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19 09:55: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工程质量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1变电站工程创优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在变电站工程创优质量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监督管理原则,明确责任,不断创新和创造,从而加强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风险因素,对创优质量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下面对质量管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没有对优化设计进行验证。施工单位在进行变电站工程建设时,没有对设计规划进行验证,导致设计规划与工程实际情况不相符,造成设计规划重新修改或者出现返工现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严格。施工单位在进行变电站工程建设时,施工单位没有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导致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相关规定,需要靠后期整改进行弥补。工程验收不严格。在进行工程验收时,没有严格地按照工程验收规范进行把关,部分工程项目需要全面进行验收,而验收人员只检验了70%,部分工程项目需要验收50%,而验收人员只检验了30%,导致变电站工程存在质量隐患。缺少切实的管理措施。在进行变电站工程建设创优质量管理时,施工单位缺乏切实的管理措施,只是在口头上喊口号,没有真正的行动。在工程刚开始还有创优行动,一段时间后,逐渐变成常规管理,并没有将设计优化中的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2加强变电站工程创优质量管理的措施

2.1变电站质量创优管理的关键点

变电站工程是一个持续建设的过程,而创优质量管理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各种导入因素的时间和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各种因素的作用不尽相同,即便很小的因素,也有可能对整个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针对变电站工程创优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从而保证变电站工程质量创优的持续进行。在变电站工程创优质量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缺少严格的管控,就很难实现目标。因此,要积极地汲取先进工程的经验,制定严格的创优设计规划,并做好施工组织工作,认真地执行工程达标标准的各项标准,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要严格执行设计方案,对于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在施工前都要制作相应的样板,然后对样板进行严格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正式进行施工,从而保证施工一次成优,避免出现返工现象。在某750kV变电站工程建设中,对工艺质量要求十分苛刻,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能对同行质量的极限标准进行挑战。在该变电站工程中,电缆沟全长为2752m,是该变电站所在地施工质量要求最高、长度最长的电缆沟工程。为保证工程的创优质量管理,避免出现以往的电缆沟感官质量问题及电缆沟施工质量通病,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精益求精,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有效地克服了电缆沟感官质量差、搭接美观差等问题。工程施工结束后,对工程进行严格的测量验收,发现误差控制在万分之一,比国家标准高出很多。

2.2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

持续创优不管是哪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并且不断创新,从而形成一种常态行为,这也是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持续创优的重点。在变电站工程创优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博采众长,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自主创新,从而有效地优化质量管理。在进行创优质量管理时,可以按照质量管理原理,从现场、现实、现物中找到问题,并制定持续的改进措施,实现“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从而全面地衡量影响变电站质量管理因素,依据创优目标,及时改进,实现变电站工程创优质量管理。在进行变电站工程建设创优质量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零缺陷工程是不存在的。努力追求完美是工程建设管理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持续改进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消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格的执行标准,强化监督、检查职责,树立工程创优意识,全方位强化质量管理,从而促进工程创优管理的实现。在创优质量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认真施工只能将工程做对,用心施工才能将工程做好,施工单位要在保证工程可靠运行的情况下,取长补短、创新亮点,全面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3结语

变电站工程建设创优质量管理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持续、可靠、安全、稳定运行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变电站工程建设时,要制定合理的工程创优建设规划,博采众长、创新亮点,优化变电站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全面提高变电站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变电站能安全稳定地运行,为用户的安全用电提供保障,从而有效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者:李洪立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襄阳市襄州区供电公司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1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重视工程进度,忽视了质量管理和监督

为了能够保证工程进度,提高经济效益,很多施工企业迫于施工进度的压力,为了保障在工期内顺利完工,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是以施工进度为主,显然是忽视了对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监督,工程的质量也就少了保障。

(2)技术力量薄弱,相关人员专业水平缺乏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部分水利工程的设计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这样对于工程上的一些相对复杂的技术问题或者对于可能存在问题的评估和解决不能很好地应对。在质量监管方面的缺乏也很突出,对质量的要求不准确必然会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严格控制。

(3)行政干预以及资金不充足

在很多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都会有部分政府部门进行干预,而这些不恰当的干预往往会给施工单位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施工单位为了能够尽快完成工期,难免会随意的压缩合理的工期;同时,由于资金投入的不够充足,在资金的管理和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建设方故意压低价格,而且又要求承包方垫付资金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4)我国水利工程前期勘测和设计不规范

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开发建设之前,未能对水利工程的项目规划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而且也缺乏必要的实地考察,未能全面的了解当地的社会和经济,环境等综合因素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而这些在一些小型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显得更为突出。这也就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存在诸多的不合理性,进而严重影响了设计方案的优化,以及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进而使整个工程进度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提高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解决措施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和工作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进而加强对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首先,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决定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把施工质量管理这一关。例如,可以完善水利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这一体系能够顺利的运行和开展;可以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增强施工人员的法制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要求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等;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加强技术的审核力度;严格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不得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在整个的施工过程中还要严格的进行动态的质量监控。

其次,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在原材料的选择和购买时,一定要加强对其质量的控制,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质量标准和规定进行选择和购买,同时,还要使用质量合格的设备。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应严格监控施工质量。

再次,加强水利工程设计工作;当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经过详细的论述和验证后,才可以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也是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首先做好合理的预算,对工程建设的工期、进度、质量、成本,工程建成运行后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严格的模拟规划,做出科学的设计。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采用合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设备等对现场进行合理的布置,组织好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工程质量。

第四,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利工程的参与者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需要企业或是相关部门能够定期的对相关技术等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在提高他们技术和理论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而可以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

第五,落实责任制是提高质量管理效率的关键;政府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但更主要的是施工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落实管理责任制。在实际工作中,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才能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对水利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落实责任制,加强监督和检查,严格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来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第六,加强水利工程的测量工作,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工程数据的计算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结语

经过上面的详细论述,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必须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而且还要落实质量管理工作。通过对水利工程的测量和设计等,通过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措施,来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

作者:谷明强单位:中国葛洲坝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1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其问题主要在于:首先,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并未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并不重视,以致于安装项目工程管理工作并不太规范,在管理上也缺乏依据,未能做到有据可循、有理可依;其次,在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并未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以致于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还有待提高,其施工水平可以进一步提升。由于施工人员的安装技术不够,导致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缺乏保障,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再者,在实施安装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时候,并不够全面,未能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安装项目质量管理,致使安装项目工程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提高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健全的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提高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应当建立健全的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无论是在安装强电弱电设备,或是暖通等设备的时候,都应当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来执行安装工作,遵循施工图纸中的施工要求,以规范安装项目工程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在安装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以施工验收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此来提高安装项目工程施工水平。要建立完善的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并且将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身上,以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促使其自觉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中,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保障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2.2加强对安装项目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

在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加强对安装项目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以提高安装项目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人是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主体,而安装项目工程施工的也是人,因而必须重视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以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相关人员的创造性,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促使安装项目工程施工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实施有效的安装工作,选择合适的安装技术,采用先进的安装施工设备,以确保安装项目工程施工质量。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熟悉各类别的安装技术,从而设计出最佳的安装方案。

2.3实施全过程中的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在开展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强化对安装项目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以实现全过程的管理,确保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益。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安装施工材料的采购问题,所购买的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要求,所运用的安装施工设备则要进行检验,定期维修和审查,以保障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在选择相关设备的时候,一定要先做好市场调查,了解市场的价格,所选择的供应商应当具备国家资格认证标准,具有较好的信誉,在保障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费用。

2.4加强对施工图纸的审核

在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应当加强对施工图纸的审核,以确保施工图纸的质量。在核实施工图纸的时候,应当根据安装项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考虑施工图纸的合理性,并且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及时发现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解决,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中的内容进行安装工作。

3结束语

加强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我国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需求,顺应了现代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的发展潮流,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施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时候,应当建立健全的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加大对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力度,以为安装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要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发现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措施来加以解决。总而言之,对安装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作者:林方达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1工程概况

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建设局沈阳管理二处建筑物由配水阀室、电磁流量计室、调流阀室、办公楼及附属用房等建筑物组成。管理处内的主要厂房均带有地下室,其中配水阀室长度60m,跨度达36m,地下室深6.2m,地上部分高15.9m,屋面属于大跨度钢架和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组合结构,工程施工有一定的难度。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设计质量问题由于本工程的设计参与人员较少,不能在设计过程中相互检查,设计完成后的审图环节不严,只重视工艺、结构安全等重要环节的检查,忽视了附属结构等项目的检查。而设计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影响工程投资和质量的关键,如果在施工前发现问题,改正成本很低,但是如果在施工后发现问题再改正,则成本可能会很高。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建设局沈阳管理二处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发现以下设计问题:各建筑物没有外爬梯,造成屋面施工和维护管理的困难;主要厂房有桥吊、检修平台,却没有车辆进出的大门,造成日后材料、设备进出厂房的困难;地下室没有设计外防水,仅靠混凝土结构和内设2cm防水砂浆防水,加上混凝土浇筑和抹面砂浆施工质量不良等原因,造成地下室内墙大面积渗水、潮湿问题。

2.2施工质量问题

2.2.1管理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人是各种工程建设的管理之本,是加强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但是现在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外聘管理人员和大量使用农民工问题,同时为了节约工程人力成本,对工程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缩减,导致管理机构不健全,一人多职,员工的工作压力大,对于管理工作无法面面俱到,使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流于形式,无法发挥真正的管理效能。大量使用的农民工因为受教育的程度低,仅能胜任一些体力劳动,对于一些有技术要求的工作,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施工企业中人员结构不合理、不注重人员培养等问题也是造成施工企业人员匮乏的根本因素,严重影响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2.2.2材料、设备的质量因素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可靠的设备、优质的材料是保证施工整体质量,保证施工进度、造价控制的关键。若材料设备达不到施工标准要求,将会直接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进而可能因返工等原因影响工程造价和工程工期。如果施工企业不注重企业经营累积,造成资金紧张,无法及时更新设备,将导致机械设备陈旧、与项目建设不配套等问题,影响企业施工整体水平。在材料管理方面,施工企业没有实现有效的管理体系,出现材料管理不善,不能按正常规定合理堆放(如钢筋被雨淋长锈,水泥受潮结块等),从而影响了项目施工质量。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建设局沈阳管理二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商品混凝土质量不合格,造成办公楼一层楼板的拆除、返工,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也延误了一定的工期。

2.2.3过度强调按时竣工,影响工程质量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建设局沈阳管理二处工程建设工期较紧,为了赶工期,保证按期投产,施工单位有时私自提前某些施工环节的施工,不按工程技术规范和流程进行施工。也未能针对施工过程特点下达科学管理和动态控制指令,使工程项目在各环节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某些分项工程质量较差、施工过程不合理的情况发生,从而对建筑产品质量造成了影响。

2.3监理机制不完善,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在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建设局沈阳管理二处工程建设过程中,虽然有监理人员在场,实施了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理,但是由于一些监理人员本身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综合素质较低,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观念淡薄,降低了监理部门在工程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此外,土木工程施工应该从规划、设计、施工、交付的全过程、多方位监理,但在实际工程中只重视施工过程现场的质量监理和验工计价的工程量核准、签认等工作,而未做到对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合理控制,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3解决项目质量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3.1提高设计质量的对策加强设计力量,认真审图,不走过场,防止在施工后或运行管理时才发现设计问题。有些设计问题处理比较简单,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较小,比如上述的外爬梯和大门问题,但有些则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比如上述的地下室外防水问题,外墙隐蔽后想再开挖暴露深达6.2m的外墙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2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3.2.1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为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保证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应制定项目经理负责制,聘任有高度责任感、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具备过硬的施工技术,懂得建设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项目经理。对于项目经理要充分授权,由项目经理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进行部门及岗位设置,并优先聘用合适的施工技术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升施工现场的综合管理水平。要根据项目的要求统筹优化,动态平衡岗位设置,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以周密的计划达到人员的合理流动调配,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人员的最大效能,促进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要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安全生产培训,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树立质量保证意识并全面贯彻,实行人员优先及培训,全面提升项目施工管理水平。

