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评价论文

时间:2022-04-28 02:45: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学生素质评价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五位一体的学生素质教育评价论文

一、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考核现状

1.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安排、课程实施原则和课程考核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素质教育活动不同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素质的高低是很难用分数来量化的,很多情况下,学生只要参加了素质教育活动,学校就认为他们获得了相应的素质熏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素质,因此淡化、忽略了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中学生素质的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标准欠缺,加上难以量化,极易引起考核不全面、做出非客观公正的判断。没有统一的标准也与高职院校内管理机构对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有关。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对学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中,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汇总起来,认为学生应该具备道德素质、身心素质、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素质。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应该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能力。除统一基础课程外,要尽可能有途径和方式让学生发挥天赋和爱好,做到既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2.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考核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教学评价并不等于测试。素质教育考核不仅仅是素质教育活动的简单复制,还可以考虑很多学生活动都可以考核学生的素质。考试形式的单一体现在把考试或竞赛当作素质教育活动的主要评价形式,而没有使用素质教育领域中其他行之有效的评价形式。在活动评价中,被评价人和评价人的关系也趋于单一,没有考虑到多方都对承担着国家建设重任的高职学生有要求。知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如可以直接从现场教学活动中获得;而人的素质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训练、吸收、消化才能获得,要在具体行为活动中综合反映出来。即使同样一件事,相同的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也不一定是一样的。如在小悦悦事件中,那些走过小悦悦身边,面对受伤的小悦悦而无动于衷的人,假如看到的是自己的亲人摔倒,绝大多数是不可能袖手旁观的。学生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学生,家庭背景、个人天性、后天努力以及态度等不同,会影响素质教育接受的程度。素质教育考核的简单化和单一化,会影响考核结果的真实、客观、科学。素质测评的简单化、单一化和形式化,对于被测评的学生来说,往往无法对自己的素质状况有正确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会找不到努力方向,影响素质的提高,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也会对这些学生的认同感和满意度降低。

二、构建学生、家庭、学校、企业、社会五位一体的高职学生素质考核体系

1.建立健全高职学生素质考核制度。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把握政策导向和实际效用,做到即使是阶段性的制度也不例外。制定制度时要多一些标准,少一些概念;多一些定量,少一点定性,以保证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二是要保持制度的连续性。即使在完善或修订制度时也要注意保持制度的连续性,原有制度在没有完善修订前仍要继续执行。要避免全盘否定原先制度的现象,否则就会造成负面效应,容易形成制度上的复杂性和不连续性。三是要使制度符合教育主体的实际,要结合教育主体的具体情况,以保证制度的最大效应。如学生、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都强烈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那么,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就必须提供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素质教育活动,保证学生有机会提升能力。

2.设立“层级化联动”的素质教育组织机构,有效推进素质教育活动的实施,以保障对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能力的有效评价。成立以院领导挂帅、院领导以及全体中层正职领导为成员的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院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及由学生工作处、院团委联合组成的素质教育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并指导学生不同阶段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机构管理下的各种能力训练中心以及各专业教学系通力配合、共同开展素质教育教学活动。

3.制定操作性强的高职学生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测评指标体系要具体、详细,将学生素质考核落到实处。改变学生只重参与,不注重教育活动过程中能力提升的实际情况,使学生从形式上参与素质教育活动变成真正参与。可以从测评指标、测评内容、测评对象、测评方法、测评人、分值等方面进行设置(见右表)。测评指标是指素质考评的大项,可分为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就业与创业能力、社会综合实践等,测评内容是每个大项下面的具体素质教育内容,是测评指标的具体分解。如职业素养下可以分为诚信教育、爱国教育、责任心教育等;测评对象可以是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测评人可以有学生、教师、家长、企业代表和社会人员等;分值即具体分数。各项测评内容反映的是测评对象某一方面的素质状态,而由反映测评对象各个方面的素质状态的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或集合构成测评指标体系。总之,测评指标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规定学生的素质教育必修分时,以确保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学生应该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能力,发挥天赋和爱好,做到既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高职学生素质评价方式。定量评价就是用各项素质教育测评出来的数字来表述学生素质教育的结果,而定性评价是用文字语言描述学生的素质状况。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只有定量评价而没有定性评价,结果是单调的、生硬的,毫无价值可言;只有定性评价而没有定量评价,结果则显得抽象、简单、不准确。不同的评价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与性能,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一般都是通过比较对照来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正是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比较或不同时期同一指标的对照才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消耗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等,为鉴别、判断提供确凿的信息。

5.采用多元化的高职学生素质评价渠道。评价时,要综合各方面、各层次的意见,避免和克服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力争得出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多渠道可以包括网络测评系统、活动实时记录平台,以及由学生、教师、家长、企业和社会组成的评价。开发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网络测评系统。要求素质教育活动指导教师在网络系统上提交素质教育活动方案,经“层级化”领导流程审核后方可开展活动;指导教师需在规定时间内给参加活动的学生录入相应的活动成绩。该系统实时记录学生每学期参加素质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况。开通活动实时记录平台。利用学生活动实时记录平台,通过实时“奖罚单”详细记录学生在校日常考勤、工作表现、生活习惯、获奖情况等,总体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状况。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组织各院(系)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非毕业班在校生家长问卷调查、顶岗实习期间企业与带队教师联合评定、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调研,以及社会(社区)等评价学生的各项素质状况。

作者:梁美英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论文

论文摘要:从转变教师观念和家长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激励性语言等方面入手,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完善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科学评价体系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对学且的评价方法也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因此,对学且进行素质综合评价就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价,可U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睡我,完善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郎全面发展。而且,通过对学生实施素质综合评价,百以促进教师素质和品德的提高,促使教师更加适垃素质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彩不断地尝试和探索,积累了几点经验。

一、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是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实施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关键是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只有认清了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形势,更新评价观念,认识到素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是坚持彰育机会的人人平等,是对每个学生寄予成才希望,咳起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才能更好地去组织及实施素质教育综合评价,才能彻底丢掉以成绩论高低、以师生的主观印象为评价内容的评价方式,才能使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之路越走越宽,不断完善和提高。

二、转变家长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基础教育全方位的整体性改革。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家长历来所认可及重视的就是以学习的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因此,要实行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取消对学习成绩的百分制而变为等级制,取消一次性评价而变为“形成性评价+综合性评价”,使家长转变观念。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够理解、支持、全面配合,我们的素质教育综合评价才能顺利进行。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女学生,她上课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各方面表现都非常积极,但由于她父亲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总认为只有考试成绩高才能证明自己孩子学习好,所以她背上了很重的思想包袱,以至于只要一有测试她就紧张,成绩总不太好。家长看到这种成绩总是怒不可遏,就暴打孩子,于是孩子就更加紧张,结果造成了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我找来了家长,先把孩子的优点给家长做了详细介绍,家长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自然容易接受了我的建议,于是,我借机指出他的观念是造成孩子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家长听了我的分析,心悦诚服,认识到了自己观念的错误,转变了思想,改变了自己评价孩子的方法。孩子的思想负担减轻了,测试的成绩很快提高了。

评价实践中成功的案例让我看到了转变家长评价观念的实效性,因此,我更加努力探索转变家长观念的有效途径。为了转变学生家长的观念,我采取了开家长会、座谈会、辅导等形式引导家长学习、认识综合评价,并且注意正确、合理地使用家长评价,使家长支持、配合教师工作。实践证明,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转变家长观念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观念的变革,使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得以顺利进行。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评价中,学生也应该成为主体,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素质教育综合评价的各项指标都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又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学生参与综合评价,能够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及自信心,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我努力使学生参与进来。

1.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方案,选择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案。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制定的方案,才能更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更能针对学生的各个方面。

2.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我制定了学生自我评价表,要求学生每周及时对自己进行等级评价,以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一周来的学习、行为等方面及时进行反思,进行自我调整;对于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则由教师及同学帮助他进行自评。

总之,通过学生为主的方案制定、自评、互评,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及时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促进了其各方面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采用激励性语言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育语言应当是导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学生的素质综合评价,如果用富有情感、充满美和激励性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可起到为学生助跑、加油的作用。饱含真情,切中关键又恰到好处的评价,是滋润学生心田的春雨,是指引学生前进的航向灯,其潜在的功效不容低估。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班的孙月同学性格木呐,不善于表达。针对这种情况,我总是通过在她本子上写批语对她进行鼓励,说她的字写得漂亮,作业完成有进步,她就很高兴,便更加认真地听讲,成绩也有上升;于是,我又借此在班会课上夸她有了进步。在这种不断的鼓励表扬下,该同学不断努力学习,期末时她步人了班级前列。

的确,每个孩子都希望被人认可,一句积极性、赏识性的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识的倾向性和自主行为的调控力,甚至可能改变人的一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事,今天,我们夸这个孩子的手洗的干净,明天他的手会更干净。因此,日常我总是随时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之处,及时地进行鼓励、表扬。从而使学生的进步越来越多,自我约束力也越来越强。

五、注重学生评价的纵向性和发展性

学生之间总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让学生和比他优秀的人相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但同时也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应以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为主,以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为辅,以充分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进步,让学生体验到“只要和自己比,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就很了不起”。让学生通过综合评价看到自身的成长、进步,看到老师的宽容和鼓励,找到自信心,从而不断进步,拉近与优秀学生之间的差距。

随着学生的年龄变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对评价方案、方式的需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各个时期的不同需要,随时改变我们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为全面,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六、加强与学生、家长、科任老师的沟通

班主任是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主要实施者,为了使评价工作准确无误,要经常深人学生、家长之中,了解动态,掌握情况,因为学生、家长往往能够看到班主任老师无法看到的一面。在向学生、家长了解情况的同时,我们还要发动科任老师,使科任老师也参与到对学生的素质综合评价工作中来,科任老师往往能够更为客观和准确地了解班风、班纪和学生的具体表现。因此,在评价工作中,吸收学生、家长、科任老师的意见是很必要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及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享受成功的空间。这样,我们才能立体、鲜活、公正地实施评价。

总之,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应注重评价过程,灵活评价方式,发挥评价功能;要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使之发自内心的关注自己的发展和进步。从而真正体现素质综合评价的意义,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基于BP神经网络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算法设计

摘要:该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利用BP神经网络理论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算法设计。

关键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BP神经网络;算法设计

学校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在学校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育涉及大量定性和定量的数据处理,为了体现其科学性和公平性,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评估势在必行。

1 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目前在学校里对学生素质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定性描述法

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班主任根据学生在班级、学校和社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运用文字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描述,作为对学生的评价。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时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不明确,要求不统一,带有一定的主观片面性和模糊性。

2) 等级划分法

班主任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行为划分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它只能说明每个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程度,在班集体中所处的地位,但缺乏具体内容,学生对于自己或他人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个人今后的努力方向都不明确。

3) 自我总结法

这种方法是以学生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自己的收获,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并写成书面材料,然后写在操行表的自我总结栏内。这种方法是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没有老师和同学们参加评价,其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

