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论文

时间:2022-05-02 03:14: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论文

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论文:体验式培训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在寻求变革,在努力为社会培养知识性人才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自然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的承受能力,以体验式培训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推动了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本文就简单阐述一下体验式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验式培训 高校教育 大学生素质教育

体验式培训强调“先行后知”,而我国高校中常见的体验式培训也叫拓展训练,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的英国,其培训目的是通过对个人在群体活动中的表现来加强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困难及挑战迎难而上的能力以及个人对群体的团结协作能力,对加强个人的素质修养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对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及政策,越来越多的高校将这种“另类”的教育模式引入,以便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上培训教育。

1 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相对与传统教育模式,其更注重对人的思想品德、个性发展、身心健康以及能力的培养。而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更是将这种概念细致化,即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智力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等,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现状。

1.1 道德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较之以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比如,在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上,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应该以集体利益为主,同时兼顾个人利益,而不应像过去所倡导的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这一现象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鲜明,有了创新意识。然而,也说明了,大学生中“个人主义”的思想有所抬头,对与向集体利益做出无私奉献的思想持保留态度。

1.2 文化认同度

面对激烈的外来文化及新兴文化的冲击,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仍然能理智的做出判断,依然可以在肯定我国传统文化诚实、勤恳、节俭、无私的前提下,对西方外来文化中的精髓持包容采纳学习的态度,如西方文化中的竞争、创新以及自我完善的意识等等。

1.3 择业观

当代大学生对所从事工作的喜爱程度已经不是重要择业标准,而收入的高低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关键考虑因素。多数大学生对于以后工作中是否能够经得住考验不敢肯定。

2 体验式培训的理念与作用

根据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的成果,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素质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效果还不是很显著。据相关资料表明,听与说所获得的信息,一般只能使人掌握全部的10%~15%,而亲身经历过的事,人们却能够掌握全部信息的80%。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成果,传统素质教育也由书面教育、心理教育转变为可以亲身感受的体验式教育。下面笔者就简单介绍一下体验式培训的作用。

2.1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现实中的很多事情启示我们,事情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人的心态,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它,事情本身就会给予你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在体验式拓展训练中,当面对“求生”的环节时,很多体验者面对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心怀忐忑,但是,当体验者最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最终咬牙一搏时才发现,困难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难,而是内心的畏惧将这种困难程度放大化,相反,体验者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困难时,满脑子将充满不可能完成的理由。因此,这种体验式培训有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2 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靠一个人拼搏奋斗最终成功几乎不可能,因此,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离不开队友的支持,与团队的协作。体验式拓展训练中为了提高体验者的这种意识,特别设立很多加强团队合作的项目,例如,“有轨电车、罐头鞋子”等,使体验者能够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中所有成员各施所长,才能达成团队的某种目标,从而使每个成员都能够明白1+1>2的现象,从而有助于培养个人的团队意识。

2.3 培养个人的信心并深挖个人潜能

体验过拓展训练的人们都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有这方面的潜能,居然克服了那么严峻的困难,这样的心理状态表明,我们很多人在面对困难时,不是不能做,而是不敢做,战胜心理恐惧,努力放手一搏才是解决困难的关键。因此,体验式培训还有助于我们深挖自己的潜能,并提高我们在日后工作学习中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3 体验式培训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体验式培训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补充,它也是大学生进行终身自我学习教育的起点,它以全方位、多角度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进行锻炼与磨砺,坚韧了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的自信心与心理承受能力,也加强了他们在学习和工作当中克服困难的能力,并提高了他们在学校、岗位上的行动力与团队意识。从而全面的提高了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成果与教育质量。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考核不再是仅仅对人才知识的掌握能力,而是更多的侧重于人才在团队中所表现出的协调能力,以及面对工作中所出现的困难的态度和思考解决能力等此类素质要求上,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一种人才发展趋势,所以,体验式培训在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论文: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摘 要】 医科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素质和业务素质,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者融为一体,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医科院校;护理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由于护理学职能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以及近年来医患纠纷的频频发生,如何培养和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是我们备受关注的理论热点。本文在结合医科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人文素质、创新素质和业务素质。

一、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通过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体现在人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是一种态度和行为。[1]

进入21世纪,随着医疗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重点也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开始转变,病人不再是单纯的“生物人”,而是具有复杂系统的“社会人”。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较高的护理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这就要求高等护理学教育从培养只懂护理专业知识的单一型护士向培养掌握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卫生服务本领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

高校护理学教学应推行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现代护理教学模式,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让学生掌握护理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要让学生认识自我、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理解社会,成长为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协调发展的现代护理学人才。各医科院校结合专业特点增设人文科学方面的课程,使人文素质的教育内容进入课程体系,进入各专业教学计划。

2、完善课程设置,增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增加与护理学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课程

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定期举办文理交叉渗透的专业讲座,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社会课程体系。要通过长线教育,打牢学生综合基础,逐步提高学生修养,提高学生运用人文精神对医疗护理实践及现实生活进行哲学的、历史的、美学的、科学的认识,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发展健全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关注现实、关爱生命的医学人文态度。[2]

二、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指人在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获得的稳定的在创新活动中必备的基本心理品质与特征。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完成创造发明的能力。

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如“填鸭式”、“灌注式”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遏制了学生的的创新潜能。因此,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教学课时较多,护理操作技能是学科的特色。因此,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以往的操作技能教学,注重强调操作程序的准确性,操作动作的规范性,评价标准的统一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各医科院校应该改革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教师指导”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角色转换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强化护理操作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在不违反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创新尝试和行为予以认同并鼓励。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

三、业务素质

在新的就业市场形式需求下,护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机遇也有挑战。许多用人单位对护理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护理理论和规范的操作技术之外,还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应变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及举止高雅的气质仪态等,这些就业素质的要求恰好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相符合。在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业务素质必定会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1、岗前培训

首先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时间为3个月。做好新护士岗前培训日程安排,目的是让新护士了解医院的工作性质与概况掌握工作特点、各班工作情况。让新护士了解医院的护士除了应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2、树立整体护理观

从思想上认识到整体护理概念,要以整体护理理念为宗旨,整体护理程序为依托,从入院评估开始与患者近距离的亲切交谈,让他们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责任护士始终贯穿健康教育并提出出院指导患者的身心需求,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在更高层次上满足患者需求。

3、礼仪培训

请专业的礼仪老师对新护士进行礼仪培训与授课,组织观看仪表与礼仪的录影带等形式。做好护士素质、仪表、言行规范的教育。通过有计划地进行礼仪培训,使新护士的仪表形象更加得体。[4]

相关医科院校应该针对所开设专业进行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帮助学生指明护理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激发他们学好专业知识的热情。并且要提供较多的实习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他们将来的工作场景,增强对该专业的认识,从而以真才实学去竞争谋职。同时要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才会在将来的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合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它包括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科技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各项内容。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开展综合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护理教育中只有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和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论文: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体系

[摘要]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是一种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与学生德育素质测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它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德育素质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的现实表现依据,在综合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能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态度以及现实表现等要素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终极评价。

[关键词]德育素质测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 现实表现 终极评价

[作者简介]杜晶波,沈阳建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都巍,沈阳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辽宁沈阳11016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体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把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与其现实表现相结合,这不仅有利于矫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重学生知识能力评价、轻学生行为能力评价的片面做法,也有利于转变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仅当作知识性课程学习、忽视知行统一的错误倾向。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该评价体系的运行将会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协同育人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促进大学生自觉践行先进理论,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体系的依据

(一)逻辑依据

大学生综合测评是针对在校大学生,通过收集其在校学习、生活、活动等各领域中的表征信息,并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采用科学方法予以量化,对学生做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内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一般包括德育素质测评、智育素质测评、体育素质测评等主要内容。其中,德育素质测评主要测评大学生的政治态度、遵纪守法行为、践行公德状况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情况。该测评能够客观反映大学生的实际表现和道德品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一般课程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一强调知行统一。因此,在考核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时,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要考核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身实践的能力,即学生的实际表现。考核学生的实际表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的重要内容。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逻辑地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素质测评,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行为的考核,它们的功能具有同一性,即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真实、有效地反映大学生的实际表现,全面反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找到了内在的逻辑依据。

