工行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成本核算,就必须将外包成本归于生产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而不能作为人工费用进行核算。又如以支出原始凭证作为成本计算的重要依据,而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又无法及时获得已支出的原始凭证,已支出却未获得原始凭证的情况下,这些支出往往不会被纳入成本进行计算,这就违背了成本核算的客观与严谨,致使成本计算出现错误和遗漏,导致账面成本偏低,影响企业高估利润。对此,企业在成本核算工作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将已经产生的支出纳入到成本中进行计算,从而不断提升成本核算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规范成本核算制度与标准,运用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针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成本核算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进一步强化企业成本核算准确性和科学性,从而为机械制造加工业的生产及经营提供良好保障。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借助企业内部群策群力,对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改善,并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方法,进一步推动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芦娜
1工业设计的特征
1.1实践性强
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设计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自然、环保以及和谐,因此工业设计这项工作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有较强的应用性。
1.2时代感强
应该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工业设计应该有不同的需求。在当前新的形势之下,工业设计的基本需求就是绿色、节能,由此可见,工业设计还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2工业设计的发展现状
在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设计行业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工业设计历史较短,发展的速度相对比较缓慢。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企业面临经济方面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一些企业开始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意义,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工业设计当中。并且这些企业在工业设计中也确实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资源,他们希望能够通过优化工业设计来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
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包括了很多的步骤和环节,例如:产品的设计以及产品的制造等,此外还涉及到了产品的售后服务等环节。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当前我国主要依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实现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高,这也限制了我国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此外,虽然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在投入的资金方面还不够充足,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缓慢。我国工业产品的质量虽然在最近几年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工业产品的使用性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产品外观的设计上还有所欠缺。
4工业设计以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
工业设计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如果能够将这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那么就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很多的小型企业在生产的技术以及生产的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样就使得他们在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上难以取得突破,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为企业的工业设计带来了难度。所以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政府的相关部门需要充分的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对市场经济进行合理的、适当的调节,从而更好的引导工业企业朝着节能以及环保的方向发展。此外还可以对中小企业给予一定财政方面的支持,鼓励他们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人们对于工业产品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工业设计以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也需要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这就要求工业设计以及机械制造的相关人员能够了解当前的发展情况,更好的抓住机遇,积极的迎接挑战。
作者:陈永胜 单位:秦皇岛首钢长白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机械工业是为能源发展提供装备的重要产业
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及国防建设提供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机械工业总体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茅,我国发电设备的产量占全球60%左右,产业结构也有所改善,产品技术逐年提高。世界最大的单机容量泰山核电机组1号机组175万千瓦核能发电机成功研发,我国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充电桩、高压绝缘套管等一大批长期受制于进口的关键零部件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我国在能源装备的其他方面这些年也有了长足进步,许多产品、许多关键技术已经替代了进口。但是,机械工业也是生产规模大、生产战线长的耗材耗能大户,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还有很多产品能源排放超标、技术改造乏力、工艺水平落后、高效节能等高档产品供给不足。在资源制约、能源安全与环境约束矛盾加剧的形势下,机械工业为能源产业和能源的生产、消费提供高端的产品以及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带头节能减排;一方面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为社会提供先进、高效、节能和环保的设备和产品,为各行业和社会做出贡献。“十二五”以来,我们按照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为先”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创新驱动、绿色为先的战略推进中做了一些工作。我们加快发展核能、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设备,加快发展高效节能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装备、煤炭清洁利用及海水综合利用装备,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并且努力高质量地满足钢铁、有色、建材、船舶等行业对高效、节能、低排放产品和装备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节能减排工艺设备,提高设计、制造环节的能源材料利用率等措施,加大推进自身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步伐,促进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产品升级,努力为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做出贡献。当前,机械工业正在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关于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在加快推进全行业深化改革和提质增效升级。
