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9 11:26: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美术学习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积极性的重要心理动力,有了兴趣,才能对美术活动感到愉快,化被动为主动,使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高。所以,作为老师应尊重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一次,我让孩子们画意愿画,我给孩子们讲29届奥运会在中国召开,外国的小朋友非常想知道中国的事情,可他们不认识中国字,希望我们能画一幅画告诉他们中国小朋友的事情,孩子们听了积极性很高,王都小朋友画了一幅天安门和长城,他介绍说:“我叫王都,我们中国有天安门和长城,美极了,欢迎你来玩”。刘乐画了一位跑步运动员,他说:“这是中国的刘翔叔叔,他可棒了,虽然将运动员的手臂和腿画得像管子似的,鞋子又画得特别大,但这并不妨碍他笔下运动员的跑跳动作。这一幅幅图画虽然看不出什么惊人的发现,也没有高超的技巧,但他们都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全班28个孩子的作品,从造型构图、色彩选择,都是按他们自己的体会、理解及意愿来画的,表现了不同的形式,发挥了它们潜在的创造力。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内因。
2.充分理解幼儿,给他们一定自由自在的作画时间、空间,启发幼儿创造力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孩子的创造,只有当他有时间,从事自行选择和喜爱的劳动才能得到发展。”幼儿绘画的过程是游戏的过程,也是表现他们情感和想象力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主题是《小帆船》,豆豆小朋友画得非常好,画好了帆船,画面上还画有人捕鱼,画得有太阳、蓝天、小鸟,鸟中还有一只大孔雀,这幅画虽然违背常识,但充分表现了他的认识、想象和创造力,他画的速度较快,色彩随意,线条自由,虽然画得相当不错,但我还是让他自由添画一些东西,等我巡视一圈回来时,他的画已经面目全非,纵横交错的线条,画满了一张纸,画面给破坏了,我非常生气,但忍住了,就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说:“渔船碰到了海盗,他们打起来了,这些道道是枪炮的痕迹。”他很满足,并不觉得他这张画被破坏。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没有指责他,因为他这种大胆自信,敢想敢画富有创造性的能力是难能可贵的,作为教师要特别的加以保护和启发,不能伤害他。记得在小班一次春游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画一幅画,甜甜小朋友说“老师,我要自由自在的画画”,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我笑笑说:“可以”。见他随手用彩笔在纸上画了各大半圆,说是公园,接着画了一个女孩、一个男孩,画上了五彩缤纷的花朵和小树,又画上蝴蝶、蜜蜂、蜗牛、和小鸟,还在左上角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并边讲边画,听他优美动听的讲述,看着美妙的画面,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孩子在自由绘画中,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观察世界,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以他们天真的眼光,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图去创造真正的儿童艺术,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3.在美术活动中,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开发幼儿的创造力
以儿童为主体,在美术活动中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主动选择材料,主动提出目标,独立操作,完成任务,如在活动《有趣的表情》中,教师先品尝,辣、酸、甜的味道,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感知,老师表情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亲自尝其中有味道的水。尝一尝是什么味道后再照镜子把自己的表情画下来,给幼儿提供创造机会,整个活动体现“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彩笔画、蜡笔画、水粉画是孩子们经常画的,有的孩子因能力有限提高较慢,有的孩子就失去了兴趣,是否能采用一些是绘画又像游戏的活动呢?我对我班幼儿采用了泼墨和吹墨两种绘画教学收到很好教学效果。其实,泼墨顾名思义是将墨泼在纸上作画。泼墨在孩子手持的宣纸上时,孩子还来不及晃动,墨已在纸中央形成了一个大饼,黑乎乎的一团。“老师这是什么呀?”“你慢慢想想,如果在这添上几笔会像什么呢?”在一来一去的两个问号中,孩子得到了启示。寥寥几笔,一只毛茸茸的小鸡诞生了。然而这蕴含其中的是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孩子不怕困难的精神得到了体现。例如:有个小男孩,由于动作又快又大,泼的墨四处流淌,他呆住了,“这是什么呀?”左看不像,右看不是,小朋友都画完了,他也不放弃,突然他拿起笔,这里添几笔,那里画几下,一只熊猫在吃竹子的画出来了。孩子开心地笑了,这次成功的体验让他对绘画充满了自信。还有我让幼儿用粉笔在地上涂涂抹抹,这对孩子来说也是较好的游戏性绘画方法,孩子特别喜欢,幼儿可以自由交谈,自由走动,边画边观察别人的画,并要求幼儿画有故事情节的画,幼儿的主动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作画,而且画面丰富,线条流畅,生动有童趣。
4.在美术活动中,注重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学习美术的特点是既模仿又创造,模仿中有创造,创造又来自于模仿,因此教师在教幼儿绘画时,应让幼儿观察实物、图片、充分感知、熟悉对象,在积累丰富表象的同时,积极启发幼儿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和表现的能力,教师在教绘画时,力求做到知识技能与思维活动的最佳结合,达到情绪体验——表象体验——创造表现的统一。例如:我教幼儿画侧面小狗,带来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狗让幼儿观察,孩子非常感兴趣,让幼儿边观察,教师边讲解示范从中让幼儿掌握小狗的外形特征,根据幼儿的不同层次要求幼儿添画,画小狗的各种动态,在绘画中,幼儿画小狗有的在跑,有的抬头,有的画了三只小狗一个比一个小还排成队,这个小朋友讲他的画时说:“这是爸爸、妈妈再教孩子跑步。”初看幼儿画画都是侧面小狗,好像是一种技能的再现,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看出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或多或少地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头的方向变化,腿的变化,身子长短的变化等,体现了儿童画的情趣美,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对幼儿进行观察训练,让他们学会欣赏作品,观察作品中有什么,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每个活动后,让幼儿学会比一比,自己的画和别人的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并能说出为什么这样表现,教师还可以用添画的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例如:教师先画个圆,让幼儿添上几笔看看可以变成什么?变成花、变成太阳,变成小兔子头等等。也可以用任何图形让幼儿进行拼画练习,以此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有一次,我请幼儿画苹果树时,有的幼儿画的树上有大苹果,小苹果,有的苹果红,有的苹果绿,有一个小朋友画的一个大苹果上有一个小洞,洞里爬着一条小虫,还有个幼儿画了挂着各种颜色的苹果和苹果树,他告诉我说:“老师,因为太阳能发出七色的光,苹果吸收红光就变成红苹果,吸收蓝光就变成蓝苹果。”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思维,才能画出生动有趣,富有个性的画面。
总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培养幼儿兴趣,充分给幼儿一定的自由时间、空间,让幼儿主动学习,主动观察事物,幼儿的思维就会逐步开阔、活跃,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力,来描绘他们的童心世界。
[摘要]: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要在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大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寓学与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接受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堂、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哪如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呢?我认为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大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寓学与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接受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高中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兴趣的发展是随着他们的年龄增大逐渐有低级向高级递进的。高中阶段,学生的奋斗目标大都已确定,他们会集中自己的精力去努力,对与之相关的知识他们也有着特别大的兴趣,但作为高中学生,他们开始明白作为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接受了良好的小学和初中美术教育之后,他们仍然觉得美术学习的益处和兴趣。所以高中美术教学我们仍需根据教学需要,优化教学内容,运用科学、生动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兴趣的发展虽然有其基本规律,但为适应美术教育我们应力求利用学校教学现实条件,尽可能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有较高的兴趣,在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引起重视,否则,任何一个因素考虑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丧失,也必然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二、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一)引人入胜的导入
巧妙地导入新课,能使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上被给予高度关注,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认知活动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所以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例如,在上《印象主义绘画》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德彪西的《月光曲》,在清澄优美的乐曲中激发学生对色彩、光影的想象,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辅垫。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先放一段中国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这样一方面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使其进一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在欣赏西方现代绘画时,可先进行心理测试的游戏,不但可活跃课堂气氛,还可启发学生欣赏抽象绘画的思路。