(二)理论依据

综合素质测评的最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总结、自我发展,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向引导、正向激励。学生通过参加综合素质测评,特别是参加德育素质测评,要对自己一学期的行为表现进行审视和反思。辅导员或班主任通过向学生反馈德育素质测评结果,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行为差距,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从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自我优化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升程度和道德品质发生的积极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考核大学生的现实表现,对学生的思想收获和行为作出肯定性评价,也起到了激励大学生不断完善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优化自身行为的作用。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对学生素质的量化反映,属于学生管理领域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是对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反馈,又属于教育领域的工作。尽管两者分属不同的领域,但是它们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协同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注重提升践行先进理论、遵守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能力,做到知行统一;另一方面,又促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果,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体系,是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一)实践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实践的新经验

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要“全面、准确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的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方法和考核体系,创造出许多新经验。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试中实行“全程知行统一动态计分考核方式”、知行双考核模式等;在其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中引入“行为实践度”考核、多维复合型考核等。这些考评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性考核,而忽视对学生行为考核的弊端,突出了对学生践行先进理论、遵守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行为能力考核,为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方法提供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可资借鉴的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同。

这些方法和模式的共同点是,通过综合测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实际表现――主要围绕学生的政治态度、遵纪守法行为,践行社会公德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情况,考量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此相对应,德育素质测评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内容,主要考量学生的政治思想、遵纪守法、践行公德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学生行为表现的内容基本相同。基于这种相同性,以德育素质测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学生实际表现的依据是可行的。

(二)前提条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学生实际表现与学生德育素质测评内容、过程的相似性

目前许多高校把学生的实际表现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中,其实施过程一般是:由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同班学生组成考核主体,依据考核标准,综合政治态度、遵纪守法行为、践行公德状况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对每名学生进行测评、打分。其中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进行考评,其他方面的测评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完成。其具体环节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最后确定每名学生的实际表现得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学生实际表现的环节在课程结束前完成,一般是在学期末。而大学生德育素质测评过程是: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同班学生组成考核主体,依据考核标准,综合政治态度、遵纪守法行为、践行公德状况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对每名学生进行测评、打分。其具体环节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最后确定学生实际表现得分。大学生德育素质测评一般是在每学期初完成。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除了实施时间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学生实际表现的内容、过程与大学生德育素质测评基本相同。为此,完全可以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学生实际表现的依据。当然,实践中要在时间上做一个微调,即把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德育素质测评工作前移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期期末。这样做可以避免考核(测评)主体做重复性工作带来的倦怠心理,使考核(测评)结果更准确、更具权威性。就实践而言,随着“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相结合”考核方式的全面展开,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是完全可行的。

(三)保障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颁布以来,各高校普遍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校紧密配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和学校的教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等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机制。这些工作机制为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利保障。实践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校一盘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与学生管理工作部门紧密配合、相互协调。为此,只要学生工作部门把大学生德育素质测评的时间由每学期的开学初调为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期的学期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教务部门认同“把大学生德育素质测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现实表现的考核依据”,那么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三、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考核评价内容、考核主体及分工、考核方法和成绩构成等部分。

(一)考核评价内容

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的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考核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和实际表现四部分。其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多种形式的理论考试(测试)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主要通过上课出勤、课堂发言、听课表现等要素进行考核评价;实际表现则主要依据大学生德育素质测评进行评价。

(二)考核主体及分工

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共同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主体。其中任课教师主要负责考评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辅导员、班主任、同学是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主体。

(三)考核方法

1.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核方法。采用书面作业(或撰写实践报告)、阶段性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书面作业和期末考试以案例分析或材料分析为主,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阶段性测验以简答题、辨析题为主,重点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程度。考试形式可以是开卷,也可以是闭卷。

2.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态度的评价方法。依据课堂出勤、课堂发言、听课表现等要素,采用赋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见表1)

3.对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方法。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德育素质测评为依据,综合考核学生的政治态度、遵纪守法行为、践行公德状况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现实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

(四)成绩构成

1.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占70分。其中书面作业(或撰写实践报告)占10分、阶段性测验成绩占1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50分。

2.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态度占10分。

3.学生实际表现占20分。其中:学生德育素质测评分计入本评价体系的公式为:

学生实际表现最终得分一学生德育素质测评实得分/学生德育素质测评应得分×20%

4.学生最终成绩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和学生实际表现的各项得分累加。

(五)时间安排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结束前,任课教师要给出学生书面作业(或撰写实践报告)的成绩、阶段性测验的成绩和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态度的评价成绩。在期末考试结束前,要完成对学生德育素质测评的工作。

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论文:浅谈如何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校大幅度扩大招生,生源的各种素质有所下降,但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却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当今社会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综合素质

职业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在内容上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实践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指能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始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和党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的一致,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勇于坚持真理,拥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专业文化素质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这与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完全一致。实践能力是指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身体素质指具有强壮的体魄。心理素质指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去爱身边所有的人和物,并且时刻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审美素质指在众多的社会现象中,能够明辨是非观念。在素质教育中,道德素质是方向,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是重点,身体素质是前提,心理素质是动力。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是当代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所必须掌握的;另一方面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等基本技能。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素质教育并不是一种教育教学模式,而是教育面向未来的一种理念,应当体现在各项教育制度的设计理念中,反映在相关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反映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给大学教育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以及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素质教育是新形势下教育方针的新发展,是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调人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急剧扩招,高校规模快速发展,学生数量激增,高校学生的素质有普遍降低的趋势。我校作为一所从中专学校升上来的大专职业院校,生源的整体素质更要逊色一些,为达到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如何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问题。

首先,对入校新生做好思想转变工作和专业介绍工作。大学以前,学生的管理大都以老师严格管理为主,学习也是在老师有序的安排管理下进行;进大学后,主要是要求学生自身管理,自己管理自己。同时,大一新生通常比较困惑,一下子从高中的题海氛围中释放出来,茫然不知所措,不知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去自主学习。这时,他们迫切需要对他们所学专业有个全面的了解,专业的前景和社会关注度、专业包含的内容、所学课程的构成及设置、今后就业的方向与形势等。我们要通过各种讲座、报告、座谈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等帮助新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形成积极心态,稳定专业思想,树立专业理想,确立成才目标。这样他们才会有学习动力,才会静下心来继续大学阶段专业课的学习。

第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新的教学方案。大一第一学期就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要求该科教师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在了解国家最新政策动态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思想特点,将课程的社会维度和个性维度统一起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沟通模式等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索,将当今热门话题和社会现象引入课堂让学生自由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第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切工作为学生服务,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因高校管理的特点,学生能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时机较少,所以就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和各种网络工具,如QQ群、微信等,随时去关注、反馈、传达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心声和需求,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提升教育和服务水平。我们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学习指导和生活指导,把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扎实把各种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营造和谐安全的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氛围和环境。

第四,加强心理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步入了大学后, 学生们从封闭的中学环境进入了广阔复杂的大学美丽殿堂,眼界开阔起来,国际政治格局、国内改革开放、自我前程设计、人际关系交往、婚姻伴侣选择、就业去向等等, 都成了他们关注的对象。对于成年的大学生,随着自主自立意识的确立, 他们开始用自己青春期所特有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去观察事物, 去体验各种复杂的情感变化,但是因没有经过心理教育和社会适应性教育,他们丰富的内心情感会随外界的影响而变化,心理素质差, 缺乏信仰和毅力, 缺乏进取精神和心理承受力。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与解决思想道德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等相结合。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并配备相应的心理学专业教师作为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到广大学生中去。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面对面地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他们心理承受力和各种应变能力,让他们尽快走出心灵困境。

第五,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风是体现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表现之一,加强学风校风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各项制度和机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自觉性、积极性。整合学校、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经验,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做好课堂内理论学习的第一课堂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加强沟通和联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考试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学生艺术社团活动、学术系列讲座等,将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和校园文化活动纳入学生培养过程。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课外社会活动,既全面提高了各种综合素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从“要我学” 转变为“我要学”。

