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9 09:10: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产品运营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内容摘要:现代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从我国农业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入手,认为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对于提高农产品物流经营的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物流物流组织网络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物流业在农业生产中,尤其在农产品经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快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将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低。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市场规模小、经营分散、功能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农产品物流交易的效率,难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经营的成本,影响经济效益。现有农产品物流市场已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要求统一的运输配送、仓储、装卸、加工等标准。而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其分类、分级以及包装难以有统一规范的标准,给物流过程中的运输配送、储存、装卸和加工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缺乏。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等基础条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区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大省,其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运输、仓储条件差,农产品不能得到及时高效的运输配送及仓储保管等,物流效率差,造成运输仓储等成本较高,影响其市场销售。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信息网络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信息平台缺乏,农产品供求、运输、配送等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影响物流质量和物流效率。
物流技术落后。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物流技术。农产品有其鲜明的特点,例如,种类多,运输、仓储难度大,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都对现代物流的运输、仓储、加工、保鲜等技术产生较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处于一般条件的运输、仓储等状态,缺乏较好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往往造成农产品在途物流损耗大,影响经济效益。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走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非农业强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经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农产品已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建设,提高产品物流效率将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对于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村新型流通合作经济组织的壮大,优化农村资源的配置,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农业强国建设必须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价值损失,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方式。农业产业化需要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的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获得组织竞争优势。而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推动力量。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效率,解决农产品深加工、快捷流通等瓶颈制约问题,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国家重点振兴的产业,其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0%左右,而我国达到17%左右,物流成本节约空间大。而农产品生产成本低,运输、仓储等成本高是其重要特点,物流现代化发展有助于有效节约物流成本,既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促进农业经营发展、满足市场农产品及时供应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措施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农产品物流组织成员资源有效整合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运用需要成分整合、共享、利用组织网络成员间的硬件、软件资源,包括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需要紧跟现代物流技术发展,应用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例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GIS、GPS、EDI、POS等,加强农产品物流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组织群体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对于农产品物流组织个体而言,其硬件、软件资源往往有限,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这样就需要构建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实现不同农产品物流组织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满足农产品物流市场的需要。
-
(二)重视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
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组织体系,以组织资源优势带动物流效率的提升。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需要构建资源整合、共享型的物流组织网络模式。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构建,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特色,发挥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作用,形成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产供销一体化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通过建立农产品现代化批发市场,健全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体系,形成不同区域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的组织网络体系,充分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农产品的产供销效率和效益。强化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中运输配送、仓储、加工、装卸、包装等物流功能建设,通过强化农产品市场的培育,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运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三)制定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运营亟需标准化体系的支持。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化运营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农产品的质量、规格、包装等。而农产品的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等标准化措施,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硬件、软件资源共享、利用,避免农产品标准差异给不同组织成员运输、仓储、加工等造成的麻烦,减少资源浪费和经营成本。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采用先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设备,严格执行绿色、环保等相关标准,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验,避免和减少国际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运营目的就是强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可以整合现有的农产品物流组织,尤其是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资源,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产品信息的共享,建立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及时监控,避免农产品物流经营个体资源的局限性。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建设需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并反馈给农户及农产品经营企业,把握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既能避免因市场信息不灵导致的农产品经营损失,又能维护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1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营的关键:利益共享机制建设
1.1“农超对接”参与者博弈分析
超市与生产者在合作过程中,任何一方都存在违约的可能性。除去一些不可抗力而导致的不遵守约定现象的发生,例如自然条件突然改变等,合作双方的违约大多属于主观上的不遵守合约。供应生鲜农产品的一方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遵守或在某些方面不按事先约定的情况完成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供货时间、供货数量和供货质量方面。在供货时间方面,不遵守合约表现为供应方不能在合约限定的时间内出售质量达标的农产品,使得超市货源短缺;在供货数量方面,主要表现为供应方不能按合同规定提供给超市所需数量的农产品,影响超市的销售利润;在供货质量方面,不遵守合约表现为供应生鲜农产品的一方未能按合约中规定的管理方法生产农产品,使得最终生产的农产品不能满足合约的规定。同时超市也可能会因为自身经营或者其他影响超市经营利润的原因而出现违约情况,主要体现在拖延采购时间、提高采购质量标准以及拖欠采购货款等,影响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本文从博弈角度对“农超对接”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况。超市与农户在订立合同时,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双方之间的合作是不完全信息的;当农产品交易时价格已经确定,此时双方博弈是完全信息的,构成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也就意味着“农超对接”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对彼此的特点、策略选择和收益函数都完全掌握,但当事人在选择各自的行动时不清楚另一方采取的行动。假设超市与农户交易农产品的价格为B,农户生产成本为C,超市收益为R,双方违约损失为D。则双方将会根据不同的行动策略获得不一样的收益函数。
1.2超市与生产者之间的均衡分析
超市与生产者之间的均衡分析不仅关系到特定产品本身,而且双方交易产品的质量会与超市的形象紧密地联系起来。超市在履行合同的情况下更希望R-B>O的发生,因为这会给超市带来稳定的利润;但如果超市不履行合同在超市将会发生-∞的损失,这是因为违约将会影响到超市的整体形象品牌和经营情况。在正常情况下,双方将会发生R-B>O。但B与C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一是当B>C时,即双方合同定价高于生产成本时,此时生产者将会根据D与-ω的关系选择是否履约,当D>-∞时,生产者将会选择履约,根据博弈分析无论生产者履约与否超市都会选择履约;二是B<C时,即双方合同约定价格低于生产成本时超市将会根据生产者采取的行动选择是否履约,当B-C>-D时,生产者会履行约定,根据博弈均衡分析双方都会选择履行约定,当B-C<-D时,超市根据生产者选择的策略空间将会是违约,此时的博弈结果为农户不违约而超市违约。从对超市与生产者之间的均衡分析可知,影响双方均衡结果因素主要为B与C之间的关系以及违约金D的大小。从上面分析结果可知,超市与生产者之间保持均衡状态的前提是B-C>O或者违约金D足够大到双方都不敢违约。
2完善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合作机制的措施
2.1完善激励机制
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激励包括正激励与负激励。正激励是对合作关系中的一些促进合作关系的行为给予奖励的行为;负激励是指对合作关系中妨碍双方合作关系的一种行为,如违约、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以及不按时间交易等行为。基于此可以增加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力度,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合作运行效率。生鲜农产品超市通过建立、健全厂商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提高交易农产品的质量,也能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从而推动超市和生产者共同发展。为了保证超市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对双方的合作关系进行完善。第一,加大违约赔偿力度,即增加D。也即意味着如果超市与生产者中的其中一方违约都将会遭受巨大的违约赔偿,许诺合作和背信承诺都会推动合作关系的建立。第二,增加对生产者的支持力度。在“农超对接”供应链中,超市不只是一个合作伙伴,而应该起到对生产者的支持作用。由于信息传递不畅以及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及时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影响到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而超市处于“农超对接”的主导地位,可以在生产技术、管理方法以及特色产品方面对生产者进行指导,以此来稳固双方的合作关系。
2.2完善利润分配机制
在博弈情况下双方通过不断的讨价还价过程确定供应链整体最终利益的分配。生产者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的出售,因此生产者希望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农产品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而超市则希望以较低的价格引进优质的农产品,吸引消费者,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生产者与超市之间通过不断讨价还价确定利益分配的过程就是一个博弈关系。“农超对接”供应链整体的稳定需要博弈双方对农产品销售价格达成共识,确定双方满意的利益分配,使生产者与超市都可得到应有的收益。
2.3培育共同价值目标
共同的价值目标是关联企业长期合作的重要保障,农户和超市要持有共同的价值观,即“以客户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品质至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就“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来说,品质不仅包括交易的农产品的质量,还包括农产品的数量以及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运输、储存、销售等物流环节的效率问题。这就要求在“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中各参与者都要遵守相关标准,保证各自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以此来促进供应链整体水平的提高。
2.4加强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共享是供应链各成员之间合作的前提。在“农超对接”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由于农产品的易腐、难储存等特点,信息共享变得尤其重要。其中需要共享的信息有农产品需求信息、销售信息、库存信息、物流信息以及资金流信息。农产品需求信息即顾客对超市出售农产品的需求情况;销售信息即超市通过对顾客购买农产品情况的分析做出的未来某一时间内顾客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库存信息即超市所掌握的农产品库存情况,同时生产者可以根据农产品的库存情况进行生产;物流信息即生产者与超市随时掌握的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状态,确保农产品交易的顺利进行;资金流信息即超市的付款情况以及生产者的收款情况。生产者有必要积极征求连锁超市对生鲜农产品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连锁超市也要及时地将生鲜农产品及消费者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生产者以便及时纠正或改进。
作者:王增庆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中心 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做了6年网易娱乐音乐频道的内容编辑后,黄俊在2014年被调到网易云音乐担任运营总监―当时网易云音乐还处于初创阶段,换到新岗位上,摆在黄俊面前的是平台未来的发展压力。在此之前,他任职的高级内容编辑是一个“专家型角色”,日常工作是带领小团队策划报道、做项目,只需要做好娱乐音乐频道的内容编辑。
但产品运营显然更复杂,这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不仅要考虑平台的内容层面,还要考虑用户层面、活动层面、品牌传播效果等。黄俊在内容制作、外联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在统筹、产品运营方面的经验几乎为零。如何让已经积累了一些口碑的产品继续运营发展,他感到了压力,“我大概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来适应这个新职位,而最开始对于产品运营我几乎一无所知,他们每天看什么数据、为什么要做这个栏目和活动,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
为了快速适应运营工作,黄俊跟前一任运营总监聊了很长时间,了解这个工作的日常工作内容、实施困难、如何跟产品及技术人员打交道。他又找了当时的产品经理,学习产品的运作流程,了解对方关于产品的想法,以及目前在实施的内容。每个与产品有关的人几乎都成了黄俊讨教的对象,哪怕刚开始面对下属时,他也会不厌其烦地去了解他们每天具体在做什么事情,以此了解整套流程。“这种情况下,我只能逼着自己去学。”黄俊说。
除了从内部获取经验,黄俊也会研究其他音乐平台的做法:它们每天推荐什么内容、设置了哪些栏目、如何定位,再结合网易云音乐自身的情况找出一条差异化路线。“在了解了其他平台的基础上,想清楚我们的特色功能是什么、优势在哪、活跃用户是谁等问题。”熟悉了整套产品运作流程之后,黄俊尝试着给产品做了一次模拟更新,体验了包括所有推荐位的更新、歌单、电台功能的使用及账号运营等工作,“只有足够了解了,我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内容建设、策划活动,以及考虑后期品牌建设的问题”。
弥补了自己在产品运营上的零经验之后,原本在内容建设上的经验就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在6年做内容的日子里,黄俊通过出镜采访、策划报道,积累了丰富的内容策划经验和音乐艺人资源,这些经验和资源都成为云音乐平台的竞争力。“在成为网易云音乐的运营总监之前,平台需要一些相关的音乐人或艺人采访,都是由我来帮忙联系支持。”有了这些基础,再负责平台运营工作的黄俊就更令人信服。
怎么扩大音乐平台的影响力,增设什么样的新功能以抓住音乐产业的上下游,是黄俊最近在思考的事。回望过去,黄俊也曾做过大量的重复性工作,遇到过门户网站改革、自己策划的内容总是被纠错的低谷阶段。不过在他看来,很多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通过主动请教、主动争取,最后都会解决。“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去争取。中间有很多重复性的工作,但你只有经过这样一个阶段,才有可能通过量变产生质变。”
C=CBNweekly Y=Huang Jun
C: 工作之余的兴趣爱好?