(二)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切实针对学生的实际,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学校已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如果我们传授给学生的是他们早已掌握的,或者是与现代社会不同步的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而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灵活掌握课的内容,不一定要完全按课本上的内容讲授,更忌讳照本宣科,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知识点外,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的是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的内容中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发挥出来。因此,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三)收集、自制教具
美术教具的应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教具的运用,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领会教学内容。
1.收集教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收集相关的图片或小型工艺品,这种教具对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极大帮助,学生可以从中获取许多有益的精神食粮。如讲授《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刻》时,我不但收集了很多兵马俑的图片,还收集了很多仿制的小型雕塑,在上课时学生可以拿在手里进行欣赏,既直观,又拉近了学生与艺术品特别是古代艺术作品的距离,感受到了亲切感和愉悦,从而产生了继续学习的兴趣。
2.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在绝大多数教学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形式的教具有其它教具所没有的“真实”感,学生很容易在心理上接受。如讲授《民间艺术------风筝》,我自制了一个蝴蝶风筝,学生马上被吸引住,赞不绝口,并且产生了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冲动。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心理,正所谓“信其道而乐学也”;另一方面,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在好奇和兴趣的支配下,他们主动、愉快地接受基本技巧训练,从而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则,由于这是教师亲自制作的,在教学中融入了自身的体会,那么教学活动将会更加生动。
(四)评价伴随教学过程
美术教学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涵盖的内容很广,合理有效的课堂评价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结构特点。美术教学的实现主要是在教学过程内,课堂时间本来就有限,如果等到作业完成木已成舟时再评价,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改作业,效果不会太好;因此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的评价与作业评价同样重要;注重过程的实现,其实结果同样会很美好。因此我把评价主要放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上,如对学生回答的问题采取及时中肯的评价;在学生作业进行的初期、中期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闪光点,及时进行点评。还应注意,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的后半段,因此,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发言,不能过早地给予评价而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而应该灵活地运用评价,留出充裕的时间,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课堂中合理的评价能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能激发他们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
(五)余味无穷的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是一节课教学重点的再现,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教学重点的记忆,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但是,新课程认为课堂总结除了对知识的掌握及认知的完善外,还应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革、丰富和提升。一堂完美的课,不仅开始要引人入胜,而且结尾也要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一次课的强烈欲望。我在上《民间艺术----风筝》一课是这样结课的:“今天我们了解了风筝的制作过程,大家也体会了绘制风筝的乐趣。星期天,可以让我们亲手绘制的风筝点缀蔚蓝的天空。并告诉亲朋好友,风筝,是中华民族向西方国家传播的科学发明之一。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不但要继承它,还应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它在二十一世纪中更加灿烂辉煌。”这样的课堂总结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三、结语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根据调查表明,在学校美术教学中,凡是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一般作业完成得很好,他们善于观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而对美术没有丝毫兴趣的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视作业为负担,作业效果。由次可见,在学校美术教育中,要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这是学习美术的前提和保证。
21世纪,我们正经历着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的时代,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技术全面进入人类活动。多媒体与超文本技术结合通过网络的交互方式,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文化向网络文化转变。在网络中,人们可以把抽象思维能力和切身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促进科学和人文的直接结合,促进文化的加速发展。网络技术不仅提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速度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强烈冲击和改变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了教育教学的环境、过程和方法。
高中美术欣赏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塑造学生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时代,我们高中美术教师应当与时具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
依据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在美术教学中倡导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我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依据现代高中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网络资源和技术,引导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作了一些探索。
一. 首先要正确理解“网络环境”
网络资源的知识包容量巨大、覆盖领域广阔,是学生进行研究性 学习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具有资源无限开放性和共享性,它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上的不足。表现在美术欣赏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同学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并可以将学习内容下载保存,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以供长远研究学习使用。
以上只不过揭示了网络的资源观、工具观、媒体观,也就是说将网络作为一种硬件的“物”,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本质应当是强调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即生命观。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 术欣赏课程的整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才是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课研
究性学习的核心。那么,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以及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1.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美术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教师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碰到的难题,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课题,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美术欣赏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和人文知识领域,在学科联系中,美术欣赏与中学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物理、化学、音乐、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青铜器的冶炼工艺涉及金属熔点和合金的概念;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历史紧密关联;美术作品的发祥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与地理相衔接;花鸟画中各类花鸟形体结构的理解完全依赖生物课学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不断 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对本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愿望,这就需要不停地充实自己的学识修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这样也是教师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
