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专业论文

时间:2022-05-08 04:49: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幼儿教育专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试析幼儿教育专业美术教课的对策

一、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创作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幼儿教师,培养具有多种技能的幼教管理人员,满足社会的需要。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由此可见,美术教育是儿童启蒙教育的基础,也是有效的途径。美术教育是广义上的视觉教育,教学环节中美术活动繁多,包括手工、绘画以及美术欣赏等,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引导儿童感知世界。由此看来,幼儿教师是儿童教育的启蒙者。幼儿教师通过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需要,这也是学前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创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

第一,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信心不够。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重视学习。另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前大部分未接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对美术方面的了解几乎一片空白,美术基础也几乎为零。学生入学后初次接触美术方面的学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若教师的讲解不能深化学生的理解,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日益打消学生学习的信心。第二,学习缺乏耐心和毅力。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美术基础,因此其学习美术知识的难度增加了。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耐心和毅力,有的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一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这都不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

2.教师的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艺术教育往往局限于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活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也尚不够完善,一些教师教育学生不仅方法上缺乏改进,理念上更是缺乏创新。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在学生时代所接受的美术教育,往往局限于美术院校的专业教育。其专业性很强,而且过于重视技能的训练,但对创作的启发有所忽略。这就导致他们步入教师行业后教学课程结构设计单调、教学理念缺乏创新、授课内容单一等,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部分院校课程设置及教材不完善

教学内容的实施是靠课程设置来完成的,课程设置也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直观体现。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创作教学所开设的课程较少,无法满足学生对美术知识的需求,更不能保障学生完成创作练习和创作实践。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尚未形成完善的教学系统,而且系统可操作性有待增强,甚至有些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不符。少数教师对教学环境、教学材料和教学设备的掌握不够,导致一些实践教学难以完成。

4.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较少

美术课程的主题是课堂教学,但教学实践是对课堂内容的深化理解,是培养美术人才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是保证美术人才知识和技能双向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部分院校忽视教学实践环节,学生实践的机会很少,除了毕业实习,学生的美术学习基本上局限在课堂上。这导致学生在工作初期由于经验不足和实际操作欠缺而遇到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写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过于死板;二是学生的心理也会因此受到打击。

三、解决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创作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教育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学习过程必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互动正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热情。第二,教学方法应多样。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其学习过程应该多样化,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术所展现的美。教师应结合语言传递信息、直观形象传递信息和指导学生练习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创作教学的课程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应丰富美术教学的课程内容,包括色彩、素描、手工制作等,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且明确教学目的及教学任务。对学生在美术技巧方面的学习要求不需太高,主要是培养学生锻炼审美能力和创作灵感,同时严格规范教学环节,加强课程建设。另外,要改革美术教学的授课方式,一方面发挥课堂教学的支柱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给学生亲身实践课堂所学内容的机会,让他们切身感受美、创造美。

3.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

高素质的教师是推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重要基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首先,美术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美术功底,这是保证美术教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其次,美术教师还应了解广阔的人文知识,艺术本身就涵盖许多领域,包含各个学科的知识,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解答学生的问题。最后,教师应多关心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断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参照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

4.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

多媒体教学是近几年新兴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更直观地展示授课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是时展的需要。多媒体教学能够用动态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教学内涵,而且可以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灵感。

总之,要促进当今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创作教学发展,必须让该专业学生明确美术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多方面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作者:杜小满 单位: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论幼儿教育专业音乐课教学的研讨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目前许多大中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乐理课教学都已经脱离了审美教育的主旨,没有起到为学生塑造审美观的作用,给学生的音乐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基本乐理课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已经十分明确的出现在现实当中,所以要实现此课程教学的更好发展就必须明确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1.乐理课的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在基本乐理课上,许多教师知识的讲解偏重于理论,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赏析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内心真实感受。这种过于注重理论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违背了音乐艺术应该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使原本生动、美好的音乐艺术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纯理论教学。例如:在节奏节拍这个章节的授课中,大部分教师仅仅是理论的讲解,照本宣科。教师只是很浅显的告诉学生“节奏是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转调则是从一个调转到另一个调。”这就使得学生只是从知识的角度在理论层面上懂得了音乐理论的基本知识,这既不深刻,也不实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则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他们根本不能把老师所讲授的基本乐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能使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得到真正的运用,这就使得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教学计划难以完成。

2.基本乐理课教学方式单调,缺乏新意音乐基本乐理教学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由于乐理课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比较强,这就使得上课的知识内容不容易被学生记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为现有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而没有太多的动手环节,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般也很难生动有趣的讲解,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下,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途径也只是能通过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来实现。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只是对上课内容的简单复习与巩固,许多学生因为上课学习效率不高,课下独立完成作业存在很大的困难。这种课上教学和课下复习效率双低的尴尬局面使得乐理教学步履维艰。

3.各相关的学科缺乏有效的知识交流基本乐理课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是许多与音乐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学生对许多与音乐相关专业的学习都是以乐理知识的学习为起点,只有乐理知识掌握的扎实,最终才能具备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的能力。目前,许多大中专院校都是采用专人教授专课的教学方法,这就使得相关的课程之间缺乏相应的穿插渗透,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致使它们之间不能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例如:转调、音程、节奏等相关的课程在视唱练耳课上也会讲到,但是这就出现了课程相互重叠的现象。这样不但没有使课堂效果提高,反而因为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厌烦。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耽误了学生们的学习时间。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各学科之间缺乏知识交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乐理课知识没有为该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知识做好铺垫,减少学习音乐的难度,而是出现了一种脱节的状态,使得乐理知识的基础作用在学生学习中不能充分发挥。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的建议

1.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音乐基本乐理教学与其他的教学具有一样的终极教学目标,那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中国从古至今文化的传承,是中国所有教育的根基所在。课堂是教师接触学生的最佳场所,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艺术观的最佳时刻。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乐理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教书育人为目标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上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专业所学知识的态度不够端正,那么这个学生在学前教育这条路上也很难取得重大成就。

2.改变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观念在已往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基本乐理课的教学不受重视,这就导致了此专业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在音乐造诣上很难有重大的突破。为了帮此专业的学生把基础打好,教师必须重视乐理课的教学,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能对最基本的乐理知识持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改变了教师的观念,学生的观念才可能得到改变。音乐是具有形象生动的感染力的,要想改变教育观念,就必须把基本理论教学与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只有这样,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才能感兴趣,实现乐理知识水平的逐渐提高。在教学上,我们还要努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成功经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使乐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教师由单一的教授音乐理论向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转变,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3.整合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内容基本乐理课教育教学内容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工作能力的好坏。因此,为了更好地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培养出合格人才,各院校应当针对自身院校教学内容的薄弱点和欠缺点进行教育内容的必要整合,使得此课程的教育内容能够完备、合理。在此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教材是知识的承载体,也是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最基本的工具。教材内容应该同时照顾到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体验这三个方面。只有包含这三方面的教材,才能称之为优秀的音乐基本乐理教学教材。但是,目前这样的教材还是十分少有的,这就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根据实际的情况,学校应该积极寻找相关的专家学者编著更加符合音乐乐理教学教材,帮助此专业的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第二,教学内容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兴趣。只有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深入地去学习乐理知识,并且将乐理知识转化为自己学习音乐的能力、鉴赏音乐的能力、创作音乐的能力。因此,各院校对教材和教育内容进行切合实际的整合将是学生学习进步和成功的重要保障。

