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8 04:07: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幼儿养成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养成教育理论的内涵
(一)国内外教育家对养成教育的探索
关于养成教育的思想产生由来已久,并且一贯为古今中外教育家所重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把行动、习惯、性格与命运联系在一起;教育家洛克也提出良好德行的练习和养成习惯的具体主张,其思想中的“绅士”教育是和习惯的养成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思想,陈鹤琴也认为,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其幼儿时期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期,应当特别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成为培养人良好行为的一种重要理论和方式。
(二)陶行知关于养成教育理论的探讨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和核心,而养成教育又始终贯穿于其中。他指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倘若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陶行知从更为广阔的范围论述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陶行知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他生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养成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其目的就是教会幼儿做人。陶行知提出了关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的方法和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种:第一,养成教育宜在幼儿期就开始实行,要对幼儿进行及时的教育;第二,养成教育应该遵循“行—知—行”的原则,要使幼儿在实践中和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养成教育需要为幼儿提供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以使幼儿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四,养成教育需要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第五,养成教育注重加强和巩固良好行为的训练,以促进幼儿的自我管理;第六,养成教育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合作,家园共育能发挥强大的教育合力的作用。另外,养成教育还具有系统性、阶段性、终身性、基础性、反复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通过严格的管理、规范的行为、长期的践行、外在的培养与自我的内化等多种教育手段,对幼儿的自主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
二、幼儿自主能力的涵义及其与养成教育理论的关系
(一)幼儿自主能力的涵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主的定义为“自己做主”。基于心理学的视角,自主性是个体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独立性和主动性,即不依赖于他人,能自己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幼儿的自主能力具体是指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带着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并且能够通过独自的探索解决困难,从而在不断尝试中逐渐完成任务,以获得结果的能力。自主能力主要包括独立能力、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是现代人最重要的品质。具有较强自主能力的幼儿能够在性格上保持充分的自由,他们在保持自己判断力和坚持自己想法的前提下与他人合作,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调整自己的活动计划,以幼儿自愿的方式从事游戏和活动。因此,作为一种教育价值取向的更高追求和教育目标的重新选择,培养具有自主性的幼儿在当前背景下已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二)养成教育与自主能力的关系
养成教育和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由养成教育的含义可知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提高幼儿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养成良好的自立、自律、自强、自护的行为习惯。自主能力是养成教育内容的基本体现,其实质就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通过运用养成教育理论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正好从概念上强调了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这两个概念的相容性特点,为用养成教育的教育方式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提供了客观的理论依据。
(三)养成教育对提高幼儿自主能力的作用
自主能力的养成和巩固要比知识的获取重要得多,它是一个人适应并且能够独立于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从而影响幼儿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养成教育理论作为一种传统、持久、符合中国育儿特点的教育方式,其对于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养成教育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和游戏活动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主张将教育建立在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使幼儿在自己的不断探索中培养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自主行为习惯。
三、养成教育视角下幼儿自主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养成教育理论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个体都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它关系到人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与适应能力,而这一切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和持久的过程。
(一)及早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幼儿自主能力
养成教育理论强调要在幼儿阶段施教,对幼儿及早进行自主能力的培养。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关于及早施教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颜氏家训》中提倡家庭教育要及早实施,勿失时机。陈鹤琴认为教育幼儿应该从小就进行施教,包括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事待人的方式等都要从小就养成,从小加以训练,以养成种种优良的习惯和态度,这样以后可以减少许多问题。由于幼儿在学前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人格特征,因此容易受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及时地对幼儿进行自主性的培养,着力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那么幼儿的自主能力和自主行为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注重丰富实践活动,增强幼儿自主意识
陶行知的养成教育理论非常注重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其主张“行是知之始”,因此应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培养和激发幼儿的自主行为的动机,不只是教给幼儿应该怎么做,而是让幼儿自己主动去做。首先,教师应当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新颖有趣的教具。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形象鲜明、生动而又多变的刺激物是幼儿最为感兴趣的,在活动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具,以吸引幼儿自主活动的欲望。其次,教师还应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游戏,还有看电影、参加活动等,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再次,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注重设置问题情境。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驳问题———再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幼儿间反复进行讨论,幼儿不断将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其探索的欲望和程度逐渐加深,答案也就越来越明了清晰。教师通过语言启发,提示幼儿,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和大胆地发言,这种在教师指导下幼儿不断探索的过程,活跃了幼儿的思维,培养了幼儿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等良好习惯,大大增强了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
(三)创设良好自主环境,引导幼儿自主需求
真正的养成教育不在于说教,也不在于对幼儿的强制约束和惩罚。养成教育理论强调环境熏陶,多样和丰富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充分对幼儿的生活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幼儿接受生动形象的教育,养成规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蒙台梭利也指出,对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来说,为其准备一种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教师应当在活动室和休息室内为幼儿创设以幼儿为主体的、和谐的人际环境,从而创设出宽松、使幼儿能够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其次,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幼儿是通过眼看、耳听等感官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的,由于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他们对新奇、动态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不断地丰富和变化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数量的游戏材料,使幼儿有更多和充足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机会。在这种精神和物质上能够给予幼儿充满爱与平等的环境下,幼儿可以感受被同伴和教师所接纳,从而建立自信心,进而帮助幼儿养成自立、自信、自尊和自我约束等良好品质。
(四)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激发幼儿自主动机
陶行知认为,教师的天职是“自化化人”,教师应该与幼儿共同生活,做幼儿的朋友,帮助他们在积极的活动上行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行,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其教育幼儿的先决条件和前提不是社会赋予他们的权力所决定,而是要以“自化”的方式引导幼儿,成为幼儿的榜样。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自主行为的榜样和范例。首先,树立家长榜样。父母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家长要在幼儿面前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为幼儿做示范,使幼儿养成自主行为。其次,树立教师榜样。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自主能力培养时,应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加强对幼儿的感染与熏陶,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自主能力的目的。再次,树立同伴榜样。研究表明,群体之间能为幼儿提供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行为。因此,在平时的养成教育中,应善于发现幼儿在某一方面或行为上的优点和进步,积极表扬,让幼儿有具体模仿的对象和自主行为。
