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3 09:19: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低碳背景下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1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转变发展战略的需要
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适应行业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石油企业是传统能源企业,因此低碳指标的制定和相关政策的产生,将对石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对石油行业格局、企业经营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因此,石油企业必须重视低碳环保,不断调整发展战略,走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2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需要
低碳经济对于企业发展方式的影响深刻,给一些原本效益不好但是碳排放量低的企业带来了相对竞争优势。对于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必须做出发展战略调整,实行技术改造升级等方式来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最终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可见,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了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了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碳排放量的主动性。
1.3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提升环境管理能力的需要
低碳经济时代进行环境管理是对传统环境管理的拓展,低碳经济时代的环境保护不再是被动适应法律法规规定,而是主动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量,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水平。通过这种形式的提升,可以调动企业全程参与低碳生产经营管理,把低碳融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变成企业的一种潜意识动作,一种自觉的和必须的动作。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石油企业提高自身环境管理水平、降低环境成本的需要。
2低碳背景下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石油企业应该改变被动承担低碳责任的态度,应该主动适应低碳经济的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将低碳作为一种战略机遇、将低碳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将低碳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石油企业只有走低碳环保的道路,才能抓住战略机遇、顺应局势,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具体来说,石油企业应该在企业形象、管理理念、发展战略、技术创新等宏观方面进行设计,也应该在风险控制、安全生产、人力资源、财务、供应链管理等细节方面进行管理创新。
2.1树立低碳创新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积极、稳健、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有利于提高员工的集体归属感和价值感,激励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同时,良好的企业形象更有利于提高社会认知和消费者的接纳程度,从而提高产品的销量、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在低碳环保趋势下,石油企业更应该自上而下树立环保意识,建立低碳环保的企业形象,以便降低人们对于石化能源的高碳基的排斥意识,引导消费者更加理性地看待石化能源和石油企业,引导全社会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细枝末节做起,从细微处减轻碳排放,在现有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中,理性地追求低碳环保。
2.2转变生产经营管理理念
生产经营管理的理念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因此管理理念的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石油企业要想获得良性发展,必须降低传统生产管理方式的路径依赖,在生产管理环节重视低碳理念的宣传和执行,将低碳作为企业发展的导向和目标。在具体做法方面,可以尝试建立低碳奖惩规章制度,降低碳节能指标量化分解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对每个岗位都设定低碳节能任务,将岗位职责、薪金待遇跟碳排放结合起来,对于考核不达标的岗位责任人,给予一定的处罚,以便带动各级员工的参与度,激发员工的低碳环保热情,建设全员参与、量化评估的低碳管理模式。
2.3提高石油企业环保管理理念
环保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每一位企业员工、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石油企业是能源行业的代表,在生产、销售、消费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影响非常大,所以,石油企业及其员工更应该树立环保理念,将低碳环保贯穿在每一个生产管理环节。在具体措施上,石油企业应该加强环保投入、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健全环保管理量化评价制度,在环保管理方面不断探索,积极承担起低碳环保的社会责任。
2.4推行低碳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发展方向,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石油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将低碳环保思想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既要重视企业眼前的经济利益,也要注重协调长远发展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处理好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环保利益之间的关系,从战略层面考虑短期策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低碳环保理念贯穿在生产管理和销售的全过程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从而使石油企业顺利应对环境危机带来的挑战,应对低碳能源和绿色能源带来的竞争和挑战。
2.5加强技术领域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石油企业应该采用低碳环保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流程,对节能绿色环保的项目要优先考虑、重点支持。在生产过程中更要注意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清洁生产的低碳技术,把碳排放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环节,降低碳排放量。同时,企业应该重视低碳环保技术的开发,积极参与到国内外科研环保机构组织的技术研究,掌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核心技术,降本增效,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在研制新技术的成本较高、长远效益不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购买引进低碳节能技术或者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低碳技术合作来联合开发新技术、新方法。
2.6创新外部环境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面临众多外部风险,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重。石油企业的经营环境在国际油价跌跌涨涨的起伏变动中遇到很多机遇和挑战。不同国家地域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动对于石油企业的影响也很大,像乌俄危机、卢布贬值等因素对国际油价和我国石油企业的影响就非常大。对此,石油企业应该建立外部风险识别控制体系,组建熟悉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和经贸政策的专家顾问团队,在对国际环境进行宏观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准确地鉴别评估可能的外部风险,尽可能降低外部环境变动带来的可能风险和经济损失。同时,也要尽可能掌握国际、国内环保规定、碳排放规定、碳交易规则,不断开拓进取,探索低碳环保的新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外低碳经济中掌握主动地位。
2.7提高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历来都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对企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企业正常经营、当地环境保护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石化能源企业,石化能源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因此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者储运环节发生危险,对当地环境破坏和人财物损坏都是非常严重的。对此,石油企业应该以贯彻宣传低碳环保理念为契机,强化员工在生产、储运、销售环节的安全意识,系统学习不同环节和不同岗位的安全隐患,做到能辨识、能预防、能逃生、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降低危害造成的损害,在安全隐患的识别、处理上进行系统培训,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当然,在培训人员的同时,石油企业还应该加强科学预警机制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强化风险控制部门的职能,从生产、销售、储运等各个流程进行监控和预警,及时将危机信号传递到风险监控部门,实现企业安全危险信息的动态、全程监督控制,提高整个企业的安全风险控制水平。
2.8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反映了一个企业选拔、使用、培养员工的方式。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规范的制度,对员工进行招聘和管理,在员工薪资待遇、绩效奖励方面进行有效的上层设计,以便激励员工深刻认识、高效执行企业的低碳环保理念方针,致力于实现企业长远的经济社会效益。具体措施上,石油企业应该着眼于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职责,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以低碳环保为最终目标,完善员工激励制度和考评制度,培养员工低碳环保的意识,同时,对员工进行全面考察和培养,把认同并且愿意贯彻低碳理念的人才留下、用好,争取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9创新财务管理
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在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的过程中要注重社会、环境因素,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则更应该重视环境成本的核算,对于环境成本低的绿色低碳项目要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财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通过投融资来获取资源、优化配置资源,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的资金压力和风险,最终促进企业发展。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低碳环保经济下可以采取集中核算、全面预算的方式,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节约资金管理成本,降低财务风险,促进石油企业低碳策略的落实和执行。
2.10创新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涉及到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配合,因此,石油企业应该将自己的低碳理念融入到供应链管理中,通过自身的示范带动作用,促使上下游企业认识了解低碳环保给企业带来的长远效益,对环境保护带来的有利作用,努力建设一条低碳环保的供应链。石油企业在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中,应该不断修改完善采购和销售标准,与上下游企业密切合作,严控低碳标准,共同推进低碳环保理念的执行和落实。
3总结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石油企业需要进行管理创新,以便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促进企业的低碳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罗仕喜 单位: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贵州毕节石油分公司
1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
电子商务公司通过互联网与分散在市场中的客户接触,并将计算机、互联网以及企业系统平台结合起来,并将之应用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新的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子商务将以更为深层次的方式改变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风格经济正逐步促进一种新型的商务秩序的形成。随着电子商务以及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改变,从初期的阶层型转变成为水平型,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方式层面,从传统的从上之下的垂直结构,例如从董事长到班长的方式,逐步向水平型的开放式结构发展,而与信息传递方式直接相关的管理组织结构也从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向矩阵结构转变。之前发挥自上而下的中层结构开始消亡,高层决策与领导层能够与基层的项目执行层进行直接的沟通,而且基层项目执行人员也能够根据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2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企业运作管理创新
2.1企业营销管理的创新
与传统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销售管理工作已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经营的信息网络沟通渠道纵横交错。这种信息的沟通结构与方式使得企业能够通过考虑多个客户的需要来实现企业的利润诉求,最终获得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以及客户效用最大化的基本营销策略。交互式的网络营销方式也让客户直接参与到整个营销活动中成为可能,客户在整个营销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得以体现,使得客户在整个经营与销售网络中的主动性得到强化,企业与客户能够进行实时的直接交流。基于如上特点,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该利用电子商务的该类特点,做好与客户的网络信息沟通,提高信息传递的整体质量。
2.2企业物流管理的创新
物流是企业得以经营和发展的基本渠道,在管理和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将电子商务作为基本的依托,采取集约化的方式尽量减少企业自身的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产品的运转周期,减少由此而带来的沉淀资金的增加,提高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同时,要做好物流管理的技术化工作,现代物流技术对于物流管理工作而言十分重要,通过合理使用条形码技术、自动仓储管理技术、自动分拣系统、电子定货及货物信息沟通技术等为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3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人力资源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资源,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在从工业经济进入到知识经济之后,企业维持基本生产只能够保证今天的生存;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则能够保证明天的发展;而只有重视人才培养才能够保证未来企业的壮大。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是要充分的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并将之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予以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要通过招聘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生产力。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能够通过应用系列化、系统化的电子工具进行与企业相关的商务活动。同时,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信息沟通能力,将人力资源的引进、测试、录用、培训与奖励等环节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控制以及管理效率的提高。另外,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积极的应用企业既有的条件进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技术的应用,通过电子商务活动的创新式应用实现人力资源市场的先期开发,确立企业自身的领先地位。
作者:杨红丽 单位: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特征
