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5 03:14: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教学内容应具有开放性
语文源于生活。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精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从生活实际出发开展语文学习。这样无论是课文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上作文课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开放式的作文题目“我发现了……”。我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激发学生述说生活中人文趣事的欲望。学生讨论后,我组织学生对小组内谈到的事情进行总结梳理,然后开展写作。一节课下来,每一名学生都写得非常流畅。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写作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叙事能力等,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同样,在课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与生活相关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加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来。
二、使用开放式的教学语言
我们应该怎么运用开放式的教学语言呢?我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一切教学都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教学语言也是如此。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并且教学过程中要时时穿插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保证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我们语言的幽默性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且可以降低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态,加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螳螂捕蝉》时,在复述“螳螂捕蝉”的故事这一环节时,薛老师表扬了一位在复述用上了“唱歌、吮吸甘露”的学生,说:“看来,你很有文学细胞。”多么形象有活力的评价!多么有激励作用的评价!当第二位学生发生口误“黄雀伸长脖子……却不知道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正站在它身后……”时,薛老师没有否定和生硬批评,而是以“能站在黄雀背后的是超人”这样儿童化的语言巧妙地启迪学生。在学生成功表演后,薛老师又真诚地说:“看了你们的表演,我想中国电影拿奥斯卡金奖的日子真的不远了!”既是在肯定学生正确理解了课文,准确地把握了人物形象,又饱含真情,寄予厚望,颇为“煽情”,轻松的话语,实在又很深刻!
三、设计开放多样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我们教师都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但是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教学应该使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无论我们的教学设计设定的是什么方法,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该多准备几种教学方式,上课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教学思想。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一定要设法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如果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时间与空间的自由,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者班级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上,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知识的讲解上。此外,从教学的形式上,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发现学生大多对教学讲解不感兴趣,就应该立刻改变教学模式。例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很多学生都对我的讲解表现出了厌烦情绪,这时候我就突发奇想,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舞台剧。我先让学生对课文认真研究,然后分成小组讨论舞台剧的剧本,并由小组长将本小组想到的舞台剧展示在黑板上。最后,我引导大家选择一个最好的剧本,然后组织学生表演。选演员的过程中,还有学生自制了一些小头饰,为表演增光添彩。这样一个小小的表演过程,每一名学生都全身心投入,最重要的是他们在研究课文编制小剧本的过程中,对文章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边玩边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课堂教学应具有开放性
语文教学既然来自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不应该拘束与课堂之上。学校的操场、花园甚至社区等等地方都应成为我们的教学阵地。我们可以与学校统一协调,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在活动中开展语文教学。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会对这个世界有更深的体验,这个时候开展语文教学必定能够让他们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户外教学最主要的就是作文教学,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实物、场景、人物,这样在后续的作文中学生写起来就会很顺畅。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状态。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在实际教学中努力研究,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左小风 单位:河北省沙河市蝉房学区蝉房寄宿制小学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探究式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关键。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他们每个人身上的个性便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进行发展,这就对于在课堂上的自由程度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尽可能地给学生以自由,不给他们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自由的程度越高,他们的思想会更加的开阔,这样的课堂环境下更加有益于学生自我提问,自我解答,自我发现以及自我评价。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有了保证。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课堂的自由程度也是如此,课堂不能因为采用探究式学习就完全没了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保证课堂秩序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课堂的效果往往会更佳。
二、创设课堂情境,增强师生互动,融洽课堂氛围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热爱并且尊重自己的学生,对于年龄尚且不大的小学生来说更加需要这种关怀,我们教师应该亲近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关爱。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声肯定的话语都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课堂氛围将不会是死气沉沉的,课堂将会更加得活跃,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敢于发言,敢于和教师进行互动。用热爱与尊重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轻松愉快地参与探究学习,营造民主氛围。
三、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进行学习活动的,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巧妙地提出问题也是很关键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一个重要的爆发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合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怀着问题去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我们在问题设置的时候可以以班级学生实际的水平为依据,设置出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来引导大家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在问题进行设置的时候也可以设置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在对《刻舟求剑》的故事进行学习的时候,提出问题:“剑掉到水里,应该怎样才能找到剑呢?《坐井观天》中的青蛙跳出井口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通过诸如此类的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情绪就会得以调动起来,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好,探究性的学习结果也会变得更加理想。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对课文学习之后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敢于提出疑问,教师要从文本出发或改变体裁,或转换角度,或引导质疑,或抒发情感,渲染鼓励创造的氛围。在此情此境中,学生的创造性才会易于表现出来,才能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四、精心组织、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组学习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因为小学生的天性决定着他们比较喜欢这种小组式的学习模式,在实际分组上,我们教师也应该考虑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进行分组,力求能够让每个小组成员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这样的分组模式对于学习将会带来极大的帮助。分小组学习,各个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这样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各个小组内部的成员之间,又有着明确的分工,既能够保证相互竞争,又能够实现相互帮助。分组学习既有着极大的好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人多瞎胡乱的情况也会出现,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各个小组明确自己的目标。让各个小组将目标记录在黑板上,待问题完成后再展现给大家,这样课堂上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他们人人参与,相互激励和共享信息。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探索和研讨,使学生切实处在自主学习和积极交往的状态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效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五、及时对学习成果作出评价
语文课堂本身就是比较开放性的课堂,这是由语文的特点所决定的。对于一个数学问题来说,可能答案只有一种,但是对于语文来说,不同的人可以有着不同的理解,即答案的多样性。对于学生探究学习的结果来说都是值得肯定的,对于他们的劳动成果,作为教师我们应首先持以尊重的态度。然后对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应重视对学习内容丰富性和探究方法多样性的评价,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探究式学习方法是一种比较优良的学习方法,它可以被用到也应当被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也不会是符合于所有学生的,要想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质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求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作者:靳学文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寨中心小学
一、当前语文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模式滞后