H: 看话剧、电影、展览。平常也去看演唱会。
C: 做娱乐、音乐类产品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H: 第一,一定要爱音乐,不排斥任何的音乐类型。其次是做好内部沟通,跟产品、技术、市场、公关各个层面的内部沟通,降低内耗。再次,所有工作都要落实到非常强的执行上,不要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有的时候你的创意、想法听上去挺好的,但实际执行过程当中可能会不太靠谱。
H: 首先你要有基础,要有必要的文笔。第二,保持你的热情,因为你工作一两年,甚至两三个月,你的工作热情可能就磨灭了。第三,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上司交给你的工作。第四,多尝试一些你没有接触过的工作。
摘 要:农产品电商作为近年来的热门风口一直吸引大众目光,随着2014年诸多平台针对橙子这个农产品的运营成功,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个人平台开始致力于农产品电商的运营中来。本文通过对长株潭地区的农产品电商运营进行分析,以微商运营为核心进行总结,并以蕊藤农科的农产品微商运营的实践为例,对区域性农业微商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长株潭;微商;朋友圈;农产品
0 引言
长株潭一体化是指湖南北部平原地区的长沙、株洲和湘潭经济一体化。自2005年提出建设至今已取得诸多突破性进展,交通、物流以及商务流通在十年多时间内实现高速突破,特别随着城际高铁的相继开通,高速便捷的交通环境为三城的农产品互通提供了良好环境。同时一体化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高速发展为整个区域的农产品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整个长株潭地区自2013年以来出现了新的局面,一方面城市居民对食材的要求相继提升、对食材的需求量也相继提升;另一方面食材安全问题频发、食材价格波动大,其中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应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需求点。而长株潭地区的农产品供应商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又面临着传统渠道的高额成本问题。
与此同时,长株潭地区的微商运营团队开始发展,他们凭借线上渠道的信息直达、交流互通,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在该地区诸多食品以及化妆品纷纷试水微商运营而取得优异成果,如新兴化妆品品牌“御泥坊”、众多的私家菜馆等等。面对线下渠道难以突破的现状,农产品生产和商们纷纷试水微商途径。
1 长株潭地区农产品微商存在的问题
微商是指基于即r通讯类社交软件――微信和移动互联网平台来实现商务运营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主要可以归纳为B2C微商,商或平台卖给消费者;C2C微商,个人卖家卖给消费者两种。
长株潭地区的农产品微商从业者也主要分为个体微商和平台微商,前者通过微信的个人交际圈将自家的农产品或者小型农场的自产产品卖给人际圈子里的朋友;后者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分级梳流,设置多层,使其成为客服和售后部门,然后收集订单统一发货。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在享受微商平台运营带来的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的同时也都暴露了诸多问题。
1.1 品质混乱、信誉度低
长株潭地区的农产品微商普遍存在信誉度低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由两个方面导致,首先是农业生产本身就存在生产标准混乱的问题,不同微商从业者提供的农产品品质各不相同,大批低质产品被传统市场的审核机制所排斥而纷纷涌入微商平台;同时微商平台的市场准入门槛低,低门槛带来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也缺失了产品的监控环节,品质监控全靠商家自觉。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商家良莠不齐,所提供的产品种类繁杂的同时品质难以得到保证。市场准入机制的缺失以及过度开放的模式导致了普遍的消费不信任。
1.2 过度营销、信息不透明
微信平台在带来消费者和商家之间信息互达的便利,客观上推动了商品信息的透明,方便了消费者的比价购买,但同时过度营销使得产品信息陷入不透明之中。繁复的营销口号和营销主题充斥在产品文案当中,造成消费者的理解困难和理解偏差;大量的低质文案介绍和虚假宣传使得有效信息提取困难;同时对于农产品的检测资料缺失、品质验证资料的举证困难,使得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任判断困难,绝大部分情况下微商的销售建立在消费者对于商家的个人信任或对分享者的社交价值的买单。过度营销导致的产品信息不透明、沟通障碍使得消费者购买体验差,重购率低。
1.3 价格机制缺失
价格调节机制的缺失是微商模式下的另一大难题,结果就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现象。微商市场价格调节机制缺失,完全的自主定价导致了农产品微商激烈的价格竞争,优质的农产品在低质农产品的低价冲击下生存难以为继,相继退出市场,消费者在长期的劣质消费体验下逐渐对微商的农产品失去信心,使得农产品微商的经营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1.4 品牌薄弱、缺乏特色
长株潭地区农业微商的从业人员基本为农场主或者农产品的二道贩子,学历水平低、营销专业人员少以及缺乏专门的电商销售团队,使得该地区农产品微商销售一片混乱,营销概念不成系统,品牌意识薄弱。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微商的产品信任主要建立在从业人员的个人信任之上,而非产品及产品的品牌价值。同时农产品微商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产品特色与渠道特色,没有将长株潭地区的湘文化与产品进行广泛的有机结合,缺失产品的品牌价值内涵。
1.5 售后缺失、数据沉积
农产品微商在长株潭地区发起时间较晚,是长株潭一体化的高速发展而快速形成规模的城市需求,绝大部分微商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微商的销售服务大多止步于商品交割完成那一刻,售后的跟踪服务基本属于空缺状态。同时,销售数据是微商销售的另一个重点支撑,该地区的农产品微商对于消费数据的处理具有无标准、无规模、无处理的沉积状态,根本无法对产品线整理、生产计划制定、销售方案策划以及客户挖掘产生支撑作用。
2 长株潭地区农产品微商问题的对策
农产品微商问题有着微商模式带来的共性缺陷,由于模式简单导致的部分市场环节缺位,低门槛的市场准入机制导致的商家鱼龙混杂,政府和行业组织的监督审核空缺、产品长期由市场调节导致的品质良莠不齐和价格混乱。同时农产品的市场供需矛盾又加剧了微商模式的发展,农产品微商凭借其新平台的互通和人脉优势为产品信息对接、服务传递等传统渠道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丰富了城市居民餐桌的食材供应,为农产品进城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思路。因此,在长株潭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促进地区农产品微商的发展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也需要很好的解决农产品微商现存的问题。
2.1 优质同盟、提升品质
由于微商市场的市场准入门槛低和生产端的标准混乱,是整个长株潭地区农产品微商经营困难的症结所在,简单的来说就是现在种菜的滥用农药化肥,而种出来的菜也可以通过微商市场卖出去。解决这个难题的根本手段是从生产端出发,组建优质产品的生产者同盟,生产链自上而下地进行品质把控。
数字出版近年来一直是个热点话题。六七年前同行相逢必问数字出版做得如何了,一般都说正在“洗脑”;同样的问题,两三年前听到的大多是“已经想明白,开始转型”;当下几乎所有的出版单位都说,“我们有数字出版项目”。全国数字出版的微信群里,活跃的群员不时新产品信息,求合作、做推广,一看便知所在出版单位动作频频,风生水起。也有不少出版社长期悄无声息。若要问到底运营得如何,许多出版人还难有令自己满意的笞案。坦率地说,目前数字出版已然进入到转型升级深化的阶段,两极分化初现。
一、数字出版:缘何项目多而运营少?
数字出版运营,对有些出版社来说,一直处于尴尬境地,是个痛点。个别出版社甚至空有数字出版项目,但无数字出版运营。
运营之义,在于解决企业现在怎么样、将来怎么办的问题。需要对现有资源和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设定未来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并执行实施。而所谓项目,自选题调研起,历经论证到批准立项到按步骤实施,理论上就应该也必须是和出版单位同步的出版运营活动,缘何只见项目而不见运营?应该说,但凡能够立项的都是经过多次论证,其中包括运营模式的论证,一般都有较好的运营基础;也有个别项目先天瘸腿,虽被一时扶持,但行之难远。望闻问切,主要有以下几类病因。
1.缺战略规划
出色的数字出版运营,必有出色的战略规划作指导。纸上文章并不能看出战略规划的实际水平,或许有些“规划”理念不输于人、概念不旧于人,但如果没有真心考虑过如何实施,那充其量是份书面报告。换一个视角,从出版社的数字部门招聘启事的具体要求,可看出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方面是否真干、实干,对怎么干是否已经成竹在胸。微信版的浙江大学出版社数字部门招聘启事,读后颇有感慨。且不说与学校同步发展的精品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大气,招聘的职位有数字出版中心的数字阅读工作室项目经理、数字出版编辑室项目经理及数字编辑、信息技术部高级项目经理,多种岗位显示出事业的红火。详尽细致的招聘条件与岗位职责,表明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定位非常具体清晰。这是数字出版部门“心中有数”、出版单位战略规划正在良好实施的写照。相比之下,有的单位数字编辑招聘,空泛的岗位要求寥寥几条,岗位描述中只有极少涉及专业技术素养,偶见“熟悉相关软件”之类的笼统说法。不知道招来的人该熟练掌握什么软件,意味着并不明了招兵买马来干什么,又如何能期待数字出版运营能做成什么样?
没有战略规划及实施,立项离运营的差距,就好比浴缸与江河、靶场与战场。
2.缺机制响应
设立集中管理的数字出版中心专事数字出版,还是将数字编辑分散到编辑部门,把每个编辑部门都成为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融合体,在不同的出版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组织架构。但是无论何种形式,数字出版工作无疑需要有合理的奖惩机制做杠杆。有些出版单位长期把数字出版部门视同行政部门,属于二线服务支撑。表面上是因为数字出版初期效益不高,用低位的“旱涝保收”保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了放弃运营的负面导向作用。数字编辑低人一等,自然没有积极创新的动力,久而久之沦为偶尔帮助发发新书公告、更新单位网页的闲人。
数字出版的运营涉及社内外资源的调动、协调,转型快、步幅大的出版单位几乎都是把数字出版当成“一把手工程”来抓的。即使不是一把手主管,也是班子集体重视,分管领导能干得力。领导力量高配,也是机制能否顺利运转的保证之一。
运营的另一个指征是产品线,产品线背后是相对稳定的组织架构。数字产品的市场推广、产品内容与服务的质量保障,都需要相应岗位上的人来完成。没有合理的用人机制,出版社数字专业人才和复合人才缺乏的状况就得不到改观,有人才进来了也留不住、用不上。没有灵活有效的合作机制,出版社技术短板难以补齐,本可发挥内容资源优势的数字出版项目,也会成为别人盘中的菜。没有版权保护机制,只能听任盗版猖獗,比如有声作品,市面上多达数万款的收音机开发了数字点歌功能,包括歌曲、音乐、故事、戏曲在内的几千个节目内容,几乎都与内容生产方没有什么利益关联。为了逃避盗版责任,收音机厂商的做法是在曲目本上加印了一行字:“试听作品,请及时删除。”这对无所作为的数字出版(版权)运营简直就是公开的讽刺。
项目论证机制不完善,一些项目的结项考核流于形式也助长了“影子项目”。个别“三无”项目滥竽充数――无技术支持、无项目实际执行人、无经费保障,项目从立项之时起就从未启动过。
缺乏机制,立项离运营绝对不止几条街的距离。
3.缺产品创新
从产品研发到销售,数字出版运营队伍本应是最具创新能力、紧跟时代潮流的人马。包括内容创新、功能创新、服务创新的数字产品创新,是运营之道、生存之道。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出版社能够数字化深度再开发的内容资源本就有限,或许仅有的那点现货还因部门之间的藩篱、出版社与作者之间沟通障碍,并不能顺利形成数字产品。
数字产品创新,在一些出版社眼里是显示智商的附加题,而别人早当成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笞题。在这一点上,出版社离技术公司的差距甚远。笔者在研究微课制作时关注到一家名为“心意笞”的技术公司,从最初的高拍仪到微课宝,短短几年已经是几番换代。在新款产品试用时笔者提出能否开发用于拍摄实验教学微课的大视场高清设备,不久便得到的回馈是“已经在研制后期,即将定型量产”。研发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不光是硬件产品开发,内容生产与服务上、市场推广上技术公司也走在许多出版社前面。“心意笞”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将八年级学生的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录制成独立的视频,并以二维码为载体,印刷在教辅材料上,学生用手机扫描后就能看到自己老师录制的关于在学、将学的知识讲解,课下学习非常有效,并迅速推广至该区的其他年级。该公司还将每年高考试题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教师,录制不同层次的讲解视频,年年推新。
相比之下,有些出版社在同类产品的开发中,注重的是开立项之花,不求结运营之果。貌似只要z查汇报时可点开能播放就行。出版社习以为常的一年半载为周期的开发,远远落在需求变化的后面。
产品创新是立项之后基于运营理念的深度开发,需要研究需求、研究性价比、研究消费者接受度。当一些教育出版单位还在围着某个年级某个学科立项开发碎片微课时,先行者已经在做主题化系列微课资源应用了;当编辑还在琢磨翻转课堂,为视频上线沾沾自喜时,教师已经提出有些视频并非网上一挂就有教学效果,而嗅觉灵敏的策划者则已经在为教师量身定制适合巧藏妙露的课堂专用视频资源了。
没有产品创新,立项与运营之间,就好比原地踏步和百米冲刺,差距会越来越大。
4.缺经费保证
出版集团与成功融资的出版社数字项目无不面临这样的问题。但“一钱难倒英雄汉”,效益一般的出版单位听多了数字出版烧钱的故事,担心投资失败,担心一蹶不振,即使有扶持资金的项目,也是能少投就少投、能不投就不投。
引导资金、扶持资金,只有“起步电机”的功能,自己的发动机空转不载荷,运营之车又如何能行远?
有的出版社年年有新的数字出版项目,热衷于建不同的平台,究其产值,可能数年累加都达不到扶持资金的总额,这是典型的为项目而报项目,或者说为争取扶持资金而报项目。这样的立项,只是获得短暂输血,没有形成自身的造血功能。真正的运营,是打定主意、明确方向,上马本来就要做的项目。外部支持当然要争取,无论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图的都是借力我用,形成运营性运转,把雪球滚大。
资金是制约运营的锁,也是打开运营的钥匙。相较于前面三缺,资金之缺并不算太大的问题。同样还有一句话叫做“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只要项目好,真心想运营,除了争取国家政府的引导资金,还可以合作、融资。
缺少经费的立项与运营之间,或许只有一步之遥。
数字出版只见项目不见运营常见于一些实力平平的单体出版社,或许运营乏力的后面还有其他原因,或许这样的做法恰恰是中小出版社的运营策略――但愿是笔者多虑了,他们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回到问题本身。面对以上“四缺”,有何对策?
