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

时间:2022-04-18 11:19: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网络时代国家安全与信息安全论文

一、美国国家安全的发展及网络时代信息安全之源起

国家安全是国家调控机制中一个重要因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国家安全”也是一个历史的和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依据一个国家所处时代的不同而发展演变。时至今日,“国家安全”早已由狭义上的强调国家不受外敌入侵的军事安全扩展为一个广义的内容丰富的大体系。其内涵是一个由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各种国内外因素共同构成的动态系统。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尽可能对不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各种国内外因素进行调控,实现国家的安定和预定的国家目标。代表国家的政治实体(政权和政治制度)为了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在满足现代国家特定的内外需求的同时,符合一定的国际行为规范。对外政策是政治实体试图适应或控制外部环境对内部影响的一系列行动方针或原则,对外政策能否奏效,取决于不同国家在国内治理和对外关系方面发挥效用的能力。从调控和治理之角度来说,国家对外政策是从属于国家安全战略的。在美国实现现代化及走向强国和超级强国的发展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大力发展高科技,而且首先用于军事。军事科技又带动了高科技,进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是美国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保障其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战后不断提高科研经费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持续把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发展军事工业。从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科研投入的比例一直雄居世界第一。70年代后继续大幅度增加。国防在美国的研发费用中占很大比重。战后美国几项关键性发明,如电子计算机、卫星通信、微电子处理器等,均直接产自于军事研究。即使是在冷战时期,“遏制战略”之父乔治•凯南也认为冷战竞争主要是在各自内部,即“看谁在解决自己的特殊问题时干得最成功”,而不是靠军事手段。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斯则更加明确地指出,西方国家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其发展自己生产力的能力”。美国政府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制定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并在不同阶段根据内外情况变化进行调整,很大程度亦是因循了上述系统治国理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美国政府为了在冷战中占据主动,围绕“国家安全”进行国内外战略设计与调控,大力支持发展信息技术,资助并主导了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1957年苏联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艾森豪威尔总统先后签署了两个公共法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得以创建。这些部门的建立和相关科研预算经费的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军事安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1962年,美国国防部设想建立一种能够保证美国国内外防卫力量在遭到苏联第一次核打击后仍具有生存和反击能力的指挥系统。随之,计算机专家提出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1971年,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了一个项目———高级研究计划局网络,把接受其补助金的大学的电脑在全国联网,实现了计算机“网络”这一设想。为了对该网络雏形进行统一技术管理,美国国防部于1974年主导建立了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因特网协议)(后合称为TCP/IP协议)。同年,美国国防部将TCP/IP协议公开,向全世界无条件地免费提供解决电脑网络之间通信的核心技术。五角大楼如此慷慨地向全球提供互联网技术和相关管理协议,其背后自有其深远的、颇具战略意义的谋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该互联网络是一套有明确假想敌的军事指挥系统,其指挥乃至控制功能需要与内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换方能体现(亦即“知己知彼”)。另外,其他国家一旦应用此套技术并采纳其管理规范,就会在虚拟空间产生对“美国制造”网络的需求和依赖,这反过来又推动美国政府进一步放开互联网技术,从军用推广至民用,促进经济利益不断扩大。从历史根源的角度来看,自电子计算机互联技术诞生之日起,其应用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就相伴而生。但美国国家信息安全作为一种系统思想和战略,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政策实践上以国内为重点,国内、国外并举,围绕内部稳定和发展与维系全球事务主导地位之战略目标,在国内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的内外环境特点,制定和适时调整对外政策。

二、网络时代美国信息安全战略之发展

信息安全在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对外政策中开始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是在克林顿执政时期。克林顿政府以综合发展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理念为基础,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有机融合起来,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研发;另一方面一步步构建信息安全领域的国家战略。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国外失去了最大的政治军事战略竞争对手,国内则面临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同时还要应付来自于欧洲和日本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此时上台的克林顿政府为应对这些新的挑战,提出国家安全战略三要点:以军事能力维护美国安全;重振美国经济;在国外推行“民主”。其中,“经济安全”是核心。克林顿政府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对军事力量进行了结构性调整,继续加大研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尖端武器的力度,提高军事人员的素质。与此同时,开始着手信息安全领域的相关部署。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兴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即“信息高速公路构想”,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同时加快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金融和股票市场的繁荣,使美国经济出现了有史以来不间断增长时间最长的时期。到了90年代后期,构建网络空间安全即为保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战略思想被正式采纳,成为美国政府政策,信息安全的概念随之产生,然后纳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体系。由此,网络时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框架下的信息安全政策就产生了。1998年5月,克林顿颁布第63号总统令———《克林顿政府对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的政策》,首次提出了“信息安全”的概念和意义。该文件开宗明义“: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这两种力量相互促进相互依赖,但是也越来越依赖某些关键设施和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在2000年12月克林顿签署的《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中,“信息安全”被囊括了进来。这标志着新的历史背景下,信息安全正式成为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关系上,克林顿政府坚持一切以实现国家安全战略要点为根本的政策。而在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实现经济安全战略目标方面,克林顿对外政策的第一大特点,是把计算机网络作为对外贸易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因特网上的商业活动占得先机。1997年,通过因特网上进行的76亿美元商品交易中,美国就占了9/10;美国企业占了全世界网址的70%,占网上总收入的93%。正是基于对全球互联网贸易巨大潜力的认识,1997年7月,克林顿政府公布了网络贸易战略报告《全球网络贸易框架》,强烈要求宣布互联网络为全球自由贸易区,发展技术并制订行为准则。美国政府的目标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自身优势,把它研制的互联网技术标准和制定的内部行为准则推广到全世界,把美国的标准作为全球的标准固定下来,从而在全球虚拟空间贸易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见,在对外关系方面,发展全球网络贸易并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已成为美国政府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外交事务方面,克林顿政府的政策之显著特点是推行新霸权主义,大打“人权牌”,以图将美国的人权观和价值观推向全世界,这是克林顿政府安全战略对外部分的核心之一。其中,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美国精英治理价值观推广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在世界上推行美国的国际规则,克林顿很注意使用“软”的一手。他上台伊始即把在国外推动民主和人权作为其外交政策的第三支柱。他提出的冷战后美国对外关系新战略的内容之一便是“帮助”社会主义国家“扩大民主和市场经济”,极力通过外交手段继续在国际社会中推广美国的价值观。克林顿政府为美国留下的最大一笔外交“遗产”,当属以“新干涉主义”“克林顿主义”等著名的一套“软”“硬”并重的“理论”。克林顿抛出的这套“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便是美国选择的修改现行国际规则的突破口。而全球推广互联网技术,能相对低成本、高效率地帮助美国政府突破他国境外信息准入屏障,将自己的观念即时传播至当地民众,对舆论造成影响。小布什2001年上台后不久就爆发了“9•11”恐怖袭击。在反恐战争的背景下,为保障美国国家信息安全,防止出现极端事件,美国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战略思想从防御为主转为攻防结合。2003年2月,美国公布了《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报告,提出建立美国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响应系统,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此系统可谓是一个国家—民间,公共—私人合作机制。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从军事安全角度,进一步强调网络空间战略的进攻能力和威慑性。同时,奥巴马政府将互联网信息安全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突破国家主权的便捷途径,对外推进国家利益以及推广自身认可的价值观。同年5月,奥巴马总统批准公布了国家网络安全评估报告:《网络空间政策评估———保障可信和强健的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指出“美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都是以信息系统为基础,……,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各方竞争的利益,制定出一个全面设想和计划,以解决美国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6月,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战司令部。2010年,白宫发表了《2010国家安全战略》,保证将信息安全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重点。与克林顿时期相比,奥巴马时期网络安全战略的特点是,网络外溢效应凸显,虚拟空间的传播突破了传统的国界线,同时也影响到了作为最初主导构建网络内外空间的美国政府所要处理的内外问题。

三、信息安全在美国国家安全和对外政策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美国“国家安全”的核心目标是主动避免自身关键利益受到伤害,在内外环境中,争取最大程度的主导权。作为国家安全总体战略的一个部分,美国的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也即为此目标服务。在当代,信息技术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后,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安全在美国的世界秩序构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乔治•里卡斯对美国的世界秩序作了贴切的描述:“首先是尽可能扩大和巩固生存空间,建立并巩固一种更为广泛的秩序,这种秩序在美国力量强大时是它自我表演的舞台;在遇到失败或力量相对衰落时是支持和复兴的力量;即使美国最终衰败时,也会“成为被人们铭记和仿效的楷模”。在网络时代,美国政治精英们相信“信息就是权力”。美国政府推行的信息安全战略是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服务的有力工具。美国对外安全战略总的要求是,防止敌对和不友好势力对美国利益的损害,美国的中心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它为主导的世界秩序,信息安全无疑成为成本低、效果显,影响既广泛又深远的政策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国内外政策相互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和国会动辄以“国家安全”对美国的内外政策加以诠释。“世界秩序”则日益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掩盖下“霸权有理”的代名词,它涵盖了美国由企图主宰世界到试图主导世界的策略上的转变过程。而信息安全则成为美国国家安全中日益重要的内容。 国际规则是规制世界秩序的大法。美国对其信息主导地位的维护对全球信息安全规则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使其易于接受,美国对其信息安全战略(政策)重新进行了诠释,突出并强调该战略中的“国际性”,极力诠释其战略目标及实现手段和规则制定之“道德性”,意图在于通过“道德性”来掩盖美国争取国际网络空间规则制定主导权以及相关利益的真实目的,通过“国际性”来印证其“道德性”。美国在实现手段和规则方面精心设计,力图使其显得在最大程度上符合全球化和人类安全问题的时代潮流。2011年美国政府出台的第一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首次明确将互联网自由纳入维护网络安全政策体系之内,“将此项努力与二战后建立经济和军事安全的全球框架相提并论”。从这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文件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21世纪快速发展与全球普及,已经对国际秩序造成了深远影响,美国作为国际社会霸主,意识到自己必须通过强调自身国家安全战略的“国际性”与“道德性”来重新构建其世界影响力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对于提高美国的综合国力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力是一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参考标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美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产生了深刻影响。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越来越重视“软”力量的作用。其外交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综合使用或交替使用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形态手段。约瑟夫•奈认为,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的冲突将让位于更危险的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属于不同文化范围的各个民族的文明之间的冲突正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支配权;他还认为,在当今时代“,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基欧汉和奈在论述信息与权力的关系时指出:“信息和美国大众文化的传播增进了美国观念和价值观在全球的认知和开放”;“在21世纪,广义的信息能力可能会成为最关键的权力资源”,“信息革命的最终影响是,改变政治进程,在软、硬权力的关系中,软权力比过去更为重要。”网络外交的出现,使软实力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开始向利用综合力量进行调控。克林顿上台后更加重视“软”力量,把美国式的民主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作为普遍原理在全世界推广。他在20世纪末向国会提交的《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强调,美国必须致力于外交“,为防止冲突、促进民主、开放市场”等方面花的每一美元都肯定会在安全上得到回报。奥巴马总统则更加主动地出击,把《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称为“美国第一次针对网络空间制定全盘计划”。不难看出,美国政府是要将信息技术优势充分为己所用,营造有利于自身稳定与发展的外部环境,通过危机管理、推广民主和市场开放来塑造信息化时代的全球价值观,增强自身国际影响力,进而巩固和提高国家实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外交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自上世纪末,美国产业结构就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长期以来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钢铁、石油、化工等产业的地位逐渐下降,以半导体、微电子、计算机、软件业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崛起。早在20世纪90年代,微软、英特尔公司就已取代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当年的地位,成为美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至今,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伴随着这种变化,一批新的权势人物也涌现出来,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批新的权势人物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将逐渐在美国的政治权力架构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有能力通过参与或资助竞选、游说国会、制造和影响舆论等方式影响美国内政外交的酝酿和制定。鉴于信息技术产业如今在美国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美国政府制定对外政策(尤其是经贸政策和知识产权问题)时势必要考虑这一产业集团代表的利益与要求。

四、信息安全:美国国家安全和对外政策的“双刃剑”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的提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其“双刃剑”的角色也不可否认。对于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其国家安全和外交活动的影响更是双重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安全遇到的威胁日益严重。计算机病毒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传播,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攻击和破坏,对外交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黑客攻击是另一种破坏程序,可给外交人员及国家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国家和地区的安全。近些年来,不单是美国,世界其他主要国家也将信息安全列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威胁。如,俄罗斯在2000年9月把国家信息化建设作为其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政府2010年10月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将网络战列为英国今后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网络已经直接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运转,控制着世界信息流动和国际经济命脉如何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各国尚无万全之策,美国也不例外。对西方价值观,特别是人权观的影响愈发明显。批判理论家罗伯特•考克斯指出,社会结构是主体间互动的结果,是社会建构而成的。人类安全和人权问题越来越受重视。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美国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去“规范”全世界,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且占有越来越突出的位置。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把“捍卫西方价值观”推到外交和国家安全的前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西方一个重要政治理论“第三条道路”宣称的对外政策的两大实质,一是向全世界推广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价值观,二是推行“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主权有限”“主权过时论”等观念。美国在“互联网打上了美国价值观的烙印”。但美国自身也是精英治理与个人自由之间矛盾着的混合体,一边是现实,一边是信仰及理想。“美国价值观”在对外政策(人权问题、个人自由、道德观)方面定调太高,看上去很美,但真正落实起来,困难很多。如屡屡发生的美国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国内,特别是对别国机构和重要人物的窃听丑闻,最有名的是斯诺登揭秘案例,就大大削弱了美国的“道德”影响力。正在逐渐削弱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霸权地位。1999年,约瑟夫•奈在《信息革命与国际安全》一书中,把信息技术革命视为21世纪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主导地位、发挥更大作用的一种重要“软力量”。美国凭借其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方面的优势谋求全球信息化主导权,以获取“信息霸权”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21世纪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影响力,强化其“全球霸权”地位。迄今为止,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在信息领域仍占有很大优势,确立并保持着“信息霸权”。他们深信自身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观念具有优越性和普世价值,同时对政治体制和价值观不同的国家心存偏见,在不完全了解这些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具体历史和现实国情的情况下,干涉别国内政,制造民族间、国家间和不同宗教间的矛盾,招致了越来越多的不满、嫉恨,为自己催生、培育了越来越多的对立面。一些宗教团体、政治党派、极端组织等也通过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传播不利于、甚至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各种主张。从国家层面来看,全球网络信息空间主要的行为体仍是各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信息安全规范仍然缺位的情况下,各国均设法扩大本国网络空间安全边界来保障国家安全,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合作与博弈并存。美国对此情况显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仍无法摆脱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判断,白宫在2011年5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构建一个繁荣、安全和开放的网络世界》,被解读为既是“合作的邀请”又是“对抗的宣言”。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着互联网治理的话语权,从标榜互联网“开放、共享、无国界”到借“网络自由”等抨击其他国家的网络安全治理。这些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其他国家或机构层级的抵制乃至对立。总的来看,美国在信息领域正经历从“霸权”到“王权”的转变过程。对国际关系概念和公共外交带来挑战。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空间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国家主权“”领空”和“领土”等概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利用高科技手段制造和传播旨在削弱、颠覆他国政权的信息、刺探情报或进行洗钱等活动,给国家安全增添了新的防范问题。1965年“公共外交”概念被首次提出并得到运用,该外交策略试图通过现代信息通讯等手段影响其他国家的公众,以帮助外交政策的形成与推行。美国是“公共外交”的有力践行者,白宫大力开展思想文化传播,实施外交战略,在网络信息空间构建“公共外交”的实践场域。但通过互联网频频披露的美国政府之种种劣行,无疑也会损害美国的形象,侵蚀美国透过外交展现的“软”实力和“巧”力量。此外,信息安全“双刃剑”还体现在这些方面:(1)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美国的国家安全正遭受着越来越大的非传统威胁,对传统国家政治治理模式造成了挑战。(2)政府权威受到进一步挑战,个人、企业、非政府组织、恐怖分子、社会运动等都成为影响国际政治的重要变量,削弱了美国及许多国家政府对本国事务的控制能力;国家外交政策的合法性在网络上受到更多质疑的同时,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管理更加困难,对外交议程的控制力也会相应减少,如美国国防部因无法合理解释关塔那摩监狱的虐囚事件而在网上广受诟病。(3)面临更多的国内外问题。美国虽在建立其国际安全体系方面“成就”显著,但用于“国家安全”上的开支增加迅猛,这固然刺激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背负着过多的支出;它既可提高国家的安全系数,同时也增加了易受攻击的“软肋”。