据调查,教师讲学生记、教师写学生抄的现象在边远山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很多山区小学的语文老师只是将课文内容分解成段、句、词、字等一些基本知识点,按照“学生字,给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全文中心思想”这四步进行教学。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方法无非是抄和背,抄写新字生词,背诵词语,背段落;解释每段的段落大意、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以及一些写作方法。完全不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差异。学生总是处于“要我学”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不是“我要学”的主动学习状态,死记硬背已成为刻苦学习的主要方法,扼杀了很多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2、教学资源缺乏
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偏远山区小学的教育资源还有很大差距。众多山区小学因为教育投资不足,教育经费相对紧缺。山区小学语文教育资源目前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一盒粉笔”的水平。在偏远山区小学的校园里,除了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外,很难让人感受到其它的文化气息。这里的学生除了学习那几节短暂而乏味的语文课以外,课余的时间还要在家帮助家人下地干农活。语文课外资源更是匮乏。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观察力。由此可以看出,偏远山区小学的办学条件急待改善。
二、小学语文教学应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1、教学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的基础学科,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及实践机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所以,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多直接接触一些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要活学活用。小学生年龄小,除了对讲故事、听故事很感兴趣以外,还非常喜欢做游戏。在教拼音时,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将拼音字母卡片发到学生的手中,让他们在“小燕子穿花衣”的歌曲中找到能够与自己手中卡片相拼的另一张卡片,并与拿这张卡片的同学结为好朋友,然后一块把音节拼读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拼读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小学低年级通常以说话和写话的形式来作文,它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语言特点与思维发展规律。小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要说得流利、清楚、准确、完整,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我让学生进行串联词句说话,如将“春天、大树、小鸟、唱歌”这些词串联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即“春天来了,大树绿了,小鸟在大树上快乐地唱歌。”这样既能让学生将所学的新词进行复习,又能慢慢积累了语句。陶行知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课前备课往往只是参考一下教学用书,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而忽视了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这样就达不到课前备课的目标学生的课前预习,往往也只是简单地预习课文中的新字生词,熟悉课文内容,没有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课文内容其实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预先去实践一下,去体验课文,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2.利用山区特有的教育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必须让学生们亲近自然”,而农村则是与自然进行亲近的最好环境。相比城市中的小学而言,农村小学没有过多的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信息获得途径,但是却存在着富饶而独特的其他各种资源。一幅幅农村的画面是语文教学最为生动和直观的课堂。相比与城市里面的小学生而言,农村中的小学生有着更多劳动实践的机会,他们有着更多的机会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撒欢。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和发掘这些有利的资源,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改革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目前,山区小学语文考试中,考得多的都是一些基本知识,死记硬背的知识以及读写的内容;而基本技能、灵活运用的知识以及听说内容考得较少;这样的考试形式既不利于山区小学生语言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只依据考分高低来定好坏的评价方法,既伤害了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不适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考评方法应该尽可能多样化,要跳出一张试卷的圈子,既要考读写,又要考听说;既要考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又要考学生理解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笔者以为,要想全面提高山区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考试评价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既要对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定量评价,又要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鉴定。
(2)既要注重卷面考试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积累的评价。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的短视行为,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好的评价机制的建立和灵活运用,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化课堂,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认可,在评价中健康成长。
一、通过兴趣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1]。教师通过教学中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完成文章的学习之后,便进行多种教学环节,从而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并且还能从中找出兴趣。例如:“狂风吹在树枝身上,就像用鞭子在狠狠地抽打着树枝。”“有的树枝被狂风吹得哗啦啦的作响,有的树枝被狂风压倒在地上,有的树枝被狂风吹断掉……”就这么的形容,一句深动形象并且还有趣味的句子就呈现在了小学生的面前。有的同学仔经过观察之后,会对仙人球进行这样的描写:“仙人球圆圆的、硬硬的,它的上面长满了长长的尖刺。要是用剪刀剪掉它的长刺,它就会成为光头,很好玩的。”这样的教学,提升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习作水品。
二、领悟习作教学与课本的联系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了习作教学应该是贴近生活的。那么生活的经验应该是从何而来的呢?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的经验更多的是从书本中得到的。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借助课本的力量去回归自然、认识社会、了解生活。自然,语文课本就成了连接习作教学的“枢纽”。
(一)找文本的关键
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时要对阅读课堂要有效的利用起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主题,并且对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搜索,然后再对写作的素材进行捕捉。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要重点结合文本中的关键点进行强化(关键词、段落结构、行文特点)。
(二)对文本中的信息点进行搜索
当小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总是哇哇的读,表面是沉醉在内容中,但是却对文中部分精彩的片段出现了“走马观花”的现象,致使部分关键的信息点出现了遗漏,恰好这些被遗漏的信息点却是表现文章情结的重点。假如将学生的这种遗漏带回文章中去,却会使学生的语言显现的那么的苍白、那么的无力。因此,有效地习作理念就是要将遗漏的信息进行搜索、整理并加以巧妙的应用[2]。
(三)文本激情的掌握
小学教学中,尤其是对学生的朗读中讲究其情感的饱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饿情绪会随着文章内容中的情感有荡漾。若是教师能抓住激情这一点,顺着方向引导学生使用文字将情感表达出来,以其情思带动文思,这样使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也会显得格外的得心应手。
三、加强平时知识的积累便于有效地链接习作教学
加强学生平时的语言积累和知识的累积,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嗦积累的素材,尤其是新鲜的词和句[3]。
(一)积累材料
将文本的信息和生活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链接,并且还加强生活中的累积,从而为习作提供大量的材料。那么小学生对素材应该怎么惊醒累加呢?首先,为学生开设各种各样的活动。其次,利用现有的科技材料----网络,进行资料的查询和搜集。第三,为些学生搭建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的获取灵感。当素材累积到一定的程度,老师再帮助学生对最佳的素材进行筛选,致使学生在习作的时候有感而发、不拘一格。
(二)加强学生的语言累积
汉语自成体系,它尤其特殊的规律,它主要是强调语言的感悟以及累积[4]。若是学生的脑海里没有丰富的词、句、段等的基本素材,那么在说话、习作的时候就不能确切的使用,表达的时候更加的流畅、生动。
1.加强学生的朗读。
提升学生预感的前提是要加强朗读。只有当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才能与文中的文字和语言亲密的接触,从而有感而入、有悟入境,才能真正的体会作者的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心境。
2.加强学生的背诵。
要想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促进写作等,背诵是积累词汇的好办法。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记忆力正是旺盛的时期,通过背诵文章,能让学生积累不少的妙言佳词美句,不断的充实自己的语言库,并且还能从背诵中去领悟真谛以及作者的匠心所在,使学生终生受益。
3.注重学生的复述。
复述就是让学生运用口有上的语言或者是书面将其听到的挥着是读到的材料表达出来的训练。当学生在复述的时候要加强对材料的加工、思考,并且还要熟悉其中的词汇、句式以及章法,并综合、分析、整理、概括,经过筛选后,找出其中的重点。因此,复述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还能规范口语,还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概括等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改变教师对习作的教学,必须要做到有的放矢,并且还要及时的捕捉文本的关键点、信息点以及激情点,从而更还的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的练习,并且还能是读和写的完美结合。加强素材的累积、口语交际的练习,对所累积的素材进行灵活的处理,从而提升学横的作文能力。
1信息技术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1.1语文教师应从思想上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的使用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事物,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一些教师因为思想保守,排斥新事物,不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的使用,即便在课堂上使用,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草草了事;还有一部分教师正好相反,因为对于信息技术比较熟悉,而过于依赖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以至于不认真备课,把讲课变成了观看视频。
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从思想上没有认真对待的表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仅仅要把它做为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既要认真学习使用,也不能把它作为课堂的主导。
1.2多种媒体要交叉运用
