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02 03:23: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

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论文

一、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全面推行科技素质教育缺乏认识

科技素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全面的科技素质教育课程的支撑。全面的科技素质课程应包含科技知识理论课程以及科技应用实践课程。然而,当前科技素质教育课程大多数是传授科技理论知识的课程,涉及科技应用实践的课程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学校没有认识到仅设置科技理论知识的课程难以真正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学生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掌握科技知识,这种课程设置不全面的状况难以促使科技素质教育全面推行。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青少年学生开展的。然而,大多数学校在科技素质教育过程中只重视对少部分优秀学生进行科技素质培养,目的是培养他们去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为学校争荣誉。这种做法明显是对全面普及科技素质教育的精神缺乏必要认识,导致青少年学生科技素质整体偏低,影响科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2.教学资源缺乏

人力资源方面,高水平科技教师短缺。在我国,高水平的科技教师非常短缺,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年长教师过去因条件限制,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科技素质教育。大部分年轻教师虽然受过一定程度的科技素质教育,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他们也没有及时补充新的科技知识。高水平科技教师短缺,使得青少年想要接受良好的科技素质教育非常困难。科技教育专用实验设施设备欠缺。科技教育专用实验设施设备是保障科技素质教育正常开展的必需品。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在开展科技素质教育活动时并没有专用的实验设施设备,其所使用的实验设施设备均是与物理、生物、化学等其他学科共享的。由于物理、生物、化学等均为升学必考科目,实验设施设备会被优先安排给这些学科使用。专用的实验设施设备欠缺无法保障科技教育实践活动正常开展,科技素质教育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数字化科技教学新资源不足。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技知识时刻都在更新,数字化科技教学资源也在不断更新。一直以来,我国的科技素质教育所使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大多比较陈旧,与青少年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在科技与生活高度融合的今天,陈旧的数字化科技教学资源无疑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科技素质教育也难以高水平地开展。

3.教学方法单一

近年来,我国一直主要采用“讲授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技素质教育,传授科学技术相关概念和原理、科技符号术语和公式、科技规律和规则等科学知识。这些相对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仅靠老师的讲授难以对这些知识深入理解,导致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进而出现上课“抄科学”、课后“背科学”、考试“答科学”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青少年学生只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科技知识,只能用题海战术来应对考核,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单一的科技素质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青少年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使青少年学生丧失了获取科技知识的乐趣。

4.教育经费使用不到位

科技素质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学生学杂费以及教育集资等组成。用于解决科技教师工资、购买科技教科书、建设科技活动设施、购买科技设备、选购科技书刊杂志以及与科技素质教育有关的其他物资。调查发现,经费使用不到位的状况在科技素质教育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多数中小学校仅把科技教育经费放在外聘专家讲座报酬的发放以及科技教科书的购买上,而没有用于更新科技活动设施设备以及购置科技新书刊新杂志等方面。陈旧的设施设备和过时的科技书刊杂志无法与新时代的科技发展相适应,从而成为科技素质教育的绊脚石。其二,有些学校科技教育经费使用不合理,使得科技素质教育绩效低。经费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决定科技素质教育能否有效地开展,经费使用不到位以及经费投入绩效低的情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根本原因:应试教育制度影响了科技素质教育的正常开展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科技素质教育因与中、高考没有直接关联而显得不太重要。青少年学生毫无疑问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升学考试科目的学习上,以求考上理想的学校。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会把与升学考试有关学科教学列为首要教学任务。尽管落实“科教兴国”国策的要求在相关教育政策文件中多次出现,大多数学校对于科技素质教育的态度可谓“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应试教育无疑已成为科技素质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重要原因:传统教育思想影响科技素质教育的有效进行

传统教育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大多数学校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科技素质教育过程中着重对青少年学生灌输科学技术知识,忽视对学生进行科技能力的培养。青少年学生书本知识学得不错,但是科技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传统教育思想难以真正让青少年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成为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3.直接原因:教师的学科本位观念阻碍科技素质教育的施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承担语文、数学、外语等升学考试科目的教师大多都持有学科本位思想,在课堂上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引导学生重视与升学考试相关的科目,忽视甚至忽略诸如科技素质教育等科目。青少年学生受到教师诸如此类的引导后,自然而然地认为科技知识的学习可有可无,从而降低了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教师的学科本位观念导致青少年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是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三、解决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问题的对策

基于当前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采取以下对策加以解决。

1.提高认识,全面推行科技素质教育

学校要设置全面的科技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全面的科技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包括科技知识理论课程与科技能力实践课程两个基本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科技知识理论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应在科技能力实践课程中有对应的应用实例。这样有助于青少年学生理解所学的科技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并且能够通过对应用实例的学习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到的科技理论知识。学校要加强对全体青少年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科技素质教育不应以培养学生参加科技竞赛为主要目标,而应把提升全体青少年学生的科技素质作为培养目标,让全体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2.加强资源建设,提高科技素质教育水平

学校要建设高水平的科技教师队伍。在我国,教师科技素质水平极大地影响科技素质教育的质量。因此,应将教师的科技素质培训列入计划,有目的地以外出进修、远程教育等形式对教师进行科技素质培训。推行科技教师名师工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不同地域之间科技教师互访、研讨等活动,让教师能够受到科技新知识的熏陶,不断提升其科技素质。此外,还应积极开拓社会上的科技教育人力资源,聘请科技专家、工程师作为科技教育顾问,吸收有经验的科技教育志愿者、在校研究生担任兼职科技教育老师,使其与校内教师有机组合,共同组成一支高水平的科技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学校要配置科技素质教育专用设施设备。科技素质教育设施设备是科教体系的一个基本组织部分,更是科学技术与青少年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各学校必须为科技教育建造专用的活动设施,以及购置专用的实验设备,保证这些设施设备为科技教育活动所用。只有设施设备得到必要保障,科技素质教育活动才能够正常进行。学校要采用数字化科技教学新资源。数字化科技教学新资源是青少年学生系统地接受现代化科技教育、提升科技创造能力的必要保障。数字化科技教学新资源的“新”应体现在这些资源是与青少年学生实际生活相关,且能够引起青少年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不是与青少年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这样能够帮助他们认识这些教育资源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3.优化教学方法,使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应在保留以往“讲授式”教学方法基础上,增添科学实验法、问题探讨法、科技角色扮演法等方法。教师要使这些方法相互结合,形成能够引导青少年学生对事物进行科学观察、动手进行科技实验操作、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的科技教学方法体系。进而根据现阶段的实验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选取若干种教学方法,各种方法优势互补,让青少年学生在科技探索与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4.合理使用科技素质教育经费

科技素质教育经费是科技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和必要保障,其使用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科技素质教育的成效。经费在使用前应根据科技素质教育目标做出合理的使用规划,除了用于解决科技教育活动经费、购买科技教科书外,还应用于建造科技活动新设施、购买相关的科技实验新仪器新设备等,以保证科技素质教育能够跟上科技发展潮流;此外,还必须确保能够“专款专用”,保证科技素质教育能够有良好的经费支撑。总之,要解决科技教育中存在的诸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提高认识、丰富资源、改进方法以及合理使用经费,这样才能够减少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的障碍,以保障其正常开展。