总之,坚持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放在首位。重视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将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学校育人的首位,以大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努力探索、构建科学合理育人的教育内容和体系,抓住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为社会培养出专门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论文: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浅谈语音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摘 要】语音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在英语语音教学中融入学生素质培养的内容,应该成为语音实验室管理人员和英语教学工作者共同探索的重要问题。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摆脱陈旧的教学和管理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既有利于语音实验室的科学管理,也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关键词】素质培养;语音实验室;科学管理

在信息和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语音实验室作为外语教育教学的专门实验室,已成为高校外语教学不可缺少的场所,对提高外语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先进完善的功能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使得英语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探索能力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语音实验室的科研管理,将其建设成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

1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所谓综合素质是指个体在教育和环境的作用下发展而成的多方面主体性品质。从生物学意义上说,人是不育有主体性的自然人,只有通过教育的开发和环境的默化,人才能由自然人向具有主体性的社会人转化。因此,人的综合素质水平是反映人的社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包括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格素质及各项能力等多个方面。大学生综合素质如何,将影响到他将来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又因为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将来会转变成社会各界的精英人物,更多地影响到社会、国家,所以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工作在大学校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2 语音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手不足,工作量大

语音实验室工作量大,程序繁琐,系统维护、故障排除,设备保养和维修等很多时候还需要管理人员手工完成。但就目前看来,大多数学校语音实验室都存在人手紧张,工作责任心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等情况。

2.2 管理体制不健全,教学模式陈旧

语音实验室承担的是外语课堂教学的辅助工作,实验室工作人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教学模式和技术手段不先进、无创新,实验室管理工作缺乏约束与激励机制成为普通现象。

2.3 对学生管理困难

任课教师只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施,实验室管理人员至负责技术手段的配合与设备管理,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验室上课期间的管理成为真空地带。玩游戏、看视频、甚至私自安装软件等状况层出不穷。

3 学生素质培养与实验室建设相结合,建立科学完善的语音实验室管理体制

3.1 建章立制,规范语音实验室管理体制

制定规范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为语音实验室管理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制定并完善语音实验室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等;明确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规范实验室设备使用和管理,定期加强实验室软、硬件的管理和为维护。做到既方便任课教师与学生,又便于学校统一管理,还要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2 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是加强学生上机的规范性,用语音实验室管理制度来更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通过按号入座、严禁在实验室内吃东西、严惩故意损坏公物等方式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二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技术手段,增加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周全的教学服务。三是鼓励学生参与语音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采取勤工助学、聘请学生助理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与实验室工作人员一起,共同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从简单的打扫卫生、监督课堂教学中的设备使用,到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室的管理流程,既提高他们的实践基本技能,也能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论文:基于社会实践的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途径分析

【摘 要】社会实践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出发,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锻炼的有效方法,阐释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锻炼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社会实践;大学生;综合素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建立在实践上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纵观社会发展,凡杰出人才,无不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营养,取得动力,进而做人类作出了不朽贡献。大学生作为未来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必须要在巩固好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努力做到深入群众,深入社会,深入基层。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才能够切身体察民情,知民意、解民生,为更加合理的规划大学生活,促进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一、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纵观老一辈革命家,像、、邓小平这样的伟人,在他们的青年时代无一不是通过社会实践逐步成长的,他们渊博的知识和广阔心胸,超越的见解和前瞻性的眼光,都是通过社会实践磨练出来的。卓越的才华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也是在社会实践中得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出人才。通过社会实践才能使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更符合民情,符合实际;才可以准确判断自己的学习情况是否与个人发展、社会需求真正合拍;才能使大学生在书本中获得的知识内化为能力,收到开花结果的良好效果;才能检验其中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在社会实践中进行修正和完善,一旦离开社会实践,难免会使理论知识流于空中楼阁,失去活力和生命力,最后只剩空洞的形式,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同时,实践单位的群众往往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向其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良好的工作作风,同时深入了解在开展工作时遇到的难点问题、重点问题,共同磋商解决,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社会实践锻炼到人民中去,还可以增进大学生与民众的感情,真正建立和谐互信的良好关系,营造大学生与群众坦诚相见的社会氛围。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在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社会需求方面产生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得力的方法。通过深入群众中的社会实践工作,对大学生的形象认识也会大为改观,在共同学习,共同劳动,共同沟通的过程中,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把书本上死板的理论演变成生动灵活的经验,对工作能力的提升和整体素质的提升起到决定性作用,并且也能增进大学生与群众的契合度,这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锻炼的有效方法

大学生社会实践锻炼的有效方法,第一可以采用校内岗位实践与校外历练双向结合的方法。由于校内岗位属于大学生生活的“内环境”,具有贴近实际且简单易行,所以大学生到校内岗位挂职,可以增强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可以锻炼多方面考虑、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工作中重点突出,提高统筹运作能力。大学生到校外基层组织历练,是因为校外基层组织是各类政策、决策的最终执行环节,是各种专业知识能力实际发挥作用的落实环节,各项政策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发挥其最终作用,所以,基层是一个增长见识的大平台。

二是专业岗位与普通岗位锻炼相结合。大学生在专业岗位进行实践,可以得到专业经验的积累和办事能力的提高。在专业岗位进行社会实践,对当前年轻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由于很多大学生长期进行理论学习,在大学生活中参与一线生产的经验,所以让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在专业岗位进行锻炼,具体负责某些事物,在社会实践中明确特定专业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有利于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开发。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积极性,激发其主动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到自觉自律的重要性,做到不怕失败敢于承担,在创新中现实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专业素养也会大幅提升。

目前,大多数青年大学生都是从学校直接进入单位工作,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社会经验。同时这些年轻大学生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优越的家庭环境使他们对社会现状缺乏基本了解,也缺乏能吃苦能低头的实干精神,虽然理论上过硬,但是经验上匮乏,这就会在和工作中发生眼高手低、浮躁不扎实的现象,影响整体工作效率的发挥。所以让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到基层中去“磨性子”就是很好的做法。让这些在基层的大学生静下心来,潜心学习,对政策理论、专业素养、人际处理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提高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学习与办事能力,在主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借鉴领导同事的先进经验,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有一个深入详细的了解,做到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双项达标过硬,使沟通协调能力更加完善,大学生的包括专业素养在内的综合水平将会普遍提高,在工作内容、办事方法、人际处理上做到熟练老城,成为将来工作中的全能型人才。

三是艰苦地区锻炼与发达地区锻炼相结合。通过不同环境的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多种时间环境,可以使大学生的眼界更开阔,认识更深入。艰苦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生活条件较为落后,缺乏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所以,让年轻的大学生深入艰苦环境,有利益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去除浮躁、好高骛远的思想。贫困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素,导致社会实践的情况也较为复杂,所面临的问题也会相对较多,但是,对于社会实践锻炼来说,错综复杂的环境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综合能力,更能够使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日后工作的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社会实践锻炼,可以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学习到新的理念和先进的工作经验,这里的思维理念、工作方式、管理水平在全国均处于领先位置,所以先进经验的汲取,可以使大学生快速掌握超前的思维观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对转变自身观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吸取这些先进经验,可以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更加清晰努力方向,也能够为今后走上社会后,以更为开阔的思路推进自身工作。

三、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锻炼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锻炼中,应该保持吃苦耐劳的本色,敢于接受考验。只有通过深入的基层锻炼,才能为其日后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对于年轻大学生来说,这是难得的机遇,所以要珍惜社会实践历练的机会,投身与基层一线,深入群众,接受锻炼,接受考验,全面了解实地情况、专业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工作能力,将大学生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二是虚心学习,不自恃身价。大学生要首先明确一点,那就是“向人民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基层学习”的基本概念,作为一名学习者,不能自持接受过高等教育,就拿架子,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锻炼,就是要在社会一线汲取营养,了解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差距,架起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沟通的桥梁。向基层群众学习,了解真实的生产生活情况,才能在专业学习程中更加符合民情贴近社会。如果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不但不能得到群众的尊重,还会对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所以进行社会实践,就是要保持谦虚谨慎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尊重基层众,向他们虚心讨教,才能够听民意,解民情、懂民生。