4.改进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方法教师在上乐理课的过程中应该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实现理性教学和感性教学的充分结合,这样就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第一,教师可以采取肢体教学法来实现乐理教学的生动和形象,避免教学过程的过度枯燥。例如:教师可采用著名音乐家柯达伊的手势教学法,在教学中不再总是枯燥的用嘴去说,在讲解的同时,用手做出高低起伏的手势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变化,让学生既可以从听觉知晓音乐节奏的变化,又能从视觉的角度获得音乐节奏的变化状况。听觉感受与视觉感受的结合就提高了乐理教学的效果,降低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音乐基本乐理知识的难度。第二,随着国家对音乐教育和音乐人才培养的越来越重视,各个院校一般都为音乐相关专业的学习配备了钢琴或者电子琴等硬件设备。教师在乐理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抽选一些音乐片段声情并茂的为学生演奏出来,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上更加的专注听讲,掌握课上教师所讲解的乐理知识,降低以后学习音乐的难度。第三,大部分院校都为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经典的音乐片段,课上播放给学生听,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把五线谱和键盘图投放到屏幕上,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一目了然,跟随教师的讲解学习乐理知识。以上仅仅是实现生动教学的三个简单的切入点,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去完善,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5.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已往的乐理课堂上,乐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过于偏向理论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会成为我国幼教事业中的主要力量去教授幼儿相关的音乐知识,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这就要求此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会音乐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音乐自学能力、音乐教学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几种能力的形成既要靠学生的自身努力,也要靠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乐理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提升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度上来,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提高。同时,乐理课教学也是十分忌讳空谈乐理的教学模式,教学需要和实际音乐作品的赏析结合起来,教师应通过音乐作品的赏析,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使学生既学到音乐知识,又增加了对音乐作品的深入了解,真正做到知识从实践中来,运用到实践中去。

6.挖掘音乐乐理知识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相关学科知识的相互穿插渗透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其他学科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减少了重复教学的现象,节约了教育资源。例如:基本乐理可以与和声学实现穿插讲解。和声学是一门需要基本乐理为基础的学科,乐理知识学不好的学生,学习和声学是十分困难的。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基本乐理知识有的放矢,同样又降低了学生学习和声学的难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相关学科教学知识的穿插讲解能够实现教学的双赢。

三、结束语

目前音乐基本乐理知识的教学还存在着种种问题,我们必须努力去发现并解决。各院校应当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把音乐基本乐理知识掌握好、使用好,以便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水平,提高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水平,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突出贡献。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专业的设立逐步完善,像学前教育这样的与音乐相关的专业还会不断地出现,基本乐理知识成为更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所以,音乐基本乐理的合理教学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作者:周丽娜 单位:银川能源学院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在培养幼儿艺术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方面,幼儿声乐学习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本文将对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问题对策

1当前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幼儿教育的声乐教学尽管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声乐教学还存在着不少的堪忧之处,对幼儿教育的声乐教学质量具有严重的不利影响。

1.1声乐教学方式滞后

当前阶段,较为先进的声乐教学模式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我国的很多技工院校中,由于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较弱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长久以来一直都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数量众多的学生在大教室中共同发声,同时练习相同的歌曲,声乐教师不仅要集中精力聆听学生的发声,还要进行钢琴伴奏,因而,很难完全掌握全部学生的声乐学习动态,声乐教师对学生的声乐学习积极自主性、声乐学习的理解能力和声乐学习能力很难做到充分了解,更谈不上进行因材施教了。

1.2声乐教学针对性欠缺

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在生源上技工院校通常相对较差,在加上当前扩招政策的影响,高校持续扩展招生规模,一部分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较好,另外的部分生源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导致技工院校学生的差异较大,基础不同。对于声乐学习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基础更是具有差异,一些学生爱好歌唱但音色、音准等不好,一些学生只是会唱但不懂音谱,有的学生甚至压根就没有见过一些乐器。这种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基础起点高低不同的特点,必然会影响声乐教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另外,近年来,随着经济状况的持续好转,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教育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很多针对幼儿教育专业的书目先后发行出版,但是具有突显技工院校声乐教学课程特色的教材却并不多见。很多技工院校的声乐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都是借鉴普通高校的声乐教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类书籍的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和技工院校的声乐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2改进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策略分析

2.1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声乐教学的针对性

无论何种教育,最好的教育形式都是因材施教的教育形式,对于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而言,因材施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基于现存的客观情况,技工院校要不断进行声乐教学组织形式创新,通过个体教学和集体教学的有机结合,向同学们充分展现学习声乐的魅力。在进行集体授课时,教师要着重讲解声乐技巧和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注重共性问题的讲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声乐知识,还能节约教师资源,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体系性声乐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在进行个体教学时,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自身特点,充分体现因材施教,例如根据个体学生的歌唱能力、声乐学习能力和嗓音特点,一对一的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刺激他们的声乐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专业技巧和技能,逐渐开发他们的声乐潜质。

2.2创新声乐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为社会培养符合职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是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根本目的,因而,针对当前幼儿教学的客观情况,在声乐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摒弃传统的过度专业性的声乐教学观念,在充分了解学生客观情况的基础上,适当减小对声乐技巧的要求,避免对声音高度、声音位置的过度追求,在各类声乐课程中,如歌唱、钢琴、欣赏等,逐步训练学生的发生技巧和发生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使他们在将来拥有更为强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能力。

2.3开发优秀声乐教学教材,提高声乐教学成效

开发出适合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教材,对声乐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合格的校本教材开发绝非朝夕间就能实现的,需要进行长久的实践和科学、系统的总结,通过对现阶段实际幼儿教学状况的总结,进行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调整,让广大技工院校的学生更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幼儿表演和幼儿演唱以及指导幼儿表演和演唱的技能等。在此前提下,逐步进行关于声乐教学的实践科研活动,力争在一定时期能完成开发校本教材的系统工作。符合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要求的校本教材的开发,必将使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获得一个更高层次的教学效果,摆脱专业院校和高等院校模式的束缚,从实际出发,为幼儿教育事业的进步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3结语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课程,学习本专业的学生,必须拥有良好的音乐能力和教学能力。因而,本专业的教学活动必须确保学生具有“会唱”、“能教”的能力,根据本专业的客观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精选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模式创新,并努力开发符合本专业特点要求的校本教材,力求思维创新,不断提升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周敏静 单位:茂名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职高幼儿教育专业教学研究

一、职业高中幼儿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职业高中学校幼儿教育教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对专业能力的实现程度较低,课程设置极为不合理,这严重阻碍了幼儿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我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职业高中的幼儿教育专业很少设置有实践锻炼与实习的课程,有些课程与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严重脱节,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根本无法应用到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去。此外,还有一些课程设置设置比较累赘、重复,学科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导致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教学方式单一、僵化

在当前的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任课教师都喜欢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僵化,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很难与现实结合起来。专业课任课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且学生在学习完之后也没有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进行结合,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幼儿教育教学专业的发展。

二、职业高中幼儿教育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突出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范特色

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适用面,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领,指引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规格也需要遵循供需平衡,哪方面缺乏人才就侧重培养哪个方面的人才。即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分出等级层次,有所侧重,于培养具有高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另外,幼儿教育教学还要采用“立足幼教师资,兼顾相近相关”的原则,在侧重培养幼儿教师师资中,对和幼儿教育相关的方向也要有所培养,要与新形势下的幼教事业发展相适应。只有明确了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才能够制定出更加合适的培养方案。

