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8 03:38: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毕业生综合素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__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办〔20__〕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意义
(一)把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强化素质教育导向。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三)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形成素质教育实施与保障的长效机制。
(四)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面向全体师生特别是学生家长和社会进一步倡导素质教育,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全社会教育观念的更新。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有利于全面客观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
2.公平公正性原则
评价前公开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组成和有关制度;参与评价人员包括学生和教师都应坚持标准,要对评定的各个维度、要素和关键表现准确把握,重实际、重依据,全面衡量评价;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进行准确的描述,确保评定结果和学生表现相一致,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不以偏概全。
3.规范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升学乃至学生前途的工作,必须做到操作规范,要建立公示、监督、申诉等必要的制度,规范操作程序,保证评价工作公正客观有效,具有较高的信度。
4、导向性原则
以新课程改革作为评价理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把评价的过程变成学生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
由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20__年全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工作的全面指导。
学校在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负责:①确定学校具体评价方案,制定具体的评价程序;②领导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组织并监督本校评价工作,处理评价过程中的纠纷,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③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
学校评价监察小组主要负责监控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接受本校有关投诉,进行调查并予以处理。如果不能够处理,应及时上报市评价监察小组。
四、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1、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五个维度: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围绕这五个维度的关键表现和实证材料进行评价,具体分为方面、要素、关键表现三级,实证材料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详细内容可参考《__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各校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各要素、关键表现及其实证材料做适当调整,但应注意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2、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学生日常表现和关键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实证材料的提供务必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提交的实证材料,主要提供以下六项实证材料:①统一考试、考查的成绩;②关键的表现性作品、作业;③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记录和证明;④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证明;⑤关键性评语(班主任、授课老师或其他社会人士);⑥自我描述。提倡和鼓励学校提供平时积累的学生成长记录或其他材料。
3、班级评价小组负责主持本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评价时应注意对实证材料的分析与概括,避免以偏概全。如果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存在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经过更为广泛和深入地调研和讨论后做出决定。学校要特别重视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成长的激励作用。
五、评价的主体
为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各学校应该遵循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评价中要将学生自评、学
生互评(小组或全班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平时成绩与统一考查等有机结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增加专家评价。考虑到本评价对学生本人及其家长为高利害性评价,学生自评及家长评价不纳入等级计算,以评语的形式呈现。每个初中毕业班均应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建议人数为3—5人或以上。小组成员给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年,对学生应有充分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小组名单要在评价工作正式开展前一个月向被评班级所有学生公布,如果超过1/3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作为评价者,则需要作相应调换。班级评价小组由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小组成员确定后,要报区、县和市两级评价工作委员会备案。
六、评价程序与方法
(一)宣传培训。学校就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内容、标准、方法、过程、制度等内容,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学习,做好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二)资料整理。班级评价小组对毕业班学生的三年学业成绩、个人特长、获奖情况及成长记录袋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经公示、核定确认后录入电脑。
(三)多元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坚持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平时成绩与统一考查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先民主后集中的原则,坚持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1、学生自评。对自己三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描述性评语不超过200字。
2、学生互评。20__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公民道德素养”采用同学互评方法,“学习态度与能力”采用班级学生代表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它三个方面暂不采用互评方法)。互评和学生代表评价时学生按本方案的“公民道德素养评价标准及说明”和“学习态度与能力评价标准及说明”,对本班每一位同学(包括自己)进行等级评价。“公民道德素养”方面学生互评权重占50%,“学习态度与能力”方面学生代表评价权重占25%。学生代表由班委会成员和学生推荐代表共10人组成。
3、家长评价。学生家长对学生作出综述性评语,其要求与学生自评要求相同。
4、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民道德素养”方面所占权重为50%,在“学习态度与能力”方面占25%,其它方面的教师评价按本方案“评价标准及说明”执行。
5、平时成绩与统一考查相结合。其中,学习态度与能力维度中,平时成绩占50%;实践与创新维度中,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和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考查,各占50%;运动与健康维度中,学生平时体育成绩和体育表现作为实证材料,各占50%;审美与表现维度中,平时成绩与统一考查相结合,各占50%。
(四)建立档案。学校应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袋》,全面、全程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状况。学生的等级评定和综合性评语确定后,由班主任组织填写在《__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呈现表》(见操作手册)中,班主任签署意见并签名,同时将学生提交的原始资料,选择其中重要的部分(如关键考试试卷、关键表现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报告、特长证明材料、获奖证书、自我描述性评语等)整理装订成册,作为附件,一并收入学生评价档案袋,交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审查。
(五)审核认定。评价结果由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核认定。对各班级上报的评价结果材料,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其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认真的审查,对班级评定中的不同意见进行仲裁,学校评价监察小组负责对有关的投诉和举报进行调查、复议和处理。最后在《__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呈现表》上签署意见和盖章,收入学生档案袋。
(六)结果告知。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应通知学生个人及其家长,如学生及家长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学校评价监察小组应进行调研与处理。学校评价监察小组受理后,应进行调查和复议,如果发现确实有误,应及时处理并记载更改缘由,要由2 名以上领导签名负责,并及时上报市评价监察小组。同时要保存原评定记录以备审查。
(七)汇总备案。由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将本学年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汇总,填写《__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汇总表》、《__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统计表》,校长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按规定的时间,报送市教育局备案。
七、评价结果的呈现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包括两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价等级。
(一)综合性评语。综合性评语主要是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对学生三年的成长过程给予客观的评价,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综合性评语应根据学生五个评价维度的具体表现以定性描述为主。综合性评语要由班主任收集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结果,在班级评价小组其他相关人员参与下写出。
(二)评价等级。每个方面的评价结果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个等级。其中“公民道德素养”不限定等级比例,“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和“审美与表现”四个方面每所学校a等学生不得超过全体学生的40%。对学生某一维度评价为d等时应非常慎重,被评为d等的学生其材料必须提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核。
八、评价结果的使用
根据我市20__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有关文件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将评价结果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我市在以下两个方面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一)作为初中毕业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
(二)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我市在高中招生时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与学业考试成绩一同作为录取的依据,具体方式按市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进行。
九、评价工作的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3月:研制方案、成立机构、征求对方案的修改意见;
4月:宣传动员、学习培训。
(二)实施阶段
4月下旬:市教育局根据省《中考纲要》制定体育考试、理科实验操作考试、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操作)考查、艺术(音乐、美术)考查评分细则;区、县、校制定实施细则,进行试点评价。
5月上旬:评价专业人员培训(地点待定);
5月中、下旬:各项评定全面实施;
6月10日前:各校(__县由县教体局统一报送)将评价结果(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一式两份,报市教育局教研室三号办公室江一新老师处,评价结果纸质文本由校长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电子文本发至信箱,邮件标题注明__*学校初中综合素质评价。
道德与公民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香港回归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子,都是我最难忘,最让我激动的日子
2:作为一名中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我都能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课余时间外出,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及交通法规,对公共设施能够爱护,外出坐车我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或帮助他们
3:在家里,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比如洗碗筷,擦地,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脑问题等。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能够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平时不管学习多忙,只要同学求我帮忙的事,我都会答应他们
4: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参与并组织班级和学校的各种课内外活动,活动中与同学能够和睦相处,关心集体,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帮助别人,在各种劳动中积极肯干,不怕脏,不怕累。
合作与交流
1: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各科成绩还算可以,没有偏科现象,喜欢和同学讨论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强。上课能够认真听课并积极参与讨论,能够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自觉,独立地完成各科作业。