二、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
各行业都处在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面对着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重要使命,只有加强相关产业间的合作协作,拧成一股绳、一股劲,共同破解难题,实现协同创新,才能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振兴步伐,共同行使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履行责任。这次会议就是以能源市场化改革和生产转型发展为主题,邀请各界精英共同探讨今后能源装备发展如何适应国家能源市场生产、消费方面的需求,从而实能源装备的高端制造化。我们也将广泛听取来自各界人士的真知灼见,以全力推进机械行业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王瑞祥 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
1河南省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及现状分析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始于“十一五”,总量跃至全国第7位,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迅速壮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规模以上装备企业完成增加值902.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4%,实现销售收入3294.7亿元;2011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248亿元,2012年达到近9100亿元[3][4]。在输变电装备、农业机械、矿山装备、基础件等领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自磨机和球磨机、支护高度最大的矿用液压支架、第一套特高压开关和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等一批重大标志性产品和技术装备。当前,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针为: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持续做大做强51户重点企业和20个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园区,壮大“两谷-基地”,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提升输变电装备、矿山装备、现代农机等8条优势特色产业链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4]。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的经济创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已初具规模,但同时也存在龙头企业不强,综合竞争力不够。从装备制造产业的全球价值链(GVC)现状分析,河南省重点扶持的装备制造企业目前还不能依靠自身的品牌优势在装备制造业GVC中占据有利地位,产业整体价值增值偏低;此外,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成套产品的集成度不高,品牌影响力偏弱,部分零部件配套企业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处在劣势地位,竞争力不强。
2河南省装备制造产业工业设计现状分析
2.1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的认知现状调查
通过对河南省重点培育的51户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考察,包括登陆企业官网,与企业管理层(研发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邮件访问,获取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的认知现状。从企业网站的招聘信息来看,明确提出招聘工业设计专业的有8户,占15.7%,招聘人数在2人,均是成套设备生产商。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了产业的现实状况,即目前河南省有能力生产成套(台)设备的企业虽然都拥有自己的产品价值链,但由于技术差距、品牌差距的存在,价值链的效益不高,产品的研发投入不够,产品外观造型多是抄袭或跟风模仿,对工业设计的投入非常有限,另一方面,非成套设备生产商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零部件配套商,根本不会去关注工业设计的价值。通过网络邮件调查“工业设计的作用(多选)”,调查一共发出153份邮件,共收到131份回复,其中明确回复“不知道什么时是工业设计”的有23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使产品更美观”的有98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使产品更好用”的有32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有16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有15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的有9份。
2.2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工业设计相关数据调查
对企业管理层回复的邮件进行分析,统计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在产品造型设计阶段主要采取的形式、企业工业设计师的岗位规模、学历结构现状。对“企业在产品造型设计阶段主要采取的形式”的统计,由工程师负责的占63.6%;由企业工业设计师负责的占18.2%;与设计公司合作的占11.4%;与设计院校合作的占6.8%。对“企业工业设计师在岗人数”的统计,0人占54.8%;1-5人占28.6%;5-10人占11.9%;10人以上占4.7%。对“工业设计师学历结构”的统计,大专学历的约占34.3%,本科学历的约占65.7%。
2.3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现状
从调研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整体发展滞后,与国内其他装备制造业发达地区比较,工业设计发展水平远不足以支撑河南省装备制造产业的转型与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51户河南省重点扶持的装备制造企业中仅有8户近两年在招聘工业设计人员,而其它工程、营销、管理、财务等人员几乎各企业每年都在招聘,由此可见工业设计在大多数企业中处于边缘地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2)企业对工业设计的认知程度远远不够。大部分企业管理层人员对工业设计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美工”层面,依然把工业设计与“表面功夫”混为一谈,对于工业设计在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加品牌价值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没有意识到工业设计在成套装备产业链中的价值。(3)企业工业设计人才层次普遍偏低,无法参与或不足以承担企业产品研发的重要任务,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工业设计人员学历结构主要集中在本、专科层次,几乎没有工业设计专业的研究生,这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设计在企业应用的深度。总之,在调查的河南省装备制造业重点扶持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工业设计的价值,企业重技术轻设计,一味地强调技术创新,几乎忽视了工业设计在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
3产业升级背景下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发展策略
