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24 03:54: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信息化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信息化教学论文

信息化教学论文:啤酒发酵信息化教学论文

1教学目标的确立

学生将来就业岗位为啤酒生产企业的一线操作人员,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依据学生将来就业的岗位要求,将教学内容融入真实任务中,结合课程标准,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啤酒发酵岗位是学生将来从事啤酒生产的岗位之一,发酵岗位主要工作为设计发酵工艺、控制发酵系统。因此,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为啤酒发酵技术,教学难点为啤酒发酵原理。

2资源整合

啤酒发酵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可通过课程网络平台自学,本次课的知识目标为理解啤酒发酵原理,掌握发酵技术及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但啤酒发酵内容较抽象,啤酒发酵原理复杂,采用密闭发酵的方式,无法看到发酵罐内部的现象,学生不易理解,可通过动画模拟、视频演示突破重点难点;本次课的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啤酒发酵操作的能力,通过模拟仿真软件进行啤酒发酵的模拟操作,通过啤酒生产实训室进行真实生产的拓展任务,巩固学习效果。

3过程实施

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创设情境,布置任务;自主学习,工艺设计;仿真操作,在线测试,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任务驱动法、小组学习法。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啤酒生产原料、麦芽汁的制备,那么酵母是如何利用麦芽汁发酵成啤酒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物质的变化?需要什么条件?

3.1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利用啤酒中试生产线,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产操作的学习环境(图1)。布置生产任务,每组针对不同类型的啤酒,设计发酵工艺、绘制发酵曲线。

3.2自主学习,工艺设计

(1)自主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入“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根据生产任务,为学生介绍相对应的学习内容,学生可根据生产任务进行查阅和学习相对应的教学资料。本次课教学难点:啤酒发酵原理。啤酒发酵过程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可通过动画模拟(图2),直观展示出啤酒发酵的过程,突破难点。本次课教学重点:啤酒发酵技术。由于啤酒发酵内容较抽象,是采用密闭发酵的方式,发酵系统自动控制,无法看到发酵罐内部的发酵现象,通过视频演示传统发酵技术,使用的是敞口发酵池,将发酵现象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啤酒发酵现象有个感性的认识;现在啤酒厂采用的是现酵技术,使用的是大型密闭式的发酵罐,不便于现场讲解,通过视频演示,使学生了解现酵设备。通过传统发酵技术的视频可以看到发酵现象,现酵技术的视频可以看到发酵设备,促进学生对啤酒发酵技术的理解。(2)工艺设计:学生通过课程网站对发酵工艺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分组设计发酵工艺、绘制发酵曲线,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各组进行汇报与答辩。

3.3仿真操作,在线测试

学生根据每组设计的发酵工艺,利用模拟仿真软件,可进行进麦汁、充氧、接酵母、设置发酵参数等操作,掌握发酵工艺流程和岗位基本操作,为后续真实生产奠定基础。利用课程网络平台中的“在线测试”,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教师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总结。在完成本次课的三个教学过程后,在后续课上进行拓展任务即真实生产、巩固成果,在啤酒生产实训室,利用啤酒中试生产线,每组进行不同类型啤酒的生产,巩固学习效果。

4效果反馈

对学生的工艺设计能力和生产操作能力两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其中工艺设计能力通过方案设计、曲线绘制、啤酒感官进行评价,生产操作能力通过模拟仿真测试、操作技能考核进行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体会(:1)创设真实情境,领取真实生产任务,学生可以用自己设计的工艺生产不同类型的啤酒,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2)通过动画模拟、视频演示,突破难点,加深对发酵基本理论的理解。(3)通过模拟仿真软件,学生掌握了发酵工艺流程和岗位基本操作,为后续真实生产奠定基础。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方法相比,互动性强,与传统方法有机结合能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身为教学工作者必须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新课程、新方法和新标准,力求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

作者:姜海波 于洪梅 逯家富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化教学论文:大学英语网络信息化教学论文

一、网络信息化在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作用

(一)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传统大学课程教学课堂中,教师灌输关于语法的相关知识,而学生自始至尾的聆听,最终只能造成“哑巴英语”。网络信息化教学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陷,让原本抽象枯燥的英语学习变成形象的、可视听的动态内容,改变了学生的记忆方式———从单独的记文字符号的方式变成将英语文字、语法和在课堂中感受到的语境信息一起记忆,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提升课堂趣味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实现的课堂教学,可以形成一张容括图像、声音、文字、动态交互的学习网,在这种课堂效果中,教师的身份从一个完全的传授者,变成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导者,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专业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以高标准化要求让学生实现等同英语国家的英文水平,而大学英语只是普遍范围内使大学生对英语能力的把握达到一个基本交流无障碍的水平,听说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提升课堂趣味性是借助网络信息化手段的一大原因。

(三)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生成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和情景,让学生可以自主操控学习平台,甚至利用虚拟人物对话来实现个人英语水平的提升。学习平台还能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和奖励,还可以通过在线比拼活动,让同学之间形成竞争学习的趣味氛围。

二、网络信息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困境

(一)网络硬件环境不够,信息化教学浮于表面

在第一轮的课程改革后,高校教室基本都安装了电脑控制台和投影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大都成了老师播放PPT的工具,真正能够利用网络实现教学的不多,尤其是很多学校的教学用电脑根本不能上网,这也给信息化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

(二)教师经验不足,课程改革难以出新

网络信息化教学要求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在教师队伍中,能够快速适应网络信息化教学方式的相对较少,经验不足,导致课程改革难以得到实质性的进展。想要发挥网络信息化的优势,需要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三)学生网络互动式教学实现难

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部分时间还是在课堂上完成,专业的网络互动式学习平台的应用还处在试验阶段。现阶段看来,互动式教学由于资金投入较大,设备较难完善以及系统平台开发的复杂,在大学英语改革中的发展脚步还较慢。

三、网络信息化教学在大学英语中的发展方向

针对大学英语中网络信息化教学面临的瓶颈,可以看出未来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潜力依然较大,其发展方向应该是按照网络信息化手段的深入拓展来行进,特别是在网络互动式教学中的发展。利用现代网络计算机技术,提高大学生对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对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仍是教学的重点,但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在课堂上的集中学习可能将被网络在线学习替代。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可以接收并期待更智能化的教学平台,利用网络,直接接收来自国外的学习资源,在网络学习平台中,针对自身情况实现个人化的定制学习。教师需要更积极深入学习利用网络新技术,开发新平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内容。