作者:黎刚曹卫真单位:广州大学

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边远地区中小学科技创新的现状

生活充满创新,创新充实生活,没有创新的年代是窒息的年代,没有创新的生活是枯燥的生活,没有创新的企业是夕阳企业,没有创新的人是呆板的人,没有创新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我们有无数的理由说明创新的重要性。我们对边远地区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1.学生对科技创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认识是清楚的,说明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学生对科学创新的重要性,观念上发生了初步的变化。

2.边远地区缺乏科技创新尖端人才,与学校教育严重缺乏创新,使学生对学习的核心问题缺乏判断,学生创新意识缺失。

3.现在的学生,对分数看得很重,对科学的创新精神、勇攀高峰的精神淡化了,认识不清。

4.学校教育还是对科学知识的传授,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的认识是非常少的。

5.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新教育仅仅在认识阶段,教学活动的核心还是传授知识,研究性教学活动还开展得比较少,特别是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非常少。

二、边远地区中小学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1.立足“课”字,主渠道不放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更是科技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创新教育,从而促进知识的发展和提升,这是我们在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上成功的做法和最好的心得。我们坚持把活动引入课堂,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科技活动与教学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思维在课堂中发散,创意从课堂开始,并在活动中形成。

2.突出“做”字,在做中体会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兴趣。

要积极参加省市各级各类比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体会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兴趣。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发现和解决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因此我们不放过每一次参赛的机会。

3.抓住“实”字,勇于实践创新。

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重在落实,我们在抓“实”方面是下了大功夫的,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活动,年年举行一届科技活动周,人人参与,人人动手。科技活动周的内容包括科普知识抢答赛、科幻画、网页制作比赛、小论文、小制作、主题班会、科技小报等,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论文、做一件小制作、搞一件小发明。学校在各校初选的前提下,认真对每一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选,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对于创意新颖而又不成熟的作品,集体会诊,进一步辅导学生。对于每年的学生科技创新作品,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汇编成论文选集、发明集锦、活动掠影等,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创新的勇气。

4.突出“新”字,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

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是载体,是手段,“新”才是创新教育的灵魂之所在。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突出“新”字,引导学生在“新”字上花功夫,并进行发明创造,是中小学校科技创新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刚开始科技创新活动时,辅导老师曾问学生:“同学们,你相信自己可以做出发明吗?”学生都摇头,没有一个举手。这个疑问,不仅学生有,而且老师也有,但是,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随着科技创新教育的深入,尤其是“小发明,我能行”活动的开展,不到一个学期,全镇中小学生提出发明创意近两千项,其中,有同学提出了10多项创意,最多的是曾获得创新一等奖的张克凡同学,他提出了23项创意。

5.把握“校”字,切合实际搞创新。

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必须切合实际、因地制宜,牢牢把握好“校”字,以校为本,以学生为本,不好高骛远,不作非分之想,脚踏实地。因为我们办的是基础教育,我们地处贫困地区,我们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人力、物力、财力、起点都很低,我们不能奢求许多成果,只期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6.保证“恒”字,深入持久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怎样才能持之以恒?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每个学期初,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科技创新工作方案,成立科技兴趣爱好小组,定期开展课外活动,结合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田头,为农民、为农业生产服务;期末认真做好总结,积极推广经验,找出差距,整理好资料。“恒”与“实”紧密相连,使科技创新活动有声有色,不断深入。

总之,边远地区中小学有效开展实施科技创新教育,一定要有策略与方法。

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与思考

随着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不仅影响一个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还影响到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心理、生活、思想方法、道德伦理、宗教等各个领域。由于科技教育的发展而形成的科学劳动大军,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时代也无可比拟的。以下主要提出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并针对农村科技教育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一、农村科技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巨大的经济效益

科学技术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并能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的创造价值,据估计以每千克产品的出厂价格为例,如果钢盘为1,小轿车为5,彩色电视机为30,计算机则为1000,集成电路高达2000,再从电子计算机的存储器来看,它所用的原料比相同重量的铁锅还便宜,但通过科学的加工之后,其售价相当于相同重量的白金。科学技术和教育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

(二)科技教育改变劳动者劳动方式

现代社会里,脑力劳动者在全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计算工具,而且是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媒介,帮助人们预订车票、检索文献资料、办理银行业务等。今天的电子计算机如此活跃,最容易使人直接地感受到社会正在科学化

(三)科技教育是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相较低,这一庞大的群体要真正实现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不仅仅是居住场所的变更,最重要的是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码在受教育程度上,使他们和城市人口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以适应非农产业和高新技术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比较薄弱,特别是西部农村。而农村青少年在数量上远大于城市青少年。因此,要进行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就一定不能忽视农村。

二、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青少年科技教育重视不够

目前大多数教育行政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技教育经费账户,未在学杂费中单列“科技活动费”项目,导致科技教育经费的来源少。另外由于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对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其为科技教育拨的经费少得可怜。目前大多数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科技辅导员(科技教师),有的只配了1名兼职科技辅导员,况且科技辅导员没有受过专门培训,水平不高,加之有的科技辅导员缺乏创新意识,开拓能力不强,科技教学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二)应试教育排挤农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

有的农村学校虽然强调要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但缺乏相应的具体目标规定,使科技教育目标仍然定位在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而忽视科技研究方法、态度、意识、观点、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导致目前教育内容、考试内容不尽合理,均偏重于理论知识。现实教育中存在一种错误倾向,教育围绕考试转,考什么教什么,实践性教学已成为摆设,处于尴尬境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只是一个时髦用语,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遇到需要动手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一筹莫展。

(三)社会教育没有起应有的作用

科技素质的提高重在参与和实践,而农村可供青少年参与的科技活动场所凤毛麟角。这在教育部下发中小学“减负”文件后显得尤为突出。“减负”后学生们去哪?为此,中央电视台及多家电视台均做过报道,结果令人遗憾:可供孩子们参加有益活动的场所太少,许多学生挤到游戏厅,成了家长们忧虑的事。据了解,许多学生对科技活动很感兴趣,但由于农村的实际条件,能如愿以尝参加科技活动的寥寥无几。

三、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视及投入

要发动各学科教学、活动课程、课外科技活动、社会与校园文化环境等渠道的力量齐抓共育“科技之花”,将科技教育活动制度化、科学化。高素质的科技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那么高素质的科技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首先应有深厚广阔的科技知识体系;其次,教师要有灵活的创新头脑;第三,科技教师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科技教师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培训、学习、考察、进修、交流的机会,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科技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考察及各种科技竞赛;学校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以短期培训、电视讲座等形式,为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提供科技史、科技发展、科学传播、科技活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在师范院校开设“科技教育”专业,招收科技特长生为中小学培训师资。科技辅导员在参加科技、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的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在评优、晋级、职称评聘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硬性规定把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考察、考核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内容和指标,规定中小学校要开设科技活动课,规定学校教师中科技辅导员的数量应达到一定比例。

(二)改善青少年科技教育方式

要彻底打破传统文理截然分开的教育模式,培养健全的人格。在科技活动中,应始终把树立和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作为对学生进行系统思维训练的首要环节,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化的工厂、科研机构,让他们走向社会,进行考察研究,亲身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并通过举办系列讲座,命题征答、专题论辩、演讲比赛、智力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新旧思维观念的比较中除旧布新。