(五)强化巩固自主行为,促进幼儿自主管理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不断强化的结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也提出惩戒方式在降低幼儿错误行为方面的重要性,并且主张应用强化、消退等方式塑造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通过适当合理的奖惩方式促进幼儿自主性行为的产生和巩固。因此,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训练方式,增强幼儿自身的情感体验,磨练幼儿的意志,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性能力。首先,教育者要对幼儿的动手能力充满信心,鼓励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不断探索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当幼儿在活动中碰到困难和阻碍时不要急于去帮助或者代替幼儿去做,而是让幼儿在自己的逐渐摸索和动手动脑中主动解决问题,为幼儿留下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其次,要注意给予幼儿积极、正面的评价和反馈,针对幼儿的自主性行为进行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和反馈一方面可以对幼儿的自主性行为进行调节,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幼儿继续坚持自己的良好习惯,对幼儿的自主性行为起到强化作用。
(六)注重加强家园合作,完善幼儿自主发展
养成教育强调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配合,需要家长的参与。对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靠一方面的努力就能成功的,而是需要教育者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相互协调,灵活使用多种方式,并且持续实施的过程。因此,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双重配合,两者达成一致的教育目的。注重从家庭、社区等多种不同的教育资源中挖掘信息,遵守教育持续性和一致性原则,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幼儿自学、自理能力的培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以形成有利于幼儿自由发展、高度协调的环境。可以将家长的资源有效的引入和结合到幼儿园活动中,例如,可以开展家园互动的参观活动、亲子游戏,这样不仅提高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责任心和自觉性,能够充分发挥家长在亲子教育中的优势作用,又可以让每一位幼儿都体验到参与活动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为塑造幼儿健康的自主性行为和培养自主性能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养成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直线的过程,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需要多次训练,才能强化效果,这就需要教育者持之以恒地对幼儿的自主能力进行培养和教育,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教育幼儿,为其播下自主发展的种子,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为其今后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马媛 韦耀阳 单位: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一、挖掘教学活动中的养成教育元素,育养成于无形
(一)恰当运用材料,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材料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特点和教学内容,为孩子准备一些容易从直觉和感官入手的材料和情景,并恰当地运用材料进行教学活动。如,中班数学活动“学习9的形成和数数”,我们将其安排为两个活动:拔箩卜和拼小兔。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提供给幼儿相互合作的机会。拔箩卜时,要求幼儿做到不拥挤、不抢先;拼小兔图形时,提醒幼儿相互纠正贴错的数字,互相商量,合作完成,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幼儿互相团结,谦让合作的习惯。再如在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左右”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我是一个兵”系列活动:活动一:听口令,做动作——复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左右。活动二:戴肩章——复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活动三:观看升国旗仪式——巩固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通过系列活动,加强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学习解放军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二)挖掘教育因素,在逐步渗透中养成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在写小结时加入养成教育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布置幼儿课后去做一些有关的事情,把养成教育延伸到课后或日常生活之中。如:在理解数字“1”的概念时,在活动的结束部分可以启发幼儿学习雷锋叔叔做好事,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每天做一件好事,养成节约一分钱、一滴水、一粒米的好习惯。把孩子的视野、心灵带到广阔的社会、大自然中,去寻找“1”,去练习做一件好事,将数字“1”与“爱”的萌发、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合在一起。
二、渗透养成教育,有助于对幼儿多方面品质的培养
(一)有助于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从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幼儿逐步转变观念“老师要我做”为“我要这样做”,逐步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人,并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更加尊重别人,对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遇见老师要问好;借别人的东西,用完要说谢谢;得到别人帮助后,也要说谢谢;不小心犯了错,要学会说对不起,等等。这些虽然都是日常用语的使用,但小语言有大作用,幼儿渐渐学会合理地使用文明用语,这些细节小事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幼儿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机会。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
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是多维度、多领域的,情感在其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在“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活动中,幼儿感受了亲自喂养刚出壳小鸡的过程,在尝试学习照顾动物的同时,让幼儿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此外,社会活动“龙的传人”可以让幼儿深切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语言活动“我是合格小公民”可以让幼儿了解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与文明礼貌;艺术活动学唱歌曲《泼水歌》可以让幼儿懂得不小心做了错事,要说“对不起”,请求别人的原谅等。以上这些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
作者:戴美芳 单位:昆山市开发区蓬朗幼儿园
一、以经典为范,激发强烈的民族意识
“书声琅琅,书香校园”经典诗文不仅记录了无数历史先贤的智慧,更记载了他们悲天悯人,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因此,以经典为范,让幼儿在诵读中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在幼小的心中根植民族的希望之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聚集力量。为了强化幼儿的诵读意识,教师将经典诗文融入活动之中,如开展“诗文接龙”“比比谁最棒”等活动,让孩子从小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让孩子体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让孩子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此外,每学期幼儿园还以“母亲节”“国庆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诵读活动。这些经典文化都是智慧与思想的凝聚,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诵读经典可以让幼儿从小浸润在中华经典诗文的最深邃,最富有内涵的感染之中,以先贤为师,与经典同行,发扬民族精神,从小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二、以熏陶为桥,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当前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孩子从小生活在娇惯与溺爱中,不懂得体谅与感恩父母,有的甚至在幼儿园欺负小朋友,在家对父母乱发脾气,针对于这一现象,实施经典诵读,以熏陶为桥梁,让幼儿懂得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教师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述经典诗文中的故事,如讲述“二十四孝子”“孟母三迁”“黄香温席”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耳濡目染,感受古代先贤感恩父母,恪守孝道的高大形象,树立自己心目中的榜样。同时,为了让孩子将学到的道理应用于实际,教师开展家庭回访制,定期对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记录下来,有针对性的改善和提高,然而,更多的幼儿在“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诵读中培养了感恩意识,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在一次幼儿园“亲子交流会”上,平时调皮捣乱孩子主动将自己的座位让给妈妈,妈妈感动的落下了眼泪。还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听话了,不再无理取闹,还主动帮家长收拾碗筷。可见,经典诵读是一架桥梁,通过诵读的潜移默化,孩子懂得了礼仪与做人的原则,真正地体现了教育的真谛。四、以传承为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儿童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未来祖国建设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文化知识,还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培养良好的品德是幼儿养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诵读经典,意在传承,以传承为魂,让这些凝聚着美德的精华得到继承和传播,在传承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为长大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此,幼儿园在诵读的基础上打造“书香校园”,在楼梯拐角、报栏等醒目的位置张贴经典语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同时,还给了幼儿一个开放自由的诵读空间,孩子们在课间、上学、放学都可以诵读几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经典诗文的感染下逐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育人,德育为先”良好的养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利用经典诵读,传承文明精髓,启迪幼儿心智,培养德行兼备、品学兼优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幼儿教育的责任,更是使命。