4) 小组评议法

是以班级小组评议为主。通过开评议会的形式,对全组成员分别进行评议,肯定成绩,提出缺点,最后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作为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可是,没有教师参加评议,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上述各种方法的都有一定的长处,也有一定的缺点。例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结构,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和具体要求;不能同时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参加评价;没有制定较为符合需要的综合素质量表和采用科学的测量手段等等。所以,评价的结果往往带有主观片面性,评语内容的不确定性,以及处在同一等级的同学之间存在差异的模糊性。于是最近又提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定量进行测量和评价。

5) 定量分数法

将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因素数量化,并制定出综合素质量表。在具体的进行测量和评价时,把学生综合素质所含每种因素的发展程度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别对应一定的标准值。对不同因素确定不同的权重大小,再综合学生每个因素所取得的标准值,最后得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分。

用定量的方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程度进行评价时,不同因素需要确定不同的权重大小。权重的大小对评估结果十分重要,它反映了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由于对不同的因素的权重是人为给定的,而学生综合素质的各项因素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存在不可确定的影响程度,因些在对学生的测量和评定过程中必然受到主观因素及模糊随机性的影响。并且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根据BP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用神经网络自我学习的方法,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量和评价。BP神经网络能利用经验样本对神经网络的训练,达到神经网络的自我学习,在网络中自动建立一个多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间的非线性映射过程,无需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和规则,可以处理那些难以用模型或规则描述的过程或系统。神经网络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的特点,能通过连接权重的不断调整,克服权重确定的困难,弱化人为因素,自动适应信息、学习新知识,最终通过学习训练对实际学习样本提出合理的求解规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整体评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来了解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2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1) 神经元网络基本概念

神经网络是单个并行处理元素的集合,从生物学神经系统得到启发。在自然界,网络功能主要由神经节决定,可以通过改变连接点的权重来训练神经网络完成特定的功能。如图1所示。这里,网络将根据输出和目标的比较而进行调整,直到网络输出和目标匹配。

2) 神经元网络结构

图2所示为一个单标量输入且无偏置的神经元。

神经元输出计算公式为:a=f(wp+b)。神经元中的w和b都是可调整的标量参数。可以选择特定的传输函数,通过调整权重 和偏置参量 训练神经网络做一定的工作,或者神经网络自己调整参数以得到想要的结果。

3) BP结构及算法描述

在实际应用中,神经网络用得最广泛的是反向传播网络(BP网络),典型的BP网络是三层网络,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各层之间实行全连接。

BP网络是采用Widrow-Hoff学习算法和非线性可微传输函数的多层网络。网络的学习过程由正向和反向传播两部分组成。在正向传播过程中,每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只影响到下一层神经元网络,如果输出层不能得到期望输出,就是实际输出值与期望输出值之间有误差,那么转入反向传播过程,将误差信号沿原来的连接通路返回,通过修改各层神经元的权值,逐次地向输入层传播去进行计算,再经过正向传播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反复运用,使得误差信号最小。实际上,误差达到人们所希望的要求时,网络的学习过程就结束了。

4) 反向传播算法

反向传播学习算法最简单的应用是沿着性能函数最速增加的方向一梯度的负方向更新权重和偏置。这种递归算法可以写成:

xk+1=xk-ak*gk

这里xk是当前权重和偏置向量,gk是当前梯度,ak是学习速率。在神经元中,学习速度又称为“学习速率”,它决定每一次循环训练中所产生的权值变化量(即该值的存在是神经元网络的一个必须的参数)。大的学习速度可能导致系统的不稳定,但小的学习速度将会导致训练较长,收敛速度很慢,通常情况下取值在0-01~0,8之间。

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评估模型

从上述对神经元网络基本概念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BP神经网络主要根据所提供的数据,通过学习和训练,找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求取问题的解,而不是完全依据对问题的经验知识和规则,因而具有自适应功能,这对于弱化权重确定中的人为因素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能够处理那些有噪声或不完全的数据,具有泛化功能和很强的容错能力;由于实际对学生量化评估往往是非常复杂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人工神经网络为处理这类非线性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因此与其它评定方法相比,基于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结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估考核的具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设计。

3.1量化评估内容的确定

1) 确定学生的综合素质结构

学生的综合素质结构,主要是根据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要求、学校对学生的传统要求,以及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征来确定的,它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科学性、可行性。以教育部提出的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目标为依据,评定内容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职业技能等6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包括各种因素,各层次和因素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它既反映了社会的、学校的具体要求,又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形成的规律。当然,在实际评价学生中,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特点进一步确定各要素,进一步构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构设计

用BP神经网络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构的设计如图3所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n个评价指标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入层,其输出值y即为学生评估结果。这n个评价指标因素的设置,要考虑到能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形成的规律,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

网络结构的参数选择十分重要,由于输入层与隐含层神经元个数的增加会增加网络的表达能力,不仅会降低系统的性能,同时也会影响其收敛速度和增加噪声干扰。所以首先必须确定输入层神经元的数目。为使模型即有理论价值又有可操作性,本例对应于对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结构的六个因素,本文采用6个输入神经元,分别为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职业技能等评价指标。由于目前隐单元数尚无一般的指导原则,为了兼顾网络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隐含层神经元的个数选择采用试算法,在网络训练过程中进行调整。笔者首先选定15,用训练样本来学习,然后减少隐含层单元数后再进行学习,通过观察训练误差变化的大小来调整隐单元数。其原则是:若在减少隐单元数进行训练时过程平衡(即逐步收敛并达到较小的误差)且误差无显著增加,则说明减少隐单元数是合适的;否则表明隐单元数不宜减少,而应增加隐单元数直到满意为止。选择一个输入神经元为学生综合素质最终评价结果,分别以0、0,5、1对应于学生评议等级的优、良、中三种不同的评价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最后得到适宜的网络模型为6-4-1网络模式。

3.2 量化评估模型

1) 指标体系的规范化处理

根据神经网络计算规则,为了保证输出在线性部分,不到两端去,应保证输入输出在0-1之间,反传达时也一样,输出应在0~1之间。因此要将原始数据归一预处理,变换为[0,1]区间的数值,得到规范化数据,作为输入输出节点的样本数据。原始数据采用我校高一年一个班级的50名学生的学生综合素质各项指标因素样本数据,将实际数据分为两组:前40名学生的各项指标因素成绩样本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后10名学生的成绩数据作为测试样本。

2) 学习算法

本模型采用6-4-1BP神经网络结构,其中输入层为6个指标值和一个阈值。模型初始化时对所有的连接权赋予(0,1)上分布的随机数,阈值取1。权值的修正依据带惯性因子的delta规则。根据多次试验的结果,其中,惯性因子α=0.075,学习率η=0.85,将样本数据40组为一次循环,每次循环记录40组样本中最大的学习误差。经过多次的学习,最后观察网络输入与期望输出的相对误差,当误差小于0.005时,学习结束。可以得到如果增大样本的个数,精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本文探讨了神经网络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的应用方法,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它可以解决用传统统计方法不能或不易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它是一种黑盒方法,无法表达和分析评估系统的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因此也难于对所得结果作任何解释,对求得的结果作统计检验;再者,采用神经网络作评价系统时,由没有一个便于选定最合适的神经网络结构的标准方法,只能花大量时间采用凑试法,从许多次实验中找出“最合适”的一种;还有样本数据需要足够的多,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综合素质评价助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摘 要】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只是期末时的一个终结性评价,而是贯穿于学生整个发展过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全面重视且促进其发展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的评价,能为学生提供诚挚的帮助,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习惯养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青少年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社会越是进步,科学越是发展,就越需要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良好的行为习惯赞不绝口。可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习惯教育更加重要,我在带一年级的时候,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手册》印发给学生。由班主任和家长随时填写,家长通过在家观察孩子的情况帮助孩子自主矫正,老师在学校观察孩子在校表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并填写,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认为习惯的培养教育主要包括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等等。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的表现还发给孩子们《XX之星》奖状以致鼓励,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太多优点,它能及时地记录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帮助学生向更好的方面进步。教师也能通过此平台了解和挖掘学生各个方面的潜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帮其发现弱点加以改正。改变了单纯以知识点的教学评价方式,代之以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各要素综合的素质评价,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新体系,使传统的被评价者――学生及其家长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我一直坚持用赞扬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评价语言的运用

赞扬学生,是老师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尊重;赞扬学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关怀;赞扬学生,还可以帮助老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表扬学生,可以让学生获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会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所以,赞扬是教育的秘诀,它可以使一个平庸的人变得伟大,正如丘吉尔所言:“你想把他培养成怎样优秀的人,你就怎样去表扬吧。”

在我所教的班级的学生存在着两级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头脑灵活,敏思爱动;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接受较慢。学生性格上的差异引发了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这两种学生都比较难管,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我经常会把赞扬这种简单实用的评价方式带入教学实践中去。在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都会对学生提出赞扬。比如,“XXX,你太棒了!”“XXX,你真了不起!”“XXX,加油!你会说得很好!”“XXX,你的进步好大啊!”……这些赞扬的语言现在已经成了我的口头禅,我发现,在我的赞扬声中,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回答问题会更积极。

我所教的班中有个学生叫王XX,接受知识很慢,学习也不够主动,每次考试都是刚及格。但每次看到他有礼貌地向我问好,帮助大家关窗、锁门、打饭的时候,我发现他总是爱关心同学,于是我每个周一的班会课后都会和他聊天,问他:“你觉得自己上周哪方面最棒,哪方面不够好呀?”他总是沉思片刻后勇敢地告诉我他帮别人扫地了,他没有缺作业了,然后会说:“老师,我15课的生字还没有记住,13课的课文还没有背熟。”听他说完,我会赞许地点头,然后说:你很棒!因为你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接下来我们一起努力好吗?听到这些,他的眼中闪烁出一种可爱的光亮,然后满怀激情地回到教室读书去了。从这以后他的成绩慢慢的赶上来了,每次考试都比原来好得多。我想,这就是赞扬的力量吧,可见,赞扬这种评价机制在教学中是很有效的。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一定不能吝啬你赞扬的语言,因为它正是学生起飞的动力。

二、其它评价方式

其实,只要学生有优点、有进步就应该表扬,让学生因受到表扬而增强自信,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感受集体的温暖,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逐渐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和数学教学中,我还采用了这样几种评价方式。

1.个人评价,小红旗奖励。这是一个使用范围比较大的奖励方法,用于课堂内外的各个地方。将全班学生姓名制成“周周赛表格”,并张贴在教室左面的展板上,在什么时候表现得好,就可以加上一面小红旗,利用每周一的班会课计算一次,全班得到小红花最多的学生评选为本周的“棒棒星”,他的名字会被挂在“光荣榜”上。在卫生、纪律、品德、劳动等方面都会有一个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要形式,好评超过班级总人数的50%就奖励一面红旗记录,在总结中以红旗数作为评价的参数。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周周赛中去。

