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4 02:48: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环境设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四川传统民居的庭院特色
在庭院布局方面,常见有院落不大的天井式四合院,其大小结合的院落空间组合,层次分明,以小见大,在结构的起、承、转、接中巧妙地起着融合作用。在整个房屋的布局中,屋面拐角处常常相互连接,在起到围合作用的同时,又使得整个屋面结构统一。另外,建筑的墙垣作为重要的实体要素围合在天井院落中,与“虚”体空间相交错,对宅院内部空间层次的变化起着调节作用。以大邑刘氏庄园为例,该庄园由众多庭院组合而成,围合与闭合的结构并存,虽然厅、院、房多达数百间,但井然有序,功能分明。门户是厅与厅之间的隔断,通道又将其连接,院落之间相对独立,厅房又将其联系起来。这样的庭院,在围合中有闭合,在空间上厅、院又各成单元,各有其功能性,既满足了聚族而居,又实现了小家庭各享天伦之乐的要求。
二、四川民居庭院风格对当前居住空间设计的影响
(一)居住文化之影响
居住文化是住宅建筑及其周围物质要素共同营造的一种生活环境。传统的居住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构成特征与文化内涵,相对于规模大、密度与容积率高、居住高度集中的现代城镇住宅区环境而言,传统的民居庭院模式不能简单模仿和照搬形态,必须与社会发展以及现代人的居住习惯相适应,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现代的“人性庭院”。在大量的居住空间设计中,传统庭院式住宅空间可以作为设计原型,传承民居庭院空间“邻里文化”的精髓,现代设计语言和建筑形式作为表现载体,呈现新理念的庭院,以此达到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新形态。以地处金堂的“蓝光观岭”项目为例,其强烈的人文意识、细腻的审美体验、曲折的隐喻手法,将民居中庭院设计的要素与现代建筑设计的风格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式乡村别墅风格。其借助瓦面风格屋顶、砖石墙面材料,以及多样的民居式布局与传统村落的形制,构建出了传统民居式的乡村景色。同时,其科学的人车分流道路规划全方位展现着现代与传统居住模式相融的人性化设计。在设计手法上,项目以简洁抽象的几何形体来组合,饱含着丰富的感官效果:灰色的混凝土墙面制造出匀质表面,变幻莫测的光影从庭院各角落投射出静默的美。另外,在围合结构上,以低层联排、叠拼、合院住宅为主体,配合少量中高层住宅院落,土地利用充分,兼有中式住宅老街的情趣,庭院空间层次分明,现代表现手法干净利落。在传统庭院“隔、抑、曲”的技巧之上,整个项目构建出饱含“起、承、转、合”各元素的空间序列,多方位打造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相结合的社区环境与和谐的人居社区,将人文与自然两种景观完美叠加,使人与自然水乳交融。
(二)庭院模式之影响
1.传统地面模式
如今的新中式庭院建筑设计主要在对传统民居建筑复原与保护的基础上,以传统庭院为原型,结合现代住宅空间的模式,构建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庭院式住宅。传统的民居式庭院住宅基本单元一般由几组建筑通过围合构成,通常规模不大,设有一个门作为出入口,配娱乐休息设施在院内,以排水小道将两户之间隔开,是人们闲暇交流的好地方。这种人性化的特点如果融入充满个性的当代居住空间里,可以使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产生传统庭院住户的家庭归属感,让现代生活更加温馨,亲近邻里与自然。位于四川金堂的“中国会馆”是将川西民居中传统四合院的围合院落中单个房间按现代居住功能组织起来的典型建筑。四合院中的“院”空间,是户内的私家空间,并在院落周围建立起新的空间秩序,赋予庭院空间以新的生命力。在空间处理上,院落竖向空间相互穿插重叠,天井连通天地,这样不仅节约了土地面积,同时也让空间层次丰富多变。另外,在户型的主入口对称上去有一个比较高的台阶,进来后是一个很小的院子,这个院子正对着一个中间的内院,类似于传统四合院最中间的院子,在内院中有厨房、餐厅,最里边便是中心区域客厅。由此到室外,步行一个台阶便是后院。一个户型图上有三个院,而且这三个院在排列和空间组织上,传承着传统庭院空间的精髓:院落引领着建筑空间的布置,让虚实自由渗透,体现出建筑空间起、承、转、合间的恰到好处,有张有弛,有聚有散。其在迎合我们现代的生活理念的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庭院“虚”空间的作用,三个院套在一起,在尺度上、布局上有着不同的相互联系和穿插,巧妙地统一了三个空间。
2.艺术与结构的突破
如今的土地资源日益稀少,建筑不断地往高层延伸,公共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少。密闭的楼道环境,上下班的过往,带来的是邻里亲朋的生疏,友情的淡化,那份邻里间的温暖变得越来越陌生。那么,能否在高层建筑中实现庭院的氛围呢?设计师们独辟蹊径,尝试着在楼上楼下以垂直角度搭建组织庭院,也就是如今出现的“空中庭院”概念。“空中庭院”的目的是使高层建筑的居住者享受庭院的属性。“空中庭院”的形式和概念是理念上的创新,为满足城市聚集居住的需求,对长久以来的阳台、露台概念进行了升华,在空间和结构上进行了改进和发展,使之挑空于楼层间,搭建出“悬空”的天上庭院。成都世纪城“天鹅湖”项目的设计者突破种种限制因素,在纵向上考虑立体庭院空间:螺旋型建筑体上的空中花园,营造出一个立体式的绿色家园。超大面积的空中私家花园,完全摈弃了传统阳台的概念,它的主景观层高达6.5米,花园面积足足60平方,不但能够养殖花草,连种植针松、乔灌等高大品种都成为可能,使生态居家的品质生活完美呈现。不仅如此,超大的空中花园更是专属的私人休闲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修筑木质栈道、生态鱼池、小桥流水、亭台楼榭、沙滩椅、阳光房等,随意组合,真正融入自然,享受自然。这一项目的成功,有两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在住宅功能的区分上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明确、高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当代人居建筑中的庭院属性,在兼顾人居交流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安全与私密保障;二是,满足了人们融入自然的本能需求,保证了人们与阳光、水和植物的亲近。如今的庭院空间与传统民居的庭院空间已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再是一个家族自我的空间,而是现代人居住交流的公共场所。鉴于此,我们必须在现代环境空间设计的认识下继承、发展传统民居庭院空间建筑的精髓,让建筑活在本地的气候地理、人文环境中,还原建筑于自然,最终实现“人性庭院”。
作者:樊丁 于四维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一、学生课程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对课程知识点的吸纳程度不够,导致课程前期理论与后期设计实践结合不紧密。
(二)缺乏系统的设计知识体系,导致设计趋向表面化。
(三)设计视野狭窄,难以突破传统的设计方法。
(四)创新性设计思维缺乏,设计创新性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设计思路局限于常规认知上。
(五)专业兴趣建立在暂时对设计过程的愉悦性感受上,难以形成坚定的专业信念。
二、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反思
(一)在课程教学中
课程教学现多为常规性教学方式,其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安排也多停留于近似常规式,因而在课程中难以使学生将课程知识贯穿于整门课程亦或是相连课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反思及优化课程体系的安排,改变虽倡导学生本位,实则多为教师主体的现实。
(二)在设计调研阶段中
设计任务现多为虚拟性设计,调研实为模拟实际项目的一项前期任务,但学生将两者之间分离,使教师不得不反思虚拟性设计带来的弊病,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迁移能力有关。因此,能否引进非虚拟或高度虚拟性设计任务实则需要深思。
(三)在课程作业的指导上
课程作业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把握能力和运用能力,作业质量的优劣也反映了学生对相连课程、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因为即使教师能控制自己的课堂,也不能保证其他课程的学习质量,况且每个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都不同。因而,在课程作业指导上不能同标准同要求,需要因材施教。
(四)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上
由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明显欠缺,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教师应注重对这一现状的反思。在各个环节尽快弥补教学上的陈习漏洞,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加快步伐改进教育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表达,培养他们的专业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五)在未来的教学方法上
要想革新教学上的陈规,提高教学时效性,必须重新反思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引入优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引入课题教学法、竞赛任务法、工作室教学模式等。由此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教学的实际质量,这也是未来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上
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师生双方在课程进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不能轻视学生的学习态度,需洞察他们的学习情绪并给予及时沟通,弄明白其中的缘由,根据原因尽早调整教学手段。
三、提高教学时效性的策略
(一)课程之前对所授班级进行摸底,合理安排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是教师在教授课程之前所拟定的教学计划,能反映课程基本内容、教学进度、方法与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大纲实质上为预设性安排,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对课程进行的“设计”,但缺乏对学生的个体针对性,对其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不利,由此也削弱了学生的课程时效性。因此,课程大纲的合理制定需在明了班级个体实际学习情况下进行,并以此作为依据,综合各方面因素全面考虑,使得课程在总体目标能实现的大前提下,尽可能有针对地挖掘学生的自我潜能,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美国高校中,教师会在上课之前将课程大纲分发给学生,以使其提前了解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这是值得借鉴的。其对教师与学生双方都更有明确的目标性,增强了教授与学习的效率。
(二)注重课程体验过程,合理制定评分机制
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得出,大多数学生由于各种目的对课程的评分机制非常敏感,课程分数也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之一。因此评分机制的单项化(指最终作业成绩占课程成绩的大部分)会使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对待平时课程任务不上紧,这终将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与学习风气。而将平时课程任务纳入到课程评分范围并适宜的实行分数鼓励办法,以此强调学生的课程体验过程而非课程结果,这无疑会鞭策学生抓紧平时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作业形式多样化、开放化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作业形式多为单一的设计任务式,即课程后阶段拟定一个设计任务作为本门课程的结课任务,并以此评定课程成绩。这种课程作业形式单一,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因为学生的学习进度参差不齐,有些为“快进”,有些则为“慢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革新考核方式,使其形式多样化,开放化,让不同进度的学生都能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也增强了课程考核的存在价值。
(四)把握课程节奏,知识点求精不求多
虽然课程有具体的大纲要求及进程安排,但课程每天处于现场直播状态,每天都会出现不定因素,因此在课程过程中需要根据随堂实际情况安排课程内容,由此把握好课程节奏。这也反映在知识点的量化上,知识点太多容易引起学生疲劳,造成他们不能及时消化知识;知识点太少,课程时间则多,使学生处于空闲状态。因此,课程知识点要具有综合性及概括性,力求精要,使学生在课堂内就能提高知识的消化力。
(五)构建自主学习情境,提高课程民主参与度
自主学习是学生将知识内化的最好方式之一,这一过程从头至尾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不是简单的知识接纳,而是知识的自我吸取过程。因此,在课堂中需要根据学生具体的知识体系情况,为其创造适宜的自主学习情景,例如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专业书籍,在课堂中进行全体讨论;再如考察一个设计案例,在课堂中分享自己的考察思想与分析结果。这不但能增加课堂民主参与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我存在感,同时也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将长期的专业学习作为兴趣目标。与此同时,在课堂中应多设问题情景,用设疑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与讨论中,由此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六)突破常规设计教学思路,鼓励、引导创新性思维表达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设计教育的核心目标,而创新性思维的缺乏常是学生的弊病。其原因有多种,一是学生从小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深,在没有训练的情况下难以形成创新意识;二是学生的设计视野窄,思维难以突破;三是他们不敢突破传统设计思维,爱走“保守路线”;四是设计有别于艺术,功能性占主要,因而即使有“怪诞”的设计想法,也很快会被自己或旁人扼杀在摇篮里。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开启创新思维之门,多给予他们肯定,并在实践教学中帮助他们在突破性思维中找到可实施之路。同时在平时课程中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多动脑、多总结、吸收他人的优秀成果,使他们能多维度思考问题,多方位表达创新性思维。