信息化教学媒体要与传统教学媒体恰当配合,传统教学媒体比较死板,而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像、综合视听效果等特点,但如果课堂上长时间使用,会造成学生听觉和视觉的疲劳,而且声像的强刺激,也会影响学生的思考。如果和传统媒体搭配使用,会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采用多媒体教学,需要提供的图像信息由多媒体演示,而学习过程中的一般文字信息在黑板上板书。这样,学生的视觉就有一个调节的过程,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
1.3信息技术使用中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
目前的很多多媒体教学课件,看准了计算机出图迅速、图像声音富有色彩以及化静为动的功能,在一些可以不出现图像的地方出示图像,视频、图像泛滥成灾,画面虽然是无懈可击,但是其课件本身过于花哨,这样做无疑过分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忽视了对抽象思维的训练。同时,“学生容易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养成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左右脑得不到充分地挖掘开发”,并且画面过于花哨,使学生的精力有所分散,不利于知识的强化记忆。
1.4利用计算机交互性特点,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特别强调“对话”,一个优秀的语文课件一定要注重交互性,有效地促进人机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在多重交互中实现意义建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做到这一点,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准备课件时加强情景的设置,在课件中多设置问题,增加学生在课堂上思考的时间,让媒体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工具。
2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方式
2.1对幻灯片的应用
幻灯片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它可以把教学中需要的视觉材料放大呈现在银幕上,形、色、光齐备,影像清晰、稳定、还可以以静态的方式表现事物的特征,把事物的形象、构造的细部放大,便于学生仔细的观察和思考、比较和分析。它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知识。
例如:有位老师讲《富饶的西沙群岛》,运用幻灯片教学,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文第三自然段写道“海底的岩石上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放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第四自然段写道:“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教师运用多张幻灯片放映出海底各种各样的珊瑚,让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课文中句子的意思,让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珊瑚的语句有形象直观的感受。放映海滩上千奇百怪的贝壳,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句子,而且对于喜欢贝壳的学上来说,看到这些美丽的贝壳,更易激起他们的学习情趣,让他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课文,产生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2.2对录像的应用
录像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教学手段。利用录像进行教学的可以配合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讲解分析,播放相关的录像资料,与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有吸引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学习小学语文《荷花》一文,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结合学生的学习,我们可以播放有关荷花各种形态的录像片段,使学生对课文中的描写有更为生动直接的感受,对荷花的优美姿态和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更为具体深切的体会。
2.3对语音实验室的应用
语音实验室及较之以幻灯、投影等,是更为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学生每个人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小单元,教师就像一个机构的控制中心,管理和调控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活动动态。利用语音实验室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环境,教师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或学生之间进行分组对话,或教师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或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或自己进行独立学习,都可以不受别人的影响。有利于教师分类指导,个别教学,因材施教。在语音实验室上课,教师即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指导,也可以直接对学个人进行指导,这完全根据学习的需要来定。在学生自由活动时,教师通过屏幕所显示的信息,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活动情况,得到信息的反馈。
2.4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储存、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的教学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软件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2.4.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
CAI课件可以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具有直观性、多变性、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如一位教师教学《九寨沟》。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课件展示的是九寨沟的美妙风光:高耸的雪峰、斑驳的湖泊、茂密的森林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临其境。
2.4.2可以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多媒体课件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同步进行。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所以学习中常常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而多媒体课件的这个优势,就位学生的观察提供了丰富的表像,便于学生全面的分析和思考,有效的难点,化难为易。
2.4.3人机交互,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人机交互是CAI教学较传统教学最根本的优势所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如在网络教室上课,让学生用机上网,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通过“个别教学”予以帮助、解决和评价。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人机、生生、师生之间的立体化交互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可对学生进行出题测试评价,让学生欣赏精彩的题目、段落和精彩的语句,让学生在网上绘制出图画,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等。
2.5网络教学的应用
网络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它通过网页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传递教学信息,将一堂将授型的课共享成另外一个课堂的形式。它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以下应用方式。
2.5.1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小学生在这里可以学习到许多东西,查阅学习资料,阅读儿童读物,观看动画,自己动手制作小小的动画片等。网络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展示一个多姿多彩的学习、活动空间。
2.5.2语文课程资源的共享
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加强亲密合作,密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学习伙伴关系,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现代意识。
2.5.3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网络教学的特点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对学习环境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教学就是指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以探究式学习作为主要学方式的教学活动。探究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来说,他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它立足于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结论,探究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的思维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网络教学为学生的探究和探究向深度广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结语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恰当结合,对实施新课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都会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灵活巧妙地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必然趋势。
我们教材选编的某些文本中的社会环境,跟今天的时代背景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身处在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在今天网络传媒等科技发达的环境里,信息容量比从前大了,思维也比从前活跃了。因此,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跟感受,必然会有许多不同的角度跟看法。那么,哪些文本是学生容易出现质疑的呢?面对学生多样的质疑时,教师该怎样引导呢?下面,我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教材为例粗谈。
一、历史背景引发的不同解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里选编了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许地山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落花生》。其中,有两段文字是这样的——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说:“那么,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对于这两段文字的理解,有的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挂在枝头上让人一见就喜欢不好呢?这些果实也有用啊,为什么作者不认可呢?”学生的质疑已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今天的许多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敢于表现自己,敢于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在众人面前。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孩子们学到的都是把鲜红嫩绿的美好尽情展现,所以他们实在难以理解为什么做人要像花生那样,要挖出来才知道有没有果实才好。低调做人已经不是这些孩子所理解的方式了,所以老师该怎么引导呢?许地山先生的父亲说这段话的时候,是跟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思潮人文气氛相关联的,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但是,作为课堂,老师对文本背景资料的补充只能在很小的比例上,因为我们仅有四十分钟,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处理,许多知识需要学习。老师必须有所取舍,区分主次,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篇课文里,了解历史背景并不是主要知识点,所以这部分的知识补充要求并不多。问题是,历史背景不进行足够补充,学生又没法深刻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情感,无法感受为何父亲这样普普通通的一番话会让作者铭记一生?对于这个问题,我最后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我赞成学生的解读角度。接着,我选择一定的历史背景说明为何作者对父亲的这段话印象深刻。最后,我引导学生回忆父母或者朋友等说过的让自己印象最深的话,并且回忆这些话语产生的特定环境,比如当时自己的心情,周围的环境,父母或朋友的表情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特定背景下,可以有特定的话语环境并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知道了写作文的时候该如何选取片断来进行描写了。