(三)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因需施教

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多,地域分散,年龄悬殊大,文化层次差别大,很难用某一种形式就能实现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普遍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这一目标。因此教育和培养目标都要多样化。没上大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很多都会转变成农业劳动力。对这样一支庞大的新增劳动力队伍,无论是从他们缺乏技术知识,谋求自身发展角度,还是从发展农村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都必须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科技素质教育。对初中毕业生既要提高他们文化水平,更要加强实用技术的培训;对高中生主要是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中专生则要对知识更新、先进技术的培训,达到“人尽其力,物尽其材”的效果。

四、结 语

要提高农村青少年科技素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本着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农村青少年素质教育经费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在统筹安排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经费时,尽量增加对农村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的投入。增加对农广校这所没有围墙、使教育延伸到农村千家万户、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学校投入。

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青少年科技活动与科学教育有效衔接的组织策略

[摘要] 青少年科技活动对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教育系统之外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等社会力量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系统运行的组织策略层面,探讨如何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机衔接,对扎实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青少年 科技活动 科学教育

青少年科技活动隶属于“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范畴,指科学课堂教学之外所实施的与科技传播、应用相关的一切活动,最早由中国科协在1979年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后正式提出。根据国务院2006年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类人群的划分,各地《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也得以产生。“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显示了国家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视,更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促进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从这个意义上说,扎实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就必须从宏观的社会化教育工程视角,深入探讨青少年科技活动有效组织的保障机制。

一、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组织者分析

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组织在学校教育中凸显为两条线:第一,学校是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组织的主渠道。学校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出发,通常会组织课外兴趣小组、与科技相关的探究性、应用性、技能性、体验性或游艺性活动等;第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组织,形成校内外相结合的组织渠道。如教育系统之外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等社会力量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社会力量包括系统上下的科协、共青团、妇联、体育局、环保局、关工委以及地方企、事业单位等,其中尤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典型代表,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科协发起与开展的具有规模性与代表性的各类科技活动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大手拉小手――中国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科学俱乐部活动”、“科技夏、冬令营”、“少年电子技师活动”、“科普主题活动”等。

二、学校科学教育整合校外科技活动的组织困境

1.认识上的附和与具体落实的错位

应该说,当前中、小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对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意义认识明确,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在国家宏观层面上的纲领性文件比较认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笔者认为,存在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的思想作崇。由于长期以来在中国人头脑中所形成的以科举为特征的教育文化与价值观,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之下,强调以考试为中心来组织教育活动,由于组织青少年科技活动与升学成绩没有直接可视化的效果,因为参与活动与升学率没有直接关系,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积极性就不高。

2.条块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活动开展呈现“短板”效应

当前我国校外科技活动的实施中还存在着较明显的“体制性障碍”,如科协、妇联、共青团、体育局等作为发起者在组织课外科技活动过程中,往往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就需要与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对其下属单位发文件才能奏效,这样容易导致组织工作的条块分割、资源分散或各行其是。有时不同地方或不同部门出于各自的工作要求和职责分工,仅在其需要时,以文件发放方式,要求中、小学校参与组织科技活动,却没有深入研究学校的整个课程体系,与学校科学课程匹配程度明显不足,缺少长久的工作规划与运转机制,因而活动开展只能呈现短期效应。

3.经费投入不足,城乡可利用的场所或资源差别明显

学校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逐渐改善,学校对课外科技活动也开始重视,每年投入课外科技活动的经费不断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视,以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为契机,科技活动场馆建设数量大增。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中、小学校组织的课外科技活动所能够享受到的资源,城、乡的可利用的基础设施条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特别是农村基层学校,缺乏必要的课外科技活动场所和资源。一些贫困地区的县、乡财政比较困难,教育经费更是短缺,在这种情况下,表现为无钱购买实验设备,无钱配发图书、仪器,兴建科技活动室。

4.科技辅导员师资队伍不稳定,常规化工作的“长板”效应不明显

科技辅导员作为一支专门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师资队伍,也由于体制性障碍,还存在着科普师的职称评定与无法聘岗之间的矛盾。导致科技辅导员队伍不太稳定,在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上投入的精力明显不足,不能将科技活动纳入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中来。

三、青少年科技活动与科学教育有效衔接的组织策略分析

1.学校教育必须从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价值

当荣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钱学森离开我们的时候,钱老那振聋发聩的一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留给教育深深的思考,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应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转变“应试教育”的狭隘观念,要从本质上认识课外科技活动的价值。科学课程应有效整合校外科技活动资源,才能有效贯彻与落实《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要求。

2.联合互动且形成整体推进的校外科技活动组织体系

青少年科技活动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凭学校、教师或教育系统就能完成的。如果从参与主体来看,涉及到学校、社区、家庭、校外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媒体等。因此必须将青少年科技活动定位于一个社会化的大教育工程。这就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和支持青少年科技活动,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规划与措施,并有具体的评估、监管机制。其次,在做好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传统活动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开展校外科技活动的内容与方法,研制如何加强与学校科学课程内容的衔接,不断创新其内容和形式,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推进科技活动组织运转机制的学术研究,各级教育、科技、科协、环保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密切合作,理顺关系,形成合力。

3.加大经费的投入并完善场所及设施建设

教育部门要在教育经费整体开支中列出一定比例的科技活动的专款,作为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专项经费。地方科技、科协、环保等部门也要从各自的专项经费中列出一定的经费,用于支持青少年科技活动,以保证科技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学校要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视角,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逐步形成财政拨款、企业、社会团体及民间和商业捐助等多种形式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经费投入体系。加强科技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建设,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一批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乡村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4.重视校外科技活动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校外科技活动组织的师资队伍应选拔熟悉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教育工作经验,热爱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有组织和综合辅导能力,并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中青年教师担任。应根据开展活动内容、性质和专业的不同,配备相应的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国内师范院校应根据科技活动组织的需要,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专业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师资队伍。

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的探索

【摘要】积极开展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动,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一项长远的社会工程,同时也是为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农村学校科技教育应立足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我们在探索中形成了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科技教育模式,即养殖场里的科技创新教育、农田里的科技创新教育、大山深处的科学探索等模式,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 科技教育 科技创新

积极开展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动,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一项长远的社会工程,同时也是为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笔者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科技活动辅导教师,通过近20年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探索与研究。认识到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目前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基本要求。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偏远,属农村中学。我们紧密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在现代的科技教育实践活动中,以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标,主动发展个性潜能,通过各种科技教育渠道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在科技教育的实践中,我们立足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形成了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科技教育模式。

一、养殖场里的科技创新教育

1999年前后,皖北地区兴起了各种特色养殖业。特别是北极狐养殖业发展较快,大大小小的北极狐养殖场就有三十多个,特种养殖成为皖北经济的一大亮点。但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难题,特别是北极狐的养殖难题更多,如饲料配方、疾病防治、品种退化、幼狐哺饲、皮毛加工销售等。湖沟中学的养狐场也不例外。

