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论文

时间:2022-04-19 03:21: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贸易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贸易论文

贸易论文:国际贸易谈判语言艺术论文

摘要:

国际贸易中的商务谈判技巧在国际言语交际活动中至关重要,如何运用谈判中的语言艺术为自己取得最高的利益,这是商务谈判的最终目的。本文通过介绍商务谈判用语的基本原则,阐述谈判中的语言运用策略,以供读者参考,在商务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关键词:

国际商务谈判;谈判技巧;语言艺术;策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展,以及加入WTO之后,在国际舞台中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国际贸易愈加频繁。在国际贸易交互活动中,国际商务谈判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概念上来说,商务谈判是指谈判双方在经济贸易合作与竞争中为解决某种经济争端或者促成经济交易而进行的洽谈协商的过程,这个过程旨在协调双方意见,达成共识。谈判双方需要互换观点、互换情感、互利互惠。那么,在国际社会舞台上,对谈判的讲话方式和技巧表达要求更高,谈判的分量也非常重要,甚至对谈判的整个进程和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谈判用语的基本原则

在谈谈判技巧与策略时,先要了解谈判用语的基本原则,这是顺利进行商务谈判、正确使用谈判技巧和策略的基本前提条件。原则上,谈判用语必须谨遵以下四个性质:

(一)准确性

在正式的商务谈判中,双方必须准确梳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在谈判的前期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以及要求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对方,让对方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观点与态度,谈判才能顺利下去。而如果自己在给出观点和立场时,表达上出现错误的信息,稍有严重,将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二)针对性

商务谈判的程序看起来繁琐,但很多方面都要尽量做到精简,特别是在谈判语言上,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不拖沓,言简意赅。针对不一样的谈判对手、谈判场合、谈判内容、商品,要有不一样的针对性语言。例如,谈判对手要分清他的特点,根据对手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职业职位、文化程度、年龄和性别方面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语言以及谈话方式,不同的人言谈习惯以及接受语言的能力也都不一样,要准确把握好。

(三)灵活性

谈判的过程是一项变幻无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或细节,任何一方都无法提前预估谈判进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句话。所以作为谈判者,一定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灵活把握每一个细节,巧妙地转换成对己方有利的局面。为此,谈判者要仔细关注对方在言语和行为细节上显示出来的信息以及反馈情况,认真考察对方在表情、动作、眼神、姿态、语气等方面的反应。掌握这些细节,才能更灵活地进行谈判工作,才能更佳地随机应变。

(四)适应性

谈判者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场合环境,言语环境要适当,综合谈判期间的时间、地点、场合等因素,前言后语都要符合,与这些因素没有很强的冲突性。也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而适当调整自己的言语表达和策略技巧。总之,说话要契合谈判的环境,采用最恰当的表达方式。

二、谈判中语言运用策略

(一)以礼待人,合作共赢

曾经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谈判人员说过,贸易谈判无非就是百分之五十的经济学,和百分之五十的感情。换句话说,我们在谈判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交易本身,而是关系和情感,这才是谈判中的主导因素。在国际贸易谈判当中,建立关系与情感的基础和前提是追求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平等相对。谈判专家Co-henHerbert说过,要想取得谈判的成功,必须让双方取得共赢,而不是任何一方取得独赢。礼貌用语在这个共赢的过程中极为关键,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策略:第一,间接提问。在谈判过程中,使用间接提问技巧能使语言表达更加礼貌,更加客气。一般来说,商务谈判过程中的提问非常之多,甚至整个谈判都是一个提问的过程。提问对于提问者一方来说,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更多地了解对方观点和立场,也有利于自己进行进一步谈判。间接提问相对于直接提问来说,没有那么犀利和强目的性,更加温和与礼貌。也就是说,提问越间接,就越显得礼貌与诚意。第二,设身处地。为了对对方表达关心和理解,谈判者通常会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一些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更好地缓解气氛,改善谈判带来的紧张气息,显示出礼貌与诚意;二是更加完整和深刻地理解对方对这个问题的意见、看法与立场,从而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法,并赢得多方的心理认同。这种技巧一般是用在谈判气氛趋于紧张,迫于某一局面焦灼不下,或者谈判双方缺乏信任的环境下,设身处地就会很好地缓解这种气氛,并重新获得信任,防止谈判终止,促进谈判进程,达成良好协议。第三,委婉表达。在进行商务谈判时,要注意说话的分寸。有些话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有可能刚好是对方不能接受的话。语言表达要尽量委婉,将语言中的“棱角”削去,让语言更加委婉,对方就更容易接受,谈判过程也就会变得轻松而愉快,谈判进展也会顺利很多。除此之外,在进行商务谈判时,要善于使用委婉词汇和委婉句式。比如在发表意见时多运用“我认为”、“我估计”、“也许”等委婉性质的词汇,而避免使用“必然”、“无疑”、“肯定”、“必须”等绝对性词汇。倘若想拒绝或否定对方的观点时,可以使用一些委婉的托辞,尽量避免直接使用“不可以”、“不能”、“不行”等来回答。譬如,可以使用“对不起,我暂时无法回答意见,我得请示一下领导”等来回绝对方的意见,既表达委婉拒绝,又争取了思考的时间。

(二)妙语解疑,巧妙回答

商务谈判是一项相对困难的工作,谈判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在某些对方提出的问题上,无法或不便进行信息回答;或者对手提出的问题比较棘手,无法正面回答,但又不得不回答;或者是对方给出的压力很大,谈判面临危机等等。在面对这些难题的时候,我们不妨先清晰自己的思路,利用巧妙的说话技巧,将气氛活跃起来,为自己解围,切忌丧失理智或不能清晰地认识整个局面。第一,模糊用语。在面对不好进行回答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闪烁其词,模糊言语,避重就轻,以挽回紧张局面,缓解气氛,给自己争取机会和时间。一般来说,模糊语言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用于说话者根据一些客观事实间接所说的话或者根据谈判者主观判断所说的话,如:“对我来说可能”、“恐怕”、“据我所知”、“我们猜想”等等;另一种形式是转变相关范围或者减轻真实值,如:“基本上”、“有一点”、“几乎”等等。在谈判中,模糊用语尽量少用,主要用在谈判困难期,在其他时候尽量使用清晰的有针对性的话语。第二,含蓄幽默。国际商务谈判说到底,就是一种语言技巧竞争、智力竞赛的过程,在这种竞争过程中,谁能将语言技巧运用好,谁就能取得更好的谈判效益。商务谈判看起来场合正式,气氛严肃,当如果你能谈吐有致,善于运用幽默的话语,会更好地促进谈判进程。幽默与含蓄交互在一起使用,有助于建立轻松和谐的谈判气氛,有利于传递感情,或者蕴含暗示的意图。也可以使批评的话语听起来更加有趣,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含蓄幽默的话语,能够有效避开对方的锋芒、缓解压力、增强辩论的力量、增加情感互动,同时,可以为自己树立起良好的谈判形象。第三,条件式回答。在使用条件式回答的前提是,对方提出的问题比较刁钻、苛刻,使你无法进行直接的回应,又无法拒绝。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拒绝并不是最好的选择,那么,谈判者可以有条件地回答问题。也就是说,你在回答对方问题的同时,可以限定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对于对方来说,越是无法接受越好,为自己创造有利条件,或者使对方面临困局,知难而退,不战而胜。我们先来看一则笑话。有一位贵妇人带着狗上公交车,并对售票员说:“如果我给狗买一个票,那么它可以坐上位置吗,像人一样。”售票员是这样说的:“可以的,前提是你得让狗像人一样,将自己的脚放在地上。”贵妇人当场就无话可说了。然而售票员并没有直接否定对方,而是在接受的基础上加一个使对方无法接受的条件来限制对方,出奇制胜。

(三)投石问路,主动出击

在商务谈判中,要看准时机,主动提问。提问在谈判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好的提问有利于收集信息,诱导对方思考,引导谈判走势。提问也可以考验对方的能力,如果对方不能给出好的回答,则有利于自己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如果对方能给出好的回答,则会给谈判带来有效地刺激,增加气氛效果,促进谈判进程。以下是提问的两种技巧:第一,选择式提问。选择式提问是针对一些疑问,选择其中一些最有效果性的问题进行发问。例如在一个商场里面,有一个休息室专门经营茶和咖啡,开始的时候服务员经常这样问顾客:“先生,喝茶吗?”或者是:“先生,喝咖啡吗?”导致销售平平。这样的提问方式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没有选择更优的提问方式。后来,服务员换了一种提问方式:“先生,您想喝茶还是咖啡?”结果销售额大增。你看,提问的技巧就在问题是否给人选择的余地。第二种提问方式就是典型的选择式提问,顾客听了大多会选择咖啡或者茶;而第一种提问方式没有选择性,顾客听了很可能说“不要,谢谢”。第二,从易到难。在谈判中进行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循序渐进。也就是,首先选择提问一些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一来给对方舒适感,把持良好的气氛;二来可以将对方逐渐代入回答更深层次的问题。提问一开始可以问一些与主题并没有什么联系的问题,例如:“昨晚睡得可好?”、“假期玩得愉快吗?”等,能够设定一个轻松的谈判环境,缓解对方紧张谨慎的心态。切忌不要一开始就提问一些深刻的问题,单刀直入,一针见血的问题,这样只会使气氛变得紧张,谈判很可能一开始就难以再继续下去,甚至使场面僵化,白热化,导致谈判最终失败。如果对方比较强大,直接切入式的提问反而会让对方抓住把柄,举一反三,到后面自己又没有更好的问题进行提问,使谈判陷入被动。

(四)绵里藏针,出奇制胜

第一,恭维有道。在商务谈判中,赞美对方也是一种谈判策略,可以获取对方一些相关信息,探测到对方有关谈判的一些意图,这是语用策略方面;在心理策略上,赞美是拉近谈判双方情感距离的方法,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以便营造融洽的谈判气氛,促进相关协议的达成,完成谈判目的。但是赞美也要有度,不能一味的对对方进行赞美,要善于使用谈判战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赞美方法,在赞美方式上体现对对方的尊重,对方法个性的尊重,注重对方的自我意识;第二,要注意对方对赞美的反应,从效果上分析对方反应,一旦对方呈现出愉悦的反应,则可以进行再次赞美,锦上添花,如果对方并没有表现出开心的样子,甚至显示出不耐烦,对赞美表示冷漠,那就要适可而止,切勿再次赞美;第三,进行赞美的时候要端正态度,显示发自内心的赞美,切勿表现出吹捧式的赞美,过分的吹捧别人只会是对对方的嘲讽。这些都要引起注意和重视。第二,激将法。激将法适合在与项目主要负责人谈判时使用,利用某些犀利的观点使对方丧失理智,产生激动,从而使自己占据主动地位。要想使对方丧失理智,就要寻找一个“激”点,这就要求谈判者对对手各方面进行评估,充分了解对手。在了解对手的情况下,这个激点可以是对方的名誉好坏、地位高低、能力大小等等。在激对方之后,如果对方表现出激动,说出激动的话,此时自己一定要保持冷静和理智,才能更轻松地致胜。

结语

总的来说,国际贸易中的商务谈判时考验谈判者智力和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善于运用语言艺术,为谈判的成功添砖加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多方面综合起来的运用,运用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各自之间的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要想在谈判中取得更多的效益,就要多注重语言艺术的力量。

作者:李玲 王金贵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商务英语系

贸易论文:贸易模式下低碳经济论文

一、中国低碳经济困境

众所周知,我国正面向低碳经济转型,其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境,导致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力及目标间产生不少矛盾,而笔者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当前我国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至少有以下三方面。