2. 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 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归纳起来,主要有①课题选题的指导②研究思路的指导③研究方法的指导④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例如,我在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中,教师先列出多条研究性课题:山水画中诗情的体现、从山水画里的树种看现代环境保护、山水画与古典音乐的联系等十多条。学生可以选择这些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选择课题,有的学生就自定了如:从山水画看现代旅游资源、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山水画里的宗教气氛、水墨山水画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品位等优秀的选题。在确定的选题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
料,下载保存后继续分析直至完成分析报告。有几位选择《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为课题的同学,在网络资源库中游历了全国著名的名山大川,饱览了以《溪山行旅图》、《潇湘图》、《庐山高图》、《华山图》等为代表的历代水墨山水名作,并且下载了这些山水画图片以及和他们相对应的实地照片和相关的文字说明资料,通过课后的编辑研究,得出中国名山大川不仅有极美的自然景观,还具有极其深厚的人文背景的研究报告,他们还将课题延伸至与古代山水诗相联系,更加感觉到我国古代文化精华的博大精神,提高了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
兴趣和审美品位,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 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 进者。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各学生之间的能力也有差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将学生编排成不同的课题组,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三.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地位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地探究问题。学生个人或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征求各种意见后,由自己决定研究内容、方
式,结果的表达展示方式。有这样一个实例,园林艺术和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美术中不同门类的两种形式,但是它们的那种亲近自然、模仿自然、妙造自然的精神内涵将两种艺术形式联 系起来,我们的高中生在学习时感觉到了这一点。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对此建立研究性课题,学生们成立了课题组,作了具体分工安排,他们通过上网查找各类相关资料,不但查阅了著名园林建筑的图片和建筑结构图、研究了园林在中国的地域分布状况、考证了园林主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情况、下载了山水画图片与园林中的假山、水池、花木、建筑的布局进行对比分析,甚至连园林建筑内部陈设和匾额、楹联的内容都不放过,将这些信息资料编辑,通过一系列对比之后验证了课题。在围绕美术欣赏为中心的课题研究中能积极思 维、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查找理论依据,依靠自己查找的资料分析解剖问题最终做出可靠的评价。说明高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达到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美术欣赏的终生学习,从而达到自身修养和审美水准的不断提高。
四.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的相互关系
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是人―――人的关系,教师、学生与网络是人―――物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网络资源,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引导、指导学生的美术欣赏学习,学 生可以通过网络反馈所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这样就形成了
如下图模式:
现在网络交互的方式非常丰富,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BBS、QQ、E—MAIL达到交流。专业的美术论坛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园地,也可以在专业论坛发表个人美术欣赏专著,譬如全国著名的七彩网美术论坛等,当然还有更加专业的艺术论坛,譬如建筑论坛里的美术论坛等,都是人气极旺的优秀论坛;QQ犹如网络电话,师生可以面对面、点对点直接对话;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研究的成果或阶段性成果 及疑问编辑成超文本通过E—MAIL发到老师信箱,待教师阅读完毕给与完善的答复;还有网络留言板,教师可以通过留言板布置研究方向、策略,学生通过留言板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镇江教育网里热门网页教科教研里的艺术教育就有专门的留言板,为全市美术教师的业务交流、师生对话提供了交流平台。这些交流平台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得以迅疾和便捷。
网络技术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供了资源库,为高中生围绕美术欣赏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基础,是高中生学会学习和学会终生学习、自主学习的坚强后盾,为我们所有高中美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方便。那么我现在思考的是如何结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课程优化网络资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作为网络时代的美术教师,我现在正在学习网络技术,准备建立自己的网页,内容涵盖高中美术欣赏各课,针对教学内容建立美术欣赏图片库、编写自己的欣赏性文字、链接其他优秀的美术专业网站、建立网络留言板,在此基础上体现自己教学思想和个性。这是一个工作量巨大但极具意义的工程,但我愿意在新时代美术教学中对教学模式作新的探索,我们已经把眼光放眼到计算机远程教育中,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在internet环境下学会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
一、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关系到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分组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之形成协作精神。教师应利用科学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型,综合考虑其性格、接受能力、学习态度、成绩等,分为A、B、C三类,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进行分组搭配,并保障各组中均有该三类学生,使其能够相互扶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对小组进行分析,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及长处进行相应的指导。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了解其他成员的想法,这有利于细化成员的各项分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及质量。教师可以任命手工能力较强或者组织能力良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其能够带动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或者很好地组织小组的各项活动。但是组长也需要轮换,才能使得小组成员学习积极性更高,更有责任感,且不会出现内部矛盾。
二、小组竞争
在各小组之间设置合理的竞争,是构建小组评比激励制度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在该方法的实践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个人主义,而重视团体的综合实力能够让学生各方面均有所提升,如语言表达、自律性、色彩表现、创新设计、对学习内容的安排等。各小组成员应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更积极地参加小组学习的各项活动,与其他成员积极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为小组合作活动积极思考对策,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蔬果的剖面》一课时,学生均需要参与该课题的小组学习,对各类蔬菜进行观察与分析,包括颜色、形状、造型等,每位小组成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意选择蔬菜进行绘画,或者发挥想象力,采用夸张的方式表现自己想象的蔬菜。成员将完成的作品交给组长,由组长将其贴到指定的位置进行展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蔬菜世界。最后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利用这种竞争方式,能够提高小组成员的团结程度,也使得美术课程充满了乐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题选择
每位学生的性格、接受能力、美术基础、兴趣等差异较大,且各个学校的条件也不同,美术教学的课堂效率及质量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课题,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这样不仅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元宵节里挂彩灯》一课的教学,就可以运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教师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对教材内容进行探讨,并根据各自的优势与特长进行细致的分工,包括研究彩灯的形状、结构、色彩,利用各种工具进行制作、结构拼装等,最后制作成品。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在关键环节则需要进行一定的点拨、引导,如彩灯的拼装,教师可以教授一些技巧等。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操作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热情,积极参与活动。教师需要做好活动的组织及指导工作,适当调节课堂气氛,并及时巡查各组的活动情况及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及时帮助其克服困难,解答疑问,指点方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科学评价
科学评价分组学习的效果,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总结经验,分析和反思不足,对于自身小组及其他小组的优势、缺点等有更多的了解,在今后的活动中弥补不足,充分发挥优势。对于小组的评价,需要先制定评价标准,学生美术作品创作的速度、质量、数量、色彩搭配、创新情况,学生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各小组的合作情况,等等,均可纳入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要公平、公证、客观,教师不仅需要适当指出其不足之处,更应对于其特点及优势进行说明、鼓励,使其不骄傲、不气馁,在今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优化学习效率,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五、结语
