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6 03:47: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摘 要】 大学生创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不同个体在对创业信息接触、注意、理解与记忆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选择性机制”。必须重视认知失调理论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问题,制定合理的创业基础课的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教材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创业实践,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创业项目的转化。
【关键词】 认知失调;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应用策略;选择性机制
现多数高校已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如何通过创业基础课程,促进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了解,增进对创业行为的认识,提高有意向创业的同学创业能力,是创业教育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本文根据创业基础课的特点,分析大学生在在整个教学及课外的创业实践中的心理特点,增强大学生创业自信心,为未来创业活动的真正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认知失调的理论阐释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列昂・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固有的维持其内部协调状态的倾向,假若这种倾向受阻或协调状态遭到破坏,个人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安。这种紧张和不安会促使个人设法排除阻力,解除紧张,于是产生一种力求协调的动机。
二、认知失调理论对创业动机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分析
在创业基础教学中,学生课堂上对创业想法的形成或者认知结构的过渡就是他们的认知失调趋于认知平衡的过程。认知失调理论阐释了大学生对创业基础知识学习动因产生的内在机制,将其运用于创业基础教学可以为更好地开展创业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1、认知失调理论揭示了创业基础中的内在平衡统一的过程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创业教学中各个不同的认知要素构成人的认知体系,对创业知识认知的不协调是认知要素间的不协调,而创业教学的认知要素是指外界各个具体的认知事件。创业行为的习得过程是学生个体自身创业认知体系平衡的不断打破与重新平衡实现的不断交替的过程。学生在创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为自己的创业行为选择寻找依据,以减小由于不协调而带来的心理压力,这种行为选择的过程一方面会伴随着认知改变。
2、认知的“选择性机制”决定着学生的创业倾向
在创业基础课中“选择性机制”是个体在应对外界复杂多变的创业信息时所采取的信息应对策略,他们通过对创业信息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而保持自身认知体系的稳定性,达到心理的平衡状态。
由于创业课程的互动性和实践性较强,学生创业课学习的过程中,这种对信息的“选择性机制”决定着学生的创业的导向。而在传统的创业教学过程中,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力求使学生学习全面的知识,涉及了关于初创企业的工商注册、企业成立的流程等多项内容,其中很多内容过于单一乏味,过分注重创业教学的即时效果,不注重学生在从事创业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种一味的“灌输式”教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大学生自身内部的心理平衡状态,在其无法调和,实现与现实情境相协调,也即无法使自己对创业产生新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可能采取否认或敷衍的方法,从而使其维持心理的平衡状态。
3、为今后创业实践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创业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获取外界信息,并通过不断的强化而形成较为固定的动态图式的过程,是通过积极的认知建构而达到心理平衡的过程,创业动机在创业基础知识体系学习与巩固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产生一个好的企业想法显得尤为重要。在授课中,通过创业模拟经营进行团队合作,进行情境学习,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进行体验,为今后真正的创业项目中,创业团队的合作奠定基础。
三、认知失调理论在创业教学中的运用
认知失调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课堂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创业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具有主导性,是认知失调的指导者和控制者,而学生则是认知的主体,是学习的参与者与目的者,很多的创业案例和创业模拟都需要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整个创业课堂教学应建立在诱惑――辨惑――演惑――解惑四个阶段基础上的过程,即认知失调到认知转换,再到认知突变,最后建立新的认知平衡的过程。
1、制定合理的创业基础课的课程目标
创业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现在各高校开展的创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创业学习的目标并不明确,对课程要达到的效果并没有科学的评估对创业课程的整体没有树立正确的认识。在制定创业基础课程目标时,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学生认知失调的唤醒,从而很难改变学生对创业行为的认知状态,激发学生对创业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创业基础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面对授课的全体学生,因为课堂上有很多的学生未来并不会去创业,而是了学习创业课的基础知识或创业者的精神。
2、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他们对外界信息的接触过程或者说学生对创业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其固有的认知体系打破与心理认知平衡状态重新建立的过程,而这过程当中,学生对创业知识学所得到的快乐的情绪体验就会成为他们参加并积极改变自身原有的对创业行为认识的诱因。因而创业本身的特点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会影响学生创业模拟及实践情绪的体验状态,从而制约着学生创业知识学习的效果,进而影响着学生对创业想法及创业行为。
创业基础课授课过程中,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体系,对外界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处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认知改变并使心理状态在动态中达到平衡。适当的压力水平,能有效的提高个体的不协调唤醒水平,促进个体认知的改变,创业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给予适宜的心理刺激,有利于改变学生的不合理的认知,建立积极的态度进而产生积极的情形体验。
3、创业基础课教材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创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各种创业过程的行为事件构成了大学生的创业基础知识体系,如何初步判断哪些人具有创业者的潜质,哪些途径可以提高创业能力,进而去了解不同类型的企业如何运营等,都是要去构建的内容。创业教材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意教材安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尽量使创业认知符合学生的“主参考结构”,使学生在创业学习过程中,将心理的不协调状态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而促使其创业态度的积极转变。围绕着创业基础知识学习的迁移问题来设计课程和教学,创业基础教学内容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教师在安排创业教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对创业知识的认知特点,对大学生创立企业的流程、资金的筹集渠道、政府对大学生初创企的扶持政策,各类政策等问题进行设计,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由认知失调到认知平衡所需的接受能力,从而促进学习创业知识的顺向迁移。
4、加强创业实践,校企合作实现创业项目的转化,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往的创业教学中,过多的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创业实践,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以及表现完全是因为教师的压力或为完成教学要求,这种被动式的创业教育方式使学生对创业认知的改变处于消极状态,而创业信息本身也因为创业价值体系的不完善,而被排除在认知平衡状态之外。因此,在课堂模拟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团队是否能有效的运作自己的创业项目,学生发现自身在创业方面的不足,积极探索合理的学习方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在课程总融入更多的实操性内容,聘请企业导师加入课程建设团队,加快创业理论和实践转化过程,让更多的创业想法落地,让更多有创业思维学生创业知识水平以及自身创业行为选择程度进一步强化,形成良好的创业动机。让学生参与国家和地方举办的各种创业赛事,组建创业团队,为学生参加校内外创意、创业训练营,申报创新训练项目开着针对性的课程指导,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消灭课堂学习中目标不一致所带来的不舒服感或心理压力,让学生形成积极态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作者简介】
温立强(1976-)男,山东莱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方向.
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课程传统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经过将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引入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与研究。针对应用项目教学模式下的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达到优化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产业不断升级,迫切需要大批应用型高级人才。其核心是“应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术、技术、职业三者的结合;二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重视学生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强化创新驱动”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实现深化改革目标,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将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应用于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培养具备创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人体工程学课程是室内设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一门非常讲究应用的技术学科。它作为设计的基础,其内容在室内设计诸多方面中应用,使得学生掌握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应用方法和规律,形成具有人体工程学意识的室内设计师。
1.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现状问题分析
人体工程学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知识容量非常大,它作为完善室内设计的综合性学科包括室内心理环境设计、声环境设计、光环境设计以及家具尺寸、摆设设计等内容;1)为确定空间范围提供依据;2)确定家具、设施的形状、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依据;3)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4)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这对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方法和提高创新思维意识十分重要,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因其授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理论向实践过渡,从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目前高等教育教授此课程的老师大多沿用传统理论的教学模式,绘制和记背相关概念与数据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指导意义,缺乏创新性的培养,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体工程学教学与行业发展的主动适应性不强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室内设计的需求日趋增加,此专业也发展迅速。设计理论不断更新,设计技术和工艺快速进步,而人体工程学的教育发展和改革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积极主动适应性不够,以致学生所学内容落后于社会需求。
(2)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性不强
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多数师艺术类考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思维方式多以感官为主缺乏理性。人体工程学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精益求精的设计态度。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再者有实践的课堂上实践大多都是教师给出的都是虚拟案例,缺乏实际项目练习。
(3)授课课堂主体定位不明确
授课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定位为引导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活动中,教师大多很负责,充分应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时间灌输知识给学生,学法缺乏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
2.大学生创业创新模式下的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以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学生视角下的课堂桌椅设计》引入室内设计人体供工程学课程教学为例,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在目前学生的视角下来解读高校课堂桌椅的最优化设计,充分考虑当代高校学生的因素,通过调研和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紧密结合国家建设部《基于室内空间设计的大学生人体尺寸的研究》项目的数据及其结论使得尺寸符合大学生生理尺寸和人体动作尺度保证大学生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坐姿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少疲劳和不舒适感。
(1)教学模式上
多维教学基本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理论作为指导进行教学:
①调研报告;调研我们现在学校现有校园环境下――寝室、教室、绘图室等空间中的桌椅、寝具等硬件设备,用人体工程学的眼光去发现现有校园生活中不合理的人体工程学问题。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内容将调研搜集结果进行讨论总结,重点在深入发现问题确立研究项目从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该项目中进行深入分析和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②结合项目课堂实践安排;根据学生已有的调研报告将每节课程安排成一次次小项目的设计。
(2)课程内容与专业现状的衔接与调整
通过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教师布置大量的任务由学生动手完成,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室内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应注重人体测量学及应用,空间环境行为与环境心理的知识相对应,相应删除人体工程学关于生理学及解剖学的相关知识。1)调研(方法)、思考并产生自我观念与想法,2)集思广益(方法)、查阅、咨询、讨论,3)明确基础课(人体工程学)与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融合的培养思路,根据培养目标及生源素质现状具体分析,4)适应性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设计等改革、学生考核模式改革,5)分步实施与后期专业课程相结合推进项目进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力,分组分阶段完成项目内容;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该阶段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为优秀创作作品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结语
引入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模式于基础课教学将弥补当前室内设计基础课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状态,使学生学习有针对性、自主选择性。学习内容与自己的兴趣及实践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提高与其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提高就业能力。
(作者单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当前国内高校普遍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基于国内高校创业基础课教学开展的现状及教育部对高校创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创业基础课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建立了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
关键词:创业基础课 教学效果 评价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性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不断加强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高校发展的新领域。
1 高校创业基础课现状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特别是本科类高校的创业教育还是以创业基础课教学为主。共青团中央推广的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项目是目前比较成功的创业教育推广项目,目前已有近千所高校的三千多名师资经过系统培训,在高校开设KAB课程,开展创业基础课教学。20多万名大学生参与了课程学习。
然而目前国内的创业基础课教学整体还处在“从无到有”的阶段。各地区各高校对于创业教育、创业基础课教学的认识看法都不太一致,观点、理念也是层出不穷,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没有形成各学校自身特点的成熟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大纲,更没有对教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估。
2 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201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把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作为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1]同时,制定了高校“创业基础”教学大纲。创业基础课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环节。因此,建立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可以科学、系统、全面地对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于强化创业基础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主体与客体的确立
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因为在创业教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有众多的参与者。包括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定部门、政府管理部门、学校主管领导、学校主管部门、社会环境、过程参与企业、家长、具体实施创业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参与创业基础课学习的学生等等。因此,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多元化的。但在学校教学环节,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参与者。这里将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简化为参与创业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和学生。
评价的客体其实是教学效果评价的对象。暨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学生对创业观的科学树立、对开展创业活动所需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等;教学准备,包括完备的教学计划、详细的情景设计等;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包括师生关系、教学组织效率、学生活跃程度等。教学效果评价对象的确定是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主要依据。
3.2 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创业基础教育应当遵循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选取、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主客体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创业基础课的教学不是单纯的课堂讲授,而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应当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在评价的过程中单纯一方的评价都不一定会客观公正。因此,对于创业基础课的教学效果评价应当是教师、学生都参与。