学校科技活动领导小组根据这一特殊情况,开展了养狐科技知识培训,并组织了由部分老师和学生参与的攻关小组。北极狐养殖这一新课题蕴藏着丰富的现代科技教育内容,广大同学对狐狸养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学们纷纷在活动课上及课余的时间里,仔细观察狐狸的生活习性,认真研究如何对狐狸饲料进行科学配方,如何用中草药防治疾病,如何对母性差的母狐在产仔后把幼狐分离出来,并用代养法和人工哺饲法来进行养殖。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探索,培养了既会动脑想,又能动手做的能力。他们不仅掌握了科学方法,又学到了科学知识,从而养成了严谨的科学习惯,进一步激发了求知的欲望。如我校学生张杨、张恒两同学根据自己探索并总结的养狐经验,撰写了科技论文《利用中草药防治北极狐犬瘟热和病毒性肠胃炎的试验》(1997年)、《幼龄北极狐的人工哺饲和代养初探》(1999年)、《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改良北极蓝狐的试验》(2002年),参加了省和国家的科技创新大赛,分别获得了国家优秀项目的三等奖和长江小小科学家奖,团中央颁发的枫叶奖。

二、农田里的科技创新教育

我校学生90%以上为湖沟镇周边的农民子弟,他们在寒暑假、周末及节假日,与父母一同下田劳作。在劳作中,大部分同学深深体会到父母劳作的艰辛,同时也认识到要想丰产丰收,只靠勤劳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品种要改良,技术要革新。

湖沟镇是皖北著名的西瓜之乡,年年都有大批的西瓜远销各地。在西瓜的种植中令瓜农头疼的是西瓜还未长成瓜苗就死了,黄河源同学家里瓜田的这种情况尤为严重。黄河源随父母在瓜田里劳动时。深深体会到父母的勤劳并未带来西瓜的丰产。有心的黄河源同学把父母的忧愁带到了学校的科技活动小组。在学校科技辅导老师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瓜苗死亡的原因――重茬,西瓜种植不能重茬。于是黄河源和老师及同学到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到宿州市瓜果科研所找专家,想办法来解决瓜苗死亡问题。第二年,黄河源同学家里扩大了西瓜种植面积,采用西瓜的嫁接改良,结果瓜苗健壮,西瓜又大又甜,重茬问题得以解决。2001年黄河源同学的科技论文《西瓜的嫁接改良》获得第六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高一年级的黄军棋同学,父母是菜农,每年都要栽种辣椒。辣椒收获后要把辣椒株拔掉。而细心又好奇的黄军棋同学发现,过了一段时间,断了枝权的辣椒根发出了新芽,部分新芽枝叶长成后还开花结果了。黄军棋同学如同发现了“新大陆”,第二年在辣椒收获后,他留下200棵辣椒不拔,剪去枝杈,重新施肥、浇水,剪枝的辣椒发芽、出叶、长枝并结果。黄军棋同学把握了这一科技试验的机会并写成了科技论文《辣椒剪枝再生的试验》,该论文获得全国科技发明比赛二等奖。

作为农家子弟的黄河源、黄军棋成功的科技试验活动,说明了农村学生创新机会大多在农田,只要辅导老师及时加以引导,定能取得丰硕成果。

三、大山深处的科学探索

科技创新教育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青少年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我们想方设法积极为青少年提供动脑想、动手做的活动机会,参加科技夏令营就是青少年学生特别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

2007年,我校科技活动小组成员,参加了大别山科学探索夏令营活动,并得到了安徽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安徽大学生命工程学院专家教授的指导。在大别山深处的蚂蟥沟,专家、教授及我校辅导教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了蚂蟥的形态、习性。了解了蚂蟥沟的蚂蟥多的原因,认识了蚂蟥沟的蚂蟥与家乡河沟的蚂蟥的区别。在野猪岭,专家、教授及我校辅导老师指导学生观察野猪的特征及习性,认识了野猪与家养猪的区别,讨论了野猪可不可以捕杀,野猪能不能人工饲养等问题。又指导学生观察大别山植物的种类,识别鸟及蝴蝶的种类,学习采集植物标本和制作蝴蝶标本方法。广大青少年营员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每天回到住地都要数数捕捉了多少只不同品种的蝴蝶,采集了多少不同品种的植物,并分别制作成标本。

大别山夏令营活动通过对动物、植物、鸟虫的观察,使学生加深了对植物、动物、鸟虫种类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通过植物的采摘、蝴蝶的捕捉、标本的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活动中,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大别山科技夏令营使青少年学生领略了大别山的多姿多彩,还加深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

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城市学校有城市学校的优势,农村学校有农村学校的长处,模式不一样,但目标是一致的。笔者会在今后的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发挥农村学校的优势,继续探索具有农村中学特色的科技教育模式,为其他学校的科技教育提供成功经验。

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传承中创新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第28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创新大赛”)已经落下了帷幕。本届创新大赛,江苏省异军突起,成绩优异。正如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主任周景山如是地说:“青少年项目:从上届创新大赛省市排名第15位到本届大赛的排名第2位;科技辅导员项目:从上届创新大赛省市排名第5位到本届大赛的排名第一,斩获颇丰”。周景山主任感慨地说:“对于一个大省,科技、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十分重要。创新大赛能够取得优异成绩,是省委、省政府、省科协抓住举办创新大赛的契机,在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工作理念与思路、工作机制与体系等方面传承创新、真抓实干、重点突破的体现;是多年来各级党和政府、科协系统高度重视,各级科技教育机构拼搏努力、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的必然成果,实属来之不易”。

在青少年科教工作者透过大赛,反思本省、地区、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成功与缺憾,思考依据社会需求,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思路、方法之际,或许能够从江苏的成功经验与工作模式中获得启发。

需求导向,抓关键定思路

面对举办创新大赛的机遇与挑战,省中心根据省委、省政府、省科协的要求,经调研,总结了近年来江苏省有效开展各类科技教育活动的经验,明确了社会各界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分析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抓住关键问题,明确了工作方向。

变化的需求:伴随着江苏省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以及青少年对科技教育的需求发生着变化:青少年需要以人为本、充满特色吸引力、益智养德的科技教育,引领其健康成长;党和政府、社会各界需要面向全体青少年、与时俱进、卓有成效的科技教育,为教育改革、后备人才培养等提供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为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奠定人力基础,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制约发展的关键:一是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基础性系统工程,一项不可能立竿见影、立见成效的软任务,受到升学率指挥棒、急功近利等社会风气的影响,受到了人民团体履职尽责时执行力、协调能力及财力方面的困扰。二是工作体系。科教工作者隶属不同的系统、部门与单位,阅历与岗位、科学文化水平与业务能力的差异,构成与需求、工作机制与管理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各自为战的状态,统一协调、互补联动的工作体系尚未形成。

针对制约发展的关键,省中心深化对“十二五”规划“构建省、市、县(市、区)三级推进科技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加强科技教育的长效机制,形成学校主体、社会广泛参与、政策保障有力的科技教育新格局;实现科普主题活动全覆盖,城市、农村中学生科技活动参与率分别达到100%和85%以上”目标的理解,形成了“发展青少年科教事业,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对科技教育功能的准确认知与共识,共同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团体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共同建设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的科教工作者队伍,形成有效、畅通的工作体系”的共识,确定了“宣传开路、政策导向、理念更新、示范引领、重在突破”的工作思路。