(一)技术方面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真正实现,还需要作为支撑的科技够发达先进。技术产出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技术水平的关键,而衡量技术产出则可直接通过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来进行。因为,国家技术创新活动发展水平、方向及在技术市场的竞争能力皆可通过专利申请数来反映。作为衡量技术产出重要的指标,专利发明具有技术含量高国际可比性等特点。而通过美国专利商标局的统计,我国专利发明授权总数长期处于国际中较为低下的水平,同时美国专利商标局统计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国际可比性。根据其数据的统计分析,可得出在与其他国家相比时,我国技术产出总体差距最为突出。并且,我国技术产出数量不仅处在末端位置,其质量更是处在末端位置,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我国与国外专利发明授权中的比例指标。以前几年为例,在专利发明授权量中我国专利数拥有者仅占总专利数47.01%左右,但同年,在专利发明授权量中日本专利拥有者占总专利数比则高达87.93%,而俄罗斯、法国均有超过80%的占比,同时德国韩国也均有超过70%的占比。由此可见,和这些科技强国比较起来我国技术产出质量差距极大。此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曾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计划,可此计划仅能得到少数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所以,造成不少高技术含量产品即汽车类等皆被国外公司占领主战场,无法用钱买到核心技术,促使很多核心技术被国外制约了。因此,我国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是影响我国低碳经济转型最关键的障碍。

(二)能源方面

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以煤炭为主作为主要能源消耗结构的国家,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耗比例中煤炭消耗比例高达68%左右,但全球能源消耗水平却仅占28%左右。同时,单位热量燃煤所排放的CO2排放量,比较起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分别高出大约40%和60%左右,因此,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所引起的CO2排放强度势必会很高,是我国长期处于高水平单位能源CO2排放强度的主要原因。以前几年为例,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耗比例中占有高达70.2%的比例,比起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了24.2%。正是因为诸多因素制约了能源结构的调整,我国在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要高于其他国家,将迎来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三)经济方面

基于如此能源结构条件下,煤炭、水泥、石油等的生产消费及使用是CO2等温室气体主要来源。当前必不可少投入到工业化城市化中的物质,便是石油水泥等产品。加之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阶段,消费结构、人口的增长以及基础城市建设都需要这些产品,因此,推动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和造成我国不断增长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是这些高碳产业和产品。同时,在《世界能源展望2007》中国际能源署指出,若有可选政策条件下,2005-2030年之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将分别达到年均增长率的3.2%和2.5%,且CO2排放量将分别达到年均增长率的3.3%和2.2%。站在城市化角度来看,我国城市化雏形即:中心(大城市)-骨干(中小城市)-基础(小城镇),随着不断提高的城市化程度,住房需求量也将不断增长,所以,住房需求不断提高房价也随之提高,造成房地产等行业面临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而站在工业化角度来看,我国存在极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即:比重不断增加的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和较低比重的低污染低耗能服务行业。但经济发展和对应着产业结构的,我国处于高速发展中国家,势必会有很长一段时期是以工业为核心运作,促使我国将面临不容乐观的节能减排形势。

二、选择优化贸易模式政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形成中国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直接因素即:消费结构逐步转移向更高层次,而生产结构还停在加工制造和低端生产方面,造成高碳产品进出口量剧增,促使中国低碳经济战略面临困境。中国低碳经济战略的困境要破解,调整中国外贸模式是必然选择,因此就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延伸至高附加值部分,从而脱离国际分工中的微笑曲线底部。现阶段全球经济正走向复苏,全球性产业结构新一轮的调整中,要防止我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附庸低端位置,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国内市场的统一。只有统一国内市场才能提供足够的内需,为专业化分工打下基础,促使产业链中各部门能细化分工、集中优势、合理分布,杜绝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现象,促使在设计国际型技术标准上我国更有发言权,减少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但由于国内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其不顾区位因素和资源禀赋,过度追求地区经济的门类完善,重复建设等,导致严重趋同化的地区经济结构,和高度重叠的产品种类,尤其是汽车、钢铁、电子、石化方面,导致国内市场被高度分割,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形成资源的不断重复浪费和产业结构长期徘徊在低水平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上。由此可见,破解我国低碳经济困境调整贸易模式的必然选择,就是培育统一国内市场和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低碳经济面临三方面困境,即技术、经济和能源方面,要在贸易模式下改善这些困境,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首先要做到,大力度的转移支付,确保地方财政困境得以破解,并支持发展低碳经济,实时实际的调整其支出结构,同时,加大环保产品采购力度,制定相关政府采购条约,大力扶持低碳企业的发展,健全完善财税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带动能源价格改革,以及环保税种的齐全设立,实施环境的有偿使用。如此一来,即可解决我国当前低碳经济的困境。

作者:张军 单位:河南神火运输有限公司

贸易论文:高职国际贸易实践教学论文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近年来,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逐步得到重视,实践教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课程改革也在向实践教学倾斜。但受未真正树立实践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根深蒂固、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内容过于简单、“双师”队伍实践教学力量不强等因素影响,实践教学大多流于形式,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实训效果并不理想。

二、职业技能竞赛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重视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由于很多学生在选择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外贸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认识不足,因此缺乏对实践教学应有的重视和兴趣,对待实训课程往往采取应付和盲从的态度。定期开展和参加国际贸易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技能竞赛的参赛名额虽然有限,只面对少数学生,但为了选拔出优秀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各校通常会面向相近专业的全体学生层层选拔出“种子选手”。如在备战报关、单证技能等相关专业技能竞赛时,通常会对报关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全体学生进行相关实训的训练和辅导,然后在各个班级、年级和专业内部通过初赛、复赛和总决赛形式遴选出优秀学生参赛。这种全范围竞争选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能水平的舞台,同时竞争机制也促成了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分组讨论、协作、自主学习、角色模拟、实务操练、软件使用等备战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外贸实操技能的重视,提高学生对实操技能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推动效应,激发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日常实践教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浓厚学生专业兴趣入手,逐渐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做到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操作技能的“全员提高”。

(二)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技能竞赛作为目前创新实践教学的一种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专业实操技能和沟通协调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扩大实践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效应。

1.自我学习能力

对于备战技能竞赛的学生而言,竞赛考察的操作技能,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难度上的要求均高于日常的实践教学要求。因此学生巩固已掌握的技能基础上,还要对教学中未涉及的技能进行补充学习。如报关技能竞赛中需要完成国际货运、商品检验、进出口货物报关、港口及堆场作业等通关工作方案设计与风险分析。这些任务会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分章节进行部分技能的实训,但整个流程的设计及风险的分析操作并没有进行系统全面实训的机会,参赛学生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充分理解吸收,最终运用到竞赛项目中。通过培训,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自我学习能力得以提升,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进行辅助指导”的实践教学环节奠定了良好的主体基础。

2.专业实操技能

为了更全面真实测试学生的岗位技能掌握情况,国际贸易相关技能竞赛在制定比赛规则时,根据目前外贸企业岗位的具体技能设计考核内容,并按真实的操作规范去评分。如国际贸易技能竞赛(以国际贸易师组为例),以货物贸易出口业务为考察对象,共设出口方案设计与营销、出口业务核算、出口贸易谈判、出口合同执行等四个竞赛模块。这四个竞赛模块完全依据实际外贸的岗位技能要求设计,如出口方案设计与营销模块部分,针对出口商品经营方案的书写与公司网站制作的能力进行考查;在出口业务核算模块部分,针对出口商品进行成本核算的能力进行考查;在出口贸易谈判模块部分,针对进出口商品交易条件与进出口商洽谈并最终签订合同的能力进行考查;在出口合同执行模块部分,针对履行贸易合同,办理审证、托运、报检、报关和结汇手续的能力进行考查。参加该技能竞赛的学生,在每个模块的实训操练过程中,在做中学,做中练,提高了各项技能,而这正是实践教学需要实现的目标。

3.沟通协调能力

外贸企业一笔订单的完成需要经过交易前的准备工作、磋商谈判、签订合同、办理运输、保险和国际支付等环节,整个过程不是由一个工作岗位或一个人独立完成,需要各个部门配合共同完成。因此国际贸易相关的技能竞赛从实际业务情况出发,规定以团队形式参赛,团体成绩决定最终成绩。这要求参赛的学生在平时的备战培训和交流中要融入团队,在团队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协作,相互沟通,协调处理相关问题。在这样一种高度仿真的企业团队氛围中,学生的沟通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增强。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技能竞赛既是对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考核,也是对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检测。学生参加竞赛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每支参赛团队背后都有指导教师团队。教师自身的实践和技能水平高低决定了技能竞赛成绩的高低。

1.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

技能竞赛代表了行业技术的发展前沿。作为参赛学生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有较新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线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手把手地传授技能、演示实践操作。只有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平提高,其指导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取得满意的竞赛成绩,在缺乏外贸企业一线实践经验的背景下,教师要随时随地了解外贸企业对相关职业岗位技能的具体要求,并在这种要求下不断学习,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

2.促进“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

参赛所带来的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其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主动从竞赛内容和企业标准出发,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参赛教师不仅可以把指导竞赛学生的经验应用到课程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将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在全体教师中进行推广和辐射,全面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这种参赛经验的分享带来的不仅仅是全体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整个师资队伍“双师”素质也随之提高。

(四)推动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

技能竞赛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无不引领着实践教学理念由“重知识讲授”向“重技能训练”转变。国际贸易专业的各项技能竞赛均吸收了外贸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和各岗位最新的技能要求,与企业的实际紧密结合,设计的项目综合性强,适用范围广泛,体现了当前外贸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方向。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示范性作用,促进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在对竞赛的技能考核最新标准分析的基础上,修改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并根据该标准重新组织实践教学体系;在充分吸收最新竞赛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流程和工作情境调整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切实有效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实操实训项目,强化技能教学。同时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检验实践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发现学生技能操作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实践教学的不足,以此调整实践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五)有利于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实训条件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可以促进课程的实训条件建设和改善。国际贸易专业技能竞赛各个项目大多借助软件完成,相关高职院校在组建校内实训室的基础上,配备了“世格”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软件、“东洋”报关软件等相关竞赛指定的软件。这些实训设备既可以用于竞赛学生的备战训练,又能被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用于全体学生的实践教学模拟训练。同时,技能竞赛促进教师深入企业,了解实际岗位的操作技能,收集企业的案例项目,以此延伸实践教学空间,丰富实践教学资源。

作者:徐琼 单位: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贸易论文:国际贸易信息技术论文

1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

1.1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

2015年3月,宁夏便在全国率先打造了“中阿国际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借助该平台的B2B、B2C电商模式,宁夏境内的清真食品企业、穆斯林用品生产企业能够在平台上实现对外贸易,整个交易的周期大大缩短,成本也大大降低。2015年4月,二连浩特也打造了中蒙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引入了1000余家境内企业,配合020信息平台模式,实现了中蒙两国服饰、数码、化妆品、母婴用品、家居、家电、建材、机械八大类产品的在线电商交易。

1.2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是近年来涌现出的新生的信息技术发展分支,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计算方式。通过该种方式,网络上共享的资源和信息能够按需提供给终端设备,而大容量的数据也能够被存储在云服务器中,实现智能化、按需化的随时调用。因此,它是一种十分先进的信息技术。2015年1月,海尔公司推出了“U+智慧生态圈”传达借助云计算思维发力国际市场的信号。2015年2月,在第117届广交会上,志高公司推出了智能云空调产品,该产品拥有云升级、云定制、云诊断等5大核心技术,可以实现在线省级、情景定制、智能适应、自动兼修、远程控制等功能。该产品一经推出,便吸引了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等国家空调采购商的极大兴趣。

2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网络信息安全性有待提升

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的融合应用,很多都基于互联网平台。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不断推广,针对国际贸易在线交易平台的网络安全危险也日益严重。2015年1月,英国知名的跨国贸易电商Office的美洲区贸易服务器被黑客攻击,超过100万客户的信息被曝光;2013年3月,全球电商龙头亚马逊旗下Twitch遭黑客攻击,数以千计的用户信息泄漏。上述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为电商企业的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使得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应用型人才素养不高

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的融合,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而支撑该方向实现优化发展的基础,便是人才。然而,就现有的情况而言,国内各企业中,兼具信息技术和国际贸易双方面技术素养的人才十分稀缺,企业在构建信息贸易平台、产品的过程中,大多依靠外包的形式完成,即:委托专业的信息技术企业完成。在上述背景下,一旦信息化贸易平台、产品出现问题,企业管理人员便容易显得束手无策。