(2)整体性原则。创业基础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全体高校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的创业教育。因此,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应当考虑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
(3)客观性原则。创业基础课教学评价应当客观反映教学的设计、组织、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以及教学的效果。
(4)可行性原则。即评价的体系、评价的过程应当是可行的,可操作的。不仅是单纯的进行评价,还应当对发现的问题能够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改进。
3.3 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整个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核心。根据创业基础教学目标,遵循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对评价对象进行细分,确定了创业基础课教学准备设计、组织实施、效果感知三方面12项效果评价指标(表1)。
(1)教学准备设计。对于创业基础课教师来说,教学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制定详细、完备的创业基础课教学计划。通常包括教学目标、课堂计划、活动设计方案等;另一方面要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特别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创业教育课,比如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另外还有师资力量,教师是否接受过创业教育专业培训,是否有创业实践经历,是否有相关的专业背景等。
(2)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管理是关乎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教师对课程教学的组织情况,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程度如何,师生之间是否有默契的配合。特别是对于创业教育这样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否有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如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注重学生参与体验的教学形式。
(3)教学效果感知。无论是有多么完善的课程设计、多么精心的教学组织过程,最终都要通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感受来体现。而感知的效果主要就是创业基础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对于创业认知程度的改变,对开展创业活动所需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等。
3.4 基于AHP的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在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过程中,指标体系中各层级指标的权重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步骤如下:
(1)建立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构造判断矩阵。邀请专家、教师和学生,运用5级标度法对指标体系中各层次的指标进行比较判断,分别构造各级判断矩阵。
(3)求解各矩阵的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
(4)进行一致性检验,运用公式求得一致性指标,运用求得一致性比例。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如下:
通过计算,求得各层指标权重,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各个矩阵的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一致性指标、一致性比例。(此处略)
结果显示,各级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都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一、二级指标权重分别如表2所示。
层次分析法是目前进行多目标决策的常用方法。指标权重的确定是个复杂的过程,其核心是指标因素对教学实际效果的影响程度。只有找到指标因素与创业课程教学效果的内在关联,才能够有效指导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施。
3.5 基于AHP的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应用
基于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进一步构建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模型如下:
其中,为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综合得分;为表1中D指标层个指标的实际得分,该层得分可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取;为各指标在对应层的权重。据此可进行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
4 结语
本文虽然在构建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但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包括如何科学合理地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确定指标的权重,如何科学设计合理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如何多渠道,多元化路径追踪教学效果等等,都是需要通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才能获得进展的。同时,创业基础教育的有效开展还有赖于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全方位的支持推进,这对开展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也有积极的意义。期望通过进一步构建完善大学生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深化对大学生创业基础教育的研究,切实推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作者简介:魏腾展(1985,1―),男,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
摘 要:创业学是对整个创业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科。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对相关的创业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创业学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分支,也是MBA的必修课程。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我们国家也将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本科教育的必修课,本文拟通过对本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其能够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的能力及成功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能想方设法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不断探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 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创业课教育的教学方法必须具有新思维,新方法,打破以往教学方式对学生和老师的束缚。为此,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提高《大学生创业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方法进行了如下探讨。
1 角色扮演(又称为情景剧)教学法
创业过程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需要具备多种技能。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心理学中的角色扮演法引入到《大学生创业基础》课教学中,让学生亲自扮演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人物角色,使学生对工作的艰辛和创业的不易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也从而对创业所要面临的困难和艰辛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也对家长的艰辛有了更多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畅所欲言,教学气氛热火朝天,学生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和建议,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提高了学生对创业课程的兴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大学生学到了创业知识和技能,为下一步创业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得到学生们的普遍赞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访谈法
由于《大学生创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让学生对创业概念有个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引入了个人访谈和群体访谈法。带领学生跟创业者直接面谈,学生可以直接向创业者提出他们希望了解到的在创业过程所需的各种知识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创业者在进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找项目?如何抓住创业机会?如何寻找创业启动资金?根据这些创业者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所必备的各种技能是什么?等等各种问题。在访谈过程中,学生可就有关各种创业问题向被访谈人提问。在课下,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个人访谈,寻找那些正在创业或者已经成功的创业者进行访谈,也可以找那些创业失败的创业者,吸取他们失败的经验教训,以提高自己将来创业的成功率,少走弯路,做好创业思想准备。要求学生在进行个人访谈时,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比如要提前设计好访谈问卷,设计访谈时所要提的各种问题。访谈结束后要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最后撰写出访谈录。这些方法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提高他们对创业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3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是把实际经验引入课堂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案例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本质上是营建一种教育环境,而教师则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来说,学生从原来被动接受知识这个角色而转变成了一个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一个主体,这种角色转变让学生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且感觉全然不同,让他们新喜,自己成了课堂的主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质疑他人的想法,学习如何发问,从而获得了独立思考、辩证思维、与人相处、与人沟通、解决冲突、尊重他人等的能力,而且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从而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案例教学法具有三个最大的特点:其一是直观性。案例来自鲜活的现实生活,它的使用可以形象直观地诠释教材理论,使之生动有趣又能说明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其二是典型性。案例的选择一般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对教材内容有较强的说服力。其三是系统性。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可以“一案到底”把教材内容融会贯通,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在创业机会的发现与筛选这一章,我就引入了大量的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经验,提高他们对市场的敏感度。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法,学生分析案例的情绪很高涨,教学效果也令人极为满意。
4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或自由思考法
头脑风暴教学方法源自一词,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特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现代人把“头脑风暴”这一词用作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自由讨论的代名词,他的目的在于让人们从毫无限制的自由联想中产生出新观念或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有超强的创新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而头脑风暴法就是一种在极短时间内能迅速产生极多想法的手段,因而在创业课教学中引入头脑风暴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创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法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老师先向所有学生阐明这种方法应遵循的原则和将要讨论的主题及目的,并设法营造出一种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第二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个主持人和一个记录人,让其他学生大胆联想,自由发言,记录人需要记录下发言人的所有创意。第三步,将所有各组记录人记录下的所有创意进行分类、归纳、评价,形成总的设想表,把其中同学们认为最具代表性,最切实可行的创意进行再完善,最终作为创业问题的答案。在头脑风暴教学法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营造出一种融洽而和谐的气氛,宽松的环境可以保证同学们畅所欲言,毫无限制的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自信。
教学是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将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起来外,作为教师本人还应具有让学生信服的好品德、为人师表的言行及很好的亲和力, 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喜爱,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全神贯注,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促进政策及执行过程的特点
1.政策执行机构的多元化和网络化。公共政策执行的同体化和异体化同步发展是是国际公共管理发展趋势。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一部分由政府执行机构和人员承担,即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同体化;另一部分可以面向社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承包、委托、招标等形式由非政府公共组织或其他组织执行,即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异体化。这就意味着政策执行主体的多元化,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制定政策和监督政策执行,虽然其仍是政策执行的主要主体,但不是唯一主体。而社会机构、中介组织、学校等承担了许多政策的执行任务,形成了政府主导,“官、民、学”为主体,三者联动密切的大学生创业促进政策执行体制,这种模式降低了政策执行成本,提高了政策执行效率,减少了公共政策执行的阻力。如英国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创业,建立专门管理机构——英国科学创业中心(UKSEC),后又建立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NCGE),全面负责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执行;他们还“提供经费设立专项基金激励大学生创业,如科学企业挑战基金、高等教育创新基金、大学挑战基金等,这些基金或建立大学孵化中心,或为大学科技转化提供种子基金,或鼓励大学创业教育和支持技术转化活动。”[2]各种社会力量也都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一方面,非政府部门的公共机构如高等教育基金理事会等在全国发起了“大学生创业技能计划”,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引导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奖励优秀创业教师和学生等;另一方面,企业主动为大学创业提供实践实习机会,资助大学生创业活动或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等。同时高校也大力开展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服务,将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创业教育与专业紧密结合,将创业整合到其它课程之中,促进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开发了系统科学的创业课程体系,并在本科、研究生阶段都实施了专业化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此外,高校还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支持和服务,指导大学生创业计划,举办商业计划大赛,通过科技园、孵化器、研究基地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空间、虚拟创业等创业基础设施。英国这种政策执行模式充分利用和调动各级政府、各种组织、民间和高校力量,形成了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促进网络,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激发创业、鼓励创新和奖励成功的文化,也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政策目标群体身份的双重性和自主性。在新型公共政策执行体制中,一些非政府组织既是公共政策执行目标群体,也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这种双重身份,使他们能很好理解和支持政策执行,并积极主动宣传政策,引导舆论,把政策精神真正贯彻到群体心中去,并使公共政策内化为目标群体的信念和自觉行动,从而保证公共政策的正确执行。大学生创业促进政策所涉及的目标群体主要包括高校、培训机构、中介机构、企业及大学生等政策对象和利益攸关者。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有效执行与这些目标群体的贯彻落实和积极参与密不可分的。高校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和创业援助。美国的许多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创业教育中心,很多学校的校院级管理者都在创业教育体系中担任重要职务。学校大多配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开发了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到2005年“,美国共有1600多个高校开设了2200门关于创业的课程,成立了100多个创业研究中心。”[3]大学创业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正如美国创业教育之父——杰弗里.蒂豪斯教授所说:“创业教育“应当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5]所谓“设定创业遗传代码”是指经过特有的教育方式,将比尔•盖茨式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个性特质传承给受教育者,并使之内化成为一种特有的创业素质。企业积极支持大学创业活动。在大学生创业促进政策的的执行过程中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如英国不少企业都主动接受大学生实践实习,如壳牌技术创业项目,这是1986年英国壳牌公司发起的一项社会投资项目,该项目已经为大学生提供了2万多个实习岗位,2000年6月该公司又成立了壳牌基金会,设立青年创业项目,鼓励大学生创办自己的企业和自我雇佣,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经费支持。此外还有一些企业直接参与大学创业教育,或作为兼职教师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或参与创业论坛和咨询服务等。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活动。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大学生对创业表现出比他们的上一代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可以说,创业观念己经深深地植根于他们国家的文化之中。一项对美国大学生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70%的学生希望将来拥有自己的企业,他们的家人中有一半希望拥有自己的企业。他们在校期间更加重视与创业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主动选修创业课程,不断拓展自己的创业知识;同时重视开发创业潜质,积极参与创业体验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创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政策环境的优化。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运行的外部因素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又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和国际因素。相比较而言,社会环境对政策的影响更为重要,而且往往是决定性的。对大学生创业而言,良好的政策环境,不仅促成正确的创业政策制定,也有利于创业政策的有效执行。这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先进的创业文化。创业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对创业行为和价值所持的认同和倡导态度,以及由此形成的鼓励创业、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推崇冒险的氛围。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热情、冒险精神,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健全创业的人格特质;能为创业企业的成长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对开拓创业型的企业家推崇备至。这种先进的创业文化既鞭策创业企业家不断进取,再创新绩;也激励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创业者队伍中。第二,良好的创业软环境。所谓软环境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工作实践和交往活动中创造并反映出的制度和精神上的境况总和,包括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制度、服务水平等因素。良好的创业软环境可以降低成本,激发人的创业热情。如从企业准入制度来看,发达国家企业准入很多采用的是注册制和备案制度。有的地方一元钱就可以注册一个企业,且企业注册程序也比较简单。在税费管理制度上,发达国家制定了比较优惠的制度措施鼓励创业,英国对中小企业实行补贴制,并对失业者自主创业每周补贴40英磅,法国对中小企业每新增一个就业机会,政府给予2—3万欧元的财政补贴。此外发达国家还为创业者提供从政策咨询、注册备案、信息等“一站式”服务。第三,健全的创业援助体系。创业援助对激发创业动机,改善创业环境,提高初创企业的存活率,促进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发达国家建立了从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咨询服务、融资支持、风险分担等“官、民、学”分工合作的多元化创业援助体系。如为帮助企业设计产品,开发市场,指导初创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中的难题等,英国成立了专门机构“小企业服务”,其成员由20多个具有经营中小企业实践经验的创业家或资深人士组成,他们为有创业抱负的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建议和咨询、量身定做创业项目,开展一对一指导等。为建立大学生创业技术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日本1963年通过的中小企业现代化助成法专门为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提供政策性融资,主动为小企业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服务。