(七)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培养学习迁移能力为课程核心
传统教学常以教师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评判学习好坏的标准,但事实上课程知识只是专业领域的冰山一角,即使学生对课程所有知识都铭记于心也完全不足以撼动知识的广阔田地。且专业课程的设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果不能使学生掌握学习迁移的方法,以此拓宽知识路径,那下一门专业课程又会陷入重新来过的尴尬局面,从长远来看课程时效性同样得不到提高。因此,大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应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迁移能力为重要目标,使得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怎样灵活运用知识、怎样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即使学生遇到全新的课程知识,全新的专业内容,也会易于理解,举一反三。
四、结语
现今,对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其探索成果也越来越多,大多体现为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使设计产出与市场相结合,实现产学或产学研相一致。但必须看清的是,改革不是朝夕之事,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成熟的教学条件。尤其对于中小城市,城市的发展速度、专业设计市场、学校办学条件与师资等方面原因使得改革的步调参差不齐,较为常规的教学模式仍为多数。当然,本文所指的常规教学模式并不是指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而是指课程的进阶模式为常规。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教师应该不改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模式的初衷,但更要立足于现有的教学条件与教学现实,把握与深思每个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根源提出疑问与可行性解决方案,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毫无疑问,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实践每一步教学工作。当然,教学革新不是一个教师的力量就足矣,需要各方面人员包括学生在长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开花结果。
作者:谢娜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1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学中设计规范教学现状
1.1对学习设计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与规范在工程实际中的重要性相比,当前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学活动较为重视对学生感性认知的培养,而对规范知识的学习则重视不足.因此,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设计时,乃至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不了解专业设计规范,设计缺乏严谨性,甚至会出现设计错误.本科教学中对规范知识的教学缺失造成了教学与实际脱节,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尤其是在本科学习中若形成了不严谨甚至错误的认知,则需要在工作中进行艰难的改正,这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质量,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1.2针对设计规范的教学方法滞后
就目前国内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学而言,有些高校单独开设设计规范课程,从专业课程设置上看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但是规范本身内容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未开设设计规范课程的学校,规范知识的传授仅依靠专业课教师的自主行为,教与学形式松散,规范知识教学难以形成完备的教学体系,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2设计规范融入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
设计规范融入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应本着符合教学规律,提高学生接受度的原则,尽量在不提高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变专职讲授为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规范知识.按照课程特点不同,选择合适的知识结合点,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和掌握规范知识.
2.1在专业基础课教学阶段融入规范知识
本科教学活动中的专业课程分为设计与理论两类,按照授课程度的不同,将低年级课程称为基础课程.按照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该系列课程安排在本科低年级开设.从本科生教学计划来看,低年级尚处于专业学习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加入规范知识讲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初期就建立起良好的规范意识,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应当在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融入相关设计规范知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正确的认知,养成遵守规范进行设计的良好习惯.
2.2以专业基础理论课作为规范讲授的主要载体
设计规范内容相对枯燥,信息量大,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若单独设置课程,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易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增加了教学难度,不利于获得稳定、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将设计规范结合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进行讲授,则具有很大优势.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起着系统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作用,讲授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章节设定具有合理性、条理性、系统性,若将规范与这类课程相结合,则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较为全面地覆盖规范内容,有利于学生全面学习知识,并形成稳定、系统的教学体系.
2.3规范讲授应以专业基础理论课为核心,与专业设计课相互配合
首先,理论与设计课程相互配合,可以使规范知识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更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实践.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讲授的规范知识,需要在设计课程中运用,巩固对规范的理解.其次,理论与设计课程相互配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规范内容,掌握其在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设计要领,增强记忆.设计课程强调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造性构想,在教学中既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又要让学生习惯在规范的框架下进行思考,增强设计的合理性.设计课程可以对理论讲授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促进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
3设计规范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措施
3.1明晰相关规范,建立资料信息库
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与之相关的规范条文亦较多,除专为环境规划设计所制定的《公园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专业规范外,还包括《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建筑、规划规范中的相关条文.在教学活动准备阶段需将与环境设计相关的规范条文逐一摘录,明晰内容,分类归纳,形成完整的设计规范资料库.
3.2寻找设计规范与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结合点
以现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托,根据授课内容引入相关规范条文.现有课程大纲是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完善而形成的,具有良好的逻辑性、系统性与全面性.相关专业设计规范内容可按照教学大纲,分类汇总,合理地融入各教学章节,借助现有教学大纲平台系统讲授.
3.3精心组织讲授
设计规范条文表述精炼,信息量大,学生理解、掌握具有一定难度.照本宣科的讲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授课方法需要加以改进.对于规范知识的讲授应按照教学规律,形成学习—理解—巩固三步系统的教学流程.首先,课程讲授中应结合具体章节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引出相关规范条文、回答相关问题;其次,对规范条文包含的内容要点进行解释,同时应进一步讲授制定该规范的原因及标准的设定依据,从而在学生的认知中建立起设计实践与规范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牢记规范的内容;最后,引导学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思考,加强对规范的理解,以达到促进和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4教学案例
以“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课程讲授为例.“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在低年级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为环境设计中的基本要素及其设计原理,不同要素均有与其相关的规范限制.如在水体要素章节中,涉及的规范内容包括《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第4章第3节“水体外缘”,讲授中应融入有关条文.
1)专业理论知识讲授
首先讲解水景在景观塑造中的作用,包括水的形态、水对周围事物的映射、水声构成的特有景观特性等.
2)提出问题
针对人的近水心理提出问题:过深的池水会对游人的安全产生威胁,尤其是自身防护意识不足而天性又喜欢戏水的儿童.如何保证游人安全?
3)引入相关规范条文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9)》第4.3.2条规定,“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
4)讲解规范条文要求
此条文要求设计者,如果为了视觉景观的需要,在池边不设计护栏,则离岸2m范围内水的深度就应控制在0.7m的范围内,否则必须设置防护栏.
5)讲解规范设立依据
为加深学生对此项条文的认识与记忆,应对规范设立背景进一步讲解.条文中0.7m的数据是基于人体工程学得出的:7岁以下孩子常有监护人陪伴游戏,而7岁以上孩子自主、结伴游戏的可能性大,因此以7岁作为规范设定依据;7岁小孩平均肩高0.90m,其落水后,只要站立均可使胸部以上露出水面,得以保证安全.通过规范设立依据的讲解,使学生明白规范设立的科学性、合理性及违背规范的危害,从而使规范条文从枯燥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记忆.
6)引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思考
在满足规范要求下,引导学生尝试采用其他方法增加水景效果,比如池底和池壁使用深色调材料,同样可使水景看起来深邃,有助形成清晰倒影.使学生意识到规范的设立是保证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而不是设计的壁垒,从而自觉地学习、应用规范.
5小结
设计规范在环境设计中是确保设计质量的准则,需要严格遵守,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对设计规范知识的学习,通过结合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进行规范知识教学,引导学生在规范要求下进行专业设计,将规范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增强学生应用规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性.