2:我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我能表达个人观点,当别人的观点不受赞同时,我都会尊重他的观点,即使不对,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会尊重和鼓励他。我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每当我有快乐的事,我都会与朋友一起分享。我的人际关系也很融洽.我热爱生活,我喜欢观察生活,为了发展我的实践能力,我会参加一些活动,不但可以认识一些朋友,还可以开拓视野。
3:我要努力找同学交流,了解同学们的所感所想,积极主动的和同学进行交流,与 大家和谐相处
学习与创新
1: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也发现自己学习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我决心:1,树立一个信心:我能我行。2,创立一种学风:认真刻苦。3,凡事从“认真”开始,认认真真地读书,认认真真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做作业。4,学业成功的过程离不开勤奋和刻苦。“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劲,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格言说的都是这个道理。5,培养一个习惯:自觉自愿学业进步,贵在自觉。我们要在老师的指引下,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3:上进心强,刻苦钻研,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于向新的高度挑战,善于把握自我发展的机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要学会有条不紊,提高工作效率,以期取得更大的成功! 其它方面
1:通过政治课的学习,我学会用正确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注
时政,通过了解和学习党的有关动态和精神,使自己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积极向组织靠拢,我知道了要正确地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去指导现实生活。
2:公民素养: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爱护环境、孝敬长辈
1、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家乡建设,并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2、对违反社会公德和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能进行劝阻和及时报答
3、遵守社会公德,注意保护环境,讲究公共卫生,不乱丢垃圾,尊重他人劳动
4、爱护公共设施。不浪费粮食、水电、不破坏公物
5、尊敬老师,正确对待师生间的不同意见,能用恰当的方式与老师交流看法
6、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7、勤劳俭朴,孝敬父母,生活上不向父母提过份的要求
审美与表现
1:有健康和审美情趣,不追求和接受低级、庸俗的东西。对艺术学习有兴趣,具有创新意识。懂得欣赏和倾听。
2:聪明活泼,顽皮好动,课堂上只要认真听课,总能很快掌握;作业整洁书写认真
3:我懂得欣赏美,认识美,发现美,表现美。热爱美的事物,也参加各种的户外运动去欣赏和体验。
4:审美与表现:能在生活中及时的发现美、对美提出自己的适当见解,并通过一定形式加以表现。对美术、音乐等有自己的喜好
5:公民素养: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爱护环境、孝敬长辈
A、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家乡建设,并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B对违反社会公德和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能进行劝阻和及时报告
C、遵守社会公德,注意保护环境,讲究公共卫生,不乱丢垃圾,尊重他人劳动
D、爱护公共设施。不浪费粮食、水电、不破坏公物
E、尊敬老师,正确对待师生间的不同意见,能用恰当的方式与老师交流看法
F、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G、勤劳俭朴,孝敬父母,生活上
运动与健康
1:我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学校、系和班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身体健康,体育合格标准达标。在心理方面,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2:对于体育有很强的热情,能够坚持每天都锻炼身体,而且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综合素质测评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内容,其测评结果是高中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市*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有关精神,*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分组成,其中测评等第项目分为道德与修养、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和操作技能五大项,学校应根据本指导方案,制定具体操作方案,于4月25日前报市教体局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普教科)。
一、指导思想
综合素质评价必须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有利于引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长期、顺利地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有效发展;有利于改进传统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1、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应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二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及其家长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其中各类获得A等级的学生名单须在校内公示,如有异议,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2、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以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分组成。
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也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综合评语应当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老师评价、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班级评定小组讨论,初三班主任撰写,学校评定领导小组审核确定。
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即:道德与修养;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书法等);运动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等);探究与实践(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操作技能(信息技术)。测评等第道德与修养分A、P等、其他四项为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不及格,总评等第最高为5A),等第由所在学校确定。
3、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和领导
(1)市教体局成立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成员由普教科、教研室、体育科、招生办、电教馆、行风办等处室负责人和各学区办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普教科。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对学校负责人和教师开展培训,及时处理群众的投诉、举报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
(2)初中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在市教体局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成立由学校校长、分管校长、有关年段组长、教研组长、教师代表组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成员以5—7人为宜,名单报市教体局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职责为负责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指导建立班级评定小组,处理评定过程中的问题;接受社会各方面的咨询、监督;处理投诉和举报,对评定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等。
(3)班级成立评定小组。初中学校各毕业班要成立由班主任任组长,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综合素质评定小组。成员在本班的授课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对学生应有充分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一般以3—5人为宜。在评定工作正式开展前将小组名单向评定班级所有学生公布。若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作评定者,则需更换。
4、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1)准备工作。一要强化宣传,创设氛围。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意义、方法、措施和内容等,通过板报、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增进教师、学生与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评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二要抓好培训,确保质量。坚持不培训不参与的原则。学校要提前做好评价的培训工作,要通过培训班、专题会议、讲座、学习讨论等多种方法,对参与评价的人员进行培训,掌握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以及评价的纪律,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评价能力,确保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各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成长记录,收集和保存好各种有关原始资料,包括在各学期的获奖证书、创新成果、获奖作品等。三要建立制度,落实保障。首先是建立公示制度。通过适当途径向学生、家长、教师公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及时公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其次是建立诚信制度。参与学生素质评定、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必须是由公正处事、诚信待人、素质较高的人员参加。再是建立监督制度。接受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及新闻媒体等的监督,对考生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定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对违纪违章的单位或个人实行责任追究。
(2)评价操作。测评工作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级评定等相结合方式,参考学生初中三年的成长记录和学生自评、互评的相关结果,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和表现,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分析、概括。在制订评价实施细则时,对于“A”、“E”等的认定,应尽可能多采用操作性强的办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论的确定,要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于某一测试项目评定为“E”等有重大分歧的,应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研究审核并提出意见,报市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裁定。
(3)结果确认。学生的等级评定和综合性评语确定后,由班主任填写在《*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交学生本人确认签字并加盖校印,评价结果不得随意更改,同时保存原评价记录以备审查。《*市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汇总表》一式三份,一份学校留底,一份交学区办,一份交市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工作时间安排
1、*年3月,《*市*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市*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指导方案》起草,并广泛征求意见。
2、*年4月,①正式发文并部署工作;②通过大众媒体宣传教育;③各校召开有关会议,传达宣传《实施方案》和《指导方案》,并建立校级工作小组和班级评定小组,组织好针对性培训工作。
3、*年5月,完成各综合素质测评项目评定工作并公示。
4、*年6月1日前,各校上报综合素质测评结果。
四、评价的具体标准和测试方法
(一)综合评语
1、评价内容
综合评语主要是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中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难以量化评价的内容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发展潜能,也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
2、评价程序
班级组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老师评价,其基本程序如下: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三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自我整体描述,撰写“自我描述性评语”,并由家长签字认可。
(2)同学互评。同班同学间以一定形式交叉认可“自我描述性评语”,然后由班级评定小组教师阅读、审核签字。
(3)教师评价。评定小组在学生自评互评和征求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初中学生素质报告手册)反映的情况,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讨论定格,然后由班主任主笔撰写综合评语。讨论定格一般分为突出、较好、一般。极个别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为对高一级学校负责,应在“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栏中予以如实说明,但所写内容事先须征得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最后,由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予以确认。
(二)测评等第
1、道德与修养
(1)测评内容:学生在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公德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养成和表现,同时也应当根据初中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通过考核内容的调整,较好地体现学生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关心集体、行为习惯、学会负责、团队精神、热心公益等方面的养成以及表现。
(2)测评方法:学校根据学生成长袋(或素质报告手册)记录的情况,既要突出当前学期的考核,也必须综合以往几个学期的考核结果,制定测评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3)等第确定:测评的基本结果为“A”,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测评结果为“P”:
①初中阶段有违法行为,被当地派出所记录在案的;
②初中阶段违反校纪校规,累计受到二次及上处分的;
