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28 03:16: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教师素质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基于倾听教育的教师素质教育论文

1教师应善于运用浓厚语文味语言进行教学

1.1以语文味语言做引导,让学生在倾听中感知课本

以浓厚的语文味引导孩子倾听,就要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的味道,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进而良好的语文语感。例如,《燕子》一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飞翔的情景,是一幅迷人的“燕子闹春”图,文字优美,字里行间充满着生活的诗情画意。当教师教学《燕子》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富有语文味的提问,将学生的耳朵调动起来,可以向学生提问:“请大家对照课文里的插图,想象一下,并,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远远地望去,像不像五线谱?”,进而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去体会《燕子》一文美的语言和美的意境,更好地感知课本。

1.2通过故事性的语言,促进在学生倾听中体验教材

对教材的阅读,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性格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了解,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如果能运用语文味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就能引导学生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情感体验,将有助于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在教学《金子》时,当学生通读全文后,了解到淘金的彼得没有发现金子后,决定留下来种花,经过努力,彼得终获成功,找到“真金”。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一定满足,对文章大体内容有了基本了解。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提问“大家谈谈彼得从淘金到最终通过种花,最终获得成功,在取得成功的时候,此时此刻彼得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他会怎样设计今后的生活呢?”,开展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在倾听同学的发言中,与文本“对话”,使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更好地体验教材。

2教师应善于营造浓重倾听氛围的课堂环境

2.1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倾听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主战场。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课堂倾听氛围营造上“作文章”。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不失时机地创设倾听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倾听。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好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通过设计思路既精辟简洁,又新颖有趣的教案,诸如引入课堂讨论、课堂问答比赛等方式,引导着时刻都会脱缰而去的“小野马们”跟随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而动,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上面,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较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适当运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提高注意力。例如,针对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学生要多鼓励,可以说“你真是一名专心听讲的好孩子!”等,来表扬课堂中倾听表现特别突出或者明显的学生,并通过评选“倾听小标兵”,发放小红花等方式,使学生能品尝到“认真倾听”后所取得的快乐,营造浓重的倾听氛围。

2.2教师应善于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倾听

浓厚的课堂倾听氛围,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通过适当的方法指导,可以成为学生有效倾听的“催化剂”。例如,针对课堂讨论、问题回答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复述、补充、评价,这对提高学生倾听质量不失为一剂“良方”,进行诸如:“谁愿意当一次评委,评一评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你同意这位同学的见解吗?还有不同的看法吗?”等等的课堂指导性提问,指导学生在倾听同学发言时,自觉地去思考。

3教师应善于使用倾听艺术进行语文教学

3.1教师在倾听中应善于运用肢体语言

据人际交际学家统计,在人际之间的沟通交流中,以肢体语言为主的非语言沟通方式占据了70%的份量。因此,教师在倾听学生回答、提出问题时要通过运用肢体语言来充分表达专心听。通过点头、目光注视、面部表情及前倾姿势等体态语言,让学生知道老师对学生的话感兴趣,向学生“传递”我正在倾听的信息,目光应凝视对方,以亲切、柔和、自然为主,让学生感到关心和体贴,产生巨大的暖流效应,表情不能过于严肃或随便,让学生感到鼓励,接受良性的暗示。其中,教师在倾听中,更不能有心不在焉的表现。

3.2教师在倾听中应善于艺术性的回应

倾听,不是单向地听对方独白,而是一种双向交流过程,成功的交流赖于双方积极的参与。因此,在倾听教育中,在课堂师生交流中,教师应培养自身的艺术性的回应素养,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是要艺术性应答,通过对学生所述进行重复和解释,以示理解,并借此引导其他学生进行理解;二是要通过用“什么”、“为什么”、“如何”等开放性提问,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并借此引导其他学生倾听发言学生的表达,达到良好的教学互动效果。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基于教师工作的素质教育论文

一、锻造精神特质,树立良师形象

现在技工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特定的环境中,心理素质与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差,怕出错了在同学面前没面子,并且也缺乏必要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在日常的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通过自身来改变学生心理素质情况。因此,在平时上课中,物理教师要能够让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过程当中来,鼓励学生敢于在全体学生面前回答教师提问,敢于在全体学生面前做演算题等,在学生回答问题出错之时,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耐心讲解。在引导学生的过程当中,还要注意列举在物理学史上出现的有错必改的例子,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任何人都可能出错,只要知错就改,并善于积极改正。在学生取得学习上的进步之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不断完善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形象,不管是在班主任工作当中,还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都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学习和人生观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不断让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二、寻求自我超越,做好物理教学工作

物理教学工作中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吸纳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善于不断创新教学思路与教学理念。物理教学本身是实验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学生通过做物理实验,来获取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然后才能更深层次去理解物理的相关概念与规律。在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要采取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让学生去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整个过程,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还要积极去鼓励学生对实验的条件进行改变,然后再看实验的结果,这本身就是对实验教学的创新。物理学需要去解决一些题目,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学生去端正解题的动机。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物理就是去不断的解题,题做得越多,物理成绩就会提高,这根本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物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做题的真正目的:第一,检查自身对物理概念与相关规律的理解程度如何,能否去运用这些概念与规律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第二,让学生明白解题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与推理能力等。让学生明白这两点,需要教师在工作当中悉心去指导每一位学生,虽然面对的学生比较多,工作的强度与频度也比较大,但是为了学生能够在物理学习方面树立正确的方向,需要教师不断的付出,无论是从体力还是从脑力上,敢于超越自我,让物理教学工作做到实处。第三,凝聚互助力量,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物理教学工作与班主任工作做的好与坏,能够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才是成功的,教师要想办法,将学生团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积极上进的班集体。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在提问学生过程中,不能够对以成绩的好坏,来对学生区别对待,要让学生感觉到一种公平的理念存在。在班级学生安排座位之时,教师要将学习等方面能够互补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让学生感觉到来自班级关怀的一种温暖。在参加学校或者是市区教育局组织的相关活动之时,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积极鼓励那些具有专长的学生去展现自己,鼓励个性发展,其余的学生作为观众为其呐喊助威,带动全班学生,将互助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来促进班级与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整个班集体进步了,教师对学生的整体管理水平也就自然提升了。

三、结语

总之,素质教育要求无论是日常的教学工作还是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都需要不断创新。作为一名从事物理教学、物理试验室管理和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教师,更应该积极树立良师形象,并注意不断改进物理教学工作,提升班级整体管理水平,为中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推动素质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中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教育论文

1提高中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

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具备较高素质的老师才能从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受“快乐”学习,而不是一味填鸭式学习。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陈旧观念,积极思考如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体育教师应该重视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在进行动作讲解时如何能够做到准确示范和讲解会让学生更快领悟动作要领,同时教师身体力行地融入课堂也会让学生增进与体育教师的情感交流。此外,体育教师还应该在备课方面,仪表方面,语言表达方面认真思考并提高,从各个方面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真正为学生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

2加强中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

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充分以学生“以学为主”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不管,相反教师更要动脑花费心思去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素质,从而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2.1思想品德素质

教育一个人具备什么样的思想品德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决定着人的行为。通常的体育课程注重的是如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应该把体育和德育两门学科结合起来。教师可以设计多种体育情景活动,将需要讲授的体育内容融入情境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优秀品质。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心并有耐心,让学生有亲近感,同时对学生多加鼓励,肯定他们的进步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2.2身体素质教育

身体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开设体育课的最初目的也是要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健身的意识,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以加分奖励,也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体育活动,可以开展各类比赛,例如各种球类比赛、马拉松长跑等等,并设立一些奖项,让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乐趣,并能在乐趣当中同时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2.3心理素质教育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不仅在学校表现优秀,而且收益终身。体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案例,让学生能够从真实的生活例子中感受到运动员刻苦锻炼、坚韧不拔的毅力。教师选取恰当的事例可以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并对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产生积极正面的认识。体育教师在组织课堂体育活动和平时的活动当中要注意给学生打造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的平台,树立友谊第一的思想信念,重视集体利益,培养自身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的意志品质。学生通过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会形成自我的感受,对于平时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都能够正确认识并且采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2.4其他方面质教育

学生素质教育包含的方面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思想、身体、心理素质之外,作为体育教师还应该注重其他品质的培养。比如在课堂上要适度渗透有关体育基础知识和理论常识,另外国家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也要向学生予以介绍,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在进行体育器材的搬运以及使用过程中,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及动手操作能力。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肢体活动教学的时候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协调能力,让学生通过体育课堂的学习和锻炼提高自身在生活当中的思维能力,懂得思考,从而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

3.总结

总的来说,在中职体育课程加强素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起到身正示范的作用。其次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经验的积累。在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社会飞速发展,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社会需求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出较高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人才不仅在生活中充满活力,而且在各种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共同健康发展,同时结合各个中职院校具体实际情况,探索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新型素质教育模式。这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

作者:刘汉勋单位: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英语教师文化素质教育论文

一.培养英语教师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1. 新课标指出:英语课应该更多的关注重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逐渐提高判断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跨文化理解和交际的能力,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面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无疑,学识渊博的教师最易赢得学生爱戴和信赖,为达到这一目标,老师就应该努力提高文化素养。

2. 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课堂,关键在老师,英语老师应该全面发展,思想宽阔,知识丰富,有组织实践能力,能运用好的教育方法施教,有从事教学科研能力,能不断产生优良的教育效果。只有高素质的英语老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故而老师素质教育的提高尤为重要。

3.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精通英语教学的专业队伍,以加速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因此,英语老师对实现上述目标责无旁贷,转变英语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势在必行。

二.培养英语教师文化素质的重要方法

1. 转化教育理念,要“以学生为本”

知识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不要再向以往那样用固定的知识框架去圈住学生。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和技能,主动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英语学习计划,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师生们应重视起课堂教学,只有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充分的活跃起来,才可以利于师生们共同成长。现在新课程就是要求老师们转变教育理念,从“以知识为本”转变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英语课程的重新认识与定位。英语老师们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信心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帮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给他们注入新的学习理念,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成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本人,让学生自觉的承担起学习的任务,努力做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育思想强调注重学生自身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2.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

老师们自身的文化知识丰富程度大小决定了他们能否与学生们进行一段有效的谈话。教师们丰富的文化知识既能够扩大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一般的来说,老师们对问候、道歉、邀请、致歉等交际方面的文化比较熟悉,而对宗教,经济、政治、社会等知识类的文化了解的就比较少了。在新课标中,教学上对学生们的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比较高的目的要求,倘若老师们对该方面的相关知识文化了解的不够多,就容易在教学中出现难于应付的局面。新课程中也提出了一个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英语老师们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老师们可以根据教材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扩展自己的英语文化知识。教师们也应该与时俱进,从权威的教导者向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鼓励着,合作者进行转化。若是合作者的话,那就要求老师们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较高水平的个人素质,具备丰富的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此外,也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及良好的耐心。新课程的英语课本里面的内容,可以说是很具有时代感,真实性以及思想性,包罗万象。新时期的老师应该自觉的加强自身的中外文化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把学生带上高效的英语学习轨道。

3.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

当今时代,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是合理有效的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努力开发教学资源,增多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渠道。不断的扩展学生们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文化素养。老师们在教学中,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形式,具有画面感,真实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使英语教学变得更生动更形象,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老师们还可以使用计算机教学软件,音响及网络资源等,不断的摸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们了解英语文化背景,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努力挖掘提高学生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平日里就应该不断的培养自身的语言学习兴趣,要养成时时刻刻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要学会善于利用各种渠道,途径来获得知识,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都可以帮助扩大老师们的视野。