作者:刘洁 吕小辉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一、计算机绘图与手绘表现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现状
手绘表现是一种由设计师徒手使用传统绘图工具、材料、技法进行环境设计和其他艺术设计创作与表达的设计方式。其常用的工具和材料有笔、纸、颜料及辅助工具。常用的笔有铅笔、彩色铅笔、钢笔、马克笔、水彩笔、水粉笔等;常用的纸有绘图纸、水彩纸、素描纸、有色纸等;常用的颜料有广告色、水彩色、透明水色等;辅助工具有丁字尺、界尺、三角板、曲线尺等。在具体的环境设计中,运用手绘表现,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效果不尽相同,设计师绘画能力的高低也会影响最后的作品表现效果。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环境设计还是以手绘表现为主要设计表现方式,到了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计算机辅助绘图成为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主要表现方式。目前,用于环境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很多,其中最为广泛和常用的有AutoCAD、3dsMax、Photoshop等软件。AutoCAD具有设计制图非常精确的特点,能够模拟所画物体真实的大小,精确程度可以达到毫米和微米,一般情况下,主要用于环境设计平、立、剖面及大样等图绘制,同时,也常运用于空间三维建模。3dsMax主要用于环境设计效果图表现,其三维建模、赋材质和打灯光等一系列处理都非常出色。3dsMax完成一系列绘图之后运用Vray软件进行渲染,再在Photoshop中进行图像和画面的后期处理,就能得到非常真实的设计效果图。当然,设计师的绘画基础、创新设计能力和计算机软件熟练掌握程度,都会影响最后作品的表现效果。
二、计算机绘图与手绘表现的共同点与差异性
1.共同点
计算机设计运用的蓬勃发展,虽然对手绘环境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两者在设计活动中仍有共同点。首先,两者有共同的目的。手绘表现与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只是选用的设计手段不同,其目的都是为了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和效果;同时,也展示设计师的创新设计能力和表现能力,便于业主定夺设计方案,并方便工程项目实施。其次,两者都有相同的前提,即都要求设计者有深厚的美术功底,懂得环境设计中的透视学、人体工程学、美学、力学、心理学、光学、色彩学等专业知识。设计师无论采用何种设计手段和方法,无论运用哪种绘画形式,塑造画面的空间、形态、色彩、光影和气氛效果都是围绕设计的立意与构思进行的。这些都建立在设计师广博的文化知识与艺术修养基础之上。
2.差异性
首先,手绘表现主要使用传统绘图工具进行设计表现,在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思维活动,是与图示表达同步进行的方式,从设计到完成作品的全过程都体现了设计师个人的价值。计算机绘图是以电脑作为特殊的工具进行设计表现,其中所应用的软件的开发凝聚了群体的智慧和创造力。因此,设计作品的全过程自然不完全是设计师个人价值的体现,还受到软件自身价值的制约。其次,手绘表现工具是纯粹被人支配,设计师主宰着工具,工具为设计师所用。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可通过“人机对话”设计,电脑可以指令,并能在指令的基础上,经过数万次计算后给出电脑“思维”的结果,其结果可能与设计师思维的初衷不完全一致,有可能比设计师的思维初衷更为完美。因此,电脑“思维”具有补充设计师思维的作用,设计师往往以“人机对话”的方式从电脑“思维”的结果中得到不少意外的有益启示。
三、计算机绘图与手绘表现的优缺点及特色分析
环境设计无论是手绘表现还是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各有利弊和特色。
1.手绘表现比计算机绘图对设计师的专业功底要求更高,更能体现设计师的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
手绘表现的绘图工具完全掌控在设计师个人手中,而这些绘图工具及使用技巧十分复杂,因此,设计师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基础和熟练驾驭手中绘图工具进行表现的能力。手绘表现能力的高低能反映设计师的专业水平。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使用电脑绘图,相对简单易学,因为图形软件中已经把“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程序提示得一清二楚,设计师主要考虑的是“需要什么”“选择什么”。当然,设计师的专业功底、艺术修养以及软件操作水平也会影响作品的表现质量。
2.手绘表现比计算机绘图艺术感染力更强
设计师在绘图过程中可以利用手绘表现充分展现自己的技艺和才能,因为在进行手绘表现时,设计师可以心手相应地传达自己的设计思想,整个身心围绕着设计主题进行创作,用笔捕捉跳跃不定的灵感,用心感悟环境给予的启迪,从而使技能得到最佳发挥,使设计作品更有感染力。而在进行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时,由于设计师所应用的软件中已有既定的程序设定,因而设计师个人技能的运用和发挥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即便是软件操作技能高超的设计师也不例外,也会有一定的表现极限。
3.手绘表现比计算机绘图更能快速表达设计构思和意图
手绘表现使用传统工具绘图,一次绘图过程只能完成一幅作品。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由于使用电脑绘图,其电子文件可以复制和修改,并可以不受数量的限制,打印成不同大小的图幅并输出到其他媒体中使用。手绘表现与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相比,可以随时快速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构思和意图,方便和甲方的沟通,方便图解讨论设计方案。
四、结语
通过上述手绘表现与计算机绘图的不同特点比较,不难看出,计算机绘图与手绘表现在实际运用中各有利弊和特色。手绘表现在方案构思、快速思维与图解效果表现上有着计算机绘图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且优秀的手绘作品能够反映设计师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情操,并能体现很高的艺术价值。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有易修改、易复制、规范性强、效果更逼真等手绘表现欠缺的优势,但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方面不及手绘作品,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手绘图。现在,很多装饰公司在选择用人时既考查学生的计算机表现能力,又检测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行业内也经常举办各种手绘表现竞赛活动体现手绘表现的价值,充分说明了手绘表现能力与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能力对于环境设计师的重要性。熟练掌握计算机运用能力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拥有一定的手绘表现能力在环境设计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开设手绘课程很有必要。
作者:郭燕群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一、浅谈当代建筑环境设计
相较于之前简单的建筑设计理念,将人们禁锢在混凝土建造的房子中,如今的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协调人和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设计师在建筑的设计上也力求使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在建筑环境中得到满足。要想做出完美的建筑环境设计,就应做好人体活动和心理情感因素的研究。
二、人体活动因素分析
人类是一种群居的物种,人的存在和生活都离不开周边的环境以及与其他人的交往,他们的行为主要受到环境和社会的相互影响。建筑环境对人体活动的影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首先,人们的感官接受到建筑环境的刺激,然后造成人们情绪上的波动,再通过与人们的过往的经历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产生人们对建筑的行为上的反应。所以,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人体活动因素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够使建筑真正做到服务于人。历史上著名的心理学家德雷弗曾经说过:“本能是神经系统的先天秉性,具有明确的神经联络上的关联和协调性能,以至于某一特定的刺激一定会唤醒某一特定的行为以及之后一系列的行为,无论其是否具有某种与其配合协作的刺激。这种先天秉性是由于生物学上的自然选择作用造成的,它决定了行为的模式,达到某种生物上有用的目的,而逼供不需要预见这种目的或达到这种目的的经验。”另外,人们在之后的研究中也得出:“正常的感觉、意识和思想只有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才能维持下去,如果没有变化,就要出现丧失感觉的状态。心理实验也表明一成不变的环境容易产生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智力退减。”所以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顺应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满足人体功能的需要。而达到这一目标需要设计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做出既符合人们的需要,又能有最大的产量和最小的花费高效率模式,并且在建筑环境的设计手段、设计材料、设计风格、颜色、温度等方面达到完美。另外,当今的建筑环境设计更应该贴近自然,使人们能够融进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而不是像之前的建筑一样,一味地搭建钢筋水泥,修建高楼,将人们和自然隔离开来,这就是人类的悲哀。所以,现在的建筑环境设计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的流水、阳光、高山、坡地,修建于大自然紧密融合的建筑环境,这样也有利于保持人们的身心愉悦,直接面对自然的大好春光。
三、心理情感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只能顺应环境的发展,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人的心理行为也是环境塑造的,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所以,为了设计出适合人们的建筑环境,对人们的心理情感因素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心理情感因素的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心理感受。
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主要依靠两种手段,一是人的感觉属性,这是人的基本本能,通过人的图形认知为前提,再综合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二是环境的空间属性,空间属性受到本国文化以及国外信息传入的影响,研究这一属性,能够研究出这一空间中人们的心理态势,得出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人对于建筑环境的要求没有一定的标准,是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人们而有所不同的。随着经济和文明的发展,建筑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而已,他更是在人的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场所、背景和媒介的作用,是人的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有思想,这也注定了人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增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是不断增长。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扩大,建筑也在不断地向着更高级的阶段发展着。所以在建筑环境的设计中应该强调人在建筑环境的认知、感知、情绪和行为的交往。建筑环境既应该物质的因素,也应该包括精神的因素,发挥环境对人的积极影响,创造出能够带给人们积极的情感感受,激发人们积极性的建筑环境。
(2)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情感体验。
人们是能够感知环境的,而反过来环境也能够带给人们情感活动的变化。例如,当人们看到秋季落叶纷飞,会产生悲伤的感觉;听到悠扬的笛声,会不自觉地产生愉悦的情绪;看到春天万物生机勃勃,会产生一种激动的心情,这些都是人们通过对环境的感觉和感知而产生的情感活动。这种情感体验也可以应用到建筑环境的设计中,所以建筑环境的设计要研究人们对建筑环境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大理石由于光滑的表面就可以营造出一种大气整洁的感觉;在建筑环境中加入大自然的流水声,会使人心情愉悦;良好的采光效果,也能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还有建筑环境中色彩的应用,也能搭配出不同的效果,给人不同的感觉。例如,医院和图书馆这种安静的场所,就应以白色等冷色调为主,给人宁静的氛围;而快餐店等场所则应以红色等暖色调为主,烘托了热闹的气氛,也给人愉悦的感受。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追求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来自于其对环境的情感上的追求,这才是真正让建筑的存在有意义的地方。建筑环境的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必须研究设计中的心理情绪因素,领悟人们各色情感,并且将他们体现在建筑当中,完美地呈现于人们眼前,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四、结束语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需求不断增长,在建筑环境的设计中也是如此。而在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倡导下,建筑设计上越来越重视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人成为建筑环境设计的服务对象。而由于建筑环境对于人体活动和心理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研究建筑环境的设计成为当今设计师的主要探讨课题。而做好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基础是掌握人们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以及人们的行为特点。其次,应做好人们在不同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心理情绪的研究,做好人们的不同行为的预估。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建筑环境,让置身其中的人们每天充满活力,保持身心愉悦,达到人和建筑环境和谐发展的理想状态。
作者:肖冬梅 单位:辽宁政法职业学院
1.自然环境与室内环境设计内容当中的低碳理念
1.1自然环境空间设计所具备的低碳环保价值
从目前我国自然环境空间设计的实施方案内容来分析,往往很多的自然环境空间设计项目中的环保问题需要通过科学化的方式进行改进,基于低碳理念的自然环境营造方式便浮出水面。从总体情况来看,大气、土地、阳光、空间、植被、动物、山川河流等都属于自然环境规划建设项目中常见的自然环境元素。实质上,尽管这些设计元素对于总体设计及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关键在于如何进行组合设计与应用,这就需要本着低碳理念来进行设计规划。低碳理念,是一种意识形态,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景观氛围中各类型物质的协调布局,同时,还蕴含着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由此可见,自然环境空间设计所具备的低碳环保价值极高。此外,最重要的是,自然环境设计以及室内环境设计要参照“因地制宜”的属性来编排设计,尤其是在制定自然景观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及运输过程的低碳特性,往往采取就近取材的原则来进行设计。
