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4 04:30: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感恩教育促进德育教育建设的有效实施
感恩教育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其形式也是多方面的。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有其灵活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感恩教育就是促进德育教育建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感恩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情感行为进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树立优秀的品质、道德观念,接受德育教育传递的道德情怀。
首先,通过作文写作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通过写作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让学生体会爱、理解爱,进而心存感激,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拥有善解人意、孝顺乖巧的良好品德。其次,通过诗歌诵读、讲感恩故事等实施感恩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建设。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孝顺仁爱之心。以丰富多彩的感恩故事,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中华的感恩美德,成长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才。再次,在教学活动中渗入感恩教育,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等情感。以感恩之心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高尚道德,从而受到熏陶、教育。此外,还可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从中体会感恩之情,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
感恩教育的过程和感恩心理的形成都对德育教育建设有积极的意义。首先,感恩教育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感恩教育体会,提高自身的素养,培养了其良好的道德习惯。例如,学生感恩父母、感恩长辈,就会形成对其的爱护心理,在遇到与长辈年龄相近的人遇到困难时,学生的爱心就自然地发挥出来,会主动地伸出援手对其进行帮助,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其次,通过感恩教育,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优化了学生的内心情愫,使学生体会到真挚的、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从而形成了一种广泛的、淳朴的道德观念,促进了道德教育的实施。
总之,感恩情怀的培养,使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到渠成,加深了学生对高尚道德的体会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有利于中学德育教育的开展。同时,感恩教育又是德育教育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感恩教育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认识,有利于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品质的继承和发扬,促进学生良好情操及完美的人格形成。
二、结束语
德育教育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中学开展感恩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建设意义重大。通过感恩教育,优化中学德育教育环境,有效地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增进学生品质中的真、善、美,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为建设祖国的最终目标而奋斗。
作者:梁权伟单位:广东省高州市大潮中学
1.高中生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
1.1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是高中生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道德的内容都是不同的,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则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但是当今的高中学生,由于迫于高考的压力以及其他原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涵的科学世界观的理解非常的浅薄,这样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如何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并且依据于此建立起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就显得非常的不足,因此德育教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蕴含于其中的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其以实践为源头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
1.2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观点,德育教育归根到底最后是通过一定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也不能空谈理论,这样只会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而是要将德育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去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分析这些需求的心理源泉,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
1.3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的对象是人,人都是有情感需求的,情感关怀既是人类的终极关怀又是人类的基本关怀,德育教育也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在德育教育中情感的教育可以充当良好的催化剂,因此,道德需要的增强、道德行为的规范,其重要渠道就是道德情感的培养。
1.4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教育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育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相互渗透,交叉作用,共同实现教育育人的目的,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等是科学精神的范畴,而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这些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在德育教育的同时,对学生也要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这与当前大力提倡的教育创新也是一致的,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剂。
1.5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经常性教育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学生持续的进行思想教育,短时间的集中教育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帮助,但是经常性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能及时地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消除他们思想中的困惑,使他们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从而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自我。
2.高中德育教育的实践
2.1转变教学方法和观念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德育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也要随之改变,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德育教育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不能脱离实际,泛泛而谈,空洞乏味,而是要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出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引导,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让师生能够平等对话,双方通过合作,一起探讨,完成一堂德育课。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其作风、习惯与处事的方法等都会让学生看在眼睛里、记在心里,“身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对他们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始终保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和精神面貌去引导和影响学生。
2.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环境育人
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更能使这一环境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学校不仅仅要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而且要有浓郁的书香味,其次,学校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学校可以在校园醒目的位置上悬挂横幅、条幅,时刻提醒每位学生“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努力拼搏一学年,美好回忆一辈子”,也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文明用语标语牌,或在学校的墙壁上悬挂着优秀教师或优秀学生自己创作的富有哲理性的警语,让它时时提醒、告诫学生[3-5],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积极奋进的气氛,不知不觉在行动和学习积极性上面也有所长进。