作者:陈湘云 单位:福建省龙岩学院

信息化教学论文: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论文

一、要适合学生年龄段并有利于学生接受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状态。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都有不同的特点。小学生喜欢趣味性较强的甚至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的学习资源,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会使他们在兴致勃勃的观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过分抽象的问题,他们会感到乏味而百思不得其解。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直观思维进入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过分追求趣味性,只在动画、音乐上做文章的资源起不到效果。我们应该着眼于知识的产生过程、逻辑关系,使其起到传统教具起不到的作用,这样才能使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利用高度有效。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利用其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理论,通过学生的直接感知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要获取、制作容易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资源要符合教学内容,在确定利用某种信息资源之前,要考虑其获取和制作的可行性及难易程度,不能有了资源却无法使用或操作困难,最终费时费力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选择信息化学习资源时,若能直接采用现成的课件资源或能对其做少量修改就能利用得最好,这样必将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们一般很少直接用现成的课件资源,因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设计的教学流程也各不相同,融于课件中的思想,所运用的技巧也可能与自己的风格有所差别,同时教学对象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一来,现成的课件往往就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宜。所以,现成的课件完全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那是最好,稍加修改就可以利用也很难得。反之,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力与判断力,借助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来获取、处理、组织所需资源,最终将各种多媒体素材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课件资源。当然,这种不得已的选择,也必须考虑其获取、制作的难易程度,尽可能用最近的资源、最拿手的方法来达到信息化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三、要操作简单

信息化资源的有效利用,除了其针对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易于获取和修改外,还应包括其操作简单、容易控制。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因为课件资源的难以操作或操作不流畅,不但影响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思路,而且影响教学效果,那么,这类信息资源就不能是首选。为便于教学,学习资源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比如,在音乐与视频资料的播放上,要用最常用的播放软件,防止出现无法打开、停止或卡壳现象。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在其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最好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尽量在各部分内容之间设置简单明了的交互式热键,这样就可以在文件前后、文件内外任意前进、后退、跳跃、重复演播了。

四、要有较强的适应性

信息化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各种信息素材和课件,若每一节课都需要自己动手处理资源、合成课件,那么必将耗时耗力,而且没有经过实践的资源往往在课堂教学中大打折扣,甚至显得多此一举,体现不了其高效性。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需要经过设计蓝本、搜集素材、合成课件,而最重要的是要经过与课堂教学整合实践的锤炼、打磨。这种资源一方面得来不易,另一方面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改造和更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满足不同风格、不同思路的教师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因此,要达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不断完善和更新资源库,使其在功能和内容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保证能在大多数条件和环境下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应用时根据不同的教学背景及时修改、及时保存或上传到学校资源库,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总之,信息化教学资源及教学手段因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物有所用,才有所值。所以,善于开发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就能使教材上平实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教学素材,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组合,教学效果达到最理想的境界。

作者:曹鹏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第一小学

信息化教学论文:虚拟机信息化教学论文

1虚拟机概述

虚拟机可以通过软件来模拟完整的硬件系统,在一台物理计算机上可以利用虚拟机同时安装、运行多个虚拟的操作系统(以下简称GuestOS,即安装在虚拟机中的操作系统),如WinXP、Win7、WindowServer2008、Linux等,各系统间可以同时运行且互不干扰,也可以组建成一个网络,多系统间也可以进行灵活切换,从而在节约资源的情况下方便地完成各种测试与开发。目前在信息化教学中比较常用的虚拟机软件主要有VirtualPC、VMware。两种虚拟机均能支持Dos、Windows、Unix、Linux等GuestOS,安装GuestOS时均可采用物理光盘或使用ISO镜像文件,GuestOS均有bridged(桥接模式)、NAT(网络地址转换模式)和host-only(仅主机模式)三种网络工作模式,安装后的GuestOS和HostOS(即物理计算机上安装的操作系统)是相互隔离的,但鼠标指针均可以在二者之间随意移动、拖放文件,而且GuestOS均具有磁盘还原功能。VirtualPC是微软开发的虚拟机,对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最新版本VirtualPC2007汉化安装包仅27MB左右,安装快速,约90秒即可完成安装;GuestOS的硬盘和内存大小按实际使用动态增减,VirutalPC虚拟了一个通用的显卡:S3Trio32/64(4M),还虚拟了串口和并口。而VMwareWorkStaion6.0之后的各版本安装包均在400MB以上,安装时间较长、较繁;GuestOS的硬盘容量在设定后不可调整,但可增加硬盘数量;分配多少内存,即使不用,也占用着,不可被其他地方调用,因而基于VMware的GuestOS比较耗资源。但VMware更新最快,支持最新的各种操作系统,可以虚拟出除串口、并口外的USB、打印机等,而且VMwareWorkStation自9.0起具有更出色的3D图形技术。VMwareWorkstation具有更快的3D图形处理能力,支持在Windows和最新Linux虚拟机中使用DirectX9.0cShaderModel3和OpenGL2.13D图形技术,因此可以轻松地满足AutoCAD、Solidworks和许多最新游戏等3D应用的严苛要求[1]。对比VirtualPC和VMware,如果要安装Windows系统,且所要使用的软件对显存要求不高,对GuestOS的设置也比较简单,则建议使用轻巧型的VirutalPC;若是需要安装非Windows系统,或体验最新的各种操作系统,或软件对显存要求较高,或需要更多的硬件虚拟时,建议使用VMware。

2虚拟机在中职信息化教学中应用

2.1应用一:教学环境随身带

GuestOS在HostOS中只是一个虚拟硬盘文件,文件大小即GuestOS实际消耗的硬盘空间,如GuestOS为纯净的WindowsXP或WindowsServer2003,虚拟硬盘文件大小一般不超过2GB,便于存储在U盘或移动硬盘随身携带。由于VirtualPC和VMware都可以直接使用虚拟硬盘文件打开相应的GuestOS,所以对于一些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事先在GuestOS中配置好,或直接将实训室的实训环境通过镜像方式Ghost安装到GuestOS中,然后将虚拟硬盘文件存放在U盘或移动硬盘中,随身携带,这样只要所用计算机上安装了相应的虚拟机就可以把虚拟硬盘文件拷到计算机上使用,这样既方便了备课,又方便了上课。当然,经实践证明,如果是存放在USB3.0的U盘或移动硬盘上,则可在USB3.0的移动设备上直接运行GuestOS,这样省去了拷贝虚拟硬盘文件时间,大大提高使用效率和便灵活性。VirutalPC安装快速,操作简单,相对于VirutalPC,VMware的硬件虚拟更强大,磁盘使用效率更高,更突出优势,若某些软件在VirtualPC无法运行时,不妨使用VMware。但由于VMware安装较繁琐、耗时,若要使用VMware,则建议先在常用的多媒体教室或实训室安装好VMware,以免影响课堂进度。

