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8 03:36: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低年级语文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以阅读、积累为途径
(一)激发兴趣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在低年级引导学生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中、高年级让学生除了继续阅读以上的作品外,还可以适当读一些文学作品、科技作品、简单的议论文和浅显的文言文。二要适当拓展延伸学生的阅读空间。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阅读个性,让学生在实践中阅读学习。三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可以让学生自由读书;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传美长廊,让学生品读长廊中的优美诗篇;可以在小组或班级里开展读书笔记展示、读书交流等有意义的活动。在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教给方法在低年级可以采取以读促讲的“四步”阅读:一是读准字词,感知全文;二是读通读顺,品味全文;三是读出情感,了解全文;四是读后质疑,领会全文。中、高年级可以采取“四步”阅读训练。即感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研究性精读、欣赏性跳读。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方法,还要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丰富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知道,学生经历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活动中可以积累语言;生活中的观察体验活动也可以积累语言。语文学习重在语言积累,只有学生语言材料积累的丰富了,学生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以写作、想象画创作为落脚点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根本,想象是写作的拓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写作文与想象画的“有意、有机、有序”结合,以画促写、以写促画,使写画相互促进、紧密结合。同时坚持“一课一画”,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写日记,养成天天画,天天写的好习惯。
(一)给低年级学生自由写画的空间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画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低中年段的学生对生活世界中的事物想象力丰富,许多在成年人看来没有生命或无意义的事物,学生能通过自己幼稚的思维方式来观察、解释他们。这样,那些在成年人眼里没有生命的事物,在学生的眼里大部分是有意识、有生命的。因此,教师鼓励低中年级学生多写一些想象作文和创作想象画。在想象画创作中,有些画是根据作文内容画的,有些画可以不根据作文内容,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学生愿怎么画就怎么画。写作与想象画的结合可以拓展学生自主表述的空间,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结合实践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写作时的主观能动性,写作的时候,让学生爱写、要写。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如,在立意、构思、修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进行明确的引导,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完成“不会”到“会”的提升。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亲身体验写作的全部过程。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长足的进步。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兴趣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写作,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不仅如此,教师要更新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能张扬个性,完善人格,使学生人人都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者:陈海军邓丽红单位:吉林省敦化市贤儒镇中心小学校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的写字教学的建议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写字能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实效性。
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的握笔方式等写字姿势以及写字习惯。同时,教师应当对自己严格要求,给学生做好榜样。对握笔方式等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及纠正。
2.指导训练学生的写字技能
教师应当重视书写过程中书写笔画的教学,并严格要求学生进行笔画训练。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先对撇、捺、点、横等基本笔画进行演示,重视对学生的文字结构的教育。
3.提高学生写字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时的最佳动力。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同时,可以采用作业评选、最佳坐姿等方式奖励学生,促进学生的练字热情。另外,教师应当对学生写字时的进步进行及时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保证充足写字时间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字。课堂上,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课后,教师布置写字练习,并对学生交上来的写字作业要及时进行检查,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应当对其给予针对性地指导并采用适当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结语
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以身作则,重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写字兴趣,保证学生写字水平能够提高,以达到写字教学的教学成果。
作者:颜克秀 单位: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园区实验小学校
1心理暗示与语文教学
又如:二年级上册中一片课文《难忘的一天》中的:“邓爷爷来啦!他带着慈祥的微笑向我走来。我连忙敬了个队礼,说:“邓爷爷,您好!”邓爷爷高兴地点点头,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看着邓爷爷和蔼可亲的样子,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通过这句话给以学生强烈的心理暗示:真诚的微笑、慈祥的面容,不仅能缓解紧张的气氛,还能让别人的心中感受到一丝丝温暖;这种温暖是发自内心的,不仅仅是笔者感受到了,同学们在学习和朗读的过程中,也能深深的感受,并且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教学不但是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给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
2心理暗示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正是心里暗示的作用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使语文课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当然,心理暗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从教育方面考虑,心理暗示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2.1语言的暗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充满感情色彩的交谈言语,其效果不但使学生从形式上,而且有助于他们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不但作用于学生的观点,而且更作用于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都是通过说话时的语气,语速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老师的语言是给予学生心理暗示的重要途径,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老师不论是在批改作业还是批评学生的时候,都应该避免直接点名,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从而开始有了厌学的情绪,情绪低落,成绩直线下降,成为老师和同学们心中的“差等生”。
2.2引导性暗示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影响力,具有间接性和含蓄性。它不是直来直去、开门见山,而是以一种旁敲侧击、声东击西的方式让学生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知识,从而减少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思想和情感障碍,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学到了知识。例如在学《司马光砸缸》一课,首先教师在教学之前,给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天,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耍,大家正玩得起兴时,突然听见“扑通”一声,“救命啊!”……你的小同伴掉进了水缸里面。当你们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呢?是焦急的寻找大人来救呢?还是站在一旁哭泣?还是自己冷静的找寻方法来救你的同伴呢?顿时,同学们就会思考,最终得出:需要冷静的找寻救出同伴的方法:使用砖块砸坏水缸,同伴就会随着缸里面的水流出来。通过课前的引导,不仅能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能顺其自然的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引出;促使学生在学习该课文的时候轻松自如。
2.3环境的暗示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某种环境、气氛和氛围来渲染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在上课之前组织学生外出观察秋景或者是通过多媒体等画面去感受秋景的美、实。比如二年级上册的《秋天的图画》(根据实际修改),通过外出的观察或者是课上的媒体感受,让学生深深的感受秋天的美景和丰硕的果实,让他们体会出果实的来之不易。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创设秋景的教学情境。利用该课文,可以通过“看一看”“选一选”“分组讨论”等情境来谈感受,让学生描述其感受;最后让学生总结出自己从这篇课文内容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
2.4动作的暗示
它主要是指老师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给学生的暗示。在学生回答问题精彩时,老师可以竖起大拇指表示赞扬,当学生在做小动作时,可以漫不经心地走到他的身边摸摸他的脑袋表示提醒……哪怕是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尊重、鼓励和期待。
由此可见,心理暗示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很多都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我们应理解并掌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将心理暗示更巧妙地运用到课堂及课后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施加各种影响,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地挖掘他们的个人潜力,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中健康成长。
摘 要: 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文道统一”,来教书育人。在导语中“渗透”。 在课文学习中“渗透”。 在“练习”教学中“渗透”
关键词: 渗透 导语 分析 感知感受 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教语文其实是在教人。”这句话其实道出了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之巨大。因而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文道统一”,来教书育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注重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进行做人之道的“渗透”。
一、 在导语中“渗透”
例如在教学《李时珍》时,我设计了下面的一个导语:“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这些伟大的人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虽然离我们很久很久了,但是他们的事业还在世代相传,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一个伟大的人物李时珍。”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这种导语就把国情教育引入其中,又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在课文学习中“渗透”
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语言文化,也体现了许多传统美德与新时代道德要求。因此,课文教学是育人的重要途径。?
1、从关键词句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小学阶段,许多写景状物的课文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以美熏陶学生的心灵,更从侧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如《灰椋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为什么林场能成为鸟的天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里的“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这里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必须让学生弄懂的问题,渗透了环境教育的思想。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才能保证人类的发展。因此小学生从小就要有环保意识。?
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感知感受?
写人叙事的课文在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德是此类课文的重点。《船长》这篇课文,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联系点集中在表现在描写船长的语句上。通过“船长大声吼道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这些语句刻画出了船长的伟大,他那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无不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灵。“从船长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怎样体现在行动上呢?”于是在与船长比认真工作(学习)、先人后己的竞赛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关心他人、认真学习,这样学生受到的教育是源于教材,是具体的,而不是空洞抽象无所指的。?
3、带着感情朗读,增强“其义自现”的效果?
朗读可使学生进入意境,产生情感,受到教育。朗读的过程是运用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如读《长江之歌》, 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读《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山谷中的谜底》,可以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读《莫高窟》、《兵马俑》,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上进心。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多朗读,同时教师要多做朗读技巧上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往往会收到比教师讲解更强烈的教育.??
三、 在“练习”教学中“渗透”?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练习”相当于过去的“基础训练”。如今教材编者赋予它新的功能,有计划地编进了一些新的内容,主要有:成语、古诗词名句,句言警句,趣联妙对,口语交际(以上均分类编排)等,这些训练题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学会做人。
1 归类背诵,潜移默化
成语、古诗名句等语言精练,意义深远,许多学生以掌握它们为荣。“你能说说赞扬道德高尚的有关成语吗?”“你知道哪些批评人行为不端的成语吗?”等等问题将成语分门别类,学生不仅理解深刻,记得快,背得牢,而且还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培养健康的人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 设身处地,学会技巧
“口语交际”这一练习培养了学生接人待物的能力。结合实际,设身处地,才能让学生深有感触,从而很快掌握技巧,提高交际能力,生存能力。如《学会解释》,我设计了“你被别人?