三是要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先进经验。能力的提升过程是一个不断累积不断过滤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汲取精华弃其糟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能力的整体提升。将好的经验和做法提升至理论高度,总结未来专业岗位工作特有的规律和方式,才能对社会实践工作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作为社会实践者,要不怕失败,在失败面前不气馁,不消极,而是在失败中吸取教训,积极改进,以此为台阶取得工作中的新发展,使大学生的整理能力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

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论文: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探析

【摘 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健全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对大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高校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综合素质

当今社会,大学生的音乐教育也逐渐成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重视大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而重视音乐教育的培养和提高,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升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美好心灵的塑造

音乐是蕴含着真、善、美深刻内涵的,并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它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将人们真实的思想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淋漓尽致地抒发并表达出来,因此音乐有助于道德教育的实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教育居于首位,而音乐教育以它特有的艺术感召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表现力,震撼着人的心灵,陶冶着人的情操,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功效是不可估量的。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音乐具有“教化”功能,他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论。孔子认为“乐”是造就一个理想人格的终极环节,同时也是兴邦治国的重要环节。而西方人认为:音乐是灵魂的语言,是一种灵魂的净化剂,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道德主义教育。可见,音乐教育在人格培养、德育教育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功效。通过音乐教育能使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等方面等到良好的改变,形成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养成正确的道德信念,树立高尚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观。

例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时,有人会被悠扬而徐缓的民歌小调所感染,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而有的人则会在美妙的音乐中领略到作曲家在创作中寄托着对自己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对受苦受难的俄罗斯人民的深切同情;而列夫・托尔斯泰在倾听了这首乐曲时感受到的却是“俄罗斯的眼泪和苦难”。又如音乐巨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以严谨而精巧的构思,跌宕起伏、波涛汹涌的精美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使人们倾听到命运在敲门,感受到对命运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和对命运的思索;何占豪、陈刚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如诉如泣的优美旋律,深刻而细腻地描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爱情,突出地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势力的强烈反抗精神,歌颂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向往。再比如在《黄河大合唱》的教学中,给大学生们介绍冼星海不远万里从德国回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以音乐为武器,“为大众谱心曲,为抗战发出怒吼”使学生了解冼星海的爱国情怀,产生对曲作者的崇敬之情,从而使学生在欣赏中体验爱国情感。在高歌《保卫黄河》音乐奏起时,每个人都会感觉到心潮澎拜,热血沸腾,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爱国主义情怀,而这都必将融入到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中,升华成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音乐家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及作品本身表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可以更好地鞭策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上积极进取,激励他们在逆境困难中勇往直前,不断勇敢地朝着充满阳光的、美好的未来前进。

二、审美能力

美是人类一直最求和向往的,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教育的终极目标,而音乐教育则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最终目的,从而去创建完美的人格,养成和谐完美的心灵。因此,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音乐教育对人格的培养有巨大的作用,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学科。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它以声音为表现手段,通过旋律的起伏、节奏的疏密、和声的张弛、音色的刚柔变化等来表达人的情感,引起人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审美的作用。例如《天鹅》是法国作曲家圣・桑的著名管弦乐曲作品,它以安娴、幽静捎带忧伤的音调,形象的刻画了“天鹅”纯真的情感和高雅的姿势,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天鹅的纯洁与端庄的美;然而俄国芭蕾舞编导米哈伊・福金聆听了《天鹅》后,以他艺术家的灵感对此作品的涵义作出了新的理解,他在优美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感受到了悲哀和忧郁,感觉到一只孤独的天鹅紧张和不安的心理,表现了垂危的天鹅在临死前对生活的热爱与死神痛苦搏斗的情景,福金运用舞蹈形象再次创作了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之死》。在音乐教学中更多的倾听优秀的音乐作品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是有很大作用的。再比如冼星海的《黄河颂》一曲,以壮阔、热情而又深切的旋律展现出黄河的源远流长,曲折婉转、奔腾不息的自然风貌,加上雄浑的男中音演唱,讴歌了黄河的雄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中华儿女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在普通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音乐教育,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学生带进音乐的殿堂,让他们尽情的享受音乐艺术的美,接受审美教育的熏陶,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音乐作品具有优美高雅的特点,能潜移默化地激励和升华人们的精神,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的感知、联想与想象、表现与创造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协作的精神与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也就是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人们能够妥善处理周围环境建立的各种关系和对外界信息吸收并转化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的能力。音乐具有振奋人的精神、统一人的意志、鼓舞人的斗志的作用。郭沫若先生曾经感叹的说:“音乐的势力是多么伟大!汉王兵多将勇,而最后的成功乃是一只箫!……”音乐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在表演过程中既要体现展示个性的特点又要强调团结合作的精神。无论是个人表演还是团队演奏,为达到共同的艺术目标,都要求表演者竭尽全力进行创作。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经常组织大学生参与音乐排练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顾全大局、团结协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音乐教学的合唱排练就是一种集体艺术的体现,无论是合唱指挥、伴奏还是每一位合唱队员都必须从音色、音量到音高、节奏做到统一,都不能有丁点的个人随意性,必须追求合唱团整体发声的位置、统一音色、控制音量和情感的表达,才能塑造完美的合唱艺术作品的灵魂。例如:排练合唱歌曲《在太行山上》时,一般安排高声部为女声,低声部为男声,开始要求女声旋律连贯,长线条演唱,男声作填充,声音不要明亮,而后男声超声部演唱坚定有力,女声表现内在的美。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整体意识,用耳朵相互倾听、默契配合才能唱出优美和谐的和声效果。合唱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合唱中去领略多层次的和声美,共同分享情感体验,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帮助他人、怎样关爱同学等等。为将来步入社会具有较强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促进智能的开发,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开拓能力

当今世界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大学生具有深厚渊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手脑并用的能力,能够建立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才能适应现代高科技迅猛的发展、凌驾各学科之间知识高度综合的趋势。培养创造、开拓的能力。在器乐演奏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各种器官(如:手、脑、眼、耳)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提高大脑敏捷的思维反应能力和耳朵、双手的灵敏程度;倾听音乐是对音乐的旋律、节奏、节拍、多声部以及乐曲的结构的整体感受。在聆听音乐或演奏演唱乐曲活动中锻炼人的精神和听觉记忆能力,加强情感体验;提高记忆的敏捷性、准确性和持久性,促使大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由于人的大脑两半球是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的。左脑擅长于语言、计算、逻辑推理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右脑擅长于音乐、绘画和色彩、有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得大脑两半球如同飞鸟之两翼,只有同时展翅,才能飞得又高又远。那么,同样的一个道理,人的大脑的左右脑只有交叉并用,合理协调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运作,才能更好地充分的发挥大脑的内在潜能。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爱因斯坦除了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幼年的音乐教育对他以后的科学研究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量子论的发明者普朗克是一位演奏技巧高超的钢琴手;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三强不但爱好文学而且擅长声乐;数学家苏步青一身爱好音乐、戏剧和舞蹈。有关资料记载,有很多具有音乐才华的人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比较完善,他们都有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很强的特点。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音乐欣赏、器乐演奏和声乐演唱,还是音乐作品的创作和表演,都必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的特点显示出教育方式的独特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其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表现空间广泛自由,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教学无法替代的。通过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开阔当代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个性心灵,促进其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塑造完美人格。只有加强高校的音乐教育,并与其他各方面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大力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充分利用现有的的教育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搞好多样化的音乐电化教学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有效地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行音乐教育活动,才能培养出新型的高素质的21世纪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俞莉(1968―),女,湖北武汉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论文:浅谈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摘 要】当今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者从当今大学生综合素质现存问题入手,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与特点,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尽绵薄之力,这有助于高校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从而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增砖加瓦。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

1、前言

当今社会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国与国之间存在着竞争,人与人之间同样存在着竞争。国际间的竞争显得更加激烈,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承担着未来社会知识和文化的传承,其综合素质的水平直接关乎到国家的兴衰与存亡。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专门性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各个领域处于制高点,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认清局势,更新观念,把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去抓,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国力的发展。