2.2应用二:节省设备投入,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2.2.1方便教师搭建服务器,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在实训教学中,将用于考试或文件共享等专门用途的ServerOS安装在教师机的虚拟机上,则每间实训室可节省1台服务器计算机。在虚拟机上安装ServerOS后,教师可方便地实现在WindowServer2003的GuestOS中搭建各种服务器,如文件服务器。在建好文件服务器后,可以通过特定软件实现为每个学生机建立一块相互隔离的个人空间,这样既方便了学生提交作业,也方便每次课将上次未完成的作业对应地发送给学生。

2.2.2方便学生搭建实训平台,进行实训、测试,强化技能

(1)在计算机实训中,每个学生均可利用一台计算机同时操作多个GuestOS,进行完整的实训测试,不仅提高了实训设备的使用效率,还可以让每个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技能,而不局限于分工合作后的局部技能,如网站建设与测试、网络攻防测试等。(2)由于HostOS与GuestOS是隔离的,所以在GuestOS中不管是分区、中病毒、死机,还是安装各种软件,都不会影响HostOS。在HostOS中,GuestOS仅表现为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所以诸如系统安装、磁盘操作、分区调整、数据删除与恢复测试、病毒防治、网络安全攻防测试之类会损坏HostOS的实训,就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在GuestOS中进行反复实训,这样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能得到更好的强化。

2.2.3方便准备不固定实训场所的实训环境

(1)对于临时调整实训室时,经常会遇到学生机缺少实训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如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飞鸽传书等局域网文件传送软件,快速地将配置好实训环境的虚拟硬盘文件传送给学生,学生就能在虚拟机的实训环境中正常完成实训。(2)对于一些非正常教学的培训,学生机中缺少培训所需软件,或软件版本不同,则可将培训所要的软件安装到GuestOS中,传送到学生机上,从而减少了对所有学生机因不同需求反复安装的麻烦。

2.3应用三:录制实训教学视频

由于利用虚拟机可以搭建各种教学、实训环境,所以可以利用屏幕录制软件或VMware中的“捕捉视频”功能,来录制GuestOS中的所有操作,进而制作成教学视频。例如:(1)录制安装操作系统的教学视频。由于对计算机的各种软件操作都必须基于操作系统,若不在虚拟机中安装操作系统,无法边安装边录制,这样只能用摄像机来录制,但显示屏存在刷新频率,会导致拍摄出来的视频有条纹,而且录制环境的灯光效果也会影响录制效果。(2)录制一些会损坏硬盘或影响硬盘数据的实训。在HostOS上直接进行这些实训,显然是很不安全的,所以这类教学视频,则建议在虚拟机的GuestOS中演示并录制。使用VMware录制视频,还有一个便利之处是,当录制的内容长时间不需要用户干预时,如安装操作系统等,在最小化VMware时仍然可以继续录制GuestOS中的操作,这样用户就可以在等待的过程中在HostOS中做其他的事了,以充分利用时间。

作者:涂世昌 单位:福州电子职业中专学校

信息化教学论文: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化教学论文

1软件的助学功能

从上面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介绍,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软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下面简要说明一下软件的各项学习功能的设计。(1)观察结构:设计了“三维结构展示”和“结构分解组合”功能,采用三维立体动画方式,实现学生“全方位、内外”直观、形象地观察认知结构。(2)读懂图纸:设计了“识图学习”─“识图训练”配套功能,先认知后训练,实现读图、识图功能,帮助学生高效率认知图纸。认知装配图时,用鼠标触及图纸上序号则显示其零部件名称并高亮显示其图案轮廓,突破了教材静态图纸的观察方式,容易引发学生认知兴趣;训练时要求学生拖动零部件名称到正确的图示位置,以此训练学生对图纸的认知。(3)认知原理:设计了“原理演示”功能,以直观形象的动画形式展示换热器工作原理,解决了传统教师讲解枯燥难懂的尴尬,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4)模拟拆装:“模拟演示”功能让学生熟悉基本拆装流程;“拆装仿真”能让学生模拟拆装操作,进行训练;同时,还配以视频便于学生仔细观察实际拆装流程。通过认知和模拟操作的训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为后续真正的动手实训打下基础。(5)模拟试压:模拟试压是最重要的学习环节,共设计了“壳程试压、管程试压、试压仿真、偷师学艺(视频)”四项功能,使学生能够模拟实际试压操作流程,完成整个试压技术流程的仿真操作,从而掌握换热器试压的专业知识、标准及装配试压技能。在上述五个主体学习功能项中,我们均设计了“我要问”的教师提问,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也便于教师督导检查。学生若对问题感到艰难困惑,可以到软件“加油站”功能中查询学习。(6)“加油站”该功能提供前述五大功能学习模块对应的专业知识。我们改造课程教材陈述方式,内容简洁清晰、针对性强,描述尽可能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容易为高职学生所理解,便于其查阅学习。(7)“过关斩将”为考核测试功能,取意“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五关”测试,将前面所学综合知识进行逐一考核,学生若逐项通关,则取得“实训准入证”,标志着学生具备了实训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学生(团队)可在实训室自行进行实训操作(拆装和试压)。

2教学效果评价

我们对上述“软件辅助的项目教学模式”进行了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我们的实践与跟踪观察,在知识学习、技能实训、教学组织、难点突破、能力塑造等各个方面,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的项目教学模式都体现出很大的优势,实现了质的提升,具体表现如表1所示。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实践,其观念意识逐渐改变,比如,学习观念的转变,独立意识的养成等。这些改变促使学生发现了自身潜力,意识到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其自觉性、自我期许感、自信心等进一步得到发掘,通过反馈效应,将更利于其整体素质的培养和进步。与此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这里的综合能力表现为很多方面,比如独立行动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等。总之,多媒体教学软件成为一把“金钥匙”,通过我们的精心设计和在教学中的配合应用,解决了我们多年传统教学存在的困难和弊端,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从测试和反馈效果来看,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切实做到了“深厚扎实”、教学效果、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学生也逐渐养成了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索求知的内在动力。需要着重提及的是,多媒体教学软件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成为深受教师和学生喜爱的助教助学的得力助手。

3“软件辅助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除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更重要的是想说明,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这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的上述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中具有更为深远的示范应用的价值和意义。针对我们的具体教学实例,我们认为有以下两点重要的价值体现。

3.1有效实现“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

首先,软件紧密契合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了完整丰富的“学习─训练─答问─测试”一体化教学功能,充分有效地实现了“运筹电脑荧屏,决胜课程学习”的功能,形成了“学习助推力”;其次,通过五个教学功能模块,借助教师“我要问”─学生“加油站”功能创意,有效引导学生的知识学习,实现了“学习驱动力”;再次,结合高职学生身心特点,界面简洁实用、活泼有趣,文字图片卡通化、幽默有趣,通过“过关斩将”的功能创意,摆脱呆板单一的考核功能,将测试考核“过关游戏化”,寓学于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形成了“学习吸引力”。总之,作为替代教师功能的媒介,软件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导、驱动学生独立自主地按照任务程序进行课程的专业综合学习(“先期学习”),成功实现了“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开展,改变了原来教师讲解、讲授造成的“教师主动、主体,学生被动、客体”的学习模式。这为学生素质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素质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将学生提升到主体地位。