总而言之,学生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角,学校的德育教育都要为学生服务,良好的道德品质并非是说出来的,更不是用理论阐述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良好的环境里熏陶出来的,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体验出来的,德育教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要紧跟时展趋势,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真正的需要。
作者:潘慧荣单位:西藏林芝地区第一中学
摘要: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独立判断的能力和自主意识比较肤浅,同时,他们又有一定的是非判断的能力和自己所追求的形象,善于模仿他人。班主任应该善于用榜样感化学生,从发挥以身立教、树立伙伴样板、宣传人生楷模等方面进行正面教育。
关键词:榜样感化以身立教伙伴样板人生楷模
我们发现,在现在的学生中,问题的学生每年都有,而且不是在减少,问题也是越来越多。我们不仅要问现在的学生究竟是怎么了,班主任应该在其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应该说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独立判断的能力和自主意识比较肤浅,可是,他们又有一定的是非判断的能力和自己所追求的形象,善于模仿他人。由于他们认识判断的不完全成熟性,决定了他们所“模仿”的,可能是正面的东西,可能是无意义的东西,也可能是反面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喜欢“模仿”,但不一定会“模仿”。他们往往在模仿中受到伟大人物、先进人物的影响而积极向上,也可能受不良人物影响而变坏。这就给班主任提出了教育的课题。要求班主任利用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使他们受到正面形象的教育。榜样的力量之所以是无穷的。青少年学生,往往从他们的事迹中,懂得人生的真谛,这又比单纯说理容易接受和消化。可见,班主任应该善于用榜样感化学生,从发挥以身立教、树立伙伴样板、宣传人生楷模等方面进行正面教育。
一、发挥以身立教
所谓“以身立教”,是指用榜样感化学生从班主任自身做起。几乎每个学生都有的“向师性”,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如“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等都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班主任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老师,因而班主任更应格外注意自己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
(1)班主任要以高尚的人格陶冶学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班主任的以身作则,往往起到说教所起不到的作用,受班主任高尚人格长期的熏陶,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同样的人格。
(2)班主任要以强烈的事业心感染学生。班主任对教育事业极端忠诚,对学生无私奉献,对工作兢兢业业、一片丹心,埋头耕耘。如:上课不迟到尽量做到候课、及时批改作业与周记、经常为学困生做课外辅导等,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敬业精神会对学生起到极好的示范作用。
(3)班主任要以优良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班主任老师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美好情感,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坚强的意志、毅力和韧劲,班主任老师真诚地与同学相处、能容忍学生的缺点错误并给予正确的教育,班主任老师勇于自责、富于自我批评的精神等等,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通过参与班委会和团员大会,听取班干部和团员的意见,及时了解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
(4)班主任要以出色的业务能力和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班主任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班主任老师不断获得各种新的信息和观念并加以正确分析,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班主任老师就会被学生看成智慧的化身,看作人生的楷模,并积极地予以仿效。
(5)班主任要以良好的仪表形象影响学生。班主任老师要注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包括生活上的衣着朴素、仪表端庄、举止从容,办事认真踏实,谈吐文雅、含蓄而富有情趣,待人谦虚谨慎等,从而给学生一种明朗而愉快的感觉,使学生觉得可亲可敬。班主任的仪表形象往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
二、树立伙伴样板
班主任除了以自身的模范行为进行“身教”以外,还应充分利用学生中的“样板”进行示范。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班主任进行什么教育,提倡什么,总会有一些学生走在前面,他们的表现恰恰是班主任老师要求其它同学做到的,于是班主任老师应及时给予他们肯定性的评价,介绍他们的事迹,鼓励同学向他们学习。这种“示样”的方法对教育学生有很直接的意义。首先能起到示范作用。他们做出的“样子”,可使其它同学知道如何去做。其次,这种“示样”,因为伴随着班主任的教育活动,能使学生在班级集体中总是有“样”可循。这就等于不断把班主任的要求具体化、形象化。再次,经常从同学中提出某个人、某件事,作为学习的样板,学生容易接受,并且在同一背景下,有直接学习效法的“方便”,同时能激起你追我赶的意识,可使学生产生经学赶超的竞争心理。公务员之家
三、宣传人生楷模
在用榜样感化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更应通过讲故事、出黑板报、观看电影、收看电视节目、参与评选活动、写影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确立“人生楷模”。一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二是革命英烈;三是当代先进模范人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典型人物。这些榜样人物的事迹对青少年有强烈的感染力,且与身边的榜样相比,他们的形象更高大,更典型。班主任在推崇这些榜样人物时,应着重剖析他伯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优秀的意志品质,并不是要求学生模仿他们的具体行为。而是要吸取他们的精神力量。要教育学生学习他们远大的革命理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使学生在榜样人物的崇高精神境界中受到激励和感染,并明白应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处理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
总之,班主任在运用榜样示范这一方法时,必须牢牢抓住以情感人这一条,激发学生的惊叹之情、敬佩之情、仰慕之情、效法之情。不使学生感动,就不可能使他们受到感染,更不可能效法榜样,也就不可能真正发挥榜样的教育示范作用。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长期以来,学校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导致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因此,加大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学校教育
中学生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面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困惑茫然,不知所措。这一成长阶段的特殊性,使得个体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显得格外重要。尤其在此时,他们对于自我、对于他人、对于人际关系、对于社会生活表现出极其强烈的认知需求,这种自觉、主动的求知状态,也构成了教育上可遇而不可求的最佳教育契机。因此学校,教师应适时适宜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宣传与教育,化被动防范为积极预防,达到促进受教育者心理健康的目标,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一、认清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正是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作为这特殊阶段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既丰富又矛盾的特征,主要有如下三点:
1.1心理品质发展不平衡
中学生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在生活中一帆风顺和得意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易转向反面,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
1.2情绪和情感不平衡
中学生情感丰富而复杂,情绪变化急剧而强烈,常常动荡不定,为一点小事可显得非常激动,热情,却有时又会转向反面陷入极端的苦恼悲观的情感状态而泄气、绝望。故有人把青少年这个阶段说成是“疾风怒涛”时期。
1.3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能力的差异
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活跃,尤其处在信息,大量的信息以多种途径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中学生,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但由于中学生认识能力跟不上,对各种信息不能过滤,就可能成为一种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有害的。如果注意加以引导培养,就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是非观念。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2.1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正如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学校就成了中学生的第二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舒适、文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的活动。例如: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制作精美书签,办读书海报等一系列活动。校园里书画长廊、名人警句、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再加上校园里鲜花绿叶的点缀,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不会给学生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公务员之家
2.2创设育人情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目前,中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口头上的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情境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环保型的果皮箱,花坛内竖起木板并且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这样学生看了,就不再忍心乱扔果皮纸屑、随意践踏草坪了。