我国企业管理特征比较鲜明,不同地区的企业管理模式差别非常大,而且国家与企业在管理创新上发挥的作用也有差别,总体上讲,我国的企业管理创新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创新过程也大相径庭,但是我国改革创新的方向始终是以市场经济作为主导方向。
(一)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具有多元化特征
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和改革应该服从市场经济目标,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中管理创新的形式应该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这种管理创新多元化会成为我国经济朝着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的体现。
(1)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在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因素作用下,我国不同的经济地理区域会形成产业结构上的区别,这样的差异会带来生产工艺和资源组成的不同,面对不同产品带来的市场结构和环境,不同企业对产品组合和产品价格的制定也会有很大差别,导致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目标不一样。比如,生产工艺繁琐的企业都重视技术层面的创新,市场竞争力大的企业会根据收益情况,在节约成本上进行创新。
(2)不同行业根据自身生产规模、技术层面和综合实力,在管理创新上也有很大差异。概括来讲,资本密集的企业把企业管理的中心放在财务管理上,通过提高收益率、降低投资风险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劳动力密集的企业通常会以劳动雇佣和规范员工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对员工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手段当作企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技术密集的企业会把重点放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来增加企业实力,与金融业类似但性质不一样,金融业是以引进先进现代化电子商务平台来降低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因此,不同行业形成的管理创新的重点都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成本结构。
(3)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根据企业的所有制不同,创新方面也有所不同。大中型国企在创新制度过程中注重于处理经营者和所有者间的关系,增强所有者监督力量,以防出现产权虚置,作为国企创新目标,公有产权具有分散性,公有制的企业产权不可分,在这个背景下,产权容易发生虚置的问题,内部人逐步会控制整个企业,所以这个问题是当下创新制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民企通常都是依靠家族力量维护和运营,科学化建设不到位,存在权责不清的可能性,所以有限责任很难确立,导致许多民企形成效益低和管理乱的局面。所以,我国家族制企业的管理创新应该以适应我国社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改革创新。
(二)企业管理创新具有渐发性特征
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渐进改革和创新。宏观上,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很漫长;微观上,企业管理创新必须存在这样的内在特质。随着经济社会的渐进性发展,我国企业管理创新随之稳步进行。我国企业管理制度曾经历过放权让利改革、承包责任制改革、税务改革和产权改革等各个阶段。在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初期阶段,国家宏观提出计划经济的概念,承认企业是商品独立生产者,否定超前经济理论。随后,我国企业管理制度由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独立、自负盈亏的经济管理模式,企业的经营权力依然很小。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逐渐提高,认识到了市场因素的重要性,价格机制成为了经济转型的核心问题,怎样可以将国家统一产品价值转变为受供求影响配置产品价值成为当时经济改革的主要问题。紧接着,价格机制逐渐的改变了企业管理模式,内容主要是以收益机制为核心,以市场为主导方向,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国有企业管理改革的新趋势。为了企业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模式,我国实行承包制和利改税务的措施,其目的是价格机制和成本收益机制可以对企业的决策产生一定影响,使企业有活力,可以带动地区进而带动整个经济体制的发展。现如今,我国的企业管理创新和转型工作仍然是以企业产权改革为主导,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其核心目标是以产权关系来进行资源配置。
(三)企业管理创新具有自发性的特性
我国的企业管理创新自发性特点比较明显,所谓的自发性是以个体需要为主体导向,行为上不完全迎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一种特性。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我国单独的企业对国家法律和政策的突破,在改革开发道路上表现的比较突出,我国企业管理创新自发性最好的表述就是先改革,再探究改革方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体制不完善,方向也不明确。而苏联和东欧国家在经济改革当中已经实现社会主义计划管理模式,并且逐步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我国曾经在学术界也讨论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因我国企业总是遵循陈旧的教条,当时没有明确的改革方向,但是在改革发展不断探索的道路上,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突破了陈旧的管理模式,进行大胆创新,逐步脱离国家直接进行行政控制,以利润和价格作为经营方向的杠杆。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没有把企业当作独立商品生产者的条件下,需要重视市场的价格、利润、供求规律,而不是直接等待上级指令,每次突破原有体制都会给改革增加一份动力。我国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内在特色就在于改革过程中管理人员首创主观上的能动性,在改革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修正,国家在认可的同时也在完善相关的政策。
二、国有企业管理动力机制
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首先应当考虑的因素是利润,因为企业就是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来运营的经济组织。我国拥有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背景,导致国企管理创新具有相对复杂的动力机制。国企开展管理创新的动力与市场环境和体制环境息息相关,不同转型时期的体制环境、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影响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
(一)转型早期国企管理创新动力机制
国企管理创新系统在转型早期主要由国企改革因素、体制因素、市场调节因素以及国企自身因素等构成。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但形成了国企管理创新动力机制生成机理的基本因素,而且决定了国企管理创新系统在这一时期的基本属性。这一时期,我国经济转型处于起步阶段,宏观经济体制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这样的经济体制决定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和管理方式,发挥主导作用的还是国家行政力量。在这种体制和格局下,国企在管理创新上主要是典型的以服从和响应为主,从国企管理创新动力源考虑,虽然是计划经济体制内部改革,毕竟从体制上引入了商品经济,这在客观上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向,明确了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目标。先后国企经历了两次带有市场化取向重大意义的改革:承包责任制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两个机制形成了国企管理创新机制的雏形,为企业管理创新的启动和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国企的基本属性是国家行政的附属物,国企内部的管理创新机制是次要的存在,只能从属和响应,而存在于国企之上的政府才是支配管理创新重要推动的力量。所以,国企管理创新动力机制的主导是政府的强力推动,这是转型早期企业管理创新的显著特征。
(二)转型中期国企管理创新动力机制的发展
由于这一时期宏观经济体制发生质的变化以及国企改革政策的逐渐成熟和深化,国企管理创新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将市场化管理作为国企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向。国企管理创新系统在转型中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创新系统构成要素和创新系统组成结构。这一时期的国企创新系统由创新环境和创新实施主体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创新环境的改变主要是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国企政策成熟,市场竞争力的出现等;创新实施主体指的是开展管理创新的国企,从创新动力机制上分析,可以细分为多个要素的组合体,这些要素包括开展创新国企的身份、数量、管理水平、经营状况、未来发展愿景等,与转型早期比较,企业管理创新系统构成的要素明显增加了。不仅如此,创新系统构成的性质和组成也产生了质的变化,先经历了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随后经过金融、投资、计划、外贸和财税五项改革使得我国完善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彻底的改变了国企的生存环境和地位,国企经营活动转变为以市场交换作为活动方式。经过这次质变的转型,非公有制经济迅猛的发展,打破了国企垄断的格局,出现外资、非公有制和国企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对国企改革的深化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为了占据市场影响力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重大突破。这一时期起,以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双层导向为主题,是国企为利益越来越自觉的进行管理创新,这种成熟的创新动力机制使市场化管理彻底的进化,成为了现国企的基本范式。
(三)转型深化期国企管理创新动力机制的突破
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了完善和深化阶段。虽然国企创立创新环境要素和组成要素没有太大变化,但还是从内涵上改变了很多,从调查情况来看,新时期的国企管理创新动力机制是外部环境和国企自身相互结合产生的,其发展方向也是互相影响和作用的。首先,国企的创新方式和指导思想明确,并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将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追求可持续发展作为创新主要任务。其次,政府极力推进的国企战略目标很强,管理思想先进,发展理念比较明确,在财力和行政的支撑援助下,为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雄厚的力量,促成了国企管理创新由自觉主动创新转变为自主深度创新。最后,国企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的矛盾和问题,追赶国际水平的同时展开攻守兼备的理念,尽早解决漏洞也是为了将来不会出现更严重的失误,为企业管理创新的稳步深入奠定基础,将国企管理创新的愿望演变成管理创新的深化活动。总而言之,国有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带来的动力机制,不论是在管理运作特征上,还是组织结构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变化,这些变化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结束语
在这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系统应该结合国际形势,追赶国际的先进管理水平,注重优化经营模式,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企管理和技术上的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的建设制度,尊崇科学发展观,规范市场,积极发挥产业政策,科学的制定产业政策,确保国企管理创新继续稳步的发展,争取再度突破,制定有战略意义的企业管理创新目标,为我国国企管理创新特性与动力机制建设提供保障。
作者:尹玉燕 曹茜茜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一、目前油田企业管理工作现状
1.油田企业管理中不重视岗位技能训练
在油田企业在管理中对岗位技能的训练并不重视,有些部门出于领导的安排或为了应付检查,只对员工进行了简单的培训,没有深入的进行培训。而且油田企业的一些部门属于实践性比较强的,但是他们中的很多培训流于形式,缺乏实践实际的操作,培训教师只拥有理论上的知识,缺少实际经验,都让培训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企业的管理工作停滞不前。
2.油田企业管理中欠缺统一管理
油田企业的部门众多,并且各自为政的现象多有发生,加大了企业的管理难度。有些油田企业缺乏统一的企业部署和目标规划,对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很强,上级主抓哪项工作,就重点管理哪项工作,缺少目的性和统一性。甚至有些企业放任企业各部门的管理,采取放养式的管理方式,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3.油田企业管理工作中对某些规程、制度管理的相关责任划分不清晰
目前在油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缺少对一些规程、制度等方面明确责任划分,造成企业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油田企业的应急预案方面,有些操作人员不按照编制的预案方法和流程进行操作,致使预案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应急预案的失败。
二、新时期油田企业管理的创新思路
1.加强专业管理,不断优化油田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容
加强专业管理是油田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是优化油田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要对油田企业的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简化管理工作的操作性,还要对各个工作岗位进行明确的工作责任划分和专业分工,将基础管理工作深入到每一个部门,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统一的规划。
2.全力建设规章制度管理整体队伍,完善管理制度化创新机制
油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管理队伍的建立,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规章制度管理的整体队伍,完善管理制度化的创新机制。队伍的建立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实现的,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队伍的构成人员需要极高的综合素质,他们不仅要熟悉油田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活动模式,还要熟悉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更要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出一支高素质、高强度、高能力的现代化管理队伍。
3.积极推进油田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
管理理论的创新带动了管理技术的创新,推进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管理技术创新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技术,二是管理。技术创新的过程离不开管理,而管理的目的是为技术服务。油田企业是一项技术型很强的企业,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只有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明确企业目标,提高对技术的创新发展,才能提高油田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4.做好企业环境管理,搞好内外部支撑
在企业的管理中,要做好对企业环境的管理,良好的企业环境的建立,不仅能改善员工的工作心态,增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还能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创造出更高的企业效益。这就要求企业搞好内外部环境支撑,不仅要做好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创新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还要努力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5.建立健全协调、制约机制,不断促进管理工作
油田企业的部门众多,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各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协调、制约管理机制,促进管理工作的发展。这要求企业的各部门将企业的总目标为指南,互相促进、互相监督,制定出适合部门发展的相关制约制度。企业的发展需要各部门的同心协力,各部门还应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相关的协调发展机制,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结语
总之,管理是一项对企业综合技能的考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要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企业和企业领导者要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就必须转变管理模式,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优化管理环境,将油田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向市场化、深入化前进,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刘征 单位:大庆油田昆仑集团有限公司