3.2改善传统实训模式,塑造学生“知行合一”的学习品质

传统的实训模式有很多弊端,如效率低、效果差:学生在实训室不易组织,教师需要讲解和示范,耗费时间和精力,效果反而并不好。而更严重的缺陷是“知、行脱离”:学生在实训室仅仅是动手操作,没有将知识和技能紧密衔接,形成了盲目动手,“手、脑分离”的不良学习品质,这对学生素质教育目标背道而驰。而采用如上所述的“实训准入制”模式,通过多媒体软件中的模拟仿真功能设计,可以模拟实训现场中实训装置的技能操作,同时和专业知识紧密融合。学生通过仿真训练后通过过关测试,在知识和技能综合考核合格的情况下,再进入实训室独立操作,既解决了“执行脱离”的弊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迁移”──从电脑荧屏上的“仿真模拟”到现实装置上的“动手操作”之间的行为转换,这一行为转换本身就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的一种培养和锻炼。

4小结──启示和思考: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

如前所述,我们通过上述教学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即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并非仅仅通过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那样进行简单应用,而是要开拓视野,借助这一手段有效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现。其中通过合理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这一形式可以有效实现行动导向教学的展开,这是一个值得倡导实践且很有前景的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途径。要想实现上述目标,要求多媒体软件的设计在具备合理完善的助学功能基础上,还要具备“学习驱动力”和“学习吸引力”。比如,软件要具备“学习─训练─考核”的驱动功能链;再如,软件要营造项目教学中“任务驱动”的学习环境,功能设计应针对项目任务流程而开发,并配以足够的辅助功能,比如前述“加油站”功能,类似的还有“知识索引”、“知识库”等各种形式。另外,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增强软件的“易用性”和“乐用性”。总之,只有实现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有效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行动导向”的学习模式,才能体现其在素质培养中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滕文锐 王勇 单位:河南化工职业学院

信息化教学论文:计算思维与会计信息化教学论文

一、计算思维与会计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会计是一门历经几百年的应用学科,创新尤其需要跳出传统思维来看待和思考会计问题。计算思维能力是每个大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之一,也是创新人才必备的首要条件。从计算思维的角度进行培养会计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会计实践活动中,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观察、理解和改造客观事物。例如在计算机环境下设计复杂多维的会计核算,可以打破会计科目分级核算和分级汇总的局限,挑战会计核算的传统思路和方法。

二、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与实施方案

会计信息化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不是一两门课程可以解决的,需要一系列课程的学习逐渐促进学生形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习惯。作为实践类课程,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将理论课的知识巩固和应用到会计信息化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会计信息化课程应该根据会计专业理论课的开设情况进行定位,而不是过分强调计算机技术的讲授,否则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针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的不同培养需要,北方工业大学采用“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综合培养模式,从大三开始设置会计信息化培养方向,组织专业教师形成会计信息化课程群,不断探索和建设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我校在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上以会计信息系统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覆盖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模块,按照操作类、管控类、设计类设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全方位、多模块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支撑平台。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我校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构建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开发有操作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的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如下图所示。

三、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的改革创新

会计信息化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隐藏在教育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靠学生的“悟性”,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独特的思维方式,并自觉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由于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一直以来实验教学是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方法之一。计算思维的训练、培养和应用是贯穿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为了充分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分别在理论讲授课上引入思想实验,在实训授课上开展操作实验,在竞赛课程中引导创新实验,实施层层递进、逐步培养的教学方法,建立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模式。

(一)思维实验

为了让会计专业学生理解计算思维模式,我们在理论讲授课堂上首次开展“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中文房间”是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JohnSear-财会教育茛COMMERCIALACCOUNTINGle)在1980年设计的一个思维实验以推翻强人工智能提出的过强主张。该实验可以表述为:一个对中文一窍不通,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被关闭在一间只有两个通口的封闭房间中。房间里有一本用英文写成,从形式上说明中文文字句法和文法组合规则的手册,以及一大堆中文符号。房外的人不断向房间内递进用中文写成的问题。房内的人便按照手册的说明,将中文符号组合成对问题的解答,并将答案传递出房间。我们在课堂上利用“中文房间”实验,引导学生探讨该实验是否能够成功?如果能够成功,该房间的输入和输出是什么样的情况?房间里的人又是如何处理输入和输出的?如果不能够成功,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与学生反复的思考、模拟、争论,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是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让学生最终明白哪些问题适合计算机解决,哪些问题不适合计算机解决。在“中文房间”实验的基础上,结合会计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固定资产折旧”的思维实验。该实验可表述为:一个对会计一窍不通的人被关闭在一间只有两个通口的封闭房间中,房间中只有一本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手册和计算器。房外的人向房间内传递写有固定资产原值、残值率、折旧计算方法等的字条,房内的人按照计算手册和计算器,将固定资产每月折旧额计算出来,并写在纸条上传递出房间。实验中需要学生探讨该实验成功的可能性,计算手册的编写规则,输入和输出的各种可能情况等。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的思维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利用计算思维进行思考,理解计算机对于某一个会计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过程。

(二)操作实验

操作实验是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操作实验需要通过教学管理与控制,通过创新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实验的步骤主要包括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教学软件的调试和准备、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报告与反馈等四个步骤。1.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实验资料是指以实验教材为基础,由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视频、实验指导多媒体软件、实验案例等相关资料组成。实验资料的准备充分与否,对于学生是否能按照教学目标开展实验至关重要。实验指导书中应尽量减少操作步骤的描述,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教师的引导,自主思考实验步骤、方法和路径,不要简单地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2.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在实验教学之前,实验教师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教师最好在自己的电脑上也装一套教学软件。对于在教学过程中碰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备份后还原到自己的电脑上进行调试和检查。3.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教学最好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首先在自己的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与实验教师进行讨论。对于简单、重复的问题可较快解决,较难和复杂的问题与实验教师讨论解决,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效率。为了避免出现“搭便车”或者拷贝其他学生实验结果的问题,不同的实验要通过小组内轮换角色完成,同时可以通过账套号控制、账套主管控制以及关键界面截图控制等方法进行管理。4.实验报告与反馈。实验报告是考评学生实验过程和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两部分。实验数据是学生在实验软件中的数据备份。实验报告由实验目的、内容、步骤、结果和总结等构成。对于实验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实验教师应及时、逐一与学生进行反馈和沟通,不仅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实验的错误,而且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发现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操作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能的原因,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想法和新思路,要和学生一起设计和实践,并可以作为实验思路的补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执行。充分体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干中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