二、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促进政策及执行过程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在大学生创业促进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政策执行特色,也取得了预期的政策执行效果,调动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特色和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大学生创业促进政策的执行。
1.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促进政策体系。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存在政策体系不健全与执行力度薄弱的双重问题。首先是没有一部专门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与创业相关的政策主要散见于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文件中,如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创业政策的权威性和持续性尚不足以体现。从具体内容来看,近乎原则性和号召性的条文规定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没有明确如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社会等创业相关方的责任,没有明确政府公共财政在促进大学生创业中的具体作用。因此,有必要出台专门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权威性的依据和保障,并不断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政策法规的系统性、连续性,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适时推动政策的法律化。
2.统筹协调大学生创业促进政策执行部门。我国在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管理体制中存在缺陷,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存在条快分割、资源分散、权限重叠、政出多门、责任不明、逐利诿责等问题,导致无法形成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合力。因此,加强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创业上的统筹能力,发挥政府的立法监督和引导推动作用,整合资源,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应成为政府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重点。要建设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提供廉洁高效的服务,开展专业化的咨询指导,开辟融资畅通的投资渠道。同时,要在政策设计、平台建设、主体培育、机制构建上大胆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创业指导、创业援助和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不断简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3.激发大学生创业促进政策目标群体的自主性。公共政策研究认为,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对一项政策的接受和认同程度对于该政策能否有效执行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促进大学生创业,不仅要制定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更重要的是要让政策目标群体能够接受和认可这些政策,从而激发目标群体的积极参与,提高政策政策执行的质量和效果。高校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作为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提升大学生跨学科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应变、适应环境,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获得成功。美国康奈尔大学生更是提出“一个掌握了创业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学生,能够对任何工作环境产生重大价值”。[4]创业教育要与专业紧密结合,将创业整合到其它课程之中,促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生涯发展;要重视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和成果孵化基地建设,拓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渠道,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公司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企业要主动参与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并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基地等。
4.优化大学生创业政策执行环境。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大力褒奖创业成功人物,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积极倡导敢于冒险,不畏失败,善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创业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争做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而不仅是一个求职者。其次,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创业服务网络系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服务。要组建创业导师团队,通过“一帮一”等形式让大学生创业起好步,走好路,提高初创企业的成功率;要改善创业软环境,降低创业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率,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减少审批环节,缩短注册时间,实现“一站式”服务;要减轻初创企业的税费负担,杜绝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并对初创业融资提供担保和资金支持等。
作者:商亮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团委书记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1、大学生创业缺乏必要的社交能力经验不足、缺乏人脉,大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学生参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虽然年轻、有激情。但是经验不足,创业也是单纯学生组成团队,没有广泛的人脉关系,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一方面创业期间内部因为缺乏社交技巧导致团队意见不合,工作、报酬分配不均,内部凝聚力瓦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社交能力,无法快速建立商业人脉,扩大和留住客户群,都会导致大学生创业竞争力薄弱。
2、大学生创业缺乏市场洞察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许多大学生只是从书本上认识创业,趋于理想化,对创业没有感性认识,对创业停留在想象中,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但“眼高手低”,使其在创业过程中多是“纸上谈兵”,认为只要有好的创意和好的技术,就一定能成功。对市场、行业、消费对象的了解不够充分,不能很好的把握市场的走向,不了解创业的消费群体在哪,也不懂财务和法律方面的知识,缺乏经营经验和技巧等等。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较量,更是经营理念、经营手段等方面的竞争,更要求创业者对营销、财务、管理、税务、法律、风险等都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对这些知识比较匮乏,社会经验有限,经营理念淡薄,对市场特点、产品营销方式等了解不深,通常难很难准确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营理念与手段等并不能适应市场的实际情况。
3、大学生创业素质低,缺乏抗压抗挫能力强硬的心理素质是创业的前提,体现在对创业风险的清楚认识上,并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以及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挫折和压力,需要很好的控制情绪,较强的减压抗压能力以及不怕挫折,越挫越勇的精神。很多大学生对创业持一种比较消极和畏惧的心理,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案例都是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无法承受巨大的身体、心理压力,无法寻求帮助和合理的解决办法而以失败告终。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素。在具备良好创业环境的基础上,大学生自身创业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环节。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创业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1、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创业奠定理论基础首先,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专业技术、市场营销、财务、人力、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为之后的创业奠定理论基础。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创业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如果提倡创业教育的话,很多大学生势必不会认真在课堂上学习,而除去摆摊创业去了,事实相反,真正的大学生创业成功者,大多是学业比较优秀,勤学好问的学生,而且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应该将创新创意、科技化的创业理念贯彻始终,不提倡大学生摆地摊、开奶茶店创业,荒废学业。所以大学生自身应该从大一开始了解市场行情、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多听创业方面的讲座,学习成功人士的优秀经验。创业前做好准备。要找到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要了解创业的相关途径,了解相关优惠政策,并且有效利用这些政策。为今后的创业奠定理论基础。
2、参加社团、学生工作,锻炼各方面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加社团学生组织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更够培养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公众演讲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而担任学生干部过程中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能力、领导力等等,而这些能力也是创业过程中需要的能力。其次参加各种社团有利于大学生结交更多的朋友,锻炼社交能力,扩大人脉圈,找到志同道合的队友一起创业。最后要多参加一些模拟创业大赛、创业创意大赛等比赛,通过撰写创业计划书,请老师为自己提出意见和建议来为创业积累更多的经验。
3、参加兼职实习等实践活动,提前接触社会最后大学生应该多参加兼职实习等实践活动,虽然大部分学生的兼职工作与自己的专业不符,并且多是端盘子、推销之类的简单、重复性工作,但是在这些工作中能够提前解除社会,解除各类形形色色的人、了解各类消费对象特征,锻炼了自己的忍耐力、销售商品、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交际能力;进入企业实习,则能够了解企业的经验运作流程,积累管理企业的经验,为创业做准备。
三、结束语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型人才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作者:马众丁慧敏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困境
(一)大学生缺乏充分的创业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创业教育师资短缺。在我国,创业教育很少以专业课形式出现,大都作为选修课出现,不受重视,又与教师的考评机制脱钩,因此很少教师会投入时间和精力从事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此同时,创业是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理论远远达不到目的,要与实践相结合,仅凭课堂上的理论指导和零星的创业大赛等活动,没有稳定的创业模拟平台,是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实践的完整创业过程,也就不可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2.创业教育与实际脱节。目前,我国高校在创业教材的选择上,普遍做法有两种:一是将国外的创业学教材直接翻译使用,造成教材讲述的内容与中国市场实践严重脱节;二是将国内外零散的创业案例稍加梳理印刷成册,造成教学内容太过“就事论事”,缺乏对创业活动普遍规律的提炼,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4]这样的教材没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起不到实际的作用,容易造成“极左”“极右”现象。另外,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往往与学生所学学科脱离,造成所学专业在创业上无用武之地的现象。3.对创业教育本身缺乏了解。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侧重于对创业技巧、心理、创业形势分析等方面,恰恰忽视了创业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对创业者个性与能力的培养。创业者对自身的创业个性把握不好,很难选择正确的创业方向。那么,创业技巧、心理、形势等又与他们有何用呢?
(二)缺乏良好的创业氛围
创业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项矛盾的事情,大学生既憧憬创业,又畏惧创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创业是风险投入: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等;另一方面,很可能会顾此失彼,除了留下经验和教训,其他方面输得很惨。[5]因此,虽然许多大学生憧憬创业,却往往望而却步。在中国的传统意识里,进入大学等于跨入了半个社会,工作、未来似乎都充满了希望,许多中国大学生的家长就是抱有这种热切希望的。而此时,他们的孩子向其提出要创业,在他们看来就是不可理喻的了。创业为什么还要上大学?含辛茹苦供孩子上学,是希望孩子毕业谋得一份稳定职业;其次,由于大学生所学专业往往与创业没有直接联系,创业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事物,需要从头开始,从小做起。因此,他们选择的创业项目大多局限于小本买卖,服装、饰品、餐饮诸如此类,科技含量低,一般人都可以做。因此在不少人眼里,大学生创业属于不务正业;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宣传不到位,许多大学生虽然有很好的点子、方案,但需要审批、资金等很多方面的扶持,政府部门虽然出台了不少这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服务还不够,没有得到切实执行。大学生几乎不清楚这些政策,更无从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二、解决办法
在我国,由于缺乏完善的创业条件,诸如创业政策、创业教育、创业环境以及创业者自身素质等因素,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着内部与外部的双重挑战。这就需要大学生、高校、政府、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大学生要提升自己的创业素质。创业素质不是书本上所能学来的,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彰显自己,树立自信;大学生还要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社会可以更好的磨练人、塑造人,大学生可以竞聘售楼员、售车员、保险经纪人等销售职位,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磨练自己劝服他人的能力。大学生要在工作的过程给自己树立目标,并规划达成目标的步骤、时间,使自己在工作中加强抗挫抗压本领;大学生也可以适当做一些小本生意,首先进行市场调研,然后选择投资项目,最后着手实施。这样的小本生意可为大学生今后创业做准备,并引以借鉴。做生意的过程可以锻炼大学生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生意会有赔有赚,赚了可以总结经验,赔了可以提高学生抵御风险的能力。其次,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高校要提高对创业的重视程度,首先高校要培养一支专门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在创业方面加大科研力度,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激发教师从事创业教育的热情。与此同时,高校要定期举办创业大赛,并加强与企业联系,邀请企业家参与创业大赛,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评价。若企业家对某个创业项目感兴趣,可以将其纳入自己企业的运营中,而大学生则可以以科技、人才、项目入股的方式加入企业,这样可以避免高校创业大赛流于形式的现象,真正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提升,实现自己的价值,创设大学生与企业互利共赢的模式;其次,高校要构建根植于产业发展的创业教育体系。专业设置要紧跟地方产业发展方向,应加强对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的调研和预测。学科专业设置不仅要贴近于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支柱产业,更要谋远于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
要使创业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不脱节,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改善高校的专业结构设置。高校的专业设置要服务于对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产业,还要具有前瞻性,服务于未来企业的需求。最后,政府、社会要加大支持力度。创业的特征决定了创业不是一项“封闭工程”,除创业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创业知识的丰富外,政府、社会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毕竟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有限,创业方面的知识还很匮乏,单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因此,要建立更多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定期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分享经验,免费向大学生创业群体开放。在对待是否创业的问题上,困扰大学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资金,创业需要资金的投入,而长期以来处于消费者身份的大学生群体没有足够的资金,这就使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底气”。政府在完善大学生创业贷款制度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机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倾斜,使大学生不再因害怕失败承担风险而对创业望而却步。创业手续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又一个难题,要创办一个企业,往往要经过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层层批准,这些部门的手续往往很难办成,耗时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的创业步伐。因此,相关部门要简化创业手续,主动给大学生创业者以指导,并提供便利。我国人口基数大,就业压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困难,要促成教高校、政府、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作者:马荣陆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一、创业目的功利、创业困难较大