误会过吗?你是怎样做的?”这样的问题,很快将学生带入以往经历中,学生或痛苦,或气愤,表情丰富,情绪、激昂。此时分析错误,学生恍然大悟:哦,要注意时间、场合、心态,把话说清楚!也就掌握了技巧,学会了做人要有理有节,宽容待人的道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
大家中午好!我今天受中心小学领导委托,借这次低年级语文教学研究活动的平台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些教学问题。我的介绍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我的发言主要是依据现有的一些教学理念结合自己多年来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向大家作介绍,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一、谈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现在从一年级开始就有阅读了。老师们都会为孩子们打抱不平说:“低年级怎么也有阅读要求了?真是的!”新课程的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主,阅读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一个主要能力,因此阅读能力与朗读能力就要进行同步训练和发展。我想,如果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落实以读为本,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能读懂课文容,读出文章里的感情,就能让学生的朗读和阅读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解答阅读问题肯定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对于学生来说,长期的讲解式的教学法,容易抹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一节语文阅读课文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步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1、整体感知,自由式朗读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阅读教学一般要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顺序。因此,阅读教学的第一个层次是整体感知。依据学生对新异知识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和低年级课文全文注音的优势,教学开始,可在解题的基础上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朗读课文。如《小壁虎借尾巴》可在解题认识小壁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壁虎的尾巴哪去了?他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是新奇而有趣的,他们的心理上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此时,教师就要把握时机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般提如下几方面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2)一边读一边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3)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新词。学生此时按要求进行的自由式朗读既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又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从整体上着手,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说到这里,可能有些老师会想,一年级的学生怎么能做到?是呀,刚开始肯定做不到,但只要我们的老师持之以恒地训练,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 抓住重点,理解性阅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关键之处。处理问题既要照顾全面,又要抓住重点,阅读课文也是如此,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目,是一个个饱含知识的载体。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这些知识细细地全部消化吸收,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因此,应该大力提倡一课一得,要让学生每节课真正有一点实在的收获,哪怕是一个词语的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一段课文的背诵,或者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应该允许学生在头脑中有不太明了的东西,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如何确立重点并抓住重点让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呢?众所周知,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至几个重点段,一段话一般有一个至几个重点词,学生读书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这儿是精彩之处,那儿是动人之笔,这儿还有个问题,那儿还有个疑点。这些词、句、段及精彩、疑点之外就是阅读的重点,就是需要下功夫感悟的地方。我们可以从启发读准语气、读好重音、把握语速与语调这三个方面来启发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
在本环节的朗读指导中,教师要重视范读、领读,同时要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混全使用,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体验到自己有进步。在实践中我发现过多的集体朗读不利于指导学生朗读,以前,我总喜欢集体读,因为我觉得大家齐读,能够多训练一些学生,让不会读的学生跟着读,其实不然,过多的集体朗读容易造成唱读,不便于了解学生的个别朗读能力,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我们要多一点表演读,让学生在评价、比较中得到提高。集体读可以安排在重点词句、片断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加强机械识记功能的时候使用,效果较好。
3、回归整体、品味性朗读
通过自由式朗读和理解性朗读,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这时的理解是零散的,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解,即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再一次的整体性朗读,进行感悟。如学完《乌鸦喝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乌鸦找水、喝水的过程。这里的朗读虽然不用花费很大的时间,却能将学生零散的理解梳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堂给予我们40分钟,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却很多。我们必须树立语文大课堂的观念,课内不足课外补,因此,我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式的朗读,课后巩固式和表演式的朗读训练,这主要安排在早读课进行。
以上是我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同步发展的点滴之见,下面谈谈识字教学的一些做法:
二、谈谈如何提高识字效率
新课程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量大,课时较紧,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是非常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为此,我把自己借鉴别人做法且实施得比较成功的方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研讨,说得不好请多见谅!
1、采用多种方法认读生字。
首先我用小黑板出示生字后,我不急于教读,而是让学生回忆一下:这些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内的学生互相交流一下。这样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乐于识字、乐于交流自己的成果,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和舞台。然后领读认识的生字,领读这一环节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已认识的字让学生自己领读,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由教师领读。领读后让学生自由练习、同桌对读、组内指读、全班指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男女比赛读等。
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授人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识字教学要对其充分利用。教师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例如《口耳目》一课全是象形字。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在对比中发现规律,这些字和图很相像。学生不仅很容易记住,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识字4《操场上》有很多形声字,如球、拍、跑、响等,可以告诉学生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而且这些字的声旁都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义的不同来匹配形旁,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等形式识字。当然,我们教给学生的识字方法,不能硬塞给学生,而是结合课文,自然渗透,让学生通过自主的识字逐渐领悟,积累识字的方法。
2、反复重现与再认,及时巩固识字成果。
在全班同学大部分会读的基础上,当堂采取多种方法重现,及时引导学生再认。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因此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学生再认可安排在合作中、游戏中、活动中,比如,在同班或小组中比赛谁认得快、记得牢,发挥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兴趣盎然中加深生字印象,(1)猜字谜。教师可以把一些生字编成字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巩固生字。如“三横三竖三撇三捺”是森字、“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字等。(2)编字诀获儿歌。如”一撇一捺要分家,两笔写成八八八”。“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下面秃宝盖,“几”字一加灯就亮。(3)形体动作识字。如双臂伸直、双腿并拢,就是一个“十”字;在大开双腿就是一个“大”字;站直了打开右臂就是一个“卜”;一些动作的字如“打、踢、拍、趴、伸”等字,也可以用相应的形体动作记忆巩固生字。另外还有送生字回家、给生字找朋友等形式巩固识字。总之,认字教学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上,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
3、营造良好的识字氛围,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
我们老师要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的,一次它是很重要的识字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识字氛围。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作了如下努力:
(1)开学时,我们可以给每个学生做一个名字卡片,给卡片上的汉字注上拼音,张贴在课室的墙壁上,这样学生课间休息时,互相认识,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既巩固了拼音,又记住了不少字。
(2)我们可以在前面的黑板上,每天根据所学的生字编写成一两句话,让学生在上课前读一读。
(3)建立“识字储蓄箱”。即老师和学生把我会认的字的卡片放进箱子里,学生有空的时候就在箱子里抽出生字读读或考考同学。
(4)结合语文园地开展在生活中的识字比赛。如引导学生在食品包装袋、广告牌、对联、电视等周围的环境识字。
(5)推荐学生阅读带拼音的儿童读物、朗读背诵古诗或儿歌,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
4、以饱满的精神进入课堂,以充满童趣、激情的语言组织教学。
刚才讲的是在教学手段、方法上的努力。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还可以在神态、语言方面做些努力。我觉得我们老师在进入课堂前就把一切无关的事放下,满怀喜悦、面带笑容地进入课堂,以充满童趣、激情的语言组织教学。如教学jqx与ü相拼时,我利用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学生一读就会,而且还读得蛮有兴趣的,但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忘记把ü字的两点去掉。于是我就根据学生的特点,用生活化的语气跟他们说:唉,这个小ü真调皮,还会骗人,明明有两点,但跟jqx在一起玩的时候就把两点藏起来。小朋友,你们可要当心点喔,不要给它骗了。结果在检测的时候学生都没有发生错误。在教学生认字的时候,我会说:小朋友,今天有很多生字宝宝想跟你们做朋友。你们愿意吗?学生肯定会说愿意,然后我又接着说:那你们可要认真点,因为生字宝宝只跟听话的孩子做朋友。学生听了这些生活化的语言肯定会学得比较有兴趣。
各位领导、老师们,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的看法只是我的点滴之见,希望能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摘要】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其关系着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的好坏,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敲门砖,鉴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经验,在翻阅相关优秀文献的基础上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就如何开展有效的识字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识字 教学研究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其为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而服务。通过识字教学,锻炼学生的识字能力,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形成,总之,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基石,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1.新课程理念下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特点
新课程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增加了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在整个小学阶段中,学生需达到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在低年级阶段就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1],而且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作为新课程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新课程特别指出小学低年级应强化对汉语拼音的教学,实现汉语拼音的工具性与运用性,使学生将汉语拼音与英文字母进行区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小学生以自身喜爱的方式进行识字学习,对学生进行合适的语言与文字训练,综合运用各种趣味教学法改善过去效率低下、枯燥呆板的识字教学,由于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上较为好动,所以有时即使教师花费了很大的心思但是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原因是传统的识字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死记硬背现象较为普遍,课堂缺乏生气,违背了现阶段孩子的兴趣,鉴于此种现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学习并尝试将趣味教学法引进课堂,既保证教学任务按时完成又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2.新课程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改进措施
2.1 游戏教学法,调动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好奇心强、自主学习能力差等特点较为明显[2],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力也与高年级学生有所差异,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课堂的学习环境,所以,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殊性应适当进行游戏教学,如找朋友、猜字谜等识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游戏中学会动脑思考,如课堂常见的啄木鸟医生给大树看病的游戏,教师预先画好一棵大树,在大树的叶子上贴上一些学过的汉字,将某些易错的汉字进行处理,让学生扮演啄木鸟去给大树找出“害虫”,并将“害虫”进行改正,另外,教师还应注意课堂用语,要多表扬学生并制定奖励措施。
2.2 为字配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面对枯燥的识字教学时,自然会感到乏味,对识字失去学习兴趣,若教师能抓住学生思维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景来开动学生的想象力,使用简笔画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符号形象化、具体化,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在识字教学中创设情景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言程度、生活经验,材料的选择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属于学生知晓的范围,方法要较为直观,浅显易懂,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情景中,由于汉字中有许多是属于形象字,老师可通过象征汉字的图画引导学生将汉字与具体的事物形象联系起来,可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例如在学习“天、人、山、水、木”等结构简单的独体字时,都可以将其形象化为相应的图形。另外,简笔画较为形象而且操作简单,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画等模仿环节兴趣较为浓厚,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字形,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如在学习“洗、拍、扔、跑”等动词时,可先让学生模仿动作,让学生脑海里对汉字进行一个身体配画,让静止的汉字生动起来,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