2. 小组活动评价。开学初我把本班学生分为了11个小组,名字制成表格张贴于黑板的左上角,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检测、还有各种活动中,给表现好的学生奖励红旗记录,然后每周总评一次,各小组中的所有成员的红旗综合起来,最多的小组被评为“冠军组”,并贴到“光荣榜”上。这样以来,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无形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家长评价。这种评价形式在使用中发现很有价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实这种评价就是让家长对学生有一个监督作用,有些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说过的话不是很在意,特别是那些口头作业或者行为作业,他们并不去认真完成,于是,我就利用校迅通把任务发给家长,并要求他们对学生完成任盏那榭鲈谧饕当净蛘呤鞘樯献鲆桓黾虻テ兰邸8据家长的评价,我会给学生在“周周赛”记录表上做好记录,然后参与到每周的“棒棒星”评选中去。习惯成自然,学生对待家庭任务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4.奖状鼓励。作为老师,我深深地知道,小学生对奖状的渴求度已经超过了任何奖励,在某项活动结束的时候学生们要求得到的不是物质奖励,而是金灿灿的奖状。这种评价形式经常用于学生平时表现的汇总或组织的学生活动,比如考试100分的发“满分王”奖;写字规范的颁发“小书法”奖;作文写得好的发“写作之星”奖。得奖的同学把奖状带回家,我则在黑板的记录表内做好记录,对于一直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会在班会课上给予点名表扬并将名字张贴于“光荣榜”上。学生在这种奖励和赞扬中成长,更多的是进步。

总之,对于充满活力、充满好奇、尚不成熟的学生来说,他们每时每刻的表现都在变化,这都值得教师加以注意观察,并对此进行合理的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也自然就养成,那样才能给学生插上一对有力的翅膀,让他们风雨无惧地腾飞于高空。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

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综合素质评价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是我们正在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细化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教育部2014年12月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其中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细化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一是要依据省、市和国家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文件精神或有关方案,基于我校的办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体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目的;二是要依据评价理论和具体目标的性质,突出重点,注重考察学生的行为表现,特别是通过学生在有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反映其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做到评价内容可考察、可比较;三是内容的评价标准要多元,应包括内差异标准、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

二、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要依据评价方案和评价内容,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提出的“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五个程序来进行探索性实施。

关于形成性评价,学校要创建每个学生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档案袋”,把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过程的、有代表性的测量结果 (如考试成绩等)和非测量结果 (如学生的创作作品、活动记录等)以及评价结果(教师和家长评语、等级表示的评价结论)及时记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档案袋”,对于重要的、典型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提供高校招生使用),应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学校要开发专门的电子评价系统以便捷、交互的方式动态呈现形成性评价信息,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及相关事实材料,分析把握学生成长过程,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学生可以在成长事实的记录中,不断发现和提升自我,学会选择与承担,建立自信,体验成长的快乐。通过电子评价系统,家长和学校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进而家校协作,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规划人生,实现自我。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高中三年综合素质的整体描述,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终结性评价结果的获得,先由评价系统生成“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电子版,再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确认并生成纸质的报告册,学校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听取学生与家长的意见,并经学生、家长签字确认。终结性评价结果可为学生和家长选择适宜于学生发展的高等院校提供参考,为高等院校选择更适合的学生提供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采用“量化评价”“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为了使综合素质评价扎实、有效地实施,学校还要建立或完善评价工作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和实施机构,建立一套专业、负责、有序的管理机制,不断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策略。

三、重视综合素质评价的引领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新生事物,是一项专业性很强、难度很大的工作,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为此,学校要组织理论学习,开展教师培训与教育科研,切实转变教育评价观念,提升教师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能力,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专业引领,保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严格规范、公开透明、科学有效地开展。比如“成长记录”作为一种质性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如果教师缺乏相关知识与技能,缺乏专门的培训,就很容易出现为了记录而记录,不能选择恰当的行为样本或有关信息进行记录,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分析“成长记录”中所搜集的代表作品、活动记录、成长经历、人生规划、多元评价等信息,不能把行为表现转化为具体的评价结果,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样,综合素质评价就如同虚设,无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教育改革和评价改革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利用星级评价开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模式

内容摘要:教育活动依赖于教师、家长、社会和学生等方面积极性的共同参与,过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重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星级学生”评定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星级评价 综合素质 主体 全方位 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针对学生评价这样指出:“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功效,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这样,学生的评价体制改革就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提了出来。以往那种仅以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的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以“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等评定W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方法很好,但获得这些称号的学生寥寥无几,那么如何对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综合认定呢?

近年来,我们学校积极探索学生评价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学生中全面实行星级评价,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注人了新的动力。我们通过这种全方位的评价导向,在学校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自觉地引导学生积极进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使学校逐步发展成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

1.星级评价的构成

从学生行为习惯、品德修养、个性特长的方方面面设定九颗星。分别是学优星、进步星、 勤学星、特长星、创新星、管理星、助人星、勤俭星、全优星。这些星级内容的设定更加关注的是学生成长的历程及校内外的综合表现。比如:助人星、勤俭星、创新星,不光要反映学生在班级的表现,更要关注学生在家庭与社会的表现;进步星、特长星、创新星、管理星,不光关注学生已经取得在成绩,更关注的是学生努力的过程及进步的程度。这样内容的设定,学生的天赋不在是决定性因素,关注努力的过程与态度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将家庭与社会表现也纳入其中,对学生评价结果的反映更加客观。

2.星级评价的主体

实行学生综合素质的星级评价,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既有传统的教师评价,又融入了学生之间及儿时玩伴之间的互评,同时也有家长的参与。最为突出的是,学生本人自我我评价。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是实现星级评价最核心的因素(星级评价结果不是目的,通过星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才是根本)。学生本人对照星级内容及标准,结合自己努力的过程及结果,先拥有一个自我评价结果,教师与与家长的评价是帮助、指导,学生与学生间一互评是想到交流、共同提高。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学生获得更帮助的一个平台,是学生人生历程中一个成长进步的过程。

3.星级评价流程

学生所在的班级是学生完成星级评价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学生的星级评价过程是在班主任教师的组织下有计划的完成的,每周利用班会时间,由班主任组织一次评星活动。学生先申请评哪颗星、什么时候申请,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当然。班主任老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的创星,在一学年结束后,每一个学生对所设定的八颗星都有申、评过程。具体步骤:

(1)由各班主任教师主持召开主题班会,给学生们讲明“星级评价”的内容及方式、方法,并进行激励、鼓励性演说,使各星成为全体学生人人向往的荣誉。

(2)评选各“星”:每月月底由各班主任组织主持,本班所有任课教师和部分学生或全体学生参与,按照学校“星级评价”实施方案所规定的方法、步骤评选出各类星级学生。

(3)授星:各班利用每月最后一周的班会课对当选的各类星级学生进行授星,同时让学生申报下月拟争当什么星。本月的评选结果及下月的申报情况要同时及时上墙公布。

(4)归档。每月评价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对各种评价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作为学生的成长资料。

由于星级学生的指标还涵盖了艺术、体育等其他方面,学生们对自身的艺术修养的提高、体质锻炼的强度也有了新的要求。

自从推行星级评定,全面重视素质教育以来,学校美术、音乐、体育等以往薄弱项目的拓展活动蓬勃开展,每年都有多名特长生考入高中就读,体育方面连续名列县田径运动会前列。

几位资深班主任也反映,传统的期末评优实质上只跟部分学生有关,而现在的星级学生评定则跟全体学生人人有关。学校对全体学生的调查显示,有93.5%的学生有意愿也有信心去争取三星以上的星级称号。

本次课改的精髓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星级学生评定方法实行后,学校极其重视对学生群体反馈意见的搜集,看到那些主学科成绩落在后面的同学也鼓起信心有滋有味地开心求学是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样更欣慰的是政教处的检查情况显示,校园里行为规范也有了明显进步。

对学生进行星级评价,只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尝试,最深的体会是:操作起来很琐碎,持久地坚持下来也难。能够把别人没有坚持下来的事坚持下来,并不断完善将更有利于学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开展“星级学生”评定,不但增强了学生自信、自强、自爱、自律的意识,而且和谐了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以及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和谐了校园,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城县东镇中学)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江苏 常州 213100)

摘 要:评价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评价成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教师应精心思考,项目设计考虑细;激情行动,全员参与氛围浓;深度叩问,素质评价有魅力。

关键词: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实践;思考

评价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能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作用。怎样的评价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走向成功,并使他们的个性在获得张扬的同时,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呢?

一、精心思考,项目设计考虑细

实践证明,那种高于学生生活的空洞说教式的德育是不会产生好效果的,只有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德育,才能让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如何让德育走向学生生活,除了内容与形式的设计必须与学生生活接轨,评价方式的生活化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鉴于上述认识,教师应该思考:能否将对学生的素质评价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之物联系起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熟悉之物对其产生督促、激励的作用。于是,“星”与“带”结合的“彩带行动”应运而生了。

(1)追求目标。1)改变学生原有素质评价的模式,增强素质评价在育人过程中的各项功能,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效性。2)使“星星”与“彩带”成为点亮学生生命的“明灯”,激励学生努力成为一名健康完善的人。

(2)内容设计。1)“星”“带”设计。星的设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横林实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共设“九星”,即“礼仪星”“安全星”“自理星”“诚信星”“卫生星”“健康星”“乐学星”“守纪星”“才艺星”。胸卡“带”色彩及标准设计,蓝带队员,至少通过2星考核。绿带队员,至少通过4星考核。红带队员,至少通过6星考核。金带队员,至少通过8星考核。2)行动设计。根据学校工作要求,每月重点组织开展两项特色星“争星换带”评价活动。操作方法。a.设“星”,每月第一周公布本月两项“特色星”及具体考核细则。特色星设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横林实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确定涵盖学生生活和学习要求的“九星”,即“礼仪星”“安全星”“自理星”“诚信星”“卫生星”“健康星”“乐学星”“守纪星”“才艺星”。b.申报,每月的第一周,学生申报。c.考核,第二、三周,班主任、同学和家长对申报队员进行星级考核,填写好评价表。月底上报大队部。德育办、大队部根据具体情况,公布授带情况。d.公布,第二个月第一星期广播站公布上月考星通过队员,并为金带队员在全校范围内授带。名单在宣传栏公布。e.授带,蓝带、绿带、红带由班主任按学生考核具体情况授带;金带由校长授带。f.归档,每月一轮考核后,考核资料归档,作为一学期学生素质评价的依据。