一、经济转型的内涵与特点
(1)转型早期:计划经济时期(1978年-1991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经济转型方案,转型以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为起点。路径是先农村再城市;先针对体制外部再针对体制内部;先对国有企业进行经济机制的改革,再对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革。这是我国独有的改革路径,后来证明这种渐进式转型的方式奠定了我国经济转型的基础,为转型的成功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一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内容是转换企业经营理念和机制,推行承包责任制,以解决两权分离为核心目的,重新塑造微观经济。
(2)转型中期: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确立(1992年-2001年)1992年党的十四大会议正式确立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的经济体制,从此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质的改变,由计划经济体制完全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转型取得里程碑意义的成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随着计划、外贸、金融、投资、财税五大体制改革的完成,我国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建立起来。
(3)转型深化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时期(2002至今)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年,在全球贸易的助力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经济转经进度逐渐加快,形成国际化竞争,国家对企业的发展和定位作出相关调整和要求,主要以国有控股,进行国企法人治理建设和多元化产权改革,担负起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使得我国市场经济进入成熟阶段。
二、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特征
我国企业管理特征比较鲜明,不同地区的企业管理模式差别非常大,而且国家与企业在管理创新上发挥的作用也有差别,总体上讲,我国的企业管理创新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创新过程也大相径庭,但是我国改革创新的方向始终是以市场经济作为主导方向
。(一)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具有多元化特征
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和改革应该服从市场经济目标,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中管理创新的形式应该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这种管理创新多元化会成为我国经济朝着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的体现。
(1)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在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因素作用下,我国不同的经济地理区域会形成产业结构上的区别,这样的差异会带来生产工艺和资源组成的不同,面对不同产品带来的市场结构和环境,不同企业对产品组合和产品价格的制定也会有很大差别,导致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目标不一样。比如,生产工艺繁琐的企业都重视技术层面的创新,市场竞争力大的企业会根据收益情况,在节约成本上进行创新。
(2)不同行业根据自身生产规模、技术层面和综合实力,在管理创新上也有很大差异。概括来讲,资本密集的企业把企业管理的中心放在财务管理上,通过提高收益率、降低投资风险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劳动力密集的企业通常会以劳动雇佣和规范员工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对员工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手段当作企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技术密集的企业会把重点放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来增加企业实力,与金融业类似但性质不一样,金融业是以引进先进现代化电子商务平台来降低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因此,不同行业形成的管理创新的重点都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成本结构。
(3)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根据企业的所有制不同,创新方面也有所不同。大中型国企在创新制度过程中注重于处理经营者和所有者间的关系,增强所有者监督力量,以防出现产权虚置,作为国企创新目标,公有产权具有分散性,公有制的企业产权不可分,在这个背景下,产权容易发生虚置的问题,内部人逐步会控制整个企业,所以这个问题是当下创新制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民企通常都是依靠家族力量维护和运营,科学化建设不到位,存在权责不清的可能性,所以有限责任很难确立,导致许多民企形成效益低和管理乱的局面。所以,我国家族制企业的管理创新应该以适应我国社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改革创新。
(二)企业管理创新具有渐发性特征
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渐进改革和创新。宏观上,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很漫长;微观上,企业管理创新必须存在这样的内在特质。随着经济社会的渐进性发展,我国企业管理创新随之稳步进行。我国企业管理制度曾经历过放权让利改革、承包责任制改革、税务改革和产权改革等各个阶段。在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初期阶段,国家宏观提出计划经济的概念,承认企业是商品独立生产者,否定超前经济理论。随后,我国企业管理制度由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独立、自负盈亏的经济管理模式,企业的经营权力依然很小。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逐渐提高,认识到了市场因素的重要性,价格机制成为了经济转型的核心问题,怎样可以将国家统一产品价值转变为受供求影响配置产品价值成为当时经济改革的主要问题。紧接着,价格机制逐渐的改变了企业管理模式,内容主要是以收益机制为核心,以市场为主导方向,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国有企业管理改革的新趋势。为了企业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模式,我国实行承包制和利改税务的措施,其目的是价格机制和成本收益机制可以对企业的决策产生一定影响,使企业有活力,可以带动地区进而带动整个经济体制的发展。现如今,我国的企业管理创新和转型工作仍然是以企业产权改革为主导,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其核心目标是以产权关系来进行资源配置。
(三)企业管理创新具有自发性的特性
我国的企业管理创新自发性特点比较明显,所谓的自发性是以个体需要为主体导向,行为上不完全迎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一种特性。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我国单独的企业对国家法律和政策的突破,在改革开发道路上表现的比较突出,我国企业管理创新自发性最好的表述就是先改革,再探究改革方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体制不完善,方向也不明确。而苏联和东欧国家在经济改革当中已经实现社会主义计划管理模式,并且逐步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我国曾经在学术界也讨论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因我国企业总是遵循陈旧的教条,当时没有明确的改革方向,但是在改革发展不断探索的道路上,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突破了陈旧的管理模式,进行大胆创新,逐步脱离国家直接进行行政控制,以利润和价格作为经营方向的杠杆。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没有把企业当作独立商品生产者的条件下,需要重视市场的价格、利润、供求规律,而不是直接等待上级指令,每次突破原有体制都会给改革增加一份动力。我国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内在特色就在于改革过程中管理人员首创主观上的能动性,在改革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修正,国家在认可的同时也在完善相关的政策。
三、国有企业管理动力机制
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首先应当考虑的因素是利润,因为企业就是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来运营的经济组织。我国拥有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背景,导致国企管理创新具有相对复杂的动力机制。国企开展管理创新的动力与市场环境和体制环境息息相关,不同转型时期的体制环境、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影响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
(一)转型早期国企管理创新动力机制
国企管理创新系统在转型早期主要由国企改革因素、体制因素、市场调节因素以及国企自身因素等构成。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但形成了国企管理创新动力机制生成机理的基本因素,而且决定了国企管理创新系统在这一时期的基本属性。这一时期,我国经济转型处于起步阶段,宏观经济体制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这样的经济体制决定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和管理方式,发挥主导作用的还是国家行政力量。在这种体制和格局下,国企在管理创新上主要是典型的以服从和响应为主,从国企管理创新动力源考虑,虽然是计划经济体制内部改革,毕竟从体制上引入了商品经济,这在客观上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向,明确了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目标。先后国企经历了两次带有市场化取向重大意义的改革:承包责任制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两个机制形成了国企管理创新机制的雏形,为企业管理创新的启动和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国企的基本属性是国家行政的附属物,国企内部的管理创新机制是次要的存在,只能从属和响应,而存在于国企之上的政府才是支配管理创新重要推动的力量。所以,国企管理创新动力机制的主导是政府的强力推动,这是转型早期企业管理创新的显著特征。
(二)转型中期国企管理创新动力机制的发展
由于这一时期宏观经济体制发生质的变化以及国企改革政策的逐渐成熟和深化,国企管理创新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将市场化管理作为国企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向。国企管理创新系统在转型中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创新系统构成要素和创新系统组成结构。这一时期的国企创新系统由创新环境和创新实施主体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创新环境的改变主要是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国企政策成熟,市场竞争力的出现等;创新实施主体指的是开展管理创新的国企,从创新动力机制上分析,可以细分为多个要素的组合体,这些要素包括开展创新国企的身份、数量、管理水平、经营状况、未来发展愿景等,与转型早期比较,企业管理创新系统构成的要素明显增加了。不仅如此,创新系统构成的性质和组成也产生了质的变化,先经历了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随后经过金融、投资、计划、外贸和财税五项改革使得我国完善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彻底的改变了国企的生存环境和地位,国企经营活动转变为以市场交换作为活动方式。经过这次质变的转型,非公有制经济迅猛的发展,打破了国企垄断的格局,出现外资、非公有制和国企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对国企改革的深化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为了占据市场影响力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重大突破。这一时期起,以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双层导向为主题,是国企为利益越来越自觉的进行管理创新,这种成熟的创新动力机制使市场化管理彻底的进化,成为了现国企的基本范式。
(三)转型深化期国企管理创新动力机制的突破
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了完善和深化阶段。虽然国企创立创新环境要素和组成要素没有太大变化,但还是从内涵上改变了很多,从调查情况来看,新时期的国企管理创新动力机制是外部环境和国企自身相互结合产生的,其发展方向也是互相影响和作用的。首先,国企的创新方式和指导思想明确,并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将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追求可持续发展作为创新主要任务。其次,政府极力推进的国企战略目标很强,管理思想先进,发展理念比较明确,在财力和行政的支撑援助下,为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雄厚的力量,促成了国企管理创新由自觉主动创新转变为自主深度创新。最后,国企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的矛盾和问题,追赶国际水平的同时展开攻守兼备的理念,尽早解决漏洞也是为了将来不会出现更严重的失误,为企业管理创新的稳步深入奠定基础,将国企管理创新的愿望演变成管理创新的深化活动。总而言之,国有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带来的动力机制,不论是在管理运作特征上,还是组织结构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变化,这些变化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结束语
在这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系统应该结合国际形势,追赶国际的先进管理水平,注重优化经营模式,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企管理和技术上的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的建设制度,尊崇科学发展观,规范市场,积极发挥产业政策,科学的制定产业政策,确保国企管理创新继续稳步的发展,争取再度突破,制定有战略意义的企业管理创新目标,为我国国企管理创新特性与动力机制建设提供保障。
作者:尹玉燕 曹茜茜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一、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就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之中,创新能力决定着发展的成就,因此只有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最终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综合型的系统化大型工程,它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和所有领域,当然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也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而整个市场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总体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现代生产技术日益先进,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更加艰难,在企业管理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加强管理创新,不断更加先进的适应时展的管理思想理念,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且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推动国家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推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分析
1.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问题分析
(1)融资困难是制约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贷款遭拒率要比大型企业高得多,贷款难始终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项难题,究其原因,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普遍存在固定资产数额小、产权制度不够明晰、账目透明度不达标、财务制度不够完善等很多不足之处,这就必然导致中小企业的社会信任度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比的结果①。从外部环境分析主要是金融支持不力,虽然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对中小企业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支持政策,比如税收优惠政策的延长、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等,但是事实上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环境,特别是近年来银行方面普遍加强了信贷管理工作,突出了规避风险为工作要点,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贷款更加艰难。而银行在实施贷款时,在同等的贷款数额上,对于中小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金,而对大型企业则要简单一些,贷款成本高使银行必然做出利益选择,更加倾向于大型企业。