(二)科学、灵活地设置课程内容

针对现如今幼儿教育教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学校和教师要予以深刻的反思,彻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以适应实际的幼儿园教育的需要,顺应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保证最优化的幼儿教育教学课程。在进行幼儿教育课程设置时,学校和教师注意改变传统单一、落后的课程设置,对一些落后的课程及时地进行调整,删减一些重复繁琐的课程,以增加课时的有效性,节约课时。另外,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也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因为每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和其他课程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要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联系起来。

(三)强化专业实践能力训练,改革教育教学方式

就幼儿教育教学专业而言,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只有单纯的实践课,那么就会形成一种形式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如果只有理论课而没有实践课的支撑,那么教学模式就会显得教条化,知识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职业高中幼儿教育教学专业需要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双重支持,以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的保障。职业高中院校以及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地,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把学生带进幼儿园,让学生进行“入园体验”,以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教学对象有所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此外,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多采用讨论、对话等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相结合起来,并与学生共同讨论,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不会束手无策,就能从容应对这些问题。总之,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人才的需要。(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金磊单位:辽宁省调兵山市职教中心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幼儿教育专业建设教学

摘要: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对高等师范专科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专业,如何建设本专业是一个有待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专业特性、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结构与设置等方面对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专科层次;幼儿教育;教育专业;专业特性;培养目标;课程结构

前言

“教育要面向未来”,意味着教育所要造就的是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人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理念要成为现实,必须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就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这一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取决于幼教师资的质量。为适应师范教育改革和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及素质教育的要求,自1996年开始,我们对本地区幼儿教育的师资状况进行了全面地调查和了解。在广泛搜集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三年制幼儿教育专科专业培养方案》。1997年我们向省教委申请开办三年制幼儿教育专科专业,1998年开始招生。由于目前国内开设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院校为数不多,缺乏这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整个工作还处于探索和总结经验阶段。专业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本文就专业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同仁。

一、专科层次幼儿教育的专业特性

对专业特性的准确认识,是高效、有序地进行专业建设和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的前提。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师范性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即学生既要具备从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师范教育特有的教育专业知识,接受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师范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学科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融入教育的思想,注重对陶冶年青一代有价值的知识的研究。教育课程的开设在于营造教育研究的氛围,构筑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造就未来的教育家。幼儿教育专业更应体现师范性特点,因为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有特殊的要求,幼儿教师除了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教育素养以外,更应具有如何实现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方面的知识,这也是能否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条件性知识。因此,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是其显著性特征。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专科的层次性

幼儿教育师资的培养有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以及幼儿师范等多种学历层次。各层次的培养规格存在着区别。《高等教育法》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中等幼儿师范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幼儿教师”。很明显,对专科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上均高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必须反映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更体现在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方面。

(三)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其专业要求的特殊性

高等师范教育长期以来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要任务,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幼儿教育专业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必须从幼儿教育专业的特点出发,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二是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能胜任多学科的教学,尤其是幼儿教育的包班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三是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艺术教育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即能承担一门以上艺术课的教学。因此,培养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不能套用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必须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科学的设计。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

我国的幼儿教育师资一直是两级培养体系,一是师范大学的本科层次,二是幼儿师范学校、师范学校附设幼师班的中专层次。前者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对从事幼教工作所需要技能的训练。学生毕业后难以直接到幼教第一线开展工作,大多是到中等师范学校或师范专科学校从事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后者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时,在幼教工作的技能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但在理论知识,尤其是教育理论方面却显得极为不足,这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和改革意识受到限制,难以适应当今幼儿教育理论多样化、课程模式多元化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体系化的改革趋势。很多幼儿园的教师除少数来自幼儿师范学校外,绝大多数是各地中等师范学校、职教中心的幼师班和幼儿师范教育应用型自考班的毕业生。由于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及学生来源的限制,各个中专层次培养机构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基础文化课和幼教技能课,而与从事幼教工作相关的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显得不足,大多只开设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和各科教学法等课程,不能使这些“准幼儿教师”们获得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影响他们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及教育质量观等理念的形成,也不利于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教研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从事幼教工作的后劲。这种幼教师资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幼儿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既不能类同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也不能与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看齐。其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确定要从幼儿园对幼教师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出发,既能弥补中专和本科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又能反映高等教育的水平,符合地方幼儿教育发展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既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为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成为集“教育家型”和“技艺型”为一体的专业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家型”意指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应具有科学设计和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依据教育科学原理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的能力;“技艺型”指既具有对幼儿实施教育和教养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较强的艺术教育技能。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科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城乡幼儿园工作要求和现代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管理工作者。具体规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懂得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践行党和国家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以及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精神;有健美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广博的一般文化素养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正确而先进的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掌握学前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现代教育及幼儿保健、教育、教学和幼儿园管理的一般原理;掌握幼儿教育科研与实践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具备对幼儿教育现实问题进行调查、诊断、咨询和辅导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正确组织游戏、唱歌、弹琴、跳舞、绘画、手工制作、口语表达以及进行各类常识小试验等基本技能;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够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三、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的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它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课程结构是各类课程按一定比例的有机组合,其组成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构建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1.理论教学与技艺训练的问题

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以满足现代教育对专家型教师的要求,还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表达)能力,以满足幼儿教育自身的特殊要求。因此,理论教学不以单纯地传授知识为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其是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要在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过程中,获得教育理念和研究教育的方法,为他们形成教育智慧奠定基础。技艺训练要在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他们的艺术感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2.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的问题

幼儿教师是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知识,还要求具有相当丰富的幼儿教育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既包括了解如何在幼儿园情景中开展教学和保育的知识,也包括个人在选择、适应和改造幼儿园环境方面必备的知识。这些知识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的教育环境,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支配教育资源。因此,为了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必须克服高师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传授,忽视实践学习的倾向。切实加强职前培养中的教育实践训练,以积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缩短职业适应期。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应该贯穿于师范教育全过程,成为一系列从早期就开始的、经常性的活动。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时间须大量增加,形式要多种多样。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问题

适应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内容,又要有满足职业需要,体现学生自身发展特色的内容。也就是况,要依据当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整体素质合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针对学生发展的实际和优势领域进行定向指导和因材施教或施训,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和特长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也为他们自我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

基于以上认识,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计划由普通教育课、专业教育课、技能教育课和实践教育课四大部分组成。

1.普通教育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这类课程是体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即“两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教学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提高政治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从知识、修养和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这既是全面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

2.技能教育课:也称为艺术教育课程,设置这类课程既是幼儿教育的任务决定的,又是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旨在使学尘获得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开设乐理与视唱、乐器、唱歌、舞蹈、绘画和手工等课程。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而且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既有利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3.专业教育课:这类课程的设置由本专业的性质和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所决定,也是课程设置的“职业原则”的要求。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的课程。主要是通过对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游戏理论、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史及教学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幼儿教育思想观念,懂得幼儿“保教”规律,掌握对幼儿进行各种知识的教学和组织幼儿各种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及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幼儿教育的能力。这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同时,开设教师口语、书写和电化教育技术课程。教师口语和书写是师范专业学生首要的职业基本技能,作为达标课程开设。电化教育技术是现代技术的产物,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也有利于以后进行微格教学。通过加强专业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促进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增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信念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4.实践教育课:这类课程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程,这既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它包括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两部分。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育见习从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各安排一周,共3周;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共6周。教育实践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组织,要求加强管理,强化指导,严格考核。社会实践采用多种形式,内容有社会调查、军政训练、咨询服务、勤工助学等,集中时间安排5周,其余安排在节假日开展。通过这些系列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幼儿教育,熟悉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热爱幼教事业。