二、翻译作品引发的不同解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里有一篇外国作品,题目是《钓鱼的启示》,课文倒数第二段里有段文字是这样的——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对于这段话,有的学生说:“老师,父亲并没有告诫过作者什么话,父子钓鱼的时候,父亲只是告诉孩子要把鱼放回湖里去,还会钓到别的鱼而已,怎么这里又出现父亲告诫的话了呢?”面对翻译作品的理解,常常是让老师觉得比较头痛的问题。因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本身就会引发读者的不同解读,再加上翻译者的自身文化跟翻译角度的不同,更是让人觉得外国作品思维跳跃性大,所以学生时常觉得难以理解,无法感受,反而质疑多多。作为语文老师,面对翻译好的文本时,时常想找到原著,自己阅读后再参照翻译进行教学。但实际上我们是难以操作的,所以面对已经生成的文本,就不得不考虑多角度阅读了。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我肯定了学生的质疑。然后,我跟学生探讨了父亲对儿子的告诫的话产生的可能性,一是儿子自己从父亲的言行教育中总结出来的,二是父亲自己明确说过但是并没有在本文反映出来。最后,我提醒学生关注这段话对作者的影响才是学习的重点。这样一来,学生知道了写作并不一定要把过程详细展现,可以有所取舍。
同样的质疑还出现在本册第六组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中,里面有段文字是这样的——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苦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对于这段文字,许多学生觉得难以理解,他们问:“老师,做父母的看到这片废墟,知道废墟地下埋着自己的儿子女儿时,怎么可能哭喊过后就绝望地离开呢?他们应该向这位父亲一样挖掘才对啊。”有的学生说:“老师,好心人为何要拉住父亲,他们应该赶紧救那些学生才对啊!”其实,学生的质疑里也有我质疑的过的内容,尤其是读到接下来的文本,在父亲面对消防队长、警察、人们的劝阻,依然很坚定地挖掘时,我心里也很困惑。我知道,文学作品并不等于现实生活,在文学作品里,对人物的形象刻画可以多种渠道,比如烘托对比,神态描写等,甚至可以用非常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但是,这篇文章比较特殊,它诉说的是1994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地震。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具有现实意义,讲求真实,不真实就不动人,不能让读者感受到父亲形象的高大完整跟孩子的坚定守候。但是,文中对于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是跟他人的冷酷反应来塑造的,这就让人怀疑文章的真实性,因为难以理解他人的冷酷,所以无法理解父亲的坚定。对于这些问题,最后我是这样处理的:一是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同学理解每个人的心里承受能力是不同的,所以面对同样的废墟,不同的父母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二是好心人拉住父亲可能是担心还有余震或者其他危险,怕父亲的生命受到威胁;三是各种人的劝阻可能出于不同的考虑角度,本意都是好的。通过这些可能的揣测,学生的困惑解除了,对外国的文本理解有了不同的角度。
本组选编的另外一篇外国文章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最后一段是这样的——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向前使去。学生们也是难以理解文中父母的做法,他们问:“老师,难道作者的母亲总是说‘精彩极了’吗?就算是为了鼓励孩子,也不可能长期这样啊。还有作者的父亲,也总不可能都是‘糟糕透了’啊,他们这样教育孩子,孩子能接受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最后是这样处理的:一是告诉学生由于文化差异,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二是告学生这是文学作品,允许跟现实生活有出入;三是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父母之爱对作者的重要影响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理解了。
三、唯美文本引发的不同解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有篇课文叫做《桥》,里面描写了一个村里的老党支部书记,在面对洪水侵袭村庄时,表现出共产党员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在文章中,老党支部书记要求党员排在队伍的后边,后来有个小伙子插队了,这位老党员的反应是这样的——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边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后来,课文在最后一自然段交代了这个插队的小伙子正是老汉的儿子。本来,作者的原意是通过老汉对自己儿子的不徇私来塑造老汉的高大形象的,是唯美主义的。问题是,学生说:“老师,既然这个老汉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什么他自己的儿子是党员了,却没有在关键时刻跟自己的父亲站在同一线上呢?这难道不是说明老汉对自己的孩子教育不好,那老汉又怎么能得到全村人的拥戴呢?”学生的困惑是我所没有预料的,可是言之有理,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回避问题,可是又该如何解决这些疑问呢?对于这个问题,最后我是这样处理的:一是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二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知道并不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会有怎样的教育成果,老汉是一个严格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的人,生活中应该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儿子的,但不代表而儿子就能像父亲那样做人;三是理解当时的环境非常特殊,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儿子动摇了自己的意志也是可能的。
以上是我针对学生课堂出现的质疑情况发表自己的一点浅薄的看法。课堂教学是门深刻的学问,有待我们一起深入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生情感意识的启蒙路径之一,对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情感氛围的营造对小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另外,对于小学生审美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情感教学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审美;运用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逐渐关注起小学基础教育,众多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探索着更加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其中情感教学法就是研究课题之一。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值得深读的好文章,其不仅文风华美,而且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内涵,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成为当今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同时,新课标中也提到“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因此,我们应逐步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以期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并促进小学生心理情感的建设与发展。
1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意义
小学是每个人在学生时代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将会在其未来乃至一生中都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而在小学教育中,语文这一科目在小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方面作用显著,可促进小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小学语文是学生情感的“启蒙老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更应注重情感教学,用情感去引领学生充分体会课本内容,活跃思维、丰富感情、提高审美,使学生可以在课堂内外陶冶情操与形成健康的心智。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情感元素以恰当的方式灌输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这种恰当的教学方式就是情感教育法,其具体是指教师通过建立一种模拟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与学生实现情感交流,用思想感情建设使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感同身受,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
2.1课堂情境导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往往称身临其境为其最高境界,那么我们何尝不可以通过对场景的再现来帮助学生达到这一境界呢?笔者曾在课堂上尝试过多种方法,如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构建的场景,许多简单的小工具就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例如一些图片、视频、音乐以及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幻灯片的演示,都可以使学生进入这种逼真的情境与状态。
2.2构建课堂氛围,由兴趣激发学生情感:
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自控能力差,往往只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因而,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们,要将引导他们对课本内容产生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营造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其自发地进行学习与探索。对此,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用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在课堂导入阶段可利用音频或视频作为开场,引导学生的情感流露。笔者在教授《海底世界》这一课时,会在课前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接下来让他们描述自己脑海中的海底世界。在发言过后,笔者会为学生播放几个关于海底世界的短视频,并且在讲课的过程中拿出许多海底生物的图片为学生进行演示。这样,从主观想象到真实认知,一步步地调动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向往,并且学生也会在认知过程中意识到海底世界是那么美好,应该呼吁全人类去保护它。
2.3从教材出发,让学生从阅读中升华情感:
所有的课堂教学应该从教材出发,让学生从阅读教材中得到感情的升华。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在对课文深入阅读后,不仅能够领会文中的内涵,还可以将自身的思想意识融入其中,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更为深刻。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为学生示范性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准确抓住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在阅读中升华情感。例如,在《中国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询问学生中国结的来历与起源,并要求学生探索中国结具有的象征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同时要对学生面对的挫折与困难进行适当的提示,师生的互动由此展开。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在反复诵读之后可有助于理解与记忆一些内容,这一方法尤其体现在古诗文的学习上。在教授古诗时,笔者会深入教材,搜集相关资料,在正式进入文章教学前,会为学生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然后带领学生诵读,通过阅读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与主旨。
2.4以情传情,再现语文作品情感:
要想实施情感教学法,教授必须要对学生抱有足够的耐心和真挚情感。只有教师情感饱满,才能去感染学生,用热情去点燃学生的情感。同时,教师要不断地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内容,以自己充沛的情感来引导学生情感的爆发。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在默读时,学生们会在脑海中形成想象画面,在长长的十里大街上,天空飘着大片的雪花,从各地赶来为总理送行的人们眼望着灵车致敬默哀……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被联想到的画面所深深感染。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朗读时语调深沉、声情并茂,这再一次打动了学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全国人民失去总理的悲痛以及对总理深厚的感情和无限的怀念。