(2)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始终呈现增加趋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WTO规则以自由贸易为目标,这方便了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但是同时,中国政府必须承担减让关税、放弃限制某些国外产品的进口等义务,这就使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随着原来的一些保护性政策的消失,企业只能向增强非关税措施方向寻求保护。另外,欧美国家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风险对我国的中小企业也会造成更大的冲击,欧美市场的消费能力缩减也对很多出口型的中小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3)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较高。国际市场上的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受此影响国内市场的能源与材料价格也持续走高,同时因通货膨胀而引发的物价上涨,也使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据统计,全国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近年来平均上调了12%,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劳动力成本平均上涨了22%左右。另外,近年来全国各地企业的环保支出费用不断增加,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企业必须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各级政府不断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企业生产所排放的污水和废气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这些环保措施成为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价格转移能力相对较低,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中小企业很难通过提价来转移运营成本,这就必然导致企业利润的进一步压缩。还有就是企业承担的税率过高,我国的增值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费占税收比重的60%以上,而且大量的间接税费也隐藏在企业或消费者身上,这就造成谁生产和消费的多谁就交的税多,这种税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②。
2.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内部问题分析
(1)中小企业经营者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战略思维。与大型企业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大都缺乏创新精神和战略思维,小富即安的思想导致一味抱着过去的成功不思进取,而忽视了整个市场大环境的发展变化,这就使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更加艰难。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根据内外环境随机应变,因为没有一成不变的万能管理方式。另外,企业家缺乏创新管理意识,很多企业家认为创新是指生产技术上的创新,没有意识到管理上的创新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家认为,战略思维和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需要的,而中小企业只要有生产经营计划就行了,他们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高瞻远瞩的胸怀和长远的战略性思维,有的企业家甚至抱着走到哪儿算哪儿的思想,缺乏战略性眼光直接导致企业应对变化的能力不足,大大降低了企业进行自身调整的主动性。
(2)中小企业的品牌创建能力较低。中小企业的品牌创建能力较低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大多数中小企业始终处于产业链的最底层,他们大都利用廉价劳动力,满足为大型企业做代加工工作,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也不会高。有的中小企业家即便有品牌创建的意识,但其自身条件并不具备品牌运作能力,因此品牌创建工作只好放弃。
(3)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情况严重。据调查,我国的员工流动率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过高,三成以上的应聘者在工作的4年之内会更换新的工作,有很多人甚至不到两年就换一份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职业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是求职者想要追求新的挑战,再有就是对工作薪酬不够满意。企业培养一名优秀员工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会对企业造成无形的损失。而随着人才的离开,也带走了一定的技术和客户资源,人才流失现象过于严重就会造成企业和员工难以形成双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三、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措施分析
1.培养企业家的创新发展精神
管理创新其实是一场心理革命,思想上的转变是进行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企业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导者,他们对管理创新的认识直接影响着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企业家必须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魄力,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环境下,企业家更需要拥有战略眼光,培养创新发展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融资困难、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技术创新和投资风险加大等实际情况时,做到高瞻远瞩,敏锐地看到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时发现新的社会需求,开拓新的市场。具备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能够有效组织社会资源,大胆开发社会需要的产品与服务。企业家具备创新发展精神,企业才能加强战略管理,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战略规划的指引下,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优点,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2.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中小企业必须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而只有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后,才能进一步实现技术创新、品牌创建等目标。在传统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所有者就是经营者,这有利于企业家直接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并且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企业所有者亲自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岗位分工不明确、企业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弱点就暴露出来并被放大。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凭借经验进行管理,做出的决策缺乏科学论证,因此出现决策风险的概率更高。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开,有利于明晰企业产权、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增强资本增殖能力、加快企业发展步伐。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聘用适当的经营管理者,并且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使企业所有者更好地掌控企业,通过健全的财务制度可以对企业经理人进行有效监督。在相对独立的财务制度下,企业所有者可以通过财务报表考核经理人,企业主可以脱离日常管理工作,而把主要精力用在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控制上。
3.寻求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单纯是产品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商业模式的比拼。据统计,在美国有60%的企业创新是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与盈利方式构成的一个三维模式组成的。通过关注企业经营的某个环节,就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例如:瞄准什么类型的客户、研究市场潜力、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建立什么样的市场营销体系等。中小企业的资源和资金有限,如果在产业链上参与的环节太多,就会导致不可控因素增加,因此一旦确定了发展的切入点,就要集中资源在这一点上做精做强。例如:雷士照明最开始是卖产品,通过对企业进行重新定位之后,公司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2011年该公司推出了“照明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使客户覆盖面延伸到高端工程。雷士照明勇于创新,抓到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突破点,以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其成功在于推出了一套新型商业模式。
4.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用人机制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人才的匮乏,怎样引进人才并留住人才是中小企业始终面临的一项课题。要想留住人才首先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能够更加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众志成城实现公司制定的发展目标。在企业管理的实践当中,不管是物质方面的激励,还是精神方面的激励,都能对员工产生积极的作用。企业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要千方百计让员工最大程度地与企业融合在一起,实现利益捆绑。物质载体要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激励的作用。另外,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种富有特色的思想理念,这种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引导、激励、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是企业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企业员工来自不同地方,他们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因此企业应该通过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四、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中小企业改变传统观念,不断学习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充满活力并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作者:崔鼎宸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经济管理系
1电力企业管理特点及问题
当前电力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电力企业持续深化改革。电力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原有的一些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未能与时俱进做出相应改变。
②安全生产意识比较淡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部分局域电网结构相对薄弱,有相当数量的老旧电力设备仍处于运行状态,这给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③整体素质不能够适应工作实际。从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看出当前电力系统的部分员工竞争意识、市场意识以及效益意识都还比较淡薄,在平常工作过程中墨守成规,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敏感性不强,缺乏积极解决的心态,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电力企业管理变得更加困难。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电力企业应该在其内部各领域组织开展全面系统的管理创新实践。
2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原则
管理创新是指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在企业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因素并经实践证明有明显作用和效果,同时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效率性等特点的办法和措施。管理创新分析对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实现有效创新,在工作中就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因为管理创新分析是以人为主体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人力资源是电力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任何物质资源都无法代替的。正是因为如此,在平常工作过程中就应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制定合理的奖励制度激励全员积极投入到企业管理创新分析中去。把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人力资源必须当作一种重要资源来进行充分地开发利用,最终使其变成企业的人力资产。后备干部的培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2)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于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的服务创新最终目的应该是服务于市场,服务广大供电客户。通过内部的管理协调来更好地适应市场对电力供应的需求和要求。通过管理提升来加强优质服务的质量,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企业内部一盘棋,各个部门、不同专业在业务融合方面、工作效率提高方面从管理入手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提高服务水平,以不断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市场,服务于供电客户。
(3)注重制度建设,实现全员参与
在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制度建设相当重要,只有从制度上来不断完善各方面的规章,才能够真正巩固创新成果,发挥创新的意义,常态化地将管理创新成果推广开来并有效执行。要结合实际需要来进行制度建设,在重视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全员参与。集体智慧是无穷的,在平常工作过程中应该重视发挥集体的智慧,要鼓励员工参与到管理中来。设置各种平台,集思广益。企业领导和中层领导应该走群众路线,在做出决策的过程中应该多倾听广大员工的意见。
3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及措施
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涉及到各个方面,在创新过程中首先是要搞清楚创新内容,然后才能够采取措施。
3.1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涉及的方面很广,具体有核心业务、资源体系、科研体系、直属产业、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社会责任、民主管理、企业文化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主要是要实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营销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分析就是要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只有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够适应实际情况。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是管理创新分析的重要原则。在平常工作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规范公司管理体制以及组织机构,使之与公司的规模相适应以及符合市场需求。战略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电力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有长远规划,有切实可行的长远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对发展提出的要求。在平常工作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不断加强战略管理。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制度建设,决策程序和方法必须科学,要具有长远眼光。