3信息技术应用于国际贸易的优化发展建议

3.1提升国际贸易信息化平台的网络安全性

1)加大对平台硬件安全的建设维护。各级国贸企业应不断完善现有的平台建设维护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与管理系统硬件供应商进行即时沟通,对硬件安全系统的更新主要包含:系统安全硬件模块的更新、系统功能模块的更新及系统硬件设施的更新几部分。2)注重对平台的软件安全建设与维护。主要包含对系统网络运行软件、操作系统的更新和维护处理。此外,构建合适的防火墙系统,对信息化国贸平台的安全性进行软件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软件维护内容。

3.2大力培养兼具信息技术和国贸知识的“两栖”人才

1)加强企业两栖应用人员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含:系统总体结构的知识、系统网络的操作与使用、数据库及相关开发工具的应用常识、系统维护的操作方式、系统统计功能的操作方式、系统的参数设置方式、系统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2)培养专属的两栖类人才。在对应用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各级企业还应通过“外引内培”的方法,逐步培养营区专属的数字化系统开发、维护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应掌握“人员多极化”培训的原则,制定“两栖类课程”规划,内容应既包含信息化平台开发、维护,又包含国际贸易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知识,打造企业专属的信息化国贸平台“开发-应用”一体化人才体系。

4结论

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重点梳理,并简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完善信息安全性、加大人才培养两方面入手,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双融合发展的策略。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各类对外贸易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更多地引入国际贸易的发展中,从而让企业的贸易业务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作者:邓美玲 段敏娟 单位: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贸易论文: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体系下国际贸易论文

1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

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如果企业招聘的目的是想培养毕业生从事结算工作,那么学生除了具备国贸的专业素养外,在国际结算方面应具备哪些更强的竞争能力才会为自己赢得工作机会增加筹码呢?目前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亲睐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心生抱怨认为自己刚毕业和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相比没有优势。实际上很多企业的负责人都提到除了工作经验,企业还看重毕业生能不能吃苦,是不是踏实、肯干、认真有责任心等。落实到国际结算的工作能力,学生首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对实际业务中常用的票据、单据、信用证等应熟练掌握其制作、开立和审核等,熟悉各种结算方式的流程,有融资和规避结算风险的意识。其次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踏实肯干,结算工作重要但是繁琐、枯燥,很多时候都只是人机对话。再有就是要认真负责,因为或许信用证中不起眼的一句话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结算人员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字母。

2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

作为一门课程,国际结算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旨在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应用型人才,来满足各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点繁多,实践性突出是课程的特点。因此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许多从事国际结算教学的教师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做了很多积极的探讨,主要着眼于教学方法的使用、实践教学的开展、国际结算的教学现状等方面。但是往往只是就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本文着眼于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融合起来,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探索教学体系的优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的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业务知识,充分认识国际惯例和规则的重要性以及贸易、金融、融资、外汇等业务的关联性。

3基于企业用人角度优化国际结算教学体系

3.1调整理论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教学中应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国际结算发展的趋势,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趋势等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外贸企业在结算方式的选择上都做出了调整,相较于危机以前信用证使用比重的下降,危机后信用证重新受到重视。因此目前针对国贸专业的学生信用证就绝对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即期付款信用证。所以在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出发点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保持课程体系,突出业务重点”的教学模式。国际结算课程的理论教学采用模块教学的方式进行最为合适。分为4大模块,票据、单据、结算方式、融资与风险控制。基于目前实际业务中票据主要使用汇票,结算方式主要是信用证和电汇,因此以45学时(其中16学时上机实训)为例,汇票可以安排4学时的理论,4学时的实训,信用证安排4学时的理论,6学时的上机,汇款安排2学时的理论,2学时的上机。适当减少其他结算方式、结算工具和辅助单据的授课学时。这样既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让学生对基础知识都有所认识;又突出重点,让学生更多的学习实际业务中主要用到的知识,增强学生的业务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

3.2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效果。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如果在学校期间就能够体验现代社会工作中的环节,将有助于学生提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在实验室进行实训教学是国际结算课程中用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手段,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训能非常熟练的阅读信用证、根据信用证制作票据、单据等。但是目前实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学生的实训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实训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实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合理规划实训进度和实训内容,严格实训管理,对进度较慢或者畏难情绪较大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对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高调的表扬。提高实训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期末试卷增加相关题目,让学生被动接受实训课程的重要性。当然能让学生主动重视实训是最好的,可以通过搭建师生互动的实训平台,突出学生在国际结算实训中的主体地位。有条件的院校可以构建现代化的国际结算实训室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整个国际结算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进行总结,形成双向互动。提高教师的组织实训的能力,教师是实训教学实施的引领者,因此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又要熟悉实训操作系统,最好能具有丰富的国际结算实践操作经验。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到外贸企业或银行实际锻炼获取实践操作经验,推进国际结算实训教学的开展。

3.3拓展校外实践基地,灵活进行校外实践。

随着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具体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都在努力给学生安排校外实践的机会。但是目前这一环节是授课过程中最难的,首先就是校外实践的地点不好安排,虽然许多院校都有校外实践基地,但是不一定有适合每门课程的实践基地。对于国贸专业来讲即使有对口的实践基地,学生也不太可能亲自体验每一个贸易环节,很多时候都只能是看和听而不能做,因为相较有限的工作岗位,学生的人数显得很富余。其次即便能够找到可以让学生专门体验结算环节的企业,同样由于人数众多学生岗位实习的可能性也很小。学校和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各类外贸企业联系,探索合作的有效方法。灵活选择实践教学基地,除了与外贸企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外,还可以选择证券、保险和租赁公司等有结算业务的中介公司。授课期间可以由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去,由相关工作人员给学生展示实际业务中使用的信用证、与银行和客户进行业务往来的平台。同时,外贸企业和银行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兼课教师的身份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与学生分享他们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投资心得。教学中,将三种教学形式交叉进行,形成立体的教学体系。例如汇票理论学完后可以紧接着校外实践去企业学习汇票,然后回到实验室进行实训,让学生亲自制作汇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把自己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训课程中,同时和自己的校外实践所得进行比较,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显而易见,立体的教学体系会让学生觉得课程安排高效,学习步骤紧凑,必须认真跟随课程推进步伐才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作者:吴爱丽 单位:唐山学院

贸易论文: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论文

1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1.1实验教学体系的特征

(1)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实验环节中,应用手工、场景、电子、仿真、体验等诸多手段,围绕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要求,体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从简单、被动、模拟操作到主动设计、创新性综合运用,逐渐提高实验内容的难度,构成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2)教学管理自主化。

在实验环节中,凸显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团队的作用,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为以学生管理为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这种把学生“小老师”与专任或兼任实验教师等同的做法,能更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感和存在感,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3)教学组织探究化。

在实验环节中,采取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方式,教师变身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教学安排先体验后专业操作,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问题的探究者,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积极开拓的创新意识。

1.2实验教学体系的模块

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特点,构建“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全方位、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首先,我们将实验教学根据技能掌握程度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技能型”、“综合技能型”和“创新技能型”。

(1)基础技能型实验属于初级层次,侧重单一技能的训练,主要是演示性实验。该模块的实验一般为一门课程的辅助实验或者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重在基础,面向综合。例如外贸单证实验课程,紧扣单证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设计了商业发票、装箱单、运输单据、保险单据、报检单据、报关单据、结汇等各种单据的制作背景,从签订进出口合同、审核信用证、办理运输、投保、报检、报关、结汇等环节整合教学内容。

(2)综合技能型实验属于中级层次,侧重综合技能的训练,主要是设计性实验。该模块的实验一般指的是仿真实验,即在一个模拟的外贸环境中,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如进出口商、银行、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等),并对进出口业务进行处理,旨在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群知识的能力。

(3)创新技能型模块属于高级层次,侧重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与科研、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该模块的实验内容可来自教学与生产实际、科研相结合的课题。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拟题目,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最终以论文形式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也可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竞赛,比如“挑战杯”商业策划书的撰写,或者模拟产品会布置展台及对产品的推介,等等。旨在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将三个层次的实验按照能力要求分成不同实验模块。每个实验模块体现了不同的实验培养目标和实验技能的训练。由于专业课程之间存在交叉与渗透,将专业课程群的实验分成若干模块使得教师能清楚认识不同实验课程的联系和区别,才能有的放矢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生为本的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这一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提炼素质全方位发展,遵循实验教学规律,循序渐进最后,设置合理的考评机制。基础型实验以实验操作、实验规范、实验能力及实验结果综合统一折算为30%计入总成绩;综合型实验,以实时评估具体实验环节操作质量(60%)加上整体测评考试(40%);创新型实验以发掘优势为主,5级评分制。

1.3实验教学体系的运作

基于校园网络技术和网络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采取开放性的运作模式,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应包括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对象开放、实验场地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四个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的IP地址,登陆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操作。小组成员可以在宿舍进行讨论和互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报告。为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应制定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以保证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另外,要加强专业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专任教师应该提供到外贸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会,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教学工作量计算向实验教师倾斜,稳定实验教学队伍。

2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路径

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应该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能体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认为应该在现有条件下按以下步骤来具体实施。

2.1了解当前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

通过这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明确本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行业和企业,合理确定调研的样本,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中心,对比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相近专业,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分阶段的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对外贸人才的技能要求,从而确定实验模块的培养方向和目标。

2.2修正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编制实验教学大纲

针对区域经济特征,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及差异化培养目标为基础,根据企业调研的结果,从设计理念、教学定位、改革思路、计划方案及体系特色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国际贸易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手册。

2.3实验软硬件设施的建设

参考其他院校的实验中心建设情况,比较几家较为成熟的软硬件供货厂商,以“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为方针,基于校园网络和教学资源平台构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

作者:廖战海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贸易论文:信息经济国际贸易论文

一、信息经济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1、信息经济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

作为一种新时代孕育的产物,一方面信息经济必然受传统经济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信息经济也将促进传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对于我国传统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在知识和科技的武装下,一些老旧的传统产业又得以焕发新的活力。

(1)第一产业即农业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到来,统领了我国经济几千年的农业已沦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少的产业,因此,如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已成为第一产业继续生存的当务之急,其中,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高产种业科技攻关等重点工程,我国已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如超级杂交稻的成功培育。依靠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先进科学技术,农产品成本大大降低,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我国农业已走出一条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第二产业不断升级换代

以工业和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但同时也消耗量大量的资源,给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毁坏。通过信息技化进程带来的高新技术则不但大大提升了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而且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提升了资源使用效率,在产品形式上更为生态环保。

(3)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第三产业中本身就有一部分行业是基于信息产业发展的产物,如软件业、电信业等,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彻头彻尾地改变了第三产业的面貌,并促进了其近几十年来飞跃式的发展。第二产业需要花费三百年才可以完成的一场革命,我国的信息经济仅仅用了十年便成功地完成了第三产业的转型。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到全国GDP的46%,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信息经济改变了市场竞争的方式

在工业时代,各厂商之间的竞争基本都是通过价格优势来吸引客户,而价格取决于成本,成本则取决于劳动生产率,那么,只有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才能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获胜。而在信息经济时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手段的地位日益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非价格竞争手段,如优质的服务、新颖的创意、超凡的工艺水平等,而这些手段则依赖于科技和知识的运用和转化,因此现代企业都非常注重研发和科技的投入。

3、信息经济使得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得到迅猛发展

现代信息业的发展对商品市场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莫过于电子商务的兴起了,加之我国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极大地优化了我国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的环境。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同比增长29.9%。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8.2万亿元,同比增长31.2%,国内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900万。截止2013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较2012年的13205亿的同比增长42.8%。目前我国最大的购物事件已不是传统节假日,而是某电商发起的“光棍节”,2012年11月11日当天所创下的销售记录为191亿元,到2013年当天销售额竟突破了350亿元,该数额相当于世界零售商巨头Walmart在中国半年的销售业绩,或9月份中国社会零售总额的一半,令全世界叹为观止。根据著名咨询公司艾瑞的统计数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将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到2017年规模将达到21.6万亿元。

二、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以信息业为代表的服务贸易比重大大提升

虽然起步晚于发达国家,但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产品出口大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地提高。除了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外,以通信、咨询、外包、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增速惊人,2001年起的十年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从719亿美元激增至3624亿美元,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4%提高到4.6%。2013我国服务贸易总额更是首次突破了五千亿美元。

2、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交易额剧增

几乎无人能否认,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在当今国际贸易中已不仅仅是一个趋势,而已成为了现实交易中最重要的日常手段,在世界范围内继续上演着发展的神话。根据eMarketer调查称,2013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达12500亿美元,同比完成18%的增长,而同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超过十万亿,同比增幅达到78.5%,仅阿里巴巴一家的销售额就已超越了Amazon和eBay二者之和,并有望短期内赶超Walmart,并且eMarketer认为到2017年中国在世界电子商务市场中将独占四分之三的份额!