2.3 在熟字法基础上学习新字
此方法教学需遵循“+”、“—”或变换偏旁与笔画的原则,“+”法意思为在学生较为熟悉的汉字上添加偏旁或笔画组成新字,如“大” “太”,“水” “冰”; “—”意为在熟字的基础上通过减偏旁或笔画变成新字,如“拍” “白”,“洒”
“西”;在熟字的基础上改变偏旁组成新字,如“跑” “泡”、“休” “林”等,以上这些操作方式是对熟字的一种再复习,缩小了记忆的范围,降低了对新字字形记忆的难度,有效地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2.4 将多媒体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感官
多媒体课堂的引入极大的增添了课堂的活力,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多媒体所呈现的生动形象与绚丽的色彩可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觉得学习内容充满了神秘感[3],教师课前搜集有趣的画面将其与识字练习结合起来,如教师可预先准备好一幅小猴摘桃的画面,将课堂要学习的汉字依次粘贴在树上,以故事导入的形式告诉学生认识一个字宝宝,小猴才能向上爬一步,这样一来,学生唯恐因为没有记住汉字而让小猴吃不上桃子,直到认识完所有的汉字,猴子才能爬上树摘到桃子。为了强化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可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的学生让小猴最先吃到桃子。另外,在进行形象字教学时,如在教学“田”字时,可利用多媒体将“田”字有关的图片演示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塑造了汉字学习的神秘感,激发了学生去探索的欲望。
3.讨论
终上所述,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因其关系到学生后来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进行识字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对新课标落实的基本要求,这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小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在新课标的理念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结合学生思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想象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真正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契合,这对语文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 要: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是学生以后进行语文深入学习的基础,因此,应积极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识字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学习兴趣
小学是学生接受校园知识文化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人素养的关键时期。而识字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文化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下,许多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时,忽视了字与实际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一味地为了识字而识字,使得语文教学变成一种灌输知识的途径,而非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因此,为了更好地改善小学低年级教学效果,教师们应积极主动地探寻合适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一、运用多种兴趣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疑问,并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探究,从而获取汉字更深更广的含义。
1.采用字形教学,增加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活泼好动是他们的一大特性。因此,我们应针对他们这个年级的性格特点来组织一定的活动教学,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猜字谜
绝大多数小孩子都喜欢游戏,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猜字谜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字谜。像“一月一日非今天。”“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一家有七口,种田种一亩,自己吃不够,还养一条狗。”等等。这样的活动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汉字上来,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提高了语文识字教学效果。
(2)运用形象的身体语言教学
在进行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些肢体动作进行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像教学生“才”这个字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讲台上表演,让他双手平直,侧伸出一条腿,让其他的学生观察。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的汉字的印象。
2.充分地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而多媒体作为信息化的产物,逐渐地被应用、推广到社会各个领域,其中自然包括小学教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将多媒体融入进去,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认识、学习汉字,并充分地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奇特的汉字艺术和背后的小故事,引发学生门对汉字的兴趣。像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出一条在水里自由游动的鱼,并在旁边写出鱼这个字的演变过程,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对鱼这个字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
3.积极开展各项识字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生活源于实践。教师在进行语文识字教学时,应积极去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实际过程中获取各种信息知识,了解生活中的汉字。比如,教师在教会学生一些最基本的汉字之后,可以带学生去超市,带着他们去认识超市里各种商品的标签,让他们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去认识、学习汉字,提高他们对汉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了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应努力去引导学生与社会生活相沟通,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实践活动中掌握识字的方法技巧,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二、运用插画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在进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运用插画提问方法,来引导学生扩展对汉字认识,即教师运用一系列汉字插画,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找到一些汉字之间的关联性,便于他们对汉字的识记。像学习“牛”和“生”这两个字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上所画的牛和花生,并指出下面所写的字,然后让学生在下面练习这两个字,思考并回答这两个字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观察发现牛与生之间只相差一横,并且“牛”的第一横短,第二横长,而“生”则是第二横最短。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逐渐地形成一种观察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引导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掌握识字的技巧,加深对汉字的认识。
三、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感性识字教学
汉字是一种言语工具,是一种注重实践操作的知识。因此,在进行汉字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从各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识字认识。像在教“小麦”和“土地”两个词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字具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可以问他们小麦一般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成熟?小麦一般可以用来做什么?它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来使学生了解,小麦分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一般在三月或四月播种,到七、八月份成熟,而冬小麦则是在第一年的八月到十二月之间播种,第二年的五月到七月之间成熟。小麦磨成面粉后可用来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以制作啤酒等,很有营养价值,而小麦生长在土里,土为小麦提供生长的营养。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识字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小麦的认识,引发学生去主动思考周围与小麦有关的事例,触发他们对这个词的感性认识,拓宽教师语文教学的信息量,增加语文识字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让教师与学生处于一种相互交流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运用能力。学习源于生活,学习离不开生活。教师只有不断地去探索汉字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增加汉字的学习运用能力。
当前,汉字教学方式、方法种类繁多,如何从这些方法中找寻最为合适的是每个教师积极探索的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调查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安排合适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汉字学习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汉字学习的技巧,提高汉字的运用能力。
【摘要】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学习的独立体,因此,没有固定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只要你在你的岗位上再多一份爱心,多一点细心,多一点热情,多一点执著,多一点钻研,多一点付出,多一点反思,相信你的课堂一定会比现在的课堂更精彩,更充满教学智慧!
【关键词】精彩导语;直观演示;丰富活动;关注学生
我们学校一直提倡“减负增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所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对集中,不分散,是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学生对于你所谈,所授,所展示的课件,所呈现的方式感到有兴趣,则他们在这节课的收获肯定比较多。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 设计精彩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语是教师在新授前讲述的一段简单扼要的话。精彩的导语能扣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思维浪花,它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上课伊始,学生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因此我们就应该在短时间内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打开学生心扉、使学生思维的齿轮运转起来,这样教师课前的导语就十分的重要。导入的类型颇多,有听曲,猜谜语,讲故事,设悬念,开门见山,温故知新等,面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使课文的导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如我在讲汉语拼音《g、k、h》一课时是这样引入的:(出示插图)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明明和兰兰高高兴兴地去公园玩。他们来到公园的一角,坐在椅子上一边喝水,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看见洁白的鸽子衔着橄榄枝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故事讲完了,看看谁是神耳朵:明明和兰兰坐在椅子上干什么?“喝”水的“喝”读的轻,短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h”的发音…又如在导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又熟悉的歌曲《小燕子》(播放歌曲《小燕子》),你们可以边听边唱,还可以下座位做做动作,尽情地表演表演。 同学们立刻热情高涨、踊跃参与,边唱边自由跳着、舞着,陶醉在优美的歌声中,我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人物小燕子。接着以猜谜语引出冬瓜和茄子:绿枕头,当中空;包棉絮,蓬蓬松。紫花结紫瓜,紫瓜包芝麻;看来像香蕉,生的不能吃。用这两则谜语不仅揭示了冬瓜与茄子的特征,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想通过阅读思考学习,寻求答案。
2 依靠直观演示,感受学习快乐
小学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决定着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远远胜过用千言万语去解释它。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五种感觉器官中,就其学习效率而言,视觉学习效率约占80%,听觉约占有10%,其它约占有10%。学生喜欢看色彩鲜艳的物体,观察事物常从兴趣出发,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目的性不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考虑了这些因素,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诸多优点,如:在《秋天的图画》这一教学活动中,首先,电脑屏幕上随着我教学目的的需要逐一呈现主题内容:蓝天中大雁向南飞、树上的黄叶飘落下来、金黄的稻田、瓜果飘香的果园、火红的枫叶和高粱、田野上丰收的景象以及秋天特有的果实等。随着内容的需要,电脑画面出现了动态的内容,学生都禁不住地发出“哇”,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教学活动上。我们知道,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老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是无味,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指导学生看图画、电视录像、幻灯、实物等,例如第三册识字(七),教学内容是一些动物的名字,分别有鸟类、兽类等,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这些动物出示在画面上,并让它们动起来,这样,学生马上被吸引了。又如课文《果园里》,是教一些蔬菜的名字,课前,我都准备好了这些蔬菜,上课时,每教一种蔬菜,我都出示实物让学生看,学生熟悉的,就先让他们说出名称,再出示生字;学生不熟悉的,可先出示生字,再出示实物。,学生兴趣大增。实践证明,直观演示法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3 组织丰富活动,体验学习快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化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成为学生创新学习全过程,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传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摘苹果"、"拍手对口令"、"小动物找家"、"投篮比赛"、"小鸟回家"、"对号入座"、等形式的游戏,并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开展"看谁答得又对又快"、"看谁找的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小能手"等竞赛活动。。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使他们多种感官处于一种积极活动状态,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把游戏结合到课堂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更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4 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保障学习效果