2.5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对学生整体的情感方向进行把控,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尊重个体差异,以具体情况来设计与把控课堂活动,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最大程度上获得情感体验。通常在一篇课文中,作者会塑造有多个不同性格的人物,让学生们自己挑选喜欢的角色并进行扮演,这样可以让学生依据自身角度来对整篇文章进行思考。如在教学对话式课文《两小儿辩日》时,笔者会让班上的几位同学分角色进行现场表演,将故事中的几个人物尽可能地表演得栩栩如生而其他学生也在观看表演后对这一课也有了深入而全面的理解,而且能够准确地抓住其中的精髓。
3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至关重要。教师要立足于教材,通过情感教育法的运用,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进而得到感情升华。同时要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最终培养其审美能力与乐观的情绪。
作者:熊晓娟 单位:湖北省阳新县第三实验小学
综观当前复杂多样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音乐和它的整合在课堂中正运用得火热,有很多成功的教师把它们运用得淋漓尽致,实验出了一堂再一堂的美轮美奂的好课。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情感更加强烈语言性蕴涵丰富。新课开始时,教师就突出引题:“同样在北京的西北郊,我国还曾有过一座比颐和园美得多,辉煌得多的皇家园林,那就是圆明园。”圆明园多么辉煌的呢?请同学们都合上眼睛,随老师一同去浏览(师配乐读课文)。当同学们伴着优美的音乐听完后,都不约而同地说:“圆明园太美了!”之所以能教出这种效果,是因为教师抓住了学生很难由文字描述展开想象的原因,转而用音乐与课文描绘内容的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初次感悟中全面展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再由感性更加深入的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感悟。整堂授课中学生展现出很高的热情,极其投入,获得了强烈的双重感受,这种效果是靠单纯读书所达不到的。必然,学科整合的运用是必存在着诸多不足。有些老师盲目地运用或无序地使用,效果适得其反。学生不但没搞懂,最基本的学习任务也没完成,更何谈升华到另一个相当高的境界了。不合理的运用音乐便难以将学生带入美妙的课堂意境中,有时可能会误导学生对文章刻画等内容的理解,造成难以弥补的教育损失后果。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到底要注意哪些因素呢?
一、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要适度
不理性或过度地使用音乐,会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无意注意,会使得教学效果本末倒置;还有可能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的强烈反感,产生“怎么又是这”的感觉,从根本上达不到教学的良好效果,有的可能会出现负效应。课堂音乐原素的运用不只是为了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花哨,而是为了让学生更有特别是地学习到语言,凸显语文教学的本位性质。所以,一节课的音乐和配乐不宜过多,要合理调配达到天衣无缝。
二、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要适时
要选择最佳适当的时间播放音乐,这也更加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尤其不能脱离教学设计而胡乱配乐,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月光曲》的教学考师在本课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让全班学生在《月光曲》的优美音乐中感性“触摸”。到一课结束前,老师又安排了听音乐写感受,首尾呼应,学生有心理上的准备与认同,做到有话可写,有章可循,才使得书面语言的运用落到了实处——这就很好地做到了在适当的时间当中做合理的配乐。在课堂开始部分要使用音乐,迁移导入,把学生引入意境,而在课后配乐朗读课文时既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使学生保持了很好的学习状态,又能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同时也激励了学生实现口语交际的愿望,做到“课虽已毕,趣却犹存”。因此我们深刻领悟到音乐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把握这种教学设计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和搞好学科整合,服务好本学科的顺利教学。
(一)导入时的需要
教师在导入时可以配乐放音,可以先欣赏一段相关的音乐,也可以播放一段视频,用声图并茂的形式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
(二)读和背诵时的需要
学生在朗读或是背诵一篇课文时,老师可以播放课文的主题音乐,用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性。
(三)写作时的需要
习作课时教师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可以播放与习作题目相匹配的音乐,亦可播放轻音乐,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她们都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一定不要播放有原唱的音乐和歌曲,那样会把学生的思维全部带入到丰富的歌曲内容当中,学生都无心习作而做无用之功。
(四)放松时的需要
在学习抒情散文和有名的古诗词时,播放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即可放松心情,又能陶冶情操一举两得。
三、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整合更要适合
教师要选择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相关音乐,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付出不至于步入误区。记得一堂语文课,一开始感觉这堂课还是很别出心裁的,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在最后一个关键环节中放的一段音乐却破灭了所有美好的东西。不是因为它播放过多少次,也不是因为它出现得不是时候。而是由于教师选择了不合理的音乐,让本来美好的氛围变得不再和谐。所以在这里强调我们要选择“适合”所教内容的音乐。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长江滚滚东逝,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江岸,澎湃的江流卷起千万堆雪浪的壮美画卷就可以选择气势奔放、雄壮豪迈的音乐来让学生产生这种意境,无疑会让学生领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超级震撼。合理音乐的选择可以把语文教材内容与音乐教材相联系。每个学科课程都具有彼此相通的地方。教师可在参透语文教材的同时更加领会一下音乐教材的内容,找到两者的相通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相应合理的音乐,学生学会在学习的音乐作品的相关知识中提取信息,自然而然与语文知识相联系,更容易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音乐教学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的整合还是一个初级探索的过程,关键是体现我们全体教师的感知、领悟是否客观深刻,内心能否接受得了震撼和领域提升。我们要在不断刻苦努力的反省中解开这个探索的奥秘。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在花中采蜜是蜜蜂的快乐,但将蜜汁送给蜜蜂也是花的快乐。”我们开拓中的新一代的教师要用音乐建立起和谐的课堂,组合起感性、灵性与悟性交融的课堂,让学生快乐地享受用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形成的语文天堂,让孩子们在其中快乐的自由翱翔。
作者:丁宁宁 单位:河北省景县青兰乡大神冢小学
一、综合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当前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且在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群体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具有创造性、简单性的体验活动。比如借助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加入一些音乐、舞蹈以及游戏元素等,在这些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适当性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通过以上方法,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成功吸引其注意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好奇心的趋势,其学习参与性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最终达到了语文教学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有利于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课本教材中有很多知识都跟现实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大都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所以说小学语文是搭建在小学生日常生活和书本之间的桥梁。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让学生学到了生命成长的过程,了解到了青蛙由蝌蚪到成蛙的生长过程。再比如《王冕学画》一文,能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勤奋的重要性。总的来说,通过以上这些寓言故事的学习,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并培养其健康向上的品格,在教材知识的阅读和理解基础上,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小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小学生以后的社会生活和学习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综合实践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与方法
(一)引导式实践
不可否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引导性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综合实践的运用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引导学生实践为目标,并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对小学生出现的错误以及实践结果进行纠正和补充。这就在另一方面决定了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使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感受到进行综合实践的自主权和选择性。比如在进行《扬州曼》古诗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西湖美景、聆听扬州小曲、参观扬州八怪纪念馆等形式,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扬州城的繁华,在此基础上加深其对该诗歌主题的理解。
(二)自主性实践传统
“先教后学”的教学传统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综合实践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搭建起小学生自主实践平台。自主性实践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做到充分以学生为主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最终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鼓励式实践
所谓的鼓励式实践就是针对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弱项,比如口头表达能力差或者是书面写作能力差等问题,预先设计好教学实践内容,并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小学校园中经常看到的学生海报多是刊登学生书写的内容,对于海报编写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鼓励其积极参加学校的海报绘制小组,通过一系列的跟踪学习和模拟操作等过程,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提升这一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在获得肯定性的表扬之后其学习自信心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合作式实践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