2.3将心理健康教育课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将心理健康的内容融如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中受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及易受到伤害的、及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教师应和谐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另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
三、总结语
总之,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让我们教师共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这把科学的钥匙去开启青少年的天赋之门,教给他们修身养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最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内容摘要:纵观教育改革的历史,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在追求理想教育模式和科学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各类教育精英、普通教学工作者都贡献出了无穷智慧。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渐被人们认可,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令人堪忧道德心理健康
一、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当代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某校两个14岁的中学生因发生一点小矛盾,男孩便有预谋地在放学途中将女孩连勒带砸至死。去年二月,在某校均为三好学生的刘某和杨某在家做完寒假作业后,谈到了网上的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心里产生了躁动,将一名七岁幼女骗至家中,将其猥亵。更有甚者,由于学校考试中四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和奶奶杀死,然后自杀。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
据对部分学生调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游戏机室、台球室等营业性场所,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
在校园里,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出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致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4、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为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述情形,我觉得,当代学校德育教育尤其应强调以下几点:公务员之家
1、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同时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3、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中学生德育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探讨,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
一、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当代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某校两个14岁的中学生因发生一点小矛盾,男孩便有预谋地在放学途中将女孩连勒带砸至死。今年二月在某校均为三好学生的刘某和杨某在家做完寒假作业后,谈到了网上色情,心里产生了躁动,将在宿舍里玩耍的七岁幼女骗至家中,将其猥亵奸污。更有甚者,由于学校考试中四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和奶奶杀死,然后自杀。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
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有的甚至猝死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
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出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4、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为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述情形,当代德育教育犹其应强调如下几点:
1、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3、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中学生德育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探讨,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一、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当代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某校两个14岁的中学生因发生一点小矛盾,男孩便有预谋地在放学途中将女孩连勒带砸至死。今年二月在某校均为三好学生的刘某和杨某在家做完寒假作业后,谈到了网上色情,心里产生了躁动,将在宿舍里玩耍的七岁幼女骗至家中,将其猥亵奸污。更有甚者,由于学校考试中四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和奶奶杀死,然后自杀。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有的甚至猝死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4.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述情形,当代德育教育犹其应强调如下几点:
1.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3.提倡个性发展教育。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中学生德育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探讨,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
摘要:纵观教育改革的历史,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在追求理想教育模式和科学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各类教育精英、普通教学工作者都贡献出了无穷智慧。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渐被人们认可,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令人堪忧;道德;心理健康
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探讨
内容摘要:纵观教育改革的历史,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在追求理想教育模式和科学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各类教育精英、普通教学工作者都贡献出了无穷智慧。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渐被人们认可,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令人堪忧道德心理健康
一、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当代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某校两个14岁的中学生因发生一点小矛盾,男孩便有预谋地在放学途中将女孩连勒带砸至死。今年二月在某校均为三好学生的刘某和杨某在家做完寒假作业后,谈到了网上色情,心里产生了躁动,将在宿舍里玩耍的七岁幼女骗至家中,将其猥亵奸污。更有甚者,由于学校考试中四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和奶奶杀死,然后自杀。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
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有的甚至猝死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
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出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4、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为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述情形,当代德育教育犹其应强调如下几点:
1、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3、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中学生德育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探讨,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
【摘要】纵观教育改革的历史,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在追求理想教育模式和科学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各类教育精英、普通教学工作者都贡献出了无穷智慧。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渐被人们认可,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令人堪忧;道德;心理健康
一、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当代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某校两个14岁的中学生因发生一点小矛盾,男孩便有预谋地在放学途中将女孩连勒带砸至死。今年二月在某校均为三好学生的刘某和杨某在家做完寒假作业后,谈到了网上色情,心里产生了躁动,将在宿舍里玩耍的七岁幼女骗至家中,将其猥亵奸污。更有甚者,由于学校考试中四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和奶奶杀死,然后自杀。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有的甚至猝死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4.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述情形,当代德育教育犹其应强调如下几点:
1.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3.提倡个性发展教育。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中学生德育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探讨,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
【摘要】纵观教育改革的历史,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在追求理想教育模式和科学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各类教育精英、普通教学工作者都贡献出了无穷智慧。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渐被人们认可,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令人堪忧;道德;心理健康
一、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当代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某校两个14岁的中学生因发生一点小矛盾,男孩便有预谋地在放学途中将女孩连勒带砸至死。今年二月在某校均为三好学生的刘某和杨某在家做完寒假作业后,谈到了网上色情,心里产生了躁动,将在宿舍里玩耍的七岁幼女骗至家中,将其猥亵奸污。更有甚者,由于学校考试中四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和奶奶杀死,然后自杀。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有的甚至猝死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摘要】纵观教育改革的历史,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在追求理想教育模式和科学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各类教育精英、普通教学工作者都贡献出了无穷智慧。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渐被人们认可,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令人堪忧;道德;心理健康
一、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当代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某校两个14岁的中学生因发生一点小矛盾,男孩便有预谋地在放学途中将女孩连勒带砸至死。今年二月在某校均为三好学生的刘某和杨某在家做完寒假作业后,谈到了网上色情,心里产生了躁动,将在宿舍里玩耍的七岁幼女骗至家中,将其猥亵奸污。更有甚者,由于学校考试中四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和奶奶杀死,然后自杀。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有的甚至猝死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4.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述情形,当代德育教育犹其应强调如下几点:
1.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3.提倡个性发展教育。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中学生德育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探讨,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
〔摘 要〕纵观教育改革的历史,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在追求理想教育模式和科学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各类教育精英、普通教学工作者都贡献出了无穷智慧。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渐被人们认可,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 德育 令人堪忧 道德 心理健康
一、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当代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教育工作者,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几个年头。在这十几年里,我体会到了做一名农村中学的教师的不易,这不易很大一部分不是因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也不是因为教师的学问太浅,于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是觉得学生的思想工作难做,学生难于管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觉得现在农村中学学生德育中存在以下问题: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某校两个14岁的中学生因发生一点小矛盾,男孩便有预谋地在放学途中将女孩连勒带砸至死。今年二月在某校均为三好学生的刘某和杨某在家做完寒假作业后,谈到了网上色情,心里产生了躁动,将在宿舍里玩耍的七岁幼女骗至家中,将其猥亵奸污。更有甚者,由于学校考试中四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和奶奶杀死,然后自杀。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有的甚至猝死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三、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述情形,当代德育教育犹其应强调如下几点:
1、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环境。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首先要抓校园文化建设,这是心理的隐形教育,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体活动,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其次要抓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师应成为心理医生,要有比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掌握理论武器。平时,教师要多与学生亲密接触,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近学生的心灵,解除师生间的心理屏障。总之,教师应以良好的形象,细致地疏导工作消除学生眼中的“信任危机”,真正成为学生信赖的好朋友。
3、让学生懂得真诚、善良,忍让是做人的根本,是人应具有的品德。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中学生百分之九十左右是独生子,他们在家庭中受到特殊的照顾,是家庭的主角,因此养成了唯我是尊,自私自利,不懂得尊敬父母和老师,也不知道关心他人,不爱劳动,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等不良品质。在一些家庭中由于家长过分的溺爱或一些家庭中父母离异的现象出现,又使孩子在家庭中缺少必要的做人理念的教育,这样就使老师所肩负着的培养和教育的任务更重了。那么怎样才能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呢?那就是要教他们怎样做人,懂得人应具有哪些品德。告诉学生真诚、善良、忍记是做人的根本,是人应具有的基本品德。告诉学生人是以群体的形式生活的,怎样与人相处呢?那就是同学、朋友之间要以诚相待,不可有虚假和欺诈的行为。你只有以诚相待他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信赖和友谊。为人要善良,不可自私自利,平时要关心他人,爱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关心自己周围的一切人,你只有关心他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关心。人与人相处不可能没有矛盾,与人发生矛盾和争执时要忍让,宽容。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就是处理矛盾的方法。
4、提倡个性发展教育。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中学生德育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探讨,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工作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切工作的核心,一位学生的德育的优劣可能会关系到他一生的命运。不重视德育的教育是没有远见的教育,也是危险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德育工作,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摘要: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实效是德育的关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站在高处、看在远处、着手小处、干在实处。德育工作应该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如今学校道德教育弱化,应该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校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关键词:德育;中学生;教育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意识,避免德育教育的虚无、浮夸、等形式主义,提高中学生的文明程度,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当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德育地位的弱化和德育目标的单一。面对升学竞争,不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教师管教不管导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学校团队、班级思想教育活动花架子多,内容空洞,学生消极应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处于“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状态,德育地位得不到保障。如今,就存在一种教育现状――“圈养”,用繁重的课业把孩子困在教室内的时候校园和教室就成了“饲养场”;在那里,教师并不顾及学生的饥饱与口味,而是实时定量地“喂食”。根据课程表规定的时间,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依照教师的理解,向不同的学生教授同样的知识。