1.2室内环境设计内容当中的低碳理念
在自然空间中,通过将植物、山石、水体等可以移动的自然环境元素,以及对自然景观的再创造,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对自然的一种渴求。室内庭园设计中,最具有生命力的自然环境元素就是植物。由于植物可以通过本身的形体、线条以及视觉色彩等自然美的展现,可以给人带去无限的活力,并且,植物本身具有的一种自然活泼的姿态,与室内的几何空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柔和丰富之感。
2.自然景观环境设计与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之间的微妙关联
2.1生态环保理念是连结自然景观环境设计与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桥梁
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室内居住环境的舒适环保,所以,将自然通风设计引入到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之中,对于当前建筑设计中的室内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空调作为能够有效调节室内温度的电器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但空调的使用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为了有效的降低能耗,许多新建成的建筑都选择减少通风量的建筑设计策略。可是由于房间新风量的减少,以及对运行没有进行妥善的管理,使得室内装修材料的气味无法快速的挥发,造成室内空气的有机混合物含量增加,导致室内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因此,采用自然通风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室内空气中负离子的含量。
2.2自然采光设计与室内水体环境设计是现代设计的精髓
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阳关、空气和水都是人们获得生存条件不可缺少的自然元素,所以,将自然采光技术运用到当前建筑室内设计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自然光无论是在室内环境自然环境元素设计还是在能源系统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它不仅仅只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经济意义,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自然光的习惯,使得自然光具有极高的生理卫生价值。另外,除去人们本身对于自然光自然而然的需求之外,自然光还是重要的太阳能,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主要绿色能源之一。因此,将自然采光设计应用于室内设计之中,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生存环境舒适度的需要,还符合节约能源、合理利用绿色能源的社会发展理念。在室内设计诸如水池、小型瀑布。喷泉等水体,可以有效的调节微气候对室内空气中水元素的增发,使室内的湿度始终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并且,水具有储存热量的作用,在冬天,室内水体可以在白天从太阳辐射中获得热量,并储存起来,到了夜晚的时候,水体再将储存的热量释放出来,从而提高起到提高室内温度的作用;在夏天,水可以吸收热量,使得室内的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有效的保持室内的凉爽度。实际上,室内环境的设计在虽然在主观上没有利用自然环境,但是却被动的将自然元素运用到了设计之中,在探知到二者的关系以后,就要侧重将生态环保的理念科学化、合理化的注入到设计内容之中。
3.结论
总而言之,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都离不开自然因素的影响,即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实在室内的人工环境中,也无法离开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因为室内环境设计所处的建筑物也是在自然环境之中,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设计也会受到自然生态、地质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中,自然环境已经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而逐渐的远离了人们的视野,为了能够充分的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环境要素的需求,提高室内环境设计的品质。营造出一个室内环境和自然环境共存的良好局面,对保持人们的身心健康,调节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振清 单位:天津市蓟县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一、环境设计专业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环境设计是针对室内外人居环境进行美化与装饰的空间艺术,设计除满足场地的功能属性外,还要求对社会文化和审美需求进行创造性表达。因此,其设计思维的形成既有理性的分析研究,同时也包括了感性的发散与抽象,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笔者借鉴斯滕伯格(Sternberg)提出的“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综合专业特征,可将环境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信息整合层面。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行为,设计思维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必然建构于对形式、方法和文化等主体知识认知的基础上,现代设计观念中许多重要的思路均是与材料、工艺以及科技等发展紧密联系的。创造性成果必然有着一定的思维原型,没有对学科以及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是无法超越的。综合而系统的知识体系,明确而有效的操作方法以及表达形式,均是环境设计专业创新思维形成的先决条件。第二,思维导向层面。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一定的设计理念与取向,而这些理念与取向的形成都深刻渗透着设计者所处社会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的价值标准、价值信念,以及价值规范的稳定的思维模式,在环境设计领域表现为对专业的本质理解和对设计问题的相对固定认知。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思维在一种文化环境或多种文化交流中形成了一定的信息模式和创造原型,内在地决定了设计的走向。第三,思维输出层面。设计构思并非一次性构想而完成,其既需要形象思维对现有形式进行联想、抽象、重构以及再创造,也需要逻辑思维对场地环境、设计要求以及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综合以及总结。排除分析阶段中各种不合理因素,将形象进一步通过某种形式完善与发展。这两种思维交替反复,实现了从经验概括到理论形成的思维深化过程,同时在思考中触发设计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将设计思维向设计语言转换,以形象化、直观化的图纸来对构思进行表达与阐述,同时其内涵反映着设计的逻辑与本质。
二、以创造性思维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一)阶段融合,主轴明确的课程结构
环境设计有着多层次、多类型、交互影响的知识结构,全局化地认识知识间的逻辑关联性是筛选有效信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合理的课程体系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信息择取观念与综合化的思维方式。一方面,在知识层面上强调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目前,环境设计多数课程设置是以“点”的形式出现,仅在固定的1至2个学期集中完成,如设计表现、造型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而这些看似技能训练的基础课,其实质是关于如何观察、理解和设计的素质训练,其在高年级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课程中都需要综合应用。因此,可以在保持总学时不变的条件下,将基础课程拆分延伸到多个学期中,保持连续性,减少每个学期的学时。同时将高年级的设计课程,以方案分析、设计认知或情境设计等形式部分延伸到低年级。这类课程可以采用专题或教师工作室课题等形式,如开设方案分析课程,教师通过对某一主题项目的分析,由具体工程实例到抽象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进行资料收集、评判以及成果汇报,从而实现“认知——筛选与提炼——观点输出”的思维建构模式。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知识类型,归纳为“技术线”“理论线”“设计线”来明确教学目标与线索。其中,“技术线”侧重于美术技法,造型原理以及工程技术,是设计实践的基本支撑;“理论线”强调史论合一,通过对设计史、美术史、城市史论的构架,从历史与理论中获得智慧和创新的基础;“设计线”则是课程系统中的主轴,具体而言,通过各阶段设计课程对“技术线”“理论线”中知识的运用与拓展,联系相关学科,有所侧重的同时突出各线教学内容间的联系。如技能线中的表现技法课程,不局限于单纯的临摹或写生,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设计作业,有主题性地完成。
(二)主动化、参与性的实践教学方式
环境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除应具有专业知识、设计理念以及经验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实践过程。通过实践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思考,真正把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可以说,实践的过程就是专业思维不断展开和提高的过程。而教学中的实践并不仅是单纯地将项目纳入到课程中来,社会化的工程反而容易让学生可能听命于项目业主,其设计思维并未较传统课堂听命于教师有所不同。实践过程的意义,一方面是对课程中知识、原理以及技术的补充,更多的则是加深学生对实践中各种约束条件的转化,帮助学生扭转被动思维方式下“画设计”的现象,探求专业的社会性与复杂性。同时,教学中的实践过程也能有效推进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双向交流以及互相激发,提供学生与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师广泛接触的机会,促进其专业知识的全面培养以及兴趣点的深度建构。例如,可在中高年级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竞赛与展览,针对不同年级采取“真题真做”“真题假做”或“概念方案”等形式。这类实践过程,一方面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从教学任务布置、课堂指导到设计考核的固有教学方式,有效地实现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centre)、以课题来组织(project-organized)的新型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这些挑战性的竞赛课题也要求各教学团队结合更广的专业背景和更深的理解层面以研究的态度来进行专业教学。从学生角度而言,参赛学生主动对竞赛要求进行资料收集,即就某一目标进行海量信息筛选、评判以及应用。学生除需要快速吸收与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外,还会涉及市场调研、课题汇报,技术支持甚至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自发与规划、园林、市场乃至环境工程等各专业自由协作。
(三)多维度、开放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从设计角度而言,思维形成与输出过程中,设计师会不断评估方案的优劣。评估标准是与特定的社会文化和价值体系联系在一起。评估的结果反映了不同阶段设计师与成果之间的价值关系,并影响着设计师的思维导向,而评估主体的不同也会让设计成果呈现出复杂性与矛盾性的特点。从教学评价体系而言,传统教学评价主要针对教师授课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均是针对“教”与“学”的内部评价模式,其屏蔽了部分源于社会、行业以及企业等外部评判的有益信息。专业前沿信息以及发展趋势仅依靠教研室或教师个人的判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架构内外结合、开放的教学评价体系。如在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评委会制度,评委可以由教师、职业设计师甚至学生代表组成,在多方面评价意见的碰撞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成果进行多个层面的反思,完成设计思维的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同时也可以在高年级课程中,采用更多团队合作的设计工作方式,增加集体讨论的频率和深度,避免设计教学过程变成“教师讲,学生听”的封闭交流,提倡设计理念的共享和争论,尝试推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体系,以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审视自身的同时重视团队的力量。并且,在评估标准上,应重视教学的过程性,避免片面评价,采用综合评分制,减少学生过于强调最终“图面”效果等问题。例如,环境景观设计课程的评分,可以采用场地调研报告,中期成果汇报,草图以及最终成果等部分组成。各个阶段有分项的评定标准,并以“议图”来取代“改图”,将指导教师的角色集中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完善和培养方面。
三、结语
总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重视学科专业特征,从课程结构、教学方式以及评估体系等方面统筹考虑,以“信息收集——实践参与——评估验证”为线索,建构完整、完善的环境设计创造性思维系统。保证课程与教学的有效性,并兼顾到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作者:张祎 单位: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一、庆典环境设计课程的授课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学资料与内容的单一
目前,庆典环境设计课程的授课过程,以及教师对教辅资料的选择或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庆典设计有关的资料多围绕婚礼、节日活动等内容进行论述。展示设计专业对该课程的学习侧重场景设计,以目前由朱瑞波与于忠编著的《现代庆典策划设计》一书为例,该书侧重讲述的是策划活动,但在课程细化讲授中还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从庆典类别看,该书讲述了除节日外的开业庆典、开盘庆典、封顶仪式、奠基典礼、搬迁典礼、毕业典礼、会展典礼等,在这些类别里,如开盘庆典等都是跟随社会发展而增添的反映时代的内容。然而,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我们在追赶社会发展步伐时却忽略了历史,遗漏了古时就已存在且非常盛大的祭祀典礼。
2.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单一