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以“发财致富”居多(占42.35%),其次是“实现自我价值和才能”(27.64%),认为出于“兴趣爱好”,和“谋生需要”的分别占15.20%和10.61%。由此可见,当前学生创业目的功利化倾向是相当明显的。大学生要实现自主创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已清醒认识到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创业风险承担、创业管理是创业的“绊脚石”。为此,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最佳创业时间为工作后三至五年,在积累一定工作经验、资金和人脉资源以及创业方向后,创业的时机将会更加成熟,就调查结果分析而言,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有以下几个特点:1.盲目性虽然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但对创业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还未真正提升到理性认识。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很多学生在听完创业方面的知识或者看完创业典型事例后,一时冲动,有一定的跟风现象,没有足够的理性充分思考自身实际情况是否具备开展创业活动,不能够正确把握创业的真谛。2.懒散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目前缺少经济独立的现实可能和主观意识,他们不为吃饭、穿衣等现实问题所困扰,进而对未来就业、创业等关系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没有思考的深入性和为此提前做准备的紧迫性。潜意识里,他们过分依赖自己的家庭,将自主择业乃至自主创业移位为其家长的责任行为。3.理想化相对而言,大学生社会阅历比较少,想法单纯,甚至过于理想化。特别是在寻找创业项目时,缺乏充分调查,偏离市场需求。此外,在创业过程中,学生一方面缺少前瞻眼观,难以判断市场变化趋势,应对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缺少实战经验,一旦出现挫折,经常承受不了打击,自暴自弃。4.功利性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创业目的明显功利化。许多大学生把发财致富当做创业的首要目的,不切合自身实际,不考虑个人兴趣爱好,以放弃自己的理想和牺牲自己的才华为代价,以维护一己利益为创业准则,甚至采用非常规手段,这种价值取向上具有较强的功利色彩。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政府、社会、学校大力倡导、动员大学生积极参加自主创业并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行动力依旧不足,创业成功率仍然比较低,且一次失败难以坚持下去,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一)创业教育不尽人意社会和学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着很高的期待,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创业文化氛围不强,创业教育涉及的群体过于狭窄,创业教育知识相对陈旧,创业教育理念没有深入人心,创业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存在很大的教育“缺口”。然而,许多大学生对创业教育是非常渴求的。在调查中,有78.7%的学生认为“如果学校开设大学生创业选修课程”,他们一定会选修。尽管大部分学校目前已经开设与自主创业相关的基础选修课,但课程学习与学生实际需要存在明显差距。学生对创业指导课程的不满意率高达57%。
(二)实践机会基本缺乏创业教育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方式无异于纸上谈兵,不仅过于抽象,而且容易误导学生,使其以为创业是轻而易举之事。由于高校教师本身同样缺乏自主创业的亲身经历,完全依靠学校内部师资队伍来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几乎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在问及“你希望学校开设哪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时,70.9%的学生认为要开设创业实践课程。在“你喜欢的创业指导方式”调查中,76%学生希望进行“经验交流”,52%学生希望参与“案例实践”,45%学生提出要“角色扮演”。目前创业教育主要采用的“课程式”和“专题讲座”,授课教师基本没有来自校外的成功创业人士,尤其是理论教学完成后没有实践锻炼,这与学生的需求相去甚远。
(三)专业优势未能凸显有72%的大学生认为目前专业教育对自身创业素质的提高没有太大作用。学生更最关心的是自身通过专业教育能否获得更加丰富的就业“筹码”,例如课程成绩、四六级英语、参赛获奖、个人先进甚至入107第4期陈亚敏: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党等。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仅仅是为了课程的设置而开设,没能有效地融合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没能与社会市场需求相一致,尤其是未能真正有效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教育中。这必将导致创业教育脱离实际情况、脱离专业教育,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无法将自身优势应用于实际。
(四)政策好处未能落实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保护大学生创业,允许学生在校期间保留学籍进行创业,同时要求学校和相关部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财力支持,但超过九成的大学生对政府有创业的贷款政策和优惠措施不了解。表面上看创业与学业并不存在冲突,实质上创业的风险性、学习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然而,在校大学生创业资金多是依靠家庭、朋友或者政府学贷款,自身的抵抗风险能力不强。再加上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家庭的期待,认为寒窗苦读十几年的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即可,所以很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舍不得放弃学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业。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人才培养模式1.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改革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内容,把创业教育活动纳入到学校教学科研计划中,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不一样的创业教育课程,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创业教育中,促进创业与专业有机结合。在课程形式上,有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可通过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商业模拟等活动体验,使学生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也可以在课堂上开放式地与学生通过经验分享或案例式的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在课程内容上,除一部分创业基础知识外,应把专业知识渗透到创业教育中,邀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创业老师来任教,把现实的事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培养学生拓宽知识面,对理科类学生加强人文修养,对文科类学生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做到文理交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创业教育不仅要深深地依赖专业教育,促进创业与专业有机结合,而且要不断拓宽学生视野,更新知识,提高学习力。2.校内师资与创业精英相结合改变长期以来,学校只注重引进研究型师资,而较少考虑引进适应创业教育师资[6],从而不断增加和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兼职数量与质量。一方面加强教学研讨,提高专职教师的素质。另一方面聘请有实战经验的创业人士做兼职教师,让学生与创业导师面对面交流,掌握丰富的创业素材,获得创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同时,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到相关企业学习和培训,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创业。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3.案例实践与创业实战相结合目前创业指导经常采用的方式是“课程式”和“专题讲座”,这些学生较不感兴趣的,主要是由于理论性强,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说缺乏可操作性。案例实践与创业实战相结合是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第一,建立实践基地。学校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在企业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把理论学习与创业实践锻炼结合起来,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让学生积累经验,为创业者提供广阔舞台。第二,开展创业模拟训练。学生可以通过建立一些实体,如:家政服务、教育培训,学校邀请有创业经验人士成立创业导师团,对学生创业活动进行全程式指导,让学生体验创业全过程,使学生在经营中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7]。
(二)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应对风险能力创业意味着风险。加强学生对创业风险的认知能力,提高对创业风险的评估能力、增强创业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升创业竞争力,使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勇于面对困难。一是,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大学生应该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理性看待困难与成就,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二是,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新能力。当今世界,变化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应该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拓宽视野,及时更新创业所需知识,增强动手能力,为创业打好坚固的基础,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在“学习中”创业,在“创业中”提升。
(三)优化创业氛围,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创业氛围的培育、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首先,转变观念。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物质比较丰富的年代,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依赖性比较强,而且经常空想,易眼高手低。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实行全方位、全程化的教育。其次,增强创业自信心,树立创业目标。通过校园网、广播、报纸等宣传手段,树立创业榜样,邀请有创业经验者举办交流会,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有意愿创业的学生提供借鉴,引导广大学生理性思考,坚定创业自信心。接着,活跃学生社团。高校可以在校园内成立“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大学生创业者联盟”等学生社团组织,举办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学生提供创业训练场所,鼓励学生参与创业,让他们了解创业过程,消除大学生创业的心理畏惧,为即将创业和正在创业的学生之间提供交流、沟通和学习的平台。创业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创业教育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相结合,要把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科研实习相结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有关创业的体验。
作者:陈亚敏单位: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一、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1.学校环境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学校作为连接社会和家庭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大学生各项本领技能的加强和完善起到重要作用,是学生受教育、长本领、长知识的重要场所。在该场所中,大学生要进行长时间的生活和学习,因而学校的教育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将起到重要作用,创业意愿的形成效果自然离不开学校的影响,学校通过教育、支持、鼓励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其形成积极的创业意愿。学校对大学生形成创业意向的影响大体上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创建良好的创业氛围;其二是开展科学的创业教。创建良好的创业氛围依赖于学校优质的校园文化,其主要体现在学校的体制条件和物质环境,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意识观念和行为举止,对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塑造学生正确观念,引导学生创业方向等方面都起到的积极重要推动作用。校园的创业文化是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学生对于创业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理念、勇敢创业的信心及鼓励创业的思想。学校依托自身文化、价值理念为学生创业创建良好积极的环境氛围,有利于大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影响中形成创业意愿,而创业意愿的形成往往与学校的文化环境、思想理念、教育环境之间形成正相关关系。学校开展科学的创业教育包含教授理论专业知识和指导创业实践两个方面。从学校教授理论专业知识的角度来看,美国百森学院最先提出创业教育,在该学院编著的《创业学丛书》中,就从比较分析和综合研究的角度,整合探究创业的成功人士应具备的个性特点、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等,书中透彻地展现了有效的创业教育应融合人文科学教育,并结合智力、非智力的思想开放。同时,创业理论知识教授时,不能趋同于其他学科采用金字塔型的传授结构,而应该采用环状结构,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为发展中心,从教师、同学、网络角度传知授业,以培养创业素质为内涵核心,以知识教授为外延展开,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创业实践的指导上来说,高校通常会邀请成功或知名的企业家开展创业讲座、座谈会、针对大学生创业创建创业基地、举行各种形式的创业规划比赛、专业教师进行创业指导,高校利用这些方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其中美国的创业教育做的较为突出,它不仅在学校中设置各种创业教育课程,紧抓学生在校创业教育,而且创建多种机构为学生提供创业课程的实践培训,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增强实际创业能力,同时对校内创业教育成效进行巩固和完善。美国的创业家学会就是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最好机构,其成员皆是成功的创业家,该学会会定期与大学生开展交流沟通活动,创业家通常会用自己的亲身创业经验教育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规划。再如大学生创业中心,在这个机构中每年都会举办创业计划比赛,通过比赛让大学生做出创业计划,从中选取最具可行性和发展潜力的创业计划,并且为该计划的创意设计者提供创业操作指导和资金支持。1997年清华大学创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通过这次大赛激发了很多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鼓励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实践指导加上创业理论教授,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学校环境,并影响其创业意愿。
2.家庭环境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具体地说,家庭环境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硬环境,包括家庭所在地、家庭成员职业、总体收入状况;另一方面是软环境,包括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成员行为举止。抽象地说,家庭环境指的是无形的存在于家庭之中的独特气氛和特殊情调,这种气氛受到家庭各成员之间情感交流和心理情绪,家庭对人的影响和感染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是家庭各成员共同营造的家庭氛围。人从出生开始,其成长过程便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般是频繁的、多方面的、综合的。我国的传统教育方式不同于西方的开放式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家庭教育也往往过于传统,父母的文化水平、综合素养、价值理念、言行举止都在无形之中对子女的思想观念和心理性格产生影响。在关于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的分析研究中发现,家庭环境中的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情况、家庭创业背景以及家庭成员的支持与鼓励都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据相关研究表明,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率更高,创意意愿更强,大学生更愿意自主创业,这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较多,思想文化先进,人们更加看重自主创业,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较大。据研究发现,父母的创业经历对子女形成创业意愿有极大影响,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接触最多的人,其言行举止等多方面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家庭的教育、支持、帮助、鼓励与大学生形成创业意愿之间成正比关系。另外,户籍所在地是农村或城市也影响着创业意愿的发展与形成,一般来说,农村大学生长期受到农村落后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的影响,致使农村学生思想保守、不敢创业,家庭不支持,缺乏创业资金,导致农村大学生无法形成强烈的创业意愿。而对于城镇大学生来说,则恰恰相反,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水平相对较高,都使得城镇大学生视野开阔、思想开放、眼光前瞻,资金方面也能得到家庭的支持和后续保障,因此,大多数城市大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创业积极性较高。总而言之,家庭教育与环境往往会决定孩子的一生,影响着大学生行为方式、职业的选择、性格的养成等很多方面,更会无形中影响创业意愿。
二、创业环境下培养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方法
1.政府政策支持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往往缺乏创业启动资金与创业实践经验,因此,为了更好地鼓励大学生创业,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成功创业,国家和政府应针对大学生创业制定颁布相对完善的法律政策,以优化创业环境,从政策上对大学生创业给予肯定、帮助和扶持。具体而言,政府应当为有创业意愿且有具备创业条件的大学生以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可以对大学生初期创业期间的税收进行免除或减少,并为大学生提供贷款扶持,针对大学生创业成立专项扶持基金,政府应在政策上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创业条件,尽量降低大学生创业成本,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步入自主创业行列之中。另外,政府还要充分利用其部门的信息条件和行政职能,为大学生提供全面广泛的国内外创业信息,促使创业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凭借政策优势强化创业意愿。同时,政府应强调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及其重要性,促使其变为社会热点问题,从而引导媒体的关注,扩大宣传广度与力度,逐步提高人们对创业的重视程度。倡导勇敢积极的创业精神,提升敢于积极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精神,并逐步形成强烈的创业意愿。
2.学校的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创业教育同样影响着创业意愿的形成。高校教育应就大学生创业形成系统化、全面化的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建立创业计划、树立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质、增强创业技能,引导大学生合理科学地进行创业项目选择。在帮助大学生形成创业意愿的同时,要防止大学生过于盲目地进行创业。第一,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应添加多种创业教育课程,通过创业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创业知识,掌握相关创业理论。创业课程设置的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要想形成创业意愿,应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开始,而要形成创业兴趣就要充分了解创业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对创业知识的了解,明确创业的优势所在,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第二,高校应增加更多的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创业实践,激发创业意愿。比如在校内举办各种创业比赛,用这种形式为大学生创造创业实践的平台,锻炼创业技能,促使创业能力的提高及创业实践水平的提升,在实践中了解创业的真正意义,使大学生有更加强烈的创业意愿。第三,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对创业指导老师实际创业指导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创业教育的关键在教育上,因此,应着重加强教育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建设,只有高水平、专业能力强的创业指导教师,才能给予大学生以正确的创业指导,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创业建议,才能更好的培养创业意愿,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3.家庭的鼓励支持家庭环境与家庭条件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创业倾向和创业意愿的形成,家庭成员的鼓励与支持是每个人工作生活的动力与源泉。因此,大学生要想顺利成功创业,家庭的成员的支持与鼓励是关键因素,家庭应尽可能地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精神支持和尽可能的物质资金帮助。在精神上家人应该多给予鼓励、安慰、激励,帮助大学生树立勇敢战胜创业困难的信心。现代大学生虽具有足够的勇气和冒险精神,但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难免会产生不自信现象和畏惧心理,影响正确的创业形式选择,作为家人,应该在大学生创业最困难的时期给予更多的爱和关怀,及时地给予理解、支持和鼓励,帮助大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更加勇敢的面对市场压力,家人的支持会变为大学生工作的动力,促使其以最好的心态,解决创业问题。在物质方面,家长应尽可能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资金支持。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本身就没有资金积累,若家长能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那么就能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物质保证,为创业提供资金基础保障。并且家长应改变传统观念,不能单纯地认为政府机关、国有企业或大公司才是好工作,要从内心给予足够的支持,要从实际赞成自主创业,来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创业的意愿。大学生的创业环境由政府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三者共同组成,对现今大学生形成创业倾向,增强创业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自始至终都影响着人们的活动,自然也贯穿融合于大学生创业之中,是激发大学生潜在创业倾向的动力和源泉,融汇于创业倾向产生初期到实践创业经验整个过程。但是,家庭环境的影响毕竟是单一的、欠缺思维整合性和创业实战性的单方面因素,而学校教育会产生比家庭因素更强大的指导效果。学校的创业教育会影响学生的创业心理、意识和态度,学校环境所产生的创业影响相对“成熟化”,从本质上让学生了解创业技能、创业行为及创业方法,学校教育推动且强化了影响效果,弥补了家庭因素的单一性和欠缺性,从本质上让学生掌握创业本领。经过学校和家庭的双重环境影响,使大学生具备了相对全面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对大学生的创业做实践准备,通过政府的扶持性政策减少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门槛,提高创业成功率。在大学生的外界创业环境上,家庭、学校、政府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紧密配合,发挥交叉整合后的推动作用,三者共同建立起创业支持体系,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与创业意愿。