3.2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分析的措施
3.2.1注重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一种先进、专业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平常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起完善的业绩管理指标体系。建立良好完善的业绩管理体系是可以提升电力企业运行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提升经济效益。要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价值链,形成价值树,这样才能够形成达到企业总体业绩目标的深层驱动。之后还应该把企业的总体业绩目标分解到每个员工身上,要能够使得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每个员工都能够找到自身的价值和位置,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要建立起具体的考核和奖惩管理办法,要把业绩指标同奖惩机制结合起来。
3.2.2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
电力企业要着眼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以加强人、财、物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不断加大资源重组整合和集约调控力度,提高人、财、物核心资源的集中度和调控力,最大限度发挥规模效益。
3.2.3提升服务品质
提升服务品质是进行创新的重中之重。此外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加强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要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战略管理模式也应该不断创新。要坚持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以及精细化管理。
4结束语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电力企业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才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对于这项工作必须保持高度重视,坚持科学的原则,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围绕着上述方面来进行创新。
作者:杨晓溪 单位: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汉中供电公司
一、管理创新前的会理县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从管理创新的基本理论上看,会理电力公司在企业本性论中,连续三年经营亏损,具备了企业进行管理创新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依据。在管理本性论中,在现有技术、设备以及管理的条件下,失去了保障会理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电力供应的目的,具备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又一依据。在员工本性论中,由于职工收入低,积极性无从调动,失去了企业活力的源泉所在。在国企特性论中,会理电力公司是国家国有资产的一个运营载体,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责任,属于保障民生的垄断性行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始终要履行承担社会目标的职能。通过分析,会理电力公司进行管理创新已水到渠成。
二、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根据管理创新的三个阶段来分析,会理地方电力公司因无力确保电力的供应,无资金加大对电力建设投入,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广大用户的不满,具备了管理创新的动机;而电力行业的资本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特性,靠当地政府和企业自身无力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只能寻求外部先进的资源,作为世界500强的国家电网公司为会理电力管理创新具备了外部灵感。2007年4月,会理县委、县政府为整合电力资源,通过引进国家电网公司,对会理县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发电资产进行剥离后组建了四川会理供电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几年的努力,会理电力的创新在实践中得到了肯定和认可,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述。
(一)学习优秀管理模式,加强地方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
供电公司成立后,在管理模式上从地方管理转为行业管理,公司的经营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企业的管理重心进行了调整,四川省电力公司按照“四统一”标准(管理标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工作标准统一、考核标准统一)对供电公司进行管理。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以制度来管理企业,以制度来规范员工,以制度来促进发展,建立涵盖法人治理、经营管理、安全生产、运行等方面规章制度100余个,强调制度的执行力,定期召开工作质量考核会,严格奖惩兑现,提高了工作标准,规范了员工行为。
2.实现人、财、物集约化管理
增强对人力、财务、物资的管控能力,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窥避经营风险,建立完善基础信息,启用了ERP软件系统,实现了国家电网公司全系统EPP软件的全面上线。
3.狠抓基础管理,提高营销业务水平
实现了国网公司“SG186工程”营销业务工作系统上线,通过软件信息系统规范用电业务流程,建立健全用电业务会签、审批制度,加强了电费抄核收工作,使用电业务各流程环环相扣、责任落实、管理有序。
4.细化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
改制后的供电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生产安全全员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到岗到位制度和现场巡查制度,强化了现场管理制度的执行和标准化作业管理力度。
(二)加大资金投入,电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公司成立后,依据《出资协议书》拥有了第一座110千伏白塔变电站;随后又建设投运了一座220kV会理变电站,三座110kV黎溪、乐寨、小黑箐变电站,这标志着会理电网主骨架网络实现了由35kV电压等级向220kV电压等级的巨大转变。公司成立至今电网建设投资累计达6亿余元,电网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供电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公司现有110kV变电站4座,主变容量96.5MVA;35kV变电站9座,主变容量77.45MVA;输配电线路2491公里。
(三)适应市场经济新时代的要求,进行电力企业的制度创新
按照省公司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要求,公司完成了组织机构和定岗定员设置工作,出台了《员工竞聘上岗管理办法》并推行实施,通过双向选择,公开竞聘了25个班组长,半月内完成了296个岗位的全员竞聘上岗工作。推行了以岗定级、一岗多薪、点值浮动、考核易薪的《岗位薪点工资制实施办法》,体现了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四)采取多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员工业务技术水平
投入教育培训费100.08万元(2007年投入2.8万元),参加培训员工1744人次,培训率达到了100%。从学历教育、特种作业和持证上岗工作入手,强化员工学习,员工队伍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通过有效的管理,公司各项经营指标得到了大幅提高,在企业改制后的第二年,实现了扭亏为盈,2010年实现售电量5.12亿kWh,同比改制时增长128.57%;综合线损率18.81%,同比下降了10.19%;上缴税费1727万元,同比增长了196.89%。会理网络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供电能力显著提升,应急能力不断提高。会理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广大用户对我公司的认可度明显提高。会理供电公司先后被授予“四川省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四川省灾后重建再立新功先进单位”“2012年凉山企业五十强”“会理县工业经济工作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管理创新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永无止境的管理创新,是企业持续成长的要诀,是企业各项创新的导向和关键,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应认清形势,克服困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
作者:伍丽红 单位:国网四川省会理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1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实施“全程信息化管理”
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可在系统中查询到投产产品品种,所有订单的生产进度,原料耗用,产品质量等情况,可及时准确地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从而确保了产品质量和交货期。
2生产、销售过程的数据信息采集做到“精准选好点,满足管理需求面”
色织企业生产管理软件在应用过程中,对管理功能做到科学、合理的设计固然是十分重用,但对各项基本数据信息采集点及采集方式的科学设计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数据信息采集的精准选点
在企业管理数据信息采集过程中,为了使操作人员的操作最方便,实现以最小的工作量,及时、准确地完成管理数据信息的采集,以满足管理需求,必须进行数据信息采集的精准选点。我们在编制企业管理软件的过程中,首先充分考虑了每个管理信息的采集点和采集方式。所有管理数据的采集,均选择以初始发生的数据为原始采集点,这些数据在后续使用的表单中完全采用关联方式体现,即用A表连带生成B、C、D等表,各个表单中均有相关连的信息。这样既可节省填表人员的工作时间,又能杜绝填表人员漏填和错填的现象。
2.2数据信息采集须满足管理需求面
生产、销售过程的各种数据信息的采集必须满足管理需求,我们把产品订单号、产品编号、生产任务单号、产品规格、投料数量等数据作为基础信息采集到管理系统中,在生产任务单编制完成后,后续生产管理表单如需使用上述信息,均在生产任务单中关联读取,由此实现了同一个类型的数据,在管理系统中只需要采集一次就可以在不同的管理表单中使用,便捷无误地满足了管理需求。
3对所采集的数据做到“综合分析,有效应用”
应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企业管理,要实现管理效果的最大化,必须充分利用管理软件获得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加以有效应用。
3.1管理数据的综合分析
在数据综合分析应用中,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体会到,编制企业管理软件时,有关数据表格的组合查询也是关键所在,将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科学的组合,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往往会得到不少很有价值的收获。
3.2管理数据的有效应用
我们把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色纱,先分别按客户、面料产品品种、季节进行分类统计,再进行全部色纱的汇总统计。统计后会发现不同客户、产品类别及各季节的用色规律,并由此发现用色个性和共性的节点。在数据归集处理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分析、预测出下季度的色纱用色范围,并适当合并缩小不同客户之间、不同品种之间近似的色纱颜色范围,从而实现了降低生产难度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4结束语
信息时代中,任何一个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主动顺应现代科技革命发展的潮流,理顺企业信息化和管理创新的关系。我公司依托信息化手段,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开发企业管理系统软件,实施了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了企业的成长,促进了色织企业的管理创新。
作者:卢红卫 张余俊 曹振清 单位:南通东帝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国内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关键是企业管理创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个企业都必须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要求大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管理创新正是通过大胆的管理创新、及时调整战略规划,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据上风。现在的外部环境促使企业若想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开展管理创新。只要管理创新取得顺利进展,一方面可以实现新产品研发,另一方面还可以升级服务水平,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品占有率,进入新的市场。2.企业若想实现持续发展离不开企业管理创新。企业发展生存的精神归宿在于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高速发展、持续进步的核心动力。企业的持续发展是不会受到时间、空间或是环境等变化的影响的,这是因为企业可以依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但是企业如果没有管理创新的思想注入,则其发展动力就会枯竭,也就难以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自己的战略,因而也容易陷入困境。3.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企业管理创新。盈利是现代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管理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事实上,企业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过程以及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过程,从根本上看都是追求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要想确认一个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否是成功的,最直接的就是看管理创新之后企业收益是否显著提升。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持续性
“不创新,就灭亡”。企业面临内部和外部等不同背景的影响因素,这这些因素是在持续变化的。无论一个企业在管理上有多么先进、多么科学、多么人性、多么集约,也都是暂时的、阶段性的。只有管理创新才能够把这种暂时性、阶段性有效地延长、持续,使其进入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在管理学家看来,管理创新从来都是一种无边界、无极限的过程,一种无止境的实践与思想的相互运动。被全球尊为偶像级的管理大师美国通和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就曾说过,管理创新之所以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就在于其永不衰竭的变革精神以及由此推动的从不间断、此起彼伏的再造企业进程。另外,管理创新的过程本身也在不断的优化。21世纪的所有企业都在面临着日趋复杂化的环境,且越来越难以预测。未来的管理创新是不断演化的过程,是一个持续更新的过程,能够有效地“以变制变”,而不是一个试图保留往昔的成功模式的过程。总之,企业要面对的微观与宏观不断重合交错的各种变量或变局会更加的繁多复杂,以致于真正的赢家根本不可能停止探索革新,企业管理稍有因袭、守成,就有可能一落千丈甚至破产倒闭。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问题
1.企业组织结构改造问题。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建立起新的机构、组织。但由于这一过程是在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型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并且其中存在大量的反复性、不确定性,导致这种组织机构的改造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2.企业发展战略不够科学合理。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遭遇到人员下岗、资产流失、技术落后等等许多问题,这其中有一些问题既不是在体制转型期所特有的问题,也不是经济增长过快引发的问题,而是企业发展战略不科学、不合理造成的。而这种不科学、不合理则恰恰是管理创新不足导致的。3.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讲,管理理念落后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难以更新换代的重要原因。外国企业的信息管理软件价格昂贵,国内企业信息管理软件技术落后也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浪潮下,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生存的关键性因素。4.企业管理理念陈旧落后、转型过慢。由于计划经济的意识形态曾经长期统治着管理者的思维,这导致了我国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十分的僵化落后,缺乏管理创新理念,那种经验式决策过程已经难以成为可供参考的依据,陈旧落后企业管理理念及模式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
四、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
