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9 04:50: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专业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现实背景——制度、机制、贡献度的多重需要
1.人才队伍的考核评价制度仍需完善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为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修订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聘任、考核、奖惩、待遇、培训、监督、档案等都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在此基础上,总行又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专业技术资格管理暂行规定》等四个暂行规定,上述实施办法构成了目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的原则性框架。但基层央行在具体实施和实践中,缘于技术岗位、职能部门和专业系列之间的不同,造成事实上的专业工作内容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实践中如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条件、学识水平、专业能力、实际工作经验等进行全面衡量、科学评价,缺乏细化的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估手段。同时,专业技术人员竞聘工作的操作流程也需要进一步科学规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专技人员的科学量化评判,竞聘工作开展才有明确的标准导向和制度依据。
2.人才队伍的聘任机制尚需健全
不可否认,基层央行在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工作中仍存在业绩和能力导向不甚突出、通过专技评委会的推荐依据不够充分科学和“能上不能下”等诸多现状,聘任机制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人才队伍的活力。2011年央行开展工资收入改进完善工作,对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政策倾向明显,聘与未聘尤其是中级职称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影响在不断加大。但目前总行的专业技术管理制度规定,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采取比例限制方式,这就使得基层央行待聘人数与可聘职数的矛盾更加凸显。例如,2014年常州中支行已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未聘者已达16人,而可聘职数仅5个。毋庸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健全评聘机制,突出能力和业绩导向,使仅有的职教用得其所就显得尤为重要。
3.专技人员的履职贡献度亟待提高
目前中常州支行的专业技术队伍是较为庞大的群体,在聘专业技术人员126人,占全体在职人员的83%。但是从工作成效看,专业技术人员较之行政人员,专业职能意识不是很强。在职业履职岗位上发挥争先进位、高效履职作用发挥的不甚显著。而随着央行不断强化履职需要,对专业技术人员综合履职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正如前面所述,目前专业技术岗位缺乏在“技术”层面的具体标准和制度,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层面趋于单一化、操作化,甚至普通化,不能有效地向知识型、复合型、高端型转化。而2011年工资收入改进完善和专业技术人员待遇的明显改善,在大力倡导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能力-待遇-贡献”的相对应的新形势下,专技岗位人员其绩效工资与其岗位奉献绩效似乎不是很对等,这也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加以深入探讨,并找到科学的方法加以践行。
二、关键核心——基层人员考评机制内涵和基本原则
1.突出岗位履职追求业绩的原则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不同于行员考核,既要坚持全面考核,也要突出专业性、技术性考核特点。因此,在设立竞聘量化综合考评积分体系的工作业绩指标时,必需加大工作能力和业绩在考核中的权重,促使专业技术人员将关注点集中在对业绩有更大驱动力的考核指标上。正确引导其在岗位职责范围内专业性、创新性地开展工作,追求工作绩效最大化。
2.定量与定性综合考量和异中求同的原则
首先注重定量考评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通过积分形式,把民主推荐、评委评审、业绩评价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在科学设计指标体系时,考虑中支各类岗位情况,通过合理分配各评价指标分值权重,相对剔除不同专业岗位工作差异影响因素。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在信息调研、制度办法、创新业务、创先争优等专业方面努力取得新的业绩。
3.360度考核和多维度评价的原则
我们在开展中级人员竞聘中引入了360度考核和多维绩效综合评价方法:中支行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民主推荐占比20%、行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专业技术评审委员会评审占比30%、专业业绩量化积分占比50%的全角度百分考核评价。综合不同评价者的意见,有效确保整体评价结果的全面、公正。业绩量化环节则在考核体系中引入自主申报评价,50分业绩积分由个人根据日常已具备的条件能力和取得的实绩进行对照申报,科长审核确认,分管行领导签字把关,整个申报过程充分释放和促进专技人员日常注重提能增效和积累业绩的导向。
三、深入探索——专业技术人员竞聘实践应用及取得成效
1.实践应用
(1)实施全过程的阳光民主公开。民主公开是充分竞争的前提,中支行在开展专业技术系列工作中做到民主公开,实施方案反复征求全行职工意见。经过多次反复讨论和修改完善,统一全体思想后,经党委集体研究才将方案付诸实施。尤其是中级竞聘方案在全行公开竞聘考核内容、程序、方法和考核结果,20%的民主推荐实施民主测评预告制,预先公示申报者的述职报告、个人业绩量化申报表,提前公布测评表样、评委评审参考标准,便于测评人员对竞聘者进行公正负责的评价。民主推荐由全体副科级以上参加,竞聘者进行竞职演讲,纪检、内审全程参与,加强监督,所有投票和打分结果均在一定范围公开。民主、阳光、公开的竞聘考核实施,在全行营造了良好的竞争氛围,推动全体专技人员努力在提能力、增绩效上下功夫。
(2)创新实施竞聘量化指标体系。50%的专业业绩量化考评是本次职称系列工作探索创新的关键,中支行设置的专业业绩量化考评体系突出进行竞聘者岗位业绩表现竞争比较,使得专业技术人员的“绩”能有效用分值进行量化。体系共设置3个评价维度,5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在整个竞聘考核中占50%权重。(右下图)维度1:“基本评价性指标”设置基本素质、业务工作能力两项一级指标,以竞聘者的教育程度、专业工作年限、应具备的基础专业技能等作为关键评价要素,突出基本素质、专业经验和工作能力的成熟度评价,包括学历层次、岗位年限、制度制定、教育培训等8项二级指标。维度2:“竞争性指标”设置专业工作业绩、创新工作表彰两项一级指标,以对竞聘者近三年的重要工作成果、考核结果、获得荣誉等作为关键评价要素,突出对专业工作业绩成果的评价,体现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业绩的“信息、调研、推广等成果”。指标涵盖了“近三年主笔或参与撰写的调查报告、工作信息(编译)被总分行以上录用(含网站、内部刊物),以及总分行正式推广应用项目中的经验或文档”,实实在在凸显了专业技术人员日常业绩。除信息调研这项关键指标外,还包括:上级行交流锻炼、业务竞赛、综合性荣誉等6项二级指标。维度3:“影响性指标”是指影响专业技术职务聘用类的指标,将专业工作中出现重大差错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行员年度考核结果、信访调查等因素纳入影响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
(3)全方位评价创新了专技委评审方式。30%的专技委评审打破以往“纯投票”,杜绝投“人情票”,创新采取多维度要素评价法,设置《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竞聘评委评审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包括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业务工作能力、学识水平、培训表彰四个方面,列明测评细则20项。评委按照评分标准,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材料,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对每位申报人员做出“最适合聘任—90分以上、适合聘任—75至89分、较适合聘任—60至74分、不适合聘任—59分以下”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在规定分数段内进行量化评分。按照竞争比选的原则,最适合聘任推荐人数要求与中支行可聘职数相一致,切实增强专家评价结果的公信力。
2.实践成效
(1)形成了良好的竞争环境。量化综合考评起到了明显的标杆作用,在总积分排列前8名人员名单提交党委进行差额选取研究决定时,考评积分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这必然会引导专业技术人员以量化考评要求为目标,大力提升自身的综合履职素质和专业能力。在“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下,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产生了“鲶鱼效应”,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奋发上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进一步突出了选人用人导向。突破实现从常规考核向业绩考核质的转变,取得了专业技术职务考核评价绩效显性化的效果。更加突出了干什么、评什么、选什么,进一步引导专业技术人员重视能力积累和实践贡献,充分体现“有为才有位”、“实绩定英雄”的用人导向,实现单位与个人发展的“共赢”。
(3)促进了人才队伍的成长。随着正向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加强对岗位工作贡献度,自觉通过中支行人才库建设、信息编译调研、创新项目、金融论坛等途径提振履职能力。两年来,中支行共有2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踊跃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竞争优选更促进激励专业人员围绕量化积分目标努力进取,实现自我管理,从而有效地确立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道路。
四、下阶段努力方向和思路
1.进一步优化量化评价体系
中支行的量化评价体系是基于业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专业技术人员所处的岗位特点、业绩体现方式等还无法进行更加有效的通盘考虑,一定程度上也会出现不同岗位业绩量化评价结果,与其努力程度不是很完全匹配的情形。长期下去会造成有显著业绩的岗位人人争着去,绩效不明显的岗位无人愿意去的现象。必须充分考虑岗位差异,将“隐绩”也列入量化评价范围,促使专业技术人员安心本职工作,力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业绩。
2.努力做到按需设岗和人岗相适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职数按比例设定,与各部门业务岗位的需求不是完全相匹配,聘任的中师与其所工作的岗位需求也不一定完全相匹配,目前尚存在高能低配的现象。下阶段要继续深入研究专业技术岗位需求,将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职数合理地分配到各部门,将应配备而空缺的中级专业技术岗位拿出来进行全行竞聘,进一步细化岗位工作质量和业绩要求,将能力、业绩与岗位要求最匹配的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到相应的岗位上。从而有效地改变量化评价只看总分不看匹配度的情况,不断地提高人岗相适度。同时,加大部门的建议权,对部门需要的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应有一定的建议权,真正通过竞聘岗位吸引专业人才和推动部门履职绩效提升。
3.建立业绩评价跟踪制度
竞聘不是终点,只是导向,从本质上来说竞聘的过程只是引入竞争机制,能较科学、显性地对专业技术人员以往工作进行评价,不能代表专业技术人员未来的工作绩效。要防止“能上不能下”和“业绩大滑坡”。必须建立业绩评价跟踪制度,看聘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否仍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改变以往评价就是发放考核表,掌握一些无关痛痒的信息等低端层面。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基本评价要素,以激励、人文管理为基本手段的现代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竞聘成功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实行试用期制,通过考核,比较竞聘前后一年的表现进行准确,对表现明显退步的要坚决解聘。同时要探索专业技术人员全员竞聘方式,既要体现业绩和能力,又要防止竞聘变化过大而引起的不和谐,真正使竞聘成为专业技术人员聘任的主要途径,使综合量化评价成为竞聘中科学、准确的标尺和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作者:姚军 沈莲 韦星 吴迪菲 单位: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
一、为什么要选用产品引领法
在中职教育改革中,可分为“理论为实践服务”、“理论和实践同行”以及“理论和实践结合”三个理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大都采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理念进行教学。其中,“理论和实践结合”又分为以下三种:“项目课程”、“任务进行引领课程”以及“学习进行引领课程”。其中任务进行引领课程又被叫做任务先导课程,它是以工作任务为重点对学习进行组织教学,从而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引领式的学习,并养成相应的职业习惯。