三.总结

总的来说,英语老师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素质都是有英语这门学科所特有的性质所决定的,影响学习英语的主要因素决定了它的特性。故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是当前新时期老师们提高完善自我的必经之路。英语素质教育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就目前来说,需要解决好很多的问题才能够实现该工程。与此同时,就整个英语素质教育来说,英语老师们文化素质的好坏是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新时期的英语教师们素质应该是多方面的,不能够只拘泥在某一个方面。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调动起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掌握外语的迫切性,要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应该自始至终让学生来掌握主动的权力,老师只是充当“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咨询者”、“顾问”等角色。老师们应该最大限的让学生参与进去,使学生的主体性被体现出来,从而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逐渐把学习当成乐事了。老师们的素质整体上是与学生们的素质以及教学的质量密切相关的。在新的时期里,老师们更应该持续不断的接纳吸收新的知识,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样才能够赶上新课标的步伐,才能够适应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以新时期的英语老师们应该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以此来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从而来实现真正的英语素质教育。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体育教师的素质教育论文

21世纪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新时代的特征,体育教师应通过继续教育增强以下素质。

一、增强民主意识

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中,“师道尊严”是一个不能触犯的禁区,它倡导的是一种“惟师”教育。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教”的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现在我们虽提倡“尊师爱生”“因材施教”,但还是把“尊师”摆在首位,将教育对象看成是可以任意揉搓的材料。我们提倡民主意识,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种反动。首先,平等是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人格意义上的平等,被教育者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其次,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创设宽松的体育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在体育课中心情舒畅,没有压抑,无拘无束,快活地进行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体育课成为一种快乐体育。再次,我们所说的公正,是说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做到“有教无类”,别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二、增强法律意识

有些学校让体育教师充当维护纪律的“执法者”,凡是违纪的学生都由体育教师来处理。听说过一件事:一名学生在校违反了纪律,被叫到体育组,一名年轻体育教师问他“:这是什么地方?”学生回答:“体育组。”教师说:“不对,是宪兵队。”还踢了学生一脚。类似这样体罚、打骂等违法现象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偏远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要求每个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首先教师必须熟知并遵守与教育、教师、中小学生有关的法律,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遵纪守法,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才能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习惯,才能使学生长大后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三、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

竞争并不排斥合作,而且要求合作,体育教师在竞争中必须合作,因为培养新一代不可能是某一个学科、某一位教师的责任,只靠一位教师也绝对培养不出合格的新一代。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所以要求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只有进行充分合作,才能做到扬长避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

四、增强自我意识

体育教师应正确地认识现实中的“我”、回忆中的“我”、理想中的“我”和反射中的“我”。通过这样不断地总结、回忆和反思以及经常进行教学后的反馈,教师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人生航线,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充实自我,给自己提出新目标,构建自己的能力体系,以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要求。选择最佳的教育途径,运用精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增强利用网络技术的素质

随着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有些条件好的中小学已经给体育组配备了电脑,但大部分是在打游戏。青年体育教师在利用网络技术时,至少要具备两种能力,即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的能力和预防与控制网络技术的负面效应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了解网络知识,掌握技能,以适应今后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网络技术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问题,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例如如何处理无穷无尽的信息和网上文化垃圾。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能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网络技术,并掌握教育干预方法和手段。

六、增强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素质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一度只是一个理想要求,教育科研的任务大都落在高校及体育科研专门机构人员的身上。然而,由于搞科学研究的人员不参与基础教育,很少到基层(中小学)了解实际情况,所以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要么研究出来的理论脱离实际,成为空洞无用的理论;要么这些理论不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理解和接受,更谈不上应用于实践。对农村中小学来说,尤为如此。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前提下,努力学习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体育科学研究。为适应各地区体育教育的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针对本地区体育教育的问题,进行切合实际的体育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总之,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体育教师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同时,增强与新时代相符的素质,从而形成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完备的素质结构以胜任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工作。

作者:王兵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刘陈初级中学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教师队伍建设下的素质教育论文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素质教育的传达者。要将素质教育全面落实,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陶西平曾经说过“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高素质的教师所实施的教育。”因此,只有教师素质高了,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行为举止,真正理解高素质的含义,通过对教师人格学识的肯定,使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流失。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似乎任何动机都与金钱挂钩。令人遗憾的是,教育也抵抗不住金钱的诱惑。在各种升学考试的压力下,优秀教师被高薪聘请到少数几个重点学校中从教,这些所谓的重点学校只不过是拥有优秀的教师及生源,师生为了高分这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因此在学习氛围上形成了良性循环。不论是刚毕业的优秀教师还是有多年教育经验的老教师,这些业务素质相对较高的教育人才,从四面八方流入各个重点学校,直接导致原有学校的师资队伍缺少带头人。

(二)人才分布不均。农村教师资源分配不公。环境相对优越的地区由于国家政策吸引大量教师,教师人满为患。环境相对艰苦的地区及时国家政策扶持也很难有教师来教学,学校教师主要以当地人为主,教师素质不高,眼界不宽阔,无法指导当地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教师稀缺,基本的教学任务都难以保证。教学任务重,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是基本前提,如果连教学任务都难以完成,就不用提素质教育的实施了。

(三)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教师素质偏低是广域性的问题,不是农村或偏远地区的个别问题。对于农村或偏远地区,业务素质不足是教师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城市中的教育工作者,素质低主要体现在道德素质低这一层面。对于幼儿教师,道德沦丧体现在为幼儿园孩子集体吃药等事件中。打骂孩子已经不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用幼儿园的孩子当药物的实验品是任何人都不能容忍的。对于小学初中教师体现在歧视潜能生的问题,好学生总是被宠的对象,成绩较差的学生总是不能再班级立足。这样歧视单一在学习上落后的学生,还有什么素质教育可言呢?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存在的问题是工作不负责,将学习的任务推向家长和学生自己。

三、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较高的政治素质能够保证我国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不外流到国外。众所周知,每年中国培养出的高才生毕业或在校期间都选择了出国深造,而出国深造的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回国,得到发达国家的绿卡成了每个学子的追求。应从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入手,将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民心。像建国初期一样,将学有所成的海外学子引进国内,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爱岗敬业、爱国奉献的精神贯彻于心。较高政治觉悟的教师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爱国敬业榜样。一个民族的人民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热爱是不会被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个人尊敬的。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民族必然会得到全世界的尊重,必然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作为人民教师的基本素质,不论是新教师还是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老教师都应该及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参加学校或全国召开的教育会议、观看高级特级教师的优秀课堂、订阅教育教学期刊杂志,都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必须熟练掌握课堂教学及管理方法,及时将国外及国内优秀期刊杂志中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实践。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小组内交流。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是培养学生的优秀人格。近年来,马加爵类事件接连发生,用有毒化学试剂毒死室友已经不是假新闻。面对学生的道德沦丧,我们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绝对不能忽视道德素质在教师培训中的地位。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避免在学生面前发生争执,将自身道德素质提高,首先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其次引导学生建立高尚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总之,素质教育就是全面的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素质的高低。只有不畏艰难地全面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才能保证学生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发斌单位:湖南省龙山县教育局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教师的语文素质与素质教育论文

提高教师素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备课、授课、批改、辅导、考试、知识的有序传授、能力的逐步培养,思维深度的发掘,个性发展方向的指引,这些目标的实现均是以语文能力为前提,其目标实现也均是以教材的透析为中介,但其实现的可能性或者说其实现程度则全面依赖教师的个体素质。教育的主体客体在共同尊重素质的过程中,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素质将是教育过程中质量方面的决定因素。其次,“善教者,学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愚教者,学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教者有术,学者得法,教学双项的相得益彰,才构成有成效的教育。达•芬奇从师的经历便是这一点的有力说明,而佛罗基奥则是高素质教师的典范。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素质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首要条件。

一、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时间的不可复制决定了教育的不可复制。因而作为教师,应以高度负责精神,给予教育对象全面而充分的关注,诸如思想的成长、思维的开拓、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思维方式的习惯性选择和突破性建设等等。应该说教师具有爱岗敬业精神是对教育客体、对国家、对民族的负责行为,应是首要具备的素质。

二、具有认知能力

语文能力强调的是对社会生活的剖析,对人们的道德情操、价值标准的建设。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语文教师就需要认知社会现象,掌握正确的观念,确定符合时代社会需要的价值标准,尊重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个性光辉。

三、具有及时更新知识、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要想使语文真正服务于当代、未来,面对当今社会的瞬息万变的风貌,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不至于抱残守缺。

四、不仅有组织教学的能力,更强调综合能力

教育客体的特点决定了教育所具有的细密、繁复、多变的特点,教师的综合能力是避免同化教育不利之处的先决条件,其表现主要为教师从教中的方法性选择。只有教师具有综合的协调能力才会使教育目标得到有效落实。综上所述,大力提高教师的语文素质和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的优劣。

作者:安凤霞单位:吉林省长白山管委会第二高级中学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教师有效素质教育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日趋进步,教育本身也发展着深刻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中共中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决定》《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发,对教育目标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出台,使教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将课程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用教学实践去验证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这些问题都是现代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重要的素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课程开发意识。随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课程开发能力已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实现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到课程研制者的角色转变,提高其课程开发能力和相关技术,才能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科研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

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育科研能力是基础教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现

代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要成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为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能力,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迫切地呼吁着教师的创新智慧。所以,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教育对象是人,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

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教育是不仅涉及学校,同时还涉及到家庭及社会,所以教师还应具备有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形成教育全面进行有效地工作。

4、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信息科

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势在必行。21世纪,“文盲的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不会使用计算机等先进工具或不会检索、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人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新文盲特征。”(〈中国教育报〉1996、1、24)科技的现代信息技术已走入校园为现代教育服务,结合教师必须迅速适应科学发展的形势,学习、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5、学习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

身的学习者。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如何引导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主动迎接教育改革的挑战,建立有效的、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师资培训成为学校永恒的话题。走向校本的教师培训应运而生。我校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中作了以下尝试: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我校十分重视引导教师加强学习,

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每学期,我校

定期邀请西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市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专家和领导为教师们做专题讲座2—3次,向教师宣传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改革政策法规,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教育改革的动态;每学期列出必读书目,要求教师每月写读书笔记4000字。各种学习活动开展,教师们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趋势及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的教学研究、科研能力的培训。

2、1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每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计划、有主持人、有中心发言人、有研究内容或主题,教师有书面发言材料。除此以外,我校打破了以本学科、本年级教师为主的教学研究,实行同学科跨年级、跨学科跨年级的主题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如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召开经验交流、进行案例学习研究等,形成教师合作互动、经验分享的格局。同时,我校每期开展“三课”达标、优质课竞赛、教研组活动竞赛等活动,为教师创设了展示集体智慧和个人教学风采的舞台。

2、2课题带动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我校把课题研究作为培训的基点,教科室定期组织教研组或课题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注重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鼓励教师将研究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如我校以三年级为实验点,组织三年级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与实践》的研究,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借鉴其他地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作法,邀请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课程专家到校指导、教师们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写出了精彩的教学案例和研究心得。教师们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从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3、组建教师学习、成长团体

学校以市、区、校级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发

展潜力的青年教师,组成学习型教师组织。教师组织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即市级骨干教师在五年之内成为市内名师或国家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在三至五年内成为市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在二三年内成为区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在二年之内成为校级骨干教师,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在管理方式上实行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潜力,从而创建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

4、开展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

校本教师培训改变了教师培训就是对学科专业知识补课的观念和做法,学校及教师本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独创地位和作用被发现和受到重视。

我校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使教师在学习中转变观念,在实践中摸索规律,在研究中自我成长。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语文教师报告素质教育论文

五年来,我一直扎扎实实勤勤恳恳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在德、能、勤、绩方面成绩显著。根据职务晋升条件,我符合申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条件。

我申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的理由是:

一、师德高尚健康,教育观念正确先进。

我有高尚、健康的师德。我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对党无限忠诚,献身教育事业。我在各方面都从严从高要求自己,品德言行堪为学生表率。热爱每个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有在艰苦平凡岗位上甘于奉献和创建不朽功业的追求和志向。我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敢于打破教育陈规,以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讲究工作中的团结协作,服从组织安排,敢挑能挑重担,完成工作成绩显著。

我有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我认为,教育必须为社会和人的发展服务,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提高国民素质服务。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是根本,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发展自我。

二、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具有科学优化的知识结构。

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应具有"专"与"博"的知识结构。从教十年,我一直在继续学习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以广博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以传神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的实践。