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特别是低段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特别低,需要教师时刻地提醒。当学生的思维游离课堂学习之外时,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提醒。一开始,教师可以用目光告诉他上课要专心了。有的学生较能察言观色,他能读懂教师目光中的含义,就能自觉听课了。如果学生对你的目光熟视无睹,或者根本没有接触到你的目光。这时你就需要用肢体语言,敲敲他的桌子或者摸摸他的头,碰碰他的肩膀。我采取的方法是:树立榜样作用,奖励和批评相结合。如果有个别孩子不认真,那么树立一个榜样,我说“你们看某某同学坐的多好,听的多认真。”这样孩子一听就心领神会,马上就坐好了。除了对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需要关注之外,正在认真听讲的学生也需要教师的赞赏和肯定。比如做一个赞许的动作,说一句表扬的话,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给于一个肯定的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总之,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一个平台,如何在这个平台上,使我们师生双方的收益都达到最大化,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企盼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学习的独立体,因此,没有固定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只要你在你的岗位上再多一份爱心,多一点细心,多一点热情,多一点执著,多一点钻研,多一点付出,多一点反思,相信你的课堂一定会比现在的课堂更精彩,更充满教学智慧!而我们的教育也就是在不断的付出中,不断的反思中,滚滚向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朗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中挖掘学生朗读的潜力,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就显的更重要了。那么在小学低年级朗读应该怎样去指导呢?下面谈谈自己积累的几点策略:
1.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天生活泼、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老师如果以巧妙的悬念安排,创设不同的情境,组织儿童喜爱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就能将其注意力转向学习活动。如我引导学生学习《蜗牛的奖杯》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只蜗牛,请同学们想想蜗牛会做什么,这下可热闹了,有的说:我想蜗牛在爬树;有的说:蜗牛在散步;也有的说:蜗牛一家在庆祝生日。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蜗牛在干什么吗?想了解故事的内容吗?请你们自己看书。于是学生一头扎进了课文中,急切地朗读起来,可谓兴趣盎然。在这种兴趣的指引下学生可以说是如饥似渴,但同时我们教师也应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充分感受课文带给我们的信息,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让学生一知半解,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2.加强范读引导学生去探究和领悟
教师在学语文、用语文方面应起示范作用。对于一篇新课文,范读很有必要。恰如其分的范读最大的优点是形神兼备、声情并茂。范读是教师在孩子和文本问搭建的一道桥梁,是进行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在小学低年级,范读必不可少。教师艺术性的范读比听录音更让学生感到亲切,更能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多作范读。范读可以指导朗读方法,我不赞成关于朗读技术性的生硬指导,但融在范读中则很容易为孩子接受。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标点符号的语气,这些不用生硬的说明,你的范读就是最好的例子。低年级的课文童话故事多,儿童口语多,语言生动、有趣,学生喜欢听,很适合老师有感情地范读。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的是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3.赏图中充分享受语言的美感
低年级课文中,有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在朗读训练中,我千方百计地把语言和插图结合起来,通过语言来感受形象及生活画面,激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积极性,启发他们想象课文图景,边朗读边思考,让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像镜头一样闪现在眼前,使学生对朗读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4.表演中加深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低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如果让其规规矩矩地端坐,恐怕过不了几分钟,他们便不耐烦了。
要是让他们自己站起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爱憎,自由地比划自己认为合适的动作,同时头脑、眼睛、嘴巴、双手并用,相信他们朗读的积极性会更高。这样不但读得非常投入,非常有感情,还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使他们有机会动脑想,动身演,动口讲。丰富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深切感受,对提高低年级学生朗读水平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小学生特别愿意展示自己,表现欲望极强。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北风和小鱼》、《蚂蚁和蝈蝈》、《蜗牛的奖杯》、《风和太阳》等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5.学生在评价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从孩子的发展出发,需要我们教师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每个学生,不管基础如何,都有表现自己的愿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组织一些朗读比赛。对一些缺乏勇气的学生多鼓励。学生的表现欲激发了,都争先恐后地参加比赛,这时就进行评比,选出“小小朗读家”,予以表扬,让学生以此为楷模,人人争当朗读先进个人。班上经常进行这样的朗读活动,学生在学习中渐渐养成了朗读习惯,对朗读兴趣也越来越浓。既有赛,就有评。评议时可以自我评价,也可
互相评价。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朗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提倡个性化朗读。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
指导学生朗读,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把课文耐心地读完的习惯。同时在朗读中也应该注意减少大声齐读,提倡轻声朗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大声齐读,不仅会使学生因为噪音干扰而使思维受到影响,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学生为了读的速度“同步”,以致读的速度一致而缓慢。一个班出现几个读书出色的学生不难,难的是让全班同学能够有滋有味地读书,爱读书,这就不容易了。只要我们做有心人,掌握朗读训练的方?法与技巧,学生就会学会朗读,就会爱读书,爱语文。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这是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把握住这一特点,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呢?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的。
一、营造氛围,消除顾虑。
心理学显示:儿童是好活动好表现的。低年级的学生与高年级的学生相比,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活动,表现的欲望更强,但他们又比高年级的学生相对胆小一些,他们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得不到老师的表扬,甚至担心自己会出现错误招来老师的批评。在教学中,我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一方面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民主氛围,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顾虑。另一方面,尽可能设计一些科学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如教学第四册《语文园地二》中的“读读认认”时,我引导学生在理解了“这些都是在已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用‘减一减’的办法去掉形旁后产生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这一规律,并掌握了这一识字方法后,马上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字中,还有哪些是像这样由认识的形声字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由于这样的字比较多,学生发言非常积极,心里上完全没有任何顾虑。然后我出示了“指——旨”、“滋——兹”、“踏——沓”、“晨——辰”等几组具有这一规律但未学过的字,让学生进行实践,学生很快就认识了“旨”、“兹”、“沓”、“辰”等几个汉字。这一活动,不但有效地巩固了刚学的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对这一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形声字的规律。
二、搭建平台,提供机会。
在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部分教师认为,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比较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根本就不可能,或者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用不着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那是高年级的事。其实,从低年级起就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意义更突出:一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三是有利于转变传统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策略。所以,我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搭建实践的平台,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机会。如对《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在教学这首诗的前一天,我就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和他写的诗。第二天在新课教学前,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然后让学生评一评谁收集的资料最全面,并由此引入了新课教学。在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时,我一边描述诗中描写的景象,一边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山上的青烟”。
“我看到了从崖上流下来的水好大呀”。
一句句稚嫩的表达,却是学生实践历程的真实反映。
三、拓宽空间,培养能力。
课堂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唯一渠道,《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们不能把学生的语文学习框定在课堂之内,要把课堂内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譬如在所学汉字的巩固方面,对语文教学目标中要求只认不写的字,学生往往如“过眼云烟”,有些字甚至重复出现多次,学生也记不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鼓励学生办字报。要求学生从家里的废报纸中或包装盒上将自己认识的字或词剪下来,或从器皿标签、广告、商品名中记下自己认识的字或词,然后贴在备用纸上制成简单的字报。课堂上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字报,读者自豪,听者羡慕。读完后,将字报张贴在“我的作品”栏中,让其他学生也可以看“报”识字。同时,还鼓励学生用“我的作品”栏中所有字报中的字组词连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和自主创新的精神,而且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四、开展参观活动,促进学生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的提高。
家乡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民俗风情、传统文
化等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只要进行精心提炼,一定能够形成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主题。本学期学校组织参观花卉大观园。参观前:思考两个问题。1、你最喜欢的瓜果蔬菜是什么?2、你最喜欢的花儿是什么?看看花卉大观园中的这些植物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我在班中组织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参观中,带领学生完成了几个任务。1、我认识了三种蔬菜瓜果。2、我认识了三种热带植物。3、我认识了三种沙生植物。其中最感兴趣的是哪种植物,为什么?回来后我指导学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表格。学生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兴趣十分高涨。借此机会我们二年级组从各个班挑选了优秀的作品,制作两块展板。每到课间,学生兴致勃勃地来到展板前观看展品,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学习了语言。特别是当孩子看到自己的照片、文字、图画在展板上出现时,自信心和自豪感倍增。
前不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课标)公布了。修订版课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一些方面加以强调。如,进一步加强识字、写字教学,更加重视写字姿势、写字习惯的培养。低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一定要打好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眼下,低年级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忽视基础、用大量时间分析课文内容的倾向,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为了切实加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特提出改进教学的十点建议。
一、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修订版课标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语文启蒙教育,一方面,要落实“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要全面夯实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字词教学
修订版课标,对第一学段的识字量、写字量做了调整,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表明,课标对学生识字和写字数量上的要求有所降低——由认识1800个汉字降到认识1600个,由会写1000个汉字降到会写800个。但质量上的要求没有降低。低年级学生不仅要做到把该认的字记牢,该写的字写好,还要掌握2000个左右常用词语(约是修订版课标要求写字数量的3倍)。
2.重视朗读训练
教师要指导低年级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感。朗读教学的重点是正确地读,而不是有感情地读。
3.指导学生理解词句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重点词句,不是理解整篇课文内容。
4.注重语言的积累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常用句式和优秀段篇,多读多背。要重视常用句式的教学,指导学生积累与运用。
5.培养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做到以上五点,就是对初入学儿童进行了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二、根据修订版课标规定的汉语拼音功能,认真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修订版课标规定的汉语拼音功能有3个:帮助识字;帮助正音,纠正错误读音和地方音;帮助学习普通话。教师要据此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做到以下三点。
1.明确核心要求和任务
汉语拼音教学的核心要求和任务是教会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并逐步做到熟练地拼读,而非直呼音节。直呼音节大体上要把400多个音节背下来,势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不要提高汉语拼音书写的要求
修订版课标要求学生“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不要求默写。对此,有的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在出测试题时不能准确把握,偶尔会出少量的看字写拼音、看词语写拼音的题目。这形同要求学生默写音节,拔高了汉语拼音书写的要求,容易导致教学的高要求、重负担。
3.注意汉语拼音的应用
修订版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利用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汉语拼音。比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音序法查字典,关注社会上使用汉语拼音的情况等。
三、坚决落实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让学生主动识字,记得牢,写得好
既然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那么,在教学中就要体现、落实这一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除了要在量上完成,还要在质上达标。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以利分析字形;掌握笔顺规则,熟悉间架结构,以利把汉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学会用音序、部首查字典的方法,以利自行解决识字、写字过程中遇到的生字;学习独立识字,并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教材的安排和要求,指导学生对要求认识的汉字进行整体识记并做到及时复习巩固
对于修订版课标要求学生认识的汉字,教师一般不要主动分析字形,而要鼓励学生抓住生字的特点,用自己想出的办法自主识记。比如“弟”字,有的学生这样识记:头戴兔儿帽,身穿弓字衣,身子站得直,脚往左边踢。鼓励学生自主记字,既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又能取得较好的识记效果。