有些学校在进行课程示范过程中,对相关的技术课程也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进行课程设计。经过调查显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并通过实践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但同时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所占用的时间、空间较多,由于教学课时固定,就会使得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时间受到影响,削弱学生的创造力;第二,对知识体系的建设不明确,导致教学中系统性不强,从而影响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三,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出版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材对课程的适应能力较弱。同时,这也是实施产品引领法的最主要原因。
二、产品引领法具有的特点
产品引领法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学生最为感兴趣的产品为主要引导,从而进行各章节的开展工作,并对课程进行模块教学。由于课程中的知识都来源于在生产中的实践,教学就是将技能、知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知识链条。并采取类似于产品设计的的过程对知识和课程进行设计、安装以及调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知识进行边学边用,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于此同时,通过这种产品,还能将基础课程融合到实践中去,进而将涵盖在实践活动当中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达到了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对于那些没涵盖在实践活动当中的知识,就要在实用电路的引领下进行工作开展教学。其中,所谓产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而是为了针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自行设计制作的教学课程用品。
同时,为了提高对教材的适用程度,在对中职教材进行编写过程中,可以考虑依照传统教材下的课程教学的章节顺序,对本产品的重点应用知识做出深刻的剖析,并制定出在对本产品进行调试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培训重点知识,从而使教材具有相对的系统性。若是在制定的产品中,没有涵盖其中要求的章节知识,就要以某一个实用电路来进行引领。在应用产品引领法进行编写教材时,可以依照产品传统的教材进行编写,也可以根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制定出产品设计的方案。这种课程教学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对相应的知识基础、技能和实践进行相应的结合,从而使得知识更具系统性,便于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掌握,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三、产品引领法进行产品选用的原则
如何对产品进行选取是产品引领法进行设计的最重要部分,同时具有统领整个体系的作用。设计出一个好的产品,就如同于找到了对知识运用的方法,将知识转化成了相应的能力,并将知识和实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有益于对相应的技术能力进行培养。
(一)涵盖性原则
涵盖性指的是对知识的涵盖性,也就是具有知识内涵的丰富性。也就是说,所选用的产品要在最大程度和所学习的课程进行进行良好结合。
(二)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原则
这里所说的实用性就是指,所要选取的商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最好是在市场中进行销售的产品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产品等等。岗位针对性指的是,所要选取的商品要符合教育部颁发的有关规定,并提出相应的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原则。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培养之后,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增强对职业的适应能力。
(三)可展示和趣味性原则
在进行产品引领法进行教学时,要保证所选择的产品要能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要求产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在对学生讲解绪论课的时候,就要将所选择的产品带入到课堂之中进行演示练习,从而吸引学生听讲,激发出学生进行学习的欲望。将此产品的理念贯穿至整个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去,从而对学生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可实施性原则
可实施性原则指的是在课程设计中,便与课程实施的原则,也就是便于教师进行教学,便于学生进行制作。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生进行课程的综合实践中能够对所学的文化知识能够很容易地记住,从而对其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和训练。
(五)校企间进行合作的原则
在对产品进行选择和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聘请有关的企业专家参与进来,从而使选择的产品能够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适用性和岗位针对性。
四、产品引领法在中职教育中进行运用的注意事项
(一)正确处理性价比和知识涵盖性之间的矛盾,并将知识技能放在首位在进行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相应的性价比和可靠性,对所选择的元器件和电路要尽可能减少;若是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要使设计的课程对所包含的知识点要尽可能多地涵盖进去,于此同时,要服从知识技能对产品的涵盖性原则。另外,在进行教学时,要对这一产品和在进行生产时的实际相结合,并重点强调其中的差异性,对情况进行说明,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导和歧义。
(二)注重和其他方法进行结合,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应该认识到,产品引领法是一种对课程教学进行宏观统领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了增强对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对之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并和其他方法进行结合,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的优良环境。进行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三)对校企之间的合作引起足够重视,实现校企之间对接中职毕业生,是国家未来的蓝领,实践能力对其十分重要。截止目前为止,在国内,已有很多中职院校提高了在课程设计中的实践课的比例,但和国外的教学设计相比,效果性还不明显。同时也造成了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和企业进行很好地对接。所以在将产品引领法应用到中职电类专业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时,要注重和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
在产品引领法被应用到中职电类专业技术课程中时,在各门课程中的应用难度各不相同。其中“电路基础”最为困难,“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相对来说较难,而“单片机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所以我们在将产品引领法应用到中职电类专业技术课程中时,不但要遵循课程进行设计的原则,还要按照不同课程的难易程度对课程进行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王琪 单位: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
1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广告领域中的应用
生活中,传统的大众广告载体如:公交车车体、LED灯看板、广告牌等,所传播的信息都是静止的单向传播,无法实现主动吸引人们注意的广告需求,对消费者的信息传递很有限,只有使用数字媒体技术让原本静态形式的广告内容动起来,塑造最佳的视觉效果,才能主动获取消费者的注意,进而加深人们对广告内容和广告产品信息的印象,而且信息时代下,只有多样性、动态性以及艺术性的影视广告才能真正的满足大众的需求。影视广告的剪辑、制作和传播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例如:在影视广告中应用数码技术使广告制作更加高效,高清技术的应用使广告传播的视觉效果更佳,因此,可以认为数字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影视广告的发展,使其在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不仅增加了影视广告的创新性,同时也提高了影视广告的表现张力和整体时效性。当前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脑白金职业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技术运用探究文/刘崇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和交叉学科也迅速发展起来,逐步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的认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大规模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占据了普通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探讨职业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技术的运用对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摘要系列的宣传广告,该广告中的男女主角以一种卡通形式出现在画面中,语言与动作充满诙谐,同时引入一盒跳动的产品,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人们的眼球,观众随着广告的节奏一步步加深对该产品的印象和认知,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该产品在市场上长久不衰,这也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广告中的巨大的作用。
2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的另一大应用则是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电子商务的产业化发展是人们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购物的愿望,如果现在的网站通过使用媒体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购物商场,将网店中的产品以三维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消费者对商品进行全方位的浏览和仿真使用,一定能够迅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例如:现在的B2B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就是受阿里巴巴的影响,形成了当前的网站风格和布局,国内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则是受淘宝网的影响,这些网站的机械模仿毫无创新可言,极易使消费者产生视觉疲劳。而苹果博览—3D商业街网站的建设风格与目前主流的电子商务系统有很大不同,更容易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也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子商务领域并没有运用三维展示的形式,但是数字媒体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的图片和网上银行的协调已经足以说明该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巨大潜在价值。例如,建筑漫游技术就如同3D游戏一样,运用三维展示的方式,可以让人进入虚拟的展示空间,切实地感受建筑群内漫步的体会。21世纪是信息时代,因此我们可以相信,电子商务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充分结合必将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深刻的变革。
3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各阶段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多媒体工具的应用,使得教学资源逐步向全球化发展,并将教学工作改变为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教学个性化以及管理自动化等,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对一辅导模式,增加了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学生更容易全面投入到课堂氛围中,产生强烈的主动求知欲望,为当前教学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数字媒体技术在娱乐领域的应用