(三)创新实验

创新实验主要是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实地调研等,拓展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的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应用。尤其是参加ERP沙盘等学科竞赛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实践的兴趣。在ERP沙盘中由学生分组模拟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小组内学生分别担任总经理、财务总监、生产总监、采购总监、销售总监等角色,摸索利用Excel实现模拟企业的供销存一体化核算系统,并使用该系统自动生成财务报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利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参加由中央财经大学举办的首届北京市大学生ERP管理会计应用大赛,由会计专业大三学生组成参赛小组,取得总分第四名和三等奖的好成绩。这也证明,将教学与竞赛相结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将竞赛作为会计信息化实验的第二课堂。在模拟中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素质,在竞争中锻炼学生分析同行对手、应对市场变换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会计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知识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中,真实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随着社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会计信息化教学应从只注重学生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思路中跳出来,注重“计算思维”在教学中的贯穿和培养,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利用计算机思考会计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周卫华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经管学院

信息化教学论文:工科专业课信息化教学论文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区别

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学设计更强调“学”,而不是“教”。两者在教学方式、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见表1。很明显,信息化教学设计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任务设计

教学任务是完成教学目标的载体,它可以是来自生产一线的实际工作任务,也可以是工作中的问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教学任务的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通过解决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来完成工作任务,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通过持续的分析、体验、检查等活动,建构起与此相关的知识体系并形成能力架构。

(二)教学情境设计

教学情境,是学生处于其中进行学习的客观环境,教学情境要能对学生产生直接刺激,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创设贴近工作实际的真实情境,这对工科专业课来说不难实现,如教授《汽车维护》课程,可通过汽车维护仿真软件实施教学,仿真软件创设了一个模拟真实汽车维护操作环境,让学生既能完成独立的操作任务,又能节省实践教学中的耗材使用。

(三)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指教学中所需的相关信息、材料、手段、器具、设备和场地等的总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其中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字化素材、资源、网络课程等等。近几年随着教学资源库、精品资源共享课等项目的建设,大量的教学资源已实现网络共享,体现出明显的信息化特点,图1列举了常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类型。由于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因而在设计选用时应特别注意,须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围绕教学目标选用合适的信息化资源,决不可用手段代替内容和目标。

(四)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在特定的教学条件下,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法和媒介。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要设计普适性的教学策略外,更要注重如何达到各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性教学策略,不同的课程、不同的任务均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计算机基础应用学科文字录入教学策略、汽车故障诊断的教学策略等。在高职工科专业课教学中,教学策略的设计包含所使用的教学组织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激励策略、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软件等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指教与学过程中的环节安排、时间规划、环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情境创设、任务导入、任务实施、检查评价等环节并确定其先后次序、占用时间、教学环境与场所等,确保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资源的合理使用。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因而教师在设计时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和规划,但在教学中亦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传统教学中亟待改革的内容之一。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由平时考评、期中考评和期末考评三部分组成,忽略了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过程考评。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养成,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因此应注意评价的过程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特点,同时还要兼顾评价中的互动性和动态变化性。高职工科专业课常用的评价方式有:①小组互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强调自我评价;②期末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重在过程评价。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一)信息技术应用案例

图2为高职机械制图课程中滑动轴承装配图,该图对学生来说,专业技术性强,复杂难懂。而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将滑动轴承装配的平面三视图转化为三位立体动画,并将各个零件分别移开生成爆炸图,通过三维动画,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各零部件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一目了然,如图3所示。

(二)教学策略设计案例

在工科类专业课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如图4所示的情况,教师现场讲授时,众多学生围成一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同时还伴有安全隐患。但如果在设计教学策略时,考虑采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学习平台,利用仿真软件、虚拟软件、演示视频等数字化资源,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育部于2010、2012年起分别在中职和高职中连续组织了信息化教学大赛,其中一个赛项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但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应用中,还受到了一些条件的限制,如教学设施条件不完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等。解决了这些问题,信息化教学设计将会被迅速的推广应用。

作者:娄洁 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化教学论文:跳线信息化教学论文

1教学过程组织

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在原则上遵循综合布线施工的工作流程,即交底、读图、领料、施工、测试、验收,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置各教学环节。而各教学环节的时间、空间关系如图1所示。在八个教学环节顺序执行的过程中,是在不同的区域完成的,并且会分阶段地产生不同的学习成果,可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下面将展开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安排。1)课前准备。教师会在上次课末布置本次课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了解线缆结构、跳线制作和测试的方法,并进入数字图书馆、专题网站或课程网站,来搜集资料,整理制作成多媒体作品,并将作品上传至班级qq群或邮箱,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2)情境创设。在课堂上,首先通过一段动画和视频引出智能家居布线的应用背景,激发学习兴趣,然后通过互动式问答,如“设备跳线可不可以自己做?怎么做?”,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期待进入下一环节。3)任务解析。根据应用背景需求,再现工作任务,并列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关键问题,作为学习的思维导图。对于这些关键问题,首先由学生通过多媒体作品来解答,任选一组进行展示。展示时肯定有遗漏和不足,再通过师生互动,共同解决这些问题。(1)对于具象性知识,比如线缆、连接器、工具仪器的外观、作用,会通过图片、实物、展示柜、图表等方式进行简单直观地介绍。(2)对于抽象性知识,会用游戏、动画、交互程序来寓教于乐。据统计,线序错误是导致跳线制作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我们首先会通过一张图片,让学生找两种线序的不同之处,为了更好地理解线序的含义,专门设计了一款动画展示不同线序的数据流向,而为了能区分不同线序的应用场合,还自主开发了一个“连连看”的交互游戏,让学生亲自体验,对于不同的设备选择不同的线缆来连接,会显示出对应的线序和数据流向,最终会给出正确或错误的连接提示,从而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线序标准。借助这些信息化手段,化解教学难点,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制作跳线的一次性成功率。(3)对于实操性技能,比如跳线的制作、测试,则主要通过视频来演示正确的操作,而反面案例则用来提醒学生避免错误的行为,树立文明施工、规范施工的意识。由此,任务解析阶段完成了答疑解惑的工作。4)方案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出具体的施工计划和所需要的材料清单。5)跳线制作。各组学生进入三区一室的模拟楼宇实训环境进行施工,首先会在材料区领料,然后在实训区完成跳线制作,对于共性问题则在教学区进行统一解答。这就实现了不同的教学活动变换不同的教学空间。6)跳线测试。待跳线制作完成,各组学生用测试仪及应用设备进行双重测试来验证制作效果。学生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以“工程监理”的视角,发现尽可能多的测试结果,深化认识操作规范的重要性。7)总结评价。任务完成后,对各组学生的任务质量进行评估。学生上传作品照片到qq,竞选出最快最好组。我们采用现场和场外相结合的立体考核形式,对学生完成任务时的方法能力、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三方面进行评估,评价的依据是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作品、材料单、工作总结、实验结果等资料。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评价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总结。8)课后拓展。由智能家居为起点,扩展到其他相关领域,如光纤入户带来的家居变革,需关注光纤跳线问题,而工业环境下信号稳定性要求高,需要防范电磁干扰,引出屏蔽跳线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上传报告至qq群,若有问题可通过留言板或qq来沟通交流。课堂时间空间有限,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有限,可提出拓展知识并提供课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主思考和提升。由此八个教学环节执行完毕。