专业建设问题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在现代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要求下,更需要对专业建设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坚实的师资基础。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幼儿教育成了当前教育的热门话题,而其改革也是大势所趋。就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促进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职业能力;职业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是推动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助推器。而幼儿促进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职业情感并加深其职业认同感。影响职业情感培养的因素有多个,首先,对职业本身的兴趣。这种兴趣大多会与学生的性格有关,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热闹,喜欢与孩子们吵吵闹闹一起玩耍,而有的学生喜欢安静,觉得孩子们太吵闹,和孩子们在一起会不舒服。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否认真和脚踏实地,以及在工作后是否能够主动追求教学进步。其次,所选职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当前有一部分人常常会根据其在行业中的声望来对其所从业的方向和职业进行决定。长期以来,幼儿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看孩子”“管孩子”“保姆”的工作,而且工资报酬普遍偏低,使其付出的巨大劳动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些都是阻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不愿从事这一行业的不利因素。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学校可做相应的安排,首先在入学前期,给学生安排一些相关活动,如参观幼儿园、听幼儿园教师讲课等,让学生尽快熟悉并融入幼儿教育的职业环境中去,感受到职业情感、认同职业情感,并培养其职业精神,进而让学生对幼儿教育产生高度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专业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和主动。

二、加强学生职业知识的学习

想要学生自身能力切实有效地提升就必须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且全面的学习。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知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文学、艺术、管理、教育等方面,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2)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包括幼儿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舞蹈、幼儿简笔画、幼儿折纸等,这一内容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其专业水平;(3)实践性知识,包括幼儿活动组织与安排、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这一内容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这对学生以后参加工作快速融入工作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学校还应该专门安排学生到当地的幼儿园见习或是观摩活动。学生的见习活动应该由学校和幼儿园来共同设计和制定,以此达到实训的目的,同时应努力涉及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表现行为以及教师教学行为等各个方面,并及时进行反馈,从而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见习的有效性。

三、对学生职业技能的重点培养

中职学校为了培养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会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而想要实现其方案的最终目标,仅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学习职业知识以及塑造职业形象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职业技能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并且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操作。

(一)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手工、音乐、舞蹈、绘画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技能,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一位合格且优秀的幼儿教师所必须完全掌握的技能。因此,中职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将实践性教学这一环节放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位置,从而让学生不断地通过实训、见习、观摩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二)开展小组实训活动

我们这里所说的小组实训活动,主要是通过解决幼儿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是以小组为单位,就幼儿教育专业中较为典型的案例或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来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此间是由小组共同完成。小组实训活动是以幼儿园实际操作为基础,针对实际情况中的典型案例和职业情境,例如游戏活动、教学设计、环境创设、评价问题等,可以模仿幼儿园班级教师组织结构的形式,以此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积极主动地开展讨论和综合实践,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而学生的职业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开展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中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已经要求学生顶岗实习。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就上岗,而且上岗之后就能马上适应环境,因此学校积极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幼儿园合作,积极开展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在职业能力训练中提高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总之,要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第一要位,针对幼儿教育的特点,突出其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和技能性,使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完善的工作技能,在步入工作后更快地适应工作,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人才的需求。

作者:李锦恋 单位:广东省陆丰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幼儿教育专业中的化学教学初探

一、树立改进教学的教育理念

我国在现阶段的幼儿师范生教育中,大家普遍认为化学知识是附属的。这从心理上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不够重视,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信心和学生的化学成绩的提高。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对幼儿师范生健全人格及做人的基本素质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理解化学教学对幼儿师范生教育的内在价值,理解要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师范生,也必须做好化学教学的理念,良好教育理念的树立是教学改进成败的关键。

二、化学教学改进,要坚持以人为本

幼儿教育专业教学改进在于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必须要以人为本,为幼儿教育专业中的化学教学初探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上,应从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向以学生发展及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转变;在教学目标宗旨上,应改变过去的“掌握双基”、“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应试教学”模式,注重培养社会化、素质化、个性化的幼师人才;在教学评价方式上,向评价学生发展性的功能转变;还要根据幼儿师范生的特点,将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师范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突出化学教育,能促使幼师生产生强烈掌握“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方法”欲望,让幼师生学会培养幼儿“简单科学方法及形成最基本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改进及教学探究

教学改进和教学探究应有一定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两个方面的因素:一种是从教学经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一种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再经过实验而形成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不仅要体现教师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学生如何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的:“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能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提出好几种假设,然后在实际学习中对所提出的每种假设进行肯定或否定”。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要根据幼师生的特点重视对化学“生活化和趣味化”的实用教学,重视多做开放性的、多样化的简单的家庭小实验并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一看就会,一学就懂;也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简单可行的实验或问题进行验证或讨论,使之有成就感。如:分析“带小朋友玩耍时,被蚊虫叮咬后,应该如何处理?”;“炒完菜不刷锅为什么不好?”;还可进行“人呼出的气体为什么能使‘清水’变浑浊?”实验验证等包含化学知识的贴近生活的常识。

四、小结

任何教学都是有一定法则的,但教无定法,要因材施教,且重在实效。但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教学,都必须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营造学生探索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终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邓宝玉 单位:贵州省贵定师范学校都匀校区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中等师范幼儿教育的专业发展

一、中等师范学生的特点与幼师需要相符合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中等师范学校根据幼师专业的特点,科学设置教学课程,积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中等师范学生的特点与幼师需要相符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等师范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可以为一线教育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无论在教育的哪个阶段,教师都必须与时俱进,时刻更新教学理念。中等师范学生的加入,可以为幼儿教育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首先,他们都是年轻的一代,能歌善舞,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快,也能很快地融入到幼儿群体中;再加上学校对他们进行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他们能准确把握幼儿的行为特征以及通过行为所体现出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的言行举止,有条件的还可以为每个幼儿建立档案,认真记录幼儿身心发展、学习状况等,掌握幼儿成长的详细资料。

2.中等师范幼儿教育专业更能激发学生对于职业的归属感

由于中等师范学生多数是在初中学习成绩比较弱的学生,他们在自我职业规划的时候往往能摆正心态,根据自身价值综合考虑,找到对幼师这一职业的归属感,从而脚踏实地地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同时在进入职业岗位后,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责任心,而不只是为了一张证书或一纸文凭。相反,高学历的幼师专业学生,他们往往“眼高手低”,喜欢从事幼儿教育的相关研究,但是不喜欢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相较而言,中等师范学生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工作态度更受家长和学生的喜欢,所以发展中等师范幼儿教育专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3.学校积极为中等师范幼儿教育专业的发展创设有利条件,以培育更多优秀幼师人才

首先是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根据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积极增设相关课程,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力求基础课程、综合课程、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实践课程等的协调统一,以期培养出厚基础、宽领域、精专业、强实践的幼儿教师。其次,加强中等师范学生职前学习和职后培训。所谓的职前培训是严格要求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了解幼儿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职后培训是为了弥补幼师在之前学习中的不足,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比如多参观和访问其他幼儿园或幼教机构,吸取他们的教学优点,积极改善自己。最后是教师专业素养方面,中等师范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视对幼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它要求幼师除具备细心、耐心和爱心外,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强烈的敬业精神。