综上所述,大学生要形成积极的创业意愿,不能一味地只靠大学生自身能力,需要依靠政府、学校、家庭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大学生寻求更加多元的就业机会,政府、学校、家庭有责任帮助现代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形势的最佳手段,通过大学生创业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进步。而这也需要增强大学生创业意愿,在全社会中形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趋势和热潮;同时以全社会的力量给予大学生更大的支持力度,帮助大学生创业,不断激发创业的热情,提高创业的能力,促使大学生投身于自主创业之中的越来越多,进而更好地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经济产业的进步发展。
作者:谢云锋单位:丽水学院生态学院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了农村大学生的创业问题,从农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角度思考了创业的教育要点,以及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提出了一些比较可行的建议,供今后农村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创业教育;教育要点
在农村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困难,正是因为这些困难,导致农村大学生创业无法有效开展,所以,进行农村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1大学创业教育之目标
大学创业型人才的素质结构有三个重点挖掘和培养方向:商智,创新性思维,眼光独到,对商机有较高的敏感度;智商,对商机的策划运作能力,能将商机转化为现实,获取利润和利益;情商,有成熟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创业、构建健康的企业。据此,大学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将通过学习和实践,扎实基础,拓广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潜质,使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模式,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环境分析、资源管理、创业策划、创业实施的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业组织策划能力,最终成功创业。因此,需要切实促进创新性思维(商智)、创业商机策划(智商)、健康心理调理(情商)的相关体系和技能的成形,使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创业。
2农村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创业创新精神和观念落后。创业精神是指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包括创新精神、拼搏精神、进取精神、合作精神等。目前,大部分学生仍然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对创业缺乏自信和兴趣,缺乏创业的能力和素质,更缺乏冒险和拼搏精神,认为创业风险很大,对自主创业缺乏认同感,觉得还没创业就意味着失败。(2)创业教育环境与制度不健全。一些高校没有浓厚的创业氛围,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思想的熏陶,一些学校制度不完善,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提供整体引导、塑造和培养的环境和制度保障,不能保障创业教育的成效。(3)高校创业教育教学体制不完善。健全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是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目前,一些高校教学体系单一,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教育的整个规划过程中,或者有些学校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纳入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导致大学生缺乏创业的主动性、能力、素质和兴趣。
3农村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在国际国内就业严峻形势下,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可以为大学生自己解决就业问题,也可以为国内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可谓意义重大。(1)发挥政府职能,激发社会参与,形成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首先,注重政府作用的发挥。创业要有资金,大学生创业的瓶颈就是缺乏资金,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紧紧停留在思考的层面上,甚至有些创业活动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资金缺乏而不得不半途而废。因此,政府要在创业资金上给予支持,可以成立相应的创新基金和创业基金。其次,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要从思想观念和传统文化上改变对年轻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轻视,重视新锐青年科技创业的巨大价值;社会上民间闲散的资金很多,可以设立更多的民间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大学生创业,解决创业资本不足和融资难的问题;在目前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调整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引导私人财产投资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市场课题。(2)推进教育创新,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创新型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是创新型大学的历史使命。大量事实表明,传统的标准化教育模式是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必须对现有教育理念、教学组织结构、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评价指标等进行大胆创新,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使“创新+创业”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3)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搭建创业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建设开放实验室、增加校内实践活动、建立校内创业实习基地等方面推进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增加校内实践活动比简单的课程书本教学更能引导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他们在创业体验方面多下功夫;建立校内创业实习基地可为那些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场地,并建立创业基金,由特定机构或教师帮学生进行项目评估、完善和建议,给予创业帮助,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构建大学生创业基地、培育专业孵化器、设立创业服务中心等方面完善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构建大学生创业基地,是把社会资源引入创业园中,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方便。
综上所述,最好农村大学生创业教育一定要满足农村大学生创业需求,明确当前农村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才能够保证教育的效果。
作者:刘光 韩兴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亿万家庭的民生问题。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重大。一是我国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教育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迅速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大学生就业也由国家“统包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然而,学校传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指导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自我创业非常普遍。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二是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够强。主要反映在大学生对创业认识不足,知之甚少,缺乏相关的创业知识和能力以及心理需求,因而创业意愿不强。同时,男女性别的差异、人际关系质量和数量的不同、专业前景的好坏等因素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相对薄弱,创业的实践探索行为还不够成熟。三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社会大环境的考验。我国社会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项服务还不够完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融资和金融环境、法律体系等在转型、建设、完善之中。在经济社会深化改革期,刚刚迈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年轻大学生必须迎接各种挑战。
大学生创业是潮流,不可阻挡。大学生创业一方面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解决大学生自己就业问题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大学生创业教育,既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实践技能的培养。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上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深刻理解。我国创业教育的原动力之一是解决就业问题。这样的目标设定使创业教育被简单地理解为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如何通过创业教育减轻就业压力。事实上,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就业教育,更是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切入点。二是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缺乏丰富多样。在教学模式上,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局限在校内和课堂,搞统一的教学计划,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显得较为陈旧、封闭;在教学内容上,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专业面偏窄,知识结构单一;在教学方法上,创业教育偏重理论性、知识性传授,较少开展实践活动。三是教学力量上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总量不足,还未形成专业化、正规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有的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操作练习时不免有纸上谈兵之感,既有先进教育理念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比较缺乏。
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多措并举。一是高校要树立现代创业教育理念。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们普遍缺乏基本的理财技能、推销意识和沟通技巧。因此高校应主动适应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一新形势,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做好智能储备。高校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创业教育的精神实质,将创业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去,有效指导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要建构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各类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财务管理、经营管理、法律和税收等课程,系统地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知识,为大学生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构建新的创业教育模式。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努力构建“创业教育+模拟实训+创业实践”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强调以创业教育为基础,以创业运筹、创业营销战略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创业理论课程教学,使学生积累创业所需的知识;以模拟实训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让学生在学校创业园开办企业,或在创业园实习,使学生的创业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加强实践环节,建立校企联合模式。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办产业、研究所、科技开发公司等途径筹集资金,建立创业基金会、创业协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场所。三是为大学生设立一定规模的创业基金。缺少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难题,为帮助大学生缓解筹资压力,顺利迈出创业的第一步,政府、高校、社会、银行等多渠道应积极支持大学生首次创业的启动资金,降低市场准入条件,减少公司注册资金,减免办证的相关费用,设立专项基金和贷款,等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从而既能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又能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身边的成功范例。
作者:尚思
一、医科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管理层的创业教育意识不强
尽管教育部已经明确要求全国所有高校要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下了专门的指导性文件,但从湖南省的实际情况看来,独立学院并不是各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督查对象,更谈不上上级部门会对其创业教育工作进行督查,导致其创业教育并不被其管理层重视。大部分独立学院管理层认为“创业教育只需作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就可以了”,这种落后的思想导致医科独立学院的创业教育仅停留在必要性和形势分析上面,内容过窄,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许多独立学院管理者只顾眼前利益,认为创业教育时间、精力、经费投入大、短期收效不明显,不愿意将其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结果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医学生自身创业认知上出现偏差
总体而言,很多医科独立学院学生具有创业者的基本素养要求。首先,很多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社会关系也不错,能为其创业提供一定程度的资金支持和社会资本支持;其次,综合能力较强。由于其家庭一般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很多独立学院学生从小便得到了良好的综合能力训练,性格比较张扬,爱好比较广泛,思维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较强,同时也敢于担当,其在校学习期间表现出来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甚至比一般的一本学生还要高。但由于独立学院创业教育比较落后,使得当前大部分医学生自身对创业缺乏正确的认知。一方面认识不到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对于其今后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其前概念中始终认为创业只是无奈之举,或者是毕业之后才该考虑的事情,而抓住机会努力学习,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将来做个福利好、待遇好的医生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很多医学生认为创业仅是针对名牌高校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言的,而他们作为独立学院的医学生,成绩比别人差,在当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非常之低的实际情况下,今后要想成功创业则比登天还难。
(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由于独立学院建校的时间还不长,实力还不雄厚,底蕴还不深,人才培养模式还处在不断探索之中,导致其创业教育不能很好地融入到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与学科专业教育脱节严重。事实表明,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而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就业指导,基本上忽视了创业指导这个内容,同时,也基本上没有通过开设相关的素质课程和举办相应创业专家讲座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般说来,学生的创造性、创新创业能力是难以通过基本的知识的讲解而提高的,它必须经过现代创业文化精神的熏陶和专业知识的教化才能生成。因此,当前医科独立学院这种和专业教育脱节的做法无疑导致其创业教育只能孤立地进行,使学生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
(四)师资队伍匮乏
师资队伍是决定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他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必备的创业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体验式、探究式的教学,并加以广泛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来激发学生创业的激情,调动学生创业的潜能,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但实际上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基本上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中产生,多数是由学院的辅导员老师或者副书记担任,绝大多数缺乏创业经历,加之又难以得到相关培训,导致其创业教育的理论水平不高,实践经验也相当缺乏,难以担当重任。
二、医科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对策分析
(一)增强创业教育意识
心理学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可见,创业教育意识的增强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医科独立学院要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医学人才,更好地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就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增强创业教育意识。首先要打破医科独立学院不需要进行创业教育的陈旧观念,自觉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第二,要清醒地认识到医科独立学院不再仅仅是培养未来职业医生的场所,而是主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强大“助推器”;第三,要深入学习和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其引领下进一步增强创业教育意识。