五、结语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美国政治精英们为了维护国家内部的稳定和发展,巩固和保持其国际超级强国地位,围绕着“国家安全”进行内外战略设计与调控,大力发展信息技术,资助并主导了全球化时代的互联网之产生与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美国政府已经构建了颇为完整的信息安全战略,在其国家安全框架下,从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等多个方面统筹指导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总的说来,美国发展信息技术,将科技创新为己所用,迅速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一条有效措施,是使国家信息安全与国家发展和国际地位之巩固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美国虽在建立自己的信息安全体系和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目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它自身在调控信息安全,主导对外政策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内外因素之制约。从美国自身战略设计的角度来看,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国家信息安全作为支撑美国国家发展的一个庞大体系,涉及面非常之广泛。在对外政策方面,由于国际环境的复杂与多元,加上与国内因素相互交织,任何一个部分出现误判,都有可能使整个系统出现漏洞,使得其他部分和其他环节的工作化为乌有。若一味强势追求自身“信息安全”,既有力不从心之虞,也会增加国际合作的难度,恐生过犹不及之忧。

作者:朱丹丹 单位: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信息安全系统与计算机网络论文

1构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

1)加强病毒防范

病毒的入侵是因为计算机系统本身存在着一些漏洞,因此需要定时地对计算机的漏洞进行检测并修复,从而有效及时地防范病毒的攻击。我们只需要一款好的杀毒软件便可以解决此问题。杀毒软件不仅具有杀毒的功能,还能对计算机进行实时的监控,因此用户必须要安装一款杀毒软件,并及时地对病毒库进行更新,增强计算机病毒防范的能力。

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外界网络对计算机的非法入侵,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它是一道隔离本地网络和外界网络的防御系统,能够有效地隔离风险区合安全区的连接,是一种高效的网络安全模型,因此用户要提高防火墙的等级。

3)加强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是指制定相应的网络访问规则,部分网络允许被访问,而部分网络禁止被访问。通过访问控制技术能够降低网络被攻击的概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访问控制策略的制定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环节、网络权限划分环节、客户端防护策略制定三部分组成。其中入网访问控制是网络的第一道关口,一般都是通过验证用户账号和口令来控制。因此,为了提高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用户应尽量使账号和口令复杂化,并定时对其进行更改,防止他人盗窃。

4)建立安全实施防御和恢复系统

众所周知,计算机本身具有一定的漏洞控制能力,但是不能长时间地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因而当发现网络信息被破坏的时候,应该及时地做出一些补救方案,使丢失的信息或者资料能够尽快恢复,减小损失。为了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就需要建立安全实施防御和恢复系统,包括安全检测预警机制、安全反应机制、入侵检测机制以及安全恢复机制。

5)采用信息加密和认证技术

当前受大众欢迎的电子商务就是依靠加密技术作为保障的。信息加密是阻止他人恶意地盗取或者破坏信息,能有效地保障信息的机密性。而认证技术可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使信息不被他人恶意更改,在开放式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安全防御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保障计算机内数据、文件、口令等重要信息不被他人盗取,就需要对信息流通过程中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认证处理。常见的信息加密方法有三种,即链路加密、端点加密以及节点加密。

2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的关键技术

1)设置密码技术

为了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保证信息安全的最基本的方法。首先,对需要保护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可以防止信息被非授权用户所访问。其次,密码技术的采用使得网络信息多了一层保护壳,即使信息被不法分子盗取,但是却很难破解其中的内容,有效地防止了信息的外泄。

2)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对网络进行安全防范和保护,主要是防止用户对资源越权使用现象的出现。使用访问控制技术时,用户在使用某些特定的网络资源的时候需要进行身份验证,从而确定用户是否具有使用权。该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访问网络的行为,减小了网络信息被侵犯的可能性。

3)病毒防范技术和防火墙技术

病毒防范技术中最常用的就是安装防病毒软件。当前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防病毒软件有两种存在形式,即单机防病毒软件和网络防病毒软件。其中网络防病毒软件的重点在网络上,当病毒攻击网络系统的时能够及时地对其进行查杀。值得注意的是防病毒软件并不是万能的,一些新型的病毒也会让其束手无策,因此还需对系统的重要文件进行备份,并对关键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防火墙是一款网络的防护软件,可以防止网络受到外界的侵害。安装了防火墙软件的计算机就等于多了一道保护墙,可以使其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内运行。总之,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的建立除了需要技术支持外,更需要我们广大用户自身提高安全意识,共同来抵制和维护,才能有效预防网络病毒入侵,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作者:刘德文 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现教中心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信息安全与网络通信技术论文

1当前网络通信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不法分子企图通过不合法的网络系统攻击方式对网络通信进行人为的攻击从而获取大量的网络资源。这些“黑客”的攻击不仅出现在商业管理终端等能够获取大量经济利益的领域,甚至还可能出现在个人的计算机中获取个体用户的信息,给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重大隐患。应该客观认识的是,我国网络通信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及通信方式变革的背景下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但是作为保障的信息安全维护工作却与网络通信的发展现状存在较大差距。再加上网络通信管理部门对于网络通信信息安全认识不足、网络通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也加剧了网络通信信息安全隐患,甚至给整个互联网通信系统带来安全隐患,给不法分子以利用的机会。正是基于当前我国网络通信中信息安全的严峻现状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不断加强网络通信技术革新与网络通信制度建设,充分保障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2保障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的途径

2.1充分保障用户IP地址

由于黑客对用户网络通信的侵入与攻击大都是以获取用户IP地址为目的的,因此,充分保障用户的IP地址安全是保护用户网络通信安全的重要途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也要特别注意对自身IP地址的保护,通过对网络交换机的严格控制,切断用户IP地址通过交换机信息树状网络结构传递被透露的路径;通过对路由器进行有效的隔离控制,经常关注路由器中的访问地址,对非法访问进行有效切断。

2.2完善信息传递与储存的秘密性

信息传递与信息储存的两个过程是当前给网络通信信息安全造成隐患的两个主要途径,在网络信息的存储与传递过程中,黑客可能会对信息进行监听、盗用、恶意篡改、拦截等活动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目的的需求。这就要求用户在使用网络通信技术时要对网络信息的传递与储存环节尽量进行加密处理,保证密码的多元化与复杂性能够有效甚至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在传递与储存环节被黑客攻击利用的威胁。当前在网络通信过程中用户可以选择自身合适的加密方式对自身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而网络维护工作者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信息的加密设置。

2.3完善用户身份验证

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有效的验证是保障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在进行网络通信之前对用户身份进行严格验证,确保是本人操作从而对用户的私人信息进行充分有效的保护。当前,用户的身份验证主要是通过用户名与密码的“一对一”配对实现的,只有二者配对成功才能获得通信权限,这种传统的验证方法能够满意一般的通信安全需求,但是在网络通信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传统的身份验证方法需要新的变化,诸如借助安全令牌、指纹检测、视网膜检测等具有较高安全性的方法进一步提升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水平。此外,在保障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完善防火墙设置,增强对数据源及访问地址恶意更改的监测与控制,从源头上屏蔽来自外部网络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窃取以及对计算机的攻击。加强对杀毒软件的学习与使用,定期对电脑进行安全监测,从而确保用户自身的信息安全。

3结语

完善网络通信技术的安全保障是用户在开展网络通信时保护个人信息的必然要求,必须要通过完善对用户IP地址的保护、完善对用户信息传递与储存的保护、完善对用户身份验证的途径加强对网络通信信息安全保障。

作者:刘佳 单位: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四平分公司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卫生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

1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概述

1.1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性为进一步加快我国卫生信息化整体的建设步伐,推进信息技术在全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善我国卫生防疫、公众医疗、基层卫生等状况,提高公共卫生健康水平,国家鼓励地方政府建设全国联网五级数字卫生信息平台。即:建设覆盖全国“省—市—县(市、区)—乡—村”五级数字卫生体系,并通过租用营运商提供的网络,实现对全国卫生信息以及公众健康信息的收集、处理、查询、传输和共享,完成面向公众基于个人健康档案服务和远程医疗会诊。

1.2加强卫生信息收集整理的重要性加强卫生信息的收集整理是改善和提高卫生系统质量的前提条件。尽管及时可靠的卫生信息是改善公共卫生状况的基础,但是,由于各级卫生行政管理机关在数据采集、分析、和使用方面的投入不足等原因,常常无法实现及时的跟踪以达到完全链接和反映现实医疗卫生状况,导致决策者无法正确发现问题、了解现实需求、跟踪最新进展、评估所采取措施产生的影响,干扰了行政管理部门在卫生政策制定、项目设计以及资源分配等方面做出正确决策。所以,加强卫生信息收集整理对改善和提高卫生系统的服务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1.3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和管理的必要性安全管理是一个可持续的安全防护过程。信息安全建设是我国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承载着大量事关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数据,网络与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卫生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而且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卫生行业信息化必须重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和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强化安全保密意识,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是确保卫生行业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二是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完善规范的制度,是做好卫生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础;三是建立信息安全组织体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是做好卫生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关键;四是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正确处理“五级数字卫生体系”安全,是确保信息安全投资效益的最佳选择。

2卫生信息安全的风险与需求分析

随着网络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是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广度、速度都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无法比拟的。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黑客攻击成指数级增长,利用互联网传播有害信息的手段层出不穷。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所以,可靠的卫生信息就需要一个安全的数据运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或社会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安全的数据保障。

2.1安全风险分析目前卫生系统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应用系统风险和网络风险。应用系统风险主要体现在身份认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授权管理控制等,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应用系统的改造提升得到控制。网络风险主要体现在网络结构不够清晰、区域划分不合理、区域边界防护措施缺失、接入网络缺少相应的防护措施、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容易造成可用带宽损耗、网络整体布局被获得、网络设备路由错误、网络设备配置错误、网络设备被非授权访问、网络管理通信受到干扰、网络管理通信被中断、传输中的网络管理信息被修改和替换、网络管理中心受到攻击、外部单位接入风险、本地用户接入威胁、恶意代码传播和破坏风险、安全操作风险、安全管理风险等等。系统和网络出现问题,将会造成网络信息丢失和网络瘫痪,无法实现网络功能和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2.2网络安全需求分析保证网络相关设备安全、稳定、可靠地为业务活动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是网络要安全、设备运行要正常。为此,必须要保证网络体系结构安全,采用各种安全措施有效防止卫生网络系统遭到非法入侵、未经授权的存取或破坏可能造成的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事故发生;采用灵活的网络拓扑和冗余与备份,保证网络结构不因单点故障造成网络业务活动的中断;采用可信的网络管理手段,保证结构的完整性。网络系统遭到有意攻击、设备故障、网络管理出现漏洞等是网络安全防范的重点。

2.3边界安全需求分析清晰、规范地界定、标识网络边界,是网络边界设备和安全网关实施防护的有效措施。采用具有多层访问控制功能的防火墙对接入实施控制;使用基于网络的IDS有效侦测来自内部、外部对网络边界的攻击,严格记录网络安全事件,配备网络边界设备脆弱性评估工具,有效监控网络边界设备的配置、运行状态和负载;配置网络穿透性测试工具,定期或不定期对网络边界安全有效性进行检查。边界安全是网络安全的门户,提升网络边界安全设备管理服务功能,是保证安全策略设计、配置、部署等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2.4网络管理安全需求分析对于卫生网络系统而言,网络与信息的安全时常受到威胁,最常见的就是拒绝服务攻击、网页篡改、恶意程序等。为保证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需要构造科学、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以业务为中心,面向卫生系统,将不同的网络进行整合,基于应用环境来管理网络及其设备的正常运行。当网络异常时,基于事先制订的策略(主要是应急方案)和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主动采取行动(如:终止、切断相关连接;停止部分非关键业务等),达到主动保证卫生系统网络安全和正常运行的目的。

3卫生信息安全的防御体系与网络的维护

3.1卫生信息安全的防御体系卫生信息安全防御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攻防双方都是与时俱进的。防护的目的在于阻止入侵或者延迟入侵所需要的时间,以便为检测和响应争取主动。一旦防护失效,通过检测和响应,可以及时修复漏洞,杜绝威胁,防止损失扩大,确保业务运行的持续性。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攻击和防御构成了一种动态平衡的体系。一段时间内,安全防御发挥着有效的作用,此时的安全体系就具有一定的平衡性,但这种平衡是相对稳定的,一旦攻击技术有所突破,防御也需要随之更新,安全防御体系就是在这种由此及彼的相互牵制中动态发展的。

3.2网络的维护随着信息系统在卫生行业的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渐凸显。一旦网络出现故障,小到造成单机信息丢失、被窃取、操作系统瘫痪;大到全网网络服务中断,业务被迫停滞,甚至是重要数据丢失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在新医改大背景下,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构建坚固的网络环境,是每一个医疗单位的责任,同时也是挑战。在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网络基础设施的维护主要包括:确保网络传输的正常;掌握卫生系统主干设备的配置及配置参数变更情况,备份各个设备的配置文件。这里的设备主要是指交换机和路由器、服务器等。主要任务是:负责网络布线配线架的管理,确保配线的合理有序;掌握内部网络连接情况,以便发现问题迅速定位;掌握与外部网络的连接配置,监督网络通信情况,发现问题后与有关机构及时联系;实时监控整个卫生行业内部网络的运转和通信流量情况。

3.3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策略面对复杂的大规模网络环境,无论采取多么完美的安全保护措施,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都在所难免。因此,在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其安全风险控制策略,利用相关技术及管理措施降低或化解风险,如物理安全策略、软件安全策略、管理安全策略、数据安全策略等,可以将系统安全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

3.4数据的保存与备份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数据一旦丢失,导致卫生行业的损失是巨大的。针对各类型的危机事件,应该制定完善的备份方案,防患于未然,做到数据丢失后能及时处理,减少损失带来的巨大后果。网络环境具有复杂性、多变性、脆弱性。它们共同决定着网络安全威胁的存在。在我国,卫生网络与信息逐渐扩大,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建立完善信息安全的屏障已成为网络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充分认识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网络维护过程中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弥补,不断完善安全技术与安全策略,提高卫生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作者:李楠单位:云南省医学信息研究所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论文

1网络安全检测系统设计构思

1.1设计目标网络安全检测系统需要对网络中的用户计算机和网络访问行为进行审计,检测系统具有自动响应、自动分析功能。自动相应是指当系统发现有用户非法访问网络资源,系统将自动阻止,向管理员发出警示信息,并记录非法访问来源;自动分析是根据用户网络应用时应用的软件或者网址进行分析,通过建立黑名单功能将疑似威胁的程序或者方式过滤掉。此外,系统还具有审计数据自动生成、查询和系统维护功能等。

1.2网络安全检测系统架构网络安全检测系统架构采用分级式设计,架构图如。分级设计网络安全检测系统具有降低单点失效的风险,同时还可以降低服务器负荷,在系统的扩容性、容错性和处理速度上都具有更大的能力。

2系统功能设计

网络安全检测系统功能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划分为用户身份管理功能模块、实时监控功能模块、软件管理模块、硬件管理模块、网络管理和文件管理。用户身份管理功能模块是实现对网络用户的身份识别和管理,根据用户等级控制使用权限;实时监控模块对在线主机进行管理,采用UDP方式在网络主机上的检测程序发送监控指令,检测程序对本地进行列表进行读取,实时向服务器反馈信息;软件管理模块是将已知有威胁的软件名称、参数等纳入管理数据库,当用户试图应用此软件时,检测系统会发出警告或者是拒绝应用;硬件管理模块对网络中的应用硬件进行登记,当硬件非法变更,系统将发出警告;网络管理模块将已知有威胁网络IP地址纳入管理数据库,当此IP访问网络系统时,检测系统会屏蔽此IP并发出警告;文件管理模块,对被控计算机上运行的文件进行实时审计,当用户应用的文件与系统数据库中非法文件记录匹配,则对该文件进行自动删除,或者提示用户文件存在风险。