实质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作用下,小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合作式实践的综合实践方法,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能有进行亲密合作的空间,实践活动只有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最大效应。在小学生进行合作式综合实践中,在其头脑中初步形成了对于团队力量的认识,使其在互相学习、互帮互助的综合实践过程中达到了增加同学友谊、激发自身潜能的效果。比如在进行综合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引导其自主性的进行任务选择,最终通过合作的方法完成综合实践活动。
三、综合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制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综合实践,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目标,在进行目标制定时应对以下方面进行着重考虑。首先,活动目标的制定应是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为出发点的。其次,活动内容应充分满足小学生群体的兴趣和爱好,并与其知识能力水平和生活经验相适应。再次,综合实践过程中应注意小学生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完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起具有综合素质的小学生。
(二)广泛参与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综合实践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整体参与性,针对当前学生之间存在的能力差异问题,应做好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差异化分配,在任务分工的基础上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任务,使其能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自身价值并获得成就感,最终使学生在互帮互助过程中形成良好品性。综合实践能有效弥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使小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为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并最终挖掘出小学生潜能,达到扩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
作者:王会英 单位:河北省行唐县安香中心东安香小学
一、语文教学现状
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师都是扮演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在教师的讲课内容之下,机械地记一些笔记等,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实际实践能力非常弱,不能将知识充分、准确、合理地运用。这种课堂模式也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不足,直接就影响到了教学的质量。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逐渐脱颖而出,下面,就让我们探讨一下它的具体应用。
二、师生互动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用提问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一件事物,只有当它能足够引起人的兴趣时,才会看重它并且试着研究与接触它。对于语文的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老师要充分提高学生们对课堂的兴趣,这样才能顺利地进行教学。语文是一门拥有许多文字的学科,这难免会让人感觉到乏味,这时,老师就要想办法使学习变得轻松,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提问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投入课堂。在讲解《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时候,为了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当中,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诗仙的故事吗?传说他和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大家听说过吗?”这时,再由学生自由回答,等到将大部分学生都调动起来后,就可以说“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的想法,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世界,通过他的诗来体会这位诗人的豪爽与才华横溢。”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将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要对一些较为开放的课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发表出自己的看法,让他们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就可以。这种课上提问的师生互动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能通过问题来对课上的知识拥有更加透彻的了解与感悟。久而久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谊也会得到很高的提升与巩固。
2.用模拟场景来升华学生的感知。由于小学生处于好奇心、求知欲都较强的年龄,对于一项事物,往往运用模拟场景的方式能够大大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将他们引入到课堂中来。在场景模拟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加入到学生当中,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在讲解《爬山虎的脚》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有爬山虎的地方观看一下,让他们仔细观察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与形状,让他们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用脚爬行的,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要积极地加入到他们的观察当中,与他们一同讨论爬山虎的特点,用相机将他们与爬山虎进行合影。让他们记住爬山虎的样子,最后,再在一张白纸上勾画出来。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充分发散了学生们的思维,提高了想象力与创新力。
3.用实践体验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名言警句在小学语文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同时还能够让他们积累更多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警语,并适当地对这些警语进行分类,在警语上标明各个的出处。并要求他们对每一篇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感悟,这样就会使他们从中得到启发。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警语上写出自己的感悟,激发与鼓励他们。然后,锻炼他们将简短的警语连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他们也要对自己的版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其中,适当地给予自己的意见,多姿多彩的版面就是同学个性的另一种展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实践课堂中来,达到积极主动参与的目的,这种师生互动方式能够很高效地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他们对名言警句的积累与记忆。
三、总结
语言的知识在于不断地积累,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将师生互动方式高效地进展下去,为了使这种教育方式在实际教育中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需要不断的实践,积累一些经验,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达到高效率学习的目的,同时还能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
作者:洪丽单位: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一、教学策略是否得当
训练目标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摸索出了教学能否有规律可循,组织教学方面有哪些新的变化,收效如何。教法上有何新招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一次抱母亲》一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三者之间的对话,简洁生动地展现了我抱母亲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作为教者,我既是为人之子,又是为人之父的双重身份,生活经历、情感和作者有相通之处。因此,我每次教这篇课文时,眼角都会情不自禁地噙着泪花。然而,现在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多,对母爱的理解大都是片面的,肤浅的,单向的,更有甚者认为母爱就是理所当然。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很难受到思想教育,成了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更是难点。基于这样的认识背景,课前要求学生走近母爱,感受母爱,进而孝顺自己的母亲,帮助母亲洗洗脚,做家务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在课堂上,请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说说自己在生病时,父母是如何照料他们的,结合课文中的“我”因对母亲缺乏了解而愧疚,水到渠成产生情感的共鸣,这远远超越于对孩子空洞苍白的说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精彩片断有没有
侧重于记录课堂上的成功之处与教学过程中的亮点。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因一些突发事件而产生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具有偶发,瞬间的特点,像天空中的流星若不及时捕捉,便会稍纵即逝。如:教学程序安排是否具有科学性,问题的提出能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得以激发,即出现了课堂教与学的高潮。这时如果能详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生的精彩问答,作为教研的第一手素材,把案例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加以细致地分析和阐述,将对教师的教学帮助很大。在教学《诚实与信任》一课时,我请大家说说课文中诚实与信任分别指什么。大部分同学认为诚实仅仅指的是作者,因为他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不小心撞坏了小红车的反光镜,主动承担责任,由此赢得了小红车主人的信任。这时,有位学生一反常态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因为小红车主人有错在先(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加之作者一时无法联系到小红车的主人,所以出于对小红车主人的信任而留下纸条联系作者处理赔偿事宜。小红车主人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而以不要求赔偿为感激,这是由信任换来的诚实举动。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理解,引发大家的激烈争辩,将同学们的思考引向深入。这样精彩的瞬间,稍纵即逝,需要老师的慧眼和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方能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的教育思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性格各异的每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成功的课堂教学,就像摘桃子一样,跳一跳,就能摘到,应该让基础好的学生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让中等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地开展教育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从而使教育获取最大的麦穗。作为教者,我们应将课后的反思作为必修课,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成败与得失,并能听取同事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教学,正确地面对这些问题,做好及时查漏补缺工作,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将会大大提高。
作者:陈中惠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庆丰镇中心小学