1.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创新体系。全面的管理创新,即全员性、全局性、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创新活动。因此,企业应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管理体系。2.增强战略管理。确立可持续的、科学的战略管理模式,是企业获取不竭动力的重要机制之一。战略管理的创新能够促使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促进企业适应新的复杂环境。企业的发展战略不但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而且要和国际先进模式接轨,注重培养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3.要实现全组织、全员的管理创新,企业必须尽力创造或营造一种轻松的工作环境,促使企业员工能够自愿的、积极的进行自主创新。这种环境的营造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4.善于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学习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做法和经验,依靠国际知名咨询机构的专业支持,迅速有效地开展管理变革,奠定管理升级的基础,就成为许多企业的一种现实选择。5.强化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解决企业的资本归属、资源配置等关键性问题。制度创新能使企业更具活力、自主性和创造性,制度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作者:张帆 单位: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规费服务中心
一、TRIZ理论的最新应用与演变过程
TRIZ自创立之日起至今,历经了多种多样的、多次的演变,到目前为止其自身还在不断的成长、发展并得到完善[1]。在其经典的理论中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相当重视,以进化法则为基础创立了多种解决问题的计算工具,更加注重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正确性。而在第二个发展阶段,TRIZ的研究人员更加注重分析问题的本身的思考。利用初始阶段的经典工具将正确的问题进行解决。其工具的共同特点与相通性是能够将复杂困难的技术实现转移,从而以一个替代性的问题答案的获得解决原题。到了世纪之交的发展阶段时,也预示着TRIZ的新阶段、新时代的来临,其目的在于提倡要对正确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确切有效的结果,要把技术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做相关的改进,节约资源和成本,形成各阶段的一体化路线进行不断的进化和完善[2]。强化工具的时效性、评估系统的全面性。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中的TRIZ理论
TRIZ理论中所涵盖的法则是多层面、层次、种类的。其理论被科技型小微企业所运用是极其有效、并且有推助性的[3]。这样的结合能够有效对企业当前管理状态进行分析确认,对管理方法衍生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对现有管理方法方式进行创新改进,将企业管理创新效率进一步提升。TRIZ理论对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的创新有着巨大的、正面影响。通过对企业的管理主体的改变。管理对象的增加以及管理方法的替换和互补搭配,加之优化分配企业现有的资源和材料,以最为细微的变更正常化管理的实现,无多余的资金开销,对社会环境企业的本身的负责用达到最小化,这是TRIZ理论所提出的最终的理想解。依据这个理论,科技型小微企业能够在管理方面最小的变更获得管理创新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加大对TRIZ理论的深化研究和理论自身发展、完善预判,使之能更好的、最适应的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完善。从理论研究出发,简单易懂的模式是最实用的方向,将理论更强的应用性进行开发更新,创造企业所需的TRIZ为基础的创新工具,结合实践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政府管理为手段,对TRIZ理论进行积极的推广和宣传,开展培训活动、理论学习交流,建立相关的学习网站体系结构。在高校、企业安排各类课程,以政策支持TRIZ理论的广泛应用。企业自身更要注重TRIZ对管理创新的作用,开展共同讨论研究学习会以,并邀请专家加入团队共同分析。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与证实,验证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中TRIZ发挥的巨大作用和重要影响,对于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区做了相应的弥补。对于诸多层面的提升都提供了支持、参考以及经验。然而,TRIZ理论极为的抽象、结构也比较复杂,企业的消化与吸收的能力较弱,应用较慢。而且在管理领域对TRIZ的研究深度极其有限,对于应用的支撑力不足。另外,国家对于TRIZ推广的力度极其微小,企业经营者对TRIZ并不十分的了解,无法应用,也并不总重视。因此,TRIZ理论在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道路上的应用还要走很长的路。
作者:巩继莹 单位: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
1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
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在目前的社会中还没有被完全接受,从本质上讲就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一系列改变。但管理创新作为一种对企业赢利十分有效的手段,涵盖了新兴产品以及产业的发展和推广的一种全新生产能力,如今人们对于创新的含义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总体来说就是以高效的管理方式以及手段来代替企业原有的管理方法以及制度。人们主要将创新分为企业制度方面的创新、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和企业技术方面的创新,企业制度创新是保证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内部和谐的保障条件,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能够生存的最主要的核心条件。可以说企业管理创新不但加强了加强了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同时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本质上面促进企业的管理效益达到最高。
2对国有企业管理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一)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经济正在由工业型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过渡,经历着较大的转型,国有企业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重视人才和科学技术的作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使企业走向知识化,以此来满足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营型的企业管理逐渐代替了生产型的管理,国有企业逐步走入市场,进行自主经营,不再受国家的重点照顾,这种管理方式充分体现着市场经济对企业产生的影响,逐渐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互适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国有企业为了能在市场经济中更好的发展,企业需要突破原有的管理思想,完善有效的管理体系,对管理进行创新,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新的管理制度。
(三)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各国之间的经济来往日益频繁,特别是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迅猛,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往往会受到其它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国家不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经济体。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程度逐渐加深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企业管理进行创新,通过管理方式方法的变化,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现状
(一)思想观念方面。是指企业市场经济意识、忧患意识的适应性欠佳。一些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依旧对计划经济体制有较强的依赖性,思想观点仍然停留在企业应该包办一切的阶段,不能以市场竞争的理念指导管理,不能有效应对挑战,遇到问题就采取避让态度;重视收入的提高,而忽视了企业管理、发展等其他方面问题的关注;满足于目前的生活和企业现状,对企业管理的改革创新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
(二)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经历了三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很多企业都是从国有体制改制而形成的,多多少少会保留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痕,也使得很多企业管理中的人员一直很难消除掉计划经济体制的阴影,不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制度的需要相适应,最终导致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不够彻底。具体表现在:(1)企业员工不以市场为第一导向,而以完成领导的预定任务为目标,工作人员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效率低下导致企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2)企业管理机构较为繁冗,制度规章繁多,没有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权责没有达到高度统一等等影响了企业的发展;(3)国有企业管理者很多决策以追求政绩为目标,政治色彩浓厚,缺乏民主性,导致企业目标而不以企业的长远利益为目标,决策不能与企业的长期发展建立一定的联系,严重阻碍了企业持久发展。
(三)人力资源规划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整个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员工的培养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有很多企业已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开始加强企业管理团队建设。但是,从最近几年的相关调查中可以发现,人力资源投入方面也表现出明显不足,国有企业在管理理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多数企业虽然制订了人力资源规划,在员工培训与再教育上设有专门机构和培训计划,并与企业经营战略进行了有机结合,但如果企业不能使员工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就不能很有效的实行,那么会导致企业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明显下降,更不用说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制订了,使得国有企业在管理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问题。(四)企业管理机制方面国有企业管理机制方面的灵活性欠缺,激励不落实的偏多,且激励手段单一,激励制度的进行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具体来说,承诺的激励多,落实激励的少,被动的激励多,主动激励的少;而且在分配过程中导致的不合理现象却比比皆是,而且没有有效的纽带能够把企业单位与单位、部门与部门、单位与部门之间相互联系起来。同时,有些国有企业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导致了腐败现象发生,阻碍企业的发展。
4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
(一)进行管理理念创新。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有市场观念和风险意识,敏锐的洞察能力,能够根据市场变化来不断调整企业内部的管理。此外,还要推进企业人文体制的构建,通过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提高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并对员工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尊重,定期对员工进行专门的管理创新培训,提高管理创新意识。强化企业现有管理层的创新管理理念,重视管理的民主化,建立拥有理念领先的管理团队。在这些先进理念的指导下,顺利进行企业的管理创新,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制度是企业有效运转的准绳和标准,企业的发展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制定"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对目前的体制进行有效重组,加强民主化制度建设和员工对制度的认同感,并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强化制度落实的原则性,在企业管理制度方面进行有效的创新。建立起新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直接和有效,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的目的性更强,创新的管理制度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三)进行管理手段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重视管理的信息化,将计算机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国有企业管理中,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提高运转速度,使企业间的交易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促进经济体系和有关的规则发生变化。国有企业应通过引进各种高科技手段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起有效的网络信息系统,积极吸收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因地制宜的创新改造,以便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实施企业中长期战略管理,确保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流动。在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要重视人才管理机制,建立人才成长机制。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各个企业对人力资源都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重点招聘具有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知识和能力的企业管理人才,在管理上将人放在首要位置,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充分的培养和挖掘人才,建立合理的企业员工人才激励机制,实现报酬与绩效相统一的管理体系,来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使其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促进企业发展。
作者:吴天兴 单位:周口市川汇区交通运输局
近年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又开始探索投资运营、综合开发等工程与融资、投资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承揽海外工程的业务量不断增长,正在逐步实现企业从低端向高端发展。然而,面对全球每年数万亿美元基建项目的巨大商机,中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承揽海外大型海外建设工程项目时也面临着各种风险与考验,加上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特殊经营环境,要求这类企业的管理者不断加强企业管理的创新。
1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管理是企业对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解决问题的过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实现盈利就必须对产品的市场需求调查预测,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企业的资产与负债等进行全面有效地管理,使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生产成本。在目前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组织生产的内部、外部条件也在快速变化,企业要实现有效的企业管理、保持自身活力与竞争力,必须要进行企业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包括企业管理理念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组织创新等方面,是现代企业进步的原动力,也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1-2]。
2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
2.1企业管理理念创新
管理理念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科学的管理理念是实现有效的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在当前国内国际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不断迅速变化的条件下,企业要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要克服企业经营的老旧思想,打破陈规陋习,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思维模式,创新管理理念,树立全新的管理思路。为实现管理理念创新,企业首先要摒弃“等、拿、靠、要”的思想,不依赖政策扶植,不被动地等待市场可能出现的商机,并且打破长期以来实行的类似“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实现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做好内部挖潜,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第三,引导员工树立自觉维护企业形象意识,建立严格的成本控制观念、全面的质量管理观念,强化员工的产品品牌战略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树立以人为本、超值服务的理念。