营造环境、夯实基础、推进发展

省中心着力研究科教理论与有关政策,宣传推介科技教育益智养德功能与作用,赢取社会共识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与江苏省教育、财政、人社等政府有关政府部门协调沟通,出台了《关于组织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计划”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努力营造落实“十二五”目标,推进科教事业科学发展的政策环境。

落实《省教育厅、省科协、省人社厅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采取了一突破、二搭建等有效措施。一突破,分解科教工作者任务与岗位设置、聘任与招募程序、业务培训与工作待遇、绩效考核和使用管理等方面的任务,重点在科教工作者业务培训纳入中小学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计划,健全科教工作者省、市、县分级培训体系,以开设科技教育专业院校、培训机构为依托,开发培训课程、资料与专业教材等方面实现突破。二搭建,搭建科教工作者业务培训平台、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和表彰奖励四大平台。如,以提升科教工作者专业能力为目标的业务培训平台,采取了专家授课与典型介绍、观摩与组织实施相结合等方法,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省级、区域创新大赛骨干教师与校外场馆科技教师的业务综合培训与专业培训,对形成、完善科教工作者的培养、培训体系,拓展、健全科技教育工作体系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为科教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落实《关于举办省青少年科技竞赛系列活动的通知》,将第二十届省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活动、第五届青少年普及机器人大赛等科技竞赛纳入省第二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范省内科技竞赛的同时,采取了全力支持各地科协、教育部门开展科技教师专业培训与组织青少年科技竞赛—市县区申办省分区赛等措施,体现出省中心服务、引领职能,调动了申办地科协、教育局的积极性,扩大了科技竞赛活动的覆盖面,提高了申办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水平。

落实《关于开展2013年度省科学教育特色校、省优秀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标兵评选工作的通知》,确立了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工作目标,“引领地区,示范省市”的工作定位,“特色引领,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重在普及,兼顾提高”的工作理念;纳入规划,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工作方式以及年度考核动态排序的管理措施等,形成了示范导向,引导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的管理规范化、活动主题化、内容系列化、方法多样化,推动了科教工作体系、资源的健全与完善。

变化巨大、任重道远

在省委、省政府、省科协领导下,省中心采取营造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完善科教工作者培育体系、健全工作体系,培育示范性、导向性青少年科教品牌活动、特色学校和示范基地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即使江苏在创新大赛上异军突起,亦使江苏省科技教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江苏,科技教育功能作用逐步为党和政府、社会各界所认知,成为共识;以人为本,科技教育与思想道德、人文艺术教育互为补充相融合,科技教育与课程教学、社会实践互为补充相融合等科教理念在逐步深化、发展;符合需求的工作机制、工作体系、科教资源在逐步完善、形成,与时俱进的工作方式、活动内容在逐步丰富、拓展,初步形成了有利于科教事业科学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共同推进科技教育的工作格局,青少年科技教育呈现出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校内,兴趣小组、科技社团的科技教育活动百花齐放;校外,科技创新等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引人入胜,高校科学营等普及性科技活动丰富多彩,机器人竞赛分区赛等科技竞赛精彩纷呈。

江苏省中心以承办创新大赛为契机,把握需求,依靠省委、省政府、省科协的支持,传承中创新,勇于率先,在形成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构建工作体系与模式诸方面形成特色,其工作理念、思路、方法与实践经验值得研究、推广与借鉴。同时,省中心也实现了从单一具体活动的操作、实施、管理者,到科教理论与政策倡导者,示范性科教活动引领者,大型科教竞赛活动管理者的转变,逐步做到了有为、有位,实现了社会存在价值。

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符合需求、与时俱进、科学可持续地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有效结合

【摘 要】科技教育对于作为祖国和民族未来的青少年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这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保障。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我们在科技馆开展针对青少年科技知识普及的展览教育,对于科技馆科普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及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实施都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和意义。本文正是在参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相关工作经验,对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有效结合提出一些建议与想法。

【关键词】展览教育;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教育;策略

科技馆最主要职能的是面向社会大众弘扬科学精神,并向人们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同时还担负着科学思想以及科学方法的传播与交流,可以说是祖国科技发展的摇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政府与社会大众越来越重视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状况,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作为科技馆工作人员的我们,必须在工作中有所创新与突破,这也是本文对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有效结合展开探讨的根本出发点。

一、科技馆展览教育对于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青少年更加直观的理解教材

相对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而言,科技馆的展品更能使学生直观的理解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毕竟传统的科技教育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青少年多是从课本中获取科技知识,不仅知识获取的渠道过于单一,并且这种学习方式还比较枯燥。我们开展科技馆展览教育,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让原本枯燥课堂教育方式生动、丰富、高效起来;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学生通过参观科技展品,能够对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和具体化的分析,这对于青少年直观理解科技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科学方法的学习与认识都是非常有效的。

2.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

教育新体制下,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了各科教育的重点方向,科技教育中也应当将青少年综合素质提高作为其核心内容。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出科技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将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作为科技馆展览教育的主攻方向之一。科技馆有着丰富的科普资源,并且还具备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好教育环境,能够使青少年在展览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观察、分析与思考,进而提高他们对科技产生继续探索与研究的兴趣,以此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的意识。

3.有助于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培养

根据科学研究,只有当人类对某种事物或者是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该事物或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中来,而只有这时,人类的学习成果往往也是最高的。而在科技馆展览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青少年参与、互动或者是亲身体验等教育手段,对青少年实施有效的科技教育,进而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科技知识学习与探索中来,以便于他们科学技术知识与技术的全面提高。

二、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有效结合具体策略

1.定期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展览

定期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展览,是将青少年科技教育与科技馆展览教育有效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的实施方法有以下两点:首先,将处于不同学习阶段以及社会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分,按照他们的科普知识水平将他们细分,然后有针对性的举办适应不同青少年学习的科技展览。其次,对于青少年难以理解的高新科学技术,要适当的引导他们,通过讲解和启发性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在科技馆进行现场教学

发挥教育馆展览教育作用的又一有效途径是科技馆可以加强与社会教育机构的合作,以在科技馆实施现场科技教学的方式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力度。这样做的优点在于,科技馆教学比学校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在这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科学技术,同时还可以很好的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科学技术很好的联系在一起,从而让青少年在科学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两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3.举办富有趣味性的科技比赛、科技活动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科研经管部门、科教协会还是教育机构举办的各类青少年科技产品展览,都很好的起到了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科技馆可以通过举办富有趣味性的科技比赛、科技活动等,很好的将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结合起来。在此,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科技馆举办的各项展览教育活动应当注重形式上的活泼、开放性,内容上的生动、有趣性以及较好的观赏性,应当尽量贴合当前青少年科技学习的特征以及具体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关于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有效结合的探讨,在此我们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简要的论述。总的来说,充分发挥科技馆在科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还需要我们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和现代化的科学工作方式去分析、筹划与实施。在此,也希望更多的业内人士和教育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到这项课题的探讨中来,为保障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效实施与顺利实现而不懈努力。

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农村初中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 要:在简要分析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现存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认识到学校和地区科技教育资源的局限性是影响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因素,并提出要发挥农村丰富的自然科普教育资源优势,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立足学校本身,结合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开展科技教育是农村科技教育的突破口。分析实际例子从学科课程渗透、开发本土科普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加强科技教育信息化等几方面探讨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教育;农村青少年;本地资源;信息化