3.2.2加强设备、材料、中间产品的质量管理应从3个方面着手进行工程质量的管理:

1)加强施工前质量控制,即严格按规范规定的数量和频次进行材料进场前检验,不合格的材料要坚决清理出现场,不得使用,进场的设备要满足技术要求。

2)加强过程控制,即施工过程的控制,应当全面进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如中间产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或验收等,保证工程项目按规范正确进行施工。

3)事后控制,竣工质量检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工程质量文件审核与归档等。在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要按ISO9000体系进行质量控制,展开目的性的PDCA循环,分层逐项地构建一整套符合建筑工程项目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时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实现质量管理小组由攻关型与生产型逐步向着管理型转变,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3.2.3加强工期管理按合同要求确定计划工期,绘制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检查工程进度,对照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发生明显偏差时要及时查找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在检查施工工期的过程中,要结合质量和投资控制,通过实时的监控保证工程项目按照计划工期有序进行,不得随意压缩工期,以保证施工质量。

3.3加强监理人员的作用想要从根本上加强土木工程的监理作用:

1)要加强监理制度的建设,使监理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理。

2)要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聘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来做好施工监理工作,组建高素质的监理队伍,有效地监督土木工程施工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并能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向服务型监理组织转变,发挥监理人员在业主与施工单位当中的桥梁作用,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要从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面齐抓共管,加强制度建设、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素质水平,为具体的生产、管理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对施工物资、现场质量控制等环节管控,从而形成完整、系统的施工管理体系,保证项目的质量安全。

作者:孙鹏飞单位:辽宁润中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造林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一、现代造林工程的现状

造林业的质量对于林木的存活率以及生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

1.保存率、成活率较低

与我国对于林业的整体要求来看,现阶段林业的存活率还远远的低于预期值。而且季节性的差异也比较大,有的年份的成活率比较高,有的年份比较低,但是整体水平明显不足;有的地区的成活率比较高,但是最后的保存率仅在30%左右。

2.林种、树种的结构不是很合理

对于树种林种的安排不合理,有的地质比较贫瘠的地区却种植了经济性树种,对于土质较好的地区,却选择了低价树种,这不但制约了土地的生产力,同时造成了资源浪费。

3.质量不佳,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差

有的地区对于绿化的速度以及面积进行盲目的追求,从而进行苗木选择的过程中选择了质量较低的纯林业。这就导致了该区域林木的生产量不高,经济产出不高,生物物种多样化的水平比较低,从而导致了形成的生态系统也比较脆弱,容易感染病虫害,而且虫害一旦爆发就很难得到控制,损失惨重。这种单一性的林业设计,不利于病虫害的天敌的存活,进而产生的环境保护能力以及生态效益也就相对较低。林木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因此其产生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的效益也是长期的,提高造林的质量,对于提高各方面的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分析制约因素的成因

1.缺少科学的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

有的地方对于绿化仅仅依据了其它地方的经验,并没有对于当地实际的情况进行考察分析,进而得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因此盲目的进行绿化;或者有的地区进行了规划设计,但是施工人员为了自身的便利,仅仅按照个人喜欢、主管臆测、或者是将现有的林木进行种植,对于实际情况以及需要根本就是置之不理。有的地区对于植树造林仅仅是当成了政府安排的零食任务,并没有意识到植树造林带来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因此只考虑面积的大小,并不注重质量和效果,施工的过程是被动的、盲目的。

2.技术不够先进,种植过程不按照规范

对于先进的地区而言,技术问题对于林业的规划起到的是促进的作用,但是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而言,其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对于土地的平整就不能达到相应规范的要求,不能对于原先土质进行改善,也达不到蓄水保质的目的。使用苗木的品质相对较差,存活率较低。对于土质特殊的区域没有进行抗旱或抗涝的技术处理,在种植的过程中没有夯实土壤,培土也不是十分的到位,从而导致了苗木的根部与土壤不能进行很好的结合。

3.管理不到位

管理的机制不到位,没有将利益和责任进行有机的融合,建立起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对于质量的把关不严格,对于造林的各个环节的把关都不严格,从苗木的选材开始就不进行监督,许多政府仅仅是对群众进行发动,但是对于执行的质量却不做要求,也不进行严格的验收,只要施工完成即可;没有进行栽后的管理,很多人员认为只要将树种上,自己的职责就履行好了,对于苗木后期的管理无人问津,没有一个良好的权责管理机制。

三、完善造林过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对于造林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实施过程要进行监督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土地的合理利用、农田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旅游的开发以及、农民致富等多个问题,并且与本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出发建立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建立好合理的方案之后,对于实际的操作也要加强监管,防止出现计划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

2.调动群众的热情,完善造林的机制

对于植树造林机制的制定既要有一个总的方针政策,又要考虑实际情况,不能够不考虑实际情况就制定统一的政策,否则很容易出现过于追求面积而忽视质量的情况。同时要将权利、职责和义务进行有机的统一,切实的实行“谁造林、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让广大的群众能够在造林的同时得到切实的利益,从而提高群众的积极性。

3.造林技术进行规范,严把质量关

由于各地区经济的差异,导致造林的技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先进的地区应当主动的传授经验和技术,支持落后地区造林业的发展。同时对于苗木的质量,施工人员施工的情况以及种植后的管理工作的质量都要进行监督,并且要严把质量关。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环保意识也逐渐的增强,因此对于林业的关注程度也逐渐的提高。在进行绿化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追求数量,更要对其质量加强监管,使其能够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局面。

作者:杨秀冬梁玉红林海坤单位:吉林龙湾保护局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1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特征描述

1.1独特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独特性,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样地每个项目都有一个特定的明确的目标,它们也具有独特性。不同的建筑物或是构筑物,在一定程度上从外观或是其他设计方面可能会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一些客观因素都是独立的,例如建筑物建设时间、投资规模、地理位置、内部构造等仍然会存在较大的差别。

1.2一次性。建筑工程不同于其他常规的“活动和任务”,可以说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具有确定的起点和终点,不能类似于小学生写作业完全照抄照搬,或是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复制、粘贴。每个工程项目都是有始有终的任务,需要按部就班一步步完成。目标的确定性。虽然林林总总的建筑工程项目是千差万别的,但具体到每一个项目上,它又具有确定的施工周期,明确的功能要求和可以衡量的成果目标——即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实物成果。

1.3确定性。虽然林林总总的建筑工程项目在外观上、地理位置、内部构造、设计元素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但是当具体到每一项目上时,它又是非常明确的。例如明确的功能要求、明确的建设单位、明确的施工周期和可以衡量的成果目标。

1.4开放性。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项目的组织往往不止一两个,这也决定了项目团队中人员数量、工种、职责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每一阶段的工程对项目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时不同的,施工阶段涉及到地基基础工程的建设、水电安装工程建设以及装饰装修工程建设等,不同的环节需要的人员、工种各不相同,因而合作双方会通过协议、合同等安排在项目施工进程的某个阶段由某个团队介入到项目施工中来,完成其特定的使命。

2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2.1工程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达标。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施工现场从事施工活动的人员中,流动的农民工占据90%以上,这一庞大的比例令人堪忧。而施工单位中能进行积极规范操作的人员仅占4.2%,由此可见房屋建设企业中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农民工劳动力较为廉价,可减少开支,一些施工单位选择利用农民工完成施工活动,但是施工单位忽视了农民工文化水平及施工技能的有限,这些因素无疑会给工程带来各种质量隐患。

2.2质量管理的思想不成熟。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在质量方面及质量管理方面都与其他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我国的一些项目管理人员从思想上就犯了严重的错误,认为按照操作规范,使用达标的材料就属于质量管理,就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但实际上高质量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必须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适应,达到市场上用户对房屋建筑的要求,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才是真正的达标。

2.3责任不明确。当房地产企业将建好的房屋交予用户手中后,并没有对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使得用户在发现某些质量问题时,不知事故责任人是谁,房屋质量问题得不到解决,用户投诉无门,容易引起民事纠纷,从而影响到相关企业的良好形象。

3如何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

3.1提高工程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之前,施工单位要选取有着专业知识的人员加入项目建设团队中,科学、合理地减少农民工人员数量,或是对才能出众的农民工加以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控制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目的,施工单位可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水平,保证房屋质量达标。

3.2提高房地产企业对质量管理的认识。房地产企业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要他们提高对质量管理的认识,遵循市场规律,依靠科学的施工工艺完成建设施工,生产出人们需要的房屋建筑物。

3.3明确管理者的责任。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控制房屋建筑质量的目的,必须对管理者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从而督促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4结语

综上所述,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让人们生活在一个安全、舒适的建筑物中,必须加强对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进而为建筑项目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张海奇单位:河北省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公路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现代化的管理活动,具有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地质复杂、工期紧迫的特点,涉及到经济、社会主体和多变的自然环境三个基本因素,同时会受到科技水平、资金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如何使企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公路施工管理,努力提高公路施工质量。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加强监管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路网结构的不断完善,公路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公路施工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就显得极其重要,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度重视,积极配合,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1.加强对勘测设计工作的管理,把好审图关。勘测设计阶段是公路施工的龙头,设计是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依据和标准,委托设计时,施工单位要组织各专业主要设计人和设计代表及时向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公路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针对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死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深入地对公路施工进行现场调查,在设计阶段必须保证设计的充分性,同时注意设计数据的覆盖范围,有些可以同步进行的布线工作,最好能在设计图中体现出来,通过优化设计,促进精心设计,使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从而提高设计概算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2.加强工程招投标监管。要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实行公开招标投标,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严格进行资质预审工作。既要考虑投标方的资质资信,又要充分考虑标价的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对投标单位的报价计算时,要反复进行审核,保证报价的基础工程总造价的正确无误。既要克服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又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在评标定标中,要把造价执业者以及造价编制依据的合法性作为评判定标价是否合法有效的依据,保证标价的科学合理。这样既避免了高价中标,又阻挠了最低价中标,有效地预防了恶性竞争,这也都是在项目质量控制需要遵照和采用的方法。

二、增强质量意识,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内部质量管理,大力推广典型设计,改进施工工艺,强化施工监理,才能建成优质、安全、高效、创新、廉洁的公路工程。工程质量的形成是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的共同作用,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公路施工质量,就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岗位培训,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知识、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质量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1.加强公路施工人员“质量第一”的意识。公路施工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素质低,这是最让人为之担忧的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公路工程质量和进度偏低的主要因素。例如:某个施工企业,如果拥有一支高素质管理操作人才队伍,那么这个企业的施工质量就有了坚实的后盾基础,并保证了可靠的施工质量。反之一些特种工及施工管理人员由于素质差,存在诸如管理能力缺乏、思想麻木,就会导致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得不到合理的保障。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加强监管,在提高施工人员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的同时,可以尽量加快进度。

2.提高材料质量管理。要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职业理念和职业素质,使那些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且又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的人担任该项工作。采购原材料要多动脑筋,广开门路,多想办法,千方百计,收集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有用,从源头进货,择优选购,面向市场的原则。进场材料要严格把关,所采购的原材料必须有合格证件,技术资料,说明书并对材料供货商进行产品质量评审、考核。