2教学总结与效果

1)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采用了“探-学-做-究”的循环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得扎实,提高了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2)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运用了不同的信息技术,尤其在教学实施阶段,运用了自主开发、量身订做的教学资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跳线制作的速度和成功率都有大幅的提高。3)以工作任务为主轴驱动教学,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工作流程,经过系统的信息化教学后,学生走向就业岗位后上手速度会非常快。2013年11月,我校学生独立完成了4个机房,340个信息点的施工项目。这么大的项目,如果没有前期的信息化教学,没有实训教学,是很难完成的。最后工程通过了验收,符合行业规范,是一次工学结合的完美演绎。通过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提升整体教学效果的关键!

作者:吴素全 林祝春 单位:南通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化教学论文:学生信息化教学论文

1课前任务(课前一周)

教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式学习过程。学生:登录qq学习群学习平台,自学平台中相关知识,包括微课、课件、动画、视频、测试游戏。登录网络,学习国家精品资源网上相关课程的学习,查找网络相关知识,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学生小组在平台分享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准备,完成电子任务书中下达的任务。

2课程导入,复习上节课任务(5分钟)

教师:导入上节课内容、本节课任务和下节课内容。前后知识延伸,引出教学主要内容。明确任务:请第一小组学生代表回顾上节课主要内容,包括心脏的位置腔室和血液循环的途径和作用。学生:第一小组2位学生代表在讲台分别利用教师PPT课件和心脏仿真3D教学软件讲解心脏的位置腔室和血液循环的途径和作用等内容。运用移动终端下载运行人体解剖3D软件。与第一小组其他同学互动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作用。教师点评第一小组所完成任务。

3提出本节课任务,完成任务(30分钟)

3.1任务一:心的传导

教师:指导学生登陆平台自学任务要素中的心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明确任务:请第二小组学生代表讲解心的传导主要内容,包括心脏传导的途径和功能。学生:第二小组学生代表在讲台讲解心的传导内容,包括心脏传导的途径和心脏传导的功能。播放心脏传导系统动画,生动展示了心脏传导的途径。学生互动讲解,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评第二小组所完成任务。拓展知识一:心律失常教师:为学生进行心的传导方面的临床知识拓展。主要讲解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理和心脏起搏器的放置。播放心律失常及心脏起搏器放置的3D动画,生动展示了心律失常的病理和心脏起搏器放置的手术全过程。学生:将课前自学知识与教师讲解的临床拓展知识相结合,完成能力目标任务。

3.2任务二:心的血管

教师:指导学生登陆平台自学任务要素中的心的血管的相关知识。明确任务:请第三小组学生代表讲解心的血管主要内容,包括心的动脉和心的静脉。学生:第三小组学生代表在讲台讲解心的血管内容,包括心的动脉和心的静脉。运用冠状动脉3D动态图生动展示冠状动脉的走行和分布。学生互动讲解,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评第三小组所完成任务。拓展知识二:冠心病教师:为学生进行心的血管方面的临床知识拓展。主要讲解冠心病的病理、分型、症状和治疗。播放心脏病成因及治疗方法3D动画,全面生动的展示了冠心病的相关知识。讲解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体会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了解养老护理的意义,培养养老护理意识。学生:将课前自学知识与教师讲解的临床拓展知识相结合,完成能力目标任务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任务。

4课堂小结及课堂测试(5分钟)

课堂小结。教师进行课堂小结,简明指出本节课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课堂测试教师:指导学生登陆平台完成课堂测试闯关小游戏。明确任务:请第四小组学生代表带领全班同学完成课堂测试小游戏,达到闯关成功。学生:第四小组学生代表在讲台完成课堂测试小游戏。其他各组学生利用各组笔记本电脑讨论学习,共同完成课堂测试小游戏任务。教师:点评学生完成游戏情况。

5课后任务,引出下节课重点知识(5分钟)

教师:下达本节课课后任务。在群资源里巩固学习本节课内容;完成课堂教学评价表;下达下节课电子任务书;引出下节课重点知识;完成下节课课堂测试小游戏。播放高血压危害的3D动画,引出下节课重点知识,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任务完成复习和预习任务。

6教学反思

6.1教学内容贴近企业,适应职业岗位需求本课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而设计,满足养老机构对养老服务人员的护理工作岗位需求,使学生掌握养老护理的相关知识,了解养老护理的意义,培养养老护理意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完全能够实现从课堂到企业的对接。

6.2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本课恰当地运用了心脏解剖3D软件、FLASH动画、视频影像、课堂在线测试游戏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并运用了多种平台软件,包括网络平台、教学专用平台和移动终端平台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让学习不再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延伸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6.3测试、交流、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了传统局限本课借助学习平台,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教学者,学生可以将优秀的内容至平台,可以随时随地的分享、交流。借助平台,通过在线测试游戏、评价系统,教师可以直观、快速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2014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大大推广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课堂授课的模式,更从观念、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等层面赋予教学新的含义。总之,信息化教学的应用适合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是学校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作者:刘云云 单位:辽宁省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化教学论文:数控信息化教学论文

1.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销轴零件的编程加工,学习数控车削中的外圆粗车复合循环指令G71和精车复合循环指令G70的应用;其重点是外圆粗车复合循环G71和精车循环指令G70的指令格式和编程方法;难点正确选择切削用量参数,制订合理加工工艺,保证加工精度。

2.教学目标确定

按照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为:1)掌握外圆粗车复合循环指令和精车循环指令G71、G70指令的格式、参数含义及应用;能力目标为:1)能用G71和G70指令正确编程;2)能正确输入程序、调试程序并进行仿真加工;情感目标为:1)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2)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多种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教学策略制订

依据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念,制订的教法策略为:利用信息化手段,突出“做中学、学中做”,通过设置情境、直观教学,借助网络、多媒体、仿真软件、实物展示以及教学环境布置等,让学生通过感官,对知识产生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以项目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真查阅资料、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来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4.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直观性,用到的主要教学资源有:上海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计算机绘图软件、教学素材(任务书、图片、视频、评价表、数控加工工艺手册、数控车床操作说明书等)、多媒体PPT、网络信息、思维导图软件等。