培养青少年的科技素质,是社会、国家和青少年个体发展的共同需求,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总目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是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现有研究来看,当前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经济的差异,各地区的办学条件、学校设施、师资水平各有不同,可提供科技教育的资源也有差异。大城市的重点中学,资金相对充足,可以借助科研机构、高校等资源开展科技教育。而普通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青少年科技教育相当滞后。其中突出表现在: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认识与具体落实错位;缺乏科技教育或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科技素质偏低甚至没有科技教师;科技教育经费短缺;无活动场所、无足够科技活动时间等因素导致科普教育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科技教育的种子如何在这重重阻力中破土而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积极挖掘学科教学资源,渗透科技创新教育

有的教师抱怨教学任务重,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科技教育。其实,科技教育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学科教育是基础教育主体,我们应充分结合各学科的特点考量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学科教学中加强渗透科学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创新精神、科学创新意识、科学创新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使学生领会科学本质,热爱科学,乐于科学探索,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以生物教学为例:

1.通过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

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其科学态度。如在生物教学中,学习遗传规律时,介绍孟德尔用了8年时间对28000株植物进行杂交实验从而获得遗传规律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对待科学认真钻研、反复论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科学技能。在科学史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假设的能力,并学会用逻辑、想象及基于证据的思维方式来形成并修正科学解释。如,在学习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内容时,可以参考下表的模式进行:

“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教学简表

2.通过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和探究习惯

初中生物学新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课程,可以通过拓展探究教学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为进一步学习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时,可让学生根据科学探究的八个基本步骤进行实践,如下图:

探究教学程序图

总之,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科内一切可用的科学资源,通过学科渗透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从学科学、爱科学到用科学、创造科学的过程,不断提高科学素质。

二、开发利用本土科普资源,拓展课外科技活动

农村学校要寻求科技教育的出路,必须认清形势。虽然农村学校在客观教育条件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并非没有优势,关键是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农村具备较为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积极挖掘和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做到取长补短,因材施教。要利用好本土资源开展科技教育,必须先调查和掌握本地区科普教育资源,然后根据资源分布和特点设计相应的科技活动。

1.科技活动要与本土特色资源相结合

农村地区有自己特色本土资源,以南沙区为例。南沙地区临近珠江口,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其中有较多具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如,红树林湿地、海蚀地貌、山地、水网等资源;蕉门红番薯、小虎麻虾等名优地方特产;咸潮①、台风等自然现象。这些宝贵的资源不但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还有实际应用价值。利用这些资源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不但能让广大青少年掌握本地区乃至珠江三角洲的自然资源及分布状况,而且对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把开发研究的成果编成校本教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更能体现科普教育的特色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资源的意识,培养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一举多得。

2.科技活动要与人们日常生活或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选择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研究课题。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从现实世界到历史和未来,都是科技活动重要的课程资源。如,“蔬果‘褐变’的探究与防治”等课题都是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开展深入研究形成科技论文参加科技大赛的。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学科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或者涉足学科领域的专题研究为科技活动开拓新的领域和思路。如,2006年6月北京等地爆发“广州管圆线虫病”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笔者指导学生研究“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中间宿主福寿螺,通过观察和调查掌握其生长发育及危害,通过实验探究出防治福寿螺的有效措施。②

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科技辅导员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作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战略举措。要提高广大青少年科学素质,既要遵循科学知识宣传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科技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最佳突破口;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辅导员是学生科技素质智慧之光的启迪者,是和学生一同进行科技活动时的参与者,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思维、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和科技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劳动者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的要求。

[关键词]科技辅导员 青少年科技教育 发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提高广大青少年科学素质,既要遵循科学知识宣传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教育青少年掌握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重大影响。

我们需要在基础教育中开始抓起,坚持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科技教育,使学生掌握结构合理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科学奉献的精神,使学生具有初步良好的科学素质。

一、科技辅导员对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的作用

青少年科技活动是培养他们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活动中,辅导员的地位举足轻重,正确认识辅导员在青少年学生科技辅导中的地位及作用,提高青少年学生科技活动的综合效益都有着重要意义。

1.辅导员是学生科技素质智慧之光的启迪者,是和学生一同进行科技活动时的参与者。用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自己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去影响学生的对待科学的态度,教师是学生科技素质智慧之光的启迪者、引路人。

2.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研究性学习探索,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科学发现探索的情景和途径。

3.辅导员的世界观、创新能力、知识结构、教育方式方法等对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都起着重要作用。信息时代辅导员应能熟练运用信息化进行教育,具有开放性的思维,多角度看待问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他给予了学生思维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二、科技辅导员要有创新意识

科技创新既是学习求知的大课堂,又是实践创新的大舞台。科技辅导员带领青少年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可以使学生从小体会发明创造的价值,享受发明创造的乐趣。

创新的思想就是要求青少年们面对现实,能产生新念头,能提出新想法。科技创新既要想,更要做才能实现。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你想得对不对,你做的对不对,在做的过程才能发现更好的办法。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成为空想。现在全社会都在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通过教与学在学生成才的同时科技辅导教师也能实现自我价值。

三、怎样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好的科技辅导老师队伍对青少年科技教育起着关键作用,要加强科技教育的主渠道,把科技教育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之中,优先安排专(兼)职的科技辅导教师,将学科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2.学科渗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教师应根据校本资源、学生认识水平,挖掘教材中一切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积极因素,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因此借助学科课程进行教育也是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3.开发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开展科技活动是科技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科技活动中,我们应着重从以下二方面去开发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

(1)开展艺彩纷呈的科技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开放式的,活动不能仅仅封闭在教室里,学校、家庭、社区以及大自然都是学生的活动空间。

许多科学门类都是学生涉足的领域,都应该让他们去了解、去探索,提高他们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技能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科技辅导员精心的“教”和学生勤奋的“学”,科技知识和能力对青少年素质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如我校定期举行小发明小制作比赛、讲座、科普知识竞赛、科幻画比赛等活动,为了制作一个作品学生们积极的收集素材,上网查资料;与同学合作,积极动脑、团结协作;与家长合作,增进亲子间的交流等等。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如我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农业基地参观,到农户家实践,这样一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因此,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一技之长的学习舞台,寻求具有积极与实际意义的活动,开发学生潜藏的智能,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

从教师延伸到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从获取间接经验延伸到直接经验,从知识学习延伸到情感体验。为学生在各方面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实践情景中获得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创造性劳动的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获得创新精神和品质的培养,也培养了学生的科技素质。

在科技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科技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青少年儿童,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同在蓝天下,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科技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全体参与,实践性、趣味性、创造性融为一体的特点,就一定可以使学生的科技素质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白塔小学)

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初探

摘 要:我国中小学的科技教育现状都还远不能与时展的要求相适应,基地与设备是科技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而学校则是先决条件,一旦离开了学校,科技教育活动便无法进行。在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中,必须有一支优秀的科技辅导员队伍,因而面对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则是科技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展现自己的才华,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小科学家。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初探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目的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为宗旨。

一、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首先,我国中小学的科技教育现状都还远不能与时展的要求相适应。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少中小学学校中“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比较普遍,科技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绝大多数学校开展所谓的科技活动,仍然是只重复讲解陈旧的原始的图表。学校忽视或者不重视科技教育,造成了许多学生也忽视自然科学的学习,对重要科学技术问题和科学技术发展毫不关心。