(二)明确创业教育定位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医科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应明确的基本定位。为此,医学独立学院必须依据自身现有的条件,从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尽可能地满足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医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有限,医科独立学院创业教育要想“全面出击”、“遍地开花”是非常困难的,而找准切入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造创业教育特色,形成创业教育优势对于医科独立学院脚踏实地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具体的讲,与其他高校一样,医科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科学定位也需要考虑以下三个要素:自身开展创业教育的综合条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医学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医疗卫生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目前至少面临四大问题:一是绝大多数老师缺乏相关创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唯恐“教不好”而不敢尝试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二是创业教育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绝大多数老师觉得备课艰难而不愿上这门课程;三是目前创业指导师培训机会过少,每年也就是寥寥数个国家级培训班,但四五千以上的学费褪去了高校选送老师参加培训的热情;四是目前高校严重缺乏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学生难以得到创业的实岗锻炼。为此,医科独立学院应采取如下策略来加强创业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制定“鼓励”政策,提高上课教师的积极性,让更多的教师自觉加入到创业教育这个队伍来;其次,要加大投入,选送一批优秀的教师去参加各种创业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再次,要大力打造创业实践教育平台,使学生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四)建构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医科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对医科独立学院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所进行的研究尚处于最初的摸索阶段,有关创业课程设置的原则、理念、目标、内容、体系及运行机制还未深入探讨,难以满足当前紧迫的现实需求。就目前说来,我国独立学院基本上没有或者很少开设创业基础课程,更谈不上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显然无法达到国家教育部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而要改变这种滞后现象,首先,必须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课程的有机整合和整体优化,将创新、创造、创业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阶段的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其次,还要逐步摆脱过往只注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思想观念。应单独开设创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系统介绍创业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强化创业成功或失败案例教学等,从而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第三,还要适当加强与创业相关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使大学生能从其所学专业的视角来正确理清自身创业的大方向,减少其创业的盲目性,提升其创业的针对性和成功率。第四,要打造一流的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关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提高大学生实践技能和技术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为此,高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高校与政府合作、与行业协会合作、与企业合作等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政府、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的科研创新项目,使学生不仅可以从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学到知识,还能从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作者:李国华 罗筑华 何璐 单位:南华大学
一、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方面
1.缺乏创业资金。虽然民办高校大学生大多表示对创业有兴趣,但由于资金限制,所以真正实现创业的还是很少。普通大学生创业通常是寻求亲友资助,而亲友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其资助在庞大的创业启动资金面前显得杯水车薪。除了亲友资助,政府资助和银行贷款也是获得创业资金的途径,但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两种途径申请程序烦琐,实际申请到的机会微乎其微。所以大学生的创业资金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缺乏的。据调查,仅有4%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于政府资助,8%的来源于银行贷款,绝大部分创业资金是自筹和亲友资助。
2.缺乏创业实践。据调查,笔者发现大部分民办高校创业大学生与社会人士相比都缺乏实践经验,致使在创业这条路上走得更加艰难。他们在社会上闯荡,欠缺市场目标定位,对于投资项目无法得到足够了解和深入调研,心里空有一番美好设想,却因自己的知识眼光局限和没有实践经验等原因而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创业的梦想。
(二)政府配套政策方面
1.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即使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由于政策本身对于大学生的支持机制比较模糊,因此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易出现错位与失位的现象。有部分被调查者反映,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相互踢皮球般推诿,对大学生创业者提出的贷款申请和其他方面的资助请求均置之不理。所以政府即使出台了政策,可真要落到实处上却难上加难。当问到“您认为本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给予的支持力度?”结果如下:认为“很大”的有2%,很多学生(33%)认为“较小”,少量学生(12%)认为较大,还有11%的学生选择“没有”,更多的学生(42%)对政策“不清楚”。可见大学生对政府政策关注度不够,或者说政策宣传力度不大。
2.政策申请程序烦琐。在调查中,很多被调查者反映不了解国家政策,即使了解也不会去申请,因为觉得程序烦琐耗时长,并且不一定能申请得上。可见一方面国家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制定的政策申请程序也不够简化和人性化。
3.政策治标不治本。国家、地方各级政府推出了很多针对大学生的政策,可是很多扶持都是治标不治本。比如大学生创业除去亲友的帮助,融资渠道只能求助于政府和银行贷款,目前银行一般的贷款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抵押贷款,二是信用贷款,三是担保贷款。从银行贷款条件和要求上看,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对大学生来说根本不适合,剩下的只有担保贷款,而担保贷款的条件即固定收入只适用于公务员或教师等,所以综合来看,政府和银行的贷款政策表面上看是解决了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实际上普通创业大学生根本达不到其贷款条件,使得此类政策形同虚设,对大学生创业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三)民办高校方面
1.创业模拟大赛与创业辅导课程流于形式。目前,很多民办高校也开始举办创业模拟计划大赛,但是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并不高。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创业计划大赛门槛高,很难被选拔上,更倾向于参加一些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大赛而不是创业计划大赛。而学校目前也开设了一些创业指导讲座、职业规划等课程,大部分的学生也只是将此类教育看作非重点学科,只是当作一种修学分的形式。可见表面红火的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辅导课程流于形式,并不能起到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作用。
2.创业配套设施不足。由于民办高校的办校历史不长,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有限、配套的基础设施也不够。目前虽然已有很多民办高校开始重视创业教育,但是多数民办高校的创业实践基地的设施不够完善,以至于学校的创业氛围不够好。
二、提升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一)大学生应培养自身的自主创业意识
加大对大学生的创业宣传,这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前提条件。若是大学生排斥创业,就很难培养起他们的创业意识。受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多数大学生倾向于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大学生首先应该从思想上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保持一份冲劲,不过毕业后究竟是就业还是创业需要符合自己的现实条件。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毕业进入社会后面临着生活、结婚、买房和养老育子等压力,靠着一份简单的工作是满足不了基本的生存需要的,而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其次,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应该是主动去寻找工作或是自主创业机会,“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此类现象不能把过错全部归结于政府或是学校教育上,大学生本身应该着重反思自身的不足,遇到问题学会自己解决而不是推卸责任、躲避退让。
(二)大学生创业要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大学生创业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对于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来说,他们更倾向于从自己熟悉的专业和领域入手并逐渐做大做强。微软公司的前总裁比尔•盖茨13岁的时候就开始了电脑程序设计,他用自己擅长的电脑技术创造了一个帝国,缔造了微软神话;还有从大学毕业的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云,虽然在缔造电子商务领域不懂什么电脑技术,但阿里巴巴所率领的团队却设计出中国第一家用于商业的网页。这些案例都说明了一个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必备的社交沟通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技能,这些有的是从课本上能读到的,但更多的是平时日积月累逐渐磨炼出来的,如果仅凭一腔热情盲目创业,而不是按照创业活动的基本规律进行创业的话,最终创业的大学生很难获得。
(三)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
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实践力,应当在更大的程度上丰富大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而不是仅仅是停留在书本教育上。开展大学生创业模拟实验,积极探索并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模拟实验,比如创业实践教学、走访企业、兼职体验等等多种方式,让此类活动不再流于形式。通过学校的指导,既可丰富大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进行了创业模拟实验,能够快速激起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动机,并激发大学生去学习更多的创业知识。
(四)建设良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氛围
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设置创业课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力度,有利于营造大学生创业的良好客观环境。通过与外校大学生创业团体进行技术经验的交流,扩大创业活动的宣传,深入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把大学生创业思维培养放在同专业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
(五)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
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学生的传统思维理念,把大学生创业思维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塑造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一项标尺,真正把对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考核纳入学生成绩之中。然后可以挑选具有实践创业经验的优秀企业家做嘉宾,现场对大学生进行实践教育。例如武昌工学院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过程中穿插了许多成功企业家的故事和当代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武汉市科技局青桐办、武昌工学院和光谷创业咖啡联合主办的青桐计划微路演也走进武昌工学院,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做具体指导。通过对创业知识的学习,学生更容易找到自主创业的切入点,学生自主创业也会顺着更加正确的道路获得成功。
(六)建立宽松公平的经商环境
我国经商环境的恶化是因为国内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及人脉关系资源,地方政府给本地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排斥或是阻止外来企业的发展。大学生是社会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群体,尤其是选择自主创业的那部分大学生,他们要面临更多的困难,政府应该为这部分大学生群体提供优质的经商环境,建立公平竞争机制,避免垄断经营和地方保护主义。一切的竞争必须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七)政府政策落实到位
政府首先应重点加大资金支持,减免税收,扶持大学生创业。在资金方面,政府可以在投资设立注册资金等启动资金上做足文章,能投入则多投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利用经济学中的杠杆原理,用一定的固定资金引导项目较好的行业,即让较低风险带来较高收入。出台政策后,应简化大学生创业申请贷款程序,为大学生创业开启绿色通道。针对“您认为政府应该对大学生创业重点加强哪些扶持?”的调查结果为:“资金支持”的占37%,“税收优惠”的仅有8%,还有24%的学生希望“商铺优惠”,提出“创业培训教育”的有21%。大学生首先注重的是能否筹集到足额资金,这是创业的额第一步。只有资金落实了,再谈政策、发展平台等才有意义。
作者:黎家瑾 王巧霞 夏典 李玖华 张凯春 单位:武昌工学院
一、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开展创业教育。结合当前大学生创业形势、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生自身特点等,合理选取创业教育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创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创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这些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当前创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创业竞争,实现顺利创业。
(二)进行创业指导。将创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有步骤、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了解学生职业兴趣与爱好所在,启迪学生的职业梦想,让学生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还要加强督促和检查,确保各阶段目标顺利实现,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创业形势适当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更好设计自己的职业人生,为自己的奋斗指明方向。
(三)提供创业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意识,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创业指导服务。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创新创业服务形式,促进服务质量提高,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增进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创业意向,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自己,为他们创业和择业提出有益建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该广泛收集并创业信息,积极组织学生报名应聘,并配合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综合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学生创业信息传递给用人单位,为学生创业创造更多机会。
(四)引导学生择业。对学生开展择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择业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热爱的职业;考虑学生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考虑自身能力,选择能够胜任的职业,从而更好创业,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
(五)培养学生创业。有意识的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积极开展创业法律和政策教育工作,宣传创业成功典范,进行创业榜样教育。还要开展创业实践大赛等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更好应对各种挑战,为学生创业奠定基础。
二、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及方法
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做好创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创业竞争力,为整个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让大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大贡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必须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尽管实现自身角色转换,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转变创业指导观念,提高全过程服务意识。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而要做好全过程的服务和指导工作,将该项工作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1.大一阶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所学专业,了解创业岗位、创业前景等内容,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与爱好。同时加强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让学生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更好学习。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测试学生的职业意向,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创业明确方向。
2.大二阶段。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职业意向,合理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开展职业体验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并增加对职业特点的了解,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适当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渐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3.大三阶段。通过主题创业教育活动形式,开展创业形势与政策教育,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创业市场和创业环境。增加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明确整个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本情况,更为详细的了解当前创业形势和创业政策。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承受挫折能力,并且通过学习之后能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为学生成功创业创造条件。
4.第四阶段。主要是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简历制作技巧、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在求职和面试中脱颖而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另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的工作作风与态度,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做出业绩,贡献自己的力量,提高创业的成功几率。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业指导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竞争力为出发点,推动教育理和教育方法创新。鼓励学生成立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的社团,合理组织社团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和锻炼,增强学生创业能力和择业技巧,为以后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1.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注重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性和引导性,创业指导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在创业指导学习中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学生创业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解答,为他们提供有益帮助。同时注重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维护好学生利益。