2.2企业制度创新制度
创新是指企业针对自身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分配形式、管理理念等顶层设计内容进行的创新活动。企业的制度创新就是把管理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3],具有引导管理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作用。制度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管理创新的基础保障。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更高效的管理制度,综合协调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企业普通员工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管理效率[4]。
2.3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目前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根本途径和有力锐器。现代企业要想在经营过程中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市场竞争上赢得一定的地位,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包括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充分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通过技术创新取得核心技术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而不是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核心技术优势决定着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的认知度以及获得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现代企业实现技术创新需要有规范有序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就企业内部环境而言,现代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稳定的技术支撑体系,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保持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较强控制能力;对外部环境而言,企业应该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支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大力开发外部市场,形成一个多元、稳定、友好互惠的外部市场环境。
2.4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外在表现和企业的无形资产,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能够凝聚企业员工的思想,激励员工把企业的发展目标当作个人的人生目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持续发展,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创新[1]。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外部环境相匹配,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和全体企业员工根据企业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创新并不断发展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理念与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转变。
2.5企业组织创新
组织创新就是企业通过调整优化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管理要素的配置结构,开展资产重置与重组,按照新的组织结构和比例关系,形成新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组织创新的目的是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建立一套高效、有序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内部管理机构,真正做到“职责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组织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现代企业的组织创新不仅要适应企业当前的经营管理需要,更要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要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经营目标以及活动范围进行系统筹划。近年来,企业进行组织创新主要形式有新产权制、新管理机制、新用工制、对重要人员实行聘任制和选举制以及企业人员的调整与分流等。企业的组织创新要不断优化各项生产要素,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在加强实体管理的同时,注重企业价值形态意识的培养。企业的组织创新还要建立能对市场信息变化做出及时反应的应变体系,适时调整管理思路和经营方式,完成安全生产、资产经营、项目发展等各项目标任务[5]。
3江苏省某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存在的企业管理问题及企业管理创新对策
3.1公司概况
江苏省某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成立于2004年7月,是某海外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下辖房建、市政、装修3个事业部,在安哥拉国的业务涉及房建、市政、装饰装潢、贸易等多个领域。自2004年成立以来,公司承接项目的规模随着公司规模一道稳步增长,营业额节节攀升,合作伙伴涵盖安哥拉政府、本地公司、私人业主等多个类型。公司目前拥有包括合作单位在内300多人的中方管理经营与技术团队,公司的管理经营与技术团队工作作风务实、高效,公司管理经营团队秉持集团公司属地化经营战略,积极拓展安哥拉市场,为公司在安哥拉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公司存在的管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江苏省某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建成以来出现了与很多其他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类似的问题,公司在取得了不俗经营成绩企业管理146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如公司在安哥拉很多地区与其他企业进行恶性竞争、低价中标的现象非常严重,公司开始逐渐无法依靠低成本优势在经营过程中取胜;在对外承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上仍是沿用国内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与当地的政策法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相冲突,这非常不利于公司对雇用的安哥拉当地工人的管理,导致在工程项目进展过程中,劳资纠纷不断、工程经常受阻等。从表面看,当前江苏省某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是由于公司对承包项目的管理组织能力低下、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的,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导致公司无法在对外工程承包项目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管理优势。因此,江苏省某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企业管理创新措施。
3.3公司管理问题的表现
3.3.1项目管理能力低下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项目管理能力包括组合社会资源能力、技术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在公司的项目管理能力中组合社会资源能力是通过公司集成已掌握的社会资源实现的,作为新建企业江苏省某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进入安哥拉国内工程建筑项目承包市场时间较短,公司掌握的安哥拉国内社会资源较少,与当地政府、项目建设过程的上游企业联系较少,这非常不利于公司经营管理的水平的提高;由于公司成立时间短,经营的业务涉及房建、市政、装饰装潢、贸易等多个领域,不同类型项目的技术创新能力要求不同,所以公司至今未拥有自己的核心施工技术,未形成明显的技术优势。
3.3.2项目管理组织水平较低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队伍建设水平和人员配置的完整性决定了项目管理组织能力,一个公司只有设置了合理的管理组织机构才能保证其具备较高的项目管理能力,否则公司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将是一盘散沙。作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江苏省某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机构和队伍建设还不够完善,由于人员不足,公司目前只成立了房建事业部、市政事业部和装修事业部3个事业部,未设置保证公司具备较高项目管理组织能力的项目承包部和项目经理部,因此公司的项目管理组织水平明显较低。
3.3.3跨文化管理经验不足跨文化的项目管理最重要的问题是正视、尊重文化差异,需要整合团队文化、消除文化差异,完善用人机制、优化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本土化优势,加强公司的内部组织沟通、形成认同感,积极协调公司与外部机构的关系。文化差异是导致江苏省某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管理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失败的深层次因素。
3.3.4项目品牌管理效果不明显项目品牌管理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管理项目的核心因素,由于江苏省某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成立时间短,在安哥拉国的业务涉及房建、市政、装饰装潢、贸易等多个领域,公司的跨文化管理经验不足,所以公司尚未显示出明显的项目品牌管理效果。
3.4企业管理创新对策
3.4.1加强组织管理,消除文化差异,增强核心技术优势作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公司经营者、管理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抢抓机遇、大胆创新,不断更新、创造与外部经营环境相适应的管理思想与观念,在管理海外承包工程项目过程中公司应设置包含项目承包部和项目经理部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并通过加强施工队伍建设和对人员的管理提高其项目管理组织能力;要消除文化差异,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技术优势,优化、调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充分发掘企业潜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3.4.2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模式与世界顶级的国际工程承包公司相比,江苏省某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国际化市场运作、人才储备、金融产品服务、法律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公司应积极参与股份投资、逐步实现转型升级,采用租赁当地化、金融服务全球化等新的商业经营模式来降低经营成本。
3.4.3加强对安哥拉国内形势的研究与预判,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安哥拉虽然是世界上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的地区,但由于多年通货膨胀和政权更迭,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加之法律不健全等原因,因此现在还很难说这样一个巨大的海外工程建设市场能不能成为江苏省某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机遇。这就需要公司在进行市场开拓前,对当地的税收、政策等进行细致的研究。
3.4.4将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与对外投资有机结合,降低经营风险江苏省某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将在安哥拉承包的基建领域工程项目同公司的对外投资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对外援助方面应该通盘考虑,采取承包基建工程项目、投资项目一揽子协商机制,以有效防范、应对相关经营和投资风险。
3.4.5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公司应该牢牢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准确定位自身的品牌,塑造个性化品牌,注重品牌的精细化传播,同时强化品牌的着力点,以企业文化支撑企业品牌的品牌管理战略。
4结论
企业管理创新包括企业管理理念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组织创新等方面,企业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进步的原动力,也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江苏省某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公司管理中存在项目管理能力低下、项目管理组织水平较低、跨文化管理经验不足、项目品牌管理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公司需要采取加强组织管理、消除文化差异、增强核心技术优势,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模式。
作者:徐波韩超张荣善单位:江苏建达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也越来越热衷于实施重大管理创新举措,以提升管理效率。但是一项重大管理创新举措实施以后,如何对取得的实际成效进行定量测算,一直是企业界和理论界的一个重要难题,破解这一难题有利于企业更加精准地认识自己所实施管理创新举措的实践价值。为了探索解决这一难题,文章创新性地提出增量绩效思想,试图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企业某项管理创新举措的成效评价模型,继而采用实际成效与模拟的方法计算企业管理创新的增量成效。
一、企业管理创新绩效及管理创新能力测度的文献综述
史晓燕(1999)认为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发现、开发和投资的过程,还是市场开拓、收回创新投人和实现创新效益的过程。她建立的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主要由技术创新财力投入指标、技术创新人力投入指标、技术创新物力投入指标、技术创新实现指标、技术创新效益指标5个一级指标及18个二级指标组成。王建民(2006)根据投入产出的一般原理将管理创新能力的评价由基于创新主体的能力评价转化为基于动态过程的投入产出分析,并由此将管理创新的能力分解为管理创新投入能力、管理创新转换能力和管理创新产出能力三个组成部分。王晓梅、郭中杰(2008)从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两个方面着手,并进行指标细化,通过改进的“雷达图法”即对主要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分类汇总和纵横结合比较,即横向上与同行业平均值对比、纵向上与创新前数据比较,建立并实证研究了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评价体系。经济综合效益下设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四个一级指标。邵国利、刘敏(2009)从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性较强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明确企业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李支东、章仁俊(2009)从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基本特征及构成要素入手,认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地对其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集成的能力,主要由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制度创新能力、持续管理创新能力以及持续市场创新能力四要素动态耦合而成。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搭建了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林如海、彭维湘(2009)[3]由熊彼特创新理论出发,分别详细探讨了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创新理论体系。凌书平(2011)[4]从管理创新能力素质与管理创新能力实现两方面构建了一般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此建立了湛江移动公司管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实证评价研究。杜丽燕(2012)[5]从企业发展过程的角度提出了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发展的金字塔模型,从下至上分别是机制体制创新能力、科学管理方法创新能力和企业文化创新能力,并结合制造业企业发展特点从上述三个方面设计了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企业管理创新增量绩效评价模型
1.增量绩效的基本思路