素质教育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其中,要求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最常规的教学法依然是以讲授为主,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常辅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境法等,提高其参与意识。为转变现状,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特别要求,实际操作的课时量要占总课时的70%,要打破常规,让学生主导教学过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硬件设施的制约,一般以模拟的方式进行设计,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难免积极性不高,因此实操环节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教学评价具有片面性
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两种: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评价,该形式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自身需要提高与改进的地方,但在实际教学评价中的使用率相对较低;总结性评价则是针对教学的最终效果作出的评价。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起主导作用的多为教师,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是教师针对教学过程进行不断思考与调整的途径。目前,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课堂的教学评价集中体现在作业评价方面。如学生方案设计中的讲评,通常是学生将方案分享后,教师针对其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得总结性评价也更多地流于形式,变成最终作业的讲评与打分环节,这对于课程的建设、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都起着一定的消极作用。
二、庆典环境设计课程教学思考
1.教学内容
在社会中,某部门、团体或者个人,因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而开展的有条有理的活动与仪式,统称为庆典。而举办这类活动或仪式之前,以空间为载体进行的场景、灯光与流程的设计,即庆典环境设计,文中简称为庆典设计。其实,庆典设计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得益于现代多媒体科技的快速发展,庆典设计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使用频率与范围也愈发高与广。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全面了解庆典设计,笔者除了针对教辅资料中的庆典内容进行讲述外,还补充了两种类型。(1)祭祀庆典查阅中国古代典礼仪式可知,传统“五礼”中的“吉礼”即为祭祀的典礼,有三种形式,分别为祭天、祭地与宗庙祭祀。除此之外,还有狩猎祭祀、求雨等具体的祭祀活动。笔者认为,古时的祭祀活动是庆典活动发展的源头,在教学中不应忽略,无论从历史还是专业角度都应让学生知晓这部分历史。(2)其他个性典礼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自由、彰显个性的时代,无论在吃、穿、住、行各方面都追求创意与个性的表达。在现代庆典文化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视野的开阔、思想的开放,众多新奇的仪式活动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其中最为典型的为离婚礼。2007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办了首次以离婚为主题的展览会。无独有偶,2009年3月15日,在英国南部的滨海城市布莱顿举办了一场名为“重新开始”的离婚主题博览会。在中国,让“离婚”一词变得不再十分敏感,而转向平常与诙谐的,不得不提及电影《非诚勿扰2》。在银幕中,离婚仪式的现场与结婚仪式不同,在白色的基调中,点缀以黑色女方也是一袭黑色礼服亮相,用来突出“离婚”这一主题。现场司仪将二人自恋爱到离婚的过程向亲朋简述,紧接着进行取下婚戒的仪式,与此同时,司仪庄严地宣布二人离婚,成为单身。虽然此等场景是影视剧的艺术化处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引发了一些潮男潮女的相继效仿。
2.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实现高效授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化知识,首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兴趣促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笔者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除讲授法外,还使用了案例教学法、项目实训法、讨论教学法、指导自学法等。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除基础理论的学习外,教师有意地选择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如,课堂中对陈奕迅“DUO”演唱会的场景设计赏析,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愉悦地、主动地参与案例的赏析。笔者认为,讨论教学法是对常规教学方法中项目实训法的有效补充。庆典环境设计与其他设计类课程一样,在授课过程中检验学生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方案的设计,一个完整的、优秀的方案在课堂上的诞生,需要思想的不断交流与碰撞。因此,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学生间对各自方案的讨论,通过参与学生的讨论,能够显著地感受到学生设计思维逐渐变得活跃与开阔。指导自学法是根据本门课程教学资料匮乏这一特点提出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完善内容,佐证内容的有效性,笔者特别设置了部分环节,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讨论、提出假设、证实假设、修正并得出答案。笔者在实践后发现,相较讲授法而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率、理解率、运用率都有所提高。在学习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实训的同时,笔者还根据课程的需要,适当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利用实地考查的方式,使学生置身市场中感受庆典环境设计的气氛,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对课堂知识点的体悟。
3.教学评价体系
在日常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最为普遍的方式是方案设计说明,其中包括小组主题的确定说明、风格定位、素材整理分析、方案初定、修改、方案完成等环节。一般情况下,评价多发生在方案的初定、修改过程中,因此总会出现学生不愿意修改方案的情况。笔者认为,从最初方案的构思开始,每个环节都可设有讲评及讨论的部分,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的设计思维过程更为清晰、流畅,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大幅度修改与重做的几率。作业讲评环节的实施者多数为教师,一方面很容易使学生形成被动学习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容易因教师的个人倾向造成学生知识的片面性。为此,笔者特意加入了学生互评、公司专家讲评等多种评价模式,力图使该课程的作业讲评建立在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上,使评价更为公平、公正。至此,本门课程的评价体系由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第三方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组成,学生评价教师也是为了促使教师不断进步,学生的评价是教师授课情况最直观、最实际的总结。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评价反馈的问题微调授课计划,课程结束后可根据学生的问题补充、完善授课内容。
三、结语
庆典环境设计是一门市场导向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有三点:第一,教师在授课计划安排中,应时时关注市场动态,不断地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只有教师不断地学习与更新自身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传授知识。第二,在实际教学中,除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外,教师还应重视对作业考核与评价方式的转变,通过多方合作的方式,更为全面地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与实操能力。第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案例的选择上尽可能结合当下学生关注的流行点进行分享与交流,以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热情,化被动的机械学习为主动求知与求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课程培养的最终目标。
作者:陈郁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一、色彩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室内墙壁、家具、地板,以及室外的风景、街景、道路、车辆色彩、人物穿着等等视觉总体事物的构成都应当拥有较为统一的色彩。这些色彩的搭配一方面要使整个画面看起来的色调更加和谐,另一方面要让这些色彩都具有相互的统一性,从而让整体事物、物体所具有的色彩能够恰当的烘托出需要的氛围。能够形成氛围、烘托气氛的色彩搭配,更能够传达这一场景布置,这一环境设计所要传递的中心思想,能够让观看者更容易把握环境设计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其传递信息时候所处的观点、态度。另外,对于色彩搭配要统一这一问题也并不是狭义的,其拥有更多广义的因素。最近经常就会在大街上公交站台、地铁站台看到天猫双十二广告,其平面广告设计当中存在的环境设计是需要借鉴的。排除其内容不说,天猫设计的平面广告就是为了路演所设计的,在大街上灯红酒绿,而具有突出色调、夸张突感的色调设计才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其所要传递的就是一种让人敢于摆脱匆忙、释放压力去购物的一个中心思想。
二、光照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光照对于环境设计所要达到的视觉艺术也有着重要的帮助。通过一个影片、一个客厅等的光照就决定了这个影片所要传递的主题、这个客厅所居住人物的背景和经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将光照带入了影片和摄影现场。例如,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行尸走肉》和《丧失国度》这两部影片的室外拍摄光照。《行尸走肉》影片对于室外光照的渲染色调更加偏低,从而让人从其视觉中感到周围场景的神秘和不安。对于《丧失国度》同样是以僵尸为题材的美剧,其对于室外光照的选择就是更加偏向暖色调,其场景当中光照由于影片世界末日的主题更受到了灰尘影响,让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的沉闷和焦虑。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视觉艺术是与环境设计当中的光照戚戚相关的,通过改变光照可以恰当的表达影片所要拍摄的主题,给人以视觉冲击。那么,对于客厅的环境设计,也是能够通过光照表现的。这是一种室内的视觉艺术。经常浏览众多家居商场,就会发现他们在给样品所增添的光照都是不一样的。其在客厅、卧室、卫生间,给予样品光照的程度不同。不同品牌对于其商品所给予的光照也是不同的。例如,IKEA,也就是宜家家居,其对于商场内家居样本的光照就是非常的充足。这家公司期望能用更加蓬勃和生机的家居吸引年轻化消费者。还例如,红杉树家具城,他就是通过暖色调和弱效的光照,希望能够渲染一种和谐、融洽、安居的视觉效果,从而吸引中老年人的注意。可见,光照作为一种环境设计元素能够对视觉效果实现起到促进作用。
三、材质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材质的选择也是环境设计当中常用的一种手段。不同材质能够反映出历史、时间、经历从而为视觉效果实现增添一份助力。例如,在很多战争影片当中,拍摄者通过会选择破旧的服装、生锈的铁枪、石头砌成的城墙、干涸土地当中的壕沟等来反映战争本质的残酷与无情,反映一个时代背后的故事,衬托出故事中人物的经历。这种材质的选择就能够充分达到视觉艺术效果,从而让影片观看者深切体会这一时代人物的经历、故事的发展。另外,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室内设计当中,家具的材质也通常能够反映出居住者的年纪、心理等等。年轻人喜欢三合板、压缩板制成的材料,而中老年人更喜欢纯木材、红杉木等比较结实的材料。这些材质的选择,最终是能够对其室内环境设计起到关键的作用的。就是上文作者对宜家家居和红杉树家具光照的比较一样。这些材质的选择就能够通过观看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居住者的年龄、心态、喜好了,无需再进行询问。另外,视觉艺术其实也能够应用到更多的方面,例如可以通过材质的观察来了解犯罪现场,通过仔细查看、度量就大致能够判断犯罪者的大致体貌、年龄、日常行为。一张脸能够反映出人生百态,而起对室内环境的设计给予人的视觉效果则是另外一扇了解其心灵的窗户。
四、结语
由此可以发现,环境设计的关键因素有三个:色彩;光照;材质。这三个方面也是会相互影响的,对于所体现出的视觉效果通过这三个方面的不同也是会不停改变。要做好环境设计的视觉艺术设计工作,就需要在这三个方面给予合理的搭配。
作者:冉亮亮 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一、“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学科竞赛的实战性要求
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学科竞赛的实战性要求是指学科竞赛本身也要真题实做,即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每一项赛事具体的内容、方向和要求,以社会实际案例项目为选题对象进行创新设计,其成果除了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之外,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以往的参赛过程中,院校学生确立的选题多来源于结合课堂理论学习的虚拟案例项目,这些选题虽有一定的目标指向,但由于缺乏真实的实践参与过程,本质上还没有彻底脱离从理论到理论、从知识点到知识点的传统模式,以致很难产生真实可行的、极具专业水准的设计创作成果。鉴于这一问题的普遍存在,对目前院校学科竞赛参赛和推进模式进行全新的改革和尝试是必要、可行的,一方面可以积极地将教师主持、参与设计的社会实际案例项目或学校联盟企业把有的社会实际案例项目引入竞赛环节,让学生围绕真实的选题进行设计创作,从根本上增强学科竞赛的实战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长期聘请极富经验的专业设计人员作为校外指导教师进行设计创作指导,从运行机制上为实战提供坚实保障,力求学生借助对实际案例的参与而获得第一手项目资料,切实理解环境设计本质与过程,系统把握环境设计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深入掌握环境设计施工方法与技巧,综合提升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从而拉近学生和行业市场之间的距离,真正体现和发挥出实战性学科竞赛在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实战性学科竞赛的作用和意义