识字教学要重视和加强复习巩固的工作。小学生识得快,忘得也快。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游戏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在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识字,效果更好。有经验的教师,时常把学生刚刚认识的生字编成谜语、儿歌、顺口溜或一段有趣味的话,让学生读、记。这是很好、很有效的巩固识字的方法。
2.写字教学要遵循汉字书写的规律
由易到难、由独体到合体、由简单到复杂,认认真真地指导学生练写。独体字的笔画、笔顺,主笔的占位与运笔;合体字的间架结构,笔画、部件之间的相离、相接、相交,是指导的重点。此外,认真的写字态度,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写字习惯,要不断强调,直到习惯成自然。
3.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意识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是修订版课标关于识字教学的重要思想。学生的识字潜能是巨大的,关键是教师要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在生活中识字的有心人。教师对此要多提倡、指导,为学生搭建展示和交流自主识字的平台。
四、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
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是正确地读,不是读出感情。正确地读有很多指标。如,把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包括生字的字音,多音字、轻声字、儿化字、变调字的字音,不读地方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字句;更难做到的是,读出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无论哪个版本的低年级语文课文,都有一些长句子。成人凭语感就能断句,但低年级学生难以做到,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要下移,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调整为训练学生正确地读,散文读出句中词语间的停顿,韵文读出节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初步的语感。教师进行范读,是行之有效的指导。可以采取一听读、二试读、三评议的方法,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正确断句的能力。
五、明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词句,不是理解整篇课文内容
一方面,从修订版课标来看,关于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未提及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少量的重点
词句,训练他们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到,读了课文能提取简单的信息,有自己的感受,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以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能力。
六、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读图、读书
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在儿童阅读的初期,教师和家长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阅读,应从读图开始。儿童看到图画能够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所见所想,进而阅读绘本、读书看报。指导小学生阅读图画是初步的阅读训练。低年级的语文教科书编排了大量的图画。它们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重要的阅读内容。低年级阅读教学,既要训练学生读图画,想情境,再把画面转换成文字;又要训练学生读文字,想画面,把文字转换成生动的图画,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图文转换的能力。此外,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培养阅读兴趣,推进儿童阅读。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开展儿童阅读是语文教师分内的职责。不仅使所教的学生取得好成绩,而且使他们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样的语文教师才是称职的教师。
七、让学生会听、爱读、敢问,乐于与别人交流
听、说是语文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在成人的学习活动中,听的活动占45%,说的活动占30%,读的活动占16%,写的活动占9%。这表明,听、说在学习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听和说都是须臾不离的。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人听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他学习的质量和成绩。一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升入中学却渐渐掉队了。这是为什么?据我观察,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是重要原因。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听记的能力,可以从听写词语、句子着手。听写词语、句子,不能只是听一个写一个,要逐渐增加难度,听两个写两个,听几个写几个,听一段话写出要点,培养专注地听的能力、记忆力以及听后能抓住要点记下来的能力。
上海特级教师袁?,很早就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记能力。她早年执教《狐假虎威》一课,特意安排听写文中两个重点句的练习。她要求学生在听第一遍时,听清两个句子的内容;在听第二遍时,注意句子的叙述顺序;在听第三遍时,想想句子用了哪些标点符号;在听第四遍后,再把两个句子写下来。这就是很实用的听记练习。希望教师从低年级做起,有梯度地进行听记训练。到了高年级,还可指导并要求学生在课上做简单的笔记。
八、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低年级学生会写一定数量的字词后,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写句子、写话。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图画代替,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别人。汉语拼音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用拼音代替。关键是学生要乐于写、敢于写、经常写。教师可以从“每日一句”抓起,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也可以用“画配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想象。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只要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他们就会用童言童语,源源不断地写出童真、童心、童情、童趣。有个小学生望着天空的彩虹,写道:彩虹是天上的丝巾。望着天上的白云,写道:白云是天空哥哥爱吃的棉花糖。看着花儿,写道:花儿是草地美丽的微笑。感受着清风,写道:风是爱吹哨的、顽皮的小伙子。这是多么自然、有趣的写话练习!
课改10年,一个最大的缺憾是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变得更重了。我呼吁:要彻底改变课上问个不断、答个不停,课下反反复复大量抄写的教学。课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课下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快乐玩耍的时间。
玩,也是一种学习。当代西方发达国家中,学生越小越快乐、越幸福。他们的学习负担是一点一点增加的。而在我国,小孩子一生下来就承受了太大的压力。我们要通过大力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给小学生一些课余时间。低年级最好不留家庭作业,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高高兴兴地玩,快快乐乐地阅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校长和教师应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和学校里让学生把应知、应学的知识掌握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积累后劲。
九、充分利用母语学习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让学生在低年级尝试运用体验式学习的方法
现在的教学形式,还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学基本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应拓宽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体验式学习的需求。比如入学教育课,大有改进的必要。学生一进学校,上第一节课,就被关在教室里,手背后,身坐直,听教师讲该怎么听课、怎么读书、怎么写字,完全是一种告知式的教育。能不能变成体验式、参与式的?能!美国一位教师上入学第一课,创设了给新生读图画书,然后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四处寻找书中主人公的情境,使新生在入学第一天就接触到阅读,还了解了校园环境,认识了校长和许多部门的教师。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国外,还可以看到这样的体验式学习活动——和父母上一天班。在这一天里,学生到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观察他们一天的工作,体验他们的辛劳和不易。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写写,表达自己的感受。外国小学生上课,不都在教室里,图书馆、纪念馆、展览馆、大自然都是学习的课堂。相比起来,我国的语文教学观念还比较封闭,途径还比较单一,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十、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什么是教育?有人说,教育就是一个人走出校门,忘掉学过的知识以后剩下的东西,诸如意志力、能力、方法、习惯。习惯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习惯要从小培养。低年级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注意倾听的习惯、讲普通话的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爱问问题的习惯、查字典的习惯、天天阅读的习惯以及爱护图书文具的习惯。修订版课标对“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强调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从一个侧面表明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视。
语言文字是进行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习是一个亲身参与的过程,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应用是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学用结合”式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良好途径。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目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学用结合”式教学,让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1 拼音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习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掌握、巩固,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驾驶知识的快乐。如:学生学习拼音后,引导他们拼写自己的名字,教室里的物品名称,拼读课本上还没学的生字,提早开始写“一句话日记”,从运用中感受到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读写,提高自己的学习本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2 老师指导识字与学生自主识字相结合
教师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创造好的方法识字。我们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作为主要抓手,从有利于学生独立识字方面积极引导。在识字过程中,他们思维活跃,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联想,时时闪现出创造的火花。如:用“广场底下有个小不点在喝乐百氏奶”来记住“底”字;用“一件皮衣当被盖”来记住“被”字;用“两个小朋友戴着草帽在海边玩,一个浪头打过来,满身都是水”来记住“满”字。这样,不仅记住了“底”字下面有一点,“被”字是衣字旁,“满”是三点水旁,右边是草字头下一个“两”,而且伴随这个过程的是一种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又如:学生用编字谜的方法识字记字:一点(卡);九点(丸);大点(犬、太);几点(凡)。在这其间,他们很好地运用了抓住特征、比较归纳的方法。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老师在教“晚”字的时候,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一个学生说:“左边是个‘日’右边是个‘免’。因为晚上没有太阳,所以免去日就是晚。这样,我就记住了‘晚’字。”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另一位同学又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见解:“我知道为什么晚上没有太阳而‘晚’却是日字旁。因为月亮不发光,是太阳光反射到上面月亮的,所以‘晚’是日字旁。”在识字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这一切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远远超过识字的本身,课堂教学达到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
3 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
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在教学 《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壁虎向谁借尾巴,是怎样借尾巴的?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课文中难以理解比如“挣断”、“屋檐”、“掌握”、“难过”等词语。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阐明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让大家思考“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讨论关于小壁虎向谁借尾巴,是怎样借尾巴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学生的认识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他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科学的世界观才会逐渐形成。
4 阅读与说话训练相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的结尾部分时,我就组织学生续编故事,先说说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续编故事。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奇特,丰富多彩,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的说青蛙来到了课堂,踏踏实实地学知识;有的说青蛙来到了池塘,交了很多的朋友;还有的说青蛙跟随小鸟一起去环游世界。从学生的说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不仅读懂了故事,而且发挥了创造性的想象,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
5 朗读与表演相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极富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特点。如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读好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小鹿的玫瑰花》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不仅准备了小鹿、鹿弟弟、黄莺、微风等各种头饰道具,还把它们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理解了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懂得了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6 课内阅读与课外写作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雷雨的美丽景象,从而唤起了学生内心要求去表现美的欲望。学完课文后,我用带有激动而又有启发性的言语,鼓励学生:“我们怎么让更多的人能够和我们一起分享雷雨的美丽景色呢?让我们一起把这美景转化为文字,把它写下来吧!”交流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夏天,雷雨越下越大,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雷雨过后,柳枝像长发在风中摇摆。池塘里,青蛙在高兴地歌唱。”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读中结合写作的训练,学生能马上把课文中的句子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加以运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一段话描绘得形象生动,比喻贴切,富有想象力。
多媒体网络作为现代信息化的代表,以特有的声像同步,动画演示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使学生能随心所欲地看到想看到的各种数据媒体信息及现实实况,让他们在课堂上轻松,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突破了教室空间与课堂40分钟的局限,扩充了学生的信息量,简化了学习的复杂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人的认识总是从外部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感官经过抽象概念化形成的,所以学习一定要从生动丰富的情景开始,因此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利用计算机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多媒体集成性为学习者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情景:设计一幅满天繁星并伴有音乐的美丽星空,画面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出了生动的画面效果.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下试着数数星星,优美的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情景的创设满足了学生的情感,艺术和审美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了学生去自主学习和探索。