我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再学习。我自学语文研究生课程,经常通过报刊杂志书籍网络资源了解本学科教育教学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教育方式,广采与语文有关的知识,使自己跟上21世纪改革步伐,知识结构常新常进。平时,涉猎赞科夫的"教学的发展"、布鲁诺的"知识结构"、苏霍姆林斯基的"发展智力",研究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我在传授知识汲取知识上进取,做一个充满"文学细胞"的杂家。

1998年1月到1999年6月,我参加了由广东教科所、华南师大教科所联合开办的语文教育科学研究法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培训、英语培训,参加广东省统一考试,已过计算机初级、中级。

2001年到2002年,利用双休日参加了由广东省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办的语文课堂优化研究、中学现代阅读教学研究、汉语词义系统与中学语文教学、汉语和汉文化、中国民俗学、普通话与诵读艺术等六门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

(一)教学能力方面:

我能正确理解、运用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正确传授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讲析透彻,"双基"教学扎实。人们说:"一个好老师,应有一张巧嘴一笔好字能分析、写好文章。"本人个人素质好,普通话动听标准,字端正美观,平时博览群书,阅读面广,写作是特长,所以教学有示范性,能带出一大批语文方面冒尖的学生。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严密的螺旋上升的过程。这要求教师教学本领强,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我通晓语文教材的体系,钻研教材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思路;通读全套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编排体系,安排出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和作业系统的最佳组合方式及纵横联系。在具体操作中又采用主体式课堂教学方法,讲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样能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课,充满魅力的语言是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设计出声情并茂的课堂用语,力求使学生感到上语文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自己的电脑水平高,花时间制作优秀课件,加大课堂容量,扩展学生视野,电脑上课率97%以上。

我讲究情境教学,经常让学生走出斗室,从生活中掇取素材,多"看";借助音乐、电影、电视录像等好的媒介,营造一种美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上入迷地"听"也入心地写;我收集许多有趣味有延展性的题目,让学生投入思考,利用网络资源辅助作文教学,要求学生摘抄剪贴互评习作,每学期让学生自选题目,写出两篇研究性论文。我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进行五项任务完成达标:①语文知识的传授;②语文能力的培养;③发展学生的智力;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⑤进行道德审美教育。

总之,在工作上,我认真踏实一丝不苟,讲质量讲效率。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下班辅导(这些检查一向为优秀),每堂课都要求自己达到既定效果,学生语文能力强,所教的学生高考成绩相当优秀。组织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小组,培养学生演讲与口才、辩论能力。能正确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培养青年教师。每年承担一次校级公开课,受到好评,是优质课。

(二)教学经验丰富:

我原在中师四年,教"文选""语基"两门课程,是学校骨干教师,把关教师,备课组长,教学成绩优异,胜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循环教学,并一直担任班主任,所带班一直是校先进班集体,多次评为校标兵班。

97年调到南海一中后,我的教学态度仍保持着一贯的认真性,责任感相当强。在一中,我一直是教两个班语文,任一个班班主任。班主任方面讲究"勤",注意言传身教,"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培养学生。重班主任工作艺术,热爱关心学生,有很强的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和经验。注意因材施教,对好、中、差学生实行分层管理,分类推进,对学生实行"做人、知识"双方面教育,经常找学生个别谈心,进行良好引导,重视专题班会课教育,采用比赛、文艺活动等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纪律意识、竞赛意识、集体意识,并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发挥干部作用,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特色是实行分层励进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一帮一"活动。所教班一直是校优秀班集体,多次被评为校标兵班,有很好的学风班风,班上同学思想进步,学习勤奋,后进生转变成效好,成绩居年级前列,高考成绩好。

四、工作勤奋,工作量大,成绩优异。

1、工作量大:

1998年度至1999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二年级,共2个班,周15节课,任班主任。

1999年度至2000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一年级,共2个班,周13节课,任班主任。

2000年度至2001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二年级,共2个班,周15-21节课,任副班主任。

2001年度至2002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二年级,共2个班,周15节课以上,任副班主任。

2002年度至2003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三年级,共2个班,周22节课以上,任副班主任。

2、成绩优异:

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方面专业水平要高,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另一方面又要勤奋。我是一个严格勤快的老师。我对所教的学生一个都不放弃,耐心细心地教导他们。我所教班语文整体水平高,差生转化明显,有一大批高才生。96年度我教的两个毕业班在省中师"文选"统考中,取得平均分85分以上(百分制)的优异成绩,在省名列前茅,获得省教委的高度评价。2003年我教的南海一中两个B班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分别获得平均分521.3分和512.11分的好成绩(2003年专科大专A线为500分),我班参加考试125人,语文上重点线5人(最高分753分,年级第2名),上本科线48人,上大专线112人(总上线90%),两班语文高考成绩在年级7个B班中居第一第二,尖子生人数与几乎A班齐平,总成绩与A班原始分只相差1分左右。这种语文成绩是南海一中B班首例。学生充满了感激之情,好几个学生在南海一中网上留言"春辉老师,您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您是南海一中最勤奋的老师,您用最适合我们的方式教育我们,我们非常感谢您……"

担任10年班主任,所带的班均是校先进班集体,多次被评为校标兵班。

我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性原理》获1998年南海市高中语文科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论文《谈情境教学法在作文课中的设置》被评为南海市2001年优秀教学论文三等奖,论文《写情真切活泼,状物巧妙生动》收入《小学语文评析》一书(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论文《语文单元教学方法初探》在96年湘南片语文教研会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论文《依样画葫芦》在省中师语文教研会94年会上评为三等奖,论文《中美两国阅读教学比较》收入《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中,论文《谈情境教学法在作文课中的设置》收入《21世纪中国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中。

2002年我被评为南海一中电脑积极分子,教学课件《林黛玉》《长亭送别》均获南海一中优秀教学课件三等奖,2003年我的个人网页获南海一中优秀网页评比四等奖。1998年第4届全国中学生暨海外华人作文竞赛中,我被授予优胜指导奖,指导的2名学生作文均获全国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02年南海市高中语文阅读比赛,一个获一等奖,二个获二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今后,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知识不断丰富,成为一个拥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的21世纪新型教师。在教学、班任工作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带出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兼具的高层次人才。

我认为,自己在各方面表现优异,教学效果一直好,合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资格,请领导、评委批准。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教师的道德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教师在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所传授知识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积极主动地实施素质教育,使得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和学会创造。因此,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好坏。教师的素质包括教师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等,其中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所以,教师的道德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 教师职业是由许许多多教师个体所组成的。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党和国家规定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指教师个体所具有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具体表现在教师对教育、对学生、对同事、对家长和对学问、教研的态度上。教师的道德素质与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越短,教师的道德素质就越高,反之就越低。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书面上规定的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教师道德规范、准则全部内化。例如,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95%的老师都回答自己没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体罚学生的做法是错误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具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说明这些教师并没有把道德准则完全内化。而教师所从事的却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师的道德素质势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二、教师的道德素质表现在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上 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关系。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 了自爱;如果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选择一个目标。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有怎样的氛围就能塑造怎样的学生,而氛围是由教师来带动的,不同的教师特别是不同的班主任就会形成不同的班级氛围。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而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好坏则取决于教师道德素质高低。 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始终把学生人格尊严放在第一位。在“尊师爱生”问题上,首先考虑的是“爱生”,眼中没有“好生”“差生”,课堂抽问、批改作业、工作安排等都一视同仁,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学生避免有害健康和不安全的情况。不会故意造谣和中伤学生,特别是不会拿刺耳的话语来挖苦、讽刺“差生”,即使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不会公开学生个人的隐私。总有办法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对课堂出现的混乱状态能有效的制止。愿意听取学生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关于教师教学、管理、行使职权等的意见。在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冲撞、伤害自己时,能理智的对待,冷静地分析,正确地解决,不会轻易地发大火,乱骂人。进入教室时总是衣着整洁、体态端庄、面带笑容面向所有学生。始终把自己摆在教育者的位置,做学生的好榜样。如许多特级教师在治理“乱班”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道德素质高的体现。 而一个道德素质低的教师很强调自己的尊严,在“尊师爱生”的问题上首先考虑“尊师”,要求学生无条件地遵从自己,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师生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主从关系,自己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至理名言”,作为学生必须“铭记在心”。有时会当着众多学生的面说出某学生的个人隐私,甚至取笑作乐。对“好生”百依百顺,而对“差生”任意挖苦讽刺。上课时经常没有好方法维持良好教学秩序,随意骂人,动不动气走不上课,或者随意叫学生站在讲台、门口,或者罚抄、罚写等。上课抽问、批改作业、工作安排等方面只顾“好生”,不管“差生”,对待学生因人而异。进入教室时总是怒气冲冲,面露不悦。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对立面上,甚至憎恨学生没能弥补自己的无能。如近期报刊杂志上披露的许多校园恶性事件的肇事者-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道德素质低的体现。 道德素质高的教师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课堂氛围。而道德素质低的教师很容易与全班学生持对抗情绪,或者教师被貌视,班级乱哄哄。建立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紧张的或者乱哄哄的班级氛围和课堂氛围则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 三、教师的道德素质表现在教师对待家长的态度上 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也是学生法律上的监护人。因此,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事关重大。 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会认为家长如果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学生在校表现可能会更出色。把家长视为自己的伙伴和合作对象。为维护这种健康的伙伴关系,对家庭信息保密(对家庭隐私权的尊重),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听取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经常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包括学科的学习成绩、技能和能力的发展、学习态度、品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定期向家长传达。不会利用职务关系向学生家长谋取私利。此外,还通过许多其它方式与家长沟通并争取他们的合作。 而一个道德素质低的教师,认为家长是教师对学生教育与管理权力的延伸,经常喜欢向家长告状,希望家长帮自己对付学生。对学生的批评常常转嫁到家长头上,指责家长没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不尊重学生的家庭隐私权,有意或无意向其他学生讲述某学生的不良家庭情况。有时会暗示地向家长索取某些好处,对不能满足其要求的学生有意刁难。 四、教师的道德素质表现在教师与同事的相处上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提倡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与合作。紧密团结的教师团体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 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总是能心诚地对待领导和同事,力图避免侵犯同事的尊严、影响合作的种种行为。对同事取得的成绩由衷地表示祝贺,在业务上和修养上能取长补短。对于同事