2.对大学生创业实施个性化指导。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就业方向、性格特征等内容,加强学生个性化指导。要结合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展指导的主要方法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业教育、创业评价、创业咨询和创业训练。大学生在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经历等存在较大差异,开展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考虑学生这方面差异,有针对性的采取创业指导措施。考虑学生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创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知识结构、性格、特长等,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科学定位创业期望。减少创业过程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帮助学生成功创业。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结合学生个性特点、能力结构等,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创业信息,让学生在创业中少走弯路。个性化指导更适合学生不同情况,有利于提高创业指导工作效率,是创业指导工作的一种趋势,也能更好适应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趋势。因此,开展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重视该策略应用。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指导水平。工作人员个人素质直接影响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因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十分必要。
1.提高创业指导能力。高校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注重优秀人才引进,加强管理与培训,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业务素质、健康的身心和较高的创业教育及指导能力。能有效应对实际工作需要,促进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
2.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创业指导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并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综合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能根据新形势和新情况,并结合创业需要、职业要求、学生自身特点等内容,综合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对学生的创业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让学生能更好适应市场需要,为学生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3.参与创业指导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注重提高综合素质,积极参与技能培训,尤其是创业指导师方面的培训,最好能顺利通过考试,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更好掌握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业指导能力。开展日常工作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重视创新思维应用,不断提高创业指导能力,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有益指导。
(四)完善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创业指导氛围。高校应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更好指导大学生创业,提高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建立合理的分工制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技能和自身特长,建立合理的分工制度,推动创业指导工作效率提高。可以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有效规范创业指导工作。同时加强对创业指导方面的专业培训,以更好发挥专业特长,提高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促进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提高。
2.完善创业指导考核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创业指导考核体系,明确工作人员创业指导目的、工作流程、工作频率等,有效规范创业指导工作。对考核优秀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以调动他们创业指导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创业指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实际工作中,应该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全过程服务意识、创新创业指导理念、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从而更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创业指导全过程,促进学生更好创业,提高高校创业指导工作效率和学生竞争力。
作者:刘小英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新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概况
自2009年,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教育部门的联合支持下,新疆高校从乌鲁木齐开始探索大学生创业培训。然后全疆推广了乌鲁木齐市创业培训进高校的经验和做法。近5年来,新疆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总数约达5.7万人,经培训约1.6万人实现创业,创业率约达27.8%。新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是从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和改善创业环境入手,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技能的大学生成功创业。新疆农业大学先后开展多项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一定成效。积极组建“新疆农业大学就业指导教研室”,进行了就业指导教师的挑选和培训;完成了就业指导课从选修课到必修课的推进工作;于2010年参与了自治区统编教材《新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编写工作。2009年起与自治区人社厅和乌市人社局合作,在全校大学生中推广“SYB创业培训”项目,针对大三和大四学生开展免费培训,目前已组织培训150个班,3750名大学生。学生参加创业培训热情高涨,每年都有1800名左右大学生报名参加,通过考试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通过培训,调动了广大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创业初期的做法和优惠政策,提高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二、新疆农林高校创业教育调查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需求,及时调整现有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项目组设计了《新疆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问卷》学生和老师两套问卷。其中,学生问卷面向新疆农业大学参加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学生发放,共有题目30道,分别有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问答题,问卷匿名提交,共收到问卷反馈214份;老师问卷面向新疆农业大学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老师,共有题目15道,分别有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问答题,问卷匿名提交,共收到问卷反馈8份。
(一)调查问卷学生反馈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在参与答题的同学中,由于课程设置原因主要是大三和大四同学较多,占到约84%,具体年级分布为大一9.35%、大二6.54%、大三31.78%、大四52.34%;其中27.1%的同学是学生干部;生源地是城镇或乡村的同学分别为46.73%和53.27%,比较平均;学生学科专业分布主要是理学约占38%、工学约占21%、农学约占17%、语言学约10%,其他约10%;按民族和性别划分,少数民族女学生占12.62%,少数民族男学生占10.28%,汉族女学生占44.39%,汉族男学生占32.71%。
2.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反馈分析。通过问卷发现,99%的同学认可大学生创业。在回答“您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是”问题时,约62%的同学选择“认同,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约37%的同学选择“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约74%的同学对大学生创业感兴趣,其中“很有兴趣”的约占32%;约90%的同学认为,如果就业压力过大时会选择自主创业。约73%的同学认为大学专业与打算创业的项目之间的关联不大,只有约18%的同学认为关系紧密;在回答“如果打算创业,您会选择在何时开始?”时,约60%的同学选择“毕业后等待时机合适,不限时间长短”,各约15%的同学选择“在校期间”或“毕业后立即创业”。在回答“如果您在校期间的创业项目和学业冲突,您将如何处理?”时,约69%的同学选择“边学习边创业”。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少数民族男生有22.73%选择休学创业,而其他分组最高只有2%。说明,首先约70%的同学考虑兼顾学业和创业;其次,约1/5的少数民族男生的弃学创业选择,在反映了创业决心大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目前学业价值的判断。在回答“如果创业,您会选择哪个领域?”时,约62%的同学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较低的行业”,约33%的同学 选择“自己大学所学专业科技涉及的领域”。说明学生对自主创业的风险的控制意识较强。在回答“您会优先选择在哪里创业?”时,约45%的同学选择中小城市,选择大城市或不限地域的同学都是约17%,选择城市郊区、乡村的同学分别是5.6%和4.2%。根据调查问卷数据,不同生源地学生的选择结构基本相同,只有在选择大城市时,城镇生源比乡村生源高15%,分别为25%和10%。在回答“如果创业,您会选择哪种形式作为创业的起点?”,约61%的学生选择朋友合伙创业,选择个体独自创业和家庭合作创业分别约为20%和17%。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汉族同学更愿意朋友合伙创业,具体数据按少数民族女生、少数民族男生、汉族女生、汉族男生,分别为48.1%、45.5%、63.2%、67.1%;少数民族同学更愿意以家庭合作创业为起点,具体是少数民族女生、男生选择家庭合作创业的比例分别为29.6%和31.8%,而汉族女生、男生该选择为18.9%和7.1%。在回答“您在我校参加的何种活动有助于您的创业?”问题时,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各性别、民族分组回答结构相似,例如各分组都认为“社会实践”有助于创业。但部分数据差异较大,分别涉及对“模拟创业活动”、“社会兼职”和“创业项目比赛”。其中认为“模拟创业活动”、“社会兼职”有助于创业的少数民族男、女学生均比汉族男、女生低约20%;认为“创业项目比赛”有助于创业的少数民族女学生比其他分组都低约30%。
3.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反馈的分析。约95%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其中认为非常必要的约36%;80%的同学认为我校存在良好的创业氛围;71.5%的同学表示知道一些各级政府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只有约10%的同学认为自己很清楚或比较清楚;约91%的同学希望多举办一些与创业有关的培训、讲座活动。约70%的同学认为我校目前创业教育培训对自己有帮助,其中约18%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约94%的学生认为我校目前应该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外,单独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62%的学生认为这类课程应该是公共选修课。在征求学生对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意见和建议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已经大四了,还刚听说学校有这么一个创业培训,希望学校能及时通知我们学校已有的一些条件,培训,让我们抓紧这些机会。”、“希望我校能多开展一些与创业活动相关的活动。”等想法,表达了大学生对实践性创业培训的需求旺盛。
(二)调查问卷教师反馈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根据问卷,参加答卷的老师全部为中级和初级职称教师,比例为各50%,符合目前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主要是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学历为本科和研究生各50%;基本都取得了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相关资质证书,主要有SYB师资培训合格证、高校创业培训师资证、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水平证书(中级)等。
2.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关问题反馈分析。根据问卷,100%的老师对我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表示满意。其中非常满意为62.5%;87.5%的老师对创业教育感兴趣,其中50%的老师表示非常感兴趣;对目前就业指导课程中创业教育部分,75%的老师认为有收获的学生占听课比例在50%及以上,25%的老师认为在30%以下。100%的老师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其中,愿意指导的项目类型前三位分别是市场服务类、文化创意类和社会公益类项目;在选择不愿意指导的原因时,前三位分别是“个人工作忙,无时间兼顾”、“大学生创业缺乏各种资源,条件不成熟”、“目前自己不具备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需的能力”。在回答“您会参与支持在以下哪些创业教育工作?”时,100%的老师选择讲授创业教育相关课程,50%的老师选择为各级各类大学生创业比赛项目提供指导咨询,不到40%的老师选择为大学生实际创业项目提供相关指导咨询。75%的老师认为我校目前应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外,单独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但是在开设类型环节,认为应该开设为必修课、限制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的老师各约占三分之一。在征求对目前开设的创业类课程(含就业指导课程和SYB等课程)的建议或意见时,老师分别提出:“学生认知度较低,本校教师上课率较低”、“提高课时费”和“给学生指导的足够,但缺乏孵化基地、透明实用的支持政策”。在征求对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见建议时,老师分别提出:“对参加各类比赛带队获奖的老师予以重奖”、“应在全校学生普及创业基础教育课程,提高教师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学校可以设立基金或有专门的负责人、部门来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或资金途径的后备支持”、“专门场地,小班授课”、“尽快成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和“邀请专家解读创业流程和法律问题”。
三、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农林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措施建议
1.突出特色,建立高校创业实训基地。抓住国家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动西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契机,突出地域行业特色,建设高校创业实训基地,将创业实训基地建成推动人才创业、发展高端产业的重要载体,通过学校、企业、政府和投资机构等多方资源共同携手,形成创新创业“过程辅导+引资推动+基础支持+管理咨询”四位一体服务,建设高质量的产学研实训基地。
2.优化课程,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把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掌握创业技能,将专业与创业融合教育,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学生专业角度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丰富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文化活动。满足少数民族同学创业教育需要,突出农林院校科技创新特色,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启动,同时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科技文化艺术节、挑战杯模拟大赛、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将创业创新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西部农林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与内地高校存在较大差距,但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步加大,大学生创业愿望日益强烈。只要西部农林高校坚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创业教育,就一定能够将大学生创业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做出更多贡献。
作者:黄铁军 戴泉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概述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趋势
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当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形式和大学生就业现状为基础发展起来。许多学生试图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很多大学生开始经营电商或者投资其他实业,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个人发展的一个“标签”。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新星”,这意味着大学生创业将造就我国未来的商业领袖,他们是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佼佼者。为了保证大学生创业对我国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高校有必要从文化和个人素质发展入手进行教育,使大学生创业成为成就我国“商道”发展的动力。
(二)文化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助推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在长久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精神文明总和,其中包括了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也包括人们对社会、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我国文化固然能够体现在艺术作品方面,但从现实生活角度讲,文化更多地解释了社会发展的原因和人们某种行为的出发点。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一种形式,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大学生以怎样的文化理念和方式进行创业,决定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可能性。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加入文化教育,能够使创业教育的目标更清晰,更符合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商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以商业文化为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许多著名的商人实际上在文学或艺术创作上也小有名气,甚至使其所经营的商品本身成为一种“文化”象征,我国的酒文化发展,实际上与制造商的集体文化发展是一脉传承的;一些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商业的推动,这说明,文化与商业是密不可分的。我国商业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精神遗产”,堪称为商业文化中的经典,例如,商者以“信”为本、和气生财等。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这些商业文化是学生必须掌握和接受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中国商人的基本素质。因此,商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以商业文化为理论基础,学校和相关教师应该充分分析区域商业文化的特征以及商业文化基本内涵,形成相应的教材,在进行正式的创新教育之前,为学生打下“文化”的基底。
(二)详解金融文化作为创业教育的脉络
商学院多以金融专业为教育的中心,未来学生创业的基本方向也与金融有关,因此,创业教育应以金融文化的详细解析为主要脉络。区的金融文化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而展现出各自的特点,然而,就金融业发展的整体来看,金融文化是具有共性的。第一、金融文化讲求对金钱的有效利用,即要求从业者拥有对金融动态的敏感性,因此,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改革专业培养计划,使专业培养计划更加符合实际;第二、目前我国金融发展已经形成了明显的领域区分,学校要强化专业技能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所学的专业本身就是一种创业资本,明确专业的特殊性。第三、金融业中各类目的发展之间有着十分微妙的联系,期货、股票和其他融资之间的关联比较明显,不同领域的金融家的个人成就足以影响市场金融的发展,这需要学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拓宽学生的创业知识面,学习创办企业的相关知识。第四、金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家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各种鼓励政策,学校要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解读创业政策,增强创业欲望。
(三)从金融文化的应用和创新角度开展沉浸式创业教育
单纯从课堂家督出发使学生应用金融文化无异于纸上谈兵,文化来源于实践,也要付诸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金融文化。许多学校采用与金融类企业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这只能为学生提供特殊岗位的实训或单一职业技能练习的空间,并不符合创业教育的需要。因此,建议学校采用沉浸式的创业教育策略。首先,学校应该积极与当地金融业建立合作关系,请金融业的经营进入学校,为学生的创新构想提供指导,例如,请融资类银行的行长作为创意构想指导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分析他们的创业构想并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其次,学校可以在校内开展小型的“代币”金融业务,例如,发给每个学生相应的“代币”,可以用来购买其他专业的课程或延长图书馆借书时间等,请金融专业的学生自主组建经营这些“代币”的金融机构,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运营,使“代币”增值或扩大“代币”的购买范围等。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将金融文化套入到模拟创业的过程中,在学生遭遇困难、失败的时候求助于教师或进行自主分析,也是他们获得创业经验、深刻理解金融文化的过程。