三、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预防控制,严把质量关

1.提高所有参与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并结合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施工人员必须树立“质量为主、预控第一”的观念,强化质量意识。

2.进一步提高建设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应具有较强的拓展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能力;生产人员则应当具有精湛的技术、精确的操作和精心的服务,打造施工质量过硬的公路工程。

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互检和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专检。在公路工程施工前期,应及时召开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设计单位结构设计人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组成的质量会议,提高质量意识,加强项目管理,要求施工中对每道工序执行施工质量“三检制”,坚持施工班组自检、作业队质检员复检、项目部质检,必要时业主和设计参与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项目管理制度就是针对项目范畴和项目特点所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一项最基本的管理职能,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公路工程施工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必须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施工项目没有了一整套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就等于是一张白纸,是一句空话;其次,项目管理组织规划应符合企业施工项目的组织方案,制度的制定要结合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管理制度。抓好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坚持制度落实的公开透明,加强信息公开;最后,领导要充分信任员工,积极支持员工放开手脚工作,做员工们的“赞助人”。从制度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让企业阳光温暖每一位员工,鼓舞员工奋发有为,激励企业开拓前进,要增强全体员工学习和遵守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身心投入到公路建设中去。

五、总结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综合的过程,牵涉到方方面面。工程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懂施工、懂经济、懂设计,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正确处理工程质量与项目成本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控制工程成本,保证公路工程的顺利完工。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投资建设的各类工程项目达十几亿平方米,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因而,建设工程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监督项目管理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建设工程质量十分重视。建国以后就提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颁发了许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反复强调,为保证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1984年9月18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提出要改革工程质量监督办法,按城市建立专门的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1998年底,国务院领导同志在生产视察三峡工程时强调指出,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建设的成败在于质量,要求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每一工程环节,务必做到万无一失。针对近年来在一些工程建设中暴露出来的严重质量问题,朱容基总理于1999年2月1日主持召开全国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许多场合对工程质量问题发表重要讲话。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大组讨论会时,再次对建设工程质量表示关切,并指出:“做好工程技术质量知识的普及工作很重要”。

本文对工程质量管理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谈论:

1、开发商与承建商的形成与市场管理

2、政府监督管理与质量检测的行为

3、社会监督与监理单位的管理

开发商与承建商的形成与市场管理

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使建设工程向精、新、大、深、高全主位发展。为此提高与保证工程质量必须相应的有它新的思考。搞好建设管理目的体制改革,认真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更重要的是技术创新,科学的动态管理,人力资源的开发,增加建设工程的知识含量,实施建设工程知识经济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来提高工程质量。依靠知识新资源实现其质量的超常发展。

开发商是把资金投向工程建设市场的人,是工程建设市场的原动力,是他们推动了建设市场的发展,对于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他们也是最根本的动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让它们的推动力直接到达建设项目,将会极大地提高工程质量。

然而从统计资料上看,开发商的违规行为逐渐成为工程质量问题的源头。发展商和开发商在建设市场中往往处于主导、强势地位,别的市场主体很难对其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衡,也就是说,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因此,有必要完善法律法规,动用政府强制力,加强对发展商和开发商的监管。要想杜绝外因一提到的这种现象,控制住最低质量,就必须加强监督并加大开发商与承包商双方的责任,提高违规成本。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推行于美国,后来一些发达的国家开始逐步推行,六十年代日本有了新的发展,七十年代以来我国推行全员质量管理工作亦有了很大发展。我们推行的是中国式的全面质量管理,它具有中国特色,是现代化的,博采众长,洋为中用,具有实效,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适应经济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全面质量管理。

它的基本思想是: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从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一整套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它的基本核心是强调以提高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全面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它的特点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变为预防攻进为主,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把影响质量问题的诸因素查找出来,首先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全员、全部门参加,依靠科学管理理论、程序、方法,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

但在另一方面,开发商是推动建设市场运转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工程质量提高的最基本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商处于主导地位是有其合理性的,对业主加强监管不能伤害到业主的投资热情,伤及业主投资热情的监管是不成功的。这种投资热情不仅不能伤害,还应该积极鼓励并提供必要的服务。因此,对发展商和开发商如何加强监管、提供服务,使之成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主力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开发商之所以有投资行为是来自于他们对投资回报的期望,这种投资回报多为经济方面的,也可能有精神或其他方面的,发展商和开发商的投资行为一般不会以工程质量为终极追求目标,发展商和开发商所真正关心的是投资回报,工程质量仅仅只是业主实现其投资目的的手段之一。当工程质量成为发展商和开发商实现投资回报的必要条件时,他们会发自内心地、千方百计地提高工程质量,这时来自业主的提高工程质量的驱动力就会非常强大;当工程质量不影响业主投资目的的实现甚至是阻碍了其投资目的的实现时,发展商和开发商便不再会发出很大的推动力,甚至会发出负推动力。因此,开发商对工程质量的推动力取决于工程质量与开发商投资目的的关联程度,这种关联程度便是开发商质量行为的内因。影响开发商质量行为的外因较为复杂,发展商和开发商作为经济人的情形。工程建设市场是一个简单建设市场,在这个简单建设市场中只存在开发商和承包商,即市场上的买方和卖方,他们都是经济人,开发商向承包商购买工程建设服务,承包商提供相应的服务并取得对价。另外,建设市场是买方市场,开发商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在最低质量的责任中开发商方的责任应更大一些。

当前大量未经规范化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涌入建筑市场,不但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和工程,而且这会严重制约有关行业的健康发展。劳动法规定:“对规定的职业制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鉴定。”这就明确规定了我国职业证书,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鉴定机构的法律地位。对经过培训和通过技能考核鉴定合格的人员发给有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以作为建设劳动者个人从业上岗的凭证。这种制度也就成为主管部门管理劳务市场的手段,并可加强对工程施工队伍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又可促使有关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逐步实行职业证书制度,强化从业人员的素质,逐步实行职业证书制度,强化从业人员的管理,已成为提高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的保障问题。当前建筑市场的法规体系和管理机构尚不完善,这几年建筑业“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影响着建筑市场的在序运转和良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工程越级承包,非法层层转包的混乱现象。“打着一级企业的牌子,二级企业来投标,三级企业进现场,包工头来施工。”这种高资质等级的企业将承包的工程随意肢解,倒手转包给低资质等级企业甚至个体包工头经营,造成层层盘剥、偷工减料、赶工省钱、降低质量标准,而又以包代管,不派出相应的技术管理人员到现场,施工过程无人管理,其结果一方面造成在施工中不按标准规范作业,使用假冒伪劣建材产品,粗制滥造,直接对工程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工程一经转包,只顾赚钱,不顾质量,施工任其发展,转包者从收渔利。这样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范,从而影响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高。要逐步形成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制环境,促使企业有法规和激励机制的约束下,通过正当的竞争。强化生产管理,健全管理机构,提高企业与人员的素质,建立法规体系,实施依法建设,乃是当务之急。

建立在质量信息在开发商和承包商之间对称分布的基础上的,即开发商和承包商对于质量、成本、售价的分布图都很清楚,而更现实的情况是,承包商所掌握的质量信息要远远多于开发商,开发商处于一个不利选择的市场,甚至还要承担道德风险,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开发商选择高水平的承包商,不利于承包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以下模型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假设市场上存在50%的高质量承包商和50%的低质量承包商,高质量承包商完成的工程是高质量的,当然他的要价也高,是1000,而低质量承包商所完成的工程是低质量的,要价也低,是800。当开发商选择时,由于与信息的不对称,分不清谁是高质量的承包商,他的出价只能是一个平均期望,即1000×50%+800×50%=900,这种出价显然只利于低质量承包商,于是低水平的承包商大量中标,高水平承包是步履艰难。而对于承包商而言,他大可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大做文章,甚至欺骗,来达到赢利的目的。开发商从鱼龙混杂的市场上难以识别出高质量的承包商,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到市场价格中,质量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外部性。久而久之,市场上会大量充斥低质量的承包商,自然而然,建设工程质量也不会高。

没有高素质的企业,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工程。提高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的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关键又是领导班子的素质,不管是手工作业或使用自动化控制设备,都离不开人去操作。操作工人都就经过技术培训,特别是重要工序、关键设备,更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去操作。我们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功,不数据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使工程建设完全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和保障。

从上述分析情况来看,开发商和承包商之间的利益都建立在工程质量信息充分的基础上,至少是承包商充分了解工程质量信息。然而工程质量概念本身就不十分明确,工程质量信息也很难做到充分。既使是承包商,也很难完全、准确的了解所建工程的质量,外人就更难以了解真实情况。工程质量在一定层面上是模糊的,在这种背景下开发商如何保证高质量的建设工程是个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打破信息分布的不对称,工程咨询业的介入,中介业的介入,加强市场竞争,建立社会的诚信信息网是打破信息不对称分布的有效手段。

在国家的新规范、新法规的到来,一种新的知识资源和知识经济,为跨世纪工程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新资源和新模式。各项工程是一个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很强的工业部门,又是在知识经济中发展潜办最大的产业。因为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为建设工程从资源依赖型产业转化为知识依赖型产业提供了极大的可能。这主要表现在依靠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工程工艺进行改造,在降低能耗,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增加建设工程的知识含量,实施建设工程知识经济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来提升工程质量。对于这样特殊的十分艰巨难的工程,要安全按期完成任务,要保证优质的工程质量,首要的、重点的是组织设计、施工、科研单位的技术人才联合攻关,才能使该建设工程从整体上提到一个新的技术水平。要创造依靠新知识,新资源实现发展工程质量,用智力资本同管理来体现工程质量中知识的经济价值和知识经济的真正意义。对于象建设工程这样强消耗资源型行业,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因此建设工程管理者对工程质量要敢于正视这种新经济形态,并将知识经济的意识体现在管理者的决策思想中,沿着今天的知识经济意识,明天的知识经济行为,后天的知识经济财富,这样一条发展知识经济道路,使建设工程在未来知识经济新形态下,依靠知识新资源,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的超常发展。这是我们探索提高工程质量新模式的核心问题。

要解决此难题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科技进步,使模糊的工程质量能变得清晰;二是加强承包商的素质管理与招投标管理,让好的承包商拿到标;三是设计最优契约,让承包商与开发商的利益一致起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让承包商有提高工程质量的内在动力。只有开发商对工程质量有充分的关注,这样才能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之后清除质量隐患。实际建设市场中的开发商是一个复杂群体,虽然开发商都是经济人,以追求效用最大为目的,但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与工程质量的关联程度的不一致,导致他们对工程质量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法规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必要的,不能让步。根据投资目的与工程质量的关联程度,开发商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开发商投资工程并直接从工程的使用中获得回报,如自建厂房,通过对厂房的使用回收投资,获得利润。第二类开发商投资工程后通过出售,间接来获得投资回报,如房地产开发商。第三类开发商投资工程并不要求经济回报,主要是政府投资工程。