3数据库设计

本文所设计的网络安全检测系统采用SQLServer作为数据库,数据库中建立主体表,其描述网络中被控主机的各项参数,譬如编号、名称、IP等;建立用户表,用户表中记录用户编号、用户名称、用户等级等;建立网络运行状态表,其保存网络运行状态结果、运行状态实际内容等,建立软件、硬件、信息表,表中包含软件的名称、版本信息、容量大小和硬件的配置信息等;建立软件、网址黑名单,对现已发现的对网络及主机具有威胁性的非法程序和IP地址进行记录。

4系统实现

4.1用户管理功能实现用户管理功能是提供网络中的用户注册、修改和删除,当用户登录时输出错误信息,则提示无此用户信息。当创建用户时,系统自动检测注册用户是否出现同名,如出现同名则提示更改,新用户加入网络应用后,网络安全检测系统会对该用户进行系统审核,并将其纳入监管对象。系统对网络中的用户进行监控,主要是对用户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网络资源等进行管控,有效保护注册用户的网络应用安全。

4.2实时监控功能实现系统实时监控功能需要能够实时获取主机软硬件信息,对网络中用户的软件应用、网站访问、文件操作进行检测,并与数据库中的危险数据记录进行匹配,如发现危险则提出警告,或者直接屏蔽危险。

4.3网络主机及硬件信息监控功能实现网络主机及硬件信息监控是对网络中的被控计算机系统信息、硬件信息进行登记记录,当硬件设备发生变更或者网络主机系统发生变化,则安全检测系统会启动,告知网络管理人员,同时系统会对网络主机及硬件变更的安全性进行判定,如发现非法接入则进行警告并阻止连接网络。

5结束语

本文对网络安全检测系统进行了设计介绍,明确设计目标和设计架构,对系统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说明,分别对用户管理功能、实时监控功能、网络主机及硬件信息监控功能的实现进行论述,完成基本的网络安全检测功能,满足网络安全检测需要。

作者:徐宝海单位:泰州市高等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研究论文

摘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在国民生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原因在于:许多重要的信息存储在网络上,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出去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之所以网络信息会泄露出去,一方面有许多入侵者千方百计想“看”到一些关心的数据或者信息;另一方面网络自身存在安全隐患才使得入侵者得逞。针对这些问题,该文归纳并提出了一些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黑客网络入侵

1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人们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信息化在给人们带来种种物质和文化享受的同时,我们也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诸如网络的数据窃贼、黑客的侵袭、病毒者,甚至系统内部的泄密者。尽管我们正在广泛地使用各种复杂的软件技术,如防火墙、服务器、侵袭探测器、通道控制机制,但是,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黑客活动越来越猖狂,他们无孔不入,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与此同时,更让人不安的是,互联网上黑客网站还在不断增加,学习黑客技术、获得黑客攻击工具变得轻而易举。这样,使原本就十分脆弱的互联网越发显得不安全。针对各种来自网上的安全威胁,怎样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尤其是网络上重要的数据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对几起典型的网络安全事件的分析,以及对威胁网络安全的几种典型方法研究的结果,提出实现防护网络安全的具体策略。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近年来,威胁网络安全的事件不断发生,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的国家和部门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越来越频繁和严重。一些国家和部门不断遭到入侵攻击,本文列举以下事例以供分析和研究之用。

2.1事件一:

2005年7月14日国际报道英国一名可能被引渡到美国的黑客McKinnon表示,安全性差是他能够入侵美国国防部网站的主要原因。他面临“与计算机有关的欺诈”的指控,控方称,他的活动涉及了美国陆军、海军、空军以及美国航空航天局。

可以看出,一方面尽管这位黑客的主动入侵没有恶意,但是事实上对美国国防部的网络信息在安全方面造成威胁,假如这位黑客出于某种目的,那么后果将无法估量;另一方面网络技术很高的国家和部门也会被黑客成功入侵。

2.2事件二:

2005年6月17日报道万事达信用卡公司称,大约4000万名信用卡用户的账户被一名黑客利用电脑病毒侵入,遭到入侵的数据包括信用卡用户的姓名、银行和账号,这都能够被用来盗用资金。如果该黑客真的用这些信息来盗用资金的话,不但将给这些信用卡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侵犯了这些信用卡用户的个人隐私。

2.3事件三:

日本3家银行eBank、网络银行和瑞穗银行近日声称,有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存款被转账、盗领,在向银行查询后,才知道是遭黑客入侵。瑞穗银行已发生两件类似案件,遭到500万日元的损失。日本警视厅高科技犯罪对策中心接到报案后已展开调查,并从被害人的计算机中查到间谍软件,这种软件可自动记录输入计算机的资料,并透过网络传送给第三者。

入侵的黑客通常扮演以下脚色:

(1)充当政治工具。非法入侵到国防、政府等一些机密信息系统,盗取国家的军事和政治情报,危害国家安全。

(2)用于战争。通过网络,利用黑客手段侵入敌方信息系统,获取军事信息、假信息、病毒,扰乱对方系统等等。

(3)非法入侵金融、商业系统,盗取商业信息;在电子商务、金融证券系统中进行诈骗、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我国证券系统接二连三发生的盗用他人密码进行诈骗的案件,已经引起了网民的不安。

(4)非法侵入他人的系统,获取个人隐私,以便利用其进行敲诈、勒索或损害他人的名誉,炸毁电子邮箱,使系统瘫痪等。

基于以上事件的分析,一方面可以看到网络安全不仅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网络自身存在安全隐患才会影响到网络的安全。目前,威胁网络安全的技术主要有病毒、入侵和攻击;而对网络信息失窃造成威胁的主要是黑客的入侵,只有入侵到主机内部才有可能窃取到有价值的信息。

3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存在安全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3.1固有的安全漏洞

现在,新的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刚一上市,漏洞就已被找出。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可以排除漏洞的存在,想要修补所有的漏洞简直比登天还难。从CERT(CarnegieMellon大学计算机紧急事件响应队)那里,可以找到相当全面的程序错误列表。另一个消息的来源就是诸如BugNet或NTBugtraq一类的新闻组。

(1)缓冲区溢出。这是攻击中最容易被利用的系统漏洞。很多系统在不检查程序与缓冲区间的变化的情况下,就接收任何长度的数据输入,把溢出部分放在堆栈内,系统还照常执行命令。这样破坏者便有机可乘。他只要发送超出缓冲区所能处理的长度的指令,系统便进入不稳定状态。假如破坏者特别配置一串他准备用作攻击的字符,他甚至可以访问系统根目录。

(2)拒绝服务。拒绝服务(DenialofService,DoS)攻击的原理是搅乱TCP/IP连接的次序。典型的DoS攻击会耗尽或是损坏一个或多个系统的资源(CPU周期、内存和磁盘空间),直至系统无法处理合法的程序。这类攻击的例子是Synflood攻击。发动Synflood攻击的破坏者发送大量的不合法请求要求连接,目的是使系统不胜负荷。其结果是系统拒绝所有合法的请求,直至等待回答的请求超时。

3.2合法工具的滥用

大部分系统都配备了用以改进系统管理及服务质量的工具软件,但遗憾的是,这些工具同时也会被破坏者利用去收集非法信息及加强攻击力度:

例如:NBTSTAT命令是用来给系统管理员提供远程节点的信息的。但是破坏者也用这一命令收集对系统有威胁性的信息,例如区域控制软件的身份信息、NetBIOS的名字、IIS名甚至是用户名。这些信息足以被黑客用来破译口令。

另一个最常被利用的工具是网包嗅探器(PacketSniffer)。系统管理员用此工具来监控及分发网包,以便找出网络的潜在问题。黑客如要攻击网络,则先把网卡变成功能混杂的设备,截取经过网络的包(包括所有未加密的口令和其他敏感信息),然后短时间运行网包嗅探器就可以有足够的信息去攻击网络。

3.3不正确的系统维护措施

系统固有的漏洞及一大堆随处可见的破坏工具大大方便了黑客的攻击,但无效的安全管理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发现新的漏洞时,管理人员应仔细分析危险程度,并马上采取补救措施。

有时候,虽然我们已经对系统进行了维护,对软件进行了更新或升级,但由于路由器及防火墙的过滤规则过于复杂,系统又可能会出现新的漏洞。所以,及时、有效地改变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系统所承受的风险。

3.4低效的系统设计和检测能力

在不重视信息保护的情况下设计出来的安全系统会非常"不安全",而且不能抵御复杂的攻击。建立安全的架构一定要从底层着手。这个架构应能提供实效性的安全服务,并且需要妥善的管理。

服务器的代码设计及执行也要进行有效管理。最近,有很多公开的漏洞报告指出:在输入检查不完全时,cgibin是非常脆弱的。黑客可以利用这一漏洞发动拒绝服务攻击,非法访问敏感信息或是篡改Web服务器的内容。低效的设计最后会产生漏洞百出的入侵检测系统。这样的系统非常危险,它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就连已提供的信息都可能是不真实、不准确的。4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

尽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但是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也能有效的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并加以说明以确保在策略上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

4.1隐藏IP地址

黑客经常利用一些网络探测技术来查看我们的主机信息,主要目的就是得到网络中主机的IP地址。IP地址在网络安全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如果攻击者知道了你的IP地址,等于为他的攻击准备好了目标,他可以向这个IP发动各种进攻,如DoS(拒绝服务)攻击、Floop溢出攻击等。隐藏IP地址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服务器。使用服务器后,其它用户只能探测到服务器的IP地址而不是用户的IP地址,这就实现了隐藏用户IP地址的目的,保障了用户上网安全。

4.2关闭不必要的端口

黑客在入侵时常常会扫描你的计算机端口,如果安装了端口监视程序(比如Netwatch),该监视程序则会有警告提示。如果遇到这种入侵,可用工具软件关闭用不到的端口,比如,用“NortonInternetSecurity”关闭用来提供网页服务的80和443端口,其他一些不常用的端口也可关闭。

4.3更换管理员帐户

Administrator帐户拥有最高的系统权限,一旦该帐户被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黑客入侵的常用手段之一就是试图获得Administrator帐户的密码,所以我们要重新配置Administrator帐号。首先是为Administrator帐户设置一个强大复杂的密码,然后我们重命名Administrator帐户,再创建一个没有管理员权限的Administrator帐户欺骗入侵者。这样一来,入侵者就很难搞清哪个帐户真正拥有管理员权限,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危险性。

4.4杜绝Guest帐户的入侵

Guest帐户即所谓的来宾帐户,它可以访问计算机,但受到限制。不幸的是,Guest也为黑客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禁用或彻底删除Guest帐户是最好的办法,但在某些必须使用到Guest帐户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其它途径来做好防御工作了。首先要给Guest设一个强壮的密码,然后详细设置Guest帐户对物理路径的访问权限。

4.5封死黑客的"后门"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既然黑客能进入,那我们的系统一定存在为他们打开的"后门",我们只要将此堵死,让黑客无处下手,岂不美哉!

(1)删掉不必要的协议

对于服务器和主机来说,一般只安装TCP/IP协议就够了。鼠标右击“网络邻居”,选择“属性”,再鼠标右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卸载不必要的协议。其中NetBIOS是很多安全缺陷的源泉,对于不需要提供文件和打印共享的主机,可以将绑定在TCP/IP协议的NetBIOS给关闭,避免针对NetBIOS的攻击。

(2)关闭“文件和打印共享”

文件和打印共享应该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但在我们不需要它的时候,它也是引发黑客入侵的安全漏洞。所以在没有必要"文件和打印共享"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其关闭。即便确实需要共享,也应该为共享资源设置访问密码。

(3)禁止建立空连接

在默认的情况下,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空连接连上服务器,枚举帐号并猜测密码。因此我们必须禁止建立空连接。

(4)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服务开得多可以给管理带来方便,但也会给黑客留下可乘之机,因此对于一些确实用不到的服务,最好关掉。比如在不需要远程管理计算机时,我都会将有关远程网络登录的服务关掉。去掉不必要的服务停止之后,不仅能保证系统的安全,同时还可以提高系统运行速度。

4.6做好IE的安全设置

ActiveX控件和JavaApplets有较强的功能,但也存在被人利用的隐患,网页中的恶意代码往往就是利用这些控件编写的小程序,只要打开网页就会被运行。所以要避免恶意网页的攻击只有禁止这些恶意代码的运行。IE对此提供了多种选择,具体设置步骤是:“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自定义级别”。另外,在IE的安全性设定中我们只能设定Internet、本地Intranet、受信任的站点、受限制的站点。

4.7安装必要的安全软件

我们还应在电脑中安装并使用必要的防黑软件,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都是必备的。在上网时打开它们,这样即使有黑客进攻我们的安全也是有保证的。

4.8防范木马程序

木马程序会窃取所植入电脑中的有用信息,因此我们也要防止被黑客植入木马程序,常用的办法有:

(1)在下载文件时先放到自己新建的文件夹里,再用杀毒软件来检测,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

(2)在“开始”“程序”“启动”或“开始”“程序”“Startup”选项里看是否有不明的运行项目,如果有,删除即可。

(3)将注册表里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的所有以“Run”为前缀的可疑程序全部删除即可。

4.9不要回陌生人的邮件

有些黑客可能会冒充某些正规网站的名义,然后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寄一封信给你要求你输入上网的用户名称与密码,如果按下“确定”,你的帐号和密码就进了黑客的邮箱。所以不要随便回陌生人的邮件,即使他说得再动听再诱人也不上当。

4.10防范间谍软件

如果想彻底把Spyware拒之门外,请按照这几个步骤来做:

(1)断开网络连接并备份注册表和重要用户数据。

(2)下载反间谍工具。

(3)扫描并清除。

(4)安装防火墙。

(5)安装反病毒软件。

4.11及时给系统打补丁

最后,建议大家到微软的站点下载自己的操作系统对应的补丁程序,微软不断推出的补丁尽管让人厌烦,但却是我们网络安全的基础。

5结束语

尽管现在用于网络安全的产品有很多,比如有防火墙、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但是仍然有很多黑客的非法入侵。根本原因是网络自身的安全隐患无法根除,这就使得黑客进行入侵有机可乘。虽然如此,安全防护仍然必须是慎之又慎,尽最大可能降低黑客入侵的可能,从而保护我们的网络信息安全。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浅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隐患与防预对策

摘要:随着 计算 机 网络 和通信技术的飞速 发展 ,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稳定、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是政府宏观调控决策、军事、商业 经济 信息、银行资金转账、股票证券、能源资源数据、科研数据等重要的信息。因此,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计算机网络信息一旦受到外来的攻击和破坏,将给国家、军队和使用单位造成不可估量的重大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必须对网络信息的安全隐患有足够的重视和防范,做到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防火墙;数据加密;广域网;局域网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隐患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 科学 、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网络信息的含义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使得网络服务不中断。例如,广域网覆盖地域广、用户多、资源共享程度高,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较多,网络面临的威胁和攻击错综复杂,但归结起来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

1.1物理安全对网络信息造成的威胁

网络的物理安全是整个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在诸多的网络工程建设中,由于网络系统属于是弱电工程,耐压值很低。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优先考虑保护人和网络设备不受电、火灾和雷击的侵害;考虑布线系统与照明电线、动力电线、通信线路、暖气管道及冷热空气管道之间的距离;考虑布线系统和绝缘线、裸体线以及接地与焊接的安全;必须建设防雷系统,防雷系统不仅考虑建筑物防雷,还必须考虑计算机及其他弱电耐压设备的防雷。总体来说物理安全的风险主要有,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电源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设备被盗、被毁;电磁干扰;线路截获;高可用性的硬件;双机多冗余的设计;机房环境及报警系统、安全意识等,因此要尽量避免网络的物理安全风险。