提供学习时空,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以往的教学中,低年级的识字一直是一个难点,尤其新教材加大了识字量,课堂教学中往往难以按时完成,而教师又很难做到针对学生不同学习情况使所有学生全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识字任务,难免造成部分学生识字生疏,量少。在网络环境下借助计算机正好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
学中玩,玩中学
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文字,声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将音,形,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显示给学生。一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一个“游戏乐园”模块来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牢汉字。
营造表演的氛围,让学生愉快学习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必须有一个过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到知识的乐趣。在学生独立识字后,我设计了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的形式相互交流,进一步巩固了识字效果.在识字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互帮互学,又加强了学生的团体精神。在教学中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学文中让学生把课文读给自己的小伙伴听,让学生邀请好伙伴一同表演等,师生共同唱歌表演,这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变学习活动为学生的情感内需,而且极大的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尽可能扩大了学习的全体性参与,把学习变成一件愉快的事。
感受语言,体验情感
首先,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如,在学生对张衡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用“你喜欢张衡吗?为什么喜欢?你能读一读那句话吗?”这样一个连续的问题,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其次,语文教学是一个认识和情感相生相伴,互相促进的过程。因此,认识必然与情感相随,而语言训练若离开了情感,便如同失去了灵魂一般。在网络环境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任意选择想要学习的段落来重点学习。将自己的想法和老师,同学们一起交流。因此,活动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感受语言,体验情感。
利用internet拓展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知识
在很多课文学习完内容后,我就利用网络及时拓展。如将“张衡小故事”,“星空直播站”介绍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了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在学习中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了获得新知识的快乐。
总之利用网络网络优势辅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课不论是前期准备工作,还是课堂教学过程,都让学生们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但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作为教师,同样也让我受益匪浅。课前准备工作,现场组织教学工作的难度都大大增加了;对教师的课堂组织应变能力,学习困难的即时诊断,能力发展水平即时估价能力,知识的准备水平,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等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对于我这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还有些欠缺,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敢于否定自己,不断学习以拓展知识面,深化对各类知识以及知识整体的理解……
同时,经过网络环境辅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在实施中体会到:只有把网络的应用同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联系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因此应从实际出发,合理分配时间,以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到在教学中应使用网络的哪些功能,它们应该在教学的哪个环节使用;以及如何调配网络资源信息库中的教学资源等等问题。同时,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好教学流程,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件运行,测试,提问等在哪个环节插入为最佳方案,都要有事先安排,避免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受到网络的制约.多媒体教学网络功能应围绕教学的需要,取其精华,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防止为使用而使用,追求表面的华丽。
总之,借助先进的建构主义理论,网络将与教育同行,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发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及创造能力。
摘要:现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识字量大,识字难,识字教学也更难了。但识字对低年级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更应该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情趣化。
关键词:主动识字 多样性 情趣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1]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这一片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社会性、人文性等语文课程资源,因此,语文教学应植根于现实的空间,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语文课程中,识字教学的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学习汉字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现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识字量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一千六百至一千八百个,其中八百至一千个会写。”[2]这一安排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识字少写的原则。而现在的孩子年龄小,从小娇生惯养,一进入小学就要认记这么多生字,确实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对语文教师来说识字教学也成为了一个难点,识字教学本身就很枯燥乏味,再加课时安排又紧,该怎样解决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的难点,该如何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该怎样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就成了老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识字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但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似乎更加重要。我觉得“识字兴趣”就是“识字能力”的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是“识字能力”的萌芽阶段。
那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呢?
1、利用身边熟知的因素,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①。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3]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们接触的人和事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陌生的老师和他们即将学习的知识,他们内心充满了新鲜、好奇和兴奋。汉语拼音的教学学习是一年级上半年的重点,而一味地进行拼音学习,孩子们也会感到乏味,因此在拼音教学的同时,适当地渗透汉字的识字教学,能提高孩子们对学习拼音的兴趣,也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孩子的识字意识。
1.1方法一:识记本班同学的姓名。
刚分班,许多熟悉的小伙伴都被分开了,眼前有了许多陌生的面孔,对方的姓名当然也叫不上来。因此在开学的前一个月里,以全班学生的姓名作为识字的主要对象。每学到能拼读某个学生的姓名卡片,我们称之为“名片”,带领全班认读,比一比谁拼得准,学得快。一边学拼音,一边做名片,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学完拼音之后,每个人都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他们把写有拼音和字的“名片”贴在桌子的左上角,供其他人课余时一张一张拼读,互相加深了认识。这样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大部分孩子不仅学好了拼音,而且基本熟悉了全班同学的姓名。接下来,开展一次“争当老师小助手”的比赛,要求是:最快认识并牢记本组同学姓名的可以当组长,记牢本小队同学的可以当小队长,全班同学姓名都能认记的就有当课代表的资格。为了能当班干部,孩子们一下课不跑到不认识的同学旁边,认真识记,教室里经常可以听见“哇噻,我终于记住了”、“耶,我又记住了一个”……的喝彩声。不到一星期时间,许多学生便能顺利地帮老师发书本,当然捷足先登的孩子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小助手”。由于激发了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全班学生姓名近80个汉字就被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1.2方法二:认识教室内的物品及家中的生活用品。
在教室里有许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瓷砖、电视机等,这些都触手可及。因此可以在这些物品上贴字卡,如mén门、hēi bãn黑板、diàn shì jī电视机……这样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可以引读,下课时还可以随机抽查。这样对于这些抬头可见的物体名称,不到一星期,孩子们就把这些汉字铭记于心了。
另外,课程表也是每天要用到的,而且在每本书的封面上都有,因此在每节上课前提醒一下,读它一次,又帮助学生认识了不少汉字。
在上学期间,孩子们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再加由老师提醒,孩子们不仅学到了课本中的汉字,还学会与学习环境有关的汉字,效果还是明显的。因此我又鼓励学生把这一方法带回家,在家长的帮助下结合生活用品贴名称,如liãn péng脸盆、wèi jīng味精、chuāng床……这样学生不但认识了许多字,使他们有了成就感,而且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识字兴趣。许多家长都跟我说:尽管这样做使家里的摆放显得不怎么雅观,但看到孩子们对识字有这么高的热情,我们也心甘情愿帮着他们做,这样的识字方法收效真不错。是啊,陶行知先生不是说过吗:“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连结在一起。”
1.3方法三:培养孩子在生活中识字。
要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教师就要经常给学生展示生活识字的机会,提供在生活中识字的舞台,让生活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进行在生活中识字的实践。[4]现在的世界,外面到处是广告牌、店铺、海报、超市等,只要孩子能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他们就可以在课外学到不计其数的汉字。比如到超市里去买东西,货架上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啊,要孩子们一下子记住是不可能的,那就分类来记,前几次记薯片,过几次记糖果类……把识字与认识物体有机地结合,这又是一种不错的识字方法,我们可以大力宣扬,热情鼓励,促使孩子养成在生活识字的习惯。
2、以识字手段的多样性,使识字教学情趣化。
2.1、创设情景,挖掘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道:“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在教学时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5]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识字十多个,从孩子好动好玩的年龄上考虑,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创设一定的情景,就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能。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4课《操场上》中“身体”的“身”时,先提醒孩子“身”是指什么,再让孩子讲座怎样记住这个字,孩子们七嘴八舌,各抒已见。有一个学生说:“身”的第一笔撇,就像人的脑袋,中间部分就像人的整个躯干,最后一长撇就像人踢出的一条腿。说完还站起来做了一个侧面踢腿的姿势。瞧,通过这样一比划,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身”字。再如“两”和“唱”,孩子们是这样说的,“两”就像下雨了,两个小人躲在房子下面;“唱”是你也唱,我也唱,大家天天(日日)开口唱。每一次的识字教学总会出现诸如此类的识字方法,真是不胜枚举。由此可见,孩子们尽管年纪小,但他们内心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认知的角度也是多种的,与大人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老师应提供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得天独厚的想象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2、象形识字。
中国的汉字有一部分是象形字,它来源于对生活中实物形状的摹仿。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课《口耳目》中就是一些象形字。在教学时我先画一张嘴巴,然后出示一个古代的字,最后让学生猜它会是现代的哪个汉字,通过这样的逐一演示,学生便很快记住了“口”。这类的象形字较简单,不用教,于是我就让学生自己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字形看看、说说、画画,不费劲,学生很快便记住了课中的几个生字。象形字的教学片段还有很多,在教学时不框死学生的思维,不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发现认记字形的方法,重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并予以肯定,使之成为孩子持续识字的动力。
2.3、猜谜,编顺口溜识字。
“猜谜语”向来受到孩子们的喜爱,“猜谜语”识字也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受孩子们的青睐。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如何做字谜,如“两头尖”的“尖”编“上面小,下面大”;“闪光”的“闪”由“门”和“人”组成,编个字谜是“一个人进门”。举完例子后让孩子们根据不同字的构成编字谜,这样激发了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如“坐”:两个小人坐土上;“回”: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直观形象;“碧”:王大妈,白大妈,一起坐在石头上聊天;“器”:犬有四张口,汪汪汪叫不够……生动有趣。在2006学年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也出现了这一知识点,考题是用“ ”这一字谜可以记住“会”。这对于学过“猜谜语”识字的孩子来说是小菜一碟。
“猜谜语”识字是其中一种有趣的方法,那“编顺口溜”识字也是一咱有效的辅助手段。如在学“照”时可以编“上边月刀口,四点在下头。阳光湖面照,荷花清香透。”[6]当“青”作为声旁,加上不同的形旁,就变成了许多形声字,学生一下子记不住且分辨不清,于是就编出一个顺口溜来识记: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7]编顺口溜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加以引导,做到“宜顺畅,忌拗口;宜高雅,忌庸俗;宜准确,忌费解;宜简洁,忌烦琐。”相信日积月累,学生编顺口溜的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而且会编出更加顺畅自然,琅琅上口的的顺口溜。
2.4、穿珠连串,一举多得。
在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经常会出现“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及“写出同偏旁的字”这些练习。在一次小测试中,出现了类似的题目,当在做写出“又”偏旁的字时,有的学生写了一个(要求写三个)就开始抓耳挠腮,有的写了两个字后,就涨红了脸,绞尽脑汁在想第三个。这时我真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感觉。测试完之后,我把“又”偏旁的字写出来,理了理组成了一句话:小朋友到草地去观察鸡的活动,有一对小鸡特别可爱,他们很喜欢。然后说给学生听,这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于是就把这种“穿珠连串”的方法应用到了识记生字上。瞧:
“亻”:你和他是一起长大的伙伴,我和他家住得很近,仔细一想,我们也是朋友。
“火”:夏天,天气干燥,燃烧蚊香时一定要当心,不然会发生火灾,就得麻烦消防员来灭火了。
“忄”:最近我心情愉快,即使你讲一些奇怪可怕的事,我也不恼,不忙,你慢慢进吧。
“女”:婆婆、妈妈、阿姨、姑妈、姐姐、妹妹、婶婶都是对女的称呼。
“氵”:如果你不会游泳,就千万别到江河湖海边玩耍,不然汹涌的波涛会淹没你,让你的家人泪流满面。
“王”:玲玲现在在理发店,过会儿她还要到班长家去玩球,弹琴。
“月”:胡小朋本来长得就不胖,这么肥的衣服穿上去,望去好象衣架子一样。
“心”:您总是不把心里想的意思表达出来,别人怎么会知道您的态度呢?