学科竞赛是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特别是通过建立以实战性学科竞赛为切入点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对原本单一、固化的教学活动产生多方面重大且深远的作用和意义。首先,从学生的角度看,实战性学科竞赛除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科学检测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构架体系,实现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主要包括知识转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施工管理能力以及创业就业能力等几个方面,使学生真正做到由学生向设计师蜕变,成为懂知识、有素质、具技能的专业人才。其次,从教师的角度看,实战性学科竞赛除了可以加强教师与其他兄弟院校之间的联系、了解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改进现有的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实践训练方法、调整固有的教学计划、提高专业教学的实效性之外,还可以进一步调动教学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而不断加快自我提升,实现自我价值。再次,从学校的角度看,实战性学科竞赛除了可以推动学校完善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实践教学新平台、强化校企合作力度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凝练学校办学特色,彰显专业优势,树立一流教育品牌。最后,从企业的角度看,实战性学科竞赛除了可以提供崭新的合作途径和广阔的研发平台、给予必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之外,还可以进一步为企业塑造良好社会形象,提升社会影响力,并借以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三、“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实战性学科竞赛的推进目标
目标是出发点,同样也是落脚点。在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下的实战性学科竞赛推进过程中,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目标,只有这些阶段性目标串联为一体,才能真正体现出实战性学科竞赛在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的无限价值,发挥出其对人才培养及专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具体阶段性目标内容如下:目标一: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速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有机转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目标二: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转变教师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修正学习评价方式,不断自我充实和完善,深刻把握行业发展和市场动向,并通过奖励措施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目标三: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拉近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调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双向介入,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专业的实践环境、切实的技术支持、丰富的资金帮助、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广阔的就业市场为导向,最大程度上发挥企业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目标四: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将参赛的成功经验推广至环境设计专业的各门课程教学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合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立更为全面、科学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理论和技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提供保障。目标五: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环境艺术设计创作作品质量,高质完成学科竞赛创作任务,并力争获得竞赛项目奖项,借以提升学生对专业和自我能力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自信心。目标六: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将学生的设计创作成果加以转化,在行业市场中进行检测、推广和应用,努力实现设计创作成果的商业价值,真正体现出产教研的一体化。
四、“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实战性学科竞赛的实践环节
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实战性学科竞赛的实践环节具有一定连续性,且较为复杂,每一个环节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从根本上保证学科竞赛目标的有效落实。
(一)赛前的动员组织和准备
多渠道广泛搜集和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在确定参加某一赛事后,教师要对赛事进行宣讲,具体分析赛事的主办机构、参赛规则和参赛要求,并着重指出学科竞赛对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可与企业协同制订参赛计划,明确职责分工,并结合具体赛事为学生提供多个社会实际案例项目选题,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能力和专长进行选择,学校和企业双方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
(二)参赛选题项目设计创作
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双方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对参赛选题项目现场进行深入调研,客观了解项目概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战设计创作,其中包括草图绘制、初步方案图绘制、最终方案图绘制等。双方指导教师要进行不定期的设计创作方案检查,通过每一次和学生的交流、研讨,及时了解他们当前创作的进度,发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技术上的难点等,不断引导学生对设计创作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完善和丰富。
(三)参赛设计创作方案论证
待学生完成参赛设计创作方案后,学校和企业双方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方案论证,包括艺术性论证、审美性论证、实用性论证和应用性论证等几个方面。学生不但要对设计创作作品进行自我陈述,还要结合指导教师现场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通过这一环节的开展进一步促使学生查找参赛设计创作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借以创作出较为优秀的参赛设计创作作品。
(四)参赛设计创作作品成果转化
对于学生创作完成的优秀参赛作品除了要力争获奖外,还要积极地去实现成果的转化,即借助企业市场行为将参赛设计创作作品真正应用于实际,创造出更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学生也可以通过成果的转化过程而深入施工现场,与施工人员进行对接,进一步了解装饰装修材料、掌握施工工艺、熟悉项目施工流程,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为将来的就业、从业奠定牢固基础。
作者:陆津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一、环境设计中的环境的概念
我们当前所讨论的环境设计主要是指在实际的三维空间中的环境设计,它不同于概念上的适用于人们感官范畴的思维环境设计,文章讨论的例子以城市环境设计为主。环境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包括了已经为人类所认识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理世界的所有事物,不仅包括阳光、空气、陆地、天然水体、天然森林等自然要素,而且包括村落、城市、建筑等人工要素,同时还包括由这些要素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的状态和相互关系。
二、环境设计中的造型设计应体现的原则
城市公共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设计整体,对于整体来说存在功能、意义、行为、心理等因素,而对于整体中的某个子项来讲,又存在造型、色彩、材质等属性。因此在设计城市公共环境的时候,首先要把它理解为城市整体空间环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脱离城市的分子,要注意系统结构的整体性。在新中国成立早期,城市环境设计主要关注整体协调性,但是新时期的城市环境设计应该更多地体现人性化的原则,所以在进行环境设计中的造型设计时,要更多地考虑人们的心理特征,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如,增加城市的林荫道,林荫道的造型设计可以更加美观,但舒适要作为首要原则体现出来,而且设计原则必须与生理层面、心理层面以及行为层面相符合。生理层面主要包括日照、遮阴、通风、湿度、空气质量等自然气候因素,也包括引起人的感官反应的光亮、声响、气味、质地等知觉因素。传统意义上考虑到整体设计的成本问题,环境设计对于这些因素考虑得不是很多,可以说以往我国的部分城市在这些设计因素上是存在缺陷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这些城市的下水道问题,对市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因此,在今后环境设计的整体设计中要注意到这些问题。
三、目前环境设计中造型设计主要体现的因素以及革新的途径
造型设计是一个包含范围十分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很多方面,除了我们所讨论的环境造型设计之外,更多的是对具体实物的造型设计,如艺术品、工业产品、室内艺术造型、室外艺术造型。文章中主要谈论的是适用于整体城市规划的造型设计。就老北京城来说,原来作为皇帝所居住的地方,紫禁城分为外朝与内廷南北两大部分。在紫禁城前的中轴线上,布置了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及御街两侧的门庑。从整体上看,紫禁城内所有宫殿台阁的布置一律以南北中轴线为中枢,以“南向之为善也”为主导方位,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可以说体现了传统的道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造型设计上也是十分切合这种伦理观点的。因此在环境设计的造型设计上要追求革新,则可以借鉴古人的做法,将现代的造型设计理论与中国的传统人文理念相结合,在造型设计追求美观的同时体现传统的和谐的观念,体现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除了将与传统的人文理念相结合作为一种革新的途径以外,跨学科领域的造型运用也是革新的途径之一。造型设计主要是一种艺术形象的设计。如今,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高层建筑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中。高层建筑造型设计的革新可以向不同的艺术领域延伸,如在高层建筑中运用雕塑艺术的原理与手法。雕塑与建筑同属造型艺术,雕塑是用雕、刻、塑以及堆、焊、敲击、编制等手段制作三维空间形象的艺术,从这一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雕塑与建筑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它们都涉及三维、空间、实体,这些是其他艺术形式没有涉及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建筑造型设计中借鉴雕塑的基本法则与原理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富有创造力的。特别是在当今国际建筑界呈现多元化、纷繁复杂的情形之下,对于建筑师来说,这种不同艺术的结合可以说正是一种革新,会促进城市环境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社会的进步必将带动城市的发展,我们要做的是在城市整体发展的过程中不忽视人类发展的基本需求,不丧失一些基本的人文理念,并且在今后的城市整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将人的精神需求放在首要的位置。
作者:邹航英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1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的重要性
“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是理工科机械类本科学生必修课程之一。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开课专业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学时数设为64学时,其中液压技术授课学时数为42学时,气压技术授课学时数为22学时。课程组自2012年起,在授课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理念,对“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是实施网络教学的根本。网络学习强调以学为核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在“液压与气压技术”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了大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及思维深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丰富的网络资源,必须在统一的网络教学环境下管理与使用。
2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教学环境设计主要指在统一的教学支持平台下的自主学习资源设计,而不是网络教学软件的设计。重点需关注如何在网络平台设计具体的学习支持资源,比如与网络课程学习直接有关的课程大纲、练习题、常见问题、讨论论题等,所有内容直接在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界面中录入,或通过标准的TXT或RTF文件提供。依托清华大学青果软件建立的石河子大学教务网络管理平台,搭建在典型的“液压与气压技术”网络教学系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资源设计主要包括:讨论论题及内容设计、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设计在线交谈话题、设计课程资源、设计测验试题等。
2.1讨论论题及内容设计
网络教学有良好的异步交互的优良特性,通过网络可以有效地对某一个论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课堂讨论由于时间有限、参与人数讨论发言简要,讨论往往浮于表面层次,缺少非常理性的思考。授课过程中,基于WEB的BBS系统,开展对典型液压回路、典型液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深入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液压系统典型的工程案例提出一些可以有多侧面、多角度分析的问题,并做好讨论发言资料收集,以便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诱导讨论展开的方向,促进讨论展开的深度与广度。经课程授课实践表明,BBS系统讨论以有效的形式展开,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深度。