答案是一句话:只要不装睡,想运营的人总能找到能运营的人。
目适合自身的“社本化”运营呼之欲出
数字出版运营,从生产环节到流通环节再到消费环节虽有困难、痛点,但换一个角度思维,痛点往往就是转变的拐点。在这个人们的阅读习惯及消费方式在快速转变的当下,出版商面临的不只是商机,适合自己的“社本化”运营呼之欲出。
数字出版转型初期,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领跑者自有亮点,值得同行们借鉴学习。2016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研究报告表明,预计2018年互联网教育规模达2680亿元,教育版块的数字出版空间将是相当巨大。不妨将不算特例的数字化教育出版的运营个案和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从业者带来帮助,同时也能给其他版块的数字转型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几乎所有国家的学生都是最重要的读者群体,教育都是最重要的出版版块。数字出版转型也不例外,教育出版的转型土壤也相对更加肥沃,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的读者群体的阅读目标更加集中容易产生规模效应,教育出版读者忠诚度和阅读黏性也更加稳定。
摸到痛点,一筹莫展并无出路。对症下药、治标治本,找到合适的抓手、强有力的支撑让项目站起来,借助得力的平台、顺畅的渠道让项目转起来并运营获利,才是数字出版转型的终极要义。数字出版绝不是单纯的用“数字”来做“出版”,而是让内容以数字形态发挥多重作用的融合工程。
1.整体、前瞻的效益观
教育出版人都知道,已经拥有教材的出版社大都更有数字化出版运营的底气,在拓展项目时也更从容,因为教材出版既有市场支撑又无回款风险。开发国标教材、省编教材是许多出版社追求的“小目标”。然而,面对我国现行的“一纲多本”的实际情况,即使有了审定教材,同样还得去拼服务,否则也将会被更加优秀的版本所替换和淘汰。要让教材有“活”路,数字平台的跟进必不可少。
以《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为例,教材进入课堂之后,除了做好传统的教材出版服务(如教师培训、专家讲座、交流研讨等),数字平台作为服务支撑,将成为评价该版本教材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极其重要的参考标准。
在数字平台下,通过互联网的匿名性,可以保护读者的隐私,让更多的读者能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提升自我心理素养水平;通过互联网的多样性,可以有利于样本收集,让致力于青少年心理研究的专家有更多的数据参考;通过互联网的普及性,可以有利于实时监控,让老师和家长能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和处理;通过互联网的互动性,促进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公平改革等。
通过数字平台的运营,拓展了纸媒教材与数字教材的教育功能,教材变活了,平台成为学生学习的好老师、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家长监护的好工具。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是,如此运营,能盈利吗?
答案是看整体,看未来。通过平台的功能服务,让更多的施教者、受教者及监护人能对这套教材更加支持,可能平台本身未能盈利,但能够为教材的生存与发展作保障,亩保证并提高教材的收益,大可不必在意收益是放在左口袋还是右口袋。与所有的互联网平台一样,当第一步发展到一定火候,拥有的会员数上规模时,无论是其他有偿服务还是广告收入,都将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2.合作、共赢的路线图
智慧教育是信息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趋势,是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的创新举措。随着教育引导方向的改变及素质教育的推进,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正逐步让位于以学习资源为基础,以学生、问题及活动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这种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变化是智慧教育的核心与根本,具有微课、慕课、大数据教育、翻转课堂、创客运动和智慧校园等多种实现模式。
随着授课与学习习惯的改变,读者的水平层次被进一步细分,传统的纸质教辅将愈发显得效率低下。一本有一定印量的传统纸质教辅,对于学生个体必定存在大量多余的内容。因此,网络时代的教辅将会迎来“纸质教辅变薄,网络内容变厚”的新趋势。在线教育备受追捧的同时,也有成批的运营者苦撑之后倒在竞争场。“江苏泰微课网络课程”的运营,颇像一桩门当户对的联姻。
一方是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泰州的教育水平在教育大省江苏常年处于领先地位。泰州教育局组织的在线教育工程――“泰微课”网络平台拥有泰州市的2000余位教师参加录制上传的70000多个微课视频,这些视频均经过专家组审核并科学分类。该平台的创新性已多次得到了中央电教馆、江苏省电教馆的肯定与推荐,也受到了其他多个省份的重点关注。另一方是江苏凤凰出版集团旗下的凤凰科技出版公司。从相识相知到结合的铺垫期,其实就是双方的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成长期和相互观察期。如果说“泰微课”是“嫁妆”,那“江苏泰微课网络课程”这个融纸质教辅与数字教辅于一体的出版项目便是双方“联姻”的成果。
“江苏泰微课网络课程”只出版读者都用得到的基础内容,规模相比传统教辅大幅“瘦身”,所有短板强化或者拓展提升的内容都以二维码的形式无缝链接“泰微课”网络平台上的微视频内容。“江苏泰微课网络课程”产品内链接的二维码全部免费,增加“江苏泰微课网络课程”的含金量和增值服务优势;“泰微课”平台通过“江苏泰微课网络课程”吸引会员,并推送更多网络资源供师生选择性消费,支撑自身平台建设发展。
由于该项目是借力于现有的数字资源平台打造的配套出版项目,出版社仅投入相应的纸媒内容的组织及编写费用,便可促成项目的正常发展。原本区域性较强的“泰微课”,借助数字出版运营,实现了教研成果扩大传播、教育效果不断优化、教育品牌持续强化。
在这样的合作理念下,数字出版运营并不是所有环节都需要出版商全程投入。教育领域的数字出版运营,可与教育管理部门、技术公司、新华书店取长补短,共赢发展。当然,在资金不足、无力独立承担风险时,众筹出版也是合作的重要模式之一。
3.“吹拉弹唱”的方法论
数字出版运营,无论是行业面上的痛点分析还是单位部门的亮点观察,目的是以问题为导向,试图针对“痛点”找出对策,从“摸索者”“犹豫者”甚至是“牺牲者”中脱颖而出。实力有大小、资源有多少,出版单位各有不同。有的宜从碎片做起,边做碎片边积累,同时开展碎片运营,以滚雪球的方式成长;有的适合收购优质资源、兼并技术公司,谋求快速占领制高点;有的需要借力合作,多方合作。但笔者以为,无论出版单位大或小,都应注重以下几个基本的运营环节。
“吹”:宣传。数字出版运营的宣传环节,现在还未被充分重视。一些平台开发之后很快被淹没在网络的海洋中,谁能记得住你家的网址?APP开发可能花费不少,但如何能让读者动心,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中?如果说在运营之初,没有充分宣传造势,那么平台既成,再不用心宣传,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至少,我们要像推广纸质产品一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与渠道宣传数字产品。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在出版社自己的网站上进行零星的宣传,也有部分在一些出版类的刊物上登一些广告,这样的宣传其实到不了数字产品最初定位的读者中。那最多是在出版同行中的形象宣传。
本文开头提及的有同行在数字出版QQ群或微信群里自家单位的产品广告,并不是一晒了事,而是通过“求转发”而进行多群扩散,成本不高,效果不错。
“拉”:合作。数字出版运营是个系统工程,不只是看某一单位已有的经济实力。拉技术合作、内容合作、资金合作、部门合作等都是需要统筹解决的系列问题。出版单位数字出版运营目标认定之后,必须制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及长期目标。应成为全社共识,决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数字出版运营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编辑的事情,应该举全社之力,各自发挥所长,才能攻坚克难。
能否拉而合之,取决于机制。应有明确的跟进政策支持。俗话说,“空间越大,风险越高”,造成部分企业或者编辑态度保守,畏难情绪及害怕失败的想法会严重左右工作和思想创新。因此,作为企业决策者,应当制定相应政策允许合理的失败和激励创新的成功。要让团队里的每个人改变观念,让他们坚信“风险越高,空间越大”。
“弹”:协同。有合作不等于协同好。有时候协同是选择,是取舍。一个单位上下都来关注数字出版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人人都报同一类的项目,不看基础、不论条件、不讲论证,指望乱中取胜,自然会出现数字出版影子项目,自然会因为选错战场而使单位产生种种不该有的损失。
能否协而同之,关键看领军。领导懂行,用人得当,数字出版运营就是进取之曲、和谐之声。时代传媒数字出版的“首席技术官”的设置与做法让人眼前一亮。而出版单位普遍缺乏技术领军人才、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运营管理人才,这是需要我们充分重视的。
“唱”:内容。内容创新永远是核心竞争基础,数字出版是一个让重要的内容以数字形态发挥各类作用的融合过程,绝不是单纯的数字内容的堆砌。特别是现在的转型期,更应该结合目前读者的阅读和消费习惯,在利用适当的平台进行辅助支撑的基础上设计出版内容,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上着手,逐渐增加客户对数字出版产品及平台的信心和依赖,从而赢得“忠实的”客户市场。
近年来,数字出版取得了快速发展,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幅度。2015年我国数字出版产值达到4403.85亿元,占中国新闻出版全行业营业收入的20.3%,对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60.2%,增长速度与增长贡献率在新闻出版业类别中均位居首位。其中,电子图书、数字报纸、互联网期刊的总收入为74.45亿元,仅占数字出版总收入的1.69%。而这正是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中的核心业务,虽然近年来随着转型升级的步伐逐渐加快,传统出版单位在移动出版、网络游戏、数字教育等领域均有涉足,这74.45亿元和1.69%的占比并不能涵盖传统出版单位的所有贡献,但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业务的整体盈利能力偏低却仍然是难以回避的现实。近年来,顺应产业发展形势,大多数传统出版单位都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升,把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型出版业务作为企业重点进行部署。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各领域在产品和模式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突破。然而,传统出版单位在开展数字出版实际运营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痛点,掣肘着其数字出版业务的做大做强。
一、数字产品运营存在四大“痛点”
痛点一:思维模式僵化
当前,出版业已处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构建的新型媒介环境下,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不可逆的。然而,相较于互联网企业,传统出版单位与新媒体接触时间较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的需求日益多元且可能随时都在变化。而传统出版单位因不具备互联网的先天基因,在很多时候,未能很好地适应以及敏锐地捕捉到互联网的各种变化,由此不能很好地把握新媒介环境下市场的新型需求,融合发展的路径与市场需求尚存在一定的脱节,致使在产品开发、经营思路等方面仍然存在僵化的现象。正是因为对新环境缺乏敏感度与认知度,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下自身定位不明确,导致缺乏转型的目标,由此部分传统出版单位仍无法摆脱在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的观望心理,这种心理反映到行动上,就表现为转型的思维和方法上都较为保守,倾向于遵循某种特定的套路,往往是等市场上某种产品形态已经较为成熟以后,或看到其他企业较为成功的转型案例后,才开始付诸实施,存在一定的盲从与惰性心理,希望最好能够通过复制别人的路径,由此也能复制别人的成功,并希望这种成功是持久的。当市场发生变化,又会出现不适应与不习惯的现象。归根结底就是一些传统出版单位较为浮躁,未能沉下心来思考真正适合自己的转型道路,或者凭借自身的优势,从市场、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能够满足哪些需求。如当看到其他企业做平台,也都开始搭建平台,看到某一领域大热,就都一窝蜂地涌入。这种看似保险的做法,却往往收效甚微。一方面不明确自身特点优势,没有清晰的市龆ㄎ唬就无法推出贴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也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反而容易因为盲目而在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道路上错失先机,落后于人。
痛点二:产品存在感薄弱
不可否认,近年来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产业的参与程度不断提升,然而随着数字出版阵营的日益壮大,竞争也更加激烈。虽然经过几年探索,很多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业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与互联网企业相比,特别是相较在各领域布局广泛、发展如日中天的BAT,传统出版单位的存在感仍然普遍偏低。很多探索成果,仅仅为行业范围内所知晓,市场化程度普遍偏低,在用户层面的产品认知度、影响力仍然较弱。如在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网络游戏等热门领域,人们率先想到的还是一些互联网企业的产品。而即便是在业内知名度较高的,出版实力较强的出版单位,大多数仍然寂寂无闻。一方面,很多传统出版单位对用户需求把握尚不到位,导致很多数字出版产品徒有其形,或者仅能满足基本的功能,在细节的处理上就变得大而化之。相较之下,互联网企业在把握用户需求方面做的较为到位和细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并不缺少选择,自然会更加青睐那些贴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传统出版单位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市场尚存在脱节现象,与用户之间的联接仍存在一定壁垒,致使很多产品或许投入市场,却未能顺利地打开市场,抵达用户面前,因此难以形成足够地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
痛点三:“烧钱”容易,挣钱难
无论是出于政策支持还是业务转型的切实需求,不可否认,近年来传统出版单位普遍加大了在数字出版业务上的投入力度,无论是在资源和技术方面,还是在资金与人力方面。然而,投入与产出并不完全合乎比例,可以说大多数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业务仍然停留在“烧钱”阶段,更多的是在努力打开市场,在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一些起步较早、路径明确、特色突出的出版单位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形成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部分专业出版社在特色资源数据库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可以说逐步探索出一条相对稳定可持续的数字出版经营道路。而很多传统出版单位仍然在数字出版业务的探索中,盈利能力普遍较低,大多数情况下,所得收益能够收回成本已属不易,尚无法谈及利润。此外,当前大多数传统出版单位在转型升级进程以项目为抓手推进,因此投入上的相当一部分仍然依靠财政资金的支持。很多单位为避免风险,降低经营压力,自己投入较少。而事实上,过于依靠项目的资金支持会致使一些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业务流于表面形式,获得项目资金后,购买一些设备、搭建平台,开发一两个产品,就算完成任务,并不指望其能盈利。相较之下,互联网企业大都经历一轮又一轮的残酷竞争,每天都要面对市场优胜劣汰。而传统出版单位一方面还有传统出版业务为支撑,另一方面有各种政策、资金的扶持,在数字出版业务上的压力要小很多,缺乏一定的忧患危机意识与市场竞争意识,这对于传统出版单位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由于没有足够的生存压力也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同时也难以形成应对激烈竞争的能力。
痛点四:新技术手段尚未“玩转”
近年来,出版业加大了对互联网先进技术的关注与研究,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大数据、云计算、语义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成为出版业的主攻技术、虚拟/增强现实技术也步入出版业的视野。传统出版单位也意识到了应用技术手段提升出版实力的重要性,纷纷加大了对新技术的应用。但当前传统出版单位的技术应用尚停留在较浅层面上,尚未实现深度融合,或者说出版单位应用新技术、新手段的技巧仍较为欠缺,未能达到融会贯通,很多时候未能找到内容、产品与技术之间的最佳契合点。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例,一些出版社打出了“VR图书”的概念,读者用手机扫描图书上的二维码,可在手机上观看到基于图书内容的虚拟场景,丰富了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但仍然是停留在对VR技术的浅层次应用上,需要用户进行一些相关步骤的操作,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网络环境。再以大数据技术为例,在前两年“大数据”概念的火热,让出版业认识到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大多数传统出版单位而言,或者说对于出版业而言,大数据技术更多的指导意义在于形成一种数据管理与应用的思维与手段,通过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实现出版流程的智能化,以及出版服务的精准化、定制化。近年来,大多数出版单位都实现了存量资源的数字化,然而在市场需求方面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方面普遍尚不到位,同时所收集到的数据较为分散,而整个行业的大数据平台尚未建立,因此数据处理的结果对传统出版单位在资源整合、技术应用、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并未充分实现足够的指引意义和实际价值。