的表现和有关工作的批评在其当面而非私下进行。承认自己在教学、教研上的不足,努力客观地对待同行的评价。对自己取得一点成绩或受到一点批评都能坦然处之。能承担学校管理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与同事能和睦相处,乐意帮助同事,把同组的教师视作家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而一个道德素质低的教师总是面前一套,背后一套,领导面前一套,普通教师面前又是另一套。喜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搞得同事相互猜忌、心烦意乱。不能正确地对待同行的评价,爱听好话,烦听批评。对取得一点小成绩喜不自禁,对几句批评耿耿于怀。经常推卸教师应承担的责任,遇事总喜欢指责别人,不去反省自己。对同事取得成绩冷言冷语、不屑一顾,对同事遇到困难幸灾乐祸,麻木不仁。 道德素质高的教师能组成一个紧密的教师团体,产生高效益的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而道德素质低的教师只能组成离散的教师团体,不断地“窝里斗”内耗着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使教学质量下降,纪律涣散,教风、学风、校风变得较差。 五、教师道德素质表现在教师对待教研、教学的态度上 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不断总结和不断创新是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只有不断创新和进取的教师才能永葆青春,与学生保持较近的距离。当年龄逐渐增大时,不会被学生所讨厌,被教育所淘汰。 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奉献全部精力来提高自己的教研和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灵感,经常撰写论文总结教学经验,并在不断地撰写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善于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善于利用先进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有新鲜感。 而一个道德素质低的教师不思上进,经常在麻将桌上、扑克牌上、游戏机上消磨时光。对教研、教学不求甚解,一年复一年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不喜欢撰写论文,不愿意接受新观念、新方法,也不愿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教学,上课马马虎虎,有时噜噜苏苏,学生越听越厌烦,还老是埋怨学生不肯好好学习,埋怨学生笨。 六、结束语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它依靠着成千上万的高素质教师去实施,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高道德素质的教师,才能完成此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只有把教师的道德素质提高了,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因此,教师的道德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具备五种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具备五种意识 一、 合作意识 有人认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个体的,其结果是集体的。 这显然是错误的,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具有合作性,表现为:(1)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合作。教师所担负的教学活动,是依据教学大纲,在学校领导管理之下进行的。校长调控教师的任课情况,监督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给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假如校长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予支持,教学任务的完成就失去了可靠的保障。教师对校长安排的教学任务不予接受,教学工作也无从谈起,只有二者密切合作,建立起一种“管理”与“服从”的合作关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2)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小学与中学教师之间乃至与大学教师之间,都存在着有形与无形的合作关系,比如,小学备课教师之间只有合作,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一个较“完整”的人,也只有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才能在班集体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3)师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因素。学生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会合作的理念。199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发文化《学习——财富用藏其中》提出现代教育必须建立在四个基础之上而形成大厦,即: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为此,只有把合作的观念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才能使学校产生活力,具有凝聚力。遗憾的是,报刊上不断的登载学生杀老师,老师打学生,师生相见于公堂,老师不是学生心目中的老师,学生也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学生,师生关系十分尴尬,这就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究其原因:我们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不民主的观念,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高高,学生矮小,应蹲下来与他们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内容很多,需要教师必须具有一种谦虚合作态度。 二、权威意识 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必须具有权威,没有权威教学活动无法展开。为此,有些教师认为:要让学生听自己的就一定要让其先怕自己,要有一种威慑力。其实这种传统的权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已失去了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人格权威”。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从;起身不正,虽令不行。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热忱、诚实、公平、宽厚、遵纪的社会中的一员,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应该远离教师。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既是知识的化身,又是铸造灵魂的能手。再次,教师在学校能够处理好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把握各方面的信息,引导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三、终身教育的意识 上世纪以来全世界知识总量每七至十年翻一番。同时,“知识废旧率”也在加快。因此,一个大学毕业生在校获得知识,仅占一生所需知识的10%,90%的知识需在工作中获得。作为教师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特别是现在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教师工作受到严重的冲击,稍不注意就落在学生的后面,何谈为人师表。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源头活水从何而来?为此,现代教师必须走出一次性教育的误区,不失时机的进行二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四、责任意识 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指教师的教育责任,还包括教师的社会责任。教育责任,集中体现在学校中的学生身上,对于天真无邪的学生,教师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铸造新的灵魂,使之成为有益于社会的群体。教师对学生的负责,就是对社会、对民族、对未来的负责。现实生活中,有的教师缺乏责任感,即使是学生在教师眼前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现象,也视而不见,导致学生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能不归结为教师的责任。有这样一个例子,二学生中午在教室打架,一教师看见,视若无睹。一旁的朋友问道:你咋不去管管?那教师却说,又不是我的学生,管他呢!这种推卸责任,而导致学生恶型的继续的作法,能不说是教师的责任吗?教师的社会责任,是指教师治理周边环境所担负的责任。处在变革的社会中,学校时常受到“大众文化”的侵袭,一些不健康的活动不时给学校管理带来麻烦,影响学校的正常的教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担当起保护学生的责任。自觉抵制一切侵害学生的行为。 五、生命意识 教师工作是一种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过程。学生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人,有他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情感去教育学生。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愈深,爱之愈烈。其次对学生的关怀要落到实处,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怀、体贴与信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见面与学生打一个招呼,幽默几句话,都可以促使师生关系的转化,以此形成一种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促使教师用自己的生命去扶助一个正在成长的生命,任何辱骂和体罚学生的行为便没有存在的理由,与学生交往中的任何困惑都可以克服。有的教师埋怨,我工作的一切都为了学生,可有的学生就与我对着干。这恰恰是教师自身所表现的行为所决定,教师“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不是教育学生,而是想方对付他们,这就形成一种不愉快的师生关系,确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失败。所以,只有用生命的意识去影响学生,看待教育对象,才能促使教师迸发出对学生爱的火花,构筑一种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这样的口号不仅是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只有真正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现代的教育意识,才能更好的投入到素质教育的热潮中去。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开展教师素质评价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而深刻的教育哲学理念,一种进步的教育价值取向,它体现

了时展的特征,使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教育的基点之上,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社会工具,只承担选拔与分配人力资源,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功能。因此,素质教育观念的先行者与实践者,当推教师本身。时序即将进入崭新的21世纪,我们的教师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将担当什么角色呢?教师应发挥哪些作用呢?教师的素质又当如何评价呢?我们的实践是:

一、走出教师评价的误区

教师评价,在我国还相当薄弱,或者说尚未建立独立的评价体系,它往往以受教育者在应试过程中的表现,来衡量教师教育成果的好坏。

一个时期以来,对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也曾进行过一番轰轰烈烈的讨论,什么七种能力说(自学、设计、交际、公关、创造、经营、信息),五艺说(体育、电脑、音乐、书法、外语) ,三项五要素说(德:品质,智:知识;能力,包括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体:身心素质),又往往钻进了盲目追求表象和新奇的怪圈。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表象、轻合作”的评价往往导致教师评价误区。

例如评价教师,不从教学全过程考核,而更多地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品德评价或停留在升学率、分数至上上面,用应试教育评价机

制来评价教师素质,造成素质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以至产生“重考试、轻考查”、“重竞赛、轻研讨”现象,造成“课内抓应试,课外补素质”的被动应付局面,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之所以走进误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但也有客观的因素。从整体上说,我国中小学教师水平还不高。一是十年内乱造成了现在40-50岁年龄教师的一个断层,二是教师地位不高阻碍了一些优秀生源进入师范院校,三是由于教师奇缺,前些年教师子女顶职降低了合格教师比重,四是应试教育造成就了大批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教师,如此种种,阻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教师素质评价的原则、内涵及量表的制定

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很多。如组织学习、业余进修、定向培训等。但全方位、高效率、能动性地快速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莫过于建立教

师评价机制,促使教师通过主观努力,调动教师的“次认识能力”,使其知“不足”,明“方向”,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我们试行的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道德素质、基本技能、业务素质、科研能力、身心素质、工作量、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交往素质等八个方面分门别类,设立权重量化分,八大母项又派生出若干介于考核的子项,设置权数小分,坚持按素质标准、职责标准和效能标准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常规考核,列入教师本人年度考核档案,作为诫勉、严明级、评优之依据。

在评价教师素质时,我们遵循以下现行原则:1、方向性原则。“学高者之师,德高者之范。”可见,德、智是为师之本。然而,能力是教

师获得教学成功的条件。因此,我们坚持德、智、能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向。2、整体性原则。因为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有序的动态系统,所以我们坚持以整体性的观点来评价教师的素质。3、科学性原则。评价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所以我们科学的原理,用科学的方法制定评价标准。4、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评价要具有一定的鼓动性,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5、可行性原则。评价目标要便于操作。

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师进行素质评价:

1、在道德修养方面,我们注意评价思想政治素质,明辨是非能力、责任心、敬业精神、专业思想,道德感、自律意识,为人师表人生观

等,这是为师之本,占10%。

2、在基本技能方面,评价教师听、说、读、写及信息处理能力,这是为师之能,占10%。

3、在业务素质方面,评价教师备课、组织教学、师生合作、过程处理等,这是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占40%。

4、在科研能力方面,针对实验小学实际,评价教师独立调研、撰写论文、交流经验、实施教改等方面,占10%。

5、在身心素质方面,评价身体状态、一般心理及教学心理状态,衡量教师教学资格,占10%。

6、在工作量上,评价教学课时,学校及社会兼职,衡量教师承受能力,占8%。

7、科学文化素质,评价一般文化知识,对未来科学了解程度、知识更新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考核教师常识水平,占7%。

8、社会交往素质,评价教师素质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合格意识及竞争意识,占5% 。

三、教师素质的评价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由于素质教育本质是主体教育观的体现,因而素质教育是一项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事业。但传统陈旧的教育观阻止了教师的风

格,学生个性出的发挥,使师生的创造潜被遏制。但观念的改变并非易事,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教师仍被传统的教育观念牢牢束缚,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教师的角色也由传统意义上的“师长”成为朋友,教师学生都成了教育的主体,体现了“双体”的意识,师生注重交流,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协作的过程。只有师生协调,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

通过教师素质评价,使教师们明确了奋斗目标。教师们深感到要成为一名合格,成功的教育者,其本身应不断充实、丰富、完善知识积

累,提高自身素质,将自己看成一个学习者。于是,他们不断努力,一些以往固步自封的教师也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学校把评价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指标,从而解除了教师的顾虑:抓了素质,丢了分数,到评优、晋级时不就吃亏了吗?使教师们对素质教

育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实施素质教育的脚步也就更加稳健。教师们除了承担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等职责外,还能大胆的投入教改,做教改实践活动的倡导者。他们敢于摒弃应试程序,提倡全面发展,更新教法,从而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学生整体。

此外,学校还创设条件,建立机制,采取优惠政策,激励教师自学提高自身的素质。学校请进杭州大学教育系、浙江教育学院、上海师范

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专家来校讲学,送教师赴北戴河、上海、杭州等地参观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在请专家指导和外出取经的同时,还充分挖掘教师的自身潜力。学校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即每周至少听课学习一次,至少摘录一条教改信息,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研论文或教学经验总结,写一册教材分析,上一堂教研课或公开课。通过这一活动,教师们的基本功,驾驭教材的能力大有长进,课堂40分钟效率逐步提高。使“轻负担,高质量”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步得到社会各界和家长的认同,为了提高教师们的文化素养,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在职进修。凡是参加大专自考者,考前脱产学习一周,除报销正常的经费以外,还允许报销报名费,考试及格者每科奖励80元,取得大专文凭后,奖励一级工资。现在全校58名教师中有38人参加高师函授或自学考试,占教师总数的65.4%,有22人已取得了大专文凭,优良的师资是学校走向辉煌的资本。目前,有全国教师一名,省优秀教师一名,获金华市优秀青年教师光荣称号3人,获金华市新苗奖1人,获兰溪市“教坛新秀”1人,获兰溪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1人,获兰溪市首届教育“金信奖”5人。校长徐锦生同志也被评为浙江省实验学校名星校长。同时,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喜报频传。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雏鹰红旗大队”、“全国学赖宁,做党的好儿女”优秀中队、“浙江省先进少年军校”、“金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先进单位”、“金华市先进单位”、“金华市文明单位”、“金华市中小学生交通法规普教活动先进集体”、“兰溪市导读先进集体”、“兰溪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等光荣称号。学校还被命名为全国尝试教学理论与实验基地,浙江省“三算”特色学校,浙江省书法研究分会书法实验基地。

通过几年实施教师素质评价的实践表明,对教师的促进很大,教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素质也得到了全面、快速的提高。一言以蔽之,实

施教师素质评价,有利于快速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开展教师素质评价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而深刻的教育哲学理念,一种进步的教育价值取向,它体现

了时展的特征,使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教育的基点之上,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社会工具,只承担选拔与分配人力资源,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功能。因此,素质教育观念的先行者与实践者,当推教师本身。时序即将进入崭新的21世纪,我们的教师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将担当什么角色呢?教师应发挥哪些作用呢?教师的素质又当如何评价呢?我们的实践是:

一、走出教师评价的误区

教师评价,在我国还相当薄弱,或者说尚未建立独立的评价体系,它往往以受教育者在应试过程中的表现,来衡量教师教育成果的好坏。

一个时期以来,对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也曾进行过一番轰轰烈烈的讨论,什么七种能力说(自学、设计、交际、公关、创造、经营、信息),五艺说(体育、电脑、音乐、书法、外语) ,三项五要素说(德:品质,智:知识;能力,包括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体:身心素质),又往往钻进了盲目追求表象和新奇的怪圈。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表象、轻合作”的评价往往导致教师评价误区。

例如评价教师,不从教学全过程考核,而更多地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品德评价或停留在升学率、分数至上上面,用应试教育评价机

