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一体化论文

时间:2022-04-23 09:34: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电气一体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气一体化论文

电气一体化论文:理实一体化教学电气专业论文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又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着重技术能力的联系,理论和实际操作联合,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总体的能力培育,是将某种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技术融入一体,教学的过程要注重由教师在教室主讲换成在实验室训练基地授课,来完成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任务,教师和学生一起教、学、做,理论和实际操作一起进行,直观和抽象交织进行,没有固定的先理论后实践,而是理论中带着实践,实践中夹杂着理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调动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乐趣。“理实一体化”教学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课程,根据特征分别有两种课程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一种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的内容比较空洞,如果不实际操作不容易理解的课程,二是技术性比较强的,不训练难以掌握的课程。要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也要硬性条件,譬如,需要适合学生的训练基地和相应的教材、双师化的师资队伍,以及上课的方法和过程的设计方案等。

二、教学师资力量的制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理论、实验、实训分别是由三个不同的教师,分阶段完成各自不同的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理论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功底,但是缺乏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而实验和实训教师只是针对课题内容进行学生的实验实习教学,缺乏对所有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掌握,缺乏对课程深度和广度的理解和掌握。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实验实训的“双师型”教师。既要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又要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及教研的能力。

三、教学场地与设备的制约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场地,是按照理论教学课堂、实验室、生产实习教室三个不同地点、不同的教学设备进行布置的。理论课教室只有黑板(个别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无法满足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实验、实习教室是按照各个电气专业课程的实验实习内容进行设备配置的,一个实验、实习场地集中摆放着同一门课程的教学设备,虽然可以满足个别班级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但是电气专业下设学科较多,每个学科中平行班级较多,无法全面普及一体化场地的应用。

四、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材等的制约

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实验、实习都是按照各自的教学计划、教材进行编制与授课,往往造成理论学习抽象难懂,学生没有理解掌握,实验实习课又要重新补充讲解,甚至出现理论课学的知识与实验实训课内容彼此脱离,讲非所练的情况,理实之间缺乏良好的链接、相互贯穿与促进。一体化课程的构建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以上诸多因素注定了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变革必然经历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针对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学习和吸取成功学校的成功经验,根据学校当前的资源与师资状况,进行具体分析与设计,量力而行,科学而又合理的制定出改革的方法和措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完成过渡与发展。本人根据多年从事电气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经历与经验,提出个人浅显的设想,仅供参考与借鉴。

五、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一体化教师队伍

(一)利用现有师资队伍,采用优势互补法在实现一体化教学的初期,可采取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互补的教学模式,一个一体化教室配备两名教师,一名理论教师,一名实验实习指导教师,两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交流探讨,合理制定一体化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一体化教学的全过程,利用各自的优势在不同的课程阶段发挥最优的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相互学习后取长补短,理论老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了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在实践中自动自发地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骨干力量,就可以一个人独立承担一体化教学任务了。

(二)利用优秀一体化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本校中树立优秀一体化教师的榜样,起到示范作用,为其他教师提供可直接借鉴的范例。一名优秀一体化教师带领一个或两个学习教师或辅助指导教师,通过日常教学的言传身教,起到良好的传、帮、带作用,使一体化教师队伍迅速成长壮大起来。

(三)开辟多元化师资渠道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多渠道培养模式。可以通过从社会聘用或与大企业联合办学等形式,广泛吸引企业技术骨干等各方面人才来学校任教,壮大一体化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也可以选派一些教师送出去,轮流到各名校、企业进行专业技术、技能、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与学习,让教师真正掌握工作过程及其专业技术,营造有利于一体化人才脱颖而出的学习条件。

六、探索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

(一)直接利用理论课教室使其成为一体化教学场地比如电气专业《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可以安排和基础课程在同一个学期进行学习,在理论课堂上就可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原因是该门课程所用实验设备仅需要一个数字电路实验箱(个别实验需配备万用表进行测量)就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了,实验设备单一,体积小,重量轻,随用随取。只要在理论教学教室布置上实验电源,或利用拖线板便可以在学生的课桌上实现一体化教学。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再充分利用教室中配置的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资源,能够使学生更全面、更便捷地掌握知识。

(二)变实验室、实习工厂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在实验室、实习工厂设置讲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生产实习三位一体同步完成,避免了学生在理论、实验、实习三处的异地奔波,克服了重复教学、衔接的不连贯、所学非所练的弊端。针对电气专业中电工基础、电机技术、拖动技术、变流技术等课程,由于这些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所学内容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实践操作需要有试验台的支撑,适合以模块化的形式组织一体化教学。将这几门电气专业课程安排在同一个学期集中在某一个教学地点,实现一师一岗一室的一体化教学,学生按照课表分别进入实验(实习)场地的不同课程的教室进行一体化教学,各班级各门课程轮流滚动化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中一个课题由一个专业一体化教师担任,能够使每一课题都能讲授、演示、练习同步进行,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设备产生熟悉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便于实验设备的管理、维护与使用。

(三)增加投资,新建、扩建一体化教学场所为了满足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学校可增加投资,按照教学大纲中每个模块的应知和应会要求,新建或扩建符合一体化教学要求的场所。让学生在具有现代化的一体化教学场所集中学习,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缩短了学生在校外实习的适应期,有利于实现学校学习与职业工作的无缝对接。

七、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编写一体化课程大纲和教材

根据社会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着力构建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出完善的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制合理的一体化教学大纲和教材,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学习单元或模块,每个学习单元或模块都须有具体的理论和技能要求。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切实做到教、学、做三合一的有效整合与链接。

八、结语

教师运用的很多种能力的培育对策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让学生们都参加教学的实验活动和创造性,他重视的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这里面的过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实施,是让学生可以处在积极和独立的位置,教师的教学不是给学生传达知识,而是给学生一种启发的思维,学生不是“物件”,被迫地去接受,而是像自由自在的蜜蜂,自己主动去构建;教师也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共同创造,一起去完成。这与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与社会和现代企业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一样的,从而使其具备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吴珍单位: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一体化论文:建筑光伏电气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摘 要:本文将对建筑光伏一体化的电气设计进行详细分析,所构建的建筑光伏电气一体化系统能够实时掌握光伏一体化建筑内各个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运行参数,以及光伏阵列现场的环境参数(含风速、风向、日照强度及环境温度等),并能以日、月、年为单位记录和存储和打印数据、运行事件及故障报警信息等,从而减少安全隐患。

关键词:建筑光伏电气一体化系统;Microsoft Access小型数据库;C/S网络通信模式

1 建筑光伏电气一体化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需求

1.1 建筑光伏电气一体化系统的总体结构

本系统采用集散控制设计,九台汇流箱、九台逆变器、两台配电柜、一套太阳能双轴跟踪系统和一套太阳能辐射测量系统的实时数据都通过RS-485总线和上位机相连,上位机除了正常的在线监测功能外,还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数据以图和表的形式显示出来,并储存所有数据,当相关数据偏离正常值时,还需给出报警提示。按照模块化编程的设计思想,整个系统可以划分为如下四个子模块:

第一是数据采集模块,其又包含串口通讯和数据保护两个模块,串口通讯模块主要是按照各个设备协议利用串口进行通讯,数据保护是解决多线程中的数据共享和冲突问题。第二是人机界面显示模块,其又可分为数据信息界面、状态信息界面、人机交互界面和触发事件界面,其中数据信息用于显示采集的各种数字信息,利用表或者文本框的形式来显示;状态信息主要是用于设备故障报警等信息的显示;人机交互界面主要是一些控件按钮,用于人机间的信息交流;触发事件主要是指人员操作触发的子界面,例如绘图和报表界面。第三是数据存储报表模块,其又可分槭据库连接断开、数据存储、报表打印三个子模块,其中数据库连接断开模块用于Labwindows/CVI与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之间的连接和断开,数据存储模块是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读写操作,报表打印模块用于数据或表格的制表打印。第四是数据处理模块,其又可分为专用数据处理模块和通用数据处理模块,其中通用数据处理模块用于一些通用数据的算法,比如十六进制转换十进制模块;专用数据模块主要指的是某些设备某种功能所需的特殊算法。

1.2 建筑光伏电气一体化系统的功能需求

(1)监测功能。通过串口采集的各个设备的数据,实时显示在计算机上,能够直观的表示出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该部分主要采集以下几个设备数据:太阳能辐射测量系统(日照强度、大气气温、大气气压、大气湿度等)、双轴系统(太阳高位角、太阳高度角等)、汇流箱(汇流箱中电压,汇流箱中电流等)、配电箱(配电箱中电压、配电箱中电流等)、变频器(直流电压、直流功率、交流电压、交流功率、日发电量等)。

(2)存储和报表功能。将采集到的数据在数据库进行存储,并且以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显示出某一段时间内设备各项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将采集的各项数据按照标准要求,自动进行处理后,然后生成报表并能够打印报表。该部分主要存储和打印(但不限于)以下几个设备数据:太阳能辐射测量系统(日照辐射总量、月太阳辐射总量、年辐射总量等)、变频器(日发电量、月发电量等)。

(3)报警功能。判断采集到的各个设备的数据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当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可以发出报警信号,通知管理员采取必要措施。该部分主要涉及(但不限于)以下几个设备:双轴跟踪系统(传感器数据报警、恶劣天气报警等)、变频器(电网电压过高过低,电网频率过高过低等)。

(4)远程通信功能。本地主机作为服务器外,还有一台远程客户机用于展示,能够通过TCP/IP协议进行连接,并将需要的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显示。

(5)系统管理维护功能。能够对系统登录信息进行管理,必要数据的备份等。

2 建筑光伏电气一体化系统的数据库和远程通信技术

首先,数据库。建筑光伏电气一体化系统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管理,比如数据的存储、数据的报表和打印、历史记录的查询等,如果使用Word进行管理,那么可能就要有上千个Word文档,显然这样做是非常不方便的。而如果利用数据库存放和管理这些数据,将使这个繁琐的过程大为简化。由于系统设计中的数据存储数量比较大但结构却不复杂,综合考虑成本性能各方面因素,决定采用Microsoft Access小型数据库,并利用SQL For CVI工具包对其进行访问。