作者:刘红梅 单位:南通市崇川区三之三七星幼儿园
一、运用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有助于幼儿理解
1.巧用儿歌渗透礼仪
例如,儿歌《我的好妈妈》,这首儿歌激发孩子们尊敬长辈的情感,并能与大家交流自己在家做的关心长辈的事情。
2.利用歌曲宣扬礼仪
大班上学期所学的《礼貌歌》是让幼儿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3.运用故事感悟礼仪
中班下学期学的《萤火虫找朋友》说的是交朋友要看清他的长处,不要只看短处,引导幼儿礼貌待人待事。
二、运用趣味益智游戏渗透幼儿的礼仪教育
游戏作为幼儿独特的自发活动,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也以游戏为主。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我们将礼仪教育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进行思索,然后边观察边操作。因此,教师可在设计游戏时有意识地渗透各种知识。
1.幼儿能在游戏中进步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结交新朋友,学会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有礼貌地交往。
2.幼儿能在游戏中感知礼仪
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自己去实验、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知道什么是礼仪,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礼仪。
三、幼儿行为习惯的摇篮———家庭礼仪教育
相对学校、社会的教育而言,在礼仪教育中,家庭的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家庭礼仪教育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具体可由以下两方面着手:
1.日常行为规范
家庭礼仪教育应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诚实、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2.家庭文化氛围
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礼仪教育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密切配合,这样才能使幼儿礼仪教育工作协调一致,共同帮助幼儿树立礼仪意识,明辨是非,鉴别美丑,掌握礼貌用语与礼仪行为规范,从而使幼儿产生爱礼仪的情感。
作者:梁鑫磊 单位:连云区高公岛幼儿园
一、调查结果分析
1.家庭基本情况(1)家庭的经济收入从家庭人均月收入情况看,绝大部分家庭的收入相对稳定,月平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占总数的85%,个别从事个体经营的家庭收入不固定,占总数的15%。另外,通过访谈得知,很多幼儿的家庭还有家里老人们的资助。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稳定的经济收入为孩子的养成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调查结果见表1。(2)家长的学历父母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从调查结果来看,鸿智幼儿园家长的学历达到大专以上的约占调查总数的一半,总体水平较高。这也与幼儿园所处的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这是一所位于屯溪中心城区的幼儿园,家长多为在城区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3)家长的职业父母的职业差别也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客观指标之一。家长所从事的职业不同,会对幼儿的家庭环境、家庭学习条件、学习气氛、幼儿的心理发展等带来不同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鸿智幼儿园小班幼儿家长职业为机关干部及企事业人员约占调查总数的一半左右。这个比例大致与表2家长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家长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除去10%的留守儿童的家长,90%的家长都在屯溪区范围内工作,并且大部分孩子是和父母共同居住,因此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对幼儿进行家庭养成教育的。调查结果见表3。2.家庭的教育观念本次关于家庭养成教育情况的调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1.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方面;2.生活自理方面;3.学习习惯方面;4.品德行为方面;5.家长对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家长在本次调查之前对家庭养成教育不甚了解,在完成调查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家庭养成教育的概念和内容。100%的家长都认为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约有45.5%的家长对目前自己家庭的养成教育表示满意。在家长对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情况环节的调查中,90.9%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同等重要;85.6%的家长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只有27.3%的家长能够坚持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幼儿的教养方式方面,87.3%的家长选择说教、打骂、以及榜样,只有极少数的家长会使用激励和做游戏、讲故事等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结合问卷中家长的教育理念来分析其它四大方面的养成教育情况。(1)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通过访谈得知,在卫生习惯较好的家庭中,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一般也比较好,特别是家长在医疗卫生部门工作的幼儿,都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由于职业特点,这些家长能给幼儿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而在那些家长平时不太注意自身卫生习惯的家庭中,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一般也较差。调查结果见表5。由此可见,在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特别是家长的示范行为,直接影响幼儿行为。(2)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家庭结构是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反映出在目前的幼儿家庭中,大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年幼体弱,缺少生活经验和能力,需要得到大人的关心和呵护,特别是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对孩子过分溺爱、娇宠,不让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由于是隔代教育,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往往存在“孩子还小一切慢慢来”的心理,更愿意包办代替,放松了对必要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形成这一部分孩子自理能力普遍较低的现象。调查结果见表6。(3)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学习习惯的好坏与家长的学历存在较大关系。在家长学历水平较高的家庭中,更强调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家长学历较低,常常忽视这一点,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4)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幼儿能够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能做到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物品,但只有少数幼儿会主动去帮助和关心他人,能够做到父母提出的要求。结合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情况来看,如果家长平时在家能够言传身教,那么在这些家庭中的幼儿都有良好的品德行为表现。调查结果见表7。
二、结论和建议
幼儿养成教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每个家庭的养成教育的侧重点和力度有所不同,因此在幼儿养成教育的具体方面存在差异。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家庭教育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种独特的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养成教育观念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但遗憾的是,现代家庭教育普遍重视孩子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的教育。这不仅导致很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习惯依靠父母和长辈,而且导致了中华民族的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传统美德也趋于淡化,孩子更多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不懂得关爱他人,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二)掌握有效的家庭养成教育方法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教育都必须适应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否则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小班幼儿年龄一般是3-4岁,他们刚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既带有婴儿的“痕迹”又带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爱模仿、情绪化和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等方面,因此,家长应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来进行科学的养成教育。1.树立良好的榜样模仿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孙敬修老前辈曾对家长们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像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主要依靠动作来进行。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家长平时的一些坏习惯、说的一些不文明的语言、甚至不良行为都可能在无意中被幼儿效仿,而一些幼儿的性格、行为习惯会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2.运用科学的养成教育方式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他们的行为常常会受到情绪的影响。[3]小班幼儿容易激动,常常越哭越兴奋,即使家长给幼儿讲道理,幼儿也不愿意听,这时只能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比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温柔的声调说话,让他感到亲切,情绪上渐渐不再对立或者暂时转移注意,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以后,才能对他进行说理教育。所以,对小班幼儿的教育应使用耐心说服和引导的方式。幼儿心理发展的泛灵论特征,在小班幼儿尤其突出。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可以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创设拟人化情境,利用各类小游戏吸引幼儿注意力。真实的或虚拟的生活情景、小故事都会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表扬法在幼儿教育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对于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家长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提出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例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仅有语言上的表扬和鼓励是不够的,这时家长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表扬手段来肯定幼儿,比如利用奖励小红花,奖励糖果等物质奖励方法,或采取榜样激励法等多种手段来鼓励幼儿。3.教育方法保持一致教育的一致性是家庭教育的原则之一。在家庭教育中,家庭不同成员之间,常常因教育观念、教育态度、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别形成不一致。[4]比如父母对子女要求不一致,就会造成家庭教育者管教要求之间的矛盾,结果削弱了教育效果,还容易造成幼儿“两面派”的性格。此外,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们格外疼爱自己的儿孙,他们总是想让孩子更多地得到爱,但是过度的宠爱,常常会使孩子依赖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庇护,甚至当受到父母的正常教育时,他们也拒绝接受,而以祖父母、外祖父母作为反抗这种教育的武器。这种爱,对孩子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害了孩子。只有家庭中各成员间不同的教育观点统一在正确的科学的基础上,保持教育过程的一致性,才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养成教育氛围,使孩子健康成长。