其次,我国民众的科技素养普遍不高,整个社会缺乏科技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对中小学科技教育影响很大。中国科协最近进行的一次民众科技素养现状调查结果令人震惊,相当多的社会人士对一般的科学技术常识缺乏准确的了解和理解,对一些很简单的科学命题也无法作出正确判断。至于当前最新的生物、电子天文等方面的科技知识,了解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这样的社会大环境必然严重制约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深入。

另外,有不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小学生只要学好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就行,别的活动是多余的,甚至会拉“主科”的后腿。他们不支持孩子参加科技活动,限制孩子在课外阅读科普书籍,不关心孩子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对科技教育产生淡漠和抵制。

二、基地与设备是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基本保证

目前,各学校的科技活动基地和设备有的过于简陋,一些设备只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设备,限制了科技活动的快速发展,使之滞留在较低的水平。学校应在校园内采取措施开设科技园,其中应有科技制作室、生物园、实验室、成果展览室;建立科技活动基地,为科技活动课程计划的落实提供了可靠保证,让学生在生态文明中陶冶情操,在科技实践中学习科技知识,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学校是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

各中小学领导应当端正教育思想,充分认识科技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把开设科技活动课程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联系起来。在加快、加大对现代教育设备建设投入的同时,更需要注意加大对学校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把科技活动软硬件建设列为现代教育设备建设的重要项目。建设完善的科技教育的保障机制,确保科技活动在活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保证科学素质的培养落到教育对象的实处。

把科技活动列入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这是调整课程结构的切实措施。学校应根据课程改革方案的规定,建立由校长、教导主任、科技辅导员组成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进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应认真制订科技活动计划,对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操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制订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对科技活动相关工作的协调和指导。

活动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如果活动课程脱离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活动课程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教师要精心挑选活动内容,要注意选择新奇的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比如,当代军事、生物标本制作、“十万个为什么”知识竞赛、环保演讲征文比赛、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环境考察、参观农田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科技知识。

四、培训学校科技辅导员是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一支具有高度事业心、思想端正,并且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队伍,是开展科技活动的关键。首先,担任科技活动课程的教师应当开展积极的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还要了解学生能力现状,明确培养目标,把现实与需要摆在面前进行分析,从而增强教师参加科技活动课程研究的自觉性。其次,教师要明确自身职责,切不可胡混过关。教师在每学期初制订本活动组活动计划;每次活动必须写好活动方案,备好教具、学具,并认真组织实施,活动结束后写出活动小结。另外,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一样,必须有严格规定的科学知识范围,体现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明确的训练标准。这样才能做到活动内容有序有度,教学有章可循,有本可依。所以,教师应当自觉学习关于活动课程的理论,学习外地开展科技活动成功的经验,学校也可以请专家作活动课程建设与辅导的讲座,为实际操作作理论准备。

五、在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青少年的科技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必须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制作,自己撰写小论文,而不应该以辅导员为主体,因这些活动是要学生参加的,而不是要辅导员参加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创新性主体教育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科技活动中,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选准题目,而不是由辅导员限定选题范围,引导学生去选题,更不能由辅导员选定题后,由学生完成。学生选准题目后,应该让他们亲手制作,以便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如遇到困难,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由辅导员单独解决问题,更不能代替学生制作作品。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寻求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结合点与联系点,坚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地操作,亲自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科技活动是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宗旨。

(作者单位 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中学)

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初探

【摘 要】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文化素质,更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的主阵地,一直以来发挥着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作用,本文从科技馆展览教育角度出发,通过其对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意义、科技馆展览教育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的阐述,研究其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更好的发挥作用的策略,以期对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科技馆;展览教育;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

科技馆作为青少年重要的校外实践场所之一,一直以来发挥着科普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展览教育功能是科技馆的核心所在,为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思想,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馆展览教育作为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有效补充,两者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如何将两者有效衔接起来,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良好局面,对科技馆职能的发挥以及青少年的科技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1 科技馆展览教育对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意义

1.1 科技馆展览教育是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有效补充

目前现有的教育系统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加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规教育必须与非正规教育有效结合,才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互补,而科技馆展览教育正是对其最有益、有效的补充。

1.2 科技馆展览教育在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方面具有自己特有的优势

科学本身来自于探索与实践,科技馆的展品大多从趣味性、科学性、互动性出发,青少年走进科技馆,亲自动手体验科学,亲身参与科技活动,直观感受科技理论,加深对科技理论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培养发散思维。

1.3 科技馆展览教育特有的方式有利于青少年科技文化素养养成

科技馆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为出发点,强调主动式、启发式、开放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青少年带着探索的欲望来求学,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其科技文化素养养成。

2 科技馆展览教育的特点、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馆展览教育的特点

2.1.1 启发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主张:“不愤不起、不悱不发”。科技馆的展览教育也具有启发性的特点。它善于启发诱导参与者,充分调动参与者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及主动性。激发参与者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启发参与者独立思考、积极思维,提高参与者主动获得科学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1.2 主动性

科技馆的展览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被动式、填鸭式正规教育,它具有主动性的特点。观众进入科技馆,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喜好自主选择参观路线、参与内容、参与时间等等,而且展品的设置体现了趣味性的特点,由此延伸的展教活动也都具备这一特点,可吸引观众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探索。当青少年主动求知时,会表现出情绪愉快、积极好学的态度,精力集中,能保持较持久的注意力,对科学探索有浓厚兴趣,思维敏捷,积极感知,有较充足的自信心来完成一定的任务,学习科学知识的效果好。

2.1.3 参与性

科技馆设置的展品展项大都具有互动参与性,它不同于学校的课程,比如认识星空,太阳系成员等,教师只能配合挂图等讲解,它也不同于以往的展览,只能看不能摸,而是倡导观众亲手操作参与展品,进行探索研究,其中很多展品结合先进的声光电及虚拟现实技术,逼真还原现实场景,带来从未有过的视听感受,从中更能直观形象的理解科学内容,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欲望。

2.2 科技馆展览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中的优势。

2.2.1 激发好奇心,唤起学习兴趣

青少年的科技文化教育主要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中获得的科技文化教育。正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中“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灌输式的教育让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科学知识的深入探究和学习。而先进的科技馆教育理念是通过青少年对展品的全方位的体验,让青少年主动尝试操作,独立观察和思考,鼓励青少年主动体验,产生学习兴趣。而且科技馆的某些展品展示的是生活中不曾关注的科学现象的有趣的一面,或者是科学现象突破常规、发散思考的另一面,它讲求的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和主动性都能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唤起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2.2.2 直观体验科学,探索科学过程

科技馆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自己探索,在经历了操作、观察、体验、发现、探究、思考的过程之后,收获的不仅仅是展品所演示的现象和原理,还有观察方法、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启迪,以及探究和发现的乐趣。特别是那些以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过程为原型的展品,还蕴含着科学家们进行科学探索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能够促成学生心灵上的某种升华。动手操作、体验科学过程是科技馆教育中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参与、互动与体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变成主动的科学知识的探索者,并有所发现和创新。