信息时代下,最受人们喜爱的娱乐方式要数休闲游戏,而数字媒体技术在群众休息娱乐领域的应用涉及范围极其广泛,如:视频、聊天、微信、QQ等,这些交流平台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使远程交流和沟通成为现实,但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这些交流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部分人开始出现自我屏蔽,人们的沟通能力逐渐下降,加大了融入社会大家庭的难度,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在娱乐领域的应用需要把握平衡度,不能因为技术的进步影响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
5数字媒体专业的展望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较为年轻的专业,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思想也不够成熟,因此职业院校在开展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时,应破除一些不适合当前教学发展的模式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寻符合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需要兼具文科艺术和理科素养,与艺术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工科的基础,与纯工科专业的学生相比更注重人文精神建设,因此数字媒体专业教学课程的设计要两种学科同时发展,不可偏重,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本学科长久、良好发展的教学体系。
6结束语
目前,数字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当中,为社会经济建设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很大力量,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更加灵活、高效,职业院校在建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时,要紧密文理科的知识融合,不断深化和改革教学体系,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作者:刘崇健 单位:湖南省怀化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一、加强学习,善于学习是提高技能的捷径
在掌握了熟练的操作技巧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认真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同时我还订阅了《中国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实用文集》、《有线电视维修手册》等书籍,从中学到了一些知识,平时利用互联网查阅有线电视相关资料,网络组建、故障排查方法等,使自己不断吸取新知识,从而应用到实践中,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有线电视原理、光纤有线电视技术、光同步传输网络技术、交互式有线电视业务传输技术等高新科技知识。在学习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把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我县在加强有线电视网络管理,降低网络运营成本上非常重视,作了很多思考,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引进的新技术,在领导的安排下由我先运用,功能、性能等正常后,再在单位上组织技术员学习,推广使用。1999年引进了成都捷讯加解扰控制管理系统、有线电视用户档案管理系统;2002年引进了武汉牧马人可寻址控制管理系统、有线电视语音故障申报系统、西结可寻址控制管理系统;根据乡镇并网的需要,2004引进了成都捷讯可寻址控制管理系统。为依托传统有线电视网络拓展双向业务,2006年引进了杭州雷科通易线宽技术;牧马人(EOC)技术。
二、努力苦干、扎实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多岗位锻炼是提高技能的催化剂
刚参加工作,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有线电视网络技术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从简单的安装、维护工作开始,勤练基本功。参加工作十年来,始终坚持从学习到实践再到学习实践的过程。通过多年的历炼,使自己成为一名理论知识丰富,实战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工作十年来,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技术岗位实践锻炼:
(一)、有线电视组网、并网工作:从2000年起,先后完成了沙桥、车子塘等18个村委会、62个自然村的有线电视组网、并网改造工程。工作中,能本着“求实、创新、优质、高效”的宗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克服了种种困难,按质按量的完成了工程任务。受到了单位领导的好评。通过此项工作的开战,使我的组织协调能力,业务工作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二)、前端机房值机维护工作:为确保前端机房设备正常运转、同时保障有线电视安全播出,在每次安全播出应急值班期间,我都被抽调到前端机房负责监测工作,工作中严守工作纪律和操作规程,及时准确处理各种故障,从而使我县的安全播出得到了有力保障。
(三)、农村有线电视大联网工作:2006年公司成立了数据业务部,由于我业务扎实,成绩突出,被聘为该部主任。2006年是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年,我部的主要任务是开拓农村市场,对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进行开发、联网、组网工作。我充分发挥了能吃苦,业务精的特点,带领部室成员深入农村,从用户宣传发动开始到干线杆路的规划、网络路由图设计、工程预算、施工验收、工程结算等全部程序由我一把抓。一年来共架设干线光缆及电缆80多公里,组织协调栽水泥电杆500多棵,组建的新农村用户网覆盖了9个村委会,53个自然村,发展农村新用户2700多户。是我县历年来发展有线电视用户最多的一年。
(四)、数字电视、宽带网业务运营维护工作:参与了2002年的城区有线电视光纤干线网络的升级改造工作,在此基础上我县于2002年5月组建并开通了县委、县政府的互联网业务,从网络的组建到日常维护,我的专业技术得到了充分发挥,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从2005年开始,我县加快了广电综合业务干线网络的升级改造,对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进行整体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双向改造,形成了网络层次分明,标准统一、性能优化,安全可靠的接入分配体系。我带领科室成员开通双向数据点120多个,电视光接点50多个,使网络基础得到夯实,网络综合性能得到了提升。
三、结束语
过去的18年,是我县有线电视事业蓬勃发展的18年,也是我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的18年。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是我的座右铭,在自己的岗位上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如果固步自封,不求进取,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和实践阅历都将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只有进一步加强学习才能使自己适应时展的需要,适应广播电视网络化、数字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思想成熟、技术熟练、多方位发展的技术人才将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作者:冯兆清 单位:云南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南华支公司
一、翻转教学实践
1.1积累优质教学资料
中国石化远程培训系统日益完善,其强大功能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平台。近年来,油田板块在推广混合式培训的过程中,优选了许多课程在远程平台实施远程直播,还专门为专家录制远程课件,在远程培训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教学资料。2013年项目组举办了第一期中国石化物探技术专家专题研讨班,当时邀请到了来自美国休斯顿大学、CGG法国地球物理公司、ExxonMobil公司、西方科奇斯伦贝谢中国分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的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家千人计划多名学者,培训期间共录制了包括“多波勘探与地震各向异性技术及其在非常规油气藏中的应用”、“地震监测及其在体积压裂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等六门优秀课程,一方面是为了扩大企业受益面,实现知识共享;另一方面则主要为后期开展翻转课堂提供优质资源。这些课程内容具有前沿性和针对性,深受学员好评。比如,学员评价CGG法国地球物理公司首席地球物理师的课程是在用数据说话,展示了国际一流地球物理公司的专业水准和服务精神,具有深刻的国际学术视野;评价西方科奇斯伦贝谢中国分公司技术总监的课程体现了“小思想带动大发展”的理念;评价国家千人计划学者是大师风范,课程内容深入、水平高,表示要学习其尊重科学、耐得住寂寞、不气馁、不放弃、不盲从权威、专注于做学问的精神。2014年再次举办物探技术专家专题研讨班时,这些课件为培训项目开展翻转课堂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料,也有效解决了受地域、时间等诸多因素影响,师资聘请难的问题。
1.2优化教学环节设计
翻转课堂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重新建构学习流程。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学习都是课上“信息传递”,课后“吸收内化”,而“翻转课堂”对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由课上改成了课前,而“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但流程的改变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要想真正实现在课堂上的“吸收内化”,还需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下一番功夫。在物探技术专家专题研讨班的方案设计过程中,项目组在学员和教师两个层面分别做了如下工作。
1.2.1明确学前作业
项目组在确定学员名单后,立即在远程培训系统注册远程班级,将2013年录制的六门课程上传,并在培训录取通知学前作业一栏做出如下明确要求:“登陆远程平台,于开班前完成‘多波勘探与地震各向异性技术及其在非常规油气藏中的应用’和‘地震监测及其在体积压裂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等六门课程的学习,并深入思考,针对每一门课程结合企业实际提出1-2个问题,培训期间项目组将聘请专家进行课堂答疑,不再组织专家授课。”
1.2.2优化课时结构
过去培训课堂中常存在两种不良现象:一是学员在流动,课程内容始终不变,知识更新程度差;二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课堂互动效果差。物探技术专家专题研讨班项目组在与教师的深度沟通中,明确将课程分成讲授和答疑两个部分,讲授部分仅占1/3课时,主要围绕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和上一期课程回顾中学员提到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探讨的相关问题;答疑部分占2/3课时,主要围绕学员在远程平台课程学习中结合企业实际提出的问题。通过课时结构的优化,很好地改善了课堂讲授的单一模式,营造出了课堂互动的良好氛围,通过课堂互动答疑,学员们提出的问题都得到了有针对性的解答,受到了授课教师和学员的一致好评。
1.3教学实施的把控
做好上述几个环节后,在具体实施前项目组还应当对远程课件学习情况进行摸底,帮助学员强化对课程内容的记忆、吸收、思考。在物探技术专家专题研讨班,为了提高翻转课堂的效果,确保课堂互动答疑环节的质量和进程,项目负责人在开班第一课就采用团队列名法开展结构化大研讨,针对远程课程学习的内容,引导大家通过独自思考、轮流发言、积极评判、集体决策以便查找难点、收集归纳问题。最终,大家围绕“老区深层勘探物探技术”、“非常规物探技术”、“山前带地震技术”等多个方面提出了16个具体问题。项目组课后及时对问题进行归类整合,将问题的侧重点与专家的核心研究领域相结合,将问题分发给相关授课教师,请授课教师提前思考,在授课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答疑,提高课堂答疑质量。学员课后这样评价:“项目组通过团队列名法帮助大家查找分析问题,这种教学形式很好,基本上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就把当前涉及到的疑惑和问题全都列举出来了,方法不错,老师通过课堂解决了大部分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针对性和实用性都提高了。虽有个别问题不是一下可以说清楚的,但不妨碍教学本身,将在明年开班时把未解决问题结合进去。”
二、推广翻转课堂的着力点
2.1关注教育理念的变革