1.2网络的开放性决定网络的脆弱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产生了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破坏或侵犯的可能性。而针对网上的信息资源共享这一特性,各种信息资源就要在网上处理,传递,从网络的连通性上看,在享受信息便利的同时,各节点上用户的信息资源便有暴露的可能,建立的网络越大,节点越多,信息泄漏的危险性也就越大,这种危险可以来自方方面面,比如说,人为的蓄意攻击等等。网络信息的广泛和通信协议的开放决定了网络的脆弱和易损性,这就对我们当前的网络信息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潜在的危险。

1.3来自黑客的威胁和攻击

计算机信息网络上的黑客攻击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成为具有一定经济条件和技术专长的形形色色攻击者活动的舞台。他们具有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脆弱性的知识,能灵活使用各种计算机工具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境内外黑客攻击破坏网络的问题十分严重,他们通常采用非法侵人重要信息系统,窃听、获取、攻击侵人网的有关敏感性重要信息,修改和破坏信息网络的正常使用状态,造成数据丢失或系统瘫痪,给国家造成重大 政治 影响和经济损失。黑客问题的出现,并非黑客能够制造入侵的机会,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只是他们善于发现漏洞。即信息网络本身的不完善性和缺陷,成为被攻击的目标或利用为攻击的途径,其信息网络脆弱性引发了信息社会脆弱性和安全问题,并构成了 自然 或人为破坏的威胁。

1.4人为造成的无意识失误

无意识的失误涵盖的方面也很多,如管理员安全配置考虑不当所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的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信息。近几年,由于 计算 机 网络 的迅速 发展 ,在网络中“搏客”,聊天等,由于说着无意,听者有心,也会无意识的报露一些机密,目前从发生的一些泄密案件来看,很多都是无意识的行为,这些都会对网络信息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并给我们的 经济 带来巨大的损失。

1.5来自网络软件漏洞和“后门”的隐患

所说的后门是一种登录系统的方式,他不仅可以绕过系统已有的安全设置,而且还能挫败系统上各种增强的安全设置。后门的种类有很多,简单的后门可能是建立一个新账号,较复杂一点的可能会绕过系统的安全认证对系统具有访问权。后门的实质是驻留的计算机系统中,供某些特殊使用者通过特殊方式来控制计算机系统的途径。目前,计算机中的任何网络软件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的,然而,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在近几年的网络隐患中,有的就是因服务器和工作节点未及时打上补丁而遭到一些外来攻击,轻者使得机器出现死机,系统不能正常的启动,重者是系统瘫痪或造成硬件的损坏。另外,软件的“后门”都是软件的设计编程人员为了测试软件或为自己提供某些便利而设置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但一旦“后门”被洞开,其造成的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预对策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工作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在防范策略上我们必须做到:

2.1强化网络安全技术手段

强化网络安全技术手段是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必须要采取的措施。尤其是对网络中使用的关键设备,如交换机、网络服务器等,要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ups不间断电源等。从方位控制上,要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上加以严格的认证和控制。如,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

2.2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法规管理

从目前看,对人员的管理难度比较大,也有一定限度。在强化网络安全意识的同时,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法规,用 法律 的权威、公正、强制手段来对网络人员的思想行为和安全意识确实能够达到难以代替的规范和制约作用。例如,从我们当前对一些泄密案件的处理上看,就已经威慑到了部分人的继续犯罪行为,也起到了对网络安全信息的宏观控制。因此制定必要的,具有良好性的可操作性网络安全的法规也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这样才能使得网络安全有规可寻,依章管理,对侵犯和渎职网络的任何犯罪违法行为在处理上有法可依照,对危急网络给国家造成任何损失的人都必须要追究法律责任,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网络信息的高度安全。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网络安全也是我们今后工作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他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同时还要加大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建立严密的安全防范体系,在制度上确保该体系功能的实现,并结合当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反复实践,不断追踪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网络信息的绝对安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浅谈网络恐怖主义对公共信息安全的挑战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网络恐怖主义 公共信息安全 信息社会

[论文摘要]网络恐怖主义是一个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新的全球性问题,是对公共信息安全的野蛮挑战。公共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安全的集中体现,我国的网络快速发展与公共信息安全保卫措施滞后之间的突出矛盾,反映了当代反网络恐怖主义的现实性和艰巨性。如何加紧这方面的科研和备战以打赢这场新形势下的特殊战争,切实维护公共信息安全,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网络恐怖主义(cyberterrorism),是指由特定组织或个人以网络为手段和活动空间,有预谋、有政治目的的软暴力攻击活动。它针对或利用信息、计算机程序和数据以及网络系统制造恐怖气氛,威胁、破坏公共信息社会和相关政府、国家利益,其危害足以导致人们心理的恐慌、财产的损失甚至人员的伤亡。

从1993年底我国首次与internet联网以来,尤其是1999年1月我国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我国因特网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网络犯罪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甚至在一些案件中出现了网络恐怖主义这种新型犯罪的苗头,给我国公共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放眼世界,尤其是日本和欧美,无论是其电力、金融、能源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还是卫星、飞机、航天等军事技术,以及教育、商业、文化等等社会各方面,都日益依赖网络系统而进行,“当超过100亿美元的网络经济建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网络基础上时,人们有理由严肃地质疑其安全性。公共信息安全日益成为这些国家关注的重大课题。而另一方面,网络恐怖主义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恐怖分子或犯罪组织青睐的攻击方式,成为对全球公共利益和国际安全的一种新的巨大威胁。

一网络恐怖主义的特征

与爆炸、绑架、劫持飞机自杀性爆炸和利用生化武器施毒等传统意义上的恐怖主义方式相比,初步显现的网络恐怖主义表现出如下的特征:

(一)超级恐惧性

恐怖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就在于其恐惧性,包括美国的“9·11’’事件在内,传统恐怖方式造成的恐怖效应,由于地缘以及与国家、人们生活关联度等因素的影响,其扩散规律是由中心向四周减量辐射,波及的范围和危害程度是有限的、可控制的,最终必定会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和社会中,恐惧性因此适可而止。而网络恐怖主义则不同,其不仅破坏“信息社会眼睛”和“第三传媒”的网络传媒,而且直接毁损人们日益依赖的网络系统,其扩散规律必然是等量、甚至有时是增量地由事件中心向外辐射,波及的范围和危害程度是无限的、难以控制的。一次局部的网络恐怖事件,往往会在很大范围内连锁反应,从而使信息社会的大部分或全部陷入混乱盲目状态,甚至引发社会危机。这种新的恐怖方式较传统方式而言,更具有难以预测性、突发性和象征性,一旦发生,必然加剧人们心理上对信息社会的不信任感,甚至留下“核冬天”样的长期损害,从而也加剧了下一次网络恐怖事件的恐怖效应。

(二)非暴力性

暴力或暴力威胁是恐怖主义的内涵。很大程度上说,离开暴力性谈恐怖主义是不全面的。但是网络恐怖主义修改了这一传统说法。它针对或利用的是网络本身,并不以造成人身安全的危害为直接或间接追求效果,因而只有对物的破坏性而不具有对人的直接暴力性,因此也显得文明些,少有血腥味,这对于日益强调人身安全等私权的当代国际社会来说,具有很大的蒙蔽性。人们也一度模糊了它与一般犯罪行为的区别,放松了对它的打击力度,甚至有极少数人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崇拜,甚至以此为荣。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其非暴力性丝毫未能改变其恐惧性、政治性和被袭击目标的无辜性等恐怖主义内涵,因此,我们在确认其具有非暴力性的新特征的同时,也应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清它的恐怖主义根本属性。

(三)高度隐蔽性

网络恐怖袭击是一种非常规的破坏活动。从形态上看,是一种网络上的快速符码运动。本身就具有难以跟踪的隐蔽特征。国外的资料显示。越来越多的恐怖分子或恐怖组织,一改传统做法,身份彻底虚拟化,在网络恐怖事件中,事前不声张,事后匿名退出。其匿名性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管理滞后,袭击手段的不对称发展和攻击目标的模糊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网络恐怖分子可以多维、多点、多次进攻,而将自身的风险降到最低。因而从网络恐怖事件的筹划、实施到完成的整个过程来看,具有难以预测、难以防范、难以取证的特点,具有高度的隐蔽性。

(四)低成本与高破坏的极度失衡性

网络系统对故障和病毒缺乏免疫力,而进入系统的程序和信息内容具有难以检测的特点,这就使得网络系统十分脆弱,易受攻击。网络科技日益普及,其全球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快捷性的特征·,也使得那些针对网络天然弱点,逆用科技,研制、掌握攻击网络系统的成本十分低廉。一台入网的计算机、一个调制解调器,恐怖分子或恐怖组织就可以发动一场网络恐怖袭击,其进入成本十分低廉。而与低成本相对应的是巨大的破坏性。近年的“情书”、“求职信”病毒恐怖袭击,全球生产损失额高达88亿美元和90亿美元,2003年3月上旬新型蠕虫病毒sqloverflow开始的5天内便造成了9.5亿美元的生产性损失。一次网络恐怖事件,可能超几十次其它类恐怖事件的损失总和。这种低成本和高破坏的“高效”恐怖方式极大地满足了恐怖分子所追求的恐怖效应,从而有可能刺激其制造出更多更大的网络恐怖事件,反过来加剧了这种失衡性。

二网络恐怖主义发展趋势

目前,在我国,网络恐怖主义尚处于组织联络、筹措经费等初始状态,现实的网络恐怖事件多发生于西方一些网络程度较高的国家。但是它正日益成为一个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新的、全球性的问题,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个人网络恐怖主义趋势

网络袭击的武器易获得、网络目标的脆弱、攻击结果的高危害等属性,使得恐怖分子可以利用极少的个人资源对拥有强大社会资源的公共信息社会和相关政府发动灾难性袭击,恐怖分子个人行为就能达到甚至超过传统意义上的恐怖组织所追求的效果。同时,个人行为也更符合现代恐怖主义追求隐蔽的特点,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随着多样性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恐怖主义的组织性将更加弱化,个人化的倾向将更加突出。

(二)计算机黑客恐怖化趋势

网络恐怖分子必然是利用计算机黑客技术和病毒技术等手段进行袭击,这就使得一些计算机黑客由无害的科技探索者或普通的违法犯罪者向恐怖分子堕落成为可能。甚至有一种说法:“黑客+病毒=恐怖袭击。”国外资料表明,高水平的网络攻击多数来自有恐怖主义思想的黑客。人们在迈向信息社会的进程中,些人在享受人类科技成果的同时,精神世界的改造却相对滞后,淡化了道德观念,导致人格空虚,一些计算机黑客道德缺失,其心理泛滥为仇恨、冷酷、狂热的恐怖心理,而为恐怖分子、恐怖组织所利用、雇佣或自甘堕落为反科技进步、反人类社会的网络恐怖事件的制造者。

(三)国家背景支持的网络恐怖主义趋势

2003年5月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国际反恐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西方国家实行双重标准,将特定的国家、民族组织妖魔化、恐怖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打击恐怖主义时常成为强国干涉他国主权和内政的借口,甚而侵犯他国信息安全,对网络恐怖主义视作实用工具的某些强国,也很可能把它当作“挥舞大棒”、推行强权政治的一个法宝;一些欠发达国家、贫国和弱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在受到霸权主义或强权政治的欺压时,或明或暗地支持包括网络恐怖主义在内的各种恐怖活动,甚至把支持网络恐怖主义当作反对信息霸权、对付强权政治的秘密武器。网络恐怖具有高度隐蔽性的特点,承担的政治风险几乎为零,传统的恐怖活动方式在国际社会的强力打压下,活动空间日益狭小,而国家背景支持的网络恐怖主义将得到某种程度的发展,全球反网络恐怖主义形势将更加复杂。

(四)袭击手段的多样化趋势

网络恐怖主义,从另一种角度上讲,实质上是特殊形式下的信息战。网络恐怖分子和组织可利用的攻击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如恐怖分子可利用网络传播快捷的特点,直接散布恐怖信息,大打网络心理战,这种手段简单,效果有限,发展空间小,容易被排除。但恐怖分子将之与其它手段综合运用,将产生极大的威慑和破坏作用,较为常见的袭击手段是采用计算机病毒实施黑客袭击。无论是“蠕虫”、“逻辑炸弹”、“计算机陷阱”,还是“软件嗅探”等各种破坏性病毒,其传染性、变异性、潜伏性、持续性的特点,决定了其作为网络恐怖事件首选袭击武器的可能。全球最大的网络安全公司symantec曾警示,新开发的未知病毒,尤其是极具毁灭性的混合病毒,将越来越多地在网络恐怖事件中使用。

三对策思考

网络恐怖主义是对公共信息安全的野蛮挑战,防御网络恐怖主义已成为国家安全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针对网络恐怖主义难以预警等特点,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以制约和反击。

(一)加强反网络恐怖的理论研究.建立完整的作战理论体系

公共信息安全是信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反网络恐怖主义,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只有高度重视,建立完整的反应机制,才能掌握主动,占据优势。目前,建立该理论体系,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要针对网络恐怖主义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借鉴我国反恐怖斗争中已取得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从法律、政策层面对网络恐怖主义进行有力的警示和惩戒,为反网络恐怖主义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如政府可出台《公共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信息安全工作作出更加全面、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像防范“非典”一样,对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报告、事件分类定级、调查处理和应急响应工作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到快速反应,积极主动。第二,“因特网无国界,网络恐怖主义通常具有跨国犯罪特征,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正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因此,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形成一套全球监控、防范和反击的安全体系,在促进、发展和落宴全球性的网络安全文化中发挥我国的影响,并注意在合作中实行“拿来主义”,借鉴国外反网络恐怖的实战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为我所用。第三,要突出我国反网络恐怖主义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进行防御。目前,境内外邪教组织、“东突”和“藏独”等民族分裂势力是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的主要源头。其中,个别邪教组织已针对我国卫星电视进行了多次侵扰,今后我们不排除它们与国外敌对势力相勾结,造谣煽动,发动网络恐怖袭击的可能。对此,我们要高度警惕,通过建立功能强大的监测系统,对可能的网络恐怖活动进行密切监控,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反击。

(二)加强反网络恐怖作战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不断完善技术装备。加强科技练兵

反网络恐怖实质上是一场科技战,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拥有先进独特的技术和自主的知识产权的硬件、软件才是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维护公共信息安全的基本保障。和美、13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网络安全技术、反网络恐怖作战还处于初始期,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网络安全方面的硬件研制和软件开发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立自主的骨干信息网络,加强芯片和操作系统的研制,发展民族的防火墙、路由器、数据密码技术等公共信息安全产品,并密切跟踪国际反网络恐怖的科技新发展。甚至在条件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建立更安全、独立于因特网之外的独有网络,构筑我国坚实的网上边疆。只有在网络技术方面占有先机优势,加大科技练兵,才能运用高科技保卫我国网上领土的安全和主权,打赢将来可能发生的反网络恐怖主义信息战。

(三)强化军警民联合反网络恐怖机制。多管齐下。将网络恐怖主义消灭在萌芽状态

首先,要加强网络安全全民教育,提高人们对网络恐怖主义这一新的犯罪形式的认识。要让民众清楚目前我们还存在许多网络隐患,各类信息安全事件呈上升趋势,危害增大,信息安全形势严峻,维护公共信息安全,国家、社会和公民必须责任共担。其次,目前我国极为缺乏维护信息安全的优秀人才,因此要大力加强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锻造一支反网络恐怖主义的精兵强将。再次,要加强军、警、民技术协作。要以专业人才为基础,构建多结构、多层次、覆盖面广、全民参与的公共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仅要建立“内部目标监测网、国内治安形势网、国际反恐信息网”,还必须在各部门间相互提供情报和技术支持,密切协同,有备无患,加强网上演练。同时。加强it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在采购信息安全产品时借鉴国外的“sbts”标准(safebetterthansorry,安全胜于后悔),推广和使用民族信息安全产品与网络。此外,还要重点加强对银行金融网络系统、证券交易网络系统等事关国计民生和重要国防目标网络系统的防范措施。

总之,对网络恐怖主义的巨大潜在威胁,我们要不惧怕、不麻痹、不松懈,要以法治网、以德治网、以技术治网。只有把安全策略、内部安全管理措施、技术手段和加强网络伦理道德的建设等系统化反网络恐怖主义措施落到实处,防范于未然,处置于萌芽,才能切实维护我国公共信息安全,保卫我国网上疆土的有序和安宁。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策略