2.2.3 启发科学思考,满足个性需求

在科技馆里,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灵活选择。科技馆的各种互动展品和主题展览以最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形象化手段,启迪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习经历、不同生活经验、不同认知水平和不同兴趣的青少年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灵感。青少年的年龄、知识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喜欢和感兴趣的事物是不同的,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进入科技馆关注的重点也是不同的,在科技馆青少年根据自己的知识层次和结构选择性的参观学习展项和展览,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2.3 科技馆展览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2.3.1 科技馆辅导员创新开展展览教育活动的能力不足

目前大多数科技馆辅导员的现状是由临时性人员来充当,很多人只把这个工作当作是一个跳板,对自身的定位也仅仅局限于看护展品,维持观众参观秩序等,并没有认清自己的职责更是传递科普知识,开展科技教育。或者依据以往的工作经验,重复性的开展些经典活动,缺乏与时俱进的结合最新形势和知识创新性的开展展览教育活动的能力。

2.3.2 与学校联合开展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

传统的“馆校结合”活动很多,但形式过于单一,大多集中在“科技馆进校园”、“科普大篷车”等常规活动。活动的内容也是相对简单,比如进入校园的展品大都是些科技馆的经典展品,有些在科技馆中都已经淘汰,远不及去科技馆内参观丰富多彩。很多活动也是流于形式,联合开展的活动更多的局限于科技馆去学校做报告,或者学校组织学生去科技馆参观,缺乏深入探究学校课程和科技馆展示内容的深度结合,大大抹杀了科技馆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不利于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

2.3.3 受展品有限性约束,展示的科学内容有限

科技馆的展厅面积有限,设置的展品有限,涉及的学科有限,受这一系列的局限性的影响,展示的科学内容就有限。很多科学知识无法一一展现,青少年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在科技馆里不一定就能找到类似的展品进行体验,科技馆的展览教育也只能围绕现有的展览进行设计,这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3 科技馆展览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科技馆辅导员开展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辅导员是开展展览教育活动的主要力量,如何提高其开展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是更好的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作用的一项重要内容。科技馆是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的场所,是教育人、启迪人的场所,是科学的殿堂。作为一名合格的科技馆辅导员,要热爱科技馆事业,深刻理解辅导员的工作意义和作用,在日常工作中锻炼自己,除日常学习外,更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能力,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同时积极组织科技馆辅导员,立足实际,依托科技场馆科普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行展览教育活动的自主研发。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为科普教育事业服务。

3.2 进一步加强馆校合作,创新性的开展教育活动

1)与学校签订参观协议,让在科技馆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一门必修课。充分利用科技馆的展项资源,积极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主动与学校签订参观协议,将参观科技馆纳入学校科普教育必修课程,使青少年不错失每一次接受科学熏陶的机会,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创新性、发散性思维方式。2)在科技馆开展科学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实践能力。目前学校的科学课,是一门副科,课时少,师资力量薄弱。倘若发挥科技馆的展项资源和场地优势,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组织科技馆现场教学,可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直观的课堂体验。同时也是作为以科普展教为主的科技馆,探索一种更适合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全新的科普展教模式。3)开展科普大讲堂,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科普资源,结合最新的科技发展,将涉及政治、财经、生活、科技、能源、健康、心理等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科普讲解,纠正生活中存在的不科学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介绍科学、健康、优质的生活方式。组建科普专家报告团,邀请青少年来科技馆参加科普大讲堂,或者进入学校,将科普大讲堂送进校园。

3.3 把科技文化教育性贯穿于展览策划制作的全过程

科技馆的展览反映科学的原理及技术的应用,鼓励动手探索实践,以达到启迪科学思想的目的。因此,在设计展览时,应把选题、策划、设计、制作的全过程都贯穿科技文化教育性理念。从教育性角度出发,在选题阶段就要考虑如何向参与者传达科学思想,帮助其树立科学方法,而不是具体的科学原理。在具体内容设计上,不仅仅考虑其科学性,还应注重预留参与者思考余地。在空间布局上,不仅注重科学文化教育氛围的营造,还应预留教育活动开展的空间。同时,在展览策划制作过程中,就将此展览的教育目的、与学校课程相关知识的关联度、参观体验方式、展示的具体科学内容及知识内容拓展延伸等准备齐全,相配套的教育活动方案一并同步实施。

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试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开展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就变得更加重要。从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素分析入手,进一步探讨构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实施的创新模式,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教育;要素;创新模式

当今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关键在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极具现实意义。

一、关于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素分析

1.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要以科学精神为追求

科学发展的推动力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在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动开展中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科技教育活动开展要实现的重要目标,科学精神主要是从事科学活动的人对于科学的态度,以及对于科学活动的理解与认识,还包括科学的习惯,以及对科学活动实施的行动自觉等等,科学精神是一种探索未知世界的强大的精神源泉,其表现为对于自然本有的科学内在规律的遵循,并形成优秀的科学研究的行动方式,科学精神是科学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科学的知识与技能是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知识与技能包含的范围是比较宽泛的,其中既有相对基础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内容,同时也有存在一定深度的内容,现代的科技内涵包罗万象,既有传统科技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也有前沿的科技内容。面对这纷繁复杂的科技活动的知识与技能的内容,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要充分遵循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在科技活动的内容选择上要选择一些适合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科技活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3.科学方法也是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要素

科学的方法是搞好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有了科学的方法作为活动的指导,科技活动的开展才能更好地实施,科学的方法贯穿于科技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好的科技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高效实施,相反,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如果活动的开展不够科学,那么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预期的培养目标就很难得到应有的实现。

二、要加大力气构建青少年科技活动教育实施的创新模式

1.要以学校为平台构建青少年科技活动教育的创新模式

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升其最重要的平台还是学校,因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依然是学校,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与提升科技技能的重要窗口,而学校教育开展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堂教育的实施对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要通过课堂教学抓好青少年的科技活动教育的开展,就要求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充分创新有利于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模式创新,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会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科技技能,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全面进步。

2.要以校外为平台构建青少年科技活动教育的创新模式

要在创新学校的科技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校外的力量,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校外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场地与途径是非常丰富的,其中图书馆就是一个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在现代的图书馆中有大量的有关科技内容的书籍,开展科技教育的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这样的教育资源,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馆进行科技书籍的阅读活动,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科技知识的丰富与科技技能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帮助;要充分利用校外的一些科技活动场所,比如,科技馆、科技主题的展馆,都是非常好的校外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场所,教师要经常组织青少年到这些科技活动的校外场馆中开展相关的科技教育活动,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科技素质的不断提升。

3.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技术促进青少年科技活动教育的开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推进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媒介,开展相关的科技教育活动,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这可以大大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实施,推进教育活动实效性的开展。

4.要以科技教育队伍建设模式的创新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科技辅导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技辅导工作的开展,科技辅导员教师要在具有丰富的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科技辅导经验,要具备科技辅导工作实施所必需的实践技能,要善于创新科技辅导工作的方法,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新时期科技活动教育的开展工作,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还要具备科学精神,只有这样,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教师才能够胜任青少年科技活动教育工作。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工作的教师队伍,就要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模式,改进现有的教师培养的方式,推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以适应现阶段科技教育的需要,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虽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但是依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对如何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展开了尝试性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一个良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