当下许多教师认为原本面授的课程都制成了视频课件,翻转课堂的使用是否就替代了传统教学?因为这样的顾虑从而对翻转课堂产生了排斥。事实上,翻转课堂颠覆的是传统教学面授这样一种单一模式,而不是替代传统教学,很多视频资料的学习并不能完全解决学员的疑惑,翻转课堂的实施是进一步促进学员的“吸收内化”,实际上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促进和引申。成人培训中翻转课堂的出现首先是对教师本身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师须从传统的圣人角色转变成导师,这一角色的转变使得教师必须要有勇气打破自己和传统教育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让自己处于一个新的、内心没有确切把握的动荡状态之中;同时,学员的角色也须发生实质性转换,要强调学员个体在学习进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可以确定的说,如果没有主动性,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根本无法进行,必须明确对学员提出主动操作和主动思考的要求。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技术,它的推广无需制度,而在于唤起教师与学员的学习需要。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教师与学员首先突破传统教育理念,并坚定教育改革的方向,才能推动新型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2.2关注教学视频的质量
相比之下,在碎片化学习时代,员工更喜欢主题明确、问题突出的微课和微视频。我们可以将目前原有的远程课程进行分解,分解出诸如概念篇、前沿技术篇、针对具体问题解决方案的案例篇等不同的微课程,以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每一个视频资料做到短小精悍、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比如,“油藏地球物理新技术研讨”这门课程,目前课时总长达120分钟之久,我们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将课程有机分解成“国内外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发展”、“垦71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应用”、“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明天”等多门微课程。
2.3关注课程设计
从严格意义上说,翻转课堂是混合式培训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二者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工学矛盾,都强调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但翻转课堂与混合式培训亦存在本质的区别:混合式培训更侧重于项目整体的设计,线上课程的学习可能是为了促进面授效果,亦可能仅是为了扩大补充知识面,抑或受到时间、地域或课时量等方面限制等因素;而翻转课堂更加精于课程本身的设计,实施翻转课堂的最大目的是为了提升面授环节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课前是否进行了在线学习,以及学习的要求和深度都直接影响到面授环节的质量。所以,实施翻转课堂,一定要关注到课程的细微设计。物探技术专家专题研讨班“翻转课堂”之所以获得学员好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项目组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强调课时分配比例,强调学员前期学习的成果,使得课堂有针对性的讨论很好地实现了学员“吸收内化”的过程。项目组专门设计结构化研讨,引导学员深入思考、集体整合、挖掘问题,并进行问题与师资匹配等做法,都很值得借鉴。
作者:盛湘 单位: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
一、油船腐蚀的类型分析
(1)普遍腐蚀普遍腐蚀通常是指发生在没有涂层或是涂层失效的油船船体构件的表层。该腐蚀类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腐蚀的厚度尺寸比较大,分布较其他类型更均匀、更持久,但又不便从外观上对腐蚀程度做出定量判断。(2)点状腐蚀点状腐蚀即为局部化的腐蚀,多发生于油船舱室底板或相关构件相对更容易积水和潮湿的部位。通常情况下,发生在涂层部位的点状腐蚀锈坑直径小但比较深,而发生在非涂层部位的点状腐蚀直接较大但锈坑较浅。(3)槽状腐蚀该腐蚀类型属于局部线状腐蚀,主要发生在构件交接的水流不畅或水流过快处,也容易发生在挠曲变形的舱壁板的平面或垂直构件上。(4)焊接腐蚀属于金属电化腐蚀,多发生于手工焊接的焊缝及热影响区附近,尤其是焊接存在缺陷的部位。
二、对油船腐蚀产生影响之因素分析
防止腐蚀是维护和保养油船结构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应当重视对其腐蚀规律性的分析研究工作,笔者经过一定归纳总结,认为对油船腐蚀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洗舱频率经过一定时间的持续作用,原油能在油船舱内部件表层形成保护油膜,但高频率的清洗油舱往往能在一定程度对这些油膜造成破坏,以至使部件暴露而加快腐蚀进程。(2)洗舱介质常用的洗舱介质包括常温或高温的海水,当然还有原油,而几乎所有的洗舱介质都会对保护油膜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其破坏力的强弱又以原油最小,而高温海水破坏力最强。(3)油货成分一般来说,具有更强黏结特性的油货更有利于油船的防腐,而黏结特性较差或甚至是含硫含水含氧较高,则往往产生相对较强的酸腐蚀作用,尤其在原油卸载之后会表现的更为明显。(4)压载情况通常认为,油船的腐蚀程度和舱室的压载时间是成正相关的,同时,如果压载水如果发生污染繁衍有大量微生物的时候,会加快腐蚀的速度。(5)舱温湿度邻舱温度越高、空舱湿度越大,腐蚀的速度也相应更快,另外,在无水的条件下,阳极保护装置不会发挥防腐的作用。(6)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一样,只有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阴极保护装置才能正常发挥功能,因此,不能对舱室的上部区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7)涂层脱落如果舱室的涂层发生区域性的脱落,那么该区域的腐蚀程度会加速,甚至比相同条件下的完全无涂层舱室表面的腐蚀速度还要快很多。(8)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方面,如果未能对流水或积水区域做到很好的处理,或是因构件的刚性问题产生屈曲的现象,都能导致腐蚀的发生。(9)离港到港正常情况下,货油到港后都要进行频繁的洗舱,基于前文的分析,明显油船到港的腐蚀概率要比离港时高。
三、油船防腐技术探讨
油船的腐蚀防护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油船的寿命和运输安全。其防护措施包括从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计到表面和阴极保护等多个环节。针对船体受腐蚀的影响,其防护系统有两个大的组成部分,分别为防腐蚀涂漆系统以及阴极保护系统。
(一)防腐蚀涂漆系统
船舶的防腐蚀涂漆系统即是指通过合理选择船舶涂料,确立科学的涂漆工艺,最终在船舶各个部位的钢铁表面形成完整而致密的涂层,并以此来隔断与腐蚀环境的接触,从而对船体起到防腐保护的系统。当前常见的传播涂料包括水线涂料、甲板涂料、船壳涂料、饮水舱涂料、油舱涂料、压载水舱涂料、防污涂料等多个品种。其中,用于水线以下的防腐蚀涂料又分作三个大类:⑴油性和沥青类的传统型防腐涂料;⑵高性能有机防腐涂料;⑶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以改性环氧树脂涂料、玻璃鳞片涂料、无溶剂环氧涂料、氟树脂涂料等为典型代表的高性能水下船底防腐涂料,这些材料目前已普遍进入了工业化的生产应用。另外,水线以上的防腐蚀涂料通常表现出更好的耐久耐候性,而且其保光保色效果也不错。
(二)阴极保护系统
通过采用一定的措施,可使船舶与海水直接接触的整体部位变成阴极,以此保护钢铁船体减少或免除受腐蚀侵害的效果,该方法即为船舶的阴极保护。阴极保护系统主要有牺牲阳极和外加电流两种保护策略。(1)牺牲阳极保护技术。牺牲阳极保护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具有更低电极点位的金属或合金材料与船体钢铁部位进行连接安装,并以牺牲安装材料为代价保护船体构件钢材不被腐蚀的技术。该技术对于船舶浸水部位的保护效果最为明显,所以应用比较广泛。该技术对船舶腐蚀的保护效果取决于所用阳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优良,就当前来看,锌铝镉三元合金、高效铝合金阳极以及铁合金阳极是最为常见的阳极材料。在阳极材料型号和数量的选择方面,视船舶的船型而定,但都应充分考虑各部位的形状、面积和环境情况等因素。牺牲阳极保护技术因为毋须外加电流,所以不会对临近的设备造成任何干扰,其施工过程也非常简单易行。以新型的铝合金阳极替代传统锌合金阳极是该技术既定的发展趋势,技术的实现,不仅更有利于保护寿命的延长,而且可大大降低保护费用的支出。(1)外加电流防腐技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防腐技术是用只起导电作用的辅助阳极替代牺牲型阳极材料,该辅助材料不会在使用的过程中被逐渐溶解,具体的做法是在它与船体钢材构件之间外加一直流电流,并利用海水形成电流回路,通过保护电流的输入而实现对阴极的保护。该系统由施加外加电流的恒电位仪、参比电极以及不溶辅助阳极构成,可较好地实现将船体的电位始终维系在合适的保护电位范围。该技术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具有较长的保护寿命以及较强的电位电流可调节性,因此愈发得以广泛地应用与船舶的腐蚀防护。但目前在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两方面有所欠缺,这些也是未来此项技术需要着手改进的地方。
(三)其他油船防腐措施
(1)减少和防止无利于腐蚀防护的不当操作。现实中,船舶的个别部位会发现有快速的异常穿孔,究其原因,当然可能是由于钢板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而不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但更常见的原因则是由于人为的不当操作所形成的电腐蚀现象。人为电腐蚀多发生于有违操作规范的单双线电焊焊接或其他不正确的焊接施工,导致焊接电流从船体的水下外表面向海水转流,从而造成对船体钢板的腐蚀。所以,规范焊接施工是提高船舶防腐能力的必然选择。(2)减少不同类型金属的直接连接。就构建船舶的金属材料来看,其类型是比较多样化的,在综合利用钢、铜、铝、钛合金等材料的情况下,很难完全避免各种材料间的相互接触,在各种构件内外表面存在海水的情况下,发生电偶可形成腐蚀,导致负电位构件材料快速溶解。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在船舶上,需尽量采用合适的电绝缘防腐材料作为连接的中间材料,可对此种船舶的腐蚀类型起到一定防范效果。(3)对油船腐蚀进行监测。船舶的腐蚀监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是对船体腐蚀状况的监测以及对腐蚀防护效果的监测。其中,船体电位监测技术可对船体的阴极保护状态实施监测;利用X射线或超声波技术可对船体钢板厚度和钢板腐蚀坑深度进行实时监测;其余还有水下电视监测系统和热波成像监测系统等。
随着科学专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由美国国防部建成的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开始投入使用。这种导航系统主要通过测距和定时进行空间交会定点,并以此将实时、连续和高精度的三维坐标、速度及时间信息提供给世界各地的用户。此导航系统的应用及推广,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发展。
一、GPS系统组成及优点
GPS定位系统主要是由工作卫星的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及用户部分组成的。这三部分分别具有独立的功能和作用,同时各部分之间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定位系统。
GPS地面接收机接受天上四颗以上的定位卫星的电磁信号,接收机可根据所接受到不同卫星之间信号的时间差,准确的计算出接收机该时距离各卫星的距离。由于GPS卫星在空中位置可知,因此可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将卫星位置和已测出的距离进行换算,确定接收机在地球上的位置,包括经纬度、海拔等地理信息。目前,GPS导航系统已开始应用于考古测绘、农业生产、城市交通及国际战争中。如在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地区,因其是汉魏遗址,所以是考古重要地点,文物保护部门利用该定位专业技术,对遗址进行精确定位,并将遗址群绘制成为平面彩色图系,不仅使数据精确,更节省了人力物力;城市交通上以上海为首,历史性的跨入了“卫星时代”,交通部门可通过卫星定位对城市车辆进行定位,方便政府部门的管理,更便捷了百姓生活;国际战争上,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准确计算敌方阵营及重要部署,能顺利开展战争,给敌方造成致命突袭,有力把握住战争局势。
现采用的最新GPS卫星定位系统,能对发生的各种复杂变更情况较快适应,节省时间,避免人力损耗,能克服传统测量方法所存在的弊端,对动态监测过程能够真正实现数值化和信息化。在工程测量实际测绘过程中,GPS系统不只可以用于测量和导航,同时可用于测速及测时。GPS定位系统在测量过程中具有如下优点:
1.测站间的相互通视是传统测量学中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但在利用GPS定位系统过程中,避免了测站间的通视问题,能够使选点更加方便灵活,并使造标费用大大节省。
2.定位精度较高。GPS测量的优越性能随距离的增长而愈显突出。在一份对北京土地开发项目实施中,所要开发地区涉及10个边远郊县,而且多数位于山区地带,工作人员进入该地区后,易迷失方向,难以定位。通过GPS测绘专业技术的使用,可在50km以下的基线上,相对定位精度达到百万分之一上,在100km以上的基线上,定位精度达到千万分之一,轻松解决定位难问题。
3.定位迅速。利用该定位系统进行静态相对定位时,对20km以下的基线,快速相对定位通常只需20分钟;在动态相对定位时,完成初始化工作以后,可任意时刻对流动站进行定位,观测时间仅需几秒。
4.全天候工作。利用该专业技术进行观测定位的过程中,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也不会因天气状况影响观测效果。在平面控制测量的过程中通常以导线如结点、闭合导线的形式进行测量;在重要构造物测量时,通常布设成线形锁、三角网的形式。
二、工程测绘过程中GPS专业技术实施
1.工程测绘选点与标志的建立
在选点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要求:点位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带,同时保证该地带视场要开阔;在对电磁波有干扰的地带不宜选点,如高压线、电视台及大面积的水域地带都将干扰电磁波的接收,在选点时不容忽视。