二、德育主体的缺失和德育内容的刻板。与学业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相反,思想品德教育恰恰喜欢把学生当作道德知识的接受器,学生没有情感诉求,也没有自主建构。德育内容应该回归凡人生活,贴近凡人现实,即充分重视多元共存的社会中普通人的思想状态,而以往的德育习惯于用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来进行正面教育,或用典型的反面人物来进行反面教育,即习惯于用“超人”和“坏人”来教育学生。这样的德育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学校德育应该拉近学生与凡人的距离,“培养他们对多样化的尊重和开放与宽容的心态,培养他们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能力。”
针对中学德育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了让德育落到实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
一、提高教师素养,注重言传身教。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启迪与帮助,并非仅仅限于课堂上,也不只是书本里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言传身教,即对学生的影响力是终身的,也是难以估量的。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其次,教师应和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着人格碰撞与精神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即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抓好课堂教育,注重学科与德育的整合。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可采取“以美辅德”的方法。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相辅相承的客观规律,寓美育于各科教学和活动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样就可以形成合力,发挥“以美辅德”的功能。一是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音乐教学应根据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唱、游之中。在歌词乐曲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美术教学立足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把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起来,使教材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活动,由浅人深,形成系列;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健身操等人体运动,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的运动美感,使学生在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的同时,逐步形成创造运动美的能力。另外体育教学中多开展竞赛,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行为规范等良好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审美情操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如语文学科不仅使学生从一篇篇课文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而且在审美观上初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注重这种启迪和培养,可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什么东西应该赞美、效仿,什么东西应该憎恨、鄙视。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课文中“形象”的感染作用。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三是开展各种活动,而活动的过程可成为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启迪心灵的过程,为学生把“知”转化为“行”提供实践机会。因此必须重视活动的传统性、时代性、趣味性、服务性和社会实践性。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挖掘素材,表现自我。如低年级学生可开展“寻找校园内的美”,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美在哪里”的讨论,让学生懂得只有内在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结合,才是完整的美。
三、抓好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德育工作,营造扬善抑恶的德育氛围。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单位。因此,抓好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远大的影响力量。在一个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不仅受到其他个别学生的影响,而且受到群体及其特性的影响。置身于其中的学生会感受到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例如在一个以勤学上进为主导风气的班级里,一个懒散的孩子会感到与环境格格不入;在一个充满友爱互助气氛的集体里,一个任性自私的学生会感到孤立、受谴责、没人理。因此努力把德育目标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变成为班集体的共同意志,变成占有主У匚坏姆缙和传统,是通过集体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四、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教育学生的隐性课堂,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净化校园环境要从学校宣传媒体、绿化美化工程、校园环境卫生建设抓起,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优美、文明、整洁、有序的环境中。整洁、优美富于教育性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而且可以对学生思想品德乃至个性的形成起着积极的影响。同时校园环境建设和管理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潜能。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就以德为重,以德为先。但现阶段中学生德育教育不容乐观,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弱化。中学生德育实效性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不良道德风尚的浸染,学校有意无意地忽视德育目标等几个方面。要提高中学生德育教育除中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须净化社会环境,完善学校德育教育,培养一批优秀的德育工作者等。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
一、中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弱化的原因
(一)社会不良道德风尚的浸染
当代中学生是社会中非常的敏感的一个群体,他们的道德状况必然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处于“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的困境,具体表现为:在中学生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抢劫、偷盗,甚至用残忍的手段杀害同学、老师、家长等现象,德育教育“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的尴尬境地,学生们往往把德育教育相关课程列为最不喜爱上的课程等。
(二)学校有意无意地忽视德育教育目标
现阶段学校一方面只把德育教育的目标当作口头禅,只是喊喊而已,落实的问题却抛到脑后;另一方面即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只停留在宏观方面,较抽象,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德育教育的目标没有落实,何谈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德育教育者素质修养不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拓展者。所以德育教育及其实效性的发挥与德育教育者息息相关。但现阶段中学德育教育者的道德素质、理论素养、知识结构、人格力量等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良好素质的缺乏,降低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四)中学生自身的身心发育差
现阶段的中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文化传媒的发展,促进了他们部分生理和部分心理(青春躁动)的超前发育;另一方面,家庭的娇宠又使许多孩子的部分心理(社会责任感等)滞后发育。另外心理素质脆弱,自控能力差,自我意思过强,人际关系紧张,性格孤僻怪异,个性张扬,缺乏对文明礼貌重要性充分认识等中学生自身身心发育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二、提高中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一)净化社会环境
净化社会环境要大力宣传符合社会要求的主流道德。国家要通过新闻、文艺p出版等阵地,弘扬主旋律,引导中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通过制度和法律净化社会环境。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部门都有履行关心、促进和保护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更要主动协助政府并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
(二)完善学校德育教育
1.转变中学德育教育理念
第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第二,建立尊重规律的德育理念,充分认识教育规律。第三,形成整体德育理念,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而且也是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关心支持和参与的工程。第四,转变德育评价理念,创造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评价模式,真正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2.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
首先,通过教育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现代法律观念和法制意识,他们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其次,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能够遵守社会公德。它除了要求学生不犯法以外,还要做到遵守法律以外的社会道德规则。再次,有利他人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有理想、有信仰、有高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的新青年。