2、素质的概念

《辞海》中指出: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原本特点与基础。心理学认为它是人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一般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1]。这仅仅是是“素质”狭义上的解释,而广义的素质概念则是不仅包括遗传因素,还有后天的心理素质、社会素质等,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努力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总水平[2]。本人认为:素质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努力的统一,是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的有机结合。

3、目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

3.1在思想道德方面

大学生身心日渐成熟,但还没有完全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没有全方位的正确评判,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集中体现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自我主义等倾向。首先,现如今,高校大学生对传统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的评价标准产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更认同重实效、重现实的价值观。在他们的心目中,道德就是自信、独立与诚信。他们反对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如:勤俭节约、重义轻利等。他们更倾向于西方的个人本位思想、利己主义思想。这恰恰与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矛盾。另外,一部分人太过于追求物质,而没有精神追求,人生价值观产生了扭曲。

3.2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高中文理分科过早,导致一部分学生偏科严重,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学习兴趣不高,科学素养淡漠;科学知识学习不够全面,认识不够全面、理解不够深入;缺乏科学创新、探究能力;整体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审美知识,审美情趣较低。

3.3在身体素质方面

大学生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接班人和源泉。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有所下降,这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速度。经过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生活习惯不好,缺乏锻炼身体的意识。学习压力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锻炼身体时间,但只要能够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男生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多,而女生除体育课外很少参与体育锻炼。高校管理相对宽松自由,学生自制力差,很多学生形成了熬夜上网、抽烟、喝酒的坏习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3.4在心理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大,心理疾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和学习。调查表明:在退学的大学生中,超过半数的人是因为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疾病而选择退学的;有近三成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一成学生有中度的心理问题[3]。说明大学生是心理弱势群体,心理问题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会在恋爱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困扰。甚至会在求职就业时遇到麻烦,他们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烦恼,产生心理压力,逃避社会。担心找不到工作而产生焦虑。自卑等。

3.5在创新素质方面

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淡薄,这与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极不相符,既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也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不利。有的大学生想创新,但不知从何入手。在创新的过程总会出现各种困难,很多大学生在漫长的创新路途中迷失了方向,甚至过早放弃。

4、当前提升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既迎来了机遇,同时也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我国的未来。所以,务必要迅速要提升整体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更加激烈,体现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国家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我国同样需要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国家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提升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是时展的要求。

5、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我国人口众多,但随着我们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需要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而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稳稳地立于强国之林。这就要求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1)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加强社会价值观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做好自身理想与职业价值的有机统一。培养他们正确的政治素养,积极发挥他们自我教育和社会群体教育的能力。(2)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要培养他们树立科学意识,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并积极投身于各类科学知识实践当中。同时还要培养他们树立人文精神,良好的审美观,并把这些充分地利用到社会实践中,让更多的人学习到其中的乐趣和魅力。(3)在身体素质方面,要求各高校建立每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目标档案,经常性地对其进行身体素质测试,不达标者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惩罚。多渠道的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身活动。(4)在心理素质方面,引进优秀的心理专家和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意识。树立健康的人格,保持开朗豁达的心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在创新素质方面,要通过心理诱导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促使他们形成强烈的创新动机,坚定自身的创新信念,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保持旺盛的求知精力。着重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

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论文:浅析教育心理学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推进成功就业的应用①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提高心理素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事关教育工作成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铸练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推进成功就业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研修院围绕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素养提升、就业能力培养,开展学习与实训活动。活动中始终坚持提高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及职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需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态度品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适应社会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教育 综合素质

1 深化宗旨心理教育,提升政治素质

加强大学生队伍凝聚力,必须坚持政治建队,要培养积极向上、奉献社会的政治心理。集训中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抓好政治思想教育,使广大学生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使大学生永葆时刻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鲜明政治立场,肩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1.1 丰富方式方法

通过“认识自我,自信竞争”阶段的训练,使学生深刻感知“若要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西方励志哲理,深刻领会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东方深邃思想。为扭转多数学生抵触政治思想 情绪,训练中我们还采取了座谈、演讲、野外拓展训练等多样的交心方式,积极探索政治理论贴近学生心理的新途径,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内涵,更加鲜明地体现出理论学习的时代性、科学性、创造性和大学生就业特性,从而用丰富多彩的理论教育熏陶学生,用共同的就业价值观念凝聚团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心贴心的交流,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

1.2 突出典型引领

把树立先进典型作为大学生政治理论教育的可持续动力,突显出心理素质高,综合素质强的优秀学生,不断强化先进典型的发现、树立和宣传工作,积极搭建先进典型成长的平台,大力营造有利于先进学生干部脱颖而出的环境和人人学习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正面积极地梳理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导向,不断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规范。通过“规划生涯,策略人生”,教会学生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方法。

1.3 注重形象塑造

形象塑造包括内在心理和外在形象两个方面。内在心理是指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学习水平、道德品质等;外在形象是指完成任务时显示的能力素质、教师评价。我们着力磨练大学生盲目自大的心理,结合党的十八大教育精神,加强规范化管理,以严谨治学为切入点,以规范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为标准,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进行规范,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为民服务意识。

2 注重培养身心健康,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升就业的根本,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东西文化的碰撞、价值观念的冲突、利益格局的调整、就业压力的加大,“心理震荡”在一些基层大学生的身上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对就业前景的焦虑、彷徨、忧郁、苦闷时常不能及时发泄。如果对这些“心病”不及时、认真地加以矫治,就极有可能导致一些偏激、极端行为的发生,轻则会影响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和自我培养,重则会毁掉一个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对其家庭生活及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2.1 树立正确人生观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就业价值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部分学生身上出现了搞攀比、讲条件的现象,把未来的工作、工资待遇横向与其他院系相比,纵向与已经就业的大学生相比,面对巨大的反差,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对今后奉献服务精神减退,不满情绪滋生。因此,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未来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在思想上解决“为什么就业,为谁就业,怎样就业”的问题,找准通过就业规划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切入点,真正热爱全身心投入。

2.2 增强科学应对意识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世界形势严峻,社会复杂多变,未来要处理的事情和面对的困难不断增多。因此,我们要切实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科学应对毕业就职的意识和胆魄,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时能够从容不迫,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敢于决断,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的目的。

2.3 培育创新工作精神

学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从事学习、在学习的常规事务性活动,极易产生厌倦、疲劳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用创新的精神掌握教育工作的主动权,通过对各项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内容的熟悉掌握,不断总结归纳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经验,达到减少学习量、减轻各种压力的目的,实现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坚强品质、道德修养、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团队协作、沟通配合、创新思维、培训策划、组织管理、适应调整等素质与能力,形成以优秀学生团队带动更多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继续教育与就业创业工作新品牌。

3 加强实践心理教育,增强就业能力

教育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将来面对社会如何正确规划职业生涯,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为切实有效提高基层大学生的实战本领和业务素质,大学生就业素质训练一直坚守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坚持实战牵引、贴近实际。

3.1 突出基础,抓好大学生信息应用能力培训

信息化对于整合就业资源、改造就业流程、创新就业模式、提升工作效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就业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强化网上学习、网上管理、网上求职等训练,积极接受新形式、新变化,强化调整心态与抗挫能力,把信息化应用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社会综合信息研判和应用归纳水平,用科学、便捷、迅速的方式指引大学生就业规划。

3.2 突出全面,抓好学生多才多能素质培训

大学生成功就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奠基石,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稳步发展的第一道防线,是密切服务社会的窗口和纽带,也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知行合一,勇于实践”阶段的训练,努力把学生培养训练成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

3.3 突出实用,抓好学生业务知识应用培训

坚持严谨、求实、求索,是教育治学的生命线。要养成严谨、求实、求索的学习态度,必须做到日常养成与规范,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要注重教育学生转变理念,把理性、积极、热爱的理念根植于每名学生头脑中。要采取主题宣讲、以案说法、分析研讨等多种方式,认真总结研判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针对性训练和引导,切实提高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论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摘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而阐明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在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抓好高校党团建设工作,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实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此更好地推进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我国高校综合素质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意义