2.工程测绘外业的观测
GPS的对外观测作业主要有天线的安置、实时观测及对观测结果的记录等。
2.1安置天线
安置天线过程中主要注意对中、定向、整平和对天线高的量测。在静态相对定位的过程中,要把天线架设在三脚架上,并在标志中心的上方进行对中,同时保持基座上的水准气泡在居中位置。调整天线定向过程中,要确保定向标准线正向北方,误差小于5度。测量天线高时,应从相位中心量起,直至观测点的标志中心,此段垂直距离即为天线的垂直高度。
2.2观测作业
在进行作业观测任务时,及时捕获卫星的信号,并实时跟踪处理,获得定位所需的信息和数据,在安置完天线以后,为确保电源和接收机的正常开通,要将接收机安置在离天线不远的安全区域内,在开启电源进行观测时,要保证系统已检查无误。
2.3数据处理与成果校核
为了保证对外观测的质量和预期定位精度的实现,对观测成果的校核成为一重要环节。在结束观测任务以后,要对获得的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校核,对出现的不合格的观测结果要及时采取补测措施,经确认数据无误后,方可对数据进行处理。
三、GPS工程测绘实施实例
1.GPS用于大桥的控制测量
作为对长江两岸鄂州市和黄冈市起连接作用的鄂黄长江公路大桥,在建造初期为使施工及设计便利,采用GPS专业技术对首选方案Ⅲ、Ⅳ桥位进行Ⅲ等平面控制测量。以双大地四边形布网作为设计方案。与江面垂直的长边约为1200m,平行的短边约为500m。双大地四边形与两个国家Ⅱ等以上大地点联测。
在平差处理以后,控制网的精度通常为:误差在最弱点位中为1.93cm,在最弱边长相对为1/113000,使Ⅲ等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得以了满足。
2.GPS测量用于导线控制测量
在河北境高邑至邢台段的京深高速公路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坦荡平整,最大相对高差在20m左右,平均海拔大约在50m,境内分布较多村庄。植被多为小麦及田间行树并密集分布着机耕道和公路。
在导线测量过程中,采用三台Wild 200 GPS接收机,采用点连接方式开始作业,三台接收机同时作业。完成作业后,使其向前滚动。
3.GPS测量用于密林、密灌地区路线控制测量
由海南中线新建公路海口至屯昌路段德测设中,从石山到永发镇有20km距离,覆盖较厚的植被,其中有剌密灌、荔枝、龙眼、杂草地较多,人迹罕见,并分布大量火山口。这种地区几乎没有可能使用红外仪导线进行测量。为提高高等级公路测设质量,采用GPS沿路线每隔2km作一对GPS点,这一对GPS点应保证足够的水平通视距离。
在这2km一对的GPS通视点的建设下,可在此基础上前后各支出不超过1km进行放线测设工作,以此不仅能够保证工作的测设质量,又能使作业的劳动强度大大减小,缩短了测设周期。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信息化建设研究
(1)科学储存各种数据。在构建信息化体系过程中用微型桌面关系数据库,确保其和原来的Windows系统有机配合,可以合理使用系统内部各种资源,且对配置要求不高。同时存储方式较单一,一般而言Access管理对象主要包括窗体、宏、模块、页以及报表等,上述所有对象均存放在后缀是.mdb的一个数据库文件夹内,便于用户进行操作管理。其次,Access是个主要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其面向数据库系统中各项功能并进一步将其对象化,然后将数据库所具备的相应管理作用集中封装入不同种类的对象体系内,整个应用体系主要由各种不同对象组成,各个不同的对象属性不同,并定义不同对象行为。利用对象方法与属性可以有效操作管理数据库,进一步简化用户开发工作。同时,Access还是一种可视化工具,其整体风格与Windows较为相近。这种系统还为用户提供查询、表及报表生成器,表向导、窗体向导及查询向导等各种工具,操作极易掌握。此外,Access可以说是将Windows系统当作基础的情况下进行集成开发,其集成了各种不同的向导工具、生成器工具,可以提供工作者工作效率,有利于构建各种数据库,确保用户的各项应用工作顺利实现。
(2)其检索各种资源的速度非常快,且十分精确,查询检索界面十分独特,将映射与筛选两种功能合为一体,用起来精准迅速。且由此开发形成了Socket应用程序服务器,签署了相关Tcp/Ip协议,将一系列商业逻辑及时输送到用户应用程序体系中。其不会受到网络防火墙的约束,使用这种形式是商业逻辑调用对象的一种重要方法。
(3)安全性与可扩展性。Socket用成熟的商业化加密形式,能够随机更新密钥且不会受到系统约束。而用户口令用单向加密形式,可以确保整个系统具备较高的安全系数。此外,因为用应用程序服务器,客户端能够随时升级无需改动用户接口。
(4)信息化建设体系组建了职称评定、审核的应用管理平台,并形成了职称评审条件的量化规范性数据库,让整个评审工作流程更加规范,促使其向着智能化、电子化、程序化及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实施智能化审核查询与统计分析,真正达到了网上无记名投票的目标,促使数据输送统计分析变得更加便捷,有利于各种数据管理程序的电子化。
2.结束语
建设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信息化体系,形成职称评审各种条件的量化数据库类型,从而让评审流程变得更加规范,电子网络化管理评审工作。同时这种体系进行智能化审核查询,统计与预测,并采取网络无记名投票制度,提升了数据输送统计分析的速度。
作者:王冰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职称考试工作办公室
1岗位指数紧缺
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共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四档十三个级别,其中正高级占20%,副高级、中级各占35%,初级占10%。岗位总数的核定以学校的编制总数为准。许多高校的编制数一直是七、八年以前甚至十多年以前核定的编制,所以当年的编制数已远远不适应现在高校的发展需要,学校的发展需要大批引进高水平人才及自我培养人才作为保障,而受到整体岗位指数的影响,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无法正常晋升到高一层次的职称,只能等到高级别职称有退休人员空出岗位后才能替补评审及聘任。同时由于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普遍较高,博士中级初聘不占岗位指数,10%的初级岗位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极大的中初级岗位浪费,同时也影响了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要解决此问题需相关行政部门给高校按实际情况增加编制总数,以增大岗位基数,从而增高级别岗位指数。如增加编制方案有困难不能执行的情况下,应采取对高校进行岗位总数控制的方式,各级别比例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避免岗位闲置的情况出现,还能够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2聘任条件的引导作用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事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的引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很多高校的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条件的制定,只是着眼于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成果有哪些,根据水平高低划分出相应级别,没有任何成果的也可以聘到相应层次的最低级别,这样就不能完全发挥专业技术分级聘用工作的激励作用,同时,也不能起到任何引导作用。要解决此问题,首先学校要制定整体发展目标,确定学校要达到的层次,从而确认到达预期的层次需要什么样的高水平文章、项目、获奖及荣誉称号,把这些科研成果需求融入到各级别岗位聘任条件中去,尤其是正高级岗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用工作的引导作用,避免专业技术人员在取得专业技术职务后出现“一劳永逸的思想”,敦促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在高水平领域做深入研究。同时,避免了只要获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最次也能上该层次最低级别的现象出现。
3聘任层次灵活性
许多高校现行的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用政策中,由于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编制总数约束,及政策缺乏灵活性限制,各级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只能维持在本层次,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果,都不能越级进入高档,且在本级的年限至少是三年才能晋升到高一级别,激励引导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现在许多优秀的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入校是就是博士学历,在博士学习阶段已经跟从导师在某专业方向有了相对深入的研究,再经过两三年工作的团队研究,产生的科研成果是应该能与部分正高级人员的成果相媲美的,但受政策约束,不能拿到高级别的工资,而部分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虽然取得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之后不再专心进行科研工作,但仍然拿着高级别的工资,达不到上岗条件也只是扣除少部分津贴,如此就造成了岗位浪费及年轻人工作积极性受挫的情况。要解决此问题,应给予专业技术职务分级聘任工作充分的灵活性,主管部门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注重考核,注重监督。给予高校的权利越多,学校越不会乱用,而是会充分利用政策的灵活性激发专业技术人员更好的成果产出。无论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什么样的专业技术职务,只要能达到学校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聘任成果要求,即可受聘,而达不到相应级别聘任要求的人员要逐级低聘,这样会激励全体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地进行高水平成果研究,一旦有不思进取的状态,就只能去拿低级别的工资,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会空前高涨。如基本工资受政策限制不能高聘,可采取津贴高聘的方式进行。
4期满考核与晋升
期满考核工作作为专业技术职务分级聘任的收尾之作,应该是重中之重,现行的许多高校分级聘任期满考核目标设定的太低或未设定考核条件,一但初次聘任到某个层次后,无论考核期内是否有成果发表,都能保留在本等级,而调整的只是新晋升人员,形成了能进不能退的局面,激励机制的作用无法显现。尤其是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专业技术队伍的顶层人员,每个级别的考核条件制定都应该代表一定的水平。不能因为四级是本层次的最低级别而无任何考核要求,干好干坏都一样。要解决此问题,可采取考核与晋升合二为一的方式,即根据学校发展需求制定各级别专业技术岗位期满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同时作为晋升要求。每个聘期结束后,全体专业技术人员暂解聘原岗位,重新申报近几年的科研成果,能够达到原岗位考核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聘任,不能达到考核条件的低聘,新晋升人员达到考核条件的可升到高档次,让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真正发挥其引导、激励作用。
作者:刘汉峰 单位:燕山大学人事处
一、计算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行业教学的规划中,比较凹显的问题是开设的课程不仅多而且比较杂,许多课程都是比较陈旧的课程,知识太过于老化。教学的方法同样存在着问题,虽然老师们时常重重复复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任课教师采用的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然后让学生在课后上机练习,因而出现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非常严重。在实践的内容及其方法上,由于对书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过多的强调,而忽视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拥有一定的项目开发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技术应用型的人才,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然而,我们的学生不但没有实践经验更加缺乏项目开发的能力,造成这些主要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项目开发的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在强调一定要注重实践和实训课的开设、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对实践与实训课程的设置上缺少科学性,只是简单的把理论课程、实践和实训划定一个比例,而且还统一规定有些课程的理论以及实践课各占一半。在原则上这样的分配是不合理的,因此出现了实践以及实训所取得的效果没有那么明显。
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2.1确立良好的课程体系
相应的课程建设应用一个较为合适的课程体系来引导,精心锻造与其对应的专业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对IT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方面进行长期和各个方面跟踪考察,接着了解他们对于人才的需要来做出充分、细致的解析,把自己所设的课程和高校设置本专业的特质相结合,设计出适合现代化的、多样性、特色鲜明的教学及其考核的体系,建立专业方向细化与课程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专业体系的优质化,让毕业去向分层和经过专业分层的学生能够选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