二、结论

在中等师范学校中发展幼儿教育专业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等师范学校在传授幼师学生专业知识、教学技巧、个人能力和专业精神等方面提供了系统正规的教育途径,也为幼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作者:李文生 单位:甘南师范学校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技工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能力探讨

目前,随着我国私立、民营幼儿园急剧增加,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也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毕业生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就业局面。在这种供不应求的就业背景下,我们更要注重对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主要涉及倾听、说话、朗读、演讲等诸多内容,贯穿到幼儿教师日常教学的每个环节。因此,对于技工学校幼儿教育专业而言,教师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笔者主要分析技工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良好语言能力的必要性以及语言能力标准,并提出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方案,期望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培养技工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良好语言能力的必要性

1.良好的语言能力是幼儿教师的必备条件

幼儿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有利于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有利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便于解决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此外,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教师良好形象的体现,可以以此颠覆以前幼儿教师就是看孩子或者保育员的传统思想。

2.良好的语言能力便于幼儿的语言启蒙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语言系统的发育和完善期。在此阶段的幼儿对语言有着很强的机械记忆能力和模仿力,人为因素和周围的环境因素都对幼儿的语言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幼儿教师与幼儿朝夕相处,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普通话标准,既便于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也便于孩子们在老师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3.良好的语言能力有利于帮助幼儿积淀语言文学知识

良好的语言能力便于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沟通顺畅才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的语言类教学活动非常丰富,三字经、唐诗三百首以及各种儿歌都是非常好的语言教学资源。教师如果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就可以使这些好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无形中提升孩子的文学基础,帮助孩子积淀语言文学素养,有利于孩子日后语文学习和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二、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能力的标准分析

1.准确性是语言表达的首要标准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提高,汉语也在世界语言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前文已经提到,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语言发育和完善期,所以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保证准确。语言表达准确主要包括用词准确和发音准确两个方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需考取二级乙等级以上的普通话证书才可以任教。教师准确的语言表达既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孩子进入到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的学习。

2.规范性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标准

随着网络用语的不断流行,语言表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有些网络语言为了吸引眼球,会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比如,“喜大普奔”“神马都是浮云”“酱紫”等。这些网络用语非常流行,经常被人们用于生活中的各种语言场合。但是对于语文基础知识尚未形成的幼儿园小朋友而言,他们是很难分辨这些词语的真正意思,只是在某种场合听到后机械地记住罢了。他们在后续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这些词语的规范使用方法后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些网络上的不规范用法。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幼儿教师在学习阶段要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争取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3.艺术性是语言表达的必要标准

幼儿时期语言的艺术性并非逻辑幽默方面的艺术性,更多的是指说话语气和肢体语言的艺术性。例如,幼儿教师在对孩子陈述某件事情时,不能带有自身的感情色彩,而要客观事实,保持语速正常、语调平稳、声音不大不小,避免由于个人感情色彩导致孩子的哭闹。幼儿的语言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教师性情急躁,语言浮夸,那孩子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使身边所有的人都感到舒服,气氛融洽,所以幼儿教师掌握语言表达的艺术是必要的。

三、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方案

1.幼儿教育专业开设语言能力类必修课程

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多门课程的支撑,在幼儿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将语言相关课程,如“语文”“幼儿文学”“教师口语”“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与指导”等都设为必修课程。因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往往非常重视必修课程的学习,将这些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语言能力类课程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了保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方面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通过课程的科学调整来实现。

2.发挥语言能力培养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师生互动式课堂,鼓励学生在语言能力学习过程中积极发言,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说话能力和演讲能力的培养,并且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根据其实际表现给予合理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真正实现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

3.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为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而新兴的过程性评价就是要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旧观念,坚持多角度、个性化和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过程性评价指标应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学习效果反馈等主要环节,具体可分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学习态度、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教师课堂互动等主要方面。将这些方面融入到过程性考核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真实学习水平的体现。

4.到幼儿园进行专业顶岗实习

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累了很多语言能力运用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需要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练习和巩固,这就需要他们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因此到幼儿园进行专业顶岗实习是切实可行的锻炼方法之一。一方面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可以在顶岗实习的执教活动中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幼儿园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小朋友,不同的小朋友在语言方面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有的小朋友从小跟随爷爷奶奶在农村老家长大,稍大点回到县城或者省城跟随父母上幼儿园,这类孩子一般都有非常浓重的家乡口音,所以他们一般不愿意和别人说话和交往。针对这类孩子,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可以有目的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轻松的氛围内帮助孩子纠正说话口音。只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这类孩子最终都可以摆脱这一问题的困扰,回归到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去。

四、小结

幼儿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在进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良好语言能力的养成,准确、规范、艺术地运用语言有助于教师良好形象的树立,同时对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语言的启蒙和文化知识的积淀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技工学校的幼儿教育专业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全方位进行教学思考与总结,切实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作为今后教学的重点,确保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掌握过硬的语言能力。

作者:王玥 单位:广东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定位思考

一、技工院校办幼儿教育专业面临的质疑

1.社会认同度低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加之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社会与家庭对幼儿教育的期望值很高,对幼儿教育教师的层次要求也逐年提高。技校能办出什么幼儿教育专业,技校生能做幼儿园老师吗?技工教育为“二流教育”甚至“末流教育”与幼儿园“一流教师”的反差太大,最多只能做个幼儿园里的保育员。

2.院校自身的困惑

幼儿教育专业学科体系庞杂,专业课程多,有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三学”专业理论课,弹、唱、说、跳、画、手工、书法专业技能课,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大领域的教学教法,当前突出的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专业课,奥尔夫音乐教育、蒙台梭利教育等早教课程,还要参加成人高考、保育员、育婴师、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另外,初中起点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又较差,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低,最后只能“门门懂,样样瘟”。

二、幼儿教育专业的定位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教师的3种培养学制:三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四年制本科,第一、第三种为高中起点,第二种是以初中起点。在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提出6个学习领域: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教育基础、幼儿活动与指导、幼儿园与家庭、社会、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育实践。5个核心专业技能:教师语言技能、音乐技能、舞蹈技能、美术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7个核心专业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特别是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改革和幼儿园招聘考点的变化,关注的焦点都是未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核心技能与能力结构。培养模式的开放性、多样性,培养方案的实践性,课程设置的能力导向性,评价体系的实用性等价值取向更加凸显,这就是幼儿教育专业的最精准定位,从而也体现出幼儿教育专业的特性,师范性与职业性。

三、技工院校办幼儿教育专业的优势

1.合岗实用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全国技工院校首批5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从此拉开了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序幕。对技工院校来讲,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无疑是现代技工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深刻变革,凸显了现代技工教育课程特色。首先,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课程不再是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理论知识融入工作任务和教学活动,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通合一,带动了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学习主客体一体化,“教、学、做”融为一体。其次,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这恰恰是当前幼儿教育专业急需的课程与教学模式。

2.实训管理经验丰富:崇尚技能氛围

有人认为,技工院校专业以理工类为主,与幼儿教育这个师范性专业有何关系?其实幼儿教育除了具有师范性外,还表现为高度的职业性,大量的技能需要实训,技工院校多年积累的实训管理经验会直接迁移到该专业上来。再者,学校崇尚技能的学习氛围,又会大大触动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