通过这种形式的识记,不仅激发了孩子的识字的兴趣,而且锻炼了他们的用词造句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巧妙灵活地掌握了同偏旁的字,可谓一举多得。
3、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实际的效果越好。因为多种复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
3.1、运用游戏,帮助复现。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教师都提倡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不但要让孩子学会这么多生字,而且要让他们学得快乐,这就迫使教师想出用游戏的方式,让这些汉字不断地出现,而且让学生感到枯燥。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各种识字的游戏。如:“生字复现的猜字游戏”,把第一课时学的生字,用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猜出这个字,并认读两次,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这个字,而且知道了如何做字谜;“送字宝宝回家”:先在黑板上贴带有拼音的漂亮小房子,然后把定有生字的各种小动物发到学生手里,比比谁能最快最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家;有的游戏常玩常新,如摘果子游戏,摘到鲜美可口的果子后读一读,再用它找找朋友,不仅巩固了新字,还复习了旧知。不同的游戏,作用也各不相同。如:为了区分一些形近字:观----现,牛----午,爱---暖,到----倒,房----屋,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读出的字相应地举起左手或右手,这样不仅识记了生字,还让学生在紧张的课堂氛围中做做运动,放松一下心情,学得快乐。游戏符合低年级的学生的特点,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记。
3.2、制作识字的卡片。
在我们的印象中,小学时的学是由老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认读,然后对音,形、义进行讲解,然后学生抄写三次或五次。这样的教学在80年代也许还行,放到现在就行不通了,因为需要识记的字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因此必须要提高识字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以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8]于是,在生字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生字卡识字的方法。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认字,读字,再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制作卡片,内容包括在卡片正面写拼音,相对应的汉字,背面写三个词语,再用其中一个词语写句子,最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这种既动脑又动手的识字方法代替了枯燥的抄写,而且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做学习的主人,通过他们的眼看,耳听,口念,脑想,手写,增强了对生字的感知。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复现生字的形式还有很多,平时我经常采用的形式还有:投影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词;先自己拼读,后小组学习主,不会读的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各种形式比赛读;找识字卡,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找出字卡展示;你比划,我来猜;根据表演动作猜出相关词语等。
4、让电脑、复读机等教学媒体为识字服务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会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9]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教学设施也越来越完备,教室里有了电脑、电视、投影仪,在家庭中,利用电脑、复读机进行识字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已成为现实。
“小霸王”学习机和电脑对小学生识字所起的作用较大,这是因为:(1)直到巩固字音和字形的作用。小学生使用学习机或电脑打字时一般都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而且是全拼,这种打字必须依赖于对字音的准确记忆。当拼音输入后,对话框里会出现一连串读音相同与相近的字,学生必须要认真的辨别字的形体,才能找到所在输入的字。这样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和巩固生字,提高了认字和用字的能力。(2)积累字词。电脑的字库很大,随意输入一个拼音,就会相应在出现一系列字,为学生探究性识字和随意性识字提供了平台。学生在快乐地玩电脑中掌握了更多的生字。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低年级要注重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这一理念给低年级识字教学注入了清风活水,使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
结 论
通过以上的识字教学多样性,不仅培养学生自动识字的习惯,还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学法,做法或想法和别人不同,但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坚定自己的学习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样,作为班集体的个体,会因为同一个生字有这么多不同精彩的理解而丰富自己的思维,让整个课堂显得生机勃勃,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真正发展的主体。同时,通过识字教学的多种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实现了识字教学的情趣化,使识字教学成了一杯加糖的咖啡,使识字教学驶上了“一条高速公路。”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儿童诗 教学
【论文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的教学,就要注重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更是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篇幅短小,诗中有优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是最适合低段儿童的文学样式,也是训练儿童语言最好的启蒙教材。儿童能从儿童诗歌里获得精神的力量,获得内心对于美的体验和享受。儿童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肯定可以成为儿童内心的容器,可以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儿童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一重烙印,带来一种节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年(1~2年级)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可见,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儿童多学习诗歌,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
在儿童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诵读的作用,让儿童在诵读中去感悟。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儿童诗更是如此。反复诵读能让儿童理解语言,欣赏语言,品味诗歌语言的优美,促进语言积累和语感积淀,并能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的体验。儿童诗的教学,就要注重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一、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语言不仅生动、凝练,而且具有极强的张力。儿童诗的语言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儿童最易于模仿。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第166~167页中《四季的脚步》,这是一首歌颂四季的儿童诗,整首诗语言优美,节奏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极适合儿童诵读的诗作。诗分四节,分别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来临时的变化,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四季气候的特征,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中“丁冬、知了、刷刷、呼呼”等几个拟声词的运用,叠词“悄悄”的反复使用,以及每节末尾的押韵,使整首诗处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之中,诗的语言也具有了音乐美。一般而言,儿童诗比较符合古诗押韵的要求,用韵也比较严格,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诗中拟声词、叠词的运用,也能直接将客观世界的声音和节奏传达给儿童,拉近与儿童的距离,使儿童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二、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
儿童的思维是具体的,他们把握对象、接受知识,往往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的,欣赏诗歌的时候,他们总是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儿童诗,总是致力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让孩子们在具体可感的画面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46~47页中《听听,秋的声音》为例,对儿童而言,“秋”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把它具体化为“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代表秋天典型特点的具体事物,就使抽象之物具体化了,从而吸引儿童往下读。当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触摸的形象时,儿童诗歌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拉住了小读者。在这首诗中,诗人用“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几个具体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秋天来临时世间万物的变化,流露出孩子们对秋的季节的独特感触。诗中通过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意象,化无形为有形,通过浅白的文字,像图书一样描绘出来,使本来抽象的“意”变成了具体的“象”。由此可见,一首好的儿童诗,总是要借助于具体的意象来诠释抽象的概念,使儿童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换言之,意象是儿童诗歌不可或缺的成分。
三、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
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融主客观于浑然一体,创造一种浓郁的情感艺术氛围,把读者引进一个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论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正是符合儿童心理,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教师的引领下漫步诗境中,借助具体意象去领悟丰富的诗意胜境,欣赏诗歌的独特魅力。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139~140页中《山城的雾》,这是一首意境优美奇幻的儿童诗,借助于多个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把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美丽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对美好大自然的关爱与向往。学习这首诗,关键是要体会它的意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大自然的奇幻美。抓住了意境,就抓住了诗作的灵魂,儿童阅读这样的儿童诗,不仅能够获得一种知识,而且能透过这种知识性的描述,窥见诗人的内心世界,并能感悟到另外一种深意。
四、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情”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生命力的美感表现。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的教学中是第一位的,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各种感观,引导他们积极体验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第23~25页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儿童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孩子们对雷锋叔叔的深切热爱。在孩子眼里,雷锋叔叔是爱心的源泉,是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我们不禁为诗中流露出的朴素而亲切的情感所打动,爱心就像泉水一样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惬意,愉悦,幸福……儿童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爱的情感氛围之中。儿童诗因为有了情感,自然也就有了生命。由此可见,“情”是诗的根本,儿童诗必须缘情而发。
总而言之,儿童诗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为初入学堂的儿童提供了学习语言的范例,它承载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通过儿童诗歌的教学,儿童的发音会更加准确,语汇更加丰富,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在儿童诗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撞击出学生的睿智火花。
摘 要: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精神,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和谐统一,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始终贯穿道德教育。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广泛的人文熏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语文德育 内容 特点 实施途径
思想道德观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理想追求事关国家繁荣昌盛。小学低年级是人生教育的起步和奠基阶段,影响人一生的诸多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大都是在此阶段形成的。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精神和文化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和谐统一,教学生如何做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始终贯穿道德教育。语文德育即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以及广泛的人文熏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语文德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文质兼美、思想性强,其德育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人文关怀,通过各种渠道,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表现出来。
1.人与自然的人文主义教育
小学低年级孩子正处于懵懂阶段,天真无邪,小学语文教材中充满理想色彩的童心童言为他们编织了一个完美的童话世界。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便是在童话世界中自由徜徉的过程,他们通过想象、模仿、感悟,逐步接受新生事物,理解和认识身边的事物。比如,《春雨的色彩》、《找春天》、《小蝌蚪找妈妈》等诗歌和小故事让小朋友们更热爱自然;《地球爷爷的手》、《棉花姑娘》、《太空生活趣事多》等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将大自然描绘得亲近、可感,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想象空间。再如,《邓小平爷爷植树》、《失物招领》等课文展现了伟人风采,同时教育孩子们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2.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最崇高的情感教育,是语文德育的重要内容。学生从课堂上、书本里、生活中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多方面的,可以学习爱国人物,培养爱国情操。比如,《王二小》中塑造了机智勇敢的儿童团员形象,其和学生的年龄相仿,更具有说明力;结合我们国家成功申办奥运盛会,引导学生学习《我们成功了》,让孩子们感受祖国的强大,由学习内容升华到从小立志努力学习,为伟大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才华,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3.思想道德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是语文德育的核心,其重点是集体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听说读写,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如通过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吃水不忘挖井人》等课文,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师还可培养学生遵守公德、爱护公物、遵纪守法、先人后己等良好的道德行为。