2.2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生以被动学习接受为主,而且没有从事实践和科研的机会,自然而然无法锻炼其能力,因面临就业的压力所以无法真正安心的完成能体现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的毕业设计,导致了没有办法发挥出预定的作用。让学生早点参与到科研的实践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从中拓展其知识面,就应该加强以实践与科研为中心,具体措施如下:
1.反复的强调课程设计以及综合设计性试验的重要性。
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应该开设课程设计,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同样也应该开设实验课程,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查找翻阅资料和小组讨论,最后寻找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学生的考核力度,这样才能让学生认真严肃地完成有关的实验,然后提高实践的能力。
2.加强院校与企业的合作。
一些公司希望学生有相对应的工作经历,但事实上许多的本科毕业生都没有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在接纳计算机专业本科的毕业生的时候,不想对于刚刚工作的学生投入那么多培养的成本。因此,要让学生在在学校期间能够得到真正的技能训练,为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可以通过让企业把培养学生的时间提前到毕业之前,与有意向的企业,可以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3.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没有创新人格,就很难充分发挥人的创新潜能,健全的人格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等众多智力因素有机结合,也是创新型人才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因此,进行学术知识、能力、技能培养的同时,还要多给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注重创新人格的培养,开设有关的讲座,还有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实践以及科研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挫折能力和承受能力,以及和团队合作、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2.3“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想
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是“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基本思想,同时兼顾让有志于研究工作的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在低年级根据特长、爱好对学生进行专业分层。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就会向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方向聚拢,同时,对高年级的学生毕业之后是考研还是直接就业进行毕业去向的分层,然后制定不一样的培养计划。具体思路为:一年级以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为主,让学生为将来的考研、就业等学习能力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在一年级的课程结束后,按学生自身的兴趣以及需要来进行专业方向的分层培养。
2.4“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
应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人才的需求,应以普遍合适用人单位需求的教育作为培养的目标,培养拥有成熟的技术以及理论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强的人才,以培养出用人单位所需的人才。
三、结束语
当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转变人才培养的观念,适应大众和市场的需要,是作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各院校要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原来的学术型、研究型向应用型和工程型转变,与此同时,也要兼顾一些想要继续攻读学位,而且有志于从事研究工作的学生。
作者:祁邨邨 李红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医院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主要特点
完整性:①必须为医院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专业技术档案,不得遗漏。②专业技术档案必须能清晰反映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学历、职务、专业技术职称、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等变动情况。真实性:即专业技术档案内的所有材料必须都是真实的、准确的、无误的。其中,包括组织上的考核考评材料和个人提供的材料,都是绝对不应该存在修改和伪造的,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保密性:专业技术档案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可能会涉及个人重要的科研项目,所以应正确处理好保密和利用的关系。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技术档案记载和反映一个人在单位工作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信息,是用人单位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依据。记载有学历、年度考核、职业道德、进修、培训、继续教育、职务、职称晋升、奖惩情况、科研等,内容十分广泛。
二、医院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收集
个人专业技术资料的收集是专业技术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环节。专业技术档案的归档范围贯穿于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专业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如果没有收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就失去了根基,其他环节的工作就无从做起。专业技术归档资料的收集方法:①经常性收集: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收集专业技术归档资料是工作的起点,为了更加有效地管理档案,人事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归档资料,同时,经常对个人专业技术档案进行核查,对所缺资料及时与本人或相关部门联系,予以补充。②随时收集:为及时补充专业技术档案,根据日常工作,随时发现,随时收集。③定时集中收集:根据医院工作,人事部门每年集中时间收集年度考核、继续教育、科研成果、奖惩情况等归档资料。收集工作的要求:①全面及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归档资料进行全部、及时、完整地收集,并且及时将归档资料移交给档案室。②把好归档资料接收关:档案管理人员加强责任心,对接收的归档资料严格把关,无保存价值和利用意义的一律不归档;归档资料必须完整,不得缺页漏项。
三、医院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保管:专业技术归档资料经收集、整理、分类、编号、装订后,建立索引目录,方便查找,并及时归入档案库房。保管过程中,要保持库房清洁卫生,控制好库房内温度和湿度,做好“八防”(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强光、防高温、防虫蛀、防鼠咬)措施。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利用:在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利用中,借阅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形式。借阅分为内部借阅和外部借阅,其中内部借阅又分为个人借阅和单位借阅,个人只限于借阅本人档案;医院人事部门、科研部门因工作所需,借阅个人专业技术档案较多,但不得带出档案室,如需要相关资料,在不违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可以复制。借阅部门及个人应严格遵守档案借阅制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建立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为了充分发挥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作用,档案管理部门必须不断提高对档案的认识,不断转变管理思路,建立现代档案管理模式,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为医院管理服务,为临床医疗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使专业技术档案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闫琴 曾秀凤 单位:新疆昌吉市人民医院
一、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通过1~2个月的林业生产性(综合)实训,让学生实际参加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资源调查等工作过程,使学生掌握从事林业生产的主要技术,巩固和加深对“必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提高其文明操作与安全意识,养成“爱林、护林、兴林”的职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对林区、林业以及林业生产技术的了解。
2.课程设计:中职二年级利用4~5月份,集中派遣学生到相关校企合作企业实训1~2个月。以小组为单位,安排一名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根据企业要求完成种苗生产、森林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相关工作任务,学生在学校委派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全面参与林业实际工作,利用山区下雨时间由企业技术人员讲授林业生产的技术要点和相关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专业与行业的对接。
3.成绩考核:实训结束后,由学生填写《实习指导手册》,独立撰写2000字以内的实训总结。由本人、小组、校内委派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考核评价。以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并重的原则,注重过程考核,侧重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态度和技能各占55%和45%,其中,每项中考勤占10%,自我评分、小组评分各占5%,实习报告、教师评分各占10%,企业评分占15%,综合后最终形成学生的生产(综合)实习成绩。
二、调查样本和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分别对2012级现代林业生产专业、实施实训的区内林业企业进行抽样问卷调查。2012级共3个班100人、企业共11个110人,分别回收有效问卷共100份(2012级)、110份(林业企业)。调查分为学生版和企业版,问卷的项目也有所区别。项目包括:“开展生产(综合)实习的季节”、“生产(综合)实习的内容”、“是否有收获、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对学校委派的教师评价”等20个项目。
三、结果分析
1.企业对我专业参加实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工作态度、文明操作与安全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能力的满意程度。就企业而言,通过实习,对我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工作态度、文明操作与安全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给出的选择分别为:“满意”64%、“基本满意”36%“、满意”73%“、基本满意”27%、“满意”64%、“基本满意”36%(见图1)。企业对我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都表示满意,说明我专业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对职业能力在专业、专业基础课的渗透教学比较成功。
2.企业对我专业教学内容是否贴近企业生产岗位技能需求、学生是否具备了在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的选择。就企业而言“,对我专业教学内容是否贴近企业生产岗位技能需求”的选项,认为“是”、“还可以”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0%、10%;“学生是否具备了在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的选项,认为“是”、“还可以”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0%、20%(见图2)。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企业认为我专业教学内容贴近企业生产岗位技能需求,同时,也认为我专业学生具备了在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