摘要:

为了解决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各个大中型医院都引入了医院信息系统,主要是方便管理,提升工作效率,但是面对巨大的数据资源,信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论述了医院网络与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阐述了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问题。

关键词:

信息安全;安全需求;信息系统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各个行业都开始将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自己的领域来更方便地解决问题。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更是率先引入信息系统,将医院的人力资源,物质管理以及患者的就诊资料进行整合、加工,从而形成了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需要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而一旦与网络联系在一起,就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如信息泄露,网络中断等,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国医疗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改革的,最开始主要涉及到医院的财务,例如挂号费,医药费等,然后是收录患者的就诊及住院信息,这样再次就诊的时候就很容易调阅,节省了很多办理手续的时间。最后才是将医院所有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开发了比较人性化的医院信息系统。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门诊部、住院部、医药部、化验科等都能相互联系在一块,通过一卡通一站式解决。通过一卡通交上了费用,就不需要再排队,再交费,节省了患者就诊时间,使得患者不再浪费时间在排队上,由于每次就诊的医生不一定都是同一个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诊断病情,但是引起信息化系统以后,每个医生的机器里都有患者以前的就诊记录,能够更方便地诊断患者的病情,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及多学科的系统,建设难度相当大,并且要求医院的医生护士以及工作人员在具备医疗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有强大的网路安全意识,甚至于需要去维护信息系统安全,这就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信息系统的风险。

2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述

在医院网络信息系统中,参与人数繁多,业务种类繁杂,造成了信息维护困难的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多业务的信息系统,由于各种角色都牵涉到数据隐私,所以要求保密性也特别强。而医院数据面临的威胁多种多样,总体上可以分为内部威胁和外部威胁。

2.1内部威胁

医院内部人员可能会用U盘来回传输数据,就有可能传染病毒木马。不但会造成网络中断,更有可能造成数据丢失,无法恢复,严重影响了医院的信息存储。个别医院工作人员会利用职务之便私自使用里面的数据,造成信息泄露,甚至有人直接买卖里面的数据,给医院信息系统造成损害。

2.2外部威胁

外部威胁种类繁多,大体有以下几种:窃听:有些黑客或者攻击者会利用窃听技术窃听敏感数据,等这些数据到手后,可能去威胁当事人,借此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木马:木马是一种远程控制的工具,它不具有传染性,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不是一种病毒,只有具备了传染性的木马才可以称为病毒。但是木马具有强大的键盘记录功能,一旦机器中了木马,就什么安全性都没有了,可以记录账户密码,也可记录输入的数据信息,一旦窃取了账号密码,就可以随便登录数据库,获得想要的信息。DOS攻击:是专门针对服务器的一种攻击,可以通过TCP协议中的3次握手原理的漏洞信息,不断地向服务器发送大量的垃圾无用的数据,导致服务器瘫痪,对于医院信息系统来说,服务器瘫痪了,医院可能就无法了解患者以前的就诊信息,无法准确对患者信息做出判断,也有可能无法开药。耽误患者就诊,甚至可能耽误病情。篡改:攻击者可能通过进入医院信息系统,非法篡改患者的就诊记录,影响医生的判断,造成误诊,延误病情,这是非常危险的。面临上述的各种威胁,就需要有专门的网络安全人员维护系统,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医生、护士、医院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但是现在往往缺乏培训,甚至很多工作人员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3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3.1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

医院信息系统里面的数据库主要有患者信息、患者病例、治疗方案、药品信息以及医院人事信息管理等,医院有义务保证这些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保障信息的安全,要保证这些数据不丢失、不被窃取、不被篡改。

3.2身份认证

医院信息系统里面是多用户的,也就是多角色的,不同的角色担任了不同的任务,具有不同的功能,所以给每个角色都分配了不同的账号和密码,密码可以自己修改。每种角色都具有自己的权限,要保障不能随意丢弃账号,不能越权,采用的是动态授权机制,在身份认证时,采用的哈希算法对比数字摘要的形式进行的。

3.3药品库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系统需要录入每一种药品的型号、生产日期、名称以及出品商等详细信息,要保证这些信息随时更新,并且服务不能中断,一旦和医院开药的处方脱离关系,可能会影响到病人的救治。

4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策略

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提出了各种入侵检测技术与防火墙技术之间的联动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如图1所示,虽说防火墙是第一道防护技术,但是很多防火墙无法防御未知的病毒,而入侵检测由于里面有人工智能的技术,采用一些算法可以防御检测未知的防毒,先采用入侵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然后再通知防火墙及时把策略写进去,这样就能防范新的病毒。例如黑客通过Internet再攻击HostA,这时候受保护的网络会发送通知给入侵检测系统(IDS),然后IDS识别出攻击行为,接着告诉防火墙,防火墙就会阻断连接或者报警等,这样就起到了联动的作用。无论多么严密的系统,都有可能会遭受攻击,引起数据丢失甚至服务器瘫痪,所以必须有备份系统,在发生意外的时候,能及时启动备份系统解决问题。传统的容灾备份方案有数据库备份、手工备份等,但是这样的备份方案恢复的时候很费事,有时候需要一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这样就耽误患者的就诊,延误病情。所以新的医院信息安全系统应该采用新的容灾备份技术。新的容灾备份技术主要建立在存储层和网络层中。存储层容灾备份:配置主要磁盘阵列和次要磁盘阵列。在这些磁盘阵列中加入了容灾备份软件,当数据写入到主磁盘阵列中时,就可以通过备份软件,将数据转到备份阵列中,这样就实现了主磁盘阵列和备份磁盘阵列的数据一致性。但是在恢复的过程中,有时候也是需要手工恢复的。网络层容灾备份:主要为在信息系统服务器和磁盘阵列的存储设备间增加一个虚拟化控制器,使得在数据达到虚拟化控制器后,能够将数据复制为两份,分别存放到两台磁盘阵列中,这样就保证了两台磁盘阵列数据完全实时同步。因此能够实现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数据,基本上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而且这种方法无需人工值守,降低了维护,所以现在大部分都是采用网络层容灾备份技术。

5结语

论述了医院网络与信息系统的背景,阐述了它的需要,分析了如何维护医院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其中讲到了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的联动,这项技术虽然好,但是本身防火墙就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入侵检测又是一个比较大的安全技术,当两项技术结合在一起时,维护时所要求的技术就比较高,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来维护,所以这方面需要继续改进。

作者:刘璘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建设

摘要:

在水利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所需的基础设施及业务应用正在有条不紊的建设并完善,随着网络与信息安全在水利行业和各项水利工程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日益增加的业务应用对安全需求的对比,暴露出防护方面存在的安全漏洞和相关隐患。文章对网络与信息安全存在的威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提供一些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建设方面的设想,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利;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系统

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工作是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加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保障和促进水利信息化健康发展,预防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与信息安全存在的威胁

1.1计算机病毒侵袭

互联网上存在大量肆虐的网络蠕虫病毒,具有渗透防火墙的传播能力及功能,可以快速穿透防火墙并进入与之连接的网络及计算机。如果遭受了网络蠕虫病毒的侵袭,将会造成网络和系统各项性能及处理能逐步降低,同时对网络与信息安全构成较为严重的威胁,如不及时处理,更会造成网络拥塞,导致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瘫痪。

1.2人为无意的操作失误

如果操作管理员因在无意的情况下将相关安全设置更改,将会造成安全漏洞的存在。用户在安全防护意识上认识不到位,所使用的账号口令及密码选择设置不当、或将账号口令及密码随意转借告知他人、共享安全设置信息等方面,会使网络安全存在极高的风险。

1.3人为有意的操作或攻击

网络与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人为有意操作或攻击,寻找存在安全漏洞和隐患的网络,通过相关技术破坏网络和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同时利用网络侦查软件和植入木马病毒,在不影响网络和计算机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重要机密信息,已达到其目的。这两种方式均能对网络与信息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使机密数据在毫不防备的情况下被窃或泄露。

2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建设

通过合理运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形成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相结合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系统,最大限度的保证网络与信息安全。

2.1网络拓扑图

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

2.2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1)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性措施,可以有效过滤存在安全漏洞的服务,阻止有意攻击网络的用户接入网络,同时利用安全策略机制保护内部网络,将存在萌芽状态的外界威胁及时处理。(2)IPS(入侵防御系统)。入侵防御系统是具备监视现有网络、网络设备、网络资料传输行为的网络安全防护设备,能够快速及时的中断、调整或隔离具有危险性的网络传输行为,同时可以阻止病毒侵袭、拒绝服务攻击、网络风暴攻击等,从而确保网路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应用,为关键业务的性能和网络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护。(3)路由器。路由器是网络互联及网络资源合理分配的关键性设备,更是网络信息安全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路由器合理的应用配置,使其在网络中达到能够防备安全隐患服务、潜在具有威胁的IP地址目的。(4)网络交换机。网络交换机是基于MAC(网卡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现有网络中必将需要一台核心交换机,其主要工作就是能够将访问控制、三层交换等功能充分使用,已实现交换机对用户对数据包、源和目的地址、各项协议、各网络设备端口等进行及时的筛选和过滤。(5)自动更新服务器(WSUS)。WindowsServerUpdateServices(简称WSUS),它提供了Windows部分操作系统的关键更新的分发。可以快速进行部分Windows操作系统的关键补丁的更新,减轻在病毒发作时从美国微软更新的时间,同时通过运行如下所附的设置程序将计算机的更新完全调节好,从而提高计算机安全防护能力。(6)网络监测软件系统。网络监测软件系统主要功能与作用是要保证网络能够有效、平稳、安全地运行。通过记录网页浏览日志,智能过滤有害网站、监控通过网页发送的邮件(包括内容和附件)、监控通过网页发送的所有数据、监控文件传输、监控网络流量、端口控制和IP控制、上网权限管理等提供相应的实时运行数据,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优化网络资源,提高网络使用效率。(7)网络防病毒系统。建立由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组成的网络防病毒系统,客户端由服务器端统一管理,统一升级,使客户端防病毒软件能够及时杀毒,提高防病毒能力,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病毒的传播和蔓延,消除网络与信息安全隐患。(8)全方位主机房监控系统。全方位主机房监控系统由监控摄像机、门禁系统、报警系统组成。通过监控摄像机对主机房过道、配线间、设备间、值班间进行24小时监控记录,再由门禁系统和报警系统对主机房进行出入权限设置和区域布放。

3结束语

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重中之重,防护系统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防护水平。但是各单位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建设时,应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完善和提高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建设的技术水平,推进水利信息化的安全、健康、协调发展。

作者:李渤 单位:新疆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运营商网络信息安全威胁与防护

摘要:

随着4G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于新技术革新带来的网络信息安全威胁更加突出。运营商在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及威胁时,如何从网络信息安全管控技术上来提升安全性水平,已经成为运营商提供良好服务质量的迫切难题。为此,文章将从主要安全威胁源展开探讨,并就安全防范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运营商;网络安全;威胁;防护策略

从3G到4G,随着运营商全业务运营模式的不断深入,对支撑网络运行的安全管控工程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应用系统及用户数的不断增加,网络规模不断扩大,面对越来越多的应用设备,其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出。2014年携程小米用户信息的泄露,再次聚焦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威胁,也使得运营商在管控网络安全及部署系统管理中,更需要从技术创新来满足运维需求。

1运营商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

对于运营商来说,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用户数的骤升,加之网络分布的更加复杂,对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等级也提出更高要求。当前,运营商在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中,需要从三个方面给予高度重视:一是来自网络系统升级改造而带来的新威胁。从传统的网络系统平台到今天的4G网络,IMS网络的商业化,对传统网络业务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基于IP的全网业务的开展,无论是终端还是核心网络,都需要从IP化模式实现全面互联。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来自网络的威胁将更加分散。在传统运营商网络结构中,其威胁多来自于末端的攻击,而利用IGW网络出口DDoS技术,以及受端网络防护技术就可以实现防范目标,或者在关口通过部署防火墙,来降低来自末端的攻击。但对于未来全面IP化模式,各类网络安全威胁将使得运营商业务层面受到更大范围的攻击,如木马病毒、拒绝服务攻击等等,这些新威胁成为运营商IP技术防范的重点。二是智能化终端设备的增加带来新的隐患。从现代网络通信终端智能化程度来看,终端的安全性已经威胁到网络平台及业务的安全,特别是在不同接入模式、接入速度下,智能终端与相对集中的运营商全业务管理之间的关联度更加紧密,一旦智能化终端存在安全隐患,即将给通信网络平台带来致命威胁。如智能化终端利用对运营商业务系统的集中攻击可以导致运营商服务的中断。同时,作为智能终端本身,因软硬件架构缺乏安全性评测,在网络信息完整性验证上存在缺陷,也可能诱发篡改威胁。如在进行通信中对信息的窃听、篡改,这些安全漏洞也可能引发运营商网络的安全威胁。三是现有安全防护体系及架构存在不安全性风险,特别是云技术的引入,对于传统网络架构来说,在用户数、增值业务骤升过程中,对现有基础设施的不可预知性问题更加复杂。另外,在网络安全标准制定上,由于缺乏对现阶段安全威胁的全面评估,可能导致现有网络体系难以适应新领域、新业务的应用,而带来更多的运行处理故障等问题。

2构建运营商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对策

2.1构建网络安全防护统一管控体系

开展网络信息安全防范,要着力从现有运营商网络系统业务类型出发,根据不同功能来实现统一安全管控,促进不同应用系统及管理模式之间的数据安全交互。如对网络运维系统安全管理,对计费系统用户的认证与管理,对经营分析系统的授权与审计管理,对各操作系统数据存储的分散管控等,利用统一的安全管控功能模块来实现集中认证、统一用户管理。对于用户管理,可以实现增删修改,并根据用户岗位性质来明确其角色,利用授权方式来实现对不同角色、不同操作权限的分配和管理;在认证模块,可以通过数字认证、密码校验、动态认证及令牌等方式来进行;在权限管理中,对于用户的权限是通过角色来完成,针对不同用户,从设备用户、用户授权访问等方式来实现同步管理。

2.2引入虚拟化技术来实现集中部署

从网络信息安全管控平台来看,对于传统的管控方案,不能实现按需服务,反而增加了部署成本,降低了设备利用率。为此,通过引入虚拟化技术,部署高性能服务器来完成虚拟的应用服务器,满足不同客户端的访问;对于客户端不需要再部署维护客户端,而是从虚拟服务器维护管理中来实现,由此减少了不必要的维护服务,确保了集中维护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另外,针对运营商网络中的多数应用服务器,也可以采用集中部署方式来进行集中管理。

2.3引入RBAC角色访问控制模型

根据角色访问控制模型的构建,可以从安全管控上,利用已知信息来赋予相应的权限,便于正确、快速、有效的实现用户特定角色的授权。同时,在对RBAC模型进行应用中,需要就其权限赋值进行优化,如对层次结构的支持,对不同用户群组、不同用户存在多个岗位的角色优化,对岗位与部门之间的协同优化,对用户岗位与用户权限及其所属岗位角色的继承关系进行优化等等。

2.4融合多种认证方式来实现动态管控

根据不同系统应用需求,在进行认证管理上,可以结合用户登录平台来动态选择。如可以通过数字认证、WindowsKerberos认证、动态令牌等认证方式。当用户端采用插件方式登录时,可以动态配置key证书认证,也可以通过短信认证来发送相应的口令。由于运营商网络应用账户规模较大,在进行系统认证时,为了确保认证账户、密码的有效性、可靠性,通常需要客户端向应用服务器发送请求,请求成功后再向用户端发送认证密码。

2.5做好运营商网络安全维护管理

网络信息安全威胁是客观存在的,而做好网络安全的维护管理工作,从基本维护到安全防护,并从软硬件技术完善上来提升安全水平。如对网络中服务器、操作系统及网络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不同网络安全等级进行有序升级,增加网络硬件加固设备,做好日常网络维护工作。同时,对于安全维护岗位人员,做好网络硬件设备、网络访问控制权限的管理,并对相关的口令及密码进行定期更换,提升安全防护水平。另外,运营商在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上,不仅要关注网络层面及应用层的安全,还要关注用户信息的安全,要将用户信息纳入安全管理重要任务中,切实从短信认证、用户实名制、用户地理信息等个人隐私保护中来保障信息的安全、可靠。