教育者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及模式,分组合作学习方法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将该方法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通过合理分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培养团结意识及协作精神。文章分析了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教师全面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学校的条件,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并彻底落实,提高教学水平及质量,强化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其长远发展。
作者:刘洁 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小学
一、优化组合,渲染学习氛围
在美术课上,如何体现小组合作呢?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间画画水平的均衡,要“好、中、差”搭配。具体在课堂上,老师布置好任务,各成员间合作讨论如何把作品完成得更好,甚至可以做适当的分工。美术审美员要充分发挥作用,对本组的作品进展情况进行督促和质量把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画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使学习的氛围变得浓厚了。
二、课前预习要布置合理适当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任务,也就是“预习案”,要求学生必须把这个任务提前一天完成,第二天教师好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但由于美术课和文化课的不同,我们有时不一定要完全拘泥于这个固定模式。例如,有一次,在头一天的晚自修时我要求每个小组临摹一幅课本中的国画作品。但第二天我检查时发现有的同学画了竹子,有的画了荷花。他们没有按我的要求做好,我没有生气,因为美术教学讲的是美的熏陶,绝不提倡死板。在上课时,学生提出课堂上各个小组要画同一作品进行比较,这一提议得到了各个小组的支持。我没有拒绝他们,如果要他们统一作业,那样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那堂课全班都在描摹竹子,当然各个小组的合作讨论也很认真,小组集体完成本组的作品。最后比较时,每组还是都得到了相同的分数,没分胜负,但大家仍旧很愉悦。
三、体验合作,提高学习乐趣
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喜欢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不是直接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学生们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最后顺利完成任务。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此外,在美术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作品,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复杂的作品,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演练,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总体看,在美术课堂中开展的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可以提高作品完成效率,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积极评价,延伸合作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一定要进行展示、点评。每堂课代表人员轮流互换。展示点评形式可多样化,正是通过这多变的形式,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别人作品的评价。理论课,有些同学就采用书面的,口头的,情境演绎的形式,绘画课主要还是以作品的展示为主。通过点评,表现好的同学,我们给予一定的评价和奖励。由于美术作品不像文化课问题的答案有统一的标准,所以不同学生评价的标准不一,当有学生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评价不当时,不能完全以学生的评价为准,教师要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明确。积极的评价,能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五、结语
通过课堂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让师生双方都获益的一件事情。“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每个美术教师都应该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旨在取得师生的共同进步。
作者:丁丽娟 单位:浙江省长兴县夹浦镇中学
1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1.1拓展思维,培养个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小学生很容易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发展个人天赋方面受到限制。然而,合作学习模式却打破了这一限制,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个人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一门需要灵感的学科,美术对于学习者的创造性和个性要求很高,而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往往正是作画者个性的真实流露和表达,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1.2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合作学习模式往往具有自由性较强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小学生可以自行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借此摆脱在课堂上受到的束缚和压抑,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小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一定的成绩,进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比如,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学生们通过集体协作,历经艰难和努力,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与成就,并从中获得快乐,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1.3加强人际交往与沟通
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的实施,使得当前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学生也因此具有比较强烈的自我为中心感,不熟悉甚至排斥合作。然而,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加强小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帮助他们学会与其他人相处,实现小学生之间的合作。另外,针对难度系数比较大的美术学习任务,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合作,进行相互探讨,从而借助集体的力量完成任务。
1.4提高独立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塑造小学生的独立品质。实际上,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收获,本身就可以称之为一种独立的表现,而合作学习模式则有利于将这种独立延伸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等其他领域,全方面提高小学生的独立性。
2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2.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尤其要关注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将其与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穿插,充分发挥好学生的带动作用,在提高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同时,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另外,将学习能力较为平均的学生分配到同一小组,使其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彼此的优缺点,进而实现自我完善。
2.2落实合作学习模式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合作学习模式以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在过去多年里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再加上市场的复杂性,使得美术补习班的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家长因此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对小学生的美术学习造成影响。因此,应该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并将其落实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
2.3重视整体构思,优化教学过程
首先,选择正确的合作形式。针对美术教学的合作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关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关于美术作品的合作创作。为此,美术教师需要对不同的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运用,并结合分组的基本要求——必要性和挑战性,正确为学生选择合作形式,并通过合理把握合作内容和时间,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其次,优化合作学习的过程。众所周知,学生才是美术教育的主体,而实施美术教学的目的则是为了帮助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并借助美术的形式对“美”进行表达,从而使更多人感受到生活和艺术的美,发现并体验美术的文化价值,进而实现其思想的提升和升华。因此,美术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教师对课堂的把握程度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优化美术合作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对相关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激发学生对美的渴望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对课堂时间的正确、合理的把握,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思想的火花,进而塑造自身的美学理念,提高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把握,管理好班级所有小组,并通过深入观察,发现各个小组的优缺点和共同盲点,因材施教,尽可能地实现每个小组的成长与进步。最后,重视合作小组的总结与评定。作为合作学习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组的评定和总结直接关系到下一次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甚至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应该重视小组合作的总结和评定,尽力做好相关工作。具体地,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评定时,需要坚持全面和客观的原则,不仅要总结整个合作过程,还需要对整个小组及其小组成员进行总结,做好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总结,并且保证总结和评定的多角度性和多方面性。