③受到学校警告以上处分尚未撤销的。
2、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书法等)
(1)测评内容:音乐、美术和书法。音乐50分,美术50分(其中书法30分)。
(2)测评方法:由学校组织音乐、美术、书法测评(具体测评办法由学校自行制定),计三项总分。
凡初中阶段参加*市级教育部门及以上音乐类竞赛活动获个人项目一等奖或获团体项目一等奖或获得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B级、小B级证书的,音乐测评可直接得50分;凡初中阶段参加*市级教育部门及以上现场美术(含书法)类比赛中获个人项目一等奖或获得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B级、小B级证书的,美术(含书法)测评直接得50分(书法30分)。
(3)等第确定:按三项成绩,75分及以上的为A等,60-74分为P等,59分及以下的为E等。
3、运动与健康(体育、健康)
(1)测评内容: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水平。参照《*年*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方案》(虞教体字[*]4号),体育平时成绩满分为15分;体质健康水平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满分为5分。(2)测评方法: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水平测试由各校按规定要求组织实施。
(3)等第确定:
①根据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水平成绩之和(满分为20分),20分为A等,19--12分为P等,11分及以下为E等。
②凡在2007年5月1日至*年4月30日期间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中,获得县级及以上比赛单项前六名或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或在初中阶段获国家体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三级及以上等级运动员称号的学生最终等第可直接定为A等。
③丧失运动能力的身体残疾的学生(凭残疾证)或因身体原因不适宜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凭县级医院证明)可免测,等级评定为P等。
4、探究与实践(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
(1)评价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实验操作。*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探究与实践项目测评,以实验操作测评为主。
(2)测评方法:实验操作测评由市教体局组织,结果呈现为等级制;
(3)等第确定:按实验操作测评成绩,17分及以上为A等,16.5—12.5分为P等,12分及以下为E等。
5、操作技能(信息技术)
(1)评价内容: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2)测评方法:参加省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
(3)等第确定:根据省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下发的优良、合格、不合格成绩分别确定为A等、P等、E等。
社会考生或借考生的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根据其原初中毕业学校提供的毕业生档案和参加测评的成绩确定。
各教育学区辅导中心,各初中: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温教发〔2008〕19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要求,规范操作,切实做好2008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及英语口语交际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原则上仍执行《乐清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乐教〔2005〕56号)精神,各校要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务处、政教处、教师代表组成的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确定专人负责,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评定过程,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纠正评定中的偏差。班级要建立由班主任、任课老师组成的评定工作小组,组织班级的评定工作。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由“综合表现”和“测评等第”两部分组成。“综合表现”评定可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评定内容的五个方面,再结合本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实际情况将其具体化,力求科学性和可行性。评定程序与“综合表现评语”同步进行。综合表现评定结果为优良(A)、合格(P)、待合格(E)三个等级,待合格要控制在5%以内。对待合格等级的评定要特别慎重,对有违法行为或受到学校纪律处分未撤销的学生可以评为待合格,须经班级评定工作小组评议,报学校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复核认定。“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应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测评项目包括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四类。测评等第分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与待及格),综合素质评价测评等第的评定方法详见《乐清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评定表》(附后)。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二项的综合评定工作(包括待及格补考,下同),要求在4月18日前完成;审美与艺术、劳动与技能二项的综合评定工作在4月底之前完成。
三、各校要严格对照《乐清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评定表》的标准评定成绩(等级),严格按规定确定各等级的人数,尤其是要把握好A等比例的人数,同时,做好学生成绩登记、成绩上报及档案建立工作。测评成绩登记表、综合素质评定情况汇总表等有关表格详见附表(共8张),可点击乐清市教育网下载。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评定获得A等和综合表现评定获得优良的名单要在学生所在班级公布。
四、在外地就读“回原籍”报考学生,如原就读学校属课改实验学校,则其已测试的综合素质成绩予以承认(需于5月30日前提供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综合素质测试成绩证明报市教育局普教科);对于非课改实验学校毕业的“回原籍”报考学生以及往届生,一律在报名学校(各乡镇第一中学)参加科学实验操作、艺术终结性测评和体质健康测试,“探究与实践”项目的测试,原则上由其原毕业学校出具社会实践活动的成绩证明(合格或不合格),合格的认定为P,也可以写一篇小论文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从指定的几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再给予评定成绩(等级),学校要及时告知有关学生测试内容要求和方法。
五、今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增加英语口语交际考查项目,考查成绩分为合格(P)、不合格(E)两个等级,不合格比例严格控制在考生总人数的5%以内,考查时间为4月15日—16日两天,考查内容及办法详见《2008年乐清市初中毕业生英语口语交际考查实施方案》(乐教普〔2008〕9号)文件,各校必需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组织实施。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及英语口语考查成绩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各初中学校应予高度重视,各教育学区辅导中心要积极配合,做好监督、指导及成绩汇总、报送工作。评价工作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要告知学生本人,如有异议,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定、处理。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已逐渐被全社会所认识。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主动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
1. 应注重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正确的、坚定的思想观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能表明自己的音乐观、教育观和教育思想;能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来鉴别、评价音乐艺术作品,帮助学生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各个方面来欣赏、理解音乐,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 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音乐教师应具有“讲、写、唱、奏、演”五个方面的能力。“讲”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板书能力,二是指撰写工作总结和科研论文的能力;“唱”是指教师的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的能力;“奏”是指教师的钢琴伴奏能力和器乐演奏能力;“演”是指舞蹈表演能力,教师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和音乐“第二课堂”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这样的一些知识和技能:声乐技能与歌曲演唱,键盘乐的弹奏与即兴伴奏民族舞蹈与儿童舞蹈编导,合唱队训练,指挥常识,少年鼓号队训练,文艺晚会的排练,组织与节目排演,良好的乐理,较好的口才和组织能力等。
3.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要懂得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各种著名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音乐教育实践;掌握并能运用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学、中外音乐史等有关理论知识,来指导欣赏、合唱、合奏等能力;要掌握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或两门的外国语言;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学习;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二、改革建议
1. 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以中小学音乐教育为出发点。要改革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声乐教学中,要“唱”“教”结合,也就是说既要让高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自己会唱歌,又要学会教别人唱歌。不仅要掌握声乐艺术规律,而更需要掌握声乐教学规律,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此外,高师的声乐教学课程应纠正重技能、轻理论的偏向,在适当开设原有的技能小课的基础上,增设和充实以声乐基础理论和教学法为中心环节的教学内容。
2. 挖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潜能,改进教学方法
(1)高师音乐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是运用“传授”和“灌输”的方式,这种方法没有把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的融合起来,贯穿在学习过程中,而且在时间安排上将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分开。学生在大部分学习时间里很少主动意识到自己的未来角色及其与现在学习的关系,只是到最后一年的教学法课程学习和毕业实习时才开始体验教师角色,才开始对自己是否已经具备教师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会弹会唱是不行的,关键是学会怎样教人会弹会唱。可根据学生的程度编成若干学习小组,相互讲解、辅导,激励学生的自我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变“教会学生”为“学生会教”,求得知识与应用的统一。
(2)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应提倡“基础理论相互渗透,基本技能交叉运用”的教学原则,比如讲“合唱”贯穿“和声学”,融入“和声”的知识;练“视唱”时增加钢琴曲的“旋律”;上“钢琴”课时锻炼“视唱”的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在单科知识的学习中,增加多维的视角,进而提高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3)高师音乐教育应该是“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求寻找相关的结合点。这样就避免了教学中偏于“专、深、窄”的现象。特别是技能课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味的求深,让学生不合实际地练大型曲目,其结果只能是“一学期唱几首咏叹调,一年弹几首奏鸣曲。”需要强调的是在多能的基础上去实现“专”,力求“通才”与“专才”的统一。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结合新音乐课程标准,提高自身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结合音乐课程标准可采取以下措施:让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现状及新教材的使用;了解“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课程目标的学习;将新课程纳入《音乐教育学》课程中。音乐教育学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它涵盖音乐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并和教育改革有实际联系;要组织师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音乐课程标准》,并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在教学中结合新课程标准,实施自我掌握运用的能力。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企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将根据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要求进行分析,为高职毕业生提供提高英语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以及为高职院校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企业 高职院校 英语 策略
一、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调查分析
1.专业知识需求
通过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调查分析,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基本包括专业知识、人才能力、岗位素质需求三个维度。从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中专业知识需求中可以看出,知识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积累,对了解客观规律有很大的帮助。企业中国际贸易类行业,对于一些高层次、高科技的系统化信息,需要以大量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大部分企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强、英语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的调查分析中,企业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胜任工作需要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而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毕业生掌握充分的专业知识作为工作储备。
2.人才能力需求