制来评价教师素质,造成素质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以至产生“重考试、轻考查”、“重竞赛、轻研讨”现象,造成“课内抓应试,课外补素质”的被动应付局面,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之所以走进误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但也有客观的因素。从整体上说,我国中小学教师水平还不高。一是十年内乱造成了现在40-50岁年龄教师的一个断层,二是教师地位不高阻碍了一些优秀生源进入师范院校,三是由于教师奇缺,前些年教师子女顶职降低了合格教师比重,四是应试教育造成就了大批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教师,如此种种,阻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教师素质评价的原则、内涵及量表的制定

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很多。如组织学习、业余进修、定向培训等。但全方位、高效率、能动性地快速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莫过于建立教

师评价机制,促使教师通过主观努力,调动教师的“次认识能力”,使其知“不足”,明“方向”,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我们试行的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道德素质、基本技能、业务素质、科研能力、身心素质、工作量、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交往素质等八个方面分门别类,设立权重量化分,八大母项又派生出若干介于考核的子项,设置权数小分,坚持按素质标准、职责标准和效能标准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常规考核,列入教师本人年度考核档案,作为诫勉、严明级、评优之依据。

在评价教师素质时,我们遵循以下现行原则:1、方向性原则。“学高者之师,德高者之范。”可见,德、智是为师之本。然而,能力是教

师获得教学成功的条件。因此,我们坚持德、智、能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向。2、整体性原则。因为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有序的动态系统,所以我们坚持以整体性的观点来评价教师的素质。3、科学性原则。评价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所以我们科学的原理,用科学的方法制定评价标准。4、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评价要具有一定的鼓动性,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5、可行性原则。评价目标要便于操作。

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师进行素质评价:

1、在道德修养方面,我们注意评价思想政治素质,明辨是非能力、责任心、敬业精神、专业思想,道德感、自律意识,为人师表人生观

等,这是为师之本,占10%。

2、在基本技能方面,评价教师听、说、读、写及信息处理能力,这是为师之能,占10%。

3、在业务素质方面,评价教师备课、组织教学、师生合作、过程处理等,这是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占40%。

4、在科研能力方面,针对实验小学实际,评价教师独立调研、撰写论文、交流经验、实施教改等方面,占10%。

5、在身心素质方面,评价身体状态、一般心理及教学心理状态,衡量教师教学资格,占10%。

6、在工作量上,评价教学课时,学校及社会兼职,衡量教师承受能力,占8%。

7、科学文化素质,评价一般文化知识,对未来科学了解程度、知识更新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考核教师常识水平,占7%。

8、社会交往素质,评价教师素质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合格意识及竞争意识,占5% 。

三、教师素质的评价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由于素质教育本质是主体教育观的体现,因而素质教育是一项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事业。但传统陈旧的教育观阻止了教师的风

格,学生个性出的发挥,使师生的创造潜被遏制。但观念的改变并非易事,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教师仍被传统的教育观念牢牢束缚,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教师的角色也由传统意义上的“师长”成为朋友,教师学生都成了教育的主体,体现了“双体”的意识,师生注重交流,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协作的过程。只有师生协调,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

通过教师素质评价,使教师们明确了奋斗目标。教师们深感到要成为一名合格,成功的教育者,其本身应不断充实、丰富、完善知识积

累,提高自身素质,将自己看成一个学习者。于是,他们不断努力,一些以往固步自封的教师也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学校把评价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指标,从而解除了教师的顾虑:抓了素质,丢了分数,到评优、晋级时不就吃亏了吗?使教师们对素质教

育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实施素质教育的脚步也就更加稳健。教师们除了承担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等职责外,还能大胆的投入教改,做教改实践活动的倡导者。他们敢于摒弃应试程序,提倡全面发展,更新教法,从而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学生整体。

此外,学校还创设条件,建立机制,采取优惠政策,激励教师自学提高自身的素质。学校请进杭州大学教育系、浙江教育学院、上海师范

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专家来校讲学,送教师赴北戴河、上海、杭州等地参观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在请专家指导和外出取经的同时,还充分挖掘教师的自身潜力。学校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即每周至少听课学习一次,至少摘录一条教改信息,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研论文或教学经验总结,写一册教材分析,上一堂教研课或公开课。通过这一活动,教师们的基本功,驾驭教材的能力大有长进,课堂40分钟效率逐步提高。使“轻负担,高质量”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步得到社会各界和家长的认同,为了提高教师们的文化素养,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在职进修。凡是参加大专自考者,考前脱产学习一周,除报销正常的经费以外,还允许报销报名费,考试及格者每科奖励80元,取得大专文凭后,奖励一级工资。现在全校58名教师中有38人参加高师函授或自学考试,占教师总数的65.4%,有22人已取得了大专文凭,优良的师资是学校走向辉煌的资本。目前,有全国教师一名,省优秀教师一名,获金华市优秀青年教师光荣称号3人,获金华市新苗奖1人,获兰溪市“教坛新秀”1人,获兰溪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1人,获兰溪市首届教育“金信奖”5人。校长徐锦生同志也被评为浙江省实验学校名星校长。同时,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喜报频传。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雏鹰红旗大队”、“全国学赖宁,做党的好儿女”优秀中队、“浙江省先进少年军校”、“金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先进单位”、“金华市先进单位”、“金华市文明单位”、“金华市中小学生交通法规普教活动先进集体”、“兰溪市导读先进集体”、“兰溪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等光荣称号。学校还被命名为全国尝试教学理论与实验基地,浙江省“三算”特色学校,浙江省书法研究分会书法实验基地。

通过几年实施教师素质评价的实践表明,对教师的促进很大,教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素质也得到了全面、快速的提高。一言以蔽之,实施教师素质评价,有利于快速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试析音乐教师素质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微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音乐素质教育质量的提升,追根究底取决于音乐教师的素质,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工作。正确认识教师的素质有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当前音乐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要提升音乐素质教育质量,必须建立在正确认识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和音乐教师应具备素质的基础上,分析提高音乐教师素质的策略,彰显出教师的素质在音乐素质教育质量提升中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 教师素质 策略

素质教育是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取代违背教育规律、走向死胡同应试教育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综合国力的提高,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素质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一个从产生到不断发展的过程:自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直到2006年素质教育写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已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法律规定。2010年7月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阐述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问题。同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未来10年的战略主题。《教育规划纲要》序言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道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旨。

与此同时,教育部作出重大举措,提出把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把音乐教育摆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音乐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音乐素质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推进全面实施音乐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作,不仅仅只是理念的变革和课程的调整,还要在教学的全部要素和全部过程中抓住关键环节,使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才能有效能地提高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水平,顺利实现素质教育。包括音乐在内的所有教育关系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关系无疑居于核心地位。法国教育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指出:“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然而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高素质的教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从教师素质的维度为切入点,对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提高音乐教师素质的策略这三个方面加以研究和探讨,彰显出音乐素质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的核心是亟待提高教师的素质。

一、正确认识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己任,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是“通才”;凡是学校的一切文艺活动,都应该属于他们的工作范围。工作的性质要求他们必须能歌善舞,能拉会唱,能编创节目,能组织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工作。实际上,这种需求的标准是很高、很全面的,而能达到这样标准的教师,那一定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

素质教育对于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适应力强、热爱教育事业、有献身精神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他们要用美的音乐感染人,要用美的情操熏陶人,用美的理想激励人,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从本质上讲,音乐教育就是审美教育,所谓“寓教于乐”。欣赏音乐、观赏绘画等,不同于聆听政治或经济形势的报告会。欣赏者不是抱着去受教育的目的参加这些活动的,所以音乐的功能也首先表现在审美功能上。至于教育、认识的功能,只能在审美功能实现的前提下,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体现出来。

过去的音乐教育往往有主次颠倒之嫌,或以次为主,把音乐教育变成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认知教育,把审美教育变成了一种枯燥乏味的、被动的接受过程。没有认真研究音乐教育的特殊规律,甚至错误地把音乐与科学等同起来,这种现象在音乐教育领域中是普遍存在的。究其根源,笔者认为与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的“礼”“乐”不分、以“礼”制“乐”有着历史的联系并深受其影响。在这种礼乐制度下,“礼”是核心,“乐”是“礼”的派生物和附庸,是实现“礼”的教化功能的工具,所谓“听乐知政”等,就是过分夸大“乐”的德育、教化功能。在这种禁欲主义的理论羁绊下,学生就谈不上情感的抒发和想象力的发挥,对这种教学方法必然产生逆反心理。音乐教学应该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主体间的相互配合,发挥两者想象力、联想力的创造性活动,通过优美的音乐沟通教学双方的审美欲望、想象力、创造力;这不是理论的、逻辑的说教所能办到的事。

素质教育是通过美育来实现的。而美育并不是多学了一点唱歌、弹琴的技巧就算素质高,否则就算素质低。而是要通过美育,培养、造就一个有全面修养、有多方面才能和创造力的人。近些年来,有关部门举办的全国歌手大奖赛,对参赛歌手也进行文化、历史及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核,并成为评奖的一个重要条件,过去那种“一歌走红”的日子不复存在。这种对歌手素质进行的考查,充分说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是势在必行的。

对师范院校来说,抓素质教育更是责无旁贷。当前,相当多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性质认识不清,对教学对象、培养方向和目标不明确,缺乏对师范性特点及规律的深刻研究。没有真正认识到培养一个合格的教师比培养一个演员更难、标准更高、更全面的基本事实。把以演唱(奏)为职业的演员同以教学为职业的教师混为一谈,而且常常错误地以音乐院校的标准来衡量师范院校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制度的存在,我们还没有制定出一个成熟的、切实可行的、符合师范院校性质特点的教学体制,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师范院校与音乐院校的界限与区别,于是出现了不自觉地向音乐院校看齐的现象。因此构建成熟的、符合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性质特点的教学体制对促进音乐素质教育发展显得迫切而重要。

二、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规划纲要》第五十一条提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主导思想,音乐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应该从教师做起。素质体现在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如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崇高的思想境界、文明高雅的气质、较强的专业技能、渊博的学识、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及时发现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善于独立思考并勤于实践等。

(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教育事业是一个长期、伟大的工程,它需要代代相传。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如果不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希望只能变成泡影。

(二)要树立起爱岗敬业的精神

要通过素质教育使广大音乐教师真正树立起爱岗敬业的精神;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自卑感;认真研究师范性的特点和价值,增强信心。只有这样,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师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

(三)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

优秀的教师必须站得高看得远,要有渊博的知识,世界音乐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纷繁复杂,音乐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各异。这就要求教师的音乐修养和鉴赏功力深厚,正确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与此同时应具有合理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能力;好的教师能从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授人以渔”的能力。因此,保证音乐素质教育中的教学质量,应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四)要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由于音乐本身的特点不同于科学,所以音乐教学就要尊重受教育者(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及对作品的理解,不能一个模式、一种结论。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进行研究,因此要懂得生理学、心理学,此外还要研究学生的气质、爱好、特长,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事半功倍。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新的方法、新的问题会不断涌现出来。教师的责任感将促使他们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所以,要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全面推进音乐素质教育,音乐教师素质的转变将更为更关键的作用。

总之,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施全面音乐素质教育、提高音乐素质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提升音乐教师素质的策略

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音乐教学效果始终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师的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笔者认为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应从音乐教师全面成长发展过程的角度出发,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几个有效策略。

(一)提高音乐教师的学历层次

目前,音乐教师的学历偏低,合格教师数量不足,小学、中学、大学各个层次的学校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未能达到合格的学历。以新疆教育学院音乐教育分院为例(按照新疆教育学院的现行规定,获得硕士以上的学位才有资格担任大学音乐教师),教师共计36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仅有11人,教师学历的不合格率高达70%;现状是只有大学学历的教师正在给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上课,即本科生培训本科生,那所谓保证教学质量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要确保音乐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必须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例如,高等院校新进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对于已入职的教师,应鼓励他们继续攻读学位,取得与本职工作相称的学历层次。