3.1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工业设计的基础
比较我国工业设计发展较好的地区,其发展之路有以下共性:一是工业产业基础雄厚;二是政府引导,搭建平台,在企业推广工业设计,为企业与设计机构建立合作桥梁;三是通过地方高校加强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积极推动企业与地方院校进行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5][6][7]。目前,河南省装备制造业从规模上具备了发展工业设计的产业基础,同时河南省装备制造产业已经到了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3.1.1政策基础-行政导向2006年,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了工业设计对于制造业发展的作用。2007年,国务院的《关于加快服务业的若干意见》6次提到了发展工业设计。2010年,工信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2011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在重点推进的八个领域的高技术服务中,排第一位的是研发设计服务,对发展工业设计给出了相关的行政建议。2012年,工信部印发了《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尽管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前所未有地重视工业设计,但是,通过在河南省工信厅网站以及文献资料查阅,发现河南省政府部门关于发展工业设计的政策文件还相对较少,政策基础较为薄弱。3.1.2人才基础-高校规模河南省经教育部批准设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9所,近年来部分院校也相继获得了设计学和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无论是在办学规模还是教学水平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国内外设计大赛中频频获奖,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全国各地。但是,跟其他设计教育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以下差距:(1)办学层次有待提高。河南省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已经初具规模,但办学主要还是集中在本科阶段,有硕士点的高校也不多,目前,河南省还没有工业设计博士层次的教育。(2)培养体系有待改进。部分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完全照搬国内其它院校,培养目标不切实际,没有自身的办学特色,造成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专业能力不接地气,不符合地方产业对人才的需要。这是目前很少有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留在河南本省工作,人才流失严重的原因之一。
3.2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的发展策略建议
(1)加强政府的行业规划和引导职责。依据国家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制定《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指导企业实施,有效贯彻落实工业设计产业政策,设立政府优秀工业设计奖,在装备制造企业积极组织开展各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示范基地的筹建、认定工作,发挥政府对行业的宏观指导作用,带动区域和产业工业设计的发展。(2)出台优惠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支持方案。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来豫落户,积极探索营业税减免、设备费增值税抵扣等政策,实行工业设计服务按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装备制造品牌企业研发面向国际市场龙头产品的工业设计项目。(3)支持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的创造和推广。通过政策法规强化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意识,鼓励企业建立专利联盟。完善设计院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利益保障和实现机制,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加大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工业设计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4)健全系统化的工业设计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体系。逐步完善由职业技术教育(大专)、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研究型人才培养(硕士、博士)的系统化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机制。并根据需要“请进来、送出去”,利用国内外资源,聘请世界知名设计大师来豫讲学或指导设计项目,将具有发展潜力的设计师送到国际知名设计机构交流访学,多渠道培养工业设计人才。(5)规范发展工业设计中心。在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设立工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发挥中心对于聚集企业、增强规模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实施设计创新战略转型的重要作用,加强园区中心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中心平台与地方院校的合作交流,切实搭建好“官-产-学-研”合作桥梁,促进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向企业推出“好设计”;利用创新设计推动行业龙头品牌的形成,提升产业竞争力。
作者:黄晶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刘国昌苟秉宸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
产品设计方案多样化及其可制造性评价体系
1设计方案多样化
产品概念设计既是客户需求的不确定语义表达,设α是产品概念设计客户需求域X中的一个元素,元素α在产品概念设计原理功能设计域Y中存在对应的特定含义设为集合A,设计方案域Z中的对应方案集为S。产品概念设计的自然语义就是一种MNXYZ⎯⎯的映射,其中M和N分别是从X到Y和从Y到Z的映射,从模糊集合的角度分析,上述元素、集合及其映射的隶属关系分别是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单一的客户模糊性需求映射到产品原理功能设计域和产品概念设计方案域,其目标并非一个确定的解,而是满足一个由满足设计需求的多个解组成的集合,当然,集合内的解的情况是不确定的,可能是唯一解,多解甚至空解。在概念设计的客户需求往往是多种不同形式的需求的组合,即需求集,需求集中各个元素之间存在“或”或“与”的联系,设概念设计需求域X的两个元素分别为α和β,那么它们在产品功能原理设计域Y中的组合体的解释由以下集合运算决定。同样,从功能原理设计域Y到设计方案域Z也存在上述关系。因此,设计需求集产生不同的产品功能原理组合集,进而产生不同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案集。
2概念设计可制造性的多属性评价体系
本文作者把可制造性定义为:在给定制造资源的条件下,对产品概念设计工业设计因素所具备的制造可能性的评估与优化。产品概念设计包含多重属性,工业设计阶段是产品可制造性的决定阶段,而工业设计主要分为形态结构、表面材质、人机布局、色彩涂装等几个属性,各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设计方案可制造性评价的多属性体系。如表1所示。每一个产品概念设计方案集都凝聚了设计师的辛勤的汗水,产品概念设计的评价因素和产品的种类有密切的关系。有些产品如家居设计,人机设计的属性权重就要大一些,而机械产品形态结构属性权重反而会大一些。所以各个属性的权重随着不同的产品类别不同,也存在着产异性。
产品概念设计是从客户需求到产品概念创新的复杂映射过程。产品设计方案的多样化和产品概念设计工业设计阶段的复杂化,使得概念设计可制造性评价涉及因素广泛且关系复杂,因而需要针对多种条件进行评价和决策,以获取一定制造资源条件下综合性能最优良的方案。常见的评价系统由专家主观赋值得到属性权重,然而由于专家经验、背景、教育程度的不同使得其评价具有主观性强等缺陷,因此将专家权重系数引入多属性决策中,增强多属性决策方法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继而为产品概念设计可制造性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有效地决策方法。