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要求,还体现在人才能力的需求上,能力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及专业的培养与训练。企业日常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中英文工作的处理问题,这就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素质提出了挑战,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毕业生需要具备处理日常工作事务的实践能力以及实务操作能力。大部分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中最为看中的就是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营销推广能力,不少企业中的中外文化与经济的交流非常频繁,掌握英语听说的实践能力将有利于帮助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因此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中对人才能力有着较高的需求。
3.岗位素质需求
对于岗位素质,是指在工作岗位上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中对于岗位素质的要求则需要高职院校毕业生具备善于沟通与学习的基本素质,这样在工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此外,应变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也是需要高职院校毕业生所具备的素质,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及时应变,组织协调好自己的工作。其中,企业最重视的是高职院校毕业生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面对一些中英文工作时,能够拿出坚持的态度,认真完成工作。其次,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中还比较重视团队精神,在团队合作中能够善于协作,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面临问题
1.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困境
高职毕业生是经济发展的紧缺性人才,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困境的根本在于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达不到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由此可见,高职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以及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力度不足。目前我国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对于英语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但是由于高职毕业生自身能力不足,与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2.就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与高职毕业生自身英语能力不足,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不够完备,没有完备的英语课程设置。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对于英语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实践经历少,以及师资力量较弱,教学方法与实际社会岗位需要脱节。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对策略
在国际化背景下,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进行重新规划培养方案,高职院校方面应当注意完善英语教学体系,对英语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发展,对于教师方面应当对英语师资力量进行强化及培训。
1.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培养方案
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明确认识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最大限度的符合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在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培养方案中需要明确新时期企业的需求,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思路的改革。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精神,教学观念落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学,因此,在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培养方案中要注意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在实践运用中才能发挥出英语的使用价值,高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仅是注重理论教学,更要注重英语实践应用。高职院校应当以职业岗位需求的发展为目标,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相关的工作,创新高职院校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培养方案。
2.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体系改革与发展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对策略中,还需要注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体系改革与发展,当前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学体系课程十分单一,分为英语技能训练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两种。其中,基础技能训练课程主要是以英语语言运用教学为主,而专业英语课程专业性过强,理论知识过多,学生中在学习过程中常会感到课程偏难,词汇量大,内容形式单一、枯燥,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也因此使得英语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衔接出现问题。基于高等职业学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未来工作中更多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符合企业用人单位需求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强化学生职场英语运用的能力,调整英语难度,根据学生自身发展情况以及企业需要创新教学体系。
3.英语师资力量的强化及培训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普遍较大,学校进行扩大招生,基于这种情形必将导致教师需求的增加,而在高职院校中,对于英语专业的教师相比于其他专业比较欠缺。目前高职院校中缺少英语教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双素质教师,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普遍存在着实践经历少,教学经验与教学技能弱等问题,导致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较弱。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强化英语师资力量,对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停留在教师学历高低上。
摘 要:随着会计工作环境的变化、会计人才就业竞争的加剧,会计教育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而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毕业生角度开展调研分析,采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开发的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通过对会计专业往届毕业生的面对面访谈,了解其过往几年实际工作中正反面的工作事例,用专业技术分析总结出会计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会计专业学生建立有效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专业 综合素质模型 知识 技能 职业素养
如果把毕业生看做院校输出的产品,其商品化后面的细分市场就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微型企业,要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就必须清楚地了解该细分市场的需求,只有真正把握住市场需求,围绕需求去开展人才培养,我们的产品才具有市场生命力。
本文重点从员工(即毕业生)角度展开。课题组利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创建的能力素质模型理论,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选取会计专业绩优毕业生和绩差毕业生进行了调研,收集有效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进行分析。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现状
在素质模型中,识别素质和能力应该从三个层面进行。知识:即包括从事某一职业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技能/能力: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职业素养:指从事具体工作所应具备的深层次意识和习惯,它是决定个人职业潜能的重要指标,即冰山素质模型中水面之下的部分。
从本次受访的毕业生实际陈述的其现实工作中的情况,提炼出影响其实际工作表现或业绩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层面的现状如下。
1.知识层面
在知识层面,受访学生基本掌握了会计学原理、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核算与账务处理等财务知识,但成本核算、纳税实务、财务管理等知识的掌握比较欠缺。
知识的教学比较局限于财务专业领域,这当然是可以起到集中资源、集中精力重点学习好专业知识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对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导致学生在就业后理解企业业务的进度比较缓慢,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适应性。
2.技能/能力层面
在技能/能力层面,受访学生在陈述自己做得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时,对于影响其工作成效的技能/能力的表述多集中在: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关注细节的能力等方面。
受访学生相关真实语言表述节选见表1。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就业后工作成效的关键能力都是做为财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技能和能力。
3.职业素养层面
在职业素养层面,受访学生对于影响其工作业绩的主要素质表述集中在:责任心、主动性、成就动机。
受访学生相应的真实语言表述节选见表2。
对于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技工院校毕业生而言,责任心、主动性、成就动机成为影响其工作成效的主要职业素养。其中尤其以成就动机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在素质模型三个层面的能力素质中,职业素养是最难培养和训练的。
二、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模型
综合本次调研的结果,结合企业管理中对财务人员素质模型的研究和运用结果,我们对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模型做如下总结。
1.知识层面
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税务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
2.技能/能力层面
(1)财务核算、税务处理能力
①定义:收集企业财务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准确、及时地编制各类凭证和报表、计算并上缴应纳税款,完整反映企业经营实际绩效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独立进行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并确保正确性、及时性、合法性。
b.优秀水平:能够根据业务类型选择正确的会计核算原则和处理方法;能够审核他人的财税业务处理,准确判断正误;能够根据业务类型进行纳税筹划、帮助企业合理避税。
(2)学习及知识的转化能力
①定义: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其转化成实际操作步骤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根据各类交易的要求,正确分解并形成财务核算的具体操作流程。
b.优秀水平:能积极主动了解专业领域形成的新知识、新技能并运用到实际工作。
(3)沟通协调能力
①定义:能够正确理解他人的意图,与他人达成共识,并能以合适的形式(书面、口头或其他)正确表达出来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正确、清晰表达自己的意图,掌握与他人的交流重点,能对可能影响达成一致的因素有准确的预判。
b.优秀水平:交流中能根据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对方达成共识,对产生的矛盾能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4)关注细节的能力
①定义:了解实际工作中各个细节的具体工作,准确掌握各个细节的工作方法和内容,最大限度控制错误产生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够细致地检查凭证、账簿、报表等,数据准确率不低于99%;对他人提交的数据资料的细节性问题能准确判别。
b.优秀水平:能有意识地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等系统性工作的建立方面去思考减少细节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5)自我激励能力。①定义: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奖励和处罚的情况下,能自行设定工作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在没有外界激励因素存在的情况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仍能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
b.优秀水平:在没有外界激励因素存在的情况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能自行设定工作目标并排除干扰去实现。
(注:优秀水平是在合格水平基础上的能力提升,是在满足合格水平之后的进一步的培养目标。)
上述能力只是列举了与学生工作业绩关联度相对比较高的几种核心能力,也是几种需要重点培养和加强的能力。当然,要取得好的成绩,是需要多种能力综合发挥作用的。
3.职业素养层面
(1)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一个人内心追求卓越的一种心理内驱力。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对自我绩效目标的高标准设定,以及采用各种方法提高绩效水平;
②愿意承担更多职责,将事情彻底完成;
③不断积累各种成就,对完成工作所需要做的一切事情都充满热情,努力达到标准或客户(包括内外部客户)的期望等。
这种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其他职业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其自身能力的发挥。
(2)责任心。责任心体现在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是基于责任而形成的一种应该承担、敢于承担的意识。对于财务工作者,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责任心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
①一种严谨务实、关注细节的工作态度;
②信守承诺,正确对待自己所犯错误的品质;
③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个人工作、行为符合规范等等。