第一类开发商对工程质量的关注程度是最高的,因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使用工程的效果,也就是关系到他自己的投资回报,也就是说,业主的投资所追求的目标与提高工程质量之间的关联度极高,高质量才意味高回报。因此,对于这类开发商,不必担心他们会发生很多损害工程质量的违规行为,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督不应该把它们作为重点对象。然而,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市场主体的经济成份十分复杂,要清晰地界定出第一类开发商是困难的。而且,对于第一类开发商来说,要使他们对工程质量有较高关注,还必须清晰界定产权。产权不明晰,既使由第一类开发商投资,他也不会有长远的打算,此时,他所考虑的只是如何尽快的收回投资,对工程质量自然不会十分关心。对此,帮助第一类开发商治理它所处的大环境,对他们提供多一些帮助和服务是促使工程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第二类开发商是较为特殊的一类开发商,相对于承包商来说,他们是工程的采购者,是开发商。而对于真正的置业者,他又成为服务商,最终的开发商是置业者。第二类开发商是一类过渡性的开发商,最终开发商对工程质量的驱动力必须经过第二类开发商传递到市场,第二类开发商因而具有开发商与服务商的两面性。前文提及的外因条件适用于开发商与承包商之间的关系,而当开发商面对置业者时,开发商的位置正好反过来,他成为工程质量信息相对较为充分的拥有者,他处于信息优势。由前文的分析可知,在不平衡的信息分布的博弈者之间,工程质量便具有了外部性。置业者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劣势明显,特别是对于质量信息的占有,而且很难改变这种不利地位,获得与开发商对等的信息,因而最终置业者对开发商的驱动力减弱。对开发商来说,工程质量与其投资目的之间的关联性也随着最终置业者驱动力的减弱而变弱,于是,开发商可以大胆地发包给报价最低或其喜欢的承包商,建设过程也不必太操心,最终工程质量虽无法保证,但也能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甚至欺诈达到盈利目的。因此对第二类开发商不仅要帮助,更要监督。从宏观上强化市场准入和行业竞争,加大政府监管,在事前减少质量隐患发生的概率,同时,加强立法,强化开发商的质量法定责任,如售后质量保险责任,减少开发商利用签订合同搞合同欺诈的机会,并且通过宣传教育,让置业者充分认识到律师在合同签订中的作用。律师的介入一方面可减少合同纠纷,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好的督促开发商重视工程质量。

第三类开发商是作为投资者的政府开发商,代表了公众的利益,从整体上来看,对工程质量是有较高关注的。但由于投资体制、部门利益、监督机制等的影响,代表政府作为开发商的部门机构或个人,其利益与整个政府的利益可能不一致,有权指手划脚的太多,能真正负责的太少,在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各部门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纠缠不清,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相互推诿,行政资源浪费严重,责任难以落实。较突出的表现在投资、建设、管理、使用混为一谈,各自以己方利益出发,工程质量责任的缺位与错位十分突出,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当务之急就是要充分协调好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各环节多部门的利益。通过责、权、利的调整,特别是合理强化各部门及相关个人的质量责任,使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各环节适度的、合理的相分离,形成相互监督制衡的良好局面。打破目前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各级政府自己管自己的不合理的政府工程管理模式。同时,对于适应市场化运作项目则坚决推向市场,减少行政资源的负担。对不适应市场化运作的政府工程,可借鉴深圳、上海等地的经验,建立集中统

一、专业高效的政府工程管理制度,提高投资的效益与工程质量

当然,也可能同一个开发商同时属于几类不同类型的开发商,这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政府监督管理与质量检测的行为

1.从投资的绝对数额上看,地产投资占大头,其中以政府牵头的投资为主,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没有任何主体的投资额能与政府投资相提并论,据统计,200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32917.7亿元,其中来自国有经济组织的投资为16504.4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1.38%。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一半以上的建设工程质量,抓住了主要矛盾;

2.加强对投资的监管符合国家政策。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负有一定的监督管理的责任,但过多的介入往往会对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有悖于市场经济原则,易于造成市场混乱,也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精神。但对于政府投资工程,政府是投资商,是业主,业主在法律框架下管理自己的工程项目是有法有据,也符合国家政策的。

3.有利于增强市场活力。过度的监管在保持市场秩序的同时也部分地扼杀了市场的创造力,不利于提高市场活力,长远看,也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强化对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相对弱化对其他业主的管理,既有利于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让其他业主能够在更大的空间中发挥其能动性,又能保持市场的稳定,因为毕竟政府业主才是市场的主导力量。

4.具有榜样效应。若对政府投资工程的监管方法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那别的业主也会乐于效仿,把政府投资过程的管理方法视为榜样,于是带动别的业主乃至整个工程建设市场良性有序发展。若其他业主有更好的方法,政府业主也可以效仿。

5.是三个代表的要求。政府投资工程投入的是人民的钱,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没有理由不抓好工程质量,这符合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质量监督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同时,伴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步入了依法执监的快车道。同时,十几年来形成的基础、主体、竣工三部到位等级核定与巡回抽查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也出现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

社会过多依赖工程质量监督核验,客观上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视为了工程质量的责任者。工程质量“谁核定,谁负责”,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变相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而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反而“袖手旁观”,进而颠倒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产品的制造者以产品直接负责的规律,而质量监督机构的行为是政府授权的,质量监督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政府同样也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客观上造成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现行三部到位等级核定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的矛盾与不和谐。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无法实现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的全面监控。

建筑工程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和材料设备多品种的特点,决定了传统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方式已远远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纯依赖质量监督机构的几次到位。施工几百天,“判断”一阵子,难免使监督的全面性受到约束,造成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核验、评定和有效控制。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现有素质,尚不能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

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设备、监督理论和经验乃至权威性虽然取得了质的变化,但一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不高、设备相对滞后以及自我廉政、勤政约束机构不健全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这些势必影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直接削弱了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亟待改进和完善。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工程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为过程中,推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同时规定不同级别的监督文书分别由各科室的监督人员、科长以及站领导按权限范围签发,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过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以及其结果,即工程产品质量,均列为监督对象,将工程建设参建各方推向工程质量责任第一线,通过日常监督、监督巡查与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的监督。对于在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工程”,除严格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还要建立和推行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公告制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和公告,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应采取巡查和抽检相结合的监督方式,以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以保证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制为主要手段,改变原来的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

为了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没有高素质的质监队伍,就很难建立与质量监督职能相适应的权威。因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学习,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还应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手段,增加检测设备,改变传统的“敲、打、看、摸”等落后的检查方法,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水平。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不断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严格遵循质量监督程序,充分发挥各方责任主体的主导作用,依靠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充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监督管理工程质量活动,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建立起规范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是多因一果的问题,影响因素非常多,涉及方方面面。但总结几十年来的经验,包括研究国外的经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要把工程质量管理好,必须有一个健全的、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制。这个体制不外乎三个层次:一是政府监管,二是建设单位(业主)负责,三是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负责。由这三个层次构成对整个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监督、管理的体制。从政府这个层次来说,政府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督,又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就是政府通过立法、建制,构造一个市场的运行规则。搞市场经济,要有一个规则,就好像打篮球一样,你裁判吹得很严,他在那里抱着球跑,这是不行的。作为政府宏观控制职能,控制工程质量就是要构筑一个市场运行规则,并保证这个规则的正常实施。

从建设市场的整体来看,我们市场运行的规则还不完善,但就现有的规则,实施中的问题也很多。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很普遍。建设市场的混乱直接地危害工程质量。所以,政府要下功夫,一方面要构造这个市场,健全运行规则,同时要保证这些运行规则的实施。不能保证实施,就要进行整顿。健全市场运行规则要加强法制建设。在政府对质量进行控制、监督的层次上,我们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重点要做以下几件事,一是制定《建筑施工许可证管理办法》,施工许可制度是管理市场大门的,也是整个市场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制定《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这是当务之急,1999年一定要出台。三是合同管理,要搞新的合同示范文本,研究制定合同管理当中的担保制度。我们要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办法。工程风险管理是一个大课题,风险管理中包括保险、担保,保险涉及的问题比较多,但是担保是有基础的,因为事实上许多地方已经在实施这种制度,比如现在实行的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保修保函,都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但这还不够,特别是另一面,业主履约要不要担保,我们主张在市场经济中各方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是市场经济的特点。因此,作为建设单位也应该担保。业主付工程款要担保,国际上也是实行的。同时,总分包之间也有一个相互担保的问题,总包对分包要担保,分包对总包也要担保。这些环节,按照现有工作的基础往前推进,还是有条件的。另外,在这方面,出现纠纷怎么办,有合同就必然有纠纷,这是正常现象。那么合同纠纷如何进行调解,如何进行仲裁,如何在法院进行诉讼,对这套管理办法我们还要进行研究。

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还有微观的一方面,就是政府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从80年代开始就抓政府的质量监督,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在全国形成了很可观的监督力量,地以上城市都建立了质量监督站,90%县以上的城市也建立了质量监督站,一些专业部也建立了质量监督站。这些机构和人员,为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劣质建筑产品流入社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了开展政府质量监督,我们还从上到下建立了一套法规体系。这些工作都是在履行政府对质量进行监督控制的职能,而且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的。世界各国政府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不外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程序性的监督,一种是实物性的监督。我们现在进行的是实物性监督。我个人认为目前这种实物性监督符合中国国情,因为我们的法制不健全,执法意识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监督必须深入到工程项目上去。质量监督机构不能散,工作不能松懈,要继续努力地去做。同时政府质量监督工作必须改进,必须是在现在的基础上推进。

那么现在政府质量监督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政府质量监督的地位,在实际把握上不够准确。监督工作有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混淆。

二是政府质量监督重点监督什么,不够明确。现在是全面在做,如三到位、五到位等。

三是现有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人才结构有缺陷。政府质量监督必须对设计文件进行监督,但现有的监督人员中大量还是施工方面的人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我们改进这些不足的总体思路是以法律、法规和强制性的技术标准为依据,以结构质量为重点,以建立使用许可制度为手段,以保证使用安全为目的,实施政府质量监督。政府最关心的是结构安全问题,是不要出现倒房子、塌桥这种恶性质量事故,从而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什么要对设计文件进行监督呢?因为,设计文件最重要的是结构安全问题,如果设计有问题,结构受力就不合理,安全系数不够,怎么能保证结构安全。所以,一定要重视结构质量问题。政府进行质量监督,拿什么能管住人呢?就是实行使用许可制度。

政府质量监督制度有几个要点:

第一,谁来实施监督。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美国的办法,由政府官员直接进行,检查后记录,最后验收要看有没有记录,记录全不全。另一种就是政府委托第三方来实施质量监督,典型的就是德国。政府通过委托第三方来进行质量监督,这个被委托的机构,必须是经过政府严格审查,有条件代表政府进行质量监督的机构。我们现在是质量监督站,由目前这种状态进行转变应该是有条件的。

第二,政府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审查设计文件,重点审查有关结构安全、建筑物消防方面的内容,包括地基的承载情况、结构受力分析和计算,通过审查这些内容,证明结构设计方面没有问题了,由审查单位出具设计文件审查报告。二是监督结构施工方面的关键环节,包括结构施工中的建筑材料,必要时还要对材料进行检测。这个环节的监督不是去对每个工序、每个环节像旁站监理那样进行监督检查,监督的客体主要是在建设活动中的各方责任主体,施工单位是不是按规范进行施工,材料供应商供应的材料是不是合格,监理单位是不是履行职责,建设单位有没有要求设计、施工、材料供应单位使用不合格材料来降低工程质量的行为,重点在这些方面。施工过程完了,审查机构出具关于结构安全的报告。整个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进行验收,政府要对是否符合验收程序进行监督。最后,由政府出具使用许可证。

第三,监督的费用问题。费用应由建设单位交,但不是交给直接监督的第三方,而是在申请施工许可证时交给政府,政府收取费用后再拨给由政府委托去进行该项目质量监督的机构。政府雇人去监督工程,但是费用是由建设单位交给政府,使得监督机构和建设单位之间不要形成直接的经济关系。