基于判断矩阵信息的多属性决策
对于多属性群决策中的属性和专家赋权问题,鉴于专家对于属性的权重信息和专家权重信息完全蕴含在专家给出的矩阵中,故应充分挖掘判断矩阵的特征信息进行赋值,从而即获得专家对于属性的权重,又通过比较判断矩阵或者权重的质量获得专家权重。基于判断矩阵信息的语言多属性决策方法主要分为两步:首先是专家对评价体系的各个属性进行赋权;然后确定各个专家的个体可信度权值。以上两个步骤均基于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并采用客观赋权进行。
1属性赋权
问题的属性权重未知。同时聘请专家采用9级评分的方法,分别对各个属性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专家kE给出的判断矩阵为()(1,2,3,,)kAk=K,由判断矩阵得到的属性权重独立考虑各个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当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的时候,认为ijjiaw=w。但由于专家认识的局限性和实物的客观复杂性,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一般不会满足一致性要求。因此期望由判断矩阵(k)A得到属性权重
2专家赋权
在给定专家进行赋权的时候,应从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进行考虑,一般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好,该专家的属性权重的判断矩阵的可信度就越高。专家的判断矩阵的一般形式为:专家个体的权重值与专家一致程度相关,专家一致程度即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中判断信息的一致程度。因此提取专家判断矩阵的全部信息以确定其一致性程度,是确定专家权重值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提取专家的全部判断信息呢?根据参考文献的定理,对一个n阶判断矩阵kA,最多可以提取出一致性专家判断矩阵的个数是n2n个。针对提取的专家一致性判断矩阵,本文采用以下方法确定专家的权重值。根据前面的定理提取出n2Nn=个构造一致性矩阵的元素组合,并将这些元素组合构成一个元素集合记为Q,通过Q和一致性矩阵原理构造一致性判断矩阵,记为2,1,2,,nsAsn=,并且每个矩阵可以得到一
3评价实施方法
步骤一:利用式(4)由判断矩阵得出各个
可制造性评价实例及分析
自行车租赁系统通过便捷的操作和时尚的外观和综合工艺性,通过物联网技术完成不同机柜之间的数据交换,为市民提供服务。系统结构较为复杂,零部件种类和数量繁多,设计条件涉及面广,约束关系复杂。现选取4位专家从4个属性对某一方案进行评价。属性分别包含形态设计、人机布局、表面材质和色彩涂装。得到了四位专家的判断矩阵为步骤三利用线性加权法集结属性信息和专家信息,并选出最优方案。易看出4个专家中有3个专家都认为属性结构设计属性最为重要,而人机设计属性、环境保护属性和需求设计属性的重要性相对接近且比结构设计的重要性要小。由此分析:由专家234E,E,E得到的属性权重较为一致;专家234E,E,E的权重系数应该接近且大于1E的权重。从案例计算结果看,234w,w,w一致性较好,且结构相同,均显示属性1权重最大,容易看出专家权重2ξ,3ξ,4ξ数值接近,均大于1ξ。同时也容易看出专家4E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最好,可以看出本方法具有简答明了且快捷有效地特点。
结束语
概念设计可制造性评价是一个多属性的决策问题,在面对制造因素制约的前提条件下,评价专家的主观判断致使决策行为不一致。由于专家对某个实际问题的决策的判断完全蕴含在其给出的判断矩阵中,因此应该充分挖掘专家判断矩阵信息,从而得到属性权重和专家权重。本文利用一致性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设计评价方法:挖掘专家判断矩阵中的信息,得出专家权重,以得出最优方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现代各行各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进步。制造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生产与管理的信息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信息化成为现代制造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设计、制造、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业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市场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先进的制造技术是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的核心要素,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将数字技术与产品设计、制造、生产和管理相结合,是现代工业制造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就我国目前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来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限制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工业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展开研究与探讨,报道如下。
一、我国工业制造企业的现状
(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许多制造企业为了符合市场需求,生产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产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多元化生产中,导致企业经营复杂,也导致企业管理的难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无法通过专业经营和合作来提升经济效益,存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二)制造企业缺乏信息应用能力
随着经济市场不断变化,许多制造企业由于缺乏信息资源,加之信息获取渠道狭窄,在信息时展中,没有注重开发信息渠道,也没有重视信息的利用价值,只注重企业的短期效益,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机。
(三)管理方式单一
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企业在成立初期快速的发展会使得经营者忽略了企业管理活动,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问题,对企业的管理能力造成了影响,同时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此外,管理模式的单一,也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下降,管理问题更加明显。
二、工业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制造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容易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落于他人,而许多大型企业则注重产品创新和自主技术的研发。因此,制造企业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前,并不断创新出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1]。
(二)优化内部管理
制造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对其市场竞争的优劣有直接影响。许多国外制造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市场对不同型号产品的需求,同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大批量生产的优势。因此,通过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制造企业管理的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提高生产效率
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人力资源、财务、材料、生产、客户等数据库,在完善企业信息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外部信息资源的收集,充分利用互联网,为企业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企业也可以利用局域网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
三、工业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水平