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责任心的缺失必然直接导致其工作质量下降;假以时日,必然强化其“打工者”的心理暗示,从而加大其职业积累的难度。
(3)主动性。所谓主动性,是指人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来源于自身并驱动自己去行动的动力的强度。积极主动的人会给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觉,具备敢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品质。因此,主动性常常等同于超出工作需要或期望的某种努力。在具体工作中,主动性表现在:
①充分利用当前机遇,在尚未要求解决问题之前就积极了解问题,为将来解决问题提前做准备;
②对工作相关联的甚至工作之外的问题进行思考;
③积极发起变革或是采取行动以提高效率,处理现有的或潜在的问题,满足顾客(内外部)需求等。
(4)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对自己的观点、决定、能力的自我信仰。对于刚步入职场的毕业生,自信很大程度来源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技能的熟练运用程度。而在实际工作中,自信心体现为:
①偏爱或热衷于向工作中的某些难题发出挑战;
②积极寻求独立,愿意以独立的姿态开展工作,对专业工作认真负责;
③在主要问题上表现出丰富的专业知识,愿意以一种明晰、自信的方式挑战他人的想法;
④在那些更有经验、更有知识的人面前也能有效工作;
⑤能妥善处理批评意见,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把握重心控制局面。
三、小结
在教学现状中,由于教育体系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在技能培养方面尚处于摸索期,一直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而对于职业素养,基本没有涉及。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
从素质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个人要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必须是在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三方面都要符合市场需求。
根据调查模型和会计教学经验,提出技工学校会计专业“企业化”的教学模式,教学以企业为中心,把企业的工作环境应用于教学,将实际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与企业会计实践相结合,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构建以技能应用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企业化”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在项目教学的情况下以案例教学的形式教学,教学所使用的案例主要采用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将学生引入企业的工作环境之中。把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以就关键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开展反复、针对性训练和评价的立体的教学实践体系,以确保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社会非常重视的现象,本文就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基于社会对毕业生的能力期望分析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的现状,探讨了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性以及综合素质考核应该具备的基本内容。并以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深入研究了校企合作的就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综合素质;校企合作;独立学院;就业实践
如今国内外的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就业市场的供需较为严峻。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顺应社会的发展,适应企业的人才要求。因此,考核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此外,要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还要起到搭建桥梁的作用,推广校企合作的就业实践模式,与企业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从人才市场来看,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也变得更加民主,拥有更加多的选择机会,从而人才的流动性也变得更加频繁,就业压力加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越发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部分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期望有如下几点[1]:
1.良好的专业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素质。要求高校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本专业的现状以及该领域的前沿展望有广泛的认识。
2.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人的时候把思想道德列入考核的项目,是继专业能力水平之后的第二大重点考核内容,希望能招纳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具体上是考核高校毕业生是否爱岗敬业,拥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3.更注重团队精神。现在众多企业十分重视团队意识,一个好的团队能带来的贡献远远比个体贡献值相加还要大。要求毕业生有团队意识和整体思维,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4.拥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拥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是触发团队合作的重要前提,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团队气氛。同时良好的交际能力,会对个人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5.有较好的动手能力,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说是如今企业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很多企业都担心会招到理论知识强而动手能力弱的员工。动手能力涉及到个体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1.独立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现状。独立学院是在市场经济下顺应我国教育改革趋势的大众教育办学模式,在十多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不断得到了更多人们和企业的认可。但这种办学模式仍然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需要不断地去革新、转变。所以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在管理和教学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的困难。由于独立学院特殊的办学体制和有别于其他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独立学院毕业生在整体就业竞争上处于落后地位,学生的综合素质略低于公立院校。
2.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性。高校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考核有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高校对在校生进行综合素质考核十分重要。通过多方面的锻炼和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以后进入社会、进入企业的时候,能适应该领域各个岗位。同时,综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毕业生就业好坏程度成正比,拥有较好的综合素质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现今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局限性。如今高校在设定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实施方案时,大多都是以学校的角度,主要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以及培养学生。并且在实际操作中,综合素质考核的成绩往往是用来作为党员入党考核、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或者是各类奖学金评定的标准。这种考核方式及考核项目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运作大而实际虚,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无法顺利市场趋势,无法为学生做出更好的锻炼、考核,进而无法为学生的就业择业创造良好的平台。
三、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内容设置
高校在制定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方案时,所考核的内容应该以更利于毕业生将来进入企业后能更好地适应企业、适应社会为标准,能反映学生走上工作生涯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作为21世纪的综合型人才,除了拥有能自主刻苦学习的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学习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因此,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如今国际形势风云变换,社会形势日益严峻,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转型的特殊时期,受到来自世界各国各种各样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更是肩负着祖国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正受着来自世界其他不同文化的冲击,容易被这些文化所迷惑。因此,考核高校毕业生是否有正确的爱国观念、热爱社会观念,不可忽视。
2.思想道德修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能为高校毕业生产生正确的人生指导。当代大学生经过了多年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很好地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因此,思想道德修养的考核内容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社会责任感、法律基础意识;职业道德精神等等。
3.专业文化水平与素养。我国现在正经历着快速发展的时期,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文化水平的高低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世界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对学生个人而言,高校毕业生在进入企业时,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而导致工作能力难以全面发挥,因此,这要求学生必须在在校期间努力地学习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全面系统地认识到行业及其行业发展的趋势,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积极参与行业相关的调研,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所以,专业文化水平与专业文化素养也是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部分。
4.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入社会、进入企业不可或缺的必要素质。如果就业形势不佳,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创业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这时候就要求学生在挫折到来之前有相应的心理准备,或在经历挫折时,有能调节自我心态的能力,使得自己能从容冷静地处理所遇到的困难。因此,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就业实践中的探讨
要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除了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之外,还必须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更需要注重和加强学生的就业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就业实践的可行模式。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产业化存在许多的弊端,一是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环节;二是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严重,没有体现其“专门人才”特色;三是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实践表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的就业实践模式在大学教育环节中显得十分重要。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由教育行业和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逐渐进行发展而来的。这种培养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又能培养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是高校和社会双赢互动的模式之一。加强大学和企业的合作,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校企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发展,是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实现高校与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选择,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校企合作可获取全新行业信息,拓展就业的渠道。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学校学生对外交流的机会,了解市场和各行各业的实时信息。学校以企业为对外交流的纽带,认识社会和市场的实时状况,不但增强了学校在本领域的知名度,而且提高了信息接收范围。同时校企合作还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让学校和企业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宣传,它不仅是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还是企业获得优秀员工的重要渠道。学生能尽快接受企业的文化理念,进入工作角色,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其团队凝聚力。