3.学生对我专业选择的生产(综合)实习企业、企业对我专业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的满意程度。就学生而言,“对我专业选择的生产(综合)实习企业是否能满足实习需要”的选项,认为“能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1%、24%、5%;就企业而言,对“我专业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是否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选项,认为“能满足”、“基本满足”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3%、27%(见图3)。
4.学生、企业对我专业生产性(综合)实习整体的满意程度。学生对“我专业生产性(综合)实习整体是否满意”的选项,认为“满意”、“基本满意”的分别为99%、1%,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开展生产性(综合)的认同度较高;企业对该选项认为“满意”、“基本满意”的分别为82%、18%,说明我专业安排的生产(综合)实习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校内实践操作与现场实训的差距,学校、企业对学生期望值过高与学生本身存在问题的差距等。
四、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学生生产性(综合)实训对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对现代林业专业实施的生产性(综合)实训感到满意。但是,对有些选项,如:“学生认为生产(综合)实习的成绩评定方式是否合适”的选项,有选择“不合适”的学生;“企业认为生产(综合)实习的成绩评定方式是否合适”的选项,有27%的企业选择了“基本合适”,说明现代林业技术专业生产性(综合)实训在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总结和完善。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林业实训。林业行业属于艰苦行业,掌握林业技术离不开实践经验和时间的累积,这是林业的特性所决定的。现在的中职学生,虽然绝大多数来自林场或林区,他们很少有从事林业劳动的经历,对他们来说,高质量地完成林业实训,积累“实践性知识”就更有必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林业生产性(综合)实训除了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现代职业能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安排的指导教师的总体评价较高,但是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企业技术指导缺乏教学经验,其所讲授的实践操作与校内指导教师之间有些差异。使学生认为“技术含量低”,甚至认为是“劳动课”或者不知道是按照技术指导还是按照老师的讲授去操作。由于林业行业标准的不同,必须有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下过企业锻炼的、熟悉企业业务的教师作保障。一是加强校内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指导能力;二是提高下派企业实践锻炼教师的数量,以满足校内和企业的对接,满足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要求,不仅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怎么样会做的更好”。
3.加强配套保障条件建设。现代林业技术生产性(综合)实训是在“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其核心理念是:教学过程围绕林业生产季节安排,教学内容围绕林业岗位设计,教学场地围绕林场布置。要实现这一教学改革,必须有相应的配套保障条件作支撑。一是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逐渐向行动导向法、引导文教学法等过渡,把课堂搬到林场、林区。二是打破“学期制”的教学管理体制,根据林业生产特点安排教学活动,改变终结性评价方式。三是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基地教学、生活条件,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提高实训质量。
作者:韩燕燕任伟单位:新疆林业学校
一、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问题
a.基层林业的技术推广方式仍待改进由于是基层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所以必须将国家的相关政策作为主要依据,并且针对已经完成的基层林业技术任务,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尤为重要。但是因为一些林农对此认识欠缺,总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把个人利益作为重点,从而忽视了其他问题。当然这种想法和认识都对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断制约着它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林农对林业技术的学习积极性,有的甚至会达到无视抑或对政府的政策有所抵触,使得推广工作无法继续进行。
b.农村劳动力不断欠缺且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由于城市建设在不断的加快行进速度,使得农村的剩余人口多为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或儿童,往往老人们体质虚弱,劳动能力欠缺,有一些老人甚至已经到达行动不便的地步,更别提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了。故而,使得新技术推广工作在实行过程中,虽然会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并且有的也愿意参加,但是却难以真正做到具体的实,继而往往工作的进展十分缓慢,并且没有什么收效。
c.资金短缺一直制约着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由于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站都是一些事业性单位,其大部分的费用都是政府财政的专项拨款,一部分基层林业的技术推广站,它们的经费都和实际开支的需求有很大差距,因为在基层里开展技术推广和对技术进行指导这些工作,必需要有充足的经费来支持,这些经费的缺少使得大多数基层的林业技术推广站,其对工作缺乏动力,十分懈怠。
d.工作的队伍不太稳定、不够完善目前,因为基层林业的技术推广队伍总是不太稳定,使得技术人员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故而有不少的基层技术人员往往都会被调去做其他的非专业性的工作,如此,技术人员就缺乏时间去对技术工作进行调研,而且他们的业务技能又不能得到锻炼,导致了严重的人才流失。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往往都是在十分被动地进行他们的工作,这更加影响到基层林业的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
二、加强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战略方法
a.积极地开展宣传组织培训活动最初,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站的领导要加强自己对“科技兴林”的认知,并且要积极的召开专门的会议,加强对工作的部署,做好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由于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十分重要,故而要使用各种不同的宣传方式,例如媒体的讲座、培训班、宣传车辆等途径,进入乡里进入村中开展宣传工作。技术人员必须亲自直接地指导农民,让他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新技术的福利,使得以后参与新项目的意愿更加强大,当地政府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可以在贷款方面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为群众提供一些补贴都比较好,其次要吸引群众不断参与,同时如果有更多的青年能够参与其中将会更好。
b.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的队伍要不断建设基层的林业科技的推广工作中,一般人数偏少,其知识的结构也比较老化,不能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故而要不断进行林业科技队伍的建设工作,不断优化队伍的结构,保证工作队伍比较年轻,有知识开始必须改革用人机制,需要取用聘任制,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再则进行公开的招聘或者竞聘上岗的形式,选取卓越的技术人员,一起在基层林业队伍当中不断进取,其次仍旧要对在岗人员不断开展培训,保证他们的知识结构可以有所优化,能够掌握到更加多的新技术,使得自身的工作队伍整体的素质不断提高,同时要经常组织一些科技下乡的活动,确保技术人员和林农知识可以有效的对接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后在管理的层面上,也要渐渐的培养资格认证、拿证上岗工作的机制,使得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水平,整体都能够不断的提升,必须使用一套十分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把工作人员业绩和群众的评价一起放到考核范围之内,并且要将考核的结果同薪资的收入水平、职务的评定以及奖惩等相互挂钩,便于使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有所加强。
C.工作的开展要与农村的实际相结合之前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一般主要是靠政府的主导再去实施,现在必须将这一局面彻底的改变,要做到充分的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挂钩,把技术的推广加强同企业、高等院校和相关的研究所等不同的单位相联系起来,做到保证林业的技术推广工作可以把有偿与无偿服务都结合到一起。因为农村群众的思想觉悟都有所提高,林农更加需要得到一些利益回报,不然他们不会再有兴趣去参加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所以,当地的政府必须充分的把公益性和利益性结合起来,把每个推广项目的科学论证实行起来,保证可以深入的了解林农和市场的需求技术,再去推广这种技术,同时,要把市场和林农想不不到的技术和林业技术推广站考虑到里面,以便能够提供更好地技术服务。
d.把实用技术的推广作为重点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的关键和主要方式是把开展有关的实用技术培训作为重点对象。同时,要把培养出林业科技示范的带头人当作能够使林业新技术推广更好的切入点,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也必须通过农民才能够实现。故而,必须做好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并且要靠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实用技术的培训活动可以使农民得到更为有用的生产技术,同时可以指导他们使用新技术实行科学的生产。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加强市场的竞争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次林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更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实行,同时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具有有针对性。同时,更要依据新形势的进展,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实践,以求能够探索出更为适合林业技术的培训工作的新方法,要不断的利用培训和示范效果,使得林农的科技意识有所提高,为形成科技的重要质量和效益的观念做贡献,继而把科技致富的思路深深的植入到广大林农的心中
E.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对于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体制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必须大量投入资金,使得林业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可以更为有确定性。在资金的来源上,不仅仅只靠政府财政的补贴划拨,还要想依托对加强技术合作、技术示范以及技术的培训等,将专家请进家中,使得林农可以拥有更为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不断的提高林业的经营水平,使得经济效应能够上升。同时要对其进行补贴,使得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一直在提高的同时,还能更进一步。因为政策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增加,种植的补贴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林农的意识得到了精心照料,这对于实现林业产业发展是一种最基本的动力。
三、结语
就目前而言,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仅是基层的林业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也是将我国林业的科技研究理论成果和生产力结合起来的主要枢纽。故而,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将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作为重点。
作者:马会阳单位:南召县辛荑产业办公室
一、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