(三)培养一批优秀的德育工作者
1.教师要热爱、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爱是教育的灵魂,德育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教师热爱和尊重学生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课堂上,教师一个微笑的眼神,就是向学生传递了一种期待,一种鼓励,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爱中严而有度,不应该是简单粗暴的、也不是对学生一味迁就。
2.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教师的榜样作用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关键。作为教师,应该用良好的师德和高尚的情操去感化学生,用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去征服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去完善自己,通过自己的优点去吸引学生,征服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喜欢上自己的课。
3.教师要提高其职业技能
俗语道“给人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中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德育的效果。可以借鉴的方法有:案例教学法、反思性教学法、心理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等。
(四)中学生自身的努力
学生既是德育教育的主体,又是客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客体作用主要表现在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注重与实际联系,发挥学生的作用。在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中学生自己要积极配合社会、学校、德育工作者,引导自己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结语
中学生是人才的摇篮,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现阶段的社会环境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时期,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它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德育教育处于困境,德育的实效性弱化。因此,增强德育实效性是一项紧迫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不断地、积极地去探索更多更好的途径。相信只要我们有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一定能开拓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开展进程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实现自身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将德育教育的开展与中学教学课堂的开展进程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引导中学生在中学课堂上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全面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新时期 中学生德育教育 时效性研究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最为重要的阶段,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和开展方向直接决定了中学生的性格、人生目标、人生观、社会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全面提升中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可以有效的促使中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得以有效的提升。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完善中学德育教育教学的开展方式,将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全面的、高效的中学教育下,获得更加理想的成长空间以及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一、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性研究
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性研究,主要将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性分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很多中学生的生活态度的积极性需要及时的提升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的提升,同时由于很多中学生为独生子女,因此其生活条件十分优渥。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中学生受到社会上所流传的不良风气――“享乐主义”的风气的影响,生活态度的积极性较为低下,自私自利、盲目攀比以及性格懒惰,是很多当下中学生所具有的通病,这一不良现象的产生,极不利于中学生的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性格合格品德的养成。中学生是中国未来进行良好的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引导中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中学生的暴力犯罪的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由于网络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的宣传,加之中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很多中学生的人身观和社会观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致使中学生的暴力犯罪的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很多校园打架斗殴现象令人触目惊心,甚至很多女生也参与到了暴力之中,新闻报道的校园欺凌以及中学生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这无疑是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缺失的结果,由此可知,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加强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中学生的暴力犯罪的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这一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小到决定了每个中学生的人生发展轨迹,大到直接决定我国的社会的未来的发展。
二、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研究
在传统的中学生德育教育课堂上,课堂内容过于枯燥,完全采用的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内容无法真正的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使得传统的中学生的课堂德育教育的开展成果十分的不乐观,开展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研究,完善新时期下的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的提升中学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时效性。开展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研究,主要可以将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开展进程中
开展中学德育教学课堂,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开展进程中,将新时期的思想理念与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相结合,可以有效的促使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良好的符合时展需求。同时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开展进程中,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抛弃传统德育教育内容的弊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重视自我良好的品格的形成以及自我价值的良好体现,可以有效的促使中学生在德育教育课堂上,真正实现自我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及良好的品格的养成。
(二)明确德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
中学德育教育教学课堂无法获得理想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德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的不明确也是主要的原因。由于很多学校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教育的开展等同于思想政治这一科目的学习,认为德育的教学的开展就是为了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政治科目考试成绩,这种德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的定位上的缺失,致使学生在德育教学课堂上往往不会积极主动的思考,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点”,中学德育教育教学课堂无法获得理想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的结果也成必然。提升对于德育教育的地位和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有效的提升中学德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时效性。
三、结语
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首先应当明确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性:很多中学生的生活态度的积极性需要及时的提升和中学生的暴力犯罪的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进而思考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开展进程中和明确德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是全面提升我国的人才综合素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天津耀华滨海学校)