3、信息产品贸易蓬勃发展

尽管工业制成品仍然在国际贸易中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可是国际贸易格局正在渐渐演变成以信息产品为中心。199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贸易首次实现顺差,随后实现了飞速发展。2000年时电子信息产品首超纺织品出口额,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到2013年,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3302亿美元(其中出口7808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水平4.5个百分点。其中由于较高的技术水平、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外资企业在总出口额中占有绝大部分比重,2005年时达到出口额的87.3%。同时民营企业也在积极走出国门,1998年仅一千万美元的出口额,2006年即增长至164.52亿美元,出口比重也从0.037%扩大到4.53%,2013年民营企业信息产品出口增势突出,出口额达1592亿美元,同比增长55.4%,巨大的增幅证明了我国私营企业在信息行业的飞速进步。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必须尽快认清形势,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先例和宝贵经验,大力发展我国高科技信息行业,才可能在继续保持贸易大国地位的同时获得更多贸易利益,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经济道路。

作者:王姝 单位: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贸易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贸易论文

一、现行国际贸易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缺乏公平性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部分高校对国际贸易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如适当缩减理论教学,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建立外贸模拟实训操作平台等,但与之配套的考核方式却比较单一,基本上采用平时考勤成绩和期末卷面或上机成绩简单加权的方式。同时,由于受考核时间和题量的限制,这种考核对知识的考查是不全面的,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更无法考核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

(二)夸大总结性考试价值,限制学生创造力

应用型人才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由于传统考核形式的惯性思维以及学业评价中标准化模式的滥用,导致在考试中过分强调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在标准化试题中的地位,缺乏没有严格答案的探究性题目或创造性题目。这种考核形式下往往造成老师教“知识”,学生背“知识”,考试考“知识”,但学生不会用“知识”的现象。这严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难以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工作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相悖的。

(三)考评主体单一,考核结果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国际贸易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专业类课程很容易出现老师既是一门课程的授课者,又是出题者,也是考评者。而大学期末考核的试卷一般不做密闭处理,教师在阅卷中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主观印象做出不同的评判尺度,从而影响学生的成绩。另外,期末学校事务繁杂,各项工作安排紧凑,很多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里评阅大量试卷,这给阅卷教师带来巨大压力,找人帮忙阅卷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分数出现误差也就在所难免。个别高校每学期初开学都会有大量学生要求复查试卷,核对分数,这给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带来了不便。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贸易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

(一)学校应从宏观上为考核方式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很多高校教师并非不能意识到当前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但是没有学校实质性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考核方式改革就成了一句口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更加有效、新颖的考核方式与学校现有教学管理体系不能很好对接的现象,往往为了学校的“统一管理”教师不得不让步,重新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其结果是“费时、耗力、不讨好”。这严重的挫伤教师改革考核方式的积极性,从而使考核方式改革成为一句空谈。因此,从学校的角度,必须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解放思想,从教学管理的体制机制上进行大胆改革,为个性化考核方式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探索考试改革新模式的积极性。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专业教师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专项培训和指导,提高专业教师相关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在考核方式改革中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师应结合国际贸易课程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1.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应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传统闭卷考核方式侧重于理论的记忆考核,在固有框架中使考查变得枯燥僵化,无法考查学生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宜采用案例分析、案例写作、调查报告、小组辩论等方式。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展示,也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突出操作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些高校开设了外贸模拟实训课程,学生通过软件在计算机上对各种外贸工作模拟工作流程进行处理,如商务谈判、合同签字、报关、运输、保险、结算、单证处理等。这些软件大多都有自带成绩考评系统,由于其本身程序是固定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提高某些业务的熟练程度,从而达到高分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外贸业务非常复杂,学生仅凭掌握几笔熟练的业务是远远不够的。在考核方式上,教师应结合外贸模拟实训课程特点,设计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际贸易程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考核,锻炼学生对国际贸易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3.语言能力要求高的课程应突出应用能力

对于国际贸易课程中语言能力要求较高的环节,如商务谈判、外贸函电、外贸单证等,可以采用不同方式考核其国际贸易知识和语言的应用能力。如函电写作、信用证修改、单据填制等可以采用纸质试卷方式,要求学生用一种以上语言进行写作、填写。而商务谈判、贸易纠纷等,可设置特定场景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考核学生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这种考核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非常有益。同时,教师也在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

(三)在过程考核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多元化的考评体系

1.加大过程考核在总成绩中比重,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过程考核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养成能够起到监督和反馈作用。但过程考核在组织、实施、记录、评分等环节上工作量较大,占用教师时间较多,其重要作用经常被忽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程考核占总成绩比重小,通常为30%左右;二是过程考核形式过于简化,通常以考勤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课堂玩手机、说话、睡觉、吃东西以及做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也就很平常了,甚至有的学生就是为了点名而上课。

2.积极探索“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的新模式,提高考核方式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的特殊性,很少有外贸公司能够接接收大批量学生实习,这使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校外实践受到了很大限制。通过实施“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下探索考核方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它涉及到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教材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多方面的参与和支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考评体系。笔者希望通过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中一点思考与探讨,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张舰 张祺 卢玉 单位: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贸易论文:对外贸易商务英语论文

一、商务英语的变化

其实最初出现商务英语这个名词的时候,是因为对外贸易的交流需要这么一种语言的沟通,商务英语的目的是服务于对外贸易,这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实用性英语,通常都是根据特定的环境设定商务英语的内容。在进行对外贸易中的的企业双方,是通过商务英语获得更加顺畅、标准化的服务的,商务英语能够帮助双方对彼此的意图了解的更加清晰,有效地促进交易双方的沟通,辅助交易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提升对外贸易的交易成功率。通常来讲,商务英语经常使用的专有名词、交流方式都是同对外贸易的环境以及时间背景相关联的,这同我们日常所进行的英语交流有着相对较大的差异性。在商务英语刚刚发展起来的时期,因为对外贸易的交易形式相对较为单一,进行贸易往来的企业相对较少,商务英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传统的对外贸易过程中,商务英语虽然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不同国家的交流过程中,依旧使用的相对较少,一般能够使用到英语的环境是相对单一的,是无法同当今社会的对外贸易要求相适应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合作方式日益增加,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增加,对外贸易过程中接触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即使合作双方之间是通过商务英语进行交流,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发展理念都存在差异,自然会对语言的理解不尽相同,有些不恰当的理解甚至会导致对外贸易的失败。因此,当今社会的商务英语更应该注重对于各国文化差异的研究,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这种潜在的差异性。

二、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商贸知识的学习

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通常是不同国家人员之间的交流,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维的碰撞以及信息的传递过程,在应用商务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不同国家的人都能够学习到自己或许不曾知道的新的技术。例如一些从事科技研究的工作者,在应用商务英语和同行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可以将不同国家的高科技产品翻译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加工以确保能够更快、更准确的研发出新的技术。同时,在用商务英语进行对外贸易往来的时候还可以把握某种新产品或者新技术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并凭借同国外相关工作者的交流,最终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最终实现共赢,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和水平。

(二)有利于规避矛盾,促进交易达成

在对外贸易往来频繁的当今社会,商务英语是作为一个企业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加以理解的重要工具而存在的,该工具起到了交易的辅助作用。如果对商务英语能够熟练的掌握并加以准确的应用,一定能够有效的避免在交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双方交易的达成。在使用商务英语进行谈判的时候,可能双方表达的意识是正确的,但是有些时候还是会让对方不能够愉快的接受提议,这个时候就应该综合考虑双方的文化差异,并且改用比较委婉的语气来交流,这样会使交易更容易成功。

(三)有利于提升工作者的形象

其实,仔细观察进行对外贸易交流的工作人员我们能够发现,这些工作人员大多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且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因为对外贸易工作是一项对工作者全面素质要求较高的工作。如果对外贸易的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商务英语水平,那么交易的成功率必将提高。另外,在实用商务英语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商务英语的熟练掌握,其使用过程中还有相当多的谈判技巧融合在其中,因此两者的有效结合必将会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对商务英语的熟练应用还能够将交易双方之间的距离拉近,克服语言交流的问题,让谈判的氛围更加和谐。

(四)有利于提升商务函电的水平

在对外贸易中,商务函电主要分为如下三种形式:纸质函件、电子函件以及商务电话。无论是以上三种商务函电的那种函电,在对外贸易中都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存在的。在纸质函件和电子英语函件中,对商务活动以及合同中的证据有着较强的要求,而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英语函电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讲,邮政、邮寄以及网络是英语函电的主要传输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际化的商务活动日益增多,因此对于英语函电的应用也就越来越多,并且商务英语函电所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人们对其的使用次数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在商务函电中应用商务英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首先,应该对对方表示尊重。在函件中虽然不想口语交流中带有语气,但是必须在字里行间表达出自身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因为,对外贸易的双方是平等的,是合作关系,在函件中如果做到彬彬有礼,对对方表示尊重,能够促进交易的达成;其次,英语函件应该做到简洁。为了节省看见人的时间,提高工作的效率,商务英语的应用应该更加简练,做到开门见山,不要因为文字的过多赘述造成对方的阅读疲倦;最后,英语函件所要表述的信息必须准确无误,既不能够将事实夸大,又不能因为语言歧义引起对方反感。

三、在对外贸易中使用商务英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商务谈判礼仪和语言技巧

无论是英语还是国语,只要涉及到语言,都会提高语言使用技巧的问题,对于语言的使用既要做到善于表达,又要做到擅长倾听,对于突发情况还应该能够做到随机应变。聆听有时不失为一种能够得知对方目的的重要手段。只有在倾听中掌握了重要的信息,才能够得知对方的意图、观念,对对方是一种尊重,如果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对于对方所提出的某个问题没有听清楚,可以使用:“Icouldnotcatchyourquestion.Couldyourepeatit,please?”来询问,这样才能够准确的掌握对方的真实想法,一个成功的对外贸易谈判都是以灵活的语言技巧运用为基础的。因此,在对外贸易谈判过程中使用商务英语,要更具针对性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同时注意语言的运用要尊重对方,有礼貌,除此之外,在谈判过程中应该灵活的应变突发情况,学会使用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

(二)学会倾听,领会对方意图

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倾听是沟通的基础,尤其是在对外贸易交流的过程中,更应该学会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倾听对方的表述,才能深刻领会对方所要表达的意图。因为商务英语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因此,在其使用的过程中,会有不少固定的词语搭配及用法,这需要我们更加熟练的掌握好商务英语的知识,更需要认真的聆听。在认真的聆听了对方的陈述后,弄明白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表示赞成或反对。除此之外,使用商务英语还应该对相对复杂的英语词句加以把握,这些在谈判的过程中不失为一个重要的筹码,也是促使谈判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

(三)在应用商务英语过程中应该考虑国家文化的差异性

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使用商务英语,应该充分考虑到双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因为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会对翻译的准确性产生间接的影响。全球存在很多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一样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传统,如果在商务英语的使用过程中将这些因素充分的考虑进去,必定会促进交易的进行。因此,英语翻译应该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字表层的含义,必要的时候应该做到意译,尽可能将文章所要表达的原本含义表达出来。翻译人员只有将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将这些背景对翻译的影响减少到最少,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使用者在进行贸易交流前对对方国家的民俗习惯加以了解,正确双方国家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共同性,实现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