(二)音乐教师专业化,调整和构建知识结构

音乐教师专业化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IC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召开的政府专门会议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提出:“应该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职业。”我国在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纵观国际、国内对教师的专业地位确立的标志性事件,音乐教师专业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的师范院校对音乐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中,必须调整、重新构建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应向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课程的设置方面应拓宽公共基础课,加强人文教育、学科前沿教育和实践教育。由此我们可以将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从学科领域上划分为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

1.一般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专业化的音乐教师,应当能够自如地应对一般性社会事务;应当能够在学科知识的交叉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知识;应在开展学科专业教育同时,给予学生更广泛的影响;要求未来的音乐教师要具有一般的、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2.学科专业知识。作为专业化的音乐教师,应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这样:“在你的学科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音乐教师应当拥有比他所要教的学科基础知识丰富、深厚得多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更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开展学科研究和创新活动。

3.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属于一般科学文化知识中的一部分,包括心理学和教育学。作为一个专业化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学科知识可以教、还要知道教师应该怎么教,学生应该怎么学,具备足够的“教”与“学”的知识,使教育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种“自主”“自觉”的行为。

(三)音乐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向一体化发展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传授新的知识,教学内容不能“数十年不变”,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这就要接受终身教育。而一位音乐教师接受教育的时间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职前阶段,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职后阶段,教师在职培训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基本上实行的是分离制,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的需求。今后,能否逐步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全部由师范院校承担,实行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呼吁对教师的继续教育立法,使教师终身受教育,以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全面推进音乐素质教育的实施。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实现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教师在音乐素质教育质量提升这一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振兴教育事业的希望在教师,我们应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尽快建起和努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人才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这是时代和教育事业的召唤。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浅析培养博学型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高师院校 文化课程 素质教育 作用

【论文摘要】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本文认为博学型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引出博学型教师的培养问题,探讨高师院校文化课程对培养博学型、复合型教师,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关于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概念是来自生理学,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某些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生理解剖特点。它们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在人的发展中起物质基础和必要的条件的作用。[1]现在通常所说的素质,是社会学、教育学中的概念,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作家素质等,这些都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

综合起来讲,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

素质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它是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型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二、博学型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自1992年实施以来,在理论上仍然存在概念模糊,比如最为关键的概念: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一般都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相对立的。其实他们并不是相对立,而是一种包容,即应试教育包含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应试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多人认为不搞应试教育,就简单理解为要取消考试,这肯定是没有弄懂素质教育的本质。

由于在概念上模糊不清,导致在实践上出现“轰轰烈烈地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抓应试教育”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学校要减轻学生负担,取消一些考试,但我们的家长却请家教,比以前更加重学生的负担。再看看在“素质教育”成长的一代,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不是在提高,而是在退步,特别在各种学习、生活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尤为明显。

笔者认为,出现上述情况,固然有着太多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因素还是我们的一线教师。广大一线教师大部分不是很理解素质教育,总是带有抵触情绪。所以在操作层面就很难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其效果更是可想而知。有一部分一线教师尽管理解素质教育,但无法实施素质教育。换句话说,没有能力来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那么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要不要是全面发展的呢?这就值得教育研究者深思。

如果把素质教育单纯理解为进行全面的教育,还是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如果是这样,其实是一种机械的全面发展。要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还要我们的一线教师全面发展,能够融会贯通。这里说的教师全面发展,并不是各领域都是精通,而是一专多才,是一种博学型人才。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有可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当前我们教师呈现专业性特点,而不是博学型特点。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从实践层面来说,远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所以,博学型教师可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出路。

三、博学型教师的培养

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要全面真正推进素质教育,还得从高师院校培养教师抓起。目前高师院校培养教师还是以专业性为主要特征,复合型、博学型不明显。笔者所在的高师院校就没有体现复合型、博学型特点,尽管学校也要求开设素质拓展选修课,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有管理层面,可能更主要的是课程的设置和内容方面。

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在培养教师专业性方面已经取得很好的成效,应继续保持并完善,但在培养教师的博学型、复合型方面应加强并突破。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师素质拓展课寻找一个突破口,即开设文化课程来强化教师的博学型、复合型。

1.文化的概念。关于文化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这样的解释可能有上百种。但大体归纳起来,文化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具体一点说,文化它涵盖了生产方式、生活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信仰等一整套观念以及由这些观念形成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等等。[2]

有更抽象的理解,文化就是一个把人变成人,化成人的动态过程。文化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显著特征。文化包含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其中精神层面是文化最核心的部分。物质层面变化最快、传播最容易;制度层面最具权威性,能左右普通人的命运;精神层面变化最慢,也是最痛苦的。文化包含传统,对于传统,我们不能割裂,而要慢慢转化,转化为适合时展的需求。

2.文化课程的涵义。根据文化的理解,文化课程就是要把文化的精华,不论是古代遗留下的优良传统,还是现当代形成的各种观念、制度、物质文化;不论是主流文化,还是次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乡土文化,以教材、文本的形式确定下来,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这种课程包含三个层次:

一是思想文化,主要是历史上名人、伟人的思想和思维,通过典籍来体现。

二是制度文化,主要是历史形成的主要传统和道德规范。

三是物质文化,主要是文化载体来体现,主要是建筑、园林、绘画、雕刻、陶瓷等文化形态。

这三个层次综合起来可以说是微型百科式,对学习者来说的确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较大的兴趣,对于学生的博学型、复合型无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3.文化课程的开发、建设及管理。当前我国课程结构和管理分为三个部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三级管理模式。现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其中一条就是缩小国家课程的比例,加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比例。文化课程的开发、建设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建设范畴,主要以地方和学校为主。

文化课程由于其内容博众型,在文化课程开发、建设上难度较大,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工程。但在文化课程开发、建设方面已有成功的范例,即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基础,以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为理念来开展文化课程的建设。比如,中央民族大学滕星教授主持的“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与初中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和“中国乡土教材收藏与研究”两个研究项目就可以借鉴。[3]高师院校文化课程同样可以以滕星教授的方式或模式来建设。一方面通过文献法,根据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原则把对学生最能产生影响共鸣的高师院校所在地方文化精华梳理出来。另一方面通过调查法,深入地方一线,收集、了解更多的地方文化精髓。比如民族风情、民族心理特征、民族生活习性、民族遗产等。在收集、了解的基础上按文化课程三层次分类整理成文本教材。

就文化课程的管理而言,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应把它作为公共必修课,而且要求达到优良以上。学校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吸收文化经典,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有条件的体验、思考文化给我们的影响。

总体而言,文化课程的开发、建设是一个较大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上只是非常简单的论述,具体操作恐怕要把它当作规划项目来做。至于文化课程对培养教师的博学型、复合型还有待于实施后来检验,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要等博学型、复合型教师出现后来验证。相信有好的效果。可以在一所高师院校搞搞试点,如果收效良好,可以全面推广,以后就形成一个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浅谈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摘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体育教师提出相应的新要求,体育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多元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心理素质,优良的身体素质等基本条件,并给以具体分析论述。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教师 素质要求

一、前言

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这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素质。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有政府的重视,社会的支持,完善的体制等良好的环境,而且还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一必要的内在条件。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实施者,其素质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

二、讨论分析

1.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向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它是人们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概括地讲,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具体地讲,它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内容和目标的系统教育。

2.目前体育教师的现状

(1)队伍稳定性较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发展,部分教师的心态处于多元,错位,不平衡的状态,尤其是体育教师。由于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不重视学校体育,不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对学校体育投入非常有限,使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致使许多体育教师感到其社会地位低微,经济待遇差,自己的劳动没有得到社会承认,这导致有的体育教师在进行着激励的思想斗争,心理矛盾,下海经商好还是继续教学好,有的体育教师就一边从事教学一边经商——则不免常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无心教学的现象;有的体育教师暗下决心,打算在合适的时候跳龙门,只是条件未成熟。这样可以说所有的师责,行规对他们就形同虑设。据有关资料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役体育教师流失最严重,而在体育学院就读的学生中,有大部分将来都不愿当体育教师,虽然近两年来,体育教师流失严重的现象已有所缓解,但队伍的不稳定,尤其是许多体育学院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应试教育影响教育观念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长期的影响,在体育教师队伍中有大部分人存在着重训练轻教学,重技术的传受轻能力培养,重尖子生而忽视普通生的思想。在教学观念上,重教轻学,重技轻思,重重复训练而轻教学效率提高,重体能训练而忽视情感陶冶与终身发展等。这些教育及教学观念,严重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

(3)教学方法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

由于一些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改革,从而对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置之度外,导致教法和手段陈旧,教学有形无神,长期停留在出大力,流大汗的重负荷高强度,低效率阶段,使许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出现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3.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包括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情感陶冶,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等。因此,体育教师将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和挑战,所以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高尚的道德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体育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做好体育工作的基础。也是体育教师无私奉献,敬岗爱业,团结协作,改革创新的原动力。

①热爱体育教师工作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是体育教师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热爱体育教育工作,必须对它要有一个正确认识,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热爱它,才能对事业深沉的爱,才能执著地去追求,还要全身心地投入。

②关心、热爱学生

体育教师要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一个没有高尚道德素质的教师,肯定是不会去关心、热爱学生,也不可能自觉地爱岗敬业的。只有关心热爱学生,教师才能尽心尽力去培养他们,使学生成为具有远大理想,思想道德高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有坚强毅力的一代新人。

(2)多元的知识结构

体育教师自身的文化水平对培养学生至关重要,而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要求教师自身也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层次。

①扎实的体育学科专业知识

体育教师必须精通所教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另外,应具备一个现代化的知识体系—具有解剖、生理、以及运动生理,运动医学、急救和应急处理、评价技术等一系列知识体系。并且对教材所涉及的问题都能举一反三,为教学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同时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及时将本专业最新的信息,知识成果介绍给学生,来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②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把体育科学知识最有效,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经验。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深入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学论等。并且深入研究和掌握教育规律,知识本身的内在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期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和教学过程最优化。

③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

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人们的素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宽厚的文化知识。当今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已不局限于书本,对于整个世界,凡是未知的东西,他们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正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作好各方面准备,以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要成为知识面宽阔的人,就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顺应素质教育的合格体育教师。

4.综合教育能力

现代学校体育的功能正向着多元的方向发展,它要求体育教师具有综合的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获得体育课的最佳教学效果,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体育教师还应具备以下能力。

(1)娴熟的教学基本技能

教学基本技能是教育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组织教学、教学语言、示范、训练、创新科研等。娴熟的教学基本技能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艺术化。

(2)创造教育环境的能力

优美、愉快、和谐的教育环境会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因此,体育教师要有善于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能力,使学生置身该教学环境并获得身心和谐发展。在优美的教学环境中,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还有利于师生相互探讨,共同探索,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充分体验课堂学习,健身练法,娱悦身心的乐趣。

(3)教育科研能力

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于课的改革,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对深化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一方面要强化科研意识,充分认识“经验型”的体育教师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需要的是“科研型”的体育教师。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在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动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善于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育经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模式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4)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劳动特点及职业要求的特殊性,使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素质。

①兴趣

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是体育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是事业能够建立和巩固的基础。体育教师具有广泛的,多方面的兴趣,能通过多途径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更好地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教学方法,达到培育人才的目的。

②情感

体育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力。一个眼神,一丝微笑都包含着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体育教师与学生熟悉、亲近、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尊重可使学生产生依赖、仰慕、共鸣,进而去追求成为体育教师所导向的人才。

③意志

具有坚强的意志是每位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心理素质。它对于一个体育教师的事业成败具有决定意义。坚强的意志表现在体育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坚定性和直觉性,百折不挠的坚持性和毅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断性和克制不良情绪的自制性等方面。

三、结论

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还担负着教书育人,严于律己,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和感召学生的责任;加强对体育教育的理解,精通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自如运用,最大限度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借鉴国内外成功教学经验,先进教学方法,并从中吸取和更新,在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不断学习其它科学知识,提高自己学科文化水平;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合,尤其是教育科学理论以及人文科学素质的提高。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浅谈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