其次,远程通信技术。建筑光伏电气一体化系统除了有本地服务器外,还在其一楼大厅安置了一台客户机,用以显示累计发电量等信息,所以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数据的远程通信问题,由于系统相对简单,决定采用C/S(Client/Server)网络通信模式,通过TCP/IP网络通信协议进行服务器和客户机间通信。

3 结语

建筑光伏一体化内各设备数量多,远离监控中心,易受恶劣的天气环境的影响,太阳能电池板和执行机构等设备很容易遭受破坏,因此必须提高其可靠性,高效率及设备的寿命。而通过建筑光伏电气一体化系统,则可以实时反映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程度,减少安全隐患,进而优化建筑光伏一体化的运行和使用。

电气一体化论文:《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探讨

摘 要:本文在分析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目标及课程特点,结合实际教学,针对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一体化 教学改革

前言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课程内容时,以陈旧的教材为基础,借助大量的教具和教学模型,努力讲解课程内容,但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无法真正掌握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技能。为了让学生掌握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

1《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现状

1.1培养目标不明确

传统的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主要是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培养目标,忽视了技能教育实用性较强的特点,没有紧跟市场、注重企业对维修人才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维修技能的要求,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地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岗位。

1.2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的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先在教室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在实训室进行实操技能训练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一直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中没有经过深入思考,不能将理论学习和实操技能训练有效结合,无法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难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

1.3教材内容陈旧

第一,教材内容与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的实际应用有一定差距,存在着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却在实际工作中不会使用所学知识来检测、排除电气设备故障的问题。

第二,教材内容已形成固有体系,没有紧跟市场技术的发展对教材内容进行实时更新。

2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目标

2.1满足企业岗位人才需求

学校人才培养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此,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应组织专业教师赴维修企业调研机电维修工作岗位中电气设备维修工作经常进行的维修任务与技术要求,了解企业需求,以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为基础,开展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

2.2培B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即在真实环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的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者若干门相近职业所具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热情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本着对人和社会负责的态度行事的热情与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所以,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满足职业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两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实施

3.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指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支持职业技能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3.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理论讲解教师对教学目标所涉及的内容边讲解边演示(操作),通过现场实物、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实际操作等内容的演示,让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看得见、动得到、易理解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让学生可以做到,边理解理论知识,边对实物进行操作。

3.3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既然要优化教学内容,就必须进行课题分解和模块化组合。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分解为一个一个的模块;学生有计划地针对各个模块进行理论学习和专门化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知其然;教师对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用专业理论知识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第二版“单元一电源系统”这一部分内容为例,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包括电源系统概述、汽车蓄电池、汽车交流发电机、电压调节器和电源系统电路。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这部分内容划分为两个教学模块。模块一:对汽车蓄电池和汽车交流发电机进行边讲解理论边进行实际操作的授课方法,并且教师对实物(总成)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模块二:带学生到汽车整车实训室进行实车讲解,并且教师对应着电路图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了在汽车整车各零部件的安装位置,读懂电路图,并掌握以电路图结合实车进行检测与故障分析。

4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的运用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是一门与实际工作岗位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脱离了工作实际,学生就会难以理解知识,无法形成技能,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笔者建议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合理运用教学资源。

4.1组建专门化教室

专门化教室是将教室与实训场地融为一体、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场所,能够让学生感受情境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所以,专门化教室必须具备充分的教学条件,如:包括黑(白)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有足够的实验或实训操作工位和实物(总成)等。

4.2充分利用现有实物(总成)

比如,在汽车电气实训室利用已有的继电器、点火开关总成、发电机总成、起动机总成等教学实物,可以进行整体外观认识、正确拆卸、拆卸后的检测(检修)项目、正确的装复等内容,还可以结合电路图或原理图分析其工作原理。

4.3利用计算机仿真动画进行辅助教学

应用于课堂教学,使理论教学直观化。此外,根据教学的要求,还可组织学生到汽车整车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到汽车整车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认识在汽车整车上零部件的安装位置及其连接关系,增强了感性认识,并且根据我们教师所提供的电路图进行实际动手测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增强学生对实物(总成)工作原理、理解电路图的能力,对“电”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大有帮助。

5结束语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要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汽修人才职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训场所、评价机制各个环节入手,按照一体化的要求进行设计与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满意的技能型人才。

电气一体化论文:火力发电厂电气―热控一体化控制技术的探讨

摘 要:火力发电是现在电力发展的方式之一,其他的方式大家也一定都听过,也比较了解,比如风能,水能,核能,太阳能,潮汐能等,但是大家所能接触到的,接触的比较多的还是火力发电,所以说,火电是现在电力发展的主要力量,这个说法一点都不过分,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失衡严重,所有的工业发展都要考虑到保护环境的部分因素,所以人们在提高火电技术的方向上要着重考虑电力对环境的影响,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影响,虽然现在在中国已达到拥有部分核电机组的程度,但火电仍占领电力的绝大部分市场,由于近年电力发展滞后阻碍了经济发展,但是只有火电技术不断提高发展,才能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火电;热控一体化;控制技术

科技的发展为火力发电的源源不断输送电力提供了基本的技术保障,但是火力发电仍然存在生产耗能大,废弃物排放多,通俗一点说,就是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环境,投入和产出比例严重失调,因此,要想拥有更加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进行技术革新,实现节约能源和绿色发电。

1 火力发电厂技术漏洞

1.1 脱硫问题

目前,中国火力发电厂在脱硫问题上常用的两种方式是半干法和湿法,为了切实解决火力发电厂存在的脱硫问题,我们要从脱硫技术发展的现状入手,从影响脱硫的因素着手,我个人对湿法有一些个人看法,这种方式的效率高是其能够使用到现在的最大优势,相对来说节约资源,但是也存在一些较难解决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后续的处理排放,类似,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很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

1.2 热控,电气分离问题

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工业发展的指导理念和技术标准,国家也在电力体制上进行了相关的改革,自动化建设是全行业所致力于达到的一个技术层面,这是一条长期且艰难的路,要实现自动化建设,必须要在权威机构的协调下进行,而现如今,在调研过程中指出各个组成部分中,只有热控和电气两个部分是分离发展的,两者的分离使电力企业难以达到一个更高的发展水平,细化下来说,双方的职能还有一部分的重叠,双方同时进行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火电企业的自动化优势就很难得到发挥。

1.3 热控自动化问题

近年来,在火电人和科研人员不断地探索与革新中,热控自动化和电气自动化都有了相对的进步,但是细化来看,主机部分仍存在很大的问题,而辅助车间的控制系统的飞速发展相对减轻了主机的工作量,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更是应用广泛而且小有成效,设备在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上面甚至可以达到获得装置状态的详数据,分散化朝向集中化发展,就会慢慢将技术达到不可比拟的高度。

2 解决方案

第一,首先立足于整体,对整体的革新进行调整和规划,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了解一些火电厂发展现阶段存在的自动化技术上的一些突出问题,负责这些任务事宜的相关人员应该寻求一些专业人士,或者聘请一些专家进行调研考察,安排一些专门的调查人员去收集数据,和专家进行沟通,然后拿出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性方案,制定出热控,电气一体化的相关规划,用以引导电气化行业的良性发展,确保火力发电厂运营状况有所提高,也要建立相应的节能减排机制,对于生产废物的处理进行规划,能否利用科技使生产废物能够达到再利用的期望值,真正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第二,要明确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制定出朝向一体化发展的相关准则和策略,在各个细化的部分都要坚持一体化的理念,其重要性就如强调一个中国一样,必须重视,再具体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把热控和电气的一体化问题摆在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位置,要对从前两部分独立发展的模式进行改变,使之协调发展,良性的结合,在协调中达到共赢的目的。

第三,将解决方案细化到各个部分当中去,比如第一点提到的脱硫问题,我们总结出火力发电厂脱硫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提高预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优化大灰斗循环灰进入装置,增加喷嘴数目,优化雾化方式,降低吸收塔烟气温度等方式来实现,此外还应该提高生石灰品质、减少占用的厂用电率和增压风机等。这些专业的词汇术语对不了解物理化学工程的人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就我个人的理解,这些措施都是将一个一体化的理念融入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去,然后整体致力于火电技术的提高,火电运营的利益最大化,也是为了最后整个的环境生态问题贡献力量。至于热控,电气一体化的问题,要绝对的摒弃从前的两者独立迅猛发展的情况,相互融入,对于重叠部分进行重新的细化和分配,使技术上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 技术革新的优势

第一,从经济角度上看,技术的革新,能够使热控和电气真正达到一体化,是整个火电行业的福音,能够为整个行业提供解决业内难题的方案,可以减少投入,获得更可观的利益,势必会带动市场竞争,迎来一个新的繁荣,而且,火电技术的改进对于人民来说也是一件可喜的事,生产者的投入少了,相对来说火电资源的价格也会相应降低,减少群众开支。

第二,从生态角度上看,对技术进行革新,在生产前,可以少投入物资,用更少的资源带来更多的产出即效益,做到了节约资源,也使资源最大化得到利用,在生产过程后,派出的废物较少,固体废弃物也较少,对大气资源,土地资源的污染也是降到了最低限度,节能减排,真正在火电领域成为现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火力发电厂极其需要热控-电气一体化的这种生产模式来对整个生产进行优化和引领,这种模式是整个火电行业这么多年一直努力的一个方向,也是一直奋斗的一个目标,而如今一旦成为现实,就将会成为能源事业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这也是所有火电事业的人孜孜以求的一个目标,不论是在经济利益上,还是在生态效益上,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满足了当代人的高质量生活要求,也严格执行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和大政方针,所以可见,火力发电厂电气-热控一体化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电气一体化论文: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进步,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不适新形势的要求,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所以,做好职教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已成为必要之选。一体化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教学实施,真正受益于学生。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教学实施