在目前制造企业中,许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的影响,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2]。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领导,导致各部门在信息化管理中缺乏科学的衔接渠道,导致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从而消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需要加强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从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水平和应用效果。利用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外部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收集外部组员,实现对企业采购、生产的合理调节。因此,管理者要重视转变自身的管理意识,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企业需要增加信息化管理的投入
许多企业由于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也没有重视信息设备的购入,对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投入较少,这也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原因。因此,企业要增加信息化管理的投入,增加计算机、打印机、服务器等设备的购入,同时也要重视设备的养护和维修,从而保障设备的使用年限。企业应当确定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可以通过检查管理流程是否实现信息化来考量。例如生产、供应、销售业务是否连贯,财务处理是否符合流程。尤其要注重电算化与信息化的区分,仅通过用计算机来取代手工作业都只能被成为电算化,而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的基础,实现传统业务流程的改变,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企业利益,这也是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的。信息化管理的任务在于加速工作处理的效率,若不对传统的工作流程、规范和标准进行更新与改变,则无法与信息化管理相适应。
(三)健全配套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信息化不仅仅在于引入信息技术,而是在于实际应用,尽量将企业各种资源数字化。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统一产品在不同部门的命名不一致,从而引发了问题。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等企业活动进行信息化改变,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过程。在信息化管理推行的过程中,管理者对于信息化管理的战略目标、人才资源配置、实施过程是其能否取得应有效果的重要前提。在企业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管理者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减少建设成本,从而推动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于是相匹配的管理模式,从而制约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四、结束语
制造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来思考,保持步调统一、逐步实现的方针政策,才能够获得信息化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
作者:蒋正华 单位: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1甘肃省装备制造业
甘肃省装备制造业主要来自国家“一五”、“二五”时期的重点项目、三线迁建项目和改制民营企业。甘肃装备制造业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为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1.1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整体稳定,围绕“十二五”规划和“3341”项目大力发展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并以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自主创新为动力、产业承接转移为方式、企业重组整合为突破口,不断增强了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甘肃省装备制造企业主要来自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和庆阳等地区。其中兰州装备制造业行业众多,包括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主要发挥了兰州的交通枢纽和甘肃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的优势。天水装备制造业主要是电器制造和机械制造,交通便利是最大的优势。白银装备制造业主要来自能源生产和资源加工,凭借其煤炭和有色金属等自然资源优势。金昌装备制造业主要来自化工和矿产加工,依托其镍矿藏资源优势。庆阳、平凉等装备制造业主要来自石油产业和有色金属,发挥了丰富的石油、金属等资源优势。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甘肃省装备制造业主要以政府力量、交通优势及资源优势为推动力,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以企业自主发展为动力,形成了独特的装备制造业体系。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可有效提升工业化的进程。甘肃省装备制造业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甘肃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政策的推动下,在机床设备、新能源装备制造、通用设备、电机设备等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同时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在全国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
1.2甘肃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相比,甘肃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不足,技术成果产业化程度低。虽然甘肃省个别装备制造企业拥有优势产品,但总体来看高端产品还是比较缺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体系。目前,甘肃省大多数装备制造企业主要依赖引进、吸收、再创新,对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较弱,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缓慢。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细分行业差异较大。甘肃省装备制造大型企业基本按照全生产要素的模式发展,而中小企业则规模不足,生产要素短缺。产业大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而价值链高端的产品较缺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1.3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策
(1)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甘肃省制造业分布不均匀,呈现各自为政的态势,若能发挥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联动作用,不仅可以扩大服务业的范围,而且可以有效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加强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需抓住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集中精力攻克技术难关,并通过服务业为装备制造业提供良好的设计。通过积极构建各级工业设计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可为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新品研发、成果宣传、品牌建设等发挥积极的作用。