3.与企业有天然的联系: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

技工院校与企业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多年来已形成自己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序,实训地建设也是驾轻就熟。对于幼儿教育专业来说,合作对象由企业换成幼儿园,生产流程变成保育与教学过程,工匠精神升华为“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四、围绕专业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明确了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定位,认清了技工院校的办学优势,下一步就要紧紧围绕专业定位,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有特色的幼教行业高技能人才。

1.调整培养目标

根据《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的描述,中级为“培养从事幼儿园日常保育、辅助性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中级技能人才”,学习年限为3年(初中毕业生),2年(高中毕业生);高级为“培养从事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承担幼儿园部分管理与科研任务,进行学前阶段幼儿教育的高级技能人才(高级工)”,学习年限为2年(取得中级职业资格人员)或3年(高中毕业生)。所对应的职业工种是幼儿教师、保育员。在充分的调研与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笔者认为,现有的培养目标需改革与调整。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应以五年制高级为主,在保教结合的要求下,三年制中级班显然满足不了现实需求,也完成不了幼儿教育专业应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再者,钢琴、舞蹈、美术和由其延伸的幼儿游戏、环境创设等技能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时间的磨炼,这些方面的技能与能力又恰恰是技工院校培养的幼儿教师的特色之处。

2.培养一体化教师

技工院校办幼儿教育专业最困难的是师资队伍短缺。一方面,钢琴、舞蹈、美术等课任教师大多不是师范类出身,而学校的培养对象又不是钢琴家、舞蹈家、美术家,只需要熟练掌握幼儿歌曲弹唱、幼儿舞蹈编创、幼儿美术手工操作,在此基础上,能够开展有效的幼儿游戏指导、环境创设与利用就行。另一方面,师范类出身的“三学”老师学术味太浓,理论性太强。这样的师资结构肯定不符合现代幼儿教育教学需要。加快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是重中之重。首先,作为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其次,不断引进一体化课程专家进校培训,传播一体化课程的理念与实施细则。再者,当前幼儿教育专业一体化课程与教材极少,可以采取跨专业观摩示范课,学习一体化教学流程与操作实务,再结合幼儿教育专业具体学科进行探索,尝试编写一体化校本课程与教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而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3.整合课程体系

目前,能力本位教育中的DACUM(DevelopACurriculum)法是比较理想的课程开发方式。借助DACUM法可以获得基于工作任务划分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专业课程门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幼儿教育专业课程,笔者组织学校专业教师和幼儿园及早教机构一线优秀教师组成DACUM委员会,运用“头脑风暴法”和DACUM表,分析幼儿教育教师所需要的工作任务模块,进而对工作任务模块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核心技能与能力结构,对DACUM法进行了进一步改造,遵循相关性和同级性原则,整合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结合点。整合后的幼儿教育专业课程有: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系列,如《幼儿歌曲弹唱》《普通话训练与讲故事》《幼儿舞蹈创演》《幼儿美工与玩教具制作》,以任务为驱动,带动了钢琴、舞蹈、音乐、普通话、美术、手工、书法等专业技能课程的实施;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系列,如《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园健康与生活指导》《幼儿游戏指导》《学前教育活动指导》,采取理论与实践的融通合一的方法,融入了《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和《幼儿卫生学》等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内容,同时整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大领域的教学教法,也基本囊括了保育员、育婴师、教师资格证、早教教师教学大纲等相应职业资格标准内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到的最后一个专业能力是“反思与发展”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发展潜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历程与趋势呈现,教师的职业形象经历了三次观念性的转变,即由最初的“知识拥有者”到“技术熟练者”再到“反思性实践家”的转变。当前,幼儿园的理想需求是有敬业精神,专业能力娴熟的、有发展潜力的专家型人才。所以,我们在安排课程内容中,每一任务都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反思与发展能力的培养。

作者:杨道才 单位: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生活化

摘 要:普通话是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幼儿教师的职业语言。根据教学实践,由体验式教学延伸到教学生活化,让普通话教学真正鲜活起来。

关键词:幼儿教育;普通话教学;生活化

一、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语言环境及理论教学

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大多从未接触过普通话方面的训练,甚至有些学生从小到大都在方言环境中长大,对普通话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其次,学生对普通话口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其在他们职业中的影响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交流,缺失普通话学习的语言环境。还有,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普通话理论教学,对韵母、声母、声调及其结合规律等可谓一知半解,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层面,对发音部位及其发音方法等缺乏语音环境来进行应用训练,这也让绝大多数学生难以养成运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表达的良好习惯,缺乏临场“说”普通话的能力,这从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考试中普遍存在“背稿”,甚至抄袭现象等方面可窥见一二。

2.语音不标准,缺乏表达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的互动与自主学习环节中,部分学生用普通话表达时口齿不清,存在严重的方言口音,比如“f”“h”不分,“n”“l”混淆,“in”“ing”等前后鼻音发音不准确等问题。其次,学生在表达时不能很好地把握停连,要么缺少停顿,要么停顿不到位,造成语句表达不准确。同时,个别学生有严重的口头禅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最后,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不敢用普通话主动发言。而且只要一上讲台,就会手足无措、不知所云,缺乏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职业口语水平表达能力不高

我校很多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其普通话表达远远达不到幼儿教师职业口语水平。主要表现在:语言不标准,缺乏清晰度;语音过于成人化或书面化,缺乏口语的鲜活性;语速平板或较快,词汇贫乏,内容空洞;“说”普通话层次不清楚,逻辑混乱,出现常识性的错误表述。这些存在的口语表达问题将来必会严重制约幼儿教师这门职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只有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活动生活化,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

二、普通话教学活动生活化

1.教学情境生活化

在教学中,通过播放一些语言艺术的视频音频,如郭德纲的《关于普通话》,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师生对话或者学生讨论交流的形式畅谈对普通话和发言关系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并根据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创设让学生以幼儿教师的身份,用普通话对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对自我职业进行定位,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表达的能力,从而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

2.教学活动生活化

在教学中,我会设置教学活动课。首先,我会对学生进行分组,让语音方面互补的学生经常在一起练习。在教学活动课上通过一些活动,如:辩论、演讲、诗歌朗诵等,将学生对普通话的认识从理论层面进入到实践环节。通过活动过程中学生间对语音的互相评判及纠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把这种课堂活动中的纠音训练延续到日常生活中。这既增强了学生的语感,也训练了他们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表达的能力。

同时,结合幼儿教育的专业特色,在教学活动课中,可安排学唱一首歌的活动,通过歌曲练习的形式吸引学生学习普通话语音的注意力。在唱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纠正一些歌手的缺陷音,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普通话,使普通话学习不枯燥。也更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音基础,提高语音技巧。

陶行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渐养成日常说普通话的习惯,营造浓厚的语言环境,并培养学生用普通话的思维方式来说话和思考。让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过程生活化,培育他们对语言和生活的敏锐和悟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延伸普通话学习的外延,最终实现并升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专业建设

摘 要: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对高等师范专科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专业,如何建设本专业是一个有待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专业特性、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结构与设置等方面对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专科层次 幼儿教育 专业特性 培养目标 课程结构

“教育要面向未来”,意味着教育所要造就的是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人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理念要成为现实,必须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就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这一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取决于幼教师资的质量。