(3)活动周期。一个学期是一个评比周期,第二学期重新开始新的一轮评比,前面的奖励不再延续。

二、激情行动,全员参与氛围浓

为激发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到此项活动中的热情,学校举行了启动仪式。仪式上,校领导围绕“争星换带,我能行”这一主题,阐释了“争星换带”行动的意义、内涵,并给全体辅导员充电。通过学习,师生了解了“九星”,明确了“彩带”,清楚了操作流程。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11月争创的是“诚信星”和“礼仪星”,得到这两星就可以得到蓝带。全校共有1324名学生顺利通过了蓝带的考核,12月争创“安全星”和“健康星”,有755名队员通过考核,得到四星,顺利获得了“绿带”。3月争创的是“卫生星”和“乐学星”,有529名队员如愿得到红带。金色五月,有六十多名学生通过逐级争星,最终当上金带队员,由校长亲自颁发金带证书及佩带金带。

三、深度叩问,素质评价有魅力

(1)创新素质评价的模式。一是让结果展示由“静态”走向“动态”。二是让评价手段由“抽象”走向“具体”。用星星与彩带来呈现对学生素质评价的结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三是让评价成员由“单一”走向“全员”。一根彩带,时刻提醒着佩戴人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一根彩带,会让同伴间看到彼此的差异,起到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的作用;一根彩带,会让家长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适时地展开对学生的家庭教育。

(2)强化素质评价的功能。一是激励功能。各类“星”,评价的是学生在某个方面的发展状况。不同色彩的“带”,评价学生在几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且色彩的不同,更能体现学生文明素养多个层面的差异。激励学生去争取更多的“星”,获得更高级别的“带”,形成一种人人向上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二是导向功能。良好素质的形成,需要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是自立、自律意识的提高。

四、结束语

今后,“争星换带”活动将得到进一步推广,不仅仅在各班级间进行,还将延伸到班级内部。同时,学校将不断充实完善“争星换带”的内涵,在原有基础上将“争星换带”活动细化为初级“争星换带”和高级“争星换带”的两个阶段。并将重新界定初、高级“争星换带”评选的范围及办法,将高级“星”级获带学生称号认定为学校校级最高荣誉。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基于4+X模式下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运用探究

摘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引导大学生朝着一定努力方向的航向标,基于“4+X”模式(社会责任感、职业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和兴趣爱好)下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运行与之相配对的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有助于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化、规范化、专业化,实现全方位育人,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关键词:4+X;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运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强调要贴近师生思想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4+X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模式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与之相配对的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及时探索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有效性,具有深远意义。

一、4+X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模式

4+X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模式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着力点,目标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上,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4+X培养模式”的核心要义。4+X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模式中,“4”是指大学基本素养,包括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职业发展能力,“X”指的是学生的兴趣爱好。

1.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是大学生对祖国、对民族、对人类的繁s和进步,对他人的生存和发展承担责任的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2.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

3.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全部活动的本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过程中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并经过再加工才能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指大学生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社会、研究社会、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建设的能力。

4.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体系培养的职业发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适应能力(自制力、抗挫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安全能力(国家安全、学习安全、生活安全、公共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及身心健康能力)等。

5.兴趣爱好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而爱好,则是指一个人在兴趣的引导下,经常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的活动倾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成为他们的一种向上的精神支柱,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格修养,培养其自立、自主、负责、进取精神,将学生的潜能放至最大化,让学生得到更自由的发展。

二、4+X模式下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

1.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

目前,高校实行的综合测评体系多数是依据《大学生行为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作为依据,在德、智、体三个方面的不同指标和比重下进行评分汇总得出的结果,多数直接用于学生奖惩评定依据。例如,高职院校往往用以下公式计算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综合测评成绩=课程考试分数+思想测评分数+奖惩分数。这样的公式下得出的综合测评结果,更体现为“终结性”的测评结果,关注学生的学业成果,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向作用并不明显重视统一标准和要求,忽略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此过程中被动参与测评中,无法体现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传统综合测评多以鉴定为目的进行总结评价,缺乏客观性,综合测评功能不够全面,注重结果评价,忽略过程评价,注重德、智、体评价,忽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评价。

2. 4+X模式下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用人单位在选拔大学毕业生时,更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强、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因此,基于4+X模式下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应克服原有综合测评的不足,实现评价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性发展、科学性发展,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的原则、层次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4+X学生在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从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共5维度,设计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定性与定量指标,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有效评价、全面评价、导向性评价。基于4+X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体系下构建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是对大学生的一种评价指标,建立科学的、具有较强的公正性、客观性、可控性和实用性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在学校、学生、企业3个维度中都能得到有效运用效果,并能最大限度地开发高职学生的发展潜质,促进高职学生综合评价系统的发展。

三、4+X模式下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的运用

1. 4+X模式下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的运行

4+X模式下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模式,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与各项活动结合起来,按照课程体系设计成“任务”和“项目”,在教师的引导和相关的团学机构、专业技能协会组织策划下,学生通过亲身感知、认同、实践、提升等环节,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锻炼任务卡》,使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课程教育内容在参与中得到消化吸收,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4+X模式以思想教育课程、专业技能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兴趣及综合能力课程为切入点,结合公共课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确定4+X培养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每个项目均设有必修和选修课程。

基于4+X模式下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的基本模式为:评价――反馈――决策――执行――监控――评价,是一个动态循环的有机过程。在具体运行上,通过4+X项目立项――个人申报――团支部初审――年级委员会复核――团总支公布落实,定期公布评定情况,给予学生实施反馈,引导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学分、技能修订情况,自觉提升。

设置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四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中心(小组)”。培养中心负责在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根据《4+X体系》的要求和学生的成才需求,设计相应的活动项目,引导学生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能力培养;监督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实施情况,负责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综合素质的管理工作,组织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项目和素质学分的考核和认证工作。

各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小组认真履行职责,严格监督、考核并做好纪录,积累和保存好原始资料,准确无误地提供给我系考核主管部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中心根据培养体系的5大项目各模块内容作好记载,并督促“二级小组”如实登记、审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锻炼任务卡》,以便为每位学生的学时学分提供详实准确的考评依据。

2. 4+X模式下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的运行评价

(1)学生对4+X模式评价体系总体满意,不同项目兴趣度不一样

4+X模式下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自2015年9月实施至今,学生累计参与4+X学时修订超过5万学时,学生参与学生C合素质能力锻炼积极性大大提高。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对于4+X培养模式总体满意度达85%。对于4+X不同的项目,学生的兴趣度总体较高,对以往参与度不高的集体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类工作较为满意。然而,从学生对4+X模式参与度的调研情况中,反馈创新创业类活动参与度还不够高。

在调研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主题教育和讲座类活动兴趣度不高。因此,在后续运行4+X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除了在活动类型上的创新以外,还应结合当前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应注重对创新创业板块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项目锻炼,提高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当前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求。

(2) 4+X培养评价中,反映出学生不同模块锻炼程度不一样

一年多以来的评价体系运行中,学生对于4+X模式的锻炼得分不一致。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锻炼得评价分最高,平均达3.37分,在创新能力方面锻炼的评价分最低,仅有2.97分。

在4+X模式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同项目中看,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个人兴趣爱好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训练。但是不同学生由于其兴趣、精力、天赋性格不一致,在不同的项目锻炼中也得到不同的结果。

3. 4+X模式下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的运行探索建议

学生不同的评价现状,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开展4+X模式下第二课堂活动的现实情况。通过4+X模式,有助于实施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化、规范化、专业化,增强学生对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度,实现全方位育人,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对于基于4+X模式下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运用探究,应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改进:完善4+X模式项目建设,提高学生对于4+X锻炼的兴趣度;改进开展4+X项目开展的形式,对高职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完善4+X课程体系设置,及时反馈,加强监控。

作者简介:

黄嘉敏,(1988―)女,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

关俊明,(1985―)男,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就业指导、学生干部培养。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及其改进

[摘要]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的个体成长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因此应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教育教学向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在W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评价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本研究从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具体手段途径、适用范围等几个方面,对三种主要的评价方法――测试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观念和措施上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改善我国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状况有所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改进

从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系统性改革,其核心是从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到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应该看到,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贯彻并非易事,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再到学生评价都需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真正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以贯彻落实。尤其在教育评价领域,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推行更是遇到来自应试教育的阻碍,学生评价中“唯知识”“唯考试”的现象仍然很严重,因此,如何才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就成为我们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都有了较大的进展。2014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了引导和规定。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应试教育主导倾向,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仍很不够,存在的很多问题仍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本文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方面――评价方法为研究内容,力图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分类、选择原则、改进方法等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中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和推进提供借鉴和启示。

1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及内容

中小学是个体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之一,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个性品质、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开拓视野、发掘自身潜能、提升自信心等关键时期,因此中小学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致使中小学阶段本该完成的促进个体发展的作用无法完全实现,学校和家长都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是学生的综合发展。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既有唯学历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也有功利化社会竞争环境的挤压,当然更直接的影响因素是来源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考察学生知识掌握和智力发展水平为主的学习成果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是教育活动的指挥棒,它所关注的评价内容最终都会反馈到教育活动当中,并使教育活动在这些被关注的方面进一步得到强化。这就是为什么小生初、中考、高考制度不改变,中小学教育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在基础教育各阶段的学生评价方面进行了持续改革,比如在日常评价方面,很多地区都建立了学生的日常学习档案,从重视结果性评价逐步转向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招考制度方面,很多省市也进行了相应改革,北京的小升初就近入学制度、高考的自主招生制度等都是具有探索性的尝试。在这些改革的基础上,2014教育部提出了高考制度中“两依据、一参考”的原则,即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可以依据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同时参考学生在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力图进一步扭转“一考定终身”等不良导向。

综上所述,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第一,引导基础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第二,改变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导向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考试制度,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作为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第三,从结果性评价逐步过渡到过程性评价,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弊端,引导学校回归到日常教学,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第四,更加重视个体的个性化发展,为个体的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空间,以促进创新人才的发展。

从这个目的出发,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第一,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法制观念,社会公德,环保意识等;第二,学生学业水平,包括学业成绩,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第三,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包括身体发育水平,运动水平和能力,心理健康水平,自我认知能力等;第四,学生审美水平,包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等。

2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方法

明确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和内容是研究评价方法的前提。通常提到评价方法,人们首先总是会想到考试。考试当然是最重要的评价方法之一,正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综合素质中学生的学业水平情况就主要是通过各种类型的考试来进行评价的。但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身心健康水平、审美水平等却很难通过考试进行评价,也即是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以及不同的评价内容,需要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本文根据评价过程特点、评价结果特征、具体评价手段以及适用素质类型四个方面,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