【摘 要】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南部,是藏、回、汉等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由于受历史、经济、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受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对孩子的家庭、特别是家庭德育教育重视不够。本文从自己的教育感悟出发,就甘南藏区学生家庭道德教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甘南藏区 中学生 家庭 道德教育
一、家庭德育教育的重大意义
在市场经济引领下的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形势下,思想道德教育成败不仅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而且会影响整个中华民族正确价值观塑造。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德育工作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也被一致视为是家庭和学校的首要任务。说到“教育”这个词,很多人会立刻想到学校。其实,多数教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专门针对一个孩子付出家长所满意的教育,大多情况下,老师们只是按照同一个规则要求去面对很多的学生,行使自己的教育职责,而被老师们认同的教育规则和要求,不一定适合不同家庭的孩子。所以就德育教育而言,只有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真正的教育者。因此家庭教育德育是当前每个家庭所面临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在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德育教育体系中,家庭德育教育作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二、甘南藏区家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德育教育的内容片面空洞
由于甘南藏区大多家长知识文化层次低,不懂教育,又不肯学习。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仅仅限于“不能干坏事,做好人”的说教教育,德育教育没有实实在在的载体和内容。
2.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简单粗暴
在甘南藏区许多家庭父亲就是一家之长,家长制作风比较突出。当孩子做错事情时,不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去教育感化,不会和孩子平等对话沟通,认为父亲和孩子讲公平、谈平等就是犯上作乱。孩子若犯了错,就横加指责,甚至动手体罚。因此,孩子犯了错也因害怕家长体罚而不愿意告诉家长。
3.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对孩子缺乏信任
甘南藏区孩子个个能歌善舞、性格开朗。但有一个共性,就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拘谨,不敢直视陌生人的目光、胆小害羞。究其原因,就是家庭疏忽了对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因为担心孩子犯错误,把许多本来孩子能做的事情家长代做了。孩子在生活中缺乏大胆实践,办事能力和沟通水平大大受限,学习生活中表现得很不自信。
4.家长不能以身作则
受家庭受教育整体水平的影响,甘南藏区许多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往往做不到,说话很随意、轻易许诺却不兑现诺言,而且有些家长自身就有酗酒,打麻将,好逸恶劳,作风不规,不讲礼貌,不注意公共卫生等不良习惯,这给孩子造成恶劣影响。
三、家庭德育教育的对策
1.家庭德育教育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藏区中学生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知识面比较狭窄。往往重视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轻视集体利益和社会责任。为此,家长必须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
②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知恩图报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家长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家积极营造尊老爱幼、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和谐氛围。
③激发爱国爱教热情。藏区孩子大多信仰佛教,佛教思想里有许多劝谏信徒爱国爱家、为人处世的故事。这些都是家长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的素材。
④培养独立的人格魅力。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思想品质的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勇敢坚韧的意志品质,形成独立的人格。
2.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
①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起表率作用。调查显示,孩子进步的力量源泉,70%来自父亲和母亲。“有其父必有其子”,在家庭德育教育方面尤其符合实际。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刻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②保持同孩子交流。在生活中,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财富,莫过于感情交流和平等对话,只有在亲情之间的情感交流中,家长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也才能畅开心扉面对家长。
③要以鼓励为主,不能用粗暴强制的方式。中学生随着知识见识的不断增长,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如果家长遇事不讲道理,或不把道理讲透,孩子从心里是不能接受的。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和表扬,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努力。
④家长要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个人素养。家长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准及文化知识水平,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就不会太好。
家庭德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自古以来就被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对甘南藏区这样一个家庭德育教育普遍缺失的教育落后地区来说,教不好书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而育不好人则是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责任。因此,重视家庭德育教育对甘南藏区孩子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行的今天,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学生德育教育,也凸现在了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与新课程改革一道与时俱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德育现状;师德建设;学校教育;德育方法
当前,我省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有两年时间了,新课改倡导的“新理念”已渗入每个教育者的日常工作之中,我们欣喜的看到在新课改的春风下,神州大地的校园里处处是一派繁忙而创新的景象,尤其是课堂教学,一改以往的“灌输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实乃课堂之“和谐”!
然而,课堂教学改革的背后,学生的德育教育却暴露出了许多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教书应首先“育人”。因此,新课改下中学生德育教育也应加大改革,与时俱进,以达到更好的育人目的,这就是本文所写的初衷。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中学生德育现状,然后从师德建O、学校教育、德育方法等几个方面讨论了新课改下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德育教育,“现状严峻”
现如今,可能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真难教。中学生德育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厌学队伍日渐扩大
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
2.日常行为极不规范
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3.校园生活的暴力和早恋现象
当前中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已经表现出准成人化的现象。在升学的空前压力下,有的学生感到升学无望,心灵空虚,寻求感情寄托(上网聊天)和暴力刺激。
二、德育教育,“师德”应先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那么,如何加强师德建设,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优秀道德的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许多美德,积淀了许许多多不应抛弃的道德标准与道德观念。如“热爱学生、先人后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人无信而不立、教学相长、言行一致、尊老爱幼”等。这些传统美德经过扬弃后应该成为新时期师德内容之一。
2.运用群体准则框正个人行为
师德建设也需要一种良好的环境。每一位教师都有给人以良好的个人形象的愿望,假若我们能充分运用这种积极的心理,形成一种良好的群体规范,它对个体的行为就得以起到很好的引导、示范和框正的作用。
3.目标引导,变外在规范为内在需求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渴望,都有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对道德的追求只有成为广大教师自我的需求时,才能成为一种信念,转化为实际的行为,而这一点离不开目标的积极引导。
4.升华自我认识,倡导自我建设
升华自我认识,倡导自我建设是师德建构很重要的一环。只要我们能够把德育放在首位,持之以恒,坚持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必定能够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反映出师德的时代特征。
三、德育教育,“学校”是主阵地