2.6做好网络安全建设与升级管理

随着网络通信新业务的不断发展,对于网络信息安全威胁更加复杂而多样,运营商要着力从新领域,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策略,从技术创新上来确保信息安全。一方面做好网络安全策略的优化,从网络业务规划与管理上,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并对各类业务服务器进行全程监管,确保业务从一开始就纳入安全防护体系中;另一方面注重安全技术创新,特别是新的网络安全技术、防御机制的引入,从安全技术手段来实现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3结语

运营商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任重道远,在推进配套体系建设上,要从安全维护的标准化、流程化,以及网络安全等级制度完善上,确保各项安全防护工作的有效性。另外,加强对各类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建设,尤其是建立沟通全国的安全支撑体系,从统一管理、协同防护上来提升运营商的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作者:王树平 东野圣尧 张宇红 单位:泰安联通公司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浅析

摘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效率。网络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就是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过快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问题。文章针对现存的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且归纳和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可行的应对措施,以及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

网络;信息安全;应对措施

前言

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且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交流方式。凡事都有正反面,当网络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带来了信息泄露的威胁,将造成人们的个人信息泄露和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整个网络体系的瘫痪。因此,如何建立安全完善的网络信息对策,从而同时保证网络资源的开发运用,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一、网络信息安全的概述

网络信息安全,本质上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以及软件中的数据信息不会被恶意的破坏、更改及泄露,网络系统是正常的运行状态以及网络服务不中断。从广义上来看,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范围很广,比如包括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安全性以及真实可控性。

二、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隐患,来自不同方面的威胁,但是能够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不但包括计算机本身存在的硬件设施以及系统存在的漏洞和缺点,也有一些管理上的疏忽和人为因素导致造成的威胁,所以通过归纳我们将问题分为以下几种:

(一)计算机网络的自身的问题

1.系统存在的漏洞

一般情况下,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由系统漏洞造成的,所以系统漏洞造成的网络安全的损失往往更大,系统漏洞的出现在计算机程序的实现逻辑中的意外情况的出现,如果一个入侵者获取了系统的访问权限就有可能利用系统的漏洞将自己设为管理员权限。系统漏洞的出现造成程序处理文件在时序和同步上出现问题,并且会在文件处理过程中遭到外来窗口的影响。

2.移动存储硬盘

移动硬盘存储介质由于自身的便携带,存储空间大以及通用性强等优点被广泛的喜爱和接受。这也是这些优点给计算机网络系统带来了安全隐患。目前很多移动存储介质都缺少设备等级、身份的认证以及审核,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网络系统不易管理和容易遭到病毒入侵。

(二)计算机外部及人为的问题

1.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本身的传染速度很快,范围比较广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是一大威胁,并且可以造成很大的损失。并且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对象是网络系统本身,一旦感染就会出现死机或系统中文件信息的数据丢失,也会对硬件设备带来损坏。

2.来自计算机黑客的攻击

黑客一般有着非常熟练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技术,并且熟知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对系统中的漏洞的察觉性特别高,所以系统中的漏洞就很容易被黑客拿来攻击,以及利用系统漏洞对网络系统进行破坏,对危机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而且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黑客攻击网络系统的事件发生,对国家信息安全带来很大威胁。

3.间谍软件的存在

和计算机病毒不一样的是,间谍软件不是对网络系统的破坏,而是为了盗取网络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间谍软件的种类及功能很多,不仅可以件事用户,还可以广告和修改网络系统设置,对用户的信息泄露带来巨大威胁。

(三)系统管理的疏忽造成的问题

工作人员因为对计算机操作的不熟悉或者工作疏忽往往会造成网络信息的泄露,或者是故意的泄密,即工作人员恶意的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破坏的行为,从而获取系统信息,因为一般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人员,有权限查阅系统中保密的文件和资料,如果将其对外提供,后果不堪设想。

三、针对网络信息安全隐患的应对策略

(一)网络系统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可以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监测,能够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或者系统的漏洞存在。漏洞是每个系统都可能存在的问题,所以就要在黑客利用这些漏洞进行不法行为前找出网络漏洞,所以加强漏洞扫面技术使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防火墙技术的配置

配置防火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网络信息系统加上一层防护罩,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最基本、最经济和有效的安全措施。一般防火墙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通过阻碍限制外界用户企图访问内部网络,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所以加强防火墙技术可以阻止外来用户的非法入侵,同时防火墙黑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内部网络信息的安全性,降低信息安全威胁的风险。

(三)数据加密以及用户授权访问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就是对网络系统中信息数据进行以为和置换的变换算法。并且由“密钥”来控制,对网络中的动态信息进行保护。所以对数据加密可以有效的避免动态数据遭受攻击的风险。而用户授权访问控制则是对网络系统中静态信息的保护,一般通过维护操作系统安全来实现。数据机密技术和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相比防火墙来说更加灵活方便,对网络的实用性更强。

(四)系统管理制度的完备

维护网络信息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构建完善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体制可以有效额减小、控制信息安全的威胁。同时,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加强管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提高网络安全的法律意识,才能够促进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受到保护,进而保障社会和人们的信息和人身安全。

结语:

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工作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变化而发展。在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时候,也要重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研发,从而构建起完善了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文中对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水平采取了对策,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人员的管理素质,尽可能的降低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将损失下降到最低水平以此保障国家和人们安全和利益。

作者:刘伟 单位:惠民县公安局网安大队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分析

1计算机网络基础性内涵机理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考验客观论述

透过宏观角度观察界定,计算机网络就是借助电缆、电话等媒介,将不同空间位置的计算机系统交互式连接,确保彼此之间能够进行信息自由快速地传输。但是由于人为操作的随意性,使得各类黑客、病毒侵害难以系统化抵制。常见的计算机安全隐患包括信息大范围泄露、系统机理完整性破坏、特定服务功能难以响应等。

(1)关于信息泄露问题,就是说操作主体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将个人信息透露给非授权方,包括网络非法监视、射频肆意截取、网络钓鱼等不良状况。

(2)系统机理完整性受损隐患,则基本上利用物理侵权、病毒漏洞等渠道衍生拓展。

(3)特定操作功能无法及时响应结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普及,基层社会大众不管是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模式上,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但同时也夹杂着某种不良威胁隐患,包括黑客、病毒的肆意攻击侵害问题等,任何细节处理不当,都将直接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名誉损失。因此,笔者决定针对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状况,加以客观观察校验;同时联合外国最先进技术资源和思维理念,进行上述诸多不良状况遏制,希望能够为今后人们正常网络生活秩序维护,提供更多合理的指导性建议。摘要主要是一切合理性访问资格权限一时间被外界非法人员占据,不能在当下展现出和预定时间相关的程序功能特性。

2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计算机网络与信息

安全的科学防护措施细致性解析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结果关注意识的系统化提升,有关各类物理防护措施、数据加密和病毒抵御等程序,开始受到广泛好评和有机改造沿用。有关具体调整控制策略内容主要如下所示:

2.1针对社会大众进行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知识讲解推广

想要督促个人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自主强化信息保密意识,前提条件就是不断参与各类技术培训实践性活动,借此系统化吸纳和熟练解读最新网络信息保密原理,将一切网络病毒和黑客操作行为成功抵制。由此来讲,不管是学生还是单位职员,千万不可随意打开来源渠道不明的文件,单纯拿目前广泛流行的视频软件为例,安装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其余机理混乱的程序内容,无故的占据计算机原有内存空间或是借助孔隙窃取操作主体个人账号信息,最终造成的经济损失数据着实难以估量。所以说,进行社会大众进行最新网络信息保护知识科学灌输和灵活讲解,绝对是非常必要的。

2.2专业化病毒防治软件和防火墙的全面性安装

在计算机系统之上进行防病毒程序预先安装,能够发挥出系统漏洞实时性排查遏制等功用,确保一切邮件、网页信息都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防护,一旦说发生任何危急状况就可在当下进行快速处理。就拿防火墙为例,其主张进行专业化硬件、软件资源科学吸纳整合,同时于内部和外部网络空间内额外提供一类检验关口,完成数据包合理过滤任务,最终决定是否将其发送到最终目的地。归结来讲,就是进行网络使用信息流量、隐藏IP地址等结构细节多元化控制疏通。

2.3添加服务器并进行自身IP地址适当性隐藏

针对操作主体IP地址进行防护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就算是计算机系统内被恶意安装了木马程序,主要IP地址尚未泄露,外方攻击人员始终是束手无策的。针对IP地址加以系统化防护的最佳适应途径,便是设置完善形态的服务器。服务器能起到外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的中间转接作用,其功能类似于一个数据转发器,它主要控制哪些用户能访问哪些服务类型。当外部网络向内部网络申请某种网络服务时.服务器接受申请.然后它根据其服务类型、服务内容、被服务的对象、服务者申请的时间、申请者的域名范围等来决定是否接受此项服务,如果接受,它就向内部网络转发这项请求。目前市场普遍被采用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主机安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密码认证、防火墙、安全审计、安全管理、系统漏洞检测、黑客跟踪等。但是,有了安全技术还是远远不够,许多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都与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有关。因此,我们要有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并建立起相应的安全机制,诸如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认证机制、信息流填充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公正机制等,借此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3结语

按照上述内容论述,互联网技术本身兼有利弊,尽管说现阶段衍生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产品类型极为丰富,但是黑客侵害行为始终是难以得到全面化遏制的,对于社会整体安全稳定时局的确造成不小的伤害。各类基层社会人员必须确保在享受网络便利服务条件基础上,及时吸纳并消化最新网络信息保护知识原理,杜绝一切不知名的程序随意添加行为迹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核心职责,应该引起各类人员的广泛关注和全面承接。

作者:王萌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探析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当真不容乐观。

(1)计算机网络能够在弹指间共享资源,使得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它的这种特性使得经济、文化、金融等各个领域的运转都与计算机的工作息息相关。不过也正是由于其资源共享的特性直接增加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脆弱性和复杂性。

(2)随着网络的普及,企业与商家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来储存信息建档归案,消息获取资源。但现如今网络太过危机四伏,黑客们能够动用各种手段进行攻击,而大环境下的这种较低的信息安全保障水平使得这些网站面临黑客潜在的破坏性访问风险极高。

(3)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重要性毋庸置疑,各个领域的敏感信息都需要给予极高的保密程度,信息的泄漏某种程度上能够直接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体系亟需待建。

(4)对于国家来说,网络信息安全与否,直接威胁到网络空间上的国家主权,放眼中国的军事版图,国家的国土安全应是重中之重,一个漏洞百出的信息网络将会使国家面临信息战的威胁。人人都期待一个高效的计算机安全防护系统的构建,入档的文件可以受到保护,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个人的信息流出受到绝对的自我掌控;在传递过程中有良好的加密措施不受侵犯。

2信息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

2.1网络本身具有脆弱性

计算机网络本身所具有的最大的特点便是开放和便捷,这直接导致了计算机网路系统浅析计算机网络如何保证信息安全文/胡晔随着国民经济陀螺高速旋转,计算机技术普及繁荣,大数据时代全面到来,一个个计算机交织成网,密集地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一根根光缆与光缆相连接,信息与信息简易地发送传输,在计算机网络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问题愈来愈受到大众的重视。本文深入浅出针对当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及不容乐观的安全现状做出了分析,并结合自身相关理论知识提出相关对策,旨在于为真正的做好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工作做出一些绵薄的贡献。摘要的脆弱性。在计算机的文件、数据中潜伏着的病毒通过USB接口、正在运行的程序、已经打开的文件肆意地进行破环和传染;雷电、电磁和水,这些自然条件和谐保证了计算机网络一致有效,可是一旦这种保障遭到破坏,由于当前我国的计算机中还没有防雷、防水、防火或防干扰等有效方法就会导致整个网络信息运行系统的瘫痪;在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之间的缓冲区中存在极多漏洞更是网络信息安全的一大隐患。

2.2信息受到恶意窃取

黑客入侵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获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来进行非法操作,通过窃取、破译和截获等手段,利用各种各样网络本身具有的脆弱性,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威力强大的修改和破坏,传播大量的有害信息和不法行为,从中行使盗窃、贪污、诈骗等非法犯法活动,危及国家和个人安全。

3保证信息安全的具体措施

3.1网络用户提高警惕,亟需加强安全意识

针对个人用户,去正规的官方网站下载软件,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设置网站黑名单,不接受不明来历的邮件,设置复杂的密码,及时修补漏洞,定期全盘扫描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与此同时,网络日新月异,骗子、黑客、身份信息窃取者时刻埋伏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不经意的瞬间,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水平才能够有效的保护计算机信息安全,不受侵犯。针对企业用户:加强整个机构的安全意识,配置保密系统,重视并抓紧相关维护人员的工作。加强机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抵御不法分子的入侵,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3.2做好网络信息加密工作

做好网络信息加密工作能够大幅度提高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密性,能够有效避免重要的数据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听、截取以及破坏的问题出现。历史上信息加密工作与国家政务息息相关,高冷如天空皎洁明月,但现如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信息的发送端与接收端,如若网络信息加密工作做不好,我们每个人的隐私都极容易暴露在大众的目光中。数据存储、数据传输以及数据完整性每一步都不容小觑,要求相关技术人员严谨对待。而笔者认为线路加密技术相较于端对端加密技术其不考虑信宿和信源,关注点只在传输的线路上从而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方式更加具有简便可行性。发送者在采用了专业的加密软件后才开始传输信息简单地使明文就成了秘密的文件。当接收者接收到这些文件或信息后,只要输入相应的密码就能够打开的分享模式可以是做好网络信息加密工作的第一步。

3.3安装杀毒软件以及防火墙,防止恶意攻击

安装杀毒软件以及防火墙,是一种能够防止外部网络用户通过非法的手段进入到内部网络并且访问内部网络资源的先进技术,可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在医院、教育机构中的计算机安全风险极高。部分管理层认为这些防火墙的安装与维护过于耗费时间与精力,却不知恶意攻击在这种安全系数极低的计算机安全系统一旦悄然而至,对于个人或企业甚至国家而言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当然这种迫切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薄弱环,也要求杀毒软件能够想方设法利用一切高新IT技术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进行加强,此外现有的安全扫描技术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的保护力度也是不够,高效能的安全扫描技术应对漏洞进行迅雷般及时有效的查找,检测潜在的漏洞,对系统安全配置进行评估,控制安全危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要保证信息安全,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与拓展,相关研究领域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只是一方面,要想充分的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还需要每一个网民每一位网络用户加强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计算机网络日新月异,需要每一个人提高自身,跟上时代的脚步,综合的运用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时存档,科学地配合各类先进的防护加密技术,有效辨别受信任的网站,保护好个人与企业的信息安全。当然,建立一个安全防护体系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一劳永逸之事,我们也应该清楚,就好像误差一直存在,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绝对严密的防御系统,是故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安全规划与防范才可以有效地防止不法分子的入侵,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

作者:胡晔 单位:天津正大方圆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现状与对策

1关于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

1.1网络信息的重放

就当下网络信息的安全来看,如果计算机的网络信息缺乏充足的安全预防措施,部分非法用户就会容易通过AP进行中间人欺骗和人身攻击,而这些网络安全问题虽然使用VPN方式进行保护,但是非法侵入情况也不可能彻底解决。例如,非法用户能够通过AP或授权客户端进行双重欺骗,进而将网络数据篡改或者窃取网络数据信息。

1.2公话的拦截与地址的欺骗

目前网络信息环境中,一些非法用户使用监视、窃听等方式来窃取相关用户的IP地址,或者盗取MAC的详细地址信息,再使用获取的信息进行会话拦截、网络行骗与网络攻击等,导致合法用户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特别是部分客户资料非常重要,一旦被窃取,人身财产会受到严重损坏,更甚者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1.3部分非法用户的侵入