2.1测试评价法

测试是评价的主要方法,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来说也不例外。在这方面存在着一些误解:如有人认为,测试只能评价学生的知识,而不能评价学生的素质。本文认为,作为评价的重要手段,测试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特点如下:第一,测试的过程具有封闭性特点。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测试一般需要安排在相对封闭的场所以减少外界干扰,并十分重视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的严密性,如试题的保管、考试的组织等。同时,无论测试多少内容,总是会相对集中于一定时间段内完成。第二,测试对所要测量内容的评价一般较为精确。无论大小测试,其研发的过程都是首先确定所要测试的内容;然后再根据所要测试的内容设计测试题目,组成试卷;最后,一些规模较大的测试还需要经过信度、效度的检验以判定测试试卷的测试效果。因此,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测试这种方法能够比较精确地衡量出被测试对象在所要测试内容方面的程度。第三,测试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有很多。如果从测试的内容上分,有以测试能力为主的能力测试,如著名的PISA测试中有一大部分内容就是测试学生认知技能的,还有以测试所学知识为主的各种考试,如课程考试、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入学考试等。第四,测试这种评价方法比较适合评价知识掌握水平,当然在部分需要以文字为载体才能测量出来的能力方面,它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和价值,这些能力一般都跟思维和认知能力有关,如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

2.2档案袋评价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积极引进当前国际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档案袋评价正是一种逐渐受到重视、独具特色的评价方法。所谓档案袋评价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计划,请学生依据特定目的,持续一段时间,主动且系统地收集、组织与省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1]。因此与传统评价相比,档案袋评价法是一种融合发展性评价、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等为一体的综合评价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成果评价领域的新理念。其特点如下:第一,档案袋评价法比较开放,且持续时间较长。它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不需要特定的场合、时间等,也体现在它对评价人员的开放性上――教师可以成为评价主体,学生、家长甚至社会相关人员也可以参与到评价中来。而且,“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比较容易操作,且收效也比较显著;它对于各个水平层次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来说,都具有较强的适用性”[2]。第二,档案袋评价法不像测试那样具有精确性,它是记录性的和描述性的,可起到记录、保存、展示等作用,因此不同的评价目的和不同的评价主体对档案袋的使用都会有所不同。第三,档案袋评价法也有很多不同的评价手段。比如,“根据档案袋的不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展示型、文件型、评价型和课堂型等”[1],这些不同功能的档案袋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侧重点和关注点也都有不同。第四,档案袋评价法使用范围很广,适合各种素质的评价,既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学习过程记录等评价学业水平,也可以通过典型行为、多方评价、学生作品等评价思想道德、审美能力等。

2.3表现性评价法

表现性评价是“为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或者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价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地观察、评价”[1]。表现性评价方法区别于传统测试,是评价者通过观察等方式、针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的方式,此类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行为过程的分析。其特点如下:第一,就其评价过程来看,表现性评价具有相对开放性特点。尽管它不像档案袋评价法的开放程度那么高,但它基本上也是在一个相对开放的情境中完成的,这种评价所需要的时间可长、可短,取决于所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目的。第二,表现性评价具有C合性的特点。不像测试评价具有精确性,也不像档案袋评价更重视记录作用,表现性评价是具有特定目的的、在特定的场景中对学生行为的评价,而学生的行为表现一定是其各种综合素质的反映;同时,表现性评价特别依赖评价主体的专业水平,所以,它虽然是一种模糊评价,但它是一种建立在专业水平基础上的综合评价。第三,表现性评价有多种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1];第四,表现性评价适合评价各种能力和素质,尤其对那些需要在活动中展示的能力更能体现评价上的优势。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特点如表1所示。

3.1观念改进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生事物,必然要与某些传统观念产生冲突,比如以往很多人认为,只有成绩、考试等才是反映教学状况的重要指标,这必然导致唯考试、唯知识的倾向。当今教育评价领域的观念日新月异,很多新观念开始出现,具体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域,笔者认为,应首先做到以下三个结合,以改变落后和僵化的评价观念。

首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所谓结果性评价就是评价学习成果,无论过程怎样,只要结果达到要求,其质量就能得到认可。所谓过程性评价,顾名思义,就是重视过程,在过程中评价,并评价教学过程。因此,“过程性评价是主张内外结合、开放式的评价方式,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互动和整合。评价功能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3]。

不能一概而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孰优孰劣,其实并非只有传统的评价重结果,近年来兴起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也是非常典型的结果性评价,但是却是近年来受认可度较高的评价方式。因此,要根据评价的目的、内容、条件等,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优效果。

其次,综合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综合性评价既指需要评价学生各方面,也指在评价中要综合各种信息进行评价,但综合性评价是基于学生现有水平和状况的。发展性评价则不同,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目的是为了能够发现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尽管现阶段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对发展性评价的定义,但从实践角度出发,发展性评价就是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要求“教师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应将学生变化等因素考虑在内,而且,教师在制定指标时,还应确保其符合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并且与社会发展趋势相符”[4]。

因此,要将综合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既要对学生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反映学生已经获得的学习成果,更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关注,激发其内在潜能,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就是说,即便评价最基本的目的是判断学生现在的发展水平,但是所有教育手段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人更好的发展,评价也不例外,应将发展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评价在育人中的作用。

最后,多元化评价与权威性评价相结合。在传统的评价方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一般是作为被评价的对象,学生的自我评价、对他人的评价等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但是,当今的教育评价已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学生、家长、教师、校外相关人员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但另一方面,任何的评价都需要有一定标准,因此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仍有更具权威性的评价占据主导地位,在国内外都是如此。比如,在国内,高考、中考等大型考试具有比较强的权威性,各级学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都主要依据这些具有权威性的评价结果;在国外也是如此,美国的SAT和GRE、英国的ALEVEL等成绩也是学校招生时的重要依据。

因此,即便在今教育评价日益多元化的时代,也应坚持多元化与权威性相结合的评价理念,正像教育部提出的“两依据,一参考”一样,综合素质的评价需要多种方式、多个方面、多元群体进行,但也应有相对统一和权威的标准作为参考依据,只有将多元化评价和权威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2措施改进

首先,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的评价水平。当前各种评价的要求主要是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从上至下大力推进的,因此学校以及教师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种种理解上的偏差,这对整个评价工作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教师作为重要的评价主体,除了是评价方案的具体执行者,同时也应是评价方案的研究者和宣传者,只有他们充分认同和理解评价方案,后者才能在实践中被有效执行。因此,“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制定者应参与到对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的培训过程中,以使被培训者能较为准确地掌握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精神”[5]。学校也需要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明确评价基本内容、标准与方法。

其次,完善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促进评价方法的本土化。“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大部分从国外借鉴来的综评方法,有其独特的发展环境,如果毫无保留的全盘吸纳采用,而不考虑到我国的现实国情,就可能在运用这些评价方法的过程中出现错位和偏差”[1]。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对评价方法的基础理念、产生背景等做详细的介绍,并对教师进行评价方法使用的实践操作训练,并针对本土的具体情境和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以使这些外来的方法能够真正地与本土教学融合起来,以发挥这些评价方法的作用。

最后,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系统或平台。当今社会是网络和信息社会,因此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评价势在必行。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尝试着构建了本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或平台,通过这些方式拓宽综评的信息反馈途径,提高评价的效率。未来在这方面还应继续加强建设,在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系统操作的便捷性、系统服务的优越性等方面下功夫,让综评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立足素质教育改进学生评价

【关键词】 素质教育;学生评价;问题; 理念;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评价基本沿用总结性评价的模式,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改革学生u价的内容与方法,树立现代教育的新评价理念已势在必行。

一、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多数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评价应当以激励学生和改进教学为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教师往往只采用考试一个尺度,从学业成绩一个方面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主要问题有重知识轻能力、片面追求分数、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制约教育教学改革等问题。

二、学生评价的新理念

1.从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

一元评价是指在评价活动中,以测试成绩为主要或唯一尺度,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多元评价就是要从多视角,采用多种方法测试学生、评价学生,关注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

2.从总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重在发挥鉴定和选拔功能,一般在学期末形成。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期中、期末,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口头与书面的评语,同学间的互评、自我评价等多项内容,随时随地都可以适时适度的形成。

3.从区分性评价到激励性评价

教师只有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评价才不会偏狭,评价的激励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教育心理学中的“期望效应”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看法,期望会贯穿于言行之中,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智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可塑性很强。学生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特点,应坚持以找优点为评价的出发点,坚持以个体为主的评价标准,突出正面的鼓励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不能对学生一概而论,过于苛求。

三、学生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正式与非正式评价

正式的评价着眼于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它直截了当,但并无实际的教育作用。非正式评价具有诊断性,教育者以非正式的方式观察学生,洞察学生所具有的能力和发展潜质,获得对学生的真实了解,这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可以经常对学生作出非正式的评价,比如提问、口头表扬和肯定等。

2.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制约,往往只关注终结性评价的效果,忽视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和价值。采用哪种评价方法取决于教师的认识,如果他想深入了解学生,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形成性的评价方式十分有利;如果教师想让其他人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是一种更可行的手段。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简洁实用、概括性强,便于操作。定量评价精确、客观,用数字说明问题,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更有说服力。在理论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方法壁垒分明,但在学生评价的实际中,由于各有优势,教师往往混合使用两种方法,使两者相互补充。

4.作业与测试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基本手段,必须具有目的性、针对性、操作性和新颖性。教师批阅作业,记录学生平时技能操作都有助于对测试进行验证和补充。虽然测试多在终结性评价中使用,但是终结性评价的形成也并非完全依赖测试的结果。教师可以通过反省和总结,从考试结果中发现有益的方式,使每次的考试有所改变,如口试、开卷、面试或表演等方式,改变测试的单一面孔。

5.成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

成果性评价往往难以展示形成成果过程的全貌,在数学或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效果评价中,也许只注意结果的准确与否,结果的形成过程不一定在关注之中。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思考或探究问题的方式不尽相同,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长、有短。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了解不仅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为、所知,也使教师能更好地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和有待开发的潜能。

6.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内部的评价一般建立在较长的评价基础上,它花费的时间长,但系统性强,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学生信息,形成系统的档案材料。外部的评价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少。

7.个性与统一性评价

个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或探究学生所表现出的个性特点,以及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和评价。统一性评价则按照某些标准对学生进行对比来做评价。

8、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自我评价就是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促进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相互评价就是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一般应包括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以及社区代表(含教育行政机构的工作人员代表)。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浅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的内在缺陷与应对措施

(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663)

摘 要:本文以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的内在缺陷为主要研究目标,旨在在探析现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在缺陷;措施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理念与实践是否科学合理,对学生的发展和就业意义重大。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评价方法忽视了中职学生的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的特点,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需求。建立科学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成为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现行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内在缺陷

调查发现,现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有其合理方面,但也存在几个方面的缺陷。

1.评价体系指标缺乏指导性

现有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指导性不足,指标项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评价体系呈现为“死”的状态,缺乏“活”的力量和源泉,忽视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权重,过于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妨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评价体系理论支撑落后

现有的评价体系仍然照搬或者参照传统的评价模式,由“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指标构成,此种方法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已经显得过于陈旧,无法适应新时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需要。利用更加科学的理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指导和改进,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3.评价体系未体现职业学校特点

现有评价体系中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指标未体现,没有突出中职学校学生需要的职业素养。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没有重视,将其与非职业院校的学生同等对待显然是不够的。