1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概况

(1)一体化课程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的内在结构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2)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 学生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此外,学生还应具有以下专业能力:能读懂并测绘较复杂电气控制原理图;能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正确选用示波器、电桥、万用表、兆欧表等常用电工仪表;能安装较复杂机械设备的配电箱,并能调试整台设备;能拆装交流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及各种电机;能焊接典型电子电路,并进行测试。

2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的保障措施

(1)学生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任务要求的对接。根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通过对区域内本专业行业用人需求、毕业生工作能力现状等的调研,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涉及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标准。

(2)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企业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条件,一体化教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总结,在不断的总结中调整适合教学的模式,这需要不断的创新、实验,不断的进行调整,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体系,学校应通过一系列措施,是“双师型”教师能够胜任一体化教学,学校可组织教师到工厂或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在一线工作岗位上锻炼自己,接触最新的知识,提高自己;抓住每次参加技能大赛的机会促进自己的操作技能;在工作之余自主学习理论知识,以提高理论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以提高一体化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建设有利于一体化教学的场地。针对每门学科专业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教室,进行本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布置与安排。把所需要的教学设备、工具等合理安排在教室里,学生可以针对设备上所需的知识学习理论,在设备上进行实践,这样动手动脑,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电力拖动@门课,教师可以在一体化教室里直接拿上接触器来讲理论,也可以直接对照实体配线盘进行一步一步的讲解,这样学生看到了实物而不是纯粹的文字那么枯燥,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建设有利于一体化教学的教室是必要的。

(4)有序的课堂管理。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把握尤为重要,它是一体化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比如我在授课前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没个小组选择一个组长,协助我进行课堂管理。讲课环节上我会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的知识点,并随时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进度;除此之外,我还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通过对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动手能力、产品质量等全方面的考核。在管理中,我引入企业的标准要求,做到劳动用品正规穿戴,专业工具有序摆放,做好设备的维护,每次下课做好教室卫生,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好习惯。

3 编写教材

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是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编写具体实施的教材,在教学中,教室可以根据很多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各教室的功能,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自主的编写教材,通过多比较,一次一次的逐步完善,一体化课程的教材就会贴近实践,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实践成果

(1)通过实物教学与学生有感官加触感的学习,效果很很好。学生每节课都经过实物、听课、自己动手操作、再思考的学习环节,学习兴趣是大大提高。

(2)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实物讲课的过程中,学生看到的不是文字,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大脑,在教师讲的过程中已经做了思考,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又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遇到问题也会查资料学习的过程,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学生以后工作中决定成败的良好精神,在实际操作中,懂得配合就能有良好的效果,或者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都拥有了这种精神,在以后的就业中就会游刃有余。

5 小结

通过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要把握三个建设重点,才能取得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首先,必须建设一体化教学工作场地,其次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教师队伍,最后开发出一套适用于所建设的一体化教学场地的教材。

电气一体化论文:电气制图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习

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也义不容辞地投入到这次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电气制图作为一门电气专业的核心课程,笔者通过到企业走访并结合秦皇岛技师学院的实标情况对课程进行了改革,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由于电气线路设计与绘制课程教学发展很快,一方面新元件新技术不断应用,另一方面在电路设计与绘制中也广泛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而现行专业课程内容中涉及这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很少,课程单一,和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毕业后不能快速地进入工作状态,还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和培训。如何让学生在学校就掌握工作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采用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探索,主要进行了项目的选择、教学设计、校本教材设计、实施方案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徐国庆博士提出,项目即“产品”。项目教学法是指以生产一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任务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项目工作任务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工作任务,在任务的引领下学习理论知识,说明任务与理论的联系,让学生明白理论知识存在的意义,提高职业能力。那我们的项目从哪里来呢?笔者通过与企业专家访谈进行了岗位分析从而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这些典型任务对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并以目为载体把这些任务串起来,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二、电气制图教学一体化模式的设计

1.教学设计

电气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是坚持以“行动导向”为原则,以典型图纸为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以相关国家标准为依据,形成“教学一体化、考试过程化、实践职业化、评价多样化”模式和相应的体系。针对电气制图校本教材并结合相关实践的特点,采用模块化、项目式教学,并在多媒体实验室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完成教学。如照明平面图项目,为学生提供的工作环境,由学生根据国家标准、验收标准等,选择计算光源、灯具、导线、控制方法、敷设方式等,最后将图纸画出,从设计到绘图的过程形成一个整体。

2.校本教材设计

把所学内容根据项目任务进行重新选择和序化,以过程性知识为主,成熟性知识为辅,够用为度,在项目内容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内容安排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是项目内容应包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求知的思想;

三是项目内容的安排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去完成任务,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要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每课堂中都能体现“教学做”一体;

四是项目要涵盖本专业各种标准,培养专业能力。

结合笔者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将电气制图项目课程分为两大部分,即CAD和电气制图,在这两个模块下开发相应的理实一体化课题和项目。课题项目框架为,整合了原学科体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本内容,CAD分为五部分,分别对应CAD使用前知识准备和各工具栏的使用方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熟练使用CAD;电气制图设置为四个课题,分别为照明平面图、动力平面图、电路图、干线图。制图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线路,学生要自己选用灯具、开关、插座、导线等,涉及的理论课程有电子技术、电力拖动、工厂供电、机械与电气制图、CAD等。在灯具的选择过程中,还要学到光学知识。在这里将这些知识融入到这一门课程中。

3.实施方案设计

教师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进行教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教学环境的设置:一体化教室有电脑、投影仪、实训设备。

二是教学时间安排:本模块为高技学生设计,理论知识前期学习或同步学习。如果理论知识前期已学完,这里只做应用的话,每周20节课,连续四周。如理论知识同步学习时间应延长至八周。

三是学习形式:学生为主体原则,学生以3~4人为一组为宜。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自行进行计划的制订、决策、任务的实施;教师则主负责资讯、检查、评估。教师一边传授理论知识一边向学生演示实践操作技能,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操作中吸收并消化理论知识。

四是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一张试卷,而是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上课出勤情况、课上纪律情况、小组合作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自评、互评、师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1.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因此课上的失范现像也较严重:随意接打电话的、玩手机的、随意大声讲话的、顶撞教师的、吃零食的、迟到旷课的,比比皆是。而且一节课45分钟填鸭式的教学下来,教师很累,维持稚序的时间只有1/4~1/3左右,可想而知效果如何。

实施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后,笔者每次上课要完成项目中的一个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具体的小任务。使得“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课后总能看到他们脸上那种得意的成就感。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课堂纪律变好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2.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教师首先要“技高一筹”,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训教学的双师型教师,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知识和方法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生活的指引者,甚至对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正确面对人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促使一体化教师要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并参加必要培训等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增强

学生在教学中成为主体,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任务实施既有对专业技能的锻炼,又培养了团队精神、自学能力、倾听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审美能力、勇气和意志等,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为以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在电气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笔者完成了对学生能力的整合、学生和教师角色的改变、一体化教室的设置、一体化校本教材的开发。当然教学改革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以后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去探索和完善。

(作者单位:秦皇岛技师学院)

电气一体化论文:《电气设备控制》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摘 要:《电气设备控制》课程是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对该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低压电气设备及电气控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识读、设计和绘制电气控制图的能力以及电气控制设备的选型、安装、运行、维护与管理的能力和自动化系统和装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的能力。文章就开展《电气设备控制》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电气设备控制;一体化教学;理论;技能;能力

前言: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一所由职工大学和技工学校合并改建的高等职业学院。目前我院专业设置以工科为主,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高职专业。我院进行了多层面的“校企合作”,始终坚持“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成为一所有自己办学特色的高等职业学院。

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开放性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对从事机电工作的人员进行传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已不能适应社会转型期机电职业能力的新要求,开展高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我院经努力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机电一体化(矿山机电方向)专业建设发展项目”,国家资金已经到位,据此,我院机电专业各课程要进行一系列配套教学改革。

一、《电气设备控制》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一体化教学是《电气设备控制》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根本措施。《电气设备控制》课程是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基本内容是各种低压电气设备及电气控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该课程在高职机电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高职机电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是《电气设备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措施。

(二)一体化教学是《电气设备控制》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必然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理论、实训、实验等教学内容,一体化配置;讲授与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环境,一体化建立;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学习,形成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即“教学做合一"。此模式作为一种适应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电气设备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电气设备控制》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不仅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也要研究如何根据“实用”、“够用”、“适度”的原则,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更进一步研究如何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中,突出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体现职业教育中“能力本位”的这一本质要求。因此,结合江西省2012年高校省级教改立项课题《双“师”负责制〈电气设备控制〉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开展,我院机电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以下方面改革[3]。

(一)建立“教学做一体化”课堂。就是学生学习不在传统的单一功能的教室里,而是在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结合的教学环境中。这种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除了能够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之外,还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使之具有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等多种功能。

(二)采用讲师+技师(或工程师等)“双师素质”教师。就是不再区分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而是构建讲师+技师(或工程师等)“双师素质”教师既是讲师又是技师(或工程师等)的“双师素质”教师,这种“双师素质”教师要求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精湛的专业技巧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既能系统地讲授理论课、又能熟练进行操作演示、随时解决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

(三)制定“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就是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一体化,根据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课程的确立和专业技能培养开发,整合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来靶向确定专业性课程,制定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标准,使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一体化。

(四)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管理。就是要实行教学与管理一体化。由“一体化”教师兼管实验实训室,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员,使“一体化”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使用专业教学设施,有利于教师花更多的时间锻炼培养专业能力和技巧,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一体化”教师的综合能力[4]。

(五)规范“教学做一体化”的考核。考核一方面能对某个阶段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摸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考核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所以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将理论知识考试与专业技能考核一体化,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将平时纪律考勤、模块的理论与技能测试、期末的综合考试三方面结合起来,以一定权重进行汇总,这样就能合理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

三、《电气设备控制》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基本技能和就业竞争力。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能力,掌握电气设备的设计原则、步骤、设计思路及方法,具备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安装及调试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既能快速上手,又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尚未毕业就能在相应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地工作。