1.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1)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虽讲究品德教育,但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依然是灌输空洞的跟不上时代的需要的教育内容。
(2)教师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或根本不重视德育教育,尤其是受升学压力影响,只注重书本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传授和谆谆教导,思想上轻视了对学生品德的教育,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2.学校如何进行德育教育,才能与时俱进
针对上述情形,当代德育教育犹其应强调如下几点:
(1)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提倡个性发展教育。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四、德育教育,“方法”是关键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改善德育的方式与方法。在当今社会环境空前发展的今天,笔者认为对高中生的道德教育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②理论联系实际;③个人示范与集体影响相结合;④正确引导和舆论扬抑相统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⑤灵活多样与生动活泼的途径。
总而言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行为不容乐观,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中学生德育教育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探讨。相信,只要我们从以上这些方面去努力实践了,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才能与时俱进,我们的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
作者简介:
刘文平(1983.11.01~ ),男,汉族,工作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外国语中学,职称:中教一级,教龄:10年。
我们南部中学是我县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所学校,在校学生多、班级多、生源复杂、外界影响非常庞杂,德育工作的难度较大,学校德育工作从哪抓起?我们认为: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是将来学生"做人"的基本训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文明、规范化的日常行为,是学会做人的基础,更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未来接班人所具有的思想、品质、行为的基本,根据这一思想,结合我校德育整体化工程的实施,我们确立了我校德育工作原则:常规筑基础制度求保障、活动做载体、整体达优化。
强化全员德育观,注重德育的整体性。"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这是学校对全体教师的一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学校用这一条标准,统一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号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者、教育者和训练者,结合全员育人观的确立,学校组织了"学生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学生"的大讨论,从如何规范教师的言行和如何规范学生的言行两个方面进行舆论上的宣传,使学校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合格的接班人应从做人开始,做人应从文明行为开始,教育人应从自身做起。
为保证全员德育观的顺利实施,学校的各个部门明确本部门的德育工作职责,各岗位的教师明确本岗位的德育工作标准。在树立全员德育观的工作中,又有重点地集中抓好班主任的选拔、聘用与培训,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对学生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除针对性地加强班主任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外,我们主要引导班主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思想,站在培养二十一世纪接班人的高度,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品质;引导班主任如何在新形势下对新型人才观、中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独生子女的教育、非智力因素等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卓有成效地抓好班级工作。
健全德育制度,注重德育的科学性。德育工作制度,是我们抓好德育工作的立足点,也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几年来,我们从教师德育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学生各种规范入手,不断充实、完善德育工作的各项制度、职责和规范,力求做到用制度来统领工作,用制度来约束行为。
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在工作中健全了以全面领导、组织、负责学校德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校长、书记岗位责任制;以具体组织实施学校德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政教处德育工作条例;以结合本部门特点,强化育人观念为核心内容的教导处、总务处德育工作条例;以利用本学科德育资源,加强课堂教学为主体的教师德育工作标准。通过教师岗位责任制的确立,突出了制度化的管理,避免了德育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效地保证了我校德育工作正常运行。
把握学生思想脉膊,注重德育的针对性。摸清学生的思想脉膊,这是我们抓常规管理的首要前提,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与以往的初中学生有所不同,无论何种经济体制,做人都是基本的准则,而进行学会做人的教育,要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及变化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每年署期开学前,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到小学了解升入到我校的学生情况,摸清后进生底数及重点人员的名单,在分班时将后进生分开,以消除可能产生的小团伙、小帮派的隐患,为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创造首要的条件。
强化班集体建设,注重德育的实效性。班级是学生形成良好文明习惯、世界观、价值观的主要阵地,良好的班风对于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班级是学校构成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学校各种教育内容得以及时落实的枢纽,在抓好班主任选拔、培训的基础上,我们着重加强班级和班集体建设,利用班级日志、周汇报等形式及时了解各班级学生情况,通过班会、板报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集体观念,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同时利用少年团校和团干部、班干部经验交流等多种教育形式,加强对班级干部的培训,使之成为班级良好的风气形成的中坚力量。
同时为使学校这种班级管理思想得以实施,我们加强对班级集体考核,把学生日常行为的表现,无论巨细,都纳入到班级综合评价当中,做为评选先进班级的首选条件,同时安排值周生,对各班学生每天进行全面检查,并在全校进行通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逐步体会到,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班级集体荣誉感的体现,这样我们抓住学生集体荣誉感这一闪光点,强化班级建设与考核,更加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的习惯的养成,到目前为止,我校每周三教工政治学习时间,全校两座大楼五十个班级全部由学生自我管理,有的自习,有的活动,井然有序,这反映了学生有较高的遵守文明行为的自觉性,也反映出我们在加强学生常规工作中,以抓班集体建设为突破口,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分阶段、抓重点,注重德育的层次性。在工作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学生行为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教育者与管理者持之以恒,强化训练,即:"抓反复、反复抓",并且在教育中不断加大力度,不断地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确立了"两高一坚持"的原则。即:立意高,明确现代中学生的文明行为即是二十一世纪接班人的文明行为;标准高,努力做到校园整洁无死角,学生文明无劣迹。
在具体工作上,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一段时间内确立一个新的目标。每个学期提出文明常规总体要求,一段时间有所侧重,反复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严格检查,使学生养成习惯,然后再提出新的要求。几年来,我们根据各个时期学生思想状况,组织几次常规工作的专项活动,并使设计的目标由低向高达到了一 个新水平。九一年,为美化校园,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我们提出了经过一个月集中管理与教育,此项工作初战告捷,在学校卫生工作与学生卫生习惯逐步走上正轨后,为了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抵制奇装异服的侵害,反对讲究穿戴的不良风气,提倡服装的整洁大方,学校开展了"穿校服,爱校服,爱学校"的活动,禁止穿着非校服进入学校,这项活动受到广大学生与家长理解、支持和欢迎,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也为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班风及校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几年来,我们立足于常规教育这一德育工作的基点,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学校连续几年被吉化中小学总校评为先进单位,在吉化公司首次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九六年被市、区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市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工作先进单位。但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距离时代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变化要求我们更应踏实工作,认真研究,把学生的文明行为教育当作跨世纪育人的基础工程,并且付出更艰辛的劳动,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于时代,不辜负属于我们光荣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