作者:郭士玉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四道沟小学
1合作学习的几个要点
开展合作学习是经过一定的研究和探索得到的一种适应新时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及合作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首先,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这里的交流不是优秀学生的个人展,也不是单纯地以取得最终的学习成果为目的,而是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开拓思路,增加对问题的新认识,对事物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另外,合作学习是要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正所谓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学生与老师思想交流的过程,而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没有上下级之分。开展合作学习,把握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这两个要点,能够使学生和老师正确定位,对学习过程有新的认识,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2初中美术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对策
2.1设置美术学习小组,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对于大多数初中美术课堂来说,学生的数量较多,在课堂上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学习中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集思广益,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小组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或学生自发的推选下设置组长,带动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中展开讨论,争取让每一位同学的想法都得以展现。例如:在上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各小组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主题,让小组成员去寻找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如:中国结、剪纸、泥娃、风筝等作品,然后将各自所寻找到或了解到的艺术作品在小组内展开交流与分享,这样可以大大拓宽学生对民间艺术作品的认识,也能学会在生活中去寻找美、发现美。此外,在小组学习中,老师还要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尤其是在小组的交流与合作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彼此间的合作关系,并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同学间的感情。
2.2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措施
在教学过程以及小组合作中,每一个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必须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在开展美术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件好的作品或成果往往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能将其归功为某一个人。在合作成果展示的过程中,不同小组间也会有所差异,老师不能一味地采取鼓励措施,对每一组的成果都大加赞赏,也不能一味地批评,对于学生的成果要保持一个公正的态度,客观地进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获成果的同时,也能发现到自身的不足,并保持一颗不断进取的心。另外,老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也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如学生的合作性、学习态度等,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努力,对学生的付出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在小组学习中往往最终只有部分学生得以展示,容易出现学生心理不平衡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内在要求,注重他们合作意识的培养,制定合理科学的奖惩措施,尽量做到对每一位学生公平。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找到目标,促进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2.3增强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开展合作学习
美术课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尽管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能力,增强对美的欣赏,但是一定的实践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缺乏一定的动手与实践活动的美术教学,很难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认识、鉴赏与评价,容易使他们忽视美术的真正内涵。在开展美术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某一作品,或在小组内设置一定的主题思想,不同组员各自完成作品后展开交流与学习。例如:在关于美术与爱这一主题中,可以让各小组分别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不同的角度动手去完成一定的美术作品,然后在班级内进行共享与交流,让学生在不同的视角下认识同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多个同学合作完成一件作品,在作品完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培养彼此间的合作能力。在进行最终的成果展示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努力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向学生讲解关于美学元素的构成与创建相关的知识。由于学生经过了一定的实践与动手操作,会对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因此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开展美术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使他们在自身参与中提高合作能力,增加对美的认识,培养创造美的能力,这也是美术教学的真正内涵。
3结论
21世纪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加强初中的美术教学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孟祥林 单位:山东省临沂实验中学
1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1.1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合作学习模式往往具有自由性较强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小学生可以自行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借此摆脱在课堂上受到的束缚和压抑,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小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一定的成绩,进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比如,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学生们通过集体协作,历经艰难和努力,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与成就,并从中获得快乐,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1.2加强人际交往与沟通
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的实施,使得当前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学生也因此具有比较强烈的自我为中心感,不熟悉甚至排斥合作。然而,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加强小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帮助他们学会与其他人相处,实现小学生之间的合作。另外,针对难度系数比较大的美术学习任务,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合作,进行相互探讨,从而借助集体的力量完成任务。
1.3提高独立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塑造小学生的独立品质。实际上,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收获,本身就可以称之为一种独立的表现,而合作学习模式则有利于将这种独立延伸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等其他领域,全方面提高小学生的独立性。
2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2.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尤其要关注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将其与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穿插,充分发挥好学生的带动作用,在提高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同时,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另外,将学习能力较为平均的学生分配到同一小组,使其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彼此的优缺点,进而实现自我完善。