论文关键词:教师素质 教育观念 科研创新 职业道德

论文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所培养的人的素质。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较高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素质教育是指为发展及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作为人的素质,则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形成受教育者的稳定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知识可以用言传口授的方式,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素质则不能用传递的方法去掌握。人们用言传口授的方法,给予别人的是关于素质的知识,而不是素质本身。

教师素质是指教育教学工作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它不仅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专业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对事业的热爱,还要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研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成为教育家式的教师。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因为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使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考试方法僵死,考试内容死板,使得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以分定优劣的评价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应树立符合时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提高认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的剧增,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所学的知识和传授知识的办法对他们的职业岗位赋予的要求将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为这样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还对成长中的学生基本能力发展指导有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的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

三、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具有现实性和应用性。培养一支既会教学又懂教育,既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其结果可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也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行动准则。教师队伍是一支教育科研的强大生力军,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起着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参与科研实践,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四、开拓创新能力

新的世纪惟有创新才有希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能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在教育教学中,要敢于有所突破,在理论上要敢于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异,向前发展;在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探索规律,大胆创新实践。

五、高尚的职业道德

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当是具有高尚的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学识和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着自己的思想、立场和观点。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所具有的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敬业乐教、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六、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魄健康是指人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性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项既包含脑力劳动又包含体力消耗的艰苦工作,身体健康是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其次,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听、看、写、讲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听力、视力和声音,耳聪目明以及声音洪亮是教师必备的身体素质。

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强。精神乐观向上能造成一种和谐以及生机勃勃的氛围,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积极的情绪对待生活、工作和学生,要经常表现出风趣幽默的健康情绪。宽阔的胸怀和愉快的心境,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持不懈地了解学生及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这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及教书育人所必需的。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浅谈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摘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体育教师提出相应的新要求,体育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多元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心理素质,优良的身体素质等基本条件,并给以具体分析论述。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教师 素质要求

一、前言

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这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素质。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有政府的重视,社会的支持,完善的体制等良好的环境,而且还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一必要的内在条件。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实施者,其素质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

二、讨论分析

1.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向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它是人们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概括地讲,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具体地讲,它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内容和目标的系统教育。

2.目前体育教师的现状

(1)队伍稳定性较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发展,部分教师的心态处于多元,错位,不平衡的状态,尤其是体育教师。由于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不重视学校体育,不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对学校体育投入非常有限,使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致使许多体育教师感到其社会地位低微,经济待遇差,自己的劳动没有得到社会承认,这导致有的体育教师在进行着激励的思想斗争,心理矛盾,下海经商好还是继续教学好,有的体育教师就一边从事教学一边经商——则不免常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无心教学的现象;有的体育教师暗下决心,打算在合适的时候跳龙门,只是条件未成熟。这样可以说所有的师责,行规对他们就形同虑设。据有关资料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役体育教师流失最严重,而在体育学院就读的学生中,有大部分将来都不愿当体育教师,虽然近两年来,体育教师流失严重的现象已有所缓解,但队伍的不稳定,尤其是许多体育学院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应试教育影响教育观念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长期的影响,在体育教师队伍中有大部分人存在着重训练轻教学,重技术的传受轻能力培养,重尖子生而忽视普通生的思想。在教学观念上,重教轻学,重技轻思,重重复训练而轻教学效率提高,重体能训练而忽视情感陶冶与终身发展等。这些教育及教学观念,严重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

(3)教学方法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

由于一些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改革,从而对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置之度外,导致教法和手段陈旧,教学有形无神,长期停留在出大力,流大汗的重负荷高强度,低效率阶段,使许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出现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3.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包括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情感陶冶,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等。因此,体育教师将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和挑战,所以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高尚的道德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体育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做好体育工作的基础。也是体育教师无私奉献,敬岗爱业,团结协作,改革创新的原动力。

①热爱体育教师工作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是体育教师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热爱体育教育工作,必须对它要有一个正确认识,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热爱它,才能对事业深沉的爱,才能执著地去追求,还要全身心地投入。

②关心、热爱学生

体育教师要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一个没有高尚道德素质的教师,肯定是不会去关心、热爱学生,也不可能自觉地爱岗敬业的。只有关心热爱学生,教师才能尽心尽力去培养他们,使学生成为具有远大理想,思想道德高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有坚强毅力的一代新人。

(2)多元的知识结构

体育教师自身的文化水平对培养学生至关重要,而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要求教师自身也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层次。

①扎实的体育学科专业知识

体育教师必须精通所教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另外,应具备一个现代化的知识体系—具有解剖、生理、以及运动生理,运动医学、急救和应急处理、评价技术等一系列知识体系。并且对教材所涉及的问题都能举一反三,为教学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同时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及时将本专业最新的信息,知识成果介绍给学生,来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②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把体育科学知识最有效,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经验。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深入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学论等。并且深入研究和掌握教育规律,知识本身的内在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期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和教学过程最优化。

③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

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人们的素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宽厚的文化知识。当今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已不局限于书本,对于整个世界,凡是未知的东西,他们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正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作好各方面准备,以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要成为知识面宽阔的人,就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顺应素质教育的合格体育教师。

4.综合教育能力

现代学校体育的功能正向着多元的方向发展,它要求体育教师具有综合的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获得体育课的最佳教学效果,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体育教师还应具备以下能力。

(1)娴熟的教学基本技能

教学基本技能是教育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组织教学、教学语言、示范、训练、创新科研等。娴熟的教学基本技能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艺术化。

(2)创造教育环境的能力

优美、愉快、和谐的教育环境会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因此,体育教师要有善于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能力,使学生置身该教学环境并获得身心和谐发展。在优美的教学环境中,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还有利于师生相互探讨,共同探索,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充分体验课堂学习,健身练法,娱悦身心的乐趣。

(3)教育科研能力

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于课的改革,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对深化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一方面要强化科研意识,充分认识“经验型”的体育教师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需要的是“科研型”的体育教师。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在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动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善于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育经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模式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4)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劳动特点及职业要求的特殊性,使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素质。

①兴趣

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是体育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是事业能够建立和巩固的基础。体育教师具有广泛的,多方面的兴趣,能通过多途径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更好地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教学方法,达到培育人才的目的。

②情感

体育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力。一个眼神,一丝微笑都包含着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体育教师与学生熟悉、亲近、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尊重可使学生产生依赖、仰慕、共鸣,进而去追求成为体育教师所导向的人才。

③意志

具有坚强的意志是每位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心理素质。它对于一个体育教师的事业成败具有决定意义。坚强的意志表现在体育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坚定性和直觉性,百折不挠的坚持性和毅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断性和克制不良情绪的自制性等方面。

三、结论

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还担负着教书育人,严于律己,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和感召学生的责任;加强对体育教育的理解,精通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自如运用,最大限度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借鉴国内外成功教学经验,先进教学方法,并从中吸取和更新,在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不断学习其它科学知识,提高自己学科文化水平;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合,尤其是教育科学理论以及人文科学素质的提高。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试析音乐教师素质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微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音乐素质教育质量的提升,追根究底取决于音乐教师的素质,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工作。正确认识教师的素质有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当前音乐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要提升音乐素质教育质量,必须建立在正确认识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和音乐教师应具备素质的基础上,分析提高音乐教师素质的策略,彰显出教师的素质在音乐素质教育质量提升中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 教师素质 策略

素质教育是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取代违背教育规律、走向死胡同应试教育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综合国力的提高,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素质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一个从产生到不断发展的过程:自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直到2006年素质教育写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已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法律规定。2010年7月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阐述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问题。同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未来10年的战略主题。《教育规划纲要》序言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道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旨。

与此同时,教育部作出重大举措,提出把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把音乐教育摆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音乐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音乐素质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推进全面实施音乐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作,不仅仅只是理念的变革和课程的调整,还要在教学的全部要素和全部过程中抓住关键环节,使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才能有效能地提高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水平,顺利实现素质教育。包括音乐在内的所有教育关系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关系无疑居于核心地位。法国教育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指出:“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然而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高素质的教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从教师素质的维度为切入点,对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提高音乐教师素质的策略这三个方面加以研究和探讨,彰显出音乐素质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的核心是亟待提高教师的素质。

一、正确认识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己任,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是“通才”;凡是学校的一切文艺活动,都应该属于他们的工作范围。工作的性质要求他们必须能歌善舞,能拉会唱,能编创节目,能组织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工作。实际上,这种需求的标准是很高、很全面的,而能达到这样标准的教师,那一定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

素质教育对于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适应力强、热爱教育事业、有献身精神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他们要用美的音乐感染人,要用美的情操熏陶人,用美的理想激励人,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从本质上讲,音乐教育就是审美教育,所谓“寓教于乐”。欣赏音乐、观赏绘画等,不同于聆听政治或经济形势的报告会。欣赏者不是抱着去受教育的目的参加这些活动的,所以音乐的功能也首先表现在审美功能上。至于教育、认识的功能,只能在审美功能实现的前提下,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体现出来。

过去的音乐教育往往有主次颠倒之嫌,或以次为主,把音乐教育变成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认知教育,把审美教育变成了一种枯燥乏味的、被动的接受过程。没有认真研究音乐教育的特殊规律,甚至错误地把音乐与科学等同起来,这种现象在音乐教育领域中是普遍存在的。究其根源,笔者认为与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的“礼”“乐”不分、以“礼”制“乐”有着历史的联系并深受其影响。在这种礼乐制度下,“礼”是核心,“乐”是“礼”的派生物和附庸,是实现“礼”的教化功能的工具,所谓“听乐知政”等,就是过分夸大“乐”的德育、教化功能。在这种禁欲主义的理论羁绊下,学生就谈不上情感的抒发和想象力的发挥,对这种教学方法必然产生逆反心理。音乐教学应该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主体间的相互配合,发挥两者想象力、联想力的创造性活动,通过优美的音乐沟通教学双方的审美欲望、想象力、创造力;这不是理论的、逻辑的说教所能办到的事。

素质教育是通过美育来实现的。而美育并不是多学了一点唱歌、弹琴的技巧就算素质高,否则就算素质低。而是要通过美育,培养、造就一个有全面修养、有多方面才能和创造力的人。近些年来,有关部门举办的全国歌手大奖赛,对参赛歌手也进行文化、历史及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核,并成为评奖的一个重要条件,过去那种“一歌走红”的日子不复存在。这种对歌手素质进行的考查,充分说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是势在必行的。

对师范院校来说,抓素质教育更是责无旁贷。当前,相当多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性质认识不清,对教学对象、培养方向和目标不明确,缺乏对师范性特点及规律的深刻研究。没有真正认识到培养一个合格的教师比培养一个演员更难、标准更高、更全面的基本事实。把以演唱(奏)为职业的演员同以教学为职业的教师混为一谈,而且常常错误地以音乐院校的标准来衡量师范院校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制度的存在,我们还没有制定出一个成熟的、切实可行的、符合师范院校性质特点的教学体制,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师范院校与音乐院校的界限与区别,于是出现了不自觉地向音乐院校看齐的现象。因此构建成熟的、符合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性质特点的教学体制对促进音乐素质教育发展显得迫切而重要。

二、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规划纲要》第五十一条提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主导思想,音乐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应该从教师做起。素质体现在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如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崇高的思想境界、文明高雅的气质、较强的专业技能、渊博的学识、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及时发现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善于独立思考并勤于实践等。

(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教育事业是一个长期、伟大的工程,它需要代代相传。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如果不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希望只能变成泡影。

(二)要树立起爱岗敬业的精神

要通过素质教育使广大音乐教师真正树立起爱岗敬业的精神;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自卑感;认真研究师范性的特点和价值,增强信心。只有这样,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师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

(三)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

优秀的教师必须站得高看得远,要有渊博的知识,世界音乐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纷繁复杂,音乐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各异。这就要求教师的音乐修养和鉴赏功力深厚,正确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与此同时应具有合理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能力;好的教师能从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授人以渔”的能力。因此,保证音乐素质教育中的教学质量,应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四)要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由于音乐本身的特点不同于科学,所以音乐教学就要尊重受教育者(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及对作品的理解,不能一个模式、一种结论。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进行研究,因此要懂得生理学、心理学,此外还要研究学生的气质、爱好、特长,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事半功倍。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新的方法、新的问题会不断涌现出来。教师的责任感将促使他们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所以,要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全面推进音乐素质教育,音乐教师素质的转变将更为更关键的作用。