(四)商务英语的翻译要做到严谨、正规

因为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交易双方会签署很多和交易相关的文件,这些文件都是十分正式的,并且具有极强的正规性,文件中的每项条款和内容都要做到精确,一旦这些文件出现了文字性的错误必将会影响交易双方的交易利益。因此,商务英语使用者必须做到翻译的明确、正规、严谨,避免条款的翻译产生歧义,同时还应该保证文件中的内容必须同商务的相关要求相符合,让进行阅读的人或者专业人员看出问题。因此,翻译人员应该选择一些相对复杂的句型来对文件中的内容进行限定,使得原文的表达更加严谨,无论是在专业术语的使用还是预言的表达方面,都应该注意相关的要求和规范。同时,对于商务英语的使用,一定要注意句法结构的使用,避免错误的语法结构出现,使得原文的意识和译文的意思始终保持一致性。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国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各国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下,商务知识、商务礼仪、商务英语等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无论是进行对外贸易的买方还是卖方,都应该对商务英语的使用加强重视,将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因素考虑到其中,并且不断加强商务英语技能的专业水平,在翻译的时候做到准确、严谨,将原文的意思充分的表达出来。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扩大对外贸易的领域,提高对外贸易的成功率,加快我国走向国际化的步伐。

作者:李佩蓓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贸易论文:案例法双语教学中国际贸易论文

一、案例法在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此次教学实验的对象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贸易经济专业2013级学生,学生共计51人。学生具备如下特点:一是英语水平较好。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学生14名,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学生14名,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8名,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14名,这四类学生总计50名,占总学生数的98%,其中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以上的学生比重达到了70.6%。二是已经学习过微观经济学,且正在学习宏观经济学,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而且经济学基础比较扎实,比如微观经济学期末总评成绩在80分以上的同学共26人,达到51%。根据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案例法应用设计原则,教师的案例课堂组织模式如下:案例教学的模式主要是由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题目来分组查找资料,形成案例报告。具体说来,案例教学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一是教师说明;二是学生分组;三是学生汇报及教师点评。案例汇报选题的原则有三个:一是与课程讲授的理论知识相关;二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比较关注的问题;三是教师对相关内容比较熟悉,能够提供较有价值的点评。根据这三个原则,教师选择的四个案例题目分别为:①重商主义与国际贸易谈判;②要素禀赋理论与中国国际贸易结构;③外部规模经济理论与中国的产业园区;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下岗”问题。在交代案例题目中,教师明确指出每则案例所对应的理论知识点,并对如何查找并引用文献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要求小组中所有同学都参与,对小组汇报做出贡献。

二、问卷调查及教学效果分析

在已经完成三次案例汇报之后,教师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此次调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调查学生对案例汇报的态度及感受;二是对案例汇报如何影响双语教学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调查问卷的对象是所有参与听课的在册学生,共51人。运用问卷星进行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所有题目为必答题,问卷发出51份,回收51份,有效问卷数5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100%。

1.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态度与感受。

首先,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其学习效果有所帮助,13.73%的同学认为“帮助很大”,72.55%的同学认为“有所帮助”,两者相加总比重为86.28%;而回答“不知道”和“帮助很小”的同学比重只有7.84%和5.88%。与尚未做过案例汇报的同学相比,已经做过案例分析的同学更倾向于认为“有帮助”。仔细分析发现,在已经做过案例汇报的共计39名同学当中,认为“帮助很大”和“有所帮助”的分别为6名和30名,两项加起来占总体比重为92.3%,而在尚未参加案例汇报的同学中,这一比重为66.7%。可见,有过案例汇报体验的同学更能够体会到这种方法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在被问到“案例教学法为什么对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帮助作用”时,回答从被选率最高到最低的是“增加了我的主动学习投入”(72.73%),“案例中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65.91%),“督促了我对课堂内容的预习或复习”(50%),“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31.82%)和“增加了我与同学及老师的互动机会”(29.55%)(见第3题)。在认为案例教学法对教学效果不明显当中,认为“案例题目与课内知识相关度不强”以及“学生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的均占57.14%;认为“团队合作意愿和效果不明显,大家基本各做各”的占42.86%,另外认为“题目太难”、“占用太多时间和精力”以及“教师和学生互动太少”的分别占42.86%,28.57%,14.29%。可见,虽然回答这两项的学生数量很小,但是仍然可看出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在选题及互动性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2.案例教学法对于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评估。

为了评估案例教学法对知识转移效果的评估,调查问卷中针对已经做过的三个案例汇报题目分别出了3道专业知识选择题(共计9道),让所有同学对所有问题都加以回答。将同学们分为四组:小组1为参与案例1的同学;小组2为参与案例2的同学;小组3为参与案例3的同学;小组4是到目前为止仍未参与案例的同学。接着分别统计各小组对所有问题回答的正确率,然后观察每个题目的答题情况。我们的假说是“小组N的同学在回答与案例N相关的问题时,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并用实际数据来验证这一假说。统计结果如下:小组1在回答与案例1相关的3个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76.9%;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1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分别为56.7%,43.75%和69.4%。而且在这三个问题当中,除了问题7,小组1的同学的回答正确率低于小组2和小组4之外,其他两个问题的正确率均高于其他所有小组。所以总体上来说,“小组1在回答案例1相关问题的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是成立的。小组2在回答案例2的相关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53.3%,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2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为56.41%,54.2%和72.22%。而且除了问题10,小组2的正确率高于其他所有小组外,另外两道题的正确率均低于其他小组。因此“小组2回答案例2相关问题的正确率高于其他组”的说法不成立。小组3在回答案例问题3的相关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68.4%,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3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分别为64.1%,66.7%和52.7%,所以小组3在回答案例3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三个组别中,“小组N在回答与案例N相关的问题时,正确率较高”的假说的验证情况分别是“成立”、“不成立”和“成立”,虽然有两组同学的结果都是“成立”,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小,因此仍不能明确地认为案例教学法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得到了证实。

三、结论

本文结论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在高质量案例资源较为缺乏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较为灵活的授课安排,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当中;第二,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在双语教学中适当引入案例教学法对其学习效果有所帮助,尤其是参与过案例汇报的同学感受更为明显;学生认为案例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案例中的实践进展可以强化其对理论学习的认识,但是如果希望案例教学法可以在克服语言障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则还需要更为细致准确的教学模式;第三,本文的问卷调查没有十分明确地显示案例教学法能对双语教学效果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问卷的设计以及样本数量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扩大样本数量、增加测评题目,以求对理论假说进行更为有力的验证。

作者:罗立彬 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贸与会展学院

贸易论文:电力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贸易论文

一、特色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

1.注重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突出强化专业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对国际化人才的大量需求,我们加强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技能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的同时,更加突出强化学生专业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除了基础英语外,我们还开设双语课程,并聘请外教上专业课,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交流能力。

2.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突出强化贸易实务和金融证券业务等实践操作能力。

在考察、学习国内外各层次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上海电力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和服务面向,我们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宽口径、国际化、实用性、行业化”,基于这一定位,我们在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突出强化贸易实务和金融证券业务等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设计上,我们利用学院较为完善的各类实验设施,开设了综合性的大型作业“会计模拟操作”、“国际市场营销”,还开设了“进出口贸易实务”、“进出口单证及结算”等国际贸易实践类课程,同时还开设了股票、期货、外汇等金融交易的模拟操作课程。

3.依托上海电力学院电力、能源的行业学科优势,突出体现电力、能源贸易人才培养特色。

作为电力、能源行业高校,学校要求从事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电力能源行业经验,不少教师都会安排专门时间在电力行业与电力企业挂职或兼职,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本专业学生每学期至少可以听到6~8学时的具有电力、能源行业背景的专家讲座。他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电力能源经济理论、电力国际化与电力行业产品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也提供了来自一线的电力能源贸易实践案例。在课程设置上,本专业开设了多门“触电”课程,比如电力发展概论、电力生产概论、电力金融市场、电力系统优化与决策、国际电力市场、电力国际贸易等。在实践课程环节,安排和组织学生到电厂及电力公司等实习单位实习。通过以上途径使本专业学生在学好国际经济与贸易共性专业知识的同时,接触、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电力、能源特色知识,从而提升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学生走出校门、适应社会、迎接挑战、开创辉煌事业的基因。本专业从大一新生抓起,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踊跃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参与各课外兴趣小组,参与教师科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在课程设计上,开设了大型实践课程《创业之星》,让同学们进行创业模拟实践。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自2011年以来,每年至少有3个团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全国性的学科竞赛活动。自2011年以来,共有15项涵盖校级、市级以及国家级的创新和创业项目立项。

二、实施特色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

1.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还缺乏本专业领域学术造诣深、知名度高的教学名师。

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和科研水平是衡量教师业务素质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同等重要。教学是立足的根本,科研是保证。教学和科研应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本专业教师在科研和教学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科研方面,表现为高质量的论文偏少,国家级、省级的科研项目还比较少。尤其是还缺乏本专业领域学术造诣深、专家级的专业带头人。这种状况的出现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在于教师普遍缺乏科研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使得他们很难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并从事科研,科研精力不够。在教学方面,本专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够高,与学生沟通交流不够充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教学团队,还没有知名度较高的教学名师。这种状况的出现也是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上,教师对教学工作重视不够,教师敬业、爱岗、乐教的思想觉悟有所降低;客观上,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大学教师的收入相对较低,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缺乏深度。

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宽口径、国际化、实用性、行业化”的定位,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但由于主客观原因,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仍需进一步加强。主观上,本专业教师大多毕业于国内名牌重点高校,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依然偏好理论教学,致使教学中自然而然偏重理论教学,而淡化实践操作教学。客观上,一方面课时总量有限制,扣除各类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留给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场地、教学软件、实习基地等条件有限,尤其是校企合作,目前大都流于形式,仅限于实地考察、听报告,还没有真正将合作融入专业实践教学。

3.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仍缺乏经验。

“高分低能”是当前中国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核心症结就在于培养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是由于大学的教学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比较被动地在接受教育,缺乏积极主动性,教和学是相分离的,同时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在进行理论教学时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同样存在这些共性问题,如何发挥教师教的指引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在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今后亟需解决的问题。

4.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不是很充足,分配不均衡,使用不尽合理。

目前普遍的看法依然是,社会科学类专业建设和发展不需要太多的经费投入就可以建好,尤其是在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社会科学类专业会更加遭受建设经费投入的“歧视”。本专业作为上海电力学院中为数不多几个文科类专业,在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上还不是很充足,教师的办公备课条件还不是很好。同时,有限的专业建设经费在使用上还不尽合理,体现在重硬件设施投入轻软件投入,一方面,因为这是可以用定量化指标进行评价和考核的。另一方面,实验室引进的部分教学软件,与现实管理存在差距且需要进行二次开发研究。

三、解决特色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对策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及存在的问题,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以及全体专业教师正积极寻求有效的对策和改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部挖潜和校外引进相结合,千方百计提升本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其次,采取措施,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并尽可能突出电力、能源贸易特色。一方面,借助学校的“双师计划”和“引智工程”,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双管齐下的方式,虚心学习,深入企业,梳理并解决企业的核心问题,与电力行业(能源行业)有关企业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争取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高学校科研品牌效应,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在课程设计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进一步增加实践环节教学的课时量。我们正通过积极申请横向课题或与电力企业共同申请纵向课题的方式,争取与电力行业有关的外贸企业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进一步落实和优化电力国际化的实习基地,使校企合作有实质性进展。再次,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努力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借助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和教学改革论文,继续尝试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改变教和学的固有模式,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开源节流,尽力争取更多的专业建设经费,并合理配置和使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教学建设经费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将通过内部挖潜,提升专业实力,开源节流,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多的专业建设经费,同时,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目标,合理配置和使用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作者:韩云昊 单位: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贸易论文: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国际贸易论文