2.2落实合作学习模式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合作学习模式以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在过去多年里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再加上市场的复杂性,使得美术补习班的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家长因此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对小学生的美术学习造成影响。因此,应该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并将其落实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
2.3重视整体构思,优化教学过程
首先,选择正确的合作形式。针对美术教学的合作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关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关于美术作品的合作创作。为此,美术教师需要对不同的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运用,并结合分组的基本要求——必要性和挑战性,正确为学生选择合作形式,并通过合理把握合作内容和时间,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其次,优化合作学习的过程。众所周知,学生才是美术教育的主体,而实施美术教学的目的则是为了帮助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并借助美术的形式对“美”进行表达,从而使更多人感受到生活和艺术的美,发现并体验美术的文化价值,进而实现其思想的提升和升华。因此,美术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教师对课堂的把握程度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优化美术合作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对相关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激发学生对美的渴望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对课堂时间的正确、合理的把握,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思想的火花,进而塑造自身的美学理念,提高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把握,管理好班级所有小组,并通过深入观察,发现各个小组的优缺点和共同盲点,因材施教,尽可能地实现每个小组的成长与进步。最后,重视合作小组的总结与评定。作为合作学习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组的评定和总结直接关系到下一次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甚至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应该重视小组合作的总结和评定,尽力做好相关工作。具体地,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评定时,需要坚持全面和客观的原则,不仅要总结整个合作过程,还需要对整个小组及其小组成员进行总结,做好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总结,并且保证总结和评定的多角度性和多方面性。
3结语
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切实落实合作学习模式,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合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学生个性和独立性的培养和提升,帮助小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基础上,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郭士玉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四道沟小学
一、把握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分组
在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首先要把握好学生特点,根据一定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一般而言,依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来合理分组,让学生互帮互助,共同促进。“异质分组”,即按照学生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分组,以引导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提高,促进优势互补。“同质分组”,即让上述因素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使组内竞争向组间交流与组间竞争转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班级学情,充分考虑学生兴趣、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情况,灵活有效地选择分组方式。比如,对于一些思考性、探究性强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同质分组”方式,加强组内合作交流,促进组内互助协作。对于一些操作性、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则可进行“异质分组”,以确保小组成员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实现小组之间合作竞争的公平性。
二、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合作探索
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合作探索是合作学习中的关键环节。在小学美术合作学习,教师要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及心理因素,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引导学生合作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感。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学习任务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真实而趣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比如,学习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六册第14课《会说话的手》时,笔者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手势图片,欣赏手影片段,引导小组合作,组合手形模仿,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意识。然后,指导学生摆出有趣的手形,用勾线笔描下手形,根据手形特点进行想象添画,画出有创意的联想画。接着,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巧手剧场”,进行自编手形画故事表演,如龟兔赛跑、小猫钓鱼、丑小鸭等,并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配合奖、最佳表演奖等。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学习任务的挑战性和探索性,精心设计一些富有探索、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勇于参与、乐于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知识的学习活动当中。例如,教授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第8册第4课《穿穿编编》时,笔者将全班以4人一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拆编游戏活动。活动要求:拆前仔细观察穿编物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仔细揣摩各式各样的穿编方式,并做好记录,组装时要细心谨慎,小组成员配合协调,比一比哪个小组拆编得又快又好。
三、课外拓展迁移,注重有效评价
课堂教学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在小学美术合作学习中,教师注意除了加强课内合作学习外,还需注重课外合作,以课内学习为核心,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和延伸,使课堂学习与课外训练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与合作空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合作能力。譬如,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第8册第1课《节日》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收集一些有关节日活动的照片、诗词、故事,并尝试介绍与这些节日相关的风俗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此外,在合作学习中,有效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注重多元化评价,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整合激励个体竞争与小组合作达标的评价形式,通过组内成员自评、互评、组际间互评,引导学生在与同伴的磨合中,不断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同时培养学生对事物、对他人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增强学生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当各组评价之后,教师要进行总评,在肯定各组学习成效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指出其缺陷,并帮助学生及时改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周红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一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学习机会
在美术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都有必要应用合作学习方式来开展,但是事实上,合作学习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团队意识、合作能力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美术教师应当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学习机会。在此方面,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针对美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开展合作学习,同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合作学习平台,如,教师可以利用QQ群、BBS等媒介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与讨论,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
二在美术合作学习过程中做好角色分工