(三)家园合作持之以恒地进行养成教育小班孩子的习惯养成基本上还没自觉的意识,需要通过成人的提示和帮助。好习惯的“养”不难,但要“养成”就需要持之以恒,多次强化。因此,家长可以为幼儿制订一个生活日程表,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具有可操作性。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单靠一个方面。除了家庭教育,还需通过家园合作。[5]家长们在家园合作中则应建立主人翁意识,积极与幼儿园沟通交流,共同搭建起幼儿成长的阶梯。小班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只要家长们树立正确的家庭养成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家庭养成教育方法,并能够与幼儿园合作,持之以恒地进行养成教育,一定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柯俊单位:安徽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一、树立榜样,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兴趣
小班幼儿的模仿力较强,尤其是对教师言行较为信服。因此,在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并以幼儿同伴为榜样,通过鼓励激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兴趣。首先,要以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和熏陶幼儿。如在教学中教师的书本掉到了地上,此时教师可说:“小朋友们,老师的书掉到地上了,我可不想让书宝宝变得脏兮兮的,我要把它捡起来擦干净。”接着教师捡起书本擦干净。然后以问题“小朋友们,如果你的书或其他东西掉到地上该怎么办?”引导幼儿,让幼儿明白“东西掉了要捡起来并擦干净”的道理。如此,通过教师的言行感染幼儿,让幼儿有学习的榜样,促进其行为习惯养成。其次,要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如在“安安全全滑滑梯”的活动中,幼儿发生了碰撞现象,一个幼儿马上向另一个幼儿道歉了,此时教师及时对该幼儿进行表扬,并号召其他幼儿向他学习。此时,幼儿受到教师的鼓励,获得了满足感,其他幼儿以其为榜样,起到了相互激励和督促的作用,激发了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兴趣。
二、行动训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实践活动,行动训练即要结合幼儿的一日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行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把养成教育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做到全面兼顾,突出重点。首先,要注重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到活动的每个环节。如针对有的幼儿饭前没有洗手的习惯,教师可亲自示范并以儿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小手干净,吃饭没病”激发幼儿的兴趣。此外如午睡、争抢玩具等,教师也可在幼儿出现此类情况时及时引导,以正确的做法示范。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教师就可先引导其他幼儿说说什么该做,然后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做,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得到行为习惯的强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要注重以游戏方式渗透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在搬小凳子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儿童口吻引导幼儿轻拿轻放,如“小凳子乖乖,轻轻抱起,慢慢放下,我带你回家”。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边说边拿,参与兴趣较高,轻拿轻放的习惯得到培养。同时,要注重以对比方式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打针吃药我不怕”的教学中,有的幼儿害怕吃药打针,此时教师可让较勇敢的幼儿先示范,然后鼓励其他幼儿,让幼儿在榜样的带动下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勇气。
三、家园合作,增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发现,一些幼儿在幼儿园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但经过周末或假期,到园后习惯又变了。究其原因是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将已经形成的习惯破坏了。由此可见,家园合作对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要形成良好的家园合作模式,首先要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除了每日家长接送幼儿的沟通,教师还可借助校讯通、飞信、班级博客等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内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另外,要在教育方法上给予家长指导,这可通过家长会、家访、非正式交流等多种方式实现。总之,在小班教育教学活动中,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重点工作,教师要以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为出发点,积极引导,全面渗透,让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杨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丹阳幼儿园
一、通过有趣的活动,培养良好习惯
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性的初步形成期,幼儿来到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他们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对一些行为规则比较懵懂,是非观念非常薄弱,由于所在的家庭不同,在行为习惯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要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帮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一是利用优美的歌曲形成良好的习惯意识。如在要求幼儿洗手时应该注意什么,可先教幼儿学唱有趣的歌曲《洗手》,使幼儿明确洗手的目的、顺序和要求。二是利用有趣的游戏活动形成良好习惯意识。通过组织幼儿玩创造性的游戏,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幼儿懂得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具备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加以内化,形成认识。三是利用文学作品帮幼儿形成良好习惯意识。可以利用幼儿最喜欢听或说的故事、儿歌对幼儿进行形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通过故事《小猪变干净了》教育幼儿要讲卫生,故事《拔萝卜》可使幼儿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等。
二、结合“一日”生活,培养良好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如幼儿来园要求教师与幼儿相互问好,当个别幼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教师就要及时提醒、要求、示范,直至养成习惯;在幼儿吃饭时,要求安静就餐;在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学系鞋带;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使幼儿习惯成自然。
三、利用环境熏陶,形成良好习惯
我们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促进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精神环境方面,教师首先要做到对幼儿悉心地照顾和爱护,使幼儿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爱,从而培养与人友好相处的情感。在物质环境方面,可创设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生活空间,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常规,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领。
四、采用激励手段,促进良好习惯
由于幼儿期自控能力差,习惯的养成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如通过“我是小明星”的方式来激励幼儿。教师可在班内设”卫生小明星“”纪律小明星“”友爱小明星”等,并做上不同的标志,把班级幼儿的照片贴在教室墙壁上,哪位幼儿某方面表现突出,就在其照片下贴一个代表不同明星的标志,每周进行一次奖励,及时激励幼儿的点滴进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注重家园合作,巩固良好习惯
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意中成为幼儿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因此,要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重视家长工作。幼儿园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交流,做好家长工作,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针对幼儿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认为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教师要随时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协助解决,达到互相配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针对教师和家长不同的身份,会使幼儿产生性格的两面性,表现出在家和幼儿园的不同行为,运用家园联系卡、开家长会、建班级QQ群等形式与家长进行及时交流和沟通,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合力,以达到共同巩固幼儿良好行为之目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幼儿的心灵是一块奇特的土地,播放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放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放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只要我们辛勤耕耘,收获的将是每个幼儿绚烂多彩的人生未来。
作者:马慧萍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幼儿园
一、进行家园合作式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必要。要从小教育孩子懂礼、知礼,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孝敬长辈,尊老爱幼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传统美德做根基,这个民族就是野蛮的民族,这个民族就不能永立于世。因此,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传承中华美德的需要。