按照这种政府质量监督的模式,政府是否对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承担责任呢?不是的。这个概念在国际上是通行的:谁的工程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建设单位要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因为这个工程是你建设单位的,你是最终的受益者,或者是最终的直接使用者,你应该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建一个好的工程。当然,尽管建设单位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真正的工程质量做得怎么样,还是靠设计、靠施工。因此,谁设计的谁负责,谁施工的谁负责。对谁负责?对建设单位负责。所以,不存在政府又去监督,又发使用许可证,最后又不负质量责任的问题。当然,如果政府委托进行质量监督的机构,玩忽职守,弄虚作假,那么它要负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责任,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严肃处理。这是就政府对工程项目如何进行质量监督提出的一些思路,是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包括学习国外的经验,才形成的。这里有两项工作要做,一是要建成能代表政府进行质量监督的机构,必须有一些技术上、管理上的带头人,在国外叫认可人士,我们要逐步对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进行执业资格的管理,这些人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水平来适应政府质量监督的需要。二是要研究如何把质量监督站转化为市场上独立的运作实体,而不再是附属于政府的事业机构。

规范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程质量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也是目前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2004年我们要通过制定出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部长令),明确检测机构的业务范围、人员条件、设备设施、检测业务程序以及监督管理和相应处罚,解决检测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不公正问题。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和单位来信反映,一些检测机构利用行政手段垄断当地检测市场,一些检测机构以压价竞争、减少工作程序或放松检测要求等不正当的手法来争取项目。我们认为,检测机构应通过计量认证和建设主管部门的资质认可,方可在市场上提供检测服务,并对自己出具的检测结果负法律责任。只有这个环节规范了,工程质量才能切实得到保证。近两年福建、浙江、甘肃、广西、江苏等地,在地方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都对检测单位的质量责任做了规定,天津市和深圳特区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还对检测单位的质量责任专设一章予以规定。部长令出台后,我们要结合其贯彻实施,组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专项治理活动。

质量控制体制的第二个层次是建设单位的。建设单位要对质量负责,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到设计、施工单位的选择,都是建设单位承担的,都要对工程质量负责。工程进入实施阶段,谁来代表、帮助建设单位对工程的实施进行管理?现行的办法是工程监理。因此,谈监理,也就是在谈建设单位如何对质量负责。

质量控制体制的第三个层次,应该是由直接生产者来保证质量。政府主要是通过资质管理、市场准入等手段来保证生产者的质量。目前,质量大检查直接到施工现场,检查直接生产者的工作情况,以后这种做法会越来越少。由于现在直接生产者不规范运作的问题太多,特别是对政府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不认真贯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太多。很多单位的质量责任制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放在抽屉里,根本不落实。因此,在现阶段还要靠外力去促进它落实。1999年的质量大检点放在住宅和城市基础设施上,住宅工程突出检查结构质量。重点检查对强制性技术标准贯彻情况,责任制落实情况随着工程监督机构工作方式由微观定点检查向宏观巡查转变,以及旁站监理制度的实施,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理企业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中的作用。2004年要针对《关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监理企业履行质量责任加强监督的若干意见》的贯彻情况,开展一次对监理企业履行质量责任的专项督查,促进各地切实落实这项管理方式的调整,充分发挥监理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工程保险是运用市场手段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减轻工程建设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举措,也是解决因扣留工程质量保证金而拖欠工程款的一个治本之策。这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减轻企业和政府风险的有力例证。在工程建设领域已经开展了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近年又开展了工程设计责任保险试点,今年准备出台有关实施工程质量保证保险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行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我们拟采取以下四个步骤开展这项工作:一是会同保险机构开发有关险种,制定符合国情和行业特点的保险条款;二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三是确定一批试点城市先行试点,根据情况逐步扩大范围;四是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对于工程设计责任保险,2003年我部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工程设计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今年要求基本推开,下一步要在规范市场、培育发展中介机构方面,加强研究和指导,更好地推动和完善设计保险制度。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会同当地保险主管部门,共同研究探讨,促进工程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

社会监督与监理单位的管理

1.进一步树立监理的权威。现在的工程监理有相当多是建设单位说什么,他干什么,权威性不够。当然,监理公司是受雇于建设单位,代表建设单位来管好工程,当然要听业主的。但监理公司还有另一面,他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对社会负责。因此,监理公司既要对建设单位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从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来说,这两个负责是一致的。如果出现了分歧和矛盾,我看就要找原因了。原因恐怕多数是建设单位有问题了。所以,我们要强调监理公司在工程监理中独立行使职能。我们要再次强调,没有监理工程师签字,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不得组织竣工验收。要把监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和作用强化起来。

2.推进监理公司提高素质,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监理公司在人才结构上要自觉进行调整,自己缺乏的人才要尽快补上去。现在大多数监理公司从事施工工作经验多的人比较多,对设计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多。一些以设计单位为基础成立的监理公司,懂设计的人多,有施工实际经验的人少。监理公司应该是这两者的结合。现在有的人提出要不要搞消防监理。我不主张成立各种各样的专业监理公司,这么搞,建设单位受不了,要请消防的监理公司,还有请装修的监理公司。监理公司应该是有综合能力的,有各种人才。当然,还有一种出路,一定要成立专业监理公司的话,那么就受雇于综合型的监理公司。具体怎么办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所以,监理公司要在人才结构上、能力上尽快进行调整,适应监理工作的需要。另外,监理要讲究职业道德,监理公司要注意社会形象,严禁出卖资质,不能出让监理业务,不能不坚持原则、盲目的建设单位说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不能利用监理之便,行个人之私,更不能和某些方面勾结起来,弄虚作假,损害工程质量。总而言之,工程监理是我们整个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中的一个环节,要继续推进。

3、社会监督:建筑设计要适合大众市场,不要单独去适合某些人群,阻碍市场的正常发展。工程质量在每个置业者心目中站主要地位。为此,在工程建造过程中,社会监督与社会舆论起到重大的主导作用。完全靠社会监督来推进工程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不良记录管理,建立工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监督保证机制的重要内容。在设计环节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通过施工图审查把关,切实督促建设各方特别是设计单位自觉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二是大力推广建筑节能科研成果在工程上的应用,要制定政策加强引导。三是标准设计工作要跟上,及时更新体现最新科研成果的标准图,使建筑节能的“四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四是今年要组织专家对建筑节能设计情况进行调研,针对节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指导意见。在施工环节,施工单位要通过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水平,严格检查进场材料和设备来落实国家规定的节能要求,保障节能设计的贯彻执行。主管部门在竣工验收备案时,也要将建筑节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一个中心问题,是要建立以产品为中心的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还必须充实测试手段。提高产品质量,不能满足于部标、国标的要求,要按照国际标准来衡量,这样的国际市场才会有竞争力。要抓好设备管理、设备性能,精度不合格也就谈不上提高产品质量。抓设备管理,要建立健全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工程质量的提高也要从原材料上抓起,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各项材料试验数据合格后才能使用。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物质技术基础。强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建设工程质量不仅要重视某个“点”或“几个点”的管理,更要注意“面”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工程质量不仅是静态管理,更重要的是动态管理。管理是通过人来掌握的,如忽视了对工程质量和信誉切切相关的以人为本的技术质量创新——即企业素质、人力资源的开发,必然造成企业缺乏发展动力。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全员的技术质量创新,提高人的工作质量,通过管理创新,使建设工程企业具有动力、凝聚力。形成强大潜力的内在机制,为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屋面防水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防水材料;预防措施

一前言

屋面防水工程位于房屋建筑的顶部,不仅受外界气候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还与地基不均匀沉降及主体结构的变形密切相关。屋面防水工程质量的优劣,既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寿命,还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因而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屋面防水工程仍存在着许多质量问题。本文就屋面防水工程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一些探讨。

二屋面防水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一)结构方面的原因

由于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受振动影响较大,室内外温度有剧烈变化,混凝土胀缩,屋面上的荷载过于集中,板的挠度增大产生变形,屋面基层板与支承结构的连接有松动现象,这些因素都可使屋面开裂,发生渗漏。

(二)设计方面问题

部分设计单位未能根据建筑物的性能、重要程度、使用功能、有无震动、结构特点及使用环境等不同而选用不同技术性能的材料或不同的施工方法,有的节点处理或泛水做法不合理,也会造成渗漏,有的工程部位未设计防水屋。

(三)施工质量问题

排水坡度不足,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分仓缝,涂膜防水厚度不足,出屋面的管根、水落口、天沟、檐沟、泛水等未做处理,保护层不符合要求,屋面泛水做法不规范,细部做法不符合要求等施工质量问题是导致屋面渗漏的主要因素。

(四)材料方面问题

目前,屋面工程上用得比较多的卷材屋面,由于沥青质量变化比较大,用含蜡高的沥青生产的油毡,对温度十分敏感,高温易流淌,低温易脆裂,必然降低防水层的质量,严重影响了屋面的使用功能和寿命。其次,沥青油毡质量下降,这是影响屋面使用功能和寿命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五)使用中维护与管理问题

由于屋面长年累月处于外界自然条件下受到房屋结构变形及经常性的冷热交替变化的影响,以致屋面防水层不可能保证长期完好无损。有的人甚至在防水层上凿眼打洞等,加速了防水层的腐烂、老化,因而屋面逐渐出现渗漏。

三屋面防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规范设计

设计人员必须掌握防水技术、材料性能及屋面防水的设防要求,依据工程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以及耐用年限研究屋面防水等级,同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地区自然条件等按屋面防水等级要求进行设防。按防排结合、刚柔相济、多道防水、脱离分仓、节点密封、加强保护的设计原则进行用材选择、层次结构设计,再按照《规范》中导向性的细部构造示意进行防水细部节点大样图设计。设计深度要符合要求,施工前要进行专项设计交底和施工图纸会审,对不明确、不合理处,施工者应给予提出,设计者要予以解决。

(二)屋面结构设计及施工

屋面板的结构设计应适当考虑板厚对自防水的影响,配足负筋避免板端出现塑性铰。混凝土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缩小板筋间距,屋面大角及平面刚度变化处配置适量的附加筋,以提高抵抗混凝土收缩、温度胀缩裂缝的能力。施工方面:①模板刚度应满足要求,支撑应牢靠;②控制好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防止负筋下塌;③应选择合格的原材料、恰当的配合比,混凝土水灰比不能过大,振捣要密实;④加强养护,严禁过早拆模、过早上荷;⑤避免结构暴露时间过长,尽快施工架空隔热层;⑥尽量不设或少设并处理好施工缝。在施工保温层、找平层之间,对结构层进行蓄水检验,最低蓄水高度应大于lOmm,蓄水时间应大于24h。

(三)排水坡度

合理布置足够的水落管,标明坡度,画出分水线。仔细核算各处分水线的高度,标注在平面图上,一般情况下,结构找横坡为3%,建筑找横坡为2%,纵向找坡不得小于1%。对于找坡层较厚者,可部分或全部采用轻质材料找平层。施工者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屋面坡度施工,控制好找坡层的厚度,加强施工中的坡度检查、实测及质量评定。

(四)混凝土陡坡屋顶防水

对此类屋顶的防水工程,《规范》及有关资料并未介绍其设防方法和要求,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按墙体浇筑方法,支双层模板;②采用细骨料(粒径为lOmm一30mm)的抗渗混凝土,处理好施工缝,振捣密实,形成自防水;③浇筑一层40mm厚钢筋细石混凝土(掺适量微膨胀剂)刚性防水层(一般面积较小,不设隔离层)振捣密实,收水后应二次压光;④上面再铺贴装饰瓦。(四)找平层