(二)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使教师成为课程和教学的主人,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在《电气设备控制》课程教学过程中,一般以项目教学为主,向学生展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及训练。在课程教学中将多种教学方法同时使用,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推进了教师教研科研能力。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过程,研究和发展新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独特个人特点的教学风格。引导教师去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索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促进专业技能的持续发展。如我院编写的《电气设备控制》配套的校本教材《电气设备控制实训操作指导书》,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采用综合化、项目化的课程内容,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思考分析能力。

电气一体化论文: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进程的进一步加深,教育部门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个职业院校积极引入了多种教学模式来提高其教学质量。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将所有的教学环节融为一体,选取某一教学地点并且由同一教师完成所有教学任务。本文着重分析将这一模式应用到《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具体设计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应用

电气控制技术是机电类专业通用工种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该专业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重要学习内容。该课程主要包含了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典型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等较为抽象、技术性强的内容,因此有部分学生对课程内容缺乏感性认识,也无法同时全面理解理论知识和具体的操作技能,所以在该课程中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1.1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特点是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高效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习得课程大纲要求的理论、实践以及综合素质内容,并且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

1.2教学主体地位发生转换

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被动获得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实践,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降低了教学质量。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并且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加强自技能。

1.3优化教学环境

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教学是在教室进行的,技能实践则在专门的实验室完成,时间上的间隔较大,大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场所和实践场所进行了融合,一般选用专业的具有企业特征的一体化教室,这样就可实现边讲、边学、边练的教学模式。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具体设计

将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大纲的具体教学过程。为提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笔者从设计原则、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标准等4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2.1设计原则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原则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思想。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学生日后工作要求的能力为标准设计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并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以及知识拓展迁移能力为设计目标。

在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时,应以企业用人需求为标准。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先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确保学生理解吸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操作时,教师需做好引导工作,并对学生操作时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2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有:教学培养目标、教师要求、教学内容与学时的合理分配、情境设计与考核方式等。课程标准需以工厂用人需求、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标准以等需求为标准,并以培养理论、实践、综合素质俱优的人才为具体标准。构建教学内容时,应遵行由简到难的标准,并应用不同的情境,将基础知识和考核内容融入到其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工厂工作的内容,并以任务式工作为载体,来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做到精而全,不仅需要包括专业基础、设计能力,还需要包括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实践活动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大纲要求的课时为整个学时的2/3,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3教学方法

适用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参观教学法、仿真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的实施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能力,并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特点,指导学生熟练应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并将其与实际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以及视频教学等新型教学手段,以此逐渐提高教学质量。

2.4考核标准

考核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检验学生学习水平的手段。考核标准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工厂用人需求进行合理设置。具体的考核方法也从传统的单向试卷考试转变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多个内容。考核模式也转变为过程考核,即基于每一个工作过程进行考核,并且将实际动手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并且在每完成一个教学情境的时候进行一次考核,最后在完成整个教学内容后进行综合考核,并按照合理的比例计算成绩。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包含的知识点和实践内容较多,笔者选用的实例为“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用其阐述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设定了以下教学内容。

3.1学生分组以及实训器材准备

本教学活动在我校一体化教室开展。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合理分组,班级中共有学生约50人,5人一组,大致分为6组。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实训器材:1台三相笼型异步发电机,1个三相胶盖闸刀开关,1个热继电器,1个三联按钮开关盒,2个交流接触器,5个螺旋式熔断器,再准备适量的导线和电工维修工具等。

3.2教学内容

笔者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①让学生明确正反转控制电动机的原因;②让学生明确互锁的作用以及具体的应用场合;③教师向学生细致讲解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向学生进行提问,同时为学生答疑解惑,确保学生彻底了解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保证实践的顺利进行;④学生进行操作时教师在一旁观察巡视,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确保实操活动的顺利进行;⑤操作完成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组织学生分享实训成果,并对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3.3学生自主过程

首先,学生需完成接触器互锁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其次学生需完成接触器、按钮双重互锁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生需做到:①小组成员间合理分工,结合所学知识绘制出控制原理图;②结合绘制好的原理图以及负载,选择合适的电器元件,同时列出具体的明细表;③学生需列出各个电路的分析图表。

3.4实训内容

学生需要完成的具体操作是搭建电气互锁的正反转直接启动控制电路的线路并通电试车,以及搭建双重联锁的正反直接启动控制电路的线路并通电试车。因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具体操作:①组装各种线路元件,同时根据已有的接线图连通所有线路;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横平竖直,同时确保线路之间不能相互挤压。②根据具体情况设定正确地热继电器整定值;通电成功后,拆线时应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保证操作的安全性;教师应在学生操作时加强巡视,在保证学生高效实训的同时确保学生的安全。③实训完成后,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选派代表发言的形式,对其实验进行总结,并组织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自主探讨正确的解决方法。

四、注意事项

4.1教师需进行科学指导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充当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在实际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选用科学化的指导方式进行实践指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受自身知识局限,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错误,因此,教师要严密观察学生的操作步骤,并及时做出指导,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实践操作习惯。同时,教师还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将理论知识、实践项目以及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结合性的讲解,确保学生的能力符合工厂用人需求,以便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时能更快的适应岗位职责。

4.2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因此在制定任务时,要把握好任务的难易程度,同时应不断地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

若学生在实训操作时出现错误,教师不应过分苛责,而应耐心向学生讲解正确的操作方法,以激发出学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结束语

将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其日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电气一体化论文:浅谈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改革

摘 要:本文描述了在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江西技师学院课题组结合中部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电力拖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本次教学改革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希望能为全国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项目教学 电力拖动

课 题:本文系江西省技工院校省级教学研究课题(JXJGJY-ZD-201504)的研究成果。

为了转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技工院校改革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09年启动了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有一门专业基础课:电力拖动。很多技工院校对这门课程都进行过一体化改革,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本次课程改革为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了范本,有着先锋模范的作用。

但是,改革成果存在值得商榷地方:几个一体化试点学校基本都分布在经济发达或较发达的省份,这次改革成果可能不太适用于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由于当时急需给全国技工院校做范本,时间较为仓促,改革成果存在一些考虑不足的地方。

本文描述的课程一体化改革发生在经济欠发达的城市――中部的江西南昌。本次课程改革是在对南昌及其周边经济开发区的公司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后,遴选出实践专家,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和代表性工作任务,结合学校现有设备和实际情况进行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内容的调整

传统学科电力拖动课程内容的安排一般是先让学生将点动、连续动、正反转等控制电路进行安装,然后对生产中常遇到的设备的控制电路进行检修。本次课程的一体化改革将传统课程分成两部分,即设备的电气安装和设备的电气维修,并且安排在不同学期。这样确保教师进行电气维修的教学时,可以从容地把精力放在各种维修的实例上,无需为追赶进度而遗漏技能要点。

2.学习任务的设置

设备的电气安装的学习任务设置为电动葫芦的电气安装、CA6140车床的电气安装、Z3050摇臂钻床的电气安装。

设备的电气维修的学习任务设置为CA6140车床的电气维修、M7130平面磨床的电气维修、X62W万能铣床的电气维修。

学习任务的特色在于改变了传统模式,学生进入工作情境学习,能让学生在练习技能时就能知道这项技能以后应用在哪些地方。

3.强调国家标准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强调进行安装和维修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将课程分成两个学期进行的优势,教师可以在学生出现的一切不规范操作时进行过程记录,在总结讨论时,对学生进行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详细解读。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主要是将“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在教学实施中。下面介绍一下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带着“引导问题”去观摩

由于电气自动化的学生对机床还很陌生,所以,在每个学习任务中都设置了一个观摩的环节。为了达到更好地学习目标,每次去之前都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观摩,参观回来后,需要对引导问题进行解答。这使得学生每次观摩新机床时都有个目标和方向。

2.“展示”的重要性

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必须要有一个总结和展示。纵观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展示”的活动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是将展示分成三部分,即过程展示、成果展示和问题展示。展示的环节不但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小组的实施过程进行回顾,还可以了解其他小组任务实施时采用什么方式。展示出来后,大家自己会进行沟通比较,下次任务时会自动进行改善。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将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包含出勤率、是否承担小组任务、任务完成效果等等。终结性评价将小组的最终成绩和个人挂钩(乘上小组表现系数)。为了鼓励平时默不做声,却勤勤恳恳的学生,笔者学校还特别设立“踏实奖”“全勤奖”。为了鼓励迷途知返,表现越来越好的学生,设立“进取奖”。

三、小结

以上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特点,希望有地方值得其他职业教育工作者借鉴。当然,改革的效果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改革并未结束,课程改革人员还会不断地在学生中调研,也会请同行、专家对我们的改革提出建议和意见,并根据意见对课程体系进行修改调整,投入实施,评价、总结、反思,再改进,如此反复将课程改革不断地完善。

(作者单位:江西技师学院)

电气一体化论文: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安装技术要点分析

【摘 要】近些年来,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技术和电气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为适应现代化生产生活的需要,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逐渐增多,大大便利了我国社会生产建设。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技术因为工艺年限较短,许多控制要点没有详细的操作规范,需要因为安装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细化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施工环节,对相关的安装要点进行控制,提高设备安装水平,为我国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的进步做好后期安装工作,提高整体技术能力。本文就我国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安装技术要点及其今后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为设备安装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安装;技术要点;发展

一、机械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技术要点分析

(一) 设备安装的前期准备要点

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安装工作需要在前期进行准备,确保后期安装过程不出以外,这也是设备安装的基础和前提。机械设备安装中,首先是要根据要求完善设施、做好施工铺垫所需要的机械化辅助设备和相关的文件备案。机械电气一体化要进行预估,对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判断,合理编制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在一些复杂或大型的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安装施工中这些前期准备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对采购或租用的设备做好检测适用,对设备的状态进行评估,分析生产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缺陷。此外设备的运输过程要加强技术指导,确保没有损坏。再次就是基础设备中的构件和元件的种类、数量进行清点,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保证工程安装器具使用不会存在缺失。最后则是安装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定,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安装有较为复杂的技术工艺,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施工操作,在安装施工前对技术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培训和技能考察,这也是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保证。