三、商业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商业文化视域下建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以商业文化的领悟和传承为基础,以浸润式教育为主要方法,固然能够使金融类学生的创业能力显出提升,然而,这一创业教育模式的推行是以商学院和金融类教师的个人水平为关键的。商学院创业教育工作者和金融类专业教师本身要深刻理解商业文化、金融文化,才能够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帮助。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教师的教育水平进行再发展,以保证创业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文化为核心进行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的过程,也是培养未来的民族企业家和金融家的基础。商学院和金融类专业的创业教育应该以金融文化的理解为基础,以金融文化的分析为教育脉络,以浸润式教育为主要方法,立足于文化的全面的教育模式,必将为学生未来的创业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作者:李书勤 周颂 单位:黑龙江大学
一、大学生本身个体因素差异的影响
大学生自己的兴趣、技能、能力、爱好和价值观对自主创业的管理、动机、类型与成败起着极大的作用。个体层次对创业前期准备阶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创业机会和创业兴趣认知能力的方面,他们本身的个性特点也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资源的整合和资源的获取能力方面,同时,对创新企业的成长管理阶段表现出的经营管理能力有限。
二、个人家庭生活背景对创业本身的影响
在校大学生创业通常会受到自己家庭背景的影响,从开始创办企业想法的产生到对于遇到机会的鉴别,以及他们从自己的家庭生活环境中获取各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在创业过程中的持续性。家庭中父母的地位身份、职业、人际交往、收入状况等对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有着相当大地影响,家庭条件很优越的学生可能会拥有更多的文化、经济与社会资源,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会更高、意识可能更浓、后面担忧的东西相对的少,并且他们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的选择通常会更倾向于他们父母的职业范围。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创业选择餐饮业的,有70.7%学生的父母从事餐饮业;选择经营行业的,60.2%学生的父母也从事经营行业。反之,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从事普通职业的家庭只能给孩子提供非常少的帮助、支持和创业指导,这些学生主要是依靠自己本身的能力,所以,选择的行业的范围也多偏重于大众化。
三、教育指导氛围的影响
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与社会人士的创业最明显、也是最特殊的差别就是他们创业的过程中必定要受到学校教育指导的影响。学校的一些创业政策和教育能让大学生创业梦想变成实现,学校的教育氛围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创业的激励、促动、支持与持续性。具有开放思维、勇于创新、气氛活跃的高校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创业。比如,一些高校每年都会举行在校大学生“挑战杯”项目申报、创业设计大赛,学生自己可以自行组队、教师指导,经过专家组的层层选拔,现场答辩与考察,好的、可行性的项目就会应运而生,这样的做法也就刺激和鼓励了相当一部分在校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参加创业活动的总人数也就增多了。
四、社会的大环境对与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创业人数和创业成败的比例也存在着影响,相比之下来自贫困地区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思想保守,不容易主动去创业;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思维更为活跃,因为这样的生活环境会使创业态度积极,创业氛围浓,也使来自这些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意识强,进入大学一般都会设定努力的方向,积极地为创业做准备。那么,他们获取成功的比例也就更大些。
五、自主创业教育行业师资力量匮乏
在国外,大多都是聘请或聘用有创业投资经历的教师或人员来讲授创业教育领域的课程,因为他们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以及创业理念都有较深的理解和实践,所以在给学生灌输创业思想的时候能更深刻地讲解创业型企业的日常运作以及发生的问题,这种讲解不但理念性非常强,而且更能够结合讲课人的实际企业来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但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有许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且授课教师多是学术行业的专家,但是他们在课堂上缺乏对实际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讲解。从而使得创业教育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的指导,缺乏真正的实际操作精力及感悟,对于具体实际问题的动手解决能力有非常大的欠缺,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们也是纸上谈兵,或者他们在真正创业时会走很多弯路。
六、高校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不够完善
在部分高校中根本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他们只是通过部分专题讲座或者是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进行了简单讲授,还有一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对应的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但是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重视讲授理论,轻视实践指导,重视形式,轻视内容,可想而知教学效果非常不好,学生更是不满意。
七、在校大学生创业载体成活率较低
当前,大学生创业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就大学生教育而言,大学生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的前提下,很多高等学校开设了对于在校大学生创业有着推动和促进作用的孵化园和模拟公司等一系列的硬件设施来扶植大学生进行创业,在大学生中组建创业团队,进驻学校孵化园,用准公司化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营。但是,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每个高校对创业教育都没能够形成系统的管控,一部分社会企业家有利可图,导致大学生的创业团队成为了社会企业赚取利润的,还有一部分创业企业则是没有真正的创业技能以及实践经验,这也是最终导致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不得不流于公司形式,没有得到创办企业时所想得到的真正的锻炼。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创业活动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致使一些大学生有非常好的想法但是不敢进行创办企业尝试,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在校大学生创业的高涨热情,影响了学生创业的信心,也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全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八、社会服务机构、国家政策支持不够
大学生创业实体企业,按照国家的政策和条例,为了整个创办企业过程合法、合理、规范,进行登记、核准的环节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也应该纳入政府机构统一管理。但是,企业运行时的所有的要求和社会完全一致,就存在管理上的“教条”,所产生的各种费用,个别企业无法支付,因为企业的创办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不做“赔本”买卖,不得不终止公司的进一步运行。所以,这也就使得,政府鼓励在校学生创业成了一句空话,实际上并没有给予实质的帮助。综上所述,当前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我们正视问题所存在的情况下,要逐步完善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体系、增加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比重,同时还要继续呼吁地方政府加大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条件,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推进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不断地的动力源泉。
作者:孙宾 张景伟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一、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艺术类教育在上世纪属于阳春白雪式教育,那时的艺术类学校在全国高校中屈指可数,每年招录的学生数量也有名额限制。学生一旦考入艺术类高校,也就意味着会成为一个艺术家或者明星人物。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艺术类高校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招生数量随之不断扩大,阳春白雪式的艺术精英教育成为了下里巴人式的大众教育。扩招政策后的艺术类招生,门槛相对于其他专业变得更低,一些学生文化课成绩欠佳,就思量着进入艺术类高校学习,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艺术类教育的整体质量,同时也给人一种偏见,认为艺术类的学生都是成绩差的,这种偏见也严重影响着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高校艺术类专业中,大多是以音乐、传媒、美术为主,这些专业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相对狭窄,除了传统的艺术团体之外,就是到中小学当艺术类教师,但很多艺术类学生在选择艺术类作为专业时,是抱着为艺术献身的心态的。艺术类学生追求个性,不喜欢受管制,即使有相应的单位,他们也不愿意过那种按部就班的生活。这样的情况也是艺术类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产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因素是学校教育的原因,一些艺术类高校在教学中只顾传授专业知识,忽视了社会需求。没能在教学中将就业能力进行培养,这样学生走出校门,就等于从象牙塔中出来一样,对社会了解太少,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目前,我国的艺术类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在教育成本上要大得多。艺术类专业一学年的学费是其他专业的三倍以上。就因为这样的原因,艺术类学生在择业中总希望自己能获得高薪,才能配得上这么多年的付出,因此,在就业时,艺术类学生都普遍存在期望值高的特点,但由于专业特点,这种期望值常常难于达到,给毕业生带来强烈的失落感。这也是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特点
艺术类大学生在个性上也具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具有独立的性格,喜欢冒险和创新,富有创新精神。一般都具有活泼好动的外向型性格,不喜欢受约束,这些特点使他们在就业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果另辟蹊径,利用他们的个性特征和专业知识进行自主创业,效果会更好。因为他们具备自主创业的潜质。只要通过创业方面的学习,他们的就业问题就可以由被动就业转为自主创业。艺术类尽管在就业中难于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但不说明艺术类在生活中毫无用处。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提高了,同时,随着我国教育目标向素质教育转变,家长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艺术类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自己开办艺术辅导班,教中小学生音乐、美术知识。自主创业的另一个途径是可以开办娱乐公司,目前,社会上有婚庆、广告之类的娱乐活动,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艺术人才,像婚庆公司,需要专业的主持人,专业的摄像、灯光,以及后期影像制作。一些大型企业也经常举办庆祝活动,也需要这样的公司助兴和摄像,这也是艺术类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这样的娱乐公司单枪匹马办不成,需要几种专业的合作,像主持、摄像、美工、音乐合成、视频后期制作等。像美术类的学生也适合自主创业,成立广告、设计公司,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重视,这样的小型公司比较有市场。
三、艺术类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
针对目前的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和自主创业的前景,艺术类高校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到学生的就业情况,要将创业教育融合在教学中。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的艺术类高校在招收学生时,文化课要求不太高,结果很容易使学生缺乏应有的人文知识,这样走上社会在道德修养方面也会形成不足。因此从长远出发,应该在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礼仪文化,使学生具备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
(二)在教学中进行一专多能式的培养
目前,我国的艺术类教育也和其他专业教育一样,只侧重一种专业的培训,影响学生的就业面。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专多能式的培训,例如学音乐的除了学习器乐,还要学一些声乐知识,即使不能当歌手,也能利用自己的专业培训别人。在器乐方面,要注重对民族乐器的培养,民族乐器相对于西洋乐器,具有体积小,易学易掌握的特点,并且还有触类旁通的效果,像学会了吹箫,笛子就会了;学会巴乌,葫芦丝也会了。学习民族乐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在大型庆典活动中,民乐的喜庆意味更浓。像传媒类专业,应该让学生将摄像、编辑、后期制作这些相关的专业同时掌握;主持和文稿编写同时掌握。在美术方面也要这样进行一专多能式培训,这样在自主创业中可以减少人员开支。
(三)在教学中进行创业教学
自主创业这个观念应该在学生入学时就要树立,不能在走上社会,碰了一鼻子灰才开始。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艺术为社会服务的观念向学生传授,还要定期带学生走上社会,向成功创业的人学习经验,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进行因材施教。有些学生报考艺术类学校时,是抱着实现梦想的想法报考的,有些并不适合该专业。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应有的素质进行教学,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和想法,对于实在不适合专业发展的,应该及早允许他们重新选择,免得走弯路浪费时间。
作者:颜廷学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从学校教角度来看,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及顺利就业是其工作重心,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价值与意义认知不到位,导致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没有放到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流于形式的较多;从学生视角来看,相当多的学生在对创业的认识上存在功利化倾向,认为创业就是能立即带来经济效益的事业,,同时大部分学生的创业热情感性多于理性,对创业的难度及风险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是对其自身全方位的要求与衡量,导致了创业教育打上了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从而违背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质。
(二)创业教育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在资金方面,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条件和科研实验设施跟不上,学校在给予学生创新、创业资金方面的支持有限;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多数学校都只是讲授一门创业课程,且课程内容较为肤浅,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缺乏必要的实训训练。
(三)创业教育学科体系不完善、不系统,课程设置形式化。实施创业教育要有完善和系统的课程体系,否则无法开展,并且完善的、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实施创业教育最主要、最有效的形式和内容,目前我国只有极少数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并且课程只有少数几门,根本谈不上形成体系,更不用说完善。它们主要通过举办创业竞赛、创业讲座等形式进行简单的创业教育,并没有将其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融合到高校教育体系之中。高校没有发挥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没有形成。
(四)缺乏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实战的经验。因此,创业教育需要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和企业家来给学生上课。与此同时,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意识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大学生已经开始逐渐走出原来的就业分配模式,能够积极地寻求自己的创业途径,以改变就业被动的局面。我国高校教师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创业实践经验,若不经过培养成长成才后很难胜任创业教育工作。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认识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经济学看,如果大学生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后无法找到合适工作,个人的投资收益无法得到补偿,挫伤积极性,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为此,高校须认清形势,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素质全面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在激烈的就业市场占据有利地位。
(二)培育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和氛围。宏观层面,政府要构建一个支持、帮助学生自主创业的系统,有关教育部门在推行创业教育方面应制定明确的、强有力的、完善的、系统的宏观决策和政策,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企业要利用自身的条件协助高校实施创业教育,使高校创业教育得到企业强有力的支持;社会大众应在观念上形成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认同感,使创业者有尊严,有自豪感;从政府、企业、社会大众等多个方面建立起崇尚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微观层面,高校要健全机制,营造一个宽松的、激励创业的氛围。一方面领导要重视,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是开展和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学校领导层面要树立“把学生创业教育视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的意识,从而统一全校师生认识,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冒尖学生在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创业,使得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创业教育工作走向深入。
(三)设置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构建以创业教育为价值导向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能力放于中心地位,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展开,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主动创新、勇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为此要把创业教育融入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之中,在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基础上,增设既有一定理论性又有一定实务操作性的多系列创业教育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课教学,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须使学生对创业的整个过程有全面的理解,并基本上掌握创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四)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是教师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最终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有创业和企业经历的教师无疑是创业教育师资较好的人选,但目前的情况是有企业经验者往往不在具体的教学岗位上,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又往往缺乏企业经历和实战经验。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应该制定新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教育做的较好的高校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创业教育科研活动,同时大力支持有切实可行创业项目的教师亲自进行创业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外聘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管理者、技术专家等到学校做创业教育的兼职讲师、教授,从而可以构建一支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实战经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作者:张雪同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