为了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必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从而避免让一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无所事事并推动学生更好的参与到美术合作学习活动以及融入美术合作学习氛围之中。在此方面,美术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小组不仅要设置正副组长角色,同时要设置召集人、记录员、计时员、汇报员等角色。其中召集人的任务在于组织合作学习并鼓励学生参与,同时避免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话语霸权现象;记录员则负责对小组成员发言做出记录;计时员则应当确保小组成员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表达自身观点,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观察员则需要对合作学习情况的改善提出建议;汇报员需要对小组讨论结果做出总结,并做出精炼的概括和表述。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差异和教学内容差异来对小组角色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美术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成效的优化。
三美术合作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够在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美术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实践中,教师观念、小组构建、小组管理、学生合作能力、合作学习氛围、合作学习的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而为了对这些问题做出有效解决以实现合作学习工作的优化,首先,美术教师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以学生特点为依据来确定分组策略与引导策略等;其次,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合作学习目标做出全面认识。合作学习是推动美术教学质量提高的手段,这种手段的实施目的并不仅仅局限在实现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目标的实现,同时也需要重视学生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培养与实现;三是引导学生构建合作学习系统观。合作学习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教师需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合作学习过程做出合理的整体设计与实施策略,同时需要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改变为依据来对合作学习方案进行调整;另外,在小组构建、任务分配、过程调控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美术教师有必要对已有的优秀研究成果做出学习与参考,并根据美术教学中实际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对合作学习相关工作做出调整,从而确保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顺利开展。
作者:卢娜单位:长春市第106中学
一、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老师亲切、自然,学生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从而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老师面带微笑,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使学生在老师的微笑中读出关心和爱护,理解和信任,并从中受到鼓舞,这样他们会更加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即使面对学困生,老师一个期待的眼神和一个真诚的微笑都会使他们感到尊重,会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和激化,从而使他们自主改正缺点,努力学习。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在以前的美术课堂上,学生都是以临摹为主,美术课就是画画课,这样的课堂形式,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我们应该很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不给学生设立样板,而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构图,用心去画,真正实现美术课的自主性,这样学生的表现欲就会越来越高,兴趣也会越来越浓,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谐,从而使学生对美术课的热情更为长久。
(三)学习与教学环境的有效设计
教学环境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美术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老师在教学环境设计中不仅仅需要对教材进行充分把握,还需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的爱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已有水平、学生的能力等等,比如,我在《梅竹精神》课堂设计中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抢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都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体验了有效学习。
(四)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性
成功的教育没有强制,学生有了兴趣教育才能成功,因此兴趣是教育成功的有利条件。对初中生而言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美术课的有效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和鼓励,给他们以自信,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
(五)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在美术科学中,运用想象力进行创新是美术课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艺术更有活力。所以,美术课没有死记硬背的内容,作为美术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不能简单地只讲画画的技巧和方法步骤,要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我在《灯与光》一课中,让学生自主讨论什么是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展示出本组最佳的答案,最后让学生去对作品进行创新,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是一种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学生通过互帮互助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内分工明确,学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交流、一起总结,对个人的作品进行再加工,这样也会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比如,在《花圃》一课的课堂设计中,我就采用小组合作来完成作品,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完成作品的主题,然后分工,合作最终完成具有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当我看到他们的一幅幅作品时很惊讶,他们的构思巧妙,想象力丰富,在作品制作过程中,他们掌握了制作的过程和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七)学生作品评价的有效性
老师要给学生创作和展示作品的空间和机会,学生通过相互欣赏和分享,交流和对比,激发了表现欲,提高了自信心。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创作的理念和感受,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及时对其作出有效的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总结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及学生的素质,认真备课,不断反思,总结经验,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树立学生信心,才能使教学富有生机,从而使美术课堂达到高效。
一、走进童心——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
走进少儿的童心世界,教师可以细心观察他们的所思所想,寻找可以激励他们情感和引起他们强烈兴趣的一切东西,然后巧妙运用这些东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春天,我们可以带少儿去郊外游玩,让他们感受泥土、鲜花、大自然的气息;假期我们可以带少儿去动物园,观看那些让他们兴奋、激动的小动物;甚至在睡觉前,我们可以给他们讲故事,引起他们的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其实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在科学、细心的指引下,教师可以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少儿也可以一边享受童年的乐趣,一边认真地画出他们感兴趣的事物。
二、放飞童心——画自由的画
自由是每个人的向往,但如今,自由对一些少儿而言却是奢侈品。他们的时间大都为家长掌控,就连他们心中想画的事物都会受到限制。这样不仅禁锢了少儿的思维发展,剥夺了他们的欢乐童年,也限制了少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更要不断创新少儿美术教育理念,放飞童心——让少儿可以随心所欲,无所束缚,自由自在地画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少儿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单单是技能的传授。如果人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规划强制少儿创作,其结果大都事与愿违。这不仅禁锢了少儿的想象力,甚至引发了少儿的叛逆或者逆来顺受的心理。从长远看,放飞童心——画自由的画这一少儿美术教育新理念,可以让少儿无拘无束、天马行空地自由想象,充分发散思维,用他们的童真和彩笔画出心中的美好世界。
三、有创意的赞美——启发少儿的内在美术天性
笔者曾在一篇论文中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小孩画了一个小鸡蛋,并且在鸡蛋上画上了眼睛、鼻子、嘴巴,看起来相当可爱。绘画教师觉得他很有创造力,但他却没有得到妈妈的表扬。故事中妈妈的形象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的反映,他们不懂得如何呵护少儿的童真,不懂得如何欣赏、赞美少儿的作品,更不懂得如何启发少儿的天性。少儿的单纯善良、天真乐观是弥足珍贵的,他们的创意和作品是需要大人肯定的,他们心中的故事是需要被聆听的,他们内在的美术天性应该伴随其成长被不断激发,而不应该断送在大人的批评中。少儿看待问题一般都是凭借直觉,他们描绘的就是心中所想的东西,教师绝不能根据像不像的标准评判他们的创作。这时,教师和家长要放弃完美主义,注重少儿心理的变化、思维的发散以及潜藏的美术天性。日常生活中,教师一定要用心欣赏少儿的作品,赞美他们的努力、创意,细心聆听他们的奇思妙想,更好地启发他们内在的美术天性。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为了健全少儿的人格,保障少儿美术的长足发展,教育者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注重少儿美术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少儿的综合素质;第二,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少儿美术教育新理念,放飞童心,与时俱进;第三,呵护少儿纯真无垢的美术天性,尊重、关注少儿的想象力,聆听少儿心中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少儿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作者:马健单位:苏州大学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高中美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美术学知识,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要和学生的审美特征以及认知习惯相适应,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美术教材上的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由于学生接触的太多,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活动。