近年来,素质教育特别是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一度受到社会、家庭和整个教育界的重视。如今,大学生大多属“90后”,其个性张扬,思想开放,性格特点比以往的学生显得独立、开放、前卫,体现着新时代的气息。大学生的培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特别是德育培养更值得整个社会关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作出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高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核心工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该是齐头并进的,高校学生的行为表现大多由思想意识决定,以科学的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关键的行动导向。有了正确的思想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学生在求学道路上才能有正确的行动导向。高校是培养国家未来栋梁之才的重要教育阵地,是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显得尤为关键。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是部分和总体的关系。素质教育是由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承担着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情况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素质的提高,在我国现代高校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阵地。如今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甚至有些是“富二代”“官二代”。对于这些出身条件好的大学生,他们的励志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很有可能不如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该如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得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武装和引导。

(三)素质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首先,素质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前提。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为改变目前存在的“应试教育”“重智轻德”等现象提供了有效途径。

其次,素质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的作用,教育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尚未取得良好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未能很好到位。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大学生过了高考这一严酷的升学关,现如今却面临就业难,这给了很多大学生新的压力,所以很多大学生还是要面临熬夜看书考研、考资格证书和国家等级考试等。只有抓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个根本,全面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某些高校“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就业率的不良倾向,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实到位。

再次,素质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强大的合力。在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现代学生的素质培养牵系着社会、家庭和学校,牵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大学生的素质影响到学生的社会视角、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学校、社会和家庭关注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不管从哪个层面来说,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而重大的工程,都在为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提供强大的合力。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高校学生素质的培养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思考如何推进高校学生素质的培养,特别要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下工夫。

(一)继续坚持实施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是培养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发动机。高校教育还是要继续坚持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大学生只有把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练扎实了,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发挥专业技能,创造更多的业绩,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完善学校本身的教育制度和体制,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多数有学习能力的青年都能完成高等学业,努力使学生不因贫困等原因失学,创造一个更加公平、严谨而又宽松的高等教育环境,这是我国长远发展的动力支撑。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的贫困生给予了很多资助和扶持,解决了很多贫困生的后顾之忧,教育优先这一战略仍需坚持实施。

(二)着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大学生是社会年轻一代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他们步入社会的道德品行、个人发展,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从小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培养下形成的。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去唤起学生的道德意识,如:通过思想道德修养的课堂教育来树立学生的道德信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对道德品质表现好的行为予以表扬,对道德行为表现恶劣的要给予批评处分,明确正确的道德观;通过校园网络、校园板报、校园广播、知识竞赛等校园活动加强道德品质的宣传等。

其次,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向道德模范学习。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要引导学生去传承;对于校内外的道德模范典型人物,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学生学习道德模范精神。

再次,以新时代的道德观念统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如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有很强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实践性,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接班人,要深刻领悟新时代的道德观念,践行科学发展观,才能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根基。

(三)大力培养素质领先的创造性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在于它促使学校以德育为先导,统帅和引领学生的智育工作,使学生不光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唯一目标,更能够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高度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用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纪律意识和健康心理去正确处理与人、集体和社会的各种复杂关系,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同志曾说:“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放在主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与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三、在素质教育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

素质教育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等多种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当前,网络信息发达,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很大,不管是影视娱乐、科技文化还是道德意识等,国外的信息也很容易渗透到中国青年一代中,校园环境相对宽松的大学生,很容易就受到一些不良思想或者是外国低俗文化的侵蚀,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主阵地,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教育放在首位。

(二)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把课堂讲活了,才能吸引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应在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把以课堂为主的理论教育同用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去鼓舞和教育人的形象教育相结合,把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同学生自我演讲、主题辩论的自我教育相结合,把理论教育同走出校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形式与内容、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三)抓好高校党团建设工作,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是集聚和培养优秀青年的场所,高校的共青团组织是团结和教育青年的核心力量,是党的后备军。党建带团建,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各高校应该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展壮大学生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带动青年团员,在思想上、作风上和工作上把党建带团建落到实处,为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提供有力保障。从入党知识着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党课培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学生干部队伍锻炼中,耐心地疏导和教育学生党员和优秀团员,发挥其积极正面作用。

(四)结合实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新世纪,我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诸多因素和矛盾的发展变化对我国产生较大的冲击。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家庭有条件带自己的子女到国外旅游或留学,年轻人思想觉悟还不够高,意志力不够坚定,国外的各种新鲜事物很容易动摇他们建设祖国的最初梦想,因此要适时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要尽可能提供平台,提供必要经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品质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论文:英式议会制辩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摘要:本文将首先介绍英式议会制辩论赛制,之后重点讨论其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形成的作用,辅以讨论大学生语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来说明英式议会制辩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

关键字

英式议会制辩论,批判性思维,大学生综合素质

引言

近年来,英式议会制辩论(BP)在国内逐渐盛行,成为主流的英语辩论形式,这与外研社所做出的努力与各大高校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本文作者曾组队参加了第十六届外研社・亚马逊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在准备与比赛的过程中获益匪浅,故撰写本文分析英式议会制辩论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英式议会制辩论简介

英式议会制辩论已成为当今全球大学生英语辩论的主流赛制。在本赛制中,一场比赛共有上下议院四队8人参加比赛。分为政府上院:首相(Prime minister)副首相(Deputy prime minister);反对党上院:反对党领袖(Leader of the opposition),反对党副领袖(Deputy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政府下院:政府阁员(Member of the house),政府党鞭(Government whip);反对党下院:反对党阁员(Member of the opposition),反对党党鞭(Opposition whip)。BP制的竞赛程序可简单描述为“角色扮演”+“交替演讲”,每位辩手均拥有一个议员角色,和 7分钟左右的发言时长,正反方从上到下交替发言。其中,首相拥有定义优先权与建立论点框架责任。首相有权对辩题中没有明确的背景、主体、对象等定义要素加以明确,除非该定义明显有悖公众一般认知或故意破坏辩论进行下去的可能性且未说明如此定义的必要性,否则对方不能拒绝该定义。首相还必须给出正方上院的论点框架,即使自己无法完全展开,但必须概括介绍。反对党领袖有定义接受责任,检查定义是否明显有悖公众一般认知或故意破坏辩论进行下去的可能性且未说明如此定义的必要性,如无,则宣布接受该定义。一旦决定不接受,则比赛即进入“挑战定义”的特殊状态。事实上99%的情况下不会“挑战定义”。其建立论点框架责任与首相类似。副首相和反对党副领袖有论点展开责任:在首相/反对党领袖的框架下展开论点。政府阁员和反对党阁员有论点扩展责任:在保持与自己的上院意见原则一致的情况下,必须提出区别于自己的上院的新论点。政府党鞭和反对党党鞭有总结责任:明确指出全场交锋点,并突出本方观点,尤其是本方下院观点的正确性,即为“有偏见的总结”。

在BP中,上下议院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对于上院来说优势是可以抢先把有力的论点提出,证明己方观点的合理性。但下院必须在不重复上院观点的情况下延伸上院论点,并且提出新的观点来支持本方提案。不过,在上院较弱或者下院提出了很好的观点的情况下,整场辩论的精彩交锋会在后半场出现。这也是英式议会制辩论的迷人之处,它是无法预测的,观众不会提前知道辩论的走向,很有可能随着辩手的交替发言而产生立场的摇摆,而辩手需要做的就是赢之在理,以理服人。本文将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语言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几个方面来论述英式议会制辩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1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指质疑一切假设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此处的“critical”,译为“批判”,并无“否定”或“反对”之意。批判性思维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善于反思及评判的思维能力。(2)善于质疑及辩驳的批判意识。

2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实质是一种“扬弃”,它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对现有问题提出的质疑,是创新思维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品质,对于个人素质的提升和社会的发展都极其重要。从个人来看,生活在信息化的社会意味着每个人每天都会面对不计其数的信息,因此选择正确有用的信息必不可少,如果不能对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进行辨别,就很可能被欺骗或误导。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培养批判性思维是踏入社会之门的必要能力。大学生只有学会批判性思考,才能在生活工作中发现问题,从而更主动的更有效的吸收知识。从整个社会来看,批判性思维对传统文化和价值的传承有“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帮助人们理性认识传统文化,使其更好的与时情联系,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俞加频繁,批判性思维能让人尊重并客观对待他国文化。