1.专业性。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发现人类疾病的种类逐步增多,这也使得医学的分类越来越细化,而这种细化使得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更加专业,从而也使得医学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呈现专业性强的特点。
2.长期性。继续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工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是一个长期认识、学习的过程,而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同样如此。新的疾病预防诊治、新的医疗器械的使用、新的医疗方法的运用……无一不使得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长期持续。
3.普及性。急诊室里要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患者的一次就医需要解决多个问题,一种疾病有着复杂多变的综合症……这些都促使着医院在进行继续教育时,要对全体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普及性的培训内容。
4.自主性。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式的继续教育网络,使得大量的继续教育工作足不出户就可在网络课堂中完成,这使得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时的自主性更强,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需求来灵活选择。
5.针对性。从非典到H5N7、埃博拉等一系列突发疾病疫情,都会促使政府、医院等开发一系列针对性强、极具实效性的继续教育课程,供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内科、外科、骨科、影像科等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继续教育课程需求,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由此而生。
二、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针对医务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有相关的政策支撑,医院内部也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人事部门也会把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职称晋升、职务聘任、年度考核等挂钩,同时也有不少专门的社会机构开发承担相应工作,但不可否认,在继续教育的态度、师资、内容、目的、方法上还有不少问题。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未充分重视。有些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有着虚假糊弄过关的心理,学习时走过场,听讲座就为签个名嘀个卡,网络学习时开着机就干其他事情或者找人代学的现象时而有之,更有甚之,通过花钱买学分来达到继续教育合格的目的。单位的考核评估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为这类不合理现象大开绿灯。
2.专业性培训师资力量不强,师资资源共享力度小。特别在一些基础力量薄弱的医疗机构里,由于一些固步自封的意识或者经费限制的原因等,认为自己也有高年资、高职称的专业人员,就觉得外请师资浪费资源。
3.继续教育对象分类不清,培训工作落后。有些单位在实际操作时,把新进人员和岗前培训归到一起,反而降低了培训效果;继续教育的内容不新,培训内容几年不变,不能及时更新;继续教育的方法不多,没有充分根据培训对象选择诸如集中培训、研讨、进修、自修、案例教学、特殊培养、对口培训等方式。同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新进人员培训不及时,培训对象、内容不到位、不及时,岗前培训走过场,流于形式,专业培训不扎实的现象。
4.片面重视专业科目学习,忽视了公需科目的学习。公需科目的设立,一般由政府人事部门指定专业机构承担,根据国情以及社会热点而设立,而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时,一般很注重专业科目的学习,公需科目则只在继续教育学分验证周期到来前或者要评聘职称了,才临时抱佛脚地去选择学习。
5.重要、特殊和关键岗位的个性化培训方式缺乏。个性化培养在医院的骨干科室、骨干人员、学科带头人的培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少单位特别需要这些人员,但对这些人员的培育就放任自流,任其自力更生,有时甚至认为派这些人员外出进行专科性进修耽误了目前的工作,有的就急功近利认为真正需要了就引进一个现成的更省心省力。长此以往,结果就是增大了单位人力资源使用成本,自身内部培养力度薄弱,极易造成新的人才流失。
三、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1.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型、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有计划、分专业、分层次开展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是已经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人才培养工程,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的更新,必将以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从业素质和从业道德。在实施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统一规划,按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层次有序展开。
2.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以拓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工作惠国惠民惠已,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务必要从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需求、从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医务专业人员的个人成长提升需求出发,将政府主导与单位自主相结合,个人履行义务与自觉自愿学习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专业继续教育机构、医院、医院从业专业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达到继续教育的全面普及性与利益最大化。
3.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开阔眼界、启发思维为目的,创新培训形式,开发专业科目和公需科目培训课程。医院的继续教育工作系统是庞大的,无论是公需科目的设立还是专业科目的设立,都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促使专业技术人员更新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动态,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从业道德。培训科目的设立要分门别类、立足科技前沿,体现创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可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三甲医院和有关培训机构的优势,制订、完善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汇聚优势培训资源,向广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继续教育服务。
4.以科学规范管理为标准,全面推行完善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医院人事部门应加强本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证书、学习档案、网络管理等,连续完整记录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规范登记内容和要求,强化学分认证统计,加强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实行网络化和量化管理。并针对登记结果分析制定下一年度的继续教育计划、工作目标、评估考核等。
5.以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为目标,建立继续教育考核和激励制度。作为依法实行职业准入制度的医学专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了相关职业资格后,如执业医师、执业护士后,还应继续参加继续教育,并且要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对其考核评价和岗位晋升聘用的重要依据,促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以致用,时时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治病救人的工作实践中。继续教育考核目标要细化、量化,可操作性强,可对比性强,使广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在繁忙的实际工作外还能对继续教育的“充电加油”投入百分百的热情。
作者:孙慧娜 单位:广州市干部疗养院
一、打造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全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教师在进行课程组合时,要逐渐淡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界限,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按照功能任务的不同组合新型的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将每个任务划分为几个小型任务,让学生化整为零的掌握所有专业技能。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水平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只传授课本知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多动脑;而教师需要采取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各种技能,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配备先进的教学工具以及加强自主研发性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教学设备也随之更新换代,各种先进设备也开始进入教学课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实践技能,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各种先进设备供教学使用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自主研发教学设备,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而学生在此过程,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如何学以致用,其自主研发能力也会取得显著的进步。
三、引进实践经验,打造校外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付诸实践,把所学知识都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对此,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一是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实践岗位,建立学校专用的、为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实践基地。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能,学校要为学生配备一支雄厚的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师资队伍。最后要求具备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环境,结合学生的自身实践水平,设计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每个学生的客观能力为出发点,为他们设计不同的教学培养方案,而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制定缺乏实用性的教学计划,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极为不利。
四、注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代汽车维修业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他们具备求实创新的能力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对此,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培养出一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的专业化、应用性人才队伍,以此适应当前汽车检测与维修产业的发展要求,最终促进我国汽车维修业的不断繁荣与发展。依据企业的要求,结合维修岗位的需求,创新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这样才能为汽车维修产业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最终拉动汽车为业这一“朝阳产业”的发展。因此,学校在注重提高学生检测与维修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作者:李通单位:河南省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