一、儿童读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儿童读物是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的重要来源。小学教育是对儿童的教育,儿童读物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可以吸引儿童阅读,从而有利于小学生从中汲取精华,有利于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儿童读物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使小学教育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标教学改革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读物中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形成较好的语感,使学生可以独自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可以得到情感和情操上的审美享受,从而更好地发挥个性,使精神世界得到充实和满足。因此,儿童读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次,儿童读物也是小学生主要的课外读物。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包括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也包括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阅读鉴赏作品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升,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想情感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再次,在小学教育中,必须要对小学生开展一些必要的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也必须要有丰富的材料。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儿童读物本身包含的内容比较多,题材比较多,体裁上也比较丰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不断的开展课外活动,包括儿歌的朗诵、故事会、戏剧话剧表演等等,这些课外活动对语文教学会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最后,儿童文学作品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性格特征等情况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有利于教师走进小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使教师在学习以及生活中更加容易亲近学生,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教师。因此,小学教师要不断通过儿童读物使自己保持一颗童心,使自己更加具备作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儿童读物
首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利用儿童读物,发挥其对小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儿童文学素养,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儿童文学的内涵,建立起正确的儿童观,在教学中不断满足小学生精神以及审美需求。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断提高自身对儿童文学的感悟能力以及鉴赏和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拓宽自身的儿童文学视野,增强自己对儿童文学的感性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高对学生的认知能力。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儿童读物的美学特征与文体特征。儿童读物所体现出的美学特征就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儿童情趣。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独特、思想上比较单纯、感情也比较真挚,儿童情趣具有相对性,儿童读物可以对小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并且优秀儿童读物所包含的内容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善于将儿童情趣作为突破口来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童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抓住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对促进小学语文教育非常有利。要想抓住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必须要了解儿童文学在文体系统的构成以及分类。比如,儿童读物中包括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小说、戏剧等文体,儿童读物在语言、形式、风格上都与成人的读物不同,儿童读物韵律强、富有音乐美,儿童容易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也有利于学生情感上受到感化,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创造力。
作者:罗华中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太窝乡中心小学
1、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
对于有些小学语文老师而言,存在着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现象,比如在一些可以通过版面或者口头讲授知识的地方也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教学。久而久之,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学生过分的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呈现的图像,使学生懒于思考,削弱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另外,在这种教学方法下会减少师生沟通与交流,使得课堂气氛沉闷与压抑,使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了主体地位。
1.2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
与许多老师过度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相反,有一部分老师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的现象,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来辅佐教学。很多老师整堂课都依靠口述与板书传授语文知识,但是小学生却是缺乏耐心的群体,这样的语文课堂会使小学生很快的失去兴趣。对于有些概念,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只能依靠死记硬背,这也会极大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思维。如果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画面来讲解知识与概念,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力才能不断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不断加大。
2、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2.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知识体系非常繁琐与庞大的课程,小学生的语文教材内容也存在着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的特点。小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低年龄群体,往往生活阅历与感官发展水平不够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来制作课件,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教学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在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能力。小学生的书面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写作往往是很令小学生为难与头疼的一件事。如果教师能够灵活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作文的教学中,就可以很好的缓解这一问题。比如当写作题目为“我最喜欢的季节”时,老师可以在课前提前收集整理一些与四季相关的图片与视频,通过在课堂中对四季景象的放映,让学生感受到春的活力、夏的热情、秋的丰收与冬的雪白。这样一来死板的作文题目就会变的形象化、生动化,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说出来,然后再将说的写到纸上。这样一来,小学生能够通过影像资料充分的发散思维,不会觉无处下笔了。
2.2营造生动的教学情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利用小学生善于发现新事物的特点与其好奇性,通过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工具和多媒体来展开教学。在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把多媒体作为日常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对视频、幻灯片的播放,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导蜻蜓的“蜻”这个生字的时候,可以通过幻灯片播放出学生已经掌握的青草的“青”字,然后一点鼠标让画面中飞来一只小蜻蜓,引导学生想象蜻蜓是昆虫的一种,然后再一点鼠标,“青”字的旁边加上了一个“虫”字旁,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掌握了“蜻”字的写法,而且会对识字越来越感兴趣,教师借此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规律去认识新的汉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
有句古话叫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切实的做到关爱学生、理解学生、提升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和威信力,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尤其在小学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小学生的心理,让小学生喜欢老师,自然而然会加强小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热度和积极性。小学老师除了可以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予以耐心的教导与温暖的关爱,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也是抓住学习的心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仿佛身临其境,在一种轻松与有趣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沉闷性与枯燥性,小学生们一起昂着头兴致勃勃的观看与课程有关的图片与视频,再加上观看完毕后教师与学生间进行交流与互动,这种活跃的、轻松的、令人兴奋的课堂气氛,让小学生们不知不觉爱上了语文的学习,甚至迫不及待的期待下一节语文课的到来。
3、结语
推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效率与学习中的兴趣。从宏观方面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良好趋势。当然,就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实际看来,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需要全体教师同仁一起努力,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保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带来更大的益处。
作者:郝立平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叉干镇中心小学
一、合作学习的教育意义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合作学习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实施的深化
在育人方面,课程设计是总的指导,体现了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时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深刻的意义。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教学方式也需要相应的做出调整。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基本理念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合作学习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优途径之一。在语文课改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由于语文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单是接收知识,而且还要积极的参与,通过这种积极的参与来达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目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能够让每个个体都能积极参与,从而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这与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2.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改善与活跃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基本上是“灌输式”的教育,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老师主动学生被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只会接受知识的机器,这与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目标是不相符合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处理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来提升学习的自觉性。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具体措施分析