2.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孩子进入幼儿时期就要送到幼儿园开始进行教育,幼儿开始融入了群体的生活,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较先前来说少了许多,因此,在家里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在达到教育目的的同时,还起到了与孩子沟通的目的,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3.使幼儿能从小做个知礼的孩子。进行家园合作式的文明礼仪教育,其直接目的在于就是能使幼儿从小养成讲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相融合,能够较好的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良好的环境,使讲文明、懂礼貌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4.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成长空间。社会的不断变化,促使现代的孩子较早的接触到复杂的社会,怎样在社会中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是家长及学校所要着重考虑的,采用家园合作的方式,使“家”和“园”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系统,孩子在这个链接的系统中活动,保证了孩子的生存活动空间是相对安全的,孩子能在一个安全的氛围下度过自己的童年,受到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
二、当下家园合作式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教学现状
1.家长侧重物质追求,无暇对孩子进行精神方面的教育。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人们的主要目标都放在了如何赚更多的钱,如何能使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这期间也就造成了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道德方面的教育,家里有能力的家长还会聘请保姆、在校大学生在家看管孩子,监督孩子做作业,家长缺乏对孩子的亲身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孩子的道德教育。
2.学校与家里的联系不够紧密。家园合作式,顾名思义就是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的方式,共同为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进行监督和培养。但是在现实中,往往家庭与学校方面联系较不密切,学校没有精力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反馈,而家长也没有意识要经常与学校进行联系沟通,这就导致学校的教育和家里的教育链接不起来,孩子的问题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得到解决。
3.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起不到领导带头的作用。部分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对孩子也就不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前面所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模仿家长的言行,因此,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具有直接影响,部分家长礼仪素质不高,也会导致孩子的文明礼仪素质不高,家长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4.家长不正当的教育方法。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文明礼仪标准是不一样的,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不免无法运用科学的手段及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三、对于提高家园合作式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
1.提高家长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不够深,学校在开家长会时,应着重强调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实行家园合作模式的重要前提,如果家长没有形成良好的意识,学校的教育工作也会没有意义。
2.增加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只有学校单方面的努力使无法将学生教育好的,家长要经常向学校的老师了解孩子最近发展情况,并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配合进行改善。
3.家长要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质。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个人生活礼仪、公德礼仪、敬老礼仪等方面,随时随地做好孩子的表率。
4.在学校的引导下对孩子进行教育。学校可创办园刊,以学生为主角,在教室的指导下编写刊物,内容丰富多彩,不管什么题材,都是为了提高儿童的精神文明素质服务的,家长也要经常阅读园刊,透过园刊,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状况,及其中反映的问题。
5.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评比活动。通过学校组织的文明礼仪评比活动,激发学生和家长参与的兴趣以及提高自己文明礼仪的热情。总之,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仪要从娃娃抓起,除了幼儿园的教育以外,家长要提高文明礼仪对于孩子,对于整个民族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学校,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作者:洪燕 单位:淮安市清河区机关幼儿园
一、我国幼儿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幼儿养成教育不仅仅涉及了家庭、学校对于幼儿的教育,还有社会对于幼儿的教育,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养成教育的时候有必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以及微观环境,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良好实施。首先,幼儿正处于身体生长以及性格养成和习惯养成的最好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幼儿就像是一张白纸,我们在上面如何绘画,就会形成一个怎样的图画,因此,我们应该在这幅图画上绘画出最美好的线条,从而促进幼儿的良好习惯等的养成,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其次,幼儿阶段的幼儿他们拥有着更多的天性,他们对于这个社会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内心是善良而又空洞的,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在幼儿的心灵中种上美好的愿望,这有助于幼儿正确地看待这个世界,有助于幼儿在将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最后,在当今时代,大多数的幼儿是独生子女,或者有很多的幼儿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不论是独生子女也好,还是隔代教育也好,现在的幼儿承受了太多的溺爱,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就剥夺了幼儿生长中的一些权利,使得幼儿的性格等方面出现缺陷,因此,在当今时代,我们要想幼儿能够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幼儿养成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我国幼儿养成教育实践策略
我国幼儿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社会和学校的责任。幼儿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家长以及教师等都应该为幼儿做好榜样,同时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等还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宏观以及微观环境,促进养成教育实践的顺利展开,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家长以及教师做好榜样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些行为等都会影响到幼儿,因此,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我们知道幼儿阶段的幼儿他们有着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尤其是他们非常喜欢模仿家长的行为等,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行为、肢体动作等方面,要为幼儿做好榜样,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对于幼儿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在幼儿阶段,幼儿的生长环境最主要的就是家庭与学校,尤其是在当今时代,由于父母的工作等原因,家长往往将幼儿早早地送到幼儿学校,因此,在学校中教师就充当了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学校中也要为幼儿做好榜样,这样幼儿才能够从教师身上受到良好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养成。例如,在家庭中,家长要以身作则,每天都要跟幼儿道早安,送自己的孩子出门,跟教师问好;然后在学校中教师要迎接幼儿的到来,然后跟幼儿问早安,道好,跟家长问好等,这样幼儿就会模仿家长以及教师的行为,跟家长以及教师问好,然后跟自己的同学问好,等这样有助于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并且也有助于促进幼儿融入学生的集体中,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顺利展开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环境对于我们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社会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家庭以及学校也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微观环境,将这种环境融合进幼儿的生活,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在这部电影中楚门生活在一个虚无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他经历着他自以为的全部真实,因此,他的性格以及行为我们都可以看到,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虽然我们没有进行人为的干预,但是在环境的影响下,楚门仍然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养成我们期待的性格。可见环境对于我们的行为以及性格甚至是环境的影响何其大,因此,构建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顺利展开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环境,也是幼儿生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因此,家庭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等之间要和睦相处,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然后家庭成员之间可以以平等的、民主的方式进行交流以及对于某一件家庭事情进行商议,这样家庭民主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提升幼儿的安全感,以及责任感,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其次,学校是幼儿生活的第二重要环境,在学校中教师等要营造一个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想法,并且自由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幼儿的合作意识等意识的养成,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另外,学校中教师也要营造良好的民主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判断从而进行班长等班干部的竞选以及选择,这样可以养成幼儿的责任感等,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最后,社会对于幼儿的影响虽然不如家庭以及学校等重要,但是也是幼儿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在社会上我们也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例如,我们在公交车上,要宣传给老人、孕妇等让座,让幼儿在切实的实践中增强社会的责任感以及通过实践提升幼儿的自信,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我国幼儿养成教育对于幼儿以后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在幼儿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从而促进幼儿在以后的成长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并且促进幼儿各种能力以及习惯的培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当今时代,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行,幼儿养成教育受到了社会家长等的广泛关注。