(二)设备基准线规划

为了实现设备一体化的安装,在实际的安装阶段,需要将设备的基准线的规划好,确定好设备轴线位置,才能够保障设备后期安装环节在一体化的运行系统中。在对设备的基准线进行调节时,需要找正设备的运行路线,排除设备在实际运行中的相互干扰。当一体化的设备安装放线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线路的复检,避免出现错误。

(三)地脚螺栓安装

为确保设备牢固,不容易发生移动,必须安装地脚螺栓,这是设备的重要组成部件,需要在安装中引起重视,安装过程中要注意规范,确保安装精度符合规定。在施工安装有详细的图纸比例,地脚螺栓的长度要按照规定进行安装。在埋设地脚螺栓的过程中要确保垂直埋设,来减小安装过程中的中心偏差,只有按照规范操作,安装的地脚螺栓才能够保持稳固,为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打下基础。

(四) 放松装置进行键连接

当不同的设备之间进行螺栓连接时,设备在运行环节中比较容易受到环境、运行方式等的影响,在强振动、冲击下螺栓会出现自锁,因此进行设备的装配时,需要进行螺栓的放松装置。键连接方式是设备一体化安装中的重点连接方式,通过键将轴上的零件固定,能够实现设备的轴向固定和传递轴向力,并且能够实现设备的轴向动连接。在进行键连接装配中,其连接类型有松键连接和一般键连接和紧键连接。此外,在进行键连接的环节中,需要对设备轴线的直线度、轴心线的对称度等进行检测。

(五)设备装配

安装施工阶段,机械设备装配非常关键,需要进行整体组装,和厂家设备装配的原始装配有一定的差别。安装之前,施工人员要对相关元件的精度和尺寸严格检测,装配过程中要把控元件的使用情况,保证机械设备元件的质量符合规范,此外,在运输之前的厂家已经成型的部件不能进行拆分,后期改动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装配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找正分析。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安装需要严格遵循设计图示。所用的基点要以规范为准,安装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测量,确保精度并对基准配点的具体位置进行标注(点位和标高)。第二,滑动轴承的安装。部件是为了满足滑动摩擦而设置的轴承,为确保安装施工的减噪和工作平稳,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轴承进行液体润滑油处理,避免部件的直接摩擦,可以有效保护部件,减少磨损。此外华东轴承摩擦面润滑膜能够吸收振动冲击,

承受一定的冲击荷载。在设备维修检测中对轴承部件加注润滑油,此外一些运转关键部位也需要添加,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设备不见安装要保证轴承灵活和平稳、轴瓦部分高出预留,其做空与轴瓦贴实压紧。整体式的轴瓦需要进行螺钉稳固,避免偏斜。

(六)齿轮传动机的安装

在机械电气一体化的设备安装中,齿轮传动机、涡轮蜗杆传动机以及轴联节的安装将会为设备的运行带来比较好的影响,能够保障设备能够稳定运行。设备安装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的设备安装需求制定设备监督检查机制,根据施工设计图的标准,以及设备操作规范进行不同类型的设备安装。

(七) 设备管道安装

在设备管道的安装中,需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管道连接。管道连接环节中需要弄清晰不同设备之间的连线。第二,焊接安装。管道焊接需要施工人员的技术过硬,避免设备焊接不牢固,导致设备在运行中管道被振裂。第三,特殊形式管道的安装,在一体化设备安装中,管道安装中存在着很多扩口式、卡套式等特殊形式安装,这些特殊形式的管道安装更需要按照设计意图进行操作。

(八) 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试运行

在完成安装后,企业还需要对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进行试运行。机械电气设备试运行要按照规范先安全性检测,对运行所需条件进行监控,只有符合所有标准才可进行,主要是成套空负荷、单机空符合与负荷晕妆,一次确定设备的有效性。

二、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安装发展

机械机电一体化中电机的保护装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未来电机保护方面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集成化与创新性

而集成化模块的发展是在原有电机基础上,对机电一体化电机功能进行拓展,不仅便于用户使用,还实现了设备应用的不断更新。与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生产相关的生产厂家众多,由于研制标准接口的机电一体化单元模块,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二)智能化

在现代机械控制理论中,随着人工智能、模糊数学等都融入到了机电一体化的生产中,电机控制与保护所能够实现的控制目标更加的精确。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逐渐实现了智能化。不仅在电机保护方式,在其他领域中,智能化也依然是机械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施工需要针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把控操作和工艺要点,按照安装工程的规范和设计意图,组装施工。一体化设备安装施工需要业界操作人员加强自身技能的培养,对不断革新的工艺和技术采取合理有效的施工,确保设备安装精确高效。

电气一体化论文:电气专业电控系统维修类一体化课程专业核心技能的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分析研究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电控系统维修类一体化课程专业核心技能及相应的教学设计,利用鱼骨图技术分析,得出本专业电控系统维修类一体化课程的专业核心技能为绘制故障树的结论,并通过具体学习任务,分析了绘制故障树需要具备或学习的知识、技能,提出了绘制故障树的相应教学设计。

关键词:电气专业 电控系统维修类一体化课程 故障树 教学设计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根据《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开发指导手册》开发出本专业三个层级(中、高、技师)的一体化课程。其中,有三门电控系统维修类课程:高级课程,即简单电子线路维修,课程中学习任务包括DS--2042型数码电子钟无法显示故障维修、DSC-32型直流调速柜开环控制系统无法调速故障维修;高级课程,即继电控制线路维修,课程中学习任务包括20/5t桥式起重机继电控制线路维修、B2012A龙门刨床继电控制线路维修;技师课程,即《复杂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维修》,课程中学习任务包括DSC-32卷扬设备停止运转电气控制系统维修(直流调速)、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电气控制系统维修(交流调速)、企业课题(XX型地面设备电控系统故障维修)、课程拓展(撰写TVT-LMB-01型龙门刨床电气控制系统维修技术手册)。

本文以电气专业技师层级电控系统维修类学习任务――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电气控制系统维修(交流调速)为例,研究以下两个问题:为什么绘制故障树,绘制故障树的教学设计。

一、为什么绘制故障树

绘制故障树是电气专业电控系统维修类一体化课程的专业核心技能。学生学会了绘制故障树,就学会了电控系统维修类工作的核心技能(维修工作方法),为能够胜任企业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电控系统维修类工作奠定了基础。

1.绘制故障树是后续维修工作的前提

利用鱼骨图技术,分析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电气控制系统维修(交流调速)案例,得出以下各个工作环节的技能点。

(1)工作环节1:明确任务。工作目标:明确案例任务的工作内容、验收标准。输出结果:故障树。技能点:绘制电气原理框图,绘制故障树。

(2)工作环节2:制定维修方案。工作目标:制定案例任务的维修流程及元器件、工具、仪表清单。输出结果:维修方案。技能点:依照故障树制定维修流程,依照故障树制定工具、仪表清单。

(3)工作环节3:维修。工作目标:确定故障点,排除故障,自检试车。输出结果:维修记录。技能点:依照维修流程,利用诊断工具(万用表、上位机监控软件、变频器OP、示波器等),采用检查方法(电压法、替换法、调整参数法等),确定故障点;采用维修工具(热风枪、电工通用工具等)修复故障元件或替换故障元件。

(4)工作环节4:验收交付。工作目标:验收设备,完成产品的交付。输出结果:验收单。技能点:核算维修成本。

(5)工作环节5:总结与拓展。工作目标:总结经验、提高效率,强化技能。输出结果:技术论文,T101恒压供水压力波动电气控制系统维修方案。技能点:撰写技术论文,绘制故障树。

通过上述5个工作环节技能点的分析得出,只有绘制完成故障树,才能确定维修流程及所需的工具、仪表,制定维修方案,实施维修等。

2.绘制故障树是电控系统维修类工作的核心内涵

利用鱼骨图技术,分析电控系统维修类课程所有学习任务,梳理每个学习任务的技能点,可提炼出电控系统维修类工作的以下内涵。

(1)工作环节1:明确任务。内涵:复杂问题简单化。

(2)工作环节2:制定维修方案。内涵:经验法,即查询维修记录,对同类故障,利用经验直接排除;缩小故障范围法,即绘制故障树。

(3)工作环节3:维修。内涵:依照维修方案,利用诊断工具(验电器、万用表、上位机监控软件、变频器OP、示波器等),采用检查方法(电阻法、电压法、电流法、短接法、逐步排除法、替换法、调整参数法等),确定故障点。

(4)工作环节4:验收交付。内涵:采用维修工具(电工通用工具、电烙铁、热风枪等)修复故障元件或替换故障元件,自检试车。

(5)工作环节5:总结与拓展。内涵:核算维修成本、总结经验、提高效率。

通过对上述5个工作环节内涵的分析得出,绘制故障树能够缩小故障维修范围、简化维修步骤、确定维修流程、提高维修效率,对诊断故障点、排除故障起到了指导作用,是电控系统维修类工作的核心内涵。

二、绘制故障树的教学设计

本文以绘制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电气控制系统维修(交流调速)故障树为例,介绍利用鱼骨图技术分析“明确工作任务”工作环节中,绘制故障树所对应的知识与技能。

1.需要具备或学习的技能点、知识点

(1)技能点。包括:会分析电控系统的控制电路(梳理输入、输出信号);会分析电控系统的主电路(梳理驱动器、执行器);会绘制电控系统电气原理框图(梳理电控系统的单元模块);会确定故障范围(依据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现象对照电气原理框图,在电控系统原理图上圈出故障所涉及的元件及接线);会绘制故障树。

(2)知识点。包括:P1C数字量、模拟量输入接口DI\AI、P1C模拟量输出接151AI\AQ,变频器模拟量控制信号输入端,创台主拖电机电气控制方式、横梁电机电气控制方式,侧刀架电机电气控制方式、垂直刀架电机控制方式、三类电机四种控制方法的特点,PLC输入侧单元模块、PLC输出侧单元模块,主电路执行单元模块(创台主拖电机模块、横梁升降电机模块、侧刀架电机模块、垂直刀架电机模块、抬刀电磁铁模块)。