1知识产权界定及特征

所谓的知识产权是指特定的知识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了知识产权的相关权利和义务,指出知识产权主要是指公民、法人、非法人团体所取得的科学技术以及其他知识领域成就的所有权及使用权属于自身。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发展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在法律范畴内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民事权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保障和激励公民利用自身的特长来进行创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国家鼓励对知识产权的界定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内涵也扩展到了智力成果方面,这是因为近年来人们创造的智力成果越来越多,知识产权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知识产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1无形性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自身所拥有的智力成果。虽然人们可以利用智力去创造一些有形的成果,但是由于智力自身是无形的,所以知识产权也被界定为无形产权。

1.2独立性

知识产权的开发商享有“特定”的知识产权,从范围上来说是固定的,在一定时间内,产权所有人享有对该知识专利的独占权或专有权,在该时间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自主权。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权利人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独立行使知识产权,他人无权干涉;二是权利人一般有权拒绝任何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知识产权。

1.3区域性

随着国际化水平的提高,知识产权的区域性保护也越来越被重视。知识产权的区域性是指知识产权的使用要局限于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果超越了这个区域,将被视为侵权行为,可以追究相关责任。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主要是强调合法的权利和义务分配,注重保护权利所有人的利益,鼓励广大人民从事知识创造劳动力的能力。知识产权具有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属性,知识成果的传播和应用不仅会给创作主体带来利益和报酬,同时也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

2国际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近几年国际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的非常必要。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随着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不断发生,企业需要意识到自身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方向的实力和重要性。据统计,在我国,企业每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有成百上千种,但每年申请的专利数却较低,企业更加重视的是对有形资产的保护,而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的保护,这导致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知识产权被“抢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分水岭。目前,我国缺乏一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涉及许多当事人,同时也涉及到法律、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领域,具有很大的复杂性。

2.2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人才

如果在一个企业没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部门,那么可以说该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企业如果涉及知识产权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纠纷,由于自身没有该方面的专业人才,其处境往往是非常被动的,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来聘请外部人员回应。企业在专业性较强的专利申请或者是商标注册、产权谈判以及分析工作等方面的人才缺乏,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2.3知识产权的法律亟待完善

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合法权利。目前,很多跨国公司试图在其垄断范围内实现用非法方式限制知识产权。在非法垄断滥用知识产权的观点,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通过反垄断法加以限制,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合理的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企业可能遭遇卷入知识产权纠纷的困境中。

3加强国际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3.1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要加强知识产权登记的意识,作为一种无形财产的权利,知识产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其合法化途径一般是注册和申请专利。但我国许多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专业知识,一些有影响力的商标被国外公司注册,导致相关企业被限制进入市场或被迫退出市场。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侵权事件时有发生。中国企业不仅要遵守其他国家的法律和国际惯例,而且要善于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在知识产权意识缺乏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企业为数不少,重要的是,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往往是长期性和高成本的,因此,相关的诉讼通常最终以和解方式结束,很少有法院判决。自有知识产权的指控的同一技术领域企业相关的知识产权侵权,交叉许可模式以及原告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能够少支付巨额的知识产权使用费。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管理部门,在完善并且确保应用程序核心技术专利的同时,通过非核心技术的专利申请,发挥自身专利竞争优势,增加谈判筹码。

3.2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自20世纪末,欧美国家、日本以及其他很多国家开始着手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为了赶上那些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的国家,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要不断地树立全球战略意识,通过对国内外知识产权的相关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改革策略,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深化到企业内部,使企业不但成为投资的主体,而且也要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先行者。二是鼓励并支持企业加大对相关产品和专利的研发投入,以适应市场竞争以及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的核心问题是要不断地把自己是产品和专利延伸到上游产业中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工业加工和制造业更大的比较优势,逐步改变现在的“中国加工厂”论。三是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有相关的人才,必须重视并不断培养相关人才。

3.3完善知识产权立法保护,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加入包括TRIPS协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世界版权公约》以及《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等在内的多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公约。同时也在不断修改本国法律以适应TRIPS协议的要求,TRIPS协议作为与贸易有关的专门的国际知识产权协议,在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地位,各成员国应调整自己的法律,履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义务。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这项工作,我国也不例外。同时,要努力兑现TRIPS协议和我们的承诺。例如,商标法修改的部分规定,TRIPS协议允许成员国在其国内法中具体规定的商品功率有限的例外,目的在于对商标权的合理限制,保护人民的权利,防止权力的滥用,维护社会的公平竞争。由于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起步较晚,我国应该在不断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相关法律法规。

作者:刘微微 田海霞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贸易论文: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论文

一、什么是品牌

从现象中看,品牌就是代表企业的一个商标或者一个图形。它们大部分可以由图形、字母、名称、等多种形式组成并代表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具有很高的设计性。一般品牌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商品的名称另一个就是品牌的标志。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的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于该企业的认识和评价,人们会对这一品牌形成一个固有的模式,对该品牌的质量、信誉、售后、企业文化等形成一种认知,而且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品牌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对外贸易品牌发展的情况

首先,我国的企业很注重去模仿其他国家的企业,没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一个品牌要想不断的发展,创新是必须的,我国很多企业缺乏不断创新的意识,在研发过程中投入的资金十分少,而只注重企业的销量和产量,这在中国的企业中是十分常见的,销售部门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十分的重要。研发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并且创新的效果展现的十分慢,我国的企业不想浪费时间在研发上就导致了这种重视销售而轻视研发的现象,因为销售能够直接带来利润。然后很多企业并没有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他们认为销售额增加了,名气大了就是品牌的宣传,他们利用各种广告进行不断的宣传,可是这并不是品牌。其次,中国市场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品牌意识,没有形成一份良好的气氛。品牌是不断发展的结果,品牌并不是一时之间就能形成的,国际上很多的知名品牌并不是一时半会就形成的,而是在一定成熟的市场环境中慢慢的繁衍出来的,经历了几十年甚至是更多年的变化,提高。而纵观我国企业的发展,起步于改革开放,然后再逐渐的形成规范的经济制度,促进我国的企业发展,但是这一制度实行的时间较短,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局限性,这也为自主品牌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阻碍性的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也逐渐的发展并且呈现一派繁荣的市场情况。很多的国家在出口中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并且经济的发展也更加注重品牌的建立,不断的提高自己品牌的质量,并且提高企业的效率。每个国家出口总额中品牌营销所占的比重代表着一个国家品牌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同时体现了该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也代表着该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的好坏。

1.国外著名国际品牌近几年的发展情况

当今的经济市场中,世界的知名品牌总是市场经济中的主角,它们的影响力十分的大。就算是最原始的地方,也会受到这些国际品牌的影响。这些品牌具有这么大的能力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具有十分丰厚的经济作支撑,并且产品的质量有保证,在国际市场中树立了十分高的名誉,赢得众人的信任。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一项调查表明,名牌在所有产品品牌中所占不足3%,其占有的市场份额却达到40%以上,销售额占50%以上。从2007年到2011年世界品牌500强中入选品牌数量的国家及其数量来看,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美国、法国、日本、英国和德国,而中国仅居世界第六位,从整体的数量中来看,中国的数量十分的渺小,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可见两国的经济相差多远。

2.我国国际知名品牌的发展情况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开始与改革开放以后,并且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已经达到了世界的前端。然而,中国却没有品牌,在世界前50强的品牌中中国没有一个。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中国才开始慢慢的建立一些品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品牌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我国品牌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并且渐渐的进入到了世界500强的行列。根据GDP的世界排名显示,中国位居第二位,看上去已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了,而美国排名第一位,似乎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就是一个名词,但是,再看世界500强企业的的排行榜,我国位于世界500强的企业与美国的数量相差甚远。并且在我国入选500强的企业中,大部分都是公有制的企业,我国民营品牌发展十分慢,就这种情况来看,我国要想在世界品牌中站立一席之地还需要很大的努力和很长的时间去改变。

三、对我国对外贸易品牌营销现状的分析

1.创建了一批知名的品牌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就开始不断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力水平也不断的提高。这也促使了我国一大批的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不断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很多国际性的大品牌,尤其是一些民营的企业,开始发展,成为了我国品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涌现出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最近这些年,我们国家的自己研发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中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成绩,人们对品牌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厚,并且我国的企业品牌意识也更加的突出。对于品牌的研发创新更加的重视。在中国企业不断的向外走的同时,很多十分不错的出口企业在不断的壮大自身的竞争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上有名的牌子,例如我国的海尔、美的、格力、波司登等品牌,全部都是国际市场中为中国的品牌赢得了良好的称誉,扭转了世界对中国品牌的认识误区。帮助中国的品牌在世界市场中不断的壮大,和发展。

3.我国品牌的价值

一个企业的品牌是否具有一定的价值,对该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该企业赢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不断的增加,利益不断扩大的环境下,中国很多的企业呈现了上升的趋势,品牌的价值也在不断的提高。中国的品牌呈现出一种不断变强变大的趋势。

4.我国品牌的影响力

这些年来我国的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中不断的提升,中国的品牌在世界品牌中逐渐占领一席之地,中国500强企业,在世界的经济市场中,不断的吸收其他国家的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开始不断的研发创新,竞争力不断的提升。根据上文中所说到的,得出,我国的企业走向世界之后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形象,并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即使是这样,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企业仍然有着很多的问题,还有缺点需要改进。比如,我国对外贸易的企业出口的产品数量十分有限,品牌较少,而且没有形成战略营销的方法和手段,并且我国的品牌缺乏自我的保护意识,缺乏维权意识,跟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所建立的大的品牌还有十分大的差距,这样一来,必定会造成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缺乏竞争力。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企业中在进行企业营销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问题,首先,我国出口的品牌没有什么极高的文化价值,并且很多产品都没有树立品牌,导致产品不为人知。除此之外,我国的企业经验少,在进入国际金融市场之后,并没有进行自我品牌的保护,文化价值比较低,跟国际上其他的品牌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企业并没有重视这一问题,并且我国对于企业的品牌也没有足够的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我国的品牌没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四、如何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品牌营销

首先,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应该对自身品牌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和定位。树立一个合理科学的品牌发展策略。品牌发展的策略的核心在于企业的品牌文化的内涵。从另一方面讲,国际知名的一些品牌所卖的并不只是产品本身,二是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自身拥有的价值。一个有名的产品不仅仅是靠价格去吸引消费者而是产品本身所拥有的品牌文化。所以,一个产品要想长远的发展需要依靠的是产品的文化底蕴。这是企业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次,企业还要注重不断的改进生产技术,注重企业产品的技术创新。一个没有属于自身技术的企业是不能够在现今的国际市场中生存的。这也正是中国品牌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的品牌没有足够的技术作支撑,不注重创新。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只有不断的进行企业的创新改革,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位于不败之地。再次,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力量进行企业形象的宣传。例如,美国的肯德基、日本的索尼、瑞士的手表等这些品牌的壮大和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依靠媒体的力量。现如今,媒体的力量越发的强大,新媒体的崛起使得信息的流通更加的便捷。以前人们通过报纸、广播、电视获取信息,现在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的企业可以利用这种传播的方式,进行企业形象的宣传,从而去的知名度,受到消费者的信任。最后,从政府的角度来谈,就是我国的政府部门要给对外贸易的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他们发展和创新。当前,我国的自主品牌建立还处于萌芽期,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上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除此之外,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服务的意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消息,帮助企业避免风险和问题的发生。在进行经济市场管理的时候,要注重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出台相关的金融政策,降低企业贷款的门槛。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市场的情况,我国的政府需要对一些名牌企业给与一定的补助和支持。

五、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经济市场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品牌的重要性也日益的凸显出来,成为了竞争的核心,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树立企业的形象。但是品牌的竞争要有一定的原则,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去改变,以经济市场为核心,不断的进行品牌形象的塑造,注重产品的质量,并且不断在企业的竞争中提高自己的品牌优势。我国的企业要把目光放的长远,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建立出适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制度,鼓励自主品牌的创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然后根据当前我国的市场情况,在于国际接轨的对外贸易中不断的进行品牌销售的策略和方法。这样一来,企业树立了品牌,必定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带动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作者:刘洋 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贸易论文:贸易平等化农业国际贸易论文