作者:张敏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铁路东村幼儿园
一、积极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礼仪品格教育环境
环境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品格教育环境,洮南市实验幼儿园以培训为切入口,走出去、请进来,带领教师去哈尔滨、白城等地进行培训,倾听专家讲座,明确幼儿礼仪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了教师对实施礼仪品格教育的紧迫感,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行为的改变,使教师内修尊重之心,外展礼仪之美,养成了站姿挺拔、坐姿优雅、走姿自然、见面问好、着装得体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还在教师中开展“礼仪标兵”评选活动,促进了教师礼仪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以高雅的气质和饱满的精神风貌,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为了实现家园共育,他们还聘请北京幼儿礼仪品格教育专业讲师来园为全体幼儿家长进行了题为“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开启孩子幸福一生”的专题讲座,使家长对孩子的礼仪品格教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行为上也发生了改变,更加支持老师的工作了。教师和家长的变化,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礼仪品格教育氛围,为幼儿礼仪品格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品格教育
活动是孩子成长的乐园,是礼仪品格教育开展的沃土。为了长期有效地开展幼儿礼仪品格教育活动,他们首先把幼儿礼仪品格教育引进课堂,利用挂图、画册和情景表演等形式,教孩子学习礼仪、理解和使用礼仪,并把礼仪教育活动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晨间接待时,开展了“礼仪小天使”活动:身披绶带的“礼仪小天使”们向老师、家长和小朋友行礼问好;喝水时,孩子们一边背礼仪三字经,一边排好队;还有进餐礼仪、午睡礼仪、升国旗礼仪……礼仪品格教育的开展,规范了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为了激励孩子们不怕困难,勇敢坚强,各班还开展了“礼仪品格之星”评选活动,孩子们个个争当星级宝宝。此外,他们还开展了茶道、插花、扎染、吹画等特色活动,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感受艺术之美,感受中国文化的灿烂。礼仪品格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中华礼仪的良好氛围。
三、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
感恩是爱的回报,关爱他人是爱的行动。为了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懂得关爱他人,他们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三八”节教育孩子为妈妈洗脚;教师节教育孩子说“老师节日快乐”,并问候“老师辛苦了”;国庆节组织孩子们进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教育孩子们无论走得多远,无论飞得多高,祖国都永远在心中;玉树地震时,号召小朋友们把少买一个玩具、少吃一块雪糕的钱捐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让孩子们从小学会用行动去关爱他人。“六一”儿童节前夕,他们把礼仪品格教育活动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向幼儿家长和社会各界进行了汇报。当孩子们朗诵“我也懂得爱”时,在场的观众都流下了眼泪,因为他们看到孩子们懂事了、进步了,他们看到了人生的魅力品格已经在孩子们的心灵绽放了。幼儿礼仪品格教育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礼仪知识,播下了礼仪行为,而且还使孩子们学会了勇敢、合作、坚持,知道了遵守规则,懂得了感恩,形成了良好的品格,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有效实施了养成教育,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把家长和幼儿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家园携手共同为孩子的明天搭起美丽的桥梁。今后,洮南市实验幼儿园会在幼儿养成教育上有更多的探索和收获,一定会为幼儿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邢蕊单位:洮南市教育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实力的不继增长,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社会、国家、家庭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不仅有大城市的各种高价培训班,而且广大的农村乡镇对幼儿教育的热度也是日益升温,对幼儿各种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如春笋般发展。各级幼儿教育机构为了幼儿园的发展,甚至违背幼儿教育发展纲要、目标和任务,拔苗助长,以幼儿能认多少字、能算多少数为荣耀,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充斥现行乡镇幼儿园,殊不知这种教育教学模式,背离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正在一步一步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给幼教事业、社会和家庭带来重大隐患。当今社会经济实力的提高催生新的观念意识,更加深了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幼儿教育这种前几年不太受重视的领域。大多数家长们秉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这个观念,花大价钱让孩子在好幼儿园上好幼儿班。“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支撑着众多家长,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我的孩子都是要最好的,尽量在各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不管孩子的需要是行不行,应不应该。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这些“小皇帝”“小公主”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不懂得尊重父母,与人交往不懂得谦让,不讲礼貌,公共场所不守秩序,唯我独尊,等等,这些不文明的习惯在孩子身上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的孩子看上来的确是聪明,但许多的行为习惯、人格、特点是缺失的,是不健康的,这些现象表明,全社会重视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重视幼儿的行为习惯、品格和特点的养成已经刻不容缓。正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幼年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尽管社会的要求、家长的希望有些偏离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但多年来广大的幼教工作者还是兢兢业业耕耘在幼儿教育这块辛勤的园地,他们顶住来自多方的压力,坚决地执行幼儿纲要的要求,虔诚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特别是在为了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人生的发展,呕心沥血,甘当人梯。
首先是在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幼儿是国家民族复兴之未来,是祖国之花朵。因此,幼儿教育者更要认识到幼儿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全体教师要形成共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认真落实。每学年开学之初,在制订具体教学规章制度时,一定要将本学年幼儿养成教育可行性报告提交并和教学规章制度一并在全体教师会上提出,让教师充分发言讨论,并形成可操作性条文。然后将这个需要幼儿养成的习惯量化成教学细则,让全体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自觉遵守实施,在具体实施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学校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落实情况,定期举办公共课、观摩课、比武课,重点讨论在教学中是否落实幼儿养成教育的情况,询问幼儿并和幼儿交流,感觉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以评估效果,进行传、帮、带,让有经验的教师上公开课,重点贯穿培养幼儿习惯,课下交流心得体会,在全园养成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氛围。同家长交流,询问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变化情况,及时了解幼儿情况,以利修漏补缺,让制度更具体,细则更量化,更好地服务于幼儿。
其次要在教学上具体落实。为了更好落实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共识,全体教师以各自的教学科目为载体,将自己所教科目和幼儿相应行为习惯有机结合,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力争不形式、不空洞,而是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养成。为了培养幼儿讲礼貌、谦让的文明之风,在美术课上,有位老师利用小朋友之间借通讯工具之机,培养幼儿讲礼貌,合作之习惯,要说“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不小心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习惯。为了培养幼儿文明言行,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保护环境,有位科学教师就利用《我们喜欢清新空气》中“清新空气”来源进行教学,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利用音乐课《做客》,学习客人来访、拜访客人、敲门等礼仪知识,让幼儿懂得到别人家做客应轻敲门,礼物要双手送,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别人东西等。歌曲《好朋友》中,让幼儿在优美的歌声中养成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习惯,培养幼儿的集体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更应该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来影响幼儿,教师要以身作则,给予幼儿正面教育。在幼儿的心里,教师的话就是圣旨,家长们常说孩子就听你们的,你们说怎么样,孩子再难也要做到,我们怎么说都不听,教师是镜子,幼儿是影子,幼儿对教师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这就是说教师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身心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基于此,幼儿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文明习惯。穿着打扮要大方得体,不穿奇装异服,行为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站立要笔直,坐着不能翘二郎腿,说话不能带脏字,待人要有礼貌。在与幼儿说话时,应用礼貌、商量、温和、友善语气,如“你能帮我做一件事吗”,“我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对孩子要有耐心,尊重幼儿人格,以身作责,率先垂范,做幼儿榜样,在这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影响下,幼儿的很多行为习惯就形成了。除了上述方法外,我们还利用诸如做游戏、情景式教育、挫折式教育等方法,将其融入幼儿教育之中,极大地促进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我们相信“:播种一个理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作者:黄孝莲刘顺祥单位:湖北省红安县八里湾镇中心学校