通过针对案例的分析,在梳理完成绘制故障树所需要具备或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点后,可以得出绘制故障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会绘制故障树的方法”。

2.绘制故障树的六步法

绘制故障树教学设计思路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归纳提炼出绘制故障树的六步法,具体教学设计如下所示:

(1)工步1

教学目标:梳理电控系统的控制电路――s7-200PLC输入信号。

设置引导问题:在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电气原理图上,圈画出S7-200PLC输入端子及外接元器件。

教学组织:组织学生在工作页的原理图上圈出s7-200PLC输入端子及外接元器件;组织学生轮流说出一个s7-200PLC输入端子及外接元器件,课代表在白板上记录;师生进行头脑风暴,探讨有无遗漏,并研讨AT为何种信号输入。

(2)工步2

教学目标:梳理电控系统的控制电路――s7-200PLC输出信号。

设置引导问题:在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电气原理图上,圈画出S7-200PLC输出端子及外接元器件。

教学组织:组织学生在工作页的原理图上圈出画出s7-200PLC输出端子及外接元器件;组织学生轮流说出一个s7-200PLC输入端子及外接元器件,课代表在白板上记录;师生进行头脑风暴,探讨有无遗漏,并研讨AQ为何种信号输入及变频器模拟量控制信号输入端。

(3)工步3

教学目标:梳理电控系统的主电路――驱动器、执行器。

设置引导问题:在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电气原理图上,圈画出驱动器、执行器。

教学组织:组织小组学生研讨,该刨床采用了几类电机,分别采用哪些控制方式,分别驱动哪些负载;组织学生展示,研讨成果,课代表在白板上记录;师生进行头脑风暴,探讨有无遗漏,教师点评三类电机四种控制方法的特点。

(4)工步4

教学目标:梳理电控系统――单元模块。

设置引导问题:在TVT-LMB-01型龙门刨床电气控制系统框图上,填空补画完整。

教学组织:组织学生查找变频器手册,展示M430变频器3、4、5、6、9接线端子的含义,教师小总结;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网上查找类似龙门刨床的电气原理框图,在工作页上补写完整电气原理框图;组织利用实物投影小组展示成果,后续小组点评;师生进行头脑风暴,探讨是否有误导项,如有在工作页上打“×”符号。

(5)工步5

教学目标:确定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的范围。

设置引导问题:在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电气原理图中,圈出故障在电控系统中所涉及的元件及接线。

教学组织:利用实物投影展示电气控制系统框图,组织全体学生风暴PLC输入侧单元模块,确定创台调速电位器模块,研讨所涉及的元件及接线;组织全体学生风暴PLC输出侧单元模块,确定变频器启停、运行方向控制模块,研讨所涉及的元件及接线;提问电控系统主电路是否需要绘制故障树;总结排故的宗旨及缩小故障范围的方法。

(6)工步6

教学目标:绘制故障树。

设置引导问题:绘制故障树。

教学组织:绘制顺序为从电源至执行器,该节课10分钟内独立完成(手绘),组织学生展示评价后定稿,教师总结。

三、小结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目前有电控系统维修类、装调类、联调类等一体化专业课程。本文利用鱼骨图技术分析研究了电气专业电控系统维修类一体化课程专业核心技能――绘制故障树,归纳出绘制故障树的五步法:分析电控系统的控制电路,分析电控系统的主电路,绘制电控系统电气原理框图,确定故障范围,绘制故障树。同时,本文提出了绘制故障树的教学设计。在后续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研究电控系统装调类、电控系统联调类等一体课程的核心技能及相应的教学设计。

电气一体化论文: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常用机床电气检修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在常用机床电气检修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充分运用仿真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采用现场组装机床电气控制柜,进行配线调试、排故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床电气 仿真教学 理实一体化 分组教学 考核评价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传统的实训课情景是学生在专用的网孔板上(或者是木板上)安装电气控制的各种电器,并完成导线连接。这种实训方法在教学功能上存在以下先天性不足。

第一,整个过程停留在“模拟实训教学”层面,与行业规范、实际工艺等元素脱节,也就是仅仅关注了“学”而忽视了“工”,培养出来的学生被用人单位称之为“半成品”。到岗后,学生在网孔板上积累的学习经验并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企业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从头培训学生的基本工作技能。

第二,实训教学是某个技能点的练习,由于没有系统的工作过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工作的整体策略,就算技能再高,也只能不断地重复某一项(类)操作。这种操作哪怕练得再熟练、再精准,也终将被自动化的生产机械所取代。

第三,传统的实训方法无法承载依附在专业技能上的综合职业能力,如适应环境的方法、发现并采用能优化工作的技巧等能力。

为了改变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学校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选出一个班作为试验班,在常用机床电气检修课程实训教学中实施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模拟仿真、现场安装实战等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接近行业规范、实际工艺要求等。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该职业在社会上的实际工作过程一致,从资料收集、设计方案、优化方案、施工安装、验收调试、工作总结等环节,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尝试机会。学生的学习经验可以直接转化成工作经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工作策略,为其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实施过程

1.组合实习小组

为了使学生之间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将学生按成绩和认知特长进行搭配分组。每组组员集体选用一名组长,负责实习小组的管理,即在实习过程中所用工具的保管、本组成员的出勤情况,并配合老师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2.强化安全用电知识,实施文明操作

在机床线路安装、配线、调试、故障排除操作中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如工作前应详细检查所用的电工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穿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品;线路在未经确定无电前,一律视为有电状态,不能用手触摸;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必须有可靠的保护接地;带电作业时,要有专人监护;对拆下的导线要将带电线头包好,防止触电;工作结束,所有材料、工具、仪表等分别归类放置等。培养学生规范、整洁、文明的工作作风,为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上好安全教育的第一课。

3.收集整理机床设备的电气技术资料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设备说明书、电气控制原理图、电气设备总装接线图、电器元件布置图与接线图、电气设备明细表。

4.电气原理图的分析

结合维修电工仿真实训室的宇龙机电方针软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重点讲解、演示车床、万能铣床、摇臂钻床、磨床、镗床的工作原理和动作过程、机械与电器间的配合动作关系,熟悉常用机床基本结构、运动形式以及对电力拖动系统的要求基础上,进行电气原理图识读和分析。

(1)分析主电路。从主电路入手,根据机床所用电动机和执行电器的控制要求,分析它们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机床各个电动机及其他设备的类别、用途、接线方式、运行要求;电动机启动、转向、调速、制动灯方面控制要求和情况;主电路使用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电源情况等。

(2)分析控制电路。 根据主电路中各电动机和执行电器的控制要求,逐一找出控制电路中的控制环节,利用电动机的典型控制环节的知识,按功能不同将控制线路“化整为零”来分析。包括:控制电路电源、各种继电器接触器的用途、电器元件之间相互关系、连锁控制环节等。

(3)分析辅助电路。辅助电路包括电源指示、各执行元件的工作状态显示、参数测定、照明和故障报警灯部分。它们大多是由控制电路中的元件来控制的,所以在分析辅助电路时,还要回过头来对照控制电路进行分析。

(4)分析联锁及保护环节。机床对于安全性及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要实现这些要求,除了合理地选择拖动和控制方案外,还在控制线路中设置了一系列电气保护和必要的电气联锁。

(5)总体检查。经过“化整为零”,分析完每个局部电路原理及各部分之间控制关系后,再通过“集零为整”的过程,查证整个控制电路,从整个控制电路、从整体的角度进一步检查和理解各控制环节间的联系。清楚理解全部电路原理、电气系统控制过程、各电器元件的作用,了解相关主要技术参数情况。

5.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

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步骤如下。

(1)安装准备工作。

第一,获取《任务书》及相关资料。

第二,拟定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方案。

第三,识读电路原理图、电器元件布置图、电器安装接线图。

第四,选取电工工具、测量仪表。

第五,根据电气设备明细表按要求选取和检查电器元件。

第六,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组织、现场条件满足相关要求。

(2)电气设备(元件)安装。

第一,根据元件清单配齐电气设备、元件、材料和辅助用品。

第二,安装栅形布线槽。

第三,按照电气设备布置图安装电器元件。

第四,根据平面布置图安装控制柜外元件。

(3)接线。

第一,根据平面布置图等图样安装导线通道。

第二,打印线号和元件编号,给元件贴上与布置图等图样一致的编号。

第三,根据平面布置图放线。

第四,根据接线图进行控制柜内部接线,套上与图样一致的编码套管。

第五,进行控制箱外布线,套上与图样一致的编码套管。

第六,按要求进行导线的剥削、线头制作、导线的连接、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

(4)电路检查。

按照电阻法、电压法等方法对电路进行接线检查。

(5)安装电动机和电气设备保护线。

按照要求安装电动机和传动带,并紧固。

6.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

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是安装完成后紧接着进行的一个环节,具体步骤如下。

(1)拟定调试的方案。机床电气安装后,经过检查后进行电气调试。在调试前应当制订调试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记录表格制定、调试过程、测试调试记录、结果分析等。

(2)通电前测试。

第一,检测电动机及线路的绝缘电阻。相―相、相―地绝缘电阻应相间、相对地不低于0.5MΩ,控制电路绝缘电阻对地不低于0.5MΩ。

第二,检查电动机外壳、元器件外壳保护线及其他保护线是否接好。

第三,根据元件布置图,检查元件的安装位置是否正确。

第四,根据平面布置图,检查线路走向元元件、设备的安装是否正确。

第五,检查电动机和带轮等机械部件是否安装好。

第六,根据原理图、接线图、对电路进行对点检查、短路检查、回路检查,修改完善控制线路。

第七,检查导线接点是否符合要求,压接是否牢固。

(3)通电操作。

第一,验电。检查电源是否正常。

第二,根据原理图和调试方案进行线路功能检测,机床不带电动机等负载调试。

先进行单个功能的调试,观察对应的元件动作是否正确;再做整体调试,观察各电器元件动作顺序是否正确。

第三,根据原理图进行线路功能检测,机床带电动机等负责调试。

首先检查电动机与生产机械的传动装置是否正常。然后进行单个功能的调试,看电动机的运行和转动是否正常,机构动作是否正常。之后再进行机床的整体调试,观察机构动作顺序是否正确,运动形式是否满足工艺要求。最后校验机床满负载运行是否工作可靠。