2.2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
在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中应利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有选择的注意。提出问题是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课程的重要信息并参与的非常有效的一种注意策略。在学习新内容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有助于将学生注意力吸引至重要的信息上,而且设问还具有“推敲”的功能,通过推敲使信息含义更为明了,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鉴于问题在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具体课程设计中,应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的位置和问题的类型。“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均可通过前置问题和后置问题的设计,达到设计疑问的目的。前置问题的设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提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来达到。为了促使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学习材料,强化记忆,可通过后置问题的设计来达到目的。
2.3设计在线交谈话题
同步讨论类似于面对面讨论方式,学生与教师之间可实现实时跨越地理位置的交流。在线讨论比较适合用于新观念、新想法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实现实时答疑和辅导。在线交谈的平台不仅仅是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建立的课程学习交流QQ群及微信圈等网络交流的便捷手段,均可以实现课程学习的在线讨论。通过教师课程设计时应注意设计一些实时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问题设计应具有情感交流的情形,讨论话题集中,以便能启发新思路、新观点。
2.4设计课程资源
教师设计的主体教学内容信息容量相对有限,若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不利于学生多面性对知识的探索、发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与全球化,为课程设计提供了最适宜的基础条件。“液压与气压技术”网络课程资源设计遵循以下原则:①教学资源要与各章节课程内容密切相关,避免与课程教学目标无关的资源。②课程资源以良好结构的方式来架构,以便学生能够快速的定位各知识资源。③课程资源具备丰富的消息量,给学生提供足够学习空间。④课程资源以丰富的表现形态及多样性。涵盖媒体素材(音频、视频、动画、文本、图形)、案例素材、文献资料、课件素材等多种形式,满足学习多样性的需求。⑤课程资源内容不同资源以不同的阐述角度,在内容的深度上具有不同的层次,满足学习需求的多样性。⑥教学资源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重用性较强,具有比较合理的“颗粒度”。⑦课程资源对课程各章节的每一个教学知识点都有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支持。
2.5设计测验试题
测量与评价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测评系统可以对网上教学中的考试与作业提供全面的支持。“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设计试题时应遵循以下两项原则。
2.5.1试题组织
试题的组织与编写必须以学科的知识点结构为依据,注意学科知识点结构的区别。“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中各知识点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组织试题时,尤其是在设计题库管理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并适应本学科知识点结构的区别。在设计“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测试和作业试题时,常用的问题类型有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计算题、绘制液压原理图等。试题的分布结构:试题数量要足够多,以知识点、难度与认知为核心属性,形成三维立体交叉网络,以核心结构的基础测试为主,注重试题在题型和区分度上的合理分布,使其保持均衡状态。
2.5.2试题质量要求
试题内容要科学、无歧义性、表述简单明确,针对课程的难点和疑点,注重试题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3结束语
课程组通过引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思维深度及学习参与度为目的,以讨论论题及内容设计、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设计在线交谈话题、设计课程资源、设计测验试题为主要教学环境设计内容,搭建“液压与气压技术”64学时、12章节网络教学平台。“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于2011年获得大学一类课程建设资助,并于2013年顺利结题。经过一类课程建设期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学生受教评价良好,同行及大学教学督导组教学评价优秀。
作者:丛锦玲 坎杂 江英兰 付威 毕新胜 单位: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一、庆典环境设计课程的授课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学资料与内容的单一
目前,庆典环境设计的市场已相对成熟,根据其形式可分为两类,分别是社会庆典与商业庆典。如佛山“秋色”、孔子文化节等,这一类文化活动为社会庆典;农博会、演唱会等以盈利目的的活动即为商业庆典。正因庆典形式的多样化,其产生的作用具有深远性,因而人们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此。目前,庆典环境设计课程的授课过程,以及教师对教辅资料的选择或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庆典设计有关的资料多围绕婚礼、节日活动等内容进行论述。展示设计专业对该课程的学习侧重场景设计,以目前由朱瑞波与于忠编著的《现代庆典策划设计》一书为例,该书侧重讲述的是策划活动,但在课程细化讲授中还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从庆典类别看,该书讲述了除节日外的开业庆典、开盘庆典、封顶仪式、奠基典礼、搬迁典礼、毕业典礼、会展典礼等,在这些类别里,如开盘庆典等都是跟随社会发展而增添的反映时代的内容。然而,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我们在追赶社会发展步伐时却忽略了历史,遗漏了古时就已存在且非常盛大的祭祀典礼。
2.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单一
素质教育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其中,要求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最常规的教学法依然是以讲授为主,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常辅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境法等,提高其参与意识。为转变现状,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特别要求,实际操作的课时量要占总课时的70%,要打破常规,让学生主导教学过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硬件设施的制约,一般以模拟的方式进行设计,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难免积极性不高,因此实操环节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教学评价具有片面性
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两种: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评价,该形式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自身需要提高与改进的地方,但在实际教学评价中的使用率相对较低;总结性评价则是针对教学的最终效果作出的评价。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起主导作用的多为教师,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是教师针对教学过程进行不断思考与调整的途径。目前,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课堂的教学评价集中体现在作业评价方面。如学生方案设计中的讲评,通常是学生将方案分享后,教师针对其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得总结性评价也更多地流于形式,变成最终作业的讲评与打分环节,这对于课程的建设、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都起着一定的消极作用。
二、庆典环境设计课程教学思考
1.教学内容
在社会中,某部门、团体或者个人,因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而开展的有条有理的活动与仪式,统称为庆典。而举办这类活动或仪式之前,以空间为载体进行的场景、灯光与流程的设计,即庆典环境设计,文中简称为庆典设计。其实,庆典设计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得益于现代多媒体科技的快速发展,庆典设计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使用频率与范围也愈发高与广。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全面了解庆典设计,笔者除了针对教辅资料中的庆典内容进行讲述外,还补充了两种类型。
(1)祭祀庆典
查阅中国古代典礼仪式可知,传统“五礼”中的“吉礼”即为祭祀的典礼,有三种形式,分别为祭天、祭地与宗庙祭祀。除此之外,还有狩猎祭祀、求雨等具体的祭祀活动。笔者认为,古时的祭祀活动是庆典活动发展的源头,在教学中不应忽略,无论从历史还是专业角度都应让学生知晓这部分历史。
(2)其他个性典礼
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自由、彰显个性的时代,无论在吃、穿、住、行各方面都追求创意与个性的表达。在现代庆典文化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视野的开阔、思想的开放,众多新奇的仪式活动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其中最为典型的为离婚礼。2007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办了首次以离婚为主题的展览会。无独有偶,2009年3月15日,在英国南部的滨海城市布莱顿举办了一场名为“重新开始”的离婚主题博览会。在中国,让“离婚”一词变得不再十分敏感,而转向平常与诙谐的,不得不提及电影《非诚勿扰2》。在银幕中,离婚仪式的现场与结婚仪式不同,在白色的基调中,点缀以黑色女方也是一袭黑色礼服亮相,用来突出“离婚”这一主题。现场司仪将二人自恋爱到离婚的过程向亲朋简述,紧接着进行取下婚戒的仪式,与此同时,司仪庄严地宣布二人离婚,成为单身。虽然此等场景是影视剧的艺术化处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引发了一些潮男潮女的相继效仿。
2.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实现高效授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化知识,首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兴趣促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笔者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除讲授法外,还使用了案例教学法、项目实训法、讨论教学法、指导自学法等。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除基础理论的学习外,教师有意地选择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如,课堂中对陈奕迅“DUO”演唱会的场景设计赏析,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愉悦地、主动地参与案例的赏析。笔者认为,讨论教学法是对常规教学方法中项目实训法的有效补充。庆典环境设计与其他设计类课程一样,在授课过程中检验学生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方案的设计,一个完整的、优秀的方案在课堂上的诞生,需要思想的不断交流与碰撞。因此,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学生间对各自方案的讨论,通过参与学生的讨论,能够显著地感受到学生设计思维逐渐变得活跃与开阔。指导自学法是根据本门课程教学资料匮乏这一特点提出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完善内容,佐证内容的有效性,笔者特别设置了部分环节,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讨论、提出假设、证实假设、修正并得出答案。笔者在实践后发现,相较讲授法而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率、理解率、运用率都有所提高。在学习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实训的同时,笔者还根据课程的需要,适当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利用实地考查的方式,使学生置身市场中感受庆典环境设计的气氛,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对课堂知识点的体悟。
3.教学评价体系
在日常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最为普遍的方式是方案设计说明,其中包括小组主题的确定说明、风格定位、素材整理分析、方案初定、修改、方案完成等环节。一般情况下,评价多发生在方案的初定、修改过程中,因此总会出现学生不愿意修改方案的情况。笔者认为,从最初方案的构思开始,每个环节都可设有讲评及讨论的部分,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的设计思维过程更为清晰、流畅,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大幅度修改与重做的几率。作业讲评环节的实施者多数为教师,一方面很容易使学生形成被动学习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容易因教师的个人倾向造成学生知识的片面性。为此,笔者特意加入了学生互评、公司专家讲评等多种评价模式,力图使该课程的作业讲评建立在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上,使评价更为公平、公正。至此,本门课程的评价体系由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第三方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组成,学生评价教师也是为了促使教师不断进步,学生的评价是教师授课情况最直观、最实际的总结。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评价反馈的问题微调授课计划,课程结束后可根据学生的问题补充、完善授课内容。
三、结语