3 英语辩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英语辩论对于辩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是从始到终的,从其辩题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与时事热点话题相关,如酒驾问责,选美比赛,遗产税,学术造假,穿越剧,广告ps等,这些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有过广泛议论,可辩性较强;二是与国际国内政治有关,如伊朗核武器问题,中国海外军事基地,利比亚政权更迭,户口限制买房等,这类辩题往往涉及人文、宗教、历史等方面内容,需要辩手有较深厚的基础。

一般来说,英语辩论对辩手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材料准备。大多数辩题两面性较强,即无论正方反方都能找到有关材料,辩手就需要分析题目,挖掘出题目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即现状(status quo)的不足之处,从众多材料中提炼出最能支持己方观点,最具有说服力的,或是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案。

二是材料的逻辑整合。拥有有力的材料并不意味着能顺利拿下比赛,就如备好了食材,如果没有技艺精湛的厨师也不能做成美味佳肴。在赛前准备时,辩手需要将收集到的材料有机整合,按由浅入深或由重至轻的顺序罗列材料,同时要根据队友的不同特色专长合理分配所有材料,使其更具说服力。笔者曾在一次辩论的培训中学习到了如下的思维方式,认为这样的逻辑结构较为严密并且很有助于分析辩题,在此愿与大家分享。要说服对方买自己的药,需要证明如下几点。第一,说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好的。第二,论证对方已经生病,并且到了不治疗不行的地步。第三,说明自己的药可以治疗对方的疾病。第四,补充证明这种药是有效的,并且对身体无害。最后,证明对方应该买自己的药。通过买药这个论证结构来证明提案的有效性是十分合适的,因为它涉及了现状的不足,提案的合法有效与唯一性,因此是一个严密的逻辑论证结构。

三是临场应变。英语辩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要求辩手不能一直按部就班,而更需要随时关注其它辩手的观点从而把握赛场上的变化。基中最重要的是反驳对方观点,通常来说,反驳有两种情况,即论证错误和逻辑错误。论证错误是指辩手在辩论过程中使用不恰当材料例如所举例子只是极端个案,并不能代表普适情况、所举例子不能证明其论点,没有触及到核心问题、或论证较弱,无法从一件事情有优点证明有急切做这件事情的必要性;逻辑错误是指辩手的论证过程有不符逻辑的现象,如否定存在即合理,发生先后顺序代表因果关系等。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英语辩论是语言与思维的交锋,对于辩手来说,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由于英式辩论的特殊性,辩手从拿到辩题到发言最短时间就是20分钟左右,在此期间要理清思维,组织语言,以明了易懂,而不过于口语化的正式语言表述己方论点,并达到具有说服力的效果。这主要体现在辩手对POI(Point of information)的处理与对整个发言中反驳、立论或延伸、总结的安排上。

POI(Point of information),即为对方辩友在我方辩手发言的中间5分钟,如有任何疑问或想要反驳的地方,举手示意,在得到同意后进行质疑。POI要求己方辩手迅速反应并作出回答,最好是简明扼要地回答对方的质疑,但确实有论证己方观点的作用,而且不能被带跑带偏,这也是非常有难度的。这种文质彬彬的打断对缺乏经验的辩手是十分大的挑战,需要沉着应对,在短暂回答后回到自己的论证结构中。如果能够精彩作答能够增加印象分,也容易让评委和观众记住己方观点。

在发言的7分钟里,辩手需要注意自己的措辞是否准确明了,不必太过艰深,但也不能过于口语化,并且要合理安排各个部分的时间。在辩论中,辩手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反复强调一个论据或者一部分论证,导致纠缠过久,浪费了时间,此时就需要果断地过渡到下一个论点,避免犯时间分配不当的低级错误。很多时候辩手会很投入地反驳对方论证过程中的错漏之处,导致留给己方论证发言的时间过短,这样的模式是需要避免的[1]。在辩论中,会遇到带有各式口音的辩友,这对辩手的听力也是一大挑战,通过与来自各地的辩手交流,我们会发现口语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言的内容是否言之有物。虽然口音不是重点,但是在发言中注意强调有力的论点,通过关键词的重复等技巧,可以给观众和评委留下更深的印象。英式辩论是绅士之争,因此辩手需要通过有理有据的发言来说服评委与观众,而不是单纯地反驳对方或者是只证明己方观点的合理。在短短的7分钟内如何以理服人,这对辩手的语言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不断的训练与比赛中,辩手会发现自己能够逐渐顺畅地表达出自己所想,减小了“想”与“说”之间的鸿沟。

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英国议会制辩论是以队为单位参赛,队伍的整体表现将直接决定其成绩与排名,因此队员间的协作显得犹为重要。辩手在英语辩论的训练中不仅个人思辨与语言能力可以得以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也能得到加强。

纵观整场辩论,合作可谓无处不在。在比赛准备阶段,队员需要发挥各人的知识储备与专长分析辨题,从更多方面入手,使对辩题的研究尽可能透彻、独到;在材料准备时,辩手应该合理分配相关论点,使论证更完善,让材料说服力最大化。在正式比赛阶段,辩手间合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而队伍处于不同位置时,合作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当队伍在上议院时,副首相(Deputy prime minister)对首相(Prime minister)的配合在于,他需要认真关注首相的发言,对其发言进行简单归纳,将其遗漏论点在自己的发言中完善,将其重要论点总结强调,这样一来,己方准备的材料就能完全展现。同时,副首相还可以以首相发言为基础进行扩展,让整个队伍的论证更有深度;当队伍处于下议院的时候,辩手间的配合在于首先,两人必须认真观注其它辩手的发言,其目的一是在于避免与上议院观点重复,二是对反方上议院更加全面的反驳;其次党鞭(Whip)在总结陈词时要充分支持阁员(Member of the house/opposition)的观点从而展现本队对于整场辩论的贡献。当然在比赛过程中,队友间的相互提示,如眼神、手势等都对比赛进程有推动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英式议会制辩论对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都有积极的影响。它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关注各类社会热点事件,积极思考事件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所在,还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深远的意义。应当鼓励各专业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英式议会制辩论,为中国英语教育事业的进步以及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作出贡献。

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论文:从培养路径的视角分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摘 要: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还要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实施针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培养路径的视角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综合素质 培养路径 诚信

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出发点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对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同时,还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我们在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存在着很多缺失,造成这些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而高职高专院校在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也是造成这些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1 学生综合素质的缺失

1.1 诚信的缺失

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没有经受过挫折,很少对社会和家庭有过“付出”。来到学校,他们同样注重索取、不愿意付出、追求享受,他们希望社会对自己诚信,希望学校对自己诚信,希望企业对自己诚信,但是自己却缺乏奉献精神,经常为了一己私利而放弃了诚信,诚信缺失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从考试“打小抄”等现象就可见一斑。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如果单纯追求职业技能的掌握,而缺失了诚信同样是非常危险的。

1.2 自我发展能力的缺失

学生走入社会之后,在开始的阶段,所从事的职业一般都是自己所学专业。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面临着升迁、新的更富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的挑战。面对富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很多学生没有能力迎接挑战,结果失去了难得的成长机会。其主要原因就是,自我学习的能力不够,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因而丧失了把握机会的能力。

要想胜任任何一个新岗位的工作,都需要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绝大多数都是在学校学习期间所没有涉及到的。

1.3 环境适应能力的缺失

很多学生走入社会之后,感到人与人之间很难相处,在工作中人与人之间不容易沟通,很难相互配合,这使他们感到很苦恼。其真正的原因在于家庭和社会对给予他们的帮助太多,而对他们环境适应能力的熏陶和锻炼又过少,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没有遇到更多的困难、受到更多的挫折,导致他们的社会经验严重不足。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他们经常表现为“以我为中心”,期望组织和他人服从自己的意愿,使得他周围的人不愿意与其接触和合作。