4.评价体系中的构成比例不够开放

现有评价体系无法打破既有的评价框架,引入新思维和新指标的力度不够。仅仅从智育一项在整个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占有的权重就可以很明确这一点,禁锢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

二、改革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综合素质评价不仅要起到考察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能发挥动态诊断、引导、激励和反馈作用,评价机制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改革传统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多元智能理论为改进和发展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可能。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了人的智能和智能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加德纳教授提出的理论,教师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某方面特别突出的智能,而学生在某方面的智能不能与其他智能同步发展时,也不能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这与中国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的“因材施教”思想同出一辙。教师要针对学生自身的智能特点进行合理的教育,而不是将每一位学生教育成各方面智能全面高水平发展的“全才”。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要与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突出中职学生的职业特点,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社会需要无缝接轨。

1.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必须以指导学生科学发展为目的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构建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能让学生清晰、明确地了解自身各方面智能水平的高低,并有目的性地对自身的智能结构进行积极主动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评价中,使他们更乐于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不再是简单的阶段总结,而应该成为下一个智能发展的开始,真正起指导性作用,指导学生更加科学地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调整。“人都是拒绝被改变的,除非是他的主观意愿”,只有激发了学生主动发展自身智能的原动力,才能使学生乐意接受改变。智能水平的科学发展,不仅仅是提高自己比较弱势的智能方面,还应该最大限度地刺激和发展自身优势的智能方面,使自己发展成为一位有一两项智能突出的学生。

2.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应注重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多以学期为阶段,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与其他同学的评价结果进行横向评价,学生会在这种横向评价中迷失自我,忽视自身的高水平智能项,而羡慕其他同学的高水平智能项。这样学生会过于关注自身的短板,而忽视自身的优点。

横向评价更大的作用应该是让学生明白自身智能构成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明白自己的独特性,然后经过反思和行动,让自身的各项智能构成更加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横向评价不是给学生定级别,而是要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弱势。

纵向评价的作用是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变化有多大,利用前一阶段的综合评价结果与现阶段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对自己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总结,明确通过一个阶段的生活、学习和实践,自己取得了哪些进步和改变,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从而制订出下一阶段各项智能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具体计划。

3.中职学生综合评价应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催化剂”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要在开放、平等、客观的环境条件下完成,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不仅仅能了解自己,也要深入了解别人心目中的自己。通过评价过程,肯定自身的优点,发现存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及时介入评价过程,对学生的分析、评价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指导,会让学生的评价过程更加科学,以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开放式的评价方式,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胸襟,培养学生大度、谦虚的高贵品质,对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生活环境是有极大帮助的。

4.中职学生综合评价的指标应更加全面

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应加入心理健康指标,而不仅仅体现为“德”,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使学生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状况。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需要将学生掌握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也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体系,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

中职学生是相同年龄段学生中最早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在当今社会,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将会让学生在踏上社会的时候更容易受到伤害。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有利于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初就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能力,能较好地保护自己,使自己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这包括正确的爱情观、防骗防盗能力、交通安全意识、防灾及防意外事故的能力等。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应在寻找和应用新的理论支持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变化的潮流,围绕国家方针、政策来制订,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及时的修正,以期取得更多、更好的效果,真正地让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成为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个积极因素。教师要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学生的内因和外因形成有机的整体,发挥出更多的正能量。

作者简介:黄喜如(1975― ),女,广东广州人,高级讲师,法学硕士,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

【摘 要】本文从开展全面的高中学生发展状况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出发,阐述评价体系建立与实施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并对其解决方法及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给高中管理层提供参考。

【关键词】完善 高中学生 综合素质 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高中阶段新课标的改革与发展,开展全面的高中学生发展状况综合素质的评价成为当下改革方案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教育的目的,还可以让他们明确目标,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学习和提高,也就是说完善和改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以消除将学业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存在的片面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和家长的育人观念的转变,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要改进与完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作为高中学校的管理阶层,除了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还要从思想理念入手,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从思想意识里重视评价,树立起评价也是为帮助学生成长的观念,并成立专门的评价工作小组配合工作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评价体系建立与完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才能真正地做到为高中教学服务。

一、评价体系建立与实施中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结果的公正性。要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全方位了解,也有利于因材施教,但评价的结果是否具有可信度,是否具有代表性呢?综合评价所要的结果一定是多元化、多方位的,比如说学生自己的评价、同学对他的评价、老师对他的评价以及家长对他的评价,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把所有的评价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总结出这个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因此,评价的公平、公正、客观性就成为我们获取评价结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再加上评价本身并不是随便一个人说说就可以的,它需要评价主体具有一定的素质,掌握相关的知识,而这些条件并不是所有的评价主体都能达到的,所以也就很难保证其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也很难让学生信服。

(二)评价材料的真实性。评价材料的真实性会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结果,既然是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所要包含的内容必须要全面而周到,需要从思想素质、学习能力、修养道德、合作与交流、团队精神等多个方面进行材料的搜集与整理,而且在各个方面还需要有记录,如果不注意平时积累的话,这将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而且即使所有的材料都齐全了,也很难保证这些材料的真实性,因为材料搜集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干扰,可能导致评价材料失真。

(三)评价主体的规范性。这里所说的评价主体主要包括除了学校老师以外的家长、社区等,如果要想保证评价主体的规范化、制度化,就必须要保证他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对评价体系的意见进行交流与分享,然后再共同研究其解决办法,但在现实工作中,这种和谐的场景是很难实现的。一是因为每个评价主体都有自己的事业,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上面;二是因为老师本身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并没有命令或发动社区工作人员的资格,这就造成评价信息研究的不现实性,没有完善的制度和规范体系,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

(四)评价内容的可操作性。有些高中学校为了达到对学生了解的全面性、细致性和深入性,所制定的评价体系内容特别丰富,可以包括很多个要点和要素,还分多个方面进行探析,其出发点是好的,如果能达到其实效性,当然对学生的成长更有利,但这些内容的可操作性不强,有些内容形同虚设,没有可考核的标准,比如说对学生规划发展目标的评价、远大理想的评价等,虽然这些内容都是给学生思想一个良好的定位,但却会让评价主体无法进行合理的把握,更不具有现实考核的意义。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评价工作要有创造性。首先对于评价主体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只有让他们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才能让评价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其次要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评价内容的设置,利用每个评价主体的优点,进行多元化、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评价,以达到其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再者要加深对评价主体的了解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评价体系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也才能让评价体系真正地为学生服务。此外,对于评价的内容制订也要做到尽且可操作,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现象而设立一些不可考核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保证考核内容及方案规范化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合理化、可操作化,尤其是在家长作为评价主体的时候,因为各位家长的水平不一,除了要让家长进行必要的培训以外,还要从思想意识上对他们进行引导,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下转第6页)(上接第4页)交流与沟通,让家长可以清楚并明白地理解评价对象的各个要素,从思想意识上认可对高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从而做出准确的评价。

(二)评价手段要有时代性。对于评价手段与方法要进行创新与完善,不能总是以传统的手法来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因为当今是信息化社会,而且当今的高中生又是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因此,可以运用网络的强大功能来进行评价内容的记载,这样不仅有利于材料的查询,还能做到电子存档,方便、快捷、及时。比如说在班级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时,就可以用多媒体或手机、数码相机等形式进行记录与收集,让这些都成为评价高中生综合素质的素材,而且现在的青少年对于网络也是比较衷爱的,如果能以他们所喜欢的手段来进行评价的话,更容易激发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更有利于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深入。

(三)评价方式要有多样性。对高中生进行综合评价的传统方式总是以座谈、报告等形式来进行,方式单调、枯燥,内容单一、乏味,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越来越开放,所以高中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方式及内容也要向着开放化的形式迈进,比如说可以利用军训活动,对他们实践能力及艰苦奋斗的精神进行培养;利用一些高科技的竞技活动,对高中生创造能力进行锻炼;还可以根据他们各自的特长,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现自我,提高素质,张扬个性。通过这些积极向上的活动及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热情,使他们在接受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得到思想政治方面的修炼,还能让他们的内心变得强大,从而让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评价过程要渗透到生活中。进行高中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并不是在搞形式,做表面文章,而是为了让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所以评价的内容及形式不能只拘泥于课堂上、学校里,也就是说评价体系除了要加强学校管理、课堂管理以外,还要让这种评价体系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能让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评价体系下得到成长。因此,作为高中老师除了要从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教育,还要与学生加强交流与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做到对学生学习、心理、成长轨迹的全面监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化的发展,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总而言之,在对高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虽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但只要科学认识、合理管理,就一定能让学生增强自我意识,开阔视野,更好地规划人生,从而有利于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摘 要:本文在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下,结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特点和目前的高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现状基础上,为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建立了一个更为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也为其它同类高校学生评价指标选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 学生素质 评价体系

1 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对生产安全不断重视,开办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也越来越多,安全管理专业毕业生也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困难,许多学生不得不面临就业单位与所学专业无关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单单考试成绩很难在这些单位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过去一味强调知识技能培养重于一切的培养模式已经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在强调专业技能和知识培养的基础上培养出综合素质更为全面的人才。

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有与之配套的综合评价体系,这样学生才能以评价体系为依据,去加强全方位的发展,适应将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学校也可以以评价体系为基础评定出每个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管理。用人单位也可以以综合评价为基础选拔出适合自己单位需要的人才。

2 重庆工程职业学院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就业分析

2.1 大中型建设工程施工企业

从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工伤事故处理、安全施工方案编制及审核、施工安全防护用具管理、安全档案管理等工作。

2.2 大中型厂矿企业

从事企业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评价、工伤事故处理及职业危害防治等工作。

2.3 安全中介服务机构

从事专业安全评价、风险评估、职业危害防治、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

2.4 乡镇(街道、社区)

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3 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的必须建立在对当前相关的研究基础之上,否则指标容易出现过于主观或随意。本论文在设计指标的时候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了解了大量的相关指标,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的研究如表1所示。

通过对大量以往指标研究,结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特点,对指标进行初步筛选。由表1可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一般通过两级指标来实现。结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专业特点,可以建立起符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指标体系。具体分析如下:

安全技术管理学生首先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这就需要足够的思想道德素质;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往往从事的环境比较艰苦,如果一旦发生灾害需要迅速实施救援,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有强健的体魄;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在发生灾害时候的临危不乱都需要足够强大的心里素质,所以身体和心里素质也至关重要;另外,安全专业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来支持,需要专业基础及技能指标;安全科学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与其它从业人员建立密切联系,想进一步发展需要一些个性及人文素质进行补充。通过初步分析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一级指标初定为: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里素质、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素质、个性及人为素质四个指标。

针对以上建立的四个一级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总结出具体的二级指标。对于思想道德指标,建立的二级指标包括:政治立场、思想信念、道德修养、纪律观念、诚实守信。对于心里素质建立的二级指标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意志品质、劳动态度。对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素质建立二级指标主要包括:基础课程成绩、技能及专业考试成绩、实习及动手能力、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对个性及人为素质建立如下指标:人际关系、语言表达及组织能力、个性特长及兴趣、适应及创新能力。