平面图中画出分仓缝的位置。水泥砂浆(宜掺10%的U型膨胀剂)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分仓缝的间距不得大于6m,且应设置在易开裂处(如板端)。分仓缝应预留,不得后割,缝宽宜为20mm--3Omm,选择中档以上密封材料嵌缝。施工时应注意找平层的赶平压光,加强养护,嵌缝密封材料应挤压密实。

(五)涂膜防水层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膜的厚度不得小于3mm,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的厚度不得小于2mm。

(六)附加层

在结构板易裂处(如屋面大角及平面刚度变化处)应设置1层—2层附加层;在出屋面管根、水落口、天沟、檐沟、檐口、泛水、屋面转角等易渗部位应设置附加层;找平层分仓缝处应设置空铺附加层。附加层的宽度要超出加强部位250mm,如为涂膜附加层必须带有胎体增强材料,应先施工附加层,后施工防水层。

(七)隔离层

柔性防水层与刚性保护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其材料可选用纸筋灰、细砂、塑料薄膜、低等级砂浆等。

(八)保护层

对卷材防水层和涂膜防水层均要求在其上面设置保护层,常用的有反射膜、粒料、块料、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等数种保护层,各有其优缺点。一般情况下,上人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做保护层,块料保护层和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应设置分仓缝,嵌填密封材料,分仓面积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平面变化处及墙根(包括突出物)应设置分仓缝。对大量的有架空隔热的住宅屋面涂膜防水层,采用20mm厚的1:2.5水泥砂浆(掺微膨胀剂)一次抹平压光作保护层较为合适。水泥沙浆保护层应预设表面分格缝(不得后切割)并注打密封胶,其纵横间距均不得大于1.5m。

(九)屋面转角

铺涂柔性防水层(非沥青防水卷材)的所有水平、竖向的阴角和阳角的基层,均做半径为50mm--8Omm的圆角。

(十)泛水收头

大量的屋面均为上人屋面,女儿墙一般都高于1m,有抗震设防时为混凝土墙板,可按《规范》要求设计泛水收头。较高砖墙泛水收头应取消挑眉砖的做法,可在砖墙上留凹槽,卷材压入固定密封收头,如为涂膜防水则应压入带加强胎体材料的附加层后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封严收头。对有抗震设防而混凝土构造柱较多的砖墙体,如果混凝土构造柱不能留凹槽,则在构造柱处的卷材防水应结合混凝土墙板泛水收头做法进行设计和施工,混凝土压顶应挑出滴水,收头之上的砖墙抹灰层应采用抗裂防水水泥砂浆(也可采用其它防水处理),且预留表面分格及注打密封胶。

(十一)屋面施工防水材料

(1)提高材料采购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严格按图纸设计要求用材,按照公司贯标、三整合规定组织进货。

(2)材料进场后,严格进行抽样检验,对不符合相应材料检验标准的材料,一定退场坚决不准使用。

(十二)维护管理

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时,施工单位要向建设单位作出有关使用、保养、维护的说明,施工单位要定期回访。使用单位应认真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非上人屋面决不可堆放杂物、上人、饲养宠物,否则不仅仅造成使用功能的烦恼,还会造成经济损失。

结束语

为确保屋面防水工程的质量,需综合考虑许多方面的因素。总体而言,防止屋面渗漏,设计是前提,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维修管理是保证。只有严把材料关,精心设计,才能保证屋面防水工程的质量,才能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1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分析

1.1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是建筑施工的第一步,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实体的质量。好的工程设计,不仅能够缩短施工周期,还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有效节约投资成本。不全面的设计则会增加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导致投资增加。

1.2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除少数工程技术人员外,多数是农民工,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业务培训,综合素质较低、业务能力较差,如果项目管理再薄弱,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则混乱不堪。

1.3施工工期

工期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追赶工期,或由于资金的不足、设计的变更等原因而延缓工期,均会降低建筑的施工质量。缩短工期,施工人员的作业量加大、设备机械的运转负荷加重,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1.4建筑质量的监管

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质量管理方面,没有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或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质量管理都是根据之前的经验进行。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忽视对现场质量的检测,并没有对施工现场的材料以及成品进行全面的检查,或者是检测结果存在虚假情况。一些工程监理单位,对于建筑项目的施工设计、管理的了解不够全面,而一些监督部门并没有充分行使其政府机构赋予的职责,或没能及时查找、识别隐患,没有及时上报、处理。

2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

2.1从设计入手,加强设计单位的管理

通过招投标选择资质等级高、实力强、管理先进的设计单位。对设计单位拿出的方案进行多轮评比,反复论证,优中选优。

2.2从实际施工入手,加强现场管理

第一,提高对施工现场人员综合素质的管理。工程中标后,应根据工程实际规模和特点选择人员,根据每个人的专业和技能特长合理安排岗位。定期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对做得好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实施奖励。第二,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质量。由于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工程质量,因此原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保证之根本。为了保证施工原材料的合格,采购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进场验收以及现场检查等各环节的管理工作,采购的时候采购人员应该对市场环境进行考察,货比三家,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进行原材料采购,并在原材料的运输过程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安全,加强对进场原材料的规格、数量、型号等方面的检测,以及进行现场验收,从而保证材料的合格。第三,加强对现场施工设备的管理。建筑施工中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要根据工程施工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调配施工机械,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同时又要考虑节约成本。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对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及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定期对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养,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2.3加强施工进度控制

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计划,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在建筑企业招标的时候,根据相关具体情况确定建筑物的计划工期,并提供合理的计划安排,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工程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通报施工进度,保证建筑施工现场质量。保证施工的每个阶段都按照计划完成,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

作者:王福臣 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工程公司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钻探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1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

钻探工程实行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结束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1.1工程施工前质量控制

(1)熟悉地质设计,尤其要详细了解质量技术要求;

(2)审核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3)查看现场施工环境及施工条件;

(4)检查施工设备及保质工具等。

1.2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钻探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就是对施工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预先控制,使每钻进一米都能达到质量要求,以防“亡羊补牢”。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包括计划(Plan)-(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即简称PDCA循环管理方法。针对施工特点、难题设置质量控制点开展QC小组活动以达到质量控制目的。

1.2.1PDCA循环质量管理PDCA循环程序针对工程质量目标计划分4个阶段8个步骤进行闭合式循环。下面以钻孔质量六项指标中的孔斜超差为例进行说明。P区(即计划中)

(1)分析现状:钻孔孔斜超差。

(2)分析原因:产生超差的原因很多,如设备安装不平,机上钻杆弯曲,立轴旷动,轴压过大、转速快,钻具短而弯,换径时未带导向,因扫脱落岩心,遇到空洞和严重造斜地层等。

(3)找主要原因:假设是在松散地层扫脱落岩心而出现孔斜。

(4)制定计划:针对主要原因拟定措施,如加长粗径钻具导正,在导正过程中,钻进技术参数控制在什么范围,由谁去操作等。D区(即执行中)

(5)实施措施和执行计划:在纠斜的过程中应准备好粗径钻具并检查测量其是否达到要求的长度和同轴度,操作者是否选派得当等,接着就是执行计划。C区(即检查与调查效果中)

(6)调查效果:调查(5)中的实施措施执行情况,验证其可行性。A区(即处理中)

(7)标准化和巩固成绩:一般有了上述6项后应能取得防斜成绩。这时应使这些采取的措施标准化,当然也会有失败的时候。

(8)遗留问题转入下期:遗留问题转入第二个PDC区域,找出问题,总结经验,肯定成绩,以利再战。

1.2.2施工质量控制点设置钻探工程施工关键的质量控制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安装与开孔:设备安装周正与稳固,孔口管的垂直度与坚固性;

(2)钻进工艺:保直机具、钻进方法、钻进参数、钻进钻头类型、套管下入工序方法,事故防治等;

(3)护壁与堵漏:泥浆类型及性能、钻孔堵漏材料及堵漏方法等;

(4)钻孔岩矿心采取:采心机具的质量、适应性、岩矿心采取质量等;

(5)钻孔弯曲测量:测斜仪类型,测量精度校验,测斜间距,钻孔轨迹中靶预测及纠偏等;

(6)丈量、测试器具:直尺、卷尺,泥浆性能测试仪的精度校正等。

1.2.3开展QC质量小组活动群众性的QC质量小组活动在机台或班组质量管理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组织形成:QC小组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以生产小组为单位;二是有关联工序的人员组成;三是根据特定专题组成。QC小组由职工自愿组合并经上一级质量管理部门批准。机台以班组QC小组比较合适。

(2)主要任务:QC小组以统计方法为基本手段,抓住本班的质量问题,结合质量攻关、技术改造、降低成本等问题加强质量管理并努力取得效果。

(3)活动方式:QC小组应严格按照“PDCA”循环进行工作,做到目标明确,现状清楚,对策具体,措施落实。

(4)总结成果:及时总结成果并争取发表,交流经验,这是QC小组活动的重要环节。反映成果的材料要文字精练,条理清楚,强调效果、用数据说话。上级有关部门应对成绩突出的QC小组及成果及时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1.3施工结束质量控制

钻孔结束后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有:全孔测量(孔深、顶角、方位角);钻杆孔深误差校正;封孔、透孔验证;现场岩矿心整理入库;原始记录资料的完整性检查等。上述检查若出现质量问题可在施工钻机拆离现场之前进行补救。

2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与评定

钻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与评定主要按钻探工程有关质量规范进行。地质岩心钻探以《地质岩心钻探规程》六项质量指标为标准,特殊矿种、特殊钻探工程项目以国家及行业质量指标和建设方工程设计质量要求为依据。矿区勘探质量验收分为大队(企业)、工程处(分队)、机台三级;科研项目或市场项目分为投资建设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企业)、项目经理部(或课题组)和生产机台四级。

2.1工程质量验收层次的划分

2.1.1生产机台验收由上一级质量主管部门(或项目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及工程监理对机台所承担的单孔施工质量进行野外现场验收。

2.1.2工程处(分队)或项目部验收由该层次质量主管部门组织项目管理、施工机台、工程监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对所承担的竣工部分或全孔施工质量进行初步验收。

2.1.3大队(企业)或建设方验收项目建设方(投资方)组织由项目承担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等参加的验收组,对已竣工的钻探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验收和评价。

2.1.4科研项目主管部门验收省部级以上的钻探工程科研项目除接受上述三级验收外,最终还需由科研项目主管部门主持验收方可结题。特殊钻探工程只是单孔施工,一般验收层次可以简化,组织钻探现场验收和建设方验收两个层次即可。

2.2工程质量验收内容与步骤

2.2.1实物资料检查检查验证与质量相关的钻探施工实物资料。如钻孔的岩矿心,封孔取出的水泥样、所用测斜仪(用氢氟酸测斜的刻痕玻璃管)、现场孔口标志桩及坐标等。

2.2.2原始记录文字资料查阅查阅验证钻探施工中形成的与质量相关的原始记录资料。如原始班报表、测斜记录、孔深校正记录、岩矿心登记表、简易水文观测记录、钻孔封孔、透孔检查记录及特殊质量要求的文字记录等。

2.2.3工程质量指标完成情况综合验收在上述检查基础上即对工程质量报告各项质量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验收。

2.3工程施工质量评定

钻探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是在资料验收后对质量指标完成结果的综合评价,在由建设方主持的最后一级验收时完成。工程施工质量评定包括单孔和矿区(项目)钻探施工质量评定,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单孔施工质量分为优质孔、合格孔、基本合格孔和报废孔4级;矿区(项目)钻探施工质量分为优良工程、合格工程、不合格工程3级。它们的质量验收评定报告格式如表1和表2所示。一般质量评定原则是:单孔验收各项质量指标均在合格级以上,无不合格项可定为优质孔;合格率≥80%定为合格孔;60%≤合格率<80%定为基本合格孔;合格率<60%定为不合格孔。矿区(项目)的优质孔率≥95%定为优良工程;报废孔率≤5%定为合格工程;报废孔率≥15%定为不合格工程。质量评定过程中要考虑指标的重要程度,有些指标一项不合格就不能评为优质孔,一个孔不合格就不能评为优良工程。