1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养成教育的调查
幼儿教师与幼儿的接触较为密切,如果教师的日常言行举止不能对幼儿起到示范作用,势必会导致幼儿的行为习惯受到影响,最终难以实现养成教育的目标。当前,幼儿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幼儿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接触到的人和事也会对幼儿产生严重影响,随着幼儿不断成长,其接触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社会正面影响、负面影响都对幼儿习惯行为的养成起到不同作用。从社会角度来说,由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渴求,更希望从幼儿园开始对幼儿进行规范教育,以期为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2幼儿一日活动中养成教育的渗透策略
2.1营造氛围
著名学者陈鹤琴先生曾提出,能够带给幼儿刺激的,更多的是他们所处的环境,通过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由此可见,为幼儿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是渗透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幼儿经常接触的地方张贴一些《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通过传统的优秀文化对学生产生熏陶作用;在楼梯墙上可以粘贴靠右走的提示;在用水的地方可以粘贴关于节约水资源的内容和插图,在厕所里可以粘贴随手冲厕所、垃圾扔进垃圾桶等文明标语,通过日常见微知著的教育方式来让幼儿认识到文明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其充分认识到日常行为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步地形成幼儿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并将这种行为理念渗透到自身的日常行为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2规范行为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只有将一种行为转变成一种习惯,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表现出来,并充分体现出自身的行为素质、文明礼仪。对于幼儿一日活动中养成教育的渗透,教师应当注重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将坏习惯变成好习惯,从而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幼儿在一日活动中,不仅会受到教师行为习惯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家长及社会因素的影响,由此也有了沾染坏习气的可能。对此,教师应当在每日的教育活动中,细微观察幼儿的行为变化,如一些幼儿在吃饭的时候总是吃不完,剩下就倒掉了,而且这个幼儿的行为是持续性的,于是教师针对幼儿的情况向其询问,这才知道是因为幼儿每次剩饭的时候,其家长都说剩下就算了,倒掉吧。于是幼儿就形成了这样的行为意识,一旦不想吃饭了,就直接剩下。教师针对幼儿的这个不良习惯,每天都会向幼儿灌输节约资源的理念,并教育幼儿背诵悯农的诗词,让幼儿体会农民的辛苦,对于剩饭的幼儿,教师可以对其加以劝导,并鼓励幼儿之间的吃饭比拼,减少剩饭次数。通过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教育,从而提升养成教育质量,实现幼儿一日活动的快乐进行。
2.3设计养成教育的课外活动
幼儿们对于教材知识的学习始终是有限的,而教师通过教材向幼儿渗透养成教育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当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外活动,在确保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促使幼儿不断掌握相应的文明礼仪,成为礼貌的好孩子。如在学习了教材知识后,教师可以在剩余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对于课外活动的设计,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幼儿的想法,可以组织幼儿就自己想学习的内容进行讨论,并形成实际可行的活动方案,从而在满足幼儿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强化课外活动的开展效果。小朋友都是爱热闹的,过节的感觉最好,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感恩节、童话故事节、消防日、重阳节等,并根据每个节日的情况设计相应的活动场景,鼓励学生根据活动主题规划自己的事情,或者尊老爱幼,或者讲解通话故事,或者感谢爸爸妈妈等,从而促使幼儿从亲身的实践过程中感受养成教育的魅力,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结束语
通过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渗透养成教育理念,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还能够提升幼儿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加强养成教育研究,以更好地满足幼儿成长需求。
作者:赵淑香工作单位:吉林省永吉县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一、幼儿养成教育的意义
对幼儿进行劳动锻炼的培养,是幼儿养成教育的一种基本手段,它有助于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幼儿最初的劳动是由自我服务开始的,是劳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它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幼儿时期独特且必需的教育内容。幼儿在劳动中,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及脑力,无形中培养了幼儿动手与动脑的能力,幼儿的思维、责任感和手的灵巧性也随之得到了发展。在平时的保教工作中教师会注意到,幼儿园里劳动能力强的幼儿大多是一些聪明、活泼、可爱、有礼貌的孩子,他们知道关心别人,愿意帮助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这样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理解能力较强。反之,不爱说话、自闭的幼儿则会拒绝接受新生事物,反应也较为迟缓。由此可见,养成教育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方法
1.从幼儿入园时抓起,提高幼儿动手的能力和爱劳动的意识。新入园的幼儿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教师必须从一点一滴抓起,努力做好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工作。如,让幼儿饭前、便后自己洗手,学会自己吃饭,上完厕所自己把裤子提好等。同时,教师还可利用比赛、讲故事、鼓励等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幼儿园里,大多数幼儿对力所能及的劳动都有浓厚的兴趣和参与的愿望,特别是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更愿意参加劳动。因此,幼儿每做一件小事,哪怕做得不好,教师都要充分肯定幼儿的劳动成果,再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2.逐步加强对幼儿劳动能力的培养。幼儿升入中班后,除了继续小班的劳动能力锻炼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其他方法来培养幼儿更进一步的动手能力。如,吃饭前让幼儿帮助教师拿餐具,饭后让幼儿自己擦桌子、整理桌椅等。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训练,要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动作和语速要慢,语言要简练清楚,同时还要提出要求,督促幼儿多练习,使幼儿逐步学会独立生活的技能和技巧,使幼儿在动手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到了大班后,在幼儿对自我服务能力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要加强幼儿对劳动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幼儿爱劳动、爱集体的思想观念,使幼儿懂得劳动光荣的道理。另外,还要给幼儿创造练习的机会,教师可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利用各种形式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大班的幼儿帮助小班的幼儿系鞋带、搬桌椅等,使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养成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良好习惯。当幼儿主动要求帮教师做事的时候,教师不要认为会给自己添麻烦,应当珍惜幼儿的这种积极性,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充分调动幼儿的这种积极性。如,我园大班的一位幼儿主动帮老师端饭菜,不小心把饭菜洒了一地,当时教师并没有指责这个孩子,而是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热爱劳动的优点。从此以后,这位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更乐于助人了,班上的其他小朋友也都乐意为他人做事了。通过这件事,幼儿懂得了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光荣而且很快乐的事情。在教育过程中,光有鼓励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幼儿,多给幼儿锻炼的机会,使幼儿乐于动手。如,在午睡之后可让幼儿整理床铺,帮助教师打扫教室的卫生等。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因为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的形象树立好了,就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3.家园配合,搞好幼儿养成教育。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光靠教师单独的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家长的配合。教师应当与家长多联系,统一认识、统一要求,使幼儿在幼儿园里养成的良好习惯在家里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幼儿在幼儿园里爱劳动,但一回到家就变得不爱劳动了。对这一类幼儿,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同时还要改进教育方法,开展诸如“当妈妈的小助手”之类的系列活动,使幼儿做到在幼儿园和家里一个样。
作者:朱曼草工作单位:迭部县幼儿园
一、目标制定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洛克(E.A.Locke)于1967年最先提出了“目标制定理论”(GoalSettingTheory),他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因此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体系的制定。
1.适应性策略———分类融合。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幼儿教育目标,针对生态式教育的理念,结合幼儿生活和认知水平及能力,我们将其中涉及到幼儿礼仪养成的目标进行分类、排队,筛选出了最基本、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三项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即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强调的是幼儿与周围环境,包括人、事、物的交互作用,通过各种教育因子的融合对幼儿产生作用。制定目标,是为了使目标指向幼儿内部发展的良好生态。礼仪教育目标的确立不仅仅是让幼儿获得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进一步获得较丰富的礼仪情感体验和礼仪心理品质,而这些知识、体验、品质的形成是离不开幼儿生活的环境和所接触的人、事的。