庆典环境设计是一门市场导向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有三点:第一,教师在授课计划安排中,应时时关注市场动态,不断地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只有教师不断地学习与更新自身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传授知识。第二,在实际教学中,除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外,教师还应重视对作业考核与评价方式的转变,通过多方合作的方式,更为全面地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与实操能力。第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案例的选择上尽可能结合当下学生关注的流行点进行分享与交流,以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热情,化被动的机械学习为主动求知与求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课程培养的最终目标。
作者:陈郁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一、色彩与身心健康
尽管现代医疗体系并没把色彩疗法纳入其中,关于它对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也尚在研究评估中,但色彩可以治病疗伤已有漫长的历史。古印度的健康理论认为,每一种色彩都拥有自己的特殊能量。色彩的能量通过细胞吸收后会影响全身,而且是从身体、情感和精神多个层面全面影响人的健康。中国古代的《黄帝内经》记载,根据阴阳五行原理,人体的五脏六腑可与色彩进行归纳与结合,进而解释身体的机能与病兆,这也是中国色彩疗法的原由。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不同的颜色是具有不同频率的光波,具有不同的能量,能对人体相应的组织器官及心理状态产生独特的影响。根据色彩心理学原理,色彩有温度、知冷暖,能够与人进行心灵的沟通,而且这种色彩视觉作用是可以交叉进行的,相互关联和制约。可见,色彩能使我们的感受和交流变得丰富多彩,通过视觉刺激色彩可以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作用,进而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二、色彩与灯光搭配
色彩分为光色和物体的颜色,光色是由各种各样的单色光组成的白光,光与色密不可分,没有光物体就会黯然失色,正如美国完形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所说:“没有灯光的统一力量,我们的眼睛只能察觉物体是什么,而不是它表现的是什么。”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源,当它与物体颜色融合后均能产生远超乎人们想象的效果。按照现代色彩学对色彩的分类,色彩分为无彩色系(即黑与白)和有彩色系,有彩色系中色彩具有三个固定的属性:色相、明度、纯度或饱和度。色相起源于以彩虹色顺序排列的可见光谱,明度即色彩的深浅关系,纯度或饱和度是指色相的色性强弱。色彩有三原色,分为色料三原色和色光三原色,色料三原色(红R、绿G、蓝B)实际是色光三原色(青C、品红M、黄Y)的补色。三原色中任何两色调和而成的间色与另一色则为互补色或补色(即色环中直径两端的色)。色彩也可按照色相划分调子,暖色(红、橙、黄)属于高调色彩,绿色属于中调色彩(遇暖则暖,遇冷则冷),冷色(青、蓝、紫)属于低调色彩。色彩可以进行加色混合或减色混合,也可以并置混合(即视觉混色),还可以进行不同色彩搭配,其作用的结果是影响或改变了我们的空间感觉(大小、形式、方位),营造出各种空间氛围。空间配色基本分为两种方法,即单一配色和互补配色。单一配色指在原有空间主色调基础上只运用一种色系的变化,例如,浅黄、深黄;互补配色指用互补的颜色产生视觉平衡感,例如,红与灰。照度和亮度是室内灯光设计首先要考虑的两个主要因素,除此而外,光的色温及演色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演色性是指光源对物体色的显色现象,不同色温的光源照射在同一颜色的物体上颜色会产生很大差别。色彩与灯光的相互作用不能简单地按照加光混合原理,即物体颜色与灯光颜色的加法混合,应该考虑其演色性。例如,自然光下的黄色物体在普通白炽灯下变成带橙味的黄,而在荧光灯下黄色系列基本无变化。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我们进行色彩与灯光搭配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不仅可以制造出各种灯光色彩和灯具型式,而且可以满足患者对个性化的需求,例如,美国Nemours儿童医院病房变换的灯光,不仅照度可调,而且颜色可变,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情随时调节自己所需要的灯光色彩。乳白色的墙面,局部绿色的墙面,鹅黄色的座椅,湖蓝色的沙发,可在七种灯光色彩的变化中营造出不同的意境,温暖人心,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病房的色彩与灯光
目前国内新建综合医院的普通病房一般采用类似宾馆式的布局,标准间建筑面积约为30~35m2一间(包括卫生间),病房的主要功能是康复、治疗、生活等。病房的色彩(包括室内相关的设施及物件)与灯光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营造家庭的温暖感,使患者能习惯于医院的治疗环境并安心治病,同时要方便医务人员的工作,减轻视觉疲劳,有利于配合辅助治疗。
(一)病房色彩
病房的面积不大,功能相对简单,房间内物件较少,因此整个空间的色彩构成不宜复杂,应主要做好主色调的确定、色彩对比与面积及位置的关系、色彩混合及色彩平衡等因素。病房的色彩调子应采用暖色调或中间色调,例如,浅黄、米色等,但如果在南方较热的地区也可考虑采用冷色调,例如,白色、浅灰色。根据问卷调查,有60%以上的患者认为,病房的色彩采用暖色调的浅色会令人感觉更舒适。病房色彩的确定首先要考虑色彩调子的协调统一,不仅是与医院的整体色调,而且房间内部空间也要协调统一。其次,应该根据病房服务对象的病兆以及年龄、性别等因素依次确定病房的色彩层次,即背景色、主体色和重点色。背景色指大面积的墙面色彩,能够对房间内其它物件起衬托作用;主体色指在房间内占有“统治”地位的家具、门窗、窗帘、床单被罩、多床间限定个人领域空间的围帘等;重点色指医疗带、装饰画、植物等,甚至患者的病号服。见国内外病房空间常用的色彩调子及搭配表。
(二)灯光布置
病房灯光的主要功能有普通照明、治疗检查、阅读、夜间照明等,布置灯光时要避免对卧床的患者产生眩光,同时要营造出居家的温暖感。病房可采用的照明方式有直接照明、半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等,可采用的光源类型有白炽灯、荧光灯、LED灯。值得一提的是,LED灯的技术近几年发展成绩可喜,可以满足医院各个部门对照明的不同需求,只是目前价格稍贵,但从长期的综合效益看,值得广泛应用。病房的灯光布置一般采用3个层次:直接式照明或半直接式照明,灯布置于顶棚;辅助式照明,灯布置在病房入口处墙壁或顶棚,或踢脚线处(夜间照明);集中式照明,灯布置在床头或医疗带的卡槽内,用于阅读等。病房的灯光显色性要好,白炽灯的显色指数Ra接近100,日光色荧光灯80-94,白色荧光灯75-85,LED灯显色指数最高可达95。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病房采用以下照明方式以便能与房间的色彩进行搭配产生较为理想的室内效果。优先选用显色性高的LED灯作为直接式照明或半直接式照明,其次是日光荧光灯,选用白炽灯作为辅助式照明,可调LED灯作为集中式照明。
四、结束语
每间病房的面积虽不大,但病房的总量在医院建筑中所占比例不可忽视,如何在有限的病房空间中为患者营造出宾至如归的感觉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病房室内色彩构成与灯光搭配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每位住院患者、家人及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尽管不少人并没有意识到此问题的潜在功效,抑或投资控制等原因暂时无法充分考虑,但色彩与灯光对人心理和生理的影响不容否认。色彩构成与灯光搭配是影响病房室内空间环境的重要因素。由于病房空间不大,所以色彩构成应主要考虑色彩调子、色彩层次、色彩对比的面积及位置、色彩与患者、家人及医护人员的心理和生理感应。病房宜选用色彩明度较高、纯度较低的色彩调子,色彩搭配颜色不宜超过三种,背景色、主体色和重点色的比例约为6:3:1较为适中。病房灯光的配置,除满足规范要求的功能需求外,应主要考虑灯光的显色性及演色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首选可调光的LED灯。
作者:张帆 陈玥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一、应用技术型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目前,我国应用技术型院校多为高职院校,近年伴随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已成为应用技术型院校的核心建设内容和集中探讨的课题之一,但学界尚未对实践教学体系形成较为一致的科学界定。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对实践教学的探讨,比较常见的有两个方式:第一,从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出发,这种界定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强调以应用技能训练为主,缺乏实践教学内涵的包容性及广延性。简单的技能训练只是达到了实践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而培养学生在各种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与职业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将全人教育的理念与教学内容融贯始终,才是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第二,侧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借助系统论构建教学体系,提出以职业能力目标体系、实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运行保障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来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这种体系论在实践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从现有研究和相关院校现状来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依然是以技能实践课作为构建基础,通识课与专业基础课则被视为理论教学的主体而独立出来,与实践教学并未形成统一的整体。笔者认为,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分开是对实践教学内涵的片面理解,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理论知识是技能知识的重要支撑,两者互为依托,实践教学是专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同样,专业理论的学习是通过实践学习之后所获得的知行合一的理论认知。因此,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质上是一种整体的教学思想,专业理论知识是实践教学的导向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则是实践教学的要素,更是其重要的组织支持系统。
二、应用技术型环境设计实践教学的探索
(一)实践导向课程的设置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为适应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要求,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新的课程体系确立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方案,把实践导向作为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具体包括四大板块:第一,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注重人文素质培养的宽泛性并适当向职业素质化教育倾斜。第二,就业力基本课程。力求体现学院外语立校的发展特色,培养学生在各种岗位都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包括中文表达能力、外语交际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沟通与合作及批判思维能力、职业礼仪与职业素养、求职与面试技巧、创新创业能力等。第三,就业核心课程。环境设计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确定了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和陈设与展示设计两大方向。每个课程模块都包含以就业方向为导向的环境设计综合实践平台、项目实训工作平台和创新创业实验平台三个教学层次。针对专业定位和社会就业的现实,环境设计专业四年教学进程逐步深化与企业行业对接的过程。如室内设计课程模块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应室内设计师、工程制图员等。第四,行业企业课程。包括职业岗位(群)方向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本类课程主要面向行业企业岗位(群),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设置,能力指标要求与国际、国内权威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对接。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
培养全人教育理念下的涉外型、复合型、技能技术型人才是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全人教育理念主要分为三方面内容: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从而实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智能与技能教育、情感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整合教育。以整合教育观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强调教学以学生为本位的主动体验、参与和达成,教师的启发、引导与互动,通过积极的整合学习共同创造促进学生健康与技能发展的共同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谋求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的组织形式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的意义在于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发展潜力。环境设计专业按照学院转型发展的要求,以职业教育的角度组织教学,实行“1211”的产教融合模式:“1”:从大一开始认知实习,了解行业全貌、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企业管理工作流程等而开设,对应的理论教学环节为专业课程导论课;“2”:大二开始核心专业课程学习,教室与实训室合一的基本技能训练,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学习模式,借助环境设计的综合实践平台分阶段展开;“1”:从第二学期开始的实践教学模式,借助项目实训工作平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加入到环境设计实训工作室小组,以项目式和案例式展开教学,及参加各类设计比赛、进行真实项目设计,项目制作采用指导教师负责,行业企业资深设计人员进行定期授课和监督的方式;“1”:大四的毕业实习,深入企业行业进行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并结合毕业设计与研发服务,进行创新及研发能力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在实质上是整体教学思想的体现,只有把实践教学整合到更广泛的教学领域中去,才能使实践教学成为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力量,真正使转型中的本科院校培养出合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作者:任家玥 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