4 结论

本文建立了符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主要的一级指标体系包括思想道德素|、身体心里素质、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素质、个性及人为素质。为其它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黄文祥(1984-),男,河南洛阳人,西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煤矿灾害防治研究。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尝试改革学生语文素质评价制度

改革学生语文素质的评价制度,就是要改革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制度,变单一的目标评价为综合评价;变老师评价为学生自我评价;变一个分数为多个分数。最大限度地全面l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看到目标,看到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全面发展语文综合素质。同时也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让素质教育,人文性教育真正落在学科教学工作中。

一、语文评价背景及意义

怎样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落实创新精神的素质教育,首先是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是每位教师的理论修养的体现,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价值观、学生观,才会真正意义上地创新教育观念。其次,素质教育只有扎扎实实落在学科教学上,才是真实的、有效的,才会由量的积累到整个质的变化。“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改进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

背景一:学生现状

分析今年初一学生的状况,存在如下几种现象:

1.良莠不齐,能力各异。

2.依赖性强,独立性弱。

3.克服困难的毅力差,意志力薄弱。

4.家庭学习氛围弱,家长文化素质低,期望值高。

背景二:评价现状

在以往的教育评价中,对学生的语文素质评价,仅停留在教材知识要求的终极目标上(阶段性),缺乏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性的评价。要知道,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综合性是很强的,仅凭几个考试成绩就下评价是十分狭~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符合教育目的。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品德都缺乏全面的评价系统中,有些“评价”是仅凭教师对某些现象进行“临时性、口头性”的评价,随意性强又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性,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更缺乏人文关怀。

另外,评价大多使用单一的方法,或单纯定量,或单纯定性,往往是“一锤定音”,较片面,严重影响被评价人的积极性。学生历来是处在被评价的地位上,没有任何主动评价的选择余地。

意义:

以往的语文学习,由于受教材的限制,教师给学生的评价是单一的,就只有一个学习分数,这个分数很难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在这个分数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单一、僵化、刻板,根本无法达到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学生的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要知道,一个人的语文素质是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的基础,“读、听、说、写”的能力不全面发展,是很难具备学习能力的,更不用说“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了。更何况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引导。

二、语文评价的理论基础

我国的教育评价,理论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有了长足的发展。语文素质评价,是学科性教学评价,是建立在“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驻所,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理论依据有:

1.泰勒的行为目标评价模式。2.克龙巴赫和斯塔弗尔比姆的过程评价说。3.比贝的价值判断论。4.斯塔克的“多元现实性”。

教育评价从“目标评价”到“过程评价”,从“一元化”到“多元化”,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另外,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评价理论,还建立在“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建构过程”这一理论基础上,而这个过程是一个心理暗示的过程。暗示,是通过外界的情景、图片、语言、眼神、动作等外在物项,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作用的一种活动。

其理论依据有:

1.环境是暗示的重要发源地。

2.人的可暗示性。

3.意识的愉悦性。(非强迫性)

4.信任、尊重的师生关系。(人际关系)

三、实验的组织与内容

实验以本校初一(3)班的学生为对象,本人担任实验教师(任教语文)。校教研室对本实验进行管理性指导。

实验采用教育实验法并结合训练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社会调查法等。

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方法。

对学生的评价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语文素质综合评价表”,呈十八项进行评价;另一部分是“学生评议成绩检测分析表”,评价学生平时的语文成绩。

评价以学生自评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定性)。两项评价相结合。每学期分开学初、期中、期末三次自评。实验时间为期一年。

四、操作措施及原则

1.常规性操作措施

立足课堂,落实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训练。

如:书写能力、朗读能力、背诵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快速阅读能力、文言文基础能力。

对这部分操作的措施有:

(1)书法训练、比赛、参观。通过训练打基础,通过比赛提兴趣,通过参观书法家作品拓展学生视野。

(2)课堂朗读,个人演讲,教师范读,听录音跟读。

(3)背诵指导,授之学生“片断背诵法”“关键词串联背诵法”“理解背诵法”。

(4)写作与随笔相结合的训练(每周一篇随笔),联想训练,片断训练,修改训练等。

(5)加大阅读积累,课内外相结合,定量完成一学期24万字到50万字阅读要求。

2.非常规性操作措施

这部分包括二类。一类是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方面的操作。包括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交作业的态度、自控学习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评价的暗示性,和平时学习中的语言教育,以及榜样的促进教育,达到改善评价人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的作用。

第二类是属于“语文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它是在常规性语文素质的训练基础上达到的一个比较高的层面。

包括社会调查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

这个层面的评价最主要是给学生一种“暗示”,让他们通过调查表知道语文学习还要具备这两方面的素质。所以初一时学生在这两方面的自评分值是较低的,尤其是“调查能力”。这部分语文素质的具备,是通过“大语文”的训练,才得以不断提高。需要老师做大量的工作。

评价不断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我们教育者制定学习策略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这部分的操作措施是通过节假日,在教师的带领下有充分准备地去完成。一年多来,我共组织了五次“大语文”教学活动。

如:

(1)到集邮社团处去上一堂语文课(初一)。

(2)到新桥蔬菜基地调查“大棚蔬菜与我们的生活”(初二)。

(3)对温州公园的调查(共组织了两次)(初二)。

(4)暑假旅游――青田石门洞(游记作文练)(初二)。

以活动的形式,组织全班或部分学生参加,用调查表的形式,呈现调查结果。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投入的积极性很高,充满自信,调查能力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

五、效果及体会

(一)目标效果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学科下的性质,是我实验目标锁定的方向,就是“多功能性和基础性”。所以,从这个目标出发,我给学生的是18项语文素质要求。从一年多的学生自我评介反馈的信息中,我不断调整,不断总结,不断补充,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后,各项素质都有了提高,其中较明显的有“阅读理解能力”“预习课文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1.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进步比较显著。一年就提高了16.96个百分点。而在前测中,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评价是缺乏自信的。要知道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的综合素质反映,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学的重难点。这与教师平时注重这方面的训练有关。另外进步较明显的还有“预习课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写能力”“文言文基础能力”。

2.“社会调查能力”,在前测中学生的自评是最差的一项,而经过实践训练后这一项有一明显进步。

3.通过评价分析表也可以看出,学生的“提问能力”进步不大。这与学生的年龄增长有关。课堂的提问,初二远不如初一那么活跃。另外与教师的课堂启发和方法也有关。

4.交作业的态度分值差最小,前后变化小,学生基本保持了较好的学习态度。

(二)能力效果

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发展,评价推动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提高。能力效果呈现出:

1.打好语文基础,普遍提高了基础能力。

2.培养了学生学习行为、学习品质和主动、积极、愉快、严谨的学习态度。

3.开拓学习眼界,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增长阅历,拓展知识面,初步具有自我获取信息的意识。

4.关注社会的意识增强,具有初步调查研究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5.增强问题意识,培养探究精神,全面发展语文素质。

体会如下:

1.对语文素质的评价改革,就是变教师评价为学生评价;变“单一评价”为“多元性评价”;融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为一体,通过评价推动学生的学习,来改变教育者的教育策略。

2.评价的“过程性”和“暗示性”,促使学生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3.评价的“暗示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4.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体现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上,更重视定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教师客观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关注更体现在过程上。

5.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学生学习及成长的记录档案。

6.本实验的评价注重全面性,除集中在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具备、智力发展的同时,也注意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个性培养、人格的完善等方面发展的评价。

7.有人会说,即使不评价,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的语文素质也会提高。但是学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和教学相长却有着不同的意义。还有学生在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化性、主动性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以评价为手段,爱护学生的个性,促进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实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该实验经一年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尚有许多问题有待完善和改进。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试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00)

摘要:我国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开展十八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社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也需要有创新和调整。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可以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促进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相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同时还应该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为文化素质教育的更好开展提供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途径;评价体系;构建

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并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将有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素质教育成为了主流[1]。在素质教育中,文化素质教育又是重要的一部分。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创新型社会的一个需要。因为大学生是人才的主要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培育状况将直接影响国家的竞争力状况,影响着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创新型的社会,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才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从社会的发展角度来说,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必要的。此外,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角度来说,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也是必须的。

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

文化素质教育的本身是一种教育,因此它同样具备普通教育的课堂性,会有第一课堂这个主要的阵地。从大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要拓展第二课堂,并且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二)促进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相结合

文化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使培养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人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注重知识的储备,同样也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状况。因此,高校应该系统、客观地对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方面应该具备的一些主要素质进行一个分析,然后根据市场的情况和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的状况进行调整[2]。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文化素质教育需要通过教师去实施,因此师资队伍的状况尤为重要,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的素质养成起到影响。在高校,从事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师很少,很多高校没有建立专门的队伍,而是由辅导员、团干担任这部分的工作。非专业化的一个队伍从知识层面上就不能更好地保障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

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推进还需要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用以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教育地更好进行。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方面,应该遵循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一)科学性和导向性

科学性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如果评价的体系不够科学,那么评价的结果就会失真,不能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导向性则是要求这个评价的体系应该有明确的引导方向,能够围绕文化素质教育开展的目的进行引导,从而使得评价的结果能够对文化素质教育起到引领作用,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是评价体系的一个存在价值性原则。如果评价的体系不具备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那么就会失去评价的意义,所得到的结果也不能更好地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有的评价体系过于追求形式化,使得实效性不明显,操作起来也不切实际,最终的苦果只能由大学生来承担[3]。

(三)基础性和全面性

文化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基础性的教育,是促进全面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化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应该凸显基础性和全面性,保障基础性的东西能够得到良好的运行,同时又确保文化素质教育开展的全面性,能够跟得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果评价的体系失去了基础性,那么学生的成长就是根基不稳的。

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路径

(一)树立文化素质教育观念,完善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是进入21实际以来,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听到的频率最高的词汇。素质教育和过去的应试教育是相反的,它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观念的影响,高校在素质教育的开展中存在着不够重视的情况。不少的教师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只要能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这样的一种错误的观念使得高校的素质教育举步维艰。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试想,素质教育都得不到重视,那么文化素质教育的推行可想而知也不会乐观。

(二)构建全面科学的评价内容

文化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注重内容的科学性。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角度来说,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决定这个评价体系可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评价体系科学性缺乏,那么就不能对文化素质教育做出客观且有效的评价,从而也会影响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

(三)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公平、公证、公开性将决定文化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性。我们不可否认作为一个评级方式,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主观的因素的影响。但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建立一些科学的工作流程和规范能够较好地促进评价方式的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如果评价方式缺乏了公平性,那么就会破坏了教育的平等性;如果评价方式缺乏了公正性,那么所得的结果就会失去参考价值和现实的意义,不利于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和人才的培养,甚至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四)建立评价的反馈机制