(2)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完善创新服务体系甘肃省装备制造企业的员工制度、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需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办法和科学的激励机制。建立以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各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相关服务业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建设从产品研发、成本控制、加工生产、技术培训和产品检测等多方面的支撑服务体系,培育一批高水平、高标准的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跨区域、跨行业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合作机制,积极支持联合攻关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技术难题;有效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水平,积极推广科研成果并应用于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研发中。
(3)优化结构配置,培育装备制造企业集群,促进两化融合积极优化资本要素配置,为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资本,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平台。有效完善技术要素配置,利用高新技术改造装备制造业,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实现“引进消化再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转变。培育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速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设计、研发、生产、营销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有效促进两化的融合。
2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建立了数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使得工业设计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设计专业机构1200多家,从业人员约30万,年产值约300亿。从区域分布来看,工业设计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型制造企业的工业设计机构已达200多家。
2.1甘肃省工业设计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
甘肃省工业设计起步较晚,无论是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还是众多中小企业,对工业设计的认识还不到位。多数企业对工业设计仅仅理解为造型设计,没有认识到工业设计在品牌形象、人机分析、虚拟仿真和受力分析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甘肃省工业设计发展中,2010年由兰州理工大学发起,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批准成立了甘肃省工业设计专业委员会。同年兰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成立了兰州市工业设计创新服务联盟,为装备制造业和工业设计的结合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服务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工业设计专业委员会创建了甘肃首个工业设计信息网站平台,服务联盟现建设了兰州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
2.2甘肃省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美国哈弗大学的迈克尔提出价值创造是由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和运输等过程完成的,该过程称为价值链。在装备制造业中,工业设计渗透到装备制造业价值链的全过程中,其包括利用工业设计技术和方法对产品进行外观设计、结构优化、功能定位、文化内涵赋予和情感体验设计等一系列活动。目前是甘肃省贯彻落实“工业强省”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机遇期。甘肃省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传统产业做优、支柱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的三大战略,都需要依靠工业设计提升产品的外观、性能和品质,以此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针对目前发展现状,构建面向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势在必行。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可有效集聚装备制造业相关的企业、科研高校、设计机构、设计个体和原材料提供商等,为他们提供便捷的相关服务,将尽可能地利用一切设计资源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3面向装备制造业的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建设框架
面向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工业设计服务平台以兰州为立足点、以甘肃为重点服务范围,为甘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信息、人才、技术、方案和设备等资源,包含公共技术研发与信息共享服务、设计创新与资源引进服务、成果推广与交易服务、人才培养与培训服务、成果评价与测试服务等,将为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相关的机构提供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有效的服务平台。
2.4建设工业设计服务平台的技术手段
服务平台将采用主流的J2EE应用框架,B/S三层体结构,可兼容多种工业设计应用服务,实现系统的跨平台运行,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兼容性和扩展性。对政府、企业和高校等不同用户,设定不同类型的用户权限,提高服务平台的安全性。
3结语
为了更好地促进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进一步加强其与现代服务业的结合。通过建设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可有效促进创新体系的完善和结构配置的优化,进而激活企业活力和提高产品竞争力,有效推动甘肃经济的整体发展。
作者:苏建宁张秦玮王鹏张书涛单位: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论文摘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信息化指标体系方案和国家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业企业所处的经济、技术现状,利用属性层次分析法导出企业适度发展信息化的步骤,设计了一套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企业综合信息化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将有助于老工业基地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工作.
论文关键词:属性层次分析法;信息化;指标体系
1引言
为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我国信息产业部推出了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试行方案.但这些指标体系都是从宏观上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评测,企业自行制定发展信息化对策.这样造成的盲目性,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不能使信息化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战略.
本文借助现有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战略,利用属性层次法的球赛模型对企业重要的信息化指标进行比较,提出适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模式.