3.校企合作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不断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学校作为人才输出方,要让培养的人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就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校企合作增强了领域和学校的沟通和理解,有助于培养真正意义的实用技术人才。(1)正确树立新的、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监控体系,全力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之能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从而正确衡量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同时以此为根本进行有用的专业配套设置和有关的课程调整,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实践体系。(2)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促使企业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视,让学校的教学手段逐渐以学生成才需求为主线进行转化,对课程与课堂的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新媒体所需人才奇缺。但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却在下降。新闻教育与市场需求出现偏差,与人才的素质培养密切相关。着力加强新闻传播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考核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对整个学校教育效果的检查,又是下轮教育方向进行调节的依据。
一、构建考核体系的核心内容
(一)构建适应媒体发展的课程体系
当前各大媒体都在借助互联网发展自己的业务。新闻传播院校的课程体系也应随着媒体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现代媒体希望新闻院校的毕业生除了掌握基本的新闻技能,还需具备其他学科知识。比如媒体喜欢招收双学位的毕业生或者本科读经济,研究生读新闻学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多学科背景,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新闻敏感性,而且能够使他们成为某个领域的行家。但目前我国高校的部分新闻院系专业课所占比重过大,一般在50%左右甚至有的院系达到总课程量的60%。而这类专业课程有的是互相重复与交叉的。例如,一个新闻专业同时开设了中国新闻史、世界新闻史、广播电视史,尽管这些课程都有开设的理由,但如果纳入同一套课程体系,必然会造成专业课程过多。所以精简合并专业课程,使其比重减少就能调整出一些课时开设其他学科课程。新闻教育正在从传统的培养新闻记者的职业性方向,转向更重视各学科的融合。
(二)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
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反映了一定政党、阶级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认为新闻业务最重要的一个指导思想是摆正政治与技术的位置,反对“技术第一”,采取“政治第一”。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做到知识广博,视野开阔,才能在新闻领域里得心应手。在新闻教育中,专业知识是基础,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是灵魂,良好的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者的基本准则。大家一定记得发生在2007年的“纸包子”事件。当时的北京电视台做了一档名为《透明度》的栏目,栏目组记者以为民工购买早点的名义,要求做早点生意的卫某等人为其做包子,并自带了肉馅,面粉和纸箱,让卫某等人将纸箱经水浸泡后剁碎渗入肉馅从而制成包子,继而拍摄了整个制作过程,事件一经报道便引起了社会的恐慌,我们吃的包子居然有这样做成的。当警务人员将该新闻的虚假性曝光后,北京电视台与该新闻相关的负责人都受到了相应的惩罚。这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道德极其败坏的表现,更是一种因政治觉悟不高而导致的违法行为。这个例子引发了过分强调专业技能而忽视新闻伦理培养的用人模式,势必会造就一批以赚稿费或其他东西为目的的“造假专业户”。
因此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承担起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
(三)着力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
十年前,教育部启动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监测结果表明,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会越来越大,尤其是新闻传播类从业者,在外奔波时间多,更需要强健的身体。体育锻炼是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重要方式,学院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提出相应的锻炼要求。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可以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新闻传播类学生就业压力大,会产生焦虑、压抑的不良情绪,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转移学生产生的不良情绪和过激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另外,学院还应配备一名专职教师,在大学生感受困惑、迷茫、痛苦或受到挫折时,帮助其分析产生苦恼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中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并在学生工作处、心理咨询中心等处设立咨询电话和咨询信箱,使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及时得到帮助。
(四)重视学生发展性素质的培育
发展性素质是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基础上提出的。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发展性素质也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发展性素质通常体现为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而创造和实践性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完成的,必须通过大量有效的实践训练才能逐步形成。
首先,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校内外媒体社团兼职和各种与专业相关的竞赛。如:主持人比赛、DV大赛和广告大赛等等。
其次,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产学研合作是企业和高校依托各自资源优势,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建立的合作基地,是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建立,不仅增强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亦使学生深入企业第一线。
第三,加强与传媒界的合作。学院与媒体建立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对在基地实习的学生,由学院和实习单位双重管理,同时从媒体聘请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专业实习是课堂教学的必然延伸,既检查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重要舞台。
二、构建考核体系的评价方式
新闻传播类专业由于其专业性质和就业面向的特殊要求,决定其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专”与“博”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必须具有丰厚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无疑会提升学生的职场竞争力。目前高校所采用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大多是“综合素质考核成绩=思想评议分+学习成绩分+奖罚分”的操作机制。这种综合测评,大多存在考核评价定性多,定量少的弊端。构建考核体系的评价方式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一)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具体考核过程中,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比较复杂的情况可根据实际条件在量化计算的基础上作适当的定性描述,必要时对一些特别不容易把握的指标做行为记录,不必给出综合评价,留待社会及用人单位在选才时根据记录做出判断。但在评价时要注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考核评价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通过考核评价激活学生身上的潜力,适时地提升自己。素质教育的评价应成为激励、鼓舞、唤醒每位学生自信心和上进心的最有效手段。
(二)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设置考核评价模块时,采取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相对评价进行的是横向比较,是让学生通过横向比较寻找设定追赶的目标。相对评价重视学生个体在集体中所处的位置。绝对评价进行的是纵向比较,是将学生的考核结果与事先设定的考核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判断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与差距。两者结合不但能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目标,并通过纵向比较产生不懈追求的动力,获得进步的喜悦,消弥横向比较可能产生的不良情绪,真正能在评价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是素质考核的主体,考核评价应立足于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的应该是学生对自己预设目标实现的执行能力,考核的应该是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通过自我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考核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的。他评是对自评的督促和验证,对评价结果给予反馈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三、构建考核体系的实施方案
构建一个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新闻传播类专业综合素质考核体系是所有新闻传播类教育工作者所期盼的,它将对新闻传播类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
第一步,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让学生通过横向比较寻找设定追赶的目标,每学期结束后,由学生本人针对自己本学期的情况,对照自我规划,写出书面总结材料,给出自评成绩。进步比较大的可以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步,成立班级评价小组:各班应由班长和团支书牵头,成立学年综合测评小组。小组成员的名额分配应兼顾班委、非班委成员、团员和非团员成员。测评小组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具体指导下进行本班的综合测评工作。综合测评小组在每学期开学初对上学期本班学生的情况进行测评。学生班级应建立完善的班级档案,采用写实性的做法,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尽可能全面、详实地记录下来,作为综合测评时的参照依据。
第三步,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辅导员邀请专业教师、宿管教师和其他熟悉学生的教师组成教师评价小组,由教师评价小组给出教师评价。
第四步“班级公示:向全班同学公布初评结果,接受同学监督。
除此之外,在各项教育活动中,还需逐步引进企业介入评价机制,发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辐射作用。单一的学校教育无法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校内教育的同时引入积极的社会教育,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地现代化、开放化和理性化。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能力的养成对大学生的成功就业至关重要。文章在分析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相关性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职场对综合素质结构化要求出发,提出通过加强毕业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率的建议。
关键词: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 就业率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出现了一种新情况,一方面是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抱怨就业难,就业竞争大。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抱怨招聘不到满意的毕业生。形成了“过剩”和 “短缺”同时存在的现象。我们在对这种现象调查中发现,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许多学生在校时一味读书,忽视了利用各种机会和资源进行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没有打造出专业学习之外的生活、工作能力。不明白在职场争夺中发挥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专业技术或能力,而是那些被他们所忽视的综合素质,即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沟通合作、持续学习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不但是大学生求职成功的关键,更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人才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大学生自身能力与综合素质的竞争,是大学生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大比拼。所以学生要想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 诚实守信
诚信是商业道德的核心,用人单位在选取人才时,其首要标准就是是否诚信。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求职成功,有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向招聘单位提供虚假的自荐材料,夸大、美化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实习工作经历。甚至还有极个别学生伪造获奖证书、荣誉证书、资格证书等。也有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把第一份工作仅仅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并愿意为此付出心血的事业。因而择业时急功近利只考虑报酬、薪水。很多时候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山望着那山高,难以安下心来踏实工作。这种状况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诚实守信品质产生质疑,以至于单位不愿意招应届毕业生,就是招了因为害怕他们频繁跳槽也不敢委以重任。
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或就业信息不丰富有关。作为以培养人为中心任务的高等院校,除了从学生入校第一天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外。还要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早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人生目标、认清就业形势,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避免学生在毕业时措手不及的现象。
作为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要有一颗“平常心”,端正自己的就业态度,根据自己的气质与个性特点结合就业现实,理性地选择一份既能满足自己需要、适合自己个性特征,又能促进自己潜能发挥的职业。一旦选定了就应该彻底收心,踏踏实实地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增长自己的才干。
2 吃苦耐劳