文化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评价目的不是在于对学生的状况进行一个评价和衡量,分出高低,而是让学生通过评价的结果对个人的情况进行一个了解,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进行巩固和提高,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

五、结语

文化素质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清自我,进行不断的提高,同时也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改革的方向。

项目名称:2015年院校研究项目: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评价机制研究――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

作者简介:胡在东(1981-),男。重庆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评价体系研究

摘 要:目前,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方面的研究有许多,但还没有形成思路完整、目标严谨、措施系统、评价科学的体系。该文将立足于对高职学生教育现状存在的不匹配、不均力、不兼容现象的研究,着力分析学生成长规律与高职教育规律的统一、高素质与高技能的统一、核心价值体系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统一。

关键词: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 素质培养

任何教育形成均有着特定的教育对象,教育规律必须与特定的教育对象成长规律相统一、相匹配。

1 高职教育的三个统一

1.1 成长规律与高职教育规律的统一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迅猛发展。然而,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基本是由以前的中专学校升格或由成人专科学校转型而来,其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或照搬普通高校,或延用了中专学校的模式,尚未完全形成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符合高职学生成人、成长、成才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尤其是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没有建立起与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相匹配、与教育管理体制相衔接的,既突出重点、完善体系又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培养教育模式。该文的评价体系旨在克服高职学生教育模式与高职教育类型不匹配的现象,着力实现高职学生成长规律与高职学生教育规律的统一。

1.2 高素质与高技能的统一

当前,各高职院校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抓智育硬、抓德育软,抓业务队伍建设硬、抓政工队伍建设软,抓技能培养硬、抓素质培养软的“一手硬一手软”问题,从源头上制约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本文的评价体系旨在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规律,力图正确理解人才培养目标、充实素质教育内涵、拓展素质教育外延、畅通素质教育渠道、搭建素质教育平台、整合素质教育资源、完善素质评价体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增强素质教育效果,着力实现高素质与高技能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统一。

1.3 核心价值体系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统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更是高等院校育人的重要任务。各高校均加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宣传和教育,但不同程度存在着学习与实践相脱离、管理与教育相脱节的问题,出现了重学习教育轻实践养成、重组织管理轻个体参与的现象。本文的评价体系旨在立足当前高职学生素质状况的分析,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核心,力图破解当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难题,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理清培养思路、重整培养资源、构建培养载体、搭建培养平台、畅通培养渠道,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统一,增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与实效性。

2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评价体系

2.1 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分为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道德法纪素质培养两个模块,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活动和政治理论课教学及形势与政策讲座、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校规校纪教育、献爱心讲奉献志愿者活动、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等社会公德教育,党团校培训、推优和阶段培养、社团活动、劳动课教育等活动导向和辩论会、演讲、参观、社会调查、主题班会等实践育人途径的科学考评,达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人的目的。

2.2 基本人文素质培养

基本人文素质培养分语文能力、公共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艺术素养四个方面进行培养,通过文学、诗词、写作欣赏讲座、普通话培训考核、英语培训考核、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历史、哲学、宗教常识、绘画、音乐、书法欣赏等活动导向和演讲、知识竞赛、讨论会、辩论会等实践育人途径的科学考评,达到培养会学习、有文化的人的目的。

2.3 身心健康素质培养

身心健康素质培养分身体素质培养与心理素质培养两个模块,通过心理知识讲座、社团活动、心理调适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等活动导向和体质测试、竞赛活动、心理测查等实践育人途径的科学考评,达到培养有健康体魄、有终身锻炼理念、有健全人格即有健康的人的目的。

2.4 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分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与就业创业素质培养两个模块。通过开展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训练活动、培B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创业意识培养活动、沟通能力、求职能力训练等活动导向和模拟应聘、创业体验训练、暑期就业实践等实践育人途径的科学考评,达到培养会合作、会沟通、有诚信、有责任的人的目的。

2.5 科技创新素质培养

科技创新素质培养主要从创新性作业、撰写论文、参加学术讲座、技能竞赛、科技创意活动和竞赛等方面进行培养,通过科研活动、科技小发明活动、科研科技讲座、社团活动等活动导向和学术讲座、实践活动、荣誉成果等实践育人途径的科学考评,达到培养有能力的人的目的。

2.6 专业技能素质培养

专业技能素质培养主要由学院教学业务部门和教学辅助部门组织实施,通过基础教学、专业教学的活动导向和各类实训活动、“双证书”制度等实践育人途径的科学考评,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达到培养有技能、会生存、会发展的人的目的。

2.7 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基于Web应用技术多终端的综合素质培养管理系统,各模块根据考评内容可按月、学期、学年考核赋分,以方便快捷的系统功能实现了综合素质培养过程的考评管理。同时,为广大学生提供了随时把握自身素质培养状况的动态信息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动态监督平台。学生在学年末可以全面了解自身的综合素质情况及各模块的素质评价和教主成绩,可根据自制素质的优劣势,有针对性地自我调适、自我强化,确定符合自身素质特点和社会、企业需求的就业创业目标。

3 创新程度和理论意义

3.1 拓展了人才培养目标概念的外延

根据社会、企业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目标与以满足和谐社会发展需求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以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六个学会”目标,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中,内化于八个素质培养模块的概念外延中,外倾于活动导向和实践育人的载体和平台中,拓展了人才培养目标概念的外延。

3.2 模K培养、双线培养、分级递进、分层实施的体系设计

模块培养使学生明确素质分类以及在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明确的模块内涵与培养任务,使学生明确发展目标。各模块设置了教育者主导作用的活动导向与学生主体主动参与的实践育人双线,贯穿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实现了理、实一体,相互促进的目的。根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将培养任务科学分解,分学期、学年设计教育内容和相应培养载体,实现了学生身心发育与培养教育的一致性。学生素质千差万别,根据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原则,将所有培养目标细化为多个级差,充分照顾大多数、虑及极少数,让每个不同类差的学生经过努力均能实现目标,实现了分层激励、充分发展的目的。

4 结语

科学的考评机制既是对培养效果的检验,又是对培养行为的导向,考评体系设计既体现了全员、全面、全程,又通过学生选择培养类型、活动载体体现了学生自主选择、实现个性发展的愿望,坚持以学生为本,处处体现人文关怀。通过简便易行的评价系统,充分实现了培养理念、教育思路、实施载体、考核机制的统一,该文所确立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思路、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衔接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广东省广州市第七中学)

摘 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高校自主招生是中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重要补充,经过十余年的改革探索,试点高校自主招生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在新形势下研究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衔接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破解高中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为高校自主招生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校自主招生;衔接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高校自主招生是高校招生多元录取的重要方式之一,自2003年该项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产生了新的影响。那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之间究竟存在哪些内在的关联性?二者在新形势下有无不适应的地方?回答这些问题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此项调点是针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目标相互适应的课程观、人才观、发展观、考试观等多项内容进行的问卷设计,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问题的建议,为积极引导高中教育培养出大量高校自主招生所需要的人才提供参考。

一、样本介绍

本次调研对象分为两部分:一是对2016年的高三在校学生做了问卷与访谈,回收有效问卷共计415份;二是对普通高中的学校领导、任科教师、职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40份。

二、分析维度与数据统计

问卷以高校自主招生考题与高中课程的相关度、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考查维度、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联度、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择度作为重点。

1.高校自主招生考题与高中课程的相关度

高中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直接影响高校自主招生面试和笔试的效果。详见表1、表2、表3、表4、表5。

从表1可知,约半数学生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试题与初高中所学内容的相关度适中,说明目前的中学所学内容给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打下了一定基础,但也有近四成受访学生认为试题内容与所学内容相关度不大,说明中学所学内容与自主招生试题存在脱节现象。

表2表明,超过四成的学生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范围太广,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难度太大,这也许跟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目的有关,这一结果也显示了目前中学所学内容与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内容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

表3说明,一半的学生呈现出对高校自主招生试题不适应状况。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能完全适应高校自主招生试题。这表明,在同一群体中,学生对高校自主招生适应度差异很大。

从表4可知,对于学生对试题不适应的原因,学生大多认为有在校的学习过于重视高考考试科目、课程设置面太窄、缺少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这对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表5说明,如何应对高校自主招生,学生认为,在中小学阶段的成长主要靠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与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有一致性。同时,此表也说明课外的网络学习培训和学校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对应对高校自主招生有较大帮助。

2.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考查维度

在自主招生的考查中,对学生考查的重点、知识和个人能力方面有什么特点?这凸显了相应的人才观。详见表6和表7。

从表6可知,学生集中选择“综合素质”“阅历”,说明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仅凭学生在校的学习内容去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是远远不够的。

表7显示,从考查学生能力的维度上看,集中分布在逻辑分析能力、临场应变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口才与表达能力,说明高校自主招生非常强调对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阐释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3.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联度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也为高校自主招生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体现了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基本诉求。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和影响,表8、表9、表10给出了相关的信息。

表8说明,大多数学生和教育教学工作者认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高校自主招生有价值,但参考意义有限。说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表9得知,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衔接不适应性的原因调查中,学生选择“考试内容不适应”“素质教育评价为考试服务”“高中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占高校自主招生比重和分值不大”相对较多,说明学生对中学教学科目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对综合素质教育的功能的完善寄予了厚望。教育教学工作者选择“高中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占高校自主招生比重和分值不大”“评价标准不统一”相对较多,这更多地显示出教育教学工作者与学生群体所处立场的差异。

表10显示,对于高校自主招生将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影响,学生的选择相对均匀,而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选择却集中在“加强对评价标准的统一,建立更科学的评价制度”“加强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开展”,这反映出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诚信的监督机制和惩戒体系,各类学校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自主性较小,也缺少社会实践的实质内容。这一结果表达了人们希望通过高校自主招生,成为撬动高中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的杠杆。

4.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择度

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择度,反映了学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认同程度,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考试观,见表11。

表11显示,很多学生没有做好是否参加自主招生的相应心理准备。毕竟,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对大多数考生来讲无疑是一道很高的门槛。

三、结论

从“高校自主招生考题与高中课程的相关度”上看,招生试题与高中课程基本成正相关,但也呈现一定的脱节现象。这说明,高中阶段课程的设置,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性选择,同时,高中学生在如何应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途径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从“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考查维度”来看,高校自主招生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阅历等方面的要求加大,ρ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临场应变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口才与表达能力要求提高,注重考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对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方向。

从“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联度”来看,除了“学业水平”外,其他绝大部分内容都带有主观性和可人为操作性,很难有统一的客观标准,目前尚缺乏诚信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些都影响它在高校自主招生录取中不能起决定性作用。如果高校自主招生要加强与“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的实质挂钩,加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自主招生的比重,那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应亟待完善和解决评价标准的统一和评价的诚信与监督机制。

从“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择度”来看,高校自主招生给学生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给高校多了一项选拔人才的条件,给高中多了一个推进素质教育的理由,由此证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可持续性和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