二、以互联网思维破解数字产品运营难题
1.找自身定位,立转型目标
数字出版在发展过程中,内涵与外延得以不断拓展。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下,每个用户都有自身的需求,这些需求中既有共性,也包含个性。对于大多数出版单位而言,并非每个领域、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适合,也并非要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这就需要出版单位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找准目标市场,从而明确自身在数字出版中的定位与角色,进而确立转型目标与方向。别人的成功路径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一味跟风复制,一切都需要从自身优势出发,深刻审视,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根据自身定位,进行资源整合、技术应用、产品开发、业务布局。但并不代表转型思维的局限,仍需要开阔的视野。例如作为儿童类大众出版单位,并不意味着只能拘泥于儿童读物数字产品的开发,同样可以依托自身儿童出版资源,进行二次策划与制作,或与教育机构合作,涉足数字教育学前和K12领域。而专业出版社也不仅只有特色数据库这一条路,也可以搭建专业的知识服务或教育平台。目前业内普遍认为在运营商的强势地位下,出版单位在电子书领域非常式微。然而中信出版集团却将电子书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成立了中信联合云科技公司,专注于电子书策划出版,数字阅读产品整合、分销与传播,以及由此衍生的阅读和文化服务,与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深度合作,已陆续推出“大布阅读”“咪咕中信书店”等多项自有数字阅读产品与数字出版平台。据了解,其在2013年时就已在数字图书方面实现盈利。总之,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不仅只有一条,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而其他人所不擅长的,你未必走不通,这就需要出版单位对自身、对市场、对产业都有深刻的认知与把握,需要加深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律与特性的了解,洞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需求。
2.增强互联网基因,融入互联网环境
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积累,已取得一些经验与成绩,但与完成全面转型升级、实现融合发展的目标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会有所掣肘,也会时常面临困惑。转型并非朝夕之事,而任何企I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与短板,数字出版需要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配合,才能推动其转动的齿轮向前发展。传统出版的最大优势无疑是内容资源,而在技术和经营上面则稍显弱势。因此,传统出版需要进一步加强共赢意识,一方面将内容优势发挥至最大,另一方面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深度合作,借力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和经营优势,提升自身的融合发展水平,同时向互联网企业借鉴其技术应用和数字出版经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升数字出版业务水平。此外,有实力的出版单位可以通过对互联网企业的并购、投资,以增强自身的互联网基因,更好地融入到互联网的环境中。
3.加大推广,提升传播力
正如前文所说,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构建的新型媒介环境下,用户的需求日益多元,同时选择也不断增多。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业务开展过程中,就需要树立起基本的市场竞争意识,而不能把数字出版仅仅当成在应付一项任务。出版单位转型的路径与产品本身都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传统出版要充分借助各种传统与新兴渠道资源,开拓经营思路,加强推广力度,加强与市场和用户的接轨,加快市场化进程,让自身的内容、产品、品牌更充分的展现在用户面前。传统出版单位要充分借助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型媒介,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通过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将产品的品牌形象更充分、更直观地传递给观众,同时更精准地把握用户的需求,完善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提升用户对产品的好感度。在实现盈利目标之前,首先要让用户加深对自身产品的认识与了解,提升产品的品牌认知度与辨识度,增加存在感,有了一定的传播力、影响力才能形成足够的竞争力。
4.善打组合拳,推进品牌化
纵观BAT的业务布局,都具有鲜明的品牌特色,例如提起腾讯,首先想到的是QQ、微信等社交应用,提起阿里巴巴就会想起其电商业务,提及百度则会首先想到搜索引擎。而这些企业的业务布局基本上都是围绕他们的独有特点和优势,在不同领域形成产品矩阵,满足着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不断强化其品牌形象。因此,传统出版单位在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时,也需要树立品牌化思维,实施品牌战略,开发单一产品难以形成强大且持久的市场影响力。要善于打“组合拳”,针对不同用户需求、不同细分市场,进行不同形态、不同品类的产品开发和业务布局,建立有层次的产品体系,不同产品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在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辨识度的同时,也避免了企业的单一产品在单一领域、单一市场的风险。此外,要进一步强化版权思维,面向不同用户群体,进行同一内容资源,不同产品形态的多元开发,以实现品牌价值和内容价值的最大化。
5.借资本东风,增发展动力
数字出版运营包括出版流程的改造重塑、资源的加工与整合、技术投入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数字出版的潜力巨大,近年来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传统出版单位也需要充分借助资本的力量,采取多种融资手段,以摆脱对中央财政资金过度依赖。目前大多数传统出版单位都完成了转企改制,一些出版单位还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并实现了在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的挂牌上市。特别是新三板是近年来新兴文化企业融资的新途径,不少出版机构也陆续尝试通过在新三板上市以期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旗下的昊福文化早在2014年就实现了挂牌新三板,成为“书业新三板第一家”,中信出版集团在2015年11月也在新三板挂牌。此外,传统出版单位可以通过与民营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的合作,实现出版单位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接轨与融合,切实提高出版单位直接融资能力和资本运作水平,充分发挥资本的撬动作用,为出版单位数字出版业务的创新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动力支持。
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发展,带来的是整个媒体环境的变化,编辑作为信息内容的制造者,无疑是这一转型中受到最大挑战的一个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下编辑需要角色转变,目前传统出版社最缺的是复合型编辑。编辑要成为先进教育理念的倡导者,成为优质教育内容的继承者,成为新兴技术应用的引领者,成为课程教学开展的协同者,成为优质教育成果的推广者。
角色一:先进教育理念的倡导者
传统出版中,编辑的工作主要包含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等,在数字化教育不够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了解跟踪教育教学改革,把握课程发展动向,从而在观念上引导,在实践中帮助教师,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老师并不是万能的,数字化教育大家都知道好,但是需要资源、平台、服务,单靠老师一人,是无法实施的。这给我们转型升级留下空间,我们可以抓他的痛点。
某医学院《分子生物学》是这个学校的学位必修课,学生包括在职研究生、短期培训班,将近八百人,每次上课的学生分两个班,一个班四百人,学生积极性不高,出勤率越来越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不了解。高教社编辑在和课程老师探讨后,教师决定改变一下教学方式。出版社提供平台、内容和服务,教师把课程搬到网上,学生平时成绩60%跟平台挂钩,40%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课程基于讨论式、小组式的学习模式,学生积极性极得到调动,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这门课从那时起没有离开高教社的平台,收益比高教社卖这个班学生的教材要高得多。而且到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的时候,只需要维护成本。对老师来说也有了教学改革成果,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教学质量。通过这些,使得我们的编辑真正地走进了课程。
角色二:优质教学内容的集成者
编辑必须了解资源建设发展的趋势。资源建设首先要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有些录像,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在给他的学生上课,而不是教师在给看这些视频的学习者上课,视频中PPT基本看不清楚,推导过程看不清楚。这些资源的价值并不大。
Y源建设要有序。一是结构化课程、碎片化资源。存量资源的碎片化,必须结合课程学习的需要、结合商业模式的需要。碎片化成本很高,无目的的碎片化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有需求驱动,要想清楚商业模式。二是资源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不能理工是理工的标准,文科是文科的标准。三是精心制作,提高学习者的体验。
前面的资源都可以大面积低成本推进的。怎么低成本推进资源建设?要通过机制创新。要创建共建共享机制,单靠我们自己不行。
我更希望看到出版社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重点开发支撑学习者认知的工具、系统。到现在为止我最欣赏的是培生,他们有80个学科的lab。如MyMathLab,机器可以自动判解主观题,学生不会做的时候,不是简单地给一个提示,而是把这个题再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每一个小步骤又是一道题,当学生把这道题走一遍的时候解决的是一类问题。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支持,此时资源可以做到精准服务、个性化服务。老师可以根据系统记录学生在每个知识点上的学习行为,调整教学节奏。另外,现在很多出版社也开始建设AR教学资源,但我们一定不要把AR作为炫酷的东西,要作为认知工具。
角色三:新兴技术应用的引领者
当前技术井喷式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增强现实层出不穷。传统出版社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往往忽视技术的作用,认为技术是可以外包的。很多出版社通过外包建设了一批互联网产品,项目验收之时,也是项目终止之日。互联网产品的特点是不断迭代开发,在用户体验中不断提升产品的价值。如何没有一支长期运营的技术团队,是不可能开展互联网业务的。因此我们的出版社一定要获得技术、掌握技术。获得技术、掌握技术的方法可以根据各出版社实际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技术一定是支撑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的那条腿,内容是王,但是技术也是王。在获得技术的同时,我们也掌握了技术带来的新理念,现在很多创新产品都来源于技术创新。因此需要编辑了解新技术、运用新技术。
教育技术有一个地平线报告,描绘未来三到五年技术和教育融合的变化。其中有望1-2年内被广泛应用的两项技术是自带设备和学习分析,有望在2-3年获得普遍应用的技术是创客空间和增强现实;基于手势计算、语音识别等技术发展,情感计算可能成为未来4-5年进入教育主流领域的重要技术。
角色四:课程教学开展的协同者
信息化教学单靠一个教师较难持久,需要一支从资源建设、技术开发到日常服务的队伍进行支持服务,也就是构建一个数字化教学的生态系统。在给课程提供整体教学解决方案时,编辑充当了为教师提供支持服务的角色,在课程搭建到实践的各个环节提供有力的支持。表1展示了高教社在课程搭建和实施的过程中编辑如何在各个环节配合教师完成在线课程教学的。
角色五:优质教学成果的推广者
课程实施结束后,出版社通过版权保护机制和正规出版物形式提供课程出版与推广服务,扩大优秀教学团队影响力和辐射示范作用。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肯定,另一方面激励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信息化教学日常化,并带动身边其他教师也参与到信息化教学中,提升整个学校和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作为正式出版物的课程本身除了课程内容结构外还包含了大量学生学习过程中沉淀的生成性资源。课程成为新的资源可参与到后续其他定制课程的建设流程中,整体实现了资源内容的有效利用和良性循环。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在解读《新闻出版业“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中指出:新闻出版业正在成为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融合作用,借助互联网,不断推进新闻出版业与其他内容产业及外部产业之间的融合,构建立体多元的文化服务与信息内容服务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出版的脚步越来越扎实,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日益重视对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但是,在数字出版的运营中,分享、互动等多种运营形式,都不是传统媒体所擅长的。传统出版单位如何定位、做什么样的产品、如何培养人才、怎样确定赢利模式以及使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标准等都是目前行业必须解决的难题。
本期专题围绕目前业界最为关心的数字产品运营这一难点展开,既有前瞻性的观察,也有研究性的思考,更有一线实际运营人员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数字产品运营的关键点是什么?本组专题从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数据运营等方面展开分析。
目前来看,真正运营起来的出版单位还不多,处于观望期的出版单位还占多数。在这种情况下策划本专题,意在更多出版单位行动起来,加快步伐,进入到实际运营的行列。
在这个什么都讲数据、什么都讲关键绩效指标的大环境下,运营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数字阅读。如何在数以十万计的电子书中,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学识、辅以大数据,选择最合适的电子书放到最合适的页面上做推荐,以获得收益最大化,是运营人员每天都在头疼的事情?这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内容运营和页面运营――基本上就是目前绝大多数电子书运营的主要工作。
随着数字阅读朝着移动阅读转移――移动阅读正在成为数字阅读的主流,绝大多数电子书平台的收益一半以上甚至更大比例都来自于移动端――内容运营和页面运营显得远远不够:移动端可以利用的页面位置更少、用户对电子书的需求更加个性化、每个页面维护所肩负的收益压力更重、页面更新的速度更快,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这两方面工作来做运营,只能算是勉强过得去,很难有更大的进步。
用户运营是重中之重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内容运营还是页面运营,在大数据挖掘和技术不断更新的前提下,已经完全可以交给系统来自动实现: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推荐更合适的电子书、根据页面未知的流量变化随时更换更合适的作品上去(事实上,包括掌阅、书旗等在内的很多移动阅读APP,已经开始了这种运营自动化的尝试,而且效果还不错)。传统运营人员的双手得以从后台更新、页面维护中解放出来,意味着不转型就只能失业。那么去做什么呢?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成为最重要的一端。谁能真正掌握用户,谁才真正掌握了自己的未来。对于用户的运营于是成为了重中之重。在传统出版时代,也有用户运营,比如各家出版社开设的读者服务部,但基本上只是卖卖书,顺便给读者调换一下有损的书,如果有做得更到位的,可能还会回一下读者的信件,仅此而已。这并不是真正的用户运营,因为读者服务部并不了解读者的需求、兴趣等更深入和细致的信息。