一、专科层次幼儿教育的专业特性

对专业特性的准确认识,是高效、有序地进行专业建设和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的前提。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师范性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即学生既要具备从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师范教育特有的教育专业知识,接受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师范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学科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融入教育的思想,注重对陶冶年青一代有价值的知识的研究。教育课程的开设在于营造教育研究的氛围,构筑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造就未来的教育家。幼儿教育专业更应体现师范性特点,因为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有特殊的要求,幼儿教师除了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教育素养以外,更应具有如何实现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方面的知识,这也是能否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条件性知识。因此,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是其显著性特征。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专科的层次性

幼儿教育师资的培养有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以及幼儿师范等多种学历层次。各层次的培养规格存在着区别。《高等教育法》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中等幼儿师范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幼儿教师”。很明显,对专科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上均高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必须反映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更体现在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方面。

(三)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其专业要求的特殊性

高等师范教育长期以来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要任务,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幼儿教育专业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必须从幼儿教育专业的特点出发,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二是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能胜任多学科的教学,尤其是幼儿教育的包班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三是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艺术教育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即能承担一门以上艺术课的教学。因此,培养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不能套用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必须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科学的设计。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

我国的幼儿教育师资一直是两级培养体系,一是师范大学的本科层次,二是幼儿师范学校、师范学校附设幼师班的中专层次。前者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对从事幼教工作所需要技能的训练。学生毕业后难以直接到幼教第一线开展工作,大多是到中等师范学校或师范专科学校从事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后者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时,在幼教工作的技能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但在理论知识,尤其是教育理论方面却显得极为不足,这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和改革意识受到限制,难以适应当今幼儿教育理论多样化、课程模式多元化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体系化的改革趋势。很多幼儿园的教师除少数来自幼儿师范学校外,绝大多数是各地中等师范学校、职教中心的幼师班和幼儿师范教育应用型自考班的毕业生。由于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及学生来源的限制,各个中专层次培养机构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基础文化课和幼教技能课,而与从事幼教工作相关的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显得不足,大多只开设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和各科教学法等课程,不能使这些“准幼儿教师”获得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影响他们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及教育质量观等理念的形成,也不利于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教研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从事幼教工作的后劲。这种幼教师资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幼儿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既不能类同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也不能与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看齐。其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确定要从幼儿园对幼教师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出发,既能弥补中专和本科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又能反映高等教育的水平,符合地方幼儿教育发展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既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为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成为集“教育家型”和“技艺型”为一体的专业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家型”意指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应具有科学设计和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依据教育科学原理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的能力;“技艺型”指既具有对幼儿实施教育和教养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较强的艺术教育技能。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科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城乡幼儿园工作要求和现代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管理工作者。具体规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懂得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践行党和国家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以及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精神;有健美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广博的一般文化素养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正确而先进的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掌握学前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现代教育及幼儿保健、教育、教学和幼儿园管理的一般原理;掌握幼儿教育科研与实践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具备对幼儿教育现实问题进行调查、诊断、咨询和辅导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正确组织游戏、唱歌、弹琴、跳舞、绘画、手工制作、口语表达以及进行各类常识小试验等基本技能;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够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思路

【摘 要】《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须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探讨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的心理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学;职业中专;教学思路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由教师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须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探讨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的心理成长.它在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职业教育的一些特殊性,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大教育环境中”的地位不够重要,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的促进当前不断前行的职业教育改革,有必要对当前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探索一些新的思路。而要找到新的思路,首先就要具体地分析一下目前职业中专在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原因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所用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是教育部推荐的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第二版。教材体系科学、合理,例证丰富而恰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当前,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并不多,而这本教材从总体上来讲内容比较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系完整,因此被多数中职学校用作主要教材,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反思。

(1)理论性强,表述较难理解。由于大多数中职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心理学,所以在理解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时存在困难。有一些章节理论知识点比较多,但缺乏实例说明,让学生产生困惑,难于理解。

(2)内容繁杂,易混淆。幼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教材将幼儿心理发展观和教育观渗透于各个章节当中,人们比较热点关注的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等也编排在特定的章节中,这些内容虽然丰富,但也比较繁杂,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2.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大学现象,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生多数因为喜欢声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学生更倾向于动手操作能力,在趣味性十足的这些领域当中,学生很容易收获成就感,而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性比较强,相对比较枯燥,因此学生对此学科的掌心兴趣不高。

3.教师自身的原因

由于教师自身存的一些问题,造成教育教学理论不够强大,不能够合理管理教学课堂,做不到幽默灵活的方式处理问题以及教学效率不高等等问题。

二、教学新思路

1.根据职校特点,适当调整幼儿教育心理学教W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和比例

(1)职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教学时间具有间断性。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虽然学制三年,但并非是六个学期不间断地进行教学,而是根据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在不同时期存在着间断性的外出实习、社会实践、用人单位提前招聘、参加高职升学考试等因素的影响。这样,不但使教学的系统性、稳定性受到冲击,而且教学总时数相对缩短,难以完成大纲规定的内容及要求。因此,必须作出适当调整,以适应职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

(2)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专业技能课较为感兴趣并加以重视,普遍存在着对幼儿教育心理学重视不够的倾向。我们必须把学生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培养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把专业技能与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3)职业学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对于未来职业素质的各项要求,根据教学的可行性原则及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理论素质的特殊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内容和比例作适当的调整,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体系,使教学更具有可行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改进教学方法,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经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与学生相互协调配合,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例如,联系幼儿园实际进行拓展性训练,教会学生写教案,并分组进行教学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做到讲练结合。

(2)由于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新旧联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讨论中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职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加强课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仅从培养特点上看,职校主要是为社会输送中等专业合格人才。因此应该通过不断实践,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真正做到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作者简介:

柳勇(1975.12~),女,满族,辽宁省锦州市人,文学学士,讲师。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上好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乐理课的几点尝试

在技校众多学生中,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说是多才多艺。这一专业的课程包括音乐基础理论课、舞蹈课、手工课、绘画课等。幼儿教育的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多是面向幼儿园、早教机构等。教授内容是艺术门类课程,比如早教机构就会将音乐课单独开设,还有配套的教材。可以说学好乐理知识对学生本身专业技能、艺术修养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一、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学情分析

技工学校的学生多是来自山区县、偏远农村的学生,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包括自我自律能力较之普通高中生有明显不足。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性格开朗活泼、爱结交朋友、思维灵活等,教师要对他们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他们做到学会乐理、爱学乐理、会学乐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选择学习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本身对音乐有很大的兴趣,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小学、初中的音乐课都是对听觉艺术的培养,对音乐鉴赏知识的学习,很多难点的音乐知识他们只是有些印象,可以说音乐基础知识为零。面对这种现状,既要保持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也要通过老师的教学创新把枯燥的乐理知识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二、细化乐理知识点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基本乐理与伴奏编配(第二版)――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基本乐理,主要内容包括音的基础知识,记谱法,节奏和节拍,音程,和弦,大、小调式,五声性调式,常用记号与术语;在讲授这本教材的时候,作为教师要在备教材上下足工夫。将乐理知识总结为14个知识点分别为:1.等音、半音、全音;2.音列分M;3.连音符;4.构音程;5.构和弦;6.调式音阶;7.调式中的音程;8.调式中的和弦;9.近关系调的判断;10.分析调式调性;11.七和弦的解决;12.移调;13.音值组合;14.音乐术语。每一个知识点里再细化出小点,思路清晰,知识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采用奥尔夫教学法