5.教学环节设计

1)设计情境,导入新课。视频展示销轴加工过程,展示销轴加工的真实情境,提出问题:该销轴加工中用到了哪些指令?同学们认为这个程序有什么可有优化的地方吗?激发学生认真观察,以问题为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并查阅资料,导入新课。这种情境的导入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手段,再现了现场加工情境,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良好。2)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借助多媒体及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技术展示零件图和实物图,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图纸并结合实物图,理解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及时提出问题:零件中需要加工的表面有哪些?如何编程和加工?用提问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并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关键问题;在弄清楚了工作任务后,小组分工合作,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加工流程,填写工作任务书。这种设计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任务实施,突出重点,掌握技能。首先,给学生提供数控加工工艺手册、教材资料、刀具样本、网络环境(网址)等,组织学生按照前面制订的计划,主动查询资料,共同确定加工工艺,填写工序卡片,并鼓励各组派一个代表展示工艺内容,老师同学讨论后进行修改完善;然后,用仿真软件展示G70和G71的加工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走刀路线和加工特点,提出问题:循环指令如何应用?其功能和格式如何?是怎样起到优化程序的作用的?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查阅必要的教学素材,学习G71和G70的格式及参数、循环起点的确定方法,结合完成工作页的相关内容,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参考程序格式编写销轴加工程序,并在仿真软件上进行程序调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也促进学生自己动手,熟悉机床操作,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4)评价总结,资料归档。发放评价表,让学生依据评价表的内容和自己掌握的程度,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法,对本次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并采用思维导图软件,师生互动,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教学效果;最后,组织学生将本次课学习任务表、工作页、工序卡等资料进行正确归档,为今后的学习积累资料。总之,信息化教学设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媒体、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料,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特点,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高效、高质量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开展;但是,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和模式,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以形成一个完成的体系。

作者:文娟萍 单位: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信息化教学论文:信息化背景英语教学论文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1.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课堂上教师一味地灌输和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机械很乏味,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词汇、语法、翻译等条条框框式的讲解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力,学生还容易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老师严格管教着课堂,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仅限于课堂,不利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

2.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认识片面。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课堂使用了多媒体就与时俱进了,有些课件只是为了不用黑板和粉笔,把过多的内容呈现在ppt上,这样学生就像张了嘴的小动物,等着妈妈的喂食。这样大大减少了学生主动的思考。

3.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待提高。有些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上不够熟练,不能设计出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教学课件。因此,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要积极倡导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实处。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推行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二、信息化背景下英语教学整合的策略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基本主张是一切为了学生。首先要体现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要购买学生能够使用的学习资料库。其次要优化教学过程,促进与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信息化教育环境自主地学习。

2.教育信息化将使“教”与“学”更加灵活多样。通过借用多媒体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3.更新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现代教育中,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任何课程的任意起点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在网上完成在线作业,教师可以在线上进行批改。作业不再限于纸质的作业。学生还可以通过BBS论坛和老师进行互动。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地充实自己所需的知识。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的条件。

4.教材的改革。2010年,笔者参与了校本教材《商务现场口译》的编写,本课程已经开设了3届,07、08、09商务英语班及09应用英语班。本课程针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特点和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设计,针对特定的商务场合,设计实用性的学习内容,主题贴近常见的商务场景,视角触及面广,有利于学生英语人文素养的提高。本课程改革传统实践教学,开展各类商务场景模拟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发挥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其学习效果。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实践的检验,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材在教学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服务,能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陈红娟 单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

信息化教学论文:信息化环境下物理教学论文

一、高职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当前,在许多高职院校中,许多理工科专业在改革教学计划时,经常对大学物理的课时进行压缩,甚至删掉了大学物理课程,忽略了大学物理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和自然科学素质,诱导人的创造力,培养创新人才,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手段上,目前大学物理的授课方式普遍采用的是采用基于PPT课件的现代教学手段和少量的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上课形式死板,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另外,由于中学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使学生将学习物理的过程当成了解题过程,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物理基本概念的学习,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养成了一种生搬硬套的不良习惯,失去了创新精神。

二、提高信息意识,改进课堂教学

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获取渠道多元、便此在教学方式上要从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渐向学生主导型发展,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之间的关系,实现传统板书式-电子课件-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研究如何讲,还要研究学生是如何学的,关键之处是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侧重于改进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与物理方法。信息技术,如动画、视频、网络技术及开放课程等的应用,使得课堂可以更生动,使学生参与度更高,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理解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增强信息意识。学习更多的信息化技能和手段,如微课等视频制作手段,更好的PPT制作方法、动画制作技术等,更好的实现教学与信息化的整合;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更多的与学生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教师信息意识的培养,对于教学会有莫大的帮助。在大学的物理课堂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优化教学的环境,减轻学生的负担,节省了很多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的思考。

三、MOOC及其对课堂教学改进的作用

2012年以来,以MOOC(慕课)为代表的国内外在线开放课程,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紧密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传授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中,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新。MOOC作为一种开放在线课程,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紧密结合,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法。它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和“开放式”,使得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使得不同人群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终身学习成为可能;使得加快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促进教育公平成为可能。从一定意义上讲,MOOC正在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MOOC不仅仅是视频、微视频、微课。

与传统教学相比,MOOC能最大限度增加一流教师的授课对象;并能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吸引力,尤其是对于习惯于手机、ipad与电脑的新一代学生;在学习方式上,MOOC更能调动学生参与,促进教学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现在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要培养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唤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提高自主参与能力等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自我教育潜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物理素质的目的,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和创新学习。同时,MOOC也可以促进个性化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达到学习目的。在时间和空间上,MOOC也能更好地摆脱教学实践束缚,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使课堂教学朝教学方法混合化,教学资源开放化,学生学习个性化及学习过程社会化的方向转变。

作者:李豆 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化教学论文:信息化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论文

一、高中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图文并茂,更易激趣

信息化课堂教学采用了各种先进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通过这些硬件与软件的应用能够使得英语课堂课堂教学变得图文并茂,使得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能够同时接受多种感官“刺激”,同时激活大脑两个半球,克服短时记忆的缺陷,让学生更加容易的记住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具有信息处理与人机交互的能力,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以及时的实现信息交互,这种方式对于英语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图文并茂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课堂教学《Earthquake》时,学生们多是从新闻或者电影、电视里面看到过一些简短的画面,对地震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与造成的后果并不能够形成有效的直观认识。特别是《Earthquake》中的Reading部分所描述的唐山大地震,学生们基本就没有一点点印象,这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理解整篇课文带来了困难。为此,在课堂教学前先让学生们收集了解唐山大地震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他们所搜集到的资料。在这个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已经对唐山大地震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笔者在为学生们播放一段与Earthquake相关的图像资料,并引出问题:“What is the film abou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film?”学生本就对信息技术有着一定的兴趣,让他们运用信息技术去搜集与展示资料,很容易激发出他们的主动学习兴趣,然后笔者再一次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导入,则学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的课堂教学中。