这是运营人员需要转型做的第一个事情:做好用户运营。
数字阅读的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知道自己的用户在哪里、看什么、什么时候看、怎么看……再加上大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你甚至还能知道自己的用户都多大年纪、什么学历、男的女的、爱看哪类的书。用户运营要做的,就是从这些大数据中,分析用户的真实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用户运营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为用户画像。所谓画像,就说通过数据,整理出自己家产品用户的大致情况,比如数量、年纪、性别、所在地、喜好等基本数据。这是后面更多工作的基础。第二件事,按照用户画像找出用户的趋同性和差异性,也就是需要找出用户的共性,这部分可以通过系统自动满足需求,而差异性就是个性化服务的目标和工作了。第三件事,则是针对用户之间千差万别的需求做出积极响应,利用自己库里的资源去满足用户。第四件事,才是前面提到的内容运营,如何将自己库里的作品与用户的需求匹配上,这需要运营人员对自己家的作品做到烂熟于心,并且对作品有很好的认知,才能推荐合适的作品给用户。
从这里我们其实已经看到了用户运营一个重要的原则和方向:个性化运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中,已经不再强调以前那种高大上、精致美观的千人一面的主页了,千人千面成为新的方向。所谓千人千面,指的是根据用户的购买和阅读、浏览等进行数据积累和挖掘,为用户提供一个只针对其个人的个性化页面。这个页面上的推荐作品是经过筛选的、用户有可能感兴趣的。每个用户因为阅读和浏览兴趣的不同,所看到的页面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运营,不断完善用户画像,利用精准的推荐和服务留住用户,这才是用户运营的意义所在。
当然个性化运营在现阶段并不是万能的,因为我们的用户需求并不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很多用户在阅读时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依赖的是页面的推荐以及各种榜单反馈的信息。即便是简单的页面推荐和榜单设置,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用户对推荐信息、榜单信息的浏览,来汇总其个人喜好,不断引向个性化运营呢?这是传统的页面运营人员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活动运营是重要方向
但我们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目前的数字阅读用户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忠诚度。各家平台的电子书品种都差不多、体验也差不多,去哪里看其实付出的成本也差不多。可能只是因为某个平台便宜了一毛钱甚至几分钱,用户就转投别家了。留住用户的前提,是能吸引用户。
所以,运营转型的另一个方向是活动运营。
当电子书平台在产品上、价格上严重趋同时,当大家都在用户运营上花功夫留住用户时,我们还能通过什么把用户吸引到自己的平台上来?只能是通过活动运营,利用用户感兴趣的点,把用户吸引到自己的平台,再通过个性化的服务,把用户留住。
活动运营对运营人员有几个要求:第一是活动策划的能力。是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策划出足够精彩的项目、写出完善的活动计划书来,是考验运营人员的第一步。第二是活动设计的能力。可以写出策划案只是第一步,活动还需要得以顺利实现,就需要对整个环节进行丝丝入扣的细致的设计。第三是活动组织的能力。这个组织不是让你去大街上拉用户来参加,而是如何协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资源,把各方的需求和资源汇集在一起,使得活动能够顺利举办。
总体来说,活动运营目前在数字阅读中的反应速度还算不错的。比如社会娱乐热点、各种新闻事件、节假日的专题策划,各家平台都能在第一时间上线,页面精美。但对于这些专题策划的角度和内容选择是不是到位,其实还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
比如大家都知道节假日其实是数字阅读平台的波谷,用户都出去游玩了,谁还看电子书呢?其实不然,旅途的路上、晚上入住酒店的房间里,甚至游玩的沙滩上、厕所的蹲坑上,都有可能成为阅读的场景。需求是有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为这个需求提供方案。节假日读的一个最大难题可能是网络不稳定、环境不固定,这就需要用户提前把需要的电子书下载、缓存完毕。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节假日之前就做一个关于“为节假日屯书看”的活动策划呢?如果再配上一定的营销策略比如“节前屯书优惠”等,节假日前就完全可以把节假日期间收益的空缺弥补上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活动运营对运营人员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只有三个字:敏感性。对所有的热点、事件的敏感性,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并提出适合的方案。
数据化是运营核心
无论是用户运营还是活动运营,都离不开大数据。以前我们总以为大数据离自己很远,即便很近那也是数据分析人员或者技术人员的事情,其实这也是运营人员需要着重掌握的一门功课。
传统出版时代,无论是营销人员还是发行人员,看的数据都是今天发了多少书、退了多少货、发了多少篇新闻稿……这其实也算数据的一种,只不过是比较表面的数据,只能粗略地计算出收益情况。对于如何获取更大的收益、如何把用户吸引到自己的产品上来,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至于用户,中间还隔着好几个环节呢。
我们应该感谢大数据的发展,让出版业尤其是上游的出版商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与自己的用户接近。要想获得这些用户的前提,是我们对大数据开始敏感起来。对运营人员来说,我们可能要更加熟练地整理、分析和运用各种大数据,而不再是简单地换换推荐位、做做专题的标语图。
除了前面提到的对用户数据的掌握,运营人员需要全面了解自己平台的运营数据:每天的收益曲线、用户的消费曲线,这是最基本的;用户的消费时间曲线、收益的时间曲线,这是必须的;收益的来源比例、消费的分类比例,这是要掌握的;每个推荐位及推荐位上的作品表现情况,这是需要随时盯防的;收益、消费的同比、环比数据、表格,这是必备的技能……可以不夸张地说,运营人员要有成为“表哥表姐”的准备和潜力。
在大数据的运用上,传统出版业做得并不好。即便是那些后来转型做了数字阅读的平台,他们在大数据的挖掘、使用和重视程度上,也远远不够。在这点上,我们需要向移动互联网企业学习:所有的工作,其实都是可以用数据来说话的。数据有时候或许不近人情、不够理想,但至少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在一个以关键绩效指标为导向的工作背景下,数据化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
综上来看,数字阅读运营人员的转型有一个核心:数据化;有两个方向:用户运营和活动运营;有一个原则:个性化运营。这几点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环环相扣、彼此影响且共存的。运营人员的转型不会很慢,因为市场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了。
从互联网产业诞生之日起我们就不得不关注互联网内容的运营,如何让互联网内容运营在编辑掌握中并创造价值成了我们追求的目标。当“色情和政治拯救了整个互联网”成为一个鲜明的口号时,就成就了web1.0开创互联网的时代定位;世纪初年伴随着交互式社区的成立和互联网技术门槛的降低,互联网内容朝更加互动性的web2.0方向迈进,其中对互动性内容的运营成了一个重要课题。
流量之所以成为焦点,其核心在于目前对网页权重的评定中,流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但是从长久发展看,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流量产品与 “新闻内容”、“互动产品”,乃至“网站品牌”、“网站影响力”的融合则需要更多的思考。
“流量产品”,顾名思义,此类产品产生的最主要意义在于能够给网站带来一定的页面浏览量和用户数。互联网经济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眼球经济”。如果形不成一定程度的关注度,那么其他的内容产品做得再优秀也产生不了好的效果,所以重视流量产品的运营就是重视网站建设的根本。
同时从目前的运营看,我们存在一定数量上的艺术类流量产品。色情图片与人体艺术如何定义?普遍认为:色情图片过多地突出和关注身体的某个部位的特写,而人体艺术图片注重的是人体本身,这也是有些学术刊物把下体特写的图片定义为色情图片的原因,所以现在重在表现美的“艺术中国”等“色情”(文章后面的“色情”均指示为吸引眼球的内容信息,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不健康色情内容)流量产品绝不等同于不健康色情信息。
流量产品与网站PV、alexa排名
PV(页面浏览量)、UV(点击某条新闻的不同IP地址的人数)这两个数据大家最关注,不可否认传统互联网最典型的流量工具,明显是“黄色”信息或称边缘信息。
针对这样的情况,很多网站不惜以增加视觉冲击力图片的形式来加强文字的吸引性,实现更加具有冲击力的图文并茂。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色情”=PV,因为进入门槛低而且关注面最为广泛,所以炒作“色情”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大多论坛的发展可以发现,在论坛的发展初期,应当适度采用这样的比较高效的方式来进行产品的推介,甚至从长远着想,在论坛初具规模之后也要有一定的版面来容纳这么一个“人之初”的地方,毕竟互联网面对的是整个内容的开放。
做好吸引网民点击的新闻相信是提升PV与引入更多品质内容的开始,同时也是让互动产品中比如论坛类产品不断处于活跃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从目前来看PV依旧是alexa排名的重要参照项目,所以对“色情”类流量产品在互动产品的发展初期绝对“不能不用”。
流量产品与品牌
“色情”信息从采集到从制作上看成本很低,可以说相比新闻大规模地编辑和策划,论坛“色情”信息制作更为容易。“色情”信息门槛低,我们可以用别人也可以用,所以这样的信息带不来任何的网民忠诚度,所具有的IP流动性非常大,基本游客占据了页面浏览量的95%以上,如果仅此用来提高论坛的PV是一个好方式,但是面对日益注重的互联网品牌,这种推广方式的大规模累积是一种危险的做法,给网站品牌所带来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
web2.0时代,互联网社区营销进入“口碑营销”时代,一个好的互动产品所带来的流量持续增长和有效的互动性沟通会让一个网络社区呈现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势头,口碑也由此成为网站的“软实力”,久之即成为网站盈利的新增长点。如果论坛的“官方气味”很浓,很多的初接触网友就会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网络社区的“草根性”便大打折扣,但是依托“色情”而成长的“繁华”必然会失去品牌性。理性发帖、建设性发言不仅是我们的初衷,更是我们办论坛的理念,所以在以后的论坛推广中,我们可以用“色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色情”信息对品牌的扼杀是致命的,必须慎重,绝对“不可大用”。
作为一个重要新闻网站在内容运营中,就应该给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问题在于:现在互联网上把“情色新闻”这种需求用得太普遍了,而且几乎成了一切流量工具的基础,由于毕竟不是成人网站,以及用户访问的目的性不一致,所以欺骗性极大,如果和其他流量手段结合起来,那么网站就成了彻头彻尾的欺骗。
从互动和新闻的配合角度上我们看到,每一个新闻网站都尝试着把互联网硬新闻“做软”,让互联网硬新闻能更好看,留得住网民去思考和回味,所以相应的互动性内容也就跟了上来,通过新闻跟帖或通过论坛发帖实现网民的在线或离线探讨,实现新闻的“二次阅读”,这样的方式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产生一定的用户粘性,实现网民的再次阅读,所以“色情”新闻成为了法宝,也成为互动产品中的重要方面,殊不知这样的互动产品所带来的无非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欺骗感,网民对时事新闻的探讨将会淹没在茫茫的“色情”信息中,我们谨防这样信息的出现,绝对不能出现一面是新闻的“曲高和寡”,另一面是互动产品的过于低俗,这样带来的内容断档会使得网站浏览的用户体验感大大降低,所以“色情”在新闻中“不可乱用”。
流量产品与互动内容
这里讲的内容指的是社区内容的运营。社区是目前中国网互动产品中最大的一块,可以说社区的互动内容基本左右了整个中文互动的方向,对内容的把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从互联网发展中所延伸的社会心理学我们可以看到,互动所带来的深层次意义在于对社会组织的虚拟和网络化,社区的产品规则则成了这种社会组织的组织原则。
在讲求规则化的虚拟网络社区中,“规则至上”成了一个约束的规范,所以在一个论坛中总是分众化地分了很多版块,但是在潜意识中我们不能否认整个网站的定为特色决定着受众的虚拟组织特性,比如强国以社论见长、天涯以时政为主……这都代表了一个网站在网民形象中的宏观定位,都是其宏观的“组织规则”。所以在“色情”内容的处理上,一定要慎之又慎,我们所坚持的原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即论坛中有个别的帖子适合做“色情”的内容,我们就允许网民在此交流并积累人气,但更多地代表我们品味和论坛定位的版块绝不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且在推广位的位置上尽量多地推广我们的特色性产品,给网民第一眼直观的感觉是我们的定位并不在于“色情”上。我们认为在对网民浏览习惯的不断改善上将有利于我们对“色情”信息流量的改造和再利用,但从全局角度看,“色情”内容应当“尽量少用”
改善用户体验感
理论上我们基本认清了互动产品对流量提升的作用和其对口碑、品牌等隐形价值上的影响,但是从操作层面上我们现在依旧没有形成“互联网思维”,没有站在网民的角度审视我们产品的“易用性”和对用户的“满足感”,所以导致我们的很多用户忠诚度不够,有价值流量不足,同时,也需要警惕的是由“网民驱动编辑”所带来的运营误区。
改善网友浏览体验,加强产品粘性成为改善用户体验感的重要方面。如果想实现更好的运营效果,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到网页并形成“留连忘返”的浏览效果,我们现在可以尽快做到的是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改变用户体验,那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利用现在的编辑能力把最热辣的新闻,把最夺目的焦点呈现在网民面前,内容上的用户体验也将会弥补一些技术上的缺陷。同时,互动产品在运营的内容上应当注意互补性。“博客善原创,社区重眼球”,这是两个流量产品的不同表达方式,可以在同一个页面上满足不同读者的内容阅读需求,页面内容上的充实和多样化达到帕累托最优的传播学要求也就是用户体验感的最核心表现。
在互联网上任何一种兴趣偏好都可以找到一类人群,但是他们能够在网站上产生粘性,产生往返,很有可能会和产品无关,因为互动产品的本质是寻求和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什么样的需求点,并非重要。也许第一步,我们找寻的是信息,而之后我们关注信息背后的创造者,因为信息内容的关系,引起我们的共鸣。那么信息成为了社会化网络个人的传播载体。而在一个网站中提高用户粘性加强个人间社会化的网络,最重要的在于虚拟社区的壮大和个人空间的建设。
其中提高用户粘性是网站提高内容PV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但是在内容构建中需要更多的部门间的合作。从互动产品角度出发任何一个“硬新闻”都是一个附着用户粘性的很好基石,在这一点上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因为我们有独立的新闻中心,有统一的采编系统,现在要做的是通过论坛或者其他互动平台把这样的一种基石引到网民的视野中。
如何改善用户体验感、提高用户粘性?在硬件上,我们需要一个比较好的联动机制让同一个新闻在不同的页面及时更新并能即时检测在线PV;在软件上,我们需要一个比较敏锐的发现话题的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组织网友去评、去看,同时在第一时间把网民的反馈反应到页面上来,这样一个“硬新闻”所产生的价值就会越滚越大,用户在我们网站逗留的时间也就越长,所产生的用户粘性也就越强。提高粘性所带来的UV跃升和稳定的用户活跃数也是我们互动产品创造口碑的必备条件。
尊重并打破用户浏览习惯
前面提到互联网流量产品的运营必须要尊重用户浏览习惯、提升用户体验感、提高用户粘性从而在核心上提升PV,我们需要认清的是流量类产品在运营中很容易出现的情况是编辑变成了网友的“奴隶”,顺着网民的思路去采写新闻、编写内容,从而很容易导致内容上的“出轨”,所以在尊重用户浏览习惯的情况下,适当地打破并加入编辑自己的思考将会非常重要,做一个图示如下:
1)内容推广最终页面
2)内容推广首页
版块 最终页面
我们看到,这是现在普遍使用两种推广方式,1)代表的是为数众多的新闻类硬新闻产品的推广方式,因为网民看新闻的过程心情是急切的,是具有目的性的,所以我们要提供给第一种从推广到内容页面的浏览方式,这样才能让网民第一时间看到新闻并产生更好的信息量,这种方式产生的实际浏览量基本等同于最终页的新闻浏览量。
但是,对于注重流量的互动产品来讲,并不同于新闻类硬信息,更需要的是2),这一类循序渐进方式的推广,虽然在内容的推广位置到最终实际的页面流量有非常大的数据差异,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地看到在这其中“流失”的数据并没有流失,而是在一步一步地看其他的信息或者干脆跳转到我们希望网友看到的地方,这完全取决于互动产品的特点,因为网民在看这些东西过程中没有目的性,完全追求精神上的愉悦。所以我们在运营中不能完全跟随用户的浏览习惯,在对互动产品的内容推广上应当遵循的是“曲径通幽”的链接效果,通过推广位置实现更多位置的集约化呈现,从一个单纯的内容运营转变为产品运营。
从浏览习惯上我们看到,由于我们的编辑习惯于新闻类产品的管理和,对互动类产品也采用同样的操作方式是不可取的,在实际操作层面我们应当“尊重用户浏览习惯”,但是在互动产品运营中不能唯用户体验视之,适当地“打破”和“扰乱”则更有利于产品的运营管理。