2 学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学生在他成长的历程中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学校。家庭对学生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伦理道德层面,而进入高职高专院校之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层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家庭更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应该通过教育弥补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缺失。

2.1 社会不良的风气影响到我们的师资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对我们这个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比如,社会的腐败现象有愈演愈烈的倾向,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潮逐渐扩散。这些不良风气对学校这块圣洁的土地也同样产生了影响,虽然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是当之无愧的,但是,也有个别教师的不良作风,对学生产生极坏的示范作用,他们口口声声高喊“师德师风”,行为却有失检点。

2.2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高职高专院校是一个开放系统,这个系统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始终都是在不断地改革过程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为了使毕业生走出校门之后能够在尽短的时间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将学生培养的重点放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上。很多学校采用项目化教学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通过围绕着某一项目进行研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这与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无疑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所面临的是有大量新的知识需要学习,大量新的技能需要掌握。

2.3 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训练较少

有很多人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认为只要有了能力,便可以走遍世界,大有作为。这种思想在西方可能是行得通的,因为他们干工作只对事不对人,是他们的文化,人们只注重能力,而对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注重较少。但是,中国人做事经常是对人不对事,要想干好工作,首先就要处好人际关系,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3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路径

3.1 通过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我国最古老的著作之一的《易经》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是说不是我去求需要启蒙的人,而是需要启蒙的人来求我。在启蒙互动过程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学生自己,只有他们的求知欲望被唤醒了,教育才会发生明显的成效。学生能不能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关键问题是学生能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了使学生对自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外部因素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够通过自我学习完成主要的学习任务,逐渐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而又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能够基本完成的教学任务,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遇到克服不了的困难的时候,教师给予合理的启发,帮助他们完成教学任务,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3.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的培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社会有其特有的文化,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的行为,不能与社会的核心文化相抵触,否则很难被社会所接受。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不同,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有很多方面与社会的核心文化是格格不入的。在实践中,更多的了解社会,改变自己的价值观,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适应社会环境,有效的处理好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要实现这一愿望,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设计更多的实践环节,创造更多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沟通的机会。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设计较多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沟通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当中,有意识的设计较多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社会接触和磨合,鼓励学生参加社团组织,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最终达到提高适应环境能力的目的。

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论文: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摘要:众所周知,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利用音乐教育的手段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呢?本文从高校音乐现状及教学实践出发,系统论述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1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促进

(1)音乐教育有助于舒缓身心,建立良好的心理机制。音乐的发展有着古老的历史,被称作最早的艺术之一,对人类精神文明世界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著名的音乐作曲家莫扎特很早就说过:“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唯有音乐是最高尚、最纯粹的、最触动灵魂的。”这句话很好的概括了音乐的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近代也有研究表明,当沉浸在音乐中,完全投入到一首节奏缓慢、旋律悠扬的乐曲中,有助于舒缓身心,释放压力,使得心情趋向平和,因而得以放松。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黄金时期,一方面,面对着来自于学业的压力,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在心理上容易产生不安、惶恐、落差大等负面情绪,而音乐教育能够发挥音乐本身的美,来促进学生发现更多的美,沉浸在音乐的气氛中,陶冶情操。甚至可以通过音乐的美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精神追求,健全学生性格。近代有科学研究表明,音乐能够有效缓解人的烦躁情绪,常听音乐的人在寿命的长度、心理的健康程度上都远胜过不爱音乐的人,由此,音乐对于健康心理形成的作用可见一斑。

(2)音乐通过鉴赏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自身素质追求。作为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音乐在当今的发展中拥有了越来越多元化的发展形势、形态等,有古典音乐、流行音乐、轻音乐、摇滚乐、重金属、朋克等等,这些音乐形式之间本身并不具有好坏高下之分,但在具体的创作上,却有着鲜明的审美取向优劣的差别。通过高校音乐课堂,促进学生自觉在高雅的、有着较高的审美追求的音乐形式中得到熏陶,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展审美鉴赏能力,对于大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设问,一个喜欢凤凰传奇、《爱情买卖》的学生,在见识上、对事物的认知上的程度与一个深受古典交响乐影响的学生比,相差又有几何呢?

(3)音乐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建立起积极、良好的生活态度。音乐同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一样,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曾经说过:“我的一切音乐创作的源头都是生活。“他就曾经在听到雨天的雨点敲击地面的声音时创作出脍炙人口的《雨中交响乐》,名噪一时。因此,生活中充满了音乐的身影,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丽。通过高校音乐课堂,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从而细致观察生活,提高审美能力,在良好的生活气氛中建立起良好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大学生完善自身综合素质。

综合上述,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而高校音乐课堂应当如何不断发展,顺应需要,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拓展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

2如何让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1)建立高效课堂模式,易懂的教学方式为主。在此前的高校音乐课堂中,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为主,对于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世界观、思想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够的,而这也是造成高校音乐课堂效率低下、学生上课率不高的一个原因。在高效音乐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当充分发挥音乐的多元性与开放性,用鉴赏、评说、合作、参与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在自由的参与中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同时,在参与中锻炼胆量,提高综合素养,培养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等。如,我曾经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播放著名的歌剧《天鹅湖》的选段,并向学生们生动地讲解了《天鹅湖》的故事,然后让学生们讨论,在这个故事里,你们更喜欢谁?如果让你们来写属于自己的《天鹅湖》,你们会怎样做?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后,给了我许多精彩的解答,还有许多学生将它和奥斯卡经典电影《黑天鹅》联系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现代《天鹅湖》故事,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然后,我让学生们根据这个剧本排练了一出《现代黑天鹅》,并在学校艺术节上进行表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这一系列的举动,学生们对于艺术作品本身的理解越发深刻,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解构能力等等,对于综合素养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注重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效选择教学内容。音乐世界是广袤的,通过对于教学素材的有效选择,让教学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实践性、思考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动自发的去探寻音乐背后的故事和力量,从中获得启发,得到经验和总结,让教学显得更加的主体化,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是高校音乐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的飞跃的重要体现。在学校期末考试之前,学生们普遍感觉到压力较大,心情烦躁。针对这样的心理,我给学生们上了一节轻音乐鉴赏课,当贾鹏芳的《睡莲》在教室里响起的一刻,有许多学生都陶醉的闭上了眼睛。在学生们鉴赏音乐的同时,我向学生们介绍了轻音乐这一音乐形式的由来、发展、特点等,同时重点介绍了当代轻音乐大师贾鹏芳的生平,创作《睡莲》这首歌的音乐背景。学生们都沉浸在《睡莲》的优美意境里,在音乐的熏陶中,不知不觉就放松了因为准备考试而高度戒备和紧张的神经,并且,对轻音乐这一音乐形式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有许多学生在课后表示,这堂课让她们学会了在音乐中面对压力、解决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抗压作用。

(3)利用多媒体资源,建立优质课堂。大学生对于信息的发展、技术的飞跃有着十分灵敏的感知,因此,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高校教学课堂,既是顺应时展的需要,也是顺应大学生身心需求的需要。并且,音乐这一形式决定了需要通过多媒体手段综合进行呈现,以求全方位、立体化的最大程度展现教学内容。在给学生们播放歌剧《胡桃夹子》选段时,我先是播放了一段《胡桃夹子》的现场表演视频,然后播放了一组有关于其创作背景的介绍flash动画。随后,从网上远程信息库中提取了介绍原作者柴可夫斯基的生平简介,背景简单明了。同时我还让学生们下课后自己观看、聆听《胡桃夹子》全剧,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出音乐剧的主题,感受它的独特魅力。通过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使用,学生们对于这出戏剧有了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立体的了解,在充分的了解与鉴赏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立化的审美认知,促进独立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进步,在综合中发展,在提高中得到飞跃。

3总结

高校音乐课堂的建设,和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设高校音乐课堂,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需要高校音乐课堂来实现,用风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化开展课堂建设,一定能够培养出全方面、多元化的当代大学生。

作者简介:侯俊彩(1976―),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音乐系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及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