因为网络信息具有易获取与公开性的特性,因此,比较方便进行开放式的访问,部分非法使用者没有授权也能够擅自对网信息络资源进行利用,而最终后果就是不只占用了网络信息资源,还导致网络成本增加,在某种程度上还会造成合法用户的服务质量大大减弱。同时,一些非法用户可能违反相关服务条款,不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进而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

1.4网络监听

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式访问特点,大部分无网络信息都是以特定格式呈现,容易导致非法用户监听合法用户的信息数据。同时,在监听过程中破解合法用户通信的密码,乘机接入用户网络,进而恶意窃取用户信息或者篡改用户数据。例如,当下商场中部分不良网民就会采取监听手段,最大限度地盗取对手信息,进而采取相关应对策略,使自己的企业在竞争中获利。

1.5无线的加密协议会被破解

当下网络信息存在许多非法性,能够准确捕捉AP信号中具体网络信息数据包,再通过各种方式破解WEP密匙,也就是按照无线通信监听用户信息,然后通过网络信号破解密匙,进而导致用户信息丢失、泄露等,使用户个人财产受到严重损失。

1.6服务被拒绝

服务被拒绝是当下网络信息数据中一种较为严重的网络攻击方式,通常包含下面两种情况。第一,攻击者会对AP进行泛滥攻击,导致AP产生拒绝服务的现象。第二,有针对性地对某一个点进行攻击,让AP可以不断转发相关数据包,一直到资源耗尽,无法进行工作,一般就是资源的耗尽攻击。以上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前者相对比较严重。

2关于网络信息数据中安全问题的防护与管理策略

2.1可以使用加密的技术

目前,加密技术中相对有效的一种方式是WPA加密技术,其中WPA主要目的就是为解决网路WEP的缺陷所研发的一些新型加密技术,再使用TKIP的动态算法构成128位的密码,加强网络信息数据的安全防护。通常WPA包由验证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认证与加密三个部分共同组成,是目前比较完善与安全的管理方案。然而,使用WPA的加密短信数据包在特殊情况下也容易被破解,从而产生WPA2加密技术。WPA2技术是通过CCMP平台取代WAP中的TKIP技术,这种技术是目前安全性较高的一项加密技术,只是这个技术并不支持老旧网卡。因此,网络信息数据安全管理一般建议使用WPA技术与WPA2结合的加密技术,这样可以更好地防护网络信息的安全。

2.2使用入侵的检测技术

检测入侵技术的使用可以及时控制网络、采集信息数据与信息传输等,以便及时找出网络安全故障的原因,这样能够保证网络信息数据的安全,以及预防非法用户窃取与篡改重要数据信息。特别是不少网民信息数据至关重要,必须进行严格保护,一旦信息泄露,就会使用户受到严重伤害。因此,在网络信息安全维护方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如可以通过路由查询,实时追踪等,坚决不能让非法用户侵入,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

2.3个人方面

首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在网上泄露个人账户和密码信息、个人身份信息及其他隐私;在设置网上账户密码时,不能为了方便记忆使用简单的密码,如单纯数字或字母重复,而应设置安全系数高、复杂的密码;密码使用一定时间后应及时更换,否则容易发生盗号现象。其次,在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并养成经常查毒、杀毒和及时升级、更新软件的习惯,不给计算机病毒可乘之机。再次,对垃圾邮件和陌生软件随时保持高度警惕,不随意打开垃圾软件,不随便安装陌生软件,尤其是那些杀毒软件检测出异样的软件。简而言之,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和黑客入侵。

2.4构建无线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应对机制

如果无线网络信息发生安全问题,网络信息的相关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化流程,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网络信息数据的管理者可以根据流程具体规定,实时检测的网络信号状况、工作的状态与信息的传输状况,同时更新相关信息,保证无线网络信息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2.5构建可靠、安全网络信息的管理机制

需要规范网络信息数据,整个规范过程中不只需要充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还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便于网络信息可以安全使用与运行。各个区域还应该增设具备决策权或者管理权的部门和机构来规范管理无线网络信息,让网络信息能够安全可靠地为相关活动做贡献。

2.6给入侵用户设置阻碍

信息技术的使用成本虽然有下降趋势,但是建立与设计一个完善、有效的网络营销数据库是长期、系统性的工程,要大量投入财力、人力与物力,且信息开发与信息使用都需要长期的改进与积累。因此,如果某个企业构建有效的网络信息数据库,相关竞争者基本无法进入公司的目标市场。可见安全的网络信息据库势必成为企业难以模仿与盗取的无形资产,只有构建完善、安全的网络信息数据库,才可以更好地保护企业信息数据,进而促进企业发展。

3结语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代,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单方面采取应对措施就可以彻底解决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因此,需要从法律、技术、个人与管理方面入手,全方面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构建一个有效的网络信息防护系统,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信息,不要出现用户信息损坏、泄露与流失现象,以及防止黑客侵扰与病毒侵害,进而营造一个安全的信息环境,使每一个用户的网络信息安全都可以得到保障。

作者:吴海年 单位:合浦县公安局互联网信息安全中心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网络通信信息安全对策与建议

一、网络通信中对信息进行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网络通信的方式要求也越来越高,既希望它灵活开放,同时还要求能够方便快捷。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能够实时通讯的网络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但是随着网络通信普及的速度加快,相对应的硬件和软件的维护系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给人们的网络通信安全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众多的软件登陆系统结构存在着缺陷,软件不完善,病毒的传播以及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危机到了人们的通信信息,使得人们的日常通信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网络通信的安全主要就是能够在数据进行传递以及储存的过程中保证其安全稳定性,要想使得通信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仅需要网络维护部门相关技术人员的努力,也需要用户个人增强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因为这事关商业信息的安全,政府工作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尽管维护网络安全性不会使得经济取得明显的效益,但是却能够让个人,企业,政府的网络通信信息得到良好的保障,让各个行业或者是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传递更加放心安全,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一个良好的通信环境,使得企业能够展开良好的运营发展,使得商业竞争中的不公平手段得到有效合理的制约,对于一些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不法分子行为得到良好的遏制。

二、加强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建立起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为了保证政府工作的正常开展,企业的良好运营,以及个人信息资金的安全,促进网络通信的更好发展,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保证网络通信中的信息安全。

(1)对使用的IP地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

要对IP地址进行有效保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要严格的控制网络交换机,因为在网络通信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必由之路就是交换机,它处于TCP/IP网络协议的第二层,对交换机的保护措施做好,就能够从很大的程度上来保护IP地址的安全;其次,保护IP地址另一种有效办法就是对路由器进行隔离控制,采用科学的方式对已经访问过的地址合理监控,这样就能够制止发生那些非法访问的情况,进而可以从根源上来对网络黑客的窃取行为及时中断制止。对IP地址进行恶意攻击的数据包采取如下措施进行检测:http(端口80)和TCP建立起一种连接,尽管3次的握手工作已经完成,但是不能够立刻结束客户端的连接情况,这样便可以对Web服务器的连接资源形成一种消耗,使得正常的使用者无法访问这个网站。一些恶意攻击的地址,分布大都比较分散,没有一个确定的区域特征,每秒建立起来大概有2000次左右的连接。对防火墙的日志采取过滤措施,一旦发现有GET/HTTP1.1url的记录,就可以表明有扫描程序在对WebServer扫描判断用户类型。

(2)对重要信息的传递和储存进行加密处理

网络通信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2个方面的环节,其一就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另外就是信息在存储后的安全。对网络通信中信息传递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有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对其监听窃取,盗取使用互联网用户的私人信息,甚至还能够在中途进行拦截,将主要信息进行恶意篡改。因此面对种种威胁,就需要用户自身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在信息传递与储存的过程中采取加密的办法进行处理,从根本上来对这些威胁进行及时的消除。在当前的网络通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信息加密方式有很多,例如秘钥等,当然,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加密处理技术办法。

(3)修补完善网络通信中的防护墙保护系统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保护网络通信中的信息安全,建立起一个非常成熟完善的防护墙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要及时更新反病毒的插件,让这些软件防御病毒的能力得到实时更新,可以精准的对病毒进行查杀,这种方式无论是对个人用户还是对企业网络都比较适用。调整防火墙的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按照总体宽带以及资源流量的限制来确定IP地址的syn连接次数,通常情况下的策略,都是先延迟处理源地址的连接数据,这样可以有效缩短时间。一旦发现源地址的时间频率加大的,则可以立即将这个地址拉黑处理,一次性的对其进行限制。开启关于syn验证方式,这样便可以有效避免synflooding进行伪造的前端源地址的攻击。同时还可以在内容上开启关于过滤的功能,主要就是对head关键词进行有效限制,大部分的扫描器都能够实现本功能,甚至还能够用head代替GET。在连接的时间上也可以根据网络的负载以及应用的情况进行合理化的设置。例如可以尽可能多的使用像http这类的应用协议,因为其为短连接,所以可以从很大的程度上将攻击的频率降下来。

(4)不断完善用户的身份验证系统

通常在用户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通信之前,都需要对使用者的个人信息身份等进行验证确认,不断完善用户的身份验证系统,可以对用户的私人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保护,防止被他人所窃取。最为传统的身份验证系统就是采取用户名和密码相匹配的方式,只有当这二者共同具备匹配后,用户才能够得到相应的通信权限,相对而言,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为了避免身份丢失,用户需要将用户名和密码分开进行保存。同时,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一次性密码也开始出现发展,这种密码因为只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才可以使用,使用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是也会出现在密码传输的中间环节被截用或者是受到攻击的情形。同时另外也出现了一种辅助的验证身份的办法,就是由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员发放的安全令牌,这种令牌具有唯一性,同时也能够和传统的用户名密码一起使用。目前又新兴出来的识别身份信息的检测方法主要以生物科技为主,例如指纹掌纹检测措施以及视网膜检测办法,因为这种生物科技办法模仿伪造的难度较高,所以其安全性也非常高。

三、结语

在我国的通信领域不断发展的良好形势之下,政府的工作,企业的运营,个人的生活学习也和网络建立起联系,随之而来的网络通信的安全问题也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解决。按照当前网络通信过程中出现的比较常见的问题,不仅需要使用者自身在信息传递与储存的过程中加强保护意识,运用防护墙以及安全病毒查杀软件等有效方式来维护安全,同时网络安全部门也应该要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不仅要让网络的开放性得到保障,同时还能够促进安全,使得我国的网络通信工程能够发展的更加完善健康。

作者:项保利 单位:湖南省慈利县92665部队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的搭建

1计算机网络及网络安全问题

1.1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1.1.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会随着用户的变化而变化,用户不同,会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也不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本质包括组成网络系统的软硬件及其在网络上传输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会因为偶然的、或者恶意的攻击而被破坏。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两者是相互补充的。

1.1.2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缺陷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1)网络共享带来系统的不稳定性网络共享给使用者带来方面的同时,也给破坏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破坏分子利用共享资源攻击甚至破坏用户的计算机或系统,这是给系统网络带来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2)网络机构不够安全,网络硬件的配置不够完善文件的服务器是网络的中枢系统,其运行的稳定性,功能是否完善是直接影响网络系统质量,网络应用的需求是影响网络的可靠性、兼容性以及升级换代;再有就是网卡和工作站的选配不合适会导致网络的不稳定。

(3)各种病毒带来网络不安全的问题由于计算机网络给不同的结点接收信息,这样容易使病毒轻易地进入计算机的内部造成感染。而病毒侵入之后会使其在网络内部以一定的数量和速度不断地繁殖传播,这样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布置到网络的各个结点,这样就会导致整个网络处于瘫痪状态,比如说以前的“熊猫烧香”病毒,只要有计算机存在,病毒就会随之而来,令人不胜其烦。

(4)网络缺乏安全策略由于网络上大部分数据未被加密,会使网络数据安全没办法保证,许多站点在防火配置上下意识地扩大了其访问权限。

2计算机网络攻击的特征

2.1攻击的手段多样化,手法隐蔽

计算机攻击的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攻击者既能通过监视网络数据的方式获取人的保密资料,也能通过截取他人的账号和口令来进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攻击者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绕过人们精心设计好的防火墙等。这些过程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通过任意一台计算机来完成。

2.2以攻击为主

要对计算机的各类软件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2.3损失巨大

因为攻击与入侵的对象是网络上的计算机系统,因此攻击者一旦取得成功就会使网络中大量的机器处于瘫痪的状态,这样会给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的关键技术

网络系统结构设计的合理是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要全面分析网络系统设计的每个环节,这是建立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庞大工程的首要任务。

3.1应用网络的分段技术

网络分段技术实际上是杜绝网络的安全隐患问题。因为局域网是采用交换机为中心的、以路由器为边界的网络传输格局,同时加上基于交换机的访问控制功能和三层交换功能;因此采取物理分段和逻辑与逻辑分段两种方式来实现对局域网的安全控制。目的就是将非法用户与敏感的网络资源隔离,从而能保证信息的安全通畅。

3.2访问控制方式

在访问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认证系统和访问控制网关等方法,对网络资源的内部布置认证服务系统,其作用有:

(1)具备基于连接时段的ACL功能,对各用户使用的网络资源加以控制;

(2)用户使用网络时需要经过身份认证,这样就会确定各个用户的有效信息,出现问题能及时解决;

(3)限制用户对系统的访问。这种限制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通过IP地址来限制,通过安装TCP_Wrap-persr软件来实现;第二步是超级用户口令,只允许系统管理员知道,并要求定期修改。还有一种方式是不允许其他用户远程登录访问root,这是在系统文件/etc/default/login中缺省中设置的。

3.3设置密码的方式

密码是常用的信息安全保护技术,密码能为网络的安全起到安全通信的作用,对用户的信息用加密法来进行变换进而能安全的进行网络通信,这样能防止被非授权用户访问,这样就能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目的。同时密码的作用有如下三点:保证数据机密不被窃取、数据的完整校验以及数据的不可抵赖性的验证。密码的采用是网络信息多了一层比较坚固的外壳,即使有不法分子窃取也不能被轻易地破解,起到了保护信息的作用。

3.4存储备份方式

为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还应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备份。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外在因素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比如:系统与硬件出现故障、人为的损坏等等。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数据存贮备份技术将因外在因素而导致的损坏控制在最低范围内。计算机用户应从存储备份硬件、存贮备份软件等方面采取防范措施。

3.5病毒查杀的方式

防病毒软件是病毒防护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病毒的查杀可及时发现侵犯网络的恶意行为。现在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形式多样负杂,传播的方式也在演化升级。病毒具有危害大、传播迅速的特点,这样就给计算机网络造成巨大的损失。现在计算机网络抗病毒的技术主要是安装不同的杀毒软件,而且要定期地对防病毒软件进行升级、对病毒库进行更新等。同时在杀毒完了时还要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和修复漏洞等,这样能保证良好的病毒查杀效果。病毒查杀是当前防范网络威胁最普遍的方式,其取得的防范效果也较好。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巨大,关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并且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显得非常必要。开发和研制有效的网络安全产品的软硬件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用户在使用计算网络的时候,也应提高安全意识,搭建一个安全的网络信息系统。在分析网络威胁因素之后,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这样就能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持续运行。

作者:崔鹏宇单位: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解析

摘要: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端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提上日程。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国家主任亲自担任组长,以此可见对网络发展和网络安全的高度重视。并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

关键词:高校;网络;信息安全

1目前高校网络现状

大学是一个知识的殿堂,人口相对密集,人才辈出的地方,大学生的思维活跃。目前高校的网络现状包含了一下几方面:①系统分期建设,缺乏安全规范: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分期建设,逐步完善。从数字化校园到如今的智慧校园,由于前期的建设在安全规划、安全分区上未作严格的要求,大都根据使用情况,发现问题来解决问题,导致信息资产大都统一存放以致进行不同级别的安全防护级别难度增大。②网站建设和管理不统一:高校内部网站数量多,建设单位杂,安全管理困难。③网站日常维护缺失:高校网站重建设、重功能,日常安全维护较差,一些已公布的安全漏洞常常得不到修复。④安全防护意识有待完善:目前已有的安全防护手段包括出口行为审计、防火墙、漏洞扫描、上网行为分析、入侵检测、信息审计。⑤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制度都存在缺失,信息系统建设,运维安全措施不到位。