对于某项或系列重大管理创新举措实施后,取得实际成效如何科学量化衡量,文章认为可以采用增量绩效的思路,运用情景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来进行科学测评。其基本思路和原理如下:第一步:研究建立企业管理创新成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第二步: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企业管理创新成效评价各指标的权重,形成企业管理创新成效评价模型。第三步:运用上述成效评价模型计算企业实施某项或系列管理创新举措后某个年度的企业实际绩效,该值记为A。第四步:运用上述成效评价模型计算企业不实施某项或系列管理创新举措某个年度(该年份与A值的计算年份相同)的企业预测绩效,该值记为B。预测绩效的计算方法主要是采用趋势分析和经济预测方法,根据历史趋势预测各个测度指标如果不实施管理创新举措,按照既定的历史发展趋势变化,到某年度(该年份与A值的计算年份相同)该指标的虚拟预测值,各个指标均采用这一方法进行预测后,应用上述成效评价模型即可计算出B值的大小。指标预测中充分考虑一些重大外部环境变化因素,将这些外部影响予以剔除。第五步:计算企业实施某项或系列管理创新举措后某个年度的企业增量绩效,该值记为C。则C=A-B。采用公式α=A-BB×100%,即可计算出企业实施某项或系列管理创新举措后的企业绩效提升率。
2.企业管理创新增量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企业之所以要实施管理创新,主要是旧的管理措施已经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或者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其直接体现就是旧的管理方式对企业绩效增长产生制约或者贡献不足、企业生产运营效率开始下降或者低于其他企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或者核心竞争能力开始弱化,因此必须通过管理创新来予以改造和提升。鉴于管理创新的初衷,我们认为企业实施一项管理创新举措,其成效主要从三个方面予以体现,即:企业综合绩效得到增长(产生必要的效益)、企业效率得到提升(生产和工作效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者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升(能力增长)。再根据效益、效率、能力对于一个企业的下级衡量指标,可以将企业管理创新增量绩效测量维度细化如图1所示[6]。根据上述基本测度框架,文章进一步细化这些二级测量维度,形成企业管理创新增量绩效测度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7-11]。矩阵一致性比例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3.企业管理创新增量绩效评价模型应用
上述企业管理创新成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科学方法赋予相应指标和维度权重,即可得到企业管理创新增量绩效评价模型。为避免权重设置的主观性,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作为权重测算方法,邀请有关专家对各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衡量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为了提高不同指标数据的可比性,文章选取的指标均为可反映增长水平的增长率/提升率类指标。文章共邀请有关企业管理专家和科研专家10位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两两比较,再运用yaahp6.0软件计算出每个专家对各指标的判断权重,将10位专家的判断权重结果进行算术平均后得到最终权重。采用上述方法研究建立的企业管理创新成效增量绩效评价模型各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通过这些指标的权重予以分配计算就可以得到企业管理创新绩效。
三、电网企业管理创新增量绩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1.电网企业管理创新增量绩效评价模型
(1)电网企业管理创新成效模型框架应用上述一般企业的管理创新增量绩效评价模型,将相应指标根据电网企业实际进行修订和调整,即可得到电网企业管理创新增量绩效评价模型。通过修订,得到电网企业管理创新增量绩效测量框架,具体如图2所示[7-11]。(2)电网企业管理创新成效模型指标体系根据上述基本测表3电网企业管理创新成效测度指标体系度框架,文章进一步针对性修正这些二级测量维度和指标,形成电网企业管理创新增量绩效测度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12,13]。(3)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方法为了使指标数据和成效结果可比性强,在计算管理创新成效的过程中,将绝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于正向指标,i单位该项指标数据得分按比例求出:Iij=xij/max(xj)×100其中,Iij是i单位j指标的得分,xij是i单位j指标原始数据。对于负向指标,i单位该项指标数据得分:Iij=max(xj)-xijmax(xj)-min(xj)×100根据上述指标数据得分,将所有评价指标转化为得分,则第i个单位的能力指标评分如下:S能力i=j=15j=1ΣwjIij,i=1,2,…,n其中,S能力i为第i个单位的能力维度指标得分,wj为第j个指标的整体权重,Iij为i单位j指标的得分。在此基础上,第i个单位“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综合绩效的总评分为:S综合绩效i=S效率i+S效益i+S能力i(4)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并计算各单位常规发展综合绩效设x1,x2,…,xn为某项指标的原始序列数据,则一次平滑值st(1)、二次平滑值st(2)的计算公式分别为:st(1)=axt+(1-a)st-1(1),st(2)=ast(1)+(1-a)st-1(2)其中,a为平滑参数,0燮a燮1。由此可推导出预测公式:x赞t+T=at+bt×T,式中,T表示预测时间,x赞t+T表示t+T时刻的预测值,at=2st(1)-st(2),bt=a1-a燮燮st(1)-st(2)燮燮,t=1,2,…,m。(5)分解出管理创新所带来的新成效=Si综合绩效-S赞i综合绩效其中,Si综合绩效是i单位的实际综合绩效,S赞i综合绩效是第i个单位基于指标历史数据预测的综合绩效,为二者差值,值为正说明“三集五大”建设对试点单位综合绩效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值为负则说明试点单位的“三集五大”建设由于某种有待深入分析的原因没有使得该单位综合绩效有所提升。
2.电网企业管理创新增量绩效评价模型应用
文章应用上述电网企业管理创新增量绩效评价模型,以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例开展实证测度研究(“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开展的一项重大的管理创新系统工程)。文章选取国网江苏和重庆公司数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应用上述增量成效评价模型,根据2007年到2011年国网江苏公司、国网重庆公司实际数据,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按照国网江苏、重庆两公司2007-2010年各指标数据采用二次平滑指数法预测2011年数据,计算如果不实施“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按照既定发展趋势发展的情况下,两家公司的综合绩效得分分别为76.6分、60.2分,而根据2011年实际指标数据计算的实施“三集五大”后的绩效得分分别为89.0分、69.8分。两公司实施“三集五大”后与不实施“三集五大”的绩效差值均为正,说明“三集五大”建设对试点单位综合绩效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文章在企业管理创新绩效测度和管理创新能力测度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采用增量绩效思想设计了一套针对一般企业实施某项具体管理创新举措的成效测度模型,继而在一般企业管理创新成效测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修正建立了针对电网企业的管理创新成效测度模型,并应用电网企业管理创新增量绩效测度模型以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两家省公司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文章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
1.开展企业管理创新增量绩效的定量测度十分必要而迫切处在变革时代的企业,为了适应内部形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在积极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但是一项管理创新举措的成效如何,必须有科学的测度方能为后续的创新举措实施提供决策参考,从而避免盲目、过度创新。
2.增量绩效思想是测度企业管理创新成效的可行思路以及方法文章研究建立的增量绩效测度模型尽管不能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要求,但是对广大企业测度管理创新增量绩效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企业科学评判管理创新举措的成效提供了方法理论。
3.管理创新举措的实践成效可以从效益贡献、效率提升和能力增强三个方面予以反映尽管企业管理创新举措的成效可以有多个表现形式,但是总结归纳起来,可以综合反映在企业效益、效率和能力提升三个方面,其他有关成效或效果的展现可以用传统的定性判断予以评价。
4.电网企业有必要采用增量绩效评价模型进行年度评价和内部对标考虑到我国电网企业的特点,电网公司下属的各省公司相对具有独立运作实体的性质,电网公司推进重大管理创新举措,在各省公司有同质性,因此通过对各个省公司的管理创新增量绩效进行科学测评,藉此实施内部管理对标,有利于提升内部各单位的企业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但也不能盲目创新,因此必须构建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创新成效测度方法,从而为管理创新提供决策参考的工具平台。
作者:陈武 何琬 钱婷 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
近几十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尤为迅速,中小企业在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社会环境条件的改变给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带来了影响,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在资金、规模、技术和管理理念等方面的限制,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IT技术应用都大大落后于大型企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加高效率、高质量的途径。中小企业应当抓住这个机遇,大力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在云计算技术环境下,创新自身的管理方式,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与互联网出现不久,便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早期“,云”一般是指较为大型的计算机网络。谷歌公司在2007年首次正式提出了“云计算”概念,同时他们还与IBM公司及多所大学进行了云计算方面的项目研究。从此以后“,云计算”便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网络词汇、技术词汇,并迅速发展与成熟,各个IT企业都开始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产品,不少大型企业也开始将云计算技术引进到自身的管理工作中。但是就云计算的准确定义来说,各界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目前一个相对被广泛认可定义是: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计算等IT技术的融合发展和商业应用[1]。这个定义是比较全面的,它既认定了云计算的技术特征,同时又体现出了云计算的商业属性,总而言之就是用户能够通过云计算应用,获得更加全面、丰富、廉价的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中小企业通过借助云计算服务,能够使自身的管理工作更加简洁、高效、低成本,这是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现代化水平的关键途径。
2云计算技术环境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措施
2.1加强对企业IT部门管理的创新
在一个企业当中,IT部门的关键作用是为企业的运营提供IT服务,在传统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下,IT部门主要任务包括IT战略制定、职能划分、运行维护等。但是在云计算技术环境下,IT部门的工作任务就将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加强对企业IT部门管理的创新。
首先,从IT战略方面来说,不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其IT战略都可以大致的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跟踪学习战略、应用开发战略、系统维护战略。
(1)跟踪学习战略。主要是识别企业管理所需求的IT技术,关注IT技术的发展,在云计算技术被应用到企业管理之前,中小企业的跟踪学习战略一般都是跟随行业中领先企业的发展,也就是做得好的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即使这会导致操作性过低。在云计算技术出现后,软硬件限制被打破,中小企业应当改变以往的战略方法,要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自身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主动识别、选择真正符合自身所需的技术。
(2)应用开发战略。主要是实现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工具。传统的应用开发战略是实现企业管理“自动化”,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在云计算技术环境下,中小企业应当将“自动化”与“重规划”联系起来,既要实现企业管理的自动化,又要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运营流程进行科学详细的规划,利用云计算技术对业务进行全面的整合,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系统维护战略。主要是对企业管理IT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在传统的技术条件下,IT部门需要承担大量的工作内容,如管理软件的升级、系统的安全保护、病毒防护等。但是在云计算技术环境条件下,中小企业作为云计算系统的用户终端,不再需要承担这些工作,云计算供应商将会处理好相关的事务,IT部门主要应当做好的就是系统成本、风险与故障的分析评估[2]。
其次,再从IT人员结构方面来说,在将有关IT的应用转移到云计算服务后,企业只需为自己实际使用的服务付费,并不实际拥有IT基础设施,从IT的前期建设、使用到运行维护,将会大大减少企业的各项投入。IT交付模式到云计算模式的转变,大大减少了企业对IT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IT部门将最大限度地实现瘦身。但中小企业的IT人员要了解云计算系统,帮助企业与云计算供应商沟通,为企业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同时企业IT人员工作的重点将在于维护企业云计算终端的正常运行以及故障的解决,关于软件的升级维护、数据中心的安全、服务器购买等都将由云计算供应商负责。最后,企业的IT人员不仅要精通计算机技术,更要熟悉本企业业务。
2.2加强对云计算管理技术的创新与研发
诚然,借助云计算技术中小企业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但前提是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云计算管理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中小企业的领导层必须要转变思想认识,不要再以为“大力抓生产”就能够让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下,企业必须要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注重对信息的整合,科学地规划自身发展战略,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尤其要重视对企业云计算管理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在云计算技术环境下,运算器、存储器、信息系统等都是统一集中的配置,管理技术研发人员所需要的一切服务、一切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所以,企业要建立能够共享的资源平台,完善相关机制,采取网络组织等灵活的组织方式,加强组织外部和组织内部的交流和沟通,使企业的研发环境得到改善,研发效率得到提高。另外,企业还要保证流程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制度,并且设置专门机构,切实保证资源共享的实现。企业的研发部门要加强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合作,提高技术研发效率;企业要与其他机构做好合作,加强与其他机构的沟通,推进企业与各个机构的开发工作[3]。
2.3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云计算技术环境条件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变革与创新。就中小企业而言,必须要借助云计算管理技术,将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性特征与规范化相结合,优化业务流程与岗位设置,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与规范化。同时,由于云计算技术具有跨时间、跨地域的优势,而且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管理模块,或是制定针对自身特殊业务的管理模块。所以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既可以不受空间限制,也可以进行更加动态与灵活性的管理,这可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随时贴合企业战略发展所需。另外,中小企业还应当借助信息化的云计算技术,加强自身的人力资源网站建设,为企业中的员工提供一个直接接触到云计算的途径,让他们也能够对云计算产生一种直观的认识,以“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促使企业全员都参与到云计算管理中来。
3结语
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在当前这个云计算时代中,中小企业应当加强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优化自身的企业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质量,增强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保障自身在市场中能够实现稳步发展。
作者:陈凯麟 单位: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