作者:王幼凤 朱恒银 王强 单位: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设计准备工作不足

设计合理性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首先,设计资料不足,缺乏对工程建设区域的实地勘察,只是根据以往资料和经验进行设计,不能保证设计图纸的实用性;其次,设计单位资质问题,有许多设计单位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其设计的作品质量自然也就难以保证;第三,设计时间问题,有许多业主留给设计方的时间并不充足,导致设计方无法对工程进行全面了解,只能依据业主提供的资料进行设计,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设计无法达到最优化,使得后期不断变更,增加了工程的施工难度,影响施工质量。

2.工程招投标管理不严

工程招投标的过程是选择具有相应施工资质、价格相对合理施工方的过程,对于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违规操作问题,比如,行政方面的干预使得招投标变为暗箱操作,施工企业联合进行串标、围标以及缺乏对施工企业资质的严格审查等,都会使得工程落入到技术实力不足、缺乏施工经验的施工方手中,给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工程转包、分包问题

工程转包、分包问题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水利工程的承包方由于自身不具备足够的施工能力,将部分项目转包、承包给其他施工单位,却无法保证这些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能够达到工程要求,甚至出现违法转包现象,中间转包方从中抽取利润,严重压缩了实际施工的利润空间,促使其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以获取利益,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

4.施工进度、材料等问题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加上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常常会通过缩减工期、使用素质不足的施工人员以及性能较差的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等,来降低投入成本,这些问题都会给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严重隐患。

5.施工质量保障机制不完善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各个施工环节质量的检查,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存在严重漏洞。首先,对于内部质量检查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质量检查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心,使质量检查工作流于表面;其次,对于三检制度的执行不到位,通常只经过施工方自身检查后就进行后续施工,导致许多潜在问题无法及时发现。

6.施工监管执行力度较差

监管是通过对工程的现场施工、具体施工内容等的监督和管理,来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在实际执行中,施工监管极其缺乏,严重削弱了其应有的功能,主要体现为:首先,监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不足,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在监管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降低了监管工作的质量;其次,监理人员自身道德素质问题,出现对施工方要求过于严苛或与施工方串通作假等现象,给工程施工造成严重阻碍,施工质量检查任由施工方自身填写,自然会造成质量问题。

7.图纸设计变更问题

水利工程的施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受施工条件、工程需求等问题出现临时对设计进行变更的问题。而图纸设计单位由于自身原因,有时会无法及时做出合理设计,导致施工进度上出现脱节,降低了工程的整体性;另外,有的设计单位给出的图纸关键词描述不清,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或者在施工现场给予技术指导的人员水平较差等,都会使设计与施工之间的衔接出现问题,给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8.施工安全问题。施工安全是也是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中,违规操作、设备缺乏维护等问题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工程施工造成影响;同时,现场安全管理也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应该制定完善的安全施工规范并强化落实力度,以有效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

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单位,给其充分的时间,使其充分搜集工程各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实地勘察,在此基础上,做出最为科学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为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打好基础;其次,在招投标环节,加强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核,对于缺乏相应施工技术、施工经验的单位,应该严格剔除,并签订严格的工程承包合同,降低转包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第三,在施工前,设计方与施工方要做好图纸会审工作,以保证图纸中各项要素全面,关键词描述清晰,同时,还需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保证施工单位充分了解工程设计的各项意图和标准,避免施工中出现偏差,从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建立责任机制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缺乏责任机制而引起的,比如招投标缺乏责任机制,加大了暗箱操作发生的概率,现场管理缺乏责任机制,导致许多管理流于表面,因此,建立责任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树立责任机制,将水利工程建设的责任分层次分配到不同岗位和个人身上,通过明确的规定和责任追究制定,来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心,能够有效避免施工中的不良现象,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3.加强施工监管力度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监理内容、目标和施工进度、质量等详细计划,并根据各项监理内容的差异确定相应的监理准则,以保证对施工各个环节、部位和阶段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查、评价和验收都能够达到工程相应规定,为施工单位和人员质量控制提供有效依据,使其了解并掌握施工质量控制措施、需要达到的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其施工的准确性。

4.施工前、中、后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施工前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能够从源头上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控制,有效避免施工准备不足、前后衔接不畅以及相关物料人员到位不及时等问题。其措施主要有:

(1)加强对施工企业技术措施、施工方案和施工管理等的审核力度,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

(2)加强对水泥、商用混凝土、机械设备等物资质量的严格检查,确保在入场使用时都能够满足工程需求,为施工质量提供良好的物料基础。其次,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主要是对施工流程和各个阶段施工结果的控制,其主要措施是严格执行“二级三检”制度。首先,第一级是指施工单位的内部自检,包括班组初检、队伍复检以及专门质检机构的终检和相应的检查制度;第二级是指在施工单位完成内部质量检查和报验申请的填写后,再由业主方复检以及监理方终检,只有通过三方检验并合格后,才能进行后续环节的施工。其次,施工质量的检查不仅发生于施工完成之后,也需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对隐蔽工程、重点环节以及主要部位进行实时监督,对于事故原因未查清、处理落实不到位以及反复出现施工问题的都应该禁止继续施工,待施工单位将这些问题妥善处理完毕后,再让其进行复工,以保证施工质量。第三,施工完成后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工程的运行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在分项目、单元工程等完成质检后,观察并记录其在实际运行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其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从而提高对工程质量检验的深度。

5.做好施工单位间的协调

水利工程通常规模较为庞大,在建设时,通常会将整个工程分割成若干部分,由多个施工单位分别同时施工。由于各个参建单位在施工技术、工程总量、施工工艺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施工中出现各种冲突和矛盾,给工程的整体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项目法人需要做好各个参建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合理安排其入场次序,加强施工单位之间的互相配合,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避免相关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6.加强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

项目资金的充足与及时发放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对工程造价时,既要避免项目建设成本过高问题,也要防止资金投入过低导致施工方降低施工质量。在项目资金的管理上,要采取专款专用、统一管理的方式,以避免资金挪用、占用等问题造成支付不及时,引起施工单位停工,给施工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款项支付,以提高施工单位对业主方的信任,使其安心进行工程建设,当施工质量未能达到合同约定时,则应拒绝付款,在其整改检验合格后,再进行拨款,禁止出现不管质量检验结果盲目付款现象。

7.合理调整工程施工进度

工程施工进度的合理与否也会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的好坏,除了要在施工前根据工程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进度计划外,还需要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比如在施工中遇到汛期的水利工程,就需要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多派遣施工队伍和轮班施工的方法,来加快施工进度,做到质量与进度的同步前进。

8.加强对施工安全的重视

施工安全是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对生产中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以保证生产安全的落实;其次,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根据工程需要采购相应的安全设施,为施工人员安全提供保障。四、结语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存在着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一旦某个环节控制不到位,就会使施工质量水平得不到保证。因此,对当前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加强对施工各环节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是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勇 单位: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公司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衬砌护坡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1衬砌工程施工主要工序

1.1衬砌工程的施工准备

灌区整治改造工程的护坡衬砌施工,主要是现浇混凝土衬护渠道,以减少渗漏、降低糙率、增加过流。渠道防渗工程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充分作好料场、拌和场等施工场地布置以及施工用电、用水、道路和机具设备等的准备工作,应对试验和施工的设备进行检测和试运行,对达不到水利工程施工相关技术规程规范要求的,必须予以更换或调整。

1.2施工排水

大型渠道及河道停水后,渠(河)槽内的余水以及渗透水,对施工的影响非常大,在渠道衬护工程施工前应先进行余水排除,保证施工场地无积水。一般根据施工现场余水情况,布置开挖纵横排水沟。人工干渠的排水沟深度,一般为设计渠底高程以下40cm~60cm,把水集中到集水坑,再用抽水机排出。河道排水以机械开挖顺河排水沟为主,排水沟深度宜大于1m,实际工程中达到2m~3m。排水应由专人负责,尤其是河道基槽、基坑的排水,必须保持足够数量的抽水机械,以确保在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时,场地无积水和合适的土壤含水率。

1.3施工放线灌区改造

工程一般为旧渠改造,原则上以原渠断面为基准,放线一般以原渠底宽中心为基准。中心桩直线段每30m~50m一个,弯道每5m一个,按设计要求根据中心桩和高程控制点放样出渠道坡脚线和渠口线,原则上根据设计渠道原型宜挖少填。河道护坡工程放线,主要注意河流弯道,务必使护坡修好后保持水流的顺畅;尤其应注意河湾走势,使新建护坡不产生挑流,不冲刷对岸。

1.4渠道填方施工

人工渠道的防渗衬护施工,其渠线一般变动不大,因此填方量不大,但对填方要求比较高,难度较大。因为扩改建工程多为小面积回填,在填筑时必须清除表面杂草、树根和於积物,必须采用挖阶梯形回填,增加咬合面,从而使填方体与原坡面紧密结合。每层回填20cm~30cm,层层夯实。在填方时应注意必须按设计坡面超填15cm~20cm厚度,以便削坡时将虚填部分削除,达到回填坡面密实的设计要求。河道护坡工程的填方,一般用砂卵石填筑,应注意回填料的配比,并用水夯的方法,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1.5衬砌和护坡工程的削坡清底

渠道防渗混凝土衬护时需要削坡清底,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厚度,保证坡面平整美观,所以应组织有削坡经验的施工班组人员进行。削坡时在板块两端削出标准面,从上而下进行,并复核渠底纵向比降,填低铲高、夯实,严格高程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浇筑厚度,保证浇筑质量。坡面削好后再进行坡足基槽开挖,避免重复开挖造成工时浪费。对于河道护坡,主要应该加强对背坡稳定性的处理,在水夯的同时,主要修整护坡后背的表面,使其达到设计坡比和浆砌卵石厚度的要求。

1.6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

渠道衬护工程所用水泥应符合SDJ207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由于我处整治工程都是在冬季施工,气温较低,且有霜冻,对混凝土具有抗冻要求,因此宜采用42.5或者42.5R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考虑到不同厂家水泥的品质、色泽等不同,最好采用同一个厂家的水泥。现浇混凝土所用的砂为中砂,以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河砂为好,含泥量小于3%,含水量小于4%。现浇混凝土采用二级配,所用砾石为粒径2cm~5cm、0.5cm~2cm,须选用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的砾石。拌制和养护混凝土,应采用洁净水,不能使用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拌制混凝土所用材料,在运输和存贮时不得被其它材料污染,不同来源和规格的集料不能混合储存,同时这些材料应贮存在经过硬化的场地上。拌制混凝土所用水泥的贮存,应在适当地点建立干燥、通风良好、防风雨、防潮湿的棚或库,以保证水泥不硬化、不变质,不同类的水泥应分别存放,并按照进场的先后顺序使用。现浇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强度、抗冻、抗渗及和易性要求,水灰比的最大允许值为0.6,坍落度控制在1cm~3cm,须采用机械拌和;低温季节或渠床面较湿润时,坍落度宜适当减小。近年来,渠道及河道护坡工程都大量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浇筑,起到了确保混凝土质量,缩短工期的较好的作用。在强化施工质量管理中,一定要加强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工地上亦出现过商混质量不合格或者质量检定配比手续不合格的情况,因此要追踪供应商,让供应商提供合法有效的商混质量配比和检测手续。