2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信息安全包含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和完整性,三者缺一不可,小到个人信息大到国家机密,任何国家、部门、行业、个人对信息安全都必须非常重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隐私权的被侵犯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其重要性呼之欲出。根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的数据显示,其拦截的骚扰电话数量惊人,用户每接到10个电话,其中就有5个是骚扰电话。邮件管理部门同样有这样的感叹,垃圾邮件骚扰电话无孔不入。其根源就在于信息的泄漏。从传统的计算机安全到信息安全,更重要的是对安全发展的延伸,安全也不仅是技术问题,而是将管理、技术、法律等问题相结合的产物。

3网络安全的产品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逻辑或者物理的错误导致数据遭受到泄露、破坏、更改,系统能正常连续可靠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具有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可控性等特征。近几年来信息安全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产品层出不穷,图中列举的负载均衡、防火墙、防篡改系统、信息审计、入侵检测、上网行为审计、漏洞扫描等都能有效地帮助网络管理员更好、更有效管理网络安全。很多人认为有了防火墙,网络就安全,其实防火墙只是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方式。配备入侵检测可以把透过防火墙的攻击做相应的记录,并做出相应的判断(通过、禁止、阻断等动作)。采取终端安全保护系统以“主动防御”理念为基础,操作系统与策略地有机结合,通过对端口、代码、数据文件加密、网络连接、上网行为审计分级控制、移动存储设备接入,实现操作系统加固及信息系统的可防御、可控、可制止、保障终端系统以及数据的安全。

4高校网络如何实施信息安全,杜绝信息泄漏

制定网络安全管理章程,做到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第一责任人,建立校、院两级网络安全管理机制,主管领导对网络安全负总责,具体管理人负主责。在各二级单位设立网络安全员,加强对各级网络安全管理员的业务学习,负责保障和监测本部门的网站和自建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对各网站实行安全责任人,由安全责任人负责服务器的日常维护以及网站信息内容审核、监控,力求能够快速、妥善处理各种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对于BBS、博客等具有交互信息网站,建立完善的信息审核和实时监管的制度,执行7*24小时不间断监控,有效防止信息泄漏和扩散的风险。源头上制定安全规范,从源头上阻止信息的泄漏,传输过程中增加网络安全相关设备,积极完善网络中遗漏的漏洞,增加安全力量,缩短应急响应时间,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对接IPDB安全基础信息库,主动发现漏洞,积极配合处理。启用VulTracker漏洞管理与自动化跟踪平台。

5结语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到来,移动终端已深入学生群,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深刻地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管理制度以及师生观念观点、学习方法以及行为习惯,如今高校的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形态以及业务都面临重大的变革。随着信息网络的深入,资源信息的共享,迈过了网络建设的时代,信息安全将会成为如今高校网络工作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时代标志着信息的重要性,时代的进步离不开信息的发展。

作者:曾红玉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信息管理中心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移动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安全与保护

【摘要】笔者据移动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安全问题现状,分析了移动社交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结合信息安全保护原理,从用户个人、网络企业、国家立法三个层面提出了移动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安全保护对策。

【关键词】移动社交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无线加密技术;WPA;WPA2

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我们已步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以空前的力量和效率,掀起一场影响全人类的深层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思维模式。移动社交网络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同时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信息安全问题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焦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饱受广大网民诟病。

1移动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移动社交网络(MobileSocialNetwork)已成为社交网络的主流,移动社交网络虽然是一种虚拟的社交媒体,但为用户提供了分享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平台。近年来,随着4G技术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移动社交网络得到高速发展。然而,移动社交网络在给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地安全挑战。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7)显示,截止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手机上网主导地位强化,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56亿,网民中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为92.5%,中国网站总数为454万个[1]。另据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有95.9%的手机网民遇到过手机信息安全事件,手机网民中会主动查看手机软件隐私权限的用户仅占35.8%,44.7%的用户会在不确认公共Wi-Fi是否安全的情况下直接连接,58.9%的手机网民没有听说过伪基站,26.4%的用户在遭遇手机信息安全事件后不会采取任何措施进行处理[2]。由上述情况来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遇到过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诸如骚扰诈骗短信或电话、非正常链接、恶意软件攻击、病毒木马入侵等信息安全事件,但因受影响程度的不同,人们的处理态度和方式也不一样。因大多数未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加上举报程序复杂且操作成本高,人们担心花费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半数以上的人选择不理睬的态度,从而怂恿了不法分子的猖獗,这也是导致诈骗信息不断的主要原因。除非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或出现人身伤亡事故,如徐玉玉事件,才会引起高度关注。总的来看,各类信息安全事件在数量上将呈上升趋势;在内容上花样百出、不断翻新;在手段上隐蔽性更强、欺骗性更大。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的信息安全正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突出的社会问题。

2移动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原因探究

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形势仍较严峻,主要有以下原因:(1)用户信息安全意识淡薄。目前仍有一部分网民在个人信息安全方面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由于许多网站的隐私设置比较繁琐,很多用户都没有进行隐私设置;有一些用户习惯于用一个ID注册多个账号,甚至用同样的密码;有的用户使用与自己相关的个人信息等纯数字来设置密码,很容易被破译;有的随意安装未知来源的社交应用软件,导致移动终端和个人信息遭到泄露;还有部分用户不会使用终端系统的隐私控制功能,不能及时更新系统;随意开启GPS功能,导致位置信息泄露[3]。(2)信息安全保护技术还存在漏洞。在智能终端设备上安装第三方社交软件,通过这种第三方软件进行注册和认证,会把用户的信息及使用数据进行记录在移动终端设备上,通过用户的操作从而窃取用户的身份标识。然后通过截获的用户信息进一步的窃取其相关用户的信息[4]。(3)网络企业安全管理职责缺失。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掌握大量用户个人信息资料,是用户信息安全保护的义务主体和第一责任人。但部分移动社交网络运营机构不重视用户信息的安全保护,缺乏制度建设,没有完全履行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职责。不进行技术创新,缺乏有效防范信息安全风险的解决方案;没有投入充足的经费建设专业安全管理团队,没有良好的应急能力。(4)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滞后。由于互联网技术是新兴产业,近十年来发展异常迅猛,尤其是在个人信息安全方面存在法律缺失。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一部完整独立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而散落在其他法律条款中的规定,也无法完整的反映并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此外,现成的法律体系主要表现为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侵害时的一种补救机制,缺乏事前警示作用。

3移动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安全保护原理

为了保护用户数据,无线网络从WEP加密技术逐步改进成为今天应用最广泛的WPA无线加密技术,它有两种标准,下面进行介绍:

3.1WPA加密技术

WPA全称是Wi-FiProtectedAccess,它作为一种系统,能够保护无线网络(Wi-Fi)的安全。Wi-Fi联盟(TheWi-FiAl-liance)这个组织建立并确定了WPA,WPA最重要的部分就在TKIP和IEEE802.1X。TKIP相当于包含在WEP密码外围的一层“外壳”,它的密钥长度是128位,解决了WEP密钥短的问题。IEEE802.1X:①发出连接上网请求;②发出请求数据帧;③经过一系列处理将用户的信息发到服务器;④比较传送来的与数据库中的信息有何不同;⑤将对应的口令进行加密处理;⑥将加密后的口令传给客户端;⑦对上一部分的信息进行加密整理;⑧检查处理加密过的信息。

3.2WPA2加密技术

WPA2是WiFi联盟新通过的协议标准的认证形式,其中Michael算法被更加安全的CCMP所取代、而AES算法取代了RC4加密算法。WPA2支持安全性更高的算法AES;但与WPA不同的是,WPA2支持802.11g及以上的无线网卡。

3.3WPA与WPA2的公式区别

WPA=IEEE802.11idraft3=IEEE802.1X/EAP+WEP(选择性项目)/TKIPWPA2=IEEE802.11i=IEEE802.1X/EAP+WEP(选择性目)/TKIP/CCMP

3.4WPA技术的四个优势

WPA会不断一直的迭代密钥,增加其密钥长度,从而增加安全级别。WPA所采用的有效的保障机制,让其可以应用在不同种类的网卡。WPA使公共场所和学术办公地安全地设置无线网络,不必担心信息安全问题。WPA实现“一户一密”。即每一个用户都使用分配给自己的密码。

4移动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安全保护对策

保障移动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安全,需从用户个人、网络企业、国家立法三个层面多维度应对。具体措施如下:(1)提高用户信息安全素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信息安全素养是指个人在当今网络环境下对信息安全的理解与认知,以及应对信息安全问题所反映出来的综合能力[5]。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学习信息安全知识,有助于人们了解网络犯罪和病毒攻击的特征,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同时遵守信息伦理道德,不受骗,不骗人,从自身做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文明网民,营创风清气正的社交网络环境。(2)提高网络安全保护技术,加强信息安全监管。未来网络安全攻守双方将以新型技术漏洞为核心进行长期博弈。因此,提高技术壁垒,减少技术漏洞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要加强互联网技术和安全防护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从源头上保证个人信息安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让黑客在红客面前无机可乘,无计可施。(3)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社交网络企业作为信息安全体系的主导因素,有义务在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提升综合能力,承担相应责任。社交网络企业要深刻意识到用户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切实履行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职责,建设专业安全管理团队,建立完备的隐私控制策略。在与第三方共享数据时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遵守自律公约,保证用户个人信息的隐私和安全。(4)健全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加大安全事件执法力度。加快成立专门的国家级个人信息安全管理部门,与时俱进,同步的完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实行信息安全事件责任追究,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对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加大打击力度,以高压态势整肃信息安全环境,促进移动社交网络的繁荣和健康发展。

作者:吴尚蔚 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

网络与信息安全论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思考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被运用到人们日常的生产与生活中。随着人们对计算机依赖程度的增加,信息安全的隐患渐渐暴露了出来,非法入侵、泄露个人隐私的案件层出不穷,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就结合计算机威胁因素,提出了相关的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火墙

互联网科技时代来临,计算机的使用已深入到了现代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现代网络不仅可以实现电话、视频,还可以储存、交易,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据360网络诈骗举报平台统计,2015年全国举报的网络诈骗就有24886例,涉案金额高达1.27亿元,据警方介绍网络诈骗案例的发生多半与受害者的信息泄露有关。网络安全是近些年来的热点问题,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1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

1.1黑客的威胁和攻击

黑客常常先会利用网络进行扫描,广泛寻找存在弱点的计算机,然后对有弱点的计算机投掷信息,当用户不小心点击该链接后,电脑会自动安装侦听器监视程序,程序会自动收集用户的网络数据流,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用户电脑的密码和口令,然后就能对用户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黑客的信息投掷一般会伪造电子邮件地址、Web页地址,用户对此却毫无察觉,利用获得的信息又可以进行二次再骗,使得用户亲近的人认为是其自身发出的。

1.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能够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可以完成自我复制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往往对计算机的破坏力极强,严重的会导致计算机无法启动,轻微的会影响运行速度,改变磁盘存储空间,破坏文件格式,有的甚至影响外部设备。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途径既可以通过存储介质传播,也可以通过网页下载和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传播,因此,计算机病毒也是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诱因之一。

1.3网络软件漏洞

系统本身的漏洞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系统用户的使用深入,系统的漏洞会慢慢显露,因此网络漏洞成了黑客攻击的首选目标,黑客可以通过软件的漏洞入侵到后台,实施网络攻击。

2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

2.1设置身份鉴别系统

计算机的第一道防线就是限制用户的使用,以判别该用户是否是本人操作,可以计算机设置身份鉴别系统,身份鉴别系统对于用户的隐私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防止使用者不慎泄露信息。计算机身份鉴别可以是单向的鉴别,也可以是双向的鉴别,单向的身份鉴别只对一方进行限制,鉴别的一方被称为验证者,这种鉴别方式只适合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一些不太重要的个人隐私进行保护。双向的身份鉴别既可以对发出者进行鉴别,又能够对验证者进行限制,同时实现通信双方的互相鉴别,这样可以对隐私实现双重的保护,既能够防止非法者实现单方面入侵,也可以防止非法者入侵用户后进行再次对子关系用户进行入侵。设置身份鉴别系统是保护计算机免入侵,维护信息安全的第一屏障。

2.2设置口令识别

口令是计算机安全的防线之一,计算机的信息系统需要经过口令的身份验证,才能具备访问权限。值得注意的是,涉密计算机的口令一定要是符合保密要求的,否则计算机口令很容易被破解,一旦口令破解,入侵者就会以用户的身份访问计算机隐私,盗取机主的个人信息,因此,涉密计算机的口令设置一定要严格按照保密协议规定进行。通常保密规定对信息进行隐藏的口令不少于8位数,并且要求口令必须在一个月之内更换。而对于机密类型的信息则有更高的要求,口令长度为4位数,但采用的是IC卡或者USBKey与口令结合的方式,口令的更换周期要缩短为一周更换一次。设置的口令尽量是字母与数字混合的形式,处理绝密文件有条件的可以采用特有的生理特征作为口令,例如指纹或者虹膜。

2.3安装防火墙软件

防火墙技术软件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专用网与公共网、内部网与外部网等共同作用,对数据流量进行截断所形成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防火墙是网络通信监控的重要手段,能够隔离内部和外部网络,实现阻断外部网络对机体的入侵。防火墙按照实现的对象不同分为网络防火墙和计算机防火墙,网络防火墙是指在内外网络之间安装防火网,防火网一般是先通过路由器对可连接网络进行筛选,准入的网络又要经过目的地址、信息协议、端口及应用层的检测,进而达到防火网过滤非法信息的目的。计算机防火墙与网络防火墙不同,它是在外网与用户之间构建防火墙,即防火墙成为了计算机的一部分。计算机防火墙是在外网与用户的途径中检测传输协议、接口规程、目的地址和应用层,过滤掉不符合规定信息。计算机防火墙可以检查计算机发出的信息,并对符合规定的信息加上协议标志,然后才能将信息传输出去。安装防火墙是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保护脆弱的服务器,限制非法用户的访问,并能实时的对网络数据进行统计,方便对信息的集中监管,具有很强的保密性。

2.4信息数据加密处理

数据加密其实就是用户双方约定对信息处理的一种手段,即将明文文件按照某种算法进行特殊处理,使文件成为非法用户不可读的代码。数据加密实质就是隐藏机要文件,文件成为密文后,只有通过得到密钥才能显示文件完整内容。通过信息数据加密处理过的文件,能够放心安全地发送机要文件,有效防止第三方用户窃取和阅读信息。当前的主流加密技术为全盘加密技术和驱动级技术,全盘加密技术顾名思义就是进行磁盘全盘加密,并辅以主机监控、防火墙堵截等防护体系共同作用的技术。全盘加密技术又称为磁盘加密,数据本身不加密只对磁盘进行加密处理,一旦操作系统启动,数据只显示在磁盘上是以明文形式存在,而磁盘在非法用户计算机内是无法读取。全盘加密能够对全盘的信息安全进行有效管理,破解难度大,安全性能高。驱动级技术是当前机密信息加密的高级技术,采用的是进程和后缀式处理,用户能够灵活选择加密方式,可以高效管理信息。驱动级技术主要可以为文件构建加密系统,用户只能在安全环境下操作,但离开特定环境文件将无法读取,数据安全性得到了大大提升。信息数据处理技术是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另一大防护信息的安全措施,其主要是通过运用网络定位系统,对发送的信息进行精确定位,能很好地监督和管理信息。信息数据处理技术能够有效约束非法截流信息,消除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2.5强化管理

信息技术的安全保护不光要从网络系统的角度阻止信息的泄露,也要规范信息传输本人的操作,严格管理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从源头遏制信息泄露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在对绝密信息的管理方面,一定制定严格的规范,计算机使用者只能使用自己特有的计算机,最好专人专用,人员一人一台计算机,既可防止使用者利用职务便利泄露信息,也可以方便追查泄密相关责任。

3结语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是防护信息安全的重要议题,只有深入掌握了信息泄露的途径,才能有效根据非法入侵渠道进行合理防范。信息安全是现代无法逃避的话题,对于信息的监管和预防是当前需要讨论的热点,也是论述本文的重要原因。

作者:李祎明 单位: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