吃苦耐劳是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的优良品质之一。20世纪后我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很快得到了改善,艰苦的生活环境随之快速消失。再加上当代大学生都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出生的,他们在家中都是说一不二的小皇帝、小公主,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吃苦耐劳的精神自然就欠缺。这从他们的择业观上便可窥一斑。有的人恃才傲物,自我感觉良好,找工作愿留大城市,找单位讲究舒适度,在单位愿到办公室。因而很多毕业生很难顺利就业,有的就是暂时就业了,往往也经受不住工作艰苦的考验而放弃工作或跳槽。很多用人单位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毕业生最大的毛病就是怕吃苦”。现在很多单位用人越来越趋于理性,那些只是拥有高学历,而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拈轻怕重的,越来越没有市场。从现实生活中来看,大凡在单位里受到领导重视、得到同事尊重、在事业上有大发展的,都是那些在工作中吃苦耐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实干苦干者。
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把这一宝贵财富永远记在心上,更要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沉下心来,从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干起;扎扎实实,从一件件琐碎的小事上做起,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坚持下去,必会大受其益。
3 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能力。学习能力包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具有长期、动态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具有就业竞争力,更受雇主的欢迎,因此它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在学习和能力的发展上,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倾向,仅仅将知识和学习视为谋取职业的外部手段,与自身的长久发展和精神提升分离。这样的倾向显然不能适应知识更新换代迅速的现代信息社会。对现代大学生而言,首先要学,不仅仅是专业的,还有非专业的,大学的学问资源比较丰富,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去旁听其他院系的课,或去图书馆去查阅一些非专业的书籍,读的书越多视野越开阔,对事物的观察和思维就会越深,这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另外还要经常去听一些学术讲座,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获得新知识新观点还可以了解发展的新趋势。懂得如何学习,比知道学习什么更为重要。
4 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即实际操作能力,它是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人才的一种直接的、外显性的竞争力,在人才招聘中颇受用人单位青睐。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忽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本身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因而,很多学生基础理论水品高,实际操作能力差、书本知识掌握熟练,综合应用能力差,甚至不能学以致用,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实习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从大学到社会的连接点。大学生实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校内实习。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有意识地多参加校、系、班级组织的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活动,既能从中经受环境的锻炼、丰富自身人生经验,也能增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友谊,更能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其次是假期实习。利用假期去参加一些社会上的公益活动,还可以去做一些兼职,近距离地去观察一个机构或组织是如何运转的,他们在内部管理上是如何维持的,对外又是如何争取资源以及开展活动的。在此期间一定要腿勤、嘴勤,多问多看多学,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间的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有利于突破书本知识局限,增强适应社会能力。主动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要,自觉跳出封闭的庭院教育高墙向社会学习,在市场中淘金。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应用性技能性的培训教育,增强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能力。
5 沟通合作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现在社会越来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沟通合作能力也可以称之为团队精神。包括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无论是求职,还是在工作中与同事、客户交往,都要求个人能主动、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样既有利于别人了解自己,也有利于与别人进行合作。事实证明,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通行证。沟通能力强的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很容易当学生干部和各项活动积极分子,也很容易引人注目,并能获得多项兼职。参加工作以后,很快融入一定的生活圈和交际圈,很快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到自己的知识系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在工作中能够取得他人的愉快合作和帮助,事业上很快取得成就。相反,沟通能力差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边缘化。沟通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锻炼和培养。校社团是培养沟通合作能力的最佳舞台。社团常常和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联合组织活动。大学生可以尝试活动组织、节目主持、广告宣传等多种角色,获得丰富的社会体验;还能和学校内外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小到借一间教室,大到去企业拉赞助,都需要与人沟通合作。通过这些活动的锻炼沟通合作能力一定能得到快速提高。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整合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等方面的资源,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作为大学生自身在日常学习之外,更要通过各种途径有意识地提高和丰富自己的阅历,除了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
高校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有媒体调查报道称,2007年可能有六成高校毕业生面临失业。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就业已经全面转为买方市场。所谓买方市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市场的社会商品、服务总量及主要结构性供给量超过了市场需求量的一种经济现象。我们认为,在我国存在劳动力总量供给大于需求的总体态势,但目前更严重的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有效劳动供给不足。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反馈的信息反映,毕业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主要原因是其综合素质欠缺,主要表现在思想素质失衡、心理素质下降、人文素质匮乏和专业素质狭窄的系列问题。因此,在当今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全面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将从思想政治素质、科技与人文相融合的智育素质、身心素质、创新性素质和创造性个性等五个方面推动对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内涵进行全面培养,向社会输送综合素质全面的毕业生。
1.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是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首要条件。当代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这是高校毕业生成为有用人才一个首要的条件,具体表现为:有正确的道德取向,并以此判别社会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能以理性的道德原则,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本能和物欲,保持人的自主性与人格尊严。通过对毕业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理想,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们不仅学会做事,而且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作为思维活跃,独立自主的新一代大学生,绝大多数人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复杂情况的时候,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热爱祖国,立场坚定,明辨是非,积极向上。但同时也应看到,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政治思想不够成熟,看问题偏激,做事极端,极易受各种思潮影响,所以在我国现代建设及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他们的爱国信仰,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2.融合人文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于一体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科技水平与人文素质修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才素质已成为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高等院校作为传递科技文化、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必须努力实现高科技水平和高人文素质这两大目标,而培养具有高科技水平和高人文素质的人的教育,必须是综合素质教育,
即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相结合的教育。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都有其合理的内涵与现实价值,专业技术教育发展了人的智慧与知识,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实现教育最根本目的手段;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人性的完善,努力提高人的道德精神价值,使人理解人身的目的和意义,这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之所在。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整合是全方位的,是现代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制度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根本改变。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内涵也告诉我们两种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和传播学术研究信息,而且还要开发人的智力、启迪人的思维、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的心性。整合后的教育是有其特定的精神内涵的:在教育内容上,它把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与传授科学知识和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高等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实际知识,而且还应帮助他们形成道德责任感;在教育目标上,它力求实现人性与提高人力的统一,培养既有健全人格又掌握生产技能的劳动者,既具有明确生活目标、高尚审美情趣,又具创造并懂得生活的人;在教育价值上,它是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与以个人发展需要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的统一,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以求人类精神生活的完美。具体说就是将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使受教育者既具有较高的素质,又能站在专业的前沿。在一个受教育者身上同时体现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科专业技术教育过程中自然贯穿着人文素质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专业技术教育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
3.培养健康的人格特质,努力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现代健康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指身体上没有疾病,而且还指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健全的人格、广泛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力、进取心及承受力等。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出现竞争激烈、择业难、人际关系复杂等现象,学生们角色转换难,短时间内很难顺畅的进行心理调适,于是出现心理压力过大,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厌学等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发生自杀等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特别重视学生心理教育。首先,应教育、鼓励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证身体健康,这是一切的根本。其次,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与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与自身情况相符且较容易实现的近期、短期目标及难度较大,须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实现的远期目标。这样,实现近期目标的成就感与展望远期目标的压力感相互交织,学生们就可以在既轻松又紧张的环境中,比较顺利的
进行心理调适;再次,聘请有关专家,定期向学生们开设心理讲座,调研工作,让专业人士介入到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来;最后,在校园内应长期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4.拓宽创新教育渠道,提高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市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劳动者,更需要的是管理人才,高技术人才,教育人才及交叉学科人才。新时期人才指那些专业知识突出,有创新精神,精通其他方面知识的全新人才,同时要具备包括生活能力、社会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等在内的多种社会能力。传统的象牙塔式教育更多的注重向学生们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导致很多的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差,较难融入、适应社会。于是,大学期间,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愈发重要。首先,要鼓励学生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参加各种文体、科技活动。其次,学校可以与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广泛联系,建立毕业生社会实践基地,同时深入社区,开展广泛的各种社会义务工作,使毕业生们在实践中树立学习精神,培养适应能力,建构创造性思维。