1.7衬砌和护坡工程的现浇施工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作好准备工作。发电机、拌和机就位;小推车、翻斗车备齐,振动器到位;各种模具准备就绪;供水系统、供电系统、机械系统试运行正常;场地、道路平整;人员到位等。混凝土浇筑先坡后底,也可先底后坡,因为灌区改造工程施工的拌和机和材料有时置于渠底。浇筑施工要按混凝土伸缩缝分块浇筑,一般是渠坡浇筑采用分块跳仓法施工,渠底也可分块间隔浇筑。间隔浇筑的好处是,已浇块与新浇块间隔时间较长,已浇混凝土凝固,新浇块施工时,对其结构扰动影响较小。最后浇筑压沿。同一块混凝土板浇筑不宜间歇,如因机械故障等原因间歇,时间不宜超过60min~90min。现场浇注中,要注意具体浇筑工序。浇筑开始前,应在精削后的渠床上安放钢模板并固定沥青模板。如果渠床干燥,起土应首先洒水湿润,以避免浇筑好的混凝土板因水分过度流失致表面出现细裂纹。浇筑用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拌和,搅拌机容积不得小于0.4m3;拌和好的混凝土须用小型机动翻斗车或手推车及时运往浇筑现场。现场施工人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必须保证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15,保证水泥用量。混凝土运到浇筑现场后,应及时流槽入仓,人工平仓,刮杆刮平,平板振动器振捣。振动器振动顺序应从下往上单方向振动,严禁过振、漏振。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后,采用沙板磨平,直到表面泛出水泥浆为止,最后用人工压光。压光可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沙板磨完后及时压光,第二次在混凝土初凝前再压光一次,做到内实外光,表面无蜂窝、麻面、砂眼、爆皮、龟裂等现象。

2衬砌和护坡工程混凝土的养护

节水改造渠道的混凝土衬砌,基本上都是在冬季气温低时施工,加之衬砌混凝土是薄板结构,因此保温养护工作格外重要。养护的方法很多,一般渠道工地上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混凝土浇筑层上覆盖草袋、谷草等。据我们现场施工经验,一般浇筑10h~15h后即应进行养护。普通水泥要求养护十天左右,养护过程中要勤浇水,如气温在零度左右需缩短养护时间,尽早达到通水要求,还应浇热水养护。如果气温不是太低,还可以用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的方式来养护,为混凝土营造一个保温、保湿的环境。此方法成本稍高,但养护的人工用得较少,尤其是气温偏低,但又有一些阳光的天气比较适合。这种方法养护,应注意必须用塑料薄膜将混凝土衬砌或者护坡的表面全部覆盖,其四周一定要压密,以使膜内水分不易蒸发。此法不需浇水,操作简单,而且可以缩短养护周期,因此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3衬砌护坡工程的质量控制

灌区改造渠道施工和河道护坡施工,与新建渠道施工一样,必须进行质量检查控制。多年节水改造实践中一直采用的“三检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施工单位自检制,建设单位设质检员检查制和质检单位专业质检制。这三者相互补充,各负其责,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制作混凝土试件,一般要求强度试件每组3块,抗渗试件每组6块,试件浇制和养护的条件必须与施工现场的情况相同。5结语护坡衬砌施工是灌区改造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多年来的工程实践证明,只要这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抓好了,节水改造工程的质量就有保证,扩改建后的渠道都能达到设计过流量能力的预期效果。而搞好基槽的处理和混凝土防渗的浇筑,又是抓好这一环节的关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保证灌区整治工程质量全面达标。

作者:林忠贵 袁代仁 单位: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1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1.1质量管理意识不足

实际工作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参与单位往往是资历较低甚至是不具备任何资历的,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小型水利工程由村或者农民自营,而质量管理意识不足就主要体现在这部分施工单位上。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发现,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也存在不足。由于小型水利工程多以基层民办为主,所以个人利益观念比较严重,存在能省则省的思想。此外,由于民办因素,即便国家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出台一系列相关规定,在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仍无法达到规范性与标准性。由于基层承办者普遍存在质量管理意识不足,因此,在工程质量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1)施工单位的管理体制。笔者走访发现,当前水利施工企业普遍形成总公司—分公司—项目经理部三级管理机制。总公司一般由当地水利工程局担任,并不直接管理水利工程项目,具体事项交由项目经理部统筹。总公司普遍将质量管理排在任务开拓及产值产量之后,工作重点认识不清。2)项目经理一次性。项目经理的任期并不是长期制的,因此,大部分项目经理只着眼于当前短期的利益,对公司项目的收入及市场开拓并不关心。从目前情况上看,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单位大多数使用的是当地的民工,主要负责人很少对其进行质量管理培训。

1.2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尚待加强

政企不分是目前我国小型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的管理问题。该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及质量监管部门职能不清,以盈利为目的承办的各种公司、实验室等,引发管理工作混乱。这种双重身份的存在并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水利建设管理方面也难以做到质量保证。作为监理公司,其对自身职能认识尚待提高。在处理参与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矛盾时,无法做到公平公正。有的监理公司为了评定资质,聘用社会上退休的技术人员,但这部分人员有时会由于身体等各方面原因无法到位,导致监理职位长期空缺。

1.3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滞后

小型水利工程很少组织项目性论证。很多水利单位并没有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技术施工技术的标准及规范。加上大部分水利建设工程由民办组织承办,,资金匮乏,对水利工程质量的检测只停留在肉眼的观察上,而大部分质量问题在肉眼上市无法辨认出来并修正的。相关检测设备的缺乏,检测手段滞后及监控措施不完善,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质量。

1.4高水平质量管理人才缺失

高水平质量管理人才的缺失也是造成小型水利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目前看,大部分质量管理技术人员工作量较大,可继续深造或学习的时间很少,这直接导致这部分人员技术水平无法得到提高,深层次实践经验的缺乏致其无法承担难度较高的工作。特别是技术人员对建筑知识掌握不全及艺术训练缺乏,其更多关注的是功能的需求而忽视艺术美观需求,导致大部分水利工程给人粗重之感。此外,基础技术人员存在分工不明,专业不强等问题,整体上缺乏能够统揽全局、承担其相应工作的人才。

2加强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措施

2.1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强化质量管理意识是企业各层次、各方面的基本任务及共同任务,树立质量管理意识,无论价格、工期,始终要把质量放在工程的第一位。为此,在公司内部要建立强有力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动态管理为途径,以赏罚分明为手段,以目标考核为方法,实现精品工程。为实现精品过程铸造精品工程,公司要通过严格筛选的形式挑选出优秀项目班子,编排精干施工队伍,以确保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其次,通过组织专门的材料质量考察队伍,对工程采用的材料进行核对及检测,从源头把关。在思想方面上,要公司要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对工程质量等方面的问题详细告知员工,通过企业文化耳濡目染的形式加强企业员工及责任人的质量管理意识。作为项目经理,更应该身体力行建立工程质量终身制,落实质量否决权,加强企业监督管理力度,做到质量人员有职有权,通过质量加强公司口碑,通过口碑带来市场,通过市场赢来效益,走质量兴企道路。

2.2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政府方面,质监站要严于律己,要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及行业标准进行公正公平的全程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并责令整改。此外,质监站不应承办公司,以确保在进行质量验收的时候不带个人感情及利益。其次,签订质量监督协议也是确保企业工程质量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每项工程开工之前要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签订质量监督协议书,以促使相关上级职能部门积极履行监督职责。最后,企业要定期上报“质量月报”,对企业工程的进展及存在的质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反映。

2.3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检测水平

小型水利工程虽小,但质量问题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检测水平有利于企业及时发展工程质量问题并加以改正。对于工程质量检测,单凭肉眼很难辨别,因此,购买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及仪器是进行质量检测的必备硬件。通过对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对建设单位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以此准确判断工程质量。工程材料是精品工程的基础,企业不能贪图便宜或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对施工材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切要严格认真对待。其次,加强建设过程的监测也是必要条件之一,按照一定比例设置监控点,对重要施工部位进行严格监测。

2.4培养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人员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建设质量,确保各级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岗位明确。质检员及技术员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邀请业务水平高质检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全面提高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的实际操守能力,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3结语

优质的水利工程必须具备四个方面要素:安全、适用、美观及经济效益。其中,安全排在第一位,是其他一切要求存在的基础。重视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切实做到提高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检测水平、培养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人员等。

作者:雷付春 单位:辽宁省铁岭水文局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有效性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1从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监管措施与手段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1.1更新质量监管工作模式

2011年以来,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中部分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参建单位施工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以“三查一举”的工作方式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特别是成立了由40多人组成的质量飞检队伍,要求采取不通知、不定点的工作模式对工程建设进行突击检查,并开展重要建筑物混凝土工程、桥梁、高填方等重点工程质量排查,这样通过多项举措并存强化检查的方法,有效规范了南水北调工程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质量缺陷发生率,工程质量总体向好。可见“飞检”这种全新的工作模式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措施。“飞检”工作。目前,国内建筑工程企业质量监管模式较为落后,无法满足施工质量管理要求。如上文分析那样,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飞检”这种全新质量监管模式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侧面反映了质量监管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其取得的成就也揭示了只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根据施工对象特点采取更具有先进理念的质量监管模式,进行质量需求控制和管理,明确质量监管主体,才能更容易抓住管理上的漏洞和工程质量上的缺陷,才能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

1.2开展质量体系建设检查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而要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参建方实施切实有效的质量管理,这就要求健全、运行有效的质量体系,开展质量体系建设检查,以强化质量监管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效用。结合工程施工和监督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南水北调工程质监中心历来将质量体系核查作为加强质量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检查监理单位资质、人员资格、人员到岗情况等与投标是否一致,相关规章制度有未落实;检查建设单位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和落实情况,质量管理机构和配备的管理人员是否能满足工程质量管理需求;检查设计单位设计人员是否持有相关证书、是否具备设计资格,专业配备是否能满足施工需求,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制度以及相关审核制度是否健全;检查施工单位重要工作岗位的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现场试验人员、试验所用设备仪器是否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和要求。以上都进一步完善了各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之后质量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加强质量监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进而使所有项目都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所以各个单位均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质量检验部门,安排优秀的质监、质检人员对项目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1.3做好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质量控制

输水管道是于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最为关键的材料,对工程效益的发挥有直接影响,为此,工程项目质监人员多次到管道生产厂家对管道的生产、试验情况进行监督,并加强与现场生产技术人员沟通,还对比了不同厂家以及同一厂家在不同生产阶段生产出的管道的质量差异,从生产工艺、原料等方面做了交流,使输水管道质量达到了最优标准;材料进场后,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报验,由质监人员对相应材料、手续、合同要求进行检查,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场;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搭设遮雨棚、硬化材料堆放场地等措施确保材料质量连续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防水材料等的应用比较广泛,需求量也很大,需要采取有效的试验和抽检手段控制材料质量,结合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监管经验,建筑工程原材料必须严格验收,达到有相关检验报告、有出厂合格证、有质保书;对施工单位原材料采购、使用计划进行严格审核,选择信誉好、有资质的厂家;协调好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供需矛盾,从源头上保证施工质量。

2结语

笔者认为,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监管力度一方面能够确保施工技术的合理实施,提高整体工程质量水平和安全系数,另一方面还能促进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规范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其有效性不言而喻。工程质量监管人员必须以“质量至上”、“交付高质量工程,满足人们工作、生活需要”的标准和责任心来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处细节,把握质量监督管理重点,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作者:杨宏伟 单位:南水北调中线建设管理局河北直管建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