一、我国农业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农业国际贸易的规模

在入世后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十分显著,并且增速较快,在国际贸易中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扩大,并且在农业进出口、贸易总额等方面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我国自入世后农业国际贸易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自2001年后,我国农业进口和出口总额的增长都非常显著,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农产品进口和出口的总额均减少,但此后又迅速回暖,并继续保持原有的稳定增长态势。同时与农产品出口相比,农产品进口规模的增长速度更快,这就导致自2004年以后出现贸易逆差,并且逆差值正在不断扩大。

(二)我国农业国际贸易的市场格局

从出口国家来看,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国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而在欧洲、非洲等国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十分有限,这种单一的出口市场也阻碍了农业国际贸易发展的多元化。2001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在亚洲地区所占的市场份额为75%,2012年降至60%。虽然与2001年相比,亚洲地区的市场比重在下降,但其依然保持着主体地位,这种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对于农业贸易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与2001年相比,我国在欧美、非洲等地区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表明我国农业贸易越来越趋向多元化,这对于降低贸易风险、促进农业贸易健康发展是有益的。与农产品出口的市场格局类似,我国的农产品进口主要集中在美洲和亚洲这两个地区,约占到总进口额的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其中所占份额最高的为北美洲,多年来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由此可见,大体来看我国近年来农业国际贸易的市场格局相对稳定,并且逐渐趋于多元化,在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进出口的总量也相应得到增长。

二、贸易平等化视域下阻碍我国农业国际贸易发展的因素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数量的迅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国际农产品市场正在迅速扩大,这给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从贸易平等化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农业国际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贸易壁垒对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

一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土市场的考虑,对进口的农产品收取高额的关税或其他附加税收,以阻止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这样的方式本身就与贸易平等化原则相背离。这种用于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的手段,其实质是通过扭曲进口国农产品市场来维护本国农产品制造者的利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对手妥协。这种收取高额关税的方式,从短期来看可以避免外国农产品在本国市场的扩张,但对于本国农业企业的市场生存力的提高是不利,也不利于贸易伙伴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在多边谈判中,世贸组织限定了世界各国关税的总额,这就导致很多国家需要采取除关税之外的绿色壁垒等调控手段,以此来保护本土农业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农业国际贸易发展的阻碍也越来越凸显,包括海关部门制定的直接非关税壁垒,也包括非海关部门制定的非关税壁垒。通常海关会通过进口许可证、农产品配额限制等方式来直接控制进口农产品的总额,而非海关则通过对农产品进行卫生和质量检查,并辅助社会、技术和进口押金等手段来间接控制进口产品。贸易壁垒是与贸易平等化原则相背离的,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国际贸易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例如,一些发达成员国对于进口食品的安全十分重视,在农产品药品残留、细菌指标等方面的检验十分严格,这样也让我国失去了很多在国际农业市场上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继美国FDA公布禁止在进口食品中使用的药物名单后,一些发达国家也陆续针对不同的进口食品制订了农药残留的检验标准。但目前我国针对不同的食品,还没有制定相应的农药残留检验标准,这样在农产品出口时就受到国外各种检验指标的约束。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屡屡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出口总额也由前几年的210亿元降至130亿元,导致巨大的损失。

(二)农业补贴政策应用不当制约发展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无节制地使用农业补贴政策,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产品贸易市场的自由化体制,对于国际农贸市场的自由化也是十分不利的。一方面,农业补贴政策违背了世贸组织制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各国贸易者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国际市场中,并通过市场来对农业资源利用率进行调节,以此让世界范围内的农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而农业补贴政策如果应用不当,不仅会干预到市场机制的公平性,也可能破坏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阻碍农业资源在国际市场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农业补贴政策违背了贸易平等原则。从短期来看虽然农业补贴可以提高农业企业的收益,降低本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成本,但也影响到农业企业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的提高,进而制约了其在市场调控中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农业补贴政策与自由市场原则也是不相容的。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基础就是自由贸易,让市场具备自由交易的权利,以此实现对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在自由市场中也允许政府对濒临失衡的市场进行调控,但是如果政府干预过度将直接影响到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导致部分具备竞争优势的农业资源无法正常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自2008年出现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萧条期。为了扭转世界经济的形势,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妄图通过操控汇率,来使我国的人民币增值,以此缓解本国的经济压力。而一旦人民币汇率增加,必然会对我国的农业国家贸易带来十分深远的影响。首先,人民币汇率的提升会降低我国进口农产品的相对价格,相反的也增加了农产品的进口量,这样必然会起到促进我国农产品进口的目的。虽然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相同数额的货币可以买到数量更多的产品,对于农产品进口有利,但降低了农产品的进口额。如果人民币增值在百分之三十左右,那么农产品的进口量增值约为15%,而农产品进口额的下降值将高于15%。其次,我国货币的增值会提升农产品的价格,这对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不利的,也会影响到农产品的出口量。总体来看,人民币增值在提高进口量的同时抬高了农产品出口的成本,进而削弱了我国在农业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少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这也表明,人民币汇率增加后我国加工型农产品的数量将增加,而在出口中第一、二类农产品的数量也会增加,这样表示加工型农产品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四)农业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在农业国际贸易中进口量较大的产品主要有大豆、大米等,而出口产品主要有园艺产品与水产品,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域特征,并且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可以发现我国出口的大部分为土地密集型产品,价格相对低廉,如烟草、油料、谷物等,很少有价值较高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我国的这种农产品出口结构与世界贸易中的总体结构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并且不符合农业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同时我国出口的农业产品大部分只经过初级加工,经过深加工农产品的份额不足百分之二十,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十及以上。从产品的价值来看,经过深加工产品的价值远远高于经过初级加工产品的价值,这样的不合理结构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国际贸易的总量与质量。此外,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我国的设备与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上述问题不仅增加了农业产品的加工成本,不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也让我国失去了很多参与平等化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

三、贸易平等化视域下我国农业国际贸易的发展战略

我国自入世后,在农业生产与贸易方面的理念正在逐渐转变,并提高了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各地也在积极修订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检验等标准,以此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因此,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基于平等化原则来选择有效的农业国际贸易发展战略,积极应对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积极应对贸易壁垒的战略

1.构建预警与反应机制。面对农业国际贸易中存在的各种壁垒,我国农业贸易管理部门应该积极构建相关的预警与反应机制,通过互联网搜集并实时掌握国际市场的各种情报,尤其是关于贸易国制定与实行贸易壁垒的动态信息。农业贸易研究机构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外国的贸易壁垒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此为农业企业与对外贸易管理部门提供参考。通过该预警与反应机制,首先可以了解贸易国在农业经济方面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由相关部门制定应对该国贸易壁垒的措施,以此维护平等化的贸易环境。在制定反贸易壁垒策略过程中,农业部门应该充分了解贸易国在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保障恰当的反制裁强度,这样不仅能够给贸易壁垒国一定的威慑,也不至于影响到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以较低的成本来遏制贸易国随意制定并实施贸易壁垒的行为。此外,农业贸易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世贸咨询等方式,多搜集与贸易壁垒相关的信息,并实时掌握贸易国在法律法规、技术指标等方面的变化,构建贸易壁垒预警专家数据库,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反制裁策略。

2.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制定与农业国际贸易相关的标准,力求通过制度来避免国际市场上出现恶性贸易壁垒。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国际贸易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参与度不高,并且缺乏相应的意识,这与我国缺乏农业贸易方面的人才也有一定的关系。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多了解农业企业的情况,通过农业协会等渠道收集农业企业在贸易壁垒中造成的损失,及时汇总和整理农业企业的意志,并在制定农业国际贸易标准过程中体现出来。农业企业也需要及时更新贸易理念与产品加工技术,政府部门需要整合各级各类技术力量,充分利用国际贸易中的规则,以制定完善合理的反制裁策略来保护我国的本土农业。

(二)针对贸易国农业补贴的战略

1.在农业国际贸易中,我国的农业产业面临着包括国外农业补贴政策在内的多种冲击,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机遇可以把握。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的农业企业应该深入分析自身获得的权利,熟悉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以此保障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世贸组织规则中允许各国针对本国的贸易发展情况,制定不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农业补贴等支持政策,这就是绿箱政策。通过研究这些贸易规则,我们可以发现世贸成员国多通过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来支持农业,这也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农业贸易承受着多方面的冲击与挑战,目前的应用绿箱政策也很少,而国际贸易中有很多相关政策可以应用于我国的农业政策中。我国政府需要建立直接农业补助体系,给予低收入农民群体一定的保障,并逐步完善农业自然灾害补助、农产品补贴等政策,各级政府需深入了解农业企业发展情况,了解国外农业补贴对其冲击最大的农产品或农业生产区,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补助措施。

2.在世贸农业谈判中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制定规范可行的绿箱政策标准,以此避免贸易国出现滥用农业补贴的行为,同时力求制定出让贸易国减少农业补贴的新规定。各贸易国应该基于世贸这个自由化的平台,制定对农业补贴政策有约束性的规则,在赋予发达国家可内控绿箱政策行为的同时,也需要让发达国家有权利通过限制进口农产品等方式,以此反制裁发达国家的绿箱政策行为。

3.政府应该根据我国的农业国情加快构建适宜的农业补贴体制,以此遏制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等对我国农业贸易的限制。农业管理部门需要充分了解农业市场规则,对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深入调整,对农产品进行严格控制与检验,建设系统的农业市场信息平台,以此提升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关部门可以在基于国际贸易规则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农业税费改革,降低农产品在深加工与流通过程中的税费负担,拓展我国的农业产业链,以此让农业产业获得更大的价值。

(三)稳定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战略

从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一旦我国的货币汇率发生变化,必将对我国农产品国家贸易带来很大的冲击。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会降低农产品的出口量,增加农产品的进口成本,阻碍我国农产品国家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但如果人民币汇率降低,也并不能说可以起到扭转进出口局面的作用。对于农产品进出口逆差而言,人民币贬值的作用是具有双面性的,这需要从市场需求以及时滞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我国货币贬值后,虽然出口到国外农产品的价格会相应降低,但是国际市场的需求并不会立即增加,这样农产品的出口量也不可能迅速增加,这就是所谓的时滞。另一方面,货币贬值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还与市场需求弹性有关,若进口农产品弹性需求的绝对值大于出口农产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那么汇率的降至有助于扭转当前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局势。反之,货币贬值对于农产品国家贸易是不利的。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式来看,要降低汇率还是非常有难度的,这样政府只能通过保障稳定的汇率,减缓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以此改善当前贸易逆差过大的形势。

(四)提升农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战略

1.调整农产品结构,推动贸易的多元化发展。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国家或地区一度出现需求降低,这给我国的农业国际贸易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我国应该加强与中东、南美等地的贸易往来,积极扩展国际市场,以规避进出口集中带来的风险。将小规模分散农业经营与大规模经营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我国农业企业的运营实力,同时注重农业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并努力提高产品深加工技术、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国际贸易的多元化发展,以此应对跨国企业的垄断等行为。

2.我国农业企业需要根据国际市场变化,制定具有差异性的发展战略,以此应对贸易国扭曲市场贸易平等化的行为,保障公平的国际市场竞争。如果与贸易伙伴国的同类农产品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具有十分显著的竞争力,这就容易导致不平等的贸易市场格局,而贸易伙伴国会因此制定有利于其本国农业生产与运营企业的政策,即各种绿色壁垒,以此破坏已有的市场竞争环境。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该及时了解国际贸易市场的动态,基于平等化原则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通过创新生产技术、更新企业运营理念等方式,力求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避免与贸易伙伴国在同类产品上出现正面竞争,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规避贸易壁垒,也有助于农业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

四、结束语

目前农业国际贸易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地方保护与绿色壁垒日渐增多,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我国的农业贸易与产品加工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并且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格局。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构建贸易壁垒预警与反应机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管理与生产技术,基于贸易平等化原则制定有差异的发展战略,以此提高农业国际贸易的竞争实力。

作者:苗晋峰 郑现伟 谭斌斌 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贸易论文:学生模拟实验教学国际贸易论文