在学习乐理的过程中,难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我们将一些奥尔夫音乐游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既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缓解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大脑疲劳。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中和大家一起进行《握手舞》游戏,在这个音乐片段中会有三种音乐效果,根据每个音乐效果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尤其是最后一个音乐效果时值长短不一样,所以需要学生们认真去聆听,什么时候握手,什么时候换另一个伙伴接着握手,通过这个游戏师生互动避免了第一节课的拘谨。当然这个游戏还可用蜡笔,听到最后一声音效时画直线,直到声音重新响起,最后会发现白纸上会出现长短不一的线条,这就是表示的音有时值区分,有长短之分。奥尔夫音乐小游戏也可以运用到学生实习工作的教学中,和小朋友一起来进行游戏,同时也学习了简单的乐理小知识。除了《握手舞》游戏还有很多其他小游戏,比如用《啊 苏珊娜》音乐来做传递彩蛋的游戏,锻炼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增强了学生之间互助合作班级凝聚力。

四、课堂练习精准到位、及时巩固

在学习乐理过程中,课堂练习是学习的中重中之重,及时的巩固练习必不可少。乐理课堂每个学生需要准备三个本,分别是笔记本、五线谱本、练习本。每次复习知识时,学生只需要打开笔记本,知识点包括配套的课堂练习,一目了然。每一个知识点讲解结束后,学生们会很喜欢课堂练习,毕竟他们都是孩子,互相还会比一比谁学得好,课堂练习不必多,每次出5个小题,小班制课堂20个学生每个人都会一个一个检查,每当这个时候,学生们都会竖起耳朵瞪大眼睛看谁是满分,这样的课堂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总会在想不要给自己的小组拉下分数,而且学生们之间都会知道哪个学生乐理学得好,每次都是满分,自己也会迎头赶上。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教材,了解学生,总结教法,丰富课堂,笔者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课堂能力,总结出更多实用有效的好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作者单位:临汾高级技工学校)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声乐的现状与探索

摘要:学前教育目前没有列入义务教育阶段,所以幼儿教师的培训教育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幼儿教师的能力与水平更显欠缺,本文把握现状,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关于幼儿教师的教育、培训等应重视的几方面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教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幼教专业声乐教学探索

中职教育有着向社会输送合格幼师的教学责任,随着素质教育目标的蓬勃开展,学前教育的素质教育方式方法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家长们对幼儿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社会形势对幼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声乐课是中职幼儿教师教育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能课程,是幼师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传统的声乐教学形式观念老化,方法单一,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演唱、教学等技能方面多数不能达不到一个合格幼儿教师的水平,我从事中等职业学校的幼师声乐教学多年,在吸取他人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对幼师声乐教学形式及内容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撰文于此,旨在剖析一下目前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再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以与广大同行切磋交流。

一、目前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普遍存在着生源素质低、教学时间短和教法比较单一的现状

目前幼师的生源90%来自于农村的初中学校。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着音不准、乐感差,接受的音乐教育和熏陶少的特点。有的学生因受到初中升高中升学压力的影响,甚至在初中三年里就没有上过音乐课,他们中不同水平地具有音调不准、节拍感差、声响嘶哑等特点。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视他们专业素质低的现状,一定要从基础教起,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再者,幼师声乐专业的开设年限普遍是二年,上课多以团体课(大课)的方式。由于人数众多,时间上难以做到重视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集体声乐教学就像一场大型的交响乐演奏一样,需要整体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参差不齐的学生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种效果。并且由于多年来幼师在声乐教学中依然沿用“示范、模拟”、“练声、唱歌”为主的教学形式,学生无一例外地在教员的口传心授中被动地模拟接受,其个体思想才干和创新才干被压制,培养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很难把知识转化为实践,这对幼儿的教育是不利的。

总之,幼师的生源素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时间的限制等要素都会对幼师声乐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发生影响。在目前的客观条件下,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课题。

二、新的教学形式的尝试

1.明确教学目的,设置教学重点,选择教学内容。

作为幼儿教师的培训机构,最终要培养什么样的幼师人才,幼师在声乐技能上最终要达到怎样的演唱水平和才干,是我们这些音乐教师所必需重视的教育问题。幼师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面向全社会的合格的幼儿园教员,而不是具有精深歌唱技巧的歌唱家,而且,中职培训机构仅是幼师学习幼儿技能知识的启蒙和发源地。因此,幼师声乐的教学应以声乐基础性教学为主,最主要包括良好的歌唱姿态、正确的发声方法、声响概念、学习和掌握一定量的中外经典歌唱曲目的演唱。

从这一教学目的出发,我在教学内容上对现有的教材曲目进行了认真地挑选。针对幼儿歌曲音域不高,多以中声区为主的特点,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就应该把树立学生良好的中声区作为首要的教学目的,然后再思考拓展学生的音域。中等职业学校毕竟是幼师学习的基础阶段,学生应打好扎实的声乐基础。当然,学生之间有差异,一些学生由于有着良好的音乐基础和悟性,声乐演唱才能有很大的提高,对于这部分的优等生可以另外布置练习歌曲,提高演唱的难度,在一般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

在教学内容上,由于目前幼师的声乐教材还不时沿用艺术歌曲和一些音乐师范类的声乐教材,传统的幼师声乐教学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单科的声乐技巧,而没有把学生的声乐技巧和从事幼儿音乐教育的培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许能唱一两首比较有难度的歌,但却未必能成功地唱出一首短小的幼儿歌曲来。幼师声乐教学的宗旨是教会幼师如何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演唱幼儿歌曲,同时保护好幼儿稚嫩的嗓音。因此,在幼师声乐教学中,很有必要让学生多接触幼儿歌曲的演唱,大多的歌曲都要模拟幼儿童真的语气来唱,这样才更有利于和幼儿沟通并进行教育。

在教学重点上,对于幼师来说,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呼吸和歌唱习惯,能为未来学生自信地歌唱和继续再进修起到很好的根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主张运用各种手段,尽快协助学生养成一个正确的歌唱习惯。假设学生能把握正确的呼吸和歌唱方法,那么他的演唱才能将会有很大的提高,演唱的积极性也就会相应增长。

2.改变单一的教学结构形式,发扬教师的引导作用。

幼师声乐教学不仅要遵照“先练声后歌唱”、“教师范唱,学生模拟”的课堂结构形式。在团体课的教学进程中,发声练习是比较单一和笼统的,教师所把握的是对于全体学生的整体声乐效果,很难做到因人而异地教学,所以,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抽出时间,对于学生进行个别授课,也就是大课+小课(团体课+小组课)的教学形式,从而指出个别学生身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动地探求、思考和提高,更好地发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育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在目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仅体现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培养职业人才的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目标更应该得到重视。一个优秀的幼儿音乐教师不仅是幼儿的知识、技能、兴趣的培养者,更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创造性人才,能够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不同性格的幼儿,进行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幼师具有大胆的创造性、研究性的素质。目前很多的幼师学校都注重对于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而往往会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些弊端,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与端正。

综上所述,针对中职学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了一点粗浅的分析,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研究、解决和完善,才能使这种特殊教育的教学目标得到更好地贯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合格的幼儿教师,从而积极推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开展,使新型的幼儿教师愈加符合社会和家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