第四,停车,完善调试记录。

(4)完成测试。收拾工具,清理现场,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7.故障诊断与维修

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步骤如下。

(1)明确故障。针对在调试中出现的问题,或通过与机床实际操作者交流,还可以通过看、问、闻、听、摸等来判断故障现象,以明确故障现象。

(2)分析原因。明确故障现象后,对故障原因分析可以按先分析主电路、后控制电路及其他电路步骤进行。

(3)确定故障点。确定故障范围后,用测量方法来确定故障点,如电压测量法、电流测量法、电阻测量法、置换法、短接法等。最常用的是电压法和电阻法。

(4)故障排除。在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前提下,尽量在停电情况下操作。必须带电操作时,则先接通控制线路,后接通主电路。在排查故障过程中,使用的仪表应该量程合适。

二、考核评价

每学完一个项目或任务,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采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考的评价方式,考核分三部分:一是学生自评,二是学生互评,三是教师评价。

其中:自评和互评占总成绩的80%,自评和互评所占比例为7:3。

教师评价为平日考核,占总成绩的20%。

考核方式采用百分制,综合考核,分合格(≥60分)和不合格(

三、小结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说教”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教学过程与工作实践结合。分组作业形式、评价与反馈形式等灵活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学生在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自学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较快的提升。学生体验到了团队合作、与人沟通的重要性,增加了对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心,综合素质提高比较明显。

(作者单位:四方机车车辆高级技工学校)

电气一体化论文:浅谈机床电气控制中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摘 要:为了使得机床电气控制融入中专学校机电专业教学生活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宣传和利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采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正确的教学措施,才能确保机床电气控制在教学中得到发展,同时也能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机床电气控制;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电气控制设备教学中的开展

电气自动化课程是理论与实践联系较为密切的代表课程之一,对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加快电气自动化课程的传播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电气自动化课程作为一门学术性课程,其在中专专业技术教学中一直都得到高度的重视与关注,由此,要想此门课程更加有效地与一体化教学模式相结合,拥有一批优秀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是极其关键的。对于中专专业课程而言,只有打造一批专业技术强、教学思维活跃、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师团队,才能更好地将一体化教学模式融入中专院校专业课程当中。

2.积极宣传一体化教学模式

经过对中专院校专业技术教学工作的调查和询问,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基本素质、能力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由此,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开展就会形成一定的阻碍,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对一体化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进行宣传,进而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融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宣传方式有: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之后根据具体情况加以不同的宣传手段,达到系统性宣传的效果;邀请一些专业人员与学生进行试探性沟通,使学生理解和接受一体化教学模式,促使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电气控制设备课程中得到更快的实行。

3.完善一体化评价体系建设

传统的中专教学模式与一体化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存在主观性。对于中专专业技术教学效果而言,学生的反馈是学习效果最好的体现。然而,传统教学模式正是因为缺乏了对学生意见、想法的倾听,导致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根据观察,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融入了对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通过在每个学习任务中对评价机制设立,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等各方面能力的锻炼,而且可以通过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阐述情况,对学生的知识理解、专业掌握等情况有一个实时的总结和改进,并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完善和修改,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1.教学授课方法的一体化

将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于机床电气控制教学,该教学方法的使用对于中专专业技术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引导和启发作为教学理论基础,根据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任务布置,通过学生对任务完成的过程,实现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融入和展现。由此,任务制定就显得尤为关键。其必须要根据专业课程的深度、涉及范围对内容进行分解,然后根据学习任务提出一些探索性问题,学生就会根据问题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结合相应的课程知识进行解决,进而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

2.操作练习一体化

为了解决问题,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必定会融入适当的方式方法,比如说以小组形式对问题实施谈论,这样必定会相互间进行沟通和辩论,在探讨的过程中会形成对待问题的观点、论证等,使问题的操作性得到深化,从侧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形成自主讨论、自主思考等能力,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将问题的答案分析出来。

3.示范操作

对于中专院校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而言,示范操作十分关键。所谓示范操作,就是从中专院校专业技术教师角度出发,以对专业课程的典型问题或者是难点、重点为例,教师利用一些教学手段或者方式方法加以解决,进而使中职院校的学生在理解问题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技巧,方便日后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另外,中职院校专业技术教师在对问题进行示范的过程中,避免亲力亲为,而是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总之,在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中推广并应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同时也提升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上不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也参与了进来,在确定学生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电气一体化论文: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

【摘 要】为了适应现代化需要,培养高素质熟练劳动者,我国各职业学校普遍实行了专业理论和实习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所谓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的一种教学模式。我校近年也采用了这种模式,并在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试行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为电气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也有了一些收获,现就其研究实施过程、取得的效果作以介绍并谈谈体会。

【关键词】电气技术;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

一、“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

(一)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工作计划。

学校成立了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实施课题组,教务科、教研室、实习工厂等部分负责人担任课题组组长和副组长,电气教研组骨干教师担任成员,并负责定制工作计划及具体的研究和实施方案。

(二)课题研究工作。

1.确定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教学培养目标。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社会需求以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就业为导向,制定一体化培养目标,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核心技能和辅助技能,各技术模块又都具体理论和技术要求。根据纵向分等级,横向分功能的原则来划分等级模块和功能模块。每个等级模块从简单到复杂,缩短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使教学更加科学系统化。每个教学功能模块相对独立,可以进行积木式多重组合,灵活多变。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教学层次需要来编排,对行业中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可以随时建立新的模块添加进去。

2.课程模块基本结构。根据确立的专业教学培养目标,考虑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结合专业理论,操作技能的特点,设立文化基础课程、基本技能模块,专业课程三大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是主体。专业课程模块分为电工基本功,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工厂供电,电机与变压器,照明安装,五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由若干个课题组成,它们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

3.课程模块的特点。

(1)突出能力培养 。紧紧围绕专业教学培养目标设置模块,强调在传授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理解深刻立体。各模块教学内容层次分明。教学内容安排先易后难、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原则,并打破学科系统编排的课程内容,以课题为中心,将涉及到的各门学科知识编排在一起,不同学科的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集中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实践性和先进性。模块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将生产实践中普遍应用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技术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学校既能学习到扎实的基本功,又能了解到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水平,确保学生学到知识、技能及培养起来的职业能力就是当前生产实践中所需的,从而保证学生能很快适应企业工作,很快达到企业技术要求。

(4)强化技能教学。打破多年来重理论,轻技能培训的传统,树立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为技能训练教学服务,为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新观念。加大技能教学内容比重,对于理论知识强干弱枝,以必需、够用为度,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中体验印证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易于理解和吸收;注重理论知识对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发挥指导作用,原有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都做了大幅度调整。

4.开发出一套模块式一体化教材。为配合实施一体化教学工作,我校组织电工专业教师及时编写了电类专业"模块式一体化”的校本教材,有《电工基本知识与技能训练》(包含电工安全知识、电工仪表使用、电工工艺等),《常用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修》等。

5.教师“一体化”。实施模块“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有一支即懂得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一体化”师资力量。我校将电气理论教研组、实习教研组合并成电气设备安装教研组,理论、实习教师按模块分小组办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备课,共同带班。利用业余时间或假期时间对理论老师进行专项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创造机会让实习老师多上理论课,增强他们理论课教学的能力。

6.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实施一体化教学。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主要方式是推广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师的角色由过去课堂教学的主要讲授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这一教学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行为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行为,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职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促进了教师能力的转变。

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理论到实际操作,均需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是实行一体化教学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原来的专业理论教师要多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实践,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实习指导教师则需要提高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钻研教材和教学理论,掌握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才能成为所谓“双师型”教师。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培训,我校的很多专业教师已把理论、实操两种融为一体,基本通过讲师/技师的“双师”评定,有效地促进了教改的步伐。

(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一体化教学实施几年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从以前上理论课时老师口若悬河讲演而学生昏昏欲睡的状况,转变成现在学生直接参与教学,主动进行技能训练,几乎每个实训室都出现了放学了学生还和老师在讨论的情况。这几年在中级电工考证的应知考核和应会考核中,我校学生的合格率从80%提高到93%以上,可见一体化教学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相结合的问题。

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高度统一,紧密衔接,学生有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由于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解决了以前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相脱节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理论教学的效果。

(四)产生辐射效应,加快了我校专业建设的步伐。

电气技术应用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带来的变化,在我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他专业看到这一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成效,备受鼓舞,积极投入到专业建设中。他们运用这种新理念,针对其专业的实际情况,调整了专业教学计划,越来越多的专业教研组正着手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一体化教学工作研究计划,为实施这一模式创造条件。

三、体会

1.该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想与感性的同步认识。

2.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教学效果提高。

3.“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加强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的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于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四、建议

1.各模块间知识的衔接、时间的安排及教师的分配有一定难度,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映以及教学的实际状况,及时进行调整、优化和完善。

2.模块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双师素质,既会讲专业理论,又熟悉操作技能,要加大相应培训力度,为教师尽快转型创造良好的条件。

3.模块化教学要求健全相关的教学设施,并经常安排教师下企业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及相关岗位技能,同时要多建立校企挂钩的校外实训基地。

虽然我校起步较晚,还有很多问题要克服,但是这几年来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试验取得的效果还是显著的。相信通过广大教师的努力,定会使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得以完善和发展,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推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电气一体化论文:配电电气系统的运维一体化管理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配电系统一体化流程管理的树立,确立配电系统一体化的实践办法;做好运维一体化的体系化建设,运维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明确维护产权的之间职责,并进行相应的分工与管理;完善反馈分析渠道与完善相应的工作,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配电系统;电气系统;运维一体化;运维管理 