在对流量类产品运营的看法和态度上应当有“不能不用,不可大用,不可乱用,尽量少用”的运营心态,在内容上适度迎合网友,能让网民在内容矩阵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反馈;同时,编辑也要坚持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时刻牢记网站的定位和使命,用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影响网民的浏览习惯,左右网民的大脑视觉,从而实现忠实网民数的增多,实现PV、UV、PR值的综合性增长,最终提升综合排名。
摘要:产品设计与开发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设计方案决定了产品先天质量,设计方案决定了产品的成本,设计开发阶段是产品运营过程最佳预防阶段,因此,企业要特别重视设计与开发阶段,以最佳设计方案来生产出客户与企业双满意的产品。
0引言
产品的工艺设计与开发在整个设备生产运营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弄清设计开发的概念。设计和开发概念是:将顾客、法规等要求转换为规定的产品图样及质量特性和产品实现过程规范的一组过程。这里包括将产品的要求转换为设计要求,并确定实现设计要求的原理方案、结构方案、参数及容差的过程,即全部产品设计过程。
在整个产品生产运营周期中,设计和开发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不仅会影响设计阶段本身的结果,而且会对后续的加工、装配、使用、销售和服务带来巨大的影响,企业在贯彻ISO9000标准中,特别是在贯彻ISO9001标准时,在整个质量体系要求的20个要素中,要算“设计控制“这个要素的工作量最大,几乎要占贯彻ISO9001标准的20%以上。从中,也不难知道设计控制在质量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设计和开发的作用如下。
1企业经营的核心
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命运。生产的设备所呈现的技术水平、质量水平、生产效率及利润,首先取决于产品设计阶段。特别是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其成败关键在于设计阶段。由此可见,设计在企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产品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产品设计质量决定了产品“先天质量”
产品生产运营过程包括: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设计和开发在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处于最初阶段。最终产品质量的优劣、能否满足顾客需求首先取决于设计和开发的质量。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包括市场调研、研究和开发、设计、制定规范、试验验证、审核确认等环节,是实现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前提。究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按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的理论,约有80%左右的质量问题是可以在设计阶段发现并予以消除。产品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先天不足”必然导致“后患无穷”,不仅会影响到产品本身质量,还会直接影响到生产管理秩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应是质量管理的起点,是质量管理体系在产品实现过程中的首要一环。对设计开发阶段严格加以控制,把质量问题的隐患尽可能在设计阶段就加以排除,确实是解决产品先天不足的上上策,是产品顺利生产、热销的关键,是企业”质量求效益”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现代质量管理思想的体现。虽然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通过周密策划、严格控制力求避免“先天不足”,但实际上,对于一些超出现有经验的产品,技术上难度大的产品,一时不能完全控制住的现象是相当多的。这就要求设计相关人员及时研究产品标准、规范与客户要求的差异,研究本企业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差异,及时修订标准及规范,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3产品设计开发决定产品的成本
据统计,产品成本的70%~80%取决于产品设计。对于工程项目和大量生产的产品来说,真可谓“设计一条线,落笔千万金”。设计所采用的原理方案简易与复杂;结构的合理性;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水平;容差的合理确定;能耗、材耗水平;材料价值及其利用率等都直接影响着产品成本。设计过程中,既不能一味的追求质量而不考虑成本,也不能只考虑节约成本而不考虑质量,这都是客户所不希望和接受的。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不断研究质量水平与成本水平之间的关系,寻求最佳折衷方案,以满足质量要求的低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4优良产品设计开发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产品质量的好坏,设计开发是关键。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越早越好,问题发现的越早付出的代价越小;问题发现的越晚付出的代价越大。
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然而,要做好这种预防除了丰富的经验之外,尚需全面开展FMEA(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活动。特别是采用新的原理、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时,应经过充分的验证和试验,需要格外慎重,做到万无一失。
为了得到优良的产品设计,得到最优方案是关键。如何得到最佳设计方案呢?这就要求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首先要加强设计的评审工作。设计评审是设计控制过程的一部分,是设计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为了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设计评审是早期预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现代产品发生的故障中,最严重的缺陷往往都产生于设计本身造成的先天不足。为了尽可能地把设计缺陷消除在设计过程之中,提高设计质量,必须运用设计评审这样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以利于及早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设计评审可以在设计过程的任何阶段进行,在任何情况下该过程完成后都应进行。在设计的适当阶段,约有计划地对设计结果进行正式地评审,并形成文件。每次设计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被评审的设计阶段有关的所有职能部门的代表,需要时也应包括其他专家。这些评审记录应予以保存。
总之,产品设计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这里只简单的阐述了几个方面。实现满足客户要求的设计方案不是唯一的,如何获得最佳设计方案是关键。最佳设计方案要从技术经济角度综合考虑,以实现产品预期的技术经济指标。可以引用成熟的方法来优化各种参数和容差,发挥集体智慧、团队精神以及专家系统的建立来解决原理方案和结构方案设计问题。设计优化可以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从而达到客户与企业双赢的最佳效果。
任何一件产品除了价值和使用价值,还有符号价值。所谓符号价值就是文化选择价值,即文化的归依,价值的归依。而文化正是特定区域和特定人群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约定俗成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正是人类的各种需要、欲望构成了媒介存在的前提。媒介不仅具有帮助受众认知的功能,而且具有帮助受众取得社会认同的功能。“符号价值的竞争就是要求媒介成为某一种文化选择的旗帜,而这样的服务并不仅仅体现在为受众提供有用可用的产品,而在于一个体系化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的自觉把握之下,通过具体的产品进行双重化服务”(喻国明《传媒产业价值链的下游化》),从而满足受众心理欲求。这是由媒介生态进化所决定的。
随着媒介产业的发展,受众日益成熟。面对眼花缭乱的媒介产品受众不再迷惑,而是显示出充分的理性,精心挑选所需要的产品。受众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媒介产品获取各类信息与知识;另一种是通过媒介获得娱乐、宣泄痛苦。如果说前一种是媒介产品的基本消费者,那么后一种就是媒介产品最忠实的客户,一旦抓住便有很高的忠诚度。人们对于媒介产品的要求由仅仅追求价值到增加附加值,意味着媒介产品不仅是信息传播活动,
还必须满足受众的心理欲求。
文化:游走在媒介与受众心理欲求之间
不同地理位置的人们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各有不同,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文化会产生很大差异,其受众心理欲求也就不同。
地缘环境。人们常说北方人豪爽,南方人细腻,重庆人火暴,上海人精明,这些差异与所处地理特征有很大关系。地缘环境对人的性格、气质、心理甚至眼界都有影响。
人口结构。年轻人善于接受新事物,而年长者比较稳重;女性较为感性,而男性较为理性;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善用分析的方法,较低的人则偏重经验,从而导致各自的心理欲求不同。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域经济因素,一是个人经济条件,这两者相辅相成。地域经济状况决定了该地域人们的生存状态及普遍的心理状态,个人经济条件则决定了满足个人欲求的能力,因而决定了其心理欲求。
文化心理。相同的事件或现象的不同评价,反映出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对事物评价的价值观,而决定这种价值标准的却是根植于人们头脑中的文化心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从来没有停止过,区别只是在何种层面的融合与接受。所以文化及以此延伸的文化心理差异永远存在,并且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例如广州、深圳、珠海三地相距不到一百公里,其文化心理及受众心理欲求大不相同。
广州从文化源头看归属于岭南文化。这一地域北临五岭,南临海洋,一方面阻隔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又因海上丝绸之路直接吸收、养成了海洋文化大象无形的气质。加上港澳文化习俗的影响,形成了重商、重民、重消遣的世俗性。岭南文化是一种通俗文化,它的负面就是带有强烈功利倾向的市民意识,有人形容岭南人恨不得把全部有价值的东西都换算成金钱。
而相距不远,同属于岭南文化体系并受港澳文化习俗影响的深圳,其文化心理与欲求又不尽相同。深圳原本是一个小渔村,在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后获得迅猛发展,全国各地的精英带着他们的资金、理想与野心蜂拥而至,同时也带来了内涵各异的文化。这些文化在这里碰撞、磨合,形成一种包容开放的态势,最后凝结成一种奋斗不止的深圳精神。原来的岭南文化以及土著渔民已被挤压到一个相对边缘的位置。这里,社会发展及经济因素对于受众心理起着主要作用。
同为移民城市的珠海其文化心理和心理欲求也完全不同。在这里外来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均势的冷战状态。有人说每逢节假日珠海海滨泳场有许多因为孤独而哭泣的人,但这些人决不会轻易牵手。这话有些夸张,但珠海移民那种安全第一、明哲保身、各自为阵的心理却是不容忽视的。
受众心理欲求:决定媒介产品设置与生产的第三只手
由于媒介产品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决定其生产的因素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即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不同的受众心理欲求对于媒介产品的接受所具有的影响。
根据央视―索福瑞2003年收视调查,在北京收视率为11.7的电视剧《刘老根》,在广州收视率仅为1.1;广东台的电视短剧《外地媳妇本地郎》在广州收视率达到16.4,已热播三百多集,而在北方却几乎无人问津;《还珠格格Ⅲ》在天津收视率达到30.41,在广东地区却只有两个百分点。
受众心理欲求决定着媒介产品的定位,即产品是针对谁的,产品内容是否是针对客户的需求,产品的形象和品质是否和客户的身份地位吻合等等。因此必须从受众特征、心理特征、客户特征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定位。
以深圳电视台为例,深圳大部分受众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因此深圳卫视定位于“中国创业第一频道”,提出了“梦诞生与实现”的口号。在这一主题之下所有节目产品都与此相关,创业者的故事、打工者的写真、就业资讯等等,所以“创业”这一定位作为深圳的象征满足了人们对于深圳的期待与心理欲求。
受众心理欲求决定着媒介产品的选材及心理诉求。南京是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古老的商业城市,传统商业气息非常浓厚,市井文化极为发达,因此无论是《南京零距离》还是《直播南京》都不约而同地诉诸一个“奇”字,为受众及时提供富有趣味的都市新闻。而相隔不远的苏州则把文化作为他们最大的心理诉求,把镜头对准文化追寻。
受众心理欲求决定着媒介产品风格及叙述方式。轻松、乐观、幽默、豁达的生活态度是岭南文化的一大特色,从而决定了其媒介产品的通俗性和生活感。湖南卫视的“超女”们穿着奇装异服在舞台上蹦蹦跳跳,如果中央台也举办这样的节目就会有些不伦不类,因为人们对于央视的期待不同,心理欲求也不同。
攻心:市场与战场的上策
在受众确定何种节目产品符合自己心理欲求之前,节目产品生产单位先要找到自己的观众,按照他们的欲求确立产品的立意、风格、内容、特色,进而与这些受众建立亲密关系,形成相对固定的群体。满足受众心理欲求是维系受众忠诚度的生命线。媒介以时空销售情感与信息。当人们对过去进行叙述时是将过去的世界通过话语与现在的世界联系起来;当人们讲述他人的故事时,是通过话语将他人与自己联系起来。透过新闻叙事,受众目击并参与了现实社会中每天发生的形形色色的故事,由此来修饰或再塑造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因此,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归宿的攻心之术是媒体制胜的法宝。
受众心理欲求与社会文化价值崇尚有关。目前国内大众文化盛行,人们对于明星的崇拜已达到狂热的地步。《超级女声》正好提供了一个人人都可当歌星舞星的机会,满足了人们的心理欲求。
受众心理欲求是本土化的深层次表现,本土化是满足受众心理欲求的最佳途径。要重视本土化内容、本土化题材、本土化语言的亲和力、吸引力,重视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的品位和观赏趋向。
受众心理欲求与心理期待有关,而这种预期心理是由各种文化信息凝结而成。比如,上海在人们心目中是一座大都市,人们期待看到的是一种都市文化;人们把深圳看成淘金者的乐园,所以期待看到淘金者的故事。因此,要通过二元对位的方式,将受众心理欲求与特定文化结合起来,找到二者的契合点。
总之,受众心理欲求对于媒介产品运营的影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要了解受众心理欲求必须通过观察受众生活或进行相关社会调查,然后将自己的优势与他们的生活内容对应起来,只有这样媒体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珠海广播电视台) 栏目责编:狄 青
摘 要:本文着重对逆向物流运营新模式的经济性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循环经济模式下各环节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从而为新兴的电子废旧产品提供更好的低成本回收方案。
关键词:电子废旧产品;逆向物流;经济性因素
前言:长期以来,我国落后的电子电器废旧产品的回收模式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和能源,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负担。因此对于大量涌现的电子废弃物,我们有必要开展电子废旧物品的回收和再利用,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一、逆向物流的经济因素分析
首先是投资额。对于逆向物流回收机制,企业需要有大量的资金购买循环设备,联络回收厂家,或对技术性较强的回收环节的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其次就是盈利性。企业通过将废旧产品转化成再生资源进行营利。在此过程中,不仅节约了企业生产制造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将逆向物流回收理念传递给消费者,增强企业售后服务的保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形象。最后是成本问题。成本是企业实施逆向物流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因素。企业在自营模式下需要为该回收项目支付的成本较高,许多回收上来的电子废旧产品没有正规的包装,并且运输成本和仓储费用也很高。
二、电子废旧产品回收逆向物流的循环经济模式
电子废旧产品回收循环经济模式的有效建立,不仅可以给模式中各环节涉及到的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生态效益。我国电子废旧产品逆向物流回收循环经济模型为:从经济效益流向来看:回收企业-电子电器生产企业-各类电子电器企业-消费者-淘汰废弃产品-社会废弃物-回收企业。从社会效益流向来看:回收企业-社会废弃物-电子电器生产企业。
三、逆向物流循环经济模式中各环节的经济性因素分析