总之,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施全面音乐素质教育、提高音乐素质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提升音乐教师素质的策略

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音乐教学效果始终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师的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笔者认为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应从音乐教师全面成长发展过程的角度出发,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几个有效策略。

(一)提高音乐教师的学历层次

目前,音乐教师的学历偏低,合格教师数量不足,小学、中学、大学各个层次的学校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未能达到合格的学历。以新疆教育学院音乐教育分院为例(按照新疆教育学院的现行规定,获得硕士以上的学位才有资格担任大学音乐教师),教师共计36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仅有11人,教师学历的不合格率高达70%;现状是只有大学学历的教师正在给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上课,即本科生培训本科生,那所谓保证教学质量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要确保音乐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必须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例如,高等院校新进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对于已入职的教师,应鼓励他们继续攻读学位,取得与本职工作相称的学历层次。

(二)音乐教师专业化,调整和构建知识结构

音乐教师专业化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IC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召开的政府专门会议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提出:“应该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职业。”我国在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纵观国际、国内对教师的专业地位确立的标志性事件,音乐教师专业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的师范院校对音乐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中,必须调整、重新构建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应向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课程的设置方面应拓宽公共基础课,加强人文教育、学科前沿教育和实践教育。由此我们可以将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从学科领域上划分为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

1.一般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专业化的音乐教师,应当能够自如地应对一般性社会事务;应当能够在学科知识的交叉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知识;应在开展学科专业教育同时,给予学生更广泛的影响;要求未来的音乐教师要具有一般的、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2.学科专业知识。作为专业化的音乐教师,应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这样:“在你的学科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音乐教师应当拥有比他所要教的学科基础知识丰富、深厚得多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更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开展学科研究和创新活动。

3.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属于一般科学文化知识中的一部分,包括心理学和教育学。作为一个专业化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学科知识可以教、还要知道教师应该怎么教,学生应该怎么学,具备足够的“教”与“学”的知识,使教育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种“自主”“自觉”的行为。

(三)音乐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向一体化发展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传授新的知识,教学内容不能“数十年不变”,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这就要接受终身教育。而一位音乐教师接受教育的时间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职前阶段,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职后阶段,教师在职培训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基本上实行的是分离制,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的需求。今后,能否逐步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全部由师范院校承担,实行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呼吁对教师的继续教育立法,使教师终身受教育,以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全面推进音乐素质教育的实施。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实现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教师在音乐素质教育质量提升这一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振兴教育事业的希望在教师,我们应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尽快建起和努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人才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这是时代和教育事业的召唤。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浅谈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

论文关键词:教师素质 教育观念 科研创新 职业道德

论文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所培养的人的素质。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较高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素质教育是指为发展及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作为人的素质,则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形成受教育者的稳定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知识可以用言传口授的方式,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素质则不能用传递的方法去掌握。人们用言传口授的方法,给予别人的是关于素质的知识,而不是素质本身。

教师素质是指教育教学工作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它不仅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专业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对事业的热爱,还要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研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成为教育家式的教师。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因为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使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考试方法僵死,考试内容死板,使得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以分定优劣的评价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应树立符合时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提高认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的剧增,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所学的知识和传授知识的办法对他们的职业岗位赋予的要求将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为这样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还对成长中的学生基本能力发展指导有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的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

三、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具有现实性和应用性。培养一支既会教学又懂教育,既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其结果可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也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行动准则。教师队伍是一支教育科研的强大生力军,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起着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参与科研实践,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四、开拓创新能力

新的世纪惟有创新才有希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能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在教育教学中,要敢于有所突破,在理论上要敢于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异,向前发展;在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探索规律,大胆创新实践。

五、高尚的职业道德

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当是具有高尚的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学识和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着自己的思想、立场和观点。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所具有的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敬业乐教、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六、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魄健康是指人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性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项既包含脑力劳动又包含体力消耗的艰苦工作,身体健康是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其次,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听、看、写、讲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听力、视力和声音,耳聪目明以及声音洪亮是教师必备的身体素质。

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强。精神乐观向上能造成一种和谐以及生机勃勃的氛围,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积极的情绪对待生活、工作和学生,要经常表现出风趣幽默的健康情绪。宽阔的胸怀和愉快的心境,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持不懈地了解学生及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这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及教书育人所必需的。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浅析培养博学型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高师院校 文化课程 素质教育 作用

【论文摘要】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本文认为博学型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引出博学型教师的培养问题,探讨高师院校文化课程对培养博学型、复合型教师,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关于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概念是来自生理学,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某些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生理解剖特点。它们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在人的发展中起物质基础和必要的条件的作用。[1]现在通常所说的素质,是社会学、教育学中的概念,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作家素质等,这些都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

综合起来讲,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

素质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它是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型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二、博学型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自1992年实施以来,在理论上仍然存在概念模糊,比如最为关键的概念: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一般都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相对立的。其实他们并不是相对立,而是一种包容,即应试教育包含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应试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多人认为不搞应试教育,就简单理解为要取消考试,这肯定是没有弄懂素质教育的本质。

由于在概念上模糊不清,导致在实践上出现“轰轰烈烈地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抓应试教育”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学校要减轻学生负担,取消一些考试,但我们的家长却请家教,比以前更加重学生的负担。再看看在“素质教育”成长的一代,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不是在提高,而是在退步,特别在各种学习、生活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尤为明显。

笔者认为,出现上述情况,固然有着太多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因素还是我们的一线教师。广大一线教师大部分不是很理解素质教育,总是带有抵触情绪。所以在操作层面就很难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其效果更是可想而知。有一部分一线教师尽管理解素质教育,但无法实施素质教育。换句话说,没有能力来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那么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要不要是全面发展的呢?这就值得教育研究者深思。

如果把素质教育单纯理解为进行全面的教育,还是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如果是这样,其实是一种机械的全面发展。要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还要我们的一线教师全面发展,能够融会贯通。这里说的教师全面发展,并不是各领域都是精通,而是一专多才,是一种博学型人才。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有可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当前我们教师呈现专业性特点,而不是博学型特点。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从实践层面来说,远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所以,博学型教师可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出路。

三、博学型教师的培养

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要全面真正推进素质教育,还得从高师院校培养教师抓起。目前高师院校培养教师还是以专业性为主要特征,复合型、博学型不明显。笔者所在的高师院校就没有体现复合型、博学型特点,尽管学校也要求开设素质拓展选修课,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有管理层面,可能更主要的是课程的设置和内容方面。

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在培养教师专业性方面已经取得很好的成效,应继续保持并完善,但在培养教师的博学型、复合型方面应加强并突破。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师素质拓展课寻找一个突破口,即开设文化课程来强化教师的博学型、复合型。

1.文化的概念。关于文化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这样的解释可能有上百种。但大体归纳起来,文化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具体一点说,文化它涵盖了生产方式、生活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信仰等一整套观念以及由这些观念形成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等等。[2]

有更抽象的理解,文化就是一个把人变成人,化成人的动态过程。文化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显著特征。文化包含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其中精神层面是文化最核心的部分。物质层面变化最快、传播最容易;制度层面最具权威性,能左右普通人的命运;精神层面变化最慢,也是最痛苦的。文化包含传统,对于传统,我们不能割裂,而要慢慢转化,转化为适合时展的需求。

2.文化课程的涵义。根据文化的理解,文化课程就是要把文化的精华,不论是古代遗留下的优良传统,还是现当代形成的各种观念、制度、物质文化;不论是主流文化,还是次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乡土文化,以教材、文本的形式确定下来,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这种课程包含三个层次:

一是思想文化,主要是历史上名人、伟人的思想和思维,通过典籍来体现。

二是制度文化,主要是历史形成的主要传统和道德规范。

三是物质文化,主要是文化载体来体现,主要是建筑、园林、绘画、雕刻、陶瓷等文化形态。

这三个层次综合起来可以说是微型百科式,对学习者来说的确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较大的兴趣,对于学生的博学型、复合型无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3.文化课程的开发、建设及管理。当前我国课程结构和管理分为三个部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三级管理模式。现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其中一条就是缩小国家课程的比例,加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比例。文化课程的开发、建设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建设范畴,主要以地方和学校为主。

文化课程由于其内容博众型,在文化课程开发、建设上难度较大,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工程。但在文化课程开发、建设方面已有成功的范例,即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基础,以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为理念来开展文化课程的建设。比如,中央民族大学滕星教授主持的“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与初中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和“中国乡土教材收藏与研究”两个研究项目就可以借鉴。[3]高师院校文化课程同样可以以滕星教授的方式或模式来建设。一方面通过文献法,根据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原则把对学生最能产生影响共鸣的高师院校所在地方文化精华梳理出来。另一方面通过调查法,深入地方一线,收集、了解更多的地方文化精髓。比如民族风情、民族心理特征、民族生活习性、民族遗产等。在收集、了解的基础上按文化课程三层次分类整理成文本教材。

就文化课程的管理而言,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应把它作为公共必修课,而且要求达到优良以上。学校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吸收文化经典,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有条件的体验、思考文化给我们的影响。

总体而言,文化课程的开发、建设是一个较大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上只是非常简单的论述,具体操作恐怕要把它当作规划项目来做。至于文化课程对培养教师的博学型、复合型还有待于实施后来检验,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要等博学型、复合型教师出现后来验证。相信有好的效果。可以在一所高师院校搞搞试点,如果收效良好,可以全面推广,以后就形成一个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教师素质教育论文:教师素质教育整改措施

发现自己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自查自纠。还需要不断的改进,要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提高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花更多的精力,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服务。

一、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出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师德师风,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即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作为教师,还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正确的教育思想,从各方面都做到典范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发现自身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对照自己。

教学中有时会说学生几句整改问题一: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不够。

整改措施:

和学生接触的机会也不多,由于我没有担任班主任。对于每个学生具体情况的解不是很深,上课时,有的学生调皮捣蛋,影响了教学正常进行,这是会说他几句,甚至让他站在一旁。也许这已经伤害了学生的身心,也会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所以,教学中要树立良好且正确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到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教师要树立时刻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面对每一个学生,并用同一个标准去对待,尊重他人格,使他身心都能健康的发展。课后,主动走进学生的世界,和他说说话,做做游戏…通过各种途径来关心、爱护、走进学生。

整改问题二: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不够透彻;

工作经验不足

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由于是刚刚担任四年级英语和科学教学工作。专业知识上也缺乏实践,对于学习的理论知识还理解的不够彻底。所以我也提出改进措施:

整改措施:

提高教育理论。不断地像其他前辈请教,1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探索新知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相互学习,2刻苦钻研。相互帮助,虚心求教,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多听课,3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多动笔,不断给自己充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积极的做好本分工作,4主动。发扬奉献精神。

整改问题三: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有时会感到厌烦,也许是每天都在做着同一件事。对于新事物的出现,只会有一时的新鲜感,时间一久,又会厌烦,做事情都抱着混的态度,不会认真的做事。因此,为自己定了一些改进方法:

整改措施:

不报应付的态度,1认真对待任何事情。脚踏实地,多花心思的去做事情。

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2做事的时候。有创意,对待问题从深层次分析,思考深刻,不把工作当作一种负担,时刻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3工作中时刻剖析自己。定期写好反思。做事情都遵守精细化原则,要做就要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不抱“混日子”想法,用“精细化”来严格要求自己。

沟通整改问题四:没有和其他任课老师密切联系。

日常事务较多,由于担任领导工作。和老师们接触的机会也不多,所以,和他联系的时间也很少,只是办公室里老师才会经常沟通。为此,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了能够多增长一点见识,也为了增进和其他任课老师的关系,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和他对联系、多沟通。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整改措施:

尽可能和其他老师成为朋友,1学会接人待物。团结友爱,虚心请教,积极进取。

对自己的要求不放松,2个人独处的时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多和老师交往,谈心。

热爱本职工作,3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遇到问题多看多想多问,像周围的老师请教,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