技术手段与管理实践方法是整个配电电气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配电系统的主要建设方法便是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的一体化。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修的一体化能够不断并且有效地提升系统的运行质量与整个电力企业的运行成本,能够使得电力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 配电系统一体化流程管理的树立

简单而言,所谓的配电系统一体化便是运行与维护的同步与统一,在同步与统一的基础上,确保电气配电系统的维护与操作的同一时间的纵向展开,在实际的运行与维护之中,需要不断防止可能出现配电系统实际之中的问题,降低配电系统的故障,减少突发状况的发生,加强持续运转的效率,缩短停电与送电的时间的整体间隔,维系整个运行与维护的系统的高效率运转。

1.1 确立配电系统一体化的实践办法

1.1.1 运维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协调物力、劳力、资源,实现各种软硬件的优化与整合,使得运维人员的实践技术与等级能够有一定的提高,使得相关的专业水平与工作经验能够相互补充、优势互补,各个系统的相关人员能够达到职责分明、岗位确定的效果。

1.1.2 加大实际的培训实践与力度,整个配电系统维护与运行一体化需要依靠过硬的一线操作人员与技术熟练、效率较高的工作人员将综合人才的能力进行全方位提升。无论是运维相关的人员的责任意识、工作态度与实际的技术水平在整个运维管理的实际运行过程之中都显得十分重要。

1.1.3 加强企业的设备实际全过程管理。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相关的运维与检修,应该不断实践整合财力、人力与技术,然后在实际的成本控制的前提下与基础上,达到相关的运维工作的展开与发展。

1.2 做好运维一体化的体系化建设

运维一体化,重点以及关键点在于需要将整个系统化打造成一个有机体,使得不同部门能够完成自己相关的细致与清晰的工作,使得工作的分配与实际的职责相互之间配合与相统一,最终达到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监管与有效监督与建设。

对于相关的运维人员做出工作、职责与任务的规划与管理,然后必须保证相应的一体化的质量,对于有不负责任与不严肃的地方必须进行相关的严肃处理,以此来完善相关的运维一体化的整个系统与系统的架构管理。

2 配电电气系统中运维一体化管理的目标分析

2.1 主要策略

在配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中的策略主要是,要使设备的操作以及维护达到同步进行,同时使操作和监视形成一体化管理,且设备的故障率能够降到最低。除了上述之外,如果有任何的其他问题时,也必须能够做出很好的应对措施,依据科学的办法进行解决,同时也必须要把操作设备的能力提升上去,如果在遇到停送电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缩短其时间,保证电网设备的正常运行,这样也能够间接的提高工作效率。

2.2 管理范围

配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范围离不开我国法律法规的支持与约束,尤其体现在安全管理法律方面的重要规定,除此以外还必须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的规范流程和通知来执行。

2.3 管理目标

2.3.1 运维一体化的管理目标,必须要坚持做到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争取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人员分配上能够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出现人员短缺等问题。

2.3.2 从管理和专业角度考虑,除了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来提高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素质外,还必须要培养出大量复合型人才,争取达到一岗多用的要求,从而保证配电电气系统运维一体化顺利进行。

2.3.3 要实现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加强对设备的检修,注意动态检修的方式,在配电检修中注重对检修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综合管理和控制,使得生产成本得到有效地降低。

2.4 指标体系的构成

2.4.1 必须要建立对其配电一体化系统,明确各个职能的分工,实行部门负责制。

2.4.2 将各项业务进行系统明确的分工,并且在运行维护中要加强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实施。

2.4.3 建立运维一体化的机构,必须要能够发挥各个业务部门的优势,可以将其进行统一的管理并积极配合执行。

2.4.4 对配电运维工作人员的管理,应该重新划分所负责的业务和职责,特别是对运维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要加强,更快提高他们的工作素质和业务能力。

2.4.5 流程也要重新进行划分,可以实行统一管理制度,并且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标准,不断规范运维检修业务的流程,

3 运维一体化管理的重点

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工作,首先要调整管理模式,通过对配电运检工作的各项管理进行划分和调整,对营销部门的工作以及客服中心要分别对运维管理工作进行调整、维护。在运行班组以及操作班组的各项业务上要充分整合,主要将运行班组以及操作班组统一整合成配电运维一体化班组,实行在结构层面上的一体化组织。

4 运维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4.1 存在的问题

配电系统的运维一体化,在实际的管理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甚至业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为综合性的知识与实际的业务人员的差异性,使得相关的实践组人员专业性与技术性不强,由此运行组相关的人员需要技术相关的实践综合知识,具备相关的综合性知识和专业化的原理,在实际配电系统运行之中,班组之间的工作的差异性,需要传统模式的改进与技术水平,实现相关的传统工作票的各种流程的确认与管理。

其中运维一体化的监督问题也是很严肃并且突出的问题,在实际的解决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与监管,运维管理的监督与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以及发展,然后完善相关的专业人员的知识构成,最后实现配电运维一体化的终极科学化以及模式化。

在实际的管控之中,工作人员也需要将自身的职责与实际的技术观念相确认以及进行意识指引。相关的运维管理人员的一体化意识还不是很明确,总是处于容易混淆与实际的模糊性。

4.2 解决问题的实践途径

4.2.1 明确维护产权的职责,并且进行相应的分工与管理。将各个部门的元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分配,进行设备的检修与运行的参照性管理,对于设备的故障与实际的工程管理业务,进行协调一致,使得各方的资源整合维修运行与整合。

4.2.2 完善反馈分析渠道与完善相应的工作,在实际阶段之中应该将疑难问题讨论进行评估与总结,将疑难问题的各个理解与完善,进行各方面意见的提出与制度上的优化。

4.2.3 将绩效与相应的薪酬做出科学的结合与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实际的业务能力,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提升与管理的优化。

4.2.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运维系统人员的培训与实践有效结合,使得两者可以进行有机与有效的统一,能够在实际之中构建操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机制。安全风险减少,薪酬管理制度合理化,使得相关的工作量降低,提升运维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5 结语

运维一体化管理一方面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检修的能力;另一方面提升了企业整体运行能力,最终实现了实际效益。从配电系统的整体运行以及长此以往的发展来看,能够节省大量的企业生产成本以及提升企业之中的总体的效益。

作者简介:张醒狮,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一体化论文:浅谈中职学校中电气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摘 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推广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指导思想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感兴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电气专业是中职学校的骨干专业,此专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势在必行。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中职学校 电气专业

中职学校电气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术人员,主要对象是操作群体中的管理者―“高级蓝领”,或是管理群体中的运行者―“应用型白领”,亦称为“灰领人才”或“银领人才”,其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 的智能性行为。选择符合技校教育的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体现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思想,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大胆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

一、电气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中职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者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经常不同的时间、地点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进行,存在很多弊端:

1、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几年来,伴随着高中阶段普及程度的提高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差异性越来越大,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来到中职院校学习的动力主要是实习操作和实践应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是学生理论教学的价值,从而使理论学习动力不足,甚至讨厌理论教学。失去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没有实际意义,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对知识的思考,只能是进行简单的重复练习,更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无法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2、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的中职教育多数理论教师不懂实践操作课程,不知道实践课程中需要应用哪些理论知识,只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自己的想象组织教学,从而造成理论在实践中用不到或者知识陈旧,而一些实践中必要的理论却没有学到。脱离实践的理论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更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电气专业是中职学校工科的骨干专业,此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一线技术骨干工作,就业方向为项目的规划设计、工程的管理施工、设备的安装维护、产品的研发改进等。这些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综合性强,工作人员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发现和探索新问题。

综合以上弊端,以及中职学校电气专业教学目标要求,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已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所以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此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时不再觉得单调乏味,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二、电气专业如何实施一体化教学

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如何在电气专业教学中更好的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呢?作为一名教师,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总结以下几点:

1、使课程内容模块化

现有中职学校的电气专业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参照大学相同专业的课程,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对于技工学校学生来说理论过深,容量过大,同时忽略了技工学校教育由“技术员”向“操作工人”转变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本的思想,打破学科体系,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应用特点,内容选择调整上遵循“新、广、精”的原则。

“新”―课程内容要跟上时展。电气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知识不断涌现,电气产品不断趋向于智能化、数字化、大规模集成化。教材上的知识体系已经落后,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调整教材时尽可能加入先进电气技术,尽可能跟上电气技术的发展,并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引进新的知识点,有助于突出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在电气技术领域的创造力,这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

“广”―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在进行单门课程教学时,拓展一些相近或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自觉思考学科联系的习惯,为今后专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例如电力拖动与PLC结合,电脑演示与实际操作配合,完成电动机正反转实验,既形象又直观;自动控制、单片机以及传感器技术相结合,进行机器人的研发制作,模拟与实际操作相互验证,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精”―精选理论知识,降低理论难度。教师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繁琐的理论推导及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例如自动控制原理中利用运动方程推导传递函数,学生理解困难而实际工作中几乎不用,所以学生只需要理解概念即可,繁琐推导可以略去;电气测量中仪器仪表的应用,学生只需掌握如何应用即可,不必深入研究仪表内部的结构原理,所以可以考虑略讲原理结构。这样学生可以有更充沛的精力学习其他的知识。

2、搞好课堂管理,保障教学质量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果,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实践与空间等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搞好课堂管理既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制定严格的课堂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动用了较多的教学设备,故其管理比常规课堂要困难的多。为了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课前必须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并把“一体化教师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操作规则”、“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等规章制度挂在教室的显眼位置,监督学生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防止人身和设备出现安全问题。

第二,实施分组管理。课堂教学时实施分组管理,使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分组时指定小组长,协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教师指导组长在课前检查教学工具、设备、材料。组长上课时注意组内学生操作安全,搞好设备维护,课后组织学生做好工具、材料的整理工作。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又提高了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

三、结束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电气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由于它涉及面广,前期投入多,工作量大,并且受学校实际情况的影响存在许多困难。例如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到位;课程改革还不尽完善,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学生数量多,设备配置不能完全满足电气专业的教学要求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克服、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应不断地分析市场,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电气专业逐步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其他学科积累经验,最终达到所有学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