(一)循环经济模式下消费者环节的逆向物流。广大的消费人群是电子废旧产品回收循环经济模式中的产生者,是模式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消费者在回收体系中积极参与,主动上交电子废旧产品,可以为回收企业、零售企业和制造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回收费用和管理成本,相反,如果消费者对于家中的电子废旧产品的回收参与度不够积极,将会使得生产企业、零售企业,尤其是回收企业在对电子废旧产品的回收上变得相对被动,回收废旧产品数量减少,导致各种成本费用和管理费用的上涨。因此,消费者在整个回收循环经济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明确消费者在产品回收模式中的责任和义务,对消费者参与回收模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鼓励政策,社会舆论也应大力宣传,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使电子废旧产品回收的观念融入到每位消费者心中,为电子废旧产品逆向物流循环经济模式的展开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循环经济模式下零售商环节的逆向物流。首先,在销售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会经常与消费者打交道,对产品的型号、类别、质量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尤其还对消费者的心理习惯相对熟知。这对于开展电子废旧产品回收十分有利。其次,零售商是电子产品销售的主力,方便消费者送还报废的电子产品,且零售商一般拥有自己的仓库,有暂时存放回收的废旧电器的条件,可以节约额外租用仓库的高额成本,也不用考虑回收运输费用的问题,具备作为回收站点的条件。最后,零售商在回收过程中也进行回收利益分配,开发了新的利润源泉,树立环保的良好形象,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三)生产企业(即制造商)环节的逆向物流。生产企业是整个电子废旧产品回收循环经济模式中的核心环节。生产企业可将设备过时、技术过后的生产车间改造为回收处理车间,这样即可节约成本,又可合理利用已有资源。总体来讲,制造商的回收处理中心承担了收集、存储、鉴定、清洁、拆卸、再配送的功能。而对于生产制造企业的赢利点就在于掌握产品重加工再生产技术,实现对产品盈利的最大投入,从而促进合作企业间的互利共赢,增强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有效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利润。
结束语:电子废旧产品是一类污染大但回收价值高的产
品,随着社会各界对电子废旧产品回收的意识逐渐强化,企业也慢慢开始关注回收电子废旧产品的项目,为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同时又能为回收企业争得利润,各专家研究学者开始着手分析成本-收益模式下的电子废旧产品回收逆向物流,通过对消费者环节、销售商环节和生产企业环节的经济因素分析,试图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电子废旧产品回收逆向物流模式,同时实现回收企业利润最大化,促进市场良性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为更好地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创造优越条件。
摘 要 目前,互联网又以一种崭新的形式进入我们的生活,“互联网+”应运而生。所谓的“互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与别的事物所进行的融合发展。广播电视行业也积极地响应“互联网+”的号召,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通过积极地创新发展,广播电视的运营模式也发生了改变。
关键词 互联网+;广播电视;运营模式;创新
进入了21世纪,信息网络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他们已经不是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而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的物质伴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将我们带入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我们会渐渐地发现,只要和互联网有着紧密关系的行业,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所以在现在的社会,“互联网+”已经不是什么新社会的宠儿,但是他却越来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广播电视行业也开始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发展,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形成了“互联网+广电”这样崭新的发展形式,改变着广电的运营模式,并且增加了广电的创新路径。
1 “互联网+”时代的广电产品运营模式
1.1 电视台和互联网联播的运营模式
现在的电视台为了增加收视率以及广告效益,借助于“互联网+”,将电视台和互联网进行联网的运营模式,从而达到自己运营的目的。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几大广播电台积极地响应,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其中包括近几年逐渐发展兴起的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以及深圳卫视。例如,江苏卫视采取的就是在各大视频网站上共同播出的战略:在江苏卫视这样的战略模式之中,往往能够还未播出就吸引了多数的观众慕名而来,从而增加江苏卫视的声势,带来不错的效益以及收益。浙江卫视采用的运营模式是建立属于自己卫视的视频网站“中国蓝TV”,通过自己视频网站的建立,浙江卫视采用了自产自销的方式进行自家卫视的运营。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浙江卫视大大加强了综艺节目的质量,并在播出之后就收到了极大的反响,从而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这种互联网与电视台之间相互联合的运营模式,都积极地推动了互联网和电视台的共同发展。
1.2 湖南卫视独播的运营模式
在之前的多年,湖南卫视一直是一家独大。但是随着现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大卫视积极地配合互联网,都开创了自己的经营模式,从而将湖南卫视一家独大的那块大饼分散出去了几块。湖南卫视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就开启了自己的应对措施,建立了芒果TV这样的湖南卫视独播平台。在这样的经营模式之下,湖南卫视采用了自产自销的独播模式。因为湖南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立了属于自己固定的收视群体,所以这样独播的模式只会将自己的收视群体更加的聚拢在自己的平台。但是我们后来也渐渐地发现,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以及东方卫视的崛起,给湖南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湖南卫视和乐视TV建立了盟友的关系,其个别节目和电视剧都会在乐视TV这样的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播出,这也是湖南卫视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所采取的营销策略。前些日子看到的一则新闻的题目是这样说的:“芒果永不死,只是渐凋零。”湖南卫视的各种发展终归是成功的,现在流行的弹幕以及多屏互动等,都是湖南卫视的创新及成功之作。
1.3 河南卫视大媒体集团产业发展的运营模式
在互联网与电视平台的融合之下,河南卫视积极地响应时代的号召,紧跟时代的步伐,组建了大象融媒体集团,并且借助于阿里的平台组建了“阿里云”,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与腾讯建立起了“互联网+广电”的合作关系,这样大的改变都是信息时代的发展所带来的结果。因为河南卫视和腾讯建立的友好合作关系,河南卫视建立起了中国首个摇周边的“云点智能平台”和“摇电视互动平台”,运用高端的技术将全省人民的电视节目进行了大屏和小屏之间的互动联系。
2 “互联网+”时代的广电产品创新路径
2.1 谋略式的宣传策略
在互联网和广电融合的时代之下,对于即将要播出的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先在各大网站和卫视平台进行大量的宣传,比如参加的明星都有哪些等,造出很高的声势从而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在未播出之前先锁定一部分的收视群;然后再将定档播出的时间给发出来,再在一定的程度上掀起一阵热浪,将人们对于节目以及电视剧的期待值拉到一个顶点;在最后综艺节目或者电视剧播出的时候,适当的造出一些关于其中人物的声势,将节目推到极高的收视率之上。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无疑给广电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和收益。
2.2 “摇电视”互动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摇电视”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大平台。在电视节目播出的时候,观众可以通过摇电视,与电视进行实时的互动,增加观众的参与度,从而拉近电视和网络平台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近些年春晚的时候,还有跨年晚会的时候,各大卫视就会联合各大网络平台进行微信摇大奖和微信摇红包,从而增加卫视的收视率,带动卫视的广告效益,为卫视增值。
2.3 多机位直播
多机位的直播方式从湖南卫视发展而来,目的就是要让湖南卫视的观众在观看直播节目的时候,能够从多个方面和角度看到自己所想看到的,了解到自己所想要了解到的。贴心的为观众服务,用爱和温暖将自己的受众紧紧地留在身边。这些无非都是在互联网的作用之下所产生的效果。
2.4 弹幕交流评论
现在我们在网络上观看节目或者电视剧的时候,都有弹幕的功能存在。那么弹幕的作用,就是我们在观看节目的时候所进行的评论,也就是双向互动。但是现在平台上所出现的弹幕,大多发展成为了观众发泄的窗口平台,这无非又是一种稍见病态的形式。现在的弹幕不仅仅是在视频节目中出现,就连QQ音乐上面都具有弹幕的功能,抒发自己的情感。
4 结论
“互联网+”时代将我们和网络信息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推动着社会一直不断向前发展。对于电视行业而言,在现在信息社会的冲击之下,原有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对于那些仍然无动于衷的卫视,如果继续的固步自封,只会离现在的社会越来越远,和在时代潮流下积极发展的电视台产生天差地别的距离。但愿中国电视台都能够积极地响应时代的召唤,同“互联网+”时代共前进。但是在追求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也要一如既往的坚持对于优秀电视剧和优秀节目的创作,以受众为中心,衷心的服务于大众。
摘 要: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电子电器产品消费大国,每年淘汰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数量不断增长,促进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的有效运行是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回顾了近十年国内外基于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运营策略的研究成果,将供应链上的运营策略分为:设计策略、回收再利用策略、定价策略和政府干预下均衡策略四种,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运营策略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具有研究潜力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电子电器产品;电子废弃物;闭环供应链;运营策略
一、引言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电器产品(EEE,electrical and electric equipment)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越来越广泛。而电子电器产品具有更新速度快、寿命周期短、技术含量高、销售量逐年迅速递增等特点,从而导致电子废弃物(WEEE,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ic equipment)数量与日俱增,成为全球性污染问题。[1]
由于电子废弃物兼具资源性和危害性双重属性,的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电器电子产品闭环供应链的建设问题,并不断推出相关法规促进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再利用。[2]我国也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国情,推出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2001)、《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中国WEEE指令)》(2009)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此同时,电子电器产品的闭环供应链管理问题也逐渐得到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如佳能、惠普、IBM等大型企业已经对其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在取得了一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3]
政府和企业对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的重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同于以往闭环供应链研究的原因是,电子电器产品具有更新速度快、技术含量高、废弃数量巨大等特点,同时由于当今世界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关注,该闭环供应链的目标主要不仅仅是成本利润,更具有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的特点。本文对2005至2016年间关于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和分析,将从设计策略、回收再利用策略、定价策略和政府干预下均衡策略四个层面对现有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分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文献获取范畴及途径
本文对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运营策略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搜索,搜索的外文数据库和网络出版商包括Elsevier SD、Wiley on line library、SCI、以及谷歌学术等,外文查找的关键词包括“EEE\WEEE\e-waste+supply chain/closed loop supply chain”、“electrical and electric equipment\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ic equipment\e-waste+supply chain/closed loop supply chain”等。中文搜索的数据库主要源自中国学术期刊网搜索关键词为“电子产品/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产品+供应链/闭环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电子产品/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产品+绿色物流/逆向物流”,并对影响力高的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了筛选。
根据《WEEE》中对电子电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要求(产品设计、分类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再循环)将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策略分为4类:设计策略、回收再利用策略、定价策略和政府干预下均衡策略。[1][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设计策略
以往文献中电子电器产品供应链设计策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针对电子电器产品的整个闭环供应链网络设计,另一方面是促进产品循环流动的产品设计。
(1)供应链网络设计
对供应链网络设计的研究很大一部分是对现有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运营情况的分析,进行可行性探讨或提供了建立闭环供应链的方法建议。Zoeteman等人通过对全球电子电器废弃物来源、规模、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将全球WEEE处理分为四种:①区域内处理。②出口或转储。③全球低水平再利用。④区域高水平回收再利用,并指出随着电子电器废弃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区域内建立起闭环供应链更有利于资源有效利用。[4]
电子电器产品整个闭环供应链的设计问题和一般产品相比主要区别在于:电子电器产品的闭环供应链设计不仅仅考虑经济利润,往往会考虑环境因素、政府约束和电子电器产品自身的特性。Nagumey 和 Toyasaki考虑各决策方的平衡,建立了多层次的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网络模型,并论证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各决策方的最优策略存在平衡。对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数学规划法(线性、非线性规划、目标规划、整数规划等)、系统动力学方法以及物质流法。Georgiadis等人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生态威胁、环境可持续性、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可持续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Chung.C.J等人也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从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设计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了一个买家一个供应商的集成库存管理模型,并增加了由于提高产品性能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本,指出产品设计和其生命周期是相互作用的,并且可以通过产品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来减少库存持有成本。[5]