2企业综合信息化指标设计
2.1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目标
通过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可以改变传统老工业的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特征,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尤其是挖掘相对竞争对手而言企业独特的潜在竞争优势.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仍具有其一定程度的产业优势、科研优势和产业技术工人优势,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在全国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能力较差,产品增值服务较弱,迫切需要加强综合能力.振兴东北迫切需要尽快将以降低成本为主要手段的推式生产模式转变为一切以市场为出发点,重视客户满意度的客户拉动式产品生产方式.
针对东北制造业企业目前信息化发展的现况,企业应以综合信息化为发展目标,其特征是以核心业务信息化为目标,把焦点集中在核心价值上,向综合化、网络化的方向延伸和扩展,强调信息化与业务类型匹配,与自身业务发展阶段匹配,与企业的管理基础、企业资源匹配.在合理投入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实现整体最优.
2.2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构造东北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目的在于从微观推进综合信息化,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具体做法就是以整体的价值链信息化为发展路线,以主导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化做为重点,然后向上游集成研发过程信息化,向下游延伸到市场,在集成和优化的思想指导下,去实现基础信息化.在实现基础信息化的同时,部分地选择有用的集成和优化的应用,正确引导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3老工业基地企业综合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具体选取的指标如下:
1)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指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部门,有关领域及业务工作中普及应用的程度,用百分比表示.
2)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指信息技术设备完成的业务量占企业总业务量的百分比.
3)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应用率指标适用离散加工制造型企业工程技术水平的评价.
4)网络化程度及企业信息网络的规模与水平指企业联网的计算机台数占企业计算机安装总量的百分比,企业上网及网站的数量与质量,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网络化程度.
5)集成化程度(管理控制一体化)据龚炳峥方案改信息集成,过程集成,用户集成.
6)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指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的深广度,主要业务流程的覆盖面及质量水平.
7)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反映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状况,管理信息化应用覆盖率及数据整合水平.
8)产品和服务信息附加值指标指是否系统地确定了顾客需要或将从中获益的信息产品或服务是什么?(灵捷审计).
9)ERP应用覆盖率指ERP完成的业务量占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总业务量的百分比,ERP覆盖率是指企业由ERP完成的管理工作量占企业资源规划管理工作总量的百分比.
10)新技术信息吸收能力(董景荣方案).
3运用属性层次模型的企业信息化指标排序
3.1方法的选择
1997年,程乾生教授创立了属性数学,在属性测度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属性测度和属性判断矩阵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结构决策的方法——属性层次模型AHM.与Saaty在1977年提出的层次分析法相比,AHM既不需要计算特征向量,也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运算量小,科学性强,是简便有效的决策方法,两种决策方法皆分3个步骤,即建立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相对权,计算方案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以进行决策.用比赛模型刻画这2种方法,层次分析法相当于举重模型,而属性层次模型方法相当于球赛模型,2种方法皆是合理的.用例子说明属性层次模型相比于层次分析法计算更简单有效.
3.2建立属性层次模型
1)建立现阶段东北企业信息化层次结构(只考虑第一层),如图1所示.
2)以下的标度法确定判断矩阵中的元素
3)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相对属性权
由标度定义AHM的判断矩阵元素应满足以下条件:
由以上的排序得出:W6>W8>W5>W10>W4>W9>W7>W3>W2>W1.其中:W6代表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的权重;W8代表产品服务信息和附加值的权重;W5代表集成化程度的权重;W10代表新技术吸收能力的权重;W4代表网络化程度的权重;W9代表ERP应用覆盖率的权重;W7代表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权重;W3代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应用率的权重;W2代表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的权重;W1代表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的权重.这些权重说明,老工业基地企业在发展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提高自己核心业务的信息化水平,这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其次,要着重提供产品服务信息和产品的附加值,这体现了企业要以市场为重心,注重顾客的需求,使企业的特征由原来的生产推动型向需求拉动型转变,适应市场变化.
4结语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和技术的比较优势,信息化工作初见规模的状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将信息化重点放在适度提高核心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水平上,以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为企业的改造和虚拟企业的构建打下良好基础;
2)核心业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企业要注重产品服务信息和附加值的信息化建设,加快企业市场反映速度;
3)企业信息化要均衡发展,信息化发展应由过去只注重点效率向注重线效率发展,以线带面实现企业的全面信息化;
4)企业的信息化不应该只强调覆盖率,应沿着企业的供应链来进行信息化建设,注重供应链上各个环节信息资源共享;
5)企业的信息化一定要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不能为了信息化而发展信息化,所以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是不同的.企业要根据战略需求来调整信息化的重点和规模.