2.序列性策略———循序渐进。养成教育的资深研究专家关鸿羽教授提出,养成教育要体现层次性、序列化。因为任何一个孩子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人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这个“层”、“序”就会妨碍孩子的成长。幼儿礼仪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园要有计划地根据幼儿不同年龄和成长阶段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阶梯推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促成幼儿礼仪养成。为了使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能有的放矢地得到落实,我园提出了“分段分解分要求”为模式的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目标,根据小、中、大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征,从其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对目标进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细,尽量使活动纵向呈系列、横向相关联。横向上,把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内容分解为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三个方面。纵向上,对其进行分解,标明细则,梯度分明,循序渐进。各班教师依据本班幼儿年龄及礼仪行为特点在此基础上自行细化,制定本班目标。
3.层次性策略———三级九档。我园尝试把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这一个大目标科学地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采用“三级九档”法。所谓“三级九档”就是依据幼儿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将礼仪养成要求全面落实在小、中、大三个阶段的序列中,此为“三级”。每个阶段又根据幼儿层次分为“1、2、3”档。1档是该阶段每个幼儿都必须做到的基本礼仪要求,可以称为“基础档”;2档是在做好1档的基础上,对大部分有能力提高的幼儿提出的礼仪要求,可称为“提高档”;3档是在能做好1档、2档的幼儿中对小部分表现突出的幼儿提出的拔高要求,可称为“优秀档”。此统称为“九档”。大、中、小阶段各有侧重点,逐步提高。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承认每个幼儿所拥有的个体生态系统都不相同,发展也不相同,不应用划一的标准去要求幼儿,“三级九档”的目标体系可以使幼儿都同时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
4.关链性策略———差异互补。幼儿生活的环境是相互关联的,其所获的感性经验也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过程就是一种经验的不断丰富、改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礼仪经验,进而将获得的经验进行重组、提升,在各种经验信息多向交流、环境的互动中,使幼儿的正确礼仪行为、礼仪思维得到肯定与强化,错误的礼仪认识得到否定与摒弃,使其礼仪认知结构逐步走向有序,正确结论得到巩固深化。
二、实施途径策略
从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本质去探索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联系性、和谐性、均衡性等特点,在实际操作中,总结出以下四个实施策略。
1.系统性策略———模块推进。基于生态式教育的视野,我园在礼仪教育的形式上进行了改进、创新,手段上体现了多管齐下,把幼儿礼仪养成教育内容的开展设计成了几个有机联系的组块,形成了模块,进行了“我是礼仪小天使”系列活动。这一活动改变了以往礼仪教育活动开展零散、单一、低水平徘徊的现状,使我园的生态式礼仪养成教育活动体现出全面性、联贯性、推进性、持久性。主要内容有:(1)评礼仪星级小天使。各班根据园方制定每月细则,每月评比,公布在班内的“星级评比栏”中。每月园方两次抽查,以确保“评星级”活动的切实执行。(2)站礼仪小天使门岗。凡是班内二星级以上的“礼仪小天使”都有机会参加园内的“我是礼仪小天使”之“站礼仪门岗”的活动。(3)戴礼仪小天使奖章。我园将礼仪评比这一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制作了一批“礼仪小天使”奖章。每月月底,各班教师在班内若干“五星小天使”中评选出“六星小天使”一至二人,在下月初的升旗仪式上进行授奖仪式。(4)办礼仪小天使亮相台。我园还在宣传窗中专门辟出一块版面进行“我是礼仪小天使”的展示活动,对每班的“六星礼仪小天使”进行专门介绍。(5)请礼仪小标兵监督员。在中大班孩子中选取8名礼仪小标兵担任“礼仪监督员”,旨在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成为礼仪学习的主人。
2.动态性策略———成长追踪。在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中,包括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它既关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又关注幼儿在礼仪养成教育中的变化,既有预设又有生成,一切都以幼儿为本,关注个性、突出发展。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其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在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中,顺其自然就是要遵循幼儿礼仪养成发展的规律,即不过度开发,过度深挖,也不过度限制,过度放任,让幼儿的礼仪养成过程成为自然有序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园主要采用了个案追踪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个案追踪是利用幼儿成长档案对幼儿的礼仪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与我园制定的幼儿礼仪发展目标相比对,着重分析其在具体情境中的礼仪行为体现,这主要是针对个体而言的。而案例分析则具有普适性,通过对幼儿在某一具体情境中的礼仪行为表现的分析,为全体教师提供解决的范本,提供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指导策略。
3.互动性策略———家庭介入。“生态”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离不开家庭这一重要的因子。幼儿园开展了“家长礼仪行为标兵”的评选活动,将那些自身行为素质好、孩子礼仪行为棒的家长推选出来,在幼儿园的宣传窗中进行展示,同时通过家宣栏、家长学校、家教读本、亲子活动等方式的宣传和家教指导,使家长了解并理解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及其指导思想,礼仪教育与幼儿成长的关系,最终赢得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孩子接受了礼仪教育也反过来影响家长的行为,亲子互动同讲礼仪。特别是开展家庭亲子礼仪活动,让家长亲历活动,体验家教方法,通过活动,在无形中给家长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亲子活动使孩子、家长都深受教育。
4.融合性策略———环境渗透。生态学的核心是强调和谐,和谐的环境是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开展的基础。我园围绕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进行了相应的环境创设,将生态学中的和谐理念贯穿整个幼儿园环境中。首先,积极营造和谐优美的幼儿园物质环境,为幼儿园实践文明礼仪教育提供环境支撑。如在幼儿园大门口张贴“成为家长礼仪标兵的十条评选细则”、“竹幼教职工礼仪标兵评选细则”、“各年龄段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在班级门口张贴本班本月礼仪评比标准,设置星级标兵台,张贴一至五星标兵的照片等。第二,在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布置中也加入了礼仪成份,如一楼大厅的礼仪花球、二楼大厅的礼仪彩圈等。二楼大厅以“竹幼宝宝的礼仪之旅”为主题,将交通礼仪、超市礼仪、家庭礼仪等串联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礼仪养成教育与环境因子的和谐统一。
三、指导方法策略
教师、幼儿、环境构成了教学生态三要素,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我们运用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将其渗透于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中。
1.联系性策略———结合生活。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Creming)认为,教学生态学强调联系,就是把各种教育机构与结构置于彼此联系,以及与维持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更广泛的社会之间的联系中,加以审视。在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中,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象要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这也符合生态式教育理念中的顺其自然、贴合个性。
2.整合性策略———双线主题。在生态式教育看来,知识不是孤立的,各学科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我园将礼仪融入到课程中,采用了“双线主题”的策略,即在正常的主题教学中,除了原有既定的主题,再根据幼儿年龄及班级礼仪现状,加入一个贴近幼儿生活、兴趣和知识经验、适宜的礼仪主题。
3.协调性策略———非指示式。我园开展了以制度为保障,规范教职工的礼仪行为的活动。在园内开展“教师礼仪之星”的评选的评选活动,并与评比,考核(有自评,组评和园评)挂钩。这一系列措施,实施保证了教师礼仪规范的扎实开展,也使这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4.和谐性策略———礼待幼儿。平等的师幼关系、活泼幼幼关系是和谐的重要因素。在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中,教师与幼儿同处于一个水平线上,所有要求幼儿做到的礼仪,教师首先要做到,由于教师是成人,对于礼仪方面的要求甚至要高于幼儿。
四、评价跟进策略
评价是了解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实施的必要手段,结合教育生态学的要素,我们提出了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评价策略。
1.“消除位差效应”评价策略。“消除位差效应”旨在消除不同人的心理落差,提倡平等的人格。在礼仪养成教育中,没有上位与下位的差别,教师、家长与幼儿只是生态中的因子而已,教师、家长应淡化心理定势,使双方的隶属关系转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
2.“把握发展需求”评价策略。针对幼儿而言:首先,评价关注幼儿的心理需要,满足幼儿的需求;其次,关注幼儿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内在发展动力;第三,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调动幼儿学习礼仪的兴趣;第四,关注幼儿的个体特征,符合个性化、层次化的特点;第五,关注幼儿的合作交流,促进了幼儿与他人、与环境的交流。针对教师而言:首先,评价教师对礼仪养成教育环境的创设是否具有生态性;其次,评价教师的礼仪养成教育方法的运用是否具有有效性;第三,评价教师的礼仪养成教育目标的把握是否具有整合性。
3.“抓住成长关键”评价策略。在这一评价策略运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点:(1)瞬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当幼儿有闪光点出现时,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2)延缓评价给幼儿行为发展的空间。在当幼儿的礼仪表现与周围的情境相异时,教师在不防碍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可以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让其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进行学习,这也符合生态式教育的理念。
4.策略四:“实施人际互动”评价策略。在这个评价平台上,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如幼儿、教师、家长、社区等都是评价的主体,而且都是平等的主体,从自评、他评、师评到社区评,从幼儿个评、小组互评到师幼共评,关系是协调统一的,而且还增强了评价主体间的互动联系,使评价更全面有效。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不能一蹴而就,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只是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中的一种新探索、新模式,如何将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作为一种自然的礼仪教育活动,让师幼的主体性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地发展,构建起一种新的教育情境,一种可保持教师幼儿可持续发展动力,且生动活泼、自然有序的教育生态,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实践。
作者:宋黎敏工作单位:宁波市海曙区竹福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