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效果

课堂导入利用信息技术将能够让课堂导入不再单调,进而能够提高课堂导入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导入,可以将各种导入需要的画面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讲的课堂内容。例如在直观导入法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VCD等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如上面所述在课堂教学《Earthquake》时可事先找一些与此有关的录像或VCD片段,通过放映,让学生感受到地震时人们的心情及地震所造成的灾难。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还能够将各自声音元素融入到课堂导入之中,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从视觉上受到“刺激”,还能够从听觉上受到“刺激”,进一步的提高课堂导入的效果。教师们可以在上课前,根据课文的需要通过让学生欣赏有关音乐、歌曲来进行课堂导入,然后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对音乐的作者、作品的主题等展开讨论。例如在《Country Music》中,就可以先让学生欣赏Country Road这首MTV,然后以画面和歌词为引,让学生们展开讨论,进而引出Country Music这个话题,进一步说明乡村音乐的内容,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

三、高中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有助于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听、说、读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与基本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灵活的交互活动则能够使得课堂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得到合理优化,帮助学生从能力训练的理性角度突破重点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使学生接受信息的载体由课本中的文字变成了可感知的声音,可视的画面,进而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因认知水平不足而无法完全接受信息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让学生去有意识的听英语录音,看英语录像,通过录音中的标准发音与录像在声情并茂的画面,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预感,为他们提高说和写的能力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帮助他们突破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困难。例如在语法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不能够很好的掌握语法,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则能够将抽象的、晦涩的语法专有名词变得具体化、明确化、生动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进而帮助他们掌握语法。例如在讲“have+宾语+宾补(由分词充当)”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这样的两组例句与相应的插图。

通过例句与插图的比较,学生很快可判断宾语补足语是分词动作的发出者还是被动者,是进行一个延续的状态还是已经发生的情况,然后再附上几组或选择填空或括号内动词展开,以辨析正误形式的练习,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完成这些练习。这样利用信息技术从不同角度对某一项语言内容进行的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信息化教学论文:信息化指引下教育教学论文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1.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教学目标的错位就必然会导致教学方法的简单化甚至教学模式的填鸭化。无论是考证辅导班式的教学还是《经济法》纯理论教学,都停滞在讲授理论和加强课堂与课后练习的传统教育阶段。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期刊网上就这一主题专门进行了搜索,搜索结果显示,虽然有个别教师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职《经济法》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但结果无外乎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图表法[1]、案例教学法或双向提问式教学法[2]等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有些学校倒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作了一定的反思,引入了网络手段,可是却陷入了认识上的误区,就是只把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浏览学习、下载资料。在这些网络教学中,网络的教学特征,教学功能,教学互动等优势都没有完全体现发挥出来。[3]因此,都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效果一般。

教学理念的陈旧导致教学方法的单一,进而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笔者关于这一问题曾经在学生中做过调研,学生们普遍表示,《经济法》课程给他们的印象就是上课学习、下课背书、考前做题,非常地传统,也非常地无趣。传统的填鸭式与题海式的传授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获得的《经济法》知识难以巩固,教学中的前学后忘成为普遍现象,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本就一般的情况下,这种后果更加明显。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非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如果纯粹为了考试而教学,是不可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我们应该去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4]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1.理论依据构建。

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指引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最终形式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这么认为的依据是著名的“情境认知理论”。《经济法》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法》教学的要求契合情境认知理论的特征。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与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和科研活动的情境相吻合。这样,使学生有可能在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概念工具的应用以及问题解决,形成科学家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共同体的文化。[5]而要在课堂上去模拟与《经济法》相关的、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唯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来实现。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应该实现以下几方面创新:(1)教学目标上,应该以实现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为目标,立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而非提升考试通过率。(2)教学内容上,应该建立在教材基础上,能够为网络所共享的教学课件、多媒体信息资源以及试题库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脱离教材。(3)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在注意情境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网络教学策略设计的同时,还要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具体的知识点要尽量采用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6](4)在考试设计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实施考试,实现随机题库制与无纸化考试相结合,减轻教师阅卷负担,减少阅卷出错率,同时节约学校的经费资源。

2.教学目标设计。

传统的《经济法》课堂教学仅仅以顺利完成期末考试或提升考证通过率为目标,完全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信息化建设正好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创新,真正实现素质与技能教育。笔者以为,高职《经济法》教育应根据高职人才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避免理论与实践分离、知识和能力分离、教学和考证分离,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一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网络化教学则可以完成这一任务。笔者认为,《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意味着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理论知识进行情景模拟预设,然后通过网络手段实现机———机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设的模拟情景去学习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对情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3.课堂教学创新。

《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关键在于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这一举措必须要在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心理与认知特点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之契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也符合学生考证与就业的需要,从而摸索出一套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经济法》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教学内容创新。可以考虑在保证《经济法》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使用教学案例,只不过教学案例要与情景模拟法相结合,在案例设计时要注意增加学生的代入感,在合适的案例中可以考虑由学生来扮演案例的主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同身受,提升教学效果。第二,教学方法创新。主要是要大量地使用案例分析法与情景模拟法,《经济法》教学过程非常适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而这也正是引入网络化教学的根本原因,因为唯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方可实现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电子元素将教学案例形象的在计算机上表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深刻地理解知识适用的条件,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学手段创新。网络化教学离不开电子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共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好《经济法》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教学课件、动画软件等电子教学资源,将其上传到机房或校园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4.考试制度改革。

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但能够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实现作业与考试制度的创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布置和批改任务。在考试前,教师要首先出试卷、印试卷、装订试卷、分装试卷,考完试以后还要辛苦地阅卷、核分、填写成绩单,可谓事倍而功半。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下,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实现无纸化的作业与考试,节约教学资源。第一,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进行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当场完成,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辅导和答疑,学生完成作业后通过计算机可以完成自动批改,结果会传到教师计算机上,由教师根据结果再进行重点讲解。第二,教师在考试前只编写并在网络上按照规定格式上传试卷即可,题量、分值与考试时间都可以事先在计算机上设定好。学生考试在机房进行,直接进行上机考试,在试题库中随机抽题,不仅杜绝了学生相互作弊的可能性,还可以在考试完毕后由计算机立即统计出学生的考试成绩,并通过网络上传到教务系统,无须教师再辛苦地阅卷,更不会出现核分和登陆成绩时不小心出错的情况。这样,在网络条件下,最终可以实现作业与考试的无纸化,节约了学校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实现了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反思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对《经济法》课程实施网络化教学改革,可以发现教育信息化建设满足了情境认知理论对教育的要求,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职业人才的目的,并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进路。

作者:王珺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