4.理想情操教育
理想情操是人生的动力。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成人世界充满向往,此时是引导其树立崇高理想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正好适合于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我坐上了飞船》、《最大的书》等课文既让孩子们增长了知识,又受到了理想的启迪。
5.行为规范教育
语文德育的大量日常工作中可渗透规范教育的内容。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行为习惯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单纯,充满幻想,追求上进,富于理想,可塑性强。同时,他们知识、经验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干扰和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抵制错误思想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沿着社会主义要求的方向发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综合培养,使之逐步养成整洁卫生、文明礼貌、诚实正直、好学上进、宽厚质朴、勇敢坚毅、吃苦耐劳、惜时守信、开拓进取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
第一,教育孩子从小立志,成为讲诚信、讲道德的人,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以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作业考试求真务实,不抄袭、不作弊。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孩子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比如学习课文《我为你骄傲》就可引导学生深刻感知诚实做人的重要意义。
第二,通过介绍科学家、讲述知识性文章,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这有着重要意义。只有从小提倡科学精神,才能使儿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习惯,树立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对待身边事物的精神。提倡科学精神,可培养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从而渐渐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数星星的孩子》、《恐龙的灭绝》、《爱迪生救妈妈》、《农业的变化真大》等课文就是通过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好奇、爱动脑的好习惯。
第三,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爱劳动。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从做家务开始,渐渐养成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劳动意识。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在品德等方面往往要超过不爱劳动的孩子。就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具有劳动意识,则说明心中有他人,懂得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所以,在儿童时期,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很重要。
第四,教会孩子正确对待网络、电视。信息时代,网络道德、电视道德使人忧,家长、老师怕学生学坏,不让上网,不让看电视,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教师可通过主题班会,端正学生对看电视的认识,一是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能无限度地看;二是在家长的帮助下选择有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的内容看。
二、语文德育的特点
语文德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通过读写听说发掘教学中蕴涵的教育因素,使学生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地接受思想雨露的滋润。因此,语文德育具有自己独具一格的特点。
1.内容丰富
语文德育的内容是多姿多彩的,每册课本的不同单元思想教育的侧重点互不相同,一个单元的不同课文思想教育的内容也各有差异,就是同一篇课文里也可能同时蕴含着几种不同内涵的思想教育因素。
2.情理交融的渗透性
语文德育总是情感熏陶与理性教育互相交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多是以情感人,以知喻人,以理服人。文学作品情中有理,在进行情感熏陶时往往给人们以理性的启迪;非文学作品理中有情,在传播知识或讲述理论时往往又充满了情趣或情感。因此,语文德育总是情理交融的,它在读写听说的过程中结合语文知识的传授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到学生心田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显隐结合的针对性
语文德育中既有显性教育,又有隐性教育,显性教育主要是课文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等,这些大多是直露的;隐性教育主要是课文中蕴含的情感的熏陶、形象的感染,以及教师教学中的言传身教等。显性教育及隐性教育总是有机地结合在语文教学的读写听说训练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发挥作用。语文教材是为学生而编的,语文课堂是为学生而设的,语文教学是为学生而开展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性决定了语文德育的针对性。
4.日积月累的长效性
语文课时多,每节课都无法避免对学生进行有形的或无形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日积月累的直接灌输与潜移默化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既是明显的又是长远的,从而使学生在成长中逐渐形成优良的品质。
三、语文德育的实施途径
1.课堂教学熏陶
教学是语文德育的主要方式,教师要组织学生在读写听说的过程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讲故事、朗诵、直接问答、角色扮演和讨论,把知识、规则或道德标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易于接受,在道德情境中知道是非对错。比如,教师提出高出学生现有水平的价值判断机会,提出使学生两难的问题,促使学生多方思考,倾听与参考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后,作出选择,从而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其道德认知层次。
2.课外活动感染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时收效比课堂教学更为明显,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实施语文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比如,举办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等培养学生领会作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细腻情感;组织参观浏览,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等等。语文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总是寓教于乐,形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只要安排得当、组织得法,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家校互动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天地,父母亲人的言行举止和价值观念往往对孩子有更为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语文德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上和书本里,应把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影响联系起来。学校要优化学习语文的环境,通过各种语文园地和标语等规正孩子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应率先垂范在语文的教与学上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道德教育是长期任务,语文教师一定要把道德教育始终贯彻在教学活动中,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摘要: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大多在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上较为低下,很多新入学的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甚至还较为茫然,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开展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在越发强调教育教学创新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在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上需要进行不断创新及调整,这也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本文亦将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并就选取何种策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
新课改极为注重教育教学在形式上以及内容上的创新,但也需要看到,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育教学创新的空间相对较小,很多教师也不知道怎样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各种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开展好坏与否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与能力,更加会对小学生接受更高层级的阅读教学产生影响。鉴于此,依托创新程度高,适用性强的阅读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开展创新也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当前并未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充分关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习惯性地运用一般性阅读教学策略开展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这一情形下,很多低年级小学生不仅对阅读本身逐渐丧失了兴趣,其阅读素养与阅读能力也相对较低。在传统的阅读教学策略运用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环境也相对较差。在教育领域十分注重创新这一大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单调教学方法与策略也十分突兀。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缺乏互动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一现状长期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低效率问题长期存在。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的意义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首先是新课改目标达成的必经之路。新课改不仅对教育教学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更加对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方向进行了重新确定。小学生在刚接触义务教育的前几年时间里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其阅读能力十分重要。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进行创新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相关活动,更加能够使得低年级小学生对阅读本身有更多的了解,随着阅读数量与阅读质量的提升,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也能有较好提高,这也会对低年级小学生接受语文学科知识系统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将教师引导阅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发挥出引导性作用,在自主阅读备受推崇的今天,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需要不断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进行重新规划,并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尝试。例如,在某一课文学习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出预习计划并留下相应的预习任务,通过让学生按照预习计划进行课文阅读,根据预习任务有选择性进行阅读的办法使得学生养成自主阅读并探究阅读客体的良好习惯。在小学生对自主阅读有良好认识后,教师应用更为复杂的阅读教学策略也能容易的多。而自主阅读下小学生积累下的一些阅读技巧,阅读经验,也能帮助小学生不断提升其实际阅读能力,并使其在阅读相关知识学习时有更好表现。
(二)依托课外阅读丰富阅读教学形式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不能忽视课外阅读的作用,单纯依托小学语文课本开展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以及阅读教学较为单一,将课外阅读形式引入并应用到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也较为可行。建议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材内课文类型以及阅读教学基本策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搜集和共享。例如,在《有趣的发现》一文学习进程中,教师首先要将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达尔文的传记选段以及达尔文生平小故事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分析与理解后,学生对于课本内课文的学习能够更为轻松,课外阅读所积累下的课外知识也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掌握及理解。课外阅读中的一些趣味故事,衍生内容都能大大增加阅读教学本身的趣味性,这对于改变阅读教学单一现状也有很大帮助。此外,在课外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量变也会引起质变,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也能有明显提升。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开展趣味阅读教学尝试
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也可以对多媒体技术予以较好应用。例如,在《梅兰芳学艺》一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很多低年级小学生无法对朗读情感有准确把握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从而使得学生的有感情朗读可以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一些梅兰芳的精彩京剧片段或人物专访纪录片等。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与设备应用下,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各方面来进行。对于小学生而言,在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各种课文相关知识进行获取,对其他材料进行赏析和阅读,小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时也能更为顺利。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设备较好应用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选择与创新空间便能逐渐增加,这也有利于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可以对现阶段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予以运用,诸如微课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都可以与阅读教学进行较好融合。但也需要看到,任何一种创新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运用都需要进行调整,特别是在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小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形下,小学生低年级教学策略的创新需要坚持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的原则,避免不合时宜的教学策略存在从而对常规教学活动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作者:周婷 单位: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