1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能力结构分析

学生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上,还体现在实际动手能力、技术熟练程度以及和他人的沟通能力上。王小艳(2011)结合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特点,指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不仅应该具备思维、知识技能、身心道德、创新特质等基本素质,而且应该具备以“通识”为目标的专业基础理论、宽广的知识面,综合性的能力和全面的职业素养。综合来看,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包括掌握“必要够用”的国贸专业理论知识、基本的国贸专业实践技能,拥有良好的身心道德素质和较强的道德意志力量等一般素质,以及具有通识性的知识、综合性的能力以及全面的素养等。

2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的能力目标分析

以软件为平台的进出口贸易模拟实验具有一个仿真的外贸环境的模拟场景,为学生全方位地接触国际贸易实际业务操作的各个流程,融入近乎真实的外贸环境,解决国际贸易业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目标体现在:首先,通过虚拟的国际环境,学生通过扮演进出口、银行等不同角色虚拟贸易往来,可以切身体会实际业务中将会遇到的各种纠纷问题并及时解决,还能牢固掌握国际贸易中涉及的各种贸易术语、结算方式及其运作方式,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其次,通过仿真的进出口贸易模拟实验平台,学生不仅可以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增强对外贸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已学过的知识,更加全面地掌握外贸实务、商务英语和电子商务等相关的理论与实务知识,还可以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通过独立解决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业务操作训练过程中,学生还会学到各种职业通用的知识和经验,可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明显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在虚拟的外贸环境中,学生自己填制相关单据,自己选择结算方式和贸易术语等等,这些相关单据制作和现实的国际贸易是相通的,唯一虚拟的贸易往来的货物。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可以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掌握各种进出口单据的填制、进出口业务的核算,学习商贸规则,熟悉市场机制。

3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的能力结构框架

根据以上对国际贸易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分析,通过国际贸易模拟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主要有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的专业技能、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的能力、灵活运用外贸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他综合素养等四个方面,为了更加详细和清晰地反映通过场景实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本研究将各种能力进行了细分学生通过国际贸易模拟实验课学习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和具体能力,在这些能力中,业务操作专业技能的提高是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最重要的能力目标,学生可通过选择不同的国际贸易术语和结算方法进行反复的训练,而恰恰是在业务训练的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贸易对象、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进行出口报价的核算和进口预算以及交易磋商,国际市场分析和决策能力、灵活运用外贸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的职业素养都得以提高。

4国际贸易模拟实验课的教学模式选择

如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实现能力目标是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验教学的实践,对教学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教师参与角色扮演,且角色扮演方式要多样化。国际贸易模拟实验课程大多数是借助进出口贸易模拟实验软件来进行教学的,在这样一个模拟的实验平台上学生要扮演外贸业务中可能涉及到的不同角色,主要有进出口商、进出口地银行、供货商(工厂)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扮演其中一个角色,随机选择一个学生作为贸易伙伴,将自己与学生进行贸易的这笔业务作为参考样本一边做一边讲解。教师的参与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为保证学生能尽快熟悉每一个角色的业务操作,第一笔业务尽可能让学生同时分担所有角色,这样学生就可以接触到几乎所有的外贸业务环节,而且通过教师讲解,可把以前学过的国际贸易相关的知识尤其是国际贸易实务系统地巩固一遍。在完成以自己为贸易对象的这笔业务之后,可以选择不同的角色(主要是在进口商和出口商之间选择)寻找贸易伙伴进行下一笔业务。在同贸易对手进行贸易时,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学生在寻找贸易伙伴过程中,不仅要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甄别和利用,对市场环境、潜在的竞争对手进行分析,还要对盈利能力进行估算,最终选择合适的贸易对象,这是一个能大幅度提高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能力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商务、外贸英语等知识也得到了很好运用。另外,在与贸易对手进行业务往来的过程中,各环节必须有序地衔接,否则业务流程就不能继续下去,这就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协同作战的能力。第二,多种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相结合训练。在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平台上,涉及到多种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每一种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的组合都构成了一种贸易方式。贸易术语的不同,意味着进出口商各自的权利义务和风险承担的变化,相应的进出口商的预算也会发生变化,业务环节也可能发生变化。如,用CIF术语时,由出口商负责运输和保险,而采用FOB术语时,则由进口商负责运输和保险。结算方式的不同,也会在进出口预算和业务环节上有所区别。比如,采用L/C结算方式时,就要涉及到信用证的申请、开立、审证等一系列环节,且银行收取的费用相对较高;如果是用T/T方式结算,那就省了这些环节,而且没有银行费用。学生选择不同的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进行训练,可以接触到所有的业务环节和单据的制作与处理,可以熟悉各种贸易方式的业务特点及各种外贸法规,也培养了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第三,合理设置考核方式和标准。在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平台上,可以设置对学生考核的内容,针对一笔业务而言,主要考核的是学生所扮演角色对自己公司和产品的宣传能力、盈利能力、单据缮制的准确性、整个外贸履约流程的完整性。这些考核标准和以上的能力指标是紧密联系着的。学生从不同角色资料的填写(相当于注册公司)到对自己公司和产品的宣传、到寻找贸易伙伴并进行核算和磋商、到整个外贸业务的顺利完成,无不体现了学生驾驭整个外贸业务操作的能力、市场分析和决策的能力、对外经贸相关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以及快速应变、理性分析、协同合作等综合的职业素养。对于单据准确性,一般是通过设置一个准确率来考核的,当单据的准确率达到这个百分比就可以通过,继续下一步的业务,如果没能达到这个准确率就不能继续进行。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态度以及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单据的准确率可以设置得相对高一点,学生在完成单据过程中可以通过反复检查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予以解决。对于盈利能力,要求所扮演角色的盈利能力相对均衡,也就是出口商、进口商和供货商各方都要盈利,且盈利水平大致相当,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考核指标,因为这个最能培养学生驾驭整个外贸业务的能力。对于业务操作的完整性,每完成一笔业务才给业务能力分,如果在履约过程中,碰到棘手的问题就放弃的话,不仅该笔业务没有了业务能力分,还可能因为之前的操作将以前完成的业务得分拉下来。因此,业务完整性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全方位沟通和资源整合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事实上,国际贸易模拟实验的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在整个业务操作过程之中的,在锻炼业务专业技能的同时其他能力也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5结语

国际贸易模拟实验课对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国际市场分析和决策以及职业综合素养的提高非常重要,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获得其他许多与专业有关甚至无关的能力。因此,根据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的能力结构,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笔者根据自己在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中的实践,针对该课程应该培养的学生能力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模拟,可以自己跟自己做贸易,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色跟其他贸易伙伴交易。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外贸业务的知识和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同时也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等综合素养。第二,让学生选择FOB、CIF、CFR等贸易术语中的一种模拟国际业务,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结算方式如信用证、托收、汇票等等。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和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第三,设置合理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盈利能力的均衡性、单据缮制的准确性、业务操作的完整性来激励学生高质高效地完成每一笔业务,培养学生很好的驾驭外贸业务专业知识与技能和其他如严谨认真等职业综合素养的能力。

作者:侯杰 王小艳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管理学院

贸易论文:实务类教学模式下国际贸易论文

一、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按照要求,课程的教学模式应契合课程的特点,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授课内容的价值。但是,现有的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教学,基本是在教室内完成,其模式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记识或加以基本的理解为主要内容。传统的模式重视实务中的理论和规则而轻实践,强调每门课各自的知识点而忽略课程间的联系,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和案例教学,造成学生感觉专业概念太过于抽象而出现理解困难的问题。实际上,这种问题已在学生的专业资格考试与课程考试中反映出来。其次,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一方面造成知识点零散而不能融会贯通,出现知识点靠机械记忆而不能持久掌握的问题;另一方面,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低下。他们很难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很难清晰地把握对外贸易业务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关键之处,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普遍不能适应广大出口导向型企业用工的需要,从而国贸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劣势日益突出。鉴于此,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需要改革传统的依赖教师讲解的单向传递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注重适应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教学模式的设立内容

教学模式的设立应依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体现素质教育、专业性、务实性和开放性等原则;此外,它还应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实际要求以及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特色。

1.启发式互动模式。

该模式主要应用于理论教学中。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有其规范的理论教学内容。在这部分,理论教学中应改变教师单向讲授的现象,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针对讲授内容,提出深层次的、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辩论,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思维,之后,教师再进行评讲。这种启发式互动模式改善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改善了理论教学的枯燥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其对知识的把握。

2.案例分析或习题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指投入专门的学时用于案例讨论或习题练习,主要用于辅助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为专业学习提供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而案例讨论或习题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国际贸易惯例》课程中关于承运人责任及免责问题可以通过案例讨论方式加深学生对惯例条款的理解和应用;《国际结算》课程安排习题课,让学生练习根据信用证内容来缮制票据和结算单据等。另外,教学案例还可以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体现实务类课程服务区域经济的特点。

3.专题陈述模式。

该模式,指教师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问题形成专题,通过学生课下准备,继而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陈述与讲解的方式,表达学生对讨论专题的观点。该模式目前在研究生教育中被广泛应用,但本科教学很少涉及。该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本身的把握,而且有助于对学生查找文献能力、系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

4.实习实训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应用在实践环节,属于动态参与性的教学模式,具体分为两类方式。一是在校内配有计算机及模拟软件条件的模拟实验室进行,例如外贸流程模拟练习基地、国际贸易结算模拟练习基地、模拟交易中心或模拟实验室等,通过模拟实务流程,让学生能够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业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使其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易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学中,模拟软件的使用率以及与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是决定该模式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另一种实习实训教学,则是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改变以往合作单位被动接受学生实践实习的局面。学校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不仅有助于解决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弊端,增加了学生的工作经验,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与反馈,对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特色有针对性调整,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

5.以赛促学、以考促学模式。

该模式指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竞赛,鼓励学生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并根据竞赛规格与参赛成绩或是考取资格证书的难易含量冲抵学分的教学模式。例如,学生参加教育部与纺织总会举办的“外贸跟单员”大赛,取得一等奖可以折算为1学分,学生考取跟单信用证专家资格考试证书可以折算为2学分等。由于相关大赛或是资格证书的考取必须以对应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所以通过该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成绩,而且可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

三、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构建

1.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是一个体系,除了教学模式本身的内容外,还应有后续评价环节,从而使课程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实现动态优化。学校基于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形成对各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其中,启发式互动模式、案例分析或习题教学模式、专题陈述模式、实习实训教学模式,以及以赛促学、以考促学的模式分别命名为模式1至模式5;一级评价指标(准则层)包括学习兴趣度因素、学习主体性因素、实践能力因素、教学效果因素以及就业能力因素;进而,将各项一级准则细化得到二级评价指标(指标层),并给出影响作用选项,用以反映不同教学模式对提高各二级指标的作用。

2.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应用。

本文所设立的教学模式以2~3个学年为一个执行周期,一个周期后将评价指标设计为一份调研问卷,以每门课程为调研单位,根据指标内容不同,将问卷分为“教师填写”与“学生填写”两部分,分别由开设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的教师与学生根据要求分项做出评判,据此统计出不同教学模式在不同课程中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模式对二级指标“课后答疑率”“、末考成绩优良率”“、降低不及格率”“、考研通过率”的影响作用由教师完成,其余由学生完成。在此基础上,课程组统计调研结果,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统计结果中实现率低的二级指标的原因,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模式。当然,由于受益学生是流动的群体,为了实现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教学模式契合受益学生的实际特点,其评价指标也是一个动态化体系,学校应在每个执行周期后根据受益学生的调研结果查找原因,及时做出调整,从而与学生需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当地经济工作发展需要相适应,实现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另外,由于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评价体系涉及到本科教学的诸多方面和环节,因此,相关教学安排应配合进行调整。例如,本科培养计划和执行计划应相应修订,并体现在教学大纲中,增加新增教学模式的学时,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时间教学的学时、学分冲抵的认定及具体执行措施等,从而保证合理模式的正常运行。

作者:魏冉 单位:中原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