高等院校在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重点是要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良好的创新条件,通过构建平台、设置项目、组建团队等方式,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的活动中来,让学生不断获得参与创新实践的机会。注重第一课堂以外的学生课外实践和科技活动,启发学生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将个人志趣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针对社会所关心、真正具有社会价值的问题展开研究实践。
5.强调具有“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创造性个性发展。素质教育观的本质,就是强调人的个性,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依靠受教育者的自我认知,认可教育目标,接受教育内容,增强自我认识,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完善。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般来说,人的发展,其根本动力在于发挥人的主体性,包括主体意识的增强,主体地位的确立,主体知识的丰富,主体能力的提高和主体力量的发挥。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其教育的成效。创造精神不能按任何人预先臆想或确定的模式塑造出来。创造性来自于个人智慧和潜能的自由发挥。要培养毕业生的创造精神,最重要的是形成一种有利于激发毕业生的创造动机和发挥毕业生的创造潜能的科学氛围。营造科学氛围的最直接方式是引导毕业生广泛开展课外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激励学生创造热情,锻炼学生独立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系2005年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立项课题“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之一。课题组成员:周茂平、何小陆、王洁、钟义红、赵玲、徐明臻。(赣教高字[2005]95号)
摘要:21世纪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大问题,也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弄清楚的的问题。从毕业生就业角度看,必须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必须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素质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毕业生 就业 素质教育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高等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毕业生就业角度看,面对人才市场,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自身的素质成为就业和成才的重要砝码。因此,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一、21世纪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
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但对于那些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动手能力强,身为党员、学生干部的毕业生还是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走俏抢手。这说明只要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就业前景仍然十分光明。相反一些学生不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就会造成“产品积压”,门庭冷落。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也就成了衡量一个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作为高等学校,必须本着培养世纪合格人才的原则,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党的教育方针已做出了高度概括: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必须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保证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
长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着重知识教育轻全面素质教育的现象,导致相当数量的毕业生缺乏独立性、开拓性、创造性。这些人在思想上对成才理解还存在片面性。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即为人才;唯外语、计算机成才观,忽视其他知识的学习和时间;只把目光放在“应聘环节”,这是一种“近视”的成才观;不能正确认识水平与文凭的关系,即唯文凭成才观。许多人拥有过硬的业务知识,但实践能力、公关知识、管理知识、文史知识等较薄弱,一专而不能多能;在应用技能素质上创造能力缺乏,许多学生按既定模式去学习、工作,循规蹈矩地完成自己的学业,不能主动地去创造机会,占领科技的制高点,投身于科技实践;也不能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取得科技成果。在心理素质上,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激烈竞争,心理上准备不足,表现在一部分同学关注社会发展不够,糊涂过日,考试及格了事;还有一部分同学心理极不稳定,经受不住学习上的压力和各种挫折,导致精神上的病态。这些现象在今天的毕业生中已暴露得愈来愈明显。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培养出符合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功能、复合型人才,是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索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道德素质。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反馈的信息来看,无论国营企业、集体企业、还是合资、独资、民营企业,这些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重才更重德,把思想道德品质放在首位,那些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奉献精神的毕业生是他们首选目标。(1)政治素质。面对21世纪,加强政治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加强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有较高政治素质的毕业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具有对社会发展的敏锐性,对国家宏观政策的预测性和把握能力。因此,企业领导往往把政治素质作为培养选拔人才的第一要素。在人才市场上表现为党员、学生干部极为抢手。(2)责任心和责任感。每个人所从事的任何一种职业都是社会生活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和不可缺少的环节,自己本职工作的成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活,更直接影响着单位的利益。因此每个单位都希望和要求毕业生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做长期追求、投入的事业,要与单位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对那些盲目“跳槽”和频繁“流动”者往往拒而远之。(3)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神。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干才,能够踏踏实实工作,有吃苦耐劳精神,乐于奉献,而不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些只愿做将才,不愿到基层,到生产一线,只想管别人,不愿被人管,处处讲条件争待遇的毕业生是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
2.业务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水平两个方面。(1)专业知识水平是指要有深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精深的主页知识,大量的新知识的储备。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认识,了解本专业的相撞、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竞争和发展。(2)个人能力水平是指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运用技术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动手能力等。从用人单位反映的情况看,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实际工作能力”偏低的问题,表现在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只有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于实践,才能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必须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3.文化素质。指大学生应具有较宽的文化知识和高品位的文化修养。长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一直强化专业教育,忽视了人文精神的陶冶和文化知识的传播,造成了毕业生知识面较窄,文化素养不够,和社会的期望有一定距离。从毕业生自荐材料错字连篇,不懂得待人接物,对专业以外的知识知之甚少就可见一斑。文化素质不同于专业教育,不能单靠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来完成,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活动,促进学生把人文知识技能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从而塑造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高品位的文化气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全面发展。
4.身体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是人才竞争的物质资本,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即使满腹经纶,才华过人,也难免壮志未酬。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调试能力是人才必备的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竞争机制无处不在,多种思想文化的存在,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等,无不冲击着每个大学生的心灵,引起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影响了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和择业,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应对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等的培养。
四、关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激励
1.围绕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抓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首先,要改革教学内容,增设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类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变那种以培养书本知识型、专才型、维持型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而代之以致力于培养能力型、开创型、通才型、社会型的新型人才。其次,要改变原先那种主要依靠教材和讲授的教育方法,增加实践类、动手操作类、科研类课程的比重,使学生技能素质、科研能力确实得到提高。
2.在培养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强烈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要加强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文学、艺术教育。通过哲学、文学、历史、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力、想象力、道德修养,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使他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灵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成为复合型的“社会人”。
3.优化校园第二课堂教育,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课堂教育的有利补充,具有很强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健全育人机制,优化育人环境的一项有力措施。参与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在多方面锻炼自己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最重要途径。大学校园内的各种“社团”、“兴趣小组”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把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完善自己健康丰满的新形象。校园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向前人、向社会乃至向外来文化索取,另一方面又对校园师生,对社会产生辐射,给人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师生通过亲自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一种塑造,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
4.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首先,要认真抓好试验、实习、设计等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效性切实发挥其巩固知识,锻炼能力的作用。其次,要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开展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科教文化服务、勤工助学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不仅能帮助和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社会对人才的期望,使其人生观、世界观得到升华,而且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5.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首先,加强身体健康的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地用脑、讲究卫生,去掉不良习惯。其次,学校要运用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例如开设心理卫生选修课,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发展,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深化,即为毕业生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对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他们能否顺利就业,适应社会,站稳脚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高等学校的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