1.加强学生对信息的整理
作为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之前,应该分配给学生一些任务,让学生自主的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从而提升所搜集的信息的价值。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逐渐的养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习惯,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语文课以及课文的理解能力。由于语文课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每个学生不可能搜集齐全,因此,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得不同的学生之间共享各自搜集的信息,与此同时,学生个体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全面理解与掌握。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上课之前,应分配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自主的去完成。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詹天佑》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
(1)搜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座山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
(2)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山势,通过画图模拟出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井法;
(3)小组合作表演火车沿人字形铁路路线的行驶方法;
(4)通读课文,初步了解本文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学生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不仅能初步体会出詹天佑杰出的设计才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对于八达岭和居庸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也有了一个了解。在正式上课时,不仅课堂氛围活跃,而且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合作交流,拓宽了原有的知识面,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2.促进学生相互交流的力度
传统语文课堂上,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互动的机会不多。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将课堂留给学生,增强学生之间互动的频率,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互动学习带来的乐趣。作为教师,上课时不但要让学生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对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进行正确的指导,从而更加明确的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的学生之间通过学习,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小组内由于每个学生都搜集了各自不同的信息,因此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信息共享,以弥补每个个体知识不足的缺点。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对于自己的不足能够有着清醒的认识,进而在合作学习中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此外,在合作中,每个小组也应该充分的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遇到问题时,要相互协商,密切配合,共同解决。
3.安排课堂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不单单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运用知识的过程。新课改要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数是趣味性较强的文章,一些课文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表演实践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例如,语文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对于一些趣味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改编,设置不同的角色,让各个小组内的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这种带有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展现学生动手能力的一面,与此同时,在表演中,学生必须进行相互合作,这样也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此外,还有一些关于自然风物的课文,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搬到野外,让学生充分的接触大自然,在不断的相互参与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所运用的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方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将这种方式融入到教学中去,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首先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进而论述了其教学意义,最后比较详细的分析了进行合作学习的具体措施。期待这些措施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孙雪梅 单位:济南市制锦市街小学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儿童文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儿童文学的故事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小学不仅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是情感体验的敏感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学生对语文文本思想和情感的感知和理解。儿童文学中的形象是丰富的、生动的,其故事情节是天真活泼的,是欣喜和愉悦的。这样的文学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预感,促进学生写作的基本模仿,这些都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目标。例如儿童诗将生活口语与音乐的节律相结合,朗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成人的帮助理解内容,并初步感知儿童诗的语言美。儿童故事的趣味性不仅使儿童欢愉而且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样的教育不是说教式的而是感染式的教育,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二)儿童文学丰富着学生的精神世界
洛克指出,儿童天生是一种白纸,后天接受什么样的思想决定了儿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小学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应该着手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思想的输入和培养良好道德认知的阶段。但是,这一阶段孩子的学习是感性的,他们只做自己乐意做的事,而不会像成人自我约束地做需要而不乐意的事。儿童文学丰富性、形象性的特征使儿童乐意接受教育,而儿童文学的内容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和外国有丰富的儿童文学故事,由多样的儿童文学形式,这些都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小学语文运用儿童文学开展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不同,从儿童发展水平出发展开教学
儿童文学的主旨是“以善为美”,通过简短的故事向学生传递一些基本的道德,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儿童文学的一个故事只传递一个基本的道德,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塑造的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不断寻求新事物,追求自由公平的世界,追求友谊。单一道德的传递是与现实社会道德的复杂性是不相吻合的,这是儿童文学区别于成人文学的本质特征,成人文学“以真为美”强调在现实生活中道德的实践性和可行性,强调道德的现实转化,而儿童文学则侧重道德观的树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从儿童出发进行道德的渲染和教育,引导学生习得明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例如,儿童文学传递和小朋友吵架是错误的行为,旨在教导学生要文明,要友善,在现实社会中吵架的理由显得非常重要,合理的吵架我们称之为讲理或者争辩,学生的年龄显然很难理解,因此儿童文学的教学要从儿童的发展出发教学。
(二)利用儿童文学的特征,促进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80%是由儿童文学构成的,儿童文学的语言和内容特点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相吻合,这是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充分发掘儿童文学的内涵,发挥儿童文学语言和思想的启发性,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展开想象,从而形成互动课堂。例如《庐山的云雾》,庐山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没有亲眼看到,庐山的云雾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知,因此庐山云雾的感受一方面是通过文章的语言,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学生想象的感知。这时,教师借助音乐,引导学生在意境中听本课的朗诵,并闭起眼睛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并根据语言通过图画进行描述,通过画画和讲述,课堂的气氛逐渐活跃,庐山云雾的美景逐渐立体,在借助文章语言解释自己图画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基本内容,并更好地发挥想象力,感受语言的美丽。
(三)发挥儿童文学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无论是字词句的准确使用、语文文本的理解、语言的表达和写作还是文学知识的积累都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单一的课堂学习,无法实现语文知识的丰富性要求,语文课堂的实践是有限的,语文课堂所能接受的语文知识是有限的,而语文的学习是无边境的,因此,语文的学习必须突破课堂的时空界限,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展开语文文本的阅读、文学知识的写作和语言的表达。课外阅读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教师和同伴的监督,阅读的有效开展大多依靠于文本内容的丰富性,儿童文学的内容简单语言精练,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文学促进学生有效地展开课外阅读,包括引导学生学习儿童文学文本,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儿童文学形式的多样性满足该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语言和内容的简单特征有效促进该阶段学生语言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的区别,从儿童出发展开教学,注重利用儿童文学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发挥儿童文学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
作者:杨帅 单位:乌海市海南区第一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