2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教学过程
新课改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作品的创作和产生过程,以让学生体验真实感。比如,可以根据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编排相应的故事或情景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情感,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了对美术知识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求知欲。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到真实的场景写生,如让学生观察下雨时大自然的景象、下雪时的雪中美景等。通过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新课改提倡体验式教学方式,但这种体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观察,而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体验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体验,增加教学过程的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有益探索,让学生在通过体验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
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先对上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以巩固旧知识,然后讲解新知识,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这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欣赏、讨论、讲解和训练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困难。欣赏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要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并把课堂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4提高教师的美术专业用语水平
美术术语是对美术作品的色彩、形状、空间和材质等进行描述的专业用语。教学用语是传授美术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恰当地使用美术专业术语将美术知识传达给学生,能增强学生的美术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美术学观点,通过生动形象、简洁准确的美术专业术语来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美术作品。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情境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学用语要蕴含哲理和激情、要充满诗意,使美术知识富有情感,以增强美术课的美感。总之,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加强高中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美术教学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作者:周永梅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四中学
一、了解学生美术学习的个性特点,注重多样化教学
学生在美术学习上各种表象审美取向及美术能力,是学生个性的展现;个性的独特性也意味着学生美术学习活动上的表象、审美取向以及能力等的异彩纷呈。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个性特点,对发展学生的独特性来说非常重要,是现代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从学生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美术学习不但有共同性,同时也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偏爱手工制作,有的对装饰图案兴趣极浓,有的喜欢造型表现,有的喜欢平面设计,有的喜欢立体设计等等。由于学生美术学习的个性存在差异,在限定性较大的作业上,构图表达等许多方面都发现学生与众不同,有的以色块为主,有的以再现线条为主,也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不同的人在思维,情感和感觉上会出现不同的倾向,形成不同的心理特征;加之人的经验,体验和能力等的差异,就直接影响到他们在美术学习活动上的取向、表现。根据统计分析,我们发现这样的事实: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随着年龄段的逐渐升高,学生的创意思维意识逐渐减弱,从学习中体会到创意乐趣的人微乎其微,厌学情绪普遍。了解了学生美术学习的个性特点,教师应深谙此道,引导学生冲破同绘一个景、同唱一首歌的僵局,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为他们寻找最佳的突破点,在教学上,切实做到有的放矢。多样化是现代教学的实质,即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应多样化,要与个体的需要相符合,这样能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创作提供更多的选择范围。给学生个性的自由展现开辟宽广的空间,让学生能以迥异于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树立起信心。
二、培养欣赏、评价能力,启发创造性思维
评价的能力就是对事物辨析、选择与确定的能力,评价不是臆断,信口开河,强词夺理。在美术教学中,注意运用生动而简明扼要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周围世界诸多美的特征作出反应,比如,当欣赏油画花卉,要引导学生留意色彩、线条、构图,注视每一朵花,察看每一组花瓣和枝叶,激发学生在画花时进行美的创造。另外,在欣赏作品时与学生一起讨论,剖析作品的审美因素,在讨论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塑造和促进相结合,通过分析,让学生对美作出思考和反应。例如,可向学生提出,从作品中看见什么了,画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感觉如何,作品的主要部分在哪里,画家在画这幅画时想到些什么等问题,以启发学生讨论作品的一些审美特征,提高创新意识。
三、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本身就是新奇、独特、前所未有、与众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充分创设条件,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七嘴八舌”的争论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交往的过程,真正做到主导与主体的相互影响。无论哪一种创造活动,创造过程一般都必须经过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和验证期。美术设计创作也不例外,也是同一个问题不断求解的过程,学生就是在这个创造过程中心智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得以提高。在教学中,着重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学会发现——引入分析学会想像——放开思路学会发散——教、练结合学会运用,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让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积极参与教学,通过老师的启发、指向、牵引,引导学生完成创造性思维的全过程,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教师要善于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激活教学,把美术教学的重心从传统单一的技能训练转移至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全面培养创新技能、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健康人格入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多一点宽松、少一些干涉;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要多提供引导、体验、欣赏、创作实践和自由表现的机会,少单纯讲授。在创作构思上,要让学生从敢想敢画生活感受开始,求新(创新想像)、求趣(生活表现)。在构图上,要让从学生画满一张纸开始,先画整体形态,再丰富细节,求其生动丰富。在色彩上,让学生从随意色彩表现开始,一种色彩占主要地位,求其对比和谐;在创作技法上,让学生大胆开始,求其新奇独特,富有强烈视觉效果。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从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出发,打破以往单调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材料、设计思维以及制作表现等方面的训练,提高思维的广度、独特性与灵活性,使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创作带来的无穷乐趣。在民间手工艺设计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1.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收集相关民间手工艺信息和制作材料,教师对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民间手工艺和种类风格与技法。这是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学生不仅体会到发现也是一种快乐,而且也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2.布置设计内容与思路,从收集到的典型个案的分析讨论着手,运用联想快速进入创造性思维状态,让教与学、学与教相互参透,使其有感而发,充满激情的投入创作中,并在技法和制作材料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
3.对学生作品进行欣赏点评,主要以学生自评为主,介绍创意思路与技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最后由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总结性,分析与点评,并进行评分。四、结论与收获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学生都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兴趣与激情,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创造,创造给每个人带来快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要引起重视。