[摘要]东北地区具有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和配套能力,石油开采、石油化工、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汽车和飞机制造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工业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只要转变观念,发挥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就能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群。
[关键词]工业基地制造业群竞争优势
随着改革的深入,东北老工业基地(下称“基地”)历史积累的矛盾和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日益明显,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但基地在国民经济中仍占重要地位,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后发优势。基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科教优势明显,积累了大工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
一、基地的制造业竞争力在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市场总体环境的阶段性变化,基地的经济、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都未能相应地进行调整,技术水平未得到提升,使其原材料与装备工业主导产品的地位相对下降,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全国七大行业主要经济效益相比,总资产贡献率为4.3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8.8%;资产利税率为2.7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4。03%;产值利税率为4.9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8.34%;人均利税3755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1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9140.21元/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8.03%;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0.86次,全国平均水平为1。16次;资产负债率为67.7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21个百分点。基地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原因有多方面:
1.计划经济意识依然浓厚,市场经济观念不强。作为最先迈入却最后走出计划经济的基地,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计划经济的东西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改革开放20多年,人们的观念还保守落后。虽然向往改革,但“等、靠、要”思想较重,市场经济观念淡薄,适应市场能力差,产业创新能力弱,障碍了基地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轨。
2.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指令过多。基地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社会资源配置,都还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市场化程度不高,数据表明,东北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总指数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2000年辽宁在内地省份中排第10位,吉林18位,黑龙江2l位;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市场化指数方面,辽宁排第15位,吉林20位,黑龙江27位。近些年,投资、年度工业产值,政府指令干预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现象在东北一些地区依然存在。
3.国有经济比重过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基地是我国国有企业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国有企业数量多,国有经济比重高且涉及领域广。截止2001年,东三省共有国有大中型企业1394家,其中大型企业709家,其固定资产原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利税分别占东北工业总体的85%、76.64%、73.57%。可见,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东北工业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东北重工业体系的核心。2001年底,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国有经济比重分别为.78.2%、86.2%、87.2%,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3、21.3、22.3个百分点;据2002年统计,基地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最高的黑龙江为89.3%,最低的辽宁为62.7%,均远高于全国52.8%的平均水平。国有企业包袱沉重、冗员过多、机制不活、效益低下,致使基地的产业发展无力。基地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很少,外资企业不多。
4.技术装备老化,制造业发展能力较弱。基地工业企业的设备老化,技术陈旧,长期未得到系统改造。如“六五”以来,沈阳市只有1/10的大中型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目前全市主要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属国际先进水平的占13.4%,国内先进水平的占19.2%。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老设备70%还在运转。哈尔滨市工业企业设备役龄在20年以上的占23.8%,30年以上的占9.2%,全市还有1/4以上的企业仍然沿用60年代陈旧落后的装备。长春市工业设备的平均役龄在20年以上的约占60%,在2.4万多台机床中,20世纪80年代水平的占17%,70年代水平的占47.2%,60年代水平的占19.7%,50年代水平的占15.4%,这样的技术装备很难生产出现代市场需要的产品。
二、振兴基地的关键在于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群
东北地区面临的困难不是条件问题,是体制、机制和人的思想观念问题,是在市场经济实践中如何培养和增强竞争意识、竞争本领的问题。东北基础好,人素质高,不需要从零开始,重要的是转型,在国家的支持下,转变观念,发挥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群。
1.振兴基地的目标是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极
基地目前陷于困境中,如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排序中,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是第18、21、26位,落后于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因此,振兴基地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基地摆脱困境。新一届中央政府将“振兴基地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称为“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强调前者是中国“新世纪新发展阶段中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振兴基地的根本目标是,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资源、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基地的良好制造业基础的再造与发展,使东北地区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第4个经济圈和增长极。
2.基地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极的关键在于将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重塑为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群
作为经济的一个新增长极,需要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来支撑。基地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但竞争力不断下降,因此,振兴基地的关键是将这些制造业中,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制造业群。一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调整的方向不在于减少重工业,在于优化重工业的产品结构和增强重工业的竞争力。基地的一些制造业,如装备、船舶、汽车、医药、军品和光机电一体化制造业、钢铁工业、石化工业、软件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业等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且可能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完全可能改造成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二是东北地区农业资源条件好,轻工业发展应把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重要产业,可以供应国内市场,扩大对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出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