我国对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网络设计的探索集中在以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为目标,在政府限制下实现最优。宿丽霞,王兆华等从研究闭环供应链系统循环效率和对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应用物质流方法构建了该系统循环效率模型,并指出通过使用绿色生产技术和绿色设计可以提高可循环利用物质的量,降低最终废弃物的排放量,提升闭环供应链的环保效益。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包括了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或第三方平台的优化问题。王发鸿,达利庆等在分析国内外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方式和逆向物网络平台选择的基础上,考虑了法律法规的约束设计了电子类产品逆向物流网络的一般结构形式。廖剑锋,位磊等结合RFID技术的优势,提出将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融入电子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出一种闭环供应链物联模型:制造、供应和回收,创新性的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电子电器产品的闭环供应链中。
(2)产品设计
环保性和经济性是驱动产品生态设计的两大驱动因素,在产品设计阶段决定了产品70-80%的性能,环境友好型设计主要包括两种:面向环境的设计DfE(design for environment)和面向再利用的设计DfR(design for recycle)。对于产品设计的研究,从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的角度而言除了加入环保因素外,更多的倾向于有利于再回收的设计,对DfR阐述的比较明确的是Chan,J等人,其研究指出在对产品进行设计和物料选择时要综合考虑设计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和再利用或废弃时的处理成本三个因素,并且给出了一种多标准选择策略。
2、回收再利用策略
回收再制造是电子电器生产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6]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方式主要包括三种:流通到二手市场卖给低级消费者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制造和废弃三种。本研究的回收策略主要是指:再利用、再制造过程中回收模式的选择策略、回收商选择策略以及逆向供应链构建策略、供应链中回收率再利用率相关策略。以下分析将所得文献分为两部分:一是涉及回收商选择、回收契约、回收模式选择策略的研究,一是涉及回收率、再制造率的再生产策略的研究。
(1)回收模式选择
2010年前,关于回收模式探讨最多的是三种回收体系:由制造商主导的,零售商回收后再交由制造商的OEMT模式;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生产商成联合体共同回收的模式(PROs);以及第三方负责回收的TPT模式。温素彬,薛恒新分析了生产者责任延伸框架下的两种不同回收模式:专用品回收体系和共用品回收体系。计国君,黄位旺等人基于博弈论的视角,研究企业在面临单独回收、集体回收两种回收责任时,企业再制造策略的选择以及两种责任对制造商回收激励效果。结论表明单独回收责任对制造商回收废旧产品的激励效果更佳,且在该责任下,制造商更倾向于选择再制造,并给出了对再制造商补贴公式。
除上述两种回收模式外魏洁和李军认为在回收法规限制下还存在第三中第三方参与的回收模式,将回收模式拓展为:生产商负责回收(0EMT)、生产商联合体负责回收(PROT)和第三方负责回收(TPT),并且运用函数法详细分析了每种回收模式的利润,为生产者选择回收路径提供了借鉴。许民利就我国的废旧家电产品分析,依据逆向物流的特点,建立了第三方逆向物流参与的结构模型。
随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同、电子电气产品供应链发展情况不同,所以采取的回收模式也不同,许多学者开始将研究重点转向不同情况下的回收模式或已有模式下的改进及优化。Yu,J.L等人在回顾了中国电子废弃物的管理现状(包括试点项目)和立法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存在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于非正规回收模式的存在,并且建议建立一种生产商、政府、消费者三方联立的资金联盟来处理回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正规、非正规回收方式相结合的回收路径。[5]Dwivedy,M等人研究了印度实施不同电子废弃物政策下供应链回收模式的选择,并指出在印度现有电子电器废弃物管理的基础上,个人回收模式比实施集体回收模式更能增加整个供应链的利润。以上研究都是对于一个制造商的模式,王文宾等人还具体研究分析了两个制造商相互竞争的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两个制造商中只有一个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另一种情况是两个制造商都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并且给出不同奖惩机制下回收率的变化。
同时除了一般电子产品,学者们还研究了某些特殊产品的回收利用问题,Lin,S.S等分析了特定电子电器产品(含有重金属、有毒物质,如干电池等)的回收路径,分别比较了三种回收模式的优劣,并指出生产者责任延伸和成立回收基金并举的方法更有效。
(2)再制造优化
上文中所分析的策略多指设计、规划过程中的策略,本文所指再制造优化策略为再制造过程中的具体控制策略,这个过程包括:回收、拆解到变为原材料进行再制造。
再制造过程是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是减少电子垃圾污染、提高资源可利用率的关键所在。首先制造商或再制造商要决定哪些回收后的产品可用,Iakovou E等人为分析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可再利用程度、找出可再利用的部件,采用多目标矩阵的方法,根据部件的剩余价值、环境影响、重量、拆解难易程度等因素制定产品的再生策略。Johnson M R等人研究了电子电器产品从拆解到变为原材料的再制造策略问题,提出了最优再制造计划(ORP)方法,并且指出衡量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处理效果用再制造产品化率比用回收率更加有效。
3、定价策略
定价策略包括正向供应链链中产品售价和逆向供应链中产品回收价格,主要通过分析企业与企业之间或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来克服企业间的盲目竞争、规范企业行为,同时提高政府决策有效性,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对定价策略的探究一般都是集中在,某种限制条件下,受不同定价因素的影响,对供应链上不同目标权衡下的定价策略。限制条件往往有:回收渠道不同、需求确定与否、是否存在竞争者、政府约束等;影响因素一般包括:新品与再制造产品差别、废旧产品性能、消费者偏好等。许多学者以供应链节点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环境限制、回收率限制或法律限制等因素为约束开展的研究。Mukhopapdhya 等将单一周期下,新产品销售和废旧产品回收两个阶段的市场需求函数结合起来,运用 Stackelberg 理论求出制造商的最优决策价格Zheng Y H分析了当政府实施不同的激励政策时,制造商不同的定价策略。Yijiong 等假设销售价服从几何朗运动考虑了用于再制造的废旧产品的定价问题。
以上文献并没有对电子电器产品的定价做出专门的研究,Plambeck,E针对电子产品更新速度快、价格波动大等特征,指出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对旧产品的使用时间和质量都有显著影响,并分析了研发周期、技术投入等对新产品价格质量的影响,同时给出定价策略。[3]
Yu,J.L等人指出,许多正规回收系统不能建立的主要原因是会收不到足够的电子废弃物,其根本在于正规回收系统给消费者的回收价格小于非正规回收系统提供的。张成堂针对新产品与再制造产品存在销售价格差异以及废旧产品有两条回收渠道的情形,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回收与销售定价策略。研究表明,Stackelberg 博弈定价会造成系统效率的损失,而联合决策定价可以回收到更多废旧产品,产品售价最低,系统利润达到最大。并验证了渠道冲突、成本参数等对供应链定价的影响和有关结论的成立。张威研究了政府约束下废旧家电回收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问题,并讨论了三种不同销售、回收渠道下政府约束下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策略的影响。
4、政府干预下均衡策略
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为减少电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各政府、地区都在积极促进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的运行,尤其是促进电子电器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
相关政策法规按照作用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作用于产品设计、生产环节、作用于回收再利用环节和作用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WEEE》是作用于整个生命周期的法律,对电子电器产品的产品设计、分类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再循环等四个方面均作了明确规定,这些法律法规有助于明确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责任。
不同政策下电子电器闭环供应链(尤其是逆向供应链)的运营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Perez-Belis指出政府对电子废弃物处理的限制直接影响到电子电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1]Plambeck,E研究了不同电子废弃物处理法规对新电子产品上市的影响。[3]
首先是政府对闭环供应链施行不同补贴政策时制造商或再制造商的策略选择问题,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有效策略提供决策依据。政府补贴政策主要是激励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积极参与电子产品的回收,钟永光等人设计了政府激励机制:政府根据生产商当年回收且正确处理量与当年家电及电子产品废弃量的差额稽征处理基金;当年回收且正确处理量达不到当年废弃量的一定比例时,根据差额征收惩罚费用。Spriya Mitra和Scott Webster研究比较了政府单独补贴再制造商单独补贴制造商和同时补贴两者的不同结果。Aksen等研究了政府作为领导者最小化单位补贴,企业作为跟随者最大化净利润时支持性政策和立法性政策对政府补贴金额的不同要求。
其次是政府实施惩罚政策时对闭环供应链决策的影响,王文宾、达利庆等人做了一些列的相关研究,讨论了国内外WEEE的立法及我国生产企业对回收基金的反应,表明实行生产商负主要责任的闭环供应链责任制是WEEE回收再利用的合理可行策略。
不同责任框架下企业的策略选择问题也是学者们经常研究的方向,谈及责任框架不得不说明的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EPR是指国家未来应对废弃产品问题所制定或认可的,用以引导、促进与强制生产者承担延伸责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包括生产者的责任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调整机制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Johnson,M.R和Dwivedy,M分别研究了不同EPR框架下回收策略的选择,Johnson,M.R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电子电器废弃物回收政策对再制造活动的推动作用,Dwivedy,M以印度为例论述了当政府实施不同的EPR政策时,不同的回收策略的选择。Lin,S.S指出当政府要求生产者承担回收责任时,相关回收模式和回收价格的选择策略问题。Cao,J等人研究了政府对电子电器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后供应链运营策略的变化,分别考虑了政府对电子废弃物生产处理过程进行惩罚和补贴时供应链运营策略的变化,并用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指出政府的有效干预能促进资源的再利用、节约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利润。
除上述分类外,还要许多学者将政府作为闭环供应链上的一个决策主体,张汉江等人,将政府也作为闭环供应链中的一个决策主体,运用以政府领导制造商回收商跟随的斯坦伯格主从博弈模型,对政府不参与决策和参与决策这两种情形求解了其短期均衡,通过对均衡结果的分析论了政府决策的绩效以及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政府决策对制造商和回收商之间企业的影响。
三、结论与展望
(一)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传统供应链的研究已经日臻成熟,但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管理随着电子产品数量规模的增加,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开发潜力。本文基于对已有相关文献的回顾,发现基于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运营策略的研究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在对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的研究中多数学者将重点放在逆向供应链的研究上,本文所选择的文献中将研究重点放到逆向供应链运营问题上的占大多数,而在电子电器产品供应链上主要增值部分还是正向供应链。
2、在电子电器产品供应链的运营中,一方面涉及多维度效用的权衡(如环境、经济成本),另一方面战略性决策涉及长期的规划(如选址决策)还面临政府法规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所以决策者的风险偏好也会对运营方案的制定起决定性作用,不过现有研究对于这一视角的思考甚少。
3、在研究供应链上的定价策略时,主要是运用Stackelberg主从博弈的方法去描述、解决问题,正向供应链上用这种方法分析由来已久,但是在逆向供应链上,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都发生变化,运用Stackelberg主从博弈缺乏确凿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4、现阶段对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运营策略的研究,一般都是在企业被动的前提下构建的,是受制于政府环保要求(征收回收税费、限制回收率或再制造率等)不得已做出的让步或权衡,实际上市场才是资源配置的最终调解者,政府的宏观政策干预只是辅助方案,以往的研究大多忽略了市场上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认同度,也极少有模型探究企业主动进行环保运营的激励因素。
5、电子电器产品供应链与一般产品供应链的主要区别在于:附加值高、时效性强、更新换代快,而以往对电子电器产品的研究都局限在单周期,鲜有考虑产品时效性和开发、销售周期对产品价格(售价、回收价格)和质量(新产品质量和废弃后产品质量)的影响的研究。
(二)未来研究方向
1、基于目前各国对电子废弃物管理的重视和世界资源的紧张形势,不同政策下逆向供应链的管理的问题会依然是未来的研究焦点。而且以往的研究重点都是在政府对制造企业征收回收费用形成回收处理基因,然后再将回收处理基金用于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这种情况往往不能激励企业的环保创新,属于拆东补西并不能从本质上做到绿色环保。而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回收过程中拆解难易程度、废气处理时对环境的损害都是在设计、生产阶段决定的,所以,政府如何有效激励企业进行环保创新才是保证闭环供应链顺利进行的关键。
2、电子电器产品周期性因素应该考虑到闭环供应链的运营中,一方面产品周期的长短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应该考虑到运营策略中。因为新产品的推出会影响旧产品的使用,同时更会影响淘汰旧产品的质量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列回收处理工作。
3、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加,再生、环保、低碳等绿色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考虑消费者环保意识对市场的影响和决策者环保意识对其决策行为的影响会是以后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4、以往文献的研究对于二手产品市场的研究很少,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很多产品没有“过期”就已经被淘汰了,二手产品的寿命、检测、认证机构都还处于缺位阶段,这个问题在电子废弃物的处理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